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海洋科学

仪器信息网海洋科学专题为您整合海洋科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海洋科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海洋科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海洋科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海洋科学话题讨论。

海洋科学相关的论坛

  • 【资料】天文学、地球科学类期刊==海洋学

    序号http://61.164.36.250:8001/CSTJ/IMAGES/kanwu.gif 刊名ISSNCN核心期刊1海洋科学进展1671-664737-1387/P★2海洋与湖沼0029-814X37-1149/P★3海洋湖沼通报1003-648237-1141/P★4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0256-149237-1117/P★5黄渤海海洋1000-719937-1145/P★6海洋科学1000-309637-1151/P★7海洋地质动态1009-272237-1118/P★8海洋学报0253-419311-2055/P★9海洋通报1001-639212-1076/P★10海洋技术1003-202912-1106/P★11海洋工程1005-986532-1423/P★12热带海洋学报1009-547044-1500/P★13热带海洋1000-305344-1218/P★14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5台湾海峡1000-816035-1091/P★16中国

  • 【转帖】科学家发现海洋巨型病毒拥有73万个碱基对

    科学家发现海洋巨型病毒拥有73万个碱基对   北京时间10月29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已经发现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海洋病毒,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主要感染那些吃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和分布广泛的浮游生物的掠食者。  这种病毒的基因组比一些细胞生物的基因组还大,它的遗传复杂性使科学家感到疑惑,不知道该把它归为“无生命”生物,还是“有生命”生物行列。海洋微生物学和环境病毒学专家、这项研究的第一论文作者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柯蒂斯·苏特勒说:“我们一般认为病毒都很小,是简单生物体,只有少量基因。然而我们在这种病毒里发现的大量遗传机制,只能在有生命的细胞生物体里找到,它们需要很多基因才能产生DNA、RNA、蛋白质和糖。”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一般情况下,病毒在活宿主细胞外无法自我复制,它们需要利用宿主提供的蛋白质进行复制,自我复制形式是区分“无生命”和“有生命”生物的分界线。然而最新发现的这种巨型病毒却对上述归类标准发起了挑战,它们虽然仍需要一个细胞进行复制,但它们是在自己的基因组里进行编码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在德克萨斯州沿海水域发现这种巨型海洋病毒。苏特勒和他的科研组确定该病毒的基因组含有大约73万个碱基对。这使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成为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海洋病毒和第二大病毒,排名仅次于淡水病毒——多噬棘阿米巴模仿病毒,后者拥有120万个碱基对。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还感染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浮游动物。  苏特勒说:“尽管这些海洋浮游生物的掠食行为在海洋和淡水系统的碳转移及营养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对该病毒在这个系统里所扮演的角色几乎一无所知。毫无疑问,这种病毒可能还是一大组未知但是具有生态重要性的海洋巨型病毒的代表。”

  • 海洋光学再次亮相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12年5月15日-17日,海洋光学(Ocean Optics)再次亮相在北京市中国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作为我国规模最大、产品覆盖面最广、专业水平最高的科学仪器展,吸引了来自全球共计约500家厂商参加。 本次展会上,海洋光学带来了2012年全新推出的多款创新光纤光谱仪,包括史上最小、最低价的光纤光谱仪—STS,荧光激发及检测系统--Firefly,近红外至 1150nm 波段性价比之王-- Maya2000Pro VIS/NIR,科研级光谱仪-- QE65Pro,计量级太阳光谱及太阳能模拟器测量系统—RaySphere,全息凹面光栅光谱仪—Torus和创新拉曼光谱仪系统。 海洋光学(Ocean Optics)作为微型光纤光谱设备的发明者,全球领先的光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直致力于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自1992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近20万套光谱仪。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仪器、光纤、薄膜和光学元件等等。洋光学的产品在医学和生物研究、环境监测、科学教育、娱乐照明及显示等领域应用广泛,公司隶属英国豪迈集团。

  • 【原创大赛】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重实验室参观记(图)

    【原创大赛】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重实验室参观记(图)

    2011年11月,借着去厦门大学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光散色学术会议”的机会,我们参观了“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坐落在厦门大学曾奎楼,毗邻厦门大学白城海滩,与国家海洋第三研究所是邻居。据悉,实验室于2005年3月获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其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10月的海洋环境科学生态开放实验室,1999年更名为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5月,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和地方联合共建的实验室——“教育部-福建省海洋环境科学联合重点实验室”。此次我们参观的只是该实验室的色谱、光谱等部分实验室。首先参观的是色谱实验室,实验室配备了气相、液相、离子色谱、制备色谱等,主要可以提供复杂样品基质的净化、POPs或PTS类物质的检测、海洋生源要素的检测、海洋藻类色素及麻痹性毒素检测、空气颗粒物离子成分及氨基酸类检测、反相色谱纯化及制备活性目标化合物。安捷伦5890气相色谱,仍然可以用,主要用于教学,侧面的气路都裸露着,可以方便讲解。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05_339332_242830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304_339369_2428302_3.jpg安捷伦6890N+5975B单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及安捷伦6890气相色谱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08_339334_2428302_3.jpg安捷伦1260LC+6410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16_339343_2428302_3.jpg戴安ICS-2500离子色谱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13_339341_2428302_3.jpg瓦里安ProStar 218制备液相色谱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14_339342_2428302_3.jpg岛津LC-20液相色谱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17_339344_2428302_3.jpg光谱实验室配备了ICP-M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系统等仪器,可开展稳态荧光光谱测定、瞬态荧光光谱测定及现场荧光光谱测定、低温荧光测定及偏振测定、近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谱图的定性定量测定、化合物的结果和定性分析等检查项目。安捷伦7700ICP-MS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23_339345_2428302_3.jpg耶拿novAA 400p高智能原子吸收光谱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25_339347_2428302_3.jpg日立荧光光谱仪,很古老的仪器,测试结果是用纸张记录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26_339348_2428302_3.jpg原瓦里安的紫外光谱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27_339349_2428302_3.jpg下面两台仪器是我第一次见到,都是荧光光谱仪,不过功能不同。英国EDINBURGH Instrument 公司生产的FLS920 纳秒级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系统,其可用于稳态光谱、荧光寿命、低温荧光及偏振测定。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31_339351_2428302_3.jpgFluovision 激光诱导荧光现场监测系统,可以用于水体中PAHs、BTEX、腐殖质、以及色氨酸、酪氨酸的测定。这台仪器可以在实验室使用,也可以放置到船上,出海进行现场检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12/201112191131_339352_2428302_3.jpg后记:由于带领我们参观的老师还有会议在身,于是只好匆匆而过。据实验室老师介绍,目前实验室也在极力开展对外检测业务,但由于高校实验室没有CANS认证,所以更多的是进行项目方面的合作研究,也将实验室的仪器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此外,该实验室在食品检测方面力量也很强,与厦门市多家食品、海产品企业有合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难题。参观给我留下的另一印象是,虽然该实验室所在实验楼是新建的,但是实验室内的空间已经非常局促了,看来我国实验室在仪器设备购置方面已经远超人们当初的预期,真心希望我国所购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都能真正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诚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南科海洋工程中心招聘环评/论证工程师、检测分析工作人员,坐标广东,你准备好了吗?

    [b]职位名称:[/b]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南科海洋工程中心招聘环评/论证工程师、检测分析工作人员[b]职位描述/要求:[/b]广州南科海洋工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出资成立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海洋工程勘察综合类证书(甲级)》的海洋高科技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南海所对外承担海洋工程科技服务的独立海洋调查研究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所内外公开招聘环评/论证工程师2名、检测分析人员2名,具体事项如下:   一、招聘原则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布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二、招聘岗位   1、招聘对象 :所内外人员。   2、招聘岗位: 岗位一:环评/论证工程师   招聘条件:   (1)具有项目管理经验,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及服务意识,工作踏实稳重、细致耐心,善于沟通,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及协调能力;   (2)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地理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能够独立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4)持有注册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者优先。   岗位职责:   (1)负责项目的现场勘察及技术沟通;   (2)独立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项目的商务洽谈、合同签订、运作流程、经费收支的沟通、协调工作;   (4)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岗位二:检测分析人员   招聘条件:   (1)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服务意识,工作踏实稳重、细致耐心。   (2)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学、海洋生物、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含2019年应届毕业生);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具有检测工作经验者优先。   岗位职责:   (1)海洋环境化学参数检测工作;   (2)协助出海人员进行样品采集工作;   (3)协助办公室进行资料整理、存档工作;   (4)协助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水文气象观测任务。   (5)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9851]查看全部[/url]

  • 【转帖】PNAS:科学家或发现最大海洋病毒

    大多数的病毒都是轻装旅行的。它们仅仅携带了合成新病毒所需的少量基因,并依赖其宿主的机制来完成剩下的工作。然而新近发现的这种病毒——被称为Cafeteria roenbergensis病毒——却是一个“收破烂的”:它携带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约73万个脱氧核糖核酸(DNA)碱基对,其中包括超过500个类似于基因的区域。这种病毒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沿海中被分离出来。加拿大温哥华市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Matthias G. Fischera和同事,在10月25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这也使得这种病毒成为已知最大的海洋病毒,它甚至比一些细菌所具有的DNA还要多。研究人员推测,与较小的病毒相比,例如艾滋病病毒(HIV)或疱疹病毒,这种病毒——能够感染Cafeteria roenbergensis,后者是一种猎食性的单细胞有机体,能够捕食海洋中的细菌和其他病毒——在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病毒拥有大量基因,这些基因通常被活细胞用于修复它们的DNA损伤以及合成蛋白质和糖。它还拥有编码病毒复制需要但是必须从宿主生物那里获取的一些蛋白质的基因。唯一已知的较大病毒能够感染一种淡水变形虫,且被认为是一个近亲。科学家一般不会把病毒划归为活的生物体,这是因为病毒无法独立复制,但是像这样的巨大病毒——具有它们自己的蛋白质合成机制以及其他通常在活体细胞中才能够完成的功能——模糊了什么是活的有机体,以及什么是非生命之间的界限。

