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保丑闻

仪器信息网环保丑闻专题为您整合环保丑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环保丑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环保丑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环保丑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环保丑闻话题讨论。

环保丑闻相关的资讯

  • HORIBA检测仪器揭露大众丑闻
    p   据日本《Business Journal》网站11月8日报道,德媒10月24日发布新闻称,著名德国汽车公司大众(VW)在柴油汽车上安装特殊装置,企图逃过气体排放检测标准蒙混过关,造成的损失达300亿欧(约合人民币2100亿元)。 /p p   大众称7至9月份召回(免费回收并维修)车辆损失66.85亿欧(约合人民币490亿元),直接导致当期财政亏损17.31亿(约合人民币130亿元)。另外,虽然7至9月期间对于同品牌汽车销量影响甚微,但随丑闻进一步被披露,导致股票时价损失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元),这相当于时价的3分之1,进而对10月以后汽车销量的影响不容小觑。 /p p   大众丑闻的影响直接“命中”日本企业。东京股市上汽车相关品牌股票瞬间全盘卖出。成品车汽车制造商中马自达和五十铃股价瞬间暴跌。其中,马自达在欧美市场大力推广柴油车,五十铃则销售柴油卡车。马自达发布消息称,“我公司所有的汽油车和柴油车的发动机都严格遵守各国的相关规定,绝没有使用过任何违法软件或企图逃避检测的装置”。 /p p   日本汽车制造企业铃木与大众渊源颇深。8月份,铃木解除了与大众的资本合作。早在2009年双方合作之初,铃木期待大众能提供其未曾涉猎的柴油发动机的技术支持,但是大众并未作出回应和支持。因此,铃木接受了来自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技术支持便使双方关系产生了隔阂。所以,现在看来若当时铃木“有幸”得到了大众的柴油发动机技术支持,今天也将可能受到此次丑闻的影响,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p p   据悉,7至9月,铃木将持有的大众股份全部卖掉后获益36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亿元)。铃木持有的大众股时价较3月末损失了7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9月7日大众以4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7亿元)买回了19.9%的股票。至此,铃木免受大众丑闻的冲击,双方缘分已尽。 /p p    strong 影响波及合作企业 /strong /p p   大众的合作企业中,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藤仓和株式会社IHI的股价明显下跌。日本碍子株式会社主要生产柴油车使用的尾气排放净化装置,其中,生产柴油颗粒物过滤器(DPF)的波兰工厂是大众集团最大的供货厂。藤仓生产的汽车线束中一半都供应给大众集团。据悉,自从大众减产以来,藤仓的一部分工厂将面临关闭。IHI是大型汽车用涡轮增压器(废弃的能源利用增压器)的生产商,其中3成产品供应给大众集团。 /p p   影响逐渐波及至各汽车电子公司。阿尔卑斯电气的子公司阿尔派株式会社是大众汽车音响的主要供应商,与大众及其旗下德国奥迪的交易额占销售总额的10%。 /p p   同时,柴油车使用率的不断降低将为丰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带来不小的市场。丰田在混合动力车(HV)方面屡创佳绩,同时也站在新一代环保车燃料电池车(FCV)的技术前沿。日产则不断推进电动汽车(EV)的研发,这将为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GS Yuasa公司和日产系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康奈可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p p    strong 揭露大众丑闻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为日本生产 /strong /p p   另外,日本堀场制作所(HORIBA)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股价上涨。因为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在检测大众的尾气排放时所使用的正是堀场制作所(崛场厚任会长兼社长)研发的检测仪器。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际路况排气检查中,试验台上的汽车尾气氧化氮(NOx)的排放量超标最高达35倍。 /p p   据悉,测试时,在室内使用了固定式测试装置。此次大众丑闻以后,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将会在汽车尾气检测方面投入更大力度,届时对堀场检测仪器的需求量将随之增加。现阶段,该公司的汽车尾气排放检测装置的市场占有率为80%。 /p
  • 奥林巴斯丑闻撼动日本企业治理模式
    始于今年10月的奥林巴斯财务造假风波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尚未尘埃落定。虽然日本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可能仅对其进行行政处罚而非勒令其退市,但这一丑闻的曝光,所造成的冲击波仍未散去,日本股市被奥林巴斯舞弊案搅得水深火热,国际投资者仍在集体焦虑,日本监管当局更是坐立难安。   奥林巴斯丑闻的曝光,揭示了日本企业治理制度的诸多弊端,也使其成为继1997年山一证券倒闭后,日本最大的公司丑闻案。该公司股价11月11日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报收于460日元,创下该公司股价自1975年2月以来最低值,与今年10月13日,即奥林巴斯总裁伍德福德因向外界披露财务造假问题而被迫离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2482日元相比,跌幅达到81.5%,市值一度缩水5300多亿日元,约合69亿美元。   奥林巴斯财务丑闻也拖累了整个日本股市,这一丑闻导致其股东损失惨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奥林巴斯约有五分之一的股权由日本四大金融集团持有,分别是日本生命保险公司、三菱UFJ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和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公司。其中日本生命保险公司持有奥林巴斯8.3%股份(2200万股),账面损失超过5亿美元。美国东南资产管理公司等众多海外基金纷纷派人前往日本,要求该公司董事会承担责任,希望获得更高的回报。奥林巴斯最大的海外股东——拥有奥林巴斯5%股权的东南资产管理公司日前表示,奥林巴斯退市将对外国资本对日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担心奥林巴斯被迫退市,一些投资者为了止损抛售所持股票。日本明治安田资产管理公司声称,旗下8只基金已经出售了全部奥林巴斯股票。奥林巴斯第10大股东,也是最大企业股东——日本泰尔茂株式会社(TERUMO)日前表示,不排除出售奥林巴斯股票的可能性。截至今年3月31日,泰尔茂持有681万股奥林巴斯股票,约占后者2.51%流通股本。全球第六大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则做出“壮士断腕”之举,对奥林巴斯财务丑闻“零容忍”,11月12日宣布基本沽清奥林巴斯的股票。彭博社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有奥林巴斯约2.13%的股份。   奥林巴斯财务丑闻不仅使国内外投资者深受其害,也影响到日本企业的声誉,引发外界对东京证券交易所治理标准的批评。有业内人士指出,奥林巴斯的案例表明日本过时的公司治理方式依然存在,甚至还有抬头的迹象,日本企业不能再以“日本的行为方式”作为借口,拒绝增加财务透明度。其企业管理上的弱点之一是,企业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人数太少。这一丑闻使得市场对日本企业治理问题的担忧死灰复燃,担心其他日本企业存在同样问题。   外界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奥林巴斯通过财务造假“成功”掩盖1300亿日元(约合16.8亿美元)投资亏损长达20年而不被监管当局发现,本身就说明这种操作绝非偶然。德安华商业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亚太区主管影山正表示,他过去10年来已经对该地区的150多家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过调查,出现这种案例并不出人意料,“政府需要对白领犯罪进行惩罚”。据报道,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多家投资银行通过所谓的“技术手段”帮助日本企业隐瞒投资亏损,这种被称为“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会计方式在2000年被认定为违法,日本开始引入公允价值会计规划。亚洲公司治理协会早在2008年就曾发出警告,由于日本企业领导者未能遵守国际准则,将对该国投资造成负面影响。奥林巴斯财务丑闻曝光后迅速发酵,不仅引发国际投资者的疑虑,甚至还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英国重大欺诈调查局的调查对象。   因奥林巴斯隐瞒巨额投资损失、大王制纸前董事长向子公司借巨资等上市公司丑闻接连曝光,日本执政党民主党财务金融部门会议日前决定设立“资本市场及企业治理工作小组”,负责讨论企业治理的强化措施。此举旨在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管力度,要求企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该工作小组秘书长、众议员网屋信介表示,在奥林巴斯的问题上,日本必须有危机感,需要意识到将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诚信问题。为提升市场活力,日本不仅要修改法规制度,还应讨论东京证交所自主规范和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据此间媒体报道,日本国会已经开始考虑修订《公司法》、《金融商品交易法》等相关法规。   日本证监会对奥林巴斯手下留情,这家百年老店或可躲过灭顶之灾。而日本政府能否将这一丑闻化为推开企业治理改革之门的契机,则是对其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 2013国内学术丑闻大盘点
    学术本来意味着一种高尚的职业,因为在古代先哲眼里,学术本就是求达至善之术。在老百姓眼里学术人也就是一种引导社会大众去求达至善的特别群体。然而,学术在当今社会却以丑闻的形式背离于古人失信于民众。下面为您盘点2013年几个&ldquo 爆炸性&rdquo 的学术丑闻,这些复杂事件的真相,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但是从这些事情中引发的思考与讨论,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张曙光贿选院士案   今年9月份的时候,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向企业巨额索贿,用于参评院士一消息引发公众哗然。据其本人供述有2300万的受贿款用于中科院院士的参评。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中科院2007年和2009年院士增选中,张曙光都曾参选,两次参评专业都是&ldquo 铁道车辆&rdquo 。据知情人说,落选的原因是张曙光找人代笔出书,学术造假。可是造假第一次就被发现了,为何还能参加第二次评选呢?而且两次分别以7票、1票之差落选。这增加的6票是否背后有&ldquo 不能说的秘密呢&rdquo ?   面对众多质疑,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就张曙光&ldquo 花钱参评院士&rdquo 一事发布声明。声明中说,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ldquo 花钱参评&rdquo 的相关投诉。如若查实绝不姑息,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声明中还说,中科院一贯坚决反对院士增选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院士增选工作中各类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今年是院士增选年,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把握增选标准,严格坚持院士评选的独立性和学术性,严格执行增选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增选程序,确保院士增选工作公平公正。   长久以来,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就一直备受争议。从丘成桐抨击中国院士制度到袁隆平几次三番被拒之院士门外,再到&ldquo 烟草专家&rdquo 入选院士和饶毅、施一公双双落选院士评选,坊间不断惊爆评选院士存在的内幕甚而黑幕,有指责拉山头、立门户的,有直斥过度包装、请吃请喝的,有揭露学术造假、以次充好的,更有直指花钱打点、行贿受贿的。   看来,无论效仿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学会会员制度,还是打破院士终身制,不管是否在理,都反衬出院士制度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臧敬五论文造假始末   2013年,一名自称是GSK员工的匿名举报人称,臧敬五于2010年发表在《Nature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涉嫌造假。随后GSK 便启动了对他的调查。6月19日,《Nature》以&ldquo Chinadrugs head fired over article row&rdquo 为题,对此事件进行了新闻报道。然而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臧敬五说他仍然对整个事件感到困惑。   GSK的研究焦点是臧敬五和合著者刘学彬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现在 GSK 正要求撤回这篇论文 而臧敬五则坚持他的研究结果。之后 GSK 对这一调查作出了结论:论文中有一张图片在说明中被描述为来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血液样本,而事实上是来自健康受试者。   臧敬五和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学彬都认为,这是一个意外的错误,并不会改变论文的整体结论。刘学彬的研究小组负责完成这项实验以及收集数据,他表示研究小组原本是希望利用来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细胞的数据,并以此措辞起草了一份手稿。尽管来自患者的初步数据揭示了臧敬五提出的IL-7R信号通路与TH17细胞之间的关联,这些图像的染色并不是很好。于是研究小组转而采用了健康受试者的数据。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匆匆忙忙之间他们忘记了修改图片说明。刘学彬表示,来自任何一组的细胞都可以证实这一结果。  臧敬五参与了实验设计以及手稿起草,但没有参与动手实验及数据编辑。他认为他遭受解雇并不是因为数据失实,而是据说&ldquo 他影响了调查&rdquo 。解聘信中写到他&ldquo 任意以及有目的地破坏和误导了这次的调查,并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rdquo 他极力否认这些指控。   日前,这篇题为&ldquo Crucial role of interleukin-7 in Thelper type 17 survival and expans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rdquo 的研究论文被《Nature Medicine》撤稿。根据相关统计,这篇论文已被引用 74 次。   学生举报导师 披露院士评选内幕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被举报了,举报者是他的学生兼前任助手王宇澄。2013年11月8日,王宇澄在北京向中科院递交了举报材料,内容涉及论文数目造假、专著抄袭以及临床试验造假等多个方面,并指控王正敏利用不规范的专著、论文获得了院士头衔。近年来,院士评选、资质审查和院士德行规范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学生公开举报导师,而且举报的对象是院士,这在学术界还是头一回。   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还曾兼任王正敏的秘书,是导师在单位最亲密的伙伴。王正敏的传呼机和个人邮箱都一度交由王宇澄打理。2005年,王正敏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的身份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王宇澄提供给中科院指控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2005年前后,王宇澄担任王正敏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选院士&ldquo 凑&rdquo 论文数目的全过程。其做法之一,便是将《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有人认为评选院士后的&ldquo 回报问题&rdquo 是师徒反目的原因,王宇澄希望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职位,但按照实力来说拿不到,被拒绝。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申报院士成功正是王宇澄与王正敏师生关系的转折点。2012年1月12日,王宇澄带着他搜集的&ldquo 证据&rdquo 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他。一对师徒由此彻底反目。   2013年8月19日,在经过了长达一年半的研讨之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王正敏的博士学位经过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不存在造假行为。对于图片、内容抄袭的质疑,学术规范委员会认为有大量图片的确与Ugo Fisch专著中的图片雷同,这仅仅是&ldquo 不规范&rdquo 而已。但因Ugo Fisch教授曾为王正敏的书写序,这表明原作者无异议,因此不违规。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的报告认定了王正敏&ldquo 一稿多投&rdquo 及在自己学生的论文上署自己名字,并且作为自己学术成果的情况 同时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有&ldquo 不实事求是&rdquo 行为,报告认为王正敏应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存在不实事求是的做法&ldquo 向中国科学院做出说明&rdquo 。   对这一结果,王宇澄表示将继续收集王正敏在临床实验数据、论文数目、著作抄袭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ldquo 反击&rdquo 。王正敏对此则不愿多谈。   王宇澄的举报尚未有效果,却引发了师门之内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觉得这样有辱斯文。   《科学》杂志关注浙大科研丑闻   一位任职于中国一流学术机构的知名水环境研究人员陷入了到盗用公款的丑闻中。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指使学生伪造了虚假收据、发票和合同,从而将政府大型研究经费中的资金挪为私用。 8月9日,顶级科学期刊《科学》以&ldquo EmbezzlementCasts Harsh Light on China' s Grant System&rdquo 为题,对这一事件予以了报道。   在中国国家审计署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调查并在3月召开了一次闭门听证会后,媒体的报道引起了中国媒体和博客圈的密切关注。在国家审计署盯上他之前,陈英旭的职业生涯非常的顺遂。1990年,陈英旭在获得浙江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成为了一名有才干的研究人员,其发表了一长串有关食品安全、环境生物化学、水和土壤污染的研究论文。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一名理事,他得到了来自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和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金。他还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了他在中国科学界的精英地位。然而在2008年,陈英旭获得来自中国环境部,支持其太湖水域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研究的1600万美元资金之后,他显然开始误入歧途。根据媒体的报道,他将大量的研究经费转移到了他研究生经营或拥有的两家公司,最终钱落入到了他的口袋之中。   陈英旭的律师戴梦华对媒体称,陈英旭的案件是在浙江大学的一次常规审计中显现出来,陈英旭已经归还了这笔钱。他不知道为什么这变成了犯罪行为。   朱广伟曾经在陈英旭研究组从事博士研究工作,他指出在几年前,陈英旭得到高达1600万美元资金之时,在大多数的实验室和大学科研经费的花费监管都不是&ldquo 非常严格。许多项目没有按照预算严格使用经费。&rdquo 尽管没有犯罪意图,科学家们以一种借口申请经费,然后将钱用于他处很常见:研究人员经常捏造预算项目为研究生发放津贴。   拿陈英旭示众,有可能是政府正在力图加紧控制研究花费的一种迹象。朱广伟指出,在过去几年里预算审计越来越频繁。研究机构越来越严格。
  • 奥林巴斯丑闻引发日企诚信危机思考
