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核能技术

仪器信息网核能技术专题为您整合核能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核能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核能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核能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核能技术话题讨论。

核能技术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先进核能技术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
    不久前,中科院发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先进核能技术是重点攻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各类减少碳排放的清洁能源中,核能是令人又爱又惧的存在。作为清洁能源,核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希望,但它也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三英里岛核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一次次核事故给核电发展蒙上阴影。怎样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让核电技术更安全可靠、更可持续?这是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核裂变能技术:榨净核废料,丰富核燃料2016年,中科院院士詹文龙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畔的汉福德镇参观。那里是美国发展核武器后最大的放射性核废料处理厂区。那里存放着含强化学腐蚀、强放射性核废液的锈迹斑斑的大罐子。詹文龙至今记得当时触目惊心之感:“美国现在一年要用20亿美元去维持那里的安全。”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在我国发展一种能够更安全、更经济地处理核废料的技术。在科学家眼中,核废料并不是“废料”,而是可以继续利用的“乏燃料”。早在2011年,中科院就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ADS先导专项),目标是利用加速器产生高能质子,驱动乏燃料继续“燃烧”。由于加速器停止运行时,燃料就能停止“燃烧”,这一技术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前景的利用嬗变安全处置长寿命核废料的技术途径。到2016年詹文龙赴美参观时,科学家们已经突破了一些ADS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完成了一种新方案的设计,即一种能把乏燃料“吃干榨净”的、具有更高性价比的“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ADANES)。新方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将已有的ADS技术工业化,二是研制乏燃料再生循环利用系统(ADRUF)。前者相当于“造炉子”,后者相当于“造燃料”。詹文龙介绍,根据这一方案,铀资源的利用率将由目前的不到1% 提高到超过95%,最终只需处置少于5%的核废料,其放射性寿命将由数十万年缩短到五百年内,还可燃烧30%的钍资源,这将支撑核电发展成千上万年。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还能产生可用于精准靶向放疗及核移动电源的珍贵同位素。就在ADANES方案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与ADS先导专项同时启动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先导专项也初见成效。“在2011年启动‘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前已经明确,中科院要做核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我们分析形势之后认为有两个切入点,一个针对核废料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发核废料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将需要地质处置的核废料最少化;另一个针对铀—235核燃料匮乏问题,研发将钍—232用作核燃料的技术,以实现核燃料来源的多样化。”中科院重大任务局材料能源处时任处长、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纪委书记彭子龙在回忆先导专项立项经过时对《中国科学报》说。TMSR先导专项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应用,同时建立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相应的科技队伍。2017年11月,中科院与甘肃省签署四代先进核能钍基熔盐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至2021年5月,TMSR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核聚变能技术:东方超环与神光在发展核裂变能的同时,中科院还有一批科研人员在探索另一类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可控的核聚变能技术。“聚变能是核能发展的最终目标,聚变能可以为碳中和的实现作出重大贡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核聚变相当于用力把一堆原子捏到一起,然后释放出能量。核聚变反应条件苛刻,不仅需要达到千万甚至上亿摄氏度的高温,还需要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触发反应,是核聚变能技术的一大难点。彭子龙告诉《中国科学报》,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核聚变能技术上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磁约束的核聚变,二是惯性约束的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是通过托卡马克装置产生强大的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将其持续加热并维持在数千万甚至上亿度的高温,以达到核聚变对温度的要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位于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就开始了核聚变相关研究,并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磁约束的核聚变能技术——超导托卡马克的研究。2006年,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正式建成,成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同年,以中科院为主导的中国团队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全球探索“人造太阳”新能源队伍中的重要一员。2021年12月30日,东方超环实现7000万摄氏度下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56秒,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人造太阳持续脉冲过千秒。惯性约束核聚变,是将聚变材料制成仅约一两个毫米的靶丸,然后从四面八方均匀射入高能激光束以持续压缩并最终引爆小球,形成微型“氢弹”爆炸,产生热能。为了验证这种原理,美国在2009年建成了国家点火装置(NIF)。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启了我国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能的研究历程。上世纪80年代,为了追赶国际研究的步伐,上海光机所开始了大型综合性激光装置——“神光”的预研工作,并于1986年建成,1994年装置退役后被称为“神光—I”。2000年和2015年,我国又先后建成神光—II激光装置和神光—III主机激光装置并投入使用。面向2060:科学家们的梦想从2011年至今的10多年里,“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让彭子龙看到了中科院在开展先进核能技术方面的优势。“当初,我们酝酿研讨先导专项的时候,内心瞄准的是30年以后的事情。”彭子龙说,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必须更加前瞻分析需求和挑战,基于科学本源、科学规律思考解决方案。在明确目标之后,中科院动员起了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创新力量。“每个先导专项都是十几个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彭子龙回忆。他感慨,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的使命定位决定着其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欲望。“国家要创新,中科院能创新。”彭子龙说。面向碳中和目标,科研人员又一次鼓足了干劲。作为先进核裂变能的研究者,詹文龙有一个梦想:在广袤无人的沙漠戈壁滩上,建一片清洁能源的绿洲,将太阳能、风能与更安全可靠的核能技术整合在一起,源源不断地向千家万户输出清洁无污染的电力能源。詹文龙介绍,他们已突破ADS关键核心技术,2020~2027年将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针对ADRUF,同期建成模拟燃料示范的乏燃料干式处理生产线。同时,实现ADANES整体方案优化;突破强辐照下稀有同位素量产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精准放疗同位素的量产。按技术进展,到2032年,他们将突破ADRUF关键核心技术,完成热室系统建设并进行再生核燃料研发,并完成基于CiADS的燃烧示范;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密度能源燃料研究装置”完成立项,建设超强宽谱辐照设施及相关核材料研发平台。到2035年后,他们将完成ADANES集成优化与工业应用示范,为碳中和提供硬科技支撑,并实现产业化。作为先进核聚变能的研究者,宋云涛也有一个梦想:10年内建成未来核聚变发电站的示范工程,真正实现聚变堆发电。“时间紧迫,中国有自己的‘时间路线图’。按照现有技术,用10年时间建成核聚变发电示范工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用不了多久,人类就可以点燃核聚变这个‘大煤球’。”宋云涛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一直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核能技术努力。正是这些延续了10年、20年、半个多世纪的坚持,让中国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有望,让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未来可期。
  • 先进核能技术:向更安全、更可靠努力
    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不久前,中科院发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先进核能技术是重点攻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各类减少碳排放的清洁能源中,核能是令人又爱又惧的存在。作为清洁能源,核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希望,但它也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三英里岛核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日本福岛核泄漏,一次次核事故给核电发展蒙上阴影。怎样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同时,让核电技术更安全可靠、更可持续?这是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核裂变能技术:榨净核废料,丰富核燃料2016年,中科院院士詹文龙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畔的汉福德镇参观。那里是美国发展核武器后最大的放射性核废料处理厂区。那里存放着含强化学腐蚀、强放射性核废液的锈迹斑斑的大罐子。詹文龙至今记得当时触目惊心之感:“美国现在一年要用20亿美元去维持那里的安全。”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在我国发展一种能够更安全、更经济地处理核废料的技术。在科学家眼中,核废料并不是“废料”,而是可以继续利用的“乏燃料”。早在2011年,中科院就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嬗变系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ADS先导专项),目标是利用加速器产生高能质子,驱动乏燃料继续“燃烧”。由于加速器停止运行时,燃料就能停止“燃烧”,这一技术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前景的利用嬗变安全处置长寿命核废料的技术途径。到2016年詹文龙赴美参观时,科学家们已经突破了一些ADS的关键核心技术,并且完成了一种新方案的设计,即一种能把乏燃料“吃干榨净”的、具有更高性价比的“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ADANES)。新方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将已有的ADS技术工业化,二是研制乏燃料再生循环利用系统(ADRUF)。前者相当于“造炉子”,后者相当于“造燃料”。詹文龙介绍,根据这一方案,铀资源的利用率将由目前的不到1% 提高到超过95%,最终只需处置少于5%的核废料,其放射性寿命将由数十万年缩短到五百年内,还可燃烧30%的钍资源,这将支撑核电发展成千上万年。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还能产生可用于精准靶向放疗及核移动电源的珍贵同位素。就在ADANES方案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与ADS先导专项同时启动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先导专项也初见成效。“在2011年启动‘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前已经明确,中科院要做核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我们分析形势之后认为有两个切入点,一个针对核废料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的问题,研发核废料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将需要地质处置的核废料最少化;另一个针对铀—235核燃料匮乏问题,研发将钍—232用作核燃料的技术,以实现核燃料来源的多样化。”中科院重大任务局材料能源处时任处长、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纪委书记彭子龙在回忆先导专项立项经过时对《中国科学报》说。TMSR先导专项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上首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应用,同时建立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相应的科技队伍。2017年11月,中科院与甘肃省签署四代先进核能钍基熔盐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至2021年5月,TMSR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核聚变能技术:东方超环与神光在发展核裂变能的同时,中科院还有一批科研人员在探索另一类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可控的核聚变能技术。“聚变能是核能发展的最终目标,聚变能可以为碳中和的实现作出重大贡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核聚变相当于用力把一堆原子捏到一起,然后释放出能量。核聚变反应条件苛刻,不仅需要达到千万甚至上亿摄氏度的高温,还需要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触发反应,是核聚变能技术的一大难点。彭子龙告诉《中国科学报》,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核聚变能技术上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磁约束的核聚变,二是惯性约束的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是通过托卡马克装置产生强大的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将其持续加热并维持在数千万甚至上亿度的高温,以达到核聚变对温度的要求。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位于合肥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就开始了核聚变相关研究,并于上世纪90年代启动磁约束的核聚变能技术——超导托卡马克的研究。2006年,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正式建成,成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同年,以中科院为主导的中国团队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全球探索“人造太阳”新能源队伍中的重要一员。2021年12月30日,东方超环实现7000万摄氏度下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56秒,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人造太阳持续脉冲过千秒。惯性约束核聚变,是将聚变材料制成仅约一两个毫米的靶丸,然后从四面八方均匀射入高能激光束以持续压缩并最终引爆小球,形成微型“氢弹”爆炸,产生热能。为了验证这种原理,美国在2009年建成了国家点火装置(NIF)。在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启了我国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能的研究历程。上世纪80年代,为了追赶国际研究的步伐,上海光机所开始了大型综合性激光装置——“神光”的预研工作,并于1986年建成,1994年装置退役后被称为“神光—I”。2000年和2015年,我国又先后建成神光—II激光装置和神光—III主机激光装置并投入使用。面向2060:科学家们的梦想从2011年至今的10多年里,“未来先进核裂变能”先导专项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让彭子龙看到了中科院在开展先进核能技术方面的优势。“当初,我们酝酿研讨先导专项的时候,内心瞄准的是30年以后的事情。”彭子龙说,作为国立科研机构,中科院必须更加前瞻分析需求和挑战,基于科学本源、科学规律思考解决方案。在明确目标之后,中科院动员起了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创新力量。“每个先导专项都是十几个研究所共同参与的。”彭子龙回忆。他感慨,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的使命定位决定着其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欲望。“国家要创新,中科院能创新。”彭子龙说。面向碳中和目标,科研人员又一次鼓足了干劲。作为先进核裂变能的研究者,詹文龙有一个梦想:在广袤无人的沙漠戈壁滩上,建一片清洁能源的绿洲,将太阳能、风能与更安全可靠的核能技术整合在一起,源源不断地向千家万户输出清洁无污染的电力能源。詹文龙介绍,他们已突破ADS关键核心技术,2020~2027年将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针对ADRUF,同期建成模拟燃料示范的乏燃料干式处理生产线。同时,实现ADANES整体方案优化;突破强辐照下稀有同位素量产关键技术与工艺,开展精准放疗同位素的量产。按技术进展,到2032年,他们将突破ADRUF关键核心技术,完成热室系统建设并进行再生核燃料研发,并完成基于CiADS的燃烧示范;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密度能源燃料研究装置”完成立项,建设超强宽谱辐照设施及相关核材料研发平台。到2035年后,他们将完成ADANES集成优化与工业应用示范,为碳中和提供硬科技支撑,并实现产业化。作为先进核聚变能的研究者,宋云涛也有一个梦想:10年内建成未来核聚变发电站的示范工程,真正实现聚变堆发电。“时间紧迫,中国有自己的‘时间路线图’。按照现有技术,用10年时间建成核聚变发电示范工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用不了多久,人类就可以点燃核聚变这个‘大煤球’。”宋云涛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科院的科研人员一直向着更安全、更可靠、更经济的核能技术努力。正是这些延续了10年、20年、半个多世纪的坚持,让中国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前景有望,让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未来可期。
