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检测产值

仪器信息网检测产值专题为您整合检测产值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检测产值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检测产值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检测产值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检测产值话题讨论。

检测产值相关的论坛

  • 环保监测装备“十二五”6000亿产值待观察

    环保“十二五”规划此前为“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勾勒出3.4万亿元的投资蓝图,但众多业内人士均指出,就目前来看,环保产业大发展首先将带动设备领域的投资,其中脱硫脱硝、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主板块将获实质性发展。工信部不久前出台的《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脱硫脱硝、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主板块产值要突破6000亿元。 其中,2012年环保装备产业产值有望增长20%以上,相比2011年1304.59亿元的产值,今年有望达到1565.51亿元。论坛首页链接:[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0316/075578.shtml[/url]******前所未有的机会,国产机会也将前所未有的放大,几家大点得企业将被再次推高!*************************************

  • 气体检测仪表的发展现状

    作为仪器仪表的一个重要分支]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也称“气体探测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航天航空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通常,工业过程气体监控分析仪器划归分析仪器领域,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通常小型化、便携或固定式、独立工作或联成网络,广泛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采矿、制药、半导体加工、喷涂包装等工业现场和家庭、商场、液化气站、煤气站、加油站等民用/商用需防火防爆、预防中毒、空气污染的场所,以及农业温室气体检测、沼气分析和沼气安全监控和环保应急事故、恐怖袭击、危险品储运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4年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行业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2007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3078亿元,增长率高达28.5%;据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08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实现 1755.9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增长率高达3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是气体检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推动使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根据使用传感器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各自有适用气体及应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成为未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主流。[color=#ffffff]本文来自: 泰纳科技][/color]

  • 2015年节能环保产值将达4.5万亿!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这是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持续推出的又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举措,对于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扩大有效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要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以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意见》提出了近3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意见》明确了当前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围绕重点领域,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二是发挥政府带动作用,引领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实施污染治理重点工程,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建筑、交通行动。三是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继续实施并调整节能产品惠民政策,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计划,完善环保产品认证制度,开展再制造“以旧换再”,拉动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四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推动国际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意见》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约束激励,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一是健全法规标准。加快制(修)订节能环保标准,完善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价考核力度。三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入。四是拓展投融资渠道。支持绿色信贷和金融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五是完善价格、收费和土地等政策。制定和落实鼓励余热余压余能发电及背压热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上网和价格政策,落实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电价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收费等政策。六是推进改革创新。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开展生态文明先行先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七是加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务求使产业发展见到实效。

  • 政策利好:新获批、新入驻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奖励100万

    青岛市城阳区日前下发《关于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在全区范围内采取相对集中、多点布局模式发展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产业。力争利用5年时间,建成6家以上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3家以上产值过亿元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机构。

  • 【分享】环保检测设备未来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在品种、数量、性能、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全国大部分监测站的仪器仪表装备技术含量很低,功能单一,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亟待更新换代。  有关专家认为,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生产企业将向两个方向分化,一类是大型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性企业,一类是一批极其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主要擅长某类技术或精于某种产品或服务,其特点是规模小、人员专、富于经验。一大批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开始改变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只靠进口仪器的现状。同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金融、市场中介实现沟通与互动,促进规模化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市场的形成。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介绍,“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显著增加,从政策到投资都带动了环保产业市场由潜在市场变成现实市场。到2008年底,我国已投资1000多亿元,建成了3.63亿千瓦的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截至目前,已经建成1500余家污水处理厂,这些都有力地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刘志全表示,环保产业发展潜力非常大,目前环保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投融资渠道单一 投资结构不合理 产业集中度低 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决。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重点发展四大领域:一是围绕循环经济带动相关的循环利用,二是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三是环境监测仪器和技术,四是环境服务业。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认为,当今全球经济日益复杂多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制裁也越来越隐蔽,如今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高能耗类的,现在要更关注出口商品的转型,否则中国经济中的结构问题就无法解决,也将会越来越多受到“碳关税”之类的压力。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把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国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正在成为中国最富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当年GDP的4.7%。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测算,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一五”末(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预期将超过1.1万亿元。其中,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洁净技术产品产值2500亿元。

  • 我国环境服务业产值超千亿

    污染治理可以催生环境服务业,国内这一产业的产值已逾千亿,但是市场仍需培育。这又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未来应该由企业更多地购买,比如工厂污水处理,除了买设备,还要运营。

