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华北制药

仪器信息网华北制药专题为您整合华北制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华北制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华北制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华北制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华北制药话题讨论。

华北制药相关的资讯

  • 将共建实验室 中科院与华北制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p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华北制药爱诺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国际首例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912生物杀菌剂获颁农业农村部正式登记为契机,为推动研究所与华北制药集团的全面合作,加快9912新型生物杀菌剂做大做强,应华北制药集团邀请,5月7日,沈阳生态所副所长方运霆等对华药集团进行深入调研并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p p   方运霆一行先后参观了华药集团中央研究院(原新药中心)、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头孢菌素类药物智能包装线和立体仓库、华北制药爱诺有限公司千吨级阿维菌素发酵车间。 /p p   在座谈会上,华北制药集团副总经理高任龙对长期与沈阳生态所这样的“国家队”合作表示荣幸。 /p p   随后,方运霆对研究所发展历程、重要成绩、人才队伍及研究布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推介沈阳生态所在生物资源、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以及环境修复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已转化和待转化成果,并表示研究所注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地方发展,希望双方能够持续加强交流,不断深化合作。 /p p   华北制药爱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耀华总结发言,他表示,企业将拓宽和深化与沈阳生态所的合作,加大对9912新型生物杀菌剂应用的研发投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拓展防治作物真菌病害范围,全力推广,早日做大做强。 /p p   会后,举行了科技合作签约仪式,方运霆与孙耀华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协议涵盖了共同建立生物农药联合实验室、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定期举行交流会议,共享研发数据,共同参与新产品宣传推广等诸多方面。在国家农业生产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施用的战略背景下,此次调研与合作协议的签署,将极大推动沈阳生态所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有利于快速提升研究所在国内生物农药领域的影响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e57258cb-ecd5-47bb-96f9-834fef9d3b9a.jpg" title=" 00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方运霆一行调研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745e4a53-2ba8-4f38-a07d-454873457e3d.jpg" title=" 002.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座谈会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94bf8e6f-3cd2-449b-b5d7-5afb5edf79f6.jpg" title=" 003.jp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合作签约现场 /strong /p
  • “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华北制药
    日前,国家科技部公布了56家第二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名单,华药集团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在抗体药物领域同时获批的还有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制药的核心组成部分,以靶向性好、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凭借快速的市场增长率已成为当今国际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主流。我国在此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攻克以抗体药物为重点的重大疾病防治和新药创制的关键技术,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建设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起国际水平的抗体药物开发基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药物及其生产工艺,实现我国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改变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低水平重复的局面。   华北制药集团自1985年以来相继开发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吉姆欣、吉赛欣、济脉欣等产品,并建成符合国际GMP标准的现代化模块式生物制药产业化基地金坦公司。近年又开发多个生物技术药物,其中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人源抗体,作为国家一类新药已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文 重组人血白蛋白也已进入临床申报并开始建设产业化基地。目前,华药已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体系,并拥有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完整的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控制及检测平台,为国内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通道。
  •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7月起实施
    “目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制药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环保问题无法回避,须引起业内重视。”日前,中国化学制药协会副会长潘广成说。   排污不达标,环保屡撞红线——排污问题一直是制药行业的一块心病。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全面强制实施,如今医药行业“环保综合名录”在加紧制定中,如何在新形势下重视并做好环保工作,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治理——赶不上污染的脚步   在生产出治病救人的药物之时,制药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产生,排污与制药业的发展始终如影随形。也正因为这一点,我国制药行业的“三废”治理工作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制药行业的污染,尤其是化学原料药生产的污染较重。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三废’治理工作。”潘广成举例说,在当时,将氨苯磺胺生产排放的含酸6%~8%的废水,以氨中和回收硫酸铵做化肥是一种通行的做法。到上世纪70年代,制药业“三废”治理工作有了加强,东北制药总厂和有关单位合作,先后开发出厌氧消化法处理废水技术、焚烧处理废渣液技术和深井曝气处理硝基废水技术,并在全国合成药厂推广应用。1979年上海第三制药厂和上海医药设计院开发了生物流化床处理抗生素废水技术,上海第二制药厂和上海医药设计院开发活性污泥法处理磺胺混合废水。1982年华北制药厂和北京市环保研究所等联合开发上流式厌氧反应器处理丙酮丁醇废醪技术。上海医药设计院和有关药厂协作,用生物膜流化床处理抗生素废水及厌氧——好氧流程生物处理抗生素或谷氨酸钠废水,用蒸发——焚烧流程处理避孕药高浓度有机废水。这些“三废”治理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并不断改进,大大减少了化学制药对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一些原料药生产大户更是加大了环保投入力度,华药集团、新华制药、东北制药总厂、哈药集团、鲁抗医药等从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入手,在资金、人力、技术上进行大手笔投入,不少企业大力开展ISO14001认证及EHS(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系列)认证,并促使一批环保先进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如鲁抗医药集团率先引进美国的CASS技术处理废水,如今已在多家药厂得到推广 东北制药总厂应用活性炭纤维膜回收含甲苯/甲醇废水和渗透汽化装备回收低浓度异丙醇等有机溶媒 华北制药集团应用荷兰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技术和意大利多效蒸馏技术处理高盐废水 江苏福昌科技公司的免燃料型焚炉技术处理高热值高盐废液等。这些引进、消化吸收、再提高的环保技术,开拓了环保领域视野,推动制药行业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   然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治理似乎赶不上排污的步伐,环保事件频出给行业一次次敲响警钟。“由于药物生产具有品种多、结构差异大、使用原料种类多、耗量大的特点,凸显出来的‘制药救人,排污害人’现象对整个行业发展带来潜在的制约影响。”潘广成说,当前,制药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污染总量的统计和治理存在一定欠缺。如间歇生产排污的不均衡性,造成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测定值偏差大 现实的排污量只是反映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瞬时值,对废气、废渣被大气及水淋后返回水环境的污染量未计入,对其造成的影响还重视不够 增产后对污染的治理赶不上污染产生量 如何科学合理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环境治理装置等问题均应引起关注。制药行业的环保形势仍十分严峻。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再有两个多月就要全面实施了,但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完成技术改造,废水难以达标排放。”一位业内人士焦急地说。   国家环保部一位官员表示,制药行业已被列入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因此,对制药行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屡触环保红线危及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今年2月,环保部发布首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在工业污染源主要水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前的7个行业排放量合计占工业废水厂区排放口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1.1%,医药制造业赫然上榜。   有人这样形容我国制药行业治污工作的严峻性:“这边葫芦还没按下去,那边瓢就起来了!”那么,污染治理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国家下了不少力气,企业做了不少努力,污染痼疾却不能根除呢?   一位业内专家说,制药工业属于精细化工,其特点是原料药生产品种多,生产工序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一般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十余步反应,使用原材料数种或十余种,有的甚至多达30~40种,原料总耗有的达10公斤/公斤产品以上,高的超过200公斤/公斤产品,从而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邢书彬解释说,以废水为例,制药工业废水通常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含盐量高和NH3-N浓度高、色度深且具有一定生物抑制性等特征,相对于其他有机废水来说,处理难度更大。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制药总厂高级工程师甘丽华也说:“制药行业解决一个污染问题,其工作量相当于其他行业,如纺织业、造纸业的5~8倍。”   某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制药企业环保工作并不难做。“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外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应用经验,只要舍得花钱,国内企业直接拿来用就是了。企业缺的一是钱,二是决心”。   但华北制药环保研究所王勇军却不这么认为。他表示:“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就已经把污染较大的原料药生产转移到了中国和印度,其本国治理污染压力并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基础市政设施比较完善,制药污水一般经预处理到一定程度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难度及标准要求都相应较低。对于近几年发展的新品种及有特色的、专业化的品种来说,从国外难以找到相对成熟的应用技术。”他说,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国内环保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国内并不缺乏前沿的技术,缺的是能够工业化大规模应用且成本较低、经济有效的技术。   甘丽华则对风起潮涌的药厂搬迁表示出了担忧:“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药厂搬迁是好事,也不是好事。从好的方面来说,企业在搬迁远离城市的过程中,大多会考虑到环保问题,从项目设计到施工都会把环保工作做到前面。但另一方面,药厂离人群远了,离庄稼地却近了,如果政府部门监管能力不能及时跟上,必然会带来二次污染隐患。”   出路——协同作战治污染   “环境和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制药行业是国家确定的环境重点治理行业之一,《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过渡期行将结束,企业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认真对待。”潘广成强调,制药行业的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需要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服务机构在各自的角色定位中付出努力,更需要各方合作,协同作战,以减少或根除制药污染。   近年来,国内“两高一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受到限制。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表示,虽然跟资源型产业相比,药品出口限制还不太明显,但这一趋势应引起业内注意。药企应努力提升技术层次,加大工艺创新力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比如,在咖啡因、扑热息痛等产品的生产中,落后的铁粉还原工艺已被加氢还原工艺取代,以减少排放。“企业必须明白,对于高污染的产品,国家的政策导向是能治则治,不能治则限,因此,治理工作很重要。”   沈贤姬说,目前,药企进驻工业园区,借助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制药废水应成为一种趋势。即将全面实施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王勇军说,新标准鼓励新建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以便制药废水进入园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接纳标准比直接排放标准要宽松一些,且各种污水之间具有一定互补性,混合处理使技术难度下降,也可大大降低企业的压力,从社会整体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环保服务,技术先行。为有效控制制药工业污染,环境保护部早在2002年就依托河北省环科院、华北制药集团环保研究所等单位组建了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承担的《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课题,目前已进入审查阶段。同时,他们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正在开展国家水体污染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制药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其与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就抗生素菌渣规范化处置、利用技术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工作也即将开展。   事实上,政府各相关部门建立起协作机制对制药业开展环保工作至关重要。甘丽华认为,政府应从宏观层面思考怎样进行有效管理。如今,制药行业“环保综合名录”已基本确定,但鼓励类产品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却不见动静,难免影响企业开展环保工作的积极性。期待各管理部门建立一种宏观协调机制,科学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企业行为,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   “环保新标准的实施是关系到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要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进行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发展低排放、低消耗的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把实施新标准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潘广成强调。
  • 生物制药企业排放标准提高 新增3项监测指标
    与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原料药企业相比,《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生物制药企业造成的压力还不算大。但是,压力不大不等于没有问题。生物产业是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药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兴的生物制药企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兼顾好环境问题,实现“完美起跑”,是企业和相关部门都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2009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在此之前,已经有众多国内外企业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医药业内专家也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总而言之,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钱景广阔”的产业。   韩国《朝鲜日报》在2010年10月5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让人生畏,在过去的3年里,年均增长27%。   在政策扶持下,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可以说是如沐春风。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发布,其中要求,“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金融危机让多个行业陷入困境,但中国制药行业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以其高科技含量、高利润、低成本等优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因如此,这个行业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生物制药工业也已经成为上海等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深圳、长春、浙江台州、北京大兴、石家庄、成都等地都已经建成或者酝酿建设生物产业基地。   《标准》的实施让很多传统制药企业面临大考,生物制药企业的状况如何呢?一些企业给出了相对乐观的答案。“环保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生物制药类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天坛生物制药宣传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制药企业本身的设备、技术等准入门槛就高,产生的污染也小。“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00毫克/升以内,甚至有时能达到20毫克/升左右,这比要求生物制药企业从2010年开始执行的新标准都要低。”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与公认的污染大户——原料药企业相比,生物制药企业的达标排放压力要小得多。但是,压力小不等于没有问题。如果不能在起跑阶段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很可能形成更大的问题。   ■生物制药企业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专家介绍,制药行业共有的特点就是原材料投入量大、产出比小,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物质最终以废弃物形式排放,因此污染问题突出。所以,在“十一五”期间,制药行业包括生物制药企业都是重点环境监管对象。   生物制药作为新兴的产业,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生物工程制药企业本身具有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特点,一些生物医药配套服务体系(如安全评价体系、药品检测体系等)建设不完全,导致药品、生物菌种管理混乱,若形成新的环境污染、生物失控,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生物制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生物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助剂等许多有毒化学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以水、气、固体废物等方式排放到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或潜在累积性的影响。同时,生物工程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活菌体、病毒以及转基因等带来的环境安全性问题至今尚不为人所详知。相关部门在制订《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过程中进行调研时发现,生物制药企业的相关管理更注重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缺乏环境污染的相关标准。   与其他企业不同,生物制药实验室中出来的细胞物质不是自然产生的,是人类合成的活性物质。因此,这些物质出实验室前必须灭活,这需要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和检查。   专家介绍,目前生物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工艺基本以二级生化为主,大部分企业的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化学需氧量小于或等于100mg/L的标准。但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消毒和灭菌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并不是对所有的废水进行消毒处理。专家建议,考虑到制药企业的工艺废水中可能残留有活性菌种等因素,应该增加消毒工艺。   生物制药的高浓度废水出现在发酵环节,但相对于传统抗生素发酵而言,生物制药的发酵规模比较小,废水产生量小得多。因此,这类废水一般不在厂内进行处置,而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但是,也有些企业将高浓度发酵液混入废水进行处理,而普通的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不能完全保证其达到《标准》规定的化学需氧量小于等于100mg/L的排放要求。   气味刺鼻是很多人对制药企业的主要印象,生物制药企业也要面对这个问题。生物制药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溶剂使用,主要产生点在于瓶子洗涤、溶剂提取、多肽合成仪等的排风以及实验室的排气、制剂过程中的药尘等。其中,生物制药企业的臭气主要来自于动物房和发酵过程的异味,制药过程中有机溶剂(如挥发性甲苯类溶剂)的使用也会产生异味。异味是制药企业周边居民关注和投诉的焦点,但企业关注还不够,亟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   有关专家透露,企业在废气治理方面需要增加的投入相对较少,技术也更成熟,相对容易实现达标排放。专家同时提醒,产生的废气首先要进行收集,产生异味的点(如废水处理池等)要加罩,输送环节也不能忽略,有的企业管道输送量小于废气产生量,还有泄漏现象,这都会影响最终的处理效果。   收集后的气体是混合物,治理时要根据气体成分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比如,无机的部分要用酸碱吸收,如果是处理氯气就要用酸吸收,用碱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有机物质也分易降解和难降解两种,难降解的单独用生物除味的方式处理不了,需要先把难降解的物质处理掉。“处理系统往往有多种组合,处理设计要力求精细化,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治理精细化,选择合适的设备,达到最好的效果,还要加强管理。”专家表示。   ■新标准实施给生物制药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据介绍,《标准》对化学需氧量、氨氮、SS(水质中的悬浮物)等常规因子的排放标准要求有所加严,尚未达标的企业肯定需要完善相关治理设施。根据调研,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的100mg/L以下,对于少数尚不能达标的企业来说,主要需要完善工艺和加强管理,所以实际提高的费用并不会太多。另一方面,《标准》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比,增加了乙腈、急性毒性、总余氯3项因子。这要求企业加强对溶媒的回收,还需加强废水处理和运行维护管理。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有关部门估算认为,《标准》实施所增加的投资约占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利润的5%~7%,年运行费用占企业利润的6%~10%。《标准》实施后,企业有一年半的改造期,所以整个制药行业都在行动,改造内容大部分是废水处理达标改造。生物工程药物较传统制药附加值更高,投入治理资金和实现达标相对困难小些。   随着行业标准更加严格,企业在环境治理上成本投入会更大,治污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强溶剂回收,提高处理技术,充分发挥标准对技术发展的引导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企业持续改进、加强企业产品的“绿色”性,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北制药集团环保研究所副所长任立人表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设立专门的研发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要让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制药行业亟须提升的是氨氮减排技术、节能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高效废水处理技术集成等。”   “《标准》提出了要求,企业也会自觉地做,开始适应不了,有困难,但是总会想办法,一点一点地推进。环保瓶颈打破了,医药产业就能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任立人说。
  • 迅数科技为制药行业微生物检测提供支持
    &ldquo 2011首届中国药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大会&rdquo 于5月25日-26日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 大会由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主办,北京中培科检信息技术中心承办,近200位制药企业代表参会探讨并把握当前最新解决方案与先进技术。迅数科技,中国领先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仪器供应商,应邀参展并向大会介绍了其领先的&ldquo 全自动菌落分析仪&rdquo 在医药制造业的主要应用,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本次大会围绕&ldquo 关注创新药研发与申请的关键环节&rdquo 、&ldquo 新版GMP的理解与认识&rdquo 、&ldquo 新版GMP实施后,对中小企业的影响&rdquo 、&ldquo 近十年FDA批准上市新药分析&rdquo 、&ldquo 药品安全的质控方法和技术&rdquo 、&ldquo 药品质量标准的建立&rdquo 等议题展开讨论,旨在为积极应对未来药品质量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献计献策。 随着新版中国GMP和2010版药典的颁布,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着新一轮无菌控制水平和微生物控制水平提升的挑战。在原料、环境、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的质量管理中有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及控制菌检查在内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在微生物实验数据的记录保存和可追溯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制药企业迫切需要引入&ldquo 快速,准确,自动化&rdquo 的设备来辅助完成更高频次的微生物检测和应对新版GMP对于实验数据管理的更高要求。 迅数科技在新版GMP和2010药典的修订过程当中积极饯行法规要求,并在服务中国一流制药企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制药企业更好应对微生物安全挑战和法规性审查。 迅数科技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全自动菌落分析仪在医药制造业的主要应用:1. 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原料卫生微生物检验,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细菌总数等微生物限度检查,培养基质量控制;2. 洁净区环境监测--空气微生物监测,生产区表面微生物检测;3. 药物研发-菌种筛选,新型抗菌药物筛选,药品AMES毒理实验;发酵过程分析--菌落形态变化观察记录, 筛选发酵菌株。 会议期间,迅数科技工程师还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全自动菌落分析仪的制药工业微生物检测应用案例:华北制药/头孢项目质控-空气微生物检测,华东医药股份/研究环孢素A发酵工艺-菌落形态分析,成都地奥集团/药理活性物质筛选-自动抑菌圈测量,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维生素C发酵优良菌落的遗传稳定性判断,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洁净车间浮游菌和沉降菌测定-菌落计数自动化,上海药明康德/实现Ames试验数据分析高效自动化,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培养基的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 迅数科技不仅为用户供应高品质的可靠的微生物检测产品及解决方案,更关注用户的实验室数据安全问题;使用户不仅享有&ldquo 快速,准确,自动化&rdquo 的实验室体验,更能轻松应对最为严苛的国内外GMP法规要求和审查!迅数科技期待与广大制药企业携手合作,共同保障人民药品安全!
