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科学

仪器信息网环境科学专题为您整合环境科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环境科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环境科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环境科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环境科学话题讨论。

环境科学相关的资讯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8科技年会以环境监测报告开场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8月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8年科学技术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在安徽合肥盛大开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周喜安等领导、院士、专家以及厂商代表共25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了开幕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003da81-91ee-41c5-aff7-27768937c9a7.jpg" title=" 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be503a47-45b9-4374-acbf-0d61d56a81cf.jpg" title=" IMG_8478_meitu_1.jpg" style=" width: 430px height: 287px " width=" 43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8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场 /strong br/ /p p   黄润秋副部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国环境环保的整体政策,以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为配合我国环保政策而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据介绍,为更好服务我国生态环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将创办英文期刊《环境科学与生态技术》,每季出版,争取2019年发布创刊号。 /p p   周喜安副省长在致辞中表示,安徽尤其是合肥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希望厂商来合肥参观考察创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796e5390-b275-4e53-bcd5-ed6163448bad.jpg" title=" 未命名_meitu_0_meitu_1.jpg" style=" width: 360px height: 500px " width=" 36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5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部分大会致辞领导 /strong br/ /p p   之后,年会现场颁发了“2017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2018年度环保科技创新实用成果”、“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2018)光大国际优秀论文奖”、“2018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度十佳优秀论文奖”。 /p p   上午特邀报告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刘文清首先作报告,报告题目为“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新进展”。 /p p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重大污染事件推动了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持续提升,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多平台监测技术的一体化实现,将为我国快速治理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提供技术和设备,目前,现场监测技术包括DOAS、FTIR、TDLAS、LIDAR、LiSA、LIFS、LIBS等技术。刘院士重点介绍了今年发射的我国高分五号卫星的作用、主要任务、主要特点、载荷应用以及部分数据等。 /p p   高分五号1) strong 搭载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 /strong ,光谱范围0.4-2.5微米,330个通道,可用于生态环境监测、饮用水源地污染源监测、矿物识别、高光谱矿产资源调研与评价、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等方面。2) strong 搭载全谱段光谱成像仪 /strong ,谱段0.45-12.5微米,12个谱段,可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水体热污染监测、城市热环境监测、火点监测、典型冰川群及背景积雪监测、地质矿产遥感等。3) strong 搭载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 /strong ,光谱范围750-4100cm-1,可用于分析温室气体、臭氧等痕量气体的垂直分布信息,为气候变化研究和大气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4) strong 搭载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 /strong ,中心波长为0.765、1.575、1.65、2.05微米,可获取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的高光谱数据,定量反演温室气体柱总量信息。5) strong 搭载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 /strong ,谱段范围433-920纳米,可获取云分布、气溶胶光学厚度、颗粒物尺寸信息、大气含水量等参数,用于雾霾、大气颗粒物等大气环境监测及气候变化研究等。6) strong 搭载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 /strong ,用于定量监测全球污染气体成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的分布和变化,定量获取全球空气质量变化、污染气体的分布输送过程。 /p p   其他特邀报告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偲的“南海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南海岛礁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丰昌的“我国环境基准初步思考”,欧盟环境总署技术官员/欧盟产品环境足迹体系与政策负责人Michele Galatola的“The European Environmentao Footprint: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and policy outlook”和徐州科融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毛凤丽的“环保与资本相结合 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p
  • 泛测环境CEO管祖光博士应邀参加环境科学学会技术年会
    以“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环境科学学会技术年会于2017年10月20日-22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召开。国家环保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福建省副省长杨贤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约2000人参加了此次大会。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CEO管祖光博士经过严格的筛选,作为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代表应邀参加此次年会的青年科学家专场论坛。论坛的对话交流过程中,管祖光博士首先介绍了个人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创业的背景和设想。泛测环境公司是由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化和环境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团队组成,以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痛点和市场迫切需求为出发点,发挥自身科技创新的优势,旨在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来收集最广泛的环境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开创性地提出城市大气污染“CT”机的概念,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整体解决方案。经过两年的努力,泛测环境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经遍及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安徽、湖北、新疆等省,近30个城市和地区,通过与当地的一线环境工作者的交流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我们解决当地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特邀的点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对管祖光博士及其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虽然我们的团队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欣喜离目标更近一步,但是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整治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且不同地方的环境污染情况也不一样,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个攻坚战也是个持久战,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我们一边踏踏实实,学以致用,一边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发展新的攻坚武器。管祖光博士在展望未来提到,环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结合,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泛测环境希望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同仁一起携手,通过用物联网技术不断收集精准的环境大数据的“喂养”和对环境科学专家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我们相信大气污染治理的人工智能时代将指日可待。
  • 首位中国科学家获沃尔沃环境奖
    中国科学家秦大河11月26日在斯德哥尔摩领取了沃尔沃环境奖。沃尔沃环境奖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高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沃尔沃环境基金会此前宣布,中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获奖,主要是基于他长期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作出了重要贡献。   沃尔沃环境奖被誉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ldquo 诺贝尔奖&rdquo ,由沃尔沃集团于1988年捐资创立。截至2012年,已颁发了23届,共授予39位获得者,包括来自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和环境经济学领域的许多知名学者,其中有3位诺贝尔奖得主。   秦大河是中国科学院从事冰冻圈科学及其影响研究的领衔专家,曾多次主持赴南、北极和喜马拉雅地区等地区的科学考察。他在国际上提出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并以此指导冰冻圈变化、影响及其适应与减缓问题。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大气环境领域权威进展报告
    p   2016年5月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2015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大气环境)》图书发布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官平先生与报告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高翔教授共同启动仪式。 /p p   这本报告是一本为大气领域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提供系统性参考的权威工具书,全面综述和分析评述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及管理实践进展,前后历时两年,在梳理和回顾大量科研文献和统计数据基础上凝练而成,内容包括一个综合报告作为总论,以及五个重点子领域的专题报告,即 “大气环境基础研究”、“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大气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技术与实践”. /p p   报告执笔人均为大气环境领域资深科学家,编写团队由高翔教授领衔,主要成员包括北京大学邵敏教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建国研究员、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和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 /p p   近年来,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国内国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大气环境治理深刻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内学者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和成果,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 /p p   任官平先生指出,学科发展研究及报告编写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项长期和基础性工作,对引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报告编写聚焦于大气环境这一焦点领域,充分结合我国目前严峻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界对大气环境学科知识体系不了解等具体需求,深入浅出地描绘了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p p   高翔教授表示,“大气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研究及本书出版,让我们对当前的学科研究范围、研究重点、研究手段、学科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当前,大气环境学科研究范围正从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不断向与社会学融合的跨学科领域拓展 研究重点从支撑污染物总量控制逐步向全面支撑环境质量改善转变 研究手段从传统技术方法向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的融合发展为大气环境科学技术创新创造了新的机遇。” /p p   “通过我们的研究,归纳起来,大气环境学科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高翔教授总结说,“一是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因和传输规律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区域性污染的特征和成因,为有效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大气污染健康评估结果为我国促进政府环境健康管理和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供了数据支持。三是初步形成了满足常规监测业务需求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支撑了我国“十二五”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四是多项大气污染治理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了突破,支持了各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减少了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五是提高了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撑技术水平,为解决 PM2.5、O3等多个大气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控制规划。” /p p   另外,高翔教授强调,“在总结学科各方向进展及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要求和形势,报告提出了今后5-10年具有前瞻性的技术研究方向。即通过深化大气污染的成因机制及其健康影响等基础研究,突破大气污染精细化监测预警、重点污染源全过程控制、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等核心技术,加快构建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p p   高翔教授对报告研究成果做了概括总结,作为导读为读者呈现: /p p   在大气环境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研究者通过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型等方法对大气环境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大气复合污染的来源研究、大气环境的氧化过程和污染成因以及大气污染的传输输送等。通过研究,初步认清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区域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的状况和特征,解析了大气PM2.5和O3的来源,定量分析了PM2.5及化学组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初步量化了二次细颗粒物和O3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这些研究成果支撑了当前对我国严重雾霾形成的基本认识,认清了京津冀及其他地区雾霾的主要成因是不利气象条件下的大气复合污染,气象和污染的共同作用导致区域性雾霾快速地恶化和蔓延。 /p p   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方面,PM2.5、O3、VOCs等污染物监测技术和设备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恶臭自动在线监测预警仪器、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监测设备、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环境大气中细粒子监测设备等实现了产业化,部分高端科研仪器如气溶胶雷达、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等也开始得到应用,初步形成了满足常规监测业务需求的技术体系,支撑了我国“十二五”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 /p p   在大气污染与健康方面,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正在逐步加强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在大气污染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理论和成果上均有显著的进步。针对不同的健康效应(急性健康效应、慢性健康效应和干预效应),已初步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结果。大气PM2.5对心肺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甚至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的毒性研究得到了较大发展 大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从生态学研究发展到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大气污染与健康危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论证力度也越来越强,对大气污染的人体致病机制认识越来越深入。 /p p   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针对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主要大气污染源,我国正经历从末端污染控制为主向全过程污染治理转变,从单一污染物排放控制向多种污染物系统协同控制转变,从污染物达标排放向深度治理实现超低排放转变,正逐步构建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如燃煤电站污染治理已实现多种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甚至优于我国燃气发电机组排放限值要求,扭转了传统“燃煤=污染”的观念,推动了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 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已形成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成套后处理技术与装备,并在国产柴油车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有效支撑了全国范围内柴油车国四标准实施。整体上,初步构建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气环保技术装备供应体系,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实施大气环保装备“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支持。 /p p   在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技术与实践方面,在多尺度高分辨率动态排放清单、天地空相结合的立体观测、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与过程分析、大气污染多维效应综合评估、大气污染控制成本效益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多项技术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建立了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体系,并正在逐步由总量减排向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及风险防控的模式发展。在珠三角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和支撑技术平台 同时SO2和NOX总量减排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以及主要污染物环境基准和健康风险的预研究,支撑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订和国家相关总量减排计划等的实施。此外,我国自主开发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及大气化学模式等广泛应用于国家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多项国家政策、技术文件颁布实施和业务平台运行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典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案例已形成《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工业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案例汇编》等,推动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 /p p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过去5年间发表的SCI论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对比发现国内各主要研究机构的SCI论文篇均影响因子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可以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学科研究已实现显著进步,但总体上仍处于落后阶段,仅有部分研究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p p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进入了以多污染物共存、多污染源叠加、多尺度关联、多过程耦合、多介质影响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阶段。以PM2.5和O3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仍呈现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在气象条件不利时大气重污染已成新常态,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 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尚不足以全面支撑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亟需构建适合国情的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引领防治技术研发的方向,以坚实的科技体系支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大气环境管理决策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大气环境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和挑战包括: /p p   (1)如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实现大气污染排放量的最小化和控制途径的最优化,特别是实现季节性散煤污染的有效治理 /p p   (2)如何加快扭转污染恶化趋势、消除重污染天气,并实现重点区域及全国空气质量的长效改善 /p p   (3)如何实施有效环境监控,提升大气污染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公众健康保障能力 /p p   (4)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支撑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解决。 /p
  • 生态环境部: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等
    3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出席发布会,介绍生态环境科技工作最新进展。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王志斌介绍生态环境科技各项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其中,推动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署,研究制定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等。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3个重点专项,并正式启动2024年指南编制工作。组织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减污降碳、新污染物治理等方向重大科技需求征集凝练。2023年以来,建成环境感官应激与健康等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等工程技术中心3个,呼伦贝尔森林草原交错区等部级科学观测研究站7个。王志斌在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从4个方面对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安排,分别为:一是加强美丽中国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围绕破解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实践难题,在理论方法、成因机理、过程路径等方面解决一批基础性重大问题。比如,在新污染物治理方面,开展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全生命周期阻控等理论方法研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态系统安全、重大风险识别与人类活动适应机制等。二是强化美丽中国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扩绿增汇、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展跨区域、多尺度、多介质的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溯源、调控和协同治理等技术攻关,强化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科技支撑,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比如,在蓝天保卫战方面,聚焦PM2.5和O3协同防控,加强精细化模拟及多污染物近零排放治理技术等研究,支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三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项目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开展美丽中国建设重大科技需求凝练,并向中央科技办报送相关科技需求建议书。推动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部署,加快制定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方案、管理实施细则,以及2024年度项目指南编制工作方案,做好重点专项承接工作,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四是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科技支撑力量。推进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打造高水平生态环境人才队伍。协调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评估,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推动国家级科研院所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环境学科建设,打造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王志斌在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有哪些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的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从四个方面抓好《意见》的实施:一是开展宣传培训。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和特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说清楚、讲明白。同时,我们还将在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平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开设咨询窗口,及时答疑解惑,推动各地加强信息共享,分享做法和经验。二是出台配套政策。主要有三个层面,在法律方面,积极推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正在编纂的生态环境法典,强化法律支撑。在规范性文件方面,研究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细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发布、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监督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管理要求。在技术标准方面,围绕建设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持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同时,结合美丽中国先行区和示范样板建设等,谋划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三是完善实施机制。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本领域工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调联动。同时,我们将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出台《意见》配套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平台建设,及时总结推广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地方跟踪评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制定和实施、调整更新和备案、三类单元环境质量变化等情况,做好监督管理。对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生态环境保护单元、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管控单元以及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的其他区域,加强监管执法。将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实施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提问期间,通过王志斌的回答,我们了解到,目前已建成生态工业园区73家,据2022年度统计,73家生态工业园区创造了全国7.6%的工业增加值,而COD、氨氮、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仅占全国工业排放的4.6%、2.9%、0.9%和1.4%,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全国低81%,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81%,优于全国工业园区平均水平。以全过程污染预防为核心,积极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强制性审核,开展重点行业、工业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筛选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推动重点行业、园区和区域节能、节水、节材、减污和降碳,实现源头减量、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和综合利用。人民网记者提问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效,王志斌回答道,2018年生态环境部成立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重点以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目标,以集成应用为导向,聚焦以磷为核心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完整性评估等六大专题,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和驻点城市“一市一策”科技帮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成效显著。一是构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知识库”和“工具箱”。系统诊断长江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揭示问题成因及机理;研究建立全时空“诊”、全过程“控”、全方位“治”、全要素“保”的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体系,重点构建了水环境精准溯源和系统治理、水生态调查—评估—修复等技术模式,形成覆盖全链条的科技供给。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智慧决策平台,服务推动沿江省市科学数据共享。二是科技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国家科学决策。围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等攻坚战重要任务,开展关键指标内涵判定、期望值确定、监测关键技术和质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支撑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坚持需求导向,开展“风险防范—污染管控—排口管理—水源保障”管理技术研发,全力支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化工园区水污染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和尾矿库污染防控等攻坚战专项行动。组织专家团队赴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现场进行问题研判,圆满完成国家重大活动的水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三是科技助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地方精准施策。以联合研究成果为基础,“前店后厂”,送科技、解难题。分两批派驻66个驻点专家团队开展水环境形势分析、磷污染来源解析,以及122个水体水生态调查评估等,形成源清单、问题解决方案等700余份,帮扶地方解决治理难题。与2018年相比,驻点城市总磷浓度平均下降约30%,“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景重现,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2011年12月25日在京成立。委员会决定,2012年将在环境健康风险、污染事故应急风险、痕量污染物风险及环境生态风险研究和控制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工作等。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巡视员胥树凡说,我国目前仍处于环境事件高发期,环境健康风险较高。专业委员会应认真研究环境风险概念、构成要素和技术体系等,为国家环境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科院院长孟伟强调,以总量、质量和风险控制为主线,加快解决污染导致健康损害的重大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委员会还应发挥多部门多学科的优势,设计重大项目及时提供科学决策服务等。 据悉,委员会依托于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该所副所长许振成研究员担任主任委员。
  • 冷杉将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与技术年会”!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与技术年会”将于2019年8月23至25日在西安陕西宾馆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届时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协、陕西省人民政府、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欧美国标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参会研讨、交流。冷杉作为环境监测领域知名企业,受邀参与本次年会,将与众多领导及企业共同探讨大气污染防治新技术,同时诚邀各客户朋友相见交流!关于年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是我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领域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同时也是我国环保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和发布的权威平台。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将紧紧围绕国家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积极搭建我国环保科技“产学研用”学术交流平台,深化服务环境科技工作者技术交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年会的主要内容包括:1)特邀报告(开幕式);2)青年科学家专场;3)第三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4)分会场研讨会和论坛;5)研修班;6)国际研讨会;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8)第三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交流年会;9)全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交流会;10)环境科技成果展;11)特邀报告和对话栏目(闭幕式)等。会议安排了六十五个分会场,一个国际研讨会,三个论坛和四个研修班。苏州冷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强博士将在8月24日(星期六)下午分会场二十七(油气回收与在线监测)会议上发表“储油库VOCs在线监测系统研发与评价”主题演讲,届时徐强博士将与大家现场分享冷杉针对储油库手工监测采样时间短、样品保存测试存在误差、样品代表性等问题研发的储油库 VOCs 在线监测系统。会议时间:2019年8月23日-25日会议地点:陕西宾馆(地址:陕西省西安市丈八北路1号)冷杉环保报告论坛:分会场二十七;油气回收与在线监测报告时间地点:8月24日(星期六)下午16:00,西安市陕西宾馆10号楼4-1会议室垂询电话:400-075-7855冷杉期待与各业界朋友一起探讨交流行业走势、开拓合作机会!
