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基础研究

仪器信息网基础研究专题为您整合基础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基础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基础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基础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基础研究话题讨论。

基础研究相关的论坛

  • 北化院成立基础研究所,聚焦化工新材料领域

    [color=#000000]3月20日,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基础研究所正式成立。[b]该研究所将聚焦化工材料领域前沿基础科学和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发展模拟计算和AI机器学习技术方法[/b],加快解决催化科学和高分子材料共性问题,着力提升原创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助力化工新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color][color=#000000]化工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所的成立,是落实中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提出的“直属研究院要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探索设立基础研究中心”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北化院承担起提升基础研究效能,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集团公司化工新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重要一步。[/color][color=#000000]据了解,北化院作为中石化集团化工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持续[b]关注培育新领域、发展新技术、开发新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b],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课题攻关,培养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人员上百人。[/color][color=#000000]北化院表示,将积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研领域布局和学科建设,加速高质量科研平台建设,加大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专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和科研团队建设,打造化工新材料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锚定把基础研究所打造成为全国化工材料领域“排头兵”的总目标,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基石作用,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color][来源:中国化工报][align=right][/align]

  • 【讨论】2009特别聚焦之“我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的200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b]这十大基础研究进展分别是:[/b]  [color=#dc143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查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   揭示A1型短指症致病机理   发现β-抑制因子-2复合体信号缺损可导致胰岛素耐受   实验证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发现金属钠在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透明绝缘体   阐明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的形成机制   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物性和超导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鉴别出与超级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相关的潜在功能基因   找到鸟类起源的一些关键证据。[/color]  据介绍,本次评选活动的新闻来源由《科技导报》、《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刊》和《中国基础科学》共同推荐。通过初评,从184项推荐新闻中遴选出30项候选新闻。随后以问卷形式将候选新闻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结果。  本次入选项目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学科领域显示出持续创新能力。如我国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学术资源和地域优势,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诸多领域已经与国际同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澄江、瓮安动物化石群,引起了全球古生物学界的轰动。2009年,我国又在鸟类起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些关键证据,为研究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有关手指进化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物理学家对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形成机制的阐释、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物性和超导机理研究均有良好发挥。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有关铁基超导的重要成果不仅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且入选了《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技进展,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今年又有一项高温铜氧化物超导研究的成果入选,表明我国在高温超导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具有了扎实的基础和雄厚的潜力。  其次,群体性突破不断涌现。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说,医学一直是我国的薄弱领域,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不断涌现。2009年,有3项医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基础研究十大进展,表明我国医学领域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已经出现群体性突破的势头。这样的势头往往孕育着重大的革命性突破。  如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小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小组合作开展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也被称为iPS细胞的全能性验证研究,一直困扰着生命科学向纵深推进。两个研究小组合作,在实验中通过对iPS细胞的培养基以及iPS克隆挑取时间等因素的优化,提高了iPS细胞的获得效率及iPS克隆的质量,制备出37株iPS细胞系,并利用其中6株iPS细胞系注射了1500多个四倍体囊胚后,其中3株iPS细胞系获得了共计27只成活小鼠。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这些小鼠确实是由iPS细胞发育而成。目前,这些小鼠现已发育成熟并繁殖了后代。此项研究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同的全能性。相关研究发表在2009年9月3日《自然》杂志上。  此外,关于全球性热点、焦点问题的研究,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世界瞩目成绩。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2006年关于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的成果入选了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7年有关碳汇的研究成果入选,2008年通过氧同位素研究东亚季风变化的成果入选,2009年又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的研究成果入选。这些研究不断深入,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 【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揭晓】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经过专家多轮严格评选,10项具有原创性、新闻性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成果入选。 2006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分别是: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X1835;2)找到前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演化的有力证据;3)发现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4)发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5)确定出果蝇识别和记忆图形重心高度和轮廓取向的脑区;6)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7)研究证明人类干细胞可存活于山羊体内8)精确测量银河系英仙座旋臂距太阳系的距离;9)研究发现神经元-胶质细胞间的突触具有长时程可塑性;10)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物理放电实验

  • 自然:癌症基础研究被指大多不可靠

    2012-04-12 18:08 来源:参考消息 前安进公司研究员发现,很多有关癌症的基础研究——很大一部分来自大学实验室——都是不可靠的。这一发现为研制新药的前景蒙上阴影。C·格伦·贝格利曾担任安进公司全球癌症研究工作的负责人长达10年之久。他的科研小组对享有盛名的实验室发表在一流杂志上的53份“里程碑式”研究论文进行鉴定。贝格利希望能在以这些论文为基础的新药研发之前确保这些研究发现的可靠性。结果是,这53项研究发现中有47项的研究结果无法重现。他在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周刊上公布了这一发现。贝格利说:“这一发现令人震惊。”无法打赢对抗癌症的战争有很多因素,比如实验对象或者是资金等。现在叉找到了一个新的原因——不可靠的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太多了。这些科学研究对象都是在实验室里的动物或者细胞。贝格利的发现与去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科学家的一份报告相呼应。当贝格利科研小组的100名科学家无法证实论文结果时,他们联系了论文作者。科学家们最常见的反应是说:“你们没做对。”麻省理工学院主攻癌症的生物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菲尔·夏普说,事实上,癌症生物学极其复杂。在一个癌症研究大会上,贝格利和主要负责其中一项有问题研究的科学家会晤过。贝格利说:“我们把论文一行一行、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一遍。我告诉他,我们把他们的试验重新做了50遍,但得不出他们的结果。他表示,他们做了6次试验,其中有一次能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将其写进论文中。因为这将会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这个消息真是太幻灭了。”这种选择性的文章发表只不过是研究结果不可靠的其中一个原因。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实验室的研究者知道哪一个细胞系或者哪一只小鼠得到治疗或者得了癌症。研究者从而可以创造出一个理论,更好地诠释他们想要的证据。华盛顿大学的费里埃·丰说:“在知名杂志刊登论文是你能得到资金或者工作的最好保证。这种不健康的念头会导致科学家追求轰动效应,有时候还会做出不诚实的行为。”

