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检测产值

仪器信息网检测产值专题为您整合检测产值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检测产值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检测产值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检测产值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检测产值话题讨论。

检测产值相关的资讯

  • 永川力争到2025年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达200亿产值
    2024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30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永川力争到2025年,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达到200亿级产值规模。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作主旨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办公室秘书长李利利,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传感与网络中心副主任赵艳领分别就《关于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及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及《智能检测装备通用技术要求》标准进行报告解读。智能检测装备标准符合性评估公共服务平台和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目录(第一批)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5家纳入目录的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分别进行推介。5位来自央企、行业龙头、高校院所的负责人和专家围绕“发展智能检测新质生产力”议题在圆桌论坛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享。在本次大会上,永川区对外正式发布,将重点培育智能检测装备产业,打造以智能检测装备为主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汇聚产业资源,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优秀企业与人才来川投资兴业。重庆市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在会上表示,永川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入落实国家规划、重庆行动计划,以智能检测装备产业为支撑,深化“四链融合”,强化区域协作,加快建设成渝地区重要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诚邀各位专家和企业家朋友来永创新创造、投资兴业,共享机遇、共赢发展。下一步,永川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化与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合作,按照“五个一”的工作思路,积极谋划打造以智能检测装备为主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永川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达到200亿级产值规模。
  • 广州检测认证产业产值一半被国外机构瓜分
    信息时报讯 昨天,记者从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2广州科技发展报告”获悉广州的300多家检验机构中,获国家计量认证的仅1/3 检验检测与认证产业年产值仅40亿左右,但外企占了半壁江山。   昨天,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科技蓝皮书显示,近年来,质量检验检测与认证平台也成为广州九个功能性战略性发展平台之一。但广州的300多家检验机构中,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只有121家,获国家计量认证的为105家,都不到所有检验机构的三分之一。   广州检验检测与认证产业年产值仅40亿左右,而其中一半还被国外检测机构瓜分,他们在广州市的营业额已达20亿元、在广东省已达35亿元。如果不尽快提升我们的检验检测与认证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将丧失我们在检测市场的主导作用。而当我们的产品质量,尤其是涉及人民健康安全领域产品质量的判定主要由国外检测机构来控制时,将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专家建议,争取到2015年,建成一个以一批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以广州番禺质量技术检测集聚区和科学城检测认证集聚区为骨架,以检测认证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纽带,“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开放共享、公正高效”的质量监督技术支撑体系和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 普析等合作完成食品检测仪课题实现9500万产值
    新闻摘要:近日,北京市科委农村处组织专家对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国产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研发与产业化”课题进行了验收。课题通过3年的实施,研制出6种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与样品前处理设备,在全国销售200余台套产品,实现产值9500万元。   近日,北京市科委农村处组织专家对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海淀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国产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研发与产业化”课题进行了验收。   课题通过3年的实施,研制出6种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与样品前处理设备,其中原子吸收光谱仪、多功能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取得了计量器具生产制造许可证,其他设备均通过了第三方使用测试 针对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检测,开发出57种快速检测试剂及方法,形成了3套集成方案 申报专利12项,其中已授权实用新型7项,外观设计1项,发表文章4篇 建立了多气源原子吸收、多功能食品安全检测仪等4条生产线,在全国销售200余台套产品,实现产值9500万元。   课题将针对前期经用户试用并反响良好的菌落总数快速检测仪、便携式八通道胶体金检测仪、单池加压溶剂萃取仪、水样品快速预处理设备4项新产品及集成方案成果开展工艺研究,启动批量化生产。
  • 上海市检测及认证产业年产值过百亿
    6月9日,全球就将迎来第5个“世界认可日”,今年我国认可日主题为 “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在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看来,“信任”与“发展”恰是上海市质监部门立足“十二五”发展的核心要素。黄小路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认证认可事业正处在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上海将建设全国检测认证服务高地,保障民生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提供支撑,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检测认证服务业已成为上海市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门类和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据介绍,上海市已成为国内认证认可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基上海形成了国有和民营检测机构为主,高校、外资机构为辅的市场化多元体系。市质监局会同市统计局的调查统计显示,上海现有获得计量认证的实验室638家,包括41家国家质检中心和66家市级产品质检站,各类认证机构及其分支机构74家、认证咨询机构38家。目前上海检测及认证产业从业人员已突破5万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并逐年递增。   然而,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检验检测行业的瓶颈也浮出水面。黄小路坦言,许多检测机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对新兴产业服务和引导支撑不够。而检测机构资源分散,多头管理,共享不足,也造成一些行业检测机构的重复设置。目前上海市年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检测机构占到38.8%,而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万元级的只有一成左右。   “推动检验检测行业转型,构建市场的信任与合作是第一步。”黄小路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建设集检测、科研、标准制修订、技术服务和科技中介功能于一体的上海技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让技术和资源有优势的企业借平台拓展新的服务产品,而中小企业也能获得更便捷和更优惠的服务。上海能济电气有限公司由于缺少高精尖的检测设备,核心产品“HID电子镇流器”技术参数一直无法调校到最优,借助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对接后,个别技术指标提升了30%以上,节约了巨额的设备投入,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据悉,到十二五期末,上海市将建立10个行业检测服务平台,覆盖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污染监测等民生领域。为鼓励检测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上海市还在全国率先将检测企业纳入到上海名牌服务业的推荐范围。   同时,上海市还将规范检测认证市场秩序,加强对检测认证机构的监管。据了解,一些检验机构超范围开展检验,出具的检验报告不规范,还有些认证机构为了经济效益只要出费用就给审核发证。据透露,质监部门自去年就着手 《上海市检验机构管理办法》的立法研究并向市政府提交立项申请,办法将进一步明确检验机构的设立程序和检验行为规范,检验机构不得超范围出具报告,检验机构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增扩检验场所,如果经质监部门能力验证不合格,相关检验资质将被暂停。   黄小路强调,认证认可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大分类,将全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其中的检测行业尤其要转变以往“朝南坐”的作风,在大飞机、风电设备等领域,上海市检测机构已开始主动跨前一步。激光跟踪仪是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精密测量的先进装备,按照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的质保体系要求必须验收合格,才能在飞机的制造环节中投入使用,市计测院突破以往服务模式,提前和商飞公司进行沟通,对激光跟踪仪加班加点进行检验验收,还主动在大飞机项目的装备设计、组装和调试等各个环节上全程跟踪,为项目的技术安全提供了保障。双方还合作编写用于大飞机项目的《激光准直系统校准规范》,继而申请制定国家校准规范。
  • 产值500万 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公司获风投青睐
    进入赤霄科技,墙上几个大字格外吸引眼球,&ldquo 专注一件事 表面缺陷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设备&rdquo 。这家专注于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在经历近2年的投入研发后,终于获得回报,公司研发的产品由于性价比高,受到市场推崇,王暾终于舒了口气。2011年,王暾放弃留美读博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国创业,这样的决定曾遭受了不少亲朋好友的反对。   &ldquo 当时根本没有人理解我。&rdquo 王暾回忆。在老师眼里,王暾留美读博再适合不过,由于他放弃这样值得珍惜的机会,以至于恩师&ldquo 反目&rdquo ,&ldquo 你放弃读博的话,就不用回国见我了。&rdquo 每每回想起这样的场景,除了无奈之外,王暾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样把项目做好。   2009年,针对众多企业的技术需求,王暾建立了一个技术交易平台。&ldquo 我建立这个技术平台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让所有学技术的人员能在这个技术平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rdquo 王暾介绍。   技术平台的建设难度远超过王暾的想象,资金来源成了平台建设难以逾越的鸿沟。经历了1年多的摸索后,王暾决定先放弃技术平台的建设转向技术开发。   2012年,杭州赤霄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历了近两年的研发,无纺布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等3款产品相继面世。2014年上半年,赤霄科技系统设备销售额达到300万,一举扭转只投入,无产出的局面,公司逆转亏损开始盈利。2014年一整年,赤霄科技的年产值预计将达到500余万。   据赤霄科技的王经理介绍,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研发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数,能在这一行业立足,靠的是技术。   另一方面,赤霄科技在产品的价格上也占足了优势。王暾介绍,德国的同类产品,售价高达80万,而赤霄的同款产品售价20万,更容易被国内的中小企业接受。   由于产品市场效益良好,赤霄科技成了一些风投公司的香馍馍,&ldquo 未来两年,公司会进行融资,并扩大生产。当然,把公司发展成上市公司是我的目标。&rdquo 王暾笑着说。
