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检测评定

仪器信息网检测评定专题为您整合检测评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检测评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检测评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检测评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检测评定话题讨论。

检测评定相关的资讯

  • 市场监管总局就“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公开征求意见
    4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发布公告,对《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 登陆市场监管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通过首页“互动”栏目中的“征集调查”提出意见。2. 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jingchen@samr.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首台套检测评定征求意见”。3. 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6号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邮编:100011),并请在信封上注明“首台套检测评定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12日。附件:附件1《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起草说明.docx附件2《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起草说明.docx附件1: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依据] 为推进和规范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助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根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和《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以下简称首台套)是指我国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包括前三台(套)或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本办法所称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以下简称首台套检测评定),是指对装备产品技术创新、质量安全、综合效益等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装备产品是否符合前款定义的活动。第三条 [目的] 本办法旨在建立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机制,定期发布并动态调整通过评定的首台套产品目录,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动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整体提升,推动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第四条 [评定原则] 首台套检测评定坚持科学客观、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在现有科技条件下,对装备产品进行严格科学的专项评价或综合评价。第五条 [评定结果] 首台套检测评定结果不作为装备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市场准入要求,以及安全、环保等限制性要求的证明和依据。第六条 [检测评定委]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共同组建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检测评定委),负责组织实施首台套检测评定制度建设和检测评定工作。检测评定委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第七条 [管理系统] 检测评定委建设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保障数据安全,做好统计分析,支撑评定工作高效运行。第八条 [申请单位] 注册地且创新工作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可自愿申请对其已完成研发制造的装备产品进行首台套检测评定。处于研发制造后期即将完成的装备产品,可提前申请评定介入,以提高评定活动时效性。第九条 [宣传引导] 地方市场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首台套检测评定政策宣传,指导和鼓励支持本行政区域内有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首台套检测评定工作。第十条 [评定费用] 首台套检测评定工作不向申请单位收取任何费用。第二章 评定程序和要求第十一条 [评定程序] 首台套检测评定包括申请、受理、评价、公示、发布5个环节。第十二条 [产品条件] 申请进行首台套检测评定的装备产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装备产品属于本办法第二条定义范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有明确规定的,以目录内装备及核心技术指标为依据执行。(二)装备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行业管理规定,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有关要求,鼓励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新增申请同一类型装备产品的,其关键技术指标应高于已经评定通过的其中一台(套)或批(次)装备产品水平。(三)装备产品技术创新程度高,申请单位采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或者采用新技术成果研发制造,或者通过结构、材质、工艺、性能等方面的技术变化或改进,对原有或同类型装备产品进行了根本性改进。(四)装备产品质量水平领先,关键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申请单位建立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强化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申请单位建立起相应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保障质量水平可靠、稳定。(五)装备产品具有或潜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助于填补国内空白或替代进口,有助于实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对完善产业链布局具有积极作用。(六)申请单位自主研发相关核心技术并拥有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所有权。装备产品使用注册商标的,申请单位应享有或共同享有商标专用权。第十三条 [申请] 申请单位自愿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书面申报材料,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并可追溯核实。相关质量、技术指标应附法定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评价报告等作为证明材料。申报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涉及商业秘密的,申报单位应当予以注明。第十四条 [受理] 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对申请单位所提交的材料完整性、符合性进行初审,对申请单位情况进行核实,必要时赴申请单位现场了解核实或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初审通过的,推荐报送检测评定委办公室。第十五条 [评价] 检测评定委根据《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遴选发布相关领域检测评定机构推荐名单,组建各领域专家组。检测评定委办公室根据申报产品所属领域,将申报材料发送相应检测评定机构。检测评定机构对申报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初评,形成评价意见。专家组对检测评定机构的评定过程、评价报告等进行审核,并对申报材料开展综合评审,形成首台套产品目录建议名单并提交检测评定委办公室。同一类型装备产品不超过三台(套)或批次。检测评定委办公室征求相关部门对首台套产品目录建议名单意见,报检测评定委审核后形成首台套产品目录公示名单。 第十六条 [公示] 检测评定委办公室对产品目录名单进行公示,对收到的意见反馈检测评定机构和专家组核实处理。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第十七条 [发布] 经公示无异议,以检测评定委公告形式发布首台套产品名单,由市场监管总局代章。同时,以检测评定委名义向申请单位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证书”。第十八条 [新增申请] 新增申请已公告同一类型首台套的,其技术指标和综合评价应高于已公告的其中一台(套)或批次装备产品水平。第三章 监督管理第十九条 [违规处理] 申请单位在申报中弄虚作假或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评定的,一经发现,取消对该首台套的公告,收回证书,2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的评定申请,并予以公示;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第二十条 [机构管理] 检测评定委制定《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定期遴选公布检测评定机构名单,并对检测评定机构开展首台套检测评定进行监督。第二十一条 [质量保证] 通过检测评定的首台套装备产品应用后,研发制造单位应加强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存在缺陷无法在合理时间内解决的,由检测评定委评估后取消公告的装备产品,收回证书,并向社会公告。第二十二条 [保险保障] 对通过首台套检测评定的装备产品,鼓励投保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降低用户使用风险。第二十三条 [支持政策] 对通过首台套检测评定的装备产品生产企业,在标准制定、生产许可、检测认证、专利审查等方面,予以绿色通道、质量帮扶等优先支持政策。第四章 附则第二十四条 能源、国防科工领域不适用本办法。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场监管总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产品研发创新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组织起草了《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检测评定管理办法》)。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有关背景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关于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推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装备制造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首台(套)示范应用不畅成为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2018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发改产业〔2018〕558号),提出了完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体系、健全首台(套)检测评定体系、构建首台(套)示范应用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明确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负责健全首台(套)检测评定体系。近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作出部署安排,《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对开展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提出明确要求,部分省(区、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陆续制订促进首台(套)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前期工作和地方实践基础上,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层面统一的首台(套)检测评定制度,旨在评定培育一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巨大的首台(套)装备产品,为示范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水平整体提升。二、主要内容《检测评定管理办法》主要包含4方面内容:第一章“总则”,说明了制定《检测评定管理办法》的依据、目的、评定原则,明确了中国首台(套)的定义和范围,规定了检测评定委的设置,强调了首台(套)检测评定中各方作用和信息系统建设。第二章“评定程序和要求”,细化了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申请、受理、评价、公示和发布的5个环节具体工作程序和要求,详细明确了申请进行首台(套)检测评定的装备产品条件。第三章“监督管理”,对中国首台(套)用于宣传活动等作出要求,明确了申请单位违规行为的处理以及对监测评价机构的管理,并对首台(套)产品质量保证和保险保障提出了要求。第四章“附则”,对解释权、适用范围和施行时间等进行了规定。附件2: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依据和目的] 根据《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为做好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以下简称“首台套检测评定”)工作,指导和监督有关机构、组织等开展检测评定工作,依据相关产业政策和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定义] 本办法所称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以下简称“检测评定机构”)是指经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检测评定委”)遴选,在重大技术装备专业领域拥有相应检测评价能力,可以承担首台套检测评定工作的专业技术机构、组织等。检测评定机构的申请、遴选、公布、监督等,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范围] 具备相关条件的研究院所、行业协会和检验检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技术和平台,申请开展首台套检测评定工作。第四条 [职责] 检测评定委遴选检测评定机构,并对首台套检测评定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检测评定机构按本办法规定,自愿申请参与首台套检测评定工作,制定本领域首台套检测评定技术细则,持续提升检测评定能力水平。第二章 机构条件第五条 [基本要求] 检测评定机构应当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一)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诚实守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三)法律、行政法规对从事相关首台套检测评定有资质许可规定的,检测评定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检验检测资质;(四)具备开展相应首台套检测评定所需的人员能力、设备设施及相关资源,具有所属行业和相关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基础,具备行业内公共资源统筹协调能力;(五)具有相关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试验或检测认证等经验。第六条 [研发水平] 检测评定机构应当具有丰富的技术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检验检测技术开发等相关研究基础。第七条 [技术水平] 检测评定机构应当具有相关领域材料、零部件和整机装备的基础理论研究;在重大技术装备试验、检验检测与评价领域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国家级质量检验检测试验及技术服务能力。第八条 [管理体系] 检测评定机构过程绩效和质量管理成熟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设立相关文件记录审核、过程追溯等系统管理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第九条 [共享服务] 检测评定机构应面向其他单位开展技术装备共享服务,建立共享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在所属行业拥有广泛的社会用户和积极的共享评价。第三章 机构遴选第十条 [开展遴选] 检测评定委根据检测评定工作实施需要,确定检测评定机构需求。由检测评定委办公室定期发布检测评定机构遴选通知。第十一条 [机构申请] 检测评定机构自愿向检测评定委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第十二条 [遴选评定] 检测评定委办公室对申请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初审意见。