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技术产业

仪器信息网技术产业专题为您整合技术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技术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技术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技术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技术产业话题讨论。

技术产业相关的论坛

  • 【分享】生物技术产业行业分析

    不错的行业报告大家可以来看看[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5783]生物技术产业行业分析[/url]

  • 生物产业规模将超过信息技术产业10倍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21世纪“生物经济”必将超过“信息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信息技术产业的10倍以上,有望在未来10年到15年内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不过,这并不表示生物技术将成为每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只有那些肯花大力气投入的国家,才有可能使生物技术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在9月15日举行的“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的“政府分论坛”上,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提出:生物技术领域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我国发展生物经济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生物经济将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100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在生物技术上有着各自的优势,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也初具规模,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   不过,盯着生物经济这块蛋糕的人太多了。许多国家政府的领导人甚至亲自挂帅,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美国将基础研究经费的49%用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欧盟第六研究框架计划中46%用于生物技术和相关领域。英国政府早在2000年就发表了“生物技术制胜———2005年的预案和展望”战略报告,力求保住生物技术世界第二的水平。即使是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也纷纷制订了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的规划和计划。泰国是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输出国,也将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确定为提高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采取了多种优惠措施,刺激生物经济的发展。   在世界各国逐渐重视生物技术的时候,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学科地位也不断上升。早在1981年,邓小平就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1986年,中国政府启动863计划,将生物技术作为优先领域予以支持。过去5年中,中国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研发总经费达120亿元,超过了前15年的总和。   但我国信息技术和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缺乏核心技术和高水平人才是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培养人才就成为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重要任务。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在论坛上表示:我国要从培养、使用、吸引三个方面建设人才队伍,在高技术人才数量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国务院已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促进产业化领导小组”,同时还将制定“中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纲要”,制定“生物安全法”,组建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协会,并将加大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经费支持力度。在科技部《中国的生物技术与生物经济》蓝皮书中,确立了农业、医药、工业、环境、能源、海洋、中医药7个生物产业重点发展领域,进行技术积累。   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我国的生物技术与产业必将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 生物技术产业基本状况

    一、世界纵览眼中生物技术在制药、环保、食品、基因研究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最主要的应用方向是生物制药产业。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技术得以迅速发展。虽然第一个医药生物技术产品问世至今还不到20年,但全世界已有约2.7亿人从利用生物技术制造出的药物和疫苗中受益。迄今投放市场的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已接近100种,还有35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处在最后的临床实验阶段。从1995年到1999年,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通过的新产品就有62种。1998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达13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20%;而199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为2400亿美元,仅比1997年增长10%。预计2006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可达240亿美元。由于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因此我们把对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分析放在第三部分“融资”中。1. 盈利状况尽管经过90年代初期的投资振荡,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网络公司一样,绝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盈利很少甚至亏损。据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对194家生物技术公司跟踪调查,其中有28家公司在1999年盈利,比1995年增加了近一倍,但盈利公司也只占总数的14%。事实上,在欧美、日本等国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中,除了Amgen,Genentech等少数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公司能够享受到创收的喜悦外,95%以上的公司仍在亏损的经营状况中挣扎,靠风险投资和股票来支撑。2. 社会约束1998年美国种植了7000万亩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而转基因食品在欧洲却受到冷遇和严格的政策限制。在美国为转基因产品大开绿灯、鼓励产业开发的时候,德国内阁则于2000年10月18日通过了关于生物技术专利的法律草案,对为生物技术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范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允许为与特定功能相关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发现申请专利;禁止给人体、基因发现和基因序列的发明颁发专利;禁止克隆人和将人胚胎用于商业目的。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冯阿肯2001年6月9日甚至发出警告说,生物和基因技术的高度发展隐藏着一定危险。有关方面应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加以限制,尤其是必须严格禁止用于武器制造。可见,在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观念和社会道德准则有着不同的约束。这种潜在的意识形态力量无疑将极大的影响各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3. 开发模式生物技术的开发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最早的生物技术企业采用的是一种“三八大盖”式的开发模式,最早的几代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公司,无论其从事的是蛋白质、抗体还是小分子开发,都依赖于小规模、个人的实验,依靠的更多的是个人能力、经验和单打独斗。而今天,新一代生物技术公司使用大规模、集成化、程序化的流水线式研究发展模式,可以称作“霰弹枪”式了。1997年国际生物制药规模达到146亿美元,2000年则可能达到200亿美元。 以下是根据世界上1998年世界销售量排队的最畅销的十大生物技术药物(单位:百万美元)。二、欧洲发展迅猛在欧洲,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也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出现。1999年,新企业的创建节奏明显加快,比1998年提高15%。到2001年初,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数目已达到1351家,资产总值达178亿欧元,比1998年的107亿欧元增长66%。目前英国暂居于欧洲生物科技企业数量的榜首。德国则是生物科技企业增长最快的国度,近三年来企业数目增加了1.5倍,通过有效的鼓励政策,德国正在努力缩小与英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差距。居于英、德两国之后是法国、瑞典、瑞士、荷兰、芬兰,比利时。以欧洲生物技术的后起之秀德国为例。若以较严谨的基因工程为生物技术产业定义,德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从1980年的只有50家,发展至1990年的100多家;到1995年,又增加到250家;截至2001年4月,已经达到接近500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发展进度近期的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 企业合并成风。去年,欧洲生物科技界发生了60起合并事件。经过合并,生物科技企业的实力得到壮大,Celltech和Shire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因此而登上了英国的企业100强排行榜。很多迹象表明:未来将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像剑桥抗体技术公司和牛津糖原料学公司那样成为资产上十亿欧元的巨型生物科技企业。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投资者对生物技术的信心和踊跃投资。2) 与传统企业联姻。在为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兴生物科技企业与传统制药企业走向联合。在欧洲,1998年有146家、1999年有241家生物科技企业走上与传统企业合作的道路。这种类型的联姻有双重的好处,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制药企业研发计划滞后、课题转向难的问题,一方面也为新兴企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和成果转化余地。3) 增加科研投入。人类基因的破译为生物科技领域展现了诱人前景,成为生物科技界最尖端的攻关项目。目前,世界上的四座基因破解研究中心有三座设在美国,一座设在英国。今年3月14日,美英两国发表共享基因资讯的共同声明,更加强了英国在上述领域的优势地位。如今,欧洲是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研究基地,但与美国的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三年来,欧洲生物科技类企业的收入增长了数倍,但企业的亏损额却未明显减少,原因是这些企业普遍加强了研发力度,将增加的收入投入到研发工作之中。根据调查,目前欧洲有五分之一的生物科技企业拥有流动资本不够维持企业一年的生存。4) 企业走向成熟。两年的衰退期过后,欧洲生物科技股在去年重获增长。不过,历经股市风雨而生存下来的欧洲生物科技企业似乎正在走向成熟,企业显现出更加稳健、更加贴近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原来的单纯注重科研攻关与课题开发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生物科技企业将目标锁定在新药的开发上。

  • 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今日正在招聘,产业服务主管,坐标上海市,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79694.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产业服务主管[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职责:1.负责策划组织区域分析技术(科学仪器、检验检测)企业的行业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交流;2.负责分析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3.负责为分析技术企业协调专业服务和资源对接。[b]公司介绍:[/b] 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研究院以分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工作中心,设置专业技术平台服务中心、产业研究中心、项目孵化中心等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国内外院士、专家成员等高层次人才的力量,集聚国内外一流机构和科研学者共同创新。并设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激发科研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以项目为核心的驻院工作机制。未来,研究院将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分析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并为集群...[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79694.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生物医药类

