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黄瓜谣言

仪器信息网黄瓜谣言专题为您整合黄瓜谣言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黄瓜谣言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黄瓜谣言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黄瓜谣言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黄瓜谣言话题讨论。

黄瓜谣言相关的资讯

  • 人民日报辟谣圣女果小黄瓜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一直备受关注,网上流传的“转基因食品名单”靠不靠谱?一些所谓“鉴别转基因作物方法”正确吗?国家正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有哪些?就这些问题,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及专家学者。   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   【回应】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 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   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申请品种审定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 遗传性状稳定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生产许可证审批、经营许可证审批都需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据了解,我国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标识检查验证。据介绍,这些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标识做到了应标尽标。   与传统食品不同就是转基因?   【回应】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表示,圣女果更接近人工驯化前的野生状态,其实野生的板栗、核桃、苹果等也都远小于常规栽培品种。人类驯化野生植物一般是为了提高产量,主要做法是增大果实,但随着人们对食品要求的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小型化的瓜果蔬菜,如早春红玉西瓜等。这些小型化品种都来源于带着祖先原始基因的种质资源,与转基因无关。   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萝卜以紫色居多,现在最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荷兰育种家根据荷兰国旗颜色选育出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王志兴解释,棉花、辣椒、玉米、水稻等有不同颜色,是天然存在的遗传基因差异,并非转基因的结果。比如彩色棉花从古就有,但由于彩色棉花纤维短、强度差,过去很少种植,而现在因为不染色吸引了部分消费者,农民就开始种植了。彩色辣椒也是天然存在的,只是过去未大面积种植,普通消费者很少见到。   吴刚表示,以上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常规育种手段非常容易做到的,用转基因反而是不经济的做法。“常规育种主要通过选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新品种。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选’。自然发生的基因变异,往往也是随机发生的。”吴刚解释说,“无论大小、颜色,在自然界的自然突变体中,都可以找到。育种家做的工作仅仅是将这些突变体找到,并和其他好的性状聚合到一起,成为品种。”   吴刚介绍,番茄、甜椒、南瓜、黄瓜在国内外都曾有转基因研究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其中仅有番茄与甜椒获得过世界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商业化种植过转基因番茄的国家有美国(6种)、墨西哥(3种)、日本(1种)、中国(1种,“华番一号”)等。   吴刚解释,早期没有延熟番茄,转基因的延熟番茄储藏期长是个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育种家们获得了非转基因的延熟番茄,转基因番茄在储藏方面的优势不再,产量低就成为很大一个问题,又因皮厚口感差,直接被市场淘汰。   “自从1998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没有新的转基因番茄获准商品化种植。在我国,转基因番茄已经退出市场。”吴刚说。   【原标题】网传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小黄瓜 专家不认同
  • “毒黄瓜”袭德致10人死 欧洲多国“患病”(图)
    西班牙东南部黄瓜丰收。 可能引起疾病的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德国医生正在做实验。   黄瓜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 源头或是西班牙   近几周来,由于“毒黄瓜”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在欧洲一些国家暴发。   截至28日,德国确认276例感染病例,为欧洲最多,至少10名德国人死亡。另外,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都受到影响。   德国卫生部门28日说,3名女子可能因食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的黄瓜死亡。   如果确认死因,“毒”黄瓜在德国可能已致死10人。   欧洲多国“患病”   德国方面说,3名死者皆为女性,其中两人超过80岁,一人30多岁。死因可能是由大肠杆菌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另外,瑞典报告25例受大肠杆菌感染病例,其中10人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症状。丹麦、英国和荷兰分别报告3例、2例和1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例。   多方参与调查   德国方面怀疑,大肠杆菌疫情由“毒”黄瓜引发。这些受大肠杆菌“污染”的黄瓜可能来自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和马拉加省的两家出口商。   欧洲联盟委员会先前说,西班牙方面已暂停两家出口商相关生产与销售。这一组织发言人文森特28日确认,两商家种植黄瓜的温室受到影响。   文森特说,尚不清楚污染源来自何处,不知“是在(西班牙)生长地还是销售过程中”。“我们正在调查,以确认其他潜在污染源,”他说,“另外,一批来自荷兰或者丹麦并在德国销售的黄瓜也在调查范围内。”   法新社报道,两商家的黄瓜样品已经送往一个实验室检验,定于30日得出结果。   87%患者为成年人   据新华社电 一些分析师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于大肠杆菌中颇具攻击性一类,可能引发肾脏衰竭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总部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欧洲疾病防控中心说,一般而言,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多出现在幼儿群体,但这轮疫情的感染者多为成年人。   “5岁以下幼儿通常容易感染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但这次暴发的疫情中,87%患者为成年人,其中女性居多,占总数的68%。”   德国穆斯特尔学者卡奇警告,这轮疫情还没有结束。“这轮疫情中存在二次感染可能,”卡奇说,“这些二次感染通过人际传播,可以避免。因此,我们需要尽力保持个人卫生。”   来源争议   病菌源头存争议   关于致病病菌的来源地,目前仍存在争议。   德国汉堡卫生研究所曾表示,病菌可能来自西班牙生产的黄瓜。但西班牙方面立即回应说,病菌不可能来自西班牙,因为西班牙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病例。曾出现食客集体感染的德国当地餐馆说,餐馆内的黄瓜来自丹麦或荷兰。为此,丹麦食品管理局正在对本地黄瓜进行检测。   世卫组织和相关国家近日报告,目前德国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患者分布在16个州,主要集中在北部。除德国以外,瑞典、丹麦、英国、荷兰、奥地利等国也发现类似病例。   患者曾去过德国   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报告说,丹麦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患者人数目前已增加到9人,另外有疑似患者8人。这个研究所的斯特芬格利斯曼说:“丹麦目前发现的所有病人都曾在近期去过德国。”   事件影响   德国蔬菜销售受影响   据新华社电 此次疫情已使德国人对本地部分食品的安全情况产生严重担心。据德国《图片报》28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有近六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暂时不敢吃生黄瓜和西红柿等蔬菜。   由于专家建议消费者慎食生西红柿、黄瓜和生菜等蔬菜,德国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很大影响。德国农民协会发言人27日说,据初步估算,疫情每天给菜农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200万欧元。   预防提示   不擅用止泻药或抗生素   德国确定,引起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变种“Husec 41”。受其感染后,患者会出现腹部绞痛和腹泻。   世卫组织称,提醒警惕德国出现的EHEC疫情,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但世卫不建议限制赴德国旅行或对德贸易。   世卫组织说,这种病菌可通过人际、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直接传播,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如厕之后。 世卫组织特别提醒说,最近去过德国尤其是德国北部并有症状者需及时就医,不要擅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因为这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患者福音   患者或有新疗法   此次疫情令人担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Husec 41”感染。   不过,德国部分医院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这也许为应对疫情提供新的武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最近载文说,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用一种特殊的抗体治疗3名年幼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患者获得成功。医生先对这3名患儿施用了多次洗血疗法,但都无效,于是为他们注射了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24小时后,患儿状况大为好转,半年后也未出现并发症。获知这一消息后,德国汉堡、汉诺威等地的医院已开始对一些重症患者试用这种方法。   新闻背景   “毒蔬菜”事件时有发生   大肠杆菌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它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寄生菌,绝大多数对人体无害。但每年都会发生因大肠杆菌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   2010年7月,美国“新鲜快递”公司曾召回一批遭污染的蔬菜制品,被查含有O157:H7型大肠杆菌。O157∶H7型大肠杆菌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内引发感染,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腹部绞痛、腹泻和呕吐。   2006年10月,美国发生“毒菠菜”事件曾蔓延至20多个州,导致204人患病,其中3人死亡,病源可能是野猪将大肠杆菌带到了菠菜田里。
  • 电子舌趣味小实验——黄瓜加蜂蜜等于哈密瓜
    近日我公司感官实验室做了一项趣味小实验,采用日本INSENT电子舌测试了将40g黄瓜和5g蜂蜜混合在一起味道变化的情况。通过电子舌对甜味、鲜味、咸味、苦味和丰富度等味觉特征的检测,由图可见黄瓜味道清淡,甜、咸味很小,而甜味是蜂蜜的显著特征,黄瓜与蜂蜜按比例混合后,甜味、丰富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测定发现二者按比例混合在味道上与哈密瓜很接近。日本INSENT电子舌让黄瓜、蜂蜜及混合物的味觉特征数值化、可视化,为果蔬的味觉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 食品谣言占微博谣言两成
    p   昨日,食品安全与媒体责任研讨会在中国记协召开,会议针对大众关注的食品安全和风险管控等进行解读,并呼吁广大媒体工作者尊重科学注重求证,做食品安全工作的科学传播者。 /p p   “泡面吃下去32小时不消化”的谣言曾经广为传播。对此,首都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余焕玲表示,现代方便食品加工工艺非常成熟,其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是有保证的 同时,现代方便食品的营养成分与价值有它本身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对于保障人们的营养健康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p p   针对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忧虑,与会专家表示,国家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用量都有明确规定,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 /p p   近年来,大量食品类谣言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内容让消费者真假难辨。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公布了微博处理食品谣言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微博共处理各类不实信息1290条,其中食品相关的谣言245条,约占总量的20%。典型的食品谣言包括“吃樱桃感染H7N9”“猪肉钩虫”“蒜薹蘸甲醛保鲜”“西瓜打针”等。谣言主要呈现两个特点:内容低劣,经不起推敲 具有周期性,比如只要是樱桃上市季节,关于它的谣言就会出现。 /p
  • 《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发布并实施 “拍黄瓜”“泡茶”等将简化审查(一图读懂)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适应食品经营安全的新形势,解决食品经营安全领域的新问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了《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严格重点领域许可审查要求。强调严格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堂许可审查要求,分别从申办许可主体、标注经营形式、层级对应原则、建立承包管理制度等方面作出规定。从在承包食堂所在地办理许可、风险防控能力、跨省经营、人员、制度等方面进一步严格食堂承包经营的许可审查要求。二是优化食品经营许可要求。以新修订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为基础,在简化食品经营许可程序等方面进行拓展,针对“拍黄瓜”“泡茶”等简单制售食品安全风险较低食品的,明确可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设施设备、专门区域等审查内容,并在食品经营许可证副本中标注简单制售,明确设置专间或专用操作区的具体情形,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营造便民利企营商环境。三是新增新兴业态许可审查要求。针对食品经营连锁企业总部、利用食品自动设备从事食品经营等新兴业态,重点从组织机构、人员、制度等方面提出许可审查要求,明确餐饮服务管理公司对其分公司、子公司以及绝对控股其他企业,食品经营连锁企业总部对其中央厨房、配送中心、门店等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将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人员制度、“三防”设施、温度控制等要求融入许可审查条件中,使其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相一致,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 孙宝国院士:预制菜言论不科学,应协同治谣言
    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由仪器信息网、北京食品学会现代营养健康检测专业委员会、我要测网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预制菜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网络研讨会于3月14日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相关行业的专家、科技公司的技术工程师以及预制菜企业共同探讨预制菜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的热点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表示今年继续围绕食品安全建言献策,对于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问题,他建议加大对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既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全国两会,孙宝国带来“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塑造风清气正舆论环境的提案”。他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目前主要体现在固有认知误区被反复炒作、对食品领域“新兴产业”的报道解读易“以偏概全”、个别直播间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方面。孙宝国介绍,近年来一些顽固谣言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剂有害”等反复出现、屡禁不止,且存在传播范围广、迷惑性强、有外力持续推波助澜等特点。预制菜备受争议,一些错误的、以偏概全的言论也导致人们不能正确认识。“传统的肉冻、鱼冻就是预制菜,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孙宝国表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但预制菜产业化遇到诸多“成长的烦恼”,尤其是出现对其不科学、不客观的报道时,舆情走向没有回归理性,反而“以偏概全”,使得行业与消费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愈发加重。孙宝国认为,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同时,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科学把关。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此外,孙宝国认为,应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建议依托网信办、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协等相关单位,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 新冠疫苗可网购?破除谣言需要权威信息“持续在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通过在网上散布售卖新冠疫苗虚假消息从而骗取钱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与其同伙通过某网络平台散布虚假消息,虚构其有渠道可以售卖新冠肺炎疫苗现货,先后有多名受害者信以为真并支付了疫苗款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事实上,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实验以来,相关的谣言和诈骗信息从未间断。有人在朋友圈销售新冠疫苗,标出代理价1100元起,表示可大量预定;还有人在微信群里声称疫苗上市了,498元一支,总共打3支;更有甚者将谣言冠上官方的名号,传播“北海西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打!”等不实信息& #8230 & #82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谣言此起彼伏的背后,体现了人们在疫情长期存在的阴影下对新冠疫苗的期待和渴望、对疫苗研发进展情况的高度关心。而一些造谣者正是利用了人们对新冠疫苗早日普及的这种迫切心态捏造事实,骗取公众钱财。网络上假消息频出,使公众眼花缭乱,无法分清信息真假,对疫苗的研发动态更是愈加迷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疫情之下,谣言当止。面对网上层出不穷的“假疫苗”,一方面,公众应该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从政府部门、官方媒体等权威来源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对出现的谣言早处理、早澄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更重要的是,官方应及时、定期发布更多权威信息,让公众能够了解疫苗进度:疫苗何时上市?公众通过何种渠道预约、价格多少?哪些群体应该优先注射?和疫情动态一样,这些“解渴”信息的发布应采取日报、周报等形式连续发布,不给谣言趁虚而入的机会。疫情以来,许多事例充分证明,只有“持续在场”的权威信息发布才是根除谣言、让公众安心的最佳手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在介绍新冠疫苗的相关情况时表示,我国已有4个疫苗进入临床三期,今年年底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6.1亿剂,目前已经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权威信息的发布不仅让网络上的各种谣言不攻自破,更提振了国民对新冠疫苗能够早日上市普及的信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我们期待有更多新冠疫苗的权威信息动态持续跟进,更期待新冠疫苗的真正上市普及。 /p p br/ /p
  • 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向智云达赠送锦旗
    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2015年4月15日向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赠送锦旗。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桑华春女士在智云达消费者体验中心接受了锦旗赠送。北京智云达作为快检行业的领先企业,通过真科学护航食品安全,不仅致力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大力推广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旨在帮助消费者了解食品中常见问题及隐患及检测方法等。目前已经与百度、BTV生活频道、生活面对面、新京报、健康之路、安徽卫视等多家媒体开展了合作。智云达还创建了食品安全消费者体验中心,可以为消费者检测疑似问题食品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助力广大消费者的舌尖安全。此次送锦旗的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是安徽卫视推出的一档科学生活类节目,已于2015年亮相荧屏。节目每期以“终结谣言”为主题,选取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嘉宾,回答“谣言粉碎”等相关问题,谣言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大家对保健养生问题的关注,致使网络上关于食品营养、保健养生的内容异常火爆,微信的养生帖也充斥朋友圈,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谣言。针对食品中的一些谣言,北京智云达通过快速检测的方法助力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共同揭露生活中关于食品的那些谣言真假。此前与安徽卫视《谣言终结者》栏目合作的是关于“白富美”开心果的问题,大家印象中的开心果大多是外壳白亮的,但是这样的开心果真的好吗?其实太白的开心果存在双氧水、二氧化硫超标的问题。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曾向智云达送来“一流技术服务,护航食品安全”的锦旗,此次安徽卫视又送来“食安智云达,快检保平安”的锦旗,媒体的支持是对我们智云达技术和产品的信任,也是对智云达的极大鼓励与肯定。如今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容易造成大众恐慌心理,所以有必要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指导消费者了解问题食品的危害,减少购买到问题食品的几率,帮助消费者健康消费,尽量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在此,智云达也要感谢多家媒体为我们提供传播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平台,我们将共同为捍卫舌尖安全而努力。
