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技术领域

仪器信息网技术领域专题为您整合技术领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技术领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技术领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技术领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技术领域话题讨论。

技术领域相关的资讯

  • 中国在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科研取得长足进步
    6月6日,第16届固态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国际会议(Transducers’11)在北京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西班牙、中国等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近1500人出席了大会。   “如今,物联网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将在环境监测、医疗健康、公共安全、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夏善红研究员介绍,物联网主要有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组成部分,而感知层的支撑技术就是微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Transducers’11会议主要研讨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领域中相关的理论、设计、材料、制造、应用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关键技术,它对我国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些年,中国在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Transducers会议录用的中国大陆论文已从2001年的寥寥2篇增加到本届会议的74篇。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指出,传感器、执行器与微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许多国家都把它列为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将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科技部高度重视微纳技术的发展,在863计划中设有MEMS(微机电系统)专项,建立了若干MEMS加工平台,重点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传感器与微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培养了研究队伍,催生了一批新兴的MEMS高新技术企业。   据中科院院士王立鼎和西安交大副校长蒋庄德介绍,我国目前活跃在传感器与微系统技术领域的企业约有上千家,整个产业水平在逐步提升。
  • 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关于发布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等4个重点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重点污染源现场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制和煤矿乏风瓦斯分离与氧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等4个重点项目已完成论证,现正式发布4个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择优确定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   一、申请资格与要求   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请同时报课题申报书和课题预算申报书。项目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4月10日17时。   课题指南具体要求见附件。   二、咨询方式   联系人: 王 磊 张书军 梁鹏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7,58884869   Email: wanglei@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liangpeng@acca21.org.cn.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   二00九年三月六日   点击下载: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申请指南.doc   水处理新材料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申请指南.doc   重点污染源现场监测技术与仪器研制项目申请指南.doc   煤矿乏风瓦斯分离与氧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申请指南.doc
  • 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常见重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已经成为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对于预防、治疗常见重大疾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国家决定实施“常见重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项目,以重大疾病为研究重点,加强生物技术与临床资源的系统集成,加强我国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关键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攻克若干重大疾病预防和诊治的关键技术。现发布该项目课题申报指南,请按照文件要求,做好组织申报工作。   联系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王莹 邱宏伟   电 话:010-88225163 88225161   附件:“常见重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科技部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三月六日
  • 美国发布2024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 共18类技术领域
    2024版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是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共同牵头组建的“关键和新兴技术快速行动”小组委员会在两年时间里通过跨部门联合研究凝练形成的。在编制新版清单过程中,包括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国土安全部、交通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18个联邦政府部门机构的专家共同参与,最终就清单内容的更新达成共识。2024版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包括了先进计算、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半导体与微电子等共18类技术领域。与2022版清单相比,2024版清单在大的技术领域上基本保持了稳定,主要区别是将2022版清单中的核能技术、金融技术领域分别并入清洁能源技术、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并新增了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领域。从清单中的具体技术内容看,2024版清单主要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无人系统技术、定位导航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显著加强了技术布局。这些新变化代表了美国联邦政府对于近未来关键技术的分析判断,也体现了美国国家科技政策对近两年来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全球形势变化迅速积极的响应。NSTC指出,更新后的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可以为美国政府和联邦机构指示有助于提升美国技术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具体方向,并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优先顺序提供信息,从而帮助长远保障美国的技术领导力,保持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并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威胁。NSTC特别提示,美国各行政部门和机构在制定保障国家安全、竞争国际人才以及保护敏感技术的相关计划时,可以将CETs清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生物技术板块,合成生物学,组学,细胞、亚细胞和多尺度系统工程,病毒工程和生物制造等被列入2024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附表1 美国三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的技术领域对照2024版2022版2020版•先进计算•先进工程材料•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定向能技术•高度自动化、无人系统(UxS)和机器人技术•人机界面技术•高超音速技术•综合通信和网络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量子信息和使能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系统 •先进计算•先进工程材料•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先进制造•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先进核能技术•人工智能•自主系统和机器人•生物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定向能技术•金融技术•人机界面技术•高超音速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系统•先进计算•先进传统武器技术•先进工程材料•先进制造•先进传感•航空发动机材料•农业技术•人工智能•自动系统•生物技术•化学、生物与放射学和核(CBRN)缓解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科学和存储•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能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医学和公共健康技术•量子信息科技•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美国2024年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具体内容先进计算• 先进超级计算,包括AI应用程序• 边缘计算与设备• 高级云服务• 高性能数据存储和数据中心• 高级计算体系结构• 高级建模与仿真•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空间计算先进工程材料• 设计材料与材料基因组学• 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热段制造和相关技术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 航空航天、海事和工业开发与生产技术• 具有新特性的材料,包括对现有特性的实质性改进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 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处理与数据融合• 自适应光学• 地球遥感• 地球物理传感• 签名管理• 病原体、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武器及材料的检测和特性 • 运输部门感知技术• 安全部门感知技术• 卫生部门感知技术 • 能源部门感知技术• 制造业感知技术• 建筑物扇区感知技术• 环境部门感知技术先进制造• 先进增材制造• 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包括支持清洁、可持续和智能制造、纳米制造、轻质金属制造以及产品和材料回收的技术和工艺人工智能(AI)•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 感官感知与识别• AI性能保证和评估技术 • 基础模型 • 生成型人工智能系统、多模态和大型语言模型• 用于训练、调整和测试的合成数据方法 • 计划、推理和决策制定 • 改善AI安全、信任、保密和负责任使用的技术生物技术• 新型合成生物学,包括核酸、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蛋白质合成与工程,包括设计工具• 多组学和其他生物计量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预测建模和功能表型分析工具 • 亚细胞、多细胞和多尺度系统工程• 无细胞合成生物学 • 病毒工程和病毒传递系统• 生物/非生物界面技术• 生物制造与生物加工技术清洁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和可持续的化学品、燃料和原料 • 核能系统• 聚变能• 储能装置• 电动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 电池组• 网格集成技术 • 节能技术• 碳管理技术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 分布式账本技术• 数字资产 • 数字支付技术• 数字身份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 • 通信和网络安全• 隐私增强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和改进数据互操作性、隐私和安全性• 分布式保密计算• 计算供应链安全•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中的安全保密技术定向能技术• 激光器• 高功率微波 • 粒子束高度自动化、无人系统(UxS)和机器人技术• 地面无人系统 • 航空无人系统 • 海洋无人系统 • 空间无人系统 • 数字基础支持设施,包括高清(HD)地图•自主指挥与控制技术 人机界面技术•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人机协同• 神经技术高超音速技术• 推进力技术 • 空气动力学与控制技术• 材料、结构和制造技术• 检测、跟踪、表征和防御技术• 测试技术综合通信和网络技术• 射频(RF)和混合信号电路、天线、滤波器和部件 • 频谱管理和感知技术 • 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 • 光链路和光纤技术• 陆地/海底电缆 • 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 • 延迟容忍网络 • Mesh网络/基础设施独立通信技术• 软件定义的网络和无线电技术• 现代数据交换技术• 自适应网络控制• 弹性和自适应波形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 为机载、天基、地面、地下和水下环境中的用户和系统提供多样化的PNT支持技术 • 干扰、破坏和欺骗检测技术、算法、分析和网络监控系统• 抗干扰/拒绝和加固技术量子信息和使能技术• 量子计算• 量子器件的材料、同位素和制造技术 • 量子传感 • 量子通信与网络 • 支持系统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 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 制造工艺技术和制造设备• 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 •异构集成与高级封装 • 用于人工智能、自然和恶劣辐射环境、射频和光学组件、大功率设备和其他关键应用的专用/定制硬件组件• 先进微电子新材料 • 微机电系统(MEMS)和纳米机电系统(NEMS)• 一种新的非冯诺依曼计算体系结构空间技术和系统• 空间服务、装配和制造以及使能技术• 具有成本效益的按需和可重复使用空间发射系统的技术促成因素 • 能够进入和使用顺月空间和/或新轨道的技术• 用于天基观测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工具 • 空间推进 • 先进空间飞行器发电技术 • 新型航天器热管理技术 • 多功能载人航天器• 弹性和路径多样性空间通信系统、网络和地面站• 航天发射、航程和安全技术
  •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研讨十二五部署
    为做好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十二五”的总体部署,近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办公室与领域专家组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领域办主任、社发司杨哲副司长主持,863计划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办公室成员、领域专家组成员、特邀专家(包括7名院士)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   为更好地定位863计划和重大专项的分工,卫生部何维司长代表“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通报了两个重大专项“十二五”的总体部署情况 领域专家组组长詹启敏代表全体领域专家汇报了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十二五”战略研究报告。著名海外归国专家王晓东院士受邀参加研讨,深入分析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主义体制下统筹科技资源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正在编写的“十二五”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建议。特邀专家们还就基因组学、微生物、干细胞等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建议作了精彩的报告。贺林院士、曹雪涛院士等领域专家结合“十一五”主要成果总结,围绕蛋白质组学、个体化医疗、药物靶点、疫苗等方面介绍了“十二五”发展重点。   最后,社发司和生物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作了总结报告,回顾了863计划实施25周年以来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部署。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办公室在“十二五”战略研讨过程中,重视听取不同层面专家的意见,通过不同形式的座谈和交流,加强沟通,特别是邀请海外归国专家参与研讨,有效提升了国家科技计划与国际前沿科技的衔接。
  •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确定
