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技术攻关

仪器信息网技术攻关专题为您整合技术攻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技术攻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技术攻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技术攻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技术攻关话题讨论。

技术攻关相关的资讯

  • 国产攻关创新|公安部刑事技术“双十计划”重点攻关项目验收会成功举办
    近日,由公安部鉴定中心牵头的刑事技术“双十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基于色谱质谱技术的理化检验移动检测关键设备国产化研究及应用”项目验收会在聚光科技青山湖创新基地顺利召开。项目组负责人公安部鉴定中心副主任 朱军参加会议,会议由公安部鉴定中心科研管理处 黄星副处长主持。项目验收专家组由中国法医学会 于忠山秘书长、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正高级工程师 张前上、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正高级工程师 尹坚英、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裴茂清、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正高级工程师 傅得锋组成。项目组合作单位聚光科技总经理、谱育科技董事长 韩双来,谱育科技技术总工 赵鹏,合肥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政委 姚钧一行6人参加项目验收会。会上,韩双来对项目验收专家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针对聚光科技及谱育科技的发展做了整体介绍与展望。朱军副主任简要介绍了项目背景以及该项目的三个参与单位的主要研究任务,指出,本次会议即是项目成果的汇报验收,也是相关仪器设备国产化推广的开始。公安部鉴定中心副处长郭洪玲汇报了项目目标、完成情况、整体经费情况等项目内容。谱育科技技术总工赵鹏就项目研发技术内容、产品技术表现等情况进行了汇报。合肥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理化室主任宋昕代表应用示范单位汇报了实际示范应用情况。◀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 ▶ ◀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 ▶ 听取完整体项目汇报,与会验收专家组审阅了项目验收报告、成果报告等材料,对相关项目成果表示认可,一致认为该项目研制了国产车载式ICP-MS、LC-MS/MS、GC-MS、IC等仪器设备,其各自灵敏度、检出限、质量分辨率等技术指标均达到任务书要求,实现了国产化车载式色谱质谱检测设备集成,突破了相关设备车载使用的技术瓶颈,并就车载型仪器设备极端条件下应用可靠性、恶劣环境下维护、水电气系统合理性等问题与项目组展开深入交流。专家组围绕项目从实际应用角度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对相关设备后续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家组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部分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可通过验收。借助双十计划项目的契机,未来,聚光科技及谱育科技将努力把握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一步一个脚印,进一步促进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专用化,为中国公安刑事技术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习近平: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9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会议都有哪些重要内容?看梳理→  ■ 审议通过5份文件  《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  《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  《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  ■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习近平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会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  要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  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 完善院士制度  习近平强调,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会议强调,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要加强引导规范,鼓励和支持院士专心致志开展科研工作,强化作风学风建设,排除非学术性因素干扰。  要严格监督管理,强化院士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责任,营造良好学术和科研环境。  广大院士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在主动承担国家急难险重科研任务、解决重大原创科学问题、以身作则净化学术环境、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  ■ 加强资源节约  习近平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会议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要突出抓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资源节约,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  要综合运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快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生态损害成本、环境污染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能耗、水耗、物耗标准,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节约高效利用。  ■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习近平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严格条件、规范程序,探索解决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  会议强调,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涉及各方面利益重大调整,必须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县(市、区)数量要稳妥可控。  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合理布局各用途土地。  要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要求。  ■ 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习近平强调,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农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要重点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合理配置乡村医疗资源。  要提高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强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功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安徽七个2012年度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签约
    记者从安徽省2012年重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签约仪式上获悉,今年安徽省将有7个重点技术项目等待研发攻克,其中不乏轨道交通(高铁)信号可靠性供电保障系统关键技术攻关、PM2.5监测仪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项目。 高铁信号供电系统为乘客保驾 去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上海地铁追尾,都是信号设备缺陷惹的祸。 位于芜湖的鑫龙电器曾为武广高铁、郑西高铁、京沪高铁设计过供电设备。鑫龙电器总师办主任陈其宽表示,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对铁路运行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行车人员就是通过信号指示来了解车辆运行条件、设备状态以及行车指示等信息的。 铁路信号电力供电系统是整个信号系统的心脏,一旦信号系统出现电力中断,将会引起铁路信号系统瘫痪,因此保障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可靠,必须要配置一套科学、合理的信号电力保障系统。 陈其宽认为,随着我国铁路跨入“高速时代”,铁路信号应用了一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系统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较之于传统的技术系统大大提高,任何偶然的、短暂的供电中断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对铁路行车的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 因此,鑫龙电器此次的技术攻关就是为了研发出更加精确、稳定、安全的信号供电保障系统,确保高铁信号供电保障做到万无一失。 PM2.5监测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所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记者从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了解到,合肥将在10月份全面展开对PM2.5的监测,而监测设备就来自参与此次项目签约的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其研发的TEOM大气颗粒物PM2.5监测仪,4月份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蓝盾常务副主任张帅介绍,由于PM2.5监测技术难度较大,国内企业在许多关键元器件生产、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有欠缺,能生产监测仪的厂家并不多,大多数还是被国外企业占据。 “PM10检测仪我们2007年就实现了产业化,但是PM2.5检测仪发展得还是比较慢。”张帅说,由于PM2.5颗粒本来较小,监测还容易受到大气压、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PM2.5检测仪必须要具备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公司还要进一步开展对高精度、大尺度、快速PM2.5监测新技术的研发,这都需要长时间的技术攻关。 重点项目将获政策支持  除了高铁信号供电保障系统、PM2.5监测仪等项目外,此次入围的还有平板电脑主板设计、机床、电缆等项目。记者了解到,省经信委将联合省财政局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并在项目管理上做好调度服务。 安徽省经信委副主任王有军说,此次签约的重点项目虽然还有不少技术难关需要攻克,但都是精挑细选的,代表了国内乃至国外的先进水平,往年的签约项目基本都顺利实现了产业化。
  • 十四五能源科技创新规划:3项炼化技术重点攻关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总体目标为: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前瞻性、颠覆性能源技术快速兴起,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炼化领域方面主攻特种专用橡胶技术、高端润滑油脂技术、分子炼油与分子转化平台技术三大关键技术,开展多产化工料或多产航煤兼顾化工料等传统炼厂转型升级示范。特种专用橡胶技术【集中攻关】开展氢化丁腈橡胶、梯度阻尼橡胶、长链支化稀土顺丁橡胶分子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突破合成工艺及控制技术,研制耐油氢化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宽温域宽频率高阻尼消声瓦用复合材料,完成稀土顺丁橡胶高性能轮胎试制,形成氢化丁腈橡胶产品生产线、梯度阻尼橡胶稳产和长链支化稀土顺丁橡胶成套技术。高端润滑油脂技术【集中攻关】开展多元醇酯、烷基萘、硅烃、低聚抗氧剂等高端润滑材料构效关系和高选择性合成技术研究,研制硅烃基空间润滑油、高性能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超宽温通用航空润滑脂等高尖端润滑油脂产品,为高端润滑油脂、多元醇酯、长链烷基萘等基础油工业级批量化试生产建立条件。分子炼油与分子转化平台技术【集中攻关】开展分子炼油机理研究,突破分子表征、先进分离、模拟放大、分子重构、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构建产品结构灵活调整的石油分子转化平台,实现传统炼厂多产化工料或多产航煤兼顾化工料,增强传统炼厂产品结构调变能力炼化技术路线图
  • 科技部:继续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攻关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针对这份《关于加快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的建议》,答复文件明确,科技部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凝练等工作,继续加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攻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提升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度,为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不仅如此,目前,财政部正联合科技部等部门,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在积极性高、经济条件和政策基础好、具备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础、有市场需求的地区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部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十五”期间,科技部启动实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三纵三横”(三纵: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研发布局,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作为“三纵”之一得到重点研发部署,并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持续进行科技攻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十三五”期间,科技部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两个重点专项,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持续得到重点部署。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在车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启动项目13项,重点在燃料电池乘用车及商用车应用领域,对面向产业化的和未来前瞻性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研发部署,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项目主要由整车企业牵头,将极大带动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已启动项目17项,重点在高效电解水制氢、先进制氢技术,高压储运氢、固态储运氢、加氢站及安全评价技术,燃料电池发电、长寿命电堆及关键组件、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技术,膜电极、空压机、循环泵、氢气纯化、催化剂技术加强研发部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答复文件指出,经过四个五年国家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我国燃料电池从电堆、系统到关键部件技术研发均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形成了涵盖制氢、储氢、氢安全及燃料电池及整车应用等技术的产学研用研发体系,培育了一批从事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以分布式能源领域、移动通信基站以及城市客运、物流等商用车型为先导开展了规模化示范运行,并以资本为纽带,带动广东、江苏、湖北等多地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开展一定规模的示范应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科技部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考核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燃料电池轿车作为马拉松先导车和燃料电池客车作为运动员收容车开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拉开序幕。到2020年,在北京、上海、郑州、佛山、盐城等地开展累计百辆级的燃料电池客车、轿车、物流车商业化示范运行工作。  /p p br/ /p
  • 质检总局与中科院合作攻关食品检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在北京签署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外来有害生物跨境传播流行规律和成灾机理、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筛查鉴别技术、污染物检测技术等质检科技的11个重点领域共同开展科研攻关。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高端人才培养、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说,质检部门是“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的技术执法部门,涉及领域广、专业门类多、技术要求高。质检部门不仅需要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切实维护质量安全,也期待得到支持和帮助,不断提升科技实力。   作为技术执法部门,质检总局成立10年来始终注重加强质检科技建设,目前已经拥有355个国家质检中心、309个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拥有在计量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铯原子喷泉钟基准,以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