对符合初审要求的,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提交检测评定委审定。第十三条 [公布名单] 检测评定委办公室根据审定结论,确定检测评定机构名单及相关业务范围。经公示无异议后,由检测评定委公布检测评定机构名单。第十四条 [机构使用] 进入名单的检测评定机构优先承担相关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第四章 能力提升第十五条 [质量基础] 根据首台套检测评定需求,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质量检验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建设,完善相关标准、计量、检验检测方法和认证制度等,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第十六条 [技术研发] 检测评定机构应当加强自身资源和能力建设,根据国家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需求,加快先进检测评定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先进检测评定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检测评定专业技术水平。第十七条 [管理水平] 检测评定机构应当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首台套检测评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首台套检测评定各相关过程,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第十八条 [人员配置] 检测评定机构应积极培养和引入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不断优化研究团队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人员能力内部评价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持续提升人员能力素质。第十九条 [资金投入] 检测评定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和支持,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资金投入。第五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条 [回避] 检测评定机构应当确保首台套检测评定活动的公正性,与申请单位之间存在所有权、治理方式、管理层、人员、共享资源等重大利益关系的,不得承担相关检测评定业务。第二十一条 [评定责任] 检测评定报告应当有机构负责人签字和检测评定机构公章。检测评定机构对检测评定报告的公正性、客观性、一致性负责。第二十二条 [日常检查] 检测评定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对检测评定机构及其人员的从业行为实施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情况;(二)首台套检测评定能力情况;(三)质量管理体系情况;(四)首台套检测评定报告质量情况;(五)投诉和申诉处理情况;(六)其他应当检查的内容。第二十三条 [违规处罚] 检测评定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检测评定委办公室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移出检测评定机构名单,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一)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的;(二)出具虚假首台套检测评定报告或检测评定结论严重失实的;(三)泄露委托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四)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他检测评定机构利益的;(五)超能力范围开展首台套检测评定活动的;(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被移出名单的检测评定机构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场监管总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为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体系,规范首台套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组织起草了《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机构管理办法》)。有关情况如下:一、工作依据及背景《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经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8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的意见》(发改产业〔2018〕558号),提出“依托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究院、行业协会和检验检测机构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平台,建立首台套评定机构。评定机构根据首台套评定办法开展工作。制定首台套评定机构管理办法,明确评定机构的职责范围、检测评定能力等方面要求。”由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覆盖的装备制造业产品种类众多、涉及的技术领域范畴广泛,有关产品的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度高,因此申报产品的技术评价工作需要由产品所属专业领域相应的检测评定机构进行,必须制定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规范检测评定机构遴选、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经过专家咨询研讨,我们起草了《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二、主要内容《机构管理办法》由总则、机构条件、机构遴选、能力提升、监督管理和附则等6章组成。(一)总则主要包括依据和目的、定义、范围、职责,界定了检测评定机构的定义和范围,以及检测评定工作各方职责。(二)机构条件主要包括对检测评定机构的基本要求,以及研发水平、技术水平、管理体系水平的要求。(三)机构遴选主要包括检测评定委开展遴选、机构申请、遴选评定和公布名单。进入名单的检测评定机构优先承担相关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工作。(四)能力提升主要包括强化质量基础、技术研发、管理水平、人员配置、资金投入,从技术、管理、人员能力、财务资源等各方面提出了检测评定机构能力提升的目标和要求。(五)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回避、评定责任、资质复核、日常检查、违规处罚。对检测评定机构的监督管理遵循“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六)附则对解释权和施行时间等进行了规定。
  • 五部门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为促进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质量提升,支撑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办法》明确,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以下简称中国首台(套)〕是指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明显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包括整机设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等。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装备产品开展检测评审、综合评价,以确定装备产品是否属于中国首台(套)的技术服务活动。《办法》提出,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标准由技术创新、质量水平、预期效益等反映装备产品状况的关键指标组成。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坚持战略导向、促进应用,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和协同服务作用。《办法》规定,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包括申请、受理、评价、公示和发布5个环节。检测评定工作原则上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本年度拟开展检测评定的装备产品领域和范围,组织检测评审机构、专家按照规定程序对装备产品开展检测评审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并向社会公示发布。此外,《办法》详细规定了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审机构的遴选程序和工作要求。同时,为了提升检测评审机构能力,从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和优化人员配置方面对检测评审机构提出具体要求。
  • 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运动与营养测评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11月1日,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运动与营养测评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成立大会于北京体育大学卓越报告厅顺利召开。大会以运动营养遇“检”未来为主题,联合产学研各界人士,就运动与营养领域的科研趋势、监管要求、技术创新、商业动态展开讨论。会议总体确立了分会未来一年将以“扎实做好分会工作内容,切实服务会员发展需要”为工作计划的总基调。会议伊始,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田志宏为分会的成立致辞: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作为分会的秘书处之一,将为分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更好平台、更优保障。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发明对分会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天津科技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未来将围绕国家在运动营养检测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的研究,为分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分会副会长王慧在致辞中表示,分会的成立,组建了一支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对实现运动与营养科学教育与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冠生,向新当选的分会首届理事会理事单位和个人理事、分会会长、副会长等主要负责人表示祝贺。运动与营养测评分会作为学术平台,聚合了各领域人才,通过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与企业的交流,共同为推动运动营养检测技术创新而努力,以期实现对消费者更为充分的服务。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原主任、分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曹建民教授,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运动与营养测评分会情况。分会的主要工作范围分为:国内外学术与技术交流 搭建工作与服务数字化平台、跟踪相关领域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编写学术进展年度报告 人才与奖项 培训与继续教育 能力验证、测量审核与标准参考物质 服务国家战略 完成学会要求的基本工作任务 其他工作与对外技术服务。分会对表工作范围制定了27件工作计划。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员曾红梅,做《营养、运动与重大慢病防控研究进展》主题演讲。她基于科学数据从全球重大慢病情况、膳食营养干预等角度介绍了前沿研究成果,认为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重大慢病防控的多学科交叉是趋势也是必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到了精准营养的时代,应充分发挥营养相关专业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企业、个人在实施国民营养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使人人享有健康福祉。同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中国检验检测学会运动与营养测评分会副秘书长荆丽梅主持了“运动营养与检验检测”主题沙龙。她表示,“运动与营养是一剂已经被科学证明的良药,分会成员、在座的各位嘉宾是良医。良医遇良药,大家有效合作,将使得运动与营养测评在政、产、学、研、金、服、用各个领域发挥重大促进作用”。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检科测试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分会副会长田世民认为,扎实的科研基础为产业链发展贡献力量,产学研项目应紧密联动地方产业,学习各地区发展政策,积极找寻市场发展机会。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分会副会长汤尧表示,当下精准营养、特殊膳食、三新食品等领域的许多尝试,都需要跨多学科人员共同的努力。杭州乐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产品总监、分会理事会成员、理事单位代表人张波表示,乐刻已经入驻20余座城市布局超1000家门店。得益于用户众多、人群分布广泛,通过运动训练模型的标准化和迭代,萃取会员需求,建设了十余套运动处方大模型。未来将积极为分会成员对接一线消费者的需求,为运动与营养的各类研究提供数据信息支持。南京诺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十年来专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生产及应用。公司总经理、分会理事会成员、理事单位代表人王勇,站在研发与制造商的视角分享心得,认为学会的成立将一改行业所面临的先例少、评价体系空白的现状,提供了与专家深度交流的纽带,为产品研发、产品安全、商业化提供指导意见。昆山鸣谦微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会理事会成员李柯介绍道:“鸣谦公司以全无菌实验小鼠为核心技术平台,提供全品系无菌实验小鼠模型。”身处垂直细分赛道,鸣谦过去深耕于疾病与药物的前期筛选领域,经与分会的深度交流发现在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领域都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北京曼哈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Be Pure品牌标准物质涵盖了食品、环境、化妆品和医药检测领域。公司能力评价中心机构负责人、分会理事会成员徐佳璇,在沙龙中分享了国际体育赛事中对运动与营养应用的案例,她积极畅想未来可以联合分会建立代表某个营养补充领域的“标准样品”砝码,通过建立标准模型将有效提升检测和功能评价效率。北京建民体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分会理事单位代表人、分会副秘书长陈成亮,介绍了公司两项主营业务,其一是面向专业运动人群提供从运动机能评定到运动营养指导与执行的支持服务,其二是服务于大众健身人群提供运动营养指导,树立客观的营养观念、执行正确的营养计划。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吴博隆代表全体会员向沙龙嘉宾提问,得到了嘉宾的回应与讨论。沙龙嘉宾一致认为,运动与营养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运动营养功能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离不开需求的挖掘到消费潜力的释放,未来将优先考虑“对适应耐力训练引起的线粒体发生有促进作用”、“对运动导致的肌肉损伤和氧化应激有辅助保护作用”、“对大强度运动导致的运动性免疫抑制有辅助保护作用”运动营养功能的研究与产品创制。最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生化教研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严翊对大会做闭幕致辞。她表示,分会的成立为从事运动和营养检验检测的相关人员组建了大家庭,成立大会是分会成员深度合作的开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分会的宗旨与使命凝聚了行业共识,对于推动运动营养检测技术创新,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 国家药监局: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机构建设