  • 我国试验机60年蜕变产值迎来三级跳

    2012年5月,在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主办、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与我要测网协办的“第一届中国试验机技术论坛”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秘书长李春明高工谈到:“目前,我国拥有一个世界上试验机企业数量最多的企业集群。该企业集群所提供的试验机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对中低档次产品的市场需求,个别产品的性价比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国际知名的试验机制造企业也已进入中国市场,几乎垄断了国内高档产品的市场份额,有些厂家还和国内企业争夺中档产品的市场份额”。    那么,面对这种现状,国产试验机企业该如何和国外试验机企业竞争?就此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李春明高工,请其对我国试验机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发展进行了剖析,借此希望可以为国产试验机行业的良性发展指明方向。    昨天:行业初具规模产品以仿制为主工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    采访伊始,李春明高工讲到,解放前的旧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生产试验机产品的企业,更谈不上形成一个试验机制造产业。在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1979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一是1949年10月20日,我国第一个试验机专业生产厂家—长春仪器厂(后更名为长春材料试验机厂)诞生,标志着中国试验机制造业的开始;二是1959年3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在长春成立,标志着我国能独立地开展试验机制造技术的研发与产品的创新。到70年代末期,长春、天水、济南、上海、莱州、汕头、丹东、苏州成为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区域,这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小的试验机制造行业。    在这30年间,我国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30家左右,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主要有机械/液压式的万能试验机及其附具、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机械式振动台、动平衡机、A扫超声波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据估计工业总产值在0.5-1亿元人民币。而此时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研制的电子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高温真空冲击试验机、高温真空蠕变试验机、声发射检测仪等产品代表了当时我国试验机的技术发展水平。    此外,长春试验机研究所以其行业归口所的身份,开展了试验机行业产品的标准化工作、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了试验机技术情报网,设立了材料试验机测试中心站(国家试验机产品质检中心的前身),编辑出版了我国试验机行业学术期刊—《材料试验机》(现名《工程与试验》),这些都对我国试验机行业的技术发展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这一时期,李春明高工指出:“应该充分肯定,在这30年(1949-1979)期间,我国试验机行业的自主崛起和发展减轻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所产生的影响,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起到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保障作用”。    今天:形成200家企业群技术进展喜忧参半工业总产值已达60亿元    改革开放30年,即(1980-2010)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我国试验机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静态试验机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且电子万能试验机、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的技术指标已接近或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部分产品的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2)基于DSP技术的电液伺服动静万能试验机、基于全数字化技术的高频疲劳试验机等产品已投放市场,标志着国产动态试验机的关键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 纺织品检测市场到底有多大?

    走进纺织品检测实验室,看到很多检测仪器,这些仪器与常规实验室仪器不同,多数都是专用仪器,国产,价格便宜,一旦出现一台进口仪器,价格就贵很多。拜访过一些纺织品检测仪器生产商,普遍反映,产值到3000万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中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全国的从业人员上亿,概念上理解,纺织品检测市场应该是非常大的,但检测仪器生产商貌似生存并不容易,究竟全国纺织品检测市场有多大?有多少家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年检测规模多少?检测能力如何?

  • 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 2015年产值将超5500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记者独家获悉,《规划》明确,到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预计超5500亿元,未来将通过加大投入和建立完善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打造一批知名 中药企业。  保持年均12%以上增长   《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支持疗效确切、可供临床选择的中药新产品走向市场,支持紧缺、用量大、且有较好种养基础的野生药材品种人工种植养殖,以及中药生产关键技术成果的应用,发展一批聚集效应突出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并打造一批中药龙头企业。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统计,2010年我国中药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172亿元,而根据《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5590亿元。   在具体支持政策方面,《规划》表示,接下来将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并通过加强野生中药资源培育基地建设和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对重要、资源有限的野生中药原材料的宏观调控,鼓励具有优势科技资源和特色技术领域的企业建设重点研究室。   此外,[colo

  • 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超2.8万亿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近年来,环境治理领域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综合服务能力偏弱,创新驱动力不足,恶性竞争频发,加之执法监督不到位、政策机制不完善、市场不规范等原因,影响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巨大的市场潜力未能得到有效释放。生态保护领域公益性、外部性较强,交易机制不明晰,市场体系仅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意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壮大绿色环保产业为目标,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以培育规范市场为手段,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塑造政府、企业、社会三元共治新格局,提出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2.8万亿元,并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在推进形成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方面,《意见》在创新企业运营模式、推行综合服务、实施“互联网+”绿色生态行动和加快建设市场交易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此外,《意见》还着力于通过鼓励多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等方式,构建市场化的多元融资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要求规范市场秩序,采取清理有悖于市场统一的规定和做法、完善招投标管理、建设多元付费机制等措施,形成统一、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 我国首个检验检测行业诚信国标发布

    10月27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首个诚信国家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发布。该标准从法律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责任要求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循的基本诚信规范。 目前,全国共有2.8万余家检验检测机构,每年出具3亿多份检验检测报告,服务产值达1600多亿元,检验检测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服务业态之一,但检验检测机构的诚信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为了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建设,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了新修订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为检验检测机构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引,并为其开展诚信自我评价或第三方评价提供了依据。 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以国标为抓手,对检验检测机构强化监管,对检验检测机构根据其诚信从业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对诚信优良机构降低评审和监督频次,对失信机构加大监督力度,并在政府采购检验检测服务时优先采信贯标情况良好的机构。

