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监测布点

仪器信息网监测布点专题为您整合监测布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监测布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监测布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监测布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监测布点话题讨论。

监测布点相关的资讯

  • 【技术探究】关于大气监测的布点问题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大气环境监测是个系统工程,而大气监测的布点则是大气监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对大气监测的布点,特别是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研究,既是大气环境监测重要的基础技术研究,又是实现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合适的采样点加上恰当的采样时间及频率是取得有代表性监测数据的根本保证。因此,对大气监测布点问题的研究,仍是当前值得考虑的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大气监测前所需了解的基本资料  1、污染源(包括流动污染源,诸如城市交通车流量的大小及其日变化规律)及其排放情况。要按功能区划(最好按网格统计),汇编出污染物排放的清单,还要关注较大的高架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包括排放源的高度、烟囱口直径、烟气排放速度及其温度 排放的污染物及其数量 污染物排放的时间规律等) 小的污染源,又称面源,即低矮烟囱(通常指20米以下的烟囱),其排放污染物所占的比率。目前对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基本上根据我国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的特点,而由燃煤所产生的污染物,特别是尘和二氧化硫,是煤烟型大气污染的根源,故通过了解燃料的类型、数量、组成,按污染源调查技术规范来计算其排放量 同样,根据生产工艺物料衡算关系了解该工程所排放的废气状况。应用等标污染负荷及等标污染负荷比进一步分析评价监侧区域内,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是什么?主要污染源又在哪里?  同时,也要注意区别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出的一次污染物和由于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由于二次污染物是经过化学转化而形成的,其最高浓度可出现于距污染源一定距离处。例如:通过对西固地区的光化学烟雾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西固地区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确能顺风传输几十公里之远,甚至有时在下风向地区造成的污染程度比污染源地区还要严重。  2、气象资料,包括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间以及温度梯度及逆温层底部高度的资料,特别是了解该地区主导风向、风频、风速的日变化以及贴地逆温、底层逆温的生消规律尤为重要。因为可以根据这些重要的气象因素来确定该监测地区的相对清洁点的位置,观测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日变化,定出间断采样的频率及其分布,同时,也为防止出砚高浓度污染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越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地形资料。众所周知,地形对当地的风场结构和温度场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该区域中污染物浓度特征也有着较大的影晌。例如,兰州市城区,因其特有的河谷盆地地形,使其、季的静风率高和逆温层厚,是导致大气中有害物质不易扩散稀释的最主要气象因素 而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兰州市西部盆地,复季日照强度大,太阳总辐射能月平均最大值约为1.6万卡/厘米2˙月,加上大气逆温层的存在,又是促使产生光化学烟雾反应的先决条件。这些情况在布点时,必须加以考虑。  4、健康情况与人口及动、植物资料。监测布点前,了解并收集监测地区人群、牲畜,乃至植物和材料等受大气中污染物所造成损害的资料,可感性的认识污染程度,有助于选择监测地点。人口分布资料,尤其是对评价居民受污染影响程度时,需进行大气污染流行病学调查,在若干个大气污染程度明显不同的居住区,如不同功能区划进行,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5、以往大气监测资料。对要监测地区,收集其以往的大气监铡资料,汇编成表格或绘制成反映污染状况的图,也有助于对该地区大气污染程度作出初步估计。  值得指出的是,在进行大气污染程度比较时,必须注意采样和分析方法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监测期间的气象因素与源强变化情况如何?  通过上述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加上适当的采样周期,就可获得足以代表某一区域的大气质量资料。  大气监测的布点  大气环境监测点的选择是随研究目的、对象和具体条件(包括经济实力)不同而有差异。最理想的是优化布点,即用最少的投资,控制最少的监测点,就可获得最有代表性的大气环境质量信息,准确掌握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1、采样点的数目。采样点的数目取决于监测范围的大小和污染物变化的程度。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监测点数见表1。  在美国,除按美国EPA经验公式计算城市平均测点数外,还通过估计现有监测数据的时空相关范围和了解污染源强度、气象资料,选择适当的大气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填监测网的设计,然后再用实测数据验证完善模式。  在苏联,Zaitsev和Yankovskii于1977年提出一个具有50~100万人口的城市,设5~10个监测点,一个点的分布面积相当于10~20km2。在人口较多、地形复杂的或污染源数量很多的一些城市,建议每5~10km2设一个监测点。  在日本,大多采用统计学置信水平来确定需设置监测点的点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n=(CV)2˙t2/Pt  式中:n一需设置的监测点数   t一根据确定的置信水平,监测点为n一1查t表所得的t值,  CV一浓度地域差,  P一总体均值与n个测点均值之间的误差%。  我国北京市空气质量系统布点利用已有的监测点密度为2~8km2的硫酸盐化速率数据所求得的浓度地域差为基础,应用上述日本提出的方法,控制均值误差在20~25%,计算出监测面积约20km2范围内,求出监侧点数n在7~9之间。  国内,一般沿用功能区布点、人为定点的方法进行。庄世坚1988年,从理论上(即通过随机布点法、按功能区随机布点法、按几何图形平均布点法以及分功能区策略布点法等的数字模式及其方差比较)证明了,在相同采样精确度下,分功能区策略布点法是最好的布点法,它所布设的采样点最少。因为这种布点法的建立思想是认为抽样研究的有效率取决于抽样总体的方差,即方差较大的总体应布设较多的采样点,方差较小的总体可以布设较少的采样点。在总监测采样点数目一定的条件下,适当选择各功能区的布点数,使样本的平均数的方差为最小。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1985~1986年进行了“全国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研究”,提出了用超标率估计与控制浓度均值确定国控点(站)数目的方法,并通过系统工程中的整数规划方法,给出了国控站的最佳站位,又采用方差估计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EPA的方法,确定了国控站内测点数目以及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站主要按人口密度设监测点数的技术要求。笔者认为,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采用网格法测定大气中硫酸盐化速率数据求得浓度地域差为基础,应用统计学置信水平来确定监测点数目,同时,结合该地域的污染源排放与分布,又与功能区策略布点法进行综合权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2、监测点的分布。监测点的分布要能够反映大气污染的浓度特征,因此,监测点位置应在根据总体计划所选择的地区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即有预期浓度最高、最低、中等以及背景浓度水平地区 监测点所取得数据应与其他同类监测点所取得的数据可比性,即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 环境监测点布设一定要设法避开附近的干扰,即避免靠近污染源,监测点离居民小炉灶的烟囱应不小于25米,对较大的污染源其距离应适当加大,这取决于污染源排放高度与排放浓度 另外,监测点周围应开阔,远离表面有吸附能力的物体(如树叶或具有吸附能力的建筑物),测点的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 ,监测点周围应有270° 以上的自由空间,把监测点设在阳台上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在交通稠密区监测点应离开人行道边缘1.5米以远,对于研究污染物变化趋势的长期监测点,为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可比性,监测点的位置一经确定,不宜轻易变动 因此,此时确定监测点一定要避开将来会有较大程度重建或改变土地使用情况的地方,一定要了解本地域的规划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大气物理因素以及污染物活性。  3、大气采样的高度。Ott1977年提出设置采样器的高度为3± 0.5米(收集不同高度空气质量数据除外)。Mianwaring和Harsha1975年对颗粒物分布高度的研究中,得出颗粒物浓度随高度而降低。当平均风速为8.5米/秒时,65米高处的数值为11米高处数值的33%,而当平均风速为0.9米/秒时,仅为12%。Pace等人1977年研究了美国7个城市31个点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得出结论,在10米左右高度内平均浓度随高度而成递减变化,而在高度10米以上,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不明显。  我国对不同高度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前距地面1.5米(人的呼吸带)采样,会使结果偏高。主要是地面二次扬尘所致,特别对气候干燥的西北地区影响更大。在“大气环境污染监侧技木规范”中规定,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以及硫酸盐化江率的采样高度为3~15米 自然降尘的采样高度为5~15米。值得指出的是,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深入进行不同高度大气中各种污染物分布特征的研究来确定较合适的采样高度,将能更好地掌握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4、相对清洁点的选择。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不论采用哪一种布点方法,都必须设置一个或几个清洁对照点。选择相对清洁对照点,主要观测本地域不受污染监测地区影响的地点,最好能选在清洁的地方,如位于污染监测地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远离污染地区。对于河谷地区清洁对照点的选择,由于其特殊地形、地貌的影响,使在河谷盆地内的大气污染是区域的污染,即整个盆地区域大气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甚至山峰顶部也不清洁了。因此,相对清洁对照点必须选在河谷盆地以外,在其主导风向之上风向的地区,且远离污染地区。同样,应采用预试验方法,从几个预测点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比较后,再确定本地区的大气监测相对清洁点的位置。  结语  作者列举了大气监测布点前所需收集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气象资料、地形资料、健康情况与人口资料以及以往大气监测资料等方面的信息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大气监测布点的概况,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网格法测定大气中硫酸盐化速率数据,求得浓度地域差为基础,应用统计学置信水平来确定监测点数目,同时结合地域的污染源排放与分布,又与功能区策略布点法进行综合权衡,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另外,对采样点的分布、大气采样的高度以及相对清洁点的选择等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同行们研讨时参考。
  • 全国唯一布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智能视觉工程专业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此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本网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审批专业2个,其中智能视觉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首次设立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该专业唯一布点高校。智能视觉工程作为教育部支持高校开设的24种新专业之一,将聚焦科学前沿、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领域,深化“四新”建设,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扎实掌握智能视觉工程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拥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引领智能视觉工程相关领域持续发展的“空间+光学+信息+智能”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 先河环保半年报:环境监测稳健 网格精准监测成新增长点
    2016年8月19日,先河环保公布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33.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29万元,同比增长20.58% 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23.98%,净利润3342亿元,同比增长14.65%。  简评:环境监测设备业务稳步发展,市占率提升  公司上半年环境监测系统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41.16%,毛利率43.06%,同比增长1.06个百分点。公司在全参数空气质量传感监测仪的基础上推出基于室外空气质量监测的端到端一体化应用解决方案,使得报告期内公司在大气网格化监控、常规空气监测市场保持较高市场份额。此外,公司利用拥有的先进技术搭建水质精细化网格监测系统,建立水质网格化监测试点,完成应对“水十条”在水质监测市场的战略布局,在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有了提升。  运营服务业务增长明显,下半年有望迎来更大飞跃  公司运营服务收入44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1.1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2.31%,较2015年同期增加超过3个百分点,毛利率83.81%,同比减少2.62个百分点。公司在大气运营领域占据约1/3市场,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运营招标中中标多项,涉及金额7340万元。去年10月与保定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监控的合作战略框架也于日前正式落地签订合同,总金额8777万元,包括设备购置费、技术材料费等8080万元,一年技术服务费697万元。  积极拓展VOCs治理领域  在 VOC治理业务上,公司针对企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治理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地进行应用,为减轻空气污染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我们看好公司和雄县政府签订共18亿元规模的VOCs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合作框架协议,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转化为项目订单,落地后类似模式将有较大复制预期,为公司业绩增长添动力。  控股子公司广州科迪隆、广西先得业绩增长迅速  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科迪隆、广西先得保持了业绩的增长,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3601万元,占2016年承诺总额的68.5%。公司实现权益净利润2880万元,占上半年整体净利润的66.5%。  灵活利用超募资金,通过收购横向布局细分领域  公司利用首次发行获得的超募资金在2013年设立美国子公司,并在报告期内通过此子公司以4541万元收购了Sunset Laboratory Inc.公司60%的股权。Sunset Laboratory Inc.公司拥有有机碳与元素碳(OCEC)气溶胶颗粒分析仪,是市场上唯一可以现场部署的兼有有机碳与元素碳热/光测量功能以及光学黑碳(BC)的互补性测量功能的仪器,可以帮助公司加快国内OCEC监测研究的步伐,填补技术上的空白,布局碳气溶胶分析市场并占据OCEC监测市场的领导地位。  此外,在报告期内公司利用非公开发行的超募资金及自由基金共1780万元,通过子公司先河正源收购北京卫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切入民品净化领域。卫家环境拥有一批精良的室内环境净化专家,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其在国内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 此次收购丰富了先河正源的产品线,不仅具备了工业废气处理的能力,也拥有了居住、办公等环境的空气净化及监测能力,初步打造了公司的环境健康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卫家环境的净化技术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未来业绩提升潜力大,成长性较强。  大气监测龙头,“网格化精准监测”是最新利润增长点  目前正在推行的网格化精准监测方案与原来监测站最大差别是:利用高密度的小型设备对污染区域实行全面布点,此外还有很多增值服务,包括行政参与管理,数据 App推送及后台管理方案,达到精准监测、精准治霾。公司的方案一经推出迅速受到市场欢迎,目前已先后在石家庄井陉矿区、石家庄市区及周边、衡水、廊坊、北京周边、沈阳等地安装使用,效果得到了各地客户的充分肯定。预计2016年有在全国遍地开花之势,并且下半年可能会推出水质的网格化监测。我们预计一般城市中实行网格化监测布点大约有1–2亿元规模,城市覆盖后将会延伸到县,每个县的订单级别在700–800万元。我们认为下半年公司还将在河北及省外获取更多该类订单。  盈利预测和估值  公司未来的规划:一是大力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行深度数据分析与功能挖掘,拓展应用 二是完善技术,提升产品稳定性和产品成熟度 三是从战略高度和抢占市场先机的角度,提高认识,各部门紧密配合,迅速系统化完成网格化系统的规范和指标体系,力争成为市场规矩的制定者、引领者 四是市场部要在全国全面铺开宣传与推广,高举高打,快速提升品牌及影响力,成为引导市场的先行军 五是完善商业模式并加紧复制,实现规模效益。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会拿到更多运营类项目,传统业务也会保持稳定增长。我们小幅调整 2016–2018年公司净利润至1.11、1.51、1.94亿元,折合EPS分别为0.32、0.44和0.56元,对应当前股价估值分别为48、 35、28倍,维持买入评级。
