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测据

仪器信息网红外测据专题为您整合红外测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红外测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红外测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红外测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红外测据话题讨论。

红外测据相关的资讯

  • 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
    在背景与目标红外辐射量差距不大或背景较为复杂等情况下,传统红外成像技术对目标进行探测与识别的难度较大。而红外偏振探测在采集目标与背景辐射强度的基础上,还获取了多一维度的偏振信息,因此在探测隐藏、伪装和暗弱目标和复杂自然环境中人造目标的探测和识别等领域,有着传统红外探测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偏振装置的加入也增加了成像系统的复杂度与制作成本,且对于远距离成像,在红外成像系统前加入偏振装置对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有多大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研团队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上发表了以“考虑探测器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为主题的文章。该文章第一作者为谭畅,主要从事红外偏振成像仿真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为王世勇研究员,主要从事红外光电系统技术、红外图像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将从分析成像系统最远探测距离的角度出发,对成像系统的探测能力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影响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各个因素,参考传统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基于系统的偏振探测能力,建立了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讨论了偏振装置非理想性对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并设计实验验证了建立模型的可靠性。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目前较为公认的对扩展源目标探测距离进行估算的方法是MRTD法。该方法规定,对于空间频率为f的目标,人眼通过红外成像系统能够观察到该目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目标经过大气衰减到达红外成像系统时,其与背景的实际表观温差应大于或等于该频率下的成像系统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f)。②目标对系统的张角θT应大于或等于相应观察要求所需要的最小视角。只需明确红外成像系统的各项基本参数与观测需求,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与最小可分辨温差,进而求解出它的最远探测距离。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偏振成像根据成像设备的结构特性可分为分振幅探测、分时探测、分焦平面探测和分孔径探测。其中分时探测具有设计简单容易计算等优点,但只适用于静态场景;分振幅探测可同时探测不同偏振方向的辐射,但存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计算偏振信息对配准要求高等问题;分孔径探测也是同时探测的一种方式,且光学系统相对稳定,但会带来空间分辨率降低的问题;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系统集成度高等优势,可同时获取到不同偏振方向的偏振图像,是目前偏振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图1为分焦平面探测系统示意图。图1 分焦平面探测器系统示意图本文仿真的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是在红外焦平面上集成了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微偏振片,一个像元对应着一个微偏振片,其角度分别为 0°、45°、90°和135°,相邻的2×2个微像元组成一个超像元,可同时获取到四种不同的偏振态。图1为分焦平面探测系统结构示意图。传统方法认为在红外成像系统前加入偏振装置后,会对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与调制传递函数MTF(f)产生影响,改变系统的最小可分辨温差,进而改变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本文将从偏振装置的偏振探测能力出发,分析成像系统的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建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模型。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探测器偏振响应模型,该模型将探测器视为一个光子计数器,光子被转换为电子并在电容电路中累积,综合考虑探测器井的大小、偏振片消光比、信号电子与背景电子的比率以及入射辐射的偏振特性,通过应用误差传播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从噪声等效偏振度(NeDoLP)的定义出发,NeDoLP是衡量偏振探测器探测能力的指标,即探测器对均匀极化场景成像时产生的标准差。对其进行数学建模,进而分析得到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图2 DoLP随光学厚度变化曲线对于探测器来说,积分时间越长,累积的电荷越多,探测器的信噪比(SNR)就越高,但这种增加是有限度的。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光生载流子有更多的时间被收集,增加信号。然而,同时,暗电流及其相关噪声也会增加。对于给定的探测器,最佳积分时间是在最大化信噪比和最小化暗电流及噪声的不利影响之间取得平衡,为方便分析,我们假设探测器工作在“半井”状态下。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a. 根据已知的目标和背景偏振特性以及环境条件,计算在给定距离下,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偏振度差在传输路径上的衰减。b. 结合系统的探测器性能参数,确定目标在给定距离下是否可被观察到。如果不能则减小设定的距离。目标被观察到需同时满足衰减后的偏振度差大于或等于系统对应于该频率的最小可分辨偏振度差MRPD,目标对系统的张角θT大于或等于相应观察要求所需要的最小视场角。c. 逐步增加距离,直到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偏振度差不再满足观察要求。这个距离即为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τp (R)为大气对目标偏振度随探测距离的衰减函数,可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根据已有的测量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出不同探测距离下大气对目标偏振度的衰减,图4. 5给出了根据文献中测量数据得到的偏振度随光学厚度增加衰减关系图。这里给出的横坐标是光学厚度,不同天气条件下,光学厚度对应的实际传播距离与介质的散射和吸收系数有关。综上,我们建立了传统红外成像系统和考虑了偏振片非理想性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模型,下面我们将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分析讨论探测器各参数对成像系统探测能力的影响。验证与讨论由噪声等效偏振度的定义可知,其数值越小,代表偏振探测器的性能越优秀。下面我们对影响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探测性能的各因素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验证本文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偏振片消光比消光比是衡量偏振片性能的重要参数,市售的大面积偏振片的消光比可以超过200甚至更多。对其他参数按经验进行赋值,从图3可以看到,对于给定设计参数的探测器,偏振片消光比超过20后,随着偏振片消光比的增加,探测器性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对于分焦平面探测器,为实现更高的消光比,不可避免地要牺牲探测器整体辐射通量。由于辐射通量降低而导致的信噪比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消光比增加所获得的收益。这一结果同样可以对科研人员研制偏振片提供启发,对需要追求高消光比的偏振片来说,增大透光轴方向的最大透射率要比降低最小透射率更有益于成像系统的性能。图3 偏振片消光比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探测器井容量红外探测器的井容量是指探测器像素在饱和之前能够累积的电荷数量的最大值。井容量是衡量红外探测器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井容量通常以电子数(e-)表示。较大的井容量意味着探测器可以在饱和之前存储更多的电荷,从而能够在更大的亮度范围内准确检测信号。这对于在具有广泛亮度变化的场景中捕获清晰图像至关重要。从图4可以看出,增大探测器井的容量,同样能很好的提高成像系统的偏振探测能力。图4 探测器井容量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然而,井容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像素尺寸增大或探测器面积减小,这可能对系统的整体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设计红外探测器时,需要权衡井容量、像素尺寸和其他性能参数,以实现最佳性能。目标偏振度虽然推导出的噪声等效偏振度公式包含目标偏振度这一参量,但目标的偏振度本身对探测器的噪声等效偏振度没有直接影响。NeDolp 是一个衡量探测器性能的参数,它主要受探测器内部噪声、电子学和其他系统组件的影响。然而,目标的偏振度会影响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从而影响信噪比(SNR)。从图5也可以看出,探测器的NeDolp受目标的偏振度影响不大。图5 目标偏振度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读取噪声与产生复合噪声比值读取噪声主要来自于探测器的读出电路、放大器和其他电子元件。它通常在整个光强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产生复合噪声是由光子的随机到达和电荷生成引起的,与光子数成正比。在低光强下,产生复合噪声通常较小;而在高光强下,它会逐渐变大。通过计算读取噪声和产生复合噪声的比值,可以确定系统的性能瓶颈。如果读取噪声远大于产生复合噪声,这意味着系统在低光强下受到读取噪声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优化读出电路和放大器等元件可能会带来性能提升。如果产生复合噪声远大于读取噪声,这意味着系统在高光强下受到产生复合噪声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信号处理和光子探测效率可能有助于改善性能。从图6可以看出,降低读取噪声与产生复合噪声比值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偏振探测能力。图6 δ与探测器噪声等效偏振度关系图信号电子比例综合图4~6可以看出,提升β的数值可有效提高探测器的偏振探测能力,由β的定义可知,对于确定井容量的探测器,β的取值主要取决于探测器的各种噪声与积分时间,降低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优化探测器结构、减少表面和界面缺陷等途径都可以降低探测器的噪声,调节合适的积分时间也有助于探测系统的性能提升。实验验证根据噪声等效偏振度的定义,利用面源黑体与红外可控部分偏振透射式辐射源创建一组均匀极化场景。如下图7所示,黑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经过两块硅片,发生四次折射,产生了偏振效应,通过调节硅片的角度,即可产生不同线偏振度的红外辐射。以5°为间隔,将面源黑体平面与硅片间的夹角调为10°~40°共七组。每组将面源黑体设置为40℃和70℃两个温度,用国产自主研制的红外分焦平面偏振探测器采取不少于128帧图像并取平均,然后将每组两个温度下相同角度获得的图像作差,以减少实验装置自发辐射和反射辐射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差值图像就是透射部分的红外偏振辐射。对差值图像进行校正和去噪后,即可按公式计算出探测器对均匀极化场景产生的偏振度图像。计算出红外辐射的线偏振度,为减小测量误差,仅取图像中心区域的像元进行分析。该区域像元的标准差就是该成像系统的噪声等效偏振度(NeDoLP)。探测器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图7 实验示意图表1 偏振探测器参数利用本文建立的探测器仿真模型计算出硅片的线偏振度仿真值,公式19计算出硅片线偏振度的理论值,与实验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图8展示了三组数据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组数据存在一定偏差,这可能与硅片调节角度误差、面源黑体稳定性、干涉效应、硅片摆放是否平行等因素有关,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验证了偏振探测系统的性能,也证明了本文建立仿真模型的可靠性。NeDoLP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图8 线偏振度理论值、测量值与本文模型仿真值曲线图表2 实验结果从上表可以看到NeDoLP的测量值与仿真值的差值基本能控制在5%以内,实验结果再次印证了本文设计的模型的可靠性。实例计算应用建立的模型对高2.3m,宽2.7m,温度47℃,发射率为1的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进行预测,目标差分温度6℃;背景温度27℃;发射率1;目标偏振度30%,背景偏振度1%,使用3.2节中样机的探测器参数,最后,采用文献中介绍的“等效衰减系数-距离”关系的快速逼近法对红外探测系统最远作用距离R进行求解,得到表3的结果。表3 红外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根据红外探测系统最远探测距离,利用本文第二节提出的方法,得到不同探测概率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最远作用距离结果如表4所示。表4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所选例子为目标与背景偏振度差异大于其温差,所以在这种探测场景下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探测能力要优于红外成像系统。探测器的参数不同,探测场景与目标的变化都会对模型的结果产生影响,但本文提供的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可为实际探测中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成像系统选择提供参考。结论针对不同的探测场景,红外成像系统与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在最远探测距离方面哪个更有优势并没有定论,探测目标的大小,背景与目标的温差与偏振度差,大气透过率,具体探测器的参数等因素都会对成像系统的最远探测距离产生影响。经实验验证,本文所建立的非理想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响应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估算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针对不同的探测场景,读者可通过实验确定探测器的具体性能参数,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验测量的方式获取探测目标的温度与偏振信息,明确探测环境的具体大气参数,利用模型对红外成像系统与偏振成像系统的最远作用距离进行预估,选择更具优势的成像系统。这项研究获得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基金(No. 2017xcwzk08)和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创新基金(No. CX-267)的资助和支持。论文链接:http://journal.sitp.ac.cn/hwyhmb/hwyhmbcn/article/abstract/2023041
  • 提前布局,突破封锁|上海技物所:红外探测器的自主创新之路
    1951年初夏,“戈登将军”号海轮从美国旧金山码头出发,驶向中国。当祖国大陆在眼前逐渐浮现,甲板上一个年轻人眼噙热泪:“祖国,您的游子终于回来了!”这位对祖国母亲日思夜想的年轻人,便是日后成为中国半导体及红外学科奠基者、引路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汤定元。往后很多年里,每每有人问他“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科研条件回国”,汤定元的答案只有一个——为振兴中华尽自己的绵薄之力。1 写给元帅的三封信现代红外科学技术研究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二战后,德国红外技术研究中断,相关成果成为美国和苏联的战利品。由于红外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军事,美国长期在保密条件下开展相关研究,直到1959年9月才首次公开发表部分研究进展。汤定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归国的留学生之一。回国后,他来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以半导体光学及光电性能为研究方向。那时,国内对于“红外探测器”还处于认知启蒙阶段,技术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就连汤定元本人也仅仅是“听说它很重要,但不知道重要在哪里”。但时刻关注国际前沿的汤定元知道,红外技术是一项必须跟进的新兴技术。他带领项目组在国内最早开展硫化铅红外探测器研究,“开展硫化铅等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被列入了“十二年科技规划”。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汤定元提出,科学研究要基于国家实际,面向国家的现实需求;中国科学院不仅要做机制研究,也要承担产品的试制甚至生产任务。1958年,汤定元给时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元帅写了一封信,力陈红外探测器对于国防及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很快,红外技术的研究任务被正式提出。但不久后,由于经济困难,国内很多研究被迫停滞。忧心忡忡的汤定元再次致信聂荣臻:“红外技术研究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不能让它中断,但也不能搞‘一窝蜂’,要聚散为整,集中全国的科研力量进行攻关。”在他的倡议下,国家将红外技术和应用光学并列作为我国科研发展重点。中国科学院决定整合院内红外研究力量,并在1964年年初进行了布局调整——将昆明物理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技物所)转为红外技术研究专业所,同时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红外方面的工作分别调整到这两个所中。肩负着“使上海技物所工作全面转向红外技术”的重任,汤定元同十余位同事共同前往上海技物所。在早期的探索阶段,美国送来了“礼物”。1965年,一架美国战斗机在我国境内被击落,残骸中有机载红外探测器等部件。汤定元获悉后,再次致信聂荣臻,恳请由上海技物所承担该战斗机同类型红外雷达的研制任务,他的信心和决心再次得到支持。从此,一部扎根于上海技物所的红外传奇徐徐展开。汤定元(左二)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科研进展2 冲向蓝天上海技物所红外技术的生根发芽还离不开一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定波。