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合作建成

仪器信息网合作建成专题为您整合合作建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合作建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合作建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合作建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合作建成话题讨论。

合作建成相关的资讯

  • 国内首个工业4.0实验室建成 3上市公司与其合作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3月30日讯,去年10月,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携手德国企业界合作伙伴PHOENIX CONTACT(菲尼克斯电气),历经1年时间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建成了国内首个&ldquo 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rdquo 。近期,大智慧通讯社独家探访该实验室。据现场工作人员表述,该实验室已为国内工业4.0产学研一体化的先发阵地。目前的合作伙伴除德国的菲尼克斯、蔡司等著名企业,还有新时达、沈阳机床、大族激光等。   上述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此前工信部产业司司长冯飞一行到访实验室时做出批示,建议实验室多和国内的企业展开合作,加快成果转化进度,服务于本土企业。目前,实验室已加紧和国内相关企业的合作步伐。除了此前提到的三家企业外,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加入合作阵营。   上述工作人员称,沈阳机床目前为该实验室一期&ldquo 智能生产&rdquo 流水线提供i5数控仿真系统 新时达为该实验室一期提供小型机器人 大族激光为实验室激光打印机供应商。紧接着,该实验室还将推出二期&ldquo 智能装配&rdquo 流水线和三期&ldquo 智能仓储&rdquo 流水线。   该人士表示,同济大学很早就参与工业4.0的产学研工作,该实验室由于率先建设完成并运转,将领先国内其他实验室的技术至少一年以上。未来实现成果转化后,该实验室给产业界造成的影响力将不可小觑。
  • 尚德与UL合作建成世界一流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
    中国第一个顶尖水准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已在全球最大的晶硅光伏组件制造商 --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建成,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 机构授予该实验室见证测试程序 (WTDP) 证书。这个世界一流、中国最大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位于尚德电力在无锡的总部。实验室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面积1400平方米,室外面积7000平方米。实验室拥有包括脉冲及稳态太阳模拟器、多台步入式环境实验箱、机械载荷、冰雹测试机,EL(电致发光)及高精度红外相机等尖端检测设备,能够检测和评估光伏组件质量和性能方面的所有指标。该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和检测步骤均符合 UL1703、IEC61215 和 IEC61730-2标准,采用 UL 机构的见证测试程序。光伏组件的检测将在专业经验丰富的 UL 工作人员监督下,直接在无锡实验室进行。检测合格即获认证,这将有助于尚德电力的光伏产品更快地投放市   尚德董事长兼 CEO 施正荣博士说:“UL 机构在质量检测方面的专业水准是全球公认的,我们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见证测试程序 (WTDP) 证书的光伏太阳能公司。建立这个顶尖水平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标志着尚德将要生产质量最高、可靠性最高的光伏组件。此外,在无锡建立这个检测实验室能够大大加快尚德光伏组件的检测和认证过程,从而使我们的客户能尽快分享到尚德最新开发的太阳能技术及产品。”   UL 机构负责 CAS 工程和实验室运作的高级副总裁 Scot Webster 先生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晶硅组件制造商建立世界一流的检测实验室,在光伏组件质量控制方面起到了带头的作用。众所周知,尚德已凭借其生产的优质太阳能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毫无疑问,此次建立这个顶尖水平的光伏组件检测实验室会进一步提高尚德产品在其客户心中的美誉度。我们希望通过与尚德这样的合作,来证明不断发展的太阳能技术的安全性。”
  • 默克目前规模最大的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在中国上海建成并投入使用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近日在上海盛大揭幕其设立于上海的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这是默克全球九家中心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0d97205-5f79-473b-a458-993911306247.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550" height=" 36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 默克生命科学中国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揭牌仪式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从左至右)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欧珍总领事、默克中国区总裁安高博、上海市政府尚玉英副秘书长、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卫政熹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50px height: 36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f0d3a63-6069-4131-a30c-3ad3d2e21375.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550" height=" 367"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默克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生物科技创新委员会、生物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从左至右)生物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炜骏、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生物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郑军伟、默克生命科学中国董事总经理卫政熹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通过直播连线方式参与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默克生命科学在上海设立中国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不仅可以培养优秀人才,同时也可以加速中国产业链的集聚,增进同国际生物医药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对促进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欧珍博士、中国工程院杨胜利院士也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参加开幕仪式的嘉宾还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德国商会上海执行董事鲍明莉、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国庆、上海科创办专职副主任吴强、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唐石青、浦东新区商务委主任辛雅琴等。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默克全新的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坐落于浦东,处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科研集群的核心位置,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默克生命科学中国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将为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助力药物开发。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随着亚洲制药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新型药物疗法的日益重视,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加大对于包括细胞和基因疗法在内的前沿疗法的研发投入。” 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生命科学首席执行官吴博达(Udit Batra)表示: strong “默克生命科学中国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为客户和伙伴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旨在帮助生物制药和制剂企业改善从药物研发、开发到生产的相关流程,从而节省成本并加快上市速度。”