  • 【转帖】投资2亿 国内最大食品检测基地开建

    【转帖】投资2亿 国内最大食品检测基地开建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1/201001210942_198024_1641058_3.jpg[/img] 工作人员将自来水倒入一支小试管,晃动摇匀后与色卡一对比,就能测出自来水余氯含量是否超标。 家里买回的菜是否农药残留超标,一滴试剂一根试管就能测出。昨日,达元食品安全项目动工,投两亿建国内最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研发生产基地,这样的家庭检测锦囊将在三水生产。  达元食品安全项目由上市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与广州三元生物科技共同投资,前者的生物分析检测在国内处于国家级水平。达元三水项目位于乐平镇,总用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将分3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超5亿元的国内最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研发生产基地。

  • “十二五”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十几万亿元

    [size=4]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3月31日表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将达到十几万亿元,增加值将超过环保投入,也显示出创新产出大于治理投入的良好前景。 吴晓青说,环保产业作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为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加值约两万亿元,已接近全社会环保投入。[/size]

  • 打造行业“驱动器” 检验检测亟需找到发展着力点

    [align=left] 当前,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新一轮行业洗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我国战略发展的八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align][align=center][img=,414,276]http://www.zhaojiliang.cn/data/uploads/bdattachment/image/20181225/1545707727910079.png[/img][/align][align=left]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建设国家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是促进检验检测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日,从长春新区获悉,长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明年将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作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该产业园未来将打造成为立足长春、服务东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东北亚区域性检验检测认证中心。[/align][align=left] “十三五”期间,产业园将加快打造完整的检验检测产业链条,提升创新能力,至少集聚30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引进300家以上检验检测认证企业,计划年度实现产值50亿元,实现纳税6.5亿元。促进长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打造“世界级”检验检测基地,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目标。[/align][align=left] 近年来,全国各地引经过几年打拼磨合,不断提质增效、持续加速,大力推进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湖北、湖南、重庆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的函》,批复同意湖南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助推高质量发展。[/align][align=left] 目前集聚区已聚集SGS、天祥、南德等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机构100家,实现检验检测年产值40亿元,年增速达28%。通过集聚区建设,将汇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人才、机构、信息等高端资源,带动我省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整体提质升级,服务创新型省份建设。[/align][align=left] 无独有偶,从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获悉,为助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该省为进入“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培育库的民营企业开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绿色通道,减免11类检验检测项目费用,预计减免金额达114.39亿元。压缩检验检测工作时限,优先安排培育库企业检验检测。同时,省质检院、省纤检局、省食检院等单位开放共享大型环境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为民营企业在产品研发、试制阶段的试验验证等提供免费检测。[/align][align=left] 除地方政府的统筹引航,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对行业发展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检验检测生产率,需要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的新发展和新提高。[/align][align=left] 总而言之,检验检测机构要当好发展“主力军”。一方面,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搭好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通桥”。同时,借助检验检测技术专家队伍,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技术领域的优势。除此之外,检验检测机构还需从自身出发,瞄准产业趋势,从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质量体系等多个环节,持续创新、高端创新、实用创新,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成为领跑行业的佼佼者。[/align]

  • 【分享】云南:发展特色药 医药产值后年要达百亿

    [center]云南:发展特色药 医药产值后年要达百亿[/center] “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提升云南中医药现代化产业技术水平,实现以中药、天然药物为主的医药工业产值100亿元。昨日,中药全球化联盟(昆明)研讨会正式召开。会议围绕“中草药资源、品种质量,中草药在治疗、预防、保健、美学的进展和应用”等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据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表明,云南共有药用动、植、矿物463科,2107属,6559种。主要动、植物药材的产(藏)量近10亿公斤,矿物药材11亿余吨。品种和数量均属全国之首。 “云南除了有得天独厚的中草药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云南民族药。”据介绍,千百年来,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不断摸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形成了彝族傣族医药为主干,藏、苗、壮、白、纳西等民族医药为辅的独特的云药文化体系。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制药工业完成生产总值77.78亿元,比2006年增长29.85%,工业增加值32.69亿元。 据悉,云南省“十一五”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就提出,要培育一批中医药创新企业和知名品牌作为首要任务,以全面提升云南中医药现代化产业技术水平,全面实现以中药、天然药物为主的医药工业产值100亿元,把我省建成世界上有特色的、我国重要的、连结东南亚、南亚的天然药物研发和生产基地。信息来源:春城晚报 -------------------------------------------------------------------------------- 相关链接 - 医药外贸业:08年一枝独秀 09年寒冬将显 - 云南:发展特色药 医药产值后年要达百亿 - 欧洲医药市场庞大 国内企业需跨高坎进入 - 2008年3季度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三) - 2008年3季度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二) - 2008年3季度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 - 医药新兴市场金砖四国独好 - 新型辅料是推动医药制剂发展的有效途径 - 开拓国际仿制药市场符合国家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 GMP认证促医药产业升级 未来步伐不会放慢 - 金融风暴之下国际医药市场仍将继续增长 - 内外形势多变 医药企业战略突围寻良方 - 医药经济稳增仍是明年主旋律 并购重组扩大经营 - 融风暴下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 壮医药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大显身手 - 国际药品厂商一致看好中国医药市场前景 - 中药成新药研发宝贵资源库 吸引全球医药界目光 - 医药行业未见"寒冬" 危机在内不在外 - 中国医药行业暂未受到金融危机明显影响 - 湖北22家医药公司将集中采购 部分药品有望降价 - 医药保健品最后的掘金场 畸形转型和繁荣 - 广东医药行业稳增不改 借金融危机抄底海外 - 我国医药外贸出口企业应对寒流之策 www.chinapharm.cn 2008-12-15