  • 【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近日,由中南大学承办的“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致开幕词并讲话,他着重介绍了国家对于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和科学仪器装置投入的情况,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与前瞻性的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主任柴天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基金委在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上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17位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项目中期或结题汇报,与会代表围绕信息领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战略性问题和未来规划及实施方案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对提高我国仪器仪表研究的创新性和自主研发能力提出了建议。

  • 【转帖】化学所在生命体系中化学信息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中取得进展

    搜索一下,没有见重复,发给大家分享一下。7月25日,由中科院化学所与生态中心共同完成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生命体系中化学信息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通过了结题验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化学所陈义就项目执行的情况向专家们进行了汇报。 该项目紧密围绕生命体系中化学信息的分析化学基础科学问题,以学习与记忆过程中化学信息物质的研究为切入点,发展了多组分、高选择性的快速分析新方法,进而探索了活体模型动物在学习与记忆训练过程中信息分子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外源物质对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影响或干扰,取得了一批在该领域内有影响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项目的执行期间,研究人员们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ial., J. Proteome Res., Anal. Chem.等SCI源期刊发表相关论文86篇,其中正面他引243次;申请专利11项,授权5项;出版著作主编2部、副主编1部;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在人才培养方面, 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得院“百人计划”结题优秀;1名博士后出站;25名博士和2名硕士毕业,其中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人获得刘永龄奖特别奖,2人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组织和承办了4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开展了有效的合作研究。 验收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后认为,整个项目超额完成了任务书制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在学术交叉与合作研究方面富有特色。初步形成了一支在生命分析化学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群体。为推动生命体系中化学信息的分析化学基础问题研究的持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并建议中国科学院继续对该研究方向给予重点支持,以推动分析化学与脑智科学等领域的深入交叉和共同发展。

  • 新型液体栓塞剂在肝癌中的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

    【序号】:1【作者】:陈宁1郭安然1谢文静【题名】:新型液体栓塞剂在肝癌中的基础研究现状与进展【期刊】: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37(05)【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1ya23wS0yuBR_slFA2vUIfzwUAS-RLyQjGqRN46AzfkeQJ95yww0izGQe8izF0kg4ZSasRKtuftQTcdDfKG3ugp1A6hYcT2pcDSrak6mOetD-2V2dX23EjYc5y8MjlV4aJeRG3krQRsAE9k7iCeiu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 我国科学家实现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突破

    一个世纪之前,人类第一次将氦气液化,从此利用液氦的极低温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例如一些大科学装置、深空探测、材料科学、量子计算等高技术领域。然而,低温技术中不可缺少的氦元素全球供应短缺,有什么方法可以不用氦元素实现极低温制冷?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项俊森博士和孙培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李伟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文涛副教授等人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研究,在近期实现了无液氦情况下极低温制冷基础研究的重要突破,这就为破解我国氦资源短缺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该科研成果北京时间1月1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align=center][img=,53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32138bef-1937-438a-974e-340ac20aa30e.jpg[/img][/align][align=center]科研人员挑选高质量钴基三角晶格单晶样品[/align]超固态是一种在接近绝对零度(0开,也就是零下273.15摄氏度)时出现的量子物态,在超固态情形下,物质中的原子一方面呈现规则的排列,同时还可以在其间“无粘滞”地流动。超固态自20世纪70年代作为理论猜测提出以来,各国科学家尚未在固态物质中找到超固态存在的可靠实验证据。在这项研究中,我国科研人员在一种钴基三角晶格量子磁性材料中,首次发现了名为“自旋超固态”的新奇物质状态,得到了其存在的实验证据。随后科研人员利用该材料,通过绝热去磁过程获得了94毫开,也就是零下273.056摄氏度的极低温,实现了无液氦极低温制冷,并命名该效应为“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align=center][img=,53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c3dd3d46-2e2f-41f7-84cc-4350120390d4.jpg[/img][/align][align=center]科研人员调试极低温制冷平台[/align]中国科学院大学苏刚教授介绍,比如我们把这次发现的材料放到磁场里面,保持热量不泄漏的情况下给它退磁,也就是把磁场去掉。慢慢地在降磁场的过程中,材料的温度就会慢慢地降下去,最后就降到了94毫开(零下273.056摄氏度)。[align=center][img=,53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cde5e51d-fdff-4213-beaf-eab01a1d4dfe.jpg[/img][/align][align=center]科研人员讨论新的实验结果[/align]据了解,极低温制冷是我国科研领域亟待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这次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国际上在实际固体材料中首次给出超固态存在的实验证据。科研团队未来的工作目标是继续突破极低温的极限,并在未来建成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机。极低温制冷机可以为例如超导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运行环境,并且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深空探测等前沿技术领域广泛应用。[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align=right][/align]

  • 【转帖】上海药物所中药百部传统功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获奖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叶阳研究员领衔的课题“中药百部传统功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近日荣获了上海市药学会颁发的“2007年度药学科技奖”二等奖。 百部为一味传统中药,《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均记载百部具有止咳、杀虫之功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叶阳课题组从百部中共分离得到生物碱成分95个,其中65个为新生物碱;非生物碱成分93个,其中26个为新的双苄类化合物,并首次实现了利用二维核磁共振等高分辨波谱技术解析百部碱类复杂化学结构的突破,发表的文章被普遍引用,带动了国内外多个研究小组参与到对该类植物的化学结构研究工作,积累了广泛的结构化学信息。课题组所报道的新生物碱数量占目前所有报道的百部生物碱的70%左右,非生物碱类的新化合物绝大多数也由该课题组首次报道,该项系统的化学研究工作使我国在对百部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3篇,申请相关专利3项,并在《天然产物化学》等权威书籍和杂志上撰写综述。上海药物研究所