  • 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7月21日在京宣布,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在当天上午9点50分达到首次临界。这一我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快堆研发技术的国家之一。   快中子反应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其形成的核燃料闭合式循环,可使铀资源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也可使核废料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发展和推广快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问题。   位于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的中国实验快堆是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和中核集团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的重点,采用的是已在美、法、俄、日等8个国家有多堆运行经验的钠冷快堆技术,其热功率为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   在多年的快堆建设过程中,中核集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完成了快堆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及建筑、安装调试工作,初步建立起了钠冷快堆技术的研发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全面掌握了快堆物理、热工、力学以及总体、结构、回路、仪控、电气设计技术,取得了以钠工艺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创新成果,申请了百余项专利,设备国产化率高达70%。通过快堆项目实施,中核集团所建立的快堆工程研发中心成为我国唯一的快堆技术研发基地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快堆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快堆技术是中核集团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于快堆未来发展,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实验快堆领导小组组长杨长利表示,我国快堆发展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从实验快堆,到示范快堆,再到大型商用快堆,建造中国实验快堆是我国快堆发展第一步。未来,中核集团将加快推进第四代核电机组“中国示范快堆”的建造,并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铀钚混合燃料制造技术等配套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先进核能体系。   据了解,我国核能应用开发将采取“三步走”的基本方针,其技术路线为“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变堆”。中核集团力主的“应用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策略,有力地保障了中国核电技术不断有计划地向前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核集团已具备了30万千瓦、60万千瓦、100万千瓦核电站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能力。
  • 科技难题攻克!我国核能冷却技术的突破
    p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项目团队研制的液态金属锂实验回路,在国内首次实现1500K(相当于1227摄氏度)超高温稳定运行1000小时,标志着我国先进核能系统液态金属冷却剂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p p   在研制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克了在超高温液态锂工质环境下装置的结构应力协调、浸入式测量与流动稳定性控制等难题。目前,该回路已经开展了系列高温难熔合金在1400K至1500K温区流动锂环境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实验,高温运行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超高温液态锂与结构材料的相容性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实验平台。 /p p   据悉,液态锂或锂合金在核聚变反应堆里面可以作为冷却剂,把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导出,它具有工作温度高、导热性能好、密度小等优点。由于液态锂沸点高,系统可常压运行,使用锂等冷却剂可以使反应堆系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因而是大功率空间反应堆和未来聚变反应堆的主选冷却剂材料。 /p p & nbsp /p
  • 中国核能新材料技术高峰论坛日程安排
    p   中国核能新材料技术高峰论坛 /p p   时间:2019.10.24 09:00-17:00 /p p   地点:国家会议中心 学术会议区 308 /p p   主办方: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 \ 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 /p p   会议简介: /p p   “中国核能新材料技术高峰论坛”由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与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共同主办,将于10月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高峰论坛拟邀请核能领域院士作特邀报告,邀请核能行业协会、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 /p p   心、核能行业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等单位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各位专家拟围绕核能关键材料及设备的研发、生产、检测、应用等开展深入交流,展示核能领域的最新研究、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成果。论坛将为广大学者、学生提供与院士、专家深度交流学习的机会,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我国核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24" style=" border: none margin-left: 9px margin-right: 9px" thead tr style=" height:25px"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时 span & nbsp /span 间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225"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议题 /span /strong /p /td td width=" 29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报告人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5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09:00-09:05 /span /p /td td width=" 225"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strong /strong /span /p /td td width=" 290"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孙泽明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秘书长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58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5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09:05-09:1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5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致欢迎辞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5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待定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领导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7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09:10-09:55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电发展与耐事故燃料 span & nbsp /span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叶奇蓁院士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名誉主任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8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09:55-10:4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徐玉明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副主任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8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0:40-11:1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材料基因工程与新材料的智能化研发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宿彦京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失效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教授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7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1:10-11:4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电设备可靠性分析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张锴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设备所副总工程师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1:40-12:00 /span /p /td td width=" 516" colspan=" 2"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合影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25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2:00-14:00 /span /p /td td width=" 516" colspan=" 2"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2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午餐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50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50"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4:00-14:3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50"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电关键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50"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李正操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教授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8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4:30-15:0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核能材料研究进展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刘耀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8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5:00-15:3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电材料老化与延寿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陆永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副指挥、教授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8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5:30-16:0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级锆材的质量控制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8"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李恒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质量管理部副总经理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5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6:00-16:3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中子散射技术及电离辐射计量在核材料领域的应用 & nbsp & nbsp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5"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刘蕴韬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量测试部主任、研究员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67px" td width=" 108"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16:30-17:00 /span /p /td td width=" 225"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核电关键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应用 /span /p /td td width=" 290" valign=" bottom"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height=" 67"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王忠旭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px" span style=" font-size:11px font-family:& #39 微软雅黑& #39 ,& #39 sans-serif& #39 "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无损检测主管 & nbsp & nbsp /span /p /td /tr /thead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76px height: 17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969fa3d-d720-4eeb-9695-3405209dba62.jpg" title=" bceia-仪器信息网报名渠道.png" alt=" bceia-仪器信息网报名渠道.png" width=" 176" height=" 17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扫码报名 /p
  • 核能安全所与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
    4月27日,中科院合肥物质院核能安全所与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交流会暨“强流核物理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梁宏、党委副书记冉欣、副院长苏俊、廖斌,核能安全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郁杰,合肥物质院研究生处处长李贵明出席。   郁杰、梁宏共同为“强流核物理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并致辞。双方参会人员并就联合实验室建设情况、研究生合作培养等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一致同意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原则,围绕核天体物理、强流加速器技术、中子源应用技术、辐射探测技术等关联度高的特色学科方向,在前沿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方面,深化学院研究所合作共建。 据悉,去年双方已经签署了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协议,联合实验室的正式揭牌是双方合作协议有效落地的重要一步。联合实验室揭
  • 中科院拟定我国核能发展路线图
    核能具有绿色、高效、低碳排放和可规模生产的突出优势已被世人公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核能迎来发展的春天,而近年来我国更是将“积极发展”核能列入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重点之一。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10月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 仅仅3年之后的今天,这一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有关专家透露,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8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装机将提高到2亿千瓦,2050年则将提高到4亿千瓦。   可以预见,我国核能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核废料处理”、“核燃料稳定供给”和“核科学工程人才”。近来,中国科学院针对这些核心问题,提出了以建立ADS(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嬗变系统和钍基核能系统为最终目标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希望通过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先导专项研究,储备未来先进核能的核心技术和人才,并与我国已有或正在部署的其他重要内容一起,构成我国近中远相结合的核能发展完整布局,保障其长期持续发展。   利用ADS系统嬗变长寿命核废料   根据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相关预测,我国的核电发展速度将远远高于世界核电发展的平均速度。目前全球在建的28个核电站中,17个在亚洲,而我国就占其中的12个。   有关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座1GWe的核电站,按一年使用25吨浓缩铀计算,则每年卸出燃烧过的乏燃料约25吨,其中,可再利用的铀(其中含1%235U)约为23.75吨,钚约200公斤,中短寿命的裂变产物(FPs)约1吨,寿命长达百万年的次锕系核素(MAs)约20公斤,长寿命裂变产物(LLFPs)约30公斤。   目前,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的调整方案正在等待国务院最后审批。其2020年的保守目标是运行75GWe(1GWe=1百万千瓦)、在建30GWe,努力目标则是运行80~100GWe。按保守目标估算,到2020年的核乏料累积存量为0.75万~1.25万吨 按努力目标计算,则达到2.0万~2.5万吨,其中钚160~200吨、MAs16~20吨、LLFPs24~30吨。   那么,在快速发展核电的同时,如何安全地处理处置长寿命核废料?   美国作为世界上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采用的是被称为“一次通过”的方案,也就是核乏料从核电站反应堆内卸出并经冷却后,直接进行永久性地质深埋储存。该方案的出发点是不分离核乏料中的钚,以免核扩散 但这种方案也浪费了核乏料中仍可使用的核燃料,而且建设和运行地质处置库的成本极高。更为严重的是,核废料的放射性寿命长达上百万年,“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它们对整个生物圈的放射性危害难以预估和控制。”相关专家表示。因此,美国的“尤卡山计划”在实施22年后于2009年9月被奥巴马政府终止。   法国是世界上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达到80%。因此法国极为重视核废料的安全处理处置问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被称为“闭式循环”的核燃料循环技术,即对核乏料进行分离,把其中96%~97%的铀和钚再制成核燃料棒进行循环使用,把另外3%~4%的长寿命和高放射性核废料(主要是次锕系元素和裂变子核)进行地质永久深埋。“这种办法可大幅度降低需要地质处置的核废料的体积,但仍没有解决核废料的长周期放射性问题。”专家表示。   