  • 德祥:第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邀请函
    2011年6月21日至23日第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ICSE & BioPh China 2011)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办,德祥科技有限公司诚邀各位莅临现场。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 渠道合作: 南区(华南,西南与中南)地区请联系: 周先生 Tel:020-22273381 东区(华东, 江,浙,沪)地区请联系: 黄小姐 Tel:021-52610159 北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请联系: 王先生 Tel:010-82326924 德祥热线:4008 822 822 邮箱:info@tegent.com.cn
  • 海能TANK微波消解仪迎接河北制药企业120多位用户体验
    9月25日,来自华北制药、石家庄制药等全国知名医药企业的120多位技术人员齐聚石家庄燕春酒店,参与有当地经销商与海能仪器共同举办的技术交流会。会议期间,广大用户纷纷洽询和体验海能的TANK微波消解。 这次技术交流会以客户体验为主。体验式售前服务模式是海能仪器提倡的4S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海能已在全国建立了6家4S公司服务全国各地用户,而产品将客户体验的地点前置是4S模式的拓展,其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客户,让客户在采购前就有实际和直观的操作体验,从而让客户的采购选择更为科学准确。 广大用户最关心微波消解仪的安全问题,而海能的TANK微波消解仪具备光纤测温精确控温系统、COT温压异常监控备用系统的微波消解仪、同时使用了耐压高达80兆帕的罐体材料、远程无线控制模块等专业安全配置正是以安全作为产品切入点满足了用户的关切和需求,因此TANK自上市以来得到了全国广大用户的关注和支持。 本次会议的广大用户对海能仪器的TANK微波消解仪大都兴趣盎然,对这种体验式的售前服务模式也都赞不绝口
  • 德祥圆满参展“第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
    6月21-23日,一年一届的&ldquo 第十一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 (CPhI, ICSE & BioPh China 2011)&rdquo 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德祥,作为制药行业检测设备的领导供应商,此次展位位于E1馆,为各制药行业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德祥展台 产品专家与客户交流解决方案 美国Polychromix手持近红外分析仪与用户亲密接触 德国LAUDA工艺过程密闭系统XT750 与 英国Radleys 中试反应釜 德国LAUDA工艺过程温控系统T2200 与 德国Heidolph LR 20 compact大型旋转蒸发仪 英国Radleys搅拌平行合成仪 德国LAUDA经济型低温冷却系统RE630G 美国Labcon专业生物耗材 与 Tegent移液器 德国Elma(艾尔玛)超声波清洗器P30H 德国Heidolph MR Hei-Tec磁力搅拌器 与 英国Radleys加热块 美国Welch干式活塞泵 德国SI多功能电位滴定仪 英国Biochrom Asys Expert Plus酶标仪 英国Endecotts数位式高速筛分机 意大利Steelco清洗消毒机LAB500CD 美国SONICS超声波破碎仪VCX130 德国SCHMIDT+HAENSCH全自动旋光仪Unipol L 2000 德国HLC真空抽吸系统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 渠道合作: 南区(华南,西南与中南)地区请联系: 周先生 Tel:020-22273381 东区(华东, 江,浙,沪)地区请联系: 黄小姐 Tel:021-52610159北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请联系: 王先生 Tel:010-82326924 德祥热线:4008 822 822 邮箱:info@tegent.com.cn
  • 第五届生物制药研发及质量控制网络大会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3月27-29日,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五届生物制药研发及质量控制网络大会成功召开。本次大会指导为天津市滨海新区蛋白药物质量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会,共邀请37位嘉宾作了报告分享。1300余名来自制药企业、CRO/CDMO、生物技术公司、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药品检验研究院等单位的从业人员报名参会,会议内容受到好评。回顾本次会议,内容涵盖抗体/蛋白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多肽药物、核酸药物/mRNA疫苗,包括生物药开发、质量控制、工艺研究等环节以及毛细管电泳新技术、光散射技术、下游连续技术、流式细胞术、超高分辨质谱技术、光谱技术、自动化、无细胞体外表达等相关创新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等创新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新一代抗体开发会场点击观看医药产品欧盟注册概览林洁比中(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点击观看生物药研发和质控中的毛细管电泳新技术王文涛SCIEX生物药应用技术工程师基于点击化学原理抗体一氧化氮偶联物(ANC)的发现张娟中国药科大学教授纳米抗体研发进展和趋势杨勇飞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点击观看基于mRNA的多次跨膜蛋白抗体筛选及评价李德彬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抗体/蛋白分析质控会场蛋白类药物不同研发阶段的杂质分析与表征策略郑子荣鼎康生物首席技术官点击观看光散射技术在生物制剂中的应用宁辉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双特异性抗体工艺开发及质量研究基本考量丁丁赋成生物制药(浙江)有限公司副总裁点击观看生物药中宿主残留蛋白的分析方法王全会北京华大蛋白质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分析测试部总监/研究员生物制品宿主细胞蛋白质残留的商品化试剂盒选择策略郭芮浙江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质检主管工程师生物工艺开发会场高效细胞株的开发与培养优化策略马兴元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点击观看细胞株开发步入自动化时代刘达潍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自动化应用专家点击观看ADC药物的CMC考量赵民英诺湖医药CMC VP下游连续流技术的应用刘虹才杭州奕安济世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原液生产副总监无细胞体外蛋白表达:生物制药领域的新里程碑开雷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点击观看如何通过3讲堂实现会议营销事半功倍刘亚伟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会议运营部平台运营经理细胞与基因治疗会场CAR-T细胞治疗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进展郑彪邦耀生物首席执行官点击观看流式细胞术在CAR-T研究中的应用于化龙贝克曼库尔特高级应用专家下一代细胞治疗产品工艺开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李玉玲浙江健新原力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点击观看流式细胞术在CAR-T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杨永兰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技术专家基于神经原位转分化技术的基因治疗刘月光纽伦捷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点击观看AAV关键质量属性表征分析策略张怡頔艾杰尔-飞诺美生物药市场拓展经理点击观看工程化外泌体生产工艺开发与质量表征王建武北京恩康医药有限公司副总裁从技术到药物,自体细胞治疗CMC的莫比乌斯环刘光华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发总监多肽药物会场点击观看氨基膦酸衍生物及其膦酰肽的合成许家喜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点击观看超高分辨质谱助力多肽行业高水平发展龙珍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基于活性多肽的高选择性识别与分析王蔚芝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点击观看多肽药物的体内生物分析策略马克军科正源(北京)药物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实验室负责人/质谱生物分析总监多肽与耐药菌感染诊疗石业娇上海大学副研究员核酸药物会场案例讨论: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小核酸制药平台周新华佰诺达集团CSO点击观看布鲁克创新技术,全面提升核酸药物研发质控李晨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拓展经理小核酸干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进展杨宪斌圣诺医药大中华区CSO/苏州总经理点击观看多模式高通量检测赋能mRNA药物开发及质量研究杨菁喆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细胞分析事业部产品应用专家点击观看光谱技术助力生物药检测曹亚南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光谱产品专员下一代自复制mRNA疫苗的研发熊长云宁波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教授点击观看岛津最新色谱质谱技术在核酸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郑嘉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单链寡核酸药物的研发与挑战王海盛思合基因CEO
  • 东南科仪参加2008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
    P-MEC全球系列展之一 &ldquo P-MEC China 2008&rdquo ,即&ldquo 2008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rdquo 与国际品牌盛会&ldquo 第八界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08)&rdquo 于2008年6月24-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振兴全球医药工业,打造世界一流平台。源于欧洲,现已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南美,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工业行业盛会。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制药业客户数据库,涵盖制造商,贸易商,经销商,终端客户的产业链群。目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P-MEC China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制造商提供无限商机,引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全球独家平台,与千家药厂同台展示,与万余观众直面交流。P-MEC & CPhI是全球唯一集制药生产商和制药设备供应商为一体的贸易平台。CPhI每年吸引着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制药商参展,专业观众数量更是达到25000多人次,且规模逐年以15%的速度增长。制药设备厂商能与客户同台展示交流,共同发展与进步,是不可获缺的机会。 东南科仪今年是第三次参加此次展会,现场有东南科仪目前最热销的多台现货样机展示,包括Brookfield的DV-II+及DVC,全自动熔点仪optimelt及ATAGO的AP-300旋光仪、RX -5000a折光仪产品等,欢迎光临我们的展台。 相关链接:(东南科仪简介)创建于1992年的东南科仪,具有15年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科技为本,拥有雄厚技术基础的高素质的专业公司。主要代理进口实验室仪器和工业检测仪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不论是在所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上,还是在公司的规模、技术和经济实力上,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目前代理的主要品牌包括: 日本ATAGO(爱宕)糖度计,折光仪,旋光仪,盐度计,折射仪 日本Nichiryo(立洋)移液器,样品分配器,配液机器人,在线稀释器 日本ALP高压蒸汽灭菌器 美国Brookfield(博力飞)旋转粘度计,流变仪,涂料指数测定仪,质构仪 美国SRS全自动熔点仪 美国YSI(金泉)溶氧仪,BOD测定仪、水质分析仪 美国爱色丽(X-rite)测色仪,分光光度计,色差计 德国Binder实验箱 德国IKA加热磁力搅拌器、分散机,旋转蒸发器,量热仪 德国赛多利斯(Sartorius)红外快速水分仪,电子天平,电子地磅 德国Nabertherm纳博热高温炉等 关于东南科仪 东南科仪总部设在广州,并在北京设有分公司,上海,成都设有办事处,服务面向全国。籍此机会,恳请各新老用户继续给予我们支持与合作,我们定将继续贯彻始终如一的 服务宗旨:&ldquo 把世界最先进的仪器介绍到中国,将中国最专业化的服务提供给用户&rdquo ,为您提供更好的进口科学仪器产品和技术服务。 有关上述产品及其他东南科仪代理的全线产品的技术文档,图片资料和购买事宜请联系东南科仪。 热烈庆祝东南科仪成立15周年!更多优惠讯息,敬请关注 Http://www.sinoinstrument.com 东南科仪 南方(华南,华东,西南与中南)地区请联系: 广州天河北路华庭路4号天河商务大厦1506-7室 Tel:020-83510088(十线)  83510550  83510358 Fax:020-83510388 E-mail:dongnan@sinoinstrument.com 北方(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请联系: 北京交大东路60号舒至嘉园大隐名座3-603室 Tel:010-62268660 62218972 62238029 62260833 Fax:010-62238297 E-mail:beijing@sinoinstrument.com (江,浙,沪)地区请联系: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590号增泽世贸大厦10E 电话:021-52586771 52586772 52586773 传真:021-52586778 E-mail:shanghai@sinoinstrument.com 热烈庆祝东南科仪西南办事处成立! 云,贵,川客户请联络:东南科仪 西南办事处(成都) 成都:成都市高升桥路2号瑞金广场2-10F(610041) 电话:028-68222672 13281837316 传真:028-68222699 E-mail:cd@sinoinstrument.com 更多讯息:欢迎浏览Http://www.sinoinstrument.com 把世界最优秀的仪器介绍到中国,把中国最专业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 沃特世高分辨LC/MS生物药分析方案助力中国生物仿制药行业发展
    沃特世高分辨LC/MS生物药分析方案助力中国生物仿制药行业发展 即时发布 上海- May 17, 2011 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支持、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主办、沃特世(Waters® )协办的第二届&ldquo 生物制药与分析技术高峰论坛&rdquo 在上海张江博雅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国家抗体工程中心、中信国健、长春金赛、上海百迈博制药、沈阳三生制药、上药集团、丽珠制药、华北制药集团、齐鲁制药、复旦张江生物、辽宁成大、浙江天元、诺和诺德等近30家企业负责研究开发、分析应用和质量研究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就&ldquo LC/MS分析技术和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rdquo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沃特世专门针对生物药的整体分析方案可以有效促进和推动生物仿制药的研究开发,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性。 会议背景信息: 生物技术在国家&ldquo 十二五发展规划&rdquo 中被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加上原研生物药专利期满、低成本药物需求增加、慢性病与并发症生物药物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同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仿制药门槛高,生产过程复杂。如抗体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会面临糖基化、聚集反应和蛋白折叠的问题,这些都可导能致免疫原性和抗体靶向改变,引起治疗活性的下降。&ldquo 进行生物仿制药研发的企业如果希望减少耗资巨大的非临床和临床试验,应该高度重视药学研究工作,并以之作为整体研发工作的重要基础。&rdquo (文字来源:&ldquo 关于生物仿制药药学研究问题的思考&rdquo ,中国药事,2008第22卷第1期)因此,在研发早期获得原研生物药的结构信息(包括序列、糖基化等修饰和高级结构)并得到生物仿制药与专利药的对比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加快药物开发进程,抢占市场先机。沃特世同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了解大分子药物开发的挑战,专注于不断完善针对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应用方案。 沃特世&ldquo 生物制药与分析技术高峰论坛&rdquo : 沃特世&ldquo 生物制药与分析技术高峰论坛&rdquo 每年组织一次,论坛的主题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与LC/MS分析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在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和沃特世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一方面帮助生物制药企业了解生物药物的国际国内相关法规要求,了解先进的分析技术如何助力生物药的研发和生产;同时这也是沃特世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意见的渠道,以方便在我们后续的产品开发和应用开拓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首届高峰论坛于2010年10月12日在上海成功举办后,得到了国内参会企业的广泛认可,因此特别组织了第二届高峰论坛。 会议内容: 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重组技术产品室饶春明研究员以&ldquo 生物药物质量标准研究&rdquo 为题,介绍了我国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标准研究的依据以及重组蛋白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注册检定材料、样品和试剂清单等,并结合已批准上市的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详细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标准及其分析与检定方法;沃特世公司的高级应用专家和市场经理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向与会专家作了精彩报告,内容包括使用LC/MS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仿制抗体药物与专利药物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涵盖了完整蛋白分析、氨基酸全序列确证、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氧化的定量分析等;介绍了UPLC® 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在生物药分析方面的应用;残留宿主细胞蛋白HCP定性和定量分析;还介绍了自动化HDX(氢-氘交换)和Synapt® G2 HDMS离子淌度高清质谱在蛋白质高级结构确证方面的应用等. 会上,与会专家还就&ldquo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与LC/MS分析技术&rdquo 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以及沃特世公司专门为支持生物药物分析所提供的应用方案,高度赞扬了沃特世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和应用方案的举措。 为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提供包括分析流程的标准化系统方案、稳定耐用的仪器系统、友好且自动化的信息学和软件工具是沃特世的承诺,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根据用户和市场需求提供创新方案,支持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UNIFI的沃特世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 生物制药系统解决方案的重点是将具体分析流程标准化,UNIFI&trade 具有自动采集、处理数据和生成报告的功能;UNIFI的架构允许系统管理员按照公司内部不同科学家的职责设置不同的权限,交互式的软件界面直观、易用;生物制药企业需要通过分析仪器来确定生物药物的特性,UNIFI&trade 支持c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提供符合法规要求的一系列工具,包括电子签名和用户认证等,全部采用安全的数据库技术;最后,该系统可扩展性强,从工作站可扩展到企业版软件平台。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lan_kun_song@waters.com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和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 2010年沃特世拥有16.4亿美元的收入和5,400名员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联系人: 张林海 沃特世公司市场部 86(21) 61562642 lin_hai__zhang@waters.com 周瑞琳(Grace Chow) 泰信策略(PMC) 020-83569288 grace.chow@pmc.com.cn
  • 制药业如何面对减排大考?
