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海洋试验

仪器信息网海洋试验专题为您整合海洋试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海洋试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海洋试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海洋试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海洋试验话题讨论。

海洋试验相关的资讯

  • 海洋光学与中国海洋大学成立“海洋光谱探测联合实验室”
    海洋光学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近日举行&ldquo 海洋光谱探测联合实验室&rdquo 揭牌仪式。海洋光学公司亚太区总裁孙玲博士与中国海洋大学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主任郑荣儿教授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海 洋光学公司亚太区总裁孙玲博士表示:&ldquo 海洋光学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不断研发尖端产品。海洋光学将通过这一 联合实验室扶持中国海洋大学的科技力量开创新技术、研究新成果、带出新产品,同时培养中国新一代的光纤光谱及应用人才并建立全球光纤光谱人才交流平台。&rdquo 海 洋光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的&ldquo 海洋光谱探测联合实验室&rdquo 是海洋光学在中国大陆成立的第14个联合实验室。在过去的五年里,海洋光学已经先后与广西科技大学、长 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个)、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2个)、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建立了联 合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顾永建教授在10月10日上午的揭牌仪式上致辞。他简要介绍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光 学光电子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顾院长说,光学光电子实验室秉承&ldquo 人和兴光,技高兴学&rdquo 的理念,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业 绩。在此过程中,学校依托人才和科技的优势,围绕海洋探测的需求,与海洋光学公司联合,实现互动共赢、共同发展。 实验室主任郑荣儿教授在揭牌仪式上对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的不同方向做详细而精彩的介绍,她在讲话中提到,科研的最高境界是把技术做成艺术,以此鼓励年轻一代刻苦奋斗,把握机遇,充分利用中国海洋大学与海洋光学公司的合作平台,好好历练自己,同时促进联合实验室更好发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及嘉宾参观了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
  •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
    10月29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天津成立。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司长周庆海、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胜、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副司长易晓蕾共同为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的成立将有助于提升海洋环境信息保障能力,带动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的发展,加快海洋环境保障业务系统的建设,对全面提升我国海洋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为依托单位的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是落实国家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战略目的的重要举措,可有效提升海洋环境信息的科技研发创新能力,为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在海洋新技术和新成果业务化过程中起到 “孵化器”和 “桥梁”的作用,缩短从科技研发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业务保障的周期,增强海洋环境信息保障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同时,该实验室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必要的发展平台,对稳定现有科技人才队伍、拓展人才交流渠道以及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将成为我国海洋环境保障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该实验室的主攻方向是海洋环境保障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解决海洋环境保障业务发展和能力建设中遇到的关键科技问题。实验室重点研究3方面的内容,包括多源海洋环境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海洋再分析和海洋水文现报与预报及其解释应用研究、海洋环境信息在国家海洋安全中的应用研究。为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能力,带动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的发展。   该实验室由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固定研究人员、流动研究人员、学术秘书等构成。学术委员会由13名专家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等知名海洋、气象专家担任委员。   当天,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还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委员们对实验室的近期和中长期研究方向、研究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 上海海洋大学成立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实验室于7月5日挂牌成立。该实验室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陈长胜领衔,以全球和近岸海洋生态物理与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为研究重点,研发海洋数值模拟技术,培养一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流的科研团队,为海洋环境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据了解,该实验室采用国际前沿合作的创新模式,与路易斯安那大学教授李春雁、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教授季如宝等国际物理海洋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合作,旨在成为国内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研究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20日在京举行,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为重点实验室揭牌。   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全球海洋灾害日趋严重。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海上运输活动的增加以及海岸带开发和沿海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近20年来,海洋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明显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在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上整体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对海洋灾害的发生规律、机理以及预警报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全面保障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灾害预报机构,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及908专项、国家防灾减灾等重大科研专项,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形成了一支有实力的预报和研究队伍。   据介绍,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为海洋灾害机理、海洋灾害预警报关键技术、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及决策支持等,由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固定成员、流动成员和学术秘书等构成。依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不仅能够完善我国风暴潮、海浪、海冰、灾害性海洋生态过程等海洋灾害理论体系、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海洋灾害预警报技术体系,还能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灾害应急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提供依据。   同时,实验室还将充分利用依托单位业务化运行的机制、研究力量和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及先进技术,为国家培养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并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理念,着重突破海洋防灾减灾中的关键技术与难点,将重点实验室建成我国海洋灾害预报技术开放研究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与权益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时召开。学术委员将会针对国家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提供决策建议 对国家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规划、科技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性意见和建议 对国家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特定科研任务等提供建议和指导。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谢立安教授担任,巢纪平院士、冯士筰院士、李泽椿院士、袁业立院士等17名国内外顶尖的海洋、气象专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会议上委员们对重点实验室的近期及远期研究方向及目标等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 万亿广东海洋试验区启动