为更好地解决核废料的长寿命放射性问题,目前国际核能界正致力于发展核的嬗变技术,以便于进一步对分离出来的核废料在经嬗变(使其放射性寿命从数百万年降低到约700年)后再地质深埋,从而使人们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够较好地保证安全处置核废料,消除公众对核废料污染的疑虑。   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和ADS系统原则上都能嬗变核废料。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研究认为,ADS系统具有更高的中子余额和更硬的中子能谱,对嬗变更有利,是安全处置核废料最有潜力的工具。我国也曾就此组织多次院士咨询,结论是“从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看,快堆侧重于核燃料增殖,ADS侧重于核废料嬗变,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据介绍,ADS系统研究是目前国际核能界的热点。为确保核能的长期持续发展,我国也需尽早制定ADS发展路线图,而中科院正是瞄准这一国际研究前沿和热点,计划展开系统性攻关。   挖掘钍资源潜力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核燃料仅有铀-235一种,而且其在天然铀中的含量很低(约0.7%),因此,全球的铀-235核燃料资源量是十分有限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09年的相关报告中按全球约2TW(1TW=1000GW)的核电规模估算,铀-235资源还可供人类使用50~80年。因此要实现核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核燃料来源的多样化,保障核燃料的稳定供应。   铀-238是可人工转换的核燃料,在天然铀中的含量高达99.3%。利用快堆可使铀-238转变为钚-339,后者再吸收中子后即开始裂变并释放能量。理论上利用快堆可使铀核燃料的利用效率比压水堆提高60倍左右,据此估算铀-238可供人类使用上千年。   由于铀钚燃料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钚,因此需要特别重视防止核扩散 另外,其费用也比较高。据悉,我国第一座快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在今年7月21日首次达到临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之一,标志着我国先进核能系统技术的重大突破。   钍-232是另一种可人工转换的核燃料,它在吸收一个中子之后将转变为铀-233。后者的中子产额很高,比铀-235和钚-239更具优势,可据此形成钍铀燃料循环,而且钍铀转换过程伴有强γ辐射,可有效防止核扩散。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地球上的钍资源量是铀的3~4倍,而我国的钍资源蕴藏是比较丰富的。我国已查明的钍资源工业储量28万多吨(ThO2),其中75%以上在白云鄂博的主东矿区。   但目前钍并未被当做核燃料资源得到应有的重视,流失十分严重。2005年,徐光宪、师昌绪、何祚庥等15位院士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建议保护白云鄂博矿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遭受放射性污染,同时提出研究开发钍铀-233循环堆。该建议很快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这个建议很重要,请国家发改委阅办。”专家认为,开发利用钍资源的核能价值,不仅可扩大核燃料的来源,还可解决稀土开采中的钍资源流失和放射性环境污染问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钍燃料循环的优点持肯定态度。早在2005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就有报告指出,钍铀循环不仅产生低放废料,且消耗低 钍铀循环转换效率比铀钚循环更高 钍铀循环可在更宽的中子谱内进行 钍基燃料的在堆性更好 钍基核废料的长期暂存和永久储存处理较简单 此外它有利于更彻底地消耗钚、废料的放射性毒性。我国科学家对此也十分重视,2007年中科院在《21世纪上半叶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战略研究》中提出了设立以钍资源利用为重点的国家重大专项的建议 2008年国家能源局也建议设立钍资源核能利用国家级科研专项。   目前,核能发达国家均制定了钍资源利用的长期计划,积极推进相关研究。以印度为例,印度的钍资源比中国更丰富,印度已制定了三阶段核能发展计划,并计划在2050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他们建立了使用铀-233燃料的Kamini研究堆,并在Trombay的研究堆和重水堆中辐照钍燃料 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先进钍燃料重水堆(AHWR)的设计与开发。日本也于2008年10月牵头并联合美、法等成立了钍基熔盐堆国际合作论坛,确定了研究战略,制定了路线图并提出综合钍基熔盐核能系统的设想。其他欧盟数国、美国、加拿大等也都推出了相关研究计划。   要开发利用钍-232的核能价值,就必须掌握钍的完整的核数据,深入理解和掌握从钍-232到铀-233的转换规律,同时要研究适应钍的特点的反应堆。据介绍,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曾开展过30多年的钍铀循环基础研究,但总体上基础仍然很薄弱。   路线图清晰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对于开展钍基核能系统和ADS嬗变系统两大内容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中科院已经有一个清晰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在ADS嬗变系统方面,中科院初步拟定了三阶段计划,分别在2016年、2022年和2032年前后,先后建成预研装置、实验装置和示范装置 此后将进入技术转移及商业应用和推广阶段。   在钍基核能系统方面,计划在到2015年左右的第一阶段,集中力量加强钍铀循环和熔盐反应堆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在此后的2020年和2030年前后,力争完成10兆瓦的钍基熔盐原型堆和100兆瓦的示范堆。
  • 百若仪器加盟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及其他部委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将“新材料”作为十个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制造2025》要求组织实施核电装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将先进核电设备列为十五个主要任务之一;《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已明确提出在核电等领域,依托龙头新材料生产企业和下游用户,建立20家左右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上述文件充分说明国家对核能材料产业自主化发展和应用的重视。为了顺应我国核能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电投集团在工信部的关心支持下,发起成立了联盟。 8月22日,在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宣布成立。 这是核能材料产业发展乃至核能发展的一件大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北京昌平区政府副区长周金星、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孟振平、副总经理魏锁等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并共同揭牌。 据孟振平介绍,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核能产业在材料领域为落实国家战略任务迈出了重要一步。联盟的建立对于我国核能材料完全自主化,汇聚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及优势,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系统,全面提升我国核电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辛国斌从建立新材料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聚焦产业发展重点、解决应用瓶颈、搭建新型载体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介绍了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总体思路。着重强调要加快新材料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实施一批应用示范项目,搭建一批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形成新材料推广应用新模式。要高度重视新材料在应用端集成化、系统化,以及材料不断替代更新的特点,坚持需求牵引,创新发展,解决用户不敢用、不愿用、不好用的问题。 辛国斌对联盟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联盟要发挥行业桥梁作用,为核能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成员单位提供服务支撑。二是加强体系建设,形成研发、生产、设计、装备、应用、推广环节的高效快速工作机制,提升我国核能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水平。三是大胆创新,探索材料应用新模式。联盟要制定工作计划和推进步骤,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为其他领域联盟提供参考。 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包括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应用和检测、验证等104家单位,大会审议通过了《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章程》和《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其中,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为理事长单位,宝钢特钢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为副理事长单位。 由于核材料决定了核反应堆的成熟度,核能材料在强辐照、高温、高压、高温度梯度、腐蚀环境下服役。所以,材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核反应堆发展的成熟度。核能材料是反应堆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核能材料是制约核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核能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核能材料的国产化与自主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三代核电自主化战略的实施,目前已经掌握了三代核电主要设备和材料的制造技术,基本实现了设备的国产化。 联盟的宗旨是成为材料研发和用户信息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三代、四代堆及聚变堆等核能材料发展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弥补核能材料研发、中试及工程化试验、新材料应用中的短板,实现产业发展上中下游及创新环境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实现研发设计单位、制造加工企业与最终用户的需求对接、项目对接;构建科技创新资金池,为核能材料创新和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制定、修订核能材料的试制、测试、验证、服役安全评估等相关标准,依托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解决生产应用衔接不够的问题;制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利益分配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研发、生产、应用等环节的合作共赢。 核能材料产业联盟成员主要由:科研单位,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苏州热工院、西南核物理研究院等;材料生产单位,如:宝钢特钢、鞍钢等;材料应用,如:山东核电等;上海百若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作为联盟唯一的材料应力腐蚀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单位。 上海百若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目前已经为联盟成员单位供货多种应力腐蚀疲劳试验机,将继续为中国的核能材料发展做出贡献。
  • 第八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将于5月17日在北京举行
    第八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   ----2012:中国核电元年   本报讯 2012年5月17-18日,第八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www.cdmc.org.cn/cnec2012 )将在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拉开序幕。基于过去七年的经验积累,本届核能大会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并再次与独立电力生产商论坛、世界核协会等同行业领域机构合作,共同打造最权威的行业咨询平台,一齐推动核能国际化商业运行模式发展。   2005-2012,8年的历史让我们更了解中国核电的发展   中国核能大会以年会的形式每年吸引核电领域的精英。8年时间里我们一共汇聚了1600名以上的核电高级主管,已然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核电会议,已经开始吸引其他新兴核电市场的重量级嘉宾。2012年对于中国核电市场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在充分总结福岛核电站的经验后,中国核电将重新扬帆起航!   后福岛时代,核电工业发生了哪些显著改变?   政策制定者们一遍一遍的审视安全管理条例,公众反核的情绪不断高涨,有迹象表明,一些计划中的建造会被取消。即便民众的反对声音并不高涨,一些政府在面对核电的态度也是趋于保守。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十年里,核电在降低碳排放的贡献要小于其它清洁能源。   来自新兴市场的声音:   中国:福岛惨剧真正让中国执政者看清核电灾难的巨大影响力。目前,中国有13台运行机组,28台在建机组。尽管中国政府曾严正声明,中国不会放弃核电发展,但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政府正在加强运行和在建机组的安全性。   韩国:韩国目前运行着21台核电机组,并正在兴建5台全新的机组。在福岛阴影的笼罩下,韩国不太可能停止他扩张核电的脚步。核能目前肩负着40%的国家电力需求,从中短期来看,没有什么手段能做出如此大的替代。韩国总统李明博重点强调了韩国核电的安全性和发生危机的紧急措施都是可靠的。   印度:印度有20座投入发电的核电站-其中有两座是有年份的日本技术路线的沸水碓-供应全国3%左右能源供给。但是能源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张,其背后的原因是印度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印度正致力于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核电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到2020年预计20GW将建成,这一数字到2032年会达到63GW。日本的灾难重新唤醒了这个国家对核电安全的重视。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dmc.org.cn/cnec2012   联系人:任艳红   电话: 86 21 6393 1899*2031   传真: 86 21 6840 7632   电邮:amyr@cdmc.org.cn
  • 中俄元首将共同见证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据外交部5月18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19日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据了解,2018年6月,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核领域一揽子合作协议,包括《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框架合同》、《徐大堡核电站框架合同》、《中国示范快堆设备供应及服务采购框架合同》。这是迄今为止中俄最大的核能合作项目。上述一揽子签署的合同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项目总造价超千亿人民币。根据合同约定,中俄将在田湾和徐大堡厂址合作建设4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双方将在中国示范快堆项目中开展设备供货和技术服务合作。“核能合作是中俄传统优先合作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两国元首高度关注。”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此外,核能具有清洁高效特点,四台机组建成后将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既体现了中方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有力担当。”实际上,这一项目的开工对我国核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也就是说,未来我国的核电发电将成为清洁能源的中流砥柱,相关投资也将不断涌入。具体来说,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推动模块式小型堆、60 万千瓦级商用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式核 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建设核电站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建设乏燃料后处理厂。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大力发展核电事业已成为两会共识。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的3代或3.5代核电机组,商业推广最成功的是俄罗斯的VVER-1200,不仅在沃罗涅日已经并网发电,还获得了欧盟国家芬兰、匈牙利以及遵照欧盟标准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新建机组合同。此外,在第三世界更是一路横扫美日韩法拿下了白俄罗斯、越南、约旦、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印度、伊朗等的大单。本次项目开工,既展示了中俄在高端装备制造和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合作成果,也将助推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提质升级。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还将丰富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上的储备,双方取长补短,为未来的核能大发展积蓄力量。同时,技术储备和技术进步,不仅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还将增加中国核电技术在出口海外中的竞争力。在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的过程中,第三代核电技术,乃至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 锻造民族硬品牌,科技赋能强核梦——盛瀚助力核能产业链国产化替代
    实干聚伟力,同心拓未来。10月22日,国家电投集团核能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副总经理陈煜及核工院各级专家领导一行赴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对离子色谱在核电系统的应用进行考察调研,并就离子色谱仪研制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科研合作协议。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利用核能的重要国家之一,核能科技创新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建设科技强国、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突出。此次战略合作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盛瀚将继续凭借专业专注的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促进核能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均衡全面发展,实现离子色谱在核电行业的完全国产化,解决国内核电分析仪器“卡脖子”难题,让自主核电技术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支持我国核电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签约仪式上,陈煜总经理对前期盛瀚在核电行业所做的相关工作投入及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并对此次战略合作表达美好的祝愿。  双方针对国产分析仪器在核电行业的应用展开讨论 ▲  盛瀚是一家有理想、有情怀,能长远发展的企业,同时盛瀚也是一家高科技的国际化公司。未来,盛瀚将继续秉承“用科技与文明的力量改变未来”的企业使命,以核电标准、军工品质的质量标准打造高端产品,实现国产分析仪器的核电解决方案,用盛瀚梦点亮中国梦,用国产分析仪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实现强核梦、强国梦而不懈奋斗!
