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行业研究

仪器信息网行业研究专题为您整合行业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行业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行业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行业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行业研究话题讨论。

行业研究相关的资讯

  • 中平能化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成立 领先煤炭行业
    3月27日上午,中平能化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郑州隆重举行揭牌仪式。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史济春出席并为揭牌。   中平能化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是在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基础上创立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总部设在郑东新区,专业所、实验室多设在平顶山基地。研究院下设矿井开采、瓦斯治理、机电自动化、矿井防治水、尼龙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8个专业研究所,重点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瓦斯防治等应用技术研究和化工关键技术、核心工艺的攻关。中平能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中平能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主要负责收集全球产业资讯,研究贸易规则,自营进出口业务及第三方贸易,开展海外资源、资本运作、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中平能化集团是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自组建以来,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化工集团为目标,加快形成支撑国际集团发展的核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适应企业大发展的管理体制,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此次能源化工研究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成立,对全面提升中平能化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副省长史济春在讲话中说,中平能化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全国煤炭行业和全省企业中的领先之举,对大力推进科技强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 从2021看未来:微生态研究和行业发展究竟有多牛
    2021年天猫微生态创新大会 2021年3月23日,坐标:杭州西溪喜来登大酒店,2021年天猫微生态创新大会成功开幕。 本次大会由天猫及天猫国际联合了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携手共同举办,邀请了一线专家学者、产业嘉宾、投资和监管机构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研究前沿、产业趋势、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等话题,使本次大会备受瞩目。 会议在9点准时举行。 整个大会可谓是精彩纷呈,邀请了微生态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和产业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军事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瑞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研发部主任姚粟、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方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微生物平台主任陈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主任李凤琴、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蓝灿辉等 6 位专家进行了主题演讲】 两次圆桌论坛——“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哪条路是益生菌的康庄大道?”至“益生菌行业如何可持续规范化发展”,一度将会议推向了高潮。 临近会议末尾,在大会上重磅发布了《2021 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白皮书的发布为今后益生菌的精确创新发展确定了明确的方向。 随后,天猫&天猫国际与益生菌产业链中的生态伙伴们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天猫微生态联盟正式启动。 很荣幸,中国领先的“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仪器品牌——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也受邀参加了本次2021天猫微生态创新大会。 秉承着谦逊、真诚、学习的态度,杭州大微派出了多名产品和技术团队参于本次会,同众多参会专家和微生态产业代表进行广泛交流,传递杭州大微服务微生态研究和益生菌开发领域的企业使命:益生菌活菌培养--优质菌种,分离更多! 届时,我公司开发研制出了最新的DW-100A-K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专为厌氧菌、微需氧菌和细胞培养设计。 具体可分为厌氧(氧浓度为0%)、微需氧(氧浓度为6%)、特殊氧气比例(0%-15%)和特殊二氧化碳比例(5%-15%)的微生物生长提供最适所需环境。 科学证明:90%以上的益生菌来自肠道分离,良好的益生菌检测和质控培养,均需要良好的厌氧或微需氧培养环境。 2020年,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对DW-100A-K系列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了综合性评估,结果证明:该系统对于双歧杆菌等益生菌代表菌种的培养效果、一致性和使用便利性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DW-100A-K系列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 DW-100A-K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已在伊利集团中心实验室,光明集团等大型益生菌制品生产企业装机使用,承担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活菌制品的研发和质控培养任务。DW-100A-K,为乳酸菌制品的研发和出厂质控检测,提供益生菌活菌培养所需的严格、可靠厌氧气体培养环境,保障活菌培养的研发和质控结果100%可靠! 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天堂硅谷”杭州,是一家领先的“工业微生物检测”高科技综合服务商。公司拥有汇聚国内外精英的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团队。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管理,实现产品技术标准与品质国际化,是集研究开发/集成制造/产品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 大微生物为客户提供“最适所需”的工业微生物检测解决方案,包括售前咨询、解决方案设计、仪器及试剂选型、仪器3Q认证、新应用开发、售后培训及产品维修等全方位服务。 产品广泛应用于药品制造、餐饮服务、农产品检测、食品化妆品检测、环境监测和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并推动工业微生物检测实践的“快速、简单、自动化”和标准化。 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于“微生物检测&控制技术”领域,并通过对产品创新、服务完善和团队成长的持续投资,不断推出高性价比的可信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我们深信,“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和好的团队”是我们能够长期赢得客户的三大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实现“与客户共同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水安全”使命的根本保障! 大微生物,致力于成为您身边的“工业微生物检测”服务专家。
  • 2014-2015年度《中国试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http://www.chinareagent.com.cn)发布的2014-2015年度《中国试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根据化学试剂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双年度行业数据,以多年行业的调研经验,对试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与审慎预测。是化学试剂行业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参考。也是业内对化学试剂行业国内外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有长期对化学试剂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数据,可以全面准确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2014-2015年度中国化学试剂行业发展环境 双年度中国化学试剂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 推介对行业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十大新闻事件 分析对行业布局产生影响的十强企业,并对国内化学试剂行业的主要企业予以重点介绍 对国外主要试剂公司年报的相关经营数据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报道。报告从用户角度对化学试剂的品种门类的需求和试剂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等进行了数据分析,推出 “国内试剂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调研分析报告”。同时,佐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化学试剂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2014-2015年度《中国试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已于2016年出版,预订请登记。  关键词:化学试剂市场分析 创新发展思路 政策与策略 发展趋势  联系单位: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8号院6号楼2层107室,邮编100050 )  联系电话: 010-58321723 010-58321153  联系人:刘昉,何晖  邮箱:hh@chinareagent.com.cn  网址:http://www.chinareagent.com.cn附:2014-2015年度《中国试剂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docx
  • 中国科大在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基于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碳排放的大数据分析,全面评估了污水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探讨了其未来减排潜力及技术路径,为回答污水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成果以“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China’s Wastewater Sector and Pathways 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为题,于2023年1月26日发表于Nature Water(doi: 10.1038/s44221-022-00021-0)。污水处理厂不仅是电能和化学品消耗的大户,而在污染物降解转化过程中还大量产生和直接排放CH4、N2O等温室气体,因此是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在当前的“双碳”目标时代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已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仍缺乏国家尺度的、详细的污水处理碳排放基础数据,严重制约了各国碳减排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当前的总碳排放量和污水处理行业规模均为全球第一,因此全面评估中国污水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将不仅能为污水行业的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对碳评估和碳减排也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温室气体评估研究中通常采用固定值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并且未考虑其时空差异,因此难以准确反映污水行业的真实碳排放情况。针对这一不足,李文卫教授团队收集和系统分析了2009-2019年间中国所有主要市政污水厂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运行数据,综合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及主要化学品生产能耗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文献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获得了单个污水厂精度、动态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并绘制出了高时空精度、全处理流程的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足迹演化及地区分布图,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发现随着污水厂的升级提标和处理能耗、药耗增加,在2009-2019年间整个市政污水行业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长了17.2%,排放总量则增加了140%且持续增长。新增加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由能耗、药耗引起的间接排放。从地域分布看,北方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放强度更大,比南方地区约高出1倍。不同的污水水质特征和污水厂运行情况是造成排放强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排放强度将随着未来我国污水资源化的逐步推进而降低,但不同资源化路径在减排潜力和经济成本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如果能因地制宜实施最优化技术路径,整个市政污水行业将有望于2044年左右实现碳中和。该研究为我国低碳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全球污水处理行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的支持。
  • 岛津推出《XRD 制药行业研究文集选编》
    XRD(X-ray diffraction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是现代物质微观结构分析常规武器,它是一种无损坏、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准备样品操作简单,因而备受欢迎。运用它可以获得分析对象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只要样品时可以制成粉末的固态样品或者加工出一处小平面的块状样品,都可以用它来进行分析测定。主要用于样品的物相定性或定量分析、晶体结构分析、材料的织构分析、宏观应力或微观应力的测定、晶粒大小测定、结晶度测定等等。因此,在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化工、冶金、矿物、药物、塑料、建材、陶瓷以至考古、刑侦、商检等众多学科、相关工业、行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岛津公司是世界上最早从事X射线领域研究的企业,早在X射线被科学家伦琴发现的第二年(1896年),岛津公司即利用X射线技术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张X光片。岛津公司在X射线衍射上不断开发,众多的专利技术和特殊功能使得岛津公司的X射线衍射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提供XRD-6100和XRD-7000两款型号X-射线衍射仪。主要优势体现在: 1)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岛津仪器在中国已设立七个维修站、三个保税库、几十名技师,用户可以得到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和快捷的优质服务; 2)仪器性能复合药典和国标:岛津XRD-6100/7000 完全符合 2015 版《药典》对XRD 仪器的性能要求,也符合 GB/T 23263-2009《制品中石棉含量测定方法》中对 XRD 仪器的性能要求; 3)仪器高稳定性:配备岛津独有的 2-1T 技术的高压发生器,保证了对 X 射线管的电压 /电流稳定输入,确保了仪器的高稳定性; 4)X 射线管双重保护:除配备高稳定性的高压发生器外,还设置了 1.5、2、2.5、3kW 四档过载保护(根据X 射线光管功率设定);5)高效率的衍射光束单色器系统:岛津特有的全聚焦弯晶后单色器,具有世界最高的 X射线衍射效率,达到50%以上(而其他厂家的后单色器效率均在 25%左右); 6)配件丰富:针对制药行业的需求,配置附件包括:一维高速检测器 Onesight、旋转样品台、5 位样品自动交换系统、环境测定样品台(石棉的定性/定量分析专用样品台)、样品加热专用附件(低/中/高温)等。 岛津XRD产品 本文集整理了2004-2017年间发表的中外医药行业部分科研论文,供内部交流和参考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安捷伦在京举办2015能源化工行业前沿研究高峰论坛
    2015年5月28日,北京&mdash &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日前在北京举办了&ldquo 2015能源化工行业前沿研究高峰论坛&rdquo (下称&ldquo 研讨会&rdquo )。此次研讨会不仅旨在为国内能源化工行业研究学术界提供深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更在于探讨并推动高端质谱在行业前沿研究中的价值实现和应用普及。   本次研讨会,由安捷伦与休斯顿大学联合举办,从能源化工全产业链角度出发,涵盖能源化工上中下游每个产业环节,分享国际顶尖的石化分析技术,与来自全球地球化学界、石油化工界和实验室的权威专家学者一道,讨论关于能源化工及地球化学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休斯顿大学教授Adry Bissada博士、休斯顿大学教授John Casey博士、休斯顿大学副教授高永军博士、休斯顿大学博士研究生梅梅女士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刘泽龙先生、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颖女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史权教授、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主任研究师张志荣博士   在能源化工行业的上游勘探开采环节,安捷伦的串接质谱无论是在有机分析(GC-MS/MS)还是无机分析领域(ICP-MS/MS),表现都十分出色。   业界公认的地球化学分析领域权威,来自休斯敦大学石油地球化学系的教授Dr. Adry Bissada先生和美国休斯敦大学地质专业博士研究生梅梅女士,回顾了地球化学反演过程中的艺术与科学,利用高分离度 GC、GCxGC、GC-MS、GC-MS-MS 与 GC-IRMS结合不断增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大发展了地球化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用于可靠的油油对比和地球化学指纹识别,同时也可用于原油和天然气中的复杂化学物质在分子和亚分子水平上的解卷积以提取烃源信息,进而可得出对烃源岩年代、身份和位置的特定推断。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主任研究师张志荣博士,探讨了GC-MS对大量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以大分子的状态结合于其中的干酪根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对油气来源和成藏过程具有重大的价值。   在无机分析领域,美国休斯敦大学地质系的教授Dr. John Casey先生和休斯敦大学地球和大气科学学系研究副教授高永军博士,借助于创新的串联质谱ICP-MS/MS的高灵敏度,极大扩展了更低浓度元素的测定范围,使用单一样品制备方法便可使多达 47 种的元素可像常规分析一样完成测定,同时对用于石油勘探和生产原油中钒同位素的组成进行了准确测定,有助于深入了解导致石油形成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途径。   在中游炼化环节,安捷伦的GC/MS Q-TOF,已建有一套成熟完整的系统性数据和分析方法。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质谱实验室负责人刘泽龙先生分享了柴油中的超低硫分子直接进行分析表征课题的研究成果,借助安捷伦GC/MS Q-TOF高分辨的技术优势,成功研究了直柴、催柴和焦化柴油加氢过程中不同结构二苯并噻吩分子的变化趋势,可实现直接对深度脱硫柴油中不同烷基数量、不同烷基取代位置二苯并噻吩进行分子识别及定量测定。   安捷伦利用在技术和科技前沿应用方面的雄厚实力,在其下游石化领域也成绩斐然。GC-MS、GC-MS/MS和GC-ICP-MS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更高灵敏度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催化剂是聚烯烃工业的核心,杂质含量直接决定了聚合反应的进行程度和方向,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颖女士,在分析研究工作中采用安捷伦的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技术建立了催化剂中磷酸三丁酯的定量分析方法,所得结果更快速,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铺平了道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史权教授一直致力于从分子层次揭示重质油化学组成与转化规律,推动&ldquo 石油组学&rdquo 和&ldquo 分子炼油&rdquo 由概念走向实践。借助安捷伦IM Q-TOF LC/MS离子淌度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史权老师获得了石油组分大量异构体间存在的结构信息,这些很难通过传统质谱进行鉴定。史权老师认为,离子淌度质谱技术(IM-MS)根据化合物分子的气相碰撞截面积差异,从空间尺度上实现不同分子的分离与质量分析,在传统质谱技术实现质量分辨的同时增加了一维分子尺度信息,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质谱的化合物分辨率,是分析复杂样品的理想手段,在研究分子结构信息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这也是安捷伦科技在方法开发和仪器设计过程中秉承的原则。应对复杂的石油组成,石化行业传统分析策略之一是:将样品组分以其极化度和极性分组 这样方法被称之为族组成(SARA)分析方法。传统的分级过程费时费力,且使用大量溶剂,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毒害较大。安捷伦科技的工程师开发了另外一种半定量,全自动的族组成分离的液相色谱方法。在本方法中,沥青质部分可以后续采用2D-LC配合高分辨质谱(TOF-MS)进一步分析,可进一步鉴别其中含有杂原子的化合物。采用使用空气运行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不仅使用运行成本低,且由于无可燃性气体,更加安全可靠,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分析测量。 安捷伦大中华区战略总监何峻先生、安捷伦全球能源和化工市场经理 Wayne Collins博士、安捷伦大中华区能源化工/材料市场经理陈艳凤女士   安捷伦液相色谱与液质联用技术应用技术支持经理安蓉女士、安捷伦原子光谱应用工程师欧阳昆先生   安捷伦科技全球能源化工行业市场经理Wayne Collins先生表示:&ldquo 安捷伦多年来致力于为中国研究人员构建国际交流平台,帮助中国能源化工研究领域共同面对科研挑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凭借安捷伦对能源化工分析领域的深刻了解,安捷伦将继续致力于能源化工科研的发展,以及满足科研人员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将以更加深厚的技术积累深耕能源化工领域,从设备、应用、技术支持和定制化服务等各个方面为他们的科学研究创造良好条件,成为他们最可信赖的实验室合作伙伴。&rdquo   安捷伦作为能源化工分析检测领域的领导者,拥有贯通能源化工全产业链高端质谱应用,从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到精细化工和材料的各个环节,并始终致力于与分析研究人员紧密协作,攻克科研难题。此外,安捷伦还突出展示了其高端质谱解决方案在国际能源化工分析领域应用实例,这不仅标志着安捷伦拥有贯穿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先进解决方案和丰富经验,也表明安捷伦正成为引领石油化工行业分析研究技术方向的风向标。
  • 小话稳定性研究之制药行业质量论坛巡展
    疫情当道,直到下半年展会才陆陆续续恢复,期间在防疫常态化基础上Memmert携带药品稳定性研究解决方案参加了三站全国制药行业质量控制技术论坛,今天一改图少文字多的惯例,就论坛展会作一分享。 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全国制药行业质量控制技术论坛有所调整,以下为活动安排: 1、苏州站第十届全国药品质量安全大会(药安大会)于8月6-7日在苏州成功召开。会议现场人气火爆,大会吸引900多位来自多省市药监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的相关人员、中外制药企业的高层及药品生产和药品管理人员、科研院所药物分析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等参会,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就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与分析。2、济南站CPQC2020-济南站于8月30-31日在济南召开。论坛上济济一堂,大咖专业知识分享,在聆听专家精彩演讲报告的同时,展区探讨交流也十分热烈,吸引了数百名的行业精英前来参加。 3、深圳站CPQC2020-深圳站于9月17-18日在深圳科学城召开。论坛精彩呈现,多名行业专家齐聚论坛现场,交流讨论踊跃。 每次展会我们都精心安排,展出了Memmert针对药物稳定性研究所做的方案,做了样机展示与介绍,产品技术人员就参观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2020版药典修订所带来的变化与挑战,耐心细致地做了稳定性试验箱与水浴的讲解沟通,一图胜千言,直接上图,请慢慢欣赏。 技术人员接待来访者仔细讲解产品特点站台面前人头攒动详细查看技术参数与参观者进行交流稳定的参数控制吸引着参观者注意力开始于人声鼎沸间,结束于意犹未尽中,论坛完美落幕,征途还在继续。10月底武汉站,11月中还有北京站的系列展年度收官,让我们继续畅谈质量控制蓝图,共话制药行业未来!