    相关新闻专题:奥林巴斯“丑闻”引仪器行业深思   临近岁末,日本光学器材巨头奥林巴斯曝出令人震惊的财务丑闻——在过去十多年中,公司共计隐瞒了数额达 49亿美元的巨额投资亏损,并用收购相关项目加以掩盖,从而引发一场信任危机。目前,奥林巴斯委托的一个独立专家组正在对这桩财物丑闻展开调查。按照规定,该公司须在12月14日前向东京证交所提交截至9月底的修正财报,逾期则面临一个月后退市的危险。   巨额咨询费引爆财务丑闻   奥林巴斯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本意是众神居住的地方。而在奥林巴斯上月承认通过虚构企业收购资金掩盖巨额投资损失的事实后,这家创业90余年的知名企业形象轰然倒地,“神圣之地”正在遭遇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奥林巴斯积极开展资本运作,但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公司蒙受了巨额的账面损失。2000年,奥林巴斯开始采用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按规定账面损失必须列在财务报表上,当时公司的损失额已达到近千亿日元。为在年报上隐瞒损失,奥林巴斯开始将投资损失反复高价转移至结算时间不一样的投资基金进行财务作假。   2008年,奥林巴斯以2200亿日元(约合2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英国医疗器械公司Gyrus集团。而为了填平损失缺口,他们还另外“支付”给一家收购咨询公司660亿日元(约合8.6亿美元),据查这家咨询公司注册在加勒比海的一个海岛上,负责人是原日本证券公司职员,收购案后公司就被注销。   此外,2006至2008年间奥林巴斯还以734.9亿日元的高价收购与核心业务几乎无关的3家日本小型公司,这3家公司年利润还不足10亿日元。一年后在账面上,这三家公司的价值即被减记三分之二。这些所谓的高额咨询费、收购费均被认为是作为掩护,填补以前的账面亏空。   在丑闻遭到曝光后,英国SFO(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美国FBI联手日本监管部门已对本案展开调查。而据《纽约时报》消息,日本官方目前正在就奥林巴斯的账目亏空以及可能涉及的有组织犯罪进行调查。   据估计,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奥林巴斯投资证券损失上千亿日元,而这些损失从未在财报中体现,若不是奥林巴斯前社长揭发,假账仍不会暴露。这些年第三方的会计审计机构形同虚设,有媒体质疑奥林巴斯只是一个个案,还是在日本现行公司体制下普遍存在此类问题。   前董事长坚称“收购合理”   今年4月份,时任总裁的菊川刚以“做事英明果断、具有国际化头脑”为由推荐奥林巴斯欧洲分公司社长迈克尔伍德福德担任总裁,自己转为担任董事长职务。而伍德福德在接任总裁后,发现公司之前的几宗收购案资金流向不明,认为当事人菊川刚应该引咎辞职。   菊川刚先是表示收购案没有不妥之处,拒绝辞职,随后又于10月中旬召开董事会,除了未参加表决的伍德福德本人外,其他董事一致同意解除伍德福德的总裁职务,总裁由菊川刚兼任。当时公司对外称,免职的原因是“伍德福德独断专行,与其他高管在经营方向上产生了很大分歧”。   此时,奥林巴斯掩盖巨额损失的嫌疑已经暴露。去职后的伍德福德继续通过媒体表示质疑,奥林巴斯的股价则跌至一半。   10月26日,菊川刚因公司形象受损,股价暴跌闪电辞职,改任无代表权的董事。高级董事高山修一出任新总裁。奥林巴斯希望通过由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委员会查明情况,尽快为这一问题画上句号。   菊川辞职时强调称,此前的收购经过妥善评估,手续合法,不存在任何不当行为。而在就其辞职理由进行解释时称,现在公司信誉受损,应该由新的管理层来推进挽回信誉的工作。   高山随后在东京召开记者会,就广受质疑的企业并购案做出了解释,仍坚称没有违法。高山表示,过去的并购案都是根据公司中长期战略研究实施的,公司希望以医疗业务为核心谋求发展,并不存在违法之处。   高山解释称,咨询费中除了一般的投资咨询还包括了财务和法律方面的咨询,支付金额庞大的原因之一是其中还包含了买入(Gyrus向咨询公司发行的)优先股的费用,其并未超出医疗领域上限,并不认为支付额高得离谱。但在被问及详细的交易过程和相关依据时,他仅表示这些问题将由第三方委员会进行调查,将尽最大可能尽快成立第三方委员会,首要工作是挽回公司信誉。随后,一个由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等6人组成的独立委员会成立,开始就收购资金去向展开调查。   日美英司法部门联手调查   由于收购案中涉及美国的咨询公司,伍德福德向美国司法部及FBI提交了由第三方制定的调查资料,其中说明了他与菊川刚的交谈内容。   伍德福德表示,应FBI要求在纽约曾接受数小时的调查。此外,伍德福德还会见了SFO官员,并向日本的证券交易相关监督委员会提交了调查资料。据报道,日美英三国司法部门目前已开始联手展开调查。   11月8日,在英美调查机构介入的情况下,奥林巴斯终于承认了利用企业收购掩盖投资损失的行为,并以与该问题有关为由决定即日解除副社长森久志的职务,公司常任监事山田秀雄也表示将辞职。   当天,奥林巴斯股价开盘跌停至每股734日元,较上一交易日暴跌300日元,跌幅达29.01%,并创1995年以来新低。   高山修一当天中午召开记者会道歉称,之前记者会上发布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当年隐瞒投资损失导致了此后一系列问题,对此非常抱歉。高山称收购案由菊川刚、森久志以及山田秀雄3人暗中操办,自己作为理事会的成员也全不知情,不排除对这3人提起诉讼的可能。   记者会上并未公布隐瞒的损失金额。据估计损失额超过1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2亿元)。奥林巴斯计划在独立委员会调查结束后,根据调查结果对以往财报进行修正,大幅下调的局面在所难免。目前,2011财年中报公布日期也一推再推。   记者会后,日本警视厅也表示了对此案的关注,现已开始以涉嫌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为由立案侦查收集信息,其中包括与公司部门负责人进行接触要求其提交会计资料等。有消息称,警视厅还将与现已展开调查的证券监管机构和东京地检合作,以期查明隐瞒巨额损失的全部情况。   前总裁复职呼声高涨   伍德福德事后坦言,自己对奥林巴斯丑闻“感到意外”,并称难以相信其他董事不知情,应撤换董事会所有成员。奥林巴斯隐瞒损失丑闻曝光后,伍德福德被视为揭露奥林巴斯暗箱收购的英雄,因此要求恢复其总裁职务的呼声在日本社会也日益高涨。不过,公司现任管理层一直拒绝撤销解雇伍德福德的人事决定,企业管理层与投资者间就此问题的分歧恐将进一步加剧。   在伍德福德指出奥林巴斯收购问题后,奥林巴斯股价到11月11日已连续10个交易日下挫。此前一天,东京证交所宣布将奥林巴斯股票列入监理名单,提醒投资者该股票有摘牌退市风险。   在一片混乱的局面中,截至10月底拥有奥林巴斯发行股超过4%的英国投资基金“Baillie Gifford”11月9日发表声明称,支持由伍德福德对奥林巴斯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奥林巴斯前专务董事宫田耕治近日也开设了要求伍德福德复职的主页,指出奥林巴斯濒临沉没,现任管理层已完全失信于投资者,只有让伍德福德回归这一条路可走。   对此伍德福德表达了复职的意愿,称如果股东愿意,其愿带领奥林巴斯重整旗鼓。他强调奥林巴斯的问题不在于产品和员工,若能够回到奥林巴斯,将减少人治因素,实现最高水平的企业管理。   引发对“日企”经营方式思考   面对一家拥有90多年历史的上市公司,奥林巴斯此次的财务丑闻再度重创了日本企业的信用体系。早在1997年,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因造假退市并倒闭,2004年日本嘉娜宝公司也因为业绩造假被迫退市并关门歇业。目前,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开始确认奥林巴斯是否可能触及退市标准。事实上,就在此次奥林巴斯丑闻被曝光前不久,日本社会还爆出日本知名企业大王制纸前董事长利用职权向子公司借巨资赌博等丑闻。鉴于上市公司丑闻接连曝光,日本执政党民主党财务金融部门会议11月10日决定设立“资本市场及企业治理工作小组”,组长为参议员大久保勉,负责讨论企业治理的强化措施。此举旨在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力度,要求企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将类似丑闻防范于未然。   财务造假丑闻,不只是给奥林巴斯的企业信用造成了在短期内难以修复的危机,还让欧美政府对于日本大企业的董事会监管和经营的透明度产生了新的担忧。有不愿具名的日本企业研究人士向表示,“奥林巴斯的财务丑闻才刚刚开始,现阶段对企业的影响和冲击还只停留在日本、美国等少数市场,未来如果处理不好会很快向中国、东南亚等市场蔓延,影响到企业在全球的品牌信誉。”   由于日企的企业治理和信息披露工作受到海外投资者和媒体的诟病,因此工作小组将主要对过去的丑闻案例进行检验,并列出面临的问题。工作小组计划于近期召开首次会议讨论改善措施,不排除修改《公司法》、《金融商品交易法》和东京证交所上市规则等法规制度。   工作小组秘书长、众议员网屋信介指出,在奥林巴斯问题上,日本必须有危机感,需意识到将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诚信。他表示,为提升市场活力,不仅要修改法规制度,还应讨论东京证交所自主规范及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对于奥林巴斯的隐瞒行为,首相野田佳彦11月11日在记者会上也强调必须严肃处理,认为严格、透明的会计制度极为重要,希望以此确保日本金融市场的信赖度。   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长谷川闲史在11月1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奥林巴斯隐瞒巨额损失丑闻表示,对试图欺骗股东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层,绝不能简单处置, 应加以严厉惩处。在谈到对日本股市的影响时,他指出此事引发了人们对“日企经营方式”的思考,海外对日股的投资规模本来就少,受此影响今后仍不乐观。
  • 违规长达27年?!又一家日本石油巨头,被曝质检丑闻
    日本千叶县中部的市原市,距离东京市区大约1个小时的车程。这里是东京湾周边的工业区之一,聚集了众多工厂。在我身后就是日本第三大石油企业,科斯莫能源公司旗下涉及质检违规的工厂之一,可以看到目前工厂仍在进行生产。 包括这家工厂在内,本次查出存在质检违规问题的工厂共有5家,合计产量占到公司整体的将近一成。调查显示,质检违规从1995年一直持续到上月,时间跨度长达27年。 违规行为涉及的产品包括:普通汽油、柴油等共计18种产品。有的违反法律或日本工业标准等规定,对需要进行多次检测的项目只检测一次就草草结束,有的项目甚至根本就没有进行检测。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发布道歉声明,表示今后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同时又声称,涉事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 实际上,这已经是近期日本曝出质检违规问题的第二家石油企业。就在两个月前,日本第二大油企,出光兴产刚刚发生类似丑闻。日本石油巨头接连曝出质检丑闻,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强烈不满,使消费者对日本石油质量的信任感不断下降。
  • 奥林巴斯丑闻恐难推动日本彻底改革监管政策
    导语: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尽管以奥林巴斯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丑闻近期频频曝光,但由于面临种种压力,日本政府的改革意愿并不强烈。   奥林巴斯CEO迈克尔伍德福德的突然离职,拉开了这场丑闻的黑幕   以下为文章全文:   改革压力增大   由于商业游说团体的反对,以及缺乏对企业高管惩罚的政治意愿,因此日本不太可能因为奥林巴斯(微博)的会计丑闻,就对公司治理法规进行彻底改革。   奥林巴斯在20年间掩盖了17亿美元的投资亏空,从而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会计丑闻之一,同时也凸显出公司治理的松散。尽管如此,分析师认为日本只会对相关法规进行小幅修改。   他们认为,企业的反对、政府对于选举因素的考量以及议会的意见不一,都会影响到这一问题的处理。除此之外,日本孤立的企业文化也导致部分人怀疑,新法规能否阻止下一个奥林巴斯的出现。   “我认为奥林巴斯的确反映出日本公司治理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讨论多年。”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秘书长杰米艾伦(Jamie Allen)说,“虽然并非所有公司的状况都如此糟糕,但考虑到整体的公司治理系统不佳,我肯定不认为奥林巴斯是一个孤立的案件。”   由于日本董事会一直都由执行董事主导,因此批评人士早就呼吁日本企业的董事会引入更多的外部审查。但自从奥林巴斯丑闻被曝光以来,最大胆的立法建议也只是设立至少一名外部董事,然而此举并未较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现行规定有太大改观,而且仍然不及英国和美国的规定严格。   但对于日本主要的商业游说组织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Keidanren)而言,此举仍然过于激进。“我不认为公司治理系统有任何问题。问题还是出在个别公司身上。”该组织商业基础设施局局长Yasuhisa Abe说。   日本法务省顾问委员会上周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上市公司至少设立一名外部董事。而美国则要求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占据绝对多数,很多美国法律也要求独立董事进行实质性审查。   东京证券交易所已经要求企业至少设立一名外部董事或审计机构。但由于审计机构在董事会并不拥有投票权,因此限制了他们就战略和道德问题挑战董事长和CEO的能力。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认为,强制设立外部董事非但无法确保优秀的公司治理,反而会限制管理层的自由。例如,奥林巴斯虽然拥有3名外部董事,但依旧长期掩盖了会计丑闻。   在提到上述提案时,Yasuhisa Abe说:“我们会反对。”   政治意愿不强   十年前,安然等一系列重大丑闻迫使美国对公司治理法规进行了彻底修订,也就是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改革”(Sarbanes-Oxley reforms)。但与美国不同,日本政界对这类改革的热情似乎不高。   在日本民主党2009年掌权后,结束了对企业较为友好的自民党对日本超过半个世纪的统治,同时还将更好的公司治理政策作为其施政纲领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彻底的公司治理改革仍然难以实行。   日本民主党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专家组,希望帮助制定政策和计划,以便在明年1月底前就该问题出台一份临时报告。巧合的是,日本法务省届时也将对其委员会提交的提案作出公开回应。   但由于部分党内人士对改革持谨慎态度,因此日本民主党的专家组能否产生太大影响仍然难以确定。一名日本民主党资深议员说:“我认为,利用更为严格的监管规定束缚企业手脚并非好事。”   在今年10月中旬被解雇后,公开质疑天价咨询费的奥林巴斯前CEO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oodford)也计划本周在东京会见日本民主党特别工作组,希望推动立法改革。   伍德福德是因为在内部质疑账目问题而被奥林巴斯董事会解雇的。他已经明确表示,应当任命真正的独立董事,并提倡在奥林巴斯部署美国式的公司治理系统。   在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美国出现了多起重大财务丑闻,这也促使该国于2002年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改革”对外部董事系统进行了大幅改进。   但日本政府还要面临其他压力,包括税收和社会保险改革。而由于议会意见不统一,因此反对党可能会阻止议案通过。除此之外,日本地震、海啸以及核危机之后的重建工作同样令该国政府疲于应对。   尽管如此,小规模的改革仍然不可避免,尤其是考虑到奥林巴斯并非东京证券交易唯一一家丑闻缠身的企业。   系列丑闻频出   日本纸巾制造商大王制纸公司(Daio Paper)前董事长上月因为涉嫌利用公司贷款赌博而被逮捕,而九州电力公司(Kyushu Electric)也被发现试图操纵与核反应堆相关的社会舆论。   专家还认为,由于东京电力公司试图掩盖福岛核电站受到海啸冲击一事,导致该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一近25年来全球最严重的核泄露事件。   这一系列丑闻正值日本执政党民主党考虑修订《日本公司法》之际。尽管遭到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反对,但修订后的法案很可能会强制企业设立至少一名外部董事。   反对党日本自民党也已经成立了特别工作组,讨论公司治理改革问题。   野村证券分析师Kengo Nishimura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十分反对设立一名外部董事会的要求,但这一立场很难坚持。他们一直都认为公司治理状况很好,但这一论点已经站不住脚。”   不过仍有部分专家怀疑,这种改革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日本董事培训学会(Board of Director Training Institute of Japan)负责人尼古拉斯贝尼斯(Nicholas Benes)说:“外部董事将具有投票权,但在15个席位中仍然只占1席。这基本没用。”   日本法务省的专家组也提议为企业新增一种可选的董事会系统,即单一委员会董事会系统。日本企业目前已经有两种选择:设立主董事会和3个委员会的西式系统,以及更为传统的日本监事系统。   如果采用监事系统,必须要由股东选举3名或更多审计员列席董事会议,并发表意见,但不具有投票权。不过,这些审计员必须有半数为企业外部人员。   最新的选择有可能会被包含在明年提交给日本议会审议的最终立法草案中,这种选择被称作“监察审计委员会系统”,对管理层的限制小于西式系统,但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同样必须由外部人士担任。   无论新规定如何,公司治理专家、海外投资者和伍德福德都认为,要限制高管的权利,就必须要改变观念。“仅仅改变法规还不够,还需要改变心态、观念和文化。”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秘书长艾伦说。
  • 奥林巴斯曝丑闻 隐瞒巨额投资亏损长达20年
    相关新闻专题:奥林巴斯“丑闻”引仪器行业深思   日本老牌企业奥林巴斯8日发表公告,承认20年间隐瞒投资亏损。此事已成为继1997年日本著名的山一证券倒闭后,日本最大的公司丑闻案。   据《每日经新闻》报道,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奥林巴斯的证券投资亏损曾一度超过1000亿日元(合13亿美元)。   奥林巴斯8日发表声明称,第三方调查委员会发现,与2008年英国医疗设备制造商G yrus公司及三桩国内收购案相关的资金,被用于抵消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的巨额证券投资损失。奥林巴斯还解雇了参与掩盖亏空的副社长比左志森(H isashi M ori),公司的一名查账员也递交了辞呈。   但该公司的总裁高山修一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拒绝透露此次丑闻案的始作俑者,也不愿透露投资亏损如何发生、外部专家介入调查之前所涉及的亏损金额等信息。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场协议以后,泡沫经济盛行,众多日本企业将剩余资金投资于与主营业务并无关系的金融商品,奥林巴斯也参与到了其中。泡沫经济崩溃后,奥林巴斯的这些投资遭受到了巨额损失。尽管2000年初该公司通过财务手段计入了140亿损失,但实际损失远远大于这一数字。2008年以后,奥林巴斯先后收购了英国医疗设备制造商Gyrus Group PLC以及其他日本三家企业,但是实际上这些企业价值与收购资金相差甚远,之间存在的猫腻就该公司管理层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填补20年前的亏损。   分析人士表示,这桩丑闻反映出日本公司的治理缺陷,包括公司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数量太少等问题。 也有分析认为,奥林巴斯这次丑闻只是“事情的开始”,这家企业随后可能接受一系列刑事调查,甚至遭东京证交所摘牌。   受这一消息影响,当日奥林巴斯股价大跌300日元,比前一个交易日跌去29%,创造1995年7月以来最低价。
  • 检测业一周丑闻总结:裁判运动员一身担
    注:以下新闻描述均来自媒体报道总结,我要测网不对其他媒体报道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我要测网讯 我要测网(www.woyaoce.cn)对2014年4月7 日至12日一周以来检测业曝出的丑闻进行了盘点。   丑闻一:只是局部危房,楼却倒了   据媒体报道,浙江奉化塌楼事件至一人死亡,多人受伤。在塌楼之前,奉化当地机构已委托浙江建院建设检测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房屋进行评估,但只得出&ldquo C级&ldquo &rdquo 的结论,并未引起重视,加固方案一拖再拖,终致楼塌人亡。   点评:房子能不能住,取决于检测机构的说法,还是其提出的整改方案是否得到了落实?检测之后仅一两个月就倒下的楼房,即使加固了,还有没有人敢住?是我国房屋危险程度检测标准定得过低,还是检测机构检得不严?相信&ldquo 起码还能住十年&rdquo 这样的说法,最受伤害的还是检测机构的集体公信力。   丑闻二:不同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相去甚远,第三方检测还要第三方检测   合肥市蜀山区一幼儿园在添置了部分家具后出现孩子身体不适症状,幼儿园和家长分别邀请了不同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一份检测报告称甲醛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而另一份则称甲醛浓度是一类标准的5倍。双方不得不再邀请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再次进行检测。   点评:虽然在新闻中说了,家长请的检测机构&ldquo 没有CMA认证&rdquo ,但CMA资质在公众心目中的认可度如何,为什么家长请来的检测机构偏偏就没有该认证?事实上,不同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打架的事例成堆,早已不是希奇事。令人奇怪的是,双方都找了自己的&ldquo 势力&rdquo 来测,摆不平了,才又去找&ldquo 第三方&rdquo ,这摆明了第三方检测在很多时候更像是&ldquo 拉偏架的&rdquo 。   丑闻三:兰州自来水苯超标致全城缺水   在某媒体发表的报道中,称&ldquo 目前国内大部分自来水厂监测能力仍显不足,检测仪器设备非常落后。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故污染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为什么自来水到了居民家里,由居民闻出味来,才&ldquo 发现问题&rdquo 。   点评:当初,国储粮曝出储了转基因粮食的丑闻,有媒体直指国储粮没有转基因检测能力。国储粮是储粮的,他为什么非要有转基因检测能力呢?如果国储粮真的建设了转基因检测能力,那国储粮是粮库呢,还是检测中心?国储粮为什么就不能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连政府都要购买服务了!兰州水事件如出一辙。水厂没有水质106项的检测能力,你能不能委托第三方检测呢?况且,苯是一种带有异香的化学物质,连居民都闻得出来,水厂的工作人员根本不用仪器,实验员没严重感冒,没患鼻炎,也都闻得出来,可为什么就闻不出来?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出了6次自来水事件,其中5次都是居民投诉自来水有异味,且多次都是水厂说&ldquo 水质达标&rdquo 。这裁判员运动员一身担,你让民众情何以堪?