  • 比尔· 盖茨为何入选院士?因为他还是核能先锋!
    p   常年位居世界首富的比尔· 盖茨(BillGates),又多了一个新头衔。 /p p   这个身份和中国密切相关。 /p p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2017年增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比尔· 盖茨的名字“意外”出现在名单上。 /p p   也正是因为比尔· 盖茨的出现,原本严肃的科研事件一下子变得充满话题性。 /p p   有网友疑惑大学辍学创业的盖茨凭什么本科没毕业就当选了院士,也有网友调侃盖茨的当选成功让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富裕程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p p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虽然盖茨更为公众所知的身份是微软的创始人,但这一次盖茨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代表的并不是微软,而是美国泰拉能源公司(TerraPow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f815ebfa-247d-4d52-9deb-92a595a810d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泰拉能源公司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实验室(图片来源:泰拉能源官网) /p p   而泰拉能源的背后,除了热衷慈善,盖茨在教育、卫生、科研等多个领域都有投资布局。这些投资也是盖茨在过去30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能够登顶世界首富的关键。 /p p strong   “外交”院士 /strong /p p   “院士”的头衔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似乎都带着浓浓的学术味道。在“致2017年当选院士的一封信”中,中国工程院表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p p   这样看来,自带“首富”和“慈善”光环的盖茨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似乎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p p   对于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p p   除了盖茨,这一批同期的其他17位外籍院士当中,最具商业气息的应该是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李凯。 /p p   被媒体冠以“身家最高的华人教授”的李凯在2001年与合伙人共同创办了DataDomain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重复数据删除产品。该公司2007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09年被存储行业翘楚易安信(EMC)以24亿美元收购。 /p p   但李凯是典型的从实验室走向商业的科学家。创业成功之后,如今的李凯重新又回到实验室,投入多个前沿科技项目。由于在科研与创新领域均作出突破性贡献,李凯在2012年还当选了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2b924bc-0b4a-4496-a294-433a04356ec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 /strong /p p   “如果科研环境好,就会出现一批很好的人才。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人才有想法、有能力,就能产生新的办法来做新的产品,把老的(产品)颠覆掉。”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李凯这样谈科研的重要性。 /p p   如果说李凯的当选是因为近年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那么盖茨更多是因为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p p   公开信息显示,泰拉能源成立于2006年,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该公司由比尔· 盖茨参与投资创立并担任董事长,其另一联合创始方是全球最大的专利储备企业高智公司(IntellectualVenture)。 /p p   泰拉能源主要致力于研发一种新的核电技术——行波堆(TravelingWaveReactor)。行波堆是一种满足第四代核能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的金属燃料钠冷快堆,采用铀锆合金燃料,换料周期长并可以大量使用贫铀,机组可利用率设计值高于90%,具有高效利用铀资源、减少乏燃料卸出量等优势。 /p p   盖茨近年来频率颇高地造访中国,部分行程便是以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来推销其引以为傲的第四代核能技术行波堆。 /p p   最早在2009年,盖茨就专程来到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了解中国试验快堆,与中核集团公司进行技术交流。除此之外,近年来,盖茨已多次造访中国,以寻求在核能领域的合作。 /p p   最近一次是在本月初,盖茨到访北京密集拜会国家领导人和环保、能源、核电安全方面有关负责人。公开信息显示,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比尔· 盖茨,双方就加强新一代核电技术研发合作方面达成了共识。同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 白克力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也分别会见了盖茨一行,双方就行波堆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p p   而泰拉能源目前已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并推动行波堆落地。具体目标是,在未来20年内分阶段实施小中大型商业化行波堆电站的建造和运行计划、提升商业行波堆相较于现有三代堆的经济性。 /p p strong   首富的秘密 /strong /p p   除了微软,盖茨给世人的另外一个印象是为“减少不平等现象”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比尔及梅琳达· 盖茨基金会(Bill& amp MelindaGatesFoundation,下称“盖茨基金会”)。 /p p   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曾公开表示,盖茨基金会对相关的创意与创新进行投资——包括更有效、更便宜的药物,更多的教育机会,改良的农作物品种以及数字银行等等。 /p p   值得一提的是,盖茨夫妇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们正在将自己全部的资源投入其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用于发展领域的每一元钱都带来了最大影响,而这正是我们必须努力的目标。” /p p   通过微软公司创造财富,再通过基金会捐赠财富——这似乎构成了大众对比尔· 盖茨的全部认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401ca214-639a-49f4-bbea-45fdc237ab7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盖茨出席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 /strong /p p   1986年微软上市时,盖茨持有1114万股,即总股本的44.8%。当时按照每股28美元的价格计算,盖茨持有市值3.1亿美元的微软股票,占据其总财富的99%。 /p p   但到2016年,仅持有3%左右微软股份的价值在盖茨900亿美元个人财富中的占比已经不足1/8。随着不断向其基金会捐款,盖茨现在持有的微软股票更为稀少。 /p p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今年6月6日,盖茨捐赠了6400万微软股份,也就是他总财富的5%给盖茨基金会。这些股份在捐赠当天的估价为46亿美元(约合305亿元人民币)。现在,盖茨持有的微软股份只剩1.3%。 /p p   所持的微软股票越来越少,盖茨的财富增长依靠更多元化的财富构成,比如科技、生物等领域的各项投资。 /p p   统计数据显示,参照福布斯自1987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归集的首富数据,盖茨在30年中有一半的时间(15年)登顶。虽然2017年的首富头衔被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贝佐斯(JeffBezos)抢走,但这30年来,除了比尔· 盖茨,没有任何一个首富能够如此长时间稳坐榜首。 /p p   盖茨自1995年登顶福布斯首富以来能够多年保持世界首富地位,依靠的不仅仅是微软,还有更多类似泰拉能源这样的公司。 /p p   除了对无水马桶、抑臭香水等不走寻常路的科技产品别有一番兴趣,盖茨在新能源领域投资了平价纤维素糖的生产厂商Renmatix(任马提科)、研究创新性电池的创业公司AquionEnergy和同样研究电池技术的Ambri公司等。 /p p   虽然盖茨自己为了创业在大学中途就退学开始创业,但他本人反而对于教育事业一直多有支持,在2016年更表示要将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 /p p   除了能源、硬件,医药科技也是盖茨比较钟情的领域,盖茨的健康基金会投资了一个项目,可以利用基因驱动技术来彻底消灭疟疾。 /p p   此外,盖茨还投资了一家从事基因组编辑的公司,拟将采用新技术来改写基因缺陷,以及一家癌症药物研究的公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noimg/e9e0fe4d-d0f3-44a9-aac1-e158e921b3e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Arktek疫苗储存箱 /strong /p p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帮助诸多不发达国家的妇女儿童,盖茨基金会还携手中国的冰箱厂商澳柯玛,使用航天保温技术推出“不用电的疫苗冰箱”。在非洲等不发达地区,这种名为Arktek的疫苗储存箱能将当地急需的疫苗在0~10℃之间保存35天,提高了边远地区婴幼儿的疫苗接种覆盖率。而Arktek的研发者,正是高智公司与盖茨联手发起的另一研发机构GlobalGood。 /p
  • 手持式光谱分析仪在核能压力管道检测的优势
    近些年,核压力管道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相关研究。核压力管道输送天然气、液氨等压力气体、液体,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的基础工业原料,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对于核压力管道检测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核压管道检测可以检测出管道中的水、汽、油等介质,以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其次,核压管道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管道中的污染物,以保证管道的质量,减少管道损坏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检测管道内部的压力,以保证管道的安全。此外,核压力管道检测还可以监控管道中的细节,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  手持式光谱分析仪可以通过光谱技术对材料进行分析,无需物理接触被检测物体,因此可以实现非侵入式的检测。这对于核能压力管道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通常处于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下,传统的物理接触检测方法可能面临困难。  手持式光谱分析仪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准确地识别管道材料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同时,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手持式光谱分析仪对于核压力管道检测,可有效检测管道的安全性,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行。核压力管道由管道组成、阀门、连接件、焊缝压力容器等部件,所以对管道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手持式光谱仪为核压力管道的健康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压力管道检测也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在未来,核压力管道检测将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管道的质量,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赢州科技作为仪景通一级品牌代理商,拥有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如有仪器购买或维修需求,可联系赢州科技为您提供原装零部件替换、维修。
  • 前方“核能来袭”!维恩科仪与您相约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
    4月14日-16日,获商务部引导支持、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2021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作为国际核电界两年一度的重要展会,众多行业领军企业悉数出席此次核电展。维恩科仪则携H3/C14采样吸附装置首次参展(B24展台),立足核能安全发展,深入交流前沿技术。B24维恩科仪展台符合程序规范,测量3H和14C安全,一直是核电产业发展运行的第一要务。在核电站、核研究设施、核燃料后处理厂、核废物处置场、同位素实验室,必须对废气中的氚(3H或T)和放射性碳(14C)含量进行测量。更有法规要求在拆除这些设备期间对空气进行监控。维恩科仪此次展出的H3/C14采样吸附装置,则能适用于各种专业应用场景。只需简单操作,即可轻松、安全、可靠地测量空气及废气中有机和无机的氚(3H或T)和放射性碳(14C)含量,且完全符合程序规范。H3/C14采样器,泵轻松、安全、可靠,改变采样体验我们的H3/C14采样吸附装置,凭借技术优势,完全改写了核电行业的采样体验。一方面是让安全如影随形。封闭式的吸附筒设计,吸附筒可屏蔽金属壳内部的放射性同位素,且收集系统中没有有害物质或液体,因此无需任何其他安全措施,即可轻松进行吸附筒的更换或者运输。H3/C14采样器,吸附筒另一方面则让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自带加热转化炉,能确保有机结合的H3和C14定量分离;根据不同采样需求,有机无机可以分开采样;全自动采样设计,无需人员操作值守也能长期独立运行;最长连续采样时间可达3个月。同时设计更加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易损件少且备件长期可用,工厂员工即可进行维护,使用和维护成本都非常低;实时全面的仪表监控及故障预警,确保随时获知状态信息。H3/C14采样吸附装置,客户定制应用250个参考应用,40年的应用经验自1982年以来,H3/C14采样吸附装置已经积累了近40年的应用经验,以及250个参考应用,不断改进,突破创新。目前,全球200多家核电厂都配备了H3/C14采样吸附装置,在EDF就有110多个。以本届核电展为窗口,H3/C14采样吸附装置必将在中国核电产业发挥更大效力。现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正在火热进行中。欢迎大家莅临国家会议中心1、2号馆B24维恩科仪展台,深入了解H3/C14采样吸附装置!