    8月20日,广东全省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当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下称《决定》)以及《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及海洋科技实施方案》、《广东省发展滨海旅游业实施方案》、《广东省集中集约用海实施方案》、《广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实施方案》等五个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据悉,五个《实施方案》共提出包括17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万亿元。   根据《决定》,2013年,广东要完成海洋经济发展试点阶段任务,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而8月20日印发的经过国务院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到2015年,广东海洋经济规模能达到1.5万亿元,占到GDP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到2020年,广东省将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发展海洋经济已经列入各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专门部署,国务院分别将广东省和山东、浙江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叶嘉国向本报记者分析,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整个南中国海的稳定提供后方支持。   五大实施方案   根据上述会议传递出来的消息,广东发展海洋经济,将按照构建“三区、三圈、三带”海洋综合开发新格局的要求,统筹协调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的临海工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科技、滨海旅游等空间布局。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介绍,“三区”就是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粤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粤西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三圈”是指“粤港澳海洋经济圈”、“粤闽台海洋经济圈”和“粤桂琼海洋经济圈”。“三带”是指“海岸带”、“近海海域(含海岛地区)”、“深海海域”。其中,海岸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作为《决定》的配套文件,广东省发布的五个《实施方案》还分别提出了细化实施路径以及建设目标。   《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海工业基地。具体目标任务包括,到2015年,打造广州、江门、深圳核电产业基地,形成粤东粤西沿海能源生产基地、珠三角清洁电源基地以及若干个沿海煤炭、原油接收储备基地和沿海风电带等。   叶嘉国说,《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一旦落定,各地临海工业发展“遍地开花”的状况将遏制,广东省各地的临海产业将在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实现优化发展。   如何治理近海污染亦很迫切。《广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涉及重大工程包括入海污染源防控,鼓励实施深圳大亚湾核电站、东莞市区等人口密集区、大型工业园区污水离岸排放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44个,投资需求562亿元。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及海洋科技方面,上述方案提出深圳重点依托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海洋生物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集中集约用海方面,珠三角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选址11片集中集约用海区,分别位于广州南沙龙穴、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集中集约用海面积6400公顷,其中填海面积4000公顷。   177个重点项目带动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上述会议上说,广东发展海洋经济有“四个迫切”迫切需要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迫切需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迫切需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增强广东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迫切需要把拥抱海洋作为促进广东发展的不竭动力。   据本报了解,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在今年5月公布了中国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广东海洋经济地图》。而就在7月22日至24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率调研组先后在广东省的中山、阳江、广州实地考察,考察重点则是海洋能源产业。他表示,作为典型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家海洋局将会同有关部委继续大力支持广东加快推进海洋能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2011年广东省以9807亿元的海洋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第17年蝉联全国首位。   在“稳增长”背景下,五个《实施方案》有一个共同特点均突出了重大工程建设的带动作用。广东省副省长刘昆介绍:“五个实施方案共提出17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主要以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为主,财政性资金将主要用于公益性基础建设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粗略统计,《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中提出的项目投资额占整体投资计划七成以上,《广东省发展滨海旅游业实施方案》提出的项目投资额占比将达一成以上。   “发展目标不仅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升。有效开发利用可分拨的海洋资源应该运用市场的方法,当前需要建立完善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同时要进行资源价格改革。对于不可分拨的海洋资源,国际经验通常采用政府直接控制、市场手段(如许可证交易)、私人方式(如责任规则、谈判)等方式解决。这样才能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中山大学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吴迎新这样评价。
  • 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中国海洋报讯 9月5日,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在天津召开。该实验室的揭牌意味着我国数字海洋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部门相关领导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右二),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国成(左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司司长秦海(右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胜(左一)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上,陈连增对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和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实验室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5点希望:一是要切实做好数字海洋服务工程立项工作,推动国家数字海洋的全面建设 二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为数字海洋科学和业务体系的建立及海洋信息化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要牢牢把握数字海洋前沿领域,保持实验室在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能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 四是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科研梯队,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国家数字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五是要重视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科研条件。   据悉,根据我国数字海洋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我国数字海洋建设将划分为信息基础框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3个阶段。通过国家908专项的实施,现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国家海洋局于2011年11月1日批准成立了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由何积丰院士、金翔龙院士、潘德炉院士、龚建雅院士等17位国内海洋与信息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长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解决数字海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搭建开放型数字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的建立对于促进数字海洋科学成果的应用转化、培养人才、提高数字海洋业务保障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 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9月5日,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在天津召开。