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甲醇勾兑

仪器信息网甲醇勾兑专题为您整合甲醇勾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甲醇勾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甲醇勾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甲醇勾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甲醇勾兑话题讨论。

甲醇勾兑相关的资讯

  • 色谱仪助长酒精勾兑?简单粗暴教你分清粮食酒和勾兑
    自从“假酒案”、“喝死人”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以来,“酒精勾兑”成了一个分外敏感的话题。其实酒精与勾兑,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复杂,没有必要谈之而色变。但由于某些原因,圈内人明白但不愿说,圈外人想说但不明白,相关知识普及的文章林林总总,但似乎总也说的够透彻。本期就和大家聊聊酒精与勾兑,让您彻彻底底的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食用酒精到底是什么玩意?  食用酒精指以谷物、薯类、糖蜜或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为原料,经发酵、蒸馏精制而成的,供食品工业使用的含水酒精。从粮食、薯类、糖蜜三类原料来看食用酒精产成品的质量,粮食酒精最优,其次是薯类酒精,最差的是糖蜜酒精。  工业酒精,主要有化学合成和酿造(玉米或木薯)两种方式生产,合成的一般成本低,甲醇含量高,所以价格便宜 酿造的工业酒精一般甲醇含量较低,价格比较贵。  由于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的有效成分都是乙醇,故而也被一些不法商家用来制作食用酒。这种"酒"被人饮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这种酒就是闻“精“色变的"毒酒"。  勾兑是个什么鬼?勾调呢?  提到勾兑,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劣质酒、掺假等等,不可否认,促成这些不好印象的原因当然是白酒市场的不规范造成的。  假定一切按照法律法规等理想规范情况下进行,那么:勾兑并不是什么不好的勾当,而是白酒生产一道不可或缺的程序。  所谓“勾兑”,就是把不同季节、不同车间、不同年份、不同口味的白酒互相掺在一起,使之保持稳定的品质和口感,然后投放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勾兑工艺是以酒兑酒,不外加任何东西。中国传统白酒有十一个香型,每个香型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标准,而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非常明确的两句话:严禁添加非自身发酵物质、严禁添加食用酒精。“也就是说,这里面没有食用酒精和添加物,都必须用纯粹原生态的酒,来互相调配。”  所以这里说的勾兑是‘酒勾酒’,而不是酒精勾兑的酒。“酒勾酒“和‘酒精勾兑’是两种概念,‘酒勾酒’实质上还是属于粮食酒,而酒精勾兑的就算不上了,只能说是新工艺酒。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酒精勾兑的白酒,你喝醉了之后,第二天会头疼。”  勾调说白了就是两道程序,先勾兑,再调味,统称勾调。  勾兑的目的是出厂酒产品质量稳定,就像修一栋楼,主体结构出来了,楼的样子也就确定了。这个勾兑,就相当于确立酒的骨架。  调味,相当于对酒进行精加工,要用功能性特别强的调味酒,比如说在窖池的不同部位发酵的酒。酱香型酒有窖面酱香,可以增强酱味突出风格 浓香型酒有窖底香,窖的底部是泥,因为生香和泥的关系是很重要的,所以浓香型酒有老窖的说法。窖底的那部分调味后,增加酒的放香。  “三精一水”是怎么诞生的?臭名昭著的由来!  中国真正的酒精生产开始于1900年,只是那时候酒精勾兑完全没必要。解放后不久,国家提出要发展酿酒新工艺,大家用木薯啊、红薯啊来酿酒,这样酿出的酒精,那叫一个难喝。这个时候有“砖家”开始往这些酒精里加糖精、香精,再加上水。我们著名的“三精一水”就这样诞生啦!  时光走到了九十年代,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串香工艺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每种酒溶液的任何分子都有特定的色谱,通过仪器,就可以把这些分子全部测出来。如果说以前在酒精里加香精香料都是凭个人感觉的话,那么高科技直接就可以告诉您是加一两香精还是一斤了!!!  酒精勾兑的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原因是,计划经济年代,大家按需生产,本分酿酒,并不需要挖空心思想怎么去赚钱。然而,到了市场经济盛行的九十年代,本应该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白酒,却变了味!香精香料工艺越来越牛,一些酒缺什么口感就可以加什么添加剂。于是,一些酒企业发现,酒精勾兑酒省时、省力、又省钱,连酿酒师傅都不用请,色谱仪一用,便知道要加什么香精香料 还有一些酒企发现,只要广告打得好,酒精勾兑酒照样能赚钱 更有一些酒企业发现,只要套上华丽的外包装,酒精勾兑酒甚至价格能高过真正的粮食酒。  这样的局势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酒精勾兑会不会喝死人?  那些喝了酒精勾兑酒的人失明是怎么回事?  早期的酒厂曾生产过一批酒精勾兑的酒,由于受到当时勾兑技术的局限,这种直接在酒精里添加香精、糖精的“三精酒”有一股刺鼻的香蕉水味,老百姓不买账。从此,酒精勾兑白酒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就一直好不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县长,办酒厂”的时期,全国酒厂遍地开花。为求效益,有些酒厂用酒精勾兑白酒,有些小酒厂甚至用低档的低级酒精兑酒,这种酒精勾兑的酒给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九十年代山西毒酒案爆发后,全国陆续爆出使用毒酒案件,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出售,轻则造成饮用者失明,重则喝死人危及生命。  毒酒案事件让整个中国患上了恐酒精症:酒厂不敢说自己使用了酒精 消费者一听到酒里有酒精就好像碰的是毒药一样不敢喝。  低度酒是勾兑出来的吗?  当然,低度酒其实也是酒精勾兑,而不是如酒厂宣称的加浆降度(酒勾酒)。
  • 甲醇汽油国家标准亟待出台
    “我们将恪守职业道德,不做误导消费者或虚假不实的广告宣传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将未经时效检验,未经省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正式评审鉴定的产品及技术推入市场 不做假、不制假,绝不在醇醚燃料调配过程中超比例任意勾兑,不在添加剂中夹杂苯、酚等芳烃类物质。”这是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近日向社会发出的庄严承诺,也是醇醚专委会140个会员企业的自律宣言。   据了解,近两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拉大了甲醇与汽柴油价格的差距。即便在目前甲醇价格相对高位、石油价格相对低位的情况下,93#汽油的价格也比精甲醇高出3000元/吨,甲醇掺烧汽油的利润十分可观。虽然《M15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但受利益驱使,各地加油站私自向汽油中掺加甲醇的现象十分普遍。   根据醇醚专委会通报的情况,2008年我国甲醇燃料替代汽油达300万吨。2009年上半年,全国用于车用燃料的甲醇已经达到300万吨,全年可能超过600万吨。由于低比例甲醇汽油无须改动发动机,只需添加一定的防溶胀、防腐蚀、防醇油相分层等助剂,就可将甲醇掺混于汽油中使用。而目前包括低比例甲醇汽油的掺混标准、调和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储存与使用标准均未出台,致使甲醇汽油生产、使用环节十分混乱。在一些省区,使用含有苯、酚等有害物质的添加剂,随意向汽油中勾兑甲醇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甲醇燃料的声誉,为甲醇燃料下一步在全国推广埋下了隐患,增加了阻力。   醇醚专委会名誉会长何光远、谭竹洲等告诫说,在人们对醇醚燃料的认识还未完全统一、醇醚燃料尚未获得全面推广的情况下,少数甲醇汽油添加剂生产企业和甲醇汽油生产销售企业,不讲诚信地向汽油中超量掺加甲醇,或者生产、销售、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添加剂,无异于“自毁长城”,最终将阻碍甲醇燃料的推广。因此,应加强行业自律,整顿市场秩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不断扩大甲醇汽油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区域,最终实现大面积推广。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振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甲醇汽油添加剂生产厂家上百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鱼龙混杂,消费者经常上当受骗。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很快改变,别说《M15甲醇汽油》没有出台,就是出台了,消费者也会因产品真假难辨、质量良莠不齐而不敢问津。届时,即便有政策支持,恐怕也很难推广。   陕西延长中立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琛向记者透露:延长中立公司目前正在建设7个累计150万吨/年M15低比例甲醇汽油调配中心,计划于今年6月底全部建成,为陕西省今年10月1日推广M15甲醇汽油提供质优量足的油品保证。   “为确保甲醇汽油质量,我们将采用优质的汽油原料和甲醇汽油添加剂,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全流程封闭生产。同时严格登记产品的批次、流向,加贴防伪标识,防止不法分子假冒。”唐琛说。他同时建议:所有甲醇汽油生产企业应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做好产品防伪与追溯工作,不给不法分子假冒之机。   国务院参事石定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等专家则建议:在制定、审核、出台《M15甲醇汽油》标准的同时,应制定、审核、出台甲醇汽油添加剂、甲醇汽油生产、运输、储存、加注、使用等配套标准和规范,明确政府、醇醚燃料生产企业、甲醇汽油储存与销售企业的职责,严格市场监管,确保甲醇汽油的推广使用有法可依。必要时,可制定并提高甲醇汽油生产销售企业准入门槛,实行行业准入,将那些没有规模、没有实力、没有信誉的小企业拒之门外,促进醇醚燃料产业健康发展。
  • 95%山西陈醋为醋精勾兑拷问国标之失
    有苯甲酸钠就不是老陈醋   8月6日,山西金醋生物科技公司总裁、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人们平常喝的醋基本都是勾兑的。他表示:“勾兑醋还分两种,一种是冰醋酸勾兑的,一种是加苯甲酸钠防腐的添加剂,放添加剂的占了95%,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酿的6度老陈醋,占市场份额不到5%,不过冰醋酸勾兑占多少这个不好说。”   王建忠认为,价格很便宜的那些醋,在生产企业就被稀释了,但稀释了怕坏,老陈醋低于6度就长毛。为了防腐,添防腐剂。不仅山西,全国都这样,全加了防腐剂。   中国每年消费约330万吨的食用醋,大约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多而散的局面导致监管较为困难。业内人士指出,在通胀压力下,醋的价格并不能任意调整,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通过勾兑,缓解成本压力。勾兑醋大行其道,直至统治整个食用醋市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允许所谓的调味醋生产,并且制定了国家标准。2000年,我国出台的配制食醋国家标准规定,配制食醋必须是指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食用冰醋酸、食品添加剂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醋。标准同时强调,企业在生产配制醋时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因利益驱使,这一禁令并没有多少限制效果。   食用醋添加剂缺乏国家标准   目前,市场上更多的稀释后老陈醋,更准确地说是配置醋。按国家标准,配制醋必须有50%的成分为纯粮酿造,另外50%可以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冰醋酸、水等。但问题的关键是,标准并未规定包括防腐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王建忠认为,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规定企业在生产配制食醋时不得使用工业冰醋酸。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冰醋酸分为食品级的冰醋酸和工业级的冰醋酸,但是兑入食醋中的是食品级冰醋酸还是工业级冰醋酸目前还检测不了。   王建忠还表示,现行标准对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的规定很模糊。他说:“为加大产量,它(陈醋)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就这个问题,山西没有标准,全国也没有标准。通过全国市场来看山西,它不单是山西的事。全国醋行业都在醋里添加食品添加剂。它(食品添加剂)究竟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有依据。换句话说,从中央到地方,应该尽快公布(标准)。”   95%山西陈醋为醋精勾兑拷问国标之失   勾兑醋“现身江湖”,与质检品质低下、食品监管缺失自然脱不了干系,但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此似有不公。一来,食用醋企业很分散,监管难度本身不小 二来,国家允许勾兑醋生产销售,违法的边界只是勾兑比例是否超标,以及勾兑醋精是否工业级冰醋酸,但是这些尚无手段检测出,自然也就无从监管。所以,勾兑醋大行其道,首先需要拷问还应该是配制食醋国家标准。相比此前被聚焦多时的全球最低奶业标准,配制食醋、配制酱油等调味品国家标准,实在很有一比。   人没了,发展就毫无意义;某种意义上说,食品安全也是国家安全。难以理解的是,在并非没有更好替代品的前提下,为什么要允许配制酱油、配制食醋这样的怪东西合法存在?这些纯化学物质,除了能提供一些类似的调味口感之外,并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相反却只要监管跟不上,就必然损害公众健康。在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历史悠久技术发达的前提下,反而允许厂商改而利用化学物质简单调配出化学调味品,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倒退吗?   倒退也便罢了,只要监管得当,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杜绝厂商欺诈行为,那消费者至少还可以用脚投票 可真实的情况是,国家标准虽然煞有介事地规定醋精添加比例不得高于50%、不得使用工业级冰醋酸等,检测技术却完全跟不上,有规定等于没规定。在根本无法有效检测出醋精添加比例以及是否工业级冰醋酸的情况下,急着推出配制食醋国家标准,无疑是对公众健康的极大不负责任。道理很简单,除非你能够并且确保对配制食醋进行有效监管,否则根本就不该给勾兑醋大开合法之门,公众生命健康是不容儿戏的。   勾兑醋在市场中畅行无阻,绝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而是劣质国标与劣质监管合力之下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制定该标准的中国调味品协会,没有理由更没有权力代替公众,在用化学品配制出类似酿造的味觉与忍受化学品危害生命健康之间做出“要味道不要命”的选择。