  • Rtec设备在核能领域又一应用:国际原子能署采购Rtec摩擦学测试设备,并顺利安装调试验收!
    这周我们非常高兴地完成了Rtec摩擦学测试设备在马来西亚原子能研究机构的安装调试, 设备已经顺利投入使用。国际原子能署总部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全球核能领域的专业机构,本次采购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流程以及招标都是在总部完成,他们在摩擦磨损试验机的采购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评估和招标,Rtec设备成功脱颖而出,获得了该合同订单,设备按照工作分工需要在马来西亚的原子能机构投入材料研发,Rtec 团队通力合作保证了设备的顺利投入使用。Rtec Instruments是一家国际性的高科技仪器公司,我们在设计、制造和提供高品质科学仪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团队在摩擦磨损试验机领域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不仅提供创新的摩擦磨损试验机设备,还为设备的应用拓展提供全面的支持。Rtec摩擦磨损试验机设备具备先进的数据分析功能、精准的测量能力和可靠的重复精度,被几乎所有世界著名摩擦学研究机构使用。它们能够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准确的实验数据,帮助评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国际原子能署 马来西亚原子能研究院Rtec 工程师正在进行使用培训Rtec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越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优质的客户服务。我们的团队将继续不断创新,为核能领域的科研和发展贡献力量。如果您对我们的技术和服务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期待与您共同推动核能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立项《核工业用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等19项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过形式审查、现状检索分析、专家评审,现决定对《核工业用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等19项拟立项团体标准(详见附件1)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进行书面反馈,将填写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立项项目异议书》(附件2)的盖章扫描版或发送至电子邮箱:standard@org-cnea.cn,或邮寄至: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21号六层邮编:100032收件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10-56971742联系人:张加军特此。 附件:1.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立项项目公示表2.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立项项目异议书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4年1月25日关于《核工业用锆及锆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量的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等19项拟立项团体标准的公示.pdf
  • 港珠澳大桥为何能120年滴水不漏?揭开建筑牢固的秘密
    港珠澳大桥为何能120年滴水不漏?揭开建筑牢固的秘密港珠澳大桥2018年开通运行的大港珠澳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为何能在水下40米的海底隧道,却能保证在120年的设计寿命中“滴水不漏”呢?可见,建筑防水肯定做的“天衣无缝”!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物渗透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因此,我们除了做好建筑防水,定期检查也是十分必要的!今天小菲就给大家推荐几款检测建筑湿度的“给力助手”!01实用经济的水份测量仪今天小菲就给大家介绍两款高性价比水份测量仪:FLIR MR59和FLIR MR55。它们不仅专门用于家庭居室检查和修复,还可以用于害虫控制、建筑和其他专业领域。FLIR MR59是球形探头水份测量仪,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无针球形探头湿度传感器,它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面积测量而不留任何痕迹。MR59的球形探头可以轻松测量一些难度较大的区域,比如角落、不平坦的表面和墙裙周围等区域。在表面看不到水份的情况下,MR59可以检测出表面下方的水份,从而帮助专业人员查看水份的源头和游走路径。FLIR MR55是带蓝牙功能的探针式水份测量仪,其设有一个材料数据库,其中包含11类材料,包括木材和混凝土等,允许用户根据被测试材料对测量仪进行设定,从而提高工作中湿度读数的准确性。MR59和MR55的设计目的都是帮助专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轻松检查任何位置的湿度,并获得最准确的湿度读数。这两种设备均支持无线连接,都可以方便地从移动设备上的FLIRTools® Mobile应用轻松查看数据哦~02采用IGM™ 技术的温湿度计FLIR MR176红外成像温湿度计采用IGM红外成像引导测量技术,内置红外热像仪镜头,能精确定位湿气问题藏匿之处,进而分析读数查找渗漏的根源。集成的无探针传感器与外部探针支持非破坏式与接触式测量,应用灵活性大大提高,并且配有可现场更换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传感器,拥有环境读数自动计算功能,使用更加简单、方便,生成准确测量读数的速度更快。可以说,MR176是一款功能齐全、能够精确测量潮湿位置的专业工具,可以准确反应热图像中潜在湿气问题的位置。所以,如果您再遇到房屋漏水点难以查找的问题时,MR176红外成像温湿度计是您最贴心的工具。03亲临现场,动手试用介绍了这么多好产品,各位菲粉们有没有很想试用一下呢?正好这里有个机会送给大家:2019中国防水展—广州巡展 12月12日-13日 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展位:一号会议室220届时,菲力尔将携相关产品参展,除了上面介绍的三款产品,还有FLIR ONE,FLIR T500,FLIR E8等熟知的菲力尔明星产品,大家都可以在现场试用体验哦~想要直接收入囊中的小伙伴,可以在菲力尔京东、天猫官方旗舰店直接下单,我们的产品也是参与平台优惠活动的呀!想要知道具体优惠,赶紧点击“阅读原文”,客服姐姐会为您提供省钱方案!
  • 结合生产端、实验端优势研发,帮助企业脱离原材料同质化竞争陷阱——访灵思亚洲何能耀
    近日,灵思亚洲有限公司参展了CHINAPLAS 2023国际橡塑展。展会现场,仪器信息网就参展产品、产品优势、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采访了灵思亚洲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何能耀。以下是对灵思亚洲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何能耀的现场采访视频:
  • 顾诵芬、王大中两位院士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中再添两位科学家——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据了解,自1999年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共有吴文俊、袁隆平等35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两位摘得至高荣誉的科学家,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航空工业集团供图顾诵芬,1930年2月出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他组织攻克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核心技术,主持建立了我国飞机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型号开创了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牵引并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院士、专家等领军人才,极大地支撑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型号研制。他是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他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歼8Ⅱ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奠定了我国亚音速飞机和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基石,推动了我国气动力研究、设计基础手段建设发展。他还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大飞机专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等多项发展建议,从航空武器装备体系发展层面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直升机等多项武器装备发展建议,从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方面提出了军事人工智能、突防型轰炸机等一些技术群的发展建议,围绕航空强国等战略提出多项发展建议,均已被采纳并付诸实践,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清华大学供图王大中,1935年2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原校长,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具有深厚的为国为民情怀,矢志建堆报国。他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主持研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试验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实验堆,并大力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他领导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之路。值得关注的是,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王大中和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 上海技物所:打造红外技术“梦平台”
    p   11月7日~8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先后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进行工作调研。在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研制现场进行实地调研时,白春礼指出,根据五中全会的部署,中科院要围绕“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目标,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好一批国家实验室,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p p   11月7日下午,白春礼一行轻车简行来到上海技物所,亲切问候了双休日仍坚守岗位的科研人员。上海技物所是我国红外技术与物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专业研究所。 /p p   在技物所某厂房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正在忙碌着。上海技物所承担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有效载荷总体和量子秘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载荷的研制等任务。上海技物所所长助理、量子卫星副总师舒嵘向白春礼一行详细介绍了各项任务的最新进展。 /p p   白春礼表示:“将来我们要依靠量子卫星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而保证有效载荷是关键,工程技术一定要保证有效载荷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在场科研人员一致表示,一定以严谨的态度完成任务要求。 /p p   计划于2016年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确定的卫星之一,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并建立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开展星地量子纠缠分发与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研究。 /p p   上海技物所所长陆卫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未来研究所将以在红外光电技术领域实现科技强国为目标,围绕红外、光电探测系统技术,红外焦平面和红外、光电系统核心元部件,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1.html" target=" _self" 红外 /a 基础物理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进行“一三五”规划,并且对接“十三五”各项工作和实施红外技术创新研究院改革,着力打造红外技术“梦平台”。 /p p   8日上午一早,白春礼一行便来到上海应物所嘉定园区,调研中科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的筹备进展。该研究院承担着中科院“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目标是发展固态和液态两类钍基熔盐堆。 /p p   在先导专项的支持下,目前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已取得包括萃取分离、高端熔盐、镍基合金、核石墨、腐蚀控制、干法分离及氚控制等钍基熔盐堆核心技术的突破,基本建成钍铀循环、堆本体设计、熔盐回路、安全与许可等原型系统,为实验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p p   在实验室调研时,白春礼对堆用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自主研发表示了关注,详细了解国外同类材料、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协同自主研发及其独创性、先进性的情况。在放射化学实验室,白春礼对于“热室”如何提供安全环境表示了关心。“热室”是钍基熔盐堆燃料处理技术研究的专用设施。科研人员向白春礼一行介绍了热室为保证安全采取的几项措施,如防止核物质泄漏的负压环境、安全性能较高的放射屏蔽及远程操作实验的机械手等。 /p p   白春礼指出:“近年来,我国科研条件有了长足进步,我们要以追求卓越的创新自信、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充分利用我国科技创新的良好基础和历史机遇,挑战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更多创新贡献。” /p p   调研中,白春礼向研究人员分享了关于建好国家实验室的思考。他指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这些国家实验室不仅学科齐全、体量大,还特别承担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紧密相关的科技使命。” /p p   当前,中科院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扎实推进“率先行动”计划。白春礼指出,应当贯彻实施好“一三五”规划,深入思考在做好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如何建好国家实验室。“例如,包括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等单元在内的院内多家能源研究机构能够整合成国家实验室。”他说,“同时,中科院在空间科技方面学科布局完整、实力雄厚,可以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单元整合成瞄准国家空间科学领域前沿的国家实验室,红外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p p   科研人员纷纷表示,建好国家实验室是中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义不容辞的责任。 br/ /p
