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基础应用

仪器信息网基础应用专题为您整合基础应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基础应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基础应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基础应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基础应用话题讨论。

基础应用相关的资讯

  • 李克强: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p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p p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p p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 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 /p p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p
  • 李灿院士:建议设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20760a6-beb0-4753-8bf7-183bbb6149b4.jpg" title=" 2018-03-12_224355.jpg" width=" 500" height=" 336"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 /p p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然而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却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和选拔“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的现象。 /p p   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李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p p   因此李灿委员建议,将目前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p p   strong  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 /strong /p p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90年代初成立以来,激励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极大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一些不足也暴露出来。 /p p   李灿委员认为,目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存在的问题就是“以论文为导向的一刀切”。 /p p   “比如很多做应用基础研究的学者,为了完成评价体系的论文数量要求,也会拿一些文章出来。”李灿委员表示。 /p p   “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另一些做基础科学研究的学者,不能静下心来坐冷板凳,针对重大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做研究,长线的去坚持。” /p p   “不可否认,论文是需要的,但完全依靠这一个指标,就会在实践中略显偏颇。”李灿委员指出:“其实除了论文之外,应用基础研究学者的优秀专利,或者其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成效,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 /p p   李灿委员认为:“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具有导向作用,以论文为核心就会导致一些年轻工作者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没有去攻克基础课学里的难题,又没有解决应用科学中的核心问题。如此下去,尽管我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p p    strong 建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 /strong /p p   “我国学术界往往混淆了基础研究的内涵,将基础科学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和应用科学的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放在一起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研究均‘一刀切’,以论文和论文影响因子为主要判据,这就使一些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工作和人才队伍受到严重影响。评审工作简单化,缺乏对研究工作本身的判断,弱化了对工作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 /p p   最近中办、国办也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p p   因此李灿委员建议,将目前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两项基金各有侧重,使得人才和成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p
  •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名单公示
    近日,科技部公示了“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信息,其中45个项目名列在内,涉及食品、标准物质、金属等多项监测技术研发,获得中央财政经费共计6.76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3-4.5年。 通知原文如下: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安排进行公示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2016年度项目信息进行公示。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 承担单位项目 负责人中央财 政经费 (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年)12016YFF0200100应对单位制变革的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定和溯源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段宇宁23204.522016YFF0200200时间频率基准及其传递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林弋戈19534.532016YFF0200300光辐射计量基标准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林延东22004.542016YFF0200400电学量子与几何量计量基标准研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劲劲1600452016YFF0200500气相分子化学反应精确操控与精密测量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22004.562016YFF0200600先进制造中关键参量的计量标准和溯源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思田19004.572016YFF0200700精密制造中的补偿和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张铁犁15004.582016YFF0200800航天空间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 坤23004.592016YFF0200900海洋声探测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陈 毅14564102016YFF0201000医学与健康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刘文丽31004.5112016YFF0201100重点领域急需化学成分量标准物质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马联弟34374.5122016YFF0201200大数据下新型电磁计量标准的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贺 青19004.5132016YFF0201300国家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刘若梅4253.5142016YFF0201400支持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发展的军民通用资源信息数据对接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李 英7593152016YFF0201500支撑重点领域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李鹏程7833162016YFF0201600典型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付 允12003172016YFF0201700导向标识系统设计、应用及评测技术标准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陈永权4003182016YFF0201800新型农业投入品与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与标准样品实物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杨曙明5004192016YFF0201900重要农林产品现代加工质量提升共性技术标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段新芳5003.5202016YFF0202000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胡静宜18003212016YFF0202100支撑重点领域工业三基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肖承翔9003222016YFF0202200先进结构材料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王丽娟4074232016YFF0202300生物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马爱进13453242016YFF0202400高端装备重要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究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夏晓理5763.5252016YFF0202500电子商务信息共享及交易保障共性技术标准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咸奎桐8813.5262016YFF0202600消费品质量安全管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刘 霞7003272016YFF0202700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国际标准研究(一期)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丁 露17003.5282016YFF0202800优势特色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李彦庆8503292016YFF0202900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一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汪 滨19713.5302016YFF0203000金属材料超声无损检测及微损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林树青21003.5312016YFF0203100游乐园和景区载人设备全生命周期检测监测与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沈功田25003.5322016YFF0203200高频跨境生物多目标高精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张永江22694.5332016YFF0203300典型石化装置动设备检测监测与完整性评价技术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李连生17003.5342016YFF0203400重大复杂机电系统服役质量检测监测及维护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湖南大学黄守道12003.5352016YFF0203500国产自主高端核心集成电路检测技术研究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沈红伟7503362016YFF0203600柔性等新型显示检测技术研究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李小放7503372016YFF0203700重要贸易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白 桦25004.5382016YFF0203800科研实验室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宋桂兰12003392016YFF0203900支撑&ldquo 一带一路&rdquo 贸易便利化的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刘宗德10003402016YFF0204000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魏 昊16733412016YFF0204100服务认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生 飞15003422016YFF0204200国家质量基础(NQI)作用机理及评估技术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商泰升10004.5432016YFF0204300石墨烯等碳基纳米材料NQI技术研究、集成与应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任玲玲20004442016YFF0204400支撑碳排放交易的典型共性技术与标准研究及集成应用示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陈 亮19003452016YFF0204500家具产品中挥发性有机物NQI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季 飞20004  公示时间为2016年6月22日至2016年6月26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联系人:裴志永、秦媛  联系电话:010-58884887/4881  传真:010-58884889  电子邮件:pei@acca21.org.cn  qy1978@acca21.org.cn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2016年6月22日
  • 梅特勒托利多:《热分析应用基础》即将出版
    由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瑞士总部热分析专家著作、由梅特勒托利多中国热分析专家翻译的《热分析应用手册系列丛书》之《热分析应用基础》(中文版)即将于2011年1月由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热分析应用基础》是该系列丛书的一个重要分册,系统全面介绍了各种热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诸如DSC、TGA、TMA、DMA、热光分析、TGA/MS和TGA/FTIR联用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以及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表达,并着重阐述了玻璃化、二元相图、纯度测定、多晶型、吸附分析;还从热分析实验方法、条件(参数)选择到评价体系、实施方案制订了若干步骤。最后附有ISO、ICTAC等国际组织制订的各项热分析标准。 截止到目前,《热分析应用手册系列丛书》中文版已有《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树脂》、《弹性体》、《逸出气体分析》及本书在内的5本分册。 《热塑性聚合物》介绍了热塑性聚合物在加热时熔融或流动,由无规缠结的(无定形热塑性塑料)或以微晶方式部分有序的(半结晶热塑性塑料)线性大分子组成。它们在农业、汽车工业、航空业、建筑工业、电气工业、纺织等行业广泛运用。本书不仅可作为应用手册查询,也可以作为实验指南,对热分析工作者及热分析学习者有帮助和裨益。 《弹性体》分册通过大量实例全面深入地介绍和讨论了热分析在聚合物弹性体方面的应用,第1至第3章热分析方法简介,弹性体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弹性体的基本热效应,第4至第5章介绍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包括对结果的详细解释和导出的结论。 《热固性树脂》分册通过大量实例全面深入地介绍和讨论了热分析在热固性树脂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热分析技术DSC、TMDSC、TGA、TMA和DMA等简介;热固性树脂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热固性树脂的基本热效应;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热分析一固化反应(等温固化、光固化、后固化、反应动力学等)、玻璃化转变(Tg与固化度、Tg的各种测试法、固化反应中的玻璃化、凝胶化、时间一温度转换图等)、填料和增强纤维等的影响、印制线路板分析(Tg、分层、老化)、缩聚、加聚、层压板、黏合剂等。 《逸出气体分析》分册着重阐述TGA-FTIR和TGA-MS两种联用技术。第一部分讲述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也包括一些实际内容和介绍图谱的解析。第二部分讨论用TGA-FTIR和TGA-MS做的15项不同的应用,以及两个相对较少使用的TMA和MS联用技术的应用。 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会对我国热分析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对热分析仪器的直接操作者和应用者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若有需要,可通过全国新华书店、各网站及东华大学出版社购买。
  • 重点支持11个领域!广东省组织申报2023年度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通知粤科函基字〔2022〕1324号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决策部署,围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源头供给为目标,根据我省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有关要求,启动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遵循多元导向原则,即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应用牵引,鼓励由科技界和产业界共同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催生重大技术创新;又坚持原创导向,紧扣国际前沿,加强前沿探索和“从0到1”的基础研究。项目旨在提升我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凝聚和培养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学科人才,实现重大原创成果“点”的突破。二、支持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原创导向,坚持需求牵引,重点支持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前沿基础新材料、新一代通信网络、未来计算、先进制造、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绿色低碳能源、资源与环境、现代种业、数理与前沿交叉11个领域。申报人可登录“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在预申报书填报页面查看各领域具体的资助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内容只供申报人作为申报参考使用,请注意保管,严禁转载发布)。三、项目类别项目分为“旗舰”、“基石”两类,“旗舰”项目拟支持10项左右,每项资助经费1000~2000万元,按实际需求申请预算;“基石”项目拟支持20项左右,每项资助经费为50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均为5年,资金分批次拨付。1.“旗舰”项目:支持领军科学家集中和整合优势科研资源,有组织的开展原创研究,力争产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重大原创成果。2.“基石”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已有较好基础的前沿方向进一步开展系统性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推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四、申报方式项目采用预申报制,通过预申报评审的项目,再组织正式填写申报书。预申报环节主要报送项目选题,包括科学问题陈述、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基础等内容,材料要求如下:(一)科学问题陈述。围绕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立足11个重点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进一步凝练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出明确的预期目标,内容不超过1000字。(二)主要研究内容。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的内涵和难点,阐述项目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重点,内容不超过1000字。(三)创新点。分析与国内外先进研究水平的对标情况,重点阐述项目前沿创新点,内容不超过1000字。(四)研究基础。围绕预期目标,重点阐述牵头申报单位的科研基础、团队基础、科研设施基础等,内容不超过1000字。五、申报条件要求(一)项目负责人及核心成员。1.“旗舰”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是本领域内有较深学术造诣和影响力,且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领军科学家;具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和大兵团作战组织能力;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负责人应有主持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或国外、港澳地区同级别以上基础研究项目经验,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负责人应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60周岁[196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65周岁[195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2.“基石”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是本领域内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已形成较稳定的研究团队,在相关基础研究领域已取得突出成绩;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45周岁[197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3.项目负责人应是广东省内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的全职聘用人员,能实质性承担项目的组织实施,可保证项目研究的主要时间和精力。4.