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行动计划

仪器信息网行动计划专题为您整合行动计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行动计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行动计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行动计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行动计划话题讨论。

行动计划相关的资讯

  • 行动计划来了!未来两年,计量工作这样做
    日前,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贯彻落实阶段性行动计划(一期)》(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截至2024年底的阶段性工作措施和安排。该《行动计划》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电网等42个国务院部门及中央企业制定,并按照职责分工抓落实。《行动计划》是《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细化和任务分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引领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根据《行动计划》,我国将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性新兴行业及重要领域需要、计量能力提升要求等方面,落实开展计量发展战略和基础理论研究、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1项272条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
  • 我国印发计量工作阶段性行动计划
    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电网等42个部委及中央企业等制定的《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阶段性行动计划(一期)》印发。全国计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落实该行动计划的印发工作。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国计量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措施和安排。根据行动计划,截至2024年底,我国将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战略性新兴行业及重要领域需要、计量能力提升要求等方面,落实开展计量发展战略和基础理论研究、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1项272条具体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
  • 中科院“科技行动计划”助力东北振兴
    记者从日前结束的“中国科学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项目院士咨询会”上了解到,中科院紧紧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发展目标,组织中科院所属院所与上百家企业等共同实施的“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目前已取得良好成效,在一期已执行完的38个项目中,有94%的项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2.2亿元。   据了解,2004年5月,中科院紧密围绕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迅速出台“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为东北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科技创新需求。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促进东北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交流”等四大工程。从分批布局的38个项目看,在推动东北地区石化、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新材料、新型能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和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典型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等方面,转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据介绍,“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自开展以来,共计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百个成熟技术项目。高档数控技术为中国数控机床装上“大脑” 现场总线系统及芯片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其产业化 干气制乙苯在成果转化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清晰度、高均匀度全彩色LED显示器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为东北培养和凝聚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等等。
  •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在京启动
    8月29日下午,教育部、中科院在京联合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她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刘延东指出,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使高校育人传统和学科门类齐全与科研院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高水平科研队伍优势互补,这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搭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和沟通桥梁,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刘延东强调,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要按照“加强统筹、试点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机制为保障,努力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教育部和中科院要加强领导、系统谋划,完善政策措施,把优质科研资源引入育人过程,充分发挥计划实施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各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树立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观念,着力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建立协同机制。科研人员和教师要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潜心治学从教。广大学生要以优秀科学家为榜样,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了计划的背景和内容,并指出,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教育、人才三个中长期规划纲要以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科教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争取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实际行动。   白春礼强调,该计划是教育界、科技界进一步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有希望的事业 也是一项十分复杂、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中科院将弘扬优良传统,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与教育部的合作,与各兄弟院校一道,努力探索形成中国特色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新模式,带动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新提升。   启动仪式现场,21所“211工程”高校和中科院31个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包含10个具体项目,首批将有80余家中科院研究所、50余家高校参加,每年将有15万名以上的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有1800多人次院士、科学家、教授到高校授课,到中学开设科普讲座。
  • 贵州启动“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
    近日,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财政厅启动了&ldquo 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rdquo ,该&ldquo 行动计划&rdquo 是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财政厅面向&ldquo 四个一体化&rdquo 、&ldquo 五个一百、&rdquo 、&ldquo 五张名片&rdquo 调整原贵州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方向,重点用于支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行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行动三大具体行动,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的。   科研机构按&ldquo 三大平台&rdquo 具体内容,重点围绕产业需求,联合企业与高校建立技术研发、转移等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依托成果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组建和培养产学研联合的科技创新团队。通过3年行动的实施,达到科研机构创新方向基本明确、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基本形成、科研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提升,以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取得成效为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实施服务企业行动及具体办法。   申报项目的单位应严格按照《关于启动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的通知》(黔科通[2013]108号)、《贵州省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及《2014年度科研机构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组织申报。
  • 欧盟发布“玩具联合行动计划”结果报告
    4月15日,欧洲委员会发布了“玩具联合行动计划”结果报告。该计划是一项由欧洲经济区13个市场监督机构参与的市场监督活动。相关机构对14000余件玩具实施了检验,了解其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法规要求。检验主要针对进口商、零售商 虽然大多数检验由市场监督机构承担,但部分参与国的海关也对总计160批的进口玩具实施了检验。鉴于玩具仍属于尤其敏感的产品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监督的重点仍将是玩具领域。   该监督行动由PROSAFE协调开展,参与方是来自13个国家(保加利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挪威、荷兰、斯洛伐克)的市场监督机构。该行动的主要目标是:   1、确保在欧盟上市的3岁以下儿童玩具在小部件和重金属方面的安全性   2、收集在市场监督方面的最佳实践技术经验,包括开展联合检测、推进市场监督与海关部门间的合作   3、交流在使用X-光荧光(XRF)设备筛查玩具重金属方面的经验。   2009年度,1400个经济经营者(economic operators)的14000件玩具接受了可分离小部件检验,约360个经营者的2300件玩具接受了手持式XRF分析仪的重金属筛查。经过这些通用检测后,803份样品被送至实验室进行了更专业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根据玩具安全指令和欧洲标准EN71-1.227检测机械安全性(576份样品),根据玩具安全指令和欧洲标准EN71-3检测重金属含量(227份样品)。200份样品(35%)的小部件未通过机械性能检测。但仅有17份样品(受检样品227份)不符合重金属规定。   针对玩具,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小部件和重金属。欧委会已声明,小部件如果被吞下、吸入、放入鼻腔、耳道,可能会由于窒息或其它并发症造成严重伤害或致死。对于铅、镉等类的重金属,欧委会也重申其有毒,会损害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欧盟各成员国提供的信息表明,在联合行动中所检测的大多数玩具产自中国内地。但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欧盟市场上约85%的玩具来自中国内地。   目前,玩具联合行动已经结束,市场监督机构正在制订一系列指南文件。未来也可能会组织进一步的行动。   玩具联合行动计划详情可参见:   http://www.prosafe.org/read_write/file/Toys%20Joint%20Action/Report%20-%20Joint%20Action%20on%20Toys-15.4.10.pdf
  • 三大环保行动计划总投资超6万亿
    11月25日,在召开的全国环保系统规划财务工作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公开表示,推进环保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当前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环保投资不足,因此需要加快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融资机制探索力度。其中,大气、水和土壤三大环保行动计划投资需求将超过6万亿。   吴晓青分析称,从需求形势来看,中央财政供给的三大环保行动计划投资与测算需求差距很大,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政府投融资效率有待提高,审计表明,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进度缓慢、挤占挪用等问题,引入市场化环保投融资机制的需求十分迫切。   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将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在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系列支持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环保部提供的资料显示,从实践基础来看,一些地方生态环保项目已经纳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清单,环保产业股权基金、环境合同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等市场化机制正加快建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已成为普通共识。   吴晓青认为,应扩大&ldquo 银政投&rdquo 绿色信贷行动计划试点。环保部今年启动实施&ldquo 银政投&rdquo 绿色信贷计划,率先在海南、山东试点,资金规模120亿元,银行、政府、投资机构共同出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解决企业环保融资难问题 环保部会同财政部在滦河流域开展江河湖泊生态环保试点,同步组织地方政府、环保企业探索PPP模式,统筹城市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水源地保护等领域、打包引入社会资本 重庆批准设立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 湖南郴州发行重金属债券 广西河池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生态保护投融资机制。   吴晓青提出,下一步要建立稳定的收益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政府引导和支持方面,改进政府投资安排方式,以投资补助、基金注册、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定向投入,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健全环境资源交易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从细分行业来看,环保股的投资机会还是比较丰富的。下面是大气污染相关概念股:   1、口罩:新纶科技、龙头股份、金鹰股份、泰达股份、维科精华   2、空气过滤:创元科技、鱼跃医疗、雪莱特(过滤机)、泰和新材、江南高纤(纤维)兴源过滤   3、空气净化:美的集团、格力电器、青岛海尔、海信电器、TCL集团、蒙发利   4、PM2.5检测: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天瑞仪器、雪迪龙   5、脱硫脱销:九龙电力、燃控科技、国电清新(传统脱硫),茂化实华、天科股份燃油脱硫),三聚环保(脱硫剂)   6、尾气治理、PM2.5治理:银轮股份、贵研铂业、威孚高科 烟台万润:公司与与欧洲催化剂公司合作研发汽车尾气吸收相关材料 三维丝,凌云股份:投资5 亿元的中国兵装集团凌云股份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生产项目 科达机电,清洁粉煤气化项目可以把煤直接气化,源头解决PM2.5问题 德联集团:车用化学品助力尾气净化 辽通化工、四川美丰(车用尿素) 宁波华翔,控股公司主要产品为轿车尾气净化系统   7、油品升级方面:中国一重制造了中石油广西石化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4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 海越股份募投的60万吨烷基化项目预计将于2014年一季度投产 中国化学在炼化领域具有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和烷基化工程项目的工程总包能力 三聚环保具有石化、煤化工、油气田等领域的脱硫成套工艺技术及服务能力。   8、活性炭: 新日恒力、 元力股份、英力特   9、汽车报废:格林美、华宏科技、天奇股份、物产中拓、桑德环境等。
  • 北京市发布五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昨天,被业内人士称为&ldquo 国十条&rdquo 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由国务院发布,在千呼万唤后终于与公众见面 几乎同时,北京市政府也发布了《北京市2013&mdash 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无论是&ldquo 国十条&rdquo 还是北京市的五年计划,目标高度一致&mdash &mdash 都是大力改善空气质量。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文).docx   到2017年,经过5年的努力,北京市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而相比&ldquo 国十条&rdquo 的其他规定,北京市针对自身情况,均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严格的要求,通过明确八大污染减排工程、六大实施保障措施、三大全民参与行动,力争到2017年,明显改善全市的空气质量,达到社会公众的期盼。   PM2.5浓度下降25%   相当于今年8月份空气质量水平   &ldquo 国十条&rdquo :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北京目标:到2017年,全市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其中,怀柔、密云、延庆三个区县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 顺义、昌平、平谷三个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55微克左右 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城六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门头沟、房山、通州、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个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5微克左右。   解读:无论是&ldquo 国十条&rdquo 还是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关于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到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浓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那么这60微克的浓度到底是什么概念?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告诉记者,目前,本市PM2.5年均浓度是每立方米90至100微克,根据去年国家颁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才算二级良好水平,60微克只能说是低水平达标。&ldquo 今年8月,PM2.5的月均浓度差不多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市民可以回忆一下8月份的空气质量,找一找60微克的感觉。&rdquo 于建华透露,以全市的情况来看,60微克其实相当于目前密云水库的空气质量水平。&ldquo 空气污染和其他污染一样,也是有梯度的,就好比在厨房做饭,在厨房闻到的油烟味肯定是最大的,客厅次之,卧室最好。&rdquo 于建华打了个比方,随着2017年全市的空气质量都达到密云水库目前的水平后,密云水库的空气质量届时将更上一层楼。   此外,于建华解释,能见度和污染虽然有关联,但不是一个概念,能见度差不一定都是污染造成的,像水汽等气象条件,对能见度的影响就特别大。   全市削减燃煤1300万吨   东城西城率先告别燃煤   &ldquo 国十条&rdquo :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 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北京目标:到2017年,全市燃煤总量比2012年削减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 到2015年,城市核心区实现无煤化 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政府完成剩余49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全市新建项目原则采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再新建、扩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项目。   解读:于建华介绍,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在压减燃煤这块可以说是下了狠决心,不仅要通过清洁能源更新,还全面禁止新建燃煤项目。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燃煤2300万吨,到2017年要削减1300万吨,减少比例达到56%,超过了一半,&ldquo 相比   其他省市,这个力度很大了,很多地区削减20%都相当困难&rdquo 。据悉,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是最多的,包括颗粒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本市的二氧化硫目前全部来自燃煤,燃煤产生的氮氧化物占总数的20%,细颗粒物占16.7%。   根据&ldquo 国十条&rdquo 的要求,削减燃煤主要还是集中在锅炉这块,但北京市在继续大力推进锅炉改造的同时,齐头并进地推进散煤替换工作。