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行政处罚

仪器信息网行政处罚专题为您整合行政处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行政处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行政处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行政处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行政处罚话题讨论。

行政处罚相关的论坛

  • 【资料】《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已由环境保护部2009年第三次部务会议于2009年12月30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1999年8月6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二○一○年一月十九日  主题词:环保 法规 行政处罚 令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实施主体与管辖  第三章 一般程序  第一节 立案  第二节 调查取证  第三节 案件审查  第四节 告知和听证  第五节 处理决定  第四章 简易程序  第五章 执行  第六章 结案和归档  第七章 监督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监督和保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应当给予环境行政处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第三条【罚教结合】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引导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四条【维护合法权益】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应当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守相对人的有关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五条【查处分离】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分离的规定。  第六条【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立法目的,并综合考虑以下情节:  (一)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及社会影响;  (二)当事人的过错程度;  (三)违法行为的具体方式或者手段;  (四)违法行为危害的具体对象;  (五)当事人是初犯还是再犯;  (六)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  同类违法行为的情节相同或者相似、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相当。  第七条【不予处罚情形】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八条【回避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回避情形。  符合回避条件的,案件承办人员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第九条【法条适用规则】当事人的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环境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条款,应当适用效力等级较高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效力等级相同的,可以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  第十条【处罚种类】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责令停产整顿;  (四)责令停产、停业、关闭;  (五)暂扣、吊销许可证或者其他具有许可性质的证件;  (六)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七)行政拘留;  (八)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种类。  第十一条【责令改正与连续违法认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及时作出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  责令改正期限届满,当事人未按要求改正,违法行为仍处于继续或者连续状态的,可以认定为新的环境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责令改正形式】根据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具体形式有:  (一)责令停止建设;  (二)责令停止试生产;  (三)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四)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  (五)责令重新安装使用;  (六)责令限期拆除;  (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八)责令限期治理;  (九)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设定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的行政命令的其他具体形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行为种类和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规定,行政命令不属行政处罚。行政命令不适用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  第十三条【处罚不免除缴纳排污费义务】实施环境行政处罚,不免除当事人依法缴纳排污费的义务。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 解读④ | 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 助力基层执法效能再提升

    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处罚办法》)于2023年7月1日实施,与已实施13年的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相比,《处罚办法》紧跟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执法实际,平衡法律理论与实践需求,进一步为基层执法人员加强和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一是更好适应新形势。《处罚办法》的修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生态环境系统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的精神,严格遵循行政处罚法修订内容的要求,紧密结合各地改革工作的实际,修改完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实施主体与委托处罚的有关表述,为各地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等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提供依据。  二是更多关注新变化。《处罚办法》的修订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的重要举措。《处罚办法》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处罚工作的基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裁量等具体内容系统完整地规定在一部部门规章中,有利于基层执法人员学习使用。如单独增加“信息公开”和“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两节内容,明确生态环境执法现场检查应记录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了生态环境执法处罚过程中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的要求。  三是更优解决新需求。《处罚办法》的修订充分考虑地方执法实际,对长期以来基层执法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如按照生态环境方面法律法规内容,补充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明确“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行政许可”“责令停产整治”“责令限期拆除”“禁止从业”等属于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解答了基层执法人员的困惑;规定立案审查期限、决定下达期限等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形,解决了基层执法机构办理复杂案件时办案时限紧张的难题;统一法制审核、重大执法决定集体讨论的适用范围,并提高较大数额罚款的金额,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组织听证、法制审核以及集体讨论等程序的工作压力,提高了行政处罚效能。  四是更实贯彻新理念。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优化执法方式、转变执法理念、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又一新要求。《处罚办法》不仅严格约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行为,也注重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其中,根据“回避”对象的不同,对执法“回避”审批进行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新增了执法人员对监测(检测)结果的告知义务,有利于增强当事人对重要生态环境执法证据运用的认同感,减少对该类证据的争议,进而减少复议、诉讼。另外,《处罚办法》中对“轻微不罚”“首违不罚”“无主观过错不罚”“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也为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过罚相当原则、探索审慎包容监管机制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来宾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关于行政执法和处罚工作的各项规定,努力克服管理事项庞杂而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困难,有效整合执法资源,在提升案件查办效能、强化部门联动、落实执法普法制度以及帮扶指导企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来宾市将认真组织学习《处罚办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学习培训,在“懂”字上下功夫。丰富学习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已在《处罚办法》实施前依托执法业务培训班完成全员培训,确保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均能基本掌握《处罚办法》的修订内容;后续将针对行政处罚各个环节、《处罚办法》各个章节以及修改较多、较为重要的内容,不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促进执法人员深入理解修订内涵;在《处罚办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分析、收集基层执法人员实践运用问题,邀请律师、专家进行实地帮扶指导,力争培养一批法制审核和案件审查“领头羊”。  二是抓实干实用,在“用”字上下功夫。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建立的移动执法系统和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系统,针对《处罚办法》中现场调查取证、陈述申辩时限、听证范围等新要求新规定,及时调整、修改部分文书模板,为基层执法人员提供指引。对部分《处罚办法》未明确规定、需要结合地方实际综合考虑的问题,如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时限、下达不予处罚决定相关程序规定等,将及时与司法部门沟通联系,力求达成统一的理解与认识,确保尽职履责的同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抓制度保障,在“通”字上下功夫。全面梳理全市现行的生态环境处罚相关程序规定,根据《处罚办法》修订内容,制定出台与地方实际工作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内部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同步更新现场检查要求、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集体讨论以及组织听证相关规定,既要保证行政处罚案件内部办理时效,又要保障案件办理质量。  四是抓宣传引导,在“活”字上下功夫。扎实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党员服务普法”“日常监管普法”“重点行业专项普法”“送法入企”等常态化普法形式以及其他各类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处罚办法》修订情况,营造良好普法宣传氛围,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促进市县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自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将《处罚办法》各项规定落实到位。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七章 监 督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处罚备案制度。[/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督办的处罚案件,应当在结案后二十日内向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四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有权申诉或者检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审查,发现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现行政处罚决定有文字表述错误、笔误或者计算错误,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部分内容缺失等情形,但未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更正。[/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补正或者更正应当以书面决定的方式及时作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通过接受申诉和检举,或者通过备案审查等途径,发现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违法或者显失公正的,应当督促其纠正。[/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有处罚权的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案件评查或者其他方式评议、考核行政处罚工作,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规范和保障行政处罚的实施。对在行政处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size][/font]