  •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4月2日,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引领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推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规划》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明确了以下五项重点任务 :(一)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聚焦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发更高效、更经济、更可靠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先进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开发利用;攻克高效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推动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1. 水能发电技术(1)水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协同开发运行关键技术(2)水电工程健康诊断、升级改造和灾害防控技术2. 风力发电技术(3)深远海域海上风电开发及超大型海上风机技术(4)退役风电机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3. 太阳能发电及利用技术(5)新型光伏系统及关键部件技术(6)高效钙钛矿电池制备与产业化生产技术(7)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8)光伏组件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技术(9)太阳能热发电与综合利用技术4. 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利用技术(10)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11)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技术(12)海洋能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5. 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13)氢气制备关键技术(14)氢气储运关键技术(15)氢气加注关键技术(16)燃料电池设备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17)氢安全防控及氢气品质保障技术(二)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加快战略性、前瞻性电网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建设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双向互动、智能高效的先进电网;突破能量型、功率型等储能本体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满足能源系统不同应用场景储能发展需要。1. 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先进电网技术(1)新能源发电并网及主动支撑技术(2)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及安全高效运行技术(3)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规划运行技术(4)新型直流输电装备技术(5)新型柔性输配电装备技术(6)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集成设计及运行技术(7)大容量远海风电友好送出技术2. 储能技术(8)能量型/容量型储能技术装备及系统集成技术(9)功率型/备用型储能技术装备与系统集成技术(10)储能电池共性关键技术(11)大型变速抽水蓄能及海水抽水蓄能关键技术(12)分布式储能与分布式电源协同聚合技术(三)安全高效核能技术围绕提升核电技术装备水平及项目经济性,开展三代核电关键技术优化研究,支撑建立标准化型号和型号谱系;加强战略性、前瞻性核能技术创新,开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堆等新一代先进核能系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电站长期运行、延寿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核能全产业链上下游可持续发展。1. 核电优化升级技术(1)三代核电技术型号优化升级(2)核能综合利用技术2.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3)小型智能模块化反应堆技术(4)小型供热堆技术(5)浮动堆技术(6)移动式反应堆技术3. 新一代核电技术(7)(超)高温气冷堆技术(8)钍基熔盐堆技术4. 全产业链上下游可持续支撑技术(9)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关键技术(10)核电机组长期运行及延寿技术(11)核电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支撑技术(四)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聚焦增强油气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支撑油气勘探开发和天然气产供销体系建设,开展纳米驱油、CO2驱油、精细化勘探、智能化注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低渗透老油田、高含水油田以及深层油气等陆上常规油气的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推动深层页岩气、非海相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油和油页岩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研发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及脱水净化技术装备;突破输运、炼化领域关键瓶颈技术,提升油气高效输运技术能力,完善下游炼 化高端产品研发体系。聚焦煤炭绿色智能开采、重大灾害防控、分质分级转化、污染物控制等重大需求,形成煤炭绿色智能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研发一批更高效率、更加灵活、更低排放的煤基发电技术,巩固煤电技术领先地位。突破燃气轮机设计、试验、制造、运维检修等瓶颈技术,提升燃气发电技术水平。1. 油气安全保障供应技术——陆上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1)低渗透老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2)高含水油田精细化/智能化分层注采技术(3)深层油气勘探目标精准描述和评价技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4)深层页岩气开发技术(5)非海相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技术(6)陆相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7)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和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技术(8)地下原位煤气化技术(9)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及装备——油气工程技术(10)地震探测智能化节点采集技术与装备(11)超高温高压测井与远探测测井技术与装备(12)抗高温抗盐环保型井筒工作液与智能化复杂地层窄安全密度窗口承压堵漏技术 (13)高效压裂改造技术与大功率电动压裂装备(14)地下储气库建库工程技术——管输技术(15)新一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与装备——炼化技术(16)特种专用橡胶技术(17)高端润滑油脂技术(18)分子炼油与分子转化平台技术2. 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技术(19)煤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20)煤炭绿色开采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21)煤矿重大灾害及粉尘智能监控预警与防控技术(22)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技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23)煤炭精准智能化洗选加工技术(24)新型柔性气化和煤与有机废弃物协同气化技术(25)煤制油工艺升级及产品高端化技术(26)低阶煤分质利用关键技术(27)煤转化过程中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先进燃煤发电技术(28)先进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29)高效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30)超临界CO2(S-CO2)发电技术(31)整体煤气化蒸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IGCC)及燃料电池发电(IGFC)系统集成优化技术(32)高效低成本的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33)老旧煤电机组延寿及灵活高效改造技术(34)燃煤电厂节能环保、灵活性提升及耦合生物质发电等改造技术3. 燃气发电技术(35)燃气轮机非常规燃料燃烧技术(36)中小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37)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五)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融合发展,开展能源领域用智能传感和智能量测、特种机器人、数字孪生,以及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煤炭、油气、电厂、电网等传统行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开展各种能源厂站和区域智慧能源系统集成试点示范,引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1. 基础共性技术(1)智能传感与智能量测技术(2)特种智能机器人技术(3)能源装备数字孪生技术(4)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5)能源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6)能源物联网技2. 行业智能升级技术(7)油气田与炼化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8)水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9)风电机组与风电场数字化智能化技(10)光伏发电数字化智能化技(11)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控制与智能运维技术(12)核电数字化智能化技术(13)煤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14)火电厂数字化智能化技3. 智慧系统集成与综合能源服务技术(15)区域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关键技术(16)多元用户友好智能供需互动技术附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pdf
  • 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挂牌成立
    5月13日,浙江省辐射站“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揭牌仪式由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章晨主持,环保部核安全司司长刘华、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施利民、环保厅徐震厅长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刘华司长指出,浙江省辐射站加挂“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是我国环保系统、核安全监管系统的一件大事,是省部合作的重要成果,对我国核能和核技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新挂牌的“技术中心”在环护部和浙江省厅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核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高于一切的理念,作为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的技术标杆和技术龙头,带领全国各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立足精湛技术、立足激励机制、立足专业人才,下大力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大胆创新,奋发图强,为保障辐射环境监测与核能、核技术同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浙江省辐射站站长杨斌代表辐射站全体职工作了表态发言。环保部核安全司周士荣副司长、巢哲雄处长,省编办虞文森处长,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吴玉琛、虞选凌、卢春中、副巡视员王以淼、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章斐龙,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省辐射站全体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挂牌仪式现场  挂牌仪式现场
  • 美国发布2024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 共18类技术领域
    2024版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是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共同牵头组建的“关键和新兴技术快速行动”小组委员会在两年时间里通过跨部门联合研究凝练形成的。在编制新版清单过程中,包括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农业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国土安全部、交通部、国家航空航天局、国家科学基金会等18个联邦政府部门机构的专家共同参与,最终就清单内容的更新达成共识。2024版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包括了先进计算、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半导体与微电子等共18类技术领域。与2022版清单相比,2024版清单在大的技术领域上基本保持了稳定,主要区别是将2022版清单中的核能技术、金融技术领域分别并入清洁能源技术、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并新增了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领域。从清单中的具体技术内容看,2024版清单主要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和网络安全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无人系统技术、定位导航技术、空间技术等方面显著加强了技术布局。这些新变化代表了美国联邦政府对于近未来关键技术的分析判断,也体现了美国国家科技政策对近两年来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全球形势变化迅速积极的响应。NSTC指出,更新后的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可以为美国政府和联邦机构指示有助于提升美国技术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具体方向,并为未来技术发展的优先顺序提供信息,从而帮助长远保障美国的技术领导力,保持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并有效应对国家安全威胁。NSTC特别提示,美国各行政部门和机构在制定保障国家安全、竞争国际人才以及保护敏感技术的相关计划时,可以将CETs清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生物技术板块,合成生物学,组学,细胞、亚细胞和多尺度系统工程,病毒工程和生物制造等被列入2024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附表1 美国三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的技术领域对照2024版2022版2020版•先进计算•先进工程材料•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定向能技术•高度自动化、无人系统(UxS)和机器人技术•人机界面技术•高超音速技术•综合通信和网络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量子信息和使能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系统 •先进计算•先进工程材料•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先进制造•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先进核能技术•人工智能•自主系统和机器人•生物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定向能技术•金融技术•人机界面技术•高超音速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系统•先进计算•先进传统武器技术•先进工程材料•先进制造•先进传感•航空发动机材料•农业技术•人工智能•自动系统•生物技术•化学、生物与放射学和核(CBRN)缓解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科学和存储•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能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医学和公共健康技术•量子信息科技•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美国2024年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具体内容先进计算• 先进超级计算,包括AI应用程序• 边缘计算与设备• 高级云服务• 高性能数据存储和数据中心• 高级计算体系结构• 高级建模与仿真•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空间计算先进工程材料• 设计材料与材料基因组学• 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热段制造和相关技术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 