  • 生物检测监测联盟(苏州)创新研究院(筹)拟落地项目成熟度与预计年度产值信息汇总情况公示
    p   为了快速推进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苏州)创新研究院(筹)(以下简称“联盟(苏州)创新研究院(筹)”)的快速建设,为拟落地的项目提供更为精准的发展支撑,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2018年5月12日面向经过初筛确定的12项拟落地项目,发布了《拟落地项目成熟度与预计年度产值信息汇总》的通知。现汇总截止,公示如下: /p p   strong  一、项目信息 /strong /p p   拟落地项目12项: /p p   按照 strong 来源 /strong 分类:千人专家成熟公司转产1家、成熟公司转产3项、千人专家创新成果转化2项、中科院创新成果转化5项、高校创新成果转化1项。 /p p   按照 strong 技术 /strong 领域分类:覆盖纳米探针、微型器件、智能传感。 /p p   按照 strong 产品类型 /strong 分类:覆盖体外诊断抗原抗体核心原料、生物检测监测核心技术方法、生物检测监测自研仪器设备。 /p p   按照 strong 销售市场 /strong 分类:覆盖临床快检(POCT)、精准医疗、疾控防治。 /p p    strong 二、成熟度与预计产值 /strong /p p    strong 成熟度 /strong :8个项目处于“成熟度I级-生产销售”、4个项目处于“成熟度II级-创新转化”。 /p p    strong 预计产值 /strong :其中8个成熟度I级项目,2019年单年达到7700万元,2023年单年达到9.45亿元,2019年-2023年总计22.27亿元。 /p p    strong 预计成果 /strong :建设生产线131条,申报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31项,申请国际专利41项。 /p p   联盟将在对接过程中、可以控制的环节上,最大限度的平衡地方规划与落地项目发展需求。本着对每个项目负责的态度,针对每个项目的特点、亮点,为顺利对接、后续成长进行全面考量。 /p p    strong 附 /strong :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苏州)创新研究院(筹)-筹建推进时间表 /p p   2018.03.31,启动筹建联盟(苏州)创新研究院(筹) /p p   2018.04.04,拟落地项目征集 /p p   2018.04.18,召开联盟(苏州)创新研究院(筹)生物检测监测效能评估中心筹建研讨会 /p p   2018.04.20, 拟落地项目征集截止 /p p   2018.05.12,拟落地项目成熟度与预计年度产值信息汇总 /p p   2018.05.20,拟落地项目成熟度与预计年度产值信息汇总截止 /p p /p
  • 上海检测认证业年产值百亿 从业人员5万
    6月9日,全球即将迎来第5个“世界认可日”。这一日期由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确定,旨在推动认证认可活动在全球的广泛发展。   所谓认可,系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作为国内认证认可市场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检测及认证产业从业人员已接近5万人,年产值超100亿元,并发展成为上海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门类。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一季度,上海市质监局共对可以向社会出具证明数据和结果的检测机构颁发计量认证证书638张。检测机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环境监测业、建筑业等行业内,其中与制造业相关的检测机构数占整个检测行业机构数的近80%。   “上海现已形成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股份制形式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为主,高校和外资检验检测机构为辅的多元机构主体市场化检验检测体系。”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向记者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检验检测行业同时也被视为服务上海重大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大飞机项目为例,上海市计测院打破常规,在产品设计之初即介入了项目。”上海市质监局认证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说,“前置介入,而非按照以往惯例,坐等对方送检。”   “主动在项目装备设计、组装和调试等各个环节上全程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上海市计测院介绍,“例如根据中国商飞公司质保体系,需确保激光跟踪仪等计量器具验收合格,方能投入大飞机工程的下一制造环节中使用,并保证飞机总装过程中各段部件的定位精度等设计指标。否则,飞机对接达不到技术要求,可能影响起飞速度,加大飞行阻力,降低飞行寿命,影响飞行安全。”   尽管如此,一些影响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存在。黄小路坦承,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检验检测能力在各行业领域的配置未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加之很多机构技术基础薄弱,缺少系统研究和规划,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基础装备水平更新不够,造成系统解决能力不足,对新兴产业的支撑不够。以致检测能力配置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此外,检测行业资源开发共享机制亟需创新,检验检测市场也需进一步规范。目前,检测市场的总体状况是市场潜力巨大、检验机构众多、机构规模不大、市场秩序混乱、检验收费较低、检测水平不高。“比方说,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有些机构为了生存而恶性竞争,可能在出具报告时超范围,更有甚者只要客户出费用,就给发审核证。”上海市质监局认证监督管理处工程师宋健透露。   “上海将采取种种措施促进认证认可市场发展。”黄小路说,“例如会加强对评审员的监督管理,加强资质认定行政审批工作的管理,不断提升实验室资质认定行政审批质量,确保取得资质认定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运行管理都处于提升、规范的状态。”   此外,上海市质监局还将在落实所有获证机构自查的基础上,对重点监管机构开展飞行检查 同时围绕安全、环保等项目组织开展能力验证,督促获证机构持续保持获证时能力,特别是对有投诉、举报的单位将重点开展现场抽查,严格监管。   “上海市质监局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市场的发展壮大,支持市场主体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中的必要调整,就在于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认证、检测市场秩序,全力维护认证、检测活动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黄小路说。
  •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及认证机构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4000亿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具有市场化、国际化的典型特性,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于消费者而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可以从供给端发挥“保底线”“拉高线”的作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同时,可以从需求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指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优化消费环境。 截至2022年底,我国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共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等各类认证证书336.6万张,涉及93.9万家企业和组织。其中,产品认证(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50.5万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80.1万张、服务认证证书6.0万张,为营造安全、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提供了切实保障。加贴CCC认证标志的汽车产品守护安全“底线”,强化消费安全。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家用电器、手机、汽车、玩具、建材等16大类94种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累计颁发有效CCC认证证书46.1万张,引导消费者“识目录、 看标志”,选购通过CCC认证的安全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APP安全认证工作,覆盖支付宝、云闪付、百度地图、苏宁易购等常用APP;陆续建立实施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认证制度,在银行、电信、电商等重点行业引导网络运营者加强对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相关认证证书近200张。联合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推出优化车检服务系列举措,简程序、降成本、提服务,每年减免检测费用200多亿元,“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燃气安全百日行动,重点对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货车、家用燃气器具等CCC产品加强监督检查,组织排查常压罐体检验机构安全风险,压紧压实机构、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行业监管责任,为保障“三品一特”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拉升质量“高线”,促进消费升级。适应高端消费、智能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趋势,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和生活服务领域,大力推行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智能家电等高端品质认证和商品售后服务、养老、健康、金融等服务认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放心优质消费环境。全国共有1.5万家企业获得2.6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产品年销售额突破900亿元,有机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近200亿元。加强“双碳”领域认证制度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体系,将建材、快递包装、电器电子产品等90种产品纳入绿色产品认证范围,颁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8万余张、获证企业2万余家,仅获得认证的绿色建材每年就可降低碳排放6000多万吨。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领生态绿色消费。聚焦电商行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行商品售后良好服务认证,有效促进线上销售商品售后服务提质增效,共发放商品售后服务认证证书2.8万余张,涉及获证组织2.6万余家。 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百县千品万亿”行动暨天猫“三同”产品专区上线启动仪式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引导消费回流。深入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鼓励企业按照相同标准生产达到相同质量水准的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把实施“三同”对标先进标准作为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积极搭建“三同”服务平台,推动“三同”企业和产品走进市场。网易严选和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设立了“三同”专区,为“三同”产品开辟优质的销售渠道,专区开通以来,“三同”产品销售量超过113万件,销售额突破3.5亿元。 “质量认证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加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促进消费环境全面提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优良方法,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管理短板,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全国共出台545项激励政策,352家认证机构积极响应,累计为21万家企业免费培训超过百万人次,为37个行业2万余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提升行动的企业年度营收平均增加12%,年产销量平均提升13%,利润率平均提升10%,在疫情冲击和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实现效益逆势增长。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技术服务,帮扶制造企业14.4万家,推动降本增效逾10亿元。 国家认监委开展电商平台CCC认证产品“双随机”抽查工作强化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监管,提升合格评定公信力。坚持重拳出击,注重标本兼治,严厉查处虚假认证、出具不实和虚假检测报告、买证卖证、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平台可及、数据可靠、消费者可见、产品可溯”的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实时核查平台销售CCC产品的证书状态,对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的直接拦截或者下架处理。2022年,电商平台联网核查CCC证书共计6590万次,涉及商家132万家,因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等原因拦截下架CCC产品共计103万件;会同公安部门在电动自行车上牌环节核查CCC证书6110万次,有效遏制了无证制售、改装篡改等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对认证从业机构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严厉打击虚假认证、买证卖证、认证走过场等违法行为;对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CCC产品、有机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发现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立刻督促认证机构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并公布抽查结果。2022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认证领域违法案件3458起,罚没款1.18亿元,查处违法认证机构59家,有力规范了认证市场秩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碳核查检验检测机构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机构941家,对11家涉嫌出具虚假报告的机构开展立案调查,严厉惩治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