  • 食品安全与媒体责任研讨会举行 让专业知识“粉碎”谣言
    食品安全关系重大。如何发挥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共治?6月28日,一场主题为“共建共治 让食品消费更放心”的食品安全与媒体责任研讨会在中国记协召开。  专家认为,要向公众传播更多科学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粉碎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详细解读了今年5月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她说,其实食物本身并没有“垃圾”还是“健康”之分,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  针对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忧虑,首都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教授余焕玲说,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无需过虑。“但不法商人违规使用诸如苏丹红、孔雀绿的行为,应依据法律予以严惩。”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层出不穷,让消费者产生忧虑,也让一些企业叫苦不迭。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蔡浏阳认为,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羊群效应,很多人盲目从众,成为谣言传播者。她呼吁,广大媒体工作者以积极有效的工作来传播科学的知识,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提出,媒体、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科学的知识传播出去,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也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应时刻牢记社会责任,注重科学求证,传播科学的食品和营养膳食知识。
  • 清华回应迁址雄安:没有相关消息,应该是谣言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伴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近来在网上流传出“清华大学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迁雄安新区的样板单位”的消息。对此,4月13日,记者电话联系了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没有相关的消息。” /p p   近日,网上有传言称,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北京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将迁往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发展工业,也很难想像金融企业向雄安新区转移,估计大学将是被首先疏解的目标,而北京清华大学可能会成为首个迁入雄安新区的样板单位。”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p p   对此,记者联系到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该工作人员称:“我们没有相关的消息”。 /p p   记者还注意到一则网文中写道:“更确切的说,清华大学力学研究所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迁入雄安新区的知名高校。”为印证这一说法,记者也联系了清华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和流体力学研究所所属的航天航空学院,该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应该是谣言,别再互相乱传了。 /p
  •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北京市环保局批驳十大谣言
    p   雾霾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雾霾造成耐药性细菌或耐药性基因的流行,“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非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 br/ /p p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煤改气’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等等,这些谣言在公众中传播甚广。昨天,第四届北京环境文化周启动,北京市环保局公布十大环保谣言并一一批驳。 /p p    strong 谣言1 空气中有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呼吸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 /strong /p p   剖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主任医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波教授介绍,雾霾对人类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雾霾造成耐药性细菌或耐药性基因的流行,“耐药性基因环境中一直有,并非因为有霾才有耐药性基因”。 /p p    strong 谣言2 市政府通知飞机洒药治白蛾需躲避? /strong /p p   剖析:此类谣言假借政府、专家等权威的公信力,编造所谓的“内部消息”,以此提升谣言的说服力、迷惑性。对此,北京市林业保护站表示,北京市进行的飞机洒药属防治林业病虫害工作,洒药地点离居民区很远,飞防药剂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人畜无害,而且北京飞防林业病虫害进行了近40年,不用躲避。 /p p    strong 谣言3 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的空气要干净10倍? /strong /p p   剖析:汽车尾气主要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态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主要是二次污染转化,这是手持式PM2.5检测仪检测不出来的,更不用说这种检测仪的准确性还尚待验证。根据目前的科学共识,PM2.5大部分是通过二次转化生成的,在北京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PM2.5的年均贡献在30%左右,非采暖季要占到40%。 /p p    strong 谣言4 有硫酸铵才发布红警? /strong /p p   剖析:此类谣言牵强附会,逻辑混乱。该谣言关联伦敦致命酸性大雾,危言耸听,其实,伦敦雾致命元凶为高浓度二氧化硫,硫酸铵虽有害健康,但急性毒性不大。而且,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规定,红色预警的启动条件为,预测连续4天及以上出现重度污染,其中2天达到严重污染 或单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500及以上,且将持续1天及以上时。硫酸铵不是发布红色预警的标准。 /p p    strong 谣言5 “煤改气”是造成北京地区“丰富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 /strong /p p   剖析: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表示,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假如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全部转化成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液态水的厚度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 /p p    strong 谣言6 车少了、采暖季都结束了,但雾霾又来了,不是说燃煤是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吗? /strong /p p   剖析:实际上,雾霾成因错综复杂,高污染排放是内因,不利气象条件是外因,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动因。在内因中,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秸秆焚烧等污染排放以及区域传输,对雾霾产生的贡献,因季节、地域不同而存在差异或变化。北京发布过PM2.5源解析结果,但这是基于当时1年以上监测数据的结论,和每一次空气重污染的成因可能又是不同的。至于哪种因素扮演大气污染首因的角色,一定要有前提条件和限定范围,不能一概而论。 /p p    strong 谣言7 北京空气质量在逐步恶化 /strong ? /p p   剖析:近几年北京采暖季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不大,但从全年来看,北京重污染天还是在逐年减少。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历程:1998-2013年》评估报告显示:1998至2013年,北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显著下降了78%、24%和43%,15年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此外,美国NASA等国际机构的监测数据也支持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趋势。 /p p    strong 谣言8 儿童吸入肺里的雾霾比大人多? /strong /p p   剖析:协和医院儿科万伟琳副教授表示,儿童与成人的肺结构相似,且肺活量低于成人,所以不存在吸入雾霾多于成人的说法。 /p p    strong 谣言9 机动车污染不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strong /p p   剖析:2014年,北京市在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权威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PM2.5源解析工作。研究表明,机动车对北京PM2.5的年均贡献在30%左右,在本地污染源中居于首要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燃煤使用量的大幅缩减、二氧化硫浓度的迅猛下降,机动车污染对北京PM2.5的贡献相对还可能保持较高甚至更高的比例。 /p p    strong 谣言10 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 /strong /p p   剖析:媒体援引中科院某研究者一份北京PM2.5污染源解析的报告说,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其实,原论文除了提到汽车尾气直接排放的PM2.5粒子占4%,还提到二次无机气溶胶对北京PM2.5的贡献是26%,而汽车尾气贡献了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很大一部分。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如果以原论文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总值达到24.5%。 /p p br/ /p
  • Life Tech个人测序仪发现德毒黄瓜致病原因
    DNA测序数据显示新混合型大肠杆菌菌株是德国疫情的致病原因 使用Ion PGM&trade 的进一步分析将确认数据,以研制用于筛选样本的准确检测试剂盒 2011年6月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尔斯巴德市&mdash &mdash Life Technologies公司今天宣布,使用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 (PGM&trade )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合作进行的DNA测序得出的初步数据有力地表明,一种新混合型致病大肠杆菌菌株是导致德国致命疫情的原因。 从DNA测序仪获得的数据显示,典型的基因存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中: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研究人员目前正通过Ion PGM&trade 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确认。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这种细菌的侵略性并阻止疫情进一步爆发。 &ldquo 快速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使我们在几天内发现细菌毒力性状的独特组合&hellip &hellip 使德国经过此次疫情爆发克隆了一种来自不同大肠杆菌致病变型的独特混合类型,&rdquo 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卫生研究所德国国家溶血尿毒综合症(HUS)咨询实验室的科学家Alexander Mellmann博士说。 Life Technologies公司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市的实验室收集的数据将被明斯特大学医院的科学家用于开发更好的测试手段,以积极地识别这种表现为肾衰竭和出血性腹泻的传染性疾病。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第一次能够详细研究这种菌株致命性如此之强的原因。 Life Technologies公司负责此次测序工作的Simone Guenther博士说:&ldquo 此次疫情爆发的严重性意味着一定要速战速决。我们破纪录地迅速为明斯特大学医院提供了数据。在先前的疫情爆发中我们肯定需要比现在长得多的时间来达到这一阶段。&rdquo 为了防止细菌的进一步传播,Life Technologies公司本周开始向欧洲的实验室运送其定制的大肠杆菌检测试剂盒,用于筛选疫情爆发中心被认为污染的食物。此次欧洲的疫情爆发已造成17人死亡,1000多人感染。 这些试剂盒是第一道防线,用以检测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否存在。之后研究人员会使用更细化的试剂盒进行第二轮检测。未来几天内,一旦测序数据分析完毕,Life Technologies公司便将开发用于检测德国这种混合型菌株的新定制试剂盒。公司可在一周内开发出定制的化验剂。 运往欧洲的试剂盒是大批Life Technologies公司研制的分子化验剂的一部分。这些产品可准确检测出绝大多数危害人类的病原体。Ion PGM&trade 是一种采用半导体技术的DNA个体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它可以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完成高通量和高精确度的DNA测序。用于此次测序的DNA样本采集自一位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 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测序仪仅可用于研究用途。 关于Life Technologies (www.lifetechnologies.com) Life Technologies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的仪器、耗材和服务可协助研究人员加快推进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从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该公司的客户遍及生物学各个领域,包括筛选与转化研究、分子药物、干细胞治疗、食品安全和动物保健以及21世纪的法医鉴定等。该公司生产供分子诊断和仅供研究使用的产品。Life Technologies的业界领先品牌,包括创新型Applied Biosystems和Ion Torrent品牌仪器以及Invitrogen、Gibco、Ambion、Molecular Probes和Taqman等被全球各地的生命科学实验室所广泛使用。该公司2010年的销售额为36亿美元,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员工约11,000人,公司持有将近3900项知识产权专利及专有许可证,堪称生命科学界最大规模的知识产权资产。如蒙垂询,请访问:http://www.lifetechnologies.com
  • 甘肃检验检疫局专利技术巢式NEST-PCR试剂盒为番茄快速“体检”
    2010年6月12日,甘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外繁种子检疫重点实验室一项技术发明———检测番茄溃疡病菌的巢式NEST-PCR试剂盒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这项凝聚着技术人员心血、耗时3年的实用新型专利,揭开了该局外繁种子检疫重点实验室解决种子检疫关键技术的序幕。   科研团队   科技攻关   ■检测灵敏度高 ■检测周期短 ■检测稳定性强 ■检测成本低   亚洲最大的制种基地:璀璨明星   河西走廊,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戈壁千里,人烟稀少。祁连山雪水,养育着这个横亘中国西北的狭长地带上的数百万农牧民。在一个个建立在沙漠上的绿洲里,20多年前,开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产业———制种业。年降雨不过200毫米,充足的光照、明显的昼夜温差、一望无际的荒漠隔离,这正是各种农作物制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外商纷至沓来,他们带着原种,在这块土地上扩大繁殖之后,又出口到世界各地,历时20余年。到2009年,河西三地区(武威、张掖、酒泉)已有46家种子公司承担了欧洲、美国等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30余个境外公司的制种业务,2009年底繁育蔬菜、瓜类、花卉5万亩,品种100多个2000余个组合,年产值约7000万美元,种苗进出口规模占全国种苗出口的50~60%以上,全球10大种子公司中,有四大种子公司在河西走廊均有大规模制种业务。这些耀眼的数字,奠定了甘肃河西走廊作为亚洲制种行业老大的地位。   如今,夏天的河西走廊,绿叶千里、鲜花遍地。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在这里开花结果,而这里生产的种子,又进入了全世界各地的城市花园和百姓餐桌。制种业,成了继敦煌莫高窟、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之后又一张甘肃名片。   专利证书   现场采样   有害生物入侵:不容小觑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种子———这种各种危险性病害远距离传播的最重要媒介,在给河西走廊带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特色的”外来有害生物,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   为了遏制有害生物随种子入境传播,20多年来,甘肃检验检疫局植检技术人员,时刻从实验室到田间跟踪着这些潜在的有害生物。自甘肃设立动植物检疫局以来,累计田间调查100余次,检测各种进口种子5000批次,检测各种植物病原细菌、病毒、真菌等有害生物60000余个,发现各种种子传播病害150余种,其中实验室截获的植物高风险病害如烟草环斑病毒、黄瓜绿斑驳病毒、番茄溃疡病菌、番茄疮痂病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等50余批次,普通种传病害100余批次。   以检测带动科研以科研带动平台   种传病害的最大特点,就是种子带菌(毒)率不足10%,也就是说100粒种子中,可能带菌(毒)的种子,不足10粒,事实上,大多数种传病害,种子带菌(毒)率仅有1~3%,要从100粒种子里,检测到1~3粒的带菌(毒)种子,其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   虽然病原检测技术突飞猛进,各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但是作为繁殖材料的种子,由于样本量、检测周期的限制等因素,种子检测的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既要保证种子不带病下地,严把国门,又要保证不违农时,促进种子国际贸易,甘肃的检验检疫部门,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研究快速、准确、灵敏的种子检测技术,成了甘肃局外繁种子重点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验室制定了“横向联合科研院所,挖掘自身潜力,加强种子病害检测技术研发”的研发策略,以提高现有检测技术灵敏度为切入点,尽可能降低种子带病入田。   实验室主任刘箐博士和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兼职硕士生导师招收研究生,专业从事种子病害检测技术的研发。番茄溃疡病菌,这种全球植物检疫部门重点盯防的危险性病害,成了检测技术研发的首选。   2006年开始,由刘箐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逐渐组建起来,开始了番茄溃疡病快速、超灵敏检测技术的研发。从此以后,这个研究小组成了整个技术中心最忙碌的团队。位于甘肃局10楼的种子实验室,晚上10点仍然灯火通明,盒饭成了团队的家常便饭。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种子实验室建立了8种快速检测方法,并从检测灵敏度、检测周期,检测稳定性及检测成本等角度,筛选出四种快速、超灵敏检测技术,其检测灵敏度,比常用的酶联免疫高出10~10000倍,且检测快速、成本低廉、结果稳定,目前已经全部运用到检测实践上。以前常规方法无法检测到的病害,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近乎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大大提高了病害的检出率。   2009年,实验室截获各种有害生物58批次,不仅居于全系统种苗检疫截获率之首,也创下了实验室建立以来截获有害生物的最高纪录。   这种技术创新研发策略,不仅解决了番茄溃疡病的检测灵敏度问题,而且辐射到了其他种子病害检测技术的研发上。在不远的将来,将会研制出一种用一份检测样品,检测所有种子病害的生物芯片,逐渐建设“植物病原的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平台”。   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植物检疫所用抗体,全部依赖于国外进口,2009年开始,实验室又开始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研发,目前已经获得番茄溃疡病单克隆抗体三株,期望在未来的几年中,建立“植物病原单克隆抗体生产平台”,逐渐做到种子病害检测抗体国产化。   链接   一个人的实验室变成八人团队   1999年“三检合一”的时候,原植物检疫实验室仅有一人和数台显微镜,大量的种子检测业务无法开展。2003年,甘肃局党组深入调研后,当即拍板自筹资金,投建500平方米的种子检疫实验室,其中建设洁净实验室250平方米,从此以后,种子实验室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2004年,购进基本设备50余万元 2005年改造普通实验室,同时投建全自动日光隔离温室一个,引进专业硕士两名 2007~2009年间,购买各种大型设备十余台,价值达400余万元。在硬件大刀阔斧投入的基础上,实验室人员也由以前的一人增加到目前的8人,其中博士1名,硕士3名,实验员(本科)5人。种子检疫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实验室设细菌组、病毒组、真菌组、害虫组、品质组、杂草组6个检测及科研小组,检测项目涉及植物病毒34种,细菌6种,真菌15种,进出口种苗检测检验业务量和检测水平均处于全系统前列。   “技术专利的申请,只是种子检疫技术创新的一个序幕,我们还有很多的种子检测技术正在申请专利或者授权”,对此次授权的技术专利,专利持有人、外繁种子检疫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箐博士轻描淡写地说。这位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从事检验检疫事业的年轻海归博士,这位兰州大学的兼职教授、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大学两所大学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提出,甘肃局外繁种子实验室在种子病害检测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要达到国外同类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2016十大科技谣言,你肯定中过招!