  • 【资料】中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中药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未知样品,其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液相色谱是中药分析中应用最普遍的技术,也是进一步与质谱、核磁共振等联用的基本分离手段。本论文在总结了中药复杂体系的特点和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后,提出了中药分析的思路,开展了线性梯度下的液相色谱保留值规律、峰形规律的研究,发展了快速获取液相色谱保留参数、峰形参数的方法,从而将未知样品快速转化为色谱已知样品。并以实际样品藏茵陈和黄芪为例,应用发展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液相色谱参数数据库,提供中药活指纹图谱的信息基础。同时,面向实际应用,发展了中药组分的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液-质联用表征黄芪皂甙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快速制备黄芪组分的方法并初步发现了具有诱导分化白血病细胞的组分。发展了用五次线性梯度快速、准确地获取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的方法。以线性梯度a、c 值预测任意梯度下的溶质的保留时间,并发展了基于内标峰的校正方法。应用于藏茵陈和黄芪样品的色谱保留参数获取,对c-a 关系进行了考察。基于EMG模型和自动曲线拟合技术,首次建立了以线性梯度快速获取液相色谱液相色谱峰形参数和峰形规律的方法。以线性梯度峰形规律预测了任意梯度条...[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1320]中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url]

  •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项“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一、总体目标本专项的设立旨在充分利用国家纳米科技平台,实现数据和研究设备的共享;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整体布局的集成,推动学科交叉和合作研究;促进纳米科技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本专项的依托单位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二、基本原则本专项将根据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指南以及其他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各协作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关键研究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 三、研究领域 1、纳米尺度的相关检测和表征 (1)纳米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和自组装方法研究 (2)纳米尺度内物理、化学性质的检测和表征 (3)分子纳米结构和单分子检测 2、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探索 (1) 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研究 (2) 基于新原理的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光子器件 (3) 纳米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和数学建模 3、纳米生物和医学器件研究 (1) 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纳米材料及相关器件技术 (2) 探索靶向治疗的纳米药物及其载体的定向输送和缓释体系 (3) 单分子和单细胞的探测、表征和传感技术 四、申请本专项研究课题注意事项 1、申请人资格本专项各研究课题申请人必须符合自然科学基金会面上项目申请者资格,承担过或正承担着自然科学基金会“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以及基金会与纳米科技密切相关的项目。研究课题申请不受自然科学基金会基金申请限项规定的制约。 2、申请者可根据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自由确定项目名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每个课题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执行期限为2年。 3、本专项经费原则上应使用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协作实验室的大型仪器上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在课题申请书上应明确表示使用大型仪器所在的协作实验室名称。课题经费按照申请内容和使用设备的情况划拨至相关的协作实验室。 4、申请者请于2006年1月10日前提交课题申请。使用统一电子版面上基金项目申请书,申请者可自行在基金会网站上下载,然后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中,按照帮助文档的说明操作即可。基本信息表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基金项目”、亚类说明选择“其他”,附注说明填写“纳米科技平台上纳米材料和器件的若干基础研究”,报告正文按照面上项目撰写提纲撰写。一式5份报送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5、为避免重复资助,项目申请书应明确论述该项申请与其它相关研究项目的联系与不同。 6、自然科学基金会委托“纳米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专家指导组成员、协调工作组成员、本专项负责人和部分特邀专家组成本专项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评审中坚持择优和重点支持的原则,以到会评审专家投票的方式确定资助课题(赞成票须超过到会专家半数)。 7、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各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应保持稳定,确需变更的,课题负责人须及时提交变更申请及相应变更材料,经专项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报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8、本专项资助的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论文、专利和数据库等须标注: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90406024”等相关字样。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汲志华 王荷蕾 联系电话: 010-82613928,62652123 传 真: 010-62652116Email: jizh@iccas.ac.cn wanghl@nanoctr.cn 通讯地址: 北京中关村北一街2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邮 编: 100080

  • 【求助】求文献:GC/MS在环境与生物样品中汞形态分析的应用基础研究

    【作者】:胡广林1998 - 厦门大学:分析化学【题名】: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在环境与生物样品中汞形态分析的应用基础研究【期刊】: [学位论文文摘]【年、卷、期】: 不详【全文链接】:http://s.wanfangdata.com.cn/paper.aspx?f=SimpleSearch&q=[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2FMS%E5%9C%A8%E7%8E%AF%E5%A2%83%E4%B8%8E%E7%94%9F%E7%89%A9%E6%A0%B7%E5%93%81%E4%B8%AD%E6%B1%9E%E5%BD%A2%E6%80%81%E5%88%86%E6%9E%90%E7%9A%84%E5%BA%94%E7%94%A8%E5%9F%BA%E7%A1%80%E7%A0%94%E7%A9%B6&n=10&PID=&CID=试了一下其他方法,好像都不能下载,怕时间长了忘了结,暂时先结贴。悬赏继续有效,如大家能下载到,希望能提供,谢谢。