  • 理加联合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
    2023年4月22日至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在南昌顺利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届年会以“发展绿色低碳,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设置了53个分会场、593个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吴丰昌、贺泓,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等6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主旨报告。除了精彩纷呈的报告,本次大会同期举办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展,广大生态环境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交流学术进展、共商科技创新,为促进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科学技术普及贡献智慧。作为一家具备自主研发实力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应邀参加本次大会,并携带环境监测的科研仪器,展现了领域内的科技创新成果,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本次会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未来,理加联合也会专注于自主研发实力的提升,用科技创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为碳中和的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173.84万元采购样品前处理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样品前处理 开标时间: 2021-09-16 10:00 采购金额: 173.84万元 采购单位: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采购联系人: 于女士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广州群生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黎工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佛山市村级工业园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招标公告 广东省-佛山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2021-08-26 项目概况 佛山市村级工业园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09月16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202107028908020 项目名称:佛山市村级工业园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 预算金额:173.84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73.84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1)标的名称: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 (2)标的数量:1项 (3)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项目执行标准需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及其他相关标准开展。 1)本项目属于服务类 2)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完成相关工作;每个村级工业园采样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样品处理和检测,并提交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的相关数据。 3)投标人必须对项目进行整体投标,不允许仅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完成相关工作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本项目标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其他未列明行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已按规定获取本项目采购文件。(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投标人须具备有效的资质认定(CMA)证书。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08月26日 至 2021年09月02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 方式:现场获取 售价:¥3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瑞和路18号 联系方式:于女士、020-2911965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广州群生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 联系方式:黎工,020-83812782、83812935,1801173520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黎工 电 话: 020-83812782、83812935,18011735206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样品前处理 开标时间:2021-09-16 10:00 预算金额:173.84万元 采购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广州群生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佛山市村级工业园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招标公告 广东省-佛山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1-08-26 项目概况 佛山市村级工业园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09月16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202107028908020 项目名称:佛山市村级工业园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 预算金额:173.84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173.84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1)标的名称: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 (2)标的数量:1项 (3)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土壤环境实证调查检测服务,项目执行标准需按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9)、《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及其他相关标准开展。 1)本项目属于服务类 2)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完成相关工作;每个村级工业园采样完毕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样品处理和检测,并提交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的相关数据。 3)投标人必须对项目进行整体投标,不允许仅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完成相关工作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本项目标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其他未列明行业。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已按规定获取本项目采购文件。(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投标人须具备有效的资质认定(CMA)证书。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08月26日 至 2021年09月02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 方式:现场获取 售价:¥3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0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瑞和路18号 联系方式:于女士、020-29119659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广州群生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55号粤海集团大厦2203-2204 联系方式:黎工,020-83812782、83812935,1801173520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黎工 电 话: 020-83812782、83812935,18011735206
  • 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环境监测类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日前,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相关报道: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隆重举行)。会上,来自各级环境监测站、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环境监测相关技术作了精彩报告。仪器信息网编辑对部分报告内容进行了摘录,以飨读者。 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 李发荣副总工 报告题目:应用荧光检测技术开展滇池蓝藻应急监测分析   李发荣副总工在报告中介绍了荧光检测技术在蓝藻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并对蓝藻荧光检测仪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在没有采用蓝藻检测仪时,滇池湖泊藻生物量的监测一直是采用经典的藻类技术方法,此类方法虽然经典、准确、可靠,但其速度远远赶不上藻类应急的需求,因此,蓝藻检测仪作为滇池藻类应急及日常监测主要手段,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能及时获取湖泊不同区域蓝藻生物量数据。   如果进行湖泊蓝藻检测的同时,在每个监测点位用GPS测定对应蓝藻监测点位的地理坐标左边,拍摄监测点位蓝藻图片,采用ARCGIS技术处理所获得的滇池12个监测点位的蓝藻生物量数据,形成可视化的滇池湖泊蓝藻分布图,能非常清晰看到整个滇池不同季节、时间蓝藻分布状况及影响程度。   但蓝藻检测仪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类仪器仅对湖泊水体中具有产生蓝藻素的藻类发生荧光波长的吸收,因此不同的水体藻类的差异对蓝藻荧光检测仪的应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用性,并不是所有水体均可用该仪器进行检测。   通常水体中多种藻类共存,其优势种只是该水体中的主要物种,实际水样中所测到的蓝藻荧光吸收峰并不像纯藻那么好,这可能是实际水体蓝藻生物监测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之一。   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耿炜高工 报告题目: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仪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耿炜高工介绍了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采用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仪监测地表水水质的相关情况。   由于河北部分河流水质污染程度较高,所以在地表水监测中并没有采用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仪器,而采用了化学需氧量(铬法)在线监测仪器来监测水质。为此,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自动监测与国标方法的差异,开展了在线监测仪器数据替代手工监测数据的可行性研究。对比结果证明,在线监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在趋势上有一致性,自动监测仪器在地表水监测中起到了实时监控和及时预警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水站的自动化管理和发展,提高工作效率,2012年河北省将自主研发地表水在线监测远程质控系统和远程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增加辅助硬件以及软件反控能力,实现远程对仪器的操控,完成对仪器进行标定和比对工作,通过远程质控系统可以有效监控仪器的当前工作状态,判断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初步判定仪器故障,避免人为改动仪器的行为,为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廖平德副站长 报告题目:广西龙江河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经验及体会   廖平德副站长对今年年初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就广西龙江河突发性污染事件开展的应急监测工作,以及他参与此次应急监测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介绍。   此次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时间跨度之长,投入人力、物力之多,堪称广西环境监测历史之最,就国内而言也是少见的。此次应急监测监控河段长达350多公里,时间长达40天,定点监测断面20多个,设巡测断面70个,共获得监测数据17053个,共有23个省、市、县级监测站的515名工作人员参与,启用了自动监测车6辆,监测仪器设备240台/套。   应急监测要注意及时性、准确性、持久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监测,及时捕捉污染带 成立数据报告组,及时收集、审核、发送数据,确保污染处置及时性和有效性。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实时掌握污染全局。   在保证应急监测及时性的同时,也要对监测质量进行把控。须动态调控质控措施,现场监测数据要与卫生、检验检疫、水利、自来水公司等部门的检测数据比对,并同时在取水断面采用3种仪器同时分析,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信。此外,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自动监测车等高效的监测仪器,可以降低监测难度,有利于开展持久战。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赵少华高工 报告题目:环境卫星其遥感监测业务运行介绍   赵少华高工在报告中介绍到:环境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为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的重要技术,其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拓展,在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评等方面得以应用,比如对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水体水华进行监测预警,对珠三角城市群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监测等。   近三年,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共上报环境遥感监测快报、应用专报等各类报告1200多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由于遥感监测成本很高,目前该项技术仅在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少数几个单位得以应用。该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青海环保厅、宁波环保局等监测机构站积极配合,在环境监测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张敏博士 报告题目:首钢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价案例分析   张敏博士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在首钢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价相关工作中运用的采样布点、样品采集、现场测量等技术。   在技术方法方面,张敏博士对基于X荧光原理的便携式重金属测试仪器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铅、铁、锌三个元素,便携式重金属检测仪的分析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5),此时几乎可以把便携式仪器的分析结果作为定量分析的结果 对于锰、铜、铬三种元素,两者分析结果呈现较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70-0.80),便携式仪器的分析结果可作为采样布点和测试项目筛选的依据 而对于砷而言,两者分析结果无相关性(相关系数小于0.4),不适宜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测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测中心 陈洋工程师   报告题目:广西环境监管与预警信息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   陈洋先生介绍到:广西环境监管与预警信息系统以业务数据仓库为中心,基于二维GIS、三维GIS平台,建设一个“GIS平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的全方位环境预警网络,并建立了应急指挥电子沙盘。该系统可以对环境质量超标、污染源超标进行预警,可以对污染物的扩散进行预测,并能协助环境监测部门实施应急管理与应急环境监测的指挥调度。
  • 青岛众瑞亮相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
    2019/8/238月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在西安大会堂隆重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环保科技创新,助理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是我国环保科技领域规模较大、学术水平较高、很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2000余位中外学者、企业家代表、企业管理人员汇聚于此。现场展示众瑞仪器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作为此次作为《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的主要合作单位,携带多款精密、创新仪器进行现场展示。ZR-3260(B)型自动烟尘烟气综合测试仪产品介绍ZR-3260(B)型自动烟尘烟气综合测试仪用于固定污染源中颗粒物(含超低浓度)的采集,SO2和NOx等有毒有害气体、除尘脱硫效率的测定烟道温度、动压、静压、含湿量测量,及其折算浓度、排放总量的计算等??配置效率高的汽水分离器,除水效率高 。??配置充电电池,充电器内置;电池弹卡式设计,可随时更换。??可装传感器数量增加(最多8个)。??散热风扇自动启停,减小功耗。??电源保护电路,防止仪器损坏。ZR-7100型便携式烟尘直读测试仪产品介绍ZR-7100型便携式烟尘直读测试仪采用β射线吸收称重原理与等速跟踪法或恒流采样法相结合,针对污染源有组织排放气体中的颗粒物浓度进行自动采样和准确测量,该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安装,具有防尘防雨特性。适合对固定源排放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脱尘脱硫效率等参数的现场直接测量。ZR-3712型双路烟气采样器产品介绍ZR-3712型双路烟气采样器,适用于溶液吸收法对固定污染源中的各种有害成分进行采样。可满足负压管道和正压管道中的烟气组分采样的需求。青岛众瑞2019技术交流继续在路上......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开拓新思路,捕捉前沿技术和政策变化及市场发展动态,近距离与行业人员沟通,了解需求,升级产品,完善服务,我们一直都是认真的!