  • 葛兰素史克拟剥离消费部门以反击贿赂丑闻
    核心提示:自去年以来,葛兰素史克深陷中国贿赂丑闻,公司度过了波折的一年,而上周公布的利润预警更使得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爵士压力倍增。待时机成熟,GSK将选择剥离其消费者保健业务,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提供价值。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以下简称GSK)首席执行官安伟杰爵士提出,将对该公司这一英国最大的制药商进行全面改革,并指出该集团未来有可能分拆。   安伟杰先生表示,待时机成熟,GSK将选择剥离其消费者保健业务,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提供价值。   他明确表示,虽然短期内没有这样的计划,但重组公司即可应对日益加剧的挑战。   数据显示,GSK股价在过去一年中下降了14%,而道琼斯医药指数上升18%。   自去年以来,葛兰素史克深陷中国贿赂丑闻,公司度过了波折的一年,而上周公布的利润预警更使得安德鲁爵士压力倍增。   在公司总部,正弥漫着一股危机感,股东们质疑其盈利能力,公司旗下一款热销药品沙美特罗(用于治疗哮喘疾病)在第二季度下降了12%销售量,在前三个月下降15%。   自上周令人失望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后,公司暴露出在核心业务上的弱点,安德鲁爵士在讲话中暗示,试图重新关注于GSK的长期增长潜力。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他宣称他的战略有助于实现新的增长。   他的乐观主义来源于与诺华公司(Novartis)今年4月的一笔价值200亿美元的交易,根据该交易,两家公司交换了一系列资产,并同意设立一家消费者保健合资企业。   该合资企业由GSK控股,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保健企业之一,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旗下品牌包括Aquafresh牙膏、Panadol止痛药和Nicotinell戒烟口香糖。   据悉,GSK将拥公司的63.5%股权,该公司预计明年上市,届时诺华有权利在3年后将其股份出售给GSK。   安伟杰同时强调,由于医药与非处方药业务之间的聚合效应(尤其是在品类划分不固定的新兴市场),让消费者业务隶属于集团整体有着强大理由。   然而,他表示,他&ldquo 愿意承认&rdquo ,未来可能出现这样一个时刻,人们可以主张,这些业务作为独立实体更有价值。   自去年被中国当局指控以数亿美元贿赂医生和官员换取处方葛兰素史克药物后,贿赂指控也不断影响公司的情绪。。   安德鲁爵士强调他对任何形式的腐败持&ldquo 零容忍&rdquo 态度,并表示很高兴看到公司的不当行为被曝光。
  • 大众因“检测门”丑闻遭投资者起诉索赔33亿欧元
    p   根据彭博,大众集团因为掩盖排气造假丑闻遭到近300家机构投资者起诉,面临33亿欧元索赔(相当于37亿美元)。 /p p   根据代理律所的律师Andreas Tilp,该起诉于周一递交至德国布伦瑞克地方法院,原告是来自全球278个机构投资者,他们控诉大众集团没有及时就排气造假丑闻发布信息。 /p p   Tilp称,提交诉讼是因为大众一直拒绝达成任何和解协议,并且至今仍拒绝放弃法定追诉期抗辩(Statue of Limitation Defense),因此有必要提交这一诉讼。 /p p   任何一个案子都有一定的法定追诉期(Statute of Limitations)。所谓的法定追诉期是指原告在超过规定的追诉期效后 不得提出诉讼状 就是说原告可以控告被告的期限已经过期了。 /p p   诉讼的原告是来自全球各个地区的机构投资者,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瑞士、英国、美国以及台湾。其中有17家德国投资管理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还包括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Calpers)。 /p p   大众发言人Eric Felber对此表示,并不知道这起诉讼,不能就此做进一步评论。 /p p   根据Tilp,另外有20家机构投资者还在和该律所就大众排气丑闻诉讼进行讨论,这些投资者宣称损失超过10亿欧元。 /p p   上周,布伦瑞克地方法院称已经有65个待受理案件是关于大众排气造假问题的。同时,大众在美国也面临多方起诉。今年1月4日,美国司法部已经在联邦法庭起诉德国大众集团,称其为将近60万个柴油发动机系统非法安装排气检测值作弊软件。这可能使大众面临数百亿美元的罚款。而美国司法部尚在就可能的刑事指控对该案件进行调查。 br/ /p
  • 高管自杀 奥林巴斯财务丑闻又有新进展
    企业高管陈尸儿童乐园   2月20日上午,印度新德里郊区的卫星城古尔冈,园林工人兰姆库玛来到社区,开始上班。这个由豪华高层公寓楼组成的社区居住着众多外企主管。八点三十分左右,库玛准备对灌木进行修剪。就在此时,园区围墙处的一个人影引起了他的注意。库玛定睛一看,那竟是一具挂在铁栅栏上的尸体!   不久,警车呼啸而至。死者的身份很快被确认——奥林巴斯印度分公司医疗系统部主管大森都富。年仅48岁、家庭美满、身居知名跨国公司高层……有着令人羡慕生活的大森都富为何如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日本大使馆一名官员透露,大森在过去两年一直远离家人单独生活在新德里。他的一位同事表示,在最近两个星期里,大森一直情绪低落。在调查过程中,印度警方发现了死者留下的两份遗书。其中一封是留给家人的,由于是用日语写成,警方对其确切内容还不得而知。而另一封用英语写的遗书写道:“我为造成的麻烦感到羞愧,对不起大家!”短短的一句话引发了外界的众多揣测。   目前,全球领先的精密光学仪器制造商——奥林巴斯正深陷造假丑闻,涉案金额高达17亿美元。   就在大森都富死前不到一个星期,日本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刚刚于16日以违反《金融商品交易法》逮捕了奥林巴斯前董事长菊川刚、前常务监事山田秀雄及前副总裁森久志。而大森之死无疑让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一号称“日本安然案”的世纪大案。   史上任期最短的CEO   2011年10月14日,奥林巴斯董事会以“独断专行”、“长期不在日本”等理由,开除了上任仅两周的原CEO——英国人迈克尔?伍德福德,此举最终导致造假丑闻曝光。   2011年10月1日,英国人伍德福德正式成为日本企业历史上首位非日籍CEO。此前,伍德福德已在奥林巴斯欧洲分公司工作了30年。担任高管期间,他成功地使公司扭亏为盈。   刚刚上任的伍德福德希望通过削减成本来扭转公司业务。然而,他的第一把火,却让自己身陷风险。2011年7月,一家名为《FACTA》的日本小众月刊杂志登出报道,声称奥林巴斯于2008年以约22亿美元的价钱收购伦敦上市医疗器械公司塞勒斯集团,并向两家咨询公司支付了接近并购额三分之一、高达6.87亿美元的费用。更为蹊跷的是,其中一家名为“AXAM投资”的公司由于未缴纳执照费,已于2010年6月注销。在知晓此事后,伍德福德向前CEO、时任董事长菊川刚等董事会成员以及负责财务的下属打听此事,却屡被搪塞。无奈之下,他开始委托普华永道暗中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咨询费的一部分,AXAM投资于2008年9月30日获得了票面价值为1.77亿美元的塞勒斯优先股。仅仅2个月后,奥林巴斯便同意斥资5.57亿美元从该公司手中买下这些股票。双方随后又展开谈判,希望进一步上调交易额。奥林巴斯最终于2010年3月花费6.2亿美元买下这些股份。而塞勒斯早已于2008年1月30日摘牌。奥林巴斯并未就上调费用的问题咨询过外部法律顾问,董事会也没有正式通过第二份协议。而在塞勒斯集团发行股票时,1985年版的《公司法》已明文规定,通过股权进行财务援助属非法行为。此外,调查显示,奥林巴斯还于2006至2008年间花费约7.73亿美元收购3家私有公司,却在事后将这些并购的价值减记了5.86亿美元。伍德福德称,这些公司主要制作面霜和塑料制品,与奥林巴斯的主业几乎毫无关系。   正是这一调查,断送了伍德福德的CEO之路。在拿到普华永道报告的10月12日当晚,伍德福德交给董事长菊川刚一份复印件,同时要求其辞职。为了施压,伍德福德还表示,已向其他董事分别提供了英文和日文版的报告。13日晚,他接到通知,公司总部将于14日上午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此时的伍德福德天真地认为,自己发起公司管理层变革已经收到成效。然而,当他第二天兴致勃勃地来到会场时,却发现气氛不对。极为守时的董事长菊川刚迟到了7分钟。而菊川刚一进办公室,就用日文对董事会成员宣布,CEO伍德福德因“与公司利益存在冲突”,在会议上禁止发言。10分钟后,会议以罢免伍德福德职务的结果结束。这位日企首位非日籍CEO同时也创下了另一项纪录——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CEO。   失控的局面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CEO的被炒不但导致股东纷纷要求菊川刚就塞勒斯并购案中的巨额咨询费用做出解释,还致使奥林巴斯股价疯狂下跌。自罢免伍德福德当天开始,奥林巴斯在7个交易日中股票累计下跌56%,市值蒸发45亿美元。与此同时,东京警视厅、日本证券交易监察委员会、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美国联邦调查局及美国司法部先后介入调查。   面对逐渐失控的局面,2011年11月8日,在130余名记者面前,奥林巴斯新任CEO高山修一鞠躬九十度向投资人致歉。奥林巴斯首次承认在财务方面存在“非常不恰当的”行为,并把主要责任推在前董事长兼总裁菊川刚、负责财务的副总裁森久志、审计师山田秀雄这三个人身上。此时,持续下跌的奥林巴斯公司股价已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跌去近3/4,市值缩水额最高时超过70亿美元。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时间跨度长达20年之久的“假账门”事件正逐渐清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泡沫期,股市行情一片大好。同大多数日本公司一样,奥林巴斯也把主营业务之外的闲散资金投向一路飙升的股市。但到了九十年代初,泡沫破裂,股市跳水,奥林巴斯所购的有价证券等金融商品出现了大幅贬值。据估算,公司当时的总资产不过1300亿至1900亿日元(约17至24亿美元)。这千亿日元规模的损失一旦曝光,将严重影响其自有资本,管理层还将被问责。于是,公司高层决定隐瞒不报,并开始不断造假,通过并购等方式,将投资亏损转移至账外。   首先,奥林巴斯通过海外子公司将资金转移到貌似毫无关联的投资基金,再由投资基金以原价购回已经出现亏损的有价证券或金融商品,从而把账做平。这与安然公司的暗箱操作方法如出一辙。   据报道,奥林巴斯黑洞交易中的大约2000亿日元有可能流向了黑社会集团。这一次丑闻的爆发,不仅动摇了外界对整体日本企业的投资信心,也让这家有着92年历史和4万名职工,在全球医用内窥镜领域占据垄断地位的日本光学器材公司前景堪忧。目前,此次印度公司高管自杀事件已表明,危机正从总部向分公司蔓延。或许,另一个安然帝国就要轰然倒塌。
  • 甲流可能是医学界“世纪大丑闻”
    这是真的吗?全球几十亿人真的会被几个卖药的玩弄于股掌之中?   正当全球为抗击甲型H1N1流感取得阶段性成功而击掌相庆之时,突然爆出了甲流可能是医学界“世纪大丑闻”的惊人言论。   一个代表欧盟的声音说,那是西方医药巨头为了发大财,把本来平常不过的温和流感妖魔化,人为地炒作成一场人类大浩劫,让全球陷于一片恐慌之中,大多数政府不得不乖乖购买没啥效用的疫苗。爱算账的西方媒体称,大药企从中赚了数十亿欧元。   这是真的吗?全球几十亿人真的会被几个卖药的玩弄于股掌之中?不会是《货币战争》看多了就事事背后都要揪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那双黑手吧?   世界卫生组织18日召开执行委员会会议,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届时会向34名委员报告疫情最新形势,并接受组织成员们的问询。   或许,本次会议能正本清源,给世界一个清晰的答案,或许,这个人人想知道的答案隐藏在更深处的利益链条当中。   欧盟官员质疑疫情程度   “在我们眼前,其实只有温和的流感和一场造假的疫情。”沃尔夫冈沃达格的那双蓝色眼睛中喷射出熊熊怒火,似乎可以焚烧掉他认为的所有谎言。他将矛头直指西方制药企业,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援引他的话说,一些药企为赚取巨额利润,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世卫组织决策,夸大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程度。   沃达格何许人也?他的头衔包括医生、流行病学家、肺病专家、环境医药专家,但最关键的一个是欧洲委员会议会下属卫生委员会主席。这个身份令他一言九鼎、掷地有声,他的一言一行近来成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从2009年4月份墨西哥传出甲流报道后,他就对有关数字产生了怀疑。   沃达格发现,之所以一上来甲流就被看得很严重,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去年5月份修正了对“流行病”的定义有关。新定义将“在多个国家同时发生大规模超过平均水平的致命流行病”这一关键限定词取消了,结果夸大了事实。   实际上很多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人口对这一病毒有抗体。然而各国都恰恰将这个人群列为首要接种疫苗的对象。如果这批人有抗体的话,那么流行病的说法就很有可能不成立。   事实上并没有出现预言中的“世纪大流行病”。有数据显示,甲流的死亡率甚至还不到季节性流感死亡率的1/10。   为了打响牟利的如意算盘,沃达格说,制药公司曾安排自己人到世卫组织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机构,这些人最终促使世界卫生组织降低“甲流疫情大暴发”定义的门槛。   很多迹象显示,制药公司就像石油公司、军工公司一样,在西方社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集团,他们能够左右一国政府的卫生政策走向,甚至左右国际卫生组织的政策制定。   科克伦国际协作组织流行病专家汤姆杰弗逊点名批评说,世卫流感战略咨询工作组顾问、英国教授戴维索尔兹伯里拿了制药公司的钱并为他们的利益服务。   英国《每日邮报》披露,英国政府流感顾问罗伊安德森爵士在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里担任年薪高达11.6万英镑的高级职务。
  • 国际足联加大禁药检查力度 南非世界杯拒绝丑闻
    据“中央社”报道,2010年世界杯大赛11日将在南非登场,国际足联委请范德麦威担负检验球员是否服用禁药的重责大任,并将严查禁药。   “上帝之手”马拉多纳在1994年遭查出使用禁药后,被踢出世界杯。国际足球总不容丑闻再演,已委请布鲁芳登市自由邦大学南非禁药管制实验室主任范德麦威,负责监督操作160万美元仪器,分析国际足联收集的尿液样本,随机抽样检验。   仪器包括6个气相层析/质谱仪,仪器加热到摄氏300度,会将样本离析出各种成分,3个液相层析质谱仪,在室温下,分析样本,避免破坏热敏感性化合物。   该实验室在赛前集训阶段已展开检验,直到决赛结束,每场比赛后立即检验,24小时内将检验报告送交国际足联。
  • 美国又陷核潜艇钢材数据造假丑闻,中国同行有点懵
    近日,美国媒体曝出,美国一名冶金师托马斯篡改了多达240批次的美国核潜艇钢材的检测数据,占了美国海军订单总数的一半。这意味着美国海军的全部72艘核潜艇可能全部都装上了不合格的钢材,有可能被迫退役,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有至少一半的核潜艇正在使用不合格的钢材。无独有偶,实际上日本也频现钢材造假事故,其中18年更是爆出日本神户制钢所(神钢)数据造假。西日本铁路公司(JR西日本)在记者会上称,公司2007至2010年从川崎重工业公司购买的共303个“希望”号新干线列车底盘中,还另有100个的钢材厚度未达到设计时的标准。这不是神户制钢所第一次被曝数据造假。此前,该公司旗下一家生产钢丝的子公司被发现在9年里持续伪造弹簧不锈钢丝拉伸强度试验数据,以次充好,影响热水器等家电及汽车等下游产品。2008年,神户制钢所另一家子公司也曝出违规丑闻,直接将未经过日本工业规格规定测试的钢材发货。此外,该公司旗下炼钢厂伪造烟尘排放数据长达五年之久。神户制钢所承认,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伪造数据,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数十名雇员参与其中。美日钢材数据造假潜藏巨大安全隐患,甚至酿成沉船巨祸不同于低端钢材造假,美日在高端钢材上也数据造假,而这些钢材往往应用于一些重要乃至性命攸关的领域中,其持续数十年的造假行为为这些行业带来了巨大隐患,甚至酿成巨祸。本次造假波及了美国厂商通用电船和纽波特纽斯,而这两家企业是美国现役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主要制造方。如果这批材料是提供给潜艇的话,大概率供给弗吉尼亚级潜艇。虽然目前尚未表现出对潜艇安全性的影响,但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日本神户钢材数据造假甚至酿成巨祸。2017年,西日本铁路公司东海道山阳新干线“希望34号”由博多出发开往东京,列车员在13号车附近闻到异味并听到地板下面有奇怪声响。经查后发现13号车齿轮箱附近漏油,车体部件出现裂缝,咬合部分发生变色。据了解,新干线底部车架为中空钢材,裂缝由下至上长达14厘米,只有3厘米保持连接,几乎处于彻底断裂的边缘。当天,日本东海铁路公司也发布消息称,所拥有的川崎重工制造的130个底盘中,有46个钢材厚度未达标,到今年12月底前将完成更换作业。同年3月,韩国北极星航运公司从日本购买的一艘三菱重工生产的大型矿砂船大西洋航行时折成两段并沉至海底,该公司旗下的另一艘载重量30万吨的大型矿砂船也被曝出船体中部有两道裂口,行驶时船体内会喷水。钢材检测至关重要美日曝出的钢材数据造假,不符合标准要求,但却通过了客户认证,其背后折射出了美日钢材检测体制漏洞,也凸显了钢材检测的重要性和钢材数据造假的隐蔽性。钢材的检测对象涉及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电学性能、工艺性能、拉伸性能、硬度、化学成分、宏观检验、金相检验、无损检测和冲击实验等。检测对象检测项目物理性能磁性能、密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电阻值等化学性能晶间腐蚀实验、抗氧化性能实验、大气腐蚀实验、全浸、间浸腐蚀实验等电学性能磁性能测量、密度测量、弹性模量测量、膨胀系数测量、电阻率的测量等工艺性能淬透性实验、焊接性能实验、切削性能实验、磨损试验、金属弯曲实验、金属反复弯曲实验、金属线材反复弯曲实验、金属线材扭转实验、金属线材缠绕实验、金属项断实验、金属杯突试验等拉伸性能硬度指标(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规定总伸长应力、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屈服点、抗拉强度)、塑性指标(伸长率;断面伸缩率)、高温蠕变实验(蠕变速度、持久强度极限、持久断后伸长率、持久断面收缩率)等硬度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显微硬度、肖氏硬度等化学成分C、S、P、Mn、Si、Cr、Ni元素含量的分析宏观检验镇静钢,连铸钢,沸腾钢的组织及宏观缺陷的断定、酸浸试验、塔形发纹酸浸实验、硫印实验、断口检验等金相检验金相显微镜检测脱碳层深度(GB/T224-1987)、晶粒度检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测、钢中化学成分偏析检测等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射线探伤、规格尺寸检测、表面缺陷检测等冲击实验高低温冲击实验、多次冲击实验等钢材造假难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钢材长期性能数据测试成本高,使用单位难验证。长期性能测试都是测试时间长、成本高、测试设备昂贵等特点,因此验证难度很高;二是使用工况不同,寿命不同。一般使用工况比测试工况柔和很多;三是信息不对称,出现事故难找原因。事故发生之后,由于有些人对专业领域不熟悉或者不精通,往往认为是自己使用不当或者认为是生产厂商产品不合格,难以找到诱因可能就在上游材料不合格。正是由于钢材数据造假的隐蔽性,对检测标准和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次美国造假的数据主要是-100华氏度(约-73.3℃)下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测试结果。据了解,钢材都有一个韧脆转变温度,当温度低于某一界限时,钢的冲击吸收功大幅度下降,从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一温度常被称为韧脆性转变温度或脆性转变温度。所以为保证潜艇的安全可靠性,潜艇用钢的韧脆转变温度还要有55℃以上的韧性储备。以美国潜艇用钢为例, 在-84℃的低温下,潜艇用钢的冲击韧性应高于8lJ。而这些隐藏数十年的造假将为美国核潜艇带来巨大隐患,也凸显出美国钢材质控能力出现巨大漏洞。中国钢材检测和高端钢材制造水平正逐步赶超,亟需提高标准话语权美国日本这种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钢材数据造假行为简直令国内同行难以想象。一直以来,国外披露的特种钢材数据令中国从业人员望洋兴叹,甚至被认为中国是钢铁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以航母特种钢材为例,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制造航母所需的高质量特种钢技术全球仅美俄掌握,甚至还曾有专家称中国20年都搞不定。出现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制造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对性能要求十分苛刻,不仅强度要足够高,抗氧化能力要强,而且还得耐高温和反复冲击,以及具备防磁效果,还要在保证工艺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控制重量,相比之下,对于制造其他大型船舶所需的材料远远没有这么复杂的要求,只有核潜艇钢材能在开发及生产难度上与航母特种钢相媲美,这也就是一些造船强国能轻松造出数十万吨级油轮,却造不出数万吨级中型航母,甚至无法自力更生维护引进航母的问题根源所在。如今来看,美国核潜艇钢材数据造假,其披露的钢材数据也夸大严重,而我国却在紧跟美国钢材披露数据进行产业升级。在这种激励下,中国钢材制造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赶超。凭借在重工业上深厚的实力积累,中国在开发航母特种钢方面的进步堪称神速,不但从毫无经验到造出可用的修补航母用钢只花了1年,之后更是迅速掌握了批量生产这类特种钢材的技术,用其打造了山东舰。如今我国成功研制了1100屈服强度的超级钢,为中国航母增添光彩一笔。与此同时,我国钢材检测技术也突飞猛进,这主要得益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产钢材检测平台和仪器厂商。我国摸着美国过河,一直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突破,造假抽让一直以来紧跟美国标准的中国同行有点懵。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全球,在钢材制造和出口方面不断突破,却没有传出钢材数据造假丑闻。这正是得益于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和提高钢材检测能力,没有选择数据造假的捷径,而是通过不断的材料技术研发在高端钢材制造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不过也有一些专家透露,欧洲一些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制定的部分行业标准实际上是伪造报告,提高行业壁垒,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其本身也无法达到相关标准,而我国企业由于没有话语权一直被蒙在鼓里措施市场竞争机遇。这样一想,美国是不是在很多行业也估计虚高设置行业标准,实际上就是为了提高竞争对手的参与成本?面对欧美国家通过标准对中国制造进行打压,我国也急需制定和完善中国标准。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提高中国标准的话语权才能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美国学术界接连曝出丑闻 3名科学家相继辞职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期,美国3名来自不同界别及不同机构的顶尖科学家,相继因学术丑闻请辞。报道称,该事件反映美国学术界对违反道德标准的研究方法,容忍度愈来愈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报道,在这3名科学家中,最著名的要数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医疗总监巴塞尔加。他本月初被揭发曾接受药厂或医疗企业数百万美元资助,但从未在名下研究报告中披露,涉嫌隐瞒利益冲突关系,最终他在13日宣布辞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另一名科学家则是康奈尔大学食物与品牌实验室主任万辛克,这位以研究薄饼闻名的科学家,去年被揭发数十份研究报告结果反常、过于正面,今年2月更有媒体公开他与一名研究人员的对话记录,显示他曾建议对方删减研究数据,令结果看起来更“抢眼”。经过一年调查,康奈尔大学20日证实万辛克行为不当,即日起停职,并于本学年完结后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最后一名科学家则是达特茅斯学院公共卫生教授卫尔奇,他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指剽窃,已于上星期辞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监察学术研究的组织创办人奥兰斯基表示,愈来愈多案例浮面是好事。他指过往学术界担心公开讨论这些问题,会减低学术界可信性,但唯有提升透明度,才可以让公众更了解学术研究过程。 /p