    p   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基层监测评价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监测信息系统滞后,监测评价能力亟待提高,经费保障难以满足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药安全水平的提升和公众健康权益的保障。 /p p   针对此,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快构建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为专业技术机构、持有人和医疗机构依法履行相关责任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围绕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机构建设 加快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制度体系;着力建设监测评价人才队伍;打造高效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研究探索上市后药品安全监测评价新方法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药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药监药管〔2020〕20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 /p p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评价(以下统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监测评价体系逐步建立,报告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风险控制手段更加成熟,国际合作持续加强,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必须看到,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基层监测评价机构数量有所减少,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监测信息系统滞后,监测评价能力亟待提高,经费保障难以满足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药安全水平的提升和公众健康权益的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加强新时代药品安全工作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p p   一、主要目标 /p p   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坚持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要求,持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监测评价能力,全面促进公众用药用械用妆安全。到2025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p p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健全。科学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体系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体系。 /p p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制度更加完善。加快制修订法律法规相关配套文件,形成系统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规章制度和指导原则。 /p p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人才队伍全面加强。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监测评价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药品监测评价队伍。 /p p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全面升级。丰富报告途径,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纳入品种档案,强化信息共享和利用,支撑产品风险信号的识别管控。 /p p   (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基地)建设,整合社会优势专业资源,创新监测评价模式,持续推进上市药品安全监测评价新方式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p p   (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国际合作持续深化。推进与乌普萨拉监测中心在数据共享、人员交流、方法学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 及时转化实施ICH相关指导原则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在制修订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测评价国际通用规则和技术指导原则方面的活动。 /p p   二、主要任务 /p p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快构建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为专业技术机构、持有人和医疗机构依法履行相关责任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围绕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任务。 /p p   (一)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机构建设。适应药品监管工作要求,科学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体系发展规划。以强化统筹、系统提升为重点,全面加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设。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当配合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组织开展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安全性评价技术工作,组织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强化对地方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机构业务指导。以完善功能、强化配套为重点,大力推进省级和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机构建设。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机构应当配合做好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的规划和设计,承担职责范围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安全性评价技术工作,对市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设区的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机构承担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以扩大覆盖、夯实基础为重点,稳步推进县级监测评价技术机构建设。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技术机构应当承担职责范围内辖区报告的收集、核实、上报、宣传、培训等工作。 /p p   (二)加快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制度体系。落实《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和指导原则。加快修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药物警戒质量管理规范、药物滥用报告与监测管理相关要求,研究制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年度报告撰写指南、药物警戒委托协议撰写等指导原则。探索研究医疗器械警戒制度。加快制定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及配套技术规范。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形成系统完备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符合我国监管实际的药物警戒制度。 /p p   (三)着力建设监测评价人才队伍。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当根据业务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监测评价能力的医学、药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人员培养和培训指导,提高信息收集、风险识别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等能力,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监测评价人才。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评价、风险评估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中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作用。健全完善监测评价技术岗位晋升机制,合理设定各级岗位比例和相应薪酬分配机制,确保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监测评价能力不断提高。 /p p   (四)打造高效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加快推进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有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依托“国家药监云”强化基础支撑环境,转化实施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E2B(R3)数据标准,建立在线报告、网关传输等多种报告途径,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方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反馈、风险预警与识别、持有人考核评估智能化等功能。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纳入品种档案,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与国家药品监管数据共享平台的对接。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要求,推进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探索患者直接报告不良反应新渠道,建成方便报告、易用兼容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 /p p   (五)研究探索上市后药品安全监测评价新方法。以实施监管科学行动计划为引领,持续推进上市后药品安全监测评价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继续推进建设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哨点、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基地,充分发挥高水平技术支撑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示范作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承担专项任务等 建设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主动监测与评价系统,提升药品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能力 联合高校、医联体、区域医疗中心等,试点建设药物警戒研究基地 探索利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上市后安全监测评价新方法 以创新性产品、高风险产品在临床使用环节的风险为重点,运用多来源数据,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p p   (六)指导和督促持有人落实药品安全主体责任。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包括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和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依法履行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监测评价体系,依法开展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主动收集、跟踪分析、及时报告疑似不良反应信息,对已识别风险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和督促持有人落实直接报告不良反应等要求,加大对持有人及其代理人监测评价工作的检查力度,强化持有人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监测评价与注册审评工作的有机衔接,将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纳入产品再注册(延续注册)的重要审查要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机构应当加强对持有人的技术指导。 /p p   (七)坚持和巩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机制。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与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坚持和巩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强数据共享,形成不良反应报告源于临床、服务临床的良性循环。省级及以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同级卫生健康部门合作,建立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考核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监测全覆盖。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机构应当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和报告意识,促进信息填报完整、内容准确规范。继续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依法履行报告责任,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利用。 /p p   (八)持续提升公众对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加强与医药院校、行业协会、医疗机构等合作,力争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列为专业基础课程和医务人员再教育、职业技术级别评定的重要内容,实现医生、护士、药师、技师安全用药用械知识培训全覆盖。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媒介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知识,依托安全用药月、医疗器械宣传周、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国际禁毒日等平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知识进医院、进社区、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升公众认知水平。 /p p   (九)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国家药品监管机构、乌普萨拉监测中心(UMC)在药物警戒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申请成为WHO国际药物监测项目合作中心。推进与乌普萨拉监测中心在数据共享、人员交流、方法学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ICH药物警戒相关指导原则转化实施,参与ICH、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国际药物警戒学会(ISOP)、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国际制药工程协会(ISPE)等药物警戒、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相关领域国际通用规则和技术指导原则的制修订,为国际药物警戒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p p   三、组织保障措施 /p p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有效实现药品安全全程风险管控以及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高度,认真研究谋划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各项工作,健全监测评价制度,强化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p p   (二)强化经费保障。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的资金投入,充分保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和开展报告收集、调查核实、分析评价、应急处置等工作所需经费和装备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扎实推进监测评价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p p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明确监管责任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着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监测评价体系和能力建设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年度考核,并适时组织专项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到位。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药监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7月28日 /p p br/ /p