    2009年10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通知发布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主要涉及:电子与信息领域、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与资源利用等10个技术领域。其中与科学仪器紧密相关的领域有“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六、环境与资源利用”等3个领域,相关内容如下: 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三)生物工程产品   1、基因工程疫苗及新型疫苗   2、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产品   3、基因工程生产活性蛋白与多肽   4、DNA 探针与基因诊断试剂   5、单克隆抗体偶合类药物   6、医用单抗诊断试剂与试剂盒   7、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   8、酶诊断试剂及酶用试剂盒   9、新型给药技术与系统   10、生物药物新剂型   11、各类新型生物反应器 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   (一)先进制造技术设备   1、 中高档数控系统及高性能伺服控制系统   2、 力、视觉系统技术产品   3、 其它工业机器人产品   4、 柔性制造单元(FMC)   5、 高性能(高效、精密、复合)数控机床   6、 超重型数控机床、微细加工数控机床   7、 变频调速装置   8、 精密成型加工技术产品   9、 其它柔性制造系统(FMS)产品   10、 高性能材料表面处理及改性设备   11、 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产品   12、 智能化的电器设备   13、 智能化的电力设备   14、 先进模具设计、制造设备   15、 大型真空电子束焊设备   16、 可控气氛及真空热处理设备   17、 新型的激光加工设备   18、 等离子技术设备   (四)仪器仪表   1、新型工业自动化仪表   2、高性能分析仪器   3、高性能信号记录仪器   4、新型高精度测量、计量仪器   5、新型实验机与模拟仪器   6、新型光电参量传感仪器   7、高精度新型传感器   8、先进摄影器材及缩微系统   9、微机夜视及热像仪   10、电镜   (五)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1、中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   2、集散控制系统   3、分布式控制系统   4、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5、大电流断流容量试验及变压器突发短路试验   6、在线自动测试系统   7、电力调度与管理自动化系统   8、安全检测及控制系统   9、光电检测和控制技术设备   10、智能化自动识别系统 六、环境与资源利用   (一)环境污染防治设备   1、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备   2、脱硫固体物回收利用装置   3、新型空气的净化设备   4、新型高效有机工业废气净化回收装置   5、汽车尾气高效净化装置   6、城市污水低能耗处理与回用设备   7、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备   8、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备   9、工业废水、垃圾处理沼气高效利用设备   10、工业废弃物处理、净化及循环利用设备   11、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设备   12、危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设备   13、医疗垃圾安全处理设备   14、放射性污染防治设备   15、电磁辐射污染防治设备   16、噪音和振动污染防治设备   17、有毒、有害化学毒物、重金属废物处理设备   18、废弃家用电气、废旧汽车等回收利用资源化设备   19、使用清洁燃料的运输设备   20、其它减少污染(清洁工艺)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   21、绿色制造及不含有毒有害元素环保材料(铅、镉、汞、六价铬、PBB、PBDE)。   (二)环保监测仪器   1、空气质量和气体污染源监测仪器   2、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水质监测仪器   3、敏感气体检测仪(小型携带式)   4、有机毒物分析仪监测仪   5、环境遥感监测仪器   6、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和放射线监测仪器   7、环境污染应急装备和快速监测仪器   8、环境污染在线监测仪表和系统   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doc
  • 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公示
    为深入落实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科技部今年4月启动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的申报立项工作。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2011]331号),在各有关单位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视频答辩、专家咨询、可行性论证、项目查重等程序,凝练形成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这批备选项目将根据明年计划预算落实情况安排立项。   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计划组织实施原则,为进一步增加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现就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2012年1月10日。   联系人:孙鸿航(58881538) E-mail: sunhh@most.cn 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doc     科技部高新司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   一、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技术领域支持重点   国家支撑计划能源领域以重大公益技术及能源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攻克一批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能源技术问题,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我国从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走向能源科技及产业强国。   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十二五”规划,能源领域将针对化石能源生产与转化节能减排、非化石能源开发与利用、先进电网等任务进行重点部署,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围绕能源材料和装备、可再生能源、节能等能源战略必争领域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加强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主要研发内容如下:   (一)智能电网领域。重点支持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综合集成示范,体现低碳、高效、兼容接入、灵活互动的特点。主要任务包括:在若干示范区域建立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储能的智能电网综合集成示范工程,实现对智能输配电网、智能消费终端、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互动的电力消费服务、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等多个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的综合测试、实验和示范。   (二)洁净煤技术领域。重点支持污染物控制技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以及褐煤、低变质煤干燥、热解提质新工艺等。主要任务包括:攻克可资源化污染物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并进行工业示范 完成褐煤中高温烟气干燥/成型工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工程示范等。   (三)太阳能发电领域。重点支持高可靠光伏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大型多能互补光伏并网系统与示范、兆瓦级多能互补海岛智能微网示范系统、太阳能储热和中温利用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等。主要任务包括:不同类型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及其工业应用系统,中温太阳能材料、装备与系统检测技术 太阳能储热材料开发、供热系统集成示范等。   (四)风力发电领域。重点支持大功率风电机组整机及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及产业化技术、大型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试验测试技术,以及大型风电场设计、并网及运营技术等。主要任务包括:7MW级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设计和产业化技术,分布式中小型风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等。   (五)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重点支持生物质高效燃烧发电、地热能多能互补与建筑一体化、中低温地热发电等关键技术,并形成工程示范。主要任务包括:生物质直燃发电关键技术与示范,生物质与煤混燃发电技术与示范,生物质气化发电与热电联供系统等。   (六)先进核能及核安全技术领域。重点支持核安全技术以及核检测技术等核应用关键技术。主要任务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技术及辐射技术装备,核检测技术在公共安全、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等。   (七)氢能、燃料电池与分布式供能技术领域。重点支持以先进燃气轮机、内燃机和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供能技术等,满足能源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主要任务包括:多能源互补的固定式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冷热电联供技术及示范,微型移动式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技术及示范等。   (八)节能与储能技术领域。重点支持电力、建材、石化等工业过程工艺节能、建筑节能、余热余能利用等关键技术,并形成工程示范。主要任务包括:冶金节能技术及示范,过程工艺节能技术及示范,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及示范,高效组合式建筑节能等。   二、2012年度国家支撑计划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承担单位 主要推荐单位 申报编号 1 节能/超低排放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中国华能集团清能院、清华大学 教育部、华能集团公司 SQ2011GX01D03413 SQ2011GX01D03505 2 褐煤、低变质烟煤干燥、热解提质新工艺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 国家能源局、国资委、教育部、湖南省科技厅、太原国家高新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SQ2011GX01D01066 SQ2011GX01D01195 SQ2011GX01D01198 SQ2011GX01D04671 SQ2011GX01D05078 SQ2011GX01E04013 3 太阳能中温技术与工业应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天津市科委、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SQ2011GX01D03216 SQ2011GX01D03951 SQ2011GX01D04592 SQ2011GX01D04701 4 7MW级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设计和产业化技术 浙江运达、大连重工、保定科诺伟业、重庆齿轮箱、瓦房店轴承集团、中材科技风电叶片公司、阳光电源、中复连众、南京高速齿轮制造公司、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江苏省科技厅、海南省科技厅、国资委、合肥国家高新区、青岛国家高新区、辽宁省科技厅、重庆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大连市科学技术局、浙江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0306 SQ2011GX01D00342 SQ2011GX01D00521 SQ2011GX01D00763 SQ2011GX01D01103 SQ2011GX01D02880 SQ2011GX01D03392 SQ2011GX01D03727 SQ2011GX01D03975 SQ2011GX01D04011 SQ2011GX01D05087 SQ2011GX01D05104 SQ2011GX01D05509 SQ2011GX01E03348 5 分布式中小型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内蒙古华德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SQ2011GX01D01075 SQ2011GX01D05660 6 先进生物质发电技术示范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国资委、国家能源局、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科技厅、黑龙江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0233 SQ2011GX01D01434 SQ2011GX01D01885 SQ2011GX01D04132 SQ2011GX01D04143 SQ2011GX01D04216 SQ2011GX01D04365 SQ2011GX01D05059 7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技术 中国华电集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科技厅、中科院、中国华电集团 SQ2011GX01D02757 SQ2011GX01D05288 SQ2011GX01E05694 8 冶金节能重点技术研究及示范 南京圣诺热管公司、宝钢工程技术集团、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中南大学 环境保护部、国资委、上海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中科院 SQ2011GX01D02771 SQ2011GX01D00716 SQ2011GX01D03993 SQ2011GX01D05310 SQ2011GX01D05495 9 过程工艺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湖北华夏窑炉集团、中科院大化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辽宁省科技厅、湖北省科技厅、甘肃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1890 SQ2011GX01D03626 SQ2011GX01D03706 SQ2011GX01D03707 SQ2011GX01D03740 SQ2011GX01D04045 10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 中国国电集团、中材节能、西安热工研究院、中船重工七〇三所、南京工业大学 国资委、黑龙江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国电集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SQ2011GX01D03592 SQ2011GX01D03709 SQ2011GX01D04566 SQ2011GX01D05360 SQ2011GX01D05786 11 高效组合式建筑节能 武汉长利玻璃(汉南)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浙江大学、海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浙江省科技厅、海南省科技厅、甘肃省科技厅、湖北省科技厅、中科院 SQ2011GX01D00806 SQ2011GX01D03007 SQ2011GX01D03667 SQ2011GX01D04061 SQ2011GX01D04281 SQ2011GX01D04917 12 含高比例间歇式能源的区域型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 江西省电力公司、宁夏电力公司、海南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 国家能源局、上海市科委、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海南省科技厅 SQ2011GX01E02683 SQ2011GX01E03862 SQ2011GX01E05264 SQ2011GX01E05289 13 先进燃煤发电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能源局、教育部、黑龙江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2509 SQ2011GX01D03107 SQ2011GX01D05314 14 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高及能源合同管理与示范 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山西省科技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Q2011GX01D02191 SQ2011GX01D03600 15 太阳能储热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 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教育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SQ2011GX01D03503 SQ2011GX01D05005 16 大型风电机组测试技术研究及测试系统研制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中科院电工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能源局、中科院 SQ2011GX01D03559 SQ2011GX01D04455 SQ2011GX01D05132 17 核技术应用研究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 国资委、教育部、农业部、中核集团 SQ2011GX01D00283 SQ2011GX01D00597 SQ2011GX01D01379 SQ2011GX01D05646 SQ2011GX01D05773
  • “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成果显著
    “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针对国际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技术发展前沿,我国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技术发展瓶颈,在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和生物计算技术、现代医学技术等方面,启动支持了一批专题课题。 2006年立项的专题课题共361个,安排国拨经费61418万元,自筹经费32144万元。经过三年的实施,圆满完成了专题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经初步统计,2006年立项的专题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有:获得8项国家级科技奖,49项省部级科技奖,2项国外科技奖励 申请发明专利1111项,其中国外41项,获得发明专利208项,其中国外4项 获得1个新药Ⅲ期临床批文,3个Ⅱ期临床批文 获得2个医疗器械证书,1个医疗器械产品临床准入证 发表论文3154篇,其中SCI文章 1774篇 获得软件著作权87项、申请10项 培养研究生2744人,其中博士以上1407人。新增产值22.6亿元,技术成果转让收入共5021.58万元。