核心成员不超过15人,以中青年科学家为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数不低于80%,牵头申报单位的全职核心成员比例应不低于1/3,杜绝出现不实质参与科研活动的知名科学家挂名的情况。5.“旗舰”、“基石”的项目负责人及核心成员不能重复。(二)申报单位。1.牵头申报单位应为项目负责人的受聘单位,是广东省内注册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申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具备开展重大基础研究的条件,在项目实施中承担核心科研任务。2.牵头申报单位为企业的,应为科技领军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意愿和保障能力,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或技术创新中心;2019~2021年年度R&D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且费用不低于1500万元。企业集团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母公司或子公司,满足申报条件的均可牵头申报项目,但不得借用集团内非本公司资源,如核心技术所有权、科研人员、资产、业绩等进行申报。3.牵头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应有良好合作基础,在预申报时附上合作研究协议,明确资金分配、成果归属等情况,并将协议上传至“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预申报阶段可不提供签章,待进入正式申报时需签章完整并与预申报文稿一致),数量合计不超过3家。鼓励联合港澳、国外一流团队共同申报(国外人员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且须在“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中上传“境外人员知情同意函”的电子扫描件,模板在“附件清单”中下载)。鼓励已处于行业技术前沿的科技领军企业为解决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出需求、投入资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申报项目。4.牵头申报单位原则上分配省级财政资金最大份额。企业牵头申报,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的财政总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企业参与申报,须有自筹经费投入。(三)申报限制要求。申报单位应加强组织引导,充分考虑基地—团队—人才一体化布局,对项目负责人的申请资格和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确保推荐高水平的项目选题和科研团队,“旗舰”项目每个领域推荐不超过1项,合计推荐不超过5项;“基石”项目每个领域推荐不超过2项,合计推荐不超过10项。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进行申报(以下所列“在研”项目指本次申报开始日前,项目验收申请书未在“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提交,或验收申请书已提交但未经项目承担单位审核通过的项目):1.项目负责人有逾期一年未验收的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目负责人在研主持的省科技计划项目数合计达3项(含)以上(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3.项目负责人有以下任意1项(含)以上在研主持项目: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项目获省财政支持总额度500万元及以上)、省级重大人才工程团队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省市联合基金粤港澳团队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广东)集成项目;4.项目负责人已申报2023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卓越青年团队项目;5.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6.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如在以往项目基础上提出的新项目,应在“预申报书—研究基础”中简明阐述二者的异同及发展关系);7.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有尚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或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8.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有违背科研伦理道德及科研诚信的行为。六、其他事项申报单位按要求组织团队编写预申报材料,于2022年10月25日24:00前(系统将于2022年9月29日8:00开放申报填写),通过“广东省政务服务网”或“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http://pro.gdstc.gd.gov.cn/egrantweb/)提交。申报单位按要求完成项目推荐后,需在系统上传由申报单位加盖公章的“推荐函”(推荐函模板可在“附件清单”中下载)。预申报阶段无需报送纸质材料,通过预申报的项目,再提交正式申报书、详细实施方案等材料,相关要求另行通知。预申报操作指引:项目负责人账号登录—申报管理—填写申请书—新增项目申请—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预申报;单位管理员账号登录—申报管理—项目管理—审核申请书—进入审核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预申报。七、联系方式(一)申报业务咨询。龙吟、王依莉,020-83163452、83163881(二) 阳光政务平台技术支持。联系电话:020-83163338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9月24日
  • 3.754亿! 2021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公布(面上+杰青)
    p   昨日,广东省科技厅公示了2021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764项,拟拨付金额3.754亿。其中,面上项目2654项,拟拨付金额2.654亿 杰出青年项目110项,拟拨付金额1.1亿。 /p p   全部项目清单: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11/attachment/627d6e42-e43c-4162-96cd-c65cd00ef09c.pdf" title=" 2021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拟安排表.pdf" 2021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拟安排表.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11/attachment/9558fdaf-95e6-4a38-a4df-6ba4757fc391.pdf" title=" 2021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拟安排表.pdf" 2021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拟安排表.pdf /a /p p br/ /p
  • 联科生物授课“流式细胞术基础与应用”培训班
    6月18日下午,联科生物在浙江大学纳米院举办的“流式细胞术基础与应用”培训班上,就“流式检测常见实验的优化方案”给学员们讲了生动的一课。流式检测中,通常会有重复性差,结果不稳定等等问题,联科生物告诉大家如何去改善和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并对凋亡的补偿调节以及周期检测的流程给予了标准化的建议,让大家在检测时能够轻松的设置好机器,更快的拿到准确的结果。课程完毕后,学员表示很感兴趣,与我们进行了热烈和良好的沟通。a{ color:#0033CC text-decoration:none } a:hover{ color:#ff6600 text-decoration:none } table td{ padding-left:15px } 阅读原文:http://www.liankebio.com/ArticleShow/articleID/2014060025.html
  • HORIBA课程预告|两天快速掌握光谱基础知识&热门应用【5月30~31日 · 上海】
    光谱千万条,研究条。2019年站,HORIBA 光谱学院——走进校园培训班将于5月30~31日来到上海理工大学!光谱学院培训班是HORIBA推出的公益性非盈利课程,主要是为了帮助用户了解光学光谱等方面的知识和仪器应用,在天津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举办后,反响热烈。此次上海理工大学站,不仅有资深工程师对光学光谱、拉曼光谱和薄膜分析等基础知识及应用进行介绍,还有特邀的复旦大学研究员张立武老师以及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谷付星老师针对当前的热点应用做经验分享,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不要错过噢。强烈推荐以下人员参与材料、物理、化学、生命科学、镀膜、地质等专业的学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光谱仪器使用者工业研发人员等一、课程目的通过本次课程,HORIBA将帮助您了解光谱技术基础概念、原理、应用及硬件熟悉拉曼光谱等分子光谱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掌握薄膜分析及相关仪器应用解决研究过程中相关应用及技术疑问开拓光谱技术应用视野二、课程内容01光谱基础知识光谱如何产生光谱仪、光栅、探测器介绍光谱仪搭建技巧真空紫外光学光谱02分子光谱拉曼光谱及应用纳米拉曼光谱(AFM-拉曼联用)荧光光谱基础及应用03薄膜分析及其他椭圆偏振光谱基础及应用辉光放电光谱基础及应用轻松学:阴发光基础知识轻松学:显微X射线荧光基础知识粒度分析简介轻松学:大分子相互作用(SPRi)分析技术04热点应用拉曼用于大气雾霾颗粒物研究张立武研究员 (复旦大学)光谱技术在微腔光学中的应用谷付星副教授(上海理工大学)三、主办方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先进光学制造人才培养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四、时间地点5月30日—31日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五、费用5月10日前付款标准价格:350元/人套餐价格(3人及以上):320元/人5月24日前付款标准价格:450元/人套餐价格(3人及以上):410元/人注:费用包含课程教材《光谱系列入门知识合集》(价值300元)及培训期间午餐和茶歇。六、报名方式长按二维码快速报名2019光谱学院欢迎您的参加! HORIBA Optical SchoolHORIBA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普及光谱基础知识,旗下的Jobin Yvon(科学仪器事业部前身)更有着近200年的光学、光谱经验,HORIBA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为此特创立 Optical School(光谱学院)。无论是刚接触光谱的学生,还是希望有所建树的研究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资料及课程。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分享方式,使您对光学及光谱技术有更系统、全面的了解,不断提高仪器使用水平,解决应用中的问题,进而提升科研水平,更好地探索未知世界。
  • 六部门印发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通知 强调试剂研发应用等
    p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制定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文件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学科交叉、跨界合作、产学研协同成为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高水平基础研究的供给和支撑,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战略意义凸显。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特提出十点举措,包括加强基础研究统筹布局、完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基础研究、改革项目形成机制、改进项目实施管理、改进基础研究评价、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 /p p   其中,十项举措中特别提到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科研试剂研发——在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部分,文件提到要 strong 加强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深化新购仪器设备购置查重评议,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加强实验动物资源和科研用试剂的研发与应用等。 /strong /p p   此外,文件还提到未来要完善基础研究支持机制, strong 重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strong ,形成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跨学科领域协同开展重大基础研究的稳定机制。 /p p br/ /p p   详细内容请查看下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 /strong /p p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工程加速渗透与融合,科学研究的模式不断重构,学科交叉、跨界合作、产学研协同成为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急需高水平基础研究的供给和支撑,需求牵引、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战略意义凸显。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突出目标导向,支持自由探索,优化总体布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方式,营造创新环境,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p p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特提出以下重点举措。 /p p   一、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 /p p   1. 加强基础研究统筹布局。坚持基础研究整体性思维,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日趋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强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部署,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基础问题,为国家重大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强化目标导向,支持自由探索,突出原始创新,强化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鼓励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制定基础研究2021—2035年的总体规划。 /p p   2. 完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作用,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团队建设,加强面向国家需求的项目部署力度,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优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地和人才计划中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强化对目标导向基础研究的系统部署和统筹实施。 /p p   二、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p p   3. 切实把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完善适应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对“人”的支持。重点围绕优秀人才团队配置科技资源,推动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在一起共同开展研究。落实科研人员在立项选题、经费使用以及资源配置的自主权,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强化对承担基础研究国家重大任务的人才和团队的激励,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实行年薪制和学术休假制度,对科研骨干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倾斜。加快推进经费使用“包干制”的落实落地。认真落实《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安排好纯理论基础研究、对试验设备依赖程度低和实验材料耗费少的基础研究项目间接费用。 /p p   4. 支持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引导企业面向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前瞻部署基础研究。扫除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新,在科研模式、评价体系、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内控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推动产学研协作融通,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贯通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 /p p   三、深化项目管理改革 /p p   5. 改革项目形成机制。健全基础研究任务征集机制,组织行业部门、企业、战略研究机构、科学家等共同研判科学前沿和战略发展方向,多方凝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一线的重大科学问题。提高指南开放性,简化指南内容,不限定具体技术路线,对原创性强的研究探索以指向代替指南。合理把握项目规模,避免拼凑和打包,保证竞争性和参与度。推行评审专家责任机制,强化“小同行”评审,应用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评审须增加应用和产业专家。推进评审活动国际化。优化完善非共识项目的遴选机制和资助机制,建立非共识和颠覆性项目建议“网上直通车”,全时段征集重大需求方向建议。对于具备“颠覆性、非共识、高风险”等特征的原创项目,应单独设置渠道,创新遴选方式,探索建立有别于现行项目的遴选机制。对原创性项目开通绿色评审通道。 /p p   6. 改进项目实施管理。在调整参与人员、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和经费开支科目方面赋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的自主权。实施“减表行动”,简化预算测算说明和编报表格。建立定期评估与弹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制度,减少评估频率,可依项目自主申请开展中期评估,三年以下的项目不再进行中期评估。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全程跟踪,对实施好的项目加强滚动支持,对差的项目要及时调整。项目完成情况要客观评价,不得夸大成果水平。将科学普及作为基础研究项目考核的必要条件。稳步提升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基地的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基础研究人才、项目等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交流和国际合作。 /p p   四、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 /p p   7. 改进基础研究评价。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基础研究评价要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反映基础研究特点,实行分类评价、长周期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基础研究论文发表后的深化研究、中长期创新绩效评价和成果转化的后评价工作。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建立免责机制,宽容失败。高校、科研院所要严格落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 /p p   8. 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评价考核和后补助机制,深化新购仪器设备购置查重评议,强化管理单位主体责任,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推进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科技资源库(馆)。加强实验动物资源和科研用试剂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完善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体系。 /p p   五、完善支持机制 /p p   9.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加大对长期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团队和科研基地的稳定支持。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长期稳定开展基础研究,坚持本土培养和从外引进并举。认真落实《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重要方向,自主组织开展基础研究。重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形成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跨学科领域协同开展重大基础研究的稳定机制。 /p p   10. 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逐步提高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部省联合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共建科研基地等方式,推动地方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强化地方财政对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积极推动与各行业设立联合基金,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科学问题。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支持社会各界设立基础研究捐赠基金。 /p
  • 斥资9千万元 国家光伏基础材料及应用产品质检中心落户新余