  • 2014年盘点:细数环境监测仪器增长点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环境监测仪器的大量采购。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随着&ldquo 大气十条&rdquo 的深入实施,新环保法的不断加码,&ldquo 水十条&rdquo 、&ldquo 土十条&rdquo 的即将出台,我国环境监测仪器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状态。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规模在250亿~300亿之间。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以政府主导为主。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人员短缺、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从购买仪器开始逐步向购买服务、购买数据等转变。由于环境监测仪器的复杂性,运维服务一般由仪器生产厂商提供,成为环境监测仪器厂商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环境数据需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众多仪器厂商也看好这一市场,纷纷开展这一方面的业务。   大气:以&ldquo 霾&rdquo 为主 不断深入   以监测雾霾(PM2.5)为契机,我国开始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随着我国《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监测实施方案》的完成,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形成。这也标志着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的大批采购告一段落,但是部分发达地区在现有基础上仍在优化布点,仍将有仪器采购需求。而快速的网络布点导致的直接问题是人员不足,因此已有省份试点将仪器归属公司所有,政府要求公司提供有保障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随着对雾霾成因研究的不断深入,挥发性有机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监测的下一重点。根据2014年7月环保部等六部委共同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到2017年全国要实现石化行业、有机化工、表面涂料、包装印刷等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此项工作将率先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及广东省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根据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这将主要增加气体采样器、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以及便携式和在线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等仪器的需求。   为配合雾霾的治理,研究雾霾来源的源解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各省份的源解析结果在陆续出炉中。若源解析工作成为将来雾霾控制的常规性工作,则将迎来对源解析仪器的采购需要,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仪、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仪、超声提取-总有机碳分析仪等相关仪器。   重金属问题是关系水、气、土等整个环境的问题,而在大气领域首先受到关注的是烟气汞。2014年修订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增加了烟气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限值。根据标准实施时间表,在线烟气汞监测仪器将在未来两年有较大需求。而现行汞及其化合物的检测标准为《固定污染源废气 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43)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烟气汞的监测需求,烟气汞的监测方法还需不断完善。   除此之外,雾霾预测、雾霾与健康等相关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但这些课题的相关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   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 完善水质监测体系   目前水质监测的一大矛盾在于监管主体较多,涉及环保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疾控中心、住建部等多个部门,因此采购需求比较分散。比较明确的采购需求集中在县级饮用水监测和地下水监测方面,而水体监测、污染源监测等需求还需政策的进一步推动,&ldquo 水十条&rdquo 即将颁布,我们有理由对此市场充满期待。   根据《农村饮用水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解决2697个县的农村饮用水工程水质检测问题。而在2014年11月,国务院回访督促调研组到水利部回访过程中,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表示,2015年将在全国2400多个县设水质检测中心。按照水利部对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的要求,此市场规模约17.28亿,所需仪器包括余氯比色器、浊度仪、超净工作台、培养箱、干燥箱、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酸度计、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低本底放射性测定仪、水质检测车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县级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明显滞后,县级监测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加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此市场也可能是水质监测服务需求。   201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正式发布,标志着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负责的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目前,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分别负责的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招标已经结束,这也意味着我国地下水监测市场将逐步开启。根据招标信息,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五大区16个重点区(水文地质单元)共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包括30个泉流量监测站点),改建2个地下水监则(均衡)试验场、改建1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建立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信息节点。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包括新建地下水监测站点7141个(包括泉流量监测站点18个),改建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点2962个(包括泉流量监测站点12个)。配备地下水水位信息自动采集设备10103台套,泉流量站水位与流量监测仪器30台套。水利部建设7个流域监测中心、32个省级监测中心(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80个地市节点(含145个地市信息站)及145个地市信息站巡测设备配置,新建及改建地下水监测站点10298个、相应配套地下水水位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10298套,并且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建设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   土壤:开始受到关注 等待飞速发展期的到来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受到关注较晚,土壤污染情况的数据积累还不多。与水、气相比,土壤监测仪器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实验室,也有部分便携式仪器用于初步筛查。&ldquo 土十条&rdquo 编制的消息使很多厂商看好土壤修复市场,因此与土壤修复相配套的仪器采购可能提前启动。据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我国土壤污染情况,我国主要的土壤污染物为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故涉及的仪器主要包括微波消解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气相色谱仪、土壤采样器等。   还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除水、气、土等环境要素外,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核辐射等环境问题也受到诸多关注。如2015年1月《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年报》首次发布。 撰稿:李学雷
  • 岛津XPS再布点,广州AXIS Supra+等您来鉴!
    导读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企业,科学仪器和科学技术是他服务客户、服务社会的法宝。拥有近150年历史的岛津,正是以这样的法宝和初心,结合着日新月异的客户需求,在全球各地不断构建和完善着他的服务体系。2024年1月,岛津完成了中国区域内华南点位上的XPS应用支持体系建设,让我们带您一起了解和见证一下吧!岛津广州分析中心XPS实验室剪彩仪式(图片来源 岛津拍摄)迎合产业多元需求,岛津华南迎来AXIS Supra+近几年,我国在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及微电子等领域的发展迅猛,迎来的是材料表面研究领域的日渐活跃和对新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作为一种表面分析技术,在鉴定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与组成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华南区域是我国材料、新能源、微电子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对XPS新分析技术的需求尤为突出。为了结合产业技术发展需求,更好地为华南区域内客户提供售后应用服务,以及搭建岛津与客户的应用技术合作平台,岛津依托广州分析中心,在现有实验室基础上扩容,增建了表面分析点位—XPS实验室。广州分析中心原有实验室面积2100余m2,分别设有仪器展示区、培训区、学员休息区、前处理间、标样间、试剂间等功能区域,拥有新型分析仪器80余套,有高分辨质谱、成像质谱显微镜、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等高端生命科学研究产品;色质谱光谱、元素表面分析、材料试验机等分析检测仪器。图片广州分析中心AXIS Supra+(图片来源 岛津拍摄)扩容新增XPS实验室有80平方,目前安装了岛津新型号XPS仪器AXIS Supra+。为了满足客户多元化的分析需求,广州分析中心的AXIS Supra+配置了丰富的拓展附件:600W大功率X射线、高能Ag靶、惰性气体传输器、单氩/团簇离子枪、俄歇电子能谱仪(AES)、紫外光电子能谱仪(UPS)等丰富附件,可应对从大面积到微区的分析测试需求,全谱扫描定性可分析样品表面元素组成(除H、He之外元素);精细谱扫描可表征元素化学态及半定量各元素组成或化学态百分比;单氩/团簇离子枪刻蚀可表征元素组分或化学态在不同深度的分布信息;微区/成像功能可表征元素成分的水平分布情况。冬日广州高朋来聚,XPS专家莅临岛津2024年1月13日下午,借助广州分析中心AXIS Supra+新安装的契机,岛津组织举办了“遇见AXIS Supra+│岛津XPS高级研讨会(广州站)”活动,40余名XPS分析领域的专家与学者相聚岛津,共同从表面分析的前沿应用需求和仪器技术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思想碰撞交流与热烈探讨。嘉宾在指引下共同参观了岛津广州分析中心和XPS实验室,七十余平方的XPS实验室内,岛津吴金齐博士为各位来宾介绍了AXIS Supra+的性能特点及在材料表面分析中的应用,数十位XPS分析领域的同仁济济一堂,欢悦地交流和品鉴着仪器的特点、软件的操作和丰富的扩展附件。XPS实验室交流(图片来源 岛津拍摄)表面分析领域知名专家中山大学陈建教授为研讨会带来了《材料表面与结构性能的测试与分析》报告发表,岛津XPS资深用户华南理工大学尹诗衡教授分享了《电子能谱在材料表面改性研究中的应用》。两位专家的报告贴切体现了从仪器应用中来,到仪器应用中去的特点,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热烈交流讨论。陈建教授和尹诗衡教授发表报告(图片来源 岛津拍摄)花城种下如花愿景,岛津梧桐迎凤来栖半日花城短相聚,文字虽少余意多。短暂的相会也许只是缘分的开始,我们诚挚欢迎各个行业的客户前来品鉴交流,欢迎岛津的朋友与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岛津始终愿意与他的伙伴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共同书写更多的新篇章!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即将150岁的岛津就如同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梧桐,欢迎和期盼越来越多的凤凰来栖。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为什么只要公布环境监测数据 就会引发热议和质疑?
    为什么只要公布监测数据,就会引发热议和质疑?为什么在同一块土地、同一条流域,监测数据的表述却存在较大差异?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不足,已成当下现实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有效解决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当前存在的包括数据公信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网络监测新格局。笔者认为,以政府主导和部门协同的思维来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次重大的认识升华。 首先是政府主导。对于各地监测的实际工作来说,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位的合理布设等问题上。 一是监测方案的制定。笔者认为,评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案应该由市或州人民政府主导制定,市级方案、省级方案依此上收审批权限。这样,既能够把握考核的主动权,也能够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比如,一个县域在一个特定监测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要通过固定的监测方案来反映,而这个固定的监测方案不能由县本级来制定,应由上一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对这个县的资源禀赋、工农业生产状况、污染分布等进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量身定做、完整的监测方案。这个方案应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只有按这个方案开展监测,当月、当季或当年的评价才合法、有效。 为了提高监测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笔者建议,由政府主导的县或市域监测方案在制定上要坚持早启动、多协商,全面论证、适时发布的原则。要加大技术论证队伍,要几上几下,给下级人民政府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只有通过上下结合,监测方案才能更加全面、符合实际情况。而监测方案一旦确定,就要严格遵循,以保障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是监测点位的布设。只有明确科学的监测点位,才能从客观上掌握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水系如同检查肾脏,监测大气如同检查肺部等。实际上,对县域、市域乃至省域,需要监测环境质量的水、气、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这些自然资源在限定的监测空间范围内,就如同一个人的五脏六腑。要做全面检查,就应在固定的点位分别采样检测。 目前,我国县、市的监测点位布设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本区域的总体环境质量状况。而当前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就是要在上一级政府的主导下,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组织水利、农业、住建等部门,共同重新审定布点方案。而布点方案一旦确定、公布,就要成为公共的监测资源。无论哪个部门、哪个组织或个人开展环境质量类的监测,都只能在这些点位上采样分析。 笔者认为,监测点位的布设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采纳各方意见,统筹各方资源,以提高布点的科学性、合理性。监测布点确定后,各部门的能力建设都要向这些点位倾斜,使之成为使用方便的公共工作平台,每个部门都能利用这些平台获取本部门所需要的环境质量信息。 其次是部门协同。各级人民政府要发挥监测方案制定总指挥作用,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监测资源整合起来。 对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无奈。“部门联动往往变成部门不动。”“跨省(市)联合比跨国联合还难。”“部门内高效,部门间失效。”部门内部资源配置良好,但跨部门却难以共享,这一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中必须得到根本解决。 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流域,污染的真实数据应该只有一个。然而,由于不同部门在布设点位、采样时间、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监测出来的结果可能差异很大。其实,每个部门的监测工作,都严格执行了各自规定的监测方法和要素,并采取了相应的质控措施,其结果具有真实性。但各自为政的结果是,监测数据零散、片面,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污染现状。因此,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将各部门的力量集中整合,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多方协同,才能达到最好的监测效果。 笔者认为,部门协同不仅仅体现在一次或两次的工作协同上,而应该体现在更宽泛的领域。 一是理念的协同。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手段很多,包括任务的统一下达、相同的分析方法等。协同既是思想认识的统一,更是行动上的互补和一致性。要将协同理念贯穿于监测网络建设的自始至终。尤其在监测结果共享方面,要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实际上,监测数据只有被使用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如果固步自封一味将监测数据密封起来,没有任何产出,就是监测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此,笔者建议,应以数据基础较好的部门为牵头单位开发共享平台,各部门都可以上传并获取历史数据,逐步形成全面、实用的大数据库,形成共同的监测数据财富。 二是利益的协同。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为了社会公益,每个从事环境监测的部门,都是在为环境保护做贡献,都是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没人希望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会有人因为监测数据恶劣而欢欣鼓舞。在共同的宗旨和目标之下,对于工作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部门间必须密切联合,共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形成环保统一战线,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是后方的协同。笔者认为,生态环境监测的部门协同是全方位的,既有业务部门间的技术协同,也涉及人事协同和财务协同。《方案》勾勒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蓝图要靠一支生力军去奋斗,其中包括财力在内的后勤保障也至关重要。 《方案》的出台是众望所归。统一了认识,还要有实践。相信在各级政府的积极主导下,在各部门各司其责、努力协同下,生态环境监测必然会走进一个新时代。作者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来源:中国环境报
  • 为什么只要公布环境监测数据 就会引发热议和质疑?