  • 年产值20亿元的科技园正式投产,产能跃居世界前三位

    2011年6月25日,业内最震撼的全自动LED显示屏生产线在联建光电(惠州)科技园正式投产。它的LED显示屏月产能达10000平方米,产值达20亿元,让联建光电的LED显示屏产能一举跃居全球前三位。 科技园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自2009年2月奠基动工,历时近2年科技园土建竣工。拥有业多条内技术最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最高的LED显示屏生产线,其中包括多条日本设备组成的SMT自动流水线,多台美国进口的自动插装设备,DIP自动焊接流水线,自动化灌胶设备,日本生产的数控折弯机、数控冲床,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立体老化线,自动浸水试验设备;同时拥有完善的检测仪器和有多年行业经验的技术管理人才,配置先进的大型ERP企业管理系统,具备了强大的产品设计能力、工艺保障能力和品质控制能力,已经形成产品规格齐全、质量优良、交期迅速的制造优势。 在2010年9月到2011年2月期间,注塑部、五金部和生产部依序进驻试生产。虽然面临着新环境、新生产线、新老员工交替等诸多影响因素,由于生产设备搬迁计划准备周详,良好的人力资源计划、政策,成功建立了各项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顺利推行了数字管理。使得我们在短短3、4个月内,各项生产要素的指标逐月翻番:生产员工队伍从年初的一百多人增加至一千一百多人;显示屏的日产能从100平方提升到300多平方,生产效率也从65%提升到85%,模组一次合格率达90%;顺利完成了来自国内50多个城市和20多个国家的290多个订单任务,其中最大订单月超9000万元。 在正式投产庆典上,董事长刘虎军感慨地表示:在公司订单最高峰时顺利实现了制造中心的迁移任务,从此打开了发展的生产瓶颈,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也是联建光电史上一个伟大创举

  • 到2025年,中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

    [font=宋体]由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环保装备高峰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是立国之本。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既是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保障。[/font][font=宋体]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四级调研员王帅在论坛上说,回望新时代十年,我国以每年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以上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领先,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font][font=宋体]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环保产业的基础性产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22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2%,达到9600亿元,新能源汽车、光[/font][font=宋体]伏产业[/font][font=宋体]快速发展,绿色增长新动能不断培育。[/font][font=宋体]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环保装备制造业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980年的7.5亿元发展到2022年的9600亿元,提高了约1280倍;1990年到2022年的30多年间,企业数量增长5.2倍,从业人员增长6.3倍,人均产值增长近40倍。[/font][font=宋体]《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font][font=宋体]万亿[/font][font=宋体]元。据介绍,“十四五”以来,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产值在全行业的占比不断提高。同时,大量企业实现绿色转型。除此之外,还涌现出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质企业数量不断增长。[/font][font=宋体]王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打好污染攻坚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型服务的供给。[/font][来源:中国新闻网][align=right][/align]