根据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到2015年,城六区要完成4900蒸吨的燃煤锅炉改造任务,于建华告诉记者,今年目前已经完成了2295蒸吨的任务,超过了今年设定的2100蒸吨的目标,明年的2200蒸吨任务预计也能超额完成。届时,城六区将实现无燃煤锅炉。同时,6.5万户核心区平房居民&ldquo 煤改电&rdquo 工程将在今明两年大力推进,到2015年底,东城区和西城区将率先彻底告别燃煤。此外,针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散煤问题,本市将通过减煤换煤行动,将现有的430万吨散煤减少100万吨,剩余的部分用优质煤替代。   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   新能源汽车达到20万辆   &ldquo 国十条&rdquo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北京目标: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完善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制度,研究城市低排放区交通拥堵费征收方案。2016年,力争实施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并同步供应符合标准的油品。到2015年底淘汰全部黄标车,到2017年累积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力争达到20万辆。   解读:相比&ldquo 国十条&rdquo 里关于机动车方面的控制措施,北京市五年计划里的相关规定可谓是&ldquo 提前、苛刻&rdquo 。于建华对比后说,北京市明确提出机动车保有量到2017年要控制在600万辆以内,这或许是其他省市都不会设定的量化目标。同时,本市今年已经在全国率先实行机动车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在汽油车领域比国家标准提前两年,在重型柴油车领域比国家标准提前一年,都走在全国的前面。   而在&ldquo 国十条&rdquo 里,目前只提及淘汰黄标车,并没有提到淘汰老旧机动车。于建华介绍,本市早从2009年就开始淘汰黄标车,目前已经累计淘汰了15.6万辆,到2015年将淘汰所有的黄标车。同时,本市从2011年开始积极实施淘汰更新老旧机动车方案,两年多来已经累计淘汰了77.7万辆老旧机动车,到2017年将实现淘汰100万辆老旧机动车的目标。   和&ldquo 国十条&rdquo 一样,北京的五年计划中也提到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今年,本市将研究制定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车的政策,明年开始实施。到2017年,全市要力争发展20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其中30%为公共领域用车,包括公务用车 70%为个人使用。   此外,针对堵车这一&ldquo 城市病&rdquo ,本市正在研究关于划定低排放区和交通拥堵费的征收方案。于建华透露,低排放区是按区域还是按环路划定,这些都还在研究中 交通拥堵费的收费标准也将进一步研讨,&ldquo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有些地区是把拥堵费加进了油价里,不过也有的是进入某个区域收费,就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那样进行识别,只要进入交通拥堵费收取范围,就按小时收取。&rdquo   制定重污染日分级实施方案   重污染日单双号限行   &ldquo 国十条&rdquo :到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要完成区域、省、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空气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城市应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向社会公布,要按不同污染等级确定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和扬尘管控、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建立健全区域、省、市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区域内各省(区、市)的应急预案,应于2013年底前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北京目标:将空气重污染应急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成立市空气重污染应急专项指挥部,负责空气重污染的应急组织、指挥和处置。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持续重污染的应急措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排污企业停产减排、土石方作业和露天施工停工、中小学校停课以及可行的气象干预等应对措施。   解读:于建华透露,关于重污染日的分级和具体实施方案,目前本市的详细规定还在起草中,争取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时发布。北京市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的应急措施,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企业停产、中小学停课等。于建华   说,等详细方案一出来,明确了重污染日的分级之后,如果本市再出现重污染天气,直接&ldquo 对号入座&rdquo 即可,即什么程度的天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ldquo 像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就是很有力的措施,如果出现像今年1月份那样的重污染天气,当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扩散极为不利时,单双号限行至少能减少一半的排污量。&rdquo   此外,关于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工作,目前市环保局和市气象局都正在做。全市目前有35个监测站点,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情况,市环保局每天还会发布当天夜间及次日白天的空气质量预报。同时,市气象局每天一早一晚都会发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告知本市的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环评会商信息共享   预警应急联合执法   &ldquo 国十条&rdquo :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通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研究确定阶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北京目标: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支持下,会同周边省区市建立空气重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   解读:众所周知,空气的流动性决定了大气污染是没有刚性边界的,单个城市很难独善其身,所以加强区域的联防联控是北京空气质量彻底改善必不可少的保障。记者了解到,就北京市各类污染物对PM2.5浓度的&ldquo 贡献&rdquo 比例来说,区域污染传输占到了24.5%。   根据&ldquo 国十条&rdquo 和北京市的五年计划,开展区域联防联控也是今后治理大气污染的重点工作。于建华表示,北京目前只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各项工作,同时按照国家的要求,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共同应对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   大气治污防治全民参与   企业自律公众自觉社会监督   &ldquo 国十条&rdquo :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企业要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要在全社会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ldquo 同呼吸、共奋斗&rdquo 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北京目标:开展三大全民参与行动,包括企业自律的治污行动、公众自觉的减污行动和社会监督的防污行动。   解读:相比上周发布的《北京市2013&mdash 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昨天发布的整个计划中,差别最大的就是全民参与行动。于建华认为,重点任务分解主要是说政府带头来落实的一些工程性的项目,但污染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如果想加快空气污染治理的进程,那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   全民参与行动包括企业、公众和社会监督三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污染物,所以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自律,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生产和治污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这其中包括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运输企业、环卫企业、餐饮企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企业。   作为污染的制造者,社会公众也有责任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于建华提议,公众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绿色消费,这包括养成拒绝露天烧烤、不用散煤、随手关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绿色出行,积极参与&ldquo 无车日&rdquo 行动,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停车熄火以及及时维修保养车辆等。同时,环保部门将组织&ldquo 为美丽北京加油&rdquo 等系列环保主题公益活动,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带动更多的市民参与污染防治和减排。   对话   记者:北京市从何时开始治理大气污染?   方力(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不懈地防治大气污染。199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市政府组织实施防治大气污染紧急措施,本市开始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经过几年治理,燃煤和工业等污染得到控制,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为成功申办奥运会创造了条件。   记者: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走到了第几步?   方力:从1998年到现在,本市大规模防治大气污染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1998年年底开始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防治大气污染紧急措施为标志,以遏制空气污染加重的态势,降低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主要目标,防治对象主要是燃煤、工业、机动车和扬尘污染,具体措施主要是用一到两年时间,把市区内低空排放的烧煤茶炉大灶和小吨位的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同时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从2004年开始,本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稳定达标,之后氮氧化物也达标。   第二个阶段,以全面兑现奥运环保承诺为标志,以确保奥运期间空气质量达标为目标。在筹办和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市政府坚决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的&ldquo 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rdquo ,并与周边五个省区市联防联控,全社会共同参与,出色地完成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第三个阶段,即现在将要实施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治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幅度下降,但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污染问题凸现出来。为治理PM2.5污染,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这就是我们今后几年的努力目标。   记者:北京市此轮治理大气污染有何新特点?   方力:目前北京污染的最大特点就是复合型污染更加突出,PM2.5问题凸显。随着城市运行、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区域污染物传输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必须坚持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坚持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实行&ldquo 双控制&rdquo ,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行动,坚持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才能解决污染问题。   具体来说,污染物类型由原来的以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重点,转向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多种污染物全面控制 从污染物来源看,由原来的燃煤、工业为主转向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多种来源转变,复合型污染特征更加突出 从防治的技术路线看,尤以浓度控制为主,向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ldquo 双控制&rdquo 转变。   记者:北京市防治大气污染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方力:总的来说有五方面。首先,大气污染物排放面广量大,超过本市大气环境容量,这是目前本市空气质量不能达标的根本原因 其次,污染增量对改善空气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抵消了这十几年治理削减掉的排放量 再者,新老问题叠加,老的污染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已开始凸显,治理难度更大 然后,生活类污染占比越来越大,实现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最后,区域联防联动是北京空气质量彻底改善必不可少的保障,因为空气的流动性决定了大气污染没有刚性边界,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他山之石   世界大城市治理大气措施   大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伴随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几十年。世界空气污染发展演变历程与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燃烧关系密切,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步发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不断对新的高效能源的需求、探索和使用,空气污染的种类、形式不断发展和演变,世界各国的许多大城市对大气污染防治也是新招频出。   伦敦   伦敦市中心的面积有22平方公里。从2002年开始,伦敦对在工作日的上午七时至下午六时间通行伦敦市中心的机动车辆收取每日8英镑的交通拥堵费。伦敦交通局称,自实行交通拥堵费方案以来,收费时段里伦敦市中心的汽车数量每日减少了7万辆,公交车的乘坐人数则增加了6%。但对于使用清洁燃料的机动车辆不收取交通拥堵费。   2005年,伦敦市开始对2万辆出租车和7000辆公交车进行管理。所有挂牌经营的出租车在2008年7月前,最低必须达到欧Ⅲ标准 到2005年年底,对所有符合欧Ⅱ和欧Ⅲ标准的公交车(约占公交车数量的93%)安装微粒过滤器,同时用符合欧盟最新标准的车辆替换500辆最陈旧的公交车。   2007年2月起,收取交通拥堵费的区域由原先的伦敦中心区向西部延伸。伦敦交通局称,集中在西部延伸区的交通流量下降了14%(相当于每日减少了3万辆汽车),进入西部延伸区的自行车流量增加了12%。到2008年,伦敦市开始对要进入低排放区但未达到更高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收取费用。   巴黎   2007年,巴黎市政府创建自助服务自行车网站&ldquo Vé lib&rdquo ,2万辆自行车存放在1451个站点,由所有巴黎郡的电子终端控制。自行车采取短期租赁(1天至7天)或1年的长期租赁。车站的电子终端用来获取信息和付款。   从2011年12月开始,巴黎推出电子汽车租赁服务&ldquo Autolib&rdquo 。一种小四座车被称为&ldquo 蓝车&rdquo ,完全是电动的,最高速度为130公里/小时,一次充电可行驶250公里。按年租赁Autolib的成本是144欧元,而按天和周租赁分别为10和15欧元。每半小时的驾驶收取约5欧元的附加费。   巴黎实施的电车共享服务,租车费用可以月付或者年付,并使用一种特别的磁卡作为钥匙。共享服务的车辆数量要充足,确保人们可以在任何停车场找到。车辆可以免费停在停车场黄色或者蓝色的停车位中,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也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线路。   洛杉矶   洛杉矶于1967年成立了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成为加州政府下辖的&ldquo 清洁空气机构&rdquo 。   洛杉矶对工商业、地方社区和政府机构等施行了大大小小数百项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不仅重视控制固定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而且对整个盆地(甚至包括无直接管辖权)的土地使用和交通决策也有重大影响。   1990年,空气资源委员会批准了清洁燃油和低排放及零排放机动车标准 1993年,针对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施行了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方案 1996年,加州的Ⅱ期清洁燃烧汽油(CBG)面市,洛杉矶市开展了&ldquo 自行车计划&rdquo 1999年,空气资源委员会出台了消费品规定,削减易形成雾霾的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 2000年,空气资源委员会修改了农业燃烧指南,降低燃烧产生的烟雾 2003年,采用了柴油燃料新标准,规定柴油燃料中的硫含量降幅高达95%以上 2004年,禁止一切户外居民垃圾燃烧行为的规定,规定州内的机动车和港务船使用低含硫柴油燃料,要求重型柴油卡车和州际巴士司机机动车发动机空转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 2006年,制定了美国海港历史上最全面的措施,降低与海港运营有关的空气污染和健康风险 加州采用了新的极低硫含量柴油燃料 2007年,开展清洁卡车项目,制定了五年计划表,提高港口服务中1.6万辆卡车的环保标准,要求所有车辆进行报废或进行改装翻新,至2012年所有车辆必须达到2007年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柴油卡车排放标准。   加州对空气质量管理起步较早,在国家空气质量管理法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对所有国家都具有良好的实践借鉴意义。   东京   1972年颁布悬浮颗粒物的标准,相当于我国PM10的标准,包括日均浓度值和小时值两个限值,日均标准值为100&mu g/m3,小时标准值为200&mu g/m3。   80年代末期,制定了东京都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在东京都(市)内对地下步行交通、地下机动车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和城市其他地下设施的开发建设进行全面协调。   2001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大城市改造委员会推出未来50年日本东京圈和京阪神圈的改造计划。该计划指出,东京圈内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将减少至平均30分钟 到2010年,东京圈(东京都和神奈川、千叶、埼玉3县)的人口将减为2630万。   2001年,东京都议会通过柴油车的限制条例,并制定东京都柴油车排放标准。规定适应车辆总重量的粒子状物质(PM)的允许排放限度,禁止超过标准的柴油机车在东京都内行驶,对违规车辆最高处以50万日元的罚款。   2006年,为治理乱停车,东京政府雇用停车监督员,配备数码相机和记录仪器,发现违章一次罚款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扣两分。   2007年,推出了《关于保证都民健康与安全的环境条例》。提出了推行低公害车、使用燃料、控制交通拥挤等法规政策,也对不同类型机动车设定了尾气达标的燃料标准。   2009年,颁布PM2.5环境标准,包括年均值和日均值,年均标准为15&mu g/m3,日均标准为35&mu g/m3。
  • 《上海市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计划》印发!