在上海电子学研究所红外技术研究室工作期间,匡定波和同事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研制出一种微波雷达以外的夜间飞机探测技术。后来,匡定波转入上海技物所工作,这项任务也随之移交至上海技物所。研制过程中,匡定波深刻认识到探测器作为红外装置“心脏”的重要性,“要做红外装置,首先要有红外探测器”。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也没有像样的仪器设备,团队下了很大功夫,终于了解到上海自动化仪表厂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有人在研究,便专门派人去学习,再回来自己做。有了探测器,自主研制红外装置就有了可能。慢慢地,团队做出来的探测器可以接收到2米外一根点燃的卫生香的信号了,再往后,10米、70米……最终,我国首套用于歼击机的红外探测装置在上海技物所诞生!20世纪60年代,上海技物所还参与了另一项重大任务——研制搭载于“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红外敏感光学探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后,红外探头传来了清晰的信号。自此,我国自研航天用红外器件的实力得到证实。3 拔“碲”而起在周恩来总理“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的倡议下,1972年,气象卫星预研工作开始。上海技物所承担了卫星红外扫描辐射计的研制任务,匡定波为主任设计师。这颗卫星就是后来的“风云一号”。匡定波参加“风云一号”气象卫星B星发射随着卫星参数逐步确定,匡定波等人关注到,美国预告发射的新气象卫星搭载的扫描辐射计信号全部从模拟制式改成数字制式,地面分辨率提高64倍,将完全取代我国在研方案对标的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如果按原定指标,在发射前完成研制是有把握的。但方案已经在技术上落伍了,等卫星上天以后,世界各国不会再接收这样的云图。”匡定波指出,“必须提升指标,采用新一代技术方案。”上海技物所的研究人员主动“自我加压”,着手提升核心部件的性能指标。其中,研究员龚惠兴(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负责扫描辐射计整体研制工作,红外探测器的任务交给了研究员方家熊(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番研讨后,团队决定选用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方案,用碲镉汞器件观测地球。碲镉汞被誉为红外探测器的“天选”材料,其禁带宽度随组分变化,可以制备各种波段的红外探测器。尽管上海技物所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制碲镉汞的单位,但当时材料指标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最突出的是工作温度问题。实验室研制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在液氮制冷——即零下196.15摄氏度下工作性能良好,但在太空中,辐射制冷器只能为探测器提供零下168.15摄氏度的环境,在该温度下,探测器的性能急剧下降。本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方家熊带领29人的小组迎难而上。为了以最高效率攻克难题,他给团队立下了规矩:“全力配合总体,出问题从自己身上反思原因。”他们一一攻克材料提纯、合成、检测、应用环境模拟等难关,并专门搭建了测量温度变化的设备,详细分析碲镉汞器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仔细研究参数和工艺。当温度问题被基本解决后,团队又夜以继日地攻克了探测器封装难题。1988年9月7日,上海技物所建所30周年之际,“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不久后,红外扫描辐射计顺利获取清晰图像。这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掌握光导型碲镉汞和辐射制冷技术的国家。同时期的欧洲早于我国起步,却迟迟未能做成。1988年“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发射任务试验队员凯旋4 自我施压,瞄准国际前沿为何我国能在基础薄弱、技术被封锁的情况下,一举攻下碲镉汞器件难题?这靠的是科学家自我施压、自我超越的拼搏精神。随着红外探测器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为了集中力量保证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上海技物所将碲镉汞的材料与器件研究工作统一归并到第十研究室,由方家熊担任室主任。研究室先后解决了材料预处理、质量控制和工艺规范等问题,建立了从碲镉汞材料生长到红外探测器元件制备的全链条流程。“七五”期间,多元长波碲镉汞探测器预研项目的目标是做出一个超过10像元(探测器扫描采样的最小单元)的线列器件。但方家熊瞄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决定把目标定为60像元。上海技物所研究员龚海梅回忆道:“当时能做出十几像元的红外探测器已经很不容易了,且有几家单位同时在做,竞争十分激烈。”但方家熊并不畏惧。他带领实验室同事克服经费不足、设备条件差等困难,成功研制出60像元器件。对此,原国防科工委发来贺信:“60像元碲镉汞线列红外探测器的研制成功,证明了我们中国的科技人员完全有能力打破国外的禁运和封锁,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攻克这一难关……你们为国防工业的研究单位做出了榜样。”60像元长波红外探测器随后,180像元的碲镉汞器件研制任务也交给了上海技物所。关关难过,关关过。从10像元到60像元,再到180像元,方家熊带领团队在不到10年时间里出色完成了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忆起那段持续攻关的日子,方家熊忍不住感慨道:“精神上的高压让我常常感到腿像灌了铅似的,拖也拖不动。”红外探测器是遥感卫星能够“看得清”的关键。60像元和180像元器件,为后续应用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神舟三号”飞船等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组件奠定了基础。180像元长波红外探测器“我们有一批愿意为国家服务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上海技物所研究员李向阳表示,“研究所‘垂直整合’的架构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舞台。同等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付出尽可能少的时间和人力,做出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红外探测器。”随着我国探测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要求的提高,上海技物所“以任务带学科”,持续提升碲镉汞红外探测器性能,同时拓展铟镓砷、氮化镓等探测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5 “摸着石头过河”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主要由红外像元芯片和读出集成电路两部分组成,兼具感应红外辐射信号和信息处理功能。早在多元红外探测器阵列研制的起步阶段,汤定元便强调:“由于我国红外技术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应先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加快‘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研制速度。”1987年至1996年间,上海技物所组织专家共同论证了红外焦平面成像等技术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历史在此刻重演。1994年,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颇有建树的科学家何力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加入上海技物所,并在4年后成为新成立的材器中心的首任主任。发展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必须先有大尺寸的碲镉汞材料。何力认为,分子束外延技术或许可以满足条件。“薄膜材料的外延生长得先有一个‘桌面’,再在上面生长材料,这个‘桌面’就是衬底。”上海技物所研究员周易解释说,“以往都用碲锌镉,因为它和碲镉汞的性质比较接近,材料容易生长,但大尺寸碲锌镉材料极难制备。”考虑到硅的晶圆可以做得很大,除了发展大尺寸碲锌镉衬底材料外,何力创新性地提出采用砷化镓和硅基晶圆作为衬底的碲镉汞材料制备技术。同前辈们一样,他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从琢磨路线、采购设备做起,不断摸索材料生长的最优方案。把红外像元芯片和集成电路合二为一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并行。上海技物所研究员丁瑞军回忆,项目最初,他所在的团队经过两年多辛苦努力,终于攻克了倒焊互连等技术难题,测试结果一切正常。当他兴致勃勃地将一块芯片送去封装,却瞬间傻了眼——当被放入模拟的真空、低温环境中时,芯片碎了。“我向龚惠兴院士汇报了这件事。他提醒我,先调研低温下材料的各种参数,再做仿真模拟,把问题都分析清楚后,最后做实验验证。”丁瑞军马上集合所有相关小组,经过3个月的分析调研,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在各个攻关小组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由上海技物所团队研制的大面积碲镉汞材料跟随卫星进入太空。这也是我国红外焦平面碲镉汞探测器首次应用于航天领域。材器中心研制团队在实验室进行检测(上海技物所供图)2014年,伴随着航天用红外探测器需求井喷式爆发,原有的实验室工艺生产线已无法满足大面积、超长阵列产品生长需要,上海技物所决定在上海嘉定建立一条红外焦平面器件的工艺生产线。上海技物所研究员林春、陈路和青年职工周昌鹤等人齐上阵、两头跑,兼顾日常研究工作的同时,集中搭建、调试生产线上的上百台设备,跟踪每一道工艺。正是在这条生产线上,诞生了迄今公开报道的国际上最长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我很幸运地参与并见证了这个领域的蓬勃发展。”林春感叹道。6 “扛红外大旗”1983年,以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对上海技物所进行了为期6天的深入考察与评议。评议报告指出:“该所在国内红外技术发展中成绩显著,有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队伍,能承担国家有关的重大科研任务。”近年来,上海技物所持续攻克大规模、高灵敏、高定量红外探测器关键技术,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民用气象卫星、探月探火、载人工程、高分专项、国家安全、科学卫星等领域的遥感仪器,保障了航天红外装备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2023年,上海技物所牵头组建的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以期进一步汇聚全国红外技术领域的顶尖力量,深入开展红外领域高水平应用和前沿研究,推进相关技术深入融合。从早期艰难追赶外国,到如今多点开花,在这部跨越70年的红外史诗中,国家需求是上海技物所不断发展核心关键技术的最大动力。上海技物所响亮地提出了“扛红外大旗”的努力方向,红外探测器也逐渐成为上海技物所的“法宝”。“未来,我们不仅要解决现有难题,还要主动挖掘新问题,并且冲在最前面。”龚海梅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一起为国家作贡献”。
  • 亚微米红外新技术受到BTV关注,再聚焦微塑料监测核心难题!
    导读近日,Quantum Design中国作为先进科学仪器代表企业接受了《BTV北京科教卫视》的专访,本次专访主要以新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新技术如何解决微塑料监测难题为主题,专访节目已于近期在【BTV北京科教卫视】栏目播出。〖微塑料污染日益严重 监测技术备受关注〗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关注,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政府对此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设点开展了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试点监测,主要采用的监测方法有目视分析法、光谱法 (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热分析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等 (如质谱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法)。其中,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分析,由于具有无破坏性、低样品量测试、高通量筛选以及所获取的结构信息互补等特点,成为检测和鉴别微塑料的主要分析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技术仅可对几微米颗粒物进行检测,使微塑料的监测和研究面临诸多困难。【BTV北京科教】关注:微塑料监测 前沿技术Quantum Design公司引进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新设备mIRage,因为其能够实现亚微米的分辨率、非接触、液相样品的直接观测等全方面的技术突破,获得全球科技创新R&D100大奖,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日【BTV北京科教卫视】对公司进行了专访,重点介绍了这种新的红外技术在微塑料监测领域的突破和应用。〖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突破哪些技术难点?〗Quantum Design中国表面光谱部门销售总监韩铁柱博士在公司应用实验室向记者详细的做了介绍:“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仪空间分辨率受限于红外光波长的问题,将分辨率从原来的10-20微米提升到了0.5微米。并且可以实现同时、同样品区域、相同分辨率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测试,非接触测量、液相样品可以直接观测,测量过程更简单、便捷”。随后,韩铁柱博士补充道:“从这套设备引进以来,我们已经为国内很多高校和研究所进行测试,今天我们正在测试一个海洋微塑料样品。我们只需要将盛放样品的载玻片放置到样品台上,关上舱门即可,所有参数调节、控制以及数据分析,都可以通过软件完成。”在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除了有几个微米的大颗粒之外,还有很多尺寸在1到2个微米或者更小的颗粒,相关颗粒的含量和成分可以通过光谱图像和谱峰获取到,如此高的分辨率是传统的红外光谱无法实现的。〖mIRage在微塑料监测中的优势及应用〗正如韩铁柱博士所介绍的,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是一台多功能、全方位的微塑料表征“科研利器”,它可以对液体样品中微塑料的物理(微观形貌、尺寸)和化学(聚合物类型及结构)性质进行全面的直接表征。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在各个功能方面均有全新的技术突破,可以助力科研工作者更加地对微塑料进行监测。〖01〗超高空间分辨率成像目前科学家所使用的传统红外成像技术通常只能用于表征10-20 μm的样品,很难表征更小尺寸的微塑料,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则突破了这一限制,使得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0.5 μm,从而可以轻松地对小于10 μm的微塑料进行成像表征。图1. 滤纸表面尺寸小于10 μm的微塑料成像结果〖02〗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科学家在进行物质鉴定时通常会采用多种表征技术以更加的确定物质结构。然而在进行多种表征时,很难保证完全相同的监测环境,使得不同表征结果间均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同步同区域的红外和拉曼表征,这两种互补的光谱表征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加准确地进行物质结构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与标准谱图对比,研究人员可以清楚地鉴别微塑料中存在的两个主要的聚合物层,聚乙烯和聚丙烯,以及嵌入的环氧树脂。图2. A:图1区域的红外谱图;B:图1区域的拉曼谱图〖03〗单波长可视化化学分布成像除此以外,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还可以对特定波长进行可视化的化学分布成像分析。如图3所示,科研人员对任意区域的微塑料进行点分析即可发现微塑料不同位置处的化学结构不同,进一步,通过对特征信号的单波长峰进行成像分析(图4),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微塑料中不同聚合物的分布结构情况。图3. 微塑料成像结果及对应标注位置的红外和拉曼谱图图4. 单波长化学分布成像图(波长:1642 cm-1)〖全新技术提效微塑料监测〗在此次采访中,【BTV北京科教卫视】向大家展示了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成像及结构分析中的出色表现和特优势。Quantum Design中国期望这种全新的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帮助国内研究者在微塑料领域有所突破,为的科研进展贡工作献一份力量,目前公司的应用实验室正在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在样机上积开展各种样品的实测合作。
  • 新型号|FLIR RS6780中波红外热像仪,远距离科研检测的可靠助手!
    一直以来Teledyne FLIR以用户需求为创新的原动力持续重投入于研发创新专注原创科技和设计为红外热像仪带来更多革新今天小菲给大家带来一款全新的型号远距离科研检测专用的中波红外热像仪——FLIR RS6780FLIR RS6780拥有先进的探测器、触发和同步功能,适应外场环境的保护封装,使得该型号能满足绝大多数科研测试环境下对仪器配置及数据采集的要求。性能卓越,远距离仍保证测量精度FLIR RS6780热像仪具备连续光学变焦功能,由一个集成三位电动滤片轮和用以支持3000°C红外成像应用的可选工厂校准装置组成。通过其可选3倍视场无焦镜头附件,工程师和科学家能够在从50mm -250mm(标准)到150mm-750mm的范围内灵活变焦,增加被测目标的像素数,从而满足其独特应用和测试需求。使用RS6780可获得640×512像素全分辨率数据,采集帧速可达125Hz,子窗口模式下甚至超过4,000Hz,保障了用户从远距离也能采集到清晰的红外图像。高适配性,支持多个软件平台FLIR RS6780热像仪能提供瞬时、逐帧的焦距位置信息,适用于工厂、自定义校准红外成像和辐射测量应用,还支持时空位置信息 (TSPI) 数据收集,控制一帧图像的生成或通过先进的触发功能实现外部设备同步,捕捉必要图像。它既可部署为独立热像仪,也可以通过FLIR Science Camera SDK集成到规模更大的测试系统中。用户可将FLIR RS6780捕捉的红外数据传输至运行Windows、MacOS或Linux的电脑,RS6780还兼容FLIR Research Studio软件应用,可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RS6780还支持对检测器底层设置和原始数据的访问。因此,用户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定制辐射测量,每帧大约327,000个数据点,为研发项目生成可靠的数据。用户还可借助免费的FLIR Research Studio Player软件在本地分析共享数据,与同事协同工作。小巧耐用,专为严苛应用设计FLIR RS6780热像仪使用防风雨外壳和可选电动镜头盖,保护热像仪不受恶劣环境影响,其已通过IP65测试,防护等级与越野拖车等同,菲粉们可以放心应用。它的光学器件、探测器和热像仪均为自主设计,方便无缝系统集成和未来支持。热像仪重量不到16.7千克,易于部署和移动。FLIR RS6780中波热像仪能够实现远距离细微温度差检测同时具有多种连接和软件选项可轻松集成其光学变焦镜头可在优化目标像素密度的同时实现高性能的辐射测量非常适用于户外远距离科研检测
  • 新型号|FLIR RS6780中波红外热像仪,远距离科研检测的可靠助手!