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默克全新的生命科学技术与培训合作中心包括中试和工艺开发实验室,生物制药企业、初创企业可以在其中探索、学习创新技术,并与默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并肩合作,解决工艺开发和生产方面的关键挑战。企业客户可亲自参与产品演示、操作、标准的生物工艺技术培训课程和实践,并应用最新工艺技术和方法进行医药开发、优化,以及放大生产,同时促进全球实验室成果技术转移。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默克的实验室设备和系统: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 & nbsp 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该数字平台通过数字化管理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验室仪器的云连接,帮助研发人员改进效率和流程。该系统汇集了研究的相关管理信息,研究人员不再需要手动传输和记录数据,从而提高了生产率,并可避免出现代价高昂的错误。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 & nbsp 定制化细胞培养基设施:开发用于制备生物药品的细胞培养基,并将其用于非GMP(良好药品生产规范)中试生产。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 & nbsp 固体剂型设施:可确保片剂/胶囊/粉剂形式的药物包含高质量的药用辅料和活性药物成分,为中国及全球客户提供支持。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此外,该中心还将开设一个新的BioReliance& reg & nbsp End-to-End解决方案GMP生物制药车间,向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合同定制开发与生产服务。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作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行业的创新领导者,默克致力于在中国为生物医药等创新型经济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默克将通过新设立的中心平台与当地以及亚太地区生物医药企业展开合作,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提供培训和产业技术转移服务。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默克 /strong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默克是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和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全球有56,000多名员工服务于默克,通过创造更加愉悦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为数百万人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从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发现治疗具有挑战性疾病的独特方法,到实现设备的智能化——默克无处不在。2019年,默克在66多个国家的总销售额达162亿欧元。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科学探索和负责任的企业精神一直是默克科技进步的关键,也是默克自1668年以来永葆活力的秘诀。默克家族作为公司的创始者至今仍持有默克大部分的股份,我们在全球都叫“默克”,仅美国和加拿大例外。默克的三大领域:医药健康、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在这两个国家分别称之为“EMD Serono”、“MilliporeSigma”和“EMD Performance Materials”。 /p
  • 中科院建成高分辨率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平台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成了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平台(HERPL),基于该平台的成像分辨率达到高能电子透射成像领域的最好水平。高时空分辨的成像技术是惯性约束核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诊断问题。高能电子成像提高了探测束的穿透能力、增大了成像视场、提升了系统时空分辨率,将为高能量密度物质诊断提供一种实用的新型诊断方式。高能电子成像项目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伙伴计划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和装置研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重点项目的资助,并得到了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国际同行的支持。项目组在深入研究高能电子成像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高能电子成像关键技术攻关,建成了国际首台高能电子成像专用装置——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平台,取得了高能电子透射成像领域最好的空间分辨能力(小于1μm),能够满足高能量密度物质空间分辨诊断的需求。此外,在平台的研制过程中培养了一支年富力强的电子成像研究团队,加深了与国内外研究同行的合作交流,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HERPL的建成将为国内新型在线实时诊断技术和实验物理领域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基于热阴极微波电子枪的兰州高能电子成像实验平台(研究团队供图)成像结果:分辨率1μm,为目前高能带电粒子成像领域最好的分辨能力(研究团队供图)
  • 合肥科学岛团队帮助泰国 建成运行托卡马克装置
    7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泰国核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的泰国托卡马克1号装置(Thailand Tokamak 1,TT-1)在泰国正式交付并投入物理实验运行。这是泰国乃至东盟国家首个托卡马克装置。  TT-1装置是基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第二代托卡马克HT-6M全面升级改造后的常规磁体托卡马克装置。2017年8月,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泰国核技术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向其赠送HT-6M装置,并在装置改造、工程技术研发、物理实验运行、聚变人才培养等方面向泰国核技术研究所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2022年7月HT-6M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装置主机和子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及系统集成调试,之后,通过竣工验收并改名为TT-1装置,2022年12月运往泰国核技术研究所。2023年5月TT-1装置在泰国核技术研究所完成安装并开启实验调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泰国核技术研究所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建成了泰国乃至东盟国家首个托卡马克装置的同时,还帮助泰国培养了一支聚变研究青年人才团队。  此次TT-1装置的建成并正式投入实验运行,在泰国各界引起热烈反响,是近年来中泰聚变合作的丰硕成果,也是中泰科技创新合作的亮点之一。  接下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泰国核技术研究所将持续开展务实合作,吸引更多东盟地区的青年人员投身聚变科学研究,把TT-1装置打造成中泰科技合作的标杆,并将共同建设中国-东盟聚变研究中心。
  • 投资1800万 天津建成首个酒类检测实验室
    昨日(12日)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获悉,为促进东疆保税港区成为中国北方进口酒类集散中心,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方合作,共同建成了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酒类检测实验室。   据了解,该实验室面积约1800平方米,总投资约1800万元,按照建设国家酒类重点实验室的规模和要求,建成后将具备酒类品质检验、感官检验、酒类鉴定、标签符合性验证、酒类展示等功能。目前,该酒类检测实验室已完成建设工作,预计8月底进入试运营阶段。   建成后,该实验室将成为本市第一个、全国第三个酒类检验专业实验室,可全面提高天津市进口酒的检测能力和水平,为产品检测提供强大分析技术支持,还可为进口高端酒品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检测实验手段,为天津口岸进口酒类消费市场提供专业品质保障。
  • 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