  • 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为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保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日前,生态环境部印发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以下简称《处罚办法》)。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行政的新部署新要求,严格遵循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生态环境部对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进行修订,为进一步落实好生态环境基本制度、执行好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提供了基础保障。  修订后的《处罚办法》共八章92条,包括总则、实施主体与管辖、普通程序、简易程序、执行、结案和归档、监督、附则等内容。其中第三章“普通程序”又依据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按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查、告知和听证、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决定、信息公开的顺序进行分节规定。  《处罚办法》修订以新行政处罚法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为基础,严格遵守行政处罚领域的通用规范;同时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执法实际,突出生态环境领域执法特点,增强生态环境执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全面推动《处罚办法》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提升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能力,提高规范化执法水平。同时,强化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引导并重,营造推动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 解读② | 立足新阶段落实新要求 规范高效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是生态环境保护中重要的保障性工作,是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监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落实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处罚办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处罚办法》严格遵守行政处罚领域通用规范,同时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执法实际,突出生态环境执法特点,聚焦规范公正执法办案全过程,进一步体现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公平正义的法治思维。上海市将严格依照《处罚办法》,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规范高效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权益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一、纲举目张,注重制度引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处罚办法》的修订发布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制度为纲,纲举目张。上海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处罚规范化建设,遵循《处罚办法》基本规定,结合上海实际制定《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工作规范(试行)》,明确行政执法办案各环节工作时限、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范围,保障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时效性和规范性。为落实相关制度要求,提高行政处罚质量,上海市将行政执法办案纳入履职评估体系,从工作制度、能力建设、查处力度、办案质量等方面对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每月抽查半数以上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打分和讲评,扎实推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责任落实,能力提升。[/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二、业广惟勤,强化队伍建设[/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扎实做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上海市始终把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和能力水平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结合《处罚办法》出台实施,近期着力抓好宣贯解读,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重点发挥头雁作用,全面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上海市高度重视法制员队伍建设,鼓励执法人员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确保每区执法机构至少一名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审查案件。定期组织法制岗位专项培训,促进各区交流办案经验,互学互鉴,推动情节相同或者相似、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同类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和幅度相当。面向全体执法人员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执法办案讲评学、法制讲堂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把理论知识与执法办案实践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水平。[/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三、融会贯通,完善信息化平台[/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处罚办法》着重突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规范性,将法定程序性要求作为核心要素贯穿行政处罚全过程。上海市严格落实规章规定,以建立全流程行政执法办案信息化系统为抓手,按照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将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查、告知和听证、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处罚决定、信息公开各环节工作要求和办理时限纳入办案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基础上,梳理违法行为案由、法律义务条款和责任条款并与裁量基准逐一匹配后在办案系统中固定。目前已实现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数据与上海市司法局搭建的全市统一综合行政执法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同时借助污染源综合管理业务平台,将排污许可、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监管数据库与生态环境执法、行政处罚数据库相连通,有效促进行政处罚科学性、合理性。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更为便捷、实用、高效的管理工具,促进行政处罚工作提质增效。[/size][/font][font=黑体][size=21px]四、宽严相济,处罚兼具力度温度[/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处罚办法》增加了首次违法、无主观过错违法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要求“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体现出“宽严相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近年来,上海市持续挖掘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大数据中的丰富信息,探索违法行为所发生行业、区域、时间中蕴含的联系和规律,在特定时间节点、面向特殊对象,开展以案释法培训、发放典型案例手册,借助漫画、视频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有的放矢开展执法普法活动,从源头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绿色发展。结合《处罚办法》实施,将进一步强化执法普法,细化首次违法认定,用足用好无主观过错违法不予处罚,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生产经营环境,以高水平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下一步,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处罚办法》的贯彻落实为重要契机和有效抓手,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全面约束执法行为,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引导并重,强化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依法实施轻微免罚,强化说理式执法,营造推动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size][/font]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为了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监督和保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实施。[/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引导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应当依法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原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其他回避情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回避申请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其他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决定;其他执法人员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经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警告、通报批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行政许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整治、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禁止从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责令限期拆除;[/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行政拘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种类。[/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可以单独下达,也可以与行政处罚决定一并下达。[/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不适用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size][/font]