    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在江西省新余市筹建“国家光伏基础材料及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落户新余,对促进新余市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委、市政府对国家光伏基础材料及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申报筹建高度重视,早在2008年市政府和省质监局就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筹建申请 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和专家调研组多次到新余市实地考察光伏产业发展和筹建工作准备情况 市政府今年又成立了国家光伏质检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筹建工作实施方案 尤其是省、市质监局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跟踪落实工作,省、市质监部门的主要领导多次到国家质检总局汇报协调。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今年10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以(国质检科〔2010〕565号文)正式批复同意在新余市筹建国家光伏基础材料及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标志着新余市光伏国检中心申报成功,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光伏产业国家级质检中心。   该中心筹建期为18个月,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人民币。承担单位将按照筹建要求和规划,精心组织,抢抓进度,争取尽快完成各项筹建工作任务,早日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考核验收。
  •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5月24日发布通知,对“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5月24日至2017年6月7日。该专项指明了“食品、环境现场仪器与方法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等仪器专项的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全文如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strong /span /p p   国家质量基础(NQI)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等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p p   为推进我国NQI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13个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思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5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中国标准国际化、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和典型示范。 /p p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NQI总体水平达到并跑,在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 为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做出实质性贡献,研制计量基标准和测量装置100~120 台/套,研制国家标准物质500~600项,计量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实现超过100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社会公益和产业共性国家标准1000 余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填补社会公益和重要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项,新装置51台/套,诊断产品70种,实现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核心技术突破 建立6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5 套以上全链条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p p   本专项执行期为2016年至2020年。各任务落实以项目为主,2018年拟部署41个重点任务,总概算约4亿元。重点研究高精度计量仪器、标准器和扁平化量值传递计量技术,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以及开展NQI技术在典型领域的集成示范。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执行期为3年,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的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5个。 /p p   本专项指南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新领域计量标准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1超大带宽信息传输计量基标准和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5G通信中信道、微波及太赫兹等关键参数计量技术,建立THz功率和噪声、3D MIMO角度、时延和OTA计量基准和标准 研究高速信息传输、数字视频和显示等计量关键技术,建立高速脉冲、数字调制、超高清视频抖动、片上散射和天线、光纤光栅传感和智能显示计量标准装置 研究云服务器和网络流量计量技术,建立宽带速率、网络设备能效、云存储计量标准装置。 /p p   考核指标:1. 通信与信息计量基标准装置13台/套:⑴ WR-3功率计量基准,标准不确定度u:2.5%~5.0% ⑵WR-5噪声计量基准,噪声温度u:≤3% ⑶3D MIMO信道参数标准,(30~3000)ns时延u:(5~25)ns ⑷上升时间(2~100)ps脉冲标准,u:≤0.3ps ⑸数字调制计量标准,QAM调制EVM,u:≤0.08% ⑹超高清视频基带抖动计量标准,u:(0.01~0.05)UI ⑺100kHz~110GHz片上及通信器件散射参数计量标准,反射系数u:0.01~0.05,传输系数u:(0.01~0.4)dB ⑻(18~70)GHz在片天线计量标准,增益u:(0.25~0.5)dB ⑼(1510~1640)nm光纤光栅传感解调计量标准,波长u:≤0.3pm ⑽智能显示动态光学参数计量标准,响应时间u:≤0.25ms ⑾(256kbps~1Gbps)宽带网络速率计量标准,u:≤1% ⑿网络设备能效计量标准,u:≤3% ⒀云计算环境下存储计量标准,u:≤2%,每套计量标准装置的核心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2项。 /p p    strong 1.2水运工程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含沙量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 研究建立港口航道淤积计量检测方法、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 研究建立浅浊水域底物与地质结构精细探测分辨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 /p p   考核指标:计量标准装置5套:⑴含沙量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标准合成不确定度u:1% ⑵淤积厚度计量标准装置,u:0.2% ⑶底物分辨率计量标准装置,u:1cm ⑷水下地层剖面分辨率计量标准装置,u:2cm ⑸水下超短基线定位计量标准装置,u: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 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2.1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研究及应用示范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制高精度一维、二维栅格等具有关键特征参量的纳米几何结构长度计量标准器 研究纳米几何结构长度计量标准器的定值、校准和溯源方法 建立纳米计量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在重点产业开展纳米计量关键技术的典型示范应用。 /p p   考核指标:1.研制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5种:⑴(200~2000)nm周期的一维栅格标准器3种,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5%,⑵(1000~5000)nm周期的二维栅格标准器2种,u:5%。2.申报纳米计量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项。3.在微电子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20家企事业单位示范应用。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p p    strong 2.2 多参量高稳定度计量标准器的研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制微小力值、重力、容量等高稳定度力学现场校准计量标准器 研制覆盖紫外至太赫兹波段的光辐射度量值传递标准器 研制用于放射诊疗及辐射监测的电离辐射标准器 研制用能产品能效量值传递标准器 研制高稳定度超高压力量值传递标准器 研制基于相干布居数囚禁原理的高频率稳定度冷原子钟。 /p p   考核指标:1.计量标准器13套:⑴微小力值传递标准器,标准不确定度u:2× 10-2 ⑵重力传递标准器,u:1× 10-8 ⑶液体静态容积标准器,稳定性± 5´ 10-5 ⑷太赫兹功率传递标准器,u:2% ⑸弱光照度亮度传递标准器,测量范围(1× 10-7~1)lx和(1× 10-4~1× 103)cd/m2 ⑹光谱型紫外辐射照度标准器,u:1.5% ⑺(500~1000)nm光谱范围内高吸收比标准器,吸收比达到0.999,u:0.0002 ⑻60keV~3MeV光子眼晶体剂量当量标准器,u:(5%~10%) ⑼(10~105)Bq甲状腺(碘)活度标准器,u:3% ⑽(2000~7500)W制冷量能效量值传递标准器,u:(0.5%~1.0%) ⑾(20~150)kV实用峰值电压传递标准器,u:1% ⑿(150~1000)MPa超高压力量值传递标准器,u:(2.5~5)× 10-5 ⒀相干布居数囚禁冷原子钟装置,长期(大于10000秒)频率稳定度优于2´ 10-13。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2项,制定计量技术规范(送审稿)不少于4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p p    strong 2.3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装置开发与应用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痕量肽段杂质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新技术,研制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的计量检测装置,包括研究痕量肽段高效离子化技术、离子高效传输技术、选择性富集技术以及高效裂解技术,开发肽段杂质准确测量软件、专用数据分析软件及谱库检索软件 开发高纯多肽中肽段杂质测量的标准化方法,并在多肽类药物杂质分析中示范应用。 /p p   考核指标:1. 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检测定性装置1套:质量范围(50~10000)Th,分辨率优于30000,不少于2种离子裂解模式,含量0.01%以上肽段杂质精确定性分析 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检测定量装置1套:质量范围(50~2000)Th,单位质量分辨率,装置检测灵敏度1pg利血平 S/N≥150000:1,含量0.01%以上肽段杂质定量重复性优于5% 建立翻译后修饰蛋白、含二硫键多肽、直链大分子多肽中杂质分析,开展3种多肽类药物中杂质准确分析方法的典型应用。2.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2项,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 /p p    strong 2.4高精度重磁计量标准装置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铁磁材料共振参数分析技术,研制微波铁磁材料共振参数计量标准装置 研究铯原子抗弛豫技术及磁场实时跟踪技术,研制高精度铯光泵原子磁力仪 研制高灵敏度振动样品磁强计及量传用磁矩标准样品的校准装置 研究适合于极地考察等低温气候条件下海洋重力计量溯源技术,建立沿海重力校准站网。 /p p   考核指标:1.高精度磁性计量标准装置4台/套:⑴(1~20)GHz微波铁磁材料共振参数计量标准装置1套,谐振点磁场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7.5% ⑵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1台,u:1.5´ 10-9T ⑶高灵敏度振动样品磁强计1套,灵敏度10-10Am2 ⑷磁矩标准样品的校准装置1套,u:0.3%。2.可溯源的沿海重力校准站网1个,网点数不少于8个,u:1´ 10-6m/s2。3.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p p    strong 2.5多自由度系统位置与姿态过程控制计量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位置与姿态高精度实时校准和溯源的扁平化量值传递技术,建立空间位置与姿态国家计量标准装置 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动态曲线轨迹过程中的运动几何特性,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几何参数的在线计量装置 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几何参数评价的运动学模型和修正系统。 /p p   考核指标:1. 计量装置2套和软件系统1套:⑴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位置与姿态国家计量标准装置,空间位置和姿态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7μm+5× 10-6L(位置)、30″(姿态角),注: L是测量长度,单位为m ⑵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在线计量装置,轨迹位置和姿态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30μm +5× 10-6L(位置)、30′(姿态角),注: L是测量长度,单位为m 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修正补偿软件系统,修正后运动轨迹和理论轨迹的偏差减小10%以上。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p p   strong  2.6食品、环境现场仪器与方法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研究内容:研究食品、环境现场仪器的校准技术 研究现场快检技术的共性及特性验证评价关键技术 研究电化学与生物技术结合的便携式现场检测仪器用快速分析方法和计量溯源与评价技术 研制生乳中蛋白、非脂溶性固体等基础指标、动物体液中瘦肉精类物质、水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等食品和环境分析仪器校准用系列标准物质。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考核指标:1.制定食品、环境现场仪器校准规范或国家标准(送审稿)4项。2.建立酶联免疫、红外光谱、生物传感现场快检技术的计量验证评价技术4种。3.国家标准物质12种:提供包括蛋白等6项基础指标、瘦肉精类、重金属元素、环境形态分析仪校准用国家级标准物质12种,特性量不少于30个,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纯度标准物质≤0.5%,溶液标准物质≤1.5%,基体标准物质≤6%。4.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2项。 /span /p p   strong  2.7电能与电子气体关键计量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直流电能表检定方法,直流电能表型式评价方法 研制氢燃料电池用高纯氢检测标准物质 研究直流突变、纹波等电能质量分析共性技术 研究磁悬浮轨道交通、光伏直驱空调等典型应用中的直流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p p   考核指标:1. 计量标准装置5套:⑴10 mV~1.15 kV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功率/电能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0.001% ⑵10 mV~1.15 kV直流电能表计量标准装置,功率/电能u:0.0025% ⑶DC~100 kHz直流电能质量分析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0.05% ⑷磁悬浮轨道交通直流能耗动态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0.05% ⑸光伏直驱空调直流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0.02%。2. 氢燃料电池用高纯氢检测等国家标准物质10种,特性量不少于10个,u& lt 5%。3. 计量检定规程(送审稿)2项。4.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4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 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 /strong /span /p p    strong 3.1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人脸、动态签名和声纹等的数据格式标准 指纹型骨架、指静脉和手型轮廓等的数据格式符合性测试方法标准 术语及系统图符标准 访问控制场景分级评价、操作评估、机器可读测试数据和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估等性能测试方法标准 卡上生物特征识别标准 互联网金融生物特征识别标准 程序接口和交换格式框架标准 呈现攻击、安全评估及安全防范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 /p p    strong 3.2技术标准研制方法、技术推广服务和品牌提升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标准技术内容的确定原理和方法标准、标准制定机制及程序标准 衡量标准化效益的测评方法和技术标准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评估、科普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标准 标准化第三方评估技术标准 品牌培育方法和品牌管理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 /p p    strong 3.3质量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挖掘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机构管理、资产管理、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安全生产等基础通用领域信息分类编码、元数据、符号代号国家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元/元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标准 基于制造业大数据的知识建模、数据字典和装备试验数据管理标准 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整合评价技术标准 缺陷产品召回信息挖掘与追溯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5项。 /p p    strong 3.4支撑重大环保设施高质高效运营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重大环保设备和新材料的质量、能效及高效能评价技术标准 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重大环保系统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 提出重大环保设备和系统设施优化控制集成解决方案,并在冶金、建材、化工、市政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0项,形成重点行业环保设备和系统设施优化控制集成解决方案10套。 /p p   strong  3.5重要建筑、港口及海洋科考领域灾害与风险防控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重要建筑领域抗震、减隔震及地震灾害评估技术标准 港口危险货物仓储、集装箱运输作业安全保障及风险防范技术标准 海洋调查和科学考察安全保障技术标准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0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4. 产业共性技术标准 /strong /span /p p    strong 4.1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分级与保护改良共性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风险管控、土壤改良、污染防治等技术标准 草原时空配置利用、生态系统恢复、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技术标准 筛选影响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土壤质量关键指标,研究盐碱地改良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p p    strong 4.2农业清洁与循环生产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农作物秸秆在收储运、原位还田、基料化栽培、基料化无土草毯生产、饲料加工等方面的循环利用技术标准 畜禽养殖污染物和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堆肥、抗生素消减等技术标准 农药化肥减施技术标准 农业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分类与安全回收技术标准 粮油、果蔬废弃物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活性物质和功能物质提取、酵素加工等技术标准 循环农业质量与效率评价技术及方法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p p    strong 4.3智慧农业生产流通设施与管理控制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果蔬智能温室环境信息感知与自动控制等标准 主要大田作物种植自动化监测以及施肥、灌溉、施药精准作业控制等农业生产物联网测控标准 主要畜禽与水产品规模化健康养殖环境监控、精准饲喂等标准 鲜活果蔬畜禽肉及水产品智能化分级、储藏保鲜、配送设备与服务等标准 农业生产经营智慧化管理所需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描述与接口等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 /p p    strong 4.4制造服务关键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制造服务体系架构等制造服务基础标准 产品性能监控与智能故障诊断等产品运维服务技术标准 管理体系、服务与评价、预测性维护等生产设施管理标准 工业云服务实施规范、制造资源接入等工业云服务技术标准 个性化定制的交互、设计、生产等定制化服务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 /p p    strong 4.5 煤层气、页岩气及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煤层气开发、利用与采气采煤一体化过程中以及页岩气资源勘查、地质评价与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方法、技术、管理等关键标准 煤气化、煤直接液化、煤热解提质分级利用等现代煤化工领域的基础、方法、产品与能耗等关键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p p    strong 4.6金融风险防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文本数据的金融风险监测信息语义要素分析、聚类分析、知识建模等技术标准 针对金融投资者(消费者)、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风险评价技术标准 银行卡、非银行支付、移动支付等各类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风险防控技术标准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信息风险防控技术标准 自助服务等各类金融服务过程风险防控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5项。 /p p    strong 4.7数字出版技术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标识与描述、分类、流程、质量检测、存储复用与交换等数字内容加工技术标准 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平台架构等数字内容传播技术标准 版权资源的标识与描述、加密、封装、可信计数、最小应用和保护单元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 /p p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0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5. 中国标准国际化 /strong /span /p p    strong 5.1战略新兴产业重要国际标准研究(二期)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航空航天、铁路应用、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工业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 /p p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20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p p    strong 5.2传统特色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二期)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中医药、鞋类、茶叶、武术、烟花爆竹等领域国际标准。 /p p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8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p p    strong 5.3电工和电器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电工装备、家用电器、智能照明、通信器材等领域国际标准。 /p p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p p    strong 5.4冶金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国际标准。 /p p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p p    strong 5.5建筑建材及材料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建筑、建材、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国际标准。 /p p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2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p p    strong 5.6机械装备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交通、农林等领域机械装备国际标准。 /p p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6. 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6.1 典型工业设备和产品检测监测云服务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石化装置、海工装备、起重装备、电气产品等典型工业设备和产品检测监测云服务关键技术和装备,包括大数据通讯、接口、测试技术与工具 先进传感技术、智能数据采集终端与集成系统 多源异构数据存储技术、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与分析算法库、数据挖掘技术及工具 设备和产品健康状态诊断、性能评估、故障预测、预知维修技术与方法 研发智能检测监测云服务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p p   考核指标:1. 大数据通用导入接口测试技术、集成测试技术、OPCUA通讯一致性测试技术等关键测试技术、工具不少于6项 2. 产品质量检测仪器与典型工业设备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不少于4台套,其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检测监测、数据挖掘、性能评估、状态诊断、故障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8项 4. 智能检测监测云服务平台、大数据通用测试平台2套,至少在3个行业应用示范,覆盖石化装置、海工装备、起重装备、电气产品等工业设备和产品数量不少于500台 5. 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项 6.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p p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6.2消费品中化学物质限量定值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玩具、婴幼儿用品、体育用品等消费品,建立制定化学物质限量的科学方法 研究消费者行为方式分析方法和指标,建立使用行为分析模型 研究内外部因素对化学物质迁移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开发不同暴露途径迁移量检测技术和检测装置,建立重点化学物质的迁移模型并阐明迁移规律,结合毒理学数据提出科学限量 开展产业对限量的承受度研究,建立消费品产业承受度评估的基本规范和指标,在综合分析科学限量和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限量。 /p p   考核指标:1. 建立消费者使用行为模型5项,研制迁移过程模拟装置3套,开发迁移量检测技术5项,开发迁移量检测装置2套,建立10种以上化学物质的迁移模型,提出化学物质限量建议10项 2.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5项 3. 申请发明专利5项。 /p p    strong 6.3跨境多载体隐存高危生物因子风险识别、预测和控制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跨境人群及携带物隐存高危因子风险识别和预测技术 研究进境货物中农林高危害因子快速识别、行为干扰和控制技术 研究进境交通工具中隐匿媒介风险识别、监测控制一体化技术 研究气溶胶、压舱水中隐存高危因子现场多元监测、控制技术 研究跨境隐存高危因子智能风险挖掘、风险等级识别、预测和控制技术。 /p p   考核指标:1. 研制跨境隐存高危因子预测数据、现场多元检测、在线监测、风险识别、智能挖掘与评估技术新方法20项以上 2. 研制检测监测、处置装备不少于3套,检测试剂和产品不低于25个 3. 国家标准(报批稿)和相关技术规范不少于10项 4. 申请发明专利不低于20项。 /p p    strong 6.4典型城市民生设施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城市民生设施,研究城市垃圾焚烧系统承压设施完整性管理技术 研究城市汽柴油输送系统检测监测和风险管理技术 研究城市燃气供输场站设施检验检测和完整性管理技术 研究城市港口码头本体结构质量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 建立典型城市民生设施质量检测监测信息平台。 /p p   考核指标:1. 建立城市垃圾焚烧承压系统、城市汽柴油输送系统、城市燃气供输场站设施、城市港口码头本体结构检测、评价和完整性管理等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10项 2. 研制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6套:城市燃气供输场站承压结构缺陷模块化检测设备、储罐自动检测设备、城市气柴油输送小口径管道缺陷内检测设备、外检测设备、码头基础结构动态变位监测设备、水下构筑物三维探测设备 3. 建立典型城市民生设施质量检测监测信息平台,分别在100个以上不同结构型式码头、城市燃气供输场站、汽柴油站库和3000公里以上汽柴油输送管道示范应用 4. 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5项 5.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p p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7.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7.1氢能储运装备性能检测及质量评价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高压氢气和液化氢气能源储运装备,研究基于损伤机理、失效模式和后果评价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和控制方法 研究高压氢气储运装备及安全附件的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价技术 研究液化氢气储运装备及安全附件的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价技术 研究高压氢气和液化氢气能源储运装备的检测监测和完整性管理技术。 /p p   考核指标:1. 提出高压氢气和液化氢气能源储运装备性能检测及质量评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少于10项 2. 研制70MPa低能耗氢气循环疲劳试验测试装置、70MPa固定式氢气储存装备损伤检测设备、快响应氢浓度传感器、液氢介质爆破试验装置等试验、检测、监测仪器设备不少于6台/套,仪器设备关键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3. 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 4.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p p    strong 7.2基于可塑无机有机纳米材料危害因子检测新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制基于可塑纳米光子晶体材料的危害因子多靶标高通量检测技术 研究制备可塑光子晶体有序微纳结构试纸,辅助增强SERS纳米标签,实现高灵敏度的多靶标快速侧向流免疫分析,开发危害因子检测的配套设备和试剂 基于可塑无机、有机纳米电纺纤维,研制用于化学危害物检测前处理的高性能富集萃取材料和自动化装置 构建等离激元纳米光纤探针传感器,实现危害因子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 /p p   考核指标:1. 多靶标高通量检测技术:单个光子晶体编码靶标数不少于5个,样品通量不少于380个,灵敏度优于国际检测标准水平 2. 可塑光子晶体试纸条:单条靶标数不少于3个,灵敏度、检测速度、假阳性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国际检测标准与同类快速检测产品 3. 高性能富集电纺纳米萃取材料1组,自动化装置1套,对危害物的绝对提取率、精密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等离激元光纤探针灵敏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 基于上述纳米技术,实现100种以上关键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物检测方法开发 6.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 7.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 /p p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7.3新型遥感信息获取及处理装备检测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新型机载光学、微波、激光、视频等测绘传感器检测检验技术与方法缺乏等现状,研究机载微型视频传感器视频流时空编码同步性检测技术,研究机载LiDAR测距、测角和加工误差检校检验方法,研究机载微型SAR的辐射、极化、几何等参数定标方法,研究低空机载窄带宽多光谱相机阵列检定检测方法,研究适用于固定翼、多旋翼测绘型无人机系统的室内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检测方法。 /p p   考核指标:1. 形成我国新型机载光学、微波、激光、视频等测绘传感器检测检验和标定技术与方法4项。2. 建立新型遥感传感器的室外计量标准检测场。3. 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4. 开展国际比对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p p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7.4资源类及高值产品产地溯源、掺假识别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口岸大宗金属、能源矿产品掺假欺诈风险,研究基于特征同位素及指示组分的产地识别技术 研制离子印迹新型材料、富集设备及传感器,建立基于超痕量特征元素的高灵敏度辨识技术 研究基于微观形貌、物相结构、特征组分的高值矿产品无损快速鉴别与溯源技术 建立矿产品特征信息数据库、智能追溯系统,构建风险监控平台,在典型进出境口岸开展应用示范。 /p p   考核指标:1. 矿产品产地识别技术不少于3项,无损快速鉴别与溯源技术不少于10项,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 专利离子印迹新型材料不少于5种、富集设备不少于1套,选择性富集分离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矿产品特征组分鉴别传感装置不少于3套,较传统光谱法用时节省50% 4. 矿产资源特征信息数据库5套,特征信息累计不少于1000项 5. 智能追溯系统1套,风险监控平台1套,应用案例不少于500例 6.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7. 典型进出境口岸应用示范不少于6家。 /p p    strong 7.5跨境可再生资源工业产品质量评估预测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跨境废五金、矿冶固体废物等可再生资源的能源消耗模拟分析及比较技术,建立回归相应产品的能效评估方法 研究跨境可再生资源的生命周期评价和毒性迁移评估技术,建立寿命预测方法 研究跨境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评估技术,建立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预警方法,并在口岸应用。 /p p   考核指标:1. 跨境可再生资源能效评估技术不少于5项,开发能效评估系统不少于3个 2.毒性迁移监测和生物安全性测试技术不少于7项,测试设备不少于3台(套),寿命预测评估系统不少于3个,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3. 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 4. 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5. 跨境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预警平台1套,口岸应用不少于6家。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8. 基础认证认可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8.1支撑“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的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期)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道交通、港口、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中关键设备及系统认证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 开展进口高风险食品质量评价、结果验证和风险防控技术研究 开展中国-东盟、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上合组织区域重要贸易产品认证结果互认评价关键指标研究 研究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指数。 /p p   考核指标:1. 轨道交通、特高压电网等领域认证评价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6项 2. 港口基础设施、通信设备、生物技术产品、保健产品等认证技术规范不少于10项 3. 完成三类区域重要贸易产品与东盟、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上合组织区域认证互认技术准则,并在50家以上企业示范应用 4. 建立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模型,形成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智能动态监测系统 5.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9. 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rong 9.1重点领域水足迹量化、评价和认证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我国水足迹量化、评价和认证方法学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典型农作物水足迹量化模型 研究典型工业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水足迹量化方法 研究典型服务的水足迹减量评价方法 研究海水淡化的水足迹评价方法 研究典型材料的水足迹核算系数,构建我国水足迹评价基础数据库。 /p p   考核指标:1. 水足迹量化、评价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10项,认证技术规范和实施规则不少于10项 2. 水足迹评价数据库1套,水足迹评价软件工具不少于4套 3. 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 /p p    strong 9.2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关键评价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共性及综合评价技术 研究工业制造可持续管理及改进能力验证技术 研究典型生活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技术 研究健康建筑可持续运行及典型功能系统评价技术。 /p p   考核指标:1. 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和工业制造、典型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8项、认证技术规范不少于8项、认证实施规则不少于8项 2. 新型城镇化认证评价数据库及集成应用系统1个、评价软件工具不少于3套,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4项。 /p p    strong 9.3智慧城市信息应用和体验感知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智慧城市信息应用系统及关键物联感知设备认证共性技术 研究智慧城市体验感知认证评价技术 研究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系统认证评价关键技术 研究智慧城市认证指数构建及测评关键技术。 /p p   考核指标:1. 智慧城市信息应用和体验感知评价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12项、认证规则不少于4项、认证技术规范不少于4项 2. 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系统认证评价指标数据库1套 3. 智慧城市指数认证测评工具1项 4. 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0.典型示范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0.1典型高耗能工业设备节能NQI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加热、换热、电力驱动等典型高耗能工业设备,研究设备测量传感器原位校准及在线能源计量关键技术 能效评价和节能技术标准 能效测量和节能技术、方法 节能认证关键技术及绩效评估方法,建立能效及排放指标优化评价技术平台,开展示范应用 研究承压工业设备系统和电梯节能提升中的设备质量保障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 /p p   考核指标:1. 研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4套:高温介质接触式温度、成分、高温物料、大口径水流量在线测量/校准装置 形成覆盖500台套设备的本体、余能回用及排放指标优化评价平台 2. 形成典型设备节能认证技术方案5套,认证集成工具1套 3. 制定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 4. 集成已有技术和本专项形成的上述成果,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的全链条NQI解决方案,在纺织、冶金、陶瓷、机电、石化、供热等行业30余家相关企业示范应用。 /p p   有关说明:要求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参加单位限30家以内。 /p p br/ /p
  • 2023年气相色谱基础理论及应用 第一期培训在京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4月15日-18日,2023年气相色谱基础理论及应用培训(第1期)在京如期举办,培训班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携手北京色谱学会主办。本次培训聚焦气相色谱基础理论、实操技能等方面,邀请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韩江华博士、张月琴博士作为授课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学员参与了本次培训。 培训班现场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学员了解、熟悉、灵活使用气相色谱仪的程度,加强了学员的气相色谱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授课内容包括气相色谱原理、仪器基本构造、核心部件(包括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等)及常用定量方法的实例讲解,并结合各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实例演示。培训班现场安装两套气相色谱仪进行实操演练。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张月琴博士主持会议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进行开班致辞 在理论培训阶段,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韩江华博士、张月琴博士分主题授课。北京大学 刘虎威教授 刘虎威从色谱概述、气相色谱基础、气相色谱基本理论、气相色谱仪器概述和气相色谱进样技术五个方面对气相色谱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介绍。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韩江华博士 韩江华就气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在能化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张月琴博士 张月琴从气相色谱方法开发、气相色谱常用定量方法、气相色谱应用三个方面对色谱方法的快速开发及应用进行了实例讲解。另外对气相色谱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常见故障的排查以及工作中的好习惯、小技巧进行了趣味讲解。仪器实操现场 培训期间开展了色谱仪器实操试验,学员从进样到报告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座谈会现场 培训期间,三位老师与学员还展开座谈会,对气相色谱使用操作、具体应用的重点难点以及针对参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经过深入培训,参会学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收获颇丰。有学员说,之前一直按照师傅教的方法使用气相色谱,通过这次培训找到了使用仪器的理论依据;有学员说,一直觉得气相色谱仪是不能随便拆装的,通过培训,了解仪器后,知道哪些可以拆装,哪些需要认真维护,可以拓展气相色谱仪的应用范围;有些学员说,之前一直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心里没底,通过培训,进一步知道如何快速获得所需分析结果等。培训班全体人员合影