    8月8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指出,推动高校重点学科、特色领域教学设备配置,加快置换先进教学设备。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能源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更新不适应教学需求、性能无法达到教学相关配置标准或影响使用安全、已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备。通过“双一流”建设经费等支持高校重点学科、特色领域教学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市属公办高校基础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改造,压实市属公办高校主体责任,鼓励和引导市属公办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持续改善基础教学实验室基本条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沪教委发〔2024〕76号各有关单位:&emsp &emsp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和本市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市教委积极推动本市教育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研究形成《上海市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emsp &emsp 附件:上海市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计划&emsp &emsp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emsp &emsp 2024年7月18日上海市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计划&emsp &emsp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教育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社会〔2024〕718号)以及上海市政府《关于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沪府发〔2024〕5号)有关要求,结合本市教育领域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emsp &emsp 一、支持领域和内容&emsp &emsp (一)教学设备配置、更新&emsp &emsp 1.推动高校重点学科、特色领域教学设备配置,加快置换先进教学设备&emsp &emsp 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能源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更新不适应教学需求、性能无法达到教学相关配置标准或影响使用安全、已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备。通过“双一流”建设经费等支持高校重点学科、特色领域教学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市属公办高校基础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更新改造,压实市属公办高校主体责任,鼓励和引导市属公办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持续改善基础教学实验室基本条件。&emsp &emsp 2.落实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设备建设标准&emsp &emsp 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建设与管理,落实设备建设标准,更新不适应实训教学需求、未达到相关实训教学条件标准、影响实训教学安全的设备。建立职业院校实训中心设备管理团队,保障建设标准实施。&emsp &emsp 3.推动中学加强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更新&emsp &emsp 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指南》(高中分册)(初中分册),规范和引领中学教育装备的科学配备,切实保障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区、校应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信息系统,熟悉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根据新课程实施、实验教学以及评价要求,及时更新中学相关学科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内容。&emsp &emsp (二)科研设备更新&emsp &emsp 1.聚焦技术“卡脖子”问题和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emsp &emsp 引导高校把握科技发展演进态势,凝练优化科技攻关方向,变革科研组织范式,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推动科技攻关建制化、体系化,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突破一批行业企业共性技术瓶颈。&emsp &emsp 2.推动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emsp &emsp 支持高校与产业界开展深入合作,分领域建设专业化的概念验证中心,并推动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相关高校可依托概念验证中心开展原理验证、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商业前景验证等活动,推动师生创新概念和实验室早期科技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应用早期阶段迈进,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emsp &emsp (三)信息化设备更新&emsp &emsp 1.提高教学和实训场所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emsp &emsp 支持各高校、职业院校、中学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升级改造、信息系统整合和升级改造、网络安全能力提升等,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持续、深入推进各高校、职业院校、中学保质保量进行计算机终端的更新换代。推进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等。&emsp &emsp 2.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硬件建设&emsp &emsp 支持高校强化人工智能研究,积极探索AI赋能改造传统学科,推动算力平台、机器人等领域建设发展。&emsp &emsp 二、有关工作要求&emsp &emsp (一)加强项目储备&emsp &emsp 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做好优质项目储备工作,指导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条件的优质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适时组织申报并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emsp &emsp (二)强化多元支持&emsp &emsp 统筹整合并不断优化本市教育领域设备更新有关政策,各单位设备更新相关项目,原则上通过原有资金渠道进行安排。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中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造血”能力。引导学校统筹考虑设备购置经费和后期运行经费,科学评估配套资金能力,保障项目建设能够落实资金来源,严防债务风险,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emsp &emsp (三)扩大开放共享&emsp &emsp 购置、更新的重大设备,原则上纳入单位统一管理。鼓励学校建章立制,加强科研仪器设备的校内外开放共享。&emsp &emsp (四)加强高效利用&emsp &emsp 对于高校更新提升置换出的旧设备,相关单位应按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处置。其中,可供调剂使用的,相关单位应及时按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管理规定纳入公物仓管理。鼓励学校建立对接工作机制,在优先保障本市事业单位使用的基础上,捐赠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和中小学,做好设备的拆卸、运输、安装、调试工作,指导接收单位做好后期运行,提高仪器设备周转和利用效率。
  • EPA发布一系列关于化学品行动计划
    EPA将对用于染料、阻燃剂和工业洗涤剂的化学品采取行动,以限制暴露并减少对人们的伤害   华盛顿消息,作为局长Lisa P. Jackson承诺加强和改革化学品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美国环保署(EPA)近日发布行动计划,以解决联苯胺染料(benzidine dyes)、六溴环十二烷(HBCD)、壬基酚(N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S)的潜在健康风险。这些化学品被广泛用于消费者和工业中,包括染料,阻燃剂,工业洗涤剂。该项行动计划确定了一系列EPA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管理下的审议行动。这也是EPA致力于提高化学品安全,保护美国民众和健康的行动案例。   联苯胺染料用于生产纺织品,油漆,油墨,纸张,和医药品等消费品,但是可能造成健康问题,包括癌症。HBCD可用来作为建筑及建造业的膨胀聚苯乙烯泡沫阻燃剂,也可用于一些消费品。HBCD已被证明是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对消费者可能构成潜在的生殖,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影响。NP/NPEs可用于许多工业应用和消费类产品中,如洗涤剂,清洁剂,农业和室内杀虫剂,以及食品包装。上述化学物质都已被检测到存在于人体中。   这一系列关于化学品的行动计划,包括向EPA关注名单中增加HBCD和NP/NPEs,对于这三种化学品新的使用规则具有重大意义。而对于联苯胺染料和HBCD,对EPA有毒物质排放清单和可能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除了EPA的努力外,代表了美国98%行业机构的纺织品租赁服务协会承诺,将于2013年12月31日起自愿淘汰使用NPEs,2014年起停止使用工业粉末洗涤剂。
  •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已审议通过
    据环保部官网信息,在4月18日召开的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审议并原则通过。   会议认为,良好的土壤环境是农产品安全的首要保障,是人居环境健康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壤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土壤污染状况,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深入分析污染源、总结各地保护土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计划》明确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以邓小平理论、&ldquo 三个代表&rdquo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基础,坚持源头严控,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公众参与。到2020年,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国土壤环境状况稳中向好。围绕以上要求和目标,《计划》提出了依法推进土壤环境保护、坚决切断各类土壤污染源、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控以及土壤修复工程、以土壤环境质量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主要任务,明确了保障措施。会议决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务院审议。
  • 聚光科技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
    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点击此处阅读全文),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国家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目标与任务,有效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要求落细、落实。《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PM2.5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行动计划》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聚光科技作为国内环境监测行业领先企业,聚焦提供以生态环境规划、监测仪器设备、大气管控平台等为主的全链条产品、方案与服务,实现从“治气”到“智气”的转变,全面改善空气质量。聚光科技大气环境监测版图 从单一监测向复合污染机制协同监测纵深聚光科技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布局早,经验丰富,从单一浓度监测向复合污染机制协同监测纵深。目前,聚光科技已实现大气环境监测全面国产化,整体架构包括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大气颗粒物解析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光化学污染监测系统和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大气环境监测设备齐全、项目经验丰富。 从常规质量评价向成因机理分析等方向过渡聚光科技从业务型监测向科研型机理监测递进,通过将大气环境常规质量监测向化学成分、二次污染物和传输通道监测等方向延伸,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典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提升对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关键影响因素的认知,为大气污染物组分、二次污染前体物和形成机理、污染来源特征及变化趋势等问题提供科学研究平台,推动监测网络优化、现代化监测能力提升。 监测模式从在线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聚光科技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设备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通过融合集成大气环境专业分析模型,实现多源数据精准化溯源,为客户提供闭环式数据管理和管家式运维管理,助力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高效感知能力,真正实现“耳聪目明”和“数字智治”。常规空气质量监测评估常规空气质量监测评估解决方案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AQMS-1000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采用技术路线更先进的直测法氮氧化物、化学发光法臭氧、紫外脉冲技术二氧化硫分析仪,β射线联合光散射技术颗粒物监测设备,推进便携式臭氧溯源分析仪,建设全面、先进、稳定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夯实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聚光科技环境空气在线监测项目深耕国内,截止目前,公司参与建设的环境空气监测站点超过2500个,实施案例多,经验丰富,占比位居市场前列。2023年为完善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浙江省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参与各省市乡镇站建设,践行“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更加可靠的监测信息支撑。 河南省2023年重点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项目浙江省大气精细化监测项目(杭州市144个站点)臭氧与颗粒物协同控制聚光科技大气颗粒物及光化学污染源解析解决方案搭载公司全自主研发的颗粒物及光化学组分监测系统,实时获得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水平及变化规律,摸清生成颗粒物及臭氧机理和污染来源,为区域性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和质量精细化管理以及重污染应急、治理成效评估提供长期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聚光科技颗粒物来源解析、光化学反应全过程因子监测系列设备技术成熟,2023年推出技术路线先进的臭氧生成速率OPR分析仪和在线DNPH-高效液相OVOCs在线监测系统,并应用于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中,协助客户实现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目前公司已完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建设项目、海南省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项目、广东颗粒物组分监测网(二期)建设项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杭州光化学监测网-金华光化学监测网、石家庄大气复合超级站及应用项目等建设,各项目设备均稳定运行。乌镇超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项目(聚光科技参与国家组分网建设项目“2+26”城市中的12个点位建设工作)数智双碳温室气体管控聚光科技从2021年开始根据国家双碳目标布局数智双碳综合管控业务。基于公司强大的光谱、色谱和质谱技术研发平台,研制成功了6款环境大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即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CRDS法)、CO2中精度在线监测系统 ( 光学法)、环境空气ODS及含氟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 (三级冷阱-GC-MS法)、车载温室气体走航监测系统、无人机温室气体遥感监测系统和生态碳汇涡度分析系统)和2款企业固定污染源排口碳监测自动监测系统(即固定污染源傅里叶红外自动监测系统和固定污染源CO2连续监测系统),开发了1套数智双碳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了1套碳同化反演和碳通量核算方法,构建了覆盖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格化监测、便携监测、移动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天地空”全覆盖的立体碳监测解决方案。至今成功落地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等综合试点城市温室气体自动监测项目以及华能电厂等重点碳试点行业,并实现了业务化稳定运行。浙江省大气ODS和HFCS自动监测项目聚光科技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中标中国气象局“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未来聚光科技将基于现有技术平台探索更多温室气体监测的方法和碳数据分析应用模式,结合碳监测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立体监测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分析,增强碳达峰预测准确性,大幅度提升碳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靶向治理能力,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中长期的碳减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农业标准及修订五年行动计划将实施
    11月19日-20日,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在京召开。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在会上表示,农业部“十三五”将实施农业标准及修订五年行动计划,力争2020年农兽用药残留的标准达到1万项。农业违法添加农残超标仍存在此次年会由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承办,探讨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和问题。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介绍,近三年我国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合格率达到97.4%。不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仍然存在,“种植业农残超标、养殖业违法添加、产地重金属污染等在个别产品、地域和环节下比较突出”。对此,农业部在“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农业标准及修订五年行动计划,每年制定1000项农药农残标准、100项兽残标准,力争2020年农兽用药残留的标准达到1万项。同时,采取硬措施重点控制农兽用药残留超标,力争“十三五”末规模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按标生产。今年已查获案值百亿元走私冻品去年“僵尸肉”走私事件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也让海关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苗跃学在会上透露,针对冻品走私问题,海关瞄准走私幕后集团,实施纵深精准打击。据统计,今年1-9月,全国海关组织7次大规模专项行动,侦办走私冻品犯罪案件168起,查证涉案冻品28.73万吨,案值百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66人,打掉79个走私冻品的犯罪团伙,维护食品进出口秩序。来源:新京报
  • 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出台
    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杨铁生昨日在出席&ldquo 第十六届科博会&rdquo 能源论坛的间隙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环保部牵头制订的&ldquo 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dquo 已经几易其稿,有望近期上报国务院。相关市场机构研究认为,环保政策的进一步升级有望助力环保产业发展,并为除尘、脱硫、脱硝等相关细分市场带来机会。   杨铁生透露,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思路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治,该计划重点是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个地区防控,其中,京津冀地区还包括山西、山东、内蒙古等部分省市。此外,行动计划内容还包括对环境质量达标水平有量化的具体要求,以及对各行业的细分要求。   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更为严重,大气污染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的健康带来了较大影响。   根据环保部提出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8 类重点项目共需投资约3500 亿元,具体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粉尘、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治理等项目。   民族证券一份研报表示,看好大气污染防治产业未来发展,借鉴国外经验,行业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提升空气质量标准、从严监管、处罚力度加大和投资增加。据介绍,当前工业脱硫脱硝仍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脱硫脱硝市场已经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环保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将有利于脱硫脱硝市场发展壮大。
  • 五部门印发专项行动计划,明确钢铁等四大行业节能降碳目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等四个专项行动计划,聚焦四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要求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支撑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一、《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 年底,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 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 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 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 年提高3 个百分点以上。2024—2025 年,通过实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 万吨。到2030 年底,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效进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明显降低,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炉富氧技术、氢冶金技术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取得突破,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附全文:1、《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pdf二、《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 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 亿吨以内,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 年,通过实施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00 万吨。到2030 年底,炼油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炼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附全文:《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pdf三、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到 2025 年底,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 年,通过实施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 5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 万吨。到 2030 年底,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绿电、绿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合成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附全文: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pdf四、《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到2025 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 亿吨左右,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 年降低3.7%。2024—2025 年,通过实施水泥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5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 万吨。到2030 年底,水泥行业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大幅提升,整体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更加优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附全文:《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pdf