  • 计量学院食品快检仪器与试纸实现2.15亿元产值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hellip &hellip 近年来,各类&ldquo 毒物&rdquo 频现,一次又一次冲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有没有准确、快速、便捷的检测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远离这些有毒有害食品呢?   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俞晓平教授及团队通过近7年的研究,成功研制出自动中空纤维膜微萃取仪、多残留快速检测试纸条和试剂盒等40余种产品,打破了该类产品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近日,这项名为《农产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成果,荣获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度&ldquo 科技兴检奖&rdquo 一等奖。   几毛钱的试纸供家庭使用 检测更灵敏更便捷   &ldquo 我们之前常用的色谱、光谱、质谱等仪器确证技术,检测结果虽然准确可靠,但耗时长、费用大、要求高。&rdquo 俞晓平教授介绍说,传统的检测方法大都是粗放式的抽样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   2011年的&ldquo 瘦肉精事件&rdquo ,险些拖垮我国最大肉类加工企业,其关键原因,就是无法实现生猪原料的全面、准确、快速检测。   项目组最早投入的就是瘦肉精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他们研制出了多种&beta &mdash 兴奋剂快速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使生猪逐头检测成为可能,并且陆续应用在2008年奥运会、2010年亚运会和世博会,从源头上控制了进入奥运村的食物的安全性,保证运动员不会因为食用猪肉等食物而误摄入兴奋剂。   如今,项目组已经与双汇集团签订了快速检测试纸条和试剂盒的专供协议,帮助企业在第一时间和现场检测肉类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在科研人员的攻关努力下,原来需要一台40&mdash 50万元的专业精密仪器才能进行的检测,如今一张几毛钱的试纸条就能轻松搞定 原来需要用溶剂萃取,经化学反应,一到两天后再与标准曲线比对的复杂过程,现在几分钟就能出结果 原来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完成的检测,现在普通人就能轻松看懂。   这种更简单、更便捷、更快速的检测方法未来也能走入普通家庭。&ldquo 如果老百姓对自己买来的蔬菜等食品不放心,自己切个小片,放到试纸条上检测就能得到结果。&rdquo 俞教授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项目为食品安全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使得人们对国产鲜奶及奶制品的安全失去信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项目组研制了三聚氰胺快速检测ELISA试剂盒和试纸条,并与蒙牛、伊利等大型奶业企业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有效保障了相关产品的安全。   致病微生物污染是餐饮业中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项目组研制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LAMP 检测试剂盒,可帮助快速分析和确定污染源,从源头监测和控制食品安全状态。   &ldquo 像前段时间在某小学爆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知道水中的病毒核酸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核酸序列,研发出相对应的快速检测技术,以后就可以检测这项指标了。&rdquo   据俞教授透露,近年来关注度颇高的转基因食品的快速检测也正在研发中。该项目未来还可以应用于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例如外来入侵物种的检测,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等。   项目已实现产值2.15亿元   多残留检测用人工抗体制备、中空纤维膜筛选和制备、新型标记技术开发、可视化和可溯源的环介导等温扩增&hellip &hellip 一个个关键技术被突破。与此同时,整个农产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前推动。   据悉,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近三年累计生产销售各类试剂盒2万多盒、试纸条2000余万条、检测仪器1000多台(套),累计产值2.15亿元,新增利润4304万元,并逐年递增。   产品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中中标,已应用于双汇、雨润、伊利与新希望等10余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监测。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中,&ldquo 高校科研人员单方面提供研发的产品,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就不愿尝试生产新产品。&rdquo 这样既无法保证被检验品的安全,也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   与研发团队合作的迪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的年销售额达到了4800万人民币,按照合同,其利润的10%作为研发经费,支持团队不断地研发更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研发团队的教授也在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监督生产运作。   &ldquo 这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rdquo 俞教授说。现在看来,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ldquo 产&mdash 学&mdash 研&rdquo 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 沈阳建世界级基因研发中心 预计产值100亿元
    担负沈抚同城战略加速引擎重任的泗水科技城再添高科技项目。12月24日,沈阳棋盘山开发区管委会与美国系统分析公司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将引进由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发团队与中国医科大学合作的蓝图基因检测项目,在这座位于沈抚连接带上的科技之城打造世界级的基因科学研发中心。   据介绍,蓝图基因检测项目是以个体基因检测服务为开端,建设高质量的中国人群基因和健康信息数据库,运用专利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基因组监测、常见病专项检测、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同时参与由基因信息指导的临床研究及药物开发。   2008年8月,沈阳市提出了建设泗水科技城的战略决策,泗水发展战略由此登上沈抚同城产业规划的日程。目前,泗水科技城一期规划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未来3年间,该产业园区将吸引落地企业100家,实现产值100亿元。
  • 我国检验检测行业 年产值超过1300亿元
    科技日报讯 (记者林莉君)作为国家确定的高科技服务业,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备受关注。近日,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全国(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检验检测服务业最新统计数据: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24847家,涉及建筑工程、环保、疾病控制、农业、质检、食品、药品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检验检测机构2013年度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2.83亿份,营业收入1398.51亿元。   国家认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构数量众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缺少世界知名的检验检测品牌。小、散、弱,是目前国内检验检测体系的普遍状况。从此次统计结果来看,取得资质认定的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在一百多家左右,但它们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整个市场的30%。为促进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将建立规范统一的资质管理制度,减少针对检验检测机构的重复评价和重复监管,释放改革红利,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扶持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 总产值9600亿元,全国登记注册的环保设备制造在业企业达1.3万家
    “截至2022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环保设备制造在业企业约1.3万家,从业人员约200万人,总产值9600亿元。在机械工业169个细分领域中,排名第12位。”8月15日,在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主办的“高质量环保装备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活动上,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亦宁透露。他表示,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市场双重推动下,环保装备制造业保持了年平均10%以上高速增长,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生力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实现全覆盖王亦宁表示,在环境保护“三大战役”推动下,环保装备行业苦练内功,针对国家鼓励发的发展的重大环保装备需求,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密切配合,攻克了一系列技术壁垒,一大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并在很短时间内,形成批量大型成套装备供给能力,满足了国内市场环保治理领域主要需求。例如,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燃煤电厂已全面实现超低排放装备国产化,以钢铁为代表的非电行业超低排放国产技术装备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水污染治理领域,主要技术装备已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基本需求,城镇污水净化技术装备也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国内厂家已能生产日处理量千吨以上的超大型垃圾焚烧炉,与之配套的生物质发电和尾气处理成套装备也实现自给自足。与此同时,环保装备的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也相应大幅度提升。王亦宁指出,在大气污染、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污染防治主要领域已建成完备的制造体系,2011年以来发布的四版《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所列500种重大技术装备,已全部进入应用推广阶段,实现了重大环保装备全覆盖。大型企业产值占全行业近一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一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取得突破的同时,产业格局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十三五”以来,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环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王亦宁告诉记者,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96个央企中,已有47个进入环保产业。