  •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 lt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gt 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的 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21日至2018年5月25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秦媛 /p p   联系电话:010-58884885 /p p   传真:010-58884889 /p p   电子邮件:NQI@acca21.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6af2e45f-5d9b-4745-aecc-0c03ed6e3c7a.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63b5c8c-2fb2-408d-9273-1821246944eb.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7512f04-af54-49b8-8cef-3d49e0dc62d5.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58700c1-f639-44a1-9b68-f2401df9c57f.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394f1ebf-613f-4075-a432-ff4f52665ee3.pdf"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pdf /span /a /p p br/ /p
  • “纳米材料治理水体复合污染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总结会议召开
    p   2018年1月28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纳米材料治理水体复合污染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在惠州召开2017年度总结会议。专项指南编制专家组专家朱星教授、王琛研究员、庞代文教授及江桂斌院士、李亚栋院士等10余位专家,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代表及科技部高技术中心代表参加了会议。 /p p   会上,项目负责人刘景富教授及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项目及课题2017年度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实施成效等内容,重点汇报了项目研究成果在惠州龙溪电镀示范产业园区的应用示范,建立起处理能力1000吨/天的废水处理系统。李亚栋院士等与会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果大规模应用于电镀污水处理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水体污染治理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性问题,而纳米技术应用于污染水体治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会专家进一步提出项目要紧密围绕专项的总体目标和核心研究任务。希望项目要坚持以解决国家水体污染治理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开发有效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目标不断创新 从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到应用示范开展系统研究,形成较完整系统的水体污染治理策略 力争在解决国家水体污染治理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撑 各课题负责人要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加强各课题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 /p p /p
  • 信立方离子色谱应用技术基础免费培训班圆满落幕
    2009年7月11日至7月12日为期两天的“离子色谱应用技术基础免费培训班”在美丽的青岛大学顺利举办!此期免费培训班主要针对仪器信息网VIP会员,由离子色谱版面专家代文彬(VIP账号:dwbsemail)、李伟(VIP账号:PISCS)发起并主讲、仪器论坛(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组织、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赞助举办。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根据实际仪器操作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基础,采用理论结合实践、实践操作为主的形式进行讲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立足于学员切身使用经历,对操作方法进行现场演示。通过此次学习,学员普遍反映更系统和条理的掌握了离子色谱的操作实用知识,极大的提高了仪器操作技能。 授课现场 此期培训班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赞助提供现场演示设备,并有工程师在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及答疑。 工程师与代老师共同演示操作 培训班课程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主要目的,现场对学员提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并演示操作方法及步骤,有效的提高了仪器操作应用水平和分析能力。 代老师与学生现场互动 秉承信立方培训的特色,培训班在每堂讲座后设置答疑时间中,学员针对课程内容所产生的疑问进行咨询,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一对一解答,加深学习印象并巩固培训效果。 学员踊跃提问交流 两位授课老师将自身对仪器操作的使用经验系统整理为此次培训班课程内容,其简单易懂的讲授方式、实用的操作经验技巧受到学员的一直好评。 培训结束后,两位老师邀请所有参加此期培训班学员加入仪器信息网社区论坛、离子色谱QQ群,以方便学习交流。此次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对仪器信息网VIP会员还赠送50会员积分,此积分可在仪器信息网资料中心下载海量资料,也可在积分商城换取精美礼品。 随后仪器论坛将举办更多的培训活动与线上讲座,敬请大家密切关注!仪器论坛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 ,离子色谱交流版区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forum_26.htm。 仪器论坛现在已经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在线交流平台,日均发帖在2500左右,目前已经有近80万注册用户,日均访问人数近50000人。每天都有数万分析、仪器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论坛中讨论技术问题,是行业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网上交流平台。
  • 东南科仪成功举办水质连续自动监测暨基础分析仪器应用技术研讨会
    为提高广东省环境保护和自来水行业分析测试技术水平,推动行业进步,配合环保系统能力建设的国家计划的实施,东南科仪、美国YSI金泉公司, 德国artorius赛多利斯公司与广东省环保局于5月25日四方联合在广东环保大楼举办了“2006年水质连续自动监测暨基础分析仪器应用技术研讨会”。 东南科仪作为多家世界先进分析测试仪器的国内总代理,秉承“把世界最先进的仪器介绍到中国,将中国最专业化的服务供给用户”的一贯宗旨,十几年来在珠三角地区巡回举办“分析检测仪器技术讲座”,以介绍最新分析检测技术、展示先进检测仪器为主要内容。为企业、事业单位的分析测试,产品开发技术人员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和选择适用的检测仪器提供了良机。 本次研讨会是2005年度东南科仪在广东环保监测系统几个招标项目中中标仪器售后服务工作的延续,这些仪器被分发到全省十七个环保监测站,本次会议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涵盖水质测量、水处理和基础仪器的使用操作及维护技能等。 在会上,除介绍了东南科仪丰富的仪器资源外,还重点介绍了YSI公司WQS系列水质分析测试仪之外的EMS连续自动水质监测系统,SONTEK万能超声波测流系统,河猫测流系统等,使广大用户改变了YSI就等同于溶氧仪单一产品的印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有关此次会议的详情,技术文档,图片资料,请联系东南科仪市场部索取和查询。 Http://www.sinoinstrument.com E-mail: dongnan@sinoinstrument.com 南方(华南,华东,西南与中南)地区请联系: 广州:东风中路268号广州交易广场1706  (510030) 电话:020-83510088(十线)  83510550 83510358 传真:020-83510388 北方(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请联系: 北京:海淀区交大东路60号舒至嘉园3座  (100044) beijing@sinoinstrument.com 电话:010-62268660  62260833  62238029 传真:010-62238297 华东:上海浦东新区张扬路707号705室 shanghai@sinoinstrument.com 电话:021-58355072 CDMA:13311738771 传真:021-58356290
  • 加强基础与流式临床应用 ,南方临床流式联盟高峰论坛桂林举行
    广西新闻网桂林 (通讯员 李金戈)为加强基础与流式临床应用,提高临床流式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推进流式临床应用前沿技术发展,10月9日,由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广西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联合协办的“南方临床流式联盟高峰论坛(桂林站)暨2021年广西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学习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成功举办,这也是该院“检验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年”系列活动之一。各大医院、单位的专家学者合影活动现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市人民医院多位区内外临床检验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多位临床检验、科研及教学相关领域的同仁参会交流,就流式细胞在免疫、肿瘤、感染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南溪山医院副院长蒋广元致辞(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李金戈 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专家在做介绍(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李金戈 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郑磊教授分享相关经验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李金戈 摄)南溪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吴永彬发言。(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李金戈 摄)论坛现场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副院长蒋广元表示:“本次南方临床流式联盟高峰论坛在桂林成功举办,将提高桂北甚至是两广地区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水平,将有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南方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据悉,流式细胞学的临床应用现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面临着专业型人稀缺、应用领域局限、临床推广难度高等瓶颈、发展与难点问题。南方临床流式联盟致力于流式细胞技术的人才培养、技术规范化、科研转化和临床应用推广,有助于推动流式行业发展,服务临床诊疗工作,推动操作规范化、科研培训、应用转化研究、新技术新项目研发、临床沟通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
  • “三个百万”订单,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MEMS传感器加速应用“上车”
    近日,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美泰科技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拓展再获突破,自主研发的MEMS惯性器件与系统累计实现百万级装车,并获得多家重点新能源车企50多款新能源车型定点,MEMS压力传感器与芯片获得两百万只订单,安全气囊加速度传感器完成量产定型,正在国内主流车厂开展应用验证。万物互联时代,只要需要感知的领域,都需要传感器。MEMS惯性传感器应用到汽车上,就化身成汽车“五官”,实时检测和测量加速度、倾斜、旋转和多自由度运动,精确完成“全天候”定位定向。以MEMS惯性传感器为核心打造的惯性导航系统,能在GPS、北斗、5G等信号不佳时“挺身而出”,利用感知的道路信息和对汽车航迹的推演,提供即时定位和导航功能。作为国内MEMS惯性器件的先行者,美泰科技抢抓MEMS惯性器件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机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能、加强供应链建设,实现MEMS惯性器件与系统在自动驾驶市场的全覆盖,加快MEMS传感器产业化的全速发展,成功入围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面向未来,美泰科技将聚焦核心竞争力,借助感知力量,打造极致产品,持续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水平,不断推动中国MEMS技术高质量发展。
  • 精彩回顾-锘海参加清华第四届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暑期研讨会
    2021年7月12日至7月18日,由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创新中心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联合主办,为期7天的“第四届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暑期研讨会”圆满结束。此次研讨会主要面向清华大学及其他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平台技术人员。研讨会邀请清华大学及校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做技术讲座,并安排上机演示及实操、显微镜拆解及组装的讲解与实训活动。锘海应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带来了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样机,及平铺光片显微镜及组织透明化应用讲座。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样机于清华大学生物技术馆2307安装测试完成,欢迎各位老师前来参观、测试!会议日程Day 1 (Monday, 2021/07/12)11:30-12:00AM 翟星帏 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及CLARITY组织透明化、荧光染色标记新应用Day 6 (Saturday, 2021/07/17)8:30AM-11:30AM 高亮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Lightsheet microscopeBig data processingDay 7 (Sunday, 2021/07/18)8:30AM-11:30AM 上机实操上机内容:Transparent sample preparation, Lightsheet microscope, Imaris Image Processing上机设备:2307: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现场回顾成像案例:1)小鼠全脑毛细血管染色成像小鼠全脑毛细血管染色成像 横断面(XY面)100um投射(左),冠状面(XZ面)100um投射(右) 高分辨率下100um投射(voxel size: 500nm*500nm*1.5um)(2)小鼠肾脏血管染色成像小鼠肾脏血管染色成像局部高倍成像层切面(3)小鼠肺的神经结构成像小鼠肺的神经结构成像300um截面神经结构提取(上),层切面神经追踪(下)。
  •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到北京大学就电镜研发生产应用进行调研
    2024年6月25日,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率调研组莅临北京大学,就电子显微镜及其配套试剂研发、生产及应用情况进行座谈。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部长刘克新、副部长钟灿涛、电镜室常务副主任徐军、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鞠晶、生命科学学院冷冻电镜平台副主任郭振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伊始,刘克新部长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调研组首先介绍了此次调研的背景和目的,并表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配套试剂是制约我国科研自主创新的重要瓶颈,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一线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对高端科研仪器设备配套试剂的科研需求和对相关国产试剂研发的建议,为未来科技攻关,实现高品质科研用试剂自主创新提供重要参考。平台相关负责人结合各自领域对实验试剂的需求情况,就高端电镜设备采购、售后服务保障、国内外试剂质量对比、科学仪器和关键部件研发及相关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等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此次调研深度听取了一线专家的宝贵意见,深入了解了一线科研的实际需求和高端电镜仪器设备国产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科技部开展相关工作,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 两项检验检疫“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在京启动
    2016年12月9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高频跨境生物多目标高精准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和“重要贸易产品快速通关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总局科技司王越薇副司长、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胡建军项目专员、中国检科院陈颖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出席并讲话,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以及各课题承担单位的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  陈颖副院长在致辞中对项目主管部门和推荐单位长期以来给予中国检科院发展的支持、各合作单位及各方专家的关注和帮助表达了感谢。她代表中国检科院表达了对该项目的支持,强调中国检科院将进一步强化法人责任,加强过程管理,规范经费管理,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王越薇副司长在讲话中希望项目牵头单位能够统筹项目参与单位资源,聚焦目标、落实责任、抓好实施,加强经费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保障成果的顺利输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胡建军项目专员从科技计划改革进展、专项管理目标与思路、流程与要点、管理举措等方面介绍了专项管理的重点和管理措施。  项目组对项目的研究背景、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课题设置与任务分工、预期成果和创新点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项目的考核指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进度安排,以及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等进行了详细汇报。项目专家咨询组听取汇报后,肯定了项目的研究方案,并就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及成果应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财务专家对最新的科技项目财务管理政策进行了宣讲和解读。  “高频跨境生物多目标高精准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分5个子课题,研究经费2269万元,由中国检科院、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农业大学和深圳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16家单位参加,项目重点围绕高频跨境寄生真菌多基因谱系分型筛查技术、昆虫及媒介生物多目标鉴定技术及系统、病毒细菌的数字PCR等高精准检测技术、真菌细菌活性鉴别方法和溯源方法、跨境生物智能鉴定系统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重要贸易产品快速通关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设置了5个子项目,研究经费2500万元,由中国检科院、湖南省检科院、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和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等16家单位参与,项目重点围绕新型绿色高选择性前处理技术、多靶标高通量筛查技术、低成本传感芯片技术、基于谱学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发、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检测评价技术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  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在跨境生物筛查鉴定、重要贸易产品快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口岸检验检疫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在保障国家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同时,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
  • 2023 年第一期气相色谱基础理论及应用培训通知
    附件:色谱基础知识培训通知-20230303(2).pdf