    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 年度)》(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 年第6 号公告,以下简称《指南(2007 年度)》),对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开展高技术产业化工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进一步发挥“指南”的指导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在充分分析国内外高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以下简称《指南(2011 年度)》)。  《指南(2011 年度)》确定了当前优先发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高技术服务十大产业中的137 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其中,信息15 项,生物17 项,航空航天6 项,新材料24 项,先进能源13 项,现代农业18 项,先进制造21 项,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9 项,海洋6项,高技术服务8 项。重点内容体现了发展高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需求。与《指南(2007 年度)》相比,《指南(2011年度)》新增了高技术服务产业和15 项重点领域,删除了8 项已基本实现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并对各领域下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调整。其中生物类的包括:16、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技术,佐剂、悬浮培养、发酵培养等生物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  17、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  新型高效工业、食品、医药和环保等专用酶制剂,酶制剂质量评价技术及标准,以动植物为原料深加工药物中间体,功能性淀粉糖(醇),小品种高附加值的氨基酸和有机酸、生物防腐剂、生物絮凝剂等新型微生物制造的食品和大宗发酵制品,生物反应废液生物酶分解技术,抗生素和维生素的绿色生产技术。  18、新型疫苗  预防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肝炎、结核病、布氏菌病、出血热、疟疾、钩虫病、血吸虫病、手足口病、肠道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等传染病和治疗肿瘤等慢病的联合疫苗、治疗性疫苗、口服疫苗、新型佐剂等,疫苗生产用清洁动物、细胞基质。  19、重大疾病创新药物及关键技术  新型抗恶性肿瘤疾病、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抗肝炎、艾滋、结核等抗感染类疾病,抗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类疾病、非成瘾性镇痛、戒毒类等的创新药物、通用名大品种药物、特色药物。药物生产的绿色合成、手性拆分、晶型制备技术,药物生产在线质量控制技术,药物信息技术。  20、生物技术药物及关键技术  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等的规模化制备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聚乙二醇化学修饰技术,干细胞治疗相关技术,多肽药物大规模合成技术,治疗性抗体生产技术,科研用试剂关键技术及产品,医学实验动物。  21、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  传染病早期检测诊断试剂及试剂盒,病毒细菌感染鉴别诊断试剂及试剂盒,新型系列肿瘤标记物检测试剂及试剂盒,出生缺陷早期筛查试剂及试剂盒,食品安全检测试剂及试剂盒,动植物疫病检测试剂及试剂盒。  22、新型给药技术及药物新剂型  新型释药系统,包括缓释、控释、靶向给药技术,蛋白或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技术及制剂,药物控释纳米材料和药物新晶型制备技术,新型给药技术、装备和辅料,中药新剂型及其新型辅料。  23、计划生育药具(略)  24、中药材及饮片(略)  25、中药制品(略)  26、中药制药工艺及设备(略)  27、生物医学材料(略)  28、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  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新型诊疗设备,新型便携式诊疗设备,新型多功能激光治疗设备,微创手术及介入治疗设备,CT、彩超、磁共振、X 射线等大型设备及成像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新型血液净化处理设备,新型急救、诊断、康复设备。  29、医学信息技术及远程医疗(略)  30、生物芯片  重大疾病、传染病、遗传病、地方病等诊断用芯片,食品安全、生物安全检测用芯片,研究用芯片,生物芯片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设备及软件。  31、生物材料及产品  利用生物质生产聚乳酸、聚羟基烷酸、聚氨基酸和聚有机酸等可降解材料,生物可降解聚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与淀粉共混的环境友好材料,新型炭质吸附材料,新型绿色生态可降解聚乳酸纤维、多元醇纤维,生物乙烯、1,3-丙二醇、丁醇系列产品,乳酸、丁二酸、琥珀酸以及各种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酸产品和医药中间体。  32、功能性食品  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功能食品,抗氧化与抗缺氧功能食品,减肥功能食品,特殊人群功能食品等,功能因子的绿色高效制备技术及生物活性稳态化加工技术;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检测和安全评价技术。

  • 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刚刚发布了实验室管理人员职位,坐标上海市,速来围观!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79693.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实验室管理人员[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职责:1. 为企业提供样品检测、数据分析等。2. 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3. 组织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培训。4. 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的消耗品采购。任职要求:1. 仪器、化学、生物等领域本科以上学历。2. 具有较强的抗压及自我激励能力。3. 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并能按时完成指定任务。[b]公司介绍:[/b] 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研究院以分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工作中心,设置专业技术平台服务中心、产业研究中心、项目孵化中心等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国内外院士、专家成员等高层次人才的力量,集聚国内外一流机构和科研学者共同创新。并设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激发科研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以项目为核心的驻院工作机制。未来,研究院将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分析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并为集群...[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79693.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热烈庆祝梅特勒-托利多荣获常州市五星级明星企业及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个奖项

    热烈庆祝梅特勒-托利多荣获常州市五星级明星企业及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个奖项

    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4年度常州市五星级明星企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31414_537079_271_3.jpg 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4年度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贡献十强企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31416_537082_271_3.jpg梅特勒-托利多荣获2014年度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销售十强企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31417_537083_271_3.jpg梅特勒-托利多荣获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模贡献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31417_537084_271_3.jpg

  • 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今日正在招聘,仪器技术支持工程师(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坐标上海,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b]职位名称:[/b]仪器技术支持工程师(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职责:负责溶出仪产品线及新引进产品的售前实验,应用编写,样机管理,ERP物料管理,电话技术支持,部分资料翻译,入库初验等工作。任职要求:1、机械、自动化、材料、物理化学、制药或相关专业毕业,有仪器或制药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2、 对分析测试实验室所用的仪器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使用经验的更佳;3、能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物料进行规范化、有条理的管理,能提出改进意见者优先;4、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公司提供全面培训机会,表现佳者,有出国培训的机会; 5、能够准确理解和翻译英文资料,CET4以上者优先;6、 能合理规划时间,适应公司的规范化管理;7、 能热爱本职工作,不轻言放弃。福利(五险一金、各类补贴等)五险一金、双休、年终奖、餐补、商业险、员工培训、绩效奖金等等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成立,2011年在浙江金华成立全资子公司,2014年10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15年5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32463)。月旭科技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致力为客户提供色谱分离分析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精细化工等关系民生并处于快速发展的行业。[b]公司介绍:[/b] 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研究院以分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工作中心,设置专业技术平台服务中心、产业研究中心、项目孵化中心等职能部门,积极发挥国内外院士、专家成员等高层次人才的力量,集聚国内外一流机构和科研学者共同创新。并设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激发科研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以项目为核心的驻院工作机制。未来,研究院将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分析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并为集群...[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1602]查看全部[/url]

  • “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济宁主题馆将精彩亮相第十一届信博会

    “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济宁主题馆将精彩亮相第十一届信博会

    [align=center][img=,510,2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51433409124_3347_2930818_3.jpg!w510x217.jpg[/img][/align]第十一届(济南)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url=http://www.itexpogov.cn/]信博会[/url])将于9月27日—29日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信博会特设“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主题馆,面积200多平方米,济宁高新区、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分别以大数据、软件、电子信息、机器人四大主题参展布展,布展企业40余家,也是本次信博会上参展规模最大,布展档次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展区。 参展单位包括:华为、广安车联、中煤集团、如意科技、山推股份、辰欣药业、英特力、深圳先进院、电子五所、增材制造、赛迪分院、集成电路及软促中心、中科院计算所、CCI、海能、商动力、泡宝、教育智能终端、中兴、科威达、仁博、中泳体育、晶导微、圣阳、天博、鲁强电缆、圣阳电源、玉樵夫、天工石油、山东省机器人研究院、泰山玻纤、诺博泰、游奇兵、珞石、兖煤黑豹等。济宁未来在山东的地位是怎样的? 济宁的定位就是要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济宁在山东的地位就向徐州在江苏的地位一样。高不成低不就。[align=center][img=,508,14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51433538837_3987_2930818_3.jpg!w508x141.jpg[/img][/align]“三个小时就能到济南,一个多小时到徐州,以后出行更方便了。”对鱼台市民来说,济徐高速的开通让鱼台直达济南、徐州由梦想变成了现实。去年年底济鱼高速建成通车,济鱼高速公路的贯通形成了济南—济宁—徐州“两小时工作圈”和“两小时文化旅游圈”。“济徐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加速了鲁西经济带崛起,济宁的经济发展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也将步入‘快车道’。”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宋科说,未来五年,济宁市交通部门将以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目标,完善济宁的水、陆、铁、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align=center][img=,505,2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51434172571_8816_2930818_3.jpg!w505x287.jpg[/img][/align]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济宁未来发展的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都市区深度融合、同城发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首位度持续提升,“济邹曲嘉”城市板块发展由圈层扩散型向集聚紧凑型转变,“水陆铁空”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备,区域产业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城市聚集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align=center][img=,505,2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51440201850_2130_2930818_3.jpg!w505x258.jpg[/img] [/align]很多网友关注的济宁新机场,最近也圈定了建设范围用地,17年年底就能开工建设。济宁北站高铁站、济宁新机场,济徐高速,济宁的交通也慢慢赶上来了[align=center][img=,508,5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9/201809251440486219_6892_2930818_3.jpg!w508x565.jpg[/img][/align]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已经落户济宁,随着惠普、甲骨文、中兴、华为等知名IT企业的聚集,济宁将集中突破光通信、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四大基地”,信息产业突破千亿规模,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信息产业新硅谷。

  • 怎么看生物产业排名新兴产业第三?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节能环保产业。这个市场很大,民生第一重要。技术要求较高。(应排名第二)(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大,竞争厉害,民生第二重要。(应排名第三)(三)生物产业。这个市场很大,民生第一重要,技术要求高!(应重点发展,应排名第一)(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五)新能源产业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和热利用、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六)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开展共性基础材料研究和产业化,建立认定和统计体系,引导材料工业结构调整。(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民生首要啊!所以生物产业,跟健康、工业、农业都十分相关,理应排名第一!