    一直以来Teledyne FLIR以用户需求为创新的原动力持续重投入于研发创新专注原创科技和设计为红外热像仪带来更多革新今天小菲给大家带来一款全新的型号远距离科研检测专用的中波红外热像仪——FLIR RS6780FLIR RS6780拥有先进的探测器、触发和同步功能,适应外场环境的保护封装,使得该型号能满足绝大多数科研测试环境下对仪器配置及数据采集的要求。性能卓越,远距离仍保证测量精度FLIR RS6780热像仪具备连续光学变焦功能,由一个集成三位电动滤片轮和用以支持3000°C红外成像应用的可选工厂校准装置组成。通过其可选3倍视场无焦镜头附件,工程师和科学家能够在从50mm -250mm(标准)到150mm-750mm的范围内灵活变焦,增加被测目标的像素数,从而满足其独特应用和测试需求。使用RS6780可获得640×512像素全分辨率数据,采集帧速可达125Hz,子窗口模式下甚至超过4,000Hz,保障了用户从远距离也能采集到清晰的红外图像。高适配性,支持多个软件平台FLIR RS6780热像仪能提供瞬时、逐帧的焦距位置信息,适用于工厂、自定义校准红外成像和辐射测量应用,还支持时空位置信息 (TSPI) 数据收集,控制一帧图像的生成或通过先进的触发功能实现外部设备同步,捕捉必要图像。它既可部署为独立热像仪,也可以通过FLIR Science Camera SDK集成到规模更大的测试系统中。用户可将FLIR RS6780捕捉的红外数据传输至运行Windows、MacOS或Linux的电脑,RS6780还兼容FLIR Research Studio软件应用,可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RS6780还支持对检测器底层设置和原始数据的访问。因此,用户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定制辐射测量,每帧大约327,000个数据点,为研发项目生成可靠的数据。用户还可借助免费的FLIR Research Studio Player软件在本地分析共享数据,与同事协同工作。小巧耐用,专为严苛应用设计FLIR RS6780热像仪使用防风雨外壳和可选电动镜头盖,保护热像仪不受恶劣环境影响,其已通过IP65测试,防护等级与越野拖车等同,菲粉们可以放心应用。它的光学器件、探测器和热像仪均为自主设计,方便无缝系统集成和未来支持。热像仪重量不到16.7千克,易于部署和移动。FLIR RS6780中波热像仪能够实现远距离细微温度差检测同时具有多种连接和软件选项可轻松集成其光学变焦镜头可在优化目标像素密度的同时实现高性能的辐射测量非常适用于户外远距离科研检测
  • 聚光科技携第三代近红外参加BCEIA光谱评议会
    第十五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2013BCEIA)期间,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分子光谱仪器与技术现场评议活动。活动邀请国内光谱领域专家出席,国内外多家生产近红外、中红外、拉曼光谱仪器的生产厂家参与,旨在通过该次评议活动了解国内外分子光谱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专家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分子光谱仪器的产品升级,强化企业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聚光科技作为国内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研发企业代表,受主办方邀请参与本次活动,由近红外研发部门经理做会议报告,介绍公司近红外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下午的产品展示活动,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公司13年发布的第三代近红外分析仪SupNIR-2700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与前几代相比,该仪器的性能和外观都有很大提升,同时更加关注细节和人性化。 第三代近红外分析仪SupNIR-2700 全新波长定位技术,一致性得到大幅提升 防水性能更优越,不惧滴水 防尘功能更好,适应更差的工厂环境 实现更多用户定制化的需求 仪器降噪处理更完善,运行更安静 完全兼容前几代仪器的分析模型 多台仪器间模型传递效果更优 聚光科技大会报告 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的研发应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从便携到在线分析系统,拥有丰富的系列近红外产品,在粮油、石化、制药等行业拥有大批的用户,在复杂的在线近红外系统工程方面更是独具优势,和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成功推出油品重整、油品调和、化工生产过程、中药现代化生产过程等多领域成套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多套系统实现全国甚至全球首次应用,得到用户及专家极大的肯定。 神威药业现代化中药生产过程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现场 聚光科技在本次BCEIA展会期间,近红外展区展示了便携系列、实验室系列丰富的仪器:便携系列配置多款探头,应用于不同状态的样品检测;实验室系列设计适用于液态和固态的样品分析仪器,并为国防领域定制车载燃油分析仪、弹药、推进剂分析仪等。同时发布了与国家商务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及大型生产企业等单位合作的肉类、啤酒、种子、制药等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 粮油、饲料、啤酒、种子等行业解决方案展示 肉/肉制品、纺织品、燃油、军用等行业解决方案展示 新领域应用的开发,集聚光科技强大的仪器研发实力和行业权威机构及龙头企业专业的应用开发能力,为用户提供专业且强大的模型数据库及技术支持,在快速鉴别、品质检测、过程监控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快速、无损、绿色优势,更好的服务于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770.50万元采购冠层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冠层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 开标时间: 2021-09-09 09:00 采购金额: 770.50万元 采购单位: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采购联系人: 李老师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 代理联系人: 张夏虹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市-海淀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2021-08-17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公开招标公告 2021年08月17日 16:10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 品目 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服务 采购单位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1年08月17日 16:10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1年08月17日至2021年08月24日每日上午:8:00 至 12:00 下午:14: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 开标时间 2021年09月09日 09:00 开标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科技大楼前草坪西侧) 预算金额 ¥770.5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张夏虹 项目联系电话 010-68406136 采购单位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27号楼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李老师 68407292 代理机构名称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机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北区8号楼(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办公楼)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张夏虹 010-68406136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项目概况 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09月09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QC-R21098 项目名称: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 预算金额:77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77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本项目将在我国冬小麦陆表生态功能区和亚热带阔叶林区利用无人机分别搭载激光雷达、miniSAR、多光谱成像仪和热红外成像仪开展中尺度陆表生态气象观测试验,通过陆表生态观测试验平台软件对机载数据进行收集预处理,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进行交叉融合检验,生成地表反射率、植被指数、土壤水分、双向反射率、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地表温度、冠层温度等特定地物生态功能区服务产品。为陆表生态观测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生态下垫面星地融合校验产品的定量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0天内交货,安装调试、试验作业及验收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执行。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项目需落实政府采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相关政府采购政策详见招标文件。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须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渠道信用记录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2)招标文件是在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申请领取并登记备案的;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08月17日 至 2021年08月24日,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 方式:投标人的有关经办人员于 2021年8月17日至2021年8月24日 (节假日除外),将领取招标文件申请表的电子版(word),以及投标人介绍信(盖单位公章)、身份证复印件扫描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cma_gsc@163.com(邮件主题注明投标人全称及所投标项目编号)。采购中心在收到邮件1个工作日内以电子邮件向潜在投标人发送招标文件的密码,潜在投标人凭密码获取打开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的招标文件。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09月09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1年09月09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科技大楼前草坪西侧)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27号楼 联系方式:李老师 6840729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北区8号楼(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办公楼) 联系方式:张夏虹 010-6840613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夏虹 电 话: 010-68406136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冠层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 开标时间:2021-09-09 09:00 预算金额:770.50万元 采购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公开招标公告 北京市-海淀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1-08-17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公开招标公告 2021年08月17日 16:10 公告信息: 采购项目名称 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品目 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服务 采购单位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行政区域 北京市 公告时间 2021年08月17日 16:10 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1年08月17日至2021年08月24日每日上午:8:00 至 12:00 下午:14:00 至 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招标文件售价 ¥0 获取招标文件的地点 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 开标时间 2021年09月09日 09:00 开标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科技大楼前草坪西侧) 预算金额 ¥770.500000万元(人民币)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张夏虹 项目联系电话 010-68406136 采购单位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采购单位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27号楼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 李老师 68407292 代理机构名称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代理机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北区8号楼(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办公楼)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 张夏虹 010-68406136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项目概况 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1年09月09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ZQC-R21098 项目名称:新型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试验(一期) 预算金额:77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最高限价(如有):770.5000000 万元(人民币) 采购需求: 本项目将在我国冬小麦陆表生态功能区和亚热带阔叶林区利用无人机分别搭载激光雷达、miniSAR、多光谱成像仪和热红外成像仪开展中尺度陆表生态气象观测试验,通过陆表生态观测试验平台软件对机载数据进行收集预处理,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进行交叉融合检验,生成地表反射率、植被指数、土壤水分、双向反射率、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地表温度、冠层温度等特定地物生态功能区服务产品。为陆表生态观测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生态下垫面星地融合校验产品的定量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0天内交货,安装调试、试验作业及验收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执行。 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项目需落实政府采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相关政府采购政策详见招标文件。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须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渠道信用记录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投标人;(2)招标文件是在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申请领取并登记备案的;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1年08月17日 至 2021年08月24日,每天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点: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 方式:投标人的有关经办人员于 2021年8月17日至2021年8月24日 (节假日除外),将领取招标文件申请表的电子版(word),以及投标人介绍信(盖单位公章)、身份证复印件扫描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至cma_gsc@163.com(邮件主题注明投标人全称及所投标项目编号)。采购中心在收到邮件1个工作日内以电子邮件向潜在投标人发送招标文件的密码,潜在投标人凭密码获取打开中国政府采购网下载的招标文件。 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1年09月09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开标时间:2021年09月09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7号楼3层大会议室(科技大楼前草坪西侧)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中国气象局北区27号楼 联系方式:李老师 68407292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 称: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中国气象局政府采购中心)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北区8号楼(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办公楼) 联系方式:张夏虹 010-68406136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张夏虹 电 话: 010-68406136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卫站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实现卫星激光测距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卫星激光测距。长春人卫站激光测距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技术、器件工艺以及外围控制驱动技术,自主完成了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的结构设计、电路优化以及器件制备。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经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测试并应用于1064nm近红外激光测距系统,成功获取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北斗G1的观测数据,单次测距点数高达31446点,测距精度为1.42cm,与常规的532nm激光测距相比,系统回波探测率提高3-4倍;器件性能与美国PGI研制的同样采用SAGCM设计方案的近红外单光子探测器水平相当。 长春人卫站研制出国内首款近红外激光测距单光子探测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及市场垄断,推动我国先进光电探测仪器向小型化、高可靠、高稳定方向持续发展,更为我国自主建设空间碎片测距系统、开展激光测月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提供可靠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 知芯外延:聚焦短波红外探测器研发,助力西安走上“追光”路
    陕西知芯外延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知芯外延)于2022年在秦创原平台支持下成立,基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的研发团队,企业研究的硅基四族外延晶圆打破了国外的设备、技术封锁,解决了我国的“卡脖子”技术,带动了我国高端光电探测器、硅光集成产业、超高速通讯器件等各个方向产品的升级。知芯外延主要研究具有硅基四族外延晶圆,在不同掺杂、厚度、纳米结构等参数下的成熟生长工艺,同时团队还研发出了基于硅锗外延晶圆的红外探测器芯片。目前企业生产的外延晶圆以硅基四族材料为主,包括硅基锗、硅基硅锗,硅基锗锡等,可应用于红外探测器、激光雷达、光通讯、三四族材料硅基衬底等各个领域。基于硅锗外延片的硅锗短波红外探测器,作为一种全新的短波探测器技术路径,其高集成度、低成本的优势,将能够成为代替传统材料实现短波红外大规模、各领域应用。在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短波红外探测技术的当下,陕西知芯外延半导体为我国的技术突破持续发力。公司已入选陕西省光电子产业重点项目,并与多所研究院、军工单位达成合作。项目促进光电子产业创新链发展的同时,也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助力西安走上“追光”路。