  • 《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办法》政策解读

    为推进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开工作,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服务社会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印发了《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一、公开主体[/font]我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开实行“谁处罚、谁公开”的原则,由作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部门在本部门门户网站或本级政府规定的网站上进行公开。[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二、公开内容[/font]《办法》列举了以下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一)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二)被处罚的公民姓名,被处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三)主要违法事实;(四)行政处罚结果和依据;(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六)公开截止日期;(七)其他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公开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公开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三、不予公开[/font]涉及国家秘密或者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公开的信息,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不予公开。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不得公开。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公开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隐去以下信息:(一)公民的肖像、居民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通信方式、出生日期、银行账号、健康状况、财产状况、车牌号码、动产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编号等个人隐私信息;(二)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公民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车牌号码、动产或者不动产权属证书编号、财产状况等信息;(四)未成年人的姓名及其他可能识别出其身份的信息;(五)当事人的生产配方、工艺流程、购销价格及客户名称等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六)其他依法应当隐去的信息。[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四、公开期限[/font]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开期限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区分:(一)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金额不足十万元的,公开期限三个月;(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金额在十万元以上,不足五十万元的,公开期限六个月;(三)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公开期限一年;(四)行政处罚同时被实施查封扣押,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限制从业的,公开期限一年六个月;(五)按日连续处罚的,公开期限两年;(六)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行政许可、责令停产整治、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禁止从业、责令限期拆除的,公开期限三年;(七)行政处罚同时被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或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的,公开期限三年。同时符合前款多项情形的,以公开期限最长的为准。[font=???’??a€???a€????¥???’?¢a??????a€????????’???¢???¢?¢a??????????a€????1???’??a€???a€????¤???’?¢a??????a€????????’???¢???¢?¢a??????????a€|?¢a???“ !important]五、终止公开[/font]对《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至第七项规定的情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开期限届满最短公示期三个月后,可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提前终止公开。申请提前终止公开应提交已纠正违法行为、完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规定义务的书面证明材料。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提前终止公开。对可以提前终止的,及时撤下相关信息;对不予提前终止的,及时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 关于《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说明

    2014年06月18日 发布   为适应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组织起草了《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一、起草过程  起草工作从2013年7月开始。在充分调研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局借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相关规章,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为蓝本,起草了《规定》初稿。经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形成本《规定》,并于2014年3月14日经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基本框架  本《规定》共八章六十一条,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章“总则”(共5条),包括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处罚原则、公民权利、处罚监督制度等。  第二章“管辖”(共11条),包括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管辖权争议、指定管辖、移送管辖、移送司法、委托执法、协查义务、撤销许可证照的事权划分及程序等。  第三章“立案”(共3条),包括案件受理、立案条件、回避原则等。  第四章“调查取证”(共15条),包括调查取证的一般要求、笔录制作要求、证据的范围和要求、境外证据、证据保全、查封扣押、当事人不配合的处理、样品抽验、调查终结以及责令改正等。  第五章“处罚决定”(共10条),包括案件合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听证程序、行政处罚的审批、重大、复杂案件集体讨论、行政处罚的作出、没收的程序等一般程序以及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程序实施、案件备案等。  第六章“送达”(共4条),包括送达的一般要求、留置送达、代为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  第七章“执行与结案”(共8条),包括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的停止执行、罚款收缴要求、当场收缴罚款的一般原则及其例外、罚款的缴付、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结案报告等。  第八章“附则”(共5条),包括名词解释、执法文书的印制、施行日期等。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五章 执 行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出罚款的数额。[/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作出加处罚款的强制执行决定前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受到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等处罚后,发生企业分立、合并或者其他资产重组等情形,由承受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人、其他组织作为被执行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四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缴纳期限届满前,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批准当事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应当制作同意延期(分期)缴纳罚款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和收缴罚款的机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自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期限结束之日起计算。[/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处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销毁物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没有规定的,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监督销毁,并制作销毁记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处理物品应当制作清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应当全部上缴国库,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不得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评直接或者变相挂钩。[/size][/font]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四章 简易程序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遵守下列简易程序:[/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有效执法证件;[/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现场查清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并依法取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向当事人说明违法的事实、拟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告知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盖有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印章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告知当事人如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并告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以上过程应当制作笔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决定之日起三日内报所属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size][/font]