    1、6号热饮杯盖遇热放毒?想“中毒”每天要喝100杯  流言:饮品店或咖啡店通常会给打包外带的热饮加个杯盖,以防泼洒。网上热传的一条消息称,市面上热饮普遍用的“6号”塑料杯盖,遇热可能会溶解出有毒物质。  真相:一般热饮杯盖上会标有一个由带箭头的线组成的三角形,里面还有个数字“6”。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曹毅表示,塑料制品底部三角形内的数字标识,相当于塑料的一种身份凭证。3个箭头组成的三角形意味着该塑料制品“可回收再利用”。这种数字回收标识,分别从1到7,每一种编号代表一类材料。其中热饮杯盖上的数字“6”代表的材质是聚苯乙烯。聚苯乙烯是塑料包装中的一种常见材料,而作为食品包装材料,聚苯乙烯是相对安全的。  而关于“杯盖遇热放毒”的传言,依据是聚苯乙烯制作的杯盖受热后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给予的评价中是2B类致癌物,所谓的2B类是指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物质。  对此,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性化学物中毒专家组组长吴建中指出,使用的剂量才最终决定毒性。要判断杯盖释放出的苯乙烯是否会危害健康,还是要看它的量究竟有多少。“对于一个重量为60公斤的人来说,要想‘中毒’每天约要饮用起码100杯热饮。”他还说,其实苯乙烯在一些食物中也天然存在,比如草莓、牛肉等,而一个杯盖释放的毒性远远低于人们想象的程度。  2、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 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宝可随身携带  流言:今年春运期间,一则关于充电宝的流言让很多人担心,传言称“充电宝超过2万毫安不得上飞机,甚至要被机场没收”。  真相:国家民航局规定,乘坐飞机仅可携带额定能量在160瓦特小时(Wh)以内的充电宝,属于“三无”产品的充电宝一律禁止携带,并且严令禁止托运充电宝。所以,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宝可以带上飞机,但只能随身携带,不能托运,而且每名旅客最多只能带两个。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实验室副主任何鹏林介绍,这一规定主要是根据充电宝的产品特性,因为充电宝最关键的零部件就是储存电能的电芯,主要构成为锂电池聚合物。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充电宝在加速度冲击、重物冲击、跌落、挤压等实验中应不起火、不爆炸。但是考虑到锂电池在高空环境下遇热很容易引起自燃,所以不宜将充电宝直接放入行李中托运,避免受到挤压冲撞引发自燃,严重威胁飞行安全。  3、长期使用爽身粉罹患卵巢癌? 实验证实滑石粉不会增加卵巢癌风险  流言:传闻称,美国一名女子罹患卵巢癌去世,而使她患病的重要因素,就是在长达35年时间里持续使用爽身粉,其中含有的滑石粉成分导致了癌症。  真相: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主任王珂指出,爽身粉有很多类型,并非所有爽身粉都含有滑石粉。  据王珂介绍,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学者提出滑石粉有可能导致卵巢癌。然而,同期也有研究表明,二者并无相关性。但是,这些研究很少考虑到滑石粉的持续暴露时间和剂量问题,而且研究性质多为流行病学观察,或小规模病例对照研究,无相关机制或前瞻性队列研究,因此无法明确二者的相关性。但最新的更大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女性会阴部使用滑石粉,并不会增加卵巢癌发生风险。外阴、卫生棉垫与阴道隔膜中,滑石粉的持续使用与卵巢癌发生也无明显相关性。  4、隔夜菜亚硝酸盐超标致癌? 低温保存不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流言:每隔一段时间关于隔夜菜的流言就会上演。流言中说,千万不要吃隔夜的剩菜,因为隔夜的剩菜中亚硝酸盐超标,吃多了会致癌。  真相:“其实亚硝酸盐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任何角落。”浙江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黄国洋介绍,几乎所有的蔬菜中都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是因为蔬菜吸收了氮肥或土壤中的氮素,通过复杂的反应合成氨基酸,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硝酸盐。蔬菜被收割之后,由于细胞结构的破坏,还原酶被释放出来,它会还原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这个过程只要蔬菜收割以后不马上吃掉,就一直在发生。  但在蔬菜被加热做熟的过程中,高温把新鲜蔬菜里的还原酶“热死了”,产生亚硝酸盐的这条途径反而被截断了。不过在保存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会乘虚而入,而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亚硝酸盐也会随之增多。  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 若换算成亚硝酸盐,其标准为(0—4.2)毫克/60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  北大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彭涛说,剩菜如果可以低温保存,避免细菌污染,即使是隔夜菜,菜里总的亚硝酸盐含量还是大大低于以上标准。所以,隔夜菜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5、“超级细菌”无药可救?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它无力抵抗  流言:美国微生物学会刊物《抗菌剂与化疗》报道了美首例人感染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杆菌病例,文章称这种携带MCR—1基因的大肠杆菌E.coli MRSN 388634对黏菌素具有耐药性。由于抗菌能力强,黏菌素被视为抗生素中“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网上盛传,携带MCR—1基因的“超级细菌”将无药可救,让所有抗生素药物都束手无策。  真相: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黄显会表示“超级细菌”对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说法不准确,它只是一种多重耐药菌而已,说“超级”则有些夸大,目前有多种药物可以抗击MCR—1。  《抗菌剂与化疗》杂志的文章同样谈到了这一点。文章指出,E.coli MRSN 388634的质粒中编码了包括MCR—1在内的15种耐药基因,但E.coli MRSN 388634并非对所有抗生素都不敏感,比如它的质粒上就没有发现碳青霉烯酶。所以,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它无力抵抗。  黄显会说,MCR—1位于质粒之上,质粒是基因中常见的一种运载体,它是一种可以在不同细菌之间传递的遗传元件。一种细菌,可能一开始并不具有对某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但通过质粒的传播,可以从别的细菌那里后天获得MCR—1基因。“倘若一个携带MCR—1的细菌又有其他的耐药基因,并对所有药物耐药,那么就可能真的无药可用,成为一个超级耐药菌。就目前来看虽然已有28个国家宣布发现了携带MCR—1基因的细菌,但是超级耐药菌的数量极其有限,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6、长期饮用纯净水会成酸性体质? 根本不存在“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  流言:网传纯净水呈弱酸性,缺乏矿物质和矿物元素,饮用后会形成酸性体质,并导致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流失和析出,降低免疫力,引发疾病。  真相: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在医学上并没有“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这种说法。如果一个人的pH值低于7.35的话,实际上应该发生酸中毒,正常人没有疾病的情况下,pH值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  实际上,人体内有一个保持酸碱平衡的稳定系统——酸碱缓冲体系,这个系统会自动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度。不管是弱碱还是弱酸性的水,其中酸碱物质的含量非常低,与人体酸碱缓解系统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并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  另外,碱性水、离子水改变酸性体质等说法,也是不成立的。胃酸的pH值是0.9—1.5,酸性极强,即便是喝下所谓弱碱性的水,到胃里已经彻底酸化了。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纯净水对人体可以形成危害,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7、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 加速癌细胞死亡并非单靠小苏打  流言:一则由新华社发布的医学进展消息《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被广泛转载,引爆朋友圈。人们由此推演出小苏打就能治癌防癌这样的“养生秘方”。  真相:这种被媒体称为“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疗法本名叫做“TILA—TACE疗法(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是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和浙二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研发所得,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中晚期治疗。这则研究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发表在著名期刊《eLife》上。  很多肝癌患者都接触过“介入栓塞”这种治疗。通俗地讲,该方法是从血管中插入一根导管,把药物打入肝脏的病灶中。栓塞剂是可以选用的药物之一,能阻断血液供应,让病灶坏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张晓东介绍,TILA—TACE是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注射小苏打水(碳酸氢钠),去除癌细胞里面乳酸分解出的氢离子,使癌细胞更少地利用葡萄糖,从而加速癌细胞死亡,并非一般概念上的“饿死”。并且新的治疗方法不是单靠碳酸氢钠,主要还是化疗药的作用,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小苏打饿死癌细胞’被多家媒体提上标题,这种说法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有误导作用。”张晓东指出,“因为静脉注射用的碳酸氢钠和我们吃的小苏打显然是不一样的。”  此外,我国著名肝胆科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主任、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陈敏山表示,从医学的角度上讲,这个研究仅仅是一个小样本的临床研究,离大面积的临床使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8、“咬铅笔”导致儿童血铅超标? 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根本不含铅  流言:铅笔是学生日常都会用到的文具,一些学生会有“咬铅笔”的习惯,网上传闻称,近年来多地曝出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铅笔”有关。  真相:公元16世纪,在英格兰一个叫博罗代尔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种黑色矿物——石墨。很快,当地的一些牧羊人发现,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后来,拿破仑军队中有一名叫康特的军官,他在反复试验后,在石墨中掺入粘土,放入窑里烧烤,制成了当时世界上非常耐用的铅笔芯。  虽然名字叫“铅笔”,但笔芯根本不含铅,其主要成分是石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童保健科医生田祯表示,咬铅笔只是不卫生,儿童不会单纯通过咬铅笔导致血铅超标。反倒是铅笔上色彩艳丽的油漆,以及儿童常会接触到的彩色铅笔、油墨、油画棒、彩泥、玩具涂料、含色素的零食和污染的空气环境等会含有铅的成分,若儿童有啃咬上述物品的习惯,或密切接触后未及时清洁,是可以导致儿童血铅超标的。儿童的血铅水平一般在50微克/升以下,超过80微克/升就须临床干预,超过100微克/升则可诊断为铅中毒。  9、北京雾霾导致人体耐药? 雾霾中抗生素耐药基因不作用于人体  流言:国际期刊《微生物》发表瑞典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团队的研究报告指出,北京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种类,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种。令人震惊的是,在北京的空气中发现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基因。针对这一研究,网上流传消息称,这意味着长期吸入这样的雾霾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线将失守。  真相:拉森教授指出,北京雾霾样本中检测出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是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只会存在于细菌上面,并不会使人类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只有全部满足以下3个条件时,含有这种基因的细菌才会令人担忧:一是证明这种细菌属于可以引发疾病的细菌 二是这种细菌在空气中具有活性 三是空气中存在极大数量的此种细菌。只有3个条件完全成立,人们才可能因为吸入空气中的细菌而生病。根据《微生物》上发表的这份报告,北京雾霾样本中的细菌是否具有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现耐药基因,不等于发现耐药菌 不是有耐药细菌就会让人感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系博士傅贺分析,“即使有人不幸感染了,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共生的微生物群系,它们是我们健康的最终守护者”。细菌进入人体后,会先“找房子”企图居住下来,但如果免疫系统工作,这些细菌就待不住,要么会被人体排泄出去,要么被其他菌群消灭,成不了“气候”。  10 、福岛核泄漏致日本出现新血型? 该血型在福岛核事故之前已经出现  流言:多家媒体相继转载报道称,日本科学家发现两种新血型Langereis血型和Junior血型。此现象与福岛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有关。报道还称,这种影响可能很快遍及全球,未来人类可能会出现10余种新血型。  真相:“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它们都是由不同染色体的基因决定的。”解放军第302医院输血科副主任医师冯艳青解释说,我们常见的血型除了ABO血型系统之外,还有RH、MNS、KEL等血型系统,它们分别对应着血细胞上不同种类的抗原。Langereis血型和Junior血型也在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血型系统中,编号分别为32和33。这两种血型看起来是血型系统里的新面孔,但事实上,最初发现它们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Langereis血型相关抗体造成溶血反应的报告 而有关Junior血型的病例报告也可以回溯到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均早于2011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  专家表示,虽然核辐射确实可引起红细胞系统的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血型变异和新血型的产生。但这两种血型并非福岛核泄漏事件以后出现,与核辐射无关。
  • 专家称吃蘑菇导致重金属超标是谣言