    12月1日上午,中国气象局举行12月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在会上介绍称,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12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2期)》。张兴赢指出,温室气体减排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昨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召开,本次大会将开展《巴黎协定》签署以来的首次全球盘点。11月15日中美双方发表了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两国元首在会谈中强调当下关键十年中美共同加快努力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性,未来全球将在气候变化的适应、减缓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合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公报指出,2022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达到417.9±0.2 ppm、1923±2 ppb、335.8±0.1 ppb,相比2021年,2022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2 ppm,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增幅分别达16 ppb和1.4 ppb。报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但其增长率略低于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平均水平,这很可能是由于碳循环的自然、短期变化造成。尽管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有广泛的了解,但关于碳循环以及海洋、陆地生物圈和多年冻土区的碳通量仍存在一定不确定因素。因此,今年6月第19届世界气象大会批准建立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计划,把所有天基和地基观测系统以及建模和数据同化能力集中在一起,提供一个综合的、可操作的框架,以便能够说明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自然的源和汇,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实施提供重要信息和支持。中国气象局非常高度重视温室气体监测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瓦里关建立了全球大气本体观测站,陆续建成了由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组成的大气本底观测站网。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管控的7大类30余种温室气体观测,形成了观测-运行监控-维护标校-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于一体的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业务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开展甲烷观测,2009年起逐步在其他区域本底站建立在线观测业务,积累了我国最长序列的高精度甲烷观测资料。“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张兴赢称,为了进一步强化全球温室气体监测能力,2016年起,我国陆续发射了5颗具备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能力的卫星。“近日,也就是19号启动了面向碳盘点的下一代全球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项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未来,中国气象局还将进一步提升观测能力,形成覆盖我国16个气候关键区并辐射全球主要纬度带的全要素温室气体本底观测骨干网。并计划于2025年发射风云3号气象卫星08星,这颗星将搭载更高性能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仪器。“下一步,我国将基于先进高精度的天空地一体化的全球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来支持和发展完善我国自主的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撑系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技支撑。”
  • 我国首个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成
    2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成新闻发布会暨开通仪式。该平台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备、数据最全面的公益性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将为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业这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重要的专利信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铁军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推出将有效提升专利信息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实际水平、促进重点产业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至95%体现在专利技术中,其中约70%最早体现在专利申请中。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节约40%的研发资金。因此在十大产业振兴过程中,有效利用专利信息,既可以把握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行业发展的正确技术路线,又可以预知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在垄断与反垄断之间掌握主动权。   杨铁军介绍,该平台收录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韩国、澳大利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专利文献信息,还收录了“金砖四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专利数据,数据总量达到3337万余条,全面涵盖了十大重点产业所涉及的专利文献。   此外,在功能上,该平台集产业分类导航、检索、分析、机器翻译等功能于一体。行业专家针对十大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领域设置了产业分类导航体系 具备分类导航检索、表格检索、表达式检索等多种检索模式,实现了国内外专利的混合检索 还提供趋势分析、国省区域分析、技术分类分析等8种分析模式 并且能够将检索出的英文专利信息自动翻译成中文。   杨铁军指出,平台建设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各有关行业协会及行业研究院所的积极配合下完成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拥有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信息服务人才,肩负着传播和利用专利信息的职责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系各行业协会,指导和协调其工作,负责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行业协会及研究院所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具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对建成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四川建成省级家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9月11日,四川省纤检局与彭州市工业开发区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决定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在省纤检局家纺、服装检验中心的基础上建成省级家纺、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力争用5年时间,使该中心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先进水平。   据了解,该协议是依托纤检局和开发区各自优势,在彭州家纺、服装产业园区建设检测平台。省纤检局将提供品牌建设、产品检验、标准技术信息等以此提升园区服务,而园区则提供工作环境。通过省纤检局的技术支持,积极培育园区内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四川制造”产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使园区真正发挥好聚集产业、提质增效的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以家纺、服装为主的彭州工业开发区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2万平方米、在建28万平方米 引进企业500余家,在建企业56个,入驻53个、投产43个。该开发区计划到2013年底,集聚2000家以上的家纺服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计划到2015年底,集聚5000家以上的家纺服装企业、家纺服装及其配套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基本建成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
  • 长三角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年内建成