  • 【原创】导数光谱法理论基础研究

    导数光谱法理论基础研究在普通吸光光度法中,如果吸光度很小,就不能得到精度很好的信号。如果其他组分的吸收重叠在吸收峰上,测定就会受干扰。导数光谱法采用微分求导,在谱图上显示出微小的变化,使光谱图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导数光谱的特点在于灵敏度高,可减小光谱干扰。因而在分辨多组分混合物的谱带重叠、增强次要光谱(如肩峰)的清晰度以及消除混浊样品散射的影响时有利。1导数光谱的优势导数光谱法有一般分光光度不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能分辨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重叠的或很小波长差相重叠的吸收峰.1.2能够分辨吸光度随波长急剧上升所掩盖的弱吸收峰(有人称为肩峰)1.3能够确认宽阔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以上从谱图角度来将,从灵敏度角度来说,提高了不少,应该说很多.我曾经这么说过,一台可以进行导数光谱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赶上一台带紫外检测器的HPLC,可能有点夸张,至少我个人这么认为.1.4灵敏度关于导数吸光光度法提高灵敏度的规律,有人指出n阶(n=1~4)导数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是按4.5n倍增大。2理论基础2.1定量基础其原理是因为吸光度和摩尔吸光系数为波长的函数,所以朗伯-比尔定律可以用下式表示:Aλ=ελcl将上式对波长进行一次微分,得若对波长进行n次微分,可得2.2导数光谱图的处理吸光度对波长进行微分的微分值与吸收物质的浓度成正比,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因此它可以用于吸收物质的定量分析。获得导数光谱的方法可分为光学微分法和电学微分法两类.现在很多带计算机的工作站都采用电学微分法,通常可以获得一、二、三、四阶导数光谱。比如俺现在用的2550,就能做到四阶.俺还是以纳他霉素为例进行说明,顺便插一句,我就是从做纳他霉素这个项目开始才接触导数光谱的,所以,我下决心把这一块搞明白了,因为好多书上都没有写,就是有写的,也是简单的一两句就过去了,曾经让我很郁闷,所以我下了这个决心,就这点东西,俺就不信了.上图为那他霉素的0-4阶导数光谱图,以下问题就围绕这些图进行说明.3导数光谱图的获得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在另一片论文中有详细说明.见周玉虎 4导数值的测量方法导数光谱的测量很多,下面分别说明4.1如果基线是平坦的,可以测量峰-谷之间的距离,这是最常用的方法。4.2在基线平坦的情况下,也可以测量峰-基线之间的距离,这时灵敏度虽有些降低,但精度较高。4.3作两峰的连接线,测量两峰连线到谷的距离。只要基线是直线,不管它是否倾斜,总能得到正确的值。4.4作峰顶与谷顶的切线,使其平行于基线,然后测量两平行线的距离。以上四种方法,是前辈们总结的,非常经典的方法,但是现在,尤其是带导数处理工作站的,不具备4.3和4.4的功能,采用峰值检测,能实现4.1和4.2,而我个人认为,4.1和4.2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我重点介绍的方法马上就要闪亮登场了---积分面积.4.5积分面积积分面积是UVPROBE软件带的一个功能,我拿标样做了很多试验,我觉得它定量很准确,至少比4.1和4.2准确,所以我强烈推荐这种方法.之前我还不敢肯定自己的这种方法,因为在文献中从来没有见过,写了好几篇论文也没有发表.后来一次机会降临在我头上,幸运之神啊!!!在一次讲座上,正好是李昌厚教授讲课,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当面请教了李教授,得到了他老人家的肯定.所以现在,我更坚持自己是对的.其公式如下: 计算前需要定义计算的区域,要给出开始和结束波长值 (光谱)或开始和结束时间值 (动力学)。峰面积计算给出指定区域的面积值。为什么现在没有普遍应用吗?我觉得是带积分面积,有工作站的仪器比较少,限制了这种方式的发展.但我个人认为,以上四种方式是很早以前文献上报道的,在最近十几二十年几乎没有更新,只适合于手工积分、手工求导的计算方式,不适应现在仪器、软件、及计算机发展的需求.所以,本人认为采用峰面积进行积分.用面积积分有以下几个优点:(1) 克服了噪声对测定的影响,在那他霉素标准曲线第一点上,若用峰高,其值为0.002,用峰面积为0.033,而0.002的吸光度很难说明问题,是那他霉素的吸收值呢,还是噪声引起的呢?而采用面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或影响非常小.(2) 用峰高积分,线性不太好,相关系数0.99,有时甚至很差 而用峰面积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5,符合试验测定要求.(3) 检出限:用峰高测定时,其检出限为0.2186mg/L,用峰面积时, 检出限为0.0968,从数据可以看出,峰面积的检出限低.下面是我自己做的一些结论,,当然也存在很多疑惑,希望和大家分享.当采用面积积分时,基线不为零,积分结果为5.175当基线为零时,积分结果为14.951,见下图,不知道两者积分有什么区别???

  • 【原创】导数光谱法理论基础研究

    导数光谱法理论基础研究在普通吸光光度法中,如果吸光度很小,就不能得到精度很好的信号。如果其他组分的吸收重叠在吸收峰上,测定就会受干扰。导数光谱法采用微分求导,在谱图上显示出微小的变化,使光谱图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导数光谱的特点在于灵敏度高,可减小光谱干扰。因而在分辨多组分混合物的谱带重叠、增强次要光谱(如肩峰)的清晰度以及消除混浊样品散射的影响时有利。1导数光谱的优势导数光谱法有一般分光光度不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能分辨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重叠的或很小波长差相重叠的吸收峰.1.2能够分辨吸光度随波长急剧上升所掩盖的弱吸收峰(有人称为肩峰)1.3能够确认宽阔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以上从谱图角度来将,从灵敏度角度来说,提高了不少,应该说很多.我曾经这么说过,一台可以进行导数光谱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赶上一台带紫外检测器的HPLC,可能有点夸张,至少我个人这么认为.1.4灵敏度关于导数吸光光度法提高灵敏度的规律,有人指出n阶(n=1~4)导数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是按4.5n倍增大。2理论基础2.1定量基础其原理是因为吸光度和摩尔吸光系数为波长的函数,所以朗伯-比尔定律可以用下式表示:Aλ=ελcl将上式对波长进行一次微分,得若对波长进行n次微分,可得2.2导数光谱图的处理吸光度对波长进行微分的微分值与吸收物质的浓度成正比,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因此它可以用于吸收物质的定量分析。获得导数光谱的方法可分为光学微分法和电学微分法两类.现在很多带计算机的工作站都采用电学微分法,通常可以获得一、二、三、四阶导数光谱。比如俺现在用的2550,就能做到四阶.俺还是以纳他霉素为例进行说明,顺便插一句,我就是从做纳他霉素这个项目开始才接触导数光谱的,所以,我下决心把这一块搞明白了,因为好多书上都没有写,就是有写的,也是简单的一两句就过去了,曾经让我很郁闷,所以我下了这个决心,就这点东西,俺就不信了.上图为那他霉素的0-4阶导数光谱图,以下问题就围绕这些图进行说明.3导数光谱图的获得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在另一片论文中有详细说明.见周玉虎 4导数值的测量方法导数光谱的测量很多,下面分别说明4.1如果基线是平坦的,可以测量峰-谷之间的距离,这是最常用的方法。4.2在基线平坦的情况下,也可以测量峰-基线之间的距离,这时灵敏度虽有些降低,但精度较高。4.3作两峰的连接线,测量两峰连线到谷的距离。只要基线是直线,不管它是否倾斜,总能得到正确的值。4.4作峰顶与谷顶的切线,使其平行于基线,然后测量两平行线的距离。以上四种方法,是前辈们总结的,非常经典的方法,但是现在,尤其是带导数处理工作站的,不具备4.3和4.4的功能,采用峰值检测,能实现4.1和4.2,而我个人认为,4.1和4.2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我重点介绍的方法马上就要闪亮登场了---积分面积.4.5积分面积积分面积是UVPROBE软件带的一个功能,我拿标样做了很多试验,我觉得它定量很准确,至少比4.1和4.2准确,所以我强烈推荐这种方法.之前我还不敢肯定自己的这种方法,因为在文献中从来没有见过,写了好几篇论文也没有发表.后来一次机会降临在我头上,幸运之神啊!!!在一次讲座上,正好是李昌厚教授讲课,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当面请教了李教授,得到了他老人家的肯定.所以现在,我更坚持自己是对的.其公式如下: 计算前需要定义计算的区域,要给出开始和结束波长值 (光谱)或开始和结束时间值 (动力学)。峰面积计算给出指定区域的面积值。为什么现在没有普遍应用吗?我觉得是带积分面积,有工作站的仪器比较少,限制了这种方式的发展.但我个人认为,以上四种方式是很早以前文献上报道的,在最近十几二十年几乎没有更新,只适合于手工积分、手工求导的计算方式,不适应现在仪器、软件、及计算机发展的需求.所以,本人认为采用峰面积进行积分.用面积积分有以下几个优点:(1) 克服了噪声对测定的影响,在那他霉素标准曲线第一点上,若用峰高,其值为0.002,用峰面积为0.033,而0.002的吸光度很难说明问题,是那他霉素的吸收值呢,还是噪声引起的呢?而采用面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或影响非常小.(2) 用峰高积分,线性不太好,相关系数0.99,有时甚至很差 而用峰面积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5,符合试验测定要求.(3) 检出限:用峰高测定时,其检出限为0.2186mg/L,用峰面积时, 检出限为0.0968,从数据可以看出,峰面积的检出限低.下面是我自己做的一些结论,,当然也存在很多疑惑,希望和大家分享.当采用面积积分时,基线不为零,积分结果为5.175当基线为零时,积分结果为14.951,见下图,不知道两者积分有什么区别???