    p   为什么只要公布监测数据,就会引发热议和质疑?为什么在同一块土地、同一条流域,监测数据的表述却存在较大差异?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不足,已成当下现实问题。 /p p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有效解决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当前存在的包括数据公信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网络监测新格局。笔者认为,以政府主导和部门协同的思维来推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次重大的认识升华。 /p p   首先是政府主导。对于各地监测的实际工作来说,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位的合理布设等问题上。 /p p   一是监测方案的制定。笔者认为,评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案应该由市或州人民政府主导制定,市级方案、省级方案依此上收审批权限。这样,既能够把握考核的主动权,也能够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p p   比如,一个县域在一个特定监测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要通过固定的监测方案来反映,而这个固定的监测方案不能由县本级来制定,应由上一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对这个县的资源禀赋、工农业生产状况、污染分布等进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量身定做、完整的监测方案。这个方案应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只有按这个方案开展监测,当月、当季或当年的评价才合法、有效。 /p p   为了提高监测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笔者建议,由政府主导的县或市域监测方案在制定上要坚持早启动、多协商,全面论证、适时发布的原则。要加大技术论证队伍,要几上几下,给下级人民政府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只有通过上下结合,监测方案才能更加全面、符合实际情况。而监测方案一旦确定,就要严格遵循,以保障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p p   二是监测点位的布设。只有明确科学的监测点位,才能从客观上掌握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水系如同检查肾脏,监测大气如同检查肺部等。实际上,对县域、市域乃至省域,需要监测环境质量的水、气、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这些自然资源在限定的监测空间范围内,就如同一个人的五脏六腑。要做全面检查,就应在固定的点位分别采样检测。 /p p   目前,我国县、市的监测点位布设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本区域的总体环境质量状况。而当前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就是要在上一级政府的主导下,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组织水利、农业、住建等部门,共同重新审定布点方案。而布点方案一旦确定、公布,就要成为公共的监测资源。无论哪个部门、哪个组织或个人开展环境质量类的监测,都只能在这些点位上采样分析。 /p p   笔者认为,监测点位的布设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采纳各方意见,统筹各方资源,以提高布点的科学性、合理性。监测布点确定后,各部门的能力建设都要向这些点位倾斜,使之成为使用方便的公共工作平台,每个部门都能利用这些平台获取本部门所需要的环境质量信息。 /p p   其次是部门协同。各级人民政府要发挥监测方案制定总指挥作用,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监测资源整合起来。 /p p   对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是无奈。“部门联动往往变成部门不动。”“跨省(市)联合比跨国联合还难。”“部门内高效,部门间失效。”部门内部资源配置良好,但跨部门却难以共享,这一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中必须得到根本解决。 /p p   同一块土地、同一个流域,污染的真实数据应该只有一个。然而,由于不同部门在布设点位、采样时间、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监测出来的结果可能差异很大。其实,每个部门的监测工作,都严格执行了各自规定的监测方法和要素,并采取了相应的质控措施,其结果具有真实性。但各自为政的结果是,监测数据零散、片面,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污染现状。因此,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将各部门的力量集中整合,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多方协同,才能达到最好的监测效果。 /p p   笔者认为,部门协同不仅仅体现在一次或两次的工作协同上,而应该体现在更宽泛的领域。 /p p   一是理念的协同。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手段很多,包括任务的统一下达、相同的分析方法等。协同既是思想认识的统一,更是行动上的互补和一致性。要将协同理念贯穿于监测网络建设的自始至终。尤其在监测结果共享方面,要打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实际上,监测数据只有被使用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如果固步自封一味将监测数据密封起来,没有任何产出,就是监测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此,笔者建议,应以数据基础较好的部门为牵头单位开发共享平台,各部门都可以上传并获取历史数据,逐步形成全面、实用的大数据库,形成共同的监测数据财富。 /p p   二是利益的协同。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为了社会公益,每个从事环境监测的部门,都是在为环境保护做贡献,都是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没人希望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会有人因为监测数据恶劣而欢欣鼓舞。在共同的宗旨和目标之下,对于工作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部门间必须密切联合,共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形成环保统一战线,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 /p p   三是后方的协同。笔者认为,生态环境监测的部门协同是全方位的,既有业务部门间的技术协同,也涉及人事协同和财务协同。《方案》勾勒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蓝图要靠一支生力军去奋斗,其中包括财力在内的后勤保障也至关重要。 /p p   《方案》的出台是众望所归。统一了认识,还要有实践。相信在各级政府的积极主导下,在各部门各司其责、努力协同下,生态环境监测必然会走进一个新时代。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作者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p
  • 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年报发布
    国家核安全局14日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年报。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国辐射环境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监测显示,我国环境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运行核电厂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周围自动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当地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 气溶胶、沉降物、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各种环境介质中除氚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相比均未见明显变化。秦山核电基地周围环境空气、降水、地表水、井水及部分生物样品中氚活度浓度以及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田湾核电站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中氚活度浓度与核电厂运行前本底值相比有所升高,但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约为剂量限制的千分之一)。   据介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和部分地市组成的三级辐射环境监测组织体系,建立了较完善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和质量保证管理及技术标准体系。   在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国家主要设置了重点城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重要江河流域、国际河流、重要饮用水、地下水源和海水等水体的监测点,还包括土壤、生物样品的采样点以及电磁辐射监测点。对运行核电厂,国家开展了监督性监测,监督核电厂运行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即时影响或长期累积趋势影响。   据介绍,国家核安全局将继续优化和完善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的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并在重要地区加密布点,继续做好新建核电厂外围监督性监测系统的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质量和运行核电厂监督性监测数据。
  • 环境监测:应用现代科技才能布好天罗地网
    p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p p   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很关注环境监测工作,并就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试点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工作等提出相关建议和提案。本版为此刊发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p p   1 提案关注科技创新与大气监测 /p p   “两会”期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关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破解空气污染监管难题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提案将环境监测与科学技术进行了关联,建议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选择试点城市,尽快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污染源交叉验证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p p   环境监测工作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明显增强。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在2月27日的环境保护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2年之前我国还没有PM2.5的例行监测站点,目前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全部具备PM2.5等6项指标监测能力,且已完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经建成。 /p p   但是,大气环境监测依然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偏远地区和部分企业的污染指标仍没有完全覆盖,部分监测指标只有PM2.5的数据,缺少SO2、NOX等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地区整体污染情况。在企业污染源的监管上也有一定困难。并且,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与环境监测手段仍需进一步加强。 /p p   环境监测系统需要运用先进的科技进行构建,尤其是在当下,急需进行科技创新,建设一流的智慧数据监测平台,不断提高大气环境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p p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荣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应该融合多元化数据来源,构建天地一体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大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统筹气象、交通、地理、经济、工业等相关大数据,开展环境监测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结合经济发展和人口社会信息等,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政府提供精准溯源、污染源解析、达标规划、能源结构调整等有力的数据支撑。 /p p   2 有的放矢确保数据“真准全” /p p   虽然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已经较为完善,但在确保数据“真、准、全”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地方,近年来就发生过当地有关人员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被全部追究刑事责任的事件。 /p p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着力打造环境监测的“国家队”,确保数据的“真、准、全”。 /p p   如何以科学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2015年,我国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实时监测数据按“一点三发”的模式,第一时间同时直传城市站、省级站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工作人员汪太明告诉记者,1436个国控监测站都建立了远程质控系统,具备变化留痕、异常报警等功能,不给瞒报、虚报监测数据者任何机会。 /p p   “虽然干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仅是个案,但性质恶劣。”汪太明说,干扰行为就是“白蚁”,空气质量监测就是“堤坝”,白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理不睬任其发展。一旦发现“白蚁”就要及时消灭,这样堤坝就会安全稳固,否则就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况。所以必须重拳打击干扰监测的行为,打击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 /p p   以上现象虽然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上较少发生,但在污染排放监测上却并不鲜见。有些工业园区“三废”治理各自为政,大量废气无组织排放,周围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各地污染源特点千差万别,如华北地区供热采暖锅炉烟粉尘排放比较集中,华东地区工业废气污染较为普遍。此外,一些企业缺乏环境意识,或从一已私利出发偷排漏排。这些都是环境监测面临的难题。 /p p   “企事业单位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降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来源。监测企事业单位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投入比较大,传感器监测在这方面就显示出优势所在。传感器监测能指示稳定运行状态,若数据突然升高,就表明存在偷排行为,应立即跟进现场检查等工作。至于传感器与传统监测手段的可比性,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基本可信的换算关系。”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罗岳平表示。 /p p   对于无组织排放,陈荣强建议首先要加强监控点位布设,从源头进行管控,将重点排放源全部纳入大气管理监控范围,及时进行预警。其次,加强末端治理技术及设施运用,一旦发现企业异常排污就及时进行处罚。而对于管理有效、积极进步的企业,可给予奖励,推动涉污管理部门及责任主体积极参与,将责任与压力逐级传递,真正将污染排放降下来。 /p p   对于污染源差异,各地各级环保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与科技攻关团队的合作,开展源解析工作,搞清楚区域污染的主要来源,瞄准难点和痛点进行精准治理,做到有的放矢。 /p p   3 工业物联网技术助力增强监测能力 /p p   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从而成为全球第三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TanSat卫星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这是科技手段在环境监测上有力运用的一个体现。 /p p   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迅猛。提案认为,要把握住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将环境监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p p   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推进,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部发布《生态环境大数据方案》,要求各级政府在2020年要做到生态监测网络全覆盖。政策利好极大地催生了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p p   中科院计算所下属的中科云天环保公司将微型传感器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具有微型化、低成本、精度高、耐腐蚀和远程数据校准等特点,可以对大气污染进行精准溯源。其成本低和可海量布控的优点有利于构建能够大量汇集数据的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还可以与无人机、行驶的车辆、路灯相连接,提供海量的交叉监测数据。 /p p   “这些大数据与计算模型相结合,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未来,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上会向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天津分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孟筠旺介绍。 /p p   罗岳平对此也持积极态度,他认为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可在同等资金规模下扩大监管范围,发现更多的疑似违法排污现象。虽然不能直接开展监督执法,但有利于锁定重点可疑对象,同样会形成震慑力。 /p p   空气监测微站的建设则是对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的实践。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在线大区流场,进而结合污染物的分布追溯污染物可能来自的方向,进而识别污染排放源头。 /p p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张莎对空气监测微站深有体会。她说,襄州区以前只有一个国控站,AQI指数出现异常后,工作人员不了解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调集几拨人,围绕国控站往不同方向巡查,才能找到污染源。有了监测微站后,哪个站点数据异常,就直奔对应站点,找到污染源后,及时采取措施。另外,处置措施是否收到了实效,监测微站的数据也能让环保工作人员当个“明白人”。 /p p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山东等地均已建有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先河环保将小型国标监测方法设备与利用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站组合使用形成网格化系统,建立以三级修正、四级校准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质控体系。” 陈荣强说。这种精准溯源、定点治污的网格化系统已成为各地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p p   环境监测相关科学技术一览 /p p   物联网传感器技术 /p p   实际是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与传统的监测体系相比,具有体积小、费用低、布点灵活、用电方便等特点,可以布设的监测点位更多、覆盖面更广,从而为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p p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p p   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统筹气象、交通、地理、经济、工业等相关大数据,结合环境监测大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人口社会信息等,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指导环保部门更好地开展治理工作 /p p   卫星遥感技术 /p p   基于MODIS、OMI、AIRS等卫星传感器,可以进行PM2.5、NO2等多种大气污染物、雾霾分布、沙尘传输、秸秆焚烧、城市热岛、植被指数等一系列区域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遥感领域的动态监测。 /p p   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 /p p   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在线大区流场,包括气压、风速的参数分布,进而结合污染物的分布追溯污染物可能来自的方向,进而识别污染排放源头。 /p