  • 行研报告:抗体药行业研究报告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目录 /strong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1 抗体概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1.1 抗体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1.2 抗体的制备过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 抗体药概述及市场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1 抗体药概述及发展历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2 抗体药的分类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 抗体药概述及市场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3 抗体药作用机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4 抗体药物的核心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5 抗体药物的技术发展趋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6 抗体药物的应用进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2.7 抗体药与化学药相比的优势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3 国际抗体药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3.1 国际抗体药市场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3.2 国际抗体药技术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4 国内抗体药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4.1 国内抗体药市场布局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4 国内抗体药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4.2 政策有利我国抗体药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4.3 国内抗体药研究情况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4.4 国内抗体药研发企业概况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89, 89, 89) " strong   4.5 国内抗体药产业投资分布 br/ br/ /strong /span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一、抗体概述  br/ /strong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抗体 /strong /p p   抗体(antibody)指的是由抗原刺激后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典型的抗体结构由两条重链(H 链)和两条轻链(L 链)构成,每条链又分为稳定区(C 区)和可变区(V 区), 其中可变区的多样性决定了抗体的多样性与特异性,使得抗体具有结合特定抗原的能力。比较不同特异性抗体的VL和VH的氨基酸顺序显示,变异仅集中在其中少数区域的氨基酸上(15%~20%),称为超变区。(hypervariable)超变区是抗体的抗原结合位,与抗原决定簇的结构互补,故又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s,CDRs)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5de6df2-9266-4c9c-a549-9d2f67756128.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426" height=" 199" style=" width: 426px height: 199px " / /p p   抗原以异源蛋白居多,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抗原上面的多个位点,针对不同的位点会特异性的产生针对该位点的抗体来结合抗原,由此产生的抗体集合我们称之为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由多种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组成,因而特异性差,使用时容易出现交叉免疫反应,故治疗范围较小,仅限于免疫学检测、被动免疫治疗和紧急预防。鉴于多抗的种种不足,医疗工作者便开始试想能够筛选制备出由单细胞增殖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样可以大幅提高抗体的特异性,减少交叉免疫副作用,拓展治疗范围, 这类具有高度均一性抗体就被称为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单抗或 mab)。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02af7bf-79f2-4a29-ac42-bfc1678adab5.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 单抗和多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 渤海证券研究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c4cda66-5941-49c6-8a3e-de4b33dc5fca.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 抗体产生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 长江证券研究所 /p p    strong 单克隆抗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strong /p p   特异性: 单抗只针对含有特定抗原的病灶细胞(如肿瘤细胞),因而专一性强、副作用较小 /p p   特效性: 单抗主要被用于肿瘤和自体免疫疾病(如类风湿)等发病率较高、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复杂疾病,现存疗法(如放化疗、激素疗法)副作用强,效果有限。单抗的问世使其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此类疾病的特效药 /p p   改造潜力大: 单抗药物具有很强的改造潜力,在单抗或单抗片段上?“加挂”放化疗药物可以使药物?精确“制导”到达病灶,大幅减少了用药量和副作用。 /p p    strong 目前,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类: /strong /p p   诊断试剂:主要用于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鉴别淋巴细胞 鉴定病原体,准确诊断传染病 肿瘤诊断和分型 测定体内激素含量等 /p p   医学科研:主要用于纯化抗原 分析抗原结构和抗原决定簇分子功能等 /p p   单抗药物: 包括多个小类,细胞表面分子单抗用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细胞因子单抗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抗肿瘤单抗用于肿瘤治疗。 /p p   在上述用途中, 单抗药物无疑是最为重要、市场最大的应用领域。 相对于多抗和传统化学药物,单抗药物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特点使得单抗被广泛的应用于抗肿瘤、自体免疫疾病治疗、抗器官移植排异、抗感染等临床治疗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0e2ac6b1-1771-402d-b854-0e4b278cf34c.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1. 单抗与多抗、传统化学药物对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p p strong 2.抗体的制备过程 /strong /p p   由于单一的 B 淋巴细胞克隆是比较活跃的细胞,它们往往因为自身活跃的基因表达状 态,而比较容易凋亡,因此单独获得 B 淋巴细胞以后也很难大批量的获取单抗。但 Georeges Kohler 和 Cesar Milstein 发明的“单克隆杂交瘤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将B细胞克隆和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如此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不死的性质而大大延长了B细胞表达单克隆抗体的能力,使得单克隆抗体的运用成为可能。 /p p   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尚未成熟前,科研人员将融合细胞注入小鼠体内,生产肿瘤,进而 产生大量腹水,单抗主要集中在腹水中,人们收集小鼠的腹水,然后提纯得到单抗。但是该方法的缺点非常明显,就是无法大规模的生产。随着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成熟,目前我们可 以将融合细胞在培养基中大规模的培养获取单抗,这也为单抗药物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2e15082-e36e-4802-b95d-8ed00b5e7049.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2.人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br/ strong 二 /strong strong 抗体药概述及市场分析 /strong /p p strong 1.抗体药概述及发展历程 /strong /p p   抗体药物是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抗体工程技术制备的药物,具有特异性高、性质均一、可针对特定靶点定向制备等优点,在各种疾病治疗,特别是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p p   第一代抗体药物源于动物多价抗血清,主要用于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被动免疫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异源性蛋白引起的较强的人体免疫反应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因而逐渐被抗生素类药物所代替。 /p p   第二代抗体药物是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及其衍生物。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实验研究和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单抗治疗性药物——抗CD3单抗OKT3进入市场,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此时抗体药物的研制和应用达到了顶点。随着使用单抗进行治疗的病例数的增加,鼠单抗用于人体的毒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大多数单抗均为鼠源性,在人体内反复应用会引起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从而降低疗效,甚至可引起过敏反应。 /p p   近年来,抗体药物的研发进入了第三代,即基因工程抗体时代。与第二代单抗相比,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如下优点: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改造,可以降低甚至消除人体对抗体的排斥反应 ②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量较小,可以部分降低抗体的鼠源性,更有利于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 ③根据治疗的需要,制备新型抗体 ④可以采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植物等多种表达形式,大量表达抗体分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8d6d77e-a080-418e-9b3e-4d8496afd2d2.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 中商情报网、 FDA、 长城证券研究所 /p p strong 2.抗体药的分类 /strong /p p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改变鼠源单抗的结构,使其更接近人源蛋白的构造,从而减轻其在人体内的免疫反应。目前的单抗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鼠源化抗体、嵌合型抗体、人源化抗体以及完全人源化抗体。 /p p   鼠源化抗体顾名思义就是完全分泌自小鼠细胞的抗体,其与人体的兼容性最差,容易引 起较强的免疫反应,目前已经较少使用。 /p p   嵌合型抗体就是把鼠源抗体的活性区域嵌合到人源抗体的稳定区域中,这样鼠源活性区 域仍能够发挥活性,识别目标蛋白。而新抗体 70%以上的区域均为人源抗体的稳定区域,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抗体的异源性,使得嵌合抗体的效价更高。此外,嵌合抗体结合目标抗原 以后,其人源保守区域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达到通过人体免疫来清除抗原的效果。 /p p   人源化抗体是将鼠源抗体基因中的活性片段转接到人源抗体的基因表达框中,这样表达 出来的抗体人源化区域的比例更高,能够达到 90%左右,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单抗在人体 内的活性。 /p p   完全人源化抗体是将小鼠体内的目标抗体基因敲出,然后用对应的人源抗体基因代替, 这样产生的抗体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几乎完全一样,效价能能够达到最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7a936c3-daa0-4ca7-9228-5b9c1be1db3a.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4.各种类型单抗的比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44567fb-f131-4eae-9884-d0ca67814338.jpg" title=" 8.jpg" alt="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四代单抗技术对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 Current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Methods、兴业证券研究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7a0ea49-7099-452a-bfef-7dcf560f8249.jpg" title=" 9.jpg" alt=" 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5. 1980-2004 年每年进入临床试验的各类型单抗产品数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c26a08d-774d-4731-aab9-0ac57d3b940a.jpg" style=" " title=" 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b11b88b-0496-453a-a714-b8c3dfc5ff19.jpg" style=" " title=" 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1. 美国FDA批准的抗体药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herapeut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approved by the US FD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二 抗体药概述及市场分析 /strong /p p strong 3.抗体药作用机制 /strong /p p   抗体药物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但一般可归结为以下5类:细胞毒性药物、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的激活和相互作用、调节人自身免疫系统、中和抗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58a6ec4-3cea-4369-a2d4-c84bc8b6d16e.jpg" title=" 12.jpg" alt=" 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6. 单抗作用原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生物制药小编 /p p   3.1 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p p   某些抗体药物可以通过结合肿瘤细胞增殖的生长因子,阻断生长和增殖过程,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如西妥昔单抗、Necitumumab、帕尼单抗靶向EGFR,用来治疗头颈癌和非小细胞癌等。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和ado-trastuzumab靶向HER2(EGFR family),用于治疗乳腺癌。VEGF靶点与血管增生有关,癌细胞的增殖需要大量能量,通常伴随血管增生。如阿柏西普、雷莫芦单抗、雷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康柏西普等,可用来治疗癌症和wet-AMD等。 /p p   3.2 细胞毒性 /p p   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杀死异常细胞,抗体可以通过各种机制诱导细胞的死亡。ADC药物通过细胞毒素杀死细胞,抗体药物均可以通过ADCC、ADCP、CDC作用杀死细胞。 /p p   3.3 调节人自身免疫系统 /p p   自身免疫疾病从抗体药物的发展中获益巨大,如TNF-α抗体是迄今最为成功的药物靶点。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都是年销售额8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炸弹药物,阿达木单抗更是继立普妥之后坐稳药王宝座,2015年销售额143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即销售77亿美元。除了TNF-α,还有多个涉及调节炎症性反应的细胞因子靶点,如IL-1、IL-5、IL-6/L-6R、IL-12、IL-17A、IL-23、BCMA等。 /p p   3.4 调节细胞激活和相互间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3a45803-bda2-4141-a92f-1c520b452351.jpg" title=" 13.jpg" alt=" 13.jpg" / /p p   如上图A中,T细胞的激活需要2种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抗原呈递细胞(APC)上的MHC与T细胞上的TCR(其中一个亚基为CD3)结合、APC上的CD80/86与T细胞上的CD28结合。FDA历史上第一个抗体药物Muromomab就是靶向CD3的,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的一个核心发展方向也是结合其他靶标与CD3,达到募集T细胞与靶细胞的作用,2014年,FDA批准了双特异性抗体Blincyto(靶向CD19/CD3)。阿巴西普、贝拉西普则靶向CD80/CD86。这些抗体药物的目的都是阻止T细胞的激活,从而治疗自身免疫病或者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还可以通过靶向T细胞上其他蛋白(如阿法赛特靶向CD2)、相关炎症调节因子的受体(如巴利昔单抗、达利珠单抗靶向CD25)来阻止T细胞的激活。 /p p   在针对癌症适应症的时候,则需要激活内源免疫系统来杀灭癌细胞。如伊匹单抗靶向CTLA4、纳武单抗和派姆单抗靶向PD-1、阿替珠单抗(Atezolizumab)靶向PD-L1,即所谓的免疫检点抑制剂,通过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杀伤癌细胞。 /p p   3.5 中和外源分子 /p p   FDA批准的第一个此类抗体药物是怕利珠单抗,靶向RSV病毒F蛋白。瑞西巴库单抗、obiltoxaximab是FDA批准的另外两个抗毒素抗体,均用于避免炭疽杆菌的感染。2015年,FDA批准了Idarucizumab,用于中和达比加群酯,主要用于逆转达比加群酯的抗凝作用,使得后者的使用更有保险。 /p p strong 4.抗体药物的核心技术 /strong /p p   单抗的研发生产是一个技术密集型流程,大体可分为抗体筛选、抗体表达和抗体纯化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拥有其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环环相扣,形成了单抗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p p   4.1 抗体筛选:噬菌体展示技术已成全人源单抗筛选主流 /p p   随着单抗人源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噬菌体展示技术(详见附录)为核心的大规模单抗筛选平台日益受到重视。该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全人单抗, 而且不需要细胞融合, 不经过免疫动物, 实验周期短,过程简单,这是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国际上主流单抗生产企业均使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单抗药物。 /p p   4.2 表达培养技术: 方法、规模、体系和表达量是?四要素 /p p   作为单抗研发生产链条中承上启下的一环,表达培养技术是单抗产量形成和质量控制的关键,而判断企业这方面技术水平高低的指标主要有表达方法、反应器规模、表达体系和表达量这“四要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4f98542-b88e-41a4-adc7-744586fc68c7.jpg" title=" 14.jpg" alt=" 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3. 表达培养技术四要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e4464a3-7926-4800-abae-e3214e1d5084.jpg" title=" 15.jpg" alt=" 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4. 工业化单抗生产流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p p   4.3 分离纯化技术 /p p   在得到单抗之后如何有效的从培养液中分离纯化产物是单抗生产最后一道关键环节,工业上一般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蛋白-Sepharose 亲和层析等方式纯化单抗,由于平均每增加一个纯化步骤产品得率会降低约 13%,因而在保证纯度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得率也考验着生产商的技术水平。 /p p   总的来说,一个单抗生产商如果在上游能够通过出色的研发平台筛选出理想的单抗药物 在中游能够高效大规模的进行发酵培养,表达单抗 在下游能够高效、高纯度的分离纯化单抗,那么该公司就拥有了单抗研发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p p strong 5. 抗体药物的技术发展趋势 /strong /p p   根据单抗本身的技术特性和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我们认为未来单抗技术发展将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 /p p   单抗全人化: 由于高人源化比例抗体在药效和副作用方面的优势,在过去 20 年中人源和全人单抗比例持续上升(08 年底销售占比分别为 31%和 11%),而鼠源和嵌合单抗比例则不断下降(08 年底占比分别为 10%和 49%),随着全人化单抗筛选技术的成熟,在研的新型单抗药物越发倾向于使用全人抗体技术,我们预计未来 5 年内新问世的单抗药物中全人单抗将占一半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9c525c7-c5eb-4bf8-b25a-c82ed46b36ba.jpg" title=" 16.jpg" alt=" 1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5. 人源化比例提高是大势所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 /p p   抗体多样化: 除了人源化比例的不断提高,单抗研发也在多样性上不断推进。一方面, 单抗的药物靶位逐渐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细胞表面抗原(CD 表面抗原,负责多种细胞信号转导,截止 2009 年发现 390 种分子),还包括了常见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白介素 IL 等),部分研制中的单抗药物甚至可以识别多个抗原表位,具有更好的抗突变功能 另一方面,单抗药物的结构也不再限于完整的单抗分子,而是包括了如 Fab、 scFV 等抗体 V区片断或其复合物,这些片断可以通过原核表达体系快速低成本表达,从而降低了药物成本。 /p p   治疗联合化: 虽然在单抗治疗肿瘤方面单抗具有副作用小、特异性高的特点,但由于中晚期肿瘤病灶巨大,一般单靠单抗并不能完全消除,这就需要使用单抗配合手术的治疗方案,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主体,再使用单抗治疗剩余病灶或防止病灶转移。除手术外,化学药物和单抗联合治疗方案也日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如实验证实 FOL+FOX4 方案(Avastin+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可以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 2.5 个月。 /p p strong 6.抗体药物的应用进展 /strong /p p   目前正在进行开发和已经投入市场的抗体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1.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逆转 2.肿瘤免疫诊断 3.肿瘤免疫显像 4.肿瘤导向治疗 5.哮喘、牛皮癣、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急性心梗、脓毒症、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6.抗独特型抗体作为分子瘤苗治疗肿瘤 7.多功能抗体(双特异抗体、三特异抗体、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抗体酶等)的特殊用途。 /p p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可以采用某些抗体类药物来逆转器官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如最早批准(1986年)进入美国市场的治疗性抗体类药物——抗CD3单抗即被用于肾、心脏、肝脏移植排斥的逆转。抗体药用于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已发展比较完善。 /p p   近年来人们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开发上。“生物导弹”,即将各种毒素、放射性同位素、化疗药物与识别肿瘤特异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抗体偶联后,能够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类药物。这种药物经由静脉注入人体内,药效分子集中作用于肿瘤细胞,既增强疗效又减少对机体的毒副作用。 /p p   抗体药物目前市场占有度较多的领域为抗癌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次用于抗感染、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从近年来进入临床试验的单克隆抗体的适应症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肿瘤治疗仍是抗体药应用的主要占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d78be75-1b98-4c90-a646-cd180e697ff7.jpg" title=" 17.png" alt=" 1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截止2016年全球上市抗体药物数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药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744ba94-12e2-447a-bb2a-7064942b2343.jpg" title=" 18.jpg" alt=" 1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3. 截止2016年全球上市药物销售额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药渡 /p p   对于后期开发阶段(Ⅲ期临床和BLA)的抗体药物,《MAbs》杂志主编Reichert, J.M自2009年底起连续9年每年推出“Antibodies to watch in ?.year”系列综述,2010年初到2017年初的8年间后期开发阶段抗体数目依序分别为26个、32个、25个、29个、38个、45个、60个和61个(备注:此处61个产品均为首次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的未上市新产品,而上述IMGT数据库查询结果124个包括了已经上市产品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适应症扩展)。其中处于Ⅲ期临床阶段的抗体药物数目及其适应症构成如图2,从中可以看出针对非肿瘤适应症类的抗体药物占比有增多趋势,在研抗体药物种类更加多样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1991550-3f49-4acd-aaa4-22776bd9a226.jpg" title=" 19.jpg" alt=" 1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2010-2017年初III期临床阶段产品适应症分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Reichert系列综述 /p p strong 7.抗体药与化学药相比的优势 /strong /p p   相对于小分子药物,单抗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精确”,能够针对特异性的靶点进行治疗,降低副反应的同时增强了功效。以单抗产品使用最为广泛的肿瘤治疗为例。在传统的治疗中,肿瘤患者一般会接受化疗和放疗两种治疗,但是不论哪种方式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化疗过程中,患者一般会出现肠胃功能混乱,免疫力降低,造血功能受抑制等副作用 而放疗使患者本身就要受到辐射伤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种传统治疗方法都是“广谱”治疗,也就是不论对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都会杀伤,这样造成效价较低。而单抗产品能够精确到细胞级别,针对病灶进行治疗,效价较高。 /p p   单抗药物开发更具资金和时间优势。与开发创新化学药物(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相比,开发单抗药物具有明显的资金和时间优势。开发一种创新型化学药物需要在临床前阶段进行大量的分子筛选和动物试验,有机化学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出新的化学分子以发现“引导”化合物或对既有“引导”化合物进行新的修饰,并再次通过动物试验来初步评价药品的安全性以及收集吸收、代谢、排泄等相关生物效应数据,以保证该化合物可以进入人体临床测试阶段即成为“研究用新药”。整个过程一般需要 5-7 年,花费上亿美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三 国际抗体药分析 /strong /p p    strong 1.