航空航天、海事和工业开发与生产技术• 具有新特性的材料,包括对现有特性的实质性改进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 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仪器• 传感器处理与数据融合• 自适应光学• 地球遥感• 地球物理传感• 签名管理• 病原体、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武器及材料的检测和特性 • 运输部门感知技术• 安全部门感知技术• 卫生部门感知技术 • 能源部门感知技术• 制造业感知技术• 建筑物扇区感知技术• 环境部门感知技术先进制造• 先进增材制造• 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包括支持清洁、可持续和智能制造、纳米制造、轻质金属制造以及产品和材料回收的技术和工艺人工智能(AI)•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 • 感官感知与识别• AI性能保证和评估技术 • 基础模型 • 生成型人工智能系统、多模态和大型语言模型• 用于训练、调整和测试的合成数据方法 • 计划、推理和决策制定 • 改善AI安全、信任、保密和负责任使用的技术生物技术• 新型合成生物学,包括核酸、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蛋白质合成与工程,包括设计工具• 多组学和其他生物计量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预测建模和功能表型分析工具 • 亚细胞、多细胞和多尺度系统工程• 无细胞合成生物学 • 病毒工程和病毒传递系统• 生物/非生物界面技术• 生物制造与生物加工技术清洁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和可持续的化学品、燃料和原料 • 核能系统• 聚变能• 储能装置• 电动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 电池组• 网格集成技术 • 节能技术• 碳管理技术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 分布式账本技术• 数字资产 • 数字支付技术• 数字身份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 • 通信和网络安全• 隐私增强技术• 数据融合技术和改进数据互操作性、隐私和安全性• 分布式保密计算• 计算供应链安全•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中的安全保密技术定向能技术• 激光器• 高功率微波 • 粒子束高度自动化、无人系统(UxS)和机器人技术• 地面无人系统 • 航空无人系统 • 海洋无人系统 • 空间无人系统 • 数字基础支持设施,包括高清(HD)地图•自主指挥与控制技术 人机界面技术•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人机协同• 神经技术高超音速技术• 推进力技术 • 空气动力学与控制技术• 材料、结构和制造技术• 检测、跟踪、表征和防御技术• 测试技术综合通信和网络技术• 射频(RF)和混合信号电路、天线、滤波器和部件 • 频谱管理和感知技术 • 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 • 光链路和光纤技术• 陆地/海底电缆 • 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 • 延迟容忍网络 • Mesh网络/基础设施独立通信技术• 软件定义的网络和无线电技术• 现代数据交换技术• 自适应网络控制• 弹性和自适应波形技术定位、导航和定时(PNT)技术• 为机载、天基、地面、地下和水下环境中的用户和系统提供多样化的PNT支持技术 • 干扰、破坏和欺骗检测技术、算法、分析和网络监控系统• 抗干扰/拒绝和加固技术量子信息和使能技术• 量子计算• 量子器件的材料、同位素和制造技术 • 量子传感 • 量子通信与网络 • 支持系统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 设计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 制造工艺技术和制造设备• 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 •异构集成与高级封装 • 用于人工智能、自然和恶劣辐射环境、射频和光学组件、大功率设备和其他关键应用的专用/定制硬件组件• 先进微电子新材料 • 微机电系统(MEMS)和纳米机电系统(NEMS)• 一种新的非冯诺依曼计算体系结构空间技术和系统• 空间服务、装配和制造以及使能技术• 具有成本效益的按需和可重复使用空间发射系统的技术促成因素 • 能够进入和使用顺月空间和/或新轨道的技术• 用于天基观测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工具 • 空间推进 • 先进空间飞行器发电技术 • 新型航天器热管理技术 • 多功能载人航天器• 弹性和路径多样性空间通信系统、网络和地面站• 航天发射、航程和安全技术
  • 美国发布新一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2022年2月)
    202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了新一版关键和新兴技术(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CETs)清单。本次清单以美国2020年《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为基础,对其中的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列表作了更新和调整,并具体列出了各领域内的核心技术子领域清单。与2020年美国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相比,2022年清单在技术领域中移除了数据科学和存储技术、区块链技术、先进传统武器技术、医学和公共健康技术、农业技术等领域,而新增了定向能技术、金融技术、高超音速技术、网络传感器技术等领域。(见附表1)NSTC表示,这份清单的出台目的是为了保障美国在未来的技术领导力,与盟友共同推进和保持关键领域的科技竞争优势,并应对所谓的技术安全威胁。NSTC指出,新一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将对即将出台的美国技术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战略起到重要支撑作用。NSTC特别强调,这份清单在支持美国国家技术安全、保护敏感技术和争夺国际人才等方面可以作为美国行政部门和机构的参考依据。附表1:美国2022年版与2020年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领域对照表 2022版2020版• 先进计算• 先进工程材料• 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 先进制造• 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 先进核能技术• 人工智能(AI)• 自主系统和机器人• 生物技术• 通信和网络技术• 定向能技术• 金融技术• 人机界面技术• 高超音速技术• 量子信息技术• 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存技术• 半导体与微电子技术• 空间技术和系统 • 先进计算• 先进传统武器技术• 先进工程材料• 先进制造• 先进传感• 航空发动机材料• 农业技术• 人工智能• 自动系统• 生物技术• 化学、生物与放射学和核(CBRN)缓解技术• 通信和网络技术• 数据科学和存储• 分布式记账技术(区块链技术)• 能源技术• 人机交互• 医学和公共健康技术• 量子信息科技• 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 空间技术美国2022年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具体内容 先进计算超级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数据存储计算架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先进工程材料设计材料和材料基因组学具有新特性的材料对现有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材料材料性能表征和生命周期评估先进燃气轮机发动机技术航空航天、海事和工业开发与生产技术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热段制造和相关技术先进制造添加剂制造清洁、可持续的制造智能制造纳米制造先进网络感知和特征管理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仪器传感器处理和数据融合自适应光学地球遥感签名管理核材料检测和表征化学武器检测和特征描述生物武器检测和特征描述新出现的病原体检测和表征交通领域感知技术安全领域感知技术卫生领域感知技术能源领域感知技术建筑领域感知技术环境领域感知技术先进核能技术核能系统聚变能空间核动力和推进系统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感官感知和识别下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理和决策安全和/或安全人工智能自主系统与机器人地面航空海洋空间生物技术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基因组和蛋白质工程,包括设计工具多组学和其他生物计量学、生物信息学、预测建模和功能表型分析工具多细胞系统工程病毒和病毒传递系统的工程设计生物制造和生物加工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射频(RF)和混合信号电路、天线、滤波器和组件频谱管理技术下一代无线网络,包括5G和6G光纤链路和光纤技术陆地/海底电缆卫星通信硬件、固件和软件通信和网络安全网状网络/独立于基础设施的通信技术定向能技术
  • 第三届中国核电信息技术高峰论坛2015即将震撼来袭
    时间:2015-04-09 至2014-04-10   地址:上海   周期:一年一届   截止到目前,中国在役核电机组21台,在建核电机组27台,拟建项目也整装待发。在核能产业发展中,信息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安全高效的运营核电站,同时降低核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加强核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核电信息化的安全稳定发展成为重要前提。   会议框架:   大会第一天(4月9日):主会场-核电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一体化探索   大会第二天(4月10日):主会场-数字化核电厂的探索   本次年会旨在调整IT治理结构,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管控能力,围绕核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核电站设计、工程管理、核电设备制造信息化、打造数字化核电厂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同时,在全生命周期中保护好核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生成的大量重要、涉密文件和数据,防止文件的丢失、损坏,做好信息化过程的信息安全工作。   第三届中国核电信息技术高峰论坛即将于2015年4月于中国上海拉开序幕,大会将集聚全球30余位权威发言嘉宾及230余位高层领导及专家,分享经典核电信息化案例,展示最新信息技术和产品,共同解决信息化建设难题。   更多中国核电信息技术高峰论坛,请洽论坛组委会:021-5130 7111 或邮件至:info@innchinc.com heleng@innchinc.com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获得更多英致会议咨询!
  • 必维赞助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成立
    上海2011年9月22日电 /美通社亚洲/ --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近日正式揭牌成立。为了表示对该项目和核能发展的重视,法国国务部长兼外交和欧洲事务部长阿兰• 朱佩先生出席了该仪式,并亲自为学院揭牌。作为法国企业代表和项目赞助商,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亚洲区执行总裁龙飞先生(Philippe Lanternier)与中国区电力与公共设施服务高级经理李文江先生应邀出席了此次仪式。   据李文江先生介绍,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承诺将对该项目进行连续6年的无偿资助。“作为法国核电市场的主要服务供应商,必维向来十分重视核电领域人才的培养、储备。自1998年进入中国核电市场,必维先后为秦山 I 期、岭澳 II 期、三门 I 期、海阳 I 期和台山 I 期等核电项目提供了 QA/QC 服务,为中国核电领域培养后继人才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之一。”李文江经理如是说。   该学院由中山大学与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等5所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共建,教学计划由法方制定,中法双方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内容。学院完整课程将分6个学年完成,前3年为精英学校预科阶段,后3年为工程师教育阶段。在学期间,学生可享在中法两国相关科研机构或企业实习的待遇。6年学满后,学生将可获得中山大学硕士学位、法国核能工程师证书。李文江先生介绍说,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不仅会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还将择优招聘应届毕业生。   关于必维国际检验集团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创立于1828年,是符合性评估和认证服务的全球领导者。集团服务涵盖了诸多市场,比如船舶业,建筑工程,工业制造,能源与化工,消费品,运输与物流,以及农业和政府服务与国际贸易。   中国区工业与设施事业部是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在华的五个业务运营平台之一。该事业部负责为中国本土及外资客户提供在工业、建筑、以及管理体系方面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符合性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致力于通过风险管理和绩效优化为客户创造经济价值。   服务领域包括石油与天然气、能源与设施、交通与物流、工业设施与设备、建筑工程与建筑设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培训。其客户不仅包括中海油、中石化、三峡电力公司等国有特大型企业,也包括阿尔斯通、法国核电集团、索尼、家乐福和欧莱雅等国际知名企业集团。   至今,工业与设施事业部在中国已拥有全职员工超过1100人,办事处遍及全国23个城市。   全球网站:www.bureauveritas.com   中国网站(中文):www.bureauveritas.cn   中国网站(英文):www.en.bureauveritas.cn
  • 环保部:尽快建成核与辐射安监技术研发基地
    环境保护部19日表示,“十三五”时期将尽快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4月19日~20日,第五次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环保部要求各地环保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决策部署,强化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监管防线,确保国家核与辐射安全。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说。  环保部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民用研究堆持续保持良好安全运行记录,核电厂未发生过2级以上事件和事故 放射源事故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从“十一五”的每年每万枚2.5起以上持续下降至每年每万枚1起以下,辐射环境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国家核安全局此前给记者提供的资料称,现役的23台核电机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安全业绩,迄今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和以上级别的运行事件。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核电厂周边环境辐射水平处于天然本底正常涨落范围内。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排名中,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处于全球中上水平,部分机组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建核电机组27台,约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的1/3, 建设质量均处于受控状态。  环保部表示,当前,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核电安全监管任务日趋繁重。“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清醒头脑,一方面做好源头防范,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可靠性,尽一切可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另一方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避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影响。”陈吉宁说。  陈吉宁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也是实现我国由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向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底线工程。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十三五”时期,环保部将从四个方面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包括突出依法从严监管,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法治保障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形成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中坚力量 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夯实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基础支撑 强化核安全文化引领。  环保部表示,将尽快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完善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加大生态环保大数据应用力度,全面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 全国首个金属材料与焊接高端技术创新联盟在浙江杭州成立