  • 另解海洋光学

    海洋光学是光学与海洋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主要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光辐射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光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和海洋激光探测、光学海洋遥感、海洋中光的信息传递等应用技术有关的基础研究。海洋光学的发展简史 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用透明度盘目测自然光在海中的铅直衰减。不过直到19世纪末,海洋学家才开始注意研究海洋的光学性质,并结合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用光电方法测量海洋的辐照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瑞典等国的科学家设计制造了测定海水的线性衰减系数、体积散射系数和光辐射场分布的海洋光学仪器,进行了一系列现场测量。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海洋光学的形成时期,人们研制了各种测定海洋水体光学性质的海洋光学仪器,对各大洋光学性质进行了现场测量和调查。

  •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德国赫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等,采用痕量金属洁净培养技术、[font=等线][sup][size=13px]55[/size][/sup][/font]Fe同位素示踪方法,开展了多项实验,发现痕量铝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受铁限制硅藻的叶绿素合成速率、光合效率和生长率。该研究揭示了痕量铝有益于铁限制海洋硅藻叶绿素合成的新现象,为铁铝假说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在南大洋等铁限制海域开展海洋铝施肥负排放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Promoting effects of aluminum addition on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two cultured iron-limited marine diatoms为题,发表在《湖沼与海洋》(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上。[align=center][img=,600,22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1297eec2-03f0-4aa1-84f7-6961c9b394fe.jpg[/img][/align]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然而,目前尚未发现铝具有确切的生物学功能。铝在淡水和土壤中的浓度可达mmol/L,相较而言,海水中溶解铝的浓度要低几个数量级,常处于痕量水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从十多年前开始关注铝添加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现场和室内实验研究,发现痕量铝添加可促进海洋浮游植物固碳,增强生源碳向深海输出、埋藏封存,从而影响海洋碳汇效能,进而调节气候变化。有证据表明,过去80万年,通过沙尘沉降输入到南大洋的铝与铁通量与冰期-间冰期气候回旋存在密切关联。通常认为,南大洋浮游植物生长受铁限制,铁输入的变动被认为是调节碳汇与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人员发现,铝与铁协同作用,很可能是南大洋等海域碳输出、埋藏的关键,因而提出了“铁铝假说”,指出铝与铁一样,可能是调控海洋碳循环和碳汇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团队证实痕量铝添加显著提高硅藻净固碳量,降低颗粒有机碳分解速率。根据铁铝假说,研究团队提出“海洋铝施肥”观点,认为这有可能发展成为潜在高效的负排放技术与方法,并预测南大洋等受铁限制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是开展铝施肥及铁铝同时施肥的理想区域。然而,在大规模现场施肥实验之前,仍需要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检验海洋铝施肥的效能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痕量铝添加如何影响铁限制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的生长,是需要解答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些结果表明,铝可能会促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有利于叶绿素受限硅藻的光合效率和生长。我们推测,添加 Al 可通过促进超氧化物介导的细胞内叶绿素生物合成,提高细胞内铁的利用效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等的支持。[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分享】中国海洋化学的开拓者-------李法西

    李法西(1916~1985年),泉州新门外浮桥街人,1916年8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市出生。 民国26年(1937年),李法西从菲律宾回国,在安溪集美中学读书。时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第二年,考入中央大学,因战事交通断绝,改在厦门大学借读, 获陈嘉庚甲等奖学金。民国28年,再度考取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兼研究生。民国33年,到厦门大学化学系执教。 民国35年春,李法西赴美留学。在俄勒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转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入研究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李法西未及取得博士学位, 即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号召,排除各种阻力,于当年秋经香港回到祖国。   回国后,李法西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致力于胶体和表面化学的研究,先后发表4篇论文 ,在某些领域提出独到的见解,成为国内颇有影响的胶体化学专家。 1960年,厦门大学成立福建省海洋科学研究所,李法西转向海洋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建立并主持海洋化学研究室(后来在此基础上建立海洋三所)。他探索海洋化学的新课题,基本摸清世界海洋化学研究的新动向,并根据中国海域的特点,确定研究目标,运用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对海洋地球化学过程进行比较定量研究。   李法西是中国海洋化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在海洋物理化学和河口化学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瞩目。他为中国河口化学研究进行开创性工作,发表系列河口理论论文,为掌 握近海营养盐变化的情况,了解河口港湾泥沙淤积及其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这些成果 ,曾多次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国召开的国际海洋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海洋河口化学家J.M.Edmend称赞为国际河口化学的开拓者。    1965年,由于李法西和其他科学家的积极建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海洋局。 1978年,李法西到美国考察海洋科学研究的状况,沿着海岸线自东向西对各重要海洋科研基地进行认真的参观学习。回国后,李法西提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方向。他认为海洋化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化学过程,提出中国海洋学发展课题的设想:开展一些重要的海区和河口港湾的综合性、区域性和专题性的深入调查,有的放矢地解决重要海区的生产建设有关问题;防治海洋石油污染的问题;海洋观察新技术研究问题。他强调海洋化学工作者应该既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又有相当的海洋学基础,应该经常下海,以积累足够的海上经验;海洋化学要跟其他海洋学分支相互渗透,互相配合,以解决综合性的海洋问题。1982年,根据教育部的指示,李法西和同事们一起把厦门大学海洋系的海洋化学实验室建成一个全国性的重点实验室。 李法西极其重视海洋化学人才的培养。他先后选派近20名研究生和助教出国留学,为他们选择世界第一流的海洋科学的导师。这些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和海洋研究系统,都能发挥骨干作用,成为中国海洋化学学科的中坚力量。为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李法西还推荐中国优秀的海洋工作者参加多种国际海洋组织的工作。   李法西晚年多病,仍坚持工作。他参加中美首次合作调查长江口的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筹建海洋化学实验室,亲自编审《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海洋化学部分。 李法西系中共党员、教授,历任厦门大学海洋系副主任、亚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学会秘书长、中国海洋化学学会理事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化学分组组长等职。  1985年,李法西在厦门病逝,享年70岁。

  • 【海洋之心】海洋光纤光谱的认识历程

    【海洋之心】海洋光纤光谱的认识历程

    海洋光纤光谱的认识历程提起海洋光纤光谱,真的很陌生,(毕竟来中国才5年,再说也没真正使用过)。虽说鄙人做原子吸收光谱接近10年,对光谱也算略有了解,譬如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分子荧光,紫外等都操作的很熟了,但是面对海洋光纤光谱这个微型光谱时,却一脸茫然,到底是神马神秘的光谱呢?首先要感谢仪器信息网,如果没有这个网络平台,我不会这么快了解和认识海洋光纤光谱;如果有这个网络平台,而我恰恰又不是做光谱的分析者,那么估计我也不会对光谱感兴趣。因此,有了信息网,有了我的化学专业,有了我的分析经验,有了光谱的操作经历,我又恰好注册了账号,也做了原子吸收光谱的一个小版主,这种种的有了的结合,造就了我认识海洋,了解光纤,熟悉光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冥冥中的上天安排,面对海洋光纤光谱,先是好奇,后面又有想了解的欲望。因此,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加入到了光纤光谱版面,并且入住为一个居民。阅读了版规,看到了海洋之心征文活动,虽然我没有使用过光纤光谱,也尚未正式申请试用,但,我在充满好奇中,对海洋光纤光谱进行了一个月的认识和了解。在这里突破常规,写出心得,留下思绪,作为自己的原创,也作为海洋之心征文的原创,因为这是为了海洋光纤光谱而整理,也为了让和我一样的版友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光纤光谱而整理,这就是和海洋光纤光谱所结的缘分。也许,这是网魔附身的结果。Tangtang老师说的很好,网络不是全部,生活中有许多比网络更好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把握,不要因为错过了日出而伤感,因为还有晚霞,还有明月,还有闪耀的星星……。写心得的最终目的:让和我一样对海洋光纤光谱感兴趣,但都很忙碌,没有时间仔细了解海洋光纤光谱的版友快速了解,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引起共鸣,共同关注海洋光纤光谱。海洋光学集中运用了大量的光子学科技,包括先进的微型光谱仪,强健的过程控制系统,光纤光化学传感,薄膜及其光学元器件。他们的产品富于创新,平均每星期都有一种新产品问世,很神速,这个没有创新的科研精神和强劲的科研团队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海洋光学已经销售了200,000台以上的光谱仪,它们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他们的光谱仪及其新技术已传送至月球,赶赴火星,深埋于活火山,穿梭于热带雨林,攀登于珠峰之巅(试想,从太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他们无处不在,浩瀚星空,茫茫宇宙中,我们地球人应该可窥海洋光纤光谱之全貌,虽说在全球销售200,000台件也不算很多,但应用领域之广,非一般仪器所能企及)。海洋光学是世界公认的微型光纤光谱仪的发明者,他们公司依靠“一切皆有可能”在同行业中已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他们将针对终端客户的应用需求提供可靠、便利的解决方案。海洋光学生产的光谱仪已被广泛应用于火山观测、 太空探索、疾病诊断和教育教学等领域。 无论您是身处实验室、教室、野外或者工业生产线上, 海洋光学都能为终端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能揣摩客户的心,想客户所想,为客户量身式的订做,一切为了客户需求而创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的确“一切皆有可能”,可敬!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能根据客户的提供解决问题,面对各个领域的要求设计创新。充分说明了海洋的科研团队是个善于创新,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强劲团队,能为各个领域设计制造,那么市场前景是多么的大,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因此,祝福海洋光纤光谱越走越远!)说了一大堆废话,但都是肺腑之言。现在步入正题,其实海洋光纤光谱开坛后也参与了不少讨论,但是大家到底了解多少,中国到底有多少客户使用海洋光纤光谱,海洋光纤光谱到底如何开拓市场,何去何从,等等,冲浪版主也是一一做了些许回应,中国市场几千个客户,目前开拓市场以高校合作、大型实验室合作的模式进行等等……鄙人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现对海洋光纤光谱有了一个小小的了解,在这里整理出来,作为海洋之心征文的另类原创作品,发布上来,不管模式如何,因为我都打破了常规,打破了海洋之心征文的常规,但是,我相信,我的打破常规的发布,将是一个改革,一个全新的改革,也符合市场规律。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海洋光纤光谱。一、重量级的新闻1.海洋光学(Ocean Optics)氧传感器及pH传感器通过美国药典六级(USP ClassicVI)认证;(这个认证的确的不容易,光纤光谱能如此,了不起,也为中国药典检测使用光纤光谱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2.《时代杂志》评选出2010年十大科学发现第3位:月球有水;(登上月球的贡献,名列第三,不可小觑,因此2011年也就有了海洋光学赶赴火星的这个特大新闻)3.Jaz-SPL脚本语言为海洋光学Jaz模块光谱仪提供全新支持;(专门支持了海洋光学的脚本语言,赞一个)4.古玩界玩高科技:北京古玩专家采用光谱仪进行古玩鉴定;(能准确快速鉴定古玩,对于全球的古玩界都是一个福音)二、重量级的应用