国际抗体药市场发展 /strong /p p   单克隆抗体由于可精确的攻击靶分子,且具有较少的毒副作用而成为人们期望中的理想药物。经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成长期。 /p p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1997 年,全球迎来了首个治疗肿瘤的嵌合单抗药物——Rituxan(美罗华)。Rituxan 是 Genetech 生产的一种用于治疗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单抗药物,通过联合化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作为嵌合单抗,Rituxan 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因而其在 B 细胞 NHL 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加上次年 Remicade(类克)、Herceptin(赫赛汀)等重磅单抗药物的上市,全球单抗产业开始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p p   1997-2015 年全球单抗产业发展迅猛,CAGR高达37.2%。1997年,全球单抗产业市场规模仅约 3.1 亿美元,到 2015年,市场规模已达到916.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7.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d1703a1-d791-4f29-a0a8-7e81a2636685.jpg" title=" 20.jpg" alt=" 2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7.单抗药物2005-2015年全球总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长城证券 /p p   1997-2007年是全球单抗产业增长的爆发期,2008年后增速放缓明显,但仍要显著高于全球医药行业的整体增速水平。1997-2007 年是全球单抗产业增长的爆发期,十年CAGR高达 58.6%。2008年以后,全球单抗产业增速放缓明显, 年均复合增长率降至 14.8%,但仍要显著高于全球医药行业约5%的增速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d3d63ce-3654-4f8a-90f8-2927c60c00e3.jpg" title=" 21.jpg" alt=" 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8. 1997-2015 年全球单抗产业市场增速与全球医药行业增速对比 /p p   单抗产业现已成为全球生物制品行业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单抗在全球生物制品行业中的市场占比已由 1997 年 2.5%上升到 2015年的 34.7%,成为全球生物制品行业中市场占比最大的子行业。与此同时,在单抗制品的带动下,生物制品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的占比也逐年攀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58ff098-d216-4bdc-9437-a09ca2705332.jpg" title=" 22.jpg" alt=" 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9. 1997-2015 年单抗在全球生物制品行业中的市场占比 /p p strong 2.国际抗体药技术发展 /strong /p p   2.1大型药企优势明显 /p p   单克隆抗体研发的技术壁垒较高,研发周期较长,需要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在 单抗技术方面大型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目前国外重磅的单抗产品主要集中在罗氏(基 因泰克),安进、GSK 和强生等公司,这些公司构建了成熟的单抗研发平台,在靶位基因的 筛选,基因的测序,抗体结构的构建,以及工业化生产等一系列流程上有着技术优势。从目 前已经上市销售的品种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单抗产品已经由初期的鼠源性和嵌合性产品逐步 转向了人源化和完全人源化产品,大型企业在蛋白结构重组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d44cdeb-6d56-4eae-8dd0-39745c9bcf80.jpg" style=" " title=" 2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85f10af-9064-4086-a32e-7d17c68f73fa.jpg" style=" " title=" 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efdc633-d80d-486c-a013-98cba0bffb3e.jpg" style=" " title=" 2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国外单抗产品列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CTLA4:细胞毒T淋巴细胞蛋白,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2: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2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4-I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9, IDO1:吲哚胺2,3-双加氧酶1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LAG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蛋白3, KIR: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OX40:肿瘤坏死因子受体4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TCR(T Cell Receptor,T细胞受体)、CAR(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嵌合抗原受体)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陈晓光教授 /p p   2.2靶点和适应症 /p p   各大公司在研产品很多,其大的研发趋势是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增适应症,近年来看,在研产品还是以肿瘤治疗为主,在原本治疗淋巴癌、乳腺癌的产品基础上,新增了对实体瘤、黑色素瘤、血液肿瘤、霍奇金淋巴瘤等有效的产品。 /p p   适应症的新增,与新靶点的发现紧密相关。过去,是以传统的 CD 系列、IL 系列和 EGFR 靶点为主,近年随着PD-1、PD-L1、PD-L2、OX40等新靶点的发现,研发种类也日趋多样。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同一靶点可以开发不同适应症,一般来说,同一个靶点在人的不同细胞中都存在,并且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掘一个靶点在不同细胞通路中的作用,对于扩大一个单抗产品的适应症有重要的意义。 /p p   IMGT数据库显示目前(2017年2月17日)有针对298个靶标的抗体药物正在进行开发或已经上市,较2016年同期的269个增加了29个靶标。除去前述的已有产品上市的40个靶点,在研的新靶标有258个。仍然是靶向肿瘤和免疫类的两大类疾病占绝大多数。据Reichert“Antibodies to watch in 2017”,2017年或近几年有可能上市的新靶标有32个,可能获批的新适应症约有18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b4b4356-d39d-46d7-9df9-bcb852abbc84.jpg" title=" 26.jpg" alt=" 2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近几年可能上市的新靶标和新适应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IMGT 网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四 国内抗体药分析 /strong /p p strong 1.国内抗体药市场布局 /strong /p p   目前全球化学制药的创新已经进入瓶颈期,而生物制药的创新则层出不穷,随着新靶点 的发现和现有产品适应症的不断扩大,治疗性单抗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p p   我国单抗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2015年 CAGR近50%。我国单抗行业起步较晚,直到 1999 年才上市了第一个国产单抗药物——注射用抗人 T 细胞 CD3 鼠单抗,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15年,我国单抗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75亿元,近5年 CAGR 近 50%(2010年国内单抗产业市场规模约10.3亿元),发展迅猛。 /p p   2016-2020 年国内单抗行业 CAGR 达 30%。据中投顾问预测:到 2020 年,我国单抗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亿元,2016-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仍远超 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的未来5年全球单抗产业9.84%的增速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e08f4da-a481-45b0-90df-c0dfbad39ea6.jpg" title=" 27.jpg" alt=" 2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0. 2010-2020 年我国单抗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长江证券 /p p   肿瘤治疗的巨大需求推动我国抗体药市场发展。国内单抗药物主要应用于抗肿瘤领域。不同于国际市场,目前国内上市单抗药物主要应用于抗肿瘤领域,相应市场占比超过7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803e304-6545-4b7c-aad1-f877c3c88540.jpg" title=" 28.png" alt=" 2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1. 当前我国单抗药物主要应用疾病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 /p p   我国恶性肿瘤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数持续增长。2015 年,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已接近1000亿元, 2020年则有望突破2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四 国内抗体药分析 /strong /p p strong 2. 政策有利我国抗体行业发展 /strong /p p   2.1 产业政策 /p p   作为生物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单抗产业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efd999e-106b-435a-8046-b3955a76c20d.jpg" style=" " title=" 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6b2311a-e78f-41c9-9a75-48a15b5e1a8b.jpg" style=" " title=" 3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3.近年我国政府出台的鼓励抗体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政府网站,渤海证券研究所 /p p   2.2医保政策 /p p   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进入到地方医保目录。单抗药物价格通常较高,因而暂时未能进入到国家医保目录,但随着其治疗效果不断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被增补到地方医保目录。随着人社部在时隔七年之后再次对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展开调整,不排除有重磅级单抗药物进入到国家医保目录的可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cd91990-a4c7-46cd-89d9-a5f5c0baf50f.jpg" style=" " title=" 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26ee7a1-e1d4-48d3-8f73-2077b4674d2a.jpg" style=" " title=" 3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4. 部分进入我国地方医保的单抗药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药智网、药源网 /p p   药品审评审批政策:新药审评时间长阻碍了我国创新药的发展。长时间以来,我国新药审评耗时冗长,2014 年我国1.1和3.1类新药从申请临床到上市获批平均耗时63个月,远远 长于同期美国新药的平均审评时间(约 10 个月)。新药审评时间长不仅降低了我国药企对创新药研发的热情,也使得我国在全球创新药的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将加快我国单抗行业发展。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将加快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对创新药实行特殊审评审批制度,单抗药物作为创新药的一员,必将受益于此次药审改革,得到快速发展。 /p p strong 3. 国内抗体药研发概况 /strong /p p   至2017年2月17日,目前我国共有82家研制单位正在CDE进行171个抗体药物的注册研究,较去年同期增加企业11家,新增抗体32个。年度新增企业数屡创新高,2016年高达17家 加之以前进行过临床注册或已有产品获批但现无注册申报的6家企业,国内涉及抗体药物研制的单位共计88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dbc4590-5e6c-4fa9-b390-28a61845ce46.jpg" title=" 33.jpg" alt=" 3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各企业申报抗体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生物制品圈 /p p   在这171个抗体药中,生产注册的仅有4个【上海百迈博的抗TNFα嵌和(CXSS1200005),中信国健的抗CD20嵌和(CXSS1100021)、抗HER2人源化(CXSS0700053,CXSS1100005),山东新时代的TNFαR-Fc融合蛋白(CXSS1000005) 不计数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已终止的抗出血热鼠单抗(CXSS0800002)】。近5年无新申报生产注册的产品,且随着我国生物类似药原则的出台、标准的提高及与国际接轨,之前BLA申报的抗体的审评结局尚不得知。统计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中登记的抗体药物信息,至今有30家国内本土企业的共计43个抗体药物处于各临床研究阶段。 /p p   在前述申报的171个产品中,以“1类新药”申报的有48个,占比28%。然而许多产品虽然以1类新药申报但国外已经有了相同或相似产品上市,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内外尚无产品上市”的1类新药。因可获得的产品确切信息有限,粗略估判国内申报的产品中的85%可归类为抗体类似药或抗体仿创药。其中仅抢仿7大热门“重磅炸弹”抗体的申报数就高达91个,Bevacizumab、Adalimumab、Rituximab、Trastuzumab、Cetuximab、Etanercept、Infliximab的抢仿厂家数分别为23家、21家、15家、10家、9家、8家和5家,合计起来的总占比虽然有降低趋势,但仍达到了注册抗体的一半以上(91/171=53%),如果这些抗体类似药都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市场竞争态势将会异常惨烈。 /p p   就开发热点而言,国内企业已有了抗PD-1单抗、ADC药物、去岩澡糖化抗CD20抗体、抗PD-L1抗体、抗PCSK-9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的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d122f45-5c13-421c-9b56-7ade8b17f5f3.jpg" title=" 34.jpg" alt=" 3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5. 国内企业关于热点抗体的申报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生物制品圈 /p p   综上可见,全球抗体药物产业强劲发展,中国抗体药物上市及原始创新产品开发严重不足。无论是已上市销售的还是正在注册研究的抗体药物,国内企业在抗体靶标和新抗体基因发现、新抗体药物创制、产品种类等诸多方面,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如火如荼的抗体类似药开发,对于解决国内抗体药物临床需求迫切、药物可及性差等问题意义重大。但国内在研抗体同质化较为严重,需提升我国创新抗体药物的开发及产业转化能力。 /p p strong 4.国内抗体药研发企业概况 /strong /p p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为中心的产业基地,但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国产单抗药物主要为仿制药,在国内单抗市场,进口药仍占主导,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仅占15%。但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产药品、进口药品专利到期增加等利好因素的叠加,国内抗体药物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p p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抗体药物共有 23 个,其中,13 个是进口药,中国人开发生产的抗体只有10个,并且4个鼠源的抗体已无销售。2016年,中国抗体市场规模为 13.8 亿美元,其中,83% 的市场份额被进口抗体药物垄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703fffda-96a9-458c-b9f7-a03aeda42bbe.jpg" style=" " title=" 3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e50230c-0e8f-4249-84c2-7eab670dc623.jpg" style=" " title=" 3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4. 国内已上市抗体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d00826f-82ab-485f-80c1-619b30179f3d.jpg" title=" 38.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国内抗体药研发现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医药时间 /p p   近几年,中国创新生物药的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第一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康柏西普直通(专利持有人为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国 FDA 临床 III 期。我国在PD-1、PD-L1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已成功报批的药企就有7家:君实生物(我国首个PD-1单抗获批)、恒瑞(2016年2月PD-1单抗获批临床)、百济神州、嘉和(2016年4月PD-1单抗临床申请获受理)、信达生物、思路迪(我国首个PD-L1单抗新药)、誉衡。同时,国内药企与国外企业抗体药物合作不断增加,如药明康德和阿斯利康、恒瑞和Incyte、信达和礼来、广东的中山康方等等。 /p p   目前国内抗体药研发实力较强的公司包括,传统优势药企,如复星、恒瑞、齐鲁、海正等,以及创业型企业,如信达、康宁杰瑞、百济神州等。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目前申报抗体品种数大于5家以上的企业有齐鲁制药、海正药业、复宏汉霖、上海恒瑞、深圳龙瑞等9家企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dac5972-2b9e-4c8f-a40e-66704f3fa056.jpg" title=" 39.jpg" alt=" 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国内治疗性抗体申报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 /p p strong 抗体研发企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strong /p p   1、以中信国健、百泰为代表,国内最早拥有上市抗体药物产品的生物药物企业,有研发、生产、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但在产业剧烈变革的时代,也面临诸多挑战。 /p p   2、 以海正药业、康弘药业为代表,本身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化药企业,最早一批重金布局抗体药物领域的企业。海正在研产品线丰富,但上市产品安百诺营销压力大,后续面临新一批抗体药物研发企业的激烈竞争。康弘的郎沐虽上市较晚,但头顶首个获得 WHO INN 的光环,占据了地利人和,获得了初步成功,后续仍有 KH903、KH906 等pipeline 储备。但俞德超走后,生物药长远如何布局,还要再看。 /p p   3、以齐鲁制药、嘉和生物、复宏汉霖为代表,资本充足,起步较晚,以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生物类似药为突破点来破局。但这类企业也最多,竞争也最为激烈。包括正大天晴、华海药业等一大批企业。 /p p   4、以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为代表,研发水平着眼国际水准,靠自主创新达到核心竞争力。这里面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拥有雄厚资本的恒瑞药业,立志于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推动型药企,一类是百济神州这种研发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以及合作开发方式,来获得前期研发需要的资本。这也是欧美通行的研发模式。 /p p   5、不得不提的还有国内的生物药物 CRO/CMO 产业,这类企业在整个抗体药物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甚至影响产业格局。 /p p strong 5.国内抗体药产业投资分布 /strong /p p   投资简介 /p p   抗体产业的热度也吸引了众多的资本介入,从2012年到2017年上半年抗体药物企业共披露融资次数47次,涉及融资金额达130亿元。从披露投融资情况看,从2015年开始,抗体产业不管是从融资次数还是融资金额上都有大幅提升,产业热度居高不下,融资次数和融资金均以A轮和B轮居多,提示我国抗体产业仍处于上升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2b8cdb0-1393-448f-a7ca-628f75a59255.jpg" title=" 40.jpg" alt=" 4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2. 近5年国内抗体药物企业披露投融资金额及笔数 /p p   以高领资本、元禾原点、毓承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为代表的投资机构为抗体领域的繁荣提供了资本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2f7de45-55d4-4b8a-9ebd-ba7cd0417afe.jpg" title=" 41.png" alt=" 41.pn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表2. 资本主要投资项目 br/ strong 投资风险 /strong /p p   对于生物创新药来说,由于其开发的复杂性,众多国内企业选择合作开发模式以共担风险。由于生物医药专利的复杂性、抗体领域靶点和技术的易重叠性,抗体药物专利问题愈发突出与明显, BMS和默沙东的PD1专利大战、安进/赛诺菲关于PCSK9表位的专利之争更是为国内企业在抗体领域专利布局敲响警钟。 /p
  • 体外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四)——各细分市场容量与增速
    分子诊断作为近几年的追捧热点快速发展,未来应用空间充满想象  新技术的出现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目前依然以临床应用为主。2014年中国市场容量约19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是IVD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2011-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市场对于分子诊断的关注度,已远超临床应用现状,尤其是肿瘤早期筛查,个性化诊断等领域。我们认为能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产品,依然是近几年分子诊断的主题,但不可否认分子诊断未来的无限可能性。相关标的有:凯普生物,HPV龙头,是分子诊断目前应用最广的领域,期待未来其他产品线的不断补充。  分子诊断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临床应用尚有局限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与疾病相关的结构蛋白质、酶、抗原抗体和各种免疫活性分子,以及编码这些分子的基因的检测。根据其检测技术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核酸杂交、PCR扩增、基因芯片、基因测序、质谱等。目前分子诊断已经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血筛、 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遗传病、产前诊断、组织分型等领域。  核酸杂交: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分子,可以通过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等,形成稳定的双链区,通过核素或者荧光来检测靶序列,由于核素污染,越来越多采用荧光标记,称为荧光原位杂交(FISH)。  PCR扩增:PCR是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昔三磷酸(dNTP)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酶促聚合反应,进行体外扩增,得到所需目的DNA,然后通过凝胶电泳或者荧光定量的方式来定性或者定量靶基因。这是分子诊断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基因芯片:一种杂交测序方法,在一块固相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带荧光标记的靶核苷酸的探针,当样本中有与基因芯片上核酸探针互补的核酸时,即发生配对,通过检测荧光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  基因测序:根据其原理平台,分为一代、二代和三代测序,其各自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为二代测序,全球被Illumina和Life tech(后被Thermofisher收购)垄断(罗氏的焦磷酸测序仪454在2013年退出市场),市面上基本没有国产仪器。三代测序由于测序准确度的问题还未广泛推广使用,多在研究阶段,但由于其无需PCR,避免了在分子扩增过程中由于扩增偏好性产生的错误,且成本低,通量高,真正做到了单分子测序,如能解决准确性和自动化的问题,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应用平台是PCR技术,PCR仪器被外资垄断,由于开发周期长,技术门槛高,因此鲜有国内厂家开发仪器,国产厂家产品多为PCR试剂。国内分子诊断临床应用最广的是传染病,占整个分子诊断超过50%的份额。产前筛查是另外一块重要的市场,约占整个分子诊断市场的20%,伴随二胎政策放开,产筛未来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分子诊断中空间最大的是肿瘤早筛,但是目前在临床的应用处于早期,与肿瘤早筛相关的标志物成百上千,特异性是制约该应用的最大因素。  分子诊断广泛应用于传染病,血筛等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分子诊断的认知和需求会越来越多,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诊疗,而延伸到预防性医学。分子诊断在近几年也成为体各投资公司追捧的投资热点。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分子诊断在个体化精准治疗甚至大消费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分子诊断作为一个重要的诊断分支平台,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其市场和产品的特殊性,在临床的应用相对比较受限。其特点如下:  1.分子诊断仪器平台集技术与资金为一体,由于其技术和监管门槛都相对较高,并且受到进口企业的专利限制,因此国内大多分子诊断厂家都是以试剂为主要产品,同时兼并部分服务,仪器市场主要还是被进口厂家垄断。  2.分子诊断操作要求高,现有实验室认证要求高,对普及有制约,很多医院因为没有足够的房间满足实验室认证的要求,而不能开展,随着医院的发展能达要求的实验室增加。  3.由于中国临床医生的知识结构,对分子诊断之类基础医学较强的项目接受度较慢,需要公司配合实验室进行主动的教育,这是目前国内欠缺的部分。  分子诊断市场容量  2014年中国市场容量约19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是IVD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2011-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分子国内客户多为三级医院及部分大型二甲医院检验科或病理科、独立医学实验室,血站,疾控中心等。    分子诊断竞争格局  国内分子诊断处于起步期,各国产厂家的销售额都不大,2014年销售额上亿的厂家较少,主要的分子诊断厂家多集中在HPV筛查和分型领域,其中达安基因、凯普、亚能(被复星收购),安必平,相对市场份额较大,销售额在1亿以上。  分子诊断的发展易受监管制度的制约,在摸索中逐步发展  分子诊断市场的监管力度远高于其他细分市场,大部分产品属于三类产品,各细分领域的增长空间受政策影响较大,比如2010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血站的核酸筛查试点及推广工作,国家药监局基因诊断叫停等政策等,但整体趋势是监管保守,逐步放开,国家持积极推动态度。因此分子诊断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由于其产品成熟,渠道完善,具有技术和数据储备,将会是未来最大的受益者。  分子诊断主板上市标的公司销售额过亿的只有达安基因,复星诊断,另外新三板的上市公司,潮州凯普和广州安必平值得关注,尤其是凯普(已主板转板中),是HPV细分领域的龙头。  分子诊断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但要警惕精准诊疗的泡沫  分子诊断作为一项前沿的技术,对医学诊断有很大贡献。对于一些窗口期的细菌和病毒感染,DNA检测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HIV的检测。目前分子诊断在中国的主要应用是传染病的检测,比如HPV,HBV,HCV,HIV等。分子诊断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也相对成熟,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胎儿外周血游离DNA检测已逐渐替代羊水穿刺技术。  