    10月24日,全国首个金属材料与焊接高端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合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冯长根、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和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郭瑞、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4位材料与焊接领域知名专家,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学者、技术专家,以及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领军人物齐聚浙江杭州钱塘区,共同交流探讨我国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发展。该联盟由冯长根院士和郭瑞弗拉基米尔院士领衔,首批入盟单位汇集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以及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等3家科研院所,由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作为秘书处承担单位。据了解,联盟将以打造改善科技创新生态高地为引领,瞄准我国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领域科技难点,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定制实验室,启动“成果转化优先”机制,实现科技成果共建共享。将以打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高地为目标,大力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采取召开产业发展峰会、分领域研讨会、专题展览、国际培训认证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国际水平的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将以打造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为主旨,围绕航空航天、特种设备、核能核电等高端制造领域的金属材料及焊接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针对我国高端轴承钢、高端焊接电源、超精密抛光工艺、高强度不锈钢等“卡脖子”技术,开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攻关,研究核心技术,研制新装备,研发新工艺,建立行业技术标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去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已达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高端装备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仍长期被发达国家所掌控。其中被誉为“工业骨骼”的金属材料与被誉为工业制造“缝纫机”的焊接技术,相较于日本、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诸多瓶颈和掣肘,例如焊接技术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焊接行业市场竞争力偏弱、高端核心技术能力不足、认证门槛高等。目前我国焊接行业企业近700家,但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的仅50余家,超过2亿的仅20余家,多数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技术良莠不齐,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和地域性。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内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一些高端装备尤其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以国产C919为例,原材料的国产化程度不到5%。为着力破解我国焊接技术自动化程度偏低、焊接行业市场竞争力偏弱、认证门槛高等难题,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汇聚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及优势,由其下属浙江省特科院牵头成立金属材料与焊接高端技术创新联盟,通过搭建一个集设计、产品中试、验证检验、技术咨询、科研攻关为一体的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产业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推动特种设备、核能核电等高端制造行业的关键金属材料和焊接技术发展及其成果转化,提升核心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打破金属材料与焊接技术壁垒,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
  • 关于举办“2024年高端装备装配数字化计量与测量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4年高端装备装配数字化计量与测量技术交流会”的通知各单位:为推进高端装备装配数字化计量与测量技术发展,提升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质量,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定于2024年9月组织召开“高端装备装配数字化计量与测量技术交流会”。会议面向航空、航天、核能、船舶、兵器、高铁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以几何量数字化计量与测试技术为导向,通过探讨数字化制造过程中涉及的精密零部件智能检测、大型零部件的数字化装配测量、大型试验设施的数字化校准等相关技术,推动数字化计量技术的发展,促进行业内相关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01 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协办单位:《计测技术》学刊 仪器信息网02 时间和地点会议时间:2024年9月11日至9月14日会议地点:新疆伊犁伊宁03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主要就近年来在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的复杂零部件高效测量方法与校准技术、外观智能检测方法与技术、大部件装配所涉及的柔性装配测量方法与校准技术、数字化计量及计量仪器技术展开交流,采用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的形式。主题报告以计量院所的知名专家和重点高校的知名教授为主,介绍当前智能制造过程测量、数字化计量、几何量极值参数测量、智能识别等技术研究进展。专题报告以各航空航天主机厂所、计量院所、中科院等为主,介绍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能、高铁等高端装备领域的精密集成数字化装配测量与校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包括零部件的外观智能检测技术、多测量系统协同校准技术、机器人及动态跟踪测量系统的校准技术、大尺寸柔性测量与校准技术。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共同交流、互通有无、分享成果,实现“计量与制造融合、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目标。04 注意事项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请有意参加的单位于9月2日之前安排报名,以便安排食宿。05 会议安排1、报到时间:2024年9月11日2、会议时间:2024年9月12日~9月14日3、报到地点:伊犁骏锦酒店 酒店地址:新疆伊犁州伊宁市南岸新区伊河大道9号 总台电话:0999-78988884、乘车路线:⑴.伊宁火车站:乘坐11路往新月亮弯建材市场方向,乘坐9站,在逸翠湾站下车,转乘302路乘坐16站,在二道桥站下车步行419米即到(出租车费用约30元);⑵.伊宁机场:乘坐19路凯旋城线开发区停车场方向,乘坐19站,在广东路路口站下车,步行230米,转乘伊宁302路,往伊犁河游乐园方向乘坐7站,在二道桥站下车步行419米即到(出租车费用约25元)。06 会议费用1、会议费:9月2日前报名汇款的人员2500元/人;9月2日后报名汇款的人员2800元/人;缴费方式为汇款,具体汇款信息如下:单位名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开户银行工行海淀西区支行帐 号0200 0045 0900 3500 979备 注汇款请标注“装配计量交流会”2、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酒店账户信息如下:单位名称新疆宏睿嘉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开户银行新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伊犁分行帐 号0806 2000 0000 068507 会议报名报名请扫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电话:010-62457116,13691190990本次会议由北京华君伟业会议服务有限公司协办
  • 第三届华人质谱研讨会:无机同位素及质谱技术专场
    2010年全国质谱大会曁第三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无机同位素及质谱技术专场   由中国质谱学会、美国华人质谱学会、台湾质谱学会、香港质谱学会共同举办的“2010年全国质谱大会曁第三届世界华人质谱研讨会”的分会“无机同位素及质谱技术专场”于8月1日上午召开,由于会议内容涉及到新型质谱技术的开发、质谱技术的新应用而吸引了众多的观众,现将主要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王军   报告题目:非传统同位素体系计量标准研究   国外有证非传统同位素标准物质因其研制时间早,在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目前非传统同位素标准物质存在的问题:有限的元素同位素标准物质商品化 部分已经供应不足 质谱仪测量精密度的提高(0.0002%)推荐同位素组成变异研究,传统的测量模式导致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0.2%-0.02% 提高同位素标准物质的品质,关键是提高研制的技术含量 在目前的同位素标准物质不确定度水平上,在降低1-2个数量级。    PerkinElmer公司 姚继军   报告题目:ICP-MS分析复杂样品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复杂样品涉及土壤、矿石、冶金材料、高盐样品、生物样品、有机样品等。姚继军分析了进样的各个环节影响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泵管、锥、控温、离子透镜等方面。“锥”是影响长期稳定及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检测过程中,Na、K、Mg等易电离元素很难沉积在锥口上,而金属基体以及硅酸盐德国那则容易沉积在锥口上,导致锥口变小,从而影响到仪器的稳定性。姚继军还介绍了各种锥的适用范围。    西安核技术研究所 朱凤蓉   报告题目:钚气溶胶直接进样ICP-MS快速分析技术-6级高效过滤器后钚气溶胶的定量   经典理论认为,气溶胶通过虑材时,微粒被捕集的机理主要有惯性碰撞、拦截、扩散、重力沉积及静电吸引等。气溶胶直接进样,由ICP-MS进行钚的识别容易,但是要定量分析气溶胶则困难较多,主要时效率标定困难。朱凤蓉所在实验室研发了钚气溶胶直接进样ICP-MS快速分析技术,用外加雾化气溶胶实时标定ICP-MS的灵敏度,用天然铀单粒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蒋公羽   报告题目:Tandem Mass Analysis using Quadrupole and Linear Ion Trap Analyzers   在报告中展示了一种利用离子阱前的四级杆对样品离子初步筛选,利用四极杆与离子阱间的的直流电位差加速离子使其碎裂的串联质谱方法。高能量条件下本方法所得子离子谱与三重四极杆仪器子离子谱图相似,有利于进行谱库查询及定性、定量检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赵永刚   报告题目:核取证--质谱技术应用新领域   核能利用主要在两个方面:核子武器和核能发电。“核不扩散条约”是核能利用的国际规则。质谱技术在核取证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有TIMS、ICP-MS、GD-MS、GC-MS。核取证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认可,相关投资正逐步加大,核取证是需要多学科共同介入的技术过程,质谱技术有明确的应用需求。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郭冬发   报告题目:铀资源勘查质谱技术新进展   铀资源勘查需要高效的灵敏的技术,涉及到多种质谱技术,ICP-MS、GC-MS、二次离子质谱、热电离离子质谱等、稳定同位素、惰性气体质谱等。典型的应用是铀分量地球化学勘探,铀浓缩物微量元素分析 判定工艺质量和取证。难溶元素的分析使用激光ICP-MS,同位素示踪用TIMS和GMS。   西安核技术研究所 翟利华   报告题目:欧姆加热的热腔离子源与磁质谱的匹配及初步实验结果   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热腔离子源的主要特点和可能的用途、欧姆加热+磁质谱的利弊、离子源的设计、离子透镜的优化、以及初步的离子源效率实验。对铀的系统探测和离子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源对铀的效率约为4-8%,通过扫描离子束大致判断通过率约为20-30%,通过率还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江游   报告题目:大气压接口-单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研制   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大气压接口-单四极杆和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研制两种仪器的研制情况。大气压接口-单四极杆应用范围:(1)液相色谱-质谱联用:ESI、nano-ESI、APCI、APPI等离子源。(2)常压原位分析:DESI、DBDI、DART等。(3)质量分析器:Ion Trap、Qaudrupole、TOF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 黄泽健   报告题目:基于离子阱技术的便携式质谱仪研制   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关于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的研制情况,经过原理样机、科研样机,已经研制出了产品样机。便携式叠型场离子阱质谱仪已经发布,涉及的关键部件和关键模块:RF电源、测控系统、小信号放大器AC驱动模块等 在机械部分成功研制了RIT离子阱、四极杆、离子源(EI、ESI、CI、GDEI、DESI、DBDI等)。    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周振   报告题目:气溶胶质谱及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新进展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检测技术优势:(1)基于单颗粒分析技术:颗粒物的粒径信息、化学成分信息同时得到测量 (2)分析速度快:多种成分同时测量 (3)高时间分辨率:现场实时分析,可以捕捉气溶胶的舜时变化 (4)更完整的反映颗粒物信息:不会造成易挥发性和强吸附性组分造成的误差。周振在报告中展示了最新研发成功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该仪器具有体积小、实现野外检测、按要求做功能定制、维护方便。已积累了70万个同时含有颗粒物粒径和正负图谱颗粒信息。    华质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刘春胜   报告题目:DART® -MS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升级您的液质联用LC/MS   报告中首先介绍了DART这一新型具有突破性的离子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目前用户要求样品的检测越快越好,但是中间包括了样品的制备、分离以及各种参数的调整,对于现场的操作人员,使用起来相对困难。相对于电喷雾,DART具有更多的优点,甚至不需要样品前处理,实验过程中只需要便宜的氮气就可以。DART和质谱仪之间,能够在大气压下直接分析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 DART® -MS 实时直接分析质谱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能直接分析货币、食物、药片和衣物等样品。目前商品化的只有DESI和DART。操作非常简便,DART® -MS可以用有线或者无线,Iphone或Ipod进行控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