  • 环保部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公布
    环保部长周生贤昨日在贵阳举办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透露,目前国务院正在制定以PM2.5治理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于7月底或8月初公布。而环保部新闻发言人本月10日曾表示,被称为史上&ldquo 最严格&rdquo 大气治理计划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预计将投入1.7万亿元。   本届政府环保方面要做三件事   针对PM 2.5的问题,周生贤认为,其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治理起来也很艰难。所以,必须树立既打攻坚战,也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   周生贤说,本届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以PM 2.5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控治理问题 第二,以清洁水为重点的水的污染防控治理问题 第三,以农村环保和土壤污染为主的专项行动。   控制产能过剩&ldquo 中央决心很大&rdquo   据周生贤透露,《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分十条、35块,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其中,首要内容就是控制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等&ldquo 两高一资&rdquo 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周生贤直言&ldquo 中央决心很大&rdquo 。   继续实行能源结构调整。&ldquo 中国当前环境问题特点是煤烟型特点,任何环境问题都与烧煤有关系。中国如果多烧一亿吨煤,什么事都完不成&rdquo ,周生贤表示,将限煤增气多用电,以控制污染的增加。在控制用煤的同时,增加其他方面资源,包括风能、水能等。   在控制排放方面,目前初步考虑将提高机动车标准和机动车用油标准,机动车将由国四标准全面提高到国五标准,用油将从国三标准普遍提高至国四标准。   从&ldquo 在发展中保护&rdquo 到&ldquo 在保护中发展&rdquo   周生贤在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表示要坚持&ldquo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rdquo 。这一表述和他去年讲话的内容有所差别。去年发表演讲时,他的原话是&ldquo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rdquo 。   缘何顺序调换?&ldquo 这一提法的变动,标志着中国高层对环境保护决策方面指导思想的变化&rdquo ,周生贤解释,目前的指导思想更有利于保护中国环境,在努力探索中国环保新路径,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   相关新闻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   五年内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南都讯记者葛倩实习生林鹭茜 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但对于地下水污染情况,各方说法不一。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究竟如何?百姓又是否能喝上放心水?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他透露,目前所有监测到的可饮用的地下水中,大部分水达标。即使有一些指标超标,也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之合格。   凌江说,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目前不能完全像地表水一样表述得非常清楚。一方面,相对于地表水,地下水各方面的情况更复杂、更隐蔽一些 另一方面,我们的监测能力还没能覆盖得那么全面。现在全国只有5000个监测点,分布在300个城市,覆盖率非常有限。下一步如何把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监测得更清楚,环保部已有明确的计划。   凌江说,我们对所有供饮用的地下水都有监测,监测的情况是大部分地下水都是达标的。即使有一些指标超标,也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之合格。   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凌江表示,他个人判断,目前的地下水中,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的三氮的污染 深层地下水很多地方则是铁、锰、氟化物等指标背景值超标,但这种超标在供水设施中是可以去除的,饮用水是达标的。有些水源地已经检测到可能受到污染的威胁,但还没有威胁到饮水安全。我们有很多工业企业,很多危险废物的堆放场、垃圾填埋场、矿山,可能对地下水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范围有多大,程度有多深,正在做调查,不一定都影响到水源地。凌江说,目前已经专门针对地下水的问题制定了污染防治规划。今后五年,将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数据   饮用水源地达标逾95%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在昨日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城市建设与饮用水源保护分论坛上透露,目前我国已掌握饮用水水源基本状况及主要问题。最近一次监测,即2012年监测显示,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共监测38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0个,地下水源地1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29.6亿吨,达标率达到95.3%,服务人口达1.62亿人。   但凌江也补充说明,这一指标并不全面,因为监测只是一年进行一次,同时很多地方也还无法监测。
  •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及优化科研仪器配置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引。发布《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平的科学指引,是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持续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落实的切实行动。《行动计划》作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核心工具,明确了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现代化等4个优先领域,每个优先领域下设6至8个优先行动,广泛涵盖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社会参与、调查监测评估、保护恢复、生物安全管理、生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惠益分享、气候与环境治理、投融资、国际履约与合作等内容,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国务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领导下,深入推进《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加强跟踪调查评估,强化对地方的指导,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推进“昆蒙框架”目标实现作出中国贡献。其中,《行动计划》中提到加强生物多样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大型科研仪器等科研设备,完善资源库、样本库、数据中心、观测站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转化应用平台,推动科学数据管理和资源开放共享。优化科研仪器配置,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各类科研仪器。应当重视科研仪器的更新换代,及时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满足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需求。同时,应加强科研仪器的操作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科研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仪器,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附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
  • 中科院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召开
    3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详细介绍了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以及面向“双碳”战略重大科技需求具体实施的18项重点任务。  发布会上,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表示,中科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中科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多学科建制化优势,组织院士专家经过近半年的研讨和凝练,形成了“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是开放性的科技规划,坚持与时俱进,将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局长丁赤飚介绍了“行动计划”主要内容。“行动计划”以解决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为抓手,促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积极支撑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系统布局了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面向“双碳”战略重大科技需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任务,在能源、碳汇等领域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综合示范全链条布局,同时围绕科技创新任务,在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平台条件和科普与传播等方面全方位支撑保障,具体实施18项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明确了近期、中期、远期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突破若干支撑碳达峰的关键技术,促进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探索支撑碳中和目标的颠覆性、变革性技术。明确碳汇机理,形成碳源汇监测、核算的科学方案,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突破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汇等关键技术;推进重点行业低碳技术综合示范,支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到2030年,支撑碳达峰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支撑碳中和的科学原理和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储备和解决方案。提出并验证一批原创性新原理和颠覆性技术;构建以新能源为重点的多能融合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增汇技术体系;形成重点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系统解决方案,为碳中和示范区提供系统性技术支撑。到2060年,突破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并实现应用,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基础、关键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碳减排和固碳增汇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清刚,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贵瑞分别围绕“双碳”目标,介绍了能源生产、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工艺、生态系统观测与碳汇等方面的工作基础、研究进展与未来考虑。  中科院前期已在“双碳”领域部署实施了“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等一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能源转化基础理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先进核能系统、全球气候变化、污染防控与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2021年10月,中科院又专门部署了“煤炭清洁燃烧与低碳利用”先导专项,旨在通过突破燃煤发电灵活调峰等关键技术,保障我国能源和产业链安全,支撑能源强国战略。  同时,中科院学部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于2020年底启动了由丁仲礼、张涛和高鸿钧三位中科院院士牵头,全国百余位院士参加的“碳中和”重大咨询项目,从能源、固碳、政策三方面设立九个专题开展咨询研究,明确“发电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发力的技术研发体系,进行“控碳-减碳-低碳-中和”的碳中和发展路线图等研究工作。  中科院将基于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加强统一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统筹资源和优势力量,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组织多学科“双碳”战略研究队伍,持续推进“行动计划”,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目标锁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即将实施
    p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于近期印发实施,总体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p p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优化四个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p p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具体指标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的省份,要保持和巩固改善成果 尚未完成的省份,要确保全面实现“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p p   赵英民同时介绍,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6项具体任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 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大幅降低污染排放 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p p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3项保障措施: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督察 明确落实各方责任,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p
  • 北京公开征集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意见
    为抢抓生物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近期编制了《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关于对《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为抢抓生物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编制了《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附件1),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实名反馈意见。征求意见反馈表(附件3)须签字或加盖公章并扫描为PDF文件,发送至maliansu@kw.beijing.gov.cn。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下午5点。特此公告。联系电话:010-62896868-823、010-62896868-888(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7月25日附件1:《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附件2:《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附件3: 征求意见反馈表
  • 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
    一、起草情况   (一)背景及依据   为落实《广州市构建“链长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穗厅字〔2021〕17号)关于“系统制定全市重点产业链‘1+X’政策体系”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快建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助力广东省打造国家集成电路“第三极”,制定《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二)目标及任务   结合广州市产业优势和实际,以及强链补链需要,《行动计划》主要从完善产业链,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做强芯片制造、发展宽禁带半导体、推动封装测试业和材料装备高端化发展等方面,提出9项具体工作任务。到2024年,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   (一)工作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了广州市到2024年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体目标,主要目标包括:到2024年,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发明专利密集度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新组建5个以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建成2个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我市成为全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二)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主要从完善产业链,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做强芯片制造、发展宽禁带半导体、推动封装测试业和材料装备高端化发展等方面,提出9项具体工作任务。   通过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影响力的设计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高端芯片设计能力;通过建设高端模拟、数模混合芯片制造、先进SOI工艺生产线、支持现有项目扩大高端工艺产能,推动本土整机、整车企业与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强芯片制造能力;布局碳化硅、氮化镓芯片功率器件生产线,通过实现工业级、车规级的电力电子器件及射频器件研发和量产,推动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通过支持现有封装测试企业技术升级,建设和引入国内外先进封装测试生产线,推动封装测试业高端化发展;通过加强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张江(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西电广州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共性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参与组建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子资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投资等,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环境,同时加强境内外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定期举办行业高端会议等,深化行业交流合作,推动产业特色集聚发展。   (三)保障措施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具有政策性强、资金投入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行动计划》在工作机制、财税支持、人才培育、产业空间保障、落实节能环保要求等方面需提出创新的工作举措。   一是以“链长制”为抓手,强化市区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推动各项工作统筹力度,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单位对广州市的指导支持。   二是加强财税支持力度,加大市财政专项资金向集成电路产业倾斜力度,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配套地方资金,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集成电路企业所得税政策、重大装备及原材料进口免税等优惠政策。   三是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面向国内外引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龙头企业和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给予优先保障,提高产业用地招拍挂工作审批效率。   五是落实节能环保要求,引导集成电路制造类企业形成区域产业集聚,在集聚区高标准、严要求配套固体、液体和气体污染物处理设施。按照相关规定对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费用予以资助。