  • 201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名单公示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经奖励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投票,产生了2013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共63项。   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201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已经奖励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投票产生。为体现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监督,现将201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予以公示,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布的获奖项目及其内容持有异议的,应采取书面形式,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地址(含邮政编码)等,向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提出异议。我办将按照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的有关规定对异议内容进行核实、查证,对持异议者身份予以保护。匿名异议将不予受理。对逾期未提出异议的项目,视为无异议予以确认。对无异议的项目或虽有异议但查证后该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条件的,予以奖励。   附件: 201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获奖等级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一等奖 1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 陈吉宁、李天威、任景明、金凤君、刘 毅、李 巍、刘 洋、黄沈发、韩保新、李彦武、王亚男、高 晶、李小敏、段飞舟、刘小丽 2 中国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基地、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 鲍晓峰、李昆生、陆红雨、丁 焰、龙 军、岳 欣、刘双喜、李 凯、解淑霞、艾 毅、尹 航、杜建波、纪 亮、葛蕴珊、王鸣宇 3 苏州河底泥污染评价、疏浚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 林卫青、付融冰、刘立坤、卢士强、朱南文、孙远军、邵一平、陈义中、余 江、顾珏蓉、矫吉珍、艾丽丽、朱永青、杨漪帆、刘 芳 4 军事装备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海军北海工程设计院 张 统、万 全、李志颖、侯军祥、杜 博、董春宏、王守中、谢思桃、钟 铖、刘士锐、方小军、侯瑞琴、马 文、王开颜、朱安娜 5 生活垃圾分质资源化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席北斗、岳东北、张 益、李鸣晓、霍守亮、姜永海、文一波、于家伊、祝超伟、聂永丰、何小松、苏 婧、诸 毅、贾 璇、王世平 6 固定式汽柴一体化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康 宇、丁 焰、王子磊、洪顺坤、张玉钧、尹 航、虞 统、李宏斌、卓邦远、赵 越、季海波、胡 峰、奚宏生、王 永、张士巧 二等奖 1 东莞运河水环境修复技术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宋乾武、王之晖、代晋国、温志良、吴 琪、李 志、白 璐、赵秀芹、刘 飚 2 电石渣石膏法烟气脱硫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吴忠标、莫建松、官宝红、程常杰、王海强、夏纯洁、盛海强、徐卫平、倪伟敏 3 功能化多孔纳米吸附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同济大学 李风亭、张冰如、吴一楠、王洪涛、徐 冉、乔俊莲、滕敏敏 4 全国重点湖库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郑丙辉、金相灿、谢 平、高俊峰、王圣瑞、王雨春、王丽婧、姜 霞、贺 彬 5 基于水平流复氧与生物膜联合的景观水直接净化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佳业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年跃刚、黄建军、宋英伟、闫海红、殷 勤、聂志丹、雪 梅、刘玮静、刘晓燕 6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无锡正一生源科技有限公司、卢龙县环境保护局、茌平县环境保护局 李捍东、李 玲、田自强、周志祥、李 霁、刘秀华、王建涛、李宝田、赵 宁 7 基于人核受体超家族监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新技术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王子健、马 梅、饶凯锋、李 剑、李 娜 8 纯聚四氟乙烯覆膜滤料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黄斌香、黄 磊、陈观福寿、陆妹华、苏韵芳 9 反应器式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新方法及仪器研制 清华大学、北京清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同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建龙、王业耀、胡 俊、陈 灿、冯叶成、李俊峰、赵 璇、章一心、普利锋 10 高效袋除尘在水泥窑头除尘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天之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 健、穆璐莹、吴 刚、施 勇、杨 飞、张金栋、周永安、于光明、徐祖文 11 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前置库技术研究及应用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扬州大学 张毅敏、张龙江、唐晓燕、田 猛、高月香、席北斗、刘 超、胡孟春、张永春 12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和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薛达元、高吉喜、李迪强、徐海根、马克平、张惠远、杨庆文、吕世海、武建勇 13 工业锅炉烟气尿素SCR脱硝技术装备 北京市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东南大学、北京西山新干线除尘脱硫设备有限公司 高洪瑞、徐海涛、马瑞彬、魏春旺、沈 凯、周 友、张凤全、周长城、侯蔚然 14 硫酸和制药行业典型难处理废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中南民族大学、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武汉森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杜冬云、孙 杰、王 勇、杨文斌、段小六、曹龙文、叶恒朋 15 固体废弃物立式旋转热解气化焚烧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刘玉山、聂永丰、鲍海明 16 烧结机烟气湿式镁法脱硫及副产物资源化技术 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朱 彤、宋宝华、王中原、周 欣、何文双、王昕竑、赵文峰、于 方、李玲密 17 沿海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李 冰、吴海锁、王 水、周家艳、曲常胜、宛文博、黄夏银、高 鸣、田 颖 18 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创新、装备产业化及区域解决方案示范 清华大学、浙江环兴机械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王凯军、邵 凯、俞其林、汪翠萍、高志永、李彩斌、俞林明、郑明月、王立宁 19 辫带式水处理填料 河北益康针棉织有限公司 苏亿位、赵二军、冯振秀 20 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西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李发生、颜增光、杜 平、曹云者、杜晓明、周友亚、郭观林、李丽和、许端平 21 华南典型流域水环境风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暨南大学、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许振成、李 远、曾凡棠、林 奎、曾 东、王振兴、赵学敏、虢清伟、丘锦荣 22 高浊度矿井水井下高效过滤系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张春晖、何绪文、秦 强、章丽萍、王春荣、王建兵、于 妍、罗 宏、彭应登 23 半干旱风沙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持技术研发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鸿昌农工贸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工业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吕永康、何秀院、何 敏、王 锐、黄俊发 24 河南省燃煤机组二氧化硫减排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环境监察总队、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南阳天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朱莉娜、董雪峰、王 晓、周晓湘、汪永威、刘全山、马建伟、周新利、蓝晓村 25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关键政策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任 勇、田春秀、李丽平、冯相昭、陈洪波、杨宏伟、尚宏博、冯升波、郑 艳 26 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付 强、李国刚、高丽荣、吕怡兵、滕 曼、胡冠九、罗财红、杨三明、杨婧 三等奖 1 污泥机械脱水化学改性成套技术与应用 武汉大学、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侯浩波、周 旻、蔡俊雄、孙 琪、张维昊 2 淡水池塘养殖污染生态工程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刘兴国、徐 皓、谢 骏、张根玉、吴 凡 3油田压裂废液综合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周立辉、朱国君、冀忠伦、任小荣、蒋继辉 4 北京市噪声污染防治战略研究与规划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张 斌、户文成、宋瑞祥、魏志勇、王世强 5 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对重庆库区支流饮水安全影响研究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尹忠武、张 惠、柯学莎、刘 琰、付 青 6 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四川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陈 帆、赵欣丰、耿海清、詹存卫、孙大东 7 微生物除臭技术与设备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建军、许玫英、孙国萍、郑理慎、陈志平 8 带独立调湿减温塔的半干式烟气净化装置 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王 柯、张星群、方 涛、任少清、裘晓云 9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水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华南理工大学 汪晓军、陈思莉、顾晓扬、简 磊、万小芳 10 集约化水产养殖废水生物生态处理与循环利用成套技术 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何连生、蒋进元、张列宇、张清靖、潘远来 11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张广胜、邹雄伟、文立群、武军贤、童设华 12 固定污染源烟气湿度测量质控方法和连续自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杨 凯、王 强、周 刚、刘德允、钟 琪 13 基于多参数监测的电力节能减排优化管控系统 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省能源局、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杜贵和、李晓斌、陈 实、杜晓峰、奚振乾 14 新型废酸焙烧再生系统与应用研究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张启富、王海林、杨 绿、张振林、邱光习 15 基于污染减排的37项环境标志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 刘尊文、曹 磊、陈轶群、冯 晶、柳若安 16 基于净化处理技术的六氟化硫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研究及推广应用 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杜晓峰、苏镇西、祁 炯、李 睿、卢 林 17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关键技术与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北京大学 李俊生、胡理乐、张风春、朴世龙、马 剑 18 南方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翁伯琦、王义祥、林代炎、廖建华、应朝阳 19 油田含油污水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与资源研究院、东营福斯特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蔺爱国、张贵才、李 彬、杨建刚、孙剑珍 20 绿色油田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天津设计院) 邓 皓、刘光全、满春志、孟凡彬、周红英 21 工业园区水污染系统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刘伟京、涂 勇、张 龙、徐 军、白永刚 22 珠江口生境演化特征与污染防控技术及应用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李开明、陈中颖、姜国强、黄小平、郑政伟 23 南京市灰霾天气成因、对策与预警技术研究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大学、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 包洪新、许建华、魏玉香、傅 寅、刘 铁 24 电磁环境监控与应对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陈 昊、赵 阳、邱晓晖、王千龙、颜 伟 25 高耗能行业污染减排自愿协议制度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葛察忠、段显明、龙 凤、董战峰、余福茂 26 中美可持续城市清洁水源研究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卢学强、张 涛、邓小文、马建立、陈 红 27 ± 800kV直流工程电磁环境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陆家榆、鞠 勇、郭 剑、杨 勇、韩 辉 28 第16届广州亚运会环境质量监测与预警技术和保障措施研究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曾燕君、董天明、琚 鸿、王宇骏、伦伟明2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农药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周学双、童 莉、张 波、戴永立、郑韶青30 隧道废气一体式净化处理装置 江苏瑞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杜 峰、鲁 钢、张村峰 31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产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示范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 刘尊文、卢宝荣、陈 莎、曹 磊、岳文淙