    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复杂 制药业如何面对减排大考?   制药工业生产工序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在对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图为一家制药企业的排污口。资料图片   编者按   在各个工业门类中,制药行业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之一。制药行业企业门类众多、规模小,排放物成分复杂,废水处理难度大,污染危害严重。未来几年,除化学需氧量外,氨氮也必将成为减排约束性指标,国家将实行更加严厉的约束性减排措施。制药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染治理水平。   为了使制药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制药行业污染治理,提前做好准备,本报自今日起刊发关注制药行业减排系列报道。分别从制药业如何面对减排大考、要不要这么多制药企业、制药行业如何突破困境求新生等角度探讨制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全面强制实施,《标准》规定现有制药企业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这个全面强制实施的标准被称为医药行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是首个针对制药工业出台的环保标准,将大幅提高制药企业的治污成本,尤其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环境保护部相关官员表示,制药行业已被列为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 同时,未来几年,除了化学需氧量外,氨氮也必将成为减排约束性指标。制药业作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国家对制药行业的环境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治污不力将危及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全面强制实施,《标准》规定现有制药企业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这个全面强制实施的标准被称为医药行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是首个针对制药工业出台的环保标准,将大幅提高制药企业的治污成本,尤其是化学合成和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环境保护部相关官员表示,制药行业已被列为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 同时,未来几年,除了化学需氧量外,氨氮也必将成为减排约束性指标。制药业作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国家对制药行业的环境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治污不力将危及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面对严厉排放标准的强制实施以及减排约束性指标,将成为环境监管重点的制药企业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足够的准备了吗?如果制药企业达不到新标准,完不成减排指标,有关部门将会采取什么措施?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制药行业,《标准》实施所带来的生产成本提高,是否将进一步激化同行业间的竞争,从而触发医药行业的重新洗牌?   ■药企何以成为监管重点?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有4696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多个品种,总产量约80万吨,出口比重超过1/2,2009年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   一位业内专家说,制药工业属于精细化工,其特点是原料药生产品种多,生产工序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一般一种原料药往往有几步甚至10余步反应程序,使用原材料数种或10余种,有的甚至多达30~40种,原料总耗有的达10千克/千克产品以上,高的超过200千克/千克产品,产生的“三废”量大,排放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制药行业在对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记者从环境保护部负责“12369”群众举报热线的部门了解到,2010年下半年“12369”举报中心接到11起关于药厂超标排放的举报,包括安徽芜湖立博药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齐全,废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厂,将超标废水直接排入长江……   2010年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在工业污染源主要水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前的7个行业排放量合计占工业废水厂区排放口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81.1%,医药制造业赫然上榜。据统计,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却占到2%。制药行业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表示,制药企业必须明白,对于高污染的产业,国家的政策导向是能治则治,不能治则限,因此,污染治理工作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环境保护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未能达到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有关部门将加强监管,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于问题严重的企业,将责令其停产。   ■要达到哪些新排放要求?   华北制药集团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任立人说,《标准》与之前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相比,更加细化、全面,覆盖了制药行业所有的门类,并对制药工业水污染物的类别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包括提取类制药、中药类制药、生物工程类制药、混装制剂类制药、发酵类制药、化学合成类制药等6类 新的行业排放标准基本与国际先进的环境标准接轨,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幅度加严,其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标准由过去《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300毫克/升,加严到120毫克/升,又增加了总有机碳、急性毒性指标,同时还增加了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达标排放难度有多大?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邢书彬说,制药工业废水通常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含盐量高,氨氮浓度高且具有一定生物抑制性等特征,相对于其他有机废水来说,处理难度更大。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制药总厂高级工程师甘丽华也说:“制药行业解决一个污染问题,其治理难度和工作量相当于其他行业(如纺织业、造纸业)的5~8倍。”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0年7月1日起执行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这个标准,对医药企业来说是可以做到的,药企只要跳一下就能够到,但是企业要是在原地蹲着不动,那是肯定够不到的。那些确实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同时,地方政府、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地方政府的责任也将更加重大。我国的制药工业环境保护事业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对于高污染的医药企业来说,节能和环保的任务更为艰巨。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制药企业环保工作并不难做。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外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应用经验,只要舍得花钱,国内企业直接拿来用就是了。企业缺的一是钱,二是决心。   任立人说,目前大部分制剂类制药生产企业和生物工程类、中药类及提取类制药生产企业的废水,通过企业的处理设施,基本可处理至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限值要求,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而大部分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原料药制药企业,废水排放距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仅有少数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排水能直接达到行业标准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目前大部分原料药企业的废水,主要通过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设施先将废水处理至城市或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要求,然后再与城市或园区污水混合,进行一步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或一级B标准后排入外部环境。受城市或园区污水处理厂能力及运行状况等因素的限制,这种达标排放系统还比较脆弱,当前制药企业废水达标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这种状况会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沈贤姬表示,目前,药企进驻工业园区,借助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制药废水应成为一种趋势。《标准》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标准》鼓励新建企业进入工业园区,以便制药废水进入园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接纳标准比直接排放标准要宽松一些,且各种污水之间具有一定互补性,混合处理使技术难度下降,也可大大降低企业的压力,从社会整体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她强调,环保新标准的实施是关系到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要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进行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发展低排放、低消耗的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把实施新标准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哪些企业能够通过减排大考?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10年7月1日起,《标准》要求制药企业将污水处理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排向自然水体或污水处理厂,这迫使制药企业购置必要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建设沉淀池、曝气池等相关工程,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制药企业将为此花费很大一笔资金作为前期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同时,制药企业后期新增排污处理费用也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从不同企业类型来看,《标准》的实施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后制药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会逐步成为产品成本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制药企业来说,企业流动资金有限,承担环保达标费用的能力欠佳,受产能所限,无法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标准》的实施或将导致中小制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于国有制药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大,有雄厚的资本做支撑,又有国家的政策扶持,其环保投入能力相对充足,因此《标准》对国有制药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治理工作起指导性作用上,而对企业竞争力影响不大。   东方证券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产能小、工艺落后的中小医药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压力。报告表示,环保压力对医药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原料药产业洗牌效应表现得特别明显,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被迫停产或限产,从而改变了行业供需结构 另外,一大批企业将面临是否搬迁、搬到哪里的问题。   虽然不少中小企业已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资金和技术问题仍是瓶颈,尤其是环保投入的不足一直是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发展的软肋。很多中小制药企业表示,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公司面临的环保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影响。但另一方面,从已上市中小板公司看,上市后实力的增强,使一些公司在污染治理方面的积极性提升,应对国家提高环保要求的能力不断增强 并且,环保门槛的提高,还为其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优势,甚至带来了并购的机会。   一位制药业老总表示,对于环保欠账很多的中小医药企业来说,环保资金投入压力太大,“上市融资项目有可能改善企业环保水平,但环保本身又是上市融资的必要前提,这一矛盾企业没法自行解开。”由于新环保标准实施,中小医药企业未来上市的难度会变得非常大,甚至连生存都有问题。   专家认为,《标准》的实施会对制药企业的规模产生一定的成本压力,但控制制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是环保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标准》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制药业的集中度,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有较大变化。因此,《标准》的实施对制药行业来说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发展机遇。   市场人士呼吁,应鼓励募资向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项目倾斜,对于中小制药企业上市融资、解决环保资金不足的问题,应当给出路,让其在发展中改善环保节能状况,而不是关上资本市场大门,使其无力自行解决产品项目高污染、高耗能问题。
  • “2017制备色谱及冻干技术华北区域研讨会”召开 各方人士齐聚博医康
    2017年7月18日,由北京博医康举办的“2017制备色谱及冻干技术华北区域研讨会”在北京博医康总部成功召开。来自华北地区制药、医疗,科研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冻干技术应用客户齐聚一堂,就制备色谱及冻干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博医康总经理游方园先生在研讨会开始前致辞每年,博医康都会围绕冻干技术相关问题,在国内举办多场技术研讨会。将博医康在冻干技术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与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客户进行分享与交流,拉近与冻干应用客户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冻干技术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博医康副总经理叶明徽先生现场讲解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包括青龙高科、康宝利华、清源伟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创立科创、和龙野生动物开发中心、百普赛斯、康龙化成、恒瑞康达、健乃喜、北京卓越祥科等20多家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前来参与。李笃信博士进行讲解围绕制备色谱及冻干技术等问题,博医康的李笃信博士与叶明徽先生,在研讨会现场为与会人士进行了详细讲解。李笃信博士是博医康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带头人,拥有丰富的制备色谱工艺研究经验,而叶明徽先生是博医康冻干工艺研发实验中心的负责人,拥有10年冻干工艺研究经验,曾经为多家研究院、药厂产品成功开发和和设计过冻干配方。与会人员参观博医康工厂研讨会期间,游方园和叶明徽先生还带领与会人士参观了北京博医康的生产工厂,并通过现场冻干机设备的操作应用等方面讲解,就冻干生产及研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为大家解惑答疑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博医康冻干设备的优秀品质。与会人员在博医康办公楼前合影留念
  • 倒计时一个月---百强药企大咖集结!2021亚洲制药产业大会邀您6月上海
    2021(第二届)亚洲制药产业大会定于2021年6月22- 23日在上海召开,今年主题为“润泽生命、创新起航、共赢未来”。会议将聚焦医改下制药行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与新需求,汇聚制药行业监管领导、协会研究院专家、制药工业百强企业,跨国大药企,创新药企,生产服务型企业,制药仪器装备公司、医药产业园区等单位领导与企业家,共商制药工业发展大计,共促制药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议程安排  全体大会:时代使命,制药工业大变革  中国制药工业70年大变革   医药经济大趋势  带量采购背景下制药产业转型升级  国内外视野下制药产业与经验分享   仿制药企、创新药企、原料药企  制药全产业链  生物制药专场:黄金十年,创新重塑未来  生物药创新与商业化发展  FDA视野下生物制品质量监管与质量管理体系搭建   国内MAH制度下的药品生产与质量  创新+国际化,全球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  工艺开发与技术转移  化学制药专场:转型升级,药企演进新格局  传统药企转型升级  印度制药工业发展经验借鉴  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原料药绿色生产   给药系统与高端制剂  重磅嘉宾来袭姓名Title公司1潘广成执行会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2夷征宇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医药行业协会3张 平 中国区主席国际制药工程协会4吴以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徐浩宇副董事长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6张耀华副总裁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赵 健副总经理四川科伦药业8沈亚平副总经理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9王海盛副总经理 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张玉祥党委常委、董事、副总经理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杜德平总经理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2孙志刚集团高级副总裁绿叶制药集团13吴振平 资深副总裁和记黄埔14郭 明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亚盛医药15刘 丁副总经理,生物制药齐鲁制药有限公司16黄 海CEO复星凯特生物科技公司17章伟青大分子药学副总裁再鼎医药18蒋彩花 前质量高级副总裁复宏汉霖19杨晓明全球工艺及产品开发执行副总裁创胜集团20阚子义首席技术官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1朱向阳总经理上海华奥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2高 杨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3付宜磊质量与风险控制部, 高级副总裁,首席质量官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4毛 化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有限公司25肖 毅高级副总裁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26闻晓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越洋医药27杜新CEO深圳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28徐 炜 前高级副总裁信达生物  大会亮点  把握医改下制药产业发展新趋势  洞察疫情后制药市场变革新需求  聚焦制药生产工艺与质量新技术  分享制药企业创新发展新战略  探索制药产业合作协同新模式   论道仿创药企转型升级新征程  1. 50+大分子、小分子行业顶尖企业家  2. 400+行业同仁:为您精准定位参会群体与专家  3. 一大主论坛:行业监管、协会领导热点政策深度解读  4. 平行论坛:大小分子珠辉玉映,共话生产新进展  5. “一对一会见”:提供最高效平台发现并约见目标客户     大会支持机构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简称“协会”)成立于1988年9月,是民政部核准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法人,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7年5月协会进入第九届理事会工作。2011年2月协会经民政部审核评估,获得“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4A”等级证书。2016年5月经民政部审核评估,再次获得“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4A”等级证书。协会现有会员单位520家,会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化学制药全行业的65%以上,利润总额占60%左右。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是以上海医药企事业单位为主体、自愿组织的社会经济团体。1991年4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以(91)沪社登字第50176818一1号获得首批登记,具备社会团体法人资格。2012年协会首批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级”证书,2018年再次通过“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级”复评。  国际制药工程协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是一个联合世界领先制药企业的协会性组织,将各个国家药品生产法规转换为制药行业的操作指南,是制药工业知识整合的领导者,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18000会员、总部设在美国。其颁布100多份指南成为制药行业的黄金准则。  将会有哪些同仁参会?  l 制药研发机构与企业:研发部、注册部、工艺部、制剂部、技术部、质量部、战略BD部及临床部门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  l 科研院所:制药研究与技术机构  l 政府及监管:药品注册及监管机构法规专家  l CRO及CDMO:研发部、工艺部、技术部、商务部门负责人及高级管理人员  l 投资部门与机构:药企创新部门、BD、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及投资机构经理人     媒体合作伙伴     (扫码快速注册报名!)  Joyce Ji 季呈洁  Tel:(86 21) 6095 7201  Mob:151 5151 4409  E-mail:joyce.ji@shine-consultant.com