  • 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第一轮通知)
    p   工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其发展对建设“健康中国2030”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在研发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2016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我国将进一步推进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水平与国际接轨,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生物技术或产品,积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p p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致力于为工业领域提供微生物产品和技术的解决方案,中心建立的工业生物技术会展培训平台已得到行业同仁的广泛认可。北京国创鼎诚(GCDC)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面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全国各级法院、公安、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开展涉及专利、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事务的司法鉴定工作。CICC与GCDC在2016年联合挂牌成立“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微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推进工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研究和社会服务。为提升工业领域企业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双方定于2017年8月1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欢迎行业同仁莅临交流。 /p p   strong  一、时间地点 /strong /p p   时间:2017年8月16日 19:30-21:00 /p p   地点:北京友谊宾馆(具体会议厅见报到通知) /p p strong   二、参会对象 /strong /p p   生物医药、食品发酵、生物化工、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降解等工业领域大中型企业高管、法规部和研发部人员 生物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工作者等。 /p p   strong  三、组织机构 /strong /p p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p p   北京国创鼎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GCDC) /p p   承办单位: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p p   strong  四、会议议题 /strong /p p   1. 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和保护 /p p   2. 工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诉讼难点与对策分析 /p p   3. 工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诉讼鉴定案例。 /p p strong   五、拟邀演讲嘉宾 /strong /p p   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资深审查员 /p p   2. 最高人民法院资深法官 /p p   3. 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微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 /p p strong   六、注册及费用 /strong /p p   免费参会,报名请填写“报名回执表”并发送邮件至huyujiao@china-cicc.org,会务组将邮件回复您是否报名成功,并在会前3天邮件发送“报到通知”。 /p p strong   七、联系方式 /strong /p p   胡育骄,010-53218310,13811814092,huyujiao@china-cicc.org。 /p p   附件: 报名回执表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c76cd0ea-5c22-4582-8d9b-c98453954a49.pdf" 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交流会-第一轮通知.pdf /a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北京国创鼎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28日 /p p br/ /p
  • “十一五”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部分课题已验收
    11月8日至12日,“十一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部分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的8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受邀作为验收专家出席会议,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本次验收会议是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及《“十一五”863计划课题验收内部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组织的。参加此次验收课题共计575个。其中,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数字农业技术、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和农产品生境控制与质量安全分子检测等四个专题共470个课题,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农业生物药物创制、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和精准农业技术与装备等四个重大项目共45个课题,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与产品、海水设施养殖与病害控制、动植物反应器、农业蛋白质工程技术与产品、农业生物制造与食品精细加工技术及产品和生物质转化技术及产品等七个重点项目共60个课题。   验收会分成信息组、食品组、生物质与生境组、主要作物组、特色植物组、动物组、海洋组、节水组、药物与蛋白质组9个组分别进行。会议期间,验收专家组审议了经费100万元以内课题验收材料,听取了经费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课题有关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的汇报,并对汇报进行质疑和讨论。根据课题汇报、质疑情况和课题验收材料的审议情况,专家组每个专家分别填写《863计划课题验收专家评议表》,独立出具技术验收意见。   验收专家组还对“十一五”期间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取得的亮点成果进行了认真总结梳理。专家认为,经过5年不懈努力,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在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动植物分子育种、数字农业、农业智能化装备、现代食品生物工程、农业生物药物、海水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业资源高效转化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一大批农业先进技术成果和新产品,培养和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团队和学术带头人,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农业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初步形成引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高技术体系,促进我国农业高技术由“跟踪”到“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 我国科研团队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16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仪器学院现代显微仪器研究所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在低光毒性条件下,把结构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从110纳米提高到60纳米,实现了长时程、超快速、活细胞超分辨成像。为精准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新一代生物医学超分辨影像仪器,使未来大幅度加速疾病模型的高精度表征成为可能。  显微仪器的分辨能力代表人类对科学探索的边界,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3位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学者。哈工大现代显微仪器研究所团队提出了一种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计算显微成像算法,利用荧光成像的前向物理模型与压缩感知理论,并结合稀疏性与时空连续性的双约束条件,建立起一个通用的解算框架——稀疏解卷积技术,突破了现有光学超分辨显微系统的硬件限制,扩展了时空分辨率和频谱。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研发了超快结构光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系统(Sparse-SIM),该系统具有超分辨、高通量、非侵入、低毒性等特点,在高速成像条件下,具备优于60纳米的分辨率和超过1小时的超长时间活细胞动态成像性能。团队首次观察到了胰岛分泌过程中具有的两种特征的融合孔道,第一次利用线性结构光显微镜观察到只有在非线性条件下才能分辨的环状的不同蛋白标记的核孔复合体与小窝蛋白。此外,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利用该影像技术解析肌动蛋白动态网络、细胞深处溶酶体和脂滴的快速行为,并记录了双色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精细相对运动。  据悉,该项研究成果主要由哈工大仪器学院和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合作完成。11月16日,研究成果以《稀疏解卷积增强活细胞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为题,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
  • 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公示
    2012年度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公示   为深入落实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科技部今年4月启动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的申报立项工作,在各有关单位组织推荐的基础上,按照《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2011]363号),经视频答辩、专家咨询、方案论证、项目查重等程序,凝练形成了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备选项目。这批备选项目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预算落实情况安排立项。   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计划组织实施原则,为进一步增加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现就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2012年1月10日。   联系人:孙鸿航(58881538) E-mail: sunhh@most.cn   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doc   科技部高新司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   一、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支持重点   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以解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以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提升能源可持续创新能力,为实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十二五”战略规划,能源领域拟设立4个重点专项和6个优先主题。4个重点专项包括智能电网专项、洁净煤专项、太阳能发电专项和风力发电专项 6个优先主题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洁净煤技术、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技术、氢能燃料电池与分布式供能技术、新型电力电子技术、节能与储能技术。主要研发内容如下:   (一)智能电网专项。重点支持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电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协调运行、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电网消纳间歇式能源技术,电网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动技术,智能配用电技术,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柔性输变电技术及关键器件和设备等。   (二)洁净煤技术专项。重点支持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煤制清洁燃料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与示范、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与示范等,突破洁净煤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产业化系统集成难点,为调整能源结构、控制能源消耗提供技术支撑。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700℃超超临界发电关键技术,煤制清洁燃料、化工品关键技术及新型工艺,大型煤气化关键技术等。   (三)太阳能发电专项。重点支持低成本高效晶硅太阳电池技术、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新型太阳电池技术、聚光光伏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光伏/光热混合供能技术(PV/T)等,实现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全面突破,促进太阳能发电的规模化应用。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低成本高效晶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生产线,薄膜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高倍聚光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太阳能槽式集热发电技术,分布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等。   (四)风力发电专项。重点支持电网友好型风机设计制造技术、大型陆上及海上风电场设计建设、并网与运行关键技术等,全面提升我国风电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风电产业和风电科技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设计技术,前端调速式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海上风电场建设关键技术,先进风力机翼型族设计与应用技术等。   (五)可再生能源技术主题。重点支持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及发电技术、地热能综合利用及发电技术、海岛多能互补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万千瓦级潮汐试验电站技术、波浪能发电、潮流能发电技术等。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生物质制清洁燃料关键技术与示范,新型能源藻培育与能源产品转化技术,海洋能集成供电系统研究与示范,干热岩热能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中低温地热发电技术及示范等。   (六)洁净煤技术主题。重点支持先进燃煤发电、新型煤气化核心技术开发及褐煤气化、F级和E级燃机设计、燃煤电厂CCUS等洁净煤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方向。包括:煤燃烧后低能耗,二氧化碳利用、捕集、封存与利用等新技术。   (七)先进核能及核安全技术主题。重点支持核安全技术、行波堆技术、超高温气冷堆技术、核燃料循环技术等,突破核电系统及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关键技术,建立健全完善的核电运行保障体系。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行波堆堆芯设计及关键技术,核安全技术等。   (八)氢能、燃料电池与分布式供能技术主题。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洁净的化石燃料制氢技术、高效储氢技术、加氢站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基于微型燃机和燃料电池发电的三联供技术等,开展前沿技术的重点探索,研制一批核心设备与装备。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先进制氢和储氢技术,基于氢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基于可再生能源制/储氢的70MPa加氢站研发及示范,先进燃料电池发电及应用技术等。   (九)新型电力电子技术主题。重点支持大功率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及其系统控制技术、大功率逆变器并网技术、大功率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等。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高压直流换流阀研制,中高压大功率矩阵变换器,储能系统电力电子关键技术研发等。   (十)节能与储能技术主题。重点支持10MW以上级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关键技术、储能电池模块和变换器模块集成技术、3MW/10MWh以上级储能系统及其工程应用示范等,形成储能产业化技术平台。本年度主要任务包括: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单体、模块及系统集成技术,储能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及系统集成技术,新型化学储能电池技术,高性能物理储能技术等。   二、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如图)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承担单位 主要推荐单位 申报编号 1 智能电网高级分析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 华北电力大学、海南电网公司、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电云南电力公司、云南电网公司、许继集团、国电南瑞、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广西电网公司等 教育部、国资委、上海市科委、广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科技厅、海南省科技厅、甘肃省科技厅、云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科技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南京国家高新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SQ2011GX01D01427 SQ2011GX01D01723 SQ2011GX01D01801 SQ2011GX01D01804 SQ2011GX01D02123 SQ2011GX01D02616 SQ2011GX01D02941 SQ2011GX01D02952 SQ2011GX01D03272 SQ2011GX01D03852 SQ2011GX01D04309 SQ2011GX01D04630 SQ2011GX01D05249 SQ2011GX01D05658 SQ2011GX01E01105 SQ2011GX01E03057 SQ2011GX01E05093 SQ2011GX01E05857 2 柔性交流输电装置关键技术与应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西电电气等 国家能源局、江苏省科技厅、国家电网公司 SQ2011GX01D01479 SQ2011GX01D03374 SQ2011GX01D04089 3 高安全、高性能的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公司、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教育部、国资委、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SQ2011GX01D01040 SQ2011GX01D01753 SQ2011GX01D03595 SQ2011GX01D03918 4 700℃超超临界发电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华能集团、上海电气集团 上海市科委、华能集团 SQ2011GX01D03537 SQ2011GX01D05625 5 煤制清洁燃料、化工品关键技术及新型工艺研究 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华电煤业集团、江苏索普集团、山西晋城矿业集团、大唐国际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大化所、中国神华煤制油等 教育部、山西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厅、中科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神华集团、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SQ2011GX01D03256 SQ2011GX01D03527 SQ2011GX01D03765 SQ2011GX01D04343 SQ2011GX01D04633 SQ2011GX01D04642 SQ2011GX01D04754 SQ2011GX01D04907 SQ2011GX01E03905 SQ2011GX01E04351 SQ2011GX01E04875 6 规模化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研发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 河南省科技厅、南宁国家高新区、绵阳科技城、杭州国家高新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SQ2011GX01E01745 SQ2011GX01E02103 SQ2011GX01E03624 SQ2011GX01E04304 SQ2011GX01E04960 7 效率10%以上年产能50MW非晶/微晶硅叠层薄膜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研发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部 SQ2011GX01E02936 8 高倍聚光太阳电池成套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及示范 北京北控绿色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北京市科委 SQ2011GX01D05735 9 效率20%以上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生产线 中电电气、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英利集团等 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江苏省科技厅、山东省科技厅、兵器装备集团、武汉东湖高新区、绵阳科技城、中化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河北省科技厅、常州国家高新区、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SQ2011GX01D01292 SQ2011GX01D02069 SQ2011GX01D02107 SQ2011GX01D03429 SQ2011GX01E00383 SQ2011GX01E00430 SQ2011GX01E01053 SQ2011GX01E01554 SQ2011GX01E01623 SQ2011GX01E01894 SQ2011GX01E03898 SQ2011GX01E04659 SQ2011GX01E05697 SQ2011GX01E05741 10 太阳能槽式集热发电技术研究与示范 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皇明洁能控股公司、中广核太阳能等 教育部、国资委、山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技厅、青海省科技厅、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阳国家高新区 SQ2011GX01D01146 SQ2011GX01D01215 SQ2011GX01D01985 SQ2011GX01D03150 SQ2011GX01D03609 SQ2011GX01D03788 SQ2011GX01D04314 SQ2011GX01D05257 11 分布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理化所、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青海新能源集团等 教育部、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陕西省科技厅、青海省科技厅、中科院 SQ2011GX01D02209 SQ2011GX01D03315 SQ2011GX01D03423 SQ2011GX01D03732 SQ2011GX01D04701 SQ2011GX01D04923 12 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设计技术研究 江苏金风、国电联合动力、华锐风电 国家能源局、江苏省科技厅、国电集团 SQ2011GX01D01057 SQ2011GX01D03902 SQ2011GX01D05154 13 前端调速式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兰州电机公司 甘肃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1667 14 海上风电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上海东海风电、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启东道达、华能新能源、大唐山东发电、龙源电力集团 国家能源局、上海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 SQ2011GX01E01855 SQ2011GX01E01902 SQ2011GX01E02039 SQ2011GX01E03796 SQ2011GX01E04731 SQ2011GX01E04897 15 先进风力机翼型族设计与应用技术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中心、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科院 SQ2011GX01D02898 SQ2011GX01D04434 16 生物质制清洁燃料关键技术与示范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南省科学院等 教育部、天津市科委、河南省科技厅、中科院 SQ2011GX01D00273 SQ2011GX01D03736 SQ2011GX01D03853 SQ2011GX01D04181 SQ2011GX01D05009 17 新型能源藻培育与能源产品转化技术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新奥科技 教育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北省科技厅、中科院、中化集团 SQ2011GX01D00614 SQ2011GX01D00818 SQ2011GX01D03072 SQ2011GX01D03515 SQ2011GX01D04632 SQ2011GX01D04878 18 海洋能集成供电系统研究与示范 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 教育部、青岛市科技局 SQ2011GX01D03649 SQ2011GX01D00797 19 干热岩热能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吉林大学、清华大学 教育部 SQ2011GX01D04380 SQ2011GX01D03508 20 燃煤烟气CCUS关键技术 浙江大学、西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 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陕西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厅、中科院 SQ2011GX01D01680 SQ2011GX01D04098 SQ2011GX01D04938 SQ2011GX01E03574 SQ2011GX01E04338 21 核安全研究 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清华大学、中广核、苏州热工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等 教育部、江苏省科技厅、黑龙江省科技厅、佛山国家高新区、广东核电集团、中核集团 SQ2011GX01D01428 SQ2011GX01D01757 SQ2011GX01D02154 SQ2011GX01D03511 SQ2011GX01D05242 SQ2011GX01D05270 SQ2011GX01D05950 22 先进制氢和储氢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 教育部、国资委、河南省科技厅、浙江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2976 SQ2011GX01D01218 SQ2011GX01D03681 SQ2011GX01D03849 SQ2011GX01D04528 23 基于氢能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技术 南开大学、江苏中靖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天津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昆山国家高新区 SQ2011GX01D03970 SQ2011GX01D04376 SQ2011GX01D04556 24 ±1100kV直流换流阀研制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资委 SQ2011GX01D03327 25 新型中高压大功率矩阵变换器的研究 江西康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江西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2375 26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单体、模块及系统集成技术研发 中科院大化所、北京普能、承德万利通集团等 国家能源局、北京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大连高新区 SQ2011GX01D00441 SQ2011GX01D02419 SQ2011GX01D02765 SQ2011GX01E04553 27 储能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单体及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北京大学、江西赣锋锂业、山东润峰集团 教育部、江西省科技厅、山东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1721 SQ2011GX01D02012 SQ2011GX01D03958 28 新型化学储能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解放军防化院、大连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辽宁省科技厅 SQ2011GX01D00455 SQ2011GX01D01787 SQ2011GX01D04892 29 高性能物理储能 湖南大学、解放军防化院、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大唐新能源等 教育部、国家能源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科院、大唐集团 SQ2011GX01D01637 SQ2011GX01D03475 SQ2011GX01D04276 SQ2011GX01D04693 SQ2011GX01D04944 30 适合低风速、高原、耐低温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金风公司 北京市科委 SQ2011GX01D00491 31 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天津大学、江西华电、中科院广州能源所 天津市科委、江西省科技厅、中科院 SQ2011GX01D01139 SQ2011GX01D04833 SQ2011GX01D04959 32 3000吨/日级大型煤气化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 兖州煤业公司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SQ2011GX01E05451 33 行波堆堆芯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核集团 SQ2011GX01D03008 34 基于可再生能源制/储氢的70MPa加氢站研发及示范 同济大学 上海市科委 SQ2011GX01D03480 35 先进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武汉银泰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等 湖北省科技厅、福建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厅、中科院 SQ2011GX01D00861 SQ2011GX01D00997 SQ2011GX01D02884 SQ2011GX01D04389 36 采用国产智能模块的储能系统电力电子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浙江大学 教育部 SQ2011GX01D04112
  • 质谱技术领域开放基金研究项目开始征集啦!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麦思研究院”)是一所由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暨南大学、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建立、在广东省科技厅管理下的新型研发机构。麦思研究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中国、面向全世界,聚焦高端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围绕质谱技术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开展平台条件建设和行业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质谱行业上下游的发展。2022年,麦思研究院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设立了开放研究基金,面向全国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和个人等公开征集研究课题项目,在经过海内外权威专家对所有征集研究课题建议的评审遴选后,编制“麦思研究院质谱技术研究开放课题指南”并予以公开发布,对于所有申请麦思研究院质谱技术研究开放课项目,经过专家评审、公示和立项等流程,对申请项目予以择优资助。一、征集研究项目建议的范围1.质谱基础技术及前沿技术研究;2.质谱仪器新技术及新工艺研究;3.质谱仪器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二、项目资助经费和研究期限项目经费:单项项目资助额度为5-30万元;拟立项目数量:10-20项;研究期限:2年。三、征集项目建议要求1.如果以单位名义提交征集项目建议书的,须有具体的单位签章;如果是以个人名义提交征集项目建议书,则须注明提交人真实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职务、从事专业、工作经历和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2.所提交的征集项目建议的研究内容不能与已经受资助或拟申请的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重复,但鼓励开展对这类项目的进一步深化或延伸研究,提交时需提供相关详细说明。3.项目征集建议书须按照规范模板要求编写,项目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4.纸质“征集项目建议书”要求提交一式两份,同时提交电子申请书至受理单位,纸质材料送至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新瑞路16号3号楼,征集项目建议书模板及编写要求见附件1。5.麦思研究院将组织海内外质谱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对所有征集项目建议进行论证评审。一经采纳的项目将纳入麦思研究院2022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的资助名录,并按麦思研究院的开放基金课题相关管理规定进行管理。6.受理截止时间:2022年8月31日。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联系人:黄志锰联系电话:13924305638(微信同号)联系邮箱:zm.huang@gdmsci.com附件1:附件1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开放基金研究项目征集建议书模板.docx