  • 港珠澳大桥爆建材测试造假丑闻 廉政公署拘捕21人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ae1143c-7190-462a-a39c-af7f6c652a3d.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资料图:一辆运输沥青的工程车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桥面。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strong /p p   5月25日,港媒称,属国家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爆出施工以来最大丑闻,廉政公署大举拘捕21人,全为负责替大桥进行水泥压力测试的承建商高层人员及职员,他们涉嫌集体并连环造假,最少涉及四宗罪。 /p p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5月24日报道,罪状包括将测试器材的显示时间推前,以“符合”规定 以强力水泥砖等代替水泥样本,伪造测试结果 有高级技术员涉贪污,将虚假测试报告呈交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 而承办商进行内部调查时,高层人员又涉嫌误导和诈骗当局。 /p p   报道称,有关违规情况始于2015年,换言之,涉事水泥已可能大规模用于港珠澳大桥,令结构出现潜在危险,令人忧虑大桥沦为“豆腐渣”工程,香港特区政府对此表示高度关注。 /p p   报道称,土木署职员覆检样本测试结果时发现异常,包括样本测试报告编号与测试日期不一,遂通报上级,土木署则于去年中向廉政公署投诉。 /p p   对于案件所涉贿款、水泥样本数量及用于大桥哪一部分以及是否影响大桥结构安全,廉政公署均会全面调查。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指,对于此次造假事件高度关注,并会严肃跟进,确保大桥质量符合要求,结构安全不受影响。立法机构议员林卓廷相信此次是有组织、集团式的非法勾当,由于涉及重大公众利益,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应尽快详细交代,他已去信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主席,要求尽快讨论相关议程。 /p p   另据香港《明报》网站5月24日报道,被问到是否需要重建涉事桥墩及会否影响通车日期,香港特区发展局局长马绍祥称要视乎严重程度,若情况不太严重,覆检现时大桥安全结构已经足够,如情况严重会有相应跟进工作,又指大桥基本上已建成,部门会检查结构安全,适时向外公布结果。 /p p   报道称,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2012年中动工,连接主桥及香港口岸人工岛,香港路政署18日曾称香港接线已全线贯通,有信心大桥香港段今年底完成。 /p
  • 日著名研究所曝出论文造假丑闻 诺奖得主公开道歉
    p   日本京都大学官网22日发布公告称,该大学iPS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心(CiRA)研究人员去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存在造假行为,CiRA负责人、诺贝尔奖得主山中伸弥为此召开记者会致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meitu_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2c62c36-fc44-4255-959a-d81fd0f7689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山中伸弥 /strong /p p   京都大学一个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的委员会2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认定,以CiRA特聘助理教授山水康平为第一作者的研究小组,在2017年3月14日发表于美国《干细胞报告》杂志网络版上的一篇论文中,多处捏造和篡改数据,论文中6个主要数据全部造假,而6个补充数据中有5个造假。 /p p   去年7月就有内部人员对上述论文提出疑义,CiRA随即向京都大学报告此事。京都大学科研诚信调查委员会决定于2017年8月24日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时间为2017年9月11日至2018年1月9日。目前,京都大学正在审议惩罚措施,山水康平本人已承认造假行为,并向期刊提出了撤回论文的要求。 /p p   CiRA是日本乃至世界iPS细胞研究的重要机构,这是研究所首次认定其研究人员有论文造假行为。据悉,日本多家媒体在23日的报道中指出,这一论文造假丑闻将损害日本iPS细胞研究这块“金字招牌”的信誉。 /p p   山中伸弥在22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他对此感到非常后悔,深刻反省,并对日本国民和支持其研究的人表示由衷道歉。但这一造假论文与现在正在开展或计划中的iPS细胞有关临床研究和治疗完全无关。他表示不排除会辞去CiRA负责人一职。 /p
  • 日本公司曝大丑闻,这是辐射检测仪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东京电力公司再被曝丑闻。日本媒体近日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在外界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时,用难以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仪器检测核污染水,从而宣传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东电用特殊仪器检测污染水应付视察近日,日本当地媒体东京新闻的一篇报道再次使东电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报道称,东电在外界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时,使用了难以检测出放射性物质的仪器,向视察者展示经过所谓净化处理的核污染水是安全的。 在这些核污染水中,主要含有放射性物质氚和铯。其中氚会放射出贝塔射线,东电向视察者展示的核污染水中,氚浓度实际上达到排放标准的大约15倍,但东电使用的检测仪只能用来检测伽马射线,因此无法测出氚浓度。而放射性物质铯虽然会放射出伽马射线,但由于东电使用的仪器精确度较低,即便超标几十倍,也不会出现反应。据报道,有日本专家指出,东电的这种检测方法在科学上来说毫无意义,根本无法证明核污染水中的氚和铯已经得到了处理。东电方面称,从2020年7月以来,用这种方法向大约1300个团体、累计15000人展示了所谓安全的检测结果。日媒在报道中指出,东电用这种方式来强调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反而增加了外界对东电的不信任感。东电此前就有过多次篡改数据、隐瞒核电站安全问题的黑历史,此次事件曝光后,排海安全性更受质疑。日本民众再次集会 反对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据央视新闻报道,反对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日本民众10月5日再次来到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大楼前集会。他们在现场举起横幅,表达对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反对。截至目前,以日本福岛民众为主组织的反对排海活动,已收集到来自日本国内外超过21万人次的反对排海签名。按照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的计划,将于明年春季前后正式实施核污染水排放,排海作业预计将持续至少30年,核污染水总排放量将超过百万吨。对此,集会参加者表示,他们希望通过集会以及征集签名等活动,表达对排海计划的质疑和反对。舆论各界坚决反对日本政府的排污入海计划,其中一个原因是处置核污染水并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而且其他办法可能更有效,更能减少污染。据了解,此前日本政府曾提出5种方案,其中排入大海成本最低。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全部储存在核电站的储存罐内,对于如何处理这些核污染水,日本政府此前曾提出了5种方案:排入海里、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沿着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在这5种方案中,将核污染水排入海里是成本最低的,预估需要17亿到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到2.03亿元;而最昂贵的办法是将其固态化埋入地底,预估其成本是排放入海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日本政府与东电公司希望推进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方案。此前,东电公司曾表示,经过净化处理,核污染水当中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都可以清除,但是放射性物质“氚”没有办法清除。 鉴于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核事故处理和污染物排放方面曾有隐瞒行为,核污染水入海可能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引发普遍担忧。
  • 安车检测突爆尾气检测造假丑闻——上市之路漫漫无期
    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车检测”)首发申请已于1月22日获得通过。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 1667万股,欲登陆深交所,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公司是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整体方案主要提供商,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机动车检测系统技术开发和销售、机动车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技术开发和销售等。安车检测计划募资2.16亿元用于机动车检测系统产能扩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发审委就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全国多家汽车检测机构涉嫌在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中以高科技方式造假,通过修改分析软件参数等方式人为控制检测结果,其中涉及发行人(即安车检测)及其产品一事提出问询。《中国经营报》报道,核查发现,“安车公司提供的检测设备软件程序存在数据造假、严重作弊情况,能够自动出具虚假数据,安装了假软件程序。” 而相关公开材料显示,并未有安车检测公布调查结果或对此事有进一步说明。  《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长颜梓清曾公开实名举报该公司欺诈上市,主营产品存在违法违规经营问题,遗漏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并且在招股书中有误导性陈述。颜梓清认为,公司没有披露取得与其主营产品名称相一致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资质等相关内容,涉嫌非法制造计量器具产品,应属于主营产品违法违章经营。同时,《华夏时报》报道,被认为是欺诈“铁案”的是安车检测与金铠星的诉讼被刻意隐瞒。此前金铠星诉安车检测“控制系统侵权”,此案一审被驳回,金铠星提起上诉,二审发回重审,目前该案仍处于重审状态。而安车检测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并未公告。  值得关注的是,申报稿显示,2012-2014年,安车检测的检测系统销量年均增长近20%。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19亿元和 2.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55万元、3574万元和3651万元。《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安车检测的销量大幅增长,销售收入的涨幅并不明显,净利润更是止步不前,并没有表现出公司描述的成长性。然而,安车检测依旧募资扩大产能。同时,公司与供货商之间披露的数据也有明显差异。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经济网致电安车检测证券事务部,截至发稿,电话无人接听,邮件未予回复。  央视曝光尾气检测造假 发审委追问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发审委会议对安车检测提出问询。发审委称,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全国多家汽车检测机构涉嫌在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中以高科技方式造假,通过修改分析软件参数等方式人为控制检测结果,其中涉及发行人(即安车检测)及其产品。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上述情况是否属实,发行人销售的汽车检测系统软、硬件产品是否在设计、生产、交付使用、运行和维护、监管等环节符合标准,是否存在后门等漏洞,导致检测结果可能被人为操纵、修改 (2)发行人及其关联方历史上(特别是报告期内)是否曾向汽车检测站等客户提供操纵检测结果的相关培训或服务,或者是否在知情或应当知情的情况下默许相关操纵行为的发生 (3)媒体报道的相关事项是否对发行人在手订单、正常的生产经营及后续业务的开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请保荐代表人就上述问题发表核查意见。  《华夏时报》报道,发审委的追问,缘于2015年9月的央视报道。山东省多家汽车检测机构,在汽车年检(包括安检和环检)中,利用检测设备进行违规操作,并存在人为控制汽车年检报告结果、非法牟利等问题。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完成上述违规操作,主要依赖于检测设备,相关设备的后台软件设有可以控制的“后门”。报道指称,检测设备及后台软件的提供商为两家公司,二者几乎垄断着山东乃至全国汽车检测设备市场,安车检测即是其中一家。  《中国经营报》报道,汽车尾气核查报告称,安车公司供应的“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设备没有相同名称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计量检定合格证》,不符合我国计量法第五条中的双证管理要求,也不符合山东省环保厅于2011年颁发的《山东省机动车环保检验运营技术规范》第6条对检测设备的要求。检测数据不合法。核查发现,“安车公司提供的检测设备软件程序存在数据造假、严重作弊情况,能够自动出具虚假数据,安装了假软件程序。”  《华夏时报》又称,央视报道的时间节点,正好处在安车检测第二次对外发布招股说明书之后。此前的2014年5月,安车检测曾向证监会报送并对外发布招股说明书,但因故未能顺利上会。安车检测在央视报道之后,曾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一条声明,称公司董事会对此非常重视,并成立专责调查小组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不过,相关公开材料显示,并未有安车检测公布调查结果或对此事有进一步说明。有深圳媒体曾试图采访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贺宪宁,但后者予以婉拒。  涉嫌欺诈上市遭实名举报 主营产品违规经营?  《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长颜梓清曾公开实名举报该公司欺诈上市,主营产品存在违法违规经营问题,遗漏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诉讼,并且在招股书中有误导性陈述。  招股书称,环检系统是安车检测主要产品,采用工况法等方法检测机动车行驶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该产品2014年收入8457.4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35.43%。从安车检测披露“环检系统”中的汽油车线检测设备的介绍可以认定其是《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对柴油车线检测设备的介绍可以认定其是《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  《华夏时报》报道,名为《关于山东省环保厅组织对机动车尾气环检设备进行技术核查情况的报告》显示,经对被曝光的安车检测生产的设备进行测试,其产品存在严重问题。核查报告归纳出了23项问题,并依严重程度给予评星,其中最严重的五颗星问题有10项,四颗星问题有4项。核查报告指出,安车检测提供(生产)的设备,未取得技术监督部门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计量检定合格证》,不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的要求,其检测数据不合法。该公司拼凑的“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设备”,在硬件配置达不到国标、行标要求,设备的关键性技术指标存在缺项、不符合标准要求等情况,重复性测试结果严重超差,检测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简易瞬态工况法”。  颜梓清认为,作为向社会车辆岀具检测仲裁数据报告的检测设备制造企业,没有披露取得与其主营产品名称相一致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资质等相关内容,涉嫌非法制造计量器具产品,应属于主营产品违法违章经营。  对于资质问题,安车检测称,环检系统不在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不需要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颜梓清表示,既然安车检测的环检系统用于检测机动车行驶尾气排放状态,它就是属于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是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的“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的类别。而安车检测签定的销售合同中产品名称为“安车机动车工况法排放检测系统”,也印证了“环检系统”即是“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系统”,安车检测有意回避主营产品为“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系统”等误导评审组,规避法律法规,其主营产品“环检系统”存在违法违规经营。  诉讼被刻意隐瞒 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  除了主营产品涉嫌违规经营,安车检测招股书的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经济参考报》报道,举报称,安车检测供应的检测设备涉嫌伪造《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并非法生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且在招股书中进行了误导性说明,或构成欺诈发行。而被认为是欺诈“铁案”的,则是安车检测与金铠星的诉讼被刻意隐瞒。此前金铠星诉安车检测“控制系统侵权”,此案一审被驳回,金铠星提起上诉,二审发回重审,目前该案仍处于重审状态。而安车检测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并未公告。  安车检测招股说明书称,2014年6月18日,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以本公司向大连市机动车污染管理处销售的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系统侵犯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由向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大连市机动车污染管理处及本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连带赔 1040990.00元,目前一审法院已完成一审庭审并宣判,驳回原告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本公司不存在产生较大影响的诉讼或仲裁事项。  事实上,金铠星公司不服本案一审判决,于2015年4月26日,以本案被告大连市机动车污染管理处、安车检测为被上诉人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大连中院”)提起上诉,大连中院于2015年7月2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该上诉案件,并于2015年8月31日作出撤销一审判决,发回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重审的(2015)大民四终字第00035号民事裁定书,该裁定中,二审法院明确陈述“金铠星公司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安车检测有侵权行为”。目前,该上诉案件已于2016年1月12日开庭审理,大连市机动车污染管理处向法院递交了关于技术侵权全部由安车检测承担责任的说明材料。  “金铠星公司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日期是2015年4月26日,安车检测招股说明书的签署日是2015年6月25日。安车检测应当知道金铠星公司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了上诉,其招股说明书对此没有任何披露。”颜梓清表示,金铠星公司诉安车检测,涉及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系统侵权,其结果不仅仅涉及经济赔偿问题,更涉及安车检测不得使用所涉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系统对外提供检测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对其经营产生极大影响,其招股说明书对此没有任何披露,违反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  销量增长净利润止步 募资扩张一倍产能  《证券市场周刊》报道,申报稿显示,业务并没有大踏步发展的安车检测募投项目却要扩张一倍产能,而公司与供货商之间披露的数据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安车检测主要产品包括机动车检测系统和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两大类,前者中的安检系统、环检系统等是公司最主要的毛利来源。由于机动车检测具有强制性,这也是汽车检测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但早在2014年,国家出台新规,新上牌私家车六年内免检,这对公司业务有不利的影响。申报稿显示,2012-2014年,安车检测的检测系统销量年均增长近20%。销量增长明显,收入却难以同比增长,根据申报稿,2012-2014年,安车检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19亿元和2.41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055万元、3574万元和3651万元。销量大幅增长,销售收入的涨幅并不明显,净利润更是止步不前,这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开始下降。  在安车检测的检测系统产品中,环检系统、安检系统和综检系统占据了销量的98%以上。申报稿显示,安车检测的主打产品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环检系统价格2012年为17.15万元/套,2014年微降至16.14万元/套 安检系统由2012年的26.74万元/套微降至2014年的 25.75万元/套。价格变化不大,销量大幅增长,收入却并没有随之上升,安车检测并没有表现出公司描述的成长性。即使如此,公司依旧募资扩大产能。  根据申报稿,安车检测计划募资2.16亿元用于机动车检测系统产能扩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安车检测对募投项目信心满满,公司在申报稿中表示,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1.94亿元,新增净利润3162万元。奇怪的是,在2014年5月和2015年6月两份申报稿中,安车检测对未来收入和净利润的预测完全一致,产品降价和行业新政似乎对安车检测没有任何影响。  对募投项目的盈利能力坚定不移,但对公司的收入真实性,安车检测并没有十足的底气。南华仪器在上市时公布了公司前十大客户,安车检测就出现其中。南华仪器招股书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公司从安车检测获得了172万元和184万元的收入,后者是公司第四大和第七大客户。  在2014年和2015年两次披露的申报稿中,安车检测也公布了主要供应商。在2014年首次披露的申报稿中,安车检测公布的前十大供应商,除了前两大客户在千万元上下外,其余供货商都在百万元水平。申报稿显示,2011年,南华仪器是安车检测第七大供应商,获得的采购金额为206万元,与南华仪器披露的金额相差34万元,幅度近20%。2012年,安车检测从第十大供应商深圳市华成峰实业有限公司获得的采购金额为182万元,南华仪器并没有出现在安车检测的前十大供应商中。在上市获得监管部门通过后,安车检测又爆出了检测造假的新闻,主业就是检测的安车检测竟然发生了检测造假的丑闻,问题缠身的安车检测的上市之路仍然漫漫无期。