未来分子诊断在医学领域最大的市场是肿瘤早期筛查,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还相对不成熟,只能作为辅助诊断参考,如果成本降低,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可以满足要求,肿瘤早筛的市场将超百亿。除此以外,遗传病个体化诊断、疾病预测应用、大众消费基因服务等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在逐步打开,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分子、基因这些词与人民大众的生活会息息相关。  分子诊断市场小结:分子诊断常常被捆绑于精准诊疗,但是目前无论是产品性能、收费标准、政策支持、海量数据分析等都还无法支持真正意义的精准诊疗,仍然处于概念大于市场的阶段。能广泛应用与临床的产品需要具备如下特点:1.临床意义清晰 2.操作自动化,傻瓜化 3.成本可被接受。对于目前国内的公司,PCR试剂盒依然是分子诊断这块蛋糕最实际的应用产品,而大消费,大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追前沿,又接地气,清醒分析在分子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才能准确判断该技术真正的临床价值。  POCT市场良莠不齐,亟待规范化和标准化  市场份额分散,行业增速快,新技术层出不穷。2014年POCT市场容量48亿,2011-2015年POCT复合增长率在15-20% 之间。POCT市场尚未成熟,各厂家市场份额较小,整体处于量多质劣的阶段。由于检测平台方法差异较大,同一检测项目有多种方法,参考范围难以界定,测量结果准确度难以保证,行业也无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将会较长时间保持混沌分散的现状。参考POCT国际巨头Alere的发展史,行业内的并购整合是最高效的发展业务的方式。相关标的有:基蛋生物:心标物已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产品口碑和性能都得到市场认可,目前重点关注POCT质量控制,有望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POCT不是产品或项目的分类,而是检验的分类  POCT是Point-of-Care Testing,中文一般译成“床边检测”。NACB( National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美国国家临床生化科学院)对POCT的定义是——在接近病人治疗处,由未接受临床实验室学科训练的专业临床人员(professional)或者病人(self)进行的临床检验,是在传统、核心或中心实验室以外进行的一切检验   理论上,POCT只是一种检测平台,目前所有的IVD项目都可以实现POCT检测,但比较常见的有血糖、血气、血凝、传染病(病毒和细菌)、肝功能、肾功能、心脏标记物、肿瘤标记物等   POCT产品种类繁多,可有不同的分类的方法。  1. 根据原理和平台可分为如下几个平台:  干化学:单层试纸、多层涂膜。  免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渗滤,荧光+免疫层析,免疫比浊。  电化学:电流法、电位法、电阻法、酶电极。  化学发光:小型化化学发光。  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新技术:微流控、生物芯片等。  2. 根据检测的项目可以分为:  临床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气、离子)、临床免疫(心脏标记物、药物检测)、血液(血球、血凝)、微生物(传染病、分子诊断)等,基本和中心实验室(core-lab)的分类一致   3. 根据如有无仪器(或定性/定量):分为试剂条(无仪器)和仪器/试剂条配套,前者多为定性、后者多为定量   4. 根据应用场景分为专业市场和家用市场(OTC):家用市场主要包括血糖,血压,妊娠等产品。专业市场主要在医院的检验科,临床科室,急诊,ICU,手术室等使用的各类产品。除此之外,POCT还可以应用于救灾,军事,医疗服务站,现场监督执法,食品安全控制,移动医疗等场景,其形式比起大型诊断设备更加灵活多样。  POCT作为一种补充诊断的方式具有其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与大型检验设备的主要异同如下所示:  POCT作为一个相对门槛较低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同时由于POCT市场难以对其质量进行规范化,无相关行业标准,所以中国市场普遍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的量多质劣的局面。POCT市场主要有如下特点:  1.市场集中度低:POCT在整个IVD细分市场中除生化试剂外最易切入的市场,国内厂家规模普遍偏小,相对而言市场份额较大的厂家大多都有其特色产品,是该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比如特种蛋白的深圳国赛,心肌标志物的南京基蛋等。  2.行业无统一标准:欧美成熟市场对POCT有明确的监管法令、临床上也有明确的使用规范,但中国医疗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目前对POCT产品还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生化、免疫、血球都有相应的溯源体系,可以溯源至国际参考方法和参考物质,保证其结果的准确度。中国每年都会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室间质评活动,来保证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准确和互认。POCT由于种类繁多,方法差异较大,因此暂无统一的质量控制体系,其结果难以保证准确。  3.国内检验科对POCT态度不一:中国医疗资源匮乏,公立大医院处于强势地位,POCT的作用同欧美医疗发达地区的作用是不一致的。不同级别的医院对POCT的态度不同:  1)二甲以上主流医疗机构,资金雄厚,检验科设备多为进口品牌,常规检测为主,不需要POCT。临床科室使用POCT,就会减少检验科的收入,冲击检验科的利益,因此限制了POCT的广泛使用。对于临床科室来说定量/半定量的POCT产品临床意义大,而且用量很大。如能采取更合理的利益分成方式,比如由检验科集中管理仪器,临床科室外借,可能会推动POCT的发展。  2)二甲以下的基层医院,检验科样本量少,技术水平相对低,大型设备的实用性差。因此检验科通常使用POCT产品顶替传统检验方法来做诊断。由于检测量小,产品分散,这块市场相对不受国际厂家和国内一流公司重视。  POCT市场容量  2014年中国POCT市场(不含血糖)约48亿人民币,市场主要集中在心肌、感染、特种蛋白、妊娠等领域。其中炎症、心脏标记物、血气、糖化血红蛋白、电解质的检测主要是定量检测,传染病、毒品、妊娠等主要是定性检测。  POCT竞争格局:竞争厂家众多,规模较小,市场分散程度高  国内有规模的POCT厂家不多,市场集中度很低。最主要的细分领域是血气、电解质,炎症,心标,传染病,糖化血红蛋白,合计约占整个POCT市场90%的份额。  这5个主要的细分领域中,技术平台、销售渠道、市场格局、经营状况都差异较大。血气电解质的检测主要用在各种紧急状态,临床风险极高,对产品要求极高,被进口产品垄断,基于电化学平台,和其他产品不同。  炎症和心脏标志物比较类似,通常以定量半定量方法检测,临床上也有技术成熟的国产产品在使用。传染病主要是定性检测,国内厂家主导地位,价格低,利润薄。这三类方法学类似,国产厂家都以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  糖化血红蛋白国际主流方法是高效液相法,同其他细分市场技术平台不同。  POCT除了部分细分市场,整体处于发展早期,龙头尚未出现  POCT是高度活跃的IVD市场,竞争格局不稳定,还没有一家独大的局面,国内目前的技术水平较低,且无核心技术和专利保护,因此造成低水平技术外流严重,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虽然短期内受中国临床现状和国内公司技术水平的制约,但行业发展和市场前景长期看好。同时POCT也是医疗器械进入家用市场的必经途径,潜力巨大。  国内上市的POCT公司有三诺,鱼跃,万孚,理邦,乐普等厂家,其他有规模的活跃的未上市公司约有20家,如南京基蛋(已IPO披露),武汉明德,深圳瑞莱,深圳国赛,深圳普门,北京热景,石家庄禾柏等。  POCT经历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未来质量控制标准将规范目前百家争鸣的格局  未来POCT的发展将从定性到定量,一些延展性好的技术平台,如免疫荧光、微流控、生物芯片等为将来的发展方向。技术的发展由单一领域向多领域突破。因此技术先进,结果准确并且能够多项目延伸和兼容的平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临床应用最大的限制是产品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细分领域的龙头,其性能已经过市场考验,能以明星产品为辐射点,渗透其他产品。南京基蛋2014年心肌产品销售额1.5亿,占市场大盘超过20%的份额,具备一定的市场口碑,长期看好。  POCT市场小结:POCT作为临床科室一种重要检测方法,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由于中国利益分配和国产品牌质量的问题,开展不够广泛。整体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细分领域龙头规模也较小,由于不同POCT其方法平台差异较大,产业并购将会是快速扩张的高效方法。  体外诊断(IVD)行业投资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涉足大健康领域,市场意识到生老病死相关的行业将成为固若汤金的抗风险行业,不易受到经济景气度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低迷,物价通胀也不影响病人看病吃药。作为门槛相对较低的体外诊断行业受到市场的疯狂热捧,企业如过江之鲫涌入体外诊断行业,不断加入的竞争者打乱了市场规则,拉低竞争价格,多数厂家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进行恶性价格战,对于行业发展,以及病人的安全都是极为不利的。  随着监管机构逐步收紧行业法规和政策,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厂家将逐渐退出竞争,给那些真正以产品质量为核心追求的厂家创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大量的研发投入在短期内并不能见到明显成效,公司的业绩也不会有明显提高,但是内涵式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将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也是未来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通常我们认为技术是被高估了,但长远看来 ,技术总是被低估了的”。  长期看好的细分市场的投资机会:生化、发光、POCT。  1、临床生化:临床生化200生产厂家,随着CFDA加强监管,优秀的国产品牌会加速整合市场份额,保持超越大盘的增速。相关上市公司:迈克生物、西陇科学。  2、化学发光:作为容量增速双高的细分市场,国产替代刚刚拉开帷幕。装机量是保证封闭系统增速的前提条件,明星套餐是进入终端的敲门砖和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相关上市公司:郑州安图、迈克生物、新产业。  3、POCT: POCT市场作为大型中心实验室检测的有效补充,其发展尚不成熟,行业无标准,持续关注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相关上市公司:理邦仪器,万孚生物,乐普医疗。  风险提示  行业整合进度低于预期 行业短期估值过高。(全文完)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一)——国家政策偏好与国产品牌  体外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二)——2015年体外诊断全球588亿美金  体外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三)——各细分市场容量与增速
  • 科学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大国崛起下的黄金赛道之仪器篇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支撑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科研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科学服务行业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的关键行业,有利于高效服务科研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全球科学服务业市场规模超2000 亿美元,科学仪器行业超600 亿美元。科学服务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研发的上游核心行业,主要驱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全球2019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3 万亿美元,2001-2019 年年均复合增速超6%。根据德国默克的预测,目前全球科学服务行业规模已经达到至少2000 亿美元,我们预计未来将保持每年5%-7%的增速。2019 年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为 609.3 亿美元,估算 2020 年达到 637.5 亿美元,其中美欧中日是实验分析仪器的主要市场。  在政策支持与外部催化的共同作用下,国内科学仪器公司迎来发展新机遇。  分析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美国对华管制清单(4500 个)中近1900 个属于科学仪器。对此,中国已多次开展全国性行动推广国产科学仪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院士大会上重点提出科学仪器是当前需重点攻坚的方向之一。2021年12 月2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签发(一〇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通过,新法有利于加大各部门对科学仪器的重视和投入,促进国产仪器繁荣发展。未来,在管制可能长期持续背景下,国内仪器公司有望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实验分析仪器前景广阔,国产替代正当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发展迅猛。2020 年我国实验分析仪器行业规模约为75 亿美元,2015-2020 年复合增速为6.8%,是亚洲实验分析仪器第一大市场。检验检测行业是实验分析仪器的主要下游市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13-2021 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营业收入从 1,398.5 亿元增长至 3,585.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4.40% ,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未来,旺盛的下游市场需求将有望持续推动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高速增长。  国内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由于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外资企业控制着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近年来,国内经济技术发展以及多年的投入积累效果显现,部分国内企业开始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外资垄断,涌现出一批国产科学服务企业。我们认为,未来伴随产品研发能力以及本土化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型本土服务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将持续增强,国产替代路径清晰并有望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对照海外巨头超百亿美金的营收规模、超千亿美金市值以及发展壮大路径,未来国内大概率有望出现数家百亿以上营收企业。
  • 关亚风研究员荣获科学仪器行业“第八届研发特别贡献奖”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4月21-23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隆重召开。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吸引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等行业近1400位高端人士参会。4月22日,在ACCSI2021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上颁发了第八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第八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奖者 关亚风研究员第八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的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先生。 关亚风老师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点击视频查看:获奖理由:关亚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微小型分析仪器、传感器和其中关键部件的研究,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为国产分析仪器和传感器的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响应国家号召,研制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搭载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和二号多次海试成功;面向产业需求,微光探测器等多项技术实现转让,创造社会与经济效益。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6件,国外1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旨在鼓励仪器研发一线、为科学仪器行业技术创新做出特别贡献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历年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回顾ACCSI 2020 公布第 七 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王宝瑞 副总工艺师/研究员ACCSI 2019公布第六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北京核工业冶金化工研究院刘开禄研究员ACCSI 2018公布第五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臧平安ACCSI 2017公布第四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北京瑞利公司章诒学ACCSI 2016公布第三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锦茂研究员、原北京吉天仪器公司 研发总负责人/董事长刘明钟先生ACCSI 2015公布第二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家湘ACCSI 2014公布第一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获奖者:浙江大学 金钦汉先生
  • 岛津高层拜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助力石化行业新发展
    创建于1956年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该院以石油炼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近年加强了在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向全方位的以炼油为主、油化结合的能源型研发机构转变。 岛津公司作为分析仪器行业的领军者,长期关注石化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对于分析应用技术的需求,积极开发出具有特色的分析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石化行业迅猛发展。近年来,岛津公司的各类分析仪器在石化产业得到广泛应用,这与岛津公司和石科院在石化技术发展中的良好合作密不可分。为了进一步加强岛津公司和石科院的合作,在春暖花开的初春三月,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部长、曹磊副事业部长携岛津公司石化及新能源事业推进部主要领导,来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拜访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亚民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教授,就当前石化行业的新技术、新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谋求通过今后更加深入的合作,推进中国石化行业的新发展。 拜访伊始,吴彤彬部长说到:&ldquo 岛津公司这些年一直在稳步发展,2011年是岛津三年计划的开端,石化行业是助力岛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领域。今年岛津成立了&ldquo 石化和新能源事业推进部&rdquo ,争取开拓更为广泛的石化市场。此次来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希望能听到专家对岛津公司发展的建议,更好地服务于石化行业的用户!&rdquo 左起:王亚民教授、吴彤彬部长 在会谈中,王亚民副院长谈到:&ldquo 石科院是最早成立的八大科学研究院之一,引导了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石科院的科研能力完全可以和国际水平抗衡,所有炼厂的技术能力在48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rdquo 同时王亚民副院长指出:&ldquo 分析表征是石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分辨、炼制、利用石油是现在分析表征研究的主要方向。石科院与岛津公司很早就开始了合作,希望今后能和岛津公司在石化相关研究中有更深的合作。&rdquo 对此,吴部长强调:&ldquo 近年来,岛津公司进一步加快了高端产品的开发步伐,推出了一批可以应用于石化行业的出色的产品,并一直注重为石化行业提供独具特色的分析测试解决方案,可以做好石科院的重要合作伙伴。&rdquo 通过此次会谈,双方增进了了解,取得了共识,为未来更加有效、稳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会后,吴彤彬事业部长和曹磊副事业部长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教授,了解石化发展动向,并就技术合作进行交流。 左起:曹磊副部长、陆婉珍院士、吴彤彬部长 至此,岛津公司分析仪器部吴彤彬部长和曹磊副部长一行结束了对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拜访。岛津公司依靠优势技术、全面助力石化行业发展的计划已全面展开。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2021年“十四五”中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医疗影像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医疗影像设备的发展已使“影像信息”不再是初期阶段时单纯意义上的“影像”涵义,它可以携带有人体机能、生化成分等生物学信息,形态学分析只是其基本内容,新概念的“影像”已成了综合信息的代名词。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影像设备发展。《中国制造2025》、《关于促进杜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都相继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等高性能诊疗设备。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CT、DR等医疗影像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愈加重视医疗影像设备发展,预计后期国家将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医疗影像设备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967亿元增至2025年1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 《2021年“十四五”中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十四五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路径、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概况、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上游分析、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下游分析、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企业分析、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等八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的行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行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测“十四五”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PART 1 十四五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影像设备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关于促进杜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范和引导集团化经营的医疗影像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同质化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CT、DR等医疗影像设备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家愈加重视医疗影像设备发展,预计后期国家将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医疗影像设备发展。 高端医疗影像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本土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进口替代潜力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医疗器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目前,各大省市十四五规划均提及医疗器械。政策支持下,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可期。PART 2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概况 医疗影像设备使用X射线、电磁场和超声波来提供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影像。由于医疗影像技术的非侵入性和相对安全性,其得到广泛使用。医疗影像往往是医生在进行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时首选的诊断方法。 医疗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CT)、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数字影像设备、医用X线机、超声成像设备。PART 3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环境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PART 4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系统的不断完善,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58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2%。PART 5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上下游分析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2189亿元,同比增长12.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可达2953亿元。PART 6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企业分析 迈瑞医疗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世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诊疗效率。2019年全球医疗设备供应商排行榜位列第42,股票代码:300760。PART 7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我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967亿元增至2025年12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5%。PART 8 附录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报告共计79页,完整报告请下载:《2021年“十四五”中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聚焦“医药圈”,岛津行业关怀季走进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前言 2021年,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仪器信息网联合发起行业关怀季活动,前往岛津仪器所在的实验室现场,举办仪器应用关怀活动,计划走访岛津七大行业用户实验室,即教育、医药、环境化工、食品安全、临床检验、公安司法、工业制造行业。岛津将派遣工程师上门巡检维护实验室中日常所应用的岛津通用分析仪器,答疑并解决日常实验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更贴近各行业企业单位的干货内容,如专家法规解读,岛津仪器应用及解决方案介绍,仪器维护讲解及操作培训等。 2021年6月30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携手仪器信息网举办的“行业关怀季”活动继续进行,此次来到了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的甘肃省,走进了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简介 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前身为甘肃省药品检验所,始建于1957年,2010年更名为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2014年更名为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是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行政执法的主要技术支撑,省内最高的药品检验仲裁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西北地区唯一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机构和推荐的香港中成药注册检测服务机构。主要承担药品、生物制品、药品包装材料、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研究工作及药品快检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并承担对全省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实验室的技术监督和技术指导。 维护培训现场照片 活动开始,岛津工程师在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会议室,进行实验室仪器维护操作培训,为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一线实验检验人员讲解仪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工程师武晓刚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工程师武晓刚分别进行了题目为《岛津ICPMS-2030维护培训和故障排查》与《岛津LC维护培训和故障排除》的培训。其中,关于ICPMS的培训报告讲解了ICPMS工作原理、分析前的检查、点火后性能判断及其日常维护等内容。关于液相产品的培训报告则讲解了液相色谱维护的输液部分、进样部分、分离部分,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分析问题,包括液相色谱故障排除经验、常见故障因素、平常保养、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容易发生堵塞的部件、经常漏液的部件等等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 现场的一线检验人员,认真听取培训内容,记录实用的解决方案,学习气氛浓厚,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培训后岛津的工程师来到了检验实验室,对仪器进行巡检,为现场的实验检验操作人员进行仪器维护操作的讲解,并对仪器进行了常规的检查。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工程师郭小生进行ICPMS巡检及维护培训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工程师武晓刚进行液相色谱仪巡检及维护培训 通过此次对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关怀之旅,岛津感受到了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严谨,沉稳的工作作风,岛津工程师除了带来精彩的培训报告外,也帮助了检验科的操作员解决了仪器在使用中的常见操作问题。