  • 从聚光近红外产品看国产近红外在粮油行业的应用进展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多方位展现我国在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成果,仪器信息网和近红外光谱分会合作制作《近红外光谱新技术/应用进展》网络专题,同时也以此献礼近红外分会成立10周年,并寄语2021年国际近红外大会。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我们特别邀请了聚光科技研发部经理周新奇等给大家分享其对国产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发展的理解。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近红外产品研发路:便携、台式、在线仪器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strong /span /p p   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的研发生产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目前已有超过2000套近红外产品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的多个领域。 /p p   以自主研发为基础,开展近红外产品制造、销售和服务,为客户专业提供成套的近红外分析技术及应用方案,聚光近红外产品的目标是为工农业生产的待检物料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真实反映其质量情况。如要获得高品质的分析数据,稳定可靠品质一流的仪器是基础,再配套以成熟适用的分析模型,方能达成目标。质量一流的仪器价格相对较高,而国内分析仪器的市场现状是国产仪器价格一定要比同类进口仪器便宜。为了满足国内市场要求,聚光选择自主开发核心光谱仪,用较低的研发成本开发高品质的近红外分析仪,打造自己的近红外光谱平台,形成价格适中质量一流的近红外分析仪器产品。 /p p   在2006年到2009年的三年时间里,聚光精心打磨了一款光栅分光型的近红外光谱仪。此后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近红外仪器项目资助下,该光谱仪平台性能发展得更优异,可靠性、稳定性及一致性有了进一步提升。在上述光谱仪平台基础上,聚光科技开发了多款不同型号的近红外分析仪器,如用于纺织品、塑料、果品等检测的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SupNIR-1000系列产品,满足燃油、酒精等检测的SupNIR-2600产品,用于粮油饲料检测的台式近红外分析仪SupNIR-2700系列产品,用于液体在线近红外分析的SupNIR-4510和用于固态物分析的SupNIR-4692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p p   在2014年,聚光科技因“舰队群”战略发展需要,成立实验室业务部,将近红外全线产品划入该业务部,同时成立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内称实验室业务部,对外则称谱育科技。自此聚光近红外产品的发展走入一个新的阶段。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聚焦粮油行业 上下游同时扩展 /strong /span /p p   近红外分析方法需要分析模型,而构建一个分析模型需要大量样品,只有在大宗产品的检测领域,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足够多样品数量,易于构建成熟模型 同时大宗产品检验工作量大,可充分发挥近红外简单快速的特点,将质量管理人员从枯燥繁琐的检验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在大宗产品检测领域选择近红外技术是一种必然。 /p p   聚光科技将近红外应用工作聚焦到大宗农产品方面,尤其在粮油中选择了小麦、菜籽、大豆等产品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近红外检测粮食、饲料等相关国标方法出台,为该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进口仪器厂商的相关工作,推动了市场,教导了客户,为该类型仪器的推广铺平了道路。 /p p   经过10来年行业耕耘,聚光近红外分析仪在粮油行业已经扎下根,主推的近红外分析仪SupNIR-2720(如下图1)在业内已经产生良好口碑。这一方面归功于产品性能好质量优 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产品生产开发及营销服务团队的不懈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22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61ea8bcb-145e-41d8-8190-5aef9c8d7021.jpg" title=" 01.png" alt=" 01.png" width=" 300" height=" 22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SupNIR-2720近红外分析仪 /strong /p p   SupNIR-2720最大的特点在于上照式设计,光源发出的光照射样品的上表面,敞开式漫反射方式检测,样品和光源间没有窗片等阻隔,减少了干扰和光损耗,有利于提高仪器信噪比。该仪器采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查看、交换、统计和分析十分方便。操作软件将仪器管理、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型建立与管理三大功能集成。可以定制软件接口,供集团型用户访问数据,将软件与其集团办公系统、进销结算等IT系统对接,为客户管理的信息化、集中化处理提供便利。而且粮食、油料、饲料等各种品类各种指标的分析模型比较完备,用户拿到仪器即可开展准确可靠的样品检测,故而受到用户欢迎。 /p p   在面粉加工方面,聚光科技在与用户互动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小麦、面粉的分析模型,模型效果越来越好,数据质量越来越高,近红外仪器不但能指导面粉生产商采购到品质价位合适的小麦,而且可用于产品的调配,稳定产品质量,甚至可以用于生产线的考核,创造效益。在此过程中,我们对该行业也越来越熟悉,推广也越来越顺利。据推测,目前聚光近红外仪器在全国面粉加工厂的占有率在30%以上。 /p p   下面按照工序流程重点谈谈使用SupNIR-2720近红外仪进行原粮检验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方法: /p p   1、原粮检验的控制:SupNIR-2720近红外分析仪10秒内能测量水分、容重、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硬度、沉降值等,且样品不需要粉碎,解决原粮收购手抓牙咬眼睛看等感觉检验不足,避免了人情粮,建设以质论价公平合理的收购体系,好粮食就有机会上门,有好粮食才能生产出好面粉。 /p p   2、原粮出仓搭配的控制:小麦搭配是生产环节的起点,也是决定面粉最终质量的关键点。SupNIR-2720仪器准确分析出水分、容重、蛋白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以此指导配麦。其中,搭配后小麦检测水分值的高低,直接用来指导加水量的调节和控制。 /p p   3、入磨小麦的水分与二次加水量的控制:入磨水分的高低,对制粉工艺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比较大,控制入磨小麦的水分稳定很重要。SupNIR-2720近红外分析仪能够准确测定润麦 24 小时后小麦的水分,指导二次加水量调节和入磨小麦的搭配使用。 /p p   4、对制粉生产过程的控制:SupNIR-2720近红外分析仪可准确的测定成品面粉、次粉、麸皮及各个粉路的水分、灰分、蛋白、面筋、吸水率等各项指标。可以定时对成品粉或等级粉进行取样检测,如发现灰分超标,就可立即采用SupNIR-2720仪器启动几个粉路灰分指标的快速测定,判定出具体哪个粉路出现问题,指导粉路调整。 /p p   5、对粉筛筛理效果的监测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讲,面粉质量是“选”出来的,因为每个粉流的流量和质量都是筛网配置决定的。面粉企业应定期对制粉车间的工艺进行测定,并对筛网配备进行诊断和调整。通过SupNIR-2720仪器快速检测各粉路的水分和灰分,并且按照粉流的顺序形成时间序列图,即可准确的判断是哪个粉流有问题,是哪层筛网有问题,准确地指导调整筛网和物料分配。 /p p   在粮油加工领域取得突破后,聚光开始攻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努力将国产近红外分析仪打入国家粮食质检体系。2014年,聚光为国家粮食质检研制了高端网络化近红外分析仪SupNIR-3000(如下图2所示)。该型分析仪通过双模式自校正等创新设计,突破了近红外分析仪一致性瓶颈,结合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菜籽等大宗粮食油料水分、蛋白、淀粉、面筋、脂肪酸值、品尝评分等相关指标分析模型,形成了成熟的粮食快速分析专用的近红外分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近红外网络化应用开发,构建了近红外仪器传感层、数据分析层和应用服务层的三层近红外网络分析系统(如下图3所示)。通过粮情数据采集、标准化、大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汇总分析,为粮情监测、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打破了国外进口近红外产品在国家粮食质检领域的垄断局面,几年来在多个省区粮食质检系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29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1e5f236-6597-4315-bb27-866ea6b7c36e.jpg" title=" 02.png" alt=" 02.png" width=" 300" height=" 29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SupNIR-3000近红外分析仪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0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6d083223-80f3-4433-93ab-e4058020b05b.jpg" title=" 03.jpg" alt=" 03.jpg" width=" 500" height=" 30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近红外网络分析系统架构 /strong /p p   为了满足粮食经纪人对收购粮食快检的需求,2016年,聚光推出粮食专用化的近红外分析仪SupNIR-1230(如下图4所示),通过手机APP软件进行云分析。测量模型由云服务器提供,用户通过手机端操作,只需简单操作即可获得数据,方便快捷。配合大容量电池设计,非常适合于粮油收购等应用场景。结合某一特定种类的分析模型,形成了成熟的快检专用近红外分析仪及其云分析系统。该类型设备作为大豆蛋白的专用分析仪在东北销售量达到300台以上,并且形成了东北大豆传感网,目前入网数据达到13.98万条,并在持续增长。该应用市场的开拓,为准消费级近红外产品打开了一扇门,探索了一条可行道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1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b34fe1ec-9d5c-4844-b27e-ef8fa6db765d.jpg" title=" 04.png" alt=" 04.png" width=" 300" height=" 31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SupNIR-1230近红外分析仪 /strong /p p   聚光在粮油领域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过硬,一套近红外分析仪器工作5年,一般不会产生售后维护工作 二是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用户使用仪器出检测数据十分放心 三是仪器操作十分简单,用户拿到设备即可使用,已经积累成熟的分析模型如下表1 四是众多专家、用户及朋友的热心帮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表1:聚光近红外粮油成熟分析模型 /strong /p p br/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5"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模型种类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小麦颗粒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湿面筋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硬度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沉降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干面筋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脂肪酸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面粉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湿面筋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吸水率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沉降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大豆颗粒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脂肪酸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溶性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豆粕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纤维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PS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UA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氨基酸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稻谷-整粒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脂肪酸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直链淀粉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胶稠度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6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精米颗粒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直链淀粉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味品质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品尝评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7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糙米颗粒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脂肪酸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8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米粉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氮含量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直链淀粉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9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米糠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纤维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酸价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0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米糠粕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纤维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氨基酸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1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玉米-颗粒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容重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淀粉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纤维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2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玉米胚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3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玉米胚芽粕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纤维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4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芝麻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5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棉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含油量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6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棉籽粕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纤维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PS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7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棉籽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8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花生粉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含油量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9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花生粕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0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花生仁饼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1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油菜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硫苷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芥酸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油酸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亚油酸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亚麻酸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2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菜粕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灰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纤维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脂肪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3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油葵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含油量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油葵粕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粗蛋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残油量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红花籽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含油量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亚油酸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r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6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冻玉米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水分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 nbsp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p   从产品应用角度出发,聚光沿着行业的纵深进行扩展,向下游扩展进入饲料、精深加工等领域。在深加工领域白酒酿造行业即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规模大,行业利润丰厚,拥有使用近红外进行检测分析的良好潜力。近红外方法可检测其原粮、入窖前及出窖后的酒醅,还可检测酒曲。 /p p   在发酵过程中酒醅的水分、酸度、淀粉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决定了酒的品质,因此对酒醅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十分重要的价值。《DB34/T 2561-2015 固态发酵酒醅常规指标的快速检测 近红外法》地标已经给出了相应的近红外检测酒醅方法,为近红外仪器在该领域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p p   酒醅的含水量比较高,通常含量在50%-65%,且酸度高,采用SupNIR-2720等敞开式漫反射检测方式最合适:样品中的酸不会腐蚀到仪器样品盘 装样后再检测下一个样品时,样品的清理很简单,即使清理不干净也不会影响下一个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在酿造过程中,上述台式近红外分析仪器不但可以用于入窖酒醅、出窖酒醅的检测,还可以检测原粮,有益于增强酒企的效益。 /p p   酿造过程对在线分析也有需求:在传统白酒生产中,多采用古法酿造,但行业具有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升级的需要。在线检测更有效地应用于过程控制,帮助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产生效益。而且近红外技术本身相对成熟,技术门槛较低。使用近红外在线检测技术进行过程控制的可行度非常高。而且采用在线技术可减少人工取样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对于酒企降低用工量,稳定质检队伍也大有裨益。 /p p   聚光科技在四川某酒厂成功实施了一套用于酒醅检测的近红外在线分析系统。其系统框架如下图5所示。在线近红外系统以在线近红外分析仪为核心,包括在线近红外仪表单元、分析探头以及有关辅助设施等组成部分。整个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可以同时测量水分、淀粉、酸度等多个参数,测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具备自动参比校准功能,从而很好地校正光学视窗污染的影响,系统结构坚固抗震动能力强,可适应于恶劣现场环境等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4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d9cc3e0b-d280-4aac-abc6-30fa97bfc2bc.jpg" title=" 05.png" alt=" 05.png" width=" 500" height=" 24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5在线系统结构示意图 /strong /p p   该系统从分析探头接收到的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到仪表单元内,转化成为光谱信号,该光谱信号传输给在线分析软件后,通过近红外检测模型的演算得到测量值,该测量值回传给仪表单元,在仪表单元转化为控制信号后,通过电缆传送给中控系统,用于在线调控。下图6展示的是在线连续监测淀粉的趋势结果。该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其配粮系统,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6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9ff266d4-e252-42f1-9418-a9ecfceeeb45.jpg" title=" 06.jpg" alt=" 06.jpg" width=" 500" height=" 36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6:在线监测酒醅淀粉的趋势图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应用前景 /span /strong /p p   近红外仪器市场容量跟标准规范的关联度极大,因为近红外技术本身是二次分析技术,其检测结果不能用于仲裁,同时又没有标准物质可衡量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传统质监分析领域,近红外仪器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但是该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简单的质控手段,在生产流通领域将有十分宽广的前途。谨以我们熟悉的粮油行业体会抛砖引玉,总结为下表。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5"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75" br/ /td td width=" 2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现状 /p /td td width=" 2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未来趋势 /p /td /tr tr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市场状况 /p /td td width=" 2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省市一级粮油检测单位基本全部配备、油料加工中大型单位基本配备 /p /td td width=" 2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几乎全部粮食相关单位都会使用近红外技术,形成规模 /p /td /tr tr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仪器设备 /p /td td width=" 2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进口设备较多,国产近红外分析仪器应用较少 /p /td td width=" 2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国产品牌必然代替进口设备,突出中国制造优势 /p /td /tr tr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分析模型 /p /td td width=" 2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小区域、小范围的模型 /p /td td width=" 2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全国适用的模型、全球适用的模型 /p /td /tr tr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网络化应用 /p /td td width=" 2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少数几家单位内部示范应用 /p /td td width=" 2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形成国家级、区域站支撑的全国化的近红外应用网 /p /td /tr tr td width=" 7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标准 /p /td td width=" 21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少数几个指标的近红外检测标准 /p /td td width=" 21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建设全方位近红外方法标准 /p /td /tr /tbody /table p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近红外分析网络化的发展。目前聚光协助部分粮食质检的省一级单位根据其自身需要,完成近红外粮食分析网的构建,同时也构建了区域性的粮食近红外分析网。随之这些网络作用的发挥,网络协同效益将会显现,届时近红外分析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 /p p   当前,近红外仪器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做好分析仪器的角度出发,更好稳定性、更高一致性的近红外仪器是我们仪器研制从业者孜孜不倦的追求。谱育科技正在开发相关的技术平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有相应的仪器面世。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供稿:周新奇,慎石磊,李光) /span /strong /p p br/ /p