  • 第三方检测行业分析及热点问题

    1、全球第三方检测市场空间广阔,行业集中度较低 工业检测占据半壁江山,生命科学、食品和环境检测有望快速增长。从检测行业的下游来看,目前工业检测占比超过一半,生命科学、食品和环境检测占22%,消费品占比为9%,商品检测占比7%。随着检测细分领域愈加完善以及各国对医疗、食品安全、环保把控越发严格,未来相关领域检测有望快速增长。 北美在全球第三方检测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亚洲地区发展迅速。从区域的角度,2016年全球检测业务规模为1445亿欧元,其中北美为463.8亿欧元,占全球的32.1%;欧洲436.4亿欧元,占全球的30%;亚洲发展迅速,2016年市场规模为364.1亿欧元,占比为25.2%,较2010年上升了4pct。 工业检测占据超过一半份额。 全球检测行业区域分布 全球检测行业集中度较低,呈现碎片化特征。由于检测行业下游细分领域差别较大,小型、专业化的检测机构较多,且因为各地区标准有所不同,很多检测项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导致行业集中度较低,全球CR10仅为18.72%。 全球检测行业CR10仅为18.7%,行业集中度较低。2、国内第三方检测逐步放开,催生千亿规模市场 我国检验检测市场高速增长,其中,第三方检测达近千亿规模,2009-2016年复合增速高达23%。我国近年持续加大食品、环境、医药及工业等领域产品质量把控。检测覆盖领域持续扩大,检测项目也不断细化,检测行业持续高速发展。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达2028亿元,其中第三方检测达908亿元,2009-2016年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复合增速高达23%,第三方检测占比由2009年的37%提升至2016年的45%。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增长迅速,达近千亿规模 国内检测机构布局分散,壁垒较多,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较为激烈。根据国家认监委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制的检验检测机构21012家,占机构总量的63.22%;事业单位制11479家,占机构总量34.54%;其他法人类型744家,占机构总量2.24%。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16773家,集体控股1096家,私营企业14265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67家,其他机构834家。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检验检测机构改革与整合成效明显,市场化机制正在形成。 我国检测机构以企业制为主,国有检测机构占国内半数以上。 几个检测人都关心的行业热点问题1、中国现在检测机构有多少家? 据消息,截止目前我国检测机构已近40000家。2、这么多的机构,都过得好吗? 不好,全行业人均产值约为21万元,外资人均产值为50万元,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可想而知。按照我国对企业规模的定义,我国大部分检测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由此可见大部分检测机构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3、未来中国,需要多少检测机构? 据专业人士估算,中国只需要20000家检测机构,也就是说将消失20000家,即现在的一半。4、大量中小检测机构的出路在哪里?1)继续努力做大,尤其是走专业化路线;2)被并购、被整合,抱团取暖;3)消失。5、中小检测机构如何做大?1)增加营收;2)加强管理,逼出效益;3)采用先进管理措施降低成本。6、未来监管趋势是什么? 上下联动监管,而不是一个部门管一块。7、目前国投整合的主战场在哪儿?民营和外资有机会吗? 主战场在国有机构、事业单位,民营机构在估值方面有障碍。8、为什么国外投资机构看好这个行业?1)防御性行业2)利润率较高3)现金流好4)抗周期性强

  • 【转帖】5年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超5万亿元

    [img]http://news.cnpc.com.cn/epaper/zgsyb/2010/20100301/image/0054535006.jpeg[/img]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5.3万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年均增长率达到20%,节能环保骨干企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据介绍,2008年,中国GDP为30.3万亿元,同期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9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约4.92%。全行业就业人数达2500多万人,其中再生资源产业的就业人数达1800万人。“十一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据环境商会调查,目前年产值排在前10位的环保企业年产值多在20亿元到30亿元之间。如果按照30%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这些大型环保企业的产值可达125亿元至188亿元。

  • 【转帖】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为了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特编制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 一、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及技术现状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国产大型实验室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①技术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规模效益差;②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③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 计量检测机构内忧与外患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生命周期,每一家企业的发展都有生命周期,每一次机遇都会慢慢褪去,每一家企业都有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可以拥有长久及持续发展的企业少之又少,百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很多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家仍停留在过去式的观念,觉得只要市场在,只要市场仍处于增长期,就一定有机会继续做大做强,其实这是企业家在“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国内TIC行业的崛起,有多少企业家是被骗进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尤其是建筑工程及材料检测、环境检测、食品检测、机动车检验四大领域,这些领域的新进入者一是不懂得TIC行业,二是不晓得TIC行业的本质,三是觉得TIC行业只是一纸“证书或报告”就可以获得暴利或可以快速赚钱,现实是只要你踏进了TIC行业,大部分企业是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更甚者赔上所有积蓄直至血本无归。检测机构在发展初创期,会曾为获得一个大订单而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摩拳擦掌,来之不易的订单是最鼓舞人心的!在发展中期,企业家的攀比之心越来越重,原本企业在中期发展是最舒适的,除了有一定的营收和利润外,团队也是最有激情最具战斗力的;在高速发展期,有些企业家却因盲目多元化发展,导致企业陷入了困境,一些人才开始流离失散了(当然也有一些不愿意或跟不上企业发展的人员流失),企业的业绩和利润开始断崖式的下滑,从此更多不幸频频出现。曾经,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有一些项目申报,可以获得一些政府的补贴,现在基本没有了;曾经,有一些好机遇,比如美国玩具铅含量超标事件、住建消防门窗强制性检测、住建房屋鉴定、食品三聚氰胺、环境土壤检测、环境二噁英检测等,生意送上门、议价能力极高、利润极高,如今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市场竞争激烈下,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过去,企业对成本控制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只要有业绩有利润,成本控制方面根本不太在乎,比如人工成本、实验室运营成本、耗材成本、业务费用等等;如今,企业的内忧多不胜数,比如人员效率怎么也提升不起来、采样的效率极低但成本却极高、实验室检测仪器使用率极低、耗材成本降不下来、业务团队失去狼性、管理人员安于现状、业务费用高但效果不佳、老板只画饼却兑现不了承诺、内部氛围紧张又冷清(怕犯错又怕担责任)等。过去,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不多,竞争没那么激烈,经商环境还算良性;敢出具不实证书或不实报告的机构,不怕查,最多最高罚款3万元或吊销资质,大不了注销了,换个法人换个公司名或换个地址申请资质又可以继续干!过去,在电子电器、环境、建筑工程及机动车检验领域,针对企业客户委托业务,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合格的产品,如果检测机构不给予合格的证书或报告,客户就不付钱,强逼检测机构出具合格的证书或报告才能将款项收回(当然,这不止是客户的问题,也是检测机构的问题,检测机构要生存,而选择了向客户妥协);如今,检验检测机构剧增,市场竞争白热化,从良性竞争走向了恶性竞争,出具不实证书或不实报告的机构屡屡不减,怕查但还继续犯错,只要干不死,还要撑着干!自新冠疫情以来,国内的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订单的减少或直接取消订单、某些产业的转移(转移至东南亚国家)、政府没补贴没帮助、人员工资一分不少照常发(不发就走人,员工也要生活,哪能管你企业好与坏)、政府业务有订单但账期长(更甚者遥遥无期、但不做也不行)、现金流差(发工资都需要靠贷款或抵押房子)、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及国际贸易战的影响等等因素,表面上TIC行业仍处于增长期,但检验检测机构却越来越困难,业务萎缩利润下滑严重。国内有5万2千家获得资质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市场规模4千亿,全球TIC市场占有率高达25%,看似都是全球第一位置!然而,无论人均产值、户均产值、利润率都是全球倒数之列,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行业内,无数声音都说行业需要兼并收购、抱团发展,然而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得好的检测机构高高大上,想卖但要求高得离谱;做得不好的检测机构,想卖但价值低又觉得太不值得;做得不上不下的检测机构,总能幻想着还有无数条出路;想抱团发展的检测机构,又怕被别人吃掉,或担心别人拖了自已的后腿;种种的防范、不信任,导致兼并收购、抱团发展成为了空谈但又是企业家现实的顾虑。转载