  • 最值得关注的15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集群单位,为生物医药核心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人才的集聚区,其发展代表区域产业经济实力和趋势。近年来随着生物产业发展,国内出现了众多有实力的园区,请大家看一下接下来几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园区。1. 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张江药谷 2.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3.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开发区) 4. 武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 5. 天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 6. 中国国家生物医药城(泰州) 7. 苏州工业园·biobay 8.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医药生物园 9.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南山科技园 10. 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 11.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12. 中国健康科技城(芜湖) 13. 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14. 济南生物医药园 15. 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

  • 【技术产业】瑞士制药:小国家大梦想

    苏格兰转化医学迎来收获季 ■伊遥 苏格兰的实力不仅仅是科学经验和对传统的继承,更是自发的公共机构、企业和学术组织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生命科学创新的结果。 对瑞士科学院校学生一年一度的调查显示,诺华一直是瑞士学生最渴望进入的公司。瑞士不仅造就了诺华和罗氏这样的制药巨头,而且涌现出许多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 当美国的生物制药公司还在盼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新成立的国立转化医学推进中心(NCATS)能够有所作为之时,在美国以外的其它地区,政府和企业已开始合作,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中,苏格兰就是最好的例子。 转化医学作为公-私机构努力推进的结果,在苏格兰生根发芽并结出累累硕果。苏格兰作为一个深深根植于科学发现的国家,让转化医学成为其国内生命科学企业的信条。 200多年来,苏格兰的前沿科学发现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发挥推动作用。从麻醉剂到青霉素的发现,再到再生神经元公司(ReNeuron)针对卒中患者的干细胞试验,苏格兰一直都是创新的领航者。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苏格兰对转化医学和基础设施如开发区Edinburgh BioQuarter和再生医学中心长期投资,从而成为生命科学的增长和创新的源泉。在过去的几年里,苏格兰的生命科学行业增加了640家新成员,雇佣了32000名工作人员,为苏格兰的经济贡献了31亿英镑(合48亿美元)。 扩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平台 成立于2009年的苏格兰大学健康科学协作平台(SAHSC)是苏格兰最新设立的平台之一,是政府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中转化医学发展的典型例子。SAHSC的宗旨是扩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平台,将阿柏丁、邓迪、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和大***系起来,使彼此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受苏格兰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和现在NHS基础基金投资的驱动,SAHSC建立了4个委员会和4所大学的平台,设立200多个研究职位促进跨行业的临床研究。公共资金投资成立的委员会包括成像、药房、研究护理、组织生物学储存和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专家。 作为投资的一部分,成立了NHS研究苏格兰授权协调中心,为指导NHS健康委员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统一的权力集中的平台。2010年,NHS研究苏格兰授权协调中心为商业化和非商业化的多中心研究使研发时间平均降低15~16个工作日,帮助企业更迅速的和更安全的架起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桥梁。 高质量、环保型的研究促进创新 另一个转化医学的例子就是苏格兰生命科学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通过与苏格兰政府、NHS和企业合作,设计一个医学技术路线图,加速当地的创新药进入NHS,帮助企业推动产品上市进而满足NHS需求。苏格兰高质量、环保型的研究充分反映出这个拥有50多家CRO公司的小国为什么能够提供60%的欧洲生物安全性测试。 苏格兰转化医学的实力可通过新型公司的快速成长和吸引新投资的能力得以展现。苏格兰公司NovaBiotics在2010年成功完成抗真菌药Novexatin的Ⅱa期临床试验,并成功获得了160万英镑(合260万美元)附加股进行Ⅱb期临床试验,以完成试验性新药(IND)所需要的数据。葛兰素史克2010年继续对位于苏格兰的部门进行投资,在过去5年总额达到1.5亿英镑(合2.43亿美元)。葛兰素史克在蒙特罗斯和尔湾的生产车间每年为苏格兰经济带来超过8000万英镑(合1.29亿美元)的收益,尔湾每年生产的青霉素占全球总量近20%。 在当今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中,苏格兰的生命科学行业仍旧保持增长的发展趋势。作为全球基础、应用和临床研究以及再生医学、医学技术和成像的领导者,苏格兰的实力不仅仅是科学经验和对传统的继承,更是自发的公共机构、企业和学术组织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生命科学创新的结果。http://www.swissinfo.ch/media/cms/images/swissinfo/2009/02/sriimg

  • 【产业政策】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政策建议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政策建议 一、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呈现“四快”特征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06年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5536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生物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18亿元,增长21.7%;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值448亿元,增长27.42%。随着国家对生物农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转基因棉花、生物农药、畜禽疫苗等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其中,全国生物技术棉花种植面积已超过6100万亩,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5%,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增强,生物农药年生产总量达到12万吨。生物能源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成为投资以及国际合作的重点。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已近140万吨。生物基材料经济性正不断增强,品种开发多样化,产量迅速增长,已近10万吨。 二是产业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通过验收。世界上第一个、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等重大创新药物获得生产许可。H5N2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基因重组病毒灭活疫苗、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等一批动物疫病疫苗及诊断试剂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生物农业技术与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水稻新品种“协优107”创水稻单产世界纪录,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杀蝗绿僵菌COMa102、阿维菌素等一批生物农药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技术产业化示范快速推进。若干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始筹建,千吨级以上、以纤维质为原料生产酒精的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全球第一套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工业化装置(设计能力2万吨/年)在我国建成并开工试生产。 三是国际合作加快发展步伐。生物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生物制品出口(以出口交货值计)67.78亿元,同比增长30.61%。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产品出口154.61亿元,增长43.16%。生物农药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跨国公司向我国的产业转移,生物技术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2006年,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从29家快速增加到42家,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生物产业国际合作积极推进,中德签署了生物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贵州以小油桐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等一批中德合作项目签约。一批中古生物技术产业化合作项目开始实施。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与美国PATH(适宜卫生科技组织)签订了乙型脑炎项目国际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2006-2025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将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四是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省市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生物产业集聚地初具影响。目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有4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园。北京亦庄医药园聚集了80多家医药企业,2006年产业规模占全市生物产业的30%左右。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了葛兰素、强生、施贵宝、罗氏、扬子江、天士力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综合性研发机构数量不断扩大。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一批大企业为龙头的高档医疗设备、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检测仪器及诊断试剂五大产业链。广州科学城聚集了115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产业链条。

