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技术应用

仪器信息网技术应用专题为您整合技术应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技术应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技术应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技术应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技术应用话题讨论。

技术应用相关的资讯

  • 天津分析测试新技术与前沿应用高端论坛,聚焦质谱新技术发展与应用!
    质谱分析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同时,质谱仪器可以根据不同样本,利用合理的前处理方法和灵活的仪器组合方式,实现不同标志物的精准检测,故质谱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促进质谱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助力科研院所、高校、生产企业分析能力的提升,天津分析测试协会与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5月11日组织召开“天津分析测试新技术与前沿应用高端论坛——质谱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质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等方面,以线上报告的形式展开深度交流与学习。点击图片或扫码报名会议日程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14:00主持人班睿(天津市色谱研究会书记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14:00蛋白质赖氨酸修饰的质谱鉴定和应用张锴(天津医科大学 教授)14:30最新MALDI成像技术和生物医学应用王勇为(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经理)15:00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物构象分辨质谱解析李功玉(南开大学 研究员)15:30代谢组学的“前世今生”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李遇伯(天津中医药大学 教授)16:00质谱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荀敬(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天津市南开医院) 助理研究员)16:30磁性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中的应用王意(天津大学 高级工程师)赞助厂商专家阵容班睿 天津市色谱研究会 书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副教授主持人个人简介:1986年7月津大学化工学院任教,历任于天助教、讲师和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遗传育种和发酵工程,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有2项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张锴 天津医科大学 教授报告题目:《蛋白质赖氨酸修饰的质谱鉴定和应用》个人简介: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PI。从事蛋白质组学和生物质谱研究。发展了基于色谱质谱技术鉴定蛋白质赖氨酸修饰和调控蛋白的系列高灵敏分析新方法;发现并系统揭示了细菌中新型赖氨酸修饰的组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揭示了食管癌中赖氨酸修饰组学特征和功能。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近年来,主要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Cell、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目前兼任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分会委员、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理事长。王勇为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经理报告题目:《最新MALDI成像技术和生物医学应用》个人简介:2018年加入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任MALDI质谱成像应用经理,负责MALDI质谱成像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的应用发展。王勇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从事色谱和质谱分析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自2000起,先后在安捷伦科技和赛默飞世尔科技从事多种类型质谱仪的技术和应用支持,以及在蛋白质组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市场推广。李功玉 南开大学 研究员报告题目:《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物构象分辨质谱解析》个人简介: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科大化学系,随后在密西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开展博士后研究,2021年2月加入南开大学。研究方向为大分子结构质谱分析。迄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曾获美国质谱学会博士后最高奖ASMS Postdoc Career Development Award。主持承担国家海外优青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重大项目(骨干)等。担任天津市色谱研究会理事及JAT与Frontier in Chemistry等中英文杂志青年编委。针对人类疾病关联的低丰度蛋白修饰构效关系精准解析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李功玉课题组依托非变性离子淌度质谱平台,创造性搭建《高性能构象分辨质谱》多场景分析系统,成功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标志物蛋白手性修饰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疾病关联的新型蛋白结构亚型,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新思路提供了初步的完整蛋白水平上的分子基础。李遇伯 天津中医药大学 教授报告主题:《代谢组学的“前世今生”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个人简介: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首届青年岐黄学者,天津市特殊发展支持计划高层次创新团队负责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长期致力于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构建了创新的代谢组学分离分析及应用技术平台,应用于中药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并开展临床代谢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等课题28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论文60篇;编写著作10部;获批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以负责人身份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荀敬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天津市南开医院) 助理研究员报告主题:《质谱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个人简介:现为天津市医院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利用天津市急腹症器官损伤与中西医修复重点实验室平台,主要围绕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复发转移的免疫调节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开展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局级课题2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5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1.6分,累计影响因子约30分。王意 天津大学 高级工程师报告主题:《磁性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中的应用》个人简介:高级工程师,天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光谱室负责人,沈志康奖教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无机质谱和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实验室教改项目及横向开发项目,指导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承担仪器分析教学课程3门,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文章近20篇,完成2项教育部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项目,参与制定发布行业标准1项,参编1项教育部行业标准和分析技术丛书。欢迎扫码参会,共同探讨质谱技术!
  • 近红外:“开放”的技术,共享的应用
    原想绞尽脑汁写些与众不同的词作为开场白,但在拜读了群里几位近红外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颇有建树的老师的关于“我与近红外的故事”的文章后突有感悟,近红外技术作为一项实用的检测技术,无需堆砌华丽的辞藻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只需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朴实无华的娓娓道来,其独特魅力已然跃然纸上。循此思路,我也讲讲我在近红外技术领域学习、工作与应用的经历和感受。  和很多从事近红外领域研究的老师一样,我是从读博士开始接触近红外的。所不同的是,我是因为导师有近红外方向研究的课题才读的博士,并且很幸运一开始就从导师十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起步,还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博士课题。2000年,我的导师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徐可欣教授刚从国外作为“长江学者”引进人才回到母校,需要博士硕士与其共同开始课题的研究,而我刚好硕士毕业,作为导师回国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当时课题组只有我和李庆波2名博士)进入课题组开始工作,也算近红外研究领域的“科班”出身吧。当时的研究课题是“人体无创血糖检测”。迄今为止我仍然认为这是近红外应用领域最难的课题之一,可以说对影响近红外检测技术应用的难点该课题都有涉及,如光在人体中行进的光程不确定性,占人体大部分组成的水分、蛋白、脂肪的吸收对含量相对较低的血糖的吸收的干扰,人体结构的差异和不同个体不同部位的差异都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另外,由于不能对检测对象(人体)做任何样品前处理,解决手段受到很大限制。所涉及到的学科除了属于物理学的近红外,数学的化学计量学,还涉及到医学等其他领域,导师把这一课题作为其终生研究的主方向,也直接影响了我直到现在仍然从事与近红外应用相关的工作。徐老师在课题研究上的两个“态度”使我印象深刻并受益匪浅。一是“开放”的态度,刚回国时,徐老师在无创血糖检测研究上已经处于世界上比较前沿的水平,但在科研领域并不墨守陈规闭门造车,就像现在很多不同领域的近红外专家一样,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取长补短,并经常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如OCT研究的专家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使我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开拓眼界。除了每人发一本陆婉珍院士的红宝书《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入门的理论基础学习资料外,徐老师还把在国外带回的十几箱研究资料提供我们学习,使我们很快跨过了入门的阶段。另外,虽然以近红外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但并不排斥其他的可能解决方案如紫外、红外、微创、拉曼等等,这也为这些技术在课题组后来的其他检测研究上的良好应用打下了基础。他也始终坚持“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问题的解决才是目的”。二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既是天津大学的校训,也是徐老师从事科研工作一直坚持的态度,这点从其报告中会深有体会。他经常强调“失败并不可怕也并非一无所用,至少别人会从你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但为了成功去编造结果或数据是绝对不允许的”。对我们所从事的研究都要求尽可能的有实验数据支持,并且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具有复制性和可再现性,这可以说切中了近红外技术应用与推广的要点。这一思想对我影响深远,现在我和客户交流时还时不时冒出“我们用数据说话”的口头禅。为此,实验室把大部分经费都用在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耗材上,先后购买了PKI公司的傅立叶变换光谱仪,BRIMROSE公司的AOTF光谱仪,布鲁克公司和尼高力公司的光谱仪。对这些仪器的实际操作与理解,对于我现在从事的近红外仪器销售与推广应用工作可以说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为了得到实际的无创血糖近红外检测数据,我们实验室成员大部分都做过光谱采样的血糖抽血检测(连续糖代谢变化检测)的实验,可以说为科研工作真的付出过“血”的代价。我从事的课题是光子在组织中行进路线的蒙特卡罗仿真研究,除了计算机仿真外,实验室还搭建了不同光程半径的同心光纤环采样实验光谱仪,以及营养液和牛奶的激光穿透组织的模拟实验平台,以至于其他课题组的同期同学不无羡慕的说“你读个博士可真没少花老师的钱”。下图为当时的实验装置:  2003年博士毕业后,我就进入了瑞典波通仪器公司一直工作至今。我们公司早期生产滤光片型的近红外光谱仪,在面粉检测领域占领了80%以上的市场,但在其他领域鲜有建树。进公司的当年正好赶上公司刚刚推出了一款固定光栅二极管阵列的DA7200近红外光谱仪,其最大的卖点是“开放式”检测,即光从上向下直接照射样品,不通过任何石英介质直接照到样品上。当年只卖出了4台,习惯于在面粉这一狭窄的应用领域应用的我们并不清楚我们的销售对象在哪,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好这一卖点。第二年,在逐渐熟悉了我们服务的农业领域以后,我在学校时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发挥了作用:对近红外的扩展应用不应仅仅拘泥于理论,而是从整体上消除影响近红外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去适应样品的原生状态和客户的需求。而DA7200“开放式”检测设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为此,我们开发了适合于液体,尤其是浑浊有沉淀或分层液体的连续流动椭圆石英样品池,采用后样冲前样的方式解决样品冲洗和交叉污染的问题,一下子在油脂和发酵行业打开了市场。针对单粒谷物漫反射信号微弱,谷物颗粒形状不规则导致静态检测时漫反射光各向异性无规律的问题,我们开发了凹面镜聚焦透反射增强信号并自旋转的微量样品检测附件,这又帮助解决了近红外在育种和农业科研领域应用的一些问题,对于象酱料、肉、蚝油等难清洗的样品,我们开发了成本极其低廉的抛弃型样品杯,对于象奶粉、面粉等因内部空气影响样品密度进而影响检测准确度的样品,我们开发了弹性压紧杯。这些改进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解决了影响近红外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样品形态或样品前处理因素。瑞典总部也对波通中国公司采取开放交流的态度,这些附件很多也在其他国家得到了应用。后来,DA7200的销售量逐渐上升,我们也达到了年销售过百台,现在中国市场DA存量过700台的业绩。虽然没法和布鲁克公司那300台的一单相比,但也踏踏实实的对近红外的应用与推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图是国内开发的部分检测附件:  从事近红外仪器的应用与推广工作,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客户,这也是我从事这一工作的另外一大动力源。记得刚到公司不久,我接待一个私人油脂公司的老板,我觉得这是展示我知识和能力的机会,我从横向比较讲我们仪器相对于其他如光栅、傅立叶变换等光谱仪的优势,纵向讲我们公司在粮油加工领域应用的历史和经验、业绩,为保险起见还增加了近红外原理等基础知识,以及近红外检测结果和化学值的关系,系统偏差,绝对误差,仪器重复性,误差的正态分布等等相关知识,足有1个多小时,听得我们公司经理频频点头,老板一个问题也没问,我也得意的想:这下把你老板镇住了吧。这时,一脸茫然的公司老板从包里拿出了两个棉籽样品(上图仪器左脚盘子里那样),说:“你说了半天,我几乎一句不懂,也不关心,你测测这俩样品的水分和含油,测准了我就买,测不准就拉倒”。我只好硬着头皮忐忑的开始安装曲线,检测样品,老板也拿着一张纸条不停的瞄着屏幕,应该是在对比检测结果。至今我也不知道检测结果到底准确度如何,只是老板随后的一句话让我如释重负:“我们谈谈合同细节和价格吧”。这件事后我感触良多,对于我们的服务对象,任何理论和分光原理都不是他们关心的,或者说不是最关心的,能够直接反映仪器应用效果的“稳不稳(重复性),准不准(准确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后者,前面我1个多小时的介绍基本清零。最终用户能够购买,另外一个因素是我刚刚得到了一个棉籽用户的数据库和曲线,至少仪器可以直观的显示检测结果,这对很多基础的应用用户是最有说服力的。由此后我们公司制定了政策:鼓励用户收集并提供数据库,而我们也把整合后通用的数据库终身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这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近红外的应用与推广。所以我认为近红外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数据库的“共享”,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约10年前我去一个黑龙江油脂用户那回访,当时厂子的董事长指着院子里的帕萨特对我说:“我原计划要换车的,现在我的奥迪A6变成了DA7200,你们可要让我用好呀”。我顿感压力很大。今年开培训班时,该董事长特别让他们厂的化验室主任对我们公司表示感谢:“近些年国产大豆油脂行业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们周边的几个厂都倒闭了,我们及时转型代中储粮做玉米收购,同时改为加工生产米糠油,在此过程中近红外分析仪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关键作用,给我们带来了不知几个奥迪A6的收益。”我也很受感动,在培训班上以此为案例说明近红外模型共享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直接收益,客户都很认可。从事近红外应用工作带来的酸甜苦辣不胜枚举,但解决实际问题后得到客户肯定带来的喜悦完全抵消了过程的辛劳,相信很多近红外同仁都有同感。  谈近红外的基础理论知识难免有班门弄斧之嫌,在此我只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个人对近红外应用的几点感受。  1、很多近红外的检测问题并不是分光方法和光谱仪自身的问题,同一个外壳可以装入光栅、AOTF、傅立叶变换等不同的分光系统,不同品牌的近红外仪器也可以使用同一厂家的光谱仪。单纯追求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并不会解决本质的问题,因为检测对象和周边环境或者安装点位置(对于在线)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仪器自身的误差或热噪声,往往进样方式是否合理就已经决定了一个应用的成败。  2、近红外的普及应用是近红外发展的源动力,近红外未来大量的使用还是在生产或贸易环节,只有把科研的成果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解决现在生产环节的问题并产生经济效益,近红外技术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3、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和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应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我们有用户购买了一台实验室近红外分析仪,却购买了8台在线分析仪,其需求比例决定了在线仪器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再如我们公司的IM8800便携式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因其检测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在谷物贸易应用中很有市场,很长一段时间用户需要按交钱顺序排期等货,现在用户都直接称呼8800为“快速蛋白机”,以至于其他厂家推出类似功能仪器时直接介绍为“蛋白机”。如果在线仪器能进一步提高性价比,便携仪器能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前景会更光明。  4、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化学计量学如果解决了实验室来源不同的同类样品的数据库合并建模问题,无论使用线性还是非线性方法,并且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将对近红外数据库的真正共享起到决定性作用。  再次感谢我的导师,近红外光谱协会的各位专家对我近红外应用工作的支持,也感谢那些与我们共同开发,数据共享的用户们!