  • “十二五”期间 质检仪器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6年质检科技大会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总体水平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领域实现“领跑”的发展目标。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在会上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质量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获国际互认的国家校准和测量能力1266项,位居世界第四 研制国际标准224项,国家标准1299项 突破了碳排放和碳减排等认证认可技术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技术及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3000余种快速高通量检测鉴定技术、试剂和标准物质,茶叶中653种农药多残留和化学污染物检测方法通过11个国家和地区30个实验室协同验证 大型承压设备不停机电磁无损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攻克特种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关键技术260多项,研制仪器装置43台套。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十三五”期间,质检科技将在“十二五”基础上,围绕建设质量强国,实现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总体水平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领域实现“领跑”的发展目标。具体而言,要建立新一代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制和参与制订的国际标准数量要大幅增加 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技术方案达到国际或区域领先 研究一批检验检测检疫核心关键技术,实现质检技术群体性国际突破。 /p
  • 苗圩《求是》撰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核心要点: /strong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square "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span /p /li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果。 /span /p /li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span /p /li li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li /ul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出席今年两院院士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愈加迫切。同时,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国围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而我国在通信设备、高铁、核电等领域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聚焦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开展研发攻关。以移动通信为例,2G时代,我国企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被动跟随 3G时代,我国提出的TD-SCDMA成为重要的国际标准,实现了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4G时代,我国推出的TD-LTE成为全球两大主流标准之一,基本实现了与国外企业并跑。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果。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后,美国加快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到90年代实现了信息技术革命和“新经济”的崛起,率先走出低谷并重新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当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显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可能引发若干领域的群体性和系统性突破,全球正在步入一个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新动能还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焕发生机活力,就要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端化改造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上对我实施出口管制,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产业安全风险隐患,相关制造业不仅面临低端锁定困境,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中,大量使用进口的芯片、软件和控制系统,一旦被“卡脖子”,就难以保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说,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要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二、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因素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工业起步晚、积累少、底子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大国,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亟需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多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攻关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认真总结起来,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一是基础研究支撑不够。基础研究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源头,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原动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但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基础研究的短板依旧明显。其中,企业基础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力弱是重要原因。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已接近80%,但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研发。过去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仅占企业研发投入的0.1%,占全国基础研究总投入的1.5%,而美国、日本、欧盟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约占基础研究总经费的20%。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导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效果欠佳。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二是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属于竞争前技术,能够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并产生深度影响。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常是各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组织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连贯,经费投入不足,平台运作不理想,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机制亟待完善。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到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够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用户之间的协同创新日渐成为常态,并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和加速新产品进入市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不够,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创新活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足,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仍不够突出,大量的创新成果停留在论文、专利阶段,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之技术市场发展滞后,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倾向于自己设立公司进行成果转化,而不是转让给相关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造成影响。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四是创新人才的制约日益突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充实,但高精尖人才特别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创新人才仍比较短缺。受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挤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流出,对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带来较大冲击。根据有关高校发布的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名校毕业生就业行业首选金融业。实践中,制造业高端研发人才缺口较大,进一步抬高了研发活动的人工成本,抑制了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动力和能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三、准确把握和抓牢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着力点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 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技术创新 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引领,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术攻关,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部署,推动不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健全技术创新基金运行机制,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继续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价机制,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必要条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按照“一个明确,四个突出”的思路,明确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这一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要突出市场化,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要突出协同化,抓好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使之成为辐射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突出产业化,补上从实验室产品到生产线产品之间涉及的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标准和检测能力等短板和弱项。要突出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运营等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基于自我造血的循环发展。同时,统筹推进国家和省两级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继续健全产业与科技协同对接机制,围绕制造业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入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工具,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为产业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构建一支高素质、能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类人才计划,突出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对从事核心技术研发的领军人才,赋予其创新活动主导权和创新成果支配权。进一步健全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高端人才创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完善高端人才收入分配、户籍居住、上学就医等激励政策。 /p p br/ /p
  • 湖南省半导体领域“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顺利验收
    湖南省两个半导体领域的“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完成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近日顺利完成验收,意味着这两个半导体技术已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项目由湖南楚微半导体和中电四十八所共同承担,项目已实现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国产化替代,关键设备立式炉管、硅外延设备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类设备领先水准,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湖南楚微半导体常务副总经理 易文杰:整个国产设备运行的状况良好,产品良率也达到了进口设备的水平,目前楚微公司的产能水平是2万片每月,2024年底要达到5万片每月。“第三代半导体核心装备国产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由中电四十八所承担,重点实现了6英寸SiC(碳化硅)外延生长等6项“卡脖子”技术突破,装备核心部件全部国产替代,满足了规模化量产工艺要求,支撑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发展。48所半导体装备研究部主任 巩小亮:我们目前也是在(与国际)基本同步研制8英寸的设备,并且初步实现了国产化、工程化。我们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会达到每年50到100台的稳定产值,以及5到10个亿的产出。高科技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湖南连续三年部署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全力做好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单个项目经费支持高达1000万。湖南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 王先民:在十四五期间,我们会继续对半导体领域给予特殊政策支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对于项目经费、平台、人才等等这一块都有支持。近年来,湖南全力推进高水平技术创新,已全面掌握第六代IGBT核心技术,创造了第一台离子注入机等30多项国内第一,集成电路整线装备国产化率达95%;全省建成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科技创新动力澎湃。
  • 光芯片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立项,将新增光刻、刻蚀等设备20余台
    5月23日,武汉敏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用于5G数据中心高速光芯片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立项。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针对目前国内高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基于5G通信对高速光芯片的要求,开展相关 DFB光芯片技术和工艺研究,完成5G高速光芯片中高带宽,宽温工作的技术难题攻关;建设高速芯片生产制造线,完成产品的产业化及“国产化”替代,加快光通信产业升级。此外,项目将新增2英寸晶圆工艺的光刻机、反应离子刻蚀设备、芯片测试机和网络分析仪等设备共20余台,年产能增加2000万只,产值增加2亿元。
  • 首个大规模设备更新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印发:部署教学仪器设备等攻关任务