  • 科易光电:走在红外光电技术领域前列
    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科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科珠路203号,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种红外光电产品及红外系统集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几家具有独立研发能力与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红外热像仪供应商之一。专注热成像系统配套研发据介绍,该公司在热成像系统相关软/硬件及配套研发等方面拥有20年的积累经验,全面掌握了特殊光学系统开发与设计、电路硬件与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开发、机电一体化设计与工业设计能力,在AI软件与智能图像算法开发、系统集成与系统应用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研发的能力,实现了红外热像与移动互联网、AI智能算法及云存储的技术融合创新。此外,该公司围绕红外热成像技术,结合不同用户的需求提出一系列完整技术解决方案,最终开发出满足各行业使用需求的红外光电系统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监控测温、石化安防、节能环保、轻型无人机任务系统应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预防、电力输电线路直升飞机巡检、公安边防、危险气体泄漏检测等各个领域,已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红外热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知识产权强企等荣誉资质,拥有140项专利和著作权的核心技术,为产品技术形成坚固的技术堡垒,其中挥发气体红外检漏仪已实现国产化替代。产 学研深度融合据介绍,科易公司最新研发的新型红外有机气体检漏设备,可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下实时准确地检测出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点,为快速定位泄漏点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装置复杂并对泄漏隐患特别敏感的石油、天然气等相关化工领域。该项技术通过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易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电气化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系统设备,包括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受电弓滑板检测装置(5C)等系统,其中3C系统技术水平先进,通过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在中国铁路系统多个单位得到推广应用,为铁路供电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其在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科易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于2017年被认定为“广东省红外热成像(科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广东省相关领域“国产化适配项目”承担单位。公司愿景:成为红外光电技术领域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科技型上市公司。广州科易发展荣誉• 2003年 公司成立;• 2006年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热成像系统”获得广州市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2008年 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 2010年 “直升机巡检技术研究”项目与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签订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合同,并得到市推荐,与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签订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 2012年 “六氟化硫(SF6)非制冷型红外气体检漏测温成像仪”项目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申请了广东省产学研项目;• 2015年 获得上海凯风长养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A轮融资;• 2015年 获得广州市企业研究开发机构;• 2016年 获得1项欧洲发明专利;• 2016年 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三级保密资格证书;• 2017年 获得“广东省红外热成像(科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 2019年 获得铁路产品认证证书(3C);• 2019年 获得广州海汇科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A轮融资;• 2019年 获得GL1000 防爆合格证;• 2020年 获得工信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全国性名单(第一批);• 2021年 获得广州市绿色企业称号;• 2021年 南方电网颁发了昆北-柳北-龙门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攻坚战贡献奖;• 2021年 参与了国家电网“智能巡检系统、红外热像仪”等标准制定;• 2022年 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 通过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22年 通过广州拟上市高企百强榜单企业;• 2022年 通过广州市促进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软件适配研发项目(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智能巡检与安全监测系统研发及国产化适配);• 2022年 “基于红外等技术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经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该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基于多光谱多波段成像技术的高热敏智能温度监测系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2022年 通过广东省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2023年 获得铁路产品认证证书(2C);• 2019-2023年 每年获得全国电力巡检技术创新应用奖;• 2020-2022年 连续通过“瞪羚企业”认定。
  • 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公示
    为深入落实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科技部今年4月启动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的申报立项工作。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国科发计[2011]331号),在各有关单位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视频答辩、专家咨询、可行性论证、项目查重等程序,凝练形成了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这批备选项目将根据明年计划预算落实情况安排立项。   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计划组织实施原则,为进一步增加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透明度,现就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领域备选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2011年12月30日—2012年1月10日。   联系人:黄圣彪(58881475) 沈建忠(58881419)   电子邮件:huangshb@most.cn shenjz@most.cn   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技术领域备选项目.doc   科技部社发司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技术领域备选项目   一、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技术领域支持重点   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部署,2012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领域支持重点:   (一)循环经济技术。重点支持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园区和区域循环经济技术,城市垃圾处置与生物质燃气制备技术,城市废物协同循环利用技术,大型资源基地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等。   (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支持优控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重大环境事件智能化预警与处置技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区域(城市)复合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等。   (三)生态保护技术。重点支持生态系统综合监测评估技术,退化生态区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技术,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技术,城市生态保护技术,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安全保护技术等。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点支持全球变化下极端天气及气候事件预测技术,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技术,气候变化适应技术,固碳增汇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   二、2012年度国家支撑计划环境技术领域备选项目 序号 备选项目 名称 主要承担单位 主要推荐 单位 相关申报 单位编号 1 城市生活源固废综合处置与循环利用技术及示范 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中材国际环境工程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建筑材料研究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上海市科委、河南省科技厅、中国中材集团公司等 SQ2011SF09C04022 SQ2011SF09C01700 SQ2011SF09C03562 SQ2011SF09B01445 SQ2011SF09C03555 SQ2011SF09B01597 SQ2011SF09B00678 SQ2011SF09C03283 SQ2011SF09C03604 2 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废物循环利用技术与示范 武汉钢铁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节能资产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公司、中信兴澄钢铁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钢集团武汉环保研究院、冶金自动化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 SQ2011SF09C00771 SQ2011SF09C02987 SQ2011SF09C02715 SQ2011SF09C01533 SQ2011SF08C02240 SQ2011SF09C03783 SQ2011SF09B03378 SQ2011SF09C03490 3 有色金属资源基地重金属减排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及示范 湖南有色控股集团公司、株洲冶炼集团公司、郴州市金贵银业公司、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中南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科院、湖南省科技厅等 SQ2011SF09C03066 SQ2011SF09C02330 SQ2011SF09B01956 4 基于物联网的小流域废物集中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 杭州聚光环保科技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02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物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中科院城市环境所、浙江大学等 浙江省科技厅、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等 SQ2011SF09C00224 SQ2011SF09B03045 SQ2011SF09B03676 SQ2011SF09B03238 SQ2011SF09B03298 5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关键技术与示范 新奥集团公司、四川泸州老窖集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烟台市牟平区农技推广中心等 发展改革委等 SQ2011SF09C02893 SQ2011SF09C03623 SQ2011SF09C00581 6 南四湖核心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示范 山东省兖矿集团公司、西王集团公司、山东省鲁南工程设计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 山东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等 SQ2011SF08C02777 SQ2011SF09B01154 SQ2011SF09C01315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江西武功山实业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井冈山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等 江西省科技厅 SQ2011SF09C00886 SQ2011SF09C02558 SQ2011SF09C03859 8 典型旅游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修复及生态旅游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桂林漓江生态科技公司、广西自治区-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 广西自治区科技厅 SQ2011SF09B03270 9 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及示范 河南天冠集团公司、一汽海马汽车公司、清华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 海南省科技厅、河南省科技厅等 SQ2011SF09C02157 SQ2011SF09C02157 SQ2011SF09C02554 10 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中科院寒区旱区所、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甘肃省治沙所等 甘肃省科技厅、青海省科技厅等 SQ2011SF09C03152 SQ2011SF09C03014 SQ2011SF09C03043 SQ2011SF09C04074 1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濒危物种保育技术研究及示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所、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 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四川省科技厅等 SQ2011SF09C03321 SQ2011SF09B03063 SQ2011SF09C03702 SQ2011SF09B00116 SQ2011SF09C00865 SQ2011SF09B00985 SQ2011SF09B01962 12 生态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技术与示范 大连泰达环保公司、大连三维传热技术公司、大连葆光节能设备厂、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大连市科技局等 SQ2011SF09C04003 SQ2011SF09C01518 SQ2011SF09C02836 13 城市绿色发展生态技术研究与示范 天地(唐山)矿业科技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中科院、河北省科技厅等 SQ2011SF09C02836 SQ2011SF09B02962 SQ2011SF09C03531 SQ2011SF09C03795 SQ2011SF13C01712 14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恢复与运行环境保障技术及示范 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所、中科院山地所、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等 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办、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等 SQ2011SF09C03287 SQ2011SF09C00338 SQ2011SF09C00896 SQ2011SF08C03919 SQ2011SF09C02134 SQ2011SF09C02370 15 大型矿产基地生态恢复技术与示范 北京矿业研究总院、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浙江大学、中南大学等 国家林业局、青海省科技厅、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SQ2011SF08C00345 SQ2011SF09C01925 SQ2011SF09C00665 SQ2011SF09C02846 SQ2011SF08B00897 16 大型能源基地生态恢复技术与示范 神华集团公司、淮南矿业公司、陕西省生物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安徽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国家能源局、安徽省科技厅、陕西省科技厅、中国神华集团公司等 SQ2011SF09C02312 SQ2011SF09C01354 SQ2011SF09C03148 SQ2011SF09C01663 SQ2011SF09C02620 SQ2011SF09C03239 17 海岸带生态修复与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及示范 