  • 超声波技术的应用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应用:1、细胞破碎超声波破碎细胞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节省时间等优点,多用于微生物和组织细胞破碎。超声波频率高于15-20KHz,在菌悬液中形成空化效应,使细胞产生急剧震荡而导致破裂,用于提取细胞内含物,如:大肠杆菌制备酶等。2、超声波化学合成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过程中,空气泡产生高达5000K的高温,大于200MPa的压力。这就成为超声波化学合成的能量来源,利用这些能量可以在一些微粒表面合成出纳米粒子。3、超声波制药1)注射用医药物质的分散——将磷酯类和胆固醇和药水的混合 物,经过超声分散,可以得到更小粒子供静脉注射使用2)草药提取——利用超声破碎植物组织,加速溶剂穿透组织, 提高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率。如金鸡纳树皮中生物碱浸出,一般方法需要5小时以上,采用超声波分散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3)制备疫苗——将细胞或病菌借助于超声分散将其灭活后,用于疫苗制作。4、超声波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超声波对化妆品的乳化和分散效果,形成更小的乳化微粒,使化妆品更深入渗透到肌肤层中,让肌肤更好吸收,发挥更好的效力和作用。使用超声波分散,在不需要使用乳化剂的情况下就能使蜡及石蜡乳化,化妆水等油的微粒子分散,微粒直径可以在1um以下。5、超声波对酒的醇化—催陈技术新酒的口感辛辣,味道差,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陈化,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及缔合过程,使辛辣、刺激性变小,酒味甘绵柔和,香味增加,口味协调,即为生酒的老熟。通过使用17.5-22KHz的超声波处理5-10min,可以酒的老熟时间缩短1/3到1/2.6、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是基于空化作用,即在清洗液中无数气泡快速形成并迅速内爆,由此产生的冲击将浸没在清洗液中待清洗物体表面的污物剥落下来。随着超声波频率的提高,气泡数量增加而爆破冲击力减弱,因此,高频超声波特别适用于小颗粒污垢的清洗,而不破坏其工作表面WIGGENS提供完整的超声波系列产品: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振荡水浴、超声脱气机、制冷型超声机、超声破碎仪、超声波专用隔音箱等。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振荡水浴超声波脱气机超声波破碎仪
  • GE检控技术应用中心投运
    7月25日,GE检测控制技术中国客户应用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该中心按照GE全球标准统一设计和建设,将面向大中华地区客户,通过模拟真实工业生产环境,向用户展示GE先进的检测控制技术和产品的实际应用,提供互动式应用体验和创新解决方案。   新落成的客户应用中心具有应用示范、应用展示和应用培训三大系统。应用示范系统建设的与石油天然气、航空航天、电力、医疗等领域相关的传感测量、无损检测、流体过程技术、控制解决方案、资产状态监测等三维立体模拟装置,能让客户直观体验GE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和产品组合。应用展示系统,通过不同应用行业的客户案例展示,提供和定制创新解决方案。应用培训系统,建有让客户及员工了解最新技术、体验产品功能、开展操作示范的一体化培训平台。   GE检测控制技术隶属于GE石油天然气集团。在石油和化工行业检测控制方面,可为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检测技术支持。据悉,“十二五”期间,GE检测控制技术将重点关注深海管道、油井、航空航天等领域,以资深的团队、创新的技术、高品质产品及本土化服务,帮助客户实现精确、高效和安全的运行。
  •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持续发展,工业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动能也逐渐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与此同时,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人民的生产生活将愈来愈智能化。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高工业生产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再创新的高度。我国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仍然是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点,未来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工业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具有便捷性、精确性、迅速性、智能化等优点的机器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各领域,其作为一种现代化检测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视觉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光学、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机器视觉通过光学设备和传感器获取到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然后将图像信息转化成数字化信息,进而通过计算机分析数据显示在电子屏幕上或者通过控制单元指导机器完成任务。机器视觉偏重于信息技术工程化和自动化,但又构建在计算机技术视觉效果方法论的基础上,它的重点是感知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大小形态、颜色信息及存在状态等数据信息。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智能化中的应用,分析机器视觉的优点及现如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性的方法,进而剖析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上的发展趋势及方向,期望能为现代化的智能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借鉴。1 机器视觉的研究与发展机器视觉的概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应用于“机器人”的研制。通过机器视觉传感器采集图像信息并处理,进而通过计算估计下一步的位置来控制机器人运动。20世纪50年代:机器视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图像的简单分析和识别上,像字符,工件、图片的分析和处理等,多用于航天、工业的制造与研究。20世纪60年代:利用计算机程序从数字图像中提取出诸如立方体、楔形体、棱柱体等多面体的三维结构,提出基于机器视觉的多面体零件特征提取技术,进而为识别三维物体和三维计算机视觉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才有人首次提出较为完整的机器视觉理论,也陆续出现了一些视觉应用系统.简单的视觉应用系统小部分的代替人工生产,让工业生产逐步向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机器视觉技术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随着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机器视觉技术也不断和其他技术相结合,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机器视觉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应用,使其工业生产中掀起新的生产浪潮。20世纪90年代:机器视觉技术开始应用于零部件的装配。同时,这一时期有人提出将机器视觉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非接触测量。这一技术的实现让众多机械零件表面的检测得到了应用,代替了人工检测,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让众多工人的双手和双眼从工厂生产中解放出来。21世纪:现如今,机器视觉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很多企业借助机器视觉的优点将其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现如今的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现代工厂的生产也不断追求自动化以及机械化,倡导将传统的人工生产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产业已经在工业生产智能化方面做的相当出色。机器视觉技术作为工业智能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也不断的被人们改进。由此可见,机器视觉技术一步步地发展到现阶段,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各个领域都大规模是使用,尤其在工业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机器视觉技术相对起步较晚,相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在技术、算法等方面努力跟进。2 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是现代科技的主要代表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其方便精确,省时省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服装、汽车、食品、等行业。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标准、高效率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其中让笔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京东自动化机器人仓库,硕大的仓库里面成千上万的机器人不停地在货架之间来回运动,将物品分类、投放、运输。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机器视觉具有如下功能。(1)定位和控制。现代工厂生产要求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物并确认其位置。然后使用机器视觉进行定位,并引导机械手臂去准确地抓取。(2)识别。主要利用机器视觉获取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状态的目标和对象,用于跟踪和收集数据。一般的机器识别系统借助照相机完成。(3)检测。检测生产线上产品的质量,这也是取代人工最多的环节。在工业领域,主要检查包括尺寸大小检测,瓶子外观缺陷检测,瓶口缺陷检测,残次品检测等。(4)高精度检查。在工业生产中,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零件需要较高的精度,例如计算机、手机上高度集成的电子电路板,有些可达到精度0.01mm甚至μm级,人眼无法识别这些小的元器件,因此必须使用机器来完成。(5)分拣与搬运。现代工业生产与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都会有一些分拣的工作,而传统利用人力进行分拣工作的方式存在较大局限,但视觉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及工作精确度,进而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机器视觉系技术在机器人的应用中起到一个核心内容的作用。机器视觉中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怎样让机器人对运动目标物进行准确识别。视觉系统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加入视觉系统技术,可以使机器人对目标物进行实时的运动跟踪与检测,进而准确的确定目标物的位置与方向,确保机器人对其的准确定位。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工作主要分为4个部分:相机定位、图像分析与处理、目标物状态识别及机器人的动作操控。先利用相机定位对目标物建立运动坐标系,获取物体坐标;然后将获取的目标物分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状态识别以图像分析为基础,对目标物的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根据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结果操控机器人的动作行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是现代工业相对于传统工业的伟大进步与发展,其解决了传统工业成本高、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将人们双手解放出来,让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更加自动化、智能化。3 机器视觉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大多倾向机械一体化,例如,薯片的生产,从土豆的清洗,到最后薯片的装袋、封口,都不需要人为参与。当然有的人要说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情味,但是我想说机械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或许将是未来所有工业生产的大趋所示,其优点不在赘述。那么,怎么才能控制机械化生产呢?这就要用到机器视觉技术来控制机器生产。机器视觉控制器,因其具备出色的处理能力,可在10s以内高速完成最多128个点的检测,强大的处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可运行的算法以及视觉系统做出决策的速度。为了减少图像处理的时间,一些工厂现在使用同构处理来运行视觉算法。另外,现在的一些机器视觉控制器还具有用于网络连接的专用以太网端口以及用于连接外部数据存储器的端口。通过工厂连接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在办公室检测产品生产,查看图像,还可以实时回放,极大的方便了工厂的生产。这种直接进行工业一体化生产的方式在慢慢的取代传统生产方式,相信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一大部分工厂将利用机器视觉控制实现工厂一体化生产。4 机器视觉在工业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目标检测多种多样,市场需求相对较大。比如,检测机械零件大小是否达标、辨别条形码或包装条码、测试商品的外表缺陷、瓶口缺陷、打印缺陷等等。这些应用均需大批量测试,并且都是高精度的测试,人眼识别在这些检测中处于劣势,如果仅仅通过人工,耗时可想而知。在啤酒瓶的生产过程中,瓶子大小以及外观是否有缺陷等这些都需要经过质量检测。一些工厂一天就会生产成千上万的啤酒瓶,如果都利用人工来处理,是让人无法胜任的。而且一般人眼一直盯着同样的物体检测,时间长了,会造成视觉疲劳,进而导致残次品率高,工作效率低下。不仅如此,一些工厂还要花费大量成本聘请人力检测,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生产。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用机器检测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大批量检测可以快速完成,加快了工厂的产品生产速度;另外,减少了工厂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使工业生产不在受限于人眼识别的缺陷,提高了工业检测的精度和效率,使工业生产更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5 机器视觉中的关键技术通俗来说,机器视觉的作用是代替了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利用照相机和照明设备获取图像信息,然后传送给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将图片进行颜色、亮度处理,然后将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机器视觉中的两大关键技术: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与处理。(1)图像采集图像的获取是机器视觉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他是后续图像处理的保障。利用摄像头进行图像捕捉,摄像头的选择因功能而异;有时,图像的质量优劣还与光线强度有关,因此,会添加照明功能辅助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工作涉及到图像传感器的使用,一般灵敏度高、像素大、动态范围大、功耗低的图像传感器较受人们欢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传感器是CCD,其灵敏度高、读取噪声低,因此在图像传感器占据一定的市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像采集有数码相机、手机、各式各样的摄像头、多媒体等,图像采集的速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面图像的处理以及机器的控制。(2)图像分析与处理图像分析一般利用数学模型对图像的色彩、透明度、色差进行分析,进而提取出有用的图像信息。主要包括图像信息识别与读取、图像的存储、图像数据变换、图像分割、模型匹配以及解释。图像分析步骤如图1所示。图1 图像分析步骤对于分析好的图像信息,下一步就需要进行处理。一般的图像处理方法是数字处理,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去噪、增强、复原、提取特征等。图像处理所需的硬件有数字图像采集器以及图像处理计算机,主要的图像处理操作,还是要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完成。涉及的算法有傅里叶变换、正余弦变换、沃尔什变换,微分计算、滤波处理等。图像是机器获取和信息交流的主要来源。通过图像的获取、分析与处理,将外界信息转化成可供计算机分析的数字信号,进而通过分析系统传输给控制系统,发出下一条动作的指令,控制机器完成任务。6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机器视觉技术的优点:可以利用机器进行非接触测量,可以利用机器实现在人无法工作和到达的区域完成对目标物的检测;机器比人眼对光更加敏感,可检测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及微弱光检测测量,解决了人眼的缺陷,扩大了人眼的视觉范围;机器不会产生疲劳,可以长时间的稳定工作,机器视觉可以进行长时间工作、分析、处理与操纵;利用了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带来可观利益。现在科技技术发展较迅速,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也相对成熟,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当工业生产车间现场的噪声很大时,机器视觉系统往往会受到干扰,会造成设备灵敏度的降低或设备的损坏;另外工业生产现场有的处于高温,有的处于低温,这就要求机器设备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图像的采集有时还会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当光线昏暗时,就会影响目标物图像的提取、识别及分析,进而有可能造成生产产品次品率上升,影响生产的精度及效率。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机器性能,进行有效的图像识别,使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智能化生产中得到高效的利用,是当下研究的关键。(1)研发出高效率的图像处理软件和硬件。图像采集部分的快慢主要依赖于硬件的速度,高质量的硬件可有效减轻主机的负担,提高系统的对图像的分辨效率、采集效率、图像处理的速度及处理分析效率。高质量的软件也尤为重要,质量高的软件可以让机器的命令执行速度更加高速有效。(2)开发适用性强、高效、稳定、实时的智能算法。智能、高效、稳定化的智能算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分析处理速度,并且改善复杂环境下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的缺点,使系统有较强的即时性、鲁棒性、稳定性、抗干扰性以及环境适应性。7 结语由此可见,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制造有着广泛的需求,在工业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机器视觉技术的利用可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次品率;另外,还可以实现非接触测量。机器视觉技术的优点如此之多,因此,对制造业领域智能化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机器视觉技术还有待提高,许多技术难题还亟待解决,当下任务应着力解决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智能化、自动化应用,以便以后全面投入工业领域生产,进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文作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孙郑芬 吴韶波
  •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会工作委员会、《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ldquo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rdquo 举行。该会议是第25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MICONEX 2014)同期学术会议之一。 中国科学院叶朝辉院士   我国核磁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叶朝辉院士通过介绍从1944年核磁共振(NMR)的发现和波谱学的建立、到NMR方法与蛋白质结构测定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问世等三个里程碑事件,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五次诺贝尔奖,探讨了核磁共振对科学的贡献及其发展趋势。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颜贤忠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颜贤忠表示,经过70年的发展,NMR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NMR一方面在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提供原子分辨率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和分子键相互作用位点,以及大时间尺度的动态过程信息 此外在药物研发和代谢组学研究当中,NMR通过与液相色谱、固相萃取仪等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NMR可以检测几乎所有的代谢物质,而且可进行原位检测、定量分析,并具有很好的重现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赵强   另外,对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赵强表示,磁共振影像诊断仪是20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能进行多方位成像,并且无创伤。在临床的主要应用有神经系统成像、体部成像、血管系统成像、骨关节系统成像等。   在叶朝辉院士看来,基础研究推动了核磁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学科的应用,NMR仪器设备的研制、生产形成了规模产业,先进的仪器装备对NMR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也是NMR长盛不衰的重要缘由。因而,在开展NMR应用的同时,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在NMR仪器研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鲍庆嘉物理研究员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磁共振仪器研制方面有长期技术攻关经验,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开始相关技术研究。鲍庆嘉物理研究员介绍说,2011年1月,由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成功研制的300MHz-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正式开启产业化,目前已销售/试运行NMR谱仪22台套。同时,还可以提供新仪器定制、仪器升级改造、搬家/升场/仪器维修、低温服务和培训等服务。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秋良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秋良长期从事复杂电磁结构的极高磁场超导磁体科学技术研究,他参与成功研制世界首台0.45T全开放可自由移动磁极磁体系统、第一台代谢成像超高磁场全身核磁共振磁体系统。他还在着力于开放式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开发,他认为1.5T大开放结构的磁共振成像系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在永磁磁体研究方面颇具历史。从上世纪70年代,电工所就开始进行永磁电机及永磁磁场数值分析技术的研究,1998 年 &ldquo 发现号&rdquo 航天飞机搭载阿尔法磁谱仪(AMS-1)中最关键的部件永磁磁体就是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制的。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胡健平博士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胡健平博士则从事核磁共振另一关键部件&mdash &mdash 探头的研发,他通过理论创新、技术以及工艺装备创新,在这一领域也已取得了不少成绩。   油气和水资源都是流体矿藏,核磁共振在找油、找气、找水及研究油气水的存在状态及空隙介质特征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君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林君从2002年开始潜心于核磁共振找水仪的研制,与医学核磁共振成像不同的是,地下水核磁共振成像采用天然地磁场,其强度仅为医学核磁共振成像所用人工磁场的四万分之一,激发频率仅为1-3kHz,探测距离超过百米,被测信号衰减严重,100米深处水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仅为nV级,而且在野外无法采取屏蔽,电磁噪声干扰十分严重。尽管困难重重,林君带领其团队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完成了原理样机和科研样机,并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不断改进完善。此外,林君还在从事地磁场共振地下水探测仪的应用研究,争取为地下工程的水灾害隐患探测,减少和预警矿井/隧道透水等重大灾害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立志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肖立志则关注于井下核磁共振仪器的研制,井下核磁共振探测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大洋钻探计划、大陆钻探计划、天然气水合物钻探项目和复杂油气藏及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但是由于现有的核磁共振仪器进行宏观平均测量,不能解决非均匀介质内部结构及其空间分布问题,但油气藏往往存在着严重的非均质性,因而井下极端环境核磁共振探测仪器有进一步改进的强烈需求,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目前,肖立志教授已研发完成中国第一支偏心型及居中型核磁共振探测仪器。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杨文博士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杨文博士介绍说,纽迈科技成立于1993年,始终专注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及相关应用解决方案的研究、专心于低场核磁共振科学仪器国产化事业发展。2011年纽迈科技产品成功进入欧洲市场,2013年公司获批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 会议现场
  •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通知
    核磁共振(NMR)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阐明和确认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天然产物分子结构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基本测试方法。它在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条件下可以分析测量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因此在物理、化学、医药、石油化工、地质勘探、考古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受关注。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影像医疗诊断技术。此外,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也与质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成为当前分析化学发展研究的前沿。   为了总结交流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进展,国内核磁仪器研制情况及存在问题,共议发展国产核磁仪器的措施和建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ldquo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rdquo 作为北京第二十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暨展览会的子课题,在会期间举办。   研讨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有关仪器厂商作专题介绍,并安排与会者交流讨论,共同为快速发展我国核磁仪器建言献策。热忱欢迎NMR仪器研制生产、应用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交流互动。   会议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 综合会议楼E-303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地铁15号线国展站)   (具体乘车路线见附件2)   部分会议报告: 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人 单位 1 为什么NMR久盛不衰?&mdash &mdash 从诺贝尔奖看仪器科学技术的创新 叶朝辉院士 中国科学院 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王秋良研究员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3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颜贤忠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 4 核磁共振波谱仪国产化进展 刘朝阳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5 新型核磁共振探头 胡健平博士 美国麻省理工 6 地磁场核磁共振探测仪器研发及应用 林君教授 吉林大学 7 学术报告 肖立志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 8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与应用 杨培强总经理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 交流讨论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柏顺、王丽丽、王慧芹、张益   电话:010-68422478/68410135/68410137   邮箱:info@instrumentation.com.cn gj@instrumentation.com.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理化实验楼512室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 生物科技产品技术应用交流推介会
    生物科技产品技术应用交流推介会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主办、佛山市中科欧罗拉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 &ldquo 生物科技产品技术应用交流推介会&rdquo ,将于5月18日在佛山南海举办,特邀请您参加。 此次会议将展示南海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公司合作成果,并与各专家及领导就基因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新产品应用技术进行交流,讨论生物科技前沿技术及发展思路,以及生物科技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分子生物学临床检测方面的应用,改善食品药物安全检测和分子生物学临床检测的现状。 中国科学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整合中国科学院的资源以建设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为目标,对促进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科技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对接,增强生物医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对加速培育科技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带动佛山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服务生物、医药、医疗行业,同时也是为广大用户单位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特邀请行业专业人士在中科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举办以《&ldquo 生命科技改善生活&rdquo --生物科技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分子生物学临床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为主题的行业产品技术应用交流暨推介会。诚邀您的光临!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 支持机构:佛山市中科欧罗拉科技有限公司 地 点:中科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会堂(佛山南海) 时 间:2012年5月18日 会议相关内容及安排 会议主题:&ldquo 生命科技改善生活&rdquo --生物科技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分子生物学临床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会议目的:探讨生命科技前沿技术与食品、药品和临床检验检测的应用,生命科技行业的发展思路。 日程安排(拟定):5月18日 09:00&mdash 10:00 会议签到 10:00&mdash 10:15 主办方致辞 10:15&mdash 10:30 主题演讲 10:30&mdash 11:30 产品演示+互动交流 11:30&mdash 13:30 商务自助午宴(席间有来宾答谢发言、抽奖活动) (以上议程为拟定,如有调整,将会提前通知。)
  • 2019年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我公司将于2019年7月13~15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热分析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诚挚邀请您来参观交流! 会议时间:2019年7月13日~15日会议地点: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环城南路39号泰丽国际大酒店 展会介绍:大会将邀请国内外从事热分析研究的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从事热分析科研和检测技术的专家、仪器生产厂商等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探讨,以促进热分析技术在材料、化学、化工、物理、环境、生物、医药、仪器测试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的应用与交叉,提高热分析技术及设备应用水平,提高热分析技术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水平。夏溪电子致力于为化工、石油、材料、能源动力等各行业提供高精度的理化性质测试仪器、温度测量和控制仪器仪表、恒温环境的设计开发和设备的定制等。公司研发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目前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测试中心为用户提供导热系数、粘度、密度、比热、互溶性、PVT、饱和蒸汽压和临界参数等多种热物性测试服务。 诚挚欢迎您的莅临指导!