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增加了40多个。大型企业产值占全行业产值的比例已接近50%。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一批绿色制造,规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应运而生。据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8月,环保装备共有绿色制造企业28家,规范企业327家,《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装备目录》支撑单位167家,单项冠军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6家。已经初步形成以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大型国有企业为核心,以优势中小民营企业为集群的产业格局已初具规模。降碳、扩绿既是传统环保装备的“短板”,也是“机遇”“不过,长期以来,环保装备发展的技术主攻方向是治污达标,对节约集约、资源循环利用重视不够,许多装备虽能满足严苛的环保排放要求,但耗能、耗材、资源浪费和衍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新需求却遭遇到技术瓶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将‘减污降碳’变为‘降碳减污’,而降碳、扩绿既是传统环保装备的‘短板’,也是‘机遇’。”王亦宁表示。据了解,近几年,全国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长到25.9%,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产销量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下一步,新能源产业产生的退役电池、退役光伏组件、退役风电等新兴固废的处理和利用市场所需技术装备都是巨量的,而其带来的对技术装备制约瓶颈也对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王亦宁指出。8月17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目标到2025年,集中式风电场、光伏发电站退役设备处理责任机制基本建立,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相关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风电、光伏设备全流程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更加健全,资源循环利用能力与退役规模有效匹配,标准规范更加完善,风电、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如果说传统环保装备以达标排放为核心要求,那么,新兴固废在达标排放同时,还要做到资源有效利用。因此,必须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环保技术装备,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出路。”王亦宁表示。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去年以来,环保装备行业困难加剧,全行业普遍出现成本增加、利润降低、投入减少、需求萎缩,人才流失、预期减弱的现象。王亦宁认为,究其原因,除制造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原因外,传统污染治理市场接近饱和,环保装备行业自身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适应性不强,产业基础薄弱有关,加快产业基础再造和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的增长点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课题。他建议,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在产品调整和产业调整窗口期,补短板、扩长板,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定位,争取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政策支持。同事,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有机衔接,在全产业链上下游推广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资源,在产品供给上,着力开发高效低耗的绿色产品,在污染物处理处置过程中,要着眼综合利用,提高废物利用价值,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 AI浪潮崛起 前5月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设备产值增长5.5%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门日前发布最新半导体设备业产值,随着人工智能(AI)商机浪潮崛起,再度加速市场对半导体先进制程的产能需求,推升1月~5月产值从去年的年减7.3%转为恢复增长,年增5.5%。根据分析,随着近年来企业因疫情而加速数字转型,对半导体需求旺盛,进而驱动半导体厂商积极投资扩厂,带动中国台湾半导体设备业产值自2020年起突破千亿元新台币,年增47.3 %,之后连续3年呈高速两位数增长。但当全球进入高通膨及高利率环境后,消费及设备投资动能均放缓,2023年产值转为年减7.3%。2024年则受惠AI浪潮崛起,市场对半导体先进制程产能需求提升,半导体设备产值恢复增长。中国台湾半导体设备可概分为生产、检测两大类的设备及零件,今年1月~5月半导体生产设备业产值已恢复为增长6.9%,占整体设备业比重也提升至78.5%,为最主要的增长引擎;半导体检测设备及零组件产值约占20%多,今年1月~5月微增0.7%。出口方面,中国台湾半导体设备业今年1月~6月出口14.8亿美元,年增8.2%。若按出口地区观察,中国大陆及香港为最大外销市场,今年1月~6月占比35.7%;对新加坡设备出口占比为21.2%,是第2大出口市场。
  • AI浪潮崛起 前5月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设备产值增长5.5%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部门日前发布最新半导体设备业产值,随着人工智能(AI)商机浪潮崛起,再度加速市场对半导体先进制程的产能需求,推升1月~5月产值从去年的年减7.3%转为恢复增长,年增5.5%。根据分析,随着近年来企业因疫情而加速数字转型,对半导体需求旺盛,进而驱动半导体厂商积极投资扩厂,带动中国台湾半导体设备业产值自2020年起突破千亿元新台币,年增47.3 %,之后连续3年呈高速两位数增长。但当全球进入高通膨及高利率环境后,消费及设备投资动能均放缓,2023年产值转为年减7.3%。2024年则受惠AI浪潮崛起,市场对半导体先进制程产能需求提升,半导体设备产值恢复增长。中国台湾半导体设备可概分为生产、检测两大类的设备及零件,今年1月~5月半导体生产设备业产值已恢复为增长6.9%,占整体设备业比重也提升至78.5%,为最主要的增长引擎;半导体检测设备及零组件产值约占20%多,今年1月~5月微增0.7%。出口方面,中国台湾台湾半导体设备业今年1月~6月出口14.8亿美元,年增8.2%。若按出口地区观察,中国大陆及香港为最大外销市场,今年1月~6月占比35.7%;对新加坡设备出口占比为21.2%,是第2大出口市场。
  • 陕西将建三大环保产业基地 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
    日前,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5%以上。   构建西部环保装备生产基地   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全省环保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其中环保装备销售收入400亿元。大力培育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构建西部环保装备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陕鼓、西矿环保、阎良朝凤等10家年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集团,20家年收入超5亿元的骨干企业,50家年收入超亿元的重点企业。   在西安建两个环保产业园区   据了解,陕西省将在关中、陕南和陕北建设三大环保产业基地。还将建设西安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园、西安经开区节能及水处理产业园、渭南高新区环保综合装备制造产业园、宝鸡高新区节能锅炉与固废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咸阳废旧物品回收及综合利用产业园、临潼能量回收与水污染处理示范产业园、阎良垃圾资源化处理示范产业园、榆神能源化工环保产业园、铜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商丹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   其中西安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园将充分发挥西安科技和装备制造优势,发展冶金、炼焦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及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推进无污染炼焦技术除尘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研发和产业化。西安经开区节能及水处理产业园则将发展节能装备、原水净化及软化设备、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及成套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西部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开展市政债发行试点,允许环保企业以特许经营权等为标的进行抵押贷款 探索设立环保信托投资公司 对于环保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予以减免。   加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视财政增收情况适时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和经营创新。通过政府投资参股、对环保装备制造项目给予贴息等形式,帮助企业完成产品研发和设施运营。对购买国产首台(套)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用户,待条件成熟时可从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按照实际购买价格的3%-5%给予奖励。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城建投资等资金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记者袁超群)
  • 某重大仪器专项研制设备将投产 年产值超10亿元
    2013年作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立项的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开发应用项目于下月在紫金(浦口)科创特区投入小批量制造,该设备的投产将填补我国在&ldquo 三深&rdquo (深空、深海、深地)领域对温度、压力、应力/应变、声振动等多项物理参量监测的技术空白。记者今天从科创特区获悉,目前正在建设的1500平方米光纤传感中试基地未来将具备每年800台整机产能,年产值超10亿元。   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ldquo 直径数十米的水力发电水轮机组在运行时会产生强磁场和强噪音,环境风力可达10级,通常使用的电子传感监测仪器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本无法工作。因此对发电机组取电碳刷、转子等温度及应力应变监测一直是国内的技术空白。&rdquo 光纤传感技术究竟有多先进?负责项目产业化的南京昕天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绍俊向记者解释,光纤传感因其不受电磁干扰、宽环境适应性等特点能轻松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对低温真空的深空环境、暗黑潮湿的深海环境、高温易爆的深地环境(简称&ldquo 三深&rdquo )下的各种力热声磁等参量的监测,光纤传感技术更是不二之选。   2012年,浦口区与天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国家&ldquo 973计划&rdquo 光纤传感首席科学家、天津大学教授刘铁根在紫金(浦口)科创特区建立 &ldquo 天津大学&mdash 浦口光纤传感协同创新中心&rdquo ,通过打造国家级光纤传感基地,实现光纤传感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在浦口进行产业转化。&ldquo 2013年10月刘铁根教授主持研发的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入选当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获得1亿元项目经费扶持。&rdquo 科创特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创特区入驻企业南京昕天卫则负责项目产业化。   记者在紫金(浦口)科创特区二期正在建设中的光纤传感中试基地看到,目前1500平方米超净间厂房正在进行空气过滤系统的安装。&ldquo 天津大学主导的科研团队已完成技术研发、样机试制和工程化测试,今年由南京昕天卫在建立的中试基地进行小批量制造和产业化推广。&rdquo 王绍俊介绍,基地投产后,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将整体入驻在科创特区建立的天津大学&mdash 南京昕天卫光纤传感联合研究中心,针对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在航空、航天、石化、国防、电力等不同领域工程化组装,形成整机800台年产能,预计近三年销售额将达5.96亿元。据介绍,中试基地由超净间、表面贴装生产线、型式试验室、老化实验室和组装测试线共5部分组成,除进行产品生产组装外,还可为光纤传感上下游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和产品测试服务,预计产业配套服务年产值近5亿元。   随着中试基地的建设,光纤传感的产业集聚正在逐步形成。在协同创新中心,除了昕天卫光电外,专注光纤传感技术开发的南京速耐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物联网农业信息化的江苏天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产业上下游企业都已经入驻科创特区。王绍俊透露,&ldquo 作为南京321人才,刘铁根教授还担任国家光纤传感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未来将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推进组建光纤传感产业联盟,制定光纤传感国家标准,申报打造国家级光纤传感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平台。&rdquo