  • 中国环境科学院采购第十批仪器设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第十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12月7日,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委托,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第十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感兴趣的投标人参加投标。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2 招标货物名称、数量、交货时间及交货地点:详见《招标货物一览表》。 招标货物一览表 招标编号:GXTC-1001115 包号 品目号 货物名称 数量 (台/套) 交货时间 交货地点 01 01-01 总有机碳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02 蒸馏水制备装置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03 高效液相色谱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04 总有机碳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05 冷冻干燥机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06 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07 微波马弗炉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08 BOD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 02-01 气相色谱仪(带气体自动进样器)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2 高效液相色谱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3 便携式野外实验室水质参数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4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5 在线多参数水质监测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6 便携式金属测定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7 高速冷冻离心机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8 多功能水质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09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2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10 高压/效液相色谱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 03-01 红外分光测油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2 离子色谱自动进样器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3 快速溶剂萃取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4 超滤系统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5 超声波底泥测厚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6 在线重金属测定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7 纯水/超纯水一体化系统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8 PCR仪器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09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10 高端智能正置显微镜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 04-01 手持式ADV流速流量测量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2 激光粒度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3 浊度测量系统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4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5 温控毒性检测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6 饮用水安全快速检测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7 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8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09 多标记微孔板检测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备注:投标以包为单位,可以对 “招标货物一览表”中的一个包或多个包投标,但必须对所投包号中所有品目的货物进行投标,不允许拆包投标。   3 投标资格及报名条件:   3.1投标人如为制造商其注册资金必须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并在各个大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在投标文件中需详细列出网点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等)   3.2投标人如为代理商其注册资金必须大于50万元(含50万元),投标人或其所投产品的制造商在各个大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在投标文件中需详细列出网点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等)   3.3业绩要求:同类产品须有二年以上市场销售历史,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供业绩的有效证明   3.4代理商投标的单台设备投标价在5万元(含)以上必须提供制造商授权。   3.5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4 招标文件售价:   每包售价800元人民币,电子版200元人民币/包,招标文件售后不退。   如需邮购,须加付EMS费100元人民币。如需汇款购买招标文件,请投标人在汇款时务必汇款单上应注明汇款用途、所购招标文件编号、包号,否则,因款项用途不明导致投标无效等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然后将汇款单复印件、购买单位名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及联系人传真给我公司,我公司收到传真后将尽快以EMS方式将招标文件邮寄给贵单位。(邮购须传真的格式附后)   现场购买文件时务必提供:营业执照注册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移动电话、主营业务、法人、注册资本、资质等级等有效企业信息。   5购买招标文件时间:   即日起,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 13:30-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6 购买招标文件地点: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11层   购买文件时务必提供:营业执照注册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移动电话、主营业务、法人代表、注册资本、资质等级等有效企业信息。   7 标前答疑   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有任何疑问请于2010年12月9日16时(北京时间)前以传真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发至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代理机构将把答疑内容以传真形式发给各投标人。   8 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2010年12月28日9时(北京时间)。届时请参加投标的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9 开标地点: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九层会议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   10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投标文件须密封后于(开标当日)投标截止时间前递至开标地点。逾期送达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11 本招标公告仅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www.chinabidding.com.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发布。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10层   联 系 人:江子扬 何佳 邮 编:100044   电 话:010-88354433转396、753 传 真:010-88356025   电子信箱:codile@126.com   开户银行及帐号:   账户名称: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账号:7112510182600005361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首体南路支行   联行行号:302100011251   汇入城市:北京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7日   邮购须传真的格式:   2、邮购凭证   此处粘贴电汇、转账等汇款凭证   3、营业执照副本   本年度年检合格的复印件 附表 企业名称 购买包号 项目名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第十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XTC-1001115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注册资本 企业类型 批准登记机关 组织代码 法定代表人 营业期限 地 址 电 话 传 真 邮 箱 邮 编 联系人 手 机
  • 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指南
    2012 Aunnual Conference Au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指南 中国广西 2012.6.25-26   目 录   主要领导及特邀嘉宾   一、主要领导及特邀嘉宾介绍   二、年会开幕式及特邀主旨报告   三、分会场专题研讨会   分1:水污染控制与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专题研讨会   分2:大气污染物减排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专题研讨会   分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支撑技术专题研讨会   分4:环境信息技术专题研讨会   分5:环境事故与风险管理专题研讨会   分6:环境监测与预警专题研讨会   分7: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治理修复新技术专题研讨会   分8:环境噪声污染及其防治专题研讨会   四、专题论坛   绿色转型高峰论坛   五、全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工作交流会   六、会员单位交流座谈会   七、奖项简介   八、会务信息   附件   1.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光大国际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2. 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3. 首届环保科普动漫创意大赛奖   4. 明园饭店、明园新都酒店分布图   主要领导及特邀嘉宾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中国科协领导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 王玉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金 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吕达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杨朝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司长 赵英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 任官平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王金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 梁 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舒俭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柴发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金相灿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科技处处长 禹 军   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姚 新   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天义   更多请参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指南.doc
  • 中国环境科学院采购53套高端仪器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委托,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第十一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现邀请感兴趣的投标人参加投标。   项目编号:GXTC-1101107)   1 资金来源:财政拨款。   2 招标货物名称、数量、交货时间及交货地点: 招标货物一览表 包号 品目号 货物名称 数量 (台/套) 交货时间 交货地点 01 01-1 地下水流速流向测定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2 痕量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3 全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1—4 环境地质探测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 02-1 总有机碳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2 离子色谱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3 立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4 凝胶电泳成像分析系统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5 荧光分光光度计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6 超低温冰箱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7 生物反应器发酵罐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8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9 自落式沉积物采样器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10水浴摇床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 03-1 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2 多功能均质器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3 吹扫捕集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3-5 顶空进样器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 04-1 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2 实验室超纯水组合系统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4-3 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 05-1 重金属在线分析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2 电子皂膜流量校正系统 2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3 高灵敏度大气积分浊度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4 小流量便携式PM采样器 2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5 大流量分级撞击采样器及采样泵 2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6 黑炭分析仪 2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7 能见度监测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8 在线大气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 1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5-9 气溶胶中和器 3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6 06-1 便携在线式烟道气测汞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6-2 痕量汞含量分析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6-3 污染源烟气汞活性炭法采样器 2台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6-4 污染源烟气汞湿化学法采样器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6-5 激光雷达(包括全域观天仪和降水 -能见度仪传感器等配套仪器)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7 07-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7-2 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分析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7-3 颗粒物分粒径采样仪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7-4 微波辐射计 1套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8 08-1 倒置荧光显微镜 1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8-2 GPS定位仪 1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8-3 汽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 1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9 09-1 多维气相色谱仪 1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9-2 气相色谱仪 1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9-3 高效液相色谱仪 1 合同生效后3个月内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备注:投标以包为单位,可以对 “招标货物一览表”中的一个包或多个包投标,但必须对所投包号中所有品目的货物进行投标,不允许拆包投标。   3 投标资格:   第1-7包投标人资格要求:   ①投标人如为制造商其注册资金必须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并在各个大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在投标文件中需详细列出网点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等)   ②投标人如为代理商其注册资金必须大于50万元(含50万元),投标人或其所投产品的制造商在各个大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在投标文件中需详细列出网点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等)   ③业绩要求:同类产品须有二年以上市场销售历史,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供业绩的有效证明   ④代理商投标的单台设备投标价在5万元(含)以上必须提供制造商授权。   ⑤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第8、9包投标人资格要求:   ①投标人如为制造商其注册资金必须大于300万元(含300万元),并在各个大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在投标文件中需详细列出网点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等)   ②投标人如为代理商其注册资金必须大于300万元(含300万元),投标人或其所投产品的制造商在各个大区有售后服务网点(在投标文件中需详细列出网点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等)   ③业绩要求:同类产品须有二年以上市场销售历史,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供业绩的有效证明   ④代理商投标的单台设备投标价在5万元(含)以上必须提供制造商授权。   ⑤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4 招标文件售价:   每包售价1001元人民币,招标文件售后不退。   如需邮购,须加付EMS费100元人民币。如需汇款购买招标文件,请投标人在汇款时务必汇款单上应注明汇款用途、所购招标文件编号、包号,否则,因款项用途不明导致投标无效等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然后将汇款单复印件、购买单位名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传真及联系人传真给我公司,我公司收到传真后将尽快以EMS方式将招标文件邮寄给贵单位。(邮购须传真的格式附后)   5 购买招标文件时间:   即日起,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 13:30-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6 购买招标文件地点: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11层   购买文件时务必提供:营业执照注册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移动电话、主营业务、法人代表、注册资本、资质等级等有效企业信息。   7 标前答疑   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有任何疑问请于2011年11月29日12时(北京时间)前以传真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发至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代理机构将把答疑内容以传真形式发给各投标人。   8 投标截止时间和开标时间:   2011年12月16日9时(北京时间)。届时请参加投标的代表出席开标仪式。   9 开标地点: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九层会议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   10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   投标文件须密封后于(开标当日)投标截止时间前递至开标地点。逾期送达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11 本招标公告仅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www.chinabidding.com.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发布。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2号国兴大厦10层   联 系 人:江子扬 谭小嫣 邮 编:100044   电 话:010-88354433转396、360 传 真:010-88356025   电子信箱:codile@126.com   开户银行及帐号:   账户名称: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账号:7112510182600005361   开户银行:中信银行首体南路支行   联行行号:302100011251   汇入城市:北京 国信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25日   邮购须传真的格式:   1、信息表 企业名称 购买包号 项目名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第十一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XTC-1101107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 注册资本 企业类型 批准登记机关 组织代码 法定代表人 营业期限 地 址 电 话 传 真 邮 箱 邮 编 联系人 手 机   2、邮购凭证   此处粘贴电汇、转账等汇款凭证
  • 2011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
    关于发布2011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公告   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各地、各部门推荐和专家评审,并通过《中国环境报》及环境保护部门户网站公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51个项目获2011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7项。   现予以公布。   附件:2011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获奖等级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 称 完 成 单 位 完 成 人 一等奖 1 清洁镀金—一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I)) 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群刚、张磊、胡文成、张勇强、张荣光、叶家亮、王晓伟、张倩、马默磊、刘文、阴淑艳、罗建国、李俐敏、李鑫、王新茹 2 中国典型脆弱区—生态交错带特征评估与保护规划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高吉喜、吕世海、刘军会、乔青、王艳萍、田美荣、冯朝阳、鲍雅静、陈艳梅、郑志荣、王铁梅、李政海、陈雅琳、沈渭寿、李岱青 3 污水反硝化除磷与一体化处理新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处理厂 周少奇、余建恒、何康生、张晓洁、夏耿东、王伟峰 4 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及其廓线在线监测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刘文清、司福祺、谢品华、刘建国、王亚萍、窦科、詹锴、周海金、刘宇、李昂、方武、徐晋、陈军 5 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发酵资源化技术集成与装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席北斗、李自刚、赵跃进、王泽斌、李翔、魏自民、夏训峰、易卿、张荷丽、姜永海、李鸣晓、许其功、张列宇、杨天学、苏婧 1 低能耗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 北京洁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环卫集团环境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海淀六五垃圾压缩卫生填埋场 赵凤秋、王琦、何亮、聂永丰、高亮、徐文龙、张聪慧、安建彬、王刚 2 燃煤烟气脱氮脱硫脱汞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天瑞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张凡、王凡、盛克苏、都基峻、王洪昌、田刚、谭永清、朱金伟、邓双 3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配套电除尘器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王剑波、刘建海、赵永水、刘志波、汪建慧、刘忠起、张辅纯、何红儿、赵辉 4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管理政策与关键技术研究 清华大学、苏州市循环经济推广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伟翔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李金惠、王永刚、徐盛明、郭玉文、谢亨华、段华波、黄伟、鱼军、任玉森 5 铅锌矿山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新技术研究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魏明安、王方汉、贺政、缪建成、罗科华、曹维勤、马斌、赵志强、汤成龙 6 全国机动车污染源排放系数研究与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 汤大钢、丁焰、尹航、王燕军、葛蕴珊、贺克斌、王歧东、刘欣、陈大为 7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及应用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海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徐海根、胡白石、陈集双、丁晖、孟磊、韩正敏、薛国新、黄成、吴军 8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运行和管理技术研究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中心 邵春岩、陈扬、陈刚、陈辉、陈曦、祁国恕、孙俊、黄相国、张广鑫 二等奖 9 畜禽粪便无公害资源化自主创新技术系统集成研究及其利用 北京农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宇华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延庆县沈家营镇政府、北京市延庆县园林绿化局 刘克锋、王红利、王顺利、孙向阳、石爱平、王亮、张绍芬、王淑琴、刘永光 10 钢铁工业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 钱雷、秦华、赵锐锐、刘水洋、王元葵、王海东、石宇、孟令学、邹元龙 11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 郑丙辉、易雯、吕小明、岑世柏、付青、刘乙敏、陈小文、李彤、梁谦 12 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研究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江南环保有限公司 滕静、燕中凯、易斌、刘媛、张华、李雄浩、吴忠标、徐长香、闫骏 13 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王金南、吴舜泽、杨金田、王东、王夏晖、徐毅、陈罕立、吴悦颖、孙宁 14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及其在AIRNow-I中的应用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伏晴艳、吴迓名、陆涛、王茜、王汉峥、林陈渊、刘娟、包权、刘启贞 15 烧结烟气密相干塔脱硫技术及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首钢总公司环保产业事业部 邢奕、宋存义、汪莉、钱大益、常冠钦、童震松、刘征建、陈月芳、杨天钧 16 1 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处理新工艺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召开
    8月6日,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在深圳隆重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为“迈向良好生态的环境科技创新”。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官平主持。国家环境保护部吴晓青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王玉庆理事长,深圳市人民政府许虎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彭平安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环保人士等共计1600多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国家环境保护部吴晓青副部长为“环保科普创意奖”获奖代表颁奖  吴晓青在大会上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形势和大量的工作任务,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科技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撑作用。  一是要继续加强重点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科技支撑的水平。二是要积极地探索新模式,促进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十三五”期间,必须做好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这篇大文章,构建上下联动的环保产学研用协调机制,用市场来考核科技成果,促进产学研用紧密连接和深度融合。三是要强化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十三五”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环保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着力提高环境科学知识传播的主动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也指出,继续保持环境学会在学术立会的前提下,未来要加强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随后,中国科学院彭平安院士、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贺克斌院长、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吴舜泽副院长分别就“有机污染物的区域污染过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水质安全应急调控与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中国中长期环境保护路线图‘十三五’战略”、“中国PM2.5污染特征与控制”等议题作了主旨发言。  据了解,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环保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此次年会主题共展开了16个分会场、一个专题论坛和一个优秀环保成果推介展示活动,其中16个分会场的主题分别为“环境经济政策创新”、“生态产业可此续发展”、“污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环境医学与健康”、“环境影响评价”、“绿色金融创新”、“环境监测信息化与现代化”等。  此外,在开幕式上,主办方还颁发了“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 直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盛大召开
    12月8-9日,“第23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联合主办,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之路:科学、技术与管理为主题,促进全国大气领域专家的交流和沟通。中科光电与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70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大气领域最新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共同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出谋划策。第23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中科光电仪器展大会开幕式由大气环境分会理事长柴发合研究员主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文兴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等多位院士专家出席开幕式,就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中的关键性问题进入了深入的研讨。刘文清院士:我国立体观测设备层面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刘院士汇报刘文清院士在大会特邀主旨报告中阐述了“天地一体化综合立体观测”的进展,指出我国立体观测设备层面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会上,刘院士介绍了立体监测新设备新技术即中科光电新产品——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双镜微脉冲激光雷达)。雷达以集成化、零盲区、便携性、多参数、可视化等优势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刘院士介绍双镜微脉冲激光雷达该雷达是中科光电与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联合研发,雷达集所有功能为一体,机身小巧轻便,双望远镜光路结构设计更是真正实现激光雷达零盲区探测。该雷达体积虽小,却应用俱全,可实现垂直观测、扫描观测、走航观测、组网观测等监测需求。走航观测激光雷达在区域污染快速溯源重点应用双镜微脉冲激光雷达在总理专项中的应用在大气污染来源解析分会场中,中科光电行业市场总监牛苗苗汇报了《走航观测激光雷达在区域污染快速溯源重点应用》,应用以总理雾霾专项为背景,结合中科光电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走航观测,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进行分析,展示了中科光电雷达的优异性能和精准的监测数据,得到了在座专家学者们的认可。会议同期展台也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员参观前来咨询双镜微脉冲激光雷达的参会者
  • 2012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开始申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部相关直属单位,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我国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奖励在环保科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选拔优秀环保科技项目,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开展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请各单位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在科技标准司/科技规划政策栏目下查询《奖励办法》(http://kjs.mep.gov.cn/kjghzc/200704/t20070402_102352.htm),按照《奖励办法》的有关要求,组织开展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   二、网上申报:请申报单位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科技标准司/科技奖励/管理情况/关于开展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项目申报的通知(http://kjs.mep.gov.cn/kjjl/glqk),按照项目申报通知中“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申报系统” (http://pj.chinacses.org.cn)的“填写说明”要求,认真填写申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相关附件,要求填报内容真实、完整、可靠,文字描述准确、客观。   三、书面材料申报:请将完成网上申报后生成的推荐书加盖推荐单位公章,并和相关附件一式三套装订成活页册(研究报告无需活页可单独成册)、申报材料电子光盘1份、加盖组织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项目汇总表2份邮寄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交流部。   相关附件包括:2010年2月28日前完成的技术评价证明材料(指项目验收文件、评审文件、鉴定文件、已授权专利或国家相关部门的技术检测报告等)、成果应用证明和项目研究报告。   四、申报截止日期:网上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书面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15日(以邮寄日期为准)。   五、其他事项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交流部,邮编:100082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陈胜 禹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姜艳萍   电 话:(010)66556209  62210730 13121957606   传 真:(010)62259894   电子邮件:kejijiang@126.com