  •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中国科技网讯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费利坦言,目前沿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功能最弱,然而这些区域却最需要对于海洋酸化程度的追踪。以太平洋西北地区为例,酸化程度可因上升流携带的大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增强,致使牡蛎培育的收益率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下降80%左右。而当地研究小组提供的有关上升流的监测设备,可使培育机构及时调整运营部署,避开酸性海水的突袭。这一战略能在2011年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牡蛎产业节省3500万美元,可谓是监察观测系统十分实用的一个方面。(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07-12 二版)

  • 期待海洋产品创造奇迹

    好奇号搭载了一整套复杂的车载化学分析设备,可以用于对岩石和土壤样本开展分析工作,ALICE的海洋光学定制光谱仪在探测月球表面是否存在水冰的LOROSS任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NASA宇航员Scott Parazynski及其团队曾带着海洋光学的Jaz光谱仪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在极限高度对太阳辐射进行测量.机遇号携带的设备比较少,两台车载设备已经停止工作,在设计上,“好奇”号共携带10个科学仪器以及1个样本获取、处理和传送系统,多个仪器将相互配合,共同对潜在的取样目标进行远程探测研究和现场测量。“好奇”号将借助相关设备获取岩石、土壤和大气样本并利用车载分析仪器对其进行分析。科学家的期待,俺们也期待,可以探讨有哪些奇迹会出现?

  • 【转帖】我国海洋标准计量质量管理稳步推进

    近几年来,作为海洋科学技术最前沿的海洋标准计量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中心工作方向,以全面履行职能为目标,坚持开拓创新之路,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同步推进,中心整体工作呈现出速度在加快、结构在优化、效益在提高、后劲在增强的特征,为海洋标准计量质量监督管理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年初,国家海洋局确立了“认真做好海洋标准计量及质量监督管理”为2007年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监督管理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职能,坚持开拓创新之路,开创海洋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事业的新局面。 一、促进几项重要规范性文件出台,加强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监督管理 《海洋计量工作管理规定》《海洋标准化管理规定》和《海洋质量工作监督管理规定》是贯彻国家相关法律、实施海洋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监督管理的法规性文件,要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报国家海洋局审批,力争早日出台。同时,推动《海洋专用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目录》尽早出台,推动《海洋监(检)测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发布和实施。 二、紧密结合海洋事业发展需要,制定一批重要的技术标准 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海洋行政执法建设规划》《海洋公共安全规划》《中国大洋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等规划,继续推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修订一批基础性、关键性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满足相关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提升标准的支撑力度。 三、加大海洋标准贯彻、实施力度 充分发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各位委员和标准专家库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起覆盖海洋各个领域的、水平层次较高的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为快速提高海洋标准的水平和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四、发挥牵头作用,扎实推进海洋行业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 与各有关单位就海洋行业检测资源共享平台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模式、权利和义务进行深入研讨,制定检测资源整合方案,吸收高水平检测资源进入共享平台。 五、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和技术方法研究,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 进一步做好“完善一级标准海水生产工艺,改进压力检定装置,温度计量标准器的更换以及波浪浮标检定装置和温盐检定槽海水循环过滤系统进行彻底维护”等工作,确保检定、检测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益性服务水平 对现有的质量管体系文件进行修订换版,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计量检测服务。积极开展对外检测服务,集中力量确保908等重大项目调查所用仪器出海前后校准工作,做到随到随检,不误出航;继续开展局属海洋站观测仪器设备的免费检定;推动实施大洋海水的采集工作,保证科研、生产标准海水的供应。 七、稳步推进海洋计量认证工作,全面提高海洋行业实验室检测水平 全面贯彻《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继续做好44家实验室的首次评审、复评审和监督/扩项评审工作。进一步规范海洋行业计量认证评审工作的申报程序、评审标准、资料上报要求、时限要求、满意和抱怨信息反馈机制,完成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的内部管理体系文件换版。开展海洋仪器设备用工作软件的检测评估方法研究,进一步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八、开展质量监督检查,强化管理职能 开展对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摸清涉海单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情况,对已发布标准的执行效果进行统计。进一步做好908专项、海域勘界等专项质量监督检查工作,重点开展对908专项的海岛海岸带调查、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形地貌调查等专题任务质量监督检查,力争对承担单位检查的覆盖率达到100%。

  • 【转帖】我国首个海洋科技重点实验室缺钱“难产”

    “海洋资源开发已经在我国沿海省份逐渐热了起来,但是,在海洋化工等方面,现有的技术水平还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急需国家加大力度支持海洋科技研究。”多年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近日对记者无奈地表示,11年了,因为缺钱,全国第一个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仍然难产!麦康森说,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化工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但是用传统方法开发海洋资源已经潜力不大了,要进一步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资源,就要应用现代技术。而在这方面,我们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基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及对先进技术的了解和认识,麦康森认为,提高海洋科技水平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前提。因此,筹划建立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想法就此形成并正式上报国家。“可是,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之前承诺的4亿元建设资金,到现在也没有落实。”麦康森说。据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去年,国家明确将山东、浙江、广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试点地区。目前,3个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试点方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务院也于近期相继批复了山东和浙江两省的发展规划。麦康森把国家大力支持海洋科技研究的希望寄托在了“十二五”规划上,以此为契机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形成新的财政支持模式和运行机制。“南方的很多省份都有人来山东学习借鉴我们在海洋科技研究领域的做法,由此可见各地对用科技打造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很高。”麦康森认为,山东在海洋科技领域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因此作为第一个试点省份,应该在科技资金投入、财政支持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建设方面在全国开个好头。

  • 重新认识海洋光学,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海洋光学创建于1992年,他的诞生源于一项新技术和产品的问世——微型光纤光谱仪;2004年,豪迈集团将海洋光学收至麾下;2006年,海洋光学正式进入中国。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微型光纤光谱仪已被全球75000名客户所采用,而海洋光学更多时候是“躲在”合作者的身后。  一直以来笔者都以以传统仪器公司的商业模式来看待海洋光学,一度以为微型光纤光谱仪的最终使命就是替代现有的光谱仪产品。其实海洋光学有更高的志向与梦想,那就是帮助更多的科学家或有创新想法的人实现梦想。海洋光学追求的是客户在我们光谱仪模块平台上DIY,做出无限多及可能的应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海洋光学给客户提供的是光谱仪模块,是他们已经‘搭成’的某种应用的例子。  文章将带您了解不一样的“海洋光学”。    详细文章:海洋光学:助创新应用“梦想成真”——访海洋光学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孙玲博士

  • 海洋光学光谱仪用于希望宝石与海洋之心的检测

    在这里分享一下2005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用海洋光学的光谱仪测试著名的希望宝石与海洋之心的应用案例。先介绍一下背景吧:希望宝石(HOPE DIAMOND): 现存最大的蓝色钻石,重45.52克拉。传说是印度一座神像的眼睛之一,后被法国冒险家盗走,被盗走的第二天神庙的人下了诅咒,诅咒所有起于私心而拥有宝石的人。而随后拥有希望宝石的人也都如被诅咒一般遭到了厄运。当然这只是传说,详细地介绍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C%E6%9C%9B%E9%92%BB%E7%9F%B3。 这颗钻石有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当用UV灯照射时,它如其他的蓝色钻石一样,会呈现淡淡的磷光,但移走UV灯后,它的磷光会很快转变为红色,如同从火里取出的烧热的碳的颜色一般,而且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以前人们只是把这个现象拍摄下来过,但还从未进行过科学分析。海洋之心(BLUE HEART): 这颗蓝色钻石我想我不用介绍了,泰坦尼克号上ROSE戴的那颗就是,如果有人没看过泰坦尼克的就去墙边划圈圈吧。海军实验室利用海洋光学的光谱仪对这两颗钻石以及其他的蓝色钻石进行了吸收、拉曼、磷光、荧光以及其他光谱分析。最终发现希望宝石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其磷光颜色是由500和660nm这两个波长的磷光共同组成的,这两个磷光峰的强度比例不一样就导致了他们呈现不同的颜色,而在被UV灯照射后,希望宝石的500nm的磷光峰很快就衰减了,而660nm的磷光峰却持续了很长时间,因此呈现很长时间的红色。