该实验室的揭牌意味着我国数字海洋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部门相关领导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右二),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国成(左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司司长秦海(右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胜(左一)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上,陈连增对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和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实验室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5点希望:一是要切实做好数字海洋服务工程立项工作,推动国家数字海洋的全面建设 二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为数字海洋科学和业务体系的建立及海洋信息化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要牢牢把握数字海洋前沿领域,保持实验室在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能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 四是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科研梯队,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国家数字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五是要重视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科研条件。   据悉,根据我国数字海洋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我国数字海洋建设将划分为信息基础框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3个阶段。通过国家908专项的实施,现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国家海洋局于2011年11月1日批准成立了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由何积丰院士、金翔龙院士、潘德炉院士、龚建雅院士等17位国内海洋与信息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长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解决数字海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搭建开放型数字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的建立对于促进数字海洋科学成果的应用转化、培养人才、提高数字海洋业务保障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 海洋国家实验室诚邀全球科学家:促海洋观测仪器国产化
    为了汇聚全球一流人才,海洋国家实验室国际事务部部长谭攻克表示,该实验室拟在海洋生命过程与资源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等方向面向全球招聘6名首席科学家。他还介绍,海洋国家实验室还採用了组建联合实验室、设立开放工作室等方式,邀请海内外科学家共建海洋国家实验室。  据悉,联合实验室主要针对大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如海洋国家实验室已与天津大学建立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与中船重工建立海洋装备联合实验室,这些合作有利于逐步实现海洋观测仪器国产化。而开放工作室主要面对国外一流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海洋国家实验室将给予科学家良好的科研协作平台、一定的运行和科研合作经费,把他们吸引到实验室来。  “海洋国家实验室非常欢迎国内外的科学家共享实验室资源。”谭攻克说,科学家们可带助手团队,可专职可兼职,时间可长可短,拎包即可入住。据悉,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均与海洋国家实验室签署技术合作,未来将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开放工作室等方式开展深入合作。
  •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总投资9.4亿 将跻身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
    近日,即墨市鳌山卫镇柴岛岸滩,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施工现场忙碌有序。这个总投资9.4亿元的项目由科技部等8部委与山东省、青岛市共建,重点建设8个海洋功能实验室、6个公共实验平台和3 个技术支撑系统,建成后将跻身世界七大海洋科研机构之列,成为我国海洋领域最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国内外优秀科学家汇聚地、国家学术交流中心、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基地。   “依托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培植引领科学发展的区域新优势,要充分发挥即墨的临港区域优势和海洋产业特色,积极对接省委、省政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以及青岛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即墨市委书记郑明辉告诉记者。   183 公里海岸线,2517 平方公里海域和总面积481平方公里的七个海湾,赋予即墨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们确立“大海洋”理念,发展高端旅游业、临港产业和现代海洋渔业,初步构筑起规模大、素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的海水净化项目被列为国家“863 计划”,通过砂滤罐、紫外线杀菌等设备,能有效提高水质,使用这套设备不但节水、节能,恒定的水环境还能防病害、提高养殖密度、缩短养殖周期。即墨还投资3亿元建设了全国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建设档次一流的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带动发展养殖户2100多户,辐射养殖面积8 万余亩。以造船、汽车及配件、海洋药物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以物流、商贸、高端滨海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IT 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渔业正在拉动即墨黄金海岸立体发展。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联动互补,崛起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即墨将未来的发展目光瞄向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桥头堡。
  • LabTech承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超净实验室
    日前,莱伯泰科(LabTech)与山东青岛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签订合同,合同约定将由莱伯泰科负责海洋所大洋样品馆600多平方米的超净实验室装修改造项目及提供配套的实验室设备。此次合作表明莱伯泰科在**超净实验室设计、施工及技术创新上都已占据国内**行列的前沿位置,具有引领超净实验室建设方向的实力。 莱伯泰科在超净实验室和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的特殊实验室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多次承建国内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重大实验室建设及改造工程,提供了大量切合用户需求的实验室解决方案,促进了中国各类实验室向更高更新的试验平台迈进,目前的知名用户包括北大地质系、中国地质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地科院廊坊物探所、地科院地质所等。 莱伯泰科是先进实验室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产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样品前处理仪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设计与工程、仪器耗材及附件等。
  • 追加3亿 海洋国家实验室即将建成
    虽然是国庆假期,但在山东即墨鳌山卫海边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内部装修工程仍然在进行。“根据工期,装修大概还有一个多月完工。”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建的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是从2009年开建的,去年封顶。   实验室内,各种装修材料堆在地上,一楼大厅的灯已经安装完毕,几个工人正在调试。实验室外,从滨海大道直通实验室的柏油路已经开始铺洒沥青。从楼顶望出去,实验室与鳌山湾的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相互呼应,一个大的海洋科技平台已经逐步成型。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理事会秘书长、筹建办公室主任潘克厚告诉记者,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内在海洋领域内唯一一个国家实验室,从创立之初,其目标就是整合青岛的海洋科技资源,争取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以较少的增量投入,激活大量存量资源,通过汇集国内优秀海洋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实施重点突破,大幅度提高国家海洋科技核心竞争力,这是建设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根本目的。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五家共同组建。五支“国家队”的共同参与,决定了国家实验室的高端定位。   实验室位于滨海大道以东、盘龙庄进村路以南。总规划面积 500亩。2009年,根据国家发展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需求,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战略决策,决定在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综合楼及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追加投资3亿元。   潘克厚告诉记者,国家实验室结合自身长年积累的基础和优势,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选择了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近海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海洋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测、海洋调查观测与数值模拟技术等科研方向。