  • 崂应发布崂应2092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光散射法)新品
    本仪器是根据《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环境空气污染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另扩展环境大气压、温湿度、其它污染气体等参数。该项目具备物联网功能,能够通过网络实时接入网格化监测平台。仪器内置3/4G物联网模组,监测站监测数据与数据后台实时同步;数据后台存储各监测站历史监测数据,支持监测数据各类可视化展示,如折线图、柱状图、仪表盘等(可根据业务需求定制开发);配备移动端APP,移动端功能主要有监测数据查询、监测。 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1)《环境空气质量可视化预报会商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2)《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源清单技术指南》(环办函〔2014〕1471-3)《全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实施方案》(环办函〔2015〕330号)《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HJ/T 352-2007) 主要特点 n 采用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可实时检测PM1/PM2.5/PM10/PM100颗粒物浓度n 选用四电极高精度进口气体传感器n 模块化设计,配置任意组合,适合大规模网格化布点n 先进的环保喷涂工艺,外观平整,光洁,户外防雨雪防雷电,防电磁干扰功能设计,适合严苛恶劣的室外环境,配备独立的锁具及一对一钥匙,保证仪器安全。n 颗粒物采样采用动态加热控制,去除水雾对测量数据影响n 采用云平台数据链,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支持标准的MODBUS TCP/IP协议,符合HJ212标准 ,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口,满足不同网络设备的接入,在全网中实现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所有监测数据同时具有网络和4G/5G接口方式推送到指定平台,10S上传一次数据。n 可选配气象五参数测试仪n 现场实时数据显示,可选配户外LED屏幕n 提供数据服务平台,可显示分钟、小时均值、日均值。报表分析功能,可生成日 报表,月报表,年报表、趋势分析等功能,并且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进行定制。n 安装方式多样,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支架安装,挂杆安装等多种方式,任何一种安装方式均牢固可靠n 仪器采用绝缘喷涂工艺,并配备接地线及漏电保护开关,绝缘电阻小于1Ω 有效保护操作人员,防止触电。n 仪器配备断电记忆功能,信号传输中断后,仪器能够自动保存数据,正常供电后,重新传输数据,实现数据传输完全正确。n 数据平台配备自动报错提醒功能,仪器运转异常,数据会上传数据平台,实现自动报警功能,并有推送通知。实现仪器长期可靠的运行。仪器配备反吹自清洁功能,定期进行自动反吹,检测到颗粒物数据异常,可以通过远程进行手动控制反吹,重新启动矫正等功能。n 通过计量器具型式实验验证,三台设备的平行一致性小于10%n 可配置太阳能板能够独立供电,内置长续航锂电池组,无需外接市电。可保证连续一周内阴雨天持续供电。 n独特的保护设计,防止蚊虫,棉絮等大颗粒进入,干扰测试结果。说 明: 以上内容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因产品升级或有图片与实机不符,请以实机为准,本内容仅供参考。创新点:1.采用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可实时检测PM1/PM2.5/PM10/PM100颗粒物浓度; 2.选用四电极高精度进口气体传感器; 3.模块化设计,配置任意组合,适合大规模网格化布点; 4.颗粒物采样采用动态加热控制,去除水雾对测量数据影响; 5.采用云平台数据链,数据传输稳定可靠,支持标准的MODBUS TCP/IP协议,符合HJ212标准 ,提供开放的网络接口,满足不同网络设备的接入,在全网中实现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所有监测数据同时具有网络和4G/5G接口方式推送到指定平台,10S上传一次数据; 6.提供数据服务平台,可显示分钟、小时均值、日均值。报表分析功能,可生成日 报表,月报表,年报表、趋势分析等功能,并且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进行定制。 崂应2092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光散射法)
  • 首批大气网格化监测地方标准发布——访标准主要起草者河北省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副站长张灵芝和先河环保马景金
    p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2015年才有地区正式开始建设,2017年就已有大量应用,该系统为全国各地管理部门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然而,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多种方式来规范,而标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817/226914.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d4c05e74-186e-4223-b60d-5551d422321f.jpg" title=" 11_副本.jpg" / /a /p p   目前,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发起,先河环保牵头主笔起草,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等相关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我国首批大气网格化监测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此批标准共包括三个文件:《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技术规范》。 /p p   针对此标准的情况,仪器信息网采访了标准主要起草者河北省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副站长张灵芝和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研究员马景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6333741-16f4-4b52-984d-e68a943f5591.jpg" title=" 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河北省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副站长张灵芝(左)和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研究员马景金(右)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快速发展的市场急需标准的规范 /strong /span /p p   张灵芝站长为我们介绍了这个标准的起源:“环保部自2013年开始发布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河北省每次排名都有四至七个城市位于后十名,政府的环境治理压力非常大。石家庄作为省会,排名更是徘徊在全国倒一倒二的位置,环境改善的紧迫性更大,所以就想通过科技手段来精准找到直接影响排名靠后的污染源头,并因情施策和源头整治。” /p p   “石家庄自2015年开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和数据的方式,由先河环保出资在主城区内建设了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控系统。第一期网格化建设覆盖了石家庄所有的建筑工地扬尘。石家庄市政府能与先河达成合作也有多方原因:一是先河公司位于石家庄,对政府需求反应快、服务跟得上 二是先河公司是上市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产品研发速度很快 三是开展网格化监控需要大量的资金,在政府预算资金尚没有到位情况下,先河公司敢于担当,主动提出先垫资建设。目前,石家庄建设的微型站不仅能监测六参数,还针对当地需求,专门研发了TVOC微型站。大量非国标设备的使用需要标准的规范,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于是我们制定了这一系列标准。” /p p   马景金补充道:“区域布点完善的大气网格化监控系统能帮助政府更精准的找到污染源,从而可以针对源头分类施策、科学治污,进而在治污过程中寻求GDP与环境的平衡。管理部门的需求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以先河环保为例,公司2015年初首家推出该系统,下半年就在石家庄市区和井陉矿区做了示范应用,后来不断有客户到公司来了解网格化监控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网格化自推向市场以来,先河共接待网格化考察及调研人员2千余人次,平均每年在200批次。” /p p   “先河推出网格化监控系统后,相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的相关产品技术也免不了龙蛇混杂,也给各地政府对真正意义“网格化”的理解和应用,带来诸多偏差和误区。为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客户在产品选择中有一个基本的参考,标准规范是必须的。”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精雕细琢 平衡标准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strong /span /p p   “真正意义的网格化系统需有效保障产品质量、数据准确性,其技术标准、布点规范、运营维护等都是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网格化的作用。为充分体现关键因素,本批标准对很对内容都进行了详细描述。”马景金介绍到。 /p p   对于监测单元的性能指标,此标准不仅规定了监测单元的实验室性能指标,还规定了室外应用性能指标,包括室外比对测量误差、室外比对测量相关系数和仪器平行性。马景金介绍说:传感器技术凭借费用低、安装方便快捷及可持续动态监测等特点,可实现对监测区域的全面布点、全面覆盖,消灭监测盲区。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单纯采用传感器进行网格化建设时,存在监测布点不合理、参数不全面以及传感器固有的零漂、温漂、时漂等缺陷,会造成网格化监控系统的数据不准。因此,在布点方法上,需采用可露天使用的小型国标监测方法设备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站组合使用,以国标法设备为基础,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监控,实时甄别异常数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5a4dfcd-8231-4e28-9941-b6653d8f7c6a.jpg" title=" 33_副本.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为国标法小型化设备与传感器技术设备组合布点,形成重点污染源监控网格 /strong /p p   为达到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规定了城市主城区、道路交通、工地扬尘、涉气企业、工业园区、生活源、梯度站等的布设原则,详细的规定与网格化数据和管理部门职能的对接分不开。张灵芝在采访中提到:“石家庄当时建设网格化监控系统的目的是‘谁的责任谁负责’,如一期建设的建筑工地周边颗粒物浓度监控数据主要给建设部门提供扬尘控制管理参考,而道路污染监控数据主要给交通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多部门联合、各负其责才能更好完成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p p   详细的规定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更复杂,有时候也需要合理的范围来协调。马景金以质控点位为例做了介绍:“标准中质控点位的范围规定为3-5公里,如果周边环境整体分布比较一致,那么质控设备可对方圆五公里的网格监测点位进行质控 如果周边建筑比较密集或者局部污染水平差异较大,那么就需要缩小质控范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6f3827c3-d808-4990-9f0b-82f1bb044813.jpg" title=" 4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为用于监测现场的传感器技术设备及国标法小型化设备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规范河北省网格化建设 促进技术推广 /strong /span /p p   国外虽然也有用传感器监测空气质量的技术,但是由于空气污染治理的需求没有我国这么迫切,大多数产品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成熟的产品体系,更别说规范的标准了。 /p 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已经开始制定国家级的网格化监控系统标准,收集了全国多个企业和单位的信息,也包括先河环保的意见,目前初稿已经基本成形。可以说,河北省此次发布的三个网格化监控系统的标准是首批网格化监控标准,对河北省和乃至全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建设都规范和促进作用。 /p p   张灵芝评价说:“目前这三个标准的主要使用单位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有了这批标准,各部门建设网格化系统时就有据可依了,使用时对数据质量的把控更有底气了。作为非强制标准,这批标准不一定会促进网格化系统的推广,但河北省要求,被列入‘2+26’通道的城市应建设网格化监控系统。” /p p   马景金评价说:“标准的出台肯定会促进网格化监控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和运行。除此之外,目前网格化监控系统的主要用户为政府管理部门和环保局,标准的出台可以给管理者更多信心,相信这套系统可以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系统的推广,协助各地更好地进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50f9c5c0-18fb-4b9c-b037-df482bf30b38.jpg" title=" 77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相关标准专家评审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采访编辑:李学雷) br/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strong 采访后记: /strong 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系统的理念才刚刚兴起,2017年的CIEPEC展会上,能提供此系统的大大小小厂商已不胜枚举。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各有优势,有的在监测仪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其准确度 有的在数据传输上下功夫,实现监测数据和多角度监测视频的同步传输 有的在质控硬件上下功夫,多种质控仪器组合保证数据质量 有的在质控软件上下功夫,大数据分析加仪器校准促进数据有效性 有的在数据挖掘上下功夫,多种数据模型和参数校正以实现污染源的预测。不同厂商也有各自的优势应用领域,有的针对城市空气,有的针对工业园区。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控系统的设立初衷是帮助政府部门更高效的完成大气环境管理工作,多种技术的争奇斗艳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地方标准乃至将来国家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此市场的规范,多方的努力肯定能早日换来我们的蓝天白云。 /span /p p   附录: /p p   张灵芝: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科研等工作,负责筹建了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大气梯度监测站。 /p p   马景金:女,博士,中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12年加入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任数据分析与应用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环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 /p
  • 环保部、住建部:环境监测等设施定期向公众开放
    p   日前,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四种设施定期向公众开放。 /p p   指导意见明确了对四类设施的开放重点,环境监测公众开放重点是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包括具备开放条件的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监测中心、监测车辆等,可以围绕布点采样、监测分析、数据处理和信息发布全过程开展,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开放对象选取不同的阶段开展。 /p p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重点开放收水范围、污水特点、处理原理及工艺流程、中控平台及在线监控设施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重点介绍垃圾产生、收集与转运过程、处理原理及工艺流程、渗滤液或焚烧烟气处理设施等。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公众开放重点是危险废物来源、种类、特点、收集及运转过程、处理流程、处置结果和在线监控设施等,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收集、运转、拆解、资源化利用情况等。 /p p   指导意见指出,公众开放要突出重点、稳步有序、促进参与,将四类设施作为开放对象,于2017年年底前,各省级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省会城市具备开放条件的环境监测设施对公众开放。2020年年底前,鼓励各省在有条件的地级市选择一座环境监测设施、一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作为开放点。 /p
  • 监测仪器设备+传感器 实现大气精准监测
    过去,动辄上百万一台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对地方政府来说是笔不小数目。随着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推进全面布点、网格化管理,价格昂贵的监测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如何才能让监测设备成本降下来?  已经有企业进行了商业模式的探索。记者了解到,先河环保运用大型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共同对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监测,最后将监测数据汇总并进行分析,为地方政府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范朝表示,过去企业以卖设备为主,现在要为政府提供解决方案。  据了解,在河北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过去只有一个环境监测站点。矿区内有洗煤厂、钢铁厂、焦化厂等众多排污大户,还有大量来往运输的柴油车。先河环保运用小型传感器进行网格化布点,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运用“互联网+”为提升环境污染精准治理做了大量工作。  先河环保常务副总裁陈荣强告诉记者,“经过20多天的监测,发现有些企业是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和贡献者,必须对其治理。比如钢铁厂、焦化厂脱硫脱硝要进一步提高治理效率 过境的柴油车必须加大管控。”  他同时表示,一台传感器价格在七八万元左右,相比空气自动监测站要便宜很多。通过全面布点、全面联网,达到为区域环境“问诊”的效果。  另据了解,先河环保目前以同一模式在河南郑州布点,马上将在河北保定、廊坊进行试点。  记者了解到,物联网层级的第一层是感知层,第二层是传输和数据处理,第三层是数据平台。传感器必须不停地和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否则数据会失真得很厉害。而这正是环保企业与传感器生产企业或互联网企业相比的优势所在。  “业内把传感器这种失真叫做‘飘’,要保证数据准确,就需要设置传感器的记忆曲线。一般每隔两三个月,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对比大型监测仪器会发生一定偏离,这就需要把记忆曲线‘拉’回来,现在通过云数据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矿区用一台大型监测仪器带动几十个传感器,一旦传感器数据不准确,就会对其进行修正。”陈荣强说。
  • 碳监测比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复杂在哪?