  • 201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基础研究篇

    2013年01月02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本报国际部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104/021357262809515_change_chd2c142_b.jpg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104/021357262809515_change_chd2c140_b.jpg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104/021357262809531_change_chd2c139_b.jpg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104/021357262809531_change_chd2c133_b.jpg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104/021357262809546_change_chd2c141_b.jpg 基础研究 美 国 “上帝粒子”研究传出新消息;最短最纯X射线和超小激光器问世;量子研究有新进展;看到纳米粒子内部结构。 毛黎(本报驻美国记者)费米实验室7月表示,他们在“万亿电子伏特粒子加速器”(Tevatron)500万亿次正负质子碰撞产生的残骸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征兆,并将其质量范围压缩至118Gev/c2到132Gev/c2之间。此次获取信号的确定性水平约为“2.9西格玛”,这意味着仍有大概千分之一的可能性,得到的“上帝粒子”信号只是噪音或统计异常。不过,这些数据只能接近证明它的存在,还需要根据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实验结果来建立发现“上帝粒子”存在的更坚实证据。 科学家用制造可见光激光的方法,打造出了世界上波长最短、最纯的X射线激光;西北大学科学家利用3D蝴蝶结式的纳米金属空腔结构开发出只有病毒大小的新型超小激光器。它能最大限度地突破阈值限制,让所有光子都以激光形式进行发射。 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证明了量子纠错的最基本形式,相关技术可以纠正那些在高速运算中出现的错误;科学家研制出单晶体人造钻石,使量子比特存储时间超过1秒钟。其亦是人类首次实现用一种材料在常温下将量子比特存储如此长时间,代表着量子信息处理的最新发展;斯坦福大学利用金属镝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双极量子费米子气体,其兼具晶体和超流液二者相互矛盾的特征,是全新的量子物质形态。 科学家使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首次看见纳米粒子内部的情况,并获得纳米粒子中单个原子及原子排列的三维图像;普渡大学研制的纤细等离子体纳米天线阵列采用新奇的方式对光进行精确地操控,改变光的相位,创造出负折射现象;研究人员用激光照射一种蝴蝶结形的纳米光学天线阵列获得灵巧的光镊,它能镊住各种粒子并能把不同粒子按大小排列;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先进的液体池处理技术,科学家对由铂、铁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棒的生长轨迹进行了实时观测,结果有力地支持了纳米粒子在晶体生长中充当“人造原子”角色的理论。 物理学家探索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谐波产生过程的电流探测新方法,可直接“看”到电子的运动并测出电子的速度;在某些超导体中,运动电子好像比真空中的自由电子重1000倍,但同时电子运动却毫无阻力。科学家表示,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量子纠缠”的过程,该过程决定了晶体中运动电子的质量。 物理学家利用激光从超冷的铷原子气体云内激发单个原子,开发出能快速、有效创建单光子的新方式。这套单光子系统有望应用于光量子信息处理之中,其为研究原子的纠缠态和自旋波等提供了便利条件;联合量子研究所(JQI)的科学家研制出只需耗时120皮秒而能耗仅为90阿焦的最低能耗全光开关。 圣母大学通过实验证明了利用石墨烯原子层可以有效操控太赫兹电磁波,并制作出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太赫兹调制器样机;科学家借助红外线光束,沿石墨烯表面激发出了电子波,并证明通过简单的电路,能够控制这些被称为等离子体振子的振荡波的长度和高度。 康奈尔大学将“时空斗篷”上升到实验阶段,其研制出的事件隐身装置通过加速或放慢光束的不同部分,令一个事件彻底消失约40皮秒。此外,科学家借用将激子冷却到绝对零摄氏度左右,首次观察到了激子内发生自发相干现象时的各种图案。研究人员开发出直径不足2英寸的平面几何图形状的新型中子发生器。科学家在原子内部发现了新的三体原子束缚态。在这种状态下,三个相同的原子松散地依附在一起,既存在于玻色子中又存在于费米子中。 斯坦福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开发出设计碳纳米管线路新方法,生产出一种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全晶片数字电路。该技术突破了碳纳米管在实际应用中的两个瓶颈:即使在许多纳米管发生扭曲偏向的情况下,新碳纳米管数字电路的整个线路仍能工作;如果线路中出现了金属碳纳米管,会导致短路、漏电、脆弱易受干扰等,新碳纳米管数字电路中那些不必要的元素可被清除。 俄罗斯 利用激光首次成功合成磁性粒子;将建成世界最大激光装置;发现影响超导临界温度的新因素。 张浩(本报驻俄罗斯记者)1月,俄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子物理研究所利用激光首次成功合成磁性粒子。激光合成法可使纳米粒子产量比传统制备法约增加一倍,能耗也可降低85%。其被视为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在环境治理、生物陶瓷和定向给药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月,俄联邦核中心发布消息称,下诺夫哥罗德州吉维耶夫区将建成世界最大激光装置。该激光装置的功率为2.8兆焦耳,超过目前已知最大的美国和法国约2兆焦耳的同类装置功率。俄科研人员透露,该激光装置造价约为450亿卢布,具有军民两用性质,可用于能量高密度物理、稠密热等离子物理及激光热核聚变等领域的研究。 2月,俄科学家发现了影响超导临界温度的新因素。俄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固态化学研究所通过对含氧铁基超导复合材料进行研究发现,超导材料的结构和稳定性受氧原子空缺的影响。通过改变超导材料结构中氧原子的当量能够对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新材料研制开辟了道路,并可能在多个领域引发技术飞跃。 5月,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研究细胞内部活动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海洋桡足类水蚤荧光蛋白基因编码的重组、蛋白质改性以及对分子发光强度的研究,首次获得了发光强度超过自然水蚤蛋白5倍的突变发光蛋白。研究同时发现,该水蚤荧光蛋白的远端氨基酸非常接近于哺乳动物,适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反应变化过程的荧光分析,比天然的荧光蛋白具有更强的灵敏度。 英 国 希格斯粒子,暗物质研究渐显真容;宇宙探索发现频仍,量子研究进步明显。 刘海英(本报驻英国记者)7月4日,欧核中心(CERN)宣布发现一种新粒子,其特性与所谓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粒子的理论描述保持高度一致,质量范围大约在125GeV至126GeV之间,信号确定水平约为5西格玛,即99.98%。但CERN表示,还有数据在分析中,仍具不确定性,还需要更多数据来佐证。 7月31日,欧核中心称“上帝粒子”被找到的可信度增大。更为完整的分析结果将确定性水平提高到接近6西格玛,准确率达到99.997%,为新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最早预言希格斯粒子存在的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也成了国人的骄傲。 12月14日,来自欧核中心ATLAS项目组的最新结果发现,新粒子在质量以及衰变为双光子的速率等属性上与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预测有一定偏差——新粒子的质量比以其衰变为Z玻色子来计算要多大约3GeV。这使得新粒子为“上帝粒子”的身份依旧存疑。 暗物质研究方面,1月,包括英科学家在内的一国际科研团队绘制出了迄今最大最详细的暗物质分布图,标志着人类对暗物质性质的理解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9月,英德科学家经过2年研究得出结论称,暗能量存在的可能性高达99.996%。虽然在6月,英国达勒姆大学天文学家称,据以确定宇宙物质组成的标准宇宙模型可能是错误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但一系列新发现表明,也许暗物质如希格斯粒子一样,在争议之后会逐渐露出真容。 天文学领域,1月,英美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发现了聚在一起的5个星系,这一处于最初发展阶段的星系团距离地球131亿光年,是在早期宇宙观测到的最遥远原星系团;5月,英天文学家根据赫歇尔天文望远镜的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大质量黑洞会遏制早期恒星的诞生,该发现有助于解释星系核球与其中心黑洞质量的关系,亦为探讨恒星形成提供了线索;10月,英美等国科学家发现一颗位于天鹅座并与4颗恒星相伴的行星,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此类天体系统。 量子研究领域,1月,英荷科学