    为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日,中共浙江省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科技攻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新型工业化、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资源循环利用等5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技术源头创新和高质量供给,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提出,2027年前,在5个重点领域部署20个重大任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项以上,取得重大国产化替代成果1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更加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好满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科技创新需求。其中,在教育文旅医疗领域,部署实施教学仪器设备、文化旅游服务设备、医疗装备等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克生物样品真空温导超低温冷冻、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数字模拟、超声换能器关键器件制造工艺、医学影像处理、医疗多模态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制生物电子显微冷冻教学装置、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文化展演智能装备与系统、高端超声影像设备、多模态复合内窥镜、智能康复治疗及生命支持装备、大孔径超导磁体MRI成像系统等,在高性能冷冻透射电子显微仪、基于大语言模型场馆人机交换系统、演艺装备运动轴控制器、力反馈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实现国产化替代。全文如下:《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科技攻关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加强重点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围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新型工业化、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资源循环利用等5个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技术源头创新和高质量供给,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7年前,在5个重点领域部署20个重大任务,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项以上,取得重大国产化替代成果1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更加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好满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科技创新需求。二、重点任务(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激光制造装备、流程装备、新能源装备、半导体装备、工业软件等7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关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数控机床设计与精度保持性技术、复合化激光制造技术、流程装备流固耦合技术、叠晶圆级芯片封装技术、工业互联的可重构软件技术等,引领支撑专业化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千瓦级高功率飞秒激光器、高端流程泵阀、燃气轮机、大型空分装备、压缩机和承压装备等创新水平提升,解决高端制造装备工控软件“卡脖子”问题,实现激光复合制造装备国际并跑,12英寸大硅片制造核心设备国产化替代。(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二)加快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智能电梯、智慧安防、建筑节能等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突破电梯可靠性设计制造、城镇监控设备传感检测、隧道安全施工装备可靠性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引领支撑高性价比住宅电梯、智能化安防装备和低碳节能装备等创新水平提升,实现在城市电梯、智慧安防和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三)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智慧港航和绿色智能船舶、低碳航空无人机关键部件和装备、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小型农业机械等4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克超高热效率甲醇内燃机、新型燃料重型卡车动力集成技术、新型动力船舶技术、内河船舶智能感知技术、新型能源正面吊装设备、城轨列车自主无人驾驶控制、高精尖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适用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和产业特色的专用农机,形成长寿命、远距离、快充放、智能化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实现船舶动力、港航作业低碳化要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实现国产化替代。(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海洋经济厅)(四)加快推进教育文旅医疗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教学仪器设备、文化旅游服务设备、医疗装备等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克生物样品真空温导超低温冷冻、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数字模拟、超声换能器关键器件制造工艺、医学影像处理、医疗多模态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制生物电子显微冷冻教学装置、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文化展演智能装备与系统、高端超声影像设备、多模态复合内窥镜、智能康复治疗及生命支持装备、大孔径超导磁体MRI成像系统等,在高性能冷冻透射电子显微仪、基于大语言模型场馆人机交换系统、演艺装备运动轴控制器、力反馈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实现国产化替代。(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五)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科技攻关。部署实施新能源汽车三电回收利用、退役风光组件回收利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3个重大攻关任务,重点攻关退役动力电池安全高效梯度利用、永磁电机能效提升改造及再制造、退役风光组件智能拆解及高值化回收、有价金属资源绿色拆解-智能分拣-高效分离回收等技术,在电机能效提升改造、退役风光组件高稳定层压件分离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退役风光高效拆解技术与资源高值化利用装备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三、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在省委科技委员会领导下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建立完善工作清单,确保方案落地见效。各市可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主体责任,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经信、交通、建设、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二)强化资金保障。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项目,不再额外增加预算。鼓励省市县三级联动支持重大项目实施。支持省科创母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参与投资,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通过“浙科贷”“创新保”等产品支持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三)强化联合创新。支持“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和高校院所,组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优先支持与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联合攻关的重大项目,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四)强化宣传总结。通过各类媒体宣传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成果、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技术和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科技企业等典型案例。总结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探索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 科学家“攻关”,首先忙的是“公关”
    朱清时委员:这是中国科研最致命的事,也是钱学森说的中国没有拔尖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丁伟岳委员:没有人愿意安安静静地做学问,一天到晚去钻营,你还想世界一流?不入流了!   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一名科学家如果想申请“攻关”某项国家级课题,   首先要做的很可能是拎着礼物,踏上进京的道路,先去“公关”。   过去,人们常将地方官员到中央部委争取项目和资金称为“跑部钱进”。如今,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学术界。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张伟平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科技界潜规则。“只要搞好关系就行了,我们许多的官员就吃这一套。”张伟平说。   看不惯送礼、公关之风的“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全国政协委员戚发轫院士,则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希望你们能够做一个社会调查,在一线的科研人员,能够真正用在科研攻关上的时间是多少?”   不会走后门,就屡遭闷棍   自2007年回国执教以后,著名的神经科学家饶毅教授一共申请了3个科研项目,其中两个半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评审组的间接反馈是:谁让饶毅不联系我们、不尊重我们?   这种“尊重”,与饶毅理解的“尊重”有本质区别。在他看来,不联系才是尊重。如果评审者和被评审者事先联系、事后一道吃饭,明显不符合国际惯例。   这位“海归”科学家只能在个人博客上总结:回国后的经历表明,不走后门正常申请经费,会屡遭闷棍。而搞拉帮结派有后台的,尽管科学记录并不很好,却也不难得到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丁伟岳院士是一位著名数学家,时常受邀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评审。有时,在他还不知道自己入选评审组的时候,就已有申请者托人带话给他,希望得到照顾。   “他们‘跑部钱进’嘛,整天在部里头跑,探听到了评审组的名单。”丁伟岳说,“你只要不公布这个名单,这些事情可以杜绝。为什么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连这点秘密都保不住呢?”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全国政协委员亦有类似的经历:“我也不知道被评审者怎么就能在评审前,找到评委的联系方式,并飞到我这里特地来拉感情,送东西。”   最让这位委员不能接受的是,这些不速之客常常送来一个厚厚的信封,里面塞满了钱。   这位评委后来被训练得很“警觉”。只要人家递上纸袋,他也不顾礼貌与否,立刻打开纸袋查看,如果发现有钱,当场返还。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邢新会说,有人这么做了,其他人就会感受到压力 当大家都这么做时,谁要是独善其身,申请项目的危险就会加大。   每到过年过节,是公关活动的旺季。邢新会说,很多人打着拜年的名义去“走访”一些国家重要科研计划比如“973计划”的评审专家,一些单位的领导不惜亲自挂帅。   “一个学校能够申请到重大项目的话,对学校的地位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政绩他会帮你去跑,拉关系,施加影响。”丁伟岳院士解释。   科学家成了“老板” 官员成了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委员很怀念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名气,没有钱,有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今天,让他感觉不舒服的是,最近这二三十年,这个价值观颠倒了。现在搞科研的人,钱已经变成目的。研究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已无关紧要。   “科研经费不再是为科研服务的东西,而是变成目标本身。”朱清时委员说。他说,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国加强了对学术界的量化考核,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经费指标。钱越多表示成果越大,衡量成就大小“不是看你做出什么,而是看你拿了多少钱”。   很多单位也把科研经费多少当作评价标准。朱清时委员说,哪个单位接受评估,总是要强调自己有多么雄厚的科研经费。在个人职称评审中,科研经费多少也成为一个衡量标准。   为了获得经费,人们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在评审过程和人际关系上运作。   朱清时委员惋惜地说,他认识的一些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回国后都变成了“老板”。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开会、申请经费、应付评审,反而没有时间做最应该做的科研。   “他们没有时间没有斗志,搅到与钱有关的各种事情中。可悲就在这里,他们忘了自己是做什么的。”朱清时委员说,“搞科研就应该牢牢记住,把研究做得最好,把内涵做到最佳,需要多少钱就是多少钱。钱太多了有时会起负面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官员门路多,“公关”能力强,因此很容易取得重要项目,甚至成为“牵头”的“首席科学家”。   丁伟岳告诉记者,有一年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就引起了争议,“很多人都对结果不能理解”,觉得难以服众。在这一年,“杰青基金”的获得者中不少是大学校长。   戚发轫院士注意到,如今很多科技奖励的获奖人都是官员。“我们当年,年轻人得奖,领导普遍都不参加,现在,领导都排在前面了。”   向“钱”看,你还想世界一流?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的一个做法,让很多同行称道。在他领导的研究所,不鼓励经费过多。有人要申请经费,先向他报告,由他来判断,只有确实需要,才会提出申请。   “他代表国内优秀的科技工作者的意识。做研究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深度和能力。”朱清时委员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王志新委员告诉记者,国际学术界是有规范的,当一个题目申请到足够的科研经费后,再以此去申请第二笔经费,往往会被拒绝。而申请和评审过程中,无论是评委还是申请人,都有严格的规避原则。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邢新会委员专门反映了人情项目的问题:“近年来,在大大小小的科研项目评审中,动辄找人,更有甚者科研单位领导牵头集体找人、重关系轻水平、‘政治挂帅’的不健康风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严重影响着科研项目评审的公平性,抑制了科研创新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这是中国科研最致命的一件事情。也是钱学森先生说的中国没有拔尖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朱清时委员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丁伟岳院士痛心地说:“我们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好,钱越来越多,各种基金项目越来越多,大家向‘钱’看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我觉得这是整个社会的风气问题。这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绝对不利,以后没有人愿意安安静静地做学问,一天到晚想去钻营,你还想世界一流?不入流了!”
  • 89项!2023年细胞疗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拟立项目公示
    为推动我国细胞疗法产业重大技术攻关突破,2023年1月,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发布了《细胞疗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指南》。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议等立项程序,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现将拟立项项目共89项予以公示,包括“干细胞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与临床研究 ”1项顶尖项目,“实体肿瘤微环境激活的精准细胞疗法”和“新型mRNA-LNP靶向递送技术在原位CAR-T和TCR-T疗法中的应用 ”等3项重大项目,“用于AAV载体等微量制备的固化凝胶溶液聚焦电泳-全柱成像分析仪的研制与产业化”等6项重点项目,“利用高通量CRISPR筛选开发应用于实体瘤的下一代TIL疗法 ”和“无标记细胞分选与无损单细胞检测系统 ”等12项引领项目,“靶向EpCAM高安全性新型CAR-T疗法的 临床前及IIT开发 ”和“细胞分选激活磁珠研发项目”等20项创新项目,以及23项优胜项目和24项成长项目。其中,优胜项目及成长项目仅给予称号,不予以资金支持。公示时间自2023年12月8日至12月15日,公示期间如对项目有异议,请向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书面反映。凡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具实名并附联系方式。受理电话:0512-62956666转6019分机受理邮箱:macp@biobay.com.cn受理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A1楼北座5楼