  • 年终盘点:生物医学“丑闻”引反思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原子能的利用到转基因的研发,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总免不了遭受各种指控,但迄今为止,“魔盒”也没有放出妖孽来。然而,今年生物医学界频出“丑闻”,不得不让人反思,上帝的手术刀是不是已然撬开了“魔盒”?我们如何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无创DNA漏检:被神化的技术并非万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月13日,一篇《华大癌变》的报道称,湖南省一位曾有过不良孕史的产妇,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华大基因的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结果显示“低风险”。不幸的是,产妇之后诞下的男婴出生便伴随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脑发育不良”“虹膜缺损”等缺陷和疾病,几乎无法正常长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孩子出生之前,该产妇曾多次在做彩超时发现胎儿发育迟缓等异常,但医生在结合无创低危的结果后,都认为风险不大。这期间,产妇还咨询过某医学教授,对方也依据无创低危做出同样的判断。之后,产妇便放弃了再去做穿刺检查,最终导致悲剧降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事后,华大基因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表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一直被明确定位为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筛查技术,适用人群仅限于适合做唐氏筛查的人群。如果检测结果为高风险,或者检测结果虽为低风险但检测后出现产前诊断指征,还需要后续的产前诊断,并且公司在相关无创知情同意书中明确告知了无创基因检测的适用范围和技术局限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了解,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排查的目标是畸变率最高的三对染色体21、18、13,看这些染色体数量是否成对。而上述男婴的基因缺陷是“13号染色体质量异常”导致的,并非华大基因无创DNA检测的范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虽然不在检测范围,但文中指出一大质疑,出现这种情况的首要原因就是部分医疗机构、医生,对无创检测过于“推崇”,到了盲从,甚至不负责任的地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点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面对DNA检测,供检者和受检者都要遵循规范。从事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要自觉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不能过度渲染该技术;老百姓在进行基因检测相关服务时应多向专业人士咨询,了解其适用人群和风险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于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虽然NIPT本身比较成熟,但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首先,胎儿DNA在母体血液中达到含量高峰的时间点无法确定。其次,有些公司为降低成本,仅做较少量的DNA分析,其准确度自然也会降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助理邹瑞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NIPT和传统唐筛检测,都只能作为某些特定的先天性疾病的概率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不能给出精确的结果。穿刺检查是现有的较为成熟的能确诊的检测手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长春长生疫苗案:碰触民生底线引发信任危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通告,发现长春长生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月16日,长春长生对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实施召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月18日,在国家药品专项抽检中,长春长生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批号:201605014-01),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结果不合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已查明长春长生生产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被发现存在编造生产记录和产品检验记录,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已被责令停产,并收回GMP证书(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召回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针对长春长生公司狂犬病疫苗生产违规事件,包括上海、河南、海南、重庆、山东等省市在内的疾控中心明确表示,全面停用或暂停使用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就在公众对长春长生一片谴责的同时,关于其全权负责长春长生人用疫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资子公司长生生物占年营业收入高达37.5%的销售费用(5.83亿元)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与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生生物研发投入只有1.2亿元,只占销售费用的1/5多一点。从财报中可以看到,该公司的研发投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医药行业“重销售轻研发”的多年沉疴也被曝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点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象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去年百白破疫苗事件的影响范围非常之广,但是并未及时公开。如果当时事件及时曝光、企业受到有力制裁,今年的狂犬病疫苗事件就不会出现。不能公开曝光就是一种保护,这种态度容易让企业从小错犯成大错,从小罪犯成大罪。希望政府把公信力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这次的疫苗事件是一个契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顾问、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尹锋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我国缺乏疫苗伤害的补偿方案,只能按普通的侵权行为去处理。现有法律最欠缺的是对潜在风险和间接损失赔偿的相关规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陈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些年药企的营销费用确实畸高,营销人员工资也远远高于科研人员。高质量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研发投入更重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心脏干细胞研究造假:不代表“心肌再生”被颠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15日,哈佛医学院为清理门户,对外宣告,确定其前教授皮耶罗· 安韦萨(Piero Anversa)的31篇论文存在伪造与篡改数据,已通知相关期刊,要求撤回关于心脏干细胞的论文。此举不仅引发学术界“大地震”,国内相同研究也陷入“造假”疑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早在2001年,安韦萨就发表研究文章称,心肌具有再生性。而后,他继续宣称,心脏拥有自己的干细胞,心肌干细胞可以像其他干细胞一样,有可控性,如果引导得当,可以再生出新的心肌细胞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但不久之后,包括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在内的多个全球知名实验室都发表论文称,无法复现安韦萨小组的试验结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中国科学报》记者对中文论文的查实,国内心脏干细胞研究者大多来自医学院,对心脏干细胞临床使用问题最为关心。因此,与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前,已被证实有效干细胞与其他因子如何协同配合、解决如何移植和归巢等临床问题是其主要创新点。而更基础的、曾引发争议的“作用机制”方面,则缺乏实证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不过,有专家认为,也无需过于悲观,不能因为一个人造假,就否定了整个心脏干细胞研究领域。在其他方向上,比如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重编程的成纤维细胞等,也可以产生心肌细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和学术造假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心脏干细胞研究乃至整个干细胞、生命科学领域过于急功近利的现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点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类多能干细胞实验室学术主任钱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利用干细胞技术研究心肌再生这一命题须廓清一个事实,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大门并未关闭。“寻找c-kit干细胞”只是诸多尝试之一,很多科学家正在探索利用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等研究心肌再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薛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心肌研究要十分谨慎,如果不采用严格的标准,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尽管无法证实中国研究者存在造假嫌疑,但中国研究者发表的文章体现出低端重复科研的特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王建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多年研究证实,干细胞作用于心肌,主要通过旁分泌起作用。无论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只要有临床效果就可证明其功效,不能因为对“心肌重生”功能的质疑,进而否定干细胞的功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华大基因数据泄露门:人类遗传资源保护敲响警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24日,科技部首次公布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华大基因因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定被罚。其中,处罚书披露相关细节称,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调查发现,华大基因未经许可,将部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从网上传递出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月28日,华大基因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关于“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华大研究团队严格遵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生命伦理原则规范。在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前,受检者会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其是否同意样本和数据供科学研究。关于数据安全性问题,本次研究全部在境内完成,样本及数据保留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不存在遗传资源数据出境的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该研究已顺利完成,研究成果主要为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题为“无创产前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多种复杂形状的遗传关联、病毒感染模式以及中国人群历史”的科研成果及使用此类数据的分析方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次论文署名的国外作者系学术顾问,并未参与任何接触原始数据的分析工作,仅在科研思路、算法设计方面给予智力贡献,项目原始数据均存放于深圳国家基因库,项目分析工作均在境内由中国科研团队完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华大基因还在公告中表示,旗下子公司在收到科技部罚单后暂停了相关业务,期间因故终止合作的项目共计12个。研究全部在境内完成,样本及数据保留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因此不存在遗传资源数据出境的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点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真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类遗传资源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源,而且富含经济价值。保护人类遗传资源不仅关涉国家利益,也关涉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晓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提倡利用国内公共资源、资金建立的国内人类遗传资源库建立分享激励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我国的科研实力,制定分享准则和机制尤为紧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严厉查处非常有必要。此举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对国人基因和遗传信息安全的重视,相信未来我国对人类遗传信息资源的监管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基因编辑婴儿:潘多拉魔盒不该轻易打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团队突然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已在中国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贺建奎团队采用的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基因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这次基因编辑临床试验是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目前使用基因编辑胚胎建立妊娠发育在美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是被禁止的,或仅仅允许实验室进行研究。因为DNA变化可以传递给后代,并且有可能损害其他的基因。而根据2003年中国政府发布的关于试管婴儿的指导文件,也禁止这种做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并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发表声明,坚决反对任何个人、任何单位在理论不确定、技术不完善、风险不可控、伦理法规明确禁止的情况下开展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和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纷纷发表声明,谴责这种对科学伦理不负责任的行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点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王皓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前基因编辑的技术水平无法保证100%的成功率和特异性,有一定几率在修改目标基因时,“误伤”其他基因,而这种现象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此外,能否实现艾滋免疫的预期效果,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仁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伦理学不可能做到“事前诸葛亮”,更不能凭科幻小说来制定伦理规范。伦理学能够做、应该做的是对创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事先防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汪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直接做人的基因操控是非常危险的,以后她们还要结婚生孩子,这些不确定的可遗传的遗传物质会遗传下去,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因此,这种先例是不能开的。 /p
  • 检测中心主任被查 牵出某知名仪器厂商行贿丑闻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一起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主任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竟牵扯出某知名仪器厂商高达33.5万元的行贿丑闻。近日,一则去年8月公布的起诉书突然引起了仪器信息网编辑的注意。 /p p   彭新凯,原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调研员、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主任,2015年11月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经长沙市纪委立案调查后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16年8月24日,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公布案件起诉书,依法对彭新凯涉嫌贪污罪、受贿罪、虚开发票罪提起公诉。起诉书公开了彭新凯的具体犯罪事实,这其中,就提到了某知名仪器厂商、试剂供应商及高校专家顾问的贿赂行为: /p p    strong 一、贪污罪、虚开发票罪 /strong /p p   (一)2010年的一天,被告人彭新凯欲从长沙市**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以下简称“食检中心”)和湖南省**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套取公款私设账外帐,便听取财务人员范某某、黄某某(均另案处理)的建议,决定以虚列耗材、试剂购货款的名义,让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试剂供应商 /strong /span 长沙**用品有限公司为食检中心和工程中心虚开普通发票的形式来套取公款。之后,彭新凯安排范某某、黄某某与长沙**用品有限公司唐某某联系具体事宜。该公司根据范某某的要求,以虚列耗材、试剂款的名义出具普通发票,待代扣税费之后,将食检中心和工程中心支付的钱款全部打至范某某或黄某某的账户中。经统计,2010年至2014年7月期间,被告人彭新凯通过以虚列耗材、试剂采购款的名义让他人出具普通发票36张,共套取了2314430元公款。 /p p   (二)被告人彭新凯通过上述虚开普通发票的形式套取公款外,还于2010年至2014年期间安排范某某、黄某某在食检中心和工程中心通过虚造工资表的方式,套取了1946083元设立两个中心的账外账。以上两项共计4260513元。 /p p   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被告人彭新凯伙同黄某某、范某某(均另案处理)从账外账中私分公款计666509元,其中彭新凯分得406509元。 /p p   (三)被告人彭新凯安排财务人员虚造6人名义在工程中心领取工资130060元。 /p p    strong 二、受贿罪 /strong /p p   (一)被告人彭新凯利用担任食检中心主任的职务便利,三次共收受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试剂供应商 /strong /span 唐某某人民币5万元,在试剂采购方面为唐某某谋取了利益。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二)被告人彭新凯利用担任食检中心主任的职务便利,收受仪器供应商张某某(另案处理)人民币33万余元,在仪器采购方面为张某某谋取了利益。具体犯罪事实如下: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1、2008年,食检中心计划采购一台液相质谱联用仪,张某某作为某仪器公司的技术经理找到被告人彭新凯,并向其许诺如果能帮忙采购该公司生产的液相质谱联用仪,将给予彭新凯回扣。彭新凯得到张某某的许诺后,向长沙市政府采购中心提供了该仪器公司生产的液相质谱联用仪的技术参数,帮助张某某将一台该公司生产的液相质谱联用仪被长沙市采购中心采购。为感谢彭新凯的帮助,张某某在2009年上半年的一天,在长沙市**技术监督局附近,送给被告人彭新凯人民币13.5万余元。彭新凯将该笔钱用于家庭开支及个人消费。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2011年的时候,食检中心计划采购一台等离子质谱仪。张某某找到被告人彭新凯,并向其许诺如果能帮忙采购某仪器公司生产的等离子质谱仪,将给予彭新凯回扣。彭新凯在得到张某某的许诺后,向长沙市政府采购中心提供了该公司生产的等离子质谱仪的技术参数,帮助张某某将一台该公司生产的等离子质谱仪被长沙市采购中心采购。为感谢彭新凯的帮助,张某某在2012年下半年的一天,在长沙市**技术监督局的地下车库里,送给被告人彭新凯人民币20余万元。彭新凯将该20余万元用于家庭开支及个人消费。 /span /p p   (三)被告人彭新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沈某某、蒋某某谋取利益,收受沈某某、蒋某某人民币12万元。 /p p   2009年4月开始,经被告人彭新凯决定,食检中心聘请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湖南大学化工学院 /strong /span 的沈某某、蒋某某为专家顾问,为食检中心的科研项目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每人每月的顾问费为2925元。沈某某、蒋某某二人自觉受之有愧,认为之所以每月能领取专家顾问费是被告人彭新凯关照的结果。为感谢彭新凯的关照,经与蒋某某商量后,沈某某于2012年6月29日将12万以转账的方式汇入了被告人彭新凯妻子高某某的银行卡上。 /p p   认定以上事实的证据有:1、食检中心与长沙**用品有限公司之间的财务凭证、食检中心采购某仪器公司设备的相关凭证。沈某某电脑内的资料、沈某某的银行流水 2、证人唐某某、张某某、蒋某某、沈某某、高某某的证言。3、被告人彭新凯的供述与辩解(附同步录音录像)。 /p p   法院认为:被告人彭新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吞、窃取公共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二款、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贪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彭新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巨大,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彭新凯让他人为食检中心和工程中心虚开发票,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之一的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虚开发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p section label=" Copyright & copy 2016 playh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style=" width: 20em margin: 2em auto border: 1px solid rgb(197, 197, 197) " id=" shifu_sty_012" section style=" background-image: url(http://1251001145.cdn.myqcloud.com/1251001145/stylenew/vipChinese/sty_bg.png) background-size: 100% auto background-repeat:repeat width: 100% " section style=" line-height: 1.5em padding: 1em padding-bottom: 2em padding-top: 2em " p style=" font-size: 20px font-weight: bold display: inline-block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仪器信息网新闻线索征集热线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联系人:韦编辑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座机:010-51654077-8129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电话/微信:18810576400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邮件:weidy@instrument.com.cn /p p style=" margin-top: 1em " br/ /p /section /section img style=" float: right margin-top: -4.6em width: 6em " src="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70419-1492596475904010734.jpg" / /section