  • 【金秋计划】扶正化瘀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b][size=15px][color=#595959]肝纤维化[/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是多种慢性肝损伤引起的异常过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结缔组织增生异常为特征,可进一步发展为[/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肝硬化[/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肝功能衰竭或肝[/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细胞癌[/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尽管有报道称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目前还没有获批的生物或化学抗肝纤维化药物可供上市。[/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b]中医药[/b]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b]扶正化瘀方(FZHY)[/b]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组成,在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的同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显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综述目的:对FZHY及其[b]组分/成分[/b]在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的治疗潜力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采用PubMed、Embase、Springer、Web of science、SciVerse ScienceDirect、Clinical Trails、Gov、CNKI、万方、VIP等国际知名数据库,对FZHY、TCM319、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19、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FZHY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具有改善血清肝功能、肝脏病理组织学、肝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降低肝脏僵硬值和门静脉高压症、降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病率和发病率/死亡率的作用。[/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大量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FZHY具有[b]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轻炎症、保护肝细胞、抑制肝窦毛细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肝脏再生等抗纤维化作用[/b]。近年来,人们对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在了解其增效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color][/size][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font] [color=#3573b9]结论[/color][b][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b][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font] [b][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b][font=&][size=16px][color=#232323][/color][/size][/font][b][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b][font=&][size=16px][color=#232323][/color][/size][/font][size=15px][color=#595959][font=&][/font][font=&][/font][/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FZHY是治疗肝纤维化安全有效的药物[/color][/size][/b][size=15px][color=#595959]。今后对中药复方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其有效组分/成分及其协同作用上,并以其组分/成分为基础开发现代药物。这将有助于[b]更全面地了解FZHY治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和靶点,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b]。[/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font=&][/font][font=&][/font][/color][/size][font=&][size=16px][color=#232323][/color][/size][/font][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size=15px][color=#595959][/color][/size] [size=15px][color=#595959] [/color][/size]

  • 【转帖】陈佳洱:给基础研究一个宽松环境

    ——访前北大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佳洱院士   文/本刊记者 韩言铭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从整个体制上来反思。要正确看待SCI、EI,我想科技评价不应该过于依赖这些量化指标。要对科学工作有一个对其内涵的、深刻的、长远的评价。   ——陈佳洱