    昨日,一名网友咨询本报称,她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称,每月不能吃超过200克蘑菇,否则会重金属超标。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聘任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宝贵。他告诉记者这个说法系谣传,只要不存在人为添加因素,食用菌产品十分安全。   看了微信文章网友不敢吃蘑菇   这名叶姓网友称,她家里人都非常喜爱吃蘑菇、香菇、金针菇、茶树菇、木耳等,去菜市场或超市必买这些食用菌,一直以来,都认为食用菌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近期她在微信朋友圈看见一篇文章,说蘑菇是不可以多吃的,每月最多只能吃200克,因为蘑菇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特强。久而久之这些重金属就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会引起肾小管坏死。   她说,看到这篇文章后,她就不敢吃了,还叫母亲不要买了,但家人又爱吃,怎么办呢?   记者发现,这篇网络上流传的文章是一名自称&ldquo 曾游学苏黎世大学医院病理所&rdquo 的医生,接触到生化系一个名叫Guhl的研究真菌的博士,他透露,蘑菇是不可以多吃的,每月最多可以吃200克。因为蘑菇虽好,但对重金属富集的能力特强,最多可以达到100倍。该文章的作者还称&ldquo 看到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报道,称在乌克兰、德国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地区,专家开出的处方就是大力种植蘑菇,以富集这些被放射线污染地区的重金属和有害金属,以尽快使这些地区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rdquo 农业部一项抽样:食用菌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ldquo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rdquo 针对此,昨日记者采访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聘任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宝贵。当记者将这篇微信文章的内容告诉谢教授时,他断然否认:&ldquo 这是谣传。前段时间也有个朋友问我蘑菇是不是会富集重金属。我感到十分意外,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推动的健康膳食理念,就包括吃菇类。食用菌历来被视为健康食品。&rdquo   谢教授说,关于食用菌的安全性问题,农业部于2010年从全国各地随机抽样2000份新鲜菇品检测农残与重金属,就重金属铅的含量而言,检测结果,每公斤新鲜食用菌的平均含量是0.065毫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含量(1毫克),也低于国际粮农组织/卫生组织(FAO/ WHO)的标准(每公斤体重每周的摄入量不超过0.025毫克)。   &ldquo 如果按照FAO/WHO的标准,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一个月得吃超92公斤新鲜食用菌才会有铅摄入量超标问题。&rdquo 谢宝贵说,市民也不可能将食用菌当饭吃,也就不存在重金属超标之说,除非人为添加。   模拟受污染情况下生产食用菌仍十分安全   他说,他的团队前年刚完成了省科技厅的重大专项&ldquo 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安全生产技术研究&rdquo ,这个研究项目聚集了全省三十多位专家,对十种主要食用菌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进行了3年的研究。他们检测分析市场上的香菇、蘑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秀珍菇、鸡腿菇、猴头菇、姬松茸和毛木耳等10种主要食用菌产品,不仅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的要求,还符合日本的《肯定列表》、欧盟的食品标准。   这个研究项目还模拟食用菌栽培原料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情形下生产,检测其所含的农药与重金属含量,建立栽培原料与菇体的农药、重金属含量回归方程,从而预测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ldquo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原料来源不同,只要没有人为添加的因素存在,食用菌产品都十分安全,没有发现该文章所说的问题。&rdquo 谢教授说。   微信文章源头:一妇产科医生的闲聊   谢宝贵说,他本着好奇之心,也去网络追踪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这篇文章早在2008年就有了,出自一名网名叫&ldquo 白衣咸饭&rdquo 的妇产科医生。2010年7月,&ldquo 白衣咸饭&rdquo 又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这篇博文是&ldquo 白衣咸饭&rdquo 自称请苏黎世大学一名博士研究生&ldquo 老古&rdquo 吃饭时闲侃引出的,不是引自研究报告,也不是出自权威检测机构的调查结果,更多的是调侃,想法主观。
  • 探访产品快检中心:祛痘化妆品里竟然含有消炎药
    核心提示:一款用起来挺好使的祛痘化妆品露出了它的原形,这款祛痘化妆品里含有一种叫做甲硝唑的消炎药。蔬菜检测场景  祛痘化妆品里含消炎药甲硝唑,减肥保健品内有西布曲明,这些违禁添加物质在食品“电子眼”甘井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快速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快检中心)内很快显出原形。虽然仅启用1个多月,但目前快检中心已检测过370批次的食品、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等,其中初步筛查出部分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减肥产品含有非法添加物。目前,快检中心已经将疑似问题产品送去常规检测,完整的检验数据出来后若问题属实,将依法进行查处。  祛痘化妆品里竟含有消炎药  在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快速检测中心,一款用起来挺好使的祛痘化妆品露出了它的原形,“这款祛痘化妆品里含有一种叫做甲硝唑的消炎药。”快检中心主任王虹说,按照国家规定,消炎药是严禁放在化妆品里的,人们如果长时间使用含消炎药的化妆品,皮肤会对消炎药产生依赖甚至抗体,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除了祛痘化妆品,记者了解到,快检中心还在一款减肥保健品中检测出了违法添加药物西布曲明。  2分钟内就能检测出注水猪肉  肉类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肉也成了快检实验室里的常客,记者看到,实验室里光是检测各种肉类问题的仪器就有三台,一台是瘦肉精快速检测仪,另一台是病害肉变质肉快速检测仪,还有一台仪器是注水肉快速检测机。检测人员将一块约150克的猪肉切下一小块,绞碎取适量放入试管中,通过特定的快速检测仪器,可初步检测出猪肉中是否含有瘦肉精、挥发性盐基氮以及POD等,瘦肉精大家都不陌生,挥发性盐基氮和POD等成分的检出则分别意味着猪肉的新鲜程度和是否为病死猪肉。  此外,昨日记者还在现场观摩了一场蔬菜农药残留快检过程,被检测的蔬菜有当天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菠菜、芸豆、黄瓜、茄子等18种夏季应季蔬菜,检测员分别将它们切碎后,放入试管溶液中进行浸泡,然而放到多参数农药残留检测仪中进行检测分析,最终看蔬菜是否呈现阳性,如果呈现阳性说明农药残留超标,反之亦然。  据了解,该快速检测中心是目前本市食药系统中首个以快速检测为方向的检测中心,由于其起到的是初步筛查的作用,因此最大的特点是“快”。以检测碳酸饮料中的防腐剂含量为例,走常规检测流程,至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而在快速检测中心,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其中注水肉的检测最快,快检中心主任王虹告诉记者,注水肉快检一次采样时间小于1秒,通常要进行10次采样取平均值,算下来,检测注水肉只需要1至2分钟,其测量误差在70%~80%。  快检中心成为食品“电子眼”  记者看到,新建的快检实验室共有200平方米,实验室里配备了目前国内先进的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致病菌、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保健食品违法添加物等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项目近50种。集成式食品安全快检仪适用于食品中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吊白块、农药残留等29个项目的快速定量检测。多参数农药残留检测仪可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有机氯四大类农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病害肉变质肉检测仪、食品添加剂检测仪、抗生素检测仪、荧光增白剂检测仪等,可对劣质肉、食品添加剂、抗生素、荧光增白剂等指标进行快速检测。目前快检中心主要工作职责是针对从甘区各大农贸市场、商超、早夜市中抽检的食品、保健品以及化妆品进行不定期检测。
  • 「声明」|不惧谣言,用产品和实力说话
    国产化设备的破局之路,自主创新 -- 量准专注技术创新与研发,提升产品性价比和用户体验《咬文嚼字》对“内卷”一词的解释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最高级模式的现象,现在多被用于形容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竞争本是相互学习和促进的一种方式,但问题在于,我们在盲目内卷的过程中,重量而轻质,忘了我们本来的目标,也忘了思考“卷”的内容是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竞争的动力是否变成了无效的内耗。近日,某自媒体发布了一篇国产分子互作仪创新替代的文章,文章中提及了三家国产分子互作仪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过贬低其他两家,达到拔高另一家企业的营销手段,不免让人大跌眼镜。我司在此郑重声明,对信息发布者给我司造成声誉、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将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企业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恶性竞争是过度竞争,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弊大于利;此举也与国家倡导的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背道而驰,不利于国家专精特新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需要良性竞争,互利共赢方为正道!专注于创新转型反观文章中被抬高的某企业,可能由于技术路线和产品设计与进口产品Biacore 8K大面积雷同的原因,国家专利检索系统显示该企业至今总共仅有一个发明专利申请且未授权,申请专利内容也与SPR分子互作毫无关系,且该企业2020年成立至今也未有一篇SPR分子互作相关文章与第三方数据发表。国产仪器创新之路任重道远,企业应当从技术及产品本身“内卷”,注重产品的创新与产品的品质,摆脱恶性竞争,走向良性竞合,追求行业整体的共生共赢,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高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用更多的精力和能力融合创新转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量准MetaSPR技术及成果量准核心MetaSPR技术不仅在理论上对传统SPR技术进行了升级创新,而且在技术性能和实验数据上也达到了传统SPR的能力,并有着不断快速提升和超越的潜力。目标市场除了拓展到市场前景广阔的诊断与定量分析应用领域之外,对于分子互作传统应用,量准产品的核心技术性能亦达到了成熟传统分子互作产品如Biacore和Octet之水平,并且由于下一代MetaSPR新技术体系的引入,产品方面性能指标还在不断迭代和进一步提升。目前量准公司已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量准的MetaSPR核心技术已申报包含国际专利在内的专利总数近100件,其中发明专利近30件。同时,在包括传统分子互作在内的学术及工业技术应用领域,量准在近三年共发表高水平论文近20篇,其中影响因子20分以上的论文2篇,10分以上的论文大于10篇。以下是部分论文中的SPR数据图。量准MetaSPR技术的ProA芯片定量检测人IgG抗体和亲和力图国际著名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3635 量准MetaSPR技术检测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RBD蛋白与人ACE2蛋白的亲和力数据图国际著名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6145 截至2023年9月,量准的分子互作仪器产品已在多所985和211高校以及院士领衔的国家实验室装机,数十家生物医药行业企业包括头部的CRO和创新药企装机,并且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一致认为量准的分子互作检测核心性能达到进口成熟分子互作检测仪器的水平,并且在性价比上做到了业内领先的地位。量准打造的新一代MetaSPR检测平台为“每一位生命科学创新创业者都拥有自己的 SPR 分子互作仪”这一宏大愿景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量准也已经开发了和仪器配套的适合小分子药物,单抗,双特异性抗体,ADC和AAV载体等各类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分析检测芯片传感器和试剂盒。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量准仍将坚持创新高性价比的道路,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降低客户购买和使用成本,欢迎公平公正竞争,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合作,以最高标准服务客户,为生物医药和健康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农业部:经过严格评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
    p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我们不懂转基因,也不去争论,但我们的员工餐厅不能用转基因的油和食材。”这是日前一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公开发表的言论。尽管政府部门的科普已推行多年,但相比朋友圈里一条条吸引眼球的谣言,科普的力度似乎还不够。昨天,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再度正面回应转基因安全性问题。 /p p   转基因的安全性几乎成了“说几遍都不嫌多”的话题。但无论主观是否愿意,完全绕开转基因食品正成为越来越难的事情。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张宪法首先澄清,并不是所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都叫“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转基因食品 /strong /span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60327_194257_57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7c117fb4-a59f-409d-8a30-b56d66651e13.jpg" / /p p   张宪法表示,转基因食品不是无限的。以玉米为例,玉米生产出来之后,玉米粒、玉米籽、玉米面、玉米粉这些都叫转基因食品,但是再往下走,用玉米喂的猪是不是叫转基因猪,这就不是了。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油叫转基因大豆油,但是用转基因大豆油炸的油条就不是转基因油条,所以转基因食品的概念是有界限的。 /p p   在中国如此,在美国更是这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大食品与营养学院教授罗云波介绍,美国现在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经超过七成,据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美国超市购买的部分食品进行检测,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p p   罗云波表示,美国市场上,在普通超市里面转基因食品非常多的,只是不作标识,因为它是自愿标识。如果在国内不吃转基因产品的人,最好别去美国出差,如果你去美国超市问这里有非转基因的食品吗,很难找到。 /p p   作为农业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监管者,张宪法显然不认可“不安全”的说法。 /p p   张宪法认为,世界主要国家、世界主要国际组织都在采取手段建立管理框架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监管。所以,对转基因不能笼统地说它好还是不好,安全还是不安全,只有通过监管批准上市的才是安全的。国际组织对这一块也有一些共识,通过批准允许上市的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几个定论,现在我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的是一个个案分析,逐步的一个原则来进行评价,现在应用了20年,没有发现科学证实的安全性问题。 /p p   科学家们离技术最近,谣言同样声声入耳。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表示,如果没有转基因农作物,没有转基因木瓜,我们今天还能吃木瓜吗。网上看有人讲劝大家不要吃木瓜,有这么恐怖吗?木瓜转了一个基因,就像给人打预防针一样的,不过使这个植物抵抗病虫害,有这么恐怖吗。没有见过的全是转基因,引起了大家的恐慌。也是网上看到的,四个翅膀的、四个爪子的(鸡),天方夜谭,科学家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来成批生产四个脚的、四个翅膀的鸡。 /p p   孟山都公司中国总裁高勇举的例子是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帖:《阿根廷欲哭无泪,全球第一个毁于转基因的国家》。 /p p   高勇说,微信上经常传的一个谣言帖子,叫《阿根廷欲哭无泪,全国第一个毁于转基因的国家》。与反转人士宣传的恰恰相反,转基因技术让阿根廷人赚了大钱,阿根廷人笑得很开心,没哭。这些年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阿根廷将它的大豆、玉米、豆粕、大豆油以及由大豆、玉米生产出来的牛肉销售向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换回来的是大把的美元还有人民币。 /p p   张宪法和他的同事们做的事,就是在风口浪尖上不多不少地执行法律法规。国际上进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多采用三个原则,即实质等同原则、个案分析原则和逐步完善原则。我国的转基因安全评估较此更为严格。 /p p   张宪法表示,转基因安全管理制度,美国是看产品,欧盟是看过程,我们国家是看整个过程,不仅仅看你的产品,只要你采取转基因技术,整个过程都要监管,我们国家综合了两大经济体的管理模式,既看产品也看过程,我们有专门的法规,我们是个案分析,一个一个来。这一个是安全的,不代表另外一个是安全的,所以任何一个都要经过安全评价。 /p