  • 沃特世携手西安杨森成功举办“携手谱就,药界华章” — 纪念Empower企业版首入中国暨制药行业管理者峰会
    10月19至20日,沃特世中国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在西安成功举办了“携手谱就,药界华章——纪念Empower企业版首入中国暨制药行业管理者峰会”。来自沃特世、西安杨森,及众多中国知名制药企业的管理者出席了本次峰会,就沃特世Empower 色谱数据软件企业版首入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享。此外,与会者还就“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药标准化”、“生物制药领域最新动态”、“构建合规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西安杨森王坤富厂长首先致欢迎词:“今天,我们很荣幸能够邀请到沃特世及众多中国知名制药企业的管理者齐聚于此,希望各企业通过分享和借鉴各自丰富的应用经验,让工作流程合法合规、业务开展更加顺利。” ?西安杨森王坤富厂长 沃特世公司华北区总经理薄美萍女士在随后的致辞中回顾了沃特世与西安杨森的合作历程,她表示:“西安杨森是中国第一家引入Empower企业版的单位。在与沃特世多年的合作过程中,西安杨森领导和技术团队的专业性、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对高质量的追求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不断推动着沃特世在信息化领域认知、理念和技术储备的提升。未来,沃特世希望凭借领先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继续助力西安杨森及各企业的技术探索与创新。” ??沃特世公司华北区总经理薄美萍女士 开幕仪式上,西安杨森QC高级经理陈超先生详细介绍了西安杨森在华发展历程,包括生产基地、产品、取得的成就、质量方针、未来发展计划等。随后,高级分析师刘肇彧先生介绍了实验室如何运用Empower企业版软件开展日常工作,从而实现高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数据管理。 ?西安杨森QC高级经理陈超先生 在为期两天的峰会中,来自沃特世、西安杨森及多家知名药企的技术专家及管理者们围绕着“实验室信息学发展之路”和“实验室管理经验”各抒己见。康龙化成副总裁陈勇先生、熙华检测董事长邢金松先生、药明生物高级主任张戬先生、沃特世中国区信息学运营总监金勇先生、合全药业副总裁苗文芳女士、上海医工院博士生导师冯军先生、信达生物质量经理刘超女士、沃特世总部信息学总监Simon Meffan-Main先生分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他们对于企业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新药研发质量标准和管理等方面的前沿观点与先进经验。 ?沃特世及各知名制药企业的管理者们各抒己见 除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在峰会第一天的访谈环节,齐鲁制药总工程师尹逊辽先生、扬子江药业集团信息部部长张佳先生、石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陈玉洁先生、天津天药质量控制部总经理杨淑俊女士、一方制药副总经理魏梅女士、天士力集团国际产业中心质量检验经理孙巍女士还分享了Empower在不同研究领域实验室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以及各自的实验室管理先进经验,获得了在场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各知名制药企业专家分享实验室管理经验 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制药企业对分析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要求变得日益严格,以确保满足数据完整性法规和原始数据归档管理要求。作为一款行业领先的色谱数据处理软件(CDS),沃特世Empower 3不仅被作为法规遵从的行业标准,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检测效率,并允许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监控色谱系统。同时,Empower 3还支持CLOUD云端技术,因而很好地满足了实验室当前和未来对于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沃特世自进入中国之初即与西安杨森展开合作,已长达二十多年。作为国内领先的制药企业,西安杨森引进了全国第一套实验室色谱数据管理软件——Empower企业版,既为自身实现了合规、高效的实验室数据管理,也将沃特世信息学产品在中国区的应用开拓到了新的水平。近年来,随着技术和理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采用Empower企业版,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沃特世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于笑然先生表示:“此次峰会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分享各自在产品研发、生产、合规性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共同应对法规、技术与成本的严峻挑战。长期以来,沃特世始终致力于利用业界领先的实验室信息学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企业满足更严格的数据合规性与安全性要求,从而助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于沃特世公司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逾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5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沃特世中国 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沃特世的规模与实力与日俱增,在大陆及香港、台湾均设有运营中心,拥有五百多名本地员工,并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设立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 自2003年成立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来,今天的中国已成为沃特世全球营收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作为分析科学家的理想合作伙伴,沃特世始终坚持提高本地技术能力、支持本地技术人才培育,并推动制药、食品安全、健康科学、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凭借出众的人才与全球布局,沃特世已经为其商业合作伙伴创造了显著的价值,并致力于满足广大中国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 关于西安杨森 西安杨森是强生的制药子公司,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的制药公司之一。自1985年创立以来,西安杨森一直致力于引进和生产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这些产品覆盖了精神疾病、神经疾病、肿瘤疾病、免疫疾病、胃肠道疾病、真菌类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等领域。
  • 默克携手IPPM,继续专注层析产品——记2016生物制药层析技术高峰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默克中国与国际制药项目管理协会(IPPM)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联合举办了2016生物制药层析技术高峰论坛,来自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共约300位专家用户参加了高峰论坛。默克资深层析产品及应用专家携手业内层析应用专家共同分享了层析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案例,与会者对层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上海场北京场  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销售副总监王慕阳女士致欢迎词。默克百年层析源于1904年,为全球首家层析生产商,从1904年生产出氧化铝填料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开发各种填料和层析柱,经过110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多种填料和层析柱。王慕阳表示默克推出的众多优异的层析产品,推动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帮助用户解决了层析工艺研发和生产中的诸多问题。众所周知,2015年默克公司发布新LOGO形象。在本次论坛上,王慕阳为与会者诠释了默克的企业风格的创新变化。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销售副总监 王慕阳  会议邀请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艺开发副总裁李泽生博士致开幕辞。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层析市场技术经理蒋华平主持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就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的应用、工业规模下的装住及填料寿命的验证、反相填料在胰岛素分析方面的应用等议题和与会者进行了共同探讨。  德国默克高级市场部经理Dr. Lars Peeck向与会者分享了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案例。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于上个世纪上市,目前在应用于多种上市生物制品生产中。报告中分享了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在抗体及血液制品中的应用,指出,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系列产品在病毒去除等多个方面具有高流速、低背压的特点。报告人:德国默克高级市场部经理Dr. Lars Peeck报告题目: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在生物制药应用中案例分享  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生物工艺开发高级经理吴云涛就层析填料使用寿命和清洗验证的应用探讨和工业规模层析填料装柱方法进行了分享。报告对装柱原理进行了介绍,并从装柱原理如何指导装柱、装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装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报告人: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生物工艺开发高级经理 吴云涛报告题目:工业规模层析填料装柱方法  德国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层析产品研发总监 Dr. Michael Schulte分享了反相硅胶填料在小分子药物工艺中的应用优化及胰岛素案例。报告分析了胰岛素药物市场发展和市场潜能,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市场发展,预测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也由此,胰岛素药物的潜在需求市场巨大。Dr. Michael Schulte还就胰岛素生产工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几类较难去除的杂质。此外,Dr. Michael Schulte还表示,默克的层析填料已有百年历史,在胰岛素的生产和研发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并以默克现有两个系列反相填料产品为例,给出某些胰岛素生产工艺中杂质去除的策略及方法。报告人:德国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层析产品研发总监 Dr. Michael Schulte报告题目:反相硅胶填料在小分子药物工艺中的应用优化及胰岛素案例分享  会议还邀请多位嘉宾就层析填料相关技术发展及应用做精彩报告。报告人:药明康德高级研究员 蒋俊俊报告题目:药明康德高通量工艺开发平台介绍及应用分享报告人: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 郭旺明报告题目:应用Eshmuno® A 亲和层析去除FC 融合蛋白的电荷异构体报告人:海正药业生物药研究所所长 缪仕伟报告题目:层析工艺与抗体关键质量属性报告人:德国默克产品经理 Ms. Katrin Jaenicke报告题目:填料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本届高峰论坛引入主题元素——竖琴,技术经理蒋华平对代表着世界先端生物制药科学技术的行业与古典乐和竖琴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介绍,并对本次论坛的主题元素进行了阐释。演奏表演  会上,与会嘉宾和现场听众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与会听众就工作中所遇到的层析填料相关问题积极提问,现场交流热烈。北京场(左起:吴云涛、Michael Schulte、Katrin Jaenicke、Lars Peeck、张滨)上海场(左起:胡哲嘉、吴云涛、Michael Schulte、Lars Peeck、缪仕伟、郭旺明)与会专家互动交流  为使用户近距离了解默克层析产品,本届论坛上,默克公司设立了极具艺术感的产品展示区域,展示层析系统、层析柱和填料等多种产品。产品展示  本届论坛在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亚太区层析市场经理胡哲嘉博士的致辞中闭幕。
  • 默克携手IPPM,继续专注层析产品——记2016生物制药层析技术高峰论坛
    默克中国与国际制药项目管理协会(IPPM)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联合举办了2016生物制药层析技术高峰论坛,来自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共约300位专家用户参加了高峰论坛。默克资深层析产品及应用专家携手业内层析应用专家共同分享了层析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案例,与会者对层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上海场北京场王慕阳女士-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销售副总监致欢迎词。默克百年层析源于1904年,为全球首家层析生产商,从1904年生产出二氧化铝填料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开发各种填料和层析柱,经过110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多种填料和层析柱。王慕阳表示默克推出的众多优异的层析产品,推动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帮助用户解决了层析工艺研发和生产中的诸多问题。众所周知,2015年默克公司发布新LOGO形象。在本次论坛上,王慕阳为与会者诠释了默克的企业风格的创新变化。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销售副总监 王慕阳会议邀请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工艺开发副总裁李泽生博士致开幕辞。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层析市场技术经理蒋华平主持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就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的应用、工业规模下的装住及填料寿命的验证、反相填料在胰岛素分析方面的应用等议题和与会者进行了共同探讨。德国默克高级市场部经理Dr. Lars Peeck向与会者分享了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在生物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案例。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于上个世纪上市,目前在应用于多种上市生物制品生产中。报告中分享了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在抗体及血液制品中的应用,指出,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系列产品在病毒去除等多个方面具有高流速、低倍压的特点。报告人:德国默克高级市场部经理Dr. Lars Peeck报告题目:Fractogel® 离子交换填料在生物制药应用中案例分享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生物工艺开发高级经理吴云涛就层析填料使用寿命和清洗验证的应用探讨和工业规模层析填料装柱方法进行了分享。报告对装柱原理进行了介绍,并从装柱原理如何指导装柱、装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装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报告人: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生物工艺开发高级经理 吴云涛报告题目:工业规模层析填料装柱方法德国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层析产品研发总监 Dr. Michael Schulte分享了反相硅胶填料在小分子药物工艺中的应用优化及胰岛素案例。报告分析了胰岛素药物市场发展和市场潜能,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市场发展,预测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也由此,胰岛素药物的潜在需求市场巨大。Dr. Michael Schulte还就胰岛素生产工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几类较难去除的杂质。此外,Dr. Michael Schulte还表示,默克的层析填料已有百年历史,在胰岛素的生产和研发方面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并以默克现有两个系列反相填料产品为例,给出某些胰岛素生产工艺中杂质去除的策略及方法。报告人:德国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层析产品研发总监 Dr. Michael Schulte报告题目:反相硅胶填料在小分子药物工艺中的应用优化及胰岛素案例分享会议还邀请多位嘉宾就层析填料相关技术发展及应用做精彩报告。报告人:药明康德高级研究员 蒋俊俊报告题目:药明康德高通量工艺开发平台介绍及应用分享报告人: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 郭旺明报告题目:应用Eshmuno® A 亲和层析去除FC 融合蛋白的电荷异构体报告人:海正药业生物药研究所所长 缪仕伟报告题目:层析工艺与抗体关键质量属性报告人:德国默克产品经理 Ms. Katrin Jaenicke报告题目:填料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本届高峰论坛引入主题元素——竖琴,蒋华平对代表着世界先端生物制药科学技术的行业与古典乐和竖琴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介绍,并对本次论坛的主题元素进行了阐释。演奏表演会上,与会嘉宾和现场听众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与会听众就工作中所遇到的层析填料相关问题积极提问,现场交流热烈。北京场(左起:吴云涛、Michael Schulte、Katrin Jaenicke、Lars Peeck、张滨)上海场(左起:胡哲嘉、吴云涛、Michael Schulte、Lars Peeck、缪仕伟、郭旺明)与会专家互动交流为使用户近距离了解默克层析产品,本届论坛上,默克公司设立了机具艺术感的产品展示区域,展示层析系统、层析柱和填料等多种产品。产品展示本届论坛在默克工艺解决方案部亚太区层析市场经理胡哲嘉博士的致辞中闭幕。
  • 【圆满落幕】2022 APM第三届亚洲制药产业大会