  • 食品检测仪器内需扩大 国产品牌出路何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静教授撰写《民生安全之重 中国科学检测何以承受》一文,详细剖析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并对该行业的健康发展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科学检测仪器是科学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更是和民生息息相关。在大规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三、四年前,中国科学检测仪器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幼稚阶段”。而今,随着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内需的不断扩大,这一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壮大我国检测仪器产业  我国科学检测仪器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较快、可借鉴的空间大,近年来已经逐步建立并完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原理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研究和应用示范的完整链条,尤其是因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内需旺盛,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我国科学测试仪器行业工业总产值1899亿元,同比增幅27.3%,其中实验分析仪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315家,工业总产值165.07亿元,同比增幅34.24%。目前我国已攻克深紫外光源技术、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光栅刻划和制造技术、四级杆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等近百项核心技术,形成色谱、光谱、质谱、电化学、生命科学、电子光学等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及其配套产品共近300种,国产检测仪器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但总体上进口检测仪器基本垄断“高端”市场,并逐步向“中低端”扩张,世界几大著名科学仪器公司一直都在争夺中国市场,策略、战略不断变化。2010年,我国实验分析仪器进口贸易额31.88亿美元,仅液相色谱就进口7458台,各类质谱仪进口4022台,而出口贸易额7.09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较大。  目前,我国正努力促进科学检测仪器设备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逐步摆脱依赖进口、跟踪模仿的不利局面,鼓励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促进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转变,企业由“小而弱”向“大而强”转变。围绕保障食品安全需求,大力推进检测设备专用化、小型化和便携化研发,提高国产仪器市场占有率,壮大我国检测仪器产业。

  • 未来五年仪器仪表业产值或达万亿元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仪器仪表行业产销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根据行业“十二五”规划要求,未来五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 根据规划,到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利润总额将达7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7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5%~9%;总资产达到8700亿元;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其中本国企业的出口额占50%以上,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贸易逆差开始下降。 针对当前产业结构分散的现状,规划指出,应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形成3~5个超百亿元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过百。大力推动国产品牌质量提升,本国企业销售额占国内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国产品牌离散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批量生产,市场占有率从现有的5%上升到15%左右。 调查显示,目前仪器仪表在工程设备总投资中的比例达18%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国不少大型项目,如海洋工程、新能源工程的启动将会带动仪器仪表需求的增长。

  • 我国环境检测机构知多少?

    我国环境检测机构知多少?