    记者从21日在南京举行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获悉,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和各分中心年内将建成。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2014年将基本建成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和各分中心(一期),整合三省一市资源和需求,按照&ldquo 一个区域中心+四个分中心&rdquo 的构架,上海市为主体,三省协助,环保部支持,建成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一期,发挥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数据中心、联合预报中心和会商中心的功能。   据介绍,中心重点工作和工作机制包括,初步建立环境、气象数据共享长效机制,实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废气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数据等共享,根据环保部和国家气象局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联动工作机制。区域中心会同分中心制订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和编制规范,定期对分中心开展培训,帮助各分中心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协助开展源解析工作。   在此基础上,三省一市还将加强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联动,各省市出台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省、市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建立完善污染预警会商研判机制。
  • 辽宁省首个医学独立实验室在沈阳建成
    1月6日,辽宁省首个医学独立实验室沈阳迪安医学检验所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建成。据悉,沈阳市中医院等20余家医疗机构已经与该实验室签约合作。   专业从事医学检验服务外包的医学独立实验室60多年前起源于美国,在国内则刚刚起步。专业人士介绍,推广临床检验的社会化服务,可有效降低医院的装备投入,减少医学检验的技术、人员成本,进而减轻患者负担。刚建成的沈阳迪安医学检验所面积近3000平方米,可开展覆盖生化、免疫、临检等领域的1000多项检验服务,并可进行生物医学科研服务。
  • 菏泽将建基因检测实验室 预计9月底建成
    近日,山东省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与山东金丰鲁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德国凯杰(qiagen)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依托鲁南药物研究院研发平台,联合建立基因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计划建筑面积200平米,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提供场所及配套设施,并建设净化实验室,负责实验室管理与运行 德国凯杰(qiagen)公司负责提供近800万元PCR检测设备和配套仪器 山东金丰鲁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检测技术人员,并负责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   目前,所需检验仪器设备已经全部到位,正在组织实验室净化装修,预计9月底建成。建成后,将在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食品源性成分分析、中药成分鉴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
  • 粤西首家棉花检验实验室在湛建成
    检验检疫技术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棉花品质检测工作   4月26日,湛江检验检疫局正式建成粤西首家棉花检验实验室,并已正式开展棉花检验工作,结束了湛江口岸进口棉花送广州进行品质异地检验的历史,它将为粤西地区乃至广西、海南等地纺织业的发展给力。   检验检疫技术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棉花品质检测工作。   湛江是广东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湛江棉纺织业发展迅猛,棉花进口量也保持逐年增长的势头,目前,湛江口岸年进口棉花约4万吨,占广东省进口棉花总量的1/3。   湛江检验检疫局召开进口棉花检测工作通报会向政府和企业通报情况   为了促进湛江纺织业和外贸的健康发展,湛江检验检疫局针对以往湛江口岸进口棉花需送广州进行品质检验造成的检验周期长、不合格棉花难实施检验后续监管、异地检验验余样品不能回收使用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等实际问题,该局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共投入315万元建成了面积达120平方米的棉花检验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并配备了先进的HVI大容量棉纤维检测仪和整套模拟昼光分级设备,拥有现行有效的国际通用美棉实物标准,实验室已通过国家CNAS认可。今年3月底,该实验室还与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纺织实验室签订了《棉花检验业务技术支持协议》,双方就棉花品质检验业务在信息共享、科技支持、质量保证和沟通机制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全面提升湛江进口棉花的综合检测实力。   湛江检验检疫局棉花检验实验室的建成,有效保证了湛江口岸进口棉花能检得了、检得快、检得准。目前,湛江进口棉花企业从以往的2个多月缩短为现在的7天内就可拿到检验证书,棉花的口岸通关速度大幅提高,同时,每年还为企业回收使用约有7 吨的验余样品,企业可节省约20万元的成本开支,为粤西地区乃至广西、海南等地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青岛首个“科研院所+基地”模式实验室在胶南建成
    近日,青岛市第一个“科研院所+基地”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在大场镇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实验室由青岛市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建立,以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0多家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为平台,主要开展海水工厂化养殖新品种的开发和选育,并借助实验室的远程诊断系统提供养殖病害诊治服务。它的建成实现了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双赢。   黄海研究所每年派20名工作人员过来工作,能够提高水产养殖企业的养殖技术,保证产量和质量,提高企业效益。与黄海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第一给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提高了技术层次 第二以新品种的开发在我们企业形成了产业转化,也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利润,以条石鲷为例,今年常温育苗达到50万尾,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近百万。   对于科研院所来说,申报国家课题争取资金支持之前,也需要企业支持,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好的便利。
  • 圣泉建成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
    5月7日,山东圣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又成为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圣泉集团公司检测中心继成为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之后,近日又获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这表明山东圣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国家实验室认可的相关要求,获得了参与国际间实验室双边或多边合作的通行证,检测中心出具的酚醛树脂系列产品的检验报告,可在欧美及亚太地区37个经济体52个国家得到承认。通过实验室国家认证认可,对其社会认知度和信任度,并最终达到法律、政府和市场的共同认可,促进与国内外实验室的交流,实现检验数据双边和多边互认具有重大积极的意义 并将有利于促进酚醛树脂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合作进程,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开辟出一条大幅挺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据中国酚醛树脂网专家介绍,圣泉化工公司作为世界前列、中国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基地,积极引领酚醛树脂行业不断创新,不断强化实验室管理、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酚醛树脂检测中心。此次通过实验室国家认证认可,为该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标志着检测中心实验室管理及检测能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 国内首家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2019年建成
    p   2年后,广东将建成国内首家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15日下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广东省科技厅举行了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出席签约仪式。 /p p   会上,双方签署了《关于共建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决定采取厅局合作、多方共建的方式,汇聚多方之力,在广东科学中心创建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 /p p   广东省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将以科学理念规划建设,内容涵盖古今中外食品药品科学知识,以食品药品科普为主题,将安全体验、知识传播、思维启迪、趣味游览等融为一体,以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和文字图片、实物模型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人类、人类健康与食品药品的关系,展示食品药品作为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产品的源起和发展历史,展示和体验食品药品研发制造的科技含量和科学成果,展示食品药品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p p   该馆将建于广东科学中心主楼三楼C馆,面积约3500平方米,拟于2019年建成开馆。 /p p & nbsp /p