  •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如何评定?五部门联合印发
    为促进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质量提升,支撑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办法》明确,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以下简称中国首台(套)〕是指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明显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包括整机设备、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等。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装备产品开展检测评审、综合评价,以确定装备产品是否属于中国首台(套)的技术服务活动。《办法》提出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标准由技术创新、质量水平、预期效益等反映装备产品状况的关键指标组成。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坚持战略导向、促进应用,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和协同服务作用。《办法》规定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定包括申请、受理、评价、公示和发布5个环节。检测评定工作原则上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本年度拟开展检测评定的装备产品领域和范围,组织检测评审机构、专家按照规定程序对装备产品开展检测评审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并向社会公示发布。申请主体:注册地且主要创新工作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单位。此外,《办法》详细规定了中国首台(套)检测评审机构的遴选程序和工作要求。同时,为了提升检测评审机构能力,从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和优化人员配置方面对检测评审机构提出具体要求。
  • 科鉴可靠性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 DILAC现场复评审新增软件测评资质
    科鉴可靠性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 dilac现场复评审新增软件测评资质 简介:2019年10月28-30日,科鉴可靠性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 &dilac2019年度现场复评审与扩项评审。通过本次评审,实验室在新增一系列最新的安全测试、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标准资质基础上,还扩项新增了软件测评、盐雾试验检测资质。 2019年10月28日至30日,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迎来了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与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dilac)共同委派的评审专家组一行5人对我司进行现场复评审。评审现场为迎接本次扩项评审,实验室扩充面积近300平方,新增了霉菌实验室、盐雾实验室、软件测评室;购置了温湿度综合应力可靠性试验箱、复合盐雾加速试验箱、高低温湿热霉菌试验箱、符合医疗器械标准要求的安规综测仪等设备及软件测评用硬件和专业工具。实验室100多台套仪器设备均送样至赛宝计量中心进行了年度计量,仪器设备能力能够满足相关认可标准要求。评审专家组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dilac-ac01)及其他相关认可要求和各个领域的应用说明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评审,分别对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气产品通用安全类试验、软件测试的检测能力和体系管理进行了逐一评审检查。评审专家组对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完善的检测管理流程以及检测人员工作经验表示赞赏,对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经过3天评审对实验室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出具了不符合项和整改要求。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代表公司全体对评审专家组辛勤工作和积极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承诺尽快对评审发生的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完善。 完成本次评审后,科鉴可靠性实验室具备了以下检测试验业务能力:环境试验:高温、低温、湿热、快速温变、温度冲击、太阳辐射、盐雾、机械振动、机械冲击、碰撞、跌落;可靠性试验:温湿度综合应力可靠性试验、温湿度-振动综合应力可靠性试验、可靠性指标考核验证、加速试验、寿命评价、插拔寿命试验、按键寿命试验;安全测试:gb 4793.1 gb4943.1、gb8898、gb9706.1、gb 9706.15等;软件测评:gb/t 25000.51。
  • 谱尼软件测评再获国家级认可 成功通过CNAS复审和扩项
    近日,谱尼测试软件测评实验室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 复审及扩项评审。   此次成功通过CNAS复审及扩项评审,是谱尼测试软件测评能力的又一大提升,标志着谱尼测试软件测评领域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再次获得国家和行业认可,认可参数数量从14个扩展至38个,测评能力再上新台阶。   CNAS评审组经严格的书面和现场评审演示、常规试验等全方位的认可环节,一致对谱尼测试软件测评实验室已获认可的能力参数给予了保持意见,另本次所申请的扩项能力(含“通用应用软件”2个检测标准14个参数和“嵌入式软件”检测标准10个参数)满足认可准则要求,实验室体系运行正常、管理有效,评审组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等均给予高度评价。   谱尼测试凭借现代化的测试平台、多年的行业积淀,依托于强大的专家和人才技术团队,在软件测评和网络安全领域,致力于为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军/民用软件系统提供公正、专业的第三方软件测评和网络安全服务,为客户节省测试成本、提升软件质量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谱尼测试表示,软件测评实验室将以此次复评和扩项成功为新起点,不断提升测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软件测评领域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及时、更高品质的软件测评服务。   谱尼测试集团创立于2002年,集团总部位于北京,是由国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成,谱尼测试具备CMA、CNAS、食品复检机构、CATL、CCC等资质,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等。可提供综合性检测、计量校准、验货、评价、审厂等专业化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
  • 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联合川企成功打造锅炉行业缺陷智能评定系统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智能焊接实验室为东方锅炉量身定制的锅炉小径管焊口自动评图系统顺利通过验收测评,并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锅炉小径管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以及无损检测技术快速发展,给数字射线检测图像实现自动评定带来了可能。在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的有力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智能焊接实验室携手东方电气研究院、东方锅炉组建联合技术攻坚团队,牵头开展小径管焊口自动评图系统研发,旨在将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无损检测数字化实现完美结合,进一步提升质检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实验室负责人介绍,为东方锅炉开发的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开发焊缝射线图像自动识别系统,它集成了图像采集、标注、自动评图、按标准质量评价、报告输出等诸多功能,实现了从输入到按NB/T 47013、ASME等质量标准评级的全流程无损检测评价。同时与数字化系统交互,形成了质量统计分析、追溯、缺陷原因排查的全流程质量闭环管理能力,实现了工业软件国产化,简化了人工评片工作,提高了质量管控能力及产品品质,能有效增强缺陷诱因排查能力。负责人透露,数据模拟显示,锅炉小径管缺陷智能评定系统正式运行及推广后,从人员作业、软件国产化、对外服务等方面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每年数百万元,通过有效提高质量管控能力,避免重大质量事故,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可达每年数千万元。据了解,锅炉小径管缺陷智能评定系统通过对各类离散数据进行收集整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转型的能力,以解决行业长期面临的评片量大、存储困难、人为主观因素高等难题,给工业无损检测加上一双“智慧的眼睛”。该系统上线,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无损检测缺陷智能识别与评价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小径管场景定制化开发智能识别算法实现了缺陷识别的高灵敏度,及针对性算法优化确保充足泛化能力并导入无损检测经验实现了高度实用。联合攻坚团队负责人表示,新系统“破茧而出”,实现了小径管对接焊口数字射线图像自动评定和焊缝质量信息自动追溯,将检测数据自动记录、实时传输和检测结果智能判定、即时反馈变成现实,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东方锅炉的一次成功实践。新系统以推进产品质量全流程管控为着力点,持续优化焊缝缺陷检出能力和准确性,生产质效显著提升,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下一步,将把该系统进一步拓展应用于供方质量的远程监督,提升供方质量管控能力。
  • 浙江全面开展保健食品质量检测评价工作
    根据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工作安排和省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要求,为准确评价全省市场保健食品产品的质量状况,加强保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近日,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开展保健食品产品质量检测评价工作。   本次评价分市场上产品质量检测评价和省内生产企业重点保健食品用原料品种质量情况评价调研两部分。市场上产品质量检测评价为专项品种和一般品种两类,共800批次。专项品种包括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糖类、辅助降血压、减肥类和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类、进口产品共6个类别产品 一般品种包括2010年以来有举报投诉的、发布违法广告的、以及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大的品种。   此次检测评价工作将于2010年11月结束。
  • 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正式成立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6月16日,“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正式成立,干勇、王海舟、屠海令等多位院士及发起单位等专家领导共同出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9c5cd64-d9ca-4af9-9a26-4821e75166c0.jpg" title=" 1.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会现场 /strong /p p   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由有研总院联合钢研钠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共7家单位发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2256057-e6ad-4a0f-b9cb-046a2d3896af.jpg" title=" 2.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揭牌仪式 /strong /p p   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的 strong 目标 /strong 是,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促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聚集行业中坚力量、检测机构及用户单位,协同行业上下游资源,优化新材料产业体系,为实现关键战略材料国产化提供重要保障。联盟的 strong 主要任务 /strong 是,围绕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联合开展新材料全生命周期检测评价技术与标准研究,搭建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完善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检测评价体系,为我国新材料产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快推动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p p    strong 附录: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2016年12月,“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筹建座谈会在京召开 /p p   2017年1月,“中国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成立座谈会在京召开 /p p   2017年6月,“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p
  • 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揭牌成立
    10月9日,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在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为中心揭牌。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印红,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局总工程师陈凤学,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出席成立大会。印红发表了讲话。   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强化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增强生态建设决策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今年2月,国家林业局党组批准依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成立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同时设立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4个区域中心。   印红说,我国林业建设迎来了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肩负着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职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强化全国生态监测评估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生态监测评估工作是提升国家生态建设决策支撑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国家林业局履行行业职责、增强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战略决策的要求。   印红强调,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监测评估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期承担森林、湿地、土地荒漠化沙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调查监测以及林业碳汇计量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监测成果,为科学规划和评估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坚实的技术支撑。生态监测评估中心成立后,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化专业技术队伍配置,组建统一的生态监测评估服务平台,提高综合监测评估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把监测评估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生态监测评估工作对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当好我国生态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国家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各级林业部门和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单位要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和维护全国生态监测评估体系。