    [color=#333333] [color=#333333]随着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越来也越大,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经不能够满足全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因此,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运而生,第三方环境监测市场迅速发展。[/color][color=#333333]目前我国环境检测行业正处于市场化转型阶段,第三方环境检测行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环境检测行业的发展趋势5年环境监测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至少在30%以上。[/color]据来自[color=#33333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检验检测行业监测处的消息,[/color]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 36327家,其中环保机构5944家;全国共实现营业收入2377.47 亿元,其中环保机构营业收入205.28亿元。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排在前十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次为山东、广东、江苏、河南、河北、浙江、四川、辽宁、湖南和湖北,而环保机构的前十位依次为广东、山东、江苏、河北、四川、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和云南。通过比较近年数据发现,生态环保类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营业收入、从业人员都在不断增长,但出具报告的数量在2016和2017两年明显减少,人均产值明显低于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水平。总体来看,环保类机构呈现小、弱、新的特点,服务地域多集中于本省范围。[/color][color=#333333] [img=,452,2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182009074521_6110_1634717_3.jpg!w452x290.jpg[/img][/color][color=#333333] [color=#333333]现阶段,第三方环境检测准入门槛比较低,检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检测机构要长足发展,需要找到切合检测机构自身的发展方式。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长、市场管制逐渐放松,第三方检测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多,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将迎来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发展也呈现诸多问题,如环境监测认知度不足、服务水平低、专业人员少、社会责任意识缺乏、环境监测经验不够等。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使其在开放和竞争的市场化的环境中取得优势地位成为行业关注焦点。[/color][/color]

  • 我国食品检测仪器潜在市场近8000亿元 将迎来快速发展

    当前食品安全各项指标中,残留农药、兽药、渔药、等参数的检测最受关注,因此,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如质谱仪、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利润丰厚的高端仪器及快速筛查仪器市场前景看好。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9万亿元,仅次于石化工业位居第二,而农药、化肥、饲料、食品添加剂等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产值就超过1万亿元。  目前我国拥有各级农产品检验检疫站、疾病控制中心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各类环境监测站等监测机构达2300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达到40多万家。我国仅食品安全监测领域分析仪器的潜在市场即在7450亿元以上,检测耗材年市场容量超过500亿元。  有望写入基层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规范手册  当前我们所有的监督检测,包括风险监测等基本上用的都是法检的方法,浪费是比较大的。在有限的检测经费和检测条件下,通过快速检测加大样本抽查技术是控制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手段。  不过,当前市场上的快检产品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产品鱼龙混杂;检测仪器和检测试剂无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生产企业无严格准入要求,进入市场前无需通过严格的比对验证;检测项目无完整的质控体系等。  对于以上的现状,在快检产品的规范方面国家食药监局已经委托一些单位开始一些相关的工作。一些地方,比如江苏也已经打算建立快检的地方标准。目前,江苏省现在已经建立一个食品快检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另外,由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省食药局联合建立了一个食品快速检测中心,投资了将近2000万元。如果国产检测仪器能够形成突破,其相对强大的性价比优势,能够满足市场对低成本设备的需求,同时势必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构成压力。  高端仪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很大,核心技术的成熟需要在市场的作用下循序前进。以质谱仪为例,质谱仪的研发综合了精密机械、技术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是多学科高度交叉的产物。作为一种高端精密仪器,质谱仪的研发仅仅能够实现在实验室完成还远远不够,其灵敏度、分辨率等指标参数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保持稳定的精度,才是其能否市场化、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食品检测仪器将迎来快速井喷阶段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监测网点由2010年的344个扩大到2870个;监测样本量从12.4万个/年扩大到287万个/年。据此推算,新增网点数量达2526个。据券商研报保守估计,“十二五”期间,该部分检测仪器投资规模至少在200亿左右。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食品检测的力度、网点的设置、仪器的配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食物生产、加工、出售的产业链来说,食品安全的保障必须在各环节设置检测流程,而要在庞大的中国大地上完成这个工作,各级政府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可以预期的是,伴随着国务院会议精神的逐步落实,各地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的动作还会增加,全社会食品安全监管检测的体系、办法也将加快设立,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需求或许也将如食品溯源产业那样迎来快速井喷的阶段。

  • 【转帖】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0]239号关于发布《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全国环境管理基础能力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督执法现代化水平。为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的技术进步,适应环境监测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和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情况,我局组织制订了《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二〇〇〇年十二月八日抄送: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技部各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各有关单位附件: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为了引导和促进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技术水平,特编制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一、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及技术现状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生产企业有140余家,年产值4.8亿元,约占全国环保产品产值的2.3%。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产品是各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监测、噪声与振动监测、放射性和电磁波监测仪器。我国生产的烟尘采样器、烟气采样器、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油份测定仪、污水流量计等环境监测仪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例。国产大型实验室用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 仪等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关键零部件尚依赖进口。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基本集中在中低档的环境监测仪器,远不能适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①技术档次低,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规模效益差;②产品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一致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③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二、环境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到2005年,国控环境监测网络调整为:环境空气监测网站226个,测点数793个;酸雨监测网站239个,测点数472个;水质监测网站197个,监测断面1074个;生态监测网站15个。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环境监测及监测仪器发展趋势:1、以目前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2、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 3、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4、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环境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6、环境监测仪器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 上海筑起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高地