  • 青岛市新批建设15家海洋重点实验室
    近日,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公布2022年度批准建设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名单,共119家在列。其中涉及到海洋类的实验室中,学科类11家,企业类4家。2022年度批准建设青岛市重点海洋实验室名单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学科类1青岛市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青岛市海洋极端环境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3青岛市海洋生物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西海岸新区科技局4青岛市海底声学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5青岛市海洋污染物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山东大学(青岛)6青岛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7青岛市海洋智能观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8青岛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青岛地质工程勘察院(青岛地质勘查开发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市水文中心青岛市海洋智能观测技术重点实验室9青岛市海洋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10青岛市近海生态修复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11青岛市海洋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青岛市教育局企业类1青岛市壳聚糖基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崂山区科创委2青岛市深远海物联网智能感知实验室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李沧区科技局3青岛市金属精密成形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胶州市工信局4青岛市海洋通信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青岛国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崂山区科创委科学仪器行业首个产学研销一体化园区落户青岛青岛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由青岛高创科技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发起设立,立足于促进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结合崂山区特色产业优势,通过“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的综合服务建立仪器仪表产业生态圈,打造国家级的仪器仪表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已入驻生物分析仪器、传感器、水下光学成像仪器、实验室智能装备等项目20余个。园区拟引进国际国内顶尖研发机构,打造仪器仪表行业研发高地;搭建仪器仪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孵化国产高端分析仪器项目;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优质科研成果,打造青岛市仪器仪表行业成果转化中心、行业交流服务中心;设立仪器仪表产业基金,打造行业专属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丰富的融资发展渠道;为园区企业搭建直通全国的产学研销一体化服务平台;汇集企业政策需求,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搭建政企交流平台。为更好的服务和促进产业发展,青岛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与仪器信息网共同主办“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论坛暨青岛创盛仪器仪表产业园推介会”,会议将于11月17日以线上形式召开,科技金融搭台,促进产学研销一体化发展。扫码或点击报名
  • 海洋国家实验室5000万元资助全国49个项目
    p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2016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正式启动。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等向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颁发了资助证书。49个资助项目,总资助金额近5000万元。 /p p   吴立新表示,海洋国家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特点是开展探索性、前沿性研究,特别鼓励交叉学科。从获资助的基金项目来看,大多体现学科交叉 高风险性项目也可中选。以往的科研项目在评选时,对于高风险性项目考虑不足,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团队开展原创性研究、引领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综合性开放平台,对开展探索性强、风险高、有可能产生颠覆性成果的研发项目予以支持 提供优良的科研资源与条件支持。获得开放基金资助的青年学者可充分享受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研资源,运用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等多个公共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 后续支持力度大。项目完成后,海洋国家实验室将对成果显著、取得重大突破的资助项目给予更大的专项支持,条件成熟的,还可运用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体系开展产学研用多维度的全创新链设计。 /p p   吴立新介绍,开放基金项目是海洋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的组成部分,结合国家海洋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前瞻性、创新性、探索性研究 蕴育、产生具有颠覆性学术思想和原创性学术理念的研究项目 凝聚培养青年人才,从而提升海洋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建立思想库、任务库和人才库。 /p p   自2016年11月8日海洋国家实验室发布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全国40多个地区(城市)180余个单位的近900项申请。按照“初审、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同行专家会议评审、学术委员会与主任委员会联席会议审批”的评审程序,并按照《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最终确定了49个资助项目,总资助金额近5000万元。 /p p   首批获得基金支持的青年科学家表示,在海洋国家实验室大平台上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为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做出应有贡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冯东研究员作为获资助项目负责人表示,海洋国家实验室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面向全球汇聚优势科研资源,致力于打破科研机构和科研力量碎片化现象的平台,前期已经开展了多项创新工作,组织蛟龙号共享潜次、面向全国设立开放基金等,在全国海洋界、科技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将以本次开放基金项目获资助为起点,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在自己的科研领域进一步做好工作,也希望通过海洋国家实验室这一开放的平台,结识更多的国内外同行,与全国海洋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专家,通过交流产生更多的创新思想,为推动形成我国海洋领域协同创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p
  • 2014海洋行业实验室资质评审计划21家入选
    近日,国家认监委下发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的通知》(认办实函【2014】34号),下达了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批准351家机构列入该计划,其中海洋行业实验室21家(详见下表)。该计划要求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由挂靠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具体实施。列入计划的海洋行业实验室应抓紧时间做好计量认证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按期接受并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海洋行业实验室) 序号 实验室名称 评审类型 地 点 证书有效截止日 1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 复查评审 青岛 2014年5月11日 2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 复查评审 广州 2014年5月16日3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 复查评审 广州 2014年5月16日 4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天津 2014年5月22日 5 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宁德 2014年6月9日 6 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秦皇岛 2014年6月16日 7 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大连 2014年6月19日 8 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宁波 2014年6月25日 9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宁波 2014年6月25日 10 国家海洋局寿光海洋环境监测站(寿光市海洋环境监测站) 复查评审 寿光 2014年6月25日 11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上海 2014年7月6日 12 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厦门 2014年7月6日 13 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汕尾 2014年7月14日 14 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复查评审 海口 2014年7月19日 15 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深圳市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深圳市海洋信息中心) 复查评审 深圳 2014年7月31日 16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烟台 2014年8月3日 17 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温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温州 2014年8月15日 18 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北海 2014年8月17日 19 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复查评审 青岛 2014年8月21日 20 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珠海 2014年8月21日 21 国家海洋局上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复查评审 上海 2014年8月24日