  • 深圳发布2024年度技术攻关类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拟推荐名单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度平台基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的通知》及《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对拟向省科学技术厅推荐的2024年度技术攻关类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予以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布的项目持有异议的,请在公布之日起10天内以书面形式(注明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向我委反映。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姓名不能打印),我委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平,保护拟推荐项目依托单位的合法权益,凡匿名提出异议的,我委将不予受理。业务咨询电话:(0755)88102176、88103567异议受理处室: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处投诉邮箱:complain@sticmail.sz.gon.cn传 真:88101180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C区5045室邮 编:518035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23年12月20日2024年度技术攻关类省重点实验室拟推荐项目名单序号项目名称依托单位1广东省存算一体芯片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广东省快充动力电池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广东省源网荷储互动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科技部发文支持深圳强化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月25日,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创新行动方案》)。《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力争达到4.8%,PCT专利申请量超过2.5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8%,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和高科技企业高度集聚,形成若干具有创新竞争优势的全球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创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在深圳的统筹布局和建设力度,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新材料、量子计算等领域打造一批国际化科研平台。优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在深圳的布局和建设,打造一批产业转移转化平台。支持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牵头或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深圳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突破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培育智能经济、健康产业、海洋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附件:科技部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的通知.doc
  • 北京将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
    记者从16日开幕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今年北京市将全力治理大气污染,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基本取消五环路以内的燃煤锅炉,退出污染企业300家。   16日,雾霾再次紧锁京城,上午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霾黄色预警齐发。雾霾,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悉,北京市今年将改造燃煤锅炉4100蒸吨,基本取消五环路以内的燃煤锅炉,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治理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原煤散烧,全面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年削减燃煤260万吨,退出污染企业300家。   今年,北京还将基本淘汰黄标车,基本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主体任务,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抓好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实施。   北京市于2013年制定实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当年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以上,完成3428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实施核心区4.4万户煤改电工程,更新老旧机动车36.6万辆,退出污染企业288家,压缩水泥产能150万吨,农村地区换用优质煤36万吨、减少用煤44万吨。   据了解,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也将在今年北京市两会进行审议,这是北京市拟出台的首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北京市环保局法制处处长芦建茹表示,修改稿亮点之一是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一改大气污染防治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的局面。
  •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加强仪器仪表等技术研发和质量攻关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提升建设工程品质、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等八大重点任务与二十七条具体举措。其中,多项举措与仪器仪表与检验检测等领域息息相关。在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方面,《纲要》提出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在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方面,《纲要》提出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互联互通标准,加大监测力度;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纲要》还提出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针对关键基础材料,推进特种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设计制造技术研发和质量精确控制技术攻关,加强新材料的质量性能研发,运用质量工程技术,缩短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周期,提升制造质量水平。针对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强化通用型基础零部件质量攻关,加快发展核心元器件,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标准完善,提升零部件及元器件精确性、耐久性、通用性。针对重大技术装备,加快基础共性技术和增材制造、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研究,推动品质性能升级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质量可靠性,加强仪器仪表、农机装备等领域关键部件及整机装备的技术研发和质量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开展关键承压类特种设备技术攻关,提升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可靠性。在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方面,《纲要》提出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突破量子化计量及扁平化量值传递关键技术,构建标准数字化平台,发展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快认证认可技术研究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性、集成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先进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方法、高端计量仪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的研制验证。打造质量技术机构能力升级版。加强计量、标准化、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等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专业技术能力升级和研究领域拓展,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规划建设,加快重大科研装备和实验室设施更新改造,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实现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等质量技术机构的科研实力、装备水平、管理效能、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质检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级标准验证点和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承担质量标准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加强关键性、前瞻性、战略性质量共性技术攻关,研究解决质量创新、安全风险管控、质量治理重要问题,培养质量标准领军人才,加快质量科研成果转化。《纲要》全文如下: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主要内容如下。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制定本纲要。一、形势背景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逐步彰显,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引发质量理念、机制、实践的深刻变革。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健全质量政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变革创新,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全民质量素养,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技术、规则、标准,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质量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显著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颈不断突破,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服务业供给有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和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企业争创品牌、大众信赖品牌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品质卓越、特色鲜明的品牌领军企业持续涌现,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质量基础设施更加现代高效。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建成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打造一批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更趋完备,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更加有效,质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质量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和数量更好适配现代质量管理需要,全民质量素养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三、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三)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四)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五)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开展质量惠民行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改进,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动经营者诚信自律,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加强售后服务保障。完善质量多元救济机制,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六)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产业基础质量短板,分行业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质量攻关,实现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开展材料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验证,提高材料质量稳定性、一致性、适用性水平。改进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性能指标,提升可靠性、耐久性、先进性。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提高生产制造敏捷度和精益性。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实现工业质量分析与控制软件关键技术突破。加强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七)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质量创新促进服务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加强服务业质量监测,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加快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八)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支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集群加强先进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集群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构建质量管理协同、质量资源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的质量发展良好生态。组建一批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创新技术研发,开展先进标准研制,推广卓越质量管理实践。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打造技术、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九)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强质量政策引导,推动区域质量发展与生产力布局、区位优势、环境承载能力及社会发展需求对接融合。推动东部地区发挥质量变革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质量竞争新优势,实现整体质量提升。引导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内支柱产业质量升级,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推动东北地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和质量振兴。健全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动区域质量协同发展。深化质量强省建设,推动质量强市、质量强业向纵深发展,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五、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十)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测追溯互联互通标准,加大监测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直接上市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的认证管理,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快构建全程覆盖、运行高效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信用和智慧赋能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加强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速,提高药品检验检测和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能力,优化中药审评机制,加速推进化学原料药、中药技术研发和质量标准升级,提升仿制药与原研药、专利药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十一)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升级消费品质量标准,提高研发设计与生产质量,推动消费品质量从生产端符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传统消费品迭代创新,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基于材料选配、工艺美学、用户体验的产品质量变革。