  • 含回放|首届"炼化行业分析技术研究新进展"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1年5月21日,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与仪器信息网联合举办的"炼化行业分析技术研究新进展"网络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吸引了200余位相关单位的从业者报名参会,会议过程中,网友反响频频,与报告嘉宾进行了充分的技术交流。“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关键期、推进碳中和起步期,是我国能源化工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炼化行业在我国石油工业乃至整体工业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石油炼化过程中,从原料到产品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工艺,这就要求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也对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议日程点击回放报告题目报告人渣油四组分自动分离分析技术简介曹青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分析检测与标准化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氯元素分析技术及其在炼厂防腐中的应用何沛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安捷伦990 Micro GC在炼化,绿色能源及碳中和研究领域的应用江飞 安捷伦 工程师高温费托工艺全套产品分子组成研究及整体分析方案探讨王春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提议组建儿童食品专题工作组 研究行业问题 完善行业标准 建立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儿童食品行业尚存在法规体系不完善、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导致市场上 “儿童专用”鱼龙混杂。为此,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日前提议组建儿童食品专题工作组,助力规范儿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当下我国儿童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儿童营养失衡现象严重,儿童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而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儿童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两大“元凶”。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和家长对儿童健康的日趋重视,市场上涌现出一批 “儿童专用”的食品,但鱼龙混杂。  对此,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专业人士建议,首先,在法规体系建设上,针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很少涉及儿童食品这一现象,应将儿童食品单独分类,对儿童食品的定义、标准、生产加工条件、市场监管、法律界定等做出明确规定,补全空白法律,完善儿童食品法律体系,为监管提供执法依据。  另外,针对企业概念炒作、虚假推广、“垃圾食品”营销等问题,该人士认为,应将儿童食品广告纳入严格的监管范围,在相关法律条例中增加规范儿童食品广告宣传和保护儿童消费者权益的内容 坚决打击不符合标准规范和产品本身的食品广告,以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重点关注路边摊、学校周边小卖部等场所的食品安全质量。  2020年5月17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联合良品铺子等企业正式发布儿童零食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同期发布《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儿童零食通用要求》是我国第一项专门针对儿童零食制定的标准,对零食、儿童零食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并明确了儿童零食的生产原料要求、感官、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真菌毒素指标要求、微生物指标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这一标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儿童零食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其发布实施将对我国儿童零食的市场规范和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尽管《儿童食品通用要求》已发布,但细分产品的标准仍旧空白。”该人士介绍,协会提议组建的儿童食品专题工作组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细分产品的标准体系,比如:围绕儿童喜爱食用的糖果、膨化食品、乳制品、坚果、饮品、肉制品、果脯制品、饼干各类食品都需要有对应的具体标准,而这一过程需要协会和全行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同时建立儿童食品等级评定规范类准则。从保质期、添加剂、食品原材料、包装材料、冷链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和等级划分,并据此对市场上的儿童食品进行评估分类,从而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定位自身产品、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儿童食品、帮助市场规范经营秩序。  并建立适用于儿童食育的专用商业评价体系。工作组将结合我国儿童食品行业特征、食育要求、标准体系、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建立儿童食育专用标识、专用名称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检测要求、认证及颁证流程等。  工作组还将根据研究课题、行业调查数据、政策法规发布行业发展报告。  与此同时,食品企业也应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消费者要争取成为“购买专家”,懂得如何挑选正确的儿童食品,合力规范市场发展。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呵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针对儿童食品市场乱象频发问题,政府加强法律法规管理,协会推动标准体系建立,企业把控好食品安全第一防线,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与营养认知,“各主体相互协同,为儿童食品市场密织出一张保护之网,对于提升儿童食品品质,引导中国儿童食品产业的健康、规范发展,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品牌有着重要意义。”该人士表示。
  • 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加入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
    近日,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正式成为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图片来源: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IMEC在纳米电子和数字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研发和创新中心,与Intel、Sony、Samsung、华为等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及系统厂商合作,2019年收入已超6亿欧元。其实IMEC与无锡早有渊源。早在2018年9月,时任无锡市长的黄钦书记到IMEC访问,与IMEC全球执行副总裁Masoud Mirgoli就人才培训及成果转化合作等进行了高层对话。随后,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和其他机构一起积极响应和推动。在2019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上,与IMEC等欧洲研究机构联合举办了中欧物联网无锡峰会论坛,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2020年双方就高端人才培训和技术转移等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消息显示,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安君表示:当前无锡正在全力打造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国际供应链和技术创新链。希望借力这次IMEC加入无锡半协的契机,不断加深与IMEC的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IMEC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先进技术资源和顶级师资力量,为无锡培养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专家,并开展相关技术转移和项目联合开发等,为把无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而努力。
  • 王宝瑞研究员获科学仪器行业“第七届研发特别贡献奖”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9月16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0)在天津东丽湖恒大酒店盛大开幕。年会吸引近1000位科学仪器行业资深人士与会。9月16日晚,在“仪器风云榜颁奖盛典”上,主办方颁发了第七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旨在鼓励在仪器研发一线、为科学仪器行业技术创新做出特别贡献的科研人员和企业研发人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本次“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得者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王宝瑞副总工艺师/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理事长闫成德为王宝瑞研究员颁发了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5f8dbcb2-24ec-4126-9a31-b17130447a44.jpg" title=" 研发贡献奖 获奖感言.jpg" alt=" 研发贡献奖 获奖感言.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4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cceef8c0-b99a-449e-9f07-e55874585fa4.jpg" title=" 合影.png" alt=" 合影.pn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448"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颁奖嘉宾与获奖代表合影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理事长闫成德 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王宝瑞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9/uepic/9cc6862d-da6b-4c7e-b1b4-c111d360945c.jpg" title=" 获奖感言.jpg" alt=" 获奖感言.jpg" width=" 600" vspace=" 0" height=" 39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王宝瑞研究员发表获奖感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获奖理由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在我国,质谱仪研究工作已开展多年。2016年4月,首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综合验收项目——“高精度四级质量分析器的工程化研制与应用”验收通过。项目负责人王宝瑞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高精度四极杆的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四极杆精度测量能力,且具备了批量生产制造能力,实现国产替代,并实现了出口,为我国质谱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王宝瑞简介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直在国防科技领域从事装备机械制造技术研究,主要从事超精密加工和高端工艺装备研发。于2012年负责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高精度四级质量分析器的工程化研制与应用,项目按期顺利结题通过验收。该项目并于2017年获中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奖金奖。本人先后获国家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十六项。200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2013年获邓稼先、于敏科学技术奖 2017年再次入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国工程物理院超精密加工实验室主任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历年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回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418/483763.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ACCSI 2019公布第六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获奖者: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北京核工业冶金化工研究院刘开禄研究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415/461573.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ACCSI 2018公布第五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获奖者: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臧平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424/217960.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ACCSI 2017公布第四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获奖者:北京瑞利公司章诒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425/189494.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ACCSI 2016公布第三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获奖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锦茂研究员、原北京吉天仪器公司 研发总负责人/董事长刘明钟先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424/158747.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ACCSI 2015公布第二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获奖者: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家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421/127500.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ACCSI 2014公布第一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获奖者:浙江大学 金钦汉先生 /p
  • 积极参与国际互认 打造标准物质行业“领头羊”——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研究与管理中心主任马联弟
    仪器信息网讯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很多人都奋不顾身投入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彼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也投入到这场战役里,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成功研发出核酸系列、免疫系列和分析仪器检定校准三大系列共21种新冠病毒检测相关的标准物质,并第一时间应用于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25个省市的400多家疾控中心、医疗结构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从而保证了核酸试剂盒检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溯源性。该系列标准物质的推出,也得到了全球各国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中国计量院率先提出新冠核酸以及单抗蛋白的国际比对建议,并与美国、英国一起主导了这次比对,共计18个国家的22个实验室参与其中,相关成果被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会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国计量院的研究成果,不仅支撑了国内抗疫工作,还为推动国际共同进行核酸检测做出了贡献。近期,在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1)期间,我们特别采访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标准物质研究与管理中心主任马联弟,请他跟我们介绍中国计量院标准物质的研发历程。马联弟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是我国最高级别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也是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1986年,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成立,主要开展标准物质研究工作,并于2005年并入计量院。2020年,计量院成立标准位置研究与管理中心,用于提升标准物质的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来促进标准物质的研发与社会共享,以及开展与市场化对接的对外服务。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计量研究机构,中国计量院已经有40多年研制标准物质的历史,其产品更是成为量值溯源的源头保证。马联弟提到,1999年,中国计量院代表中国签署了国际计量委员会多边互认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标准物质管理体系。此后,中国计量院接受并通过了4次国际计量委员会组织的标准物质国际评审,其质量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此外,中国计量院还先后参加和主导标准物质相关的国际比对约200多项,截止2021年3月,该院已经获得国际互认的标准物质相关校准检测能力达946项。“通过比对,足以说明我们标准物质研发定制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国际等效,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马联弟自豪地说。据了解,截止目前,计量院已经研制了2017种有证标准物质,其中一级标准物质800多项,占全国一级标物的30%;二级标准物质1100多项,占全国二级标物的9%,涉及环境、食品、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在此基础上,计量院还积极完善了标准物质管理水平并开展了市场化应用和推广。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标准物质需求的剧增,国内标准物质种类增速迅猛。马联弟告诉我们,目前国内以及标准物质已经有近2900种,二级标准物质种类更是达到13000多种。虽然生产厂家众多,且其中不乏一些有实力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但仍然良莠不齐,尤其是在定值能力、研发能力和可持续供应能力方面。今年3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国家标准物质专项监督检查方案》,提出将强化国家标准物质事中事后监管,督促落实国家标准物质研制和生产机构主体责任。这在马联弟看来无疑是对标准物质行业一大利好。他提到,总局这项活动,有利于规范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的体系,会打击那些伪劣造假,以及没有持续研发生产能力的这些企业。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是促进保护和支持那些合格的标准物质研制和生产机构的利益,起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他还提到,标准物质中心成立以来,就一直积极配合市场监管总局推动标准物质改革、监管和市场秩序的完善。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兴起,特别是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发国际格局和政治治理的重构。“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的战略特别强调产品的质量提升、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我想这些都离不开化学生物的检测,而检测又离不开标准物质,国家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今后标准物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下一步,计量院将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带领全国标准物质研制机构一起合力做与国际接轨的、更高溯源量值等级的标准物质,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国家标准物质体系及量值溯源体系。”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视频查看:
  • 赛智科技积极研究饲料行业检测方案 食品安全应从源头把控制
    国内频暴食品安全问题,如瘦肉精、毒牛奶、地沟油、塑化剂、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可口可乐中毒、工业明胶等等,无一不让民众恐慌。其中很多都是一些不法商家昧着良心,赚着黑心钱。也有不少是存在着食品源头检测控制的问题。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能提供分析仪器与检测解决方案的企业,愿意发挥公司的有利资源,积极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方案。赛智科技目前也正在关注饲料行业的新动向。   近十年来,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饲料行业的较快增长。然而,国内中小型企业居多,生产技术水平参差,导致我国饮料工业存在众多安全隐患。为保障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近日来农业部先后公布《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和《饲料添加剂(混合剂)生产企业许可条件》意见的通知。   饲料的质量安全是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的概念已有所延伸,不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而是已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   随着行业&ldquo 新规&rdquo 正式发布时限的临近,赛智专门安排技术人员针对饲料行业的原料、成品等各方面的检测做分析研究,争取尽早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赛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市场部                              2012.04.23 关于赛智科技: 赛智科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液相色谱仪生产厂家之一,主要产品有:VI2010色谱数据工作站、浙大N2000色谱工作站、浙大N2010色谱工作站、N2000色谱工作站SP1版、LC-10Tvp液相色谱仪、STI501高效液相色谱仪、Vertex5000液相色谱仪、Solar系列光纤光谱仪等。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研究与需求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
    12月23日,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平台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研究与需求高峰论谈”。江苏国钥云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部王钧总监,同近红外领域专家老师们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应用与需求”进行分享和研讨,来自制药领域(华润江中、天方药业等)以及近红外设备供应商(无锡迅杰、北京格致同德、天津九光科技、烟台国工智能等)企业代表前来参会。会上,王钧总监就当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进行报告,并结合目前实施的案例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针对不同的实施场景和目标,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灵活组织工业生产大数据集,柔性选择组合使用数据分析挖掘算法和技术(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SPC),将低质、碎片化的数据转变成高质、高价值密度信息,并结合生产过程中难点和痛点,建立与应用相关联的数学模型,将生产过程透明化,进而实现产品质量控制分析的可视化、模型化和定量化。此外,结合制药行业GMP“有效、合格、安全和稳定”四大要求,参会代表们就近红外在制药行业应用过程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如“设备使用过程中性能评价、软件定制化开发所涉及的计算机系统验证方法、近红外模型开发的专一性或特异性的证明方法等”。专家们还对近红外定量分析的稳健性进行了探讨,并对江苏国钥云智能制造创新团队目前在制药行业应用推广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认可和高度评价,对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建言献策。(撰稿人:付秀)
  • 岛津行业关怀季走进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2021年7月15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携手仪器信息网举办的“行业关怀季”活动继续进行,来到了云贵高原的中部“春城”昆明,走进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前身为昆明市药品检验所,始建于1964年,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检验检测机构,是食品药品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食品安全风险检验检测;负责辖区内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督的技术检验及委托的质量检验等工作;为辖区内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检验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科研培训;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技术复核和检验等工作。 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关怀活动中,岛津工程师在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会议室,对一线实验检验人员进行了实验室仪器维护操作培训,解答仪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应对的方法。 现场传真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王衍鹏分享《岛津ICP-MS维护和保养》培训报告 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陈磊分享《岛津LC维护培训和故障排除》培训报告 现场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一线检验人员,认真听取培训内容,记录实用的解决方案,学习气氛浓厚,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参会人员认真听取培训内容 培训后,岛津工程师前往实验室,对仪器进行巡检,为现场的实验检验操作人员进行仪器维护操作的讲解,并对仪器进行了常规的检查。 岛津ICP-MS巡检及维护现场 此次走进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关怀活动,岛津除了带来实用的培训报告,也帮助一线仪器操作人员解决了在使用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敬请期待岛津行业关怀季下一站!