  • 青岛筹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8月22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率领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来青,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进行调研。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参加。   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山东省委主委王志民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听取了海洋国家实验室理事长管华诗院士关于海洋国家实验室筹建历程、建设方案和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建议等情况的汇报,并到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工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海洋国家实验室筹建办主任潘克厚的基建工作汇报。   万钢指出,青岛汇聚了国内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海洋科技力量,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海洋科技重大任务,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强调,鉴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的紧迫需求,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推进工作迫在眉睫,要以“改革、发展、创新”的精神加快推进该项目,以增强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探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他表示,科技部将全力支持和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全程陪同调研。
  • 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
    7月4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局重点实验室评估团一行18人对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生物局处长刘杰主持会议。   4日召开的现场评估会上,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副局长苏荣辉首先致辞,并宣布了本次现场评估专家组名单。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对评估专家组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海洋所及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现场评估专家组组长王贵海研究员就本次评估内容进行了说明,并主持了学术报告会。本次现场评估通过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学术报告和实验室现场考察等形式,对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评估会现场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宋林生研究员作实验室工作报告,从实验室历史、定位、方向和目标,研究重点和内容、学科特点和优势,过去五年主要承担任务和研究进展,实验室运行管理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工作报告,并对重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张国范研究员、相建海研究员、王广策研究员和王斌贵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贝类的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虾贝抗病的遗传分子学基础研究”、“大型海藻繁殖发育的光合机制以及产业化”和“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与新产品”的学术报告,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对重点实验室过去5年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   5日上午,评估专家组对水族楼、标本馆、仪器室和实验室等进行了现场考察,对提供的评估材料的原始资料和档案进行了现场核查,并集中对实验室的总体定位和方向、承担课题和经费、代表性成果及水平、队伍结构和团队建设、实验室主任与学术带头人、人才培养、公用平台、运行管理、开放合作、存在问题等进行认真讨论和评议。
  • 泉州将拥有首个海洋与环境实验室
    泉州首个海洋与环境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昨日,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在石狮黄金海岸海洋世界挂牌成立,有关方面在签约仪式上透露了这一消息。   据介绍,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是国内同学科中顶尖的院校,拥有多名国内著名的海洋与环境专业的教授和专家。在石狮黄金海岸海洋世界设立的这个基地,是该学院在校外设立的首个集教学、科研、实习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昨日挂牌前,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与石狮黄金海岸海洋世界进行了正式签约。据介绍,基地除了原有的海洋世界外,还新建了电教室、图书馆和标本馆,并正在筹建实验室。实验室将在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的支持下建设,具有相当的科研能力。   基地除了供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学生实习外,重要的一个功能是供泉州乃至福建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培训。届时,将由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到基地亲自授课。培训除了教授讲课外,还将观摩海洋世界的各种海洋生物,并通过解剖和现场实践亲身体验环境对海洋的重要性。   【专访】   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书记吴立武、副院长曹文清   对学校对企业对泉州是多赢   吴立武说,大学院校有三大功能,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服务社会。基地的成立,对这三项功能都有非常大的意义:基地为学院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实习平台,将在人才的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基地将设立海洋与环境实验室,教授和研究生将在实验室利用基地的天然优势开展项目研究 在服务社会上,基地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届时将组织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培训,并对当地渔民实际碰到的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   “石狮黄金海岸海洋世界是一个理想的基地平台。”曹文清说,这里的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都比较好,且海洋世界里丰富的海洋生物均是非常好的研究对象。   在吴立武和曹文清看来,基地的建立对学校、对企业乃至对泉州是多赢。特别是实验室的设立,对泉州这个海岸线很长的城市来说,无疑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海洋与环境科研实力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基地的建立对泉州发达的海洋养殖业也是一个提升发展的契机,通过给渔民和百姓解答疑问,帮助有效提高产量和提升质量。   石狮黄金海岸海洋世界董事长苏祖振   基地另一大功能:培训和实践   苏祖振毫不讳言,对企业来说,与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的合作,无疑将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并给海洋世界带来一定的人气,而为社会作贡献的项目也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品牌空间。   “我们与厦大海洋与环境学院合作这个项目,也是因为想完成一个心愿。”苏祖振说,小时候自己和玩伴经常在海边游泳,那时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成群鱼虾,一脚踩下去都是海蜇,但现在这些景象都不复存在,“我的心愿,就是多年后当孙辈们再下海游泳时,能享受到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清水和成群鱼虾,基地的设立也是为实现这个心愿尽一点力。”   苏祖振说,合作设立这个基地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培训和实践功能。泉州的未来靠谁?靠人才,靠的就是大中专院校的这些学生。基地已经联系泉州及福建省内多家大中专院校,将分批送学生到基地来培训实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三夜,但只要大中专学生有了初步的海洋与环境知识,认识到环境对海洋的重要性,当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时,海洋环境就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改善。   另外,石狮黄金海岸海洋世界还是泉州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苏祖振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生活在海边的泉州中小学生有机会到基地来了解海洋与环境知识。
  • 国内首个海洋极端钢铁材料联合实验室在沪建成