加强产品前瞻性功能研发,扩大优质新型消费品供给,推行高端品质认证,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强化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和分等分级。增加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使用便利。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提高出口商品品质和单位价值,实现优进优出。制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对质量问题突出、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消费品,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十二)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发挥工业设计对质量提升的牵引作用,大力发展优质制造,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强化复杂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一体化设计,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制度,加强检测评定能力建设,促进原创性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完善重大工程设备监理制度,保障重大设备质量安全与投资效益。加快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通用智能装备。实施质量可靠性提升计划,提高机械、电子、汽车等产品及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水平,促进品质升级。六、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十三)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强化质量责任追溯追究。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质量。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工程施工岗位责任制,严格进场设备和材料、施工工序、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管控。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加强运营维护管理。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抽测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辅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将企业工程质量情况纳入招标投标评审,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十四)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加快高强度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新型建材研发与应用,推动钢材、玻璃、陶瓷等传统建材升级换代,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质。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倡导选用绿色建材。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严格建材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强化影响结构强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关键建材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加大对外墙保温材料、水泥、电线电缆等重点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实施缺陷建材响应处理和质量追溯。开展住宅、公共建筑等重点领域建材专项整治,促进从生产到施工全链条的建材行业质量提升。(十五)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树立全生命周期建设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完善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鼓励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突出地域特征、民族特点、时代风貌,提供质量优良、安全耐久、环境协调、社会认可的工程设计产品。加大先进建造技术前瞻性研究力度和研发投入,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加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高水平应用,打造品质工程标杆。推广先进建造设备和智能建造方式,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筑应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七、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十六)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技推广、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专业服务。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集成、流程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升级的精准性和可及性。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优化国际物流通道,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规范发展网上销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提高现代物流、生产控制、信息数据等服务能力,增强产业链集成优势。加强重大装备、特种设备、耐用消费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安装、维修、保养质量水平。(十七)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升级。大力发展大众餐饮服务,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创新丰富家政服务,培育优质服务品牌。促进物业管理、房屋租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项目。提升面向居家生活、户外旅游等的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网约出租车、定制公交等个性化出行服务规范发展。推动航空公司和机场全面建立旅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航空服务能力和品质。积极培育体育赛事活动、社区健身等服务项目,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品质。促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鼓励超市、电商平台等零售业态多元化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新型消费体验中心,开展多样化体验活动。加强生活服务质量监管,保障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生活。(十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围绕城乡居民生活便利化、品质化需要,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一窗通办、网上办理、跨省通办,提高服务便利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大力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扩大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强化科技标准支撑和物资质量保障。持续推进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控传染病跨境传播能力。加强公共配套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改造。八、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十九)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鼓励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进质量设计、试验检测、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实施重大质量改进项目,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共性技术攻关。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质量改进、品牌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二十)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以质取胜生产经营战略,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实施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考核评价,推动质量形成过程的显性化、可视化。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质量标杆经验交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制定等,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重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二十一)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打造中国精品和“百年老店”。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开展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完善品牌价值评价标准,推动品牌价值评价和结果应用。统筹开展中华老字号和地方老字号认
  • 教学仪器设备/医疗装备在内!征集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需求,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
    4月16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征集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需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聚焦新型工业化、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生产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技攻关需求征集。其中就教育文旅医疗领域,发布教学仪器设备、文旅设备、医疗装备提升的研发攻关需求。 原文如下: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和省政府相关部署要求,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拟面向全省征集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需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重点领域聚焦新型工业化、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生产的重大科学问题、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技攻关需求征集。(一)新型工业化领域。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智能光伏、高端软件、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现代纺织与服装、炼油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研发攻关需求。(二)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的智能制造设备研发攻关需求。(三)交通运输领域。以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等为重点的研发攻关需求。(四)教育文旅医疗领域。教学仪器设备、文旅设备、医疗装备提升的研发攻关需求。 (五)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报废汽车、退役光伏组件、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旧家具和废旧纺织品等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的研发攻关需求。 二、征集需求应符合的条件(一)符合上述领域范围,已有研发攻关基础,绩效目标可量化,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及具体产品型号的主要技术指标一般不少于5项;(二)研究成果能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方式、应用场景和应用单位明确,有效激发消费者潜能的;(三)技术研究时限原则上1-2年能落地,优先支持能够在年内攻关成功的;优先支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项目需求;优先支持创新联合体、链主企业等科技领军企业为主导组织协同攻关的项目需求;优先支持与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合作攻关的项目需求。 三、填报方式(一)请需求报送单位通过“科技攻关在线”系统(https://kjcx.kjt.zj.gov.cn)—热点业务—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需求征集,按系统提示要求完成填报。本通知发布前已经填报的需求,可按照本通知要求迭代更新后再次上报。如有保密需求的,可与省科技厅联系另行报送。(二)请各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在线审核后,于4月28日下午5点30前将系统导出的推荐汇总表盖章后扫描上传至系统,推荐汇总表样式见附件。 四、联系方式项目中心:李 屹 0571-81051498杨无悔 0571-81051434姜慧敏 0571-87054154网络技术支持:袁凯华 0571-85118011厅高新处:张毫杰 0571-87054024拱墅区科技局:89506104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需求推荐汇总表.docx
  • 上海电气: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承担好光刻机等技术攻关任务
    1月7日的上海国资国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气会上,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鑑华表示,2021年将总结经验,持续有序推进上海电气上重碾磨特装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器陶瓷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混改及员工持股。据新华财经消息,上海电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电气将继续承担好重型燃气轮机、光刻机、高端数控机床、快堆、船用曲轴、大型铸锻件、航空工业等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
  • 中国电科41所太赫兹测试技术科技攻关获重大突破
    近期,中国电科41所500GHz频段的信号发生器、矢量网络分析仪通过年度验收,标志着我国微波毫米波测量仪器使用频率得到进一步拓展,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中国电科41所紧盯太赫兹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通过努力攻关,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制出毫米波倍频源模块、频谱仪扩频模块、网络仪S参数测试模块、功率探头等,将微波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功率计的使用频率扩展到太赫兹频段,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在核心元器件方面实现了自主可控。   THz技术被誉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在卫星通信、天文观测、机场安检、无损检测等方面研究具有独特的优点,成为目前国内外竞相研究的技术热点。中国电科41所在太赫兹测试技术领域取得的研制成果,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高端仪器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建立了我国太赫兹频段信号发生、频谱分析、S参数分析、功率检测的测试条件,从而保障我国毫米波及太赫兹领域技术研究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效益。
  • 甘肃电科院攻关涂层检测技术 保障电网设备安全