  • NMT能为海洋研究贡献什么?|旭月中标中科院南海海洋所

    NMT能为海洋研究贡献什么?|旭月中标中科院南海海洋所

    [align=left]2018年6月27日,[b]美国扬格/旭月北京非损伤微测系统,顺利[/b][color=#ff0000][b]中标[/b][/color][b]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b]。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NMT作为一个通过离子分子流速检测,揭示活体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工具,它到底能为海洋研究带来哪些新的成果与机遇呢?[/align][align=left][b]1.基于生物信号的水环境监测系统[/b][/align][align=left]尽管生物检测的理念自古有之,旭月“水安全速检仪”的创新在于,放弃了国外目前仍在使用的斑马鱼等材料,创造性地找到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指示生物-水丝蚓,不仅实现了对西方检测技术的超越,而且更简单、更灵敏、成本更低,检测速度也更快,能够对水安全进行实时互联网预警和日常监测。[/align][b]2.海洋富营养化治理研究[/b]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青岛奥帆赛场海域出现的大量浒苔曾让我们为帆船比赛能否顺利举行捏了一把汗。彼时,旭月公司受邀携非损伤微测系统紧急赶赴青岛,进行浒苔生长机理的量化研究,为浒苔的控制和清除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浒苔在爆发前夕,其活体个体的H[sup]+[/sup]流、O[sub]2[/sub]流,会出现特有的谱图。[b]3.海洋水产(鱼类)研究[/b]旭月研究院研究顾问、台湾师范大学的林豊益教授,长期从事海洋酸化对鱼类生理指标的影响。林教授利用NMT在鱼类生理研究领域,已发表[b][color=red]SCI[/color][/b]文章11篇,相关成果介绍请参考下方链接。除了上文提到的斑马鱼研究外,对青鳉(F2013-017、F2012-011、F2010-004),虹鳟(F2000-016),罗非鱼(F2009-004)等经济鱼类,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可以前往旭月研究院,自行搜索文献编号下载全文。[b]4.海洋水产(植物)研究[/b]海藻组织培养是品种改进、遗传工程中重要的微体繁殖工具。但限于微体繁殖研究的现有机制,其发展要远落后于高等植物组培研究。江篱,琼胶的主要原料,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原材料。国内学者利用NMT,研究了江篱移植栽培后,不定枝形成的机制。[b]5.海洋生物医药[/b]NMT虽然在医药研究领域成果有限,但鉴于NMT可对活体样品进行研究这一独特的技术优势,医药领域的科研机会巨大,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上,同样如此。截止2018年5月份,国内学者发表的[color=#d92142][/color]NMT相关[b][color=#ff0000]SCI[/color][/b]文章共[color=#ff0000][b]216[/b][/color]篇,[b]总影响因子[/b]为[color=#ff0000][b]846.033[/b][/color]。[b][color=#c00000]注:SIET、MIFE、SVET、SPET等技术名称,已经统一为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中文名“非损伤微测技术”,简称NMT。[/color][/b][align=center][b]想要了解更多的NMT文献,请自助获取论文集[/b][/align]

  • 餐桌上的咖啡如何污染了海洋生物?

    近日,美国科学家们的最新的海洋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产生的咖啡因已经开始影响太平洋中的海洋生物。在俄勒冈州的几处太平洋海岸已经检测到高浓度的咖啡因。此消息一出,相信很多人都开始纳闷,平日里小资情调的咖啡,怎么和污染海洋生物扯上关系了。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怎么就会这样?  更有人调侃称,西方国家诸如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度,视咖啡为知己。是否这样的国家附近的自然水域应该能检测到更多的咖啡因呢?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无法知晓,就如海水中的咖啡因到底从何而来,我们同样无法给出完整的答案。

  • 专家解读《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有关问题

    为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环境基准工作,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7月18日印发了[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207/t20220720_989138.html]《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HJ1260—2022)[/url](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指导与规范我国海洋环境基准推导的第一个标准,有关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b]问:《指南》的出台对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b]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姚子伟研究员:海洋环境基准是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提供重要支撑。  现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初制定该标准时,是以国外一类或多类(海洋生物、感官、健康等)海水水质基准为参考依据的。对于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来说,由于推导方法、关注物种的差异,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海洋水质基准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国应根据本国海洋生态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基准研究。  《指南》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海洋环境基准研究,加快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b]问: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陆续发布了海洋生物水质基准。与之相比,《指南》在方法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独特之处?[/b]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王莹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环境管理部门,根据其环境管理需要和水环境污染状况,陆续发布了保护水生生物(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以及保护海洋生物的水质基准。《指南》编制过程中,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  在方法学上,规定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进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的推导,这是当今国际上推导淡水、海洋生物水质基准的主流方法,也是《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HJ831—2022)规定使用的方法。  在技术要求上,充分考虑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征和工作基础:一是要求使用我国的海洋物种毒性数据,推导海洋生物水质基准;二是根据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分布情况,提出了基于我国海洋生物区系特征的“5科8种”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三是提出的同效应急性值/慢性值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不同类型毒性效应所占权重不同的问题,达到了更好地保护我国海洋物种的目的,目前国际上仅欧盟提出了此项技术要求。  [b]问:《指南》提出基于我国海洋生物区系特征的“5科8种”最少毒性数据需求是怎么考虑的?[/b]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闫振广研究员:据统计,我国微藻和大型藻类共3000余种,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11%;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等是我国海域主要的动物门类,共17000余种,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59%。以上我国海洋生物关键类群的海洋物种数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70%以上。  为使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体现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征,确定基准推导所需最少毒性数据需求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海水受试物种应涵盖我国海洋生物关键类群,具体体现为:必须涵盖微藻或大型藻类中的1科,节肢动物门甲壳类中的2科,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类中的1科;其他生物门类,如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等中的1科,或是甲壳类和硬骨鱼类中未使用的1科。  关于8个物种的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从数理统计的角度来讲,物种数越多模型效果越好;从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的稳健性和基准值的可靠性角度来讲,如果毒性数据覆盖了关键生物类群,那么基于8个以上物种的基准值不确定性在可接受范围内。澳大利亚/新西兰水质基准推导技术导则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中物种数评价为“良好”的标准为8种。  同时,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生态角度出发,明确外来入侵物种不应作为基准推导受试物种,如产生藻毒素的海洋微藻、与本土物种争夺营养的互花米草等。  [b]问:我们注意到,《指南》对于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暴露时间的规定有很大差异,请问是怎么考虑的?[/b]  厦门大学 谭巧国教授:《指南》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毒理学标准测试方法,为更具针对性地保护我国海洋物种,在分析不同门类海洋物种的生活史和繁殖特性的基础上,针对藻类、轮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等7个门类43科海洋生物,提出了差异化暴露时间。针对急性毒性试验,褶臂尾轮虫世代周期只有2天左右,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大于48小时;对于多数节肢动物和鱼类,世代周期较长,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大于96小时。针对慢性毒性试验,枝角类如蒙古裸腹溞世代周期为5—7天,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少于5天;而鱼类如黑点青鳉世代周期可达3—4个月,推荐其暴露时间需不少于21天。  [b]问:作为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想请您谈一谈,“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环境基准领域还需要推进哪些工作?[/b]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王菊英研究员:海洋环境基准主要包括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物水质基准和沉积物质量基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基准,以及消费海产品、海洋娱乐用水的人群健康基准等。  我国海洋环境基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取得一定进展。如:相关研究为制定《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撑;国家“863”专项“陆源入海排污口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海洋环境效应阈值确定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近海海水质量基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我国海区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从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十四五”期间,以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根本,应加快研究构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方法体系,研制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目标污染物海洋生物水质基准,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阈值研究,研制基于分类分区的我国渤海、南海等重点海域营养物水质基准。  我国海洋环境基准研究领域的专家分布于不同机构,为确保“十四五”海洋环境基准工作的顺利推进,应充分发挥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的智库平台作用,联合国内优势研究团队形成合力,组织联合攻关,通过在更广空间和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为我国海洋环境基准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满足加快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 海洋光学光谱仪登陆火星显身手

    海洋光学光谱仪登陆火星显身手

    这几天好奇号登陆的新闻很火爆,大家别忘了幕后英雄之一——海洋光学!海洋光学光谱仪登陆火星显身手2012-08-08 17:37:04 美通社 【大 中 小】 上海2012年8月8日电 /美通社亚洲/ -- 海洋光学(www.oceanoptics.com) HR2000光谱仪搭建的LIBS系统顺利完成八个月的太空之旅抵达火星。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于2011年11月发射了装载有海洋光学HR2000定制光谱仪的火星科学实验车 -- “好奇”号火星探测车,抵达后将对火星表面土壤成分进行探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081859_382524_2391305_3.jpg (下载高清晰图片:http://halmapr.com/oo/Landing2012.jpg) “好奇”号火星探测车上装有最先进的火星表面探测科学仪器,该探测车重约1吨,拥有最大的有效荷载。采用从未尝试过的复杂着落程序,该探测车穿过火星大气的降落过程大约7分钟。为了抵抗太空穿越和降落的严酷环境,定制的海洋光学光谱仪可以应付极端的温度变化、辐射、撞击和震动。 经历大约14分钟紧张的等待之后(该时间为信号从火星传到NASA任务控制器所需的时间),NASA确认“好奇”号完好无损地成功着陆。不久,它发回了其着陆地 -- 盖尔陨石坑表面的第一张照片。当“好奇“号到达Mount Sharp(海拔4,800米)后,海洋光学的光谱仪开始执行任务,进行数据采集。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方法三套模块化的HR2000高分辨微型光纤光谱仪对火星岩石和土壤成分进行分析。三台光谱仪配置的波长范围分别为240-336nm,380-470nm,470-850nm。由于许多元素的谱线分布涵盖以上三台光谱仪的光谱范围,因此在光谱仪的使用上进行了设计简化。 此前,NASA的研究者已经将海洋光学光谱仪用于地球和太空的研究中。名为ALICE的海洋光学定制光谱仪在探测月球表面是否存在水冰的LOROSS任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外,NASA宇航员Scott Parazynski及其团队曾带着海洋光学的Jaz光谱仪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在极限高度对太阳辐射进行测量。 关于海洋光学(Ocean Optics)和豪迈(HALMA): 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海洋光学(www.OceanOpticsChina.cn)是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您提供测量和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先进技术。海洋光学在亚洲与欧洲设有分部,自1992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了近20万套光谱仪。海洋光学拥有庞大的产品线,包括光谱仪、化学传感器、计量仪器、光纤、薄膜和光学元件等等。洋光学的产品在医学和生物研究、环境监测、科学教育、娱乐照明及显示等领域应用广泛,公司隶属英国豪迈集团。创立于1894年的豪迈(HALMA www.halma.cn)是国际安全、健康及传感器技术方面的领军企业,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4000多名员工,约40家子公司。豪迈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沈阳设有代表处,并且已在中国开设多个工厂和生产基地。 欲了解最新豪迈中国新闻并订阅 RSS,请访问豪迈中国新闻博客: http://halmapr.com/news/halmacn/。您也可以通过下面的链接访问公司英语新闻博客:http://halmapr.com/news/oceanoptics/。

  • 餐桌上的咖啡如何污染了海洋生物?