  • 聚光近红外-全面关注您的吃穿行
    聚光近红外分析仪:国内唯一可实现批量化生产,细分11大应用市场 近红外分析领域的权威专家陆婉珍院士在一次讲座中谈到,实验室在购买分析仪器时,常关注诸如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等高端的指标,但很少会提到分析的成本、分析的便捷性。而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减少分析的成本,提高分析的便捷性;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现场检测,对人员的操作要求不高,几乎无需前处理,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各个行业的问题。但以前由于建模较难,近红外光谱技术并没有被更广泛地普及,马总表示,这种情况近期将会改观,国内对近红外光谱仪的需求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聚光科技研发制造近红外分析仪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国内唯一一个实现批量化生产近红外分析仪的企业,每年都有稳定的市场保有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细分领域应用专题-全面关注您的吃穿行 近年来聚光科技一直在探索,如何为老产品开拓出新的市场,从前瞻性研究、产业化、客户应用端,聚焦到各个细分领域,研究客户需求,整理出一些近红外分析仪新的应用领域。了解近红外在粮油和饲料、肉品质分析、啤酒原料及成品检测、烟草及种植环境检测、种子鉴定、纺织纤维鉴定、药品检验等细分领域的应用 请点击查看专题网站 http://www.fpi-inc.com/jgzt/welcome.php?7 聚光科技近红外仪器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聚光将同步推进11个领域的模型建立近期也会陆续发布近红外对各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同时,聚光科技作为国家近红外学术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一直支持国家近红外光谱的发展,在国内召开的近红外学术香山会议,聚光作为唯一企业代表参与。今年聚光科技《光栅型近红外分析仪及其共用模型开发和应用》已确定入选2014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拟立项项目,并将转入预算评估程序。有理由相信,依靠多年的研发基础和产业规模、多年持续不断对近红外的投入,在近红外领域,聚光科技的产品方案将会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国内近红外光谱首屈一指的领头羊。
  • 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销量取得新突破
    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生产,下属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负责推广的近红外产品,日前传来重大喜讯,2017年近红外产品销量突破200台,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的业绩目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好仪器中国造”的美好愿景。  聚光科技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近红外研发生产的企业,深知国产设备发展的不易,20年如一日,坚守着“国产近红外代表”的大旗,砥砺前行,靠着良好的口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聚光科技的近红外产品市场容量超过千台,服务了不同类型的客户,如益海集团、大北农、三维集团等集团性企业;江西出入境、中山出入境等质检机构,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学府,国家粮食局粮科院、四川省粮食局等事业单位,小到东北近200多个小规模的大豆收储用户。大大小小不同用户单位的认可,是对聚光科技近红外的最高赞誉,也是聚光科技品牌对“好仪器中国造”的又一次强力证明。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多功能、方便、准确和环保的特点,是企业和单位降本增效,品质分级的最好工具,尤其是企业以质论价、指导生产的指挥棒,更有机会在未来解决全球农业分析的问题。  聚光科技近年来将粮食收储及加工领域、粮油、饲料及深加工领域作为重点开发领域,开发出适应本土的专用仪器,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聚光科技产品SupNIR-1230大豆蛋白仪,在东北大豆收储领域实现了消费级市场的突破,给收储农户奉上了高品质的“公平秤”,保障了农户因缺少化验手段,从而损失的利益,为“中国好粮油”的建设贡献力量。聚光科技SupNIR-1230大豆蛋白仪  聚光科技SupNIR-1520近红外纺织品快检仪,在纺织品检测领域,发挥自己的快检、无损特点,解决了很多单位样品繁多,试剂污染及成本消耗问题,解放了化验人员的高强度的、无意义的重复性工作。2017年11月29日~30日,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TC209/SC1)在镇江召开了《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法》等8项标准审定会,其中近红外光谱法被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报批。聚光科技SupNIR-1520近红外纺织品快检仪  聚光科技SupNIR-3000网络化近红外专用仪,是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的成果结晶;开发出适于我国国情的粮食收储质量数字化网络支撑技术与平台,全面开展基于我国水稻和小麦品种的快速检测模型和相关技术,进而基于新型数字化技术装备与网络支撑平台,在水稻和小麦收储环节开展质量数字化获取技术、校正支撑技术以及物流衔接技术进行示范,为我国粮食物流数字化提供快速质量感知与配套技术与装备提供支撑。SupNIR-3000网络化近红外专用仪  国家品牌计划宣传中曾提到,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将从“中国制造强国”转向“中国创造强国”,聚光科技作为典型的实体制造企业,也必将随着国家的号召,加入到中国创造的热潮中去。未来将继续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广泛的科研合作,构建近红外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创造出更多适应于国内、国际的新应用、新突破。也希望更多的聚光科技的用户朋友,加入聚光科技,为聚光科技近红外献计献策。
  • 疫情应急监测 | 聚光科技制造红外热成像测温产品部署防控第一线
    连日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扩散蔓延,全国各地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同时,疫情爆发正值春运高峰期,全国的人员流动性激增,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  根据国家的权威发布,发热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此次疫情存在着潜伏期长、流动性大的特点,如何全面快速地筛查识别有发热表征的疑似传染人员并进行精准隔离是打赢此次疫情阻击战异常关键的一环。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局势,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快速做出响应,携旗下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紧急召回相关人员,调动一切可能物资,从研发、生产、技术应用等不同层面全力保障红外热成像测温产品的应急保障,助力疫情监测防控。  截止目前,首批近百套由谱育科技制造的AI智能型红外热成像分析系统已全部紧急调拨派往前线,先后在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京津冀、长三角的机场、车站、医院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投入使用,相关技术人员也已紧急奔赴全国各地,协助进行高精度体温筛查的应急监测工作,为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当前,谱育科技仍在不断协调红外热成像产品生产专线、进一步优化工艺和应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生产,全力以赴助力全国各地抗击疫情。 红外热成像测温设备在多地车站、机场投入使用   此次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相信在中华民族上下同心、众志成城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系统性化解疫情危机,打赢这场疫情控制的阻击攻坚战!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红外热成像测温  据悉,发烧、体温升高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之一,而医院、机场、车站等地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等特点,病毒传播十分迅速。  与其他测温方式相比,用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好处就是“直观”、“非接触”以及“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一套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画面上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直接判断“发热点”,迅速找到温度异常人士。同时,这种“非接触式”检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接触性传染的概率。  谱育科技制造的AI智能型红外热成像分析系统使用非接触红外测温原理,有效辨别温差,可避免其他高温物体的干扰,具备效率高、精度高,智能识别等优点,可进行大面积监测筛查工作,快速精确识别高温人员,有效缩短排队等待时间,为此次防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谱育科技AI智能型红外热成像分析系统
  • 【巨哥科技】推出多光谱红外相机,快速识别材料属性
    在物料分选、材料分类、异物检测等应用领域,普通的RGB相机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多光谱红外相机探测目标对不同波段的光的吸收,形成代表材料属性的图像,提升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巨哥科技最新推出的多光谱相机光谱响应范围900 nm至1700 nm,有效覆盖短波红外范围,适用于广泛的材料光谱分析。该相机具有7个波长通道,可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一次多光谱成像时间小于0.1秒,10Hz的多光谱成像帧频确保了对动态过程的实时监控。通过收集不同波长下的光谱数据,该相机能够创建详细的材料光谱特征库,结合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构建高精度光谱模型,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快速材料分拣、质量控制和异物检测等任务。巨哥科技丰富的光谱分析和建模经验可以应对需要精确材料鉴别的复杂应用场景,如在复杂混合物中识别特定成分或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材料变化。使用短波多光谱相机对不同材质的四类布料(涤纶、氨纶、棉以及使用了特殊染料的布料)进行成像。使用多光谱相机采集到的四类布料光谱数据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材料在光谱上的差异。多光谱相机采集光谱通过建模算法确定图像中各点对应的材料成分后,使用伪彩色进行整体显示,可以直观看到各类布料的材质差异。多波段响应合成的伪彩色图区分不同材料基于上述原理,该款多光谱相机可用于以下领域:01 工业分拣:在生产线上,多光谱红外相机可以快速区分不同类型物质,如不同种类的纺织品或塑料,提高分拣效率。02 质量监控:通过光谱分析,实时监测PCB、水果等产品质量,快速识别并排除不合格品。03 成分分布:多光谱相机能够快速辨别材料成分,例如实时显示药物混合后的成分分布。04 异物检测:在食品加工等行业,相机能够有效识别潜在的异物,保障产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巨哥科技多光谱红外相机的产品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确保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均能提供可靠的性能。新款多光谱红外相机与现有光谱仪系列的协同作用,将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材料属性分析工具。此外,巨哥科技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确保客户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产品进行高效的材料分析和处理。巨哥科技致力于推动光电技术在工业和科研领域的应用,期待与客户共同探索和实现光电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更多可能。关于巨哥科技上海巨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光电仪器及核心芯片、智能算法和软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来自普林斯顿、清华、中科大、浙大、中科院等,获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称号。巨哥科技提供全波段红外光电产品:用于电力、轨交、冶金、汽车等行业设备状态和过程监控的热像仪,用于石化等行业的气体泄漏成像仪,用于激光、半导体等先进制造领域的短波相机,用于石化、粮油、制药等领域成分分析的光谱仪等,并为材料、工程、生命科学等前沿研究提供科学级光电仪器。
  • 聚光近红外售后:多种合作助您创造更高价值
    亮点1:坚持,为您提供更优的服务   聚光科技近红外系列产品的研发时间可以追溯到1997年,时至今日已经历了18个年头,当年的初生婴儿如今已经落落成熟。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坚持,支持的力量来自于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的研发工程师们,来自于不断推广近红外技术和产品的市场营销人员,更来自于对我们一路关怀支持的用户们!   为了答谢广大用户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是应用户的呼声,2015年3月15日起,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ldquo 春风送暖,红色关怀&mdash &mdash 聚光科技近红外系列产品用户巡检回访专项行动&rdquo 。届时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线的资深工程师将携最新版的近红外分析仪软件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到老用户那去,帮助您进行免费的仪器软件升级和基本维护的同时,带给你最优惠的备件/耗材采购价格,更有丰富多样的合作方式跟您交流沟通! 亮点2:专业,助您创造更高的价值 在本次用户回访巡检的过程中,我们将寻找合适的用户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应用开发工作,为您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多样化的应用服务。 合作方式之一:聚光科技应用中心可提供样品化验检测服务 针对自身化验检测能力稍弱的合作用户,聚光科技应用中心可提供检测服务,可检测指标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合作用户只需要按照聚光科技应用中心的要求将待测样品寄送至聚光科技公司即可。 合作方式之二:聚光科技应用中心可提供已有基础模型及模型校准服务 根据合作用户样品的检测需要,聚光科技应用中心可提供下表中的基础模型,并在客户现场指导培训用户进行模型校准。 样品来源 品种 检测指标 粮食 小麦 水分、粗蛋白、湿面筋、硬度指数、沉降值、容重 面粉 水分、粗蛋白、灰分、湿面筋 玉米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淀粉、磷、氨基酸 大米 水分、蛋白、直链淀粉 油料 大豆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 豆粕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蛋白溶出度、氨基酸 油菜籽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芥酸、硫苷、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 油菜粕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蛋白溶出度 棉籽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棉籽粕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 花生仁饼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 花生粕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 芝麻饼 水分、粗脂肪 米糠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纤维、酸值 米糠粕 水分、粗蛋白、灰分 饲料原料 鱼粉 水分、粗蛋白、灰分、钙、磷、酸价、盐分、氨基酸 DDGS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总磷 玉米胚芽粕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 麦麸 水分、粗蛋白、灰分 肉粉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 木薯 水分、粗蛋白、灰分 啤酒糟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 虾壳粉 水分、粗蛋白、灰分 饲料成品 猪配合料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总磷 蛋鸡鸭配合料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总磷 肉鸡鸭配合料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总磷、盐分 鱼配合料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总磷 合作方式之三:聚光科技应用中心可提供近红外分析技术相关应用知识培训指导 聚光科技应用中心可提供下表中所示的培训指导(培训内容不限于此清单),合作用户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需要培训指导的内容,或者提出具体的培训需求。 序号 培训指导内容 培训方式 1 近红外分析技术基本知识 课程讲解 2 定量及定性基础模型建立规范、优化及校准方法 课程讲解 3 基础模型修正及传递方法 现场操作指导 4 近红外分析仪日常操作规范指导书 课程讲解 5 测量分析软件及建模软件操作培训 现场上机操作,并可提供操作视频 6 化验实验室分析水平评估方法 现场演示 7 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粮油、饲料行业的应用 课程讲解 8 仪器日常维护及应用常见问题交流 课程讲解 9 近红外分析方法的国家标准 课程讲解 亮点3:期待,盼您发出最美的声音 【我为近红外发声之应用之声】 如果您是近红外仪器在某个领域的应用高手,那么请您将您的应用大作投稿给小聚,我们将收录在即将发行的《近红外应用宝典》中! 【我为近红外发声之建议之声】 如果您对近红外仪器和应用有任何方面的独到见解,或建议或箴言,请您不吝赐教,第一时间反馈给小聚,说不定下一版仪器和软件的改进中就有您的贡献! 【我为近红外发声之分享之声】 如果您对聚光近红外的使用比较认可,如果您有热爱分享美好事物的精神,请您立即加入这支积极分享近红外最新技术的队伍,和我们一起作为近红外技术的传播使者,把聚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应用实力推荐给更多的用户! 参与以上任何一项&ldquo 我是用户 我为近红外发声&rdquo 活动, 都将获得小聚给您准备的精美礼品一份,同时小聚会对您的天籁之声进行评选,选出&ldquo 应用之声&rdquo 、&ldquo 建议之声&rdquo &ldquo 推荐之声&rdquo 三项大奖,期待更多的实力用户战将互动到我们的&ldquo 我是老客户 声芒毕现 活动!&rdquo