    中国能源研究会17日发布信息称,国网甘肃电科院技术成果“涂镀层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评第二届能源行业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典型案例。涂镀层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评估材料表面涂层质量和性能的关键技术,在能源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涂镀层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涂层质量问题,从而确保能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国网甘肃电科院创新团队长期开展涂镀层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对绝缘子的深入调研和大量的实验对比,成功研发出一款绝缘子表面涂层检测仪“小神探”,这一创新成果可解决电网工程施工现场无法对绝缘子质量开展检测的难题。该仪器能有效检测绝缘子表面的镀锌层质量,评估绝缘子表面是否进行了涂层防腐处理,从而避免一些已退役的废旧绝缘子翻新后再次上市销售而流入电网。“我们研发的涂镀层检测技术成果不仅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绝缘子的质量,而且还具有小巧便携、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为多场景下的绝缘子质量检测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国网甘肃电科院材料检测技术攻关团队成员赵同坤说。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涂镀层检测技术成果已优化升级到第三代产品,实现了涂镀层辨识、翻新报警、数据联网等功能,已获得包括中国电科院在内的3家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认证,在甘肃电网基建现场及物资库房的质量抽检中得到广泛使用,并在青海、新疆、宁夏等地开展了试点应用,成果应用价值高,推广前景好。国网甘肃电科院将继续加大研究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能源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实验“皮革老酸奶”不如攻关检测方法
    扬州大学几个有心的大学生近日在实验室用旧皮革提炼出的工业明胶成功自制老酸奶,专家称原理对了,但工业明胶放太多了,配比不够完美。(5月11日扬子晚报)   扬州大学的大学生用自己掌握的化工知识成功自制出来“皮革老酸奶”,或可以看做是对“皮革老酸奶”确实可以通过化学工艺制作的一种肯定性回应。当然,这一“实验”还有一个对公众的提醒之意,提醒公众对食品安全更多一份审慎心态,也提醒一些无良商家别以为可以“为所欲为”。   然而,学习和实验自制皮革“老酸奶”,意义终究有限。在我看来这些喜欢钻研的学生,倒不如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和解决对“皮革老酸奶”的检验检测方法上。当前,祸害公众的有毒有害食品数量众多,打击不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检测无门”,甚至“无法检测”。掺加了工业明胶之后的“老酸奶”,就面临一个无法监管、无法检测的难题。江苏省动物营养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动物营养学教授孙镇平坦言,“目前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头疼的问题,有些黑心作坊主按一定比例将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掺和加入,依据重金属指标可能无法检测出食品有问题,这种‘潜伏’的伤害往往更可怕。”   近几年沉渣泛起的“地沟油”也是如此,卫生部从去年就开始征集有效检测方法,迄今已经收集了约350多种检测方法,却没有一种能够定性 “地沟油”,监督部门为此一筹莫展,也造成监管和查处有毒有害食品的最大障碍。当前公众最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旧皮革能不能制造工业明胶和老酸奶,最关心的是,究竟以什么方法来检测。   “攻关”皮革老酸奶或工业明胶进入食品中的检测方式,难度不会小,不过高校本身具有较强的学术和技术攻关能力,大学生们也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攻关检测方法”上,体现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一件有益食品安全的好事。
  • 总经费1.5亿!江门16个“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全国张榜
    近日,江门市科学技术局发布2022年江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榜单。该榜单所含项目领域包括智能装备制造领域(5个)、新材料领域(4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3个)、双碳领域(3个)、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1个),研发经费总额约1.5亿元。据江门市科学技术局网站信息,揭榜方包括市内外拥有重大科技成果或充分科研基础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支持多家单位按照“强强联合”的方式组建揭榜创新联合体,联合揭榜开展技术攻关工作,并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拥有较强的成果推广应用队伍,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成果转化方案;(二)能够提供成果转化所需的资金、场地、市场等配套条件;(三)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努力扩大社会应用效益。2022年江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榜单如下:领域项目经费1.高端装备制造1.1面向3C产品点胶工艺的自适应三维成像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300万元1.2基于“靴式压榨”技术的先进节能造纸装备研究2000万元1.3高效节能进水阀的研发与升级960万元1.4现代渔业智能投料系统研究与应用1200万元1.5智能新风系统低碳与降噪关键技术研究350万元2.新材料2.1用于光固化涂料的高性能乙烯基树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优化800万元2.2混凝土桥梁用高性能环保涂料的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500万元2.3电子雾化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1000万元2.4聚酰胺纤维阻燃防熔性能开发400万元3.新一代信息技术3.1铸铜水笼头流道数字孪生建模及模流分析技术1500万元3.2显示类产品全自动显示效果补偿系统关键技术开发500万元3.3全功能、可编程、防伪一体化打印机核心控制系统芯片(SoC)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00万元4.双碳4.1生活污泥源头减量及燃煤电厂耦合利用减污降碳装备关键技术及算法标准化研究300万元4.2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制备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1000万元4.3智能空调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双碳”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1500万元5.生物医药与健康5.1风味酵母选育与代谢调控发酵技术600万元1、高端装备制造1.1 面向3C产品点胶工艺的自适应三维成像智能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技术方向:点胶检测算法与关键技术研究内容: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视角结构光三维智能检测系统和手机中框点胶缺陷三维检测装备。核心指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视角结构光三维智能检测系统和手机中框点胶缺陷三维检测装备,技术参数满足:1. 扫描方式:面结构光3D测量。2. 测量范围:65mm x 20mm x 15mm。3. 测量时间:≤ 0.05s。4. 测量精度:0.005-0.010mm。5. 平台拼接精度:0.5um。6. 与运动平台协同工作,智能自适应投影,自动规划路径,高速度、高精度测量。研发经费总额:300万元。1.2 基于“靴式压榨”技术的先进节能造纸装备研究技术方向:智能装备研究内容:研制国产化大幅宽、超高速靴压的结构造纸设备。核心指标:1. 靴压最大线压力达到800-1300kN/m。2. 压区宽度220mm-560mm。3. 运行车速≥800m/min。4. 出压榨干度≥50%。研发经费总额:2000万元。1.3 高效节能进水阀的研发与升级技术方向:家用电器进水电磁阀研究内容:研究进水阀生产过程中虚焊、断线问题的新工艺,提高进水阀电磁性能、改善散热以及稳定流量。开发一款高效率、流量稳定的进水阀产品以及产品自动化生产线。核心指标:1. 进水阀线圈铜漆包线使用量由25g降低到12.5g以下,同时满足低压启动、温升要求。即空载连续运行温升小于115K,1Mpa水压下0.85倍额定电压能正常进水。2. 进水阀线圈部分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体需完成绕线、焊接、装导磁套、装磁轭、电检工序,每条线每小时产能达到250个以上,一人可操作三条线体设备。3. 密封塞、推杆、塑料先导阀、橡胶先导阀、弹簧实现自动化装配,装配效率一小时在450个以上。4. 提高洗衣机进水阀不同水压下流量的稳定性,在1.5-5Bar水压下流量控制在8±5%LPM,5-10Bar水压下流量控制在8±10%LPM。5. 提高洗碗机进水阀不同水压下流量的稳定性,在1-10Bar水压下,流量控制在2.5±10%LPM。研发经费总额:960万元。 1.4 现代渔业智能投料系统研究与应用技术方向:多源数据采集融合与多维信息模型构建核心技术研究内容:开展现代渔业自动投料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规模化循环水养殖示范工程的智能投料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实际工况开展计算机仿真精细分析和智能投料系统结构创新设计,并建立数字孪生模型,解决基于“互联网+”的智能自动投料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核心指标:1. 养殖类型:现代化双循环养殖系统模式。2. 外形尺寸:总长1000±20mm 总宽 600±20mm。3. 总高1070±20mm 折叠宽度620±20mm。4. 一次投喂点:≥10个。5. 最小输运速度:≥0.3m/秒。6. 静态稳定性:≥6°。7. 动态稳定性:≥3°。8. 能耗:≤20kW。研发经费总额:1200万元。1.5 智能新风系统低碳与降噪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方向:风机节能、降噪与可靠性设计技术研究内容:研发高效节能的新风系统和开发设计低压风机智能选型、设计与优化平台建设。核心指标:1. 全压效率:通风机全压效率指标:76%≤≤82%,依据《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20)》将目前公司中低压风机能效标准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2. 噪声:指定机型中低压风机噪声得到控制,确定产品的噪声比原已有产品降低4-6dB(A声级),相同机型中低压风机噪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体测试方法参照《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GB/T 2888-2008)》。3. 风机高效低噪设计方法:针对风机复杂流动及演变机理开展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风机部件几何参数对风机性能的影响,通过风机气动性能及噪声试验验证数值结果可靠性,总结高效低噪风机部件先进设计经验,形成风机高效节能设计方法及相关报告。研发经费总额:350万元。二、新材料2.1 用于光固化涂料的高性能乙烯基树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优化技术方向:新材料合成工艺研究内容:研发出一种多功能乙烯基树脂,通过分子结构设计达到粘度可控、固化速率快的目标,满足UV和UV-LED固化树脂的应用要求。核心指标:用于光固化涂料的高性能乙烯基树脂的指标要求研发经费总额:800万元。2.2 混凝土桥梁用高性能环保涂料的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方向:混凝土防护涂料、环保涂料研究内容:研发一种低温施工、耐冷热循环、耐融雪剂等高性能、环保型的混凝土桥梁用涂料。核心指标: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高性能环保涂层参考标准《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用防腐涂料》(JT/T 821.1-2011)中第一部分的指标要求。关键性能:1. 环氧底漆在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的渗透性>1mm。2. 涂层体系耐冷热循环(参考《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25-1999):20个循环后涂层无开裂、剥落和起泡。3. 涂层抗氯离子渗透性≤5.0×10-3mg/cm2d。4. 冷热循环、抗氯离子渗透后,附着力可恢复至≥1.5MPa。研发经费总额:500万元。2.3 电子雾化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技术方向:高安全电池材料技术、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技术、高功率密度电池材料技术研究内容:以优化钴酸锂、单晶三元、锰酸锂的性能为主要研究内容,研发出适用于电子雾化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指标:新产品需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研发经费总额:1000万元。2.4 聚酰胺纤维阻燃防熔性能开发技术方向:新型纤维材料研究内容:开发聚酰胺6纤维的阻燃性功能。核心指标:1. 阻燃聚酰胺长丝纤维的阻燃指标,GB/T 5454极限氧指数(LOI)值≥28%。2. 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抗熔滴指标:垂直燃烧按照国标GB/T5455-2014 测试,没有熔融物滴落。3. 长丝纤维强度可达3.5cN/dtex以上,织物垂直燃烧损毁长度≤135mm。研发经费总额:400万元。三、新一代信息技术3.1 铸铜水笼头流道数字孪生建模及模流分析技术技术方向:信息技术研究内容:研究铸铜水笼头流道数字孪生建模及模流分析技术研究,分析铜水笼头铸造的全过程,对模具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完善模具设计方案及产品设计方案。核心指标:1. 基于流体力学、热力学等协同仿真技术,研发铸铜水笼头流道数字孪生建模及模流分析技术体系,实现铸铜在型腔中填充、保压、冷却过程中铸铜成型的温度场分布、应力场分布、流场分布以及铸件的收缩和翘曲变形等情况的准确预测,以此优化铸件设计参数、模具设计参数等。2. 开发一套铸铜水笼头数字孪生建模及模流分析技术通用软件,适用于产业同类产品的设计及分析。能成功在3-5个产品上应用,优化产品设计参数和模具设计参数,减少砂眼等瑕疵,提高铸件优良率,提高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效率。研发经费总额:1500万元。3.2 显示类产品全自动显示效果补偿系统关键技术开发技术方向:图像视觉算法研究内容:全自动显示效果补偿技术攻克核心指标:1. 项目主要预期目标:(1)开发出显示类产品全自动显示效果补偿系统并完成成果落地;(2)项目预期需要实现的功能:A. 干涉纹抑制;B. 高精度定位;C. 亮度提取;D. 缺陷区域识别;E. 显示效果提升算法;F. 数字IP开发。2. 项目开发技术要求:(1) 实现相机对模组的自动化拍照,高精度拍照,最小分辨精度达到5微米量级;(2) 研究干涉纹抑制技术,要求能快速消除相机采集数据中形成的干涉纹,消除度达90%以上,实现还原最真实的图像数据,还原率95%以上;(3) 实现对模组的6个灰阶亮度数据的补偿算法,补偿后的均匀性达到95%以上;(4) 实现上位机系统设置、控制工业相机,完成18张图片时间在2分钟之内,并提取出相对应的亮度文件和校验矩阵,生成DDIC所需格式的烧录文件;(5) 完成5-10款显示模组的量产化验证;(6) 研究自适应数据处理技术,要求能快速解决(10秒内)由于采集因素造成的数据异常问题;(7) 研究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全自动显示效果补偿技术,并基于FPGA技术实现硬件IP的验证,为后续集成到自研IC,形成完整的补偿IC奠定基础。研发经费总额:500万元。3.3 全功能、可编程、防伪一体化打印机核心控制系统芯片(SoC)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技术方向:打印机控制芯片研究内容:研发一种带有嵌入式FPGA的多种智能控制程序即打印机产品核心控制高端芯片(软件的载体——CPU及门阵列(FPGA))。核心指标:整合MCU及多种控制电路的掩膜大规模集成电路,融入针式打印机、热敏票据打印机、智能卡打印机产业所需的优化元素,将控制芯片进行集成创新。1. 整合新一代的FPGA技术,包括IO口达到204个,内置400CPS、500CPS打印速度的步进电机及打印头控制模式,及多种条码处理程序。2. 应用OS实时操作系统,具备多任务操作,对打印任务的数据处理、各机构配合动作的调配起到高效执行的作用,极大提升了处理效率,相较于上一代芯片:(1) 主频从100MHz提升为220MHz;(2) 可编程中断优先级从原来7级增加到16级;(3) 可屏蔽向量中断由原来22路增加为56路;(4) SPI总线速度由原来25MHz提升为50MHz;(5) 指令和数据CACHE均从原来8K提升为32K;(6) 外围引脚数从176提升为288;(7) 串行控制器(UART)从3路提升为10路,其中2路UART支持ISO7816主机模式;(8) 线宽工艺由原来180nm,提升为55nm。3. 完成一款票据打印机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系统控制技术的单芯片。要求:(1) 新增内置全球最先进技术--彩色打印机的热履历控制算法;(2) 新增内置条码打印机印头的热控制算法;(3) 新增内置所有针式打印机打印头及打印头驱动模式;(4) 新增以太MAC控制器;(5) 新增8-14bit数字摄像头接口(DCMI);(6) 新增触摸屏支持;(7) 新增图像加速器;(8) 新增CRC校验控制器。研发经费总额:2000万元。四、双碳4.1 生活污泥源头减量及燃煤电厂耦合利用减污降碳装备关键技术及算法标准化研究技术方向:热泵技术、热电技术、减污降碳算法标准研究内容:基于双碳背景下,研究生活污泥无添加干化成污泥燃料的工艺技术,提高污泥干化能效。核心指标:1. 形成生活污泥分布式热泵工艺技术及与燃煤耦合协同减污降碳的减污量计算方法,描述碳足迹,形成降碳量计算方法,将这过程管理及其算法形成地方以上标准或团体标准。2. 形成一套污泥低温热泵干化装备:日处理含水率80%污泥的能力在100吨以上,将含水率80%湿泥干化至含水率20%处理单位污泥能耗只需100kwh/吨,干化热泵能效比约为6kg.H2O/kwh。3. 形成污泥燃料产品,适宜在燃煤电厂耦合掺烧,含水率在25%以下,单位热值低位热值在3000kJ/kg以上。4. 每吨湿泥干化后代替燃煤的降碳量:250kgCO2。5.相较桨叶、圆盘干化+电厂耦合工艺,每干化一吨湿泥碳减排量:500kgCO2。6.燃煤电厂污泥掺烧比例10%,锅炉效率不降低。7.污泥掺烧后,燃煤电厂烟囱排放口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研发经费总额:300万元。4.2 单壁碳纳米管产业化制备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方向:新能源研究内容: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的产业化制备以及其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中的应用。核心指标:1. 单壁碳纳米管粉体:管径1~5nm;G/D≥20;灰分≤30%(提纯后≤3%)。2. 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固含量≥1%;粘度≤20000mPas;Fe含量≤100ppm;Co,Ni,Cu,Zn,Cr含量≤20ppm;1%添加到硅材料中膜阻≤10Ωcm;储存稳定性≥90天。研发经费总额:1000万元。4.3 智能空调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双碳”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方向:绿色智能家电研究内容:研究智能空调冷媒材料应用技术、控制器小型化软硬件协同设计和开发基于用户TSV数字孪生的空调热环境智能调节技术,提高空调器舒适性和降低使用环节能耗。