  • “剧毒花生”未检出农药残留 四名造谣者被刑拘
    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山东临沂费县“剧毒花生致人死亡”造谣案昨日有了新进展。临沂公安机关已成功侦破这一随意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王某、闵某等4人已被刑拘。   9月13日,百度贴吧费县吧中出现一则传闻:“比三鹿牛奶更恐怖的是费县许家崖镇的剧毒花生,费县许家崖搞拆迁的老姜吃花生后十指溃烂,生不如死,挂了一星期吊瓶。另传闻:一家四口,刨花生时吃了些,结果全部中毒而死。”随后有跟帖说:“上冶镇和新庄镇都有吃花生吃死的。”“平邑县地方镇5名受雇收花生民工食用毒花生三死两伤。”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民的跟帖议论,在社会上造成一定恐慌。   临沂公安机关立即展开调查。至10月22日,调查结果表明,有关传闻均系造谣,“毒花生”子虚乌有。经查:网上所称“许家崖镇搞拆迁的老姜”此人根本不存在,而且周围姓姜的114人中均无剧毒花生致病致死情况发生 全县25家医疗卫生单位自8月20日刨收花生以来均未接收过因食用花生中毒的就诊者 经对费县花生样品检测,均未检出农药残留。   在确定这一消息为谣言后,公安机关对在网上散布假消息,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展开调查,并将王某、闵某等4人抓获。经审讯,王某等人供认他们所发帖子均没有事实根据,都是故意编造或道听途说来的谣言。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 《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公告 2011年第2号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6130—2010),自2011年4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附件: 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doc   目 录   前 言. 3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5   4 技术要求. 5   4.1 百草枯(paraquat). 6   4.2 苯丁锡(fenbutatin oxide). 6   4.3 苯菌灵(benomyl). 6   4.4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6   4.5 吡蚜酮(pymetrozine). 7   4.6 丙森锌(propineb). 7   4.7 草甘膦(glyphosate). 7   4.8 虫酰肼(tebufenozide). 7   4.9 除虫脲(diflubenzuron). 8   4.10 春雷霉素(kasugamycin). 8   4.11 敌百虫(trichlorfon). 8   4.12 地虫硫磷(fonofos). 9   4.13 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 9   4.14 毒死蜱(chlorpyrifos). 9   4.15 多菌灵(carbendazim). 9   4.16噁草酮(oxadiazon). 10   4.17噁霉灵(hymexazol). 10   4.18二嗪磷(diazinon). 10   4.19氟虫腈(fipronil). 10   4.20氟硅唑(flusilazole). 11   4.21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 11   4.22腐霉利(procymidone). 11   4.23 甲胺磷(methamidophos). 12   4.24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 12   4.25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 12   4.26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 12   4.27甲萘威(carbaryl). 13   4.28甲氧虫酰肼(methoxyfenozide). 13   4.29腈苯唑(fenbuconazole). 13   4.30喹啉铜(oxine-copper). 13   4.31 乐果(dimethoate). 14   4.32硫丹(endosulfan). 14   4.33马拉硫磷(malathion). 14   4.34咪鲜胺(prochloraz). 15   4.35嘧菌酯(azoxystrobin). 15   4.36灭多威(methomyl). 15   4.37灭瘟素(blasticidin-S). 15   4.38灭锈胺(mepronil). 16   4.39嗪草酮(metribuzin). 16   4.40噻虫嗪(thiamethoxam). 16   4.41噻菌灵(thiabendazole). 16   4.42噻嗪酮(buprofezin). 17   4.43噻唑磷(fosthiazate). 17   4.44三唑锡(azocyclotin). 17   4.45杀螟丹(cartap). 17   4.46杀螟硫磷(fenitrothion). 18   4.47五氯硝基苯(quintozene). 18   4.48烯唑醇(diniconazole). 18   4.49辛硫磷(phoxim). 18   4.50氧乐果(omethoate). 19   4.51乙烯利(ethephon). 19   4.52 乙酰甲胺磷(acephate). 19   4.53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 20   4.54异菌脲(iprodione). 20   农药英文通用名称索引. 21   农药中文通用名称索引. 2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中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糙米中的相关规定代替GB 2763-2005中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稻谷上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09)中的相关规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同。   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本标准适用于与限量相关的食品种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009.21 粮、油、菜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2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07 植物性食品中二嗪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4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 5009.147 植物性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84 粮食、蔬菜中噻嗪酮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1 梨中烯唑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19648 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19649 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0769 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23376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80 水果、蔬菜中多菌灵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750 植物性产品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NY/T 761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NY/T 1016 水果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NY/T 1096 食品中草甘膦残留量测定   NY/T 1453 蔬菜及水果中多菌灵等16种农药残留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   NY/T 1680 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等4种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 0150 出口水果中三唑锡残留量检验方法   SN 0340 出口粮谷、蔬菜中百草枯残留量检验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SN 0493 出口粮谷中敌百虫残留量检验方法   SN 0592 出口粮谷及油籽中苯丁锡残留量检验方法   SN/T 1923 进出口食品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法   SN/T 1975 进出口食品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SN/T 1976 进出口水果和蔬菜中嘧菌酯残留量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SN/T 1982 进出口食品中氟虫腈残留量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SN/T 1990 进出口食品中三唑锡和三环锡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SN/T 2158 进出口食品中毒死蜱残留量检测方法   SN/T 2236 进出口食品中氟硅唑残留量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JAP-018 吡蚜酮检测方法   JAP-055 氟定脲、除虫脲、虫酰肼、氟苯脲、氟虫脲、氟铃脲和氟丙氧脲检测方法   德国食品与饲料法(LFGB §64) 推荐官方分析方法(2010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残留物 pesticide residues   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农产品及食品中出现的特定物质,包括被认为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应产物以及杂质等。   3.2   最大残留限量 maximium residue limits (MRLs)   在生产或保护商品过程中,按照农药使用的良好农业规范(GAP)使用农药后,允许农药在各种农产品及食品中或其表面残留的最大浓度。   3.3   每日允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s (ADI)   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的量(毫克)表示,单位为mg/kg bw。   4 技术要求   每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规定如下。   4.1 百草枯(paraquat)   4.1.1 主要用途:除草剂   4.1.2 ADI: 0.005 mg/kg bw   4.1.3 残留物:百草枯阳离子   4.1.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 mg/kg) 棉籽 0.2 香蕉 0.02 苹果 0.05* *: 因该数值为方法的最低检出限,该限量为临时限量,下同。   4.1.5 检测方法:按SN 0340规定的执行。   4.2 苯丁锡(fenbutatin oxide)   4.2.1 主要用途:杀螨剂   4.2.2 ADI: 0.03 mg/kg bw   4.2.3 残留物:苯丁锡   4.2.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柑橘 1   4.2.5 检测方法:参照SN 0592规定的方法测定。   4.3 苯菌灵(benomyl)   4.3.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3.2 ADI: 0.1 mg/kg bw   4.3.3 残留物:苯菌灵和多菌灵的总和   4.3.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柑橘 5** 梨 3** **: 因无相关的监测方法,该限量为临时限量,下同。   4.3.5 检测方法:参照GB/T 23380、NY/T 1680规定的方法执行。   4.4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   4.4.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4.2 ADI: 0.01 mg/kg bw   4.4.3 残留物:苯醚甲环唑   4.4.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茶叶 10 大蒜 0.2 柑橘 0.2 荔枝0.5   3.4.5 检测方法:按GB/T 19648、GB/T 20769、SN/T 1975规定的方法执行。   4.5 吡蚜酮(pymetrozine)   4.5.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5.2 ADI: 0.03 mg/kg bw   4.5.3 残留物:吡蚜酮   4.5.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小麦 0.02   4.5.5 检测方法:按JAP-018规定的方法执行。   4.6 丙森锌(propineb)   4.6.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6.2 ADI: 0.007 mg/kg bw   4.6.3 残留物:丙森锌(以CS2计)   4.6.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 6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大白菜 5 番茄 5 黄瓜 5   4.6.5 检测方法:按GB/T 20769规定的方法执行。   4.7 草甘膦(glyphosate)   4.7.1 主要用途:除草剂   4.7.2 ADI: 1 mg/kg bw   4.7.3 残留物:草甘膦   4.7.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 7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茶叶 1 柑橘 0.5 苹果 0.5   4.7.5 检测方法:茶叶、柑橘按SN/T 1923规定的方法执行 苹果按GB/T 23750、NY/T 1096规定的方法执行。   4.8 虫酰肼(tebufenozide)   4.8.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8.2 ADI: 0.02 mg/kg bw   4.8.3 残留物:虫酰肼   4.8.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 8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结球甘蓝 1   4.8.5 检测方法:按GB/T 20769 规定的方法执行。   4.9 除虫脲(diflubenzuron)   4.9.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9.2 ADI: 0.02 mg/kg bw   4.9.3 残留物:除虫脲   4.9.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 9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茶叶 20   4.9.5 检测方法:按JAP-055或参照GB/T 5009.147规定的方法执行。   4.10 春雷霉素(kasugamycin)   4.10.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10.2 ADI: 0.113 mg/kg bw   4.10.3 残留物:春雷霉素   4.10.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 10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糙米 0.1** 番茄 0.05**   4.11 敌百虫(trichlorfon)   4.11.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11.2 ADI: 0.002 mg/kg bw   4.11.3 残留物:敌百虫和敌敌畏的总和。   4.11.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 11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糙米 0.1 结球甘蓝 0.1 普通白菜 0.1   4.11.5 检测方法:糙米按SN 0493规定的方法执行 甘蓝、普通白菜按GB/T 20769、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12 地虫硫磷(fonofos)   4.12.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12.2 ADI: 0.002 mg/kg bw   4.12.3 残留物:地虫硫磷   4.12.