  • 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天津揭牌
    今天(20日)上午,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揭牌仪式在天津举行。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Wendy Watson-Wright博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熊建平共同为亚太区域中心揭牌。   刘赐贵局长代表国家海洋局向在亚太区域中心成立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国家有关部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亚太区域中心终于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在承担制定全球海洋观测标准、实现全球海洋观测数据资源共享、提升海洋观测质量等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表示国家海洋局会信守申请亚太区域中心的承诺,认真履行职能,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将亚太区域中心建设成为引领区域海洋标准计量质量技术发展的专业技术机构,为实现提高全球海洋观测整体质量和观测数据资源共享水平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等国家相关部委、天津市政府、涉海科研院校、国家海洋局机关和局属单位等60余位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据了解,作为全球6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之一,亚太区域中心将依据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的职责,通过与其他38个区域成员国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海洋计量校准服务,提供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技术支持,组织开展海洋仪器国际比对,推动建立全球海洋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体系,推进海洋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促进亚太区域海洋标准计量和质量控制技术发展。该中心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承建。   据悉,国际海洋学与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从2009年起在全球6个区域建立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力求通过制定统一的观测标准、开展海洋仪器的校准和国际对比、建立全球海洋仪器质量监督体系,提高海洋观测质量。2009年在JCOMM第三届大会上,中国正式申请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基础上承建亚太区域中心;2011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批准了中国承建亚太区域中心的申请。
  • 整改!28家不满足级别评定条件的检测机构名单公布
    关于敦促已不满足级别评定条件的无损检测机构予以整改的通知相关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通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公示与查询系统查询,现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不满足《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级别评定准则》(2021年07月12日发布)级别评定条件的无损检测机构名单,请相关机构在通知发布后的尽快完成人员注册以满足评定条件,在此,请已取得级别证书的各机构注意持证人员的条件是否持续满足评定条件要求。对于不满足级别评定条件的机构,协会将根据具体情况收回已持有的《评定证书》,按降级处理,直至收回或注销级别证书。如有疑问,请与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评审部联系,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金萍联系电话:010-59068806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6号四层评审部附件:不满足级别评定条件的无损检测机构清单序号单位名称核定级别1湛江中海石油检测工程有限公司B2南京创元建安工程检测有限公司B3长沙华星建设监理有限公司B4新疆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监测中心B5河南安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B6庆阳博诚检测有限公司B7深圳市诚锦鹏实业有限公司B8石家庄兴化检测有限公司B9新疆合力特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B10大连蓝地无损检测有限公司B11天津开发区科迪无损检测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B12山东中海检测工程有限公司B13济源市中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B14山西旺安焊接科技有限公司B15山西华视检测科技有限公司B16宁夏安瑞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B17云南协和检测有限公司B18山东安信达检测有限公司B19锦州渤海特种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B20廊坊市润洋管道工程有限公司B21河南安特检测有限公司A22河南中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A23昆明鑫辉检测有限公司A24武汉明臣焊接无损检测有限公司A25北京科安特无损检测公司A26合肥通用无损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A27武汉三联特种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28陕西至瑞检测科技有限公司A
  •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及换证复核结果公示
    根据《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12号)和《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换证复核细则(试行)》(质监综字〔2011〕17号)等有关规定,我局对2013年2月之前已受理的部分申请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等级评定的机构,以及2013年6月15日即将到期申请换证复核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了评审,现将拟通过的试验检测机构名单进行公示(见附表)。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试验检测机构的评定结果如有异议,可进行举报或申诉。单位举报应加盖公章,个人举报应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举报应附详细证明材料,以便于核查。   公示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21日,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1号,邮编:100736   电话:010-65292774   传真:010-65292793   电子邮箱:huangzy@mot.gov.cn   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   2013年6月14日 序号 单位名称 原有等级 申请类别 评定结果 备注 1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水运工程材料乙级 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通过 2 陕西建大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无 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通过 3 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桥隧专项 交通工程专项 通过 4 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 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桥隧专项、水运工程结构乙级和材料乙级 水运工程结构甲级 通过 通过等级评定的试验检测机构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原有等级 申请类别 评定结果 备注 1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水运工程材料乙级 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通过 2 陕西建大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无 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通过 3 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桥隧专项 交通工程专项 通过 4 安徽省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科研中心 公路工程综合甲级、桥隧专项、水运工程结构乙级和材料乙级 水运工程结构甲级 通过 通过换证复核的试验检测机构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原有等级 申请类别 评定结果 1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土木技术研究院 综合甲级 换证复核 通过 2 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甲级 换证复核 通过 3 西安长大公路工程检测中心 综合甲级 换证复核 通过 4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综合甲级 换证复核 通过 5 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综合甲级/桥隧专项 换证复核 通过 6 长沙理工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综合甲级/桥隧专项 换证复核 通过 7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桥隧专项 换证复核 通过 8 陕西通宇公路研究所有限公司 桥隧专项 换证复核 通过 9 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公路工程综合甲级 水运工程材料甲级 换证复核 通过 10 宁夏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公路工程综合甲级 换证复核 通过 11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 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换证复核 通过 12 西安公路研究院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公路工程综合甲级 交通工程专项增项 换证复核 通过 13 天津市北洋水运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运结构甲级增项 换证复核 通过
  • 湖北省成立碳中和监测评估分中心
    4月29日,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湖北分中心在湖北省气象局成立,这是我国第三个分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将开展对全省温室气体动态监测和碳综合的分析评估,向省委省政府碳达峰和碳中和来提供决策支撑。据了解,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湖北分中心的成立将围绕湖北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需求,联合相关部门、高校和企业,发挥气象部门在温室气体监测、数字同化和再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湖北省温室气体动态监测和碳中和分析评估。“它有5项任务,构建湖北温室气体一体化监测网络;建立湖北温室气体基础数据库;开展温室气体监测评估技术方法、碳收支的测量、报告、核查及城市碳收支减排效果评估研究;开展碳同化业务;开展温室气体时空变化分析,定期发布评估决策咨询产品。另外我们还要定期发布温室气体间监测报告,还有碳排放强度的评估报告,向省委省政府碳达峰和碳中和来提供决策支撑。”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介绍说。目前,湖北省已初步建立了地-空-天一体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地基监测面向大气本底、重点城市、不同生态系统,开展了温室气体浓度、通量高精度在线监测;天基监测基于碳卫星开展了温室气体遥感反演监测业务。这一网络自上而下地进行温室气体浓度和同量高精度的观测。刘敏介绍,不仅限于观测,中心还将致力于碳同化的研究,为全省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撑:“另外一个就是碳同化的研发,怎么来核准、核炼他的这种技术,我们也要做一些相关的研发,把我们的温室气体的这种网的资料把它用好。”从2009年到2020年,湖北省大气中二氧化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省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卫星监测和大气本底观测为近10年最高,但增速在波动中逐渐趋缓。近10年,卫星监测和大气本底观测,湖北省二氧化碳年增长率高于同期中国及全球。
  • 欧波同参加全国钢标委《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和统计 扫描电镜法》宣贯会
    2018年1月18-19日欧波同应邀参加了全国钢标委主办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和统计 扫描电镜法》宣贯会,为与会者做了分享报告并参与标准宣贯会交流与讨论。随着国内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和高品质钢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越来越严,从而对非金属夹杂物的分析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非金属夹杂物的评价和表征要求在扫描电镜下进行统计分析。GB/T30834-2014《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和统计 扫描电镜法》在2014年6月24日发布,2015年4月1日实施。该标准自实施以来,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扫描电镜统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大家深入解读了GB/T 30834《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定和统计扫描电镜法》标准,对样品制备、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做了全面系统的讲授和培训,并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系统进行了实操培训和上机练习。全自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系统——最准确、最快速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非金属夹杂物尤其是大颗粒夹杂物对高品质钢性能危害极大,冶金工作者为了尽可能的将其去除,必须首先对钢样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组成、形貌、尺寸、数量及分布等进行准确快速的表征,目前采用的传统光学显微检验方法因不能对夹杂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仅依靠其形貌辨别,因此夹杂物检测评级的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结果的可重现性较低。全自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系统是一套由蔡司扫描电子显微镜、大面积X射线能谱仪及相关夹杂物自动分析软件组成的综合性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完备的电子光学成像系统,能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微观形貌进行清晰观察,而且配有业界领先的大面积X射线能谱仪,自动对试样选定区域内所有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准确分析。该产品的高性能、高精度以及高稳定性能已得到全世界广大用户的信赖与认可。系统功能介绍 能够自动对大面积钢样中非金属夹杂物颗粒的成分、尺寸、数量和分布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并可精确检测尺寸为亚微米级的夹杂物和析出物。 直观显示自动检测到的所有夹杂物的微观形貌和其化学组成;并能精确确定每个夹杂物的尺寸及位置分布。 能够根据夹杂物的尺寸、化学成分和位置分布等信息对试样中的所有夹杂物进行分类统计。 能够对复合夹杂物中的各种相进行精确辨别,对该夹杂物用SmartMap进行物相分析。 可根据各类夹杂物评级标准的要求,结合夹杂物自动检测结果出具详细的评级报告。案例说明钢帘线夹杂物分析 Steel Tire Cord Analysis使用此系统分析面积相等的两个样品,A和B。共计2830个夹杂物被检出和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后将钢夹杂物组成使用三元图来表示。样品A和B的相图绘制如下,相图细分为三个区域。其中绘制于相图中的粉红色区域C区为富含Al2O3的夹杂物。该类夹杂物通常会在材料服役过程中引起断裂和失效。并且通过比较两个样品中C区颗粒数量发现,样品B的颗粒数量有所减少。如表1所示。但引起材料长时间服役失效的不仅与夹杂物类型有关,也与其夹杂物尺寸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数据很容易显示,且能轻松导出到至Excel表格中,用于额外的数据处理。表2显示了两个样品中夹杂物的粒度分布。样品B的夹杂物数量虽有减少,但是大于5μm的颗粒数量却大于样品A的。