  • 我国正制定升级版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
    p   1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p p   贺克斌表示,截至目前,已摸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主要可以概要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中重要的一点是: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高浓度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大气氧化性偏强,这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 /span ,监测结果表明,这个区域里PM2.5浓度和占比都在显著下降。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大气的氧化性总体上处于高位,并且重污染地区二次转化速率提升。 /p p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发布会上介绍,蓝天保卫战还会继续打下去,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之中。 /span /p p   刘炳江说,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认真谋划“十四五”期间,也就是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p p   具体来说,在目标设定方面,会延续《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路,主要围绕着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方面来设计目标,既突出大气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满足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和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与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要求的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进行对接。同时,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近几年臭氧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规划中会针对臭氧的两项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设计减排目标 /span 。 /p
  • 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ldquo 三个代表&rdquo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治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奋斗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具体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ldquo 煤改气&rdquo 、&ldquo 煤改电&rdquo 工程建设,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在供热供气管网不能覆盖的地区,改用电、新能源或洁净煤,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在化工、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产业集聚区,通过集中建设热电联产机组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   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所有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有色金属冶炼企业都要安装脱硫设施,每小时20蒸吨及以上的燃煤锅炉要实施脱硫。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新型干法水泥窑要实施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并安装脱硝设施。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要实施升级改造。   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ldquo 泄漏检测与修复&rdquo 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完善涂料、胶粘剂等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推广使用水性涂料,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性有机溶剂。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电厂、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石化企业有机废气综合治理。   (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应进行地面硬化。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并逐步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推进城市及周边绿化和防风防沙林建设,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地规模。   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   (三)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升级改造,力争在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在2014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行为。   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采取划定禁行区域、经济补偿等方式,逐步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   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环保、工业和信息化、质检、工商等部门联合加强新生产车辆环保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环保不达标车辆的违法行为 加强在用机动车年度检验,对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得上路行驶。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研究缩短公交车、出租车强制报废年限。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   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低速汽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节能环保要求,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技术升级换代。自2017年起,新生产的低速货车执行与轻型载货车同等的节能与排放标准。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政府机关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严控&ldquo 两高&rdquo 行业新增产能。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有条件的地区要制定符合当地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格控制&ldquo 两高&rdquo 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要求,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重点行业的&ldquo 十二五&rdquo 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15年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2016年、2017年,各地区要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制定综合整改方案,实施分类治理。   (六)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ldquo 两高&rdquo 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ldquo 两高&rdquo 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压缩。严禁核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七)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 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八)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加强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推进大型大气光化学模拟仓、大型气溶胶模拟仓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以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九)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推进非有机溶剂型涂料和农药等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积极开发缓释肥料新品种,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   (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动水泥、钢铁等工业窑炉、高炉实施废物协同处置。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到2017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降低20%左右,在50%以上的各类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各类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以及钢铁的循环再生比重达到40%左右。   (十一)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创新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积极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大幅增加大气污染治理装备、产品、服务产业产值,有效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产业。   四、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十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十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到2015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以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式,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 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限制发展天然气化工项目 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原则上不再新建天然气发电项目。   制定煤制天然气发展规划,在满足最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气产业化和规模化步伐。   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17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   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燃煤设施天然气替代步伐 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自备燃煤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   (十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 到2017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禁止进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研究出台煤炭质量管理办法。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   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结合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棚户区改造,通过政策补偿和实施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阶梯电价、调峰电价等措施,逐步推行以天然气或电替代煤炭。鼓励北方农村地区建设洁净煤配送中心,推广使用洁净煤和型煤。   (十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一级能效标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ldquo 热&mdash 电&mdash 冷&rdquo 三联供等技术和装备。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加快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新建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逐步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加快热力管网建设与改造。   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十六)调整产业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违规建设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与约束作用,严格限制在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ldquo 两高&rdquo 行业项目。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出更高的节能环保要求。强化环境监管,严禁落后产能转移。   (十七)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ldquo 三区十群&rdquo 中的47个城市,新建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企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各地区可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扩大特别排放限值实施的范围。   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   (十八)优化空间格局。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研究开展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工作。   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改造,到2017年基本完成。   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十九)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本着&ldquo 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节能减排得收益、获补偿&rdquo 的原则,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   分行业、分地区对水、电等资源类产品制定企业消耗定额。建立企业&ldquo 领跑者&rdquo 制度,对能效、排污强度达到更高标准的先进企业给予鼓励。   全面落实&ldquo 合同能源管理&rdquo 的财税优惠政策,完善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行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一体化特许经营。完善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政策,将企业环境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二十)完善价格税收政策。根据脱硝成本,结合调整销售电价,完善脱硝电价政策。现有火电机组采用新技术进行除尘设施改造的,要给予价格政策支持。实行阶梯式电价。   推进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   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完善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政策。   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适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   研究将部分&ldquo 两高&rdquo 行业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ldquo 两高&rdquo 行业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积极推进煤炭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专用设备或建设环境保护项目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二十一)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的信贷支持。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拓展节能环保设施融资、租赁业务。   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涉及民生的&ldquo 煤改气&rdquo 项目、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轻型载货车替代低速货车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要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及其运行和监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在环境执法到位、价格机制理顺的基础上,中央财政统筹整合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专项,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对重点区域按治理成效实施&ldquo 以奖代补&rdquo 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也要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七、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二十二)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步伐,重点健全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应急预警、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增加对恶意排污、造成重大污染危害的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内容,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起草环境税法草案,加快修改环境保护法,尽快出台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和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出台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规章。   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以及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油品标准、供热计量标准等,完善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二十三)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完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督。加大环境监测、信息、应急、监察等能力建设力度,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建设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的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客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推进环境卫星应用。建设国家、省、市三级机动车排污监管平台。到201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测点和国家直管的监测点。   (二十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等执法机制创新,明确重点,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要依法停产关闭。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落实执法责任,对监督缺位、执法不力、徇私枉法等行为,监察机关要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二十五)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国家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和最好的10个城市的名单。各省(区、市)要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要主动公开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企业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涉及群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建立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   八、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   (二十六)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建立京津冀、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由区域内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组织实施环评会商、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预警应急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通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研究确定阶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二十七)分解目标任务。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地方人民政府和企业。将重点区域的细颗粒物指标、非重点地区的可吸入颗粒物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构建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国务院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初对各省(区、市)上年度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015年进行中期评估,并依据评估情况调整治理任务 2017年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终期考核。考核和评估结果经国务院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交由干部主管部门,按照《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关于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等规定,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十八)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由环保部门会同组织部门、监察机关等部门约谈省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   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