  • 关于公开征求《河南省生态环境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征求意见稿)》 《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进行了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登录我厅网站(https://sthjt.henan.gov.cn)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于2022年9月11日前书面反馈至我厅。  意见征求时限:2022年9月5日至2022年9月11日  电子版发送至邮箱:zfjgy1@163.com  联系人:印书敏  电 话:(0371)66309208  [url=https://oss.henan.gov.cn/typtfile/20220906/749eca07aaa2467f9441a6ecec936502.pdf]附件1: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则(修订)+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征求意见稿).pdf[/url]   [url=https://oss.henan.gov.cn/typtfile/20220906/f3cfa1043cec48bf83783ce5a01267f5.pdf]2:河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征求意见稿).pdf[/url][align=right]  2022年9月2日 [/align]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二章 实施主体与管辖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法律、法规授权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等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二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受委托组织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四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两个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管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也可以直接由共同的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定管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其管辖的案件重大、疑难或者实施处罚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定管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确有必要的,经通知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当事人,可以对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管辖的案件直接管辖,或者指定其他有管辖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管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将其管辖的案件交由有管辖权的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案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受移送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现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案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和时限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对涉嫌违法依法应当实施行政拘留的案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移送公安机关或者海警机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对涉嫌违法依法应当由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的案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size][/font]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以下简称《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有关负责人就《处罚办法》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问《处罚办法》修订的主要背景是什么?答: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处罚办法》修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二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url=http://law.foodmate.net/show-206598.html]行政处罚法[/url]》的具体举措。《处罚办法》作为行政处罚法的下位法,需要准确把握其基本精神和核心内容,严格遵循行政处罚法的修订情况,在处罚种类、时限、权限、程序、执法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避免法律适用的矛盾和冲突,确保依法行使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三是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生态环境系统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等取得显着进展。《处罚办法》修订对于改革进程中发生的新变化、地方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做出回应,确保新形势下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严格规范依法开展执法活动。四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正文明执法的有力保障。《处罚办法》修订严格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法行政的新要求,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执法实际,完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程序、规范行政裁量权、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增强生态环境执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问:请问《处罚办法》修订中有哪些考虑?答:《处罚办法》修订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妥善处理《处罚办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作为行政处罚法的下位法,《处罚办法》原则上对行政处罚法已明确的事项不作重复规定。但考虑到《处罚办法》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便利基层执法人员学习使用,日常执法中实现“一本在手、应有尽有”,《处罚办法》修订中适当引用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执法常用事项作出细致全面的规定。如处罚工作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案件管辖、调查取证、听证、法制审核等程序规定、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等行政裁量权等规定。对执法中较少涉及的事项,则仅作简要引述,不展开规定。二是妥善处理《处罚办法》与执法实践需求的关系。作为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的专门规章,《处罚办法》紧密联系生态环境执法实际,尽可能作出细化明确的规定,呼应基层执法实践中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执法处罚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根据各地执法实践情况,科学细化关于立案时限和条件、现场检查(勘察)笔录、自动监测数据应用、信息公开等规定。问:请问《处罚办法》的主要修订内容有哪些?答:《处罚办法》在文件名称、适用范围、框架结构、具体内容上都进行了修改。在文件名称上,由《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改为《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在适用范围上,新增了核与辐射领域。《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核安全监督管理的行政处罚,按照国家有关核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执行。”此次修订删除了该条,《处罚办法》生效后,适用范围也包含核与辐射领域的行政处罚。在框架结构上,修订后《处罚办法》条款数目由原来的82条增加至92条,整体框架不变,仍为八个章节。其中遵照行政处罚法的修改将第三章“一般程序”改为“普通程序”,同时依据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按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查、告知和听证、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决定、信息公开的顺序进行分节规定。在具体内容上,一是修改完善处罚种类。依据行政处罚法对于行政处罚定义和种类的规定,同时梳理了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完善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二是修改完善调查取证的相关规定。细化自动监测数据的应用要求,突出标记规则的重要作用。增加了调查中止和调查终止的情形规定,将其与调查终结情形加以区分。三是完善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完善了不予处罚的情形,增加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四是规范和细化行政处罚的程序。新增应当组织听证的条件和听证的程序要求,明确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范围、审核内容以及审核意见,对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的范围进行细化。五是补充增加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内容。在第三章“普通程序”中单独增加“信息公开”一节,对公开的主体、公开的内容、不予公开的情形、隐私保护、公开的期限、公开撤回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六是修改相关时限和罚款数额。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综合考虑现行法律法规有关罚款数额的规定以及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对立案时限、作出处罚决定的时限、适用简易程序的处罚金额、较大数额罚款等时限和数额作出了调整。问:请问如何做好《处罚办法》的贯彻落实?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答: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开展释义解读、专题培训、宣传普法等工作,为《处罚办法》落实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做好解读培训。确保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准确理解和把握《处罚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依法行使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二是加强普法宣传。