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 12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花生 0.1 甘蔗 0.1   4.12.5 检测方法:花生按GB/T 19649规定的方法执行 甘蔗按GB/T 19648、GB/T 20769、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13 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   4.13.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13.2 ADI: 0.01 mg/kg bw   4.13.3 残留物:丁硫克百威、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的总和。   4.13.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3的规定。   表 13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糙米 0.5 柑橘 1 苹果 0.2 花生 0.05 黄瓜 0.2 节瓜 1 结球甘蓝 1   4.13.5 检测方法:柑橘、苹果、黄瓜、节瓜、甘蓝按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花生、糙米按LFGB §64规定的方法执行。   4.14 毒死蜱(chlorpyrifos)   4.14.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14.2 ADI: 0.01 mg/kg bw   4.14.3 残留物:毒死蜱   4.14.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4的规定。   表 14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荔枝 1   4.14.5 检测方法:按GB/T5009.145、GB/T 19648、GB/T 20769、NY/T 761、SN/T 2158规定的方法执行。   4.15 多菌灵(carbendazim)   4.15.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15.2 ADI: 0.03 mg/kg bw   4.15.3 残留物:多菌灵   4.15.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5的规定。   表 15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柑橘 5 西瓜 0.5 韭菜 2   4.15.5 检测方法:按GB/T 23380、NY/T 1453、NY/T 1680规定的方法执行。   4.16噁草酮(oxadiazon)   4.16.1 主要用途:除草剂   4.16.2 ADI: 0.0036 mg/kg bw   4.16.3 残留物:噁草酮   4.16.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 16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糙米 0.05 花生 0.1 棉籽 0.1   4.16.5 检测方法:糙米按GB/T 19649规定的方法执行 花生、棉籽按LMBG §35规定的方法执行。   4.17噁霉灵(hymexazol)   4.17.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17.2 ADI: 0.2mg/kg bw   4.17.3 残留物:噁霉灵   4.17.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 17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糙米 0.1**   4.18二嗪磷(diazinon)   4.18.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18.2 ADI: 0.005 mg/kg bw   4.18.3 残留物:二嗪磷   4.18.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8的规定。   表 18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花生 0.5   4.18.5 检测方法:按GB/T 5009.107、GB/T 19649或参照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19氟虫腈(fipronil)   4.19.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19.2 ADI: 0.0002 mg/kg bw   4.19.3 残留物:氟虫腈母体。   4.19.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 19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结球甘蓝 0.02 糙米 0.02   4.19.5 检测方法:甘蓝按GB/T 19648、GB/T 20769规定的方法执行 糙米按GB/T 19649、SN/T 1982规定的方法执行。   4.20氟硅唑(flusilazole)   4.20.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20.2 ADI: 0.007 mg/kg bw   4.20.3 残留物:氟硅唑   4.20.3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0的规定。   表 20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黄瓜 1 刀豆 0.2 葡萄 0.5 香蕉 1   4.20.5 检测方法:按GB/T 19648、GB/T 20769、SN/T 2236规定的方法执行。   4.21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   4.21.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21.2 ADI: 0.04 mg/kg bw   4.21.3 残留物:氟氯氰菊酯   4.21.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 21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蘑菇 0.3   4.21.5 检测方法:按GB/T 19648、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22腐霉利(procymidone)   4.22.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22.2 ADI: 0.1 mg/kg bw   4.22.3 残留物:腐霉利   4.22.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 22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番茄 2   4.22.5 检测方法:按GB/T 19648、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23 甲胺磷(methamidophos)   4.23.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23.2 ADI:0.004mg/kg体重   4.23.3 残留物: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的代谢物)   4.23.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 23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糙米 0.5   4.23.5 检测方法:按GB/T 5009.103。   4.24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   4.24.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24.2 ADI: 0.01 mg/kg bw   4.24.3 残留物:甲基毒死蜱   4.24.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4的规定。   表 24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棉籽 0.02 结球甘蓝 0.1   4.24.5 检测方法:棉籽按GB/T 19649规定的方法执行 甘蓝GB/T 19648、GB/T 20769、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25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   4.25.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25.2 ADI: 0.08 mg/kg bw   4.25.3 残留物: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之和   4.25.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5的规定。   表 25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小麦 0.5 糙米 1   4.25.5 检测方法:按GB/T 20769、NY/T 1680规定的方法执行。   4.26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   4.26.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26.2 ADI: 0.003 mg/kg bw   4.26.3 残留物:甲基异柳磷   4.26.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6的规定。   表 26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玉米 0.02   4.26.5 检测方法:按GB/T 5009.144或参照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27甲萘威(carbaryl)   4.27.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27.2 ADI: 0.008 mg/kg bw   4.27.3 残留物:甲萘威   4.27.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7的规定。   表 27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普通白菜 1******: 因膳食暴露评估依据的数据不充分,该限量为临时限量,下同。   4.27.5 检测方法:按GB/T 5009.21、GB/T 5009.145、GB/T 20769、NY/T 761规定的方法执行。   4.28甲氧虫酰肼(methoxyfenozide)   4.28.1 主要用途:杀虫剂   4.28.2 ADI: 0.1 mg/kg bw   4.28.3 残留物:甲氧虫酰肼   4.28.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 28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结球甘蓝 2 苹果 3   4.28.5 检测方法:按GB/T 20769规定的方法执行。   4.29腈苯唑(fenbuconazole)   4.29.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29.2 ADI: 0.03 mg/kg bw   4.29.3 残留物:腈苯唑   4.29.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29的规定。   表 29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糙米 0.1   4.29.5 检测方法:按GB/T 19648、GB/T 20769规定的方法执行。   4.30喹啉铜(oxine-copper)   4.30.1 主要用途:杀菌剂   4.30.2 ADI: 0.02 mg/kg bw   4.30.3 残留物:喹啉铜   4.30.4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表30的规定。   表 30 食品名称 最大残留限量(mg/kg) 苹果 2** 黄瓜
  • 聚焦“农药残留”大疑问 食品安全可否保证
    “涕灭威”西瓜、“乙草胺”草莓、“套药袋”苹果……一个个关于农药残留的“新闻”,让公众闻之色变。夏日渐近,各色瓜果蔬菜又将集中上市,有“毒”传闻是否又将如影随形?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是否一定不合格?检出残留超标的产品吃下后离“癌”不远了吗……   农药残留=不安全?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有农残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去选择‘虫眼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这其实是混淆了“农药残留”“农残超标”和 的概念。   专家介绍说,蔬菜使用农药很正常,全世界无一例外。只要严格执行停药期和严格用药范围,农药残留是可以降解到安全标准范围内的,而此时产品就是安全的。而农药残留标准,通常是在实验室数据基础上,再放大百倍量确定的安全标准。   蔬菜农残超标,这个“很普遍”?   来自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信息显示,近年来甲胺磷、对硫磷等禁用农药基本没有检出;氧乐果、克百威等限用农药的检出和超标的次数也大大降低,已不是造成蔬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虽然仍有部分蔬菜有农药残留检出,但普遍检出值并不高,基本都低于限量值。   含致癌物质,就会“致癌”?   “‘长期大量食用致癌’是一个不科学的表述。”厉曙光说,“不合格”不等于不安全,更不等于“有毒”;含有致癌物质不等于一定“致癌”,还需要看剂量和接触的时间。例如,按照目前曝光的草莓中乙草胺最高值计算,每天都吃一公斤草莓也不碍事;曾检出塑化剂的白酒,每人每天喝一公斤,也达不到耐受值。   一次检出问题,防范一类产品“很必要”?   多位专家表示,消费者缺乏专业性,在食品安全信息上更是“宁可信其有”,有时候就会以偏概全、以小见大、以点代面,导致一些个别现象被不断放大,加深人们的恐慌情绪。  专家认为,目前市面上公布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主要来自于三方面:政府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和媒体。但检测仅仅对样本或该批次负责任,因为一次检测超标,就去否定整个行业,甚至永远远离这一农产品,完全没必要。 农户一次次“中枪”,该咋办? 每到夏季就卷土重来,让瓜农头疼不已;本是42天左右正常出栏的白羽鸡,在冠上“速生鸡”的名头后让消费者谈之色变;说面包含有“鞋底”成分,让不少企业的产品一度滞销;更别说在新媒体时代,牛奶致癌、猪肉含砷等经久不衰的谣言不时在朋友圈、微博刺激着消费者神经,对农业造成的损动辄过亿元……   细究种种“危言”肆虐原因,有专家认为,“一是传播谣言者影响力远远超过辟谣的人,二是消费者倾向于把他们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当真,三是消费者对负面的消息更容易相信。”   专家认为,政府监管部门、科普组织都应加强与公众间的“风险交流”,及时释疑解惑,成为不实信息的“过滤器”、网络情绪的“缓冲器”和公众的“定心石”,向消费者传递理性的声音,才能逐步消除公众的焦虑感。