  • 毒淀粉风波 台湾食品加工业数百亿产值将遭重创
    中新网5月30日电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台湾民众太讲究口感,造成食品上游供应商的配方愈来愈厉害,而配方一向是祖传、秘密,也成了食品安全最大的防护漏洞,外界称的毒淀粉,在业界称修饰淀粉,可以增加Q度、浓稠状,因应范围广泛,而此次重创在肉圆、黑轮、珍珠奶茶等,推估起码影响上百亿的产值。   据台湾食品业界的推估,以饮料产值计算,台湾一年瓶装饮料产值约有500亿元(新台币,下同),市面上手摇茶的杯装饮料则大约是瓶装饮料的一半、约200亿至250亿元,若珍珠粉圆系列的产值占2成的话,就约有40至50亿元,毒淀粉的伤害确实相当大。若再加计已经爆出的黑轮、肉圆等食品,实在很难估算到底有多严重。   此次的毒淀粉与3年前的塑化剂不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添加剂,而修饰淀粉的添加,主要让口感变的更弹、更好吃的感觉,大部分因应在食物上,尤其是地方小吃摊用的更多。虽然泡面也会使用修饰淀粉,但这次至今没有一家大厂&ldquo 中枪&rdquo ,因此,也让这次的受损金额难以计算。   不过台湾新竹名产米粉今年初才被爆含米量不足,重创形象,业绩已下滑2成。虽然这次的毒淀粉风暴新竹米粉未受到波及,但新竹米粉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蔡胜兴认为,消费者信心不足,恐将延缓新竹米粉业绩拉回的时程。   至于这次毒淀粉风波,蔡胜兴表示,今年初才因含米量不足被卫生部门食品药物管理局检测过,受检米粉都合格,并无毒淀粉疑虑。
  • 产值过亿 山东一海洋仪器研究所破解成果转化之困
    破解科研成果“转化之困”   大量宝贵的科技成果不能实现产业化,似乎已成为一道世纪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仅为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有着霄壤之别。   在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极为明显。然而,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同样面临转化之困。   当前,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的蓝色经济战略,正在万众期待下全面展开,而从海洋高端技术迈向海洋高端产业,无异于从一座巍峨耸峙的高峰迈向另一座,假如没有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能力牵线搭桥,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   青岛市打造 “中国蓝色硅谷”,正是要强力突破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瓶颈。   让产业化基地星火燎原   蓝天碧海之间,工厂式大棚鳞次栉比,一个个项目区井然有序,其中的中国海洋大学项目区正在进行中华鲟、半滑舌鳎等鱼类工厂化养殖 黄海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中心项目区正在进行中国对虾健康种苗的选育和繁育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项目区正在进行大菱鲆、大西洋牙鲆、日本对虾、海参等苗种繁育与养殖生产 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市一家企业合作建设的基地水产饲料车间,正在进行优质饲料的加工生产……这是记者在全国规模最大、建设档次一流的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看到的景象。   “在这里,各大科研院所在管华诗、雷霁霖、赵法箴、唐启升等院士的带领下,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海洋种质研究项目和国家海洋领域重点课题的研发,先后进行了大批海洋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截至目前,已引进开发新品种11个、新技术12项,累计培育鱼虾贝类优良苗种180亿单位,生产优质渔用饲料 23000吨,辐射区养殖面积达到80000余亩,带动育苗企业200余家,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全面促进了青岛乃至全国海水养殖和育苗的产业化进程。”即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经济师黄绪艳说。   在海水综合利用领域,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一所、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公司等20多家国家级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使该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果大批涌现。去年,全市海水综合利用产值达到34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三番。预计到2015年,青岛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4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值增加400亿元。   而随着“蓝色硅谷”战略的深入实施,像水产种苗、海水综合利用这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将在青岛市成星火燎原之势。   市发改委副主任、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表示,青岛市在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过程中,将确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实施重大推进工程,加快海洋高科技研发、高技术人才、高科技产业和服务机构聚集,大幅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能力。“特别是要加快海洋技术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区的建设,把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据记者了解,在青岛市“蓝色硅谷”建设确立的“一区一园”总体布局中,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是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功能区之一。   “作为蓝色硅谷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培育中心,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区将重点规划建设崂山生物产业园、青岛国际创新园、国家通信产业园、青岛创业园、青岛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利用现有基础,强化资源融合,集中布局科技成果孵化器及产业项目,提升全市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任振刚说。   搭建平台促进成果产业化   青岛不缺海洋科技高端人才,青岛也不缺海洋科技尖端成果,历年来斩获的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青岛市海洋科技成果 “墙内开花墙外香”,实现转化的海洋科技成果中,只有20%在本地,80%都跑到外地实现产业化。   在青岛市,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是国内海洋科学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科研机构,这些年来在海洋农业、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科技成果颇多建树,可是其中大部分成果却是拿到外地转化。据该所科研与开发管理处王子峰博士介绍,截至目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已与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共建海洋生态养殖联合实验室,与天津海发珍品实业公司建立半滑舌鳎、石斑鱼封闭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生产基地,与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公司共同实施白刺参规模化苗种繁育项目,与日照企业成立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拿到外地转化,细究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没有足够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二是没有足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而当前蓝色硅谷战略的实施,将在平台建设与引进培育重点项目和企业上做足文章,会从根本上改变青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薄弱的现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说。   据了解,青岛市目前正围绕蓝色硅谷的打造,全力营建海洋科技成果的孵化与产业化平台,聚合海洋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和高技能人才。同时,以这一平台为依托,在投融资模式、区域科技创新模式、开放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引导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全面推动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刘孟德告诉记者,该所正在探索建立国际合作基地、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海洋仪器装备制造是建设蓝色硅谷的有力支撑,目前,我们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基地,已成功地将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的海洋仪器先进成果拿到青岛转化 与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20余家单位组成的创新联盟,则通过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模式合力发展海洋监测设备产业。如今,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的海洋监测设备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借助蓝色硅谷战略,我们还将在青岛高新区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产业化基地。”   在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崂山科技城,青岛市一家企业研制的远洋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关键设备,在研发上取得了四项中国第一,突破了9项重大关键技术,目前已具备年产100套的能力。“去年,崂山区围绕这一项目顺势启动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今年一期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00套,在全球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崂山区发改局一位负责人说。   据悉,青岛市将按照“蓝色硅谷”战略规划,在海洋药物、海水淡化、海洋水产育种育苗、深海研发、海洋高端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面向深海科技研发、深海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制以及服务深海产业发展的开放式国家级平台,并以这些平台为基础,以重点科研基础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为带动,推动全市海洋科技成果大规模迈向产业化。
  •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待审 产值达3.6万亿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处长李宏近日对记者表示,《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目前正等待国务院最后的讨论,待讨论通过后公布。《规划》预计生物产业产值到“十二五”期末将翻番,相关产业将将迎来持续高速增长期。   2015年产值将达3.6万亿   李宏表示,《规划》预计生物产业产值到2015年将达3.6万亿,较2011年产值1.5万亿增长一倍以上。而根据此前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领域将是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   据了解,在“十一五”规划中,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专项,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而在新的生物产业规划中,除了对原有的扶持专项延续和拓展外,还会加强对于创新类疫苗、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等创新类制药领域的扶持力度,上述领域未来将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府扶持基金和技术支持。   目前,国内诊断试剂行业增速在全球已处于领先地位,在提倡早诊断早发现疾病的趋势下,疫苗行业有望获得较快发展。而基因工程药物由于拥有多项化学药物难以替代的特点,特别是重组蛋白药物克服了生物源性提取蛋白药物杂质多、质量控制不稳定的缺点,未来也将获得大力支持。   政策措施力挺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李宏指出未来生物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是在目前正在加速的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和日趋严格的控制卫生费用增长趋势下,“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生物产业产值继续翻一番面临许多挑战。   卫生部医疗监管服务司司长张宗久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不但降低了治愈效果,也带来了大量不合理卫生费用支出,未来要继续严格不合理用药的治理。有分析师表示,上述许多领域都和生物产业直接相关,未来生物产业如何应对变局仍需企业思考。   据悉,工信部已联合有关部委出台了生物医药工程产品发展专项和蛋白药物与疫苗专项等措施,支持相关领域研发,但由于申报项目要求必须完成三期临床检验,因此目前满足要求的项目国内并不多。“未来应思考出台更多有效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李宏表示。