  • 【医学应用】微萃取技术在呼吸生物标志物分析中的应用
    新冠肺炎还未走,支原体肺炎又起!许多企业已经开始纷纷入局呼吸道诊断赛道,尝试通过呼吸物分析能够诊断和监测相关疾病。而前不久,由德国PAS Technology转让到德祥旗下英诺德INNOTEG旗下的技术产品——Needle Trap动态针捕集技术及配套采样装置,在通过呼吸产物分析的诊断与检测应用中具备相当的优势。本文将分享英诺德INNOTEG Needle Trap动态针捕集技术及配套采样装置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优势。呼吸生物标志物呼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是一种新的医学科学方法,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诊断工具。呼吸取样与血液或组织分析相反,其无创,并且可以频繁重复检测,对患者和采集样本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风险。呼吸 VOCs 的来源可以是作为细胞或微生物的生化产物,也可以是外源污染物或先前吸收。 表1:在人类呼吸中检测到的典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建议的来源呼吸气体采样一般来说,呼吸周期的不同阶段物质浓度不同,彻 底控制取样是一项关键要求。由于对呼吸采样标准没有严格要求,许多研究使用的是整个呼气的采样(混合呼气)。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混合呼吸会有污染物的影响!该如何解决?解决方案肺泡气中血液中挥发性物质的浓度比混合呼气样高出两倍,污染物的浓度也比混合呼气样低。因此,对呼出气的不同阶段进行取样,不仅可以提高呼气分析的可 靠性,还可以帮助确定呼气生物标志物的来源。 图1:通过二氧化碳示踪识别呼吸阶段和控制肺泡取样。I+II+III 期=呼气期(“混合呼气期”),III 期=肺泡/潮气期。PetCO2=潮汐末二氧化碳分压自动肺泡取样 图2:英诺德INNOTEG Sampling Case 自动采样器英诺德INNOTEG Sampling Case-B,一种新的呼吸气体自动控制取样装置,可在护理点进行直接肺泡取样,无需任何额外的取样或储存步骤。采样前,设置 CO2阈值(通常为 25 和 30 mmHg pCO2),以便区分呼吸周期的吸气期和肺泡期。一旦超过阈值,瓣膜就会打开,肺泡气体可采入一种带填料的捕集针被吸附——英诺德INNOTEG Needletrap 动态捕集针。采样原理图如下,这样可以准确地识别呼吸周期的肺泡期和吸气期: 图3:二氧化碳自动控制动态针捕集微萃取呼吸采样装置结论内源性呼吸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变化与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急性肺疾病和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慢性疾病有关,因此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护理。由于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VOCs,甚至可能通过呼吸 VOCs识别传染源。NT具备更有针对性的临床应用应用英诺德INNOTEG Needle Trap(动态针捕集微萃取),由于样品体积小以及水的影响小,快速可控的样品制备有利于临床的应用。采样和解吸程序的自动化以及采样稳定性的提高,增强了英诺德INNOTEG Needle Trap作为患者和分析仪器之间的通用接口的潜力,用于筛选以及在临床环境中的有针对性的应用。英诺德INNOTEG 气体采样器Sampling Case 英诺德INNOTEGSampling Case气体采样器是一种采集VOCs样品的便携式自动采样装置,与Needle Trap动态捕集针技术或热吸附管联用,用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析。用户通过设定采样体积,采样流速即可实现自动采集气体样品。 英诺德INNOTEG Sampling Case 气体采样器和Needle Trap动态捕集针相连,采样器自动采集气体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到动态捕集针或热脱附管中。应用于环境,食品,植物,临床呼吸等不同行业VOCs采样,不仅可用于现场采样和临床采样,还可以便携式带到野外采样。产品优势:1. 便携式设计:可实现实验室和野外采样;2. 取样量:10ml-10L;3. 电子MFC,流速范围: 1-50ml/min或5-250ml/min;4. 控制器:带液晶屏的控制器单元;5. 电源:LiPo-lon锂电池,24V直流,10Ah;6. 充电:110-230V AC,50/60 HZ,2A;7. 多种型号可选,SC-XS和SC-S型号用于常规采集;SC-L型号用于常规采样、静态顶空采样;SC-XL型号用于常规采样、静态/动态顶空采样、外接气源压力控制采样;SC-B型号专门用于呼吸肺泡气采样。型号: 英诺德INNOTEG Needle Trap动态针捕集技术英诺德INNOTEG 新型的动态针捕集装置(Needle Trap),把吸附剂填充在针尖内,可装填多达三种不同商用固体填料,是一种新型的无溶剂微萃取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适于痕量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英诺德INNOTEG Needle Trap动态针捕集技术,为气态基质中的痕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样品制备方式。通过增加吸附剂的量以及复合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在增加吸附能力,尤其是对小分子的吸附。利用样品量少和内部膨胀气流热解析的技术进行快速解析而无需冷凝装置,有利于痕量级别的气体分析,其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产品优势:1. 英诺德INNOTEG Needle Trap技术易于操作使用,便捷,可用于现场采样的技术;2. 灵敏度高,填有多种吸附剂的动态针捕集装置分析ppb/ppt级低浓度范围挥发性有机物;3. 英诺德INNOTEG Needle Trap的体积小,需要的样品量少,热解析速率只需30s,一方面不需要冷阱聚焦聚焦来解吸样品并且不会造成拖尾峰,另一方面,投入成本和使用成本大大降低;4. 样品采集和存储稳定性强,针头两端有PTFE堵头密封,易于保存,运输方便。规格:Luer-Lock连接头长度:在50mm至70mm之间直径:三种尺寸可选0.7mm/0.4mm;22号规格 (0.72mm/0.4mm) ;23号规格 (0.64mm/0.35mm) ;针尖形式:圆锥形(侧孔,钝面,或根据需求定制)填料:可根据目标组分选择填充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增大吸附容量和吸附范围如果您对上述产品感兴趣,欢迎随时联系德祥科技。德祥科技德祥集团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科学仪器供应商和服务商,德祥服务于大中华区和亚太地区,每年都为数以千计的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公司业务包含仪器代理,维修售后,实验室咨询与规划,CRO冻干工艺开发服务以及自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作为深耕科学仪器行业的供应商与服务商,德祥现已服务于政府、高校、科研、制药、检测、食品、医疗、工业、环保、石化以及商业实验室等众多领域。公司目前在亚太地区设有13个办事处和销售网点,3个维修中心和1个样机实验室。2009至2021年间,德祥先后荣获了多个奖项。我们始终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致力于成为更好的科学仪器供应商,为此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始终相信,每一天都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英诺德INNOTEG英诺德INNOTEG是德祥集团旗下自主研发品牌,专业从事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是集实验室设备研发生产、方法开发、实验室仪器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厂家。多年以来,英诺德INNOTEG致力于研发高效的实验室创新设备。公司十分重视技术的研究和储备,一直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创建了一支由博士、硕士和行业专家等构成的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研发团队,在仪器分析技术领域开展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开发工作。此外,英诺德INNOTEG还与各大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项目的产业化。英诺德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注重前瞻性技术研发,已推出多款科学仪器设备及实验室耗材产品。
  •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通知
    核磁共振(NMR)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阐明和确认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天然产物分子结构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基本测试方法。它在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条件下可以分析测量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因此在物理、化学、医药、石油化工、地质勘探、考古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受关注。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影像医疗诊断技术。此外,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也与质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成为当前分析化学发展研究的前沿。   为了总结交流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进展,国内核磁仪器研制情况及存在问题,共议发展国产核磁仪器的措施和建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ldquo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rdquo 作为北京第二十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暨展览会的子课题,在会期间举办。   研讨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有关仪器厂商作专题介绍,并安排与会者交流讨论,共同为快速发展我国核磁仪器建言献策。热忱欢迎NMR仪器研制生产、应用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交流互动。   会议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中国国际展览馆(顺义新馆)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柏顺、王丽丽、王慧芹、张益   电话:010-68422478/68410135/68410137   邮箱:info@instrumentation.com.cn gj@instrumentation.com.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理化实验楼512室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回 执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单位 邮编 地址 电话 E-mail 是否住宿 □是 □否 题目 建议: 住房要求: 推荐
  • 沃特世质谱成像技术、原理及应用
    p   质谱成像是一种前沿质谱技术,由于其技术的新颖性与应用的广泛性,近期受到了很高关注。该技术应用潜力巨大,它是将质谱检测与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分子影像研究手段。特点是无需标记、所需时间短、耗费低、不局限于单分子,同时还可以提供组织切片中多化合物空间分布和分子结构信息。 /p p   作为质谱领域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质谱成像技术现已经成为仪器厂商、科研院所的重要关注焦点,预测未来市场争夺也将日益激烈。沃特世公司在MALDI质谱成像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为提升用户对质谱成像技术、应用的了解,促进质谱成像技术的推广应用,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沃特世公司对其质谱成像技术中的DESI及MALDI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行了讲解。 /p p    strong 1. 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技术 /strong /p p   质谱成像是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成像分析,以获得基于化合物组成、空间分布情况及相对丰度的一种快速分析技术。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是一种快速的大气压环境下的质谱成像技术,完美兼容组织病理学的工作流程 适用于监测整个组织或器官中各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以及应用于指纹的司法鉴定、微生物的成像、植物样品中活性成分或代谢产物分析和其他快速分析领域。 /p p strong   工作原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喷雾溶剂连接于毛细管上,施加一定的高电压,在氮气的辅助下形成带电喷雾液滴,轰击样品表面,带电溶剂与待分析物同时发生解吸和电离(电荷转移),去溶剂化后,沿着传输毛细管进入质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c55b344-cfc2-4da3-a7aa-e6b97d85e91a.jpg" / /p p strong   DESI的特点 /strong /p p   ○ 最新的沃特世喷嘴可以达到20 μm的空间分辨率 /p p   ○ 可分析新鲜样品,几乎不需要做样品前处理 /p p   ○ 适用于各类生物组织样本、指纹、表面等成像分析 /p p   ○ 点对点的高通量快速分析 /p p   DESI技术与与Waters高分辨质谱(Xevo G2-XS QTof 或 SYNAPT G2-Si HDMS)均可连接使用,效果非常好,并有配套的数据分析软件。可实现同时采集DESI与离子淌度IMS数据,并实现其处理。还可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OPLS-DA等数据分析,借助软件找出目标marker。 /p p    strong DESI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089f096-646b-49fd-8d9c-dd887bbc64d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46f205d-c87a-4001-9c3f-7304f7d781d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9350b4b2-7535-4112-a592-54ee39c7c6b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6e0a14d-96c8-443c-881c-4b13a647e6d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d5ffd80-1c32-4134-8f09-c03df735663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de51864-111c-49e0-83a8-a0ba735f139c.jpg" / /p p    strong 2.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DI)技术 /strong /p p   MALDI SYNAPT G2-Si由一台脉冲频率为2.5KHz的固态激光器驱动,可实现分析过程中光谱采集速率的最大化。光斑大小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配置,不论是定性分析中灵敏度和速度的优化还是成像研究中测定最高空间分辨率下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均适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495" title=" 0.pn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9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c0952ffc-a11e-4e31-9224-cc9104f219c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由于Tof分析仪的正交几何结构,离子源在质谱分析中实现“去耦合”。因此,与轴向MALDI-Tof或Tof/Tof仪器不同,该设备能够确保在广泛的质量范围内,对于MS和MS/MS模式都能获得高分辨率和准确质量数。此外,SYNAPT非常适合处理绝缘样品,例如石蜡包埋型组织切片或载玻片等。 /p p   在同一个精简的成像工作流程中,MALDI SYNAPT G2-Si HDMS融合了T-Wave IMS和QuanTof技术,以提供无与伦比的选择性、清晰度和可靠性。 /p p   HDI MALDI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系列独特且强大的多靶向(IMS/MS/MS)和无靶向(IMS/MSE)工作流程,包括以图像为中心的方法设置、数据处理和图像生成。综合相关(基于与空间位置漂移时间相关的碎片离子)与统计工具(例如PCA、OPLS-DA、S-plots、聚类分析)相结合,提供了更智能、更可靠的成像分析。 /p p   在SYNAPT上可以使用全面的UPLC/MS/MS功能,同时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对生物液体或激光切割组织切片进行高效定量和定性分析。 /p p   Water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技术(MALDI) 的特点: /p p   § 卓越的空间分辨率 /p p   § 广泛的应用范围 /p p   § 成熟的质谱成像方法 /p p   § 可同时采集离子淌度数据,有效降低噪音干扰 /p p   MALDI SYNAPT G2-Si 质谱系统适用于成像、化工材料鉴定、蛋白质组学和制药领域, /p p strong   一、MALDI SYNAPT G2-Si 质谱系统应用于小鼠组织中黄腐酚及其代谢物的成像: /strong /p p   样品的制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947bb12-f3a1-46f8-84e8-18fb97a56f7d.jpg" / /p p   小鼠肠道中黄腐酚及其代谢物的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38d8baf-872c-417b-bca6-ef9d218e6c5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7734a6a9-4919-4679-8e91-c890dd36a5af.jpg" / /p p strong   二、组织中N-糖异构体的成像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441" title=" 01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4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77094a5-24fd-4c2c-8cd5-be6e6f90ecb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使用离子淌度(IMS)可有效降低噪音的干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484" title=" 013.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48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32442ff-c0a9-48f9-8467-d0c7b929f264.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成像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563" title=" 014.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56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e11f6ee-0c1e-4934-b976-790304951a9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 活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
    作为一项新兴的分子、基因表达的分析检测技术,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已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以及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等。 1、在体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可以实时监测被标记肿瘤细胞在生物体内生长、转移、对药物的反应等生理和病理活动,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Contag 等[1] 将荧光素酶和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对肿瘤细胞进行活体成像,探讨了使用报告基因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肿瘤的前景,并指出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在监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Yang等[2,3] 首先利用光学成像系统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肿瘤实现了实时非侵入性成像,记录了肿瘤的转移过程,开辟了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在体、实时跟踪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崭新领域。Jenkins 等[4] 将标记了荧光素酶基因的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实时、在体监测了前列腺癌细胞化疗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生物光学成像也在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脑胶质瘤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生长转移等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3,5,6]。 2、在体监测基因治疗中的基因表达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基因水平上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AIDS 和分子遗传病等恶性疾病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客观地检测基因治疗的临床疗效判断终点,有效监测转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传送,并定量检测基因治疗的转基因表达,已经成为基因治疗应用的关键所在。通过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能够进行基因表达的准确定位和定量分析,在整体水平上无创、实时、定量地检测转基因的时空表达[7]。McCaffrey 等[8] 将荧光素酶标记在靶基因上,应用siRNA 及shRNA 减弱了小鼠转染的荧光素酶的表达,在活体动物体内首次实时观察到siRNA 对特异靶基因表达的阻断作用。以病毒[9,10](如腺病毒及腺相关病毒等) 作载体,将荧光素酶基因或绿色荧光蛋白等作为报告基因加入载体,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能够实时观察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侵染活动,获取病毒侵染部位等相关信息。 3、揭示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 目前,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干细胞移植、肿瘤免疫、毒血症、风湿性关节炎、皮炎等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可以实时监测生物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转基因鼠,Wang等[11]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导于人类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 中,并将其植入脾及骨髓,利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揭示了HSC 在小鼠骨髓腔中植活、增殖等动态信息,实时监测HSC 的后代在小鼠体内的生长等。Kim等[12] 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于神经前体细胞(Neuralprogenitor cell,NPC),并注射入小鼠脑梗模型中,在体生物光学成像系统显示神经前体细胞迅速游走聚集至梗塞病灶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 荧光报告基因在患关节炎的关节局部产生荧光信号,在健康组织周围未见荧光信号,能够动态观测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对关节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细胞凋亡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Paulmurugan 等[13] 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及Renilla 荧光素酶基因融合,研究它们之间在活体小动物体内的相互作用。 4、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目前,转基因动物模型已大量应用于病理研究、药物研发、药物筛选和药物评价等领域。 