  • 九部委联合印发《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18-2020年)》
    p   3月13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施新产业标准领航工程,经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质检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科技部、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等部门近日印发《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p p   《行动计划》提出十项主要行动,包括构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研制新材料“领航”标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推进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建立新材料评价标准、探索标准制定机制创新、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推动新材料标准“走出去”、开展新材料标准化应用示范、建设标准化信息平台等方面内容,以指导各行业、各地方、各技术委员会、各相关社会团体和企业,开展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用标准引领新材料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p p br/ /p
  • 北京2020年扬尘监测行动计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时期,五年规划,今年就是见证结果的收官之年,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冲刺之年。为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抗疫中环境治理问题也不曾懈怠,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具体包含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作为首要污染物,扬尘的管控治理更是重中之重,北京市继续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针对道路扬尘污染,执行道路清扫保洁一级标准,道路尘土残存量不高于10克/平方米,各区降尘量控制在6吨/平方公里月左右。建筑工地继续以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导则为标准,以细颗粒物(PM)来源解析为基础,紧扣大2.5气污染结构的变化,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防治领域,针对工程减排向管理减排转变的趋势特征。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尽最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年底前市内各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三年滑动平均浓度下降。 同时,北京市高度支持以先进的技术手段继续推进各区域扬尘详查监测,实现平台共享,建成统一的可视化、智能化施工扬尘视频监管平台,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加强各行业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污染管控。规范执法,强化联合惩戒、闭环管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严厉整治渣土车违法违规运输行为。环保督查,开展扬尘管控专项督察。 智易时代自主研发的扬尘视频监测系统是一整套系统由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及信息监控管理平台共四部分组成的高科技监管系统。系统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光散射在线监测仪、360球形摄像头、气象五参数采集设备和采集传输等设备,实现了实时、远程、自动监控颗粒物浓度;数据通过采用3G网络传输,可以在智能移动平台、桌面PC机等多终端访问;监控平台还具有多种统计和高浓度报警功能,可广泛应用在散货堆场和码头、混凝土搅拌站、公共道路以及工厂企业无组织排放的实时监控。
  • 国家卫健委等13部发布《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一)总体要求:《行动计划》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到2025年,在微生物耐药国家治理体系、公众健康素养、专业人员防控能力、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科技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二)主要目标: 以定量指标为主设立了9项指标,作为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重要导向。同时,将作为《行动计划》年度进展监测和评估的主要依据。(三)主要任务:《行动计划》根据当前形势和问题形成了8项主要任务,并明确了每项任务的责任部门。一是坚持预防为主,降低感染发生率。二是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耐药认识水平。三是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防控能力。四是强化行业监管,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五是完善监测评价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六是加强相关药物器械的供应保障。七是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八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四)保障措施:《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和监测评估,建立完善应对微生物耐药有关部门间协调联系机制。加强执行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推动任务落实。充分发挥专家力量,提供技术支撑。从多个方面保障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采取遏制耐药综合治理策略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部分常见微生物耐药问题仍在加剧,地区和机构之间耐药防控水平存在差异,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为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遏制微生物耐药,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在总结评估前期工作基础上,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有效控制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形势。到2025年,应对微生物耐药的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完善,公众微生物耐药防控相关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医疗卫生和动物卫生专业人员微生物耐药防控能力显著提高,人类和动物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和耐药监测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学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二、主要指标2022-2025年,主要达成以下指标:(一)医疗机构内耐药菌感染及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持续下降。(二)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率持续降低或耐药增长率下降。(三)城乡居民对微生物耐药问题的知晓率和感染预防、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正确率均达到80%,使用行为的正确率达到60%;全国中小学生微生物耐药、感染预防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健康教育达到全覆盖。(四)全国医务人员、规模养殖场执业兽医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实现全覆盖,知识掌握正确率达到80%以上。(五)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医嘱的适宜率均达到75%以上。(六)药品零售企业凭处方销售抗微生物处方药物的比例达到100%;兽药经营企业凭兽医处方销售兽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比例达到80%。(七)人类、动物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和耐药监测网络覆盖率持续提高;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和耐药评价体系更加健全。(八)研发上市全新抗微生物药物1-3个;研发新型微生物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九)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标准体系。三、主要任务(一)坚持预防为主,降低感染发生率。1.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将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与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统筹推进,加大对感染防控工作的投入力度,包括感控专业人员配备和感控技术能力建设等。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感染防控各项制度、规范及标准,研究制订重要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循证防控措施,降低医疗机构内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加强对医疗机构内保洁、保安等非卫生技术人员感染防控的基础知识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卫生习惯。保障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机构饮用水安全。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养殖场所、屠宰场所、食品生产车间等场所卫生管理,预防动物疫病,保障食品安全。多措并举,预防和减少社区获得性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与废物、制药企业生产废水、养殖业和食品生产废水等规范处理。严格落实抗微生物药物制药相关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抗微生物药物污染排放管控工作,推动抗微生物药物废弃物减量化。开展水环境中抗微生物药物监测试点。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环境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4.加强感染病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感染病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增强人和动物对可预防感染病的抵抗能力,减少感染病发病率,降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耐药认识水平。1.加大城乡居民宣教力度。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微生物耐药问题的认识,提高感染预防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水平。促进个人卫生防护,纠正无处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治疗行为,引导公众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国家广电总局、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2.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科普宣传。在中小学开展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微生物耐药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感染病预防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观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用药行为。(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参与)3.定期举办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在每年11月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开展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通过拍摄公益宣传片、设计宣传海报、开设公众微信号、组织知识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宣传感染预防、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微生物耐药知识,切实提高全社会对微生物耐药的认识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牵头,国家广电总局参与)(三)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防控能力。1.加强院校人才培养。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壮大感染防控、感染病学、药学、微生物、兽医等专业人才队伍。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在有关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微生物耐药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鼓励生物学、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实现医防融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临床医学、动物医学、药学等专业开设微生物耐药、感染防控、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等课程,或在相关课程中增加相应教学内容。(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参与)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与耐药防控的日常培训,鼓励有关专业组织、学协会等开展高质量培训,树立培训品牌。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手段,提升医务人员微生物耐药防控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强养殖业与兽医从业人员教育。深入推进“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公益宣传接力行动。加大兽医和养殖从业人员动物疫病防控、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力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将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课程体系。(农业农村部负责)(四)强化行业监管,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1.提高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抗微生物药物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标准等,以改善感染病转归和提高医疗质量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监管能力和效率。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病科建设,规范诊治细菌真菌感染;强化临床微生物室建设,通过参加实验室室间质评、推广耐药菌快速诊断技术等,提升病原学诊断能力;大力培养抗感染领域临床药师,率先在儿科等重点科室配备专职药师。加强对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人诊所等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持和监管,督促其不断提高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加强兽用抗微生物药物监督管理。推动制定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安全使用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加强动物医院、动物诊所、养殖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兽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和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兽用中药等兽用抗菌药物替代产品。严格执行促生长用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推行凭兽医处方销售使用兽用抗菌药。继续开展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安全风险评估和兽药残留监控,维护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农村部负责)3.严格抗微生物药物销售监管。严格落实药品零售企业凭处方销售抗微生物处方药物,加大对零售药店、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等药物流通渠道的监管力度。严禁使用未经诊断自动生成的处方。严厉打击药品经营领域销售假冒伪劣抗微生物药物行为。(国家药监局负责)4.发挥医保支付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合理测算感染性疾病诊疗相关费用。根据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情况,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将临床价值高、患者获益明显、经济性评价优良的抗微生物药物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科学开展抗微生物药物的医保谈判、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并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国家医保局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配合)(五)完善监测评价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完善抗微生物药物临床监测系统。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细菌耐药监测网、真菌病监测网和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建设,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完善监测指标和监测方式,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效率,充分发挥监测网对临床诊疗和行业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监测网之间数据联动,探索建立监测网即时数据对多重耐药菌暴发流行的快速预警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建立健全动物诊疗、养殖领域监测网络。推动建立健全兽用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监测网和动物源微生物耐药监测网,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面逐步覆盖养殖场、动物医院、动物诊所、畜禽屠宰场所,获得兽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数据和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数据。积极开展普遍监测、主动监测和目标监测工作,关注动物重点病原体、人畜共生和相关共生分离菌,加强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农业农村部负责)3.实现不同领域的监测结果综合应用。加快建立人类医疗、动物诊疗、养殖领域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和微生物耐药监测的协作机制,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与养殖领域加强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建立国家微生物耐药参比实验室和生物标本库。建立耐药研究与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收集保存分离到的各种耐药微生物,提供临床与研究所需标准菌株。(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负责)4.建立健全微生物耐药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度。加强微生物耐药生物安全风险监测,提高微生物耐药生物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根据风险监测的数据、资料等信息,定期组织开展微生物耐药生物安全风险调查评估,建立预警制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强相关药物器械的供应保障。1.加快临床急需新药和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对于耐药感染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临床急需的新药、疫苗、创新医疗器械等,依程序优先审评审批。