  • 十二五新材料总产值将达2万亿元
    记者从正在哈尔滨举行的新材料国际展览会上了解到,工信部已完成《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并对该文本进行了初步介绍和解析。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新材料产业预计总产值将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产品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据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在本届新材料国际展览会上的解析,工信部已完成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文本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立起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据高云虎介绍,首先,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新材料总产值达2万亿元,实现年均增长率超过25%,同时还要具有相当高的创新能力。企业研发投入明显增加,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达到5%。国家将大力支持并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的综合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第三,加大我国新材料的综合保障能力。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实现碳纤维、钛合金、耐蚀钢、先进储能材料、半导体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胶、聚碳酸酯等关键品种产业化、规模化。   第四,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根据该文本,到2020年,建立起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品种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新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   新材料产业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先导产业”之一,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关键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因此,在工信部已经完成的《规划》文本中,明确了九大措施推动新材料的发展。  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要求,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新材料产业政策与金融、财税、投资、贸易、土地、资源和环保等政策衔接配合。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发布重点新材料产品指导目录,实施新材料产业重大工程。推进组建新材料产业协会。健全新材料产业统计监测体系,把握行业运行动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和规范新材料产业有序发展。  其次,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及时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培育幼稚产业。开展新材料企业及产品认证,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免征新材料关键设备、仪器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制定新材料“首批次”税收优惠的财政奖励等风险补偿政策,重点支持填补国内空白、市场潜力巨大、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新材料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  再次,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研究建立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型和成长型新材料企业,加大对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前景的项目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支持政策,在国家政策性银行设立新材料产业开发专项贷款。鼓励符合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第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加强新材料学科建设,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制度,建立面向新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建立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围绕材料换代升级,建立若干技术创新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创新发展、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全面发展。  第五,培育优势核心企业。发挥重点新材料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企业。鼓励原材料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材料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作用,支持新材料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大项目的配套能力,打造一批新材料“小巨人”企业。鼓励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联盟,形成以新材料为主体,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  第六,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规范。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立足自主技术,健全新材料标准体系、技术规范、检测方法和认证机制。加快制定新材料产品标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开发重要技术标准,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制定,加快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加强新材料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建立重要新材料专利联盟。加快建立新材料检测认证平台,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建立新材料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第七,大力推进军民结合。充分利用我国已有军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优化配置军民科技力量和产业资源,推进国防科技成果加速向经济建设转化,促进军民新材料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生产采购等环节有机衔接,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鼓励优势新材料企业积极参与军工新材料配套,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实现寓军于民。建立军民人才交流与技术成果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探索军民融合的市场化途径,推动军民共用材料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辐射。  第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稀土、稀有金属、稀贵金属、萤石、石墨、石英砂、优质高岭土等我国具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保护,为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合理规划资源开发规模,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法打击滥采乱挖,提高资源回采率。积极开发材料可再生循环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再生与综合利用。加大短缺资源地质勘查力度,增加资源供给。  第九,深化国际合作交流。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展人才交流与国际培训,引进国外人才队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新材料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新材料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申请国家科研项目。支持企业并购国外新材料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参加国际技术联盟,申请国外专利,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经营。
  • 湖南环保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近日从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大会上获悉,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湖南省共有环保产业从业单位1255家,环保产业总产值达3259.3亿元。根据我国《“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环保“湘军”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澳门国际环保展等专业展会,向全球市场展示环保“湘军”在多个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据初步摸底,2023年,全省环保产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此同时,环保“湘军”上市融资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有A股上市环保企业6家,居中部省份前列;一家环保企业计划年内挂牌上市,50多家环保企业纳入湖南上市后备资源库。从2013年产值过千亿元、2017年产值超2000亿元,到目前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全省环保产业逐步形成了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环保产业体系。“环保‘湘军’将瞄准市场需求,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力争用3年至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全省环保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表示。
  •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十年产值将达千亿
    3月24日,北京同仁堂、康美药业等一批投资总额近10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亦庄和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基地迎来了黄金增长期。这个年产值50亿元、汇聚了中生集团、同仁堂制药、紫竹药业等多家知名医药企业的基地,到2020年将实现园区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并肩负起打造“北京南部现代制造业新区”的历史重任,成为京南地区产业升级的引擎。   连续增长50% 年产值达50亿元   据了解,总投资2亿元的同仁堂中药前处理基地,将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药炮制技术,推动中药产业的技术跨越和现代化进程,弘扬中华医药文化。投产后将形成年药材前处理500万公斤、精制饮片100万公斤,年产值10亿元的规模效益。投资3亿元的康美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则要打造全国重要的中药饮片生产及物流基地,推进饮片行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形成,预计新增产值5亿元。四环科宝投资4亿元的生物制剂项目则是自主研发安全性高、疗效好的高标准生物制剂产品,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   据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委会副总经理赵晓晨介绍,近年来,基地各项指标都取得了高速增长,2008年、2009年,基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54.4%、57% 目前基地已经入驻60余家企业,年产值达50亿元。   “仅3月24日开工的北京同仁堂、北京四环科宝、康美(北京)药业三项工程,投产后新增的工业产值预计就可达近20亿元。”赵晓晨表示,“医药产业有特殊性,从建设到投产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有的可能要几年,随着前几年众多项目前期准备的完成,今年基地将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赵晓晨预计,企业产值至少会增长20%以上。   基地内的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参松养心胶囊”等3个自主研发的产品投产后,今年将实现收入7亿元,且目前公司以40%的平均增速迅猛发展。