  • 国产近红外与进口产品的差距更多在品牌和应用环境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检测应用技术之一,因其速度快、无损、无污染和样品制备量小、各类样品分析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分析仪器行业异军突起。尤其随着化学计量学、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包括农牧、食品、化工、石化、制药、烟草等在内的许多领域,并且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认知并广泛应用,为科研、教学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了十分广阔的使用空间。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虽然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但受制于体积、价格等因素,实际应用该项技术的用户依然集中在头部企业或专业的检测机构及实验室,这也为近红外技术的从业者留下了巨大的市场与发挥空间。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三段式发展& nbsp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产品开发着重用户实际需求和痛点& nbsp /span /strong /p p   作为近红外技术应用研发队伍中的一份子,迅杰光远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为自己订立了“推广近红外技术的普及化,推进近红外技术的消费化,推动近红外技术的智能化”三个阶段发展目标,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尝试,将近红外技术从一支“潜力股”推广成为具有普适性应用的仪器。 /p p strong   三段式发展,稳健运营 /strong /p p   根据目前发展现状,迅杰光远主要工作仍围绕着“第一阶段”推广近红外技术的普及化而展开。在这阶段公司的主要目标,是从单一行业入手,使近红外技术从原来只在头部企业使用,普及到整个行业,使该行业的中小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乃至最下游的农民、养殖户等,解决近红外技术原有的受制因素,让该行业用户都能“用得起、用得好”近红外设备,真正享受到近红外技术带来的便捷。针对更加广阔的应用市场,我们也正在努力使近红外技术进入更多的行业,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为公司进入“第二阶段”计划做好准备和沉淀。 /p p   自2016年公司成立,围绕“用得起,用得好”,迅杰光远开发出了基于MEMS技术的多种小型化、便携式的近红外产品,先后在2017年推出IAS-2000,在2018年推出IAS-5100系列、IAS-3100系列,在2019年推出IAS-7000系列(液体)、IAS-8100系列,在线式IAS-omline-L1、S1,水果在线分选IAS-online-F-L等一系列应用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产品及应用。在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公司也完成了诸如MEMS控制算法、全新开发的光机组装工艺、侧照式混样光谱采集系统、全自动光谱标准化系统、自动化建模及模型评价系统等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为公司研发力、产品力提升不断树立新的里程碑。 /p p strong   积极开拓市场,打造“解决方案”式产品体系 /strong /p p   随着迅杰光远第一批产品投入市场,到目前多个系列产品在不同行业领域多点开花,再到2019年正式进入中亚、南美及欧洲等海外市场,迅杰光远研发制造团队始终从用户角度出发,围绕实际检测过程中存在的用户痛点与实际需求,打造了以IAS-5100、IAS-3100系为代表的“解决方案”式的产品,不但获取了较高的销量,同时也赢得了大量用户的认可与口碑。 /p p   其中,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966/C308342.htm" target=" _blank" IAS-5100 /a 系列产品是一款基于MEMS技术开发的,适合谷物、油料作物的快速检测的产品。该产品凭借其便携式、一键式的设计,以及稳定快速的检测性能,目前已成为谷物、油料作物行业用户认可的,现场快速筛查和加工过程实时监测的理想手段,对用户查验收购品质、获得品质一致的谷物产生巨大帮助。 /p p   相比于IAS-5100产品对于谷物检测这个单一行业的“深度”,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966/C308866.htm" target=" _blank" IAS-3100 /a 则是一款针对小颗粒、粉状等密度较高样品检测的产品,在延续了IAS系列产品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无损快速检测等优点之上,它以更丰富的检测项目不断拓展着迅杰光远近红外检测设备在检测领域的“广度”,目前已经在饲料、酒醅、鱼粉、烟草等多个行业实现销售,极大的降低成本并提高检测效率的同时,满足了更多用户不同的检测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966/C308866.htm"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22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088279bb-2da8-436a-bc1b-19d22e34019b.jpg" title=" IAS-3100.jpg" alt=" IAS-3100.jpg" width=" 300" height=" 222" border=" 0" vspace=" 0" /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AS-3100 /strong /p p   凭借以上产品在市场中的优秀表现,截止到2018年底,迅杰光远公司年度销售达到了千万级,且目前进展良好,预计3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0%。2019年公司将重点围绕“检测解决方案”推广多款在线式检测产品,其中包括适合液体、固体的IAS-online-S1\L1及适合水果内含物分选的IAS-online-F-L 产品,以满足用户对于在线检测、生产在线控制的需求。 /p p   同时,未来公司还将计划推出:IAS-7000系列、多通道光谱建模系统、新型近场光谱成像系统等产品和应用,用以丰富“解决方案”式产品的维度与深度。 /p p strong   深挖行业需求,提升产品品质与使用体验 /strong /p p   近红外技术因其无损、检测快速的特性,被认为是一项非常适合在现场检测的技术,这也就意味着近红外光谱仪不单品质要好,还要适应相对复杂的现场环境。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迅杰光远逐渐围绕现“场快速检测”及“在线检测”建立了一系列与之匹配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了公司的一大优势,在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p p   比如,大豆、油菜籽收购领域作为目前迅杰光远现场快速产品进入较早的一个领域,公司已经将市场覆盖到了底层经销商,新增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5%;而目前在线检测方面公司已经在茶叶市场完成了国内首条在线检测生产线。 /p p   除此之外,随着迅杰光远在实际应用与市场推广过程的不断深入,公司也在不断的围绕服务、产品、售后等与用户体验相关的环节做出调整与创新,以满足不同行业与用户更多新的需求。在开发方式上,公司目前采用了创新的模块化设计方式,针对细分市场开发专用机型,只需要3到5个月即可开发完成,能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客户;而在产品体验的细节上,研发团队也依据用户使用反馈的数据,采用独有的侧照式混样系统,小型化、便携化设计,内置电池等方式,在大大提高检测的代表性、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同时,也为诸如收购客户群体的现场检测需求提供便利。而在售后环节,迅杰光远也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使所有设备联网,从而进行远程指导、诊断、维护、校准、建模等,极大的节省了用户的维保成本,并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 /p p strong   近红外检测解决方案的更多探索与拓展 /strong /p p   随着迅杰光远产品体系不断成熟,原有系列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已基本趋于稳定,使公司在今年有更多精力去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更多新行业、新领域中的应用。而水果在线分选、酒醅检测仪(离线设备)等产品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公司聚焦的重点。 /p p   以水果分选为例,目前国内面临消费升级阶段,水果的消费量不断增大,消费方向也从原来的吃饱,转向了要吃好。水果种类繁多,各厂家想方设法为客户提供更好产品,但水果外观与内在品质又不完全相关,并且此市场目前基本被日本等进口设备所垄断,这些现实情况都为水果产品合理的分类带来较大的难度。鉴于近红外技术在无损检测水果甜度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迅杰光远在去年就开始了相关研发工作。 /p p   针对水果的多样性,迅杰光远依然将延续模块式开发的方式,根据检测水果的不同,快速建模,并快速的定制适合不同水果分选厂家、不同种类水果的检测设备,让用户可以快速的投入。并且在性价比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价格是进口设备的50%,目前已推出了第一代产品。 /p p   针对烟草均质化加工需求,IAS开发了集前端流水线样品光谱采集、远端回传、远端建模、分析预测及网络化管理为一体的在线检测解决方案。仪器采用上照方式,光斑直径40mm,有效信息丰富,可实现打叶复烤和制丝工艺环节中片烟及烟丝的水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氯等质量指标的在线检测;仪器内置自动光谱标准化系统,并采用全新的恒温型MEMS光谱仪作为核心分光技术,波长温漂72小时内可以控制在0.007nm/℃;创新开发的二维推扫装置和激光测距装置,可以在生产线上应对各种样品排布场景;独有的台间差校正技术和混合建模算法极大的提高了模型传递准确性;灵活的多机联网及远程管理模式,对烟草行业生产加工过程产品质量均匀性、稳定性判定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该方案也适用于茶叶、饲料等固体物料的在线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3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0271a0f-d4f1-433a-9dc3-8f0388a21c72.jpg" title=" 01.png" alt=" 01.png" width=" 400" height=" 23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烟草在线检测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20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e1c73c4-b480-4a7d-94c0-1c6b4619d594.jpg" title=" 02.png" alt=" 02.png" width=" 500" height=" 20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烟草在线检测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0px height: 31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31e4743-79a8-4675-960e-d82d5b493388.jpg" title=" 03.png" alt=" 03.png" width=" 500" height=" 314"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烟草在线检测 /strong /p p   针对白酒企业原始的摘酒方法,迅杰光远团队设计了白酒在线摘酒整体解决方案,利用全新开发的MEMS-FPI技术开发的在线摘酒系统实现了白酒三段自动化分类,比原来人工方式更准确、更快速,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酒的品质更稳定。整个解决方案包括光谱采集、建模和数据图形化管理系统,所使用的仪器内置空气参比、恒温光谱仪、光谱标准化系统以及自动分酒控制系统,使信息化管控覆盖到生产第一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1355ba61-3b04-4892-b236-53520dad13e2.jpg" title=" 0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2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e3e9eaf-f321-430e-b395-964898ab698b.jpg" title=" 05.png" width=" 500" height=" 329" border=" 0" vspace=" 0" alt=" 0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8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3dce1349-8215-4220-8c94-be7187178fb2.jpg" title=" 06.png" width=" 500" height=" 284" border=" 0" vspace=" 0" alt=" 06.png" / /p p   依托于近红外技术,除了能让我们尝试开发探索更多新领域,实际上也为未来工业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带来了更多的切入点。不论水果在线分选、烟草在线检测还是在线摘酒,迅杰光远正在积极的实践,通过以近红外技术为核心的虚拟信息系统与实际物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各产线上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监控和在线控制的目的。最终,以近红外为起点摸索出“工业4.0”时代对于“智慧工厂”要求的技术路线与解决方案,为更多生产型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转型贡献一份力量。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正视差距& nbsp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近红外仪器性能差异并不是国产仪器劣势 /span /strong /p p   近红外光谱属于应用型技术,仪器是应用环节中的重要基础之一,对比欧、美、日进口设备,从历史角度他们有天然的时间优势,相较之下国内企业制造仪器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确实与国外有差距,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综合来看分为以下几点: /p p   strong  (1)欧、美、日企业近红外应用大环境较好。 /strong /p p   由于工业化水平较早,欧美日企业标准化程度高,国外企业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近红外技术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这给近红外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生长土壤。截止到2019年,从欧美国家代理商了解到,当地的实验室型近红外设备几乎趋近于饱和状态,可见其应用时间之早,应用范围之广。相对的,伴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进程,企业对质量控制认知程度的变迁正一步步的影响着近红外行业的发展,未来自动化和智能化势必会将近红外技术纳入其中,中国近红外需要未雨绸缪。 /p p strong   (2)近红外仪器性能差异并不是国产仪器的劣势。 /strong /p p   国内招标经常爆出丑闻,招标过程明确注明国内做不了近红外仪器或者仪器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抛开其他因素,事实上国产近红外仪器在性能参数上并没有完全比进口同类设备差。例如:同样的FT-NIR设备,国产仪器参数并不比国外仪器存在明显劣势。不过,同样性能的仪器,客户能接受国外仪器的价格,但是对国产仪器却要求只能是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我们暂且不论其中是否存在着崇洋媚外的因素,但这种现实无疑造成了国产仪器“下跪求生”的状态。客观上,国产仪器并不是研发能力不强,更多的是进口仪器品牌和历史为国内客户提供了信心,这值得中国全体仪器制造商去思考。 /p p   抛开以上外界因素,单纯回到近红外仪器本身去讨论这个问题,会发现,进口仪器与国产仪器目前性能的差异根本不会对最终近红外应用的结果造成大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近红外仪器需要进行建模工作,而建模工作是一个误差累计的过程,尤其是理化指标检测带来的误差在整个建模精度上的影响占比非常巨大,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参数的差异多数情况下都被建模过程中的理化误差覆盖了,仪器波长范围、分辨率、波长精度、信噪比等参数差异在多数场景下都变得不再敏感,因此国产近红外仪器建模精度与国外仪器建模精度相比并不差。近红外应用技术是系统工程,单纯比较仪器本身参数无任何价值,当今的仪器制造能力远远超过用户的需求,反而用户更应该关心的是近红外仪器公司能否给予全套的解决方案,从售前的技术支持到售后的维护保养,花更少的钱,建立更好的模型,得到更好的服务。 /p p    strong (3)人才培养还需加倍努力,技术普及也不能耽误。 /strong /p p   许多国外企业的技术人员将近红外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很多人都曾经被普及过近红外知识,在学校经历或者在行业内接触过近红外技术,因此常常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会自动联系到近红外技术,这也为近红外技术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国内很多高校研究机构,近红外专业的学生最终从事了非本专业的工作,浪费了一部分资源;另外,企业中很多技术人员根本不知道这样一门技术可以解决现实问题,技术信息闭塞。因此让更多人了解近红外技术,更多的应用普及到行业中,才能让近红外的雪球越滚越大。 /p p   综上所述,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相比差的不是仪器本身,更多的是品牌和应用环境。正视差距,踏踏实实做仪器,勤勤恳恳做服务,近红外行业会有让中国人自信的仪器品牌凸显出来。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近红外检测技术机遇和挑战并存 /span /strong /p p   虽然近红外在国内应用并没有大面积展开,但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逐渐关注到近红外技术,认可这项技术将要带来的价值。仅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这项技术的前景整体处于即将爆发的阶段,发展态势值得期待。 /p p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还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的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点: /p p    strong (1)近红外技术普及度不够。 /strong 很多场景,尤其是采购现场、生产流水线等有无损、快速检测需求的场景,由于用户对近红外技术不了解,导致了用户与设备厂家的双盲状态,一方想找用户,但不知道市场在哪;一方想解决问题,但不知道哪种技术可行。后续还需要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多发表近红外技术分析特点的文章和见解。也期盼着仪器信息网这样的平台,能多组织一些行业性的技术交流会。 /p p    strong (2)标准发展缓慢。 /strong 既有标准普适性还需完善。 /p p   strong  (3)高昂价格,依然是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的一道大门槛。 /strong /p p   从好的方面我们看到,随着“智能制造”、“工业4.0”等新理念的出现,近红外行业将会走上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在国家大力推进的物联网概念中,近红外技术与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并驾齐驱,一个是外在检测,一个是内容物检测。正如上文所述的,迅杰光远已经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我们通过实践也进一步证明了近红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在线检测、过程控制中的价值,以及不可替代的地位,相信它将会是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在食品、化工、酒类、饲料、生物制药等等众多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通过近红外在线检测,实时监测产品的品质、配方的稳定性等,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与生产工艺的监测,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与人工,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这不正是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么?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将是近红外技术未来整体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 /p p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总结 /span /strong /p p   就现阶段近红外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普及近红外技术的价值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行业上中下游的共同努力。尤其作为仪器厂商,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推广近红外技术依然要围绕规模化企业或技改需求明显的企业市场进行,另外经济效益良好的中小型企业也将是市场中重要的用户。而在获得了行业认可与用户口碑之后,近红外技术将有机会向更大的产业链铺开。 /p p   同时,如果按质论价逐渐被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中,也势必会对近红外市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市场大部分产品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质量的竞争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品控意识。当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无疑将为以近红外技术为代表的检测行业带来极大的施展空间。 /p p   我们也由衷希望,未来随着近红外技术普及程度的提升,更多的检测产品被纳入生产安全体系,乃至走入普通用户,与更多人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供稿: /span 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nbsp /strong /span strong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阎巍 /strong strong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 /strong /p
  • 水质检测设备---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红外光度法)
    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水质监测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1-2027年)认为,水质监测行业今后将会继续稳定、持续地发展;运营市场方面,随着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运营企业的数量将逐渐缩小,少数规模大、实力强的运营企业将逐渐成为运营市场的主力军。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水质监测行业竞争将不断加剧,国内的水质监测企业将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水质监测行业中的翘楚。 B1171全自动红外测油仪符合国家标准“HJ637-2018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由全自动操作软件,红外分光系统和磁力搅拌萃取系统组成,使用萃取溶剂按一定萃取比例,采用滚筒式立体搅拌技术将水体中的油类萃取出来,再将萃取溶液通过过滤装置除水除杂质导入比色皿中,然后红外分光系统进行分析测量。加装专用的硅酸镁过滤装置可以测量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含量。测量完毕仪器自动排废清洗管道。全过程自动化,无须操作人员接触四氯乙烯,即自动进样、自动萃取、自动除水除杂质、自动测量、自动清洗、自动排液和存储数据。仪器特点:1、全自动化:全自动进样、萃取、除水过滤、测量、排液、清洗,可连续做8-10个水样。2、健康安全:萃取等操作无须分析人员的参与,不和四氯乙烯的接触,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3、萃取方法符合新国标HJ637-2018,萃取结果和国标方法的结果一致。4、拥有核心技术:配置**油水分离膜一次分离过滤,不配无水硫酸钠除水,一膜可使用百次左右。5、厂家配备**技术产品标准油滤光片,可进行单点校正,一次标准曲线终身免更换,免除配置标准油试剂。6、内置多点触控计算机控制终端,体积小可放置在常规标准1.2米通风橱中,可外接台式计算机控制操作。7、采用效率高的滚筒立体式侧面磁力搅拌萃取技术,萃取效率高于95%,全密闭萃取无挥发无毒害。8、采用Windows10操作系统控制。9、采用稳定成熟的.NET4.0平台绿色免安装测油仪软件。10、真正的三波数,红外三波数谱图清晰,刻度准确,清晰显示三个波数产生的吸收谱图和吸光度。11、四氯乙烯内置3L储液瓶 ,萃取排废全密闭不挥发。12、内置硅酸镁吸附柱可测量矿物油和动植物油,加装自动采样器可升级为在线监测仪。13、一键定标:空白和标准油样自动检测自动校正。14、一键完成:调空白加多个水样检测可以一键完成,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15、整个萃取系统采用防酸碱防四氯乙烯,全防腐不亲油的材料,运行清洗流程,减少高低浓度交叉污染。16、自动稀释富集:可以任意设定稀释富集比例。17、自动分离水和四氯乙烯废液,自动收集废液四氯乙烯等试剂,排放废水。18、基线稳定性:零点自动实时调整(消除基线漂移影响)。技术参数: 仪器检出限 DL0.999 取水样体积 5ml--600ml或5ml--1000ml 检测样品量 连续检测8-10个样品 四氯乙烯萃取量 10-25ml的整数倍 单个样品自动检测时间 2-5min(取样量越多萃取时间越长) 分辨率 0.001mg/L 萃取试剂 四氯乙烯 波数准确度和波数重复性 ±1cm-1 主机净重 25kg 使用电源 (220±22)V、(50±1)Hz、50VA 使用温度和湿度 温度范围1℃-40℃,湿度≤80﹪ 主机外型尺寸 750mm(长)×420mm(宽)×420mm(高)
  • 聚光科技近红外光谱仪诚招经销商