通过体外基因转染或直接注射等手段,将荧光素酶或绿色荧光蛋白等报告基因标记在生物体内的任何细胞(如肿瘤细胞、造血细胞等) 上,采用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对其示踪,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规律,不仅能够检测转基因动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或内源性基因的活性和功能,而且能够对药物筛选及疗效进行评价。Zhang 等[14] 利用转基因鼠,研究可诱导的NO 合成酶在急慢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并以此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抗免疫反应的测试和筛选。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脑癌的原位GFP 肿瘤的整体荧光成像模型已经建立[15],利用转移鼠和血管鼠实现了抗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在体药物筛选和评价(http://www.metamouse.com)。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在体荧光成像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非侵入性在体评价抗肿瘤药物的疗效[1]。 参考文献 1、 Contag C H,Jenkins D,Contag P R,Negrin R S. Use of reporter genes for optical measurements of neoplastic disease in vivo. Neoplasia,2000,2(1-2): 41~52 2、 Yang M,Baranov E,Jiang P,Sun F X,Li X M,Li L. Whole-body optical imaging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xpressing tumors and metastas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0,97(3): 1206~1211 3、 Yang M,Baranov E,Wang J W,Jiang P,Wang X,Sun F X. Direct external imaging of nascent cancer,tumor progression,angiogenesis,and metastasis on internal organs in the fluorescent orthotopic mode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99(6): 3824~3829 4、 Jenkins D E,Yu S F,Hornig Y S,Purchio T,Contag P R. In vivo monitoring of tumor relapse and metastasis using bioluminescent PC-3M-luc-C6 cells in murine models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astasis,2003,20(8): 745~756 5、 Hasegawa S,Yang M,Chishima T,Miyagi Y,Shimada H,Moossa A R. In vivo tumor delivery of th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to report future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Cancer Gene Therapy,2000,7(10): 1336~1340 6、 Bouvet M,Wang J W,Nardin S R,Yang M,Baranov E,Jiang P. Real-time optical imaging of primary tumor growth and multiple metastatic events in a pan creatic cancer orthotopic model. Cancer Research,2002,62(5): 1534~1540 7、 Vassaux G,Groot-Wassink T. In vivo noninvasive imaging for gene therapy. 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2003,2003(2): 92~101 8、 McCaffrey A P,Meuse L,Pham T T,Conklin D S,Hannon G J,Kay M A. RNA interference in adult mice. Nature,2002,418(6893): 38~39 9、 Sato M,Johnson M,Zhang L Q,Zhang B,Le K,Gambhir S S. Optimization of adenoviral vectors to direct highly amplied prostate-specificexpression for imaging and genetherapy. Molecular Therapy,2003,8(5): 726~737 10、 Tseng J C,Levin B,Hunado A,Yee H,de Castro I P,Jimenez M. Systemic tumor targeting and killing by Sindbis viral vectors. Nature Biotechnology,2004,22(1): 70~77 11、 Wang X,Rosol M,Ge S,Peterson D,McNamara G,Pollack H. Dynamic track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ngraftment using in vivo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lood,2003,102(10): 3478~3482 12、 Kim D E,Schellingerhout D,Ishii K,Shah K,Weissleder R. Imaging of stem cell recruitment to ischemic infarcts in a murine model. Stroke,2004,35(4): 952~957 13、 Paulmurugan R,Gambhir S S. Monitor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using split synthetic renilla luciferase protein-fragment-assisted complement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3,75(7): l584~1589 14、 Zhang N,Weber A,Li B,Lyons R,Contag P R,Purchio A F. A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for in vivo testing of anti-inflammatory compounds in transgenic mice.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3,170(12):6307~6319 15、 Hoffman R M.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maging of tumour growth,metastasis,and angiogenesis in mouse models. The Lancet Oncology,2002,3(9): 546~556
  • 2017《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导者——应用技术交流会》即将开始
    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技术交流会 2017《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技术交流会》开始啦! 踏着春天的脚步,2017莱伯泰科《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技术交流会》**在长春正式拉开序幕。今年的交流推广会主题演讲是“全球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智能化技术及发展趋势”,这是一个高视角、扩视野、远展望的主题内容,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另外,今年的样品前处理应用技术讲座内容含概多个当前实验室应用热点、难点实用案例及应用技巧。干货相当多哦!欢迎大家莅临交流。本轮交流会恰逢莱伯泰科十五**典,礼品会更加丰富哦!!!**站:吉林长春,开门红听众超预期!加座加座加座了~ 大家在认真聆听翻阅样本资料,认真看资料的人儿最美~ 2017《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技术交流会》 时间省份详细地址3月3日吉林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大路2228号吉祥饭店3月10日河北石家庄市中山西路145号河北世纪大饭店3月14~16日上海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慕尼黑光博会N3馆,展位31613月24日内蒙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西拉木沦大街12号 赤峰万达嘉华酒店,3楼2号宴会厅4月以后,还有杭州、重庆、成都、海口、北京等多地巡展,敬请小伙伴们期待哦 会议内容:1、主题讲座:全球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智能化技术及发展趋势2、无机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及应用内容包括全自动电热消解、超级微波化学平台、激光剥蚀进样系统、各种无机进样技术等的应用3、直接测汞仪在各行业的典型应用无需任何前处理,在食品、环境、农检等行业应用
  • 冷冻真空干燥技术的主要应用
    (1)生物制品的冷冻真空干燥我们做过生物制品冷冻真空干燥的品种有皮肤、角膜、海参、螺旋藻等;从文献中看到其他人做过的冻干产品有心瓣膜、活菌、活毒、骨骼、各种疫苗、血液制品等。生物制品的冻干要求保持产品的活性,活菌、活毒等微生物真空干燥后的存活率要求80%以上,以便于应用。因此,对冻干机工艺要求严格,预冻温度、速度、时间的控制很不容易,保护剂配方、剂量、加入时间和加入方法非常关键,不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配方,达到的效果可能相同。一般各种保护剂的配方都是互相保密的。(2)药材和药品的冷冻真空干燥我们做过的品种有人参、山药、纳豆激酶、北冬虫夏草、林硅油、鹿茸等;从文献中看到其他人做过的品种有各种粉针制剂、中草药制剂、抗生素、布洛芬、脂质体和其他纳米颗粒等。药材和药品需要长期保存,真机需要速溶,放置氧化,避免污染杂菌,保持药效的长久稳定。这些要求都需要通过冷冻真空干燥技术来实现。药材和药品的冷冻真空干燥工艺要求也很严格,寻找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添加剂、赋形剂都很困难,生化干燥阶段的温度控制、加热速率控制都很关键,严格防止塌陷。(3)食品的冷冻真空干燥我们做的食品有菠菜、苹果、香蕉、库尔勒香梨等;从文献上查到其他人做过的品种有咖啡、茶叶、大蒜、鱼肉、调料等。食品种类繁多,形状、性质相差较大,冻干工艺需要在实验中确定。冻干食品时间较长、耗能较多、价格较高,应该合理选择冻干参数,优化冻干过程,降低冻干昂成本,根据市场需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食品做冷冻真空干燥。(4)冷冻真空干燥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冷冻真空干燥除了在生物制品、药品、食品和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之外,还可以干燥超市的木质文物、古画等,冻干发出来的这些产品能恢复物品的原样;还可以干燥动植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栩栩如生;医疗事业做实验用的、具有毒害物质的动物尸体采用冻干干燥法的处理,可以实现环保等。
  • 技术线上论坛丨《电子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前研究的应用展望》
    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可进行活体3D成像,检测氧分压、氧化还原状态和pH等指标。目前,EPR成像技术只应用于学术研究领域,而我们将介绍一种可在临床前应用的EPR成像解决方案——电子共振成像(ERI)技术,帮助科研人员解决现有的科研难题,为临床前研究带来更多的新思路。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ERI技术,我们将举办一系列线上讲座,每场讲座专家都会结合应用实例进行深入讲解。我们希望通过讲座能够与您分享这项技术并帮助您在科研项目上更进一步!ERI实验流程简介将含未成对电子的自旋探针注射进小动物体内,小鼠内的生理环境会影响自旋探针的波谱特性,当施加一个磁场时,仪器可检测未成对电子在外加磁场中的跃迁,进而获得探针在每个位置的含量,摄取及排出速率和转化速率等数据并构建图像。ERI应用实例——与CT联用实现自由基在颅骨表面的共定位讲:主题: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方向时间:2021/5/6,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主要讲述电子顺磁共振成像(EPR)技术的发展历史,曾经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助力更多的应用方向。您将了解到科学家的前沿研究课题,应用EPR的研究领域以及EPR的应用方向。报名注册: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712626126/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Mikołaj Baranowski现任Adam Mickiewicz大学物理部门助教,物理与数字电子实验室负责人,Novilet研发部门经理,是放射光谱学的专家,专精于EPR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表过多项相关技术以及多篇相关科研文献。二讲:主题:EPR活体成像的研究趋势时间:2021/5/19,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主要讲述当今EPR活体成像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实例。实验可获得的生理指标及其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意义。讲座中也会展示EPR成像的一些局限性。注册链接: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trends-in-in-vivo-epr-eri/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Martyna Elas是Jagiellonian大学教授,生物物理部门负责人,癌症放射光谱实验室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生物学、EPR光谱与成像、缺氧、癌症和代谢相关。三讲:主题:电子共振断层扫描的功能与应用时间:2021/6/3,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将由Tomasz Czechowski博士介绍电子共振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的原理、功能与活体成像应用案例,简单快速地获取氧分压、pH、氧化还原状态与有机磷化合物含量等数据,展示电子共振成像的研究潜力和该技术对您研究课题的帮助。注册链接: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eri-tomograph-the-solution-that-allows-you-to-maximize-the-potential-of-epr-in-your-studies/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Tomasz Czechowski是Novilet研发部门主管,电子顺磁共振成像和医学物理学的专家,发表过多项相关技术以及多篇相关科研文献。四讲:主题:3D动态电子共振成像时间:2021/6/17,15:00-16:00报告简介:本报告主要介绍使用电子共振成像的相关课题与获得的结果。我们将展示此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成像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信息,实时动态呈现自旋探针、氧化还原状态与肿瘤血氧定量。注册链接:您可点击此链接https://novilet.clickmeeting.com/dynamic-3d-eri-measurements/regis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主讲人:Dr. Michał Gonet是Novilet研发部门电子共振成像专家,专精于生物物理和动物活体成像,曾发表多篇科研文献并编写相关书籍。
  • 光学显微镜技术和应用简介
    自然界中一些最基本的过程发生在微观尺度上,远远超出了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极限,这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超越这个极限。早在公元4世纪,人们发现了光学透镜的基本概念,并在13世纪,人们已经在使用玻璃镜片,以提高他们的视力和放大植物和昆虫等对象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简单的放大镜发展成为先进的光学系统,被称为光学显微镜,使我们能够看到和理解超越我们感知极限的微观世界。今天,光学显微镜是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工业检测、法医学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探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讨论当今常用的一些更高级的光学显微镜形式,并比较它们在不同应用中的优缺点。    什么是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用于通过提供它们如何与可见光相互作用(例如,它们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放大图像来使小结构样品可见。这有助于了解样品的外观和组成,但也使我们能够看到微观世界的过程,例如物质如何跨细胞膜扩散。  显微镜的部件以及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从根本上说,显微镜包括两个子系统:一个用于照亮样品的照明系统和一个成像系统,该系统产生与样品相互作用的光的放大图像,然后可以通过眼睛或使用相机系统进行观察。  早期的显微镜使用包含阳光的照明系统,阳光通过镜子收集并反射到样品上。今天,大多数显微镜使用人造光源,如灯泡、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器来制造更可靠和可控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给定的应用进行定制。在这些系统中,通常使用聚光透镜收集来自光源的光,然后在聚焦到样品上之前对其进行整形和光学过滤。塑造光线对于实现高分辨率和对比度至关重要,通常包括控制被照亮的样品区域和光线照射到它的角度。照明光的光学过滤,使用修改其光谱和偏振的光学过滤器,可用于突出样品的某些特征。图1:复合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来自光源的光使用镜子和聚光镜聚焦到样品(物体)上。来自样品的光被物镜收集,形成中间图像,该图像由目镜再次成像并传递到眼睛,眼睛看到样品的放大图像。  成像系统收集与样品相互作用的照明光,并产生可以查看的放大图像(如上图1)。这是使用两组主要的光学元件来实现的:首先,物镜从样品中收集尽可能多的光,其次,目镜将收集的光中传递到观察者的眼睛或相机系统。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诸如选择来自样品的光的某些部分的孔和滤光器之类的元件,例如仅看到已从样品散射的光,或仅看到特定颜色或波长的光。与照明系统的情况一样,这种类型的过滤对于挑出某些感兴趣的特征非常有用,这些特征在对来自样本的所有光进行成像时会保持隐藏。  总的来说,照明和成像系统在光学显微镜的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在您的应用中充分利用光学显微镜,必须充分了解基本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当今存在的变化。  简单复合显微镜  单个镜头可以用作放大镜,当它靠近镜头时,它会增加物体的外观尺寸。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我们看到物体的放大和虚像。这种效果用于简单的显微镜,它由单个镜头组成,该镜头对夹在框架中并从下方照明的样品进行成像,如下图2所示。这种类型的显微镜通常可以实现2-6倍的放大倍率,这足以研究相对较大的样本。然而,实现更高的放大倍率和更好的图像质量需要使用更多的光学元件,这导致了复合显微镜的发展(如下图3)。图2:通过创建靠近它的物体的放大虚拟图像,将单个镜头用作放大镜。图3:左:简单显微镜。右:复合显微镜。  在复合显微镜中,从底部照射样品以观察透射光,或从顶部照射样品以观察反射光。来自样品的光由一个由两个主要透镜组组成的光学系统收集:物镜和目镜,它们各自的功率倍增,以实现比简单显微镜更高的放大倍率。物镜收集来自样品的光,通常放大倍数为40-100倍。一些复合显微镜在称为“换镜转盘(nose piece)”的旋转转台上配备多个物镜,允许用户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之间进行选择。来自物镜的图像被目镜拾取,它再次放大图像并将其传递给用户的眼睛,典型的目镜放大率为10倍。  可以用标准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最小特征尺寸由所使用的光学波长(λ)和显微镜物镜的分辨率决定,由其孔径数值(NA)定义,最大值为NA =1空中目标。定义可区分的最小特征尺寸(r)的分辨率极限由瑞利准则给出:  r=0.61×(λ/NA)  例如,使用波长为550nm的绿光和典型NA为0.7的物镜,标准光学显微镜可以分辨低至0.61×(550nm)/0.7≈480nm的特征,这足以观察细胞(通常为10µm大小),但不足以观察较小生物的细节,例如病毒(通常为250-400nm)。要对更小的特征成像,可以使用具有更高NA和更短波长的更先进和更昂贵的物镜,但这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应用。  在标准复合显微镜(如下图4a)中,样品(通常在载玻片上)被固定在一个可以手动或电子移动以获得更高精度的载物台上,照明系统位于显微镜的下部,而成像系统高于样本。然而,显微镜主体通常也可以适应特定用途。例如,立体显微镜(如下图4b)的特点是两个目镜相互成一个小角度,让用户可以看到一个略有立体感的图像。在许多生物学应用中,使用倒置显微镜设计(如下图4c),其中照明系统和成像光学器件都在样品台下方,以便于将细胞培养容器等放置在样品台上。最后,比较显微镜(如下图4d)常用于法医。图4:复合显微镜。a)标准直立显微镜指示(1)目镜,(2)物镜转台、左轮手枪或旋转鼻镜(用于固定多个物镜),(3)物镜、调焦旋钮(用于移动载物台)(4)粗调,(5)微调,(6)载物台(固定样品),(7)光源(灯或镜子),(8)光阑和聚光镜,(9)机械载物台。b)立体显微镜。c)倒置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当今可用的不同类型的光学显微镜技术,讨论它们的主要操作原理以及每种技术的优缺点。  亮视野显微镜  亮视野显微镜(Brightfield microscopy,BFM)是最简单的光学显微镜形式,从上方或下方照射样品,收集透射或反射的光以形成可以查看的图像。图像中的对比度和颜色是因为吸收和反射在样品区域内变化而形成的。BFM是第一种开发的光学显微镜,它使用相对简单的光学装置,使早期科学家能够研究传输中的微生物和细胞。今天,它对于相同的目的仍然非常有用,并且还广泛用于研究其他部分透明的样品,例如透射模式下的薄材料(如下图5),或反射模式下的微电子和其他小结构。图5:亮视野显微镜。左图:透射模式-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石墨(深灰色)和石墨烯(最浅灰色)薄片。在这里,图像上看到的亮度差异与石墨层的厚度成正比。右图:反射模式-SiO2表面上的石墨烯和石墨薄片,小的表面污染物也是可见的。  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是一种仅收集被样品散射的光的技术。这是通过添加阻挡照明光直接成像的孔来实现的,这样只能看到被样品散射的照明光。通过这种方式,暗场显微镜突出显示散射光的小结构(如下图6),并且对于揭示BFM中不可见的特征非常有用,而无需以任何方式修改样品。然而,由于在最终图像中看到的唯一光是被散射的光,因此暗场图像可能非常暗并且需要高照明功率,这可能会损坏样品。  图6:亮视野和暗视野成像。a)亮视野照明下的聚合物微结构。b)与a)中结构相同的暗视野图像,突出显示边缘散射和表面污染。c)与a)和b)相似的结构,被直径为100-300nm的纳米晶体覆盖。仅观察到纳米晶体散射的光,而背景光被强烈抑制。  相差显微镜  相差显微技术(Brightfield microscopy,PCM)是一种可视化由样品光路长度变化引起的光学相位变化的技术.这可以对在BFM中产生很少或没有对比度的透明样品进行成像,例如细胞(如下图7)。由于肉眼不易观察到光学相移,因此相差显微镜需要额外的光学组件,将样品引起的相移转换为最终图像中可见的亮度变化。这需要使用孔径和滤光片来操纵照明系统和成像系统。这些形状和选择性地相移来自样品的光(携带感兴趣的相位信息)和照明光,以便它们建设性地干涉眼睛或检测器以创建可见图像。图7:人类胚胎干细胞群落的相差显微图像。  微分干涉显微镜  与PCM类似,微分干涉显微镜(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y,DICM)通过将由于样品光路长度变化引起的光学相位转换为可见对比度,从而使透明样品(例如活的未染色细胞)可视化。然而,与PCM相比,DICM可以实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减少了由PCM所需的光学器件引入的清晰度和图像伪影。在DICM ,照明光束被线性偏振器偏振,其偏振旋转,使其分裂成两个偏振光束,它们具有垂直偏振和小(通常低于1µm)间隔。穿过样品后,两束光束重新组合,从而相互干扰。这将创建一个对比度与图像成正比的图像差在两个偏振光束之间的光相位,因此命名为“差”干涉显微镜。DICM产生的图像出现与采样光束之间的位移方向相关的三维图像,这导致样品边缘具有亮区或暗区,具体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光学相位差的符号(如下图8)。图8:微分干涉对比显微镜。左:DICM的原理图。右图:通过DICM成像的活体成年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  偏光显微镜  在偏振光显微镜中,样品用偏振光照射,光的检测也对偏振敏感。为了实现这一点,偏振器用于控制照明光偏振并将成像系统检测到的偏振限制为仅一种特定的偏振。通常,照明和检测偏振设置为垂直,以便强烈抑制不与样品相互作用的不需要的背景照明光。这种配置需要一个双折射样品,它引入了照明光偏振角的旋转,以便它可以被成像系统检测到,例如,观察晶体的双折射以及它们的厚度和折射率的变化(如下图9)。图9:偏光显微镜。橄榄石堆积物的显微照片,由具有不同双折射的晶体堆积而成。整个样品的厚度和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颜色。  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用于对发出荧光的样品进行成像,也就是说,当用较短波长的光照射时,它们会发出长波长的光。示例包括固有荧光或已用荧光标记物标记的生物样品,以及单分子和其他纳米级荧光团。该技术采用了滤光片的组合,可阻挡短波长照明光,但让较长波长的样品荧光通过,因此最终图像仅显示样品的荧光部分(如下图10)。这允许从由许多其他非荧光颗粒组成的样品中挑出和可视化荧光颗粒或已被染料染色的感兴趣细胞的分布。