  • 【分享】业内高人点评预测2011生物科技产业

    业内高人点评预测2011生物科技产业 http://img2.jiansuo.net/blog/upload/68/481/t_51381.jpg http://www.dxyer.cn/images/zoomin.gif 2010年岁末, 旧金山12月30日著名生物技术专家,风险投资家,产业资深作家兼评论家, 史蒂芬-博乐博士最近发表了他对生物技术产业2011年的预言和展望。他认为,在应对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环境中,需要有新的玩法和指南” 行业投资者将更看好能驾驭风险的企业,而不是早期开发中的企业,后者往往具有更高的失败风险. 新兴生物技术市场,特别是巴西,智利,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俄罗斯,增长速度肯定超过美国和欧洲;通过医疗改革带来了挑战,并在生物绿色技术(biogreentech) 空间里找到运营公司的良好机遇。他说:“资本市场和金融系统崩溃已经成为重塑现有体系的主要力量,但它并非唯一的因素,”这位博乐公司CEO说。“相反,金融危机有助于加速已经开始的变化,从全球化,医疗改革,到气候变化。生物技术产业的众多主管们, 目前正在写他们如何应对的游戏指南新书'。“正如我在即将出版的新书讨论中所说的那样, - 生物技术2011年生命科学:回顾过去,看未来 - 希望看到生物技术产业在新年里整体表现较好,在2011年的融资环境继续得到改善,投资者将减轻企业和奖励那些风险。有能力执行其业务计划。不会有重大的缓慢,大制药公司对生物技术合作的胃口会增大。同时大型制药厂和生物技术巨头将再次争夺具有先进的产品管道的中小公司,以及在重要技术领域进行圈地扩张。合作伙伴关系将继续深化和调整,反映'共享风险'的交易结构,将由较小的预付款和较大的成就的里程碑所取代。与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参与者也将增加合作。“总体来说,新的一年将是一个良好的生物技术产业之一,”博乐先生总结道。他对2011年的展望还是相当积极正面的.2011年预测• 生物技术和资本市场:生物技术产业收益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投资者信心回升,博乐生物技术选择指数跑赢道琼工业指数,显然让使得整个生物技术产业再现生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融资环境继续改善,并看到生物技术产业继续优于其他行业及总体市场。• 生物技术公司IPO:生物技术的首次公开发行窗口将保持开放, 尽管去年只有17家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完成IPO上市募资, 美但是这些公司上市时,遇到的定价偏低, (有的远低于定价范围) 困扰不少企业,以致部分企业放弃IPO,这些公司上市后的表现也不令人满意,其平均每年的市场表现公开赛下降了百分之十三。到2011年底,我估计至少有25生物技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资成功,,可能更多在美国,将完成。• 资本:生物技术产业融资实现总量筹集约150亿美元的目标,这是每年保证行业稳态运营的基本条件。这种情况将继续在2011年。该行业的集体市值也将保持在目前的360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的增长水平将抵消收购。• 建立伙伴关系:将不会有重大的大型制药缓慢的生物技术合作的胃口了。又大制药和生物技术巨头将再次争夺管道公司具有先进的产品。该交易结构将接受“共同承担风险”。生物技术的日子里享受了制药公司的主要预付款来访问他们的技术已经结束了。在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的新兴市场参与者合作项目也将增加。• 并购:在大制药公司收购生物技术预测激增没有发生在2010年。它将在2011年。赛诺菲将最终签署并购协议,,拿下健赞公司,这将触发和迎来几个蓝筹生物技术公司被其他大牌收购。• 制药重组:制药公司在它们的重磅药失去专利保护之前,将继续裁员和重组他们的业务,尽量避免或减少重大损失。• 提高政府参与的医疗保健:通过联邦政府的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将继续在提供和实施医疗报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趋势将创建一个新的监管和补偿规则,也将给医疗保健机构带来挑战和其他一系列问题。• 生物仿制药:医疗改革法案中对FDA有了新的要求和约定,指示要求FDA创建一个生物仿制药审批途径,希望看到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都积极参加关于制定实施生物仿制药发展的新规例及审查指南草拟稿的讨论,使这方面有实质性进展。• 融合技术并影响医疗保健:期待看到一个更加重视疾病预防和人体保健。更深理解人类基因组.推动分子诊断学的应用,并融合信息,无线以及医疗技术的承诺,使个性化医疗的方式,医生和患者互动的医疗方法, 越来越接近现实。• 监管环境:这个行业将继续调整成更完备的监管环境,包括药物效果比较研究(CER)的。付款人将寻求CER的依据,并以此来收集临床试验数据, 确定是否对基因药物学引导的治疗药品实行补偿。随着2012年到期的PDUFA, 2011年涉及药品安全和该法案延续相关事宜,将是国会重点讨论和争议的主要话题。• 科学与技术:围绕基因是否可专利保护的争议将会不断升温,不确定性将继续围绕干细胞领域,但漩涡中的再生医学还会很热。• 清洁技术将蓬勃发展:在以非粮食作物作材料的清洁高科技将不断繁荣, 继续作为主要投资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下一代生物燃料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市场将不仅拥抱绿色环保技术,而且要求提高能源效率和对环境“友善”,少污染,少费时。• 全球市场:预期新兴市场将继续成为行业成长的主导因素。日益富裕,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政府鼓励政策将使这些新兴国家的医疗保健有大生意可做。

  • 对产业计量应该如何做个人理解

    [b]产业计量概念的提出:[/b] 产业计量最早在《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首次提出"在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性服务业等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研究具有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研究服务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服务体系。 "。[b]发展产业计量的根本目的:[/b] 1、聚焦产业发展短板、瓶颈,查找“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明确符合产业方向的计量测试需求。 2、密切跟踪当前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开展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产业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 3、加强产业测试方法和专用设备的研究。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开展现场计量、在线计量、远程计量、嵌入式计量以及微观量、复杂量、动态量、多参数综合参量等相关测试方法研究,制订一批产业急需的校准方法或测试技术规范,推动产业技术标准升级。 4、参与过程计量控制和管理。帮助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测量过程的控制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5、围绕产品计量测试需求,开展从关键参数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产品测试评价到系统方案集成的全过程计量测试服务,提升全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能力和产品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能力。 6、聚焦产业发展中的计量测试难题,加强计量科研联合攻关和技术交流,促进计量科研成果在产业的转化应用。 7、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创新计量服务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计量科技创新和计量测试技术服务,加强计量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技术对接,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b]产业计量的实施主体:[/b] 各个研发和生产企业。[b]产业计量的支撑机构:[/b] 各计量技术机构、测试中心。[b]开展产业计量的基本思路:[/b]1.突破传统计量领域,计量溯源仅关注计量数据准确性的局限性;2.查找企业在计量测试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围绕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制、试验、生产和使用等全过程,开展相关的关键参数测量;3.研讨、分析企业计量器具配备、量值溯源以及标准物质研制及应用情况;4.挖掘企业在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专用测试设备研发等方面的产业计量共性需求;5.对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环保净化、工业洁净、工艺控制能力进行测评。

  • 硅谷聚集基因测序技术新产业

    美国加州的山景城是“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一个与硅芯片相关的潜力大产业正在这里兴起,那就是基因组测序技术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是随着多家大公司的激烈竞争开始的。不过,一家名为“整合基因”(Complete Genomics,CG)的公司不像别的公司一样研发和销售测序仪器,而是为科学家提供外包的测序服务,更绝的是,在这家公司里做测序的,并不是研究人员,而是一排排的机器人。近日,《新科学家》杂志探秘了这家充满科幻意味的公司。前台都是“机器人”走进CG公司,连前台都由计算机终端出任。它会主动向来客问好,询问姓名、身份和来访意图。旁边连接的一台打印机则自动打出访客挂牌。与此同时,一份电子邮件已经发送到内部接应人员的电脑上。这家公司的生产线更像科幻电影里的实验室,昏暗蓝色的房间里到处都是高级仪器,室内温度保持在28℃和相对较高的湿度,几名穿着实验服,带着发罩的工作人员在监视着电脑屏幕,查看着机器人的运作状态。这儿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厂。只是在这里工作的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在一个大约只有半个网球场大的房间里,“坐着”16台机器人,不间断地进行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工作。去年,它们完成800个人的DNA测序工作其中三分之一是后半年做出来的。到了今年,它们已经可以每个月生产出400个人的基因了。CG公司只是目前迅速形成产业的诸多基因组测序公司中的一家,但是它十分独特。公司市场总监图柯特(Jennifer Turcotte)对《新科学家》杂志解释说,通常而言,DNA测序是在一个密封的机器里进行的,但在这家公司的实验室里,机器人却是在一个开放暴露的环境下做基因组测序,这是为了便于维修。实验室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是为了符合测序中出现的生化反应,微弱的蓝光是为了避免荧光探测剂在探测基因代码符号时受到其他频率光波的破坏。这儿所进行的基因组测序,已是目前最新的第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称为“DNA纳米球测序技术”。这种新方法是将DNA链放置在一小块硅芯片上进行调节,自我组装成所谓的“纳米球”。这样的测序所需要的试剂更少,得到的数据则更多。技术人员都穿着无尘室服装,因为任何一点灰尘都会干扰测序,除非哪儿出问题了,一般而言这些技术人员不会干预机器人的工作。机器人则会自动添加试剂,操作样本,每个DNA纳米球上携带着70个核苷酸,其排列顺序会通过光信号被拍摄记录下来。费用正在逐步降低这些机器人正在做的工作,是一个浩大庞杂的工程蓝图中的第一步,所有的人类基因组中有着30亿对碱基对,而CG计划将其全部组装出来。这需要非常大的计算量,公司为此也建了一个自动数据中心。不过,这个数据中心设在距离公司大约有20分钟车程的地方那儿的电费更便宜。目前CG公司只针对研究者和制药公司开放,个人还没法购买他们的服务。在这里,每对基因组测序要价9500美元,如果购买1000对以上,则每对价格降为5000美元。这个价格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突飞猛进而急剧下降的,要知道,十年前,第一对人类基因组序列完成时,其价格是以十几亿美元计量的。而科学家现在已经预计几年后,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可能会降到一般人都可能支付得起的程度。基因组测序的流水线完全是由机器人来做的,而职员做什么呢?公司共有185名职员,部分是科研人员,忙于改善公司的测序技术,另一部分则是做市场和联络,与各类客户打交道。基因组测序工程是一项既有非常光明的前途但又异常庞大的科学工程,而自动化则可能成为处理这项工作的最佳工具。基因学家们认为,通过一些基因扫描,是可以找到导致人类易感疾病的一些基因变异,人类基因谱上,有一些常见明显变异,但是就整个遗传问题来看,还有大量的混乱的遗传变异隐藏在DNA双螺旋体中,这些也导致了世界上千奇百怪的遗传疾病。如何去捕猎这些神秘莫测的错误基因代码呢?只剩下一个方法,那就是将整个人类基因谱测序,来捕捉一些可能和疾病有关的基因变异。这个方法虽然听上去如同“大海捞针”一样不靠谱,但目前一些迹象表明,今后或许基因组序列会成为医疗记录的一部分,或者科学家可以通过家庭的基因组测序来纠正基因错误。比如,去年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胡德(Leroy Hood)及其小组与CG公司进行了合作,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他们对一家四口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是个特殊的家庭,两个孩子都患有两种隐性遗传病米勒综合征和纤毛运动障碍,而父母则完全正常,在分别测出这家人的基因序列后,研究者将父母和子女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验证了米勒综合征这种非常罕见遗传病的致病突变。提供测序外包的服务目前,站在基因组测序产业化起跑线上的企业包括了同样位于加州的生物科学公司Pacific Bio。这个公司创立了首次可以对单个DNA进行测序的仪器。和CG公司一样,目前,这家公司也只向研究者提供服务。有一些大型的、从事基因组测序产业的公司已经将基因组测序做到医院和个人普及的地步了,如研发制造大型测序分析仪器的Illumina公司。这个公司在2008年美国成长最快的科技公司评选中,风头甚至盖过了Google。它们提供的产品甚至可以直接给病人使用。而另一位基因创业企业家罗斯伯格(Jonathan Rothberg)甚至发明了可以放在桌子上的基因解码器,可以在2小时之内以很高的精度解读出1000万个基因代码符号。大部分的基因组测序企业都站在一个竞争线上,尽力提高DNA测序的速度,降低费用。而CG公司其实并非和它们是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他们计划组装出所有的人类基因序列,研发也是为此目的而进行。此外,他们并不如其他公司一样开发更高级更小巧的基因组测序仪,而是为科学家提供基因组测序的外包服务,也就是说,研究人员无需购买、安装、培训、运行和维修仪器,而只要将样品交给这家公司,等待结果到来就可以。虽然很多人不理解他们的做法,但这家公司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样的服务最能让科学家将时间从捣腾仪器设备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放在生物学和假说验证上。从这几年CG公司取得的成绩来看,这种做法确实是有效的。2009年,CG公司宣布其测出了第一个人类基因序列,并移交给美国生物科技信息中心数据库。同一年,他们在《科学》上刊文,发布了三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结果,当时文章还宣布,测序的成本已经可以降到1726美元。这在生物界引起了轰动。到了那一年结束,他们已经做出了50个人的基因序列。此外,他们的名字也随着来自各地的科学家一起多次登上了权威学术杂志。除了去年帮助科学家解开了米勒综合征突变难题给科学界留下难忘的印象之外,美国的罗氏公司还曾经借助CG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完成了人类科学史上第一例肺癌患者的全基因组比较。相关研究结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而美国癌症学会也开始和CG公司联手,希望通过其服务比较正常人和癌细胞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解开癌症之谜的第一个贡献就属于这些蓝光照耀下的机器人。