    聚光科技,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营销、应用服务和供应链团队,致力于业界最前沿的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完善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 在自主创新中快速发展的聚光科技拥有相关产品全世界最多的发明专利,并承担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相关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四十余项奖励。聚光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在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领域重要的创新平台。 聚光科技近红外事业部是在英贤仪器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近红外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拥有强大的技术及应用服务团队,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优质的成套近红外解决方案。系列近红外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农业生产、化工制药和高校科研等领域。 近红外系列产品有: SupNIR-1000系列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 针对现场快速检测而设计的一款便携式分析仪,波长范围覆盖600-1800nm,结构紧凑、体积小、内置充电电池、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液晶显示模块。通过配置不同的测量附件,实现片状、颗粒、膏状、粉末和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在果品种植、食品质检、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upNIR-2600近红外分析仪 采用全息数字式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TEC制冷恒温)相结合的光学设计,基于透射方式进行样品分析,波长范围覆盖1000-1800nm。通过外置PC机和RIMP软件实现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比色皿放在样品池上,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分析。在石化行业、质检系统和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upNIR-2700近红外分析仪 采用全息数字式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TEC制冷恒温)相结合的光学设计,基于漫反射方式进行样品分析,波长范围覆盖1000-2500nm。通过外置电脑和RIMP软件实现固体颗粒、片状、粉末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样品盘放在样品台上,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分析。在饲料生产、粮油加工、谷物收购、育种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upNIR-40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 适用于工业在线实时检测,实现对生产过程中样品的多种指标分析。SupNIR-4000系列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可安装于比较恶劣的生产环境中,实现在线或旁路取样直接分析,分析速度快,精度高,分析结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制药等行业。 现面向全国诚征经销商: 经销商资质: 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组织形式或个体经营者. 2. 能长期合作,具有良好的市场运作能力和销售网络. 聚光科技为合作伙伴提供:最优惠的价格;严格的市场保护制度;代理商利益优先制;技术支持、市场宣传和售后服务。 聚光科技近红外事业部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12区25、26号楼(100070) 电话:010-63706564 传真:010-63706565 http://www.fpi-inc.com (聚光科技总部) http://www.sinonir.com (近红外事业部) email: nir@fpi-inc.com
  • 聚光科技近红外光谱仪诚招经销商
    聚光科技,总部位于中国杭州,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营销、应用服务和供应链团队,致力于业界最前沿的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完善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 在自主创新中快速发展的聚光科技拥有相关产品全世界最多的发明专利,并承担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相关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四十余项奖励。聚光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在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领域重要的创新平台。 聚光科技近红外事业部是在英贤仪器的基础上进行系列近红外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拥有强大的技术及应用服务团队,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优质的成套近红外解决方案。系列近红外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农业生产、化工制药和高校科研等领域。 近红外系列产品有: SupNIR-1000系列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 针对现场快速检测而设计的一款便携式分析仪,波长范围覆盖600-1800nm,结构紧凑、体积小、内置充电电池、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液晶显示模块。通过配置不同的测量附件,实现片状、颗粒、膏状、粉末和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在果品种植、食品质检、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upNIR-2600近红外分析仪 采用全息数字式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TEC制冷恒温)相结合的光学设计,基于透射方式进行样品分析,波长范围覆盖1000-1800nm。通过外置PC机和RIMP软件实现液体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比色皿放在样品池上,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分析。在石化行业、质检系统和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upNIR-2700近红外分析仪 采用全息数字式光栅和高灵敏度铟镓砷检测器(TEC制冷恒温)相结合的光学设计,基于漫反射方式进行样品分析,波长范围覆盖1000-2500nm。通过外置电脑和RIMP软件实现固体颗粒、片状、粉末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样品盘放在样品台上,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分析。在饲料生产、粮油加工、谷物收购、育种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SupNIR-40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 适用于工业在线实时检测,实现对生产过程中样品的多种指标分析。SupNIR-4000系列在线近红外分析仪可安装于比较恶劣的生产环境中,实现在线或旁路取样直接分析,分析速度快,精度高,分析结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制药等行业。 现面向全国诚征经销商: 经销商资质: 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组织形式或个体经营者. 2. 能长期合作,具有良好的市场运作能力和销售网络. 聚光科技为合作伙伴提供:最优惠的价格;严格的市场保护制度;代理商利益优先制;技术支持、市场宣传和售后服务。 聚光科技近红外事业部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12区25、26号楼(100070) 电话:010-63706564 传真:010-63706565 http://www.fpi-inc.com (聚光科技总部) http://www.sinonir.com (近红外事业部) email: nir@fpi-inc.com
  • 聚光科技升级版近红外分析仪受央视关注
    2013中国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展览会上,聚光科技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示范区展示了公司在粮食、面粉、油脂、肉及肉制品领域的近红外及食品安全解决方案。聚光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提供丰富的成套近红外分析解决方案的企业,产品应用领域涵盖现场应用快速检测、实验室精确分析以及最复杂的现代化中药在线分析,在农业、石化、食品、国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本次展览会上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邀请,聚光科技在展览会示范区给观众展示了食品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食品药品安全中重金属检测的黄金搭档&mdash ICP-OES与AFS;气相、气质联用、三重四级杆液质等用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饮用水安全等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聚光科技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示范区   此次展会中,中央电视台前往示范区采访,对聚光科技示范区展台进行了专访,应用工程师向采访人员演示了新版近红外分析仪,该产品能在几十秒内对大豆的蛋白、脂肪、水分进行无损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油脂生产、粮食储藏等领域,为快速了解谷物品质提供了快速有效地检测手段。 应用工程师演示升级版近红外仪器快速检测大豆的品质   升级版的近红外分析仪SupNIR-2700系列近红外分析仪属于实验室型分析仪器,在粮食按质论价收购、原料品质检测、半成品及成品品质检测方面应用极为广泛,基于多年来丰富的应用基础和研发人员持续深入的研究改进,对仪器进行全方位的升级,采用全新波长定位技术,仪器一致性得到大幅提升;仪器的防水、防尘性能更优,对复杂恶劣的应用环境适应性更强;针对不同应用企业的特色报表需求,提供定制化报表功能等各方面得到提升。
  • MIT研究团队打造新型红外测距系统,只需10美元成本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由Li-Shiuan Peh带领的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研究人员团队,已经开发出一套有趣的新型红外深度感知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在户外使用,只需10美元的成本,就能够为智能机添加新技能。基于它,传统的个人代步工具——比如轮椅车和高尔夫球车——都可以轻松升级为自动驾驶车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e2ae0fd0-c714-40ca-a6f8-ca145065910c.jpg" title=" d53f846893f96d1.jp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上面这套原型,用到了普通手机中的摄像头组件,以及拆自仅10美元的测距仪上的商用激光发射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实际上,类似微软Kinect之类的实惠型测距设备,已经在客厅娱乐之外的很多领域(比如机器人工程),发挥出了远胜于以往的潜力。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拥有现成廉价配件的同时,研究人员们还希望做出一个快速原型,甚至基于此打造出一个能够感知环境和导航的机器人,而无需不断改造必要的技术。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遗憾的是,以Kinect为代表的红外系统,对光线条件的要求略有点高。阳光、火焰、热源,都可以轻松让它们抓瞎。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相比之下,能够发射高能红外脉冲的商业户外测距仪,已经在过去30年里变得相当普及,其损伤眼睛的风险也被降到了最低。然而这样的系统非常昂贵,动辄上万的花费不是谁都承担得起。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MIT的解决方案是测量定时发射的低能脉冲(捕捉4帧视频、2× 测量反射光、2× 只记录周围的红外线),然后用后者减去前者来算出距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7787b238-849f-4e82-9ac9-b75f9a4ee326.jpg" title=" 0d87e0dee312826.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当前原型中,MIT研究人员用到了30fps的智能机摄像头(延迟约1/8秒--但也限制了这套系统的精度--240fps的摄像头可实现1/60的延时),虽称之为“主动式三测角”(active triangulation),但仍通过相机的2D传感器来测量。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CSAIL研究人员表示,在3-4米的范围内(10-12英尺),设备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在5米(16英尺)的时候,则减到了6厘米(2.3英寸)。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不过,团队已经在一辆由新加坡-麻省理工研究与技术联盟开发的高尔夫球车上安装试验过,在15km/h(9pmh)的速度下都能够实现合适的深度测量。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技术成熟之后,就可以通过“插件式”的方法,轻松打造出一辆自动驾驶的高尔夫球车、电动轮椅、无人送货飞行器、甚至机器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该团队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2016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上披露更多细节。 /p p br/ /p
  • 【飒特红外】推出红外热成像VOCs气体泄漏检测仪V88T
    VOCs治理迫在眉睫VOCs是什么东西?居然比PM2.5还厉害?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VOCs是如今空气污染中最主要的物质——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前体物,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和臭氧污染的重要元凶。1. VOCs的定义在我国,国家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a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的定义是:利用Tenax GC和Tenax T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 VOCs的分类VOCs种类繁多,常见的VOCs有100多种,按化学结构不同,VOCs可分为八类:烷类,芳香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其他。其主要成分有烃类,卤代烃,氧烃和氮烃,它包括苯系物、有机氯化物、氟利昂系列、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3. VOCs的来源典型的VOCs排放源可分为人为排放源(包括固定源与移动源)和自然排放源(包括生物源与非生物源)两类,其中以人为排放源为主。VOCs排放行业众多,各行业涵盖范围广,共包括33个行业部门,86个细分行业,115个子排放源。4. VOCs的危害VOCs是无形中的环境杀手,对环境有较大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它亦是人体健康的阻击者,VOC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发急性或慢性中毒,导致神经痉挛,甚至昏迷、死亡。若VOCs长期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进入人体内,人体的神经系统会受到严重侵害。当居室中VOCs浓度超过一定浓度时,在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疼、恶心、呕吐、四肢乏力,严重时会抽搐、昏迷、记忆力减退。5. VOCs治理政策环保部、发改委等6部门2017年印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那么在《工作方案》中,环保部对VOCs做出了哪些治理措施呢?《工作方案》中,提出了5点要求。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二是实施工业源VOCs污染防治。全面实施石化行业达标排放,加快推进化工行业 VOCs综合治理,加大工业涂装VOCs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包装印刷行业VOCs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其他工业行业 VOCs 综合治理。三是深入推进交通源VOCs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动车VOCs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油品储运销油气回收治理。四是有序开展生活源农业源VOCs污染防治。推进建筑装饰行业 VOCs 综合治理,推动汽修行业 VOCs治理,开展其他生活源 VOCs治理,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源VOCs污染防治。五是建立健全VOCs管理体系。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加强统计与调查,加强监督执法,完善经济政策。VOCs治理难度和解决方案众所周知,气体检测热像仪可以帮助您快速、安全地“看到”数百种不可见气体,但并非所有类型的气体都可以通过光学气体成像(OGI)进行可视化。它的工作原理是测量通过一定体积气体的红外辐射。每种气体都有自己的光谱吸收特性,许多气体化合物会吸收一些红外能量,但只能在一定的窄波长范围内吸收。在这个非常狭窄的波长范围内,针对特定气体,OGI热像仪可以被此特定气体阻止的能量到达红外(IR)热像仪,从而可视化气体羽流(通常看起来像烟云)存在的位置,而这片云就是气体吸收该波长能量的地方。作为一家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达33年之久的高科技企业,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集“气体检漏”和“红外测温”为一体的为“多种气体精准检漏”而生的红外气体探测仪V88T。该热像仪搭载二类超晶格制冷型探测器,工作温度在150K,具有超强的灵敏度,能精准探测细微的温度差异,避免遗漏可能的隐患点。在安卓系统的支持下,V88T可以OTA在线升级,让设备常用常新——用户可在机身设置内自主选择是否在线更新系统,让设备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同时,V88T还带有多种气体图像模式,微小的泄漏量也能被探测、捕捉。氨气探测试验红外气体探测仪V88T还通过了ATEX认证,配备了5.5寸OLED高清电容触摸屏,确保专业人员能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工作。支持超远距离检测与激光定点测温,录制带有温度数据的红外视频。飒特红外V88T不仅能实现气体泄漏的可视化,还能快速检测工业生产与废气治理设备的“高温热点隐患”,赋能企业安全高效生产,一站式满足天然气、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的多种场景应用需求。管道连接法兰及接缝漏热情况评估值得一提的是,红外热成像技术除了应用在VOCs工业废气治理领域之外,在环保执法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面对不法企业夜间偷排污染气体的治理难题时,执法人员可使用红外气体探测仪V88T,开展常态化的空气质量检测与监督,现场拍摄废气偷排证据,为环境执法人员精准高效执法、判别气体类型及气体污染情况,提供有效的画面数据与技术支撑。飒特红外全新高端红外气体探测仪V88T产品优势• 气体可视化:将不可见的有毒气体可视化,快速定性和定位VOCs的泄漏源头;• 精细化泄漏检测:载有VOCs物料的设备、管线组件的密封点往往数量多,泄露气体量微小。光学气体热像仪使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可以在安全距离内进行快速扫描,捕捉泄露气体的痕迹;• 远距离扫描:可实现远距离泄漏检测,解决不便到达的密封点泄漏检测工作,让泄漏检测工作变得高效便捷的同时,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防爆认证:设备具备防爆认证,轻松应对危险区域内的检测要求;• 非接触测温:非接触测温功能,快速查找泵和电机、管道和阀门等设备的异常热点;• 不停机检测:检测时无需关闭系统或接触设备,不影响企业生产;• 预测性维护:帮助企业建立设备预测性维护体系,保障生产安全,防患于未然;• 规避风险:帮助企业避免违反法规、减少罚款和收入损失;• 符合环境法规:满足环境监察取证要求,督促企业遵守环境法规;• 既响应国家的VOCs环保法规政策,又增强企业的生产安全。应用场景炼油厂、炼化厂、农药厂、化学处理厂、危化品停车场、危化品储罐区天然气企业、海上石油平台、天然气场站、天然气井场、天然气储存设施、天然气输送管道、天然气压缩机站、生物气发电厂、天然气发电厂、环保执法机构、LDAR检测服务公司。专家预计,气体泄漏检测可为工业领域节约7000万元能源损失。未来,红外热成像技术将在气体泄漏检测、电力测温以及其他民用工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研发和应用,为中国的工业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飒特红外33年专注红外测温作为中国首家工业红外热像仪研制生产企业,“飒特红外”创下中国第一台民用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第一座现代化红外热像仪研发生产基地等八项行业第一,以“飒特红外”企业标准为蓝本起草的《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自2006年起实施。作为国内最早“走出去”的红外检测厂商之一,2008年飒特红外就已登陆欧洲,目前实现欧盟本地化生产,向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位居欧洲市场前三强。飒特红外被评为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目前,飒特红外旗下应用于工业测温、电力系统、安防监控、消防救援、科学研究等全行业产品矩阵,经过33年发展,旗下产品畅销海内外,覆盖日本、美国、法国等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客户包含中国电网、华为等很多世界500强公司,用户口碑及市场反馈良好。
  • 聚光科技近红外光谱海外市场发展之路
    p   聚光科技于2007年收购国内最早从事 strong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255.html" 近红外 /a /strong 研究的仪器公司北京英贤仪器公司,开始进进军近红外领域。公司坚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广泛的科研合作,至今为止,对外合作科研项目近十余项(国家科技支撑专项、重大仪器专项、863等)。国内外,聚光科技的近红外仪器保有量已经超过500台,并成功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顺利将国内近红外仪器推往国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312162719.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1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old/NewsImags/images/2015312162738.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朝鲜农业科学院近红外安装现场合影 /p p   2012年,实验室近红外SupNIR-2750销售至朝鲜农科院,用于育种检测,检测大豆、玉米、小麦等营养组分,验收现场获得客户高度肯定。 /p p   2013年,便携式近红外SupNIR-1000销售至西班牙牧科院,用于现场收购、检测饲料的组成成分,2015年初步敲定西班牙海外代理,预计2015年实现近红外销售10台。 /p p   2013年,实验室近红外SupNIR-2720销售至土耳其饲料公司,用于饲料检测,检测饲料的有机组成。 /p p   2014年,便携式近红外SupNIR-1520销售至伊朗,用于制药行业,主要做原辅料的定性鉴别,并签订了伊朗的销售总代理,预计2015年可以实现15台的销售量。 /p p   2014年实验室近红外SupNIR-2720,顺利销入新西兰,用于饲料检测,做饲料原料检测,尤其是乳清粉和肉骨粉的模型,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p p & nbsp /p
  • 华南理工研制新型有机半导体红外光电探测器,性能超越传统近红外探测器
    随着近红外(NIR)和短波红外(SWIR)光谱在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以及3D人脸识别)中的广泛应用,市场对高计数、低成本焦平面阵列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短波红外光电二极管主要基于InGaAs或锗(Ge)晶体,其制造工艺复杂、器件暗电流大。有机半导体是一种可行的替代品,其制造工艺更简单且光学特性可调谐。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制出基于有机半导体的新型红外光电探测器。这项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成像技术,该有机光电二极管在近紫外到短波红外的宽波段内均优于传统无机探测器。这项研究成果以“Infrared Photodetectors and Image Arrays Made with Organic Semiconductors”为题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期刊上。研究团队采用窄带隙聚合物半导体制造薄膜光电二极管,该器件探测范围涵盖红外波段。这种新技术的成本仅为传统无机光电探测器的一小部分,但其性能可与传统无机光电探测器(如InGaAs光电探测器)相媲美。研究人员将更大的杂原子、不规则的骨架与侧链上更长的分支位置结合起来,创造出光谱响应范围涵盖近紫外到短波红外波段的聚合物半导体(PPCPD),并制造出基于PPCPD的光电探测器,相关性能结果如图1所示。图1 基于PPCPD的光电探测器性能在特定探测率方面,该器件与基于InGaAs的探测器相比具有竞争力,在1.15 μm波长上的探测率可达5.55 × 10¹² Jones。该有机光电探测器的显著特征是,当其集成到高像素密度图像传感器阵列时,无需在传感层中进行像素级图案化。这种集成制造工艺显著简化了制备流程,大幅降低了成本。图2 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及成像示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飞教授表示:“我们开发的有机光电探测器标志着高性价比、高性能的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传统无机光电二极管相比,有机器件具有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其潜在应用范围还包括工业机器人和医疗诊断领域。”该新型有机光电探测器有望对各行各业产生重大影响。它们为监控和安全领域的成像系统提供了更为经济的选择。未来,基于有机技术的医疗成像设备有望更加普及,价格也会更加合理,从而在医疗环境中实现更全面的应用。该器件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还为尖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铺平道路。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U21A6002和51933003)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编号:2019B030302007)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118-023-2973-8