  • BMET参加第18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2011 年12 月3 日-6 日,&ldquo 第18 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1 年学术年会&rdquo 在杭州之江饭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办。主要针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进行研讨,主要议题包括大气气溶胶科学、大气复合污染(灰霾,酸雨,光化学烟雾)、污染气象与大气污染过程、空气质量模拟与预报预警、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大气环境管理与政策、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大气综合观测与遥感技术、大气监测新技术与仪器研制、节能减排及其它相关问题。大会邀请多位院士作特邀报告及多位专家做分会场邀请报告,出席的专家包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文兴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老师,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复旦大学陈建民教授,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等。 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积极赞助了这次会仪,并在会议期间与许多科研机构、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示了我们的新产品和关于大气复合污染(灰霾)监测的专业解决方案,得到了众多专家的关注和认可。
  •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启动
    6月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ldquo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rdquo 联合资助项目启动会在青岛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科技厅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充分肯定了项目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的定位、目标和任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   &ldquo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rdquo 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ldquo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rdquo 创新研究群体为基础,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国内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力量共同实施。项目重点针对我国近海典型生态系统的演变与退化问题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阐释其关键过程与机制、提出保护方法与对策,满足国家与地方需求。在能力建设方面,进一步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打造一个国际性的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开放研究平台,使该研究中心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引领作用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成果产出平台。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研究员任负责人。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当前国内外面临的重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该研究中心设置了&ldquo 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生物多样性响应&rdquo 、&ldquo 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生物生产过程及其资源效应&rdquo 、&ldquo 海洋富营养化与有害藻华&rdquo 、&ldquo 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rdquo 、&ldquo 近海环境污染、效应及其控制理论与方法&rdquo 等五个研究方向,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孙松研究员、杨红生研究员、俞志明研究员、宋金明研究员和中国海洋大学的高会旺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山东省通过联合基金项目共资助了四个涉海研究中心,积极推动了&ldquo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rdquo 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会议现场
  • 我司协助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功举办2017全国环境监测及预警技术研讨会
    2017年6月15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等主办,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17年全国环境监测及预警技术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会议由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会长主持,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领导的致辞下拉开帷幕,为期两天。来自全国环境监测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环境监管部门管理者、企业单位的研究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等参加了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特邀专家有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王伯光教授、钟汉举教授、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会长吕小明教授、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刘锐院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王自发研究员、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华俊博士、南京科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沈学勇经理等十余位来自国内大气监测细分领域的知名专家。我司总经理万学平先生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邀请,做了题为《激光雷达质量控制与应用展望》的学术报告,重点阐述我国激光雷达的历史演革,目前正在从单波长、固定、垂直监测向多波长多通道、移动车载走航、3D扫描监测方向发展,指出激光雷达在支撑我国环境监测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雷达产品系统质量控制的思路和方法,优化数据反演流程,进一步提升激光雷达数据产品对环境监测的分析和预警预报模式同化过程中的作用。此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环境监测站、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共计260余人参会交流并进行了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者深入分析当前环境监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交流研讨我国环境监测与预警新技术和新工艺,研讨环境监测及预警技术和装备。
  • 你的实验室安全吗? 科学家工作环境堪忧
    将近一半的人都在实验室受到过伤害……很多科学家缺乏应对具体伤害的安全培训。   ①一项国际调查投射出实验室研究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态度。 图片来源:ARNO BURGI/DPA/PRESS ASSOCIATION   ②调查问卷中的一些问题。 图片来源:CENTER FOR LABORATORY SAFETY, UCLA/NPG/BONAMY FINCH   近期,第一个关于科研人员对工作环境的态度及其实际情况的国际调查显示,科学家对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状况有错误的认识。   在约2400名参与调查的科学家中,有86%的人表示相信实验室是安全的。但实际上,将近一半的人都在实验室受到过伤害,例如动物咬伤、吸入化学药剂等;还有很多科学家指出,由于他们经常独自工作,因此即便受到过伤害也没有报告给上级,并缺乏应对具体伤害的安全培训。   “认识到这一差异,是积极改变实验室安全环境的关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环境健康与安全研究的负责人James Gibson说。2011年3月,加利福尼亚大学首次成立了实验室安全中心,将该问题研究作为以美国为首的安全环境研究的一部分。这一进展缘于2008年,该校一位23岁的研究助理Sheharbano Sangji在实验室大火中被严重烧伤并死亡。她的导师、有机化学家Patrick Harran,可能因为她的死亡面临刑事审判。2011年耶鲁大学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实验室伤害致死事件。   美国国家科学院化学科技委员会负责人Dorothy Zolandz说,这项调查“是我见过的最全面地调查科学家对实验室安全态度的尝试——它和其他相关报告共同指出,我们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环境亟待改善”。《自然》杂志所属的自然出版集团和提供安全软件的BioRAFT公司都参与协助了这项调查。UCLA的实验室安全中心计划在今年进一步分析调查数据。   真安全,假安全?   一些匿名的调查参与者——大部分来自美国和英国,小部分来自于欧洲、中国和日本——认为他们受到的伤害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我曾被一只猴子抓伤。”一位科学家写道,“不管你多小心,在工作中类似的伤害都会发生。”另一位科学家在提取响尾蛇毒液时曾被咬伤;还有一位科学家的脸和手上被泼到硫酸,皮肤治疗花费了3000美元。轻微的伤害是最常见的——割伤、裂伤和刺伤,但是30%的回应者表示曾目睹过至少一次实验室的“重大”事故,一般需要专业的医疗处理。超过1/4的初级研究者表示他们在经历实验室伤害后并没有告诉导师。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回应者都宣称他们的实验室是安全的,并受到过足够的安全培训,以使实验室伤害最小化并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美国化学会(在此问题上进行过独立调查)健康与安全领域秘书长Ralph Stuart表示,在其他规模较小的调查中,科学家们同样持这种态度。   但是调查中更具体的问题表明,安全标准并不到位。只有60%的调查参与者回答他们曾受到过应对具体危险的安全训练。差不多一半的参与者认为实验室安全状况有改善的空间,其中化学家(60%)更容易有这种感受,神经系统科学家(30%)反应则较为平淡。   老少科学家看法不一   这项调查中,最大的分歧之一是初级科学家(如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等)和高级科学家(如教授、系主任和研究负责人等)对安全环境的态度。大约40%的初级科学家表示,他们每天在实验室里独自工作,这样对健康有害且会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相比之下,只有26%的高级科学家有这种看法。这表明,导师们对自己团队的安全环境并不十分了解。   总体上,大约2/3的研究者表示,他们每周都会有几次独自在实验室工作的情况。只有12%的年轻科学家认为安全是“实验室事项中最重要的”,36%的年纪较大的科学家有这种看法。   年轻科学家对安全措施可能有更清晰的看法,因为他们比导师工作的时间更长。一半多的初级科学家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只有1/5的高级科学家会工作同样长的时间。   调查结果抛出更多问题   尽管健康和安全专家对此并不感到吃惊,但这项调查的另一个发现是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实验前进行风险评估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法律要求的不同。将近2/3的英国科学家表示他们使用上级机构批准的表格(由英国健康安全局强制规定)来进行风险评估——相比之下,美国只有1/4的科学家会这样做。超过一半的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会“非正式地”进行风险评估。   科学家说,改善实验室安全环境的最大障碍是“时间问题”和“漠不关心的态度”。这都是由于他们对安全规定缺少了解,以及缺乏关注安全的带头人。“有安全规定不代表真的安全。实验室拥有很多研究成果不代表这是个安全的实验室,很可能反而更不安全。”一位科学家这样写道。   一些健康和安全领域的专家认为,这项调查——包含100个问题——过于宽泛和失焦,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他们也认为非随机的取样调查并不合理:该调查向注册过nature.com的科学家发送电子邮件,并鼓励他们向认识的其他科学家传递问卷。   “这项调查得出了结论,也带来了更多问题。不过这种感知调查确实应该提出很多问题。”麻省理工学院健康和安全领域专家Lou Diberardinis说。Diberardinis的团队曾作为2012年实验室安全中心种子基金资助的4个队伍之一研究安全问题。   Zolandz表示,今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化学科技委员会将同行为学家一起,为科学家制定如何建立安全实验环境的行为规定。
  • 环境保护部公布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
    关于公布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名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是环境保护部常设的科学技术咨询审议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国内外专题调研、考察和研究,对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重要项目、重大决策等进行审议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自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成立以来,委员围绕国家重大环境决策开展了一系列咨询活动,为探索环保新道路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自成立以来,进行了部分委员的调整和更新,为更好地发挥委员作用,现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公布如下:   主 任: 吴晓青   副主任: 陈吉宁 万本太   秘书长: 赵英民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 中 井文涌 王汉臣 王扬祖 王凯军 王金南 尹 改 叶汝求 匡尚富 乔致奇 刘纪远 李国刚 吴报中 张人禾 张远航 张坤民 张剑鸣 张彦英 陆新元 陈 复 陈尚芹 罗国桢 杨朝飞 赵成昆 赵建夫 祝兴祥 夏 光 夏堃堡 高振宁 章力建 彭近新 蔡登谷 樊元生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相关通知:环境保护部公布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名单
  • 禾信亮相第23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12月8日~9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联合主办的“第23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700多名大气环境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聚首一堂,探讨大气领域最新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出谋划策。在此会议上,禾信公司不仅参与了相关环境科学领域的科研讨论,还展示了VOCs在线监测的明星产品SPI-MS 2000与DT-100,备受各方专家与环境从业者们的关注。 本次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的召开为我国大气环境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仪器厂家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启迪和前沿仪器技术。会议期间,禾信公司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的多位老师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李梅老师介绍了基于单颗粒质谱的在线源解析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现场人气居高不下,多位学者对相关研究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而高伟老师则为听众介绍了《在线质谱法在大气VOCs在线监测和溯源质谱法应用进展》,高老师从国内VOCs的污染现状及现实问题出发,深入浅出的概括了目前主流的VOCs在线技术,并系统介绍了禾信的在线质谱在走航监测及恶臭溯源等方便的应用。 另一方面,李磊博士全方位展示了新一代高性能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的研制进展,新一代仪器不论是从粒径范围、检测速度还是浓度适应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春雷博士的报告《The photochemical production of oxalic acid in PRD: the role of iron in oxalic acid-containing single particles》也表达了别树一帜的观点,与各路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上展出的多款大气监测设备当中,禾信展出的两款VOCs的环境监测仪器SPI-MS 2000和DT-100受到专家学者以及行家的热烈追捧,前来咨询的人员络绎不绝。目前市场上环境监测类仪器百舸争流,禾信仪器会继续奋力前进,顶着压力迈步向前,既要“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更要做好中国人的质谱仪器。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分院揭牌成立