  • 看看那些公司入选2013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看看那些公司入选2013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近日,2013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评选结果正式发布,共评选出626家企业。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评选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实施,每年评选一次 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应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申报时尚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和发展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范围内,择优选择一批发展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骨干企业,引导其利用社会各类资源,使之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并在聚集优秀科技人才、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1/201311221558_478861_2063536_3.jpg[/img]

  • 质谱/光谱/能谱等分析检测技术入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2011年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质谱、光谱、能谱分析检测技术作为高端分析检测技术入选,以下是通知全文:   关于印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的通知工信部科 3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指导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和通信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我部组织编制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现印发你们。请积极组织做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 中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现状

    中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现状上周,一份名为《在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总额约为180亿元,占全球生物技术药市场的2%,中国整体医药市场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比重则已达到7%;生物技术药在全球医药市场的比重已攀升至17%,然而,在中国,这一比重则一直停留在5%左右。  该报告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与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共同发布。考虑到中国在该领域的勃勃雄心——在新近颁布的《生物产业规划》中,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报告中提示的现实令人尴尬。虽然报告明确称“中国仍有望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但是它给出的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  BIO高级副总裁约瑟夫·戴梦德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有利的政策环境,需要同时从推动产业能力的提升和拉动市场需求两方面着手,缺一不可。”他比较了日美在此领域的经验教训,认为美国胜出的原因是“通过明确以创新为动力的生物经济发展目标,同时采取‘拉推并重’的政策,在几十年中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药市场及生物技术药物创新领域最为领先的国家”。  显然,中国还有很多艰苦的工作需要努力。报告首先将矛头指向了现行的监管制度和审批流程,认为它们的不足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及时获得安全有效的生物药造成障碍”。其中临床试验申请周期长、限制全球同步临床试验的政策等都拖慢了中国在生物医药上的脚步。  RDPAC执行总裁卓永清说,在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平均需要19-22个月才能通过临床试验申请的审批,较之小分子化学药的10~18个月更漫长。而后者已经令人错愕不已了。  另外,他还指出,中国生物医药专利的保护范围较窄,致使对创新者的保护不足,令创新活动受到了损害,其长期影响将是重大的。在中国,生物医药分子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通常是某个特定的蛋白质序列或和这个特定序列高度相似的一系列序列。因此,其他企业可以通过对专利保护的蛋白质序列稍作改动(而非真正创新活动),即可创建新的分子,而避免侵权责任。这在现实中已经发生。  尽管由于RDPAC的背景——它的会员主要是国际药业巨头——这种说法有瓜田李下之嫌,但是它也得到了本土先进企业的支持。毕竟,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中的地位无可置疑,不因利益不同而有所差异。事实上,当年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极具吸引力的经济奖励,中国小分子化学制药产业在研发投入尤其是创新性研发投入方面相当匮乏,导致中国虽有数千家企业化学仿制药厂在生产,利润却不及一个美国辉瑞。这是中国制药业惨痛的教训之一。 百济神州首席医学官陈之键指出:“政府应针对创新型生物药和生物类似物,分别建立严谨严格的、以大量科学数据为依据和基础的监管审批制度和严格有效的执行体系,覆盖全生产过程的监测系统,严格监管不良免疫反应,与国际接轨,遵循欧盟及WHO的全球准则,确保我国生物药品的高质量及安全性。”  报告还认为,中国需要革新的另一项内容是医保政策。目前,尚没有任何单克隆抗体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少数进入部分《省级医保药品目录》的单克隆抗体药品,主要针对住院治疗的病人,而且患者需要承担很高的自付比例。因此,中国患者实际使用创新型生物药的比例极低。以风湿性关节炎为例,只有约1%-2%的患者实际上接受了该类生物药的治疗。  之前3年,中国医保的覆盖面急速扩大,总人口的覆盖率达95%,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医保体系。这对于制药企业意味着几乎无限大的市场。然而,中国医保水平尚属“满足基本”型,高、精、尖医疗技术和药物势必被摒之门外。这让掌握这些技术和药物的国际药物巨头心焦难耐。使出浑身解数冲入这个围城是他们一致的梦想。这份报告正是这种心情的佐证。  固然,如果医保能够涵盖生物医药,自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利益,进而刺激他们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可问题是,中国医保筹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容纳价格极其昂贵的生物医药?之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刚给出一个测算,在现行制度下,在2020年之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医保基金都会陆续“穿底”,出现收不抵支。研究者认为,若放入医疗高端消费,会令这个日子来得更早些。  在此种情况下,商业保险也许是值得推荐的渠道。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很多患者依靠商业保险得以使用创新型生物药。只是在中国这一潜力还有待充分挖掘。一个利好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在原则上承诺实行分级报销机制:政府着眼于基础医疗需求并拓展覆盖人群,而商业保险则作为重要补充手段,解决某些高成本的医疗支出。  一些药业巨头似乎正在接受这个事实。罗氏中国区总经理温陈佩茜指出:“对于很多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而言,生物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兼顾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可利用政府、企业、患者等多方承担的共付机制,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支付能力,加强药物的可及性。”