    202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对碳监测试点工作作出部署。日前生态环境部召开的党组会议也对碳监测提要求:“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数据统计核算、数据管理及履约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碳监测评估试点,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距离上海、杭州、宁波、济南、唐山等13个城市入选为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城市已过去近5月,各试点城市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何经验?   方案均“出台”,资金有保障   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选取13个城市开展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试点。其中唐山、太原、鄂尔多斯、丽水和铜川作为基础试点城市;上海、杭州、宁波、济南、郑州、深圳、重庆和成都作为综合试点城市。   “据统计,截至目前,13个城市的本地化实施方案已编写完成,处于专家论证及完善的阶段。有些城市的进展较快,完成后的方案已经报送至省级主管部门,个别城市的方案已经报送至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程师孙康告诉记者。   一些城市的监测方案划分了任务阶段的进度目标。例如丽水市试点分为建设阶段和探索研究阶段,将于2022年6月开展城市大气地面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和碳同位素监测;计划2022年底,完成监测数据上传、试点监测经验总结,规划整体的长期部署已至2035年。而成都市出台的《成都市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综合试验详细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背景、项目目标、设计原则及技术路线、项目内容、计划进度、基础保障等六大板块的内容。   试点推行落地中比较关键的资金保障,目前也有较好的落实。据了解,这些试点城市的工作经费,由试点城市自行解决,或由所在省份统筹解决。“虽然数额多少不一,但各地基本上都有专项资金保障,其中由4个城市保障资金在1500万元以上。有个别城市保障充足,例如唐山申请了3000多万元的经费,杭州经费也超2000万元。”   各试点城市量身定制布点方案   据了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已于2021年12月31日编制并发送至各地,指南中明确了监测点位布设的5条原则。其中“整体性”原则要求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以及能源结构、产业布局等社会经济特点,反映城市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这就意味着试点城市需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做好“量身定制”工作,所以试点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的选址、评估、现场勘查等工作也要进行综合性考量。   孙康说:“各城市都在探索本地化的方案,比如重庆属于典型山地城市,布点就需要充分考量山地地形的实际,可以采用一些梯度采样。比如丽水,它的城市绿地面积大、生态好,布点会侧重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而不是仅仅围绕着大气温室气体一方面。再比如唐山作为典型的工业密集、排放强度大的城市,布点上可能要统筹考虑高精度监测点位与中精度监测点位、原位监测与遥感走航监测等多种方法,这类探索对于我国工业城市较多的特点具有重要帮助。”   一些“碳监测”点位布设也面临“个性化”挑战,相应解决方案也在探索过程中。   孙康以上海举例,“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点位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在开放式高塔上,例如通信塔,避免周围环境的干扰影响。由于上海这类大都市城区大多建筑物密集,没有合适高度的通信塔,只能选择高层建筑。但是,高层建筑的楼顶风向风速等微气象条件复杂,同时,楼顶通常有排气口会对监测造成严重干扰。”   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高层建筑上把大气温室气体监测得更“准”成为上海一直在攻克的方向。孙康介绍:“像国外有在建筑物的4个角设立采样口,只要保证一个角的采样正常即可。除了这类学习之外,上海也在做建筑物楼顶微气象条件的研究,以求尽量降低对监测的干扰。”   自动监测设备仪器应有增加   此次13个试点城市有一些共同的监测项目要求:高精度CO2、高精度CH4、高精度CO、高精度气象参数(风向和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等,而且要求至少有1个点位监测碳同位素(14CO2)。   综合性试点城市比基础性试点城市还多出了一些选测项目,例如边界层高度、风速的垂直廓线、生态系统CO/CH4通量、地基遥感CO2/CH4柱浓度、碳同位素(CO2)等项目。据悉,碳同位素(14CO2)等项目采用手工监测外,其他项目要采用在线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梁宵介绍,由于监测的精度要求高,项目种类多,碳监测要比常规的空气质量监测更复杂。“原有的监测网络中,并不能涵盖大气温室气体的监测因子。所以现行的监测网络仪器构成方面,可能会有一个相应的增加。”梁宵说。   因此,各试点城市也会自行开展一些仪器的比对测试。据了解,像上海、成都、重庆等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有条件的城市,都在计划展开仪器应用的研究,还有的在做一些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的分析,为当地“碳污同源”温室气体动态排放清单做准备。   除了地方自行自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也正在组织开展碳监测仪器的性能质量适用性应用测试研究。“应用验证测试包括环境空气和重点行业废气排放碳监测相关的在线和便携监测仪器,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市场上主流原理、技术相对成熟的国产和进口仪器设备,总站将在仪器验证测试和应用比对的基础上,形成环境空气和废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器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全国环境空气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和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梁宵透露,本项应用验证测试工作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在2022年完成。   被问及在相关国产仪器能为碳监测试点城市提供多少支撑辅助能力时,梁宵表示“对于的固定源排放来讲,无论是C02还是CH4的监测,国产仪器设备成熟度相对较高。对于环境空气来讲,属于比较新的领域,监测方式和技术难度较大,国产仪器需加大研发力度,部分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仍需根据应用测试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用数据来说话。”
  • 国家环保标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发布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国家环保部制定并批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 589-2010)   该标准规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的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监测的质量保证等的技术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因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废物以及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等的应急监测。   该标准不适用于核污染事件、海洋污染事件、涉及军事设施污染事件、生物、微生物污染事件等的应急监测。   该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bz.mep.gov.cn)查询。
  • 【关注两会】系列报道之二:先河环保布好“监测天网”助力大气污染改善
    今日,中国环境报“两会关注”栏目,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环境监测工作相关建议和提案,记者重点采访了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并刊发专题报道《应用现代科技才能布好天罗地网》。文中,陈总强调,以传感器为主的网格化监控是灰霾治理的有效手段,先河环保通过微型化、小型化、源解析、无人机等组合监控,构建天地一体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数据质量,不是装了传感器就是“网格化”,先河环保通过三级质控、四级校准,构建全生命周期质控体系;各地需进一步加强大数据综合应用、分析研判、精准溯源,结合管理体制、机制,为政府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切实支撑。请关注以下详细报道:图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培黎街道利用无人机对大气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图为先河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唐山市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以此为中心,开展11个系统联合监控、第三方服务精准治霾、协同治霾。编者按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很关注环境监测工作,并就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试点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工作等提出相关建议和提案。本版为此刊发专题报道,以飨读者。1 提案关注科技创新与大气监测“两会”期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关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破解空气污染监管难题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提案将环境监测与科学技术进行了关联,建议建立污染源全面监测系统,建立非法排放污染源识别定位技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选择试点城市,尽快深入开展企业污染源工业物联网监测布点、污染源交叉验证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环境监测工作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明显增强。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在2月27日的环境保护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2012年之前我国还没有PM2.5的例行监测站点,目前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全部具备PM2.5等6项指标监测能力,且已完成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已经建成。但是,大气环境监测依然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偏远地区和部分企业的污染指标仍没有完全覆盖,部分监测指标只有PM2.5的数据,缺少SO2、NOX等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地区整体污染情况。在企业污染源的监管上也有一定困难。并且,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与环境监测手段仍需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系统需要运用先进的科技进行构建,尤其是在当下,急需进行科技创新,建设一流的智慧数据监测平台,不断提高大气环境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荣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应该融合多元化数据来源,构建天地一体的大气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大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统筹气象、交通、地理、经济、工业等相关大数据,开展环境监测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结合经济发展和人口社会信息等,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政府提供精准溯源、污染源解析、达标规划、能源结构调整等有力的数据支撑。2 有的放矢确保数据“真准全”虽然我国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已经较为完善,但在确保数据“真、准、全”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地方,近年来就发生过当地有关人员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被全部追究刑事责任的事件。以信接人,天下信之。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着力打造环境监测的“国家队”,确保数据的“真、准、全”。如何以科学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2015年,我国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实时监测数据按“一点三发”的模式,第一时间同时直传城市站、省级站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工作人员汪太明告诉记者,1436个国控监测站都建立了远程质控系统,具备变化留痕、异常报警等功能,不给瞒报、虚报监测数据者任何机会。“虽然干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仅是个案,但性质恶劣。”汪太明说,干扰行为就是“白蚁”,空气质量监测就是“堤坝”,白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理不睬任其发展。一旦发现“白蚁”就要及时消灭,这样堤坝就会安全稳固,否则就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况。所以必须重拳打击干扰监测的行为,打击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以上现象虽然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上较少发生,但在污染排放监测上却并不鲜见。有些工业园区“三废”治理各自为政,大量废气无组织排放,周围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各地污染源特点千差万别,如华北地区供热采暖锅炉烟粉尘排放比较集中,华东地区工业废气污染较为普遍。此外,一些企业缺乏环境意识,或从一已私利出发偷排漏排。这些都是环境监测面临的难题。“企事业单位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降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来源。监测企事业单位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投入比较大,传感器监测在这方面就显示出优势所在。传感器监测能指示稳定运行状态,若数据突然升高,就表明存在偷排行为,应立即跟进现场检查等工作。至于传感器与传统监测手段的可比性,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基本可信的换算关系。”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罗岳平表示。对于无组织排放,陈荣强建议首先要加强监控点位布设,从源头进行管控,将重点排放源全部纳入大气管理监控范围,及时进行预警。其次,加强末端治理技术及设施运用,一旦发现企业异常排污就及时进行处罚。而对于管理有效、积极进步的企业,可给予奖励,推动涉污管理部门及责任主体积极参与,将责任与压力逐级传递,真正将污染排放降下来。对于污染源差异,各地各级环保部门应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与科技攻关团队的合作,开展源解析工作,搞清楚区域污染的主要来源,瞄准难点和痛点进行精准治理,做到有的放矢。3 工业物联网技术助力增强监测能力2016年12月22日,我国发射了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TanSat,从而成为全球第三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TanSat卫星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这是科技手段在环境监测上有力运用的一个体现。当前,我国的科技发展迅猛。提案认为,要把握住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将环境监测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推进,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部发布《生态环境大数据方案》,要求各级政府在2020年要做到生态监测网络全覆盖。政策利好极大地催生了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罗岳平对此也持积极态度,他认为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可在同等资金规模下扩大监管范围,发现更多的疑似违法排污现象。虽然不能直接开展监督执法,但有利于锁定重点可疑对象,同样会形成震慑力。空气监测微站的建设则是对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的实践。这项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在线大区流场,进而结合污染物的分布追溯污染物可能来自的方向,进而识别污染排放源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张莎对空气监测微站深有体会。她说,襄州区以前只有一个国控站,AQI指数出现异常后,工作人员不了解是哪里出了问题,需要调集几拨人,围绕国控站往不同方向巡查,才能找到污染源。有了监测微站后,哪个站点数据异常,就直奔对应站点,找到污染源后,及时采取措施。另外,处置措施是否收到了实效,监测微站的数据也能让环保工作人员当个“明白人”。目前,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安徽、四川、广东等地均已建有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先河环保将小型国标监测方法设备与利用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站组合使用形成网格化系统,建立以三级修正、四级校准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质控体系。” 陈荣强说。这种精准溯源、定点治污的网格化系统已成为各地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环境监测相关科学技术一览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际是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与传统的监测体系相比,具有体积小、费用低、布点灵活、用电方便等特点,可以布设的监测点位更多、覆盖面更广,从而为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统筹气象、交通、地理、经济、工业等相关大数据,结合环境监测大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人口社会信息等,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指导环保部门更好地开展治理工作。卫星遥感技术基于MODIS、OMI、AIRS等卫星传感器,可以进行PM2.5、NO2等多种大气污染物、雾霾分布、沙尘传输、秸秆焚烧、城市热岛、植被指数等一系列区域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遥感领域的动态监测。大气流场数值模拟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在线大区流场,包括气压、风速的参数分布,进而结合污染物的分布追溯污染物可能来自的方向,进而识别污染排放源头。
  • 广东发布工业园区监测要求
    p   广东省近日发布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工业园区环境评价、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定。 /p p   工业园区:国家级及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市级及以下工业集中开发区域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p p   环境监测: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优化水环境质量监测布点,科学设定监测频次 对纳污水体水质超标、下降的园区应加密水质监测。建立园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机制,对园区及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并逐步由“一园一点”扩大到周边区域。将园区土壤环境质量作为我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重点内容。搭建园区环保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跟踪园区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点评:我国环境监测业务近年来逐渐向园区下沉。本意见总体来说,就是将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小型“行政单元”,根据园区内情况,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全面监测,并搭建数字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环境进行监控。据了解,在本意见内的工业园区大概在130~150家左右,如果每个园区投资在500万左右,则此市场规模约为7亿元左右。 /strong /span /p p   全文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p p   各地级以上市生态环境局,各有关工业园区: /p p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提高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我厅制定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3月11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p p   工业园区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提高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制定本意见。本意见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及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园区”),市级及以下工业集中开发区域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p p   一、科学规划,落实园区“三线一单”管控。 /p p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园区开发规划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区域“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及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合理优化布局。 /p p   (二)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建、扩建园区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其环评文件由批准设立该园区人民政府所属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审查。环评文件已通过审查的园区在规划布局、主导产业、建设规模、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发生重大调整或修订的,应重新或补充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p p   (三)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科学划定园区环境管控单元,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作为规划环评成果的重要内容,并融入园区规划编制、决策和实施全过程。 /p p   二、严格准入,落实规划环评成果。 /p p   (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机构应基于“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严格环境准入。凡列入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项目,禁止规划建设。对于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超标的园区,应推动落实污染防治方案,并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针对超标因子涉及的行业、工艺、产品等,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要求。 /p p   (五)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环评文件前,应认真分析项目涉及的规划及其环评情况,并将与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相符性作为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的重要依据,推动项目环评审批及在事中事后监管中落实规划环评成果。对于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要求的建设项目,其环评文件可采用引用规划环评结论、减少环评文件内容或章节等方式进行简化,简化内容包括规划协调性分析、环境现状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及公众参与等 对于不符合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环评,依法不予审批 对于要求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深入论证的内容,应强化论证。已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园区,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试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告知承诺制。 /p p   三、加快设施建设,提升污染治理能力。 /p p   (六)实施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园区应以“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中水回用”为原则设置给排水系统,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企业废水应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以及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进水水质要求后,方可接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园区废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接管要求 含有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国家或省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园区废水,不得排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规范设置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原则上一个园区设置一个排污口。 /p p   (七)规范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园区管理机构应确定固体废物重点监控企业清单,按照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的原则,落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措施。鼓励园区自建配套的固体废物集中收集及处理处置设施,依法依规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应立足于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置。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对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 /p p   (八)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园区应编制环境保护方案,存在环境问题的园区应编制整治方案。园区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加快周边区域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要求或区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园区,应加强排查并落实整改 鼓励园区推行集中供热。 /p p   四、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环境监管。 /p p   (九)优化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优化水环境质量监测布点,科学设定监测频次 对纳污水体水质超标、下降的园区应加密水质监测。建立园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机制,对园区及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并逐步由“一园一点”扩大到周边区域。将园区土壤环境质量作为我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重点内容。 /p p   (十)建立园区环境管理监督机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逐步建立园区纳污水体水质、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周边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源和工业源等数据的长期监控机制,搭建园区环保数字化在线监控平台,跟踪园区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将园区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周边环境质量状况纳入环境保护督察。建立园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园区管理机构应畅通公众沟通渠道,定期发布园区环境状况公告,公布园区污染物排放状况、企业达标排放情况、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适时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接受社会监督。 /p p   (十一)严格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监管。企业应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规章,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园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完善排污台账,做到“一企一档”,实施动态管理。生态环境部门应将企业纳入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含有色、化工、制革、制药等重点行业的园区,应加强重点污染物排放监管。 /p p   五、完善风险防控,确保环境安全。 /p p   (十二)建设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构建企业、园区和生态环境部门三级环境风险防控联动体系,增强园区风险防控能力,开展环境风险预警预报。产生恶臭污染物的行业应当科学选址,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并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排放恶臭污染物。企业事故应急池应逐步实现互连互通,并合理建设隔离带和绿化防护带。 /p p   (十三)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园区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完善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并备案,整合应急资源,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及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p p   六、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追究。 /p p   (十四)明晰各方责任。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由园区管理机构负总责,建立园区管理机构一把手亲自抓、部门分工明确、人员职责清晰、运转规范有效的管理体制。企业是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环保自律机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将加强园区环保监管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 /p p   (十五)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将园区环保管理情况纳入环保责任考核。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园区,依法限期整改 对逾期未按要求完成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园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园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向有关部门提出予以撤销、摘牌的建议。向省有关部门通报环境保护水平低下或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结果不达标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p p   (十六)建立环境状况评估制度。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园区环境状况与管理情况评估,发布园区环境状况与管理评估报告,及时公开园区环保工作检查情况。园区管理机构应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园区环境保护状况与管理情况报送我厅。 /p p   本意见自2019年4月15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p
  • 监测站里看监测
    从1月1日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向社会发布包括细颗粒物(PM2.5)在内的6项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质量监测如何布点,监测操作怎样进行,数据准确性如何保证?记者进行了采访。   颗粒物监测设备需要通过认证才能进入监测站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地探访PM2.5监测设备的真容。   监测站点的露天平台上,记者看到数根空气采集管,采样管身形细长,戴着伞状的&ldquo 帽子&rdquo 。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李亮告诉记者,这些就是采集空气的采样仪,空气采集后被分流进不同的监测仪后,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后,得出最终指数。   在颗粒物监测实验室,李亮向记者展示了PM2.5监测仪以及PM10监测仪。空气进入PM10监测仪后,通过空气动力学旋转切割法,将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抽取进监测仪中,进行取样分析。   PM2.5监测与PM10监测有没有区别?&ldquo 相比于PM10监测仪,PM2.5监测仪多安装了一个切割装备,利用旋转切割法将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抽取进监测仪中。&rdquo 李亮说。   李亮介绍,201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就组织开展国内外共16种PM2.5自动监测仪器与手工标准方法(重量法)的比对测试,提出了PM2.5监测仪器选型技术要求,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ldquo 所有颗粒物监测设备都必须通过认证,也就是通过与手工标准方法比对测试,之后才能进入监测站。&rdquo   2012年,国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后来又把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任务纳入&ldquo 大气十条&rdquo 的重点工作。环境保护部制定了空气质量新标准&ldquo 三步走&rdquo 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   监测完成以后,数据如何向公众发布?   &ldquo 及时、准确,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是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的基本要求。&rdquo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表示,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工作的基础上,环保部进一步完善了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网络版、手机APP版以及iPad版。此外,环保部还要求各地不仅在城市的环境保护局网站上发布,还要通过微博、微信、手机APP、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布。   空气质量监测从布点到评价都有标准规范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曾表示,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切身感受与监测数据统一起来。要避免出现&ldquo 两张皮&rdquo ,人民群众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   这两年,一些地方布点监测PM2.5,选址受到质疑,这种情况怎么避免?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李国刚表示:&ldquo 空气质量监测从布点到监测、评价都有标准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rdquo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的规定,目前我国按照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确定监测点数量。   在监测点位的分布上,主要技术指标有两个:一是所有城市建成区评价点的均值应尽量反映城市的实际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是要反映和代表城市污染的不同水平。   李国刚表示,为了确保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环保部还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mdash &mdash   严把监测设备质量关。环保部组织开展比对测试,为地方进行监测设备选型提供技术指导   制定和完善相关监测技术标准和规范,强化空气质量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开展监测质量大检查。通过交叉检查、飞行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国控城市站运行质量和数据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国家直管站,由国家统一运行、统一维护、统一监管,加强对各地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比对和质控,监督地方监测数据质量   强化责任追究。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对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严格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数据质量保证了,怎么用好呢?   &ldquo 监测数据一方面要指引公众健康生活,为公众合理安排生活与出行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监测数据还将作为考核的依据。&rdquo 李国刚说。&ldquo 此外,环保部还和科研部门合作,将监测数据提供给科研部门,作为深度研究的基础。未来,环保部将进一步扩大监测数据挖掘,发挥数据的作用。&rdquo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将全面推进   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也是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内容。   目前,监测预警工作进展得顺不顺利?环保部监测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2013年以来,环保部组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并已开展相关业务。   &ldquo 从2015年1月1日起,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预警信息,全部在环保部网站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对外发布,为人民群众及时防范空气重污染提供信息指导。&rdquo 该负责人表示。   除了上述三大重点区域外,环保部正在组织全国各省、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环保部门,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2015年全面推进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   万本太表示,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认真总结经验,从几个方面着力:   全力保障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稳定运行,加强数据审核。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并把交叉检查、飞行检查作为经常性的数据质量管理手段,监督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运行和数据,确保数据客观、科学、准确。   继续做好空气质量评价和排名,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公开。各级环保部门将与气象部门深化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会商机制,规范重污染天气信息发布,建立首席预报员和专家回应制度,建立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逐级响应机制。
  • 美国杜克大学布点昆山 将开展多领域科研合作
    美国著名学府杜克大学校长布罗德海德一行近日应邀对江苏昆山进行友好访问,今天,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项目协议。新校区落成后,杜克大学的商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等其它学院和学科将陆续进驻。   美国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康碧翠女士、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王海洋主任等领导一同参加了奠基仪式,埋下了盛满美好心愿的许愿瓶,昆山小昆班的孩子送上了精彩的昆曲表演。   启建的昆山杜克大学校区,占地1200亩,将融合中西方文化元素,打破院系独立模式,采用多学科开放交融教学形式,内设研发中心、实验室、及孵化空间等。   杜克大学校长布罗德海德表示,杜克大学启动的全球合作战略,将令杜克的研究成果不受地域限制,为全球人民所共有。杜克也将借此形式为全世界培育更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据悉,双方将合力建设一所教育与科研并重的综合性大学,提供本科、研究生及博士生学位教育,也将就环境保护、电子金融和生物科技等领域展开研发合作。   美国杜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医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历史、化学、工程、生物和物理等专业负有盛名,设有40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西庆也都是杜克校友。
  • 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有要求 这些和仪器相关
    p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p p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厅字〔2017〕35号),明确要求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尚未对环境监测领域的布点、采样、现场监测等重要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环境监测领域的特殊性,制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 /p p   此次《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征求意见稿)》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基础上,针对环境监测领域的特殊性,在人员、场所、仪器设备、监测布点、采样、现场监测、分析测试等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作出的补充要求。 /p p   其中,明确要求环境监测机构应正确配备包括现场监测和采样、样品的保存运输和制备、实验室分析及数据处理等监测工作各环节所需的仪器设备。 /p p   现场监测和采样仪器设备在数量配备方面需满足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对现场布点和同步监测采样的要求。租用设备应纳入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实验室关键监测设备应为自有设备。自有设备指购买或长期租赁(租期2年以上)且具有完全的使用权和支配权的设备。应明确现场监测和采样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求,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和功能退化。现场监测设备在使用前后,应按相关监测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核查并记录,以确认设备状态能够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p p & nbsp /p
  • 【合作】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携手先河 布局生态监测大数据新时代