另一家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年销售额预计达8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预计将达到44亿元。   基地成为京南制造业引擎   “生物医药产业是首都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当天的奠基仪式上,市委常委赵凤桐表示,“我们要紧紧抓住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和空间资源整合的机遇,发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和首都南部现代制造业集聚区的发展”。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上升8666.2亿元,增长了119倍。去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逆市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44万亿元,同比增长21.18%。尤其是近8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0.45%,比全球药品增长率高出12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产业有如此高的增长势头,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北京市委、市政府这么重视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了”,赵晓晨说,目前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城南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起到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我们基地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载体,正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随着市委、市政府提出加速亦庄大兴资源整合,基地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享受中关村先试先行政策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如果再能依托亦庄的优惠政策和产业上的资源互补,强强联合,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已经被中关村列为重点培育的产业园区,到2020年要实现园区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   打造生命科学城   赵晓晨介绍说,中关村生命科学城的建设构想是在北京后奥运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北京在后奥运时代,作为生物医药基地如何寻找新的发展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赵晓晨说。去年,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在经济发展带动中的突出作用,我国政府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计划投入628亿元培育生物产业。   去年,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与中关村生命科学新城签署了融资协议,通过合作,科学城获得国家开发银行10亿元15年期的项目信用贷款,用于新城三期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中关村生命科学城是由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一二期加上目前正在开发的三期土地构成的综合性产业聚集区。生命科学新城北靠南六环、东依京开高速,地铁4号线从腹地穿过,地理位置优越,同时生命科学新城拥有14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北京市土地资源保有量最大的专业用地,这为科学新城在资源集聚上提供了持续发展的保证。   目前生命科学城已经汇聚了中国生物制品检验鉴定所、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等国家重点研究创新项目和国药集团、北药集团、中生集团、同仁堂制药、以岭药业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相继入驻。赵晓晨说:“同时,北京市生物技术自主创新、项目孵化、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也将由生命科学新城承担。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辐射北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 我国数控机床领域新增产值超700亿元
    p   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956项,立项国家及行业标准407项,研发各类新产品、新技术2951项??记者26日从科技部会同工信部召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数控机床专项”)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数控机床专项实施8年来硕果累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数控机床领域在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实现了突破,新增产值约706亿元,先后为核电、大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和新型战机、运载火箭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制造装备。 /p p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和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院士介绍,数控机床是工业的“工作母机”,其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卢秉恒表示,通过专项8年的引领和带动,形成了涵盖航空航天、汽车、机床等重点领域的十大标志性成果。 /p p   高档数控机床水平持续提升,国产装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自主提出的“五轴联动机床精度的S形试件标准”已通过国际标委会审定,实现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机床检测领域标准零的突破。高档数控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关键功能部件实现批量配套。高档数控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提高到了5%左右。 /p p   罗俊杰和卢秉恒表示,下一步数控机床专项将围绕机床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持续聚焦于航空航天、汽车两大重点服务领域,衔接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新需求,着力补齐重大装备短板,推动制造业战略性转型升级。 /p p & nbsp /p
  • 中科院建6家产业联盟 欲2020年创万亿年产值
    p   在11月28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联动创新”系列论坛开幕式暨首届绿色城市环境保护论坛上,中科院绿色城市产业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至此,作为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国科学院,已经组建6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 /p p   此前组建的5家联盟是中科曙光牵头的先进计算联盟、新松机器人牵头的智能制造与机器人联盟、广州化学牵头的特种新型精细化学品联盟、沈阳科仪牵头的先进晶体材料高端装备联盟,以及依托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联盟。这6家联盟共有26家企业、43家研究所,以及两家风险投资机构和3家临床医院参与。 /p p   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在论坛上透露,该院“率先行动计划”提出,在2020年实现为社会创造年产值逾万亿元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正是要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建设科技服务网和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来促进知识和技术成果的转移与转化、辐射与扩散。 /p p br/ /p
  • 2015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接近万亿元
    根据《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左右,并且在关键技术方面,有6大问题需要重点解决。   《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左右 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其中本国企业的出口额占50%以上,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贸易逆差开始下降 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形成3-5个超百亿的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过百。   尚普咨询机械行业分析师指出:2011年-2012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在关键技术方面,将重点解决6大问题。   一是:新兴传感器技术作为传感网的基础元件,在今后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十二五”将以智能传感器作为重点,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在这一领域,重点发展新原理、新效应的传感技术,传感器智能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微型化和低功耗技术,以及传感器阵列及多功能、多传感参数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技术。   二是:功能安全技术及安全仪表是国际上最近发展的新技术,目的是防止工业设施产生异常事故,以致危及人身与设备的安全。   三是功能安全技术及安全仪表是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是:我国高中档检测设备与国外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精密加工和特殊工艺技术的差距。当前的重点着重发展精密加工技术和特殊工艺技术。   五是:分析仪器功能部件及应用技术提高仪器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开发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谱图和数据库。   六是:具有自校准、自检测、自诊断、自适应功能智能化技术。   七是:当前应重点发展不同生产厂商控制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集成技术 大型项目的自动化设备主供应商应具备的项目策划、设计、组织、采购、验收、调试等项目管理技术。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其他仪器仪表的制造及修理市场分析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的需求,加快发展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型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三大重点。
  • 2023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超过9700亿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3年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超过9700亿元。”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陶青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工信部官网,2016年这一数字为6200亿元,2022年为9600亿元。而相较2022年1月13日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提到的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目标,显然还有一定差距。环保装备制造业是适应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而兴起的新兴产业,是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技术储备。而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则是一定时期内环保装备制造业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是衡量地区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基础,环保装备在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空间、新要求。2023年,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继续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也连续多年保持着全球第一的规模。为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供给质量,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收录环保技术装备共计158种,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处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专用零部件、噪音与振动控制、大气污染防治等类别,如电磁脉冲阀、移动极板静电除尘设备、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技术、氧化石墨烯定向膜过滤装备等。与此同时,加快环保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还应积极培育骨干优势企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开展绿色环保技术改造;加强产教融合,支持一批先进环保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 滨松在华新工厂将投产,产值或倍增至10亿元