  • 研究生薪水最低 美国2010年生命科学行业薪水排行出炉
    《科学家》杂志近日公布了美国2010生命科学行业薪水调查结果。调查覆盖了学术界、产业界、研发部门、实验室、政府部门等多种职位。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生命科学行业薪水普遍有所下降。   在最主要的学术界职位中,排名前三的女性职位是——教授(11-12 month appt.),14.2458万美元;学院/大学系主任(11-12 month appt.),13.9033万美元;副教授(11-12 month appt.),10.1025万美元。排名后三位的女性职位是——研究生(11-12 month appt.),2.7万美元;博士后(9-10 month appt.),3.5万美元;实验员与研究助理(11-12 month appt.),3.7714万美元。   在男性职位方面,由于未能统计完全,所以无法给出全部排名,就《科学家》的榜单来看,薪水较高的职位为学员/大学系主任(9-10 month appt.),10.7000万美元;教授(9-10 month appt.),10.1385万美元。薪水较低的职位为研究生(9-10/11-12 month appt.),分别为2.3万美元和2.65万美元;博士后(9-10 month appt.),3.85万美元。
  • 针对半导体行业的十种半导体材料表征技术研究与应用
    半导体材料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支撑,包括以硅、锗等为代表的元素半导体材料和以砷化镓、磷化铟、碳化硅和氮化镓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以及工业应用等众多产业。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支撑。HORIBA作为检测及分析技术的领先供应商,可为半导体产业提供多种分析及检测技术。在材料表征技术方面,可为半导体材料研发及QC提供多种分析技术,包括薄膜厚度测量、晶型、应力、器件结温、缺陷、杂质、元素含量以及CMP研磨液粒径表征等;在制程监控环节, HORIBA可提供质量流量控制、化学药液浓度监测、终点检测及光掩模颗粒检测等技术。本次仪器信息网特采访了HORIBA Scientific 科学仪器事业部大客户经理熊洪武先生,请他分享了HORIBA在半导体材料检测方面的技术与解决方案。HORIBA Scientific 科学仪器事业部大客户经理 熊洪武熊洪武先生现任HORIBA Scientific 工业销售经理。进入分析仪器行业10年,负责HORIBA光栅光谱仪技术咨询和系统应用支持多年,对光谱测量系统选择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光致发光光谱、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相关技术的应用经验。现主要负责HORIBA科学仪器在半导体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工作。1、 请问贵司面向半导体行业用户推出了哪些仪器产品及相关检测方案?HORIBA针对半导体用户推测了多种检测方案,涉及到半导体的外延薄膜厚度及缺陷,衬底材料晶型,表面残余应力,器件结温,元素含量,多量子阱元素深度剖析以及CMP抛光液粒径分布检测等技术。仪器技术名称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HORIBA仪器特点HORIBA推荐型号椭圆偏振光谱仪薄膜厚度、折射率、消光系数测量SiO2, SiNx等薄膜厚度测量,光刻胶等材料折射率消光系数PEM相调制技术的高稳定性高灵敏度可测量透明基底上的超薄膜UVSEL Plus拉曼光谱仪晶型、应力、温度、载流子浓度以及异物等分析;硅薄膜晶化率、SiC晶型、功率器件结温等,二维材料层数、晶格取向、缺陷以及掺杂等表征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宽光谱范围LabRAM Odyssey光致发光光谱仪带边发光/缺陷发光分析外延层质量及均匀性分析可选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研究载流子弛豫及扩散模块化结构设计可按需配置高光谱分辨率宽光谱范围SMS低温光致发光光谱仪测量硅单晶中硼、磷、铝、砷的元素含量超高光谱分辨率超低检测下限可提供定量标准曲线PL-D阴极荧光光谱仪缺陷检测,光强成像评价缺陷密度如线位错掺杂、杂质、包含物分析高效光学收集镜模块化光谱仪宽光谱范围探测H-CLUEF-CLUE辉光放电光谱仪元素含量随深度变化剖析LED多量子阱元素含量随深度剖析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无需制样GD Profiler 2碳硫分析仪 / 氧氮氢分析仪重掺硅中氧含量测量靶材中碳硫、氧氮氢元素含量测量清扫效率高高检测精度EMIA seriesEMGA series显微X射线荧光异物杂质分析、金属涂层厚度或凸点元素分析,封装布线中的离子迁移、缺陷、短路分析等高空间分辨率半真空模式XGT-9000激光粒度仪 / 纳米粒度仪CMP抛光液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测量硅片切削液粒径分布测量全自动检测效率高可提供在线测量方案LA-960V2SZ-100V2离心式纳米粒度分析仪CMP抛光液高分辨率粒度分布测量可捕捉少量的杂质或团聚体高分辨率测量粒径分布制冷功能保持样品恒温CN-3002、 这些仪器主要解决半导体行业中的哪些问题?(相关检测项目在半导体行业中的重要意义)以椭圆偏振光谱仪为例,可以准确测量12寸硅晶圆上SiO2超薄膜的厚度,还为研发ArF光刻胶提供折射率消光系数的测量等,为国产替代材料的研发提供准确的标准工具;而拉曼光谱仪则可为功率半导体研究提供如衬底晶型鉴别,应力大小及分布测量以及功率器件结温测试等,在二维材料方面,由于其独特的特性,有望突破硅基器件面临的“瓶颈”而受到重视,拉曼光谱在二维材料层数、晶格取向、缺陷以及掺杂等表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光致发光(PL)方案中,除了提供常用的常温PL测量材料缺陷及均匀性外,还可以提供低温PL检测硅单晶中低至ppta级的P,B,Al,As元素的浓度,可为电子级多晶硅生产厂商的超低杂质含量检测提供有力手段;在元素表征方面,HORIBA拥有碳硫、氧氮氢分析仪,可为靶材元素分析、硅片中氧含量测量提供高灵敏的检测手段,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可为多量子阱结构元素深度剖析提供快速测量手段,而显微X射线荧光分析仪,可以为半导体封装过程中的狭窄图案涂层测厚或凸点元素成分分析,以及集成电路封装布线中的离子迁移、缺陷、短路分析等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元素分布检测,同时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异物分析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3、 贵司的仪器产品和解决方案具有什么优势?(原理、技术、成本、精度等方面的优势)以光谱仪类测量仪器为例,HORIBA是多种焦长光谱仪的供应商,可以覆盖从低到高光谱分辨率的应用需求,比如拉曼光谱仪和光致发光光谱仪拥有多种型号,满足各种光谱分辨率需求的应用。以拉曼光谱测量半导体材料应力和器件结温为例,光谱的峰位变化往往非常小,那么光谱分辨率越高,对峰位的定位就越准确,有助于区分微小的拉曼峰位位移;对低温PL测量硼、磷、铝、砷元素含量,光谱分辨率越高,对相邻的峰就越容易分开,尤其是在测量铝和砷元素浓度时,对光谱分辨率要求非常高,需要采用长焦距光谱仪以达到超高光谱分辨率的要求。4、当前,国内半导体用户是否对某类仪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可举例说明)?贵司对此是否有相关应对之策?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和先进制程节点的推进,CMP工艺在集成电路中使用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对CMP材料种类和用来也在增加,并且对CMP抛光液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一些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研磨液中的颗粒粒径分布,采用传统的粒度仪难以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而HORIBA推出的离心式纳米颗粒度分析仪CN-300是按粒径大小离心分类后进行测量的,可以一次测量就能得到宽范围的高精度结果,并且由于其高分辨率可以捕获到少量的杂质颗粒,这对应更高要求的CMP研磨液的研发来说极为重要。5、贵司当下比较关注的细分材料领域有哪些,是否会推出相关的仪器产品或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解决什么科研难题? HORIBA科学仪器部门当前比较关注的半导体细分材料领域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工业应用中的大硅片、光刻胶以及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另外一个是在科研领域,主要包括二维材料等先进材料;我们已经陆续与一批客户进行合作并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薄膜厚度、分子结构、元素以及材料粒径分布等方面的分析表征解决方案。此外,我们在HORIBA的上海研发中心成立了科学仪器应用方案开发中心,计划针对半导体产业中可能应用到的相关技术与用户进行合作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开发,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行业征稿】若您有半导体行业相关研究、技术、应用、管理经验等愿意以约稿形式共享,欢迎自荐或引荐投稿联系人:康编辑word图文投稿邮箱:kangpc@instrument.com.cn微信/电话:15733280108
  • 色谱行业女学者在沪相聚 钱小红研究员讲述蛋白质组学之路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4月21-23日,为期三天的“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 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胜利召开。会议同期举办“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近6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色谱女性工作者相聚在美丽上海,聆听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钱小红研究员带来的精彩分享,讲述我国及其个人的“蛋白质组学之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8306363-e55f-437a-bb0d-f407c826d89a.jpg" title=" IMG_9406.jpg" alt=" IMG_940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主持联谊会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41b2ae00-37d3-4452-a575-848481787999.jpg" title=" IMG_9428.jpg" alt=" IMG_942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屈锋教授代表联谊会宣读写给钱小红研究员的寄语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5d3aad21-20c3-4468-8a5f-ca57b94bc064.jpg" title=" IMG_9462.jpg" alt=" IMG_946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钱小红研究员讲述蛋白质组学之路 /strong /p section data-role=" paragraph" class=" _135editor" style=" border: 0px none " section style=" margin: 15px white-space: normal " section style=" line-height: 10px color: inherit border-top: 1px solid #c6c6c7 border-bottom: 1px solid #c6c6c7 margin-top: 10px " section style=" font-size:40px color:inherit height:8px margin-left:35% width:65% background-color:#fefefe margin-top:-1px " data-width=" 65%" span style=" color: #c6c6c7 " “ /span /section section style=" margin: 5px 15px 20px text-align:justify " section class=" 135brush" style=" line-height: 1.75em color: #595959 font-size: 14px letter-spacing: 1.5px "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199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我国第一篇蛋白质组学文章发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1998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第一批蛋白质组学文章发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1999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基金委蛋白质组重大专项启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02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3月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主席访华;5月中国组团出席华盛顿会议;10月器官(肝脏)国际蛋白质组计划(HLPP)香山国际会议召开,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NHPP)成立;11月第一届国际HUPO大会召开,中国成为HLPP执行主席国。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03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第一个蛋白质组学973项目启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04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北京主办第三届国际HUPO大会。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0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成为国际HLPP执行总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09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13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14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CNHPP)启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15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凤凰中心建成。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28px" span style=" font-family:" 2017~2019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年,“Nature”等一批高水平文章发表。 /span /p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tyle=" font-size: 40px background-color: #fefefe color: inherit text-align: right height: 10px margin-bottom: -8px width: 65% " data-width=" 65%" span style=" color: #c6c6c7 " ” /spa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p   短短25年间,中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国际领先的一流水平。尤其在200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团队抓住机会,在九个月内完成了赶赴华盛顿宣讲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召开HLPP香山国际会议、争得HLPP执行主席国等重大事项,真正实现了“华盛顿会议上3分钟出声,香山会议中5分钟出台,国际HUPO大会上10分钟出彩。”人类肝脏蛋白质组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首次牵头负责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随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关村生命科学院启用、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中国在人类蛋白质组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更多话语权,国际学术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p p   中国近25年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之路,也见证了钱小红研究员个人的学术轨迹。从美国NIH实验室一名从事生物质谱研究的访问学者,到回国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副主任,出任基金委蛋白质组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HLPP、HUPO等国际大会也记录下钱小红教授作为秘书长忙碌的身影。 /p p   这些年,钱小红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发表的新方法论文被国际化学领域综述杂志Chemical Reviews多次引用,课题组组合肿瘤生物标志物验证策略得到国际认可,并在国际HUPO组织的27个实验室比对评估实验中位列100%准确的“全球6甲”。课题组研究成果获CAIA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钱小红研究员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课题组攻克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项目,与国际同类研究相比贡献1000~3000个新的额外编码基因,领导了由中国人绘制的首个人类肿瘤蛋白质组表达图谱,开启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新阶段。 /p p   对于留学归国这20年的研究历程,钱小红研究员表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是实验室二十年发展历程最好的注脚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实验室的未来从今天出发!” /p p   活动上,钱小红研究员再度分享了她最喜爱的古诗《墨梅》,勉励色谱行业的女学者们应当有着墨梅一般的气质品格,享受工作与家庭带来的乐趣,智慧科研,美丽生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38efa7eb-b97a-48ba-bf88-97a344944722.jpg" title=" IMG_9540_副本.jpg" alt=" IMG_954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丽华研究员发表讲话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d721db8c-fa2b-4256-a8c3-2b1571d1cb17.jpg" title=" initpintu_副本.jpg" alt=" initpintu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原博纳艾杰尔创始人梁萍女士给到场的每位女学者精心准备了小礼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819d253d-a8d3-4c82-a530-d1972560f186.jpg" title=" IMG_9553.jpg" alt=" IMG_955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色谱行业女学者联谊会合影 /strong /p p br/ /p
  • 2024年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和现状研究
    2024年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发展趋势和现状研究陈昕(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前言: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是利用电子技术来进行测量的装置,是电子制造、电子设计、电子应用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涉及通信、半导体、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其性能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各行业的科研、生产和服务水平。在全球范围内,这一领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从而催生出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全球经济发展、工业技术水平提升背景下,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2.72亿美元。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1.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3年将逐步扩大至410.4亿元人民币。在我国利好政策驱动下,智能制造、5G通信、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快速发展,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未来,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具有更强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等功能,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测试。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能够实现更便捷、更灵活的测试。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虚拟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虚拟化、仿真化的需求。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测试,能够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测试。本文章将对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1. 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历史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电子产业的早期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测试测量仪器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确保电子设备性能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以下是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历史中一些关键阶段:1820年,德国物理学家Johann Schweigger发明了检流计,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测试仪器。检流计可以用来测量电流强度。1887年,爱迪生发明了真空管,这是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真空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这使得电子测试仪器的测量精度和灵敏度得到了大幅提高。20世纪初,电子测试仪器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20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示波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显示电信号波形的仪器。示波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电子测试技术的水平。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美国的Tektronix公司发明了数字示波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显示数字电信号的仪器。数字示波器的出现,使得电子测试技术更加精准和灵活。20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更加小型化和低成本。1976年,美国的Agilent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存储示波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存储电信号波形的仪器。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出现,使得电子测试技术更加便捷和高效。Tektronix 547型示波器 (图片来源 Lazy Electrons,产品来源Tektronix)随着技术应用发展,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电子设计、电子应用等领域。