  • 多种蜂蜜被曝用蜜精勾兑 口感比真蜜还好
    稍不注意,消费者就会买到瓶装假蜜。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假蜜,数量多达数十种,这不是危然耸听。自治区相关行业协会近期对邕城各大卖场、药店出售的蜂蜜进行抽样检测时发现,多数“超低价蜂蜜”是勾兑而成的,并非天然的蜂蜜产品。   不少所谓的蜂蜜是高果糖和淀粉糖浆勾兑而成的   “南宁市场上的蜂蜜,多数是假的,导致我们经营十分困难。再这样下去,我们也不得不生产假蜜了。”11月7日,南宁市一家蜂蜜加工厂的老板如是说。   该老板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自治区行业协会的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外地企业生产的假蜜大肆入侵邕城,品种多达几十个。其中,桂林、南昌、上海等地一些蜂蜜加工厂生产的洋槐蜂蜜、益母草蜂蜜、枣花蜂蜜是用高果糖和淀粉糖浆勾兑而成的。   从事蜂蜜加工生产已有几十年的该老板,对南宁市场上出现的假蜜现象,显得颇为无奈。早在去年,他们就被假蜜逼得无所适从,生意大不如前,以致出现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顾客买到真蜜,却质疑是假的 买到劣质的假蜜,他们却认为是真蜜。该老板称,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假蜜,品种繁多。有些厂家还声称加工出来的蜂蜜可以壮阳,何其荒唐。   该老板对造假分子的技术颇为了解。他介绍说,多数情况下,造假分子是往一锅白水里加入白糖和硫酸进行熬制,再利用酸解作用将白糖的双糖分子分解成单糖,再加入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进行调制。这样,颜色清亮、香味浓稠的“蜂蜜”就做成了。如果再将这些“蜂蜜”装入瓶子,进行包装,就可以在超市、卖场、药店等处出售了。   11月5日上午,某蜂蜜厂家销售部一名经理也称,因为成本低廉且制作技术简单,假蜜的售价十分便宜。如某个品牌的枇杷蜜售价26多元/公斤 正常的枇杷蜜价格,一公斤至少要50元以上。假蜜几乎把他们“挤出了市场”。   该销售部在南宁市一家大型卖场,以前每月可卖出300~400瓶蜂蜜。如今,销量正逐渐下降。尽管他们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人力成本反而提了上去。   在南宁市一家蜂蜜专卖店工作已经两年多的小韦,也认为真蜜越来越难卖了。原因是,假蜜以低价冲击着市场。以前,该店的荔枝和龙眼蜜是最好卖的,每个月的荔枝蜜大概能卖出300多瓶。上个月,荔枝蜜忍痛打了10元特价才卖出100多瓶。   有蜂农被迫放弃养蜂   原料蜜难卖,不少蜂农连生计都维持不了   在低价的冲击下,假蜜和真蜜争夺市场,并渐渐占据上风,令许多蜂农“很受伤”。   11月5日上午,在云南等地放蜂的天等籍许先生等人说,以龙眼蜜为例,他们一个蜂箱的蜜蜂,在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一箱能出10至18公斤的蜂蜜,批发价为16至20元/公斤。从大新装桶运回南宁生产,一辆装6吨蜜的小卡车的运费约为500~600元。运回工厂后,经过灭菌、除尘、浓缩和包装等工序处理,加上人工费和其他费用,最终进到市场,每公斤的价格是35~40元不等。   “现在,有的厂家龙眼蜜却卖得很低,十几二十元一公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蜜是勾兑的。”许先生说,见勾兑的蜜也有龙眼蜜等蜜的味道,以前向他们收购的加工厂,也开始从“蜜精”厂家购进原料,自行配制“蜜蜂”。这样一来,他们真正的原料蜜却卖不动了。   许先生透露,一个中型加工厂,一天就能生产100多吨的“加工蜜”。他们风餐露宿在外养蜂,如今,原料蜜难卖,连生计都维持不了。现在,不少蜂农都回老家,不愿意再养蜂了。   “加工蜜”横行已引起重视   一些厂家加入了造假大军   广西养蜂指导站的许站长说:“现在,越来越盛行的造假手段,是利用大米或淀粉酶解发酵生成果葡糖浆,果葡糖浆颜色与天然蜂蜜几乎一样,通过添加香精后,性状跟真蜜很相似。不过,真蜜假蜜还是可以辨认的:假蜜十分透明,真蜜则呈半透明状态。   但是假蜜成本低,产量大,其低廉的价格不断对正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很多蜂蜜厂家在与假蜜的竞争中败北,有的退出了市场。还有的厂家,干脆丢下行业准则,昧着良心追随造假分子,加入了造假大军。   自治区及南宁市蜂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2006年3月1日,国家出台了《国家蜂蜜标准》,明确公布了各等级蜂蜜含有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的理化要求。现在的造假分子“亦步亦趋”,堂而皇之利用该标准中规定的蜂蜜成分数据作为参照和标准,大肆造假,逃避有关部门的技术检测。目前,假蜜横行的现象已引起自治区相关管理部门的注意。   低价劣蜜驱逐真蜜   南宁不少大卖场都有低价劣蜜售卖   11月5至6日,记者走访几家卖场。在大学东路某家大型卖场,货柜上摆满了品种繁多的蜂蜜,不同品牌的蜂蜜(瓶装,重量相同),从9.8元~46元不等。   来自福建某地生产厂家的枇杷蜜,标签为“纯正枇杷蜂蜜”,装瓶为1.5公斤的售价是39.8元。问及该牌子的蜂蜜为何卖得如此之低时,促销员称这是厂家定的价钱,超市只负责卖。这种牌子的蜂蜜是他们主推的蜜品,一个月能卖出几千到上万元。   知情者说,该牌子的蜂蜜,根本就不是天然产品,而是用“蜜精”勾兑的。类似的产品,在许多卖场都有出售。对此颇为了解的一名蜂农也说,枇杷是南方地区的特有树种,北方很少有种植。近年来,枇杷种植面积少,在他们放蜂经过的地区很少能打到枇杷蜜。   在西乡塘广西民族大学附近一家大型超市,一款产地显示为江西某地的蜂蜜打上了5.9元的特价(原价为10.9元)。记者查看配料表,见上面标明蜂蜜含量为20%。另一款同一厂家的紫云英蜂蜜1000克装售价是18.9元,其配料表标明主要原料和成分是蜂蜜。而其他品牌的龙眼蜜为18至29元不等。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南昌一个厂家,用同一地址注册了4家生产蜂蜜的企业。这些不同厂家却同一地址的蜂蜜,颜色几乎一致,且价格很低,分别标出9.8元/公斤的价格。   此前,记者在走访一些药店时,也发现低价的蜂蜜成许多消费者的首选。   知情者称,假蜜的横行,令蜂蜜市场的口碑变得越来越差,不断有消费者质疑他们的真蜜。他们不得不自行送检,用专业权威部门的检验结果来证明自己出售的蜂蜜是真的。每次送检的费用都要上千元,“我们已经不起折腾”。   “蜜精”可以勾兑“蜂蜜”   一些“蜂蜜原料”厂家用色素和香精勾兑蜂蜜直接售卖   11月2日下午,南宁市另一家蜂蜜加工厂接待了几名客人。他们自称是蜂蜜“原料”的生产厂家,来自柳州市。该厂所生产的蜂蜜原料可以兑入蜂蜜,或者可以加入色素和香精后,直接当作蜂蜜售卖,大大降低蜂蜜的生产成本。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客人”带来的样品,分为不同的品种,分别装在容器里,并标上编号。这些样品大多呈深黄色,有真蜜的颜色特征。初闻之,有浓厚的香味 再细闻,有刺鼻或带有水果糖的味道 一尝,感觉甜味单一,伴有苦涩味或化学品的怪味。“客人”称他们是从甜菜中提取的“蜜精”,可以跟其他蜜蜂进行勾兑,比例是10∶1。   随后,“客人”将该厂生产的紫云英蜂蜜倒出来,与他们的“蜜精”进行勾兑,让记者品尝。记者感觉假蜜的口感比真蜜还好,有蜂蜜的味道,但没有真蜜特有的那种野草香味。“客人”说,目前,区内有不少厂家都在用他们生产的“蜜精”勾兑蜂蜜。而用此勾兑出来的“蜂蜜”,国家两个权威的检测机构(设在北京和秦皇岛)也检测不出来。   在他们提供的检测报告上,记者确实见到一些理性指标达到相关的标准。他们承认,这些用“蜜精”勾兑的蜂蜜,仅含有果脯糖、高果糖和低聚糖,但没有蛋白。   问及一吨“蜜精”的价钱时,“客人”称,一吨3000至7000元,视浓度而定。蜂农一年到头在外养蜂采蜜得出的量,在他们厂,一天就能生产出来。   待“客人”离开后,这家蜂蜜加工厂的老板透露,从去年开始,他们就被造假分子盯上了。现在,他们经常收到一些“蜜精”生产厂家发来的短信、资料,甚至有些人还登门送来样品,介绍如何勾兑蜜蜂产品。   在他出示的短信上,记者见到如下字样:“××公司是利用纯大米、专业生产蜂蜜型号果萄糖浆、果蜜糖浆的厂家,同位素、糖醛、波美度、果糖含量等指标都达到蜂蜜标准。目前众多公司使用,并出口到其他国家。若想了解我公司的产品,可联系我们,我们会给你提供样品及勾兑资料……”   几天后,南宁市另一家正规蜂蜜加工企业也接待这几个客人。同样,客人也向该厂推销这种“蜜精”,但遭到拒绝。
  • 质监:白酒是否勾兑尚无检测方法
    连日来,古井贡采购大量酒精用于勾兑白酒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古井贡酒公告中称,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公司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即不排除勾兑了食用酒精,不过,古井贡并未明示这些低端产品具体是哪些。针对天津酒类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原浆酒”“年份酒”,专家表示,在现有技术下,很难检测出白酒到底是勾兑的还是酿造的。    新闻背景   古井贡发公告承认   部分低端酒为勾兑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古井贡酒酒精采购额达4600万元,这些酒精可能用于勾兑白酒。对此,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承认购买酒精的传闻属实。古井贡表示,公司在酿酒工艺上采用两种方式,其中古井贡酒及年份原浆系列均按照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而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酒精勾兑符合国家标准。不过,到底哪些品种、价位的产品为勾兑而成,该公司并未告知消费者。   市场现状   “年份酒”“原浆酒”   多数未标生产工艺   昨日,记者走访天津各大超市和烟酒卖场发现,古井贡生产的白酒在多处卖场有售。在北城街和城厢西路交口附近的一家卖场,古井贡公司生产的“古井玉液”白酒,酒精度为50%,规格为500ml,标注原料为“水、小麦、高粱、大米、糯米、玉米”, 售价仅为8元,并未明示采用何种工艺生产。而河西区大沽南路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出售的“古井酒”浓香型白酒,酒精度为45%,规格为500ml,售价为58元,同样未明示工艺。   记者采访中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年份酒”“原浆酒”种类繁多,价格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多数都未标注生产工艺。   专家观点   现有仪器技术难查   白酒制作工艺年份   据质监部门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对白酒的检测主要针对与人体安全相关的一些物理、化学指标,比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甜蜜素等,对于白酒到底是勾兑的还是酿造的,仪器很难检测出来,而所谓“原浆酒”“年份酒”到底窖藏了多少年,目前的技术也根本无法检测。“不少企业生产的‘年份酒’只是个概念。”专家介绍,对于什么是合格的“年份酒”,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规定。相关机构很难拿出证据来证明某一种白酒是否达到其所标注的年份,这给一些企业“打擦边球”提供了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表示,“年份酒”“原浆酒”市场混乱,降低了酒企的经营信誉和消费公信力,短期可能获利,但从长远看,一个缺乏诚信的市场环境,将极大地伤害消费者的感情,最终使商家的经营走进死胡同。
  • 大豆油加香精可勾兑“花生油”