    近日,美国科学家们的最新的海洋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产生的咖啡因已经开始影响太平洋中的海洋生物。在俄勒冈州的几处太平洋海岸已经检测到高浓度的咖啡因。此消息一出,相信很多人都开始纳闷,平日里小资情调的咖啡,怎么和污染海洋生物扯上关系了。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怎么就会这样?更有人调侃称,西方国家诸如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度,视咖啡为知己。是否这样的国家附近的自然水域应该能检测到更多的咖啡因呢?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无法知晓,就如海水中的咖啡因到底从何而来,我们同样无法给出完整的答案。波特兰州立大学曾做过调查显示,人类的尿液是导致太平洋近岸水体富含咖啡因。尽管许多国家在人口密集区和污水倾倒区设立了多个化粪池,但调查数据证实化粪池对控制污染的作用不是很大。相比较于污水处理厂,后者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化粪池的处理咖啡因的能力。更有甚者指出,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不知道这些处理设施的建立,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尽管上升的咖啡因还不至于使海洋中的微生物致命,但一项研究已经显示,很多生物会受咖啡因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对咖啡因敏感的生物有贻贝等,以当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即使是相对较低的剂量仍会造成影响。因而,为了海洋生物的持续平衡,我们必须抓紧时间了解咖啡因的来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目前鉴于科学技术和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我们还无法知晓海水中的咖啡因是从何而来?是因为另有源头,还是因为美国人含咖啡因饮料的饮用量远大于每人每天一杯?

  • 第四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

    [align=center][b]第四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第一轮通知)[/b][/align][align=center]2019年4月25-26日 中国宁波[/align][b]论坛背景[/b]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四十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正在迅速崛起,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海洋强国之路会更加坚实。我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总体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国产航母下水、“蛟龙号”数次刷新下潜记录、核电技术领跑全球、风电总装机量世界第一等等一系列成就,为我国实施深海战略和建设海洋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严酷的海洋环境让船舶、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沿岸设施面临严峻的挑战,腐蚀和污损已经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系统性研究海洋腐蚀机理、研发海洋防腐和防污新材料、开发新技术和新装备迫在眉睫!基于此背景,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MMAC-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联盟、MMAC-海洋油气装备与材料联盟、宁波市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和DT新材料将于4月25-26日在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宁波联合举办第四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IFMCF 2019),本届论坛将重点关注船舶(远洋和近海船舶、渔船、船舰)、海洋能源开发装备(钻井平台、深水管道、海上风电)、沿岸基础设施(跨海大桥、港机、码头)等三大领域的防腐与防污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诚挚邀请行业协会、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用户单位等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出席论坛。[b]组织机构主办单位:[/b]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MMAC-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联盟、MMAC-海洋油气装备与材料联盟、宁波市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联盟、DT新材料[b]支持单位:[/b]SSPC中国、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海洋污损防护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岸科学与工程分会[b]承办单位:[/b]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德泰中研科技咨询有限公司[b]执行主席:[/b]王立平,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b] 日程安排[/b][table][tr][td][align=center][b]4月25日[/b][/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主论坛[/b][/align]2018年被业界称环保最严厉年份,2018年同样也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2030和工业4.0继续推进的一年,蓝天保卫战、智能制造、深海战略、特种涂料研发、新型防污树脂开发将依然是2019年的热点话题。主论坛报告将结合国家政策、产业环境和科学前沿,为材料企业、设备供应商、用户单位和科研单位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td][/tr][tr][td][b]议题[/b]海洋腐蚀与防护的现状和未来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开发深海空间站关键材料的需求及发展不锈钢腐蚀评价标准解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新型防污剂的生物安全性研究高性能密封材料在海洋防腐领域的应用环保、高性能海洋涂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海洋重防腐涂料相关标准的解析与应用高导热防腐涂料发展展望保证涂层使用寿命的规范设计智能制造(阴极防护、表面处理、喷涂、水下损伤探测方法)[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中国工程院、武钢集团、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复旦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院、香港科技大学、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中海油常州涂料院、中科院海洋所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table][tr][td][align=center][b]4月26日[/b][/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船舶分论坛[/b][/align]走向深海,装备先行。中国现在超过韩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随着国产航母下水、“蛟龙号”专用母船“深海一号”下水,中国的深海战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果。船舶分论坛主要讨论船舶复合材料、船舶行业的环保化要求、防污树脂国产化、船舰用特种材料和涂层等热点话题。[/td][/tr][tr][td][align=center][b]船舶分论坛主席:[/b][/align][align=center]吴建华,海洋腐蚀军工973 首席科学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协办单位:[/b][/align][align=center]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align][align=center]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lign][/td][/tr][tr][td][b]议题[/b]中国船舶发展现状及对材料的需求造船业环保之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在“深海一号”的应用船舶复合材料应用需求高性能船舶用钢船舶涂装新材料和新技术(低表面处理涂料、新型除锈剂)水性化和超高固体分含量的船舶涂料研究主链降解型自抛光两性离子防污树脂开发及应用水解型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船舶应用基于水凝胶技术的有机硅防污涂料研究基于UV-LED技术的船舶防污解决方案高性能船舰涂料开发破冰船用抗冲击涂层案例航母用防污涂料体系[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DNV GL船级社、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厦门分部、华南理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舟山海洋腐蚀研究所、阿克苏诺贝尔海军装备研究院、荷兰Hydrex公司、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table][tr][td][align=center][b]4月26日[/b][/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分论坛[/b][/align]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为3000万千瓦,这为5MW、6MW,乃至更大型风电机组带来巨大商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70%,近海和深水已经分别成为我国石油产量的主要增长点和能源接替区,尤其深水区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主战场和科技创新前沿。但是,严酷的海洋环境给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带来严峻考验。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分论坛主要讨论海上风电大型化趋势下的挑战、叶片前缘防护、深水油气田装备的发展现状和挑战、钻井平台防腐涂装体系标准化、深海油气管道开发、海底输油气管道用高性能的薄型防火涂料等热点话题。[/td][/tr][tr][td][align=center][b]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分论坛主席:[/b][/align][align=center]白勇,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align][align=center]霍春勇,中国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协办单位:[/b][/align][align=center]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align][/td][/tr][tr][td][b]议题[/b]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趋势及挑战中国海上风电市场预测海上结构防腐维护的挑战海工结构腐蚀监检测技术开发风电叶片前缘腐蚀与防护水性漆在海上风电叶片的应用前景海上叶片防护维修材料及技术海上叶片防护系统的防护寿命评估烯锌型石墨烯风电设备防护涂料应用深水油气田技术装备现状与挑战深海油气管道开发海洋石油设备设施的腐蚀分析与防护海底管道腐蚀破坏与维修深海管道防腐涂层及关键性能检测[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金风科技海上业务单元、彭博新能源、NACE广东香港分会、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金风科技、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中心技术研究部首席工程师、挪威技术科学院、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油海工维修公司中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table][tr][td][align=center][b]4月26日[/b][/align][/td][/tr][tr][td][align=center][b]沿岸设施分论坛[/b][/align]中国有近40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级,而且这一数字正在持续增加;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全线贯通,我国的跨海大桥数量达到9座;核电发展是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未来20年,平均每三个月中国就有一个新的反应堆启动。中国作为基建大国,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海岸工程奇迹。沿岸设施分论坛将重点讨论跨海大桥、核电站、港机和码头的腐蚀防护问题。[/td][/tr][tr][td][align=center][b]沿岸设施分论坛主席:[/b][/align][align=center]马化雄,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防腐技术研究所所长[/align][/td][/tr][tr][td][b]议程[/b]港珠澳大桥SEBF/SLF高性能涂层加牺牲阳极”联合防护技术高性能、高耐候的跨海大桥缆绳开发港珠澳大桥沥青解决方案高性能混凝土在跨海大桥应用案例港珠澳大桥高性能海工水泥跨海大桥桥梁路面用高强度螺纹钢开发核电站服役安全研究及评价沿海核电站运维的防腐考验和需求石墨烯防腐涂层在核电站的应用核电厂腐蚀管理与数据应用国际港口码头先进防腐防污经验分享港口设施防护经验分享港机涂装新工艺涂料涂装一体化进展[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中科院金属所、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壳牌、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华润水泥、中天钢铁研究院、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苏州热工院、印尼国有港口公司(IPC)、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集团涂装研究所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b]上届回顾[/b][img=,554,271]file:///C:\Users\DT120\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264.tmp.png[/img][b] [/b]2018年4月25-27日,第三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于2018年4月在上海闭幕。以“绿色科技• 高新材料• 智能制造,开创绿色海洋时代”为主题,从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工业4.0智能制造定义新规则等层面,以主题报告、展览展示、项目路演、需求对接等形式做了深入探讨和密切交流。来自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美国防护涂料协会SSPC、中国钢结构协会、日本工程院、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电投集团、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Akzonobel 阿克苏诺贝尔、麦加涂料、固瑞克、信和涂料、中船重工、苏州热工院、龙源电力、许继电气、航天八院、金风科技、中交天津港、国电联合动力、中材科技、振华重工、中集集团、大连船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江南造船、上海外高桥造船等来自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用户单位的三百多位参会代表参与。[b]上届部分参会单位[/b][table][tr][td]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td][td]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td][/tr][tr][td]中科院宁波材料所[/td][td]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日本工程院[/td][td]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青岛海化院[/td][td]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华南理工大学[/td][td]马鞍山中电熊猫重装防腐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中船重工725所[/td][td]广州鑫摩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td][/tr][tr][td]国家材料服役中心[/td][td]浙江丰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NACE广东香港分会[/td][td]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td][/tr][tr][td]中国钢结构协会[/td][td]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td][/tr][tr][td]MAKE Consulting[/td][td]中科院山西煤化所[/td][/tr][tr][td]金风科技[/td][td]北京佰锐泰克机械设备销售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d][td]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td][/tr][tr][td]印尼国有港口公司[/td][td]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td][/tr][tr][t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td][td]上海市涂料研究所有限公司[/td][/tr][tr][td]DNV GL[/td][td]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材料研究所[/td][td]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创新创业发展有限公司[/td][/tr][tr][td]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td][td]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td][/tr][tr][td]中集集团[/td][td]浙江大学[/td][/tr][tr][td]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td][td]北京朗净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设计院涂装化工室[/td][td]七台河鑫科纳米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td][/tr][tr][td]航天八院[/td][td]格朗吉斯铝业(上海)有限公司[/td][/tr][tr][t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td][td]广东海洋大学[/td][/tr][tr][td]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td][td]山东重山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孟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td][td]宜春市匠心特种建材新技术有限公司[/td][/tr][tr][td]滨海力天科技有限公司[/td][td]MEGA 上海麦加涂料有限公司[/td][/tr][tr][td]辽宁科技大学[/td][td]北京光科博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td][/tr][tr][td]福州大学[/td][td]成都普瑞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td][/tr][tr][td]青岛竣翔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常州山峰化工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船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td][td]宁波中科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td][/tr][tr][td]深圳市国创珈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td][td]广东好邦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华谊精细化工销售有限公司[/td][td]浙江鱼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td][td]上海路丰助剂有限公司[/td][/tr][tr][td]海军装备技术研究所[/td][td]辽宁拜斯特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大连天纬化学有限公司[/td][td]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凯尔孚应力腐蚀试验设备有限公司[/td][td]宁波大大防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金力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td][td]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td][/tr][tr][td]青岛海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td][td]重庆立道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北京碧海舟腐蚀防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td][td]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td][/tr][tr][td]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td][td]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td][/tr][tr][td]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td][td]广州富森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td][td]固瑞克流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td][/tr][tr][td]江苏道蓬科技有限公司[/td][td]武汉巴司特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td][/tr][tr][td]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td][td]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td][/tr][tr][td]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td][td]利物盛集团[/td][/tr][tr][td]上海门普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td][td]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td][/tr][tr][td]穗曄實業股份有限公司[/td][td]三沙蓝海海洋工程有限公司[/td][/tr][tr][td]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td][td]河南省特种防腐有限公司[/td][/tr][tr][td]苏州国建慧投矿物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福建省水产研究所[/td][/tr][tr][td]苏州吉人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td][td]深圳飞扬骏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厦门中远联合涂料有限公司[/td][td]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夏禹纳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td][td]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td][/tr][tr][td]广州化工研究设计院[/td][td]solvay 索尔维[/td][/tr][tr][td]山东扬州雄狮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方富(广州)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广州克力伟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td][td]天津大学[/td][/tr][tr][td]上海海隆赛能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泉州市三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td][/tr][tr][td]山东七维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奇想青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d][td]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td][/tr][tr][td]大连理工大学[/td][td]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td][/tr][tr][td]上海暄洋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td][td]日东(青岛)研究院有限公司[/td][/tr][tr][td]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td][td]湖北理工学院[/td][/tr][tr][td]上海建冶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td][td]北京中冶和坤天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td][/tr][tr][td]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td][td]南通大学[/td][/tr][tr][td]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td][td]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td][td]浙江恒和节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td][/tr][tr][td]博浪涛实业(上海)有限公司[/td][td]杭州立威化工涂料有限公司[/td][/tr][tr][td]淮安市中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td][td]山东宏泰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路博润特种化工制造(上海)有限公司[/td][td]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武汉大学[/td][td]徐州市金开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td][/tr][tr][td]徐州华东防腐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公司[/td][td]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td][/tr][tr][td]重庆大学[/td][td]浙江钰烯腐蚀控制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td][td]翁开尔(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td][/tr][tr][td]珠海聚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td][td]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厦门分部[/td][/tr][tr][td]河南省防腐保温有限公司[/td][td]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巨化集团技术中心[/td][td]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海南热带海洋学院[/td][td]赫曼斯碳纳米管科技江苏有限公司[/td][/tr][tr][td]鸡西市普晨石墨有限责任公司[/td][td]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td][/tr][tr][td]浙江万盛股份有限公司[/td][td]深圳市易珑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td][td]广州聚能纳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武汉双虎涂料有限公司[/td][td]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td][/tr][tr][td]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研发院[/td][td]西北大学[/td][/tr][tr][td]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td][td]上海凡洁工业设备有限公司[/td][/tr][tr][td]济南艾克力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浙江海洋大学创新应用研究院[/td][/tr][tr][td]上海水威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td][td]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td][/tr][tr][td]江阴市勤业化工机械有限公司[/td][td]上海晶田化工有限公司[/td][/tr][tr][td]浩力森涂料(上海)有限公司[/td][td]中南大学[/td][/tr][tr][td]浙江维成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湖南大学[/td][/tr][tr][td]青岛美尔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td][td]江苏五洋碳氢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石家庄金鱼涂料集团公司[/td][td]深圳市德威胜潜水工程有限公司[/td][/tr][tr][td]北京寰能华清石墨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td][td]美国科潘诺实验设备公司上海代表处[/td][/tr][tr][td]合肥工业大学[/td][td]安徽省金盾涂料有限责任公司[/td][/tr][tr][td]Akzonobel 阿克苏诺贝尔[/td][td]上海易津投资有限公司[/td][/tr][tr][td]宁波宣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td][td]互赢(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td][/tr][tr][td]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td][td]华中科技大学[/td][/tr][tr][td]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研究院[/td][td]湖南科技大学[/td][/tr][tr][td]江西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td][td]常州大学[/td][/tr][tr][t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td][td]山东聚圣科技有限公司[/td][/tr][tr][td]武汉理工大学[/td][td]暨南大学[/td][/tr][tr][td]上海大学[/td][td]安阳岷山有色金属有限公司[/td][/tr][tr][td]山东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td][td]山东科技大学[/td][/tr][tr][td]维希艾防锈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td][td]哈尔滨一达应用技术研究院[/td][/tr][tr][td]山东金城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td][td]国家电网宁波供电公司[/td][/tr][/table]论坛官网:[url=http://www.ifmcf.com][u][color=#0000ff]www.ifmcf.com[/color][/u][/url]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组委会MMAC-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联盟