    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滨松)廊坊工厂的新厂房已在日前竣工,并于2014年1月11日上午9:30举行了竣工仪式。新厂房预计将于2014年2月开始启用。新厂房总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超过12000余平方米的原厂房,总工程投资约6000万元,于2012年3月动工。原厂房生产的产品较多,包括分光光度计、石油勘探设备,放射医疗、用于影像诊断设备伽马相机的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相关零部件、接收辐射的闪烁体(在辐射射线衰变时产生萤光的晶体,用于辐射成像)、各种传感器、用于电子零件的玻璃材料和产品、医用放射成像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员工数量约500人。新厂房投产后,除了光电倍增管仍在原厂房生产以外,包括北京浜松永清工厂(廊坊)生产的闪烁体和玻璃加工等均将移至新厂房生产。 北京滨松新厂房   北京滨松的新厂房每层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预计地下1层用于配置电力系统,1层用于业务单位、质量控制、仓库和办公室等,2层用于闪烁体生产,3层用于环境监测仪器和图像测量设备生产以及新产品原型的开发,4层用于会议室及将来的产能增加,5层用于玻璃加工,新厂房共计将有约270名员工。   由于欧洲和美国的客户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生产低价格产品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因此在过去的几年内滨松的在华业务也不断增长。滨松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来自于北京滨松、在华销售子公司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公司,以及从日本滨松光子学出口的产品。2013财年(截至2013年9月)这三部分的销售额总计达到约5亿元。滨松新厂房的产能相当于5亿元销售额规模,如果满负荷生产,其产值将倍增至10亿元。 编译:魏昕
  • 2011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工业总产值6153亿元
    “虽然去年的产销好于预期,但疲软态势已经出现,”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说,2011年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快于产销,经营状况趋紧。。   产销好于预期   尽管有着诸多不利因素,但2011年,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依然取得了较快发展的良好业绩,其中,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也再创新高。   对此,奚家成分析说,去年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中国经济也进入调整期,而行业发展之所以总体能好于预期,主要由于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并得益于国家“十二五”规划启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积极促进内需等一系列政策。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53亿元,同比增长26.86% 销售产值5976亿元,同比增长26.59% 产销率达到97.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9亿元,同比增长24.98% 利润总额531亿元,同比增长23.75%。   奚家成介绍说,去年仪器仪表行业的整体走势较好,全年实际值高于年初预测,但月度产销同比增幅从9月份开始波动下行,增速减弱迹象已经出现。   与此同时,分行业及大宗产品的态势也有了变化,且地区发展速度变化明显,京津沪等“老基地”的优势地位下降,而江苏、广东、浙江、河南等“新秀”地位上升。   自去年九、十月份起,行业排头兵企业的订单明显下降,而一般企业更早就出现了类似状况。“由于此前营运情况较好,目前重点骨干企业运行基本正常,尚未显现困难迹象。”奚家成表示。   去年以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科学仪器等对全行业拉动作用明显的分行业,增长率开始下降 而占比较小的勘探仪器、气象仪器等却有所增长 同时,煤气表等大宗产品也在下降。   由于项目减少,自动化控制系统装置行业去年下半年增速下滑,几乎以全年最低增幅结束 而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全年基本处于低位运行态势,产销增幅远远落后于全行业。   经营状况趋紧   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的利润超常增长宣告结束,利润增幅开始回归常态。   据介绍,去年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快于产销,经营状况趋紧。由于前两年应对金融危机等的政策措施逐步淡出,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财务费用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仪器仪表行业的利润同比增幅自年初39.9%的高点下降,最终回归至与产销增幅同步的区域。   经济数据也开始转弱。其中利息、财务费用、库存、应收、税金、主营成本等同比上升均高于利润增幅 亏损额和亏损企业数上升 应收大幅增长,收款质量下降也开始成为突出问题。   如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利润出现负增长 电工仪表、供应用仪表、光学仪器应收增幅超过了30% 工业自动化行业存货增幅超过30%等。“下半年利润增幅快速回落应予重视。”奚家成提醒说。   而经过多年发展,该行业的产品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主营收入利润率也同步提高,去年达到9.02%的历史高位。特别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行业的主营收入利润率超过了10%。   与此同时,仪器仪表行业的进出口增幅双降,逆差继续上升,达到173亿美元,再创新高。   由于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因此2011年行业进出口同比增幅均一路波折向下。去年仪器仪表行业进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比上年增幅下降33.3%,是本世纪以来的最大降幅 出口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增幅下降19.8%。   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15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了19.88%。“9~12月,出口交货值连续4月超100亿元,这说明我们的需求和竞争力未明显降低。”奚家成分析说。   其中,进口量大的仍是工业自动化装置、实验分析仪器、医疗仪器、电子仪器等中高端产品 供应用仪表、衡器、测绘仪器已成“顺差”分行业 在大宗出口产品中,电度表、水表价升量增 煤气表量价双降 出现了DCS等中高端产品出口上升等新亮点。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成绩显著。   奚家成举例说,如自主知识产权控制系统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和产业化取得突破,高档现场仪表进入国内外重要装备,国际标准制订取得新进展 电度表一代技术转换的完成,色质联用等中高档科学仪器取得进展,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等。   据悉,在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中,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散型控制系统已使用超过30台,而在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中,也已有3台投入运行,迫使国外的控制系统价格大幅下降,甚至报价低于国产系统。   在石油及石油化工领域,国产控制系统在1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中已得到应用,并已获得15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订单 45万吨/年合成氨及80万吨/年尿素全套装置国产控制系统已投入运行。   国产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的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且在国家重要项目中得到应用。据悉,科氏力质量流量计在中石化的销量已经超过E+H、科隆等国外企业产品,名列第二。多声道超声波气体流量计在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中的应用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同时,为供暖节能服务的城镇供暖监测管理控制系统和热量表产业已经兴起,生产企业已经过百。2011年热量计量仪表已批量生产,部分企业已达到年产30万台的水平。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占比继续上升。受金融危机影响,“三资”企业2009、2010年产销占比急剧下降为32.6%、31.2%,2011年进一步下降,利润占比从最高的59.12%降为31.25%。   “‘三资’企业复苏慢、增长乏力,既有中资企业技术进步快、竞争力增强、发展迅速等积极因素,也有投资意愿不强、政策和市场环境不佳等原因。”奚家成分析说。   同时,上市融资以及合资合作、联合重组继续推进。2011年又有8家仪器仪表企业上市,其中深圳1家,上海2家,创业板5家。   本土企业同国内外企业之间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香港上市公司中国自动化控股吴忠仪表、和利时收购新加坡CONCORD公司、聚光科技收购北京吉天、中航电测收购上海耀华称重系统有限公司、三川股份控股甬岭水表,以及日本崛场与北京汇博隆合资、上海自仪股份与法国泰雷兹国际合资等案例。
  • 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产值将达万亿
    2012年我国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关键的一年,也是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据报道,上半年全国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同比增长都超过一成,但增速下滑、利润趋薄。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28日接受专访时表示:机械工业今明两年要做过紧日子的准备,结构调整、创新升级时不我待。   在这种形势下,慧聪机械工业网整理后台7月搜索数据,对7月机械行业产品市场消费者关注度进行调查报告:    2012年7月机械行业产品市场消费者关注度调查报告   由上图可见,“机械行业”产品搜索量占据市场大部分,数据达65%,其次,“仪器仪表”稍稍领先其他产品搜索量,数据达13%。再有是“机械及行业设备”、“机床”和“轴承”搜索数据分别是9%、7%和6%。   《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到2015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左右 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其中本国企业的出口额占50%以上,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初贸易逆差开始下降 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形成3-5个超百亿的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过百。   仪器仪表是用以检出、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包括检修仪、电阻表、分析仪、测试仪、校验仪等。广义来说,仪器仪表也可具有自动控制、报警、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例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中的气动调节仪表,和电动调节仪表,以及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也皆属于仪器仪表。
  • 苏州生物医药纳米园三年实现产值8个亿
    苏州生物医药纳米园,是座落在苏州工业园内的不起眼的小园子,三年前建园时产值不足500万元,如今已是8个亿,有人把它称为培育中国生物医药大鳄的“星工厂”。   纳米园占地只有10亩,三栋楼,却聚集了169家小企业。尽管平均每家企业只有10名员工,但是产值奇高。苏州医药生物纳米园总经理余翔介绍:“在2007年生物纳米园刚成立的时候,它的产值刚区区500万元,到2009年底,我们统计过,已经达到了9000万元,那么到今年底,我们预计会达到8个亿。”   余翔说,这种火箭式的增长速度除了依靠研发团队的自身努力、以及园区提供的“靶向式”服务体系密不可分外,还跟纳米园创新的合作方式有关。在纳米园内,几乎每家企业之间都有合作,就像几位亲兄弟既独立过日子又紧密生活在大家庭一样,这样的合作模式被称为“蒜头式合作”:“在今年国家的医药创新方面,我们有16家企业的11个项目入围了这个新药创作的第二轮,这个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他们的研发成果和科技水平,我们纳米园内有6家企业联合组团、联合组队来申报的。”   在纳米园里,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共用的。苏州工业园区主任陈建民:“我们这个公共平台也是为小企业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质谱分析仪啊、气体分析仪啊、电镜啊、化学实验室啊这些设备都有,我们让这些小团队,它不必花巨资去搞这些设备,用我们的公共平台,立刻可以去研发,投入它创新活动。”   最近,由政府出资1500万元购买的基因测序仪和其他一些精密设备入驻纳米园实验室,至此,这里已成为国内实验设备首屈一指的实验室。纳米园里的产品除了技术世界一流、拥有自主创新专利以外,更是汇集了“精、巧、奇”特色,比如只用一滴血就可以立即验出身患何种疾病,还有免缝合的药水、可以在癌症组织中爆炸的标靶药物等,每一项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