    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CPIA)、上海医药行业协会(SPPA)、上海士研咨(SC)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共同支持的2022 APM第三届亚洲制药产业大会于11月24-25日在上海环球港凯悦酒店圆满召开!本届大会分为四大主题论坛,包含首日的“创新与国际化: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智能制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专场。次日的生物制药专场“生物医药工艺开发与商业化生产”;化学制药专场“化学制药绿色生产与产业链整合”。共有超35位行业大咖带来精彩讲演,吸引了近500位行业同仁踊跃报名。来自制药产业监管机构、协会学会领导,科研院所专家,国内外制药工业百强药企、全球创新药企、制药装备、原料药、耗材及生产服务型企业杰出代表的超35位专家出席。以“绿色、智能、创新、国际化”为主题,深度聚焦医改下制药行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与新需求,共商制药工业发展大计,共促制药行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肇晖女士主持了第一天的上午的“创新与国际化: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专场。随后,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资深会长潘广成先生为大会作了精彩且意义深刻的开幕致辞。本届大会的第一个分享,也由潘广成先生带来精彩分析: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解读,潘会长就制药工业 “十四五”面临形势和主要任务,进行分析与分享,赢得台下阵阵掌声。随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总裁俞康信先生通过讲述企业自身的转型经验,就“传统大药企的转型创新之路”发表精彩演讲。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制造管理中心主任张耀华先生(由上海医药集团第一生化药研所副所长俞伟先生代为发言)则以“超限制造赋能智能制药”为中心,介绍了超限制造项目与应用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报告过后,在场的与会嘉宾品茗小吃与茶点,进行休息与交流的茶歇时间。接下来,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玉祥先生进行了线上主题演讲:“产业升级加速:后疫情时代中国原料药行业发展思考”,讲述了原料药产业现状、环境变化以及产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上午最后一场主题演讲由百济神州首席商务官殷敏女士带来“后疫情时代中国创新药企全球化新思考”,她表示创新药走向全球,必将成为趋势,并分析了创新药企出海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随后,以“‘创新+国际化’战略布局下的药企全球发展路径”为主题的圆桌讨论顺利举行。参与讨论的专家有:赛诺菲大中华区战略与业务发展负责人杨樱女士,恒瑞医药副总经理沈亚平先生和百济神州首席商务官殷敏女士。圆桌讨论话题包括行业“内卷”下的创新&国际化策略分享、国际化进程关键难点与应对思路、海外营销模式创新构建、全球市场综合竞争力的打造等。自助午餐过后,“智能制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专场展开演讲。君实生物副总经理马骏先生作为下午的专场主持。首先,罗欣药业集团的集团副总裁沙鋆杰先生带来主题报告:“医药产业变革下药企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深度分析了医药产业如何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完美转型。随后,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资深副总裁薛云丽女士以“智能制造在制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带来精彩分享。紧接着北京隆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树贵先生发表线上主题演讲“用数字技术构建供应链竞争优势”,分享了数字供应链构建方法和实操路径,以及借助借助数字技术提升供应的链竞争优势。短暂的茶歇过后,君实生物副总经理马骏先生和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经理朱正辉先生分别就“生物制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智能制造与药片的连续化生产”带来精彩的报告分享。其中,马骏先生从数字化转型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定位与价值为基础,并讲述了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的管理关键要素。当天的最后一个主题演讲,赛诺菲工业事业部数字化负责人, 房斌先生就“Sanofi与数字化”为主题,在线分享了公司的数字化过程中的经验。本场的圆桌讨论,围绕“产业格局重构:药企的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价值”这一主题,君实生物副总经理马骏先生、复星医药集团数字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陈涛先生、罗欣药业集团的集团副总裁沙鋆杰先生和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资深副总裁薛云丽女士参加讨论。四位专家各自发表真知灼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至此第一天大会结束。大会的第二天同样精彩。分论坛一生物制药专场的主题是“生物医药工艺开发与商业化生产”,围绕这个主题,共有7篇主题演讲,2场圆桌讨论。上午,组委会邀请到复兴凯特CEO黄海先生担任专场主持人。首先,和黄医药生物药CMC副总裁Karen Twu带来主题演讲:“生物药品生命周期中技术转移的关键与实践”,报告从技术转移的挑战及难点分析、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等角度展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享。随后,黄海先生围绕“中国CART :创新引领 生态化优势”这一主题带来精彩演讲。接下来,组委会邀请到奕安济世生物首席技术官黄光诚先生,就“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ly Intensified Connected/Continuous Biomanufacturing Platform (HiCB) to Address Patient and Business Needs”带来主题演讲。茶歇过后,由劲方生物总经理李景荣先生主持,科望医药技术运营副总裁王冠骅先生、和黄医药生物药CMC副总裁Karen Twu参与的 “如何应对生物医药的商业化生产的关键挑战?”圆桌讨论压轴,结束了上午的分享。午宴过后,在宜明昂科副总经理张如亮的致辞中开始了下午的分享,第一场岸迈生物CTO苏建先生为与会嘉宾带来案例分享: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接下来由复宏汉霖高级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黄玮女士就“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of Biopharmaceuticals”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的线上演讲。徐诺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英霖先生与信达生物工艺开发和CMC策略执行总监萧新洲先生分别就“抗肿瘤创新药的开发与筹备商业化”与“关于使用国产物料开发全球化抗体生产工艺的探讨”开展主题演讲。短暂的茶歇交流过后,是一个以“上下游协同:医药生产服务企业的合作模式创新”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主持人是弗若斯特沙利文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毛化先生,参与讨论的有宜明昂科副总经理张如亮先生和徐诺药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英霖先生。随着圆桌讨论的结束,生物制药专场也落下帷幕。当天同时进行的还有化学制药专场,也十分精彩。专场主题是“化学制药绿色生产与产业链整合”,围绕这个主题,共有7篇主题演讲,2场圆桌讨论。组委会邀请到箕星药业技术运营副总裁郭红星先生作为专场主持嘉宾。华海药业首席科学家兼制剂研究院院长郭晓迪先生带来开场第一讲,主题是“国际化视野下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探讨”,郭晓迪先生具有丰富的原料药制剂相关经验。随后,科伦药业副总裁王亮女士就“最终灭菌注射剂的参数放行探索”带来分析报告。接下来,华鲁集团副总经理杜德平先生围绕主题“高质量发展:原料药企的转型策略与发展布局”提出真知灼见。杜德平先生从国内国际政策+市场+经济环境和转型策略与方向的分析展开,阐述了角色转变中的障碍和风险与原料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关键。最后是期待已久的圆桌讨论环节,主题是“出海进程加快: 高端制剂开发国际化”,此次与圆桌的主持人是华海药业首席科学家兼制剂研究院院长郭晓迪先生,科伦药业副总裁王亮女士与年衍药业CTO李秀艳女士参与圆桌讨论。下午第一讲,上药第一生化药业党委书记、总经理孙忠达先生从绿色工厂体系建设布局、他智能制造助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药品制造全生命周期绿色生产的打造等观点向我们阐述他的报告“绿色生产:药厂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案例”。接下来亚盛医药化学开发和生产副总经理滕尚军以“原料药工艺的质量控制和变更管理”为题,进行报告分享。箕星药业技术运营副总裁郭红星先生以“产品竞争优势和生命周期管理探讨”为题,从医药产业环境发展阶段与趋势,产品竞争优势战略和生命周期管理三个方向向我们阐述报告。扬子江药业集团技术总监李达龙先生带来了本专场最后一个主题报告:“新背景下药企绿色生产过程的探索与实践”。最后一个高层对话环节主题为“构建新格局: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与协同”,由箕星药业技术运营副总裁郭红星先生和罗欣药业国际业务负责人、总监胡浩先生为在座嘉宾带来了一些创新角度的看法和思考。至此,为期两天的“2022 APM第三届亚洲制药产业大会”圆满落幕。组委会以下合作单位与赞助商的大力支持: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还得益于我们各界媒体的关心与支持!特别鸣谢以下媒体合作伙伴:感谢广大业内同仁在会议筹备和举行期间的高度支持和积极参与,士研咨询将继续与业内资深专家,优秀企业以及机构保持紧密合作,提供行业前沿信息,探索行业趋势,助力商务合作,我们明年再见!
  • 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组织召开2022年华北大区计量工作会议
    12月28日,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组织召开2022年华北大区计量工作视频会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一级巡视员张益群,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主任、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念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宋同飞主持会议,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副主任赵金恒、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葛瑞江、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吕金华,华北五省(区、市)市场监管局(委)计量处、计量院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上,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办公室负责同志汇报了2022年华北大区计量工作情况,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说明。华北五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就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强计量科研创新、提升产业计量测试能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计量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交流。高念东回顾了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成立30年来践行职责使命的光辉历程,他强调,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要深刻认识把握大区计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华北地区产业布局,突出发挥计量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协同中的支撑作用,突出发挥计量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中的保障作用,突出发挥计量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中的基础作用。要更好发挥大区平台作用,加强区域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区域间联合开展计量科技攻关,加强计量人才互动交流,共同推动计量发展规划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实,为计量事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张益群充分肯定华北大区计量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协同华北五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升计量科研能力,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了市场监管总局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华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支撑服务。针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作用,张益群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进一步明确大区工作方向,加强统筹协调,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强化协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好计量支撑。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于1992年由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在京成立,负责建立华北地区最高计量标准,组织开展区域内量值传递、计量比对、计量管理、计量技术课题研究和有关测试活动,并负责牵头组织华北大区计量相关工作交流和培训。今年是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成立30周年,三十年来,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紧密结合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了国家计量基准1项,国家计量工作基准5项,华北大区计量标准169项,每年进行省级最高计量标准量传千余台件,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市场秩序维护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三十年来,华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紧密联系华北五省(区、市)相关部门和技术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联合制定了22项京津冀共建计量技术规范。华北五省(区、市)计量技术机构联合开展了《国产计量设备验证评价》《京津冀区域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京津冀区域VOCs减排责任分配与网络模拟优化研究》等计量科研攻关任务,为企业开展计量测试服务,为保障社会公平贸易、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提供了计量保障。
  • 中科光电受邀参加“大气-气溶胶-边界层-云”华北地空联
    2016年5月28—29日,大气、气溶胶、边界层和云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会在河北邢台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河北省气象局副局长彭军、邢台市气象局局长赵黎明、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占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德国马普研究所等相关专家、学者都参加了此次会议。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受邀企业,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前,参会人员对“大气-气溶胶-边界层-云”华北地空联合实验观测现场进行了参观。无锡中科光电与各单位的领导、专家一起参观了在邢台气象观测站的数十种观测仪器和设备,认真听取了实验人员的讲解和资料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学者、此次观测试验负责人李占清教授指出,“邢台气象观测站的实验,首次采用双飞机对云内外以及边界层内外开展观测。此次观测实验还联合了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利用各自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探测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气-气溶胶-云-降水的综合观测系统,是开展气溶胶、云物理、人工影响天气、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最完整的观测设施。” 会议开始时,河北省气象局副局长彭军和邢台市气象局局长赵黎明对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指出此次大气、气溶胶、边界层和云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会对了解河北省大气、云、地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近地面边界层的污染和大气稳定度对云和降水的重大意义。接着,各专家、学者分别对河北气象情况、地空联合试验、气溶胶光学与辐射特性主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对快速源解析走航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数据应用的重要性,利用基于振镜的快速扫描技术和车载多轴DOAS技术,采用走航快速源解析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了车载走航快源解析系统。无锡中科光电首创了国内走航与锥形扫描应用技术,综合了点、线、面源锥形扫描识别和垂直走航观测方法,对重点污染区域中污染物进行3D扫描和移动走航追踪观测,可有效获取区域污染物空间立体分布、变化规律和排放特征,实现污染区域快速源解析,做到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无锡中科光电始终致力于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技术,大力发展地基遥感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能力,解析颗粒物污染来源、污染特征及污染变化趋势,为短时间空气质量预警预报提供了及时、有效、准确的数据支撑。无锡中科光电也将随时保持与各专家、学者及同行的技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共同为绿色中国不断努力和奋斗!
  • 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 国家卫健委解读仿制药管理新政四大看点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我国仿制药行业快速发展,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部分国外原研药价格高、国产高质量仿制药短缺仍是百姓用药难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通过完善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仿制药研发、提升质量疗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width=" 600" height=" 385" title=" "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85px " alt=" " src=" http://pic.biodiscover.com/files/e/8a/201804041430145329.jpe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意见出台对于推动我国由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有何意义?老百姓用药需求将如何进一步满足?如何完善仿制药全流程管理?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04, 0, 0) " 加快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问:当前,我国仿制药行业大而不强,高质量药品市场主要被国外原研药占领。意见出台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有何意义?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答:仿制药是与被仿制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替代药品,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仿制药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品种不断丰富,在近17万个药品批文中95%以上都是仿制药,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但也要看到,我国仿制药行业大而不强,“多小散乱差”的局面仍然存在,药品质量差异较大,高质量药品市场主要被国外原研药占领,部分原研药价格虚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仿制药的需求与现行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改革完善仿制药相关政策,对于推动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具有重大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04, 0, 0) " 制定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问:意见提出制定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这对于让老百姓及时用上经济、安全、有效的仿制药有何帮助?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答:2012年—2016年,全球共有631个原研药专利到期,由于信息不对称、技术难度大以及一些罕见病药品市场规模较小等原因,国内仿制跟进的速度还很慢,许多专利到期药,没有企业提出仿制注册申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通过制定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及时发布供求关系,解决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对列入目录内的药品注册申请优先审评审批,以鼓励引导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有序研发、注册和生产,促进更多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的仿制药尽快上市,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原研药价格过高问题,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药品在我国短缺的问题,大力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和供应保障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04, 0, 0) " 平衡药品创新与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问:完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药品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于平衡好药品创新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意见提出哪些原则?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答:意见提出,按照鼓励新药创制和鼓励仿制药研发并重的原则,研究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加强药品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新药创制,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同时,药品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带来的垄断必然抬高药品的价格,降低药品的可及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因此,在我国,应按照鼓励新药创制和鼓励仿制药研发并重的原则,进一步研究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着力构建科学、系统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健康权与药品知识产权间取得平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意见还明确提出要依法分类实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以在国家出现重特大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非常情况时维护公共健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04, 0, 0) " 全链条监管让用药安全更有保障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问:意见提出提高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这对于保障老百姓用药安全具有怎样的意义?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答: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与生命安危。在过往发生的药害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辅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问题引起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原料药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其质量和一些关键的理化性质是决定制剂质量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辅料可影响制剂的生产以及活性成分从制剂中的释放、吸收,也可影响活性成分和制剂的稳定性等,进而影响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整个生产链条中,提高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是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p
  • 一文窥见|“AI制药”,重新定义制药流程?