  • 【讨论】二氧化碳不仅是温室气体,竟然还使海洋酸化。。。

    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22日公布报告称,★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导致全球变暖同时,也使海洋以近几十万年来最快的速度酸化】。 “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正在使海洋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程度发生化学变化,”报告表示,“变化的速度超过了几十万年来的任何已知速度。” 天然海水偏碱性,但海水与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反应形成碳酸,从而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不仅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成分,而且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它们的骨架、外壳等无法正常形成,珊瑚礁等也在腐蚀性环境中不断解体。 报告表示,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的近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水的平均PH值已经由最初的8.2下降为8.1,如果不能遏制这一趋势,到本世纪末,海水的PH值将进一步下降0.2到0.3。报告建议设立海洋监测网络对全球海洋进行长期监测。 2003年,“海洋酸化”作为学术名词第一次出现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与全球变暖相比,海洋酸化在美国以及国际社会所受关注都明显不足。不过,在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美国国会专门就海洋酸化问题举行听证会。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劳滕贝格以及女演员西戈尼韦弗分别作证,讲述海洋酸化的危害。韦弗曾在有关海洋酸化的纪录片《酸性测试》中担当解说员。 韦弗说:“有关海洋酸化的科学结论毫无争议,而且很容易理解……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谈论了,我们现在必须采取行动。”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刚刚发布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南科海洋工程中心招聘环评/论证工程师、检测分析工作人员职位,坐标广东,敢不敢来试试?

    [b]职位名称:[/b]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南科海洋工程中心招聘环评/论证工程师、检测分析工作人员[b]职位描述/要求:[/b]广州南科海洋工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所”)出资成立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海洋工程勘察综合类证书(甲级)》的海洋高科技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南海所对外承担海洋工程科技服务的独立海洋调查研究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所内外公开招聘环评/论证工程师2名、检测分析人员2名,具体事项如下:   一、招聘原则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布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二、招聘岗位   1、招聘对象 :所内外人员。   2、招聘岗位: 岗位一:环评/论证工程师   招聘条件:   (1)具有项目管理经验,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及服务意识,工作踏实稳重、细致耐心,善于沟通,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及协调能力;   (2)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地质、地理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能够独立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4)持有注册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者优先。   岗位职责:   (1)负责项目的现场勘察及技术沟通;   (2)独立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   (3)项目的商务洽谈、合同签订、运作流程、经费收支的沟通、协调工作;   (4)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岗位二:检测分析人员   招聘条件:   (1)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服务意识,工作踏实稳重、细致耐心。   (2)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化学、海洋生物、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背景(含2019年应届毕业生);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具有检测工作经验者优先。   岗位职责:   (1)海洋环境化学参数检测工作;   (2)协助出海人员进行样品采集工作;   (3)协助办公室进行资料整理、存档工作;   (4)协助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水文气象观测任务。   (5)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9851]查看全部[/url]