    日前,上海海事大学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海洋极端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中国首个海洋极端钢铁材料联合实验室。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表示,该实验室的建立填补了海洋极端环境材料校企联合研究平台的空白,符合国家向深海、极地进军的要求,也顺应国际深远化、极地化发展趋势。  “因为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研究滞后、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中国极端海洋环境装备研发空白、依赖进口,成为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尹衍升教授表示,该联合实验室将根据国家在极地低温和南海高温热海域等极端海洋环境下船舶及海工用钢材料的重大需求,结合国际前沿发展趋势,主要在适用于极端海洋环境的新型海工材料研发、特殊海洋环境下材料破坏机理、海洋材料新型表面防护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研究。  据介绍,该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极寒海洋船舶及工程装备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深海极端环境高强耐蚀钢的研发与应用、南海高湿耐蚀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海洋极端环境抗劣化涂层研发系统及深海石油关键装备国产化及防护技术等。  联合实验室依托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及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建立,拥有极地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原油舱原位腐蚀模拟试验系统及从事金属材料制备及分析、材料微观成分及形貌检测、材料电化学性能检测、海洋生物污损测试分析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 具有集材料制备、性能测试、机理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应用与技术等一体化开发的研究平台。  2012年以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海事大学在极端海洋环境领域研究方面,先后开展多次密切合作。双方在极寒环境下的耐磨耐蚀船舶用钢等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初步掌握乌克兰制造的“雪龙”号钢材冶炼和轧制工艺以及焊接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试生产,并共同开启中国极寒海洋环境高级别船舶用钢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和开发。
  • 总投资10亿 国家海洋实验室二期即将开工
    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二期工程和三期工程将于今年8月和12月陆续开工建设。   国家海洋实验室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内,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5家单位联合共建。   国家海洋实验室规划建设15.58万平方米,总投入预计1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进入验收阶段。二期工程包括海洋高端仪器研发、滨海综合实验等公共技术平台和海洋防腐防污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三期工程将建设深海模拟、海洋分子生物技术等公共技术平台,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工程技术中心,海洋科技博物馆以及配套的办公、学术交流和生活设施。
  • 海洋光学—哈工大联合实验室成立
    海洋光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 暨光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顺利举行   2011年09月18日,海洋光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光谱实验室举行了“海洋光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光谱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了“光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本次研讨会上,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多位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吸引了众多从事光谱研究的教授、老师、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   续与广西工学院、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后,这是海洋光学与高校合作建立的第六个联合实验室。 海洋光学市场销售总监陈林(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治国教授(右) 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海洋光学(www.oceanopticschina.cn)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海洋光学产品可以应用于材料分析、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环境检测,科学教育以及娱乐业灯光效果等领域。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仪器,光纤,薄膜及光学元件。海洋光学更是世界公认的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发明者,自1992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超过150,000套光谱仪。 海洋光学工程师向大家演示光谱仪操作过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首批“985”和“211”建设的重点大学,应用光谱实验室隶属于物理系光学学科----我国首批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以光谱为手段,开展光谱应用技术以及材料光谱设计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有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性质及应用、生物医学光子学及应用和气体检测的光谱技术及应用。已培养博士14名和硕士26名。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110余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1项。   海洋光学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促进双方在光学仪器与光谱检测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学科教育、项目研发的建设及发展。
  •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三大科研平台均开建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63577992638628937288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0ebc4a37-7c3e-4467-8255-aeabe41cbe88.jpg" / /p p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科学考察船队及其基础条件公共平台、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建设计划任务书已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实验室先期重点建设的三个大型科研平台全部进入建设阶段。 /p p   大型科研平台是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核心支撑服务单元,遵循“海洋国家实验室直接管理、面向国内外开放共享、服务海洋科学研究”的建设宗旨。先期重点建设的三个科研平台中,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已于去年12月完成评审,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p p   刚刚通过评审的“科学考察船队及其基础条件公共平台”将依托国家实验室,联合驻青5所涉海科研机构,整合现有科考船,有效利用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和青岛市深海技术装备公共研发平台等国家和地方涉海优势资源,为青岛海洋科考船提供一个公共服务与后勤保障平台。该平台将探索科考船、海洋调查装备等基础条件的共享机制,通过合理设计航次,实现资源共享、统一协调,减少低水平重复工作,提高海洋科学考察效率。同时,充分发挥青岛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优势以及海洋科技集聚优势,在海洋科学考察、深海资源调查、国际海洋合作、深远海开发、航道安全、综合信息等方面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坚实服务保障。 /p p   而“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则瞄准国际新药创制的前沿方向,以海洋药物开发为特色和目标,建设具有国内龙头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新药筛选中心,并将中心打造成集药靶发现、候选药物高通量筛选和安全性评价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服务平台和药物早期研发平台,为创新性海洋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临床前实验基础。本项目工程由两期构成,2017年之前将建成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和评价的大型综合性平台,在为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同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海洋药物研究人才。二期工程将于2020年之前建成,通过提升平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扩大国内外服务范围,最终将平台建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药物研发的协同创新基地。 /p
  • 我国首个“数字海洋”实验室在津揭牌
    5日,我国首个“数字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将有效发挥“孵化器”和“桥梁”作用,在科学理论和战略研究、技术研发与突破创新等方面推动数字海洋的快速发展及科研成果应用,带动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成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也于同日在津召开。   据介绍,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将采用国际先进的“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手段模拟海洋环境变化,如天津海域海平面每年都在升高,其自身产生的影响尽管不大,但如果有台风扫过,海平面上升的累积效应就会加大台风或台风外围风场产生的影响,“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手段能够比较准确地提前一周模拟出台风的动向,为各级政府决策以及各单位和个人做好防范提供依据。该系统还能够描述海洋温度、海岸线等要素的变化,以及模拟风暴潮、赤潮、溢油等灾害和事故的变化趋势。此外,“数字海洋公众版”网站已面向市民开放,市民可登录该网站获取海洋科普知识、军事战争知识、海洋预报等内容,感受虚拟海洋馆。