同时,荧光显微镜还可以通过标记小于此限制的粒子来克服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例如,可以用荧光标记标记病毒以显示其位置在生物样品的情况下,可以表达荧光蛋白,例如绿色荧光蛋白。结合各种新颖形式的样品照明,荧光显微镜的这一优势实现了“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打破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限制。荧光显微镜的主要限制之一是光漂白,其中标记物或颗粒停止发出荧光,因为吸收照明光的过程最终会改变它们的结构,使它们不再发光。图10:荧光显微镜。左:工作原理-照明光由短通激发滤光片过滤,并由二向色镜反射到样品。来自样品的荧光通过二向色镜,并被发射滤光片额外过滤以去除图像中残留的激发光。右图:有机晶体中分子的荧光图像(晶体轮廓显示为黄色虚线)。由于来自其他分子和晶体材料的荧光,背景并不完全黑暗。  免疫荧光显微镜  免疫荧光显微镜是主要用于在微生物的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可视化的位置荧光显微镜的具体变化。在这里,用荧光标记物标记或固有荧光的抗体与感兴趣的生物分子结合,揭示它们的位置。(如下图11)图11:免疫荧光显微镜。肌动蛋白丝(紫色)、微管(黄色)和细胞核(绿色)的免疫荧光标记的两个间期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  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显微镜技术,它可以逐点成像来自样品的散射或荧光。不是一次对整个样品进行照明和成像,而是在样品区域上扫描源自点状光源的照明点,敏感检测器仅检测来自该点的光,从而产生2D图像。这种方法允许以高分辨率对弱信号样本进行成像,因为来自采样点之外的不需要的背景信号被有效抑制。在这里,所使用的波长和物镜在所有三个维度上都限制了成像光斑的大小。这允许通过将物镜移动到距样品不同的距离,在样品内的不同深度处制作2D图像。然后可以组合这些2D图像“切片”以创建样本的3D图像,这是所讨论的其他宽视场显微镜技术无法实现的,并且还允许以3D方式测量样品尺寸。这些优势的代价是无法一次性拍摄图像,而是必须逐点构建图像,这可能非常耗时并阻碍样本的实时成像(如下图12)。图12:单分子荧光的共聚焦荧光图像。小点对应于单个分子的荧光,而较大的点对应于分子簇。此处的荧光背景比简单的荧光显微镜图像弱得多,如亮点之间的暗区所见。  双光子显微镜  双光子显微镜(Two-photonmicroscopy,TPM)是荧光显微镜的一种变体,它使用双光子吸收来激发荧光,而不是单光子激发。在这里,通过吸收两个光子的组合来激发荧光,其能量大约是单个光子激发所需能量的一半。例如,在该方案中,通常由单个蓝色光子激发的荧光团可以被两个近红外光子激发。在TPM中,图像是逐点建立的,就像在共聚焦显微镜中一样,也就是说,双光子激发点在样品上扫描,样品荧光由灵敏的检测器检测。与传统荧光显微镜相比,激发和荧光能量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多重优势:首先,它允许使用更长的激发波长,在样品内散射较少,因此穿透更深,以允许在其表面下方对样品进行成像并创建3D样品图像。同时,由于激发能量低得多,光漂白大大减少,这对易碎样品很有用。激发点周围的荧光背景也大大减少,因为有效的双光子吸收仅发生在激发光束的焦点处,因此可以观察到来自样品小部分的荧光(如下图13)。  TPM的一个缺点是双光子吸收的概率远低于单光子吸收,因此需要高强度照明,如脉冲激光,才能达到实用的荧光信号强度。图13:双光子显微镜。花粉的薄光学切片,显示荧光主要来自外层。  光片显微镜  光片显微技术是荧光显微术的一种形式,其中样品被垂直于观察方向的薄“片”光照射,从而仅对样品的薄切片(通常为几微米)进行成像。通过在样品在光片中旋转的同时拍摄一系列图像,可以形成3D图像。这要求样品大部分是透明的,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技术通常用于形成小型透明生物结构的3D图像,例如细胞、胚胎和生物体。(如下图14)图14:光片显微镜。左:工作原理。右:通过荧光成像用光片显微镜拍摄的小鼠大脑的荧光图像。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全内反射荧光(Totalinternal reflection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IRF)是一种荧光显微技术,可通过极薄(约100nm厚)的样品切片制作2D荧光图像。这是通过照明光的渐逝场激发样品的荧光来实现的,当它在两种不同折射率(n)的材料之间的边界处经历全内反射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消逝场具有与照明光相同的波长,但与界面紧密结合。在TIRF显微镜中,激发光通常在载玻片(n=1.52)和样品分散的水介质(n=1.35)之间的界面处发生全内反射。渐逝场的强度随距离呈指数下降来自界面,这样在最终图像中只能观察到靠近界面的荧光团。这也导致来自切片外区域的荧光背景的强烈抑制,这允许拾取微弱的荧光信号,例如在定位单个分子时。这使得TIRF非常适用于观察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荧光蛋白(如下图15)的微弱信号,但也需要将样品分散在水性介质中,这可能会限制可以测量的样品类型。图15:TIRF图像显示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质荧光。每个像素对应67nm。  膨胀显微镜  膨胀显微镜背后的基本概念是增加通常需要高分辨率显微镜的样品尺寸,以便可以使用标准显微镜技术(尤其是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成像。这适用于保存的标本,例如生物分子、细胞、细菌和组织切片,可以使用下图16中所示的化学过程在所有维度(各向同性)均匀扩展多达50倍。扩展样本可以隔离感兴趣的个别特征通常是隐藏的,可以使它们透明,从而可以对它们的内部进行成像。图16:膨胀显微镜的样品制备。细胞首先被染色,然后连接到聚合物凝胶基质上。然后细胞结构本身被溶解(消化),使染色的部分随着凝胶各向同性地膨胀,从而使染色的结构更详细地成像。  光学显微镜中的卷积  除了使光学系统适应特定用例之外,现代光学显微镜还利用了数字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去卷积。该技术通过补偿光学系统本身固有的模糊,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以及光学显微镜拍摄图像的定位精度。这种模糊可以在校准步骤中测量,然后可以用于对图像进行去卷积,从而减少模糊。通过将高性能光学元件与先进的图像处理相结合,数字显微镜可以突破分辨率的极限,以更深入地观察微观世界。(如下图17)图17:图像解卷积。左:原始荧光图像。右:解卷积后的图像,显示细节增加。  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术通常使用可见光谱中的光波长,由于瑞利准则,其空间分辨率固有地限制为所用波长的大约一半(最多约为200nm)。然而,即使使用具有高NA和高级图像处理的物镜,也无法克服这一基本限制。相反,观察较小的结构需要使用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这是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其中使用电子而不是可见光照亮样品。电子具有比可见光短得多的相关波长,因此可以实现高达10000000倍的放大倍数,甚至可以分辨单个原子。(如下图18)  图18:同心聚合物结构中纳米晶体放大15000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即使是细微的细节,例如基材的孔隙,也能分辨出来。  总结与结论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用于检查各种应用中的小样本。通过调整用于特定用例的照明和成像技术,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图像,从而深入了解样品中的微观结构和过程。文中,我们讨论了各种光学显微镜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劣势,这些技术在光线照射和收集方式上有所不同。显微镜种类优点技术限制典型应用亮视野显微镜结构相对简单,光学元件很少低对比度、完全透明的物体不能直接成像,可能需要染色对彩色或染色样品和部分透明材料进行成像暗视野显微镜显示小结构和表面粗糙度,允许对未染色样品进行成像所需的高照明功率会损坏样品,只能看到散射图像特征细胞内颗粒成像,表面检测相差显微镜实现透明样品的成像复杂的光学设置,需要的高照明功率会损坏样品,通常图像较暗跟踪细胞运动,成像幼虫微分干涉对比显微镜比PCM更高的分辨率复杂的光学设置,需要的高照明功率会损坏样品,通常图像较暗活的、未染色的细胞和纳米颗粒的高分辨率成像偏光显微镜来自样品非双折射区域的强背景抑制,允许测量样品厚度和双折射需要双折射样品成像胶原蛋白,揭示晶体中的晶界荧光显微镜允许挑出样品中的单个荧光团和特定的感兴趣区域,可以克服分辨率限制需要荧光样品和灵敏的检测器,光漂白会减弱信号成像细胞成分、单分子、蛋白质免疫荧光显微镜使用抗体靶向可视化特定的生物分子大量样品制备,需要荧光样品,光漂白识别和跟踪细胞和蛋白质共聚焦显微镜低背景信号,可以创建3D图像成像速度慢,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3D细胞成像,荧光信号较弱的成像样品,表面分析双光子显微镜样品穿透深度、背景信号低、光漂白少成像速度慢,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和大功率照明神经科学,深层组织成像光片显微镜图像仅样品的极薄切片,可通过旋转样品创建3D图像成像速度慢,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细胞和生物体的3D成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强大的背景抑制,极精细的垂直切片成像仅限于样品的薄区域,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样品需要在水介质中单分子成像,成像分子运输膨胀显微镜提高标准荧光显微镜的有效分辨率需要对样品进行化学处理,不适用于活体样品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成像  参考:  1. Rochow TG, Tucker PA. A Brief History of Microscopy. In: Introduction to Microscopy by Means of Light, Electrons, X Rays, or Acoustics. Springer US 1994:1-21. doi:10.1007/978-1-4899-1513-9_1  2. Smith WJ. 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 The Design of Optical Systems.
  • 微塑料分析新技术及其应用
    TED-GC-MS“热萃取热脱附 - 气相色谱 - 质谱”法是GERSTEL与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所(BAM)共同研发并且申请专利的微塑料检测新技术,可以对微塑料做到全面定性、准确定量、快速检测。TED-GC-MS 分析分两步:样品首先在热重分析仪 (TGA) 中进行热萃取,然后气态分解产物被捕获在固相吸附层上。随后,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TDU-GC-MS)分析固相吸附剂。这个技术的优势在于:1. 热萃取和热脱附分开,降低了GCMS被污染的风险,提高了仪器稳定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维护工作2. TGA样品量大,可达100mg,提高了样品的重现性和检测准确性。3. 检测时间快,仅需几小时,可用于对环境样品做快速筛查4. 通过GC-MS可以实现定量分析TED-GC-MS: 热重分析(TGA)耦合热脱附-气质联用(TDU-GC-MS)TGA的样品制备简单,并且样品容量大自2014年以来,德国联邦材料研究所的Braun博士带领的团队,已经发表了数篇文章,下面是最新文献的总汇:01Determination of tire wear markers in soil sampl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a roadside soil(2022)“土壤样品中轮胎磨损标记物的测定及其在路边土壤中的分布”轮胎磨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众所周知,道路排放的颗粒物对邻近区域的影响可达100米。这里首次应用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TED-GC-MS) 通过检测丁苯橡胶 (SBR) 的热分解产物来测定土壤样品中的轮胎磨损,无需额外富集。TED-GC-MS测定丁苯橡胶的标准偏差均小于 10%, 是一种合适的分析工具,无需使用有毒化学品、富集或特殊样品制备即可确定土壤样品中的轮胎磨损。02Development of a Routine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Microplastic Mass Content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2022)“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微塑料质量含量常规筛查方法的开发”对经过三级处理的市政污水处理厂 (WWTP) 出水中的微塑料 (MP) 进行了调查。通过应用分级过滤方法(500、100 和 50 μm 网孔尺寸)采集1立方米的代表性样品体积。首次通过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TED-GC-MS) 检测微塑料质量分数,而无需进行先前需要的额外样品预处理。测试了用于评估 TED-GC/MS 数据的不同类型的量化方法,其准确性和可行性已在实际样品中得到验证。在出水样品中鉴定出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聚合物质量含量在5到50mg/m3 之间变化很大。TED-GC/MS测定1 mg滤渣中检出聚合物的峰面积;50、100 和 500 表示分馏过滤后以 µ m 为单位的分数粒径截止值。03Smart filters for the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 in beverages filled in plastic bottles (2021)水样中微塑料的高效收集与检测食品中微塑料 (MP)的出现,如塑料瓶装饮料,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现有的分析方法侧重于确定粒子数量,需要复杂的采样工具、实验室基础设施和通常耗时的成像检测方法。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展示了智能过滤坩埚作为采样和检测工具的开发。过滤并干燥滤出的固体后,可以通过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TED-GC-MS) 来直接测定样品中微塑料的质量含量。新的过滤坩埚允许过滤粒径小至5 μm的微塑料。 结果显示,所测塑料瓶装饮料中微塑料含量低于0.01 μg/L到 2 μg/L,具体取决于饮料瓶类型。几种塑料瓶类型中的饮用水,可乐以及苹果汽水样品中测到的微塑料含量04Evaluation of thermoanalytical methods equipped with evolved gas analysis for the 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2020)“评估几种逸出气体分析的热分析方法,用于检测环境样品中的微塑料”在这项工作中,比较了四种热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其中之一是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TED-GC-MS),这是近年来建立起来的一种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法。 此外,还应用了热重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TGA-FTIR) 和热重分析与质谱 (TGA-MS) 相结合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该领域不太常见,但仍在其他研究领域使用。 最后,应用了微型燃烧量热仪 (MCC),这是一种尚未用于微塑料检测的方法。结果发现,TED-GC-MS 是最适合基质未知、微塑料种类和含量未知的样品的方法。 TGA-FTIR 是一种可靠的方法,适用于具有已知基质和定义种类的微塑料的样品。TGA-MS 可能会在未来为检测 PVC 颗粒提供解决方案。MCC 可用作一种非常快速和简单的筛选方法,用于识别未知样品中标准聚合物的潜在微塑料负载。用于通过 TED-GC/MS 检测 PE、PP、PS 和 PET 的定性和定量物质列表。使用三种 TGA 方法的实验室间测试样品的目标值和结果, TED-GC-MS的结果最好。05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fractionated filtration for sampling of microplastics in water(2019)“开发和测试用于水中微塑料采样的分馏过滤技术”采样、样品制备和检测的协调是获得环境中微塑料 (MP) 可比数据的关键。本文开发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体的采样技术,该技术考虑了环境中不同的塑料特性和影响因素。给定微塑料质量浓度的人工水和废水处理厂的处理过的废水都用于验证衍生的采样程序、样品制备。使用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TED-GC-MS) 对微塑料进行分析。在给定微塑料质量浓度的人工水中,回收率范围为80%至110%,具体取决于不同的微塑料类型和大小等级。在处理过的废水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尺寸等级和数量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06Automated thermal extraction-desorption gas chromatography massspectrometry: A multifunctional tool for comprehensive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ers and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2019)“自动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一种用于全面表征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的多功能技术”自动化TED-GC-MS代表了一种用于综合分析聚合物的新型灵活多功能方法,类似的聚合物表征以前只能通过多种独立分析方法的组合来实现。三个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第一个是木塑复合材料的分析,其中聚合物和生物聚合物(木材)的分解过程可以通过使用顺序分馏收集清楚地区分吸附剂。其次,通过与参考材料比较确定未知聚烯烃共混物的重量浓度,展示了定量的应用。第三是环境样品中微塑料浓度的测定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分析必需品。结果表明,TED-GC-MS校准曲线对最重要的微塑料前体显示出良好的线性,甚至可以成功分析复杂的基质材料(悬浮颗粒物)。六个选定降解产物峰的样品质量归一化的重复性积分结果。平均值显示为一条直线。四种化合物的RSD约为 6%,两种化合物的RSD约为 12%。纯 PE 的 TED 色谱图 (m/z = 55),放大了三萜(C31H62;MW = 434.8)保留时间附近的区域,叠加了 m/z = 434 的质量碎片离子。PE/PP 混合物参考样品的 TED 色谱图(上)和未知样品的色谱图(下);标记了 PE 和 PP 的特定峰,用于确定重量比。悬浮物基质 (SPM) 中 PE(左上)、PP(右上)和 PS(下)的特定降解化合物的线性回归。07Analysis of polyethylene microplastic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using a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2015) “使用热分解法分析环境样品中的聚乙烯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聚合物颗粒称为微塑料,通过聚合物碎片和工业生产进入环境。需要一种方法来识别和量化各种环境样品中的微塑料,以生成可靠的浓度值,这对于评估环境介质中的微塑料是必要的。通过热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 (TED-GC-MS) 来直接测定样品中微塑料的质量含量。与热解气相色谱质谱 (Py-GC-MS) 等其他色谱方法相比,TGA中可以使用相对较高的样品质量(比Py-GC-MS 中使用的样品质量高约200倍)。聚乙烯 (PE) 是微塑料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被选作识别和量化的示例。土壤中PE的校准曲线的线性达到了约 0.99 ,该方法的相对误差从约为10%。土壤中 PE 的校准曲线达到了约 0.99 的 R2 因子,该方法的相对误差从约为 10%
  • 热重分析及其联用技术的应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际热分析及量热学联合会(ICTAC-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对热分析的定义为:热分析仪是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材料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质量、热量、尺寸、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等)随温度或时间连续变化关系的一大类仪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热分析的定义明确指出,只有在程序温度下测量的温度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才被归为热分析技术。因此,热分析仪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实现程序升降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热重分析仪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热重仪(Thermogravimeter),是一种利用热重法检测物质温度-质量变化关系的仪器。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主要测试样品的重量或者重量百分比随着温度的升高、降低或等温过程的连续变化情况。通常而言,这类测试都会在一定的动态气体氛围中进行,比如高纯氮气或者高纯氧气等环境中。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PerkinElmer富有特色的热重分析仪TGA 8000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GA 8000采用全新优化的炉体结构,有效范围覆盖了从-20℃至1200℃的温度区间,大幅拓宽了样品的测试温度区间。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固型双向缠绕铂合金加热丝可在0.1℃/min至500℃/min范围内任意调节线性升温速率,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外,进一步降低的炉体质量配合强制风冷技术可使炉体温度瞬间从高温区间降低至载样温度区间,从而大幅提高样品测试的通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TGA 8000对样品测试气氛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测试平台集成了高精度气体质量流量控制模块,可分别对天平气路和样品气路进行精准控制。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使用Pyris& #8482 控制软件,可便捷可靠地调控气体类型和流速大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气体混合模块(选配)允许至多三路气体按照比例预先进行混合,随后通入到样品仓中,可拓展研究气体浓度对样品重量变化影响等。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83887ca-0472-41d9-955f-1e8738eb9bd1.jpg" title=" PerkinElmer TGA 8000 热重分析仪.jpg" alt=" PerkinElmer TGA 8000 热重分析仪.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PerkinElmer TGA 8000 热重分析仪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TGA 8000的研究测试领域包括: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 样品的裂解温度和热稳定性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定性和定量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 样品中水分/溶剂的逸出、定性定量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 气固反应动力学或分解动力学的研究以及模型建立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典型的应用领域有材料、食品和能源领域。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材料研究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热重分析仪用于复合材料中不同组分的定量分析。复合材料中不同组分的含量往往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及寿命,PerkinElmer热重分析仪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等温模式(AutoStepwise)。这种方法能够对一系列连续的分解事件有更好的分辨性,应用于分离成份复杂、多成分的物质,例如橡胶,树脂,合金及工程塑料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食品行业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热重分析仪用于食品中不同组分的定量分析。食品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会加入多种添加剂及辅料,其含量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及存储时间。同样可以采用高分辨率等温模式(AutoStepwise)来分离复杂的食品组分,例如口香糖,烟草。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能源行业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热重分析仪用于在用润滑油中的积碳分析。柴油机中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碳灰,进入润滑油后会造成润滑油粘度增大,加速机器的损耗。根据ASTM D5967方法,可使用热重分析仪作为润滑油中积碳的日常检测手段,并结合自动进样器,实现快速,准确,可重复的积碳定量分析。