    11月29日上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助理傅毅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以及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数据分析师李鲁华莅临先河环保,就环保领域开展大数据合作进行深入洽谈。董事长李玉国、总裁陈荣强以及总裁营销助理杜新平等公司领导参加接待。傅助理一行参观考察了公司展厅、运营质控监管中心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处,对公司整体经营以及创新优势有了初步了解,并给予肯定。在大数据中心网格化运行平台前,傅助理对监测点位超标的问题很感兴趣,杜总解释道,网格化系统通过加密布点后就可以做到精细化监测,对超标点位周边的污染源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实现立竿见影的改善效果。傅助理还关心系统传达出的超标信息能否及时传达到一线管理人员手中,杜总表示,系统自动生成报警信息并实现分级推送。此外,双方还就黑烟车抓拍系统、超级站分析、移动监测走航车等话题展开充分研讨。在大数据中心会议室,傅助理以“打造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平台”为题,简要介绍了北京大数据研究院(BIBDR)的整体情况;随后,宋教授从专业角度针对空气质量连续监测数据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平台”进行讲解,建议环境管理者要以民众健康损害为核心考核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环境监管要精细化、专业化,不能一刀切。随后双方针对深入合作展开探讨。李玉国董事长指出,先河二十余年专注于环境监测领域,对产品和用户有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并于今年初成立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开展了环境大数据研究应用。当前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复杂,用户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展数据的深度和广度。大数据研究院作为大数据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和人才的汇聚地,我们很期待与院方在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建立一种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荣强总裁表示,先河目前在推进三个转型,即从生态环境设备制造商,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提供商;从数据的分析服务商,到政府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咨询服务商;从生态环境分析咨询商,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运营商。先河依托网格化系统在大数据分析与研判领域不断探索,从监测数据上升到更多元、更高端的大数据分析,迫切需要与大数据研究院这样的专业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傅助理表示,双方可从三个层次推进合作:一是在交通、人口、医疗健康等领域跨行业数据融合,发挥研究院数据源广的优势;二是在分析技术层面进行合作,真正挖掘出数据价值;三是在推广平台方面进行共享。此次会谈为下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双方将共同布局生态监测大数据的崭新时代。
  • 先河环保携手北京大数据研究院 布局生态监测大数据新时代
    p   11月29日上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助理傅毅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以及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数据分析师李鲁华莅临先河环保,就环保领域开展大数据合作进行深入洽谈。董事长李玉国、总裁陈荣强以及总裁营销助理杜新平等公司领导参加接待。 /p p   傅助理一行参观考察了公司展厅、运营质控监管中心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处,对公司整体经营以及创新优势有了初步了解,并给予肯定。在大数据中心网格化运行平台前,傅助理对监测点位超标的问题很感兴趣,杜总解释道,网格化系统通过加密布点后就可以做到精细化监测,对超标点位周边的污染源进行处理后,就可以实现立竿见影的改善效果。傅助理还关心系统传达出的超标信息能否及时传达到一线管理人员手中,杜总表示,系统自动生成报警信息并实现分级推送。此外,双方还就黑烟车抓拍系统、超级站分析、移动监测走航车等话题展开充分研讨。 /p p   在大数据中心会议室,傅助理以“打造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创新创业平台”为题,简要介绍了北京大数据研究院(BIBDR)的整体情况 随后,宋教授从专业角度针对空气质量连续监测数据的“城市空气质量管理平台”进行讲解,建议环境管理者要以民众健康损害为核心考核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环境监管要精细化、专业化,不能一刀切。随后双方针对深入合作展开探讨。 /p p   李玉国董事长指出,先河二十余年专注于环境监测领域,对产品和用户有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并于今年初成立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开展了环境大数据研究应用。当前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复杂,用户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展数据的深度和广度。大数据研究院作为大数据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和人才的汇聚地,我们很期待与院方在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建立一种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p p   陈荣强总裁表示,先河目前在推进三个转型,即从生态环境设备制造商,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提供商 从数据的分析服务商,到政府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咨询服务商 从生态环境分析咨询商,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运营商。先河依托网格化系统在大数据分析与研判领域不断探索,从监测数据上升到更多元、更高端的大数据分析,迫切需要与大数据研究院这样的专业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p p   傅助理表示,双方可从三个层次推进合作:一是在交通、人口、医疗健康等领域跨行业数据融合,发挥研究院数据源广的优势 二是在分析技术层面进行合作,真正挖掘出数据价值 三是在推广平台方面进行共享。 /p p   此次会谈为下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双方将共同布局生态监测大数据的崭新时代。 /p
  • 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降尘监测结果 管理多下功夫 城市少落尘土
    p   你知道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一个月会落下多少“尘土”吗?在太原,今年10月,这个数量平均是15吨。降尘量反映城市管理水平,也影响百姓生活。 /p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年10月“2+26”城市降尘监测结果,这是降尘监测信息首次全面公开。明年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三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每月发布降尘量监测结果。未来,待相关标准完善之后,降尘量还可能全面纳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 /p p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19日发布了2018年10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降尘监测结果,这是降尘监测信息首次全面公开。 /p p   降尘,又称“落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微米以上,计量指标单位为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表沉降物质的量。降尘监测有啥意义?对蓝天保卫战的作用何在?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p p   降尘量反映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p p   很多北方城市居民有这样的感受:一天不清理,桌面、窗台就是一层灰。即便蓝天在增多,“灰大”也让人烦恼。 /p p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结果,10月,“2+26”城市降尘量均值范围在2.9—15.0吨/月· 平方公里之间,平均为7.3吨。其中,晋城、长治、廊坊等22个城市降尘量小于9.0吨,达到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要求 开封、濮阳、菏泽、聊城、阳泉和太原市等6个城市降尘量大于9.0吨,其中太原市降尘量最大,达15.0吨。 /p p   这些数据,可以说直接跟居民家里的灰尘多少相关,太原也因此被网友调侃为最“土”城市。 /p p   习惯了PM2.5等空气监测常见指标,公众对新的降尘监测结果难免有点好奇。其实,这个监测由来已久。 /p 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唐桂刚告诉记者,大气粉尘自然沉降量监测是开展较早的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项目,后来由于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大家更关注PM2.5、PM10等污染物,但有些地方降尘监测并没有停。“比如在容易遭受沙尘侵害的新疆,降尘监测就非常有意义,所以这项工作一直在持续。” /p p   从全国面上讲,既然已经有PM2.5、PM10等六项主要污染物监测,为什么还要把降尘监测重新纳入视野? /p p   唐桂刚说,降尘量与工地、道路、堆场等尘源的对应关系非常明确,也就是说,降尘量直接反映城市扬尘管理做得怎么样。“虽然尘是可沉降的,对人体伤害没有那么大,但降尘量对城市管理的意义非常重要。监测并发布这些数据,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升很有帮助。” /p 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程麟钧告诉记者,PM2.5来源复杂,有一次生成也有二次生成的,研究表明,降尘可以产生更小的颗粒物,成为环境空气中各类二次反应的载体。因此,减少降尘,同样是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一环。 /p p   三大重点地区明年起每月发布监测结果 /p p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三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2018—2019秋冬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中,都对城市降尘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京津冀、汾渭平原各城市平均降尘量不得高于9.0 吨/月· 平方公里,长三角城市的要求更为具体,苏北城市不得高于7.0吨/月· 平方公里,其他城市不得高于5.0 吨/月· 平方公里。程麟钧说,要求的差异主要来自自然条件。北方气候干燥,植被盖度低,裸露土壤面积较大,尤其在秋冬季,降尘量总体高于南方城市。 /p p   从这次发布的监测结果看,即便是同一省份的城市,降尘量也差异巨大。比如,山西晋城市10月平均降尘量只有每平方公里2.9吨,而同省的阳泉、太原位列榜单后两位,数据分别为14.8吨和15.0吨。同一城市不同点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也很大,比如北京最大值为13.7吨,最小值为3.0吨,反映了一个城市之内不同区域的扬尘管理水平差异。 /p p   除已开始发布监测结果的“2+26”城市外,按照要求,另外两大重点区域明年1月起也将开始发布降尘监测结果。众所周知,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涉及选址布点、设备招标、运行维护等。发布在即,两个区域准备好了吗? /p p   唐桂刚告诉记者,按照计划,截至11月30日,两个区域的布点数量、位置已经确定。相对于其他污染物监测,降尘监测技术上相对简单,两个区域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明年按期发布没有问题。 /p p   降尘标准即将重新修订,未来可能全面纳入考核 /p p   降尘量反映城市管理水平,也影响百姓生活。要蓝天,要更干净的好环境,减少降尘量必不可少。 /p p   程麟钧告诉记者,其实,各地在降低尘量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很多城市的降尘量最近几年都在明显下降。 /p p   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平均降尘量为每月每平方公里10.59吨,2011年为每月每平方公里10.63吨,而此次发布的月均值已经降至6.8吨,进步非常明显。 /p p   监测的意义在于对管理的促进,但只发布不考核,似乎还不够给力。程麟钧告诉记者,考核的前提是完备的标准和长期的数据积累,这样才能做到可比对。原有标准制定于1994年,已经不能满足污染防治的工作需求。 /p p   新标准修订还在准备阶段,因为制定标准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目前一直延续监测的地区有新疆、天津和长三角的一些城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从2017年5月开始对“2+26”城市所有区县进行全面监测。 /p p   有条件的地方已对降尘量开展考核。比如,南京2014年开始就逐月公布各区降尘量排名并纳入考核。今年,南京空气中PM10浓度一度明显上升,全市有针对性地狠抓扬尘治理。 /p p   南京市扬尘办的数据显示,在受北方沙尘暴影响的情况下,今年4月,全市平均降尘量依然下降到了每平方公里4.23吨。 /p p   “从去年5月对‘2+26’城市328个区县开展降尘监测以来,我们每月都会以内部通报的形式把这些数据反馈给地方。”程麟钧表示,地方非常在意这些数据,一些监测结果不好的地方还会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来复核数据,找出问题,回去制定相应的对策。这反映了地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决心,也体现了环境监测对城市环境管理的积极促进作用。 /p p   据介绍,相较发达国家,我国的降尘量还处在高位,想要更多蓝天,加强扬尘综合治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条管控措施。 /p p   《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实施重点区域降尘考核”,唐桂刚表示,未来待标准完善之后,降尘量可能全面纳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 /p
  • “传感器+”技术助力大气监测网络建设
    --基于云校准+人工智能,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1/7 为精准把脉空气质量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科学监管,“多、快、好、省”地完成空气质量监测的目标,各地都在积极落实各级政府和企业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有效传导治霾工作压力,建设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河北省目前建议,在传输通道8城市的1464个乡镇推行建设小型空气站,主要测定pm2.5和so2两个参数。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监测方法和产品能满足上述需求,一种是标准方法的小型空气站(以下简称小型站),其中pm2.5分析仪采用β射线法,so2分析仪采用紫外荧光法;另一种是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空气站(以下简称微型站),其中pm2.5采用光散射法,so2采用电化学法。 作为新型监测方法,传感器方法已在全国近50个城市得到应用,安装布点近1万台。鉴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微型站的监测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其中,河北省已经制定并发布了网格化监测的地方标准(db13),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及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已经开展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也出具了权威使用报告。 那么,相比传统的监测方法,传感器技术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应用具备哪些突出的优势?能否大范围推广呢? 投资运营成本低9台小型站投资可安装66台微型站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小型站价格在30万元~50万元区间,站房建设成本约1万元,年运维费约5万元;而相比,微型站的价格在6万元~7万元区间,年运维费约1万元。 以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为例,县辖9个乡镇,共需9台设备。以小型站投资计算,设备总费用一次性投入大约450万元,年运维费大约45万元;以微型站投资建设计算,设备一次性投入总费用大约60万,年运维费大约9万元。两者相差近376.5万元。按9台小型站的首年总费用估算,可以安装66台微型站。 河北省传输通道8城市有1464个乡镇,因此共需1464台设备,如果选用小型站,设备总费用大约需要7.32亿元,运维费用首年大约需要7320万元,总费用大约共计8亿元。如果选用微型站,1464台设备费用只需要9516万元,运维费用首年只需要1464万,总费用1.1亿。如果按照1464台小型站的首年总费用计算,大约可以安装10736台传微型站,基本实现河北省传输通道8城市网格化密集布点,精准监控的功能。 最大化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快速、准确、全参数、全场景,多功能监测要求 成本的大幅降低,并不意味着传感器法产品在满足技术要求方面打折扣。在现实应用中,标准方法的小型站只能监测两种参数,对安装要求高,前期需要方案设计、点位筛选和站房建设的准备,在协调好电源后,需要包括1名专业人士在内的2人~3人,3天才能安装完成。同时,后期维护和数据校准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对而言,基于云校准+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传感器型微站不仅小巧轻便、易安装,而且准确性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成本低,能耗少,基本不需要现场运维,充分考虑现代仪器使用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全参数、全场景、多功能监测的要求。 此外,在数据的准确性上,传感器型微型站绝对偏差小、误差可控,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在河北省某县所布点的传感器微型站为例,通过与该县环保局标准站的数据进行比对(关于仪器准确性的具体对比方法参照hj618-2011标准规定),将传感器数据与国标站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传感器设备数据为横轴,标准站数据为纵轴,计算回归曲线的斜率k和截距b(图1和图2),根据公式(|1-k|)*100%计算,pm2.5、so2数据与国站数据对比变化趋势一致,准确性较好,长期误差在10%以内。 图1. 传感器微型站与某县环保局标准站pm2.5准确性对比图2. 传感器微型站与某县环保局标准站so2准确性对比 管理功能更加强大有效帮助地方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标准方法的小型站,只是小版本的传统空气站,仅用于表征各乡镇空气质量状况,无法充分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功能,达不到精细化溯源的功能。 基于云校准+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传感器微型站,由于成本低、准确度高,可以实现高密度精细化布点,使得每个乡镇监测点位由目前的一个增加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由此形成的传感网络能覆盖从污染源到受体区域,监控污染形成的全过程,通过提供高精度空气质量地图、区域热点分析、污染排名分析和其它基础统计分析,准确定位污染源,通过污染事件监控报警、污染溯源分析和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为科学精准治霾提供有力支撑,具有更强大的功能。 据了解,目前基于云校准+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传感器微型站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安装布点,实现了高密度精准化监管功能。其中在河北某两个县的23个乡镇,一共布点了43台设备,总费用约345万元,实现了以下监测功能:一是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系统;二是实时监控各乡镇街道的污染状况;三是实现各乡镇街道空气质量排名,提高管理效率;四是精确地找到污染源位置,达到追溯污染源的功能;五是有效帮助各级政府和企业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 图3是大数据软件平台对某县各乡镇站点一个月内(20170720-20170820期间)pm2.5浓度日均值进行排名,从图中可以看出,某县污染浓度高的地方集中在周边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几个站点排名靠前,其中k镇污染浓度最高,排名第一,而核心区域内pm2.5污染浓度最低,排名靠后。 图3.某县各乡镇站点pm2.5浓度排名统计效果图 图4为某县各镇pm2.5发生污染事件频次的统计图图5为某县各点位pm2.5发生污染事件频次的分布图 从另一个维度,用事件发生次数代表污染源排放情况。通过对该县监测站点颗粒物pm2.5污染事件的统计分析(图3)和(图4),可以看出,污染事件的高发区域集中在该县周边地区的东北部及西部地区,而核心区域内污染事件的频次最低,其中k镇污染频次为最高,统计时间段内发生污染次数为12次,污染频次最低的h管区和u管区集中在核心区域,观测期间内均发生3次污染。这与浓度排名分析结果相符,进一步印证了监测数据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基于云校准+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传感器微型站费用低,是传统小型站费用的1/7,技术上满足环境监测要求,而且功能更加智能强大,有现成的案例可以参考,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适合实现高密度精细化布点,使得每个乡镇监测点位由当前的一个增加到几十个,由此形成的传感网络能覆盖从污染源到受体区域,监控污染形成的全过程,通过提供高精度污染地图、多种数据统计分析、污染来源追踪及精准定位等功能,能真正实现完善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功能,有效传导治霾工作压力,为科学精准治霾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更多的价值。
  • 新品发布丨青岛众瑞无人机水质采样器及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种自然 灾害和人为活动带来的环境风险不断加剧,突发环境事件的诱因 更加多样、复杂。现阶段,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企 业环境违法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突发环境事 件呈现高发态势, 跨界污染、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频 发,社会危害和影响明显加大,环境安全形势严峻。新形势下环境应急监测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个 重要部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具有一系列特点,包 括不可预见性、监测对象复杂、监测范围广、监测周期长、监测 条件艰苦,要求快速出具监测结果,监测数据还需具有准确性和 代表性,这决定了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复杂性,对环境监测技术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1应急监测相关政策标准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作为指导参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及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准确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现场监测仪器装备的选用应以便携式、直读式、多参数的现场监测仪器为主,要求能够通过定性半定量的监测结果,对污染物进行快速鉴别、筛查及监测。应急监测装备配置示例表02环境空气无人机应急监测政策背景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提出应强化自动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监控手段运用。无人机监测体系构建正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重要内容。无人机应急监测优势无人机作为新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在大气环境应急监测系统中 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无人机的技术优势,确保大气环境应急监 测系统的工作效能,增强监测质量,为环保监管部门工作的开展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无人机使用过程中结合遥感技术、通讯 技术、GPS 差分定位,形成一个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无 人机监测模式。以无人机为平台,环境监测人员得以建立立体、 快速的检测机制,有效弥补了传统大气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03青岛众瑞无人机应急监测方案青岛众瑞经过多年技术开发,成功研发出两款无人机应急监测设备——ZR-7600型无人机环境应急监测系统、ZR-3182型水质采样器面对未来,青岛众瑞将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市场,以科技求发展”的理念,聚焦核心科技,专注客户价值,成就员工,回报社会。用心做好仪器,不忘使命担当,让仪器连接世界,用检测创造美好!