组织指导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送法入企”,积极宣传《处罚办法》修订情况,让企业和广大群众深刻体会生态环境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梳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现有的配套文件和制度规定,结合《处罚办法》的修订实施,深入研究执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修改听证程序规定、文书制作指南等配套文件。下一步,我们将以《处罚办法》的贯彻落实为重要契机和有效抓手,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规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全面约束执法行为,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引导并重,强化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依法实施轻微免罚,强化说理式执法,营造推动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六章 结案和归档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应当制作结案审批表,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结案:[/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责令改正和行政处罚决定由当事人履行完毕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不予行政处罚等无须执行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终止案件调查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完成案件移送,且依法无须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可以结案的其他情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结案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一案一卷,案卷可以分正卷、副卷;[/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各类文书齐全,手续完备;[/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书写文书用签字笔、钢笔或者打印;[/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案卷装订应当规范有序,符合文档要求。[/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七十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正卷按下列顺序装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送达回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立案审批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调查取证及证据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听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及送达回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听证笔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财物处理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执行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八)结案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九)其他有关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副卷按下列顺序装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投诉、申诉、举报等案源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涉及当事人有关商业秘密的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听证报告;[/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审查意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法制审核材料、集体讨论记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其他有关材料。[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案卷归档后,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修改、增加、抽取案卷材料。案卷保管及查阅,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执行。[/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处罚案件统计制度,并按照生态环境部有关环境统计的规定向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的行政处罚情况。[/size][/font]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 解读⑤ | 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 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处罚办法》)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处罚办法》提出生态环境说理式执法的要求,对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浙江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总结过去10年来说理式执法文书制作实践,认为说理式执法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执法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化解行政争议的有效途径。通过《处罚办法》的贯彻落实,全面、有序地推进说理式执法工作。  一、说理式执法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处罚法的基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做到违法事实和法律规定相一致。  一是坚持法定原则,全面准确援引法条。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在适用法律时,应当完整地引用定性依据和处罚依据。既要精确引用认定违法事实的实体性法律依据,又要精确引用程序性法律依据。  二是坚持明法析理,适当说明法条。为了让当事人更好理解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说明。执法人员要结合违法事实来说明法律适用,将法律适用的解释贯穿于案情的具体分析当中。  三是坚持三段论,适用逻辑推理演绎。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用三段论的方式来论述违法事实和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达到说理教育的功能。  二、说理式执法是提高执法能力的现实需要  说理式执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通过说理式执法的要求,可以倒逼执法能力的提高。  一是按证据收集来说清违法事实。要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展开事实的说理,对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果关系和违法事实的认定过程等相关证据要全面收集、清楚梳理。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要完整叙述所有违法事实,详细阐明违法事实要素,包括时间、地点、行为、情节、动机、后果等,使当事人比较系统地理解违法事实的本质。  二是按时间顺序来说清案件过程。坚持时间脉络,从人的认知规律角度,按时间“顺序”描述违法事实,使当事人直接、清晰地了解违法事实的成因、过程、后果。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可以根据“时间”这一核心节点,按行为、情节、后果、动机等基本要素系统地进行调查取证,从而让公众对违法事实有更直观的了解。  三是按证据特性来说清证据运用。从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出发,详细说明证据的来源,便于当事人了解证据的调取程序,有利于对处罚决定的接受;从证据的关联性出发,对于证据的说理要坚持全面原则,对单个证据不能随意扩大或者缩小其证明内容;在综合运用多个证据时,要注重论述其关联性,通过叙述不同证据的证明内容,形成完整证据链来证明违法事实。  三、说理式执法是化解行政争议的有效途径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平原则,执法机关应当向当事人说明行政处罚决定所基于的事实和依据,做到有理、有据、有温度地执法。  一是详细说明当事人意见的采纳。对当事人陈述申辩理由、证据或听证的过程、结论和行政机关是否采纳意见的理由、依据,应当详细阐述,当事人放弃陈述申辩或听证的也应予以说明。  二是细化说明行政处罚的裁量。针对具体的行政处罚,要依据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的裁量因素确定罚款额度,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说明法定理由和依据;作出从重、从轻、减轻或其他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说明裁量因素选择和考量的过程。  三是规范说理化解执法争议。制作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让当事人明白违法的“事理、法理和情理”,让“理”服人,从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从多年开展说理式执法的实践来看,当事人在收到说理式文书后,申请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数量大幅下降,改正违法行为的速度快且效果好,行政处罚案件诉讼复议也显著减少。  四、全面有序地推进说理式执法工作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组织学习《处罚办法》,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推进说理式执法工作。  一是处理好点面结合关系。说理式执法是一项系统性、规范性的工作,建议可以选择某个案由、某个文书开展试点工作,如选择“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案由在调查报告中先行试点开展,待成熟后,逐步在责令改正决定书、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全面展开。一个案由成熟后,可以逐步在其他案由推进。  二是处理好配套制度的基础支撑关系。在行政执法相关文书和证据制作模板中,明确说理式文书的基本构成内容和证据说理运用。做好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细化修订,使之更加科学、细致。进一步修改完善案卷评查规则,对于主要文书按说理式的要求来设置分值,激励说理式执法的开展。  三是处理好调查取证的先决关系。说理式执法是全链条的说理,最集中体现在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制作。能否制作一份出色的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取决于调查取证是否能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调查取证是说理式执法的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取证,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说理式执法。  四是处理好案件调查和案件审查、法制审核的相辅相成关系。《处罚办法》确立查审分离制度,说理式执法既关系前期调查,也涉及后期审查审核。从多年开展说理式执法的经验看,执法和法制要始终维系“蜜月”关系,做到不拆台、不越位、不推诿,有效衔接、真诚沟通、密切合作,才能共同成就一份优秀的说理式执法文书。