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拓展应用:热重/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联用仪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热重/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联用仪主要用于研究材料随着温度变化时,由于分解等引起质量减少而产生的气体的种类和含量的信息,是一种常用的联用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众所周知,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原理仪器的兼容性和同步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PerkinElmer公司作为一家综合型仪器制造商具备研发生产联用所需所有仪器和传输管线的能力,在软硬件的兼容性、联用仪器的售后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实力深厚。相比之下,绝大多数热分析仪器供应商需要依靠第三方的介入来完成联用平台的搭建工作。PerkinElmer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软件与硬件上都提供订制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32px " PerkinElmer公司所提供的TGA-GC/MS先进联用分析技术目前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为研究纳米碳管溶剂残留的首选测试平台。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6a18502-30d1-46dc-9d89-885e9fd0996d.jpg" title=" PerkinElmer TG-IR-GCMS TGA8000 热分析联用仪.png" alt=" PerkinElmer TG-IR-GCMS TGA8000 热分析联用仪.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PerkinElmer TG-IR-GCMS TGA8000 热分析联用仪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strong TGA 8000的联用拓展特点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TGA 8000区别于市面上绝大多数品牌热重分析仪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联用拓展性能,该款仪器在研发定型之初就已经将联用测试的属性深深烙印在其基因当中,该款仪器可以轻松与FTIR、MS、GC/MS等设备进行联合使用,充分且深入地研究各类材料性能,以满足使用者不断提高的测试要求。 /span 细节方面,TGA 8000采用模块化结构的联用接口技术,方便联用模式的快速转换。全新加入的导向阀技术(divert valve)和逸出气体嗅探器(sniffer)均引入了加热控温模块,可最大限度的避免“冷凝”现象,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标配的精准气氛控制和流量控制模块,使TGA 8000所构建的逸出气体联用测试平台,轻松地获取逸出气体的成分信息。 br/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31, 73, 125) " PerkinElmer公司联用分析技术典型的应用领域有制药、食品、能源和环境行业。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制药行业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热重-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药品中的残留溶剂。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原料药或制剂生产中,溶剂常会用于反应,溶解,提纯及催化等过程。但由于很多溶剂具有毒性或存在潜在威胁,必须保证最终产品中的溶剂被全部去除或控制在一定浓度之下。热重-质谱联用技术可对药品中的残余溶剂的种类进行定性检测;另外,残留溶剂可能会引起药物分子的再结晶或转晶行为,这也会破坏药物的疗效,热重-质谱也可以进行此方面检测。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用于药物加热过程中的机理研究。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新药研发往往会利用成盐等手段来调控药物分子的晶型结构,随之带来的问题可能是裂解温度和熔融温度的巨大改变,而裂解和熔融都属于吸热过程,如没有确凿的证据极易引起研究者的误判。热重和红外的同步信号可确定了两个热信号产生的原理,此外还借助红外强大的结构鉴定能力确定具体的逸出气体成分,从而推到出整个加热过程的全貌。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食品行业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热重-红外-气相质谱分析天然产物的组成。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天然产物(诸如烟草或者咖啡等)的结构组成非常复杂,热重-红外-气相质谱测试平台不仅可以高效探求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而且还可以全面剖析其组成。例如,针对的咖啡豆样品,相比于顶空-气质联用设备,热重所能覆盖的温度区间更广,因此可以剖析不同温度段所产生的气体组分,更全面且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咖啡豆的区别,甚至反推其地域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针对烟草样品,可以利用联用研究烟丝的燃烧机理、评价卷烟的烟气质量以及风格特征等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能源行业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热重-气相质谱分析能源作物的裂解机理。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能源作物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原料,其结构成分对生物转换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热重-气相质谱的分离模式可以剖析能源作物的目标产物定性定量信息,为生物质转换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此外,生物质转换后的废渣废液等无法直接排放的垃圾还可以用联用技术研究焚化机理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trong /p p strong 环境行业 /strong /p p strong 热重-红外分析土壤污染物。 /strong /p p   碳氢化合物进入土壤,使土壤受到污染可有几种途径,如燃料通过储存罐或者传输线泄露,雨水径流洗车的地方。因此,测试土壤污染在环境监测或土地复垦中尤为重要。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TG-IR)联用技术可以提供关于污染物数量和性质的详细信息,而且无需样品制备。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供稿:PerkinElmer)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br/ /p
  • 热分析技术在橡胶行业的应用
    热分析技术是表征材料的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组技术,它在定性、定量表征材料的热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广泛地应用,对于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热分析技术在橡胶材料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中愈来愈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常见的热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项:  1、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样品的热流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技术。因此,利用此技术,可以对样品的热效应,如熔融、固-固转变、化学反应等,进行研究。  2、TGA是在一定的气氛中,测量样品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技术,利用此技术可以研究诸如挥发或降解等伴随有质量变化的过程。如果采用TGA-MS或TGA-FTIR的联用技术,还可以对挥发出的气体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3、TMA可以测量样品在一定应力下的位移变化。利用DMA,则可以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对材料的粘弹性进行研究,从而得到材料的机械模量和阻尼行为。  目前热分析技术在橡胶材料的研究开发和质量控制中愈来愈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二、热分析技术对于橡胶材料可提供如下性能指标的测试:DSCTGATMADMA玻璃化转变组成分析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降解粘弹性能,弹性模量阻尼行为填充剂含量,炭黑含量蒸发,汽化,吸附,解吸软化温度膨胀,收缩,溶剂中的溶化硫化熔融,结晶反应焓添加剂的表征三、应用介绍:1、利用TGA进行组成分析  TGA经常用来进行组成分析,利用它,可以观察样品由于蒸发、高温分解、燃烧等引起的重量变化。失重台阶的大小与挥发组分(如增塑剂、溶剂等)和分解产物的含量直接相关。在对橡胶进行分析时,当聚合物高温分解后,把气氛从惰性气氛变化为氧化气氛,炭黑就会燃烧,在残渣中就剩余了无机物和灰烬。对于高聚物的混合物,如果各组分的分解温度范围不同的话,则可以利用TGA来确定各个组分的含量。下图所示为几种的包含有天然橡胶的弹性体,第二聚合物组分分别为EPDM(A),BR(B)或SBR(C)。从TGA曲线的失重台阶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各组分的含量,其中(1)为挥发性组分,(2)为天然橡胶(NR),(3)为相应的第二聚合物组分,(4)为炭黑。残渣中为无机化合物。由此曲线分析得到的结果与理论值非常吻合。2、利用DSC进行聚合物的鉴别  如果在高聚物的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高温分解温度相近,那么用TGA进行分析时,就只能得到总的聚合物的含量而不能将各个组分区分开了。但是,借助DSC,就可以根据它们玻璃化转变的不同而对各组分加以区分。玻璃化转变温度Tg表征了聚合物的类型,而玻璃化转变台阶的高度△Cp则反映了聚合物的含量。例如,对于NBR/CR混合物,CR和NBR的玻璃化转变可以清楚的分离开来。台阶高度的比例约为1:1,这与方程式中24.4%含量的NBR和24.4%含量的CR的理论结果相当一致。从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其他弹性体的结果分析不是很,这是因为第二个玻璃化转变峰与焓松弛峰或熔融峰重叠的缘故。3、利用DMA进行机械性能分析  DMA可以为我们提供材料的宏观粘弹行为和微观性能。这可以用下面的不同硫化度的SBR来进行说明。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贮存模量G’下降约3个数量级,而损耗模量G’’则呈现出一个峰。随着硫化度的增加,玻璃化转变移向较高的温度。在材料处于橡胶态时,G’依赖于硫化度的大小。由于粘性流动,随着温度的升高,硫化度比较小的SBR1的贮存模量G’减小。在交联密度比较高时,G’随着温度线性增大。由此,我们就可以根据材料在橡胶态时的模量来确定它的交联密度,其交联密度k可以根据等式k=G/(2RTρ)进行估算。经计算得到,SBR3的交联密度为1.07×10-4mol/g,SBR4的交联密度为2.03×10-4mol/g。这两个数值的比值与二种材料中硫含量的比值一致。4、利用真空条件下的TGA测试来进行峰的分离  有时候,增塑剂的蒸发与聚合物的分解会彼此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在较低的压力(真空)下进行TGA测试,往往可以使两个过程得到较好的分离,这当然就相应的增加了结果分析的准确性。5、利用TMDSC增加测试准确度  利用温度调制DSC(TMDSC)技术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使用此技术后,焓的松弛效应以及熔融过程对测得的热容曲线的影响明显减小。  利用TMDSC方法对NR/SBR和EPDM/SBR混合物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所得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Cp的比值与组分中的实际值一致。6、利用DMA进行蠕变性能测试  利用DMA测试,可以了解聚合物与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可以看出材料的应力与应变之间保持线性关系的范围。  我们对不同炭黑添加量的EPDM弹性体在橡胶态时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未用炭黑填充的EPDM的贮存模量为0.5Mpa,并且这个值不随着位移振幅的变化而变化。而随着炭黑含量增大,其模量也增大。但是,对于同一炭黑含量的样品来说,当剪切位移的振幅增大时,其模量减小,因此其应力与应变曲线之间就呈现出非线性的关系,这是由于炭黑簇的可逆性破坏造成的。四、结论:  热分析技术能为表征材料的性能提供十分全面 、有用的信息:对于日常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单独的质量技术指标的控制可以选择单独的热分析技术就可以完成;而对于材料的研究开发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热分析技术,对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
  • 等离子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
    “不是21万的小米SU7买不起,而是17万的宝马i3更有性价比!”由于全球经济的波动和市场消费能力的不断变化下,汽车行业今年大幅度降价,在消费者日益谨慎的消费心态和购买力受限的情况下,汽车行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汽车制造商们在价格如此内卷的前提下,为提高市占率,需要其降低制造成本,这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然而,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牺牲产品的品质和性能。等离子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表面处理技术,可提高点胶、粘接、贴合、焊接、涂覆、封装等工艺段质量,满足汽车产业严格的生产要求,同时为汽车厂家提高产品良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火焰法与等离子的对比火焰法是指利用高温气体或火焰对材料表面进行部分氧化以提升其表面的极性,从而提高表面能,达到提升表面附着力性能的目的,主要应用在汽车保险杠、门板、门槛、导流板等(PP)材料的外饰件。*图片源自网络,侵删但火焰法操作工序较为复杂,处理精准度低,温度较高时容易造成材料烫坏变形,且火焰法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符合现今的环境保护政策。而等离子处理法则是通过高频电源电离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与材料表面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改善其表面性质,如提高润湿性、降低表面张力等。与火焰法相比,等离子表面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均匀、无明火室温处理,材料不易烫坏变形、环保无污染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案例分享一、汽车内外饰汽车内外饰件普遍呈弯曲、凹凸等非平面造型,在喷漆、粘接、涂覆工艺前,可使用等离子设备对汽车内饰件、仪表板、储物盒、天窗导轨、车灯等内外饰件进行表面活化,确保后续工艺质量。*塑胶内饰件粘接前表面活化,改善表面润湿性,确保粘接质量*大尺寸弯曲、凹凸非平面的内饰件可使用真空等离子清洗机高效、全方位均匀地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不同规格的内饰件可定制相应尺寸的腔体。二、汽车传感器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外壳与内部电子部件的粘接与密封的可靠性就非常重要。*图片源自网络,侵删采用等离子表面处理,可以提高相关材料的表面能,增加粘合强度,避免产生气泡,保证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3、 动力电池PCBA板汽车动力电池PCBA板在点胶、焊接、封装前可以使用大气等离子进行清洁活化,使得在后续点胶、焊接、封装工序中增强结合力,保证工序的质量。四、汽车摄像头表面除尘干式超声波除尘设备可以非接触式无损伤地解决汽车摄像头镜片在产线生产时运输环节产生的干燥浮沉颗粒污染物,降低产品污染率。*除尘率可达到97%-98%
  • 干血斑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基于干血斑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 DBS)是一种微量血液采集、干燥和储存的生物采样技术。该技术由Robert Guthrie于1963年首次应用于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1]。相比于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液态血液基质,干血斑技术具有采血量少、操作简便、一般不需冷冻或冷藏、储存和运输成本低等优点,已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流行病学样本分析、药物研发等领域。将干血斑应用于蛋白质研究,拓宽了蛋白质分析研究的生物样本采集形式,具有很好的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重点讨论两种常见干血斑蛋白质分析技术及应用。1. 基于干血斑的蛋白分析技术1.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是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特异、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根据免疫识别和信号输出方式的不同,ELISA可以分为双抗体夹心法、直接免疫竞争法和非直接免疫竞争法等。实验材料及分析仪器:研究人员可通过购买固相载体、抗体或抗原进行包被制备ELISA试剂盒或购买市售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已成为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国内外Elisa试剂盒生产厂家很多,如上海酶联生物、Abcam、BioVision等,科研人员可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高质量的试剂盒品牌,以提升分析效率及结果有效性。干血斑处理:以干血斑HIV分析为例:用HIV阴性混合血液样本对阳性混合血液样本进行梯度稀释后,以固定体积点样至干血斑收集卡,室温下干燥。采用干血斑打孔设备获得一定直径的干血斑样片,用300 μL PBST(0.05% Tween20)室温静置洗脱,洗脱液经酶标仪测定样本吸光度值(OD值)。分析和结果处理:以标准曲线样品的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得的OD值为纵坐标,根据不同类型ELISA本身的特点拟合标准曲线(如竞争法和夹心法可以采用四参数拟合回归方程),选择R值大于0.99的拟合方式,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分析仪器:酶标仪(MicroplateReader)即酶联免疫检测仪,是对酶联免疫检测(EIA)实验结果进行读取和分析的专业仪器。酶标仪可分为普通酶标仪和多功能酶标仪,普通酶标仪的主要功能一是充当分光光度计的角色,二是基于免疫反应的ELISA分析,价格相对较低;多功能酶标仪可实现吸光度、荧光强度、时间分辨荧光、荧光偏振和化学发光等多种检测模式拓展,满足生化分析、免疫检测、细胞研究、药物筛选和机制探索等众多领域检测需要。目前酶标仪市场常用的仪器品牌进口的有:伯腾、帝肯、美谷分子、珀金埃尔默和赛默飞等;国产的有:安图生物、奥盛和闪谱等。1.2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基于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技术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分离能力强等特点,已逐渐成为蛋白质分析和鉴定的重要技术。原理:蛋白酶将样本中的蛋白质消化成肽段混合物,可采用鸟枪法(Shotgun)对蛋白组进行全谱分析,在最小限度分离蛋白质的同时实现复杂混合物中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或用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对酶解肽段进行分离,经基质辅助激光电离(MALDI)或电喷雾电离(ESI)等软电离技术将其离子化,带电蛋白质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将具有特定质荷比的肽段离子分离,然后经检测器分析。质谱技术与干血斑技术的结合为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蛋白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了强有力手段。图1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2]样本处理:采用干血斑打孔设备获得一定直径的干血斑样片,转移至EP管中,加入少量水后用组织研磨器或匀浆机快速、彻底破碎干血斑样片,剧烈摇晃试管。后续处理与常规样本的蛋白提取相似:加入蛋白裂解液(如SDS、SDC、RIPA等),冰上裂解约半小时(辅以震荡),低温、高转速离心后取上清,得干血斑蛋白提取物。分析和结果处理: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包括:①应用数据库搜库对蛋白进行鉴定并相对定量分析,借助如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掌握数据的整体情况;②对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注释,例如GO功能注释、KEGG注释等;③通过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或参与的信号通路可以进一步筛选与研究目标相关的蛋白进行后续的分析。分析仪器:蛋白质组学分析主要使用高分辨液质联用系统进行。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液质联用系统目前以进口为主,常见仪器主要有布鲁克、赛默飞、沃特世和SCIEX的Q-TOF、Q-Orbitrap、Q-Trap质谱仪等。2. 干血斑蛋白分析应用实例分享2.1 采用ELISA法分析干血斑中HIV抗体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以干血斑为载体的样本邮寄传递检测模式,并证明其可作为传统检测模式的良好补充,极大地推动了干血斑技术在传染性疾病分析中的应用。在我国,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第二章第4部分“常规HIV抗体或HIV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方法”中指出:ELISA试验可使用血液(包含血清、血浆和干血斑)或尿液样本检测HIV抗体,也可联合检测HIV抗体抗原,说明干血斑在基于ELISA技术的HIV抗体检测中是可代替血浆、血清的生物样本基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相关专家多推荐受检者使用HIV自主采样包,根据说明采集干血斑样本,匿名寄至专业实验室,通过电话等方式获取结果。图2 RDA Spot公司的干血斑自主采样包(包含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湿巾,样本采集卡,使用说明书及用于运输的特殊包装)图片来源:https://www.rdaspot.com/2.2 基于质谱技术的干血斑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建立了应用Thermo UltiMate 3000 RSLCnano纳升液相色谱联合Q Exactive HF-X质谱技术的干血斑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并于2020年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中报道了该项工作[3]。由于全血中含有较多可溶性蛋白(如血红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研究人员为克服干扰、提高分析灵敏度,采用碳酸钠沉淀法(SCP)成功去除干血斑中可溶性蛋白并富集目标分析物疏水性蛋白。采用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DIA)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进行EMBL-EBI(针对人类蛋白GO功能分析的综合注释数据库)蛋白组学搜库分析,通过限定质谱扫描范围和延长离子累积时间等提高了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该研究最终在健康受试者干血斑样本中鉴定到1977种蛋白质,其中包含585种疾病相关蛋白。3. 小结与展望干血斑是一种先进的血液采集及保存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对人体损伤小、便于运输和储存等优势,在临床快检中受到关注。干血斑技术与蛋白质研究的结合将有效推动蛋白质研究成果临床转化。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前处理自动化仪器、高通量分析仪器和成熟的蛋白分析流程将成为干血斑蛋白质分析的有力工具,干血斑蛋白质分析定将在蛋白质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通量诊断、差异蛋白分析和疾病生物标志物挖掘等拓展新的技术平台。参考文献:[1] R. Guthrie, & Susi, A., A Simple phenylalanine method for detecting phenylketonuria in large populations of newborn infants., Pediatrics, 32 (1963) 338–343.[2] B. Kuster, M. Schirle, P. Mallick, R. Aebersold, Scoring proteomes with proteotypic peptide probe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6 (2005) 577-583.[3] D. Nakajima, Y. Kawashima, H. Shibata, T. Yasumi, M. Isa, K. Izawa, R. Nishikomori, T. Heike, O. Ohara, Simple and sensitive analysis for dried blood spot proteins by sod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for clinical proteomic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19 (2020) 2821-2827.