  •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将出 医药研发外包迎机遇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任志武日前表示,我国将大力扶持生物服务业的发展,在即将出台的《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专门强调“着眼市场需求,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从支持生物产业合同研发、技术转移、金融投资等角度鼓励行业大规模发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生物产业以医药产业占比最大,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RO)将因此迎来机遇。同时,随着政策扶持,生物医药服务业龙头企业有望出现。   生物服务业率先受益  任志武预计,2020年生物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总规模可能达到7万亿至10万亿元,而形成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的服务方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步骤。  参与制定《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青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将“过程”和“服务”实现产业化,打造基因产业、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使技术研发的每个阶段也能直接变为产业。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教授杜冠华表示,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生物服务业的发展,而在生物医药领域,系统全面的服务将促进企业产生新的成果,形成新的企业增长点。  根据《规划》,我国将从五个方面支持生物服务业的发展,包括支持合同研发标准与生产、委托制造服务产业发展,推动拥有优势专业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向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服务;积极提高公共技术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育基因测序、分子测试、生物信息等专业服务企业;鼓励生物产业服务外包,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产业成果等。  任志武表示,还将把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来,从而使“十三五”期间的生物产业大规模投资获得坚实支撑。据介绍,生物服务业需要有设施条件和坚实的物质基础进行支撑,而国内医药产业缺少这个基础,所以有些落后。  培育外包产业龙头  目前,国内生物产业以医药产业占比最大,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CRO)将因此迎来机遇。国内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介绍,中国CRO行业新兴且脆弱,起步较印度等国家晚,但科技含量、服务能力等已走在了前面,未来5-10年CRO非常需要国家大力支持。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近1/3的新药开发工作由CRO公司承担,CRO服务的全球市场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加,2010年全球CRO的市场规模达到约360亿美元,国内CRO业务量超过170亿元人民币,北京、上海两地份额最大,且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CRO企业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有超过500家CRO企业,但是基本都是中小型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企业并不多。由于国内医药研发能力较弱,中国的医药研发外包市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国内对新药研发的需求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政策扶持,生物医药服务业龙头企业有望出现。  加入研发外包领域的上市药企也不断增多。天士力(600535)通过与全球领先CRO公司ICON和PAREXEL签订复方丹参滴丸全球三期临床的合作研究,以推动药品海外认证的顺利开展和实现现代中药的全球化,成为中国药企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记者 刘国锋)

  • 生物产业规划月底将出 生物医药将激活

    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分析认为,《规划》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为A股生物产业相关个股提供了上涨的契机。生物产业规划有望月底出台据悉,由发改委主导起草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进入公布倒计时,有望在本月底出台。《规划》将重点关注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服务等七大领域,生物医药是产业链的重中之重。此消息也得到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青的证实,他近日透露,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在数月前已经送审国务院,基本上已经获批,“最近补充过一些名词解释的资料,其他没任何问题。如果没什么意外,11月就将公布。”此外,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卫生部等多部门都制定了配套扶持政策。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的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必须加快开发新药、新医疗装备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重点打造一批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一批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官方数据也显示,“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21.6%。预计到2015年,全国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4万亿元,2020年达到10万亿元以上。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生物产业的定调是,在新兴行业发展目标上,生物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列,明确提出规模年均增长要保持在20%以上。生物医药成七领域之首记者了解到,《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七大领域中,生物医药是重点领域。《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其中仅医药产业总产值就高达3.6万亿。据业内专家介绍,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未来5年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药物品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介绍,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将有5家医药企业进入世界医药百强的行列。另外,在《规划》中,生物育种也将上升至重要位置。据发改委专家透露,未来5年,在生物制造方面,生物基因产品占石化产品的比重将达到10%以上;在生物农业方面,培育动植物新品种200个;在生物能源方面,非粮原料能源占比上升。而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三年,北京市每年将投入不低于5亿元支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及产业化项目。到“十二五”末,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800亿元。

  • 第三届全国显示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讨会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显示产业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相继点亮投产,我国的显示产业地位从“跟随”阶段逐步提升至“并行”阶段,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制造业。新型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影响着包括智能手机、家电、消费电子、汽车、智慧城市管理乃至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显示,新型显示作为互联端口将在一系列应用场景网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预计到2019年,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全球最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显示产业新引擎。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苏州、厦门)、国防科技工业光电子一级计量站联合主办“2018第三届全国显示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讨会”和“2018全国首届显示产业计量与检测设备精品展”,以“精准测量,品质保障”为主题,围绕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质检验过程中测量技术如何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展开讨论。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业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仪器设备厂家进行新产品与技术展示;同时为促进合作、资源共享,会议同期将成立“全国显示产业计量测试联盟”。热忱欢迎广大行业同仁报名参会,共同探讨和分享显示与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与未来。一、主办单位: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苏州、厦门)国防科技工业光电子一级计量站二、承办单位:苏州市计量测试院苏州市计量测试学会宣传协助:深圳市金之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会议时间:2018年9月18日~20日,9月17日全天报道注册四、会议地点:独墅湖世尊酒店(苏州工业园区启月街299号)五、会议内容1、显示领域测试设备计量、校准、测试与技术研发计量测试标准和量值溯源体系、测试设备及系统计量校准与测试方法、能力比对等;2、显示领域材料、器件和产品测试方法与技术研发显示材料、器件和产品标准、测试方法标准及新参数和新测试技术等;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验室建设质量体系认证、设备管理、实验室认可、MSA等;4、专业培训(1)计量与测试基础知识(光度学、色度学、材料科学等)(2)前沿测试技术培训(新型显示原理、激光显示、曲面显示、VR/AR测试技术等)5、主讲专家会议将邀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防科技工业光电子一级计量站、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医工所等行业内权威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维信诺、友达光电、华为、小米等业内知名企业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此外,会议还将邀请Instrument Systems、Gamma Scientific、Konica Minolta、Carl Zeiss、Rohde & Schwarz等国际测量领域行业专家带来精彩讲座。

  • 【讨论】缺乏技术珍贵稀土卖猪肉价 院士呼吁加强产业规划

    “我国稀土的工业储量全世界第一,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出口价格却越来越低,我们完全没有价格话语权。”这让从事了50年稀土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倪嘉缵院士觉得痛心,他觉得“我们是在牺牲环境、压低价格为老外服务”。  在6月8日的院士大会上,倪嘉缵作了题为《稀土、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发言,在有关稀土方面,他呼吁应加强稀土研究,尽快掌握高技术,走出“有资源无利益”的困境。  限制稀土出口触动美国神经  2009年,美国和欧盟就我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向WTO提出申诉。我国的稀土出口政策触动了美国的神经,这不是偶然。  由于我国的限制令,美国部分武器生产延期。倪嘉缵展示的图片中,美国“响尾蛇”导弹使用锑化铟引导头、“宙斯盾”SPY-1雷达使用中国稀土金属……难怪美国政府问责局的报告称“中国掌握了美国高科技武器的命门”。  稀土是个“大家族”,包括元素周期表中从“镧”到“钪”的一共17种元素。由于原子结构的特殊,电子能级异常丰富,它们具有许多优异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风力发电、电动汽车、激光、精密制导等军事技术都离不开稀土。美国认定的25个21世纪战略元素和日本选定的40个高技术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的稀土元素。  资源第一却无话语权  大规模开采前,我国稀土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85%。因为稀土材料的战略意义和我国的储量优势,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却没有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徐光宪向大会提交的一份文字材料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单一高纯稀土产量占世界90%以上,由于缺乏宏观调控,本来只在包头稀土三厂等3个国营稀土大厂推广分离技术,迅速扩散到地方和私营企业,建厂达几十个之多,生产能力达12—15万吨,大于全世界稀土需求量10万吨,造成供过于求,人为压低稀土价格。最低时甚至每公斤镧只要16元人民币,被人戏称为“只卖猪肉价”。  与此同时,美国等国家却让自己的稀土矿停产,减少污染、保存储量。  2005年和2006年,院士两次上书国务院,得到温家宝总理迅速批示,稀土生产得到控制。但据徐光宪估算,1995年至2005年10年中,我国稀土出口损失外汇至少几十亿美元。更惨痛的教训是,凭空使日本、韩国等收购储备了可供20年使用的中国廉价高质量稀土,使其反而掌握了国际稀土定价权。  发展高技术走出窘境  “除政策层面的原因外,缺乏高技术是我们没有话语权更关键的因素。”倪嘉缵告诉记者。  我国虽然是稀土资源大国,却不是稀土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大国,稀土许多高技术产品和专利都掌握在国外少数公司手中,他们将这些技术视为高度机密,而我国高技术稀土产品少,长期以来只能依赖低价出口稀土矿物、混合稀土及许多初级产品,然后再高价进口深加工稀土产品。  倪嘉缵建议,从政策层面,要全面规划稀土的产业发展。在技术层面,要长期稳定支持稀土应用基础研究,使其最终走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化之路。需要加强研究的领域包括:稀土新一代的分离流程、量大面广的国内应用、军工和前瞻性应用研究、稀土摄入的安全剂量等。  稀土的资源利用现在仍停留在掠夺性开发的阶段,稀土回收率低,同时污染环境。据报道,仅包头市3家稀土厂的氟气粉尘污染已造成6万头羊死亡,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都受到了污染。倪嘉缵认为应该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的分离流程,同时应考虑研究尾矿坝中稀土资源的综合分离流程。  汽车、LED灯等量大面广的产品都能用到稀土材料,倪嘉缵建议加大在这方面的国内应用研究及开发国内市场。同时要有前瞻眼光,关注激光制冷、磁制冷等稀土材料可能应用的前沿基础研究领域。