  • VOCs及甲烷泄漏检测红外热成像仪(OGI)及探测器工程技术中心在焜腾红外揭牌成立
    近日,VOCs及甲烷泄漏检测红外热成像仪(OGI)及探测器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标杆企业——浙江焜腾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焜腾红外”)正式挂牌成立,技术中心揭牌仪式在嘉兴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隆重举行。该技术中心专门设在浙江焜腾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内,利用焜腾红外的技术平台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基于焜腾红外的核心芯片技术,探索新的有毒有害及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技术监测手段。同时,焜腾红外董事长詹健龙先生担任该技术中心主任。揭牌仪式上,中国石油化工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委会秘书长丁武先生与浙江焜腾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詹健龙共同为技术中心揭牌。技术中心揭牌该技术中心设在焜腾红外具有深远的意义,焜腾红外将通过积极创新和实践,与各行业共同推进并提高我国的VOCs及甲烷泄漏探测技术在环保和工业领域HSE(健康、安全和环境)中的应用创新发展,并拓展VOCs及甲烷泄漏探测技术在电力、煤矿、天然气储运、农业等各个行业的应用,为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双碳战略作出贡献。下一步,焜腾红外将进一步勇于创新,大胆试点,联合产学研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合作、一起探讨并实践这一新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用科学创新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焜腾红外董事长詹健龙发表主旨演讲揭牌仪式上,浙江焜腾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健龙先生为广大来宾献上了主题为【制冷红外热成像芯片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VOCs及甲烷泄漏监测中的应用】的精彩主旨演讲。特邀嘉宾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副秘书长兼化工委员会主任李小平先生、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修光利教授、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环保所副所长陈中涛先生等专家学者也分别围绕“双碳”背景下VOCs污染防治新要求、挥发性有机物监管政策进展和监测检测技术发展、VOCs及异味无组织排放监控、预警与溯源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目前,焜腾红外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制冷型中波、长波气体泄漏探测器可有效监测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烯、氨气、六氟化硫等400多种VOCs气体。焜腾红外自主研发生产的中波标准款(550 g)、小型款(350 g)、微型款(260 g)等不同规格的制冷红外气体泄漏探测器,波段在3.2-3.5 μm、4.2-4.4 μm、4.5-4.7 μm,像元间距为320*256(30 μm)640*512(15 μm),NETD≤15 mk@25℃;制冷型长波标准款及小型款红外热成像气体泄漏检测仪,波段在10.3-10.7 μm和7-10.7 μm,像元间距为320*256(30 μm)640*512(15 μm),NETD达25 mk@25℃;中波、长波气体泄漏探测器均采用高端制冷型高工作温度(HOT)二类超晶格(T2SL)红外探测器,以图像形式快速发现甲烷、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六氟化硫、氨气等气体的泄漏,适用于开放空间的泄漏检测,能远距离、大范围快速筛查电力、石化、化工生产储运装置的泄漏,并能精准定位泄漏或排放源头,极大提升泄漏检测的效率,具有视频录制、拍照和语音录制功能,便于监督执法现场取证。焜腾红外的气体泄漏检测热像仪、气云成像遥测仪、在线式VOCs红外气体泄漏可视化监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均已上线,探测终端内采用高灵敏度高工作温度T2SL中波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通过有线网络可实时观测VOCs气体泄漏状态的双光图像,系统适用于工业领域VOCs气体泄漏的实时在线检测,例如炼油厂、海上油气开采平台、天然气存储运输场所、化工化工业、生物气体厂、发电站、农业等。焜腾红外的机载式VOCs气体泄漏可视化巡检系统,搭载了先进的自主量产制造的小型化高工作温度T2SL探测器,可对甲烷等4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泄漏进行检测,快速实时捕捉到VOCs类气体的泄漏。红外热成像仪(OGI)及探测器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另据悉,7月3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改革环境保护税,将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征收范围。这一改革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各行业对于VOCs污染防治的共同关注。焜腾红外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发展趋势,本次技术中心成立后,焜腾红外将充分用好这个技术平台,广泛联合产学研和应用领域各路专家学者,共同推进国产化有毒有害及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手段和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VOCs及甲烷泄漏检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发、探讨与应用,提升红外热成像技术与探测器工程技术的研发生产能力与综合应用实力,为国家双碳战略助力,为各个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不懈的贡献!焜腾红外是国内仅有的几家集生产与研发制冷型红外热成像芯片、探测器组件及激光芯片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始终坚持立足自主研发制冷型红外芯片技术,聚焦我国在红外芯片核心器件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在VOCs工业废气治理领域的应用。为实现高端进口装备国产替代,振兴民族工业和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焜腾红外现已完全掌握高工作温度(HOT)制冷型二类超晶格(T2SL)光学气体成像红外探测器这一核心技术并真正实现量产。该技术通过了浙江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的科技成果鉴定:攻克了T2SL材料外延生长、器件结构设计、芯片制备工艺及探测器规模化工艺等方面“卡脖子”关键技术,在Ⅱ类超晶格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器件制备、高真空封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120K高温工作制冷探测器技术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
  • 相聚北京BCEIA2023 共探近红外光谱如何拥抱智能化生产和生活
    “近红外光谱拥抱智能化生产和生活”主题论坛暨“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新书发布会第一轮通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机器人、5G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智能化生产方面的优势不断凸显,并在化工、制药等多个行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的拓展,近红外光谱技术也正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不断推进着智能化生活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展示近红外光谱在智能化生产和生活中的技术和应用进展,共同探讨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仪器信息网将于BCEIA2023同期(2023年9月6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联合举办“近红外光谱拥抱智能化生产和生活”主题论坛 。会议同期,还将举办《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新书发布会,报名预约并到场参会人员均有机会获赠《近红外谱实战宝典》新书一本!欢迎从事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研究的专家、用户、厂商,以及对近红外光谱感兴趣的人员到场参会。会议主题:近红外光谱拥抱智能化生产和生活主办方:近红外光谱分会、仪器信息网会议时间:2023年9月6日下午会议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学术会议区W-102会议室会议日程(拟):“近红外光谱拥抱智能化生产和生活”主题论坛日程安排主持人: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教授时间报告人报告题目14:00-14:20褚小立(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14:20-14:40刘鸿飞(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总经理)国产中短波红外光谱仪的研制及其应用14:40-15:00栾小丽(江南大学 教授 )工业过程近红外智能感知与模式监控15:00-15:20孙菁(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红外光谱技术在藏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15:20-15:40杨增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近红外光谱传感技术在绿色循环农业中的应用研究15:40-16:00李民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土壤-作物近红外传感器开发及智慧农业应用16:00-16:20《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新书发布环节16:20-17:00讨论环节 会议联系人:叶老师,18211196128 赞助联系人:魏老师,13552834693 预约报名请点击:http://mhvtajakfgn3848u.mikecrm.com/gFSQam5 扫码报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仪器信息网2023年8月17日温馨提醒:“近红外光谱拥抱智能化生产和生活”主题论坛暨“近红外光谱实战宝典”新书发布会在BCEIA同期举办,参加该活动的各位老师还需要提前进行BCEIA预登记以顺利进入展会现场。预登记通道已开启,预登记即刻成为BCEIA VIP,并享有三重福利:1、会前免费获取专属胸牌及会议资料2、免费兑换午餐及饮用水3、京城20个网点的BCEIA班车免费乘坐马上扫描下方二维码预报名登记:或PC端点击链接预登记:http://t2.eainfor.com/T/p/103_5或手机端点击链接预登记:http://t2.eainfor.com/T/w/103_5
  • 天津城建学院现场使用红外压片无需脱膜模具
    2019年9月26日李经理一早对天津城建学院现场回访刘老师使用红外压片无需脱膜模具的情况。并且和老师们进一步沟通实验过程细节,同时对产品使用步骤一一讲解。恒创立达一直以来都服务于各大高校,为高校实验室提供了优质的产品,从而得到老师们一致的认可。 红外压片模具(无需脱膜)模具材质:日本 高速工具钢ASSAB+17,压头硬度:HRC68-HRC70,样品尺寸:直径:13mm(M)。红外压片模具(无需脱膜) 模具材质:日本 高速工具钢ASSAB+17压头硬度:HRC68-HRC70样品尺寸:直径:13mm(M)腔体深度:10mm(N)外形尺寸:76×50×70mm (L×W×N)模具重量:0.75Kg
  • 近红外光谱厂商齐聚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本次会议中,国内外著名的近红外光谱仪生产商纷纷前来展示了本公司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所能提供的仪器及解决方案。以下是本次展会中部分参展仪器厂商的展位照片。   同时,在本次会议上多家厂商做报告介绍了最新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和技术,如赛默飞的《ThermoFisher近红外产品及其应用简介》;布鲁克的《最新产品及其应用介绍》;福斯的《近红外网络化技术及应用》;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应用影响因素解析》;凯元盛世的《基于MEMS技术的Axsun近红外光谱仪》;JDSU的《线性可变滤光片近红外光谱仪》;珀金埃尔默的《近红外成像系统最新进展与行业应用》;济南金宏利的《AOTF近红外现代技术》。   另外,在本次会议中,布鲁克特别举办了招待晚宴,答谢广大用户的支持。 布鲁克招待晚宴
  • 重磅!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
    2023年9月25日,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并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所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1所共同建设。匡定波院士、苏君红院士、龚惠兴院士、陈桂林院士、方家熊院士、王建宇院士、刘明院士、祝宁华院士,中共上海市委融办副主任桑昌烈、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处长秦韶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所所长王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1所所长姬荣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丁雷、党委书记龚海梅,陈钱教授、周峰教授、刘武研究员、兰戈研究员、何力研究员、孙胜利研究员,及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代表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实验室主任陈建新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建宇院士主持。桑昌烈表示,实验室成立标志着我国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希望实验室聚焦国家卡脖子领域,强强联合,优化相关机制和创新生态,发挥好各自的优势特长。上海市委融办将全力支持、引导和助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秦韶巍希望实验室创新机制、协同融合,在抢占红外科技发展制高点、破解卡脖子难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丁雷、王涛、姬荣斌分别代表依托单位发言,他们表示,实验室成立实现了国内红外领域三家主要研发力量的强强联合,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努力实践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指引,深入开展红外领域高水平应用和前沿研究,推动红外技术发展与应用;将深入打造相关公共研究平台,联合国内优势资源,推进红外全产业链深入融合。会上,陈建新作《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介绍了实验室的组织机构、研究队伍、研究目标、研究方向以及今年的研究进展。学术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审议。委员们对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要面向红外探测领域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凝炼重点任务,更加聚焦;二是重视工程研究对基础应用研究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勇于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三是要关注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变革,加强红外探测领域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领军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丁瑞军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周峰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邵晓鹏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唐鑫教授、中电科53所刘万成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三院8358所孙琳研究员就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应用需求等方面作交流报告。实验室将聚焦红外探测领域全国优势力量和人才,体系性建制化开展使命主导型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支撑关键技术突破,持续产出战略性和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引领我国红外探测技术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国际顶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国内外专家齐聚第三届全国近红外会议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3-15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同期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6-18日举办。   在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本次会议承办方华东理工大学的杜一平教授,杜一平教授介绍了会议的准备情况及大会将呈现的“亮点”。 华东理工大学的杜一平教授   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分析测试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分析效率高、适合于现场检测和在线分析等独特优势,在分析测试领域中所起的作用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在农业、石化、烟草、食品、制药等领域先后引进了大量近红外光谱仪器用于生产控制分析。同时,我国许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始积极研发适合国内需要的成套NIR分析技术,在仪器硬件、化学计量学软件、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创新,开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崭新局面。   Instrument:请您谈谈:组织召开全国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目的、意义?   杜一平教授:长期以来,近红外光谱分析在分析化学领域的作用一直被人们忽视。直至近年来,计算机与化学统计学软件快速发展,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近红外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成为了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技术。   组织召开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就是为广大近红外领域科研人员、技术工作者及仪器厂商提供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   Instrument: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也将同期在我国召开,请您谈谈这代表的意义?   杜一平教授: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我国召开,同时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等一些国际著名近红外光谱专家应邀参加本次会议,都表明我国在近红外光谱领域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近红外光谱工作者对亚洲及全球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概况与发展方向的认识,掌握国际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迅速发展。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此次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规模、形式?以及将呈现的“亮点”有哪些?   杜一平教授:本次会议将是中国及亚洲近红外光谱领域的一次盛大聚会,预计将有超过500名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士出席本次会议。邀请多名国内外近红外领域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讲解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动态。   10.13-10.15日举行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之后,10.16-10.18日即举行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同时收集印刷两本论文集,各收录了百篇论文摘要,方便了国内会议参会者直接参加亚洲会议,增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会议全部采用大会报告形式,不设分会场,让参会者能更全面了解近红外光谱领域的发展。口头报告、poster及论文集结合,全面展示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果。国内外十余家著名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家和专业供应商展示其产品。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情况及其体现的特点?会议的大会报告的情况?   杜一平教授:在此次论文集收录过程中,各位同行都积极踊跃的配合。本次会议共收录论文两百余篇,其中国际会议论文近九十篇,其余为国内会议论文。从内容看,论文主要涉及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及分析测试策略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在实践当中的应用等方面,涵盖面相当广。   此次会议做邀请报告的专家有:   Dr. Pierre Dardenne,现任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2009-2013年)   Prof. Marena Manley,现任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秘书,下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2011,2011年,南非)大会主席   Prof. Ana Garrido-Varo,下届(2013-2017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   Prof. Yukihiro Ozaki,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   陆碗珍院士   梁逸曾教授,中南大学   袁洪福教授,北京化工大学   附录1:口头报告和板报详细情况(分别对应全国和亚洲会议):摘要目录.pdf、contents.pdf   附录2:从“沉睡”中醒来的近红外光谱技术---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   附录3:前景广阔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附录4: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顺利召开   附录5: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