  • “检测门”丑闻发酵 大众或遭罚款上十亿美元
    继今年6月与美国监管机构达成将近150亿美元民事和解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又可能因在官方尾气排放测试中作假而面临上十亿美元罚款,甚至可能遭到刑事指控。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者消息称,美国司法部发现了大众尾气排放造假的刑事犯罪证据,尚未决定是否就具体刑事罪行提起诉讼。检控官与大众的律师进行了初步协商,致力于在今年年底以前达成和解,也可能无法年内和解。  该报提到,知情人士称,和解金额还在商谈,迄今为止重点放在将刑事与民事赔偿合而为一的一个金额上。检控官在考虑是让大众认罪,还是达成所谓"延期起诉协议"(deferred prosecution),即只要大众遵守和解条款此后就撤消起诉。  今年6月末,大众同意以147亿美元的代价与美国政府就尾气排放门达成和解,创下了美国史上汽车业民事和解金额最高记录。根据和解协议,大众将回购或修理47.5万辆安装尾气排放作弊软件的汽车、给予车主补偿、十年内投资20亿美元研发零排放技术。  上述《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称,检控官上周向大众表示,将6月的和解视为大众方面积极的举动。不过,司法部对大众的罚款金额还在磋商,最终罚款可能超过2014年丰田了结美国刑事调查支付的12亿美元。  去年9月,美国环保署表示,大众汽车在其生产的柴油车内安装了一种特殊软件,以识别汽车是否在接受美国政府的尾气排放检测,如果发现接受检测,就会启动汽车的全部排放控制系统,使尾气排放达标,但汽车在日常使用时,则不会启动,从而导致汽车日常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最高可至法定标准的40倍,违反了美国《清洁空气法》。由于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大众汽车可能面临最高180亿美元的罚款,同时需要召回近50万辆汽车。  今年1月,美国司法部向大众汽车公司提起诉讼,此次诉讼涉及美国环保署在9月指控的2.0升柴油发动机车型和11月指控的3.0升柴油发动机车型,车辆出产时间从2009年到2016年,涉及的品牌包括大众、捷达、高尔夫、帕萨特、奥迪A6以及A7 Quattro。  当地时间本周一,大众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收涨1.36%,今年以来跌约5.5%,同期德国DAX指数微跌0.04%。大众美国存托凭证本周一收涨0.16%,今年以来跌约5.8%。
  • 德国再爆“二恶英毒饲料”丑闻
    去年年底,德国部分养鸡场曾经发现了被 致癌物质二恶英 污染的饲料。而进入新年,“二恶英毒饲料”事件仍在持续,德国多个州相继发现了受到二恶英污染的饲料,数千家农场被迫关闭。   二恶英是一种有毒的含氯化合物,它是工业化学过程的产物,毒性非常大,分解速度慢,在人体内不能被降解也不能被排出。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把二恶英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德国的“二恶英毒饲料”事件最早始于去年年底,当时德国北威州的检察人员在一次食品检查行动中,发现鸡蛋中的二恶英含量超标,当时就估计是家畜的饲料受到了污染。北威州随即也关闭了14家养鸡场。   而最近这几天,“二恶英毒饲料”事件再次升级。由于在养鸡场和牲畜农场的饲料中发现二恶英含量超标,下萨克森州政府3号宣布决定暂时关闭该州大约1000家农场,防止这些农场的产品流入市场,继而进入人体食物链。此外,位于下萨克森州南边的北威州在对禽蛋的抽查中也发现了二恶英超标现象,为此北威州宰杀了近8000只喂食过“毒饲料”的母鸡,并开始调查污染源,追查可能被污染的肉类食品的去向。同样位于下萨克森州南边的萨克森-安哈特州也关闭了一些相关企业。   既然二恶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那么受到二恶英污染的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其后果应该说是非常严重的。由于二恶英超标的鸡蛋流入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目前有关部门很难给出具体数据说明到底有多少德国人食用过这些被污染的鸡蛋,因此目前也没有办法鉴定市场上农产品的污染程度。因为在问题出来之前,生产禽蛋及肉类的企业使用这种饲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产品也早就流入了市场。不过,德国有关部门专家表示,食用目前查出含有少量二恶英成分的食品不会导致人立刻生病。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的一位发言人表示,鸡蛋里二恶英含量超标固然不是好事。不过那些食用了受到污染鸡蛋的消费者也没有必要因担忧自己的健康状况而陷入恐慌。因为根据目前检测出的计量,问题鸡蛋的二恶英含量仍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人类能够承受的每日摄取量。   北威州负责消费者保护的部长莱莫尔表示,保证消费者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是当务之急。今后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的措施。很多消费者也要求政府出台更严厉的监管措施。他们表示,有关方面应该让公众了解,究竟是哪些生产商,哪些销售商和哪些产品受到了污染。   据德国媒体4号的报道,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表示,石荷州一家饲料原料供应商是二恶英毒饲料的源头。这家供应商把一种混合脂肪酸用于生产饲料脂肪,但其实这种脂肪酸仅仅适合工业用途,是生产润滑剂的重要原料。这家饲料原料供应商负责人辩解称,他们错误地认为,用棕榈油、大豆油和菜子油加工提炼生物柴油过程中产生的混合脂肪酸可以用来生产动物饲料。   根据统计,这家供应商共向位于下萨克森州、北威州、汉堡和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等州的12家饲料工厂出售了总共近530吨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脂肪。不知情的饲料工厂又把二恶英超标的毒饲料卖给了养殖场。   那么目前,除了德国各相关联邦州的有关部门,德国联邦议会农业委员会也已经表示,将在下周正式介入调查“二恶英毒饲料”事件。
  • 资质存疑,曝光丑闻无回应,安车监测缘何带病上市
    早在今年7月份,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就曾向相关部委实名举报安车检测的检测设备造假、没有生产机动车检测系统软硬件资质等,至今这些举报尚未得到相关部委的回复,对安车检测的影响也不明。主营业务是否具备生产资质仍存异议 “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安车检测”)成立于2006年8月6日,2012年10月24日改为股份公司,控股股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贺宪宁,持股比例为37.50%。公司今年发布的新版招股书介绍,安车检测“是国内机动车检测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商,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和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的供应商,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在产品与系统方案的设计、安装集成、运营维护以及行业监管等各方面的需求。”安车检测的客户包括全国各地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验机构、汽车制造厂、科研机构、维修企业及交通、环保和公安等行业管理部门,主要产品包括机动车检测系统和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两大类,具体产品包括安检系统(检测机动车行驶安全性项目)、环检系统(采用工况法等方法检测机动车行驶尾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综检系统(检测营运车辆的安全、经济、动力性能等)、新车下线检测系统、安检联网监管系统、环检联网监管系统、综检联网监管系统和维修企业联网监管系统等。安车检测自主生产的核心部件主要是各类检测台体、控制系统和联网监管系统的数据采集器,如“1.8M工位控制柜”“制动台电机控制柜”“ACCG环保测功检测系统控制柜”“ACYB二次仪表”“PLC控制柜”“ACPB系列平板式轮重制动检验台”等。 从各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来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环检系统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0.67%、35.43%、32.69%和32.10%,安检系统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1.88%、30.63%、35.62%和40.63%,这两大系统长期占据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0%以上。 因为安车检测主营产品环检系统直接和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相关,相关法律对此有专门规定。因此,安车检测在招股说明书“资质情况”中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对于列入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计量器具的制造、修理要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型式批准和进口计量器具检定,且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属于前置审批事项。“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机动车检测系统和检测行业联网监管系统,其自行生产上述系统中的检测台体部分(包括底盘测功机、汽车制动试验台等)、控制系统、管理系统等,其余设备如尾气分析仪、灯光检测仪及声级计等对外采购。2006年5月1日前检测台体中的底盘测功机、汽车制动试验台被列入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2006年5月1日后新修订的目录中不再收入该等器具,即自2006年5月1日起,该等设备不再需要办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安车检测上市保荐机构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同样认为,安车检测“生产的机动车检测系统及行业联网监管系统相关设备不在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无需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不存在未取得从事业务经营活动所需资质证书的情形。” 虽然安车检测和保荐机构申万宏源都认可主营产品不在国家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内就不必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但《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却发现,安车监测的这个说法还是与国家的相关计量法规相悖。因为环检系统采用工况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5)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第十二条:“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与所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设施、人员和检定仪器设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第二十三条规定:“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或者修理计量器具的,责令停止生产、停止营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凡制造在全国范围内从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经过定型鉴定。定型鉴定合格后,应当履行型式批准手续,颁发证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定型,而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应当进行样机试验。样机试验合格后,发给合格证书。凡未经型式批准或者未取得样机试验合格证书的计量器具,不准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简称:大气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另外,《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颜梓清向记者表示:“安车检测主要产品中机动车检测系统,包括安检系统、环检系统、综检系统等是用于机动车检验机构对社会车辆出具社会公用计量报告的计量检测设备,属于计量法中规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安车检测回避《计量法》和《实施细则》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要求,引用连法规都算不上也不是《计量法》中要求的必须由国务院制定和颁发的计量器具的目录,而是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第145号公告,因此这个说法完全没有说服力。”据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表示,如果被保荐的上市公司表示不用出具相关资质,保荐机构一般都会对上市公司的主管单位做访谈,要求主管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但在安车监测的招股说明书中关于“资质情况”的介绍,并没有对此进行提示。就此,《红周刊》记者还专门致电保荐机构申万宏源,对方以安车检测两位保荐代表人出差以及主要负责人开会拒绝接受采访,并表示“招股说明书已经很明白了。” 诉讼事项风险被淡化 在质疑安车检测业务资质外,安车检测还有一项诉讼事项在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的6月25日未披露,即6月25日签署之招股说明书称,“本公司不存在其他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声誉、业务活动、未来前景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诉讼或仲裁事项。” 据安车检测新版招股书披露,2014年6月18日,金铠星(北京金铠星科技有限公司)以本公司向大连市机动车污染管理处销售的简易工况法尾气检测系统侵犯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由向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大连市机动车污染管理处及本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连带赔偿1040990元。2015年2月20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完成一审庭审并宣判,驳回原告金铠星的全部诉讼请求。2015年4月26日,金铠星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15年8月31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重审。2016年4月10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经重新审理作出判决,驳回原告金铠星的诉讼请求。金铠星于2016年6月2日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该案二审尚未开庭审理。 不过,安车检测保荐机构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前后出具了多份法律意见书,其中签署于5月14日的、“遗漏”诉讼事项发生时的法律意见书认为,“发行人不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以合理预见的、针对其重要资产、权益和业务的、可能对本次发行上市有实质性影响的重大诉讼、仲裁案件或行政处罚事项。”在随后的7月21日,该律师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更改为,“除上述外,发行人及其附属企业均不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以合理预见的针对其重要资产、权益和业务及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本次发行有实质性影响的其它重大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事项。”但保荐机构申万宏源未对该诉讼事项发表意见。 在金铠星诉讼安车检测技术侵权一案所涉及的技术产品,安车检测从2013年至2016年6月销售了1820套,占主营收入的32.18%。 对于这项占主营收入32.18%或存在侵权事项,安车检测则认为,与金铠星的诉讼“败诉而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可能性小于5%,不符合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因此本公司无需对此事项计提预计负债。” 另外据其招股书显示,安车检测也握有多项专利。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安车检测已获授权的专利共有37项,包括非接触式汽车车身角度测量系统、双前轿车辆转向桥侧滑检测装置、一种叉车门架测试系统和用于粘砂滚筒的加热设备等发明专利,以及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多项非专利技术。安车检测称:“本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长期致力于机动车检测核心技术的研发。” 但作为行业人士的颜梓清则对此提出疑义,“安车检测申请的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与主营产品无关,这从其公示的知识产权名称与内容可以看出。”
  • 环保部门恶臭检测靠“闻臭师”:比检测仪器好用
    p   从理论上说,人的眼睛可以通过光的波长和强度分辨出几百万种颜色,耳朵可以通过声音的响度和频率分辨出大约50万种不同的音调。而人的鼻子究竟是怎样分辨不同的气味、又能分辨出多少种,至今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p p   2014年3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曾指出,人类的鼻子至少能区分出1万亿种不同的气味,远远高于多年来科学界公认的1万种。但事实上,无论是1万种还是1万亿种,没有人用得上这么多:为了调制香水,一名专业的闻香师也只需要分辨并记忆400多种气味,熟悉大约3000种气味。如果说这需要一些超乎常人的天赋,作为普通人的你,只要能够分辨5种气味,就有可能成为一名“闻臭师”——检测 a style=" COLOR: #ff000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2.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环境 /span /strong /a 中恶臭气体是否超标的嗅辨员。 /p p    strong 普通的鼻子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是全国最早开始进行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2005-T023-1-1-1.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恶臭 /strong /a 检测的机构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之初就有了“嗅辨员”这一岗位的雏形。现在在职的“嗅辨员”约有40人,高级工程师陈圆圆正是其中之一。 /p p   作为一个近几年才逐渐为人所知的新鲜职业,嗅辨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从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地采集回来的气体样本进行嗅辨,判定这些地点周边的污染状况。从进入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至今,陈圆圆已经做了10年的嗅辨工作。 /p p   和她的同事们一样,嗅辨员并非专职。平日里她主要负责实验室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只有接到嗅辨任务时才到实验室“帮忙”。 /p p   自1994年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嗅辨员就成为了环保系统里一项不可或缺的兼职岗位。后来,国家开始对嗅辨员进行资格考试并颁发上岗证,统一编号管理,这一工作也变得更加严格、规范。由于是兼职,为了保证每次在接到任务时都有充足的人手,“每年新入职的同事,无论哪个岗位的,我们都会推荐他们先去参加嗅辨员的资格考试。”陈圆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p p   与要求闻香师具备比常人更敏锐的嗅觉不同,选拔嗅辨员看中的是一个“普通的鼻子”。换句话说,如果鼻子太灵,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感受,也可能会影响判断。 /p p   据监测中心分析实验室的工程师陈维介绍,嗅辨员的考核标准并不复杂。任何人只要年龄在18~45岁之间,不吸烟、不喝酒、无嗅觉器官疾病,经考试合格后,如无特殊情况,都可以连续3年承担嗅辨员的工作。3年后如想继续,则要重新进行考核。 /p p   嗅辨员的考试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考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恶臭气体的测定方法和国家标准等基本知识。笔试合格后,还要进行嗅觉测试。测试前不能吸烟、饮酒、化妆,不能使用香水,“要从标准臭液中分辨出花香、汗臭味、粪臭味等5种气体的味道。1个出错都不能通过。”陈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p p    strong “闻臭”的学问 /strong /p p   往简单了说,嗅辨员的工作不过是闻闻采回来的气体臭不臭,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挺有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嗅辨员的判定结果直接影响着环保、执法部门对违规排放单位的处理,责任重大,因而嗅辨实验从气体采样到嗅辨检测,各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p p   一般来说,嗅辨员需要判定环境和污染源两类恶臭样品。按照操作规定,对于环境样品,专门的采样人员要根据采样现场的风向和风速,在工厂厂界下风向或有臭气的厂界上选定监测点。每个现场选定4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3个环境样品,每间隔2小时采1次,污染源样品共采集4次。从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中采集,每2小时或4小时采集一次。 /p p   由于采集的样品保质期只有24小时,这些恶臭气体将被直接送往嗅辨实验室。陈维说,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完成一个地点的嗅辨检测再去采集另一个地点。考虑到人的嗅觉疲劳程度,一天顶多安排1-2个污染源的嗅辨,“时间长了鼻子会钝化,老处在一个环境里,就闻不出来了。” /p p   进行嗅辨实验,每次需要6名嗅辨员、1名配气员和1名判定师共同完成。 /p p   首先,配气员要将3只臭袋注满通过活性炭过滤得到的洁净空气,用石蜡密封。进行编号后,用针筒从恶臭样本中抽取部分气体注入其中一只臭袋。抽取的气体量根据稀释浓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配气员一共需配置6组共18个这样的臭袋。 /p p   随后,各组臭袋被送入嗅辨间,由6名嗅辨员分别嗅辨,判断哪个袋子中含有臭气。为了保证准确性,同一组样品需要打乱顺序嗅辨3次。根据鉴别结果,配气员会逐次增加对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再重复嗅辨过程,直到统计数据达到嗅辨员的嗅觉阈值——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判断准确性低于标准规定的目标预期,对于一个样品的嗅辨检测才告结束。判定师会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通过严密的计算公式和统计模型,就能判断出采集到的恶臭样品是否超标。 /p p   据陈圆圆介绍,这与欧美国家检测时通过动态稀释仪稀释,从浓度小的气味开始闻不同,这套“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是根据日本多年的检测经验设计的。她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实验表明,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并没有太大区别。 /p p   除了采样时位置和采样装置的不同,环境样品和污染源样品的嗅辨过程也不尽相同。“环境样品的稀释倍数是以10为单位,第一次10倍、第二次100倍,第三次1000倍 而污染源是以3为倍数,30,100,300倍& amp #823& amp #823”陈圆圆说。在判定污染源样品时,每轮臭气嗅辨完成后,判断错误的嗅辨员就将被“淘汰”,判断正确的则继续闻,直到6人中有5人都闻不出臭气为止。 /p p    strong 臭气很难仪器检测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各类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具备9大类共186项检测能力。虽然恶臭检测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也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里,陈圆圆他们每年至少要测定上百个样品。 /p p   所谓恶臭,指的是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且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这样的气体未必全都有毒有害,但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现在,监测中心每年会对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以及有恶臭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进行监测。 /p p   恶臭闻多了,嗅辨员也渐渐有了经验,闻闻气体样本的味道就大概知道是来自哪里的气味了。“比如垃圾填埋场,就是家里垃圾、水果几天没有倒掉的那种酸味、馊味,木材厂有种木头的焦糊味。”陈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p p   在许多人看来,靠鼻子来检测污染物的排放太原始,也太不靠谱了,但事实上,在现阶段,鼻子的嗅辨结果更能直观的反映出恶臭污染的状况。 /p p   “现在一些企业安装了‘电子鼻’进行在线及预警监测,但总体而言机器还属于试验阶段,在国外也不是很普及。目前只有氨和硫化氢有专门的传感器,通过对 ‘电子鼻’进行‘特种训练’基本可以达到人的嗅觉水平,但现阶段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而且,机器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了,温度湿度都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的。”陈圆圆说,人的鼻子相当于一个广谱的传感器,尽管机器替代嗅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鉴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成本等因素,机器还无法替代鼻子的作用。 /p p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除了恶臭浓度外还有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等8种化合物。这8种物质危害较大,可以通过高科技仪器测定给出污染物浓度,从而有效判断污染程度。 /p p   通常情况下,环保监测中心会在头一年就制定好下一年的环境监测计划,除了固定的嗅辨任务,有时也会根据群众举报临时安排检测。陈圆圆至今对几年前的一次突发任务记忆犹新。那是2006年,一次,有群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投诉北京的一家药厂偷排臭气。接到任务后,陈圆圆和同事们一起前往现场采样,但白天采到的样本丝毫没有问题。在得知工厂常常在夜间偷排后,晚上10点他们再次前去蹲守,终于在夜里1点等到了企业开始偷排气体。监测人员立即采样,连夜运回实验室,夜里3点开始召集嗅辨员对样品进行分析,第二天一早就将这家企业违规偷排的“证据”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p p   不过,近年来,这样的任务已经越来越少了。“监测计划是跟着需求来走的。这两年好像需求没有那么多了。而且区县监测站标准化达标建设,恶臭监测都是必备项目,也分担了一下我们的压力。”陈圆圆说,相比以前,现在有资格做恶臭监测的实验室多了,各区县站的环境监测站也都开始定期对各自辖区内的垃圾处理设施、工厂进行恶臭监测,分到他们这里的嗅辨任务少了许多。而且,随着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感觉超标的频次降低了”。 /p p   在她看来,嗅辨员这个工作并不神秘。因为只影响小范围内的人们,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雾霾上。“PM2.5是眼睛看见的,我们(测恶臭)是闻出来的。”她笑着说。 /p
  • 揭开鼻尖上的秘密 环保“闻臭师”挑战检测仪器
    p   自1994年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嗅辨员就成为了环保系统里一项不可或缺的兼职岗位。据了解,嗅辨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从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地采集回来的气体样本进行嗅辨,判定这些地点周边的污染状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noimg/76aa50ac-ee29-42c7-8a07-7a530e5fbf58.jpg" title=" 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揭开鼻尖上的秘密 环保“闻臭师”挑战检测仪器 /p p   从理论上说,人的眼睛可以通过光的波长和强度分辨出几百万种颜色,耳朵可以通过声音的响度和频率分辨出大约50万种不同的音调。而人的鼻子究竟是怎样分辨不同的气味、又能分辨出多少种,至今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p p   2014年3月,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曾指出,人类的鼻子至少能区分出1万亿种不同的气味,远远高于多年来科学界公认的1万种。但事实上,无论是1万种还是1万亿种,没有人用得上这么多:为了调制香水,一名专业的闻香师也只需要分辨并记忆400多种气味,熟悉大约3000种气味。如果说这需要一些超乎常人的天赋,作为普通人的你,只要能够分辨5种气味,就有可能成为一名“闻臭师”——检测环境中恶臭气体是否超标的嗅辨员。 /p p    strong 普通的鼻子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是全国最早开始进行恶臭检测的机构之一,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之初就有了“嗅辨员”这一岗位的雏形。现在在职的“嗅辨员”约有40人,高级工程师陈圆圆正是其中之一。 /p p   作为一个近几年才逐渐为人所知的新鲜职业,嗅辨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从工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地采集回来的气体样本进行嗅辨,判定这些地点周边的污染状况。从进入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至今,陈圆圆已经做了10年的嗅辨工作。 /p p   和她的同事们一样,嗅辨员并非专职。平日里她主要负责实验室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只有接到嗅辨任务时才到实验室“帮忙”。 /p p   自1994年国家制定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嗅辨员就成为了环保系统里一项不可或缺的兼职岗位。后来,国家开始对嗅辨员进行资格考试并颁发上岗证,统一编号管理,这一工作也变得更加严格、规范。由于是兼职,为了保证每次在接到任务时都有充足的人手,“每年新入职的同事,无论哪个岗位的,我们都会推荐他们先去参加嗅辨员的资格考试。”陈圆圆表示。 /p p   与要求闻香师具备比常人更敏锐的嗅觉不同,选拔嗅辨员看中的是一个“普通的鼻子”。换句话说,如果鼻子太灵,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感受,也可能会影响判断。 /p p   据监测中心分析实验室的工程师陈维介绍,嗅辨员的考核标准并不复杂。任何人只要年龄在18~45岁之间,不吸烟、不喝酒、无嗅觉器官疾病,经考试合格后,如无特殊情况,都可以连续3年承担嗅辨员的工作。3年后如想继续,则要重新进行考核。 /p p   嗅辨员的考试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考生需要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恶臭气体的测定方法和国家标准等基本知识。笔试合格后,还要进行嗅觉测试。测试前不能吸烟、饮酒、化妆,不能使用香水,“要从标准臭液中分辨出花香、汗臭味、粪臭味等5种气体的味道。1个出错都不能通过。”陈维说。 /p p    strong “闻臭”的学问 /strong /p p   往简单了说,嗅辨员的工作不过是闻闻采回来的气体臭不臭,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挺有技术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嗅辨员的判定结果直接影响着环保、执法部门对违规排放单位的处理,责任重大,因而嗅辨实验从气体采样到嗅辨检测,各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p p   一般来说,嗅辨员需要判定环境和污染源两类恶臭样品。按照操作规定,对于环境样品,专门的采样人员要根据采样现场的风向和风速,在工厂厂界下风向或有臭气的厂界上选定监测点。每个现场选定4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3个环境样品,每间隔2小时采1次,污染源样品共采集4次。从臭气进入大气的排气口中采集,每2小时或4小时采集一次。 /p p   由于采集的样品保质期只有24小时,这些恶臭气体将被直接送往嗅辨实验室。陈维说,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完成一个地点的嗅辨检测再去采集另一个地点。考虑到人的嗅觉疲劳程度,一天顶多安排1-2个污染源的嗅辨,“时间长了鼻子会钝化,老处在一个环境里,就闻不出来了。” /p p   进行嗅辨实验,每次需要6名嗅辨员、1名配气员和1名判定师共同完成。 /p p   首先,配气员要将3只臭袋注满通过活性炭过滤得到的洁净空气,用石蜡密封。进行编号后,用针筒从恶臭样本中抽取部分气体注入其中一只臭袋。抽取的气体量根据稀释浓度的不同进行选择。配气员一共需配置6组共18个这样的臭袋。 /p p   随后,各组臭袋被送入嗅辨间,由6名嗅辨员分别嗅辨,判断哪个袋子中含有臭气。为了保证准确性,同一组样品需要打乱顺序嗅辨3次。根据鉴别结果,配气员会逐次增加对臭气浓度的稀释倍数,再重复嗅辨过程,直到统计数据达到嗅辨员的嗅觉阈值——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判断准确性低于标准规定的目标预期,对于一个样品的嗅辨检测才告结束。判定师会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通过严密的计算公式和统计模型,就能判断出采集到的恶臭样品是否超标。 /p p   据陈圆圆介绍,这与欧美国家检测时通过动态稀释仪稀释,从浓度小的气味开始闻不同,这套“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是根据日本多年的检测经验设计的。她解释说,实验表明,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并没有太大区别。 /p p   除了采样时位置和采样装置的不同,环境样品和污染源样品的嗅辨过程也不尽相同。“环境样品的稀释倍数是以10为单位,第一次10倍、第二次100倍,第三次1000倍 而污染源是以3为倍数,30,100,300倍& amp #823& amp #823”陈圆圆说。在判定污染源样品时,每轮臭气嗅辨完成后,判断错误的嗅辨员就将被“淘汰”,判断正确的则继续闻,直到6人中有5人都闻不出臭气为止。 /p p   strong  臭气很难仪器检测 /strong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全市范围内大气、水、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各类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具备9大类共186项检测能力。虽然恶臭检测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也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里,陈圆圆他们每年至少要测定上百个样品。 /p p   所谓恶臭,指的是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且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这样的气体未必全都有毒有害,但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现在,监测中心每年会对全市范围内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以及有恶臭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进行监测。 /p p   恶臭闻多了,嗅辨员也渐渐有了经验,闻闻气体样本的味道就大概知道是来自哪里的气味了。“比如垃圾填埋场,就是家里垃圾、水果几天没有倒掉的那种酸味、馊味,木材厂有种木头的焦糊味。”陈维说。 /p p   在许多人看来,靠鼻子来检测污染物的排放太原始,也太不靠谱了,但事实上,在现阶段,鼻子的嗅辨结果更能直观的反映出恶臭污染的状况。 /p p   “现在一些企业安装了‘电子鼻’进行在线及预警监测,但总体而言机器还属于试验阶段,在国外也不是很普及。目前只有氨和硫化氢有专门的传感器,通过对‘电子鼻’进行‘特种训练’基本可以达到人的嗅觉水平,但现阶段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而且,机器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大了,温度湿度都会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的。”陈圆圆说,人的鼻子相当于一个广谱的传感器,尽管机器替代嗅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鉴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成本等因素,机器还无法替代鼻子的作用。 /p p   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除了恶臭浓度外还有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等8种化合物。这8种物质危害较大,可以通过高科技仪器测定给出污染物浓度,从而有效判断污染程度。 /p p   通常情况下,环保监测中心会在头一年就制定好下一年的环境监测计划,除了固定的嗅辨任务,有时也会根据群众举报临时安排检测。陈圆圆至今对几年前的一次突发任务记忆犹新。那是2006年,一次,有群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投诉北京的一家药厂偷排臭气。接到任务后,陈圆圆和同事们一起前往现场采样,但白天采到的样本丝毫没有问题。在得知工厂常常在夜间偷排后,晚上10点他们再次前去蹲守,终于在夜里1点等到了企业开始偷排气体。监测人员立即采样,连夜运回实验室,夜里3点开始召集嗅辨员对样品进行分析,第二天一早就将这家企业违规偷排的“证据”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p p   不过,近年来,这样的任务已经越来越少了。“监测计划是跟着需求来走的。这两年好像需求没有那么多了。而且区县监测站标准化达标建设,恶臭监测都是必备项目,也分担了一下我们的压力。”陈圆圆说,相比以前,现在有资格做恶臭监测的实验室多了,各区县站的环境监测站也都开始定期对各自辖区内的垃圾处理设施、工厂进行恶臭监测,分到他们这里的嗅辨任务少了许多。而且,随着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感觉超标的频次降低了”。 /p p   在她看来,嗅辨员这个工作并不神秘。因为只影响小范围内的人们,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雾霾上。“PM2.5是眼睛看见的,我们(测恶臭)是闻出来的。”她笑着说。 /p
  • 英国名校联盟23所大学曝学术造假丑闻 联盟含牛津剑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2017329912155660.jpg" style=" HEIGHT: 331px WIDTH: 500px"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83626863-9a01-4663-9890-6b16880a0c94.jpg" width=" 500" height=" 33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资料图片 /p p   英国媒体揭发,由牛津、剑桥、伯明翰等24所名校组成的“罗素大学联盟”中,23所大学在2011年至去年间隐瞒至少300起涉及论文抄袭、捏造及数据有欠准确的情况。 /p p   为求争取研究经费,不少大学教授都要不停向学术期刊投稿。英国媒体称,“罗素大学联盟”当中23所大学在2011年至去年间,隐瞒至少300起涉及论文抄袭、捏造及数据有欠准确的情况,当中逾30篇论文被撤回。 /p p   遭撤回的论文大多曾被认为“突破性医学发现”,其中近年最具争议的是伦敦大学涉嫌行为不当的问题。 /p p   该校伯贝克学院院长拉奇曼的多篇科学论文遭到校方调查,最终有两篇需要撤回,另外6篇经修改后获得刊登。 /p p   拉奇曼的论文问题漏洞百出,其同事曾就当中超过50篇提出疑问,包括未获得许可便擅自在论文加入他人的数字及图像。今年1月,伦敦大学计划再对拉奇曼展开新一轮调查。 /p p   除伦敦大学外,一篇刊于《科学》期刊、讲述使用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突破性”论文,去年12月在伦敦帝国学院调查后,同样需要被撤回。 /p p & nbsp /p p & nbsp /p
  • 家具检测标准各异无权威 环保演变成认证秀
    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带来的是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对健康、绿色关注度的大幅提升。当“环保”逐渐成为众商家自我标榜、招徕生意的“法宝”时,各种质量认证、绿色标签、环保证书也随之而来。家具只要附有此类字样,就成为价格高昂的正当理由,并且再高的价钱也会被一些消费者所接受。   然而,随着证书、环保、认证等关键词频繁出现,消费者不禁心生疑问,环保认证真的可信吗?环保家具是否真的环保?如何才能挑到相对环保的家具?   由于国内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所以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家具是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家具”。同时,国家也没有强制家具认证规定,导致市场上的环保认证相对较为混乱。业内人士呼吁,改变现状应先从标准统一、严格规范的家具环保标准开始。   七成消费者买家具首选环保   环保家具有多火?记者近日走访宝安北路、香蜜湖片区多家家具卖场,“环保”、“健康”、“绿色”、“节能”等词汇如走马灯般闪现在眼前。   每入一家店,销售人员不用几句话即能说到产品的环保性能。“我们的家具,100%纯实木,这是刚到的新货,您闻闻,一点味道都没有!”、“小姐,我们的产品都是通过国家级质量认证,您看这是我们的证书”……当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家具建材产品的环保性时,销售人员也会在这方面投其所好,极力推荐高环保标准的产品。   记者在“好百年”看到几款餐桌,产品说明上的材料一致,但有“环保”、“绿色”标签的身价比没有此类标签的产品高出1/3。销售人员表示,有环保标志或店内有放置相关证书的家具更受消费者青睐。多数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将环保、健康视作第一要素,价格反而退居其次。   记者在卖场做了小范围调查发现,七成受访消费者在选择家具都偏向实木家具,原因多是其具备环保的性质。比如,一套中低档的卧室(双人床架、两个床头柜、四门衣柜)四件套折后价位大概是1.1万元,而同样中档的板式家具四件套价格约在5000元至6000元。在李先生看来,多花几千元,不仅甲醛少一些,家具的使用寿命还能长一些,何乐而不为。   “一方面,80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讲求健康元素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知名品牌家具被爆出产品甲醛含量超标等丑闻,也让消费者对家具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怀疑,选购时慎之又慎。”美庭家居总经理潘国胜向记者总结了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家具环保性的原因。   各种“证书”渐欲迷人眼   虽然环保家具受到众多消费者青睐,但多数人对此类家具却并无专业的辨别技巧。当记者向受访消费者问及他们如何判断所选家具是否具有环保特性时,八成消费者回答通过店内陈设的“环保证书”或“绿色认证”标签进行识别。   “但是个个品牌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环保家具,‘秀’出的认证又各自不一,感觉有些不靠谱。”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标榜产品环保的认证何其多,多得让他们疑窦丛生。   目前市面上各种认证、证书到底有多少?在对3家大型家居卖场的实地调查中,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各类认证有16种之多。   “中国驰名商标”、“信得过产品”等认证显示产品是优质品牌 “绿色推荐产品证书”、“环保家具证书”等则显示产品的环保质量,还有各种标示着“绿色标志”、“绿色环保家具”、“绿色产品”等字样的标牌。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很多所谓“绿色”、“环保”家具的标牌和认证,落款五花八门:全国的,还有地方的 机构协会的,也有某个检测单位的,让人难辨真假。销售人员对这些认证机构虽一知半解,但他们表示,标牌是由公司总部统一送来的,肯定不会有问题。   记者还发现有两家门店的环保证书已过期半年多,但销售人员立刻告诉记者,总公司早已拿到新版认证,只是分店太多,要全部撤换还需要一些时间。   标准不同检测结果各异   “秀”认证,已经成为促进销售的必要形式。据受访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认证有含金量高低之分,有的企业已拥有最高规格的国家级别认证,如质量免检证书、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即“十环认证”)等。   “国内大大小小有数以百计的环保认证机构,其注册资本只需300万元,门槛很低。”随着环保家具市场的逐渐形成,某些企业提供的证书肯定有“不靠谱”嫌疑,如有的认证是企业自制的,也有的是花钱买来的,或由某些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开具的等。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检测中心副主任张慧告诉记者,在家具环保认证方面,国家并没有强制认证规定,而是采取自愿的原则,所以市场上环保认证相对来说较为混乱。   她介绍,当前业内较为认可的环保认证,除了国际通用的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之外,就是“十环认证”以及“CQC质量环保产品”认证。两者均为具备官方性质的正规认证标志,前者由国家环保部和财政部共同倡导和颁发的,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环保产品认证,在政府采购的项目中,可优先采购获得该认证的产品。后者则是国内仅次于“十环认证”的权威质量环保性认证标志。   