  • 【资料】传感器产业发展新动向

    传感器(Sensor)技术(Technology)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传感器产业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它以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 我国自动化方面的专家呼吁:目前复杂系统越来越复杂,仪器仪表自动化已经陷入低谷,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感技术的落后,一方面表现为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的技术落后。 分析仪器产业迫切需要新型传感器。分析仪器是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红外测温仪无论在工业过程控制、设施农业、生物医学、环境控制、食品安全乃至航空航天、国防工程等领域,均迫切需要各类新型传感器作为信息摄取源的小型化、红外测温仪专用化、简用化、家庭化(甚至个人化)的新一代分析仪器,实现更灵敏、更准确、更快速、更可靠地实时检测,以迅速改变我国分析仪器的落后状况。 而技术推动是加速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保证和机遇。几十年来,风速仪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促进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未来10~20年,传统硅技术将进入成熟期(预测为2014年~2017年)。届时,直径300mm硅晶片将大量用于生产,使得硅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和硅的应用(Application)技术将得到空前的发展,这无疑将为研制生产微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提供技术保障。从总体发展看,传统硅技术将一直延续到2047年(即晶体管发明100周年)才趋于饱和(即达到芯片特征尺寸的极限)和衰退。而当前微电子技术仍将依循“等缩比原理”和“摩尔定律”两条基础规律走下去,在尽力逼近传统硅技术极限中,不断扩展硅的跨学科横向应用(如MEMS等)和突破“非稳态物理器件”风速仪(量子、分子器件),而上述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的两大方向正是当前乃至未来20年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多学科、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诞生与发展。例如:我国重点开发的MEMS(微电子与微机械的结合)、MOMES(MEMS与微光学的结合)、智能传感器(MEMS与CPU、信息控制技术的结合)、生物化学传感器(MEMS与生物技术、电化学的结合)等以及今后将大力开发的网络化传感器(MEMS网络技术的结合)、纳米传感器(纳米技术与传感技术的结合)均是多学科、多种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一代传感器。

  • 5家仪器公司获选2013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塑料问答:近日,2013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评选结果正式发布,共评选出626家企业。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评选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实施,每年评选一次;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应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申报时尚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和发展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范围内,择优选择一批发展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骨干企业,引导其利用社会各类资源,使之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并在聚集优秀科技人才、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第三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2015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钒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清洁生产、推广应用研究等钒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实力,发挥并保持钒产业优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交流会拟于2015年9月初在四川省西昌市举办。  时间:2015-09-01  地点:西昌 网址:http://www.huodongjia.com/event-245123.html  2015年第三届钒产业先进技术交流会由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  会议以钒资源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开发利用为主题,以学术成果、科技论文及交流研讨为主,将邀请国内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等的知名院士、教授学者、研发人员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专题交流,深入研讨,搭建平台,携手推进我国钒产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欢迎国内外从事钒资源综合利用、提取分离、产品开发、工 艺技术研究、生产实践、前沿基础研究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积极参加会议。  会议主题: 钒资源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开发利用  参会对象:国内外从事钒资源综合利用、提取分离、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研究、生产实践、前沿基础研究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