    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迄今仍逃不开“双十定律”——研发费用10亿美元,研发周期10年。高投入与高风险,不仅考验投资人的耐性与运气,更令憧憬于改变产业格局与人类健康命运的创新药公司与科学家,长期徘徊于“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之间。就在5月27日,天境生物(NASDAQ:IMAB)公布其“CD73抗体尤莱利单抗药物”的中国II期临床研究数据。数据显示,在19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5 例达到部分缓解(PR),客观缓解率(ORR)为 26%;9 例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为 73.7%。有评论人士认为,两药联用26%的ORR,可能单用PD-1也不比这个数据差多少,这吃了和没吃有啥区别吗?二级市场随之投出不信任票,天境生物市值本来就日渐萎靡的市值被一刀砍翻,当日重挫26.88%。这则案例,也再度印证了创新药研发之难,对于医药公司而言如同一场“生死劫”。图:天境生物市值来源:雪球如何能通过技术革命,“更快、更好、更强”地进行新药研发,从本质上实现医药公司“逆天改命”式救赎?在这个问题上,除了祈祷,更多的创新药公司正将希望寄托在“AI‘制药’”上。随着赛诺菲与英国药物研发AI技术服务提供商Exscientia达成了一笔52亿美元的AI制药大单;英矽智能,半年内两次宣布发现新药,并率先进入临床试验新阶段;阿斯利康、默克、辉瑞、梯瓦等制药巨头联合建立的AI药物研发实验室AION Labs宣布正式启动… … 各界无不期待“AI‘制药’”重新定义制药流程,为世界带来一场巨大变革。那么,AI制药到底是什么?AI如何“制药”?19世纪以前,人们主要利用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直接用于部分疾病的治疗。例如《本草纲目》记录了各种动物和人体组织等“奇葩”药材。这个时期,只要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人们都拿来试试能不能做成药。20世纪随着随着药理学和有机化学等科学的发现,人们可以合成一些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化合物。这些药物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人体代谢和作用机制为抓手,研究出了抗生素、维生素、磺胺类药物、精神病药物、麻醉镇痛、疫苗等的新药。20世纪60-80年代,一些与疾病相关的酶、激素、神经递质的受体和底物被发现。物质分析检测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人们开始尝试摆脱随机发现转向到主动编辑化合物。20世纪80年代之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科得到发展,以靶点为基础的新药研发模式得到应用。如今,新药物发现的大致过程需要先发现靶点-验证靶点-发现先导物-优化先导物,从数十万个化合物中选出几个候选药物,最后再进入临床试验环节。靶点可以理解为不同疾病关键点构成的“锁”,人们在众多药物分子可能性中,设计和筛选最合适的分子作为“钥匙”去解锁。人们利用计算机辅助制药(CADD)来评估分子多样性、构建化合物库、开展基于分子相似性的筛选。建立大型化合物库与生物靶标自动对接软件,并分别打包变成研发系统的组件。CADD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允许研究者减少实验来评估化合物的有效性,直接在电脑上就能设计和“改造”分子。但另一方面,这些分子仍需要人工搭建生成,并与资料库比对。这些前期工作需要从上万个化合物中一个个筛选无异于“大海捞针”。图:药物研发流程示意。来源: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这种对人来说的繁琐工作,恰恰是AI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今天所说的AI制药就是利用AI的归纳推理能力,分析实验数据优化药物研发环节;利用AI算力优势,物理层面演绎分子结构从而加速筛选优化先导物。换句话说,AI制药把创新药行业的规则扭转到了比特币“挖矿”的逻辑。谁的算力大,谁的模型做的好,谁就能率先进入临床试验。AI制药可以跳过原来漫长的临床前的研发时间,降低前期研究所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材料成本,直接推选出最符合要求的候选药物。而这恰恰是创新药前期研发的全部流程。谁能率先发现新的靶点,谁就能摆脱其他的同类追随者。以治疗肿瘤的PD-1为例,这个靶点上密密麻麻趴满了等待套利的伪创新药企业,同业竞争压力巨大。跟这些追随者竞争,就算成功跑了出来,在中国也要面临医保费用有限购买力的“大剪刀”,让这些fast in follow、me too、me better企业蹦跶不了太高。AI制药的大面积应用这将允许药企能够摆脱经费不充足的压力,可以不再追热度、抄作业,向着Best in Class(同类最优)甚至First in Class(同类第一)进军。更好地吃到独家特效药所带来的收益,为社会和股东创造价值。在算力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AI制药在硬件上具备了施展的可行性。AI制药的实力如何,还得看赛道上的玩家做得怎么样。赛道上都有谁?目前,AI药物研发市场有三大类公司,IT巨头、AI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和大型药企。三类企业依托各自在平台、算法和数据的优势切入行业。大型药企这边,近年来世界头部药企如辉瑞、诺华、强生、阿斯利康、默沙东等都有积极布局AI药物研发领域;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如中国生物医药、药明康德等也抓住机遇纷纷布局此赛道,开展与AI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合作。布局方式上,国外医药公司多与初创型AI药物研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药模式为主,也会以投资的方式合作。国内医药企业在AI药物研发的布局虽然相较海外略晚,但也是合作与投资兼有。其中药明康德前后已参与了4家AI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投资。图:国内公司与AI公司合作情况来源:健康界研究院IT公司这边,从2018年开始,阿里、腾讯等巨头都开始相继布局此赛道。主要发力方向是利用公司算力和AI模型的优势,介入到AI制药的环节中。例如百图生科推出的“免疫图谱卓越计划”,实质上是结合百度自有的算力和AI经验,结合10亿元资金补贴吸引生态联盟合作伙伴共同运作的生物运算引擎平台。不过,目前这些科技公司搭建的平台都是以搭载数据库训练模型为主,并未产生太多实际应用。图:国内IT巨头布局AI制药数据平台来源:亿欧智库初创企业是AI制药的主力军,是AI制药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2021年,全球融资总额约为266亿元(超42亿美元)。其中,中国在该领域的融资金额超过90亿元。2022年一季度,AI制药领域发起40多起融资,总金额金额累计超24亿美元。投融资活动仍主要发生在中美两国,占总融资事件的80%。其中,国外的Schrodinger、Exscientia、Abcellera和国内的英矽智能、晶泰等公司较为优秀。图:截止至2022年初,全球AI制药融资情况来源:BiopharmaTrendExscientia(纳斯达克上市,市值14亿美元)从2012年成立到现在,exsientia成功让两个AI研发的药物走上临床试验阶段。分别是治疗强迫症的化合物DSP-1181和免疫肿瘤药物EXS21546。这两款药的前期研发周期均不超过一年。Exscientia的核心能力源自于扎实的数据库(ChEMBL)和主动学习的AI。ChEMBL是一个包含了大量临床实验药物和批准药物的治疗靶标和适应症的平台,是成为AI制药公司们训练并生成药物分子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公司的主动学习AI,可以在数据很少打标签,或者不打标签的情况下,通过让模型更多关注或者学习。做到能在较少的训练样本下获得较好的模型。Schrodinger(纳斯达克上市,市值19亿美元)Schrodinger的核心能力是业界绝对领先的分子计算模型和大量已经成熟的药物开发模组Schrodinger成立于199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发现了一个精度非常高的用于描绘分子动态变化的模型。在化学分子计算中,你所能模拟的分子越精确就相应的能获得更好的预期编辑效果。因此,随着现在发现新药的难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寻求通过计算来探索新的药物发现之路。这家公司能一直维持收入超过30%的增速。目前,Schrodinger的软件已经在全球有了1600个客户,自己也有25个管线。除此之外Schrodinger还提供了一整套分子模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CADD中常说的薛定谔软件。其中包含太多业内文明的模块,比如:Glide(分子对接)、FEP+(自由能微扰)、Desmond(分子动力学模拟)、PyMol(蛋白可视化工具)等。这些套件在业内的药物开发环节中,不可或缺。Abcellera(纳斯达克上市,市值22亿美元)Abcellera的核心能力在拥有扎实的数据基础之上,将AI、工程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综合起来的能力。2月12日,美国EUA了一个针对Omicron有效的中和抗体Bebtelovimab,这也是Omicron出现以后,第一个针对Omicron设计的中和抗体。该项目研发时间被压缩到了90天,震惊世界。Abcellera是怎么做的呢?首先,Abcellera拥有他和美国众多医院合作收集的资料。接下来Abcellera从几百万个细胞中筛选出几百个用于实验。为了达到如此效率,他们使用一次性能够过筛25600个细胞,卡片大小的筛选器来进行操作。这些细胞在测出氨基酸序列后,他们采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来处理数据。然后在利用AI的归纳能力对几百个特征进行整理。为了保证结果准确性,他们接着把来自同一个捐献者的所有抗体重新测序,以获得单个细胞与所有免疫细胞之间的角色关系。最后Abcellera再通过高通量的实验和前面产生的各种排列组合再对抗体进行优化,从而推出少数几个抗体。如此技术只能说令人瞠目结舌。得益于高强的技术,目前Abcellera已与全世界众多药企展开合作,研发实力毋庸置疑。图:Abcellera的合作机构来源:公司官网晶泰科技(国内,未上市)晶泰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最早一批AI制药初创公司之一,目前共获得6轮融资,总融资金额高达7.85亿美元。该公司的主要专攻方向是AI晶型预测。这个流程能够预测化合物的不同结晶状态,并指出不同状态下的用药效果。从而提高药效和缩短研发周期,使药企能够通过注册晶型专利的方式延长专利周期。晶泰科技的技术平台不仅能准确预测晶体结构,并大幅缩短时间,同时还可以帮助优化分子结构。2016年,晶泰科技获得了辉瑞晶型预测的盲测机会。随后晶泰科技正式成为辉瑞药物晶型预测等服务的供应商,并不断扩展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合作,包括基于晶泰科技的AI技术,为辉瑞定制化开发人工智能药物模拟平台,用于新药发现。目前晶泰科技已和多家药企达成合作,包括与世界排名前十药企中的7家达成正式付费合作,其主导的药物发现项目有几十个,绝大多数都是first in class(业界首创)。图:晶泰科技晶型预测流程来源:公司官网英矽智能(中国香港,未上市)2018年6月,英矽智能获得了由药明康德领投的一笔战略融资,成为药明康德投资的第三家AI药物研发公司。2019年4月,英矽智能总部由美国转移落户香港。2021年的英矽智能,全球首次利用AI发现了一种全新机制的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整个研发过程只花了不到18个月的时间和大约200万美元,刷新了新药研发的速度和最低成本纪录。今年1月12日,英矽智能拿到了来自复星医药的13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未来的里程碑式付款,这是国内AI制药公司迄今最大的一笔订单。英矽智能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的AI制药研发模组可覆盖大部分药物开发环节,如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临床试验结果预测等药物开发等。与其他公司主要采用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再辅以独家模型的操作模式不同,英矽智能采用的是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和强化学习(RL)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强调数据之间的内学习,从而发现药物起效的新机制、新关联。英矽智能发现一款靶向主蛋白酶(3CL)的临床前候选药物,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该候选药物的全新分子结构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AI平台所生成,该化合物是一项全新的分子构造。从原料到制备化合物仅需两步,合成效率高。AI制药在今天的成就从近年的投资热度也能瞥见,上述这些风格迥异的研发成就给了资本信心。图:2015-2021国内AI制药融资情况来源:亿欧智库但资本的火热并不代表AI制药的成熟。早年彼得蒂尔(Peter Thiel)一眼相中Abcellera的研发能力,该公司在上市之初市值一路干到了200多亿美元。不过因为AI制药公司需要长期的研发支出,外加医药领域对AI制药的谨慎态度,使得Abcellera今天的市值缩水到当初的十分之一。AI制药的挑战梳理了众多的AI制药公司后可以发现,AI制药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算是一个相当早期的阶段。从产业研发特性来说,AI制药是一个高科技、跨学科、高支出、强监管的产业,这些挑战每一项都称得上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首先,AI制药的跨界人才壁垒极高。AI制药不同于今天的各类型AI科技公司,AI制药对人才在AI和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等学科都要求精通。对于AI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称得上是AI难度的巅峰之一了。但自动驾驶的核心难度在于如何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信息进行融合,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汇算,最后再调整汽车不同系统之间的配合,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但成为一名驾驶员只需要考一本驾照。而AI制药需要从业者拥有兼具两者的综合能力。不精通其他学科,调制的AI输出结果无效,白白浪费数据和时间。对AI技术不精通,那制作的模型和统计的数据就不能很好地被AI所用。对于AI制药来说,这些差距是不能仅通过烧钱、跑测试就能弥补的,Abcellera和Schrodinger能够独霸一方,靠的正是多年专业能力的积累和AI技术的独门秘籍。其次,AI制药初创公司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拥有有效且翔实的数据来源是能够保障AI输出结果正确度的保障。目前,AI制药公司的数据源多来自于公开资料,如已发表的医学文献,公开的靶点库,药企、科研机构或院校的公开数据等。但最主要的高质量数据是来自药企自身的研发实验室,这部分数据属于商业机密,十分宝贵。目前做的比较好的AI制药公司基本上要么是有自建实验室和研发管线,要么就是和大型药企以投资的方式合作(如药明康德领投Schrodinger的E轮融资)。同时,缺乏数据也是大型科技企业的AI制药平台产出成果缓慢的核心原因。缺乏数据和主动权的AI制药想要在业内真正拥有话语权,难度很大。不过目前特殊的例子也有,例如Relay Therapeutics(纳斯达克上市,市值18亿)在分子动力学的计算上见长。当然,这是因为他们真的有一台超算。图:Relay的超算ANTON来源:网络最后,AI制药仍不可替代真正的实验,当前也并没有AI制作的药物真正上市。医药领域的超强监管使得创新药的研制一定需要漫长的临床实验周期。目前这些AI药物还都在慢慢的走临床实验流程。未能上市就不能直接证明药物价值,进而无法体现公司价值。而技术上,市面上大部分AI制药,依然停留在以数据驱动的AI模型辅助药物分子发现的阶段。对于分子的模拟上,即从物理模型驱动的AI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无法兼顾。比如传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应对复杂的蛋白体系以及蛋白动态构象采样方面的还是力不从心。这就意味着现阶段AI制药仍受限于技术研发,实验室的实验成本不能完全取代。
  • 制药最前线 | 升级版的 “冰箱“制药机来啦!
    几个世纪以来医药行业的发展从未停歇,并不断推动着全球药物研发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现代新药开发需要更加灵活,快速的药品生产模式。由于临床开发在加速:定制化的“小”药开发越来越多;对药品的“价廉物美”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制药法规的不断完善对药品供应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相信大家对我们公众号之前报道过的麻省理工资深连续流专家Klavs F. Jensen教授团队设计的冰箱大小的制药机记忆犹新吧。 01升级版 “冰箱” 制药机经过改良,这套“冰箱“制药机目前已升级为第四代产品。小编将为您介绍这一代表全球制药合成研发先进设备的研究应用成果。“冰箱”共由三部分组成:1. 合成模块:包含微通道连续合成反应器和液-液分离设备,用于得到粗产品API2. 纯化模块:用于间歇或者连续纯化和分离得到纯的固体药剂或液体制剂3. 药品模块:加料、混合、配药和药品的直接压缩,做成口服固体制剂4. 连续化、模块化的组合使整个系统创造高收率,使生产更便捷、安全且降低成本。图1:第四代”冰箱”制药机02.升级版 “冰箱” 制药机的大显身手作者使用了5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演示这套装置的实际使用效果,每种药物的产品形态、剂量、测定规格和所需的产量见下表。每一种药物的产量目标的定义是在稳定状态下每天生产1000剂,目的是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要求的生产目标。• 利多卡因• 地西泮• 苯海拉明• 环丙沙星• 阿托品作者仅用三周时间完成了5种示范药物合成,其中有4种达到了至少1000剂/天的产量(环丙沙星产量低一是因为需求量本就少,二是因为工艺合成难度确实较大)。而且,最新一代的设备较之前的设备产量有了显著提升。实验总结 1.在 “冰箱” 制药机中,五个API的连续生产流程在短短三周内就完成从设计到执行。这充分展示了这种分步式制造系统的商业适用性,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在一个单元内生产数以千计剂量的各种API;2.最新一代的 “冰箱” 制药机在开发期间运行了数百小时,证明了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大幅提高;3.这种按需生产的方式有助于减少供应链中断、盗窃、过期和与此方法相关的控制问题的风险;4.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在全球健康危机、自然灾害和战场医学场景中快速提供所需的API和药品。 还有什么正在发生 “冰箱”制药机的应用已经充分说明了制药的未来连续化、自动化的趋势。同样合成开发的研究技术也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着!近期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款完全自动的移动机器人以协助他们进行化学研究,还登上了Nature的封面。这个机器人助手被用来帮助他们进行光催化剂的开发,一种可以让水在光的作用下产生氢的材料。机器人会称量固体催化剂,分配液体,用光照射样本。机器人能测量产物氢,还能基于实验中分解出的氢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它可以天工作21.5小时,8天就做了688个实验。 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康宁颠覆性的微通道反应器技术,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客户设计紧凑、高效、安全的化学工艺,康宁微通道反应器可以将化学反应过程的时间从几个小时缩短到几秒钟,有时甚至更短。你能想象当机器人助手与康宁微通道反应器连用快速开发出最优工艺后,极速应用于配置了连续流反应器的“冰箱”制药机生产定制化药物的未来场景吗?那将是一副多么令人振奋的未来制药宏图!让我们一起努力,走近未来连续智能制药!