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为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如:1. 半导体技术的崛起(1950年代 - 1960年代):o 集成电路(IC)的出现推动了测试测量技术的发展,测试复杂度大大提高。o 数字化测试技术开始兴起,数字化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成为主流。2. 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时代(1970年代 - 1980年代):o 随着微处理器的普及,测试测量设备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o 自动测试设备(ATE)开始流行,提高了测试效率和精度。3. 高性能和高频率测试(1990年代至今):o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对高频、高速数字信号的测试需求,射频测试、高速数字通信测试等成为焦点。o 高性能、高灵敏度、高精度的仪器不断涌现,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复杂性的测试需求。4. 物联网和5G时代(21世纪):o 物联网和5G技术的崛起带动了对更高频率、更大带宽的测试需求,尤其是在通信和无线领域。o 智能化、云端化等技术的融入使得测试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为高效。芯片测试系统 (图片来源:Teradyne,产品来源:Teradyne、Litepoint)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的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随着智能制造、5G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型材料等技术的进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将向智能化、集成化、虚拟化等方向发展。2. 以思林杰的发展历程看行业的时代变迁广州思林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思林杰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领先的测试测量技术与方案提供商。思林杰科技从2010年开始进入自动化测试行业;2013年推出第一代基于ARM+DSP的仪器模块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测试场景;2014年推出第二代 ARM+FPGA 仪器模块平台并推向市场;2019年发布第三代嵌入式仪器平台并投入市场,得到国内外多个知名厂商的批量使用并获得好评;2021推出 Nysa 模块化仪器平台与Archon SDK平台;2022年完成IPO登陆上交所科创板;2023年聚焦在高精密、高速及射频测试测量方向发力,实现更高端测量仪器的样机研发。思林杰科技近年来获得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与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思林杰科技发展历程思林杰科技进入测试测量领域,顺应了行业发展和时代变迁。可穿戴消费类电子产品设备结构非常精密,测试测量的需求规格高,并需要多台仪器设备的组合才能完成各种信号的采集和激励,譬如传感器端的高灵敏度微弱信号,高速的数字信号,射频频段的信号录播与回放,电源的电压电流数据采集分析等。最开始,客户在研发阶段用了多台传统仪器进行测试系统搭建进行原型机验证与测试,NPI 转产时,客户寻求更高效的测试解决方案,我们和客户一起深入讨论需求和应用场景,自研了基于 FPGA 控制器架构,在自研总线上搭载了多种类型的仪器模块,FPGA控制器与仪器模块间通过底层自研总线互联,采集与激励的信号处理通过 FPGA 数字逻辑进行并行处理与算法加速。得益于选择了异构处理的 FPGA 架构,内部集成了ARM处理器,测试用例的调度、测试结果的判定都在同一颗 FPGA 芯片内完成,测试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在体积、成本上也满足了客户转产的需求。经过多个迭代,思林杰科技发布了Nysa模块化仪器平台:有基于嵌入式架构的板卡形态,体积紧凑易于集成到设备里;有基于插卡式架构的仪器形态,多类型仪器可简单插拔配置相应固件就可完成测试系统的搭建,适用于研发和NPI的原型机验证测试阶段;同时思林杰科技有强大的按需定制能力,可以为客户定制各类综合测试仪和解决方案。思林杰 Nysa 模块化仪器与 Archon 测试系统管理软件随着客户对测试测量需求的不断提升,思林杰科技继续完善Nysa仪器模块库,推出了面向高精密测量、高速数字信号测试测量与射频信号测试与处理的解决方案。测试测量解决方案覆盖从验证-试产-量产完整产品周期,与国际领先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和获得高度认可,其解决方案广泛用于各消费类电子产品原型机测试、NPI、产线测试。近年来,思林杰基于FPGA搭配各类型AD/DA和传感器解决方案开始进入工业、生物医疗、芯片产业等应用场景,有的作为客户产品各阶段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有的甚至作为关键零部件集成到客户产品内部,加深了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对行业发展和对测量需求的提升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思林杰科技拥有超过2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自身具有制造与装配生产线,可保证质量与及时交付,并已通过IS09001,14001和27001等认证,运作成熟规范。3. 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及现状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22年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扩大至146.1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发展、工业技术水平提升背景下,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72.72亿美元。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起步早,上下游产业链基础较好,市场规模较大,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而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兴市场快速发展阶段,对电子测试仪器的需求潜力大,市场规模将以较高的增速增长。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规模为381.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逐步扩大至410.4亿元人民币。在我国利好政策驱动下,智能制造、5G通信、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快速发展,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市场规模增长驱动力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对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制造、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子测试测量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格局全球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市场格局相对集中,CR5约为45%。其中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泰克、美国国家仪器等海外厂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我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在技术上与国外优势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全球及中国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智能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具有更强的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等功能,能够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测试。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集成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能够实现更便捷、更灵活的测试。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向虚拟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工业制造虚拟化、仿真化的需求。虚拟化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将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测试,能够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测试。4. 思林杰主推产品介绍思林杰科技目前产品主要方向:NYSA模块化仪器平台、高精确度测量、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射频信号测量。NYSA 模块化仪器平台基于 FPGA 控制器, 搭配丰富灵活的仪器模块, 如万用表、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 数据记录仪、 音频分析仪等,涵盖了高精度信号、 高速与射频信号测试测量与处理, 提供了从验证到试产到量产的全过程测试测量技术与解决方案,同时与国际领先客户达成深度合作并获得高度认可。 其中嵌入式形态结构紧凑, 方便内嵌设备; 插卡式仪器整机不仅可用于原型开发,也可作为多功能仪器使用;独立式仪器小巧紧凑, 可作为单⼀功能的仪器使用; 综测仪提供了多功能完整产线测试整机形态,方便部署于产线测试。思林杰 NYSA 嵌入式模块化仪器平台Archon 是思林杰科技自主研发的测试系统管理软件,具备图形化低代码方式开发管理运行测试用例和测试计划的功能,支持实时查看测试数据、自定义数据报表模板和可视化数据分析,并为与其他企业系统的连接提供可扩展的插件。Archon 广泛应用在消费电子、军工和芯片测试领域, 降低测试用例开发管理难度,提高生产测试效率。Nysa Toolkit 是 Archon的辅助固件生成工具。其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 可以选择对应的仪器模块并连接到控制模块上,自动生成固件;同时也是 Nysa 系列仪器的管理工具,可以对嵌入式、 插卡式及独立式的 Nysa 仪器集中管理, 可以动态生成仪器的固件,并下载到仪器中。对于不同的仪器模块,显示相应的虚拟仪表界面,方便用户调试。思林杰 Archon 测试系统管理软件近期除了NYSA模块化仪器平台和Archon测试系统管理软件,思林杰科技基于最新的FPGA技术和各类AD/DA解决方案,推出了面向高精度测量、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射频信号测量等解决方案。在高精度测量方面,思林杰科技近期推出了SG2165 SMU和SG2350 LCR。其中,SG2165 精密型源测量单元(SMU)能够实现四象限操作,精确地输出电压或电流以及同时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功能。 它集成了六位半数字万用表 (DMM) 、五位半精密电压源、电流源、电⼦负载和脉冲发生器的功能,具有功能丰富,体积小巧紧凑,标准测试接口等特点,非常适合集成到测试治具中。 SG2165 源测量单元平台主要用于半导体、传感器、模组等 IVR 测试测量。 其为产线测试量身定制,为产线自动化 ICT 及 FCT 提供高效、高性价比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思林杰 SG2165 精密型源测量单元(SMU)SG2350 LCR 阻抗测试平台是⼀款精密型 LCR 表,其基本测量精度可达 0.1%,且支持多种测试激励模式,拥有 20 Hz 至 2 MHz 连续可调的宽范围测试频率,和 0 至 2 Vrms 或者 0 至20 mArms 连续可调的测试电平,并且具备可调最大 2 V 的直流偏置功能;使用该平台可测试多种阻抗参数,测量精准的同时,可实现最快 5 ms 的测量速度,其紧凑、模块化的设计为产线元器件,材料,半导体,MEMS 等阻抗参数测试测量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思林杰 SG2350 LCR 阻抗测试平台在高速信号采集与处理方面,思林杰发布了一系列的DAQ数据采集方案与产品和高速总线分析解决方案。DAQ 数据采集其核心架构由模拟前端 (AFE)、模数转换器 (AD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及触发(Trigger) 组成。 通过 AFE 对模拟信号进⾏信号调理后经过核心组件 ADC 实现对模拟信号的数字量化编码,最终通过 FPGA SoC 进行数字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转发,并可支持内部及外部触发采样模式。其中,FPGA基于Xilinx Zynq 7000系列和UltraScale+系列,采集速率涵盖250KSPS/24bits到5GSPS/8bits等各速率和分辨率解决方案。DAQ数据采集产品有三种产品形态,如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卡及数据采集盒子三种数据采集系统,方便根据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态和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DAQ 产品主要用于电气、物理、机械、声学和信号路由等应用,可以表征产品、监控过程或产品、以及控制测试过程,在科学研究、工业自动化和测试测量领域起着关键的作用。思林杰 SG1227 PCIe 高速采集卡 思林杰 SG2168 高速采集盒在高速总线分析方面,思林杰科技推出了MIPI D-PHY、C-PHY、RFFE、SPMI、I3C、USB-C、Displayport等高速信号采集、发生与处理解决方案,并可基于FPGA SerDes进行PRBS误码率测试,基于BERT进行高速眼图重构,为高速数据线缆测试、高速连接器测试、高速信号链路测试提供了高效高性价比的信号质量评估测试方案。思林杰 SG2153 MIPI Tester PRBS 眼图、误码率&抖动容限分析在射频信号测量方面,思林杰发布了VNA矢量网络分析仪和SDR软件无线电平台。SG2163 型矢量网络分析仪( VNA )是⼀款四端口8.5GHz频段的射频测量仪器,其能够提供射频信号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的测量。本产品由主机单元和基于 Windows 系统的控制与显示界面组成,数据传输采用千兆以太网接口。其广泛应用于微波器件,材料科学,电子通信等基础行业和领域的射频研发测试与生产制造。思林杰 SG2163 矢量网络分析仪( VNA )SG2277 是⼀款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射频测试平台。 该平台集主控处理器、FPGA 和射频前端于⼀体,最多支持 8 个通道的信号生成、8 个通道的信号采样及频谱分析功能。平台有射频直采和上下变频解决方案,覆盖到6.5 GHz频段,该功能使平台在许多场景的应用中更加灵活。思林杰 SG2277 射频测试平台( SDR )5. 思林杰产品主要应用场景思林杰科技NYSA模块化仪器最开始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线测试。典型的消费类电子产品FCT测试系统需要若干台传统仪器进行系统搭建,如示波器、信号源、数字万用表、音频分析仪、时序测试仪、程控电源、电子负载、频率计、FW烧写器、数字IO逻辑分析仪、通信接口扩展器、开关与切换等,有的功能由于传统仪器没有现成解决方案或成本高,甚至需要定制化实现。因此,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技术应用周期短,基于传统标准仪器的解决方案不能高效满足FCT测试需求,其需要涵盖多类型仪器的测试系统搭建与调试,难度高,周期长,行业内缺乏定制化功能交钥匙解决方案,成本高、体积大、UPH效率低。为了解决消费类电子产品FCT测试这个行业痛点,思林杰科技推出了NYSA模块化仪器的FCT解决方案。其解决方案基于FPGA SOC(ARM+FPGA)控制器,通过底层自定义总线与模块化仪器并行互联。其中FPGA的数字逻辑层,可进行采集和激励信号的处理和算法加速,数字信号的测试测量和一些解决方案的逻辑层面定制,如频率计、FW烧写器、通信接口扩展、数字IO逻辑和总线分析;FPGA的ARM处理器可运行RTOS或Linux,运行Archon测试系统对仪器模块和信号的管理、进行测试序列的执行和测试结果处理和上传。同时,思林杰科技积累了丰富的仪器模块库,如示波器系列、信号源系列、数字万用表系列、音频分析仪系列和相应的IP库,可通过对现有仪器模块选择进行FCT测试系统的搭建。在同等机柜体积下,嵌入式模块化仪器相对于传统标准仪器可以实现总效率、并行通道数、读取、切换、上传效率、测试速率的提高,测试系统体积的大幅减小,总成本的大幅降低。基于标准仪器的传统 FCT 产线测试方案 思林杰NYSA嵌入式仪器模块FCT产线测试方案近年来,NYSA模块化仪器除了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测试FCT站点大规模部署和应用外,在ICT、模组测试甚至芯片测试阶段也开始用NYSA模块化仪器解决方案进行测试系统的搭建,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在研发阶段的原型机测试、NPI小批量转产验证测试使用此解决方案。在其他行业,如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思林杰科技也基于FPGA和最新的AD/DA解决方案,提供核心模块的研发、验证、批量生产服务,譬如基于FPGA的卷积、反卷积、积分等算法处理与加速,生物医疗传感器微弱信号的共模噪声抑制和降噪处理,高压信号与激光信号的激励与处理,AI视觉检测与成像处理系统等。这些方案与模块除了应用于产品测试领域,更广泛的应用于客户产品核心模块的测量领域,思林杰科技提供了全过程产品研发、验证、批量生产测试交付服务。生物医疗应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应用 新能源应用:激光测风雷达6. 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仪器发展趋势智慧工厂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趋势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高集成度和多功能性: 未来的测试测量仪器很可能会越来越集成多种功能,以适应复杂系统和设备的测试需求。高度集成甚至多学科融合的仪器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减少测试成本。宽频带和高速度: 随着通信和数据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测试仪器需要具备更高的频带和速度来适应新兴技术和标准,如5G通信、物联网和高速数字总线。自动化和智能化: 自动化在测试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趋势。未来的仪器很可能会更加智能,具备自动识别、配置和执行测试任务的能力。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应用于测试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量子技术的应用: 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测试测量仪器可能会受益于量子传感器和量子计算的应用。这可能导致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更小型化和便携性: 随着设备越来越小型化,测试仪器也需要变得更小巧轻便,以适应便携性需求。这对于现场测试和移动设备的测试非常重要。绿色技术: 环保和能源效率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测试仪器可能会采用更为节能和环保的设计,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云服务和远程访问: 云服务和远程访问技术的发展使得测试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更加便捷。未来的测试仪器可能会更加集成云服务,实现远程访问和协作。AI 人工智能总体而言,未来电子测试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趋势将在高度集成、自动化、智能化、便携性和环保方面取得进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新技术应用的产品导入,测试测量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趋势,测试测量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各芯片厂商、仪器仪表厂家、测试测量方案集成商将在此市场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产品、解决方案优势持续迭代,获得长远发展。作者简介陈昕(1982),男,2006英国约克大学获得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分别从事基于FPGA的通信系统设计与研发、FPGA芯片系统应用、电子测试测量系统与应用设计与市场发展主管,现任思林杰科技市场总监、北美与线上营销总监。
  • 聚焦环境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3月3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岛津公司协办的“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100多名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现场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4841ce25-adc6-4f1a-a8bf-c327f2c88d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现场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bc0e6b01-012b-4c78-91f0-97a1201680d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会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吴彤斌.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67d4f294-a5e4-47ff-a58a-bdd2d418985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吴彤彬致辞 /p p   吴彤彬致辞祝贺会议的召开。他在致辞中谈到,中国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交流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环境化学发展中前沿技术,岛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全国环境行业专家高峰论坛”。此次,岛津公司带来了在环境领域获得了很好应用的分析仪器和解决方案,其中包括GC/MS/MS、LC/MS/MS、ICP-MS等。吴彤彬还谈到,岛津公司一直与用户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认真聆听用户的声音,只有如此才能为用户提供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江.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da661ed6-e5fb-43b5-8edf-fdff5cf1cc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致辞并做报告 /p p   江桂斌院士以“激情岁月,有你有我”来描述自己与岛津30多年的合作,既包括了日常生活,如创立了“岛津杯”。当然更多的是在工作层面——“岛津仪器助力科研起步”,尤其是1983年当时的江桂斌院士就以岛津的GC-4A和GC-9A开展了研究工作,1999年利用这些仪器开展的江西猪油中毒事件三丁基锡鉴定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p p   江桂斌院士做题为“色谱质谱技术在环境与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前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环境、食品中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微生物、细菌和病毒都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这些物质的分析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自来水消毒副产物有1000多种,为了消除其对人体健康的隐患,即将召开香山会议进行战略研讨;金属元素价态与形态方面,汞的分子转化目前还是难点,其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非常复杂;如今炒得非常热的PM2.5,细颗粒的组成与毒性等是重点研究方向;POPs 的分析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如小分子的毒杀芬却具有32768个同族体,是现代有机分析的难点;而垃圾焚烧飞灰中的二噁英分析仍需提高分析仪器的分离能力。江桂斌最后指出,分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门上.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d95a73a8-e64e-445b-b4b8-0c0cd595119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九州市立大学/环境技术研究所门上希和夫教授 /p p   门上希和夫教授做题为“日本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的报告,内容包括环境相关微量化学物质的分析以及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两个方面。日本在1974年即开始实施环境中化合物质实况调查项目,至今已经对1300多种物质进行了调查。该调查项目中包括开发更高精度、更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工作,每年的方法开发都会发布白皮书,并且应用到第二年的调查工作中。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有1500多页,开发了65种水质中化合物分析方法、大气中8种化合物分析方法。 /p p   而关于与岛津公司合作研发的定性定量技术,是因为一般化合物测定中都包含的标准品调制和标准曲线的制定等步骤,样品种类越多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就越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门上希和夫教授与岛津公司共同研发了定性定量数据库AIQS。AIQS包括使用四级杆GC/MS分析1000多种半挥发性化学物质和使用LC-QTOF-MS分析500多种极性化学物质的两个库。在应用中尽可能让分析样品所用的仪器性能与建数据库时的一致,而利用AIQS,则无需购买标准品、无需制作标准曲线,消减分析时间、减少废弃物,因为数据库包含了1000多种化学物质数据,所以可以同时分析多种物质。门上希和夫教授还介绍了AIQS在日本环境领域的应用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关.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5e5844b9-cceb-49dc-b761-18ca262e822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关亚风研究员 /p p   关亚风研究员做题为“水中VOC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报告。报告中,关亚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水中VOC前处理技术——液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无孔膜萃取技术各自的优缺点。而关亚风研究员课题组研制了多孔膜萃取技术,该技术是基于膜对VOC组分的孔流扩散和溶解扩散。课题组对该技术的影响因素如中空纤维的长度、吹扫流速、样品温度等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该设备的分析性能以及实际样品测试结果。 /p p   关亚风研究员介绍到,该技术已经在石家庄自来水厂运行了2年半的时间,期间没有更换过任何部件。此技术由青岛佳明公司进行产业化,并在2015年10月15日完成了工程样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展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8ec93149-0890-4b31-b4de-d3212e4b367f.jpg" / /p p   岛津公司展出了ICPMS-203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MS-8060超快速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TQ8050三重四级杆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MOC63u快速水分测定仪等仪器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合影.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a140df92-0a51-4607-954e-e54be55ea6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与会者合影 /p p   更多精彩报告见后续报道。 /p p & nbsp /p