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及评价工作。(国家药监局负责)2.推进微生物耐药防控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抗微生物药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协作,围绕原辅料、新型制药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技术产品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连续合成、生物转化等绿色生产工艺,加强生产过程自动化、密闭化改造,提升“三废”综合处置水平,促进抗微生物药物原料药生产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七)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1.推动新型抗微生物药物、诊断工具、疫苗、抗微生物药物替代品等研发与转化应用。建立多学科协同创新的联合攻关机制,推动微生物耐药防控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成果产出与转化应用。鼓励研发耐药菌感染快速诊断设备和试剂,支持开发价廉、易推广的药物浓度监测技术。支持耐药菌感染诊治与防控研究,包括新的治疗方案、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以及抗微生物药物上市后评价等。开展临床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折点研究和标准制定。重点加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适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进一步加强中成药等可替代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推动动物专用抗微生物药物和兽用抗微生物药物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科技部、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支持开展微生物耐药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及时掌握我国不同地区、人群、医疗机构、动物、环境等微生物耐药流行病学特点及发展趋势,阐明微生物致病、耐药及其传播机制,为制订耐药防控策略与研究开发新药物新技术提供科学数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开展抗微生物药物环境污染防控研究。研发环境中抗微生物药物分析技术,开展环境中残留的抗微生物药物可能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科技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围绕全球微生物耐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开展多层面交流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微生物耐药领域先进理念、高新技术和经验做法,积极为全球微生物耐药防控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和科技发展优势,在防控策略与技术标准制订、监测评估、研究开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专题研讨等方面,继续推进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在“一带一路”和“健康丝绸之路”等合作框架下,重点推进国际耐药监测协作、控制耐药菌跨地区跨国界传播等工作。积极支持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耐药防控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应对微生物耐药有关部门间协调联系机制,加强常态化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工作可持续性。根据本行动计划,制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将工作任务措施分解到具体部门,促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如期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各地要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于2022年12月底前书面报送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开展监测评估。国家层面建立行动计划执行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机制。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健全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主体和内容,开展年度工作评估和具体措施实施的质量改善研究。根据监测评估情况适时发布行动计划实施进展专题报告,对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推广,对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各省(区、市)按要求开展本地区监测评估,推进任务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发挥专家力量。建立完善国家遏制微生物耐药咨询专家委员会,推进不同领域、多学科专家沟通交流,为战略研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为行动计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计划调整建议,推动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地可以成立本地区的遏制微生物耐药咨询专家委员会,强化技术支持。(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蓝天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监测区域、能力全面升级
    p   今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此次《三年行动计划》与“大气十条”一样规定了十条要求,每一个要求同样标准了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但与“大气十条”相比,具体要求内容有了不少改变。 /p p    strong 行动重点区域改变 /strong /p p   在“大气十条”中,重点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此次重点领域改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具体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以及雄安新区,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等 长三角地区,包含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晋中、运城、临汾、吕梁市,河南省洛阳、三门峡市,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以及杨凌示范区等。 /p p    strong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由城市级扩展到区县级 /strong /p p   “大气十条”执行过程中,我国建设了由1436个国控站点组成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此次《行动计划》中要求加强区县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国家级新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具体要求为: /p p   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优化调整扩展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2020年底前,东部、中部区县和西部大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区县实现监测站点全覆盖,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实现数据直联。国家级新区、高新区、重点工业园区及港口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加强降尘量监测,2018年底前,重点区域各区县布设降尘量监测点位。重点区域各城市和其他臭氧污染严重的城市,开展环境空气VOCs监测。重点区域建设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大气光化学监测网以及大气环境天地空大型立体综合观测网。研究发射大气环境监测专用卫星。(生态环境部牵头,国防科工局等参与) /p p    strong VOCs排放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strong /p p   我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以前主要针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排放比较多的企业,此次《行动计划》要求将VOCs排放企业也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要求如下: /p p   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企业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2019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 2020年底前,全国基本完成。(生态环境部负责) /p p    strong 移动源监测提到新高度 /strong /p p   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建设完善遥感监测网络、定期排放检验机构国家—省—市三级联网,构建重型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强化现场路检路查和停放地监督抽测。2018年底前,重点区域建成三级联网的遥感监测系统平台,其他区域2019年底前建成。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建设排放监控平台,重点区域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研究成立国家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建设区域性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牵头,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参与) /p p   全文链接: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703/466931.shtml" target=" _self" title=" "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a /p br/
  • 三位专家解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p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三位专家就其中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p p    strong 问:《三年行动计划》又被称为《大气十条》二期,普遍认为是为承接《大气十条》而发布的。那么《大气十条》目标完成情况如何?是否对各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如何? /strong /p p    strong 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strong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着重强化以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大气十条》实施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思想统一、态度坚决、行动有力,扎实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初步建立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产业、能源结构得到优化,重点行业和领域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大气环境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大气十条》确定的45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按期完成。 /p p   《大气十条》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 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58微克/立方米。全面完成《大气十条》确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p p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的要求,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全国31个省(区、市)贯彻实施《大气十条》情况进行考核。经考核,北京、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15个省份考核等级为优秀 天津、河北、辽宁、吉林、江苏、广东、重庆、新疆等8个省份考核等级为良好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广西、陕西、甘肃、宁夏等8个省份考核等级为合格。 /p p   下一步,各地要全力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全面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共同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p p    strong 问:蓝天保卫战目标设定是怎么考虑的?保卫战目标与《大气十条》、“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存在什么关系? /strong /p p    strong 王金南: /strong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部编制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6月27日由国务院正式印发,其中提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p p   上述目标设定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要贯彻落实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定“源头防治”和“四个明显” 同时延续《大气十条》以颗粒物浓度降低为主要目标、同时降低重污染天数的思路,促进环境空气质量的总体改善。二是要求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环境空气约束性目标,“十三五”约束性指标已提出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生态环境部已将目标分解至各省(区、市),各省(区、市)已将目标纳入各自“十三五”环保规划,并将目标进一步分解至市。三是考虑到蓝天保卫战时间与“十三五”剩余时间重合,再设立新的目标会对地方目标指标制定、分解、考核、重点任务设定等工作造成混乱。因此,蓝天保卫战对各省(区、市)和重点区域都不再设立新的量化目标,要求各地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 /p p    strong 问:北京市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能否完成《大气十条》目标曾受到广泛关注。请问蓝天保卫战北京市的目标是如何设定的? /strong /p p    strong 王金南: /strong 《大气十条》要求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2016年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的《大气十条》中期评估显示,完成该目标形势极为严峻。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北京市和各相关部门、相关省市开展了大量工作,而且工作措施的力度、效果大幅超出了任务要求,全国和北京市最后超额完成了《大气十条》目标任务。 /p p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偏乱、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等多重压力,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排放强度高,经济总量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尚未脱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上述问题尤其突出,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大气治理必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结合国家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升级、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政策实施,多地区、多部门共同发力,多措并举,不断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促进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p p   虽然北京市2013-2017年期间本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距离国家标准和市民期盼、首都功能定位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最新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各排放源排放量都在下降,PM2.5各主要来源占比呈现“两升两降一凸显”特征,移动源、扬尘源贡献率上升,燃煤和工业源贡献率下降,生活面源贡献率进一步凸显。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新的阶段,燃煤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机动车为主导的污染特征更加突出、工业生产型污染与生活消费型污染并重。因此,北京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需要精准施策、需要强化联防联控。 /p p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2020年PM2.5年均浓度56微克/立方米左右目标,这与“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一致,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指导北京市及周边省市进一步加大治污力度,深入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切实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力争取得更大的改善目标。 /p p    strong 问: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三年行动计划》在这方面有什么部署和安排? /strong /p p    strong 王金南: /strong 我国产业结构依然偏重,以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为例,国土面积仅占全国7.2%,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生产了全国43%的钢铁、45%的焦炭、31%的平板玻璃、19%的水泥、60%的原料药、40%的农药,原油加工量占全国28%。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区域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且重化产业围城现象突出,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散乱污”企业,严重污染环境、扰乱市场秩序、挤占发展空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十分突出。 /p p   《三年行动计划》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体内容包括: /p p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 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 重点区域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 /p p   二是严控“两高”行业产能。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 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 /p p   三是将“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工作推向全国,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实施分类处置,重点地区率先完成。 /p p   四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严厉打击违法排污,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针对过去工业企业污染管控薄弱环节,如无组织排放、VOCs治理等,强化全过程管控,推进治污设施升级改造。针对污染排放量较大的钢铁等行业,推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p p   五是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化发展,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p p    strong 问:为什么将能源结构调整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在此方面有什么部署和安排? /strong /p p    strong 王金南: /strong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清洁化利用水平仍偏低,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我国煤炭消费量大、集中使用率低,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强度高。全国20%左右煤炭用于无任何环保治理措施的农村取暖和不能稳定达标的中小型燃煤设施。目前,“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地区散煤消费约6000万吨,1吨散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1吨电煤的10-15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因此,《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作为重要举措,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并举,着力补齐资源环境约束、质量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主要措施包括: /p p   一是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p p   二是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五省(市)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10%,长三角地区下降5%,汾渭平原实现负增长。推进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提高电力用煤比例,2020年全国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达到55%以上。 /p p   三是加大燃煤锅炉和炉窑整治力度。