广东海大集团公司、南京水利水电科学院、江苏土地勘测规划院、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暨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天津大学等 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 SQ2011SF09B00287 SQ2011SF09B03247 SQ2011SF09C02349 SQ2011SF09C02554 SQ2011SF09C03480 SQ2011SF09B01379 18 智能化水面溢油处置平台及成套装备研制 中海石油(天津)环保公司、天津海事局航测科技中心、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院、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苏州大学等 交通运输部等 SQ2011SF09B02026 SQ2011SF09C01685 SQ2011SF09B01722 SQ2011SF09C01150 19 北方城市生活垃圾干法厌氧消化及生物质燃气利用技术及工程示范 中国华电工程公司、宁波开诚生态技术公司、青海洁神环境能源公司、青岛天人环境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传祥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科院城市环境所、辽宁省能源研究所等 辽宁省科技厅、青海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青岛市科技局、宁波市科技局等 SQ2011SF09C01147 SQ2011SF09C02219 SQ2011SF09B01378 SQ2011SF09B03280 SQ2011SF09C01934 SQ2011SF09C04019 SQ2011SF09C04011 SQ2011SF09C03777 SQ2011SF09C00110 20 环境净化产品与助剂研究及应用示范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 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等 SQ2011SF09B00879 SQ2011SF09B02744 SQ2011SF09B00605 SQ2011SF09B03580 SQ2011SF09B01349 SQ2011SF09B02879 SQ2011SF09B02178 SQ2011SF09B00828 SQ2011SF09C00933 21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评估技术系统集成与示范 北京超图软件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卫星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等 中科院 SQ2011SF09C02705 SQ2011SF09C03489 22 典型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工程示范 宁夏华启农业开发公司、包头市华清农业开发公司、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宁夏大学、清华大学等 宁夏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等 SQ2011SF09C03273 SQ2011SF09B03422 SQ2011SF09C01982 23 重点领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技术研发与应用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国农科院农业土壤区划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中科院寒区旱区所、兰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 中科院 SQ2011SF09C03672 24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与国内减排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国家气候中心、重庆市科学技术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科技部 SQ2011SF09C00660 SQ2011SF09C01676 SQ2011SF09C02138 SQ2011SF09C0290025 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南京水利水电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 江苏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等 SQ2011SF09B01917 SQ2011SF09C02645 SQ2011SF09C03303 SQ2011SF14C01893 26 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技术开发及应用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 中国气象局 SQ2011SF09B01984 SQ2011SF09C01618 27 天山山区人工增雨雪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所、中国兵器科学院、中科院物理所等 新疆自治区科技厅、中国兵器集团公司等 SQ2011SF09B02798 SQ2011SF09B03823 SQ2011SF09B04091 28 大规模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北京大学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SQ2011SF09C02228 29 CO2 化工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等 中科院 SQ2011SF09C02379SQ2011SF09B01942SQ2011SF09B01766 30 陕北煤化工CO2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示范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湖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 发展改革委、陕西省科技厅等 SQ2011SF09C03649SQ2011SF09B02894 31 北方重点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所、吉林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 吉林省科技厅 SQ2011SF09C02965 SQ2011SF09C03331 32 干旱、半干旱区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开发与应用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公司、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等 河南省科技厅 SQ2011SF09C03871 SQ2011SF09C02489 33 冶金过程CO2资源化利用产业化技术示范 西宁特殊钢公司、石家庄钢铁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电力冶金公司、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北京科技大学等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SQ2011SF09C00900
  • 纳米技术领域首个国际性研究机构在欧洲成立
    7月21日, 伊比利亚国际纳米技术实验室在葡萄牙落成。该实验室是全球纳米技术领域第一家,而且是唯一一家国际性研究机构。这是欧洲第一个在国际法律框架下设立的、专注于纳米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同时也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第一个国际性科学研究机构。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其他一些国际性研究机构一样,该实验室首次为欧洲纳米技术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机遇和便利条件。   该实验室于2005年11月由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政府共同倡议设立的,并已经同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众多享有国际声望的大学和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该实验室的主楼建设刚刚竣工,并将迎来第一批入驻的工作人员。他们将开始运营实验室,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招募杰出的研究人员。实验室预计于2009年年底正式开始科研活动。   该实验室将与全世界各地的大学、研究中心和商业孵化机构紧密合作,在以下四个领域开展项目:纳米医学,环境监测、食品质量控制及安全,纳米电子和纳米操控技术。   该实验室计划聘请200名研究人员,其中包括25%的终生职位。此外,还将吸纳100名博士生和100名技术人员、行政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总人数将达到大约400人左右。目前,伊比利亚国际纳米技术实验室正在向世界其他国家公开招募会员。   纳米技术在原子和分子层面进行研究,对科学和应用的若干领域,如医药、工业等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由于纳米技术可以提高现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且能推动医学快速进步,一直被欧盟认为是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驱动力。欧盟成员国在欧盟第七个科研和技术发展框架计划(2007-2013)期间共计投入了35亿欧元用以资助纳米技术的研究上,这同样反映了欧盟对于纳米技术的重视。
  • 科技部征集2012年高新技术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预备项目
    关于征集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领域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预备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和要求,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若干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组织落实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研究,现采取限额推荐方式征集预备项目。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本次预备项目征集包括能源、信息、先进制造、材料、交通、地球观测与导航、现代服务业等7个技术领域。   各领域指南分为基础研究类、前沿技术研究类、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请分别按照不同类型的项目推荐书格式填报(见附件)。现代服务业领域指南仅包括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   1.基础研究类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面向各领域未来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2.前沿技术研究类   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获取知识产权,形成原型样机(品)、技术系统或示范系统为目标,攻克前沿核心技术,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   3.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   以重大工艺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示范为重点,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预备项目推荐主体及推荐限额   1.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主管机构。各部门推荐限额为:   教育部推荐不超过400项,中国科学院推荐不超过100项   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国资委、广电总局、能源局各推荐不超过30项   其他部门各推荐不超过15项。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其中,A类省(市、区)各推荐不超过30项,B类省(市、区)各推荐不超过20项。A类省(市、区)指《2010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高于50%的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辽宁、浙江、陕西、山东、湖北、福建、黑龙江、重庆 B类省(市、区)为其他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属于部省(市、区)会商明确规定的任务,根据指南要求申报,由省(市、区)科技部门审核推荐,不受推荐限额限制。请在推荐项目清单备注栏中标明。   3.各计划单列市科技主管部门。各推荐不超过10项。   4.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和企业集团科技主管部门。其中各行业协会各推荐不超过10项,企业集团各推荐不超过5项。   5.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绵阳科技城。各推荐不超过5项,其中经国务院批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推荐不超过15项。   此类推荐主体推荐的预备项目必须通过所在省、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上报,并在项目清单备注栏中标明。   6.经科技部批准试点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限推荐1项。   各推荐主体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严格控制推荐数量,超过限额部分视为无效推荐。   各推荐主体对所推荐项目推荐书的真实性等负责。   三、预备项目申报主体   在中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各项目申报主体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推荐主体申报一次。每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限申报一项预备项目。   四、具体申报要求   1.申报流程   申报单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注册备案后登陆申报系统,根据指南要求和申报内容,选择相应的项目类型,按相应格式填写推荐书。网上申报成功后,将网上生成的推荐书(电子版)打印2份(A4纸,均为正本),加盖公章,并装订成册。   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6月20日17:00。   涉密项目不得上网申报,须根据项目推荐书格式离线填写,打印装订15份。   项目推荐书格式见附件。每个申报项目只能按一类推荐书格式填写。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上申报技术咨询   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邮箱:program@most.cn   2.项目推荐书报送   各推荐主体将10份正式推荐函(纸质)和推荐项目清单(纸质及光盘Excel文件格式)(参考格式见附件)、项目推荐书纸质材料2份一并送达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正式推荐函落款为联盟名称,并加盖联盟理事长单位公章。   项目推荐书纸质材料须由推荐主体单位统一报送,截止时间为6月22日17:00点整。不受理各申报主体单位的直接报送。   推荐主体推荐函、推荐项目清单和项目推荐书纸质材料送达地点: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计划与监督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一号西苑饭店9号楼   邮政编码:100044   联系人:蓝弘 雷谨亮 耿建东   电话:010-68339041 68355435 68339021   附件 1.推荐主体书面推荐函参考格式 2.基础研究类项目推荐书格式 3.前沿技术研究类项目推荐书格式 4.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类项目推荐书格式 5.能源技术领域项目征集指南 6.信息技术领域项目征集指南 7.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项目征集指南 8.材料技术领域项目征集指南 9.交通技术领域项目征集指南 10.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项目征集指南 11.现代服务业技术领域项目征集指南 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 科技部发布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个课题申请指南
    关于发布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重点项目硫化氢和恶臭性典型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等2个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工业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有毒有害废气因具有特殊的毒性对人群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针对我国在工业废气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设备方面的迫切需求,本领域启动了“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重点项目,下设4个课题,其中“氯代有机物典型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氰化氢混合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2个课题已经通过公开发布指南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现继续发布“硫化氢和恶臭性典型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含氨典型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2个课题的申请指南。  一、申请资格与要求  课题申请采取网上集中申报。申报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进行,网址为program.most.gov.cn,有关申请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申请指南》。项目申请受理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1月10日17时。  课题指南具体要求见附件。  二、咨询方式  联系人: 王 磊 张书军 梁鹏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7,58884869  Email: wanglei@acca21.org.cn zhshujun@acca21.org.cn;  liangpeng@acca21.org.cn. 附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重点项目硫化氢和恶臭性典型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等2个课题申请指南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     二OO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点击下载: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有毒有害工业废气净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重点项目硫化氢和恶臭性典型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等2个课题申请指南.doc