    2月10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分院(下称“中国环科院海南分院”)在海口揭牌成立。该分院由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依托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旨在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攻关新型体制机制,着力打造支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和自由贸易港绿色发展的高端智库。当天,海南省副省长顾刚、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巡视员朱广庆、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毛东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共同为海南分院揭牌。李海生表示,中国环科院海南分院将充分利用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发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等领域,开展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为海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海南贡献。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周桔说,在生态环境领域,该厅针对气候疗养、降塑、碳汇、湿地保护、油田二氧化碳粉尘利用等应用示范场景组织开展研究。希望中国环科院海南分院的成立,能够加快推动相关研究的突破和应用。海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海南省副省长顾刚表示,绿水青山、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借不来也买不到的宝贵财富。去年海南成立国际蓝碳研究中心,而今中国环科院海南分院又揭牌,此类高端智库的设立,将助力海南成为全国“双碳”工作的优等生。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招聘首席专家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向社会公开招聘1个学科领域的首席专家。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是国家级社会公益非盈利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向社会公开招聘1个学科领域的首席专家。   一、招聘岗位   1、河流与河口海岸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 1人。   二、招聘条件   1、熟悉国际上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情况,有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   2、对本学科建设有创新性思想,具有领导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3、英语水平较高,能独立参加国际会议,具有与国际上同行建立学术联系的交流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5、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   6、目前在海外从事相关研究并取得较好成绩,或在国内承担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的负责人优先考虑。   三、应聘材料   1、申请表(在我院官站下载,网址:www.craes.cn)。   2、本人最高学位证书复印件和任职资格证明。   3、5篇代表性论著。   4、两位同行专家推荐信。   四、报名时间:2013年7月31日&mdash &mdash 2013年8月10日,外埠竞聘人员以正式申报材料寄出的邮戳时间为准。   五、工作支持条件及生活待遇   1、提供该领域先进实验室设备和办公场所   2、安排本学科方向的研究经费100&mdash 200万元人民币   3、提供相应的科研团队,并配备科研助手   4、薪金待遇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津贴三部分构成   5、为外聘首席专家提供院内公寓一套(平价租金)。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市安定门外大羊坊8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人事教育处   邮政编码:100012   联 系 人:孙文春   联系电话:010&mdash 84915156   传 真:010&mdash 84915149   E - mail: sunwenchun-010@163.com   相关附件下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申请表.doc   相关附件下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知识创新基地首席专家评审同行专家推荐意见书.doc
  • 聚焦新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8年会之环境监测会场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8月4日,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各分会场热闹开场。据了解,此次年会共设36个分会场,5个论坛,4个研修班,其中仅以环境监测为主题的分会场就有三个,包括“生态环境监测创新技术与应用分会场”、“大气污染监测创新技术分会场”、“扬尘污染监测与治理技术分会场”。仪器信息网编辑聆听了“生态环境监测创新技术与应用分会场”报告,精选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0b735a9e-aa2d-4162-8766-26d0187df486.jpg" title=" IMG_86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3982c361-75e6-400d-982b-4fcd9ba72bf2.jpg" title=" IMG_8598.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业耀副站长 /strong /p p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业耀副站长致辞并主持上午论坛,在致辞中表示,我国要抓紧水气土监测能力建设,并做好质量控制,希望各方同仁共同努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p p    strong 遥感监测逐渐成为环境常规监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ce6006e5-7842-442e-935f-0e5d58c7a8fc.jpg" title=" 遥感监测.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建国 /strong strong ( /strong strong 左上 /strong strong ) /strong strong 、 /strong strong 张兵 /strong strong ( /strong strong 右上 /strong strong )、 /strong strong 张建辉( /strong strong 右下 /strong strong ) /strong strong 、 /strong strong 陈辉( /strong strong 左下 /strong strong ) /strong /p p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张兵、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副主任张建辉、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工程师陈辉等专家从卫星遥感、高空遥测(无人机或超级站)和激光雷达等方面介绍了遥测技术及其应用。我国目前已发射四颗大气环境卫星,后续还有15台卫星建设的计划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拥有10余套无人机 刘建国团队在京津冀地区建设了17台激光雷达组成的立体监测网,大量、系统的遥感设备为我国环境遥感监测提供了基础。 /p p   目前,遥感监测可用于大气、水体以及生态监测。在大气遥感领域,目前可监测灰霾及颗粒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臭氧等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散乱污企业、环保设施工况、挥发性有机物等。水环境遥感监测可用于水质遥感监测(水华、叶绿素、悬浮物、水温、透明度等)、黑臭水体、流域生态、近岸海域、温排水、污染物偷排、污染应急监测等。生态遥感可用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城市生态、跨界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源、环境风险源排查、规模垃圾等监测。 /p p   虽然已有很多应用,但是需要研究的技术更多,主要集中在光谱技术开发、遥感数据建模和分析、分析结果与环境管理相结合等领域,尤其是如何开发更多更有效的光谱仪器来得到更多污染信息。 /p p    strong 环境评价体系有很大完善空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8f4a54f-ed05-48bc-bb70-af60cb86b69d.jpg" title=" IMG_8645.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 /strong /p p   我国目前环境评价体系主要以物理参数、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为主要关注对象,但有时候这些指标不足以反应整体问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子健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家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经验和我国目前评价体系的不足。美国2016年河流损伤因子前三为病原体、泥沙沉积和营养盐因子,而我国很少关注病原体,泥沙沉积关注度也并不大。欧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包括景观条件、自然干扰、水文/地形、生态过程、化学物理指标、生物情况等内容,而且不仅关注现状,还关注变化情况。而我国幅员辽阔,常规监测因子的五类划分并不能完全正确评价水体情况,尤其是一些特殊环境下的水质情况。 /p p   值得欣慰的是,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以长江为试点,建立我国新的水环境生态评价体系。 /span /p p    strong 实验室分析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e4dd5544-b988-4ea1-9f80-aa6253539824.jpg" title=" 实验室.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郑明辉(左上)、黄业茹(右上)、刘倩(右中)、宋丹(左下)、吴海龙(右下) br/ /strong /p p   在整体环境监测领域,实验室分析技术是历史最久、技术最多、分析最全面的,但仍有很多新技术在不断发展中。此次会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黄业茹、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倩、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龙峰教授代表宋丹、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吴海龙等为大家带来了不少新技术。 /p p   针对我国POPs履约需求,郑明辉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检测短链氯化石蜡的技术。在VOCs和臭氧前体物检测领域,黄业茹介绍了GC多维切割技术和FID/MS双检测器同时检测C2-C4化合物和醛酮类化合物。在颗粒物源解析领域,黄业茹介绍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仪区分不同来源颗粒物并计算其比例的技术。MALDI-TOF是一种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的高通量质谱,刘倩通过对进样探针的改进从而实现高通量检测小分子污染物,主要通过对碳纳米材料的形态改变、掺杂、表面修饰等工作使其具有萃取、富集、选择性吸收小分子污染物的能力,从而成为一种进样探针,目前成功用于分析短链氯化石蜡等污染物。宋丹介绍了一种利用荧光免疫反应和倏逝波原理检测水中污染物的仪器,目前可检测微囊藻毒素、雌二醇、双酚A、汞等污染物质。吴海龙针对目前环境分析需要大量繁琐前处理以减少干扰信号的弊端,提出以化学计量学数学分离方法代替前处理,通过化学高维校正提高信号分析能力,以简化分析,实现快速、同时、精准定量分析。 /p p    strong 总站人员分享管理经验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4d691ebd-b1b3-47f6-9096-81c78ad4e1b9.jpg" title=" 环境监测总站.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陈传忠(左上)、夏新(右上)、吴宇欣(右中)、康晓风(左下)、滕曼(右下) br/ /strong /p p   除技术交流外,此次会议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多位工作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管理经验。 /p p   监测管理室主任陈传忠针对环境监测领域采购过程中低价冲标、虚假响应、履约不力、违规操作等问题,从样品测试、招标环节尽量公开、当面交流、合同条款约束等方面介绍了采购经验。夏新研究员分享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建设中的质量管理经验,包括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纳入同一个体系、采样终端解决野外作业的质管难题、信息标准化强化过程控制和规范管理、以监管促进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意识双提高。党办主任吴宇欣介绍了总站购买第三方服务时,总站、地方站和服务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应急室研究员康晓风介绍了我国环境应急监测的主要任务、工作基础、技术难点以及建设方案,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我国将发布新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指南,并配套方法指南和多项便携式仪器用于应急监测的标准。 /span 质管室高级工程师滕曼介绍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自2011年开始的21轮能力考核(验证)的情况及结果,建议使用基体标准物质进行质控。 /p
  • 组图:全球5大极端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室
    如今在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时,全球各国的科学团队却仍在取得科学&ldquo 真经&rdquo 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有时候,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数据而不得不接受来自极端环境的考验,下面一组图便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现有的五大极端环境实验室,同时我们也要为工作在这些设施中的科学团队致敬。   1、国际宇宙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耗费了大约13年时间,它一直都在400公里左右的高度围绕地球旋转。在大约5间卧室大小的内部空间中,通常都会有3到6名宇航员。如果考虑到太阳能板的话,它大约与美国橄榄球场大小相当。   2、南极&ldquo 冰立方&rdquo 观测实验室   尽管南极洲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但是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都在南极建设了大量的科考站,以获得极地气候、生态环境数据。图中为美国在南极洲设立的IceCube(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它有着世界最大的探测器,能够探测来自宇宙深处的高能中微子。   3、礁石底部的宝瓶宫   佛罗里达凯斯国家海洋保护区15米深的水下,坐落着水下生存空间,能够让研究人员在其中生存长达10天时间。国际大学称它的内部空间相当于一个中型的公寓。这座实验室在1993年投入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监测实验室周围的环境。   4、华盛顿山天文观测站   建造于1932年的华盛顿山天文台遭受着严寒、大雪、强风的恶劣气候。科学家们在1917米高的山顶上提供着气象信息。山顶的风速经常达到160公里每小时,在1934年4月甚至达到了372公里每小时。尽管天文台处于极端的位置,但开办于1973年的博物馆每年都超过10万的游客。   5、挪威冰川实验室   在挪威遥远北方的一间偏远实验室坐落在200米深的冰川下。去那里,你需要先后搭乘飞机、汽车和渡船才能到达斯瓦蒂森山的隧道入口。天气晴朗的时候,需要1个小时路程,但是下雪天就需要花费4到5个小时的时间。在冰川内部有三间实验室和几间生活用的房间,包括四间卧室、一间厨房和一间浴室。每年11月到4月间,通常有3到4个人在实验室中生活6到7天。
  •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顺利封顶
    2012年5月18日,在阳光灿烂、风和日丽却又伴随着阵雨的美好时刻(11点38分),随着一声响雷,拉开了&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封顶仪式的序幕,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现场进行了简单而隆重大楼封顶仪式。 &ldquo 百年大计今落成,众志成城怡文情&rdquo ,综合大楼的落成,标志着怡文环境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朝着&ldquo 共同富裕不是梦,青山绿水新建功&rdquo 的目标而奋进.&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座落在广州市科学城南云三路12号,背面靠山,林密树茂,鸟雀燕舞;前面有溪,潺潺流水,鱼欢蛙跃;依山伴水,真乃仙境一般,福地一块也! &ldquo 怡文环境科学城综合大楼&rdquo 占地面积10000余㎡,建筑面积15000㎡,由南、北两幢五层大楼而组成,属集综合办公、技术研发、工厂生产、商品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环保产业孵化基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