  • 糖尿病药物治疗史里程碑成果:林圣彩团队破解二甲双胍靶点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的衍生物自1957 年上市后,历经 60 多年的发展,至今仍作为一 线药物在临床被广泛使用,而且近年来发现二甲双胍有越来越多的益处,有“神药”之称。然而业内人士谈到其具体的作用靶点时总是争论不休,以至于学术圈都觉得“神药”之所以神就是因为没有明确靶点,久而久之没有明确靶点成了“广泛共识”。今日,来自厦门大学的林圣彩教授团队经历7年的科研攻关,用“钓鱼”的方法破解了破解二甲双胍直接作用靶点之谜,围绕二甲双胍发表的论文已经有近3万篇,林圣彩团队的这项工作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工作,相关研究以Low-dose metformin targets the lysosome–AMPK pathway through PEN2为题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鉴于该工作的重要意义,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和原新加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CHRIS Y H TAN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精彩点评,以飨读者!如果要我们列举几种自己所熟悉的药物,那么二甲双胍一定能占据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便宜、降糖效果好且副作用小,更因为近年来不断发现的各种神奇功效:降低糖尿病人的体重、缓解脂肪肝,甚至于有潜在的抵抗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多种癌症的效果等,而被称为“明星”药物。特别地,对于健康人群,二甲双胍也很可能有抵抗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因此,它经常和卡路里限制一起,被列为人类未来通向健康长寿之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外,有数个大规模的探索二甲双胍对人类寿命影响的长期临床实验已经展开,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一“健康密码”的最终证据,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然而,尽管二甲双胍有着如此耀眼的作用,它的分子靶点却一直没有弄清,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二甲双胍的理解和应用——我们不知道二甲双胍的这些神奇效果是从何而来,由哪些分子所介导,当然也就没办法“举一反三”,去借助这些原理,设计相应策略来更好地行使这些功能。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甲双胍这一健康密码的本质。更何况,二甲双胍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例如它只能作用于肝脏、肠道等少数几个组织,对于脂肪组织则无可奈何。因此,如果我们想使用二甲双胍,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保留健硕的肌肉,而不是(因为吃得少)一起减少,那就是要尤其慎重的。如果能设计出专一性靶向脂肪组织里的二甲双胍靶点的药物,突破这一瓶颈,一定能为眼下日益严重的营养过剩等各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带来福祉。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团队正是在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团队长期致力于代谢稳态和代谢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而从2014年起,他们就对二甲双胍产生了兴趣。那时人们已经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激活一个名为AMPK的蛋白行使上述的诸多功效,然而对于它如何激活AMPK,靶点又是什么,则完全没有弄明白:和二甲双胍相比,其它合成的AMPK激活剂并不具有二甲双胍的所有功效,而二甲双胍(超过临床剂量的除外)对于AMPK在体内的天然激活剂——AMP的水平提升也没有任何作用。种种迹象表明,二甲双胍对AMPK的激活可能是“另辟蹊径”的。经过探索,他们团队在2016年于Cell Metabolism上报道了二甲双胍可能通过他们先前发现的,机体感应饥饿和葡萄糖水平下降时所用的一条名为“溶酶体途径”的通路,激活AMPK的初步结论,为二甲双胍的功效行使指明了一个粗略的方向(关于这条中国人自己发现的新通路,详见林圣彩团队参与撰写的重要综述:『珍藏版』“Must-Read”综述丨阴阳相济的中庸之道——AMPK和mTORC1营养感知与细胞生长调节)。在上述基础上,他们又经过了五年多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二甲双胍的分子靶点——PEN2(γ-secretase的亚基),并搞清了它导向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的具体方式,相关工作以Low-dose metformin targets the lysosome–AMPK pathway through PEN2为题于2022年2月24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在这一工作中,林圣彩团队首先通过和厦门大学邓贤明团队合作,后者通过一系列摸索,突破了多个化学合成上的难题,合成了二甲双胍的化学探针。简单地说,这个探针的工作原理就像我们钓鱼一样,前端的“鱼钩”是二甲双胍这个分子,后端的“钓竿”则是一个名为生物素的标签:当前端的二甲双胍分子碰到了它所结合的蛋白,也就是靶点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后端的标签,把二甲双胍连同它的靶点一起“钓”上来,再通过质谱等手段分析,就能知道二甲双胍结合的这个靶点是什么。通过这种方法,他们从细胞中“钓”出了2000多种可能和二甲双胍结合的蛋白。由于二甲双胍可以独立地通过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他们于是从中筛选出了317种存在于溶酶体上的蛋白进行进一步验证。鉴于这些蛋白又很可能有不少是被“拔出萝卜带出泥”的,他们于是逐一验证了二甲双胍和这些蛋白的相互作用,又从中筛选到了113种,真正直接结合了二甲双胍的蛋白。之后,他们又逐一在细胞中敲低这些蛋白,最终找到了一个名为PEN2的蛋白,能够介导二甲双胍对AMPK的激活。后续的实验进一步表明,PEN2就是二甲双胍启动溶酶体途径激活AMPK的前提,而敲除了PEN2,二甲双胍不但不能激活AMPK,它对于降低脂肪肝、缓解高血糖、延长寿命等诸多效果就都不存在了。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二甲双胍确实通过PEN2激活AMPK,并起到各种功效,也就是说,PEN2就是二甲双胍的靶点。林圣彩团队的这一发现无疑加深了我们对二甲双胍这一“健康密码”的理解,不但首次从分子角度勾画出了二甲双胍行使功能的路线图,还为二甲双胍替代药品的筛选提供了潜在的靶点,从而在治疗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方面产生更好的疗效。有意思的是,尽管具体的分子靶点有些许不同,但二甲双胍和饥饿(葡萄糖水平下降)走的是同一条路线,即上述的溶酶体途径,可见大自然的大道至简。联想到卡路里限制可以看做是一种大尺度下的饥饿,而它和二甲双胍的功效又大有相似之处,这又让我们不得不喟叹长寿之路的万化归一,而我们祖先所推崇的辟谷养生是多么有前瞻性!当然,这一切的机制的解析的背后,离不开林圣彩团队长期以来的辛勤工作。据林圣彩老师透露,实际上在目前,解析类似于二甲双胍这样的小分子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仍是一个很前沿,或者说是很不成熟的领域。以他们此次发现二甲双胍的靶点的经历来看,事实上二甲双胍在水溶液中就像溶于其中的无数盐离子一样,而它所能结合的同样是水溶性的蛋白分子,就如同水中的各种盐离子一样,也是数不胜数。即使对于PEN2这个靶点本身,他们都发现了多个能结合二甲双胍的位点,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他们课题组最后从2000多个潜在靶点中只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靶点的原因。对于这种极高的“假阳性”,目前并没有任何手段加以避免,只能说是小分子和蛋白质结合的本质就是如此。因此,唯一的方法只能是不厌其烦地逐一筛选,而这需要的是热爱和执着,以及对小分子“见微知著”的坚定信念。据悉,本文的第一作者马腾是厦门大学2014级博士,从博士入学时起就参与了这一系列工作,为该靶点的最终鉴定付出了长达七年的辛勤努力。而本文的另外两位共同第一作者田潇和张保锭,也都长期高强度地投入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上,和本文其他作者一起,为该靶点的鉴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林圣彩教授培养的得意弟子张宸崧博士(如今也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围绕AMPK做出的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包括2017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上颠覆性工作(颠覆性发现:林圣彩组Nature破解葡萄糖感受的新机制)。我们在此期待着林圣彩团队未来能有更多的成果,也许在那时,我们“游于空虚之境,顺乎自然之理”的长寿之路,就将不再遥远。近年来,林圣彩教授以细胞代谢稳态调控为研究核心,针对细胞对营养物质与能量的感知机制以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发现和鉴定了细胞感应葡萄糖缺乏的溶酶体途径和所在的“葡萄糖感受器”,及其激活AMPK的方式,并打破了传统的“AMPK的激活仅依赖于AMP浓度的变化”的认知(Cell Metabolism, 2013, 2014 Nature, 2017 Cell Research, 2019)。基于本团队发现的溶酶体AMPK通路,他们揭示了二甲双胍激活AMPK是通过该通路(Cell Metabolism, 2016),以及AMPK依赖于不同应激的状态的时空调控(Cell Research, 2019),揭示了钙离子通道TRPV介导了缩醛酶感知葡萄糖到AMPK激活的过程,让葡萄糖感知的通路全线贯通(Cell Metabolism, 2019),围绕AMPK分别与Grahame Hardie和Michael Hall发表两篇重要综述(Cell Metabolism,2018,2020)。专家点评李小英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揭开二甲双胍的神秘面纱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呈现全球流行趋势。2015 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 4.15 亿,预计 2040 年糖尿病患者将会上升至 6.42 亿。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广阔天空中,二甲双胍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过去65年,二甲双胍一直作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长期占据糖尿病治疗一线药物的地位。它引导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以期真正揭开这一经典降糖药物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近日,厦门大学林圣彩院士团队及其合作者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了治疗剂量的二甲双胍的直接作用靶点及其分子机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糖尿病的治疗,乃至抗肿瘤、抗衰老的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有望成为糖尿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座闪亮的里程碑。二甲双胍于上世纪20年代从植物山羊豆中分离得到,50年代法国医生Jean Sterne开始研究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直到1957成功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二甲双胍的同类药物苯乙双胍、丁双胍等均因其乳酸酸中毒发生风险和心脏病事件死亡率增高而于70年代退出市场。70年代以来,以UKPDS为代表的大型糖尿病心血管结局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良好的安全性、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随着二甲双胍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二甲双胍还具有抗肿瘤、延缓衰老、缓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等作用。因此,解析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的梦想。二甲双胍是一种极亲水的小分子药物,在生理情况下通常以带正电荷的质子化形式存在。其主要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肠腔侧的血浆单胺转运体(PMAT)吸收,而肝脏对二甲双胍的摄取主要是通过肝细胞基底侧的有机阳离子转运体1(OCT1)。二甲双胍的生物利用度约为50%-60%,1-2g/天(或20 mg/kg)二甲双胍摄入达到血药浓度约为10 µM -40 µM。既往在研究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的不同报道中使用的二甲双胍浓度差异很大,常常远高于二甲双胍治疗剂量的血药浓度,并且二甲双胍的作用还受到给药途径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导致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研究产生不一致的结论。本世纪初,El-Mir和Owen分别发现二甲双胍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抑制电子跨膜流动和膜电位形成,从而降低线粒体氧耗,并抑制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使AMP/ATP比值升高。值得注意的是,Owen等人在实验中使用了极高浓度(10 mM)的二甲双胍处理,其结果可能无法反应真实的生理效应。Zhou等人提出:二甲双胍通过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依赖的机制抑制肝脏糖异生——该作用对于二甲双胍缓解糖尿病人的高血糖表型可能十分重要,这在深入探讨二甲双胍作用机制的漫漫长路上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随后,Shaw等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LKB1/AMPK信号通路的激活是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此外,AMPK 介导的二甲双胍降低肝糖输出的可能机制还包括:1)二甲双胍通过AMPK信号通路上调小异二聚体伴侣(SHP),SHP进而与转录因子CREB直接作用,阻止CREB对CRTC2的招募,从而下调糖异生基因的表达;2)二甲双胍通过AMPK信号通路,上调肝脏去乙酰化酶SIRT1基因的表达,SIRT1使CRTC2去乙酰化,促进其泛素化降解,进而下调糖异生基因的表达。除了在糖尿病中发挥作用以外,AMPK还被认为在二甲双胍所介导的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等功能上发挥了作用。近年来的研究也进一步发现了许多二甲双胍不依赖于AMPK行使作用的机制,例如Foretz等人发现,在小鼠肝脏特异性敲除AMPK的α催化亚基,并未对小鼠的血糖或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产生影响。而肝脏LKB1特异性敲除的小鼠,虽然在基础状态下存在肝糖输出增加和血糖升高的表现,但并不影响其对二甲双胍的反应性。进一步地,Madiraju等人的研究揭示了二甲双胍在线粒体的另一个作用靶点——线粒体甘油磷酸脱氢酶(mGPD)。二甲双胍通过抑制mGPD的活性,阻断α-磷酸甘油穿梭的过程,使NADH在胞浆内聚积,增加胞浆的还原状态而降低线粒体内的还原状态,最终使以乳酸和甘油为底物的糖异生过程受到抑制。此外,Duca等人最近的研究又为我们认识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他们发现,二甲双胍发挥降糖作用的第一靶点可能在肠道。经肠道给药后的短时间内,二甲双胍迅速激活肠道AMPK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进而通过分布于肠道的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将局部信号传递至中枢,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支配肝脏,最终抑制肝脏的葡萄糖输出。林圣彩团队发现,低剂量的二甲双胍不会引起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的抑制以及AMP/ATP比值的升高,相对地,它可与PEN2分子直接结合。结合二甲双胍的PEN2进一步与溶酶体膜ATP6AP1结合形成复合物。作为v-ATPase的亚单位,ATP6AP1与PEN2复合物则抑制v-ATPase活性,从而激活溶酶体上的AMPK(图1),这种小范围内的AMPK激活,类似于热卡限制情况下的AMPK激活,避免了整个细胞AMPK激活带来的副作用,包括心肌损伤等。林圣彩团队还分别在小鼠肝脏和肠道,以及线虫敲除PEN2,观察到二甲双胍减少肝脏脂质沉积的作用减弱,二双胍的降糖作用受到影响,以及二甲双胍延长寿命的作用消失。该研究表明,深入认识基于细胞内亚细胞器的区域化精准信号通路调控,对提高药物靶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至关重要。图1 二甲双胍激活AMPK机制专家点评Chris YHTan (新加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前所长,)健康活到120岁将不是梦想!【译文】人类对长生不老孜孜不倦地追求始于文明之初。著名的秦始皇49岁英年早逝,太医配制的延年益寿仙丹含有水银,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让秦始皇死于水银中毒。寿命延长的追求持续到了现代。1975年,国会批准NIH建立国立衰老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geing)。一开始科学家们对于如何开展关于衰老的研究没有一丝头绪。我在发现了干扰素和抗氧化酶SOD-1的作用机制后,从耶鲁来到NIA,这些基因也和神经疾病及长寿相关。衰老过程伴随位于染色体两侧的DNA序列--端粒的改变,端粒酶可以阻止端粒变短。寻找激活端粒酶的分子给予了科学家长生不老成药的希望。但是,端粒酶的激活分子也存在危险,可以使衰老的细胞变成永生的癌细胞。研究停滞不前。科学家发现在果蝇中增加SOD-1的基因剂量可使寿命成倍增加,这一发现掀起了另一波探索的热潮。然而SOD-1使寿命延长的机制迟迟未能阐明,基于SOD-1开发长寿药也毫无进展。现在,机缘和实力的加持,来自于厦门大学的林圣彩团队发现了长寿的秘密。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又发现了抗衰老和抗癌等神奇功效。林圣彩团队发现了二甲双胍通过低葡萄糖感知通路激活AMPK调节寿命的机制,我将此命名为“林通路”。他们发表在本期Nature的文章研究成果找到了二甲双胍的作用靶点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林通路的发现开启了我们对葡萄糖代谢新的认知认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科学研究揭示了葡萄糖代谢产能的中心角色。没有葡萄糖,生命难以延续。从1921年Banting和Best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奖开始,多个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葡萄糖代谢的研究。现在多数人会认为葡萄糖研究的热潮已经过去。林团队在模式生物的研究揭示了葡萄糖在寿命延长中重要调控机制,重新发掘葡萄糖代谢的中心地位。他们发现了葡萄糖感受器,在饥饿状态、低葡萄糖水平情况下,果糖(1,6)二磷酸水平降低,其醛缩酶被征召至细胞器溶酶体表面,和v-ATPase形成复合物,激活AMPK,抑制mTORC的活性,抑制细胞生物合成。林通路葡萄糖感受器的发现将AMPK调控的分解代谢和mTOR调控的合成代谢联系起来,组成了细胞阴阳两面。林团队的研究使我们从全新角度思考葡萄糖的功能:葡萄糖不仅仅是能量分子,它也是重要的信使分子。目前,林团队握有崭新的一整个系列先导分子的专利,将可能使我们保持健康活得更长。林团队开启了以前难以想象的药物研发新篇章,首次实现通过无毒药物将癌症变为可控疾病的可能。这些先导分子可预防癌症,可治疗肥胖和脂肪肝。在不远的将来,也可能在我们身上,健康活到120岁将不是梦想!