  • UL建成欧洲最大光伏测试认证实验室
    美国UL公司日前宣布,已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附近建成欧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测试认证实验室。这座太阳能光伏卓越技术中心的落成,将进一步增强UL在提升太阳能技术和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领域的全球实力,是UL持续拓展其在光伏测试领域全球布局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根据英国BBC市场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全球吉瓦(GW)级太阳能光伏的安装能力在2001年至2008年间增长了超过10倍,同时,到2012年光伏相关技术的销售额预计将高达323亿美元。随着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UL注意到欧洲和亚洲这些主要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持续拓展其在这些区域的服务能力。继2009年在我国苏州建成了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实验室后,UL又将这一领导地位延续到了欧洲地区。现在,UL的全球布局包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中国苏州和德国法兰克福的三大太阳能光伏卓越技术中心,并且UL正积极筹建其在日本和印度的实验室。   目前,UL是获认可的能够同时依据UL1703和IEC/EN61730标准提供测试认证服务的机构,同时也是CB体系下唯一一家具备核发和认可双重资格的认证机构,可颁发IECEE CB证书。最近,UL位于苏州的光伏实验室还正式被IECEE认可获得了CBTL资质,正在和国内众多的光伏制造商开展广泛的合作,整个实验室已经达到了满负荷运行。无论是中小型还是大型制造商,都能够通过UL的本地化服务测试光伏技术和产品,高效地将产品送往全球市场。为了适应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UL还在积极筹备进一步扩大苏州实验室现有的测试能力。   据了解,这座位于德国的先进实验室占地面积达2100平方米,拥有22个世界级的测试箱,其中包括有14个环境测试箱等一系列尖端的测试设备。
  • 一汽-大众建成国际最尖端车辆安全中心
    中新网5月22日电 此次建成的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准的测试设备,是中国在大众康采恩框架标准下建立的第一个车辆安全中心,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车辆安全中心。   车辆安全中心的落成,再一次充分诠释了一汽-大众致力于成为“中国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的目标。   经过21年的沉淀与发展,一汽-大众已具备车身自主开发的综合能力,2015年一汽-大众将全面具备整车开发的实力。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航者,一汽-大众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追求科技进步,技术领先,不断强化体系能力建设,实现着由做大向做强的转变。   随着体系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汽-大众作为中国最优秀汽车合资企业的综合实力再次凸显。5月21日,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在长春正式落成,再一次充分诠释了一汽-大众致力于成为“中国高品质汽车”的代名词的目标。   作为国际最尖端、设备最先进的车辆安全中心,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的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受到了中德双方股东、行业媒体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落成仪式当天,中国一汽、大众汽车(中国)和一汽-大众相关领导以及多家行业与地方媒体莅临了仪式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   全面增强综合实力 树立行业核心竞争优势   在落成仪式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秦焕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近年来一汽-大众立足于持续升级体系能力,已经跨上年产销100万辆的台阶,正在向年产销165万辆的目标迈进。系统、完整、高效的车辆安全中心的落成,不仅能够尽快提高一汽-大众的综合研发、试验、验证能力,同时也为保持和提升一汽-大众在汽车试验验证领域的优势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是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合作的又一新成果。   大众汽车(中国)副总裁凯泽博士(Dr. Kaiser)也在讲话中表示,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的正式建成,不仅是中德双方精诚合作下的又一丰硕成果,对于加强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落成的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总投资达到了1.2亿元人民币,使用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试验面积达到了4500平方米,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精准的测试设备。车辆安全中心共为两层,一层为整车区及主要零部件试验区域。包括正面、侧面和尾部碰撞、行人保护试验、整车和滑车碰撞试验等功能区。二层为准备区及安全气囊试验区,可做气囊点爆试验、试验准备等工作。   车辆安全中心采用国际领先的设备,整车碰撞试验的牵引设备应用目前最先进的轨道技术和牵引控制技术 使用高清相机记录碰撞过程,通过万兆光纤网络连接相机并采取集中同步方式进行控制 灯光设备可以实现全自由度全方位高精度的调整,每个调整位置具有记忆功能并且能够自动进行调整。试验用假人技术全部采用目前最先进的In-Dummy技术,车身上使用的传感器全部实现数字化。高端设备的使用,有效提升试验能力,大幅提高试验效率,减少试验测量的错误。一汽-大众车辆安全中心的投入使用,可以按照中国法规,欧洲法规和美国法规及NCAP完成所有整车被动安全试验。这不仅有效提升了一汽-大众在乘用车领域的开发能力,更进一步增强了一汽-大众的研发实力,为企业2015年实现整车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践行研发规划战略 实现做大做强转变   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汽-大众的研发体系能力一直在稳步提升。在过去6年中,一汽-大众用于研发领域的投资累计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随着预批量中心、虚拟造型中心以及此次落成的车辆安全中心的相继投入使用,一汽-大众的研发规划战略正在一步步地付诸实现。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安铁成表示:“一汽-大众始终致力于向用户提供品质卓越、安全可靠的产品。卓越的产品品质,是一汽-大众赢得用户信任,赢得领先优势的重要基础。车辆安全中心的落成标志着一汽-大众在质量保证、产品认证、试验检测、技术开发等领域已经跨上了更高的台阶,一汽-大众的综合竞争力再次得到有力提升。”   据了解,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实现了产品国产化和引进产品的修饰、局部开发和优化的第一阶段目标以及外观、外饰的改型的第二阶段目标,第三阶段目标――车身自主研发也将于2012年内实现。预计在2015年,一汽-大众将实现整车开发的技术研发终极目标。正如总经理安铁成所说:“届时,一汽-大众的体系能力不仅体现在产销能力和渠道建设方面,更包括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努力培育出的强大研发能力,企业也将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内最成熟的高品质乘用车生产基地之一,一汽-大众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追求科技进步,技术领先,不断强化体系能力建设,实现着由做大向做强的转变。2011年,一汽-大众提前一年实现了百万辆的目标,迈上了百万辆的台阶。在实现“百万量级”的同时,一汽-大众也不断开拓创新,精心布局,在自主创新和研发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从新宝来的诞生,到全新迈腾、全新速腾以及全新奥迪A6L的面世,一汽-大众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
  • 中国建成首个P4实验室