  •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6月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组织制定《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将原来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整合,对管辖、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与结案等做了明确规定。该规定将于6月1日起施行。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实际需要,《规定》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四品一械”全部纳入适用范围,并对委托执法、授权执法等作了进一步规范;针对执法实践难题,对地方协查、立案前调查或检查取得证据的效力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将办案有关环节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接,增加行刑衔接、境外证据要求以及当事人不配合行政执法的应对措施等。《规定》还对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查封扣押财物处理、查封扣押补办批准手续程序、证据范围、责令改正的适用以及听证程序等进行完善。

  • 未执行推荐性标准是否可能遭受行政处罚?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尊敬的专家老师好,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了关于未执行推荐性标准是否可能遭受行政处罚的问题,咨询如下:若企业公开执行的标准低于推荐性标准,但高于强制性标准,是否可能会以不符合推荐性标准的要求遭受行政处罚?根据公开信息渠道的检索,目前存在因未执行推荐性标准而遭受地方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的案例,此种情形,是否明确会遭受行政处罚?[align=center][img]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y/img/fd-a-avator.png[/img][/align][b]回复部门: 标准创新管理司[/b][color=#999999][back=transparent]时间:2023-09-28[/back][/color]推荐性国家标准不具有强制性,是否遭受行政处罚还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判定。

  •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为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于2014年3月14日经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4月28日以总局3号令发布,6月1日起施行。 《规定》共八章六十一条,将原来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化妆品等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了整合,对管辖、立案、调查取证、处罚决定、送达、执行与结案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实际需要,《规定》将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四品一械”全部纳入适用范围,并对委托执法、授权执法等作了进一步规范。针对执法实践难题,对地方协查、立案前调查或检查取得证据的效力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将办案有关环节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接,增加行刑衔接、境外证据要求以及当事人不配合行政执法的应对措施等内容。同时,结合办案实际,《规定》对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查封扣押财物处理、查封扣押补办批准手续程序、证据范围、责令改正的适用以及听证程序等内容进行了完善。 《规定》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法律法规规章适用准确适当、执法文书使用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行政处罚监督制度,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违法或者不适当的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以下有一些食品霉菌毒素检测,过敏原检测的方法

  • 食药监总局:食品药品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不得少于2年

    食药监总局:食品药品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不得少于2年核心提示:国新办今日就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加大事中事后监管举措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行政执法机关做出的食品药品处罚决定或处罚决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必须予以公开,并且公开的期限不少于2年。 中新网9月23日电 国新办今日就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加大事中事后监管举措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在答记者问时表示,行政执法机关做出的食品药品处罚决定或处罚决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必须予以公开,并且公开的期限不少于2年。 毛振宾表示,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特别是“全国商打办”规定,行政处罚的信息必须6月1号来公开,食药监总局2014年8月专门出台了食品药品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实施细则,细则将进一步促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依法行政,对规范执法程序,正视违法行为,加强自我约束和引导社会监督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他介绍,细则中规定了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意义,公开的原则,管辖的权限,主动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和审查要求,以及已申请应该公开的内容,包括信息公开工作的保障协调、考核和监督机制。其中比较重要的案件处罚信息公开的原则是适用一般程序,依法查办的食品药品信用处罚案件信息要进行公开。公开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假冒伪劣和侵权的案件,对其他类型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同样适用信息公开。 “当然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及一些行政机关内部管理的信息、过程信息可以不予公开。对不予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必须经过审查,其他凡是符合公开范围的案件信息都要对社会公开。”毛振宾说,细则中出台了案件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违反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由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建议地方政府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据介绍,目前甘肃、上海、重庆一些省市局行政处罚案件的信息在网上已经能够看到。毛振宾强调,凡是必须主动公开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要求自行政执法机关做出处罚决定或处罚决定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必须予以公开,并且公开的期限不少于2年,以便公众查询和监督。

  • 关于对《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3年版)》征求意见的公告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对《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2年修订版)》进行修订。为此,我局草拟了《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附件1)及其编制说明(附件2),目前起草工作已经完成。  为了体现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征集全市社会各界对规范性文件草案的意见和建议。请您就《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您在此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6日  意见反馈渠道如下:  1.电子邮箱fazhichu@sthjj.beijing.gov.cn;  2.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4号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法规处(请在信封上注明“意见征集”字样);  3.电话:010-68481537;  4.传真:010-88423743;  5.登录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beijing.gov.cn),在“政民互动”版块下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征集”专栏中提出意见。  附件:1.[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sthjlyzwg/yjzj77/dcjg/436243650/2023100820384582849.doc]《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url]  2.[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sthjlyzwg/yjzj77/dcjg/436243650/2023100820384565745.docx]关于《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url]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八章 附 则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有违法所得,除依法应当退赔的外,应当予以没收。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的款项。[/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八十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本办法第四十六条所称“较大数额”“较大价值”,对公民是指人民币(或者等值物品价值)五千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指人民币(或者等值物品价值)二十万元以上。[/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对“较大数额”“较大价值”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九十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本办法中“三日”“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期间开始之日,不计算在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行政处罚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视为在有效期内。[/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九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本办法未作规定的其他事项,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九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本办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同时废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size][/font]