  • 多位专家解析华北地下水治污“处方”
    3月22日,又是一年世界水日。   地下水污染问题让每一个中国人揪心。而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是居民饮用水的大部分来源,但其污染问题早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有调查显示,在华北平原众多取样点中,大约一半的水样被严重污染,污染物包括了无机盐、有机难降解物以及重金属。   所以,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问题几乎成为全中国地下水污染的标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3月8日,环保部公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14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开表示“我们有一个治理规划,并向国务院作了汇报”。《方案》是2011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出台以来,环保部给地下水污染开出的第二次“处方”,也是专门为华北地下水治污开出的“第一处方”。   那么,这份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第一处方”是如何出台的?它是否将真的对治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有效?科学家、政府和企业家还有哪些担忧?   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探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高分项目这样炼成   “首次”查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为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   记者注意到,就在环保部《方案》获批前两个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公布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中提到,该项目“首次”查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为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终“以94分的优秀成绩”通过评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是项目评审专家之一。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卢耀如透露,《方案》正是基于这个高分项目的一些成果而制定的。   作为一名水文地质专家,卢耀如经常参与科研项目评审,而获得如此高分的项目他也很少遇到。卢耀如说:“这个项目之所以得高分,是因为其在研究问题重要性的指标上得分非常高。”   中国对地下水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六五”期间,我国设立了若干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其中第38项便是“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评价”。   卢耀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那时候水质监测标准相对低一些,地下水更突出的问题是硬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这些问题。”涉及水质污染的指标只有“三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铵氮。   随后,华北平原发展了钢铁、化工企业,加之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研究者和管理者才开始看重水质污染。   如今,究竟华北地下水污染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污染物已经进入地下水环境?这些问题仍是个谜。   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资助下,首次在华北平原开展系统的地下水调查。调查的具体工作由地科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承担。   根据地调局对水环工作的记载,2006年3月,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地质调查局便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培训班”。在为期四天的培训里,河北、天津、北京、山东等省市属地调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业务骨干学习了这一项目有关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技术。   4月,水环所成立了项目综合组,常务办公人员6人,设组长和副组长。综合组经过协商后,将该项目划分为11个工作项目,并确定了2006年该项目的工作重点是在供水水源地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以及一系列的野外取样工作规范。   项目负责人、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希望这个项目发展起来的技术标准能推广到全国。   2009年,该项目已经完成了1比25万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15万平方千米。结果发现,所有采样点中,不用任何处理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即I到III类)占36%,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IV类)占24%,另有39%的地下水(V类)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项目还建设了有机污染物的实时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研发了中国特色的地下水样品采集设备,并最终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2010年,该项目还实施过一次规模较大的野外验收。当时,专家组历时10天,沿唐山、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的野外抽查路线,检查了各取样点的采样记录,确定质量符合要求。同年,地下水污染数据库建立。   这个项目还带动了一系列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研究。例如,2009年,水环所承担了我国第一个地下水“973”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由水环所所长石建省担任首席科学家。据悉,项目的起止年限为2010年至2014年,共5年,总经费4500万元,其中国家“973”专项经费3000万元,自筹经费1500万元。   立项之初,卢耀如作为顾问,多次参加了学术研讨会。“这也是为了配合国土部更好地进行调查。”他说。   这个高分项目便这样按部就班地开展了。   从大科学走向大政策   在历时6年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治理科学研究项目基础上,环保部通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接近尾声。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插曲。一名记者联系到张兆吉和石建省,对该项目的调查结果进行了采访,报道指出了最终调查结果“因涉及敏感问题不能公开”,一度将项目组置于颇为尴尬的境地。   一时间,这篇报道在各大网络媒体上大量转载,引起公众的巨大反响。其中不乏批评的声音,舆论指责科学研究不能向公众保密,相关管理部门也批评他们未经允许就披露尚未完成的研究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张兆吉曾向同行倒过苦水,“感到有些委屈”。   不过,调查项目的继续进行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如今,张兆吉和同事们将已经完成的调查结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2012年9月的《吉林大学学报》上。这个插曲反而让调查项目的重要性更引人关注。   按照惯例,一些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当中,科研者便会将阶段成果以咨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决策部门,以推动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变成具体措施,进而在现实中得到解决。有的甚至还有可能向国家高层领导递交介绍研究重要性和成果的内参。   卢耀如透露,这次调查也不例外。“研究人员给国务院写了报告,强调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希望能从国家层面重视起来。”他说。据卢耀如了解,除了调查中发现的污染日趋严重外,报告中还涉及今年春节前后向地下含水层打排污井的传言。   2012年初,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沸沸扬扬的舆论声中看到这份报告。很快,总理的批示下来了,提到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保部来共同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最后加了一句,由环保部牵头。”卢耀如说。   这时,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治理这项历时6年的科学研究项目彻底从实验室走了出来。   去年3至4月间,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后,环保部开始着手进一步的政策制定。2012年10月,环保部通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2020年)》。方案估计,国家为此将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   该方案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治污“第一处方”。《方案》提出两个目标,即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摸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情况,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   今年3月8日,环保部网站公布了这一消息。《方案》提出了三个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 二是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执法,分类防治超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 三是强化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加大对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和堆放场地污染物渗漏等防治力度,积极推进重金属、有机物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污染较严重区域的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此外,《方案》还要求,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投融资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大相关科技研发力度,强化企业和地方防治责任。   无疑,正是环保部该方案的出台,华北地下水“第一处方”从“大科学”真正走向了“大政策”。   避免“多头管理”   地下水管理涉及机构多,但权力机构责任不明。各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标准化、程序化   谈到《方案》的评价,接受采访的专家纷纷表示没有阅读全文。即使作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成员的卢耀如,至今也没有见到该方案的全文。   “从目前来看,这份方案只是提出了非常初步的期望,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卢耀如说,“部门之间怎么协作、重要的防治地点对不对、怎么样投入、哪些力量介入,这些问题现在都不清楚。”   记者了解到,《方案》编制由环保部污防司饮用水处处长石效卷主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是主要编制人。记者随后向环保部提出采访《方案》编制者申请,截至发稿日,尚未得到回复。《方案》编写的过程如同一个“黑箱”。   专家们试图就现有的只言片语对这份“第一处方”初步轮廓进行解读。   首先,《方案》由“环保部牵头”,并由国土部、水利部、住建部共同编制,意味着未来的污染防治责任也由这几个部门共同承担。   一直以来,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管理饱受诟病。对此,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献方称:“业内有句话,叫‘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在宋献方看来,目前,我国地下水的管理涉及城建、地质、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   “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查监测系统和标准,信息资料也都分别分布在这些部门中。”宋献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涉及机构多,但权力机构责任不明。”   宋献方建议,如果能使各个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标准化、程序化会更有利于这项工作。他还指出:“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正如地下水问题必须与地表水结合起来看,因此,由环保部门统领,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   卢耀如也认为:“《方案》计划建设的监测网,如果光靠环保部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监测网,既浪费又达不到长期积累数据的目的,这就需要利用现有的监测点和数据资料。”   卢耀如强调:“2015年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现有技术下,有机污染物仍然靠人工取样、化学分析的方式进行检测,实时在线监测尚未实现。宋献方认为:“2015年要实现监测网,我们还要加大传感器的开发力度。”   总之,业内专家一致认可这一点,环保部出台的这份方案仅仅为未来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蓝图勾画了一个粗略的轮廓,但释放了政府决心从国家层面推动这项工作的信号。   改变政府“一肩挑”   地下水修复费用昂贵,市场规模被业内专家看好。吸引民间资金的进入,无疑是我国环保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无论《方案》细则如何,市场往往对来自国家层面的信号格外敏感。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彭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尽管没有参与制定《方案》,但作为相关行业的一员,仍然非常关注和期待。”   彭勇所在的公司业务范围是环保咨询。他说:“未来当地下水防治措施实施相对成熟时,环保咨询行业将会更深入地参与进去。”   卢耀如回忆,当“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刚刚提出要重点调查有机污染时,澳大利亚一家专门做有机分析的公司马上就看到了商机。   “2006年前后,那家公司派人在上海开了个培训班,把专家请到中国来,仪器也搬来了,我们后来用的仪器和技术就是从那里引进过来的。”卢耀如说。   在他看来,光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支撑费用如此昂贵的地下水调查乃至修复。 “搞分析和监测的企业在良好的机制下就能进来,从打井、监测到化验都可以让企业来做。”卢耀如建议。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水质监测、污染处理、相关设备制造等产业都将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其中水质监测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下游处理环节的发展趋势。”   而我国地下水污染治理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重点污染城市仍然缺乏高效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7亿元用于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尤其对饮用水水源、化工厂、工业园等污染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布局。   因此,盘雨宏认为,建立水质监测系统是污染处理产业扩张市场的首要步骤,预计该环节将是未来几年的重要内容。涉足监测设备制造及技术引进、合作的企业前景将被看好。   未来,在更长一段时间内,考虑到地下水修复费用更为昂贵,市场规模便更受到业内专家的看好。业内人士认为,吸引民间资金的进入,改变当前政府“一肩挑”的现状无疑是我国环保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 多位专家解析华北地下水治污“处方”
    3月22日,又是一年世界水日。   地下水污染问题让每一个中国人揪心。而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是居民饮用水的大部分来源,但其污染问题早就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今,有调查显示,在华北平原众多取样点中,大约一半的水样被严重污染,污染物包括了无机盐、有机难降解物以及重金属。   所以,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问题几乎成为全中国地下水污染的标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   3月8日,环保部公布,《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14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开表示“我们有一个治理规划,并向国务院作了汇报”。《方案》是2011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出台以来,环保部给地下水污染开出的第二次“处方”,也是专门为华北地下水治污开出的“第一处方”。   那么,这份华北平原地下水的“第一处方”是如何出台的?它是否将真的对治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有效?科学家、政府和企业家还有哪些担忧?   《中国科学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探访了多位业内专家。   高分项目这样炼成   “首次”查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为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   记者注意到,就在环保部《方案》获批前两个月,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公布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评审结果。   评审结果中提到,该项目“首次”查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为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作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终“以94分的优秀成绩”通过评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是项目评审专家之一。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卢耀如透露,《方案》正是基于这个高分项目的一些成果而制定的。   作为一名水文地质专家,卢耀如经常参与科研项目评审,而获得如此高分的项目他也很少遇到。卢耀如说:“这个项目之所以得高分,是因为其在研究问题重要性的指标上得分非常高。”   中国对地下水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六五”期间,我国设立了若干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其中第38项便是“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评价”。   卢耀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那时候水质监测标准相对低一些,地下水更突出的问题是硬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这些问题。”涉及水质污染的指标只有“三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铵氮。   随后,华北平原发展了钢铁、化工企业,加之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研究者和管理者才开始看重水质污染。   如今,究竟华北地下水污染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污染物已经进入地下水环境?这些问题仍是个谜。   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资助下,首次在华北平原开展系统的地下水调查。调查的具体工作由地科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承担。   根据地调局对水环工作的记载,2006年3月,项目启动之初,中国地质调查局便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培训班”。在为期四天的培训里,河北、天津、北京、山东等省市属地调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业务骨干学习了这一项目有关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技术。   4月,水环所成立了项目综合组,常务办公人员6人,设组长和副组长。综合组经过协商后,将该项目划分为11个工作项目,并确定了2006年该项目的工作重点是在供水水源地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以及一系列的野外取样工作规范。   项目负责人、水环所副所长张兆吉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希望这个项目发展起来的技术标准能推广到全国。   2009年,该项目已经完成了1比25万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15万平方千米。结果发现,所有采样点中,不用任何处理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即I到III类)占36%,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IV类)占24%,另有39%的地下水(V类)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项目还建设了有机污染物的实时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研发了中国特色的地下水样品采集设备,并最终入选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2010年,该项目还实施过一次规模较大的野外验收。当时,专家组历时10天,沿唐山、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的野外抽查路线,检查了各取样点的采样记录,确定质量符合要求。同年,地下水污染数据库建立。   这个项目还带动了一系列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研究。例如,2009年,水环所承担了我国第一个地下水“973”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由水环所所长石建省担任首席科学家。据悉,项目的起止年限为2010年至2014年,共5年,总经费4500万元,其中国家“973”专项经费3000万元,自筹经费1500万元。   立项之初,卢耀如作为顾问,多次参加了学术研讨会。“这也是为了配合国土部更好地进行调查。”他说。   这个高分项目便这样按部就班地开展了。   从大科学走向大政策   在历时6年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治理科学研究项目基础上,环保部通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接近尾声。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个插曲。一名记者联系到张兆吉和石建省,对该项目的调查结果进行了采访,报道指出了最终调查结果“因涉及敏感问题不能公开”,一度将项目组置于颇为尴尬的境地。   一时间,这篇报道在各大网络媒体上大量转载,引起公众的巨大反响。其中不乏批评的声音,舆论指责科学研究不能向公众保密,相关管理部门也批评他们未经允许就披露尚未完成的研究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张兆吉曾向同行倒过苦水,“感到有些委屈”。   不过,调查项目的继续进行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如今,张兆吉和同事们将已经完成的调查结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在2012年9月的《吉林大学学报》上。这个插曲反而让调查项目的重要性更引人关注。   按照惯例,一些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当中,科研者便会将阶段成果以咨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决策部门,以推动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变成具体措施,进而在现实中得到解决。有的甚至还有可能向国家高层领导递交介绍研究重要性和成果的内参。   卢耀如透露,这次调查也不例外。“研究人员给国务院写了报告,强调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希望能从国家层面重视起来。”他说。据卢耀如了解,除了调查中发现的污染日趋严重外,报告中还涉及今年春节前后向地下含水层打排污井的传言。   2012年初,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沸沸扬扬的舆论声中看到这份报告。很快,总理的批示下来了,提到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保部来共同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最后加了一句,由环保部牵头。”卢耀如说。   这时,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治理这项历时6年的科学研究项目彻底从实验室走了出来。   去年3至4月间,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后,环保部开始着手进一步的政策制定。2012年10月,环保部通过《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2-2020年)》。方案估计,国家为此将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   该方案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复,正式成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治污“第一处方”。《方案》提出两个目标,即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摸清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情况,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   今年3月8日,环保部网站公布了这一消息。《方案》提出了三个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 二是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执法,分类防治超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 三是强化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加大对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和堆放场地污染物渗漏等防治力度,积极推进重金属、有机物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污染较严重区域的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此外,《方案》还要求,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法规制度体系,健全投融资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大相关科技研发力度,强化企业和地方防治责任。   