    “喝点香精,我就大变身,‘花生油’大豆油,让你傻傻分不清。”(设计对白)    在一家香精门店内,记者发现有“花生油香精”。   记者深入禅桂多个粮油市场调查散装油有业内人士透露:   新闻追踪   上次报道索引   时间:2011年12月23日   版次:佛山新闻AII2版   题目:《用正品油会被同行当“傻子”》   继上周本报连续推出多篇新闻追踪后,食用油安全问题引发全城一波接一波的关注。本报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线索,深入禅桂等地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发现商行售卖用香精勾兑大豆油的冒牌“花生油”比比皆是。有粮油批发店老板透露,出于成本考虑,餐馆订购使用冒牌“花生油”现象已是屡见不鲜。   昨日,记者就该问题发函咨询市工商局。至发稿时为止,该部门尚未书面回复。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商行售卖大豆油勾兑的“花生油”已涉嫌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而除了商行对此负有第一责任外,市场开办方也负有责任。   文/ 记者杨博、李倩图/ 记者罗知锋   不能说的秘密……   业内报料:   小餐馆用假花生油月省八千   快餐店老板阿宏(化名)说,“油多不坏菜”,餐饮店用油量大,就会想办法在降低用油成本上做文章。做了14年粮油生意的张先生(化名)说,按照市场售价,一斤花生油按纯度不同有每斤13元和6元两个价位,而普通大豆油(业内俗称为“白菜油”)的售价仅有每斤4.2元至5元不等。“正是这巨大的利差促使餐馆食肆使用食用香精兑成的假花生油。”王先生(化名)的餐馆可容纳240人同时就餐,每月用油量达千斤。“如果这一千斤油用的都是4.4元的冒牌‘花生油’,将可节省8600元。”王先生说。   以张先生的经验,批发商会按照每50斤桶装“白菜油”加7两花生油香精的配比,来调制出勾兑的花生油。“这个配比换算成百分比就是1.4%,”在广佛路的一家香精门店,向记者推销香精的敖先生在简单计算后,为这么高的配比感到惊讶。“这个配比太高了。”而依照敖先生的勾兑方法,通常花生油香精的用量是千分之五。   乱象:禅桂不少市场有散装假花生油   在禅城城北和南海罗村、盐步及黄岐等地的粮油批发市场,散布着规模不等的食用油商行,其中相当一部分商行兼作品牌食用油和散装油生意。在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的中×油行,记者以购买低价花生油为由,要求店员在大豆油中兑入花生油香精,该店店员表示可以。   位于南海罗村的中南农产品交易中心主要经营生鲜农产品。禅桂的大小餐馆都习惯到这里采购。江×食用油批发部的江老板告诉记者,有“白菜油”售价每斤4.3元,如果要加花生油香精,每斤再添一角钱。禅城城北批发市场一家油店的黄老板则谨慎地告诉记者,现在查得严,已经不再做勾兑的“花生油”了。但在记者的“恳求”下,黄老板答应可以按需要勾兑香精。“但价钱要看你(对花生香味)的要求。”   暗访:   香精店里选择多 浓香型清香型任你拣   与广佛路黄岐粮油批发市场相比邻,经营着多种日化、食用香精的一家香精门店里,摆满了大小不一的瓶装样品。该店负责人敖先生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顾客做什么和该店没关系。“我只对我们提供的香精负责。”敖先生拿出一种花生油香精样品介绍说,该店主要有浓香和清香两种香型的花生油香精,而这些表面上闻起来并没有浓香味道的花生油香精一加入大豆油中,就会产生浓郁的香味。   “这就是符合标准的香精,6公斤1罐。”问到价钱,敖先生称,要看用量来定。“对于销售额过千万的中小型油脂厂来说,花费十几万元采购香精不是问题。”而当记者问及该品牌香精的产地和厂家时,敖先生则谨慎地表示不方便透露。“顾客看货就可以。”   听到记者所说行内1.4%花生油香精用量的配比,敖先生笑称,那用的是“香水”,而不是香精。“我所说的配比只是参考量,是千分之五。”敖先生介绍说,大豆油在加入花生油和芝麻油两种香精以及色素之后,才能被当作“花生油”使用。   说法   专家:   制假速度快 关键靠监管   “用花生油香精勾兑大豆油做花生油,是假花生油,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用香精勾兑而成的花生油一定有毒害。这要取决于香精的质量以及大豆油的质量。” 昨日,佛科院食品系教授董华强向记者介绍说:“另外,土法榨取的花生油也不一定安全。”   “现在食品制假的速度太快。”董华强进一步表示,单凭消费者的感官是难以判断食品安全与否的,更重要的是部门的监管问题。   相关部门:市场开办方对商行制售假油有责任   昨日,记者针对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商行用香精和大豆油勾兑花生油的问题,发函向市工商局咨询。在昨日全市流通环节散装食品监管工作会议间隙,市工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市场开办方日常应核查商行经营资质和经营环境,其对商行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负有责任。   市工商局方面表示,由于散装食品大部分是以裸装或简易包装的形式销售,易受二次污染,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和管理漏洞。   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禅城、南海等地粮油批发市场中已有少数店面试点应用了“一票通”系统,实现了货源可追溯。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如果“一票通”系统能像公安系统利用DNA比对实现全国追踪逃犯一样来监管散装食品安全,查处效率和监管环境将会大大提高。
  • 没有国标随意勾兑?健康调和油问题内幕大调查
    由于食用植物调和油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常常会打出一些模糊概念。   大豆油、色拉油、花生油、橄榄油、调和油,面对超市的食用油货架上名目繁多的植物油您是如何挑选的呢?如果告诉你,目前只有调和油没有国家标准,完全依靠企业各自的标准来生产的话,你还会购买吗?  日前,中国质量万里行的记者在山东发现,一家年产量千万斤的油脂厂,竟然用棉籽油和大豆油加入花生油香精进行随意勾兑。厂家再随意贴上花生调和油、大豆调和油标签,销往各地。  在北京的一家天客隆超市内,记者来到食用油的销售货架前,仔细观察了部分调和油的外包装标签,发现在调和油的外包装上面虽然标注了大豆、花生等原料,却没有注明这些原料具体的配比含量。记者发现,这些调和油的成分少则由两种油料组成,多的达到近十种。但是,营养成分却都在显著位置标注。  国内某知名品牌的一款食用调和油,由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等多种成分组成,但这种基础油到底是哪种,记者就不得而知了。另一种品牌的橄榄葵花油,其中橄榄油多还是葵花油多,也无从辨别。  记者发现,与同品牌的花生油和大豆油相比,调和油的价格是最低的。那么花生调和油就是以花生油为主要原料进行勾兑的吗?对于记者的问题,销售人员表示不能肯定,具体含量只有厂家知道,销售人员并不知晓。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一些所谓的花生、大豆调和油、茶籽调和油,其实纯花生油和纯茶籽油仅有2%~5%,其余则是廉价的大豆油和棕榈油。  有媒体语出惊人地指出“调和油调出来的不是健康,是暴利”。  对于媒体的指责,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应珊红显得很无奈,调和油就是由他们研究出来的。“当初研制调和油的时候,初衷是避免常吃花生油或者大豆油单一品种的缺陷,通过科学实验推出的一个营养丰富的新品种。”应珊红告诉《北京科技报》。  2002年国内贸易部在食用调和油国家行业标准草案中,对营养调和油定义为:根据食用油的化学成分,以大宗高级食用油为基质油,加入另一种或一种以上具有功能特性的食用油,经科学调配具有增进营养功效的食用油。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人类在日常的油类中摄取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该是1:1:1。  “从营养的角度讲,调和油比其他单一品种的植物油,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处。”应珊红说。  但是,这样一个有利人类健康的调和油,却由于种种原因,面临名声扫地的尴尬局面。那么是什么让调和油市场走向混乱呢?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食用油生产厂家的办公室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食用植物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对于调和油的配方比例各个厂家都是相互保密的,各家都是按照各自制定的企业生产标准来生产调和油。  由于食用植物调和油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常常会打出一些模糊概念。调和油市场还存在以次充好、随意勾兑、冠名标识混乱等问题,不良企业往往以低价的大豆油等食用油冒充高价的花生油、葵花籽油作为调和油的主要原料进行配制并出售。  《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多次组织企业、专家对这个标准进行论证和修改。2008年最后一次向社会征求修改意见。但是,《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就此没有消息。  记者在《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编制说明中看到,调和油的随意勾兑现象比较普遍;调和油的标识混乱,各种名称的都有;由于调和油还没有国家标准,在管理上存在缺陷,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  记者在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中看到,关于调和油的命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原料占比应不少于50%,另一个是占比超过1/3,也有企业认为,可以用占比最大的油料名字来命名。因此,以最后一种命名方式理解,“纯正橄榄调和油”含有3种成分,既然以橄榄油来命名,那么橄榄油的占比应该在1/3以上,才算得上比例最大,但从初榨橄榄油的价格来推算,该产品中初榨橄榄油的占比难以超过1/3。  对于为何《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迟迟不能出台,负责标准起早工作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的薛雅琳以事情太敏感,不方便透露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目前,国家不出台相关国家标准,其实受伤害的是我们这些正规的大型企业,而对于小企业,小作坊来说倒是一件好事。”著名食用油生产厂家的办公室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出添加了什么油、成分是多少,难度非常大。  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调和油不像纯食用油,纯食用油掺了一点别的油都可以检测出来。但调和油却不是这样,由于各种油的脂肪酸结构组成差别并不大,对调和油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  “目前的技术也只能识别出是否属于纯正的花生油,即便是用其他的油勾兑的,也分辨不出来勾兑的是什么油。”李里特介绍说。  但是,李里特认为调和油市场并不是非常混乱,对百姓的健康也不会造成什么威胁。“食用调和油虽然没有国家标准,但是在出厂时还是要符合国家对所有植物油的统一卫生标准的。”李里特说,最多是一些厂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但是,从健康角度讲,只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油就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李里特建议市民平时应该食用不同品种的植物油,虽然不同的油品营养有区别,但没有一种油品包含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靠一种食用油包打天下,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  “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的品种时,一定要有自主的判断,根据科学的营养数据来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李里特最后说。
  • 市场监管总局答复人大代表《关于重视并解决白酒勾兑滥用化学添加剂问题的建议》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038号建议的答复昝圣达代表: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并解决白酒勾兑滥用化学添加剂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您提出的建议对提升白酒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十分赞同。白酒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技艺精湛的传统食品,白酒产业是我国食品安全的代表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完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修订白酒质量国家标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严格监管,保障白酒质量安全稳中向好一是完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围绕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白酒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白酒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自查,严格塑化剂风险防控,严禁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等食品添加剂使用等,筑牢白酒质量安全基础。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采购使用甲醇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超范围添加甜蜜素等食品安全问题,通过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整治、抽检监测等方式,加大检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针对白酒小作坊和散装白酒质量安全风险,要求白酒小作坊一律采用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严禁外购原酒或食用酒精生产白酒。针对白酒假冒伪劣等问题,会同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2020—2022年),如:2020年北京打掉17个制售假酒犯罪团伙,刑拘46人,查获大批假冒伪劣白酒,涉案金额达1亿元。通过严格监管,2020年国家监督抽检白酒的不合格率为2.04%,低于全国食品安全总体抽检不合格率2.31%。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均已及时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二、修订标准,规范白酒食品添加剂使用等行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您提及的白酒勾兑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先后修订发布了《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等国家标准,同时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白酒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白酒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一是修订白酒相关定义和分类,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调配。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21年5月批准发布了《白酒工业术语》(GB/T 15109—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GB/T 17204—2021)。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等标准定义调香白酒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在产品分类中归于配制酒,不属于白酒。