  • 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第三章 普通程序

    [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一节[/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立[font=微软雅黑] [/font]案[/size][/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除依法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并在十五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特殊情况下,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十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经审查,符合下列四项条件的,予以立案:[/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有初步证据材料证明有涉嫌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属于本机关管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违法行为未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追责期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对已经立案的案件,根据新情况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立案条件的,应当撤销立案。[/size][/font][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二节[font=微软雅黑] [/font]调查取证[/size][/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登记立案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需要其他行政机关协助调查取证的,可以向有关机关发送协助调查函,提出协助请求。[/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时,需要其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协助调查取证的,可以发送协助调查函。收到协助调查函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协助事项应当依法予以协助。无法协助的,应当及时函告请求协助调查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执法人员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应当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要求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执法人员不出示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检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拒绝、阻挠或者在接受检查时弄虚作假。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四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执法人员有权采取下列措施:[/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进入有关场所进行检查、勘察、监测、录音、拍照、录像;[/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要求其说明相关事项和提供有关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查阅、复制生产记录、排污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必要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暗查或者其他方式调查。在调查或者检查时,可以组织监测等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执法人员负有下列责任:[/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危害后果、违法情节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及时、公正的调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依法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不得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违法手段获取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询问当事人,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听取当事人、证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的陈述、申辩,并如实记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证据包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书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物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视听资料;[/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电子数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证人证言;[/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当事人的陈述;[/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鉴定意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立案前依法取得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案件的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其他机关依法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案件的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对有关物品或者场所进行检查(勘察)时,应当制作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音像记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应当载明现场检查起止时间、地点,执法人员基本信息,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基本信息,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告知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申请回避权利和配合调查义务情况,现场检查情况等信息,并由执法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当事人不在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现场检查(勘察)笔录中注明。[/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二十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时,可以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现场采样,获取的监测(检测)数据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执法人员应当将采样情况记入现场检查(勘察)笔录,可以采取拍照、录像记录采样情况。[/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取得监测(检测)报告或者鉴定意见后,应当将监测(检测)、鉴定结果告知当事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不得篡改、伪造。[/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实行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行业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数据进行标记。经过标记的自动监测数据,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同一时段的现场监测(检测)数据与自动监测数据不一致,现场监测(检测)符合法定的监测标准和监测方法的,以该现场监测(检测)数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执法人员可以对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情况紧急的,执法人员需要当场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可以采用即时通讯方式报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在实施后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当场清点,开具清单,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先行登记保存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七日内采取以下措施:[/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根据情况及时采取记录、复制、拍照、录像等证据保全措施;[/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需要鉴定的,送交鉴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查封、扣押的,决定查封、扣押;[/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违法事实成立但依法不应当查封、扣押或者没收的,决定解除先行登记保存措施。[/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超过七日未作出处理决定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自动解除。[/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四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应当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及相关规定执行。[/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五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中止案件调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行政处罚决定须以相关案件的裁判结果或者其他行政决定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或者其他行政决定尚未作出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涉及法律适用等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者确认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因不可抗力致使案件暂时无法调查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因当事人下落不明致使案件暂时无法调查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其他应当中止调查的情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中止调查的原因消除后,应当立即恢复案件调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案件调查无法继续进行的,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调查终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涉嫌违法的公民死亡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涉嫌违法的法人、其他组织终止,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受其权利义务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其他依法应当终止调查的情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调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违法事实清楚、法律手续完备、证据充分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违法事实不成立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其他依法应当终结调查的情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调查终结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当制作调查报告,提出已查明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初步处理意见,移送进行案件审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本案的调查人员不得作为本案的审查人员。[/size][/font][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三节[font=微软雅黑] [/font]案件审查[/size][/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三十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案件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本机关是否有管辖权;[/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违法事实是否清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证据是否合法充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调查取证是否符合法定程序;[/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是否超过行政处罚追责期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裁量基准运用是否适当。[/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或者调查程序违法的,审查人员应当退回调查人员补充调查取证或者重新调查取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行使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符合立法目的,并综合考虑以下情节:[/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违法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社会影响;[/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违法行为的具体方式或者手段;[/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违法行为持续的时间;[/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违法行为危害的具体对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当事人是初次违法还是再次违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同类违法行为的情节相同或者相似、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相当。[/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生态环境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生态环境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主动供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尚未掌握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size][/font][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四节[font=微软雅黑] [/font]告知和听证[/size][/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四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和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当事人在收到告知书后五日内进行陈述、申辩;未依法告知当事人,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的,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明确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将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材料归入案卷。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不得因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拟作出以下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较大数额罚款;[/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行政许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整治、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禁止从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当事人不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听证应当依照以下程序组织:[/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告知后五日内提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听证的时间、地点;[/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依法予以保密外,听证公开举行;[/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听证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听证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出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终止听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八)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笔录中注明。[/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听证结束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照本办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作出决定。[/size][/font][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五节[font=微软雅黑] [/font]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size][/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四十九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有下列情形之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机构或者法制审核人员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其他情形。[/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案件范围作出具体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法制审核的内容包括:[/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行政执法主体是否合法,是否超越执法机关法定权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资格;[/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合法充分;[/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裁量基准运用是否适当;[/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行政执法文书是否完备、规范;[/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违法行为是否涉嫌犯罪、需要移送司法机关。[/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法制审核以书面审核为主。对案情复杂、法律争议较大的案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开展审核工作。[/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法制审核时,可以请相关领域专家、法律顾问提出书面意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对拟作出的处罚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后,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以书面形式提出如下意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主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内容适当,未发现明显法律风险的,提出同意的意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程序不当或者适用依据不充分,存在明显法律风险,但是可以改进或者完善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者完善的建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存在明显法律风险,且难以改进或者完善的,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意的审核意见。[/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拟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数额五十万元以上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拟吊销许可证件、一定时期内不得申请行政许可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拟责令停产整治、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禁止从业的;[/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认为应当提交集体讨论的其他案件。[/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集体讨论情况应当予以记录。[/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六节[font=微软雅黑] [/font]决[font=微软雅黑] [/font]定[/size][/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三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经过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四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之前已经依法作出的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件等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办理期间,不计入行政处罚期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对同一当事人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环境违法行为,可以分别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可以列入同一行政处罚决定书。[/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符合本办法第五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情况,决定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居民身份证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址或者住所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等;[/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当事人陈述、申辩的采纳情况及理由;符合听证条件的,还应当载明听证的情况;[/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行政处罚的种类、依据,以及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运用的理由和依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并加盖印章。[/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七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因案情复杂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案情特别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决定继续延期的,继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案件办理过程中,中止、听证、公告、监测(检测)、评估、鉴定、认定、送达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八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抄送与案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五十九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送达执法文书,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电子送达、转交送达、公告送达等法律规定的方式。[/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送达行政处罚文书应当使用送达回证并存档。[/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电子方式送达执法文书,并通过拍照、截屏、录音、录像等方式予以记录。传真、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到达当事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size][/font][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21px]第七节[font=微软雅黑] [/font]信息公开[/size][/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一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公开其作出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二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公开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下列信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被处罚的公民姓名,被处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主要违法事实;[/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行政处罚结果和依据;[/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三条[font=微软雅黑] [/font][/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涉及国家秘密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信息的,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不予公开。[/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四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公开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隐去以下信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一)公民的肖像、居民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通信方式、出生日期、银行账号、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等个人隐私信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二)本办法第六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以外的公民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四)未成年人的姓名及其他可能识别出其身份的信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五)当事人的生产配方、工艺流程、购销价格及客户名称等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隐去的信息。[/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五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自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公开。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第六十六条[/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font=微软雅黑] [/font]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或者确认无效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三日内撤回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并公开说明理由。[/size][/font]