    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上海的检测认证行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近700家市场化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近4万人、产值超120亿元的检测认证行业,如何打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高地?一个运用政策激励、加强制度建设、经过资源整合重组的全产业链建设,正在印证着这种可能。 上海将检测认证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未来一段时间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产业增长点。上海质监局开展了战略性研究,着手顶层设计,积极开展《上海市检验机构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为服务产业发展大格局提供法律法规保证。同时借助国务院在上海先行先试开展增值税改革的机遇,将检测认证行业纳入增值税改革范围,试点效果明显,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幅达到40%左右。 在推动行业品牌化建设中,上海在全国率先将检测行业纳入到服务业地方名牌的申报范围,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等6家检测机构获得2012年上海名牌。以多方出资、多元参股的市场化方式,推动上海优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重组、向高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推动上海市市北高新园区筹建“全国质量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一体化检验检测服务,提升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上海推动与产业匹配的国家质检中心建设, 加快建立与产业匹配的国家质检中心,为重大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上海紧锣密鼓加快新能源汽车、卫星导航、太阳能光伏、风机设备等国家质检中心的筹建步伐,打造与相关产业对接交流和服务平台。 现在,上海市共有1805家企业(生产厂)获得了13824张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各类组织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证书超过3.5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10%。各类自愿性节能认证1500余张,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4300张,其中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02张。以上转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 【分享】乳制品工业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改办产业13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主管部门:   根据《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要求,为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化解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特编制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施意见,并确定2010年中央投资食品工业的支持重点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一、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和进出口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全国食品工业企业共计44.8万家,涉及粮食、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等24大类525种产品,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0%,进出口总额达到574.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10.0%、72.3%。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市场需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与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自捡能力不足,全国食品生产企业中仅有1.2%的企业具备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微生物等全项目检测能力,5.1%的企业具备有毒有害物质分析检测能力,23.3%的企业具有有限的常规质量检测能力。二是检测设备配置不全,检测设备精度不高,检测设备更新缓慢,超期服役,造成部分企业关键指标检出限达不到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三是检测设备自主化能力低,高精尖的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不仅制约着检测能力的建设,而且将增加未来的建设成本。上述情况严重危及公众健康安全,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 【分享】乳制品工业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要求,为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化解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特编制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实施意见,并确定2010年中央投资食品工业的支持重点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一、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和进出口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全国食品工业企业共计44.8万家,涉及粮食、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等24大类525种产品,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0%,进出口总额达到574.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10.0%、72.3%。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市场需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与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自捡能力不足,全国食品生产企业中仅有1.2%的企业具备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农兽药残留、微生物等全项目检测能力,5.1%的企业具备有毒有害物质分析检测能力,23.3%的企业具有有限的常规质量检测能力。二是检测设备配置不全,检测设备精度不高,检测设备更新缓慢,超期服役,造成部分企业关键指标检出限达不到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标准限量要求。三是检测设备自主化能力低,高精尖的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不仅制约着检测能力的建设,而且将增加未来的建设成本。上述情况严重危及公众健康安全,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 【网络研讨会】生物技术药物评价及检测技术(举行时间:5月10-11日)

    【网络研讨会】生物技术药物评价及检测技术(举行时间:5月10-11日)

    【网络研讨会】生物技术药物评价及检测技术(举行时间:5月10-11日)报名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iologicalPharmaceutical/ 2016年底,“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显示,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至10万亿元。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生物技术药物占比大幅提升,化学品生物制造的渗透率显著提高。同时,到2020年,预计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年产值达6000亿元。  生物制药已然成为目前我国着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5月10日-11日,仪器信息网计划组织“生物技术药物评价及检测技术”网络研讨会。会议将邀请生物制药领域的专家及技术人员,为大家介绍生物技术药物评价及最新检测技术。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会议日程:  5月10日  09:00-09:50 人血白蛋白的质量控制 赵璇(北京市药检所)  09:50-10:30 先进LC-MS方案进行生物类似药分析表征与比对研究 陈熙(Waters)  10:30-11:10 高分辨质谱仪在生物制药表征中的应用 孙佳楠(赛默飞)  11:10-11:50 SCIEX生物药完整分析创新解决方案 罗继(Sciex)  14:00-14:50 生物制品检测用酶的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 李素霞(华东理工大学)  14:50-15:30 待定 安捷伦  15:30-16:10 岛津在抗体类药物生物分析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应用 张歆媛(岛津)  5月11日  09:30-10:20 中药中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检测应用 张浩(盘锦检测中心)  10:20-11:00 Testo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 温湿度监测系统和验证服务 郭卫民(德图)  11:00-11:40 生物技术药物热稳定性评价-DSC技术 韩佩韦(马尔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4/201704131517_01_2507958_3.jp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