  •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合格评定助力服务贸易便利化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支撑多边贸易体系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据统计,全球80%的贸易活动与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关,其中三分之二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合格评定活动。这是记者从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上获悉的。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高峰论坛之一,2023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认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贸易的桥梁,是贯通连接产业链各环节的纽带。质量认证是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的重要技术支撑,有助于促进全球产业链安全畅通和优化升级。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在论坛上表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产业链的稳定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要围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创新能力;围绕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全过程服务能力;围绕促进产业链开放包容,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便利贸易能力。此次论坛发布了《中国质量认证国际合作报告》、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优秀案例等成果。《中国质量认证国际合作报告》显示,我国打造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质量认证服务链,覆盖了食品农产品、电子电器、机动车、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占全球经济总量95%以上的区域,显著提高了贸易便利化程度。以电子电器产品为例,中国已全部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四个合格评定互认体系,累计颁发IEC国际认证证书及检测报告5.5万张,惠及2万余家企业。此外,中国认证机构还通过获得境外认可、授权、签约海外实验室、设立分支机构、机构间合作等形式提高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努力实现国际认证的“本土化”服务。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莉介绍了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优秀案例,这些案例通过开展互认合作,打通贸易堵点,在助力外贸保稳提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高中精度监测,摸清碳排放家底 打造碳监测评估体系“济南案例”
    什么是碳监测?碳监测是指监测二氧化碳吗?还能监测其他气体吗?又是怎样监测?说到碳监测,不少人都抱有这样或那样的疑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济南监测中心),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碳监测”这个新鲜事物。开展高中精度碳监测摸清城市碳排放量“家底”2021年9月,山东省济南市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碳监测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碳监测开始进入省济南监测中心的工作范畴。“广义的碳监测不等同于二氧化碳监测,指的是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全氟化碳、氢氟化碳、三氟化氮等在内的多种温室气体监测。”据省济南监测中心监控与统计室副主任碳专班成员高素莲介绍,碳监测是指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环境中浓度、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等碳源汇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相比PM2.5等大气污染物,碳监测难度更高、对精确性要求更高。现阶段的碳监测,济南采用了“天空地”的立体监测方式,通过天基——卫星遥感监测,空基——无人机监测,地基——高精度监测、中精度监测、移动走航车监测、地基遥感监测等手段进行监测。“在地面监测中,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碳监测网络采用的多是高精度监测方法。”高素莲表示,环境空气中微小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应着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对精度要求比较高。“以二氧化碳为例,高精度监测设备精度能到0.05%,是常规二氧化硫监测设备精度(5%左右)的近百倍。”济南市作为8个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开展城市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工作,主要目标是通过开展地面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初步形成技术指南,做好可推广、可应用、可示范的技术储备,为城市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提供校验参考。高素莲表示,“自上而下”碳排放量同化反演的方法可与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清单编制方法互相验证,更有利于摸清城市碳排放量“家底”。智能跟踪监测温室气体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济南是全国8个山东省唯一一个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为城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做出了先行探索,初步建成的温室气体“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域、多指标、长时段温室气体智能跟踪监测。“温室气体采样头通常设置在高度约为50米的高塔之上。”据高素莲介绍,基于监测站点建设的代表性、前瞻性等原则,济南市充分考虑城市现有整体布局,分别在二氧化碳高、中、低值区域及背景点设置监测点位。“同时还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单独设置监测点位,更加有利于低碳政策效果评估。”监测点位已经布设完成,那么,碳监测设备又是如何工作的呢?省济南监测中心预报室副主任付华轩对气体采样监测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通过采样泵,将样品气经由采样管路抽进地面站房,在站房内,样品气要先经过一级除水设备在4℃条件下去除明水,而后利用冷阱将气体制冷至零下50℃左右,进一步除去其中的水汽。”付华轩表示,去除水汽之后,样品气才能进入高精度分析仪分析。“分析仪会对样品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一氧化碳、水汽等进行检测,并通过数据采集软件将分析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这样一个碳监测过程才算完成。”据悉,目前济南市已建成20个二氧化碳中精度监测站点和35个甲烷中精度监测站点,二氧化碳中精度监测数据首个实现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网传输。中精度监测结果为探究济南市二氧化碳浓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提供第一手资料。温室气体仪器分析方法全国领先打造城市碳监测评估的“济南案例”目前,“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已经投入使用,初步获得了城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同时编制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掌握了温室气体区域及行业排放特征。据介绍,济南市在重点行业企业试点开展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并依托现有环境监测监控平台开发温室气体管理模块,实现温室气体数据自动联网传输。目前已有4个重点行业25个监测点位实现温室气体自动监测和数据联网传输。在碳监测工作的探索实践中,省济南监测中心还探索建立温室气体仪器分析方法,实现一次进样同时分析CO2、CH4、N2O、SF6、CO共5种气体组分,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完成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环境空气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监测质控技术研究》,建立手工监测温室气体质量控制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不过,碳监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监测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相关的监测标准、规范、指南等也是在试点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高素莲表示,济南的碳监测评估体系在建立过程中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实施方案经历过很多次修改完善和论证比选。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碳监测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技术人员也是边学习、边提高、边应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技术体系。下一步,济南将按照国家试点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各项试点任务,不断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深化数据挖掘和分析,加强经验总结和凝炼,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评估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城市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贡献典型的“济南案例”。
  • 我国专设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
    7月10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就食品安全标准有关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陈锐副司长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ldquo 三定&rdquo 方案,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相关工作。新的司局成立以后,一共有四项主要的职责。   陈锐对这四项主要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解释,他说,一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二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三是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 四是负责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新原料、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   陈锐首先介绍了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进展情况,他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主要进展有:   一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组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负责标准审查工作。二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和《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科学规划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和现行食品标准清理任务,指导&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三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为制定完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制定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五是开展标准宣传解读和跟踪评价。结合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组织开展标准跟踪评价,了解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   六是积极开展食品标准的国际交流。连续7年担任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的主持国,2011年当选并在今年连任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委。通过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   陈锐指出,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以来,卫计委已完成乳品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对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等标准进行清理,公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为做好标准清理工作,卫计委还组建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   陈锐最后表示,目前,专家技术组已经召开43次标准清理工作会议,完成了食品毒理学评价程序、特殊膳食食品标准的清理任务,将于近期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其他食品标准已基本完成清理任务,将分批征求意见。
  • 城市碳监测评估试点 国产仪器需加大研发力度