  • 28.10益智复方汤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28.10益智复方汤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作者】孙连娜 【摘要】:益智复方汤主要是由何首乌、红参、淫羊藿3味药材按一定比例合煎而得,为临床验方,具有益肾助阳,补气安神,益智养精之功效。本课题采用小鼠Y型电迷宫法,应用东莨菪碱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对益智复方汤防治老年性痴呆活性部位进行了跟踪筛选,合并利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LH20、聚酰胺、反相硅胶柱层析、中压柱及HPLC分离手段,从益智复方汤二氯甲烷萃取后水液大孔树脂10%、30%、50%、70%部分中分离得到31个单体化合物(6-21,24-38),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分析技术鉴定了其中30个化合物,主要为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人参皂苷类、黄酮类成分,其中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苷A(icariin A,34),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益智复方汤中分得;此外尚从益智复方汤二氯甲烷萃取部位首次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1-5,22,23);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大黄素(emodin,1)、大黄素甲醚(physcion,2)、大黄酚(chrysophan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胡萝卜苷(β-si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pyranoside,6)、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β-D-glucopyranoside,7)、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8)、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9)、人参皂苷Rb2(ginsenoside Rb2,10)、人参皂苷Rb3(ginsenoside Rb3,11)、人参皂苷Rc(ginsenoside Rc,12)、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13)、人参皂苷Re(ginsenoside Re,14)、人参皂苷Rf(ginsenoside Rf,15)、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16)、人参皂苷Rg2(ginsenoside Rg2,17)、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18)、20(R)-人参皂苷Rg3(20(R)-ginsenoside Rg3,19)、人参皂苷Rh1(ginsenoside Rh1,20)、人参皂苷Rh2(ginsenoside Rh2,21)、原人参三醇(panaxatriol,22)、原人参二醇(panaxadiol,23)、淫羊藿苷(icariin,24)、淫羊藿次苷Ⅰ(icariside Ⅰ,25)、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 Ⅱ,26)、芦丁(rutin,27)、朝藿定C(epimedin C,28)、朝藿定B(epimedin B,29)、朝藿定A(epimedin A,30)、箭藿苷A(sagittatoside A,31)、箭藿苷B(sagittatoside B,32)、2″-O-α-L-鼠李吡喃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α-L-rhamnosyl-icariside Ⅱ,33)、淫羊藿苷A (icariin A,34)、α-D-葡萄糖(α-D-glucose,35)、对甲氧基肉桂醛(p-methoxylcinnamic aldehyde,36)。新化合物34结构为5-羟基-4′-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环(2″,3″:7,8)-黄 摘要 第二军医大学 酮一3一。一a一L一鼠李糖(l*2)一a·L·鼠李糖普(5一hydroxy一4几methoxy一6,, 6,,一dimethylPyrano(2,,,3”:7,8)一flavone一3一O一a一L一tharnnoPyranosyl(l、2) 一a一L一rhamnoPyranoside)。 通过促智活性跟踪筛选并结合HPLC一DAD一MS监测,确定益智复方汤水煎后 经大孔吸附树脂70%乙醇洗脱部位为活性部位,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来源于何 首乌中的二苯乙烯类,红参中的人参皂昔类,淫羊蕾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 强的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活性。 利用HPLC一DAD一MS技术对益智复方汤中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应 用Diamonsil C18,10林,250‘4.smm色谱柱,选择乙睛:水:甲酸系统梯度洗脱,对30 余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各待分析化学成分分离度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密 度和准确度。 运用该色谱条件监测单味药材以及合煎药材在煎煮过程中各成分的动态变 化,考察益智复方汤煎煮过程中化学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益智复方汤煎煮过 程中各成分种类无明显差异,未发现有新成分产生,仅表现为各成分间量的相对 变化。活性成分二苯乙烯普类随着水煎煮的时间推移,含量略有降低,但其过热 后异构化的产物含量升高,根据DAD一MS提供的信息我们推测了该异构化产物的 结构;红参和淫羊蕾药材单煎时,随着时间推移,次昔含量稍有增加;红参和淫 羊蕃两种药材合煎及三种药材合煎与各单味药材单煎相比人参皂昔类和淫羊蕾黄 酮类成分间发生明显水解转化人参皂昔中二醇型皂昔微量成分Rg3含量显著升高, 人参三醇型皂昔RgZ、助l含量也呈上升趋势,推测淫羊蕾黄酮提供的弱酸环境加 速了人参皂昔间的转化,淫羊蕾黄酮在煎煮过程中随时间延长箭蕾普A、箭蕾昔B、 鼠李糖基淫羊蕾次昔n、淫羊蕾次昔n煎煮后含量呈上升趋势。总的来说,人参 皂昔和黄酮昔表现为四糖和三糖昔含量降低,双糖和单糖昔含量增加,说明在合 煎后多糖昔更易水解。淫羊蕾黄酮和人参皂昔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具体如何转化, 能否定量转化,转化规律是什么,这些转化的发生与药效间的联系规律,尚需进 一步研究。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普类化合物含量在何首乌药材单煎与合煎中没有显著改 变,合煎时对红参中人参皂普和淫羊蕾黄酮类成分也无明显影响,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也证实二苯乙烯昔类成分过热易转化,故在制备工艺中我们选用了渗涟法, 以避免加热煎煮带来的损失;红参和淫羊蕾药材二者合煎与益【关键词】:益智复方汤 活性成分 二苯乙烯苷 人参皂苷 黄酮苷 促智活性 HPLC-DAD-MS 制备工艺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5_380742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5_380743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6_380744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6_380745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6_380746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6_380747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7_380748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310907_380749_2352694_3.jpg

  • 高校科研院所刚刚发布了博士后-中药物质基础及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职位,坐标广州市,敢不敢来试试?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0674.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博士后-中药物质基础及中药质量标准研究[b]职位描述/要求:[/b]承担并完成广东省科学院人才引进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中科院大区SCI二区及以上论文不少于1篇,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件1. 应届毕业或近3年获得学位的博士,年龄不超过35岁,全脱产在站工作;2. 具有相关研究背景,且有较好的科研业绩,能独立展开科学研究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岗位待遇1. 基本年薪20万元(广东省科学院人才引进项目执行期间基本年薪25万元),超出标准的成果另享受丰厚的奖励,上不封顶;2. 提供周转住房,解决广州市户口;3. 根据考核情况优先纳入事业编制。[b]公司介绍:[/b] 清华大学生物微流控与药物分析实验室,致力于发展微纳流体操控的新原理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微纳尺度的输运、组装和生物制造,模拟组织器官的微结构和微环境,结合原位光谱成像分析和质谱联用分析等检测技术,构建生命分析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新模型,发展微流控生命分析的原理、方法及装置,参与生命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服务于药品质量与安全、新药研发、临床检测等国家重大需求。课题组负责人梁琼麟教授,于2000年、2005...[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80674.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资料】熊猫收集--研究生电化学基础教程