  • 海洋光学—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成立
    海洋光学—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暨光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顺利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2009年11月19日,总部位于达尼丁的海洋光学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举行了“海洋光学—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了 “光谱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本次研讨会上,邀请了上海理工大学的多位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吸引了众多从事光谱研究的教授、老师、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   海洋光学公司CEO Mr. Rob Randelman(左)向上海理工大学授予联合实验室证书   海洋光学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海洋光学产品可以应用于材料分析、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环境检测,科学教育以及娱乐业灯光效果等领域。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仪器,光纤,薄膜及光学元件。海洋光学更是世界公认的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发明者,自1989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超过15万套光谱仪。   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总经理、海洋光学—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主席孙玲博士介绍联合实验室的情况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光学仪器研究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委员庄松林教授领衔,瞄准光学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开展光学系统广义成像理论 超分辨技术及设计理论 光谱分析技术 衍射光学系统及元器件和光学系统测试方法及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创造性成果,并已经承担了多项国家及上海市重大项目。同时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和上海市重点学科。研究所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国家光学学会工程光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分会挂靠单位和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光学仪器分会挂靠单位,还设有《光学仪器》杂志编辑部,公开出版和发行《光学仪器》月刊。   海洋光学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领导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海洋光学公司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促进双方在光学仪器与光谱检测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学科教育、项目研发的建设及发展。同时,这也意味着海洋光学朝“深入中国、融入中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联合实验室的开发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学校或科研院所及公司之间互通有无,发现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的研究课题,合作开发较为系统的光学分析技术及设备。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学校的人员优势,建立共享的研发平台,推进高技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 海洋光学与中南大学联合实验室成立
    海洋光学与中南大学联合实验室成立 2011年11月19日,美国海洋光学公司于在中南大学举办了&ldquo 光谱新技术及其应用---食品农业专场&rdquo 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所、中南大学等的多位专家教授做了专题报告,同时在本次研讨会上,举行了&ldquo 海洋光学与中南大学化工化学学院&rdquo 联合实验室的揭牌仪式。 中南大学化工化学院冷书记(左一)与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市场总监刘兵斌(左二)共同完成揭牌仪式 继与广西工学院、吉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后,这是海洋光学在中国合作的第七个联合实验室,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联合实验室,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实验室的开发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学校的人员优势,使学校科研院所及公司之间互通有无,发现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的研究课题,建立共享的研发平台,推进高技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海洋光学产品引发了各位来宾的浓厚的兴趣 中南大学作为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ldquo 211工程&rdquo 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ldquo 985工程&rdquo 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化工化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dquo 有色金属资源化学实验室&rdquo 、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1个国家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海洋光学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您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自1992年以来,已有超过150,000台海洋光学的光谱仪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传感器、光纤、薄膜和光学元件等等。 上图为参加研讨会的来宾合影 附:研讨会演讲题目和资料 海洋光学及光谱新技术----海洋光学亚洲分总司市场总监刘兵斌 近红外光谱在农业及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展望----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单杨 分子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计量学---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梁逸曾教授 用光谱改善我们的生活----海洋光学技术中心经理李宇 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长沙市质监局朱斌博士 ChemoSolv化学计量学软件的功能、特点及优势----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志敏博士
  • 海南启用海洋应急移动实验室
    近日,海洋应急移动实验室正式在海南省投入使用。记者在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看到,这间装备先进的移动实验室是由一辆环境检测车改装,可以完成样品多项理化指标的应急检测和监测。   &ldquo 海洋应急移动实验室是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及时应对突发海洋环境事件,确保监测工作及时有效完成的一个重要保障&rdquo 。据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不断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今年经批准委托专业的特种车辆公司建造了一辆环境检测车作为移动实验室。应急移动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后,&ldquo 中心&rdquo 将形成实验室检测和应急移动检测相结合的检测体系,进一步确保环境数据资料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为海南省开展海洋环境应急监测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 我国首个海洋科技重点实验室缺钱“难产”
    “海洋资源开发已经在我国沿海省份逐渐热了起来,但是,在海洋化工等方面,现有的技术水平还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急需国家加大力度支持海洋科技研究。”多年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近日对记者无奈地表示,11年了,因为缺钱,全国第一个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仍然难产!   麦康森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化工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但是用传统方法开发海洋资源已经潜力不大了,要进一步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资源,就要应用现代技术。而在这方面,我们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基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及对先进技术的了解和认识,麦康森认为,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前提。因此,筹划建立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想法就此形成并正式上报国家。“可是,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之前承诺的4亿元建设资金,到现在也没有落实。”麦康森说。   据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去年,国家明确将山东、浙江、广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试点地区。目前,3个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务院也于近期相继批复了山东和浙江两省的发展规划。麦康森把国家大力支持海洋科技研究的希望寄托在了“十二五”规划上,以此为契机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形成新的财政支持模式和运行机制。   “南方的很多省份都有人来山东学习借鉴我们在海洋科技研究领域的做法,由此可见各地对用科技打造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很高。”麦康森认为,山东在海洋科技领域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因此作为第一个试点省份,应该在科技资金投入、财政支持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建设方面在全国开个好头。