    1月3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即武汉P4实验室)在湖北武汉市竣工。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建国65年来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为我国公共卫生科技支撑体系再添重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出席竣工仪式并致辞。   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武汉P4实验室是中科院&ldquo 率先行动&rdquo 计划的重要措施。他希望,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及相关全体科研人员能够牢记&ldquo 三个面向&rdquo 和&ldquo 四个率先&rdquo 的历史使命,始终以传染病防控与生物防范的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不断产出更多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 始终努力将国家战略需求与湖北省地方科技服务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始终坚持出成果和培养人才并重,会聚和培养一支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科研、生物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维护人员队伍 始终坚持走改革创新发展之路,把P4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上一流的大科学科研中心。   据悉,2003年SARS暴发后,我国战略性地将P4实验室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在引进法国里昂P4实验室技术和装备基础上,历经十余年时间建成该实验室。该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中法双方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中国建设单位完成了实验室的建设和主要设施设备的安装。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武汉P4实验室主任袁志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实验室建成后,将开展新发传染性疾病防控和生物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形成我国新生和烈性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分离鉴定、感染模型建立、疫苗研制、生物防范以及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等研究的生物安全平台,成为新发传染病疾病的研究和开发中心、烈性病毒的生物资源中心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传染性疾病参考实验室。   P4实验室是专用于烈性传染病研究与利用的大型装置,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主持竣工仪式,法国政府与议会关系事务国务秘书让-马力· 勒甘,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 梅里埃等中法嘉宾出席会议。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2-02 第1版 要闻)
  • 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在胶南建成
    近日,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在胶南市建成并投入使用。实验室由位于胶南大场镇的青岛市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建成,主要以该市大场镇渔业园区的40多家海水工厂化养殖企业为平台,开展海水工厂化养殖新品种的开发和选育,并借助实验室的远程诊断系统提供养殖病害远程诊断防治服务。黄海水产研究所每年将派出20名以上的科研人员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的建成,对于提升园区及周边渔业企业养殖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有重要意义。据悉,该实验室是青岛市第一个以企业为平台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实验室。
  • 重庆建成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近日,依托重庆理工大学建设的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在两年建设期间,以彭东林教授领头的研究团队围绕时栅传感理论及技术、时栅衍生技术、先进测控技术及装备等方向开展研究,实现了时栅传感理论与技术从原创学术思路到产品化,再到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已在国内形成重要影响。寄生式时栅、纳米时栅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发明专利14件,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该实验室与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开展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研制的高精度时栅位移传感器系列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已批量用于齿轮测量中心、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
  •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建成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是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于200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成为我国第十个大型仪器设备中心。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利用从荷兰高压工程公司(HVEE)引进的三百万伏特的串列加速器质谱仪(3MV AMS)及自行设计建立的样品制备系统,在国家大型条件平台工作的共享运行机制下,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主,兼顾发展考古年代学,生物医药科学等,多学科共享,形成学科交叉点,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并为我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如水利、国土资源、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和环保等等)的科技人员的相关研究提供公益技术支撑。   近日,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挖掘仪器设备使用潜力,扩大共享范围,在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部署课题资助下,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合作,建成了基于协同工作环境的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包括中心网站、数据管理平台和文档协同管理等三部分。中心网站部分为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的对外宣传门户,主要作用是对外信息发布,中心形象建设等 数据管理平台围绕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3.0MV加速器质谱仪工作流程,包括样品测试数据管理、日常管理、统计报表等模块。文档协同管理部分实现了易于管理的内容发布和便捷高效的文档共享功能。
  • 大连大特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厂建成投产
    日前,投资1.5亿元的大连大特气体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厂在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建成投产,采用行业领先的制备工艺和生产装备,重点生产标准气和电子混合气。其中,多种高品质电子混合气填补国内空白,受到市场欢迎。大连大特气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福芬介绍说:“国内比较急需的电子混合气的研发方面,现在成功研制出了十几种,比如说氢磷烷、氩磷烷混合气体、硅磷烷混合气体,都是现在比较急缺的。”大连大特气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台锡东表示:“生产订单处于饱和状态,一天生产订单项数能达到250项左右,我们必须以加班的形式来完成生产任务。”目前,电子特气有上百种,几乎渗透到集成电路生产每个环节,是硅片之后的第二大耗材,也是国家重点攻关的“卡脖子”新材料项目。近年来,大连市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相继突破多个工艺瓶颈和技术难题,推出应用于更加高端新型的电子特气品种,为半导体关键材料国产化注入大连力量。电子特气纯度越高,刻画的纳米级集成电路质量越好。立足产业链和工业链协同发展,大连市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瞄准关键设备国产化,加大高纯气体制备设备研制并取得突破。目前,大连市电子特气产业上下游重点企业纷纷启动新产品研发和扩产计划,预计两年内产能将实现倍增。
  • 新的靶向序列捕获生产线建成 安捷伦再发力
    2021年8月4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公司已在位于浙江杭州的安捷伦生物建成了新一条 SureSelect 产品组合生产线。 作为二代测序(NGS)检测产品的行业领导者,安捷伦为客户的常规应用开发定制基因组合。交付周期是安捷伦极为看重的因素,其影响着公司为客户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更短的交付周期可以让客户更加快速有效地验证和实施检测。  安捷伦采用与美国生产基地相同的高质量标准(ISO 13485:2016)扩大在中国的 SureSelect 产品生产能力,希望以此显著缩短从订单到产品交付的时间,从而加快定制基因组合的开发和迭代速度,并能更快地为常规测序应用提供其所需的产品。  安捷伦副总裁兼基因组学事业部总经理Kevin Meldrum表示:“安捷伦在开发和扩大 SureSelect 产品生产能力方面的投资,践行了我们对持续改进以及预见中国市场发展机遇的承诺。这项在中国的投资将确保我们的客户能通过本地合作伙伴随时使用到安捷伦的检测技术,从而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一直以来,安捷伦科技对中国市场保持投入。今天宣布建成的生产线是公司在现有生产基地扩展的二代测序探针生产线,借其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该条生产线的建成进一步证明安捷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并有助于公司巩固在基因组学以及 NGS 产品组合的技术领导力。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提供敏锐洞察与创新,帮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 2020 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 53.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 16400 人。