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重点区域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 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 /p p   四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和农村住房节能改造。 /p p   五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p p   strong  问:《三年行动计划》如何做到既顺应人民群众渴望蓝天的期盼,又保障北方群众取暖过冬等基本的民生? /strong /p p    strong 王金南: /strong 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都是民生工程,两个民生都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实践已经证明,散煤治理对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2016-2017年,“2+26”城市完成“煤改气”“煤改电”470多万户,去年冬季北京市PM2.5浓度大幅降低,根据专家团队的测算结果,散煤治理贡献率达40%左右。同时,清洁取暖也深受老百姓欢迎,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村取暖以燃烧煤炭或薪柴为主的生活方式,屋里干净了,不用半夜起床添煤了,极大提高了生活品质。 /p p   《三年行动计划》将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措施予以部署,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p p   为确保政策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既顺应人民群众渴望蓝天的期盼,积极推进散煤治理,又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三年行动计划》也作了细致安排部署。在技术路线上,提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不局限于“煤改气”,减轻气源保障压力。为防止出现“气荒”,强调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气供应量和管网互联互通建设。为确保取暖民生,明确新增天然气量优先用于城镇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重点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并强调“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确保老百姓用得上。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范围,完善相关价格政策,确保老百姓用得起。 /p p    strong 问: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请问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要调整运输结构? /strong strong 在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什么? /strong /p p    strong 丁焰(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 /strong 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2017年,全国公路货运占76.8%,铁路货运仅占7.7%。特别是,主要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仅约2%,远低于世界平均20%的水平。从单位货物周转来看,公路运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是铁路运输的7倍、13倍。根据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机动车特别是柴油车已经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首要污染源。从全国情况看,柴油货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的7.8%,但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汽车排放量的57.3%、77.8%。因此,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减少柴油货车使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计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 /p p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运输结构调整工作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煤炭集疏港运输实现“公转铁”。2017年10月1日零时起,环渤海港口煤炭运输全部改由铁路集疏港。据观测,经由北京延庆的运煤货车日均减少3500-4000辆,同比减少50%,每年可降低沿线区域细颗粒物2微克/立方米。二是全国铁路货运占比扭转多年连续下滑趋势。2017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由2016年的7.6%提升到2017年的7.7%,提升0.1个百分点,扭转了2005年以来铁路货运占比连年下滑趋势。三是相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铁路总公司积极推进唐山地区矿石疏港运输。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开始积极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p p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部正在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研究制定全国运输结构调整方案。运输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从公路转向铁路,加快提升铁路货运量,提高铁路货运比例。运输结构调整的工作重心是“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和沿海沿江港口集疏运组织。主要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加快推进铁路货运干线和专用线建设,强化组织管理,大幅提升铁路运能。二是加大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推动道路货运行业提质增效、规模化发展。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推动多式联运加快发展,降低道路货车空驶率。四是出台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政策措施,采取财税费等市场化措施积极引导,通过督促考核等手段努力推动。 /p p    strong 问:机动车污染成为一些地方的重要污染来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机动车污染防治进行了系统部署,请问近年机动车污染防治取得哪些进展?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如何深 /strong strong 入推进?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strong 丁焰: /strong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产销量已连续九年保持世界第一。2017年产销量分别达到2901.5万辆、2887.9万辆,均占全世界的30%左右。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汽车保有量仍在以每年2000多万辆的速度增加,预计将在2020年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带来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四项污染物排放量达到4000多万吨,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细颗粒物源解析表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的移动源排放已成为细颗粒物的首要来源,占比分别为45%、29.2%、21.7%和52.1%。 /p p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按照“大气十条”部署,我部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近年来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p p   一是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推进天津港等环渤海港口煤炭集疏港于2017年10月全部改由铁路,每天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3500-4000辆,经由北京延庆的运煤车辆同比减少50%。2017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占比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扭转了2005年以来连续多年下滑趋势。 /p p   二是初步建立新生产机动车环境管理新模式。初步建立事前信息公开、事中达标监管、事后环保召回的新车环境管理制度。2017年依法实施新生产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加快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全面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2017年12月,我部首次处罚违法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汽车行为,罚款3800多万元。 /p p   三是加大在用车环境监管力度。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依法作为前置条件,与安全技术检验制度有效衔接。初步建立“环保取证、公安处罚”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成机动车遥感监测设施260多台(套),2017年查处超标排放车188.1万辆次,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 /p p   四是加快提升车用油品质量。2017年,全国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提前供应硫含量不大于10ppm的普通柴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提前于2017年10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禁止销售普通柴油,率先实现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并轨。 /p p   五是强化排放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建成国家-省-市三级联网的机动车定期排放检验机构监控平台,对近90%的机构实现实时监控。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国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抽查,责成地方处罚106家。各地2017年共处罚违规检验机构875家,其中停业整顿639家,罚款1881.02万元,执法监管力度前所未有。 /p p   总体看来,我国已经依法初步建立起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新模式,“油路车”全面统筹、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但机动车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p p   一是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以柴油车为主的公路运输承担了78.8%的旅客运输、76.8%的货物运输。铁路货运比例仅占7.7%,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仅约2%。 /p p   二是机动车超标排放问题突出。生产销售超标排放机动车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在用车辆超标排放现象较普遍,年检一次上线合格率不足80%,不添加尿素、屏蔽后处理装置、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问题较为突出。 /p p   三是柴油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民营加油站柴油质量超标率达到50%,特别是黑加油站点遍布各地。据有关方面从货车油箱抽测,柴油合格率不到10%。 /p p   四是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和水平较低。全国仅11省设有专门机动车监管机构,186个城市组建专门监管机构,专职监管人员不足3000人,面对3.1亿辆机动车、1亿多台各类机械,平均每人监管14万台机动车和机械,远远不能满足环境监管需要。 /p p   基于上述情况,《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作出安排部署,下一步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统筹“油、路、车”治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 /p p   一是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加快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高铁路货运比例。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比2017年增长30%,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全国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p p   二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制定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实施清洁柴油车、清洁柴油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开展柴油货车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各个环节监督管理,推进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 /p p   三是强化机动车监督管理。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环保不达标机动车违法行为。构建天地车人一体化的全方位监控体系,实施在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严厉打击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在城市公交、环卫、邮政、物流配送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p p   四是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开展摸底调查,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港作机械清洁化改造或淘汰,推广使用电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新能源作业机械和船舶。调整扩大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推动靠港船舶和飞机使用岸电。 /p p   五是推进燃油品质升级。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取消普通柴油标准,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厉打击生产、销售、储存、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 /p p    strong 问: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下一步工作中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强化? /strong /p p    strong 柴发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大气环境首席科学家): /strong 通过近年来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总结的经验,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主要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二是在同一个区域内统一预警标准、开展应急联动,三是夯实应急减排措施。下一步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也要紧紧围绕以上三个方面持续强化。 /p p   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方面。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天气一般持续3-5天甚至更长,考虑到政府发布预警、企业采取措施分别需要提前24小时,因此,只有预测预报能力达到5-7天左右,才能确保提前决策,提早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华南、西北、东北、西南等六大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预测预报中心已经具备未来7-10天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其他5个区域中心基本具备5天预报能力。区域中心主要负责提供区域尺度空气质量预测预报,预报产品难以精确到城市尺度,需要省级预报中心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小尺度气象条件和污染源实际排放情况,进一步分析得出城市级空气质量预报结果,指导城市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目前,重点区域各省(市)级预测预报中心在区域中心提供的区域尺度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产品基础上,基本能够实现城市级预测预报。下一步,要继续强化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能力建设,实现7-10天预报,省级预报中心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7天预报,积极开展环境空气质量中长期趋势预测工作,更好满足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需求。 /p p   在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方面。重污染天气往往是区域性的,影响范围大,需要区域内各城市共同应对,即使部分城市未达到相应预警级别,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也会对区域污染积累和下游城市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重污染天气应对需要进行区域统筹,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共同采取应急减排措施。以往各地预警应急的启动标准不统一,难以做到应急联动,严重影响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市已经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明确预警启动和解除、打断判定等具体要求,区域应急联动很有成效。但作为重点区域的长三角区域和汾渭平原,现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尚未统一预警分级标准,也未明确预警启动和解除、打断判定、区域应急联动等相关要求,难以在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实施区域应急联动。下一步,在推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完善预警分级标准体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应急响应标准,同一区域内要统一预警分级标准。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各相关城市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 /p p   在夯实减排措施方面。科学有效的减排措施是保障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的基础,而取得应对效果的关键是各项减排措施的严格落实。目前,“2+26”城市应急预案中,黄色、橙色、红色级别预警应急减排比例要求原则上不低于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0%、20%、30%,应急减排企业数量从以前的不到9000家增加到近5万家,减排措施从以前的提高治污效率、减少生产时长等无法落实、无法考核的措施,全部改为停产、停生产工序或停装卸运输环节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并实施清单化管理,便于督查检查。在2017-2018年秋冬季期间,“2+26”城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55.4%。但长三角区域、汾渭平原的各城市应急预案中,尚未统一应急措施减排比例要求,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差,导致应急减排措施难以落地,而且措施减排力度普遍偏小,严重影响应对效果。即使启动高级别的应急响应,效果依然不明显。下一步,要继续指导重点区域不断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措施减排比例,黄色、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分别不低于10%、20%、30%。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在黄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对钢铁、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矿山等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确保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p p br/ /p
  • 美国哈希公司在中美清洁水行动计划政策研讨会上作专题演讲
    近日,由中国环境保护部,美国贸易发展署和美国环保局主办的中美清洁水行动计划政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环境保护部污防司石效卷处长主持开幕。 该研讨会就水环境管理政策,湖泊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源环境保护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中国环境保护部政研中心和环科院的专家,以及美国环保局的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并与参会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应会议承办方的邀请,美国哈希公司做了关于地表水监测与评价体系的专题演讲。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来自河北,浙江,福建等地环保厅的官员,以及来自环科院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等。 中美之间在环境保护政策与执行层面的互相交流会更好推进中国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
  • 哈希公司受邀参加中美清洁水行动计划无锡技术研讨会
    4月底,由中国环境保护部联合美国贸易发展署及美国环保局主办,无锡市环境保护局承办的中美清洁水行动计划技术研讨会无锡分会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有来自中国环保部的官员,以及江苏省环保厅,无锡市环保局及其他省市环保局的负责人与技术专家,也有来自美国环保局的官员以及知名美国公司的负责人与技术专家。 本次研讨会侧重在营养物去除的技术专题。美国哈希公司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做了题为&ldquo 哈希营养盐分析仪器及其应用&rdquo 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介绍了哈希磷酸盐/总磷分析仪表应用案例,氨氮/硝氮分析仪表应用案例及蓝绿藻/叶绿素a分析仪表的应用案例。控制过程优化的理念及成功的应用案例介绍激起了参会者的浓厚兴趣。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