修订后的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等定义均规定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谷物食用酒精。二是增加标签标识要求,预包装白酒应标示生产工艺类型。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21年3月批准发布了《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GB/T 10781.11—2021)等标准。修订后的浓香型白酒质量标准规定预包装产品应标识产品类型为“固态法白酒”,为修订液态法白酒相关标准应标识产品类型为“液态法白酒”等提供参照,维护消费者知情权。三、积极引导,推动白酒产业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四川等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白酒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和体系,推动白酒生产企业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发扬“工匠精神”,坚持白酒纯粮固态酿造,打造一流品质的白酒产品。鼓励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继承传统工艺,创新智能酿造,积极助推白酒酿造产业现代化转型。通过不断引导推进,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获证白酒生产企业7334家,并以固态法白酒生产企业为主。同时,指导健全白酒社会共治工作机制,加强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酒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沟通联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和引导作用,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自律。鼓励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制售假冒伪劣白酒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四、强化应用,建立健全白酒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强化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关于白酒生产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指导意见》(食药监食监一〔2015〕194号)、《关于发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若干规定的公告》(2017年第39号公告)等文件,加强白酒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制度建设。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会议研究、实地调研、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督促白酒生产企业依法建立追溯体系,并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数据,如实记录产品、生产、设备、设施和人员等质量安全信息,确保从原辅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销售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已有6253家白酒生产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为实现白酒质量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提供了重要保障。下一步,为落实好您的建议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督促白酒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二是结合新发布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与分类》等国家标准,加快推进《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对许可类别、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提出新要求,进一步强化白酒生产许可管理。三是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与分类》等国家标准宣贯,推动白酒质量安全提升,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做好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修订,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识。四是持续加大白酒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监测力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超范围添加甜蜜素、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衷心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市场监管总局
  • 揭秘街头“鲜榨果汁”真相:添加剂勾兑而成
    纯天然果汁(左):果肉纤维很自然地都沉淀在杯子下方。有添加果汁(右):果肉纤维明显地漂在上面,下方液体澄清   纯天然果汁:上方是澄清液,而且没有产生多少泡沫。 有添加果汁:漂浮在上面的纤维呈泡沫状,非常浓稠。   【街头实验】   Leon是一名英国留学生,在他学校外面的超市里有一个卖鲜榨果汁的小店,水果现切现榨,价格也不贵。不过时间一长Leon发现,店员在榨汁之前总是往榨汁机里加一种透明的黏稠液体,店员对此也语焉不详。有一天装这种液体的瓶子空了,店员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大瓶子把空瓶加满的时候,Leon看到大瓶子上写着这么几个字:柠檬水果原浆。   这个"柠檬水果原浆"究竟是什么水果的浆?加进鲜榨果汁的作用是什么?记者来到这家果汁店,要了两杯鲜榨猕猴桃汁。当店员按照以往的程序榨好了一杯加有"柠檬水果原浆"的果汁之后,记者要求在另外一杯中不要加除了水之外的任何东西。这样,两杯原料完全一致,只有添加物不同的猕猴桃汁就做好了。   甜味剂、果汁粉让"果汁"更果汁   范志红表示,目前很多所谓鲜榨果蔬汁就是使用浓缩果汁、果酱、果汁伴侣、果汁粉之类的复合添加剂勾兑而成,鲜果蔬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从它们的实际状态来说,大部分是糖、酸、香精、色素、增稠剂等成分。事实上,目前饭店和饮品店里销售的各种果蔬汁饮品,几乎都属于这种勾兑产品。   为什么在鲜榨的果汁里会有这么多添加的成分呢?范志红表示,商家主要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用很少的水果加水后榨汁,榨出来的果汁味道一般都比较淡。而且水果、蔬菜一年四季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口味。所以甜味不足时就加甜味剂,香味不足就加香精,或者加浓缩果汁。   另外,如果没有增稠剂的悬浮作用,水果中的各种成分必然会很快分层,喝起来口感也不太令人满意。果汁伴侣之类复合添加剂的一个重要配料,实际上就是果胶等增稠剂,能让水果中的各种成分均匀地悬浮,口感更细腻也更浓稠。   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榨汁   既然现在市场上的果汁大都是勾兑而成,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榨一杯纯天然的果汁呢?范志红表示,自己在榨蔬果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原料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用来榨汁。真正可以用来榨汁的水果有西瓜、草莓、柑橘、猕猴桃、菠萝、芒果、甜瓜等。这些水果中的汁液比较丰富,比较容易榨成果汁。而像苹果、梨、桃、杏等纤维较多的水果都很难榨出汁来,只能加水打成浆。   很多人喜欢在果汁中添加一些蔬菜,这样既能增加营养,还能调和果汁的甜味。其实,蔬菜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范志红表示,除了番茄、大白菜等几种蔬菜外,其他的蔬菜大部分都有点发涩发苦,或者质地比较坚硬不容易被榨成汁。范志红表示,一杯没有添加的天然果汁,其中的高活性物质很容易被氧化而变色。所以鲜榨果汁做好以后还应该尽快喝掉,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   刚榨好时,两杯果汁在外观上区别不明显,静置一段时间后,差别渐显。   记者请来一位并不知道实验情况的人品尝两杯果汁。品尝后认为,有过添加的猕猴桃汁甜味非常明显,有不属于猕猴桃的酸甜感觉。而没有添加的那一杯果汁,味道比较清淡,感觉是在喝某种植物的汁液,入口有青涩的感觉。   【结果分析】   很显然,"柠檬水果原浆"是一种具有调味作用的添加剂,而且口感较甜。而且加入这种液体的果汁在最初看上去比较浓稠不易分层,即使在放置了一段时间后分层,上面一层也还是显得泡沫丰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表示,这种无色黏稠的液体并不是包装上所写的"柠檬水果原浆",而且和水果并没什么关系,其实只是一种用于食品添加的甜味剂。
  • 东来顺被曝勾兑鲜榨果汁 添加剂未备案
    北京南河沿大街的东来顺华龙街店近日被曝光其鲜榨果汁系“果粉”勾兑。据《京华时报》获知的情况,该店鲜榨果汁是用“果汁伴侣”、添加剂和少量果肉勾兑而成,1扎成本大多控制在10元左右,售价却达五六十元,而其店内公告标注自制饮料不使用添加剂。   东来顺是北京着名的老字号饭店。根据该报道,店内“现榨果汁”的制作是这样的:工作人员先从冰箱内拿出一个梨,削皮、切开后放入已加好水的榨汁机内打碎,之后用漏勺将梨渣过滤。随后,该工作人员把过滤后的梨汁重新倒入榨汁机,从橱柜上取出标有梨味的“伴侣”,用量杯衡量后倒入榨汁机,最后加了两勺白色粉状物和一些水再次搅拌。48元一扎的“鲜榨果汁”就可以上桌了。店内厨房靠墙的橱柜上摆放着一排写有各种口味的“果汁伴侣”,红枣、椰子、番茄、苦瓜、黑米、各种水果、蔬菜、五谷的“伴侣”多达一二十种。   店长潘女士称,店内自制饮料的宣传栏里称“鲜榨果汁”并非“纯鲜榨果汁”,“我们的果汁里是有果肉的,添加浓缩液是为了改良口味”。她表示,所有东来顺连锁店中,只有该店使用自制果汁,自制饮料外包给原料提供方,店方可以保证饮料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而在该店公示的《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备案表》中,自制饮料一栏写有“不使用添加剂”。潘女士称,备案只针对食品添加剂,不包含饮料。   报道称,东来顺华龙街店所用的“果汁伴侣”名为“现榨果汁伴侣”,销售商为北京靓果园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靓果园公司),地址在北京市昌平区某工业城内。靓果园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岳先生称,东来顺的确与公司方有合。在对方提供的价目表中,“玉米伴侣”、“芦荟伴侣”、“奇异果伴侣”等产品中,每桶2.2千克,价格为75元,可调制25扎到28扎饮料。果粉每千克85元,可冲250扎,果糖每千克约26元,可冲120扎。“除去水果的价钱,每扎成本也就是3块5。”   北京12315热线工作人员称,鲜榨果汁内不得含有添加剂,商家打着“鲜榨果汁”名义销售勾兑饮料,涉嫌虚假宣传,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掌握相关证据,可向工商部门投诉。“但检测物品的取样是个难题,卫生部门检测时,经销商可能会改变添加剂用量,很难抓住现行。”该工作人员称,市面上八成果汁都是勾兑而成,商家就是钻了监管的空子。
  • 陈醋勾兑门曝醋业国标漏洞 检测难区分是否酿造
    近日,山西省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市面上的山西陈醋95%为勾兑醋,且大多添加防腐剂,这一说法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一名顾客在超市对比挑选山西老陈醋。   针对国内市场食醋安全的争论,多位食品专家表示,勾兑醋是以酿造食醋为主体,只要按标准添加,不存在安全问题。   有专家表示,目前的检测手段很难区分酿造醋和勾兑醋,现行的国家标准还不够完善,亟须建立合理的醋业新国标。   酿造醋营养价值更大   勾兑醋和酿造醋有何区别?   1 释疑   鲁绯博士是北京一家食品研究所的研究员,多年来一直对中国传统发酵食醋进行研究。   鲁绯介绍,按照国家标准,食用醋共分为两种,一种是酿造醋,一种是勾兑醋。勾兑醋是以酿造食醋为主体,与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其中,酿造食醋的比例不得少于50%。前者酿造的时间长,工序复杂,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才出现了勾兑醋。但国家对勾兑醋也是有要求的,其中酿造醋的含量不得低于50%。   酿造醋中除了含有醋酸,还含有乳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原料中带入的一些营养成分及其降解产生的营养成分,口感柔和。而勾兑醋中乳酸等有机酸营养成分含量少,酸烈一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籍保平表示,有的老陈醋要用半年时间发酵,而勾兑醋就是简单勾兑,工艺相差很多,成本也低很多。   按标准生产可放心吃   2 释疑   勾兑醋能不能食用?   鲁绯表示,很多消费者觉得“勾兑”的就是不好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一些传统发酵食品,例如酱油、食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统一,勾兑只是一道正常的工序。   鲁绯说,因为勾兑醋中不完全是酿造醋,所以涉及保质期问题,必然要添加防腐剂,但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添加,不超量不超范围使用,就不存在安全问题。   鲁绯透露,目前实际上不管是勾兑醋,还是酿造醋,不加防腐剂的醋很难找到,因此,“有没有苯甲酸钠并不是判断是否为酿造醋的标准”。   籍保平表示,勾兑是正常的方法,勾兑醋完全可以食用,国家也有针对勾兑醋的相关标准。   鲁绯表示,目前确有一些厂家用冰醋酸直接勾兑食用醋,这不符合我国对勾兑醋生产的规定,工业冰醋酸不是食品原料,属于非法添加剂,对人体肯定有安全危害。   鲁绯说,消费者最好在大超市购买正规厂家的知名产品,现在对食品安全监控越来越严,企业越大,相对来说,产品质量越有保证。   尚无明确标准可鉴别   释疑   勾兑醋和酿造醋好区分吗?   据鲁绯介绍,国家标准没有办法对酿造醋和勾兑醋进行很好地区分。因此,“山西陈醋勾兑门”其实暴露出了醋业国家标准存在漏洞。   