  • “世界最深实验室”暗物质探测装置下半年建成运行
    中新社上海2月16日电 上海交大和二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16日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致力于探测暗物质研究。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透露,在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液氙暗物质探测装置将很快开始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建成并投入运行。   在宇宙学中,所谓“暗物质”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不发射任何光及电磁辐射的物质。地球引力效应显示宇宙中应有大量暗物质存在,探测暗物质是当今物理学界的世界性前沿问题。   据介绍,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深达2400米,是目前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地下实验室,由清华大学与二滩公司合建,主要用于探测研究暗物质。由上海交大牵头组织、中美6家研究机构参与的大型暗物质研究项目PandaX将在该实验室展开,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吨量级液氙暗物质探测装置,对暗物质进行最灵敏的探测和对其本质进行研究。首期25公斤级实验今年下半年开始运行,二期200公斤级实验预计明年开始运行。   根据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和二滩公司将发挥二滩水电的产业、环境、资金优势和上海交大人才、科研和多学科交叉优势,共同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南京建成
    [提要] 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今天正式竣工,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了竣工典礼,称这是江苏首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经过三年建设,投资2亿元,形成了完善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综合技术平台。   中新网南京1月8日电(记者陈光明)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今天正式竣工,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出席了竣工典礼,称这是江苏首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何权说,江苏是医药大省,也是医药强省。加大科研投入,将使民族医药的自主创新成为可能。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08年10月获江苏省科技厅批准,经过三年建设,投资2亿元,形成了完善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综合技术平台。   就在一个月前,先声药业宣布与著名国际生物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达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将携手研发抗肿瘤药物bms-817378。据了解,该化合物为小分子met/vegfr-2 抑制剂,目前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合作旨在加快临床概念验证实验的步伐。根据协议,先声药业获得在中国研发和将bms-817378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先声药业首席科学官王鹏博士说,“这是一次具有突破意义的合作,它证明了中国领先的医药研发企业可以与国际性大公司合作,加速产品研发进度,并推动中国国内临床试验的开展。”   先声药业集团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近三年来,先声药业研发累计投入5.1亿元,超过5200万美元。在国内的医药企业中,在研发方面投入方面先声药业显得先声夺人。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建成,将加快中国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的步伐。
  • 恒顺建成江苏首个出口工业食品类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检地联手共推镇江香醋出口 ——恒顺建成江苏首个出口工业食品类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记者从镇江检验检疫局得知,江苏恒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出口食醋加工质量安全示范基地”被江苏农业委员会和江苏检验检疫局列为江苏第一批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   为推动镇江食醋产业的发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强镇江食醋出口影响力,镇江检验检疫局和镇江市农林局共同联手建设示范基地,双方签定《携手合作,健全体系,共同促进镇江市农产品、食品扩大出口合作备忘录》筹划建设“出口食醋加工质量安全示范基地”,指导恒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出口食醋专用粮种植基地,获得GAP认证和检验检疫备案,指导恒顺米业疏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范原料稻谷的采收、储存、加工、运输、交付等环节,指导江苏恒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优化厂区布局、车间布局、车间卫生设施配置等,协助该公司引入ISO9001、ISO22000等国际标准并获得认证和出口食品备案。2009年11月该公司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验收考核组的现场考核验收,获得全省首个出口工业食品类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 南沙大气环境监测站建成
    p & nbsp & nbsp 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日前已全面建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郑皓皓研究员就综合监测站建设目的、主要功能、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p p   问:为什么要建设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 nbsp /p p   答: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目标明确、功能齐全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主要包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大气环境背景监测网、沙尘天气监测网、酸雨监测网络以及其他专项监测网等。 /p p   根据我国大气环流特点,综合考虑空间分布、地域特征和生态功能等因素,生态环境部先后投资建设16个大气环境(背景)综合监测站,分别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吉林长白山、福建武夷山、山东长岛、山西庞泉沟、湖北神农架、湖南衡山、广东南岭、海南五指山、四川海螺沟、云南丽江、西藏纳木措、青海门源、新疆喀纳斯、西沙、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其中,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是我国大气环境背景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p p   在南沙建设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既能及时掌握南海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又能为南海地区国家与民众提供可靠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同时,也是研究区域大气传输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站点。 /p p   问:目前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配备了哪些监测仪器设备? /p p   答: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配置了PM2.5、PM10、SO2、NO2、CO和O3等6项常规指标,CO2和CH4等2项温室气体指标,以及黑炭、气象五参数和能见度等7项指标的监测仪器和质控设备,同时,还预留有酸雨、挥发性有机物、太阳紫外辐射等指标的监测场地,初步形成了南海地区空气质量监测与气候变化观测相结合的综合监测能力。 /p p   问: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nbsp /p p   答: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将服务于南海地区国家和民众,为其提供及时、可靠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它的建成填补了南海地区大气环境监测的空白, 标志着南海地区大气环境综合监测迈出坚实的一步。 /p p   同时,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位于西太平洋-东南亚大气传输和大气环流的重要通道,是研究西太平洋-东南亚大气传输过程的重要支点。通过长期的实地观测,为研究南海地区大气背景、温室气体、颗粒物组分和污染传输提供第一手的监测数据,从而提升区域大气传输、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研究的精度和水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南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重要支撑。 /p p   问:南沙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nbsp /p p   答:在现有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气综合监测能力,不断拓展监测领域,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逐步开展气溶胶光学特性、臭氧前驱体、气溶胶组分、气溶胶粒径分布、垂直探测等科学研究。二是逐步拓展海洋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监测,为南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支撑。三是逐步开展南海地区海洋垃圾、微塑料分布等生态环境状况研究,评估对南海地区生态系统影响,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p p br/ /p