  • 民间监测频报警 监测站欲说还休
    我们呼吸的空气干净么,长沙PM2.5监测为何至今仍未公布?民间监测频报警,监测站欲说还休长株潭年底有望公布,但24个布点或难体现城市全局。 10月11日,长沙市环保局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空气从采样头进入仪器。   ●2007年,环保部在全国10个城市开展PM2.5试点监测,长沙位列其中。   ●2009年6月,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选择一个站点开展PM2.5研究性监测。   ●2012年2月,长沙市的PM2.5测量站点建设进入设备采购阶段。   ●2012年3月,长沙市环保局表示,最快8月前,长沙城区8个空气监测点都将配备检测PM2.5的设备并开始监测。   李子豪最近很困惑:三个月前,作为“我为长沙测空气”的志愿者,他开始每天两次通过微博更新发布长沙的PM2.5数据,但他备感无助。   截至本月13日,李子豪监测的数据证实:长沙10月份共有8天PM2.5数据超标,最严重的一天达305,超过国家正常标准逾4倍,而他所测的地点,还是在长沙“绿肺”——岳麓山下。   在他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困惑的同时,长沙迄今未公布PM2.5数据,700万长沙人每天呼吸的空气质量,仍然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与此同时,省环保厅一官员向记者表示:市民不要对公布PM2.5监测数据有过高期待,毕竟数据监测和环境治理是两回事。   不容小觑的民间监测   10月13日早上7点,湖南大学德智园。李子豪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后,顺手从书桌里拿出仪器,点击“start”。一行数据飞速跳动:仪器上PM2.5数值最终定格在了200——比全国空气质量75的标准数值高出近三倍。他摇摇头将数据更新到了微博。十分钟后,微博转发上百次。   去年11月,北京雾霾袭城。美国大使馆楼顶的监测仪器让PM2.5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由于官方公布的数据与民众感受相差巨大,一时间,由“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志愿组织发起的“我为祖国测空气”风靡全国。同年11月底,李子豪等一批志愿者接棒“我为长沙测空气”,长沙悄然刮起民间自测风。得知长沙志愿者小组成立的消息后,深圳和长沙两家公司为小组提供了专业的PM2.5监测设备,小组的20余名成员分散在长沙各地,每天在微博上发布自测的PM2.5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看到了“自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志愿者们在微博上@潘石屹、一毛不拔大师等微博名人,他们的转载和支持让事件进一步发酵,各大媒体也曾采访过他们,一时火爆异常。   但就在这群志愿者火热自测的同时,湖南官方的PM2.5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直到今年6月才正式出炉,省会长沙迄今仍没公布PM2.5数据。   官方监测终于开始布局   李子豪所在的民间志愿者小组显得“雄心勃勃”,志愿者们每天监测两次,每个月都会把监测数据汇总,分析长沙的空气变化情况。他们还计划着下一步绘制出“长沙污染地图”,并撰写长沙市民间空气观察网络报告。   但与民间火热的参与度相比,官方行动有些“慢热”。省环保厅监测处处长向建福坦陈,湖南的PM2.5监测是在媒体和公众的“炒作”中诞生的。   就在李子豪所在小组参加“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三个月后的2012年2月,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千呼万唤终出台。其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随后,环保部要求,全国分三步走开始建立检测体系,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向建福告诉记者,湖南也决定分三步走建设PM2.5监测系统。长株潭地区将在本月底试运行,年底前公布监测数据。明年将完成岳阳、常德、张家界三个创环模城市的监测,到2014年,该系统将全面覆盖地级以上城市。   李子豪所在的小组组长郭凯告诉记者,志愿者的测量设备和官方的专业设备稍有差异,但是都能显示空气质量的好坏。“现阶段的工作在于为市民出行提供参照,如能推动官方往前走,也是很理想的结果。”郭凯说。   让人存疑的长沙监测布局  向建福给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长株潭地区共设置24个点位。其中长沙十个,株洲和湘潭各七个。长沙市十个站点分别位于火车新站、雨花区环保局、湖南师范大学、伍家岭、马坡岭、高开区环保局、经开区环保局、天心区环保局、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沙坪。十个点大多都不在核心城区,这样的监测结果会真实吗?向建福表示,监测点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要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变化规律,湖南各个点位的设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定。   记者调查发现,长沙市PM2.5监测点位在原有的八个点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只是在监测点位增加了一台监测PM2.5的专门设备,除了新增设备外,与以往的工作模式基本无异。   “具体公布方案,我们还在考虑当中,可能会有出行提醒等服务信息,也要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原始数据不一定会公布。”向建福说。   而看到记者描绘的长沙官方PM2.5布点图,郭凯摇了摇头,“这些布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长沙的整体空气质量。但是市民需要的是更细致的信息。”郭凯举例说:“如果我早上想去跑步,先得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PM2.5,才能做决定。但是,这个信息现在是空白。现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公布PM2.5的数据才真正贴近了生活。”   大相径庭的两个监测结果   根据省环保厅提供的点位图,记者几经辗转,登上了位于长沙市环保局楼顶的火车新站空气监测点。几平方米见方的房间里,两台机器轰鸣。左边一根白色的管道,右边一根红色的管道将室外的空气吸进仪器。   长沙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中心的工作人员欧隆利告诉记者,空气从采样头进入采样管后分流到各项目仪器,系统自动测出实时数据。自动监测站智能监测系统将PM10、PM2.5等实时数值传回控制中心,进行数据汇总。每天有工作人员汇总长沙十个监测点的数据,上传至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部。目前,长沙已经有八个点位监测出了实时的PM2.5数据。   但这些监测出的真实数据,普通的长沙人却很难看到,相反环保部门偶尔公布的一些消息却倍受质疑。   测量过程中,李子豪等志愿者们发现长沙的空气并没有想象的好。今年入秋以来,志愿者们PM2.5测量数值经常停留在200多,这一监测结果与长沙灰蒙蒙的天空和几十里开外湘雅医院不断刷新的呼吸道接诊数量相呼应。但是,却与各级环保部门网上公布的“良好”和“轻度污染”的空气监测质量南辕北辙。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早在三四年前,长沙就被纳入全国PM2.5监测试点城市,火车新站和湖南师范大学两个试点监测点已经具备监测PM2.5数据的能力,但是官方却一直没有公布监测结果。究其原因,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解释“无非是监测结果不太乐观,否则标准早就出台了。”   尴尬 公开PM2.5,环保官员称“别抱过高期待”   官方的PM2.5监测系统到底会发挥多大的作用?省环保厅监测处处长向建福的回答是:公众不要对PM2.5数据有过高期待:“因为预测和预防是两个概念,监测数据出来以后不是立马采取措施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向建福同时告诉记者:空气中的PM2.5成分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企业排放等,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治理难度很大。“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条件下数据会超标,我们应该有些什么应对措施等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向建福说。   他的这一说法让李子豪等志愿者们有点迷惑:“我每天在检测空气质量,最终的目的在于改善空气质量,如果只监测不防控,那我们志愿者和官方的所有工作都是徒劳的。”   小档案 PM2.5及其危害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国瑞力恒发布烟气流速检测仪新品
    GR-3020型烟气流速检测仪产品概述GR-3020型烟气流速检测仪(以下简称检测仪)为便携式监测仪,广泛应用于锅炉、炉窑以及各种排风管道的烟气流速、烟气流量、标干流量、动压、静压及烟温等参数的测定。适用范围本仪器采用皮托管法测量管道中气体流速,可对各种锅炉、工业炉窑以及排风管道的烟气流速、烟气流量、标干流量、动压、静压及烟温等参数进行检测,仪器采用进口高精度传感器,传感器24小时自身漂移小于0.15Pa,尤其适用于低流速的检测。采用标准JJG 518-1998 《皮托管检定规程》GB/T 16157 -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主要特点1. 采用进口高精度微压差传感器,24小时压力漂移小于0.15Pa。;2.流速测量精度高,测定下限可达0.3m/s;3.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一次充连续电工作48小时以上;4. 手持式测量监测仪,轻巧便携,操作简便;5. 自动计算气体的平均流速、平均压力、烟气流量等参数。 6. 具有自动零点修正,软件校准功能,保证测量精度;7.具有烟道布点功能,自动推荐采样点数和测点距离;8.大容量数据存储,可存储800组数据文件;9.宽温液晶显示器,中文操作界面;10.大尺寸、宽温高亮彩色显示屏显示;11.具有掉电保护功能,采样中掉电采样数据不丢失;12.内置蓝牙模块,可选配蓝牙打印机进行数据打印工作原理将皮托管正端正对气流方向,负端背向气流方向,烟道气流经皮托管正负气嘴时会产生压力差,微处理器根据采集的动压、全压、烟温信号计算出静压、流速和风量的值,然后根据大气压、湿度、管道截面积等参数的输入值自动计算出标杆流量。技术指标流速检测仪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1。表1 检测仪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指标参数范围分辨率准确度烟气动压(0~2000) Pa0.01Pa不超过±2.0%烟气静压(-35~35) kPa0.01 kPa不超过±4.0%烟气温度(0~600) ℃1 ℃不超过±3 ℃大气压(50~110) kPa0.1 kPa不超过±4.0%烟气流速(0.3~45) m/s0.1 m/s不超过±5.0%外型尺寸(长×宽×高)190mm×95mm×50mm连续工作时间≥48小时功耗约0.5W整机重量0.6kg创新点:GR-3020型烟气流速检测仪 采用皮托管法测量管道中气体流速,仪器采用进口高精度传感器,传感器24小时自身漂移小于0.15Pa,尤其适用于低流速的检测;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一次充连续电工作48小时以上;手持式测量监测仪,轻巧便携,操作简便。 烟气流速检测仪
  • 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14项碳监测标准项目总览
    为切实发挥标准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重点标准的研制方向等。文件提到,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从文件中了解到,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制定重点领域包括基础通用标准、核算与核查标准、技术与装备标准、监测标准及管理与评价标准。据了解,监测标准主要是指能够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强度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检测和监测标准,包括监测技术、监测分析方法、监测设备及系统等3 类。(1)监测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不同层面温室气体的监测方案、布点采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量值传递、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等内容,包括固定源温室气体监测技术、无组织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等标准。(2)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主要规范各温室气体监测分析方法所涉及的试剂材料、仪器与设备要求、分析测试条件、测定操作步骤、结果表示等内容,包括原/燃料碳含量测定、温室气体采样/检测、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等方法标准。(3)监测设备及系统标准主要规范温室气体测定范围、性能要求、检验及操作方法、校验设备及系统等内容,包括碳含量测定设备、温室气体采样/检测设备、温室气体在线监测设备及系统等标准。附件 1 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现行和在研标准项目清单(部分)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pdf
  • 环保部征求《二噁英类监测技术规范》意见
    2010年11月,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提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二噁英排放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到2015年,我国建立比较完善的二噁英污染防治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强度降低10%,基本控制二噁英排放增长趋势。今后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要充分考虑二噁英削减和控制要求,将二噁英作为主要特征污染物逐步纳入有关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加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二噁英排放监测,确保按要求达标排放,从源头控制二噁英产生。  《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二噁英排放申报登记和信息上报制度。排放二噁英的企业和单位应至少每年开展一次二噁英排放监测,并将数据上报地方环保部门备案。根据《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强对二噁英重点排放源的监督性监测和监管核查,对未按规定和要求实施控制措施的排放源,限期整改。所在地环保部门应对废弃物焚烧装置排放情况每两个月开展一次监督性监测,对二噁英的监督性监测应至少每年开展一次。  针对《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国家环保部以环办函(2010)661号文件下发了国家二噁英重点排放源监测方案,对污染源排放的废气以及污染源周边环境中空气、土壤、水等介质中二噁英进行监测。  我国环保部为了规范国内二噁英类的测定方法,于2009年4月1日起颁布实施了四项二噁英类的相关标准,涵盖了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及固体废物等环境介质,具体标准名称、编号为:《水质二噁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 77.1-2008)、《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 77.2-2008)、《固体废物二噁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77.3-2008)、《土壤和沉积物二噁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 77.4-2008)。同时,相关标准方法还包括:《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空气中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T 215-2005)和《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废气中二噁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J/T124-2003)。  但是在监测调查、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还是引用目前的技术规范,没有体现二噁英监测分析的特殊性,存在实际工作于规范脱节的问题,因此,目前急需对二噁英的监测分析制定相应规范性要求,从而完善在环境监测领域从标准-规范-分析方法一整套完善的技术体系。  故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担,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和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编制了《二噁英类监测技术规范》。近日,环保部发布征求意见稿,可于2015年12月24日前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意见反馈环保部。  附件:二噁英类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pdf
  • 紧盯环境质量:他们是环境监测数据尊严的捍卫者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市民最关注的问题是空气、水、土壤是否受污染。为了确保环境安全,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天津、山东、河北、江苏、河南辽宁等省市的监测站,近千名环境工作人员参与进来,为市民提供实时数据、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爆炸发生至今已有13天之久,期间,环境工作者始终坚守一线,每天工作至少16个小时、处理上千个数据,通过无数次的对比试验,将最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呈现在大众面前,确保每位市民的知情权。平行样、空白样,通过对比消除干扰逐级审核层层把关环境监测着重“严”与“实”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见到王斌时,他正在绘制新的点位监测图。“爆炸发生后,环境问题一直是老百姓们最关注的问题。现在中小学面临开学,我们正在加紧绘制监测点位图,将在学校、居民区全面布点筛查特征污染物,并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依据,同时及时公布信息让市民及时知晓。”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水和生态监测部副部长王斌说。多个点位取样据悉,目前空气监测项目为特征污染物氰化氢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共设置18个监测点位,每一个小时监测一次;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项目也为氰化氢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共设置42个断面,每天上下午各取样一次,基本涵盖了爆炸核心区外围3公里范围内的全部有水区域;而针对土壤监测则在核心区外围5公里范围内设置73个点位进行网格化筛查,经过3-4天的采样处理,最终筛查出16个点位含有氰化物,均不超标。设置73个点位进行全面筛查土壤特征污染物“为了提高数据准确性,环境质量监控‘严’把关。每个点位采两次样品做平行样及空白样,防止物质干扰。实验过程中做好标准物质的质控样做对比,以消除实验室误差。此外,数据需要逐级审核、层层把关,确保整个过程的严谨、无误差。”王斌告诉新媒体记者,通过快速监测设备和实验数据两种方式互相补充,让结果更加严谨。全面监测水环境为百姓安全负责“天津港离入海口非常近,附近水系比较多,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地下水及地表水是否受到污染。于是,我们对爆炸核心区3公里范围内的雨污水泵站、景观区、喷泉、排海泵站等地表水设置42个监测点位,同时在海洋和陆地交汇处设置了一处地下水监测点。通过全面布点,随时监控整个区域的水环境。”王斌说,他们取水样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容器、设备都有严格的要求。多次实验,多级审核,严格把关取样完毕,样品被送往滨海新区环境监测站。在实验室,北方网新媒体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水样中的氰化物含量。该工作人员把水样取到试管中,向里面加入相关溶剂和磷酸,放在电炉上蒸馏,蒸馏装置下面的吸收液是碱性的氢氧化钠。工作人员解释说:“氰化氢在酸性环境下会从水体里面溢出来,在碱性环境下则会被吸收。”然后在氢氧化钠里加入显色剂,将试管放在30摄氏度的水里进行水浴,再根据颜色比对结果进行计算,得出含量。通过标准物质对比,消除实验室误差,得到最精确数据“水环境监测点位有42个,上下午各取一次,一天有84个样品送过来。实验过程中,为消除误差还会设置质控样,所以至少一天有100多个水样需要分析。”王斌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做一个水样检测差不多要1个半小时,他们最多的一天做了100多个水样,“基本上是一个还没做完,另一个就来了。爆炸发生后,我们滨海新区环境监测站的8个人曾连续工作了48小时,这几天除了市监测站的增援,还有来自青岛、江苏等地的专家赶过来支援。”每天至少做100个样品实验北方网新媒体记者了解到,8月13日上午开始,环境监测人员便开始对核心区周边水域进行布点监测。“经过十几天的监测和数据比对,我们发现大部分点位是特征污染物‘未检出’状态,个别检出污染物的点位含量也非常小,都属于安全范围。”王斌说,市民们可以登录天津市环保局网站查看各个点位监测数据。(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董立景) 来源:天津北方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