  • 海洋光学与川大分析中心设联合实验室
    上海 2012-12-26(中国商业电讯)-- 海洋光学与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近日正式成立联合实验室。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海洋光学将向这一联合实验室提供各种世界领先的光学仪器,用于科学研究与教学,双方将联手开展课题研究,合作开发光学分析技术及设备,推进高技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四川大学段忆翔博士(左)与海洋光学亚太区域副总裁孙玲博士(右)为联合实验室揭幕   这是海洋光学在中国大陆成立的第12个联合实验室,之前已经与广西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个)、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2个)、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段忆翔博士于2010年组建创立,该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基于激光技术的光谱分析,质谱技术的元素痕量分析,新型便携式分析仪器的设计,各种传感器的研发,非侵入式医疗诊断技术,生化武器的探测,闪烁体光纤的研制,环境监测与保护,等离子体源的设计与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等离子体燃烧增强效应和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处理与灭菌等。   海洋光学亚太区域副总裁孙玲博士说:“海洋光学不仅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还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光学科技研发。我们希望通过与四川大学这样的中国一流高校合作,推动中国光学科技发展,结出丰硕成果。”   四川大学的段忆翔博士与海洋光学的孙玲博士共同出席了12月13日举行的联合实验室揭幕仪式并分别致辞。来自全国的50多位从事光谱研究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与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在随后举行的光谱新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积极发言。   段忆翔教授做了题目为“我所知道的海洋光学及研究经历”精彩报告。四川大学的许涛与林庆宇、吉林大学的杨光分别做了“便携式仪器在地质勘探现场快速分析中的应用”、“海洋微型光谱仪在LIBS技术中的应用”、“微型光谱仪的系统控制及接口技术”的报告。在场的各位专家学者也就报告中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   关于海洋光学(Ocean Optics)和豪迈(HALMA):   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海洋光学(www.OceanOptiCSChina.cn)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您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海洋光学在亚洲与欧洲设有分部,自1992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近20万套光谱仪。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仪器、光纤、薄膜和光学元件等等。海洋光学的产品在医学和生物研究、环境监测、科学教育、娱乐照明及显示等领域应用广泛,公司隶属英国豪迈。创立于1894年的豪迈(HALMA www.halma.cn)是国际安全、健康及传感器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4000多名员工,40多家子公司。豪迈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沈阳设有代表处,并且已在中国开设多个工厂和生产基地。
  • 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
    9月26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专家组认为,拟建的重点实验室以环保、长效和功能型海洋涂料为研究方向,以海洋涂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原材料研制筛选与表征、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化为重点研究内容,设立防污涂料、重防腐涂料和功能型涂料三个专业实验室,将为我国海洋涂料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该实验室拥有集中科研场地,在建的多个实验平台已经初具规模,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验室已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建立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依托单位海洋化工研究院在海洋涂料的研究与应用技术方面优势突出,能为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
  • 海洋光学与陕西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2016年5月9日,海洋光学与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签署了共建“光纤光谱新应用开发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这是海洋光学与高校合作共建的第18家联合实验室,也是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在光纤光谱以领域合作的实质性一步。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马院长,王书记,省级重点实验室张主任,海洋光学亚洲公司总裁孙玲出席了此次共建与挂牌仪式。陕科大马院长与孙玲总裁在合作协议上签字。签字仪式在陕科大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举行,陕科大刘教授主持。签约仪式期间,陕科大化学与化工学院马院长代表学校向孙总介绍了近几年学校发展概况,并结合学校长久、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学校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建设情况与重要发展举措进行了介绍,特别指出此共建协议的签署及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有效提升相关学科与专业平台的建设水平。孙总就海洋光学“光谱改善生活”的理念以及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渊源与深远意义做了专题宣讲,表达了通过校企联合,实现企业与学校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的强烈愿望,明确表示支持该联合实验室后续规划与建设。该联合实验室将依托在陕西科技大学现有光学光电子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力量和海洋光学的产品技术支持及市场平台,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建立稳定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研发平台,发现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的研究课题,在研发、市场推广和设备示范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多学科融合、技术互补,全面提升海洋光学和陕科大化学与化工学院在光纤光谱新应用领域的科研实力。
  • 创新联结未来——海洋光学助力实验物理教学
    2017年1月7日,201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暨湖北省物理实验示范中心联席会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人文学部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和物理实验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蔚海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协办,共邀请了湖北省内负责物理教育的专家共65人,为物理实验示范创造了自由沟通交流的平台。孙玲博士在此次会议上也就“创新”做了专题演讲。首先为在场的专家和老师们介绍了海洋光学---拥有一套完整的微型光谱仪产品线,包括近红外光谱仪,高分辨率光谱仪、教学用光谱仪等一套完整的产品线,提供从深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光谱测量方案,用于吸光度、透射率、反射率及荧光拉曼光谱测量。“创新”意识一直根植于企业内---众多行业里都能看到海洋光学的光纤光谱仪,包括能源、环保,食品、农业、自动化控制、地质、生物制药、材料科学、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海洋光学也专注于与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协助基础教学,协助高校老师产学研,提供海洋光学特色的服务平台,从实验室应用到社会应用的转变。同时为高校老师提供强大的市场支持,并提供新应用和新方向的合作机会。在此次会议上孙玲博士还被授予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科艺联创团队创新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是帮助青年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就业上岗的高端人才。通过各种思路的引导,多种正规渠道来激励与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和就业,提高创业的信心,为学生提供交流服务平台,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也实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海洋光学--- 一家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从微生物到环保,再到科研航空,旨在为各行各业提供帮助。海洋光学作为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发明者,二十年来一贯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值此新年伊始,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科研院所平台有更多深入合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