  • 福建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建成
    近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召开由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承担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福建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建设》研究课题验收会,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该课题是福建省科技厅为提高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减少重复购置,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而安排的专项课题。专家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审核资料、比对合同、现场测验后,高度评价课题组的工作。自平台建设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在福建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领导小组支持帮助下,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根据平台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按计划逐步建立了科学的协作共用运行管理和考核机制,完成了大型仪器资源数据库和门户网站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省内部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了省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工作,并实现了本省与泛珠三角以及全国大型仪器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平台运行后,已收录福建省470余台大型仪器信息,35家单位入网,网站累计点击超过50万次,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超额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   根据省科技厅领导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服务于社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将在已建成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分析测试专家库,实现高水平分析测试人员以及应用专家等人才共享,逐步建立利用入网大型仪器开展测试、研发的机制,引导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利用平台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 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2020年建成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3be72770-76a8-433f-afe2-6fa49478b285.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66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6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 /strong /span br/ /p p   2018年2月12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和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等出席揭牌仪式并座谈交流。 /p p   早在2004年,中科院就与宁波携手,共同建设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这也是中科院在浙江的第一个直属研究机构。2009年,双方再度合作,共建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722fc397-e5f8-4562-9a1d-c87ee1ec0861.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 /strong /span /p p   此次揭牌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北京以外的首个科教融合学院,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承办,计划今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2021年启用。 /p p   郑栅洁对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表示祝贺,对中科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期以来对宁波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市校合作共建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是一个对双方长期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好事。宁波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希望中科院与宁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帮助宁波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5ea1f10a-0f8d-4589-8766-7bf3d80c65ba.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郑栅洁、裘东耀、张杰、施惠芳、许亚南及张良才参加座谈 /strong /span /p p   张杰表示,中科院与宁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中科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将以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为地方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建设培养一流新材料创新创业人才的示范基地。 /p p   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UCAS),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国科大从2014年起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p p   国科大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此外,国科大还拥有10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2个。另外,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还拥有178个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6年,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139684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授予博士学位67544名,91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 /p p   国科大为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教育为经济服务,于2013年底作出在有条件的研究所设立特色专业学院的决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宁波材料所自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提出建设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申请,并得到宁波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p p   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选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对面,将与材料所、新材料所初创园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格局。建成后,培养规模将达2000名研究生。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