  • 食品检测新技术的应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前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随处可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形势得到根本性的好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逐渐变化,消费方式也从过去的家庭烹饪转向与市场消费,食品安全隐患和风险也逐渐增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才能获得国际市场的准入,实现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在这种要求下,食品检测技术必须要满足快速,方便,准确和灵敏的要求,目前,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发展十分迅速,笔者就目前我国最新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分析。  食品污染检测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随着国家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目前,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改进技术不断的被推入市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残留一直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出现了包括微博萃取法,超临界提取法,固相萃取法及加热溶剂萃取法等新得提取,净化,分离和检测技术,这些新的检测技术使得提取液中的杂质少,提取对象效率高,试剂耗费少,而且操作简单,检测质量好。萃取法的出现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最初是固相萃取微型柱检测法,由此引发了一场净化技术的革命,我国在传统的农药检测技术基础上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检测方法,另一方面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退出了一些更为先进的方法,取得了新的进展。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兽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各种有利于促进畜禽生长的抗生素,磺胺药,激素等在畜牧养殖中广泛应用,这些兽药在促进畜禽生长,减少动物发病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的问题,如今,兽药残留成为肉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建立了兽药残留检测体系,而我国的兽药检测体系尚不健全,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兽药检测方面加大了重视程度,而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如通过试剂盒检测饲料中的超标污染物,以及在生猪屠宰时检测瘦肉精的含量等这种方法不但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检测时间短,适用于大批样品的筛选,对于很多屠宰场来讲,一个普通的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便能担任检测工作。  重要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存的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很多有机污染物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被产生,这些污染物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尤其是垃圾焚烧过程更是产生了大量的诸如二噁英等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污染物,二噁英类物质大约有200多种,是一种高致癌性的物质,据科学检测得知,二噁英的毒性是砒霜的900倍,不仅毒性强,而且分析难度大,检测费用高昂。目前我国在二噁英检测方面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体系,在甲醛的检测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已经使用到了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这些检测方法设备操作简单,干扰度低,成本低,灵敏度高。  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食品里面由微生物引起的主要食源性疾病有沙门氏菌病,螺旋杆菌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李斯特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及黄曲霉素引起的致癌性病变等。这些食源性疾病和黄曲霉素有些是因为食品受污染所致,有些是因食物霉变所致,这些病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的威胁十分严重,如黄曲霉素,在发霉的花生中十分常见,目前,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自动化仪器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使用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在食源性病毒的检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转基因食品因其安全性一直无法得知而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美国作为转基因工程的研究大国,在国内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而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大量存在于市场之中,2015年,湖北省层统计过全省有3/5的农产品为转基因食品,一度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常见的有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分析法,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及测试试剂盒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检测方面突破了最大的难关,转基因检测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从我国食品安全的来源可以看出,我国食品污染的来源来自于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所有环节,其中,农药污染是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近些年来,激素污染和人为造假也成为食品的主要污染源,因此,要做好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成为当务之急。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根据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专家的建议,随着我国农业经营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运用标准化管理手段引导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操作,在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个环节严格遵守农业生产规范,防止过分使用农药和化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剪辑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卫生法,如建立和完善肉制品,豆制品,面制品和水产品中添加剂的检测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的建设 实施HACCP管理体系。HACCP体系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是一个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保证食品从种植到餐桌的全过程的管理措施,也是目前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最完善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7个原理,分别是危害分析及危害程度评估,关键控制点的鉴定,各关键控制点临界值的确定,HACCP监控程序的建立,纠偏程序的建立HACCP验证程序的建立及记录保持程序的建立。目前,HACCP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水产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烘烤食品,发酵食品,饮料及其他各类食品的检测中,确保食品的安全 加强市场监督,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政府部门要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问题食品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加强市场的抽查,一旦发现问题食品,通过顺藤摸瓜的途径找到问题食品的源头,查处问题食品的来源,建立和健全食品生产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问题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安全性,对制假,售假等行为予以从重打击,防止不法商铤而走险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需要加强食品工业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的结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状况进行监控,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和销售进行动态监管,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确保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到人们生存的最直接问题,因此,做好食品安全管理是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最重要工作,政府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制度的建设,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管理人员和装备的完善,加强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使食品安全能够真正的做到绝对安全。
  • 技术“纯享”生物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会议即将召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5px line-height: 1.5em " 生物显微成像作为观察微观世界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来技术突飞猛进。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无论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等基础研究、还是药物靶点发现,疾病诊断等应用研究中,荧光显微、共聚焦显微、电子显微、高内涵显微成像、切片成像等生物显微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line-height: 1.5em margin-bottom: 10px " 为加强相关先进技术和创新应用方法的交流,仪器信息网将于2020年5月8日举办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生物显微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于发展” /strong /span /a 主题网络研讨会,本届网络研讨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生命科学领域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80px height: 32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8b7abda0-94c9-45ad-bd94-d474469e35ed.jpg" title=" 生物显微技术.png" alt=" 生物显微技术.png" width=" 580" height=" 32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专家简介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a7631f77-6fe4-441a-ac76-30f71b98299b.jpg" title=" 1.png" width=" 600" height=" 165" border=" 0" vspace=" 0"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李晓明,现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主任。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2013年-2015年于上海应用物理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博士及博后期间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同步辐射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Confocal、TIRF、STED等)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Biomaterial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和Applied Materials & amp Interfaces等杂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63bface5-9f30-45c9-9545-6221e1b6faf2.jpg" title=" 2.png" width=" 600" height=" 165" border=" 0" vspace=" 0"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乔娟, /span span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副研究员,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分析化学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期间分赴美国麻省大学及韩国浦项科技大学访学及开展合作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活体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智能聚合物分子温度计并在细胞内开展实时在线温度变化荧光成像,进而拟与细胞内神经递质的测定方法结合,开展神经通路中情感与机体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在Anal. Chem.,Biosens. Bioelectron., Anal. Chim. Acta, Chem. Commun.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SCI论文60余篇, 获专利授权5件 2012年和2016年分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2)。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6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e4ff6943-6087-4ce9-ba9d-2ac538a44f0a.jpg" title=" 3.png" width=" 600" height=" 165" border=" 0" vspace=" 0" alt=" 3.pn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孔妤,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电镜技术平台主任,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理事。从事神经生物学电镜技术和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研究多年,承担或参与中科院先导专项、青年促进会、上海市科委等多项课题项目,发表国内外研究论文十余篇。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脑微观重建技术、光镜电镜联用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等在神经环路连接研究中的应用,掌握技术全面,具有丰富的电镜制样经验,为科研用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技术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点击链接进入报名页面: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 target=" _blank"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xw/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入“生物成像技术交流群”,关注生物成像技术相关内容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36px height: 23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c7f60b25-a09b-4c4c-9c76-3ec5a54f0e02.jpg" title=" 生物成像.png" alt=" 生物成像.png" width=" 236" height=" 230" / /p
  • 大咖领衔 共话前沿技术与应用——第二届质谱成像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10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与仪器信息网联合举办了第二届“质谱成像技术与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共邀请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再帕尔· 阿不力孜教授、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聂宗秀研究员等6位领域内的资深专家,聚焦质谱成像技术发展趋势及空间分辨多组学前沿应用,从技术难点、数据分析到行业应用进行剖析和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e158e003-f813-4849-bd80-bf97b6bd4fe0.jpg" title=" 致辞.png" alt=" 致辞.png" width=" 600" height=" 33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再帕尔· 阿不力孜教授致辞 /span /p p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4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67a0edf3-da0c-46b6-b9ff-86d62df79a88.jpg" title=" 刘虎威.png" alt=" 刘虎威.png" width=" 600" height=" 34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北京大学 刘虎威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常压离子化质谱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质谱成像可以对样品中化合物空间分布、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相比于临床医学使用的荧光成像来说,质谱成像具有免标记、非特异等特点,并能获得离子信息。刘虎威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其团队基于质谱成像、敞开式质谱分析技术,开展的植物、动物和临床样品等的分析和检测应用的部分工作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dd61a6eb-bfde-41e8-8867-df1e7c191693.jpg" title=" 蔡宗苇.png" alt=" 蔡宗苇.png" width=" 600" height=" 44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香港浸会大学 蔡宗苇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质谱成像的孕鼠PM2.5暴露诱导子代行为异常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很多研究表明,PM2.5暴露与多种疾病的产生密切相关。近年更多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可能会给大脑带来损伤,并且该污染可能存在跨代际毒性。蔡宗苇团队结合质谱成像和组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妊娠期大气细颗粒物对子代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为精准探索跨代PM2.5毒性与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d341ce3a-54cb-4ab8-abe6-865f341be7b2.jpg" title=" 聂.png" alt=" 聂.png" width=" 600" height=" 37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聂宗秀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颗粒质谱与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包括细菌、病毒和细胞在内的生物颗粒在物质循环、生物进化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测量起源各异、个体微小的生物粒子的质量及其在特定群体中的分布和变异情况,对于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性非常有帮助。然而,生物颗粒的质量已远远超出现代质谱仪的测量范围,使用质谱技术测量病毒、细菌、细胞等生物颗粒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现代质谱存在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在质谱理论、仪器构建及新方法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性研究。聂宗秀团队为破解商用质谱仪无法测量完整颗粒质量的难题,研制了同时可测量体积、密度和质量的离子阱颗粒质谱装置,便携式颗粒质谱装置的成功研制为现场检测提供了设备。此外,通用、免标记纳米颗粒在生物组织中的质谱成像及药物原位释放新方法成功建立。其团队开发出了系列高耐盐性,低背景干扰的有机盐新基质,结合大鼠中动脉栓塞、结肠癌肝转移等生理模型,实现了生物组织切片中小分子代谢物质谱成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49f00744-eb2c-4c8a-8faa-4682c9e7bad4.jpg" title=" 张新荣.png" alt=" 张新荣.png" width=" 600" height=" 40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清华大学 张新荣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单细胞质谱成像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单细胞质谱成像是质谱分析研究受到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处在十分初步的研究阶段,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单细胞质谱成像对质谱分析的要求,目前面临的技术挑战问题,以及张新荣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的一些不成熟的初步探索,力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同行的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0c96cbe4-9c68-47b7-b2cb-78eb612463ce.jpg" title=" 再帕尔.png" alt=" 再帕尔.png" width=" 600" height=" 333"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校长/教授 再帕尔· 阿不力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敞开式质谱成像技术与应用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再帕尔· 阿不力孜在报告中介绍了其课题组一直以来从事的代谢组学与质谱分子成像技术的相关研究,质谱成像技术与代谢组学相结合,可获得全面、原位的分子时空动态变化信息,实现不同分子的同时直观可视化分析,为药物或候选新药的药效及毒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原位标志物的发现及疾病筛查等提供新颖的研究手段。再帕尔· 阿不力孜还介绍了其课题组研的免标记、便捷、高覆盖、高灵敏的AFAI-MSI技术,可从代谢物和代谢酶两个水平上认识肿瘤代谢。最后,在提到定量的质谱成像方法时,再帕尔· 阿不力孜简单介绍了其课题组开发了免内标添加的动物体内药物的方法以及整个打印添加技术的定量成像分析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就质谱未来发展的愿景, 再帕尔· 阿不力孜表示,质谱技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组学等多学科、多手段的交叉组合下,质谱技术、代谢组学有望积极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及个体化诊疗、新药研发的应用进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70530287-3176-4b7c-ae0c-62a032cbb79a.jpg" title=" 徕卡.png" alt=" 徕卡.png" width=" 600" height=" 44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应用主管 李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CM3600XP大样本切片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p p br/ /p
  • 原位拉曼光谱应用前景可期—德国耶拿原位拉曼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9年1月16日,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简称德国耶拿)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携手承办“2019原位拉曼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来自各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学生近50位出席本次会议。 美国凯撒简介 美国凯撒光学系统公司(简称:凯撒公司)是原位拉曼技术领先的制造商。2014年,凯撒公司加入瑞士Endress + Hauser集团,成为德国耶拿公司的兄弟公司。2015年起德国耶拿公司负责凯撒公司在中国的拉曼业务。经过4年的推广,凯撒公司的拉曼产品在中国已经有不少客户,相关的研究及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德国耶拿概况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的著名专家学者,针对原位拉曼光谱的最新技术与前沿应用,以及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应用做专题报告。德国耶拿北方区经理杨凌毅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德国耶拿公司的一些情况。 德国耶拿北方区经理 杨凌毅 据介绍,德国耶拿拥有位于Jena,Eisfeld,Langeweisen,Berlin和Uberlingen等地的多个制造工厂,在全球9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公司的管理层坚信R&D和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每年总收入的15-20%投资于R&D,1/5的职工从事R&D。此外,杨凌毅还介绍了德国耶拿的产品发展历程及目前主推的产品,包括光谱类、环境类、元素分析类等多个类别的仪器。用户之声 作为凯撒拉曼在中国最早的用户,天津大学郝红勋教授基于该产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中,郝红勋从功能晶体产品讲起,介绍了高端晶体产品质量指标体系,并以详实的案例分享了过程拉曼在晶体成核、共晶研究、多晶型工艺开发、晶型定量分析、溶液浓度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天津大学 郝红勋教授报告题目:过程拉曼技术在工业结晶研究中的应用    郝红勋谈到,受固体化学发展的限制,目前结晶科学与技术研究仍处于半理论半艺术的阶段,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过程的机理及其模型仍然处于不断探索中,而过程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同时实现结晶过程中溶液浓度和固体结构形式的同时在线观测,在结晶过程机理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刘俊课题组也在一年前引进了凯撒的拉曼产品,并已经实际应用。报告中,刘俊从亚稳纳米颗粒的概述讲起,介绍了亚稳纳米颗粒制备技术、研究装置及原位光谱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刘俊研究员报告题目:亚稳纳米颗粒的原位光谱分析  其中,刘俊特别详细介绍了中科院装备研制项目:“亚稳纳米颗粒原位动态光谱分析系统研制”,包括液相激光制备系统、液相原位光吸收及荧光光谱系统、液相原位拉曼光谱系统、等离子体瞬态光谱采集系统等。此外,刘俊还进行了亚稳纳米颗粒的成核过程原位光谱分析、亚稳纳米颗粒相变的液相原位拉曼监测、亚稳Ag纳米颗粒的液相原位SERS初探、亚稳纳米颗粒非均相催化反应的原位拉曼分析等四个方面的研究案例分享。凯撒拉曼之优势汇集 拉曼信号弱,如何实现实时监测反应?如何有效实现过程分析、监测多个过程?如何保证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如何减少室温和反应温度的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如何提高拉曼光谱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如何设计原位探头实现不同反应类型的监测?报告中,王兰芬就原位实时过程拉曼光谱仪需要考虑的这些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德国耶拿拉曼产品经理 王兰芬博士报告题目:原位实时过程拉曼光谱技术与最新应用热点   据介绍,1979年成立的凯撒公司在原位拉曼产品方面精心打造,坚持“RbD”设计理念,致力打造“Video”概念。凯撒公司目前已经拥有用于研究/分析/过程领域的多个拉曼产品类型,包括RAMANRXN1TM、RAMANRXN2TM、RAMANRXN3TM、RAMANRXN4TM等。其专利的多维体相全息光栅技术、获奖的轴向分光多色仪、多通道反应与过程同时监控技术、固定设计与恒温稳定设计、原位共焦采样技术等解决了仪器灵敏度、稳定性与快速分析反应、快速监测多个反应等问题。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凯撒公司在原位探头方面的设计和思考也吸引了很多用户的关注。据悉,凯撒公司不仅同时拥有原位固体液体采样探头、原位液体采样探头、原位流体化学液体采样探头、原位固体采样探头、原位气体采样探头、原位防爆液体采样探头以适应不同样品分析的产品,可以实现固体、固液浑浊溶液、气体等的监测,还可以根据用户反应釜的需求进行探头的定制。   此外,王兰芬在报告中还介绍了原位实时过程拉曼最新的应用热点,包括催化加氢反应趋势分析、均相催化过程实时监测,以及原位实时过程拉曼在制药、高分子、深海中的应用等。   报告及休息过程中,各位与会代表还就原位拉曼技术的进展、应用等进行了探讨。大家普遍认为,随着原位拉曼技术的发展,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会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会“大有所为”。
  •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即将出台
    近日,&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rdquo 在长沙举行开班仪式,同时,&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揭牌仪式在中南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会检验分会、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湖南省卫生厅、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开班仪式。   &ldquo 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rdquo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管理局2013年9月批准成立,首批试点单位包括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等三家医疗机构。试点单位承担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相关管理办法及技术指南验证,实验室开发的个体化医学检测项目进行验证、评价及先期试行,在项目、技术或产品的准入、审批、收费、物价审批及推广应用方面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基因组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于军研究员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制定工作,并主持撰写了其中的&ldquo 测序技术个体化医学检测应用技术指南&rdquo 。任鲁风博士、王国良助理研究员等人也参与了个体化医学检测标准及指南的撰写并作为讲师出席了本次培训班。在本次培训班中,围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测序数据分析软件及流程以及测序文库的构建和上机实验操作三个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个体化医学是一种根据对病人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分子进行分析而量身定制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可能病患提出建议或在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时针对患者独特的遗传变异特征选择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最合适、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药物和剂量,实现 &ldquo 定制医疗&rdquo 。