他们曾与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一起,从大超市、农贸市场购买了各种食用醋,进行过检测方法的研究和调研,希望能找到判定酿造醋和勾兑醋的方法,但是很难把两者区别开来。   但根据他们的检测,一些厂家担心消费者对勾兑醋有抵制情绪,因此在勾兑醋的产品上也标称为酿造醋。   今年5月底,中国调味品协会组织了勾兑醋产品标准修订的研讨会,有关部门、检测单位等曾经召开过一个食用醋的标准讨论会,有人提出了区分方法,但是,由于方法还很不成熟,数据也不完善,检测成本也高,还有待要把如何检测、如何区别加到标准里,但由于检测成本太高,未能如愿。   鲁绯表示,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产、学、研与检测单位等一起合作,建立新的合适的标准。   籍保平表示,其实,是勾兑醋还是酿造醋本身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商家必须做到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设计相关的产品说明标签,贴在醋包装上,便于消费者区分酿造醋和勾兑醋。   ■反应王建忠   “陈醋95%为勾兑”属误读   “这是采访我的记者对行业不熟悉,对我讲的话的一种误读误报”,昨天,王建忠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当时我也不是以“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身份接受采访的,而是以“山西金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份受访的 更为重要的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根本不是我表达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山西95%以上的醋是添加了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据报道称:王建忠介绍,勾兑醋还分两种,一种是冰醋酸勾兑的,一种是加苯甲酸钠防腐的,放添加剂的占了95%,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纯酿的6度老陈醋,几乎就不多,其占市场份额不到5%。   “使用冰醋酸勾兑醋是不允许的,目前在山西境内没有发现用此勾兑的”,王建忠称,“山西老陈醋”由于其特殊的工艺,不需要加任何防腐剂,久放不腐,这是山西老陈醋的根本。但是“山西醋”或者“山西陈醋”则并非如此,由于它们达不到“山西老陈醋”的相关生产标准,其达不到一定的酸度,就容易变质,因此需要添加苯甲酸钠用以防腐,而按规定,这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是要求对添加的防腐剂成分进行标注的。   “而且添加该防腐剂在全国各大醋厂具有普遍性”,王建忠这样强调:未添加防腐剂的山西老陈醋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就5%左右。另外,市场上打着山西醋旗号的产品有的并非山西制造。   ■市场调查   多家超市80%陈醋含防腐剂   80%陈醋含防腐剂   发酵醋价格更高些“习惯吃山西陈醋”   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超市,就市场上售卖的食用醋进行了调查。   以家乐福超市创益佳店为例,陈醋品牌包括:千年井山西陈醋、七秀泉陈醋、东湖陈醋、水塔陈醋、恒顺、龙门、老才臣、小二黑等12种品牌。除东湖陈醋五年陈酿500ml(玻璃瓶)、恒顺优质香醋550ml(玻璃瓶)标明无食品添加剂之外,其他的品牌均含有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一种防腐剂)。除了老才臣产自北京、紫林陈醋产自浙江杭州外,其他所有品牌陈醋均产自山西。   记者在华联超市西直门店看到,货架上的12种醋类品牌中,有8个品牌明确标明含有苯甲酸钠,还有2种品牌标明含有添加剂山梨酸钾(一种防腐剂)。其中北京老才臣、北京宽牌、江苏恒顺、江苏镇江陈醋未标明含有苯甲酸钠。   乐天玛特超市崇文门店内,货架上摆放的15种醋类品牌中,有12个品牌的醋类产品在食品添加剂中明确标识有苯甲酸钠,占到了总数的80%,其中有7个产自山西的品牌,均含有苯甲酸钠。   调查显示,北京市面上销售的陈醋中,约80%含防腐剂,其中多为苯甲酸钠。   发酵醋价格更高些   记者调查发现,陈醋中是否添加苯甲酸钠对陈醋的价格有一定影响。   以山西太原东湖牌陈醋为例,500ml的东湖五年陈酿没有食品添加剂,售价为14.5元,而标明含有食品添加剂的东湖陈醋800ml装仅售价7.5 元,360ml装仅售1.4元。同样,550ml恒顺优质香醋,不含食品添加剂,售价6.7元,而添加了苯甲酸钠的恒顺陈醋,800ml仅售5.9元。   “习惯吃山西陈醋”   记者观察到,山西陈醋颇受消费者欢迎,不少消费者反复对比千年井陈醋和东湖陈醋,并选择其中一种放入购物车内。   大部分消费者表示,在选购食用醋时,最注重的是陈醋的酿造年数,单纯从几年陈酿上来选择,倾向于选择酿造年数最久的陈醋。当被问及是否会去观察醋的成分时,年轻消费者均表示没有这个习惯,而有极少部分的老年人表示,会观察是否含有添加剂。同时,几乎没有消费者知道“陈醋多数为勾兑”一事。   ■表态   责令王建忠辞去副会长   山西老陈醋均酿造生产   山西醋产业协会:   “协会方面已责令王建忠辞去副会长之职”,山西醋产业协会会长曹文杰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6日,协会组织省酿醋骨干企业开会,与会负责人一致对王建忠严重不负责任的言论表示强烈的谴责。   据介绍,协会方面发表了严正声明,声明称:山西省所产的山西老陈醋、山西陈醋全部是纯粮酿造,根本不存在醋精勾兑 山西食醋企业全部能按标准组织生产,不存在多加防腐剂的情况 因王建忠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协会的声誉,严重侵犯了我省食醋生产企业的名誉,协会保留对其提起诉讼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山西质监中心:   8月6日,山西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信息称:山西所产老陈醋产品安全可靠,不存在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防腐剂现象,可以放心食用。   山西当地媒体引述山西质监局负责人的话表示:山西省内获证企业冠以“山西老陈醋”标识的均为酿造生产,目前国内市场上标注“山西陈醋”或“山西老陈醋”字样的食醋产品,并不全是山西企业生产的。
  • 海底捞骨头汤及饮料系勾兑 涉嫌欺诈
    有媒体22日曝光,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骨头汤以及饮料均系冲兑,而且新员工培训时,会学习如何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以及饮料的成分。对此,中新网财经频道从海底捞官网公布的企业声明中看到,海底捞承认骨头汤及饮料确系勾兑。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对媒体表示,海底捞隐瞒产品信息,涉嫌欺诈。   海底捞官网截图。      海底捞《关于媒体报道事件的说明》。   媒体曝海底捞骨头汤及饮料系勾兑 教员工避答汤料成分   味千“骨汤门”还未画上句号,海底捞又被曝光骨头汤及饮料系勾兑而成。   据22日的《城市信报》报道,知名火锅连锁店海底捞的骨头汤以及饮料包括柠檬水和酸梅汤等均是冲兑而成。此外,海底捞新员工培训时,培训老师会特别提醒,回避向客人回答汤料以及饮料的成分。   据报道,该媒体记者卧底海底捞,参加新员工培训时,培训老师高洁(化名)曾特别提醒说,“如果有客人问,你们的骨头汤怎么这么白、怎么这么好喝的时候,你的回答一定要注意。虽然我们的骨头汤是各种料兑的 ,但是你一定不能这么和客人说,你就说‘不好意思,我个人了解得也并不全面,我们吧台有专门的资料,您可以到吧台那查看’。而且我们提供的柠檬水和酸梅汤,也都是兑制的,但是最近卫生部门特别注意添加剂的问题,所以我们就这么跟客人解释:‘你好,我们的饮料都是由经过ISO资质认证的大厂家提供的’,不能直接说是我们自己兑制的。”   对此,海底捞22日在其官网发表说明,称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确实为勾兑而成。海底捞回应称:“白味汤锅、柠檬水及酸梅汤均由带有合格资质证明的正规厂家给我们提供的原材料,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索证、索票,操作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各个门店按照总公司标准统一规定的配比和比例进行配制。”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应提供符合各项国家标准的产品,即使产品并未违法,但也不能故意隐瞒产品信息。邱宝昌称:“消费者具有知情权,如果企业刻意隐瞒,严重者即涉嫌欺诈。”   海底捞丸子和肉类不称重 筷子掉地捡起来继续用   据22日的《城市信报》报道,除了汤底和饮料系勾兑而成外,海底捞还存在肉类不称重等问题。   据报道,海底捞店里一些由店员手工捏制的滑类菜品,如包心蟹丸、翡翠墨鱼丸、脆骨丸等,在制作时并未进行称重。店内员工称,自己已经捏了好几年的丸子了,捏出来的丸子都差不多,无需再称了。   此外,海底捞卫生问题也堪忧。据报道,记者在海底捞工作期间发现,部分员工在将筷子装进筷子套时,都未戴一次性手套,筷子套也是之前已经用过的。因为筷子横七竖八地插在筐子里,员工在装筷子的时候,记者曾两次发现,在装筷子的过程中,筷子掉到地上了,员工捡起来后未进行清洗就直接装进筷子套里。   对于曝光的各种问题,海底捞回应称,这些问题确实可能在个别门店客观存在,将根据媒体反应的情况,全面进行整改,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各项操作的规范性。   餐饮大牌纷纷走下神坛 消费者何时吃得明白?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味千的“骨汤门”到DQ“奶浆门”,再到肯德基和永和的“豆浆门”,餐饮大牌们纷纷走下神坛,食品安全话题再次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号称用猪骨熬制的味千拉面汤底其实是用浓缩液兑制而成,其“猪骨汤精”也非进口,而是产自山东泰安。此外汤底钙含量被夸大,味千深陷“骨汤门”和“鉴定门”,涉嫌虚假宣传。   此外,肯德基豆浆被爆出是用豆浆粉冲泡而成,企业回应称“从未宣称是现磨现做”。除了宣传问题外,肯德基炸鸡用油被称每4天更换一次,后厨食品卫生被指"触目惊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食品安全到虚假宣传,餐饮大佬频出问题。众企业在大赚特赚的同时,消费者何时才能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 果醋饮料目前无国家标准 小心勾兑品
    选果醋饮料小心勾兑品   不久前,国内一些食品专家通过媒体提醒消费者,由于果醋饮料目前没有国家标准,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由醋酸、果味香精等勾兑的产品。这些产品没有任何营养和保健价值,消费者选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食醋是一种东西方共有的古老调味品。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食醋主要是以粮食作物为原料酿制,习惯上被称作谷物醋。而在欧洲,食醋的酿制主要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所以西方的食醋多指水果醋。近年来,随着国内果蔬加工业的发展,果醋酿造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果醋饮料≠稀释果醋   随着人们营养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及饮料行业的迅猛发展,果醋及果醋饮料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将果醋与果醋饮料的概念混淆。果醋是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成的一种酸性调味料,欧洲标准规定其醋酸含量必须大于5%。而果醋饮料则是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再添加蜂蜜、果汁或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的一种含醋酸的饮料,其醋酸含量一般远远小于5%。果醋饮料是兼有水果风味与食醋营养保健功能的一种新型饮品。适合生产果醋饮料的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柑橘、水蜜桃、猕猴桃、山楂、沙棘、野生酸枣、桑葚、番木瓜、柿子、杏等。目前国内以苹果醋饮料居多。   果醋饮料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基本过程是水果经预破碎压榨、澄清后,调节糖度,接入活化好的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当酒精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接入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醋酸发酵结束后的液体经澄清等处理后,按一定比例添加蜂蜜、浓缩果汁、糖和其他食品添加剂,调配制成口感适宜的果醋饮料。   果醋饮料有保健功能   果醋饮料中含多种有机酸、糖、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果醋饮料中的有机酸除醋酸外,一般还有葡萄糖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蚁酸、酮戊二酸和焦谷氨酸等。有机酸能有效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它还有调节体内代谢,消除疲劳,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生津止渴等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富含钾、锌等多种矿物元素,这些矿物元素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钾钠平衡,以及保护心血管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果醋饮料中还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尼克酸等维生素。此外,果醋饮料中也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它们对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和预防心血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功效。   选果醋要看发酵过程   目前我国果醋饮料的生产仍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售果醋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高低不等。少数商家利用普通粮食醋甚至冰乙酸为原料勾兑生产果醋饮料,这种产品口味差,质量没有保证。所以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要注意产品标签上是否表明产品生产过程包括发酵过程。此外,尽管在相关研究中有苹果醋饮料具有预防龋齿,山楂醋饮料具有降血糖等功效的报道,但由于果醋饮料中蜂蜜及糖的添加量没有严格的限量标准,所以市售果醋饮料在预防龋齿和降血糖等方面的功效仍值得推敲。   广大消费者在选购果醋饮料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购。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果醋饮料中糖的含量。此外,果醋饮料中醋酸能在体内与钙质合成醋酸钙,增强钙质的吸收,但是摄入过多的醋酸也可能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因此,果醋饮料虽好,但也不要过度饮用。