  •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十二五”战略规划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积极推进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十二五”战略规划制订工作,10月26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十二五”战略规划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社发司杨哲副司长,生物中心马宏建副主任、安道昌副主任,以及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出席会议。   专家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詹启敏副院长代表专家组介绍了前期调研工作的整体情况,并对《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生物和医药领域战略调研报告(讨论稿)》进行了专题汇报。与会人员围绕报告内容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建设性修改意见。   社发司杨哲副司长对专家组在调研工作中所付出的心血表示感谢,并表示科技部党组和部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希望专家组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通过生物和医药领域科技的发展,着力破解社会经济发展难题,探索创新驱动模式,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会议决定在近期再次召开研讨会,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题研讨。
  • 全新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上市正式进军颗粒科学与技术领域
    全新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上市正式进军颗粒科学与技术领域8月12-14日,纽迈科技携新产品“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参加“中国颗粒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正式进军颗粒科学与技术领域。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适用于在非破坏的条件下连续监测悬浮液状态下颗粒与溶剂之间的表面化学、亲和性、润湿性以及颗粒的比表面积。对于粉体(浆料,粉料)的分散性,稳定性,亲和性以及比表面积的分析测试快速有效准确的测量手段。 PQ001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产品功能:1. 悬浮液体系颗粒比表面积2. 粒子分散性、稳定性3. 颗粒与介质之间亲和性4. 粉体质量控制、分散工艺研究试用范围如下:1、颗粒:SiO2、SiC、ZnO、Al2O3、BaCO3、石墨烯、活性炭、炭黑等一百多种;2、悬浮体系溶剂类型:水、乙醇、丁酮、甲苯等各类含H质子溶剂。应用领域:1)制陶术:湿式制程、加工工艺改善, 分散性的质控和研发2)纳米科技:纳米粒子表面的化学状态, 如: 吸附和脱附作用, 比表面积的变化 等3)电子材料:浓稠状浆料和研磨液 (CMP) 的开发及品管4)墨水:碳黑、颜料分散, 最适研磨条件, 表面亲和性及化学和物理状态5)能源:电池, 太阳能板等的碳黑, 纳米碳管和浆料的分散, 粒子表面的化学和物理状态6)制药:API湿润性、亲和性及吸水性的差异7)其他: 全部的浓稠分散悬浊液体, 纳米纤维, 纳米碳等.纽迈科技提供专业的颗粒应用解决方案,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欢迎来电了解颗粒表面特性分析仪详细信息
  • 国家火炬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年)确定
    相关新闻: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确定   2009年10月13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通知发布了“国家火炬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年)”,主要涉及:电子与信息领域、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与资源利用等6个领域。其中与科学仪器紧密相关的领域有“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六、环境与资源利用”等3个领域,相关内容如下: 四、光机电一体化领域   光机电一体化是运用机械、电子、光学三种技术和相关产品经优势集成、最佳匹配而形成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的产品或系统。这一领域的成就,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传统产业功效的新一代技术装备。   光机电一体化领域覆盖面较宽,今后一段时期,其重点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设备和系统,包括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现代设计制造技术(CAD/CAM)的软件工具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及相关目标产品 现场总线智能化仪器仪表与全开放分散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智能化低压电器设备 重大新型成套设备 设施农业装备等。   这一领域还包括以机械为主体、技术上有明显突破、创新性强的研究开发成果。   (七)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是工业领域、科技领域和科学研究获取信息的工具,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进程自动化的重要环节。仪器仪表正朝着微型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重点支持在精度、量程、环境适应性或功能上有突破性发展的新型仪器仪表,以及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的新型仪器仪表。   1、 工业自动化仪表   新型、高精度变送仪   2、分析仪和信号记录仪   (1) 智能型气相色谱仪   (2) 原子吸收光谱仪   (3) 多功能液相色谱仪   (4) 智能型近红外分析仪   (5) 毛细管电脉仪   (6) 射线数字成像仪   (7) 断层扫描高分辨率内视仪   3、柔性仪器   重点支持依靠计算机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更换性选配合适的传感—变送器,实现功能柔性化的仪器。   4、光学仪器   (1)激光测试、测量仪   (2)光栅精密测量系统   (3)光纤性能测量仪   (4)激光微粒分析仪   5、高精度电工仪器标定仪   6、新型传感器   (1)复合传感器   (2)阵列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   (3)智能传感器   (4)直接输出数字脉冲的传感器   (5)面向行业的新型、高性能传感器 六、环境保护领域   “十一五”期间,火炬计划在环境保护领域将重点支持下列几个方面的技术、设备(产品)的产业化:1、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 2、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 3、固体废物处置技术和设备 4、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 5、环保专用药剂与材料 6、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与工艺设备。   (四)环境监测仪器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近期产业化重点是发展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扩展需要大量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并促进环境监测与应急和预警技术及设备的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了适应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要重点发展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技术,环境应急及急需的常规监测技术和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应急预警监测仪器和处置技术设备,包括海水应急预警污染监测技术和设备,局部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   1、空气和废气监测仪器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预报系统(如:粉尘、细颗粒物(PM2.5、PM10采样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沉降、酸雨自动采样器、沙尘天气、机动车排气等) 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如:傅立叶红外测量烟气污染物、烟气含湿量、砷、总铅、总锌 氰化物、氟化物、油烟、VOC等) 大气中超细颗粒物、有机污染物等采样分析技术和仪器。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等。   2、环境水质和污水监测仪器   地表水水质环境质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如:化学需氧量、余氯、TOC、B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微量有机污染物、总氮、总磷等) 水质和污水快速监测仪器,多参数污水水质在线监测仪(COD、BOD、TOC、SS、pH等),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海洋水质监测仪器等。   3、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便携式现场快速测定仪及预警、警报仪器,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危险废物特性鉴别、环境监控及灾害预警技术与设备 移动式应急环境监测系统(如:便携式快速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便携式水质监测仪 便携式工业危险物、重金属、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监测专用仪器及系统) 应急安全供水技术和设备 应急处理火灾、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技术和设备。便携式电磁辐射污染监测仪、便携式放射性监测仪等。   4、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   海洋环境监测仪器与设备,环境遥感监测系统 脆弱生态资源环境监控及灾害预警技术与设备 多物种生物在线检测技术与设备,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富集装置,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采样、分析系统。 二、生物工程和新医药领域   生物技术是二十一世纪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在某些具体技术项目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我国现有基础与发展的特点,“十一五”期间在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领域中,重点支持医药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和轻工食品生物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优先发展新型疫苗、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新型给药技术及药物新剂型、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计划生育药具、中药材及饮片、中药制品、中药制药工艺及设备、生物医学材料、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及远程医疗、生物芯片、生物材料及产品等。   欲知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国家火炬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doc   附:国家火炬计划申报书(2010).doc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生物技术领域和食品安全项目入库评审工作结束
    受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委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于2011年7月22-2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生物技术领域和食品安全项目入库评审会。   本次会议邀请了112名同行专家,对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方向以及公共安全领域食品安全与检验检疫方向共586个项目申请进行了评审。   本次入库评审共分为14个组,其中7个组采用视频评审,另外7个组采用音频评审。评审专家通过视频和音频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就项目的重要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判。视频评审和音频评审是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采用视频和音频评审,可以简化项目评审程序,减少科技人员为申报项目奔波劳顿,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同时也可避免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受到干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 “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9个项目通过验收
    8月23-24日,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海洋生物类重点项目总结验收会,“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等9个项目验收会通过专家组验收。   通过“海洋生物功能基因工程产品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海葵强心肽、重组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低温脂肪酶等10余种海洋生物基因工程产品中试规模制备技术 基本完成了重组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等3个基因工程产品的临床前成药性评价研究。   通过“海洋微生物产品的中试研究”重点项目的实施,开展并完成了2个海洋微生物来源抗肿瘤候选药物、2个具有工业和医用价值的海洋微生物酶以及2个新颖海洋微生物来源农用制剂的中试和主要的临床前研究。   通过“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的实施,开发了高效制备海藻寡糖、高活性壳聚糖等生产工艺技术,建成了千吨海洋生物农药生产线 以海藻多糖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了植物空心胶囊,并获得SFDA颁发的生产批文 以海洋功能性壳聚糖为原料研制获得3个医用止血产品。   通过“海洋滩涂耐盐植物开发及集成应用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的实施,筛选培育了适于黄河三角洲和苏北滩涂种植的耐盐能源植物、药用植物、蔬菜和饲用植物新品种(品系)21个 建立了30种耐盐植物栽培的技术规程,在黄河三角洲及苏北建立8300亩以上示范区。   通过“海洋水产品加工新技术与设备”重点项目的实施,研发了海洋水产品的低温/组合干燥、以低值鱼为原料生产高品质冷冻鱼糜、养殖大黄鱼生物脱脂、低值鱼蛋白酶组合深度水解、参贝类养殖海珍品即食产品的质构控制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产业化示范生产线11条。   通过“深远海极端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关键技术”重点项目的实施,初步具备了深海浮游微生物的富集采样能力 研发了实验室高压培养系统 获得了一批宝贵的极端酶和多糖资源 初步建立了一套深海未培养微生物环境基因组研究方法。   通过“抗肿瘤海洋药物研究开发”、“抗心脑血管系统海洋药物研究开发”、“抗神经系统疾病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三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候选药物971的I期临床研究、D-聚甘酯注射液I期临床重复试验研究、916的Ⅱ期临床研究、注射用海参多糖Ⅲ期临床研究,以及YCP全部临床前研究、抗心律失常候选药物A1998和抗血栓药物GFP的主要临床前研究,已提交K001的III期临床试验计划,推动了我国海洋药物的研发,但由于海洋新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等原因,海洋药物研发进度和实验结果与预期仍有一定差距。   针对这些项目的进展情况和管理经验,专家组成员建议“十二五”应进一步加强项目内各课题组间的交流合作,强化牵头单位和牵头人对项目实施的管理职责,在确保各课题研发任务完成的同时,提升项目层面的系统集成能力。
  • 资助1.42亿!上海公布2022“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立项清单