  •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单细胞质谱成像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单细胞研究的持续深入,单细胞质谱成像技术正日益成为辅助解锁生物复杂性的重要工具。这项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子的空间定位和分析,为揭示细胞异质性及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检测手段。回顾自2022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科研人员愈加专注于质谱成像空间多组学的研究以及多模态分析上,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空间多组学是一个新兴的全息研究领域,它能够定位组织和细胞中的小分子。质谱成像(MSI)以其无标记、非靶向、高灵敏度、高质量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分析复杂样品中元素和分子位置的强大工具。 当MSI 与空间多组学相结合,能够产生大量可视化信息,将多个生物学组学数据从点扩展到面,从而更全面地揭示生命活动。新方法的开发进一步揭示细胞异质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贺玖明研究员等人提出了基于质谱成像的空间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与基于微阵列的空间转录组学的整合,以分层方式可视化同一胃癌样本中肿瘤内代谢异质性和细胞代谢相互作用,在系统水平上改变了对癌症代谢的理解,该成果于2023年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另外,还有多个研究团队提出了新的单细胞质谱成像方法,如13C-SpaceM方法用于对葡萄糖依赖性新生脂肪生成进行空间单细胞同位素追踪;针对CD19+淋巴细胞的单细胞MALDI TOF MSI方法等为研究细胞代谢途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精确的技术。此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Ruixuan Gao团队开发的凝胶辅助质谱成像(GAMSI)将现有MALDI-MSI的空间分辨率提高3-6倍,达到亚微米级,为探测单个细胞内微量元素、代谢物、蛋白质等关键分子提供了新方法。多模态成像与纳米材料的突破多模态成像技术的融合成为单细胞质谱成像研究的一大亮点。通过将质谱成像与荧光成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结合,科研人员能够从多个维度获取单细胞的详细信息,增强了对细胞内部复杂环境的理解。例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李灵军教授团队在2023年发表了利用离子迁移率分离与双极性电离质谱成像(MSI)这种集成的多模态技术对单细胞脂质体进行高通量原位分析。还有研究结合MALDI-MSI和荧光原位杂交的相关成像方法,以识别和定位微生物细胞。而将拉曼光谱(RSI )成像和MALDI-MSI结合起来,能有效整合从同一样本的 RSI 和 MALDI MSI 中获取的分子信息,这将推动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病理学的发现,并推进组织学的发展。还有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与传统组织学染色相结合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发整合显著提升了空间分辨率和单细胞水平的分析能力,为单细胞研究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另外,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和治疗学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洋教授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二次光电离(DESI/PI)质谱成像平台结合多孔聚四氟乙烯印迹技术,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空间成像。杭纬教授团队则基于纳米激光探针(NLP)的MSI技术来观察单细胞内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从技术到临床疾病方面的研究MSI技术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进展,还在疾病研究领域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癌症等复杂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腺癌等)的研究中,MSI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MALDI-MSI技术已被用于衰老成纤维细胞的脂质和蛋白质单细胞分析,帮助科学家深入理解细胞衰老过程。而在乳腺癌研究中,MSI技术揭示了不同细胞系在单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分子特征的差异,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赵超老师所在团队基于质谱流式和空间多组学的研究手段进行了肿瘤演进分析。另外,除临床疾病的研究外,中药材的代谢途径分析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药科大学李彬老师就长期致力于质谱成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以此研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在各类生物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去发现中药药效物质以及作用机制。高通量与高分辨率技术的崛起MSI技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分析深度的提升,还体现在分析效率的提高上。高通量与高空间分辨率的质谱成像方法,如傅立叶变换质谱成像(MSI)与单细胞分析结合可以绘制和分析生物样本和单细胞中成百上千个分子的图谱;还有研究通过研磨光纤制成的微光导纤维实现对亚细胞空间分辨率的 MSI,该技术可适用于大多数基于激光的质谱分析方法中。香港浸会大学王佳宁老师的团队同样致力于对亚细胞分辨MALDI质谱成像方面的研究。那么高通量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应该如何有效的处理,使研究成果得到充分的体现?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就为处理和解析大规模质谱数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Nature Method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创新的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加速高质量质谱成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该框架可将高分辨率质谱加速15倍、可创建三维分子分布以及可将细胞特异性质谱拟合到三维数据集从而更全面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多种仪器方案助力研究推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提供了关于质谱成像的相关仪器和解决方案。例如,布鲁克、沃特世、岛津、科瑞恩特等公司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质谱成像仪和行业应用方案,以满足不同研究领域的需求。以下是收录在仪器信息网行业应用中关于质谱成像的行业应用方案部分清单:方案标题厂商名称超高分辨率质谱成像系统TransMIT AP-SMALDI 10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科瑞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德国TransMIT 1.4μm超高分辨率MALDI质谱成像技术诞生TransMIT AP-SMALDI质谱成像技术在贯叶金丝桃Xanthone生物合成部位研究中的应用运用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分析人参中人参皂苷的空间分布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Waters)利用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分析指纹质谱成像进行草莓中花青素分布分析布鲁克道尔顿(Bruker Daltonics)MALDI质谱成像揭示老鼠肺部内独特的空间分子磷脂分布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成像阿尔茨海默病额叶皮层白质和灰质铁分布(英文原文)上海凯来仪器有限公司无需基质的鼠脑质谱成像方案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无需基质的草莓质谱成像利用质谱成像实现米曲中磷脂质及葡萄糖的可视化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摄入药物的毛发的纵横两截面的高空间分辨率质谱成像基于质谱成像技术进行不同营养状态下小鼠肾脏脂质组学分析基于质谱成像技术对人肝癌及癌旁组织进行原位脂质组分析基于多重衍生化策略的质谱成像技术助力临床空间代谢组学研究利用质谱成像实现米曲中磷脂及葡萄糖的可视化利用质谱成像研究酶组织化学单细胞质谱成像技术在过去三年中的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也在应用层面上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单细胞质谱成像将在未来的生物医学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工具。更多精彩内容↓关于单细胞质谱成像研究最新进展内容,欢迎大家报名参加2024年9月19日由仪器信息网召开的“第四届质谱成像技术与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将有国内外多名单细胞质谱成像研究专家围绕质谱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赶紧点击下方的图片报名吧。
  •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
    12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系统梳理了“十三五”时期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了“十四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围绕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目标,主要部署了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提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3个方面具体措施。二是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提出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4个方面具体措施。三是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提出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4个方面具体措施。四是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提出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助力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新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4个方面具体措施。同时,在四大任务下设立4个信息化项目专栏,共14个项目,全面支撑任务的具体部署、实施和落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中医药规财函〔2022〕2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局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11月25日“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是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中医药行业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升,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实施《“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信息化建设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专章部署“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融入中医药各领域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二是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中医药行业重点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中医药项目、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依托现有资源初步建立了国家和省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31个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近1.62万家中医馆接入,部署了9个行业系统,基本建成局直属管中医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为3.23。三是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就医诊疗、结算支付等10项“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逐年提升、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逐步缩短,截至2020年,81.9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08%的建立了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36%的建立了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46.53%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等系统得到应用,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共享中药房以及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等不断发展 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支撑 22所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信息相关学院、开办中医药信息专业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94项 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对事业发展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网络和数据安全责任及防护能力进一步强化。(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信息化创新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弱项,中医药政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较差,中医药特色信息系统应用不够,便民惠民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尚不健全,贯通行业的综合统计平台还未建成 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尚未激活,挖掘应用不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专业人才不足,标准应用尚需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亟待完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仍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中医药信息化管理职能相对薄弱、投入保障亟待加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普遍缺乏专门管理力量,顶层设计不足、推进落实乏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全面夯实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中医药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正确方向。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把握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加强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和集约建设,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融合发展,协同共享。深入推进中医药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探索构建中医药与数字化融合的多元场景,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强化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统筹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治理、共享及创新应用。安全可控,规范有序。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把安全治理贯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全过程,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中医药管理体制相适应、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医疗健康融合协同的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基础设施、人才、标准等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完成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互联互通,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健全完善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速开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的试点示范 中医医疗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平均水平基本达到4级,数字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药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信息化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三、主要任务(一)夯实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绿色集约、高效智能、应用驱动、可信可用为导向,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助中医药主管部门开展信息化相关工作。加强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中医药业务平台应用及完善,鼓励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规范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探索构建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中医药信息平台,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增强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中医医院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整合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推进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建设,在保证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医院信息系统云上部署。2.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全面贯彻《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推进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级保护、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个人隐私保护、安全审查、数据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和快速恢复能力,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形成多方共建的网络安全防线,全面提升中医药行业安全保障能力。3.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健全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优先制修订中医药分类编码、系统共享、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信息标准及中医药统计指标元、中医医疗服务统计数据标准,加强与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协同对接,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发挥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的作用,多形式开展标准应用推广培训、实施咨询服务,强化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标准的应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提升参与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专栏1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基础项目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好国家、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推动建立稳定的专业化技术团队,参与区域中医药信息化规划编制和实施、承担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指导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研究和制定信息标准、开展统计调查、组织人才培训等。中医药信息标准推广应用组织开展中医药信息标准培训和推广应用。研究与制修订50项信息分类、系统建设、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基础性标准,中医医疗服务统计标准以及与医疗健康信息共享标准。(二)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1.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鼓励各地开展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推进医疗业务协同、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精准决策,建成一批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一体化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中医医院。鼓励各地研发应用中医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推广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模式。加强中医医院数据质量体系建设,构建中医医院主数据管理系统,强化中医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控制。推动各地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支持力度,建设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涵盖便民服务、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实现临床诊疗与患者服务的有机衔接,推进通用信息系统开发及试点应用。2.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持续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进10项服务30条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落实,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推动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信息化支撑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力度。