  • 勾兑的年份酒年龄成谜 老酒装新瓶糊弄消费者
    中国作为酒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自然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充分必然带来单位利润的走低,为获得高利润,酒业企业必须寻找到新的“营销点”,因此,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年份”风愈刮愈烈。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抽样调查,销售额前100名的白酒企业中,有近60%推出了年份酒,年销售额不低于50亿元。这一切源于,酒的年份与商业价值挂钩,酒的年份越长,售价越高,越受到消费者追捧。   年份酒已然成为白酒行业的利润发动机。   但是,受制于白酒的年份鉴定存在技术困难,“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掌握这样的技术手段”,我国还没有这方面通用的检测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检测酒中的陈酿比例以及检测陈酿的年份。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白酒分会会长马勇坦承:“拿不出证据来证明某一种白酒不够年份。”“企业也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百分之百够年份。”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主任徐岩教授如是说。   稀缺原酒支撑50亿天量?   一般而言,年份酒指的是酒的窖藏时间。徐岩指出,但实际上,所有的酒在出厂前为了保证统一的品质都需要进行勾兑,年份酒也不例外,年份老酒是否与标识相符、所占比例高低,由于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和产品溯源制度,导致我国年份酒市场日趋混乱。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末的年份酒市场相对纯净,‘十五年陈酿’‘三十年陈酿’确实是年份酒的酒龄标志 但发展到今天,全国已注册的白酒企业多达7000多家,每家酒厂都具备生产年份酒的能力,光是百强酒企一年就能卖掉50亿元年份酒。”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说道。   如此大规模的年份酒原酒从何而来?   除了四川、贵州等地少数老字号酒企外,酒龄在30年以上的陈酿酒即使有一些也应该早就卖完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制度,“每年用于酿酒的粮食是有指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陈年酒存放,量也不会太大,根本支撑不了如今(年份酒)的市场盛况。”吴向东说。   贵州董酒一位离职老工人亦告诉记者,由于盲目扩大生产、恶性竞争,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贵州省内的多数酒厂基本上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只剩下茅台酒厂等极少数企业挺过了那一劫。昔日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也是在那一轮盲目扩张后因资金链问题而全面停产的。这一段历史,记者日前在采访贵州茅台酒厂董事长季克良时也得到印证。   然而,十几年后的2003年至2009年间,大批号称十年、十五年的年份酒涌进白酒市场。“按生产时间和储存期推算,这些酒都是在1993年至 1999年期间开始酿造的,当时多家酒厂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那么多陈酿酒哪里来的?”面对年份酒市场乱象,这位酒厂老工人连声叹息。   年份酒“年龄”多大?   对于年份酒市场乱象,马勇没有回避。“一些不规范酒厂,建厂没几年就推出了5年、10年乃至30年、50年的年份酒。他们大都从外面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原酒,用陈年的原酒做引子,大部分用的是存放一两年的新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甚至有些胆子大的酒厂干脆把当年生产的酒打上年份酒的标牌,想标哪年就标哪年。”马勇无奈地表示,“市场上还有一些消费误导,比如‘只有酱香型白酒才能酿造年份酒’,也是个别企业在为自己的利益说话,消费者对年份酒市场越看越迷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行业资深人士还透露,个别品牌淡化一个原有的著名品牌,改推一个全新的品牌,相同的酒价格翻番卖,“老酒装新瓶,糊弄消费者”。   白酒行业所面临的“年份”尴尬也困扰着大酒企。吴向东所经营的华致酒行是五粮液年份酒的独家代理商,也时常遇到消费者对五粮液年份酒产生的质疑。“为此,我特意请教过(五粮液)唐桥董事长和五粮液的勾兑师。得到的答复是:为了保证酒的品质,五粮液的年份酒和世界其他烈性名酒一样,是勾调而成的。以15年五粮液为例,可能不全是15年酒龄的原酒,但所用原酒的年份绝不会少于15年。”   面对质疑,五粮液为何不挺身而出证明自己的清白呢?对此,五粮液方面认为,15年前,五粮液就是全国产量最大的白酒企业,“每年留那么一两千吨原酒不算什么。现在年份酒产量一年也不到1000吨,有什么可质疑的?”   “不是大品牌酒厂不想证明清白,确实是拿不出科学数据、第三方公证(证据)来。”马勇一语道破个中玄机。年份酒在国际上一直作为体现酒的价值的重要指标,但国内近几年才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具备生产年份酒的企业可以进行产品的自我溯源,而有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就“很难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是百分之百够年份的酒。”徐岩补充说。   与此同时,受制于白酒的年份鉴定存在技术壁垒,国家还没有通用的检测标准和强制性规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检测酒中的陈酿比例以及检测陈酿的年份。   日前,记者先后联系了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官方产品质检中心,但没有一家检测机构明确有能力承担白酒年份酒鉴定的检测任务。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总裁唐桥   建议由四川省政府设立名酒专管机构,对四川省所有酒业实施统一管理,并逐步向全国推行,实施全国统一的管理。同时,建议参照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105号文件《关于食品标识中配料和产地标注问题的意见的函》的形式,出函对第七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细化食品产地的标注内容,不笼统称为“产地”。依法委托加工的,可标注“加工地”字样 只在当地包装的,可标注“包装地”字样,以此与生产基地相区别。   全国人大代表、稻花香集团董事长蔡宏柱   白酒市场的混乱,根源就在于管理无法可依。希望有关部门召集法律专家、酒类专家和酒类企业等专业机构进行研究,制定一个合理、合法并有指导作用的酒类管理法规。只有对酒类管理进行立法,才能标本兼治。
  • 缺乏行业标准 温泉水硫磺粉+热水勾兑造假
    因为缺乏行业标准,假温泉频频出现,更有商家为获取更多利润,用硫磺粉勾兑热水来冒充温泉水。   温泉的行业标准有待推出   在河南漯河市区海河路,长达五公里的街道上密布着十几家洗浴中心。而打着“温泉”水招牌的店铺占到九成以上。在这些洗浴中心门前的简介上,诸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养颜美容,强身健体等雷同的口号喊了又喊。   当地一位有着十多年经营洗浴行业经历的金女士说,采用硫磺粉勾兑人工热水来冒充温泉水的人造温泉,已不再是业内秘密。   “咱这没有温泉,咱这都是地下打个井充温泉,快十来年了。真的温泉水打起了,光资金都上百万,开多少年才能收回来?”金女士说。   在网上搜索“硫磺粉”用于勾兑温泉水的店铺有数百家。一位店主介绍,过程犹如泡咖啡般简单。“你想做什么样的温泉,就能买到什么样的配料。”一家名为鸟语花香的店主告诉记者,一个50平方米的水池只需1至2斤硫磺粉,而一斤硫磺粉的售价仅为2至10元。由此可见假温泉的暴利。所以销售形势十分看好,平均每月都能售出10吨以上。
  • 市场现豆浆精 1公斤可勾兑200杯浓豆浆
    近期有媒体报道有商家用豆浆精调制豆浆,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担心。济南是否也有卖这种豆浆精的商铺? 4月8日,记者调查发现,豆浆精不仅有卖的,而且渠道很丰富,有的店主甚至热心教授记者勾兑技巧。   豆浆精店主热心传授勾兑技巧   在济南七里堡市场,记者连续询问了七家销售调味品的店铺,老板都表示自己没有货。最终记者在一家同时经营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店铺询问到了豆浆精。   在这家店铺,记者表示自己是开鲜奶吧的,现在要做豆浆生意,想要购买豆浆精,店主让记者在店内稍等,几分钟后店主从邻家的店面中拿出了一桶豆浆精。   店主说:“这个很畅销,我们一般只卖给老主顾,现在也快没货了。”一罐这样的豆浆精为48元。   知道记者是初干豆浆行业,店主不忘嘱咐几句:“刚开始干少放点,放多了就尝出来了。”   记者看到这桶豆浆精上标有1kg,勾兑比例在0.1%—0.5%之间。“你先自己回去勾兑一下,看看用多少合适,刚开始千万别放多了,否则适得其反。一般这一桶能做200杯豆浆。店主表示:“这一种买的很多,有大的豆浆店也用这个。”   店主还说:“一般顾客都以为黏稠的豆浆比较好,其实很多就是用了过量的豆浆精和增稠剂,让豆浆喝起来有黏稠感。”随后店主又以五谷豆浆为例说明,“五谷豆浆喝起来有黏稠感,普通豆浆也可以,这得看你加多少水,放多少黄豆,还有勾兑多少豆浆精。”   豆浆精、增稠剂兑出“香浓豆浆”   离开这家店后,记者又在不远处找到了一家专门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店铺,在记者表明来意后,老板将记者引到了里面的货架上,也拿出了一罐名为“豆浆粉香精”的产品。老板热情地告诉记者,这种产品一个月能出好几十罐货。   老板告诉记者,这种豆浆精其实本身并不能直接兑出豆浆,“这个用水冲出来以后还是清水,它的主要作用其实是增加豆浆的香味,一般一升水里放4-5克就够了。”   老板还告诉记者,在添加豆浆精的情况下,豆浆的含量不必很高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担心豆浆浓度不够,还可以放点增稠剂,这样能省出一些成本。   和老板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记者以34元的价格买了一罐豆浆精,打开之后就有一股类似玉米味道的刺鼻香味,里面是一袋塑料袋装的白色粉末。   随后记者又找到一家店,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食品添加剂,包括玉米精、火锅锅底飘香剂等等。老板费了好大劲儿才翻出一包颜色略发黄的粉末状货物递给记者,“这是豆浆粉,也能冲出豆浆来。”这种500克含量的豆浆粉售价为8.80元每包。   成分标示不清,食用后果难料   为了验证豆浆精的效果,记者用买来的豆浆精进行了试验:先在一个350毫升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开水,然后根据店主所说的比例,往瓶中放入2克左右的 “豆浆精”,白色粉末遇水迅速溶化,杯口溢出阵阵豆浆香味。随后记者又增加了一倍的剂量,水的颜色依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瓶中液体依然清亮,与豆浆的白 色和黏稠感相比差别很大。小尝一口,虽然闻起来有豆浆香味,但口感却没有豆浆味。   记者发现,虽然自己所购买的这种香精产品信息除了保质期、厂家、和贮存条件外,也有产品配料,但说明却很简单,只有“食用香精辅料、食用香料”等几个字。   随后,记者拿从街头一家自磨豆浆小店花两元钱买来的豆浆进行了对比,打磨出来的豆浆成稀薄的糊状,明显含有许多豆子的残留物,喝起来口齿间有种“涩”的粗糙感觉,而且豆腥气比较浓。在杯中加入一点豆浆精。豆浆香味立即变得更加浓厚。   记者在七里堡市场了解到,一斤黄豆的价格是2.7元。按照一斤黄豆出6-7斤豆浆计算,一杯500毫升豆浆的成本在0.4-0.5元之间,而如果按照上面那位老板的说法使用豆浆精的话,这个成本还有下降空间。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崔波告诉记者,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没有毒害作用,但像记者“购买”的这种香精,上面根本没有标清产品成分,很难判定消费者在使用这种香精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据了解,我国豆浆制作和销售市场比较混乱,由于没有国家标准,鲜磨豆浆和调制豆浆无法区分界定,近乎随意的添加行为无疑会对消费者产生危害。
  • 相继陷入“勾兑门” 济南酱油和醋一块降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冰醋酸勾兑食醋的风波尚未平息,味道以鲜著称的极鲜酱油又爆出了“酱油+味精”勾兑,让消费者“谈鲜色变”起来。采访中记者看到,不管是醋还是酱油,选购区都冷冷清清,不少品牌打出了促销的牌子。   生抽、老抽……采访中记者看到,超市货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酱油,细数一番,凉拌酱油、香菇酱油、儿童酱油等不下20多种,其中味道鲜美系列的酱油就排列其中。记者先后查看了四瓶极鲜酱油,除了一瓶明确标注不含添加剂外,另三瓶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的多有的少,但都有一种名为谷氨酸钠的添加物。   据了解,谷氨酸钠正是味精的主要成分。目前,网络上针对“酱油+味精”勾兑现象,有人称,“极鲜酱油含有味精等提鲜物,如果加热后食用,会引发头疼、口干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这种说法让不少消费者“谈鲜色变”。   对此,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杜慧真表示,味精的确是出锅的时候使用,不能长时间加热,同理,增添了味精主要成分的极鲜酱油在烹饪时也不应长时间加热。“酱油只是调味品,消费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用量。”杜慧真说,家庭炒菜做饭的酱油使用量一般不会超标,也不会出现头疼、加重肾脏代谢负担的严重症状,但餐馆酒店一般是大勺烹饪,调味料的多与少较难掌控,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餐馆综合征。与此同时,杜慧真建议消费者,除了极鲜酱油系列的酱油,普通酱油也一样具有鲜美味道,不要盲目追“鲜”。   在历山路一家超市内记者看到,该超市入口处,普通醋和白醋摆出了两个大规模的促销台,标价分别是五元和三元。不过,虽然具有地利和价格优势,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整个促销区冷冷清清,少有消费者问津。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醋和酱油都是入口的东西,不能只图便宜。采访中记者看到,“勾兑门”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当属购买习惯了,目前不含添加剂的醋和酱油成了热销品,而配料表成了逢买必看的一项。(记者刘静)