  • 我国正式启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原标题:打造海洋生物“诺亚方舟” 我国正式启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新华社福州9月19日电 (记者许雪毅 逯寒青)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18日在福建厦门正式启动建设。有关专家认为,这相当于中国在打造海洋生物“诺亚方舟”,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如果说英国的‘千年种子库’是在打造植物‘诺亚方舟’,那么我们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相当于在打造海洋生物的‘诺亚方舟’。”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祥志告诉新华社记者。 据悉,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将涵盖海洋药源动物库、药源植物库、药源微藻微生物库、核心种质库、基因库等五大实体库,总保藏面积将达2000平方米以上,种质资源保藏能力达到2万份以上,发掘、汇集全国沿海、周边海域、大洋和极地海洋药源生物将达6000份以上。 作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首席专家,林祥志认为,英国的“千年种子库”珍藏全球各大洲稀有植物种子,主要目的是保存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国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也具备这一功能。“假如部分海绵、海葵等海洋物种消失了,我们可以从资源库里取出种子,重新培养出来。” 但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更侧重于服务产业。“并不是什么海洋生物种质我们都选进来,而是从药源角度着手,实际上相当于建设海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林祥志说。 他认为,“中国陆地上的中药材及其相关产业,一年带来近1万亿产值,海洋这方面产业刚刚起步,前景非常大。” 和陆地中药材主要取自植物不一样的是,海洋药源除了来自海藻、海草等海洋植物外,更多来自海绵、珊瑚、海马等海洋动物。而相对于名录、图谱、标本、基因、化合物等资源形式,种质资源的保藏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前沿性。我们要建立的是具有国际水平保藏能力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库。”林祥志表示。 据悉,这一项目是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资助的重要项目之一,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牵头实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海南大学等20家单位参与建设。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与开发利用的优势单位,有利于共同解决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和共享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林祥志说。 据悉,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边建设边应用,预定建设期到2015年12月,此后还将不断完善。项目建成以后将为中国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的妥善和安全保存提供重要场所。该项目还配套建设种质创制平台、规模化制种技术平台、科普展示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等配套设施,以提升中国在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方面的收集、保存和鉴定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水平,实现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的社会共享。

  • 第四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第二轮通知

    [align=center][b]【IFMCF 2019】第四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第二轮通知[/b][/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在线注册:[/color][color=#0070c0]http://www.ifmcf.com/col.jsp?id=117[/color][/align][b]一、公告通知时间:[/b]2019年4月25-26日(周四-周五)[b]地点:[/b]宁波[b]主办单位:[/b]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MMAC-海洋材料腐蚀与防护联盟、MMAC-海洋油气装备与材料联盟、宁波市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联盟、DT新材料[b]支持单位:[/b]SSPC中国、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海洋污损防护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岸科学与工程分会、国家建筑工程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闵行区腐蚀科学技术学会、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上海市腐蚀科学技术学会[b]承办单位:[/b]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德泰中研科技咨询有限公司[b]协办单位:[/b]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b]执行主席:[/b]王立平,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b]二、日程安排[/b][table][tr][td]时间[/td][td]会议安排[/td][/tr][tr][td]4月24日下午[/td][td][b]论坛签到[/b][/td][/tr][tr][td]4月25日上午[/td][td][b]主论坛[/b][/td][/tr][tr][td=1,3]4月25日下午4月26日上午[/td][td][b]船舶分论坛[/b]主席:吴建华,海洋腐蚀军工973首席科学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协办单位: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td][/tr][tr][td][b]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分论坛[/b]主席:白勇,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霍春勇,中国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协办单位: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td][/tr][tr][td][b]沿岸设施分论坛[/b]主席:马化雄,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防腐技术研究所所长协办单位:上海沪能防腐隔热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蛟龙海洋工程有限公司[/td][/tr][/table][b] 论坛议题[/b][table][tr][td][align=center][b]主论坛[/b][/align]2018年被业界称为环保最严厉年份,2018年同样也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2030和工业4.0继续推进的一年,蓝天保卫战、智能制造、深海战略、特种涂料研发、新型防污树脂开发将依然是2019年的热点话题。主论坛报告将结合国家政策、产业环境和科学前沿,为材料企业、设备供应商、用户单位和科研单位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td][/tr][tr][td][b]议题[/b]海洋腐蚀与防护的现状和未来深海空间站关键材料的需求及发展高性能密封材料在海洋防腐领域的应用海洋重防腐涂料相关标准的解析与应用VOCs监管政策与全过程控制技术新型海洋涂料(环保、高固体分、高性能、高导热)的研发涂装技术与质量管理新型防污剂的生物安全性研究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开发不锈钢腐蚀国际标准评价方法解读超长防护寿命海工混凝土技术其他(电化学防护、便携表面处理和喷涂设备、水下损伤探测方法等)[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中国工程院、中船重工702所、中海油常州涂料院、中船重工725所、SSPC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武钢集团、复旦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table][tr][td][align=center][b]船舶分论坛[/b][/align]走向深海,装备先行。中国现在超过韩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随着国产航母下水、“蛟龙号”一次次打破下潜深度记录,中国的深海战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果。船舶分论坛主要讨论船舶行业的环保化要求、船舶复合材料、新型防污树脂、新型船舶防污解决方案、船舰用特种涂层、高性能船舰用钢等热点话题。[/td][/tr][tr][td][b]议题[/b]造船业环保之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在“蛟龙号”的应用船舶复合材料应用需求高性能船舰用钢(大型核动力航母、大深度潜艇耐压壳体等)船舶涂装新材料和新技术(水性和高固体分涂料、低表面处理涂料、新型除锈剂)新型防污树脂(主链降解型自抛光树脂 、低表面能有机硅、改性丙烯酸及氟碳复合树脂等)新型船舶防污解决方案(UV-LED技术、有机硅表面微结构构筑防污技术等)高性能船舰涂料(航母偏流板涂层、抗冲击涂层、甲板防滑和耐高温涂层等)[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DNV GL船级社、中船重工702所、中船重工725所、钢铁研究总院、集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阿克苏诺贝尔、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海军装备研究院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table][tr][td][align=center][b]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分论坛[/b][/align]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为3000万千瓦,这为5MW、6MW,乃至更大型风电机组带来巨大商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70%,近海和深水已经分别成为我国石油产量的主要增长点和能源接替区,尤其深水区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主战场和科技创新前沿。但是,严酷的海洋环境给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带来严峻考验。海洋能源开发装备分论坛主要讨论海上风电大型化趋势下的挑战、叶片前缘防护、深水油气田装备的发展现状和挑战、钻井平台防腐涂装体系标准化、深海油气管道开发、海底输油气管道用高性能的薄型防火涂料等热点话题。[/td][/tr][tr][td][b]议题[/b]深水油气田技术装备现状与挑战海上油气田腐蚀问题及应对措施深海油气管道设计及工程实践深海管道防腐涂层及关键性能检测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趋势及挑战风电叶片防护(叶片维修材料及技术、防护寿命评估、叶片前缘防护等)叶片防护涂料(水性漆、高耐候/耐磨涂料、抗冰/防冰涂料、石墨烯涂料等)易回收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在风电叶片的应用前景[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中海油研究中心、中海油管道工程公司、挪威技术科学院、中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金风科技、彭博新能源、龙源风电、国电新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table][tr][td][align=center][b]沿岸设施分论坛[/b][/align]中国有近40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级,而且这一数字正在持续增加;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全线贯通,我国的跨海大桥数量达到9座;核电发展是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未来20年,平均每三个月中国就有一个新的反应堆启动。中国作为基建大国,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海岸工程奇迹。沿岸设施分论坛将重点讨论跨海大桥、核电站、港机和码头的腐蚀防护问题。[/td][/tr][tr][td][b]议题[/b]港珠澳大桥防护(设计规范、SEBF/SLF联合防护技术、超长寿命海工混凝土等)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跨海大桥的应用沿海核电站材料和设备的防腐考验(流体加重腐蚀、转动部件腐蚀、腐蚀数据管理、失效案例分析等)石墨烯防腐涂层在核电站的应用港口设施防护技术规范及经验分享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航道防护工程的应用港口机械设备防腐涂装及维护(绿色环保防腐技术、涂料涂装一体化等)[b]更多议题开发中......[/b][/td][/tr][tr][td][b]拟邀演讲单位[/b]中交建、中科院金属所、东南大学、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苏州热工院、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三一重工等,[b]更多演讲单位邀请中......[/b][/td][/tr][/table][b]三、部分演讲人介绍[/b][color=#0070c0]侯保荣,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color]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主持了我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的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独立撰写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环境と防食の科学》,可作为教科书使用。致力于海洋浪花飞溅区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主持了“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重大项目,调查表明2014年我国腐蚀成本为2.1万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3.34%,该项目出版专著32部,并形成了180万字的腐蚀调查报告。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973、863等国家重大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5部,主编论文集9部,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7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2014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color=#0070c0]白勇,[/color][color=#0070c0]海底石油管线专家、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color]主要从事海底石油管线、海洋工程机械、水下钻采设备等海洋石油工程工作。主持了数十个大型船舶结构、海底管线/立管、海洋平台结构设计、分析与风险评估项目。提出了深水海底管道的抗屈曲和极限承载能力设计理论,从根本上改进了海底管道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分析手段和设计许容标准等,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工程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曾在挪威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挪威JP KENNY 公司、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和美国MCS公司从事工程管理工作,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经营管理能力。[color=#0070c0]霍春勇,石油管材料及装备专家、中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color]长期从事石油管及装备的材料开发和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一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名誉教授。[color=#0070c0]吴建华,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海洋腐蚀军工973首席科学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olor]研究范围涵盖:阴极保护材料/控制设备、设计方法、数值模拟,腐蚀相关电磁场的控制技术,海洋防腐防污涂层保护技术,材料/装备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先后承担或负责了多项总装备部预研项目、国家国防科工局/HJ装备部项目、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color=#0070c0]马化雄,海港工程腐蚀与防护专家、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防腐技术研究所所长。[/color]主持多项国内外大型海港工程钢结构的防腐蚀设计和施工,如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引桥和码头钢管桩阴极保护翻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金塘大桥承台绝缘不合格钢底板阴极保护工程设计等。主持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如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港工结构钢筋腐蚀智能监测及可靠度评估技术研究等。主编《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S153-3-2007),参加《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和《水运工程结构防腐蚀施工规范》等编写工作。[color=#0070c0]王立平,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color]一直从事特殊环境下材料多因素损伤、表面多途径延寿设计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研制的系列功能防护涂层首次应用于航天涡轮动力系统、冲压发动机、超音速飞行器及高温气冷堆等极端环境下的关重件,成功解决了核心件的防护与强化一体化重大技术难题。设计发展的系列海洋重防腐涂料、海洋耐磨蚀涂层等在海洋工程、临海航天装备领域获得成功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8件,其中已授权30件。发表SCI论文148篇,SCI他人引用2800余次。研究成果获2016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1)、2017年度 “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7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杰出青年学术奖、201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和2012年度摩擦学分会摩擦学青年学者奖。[color=#0070c0]张兴田,核电站腐蚀与防护专家、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color]中共党员,中核集团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处处长,技术处党支部书记。[color=#0070c0]徐雪莲,核用涂料专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color]长期从事核电设备结构材料应用可靠性研究、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核用涂料设计与开发、核电站主设备老化管理与寿命管理研究、设备部件失效分析与评估、核行业标准编制、运行核电厂水化学等。核工院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带头人。目前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核电材料腐蚀性能研究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腐蚀与防护》杂志第五、六届编委会编委、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电力腐蚀控制与应用电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核学会会员、上海市技术监督局工程设备招标投标专家库专家。[color=#0070c0]韩恩厚,环境敏感断裂专家、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世界腐蚀组织(WCO)副主席、中科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color]主要研究断裂化学与材料的环境损伤行为与机理;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价、寿命预测与控制;苛刻环境中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核电高温高压水、石油化工环境等等);材料的腐蚀防护涂层;镁合金与耐腐蚀材料的制备;腐蚀防护技术寿命预测技术的工程应用。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排名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排名第一);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2);桥口隆吉基金奖(2011);腐蚀工程师协会 会士(Fellow, NACE International,2008);“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国务院“科学技术政府特殊津贴”(2000);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05,排名第一);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2012,均排名第一);辽宁省首批创新型领军人才(2010);“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201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2004);第六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2002);第二届“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2006);辽宁省优秀科技拔尖人才(1996)。[color=#0070c0]蔺存国,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专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color]主要从事生物活性材料、仿生功能材料的研究。先后在生物污损发生的行为和机制、生物活性物质防污活性位点的目标化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利用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和表面结构特性的耦合来实现防污、减阻等功能材料的设计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突破了对海洋生物防污材料的功能模拟和化学控制技术。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2项“973”课题,十余项技术基础、基金等其他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主编国军标1项,在国际、国内相关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奖励二等奖3项。[color=#0070c0]张贤慧,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海洋污损防护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color]参与主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参与主持2项重大科技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和多项地方项目;开发出系列高端重防腐涂层;开发出满足Norsok M501认证系列海洋工程涂层系统;满足IMO组织PSPC认证的系列环氧涂料;满足卫生认证的系列饮水舱涂料;领导防污涂料开发;领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丙烯酸酸锌、丙烯酸硅防污涂料,并进行产业化。担任福建省涂料协会专家组成员,新材料联合体青年委员,海军XX腐蚀控制专家组成员,先后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突出贡献奖2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科技成果发布奖2项。[color=#0070c0]付大海,海军装备防护专家、海军装备研究所原副所长兼总工程师。[/color]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进海军研究所从事涂料研究,1988年任工程师,1993年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涂料、表面处理,以及防腐蚀研究,2001年任总工程师,除专业外,从事装备科研技术管理研究工作。 著作和获奖情况:《油漆工技巧问答》等四篇著作,100余篇论文;获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型专利6项。[color=#0070c0]郭师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color]2013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担任研究科学家(2012-2018)。先后主持/参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专项战略研究基金、新加坡海事研究机构研发基金、新加坡航空航天项目子项目及公共项目基金、新加坡联合研究理事会资助项目等。课主要从事结构/材料无损检测、结构健康监测、先进传感器技术、智能结构等领域的研发工作。研究内容涉及超声学、机械工程、材料学、电子科学、信号处理等交叉学科。[color=#0070c0]徐正斌,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涂装研究所所长、美国涂料防护协会(SSPC)中国分会主席。[/color]高级工程师,工商行政管理硕士,SSPC PCI讲师,中国涂装专家库高级专家,中国化工学会第一届水性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在重防腐涂装施工、金属防腐、质量控制、防腐标准及防腐涂层设计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2014年提出港机重防腐绿色环保涂装理念,在港机防腐领域率先引进高固低排、水性环保涂料的防腐新技术,已经在港机行业引起广泛响应,引领港机重防腐。[color=#0070c0]刘碧燕,江苏海上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防腐首席师。[/color]研究领域:海上风电腐蚀与防护荣誉成果: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次;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巾帼建功标兵1次;参与863科技研究项目1个;海上风电专著1本;发表论文20篇。[color=#0070c0]庄敬,固瑞克(GRACO)中国区总经理。[/color]自1998年开始从事涂装设备行业,2006年进入美国固瑞克公司负责中国地区防腐蚀行业业务。[color=#0070c0]李毅光,北京德高洁清洁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color]1994年创立德高洁品牌,专注于工业清洗成套装备技术开发26年,目前拥有多种工业清洗机器人技术,以及涉及石油化工反应釜、容器、罐车等自动化清洗技术,数控清洗技术,建筑工业化快速施工机械开发等众多产品线。德高洁公司总部在北京,并在深圳、上海、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在河北大厂潮白河工业区拥有自主产权的工厂和研发中心。[b]四、往届回顾[color=#0070c0]2016(第一届)中国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护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论坛[/color][/b]2016 年中4月7-8日,论坛在深圳福朋喜来登酒店召开。论坛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深圳市高分子行业协会和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阿克苏诺贝尔、海虹、宣伟、佐敦、香港叶氏化工紫荆花漆、大金氟化工、陶氏、汉高、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铁大桥、中集集团、振华重工、中国能建、联合动力、明阳风电、金风科技、中兴、华为等用户单位共计200 余人参会。[b][color=#0070c0] [/color][color=#0070c0] [/color][color=#0070c0]2017(第二届)中国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护技术创新及应用发展论坛[/color][/b]2017年4月27-28日,论坛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召开。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国科学院联盟材料化工分会、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宁波德泰中研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邀请到来自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参会代表参加。[b][color=#0070c0]2018(第三届)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污论坛[/color][/b]2018年4月26-27日,论坛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召开。论坛由薛群基院士担任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立平研究员担任论坛主席,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美国防护涂料协会SSPC、日本工程院、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华南理工大学、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阿克苏诺贝尔、海名斯特殊化学、路博润、麦加涂料、索尔维、固瑞克、东丽先端材料、信和涂料、思源电气、西安热工院、中船重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上海电气、许继电气、中交天津港、航天科技八院、金风科技、国电联合动力、国家电网、中材科技、上海振华重工、中集集团、大连船舶、上海船厂、湖东造船、江南造船、上海外高桥造船等单位,共计300余人参会。[b]联系我们[/b]胡女士:手机:15988667525邮箱:[email=hujianxia@polydt.com][u][color=#0000ff]hujianxia@polydt.com[/color][/u][/email]王女士:手机:17855813137邮箱:[email=wangchengying@polydt.com][u][color=#0000ff]wangchengying@polydt.com[/color][/u][/email]陈先生:手机:18368487767邮箱:[email=chenxi@polydt.com][u][color=#0000ff]chenxi@polydt.com[/color][/u][/email]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海洋生物室2022年度试剂耗材类采购项目