    为贯彻落实《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支撑城市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2022年6月2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召开了“城市碳监测评估试点技术培训会”。为保障城市碳监测评估试点后续工作顺利推进,根据试点城市反映的主要问题,环境监测总站介绍了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数据联网、高塔采样系统、高精度气象监测仪器、量值溯源与传递、温室气体监测仪器性能测试、高精度网格化排放清单编制、城市碳源汇同化反演等技术要求和答疑,并与试点城市进行了交流研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李健军提出,各试点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的紧迫性和难度,积极推进城市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和清单编制,为点位布设、同化反演及清单的磨合匹配提供充足的研究时间;同时,试点单位应积极探索解决试点监测评估中的技术方法问题,充分应用火电厂直接源排放监测核算和统计清单核算在试点工作中的突破,建立城市总体碳排放同化反演的可比基础。去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选取13个城市开展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其中唐山、太原、鄂尔多斯、丽水和铜川作为基础试点城市;上海、杭州、宁波、济南、郑州、深圳、重庆和成都作为综合试点城市。此次13个试点城市有一些共同的监测项目要求:高精度CO2、高精度CH4、高精度CO、高精度气象参数(风向和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而且要求至少有1个点位监测碳同位素(14CO2)。综合性试点城市比基础性试点城市多了一些选测项目,例如边界层高度、风速的垂直廓线、生态系统CO/CH4通量、地基遥感CO2/CH4柱浓度、碳同位素(CO2)等项目。据悉,碳同位素(14CO2)等项目采用手工监测外,其他项目要采用在线监测。因此,各试点城市也在自行开展一些仪器的比对测试。据悉,像上海、成都、重庆等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有条件的城市,都在计划展开仪器应用的研究,还有的在做一些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的分析。专家表示,对于的固定源排放来讲,无论是CO2还是CH4的监测,国产仪器设备成熟度相对较高。但是环境空气属于比较新的领域,监测方式和技术难度较大,国产仪器需加大研发力度,部分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需根据应用测试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用数据说话。
  • 济南市碳监测评估工作研讨:要加大国产监测设备的研发力度
    为持续推进济南市碳监测评估工作不断深化,9月2日,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召开碳监测评估工作研讨会。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霍太英到会指导。   研讨会邀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及部分省市的高水平专家齐聚一堂,众位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围绕济南市碳监测评估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建议。   通过研讨,一致认为,碳监测体系建设方面,要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开展模拟实验等方法评估点位布设代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及时调整优化监测网络,同时加大国产监测设备的研发力度;数据质量方面,要建立可靠的质量控制和量值溯源体系,通过多种手段持续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同化反演方面,要深入开展同化反演体系可靠性验证,评估走航、无人机、中精度等多维观测结果对同化反演的贡献;碳同位素分析方面,要合理选择背景点,加强数据挖掘分析;碳排放清单编制方面,要持续细化完善清单编制,提升清单在同化反演中发挥的作用。   霍太英专员指出,众位专家意见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济南市碳监测工作开展中要保持开放的思维,抓紧梳理吸收专家意见。霍太英强调碳监测工作要加大力度、扎实稳妥、持续深入推进,避免“一阵风”式监测。一要建立健全技术体系,包括站点建设、数据应用、排放核算、适用性评估等内容;二要开展科学合理核算评估方法研究,科学评估碳源汇情况;三要服务管理,为“双碳”战略的实施做好技术和数据支撑,指导降碳增汇;四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和评估方法研究,定量评估减污降碳成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通过研讨,促进了技术交流,起到了聚合力、提能力、添动力的效果。下一步,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集纳各方智慧、凝聚多方力量,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扎实推进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以一流的工作成效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支撑。   研讨会前,专家们实地查看了济南市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站,参观了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深入了解了温室气体实验室分析平台。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处、监测处负责同志、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研讨。
  • 【仪器测评:岛津液相色谱仪测评 】" 指纹图谱全波长分析,用于中药材检测"
    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你来拿 ↑ 点击查看大赛详情 本期,来自仪器社区论坛的xiaoxiao523分享岛津液相色谱仪(点击进入专场) 视频测评,点击下方查看。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907583点击上方测评链接,为TA点赞/留言/收藏吧!助力TA赢取大奖~查看拍摄剪辑教程,上传作品赢大奖【测评教程】如何拍摄、剪辑仪器测评类视频? 仪器测评“小红书”活动火热进行中!仪器选型的难、烦、累,懂的都懂!这可是个技术活!仪器信息网特举办首届仪器测评“小红书”短视频大赛,分享你的宝贵测评经验助同行们一臂之力吧!更有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多个大奖等你来拿!快来上传你的测评短视频吧~~~点击下图参赛
  • 348.5万!2021年加工所谷物毒素与品质检测评价仪器设备采购
    项目概况2021年加工所谷物毒素与品质检测评价仪器设备采购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 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网址:http://www.jxsggzy.cn/web/) 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2022年02月22日 09点30分 (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JXFX-2022-NC1262项目名称:2021年加工所谷物毒素与品质检测评价仪器设备采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3485000.00 元最高限价:3203800.00采购需求:采购条目编号采购条目名称数量单位采购预算(人民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赣购2021F000550492谷物毒素与品质检测评价仪器设备1批485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1F000550493谷物毒素与品质检测评价仪器设备1批5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赣购2021F000550495谷物毒素与品质检测评价仪器设备1批2500000.00元详见公告附件合同履行期限:国产的一个月,进口的三个月。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1.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1.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1.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1.4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1.5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的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1.6法律、法规及采购文件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格证明。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2.1本项目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2.2本项目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监狱企业扶持政策、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具体内容详见采购文件。3. 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供应商如非所供产品制造商,需提供所供“脂肪测定仪(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仪)、多功能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带顶空)(气质联用仪(带顶空))、全自动脂肪酸值测定仪(自动电位滴定仪)、荧光分光光度计”产品制造商或中国总代理(如为中国总代理,需出具证明)针对本项目出具合法有效的唯一授权书和售后服务承诺函。(制造商出具的授权书如是外文须提供中文翻译件并加盖供应商公章)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2年01月30日 00:00 至 2022年02月11日 23:30(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地点: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网址:http://www.jxsggzy.cn/web/)方式:网上免费报名和下载招标文件售价:0.00元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2022年02月22日 09点30分 (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地点: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南昌市红谷滩丰和中大道1318号)四楼第四开标室。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投标人须在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门户网站注册和办理江西省CA数字证书与电子签章(含单位公章和法人亲笔签名)后方可参加本项目竞争性招标活动,未办理确认手续之前将无法参与本项目。[办理事项详见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门户网站(网址:http://jxsggzy.cn/web/)和江西省政府采购网门户网站(网址:http://www.ccgp-jiangxi.gov.cn/web/)发布的《江西省政府采购面向全国征集注册投标企业信息库的公告》、《关于办理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数字证书及电子签章有关事项的通知》]。登录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门户网站(网址:http://ggzy.jiangxi.gov.cn/jxzbw/)进行网上报名和下载采购文件(投标人网上操作遇到问题可拨打新点软件客服电话400-998-0000)。特别说明: 为进一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强化近期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开标大厅一楼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点,要求所有进入人员一律佩戴口罩、自觉接受工作人员体温监测,并主动出示电子通行证(填报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和身份证,高风险地区出示核酸检测结果,配合招标代理机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代表做好进场人员健康情况登记填写《开评标人员健康信息登记表》保存备查。经检测通过的人员才可进入开标现场,拒不配合出示要求的证件或登记工作的,工作人员拒绝其进入。本项目投标单位仅允许委派不超过2名代表参加,开标现场人员保持适当间隔距离,错排或错开座位就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开标现场:一是最近14天接触过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二是来自全国高风险地区重疫区隔离期未满的;三是近期有发热、乏力、干咳、气促等可疑症状的;四是体(额)温超过37.3℃的。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地址:南昌县莲塘北大道1738号联系方式:0791-87090105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江西凡响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广场写字楼1210A室联系方式:0791-86497738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万文婷、易玲见、陈超电话:0791-86497738
  • 全国承压设备安全及检测评价学术交流会成都举行
    近日,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承压设备专业委员会、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与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联合举办的第2届全国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运行及检测评价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与会代表共同研讨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安全保障技术等维度探索解决办法、交流先进经验。  会上,质检总局特设局有关负责人从制定背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顶层设计方案。中国特检院院长林树青作了关于金属材料超声无损检测及微损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的主题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国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体系的发展历程。  会议面向全国征集会议论文,共收到论文156篇,经专家评审,录用论文121篇,并编辑成论文集《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技术研究进展精选集》。与会专家、学者就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安全运行策略、腐蚀与防护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此外,会议还同期举行了管道腐蚀与防护系统、管道完整性检测及设备等相关展览,共有16家特种设备相关企业参展,为与会代表展示了相关技术能力和最新产品。  专家称,此次学术交流会对于推动我国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技术进步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凝聚力量,共同提升我国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水平。
  • 我国将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
    就在地沟油、洗虾粉和时下热议的“化学火锅底料”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时,食品安全监管也成为众矢之的,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   日前,陈竺表示,各地要及时制定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或风险,要立即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并及时上报,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事故应急处置体系,组织制定实施本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全面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充分利用监测结果开展预警工作。不过,在食品安全方面,目前仅有大约1/3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承担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全部监测项目。   相关专家指出,开展风险监测与评估,预控食品质量,预防食品安全事故,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方面,需要开展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对重点食品或重点食品污染物及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开展调查并进行危险度评估,提出防止策略,这样才能逐步完善各地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
  • 营养失衡增健康风险 卫计委:监测评估提升质量