  • 稻香村猪血勾兑假鸭血豆腐 提价5倍卖给消费者
    5月5日晚,为调查假鸭血流向,记者将牙签放入即将送出的货物中做记号。     宰杀车间,一工人用桶接猪血,拿到血豆腐加工车间制作。     血豆腐加工车间,工人将猪血勾兑成假鸭血。     深夜,厢式货车将假鸭血送到稻香村农大店。     中瑞食品厂院内的加工车间,赤膊工人制作假鸭血豆腐。     稻香村北师大店内,一名售货员正在销售自称中瑞食品厂送来的鸭血。   近日,本报接到市民反映,北京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用猪血冒充制作假鸭血豆腐。   记者调查得知,这些假鸭血除了流入一些批发市场外,甚至还进入了稻香村的店铺,以出厂价6倍的价格销售。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鸭血豆腐自身有一定营养价值,有补血和清热解毒的作用,但用猪血冒充制作鸭血豆腐,不但以次充好、违法经营,而且要把猪血做得非常像鸭血,可能会在加工过程使用添加剂,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北京第五肉联厂院内,屠宰车间机器轰鸣。   电动传送带上,一头头被电晕的生猪依次输送到工人面前。一名工人用尖刀扎进生猪下巴,向上一拉,血喷涌而出。   鲜血连同生猪身上的污水,以及粘连的猪粪、猪毛和其他杂物,一起流入下方的血槽内。   5月2日上午,一身青色工装的刘学军(化名)提着塑料桶,站在血槽前。工装左胸前印着“北京第五肉联厂”。   他拿着舀子,从血槽中一勺勺舀出猪血,倒进桶中。桶满的时候,用舀子一搅拌,黏稠鲜红的猪血,冒出几丝气泡。   “新鲜的猪血,用来做血豆腐。”刘学军说。   正规肉联厂院内猪血制“鸭血”   屠宰车间北侧,不足20米远,就是刘学军自称承包做血豆腐的车间。车间门口,停着一辆厢式货车,车厢内摆放着几筐血豆腐。   5月2日,记者以饭店采购血豆腐为名,进入刘学军的加工车间。   约40平方米的车间内,砌着两个水泥池子。池子里,混浊的水泡着成筐成筐的血豆腐,向外冒出蒸汽,腥味随之扑面而来。一名工人正用热水管冲泡血豆腐,地面上积满了热水。   “你是要猪血豆腐还是鸭血豆腐?”刘学军问。   记者看到,池子里的血豆腐有的块大,有的块小。   “大块的是猪血豆腐,小块的是鸭血豆腐,都是屠宰场新鲜的血做的。”刘学军说。   “这个屠宰场不屠宰鸭子吧。”记者说,“都是内行,你别蒙我”。   听了这话,刘学军坦言,“鸭血豆腐也是猪血做的”。   记者从水池内捞起一小块所谓的“鸭血豆腐”,其外表光滑鲜亮,摸起来柔嫩,掰开后,血豆腐内呈现许多不规则的小气孔。而大块的“猪血豆腐”,颜色较暗,摸起来略显坚实,里面的气孔较大。   “猪血做的鸭血豆腐,跟真的一样,根本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很多批发市场和超市都从我们这儿订货。”刘学军说。   “你放心吧,几乎整个北京的鸭血豆腐,都是猪血做的,哪有那么多鸭子。”刘学军说,价格上,猪血豆腐1.3元一大块,“鸭血豆腐”1.3元两小块,都是1.3元一斤。   “我可以卖给你,但万一被人查出来,你别说是从我这儿批发的,说了我也不承认,鸭血豆腐都不开票。”刘学军说。   店铺内“鸭血”提价5倍   为弄清假鸭血豆腐销往何处,记者多日在第五肉联厂附近蹲守。   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刘学军都会驾驶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满载10余筐血豆腐,驶入第五肉联厂发货处。   北京第五肉联厂发货处,停放着数十辆厢式货车。夜晚到凌晨,这些货车载着各种肉制品,运往北京各地的批发市场和超市。 5月6日早上,记者到稻香村农大店购买鸭血,售货员正在装袋。 记者从稻香村农大店出售的“鸭血”中找到牙签,证实为假鸭血。   5月3日下午5点多,刘学军将十几筐血豆腐运到发货处,将一筐筐血豆腐搬上一辆牌照为京AJ4594的红色厢式货车。   当晚10点40分,红色厢货启动,驶出肉联厂。20分钟后,货车停靠在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回龙观店门前。司机和店内工作人员从车上抬出几筐血豆腐,抬进店内。   随后,记者继续跟车发现,这辆红色厢货又分别驶入稻香村农大南路店和农大店。   据了解,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驰名中外的老字号企业,专门销售糕点、速冻食品等,在北京拥有多家店铺。   5月4日,记者探访稻香村回龙观店、农大南路店、农大店,这些店铺内均设有冷食专柜,且摆放有血豆腐出售。记者询问是否有鸭血豆腐,回龙观店表示需要问下总部有没有货,得到的答复是暂时没货。农大店则称,有鸭血豆腐但需提前订货,第二天可取货。随后,记者预订30斤鸭血豆腐和10斤猪血豆腐。   5月5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稻香村农大店。店员抬出一个红色塑料筐,与第五肉联厂血豆腐车间的筐一模一样,里面正是记者订购的30斤鸭血豆腐和10斤猪血豆腐。   “鸭血是第五肉联厂的,你放心就是了。”店员说。   算账时,出厂时1.3元每斤的价格,到了稻香村农大店就变成,鸭血豆腐每斤8元,猪血豆腐每斤5元。   随后,稻香村农大店出具购物小票只显示名称为“排酸猪血”的单价和金额,“鸭血豆腐”没有任何显示,只是金额240元。记者索要发票,工作人员开具的发票也只显示为食品,“不能开出明细。”工作人员说。   假鸭血豆腐进出稻香村店铺   那么稻香村农大店销售的鸭血,是否就是刘学军的车间用猪血制成的?   记者再次从稻香村农大店预订了鸭血豆腐,对方承诺5月6日早上可取货。  5月5日,天气炎热。下午4点15分,刘学军驾驶红色三轮车,载着七八筐血豆腐,从血豆腐加工车间驶出,直奔北京第五肉联厂发货处。   到了发货处,刘学军还是找到那辆京AJ4594红色厢式货车。拉开厢货门,他将两筐血豆腐放进车厢后,又往其他厢货上货。   当日下午,刘学军往返加工车间和发货处四趟,共运送血豆腐二十余筐,除了往厢货内上货外,有几筐血豆腐还被搬进肉联厂附近的超市。   晚上8点,天色渐暗。记者站在京AJ4594厢货车旁,看到车厢内两个红色塑料筐,盛着大量血豆腐。血豆腐的形体大小,正是此前记者在血豆腐生产车间暗访时,刘学军介绍的“鸭血豆腐”。   此时,“鸭血豆腐”装车已有4个多小时,厢货内弥漫着腥臭味。   为证实“鸭血豆腐”的流向,记者将此前做过标记的六根半截牙签,分别插入血豆腐中。   当晚10点40分,京AJ4594厢货装上冷鲜肉和猪蹄后,驶往北京多个稻香村店。11点30分,厢货如期来到稻香村农大店,几名店员将盛放血豆腐的红筐搬进店内。   5月6日上午8点30分,记者前往稻香村农大店取货。   店员从柜台下抬出满满一筐血豆腐,“鸭血都给你准备好了,今早刚到的。”   记者称单位报销严格,要求开具完整信息的小票。店员表示为难,“你跟你们单位领导好好说说,不能开全,这个空白就是鸭血。”随后,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店员只给记者开了一张“鸭血款”的收据。   8点45分,记者抬着装有“鸭血豆腐”的红筐走出农大店,将血豆腐逐一掰开。筐内的水温适中,可见未作保鲜处理,从运送到售出,血豆腐已放置达15个小时以上。   在一片散发腥臭味的“鸭血豆腐”内,昨晚标记的六根半截牙签,赫然出现。   稻香村北师大店神秘“鸭血”   记者调查,并非只有稻香村农大店出售猪血做的“鸭血豆腐”。   5月3日上午9点多,稻香村北师大店内人头攒动,提着菜篮子的顾客进进出出。冷鲜食品的柜台里,摆放着大块的鲜肉和两筐血豆腐。   记者自称是单位食堂采购,店员指着大块的血豆腐说,这是猪血,“也有鸭血豆腐卖”。   记者反复强调,来稻香村采购鸭血豆腐就是图个放心,一定要货真价实。   售货员打起保票,“尽管放心,我们的冷鲜肉和血豆腐都是北京中瑞食品厂供应的,保证是真正的鸭血豆腐。”   记者在该店订下20斤鸭血豆腐,对方承诺第二天上午来取货。店员还保证,他们店的血豆腐都是每天上午8点到11点和冷鲜肉一起送来,全是新鲜的。   5月4日早晨7点多,记者来到稻香村北师大店门外,该店尚未营业。   早上8点,该店铺营业开门,大块的冷鲜肉和血豆腐已经摆上柜台。   店铺附近卖早点的人员证实,这家店的货物基本都是早上五六点钟送来,根本不是售货员说的“上午8点到11点”。   上午近9点,记者到店内取货,店员从柜台下一只塑料桶内取出一块一块分割好的“鸭血豆腐”,装进4个塑料袋子交给记者,并开具“鸭血豆腐”发票。   “鸭血6.8元一斤,因为你买得多,按5.5元一斤。”店员笑着说。   随后,记者联系中瑞食品厂,该食品厂工作人员称,他们只做冷鲜肉配送的生意,并不制售鸭血豆腐。   那么,稻香村北师大店销售的“鸭血豆腐”究竟从何而来?   “猪血多兑水就变鸭血”   5月4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大兴黄村的中瑞食品厂,询问厂内“有没有做血豆腐的”。经多名工人指点,记者在该厂一处平房内找到制作血豆腐的车间。   距离车间10多米远,就有一股血腥味扑鼻而来。一辆运送猪血的罐车停在车间门口,门内不断有污水流出。   记者踩着污水进入车间,一筐筐制作好的血豆腐映入眼帘,左边放着的筐内,分割好的血豆腐体形较大,门右边则放着四五筐体形较小的血豆腐。   三四十平方米的车间内,满地污水。靠墙放有四五个一米多高的铁皮容器,容器下都架有燃气管和燃气灶。一只铁皮容器里,大块的血豆腐摆得满满当当。   见有人上门,车间内两女一男迎上来,记者佯称做饭店生意,每天需要上百斤血豆腐。   “你要多少都有。” 一名男子自称李老板,见来了大客户,满脸堆笑介绍,这里猪血和鸭血豆腐都有,说罢拿起进门处右手边红筐里体形较小的血豆腐说,这就是做好的“鸭血豆腐”。   李老板抓起大小不同的两种血豆腐,教起记者如何辨别,“你看,猪血豆腐气孔大,鸭血豆腐看上去没什么气孔。”   李老板还自称,多家大型超市和饭店的血豆腐都是出自他们家,“我每天做的猪血豆腐和鸭血豆腐都有好几百斤,光今天鸭血豆腐就做了280斤。”   记者质疑,中瑞食品厂只销售冷鲜猪肉,哪里来的鸭类产品。   李老板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自家制作的“鸭血豆腐”的确是用猪血做成的,“我告诉你,市场上的鸭血豆腐都是用猪血做的,现在根本就没有技术能检查出血豆腐是用哪种血做的。”   见记者脸露疑惑,李老板索性拿起两块血豆腐,“就是兑水多少,兑水多,血豆腐就嫩,当鸭血豆腐卖,加水少,豆腐硬实,就当猪血豆腐卖。”   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要把猪血做得非常像鸭血,可能会在加工过程使用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也表示,假的鸭血豆腐基本都是用劣质的猪血或牛血制成的。为了增加血豆腐的防腐性和韧性,不法商贩还可能加入甲醛、工业色素等,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伤害。   售血豆腐须有检疫票据   记者从多家京城知名火锅店了解到,猪血豆腐触手有坚实感,切面气孔较大,吃起来有嚼劲,鸭血豆腐质地平滑,气孔很小,口感细嫩柔滑,而且猪血豆腐越涮越硬,鸭血越涮越嫩,甚至用筷子一夹即碎。   对于记者从稻香村农大店和北师大店购买的两份“鸭血豆腐”,一家知名火锅店的大厨表示都是猪血仿冒。他透露,为了买到真正的鸭血,他们都是去菜市场买成碗的鲜鸭血,让大厨亲自制作。记者表示要拍张真鸭血豆腐的照片时,火锅店老板马上予以拒绝。   5月11日下午,新发地牛羊肉大厅内,有五六家销售猪血豆腐、鸭血豆腐的摊位,所售的血豆腐都是盒装,均3.5元一斤。   一名女摊主表示,市场上不允许销售散装的血豆腐,“盒装的都是检疫合格的,散装的一般都没有检疫。”   而在家乐福超市广渠门店生食区,记者看到所销售的猪血豆腐,都贴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的标签,每斤售价15.3元。   北京动物检疫部门表示,活猪、鸭只要检疫合格,其身体分割部位生产的如猪血豆腐、鸭血豆腐是允许销售的,但销售者须有相关的检疫票据,未经检疫的不允许出售。   5月11日下午,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总部工作人员称,稻香村各个加盟店实行自行取货,没有统一配送。   ■ 小贴士   如何鉴别真假鸭血   1、看气孔。真鸭血豆腐在未煮熟时没有气孔,表面光滑。用刀切,切面会有大小不一的气孔。而假的鸭血豆腐在未煮熟时就有蜂窝状气孔,刀切后,切面会出现大小均匀的气孔。   2、看颜色。真的鸭血豆腐呈暗红色,而假的却接近咖啡色。   3、看口感。真鸭血细、滑、嫩,吃在嘴里像豆腐一样。假鸭血往往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淀粉和其他化学品,一般有韧性,可以拉伸,吃起来口感很韧,像果冻一样。   4.夹一夹。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筷子去夹,夹不断的就是假鸭血,很容易夹碎的就是真鸭血。
  • 中石化汽油再曝质量门 或因甲醇代乙醇
    中石化再一次陷入汽油“质量门”,不过,这次“受害者”由香港车主变为河南车主。   昨日,中石化办公厅有关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中石化总部正在等待河南安阳当地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对油品进行抽样检验的报告。而中石化安阳公司有关人士也称,目前已停止出售这批疑因导致部分车辆故障的93#汽油。   各方等待抽样检验报告   据报道,2010年3月中下旬开始,河南省安阳市内许多4S店突然接到大批送修车辆。这些故障车辆都有着同样的“病症”:轻则会出现加油不顺、冒黑烟、尾气刺鼻的情况,重则排气管不断喷出红或黑色液体、无法启动,最严重的会出现一些零件损坏的情况。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向中石化方面进行了求证。   中石化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士说:”此事件还没有上升到中石化北京总部这个层面解决,具体情况要问中石化河南安阳分公司,由他们具体负责处理,中石化总部也在等待检测报告的出来。估计就这几天会出来,到时会对外公布。”   “对不起,我只是一个负责加油的员工,关于车辆故障的问题我不太清楚。”中石化河南安阳分公司旗下加油站的一位员工在电话中说道。   安阳分公司负责油品零售业务有关人士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4月1日起,当地加油站已经全部更换了一批新的93#汽油,上批油已经停止销售了。4月初,中石化河南安阳分公司在安阳市电视台也发表了公开声明,表示将对车主损失的油费和清洗费进行理赔。   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目前也声明表示,已组成调查组,在前期组织有关专家赴现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责成安阳石油分公司主动邀请当地工商局和技术监督局对油品进行抽样检验,同时将邀请车友代表和关注此事的网友、媒体记者对抽检过程进行监督,最终调查结果待专家及权威机构拿出意见后及时公布。如果调查证实下属企业确实存在内部管理问题,其将对有关责任人问责。   甲醇代替乙醇所导致?   一位不愿署名的汽车业内专家称在最终抽样检验没有出来之前,无法确定事故的最终原因。不过,他担心或许是汽油中加入甲醇代替乙醇导致。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之前曾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暂停核准玉米加工乙醇项目。乙醇汽油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占用耕地和粮食,而且发酵乙醇价格高。上述专家说,国内乙醇限产,没那么多已乙醇添加,一些加油站为了追求利润,甲醇代替乙醇。而全国每年有几十万吨甲醇不知去向,特别是在山西、河南地区。   与乙醇汽油相比,甲醇汽油的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甲醇生产成本在每吨1000元左右,而每吨乙醇的生产成本在4500元左右。   据专业人士介绍,甲醇汽油M15标准,是汽油里面加入15%左右的甲醇,以及一定量的添加剂,以此类推M30和M50则是分别加入30%和50%的甲醇。目前,只有山西省在全面推广甲醇汽油。