  • 体外诊断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一)——国家政策偏好与国产品牌
    本文依托我们近5年的实业经验,历经真实数据调研和积累,结合50多家终端医院实地深入访谈,视野立足国内外,分析格局,展望趋势。内容包含诊断试剂、仪器等,力求紧跟行业热点,总结投资逻辑,以产业的声音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引玉之砖。  行业整合,优质国产品牌的春天来临:2015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500亿(出厂),整体增速17%,预计未来3-5年保持15-20%增速。市场份额分散,公司体量较小,站在长期投资角度,未来自身成长和整合的空间巨大,优秀国产公司增速将超越大盘。  未来优秀国产体外诊断公司发展三大驱动力:1、CFDA加强监管,提高注册、准入、临床的门槛,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逐渐集中 2、分级诊疗使得病人分流至基层医疗机构,进口品牌无力过度下沉,利好与国产品牌 3、国家政策偏好于国产品牌,鼓励大型公立医院设备采购进行进口替代。  体外诊断公司选择逻辑:  1、选择比努力重要,细分市场决定了企业发展天花板。体外诊断细分市场众多,产品技术平台,生命周期阶段差异很大,建议关注临床生化、免疫、POCT等细分市场。  2、没有耗材,就没有未来,耗材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体外诊断,是“水”的行业,据统计试剂行业平均毛利率超过70%,试剂才是源源不断产生利润的源头。  3、体外诊断,渠道为王,渠道决定了企业的产品能否有良性的销售。中国体外诊断80%是通过渠道进行分销,在中国体外诊断的主要客户90%为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应用场景相对集中,渠道具有复用性,渠道网络构建完善的公司有很大优势。  长期看好的细分市场:生化、发光、POCT  1、临床生化:看似机会寥寥,实际暗育良机。临床生化200生产厂家,随着CFDA加强监管,优秀的国产品牌会加速整合市场份额,保持超越大盘的增速。相关上市公司:迈克生物、西陇科学。  2、化学发光:国内厂家方兴未艾,前景可期。作为容量增速双高的细分市场,国产替代刚刚拉开帷幕。装机量是保证封闭系统增速的前提条件,明星套餐是进入终端的敲门砖和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相关上市公司:迈克生物等。  3、POCT:容量小而增速快,前景广阔,保持关注。POCT市场作为大型中心实验室检测的有效补充,其发展尚不成熟,行业无标准,持续关注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相关上市公司:万孚生物,乐普医疗等。  风险提示:行业整合进度低于预期,行业短期估值过高。  前言  2015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在国家管控药占比的大前提下,检验科收入成为医院盈利的新锐力量,体外诊断行业被推上浪尖,成为一颗璀璨的新星。  作为相对门槛较低,毛利又极高的体外诊断行业,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转型企业,到目前有超过600家生产企业,行业亟待规范整合。纵观国际行业发展历史,行业市场份额由分散到集中,形成稳定竞争格局是必然趋势。与其他行业不同,医疗作为一个严肃的行业,产品的质量事关生命,产品性能和质量是长远投资的核心价值。  当前站在产业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与市场观点的不同之处:  补充了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容量数据。  根据实地市场调研和数据积累,补充了Kalorama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区域数据。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约有600家生产企业,2015年预计市场容量超500亿,海量的小厂家难以计算入内,因此判断中国实际的市场容量要更高,500亿已为保守测算。本文中体外诊断既包含试剂,也包含仪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阐述。  体外诊断行业增速的下行不代表优秀国产公司的增速持续放缓。  自2014年中开始,CFDA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行业监管,抬高准入门槛,我们认为行业震荡整合的元年已经拉开帷幕。在分级诊疗医改的大背景,严苛的监管要求和国家进口替代政策的大力推进,有效的整顿行业不规范小企业,抑制了进口品牌的强势垄断。宏观环境的改变犹如一缕春风,国产品牌的崛起指日可待。  生化细分市场,国产品牌仍有良机。  行业普遍认为生化领域已是红海,行业增速放缓。生化市场份额由于进入门槛低,利润高,吸引了很多小厂家,但随着行业整顿力度加剧,内部的整合和震荡会集中市场份额,有利于优秀国产品牌龙头跃出水面,虽然整体增速放缓,但是对于个体企业增速会有内生性增长。  分子诊断,临床的应用低于市场预期。  分子诊断常常被捆绑于精准诊疗,但是目前无论是产品性能、收费标准、政策支持、海量数据分析等都还无法支持真正意义的精准诊疗,仍然处于概念大于市场的阶段。能广泛应用与临床的产品需要具备如下特点:1.临床意义清晰 2.操作自动化,傻瓜化 3.成本可被接受。对于目前国内的公司,PCR试剂盒依然是分子诊断这块蛋糕最实际的应用产品,而大消费,大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追前沿,又接地气,清醒分析在分子领域的各种新技术,才能准确判断该技术真正的临床价值。  体外诊断(IVD)定义、分类及产业链  1.体外诊断(IVD)的定义  体外诊断是诊疗前提,医技发展重要指标。IVD是在人体之外对人体标本进行检测而获得的临床信息进而判断机体功能和疾病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对人体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从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诊断方法,国际上统称为IVD(in-Vitro Diagnostics)。体外诊断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载体,提供了大部分临床诊断的决策信息,日益成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外诊断产品的分类  体外诊断产品包括:诊断仪器、诊断试剂及相关的校准质控等周边耗材,尽管我国将体外诊断产品按照医疗器械进行行政管理,但由于诊断试剂占主导地位并且诊断产品与疾病治疗密切相关,通常将其归属“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C27(2012 年修订))。除以上分类,体外诊断还可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分为实验室检测和床边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  POCT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或配套试剂快速得到结果的一种方式。在院内指在患者旁边进行的临床(床边即时besides 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在院外则是指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样本在实验室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结果的一类新方法。POCT不是产品或项目的分类,而是检验的分类。  3.体外诊断行业的产业链  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诊断试剂及相关的校准质控品组成。  体外诊断试剂上游主要是提供相关化学和生物原材料,包括精细化学品、抗原、抗体、生物酶、高分子微粒材料等的供应商 体外诊断仪器上游主要是电子器件和磨具生产商等。  国内厂家核心原材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议价能力相对较低,国内已有厂家部分原材料可以自产,但是规模和质量暂时还无法与进口产品匹敌。  渠道是体外诊断产品流通的主要方式。国内厂家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加直销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营收来源于渠道分销,对于部分优质大客户,则采用厂家直销。  体外诊断产品客户主要包括各种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中心,国家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及个人。其中医疗机构占据90%的市场,包括各类医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体检中心等,医院是我国体外检测试剂主要需求市场。  优秀国产公司三大驱动力:行业监管、分级诊疗、政策导向  1.CFDA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逐渐集中  体外诊断行业管理部门及分类  体外诊断属于医疗器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主要履行有关医疗器械的产品标准、产品市场准入、生产企业资格、产品临床试验及产品注册等管理职能。  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也履行部分行业监督职责,包括:制定临床检验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 负责全国临床检验的质量管理、技术指导、临床检验仪器的质量评价、参考方法的建立、校准实验室的建立、临床检验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每年均组织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对各医疗机构检验科的检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价。  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管理类别依次分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体外诊断产品通常包括仪器、试剂和校准质控,仪器多为二类产品,体外诊断试剂根据不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使用场景,覆盖一类、二类、三类器械。  体外诊断行业监管呈现收紧态势  截至到2014年底,中国IVD生产厂家超过600家,销售规模超过1亿的不到30家,大部分厂家销售集中在1000-5000万的规模,其特点是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体系不完善,价格战为最主要的竞争模式,对病人而言有很大的诊断隐患。国家监管部门自2014年中开始逐步加强对IVD行业的监管。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从研发、生产、注册、临床、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监控,整体的态度持收紧趋势,通过严苛的行业准入和运营要求,对IVD行业进行大范围的洗牌,以质量为核心的细分市场龙头厂家将受益于该政策的执行。  2.分级诊疗促使病人分流至基层医疗机构,利好与国产品牌  中国现状:50%的公立医院分流90%的病人,50%的民营医院占据10%的病人流量  2014年中国共有医疗机构约26000家,其中约50%为公立医院,近5年来公立医院数量无明显变化,但私立医疗机构数量在逐年增加,到2014年基本与公立医院的数量相当,但中国90%的病人流量在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级医院,贡献整个医疗收入的60%。私立医院大多以专科形式存在,其综合竞争力远不如大型二三级公立医院。  2013年中国有1787家三级医院,与欧美发达区域不同,中国三级公立医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虽然只占整体医疗机构数量的7%,却贡献了超过50%的医疗收入。  受惠于三级医院收入和门诊量的增加,进口品牌盘子虽大,却依然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速,  国产品牌苦战与低端医院市场,市场份额不高,增速也无法超越进口品牌。  未来趋势:分级诊疗的落地将20-30%的病人流量分至民营医院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改、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自2009年开始试点,各地相继开展分级诊疗探索工作,目前已有16个省份、173个地市、688个县启动了试点,2015年医疗改革又进一步强调了分级诊疗的改革决心。  未来的就医模式将会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随着媒体和信息的迅捷,私立医院负面消息时时刻刻暴露在公众视线中,大众信任的重建和意识更改需要时间,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到社区、计生站等基础医疗机构就医。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落地,将逐渐把三级医院的流量分至基础医疗机构和私立医院,缓解大型公立医院的巨大压力,City Rearch 预计未来会有20-30%的病人在民营医院就诊。  对于国产器械来说,医疗分级诊疗后,民营医院和基层医院将会是国产品牌的新的角斗场。由于民营医院和基层医院对价格敏感,成本控制严格,而进口品牌无论是巨额研发投入、高昂的人力成本,都给降价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进口品牌无力在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与国产品牌竞争。  3.国家政策偏好与国产品牌,鼓励大型公立医院优先采购国产设备  自201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民族品牌保护政策,要求大型公立医院优先采购国产设备。遴选出一批符合临床需要、产品质量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国产医疗设备,形成优秀产品目录,逐步建立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科学评估体系。  2015.05 第一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选择数字化X线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种基本医疗设备为第一批遴选品目  2016.01 第二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选择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CT)、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透析机、呼吸机、麻醉机和自动分药机等7种品目为第二批遴选品目。  长久以来,国产品牌的主要战场在二级及以下医院,公立三级医院主要还是进口品牌,终端对价格的不敏感,使得部分已经达到临床要求,甚至性能超出进口品牌的优秀国产品牌始终无法抛去“国产的帽子”,没有在市场上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的政策保护,将有利于国产品牌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奠定龙头企业的地位。  尽管体外诊断市场已成为所谓的红海,但产业仍处于整合阶段,其规范性和监管力度有待完善,很多小企业会在竞争和监管压力中逐渐退出该领域。在高端市场,国产品牌逐渐拿到入场券,低端市场分级诊疗又为国产品牌助力,严苛的监管要求将大浪淘沙,对行业进行整顿重排,竞争环境更利于行业龙头,优秀品牌终将有机会洗尽铅华,浮出水面。(接下文)
  • 岛津携手仪器信息网聚焦“医药圈”,“行业关怀季”走进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
    【前言】2021年,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仪器信息网联合发起行业关怀季活动,前往岛津仪器所在的实验室现场,举办仪器应用关怀活动,计划走访岛津七大行业用户实验室,即教育、医药、环境化工、食品安全、临床检验、公安司法、工业制造行业。岛津将派遣工程师上门巡检维护实验室中日常所应用的岛津通用分析仪器,答疑并解决日常实验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更贴近各行业企业单位的干货内容,如专家法规解读,岛津仪器应用及解决方案介绍,仪器维护讲解及操作培训等。2021年6月30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携手仪器信息网举办的“行业关怀季”活动继续进行,此次来到了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的甘肃省,走进了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简介】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前身为甘肃省药品检验所,始建于1957年,2010年更名为甘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2014年更名为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是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行政执法的主要技术支撑,省内最高的药品检验仲裁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控制研究重点实验室,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西北地区唯一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机构和推荐的香港中成药注册检测服务机构。主要承担药品、生物制品、药品包装材料、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研究工作及药品快检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并承担对全省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实验室的技术监督和技术指导。维护培训现场照片活动开始,岛津工程师在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会议室,进行实验室仪器维护操作培训,为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一线实验检验人员讲解仪器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武晓刚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武晓刚分别进行了题目为《岛津ICPMS-2030维护培训和故障排查》与《岛津LC维护培训和故障排除》的培训。其中,关于ICPMS的培训报告讲解了ICPMS工作原理、分析前的检查、点火后性能判断及其日常维护等内容。关于液相产品的培训报告则讲解了液相色谱维护的输液部分、进样部分、分离部分,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分析问题,包括液相色谱故障排除经验、常见故障因素、平常保养、液相色谱常见问题、容易发生堵塞的部件、经常漏液的部件等等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活动现场现场的一线检验人员,认真听取培训内容,记录实用的解决方案,学习气氛浓厚,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培训后岛津的工程师来到了检验实验室,对仪器进行巡检,为现场的实验检验操作人员进行仪器维护操作的讲解,并对仪器进行了常规的检查。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郭小生进行ICPMS巡检及维护培训岛津分析计测技术部武晓刚进行液相色谱仪巡检及维护培训通过此次对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关怀之旅,岛津感受到了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严谨,沉稳的工作作风,岛津工程师除了带来精彩的培训报告外,也帮助了检验科的操作员解决了仪器在使用中的常见操作问题。岛津2021行业关怀季医药行业专场第一站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完美收官,未来,岛津携手仪器信息网还将带领大家走访关怀更多医药企业,下一站会去哪里呢?敬请期待!
  • 喜迎BCEIA2023盛大开幕,仪器信息网会员免费领取《仪器行业洞察》研究报告啦!
    不同于以往齐头并进的势头,2023年中国实体经济遭遇冰火两重天、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与科学仪器产业紧密相关的制药、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工等行业均同比大幅下降,尤为让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揪心;另外一方面,与新能源紧密相关的电气机械、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异军突起,则为科学仪器带来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在两极分化、高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如何把握2023年产业增长机遇成为科学仪器从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倾力打造《仪器行业洞察》产品,帮助科学仪器企业更加精准的推动业务决策、及时把握潜在市场机遇。。《仪器行业洞察》产品着眼于发掘结构性的商业机会,帮助科学仪器市场人员摸清楚“钱”的流向,具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1, 全面覆盖细分行业市场,贴合科学仪器厂商客户分类全面覆盖学术科研、制药/生物制药、食品/农业、环境、临床/诊断、工业等6大细分市场,帮助科学仪器厂商看清市场全貌第2, 覆盖多维度信息,全面扫描行业结构性商业机会每个细分市场均从行业政策/法规、研究项目/经费、新建实验室、企业龙头动向、科学仪器龙头企业动向等维度进行监测,帮助科学仪器厂商找准行业机会的抓手第3, 定期更新内容,优质商业机会及时 把握一年四期,每季度更新研究内容,以PDF形式交付,及时帮助科学仪器厂商把握销售机会《仪器行业洞察》部分精彩内容抢先读同时,喜迎BCEIA2023盛大开幕,仪器信息网也积极回馈会员用户,推出重大福利:1) 凡是仪器信息网在展状态的会员厂商,均可免费领取2023年上半年《仪器行业洞察》简版报告(30页)1份;2) 凡是仪器信息网在展状态的白金会员、钻石会员厂商,均可免费领取2023年上半年《仪器行业洞察》完整版报告(75页)1份;扫描下方二维码 《仪器行业洞察》带回家关于《仪器行业洞察》及市场研究需求,敬请垂询:联系电话:林先生 400-637-7886/15120049203邮箱:linsp@instrument.com.c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