核心指标:1. 智能空调绿色冷媒R290大规模应用技术(1)实现全工况下冷媒量自适应平衡调节,提升R290空调产品综合能效和实现产品节能;(2)形成成本可接受的冷媒泄漏主动安全防御技术,实现产品运行过程制冷剂泄漏早发现主动安全防御即时运行,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能够放宽对充注量限制,提高R290的充注量,提升空调器的制热性能。2. 智能空调控制器小型化软硬件协同设计形成高功率密度的小型变频控制板技术,实现新型国产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比企业现使用的控制板面积缩小25%以上,控制器效率提升至93%以上,方便安装且可靠性显著提升。3. 基于“双碳”热舒适性模型的智能空调先进控制算法研究(1)形成基于用户TSV数字孪生的PMV工程化温湿度二维参数算法模型,实现在空调单片机有限算力条件下PMV值的实时孪生计算;(2)形成基于用户TSV数字孪生的PMV动态寻优的舒适节能控制技术,将温、湿度控制到舒适的同时,新算法PMV实测数据绝对值≤0.5,节能15%以上;(3)形成基于AI露点温度与风速强耦合的温湿分控技术,实现温度控制到目标值的同时,相对湿度值同比普通除湿可下降5%-20%,实现温度、湿度都控制到舒适的区间,且不增加成本。新算法控温精度ΔT(T回-T设)的绝对值≤0.5℃,新算法控湿精度△ H(H回-H设)的绝对值≤3%RH;(4)形成基于热湿负荷季节自识别的多维参数舒适性控制技术,能够建立季节自识别模型,以人体舒适度模型的五个评价维度(PMV 垂直温差、吹风感指数、温度均匀性、温度波动)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参数为目标,实现全过程智能化运行;(5)形成基于红外“智慧眼”的多维精准气流控制技术,能够突破红外人感算法预测人体温冷感的空调热舒适控制技术,自主掌握用户个体热舒适(温冷感)需求识别算法,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且能自主掌握人体位置与身体部位精确识别技术,同时输出精确的人体角度(0~90度)和距离信息(0~5m)。研发经费总额:1500万元。五、生物医药与健康5.1 风味酵母选育与代谢调控发酵技术技术方向:生物信息技术,微生物发酵调控技术研究内容:分别从风味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基础代谢理论、生长动力学、代谢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取风味酵母代谢基因组及功能信息,确立风味酵母代谢调控策略,实现代谢调控发酵。核心指标:1. 选育获得1-2株风味良好的风味酵母,并完成鉴定,全面获得风味酵母的基因组和基础代谢功能信息。2. 完成风味酵母的生长动力学、产香机理、代谢途径研究。3. 确立风味酵母的产香调控策略,构建风味强化发酵液的特征风味图谱及风味类型 和质量评价模型;形成一套风味酵母培养,产香调控,风味评价的核心技术。4. 开发1-2种风味强化发酵液创新产品,并建立风味强化发酵液的相关产品标准和应用方法。研发经费总额:600万元。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成立,聚焦10个方向展开技术攻关
    3月23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揭牌暨“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启动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天府种业实验室(以下简称“天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旨在建设全国一流种业创新平台。天府种业实验室依托省农科院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学观察站、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等66个技术支撑平台组建,下设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和实验室部门4个机构,将围绕4个方向设立功能实验室,强化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生物育种技术开发、优异基因挖掘利用和抗逆生理生化研究,实现分子育种从2.0到4.0的跨越,选育一批绿色新品种。会上还举行了省农科院“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任务签约仪式,10位领衔首席科学家签下任务书,标志着“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正式启动。“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任务共设置10个攻关方向,包括1个主攻方向和9个平行攻关方向。1个主攻方向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挖掘及其精准鉴定与利用前沿技术;9个平行攻关方向分别为主要粮油作物优质抗逆突破性新品种、重要特色经济作物优质突破性新品种、水产(蚕)畜禽突破性新品种、耕地质量提升及环境治理重大技术、生物安全前沿技术、功能食品核心技术、综合种养核心技术及智能农机装备、天府农科发展战略研究基础理论和支撑技术、绿色丰产突破性栽培技术。各攻关方向的任务期为10年。力争通过10年攻关,全面建成10个一流创新团队,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高效科技支撑。
  • 高盛生物加入应急攻关项目|助力武汉战“疫”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高盛生物加入省实验室新冠病毒紧急公关项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38px height: 29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85bc74e4-f930-45d8-ad14-4c43d9663c44.jpg" title=" 高盛生物000.jpg" alt=" 高盛生物000.jpg" width=" 538" height=" 29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央视视频连线确认新冠病毒人传人的信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20年春节伊始,武汉疫情形式急转直下!在应对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全国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了最短工期竣工实现重症病人的收治。然而,武汉医疗资源不但出现了紧缺,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无法进行对居民进行快速的新冠病毒核酸筛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报道,在疫情前期多家收治医院在前期每天只能发出100个咽拭子,整个武汉市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估计不到1000个样本,这些检测诊断瓶颈和患者收治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量潜在感染者只能在家休养,从而又造成了更多的交叉感染。在春节后,武汉市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的大量增加,与医疗资源被大量病患冲击,以及检验收治瓶颈直接相关。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疫情就是命令!徐涛院士带领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春节期间紧急启动了10个针对新冠病毒的紧急攻关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病毒的治疗药物、疫苗和快筛快检等紧急项目。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高盛生物接受“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的邀请参与应急攻关项目,承接了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高通量自动化核酸制备检测一体装备” /strong /span 的任务。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4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0a2b9438-1c62-4d42-9f4f-5a0205637806.jpg" title=" 高盛生物001.jpg" alt=" 高盛生物001.jpg" width=" 304" height=" 30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大年初五徐涛院士带领班子来工程实验室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ab19e99f-5638-4230-ab8a-68d02ecf2eb5.jpg" title=" 高盛生物002.jpg" alt=" 高盛生物00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月3号徐涛院士给广州市市委书记、广州市市长做工作汇& nbsp 亲自指导督战报提出的工作利器--高盛产品&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833bab9e-00c6-444b-b6ce-a5f6feb5a806.jpg" title=" 高盛生物003.png" alt=" 高盛生物003.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商情我司协助攻关项目文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高盛生物的任务是要为新冠病毒的高通量筛查提供核酸检测自动化工作站和快速筛选平台。通俗的讲,如果新冠病毒筛查的人工用试剂盒检验是小米加步枪的话,高盛生物的高通量自动化工作站配合试剂盒进行新冠病毒快筛,就是超高射速的“加特林机关枪”!(加特林机枪,六联管,每分钟射速5000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大年初三接到任务后,高盛生物对公司员工发出紧急动员令,以吴培诚教授和于瑞国总经理为首迅速组成8人团队的攻关小组,在3周多的联合攻关中,对现有服务于分子刑侦检测的X-PURE96 PLUS微量核酸自动提取定量工作站进行关键模块的升级改造,迅速实现了192通量病毒核酸提取及检测自动化一体的功能,并通过初步模拟的提取及检测,测试本设备以及试剂的配合度,以求响应领导安排,尽快将工作站转运入驻医院的新冠病毒技术服务。&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29e2130e-4be5-4c2e-b8ca-71c9fe38aec8.jpg" title=" 高盛生物005.jpg" alt=" 高盛生物005.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高盛研发人员已经加班到第15天了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新产品达成的技术指标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经过三周的高强度技术攻关,高盛团队克服了人员不齐,物资不足和物流不畅的困难,迅速的将原有的核酸提取工作站改造为高通量的自动化新冠病毒快检设备,这个设备针对武汉病毒检验的实际问题,在三个方面做了针对性的突破: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1、自动化的高通量检测水平,提高新冠病毒检验效率,理论上可以实现每天& gt 1200份样品的检验。基本相当于疫情初期武汉市的日检测总量。2 br/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2、极高的光学灵敏度,提高新冠病毒的检出水平,并尽可能排除传统检测中接近50%的检出假阳/阴性。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3、工作站自带风速5m/s& nbsp HEPA过滤系统实现P2级别的洁净度,可降低检验人员的感染风险,并节省检验的空间。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高盛生物设备已进入临床试验和认证阶段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三周的紧急攻关,高盛生物研发应用于冠状病毒感染筛查的智能设备:X-PURE96 PLUS全自动核酸提取与加样系统已达成新冠病毒紧急攻关项目技术要求,该项目已进入省疾控中心临床试验和认证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5px height: 31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710c927f-3f19-4143-8f55-df59e767f00a.jpg" title=" 高盛生物006.jpg" alt=" 高盛生物006.jpg" width=" 505" height=" 31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text-indent: 0em " X-PURE96 PLUS 是应对新冠病毒核酸检验的利器,同时保有高通量和精准性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新冠病毒疫情的长期性和隐秘性特征与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精准检测的必要性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近期采访中,王辰院士指出,和SARS相比而言,SARS的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它的病毒也是这样的特点。对于这样兼具很强传播性和很强致病性的病毒,它是不容易存活和在人间持续传播的。要么把宿主杀死了,它由此也就不在了。而像新冠肺炎我们就是说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ff2eb0ad-0983-4a3a-bbde-af6bf6b32dce.jpg" title=" 高盛生物007.jpg" alt=" 高盛生物007.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据央视网2月19日报道,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四川成都治愈患者在隔离10天后复检查出核酸阳性 /span 。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上论断和案例都预示着,新冠病毒的感染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因此,要确保未来战“疫”取得彻底胜利,医疗系统和防疫系统都提高检测水平,达成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全自动高通量高精度的检测方案 /strong /span ,以应对可能的疫情爆发和大规模的疫情筛查。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应对这些挑战,高盛生物公司将继续努力研发检验利器,为全国新冠病毒战“疫”取得胜利而贡献力量。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right " (投稿:高盛生物) /p
  • 最高奖励200万!攻关核酸检测提速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科技惠民示范专项(生命健康领域—应急攻关)项目的通知各区(市、功能区)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妥善应对当前形势,满足不同场景检测要求,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贡献青岛力量,提升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青科规〔2021〕16号)和《青岛市科技惠民示范专项管理暂行办法》(青科规〔2021〕6号)等要求,经研究决定,现启动202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科技惠民示范专项(生命健康领域—应急攻关)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方向1: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需专业设备、耗时长,且专业人员经培训后才能进行操作等问题,通过集成超大纳米金颗粒制备、超大纳米金颗粒标记抗体、亲和素与生物素放大系统、生物素标记抗体及纯化和样品垫处理液等关键技术,建立规模化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生产工艺,完善产业化标准生产流程,构建抗原检测研发平台,实现新冠抗原检测产品产业化。  考核指标:实现1种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无需专业设备即可测试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产品的产业化,满足专业人员使用和家庭自测双重需求,产品检测介质包括鼻拭子和口咽拭子;试剂最低检测限为64TCID50/ml,特异性符合率>99%,灵敏度Ct值<30,样本符合率>94%;建立1套规模化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生产工艺,制定1套符合GMP要求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技术规范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完成注册审批申报;新建2条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生产线,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年产新冠病毒检测试剂3亿人份,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亿元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200万元。  方向2:自动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产品开发  研究内容:聚焦新型体外诊断装备研发,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出报告慢、数据无法实时自动上传,需要后台人员人工输入结果的难题,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自动化快速检测系统,开发具有核酸检测、结果实时显示、自动上传功能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设备。  考核指标:突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取和检测关键技术,形成一套具备快速检测、结果实时显示、自动上传功能,可实现在基层医疗单位使用的新型检测产品;核酸检测时间缩短为1小时以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限为500copies/ml;完成至少200例临床样本实验室验证;完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检验并取得报告,成功提交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200万元。二、申报条件(一)申报项目必须符合本指南所规定的支持领域和方向,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技术路线成熟,预期目标明确,经费预算合理。  (二)项目申报单位须为在青岛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参与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三)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人才团队,具备完成项目所必须的基础条件,须有项目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无知识产权纠纷。(四)申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或办法),对项目资金能够全面实行预算管理,科研经费设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五)申报单位要对申报材料中涉及的指标、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经审核发现申报材料有不实情况的,取消申报单位项目评审和承担资格,并记入信用档案。(六)申报项目须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科研信用记录良好。(七)申报单位须具有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或设备研发经验,并有相关产品销售。(八)联合申报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知识产权和利益归属、合作经费(包括自筹经费)的额度和来源等。三、资金支持方式(一)项目执行期12个月。(二)财政资金支持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度的50%。市拨经费低于申报数额时,不足部分由承担单位自筹解决。(三)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立项后拨付支持总额的50%,通过验收或综合绩效评价后拨付剩余资金。四、申报说明(一)申报渠道申报单位使用“科技计划项目服务平台(试用版)”(http://222.173.102.106:28090),注册项目申报账号,经科技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即可登录系统,进行网上申报(推荐使用火狐、360、谷歌浏览器登录,请勿使用IE浏览器)。登录后,通过“项目管理”—“项目申请”—“新建”对话框选择:申报年度“2022”—“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三级类别”根据所申报项目选择正确的对应选项(例如,科技惠民示范专项—生命健康领域—应急攻关),网上填报并提交相关材料。网上提交的项目申报材料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系统注册成功后,请妥善保存登录名和密码,以便随时进入系统查看项目申报及任务书签订、项目管理等情况。在线填写相关表单及附件材料(附件仅用于证明申报书中陈述内容真实性的证明材料,供项目评审专家参考)。相关附件包括:符合申报总体要求的有关项目及申报单位情况的证明文件;青岛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3月21日