    11月28日,上海市科委发布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立项清单。共38个项目,上海市科委资助14207.8万元,其中2022年拨款11365.5万元。根据《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申报指南》,该项目支持方向包括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研究、区块链技术研究、元宇宙技术研究、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前沿新材料技术研究、工业软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关键战略材料技术研究、科研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立项清单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1mK温区稀释制冷机技术研究、工程样机研制及应用验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党海政2面向电机应用的高温超导磁体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大学周迪帆3空间站高温材料实验系统地面镜像装置与调控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张明辉4面向极端环境的生物构型能量调控材料研究上海交通大学范同祥5面向6G的弹性可重构星地融合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谢卓辰6以信息为中心的6G内生智能新型网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验证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胡宏林7面向反洗钱反欺诈的区块链与数据可信技术研究同济大学蒋昌俊8基于弹性边缘智能的元宇宙5G沉浸式超低时延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沈斐9千兆FTTR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上海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张伟良10面向元宇宙的超高分辨微显示器及可穿戴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上海视涯技术有限公司刘波11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新型安全内核架构技术研究与原型验证上海华元创信软件有限公司李双全12面向大数据协同治理的一体化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上海鹏越惊虹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李建华13基于PUF和TEE的新型内生数据安全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谷大武14盾构机机器人换刀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上海大学袁建军15自动化柔性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诊疗系统的研发和验证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刘维平16基于视觉伺服和溶解度光电检测的小型自动精准配液机器人系统研制及应用上海市儿童医院于广军17面向复杂狭窄结构检测清除的绳驱动超冗余度机器人设计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谷国迎18绿叶菜多功能自主采收机器人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上海大学苗中华19数据与知识融合的复杂结构件智能加工车间调度方法与应用上海神剑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戴铮20电子系统数字化工艺设计与验证平台上海望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刘丰收21纳米级精度五轴联动超精密加工机床研制及应用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张鑫泉22高端机器人用精密薄壁轴承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上海联合滚动轴承有限公司葛世东23大尺寸异形曲面聚合物构件柔性化激光同步焊接技术及系统研制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姜兆华24T800级碳纤维/聚醚醚酮(PEEK)预浸带开发及其民用航空典型结构件制造与验证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杨洋25基于国产碳纤维超薄碳纸批量制备及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应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杨辉26界面调控与层间增韧技术研究和先进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TRL提升及其航空应用验证中建材(上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LIWEI27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调控与层间增韧技术研究上海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刘千立28空天地一体化遥感大数据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华东师范大学谭琨29地外天体探测三维精细重建与附着着陆视觉定位理论⽅法与关键技术验证同济大学谢欢30基于北斗通导遥融合的万亩无人化农场智能装备协同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具大源31基于新一代空间信息技术的码头无人化装备协同作业研究与示范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柳长满32高通量卫星分布式关口站关键技术研发与仿真验证系统研发中交通信大数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徐明强33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体化智能管控工业软件研发与应用示范哪吒港航智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黄桁34基于数字飞机的交付运营一体化研究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王辉35大型船用低速发动机全寿期知识工程数据体系与研制服一体化软件平台研究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李大保36钢铁流程时空融合管控技术及协同优化平台应用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汪晶37基于语义分析引擎关键技术的科研项目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上海建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范伟38基于云容器的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及应用示范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包伟华附件: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立项清单.pdf
  • 重磅出炉!2017年度20位生物技术领域“顶尖转化学者”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9月6日,国际顶尖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评选出了年度生物技术领域“顶尖转化学者”,共20位专家入选,其中有4位华人科学家。分别是清华大学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张锋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高光坪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1bf6d0a3-3920-44f9-a213-111fb245ced7.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180930095622.png" alt=" 微信截图_20180930095622.png" / br/ strong 图片来源:Nature官网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丁胜教授团队在调控细胞命运和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中独树一帜,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精准治疗。卢煜明教授团队是全球首个基于孕妇血浆存在游离胎儿DNA原理开发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为全球孕妇与胎儿提供了安全、准确、可靠和高效的分子诊断方法。张锋教授团队在CRIRSPR-Cas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人类攻克疾病指明了方向。高光坪教授团队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的发现与开发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新的细胞和动物模型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c881c79-b500-4e99-86c0-caf9621974e5.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br/ strong 图片来源:Nature官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Nature Biotechnology每年都会评选出生物技术领域“顶尖转化学者”,旨在评选全球最具原创性和前瞻性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及其转化应用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顶尖学者。 br/ /p
  • Labsphere成功并购ILT,携手共创光技术领域新纪元
    2024年4月1日,英国Halma集团宣布将2022年以2660万美元(约1950万英镑)收购的International Light Technologies(ILT)正式并入其旗下的Labsphere产品业务。此次收购以现金和无债务的方式完成,资金由Halma的现有设施提供,这标志着ILT正式成为Labsphere大家庭中的一员,共同致力于推动光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2024ILT企业资质ISO17025-美国ISO17025-德国ISO9001ISO13485ILT,拥有五十多年的丰富经验,专注于开发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对各种挑战的光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结合技术照明和光测量的专业知识,ILT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其产品和服务在生物医学、环境、农业、食品饮料以及工业应用等多个领域均有出色表现。此次并入Labsphere产品业务,将进一步加强Labsphere在光技术领域的布局,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Labsphere于1979年成立,美国总部位于美国New Hampshire州的North Sutton市,是生产积分球及以积分球为核心的光电检测仪器和解决方案提供商。Labsphere已为众多光学领域客户专业设计并提供多种用途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LED/SSL照明、遥感、成像/消费相机、汽车、国防和安全、健康和生物医学光学生产和研究环境等解决方案。此外Labsphere还具备极其丰富的定制经验,可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将ILT并入Labsphere,不仅有助于扩大Labsphere的产品线和服务范围,更能借助ILT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Labsphere在光测量领域的竞争力。此次整合将促进双方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深度合作。Labsphere将充分发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网络,为ILT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大的支持。同时,ILT也将借助Halma和Labsphere的平台,加速其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和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光学测量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随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Labsphere将携手ILT,共同探索更多光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全球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精科公司举办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联盟色谱、光谱技术领域座谈会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月受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托,举办了色谱、光谱技术领域座谈会。来自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兰州等省市的相关科学仪器企业、高等院校代表和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如何配合科技部&ldquo 十二五&rdquo 科学仪器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全面提升&ldquo 联盟&rdquo 色谱与光谱仪器开发水平和生产技术、增强&ldquo 联盟&rdquo 科学仪器制造企业的竞争力等课题,连续两天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悉,出席座谈会的代表或专家主要是&ldquo 联盟&rdquo 内的色谱(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和光谱(原子/紫外分光光度计)技术领域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或技术负责人。科技部等六部委联盟推进小组负责人李新男司长和汤富强处长来联盟调研,听取了联盟的工作汇报和座谈情况,对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团结一心致力于发展国产科学仪器和提高核心竞争力表示肯定。
  • 我国科学家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学院现代显微仪器研究所在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在低光毒性条件下,把结构光显微镜的分辨率从110纳米提高到60纳米,实现了长时程、超快速、活细胞超分辨成像。11月16日,研究成果以《稀疏解卷积增强活细胞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Sparse deconvolution improves the resolution of live-cell super-resolu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为题,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显微仪器的分辨能力代表人类对科学探索的边界,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3位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学者。哈工大现代显微仪器研究所团队提出了一种可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计算显微成像算法,利用荧光成像的前向物理模型与压缩感知理论,并结合稀疏性与时空连续性的双约束条件,建立起一个通用的解算框架——稀疏解卷积技术,突破了现有光学超分辨显微系统的硬件限制,扩展了时空分辨率和频谱。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研发了超快结构光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系统(Sparse-SIM),该系统具有超分辨、高通量、非侵入、低毒性等特点,在高速成像条件下,具备优于60纳米的分辨率和超过1小时的超长时间活细胞动态成像性能。团队首次观察到了胰岛分泌过程中具有的两种特征的融合孔道,第一次利用线性结构光显微镜观察到只有在非线性条件下才能分辨的环状的不同蛋白标记的核孔复合体与小窝蛋白。此外,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利用该影像技术解析肌动蛋白动态网络、细胞深处溶酶体和脂滴的快速行为,并记录了双色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精细相对运动。该项工作在物理和化学方法基础上,首次从计算的角度提出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通用模型,实现了从0到1的原理创新,是目前活细胞光学显微成像中分辨率最高(60纳米)、速度最快(564帧/秒)、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以上)的超分辨显微仪器。该技术框架也被证明适用于目前多数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模态,均可实现近两倍的稳定空间分辨率提升,为精准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新一代生物医学超分辨影像仪器,使未来大幅度加速疾病模型的高精度表征成为可能。该项研究成果主要由哈工大仪器学院和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合作完成。哈工大为论文第一单位,哈工大博士生赵唯淞、北大博士后赵士群和李柳菊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哈工大李浩宇副教授和北大陈良怡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哈工大刘俭教授和谭久彬院士均为论文共同作者和哈工大科研团队负责人。合作单位还包括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武汉大学等。
  • “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题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
    2月23-24日,“十一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题课题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对2007-2008年立项的“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与生物计算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四个专题的全部课题进行技术验收。科技部生物中心马宏建副主任、安道昌副主任以及社发司、计划司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本次课题验收工作共邀请包括领域专家、同行技术专家在内的约60位专家,按照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和目标、课题进展及任务完成情况、主要成果及应用、课题经费使用、固定资产购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查。检查共分为7个小组,22个省(或直辖市)的近130家单位参加此次课题验收。
  • 浙江计量院一项大气环境检测技术领域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近日,浙江省计量院一项大气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光反馈式气溶胶检测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反馈式气溶胶检测装置,将多模光反馈技术与腔衰荡光谱和光声光谱技术相融合,实现了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同时测量。该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误差较大、光学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高成本单频窄线宽激光器等问题,具有成本低、测量精度相对高、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光反馈式气溶胶检测装置用于大气环境及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省计量院依托于国基金项目《基于光声腔衰荡复合光谱的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测量技术研究》,对大气气溶胶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研制出气溶胶光学特性检测装置,为大气气溶胶污染治理、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检测方法和装置依据,对政府监测和治理大气气溶胶污染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