  • 【599】问:投标供应商在信用中国中有行政处罚,是否可以认定其无效投标?

    [b][color=#cc0000][font=微软雅黑]问:[/font][font=微软雅黑]投标供应商在信用中国中有行政处罚,是否可以认定其无效投标?[/font][font=微软雅黑]答:[/font][font=微软雅黑]不能单方面认定,要看该供应商的行政处罚是否属于《政府采购法》中提到的重大违法记录情形,如果在重大违法记录情形中,那么就可以认定其投标无效,如果不属于重大违法记录,那么就不能以此组织供应商投标。相关法律:《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所称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font][/color][font=微软雅黑] [/font][/b]

  • 《食品安全法》136条是免于行政处罚还是民事惩罚性赔偿

    [list][*]《食品安全法》136条是免于行政处罚还是民事惩罚性赔偿[/list][list][*][*]答:《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食品经营者履行了本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但应当依法没收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依据法律原文“可以免于处罚”,指免于行政处罚。[/list][list][*]回复部门:执法稽查局[*]时间:2022-11-23[/list][list][/list]

  • 关于公开征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实际,我部对《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于2022年9月5日前书面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杨雾晨  电话:(010)65646304  传真:(010)65646301  邮箱:chufachu@mee.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82号  邮政编码:100006  附件:[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8/W020220804571787949466.pdf]1.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征求意见稿)[/url]     [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8/W020220804571788554730.pdf]2.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征求意见稿)条文对照表[/url]     [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08/W020220804571789113762.pdf]3.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2年8月4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 【分享】湖北省出台质监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规则等文件

    [size=4]9月14日,湖北省质监局一纸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书,让某食品企业心悦诚服。该企业负责人说:“(处罚书)一条一款,清楚明了;逐字逐句,都能找到法律出处。我们心服口服。”[/size][size=4] 从8月1日开始,湖北省质监部门全面按照《湖北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和《湖北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行行政执法。《规则》、《标准》不仅细化出了174种违法行为,还有效地避免了“合法不合理”、“同案不同罚”的问题。[/size]

  •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2023年版)》的通知

    各区生态环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为规范实施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实现裁量基准统一、裁量模式统一、公示文本统一,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环执法〔2019〕42号)和北京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京依法行政办发〔2023〕4号)要求,结合本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市生态环境局调整了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对《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2年修订版)》(京环发〔2022〕14号)行使裁量权的特殊情形进行修改,并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表予以调整,形成了《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基准》),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本《基准》所列行政处罚事项,对应已公布的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其中罚款裁量幅度仅作为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时适用的档次。  二、本《基准》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情况,与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同步实行动态调整。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  三、本《基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2年修订版)》(京环发〔2022〕14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align=right]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align][align=right]  2023年10月31日 [/align]附件:[url=https://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zfxxgk43/fdzdgknr2/zcfb/shbjgfxwj/436266863/2023110209115138477.docx]北京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2023年版)[/url]

  •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天津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

    各区生态环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规范适用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30号)及《关于进一步规范适用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环执法〔2019〕42号)的规定,我局修订了《天津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align=right]2023年12月26日[/align]附件:2023年版《天津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 【1224】问:企业有一般税收行政处罚能否被判定为无效投标?

    [b][color=#cc0000][font=微软雅黑]问:[/font][font=微软雅黑]企业有一般税收行政处罚能否被判定为无效投标?[/font][font=微软雅黑][/font][font=微软雅黑]答:如果该处罚属于重大违法记录,那么就属于无效投标。《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所称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font][/color][/b]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