3.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继续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业务功能一体化集成,推进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持续完善中医药知识库和视频课程内容,增强中医适宜技术、中药处方的智能推荐。鼓励各地发挥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引领作用,试点联通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扩展本地化功能。4.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鼓励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开展智慧化建设,统一建设部署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等。医联体牵头中医医院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构建远程医疗中心、共享中药房,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和统一规范的中药药学服务。发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推动中医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专栏2 数字便民惠民服务项目智慧中医医院试点建设支持20家左右三级中医医院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级别达到国家要求。中医药数字便民惠民试点建设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遴选数字便民惠民应用场景,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案例,发展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便民服务。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提质升级扩大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覆盖范围,优化升级辨证论治、知识库、远程教育和治未病等核心功能。智慧中医医共体建设试点支持10家左右中医医共体开展远程医疗中心或共享中药房建设,实现中医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中药制剂共享、中药同质化服务等。(三)加强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1.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根据国家政务信息化有关要求和标准,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业务应用管理。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有效提升国家中医药局直属机关及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管理效能。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应用相结合,积极稳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按照应上尽上原则,推动行政管理业务网上办理,推进业务流程优化、行政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强化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推动中医医院提升管理水平。2.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贯彻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快建设制度完善、方法科学、过程可控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制定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指标、管理制度等。加强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部署、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评估、统计分析、发布共享等全流程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开展中医药相关专项统计试点和预调查。3.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完善中医药统计直报系统。加强数据源头治理,建设数据采集报送、传输处理、存储管理、发布共享等信息系统,形成数据上下流通的循环体系。建立完善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评估和反馈机制,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监督检查,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4.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构建统一规范的国家中医药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加强与业务应用系统协同共享,初步建成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资源库。探索建立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汇交、协同机制,与卫生健康等统计信息安全共享机制。研究中医药统计数据资源分类、分级、分域开放应用,开展深度分析挖掘,建立统计数据定期发布机制,稳步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专栏3 中医药数据资源治理项目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建设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推动核心业务线上流转、建设具有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特色的跨地区跨部门应用,实现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加强制度宣贯及人员培训,开展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督导检查等工作,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落地实施。全国一体化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建成国家-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医药统计网络直报系统,构建统计设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研究等统计生产流程,加强与业务应用系统互通衔接,实现统计渠道共建、数据集中共享。(四)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1.加快中医药关键数字技术攻关。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活态传承,支持中医学术流派发展。依托现有数字平台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构建中医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系统。针对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医医院以及中药创新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智能中医设备研发及应用。支持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数字馆。2.助力中药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持续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不断充实全国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有序推进中药资源基础信息共享应用。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快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中药饮片、中成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3.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新模式。推动构建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中医药数字教育体系,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推动中医药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和移动教育应用软件开发,开设在线课堂和远程学堂。鼓励各地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医教协同的融合应用,开发多样化在线开放课程。4.推动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建设。鼓励中医药机构将中医药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加工、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加强中医药领域数字出版、文化资源库、数字文化传播平台等建设,增强中医药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加强网络原创优质内容建设,丰富中医药数字化文化产品创制,推动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扩大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开放范围。专栏4 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结合应用研究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智能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集成应用研究,探索一批中医药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组织实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数字化、影像化,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推动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数字馆从藏品的采集、保护、展陈以及藏品资源的数据挖掘,制作数字藏品,建立藏品数据库,以数字化的思维规划建设智慧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持续开展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充实全国中药资源基础数据库,有序推进中药资源基础信息开放共享和应用创新。中医药数字教育及管理示范完善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开发一批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实践为重点的慕课、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探索国家中医药考试数字化管理。四、保障措施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根本保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中医药信息化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中医药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工作联动,及时研究和推动解决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和完善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合理配置人员力量。(二)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办医主体责任,引导社会投入,加大中医药信息化与统计投入保障,切实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医药信息学建设,依托相关机构建立中医药信息化及综合统计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培训1000名中医药信息管理与技术人员、1000名中医药统计人员,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一批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一批掌握了解中医药综合统计的管理者和数据工程师,形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立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专家智库,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四)完善实施评估机制。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保障,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持续开展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医院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五)注重宣传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和科学引导,大力宣传中医药信息化与统计建设发展成效。及时总结提炼地方好的做法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形成利用数字技术支撑保障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
  • GC×GC油品检测应用:煤基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中芳烃含量的测定
    煤基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中芳烃含量的测定盖青青,朱加清,艾军,赵帅,申巧玲,刘聪云(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北京,102209)费托合成是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在催化剂上转化生成液体烃类燃料和其他化学品的工艺过程[1]。与传统石油基产品相比,费托合成油(蜡)产品具有硫、氮和芳烃含量低,链烷烃含量高的特性,满足清洁油品的环保要求,是生产优质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2]。费托合成蜡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产品黏度指数高,蒸发损失低,可作为超高黏度指数的润滑油基础油应用于各类发动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润滑脂等。与目前市场上主要润滑油基础油产品 I、II 类油相比,该类产品具有更好的黏温特性,在节能减排、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等方面可发挥更大作用。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以链烷烃为主,芳烃含量低,现有的方法标准NB/SH/T 0966和GB/T 11081均是以紫外分光度法测定芳烃含量,由于液体样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等效应,使液体样品的光谱精细结构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该方法测定芳烃含量的方法误差大。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GC×GC)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多维色谱分离技术,它将两种极性不同的毛细管色谱柱通过调制器串联形成二维气相色谱系统对样品组分进行分析。与常规一维气相色谱相比,全二维气相色谱以其分辨率高、峰容量大、灵敏度好、谱图分布规律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析中[3],是实现复杂样品中挥发性组分分离鉴定的有力工具,尤其适合极性不同化合物的族分离。由于润滑油基础油的粘度和馏程范围较高,目前鲜有全二维气相色谱对费托合成基础油润滑油组成分析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与质谱(GC×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中芳烃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将芳烃萃取吸附到萃取头上,然后在气相色谱进样口进行热解析进样,再用全二维色谱进行分离,质谱仪检测,内标法定量。采用最佳的固相微萃取条件和色谱分离条件,GC×GC MS对不同加氢异构条件下得到的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A样品和B样品进行分析。根据质谱解析结果得到族分离条带,由于是反相二维系统,化合物的极性从上到下越来越强,色谱条带分别是烷烃和芳烃,其中烷烃含量居多,有少量芳烃,见图1。图1 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全二维色谱三维图Fig. 1 3D surface plot of GC × GC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tic lube base oil由图1可知,由于两个样品的加氢异构条件不同,其组成也有明显的差别,主要是芳烃含量的差异。在定性分析中,自动识别信噪比大于10的色谱峰,通过自动解卷积和NIST 2014质谱库比对检索,筛选相似度大于750的组分,确认样品中芳烃组分。A样品中检测到极少量的芳烃,分别是二甲苯和三甲苯,内标法定量芳烃的总量为0.126 mg/L;B样品中检测到二十多种芳烃组分,均为单环芳烃,内标法定量芳烃的总量为10.651 mg/L。A、B样品中芳烃含量的差别反映到样品的外观上,A样品无色透明,B样品呈现黄色。这些结果也表明在生成B样品的加氢异构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芳构化副反应,生成了较多的芳烃。由此可知, GC×GC MS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中芳烃的组成和含量,而且也为润滑油生产优化操作和先进控制提供了可靠的质量检测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准确地获得润滑油基础油组成信息提供了参考。参考文献[1] Xiong H F,Motchelaho M A,Moyo M, et al. Effect of Group I alkali metal promoters on Fe/CNT catalysts i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J]. Fuel, 2015,150: 687-696.[2] 张雅琳,张占全,王燕,等. 费托合成油和石油基加工产品对比分析[J],化工进展,2018,37(10)3781-3786[3]刘明星,刘泽龙,李颖,等. 固相萃取法/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柴油及其加氢产品中的含硫化合物[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 51(4): 96-103.本文作者: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盖青青聚焦气相色谱及相关技术在能源化工领域的技术及应用进展,本网特别策划了“助力双碳 气相色谱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主题约稿活动,欢迎业内相关专家学者、一线用户、厂商积极投稿。联系人:赵编辑word图文投稿邮箱:zhaoy@instrument.com.cn微信/电话:15650766910
  • 防疫塑历史,科技定乾坤 | 第12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学会交流会圆满召开
    传染病的防控,是社会进步过程中亘古不变的话题。推广传染病防控适宜技术,以最大限度地降传染病的危害,显得格外重要。2021年10月22日-24日,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和全军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12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和从事具体疾控工作的一线专家,以及相关医疗器械公司的行业精英等4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总结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来自国家疾控中心、北京疾控中心以及国家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各位专家也陆续介绍了我国新冠、流脑、鼠疫、疟疾、霍乱等传染病的防控形势、防控策略及已经取得的成就及经验。天隆硬核智造筑牢检验检疫防线 此次,天隆科技携带“天隆智造”家族多款抗疫明星产品参加会议,包括2019-2020年全国销量冠军——NP968-C全自动核酸提取仪,“优秀国产医疗设备”——Gentier 96E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新晋抗疫明星——GeneRotex 48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贴心小助手——GeneMix 48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以及小身材大有才——Gentier mini便携式荧光定量PCR仪,亮相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专家及同道驻足展位交流,感受天隆“品牌赋能智造”的魅力!天隆自动化核酸检测方案的多场景应用 本次会议中,天隆科技市场推广部产品经理朱君在大会分会场带来《天隆自动化核酸检测方案的多场景应用》汇报,从实验室需求出发,分别介绍了基于PANA9600S全自动核酸工作站和Gentier 96E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的大通量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搭配了GeneMix 48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和PANA S401全自动移液工作站的机动灵活自动化解决方案,以便满足不同规模实验室环境的应用需求。未来,天隆科技会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不断丰富产品链,为传染病的防控基础研究提供更多、更专业的硬核科技产品,用专业力量,提升早期检测预警,筑牢检验检疫防线,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 邀请函 | 6月8日-11日 ‧ 北京 气质联用仪基础知识应用及维护学习班预约通知