  • 我国石墨烯政策扶植进一步细化 将聚焦共性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在2018石墨烯前沿技术高峰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7—2018中国石墨烯发展年度报告》(下称《年报》)。《年报》梳理2017年我国发布的石墨烯相关政策认为,我国石墨烯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聚焦共性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实施、服务平台搭建、标准体系建设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我国发布《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文件,均提出支持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微纳结构测量表征等共性关键技术突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加快新材料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2017年工信部、财政部、保监会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并开展试点工作,把5种石墨烯材料纳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对新材料应用示范的风险控制和分担作出制度性安排,以期突破新材料应用的初期市场瓶颈,激活和释放下游行业对新材料产品的有效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服务平台搭建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17年我国出台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出,以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为重点,形成开发共享公共平台,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工业基础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开展石墨烯及制品等产品性能与检验方法标准研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应用领域来看,我国政策鼓励在电化学储能、海洋工程、柔性电子器件、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汽车、纺织品行业等领域拓展石墨烯应用,并把石墨烯列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年报》认为,我国政府多部门合力推进石墨烯技术、标准与应用等,以示范应用培育市场,打通石墨烯商业化路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年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共同研撰。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合作打造中国首个石墨烯高端产业智库,持续开展信息与智库研究,共建石墨烯产业生态圈。 /p
  • 白春礼:环保部正集中攻关大气灰霾追因项目
    p   关于灰霾的形成,以及如何防止极端天气发生等问题,此前李克强总理提出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相关学科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雾霾形成机理与治理。5月9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目前,中科院、环保部正就灰霾成因及治理方式的大项目进行论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 nbsp & nbsp img title=" 白春礼.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5ef9b92-c3c8-4e5e-b1b7-077bf83490e5.jpg"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白春礼:环保部正集中攻关大气灰霾追因项目    /span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5月9日表示,目前环保部、中国科学院正在提出一个关于灰霾的成因以及治理方式的大项目,目前正在项目的论证过程当中。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白春礼是在当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作出的上述回答。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有媒体问及针对如何防止以后再发生雾霾这样的极端天气现象时,白春礼表示,关于灰霾的形成,中科院列了一个先导专项,叫大气灰霾追因,就是研究灰霾形成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这个项目我们执行了三年多了,目前得到了一些很好的结果,包括我们研究了灰霾主要成因来自于哪几个主要方面,比如说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等等,同时关键的是通过这个项目研究,发现了二次粒子的爆发,对灰霾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所谓二次粒子的爆发,一次排放是气体,当时并没有产生灰霾,在大气当中,在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氮化物、硫化物相互作用,产生了第二次粒子,重新产生了PM2.5大量粒子爆发,今天看到是晴天,明天就重度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二次粒子爆发引起的。针对它的产生原因,比如说抑制氮化物、硫化物的排放很重要。”白春礼说。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白春礼还强调,“两会”期间,西安的一个院士给总理提出一个报告,认为氮的排放对灰霾产生有促进作用,总理也高度重视,目前环保部、科学院两家正在提出关于灰霾的成因以及治理方式,组织一个大的项目,目前正在项目的论证过程当中。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全国人大陕西代表团讨论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所所长周卫健向总理建议,应集中多学科科学家攻克“中国北方雾霾的成因及应对”。李克强当即表示,如果有科研团队能够把雾霾形成机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应对良策,“谁攻克,重奖谁”!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全国“两会”闭幕后两天,总理就在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时加入一项新任务:设立专项资金,组织相关学科优秀科学家,集中攻关雾霾形成机理与治理。一个多月后的4月2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开展由环境保护部牵头,科技、中科院、高校、农业、工信、气象、卫生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的“集中攻关”。& nbsp /p
  • 下一步,向核心技术攻关!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与随着我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新污染物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污染物通常分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抗生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素(EDCs)、微塑料等四大类,相比其他污染物具有毒害性、难降解、持久性、远距离迁移性等特点。 “十四五”以来,新污染物治理成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国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治理技术研发难度大,协同治理要求高。据了解,《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印发后,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动落实新污染物治理任务部署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生态环境部印发《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制度》,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和环境排放情况摸底调查;印发《2023年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工作方案》,在10省份开展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启动300种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筛查和20种优先评估化学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生态环境部牵头、15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初步形成了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组建了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三是推动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的全面落实,推动清洁生产改造,减少优先控制化学品的使用,降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严格源头管控。四是印发《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对14种具有突出环境风险的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管控措施,避免每年近10万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进入环境。全面淘汰8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和进出口。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提到,目前,我国在新污染物治理领域的研究基础薄弱,制约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深入、高效开展。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污染物危害筛查、监测溯源、环境风险评估、绿色替代及管控标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薄弱,如微塑料已在多个人体器官中被发现,但相关健康风险和致毒机理尚不明确。二是相关技术和装备研发滞后,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长期依赖国外毒性数据库和评估模型,参数本土化程度较低,评估结果可比性和规范性有待提升。三是绿色替代研发滞后,有些国际上已淘汰的新污染物,在我国仍无经济可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技术。另外,一些科研成果未能主动对标国家需求、呼应企业需要。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新污染物治理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是:一是在新污染物筛查、危害评价与监测技术领域,以建立新污染物筛查与监测方法和技术体系为目标,开展新污染物筛查、监测、危害效应识别和评价技术研究;二是在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领域,完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逐步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重点区域和流域典型新污染物环境质量与排放控制限值,构建跨区域、跨部门新污染物治理协同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研发新污染物治理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三是在绿色替代、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领域,加强环境友好型替代品及替代技术研发、应用,研发重点行业“三废”中新污染物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新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以及新污染物和常规污染物多介质协同治理技术。2024年5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新污染物环境监测试点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总站将组织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各地新污染物监测试点工作方案和监测作业指导书,切实推进2024年新污染物监测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为了促进环境新污染物监测技术的交流探讨,仪器信息网作为主办单位,已经连续多年举办环境新污染物分析检测与技术应用网络会议。“第五届环境新污染物分析检测”网络会议将于2024年7月29日-8月1日召开,会议共设置新污染物的监测现状与标准解读、新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监测、微塑料监测、抗生素与耐药基因监测5大专场,值得关注的是,新污染物最新标准起草人将对2024年发布的《新污染物生态 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及空气、水质、土壤中的新污染物检测标准分别进行解读。会议信息如下:1、会议名称:“第五届环境新污染物分析检测”网络会议2、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3、会议时间:2024年7月30日-8月1日4、会议日程及报名链接如下(直接点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pollutant2024/
  • 承担国家高精度X射线衍射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访金燧奖获奖单位丹东奥龙
    近期,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光电测量测试技术及产业发展大会暨辽宁省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在大连成功召开。会议同期举办首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颁奖典礼。仪器信息网作为大会独家合作媒体参与了本次会议,并采访了金燧奖铜奖和优秀奖获奖单位代表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东奥龙”)市场开发部经理赵恒宽。丹东奥龙的铜奖获奖项目为“ 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优秀奖获奖项目为“X射线衍射仪”。请介绍下贵公司金燧奖获奖项目,有哪些获奖感想?获奖项目面向的行业及用户主要有哪些?获奖项目解决了用户的哪些问题?有哪些公司优势和产品技术优势?更多内容请观看视频: 首届“金燧奖”中国光电仪器品牌榜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于2022年发起,旨在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本届“金燧奖”重点围绕分析仪器、计量仪器、测量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环境测试仪器、医学诊断仪器、工业自动化仪器等7个类别进行广泛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参与和热情的响应。经过严格评审,71个优秀仪器产品脱颖而出,遴选出金奖10项、银奖16项、铜奖28项、优秀奖17项。这些产品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的专精特新的高端光学仪器,较好地展现了我国在高端科学仪器中的自主核心竞争力,提升了民族品牌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自信心,鼓舞了国产厂商的攻关热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