    p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9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绍《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并答记者问。金小桃表示,由于营养失衡增加健康风险等原因,使得过去少见的疾病成为多发常见病,今后将采取监测评估、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等有效措施和综合手段,来提升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 /p p   日前,《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布。金小桃表示,目前国家卫计委按照中央要求,正在制定落实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推动任务的落地落实取得实效。首先,针对国民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问题交织,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失衡增加健康风险,带来疾病谱的变化,使得过去少见的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慢病成为多发常见病,加强营养科学的基础研究,监测评估、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采取有效措施和综合手段,来提升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 /p p   其次,在解决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肥胖等传统营养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工作目标。前瞻性地考虑未来营养健康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重视国民营养与环境、生理、心理、社会等关联影响,通过完善营养政策法规,加强食品营养健康标准制定,加强营养健康与公众消费知识的普及,加强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科学、精准、智慧营养服务水平,助力践行大健康。 /p p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膳食结构和营养需求发生了多元化新变化,广大人民群众期望既能保持营养健康不受影响,还能够享受美食、传统风味和食养等中国特色的营养健康需求。同时对休闲、运动、健身、减肥、旅游、临床以及各种不同人群、不同工作状态、生活状态以及生命状态下的营养健康需求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要综合发力,促进创新融合,实现营养与养生、体育健康等不同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供给和消费大融合。 /p p /p
  • 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规划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与国民营养工作的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做出系统设计和具体部署。以下为通知原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机关各司局,疾控中心、食品评估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统计信息中心、医院研究所、预防医学会、健康报社: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整体要求,我委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pdf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8月11日 附《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四五”规划》全文:
  • 【仪器测评-TSQ Quantis 三重四级杆液质 】“检测效果不错,操作需要大量练习,皮实程度待时间检验”
    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你来拿 ↑ 点击查看大赛详情 毋庸置疑,三重四极杆是定量的不二之选,在定量方面有绝对优势,但是在高分辨、多级串级质谱等定性方面优势较弱。很多国外的实验室都采用装备数台QQQ并配备一台离子阱或者 QTOF仪器,以弥补定性能力的不足。目前,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的市场主要由赛默飞、安捷伦、沃特世、岛津等大的跨国公司所占据。产品形态主要有三个类型:LC-MS/MS、GC-MS/MS、ICP-TQMS。本期,淄川区检验检测中心的赵文聪老师分享赛默飞TSQ Quantis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视频测评,点击下方查看。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901496_1_1_2_1_1点击上方测评链接,为TA点赞/留言/收藏吧!助力TA离大奖更进一步~ 测评仪器: 赛默飞 TSQ Quantis 三重四 极 杆质谱仪 (点击进入 气象色谱 仪器专场)【参赛就有奖!】仪器测评“小红书”活动火热进行中!仪器选型的难、烦、累,懂的都懂!这可是个技术活!仪器信息网特举办首届仪器测评“小红书”短视频大赛,分享你的宝贵测评经验助同行们一臂之力吧!更有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多个大奖等你来拿!快来上传你的测评短视频吧~~~点击下图即可参加
  • CISILE被评定为“中国诚信展览”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被评定为“中国诚信展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72" height=" 894" title=" 1.png" style=" width: 302px height: 37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98a5ccc-7f50-44c3-9c1d-28c33fdf55bd.jpg" / /p p   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起,联合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和展酷网共同推出国内展览业首个诚信认证体系——中国诚信展览(China Credit Exhibition,缩写CCE),旨在通过建立健全权威可靠、公正公信、专业规范的认证体系,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p p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通过层层审核,被评定为“中国诚信展览”,并荣获“中国诚信展览认证”证书。这不仅仅是一个认证,也是大会对大众的承诺,诚信展览,造福科学仪器行业。 /p p strong   关于中国诚信展览 /strong /p p   权威可靠 /p p   中国诚信展览认证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会展行业权威认证 /p p   中国诚信展览认证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起,联合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和展酷网共同推出的国内首个展会认证项目,具有绝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p p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2月18日,是目前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冠以“中国”、“会展经济”字样的,全国性的组织机构。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是在2008年经商务部人事司正式批准成立的机构,其主要工作是从事商务领域企业信用认证与信用评级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展酷网拥有独创的360度测评系统、中国最大规模的展会点评社区以及智能搜索技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着力于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涵盖找展会、预登记、订展位、找展装、对接展会服务等各个环节。 /p p   公正公信 /p p   中国诚信展览认证是一个标准化的认证体系 /p p   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中国诚信展览认证对展会信息进行标准化的严格审核筛查,确保内容客观公正、真实可信,并在此基础上以认证证书、第三方网络公示及主体挂标等形式,随时供社会公众查询验证。通过认证的展会拥有唯一的诚信档案编号,可在中国诚信展览官网(http://www.chinacreditexhibition.org/)、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网站(中国信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官网查询验证 其获得授权使用的CCE标识可全面应用于展会现场、新闻发布会、官网、会刊、招展函等各种场景。中国诚信展览认证通过多种方式将认证展会从同质展会中显著区分,是社会公众在展会活动过程中重要的识别和参考依据。 /p p   专业规范 /p p   中国诚信展览认证是一个完整的认证体系 /p p   目前多数认证并不区分行业,只认证工商主体,而中国诚信展览认证深耕于会展行业,并只做以展会为主体的认证项目,认证审核标准含22大项、36小项,专业性受国家及公众认可。认证流程科学规范,采用严格的双审制度。首先对展会信息和资质进行形式审核(初审),符合标准才能进入最终审核,最终审核是由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充分保证了认证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p p   中国诚信展览认证的推出,展现了政府部门协同联动、行业组织自律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共同维护社会诚信的格局,让展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减少傍展、伪展、骗展的行为及现象,帮助社会公众有效地区分出诚信的展会品牌,促进行业生态的健康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诚信的和谐社会。 /p p /p
  • 双碳“双考”,建立监测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如今,全球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和技术性变革,完成“双碳”目标,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张“考卷”上,不仅要实现全行业减排,更要重视碳减排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所谓双碳“双考”。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多位专业人士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革命发展等内容建言献策。参会嘉宾认为,建立“双碳”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迫在眉睫,加大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至关重要。风口已至,如何践行好“双碳”战略名片,激活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值得关注。建立监测评价机制在5月27日举办的“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多位参会嘉宾围绕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能源革命转型内容建言献策。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必须制定出清晰明确的战略路线图和具体举措。“科技部将大力抓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在致辞中表示,统筹协同相关部门以及地方低碳科技创新部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促进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科技环境,加大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低碳科普;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促进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新动能。零碳能源是碳中和的基石与先导,零碳能源成本是国家竞争力和行业减排新技术应用的主要推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徐南平建议,重点发展光伏、绿氢、大规模长时化学储能三大标杆技术。同时,零碳流程再造是中国碳中和的重点领域,需要长期战略规划,构建基于低成本零碳能源的新型流程工业体系。另外,非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体系构建面临巨大挑战、碳汇与负排放技术亟需加强趋势研判,这些方面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中,能源、资源和产业结构转型需求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为迫切。在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庆山看来,实现双碳目标首先需要能源革命,而在工业化过程中,钢铁产业也对碳排放产生巨大影响。钢铁在我国所有行业中碳排放量最大,约占所有工业碳排放量的30%以上。因此,钢铁超低碳技术的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能源破题2023年是“双碳”目标持续深化的一年,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低碳转型为主导。助力“双碳”目标,新能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氢能为例,氢能的核心是切实降低企业能耗,为用能企业节省成本。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一文中明确应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作为一家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亿华通带来的参展展品是该公司自主开发的180kW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这项系统全自主开发了智能网联控制算法,大幅提升了氢电之间能量转换效率、动态响应速度。亿华通总裁付晓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碳”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氢能等零碳能源实现化石能源的替代,目前看最可行的方向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氢能作为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在特定地区和应用场景下,解决可再生能源长周期、大规模的储能问题,是实现国家能源用能体系转型的重要方式。燕山石化公司也是众多布局新能源业务的公司之一,该公司以氢气新能源作为绿色能源转型升级的方向,从制氢、提纯、场景应用、氢能技术研发以及分析化验实验室等多领域,助力公司加快向绿色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燕山石化公司首席专家李军良介绍称,氢气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除目前交通用氢外,氢气在石化、钢铁、建筑及储能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其关键是降低成本,并做好氢安全知识的普及,推动氢能全方位发展。氢的应用关系到多领域的技术进步,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市场。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看来,走好低碳治理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变能源结构,另一方面是提高能源效率,目前新能源发展前景无限,但也需要注意到市场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高就会容易造成业绩不稳定的情况,下一步企业如何实现较好盈利能力还有待观察。投入成本挑战“双碳”背景之下,乘风而起的不只有风电、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行业也在朝着节能减排方向不断努力。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了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的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要求,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也成为国家关注重点。不过,在发力“双碳”这条道路上,企业走的也并非一帆风顺。李军良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氢能源与传统能源进行竞争,面临着成本挑战,这个成本包含氢的本身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以及终端应用装备的生产成本。以绿氢为例,绿氢生产成本较煤制氢或工业副产氢等现有的制氢成本高,还需从风电、光电及电解水制氢效率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提升”。付晓明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进一步指出,“现在的化石能源用能体系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如果要达成‘双碳’目标,就要将原有的用能装置替换掉,就会面临投入成本高等重大挑战。其次就是以氢和氢衍生的用能部分装备,在技术上和成本上处在示范应用期,这些装备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技术攻关和规模化量产,才能实现更好的性价比”。实现“双碳”目标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可能存在的挑战有多种。从技术来看,清洁能源技术、能源存储技术、碳捕获与利用技术在成本、效率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经济方面,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大规模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成为一大难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