张慧进一步解释,按不同的标准检测的家具,甲醛合格与否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她举例称,曾经接过消费者的问询,称家里新装的地板气味很大,但地板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写明甲醛含量合格,因此消费者怀疑厂家的检测报告是伪造的。随后经过检测机构的检测后,该地板的甲醛确实符合国家标准,但根据十环标准进行检测,其VOC有害化学物质指标却是超标了。   同时,2005年10月1日,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制性规定必须在家具使用说明书上对材料、涂料中有毒或放射性物质等的控制指标予以说明。因此,家具使用说明书也是消费者可用于判定所购家具是否符合环保要求的重要依据。   “全产业链都达标了,才能实现环保”   ■行业声音   “全产业链都达标了,才能实现环保”   据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介绍,目前国内尚未颁布环保家具认证标准,因此,还没有一种家具是严格意义上的“环保家具”。   如此说来,由于环保宣传的笼统,导致许多消费者在家居环保观念上存在误区,也使一些商家有机会利用环保概念“浑水摸鱼”。   解决家具污染尚存难点   “发展环保家具是正规家具企业的前进方向。但有的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仁豪家具总经理助理张海荣表示,几乎所有家具企业的原材料是外部采购得来,而企业对原材料也只能采取抽样检验,一旦源头没有控制好质量,那么成品出问题的几率就很大了,“要做成环保家具,需要家具产业链从上到下的质量监控。”   潘国胜与张海荣持类似观点,他坦言,目前要做到从“原材料—加工—成品—流通”全产业链质量的有效监控,尚有难度,“哪一天,全产业链都达标了,家具才能实现真正的环保。”   如此说来,是否意味着“环保家具”仅仅是一个炒作的概念而已?   张慧表示,家具当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板材当中所含的甲醛含量。以甲醛为例,根据国家标准GB18580—2001,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要求为:E1级≤1.5mg/L,E2级≤5.0mg/L,E1级板可直接在室内使用,E2级板经饰面后可在室内使用。E级认证标准数值越大,甲醛含量越高,E0才能达得上环保标注。   但即便是E0级别的板材制作,也不是100%不含甲醛。E0只是说明板材当中的游离甲醛含量达标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为了令板材更加结实耐用,通常还会加一些防潮剂和黏合剂,如此一来,整体家具不含甲醛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呼吁出台权威环保标准   “甲醛含量可以是零,但有没有其他的有害物质出现?”张海荣表示,如果说环保家具就等同于纯环保、零污染,这样的想法并不现实,“无论板材、布料、皮料还是黏合剂等,都不可能存在纯环保这一概念。”   因此,张海荣说,有的卖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环保心理,称其销售的家具“零甲醛”,是环保家具,目前来说,品牌家具也不能做到零甲醛,只是甲醛含量符合相关标准。   在益卡斯青少年儿童床垫的钟华看来,所谓的“环保家具”涵盖了三层含义:一是家具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 二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会损坏身体健康,产品废弃后也不会污染环境 三是部件易拆装分解,便于回收、处理、再利用。如果可以达到上述的要求,就可以算得上环保家具。   “既然为数不少的商家都选择了用环保家具作为促销卖点,就证明了发展环保家具是大势所趋。”钟华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环保家具的标准规范,让商家有规则可依,得到可持续发展。   家具行业环保认证混乱,让消费者购买时无从选择。   ■消费提醒   要求卖方在销售单上写清产品信息   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发布的家具类产品消费指南,细数了行业“六宗罪”,“环保概念被滥用”就是其中之一。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市消委会收到的关于家具类的消费投诉数量有120多宗,而其中家具质量相关投诉最多。   消费者如何才能买到相对环保安全的家具?   对此,市消委会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家具之前,一定要上国家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的网站了解家具方面的相关规定。此外,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寻找已经消费过同类产品的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也十分重要,销售人员提供的信息也可以选择性的作为购买家具的参考之一。   在购买时,消费者要仔细了解家具的产地、材质等信息,要多提问,并且让商家提供能够证明自己所介绍家具信息的凭证。同时,可以让销售人员在销售单上写上其所描述的产品基本情况,销售单上有签字、有盖章,日后出现纠纷时就可作为重要证据。   市消委会提醒,如果消费者购买家具后出现质量或其他问题,首先可跟商家取得联系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或应属于商家应当履行的义务,商家不履行,可以向市消委会反映寻求其帮助协商调解。如果消费者发现商家对其有欺诈行为,也可以向法院提出起诉。   目前,有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相信越贵的家具,环保特性越佳 二是相信购买样品家具比买新家具更环保。   对此,业内人士解释,影响装修材料和家具价格的有两个主要基本因素:一是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材料价格越贵 二是使用年限越长的产品价格也越高。但这二者同装修材料或家具是否环保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家具中的甲醛含量,而其挥发的理论年限为10至15年,因此,样品家具在卖场摆上一两年不可能将有害物质挥发干净。
  • 日在华造纸企业被曝篡改环境监测数据
    最近,一家日本造纸企业颇受国人关注,这就是日本造纸行业的巨头王子制纸。该企业拥有百年历史,业务规模居世界前列。王子制纸在20多年前开始海外事业转移,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爆出环保丑闻,并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遭质疑。   记者:日本王子制纸是日本造纸行业的巨头之一,其包括子公司在内的总营业额居日本纸浆产业的首位,在世界上也拥有着第三位的规模。自创业以来,王子制纸始终在业内保持着领先地位,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综合造纸集团,形成了报纸用纸、出版印刷用纸、白板纸、包装用纸、信息用纸、特殊用纸、瓦楞纸板、瓦楞纸箱、生活用纸等主业突出的事业结构。   王子制纸的前身是1873年,涩泽荣一在东京王子村所创立的“第一代”王子制纸,其公司名称便是由地名而来。在1949年,随着日本打破经济垄断的相关政策出台。第一代王子制纸,被分割成了三个公司。其中一个名为“苫小牧制纸”,这个公司在之后不断通过企业合并扩大规模,并历经数次更名,最后又改回了“王子制纸”的名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王子制纸公司。   主持人:那么,王子制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海外事业转移的呢?他的海外分支都遍布在哪些国家?   记者:1985年,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王子制纸也追随其他制造业一起开始向海外转移。1988年,王子制纸在加拿大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并在当地建设了一家生产报纸用纸的工厂,并于1991年开始向日本出口。但目前,这家子公司已经不在王子制纸的旗下了。在上世纪90年代,王子制纸的业务还拓展至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2002年,王子制纸在苏州收购了一家生产纸巾的企业,在中国拥有了第一间工厂。2003年,王子制纸开始了在南通市建设大型造纸工厂的计划,并于2010年开始建成投产。   日本造纸企业的海外转移,与日本出口制造业企业近年来大规模进驻海外市场的理由差不多。在木材、原油、煤炭等资源上,日本主要依赖进口,但随着日元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高人力成本等诸多因素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失去了价格优势,它们把生产基地纷纷转移至海外。另一方面,日本造纸业本来就属于内需型产业,但日本的纸业市场已经饱和,其市场需求不升反降,这也就使得王子制纸这样的企业不得不在海外市场来“另谋生路”。   主持人:我们还了解到,王子制纸曾爆出环保丑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日本造纸企业的环保对策曾经存在着较大的漏洞。1970年的田子浦港淤泥公害问题就被认为是造纸工厂的排水所致,此后日本的造纸行业开始就环境改善措施进行了整顿。但近年来,包含王子制纸在内的部分造纸企业的环保丑闻又被爆了出来,造纸企业在环保对策上的做法再次引发了质疑。   据了解,王子制纸集团旗下一间位于千叶县的工厂被查出在环境监测数据上作假。从2002年到2004年,该工厂总计对化学耗氧量、磷含量、氮含量等全部项目的大约6300处分析数据进行了篡改,并将报告提交至当地政府部门。其中,该工厂在化学耗氧量、浮游物含量、排水量上均已超标,但实际情况却被隐瞒。   2004年到2007年间,王子制纸集团下的9家工厂排放的煤烟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超标,相关数据也曾经被篡改。2008年,包含王子制纸在内的多家造纸企业,在其产品的原料中所使用的非旧纸类资源的比率并未达标。按照相关要求,从环保角度出发,日本的纸类制品的原料当中是要含有一定比率的废旧纸类资源的,以加大对纸类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随着当地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上升,日本部分造纸企业弄虚作假的做法也引起了消费者的批判。
  • 中国版尾气门:从检测者到生产检测设备者的全链条造假
    尾气检测造假溯源:安车检测、南华仪器山东遭查 中国版“尾气门”  编者按/ 从检测者到生产检测设备者的全链条式造假,令汽车尾气检测这一重要环保举措形同虚设,令公众惊诧。但相比于德国大众尾气排放造假,这件牵涉更广阔的丑闻,在被曝光6个月后,仍未有全面查处和深度纠正,一方面因相关部门不作为,深层则在于源头监管缺失、部门间利益掣肘̷̷  一线调查  尾气检测造假溯源:安车检测、南华仪器山东遭查  触痛中国的雾霾时聚时散,控霾手段持续升级,但在公众敏感的汽车尾气领域,一场从检测机构到检测设备生产企业造假的现象,在被媒体曝光6个月后,至今仍未见最终处理结果。这让新近实施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面临尴尬。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得的山东省环保厅调查报告显示,多家尾气检测公司涉嫌提供造假数据。在央视2015年9月曝光山东等四省在内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造假黑幕后,各省至今没有任何问责。  山东作为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第二大省,在曝光尾气检测造假后,相关部门的态度,一度被业界指责为“凸显尾气检测背后利益博弈”——相比山东省环保厅调查的积极态度,济南市环保局则匆匆回应“设备合格”,在有关部门被举报“行政不作为”后,环保部在山东推行的尾气大数据检测试点企业却遭到有关部门调查。  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问题突出,已经出现了系统性、全产业链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数据造假利益链条。机动车尾气检测成了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重灾区”。  本报调查发现,在数据造假背后,更存在跨部门沉珂及“红顶产业”链条,这导致绝大多数检测设备在生产环节中即“裸奔”,缺乏源头上的监管。  2015年,德国大众汽车在美国的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被曝光,并随即成为震惊世界的丑闻,而我国这种“全链条式”尾气造假,被业界认为比前者更具广泛性和严重性。也因此,专家建议应对具有主观故意的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及相关设备生产的“留后门”行为进行严罚。  曾在媒体曝光三天后即表示“没有发现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济南环保局副局长秦立华,在2016年2月19日接受本报采访时则称,目前省环保厅仍在组织调查过程中。  全链条造假  2015年9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包括山东等四省在内的机动车尾气检测数据造假黑幕:黄牛收钱让尾气超标严重的车辆顺利通过检测 生产厂家指导检测机构造假 设备生产时即存在可以更改数据的“后门”̷̷这一新闻旋即引爆舆论,不少评论认为,公众积极配合以车辆限行控霾,但车辆尾气检测却如此造假,令限行政策打折,更有舆论对尾气检测之外的相关检测真实性产生质疑。  记者发现,在上述丑闻被曝光的6个月中,除了山东省环保厅积极调查外,其他各省至今没有下文。  根据报道,山东华兴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济南正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济南君冠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因通过短时拔取集气管、替换车辆检测数据等违法手段,为多辆机动车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分别被当地环保部门罚款5万元。  同年9月18日,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向省内各市环保局发出《关于开展全省机动车环保检测线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重点检查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等环检线各个环节,凡存在参数修改、模拟软件等功能,可用于检测数据造假的或设置造假装置的,必须停检查处,限期整改 凡具有造假隐患的设备,要予以曝光,依法取消环检资格,并不再对相应设备进行联网验收。  该通知还明确要求,“将此次曝光的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生产的检测设备作为重点,实行逐台检查。”  截至目前,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的调查结果仍未公布。《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有关渠道独家获得汽车尾气核查报告。  报告称,安车公司供应的“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设备没有相同名称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计量检定合格证》,不符合我国计量法第五条中的双证管理要求,也不符合山东省环保厅于2011年颁发的《山东省机动车环保检验运营技术规范》第6条对检测设备的要求。检测数据不合法。  核查发现,“安车公司提供的检测设备软件程序存在数据造假、严重作弊情况,能够自动出具虚假数据,安装了假软件程序。”  “检测系统软件设计混乱,版本较多,检测过程中缺少过程数据监控功能,控制软件设计存在后门文件,可实现修改、取消监控功能,跳过自检项目等功能,存在严重的数据篡改和作弊问题。”另外,地方环保局监控平台缺少过程数据监控的有效手段,无法掌握区域污染物排放真实情况,不能对检测作弊进行有效防控。  对南华公司的技术核查报告称,“南华公司提供的检测设备软件程序自动出虚假的数据,安装了假软件程序。”  在《焦点访谈》曝光尾气造假的第三天,即9月14日,长期负责机动车排放检测机构建设及检测设备验收工作的济南市环保局副局长秦立华等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经过核查,这3家企业的仪器设备符合发证期间的标准要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不合格的仪器设备。”  秦立华在2016年2月19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检测机构和设备造假提供虚假数据等,山东省环保厅正在组织调查。“至于焦点访谈报道后,关于设备合格问题,主要依据检测设备是否获得制造器具许可证,许可证是必须的。”  2015年,德国大众汽车在美国的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被曝光,并随即成为震惊世界的丑闻,而我国这种“全链条式”尾气造假,被业界认为比前者更具广泛性和严重性。也因此,专家建议应对具有主观故意的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及相关设备生产的“留后门”行为进行严罚。  试点企业遭查  目前, 在世界科研领域形成共识的是,汽车尾气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来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超过80%,这也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灰霾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控霾对于城市和人口集中地区而言,以控制尾气排放为目标的车辆限行措施被普遍推行,并获得公众积极配合。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有关部门就已开始重视尾气检测造假问题。2011年,环保部曾发布《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称,“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暴露出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设备可靠性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国家“机动车排放简易工况检测装备国产化项目”总负责人、北京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南华公司、安车公司销售的此类设备约占全国市场总量的80%以上,非法收入超过10亿元,每年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涉及的非法收费约80亿元。”  颜梓清说,除南华公司和安车公司外,其他此类设备供应商在国内供应的“简易瞬态工况”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全国约有95%的检测机构使用了“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等冒充简易工况法”在向社会车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山东省环保厅曾对检测设备做过一次摸底调查显示,2014年山东省对183家检测机构647条检测线的设备自查发现,除北京和佛山两家公司外,其他厂商的检测设备均为拼凑而成,约占95%。  山东省开始着手解决尾气造假。为此,2015年年底国家环保部将机动车污染综合性防控试点项目——云检测——放在济南。公开信息显示,云检测可以做到对尾气检测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可杜绝检测作假,保证检测数据准确。  然而,《焦点访谈》曝光的尾气丑闻却迟迟没有结果。来自有关内部材料显示,致力于尾气治理的专业人士于2015年年底向山东省纪委、环保厅和质量技术监督局递交了举报有关部门和有关个人“行政不作为”材料。  结果,环保部在山东的试点企业却遭到调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12月31日出具的通知书显示,驾道山东检测运营服务公司因涉嫌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不符合资质要求等,应接受调查。  驾道山东检测运营服务公司有关人士则表示,该公司是国务院、环保部等授权并获得各项资质的试点企业。  据报道,在2015年环保部第一阶段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9个城市的污染源解析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首要污染物的主要贡献者。四川大学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陈耀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机动车尾气中含有多环芳烃等16种高致癌物质,可进入人的血液,且我国人口的高度集中分布导致机动车的集中分布,机动车尾气已对城市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机动车这种流动性污染源仅靠区域性防治,监管难度大,不少车辆到没有开展尾气检测的地方取得环保合格标志,成为监管者面临的难题。  也因此,限行措施之外,更严格的、从源头上进行的车辆尾气排放监测、检测,被学者认为应当成为控霾的深度措施,且近年来,各级政府实施了多项治理措施,如建立在用车尾气监测、环保标志核发等管理制度,逐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各地加速淘汰老旧车和黄标车。  “源头裸奔”困境  山东省环保厅技术核查专家审核组组长姚圣卓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则表示,根据我国《计量法》要求“向社会出具公众数据的计量器具必须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尾气检测设备都没有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而负责该项工作的则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本报记者查阅发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没有将“国标(GB18285-2005)”附录B《汽油车简易稳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和附录D《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排放检测系统》纳入到我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中 也就是说,现在90%以上尾气检测机构购买的《简易工况法设备》根本就没有取得《制造器具许可证》,生产源头就没有监管。  “导致机动车尾气检测全行业普遍造假现象,公正计量和检测数据质量监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颜梓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业界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极易促生“红帽子产业”链条。调查显示,各省质监局唯一委托的计量检定机构是各省的“计量科学研究院”,其技术考核内容所依据的,是被指责完全脱离国家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甚至将污染物排放质量“毫克/秒”(mg/s)流量测试改为稀释氧浓度测试,对“变载荷加载滑行、响应时间、加载误差、一致性、压力、温度、流量重复性”等关键性指标完全不予测试。  有关举报认为,山东省环保厅发现的检测造假的情形,并不是检测机构所能做到的,而是检测设备制造商供应了假冒伪劣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简易瞬态工况”的检测设备。  原因则在于,真正的“简易瞬态工况检测方法”,其最重要的技术功能即可以通过软件程序,实现对各项检测指标在标准化条件下的过程控制,而针对各种人为造假或操作不当造成检测数据异样时,则可以进行报警和采取禁止检测措施。  这就导致检测机构使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等冒充“简易瞬态工况法”以求获得设备合格《计量检定证书》,而国家并没有颁发“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相应的技术标准,且计量检定和检验机构资质认定(CMA)时,相关机构没有对软件控制系统进行审查。  资料显示,有关人士向山东以及国家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举报了南华公司、安车公司、其他公司和山东省95%的排放检测机构涉嫌使用“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等冒充简易瞬态工况法”骗取《机动车排放尾气检测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CMA)》,并向社会车辆出具“简易瞬态工况法”的虚假检测报告。  业内人士认为,要治理尾气污染,尾气检测必须重构秩序和标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只能是权宜之计。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要求,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维护、运营的机构,如果有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出具虚假监测报告的,该机构和涉及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并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