  • 2010年9月全国甲醇产量统计
    2010年9月,全国甲醇产量为130.1万吨,较去年同期上涨5.3% 1-9月累计产量为118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3.1%。   2010年9月中国甲醇产量最高的省份有:山东27.34万吨,内蒙古15.44万吨,河南11.69万吨,陕西10.1万吨。同2009年同期相比,山东减少了7.6%,内蒙古减少了0.5%,河南减少了17.1%,陕西减少了38%
  • 车用燃料甲醇国家标准发布
    5月2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对外发布公告,《车用燃料甲醇》已获得批准,将于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将全面推进和规范我国甲醇燃料使用,扩大甲醇市场需求,缓解当前我国甲醇生产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境。   甲醇燃料被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我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发展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确定为今后20~30年过渡性车用替代燃料。即将实施的《车用燃料甲醇》标准,规定了车用燃料甲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等,适用于车用燃料甲醇的生产、检验和销售。《车用燃料甲醇》标准规定的产品是用作车用甲醇燃料的原料,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降连葆介绍,这个标准是把甲醇从化工产品向燃料转变的合法依据,以车用燃料甲醇为基础调配各种比例的甲醇汽油。   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暴跌影响,从去年9月份以来,国内甲醇价格持续下跌,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市场萎缩,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扩大需求无疑是化解甲醇产业危机最好的办法。
  • 低比例甲醇汽油将出国家标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日前透露,低比例甲醇汽油国家标准(M15)的相关实验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做补充、完善和标准修订的工作,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将有望出台。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介绍,目前我国醇醚燃料产品滞销严重,甲醇、二甲醚开工率不足。   我国甲醇的生产能力已突破3000万吨,但由于甲醇制烯烃项目仍在示范中,M15标准尚未出台,再加上国外低价甲醇的倾销,目前甲醇行业整体开工率不到50%,全国二甲醚装置平均开工率已降至20%左右,生产运行困难。   胡迁林认为,标准的缺失是制约醇醚燃料发展的突出问题。他认为,在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醇醚燃料等洁净煤利用技术将和风能、太阳能一样,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他表示,一方面,醇醚燃料的资源能够得到保证,生产甲醇二甲醚用劣质煤,我国12亿亿吨的煤炭储量中有20%是劣质煤,通过现代煤化工技术可以实现洁净转化,技术上也没有瓶颈 另一方面,实践证明,醇醚燃料的经济性、清洁型、车用适应性都没有问题。   此前,我国2007年立项,2009年正式颁布了车用燃料甲醇汽油标准和高比例甲醇汽油国家标准(M85)。胡迁林表示,只有这三个标准还不够,要推广醇醚燃料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三个产品标准外,配套的加注系统、输配系统等的标准也应当及时出台。
  • 高纯试剂中杂质检测专题——工业甲醇中铵离子的测定
    01 引言 离子色谱法测定甲醇中铵离子 监测甲醇中铵离子含量在煤基合成甲醇工艺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煤基合成甲醇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杂质气体 ,如 CO 、NH3 以及有机硫化物、氮的氧化物、煤焦油等,而铵离子会引起合成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失效,致催化剂效率严重下降;同时铵离子含量较高时会降低低温甲醇洗脱硫效率、对工艺设备有严重影响。因此,通过控制甲醇中铵离子的含量 ,可以防止催化剂中毒,提高转化率,降低成本。工艺控制中工业用甲醇中铵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5mg/L.制定工业用甲醇中铵离子测定方法,是为工业甲醇的杂质检测提供一个试验方法,对指导甲醇为原料的相关生产过程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甲醇中NH4+的测定都是采用离子色谱法,2022年3月1日开始实施国标《工业用甲醇中铵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下面小编分享下甲醇中NH4测定的离子色谱法。02 相关标准 GB/T 40395-2021《工业用甲醇中铵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03 皖仪科技应对方案 皖仪仪器设备 试剂耗材 甲醇:色谱纯;铵根离子:ρ=1000mg/L;一次性注射器(0.5-2mL);有机系针式过滤器(0.22μm) 测试结果 标曲线性测试NH4+标曲重叠谱图NH4+线性说明:由于所有胺类物质一次线性范围均较窄,本次按照标准要求配置的标准曲线系列梯度范围较宽,因此,标准曲线采用二次曲线拟合,本次测试铵离子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996,线性良好。------ 重复性测试 ------ NH4+0.05mg/L连续3针测试谱图NH4+0.2mg/L连续3针测试谱图NH4+2.0mg/L连续3针测试谱图 ------ 重复性结果 ------ 说明:根据谱图及测试结果可见,所有组分定量重复性均小于1%,定性重复性均小于0.2%,测试重复性良好。------ 检出限 ------ 注:标准中规定,在进样体积为50μL下,测定下限为0.01mg/L,本测试以NH4+0.05mg/L进样,考察其峰高,取测试最大噪声,以3倍信噪比对应峰高为检出限。------ 测试结果 ------ 经计算,本次测试 NH4+检出限为 0.434μg/L,小于标准要求的 0.01mg/L。04 总结 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离子色谱法,对甲醇中 NH4+进行测定,准确度高,灵敏性好,精密度好,该法可用于甲醇中 NH4+的测定。05 注意事项 — END —扫描二维码 |
  • 上周国内甲醇市场强势上扬
    上周,国内甲醇市场强势上扬。外盘持续上升以及通胀预期的背景,为价格处于相对低位的化工产品提供了较强的上行动力,加上国内甲醇装置开工率较低,现货压力继续消化,刺激报价大幅提高,交易气氛十分活跃。短期内,预计市场仍将延续强势运行。   华东地区甲醇市场继续活跃,价格强势上扬,主流报价在2750~2900元(吨价,下同) 华南地区震荡上升,价格稳步上涨,主流报价在2750~2780元 华中地区甲醇装置开工不足,价格快速上涨,主流出厂价在2700~2750元 华北地区甲醇装置开工不足,厂家销售顺畅,报价大幅上涨,主流出厂价在2600~2750元 东北地区甲醇市场走势强劲,价格大幅冲高,主流报价在2550~2700元。
  • 低比例甲醇汽油国标年内或难出台
    近日有消息称,低比例甲醇汽油国家标准(M15)的相关实验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出台。受此推动,国内甲醇汽油市场量价齐升,新扩产项目不断涌现。   但多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低比例甲醇汽油国标其实早就可以出台,之所以一推再推是由于利益集团重重设阻——个中关键在于,甲醇汽油一旦推广将对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目前看来,该标准很可能又要推到明年才出。而当下甲醇汽油盲目的产能扩张将会造成未来市场供需面的再度失衡。
  • 在线气体分析仪在煤化工中的应用—甲醇合成
    甲醇合成的原料主要是气化煤气、焦炉煤气、天然气等,经过净化(变换,脱硫,脱碳),然后调整其压力进合成塔,出来后冷却,然后在经过醇分进精馏塔提纯。在线分析仪器的主要用量在煤气化工段,而对于净化和合成工段所使用的仪器数量较少。针对相同制煤气工艺而言,甲醇工艺所需要的分析仪器数量要少于合成氨工艺。煤气化技术是发展煤基化学品(如甲醇,氨、二甲醚),煤基液体燃料,先进的IGCC发电技术,多联产系统,制氢,燃料电池,直接还原炼铁等过程工业的基础,是这些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龙头技术,可以说是工业领域许多行业发展的“引擎”。航天炉煤气化工艺主要技术路线:干煤粉作原料,采用激冷流程,主要特点是技术先进,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可达95%),碳转化率高(可达99%) 气化炉为水冷壁结构结构,气化温度能到1500-1700℃的高温 对煤种要求低,可实现原料本地化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关键设备全部国产化,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图源网络,侵删)不同的设计院、以上数据有差异
  • 车用甲醇汽油国标或年内出台 推广存阻力
    “《M15车用甲醇汽油》国家标准上报稿已经完成了,经专家讨论后将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核通过。”5月4日,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一位权威人士表示,如果不出意外,该标准将在年内出台。   甲醇汽油是甲醇与汽油的混合物,甲醇的掺入量一般为5%-20%,以掺入15%者为最多,所以称M15甲醇汽油。   “这仅意味着甲醇汽油在全国生产和销售具有了合法性,但是光有标准还不行,还需要公众的接受以及省级和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促进。”上述人士说。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甲醇汽油相对普通汽油成本优势越来越大。卓创资讯的分析师陈晴称,目前国内市场上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的价格基本一致,93#汽油的均价在8000元/吨左右,而市场上甲醇汽油的批发价格仅在2000-3000元/吨,零售方面1升甲醇汽油要比普通的汽油便宜3~5角。这主要是因为甲醇是化肥和制药、煤炭等行业生产的副产品,也可利用化工原料合成,价格低廉,来源极为广泛。   不过,甲醇汽油在推广中也发现了不足。据了解,甲醇腐蚀性很强,普通汽车的油路系统不是耐腐蚀材料制成,汽车的发动机寿命明显缩短。   此外,其低温运转性能和冷起动性能较差,动力性能也不及纯汽油。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对于甲醇汽油的姿态却始终 “隔岸观火”。陈晴称,携手两大油企推广甲醇汽油存在阻力。因为,两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炼厂,有足够的油源供应,在资源不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外采其他油源 更为重要是甲醇汽油的参与本身就影响两大油企的利益分配。
  • 脂肪酸分析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
    下载:脂肪酸分析用三氟化硼甲醇溶液.pdf 关键词:三氟化硼甲醇 脂肪酸 甲酯化 上海安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斜土路2897弄50号海文商务楼5层 [200030] 电话:86-21-54890099 传真:86-21-54248311 网址:www.anpel.com.cn 联系方式:shanpel@anpel.com.cn 技术支持:techservice@anpel.com.cn
  • 默克氘代甲醇成本价促销
    默克光谱级氘代甲醇成本价促销 促销价:180元/包装 市场价:533元/包装 先买先得,售完为止 产品名称 甲醇-D4 品牌 MERCK 包装 10*0.5ml 氘代率 =99.8% 用途 核磁共振谱 货号 1.06028.0005 陈燕 021-51693889-11 chenyan@hq17.com QQ:2830218935 www.hq17.com 上海恒奇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上海市金钟路658弄1号楼甲4层
  • 青岛退运甲醇超标进口蒸馏酒
    近日,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意大利进口酒进行检验过程中发现,其中三款白兰地酒甲醇含量分别达到0.23g/100ml、0.26g/100ml和0.31g/100ml,超出0.1g/100ml的国家标准限量。为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青岛检验检疫局依法对该批货物作退运处理。   甲醇对人体具有极强的毒害作用,会造成视力损伤、减退以致双目失明、甚至导致死亡。在“双节”来临之际,青岛检验检疫局对进口蒸馏酒进一步加大了监控力度,谨防不合格蒸馏酒流入国内市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