  • 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技术需求分析

    [size=18px]摘要:[/size][font=仿宋][size=18px][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计量技术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对计量器具采用定期检定、校准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的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计量技术支撑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测试服务,提供新型计量技术解决方案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方向。[/color][/size][/font] [size=18px][color=black]关键词:[/color][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业计量、计量器具[/color][/size] [size=18px]一、引言[/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特殊产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 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涉及大量的传统计量需求外,还蕴含着大量迫切的计量创新需求和关键参数测量需求,传统的计量溯源方式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已不相适应。[/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计量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计量测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加强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对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关于加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中提出:“加快医疗健康领域计量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计量需求,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研发和应用一批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相关要求。可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计量,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性的计量测试服务,是保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是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技术生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治疗药物。其中蛋白质类药物包括单抗克隆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等生物技术的革命为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领域,攻克了许多传统药物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加上传统的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发展十分迅速。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生物制药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中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场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占了全球的90%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制品的销售额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最[/color][color=black]成为最具成长性产业之一。[/color][/size] [size=18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9/202409021258538667_5863_1638093_3.png[/img][/size] [align=center][size=18px][color=black]图1 [/color][color=black]生物医药产品分类及重点产品[/color][/size][/align] [size=18px][color=black] 2、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我国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出台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以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海外人才的回归,也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保障,同时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蓄势待发,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合成生物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在技术、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战略机遇期和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但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未能解决的技术“难点、痛点”,如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仍需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原创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缺乏,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化的效率亟待提高等。 [/color]三、生物医药企业计量技术应用情况[/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计量器具配备情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1传统计量器具。主要用于产品研发、质量控制、质量检测部门。各企业按照相关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美国药典》等要求,按照标准要求配备有计量器具。主要包括:电子天平、冰点渗透压仪、微波消解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质谱联用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仪[/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法-质谱法联用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全柱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抗生素效价测量仪、细菌内毒素分析仪、TOC仪等。由于对此类计量仪器的使用准确度、稳定性要求较高,此类设备大多依赖于进口。[/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2在线监控检测、生产设备。包括:发酵系统、细胞培养系统、配液系统、制水系统、纯化系统等。同时生产部门还配备有用于环境实施监控的PMS在线粒子检测系统、完整性测试仪,以及配料罐/发酵罐所安装的称重传感器等。上述设备因测量准确性、测量稳定性、及国内认可度因素影响均依赖进口。[/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1.3标准物质配备情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新药研发、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很少使用计量管理中所规定的有证标准物质,生物医药产业一般采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确认的参考样品进行实验,在生物制药领域内实现测量结果的统一,或依据《药典》中的规定,以缓冲液代替有证标准物质,计量溯源性缺少保证。[/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生物医药企业计量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1计量器具溯源周期的确定缺少合理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多数企业计量工作负责人员缺少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判专业知识,仅依据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检定周期,或校准规范所建议的校准周期确定计量器具的溯源周期,对部分校准规范未明确给出溯源周期的计量器具一般规定为1年。评价计量器具溯源周期时未将置信概率、统计学理论应用于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判之中。此种方式确定溯源周期,对使用频率较低、计量性能相对稳定的计量器具易造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溯源成本;对使用频率较高、计量性能不稳定的计量器具易出现失准风险。虽有部分生物医药企业能够根据计量器具使用情况建立有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价制度,实现了计量器具溯源周期的动态、持续调整,但评价过程中未引入置信概率的概念,缺少数据支撑、主观性过强,确定的溯源周期缺少合理性。 [/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2计量器具溯源方法存在局限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新型计量器具的不断涌现,现有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不能满足计量溯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体化大型设备所配备的传感器,在定期检定、校准过程中多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规程/规范对测量点的选择相对固定,检定、校准过程中仪器部分与传感器一般分别检测,而医药产业计量传感器往往作为整体使用,分开检测后得到两者的检定/校准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无法作为企业评判设备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的依据。因此,传统的溯源方法虽能评价计量设备是否符合基本的使用要求,但对于企业进一步改善控制流程,提高各参数的控制效果和测量准确度,从而追求更高质量的医药产品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依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溯源,往往需要企业将现场的传感器拆卸后送往计量实验室进行检测,检定、校准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忽视实际使用条件。而目前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其设备一体化程度已相当之高,很多传感器的拆卸与还原十分困难,并对使用环境较为敏感,拆卸检测,不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还存在还原安装不善造成设备系统误差增大的问题。而且这部分新型仪器又具有体积大、不易移动、在线测量等特点,同时对使用的环境条件要求也比较高,环境条件的变化极易引起准确度和不确定度的变化,这就增加了校准的难度。同时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大,计量机构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的距离也在逐步扩大,传统的送检机制增加了企业的检测成本,同时也对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创新严重滞后。国内大量生物医药领域标准相对于国际标准存在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各大生物医药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所用于研发使用的计量设备缺乏有效的量值溯源技术规范,部分国家校准规范在校准方法及标准器研制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大量实际校准工作来逐渐完善和成熟,同时,部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年代久远,其内容已无法完全适合现代设备的检测,生物医药产业缺乏团体标准建设。[/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3)仪器设备溯源项目依据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确定,部分计量器具溯源的参数与企业关注度不一致,造成溯源证书对实验、生产缺少指导作用。[/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4)计量器具溯源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规定的规定,应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与部分计量器具实际使用环境差距较大,致使溯源数据不能真实体现计量器具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计量性能。[/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5)计量器具负责人对实际使用中的计量器具的关键技术参数认识不足,不能准确识别计量器具关键参数和准确度要求。生产实验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对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要求描述不明确,常以分度值代替准确度,造成计量器具负责人对计量器具溯源结果的评价缺少依据。[/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6)认证、认可考核过程中评审专家对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机构的能力评价要求认识不足,片面要求检定证书、或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校准证书。而现有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规定的检定、校准项目、方法与计量器具实际使用中存在偏移,自定方法一般无法通过实验室认可。如采用适用的自定校准方法,校准证书将无法获得实验室认可机构的认可,通过评审专家考核存在风险。[/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7)部分进口计量器具由于生产厂家设置技术壁垒,必须通过厂家完成溯源,不仅费用高昂,同时存在高端仪器厂家“自产、自检、自评”乱象,计量器具溯源性、准确性缺乏保障。[/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8)部分计量器具按现行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进行溯源时,缺少可行的溯源技术手段。[/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3配备的高端、精密仪器国产化程度极低[/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企业大量使用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以及在线监控设备,但此类设备基本被进口品牌占据。主要原因包括:[/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部分高端、精密计量仪器因国内不具备制造能力,只能依赖进口,致使设备关键领域大量采用进口计量。[/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2)部分仪器国内虽具备同类产品,但认可度不高。原因包括:a)计量性能、人性化设置与进口设备存在差距,使用体验不好;b)相关生物医药标准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描述不明确,致使评审专家无法准确评估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仅能依据经验,对已知品牌、型号仪器进行确认。[/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4生物医药产业所用参考样品缺少溯源性 [/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生物医药缺少有证标准物质的概念,一般采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确认都参考样品,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业内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但却缺少计量的溯源性,无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长期以来参考样品不能上升为有证标准物质的主要原因是计量领域与检验检测领域未能有效融合。检验检测领域对标准物质计量溯源性的认识不足,所以在检验检测领域常出现以参考样品、缓冲溶液代替标准物质的现象,影响检测结果的溯源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生物标准物质缺乏且计量单位需完善[/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国际单位制共有7个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坎德拉和摩尔)和两个辅助单位(弧度和球面度)。计量基准也从传统的实物基准阶段发展到量子基准阶段。但尽管如此,生物标准物质的研制正面临一个十分尴尬和无奈的局面。目前,生物计量领域主要以摩尔、千克等国际计量单位为量值基础开展相关工作,但摩尔是一个物质的量的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均仅能解决部分生物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和传递工作,对于生物标准物质尤其是生物特性标准物质中核酸、蛋白、活性成分、微生物机体等的相关量值,如碱基长度、蛋白活性、活性物质的活性、生物种性等,这些国际计量单位均难以度量。还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5缺乏全产业链计量控制[/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可细分为:上游供应产业,由原料、辅料、生物化学试剂、药包材、制药设备生产企业构成,主要输出产品为原辅料、中间体、药包装材料和制药机械装备等;中游药物加工产业由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及科研院所组成,主要从事药物创新研发、药物试验、中试生产及商品化生产,输出商品化药物;下游需求产业包括生物药物冷链运输及存储单位,医院、免疫站、药店和药品使用者。[/color][/size] [size=18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9/202409021258543851_5860_1638093_3.png[/img][/size] [align=center][size=18px][color=black]图2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图[/color][/size][/align] [size=18px][color=black] 目前生物医药企业的计量控制主要集中在中游药物研发和药物生产环节。缺少对上游原辅料、菌种毒株、药包材等输入产品的计量控制,以及下游药品运输、仓储环境的计量监控。[/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3.2.6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检定结果认可度较低[/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大型生产企业一般均具备较为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设置有专业计量室,负责企业计量器具的管理、期间核查工作,并建立有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部分企业的企事业单位计量最高标准通过了计量标准考核,具备对企业内部非强检计量器具执行检定的能力与资质。一般对压力表、秤、玻璃量器等使用量较大、价值较低、计量性能要求不高的计量器具采用内部检定的方式进行溯源,符合相关计量法律法规要求。但在GMP实际评审过程中,此种溯源方式常不被评审专家认可,以致大量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未能有效发挥测量作用,仅用于期间核查使用。 [/color][font=黑体]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技术综合能力的解决方案[/font][/size] [size=18px][color=black]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制品的销售额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最具成长性产业之一。就国内而言,目前已基本形成6000亿[/color][font=times new roman][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8000亿级别的生物医药市场。可以预见,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全溯源链的计量,促进计量检测技术的规范应用,使之与生物医药产业相融合,是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的应用计量检测技术,要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特色及战略要求,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使命,不断提高计量科技创新能力,使计量检测技术不断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促进、引领和创新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color]4.1加强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制定[/size] [size=18px][color=black] 加强生物医药领域、计量检测技术领域专家合作交流,促进生物医药检测行业与计量溯源体系相融合,制定适用于生物医疗行业的计量技术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通过计量技术、量值溯源理论提升生物医药行业检测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明确各类型计量器具溯源方式,以及计量服务机构评价方案,为生物医药企业遴选计量服务机构、评价溯源结果提供技术指导。[/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4.1.1、制定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价方法[/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结合各生物制药领域计量器具使用需求、特点,制定根据计量器具种类、使用地点,明确溯源周期评价方法。鼓励计量校准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校准以外的增值服务,协助企业完成计量器具溯源周期评估。[/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4.1.2研究符合生物医药产业特点的计量器具溯源方法[/color][/size] [color=black] [size=18px] 紧密结合生物医药产业专用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需求,针对目前计量溯源方法与医药产业计量器具溯源要求的不适应性,建立和完善产业专用计量标准、产业专用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切实提高产业量值溯源的能力。重点突破产业量值溯源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创新计量技术及服务模式,保障产业科学发展。通过制定专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计量溯源标准,根据不同领域、行业要求以标准的形式明确关键领域的计量器具溯源参数、准确度要求,解决生物医药行业生产设备中温度、压力、转速、溶解氧、二氧化碳浓度、糖含量、pH值等传感器进行整体的、在线的检测缺少可行性依据的问题,为企业制定计量器具溯源方案提供依据,作为校准服务提供机构申请实验室认可项目的方法文件。对在线式传感器探讨远程监控的溯源方法,研究具备远程赋值、远程验证功能的在线检测传感器,逐步代替现有设备。进而推动我国生物医药整个产业链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成功转型。[/size][/color] [color=black] [size=18px] 4.1.3、提供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参数测量技术方法[/size][/color] [size=18px][color=black] 紧密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技术需求,通过延展计量溯源链,确保参数测量结果量值的准确应用,拓宽测量结果量值的科学应用范围,增强产业关键参数测量技术能力与服务水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计量分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1)建设关键测试参数的量值溯源能力。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自上游原料、辅料、药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环节,中游药品生产的过程监测和质量控制环节,洁净气体、注射用水的质量控制环节设计全流程关键计量测试参数实施、动态溯源方案;[/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2)研究关键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和装备。研制微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反应器、植物细胞反应器、酶反应器、制剂装备、培养基配置设备、原料预处理及输送设备、分装设备、制水设备的监测参数的在线计量装置。研制洁净厂房、生物安全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等环境的环境监测设备及远程计量检测装置;[/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3)建立生物技术关键参数测试能力。完善基因参数测量、蛋白质图谱测量、微生物定量测量、生物纳米、生物芯片测量能力;[/color][/size] [size=18px][color=black] (4)建立基因工程技术类仪器、微生物和细胞工程技术类仪器性能评价能力。建立药品生产装备过程监测参数的性能评价能力,对以填平、温度计、环境实验箱为代

  • 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平台花落南京

    [align=left] 5月12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南京市政府联合开展全省“世界计量日”宣传纪念主题活动,主会场设在南京市。会上,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为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南京)揭牌。[/align][align=left] 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孙宁介绍,该中心是全国唯一一所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将为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生命周期的高端、前沿计量测试等技术服务。[/align][align=left] 活动中,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近年来江苏省计量创新发展系列成果,南京市占有4项。该局局长朱勤虎对南京市计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全省计量人开拓创新、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强监管、服务发展,不断推动江苏省计量工作水平持续提升。[/align]

  • 微波高温合成氮化钒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

    微波高温合成氮化钒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

    近日,长沙隆泰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微波高温合成氮化钒生产技术在承德钢铁(集团)公司获得成功,使该公司世界领先的微波高温烧结产业化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迈进了一大步。众所周知,氮化钒是建筑用高强度的新Ⅲ级钢不可或缺的添加剂,取代传统的钒利用率低的钒铁,它的产业化将使我国每年节约近600万吨建筑用钢材;微波高温合成氮化钒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工艺简单,节约生产成本80%以上,产品质量稳定,一致性好,受到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首台氮化钒立式微波高温炉达到设计要求,正式投入生产达3个月,运行稳定。二期卧式微波高温炉也已将于4月中旬完成并交付使用。此技术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钒产业向精细化高端产品发展,还将广泛应用到其他铁合金高端产品的生产。[em28] [em28] [em28] [em28] [em28] [em28] [em28] [em28] [em28] [em28]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04/200504071418_3371_1264465_3.jpg[/im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