  • “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快速检测设备技术及应用介绍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食品产业规模大,但集约化程度很低,多小散乱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监管难度大、检测方法少、检测手段单一等问题。基于这种现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快速检测是指包括样品前处理在内,在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的行为。快速检测主要包括实验室快速检测和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是指包含样品前处理在内,能够在2h内出具检测结果,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仪器设备对样品进行检测;现场快速检测是指能应用于现场,并在30min内出具检测结果,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对样品进行检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快速检测结果的表达主要有四种形式:定性检测、限量检测、半定量检测、定量检测。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定性检测是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其本身就是有毒有害物质,解决“有或没有”的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限量检测是快速得出被检测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准规定值或有效物质是否达到标准规定值,解决“超标或达标”的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半定量检测与定量检测相比,结果是个大约值,准确度离真值越近越好,解决“大约多少”的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定量检测也称为全量检测,给出样品中某成分或某一物理量的准确值,解决“准确值”的问题。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目前市场上主要应用的快检技术包括比色法、酶抑制法、滴定法、薄层法、干化学试纸法和胶体金法等。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一)比色法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比色法是较早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一项技术,通过被测物质与显色剂的反应产物在可见光区吸收光谱的特性来定性鉴别被测物质,通过Beer定律(在一定条件下,吸光度与被测物质浓度成正比,A = kbc)来测定被测物质含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比色法在食品快速检测方面应用广泛,可检测样品涵盖日常生活中的米、面、粮、油、水果、蔬菜、饮料、乳制品、调味品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类别,检测项目包括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等,例如陈化粮、面粉溴酸钾、肉制品色素、亚硝酸盐、二氧化硫、甲醛、吊白块、双氧水、硼砂、牛奶硫氰酸钠、食盐碘、味素硫化钠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吉大.小天鹅自主研制开发的光源单色器一体化技术,克服了传统比色设备光路复杂、光源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增加了仪器的抗振、抗潮、抗干扰能力,减小了仪器的故障率,为将比色法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二)酶抑制法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酶抑制法主要用于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是利用农药能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使昆虫中毒致死这一毒理学原理而建立的方法。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监管始终是个难题,酶抑制法在快速检测设备中的应用,成为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初筛检测的有效手段,提高了农残检测和监管的效率。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三)滴定法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滴定法是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指示滴定终点,目测标准溶液消耗体积,计算分析结果的方法,是很多检测项目的仲裁法,但由于玻璃器皿和化学试剂较多、操作繁琐等问题,限制了滴定法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公司自主开发了便携式微量滴定器,配套专业化学试剂盒,实现了滴定法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检测项目包括食醋总酸、酱油总酸、酱油氨基酸态氮、味素谷氨酸钠和蜂蜜酸度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四)薄层法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薄层色谱法是将色谱分离技术与化学显色、CCD成像技术相相结合,实现待测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薄层法主要用于检测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和菊酯等四大类农药的定量检测,同时在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甜味剂糖精钠和合成色素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五)干化学试纸法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干化学试纸法是将比色法中的化学试剂固定在试纸上,利用试纸条上的试剂与被检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后试纸所呈现的颜色与标准色阶卡进行比对,即可读出样品中待测物质的含量。与传统比色法先比,干化学试纸法操作更加简单,试剂用量更少,是理想的快速初筛方法。检测项目主要有二氧化硫、亚硝酸盐、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六)胶体金法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近几年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兽药残留、抗生素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的快速检测。检测项目包含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火锅底料中罂粟壳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快速检测产品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基于上述快速检测技术,长春吉大· 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开发出单参数、多参数、便携式、流动式等系列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实现了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的现场、便携、智能、流动检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1bacbd9e-e9d5-4995-ba97-665981811de8.jpg" title=" 111_副本.png" alt=" 111_副本.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快速检测技术切实应用到产品上,多年来为食品安全监管、农业农村局农兽药残留检测与环境质量控制等提供了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几年,针对国家农业农村部及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对于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现实需求,公司研制出GDYN-1020SD食用农产品综合检测仪,实现食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违法添加等多种项目的快速检测,检测数据实时上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自定义打印;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193975ee-b447-458f-bb0a-607f0d486cc6.jpg" title=" 112_副本.png" alt=" 112_副本.png" / /p 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内置打印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3fca6c8-f90e-4315-800c-3b5d39d327f1.jpg" title=" 113_副本.png" alt=" 113_副本.png" / strong style="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外置打印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20698f3e-048f-424c-9c18-6c3fc8b7e463.jpg" title=" 114_副本.png" alt=" 114_副本.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快速检测产品应用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公司从成立至今,研制开发和生产制造的各类仪器设备已在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监督检测、突发事件、应急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累计培训技术人员约5.5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84, 141, 212) " (一)食品安全监管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03年,北京市工商局刚刚开始进行北京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五合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首次配备在流动检测车上。由此开始,多参数食品安全现场速测仪的应用范围开始在全国工商、食药部门扩展。广州、安徽、山东、宁夏等等各地工商部门陆续采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配备到食品安全监测车上,为食品安全监管流动监测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设备。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2年,为吉林省建立了1300 个食品安全检测室和60个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站,配备了4380台(套)快速筛查专用仪器及设备,实现了吉林省乡镇以上大型农贸市场本地快速检测全覆盖。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两年,为云南省和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百余个县(区)提供了3000余台(套)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09年至今,先后为山东寿光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蔬菜收购点提供了600 多台农药残留检测仪,帮助种植大户建立了蔬菜安全实验室,确保蔬菜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产品和服务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二)重大活动保障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08年,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空气检测仪用于北京奥运会奥运场馆空气质量的检测,有效的监测和保障了场馆内空气的质量。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三)突发、应急事件保障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08年汶川地震后,公司经卫生部推荐,向灾区提供940 套水质速测仪器和69万 套检测试剂(属提供仪器和试剂最多的厂商)。同时,由公司领导带队先后四次奔赴灾区完成了系统的售后服务工作,受到卫生部、科技部、四川卫生厅及灾区用户的好评。2010年,云南等省遭遇了80年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公司向云南灾区捐赠5台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用于打井后水质现场快速检测。同年,水质快速检测仪在玉树地震灾区及吉林永吉洪灾地区的现场检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结语: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李克强总理来公司进行专项考察,对我们在快检设备研制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直接评价和鼓励。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96ad63a-f69e-475a-aecf-bdec081fcd5f.jpg" title=" 115_副本.jpg" alt=" 115_副本.jpg" / /p 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你们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你们都检测到了。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检测涉及面广、责任大,要研发更多更好的仪器设备,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span /p p br/ /p
  • 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日程安排公布
    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2024年5月9-11日 大连凯宾斯基饭店光谱技术是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通过对物质光谱的探测、分析来获取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运动状态等信息,具有非接触、范围广、多组分、灵敏度高、可连续实时监测等优势。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深空探测、环境监测、航空航天、科技考古、能源勘探、智能制造、精准医疗、智慧农业、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为进一步推动光谱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探讨我国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远景目标,促进光谱技术和仪器的进步与创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于2024年5月在大连举办“第二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会议将邀请100余位知名专家与会,通过学术报告、海报展示、对接洽谈、仪器设备展览等形式,就光谱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核心元器件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工程应用的最新成果展开交流。整体日程时间活动地点5月9日周四10:00-20:00注册一楼大堂13:30-18:30青年发展交流会学生快报告与评选二楼巴黎厅/伦敦厅15:30-16:30海报交流与评选三楼前厅19:30-20:30专委会闭门会三楼宴会厅BC5月10日周五08:30-12:00开幕式&大会报告三楼宴会厅13:30-18:30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宴会厅AB原子光谱与质谱技术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二楼巴黎厅红外及太赫兹光谱技术及应用超快及瞬态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柏林厅光声光谱与TDLAS技术及应用光谱在环境监测与工业检测中的应用三楼宴会厅C19:30-21:30产学研交流会二楼巴黎厅5月11日周六08:30-12:00大会报告三楼宴会厅13:30-18:30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宴会厅AB原子光谱与质谱技术及应用激光拉曼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二楼巴黎厅红外及太赫兹光谱技术及应用超快及瞬态光谱技术及应用三楼柏林厅光声光谱与TDLAS技术及应用光谱在环境监测与工业检测中的应用三楼宴会厅C18:30-18:40大会闭幕式三楼宴会厅AB5月10-11日周五-周六08:30-18:30科技成果与企业产品展示三楼前厅注:会议日程可能会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详细日程(带*为特邀报告)大会场5月10日上午开幕式 主持人:王哲(清华大学)08:30-08:50介绍与会嘉宾致辞大会主旨报告 主持人:任斌(厦门大学),邵学广(南开大学)08:50刘文清 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09:20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物质第四态物性表征及光谱应用研究进展*09:50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拉曼光谱原理与石墨烯拉曼光谱学*10:20罗 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界面结构与动力学的超快谱学研究*10:50侯贤灯,四川大学——原子光谱分析:分析方法和仪器装置*11:20夏兴华,南京大学——等离激元增强红外光谱电化学*11:50午餐5月11日上午大会主旨报告 主持人:马欲飞(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春峰(南京大学)08:30王茜蒨,北京理工大学——LIBS生命医学应用*09:00杨良保,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应用研究*09:30何志平,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红外显微图谱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探讨*10:00刘 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面向降碳减污的超光谱精准遥感*10:30姜秀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界面水结构功能的谱学电化学分析*11:00金盛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压下的钙钛矿载流子动力学研究*11:30孙兰香,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线分析技术与装备——选矿与冶金过程*12:00午餐专题1: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5月10日下午主持人:丁洪斌(大连理工大学),李祥友(华中科技大学)13:30王 哲,清华大学——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信号质量的等离子体调制技术*13:50郭连波,华中科技大学——LIBS光谱多模态融合技术*14:10刘玉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基于LIBS技术的空气环境成分及污染物原位在线探测研究*14:30郭金家,中国海洋大学——水下原位LIBS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14:50董美蓉,华南理工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能源转化过程的应用研究*15:10杨新艳,安徽师范大学——LIBS在水污染诊断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01-010)15:20高 勋,长春理工大学——空间约束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特性及应用 (01-027)15:30茶歇主持人:王哲(清华大学),董晨钟(西北师范大学)15:40段忆翔,四川大学/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LIBS仪器:从实验室研发到广泛应用还有多远*16:00孙对兄,西北师范大学——多谱学技术在敦煌壁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16:20李鲁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LIBS数据反演算法*16:40刘 飞,浙江大学——植物重金属LIBS高效定量检测与可视化技术*17:00刘 曙,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与标准化*17:20-17:30郝中骐,南昌航空大学——LIBS长时可重现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08-001)5月11日下午主持人:俞进(上海交通大学),郑荣儿(中国海洋大学)13:30董大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闻香知味—农产品挥发物的红外与激光光谱学探测技术*13:50王珍珍,西安交通大学——高碱燃料中碱金属元素的LIBS检测研究*14:10田 野,中国海洋大学——水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物理过程及应用分析*14:30武文栋,上海交通大学——气体密度场中激光等离子体激发演化过程的能量转化特性*14:50曾庆栋,湖北工程学院——移动式LIBS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特钢检测与分类应用中的研究*15:10刘元超,香港城市大学——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液体检测研究与应用(01-002)15:20沈 礼,天津理工大学——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食品药品与信息安全研究(01-003)15:30茶歇主持人:尹王保(山西大学),朱香平(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5:40周卫东,浙江师范大学——LIBS光谱增强技术及机理*16:00张 雷,山西大学——LIBS非接触式细菌识别与洗消研究*16:20张大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激光技术进展助力高分辨高灵敏光谱探测*16:40杨 光,吉林大学——基于高重频脉冲激光与气体分子键共振的LIBS分析技术及应用*17:00胡梦云,华东师范大学——基于超快激光的等离子体光栅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应用*17:20王秋云,长春理工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信号增强及水中重金属高灵敏分析研究 (01-030)17:30张 登,南京师范大学——A plasma image-spectrum fusion correction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spectral stabilityi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01-033)17:40李常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应用于铀合金近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01-036)17:50吕 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延迟飞秒-纳秒非共焦激光剥蚀Al靶动力学及AlO光谱增强机制 (011)14:50茶歇主题:激光拉曼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II 主持人:徐抒平(吉林大学),谢微(南开大学)/
  • 药品快检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指导意见印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食药监稽[2012]2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为贯彻实施《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以及在基层的应用,提高基层药品监管效能,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2年8月29日 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加强药品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搭建检验技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在基层的应用,配置快速检验设备”、“加强县级机构快速检验能力建设”的要求。为贯彻实施《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高基层药品监管效能,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强基层药品监管,在总结前期药品快速检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药品监管特点,通过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基层监督抽验的覆盖面和靶向命中率,有效发现假劣药品,着力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2012年到2015年期间,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应做好如下工作:   1.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以近红外图谱快速比对分析模型为基础,结合外观鉴别、化学、生物、物理、光谱和色谱等多种快速检验技术,重点针对国家基本药物、进口药品和基层常用药品建立适宜基层监管的药品快速检验方法,针对掺杂、掺假等非法添加问题建立适宜基层监管的快速检验方法,构建国家药品快速检验数据库网络平台,建立规范化的全国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发与应用管理体系,加强快速检验技术在日常监管中的推广应用,加强县级机构快速检验能力建设。   2.充分发挥监管优势和技术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研究及开发新的适宜基层监管需要的药品快速检验方法,并在地方监管中通过实践验证,不断总结经验予以完善并加以推广。   3.根据本辖区监管特点,通过建设基层快速检验室、配备药品检测车或快速检验箱等,使样品用量少、准确性好、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快速检验技术可以应用于基层药品的日常监管。   (二)阶段目标   1.到2012年底   建立近红外图谱快速比对分析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完成国家药品快速检验数据库网络平台的技术方案,规范各药品检验机构建立、上报、审核、共享近红外图谱快速比对分析模型的操作流程,确保规范可行、流程可控。   2.到2015年底   由各省组织对辖区内生产的适宜建模的国家基本药物和部分基层常用药品,建立近红外图谱快速比对分析模型。由口岸药品检验机构对2013年1月1日以后在本药品检验机构进行进口检验的适宜建模的进口药品,建立近红外图谱快速比对分析模型。通过国家药品快速检验数据库网络平台,实现近红外图谱快速比对分析模型的全国共享。   组织各地药品检验机构开展系统的快速检验技术研究,完善并建立药品快速检验技术方法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构建一批实用性较强的药品快速检验方法。组织各地药品监管部门有效运用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确保其在基层药品监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药品快速检验技术方法管理体系。建立药品快速检验技术方法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建立技术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组织全国药品检验系统开展快速检验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技术体系,搭建技术共享平台,开展快速检验方法学研究。   (二)健全药品快速检验方法研发体系。组织全国药品检验系统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研究,鼓励相关技术成果的产品化、试剂化、仪器化,鼓励运用市场资源开发快速检验试剂盒、快速检测箱、移动快速检验设备等技术产品,形成机制统一、有效运转的研发体系。   (三)完善药品快速检验方法培训体系。完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级培训体系,建立快速检验方法培训推广平台。国家级培训体系主要培训各省技术和执法人员,省级培训主要针对市级监督执法机构和技术人员,市级培训主要针对县级监管执法人员,重点是快速检验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构建快速检验方法的基层应用体系。建立全国药品快速检验方法应用平台,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指导监督执法人员规范使用、规范执法。各地要结合实际统筹推进辖区内的推广应用工作。   四、工作分工   (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确定工作目标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多渠道增加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及药品检测车的财政资金投入。   (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全国药品检验机构开展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组织建立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技术规范和指导原则 构建并维护国家药品快速检验数据库网络平台,建立国家药品快速检验数据库网络平台的使用流程和技术规范 负责对省级机构的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培训和指导 组织对上报的快速检验方法进行审核,并对全国的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三)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组织、管理和协调。 积极主动向当地人民政府汇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落实经费保障,建立规章制度,进行绩效考核 认真做好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所需装备的配备、维护和使用 结合日常检查和监督抽验,安排将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应用于日常监管和基层监管。   (四)省级及相关药品检验机构负责组织辖区内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省级药品检验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快研发适宜基层监管的药品快速检验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 负责对辖区内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的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培训和指导 汇总、复核开发的快速检验方法,并按要求上报研究和检测数据。   相关药品检验机构要按照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技术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国家基本药物、进口药品和基层常用药品近红外图谱快速比对分析模型的建立工作。   (五)省级以下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辖区内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应用。运用药品快速检验技术是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基层药品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药品监管部门要负责将药品快速检验技术重点应用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边远地区和农村涉药单位的药品检测。通过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应用,提升基层药品监管效能 负责对辖区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收集及上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对《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要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   (二)加强经费保障。建立合理的投入分担落实机制,确保各项经费保障到位。切实加强相关项目和资金使用的管理,认真落实经费使用绩效考核,提高使用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根据本地实际,合理配备药品快速检验技术的研发人员,充实基层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应用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一线监督执法人员认识快速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推动快速检验工作持续发展的主动性。   (四)加强考核激励。把药品快速检验技术是否提升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假劣药品的发现率作为考核重点。对工作落实到位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推诿敷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