无疑,正是环保部该方案的出台,华北地下水“第一处方”从“大科学”真正走向了“大政策”。   避免“多头管理”   地下水管理涉及机构多,但权力机构责任不明。各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标准化、程序化   谈到《方案》的评价,接受采访的专家纷纷表示没有阅读全文。即使作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成员的卢耀如,至今也没有见到该方案的全文。   “从目前来看,这份方案只是提出了非常初步的期望,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卢耀如说,“部门之间怎么协作、重要的防治地点对不对、怎么样投入、哪些力量介入,这些问题现在都不清楚。”   记者了解到,《方案》编制由环保部污防司饮用水处处长石效卷主持,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是主要编制人。记者随后向环保部提出采访《方案》编制者申请,截至发稿日,尚未得到回复。《方案》编写的过程如同一个“黑箱”。   专家们试图就现有的只言片语对这份“第一处方”初步轮廓进行解读。   首先,《方案》由“环保部牵头”,并由国土部、水利部、住建部共同编制,意味着未来的污染防治责任也由这几个部门共同承担。   一直以来,我国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管理饱受诟病。对此,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献方称:“业内有句话,叫‘环保不下水、水利不上岸’。”在宋献方看来,目前,我国地下水的管理涉及城建、地质、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   “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查监测系统和标准,信息资料也都分别分布在这些部门中。”宋献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涉及机构多,但权力机构责任不明。”   宋献方建议,如果能使各个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标准化、程序化会更有利于这项工作。他还指出:“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正如地下水问题必须与地表水结合起来看,因此,由环保部门统领,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   卢耀如也认为:“《方案》计划建设的监测网,如果光靠环保部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监测网,既浪费又达不到长期积累数据的目的,这就需要利用现有的监测点和数据资料。”   卢耀如强调:“2015年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现有技术下,有机污染物仍然靠人工取样、化学分析的方式进行检测,实时在线监测尚未实现。宋献方认为:“2015年要实现监测网,我们还要加大传感器的开发力度。”   总之,业内专家一致认可这一点,环保部出台的这份方案仅仅为未来防治地下水污染的蓝图勾画了一个粗略的轮廓,但释放了政府决心从国家层面推动这项工作的信号。   改变政府“一肩挑”   地下水修复费用昂贵,市场规模被业内专家看好。吸引民间资金的进入,无疑是我国环保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无论《方案》细则如何,市场往往对来自国家层面的信号格外敏感。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彭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尽管没有参与制定《方案》,但作为相关行业的一员,仍然非常关注和期待。”   彭勇所在的公司业务范围是环保咨询。他说:“未来当地下水防治措施实施相对成熟时,环保咨询行业将会更深入地参与进去。”   卢耀如回忆,当“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刚刚提出要重点调查有机污染时,澳大利亚一家专门做有机分析的公司马上就看到了商机。   “2006年前后,那家公司派人在上海开了个培训班,把专家请到中国来,仪器也搬来了,我们后来用的仪器和技术就是从那里引进过来的。”卢耀如说。   在他看来,光靠政府的力量难以支撑费用如此昂贵的地下水调查乃至修复。 “搞分析和监测的企业在良好的机制下就能进来,从打井、监测到化验都可以让企业来做。”卢耀如建议。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水质监测、污染处理、相关设备制造等产业都将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其中水质监测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下游处理环节的发展趋势。”   而我国地下水污染治理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重点污染城市仍然缺乏高效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7亿元用于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尤其对饮用水水源、化工厂、工业园等污染较大的区域进行重点布局。   因此,盘雨宏认为,建立水质监测系统是污染处理产业扩张市场的首要步骤,预计该环节将是未来几年的重要内容。涉足监测设备制造及技术引进、合作的企业前景将被看好。   未来,在更长一段时间内,考虑到地下水修复费用更为昂贵,市场规模便更受到业内专家的看好。业内人士认为,吸引民间资金的进入,改变当前政府“一肩挑”的现状无疑是我国环保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 华北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出台 水污染350亿元待分
    日前,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等联合出台《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加强华北平原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   市场分析认为,《方案》的出台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进程的加速推进,这意味着《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未来10年将投346.6亿元用于地下水治污”的市场利好将加速释放,而包括地下水质监测、工业废水处理等多个细分领域有望分享盛宴。   近350亿元蛋糕待分享   2011年10月,环保部、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联合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的目标为,未来10年我国将安排6 类项目、总投资共计346.6 亿元用于地下水污染防治。   上述《规划》发布以来,业界普遍期待出台一系列细化落实措施,切实推动地下水污染治理市场的全面打开。此次《方案》的发布,被普遍认为是推动地下水治理市场启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方案》除提出到2015年的目标外,还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监控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科学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地下水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同时,根据地下水系统特征,《方案》将华北平原及其地下水重要补给区划分为30个相对独立的污染防治单元,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地下水环境监测,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 二是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执法,分类防治超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源 三是强化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加强地表水污染防控等。   综合《规划》和《方案》中拟定的目标和任务,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当前地下水污染治理的可行路线图为:以调查评估结果为依据,落实管网建设,加强对工业污水、危险废弃物和垃圾填埋厂的监管,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通过试点项目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工作,最终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全面监管和治理。   据了解,目前在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污染范围大、污染程度严重,对地下水污染治理提出了较高的技术门槛。中银国际分析师认为,鉴于目前国内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现状,未来地下水防治的思路可能以预防和隔离为主。   细分市场有望率先打开   专家分析指出,管网建设滞后、污水直接排放、固体废弃物渗滤液、开采活动、土壤污染物淋溶、地表水污染等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未来地下水防治进程的政策导向。   券商分析师普遍认为,一些细分领域将率先分享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投资机会,具体包括地下水质监测仪器及系统、管网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及垃圾渗滤液处理等。
  • 亚洲*规模制药工业展制药盛宴值得期待
    以&ldquo 亚洲制药工业*展&rdquo 著称的第八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 ICSE China 2008)暨2008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 2008)规模空前,展商数量将达1,600家,即将于2008年6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拉开帷幕。 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已走过七年的历程。经过七届的成功举办,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现已发展成为亚洲同类展会中规模*、层次最高的国际盛会,对中国原料药行业和中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德祥Tegent诚邀您前来参与这一制药盛宴,届时,我们将展出业内新的新技术、新产品。 敬请关注. 德祥展位号:E6N30 德祥Tegent Marketing
  • 采购热潮已至!华北电力大学公布6.15亿元仪器大单
    近日,“1.7万亿”、“2000亿”成为我国仪器市场两大新晋高频词,引得业内人士心潮澎湃。什么是“1.7万亿”?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什么是“2000亿”?2022年9月28日,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对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加上此前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这“一揽子”决策部署推动我国仪器市场迎来新一波仪器采购大潮。仪器信息网注意到,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于近一周公布多则2022年10-12月仪器类政府采购意向,采购品目涉及显微镜、质谱、色谱、试验机、实验室常用设备、无损检测设备等,预算金额相加达6.15亿元。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22年10-12月仪器采购意向汇总表序号采购项目名称采购仪器种类预算/万元详情链接华北电力大学1土力学及建筑材料实验室仪器采购项目全自动三轴仪、应变式控制式直剪切仪、单杠杆固结仪、三轴剪切渗透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249.67项目详情2工程地质岩石标本采购项目岩石标本盒10项目详情3水力学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水击试验仪、水面曲线试验仪、 宽顶堰堰流试验仪、实用堰堰流试验仪107.8项目详情4水文仪器采购项目定量汲水水面蒸发测量系统、智能多参数水质测量仪、便携式流速测量仪、全自动流动分析仪、同位素质谱仪等492.1项目详情5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水溶液中氢气析出的测量及分析相关设备、电极材料的赝电容储锂行为测试及半定量计算方法相关设备、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和粉碎机、pH计和ICP等796.56项目详情6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金相试样切割/镶嵌/磨抛设备、显微镜、电子天平、干燥箱、搅拌清洗设备等630项目详情7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热学式分析仪器、电阻测量仪器、教学专用仪器、专业摄像机和信号源设备等259项目详情8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规划、改造与建设气象水电解制氢设备、教学专用仪器、容器清洗机械、容器干燥机械等685项目详情9机械工程专业新增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实验建设液压振动台、氢燃料电池进气模拟系统、平面机构运动组合拼装实验台、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传感器实验台等644.6项目详情10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双一流建设电子示波器、功率分析仪器、投影仪、直流电机等75种设备1175.18项目详情1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提升项目制冷技术教学设备、热泵技术教学设备、蓄冷技术演示设备、建筑智能控制设备、建筑冷热电智慧运行设备等236项目详情12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升级更新项目显微镜、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激光仪器、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等7241.55项目详情13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光学式分析仪器、显微镜、质谱仪、热学式分析仪器、其他分析仪器等5000项目详情14新能源发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建设与设备更新显微镜、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光学式分析仪器等4000项目详情15氢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及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光学式分析仪器等5036.5项目详情16低碳能源系统功能新材料开发与微纳制造平台激光打印机、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4992项目详情17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流量计量标准器具、质谱仪、动力测试仪器、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4272.25项目详情18新能源高效转换与特性研究显微镜、数字电网监测表、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激光仪器、动力测试仪器等4400项目详情19水利工程学科科学研究激光仪器、扫描仪、数据采集器、显微镜、光学式分析仪器、大坝观测仪器、固态降水观测设备706.6项目详情20电能转换与智慧用电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平台建设显微镜、数字电网监测表、电子可靠性试验设备、激光仪器、电容器参数测量仪等1889.4项目详情2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实验教学平台升级改造大气成分/酸雨等检定校准设备、催化剂检验分析评价装置、分析仪器辅助装置、色谱仪、电冰箱、干燥机械等190.4478项目详情华北电力大学(保定)1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双碳目标的机械学科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金属材料试验机、工业机器人、射线式分析仪器、光学式分析仪器、热学式分析仪器等2221项目详情2物理演示实验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导热系数测定仪、密立根油滴仪、光电效应仪、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仪、双光栅微弱振动测量仪等173.88项目详情3新型功率器件与大功率变流器装备综合性能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系统宽频响应测试平台元件器件参数测量仪、电子元件参数测量仪、半导体器件参数测量仪、集成电路参数测量仪、其他制冷空调设备等1000.2项目详情4光伏制储氢发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平台标方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机、复合温湿度盐水喷雾老化试验箱、多功能台式扫描电镜、氢气压缩机25L/min、16瓶组储氢集装格等340项目详情5常规及特殊工质离心压缩机综合测试及研发平台建设常规及特殊工质离心压缩机综合测试及研发平台767项目详情6区域建筑环境营造及节能控制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空气环境污染物散发与去除特性平台、热湿环境舱测试平台、空气污染物扩散特性实验平台、综合能源管控和用能测试系统平台900项目详情7漂浮式风电机组波浪水池实验平台建设摇板式造波机、波高仪、波浪吸收式控制组件、数据采集系统、多源数据处理服务器、水池建造及配套设施195项目详情8固态锂电池平台建设无水无氧手套箱、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气体吸脱附测试仪、热分析仪、紫外光谱仪电池测试系统电化学工作站373项目详情9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更新与完善高精度3D打印机、高精度光纤金属激光切割机床、手持式光纤激光焊接机、白光三维扫描仪、四轴数控雕刻机等504.8项目详情10碳循环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平台整个系统包括其他发生系统、检测系统和仿真系统170项目详情11环工系研究生学科建设平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155项目详情12环工系能化专业本科实验平台液流电池测试台32项目详情13环工系应化专业本科平台电厂水汽采样与化学测量系统69项目详情14数理学科科研教学平台建设超宽带太赫兹时域光谱及成像系统、电致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检测系统、多通道阵列数采系统、紫外光谱仪、半导体参数分析仪等1998项目详情15高性能绿色电工绝缘材料结构设计、界面调控及结构表征平台3D打印机、高性能电容器薄膜材料制备平台、均匀低温等离子体材料表面修饰系统、微纳观结构体素高分辨成像分析系统、树脂流变特性分析仪等700项目详情16新型高效储能材料与储能电池研发测试平台超声波分散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比表面积测试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863项目详情17抽水蓄能机组定、转子故障试验模拟及测试系统抽水蓄能机组、驱动电机及配套装置、高精度红外测温仪、多通道数据采集及分析设备等360项目详情18微处理器类课程创新实验平台建设DSP实验箱、信号/频谱分析仪、嵌入式开发板、SMT工艺平台、手持式射频组合分析仪等284.03项目详情19光电子技术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多参量光传感云实验设备、光纤参数测量与应用综合实验设备、组合开放式光纤光谱仪综合实验设备、高分辨率光谱分析仪、分布式瑞利散射创新实验系统等189项目详情20电子通信学科平台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实践与科研平台,、智慧线上线下实验平台、创新型开放实验平台、人工智能(AI)计算系统、智能反射面(IRS) 原型机子平台等2000项目详情21氢液化实验系统平台建设氦气压缩机系统、氢液化冷箱系统、液氢输液管、控制及测量系统、氢安全检测系统等599.6项目详情22多元多相燃料高效清洁混燃研究平台建设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便携式红外多组烟气分析仪、光热催化反应器、气相色谱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等665项目详情23动力工程系储能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储能电池运行特性实验子平台、电池混合脉冲功率性能测试实验子平台、太阳能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子平台、锂离子电池组装与测试实验子平台、全温域储热系统实验平台等148.5项目详情24动力工程系氢能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高压气态储氢实验台、固态储氢实验台、电解水制氢实验平台、生物制氢实验平台、燃料电池实验台等492.1662项目详情25动力工程系本科教学实验平台更新建设热重分析仪、乙烷p-v-t物性测量实验台、伯努利方程实验仪、雷诺实验仪、离心泵串并联实验台等201.5项目详情26体育教学部智慧教学设备更新、改造及购置项目田径运动会计时计分系统设备、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设备及配套产品、球类发球机、人脸识别系统、超声波治疗仪等570.27项目详情27电工绝缘材料性能检测平台电工绝缘材料性能检测平台298.7项目详情28新型芳纶绝缘造纸平台打浆度测试仪、激光粒度仪、保尔筛分仪、静电纺丝机、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等171项目详情29放电观测研究平台放电观测研究平台719.7项目详情30先进传感研究平台高精度窄线宽激光源、高精度脉冲信号发生器、高精度任意信号发生器、光谱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401.3项目详情31SEM扫描电镜SEM扫描电镜408项目详情32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检测平台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550项目详情
  • 在制药水系统中实现TOC实时监测与制药工业4.0
    “环境监测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等关键公用设备涉及到从清洁到批处理的几乎每个制造步骤。对于功能更强大的监测程序,可以使用在线技术来实时监测纯化水回路,以进行过程控制并且实时检测到不合格(OOS,out-of-specification)或不符合趋势(OOT,out-of-trend)的结果。及时的检测会减少对关键设备和在线处理批次的影响,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图1 纯化水系统污染源和数据趋势质量源于设计制药行业需要精益生产工艺和持续改进,这一概念也称为“质量源于设计”(QbD,Quality by Design)。高效的流程可以在需要时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药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关于过程分析技术(PAT,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的指导文件不仅描述了如何以及何时需要使用该技术,还强烈鼓励制药商在其系统中采用PAT。而在欧洲,这一策略与制药工业4.0所做的努力相一致。过程分析技术总有机碳TOC和电导率监测是纯化水系统质量和控制的关键。来自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实时数据确保了过程受控且易于理解,同时节省了取样和分析时间。制药用水是安全有效药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经常用于药品生产的多个批次。实时放行检测(RTRT,Real Time Release Testing),就如欧洲药品管理局(EMA,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实时放行检测指南中所述,“它是一种放行系统,根据生产过程中收集的信息,通过产品知识以及对过程的理解和控制,保证产品达到预期质量”。在使用数据做出重要质量决策的同时,理解和控制纯化水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可靠预测质量属性的能力。据此,可以管理和调整水的纯化工艺,以保持所需的有效验证状态。表现出高度的过程理解和控制的纯化水系统具有内在的质量增益。在寻求优化制药水系统的方法时,请考虑采用过程分析技术(PAT)指南来部署实时TOC和电导率监测。用于GMP制造的制药水系统被要求进行TOC和电导率检测。尽管这些分析是强制性的,但它们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使制造商可以减少浪费并提高工艺效率,特别是在使用在线技术进行实时监测时。在线TOC技术可以预测和了解水系统的趋势。应根据既定的历史数据,制定预警和行动级别,以证明对水系统的最大控制。数据可靠性PAT的实施必须能够经受与任何其他GMP过程相同级别的检查,尤其是在涉及数据可靠性时。数据可靠性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然而,随着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成为行业标准,对数据可靠性合规的审查更为严格。您的TOC和电导率数据是否符合数据可靠性标准(ALCOA+)以及21 CFR Part 11的要求?ALCOA+并不是数据可靠性的全部和最终目的,但根据这些原则对工艺及数据的处理进行挑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在实施PAT时,数据生成和管理实践需要明确定义并符合数据可靠性法规。总结在为GMP水系统寻找工艺优化和工艺改进机会时,应考虑采用PAT技术进行TOC和电导率检测。在线TOC和电导率监测是加强环境监测方案并使之自动化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实现实时控制和检测。在线TOC和电导率监测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同时提供强大的过程理解和控制。实时数据的生成和发布,消除或大大减少了与传统实验室分析纯化水有关的样品完整性问题、实验室误差、取样成本和取样延迟,减少了质量控制所用的资源。在选择在线分析技术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从样品中实际检测和报告TOC。绝大多数在线TOC仪器采用电导率作为测量碳的手段。Sievers TOC分析仪,例如Sievers M500,是碳分析仪而非传感器,其中气体渗透膜将干扰化合物从CO2中分离出来,以便准确检测碳。这项技术使人们对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充满信心。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没有选择性电导率膜的情况下检测氧化前和氧化后的电导率。虽然许多TOC仪器以某种方式检测氧化前和氧化后的电导率,但传感器是在对干扰离子没有任何程度区分的情况下,对合成电导率进行检测。即使电导率的检测结果可能来源于其他成分(除碳以外),但其将所有差值都归因于TOC。当样品中含有干扰物质时,这可能导致假正或假负。欢迎与我们联系,了解Sievers TOC检测技术如何能够为您的制药水系统带来效率的提升与合规性的加强!原文英文版刊登于www.europeanpharmaceuticalreview.com,作者:Daniel Kellner-Steinmetz、Michelle Neumeyer,本文有所修改。◆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祝贺伍丰公司华北办事处成立
    祝贺伍丰公司华北办事处成立 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我公司日前成立华北办事处,为当地客户提供技术和销售支持。 华北办事处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107号金玉苑公寓2单元305室 负责人:姚剑平 电话/传真:0371-69350587,13903848589 E-Mail:yaojianping@wufengtech.co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