    [font=仿宋]项目概况[/font][u][font=仿宋]海洋生物室2022年度试剂耗材类采购项目[/font] [font=仿宋][/font][/u][font=仿宋][/font][font=仿宋]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 [u]供应商须在开标前在青岛市政府采购网上注册并关注该项目。开标时间前在青岛市政府采购网本项目采购公告页面免费下载电子谈判文件。代理机构不再发售纸质谈判文件。[/u]获取采购文件,并于[u]2022年10月28日 09点30分([/u]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font][font=inherit] [/font][b][font=黑体]一、项目基本情况[/font][/b][font=仿宋]项目编号(或招标编号、政府采购计划编号、采购计划备案文号等,如有):ZFCG2022010099[/font][font=仿宋]项目名称:海洋生物室2022年度试剂耗材类采购项目[/font][font=仿宋]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 □竞争性磋商 □询价[/font][font=仿宋]预算金额:标包【1】:50.64万元;标包【2】:28.4986万元;标包【3】:27.1318万元;标包【4】:26.5775万元;标包【5】:23.997万元;[/font][font=仿宋]最高限价(如有):标包【1】:50.64万元;标包【2】:28.4986万元;标包【3】:27.1318万元;标包【4】:26.5775万元;标包【5】:23.997万元;[/font][font=仿宋]采购需求:([u]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u])详见谈判文件[/font][font=仿宋]合同履行期限:详见谈判文件[/font][font=仿宋]本项目(否)接受联合体投标。[/font]

  • 生态环境部启动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

    近日,生态环境部启动实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以下简称三基调查)并开展春季航次海上调查工作。三基调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旨在摸清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的最新家底、全面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及变化规律等。  我国分别于1976—1982年、1996—2000年开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生态环境部本次组织开展三基调查,正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期,既是科学认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客观规律的需要,也是系统掌握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零点”资料、定准美丽海湾建设基线和起点的必然要求,对于准确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等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推动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等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三基调查紧紧围绕“摸清家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总体思路,以近岸海域和283个海湾为重点,把摸清我国管辖海域环境介质中各类污染物本底状况、精细化掌握各海湾生态环境状况特征和人为活动影响等作为主要目标,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时间节点、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控要求、统一数据报送、统一成果集成,形成系统性调查评估成果。调查工作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成立了由相关领域知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内外和沿海地方的优势技术力量,确保三基调查各项任务的高质量推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