  • 三招教你如何科学应对不同食品农药残留风险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 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男人正在菜地里喷洒农药,图片来自网络农药残留关系着食品安全,是重要的食品检测的项目,现阶段食品中农残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除了最常用的色谱质谱联用外,还有波谱、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和酶抑制法等多种检测技术。本次优质解决方案推荐聚焦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案分别来自于知名品牌岛津、赛默飞和安捷伦。优质解决方案一:GC-MS/MS法测定牛奶中3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点击标题可直接跳转至详细方案)奶牛场正在挤牛奶,图片来源网络方案来源:岛津方案摘要:本文使用岛津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仪建立了牛奶中3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在0.01-0.2μg/mL浓度范围内,30种农药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取浓度为0.01μg/mL标准溶液连续进样6针,目标物峰面积RSD均小于6.0%。在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浓度0.01mg/kg,30种农药加标回收率分布在66.8%-122%之间。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为牛奶中3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提供可靠的参考。关键词: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农药残留 牛奶 有机氯技术特点:1、采用合适的色谱条件,30种有机氯农药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2、牛奶样品采用固相萃取净化、GC-MS/MS测定,有效抑制基质干扰,结果可靠。完整方案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951131.html优质解决方案二: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联用技术筛查黄瓜中有机磷肥、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应用(点击标题可直接跳转至详细方案)工作人员正在批量采摘黄瓜,图片来自网络方案来源:赛默飞方案摘要: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常用农药,包括多种高毒、剧毒农药及我国禁用农药。本实验参照标准GB 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采用赛默飞全新一代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SQ 8000 Evo)结合对应的农药残留筛查方法包(含670 种化合物质谱信息),对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筛查,进而对其中含有的相应农药进行确证和定量。关键词: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农药残留筛查方法包 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技术特点:1、农药残留筛查方法包含有 670 种农药化合物信息,筛查方法快速简便,真实可靠;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通量,定性、定量结果良好,完全能够胜任监管部门要求的实际样品中不确定农药的低浓度筛查、确认和定量分析的要求。完整方案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870379.html优质解决方案三:有机番茄、橙子和红茶样品中250多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案 (点击标题可直接跳转至详细方案) 菜农正在地里收获成熟的番茄,图片来源网络方案来源:安捷伦方案摘要:基于 UHPLC-MS/MS 的多残留分析法开发出一种用于测定250 多种农药及农药代谢物的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包括红茶在内的复杂基质中的农药分析,方法的更高灵敏度允许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由此不仅可减小基质效应,而且能够改善方法的稳定性、提升仪器正常运行时间和实验室的分析效率。关键词:UHPLC-MS/MS Agilent 6470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基质效应技术特点:更高的色谱分离度,高灵敏度,喷射流离子源具有久经考验的电离增强功能;通过样品稀释提高方法稳定性并最大程度减小基质效应。完整方案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888314.html 更多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案及相关仪器应用请浏览行业应用栏目:https://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行业应用】是仪器信息网专业的行业技术解析和应用拓展平台,聚焦食品农产品、传统制药、生命科学、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化工生产、新能源等不同行业,以相关国家标准为依据,依托国内外主流厂商的仪器设备和优质解决方案,为用户进行全方位的检测方法和具体应用方案解读,旨在解决每一位用户的科学实验需求。
  • 多省西红柿用催熟剂 1亩可多赚3000元
    蔬菜滥用催熟剂现象值得关注。这是记者在合肥农资市场买到的“乙烯利”植物生长调节剂   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以及西瓜等水果大量使用催熟剂“乙烯利”、“绿直灵”   专家表示催熟剂使用标准不健全,相关部门很难监控其安全   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吃起来像是没长熟 黄瓜通身碧绿带刺,“身板”笔直,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这些外表诱人但似乎有些“异常”的蔬菜,在各地菜场并不少见。   记者连日来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调查发现,这些蔬菜不少是在还没有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提前上市,进入百姓餐桌的。令人担忧的是,催熟剂是否可以随意使用,到底有没有害,有关部门竟给不出明确说法。 据新华社电   现象   催熟剂成“法宝”   蔬菜难逃“一抹”   西红柿“一抹”就变红——“现在市场卖的西红柿,别看外皮是红色的,切开后籽却是绿色的,捏起来还硬邦邦的,搞不清是熟的还是生的。”安徽合肥的徐女士说起西红柿时有点纳闷。   近日记者在合肥市芙蓉路菜市场随机采访了数位消费者,他们均反映,包括西红柿、黄瓜在内的多种蔬菜,虽然看起来成熟了,但吃起来不像是自然熟的。   在合肥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接受采访的多位菜贩坦承,为提前上市、增加效益,很多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使用一种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加速蔬菜成熟。   山东寿光一林姓菜农表示,“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当地使用比较普遍,在黄瓜等开花之前涂抹到花茎处,或是在形成果实之初涂抹到果实上。   黄瓜“一抹”就变粗——寿光王姓菜农说,他家黄瓜地里用的是“绿直灵”(另一种催熟剂),从幼苗时开始打,一茬黄瓜要打五六遍。   菜农马大爷说,使用了植物“激素”,瓜身会变直变粗,顶花色泽鲜艳不易脱落,刺细长扎手。而正常成熟的黄瓜,顶花会枯萎、自然脱落,外形比较弯、个头也不大。   长期贩运蔬菜的曹老板告诉记者,现在菜农用“催熟剂”很普遍,很少人能等到九成熟再摘下来销售。“批发市场里外地来的很多经过催熟的西红柿,比我们本地正常长的卖相好看、更受欢迎,且价格卖得也要高一些。”   记者在山东、安徽一些农资市场了解到,几乎每家门店都出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店主们反映销路很好。一位店主说:“谁家大棚不用这个?几乎是100%用!”   原因   用5元钱催熟剂   可多赚3000元   业内人士表示,使用催熟技术是蔬菜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客观需要,但不规范使用则是许多利益的驱动。   一些菜农说,“催熟蔬菜”可以早上市,多赚钱。来自上海的孙姓菜农介绍说,西红柿一般是越冬作物,使用催熟剂的目的就是提前上市,赢得价格优势。今年的市场行情比较好,西红柿的批发价卖到了1.8~2元/斤,相对于自然成熟的来说,催熟西红柿价格平均要高约0.8~1元/斤,按亩产3000斤西红柿计算,1亩地催熟西红柿能多赚3000元左右。   用了“催熟剂”后可以增加产量。江苏一位黄姓菜农对记者说,用不用“催熟剂”差别很大,正常长的黄瓜亩产5000斤左右,用了可以到8000斤,人家技术好的,亩产更高。   外观好看,卖得快也是原因之一。这位菜农说,用了“催熟剂”的黄瓜瓜色鲜嫩,比较好卖,大家都喜欢买。“另外,保存期长,在菜场不用药的两三天就发软、很难卖掉,而用药的至少能保存五六天,瓜贩和超市都比较欢迎。”   “这个药剂很便宜,今年1亩地西红柿产量约3000斤,能卖5000多元钱,而药剂的成本也就在5块钱左右。”一位菜农说。   专家   催熟蔬菜安全性仍是“谜”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朱世东说,催熟是我国果蔬生产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它可以起到保障产品供应、抵御低温冻害等作用,应用范围比较广,在多种蔬果中使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授蔡建伟认为,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标使用,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专家也表示,由于“催熟剂”的使用标准不健全,相关监管部门很难也很少去监控菜农是否规范使用“催熟剂”,因此,“催熟蔬菜”是否安全仍是一个“谜团”。   朱世东介绍,目前使用较多的“催熟剂”是乙烯利。按照国家规定,为了使部分果蔬果实早转色,允许在绿熟后期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催熟。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乙烯利在番茄(西红柿)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能超过2mg/kg。记者发现,该国标对于乙烯利的适用范围仅为番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棉籽三类食物。   但朱世东指出,当前使用乙烯利的蔬果很多,如西瓜。而根据目前的国家标准,西瓜使用乙烯利,从检测上看“无标可循”,其安全性也就不确定。   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菜农使用“催熟剂”用法用量难以监控。一些地方的菜农说,有了“催熟剂”,想让它什么时候红,它就什么时候红。   江苏南京市的黄姓菜农告诉记者,尽管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批发市场检查也比以前要严格,但主要查的是农药残留量,并没有检测激素类用药的情况。   基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无公害蔬菜”的检测体系当中,没有“催熟剂”的相关检测指标,因此无法判断植物激素的使用是否过量。
  • 巴西拟制订部分食品中杀螟丹等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2023年4月11日,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ANVISA)发布1157号公共咨询文件,拟制订部分食品中杀螟丹等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部分限量见下表。该修订意见反馈期截至2023年6月10日。农药名称食品种类拟制订最大残留限量(mg/kg)备注杀螟丹(Cartap hydrochloride)南瓜、西葫芦0.1新增花椰菜、大白菜、卷心菜0.01新增烯草酮(Clethodim)南瓜、西葫芦、黄瓜0.15新增豌豆、鹰嘴豆、小扁豆0.9新增溴氰菊酯(deltamethrin)豇豆0.35新增敌草快(diquat)花生0.5新增新型杀菌剂Inpyrfluxam咖啡0.03新增
  • 农业部公开对82种农药残留上限征求意见
    近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下发《关于公开征求〈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将为82种农药在农产品和食品中的残留量设上限。农业部方面称,此次征求意见的农药范围涉及82种农药在农产品和食品中的194个最大残留限量。   记者查阅发现,此次涉及的农产品非常广泛,白菜、蘑菇、甘蓝、黄瓜、玉米、荔枝、苹果、橘子等多种蔬菜瓜果全部都有涉及。记者了解到,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允许农药在各种农产品及食品中或其表面残留的最大浓度。一般来说,普通人每日摄入低于最大残留限量的农药至终生,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目前,我国农产品中农药、化肥仍然存在高残留现象,无公害农产品正在由国家农业部门进行推广。 附件:   农办质函[2010]69号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阿维菌素等82种农药在农产品和食品中的194个最大残留限量。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0年12月30日前将意见反馈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联系人:单炜力   电话:010-59194253,59194105   传真:010-59194107   电子邮箱:nyclbz@agri.gov.cn.   附件:《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 您每天摄入的盐过量了吗?——OHAUS盐度测量解决方案
    2013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成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需低于5克”。世界卫生组织称,钠元素水平过高的人会面临高血压的风险,从而增加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 中国百姓日常饮食文化里,榨菜、酸腌制品是家庭必备的开胃和搭配佳品。特别是榨菜,其做工独特,配料讲究,在世界三大著名腌菜(中国榨菜、德国甜酸甘蓝、法国酸黄瓜)中,占据首位。 榨菜、酸菜腌制过程中,盐是很关键的原料,加入食盐的目的是使腌制品内有高的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腌制品氧化等。 然而随着大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腌制品的一些危害也引起大众的诟病。其中盐分含量过高会引起慢性疾病、高血压等;维生素损失,营养偏低等。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试一下超市中能够购得的几款常见榨菜、酸菜的盐度含量。其中,实验器具为奥豪斯ST20S笔式盐度计,该测试笔操作简便、外壳坚硬、并且可防水防尘及反复使用。 通过实验的测量数据,这些榨菜、酸菜的盐度含量在75-100ppt左右,基本与产品包装上的值一致。根据世卫生组织的标准,若食用测试的几款榨菜、酸菜产品,我们需要将整包产品分15~20次食用完,不然摄入的盐量将会超过食盐摄入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危害身体健康。 *产品食用次数=(总重量克数*盐含量ppt值/1000) / 5克 除了上述提到的盐度测试笔外,奥豪斯水质测试笔家族,总共包括pH、ORP(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盐度、TDS(溶解性总固体)等测试笔。 ST系列测试笔是您日常做简单测量时最为经济的选择! OHAUS ST系列水质测试笔家族一览: 更多产品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也可关注奥豪斯中国官方微信或微博。
  • 相关仪器供应商需留意:多国发布农药残留新规
    近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盟等国家地区发布了农药残留新规定,涉及蔬菜、水果、谷物等诸多种类的农产品。  据了解,美国环保署EPA、澳大利亚农兽药管理局、欧盟委员会分别通过发布通报、公报、法规等形式,对一些药物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进行了修订,涉及到的农产品包括常见的多数水果或蔬菜类农产品。  近年来,天津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稳步的发展态势,农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品种不断丰富,外销市场逐步扩大。据天津检验检疫局数据统计,截至11月中旬,2016年共检验检疫出口农产品26.6万吨,货值2.8亿美元,涉及燕麦、高粱、荞麦等谷物,番茄酱、苹果浆、咸菜等加工食品,绿豆、红豆、鹰嘴豆等豆类,洋葱、黄瓜、萝卜等蔬菜,合计商品种类达600余种,出口市场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区的100多个国家。  “农药残留问题是各国对进出口农产品的重点关注点,如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可能面临被退运或被销毁,这样出口农产品的企业就会造成经济损失。”天津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介绍。在对天津出口农产品监管中,天津检验检疫局在农产品种植中实施产地农残监控,在加工中实施关键环节控制,在出口前实施实验室检测,保障津产农产品顺利出口。“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靠企业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天津检验检疫提醒相关企业:一要关注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领会各项标准要义 二要在关注预警信息的基础上快速调整出口策略,坚持以品质作为产品出口的根基,加强源头管理和质量把关 三要遵守相关规定,从产品种植到加工,从采购到销售各个环节都确保产品健康安全 四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进口国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检验,从源头保证产品安全。
  • 赛默飞世尔科技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耀眼夺目
    2009年11月17日,中国北京——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于近日在浙江金华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简称:12NYCC)。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协办。著名的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李灿院士等催化届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走进会议举办地点金华锦华园度假村,迎面高大的拱形门上是赛默飞世尔科技大幅贺词印入眼帘, 两边各有两个大气球迎风飘舞,同样悬挂着赛默飞世尔科技的贺词。 看得出此次会议既隆重又喜庆,以及承办方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  在开幕式当晚的欢迎晚宴上,继浙江师范大学王辉副校长致辞后,赛默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中国区总经理吴秋波先生做了轻松幽默的发言,大家举杯共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赛默飞世尔科技作为大会主赞助商独家举办了专题讲座,共有200多人出席了此次专场讲座。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所的罗孟飞所长首先做了简短的开场白,感谢赛默飞世尔科技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我们特别邀请了大连化物所盛世善研究员为大家做了XPS光电子能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场听众都被盛老师精彩的演讲所吸引,同时 赛默飞世尔科技的销售经理魏义彬博士做了XPS新技术新产品介绍,对获得 R&D 100大奖的K-Alpha 做了重点介绍。来自赛默飞世尔科技张衍亮博士做了新型智能自动 DXR激光拉曼光谱仪 及在催化领域应用的报告。       赛默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中国区总经理吴秋波先生致辞   大连化物所盛世善研究员的精彩演讲 讲座现场   关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05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万4千人,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35万家客户。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和Fisher Scientific这两个主要的品牌,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化学领域所遇到的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研发的各种挑战。Thermo Scientific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英文) 或www.thermo.com.cn(中文)。
  • 小心买到毒西瓜,农药残留速测仪检测西瓜农药残留
    如果问大家,夏天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百分之八十会说是西瓜,尤其是冰镇后的西瓜,清凉可口,降温解暑。西瓜皮厚,几乎不会存在农药残留问题,身边人也大多数每天听说吃西瓜中毒的事情,但是却有发生,《齐鲁晚报》曾报道这样一篇新闻:2015年4月,山东青岛17位市民食用西瓜后出现呕吐头晕,甚至造成一名孕妇胎儿不保,经青岛食药监部门调查,初步判定为西瓜农药残留超标,药量过多或集中撒布在种子及根部附近时,西瓜易出现药害,可能造成农药残留超标,误食也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农药残留的检测推荐使用农药残留速测仪,使用农药残留速测仪检测西瓜,靠谱!生活中,识别“毒西瓜”还有很多方法,比如:  1、瓜皮上的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没有甜味。  2、施用了膨大剂的西瓜个儿大,一般可达6~10公斤。一般重量在4公斤左右西瓜是正常的。  3、施用过激素的西瓜,由于喷洒农药和吸收不均匀,易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表面有色斑或色差大,这种歪瓜畸果不要买。正常的西瓜的外形应是球形或椭圆形的,且表面平整光滑。  4、人们食用西瓜时,若发现口感不好,尤其是舌头有麻感时,应立即停止食用,不可心存侥幸。  5.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非常专业性的一点,那就是使用农药残留检测仪进行专业的检测。  托普云农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很多,其中NY-Ⅱ就非常受好评,该农药残留检测仪能够对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等农药残留物检测,有了它,大家就不会再买到毒西瓜了,有效保障百姓食品安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