    承蒙贵单位多年来对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与厚爱,立足于客户实际应用难点,结合仪器维护要点进行完整的项目检测,为使广大用户能尽快掌握仪器分析这一先进综合学科产品的使用技术,避免因对仪器不了解、不熟悉就不敢使用或操作错误给仪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及加强用户间的技术交流,特举办气质联用仪基础知识应用及维护培训班,相关事宜如下:课程大纲1. 气质联用仪分析技术基础知识;2. 气质联用仪仪器结构及软件操作;3. 仪器日常维护、保养;4. 仪器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排除;5. 上机操作及测试条件的选择;6. 应用实例分析。培训时间 2021年6月8日-2021年6月11日(6月7日8:30-16:30报到)报到地点: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工业区上园路3号) 培训费用培 训 费:3700元/人/班(交通费及食宿等其它费用自理)培训费收取方式:1. 对公转账单位名称: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单位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上园路3号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门头沟支行营业部 帐 号 :11001009500053048240行 号 :1051000220212.官方微店付款微信关注“东西分析”公众号,打开右下角“东西微店”,选择“培训学习”,点击直接付款。也可直接扫描微店二维码进行购买,东西分析微店二维码如下,请与微店客服沟通开票信息进行开票。 培训地点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工业区上园路3号)乘车路线:1. 首都机场→机场地铁→地铁2号线到东直门→朝阳门内环→地铁6号线到金安桥→地铁S1栗园庄A1西口出→步行642米左右即到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2. 北京西客站南广场→地铁9号线到白石桥南→地铁6号线到金安桥→地铁S1栗园庄A1西口出→步行642米左右即到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3. 北京南站 →地铁4号线大兴线到平安里 → 地铁6号线到金安桥→地铁S1栗园庄A1西口出→步行642米左右即到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4. 北京站→地铁2号线外环朝阳门 → 地铁6号线到金安桥→地铁S1栗园庄A1西口出→步行642米左右即到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特别声明 1. 入京参加培训班的人员需要提供北京健康宝绿码,入厂培训时需要进行本人信息扫码登记。 2. 请贵单位务必将培训班回执确认单在 6月 4日前(邮件或传真)填好签字盖章回执于我们,便于安排学习资料并与贵公司财务确认fapiao抬头、税号、公司名称及通知学员携带身份证,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电话:010-52048061/63;13910550687传真: 010-52048062联系人:闫杰 杨羲 E-mail:yanjie@ewai-group.com yangxi@ewai-group.com 培训班回执确认单 单位名称:参加人员姓名性别联系电话邮箱所购仪器型号用户要求及建议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年5月17日
  • 硬核课堂|第三届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暑期研讨会(清华大学&西湖大学)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909e4d9-6368-4015-975c-7e5474b635cd.jpg" title=" 稿定设计导出-20200714-101131.png" alt=" 稿定设计导出-20200714-10113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联合西湖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在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支持下,拟定于今年暑假举办第三届显微成像基础及应用线上研讨会,主要面向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及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学生和平台技术人员,旨在使参会人员深入了解各种显微镜基础原理及应用。此次研讨会邀请校内及校外知名显微成像技术专家进行讲座及指导,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经费支持,由仪器信息网提供网络直播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一、会议安排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1. 本次研讨会计划在8月10至15号,为期六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2. 会议主要分为两部分:技术讲座和视频录播,人数不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3. 本次研讨会面向校内生命、医学、药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及技术人员,研讨会邀请到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有精仪系孔令杰、医学院郭增才、电子系马骋、生命学院梁鑫、陈春来、生物物理所李栋、首都医科大学孙文智、西湖大学高亮。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及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技术人员参与技术视频录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4. 研讨会相关理论知识参考资料“FUNDAMENTALS OF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IC IMAGI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5. 仪器拆机拟使用退役显微镜,设备演示拟使用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和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的显微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二、报名安排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通过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www.instrument.com.cn)进行网上报名,线上讲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报名方式①:点击报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3iyoloTHU2020/" target=" _blank"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3iyoloTHU2020/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报名方式②:扫码报名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74px height: 17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af6d5ce-dfa0-46e4-8c28-9526b0891b9a.jpg" title=" 27e44bc291f3573c45fb2932cce057cf.png" alt=" 27e44bc291f3573c45fb2932cce057cf.png" width=" 174" height=" 174"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strong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三、日程安排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日程安排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Day 1 (Monday, 2020/08/10)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8:30AM-11:30AM孙文智 首都医科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FUNDAMENTALS OF LIGHT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LENSES AND GEOMETRICAL OPTICS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LIGHT AND COLO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ILLUMINATORS, FILTERS, AND THE ISOLATION OF SPECIFIC WAVELENGTHS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1:30PM-4:30PM孔令杰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AND DARKFIELD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PROPERTIES OF POLARIZED LIGHT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POLARIZATION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Day 2 (Tuesday, 2020/08/11)&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8:30AM-11:30AM马骋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DIFFRACTION AND INTERFERENCE IN IMAGE FORM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DIFFRACTION AND SPATIAL RESOLU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Y AND MODULATION CONTRAST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1:30PM-4:30PM 视频录播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Microscopy anatom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Koehler Illumin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Phase contrast and polarizatio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DIC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Day 3 (Wednesday, 2020/08/12)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8:30AM-11:30PM郭增才 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1:30PM-4:30PM 陈春来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ECIALIZ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DYNAMIC MOLECULAR PROCESSES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Day 4 (Thursday, 2020/08/13)&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8:30AM-11:30AM李栋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IMAGING LIVING CELLS WITH THE MICROSCOPE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1:30PM-4:30PM 视频录播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Fluorescence microscopy,confocal and 2-photon microscopy practice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PSF measurement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FRAP, FRET, FLIM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Day 5 (Friday, 2020/08/14)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8:30AM-11:30AM高亮 西湖大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Lightsheet Microscope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Big Data Processi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1:30PM-4:30PM梁鑫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IMAGI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Day 6 (Saturday, 2020/08/15)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8:30AM-11:30AM实操研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Lightsheet microscope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Image processing with Image J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Test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主办单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西湖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承办单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北京清科创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技术支持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王亚林& nbsp & nbsp 西湖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王文娟& nbsp & nbsp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冯倩倩 & nbsp & nbsp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最新日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3iyoloTHU2020/"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112, 48, 16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3iyoloTHU2020/ /a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赞助联系: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36 8337 2576(微信同号) /span /p
  • 大连化物所“极紫外光源技术及其在能源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团队”通过验收
    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组织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总体报告和三个核心成员报告,了解了财务审查情况,现场查看了项目典型成果,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项目团队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规定的全部任务,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成果显著,同意通过验收。专家一致建议持续支持。  该项目执行期为2019至2021年。经过三年时间,项目组突破了基于常温加速器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双脉冲运行模式关键技术,发展了面向未来的基于超导加速器的高重频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关键技术,开辟了独特的质量选择中性团簇的红外光谱关键技术,有效填补了国内和国际空白,使我国在新一代光源的研发和技术领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项目组基于极紫外光源技术,发展了国际领先的实验技术,结合精确的理论计算在原子、分子、量子态分辨水平上揭示了气相、团簇、催化、表面等能源基础领域重要化学过程的基本动力学规律,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为大气雾霾、表界面催化、光催化、星际化学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和创新策略。  该项目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研发能力的极紫外光源技术团队,积累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大型科学装置,先进实验站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掌握了基于极紫外光源的气相、团簇、催化、表面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知识、实验技术以及理论计算方法,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 【回放-厂商技术篇】第三届显微成像基础与应用 暑期研讨会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e374f3e8-c371-4e30-bc31-ab0c9d515432.jpg" title=" image001.jpg" alt=" image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20年8月15日由仪器信息网承办并提供网络直播平台的第三届显微成像基础及应用线上研讨会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和西湖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中心联合主办,为期6天。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动物所等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高校、研究机构和技术企业,以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等境外7个单位共计2000余人参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本次研讨会邀请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梁鑫研究员、陈春来研究员、医学院郭增才研究员、精仪系孔令杰副教授、电子系马骋副教授,西湖大学高亮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李栋研究员和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孙文智研究员等知名专家授课。同时,Zeiss、Olympus、Timwinter、Cytiva、Chroma、TG和明美光电等技术专家就最新的商品化光学仪器及最新功能进行了专业介绍。研讨会在仪器信息网线上举行,主要分为理论研讨和操作视频录播两部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应广大网友呼吁,仪器信息网特推出回放视频【厂商技术篇】,供大家反复学习。 /strong 此外,专家学者的报告视频会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官方网站进行回放,大家可自行前往观看(观看地址见文尾)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rong 1、《TissueFAXS Cytometry全景组织微环境显微成像及其定量分析技术》--王昕|区域产品经理-TissueGnostics Asia Pacific Limited(TG亚太)(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fe0d4fbc-71d1-4319-95c7-b4f372a627ad.jpg" title=" image002.png" alt=" image002.png" / /a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荧光显微镜基本原理及应用》-吴俊灵|技术主管--广州市明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184d0bed-2ff0-4555-aff6-3f867228319d.jpg" title=" image003.png" alt=" image003.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rong 3、《全自动活细胞成像系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应用》-乔成|资深应用专家-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9147412f-f3aa-493f-a3ed-74ef79b9149b.jpg" title=" image004.png" alt=" image004.png" / /a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rong 4、《共聚焦前沿应用:近红外与上转换成像》-戚少玲|资深产品经理-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ce27754-0c3e-428f-a595-8e131e36a7fa.jpg" title=" image005.png" alt=" image005.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rong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rong 5、《干涉滤光片在显微成像中的选择与应用》-赵灵希|技术支持和销售工程师-Chroma Technology Corp. (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08587b9e-45db-4def-9042-1eccff0de9c3.jpg" title=" image006.png" alt=" image006.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rong 6、《DeltaVision OMX超高分辨率多模式显微成像系统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分享》-陆桂珍|Senior Product Specialist所在公司:Cytiva(思拓凡)(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rong & nbsp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d714e271-201f-4e25-8933-11a70b390ee2.jpg" title=" image007.png" alt=" image007.png" / /a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7、《“晶”透至简,“动”悉世界——蔡司新一代激光片层扫描成像系统Lightsheet 7》-李筱婷|资深应用专家-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9d3f871-9e38-4266-90a0-068dc1757951.jpg" title=" image008.png" alt=" image008.png" / /a /p p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8、《多种光片显微镜结构及其突破性应用》-齐冬|应用工程师-TimWinter (蒂姆温特远东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视频) /strong /a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collection/10622"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c54df7bf-9a7c-4dcc-926d-cebccc462230.jpg" title=" image009.png" alt=" image009.png" /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专家学者篇】观看地址:(持续更新中)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http://center.biomed.tsinghua.edu.cn/index.php?c=show& amp id=60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67acc601-3a1d-48d6-9f52-57ea1e409eb7.jpg" title=" image010.jpg" alt=" image0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