    研究生电化学基础教程作者:朱果逸很不错,大家看看, 对原作者表示感谢...[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8388]研究生电化学基础教程[/url]

  • 【转帖】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http://i2.sinaimg.cn/IT/2011/0117/U2727P2DT20110117094154.jpg资料图:中国未来空间站想像图   解放军报讯 记者张晓祺、特约记者孙海荣报道:新年伊始,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启动。  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动等技术,载人航天任务由中短期太空飞行转为长期空间驻留,载人空间站工程等后续任务已提上日程。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实施的“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项目,围绕失重、快速昼夜变更、狭小环境等因素对航天员的影响开展研究,揭示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确保航天员在长期空间飞行中安全、健康、高效工作。这一研究涉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对于推动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该项目是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执行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项目研究团队包括我国航空航天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8家知名研究院所。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重要方向,将有力促进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基础研究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该计划的战略目标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 新世纪化学发展战略思考![转自《中国基础科学》](可下载)

    《中国基础科学》[color=red][b]新世纪化学发展战略思考[/b][/color]梁文平1 唐 晋 1 王 夔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100083, 2北京大学药学院,100083 )摘要 评述了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化学界的现状,特别强调了化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提出化学发展的契机和可能突破口,提出了学科重组的新思路和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战略思考,并强调了原始创新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1-2],已经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寻求结构多样性和分子多样性,合成制备了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发展了化学合成理论和技术,为阐明生命的起源、发现生物活性物质、新材料以及新药物的设计合成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化学研究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阐明各类化学反应的机理,从真实时空的水平上认识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化学创立了研究物质结构和形态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认识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设计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化学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面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迅猛发展的挑战和人类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学在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的同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质和品种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造福国家,造福人类。当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健康和人类安全、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向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挑战性难题,迫切需要化学家在更深更高层次上进行化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现和创造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从学科自身发展和为国家目标服务两个方面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战略设想,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求。 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就注意到化学学科内部的发展与来自外部的需求之间的距离,注意到化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必须重新考虑学科建设问题。在“九五”计划制定之初,经过反复讨论,就开展了对优先资助领域的研究和调整,提出了重视学科交叉,淡化二级学科的原则,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的讨论。在过去的5年中逐渐得到广大化学界的共识。20世纪末,在长期酝酿后又提出了几个新的发展领域,组织过多次讨论,提出要开展分子以上层次化学研究的创新思想,引起了又一轮的化学界的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吸取了经验。为了探索、研讨与展望化学发展趋势、发展战略及十年或更长远化学发展前景,使化学这一传统学科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在几年来组织专家研讨和参与有关化学学科发展战略问题,尤其是《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第128次香山会议,和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香港21世纪化学发展前景讨论会》,使化学界逐渐对我国化学学科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和未来发展战略形成基本共识。

  • 【转帖】基础科学是科学更是文化――中科院院士杨玉良

    基础科学是科学更是文化――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做课题研究,不论是自己,还是对我的学生,我的要求是要从理论到实验都要关注,而且基础科学研究不仅是科学,也是一种文化。2003年刚刚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杨玉良教授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复旦大学副校长。而且他也是复旦大学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   杨玉良教授在高分子链静态和动态行为的图形理论、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和有序度及分子运动相关性的转子同步NMR新方法、液晶的分子场理论和PDLC材料、提高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速率、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等领域取得成就。曾获霍英东研究类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求是青年学者奖和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是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和复旦大学另两位新院士一样,他也是复旦大学“土生土长”的博士。  作为复旦大学副校长,他更关注学校的发展。他认为,基础科学的发展才能够真正使学校实力增强,使国力增强。在他眼里,基础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因为基础科学会给学校或者国家的发展提供深厚的底蕴。他打了个比方,基础科学就像是一只“母鸡”,如果生长发展得好,那就会不断派生出新的学科,并且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能源”。  同样,在杨玉良教授看来,一个人要取得一点成绩,要有扎实的基础非常重要。2003年刚刚52岁的杨玉良教授坦言,他初一刚刚读完就赶上了上山下乡,劳动6年后才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然后在复旦读到了博士。而且本科三年中上课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从形式上看,他的教育基础并不扎实,这使他在今后获得成绩的过程中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杨玉良教授现在带研究生的时候更注重对学生的规范培训。2002年,他有三名博士生的论文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理论和应用实验要同样关注。他说,自己首先是导师,培养学生是最重要的工作,让学生介入到导师的课题中是个好的办法,但是不能把学生变成导师的廉价劳动力,变成导师思想结果的执行者,那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人。所以,作为教师,他关注得最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  谈到自己从事科研的经验,他坦率地说,我现在还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搞科研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如果能够总结成秘诀的话,大家都可以做科学家了。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重要的是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方式是不是正确。而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有“3C”的能力,就是自信心(confidence),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和合作能力(cooperation)。

  • 【资料】流态化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化工类研究生教学用书)

    流态化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化工类研究生教学用书) 作者:吴占松 马润田 汪展文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502586560出版时间:2006年7月本书分为两篇,即流态化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基础篇主要内容包括:流态化的基本概念;流态化工艺设备的基本构成;固体颗粒特性及鼓泡床内的流动;气-固流化床的设计;其他流态化过程。应用篇主要内容包括:某些物理过程的应用;流态化燃烧;流态化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流态化在煤炭气化中的应用;流态化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 【建设新闻】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建设新闻】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重点实验室定位是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5/201005150808_218493_1610969_3.jpg[/img]   为建设好“综合利用固废制备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5月12日,北京建材总院特邀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周文能处长就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对重点实验室政策等方面做了专项讲座。  周文能处长先对目前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情况,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政策进行了总体介绍,重点讲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尤其重述了“关于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定位,不能像高等院校一样做高精端的基础研究,其主要任务是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解决应用领域的难题,以及研究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等项工作,从而推动行业进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