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海洋行业

仪器信息网海洋行业专题为您整合海洋行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海洋行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海洋行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海洋行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海洋行业话题讨论。

海洋行业相关的资讯

  • 2014海洋行业实验室资质评审计划21家入选
    近日,国家认监委下发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的通知》(认办实函【2014】34号),下达了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批准351家机构列入该计划,其中海洋行业实验室21家(详见下表)。该计划要求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由挂靠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具体实施。列入计划的海洋行业实验室应抓紧时间做好计量认证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按期接受并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海洋行业实验室) 序号 实验室名称 评审类型 地 点 证书有效截止日 1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 复查评审 青岛 2014年5月11日 2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 复查评审 广州 2014年5月16日3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 复查评审 广州 2014年5月16日 4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天津 2014年5月22日 5 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宁德 2014年6月9日 6 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秦皇岛 2014年6月16日 7 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大连 2014年6月19日 8 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宁波 2014年6月25日 9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宁波 2014年6月25日 10 国家海洋局寿光海洋环境监测站(寿光市海洋环境监测站) 复查评审 寿光 2014年6月25日 11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上海 2014年7月6日 12 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厦门 2014年7月6日 13 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汕尾 2014年7月14日 14 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复查评审 海口 2014年7月19日 15 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深圳市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深圳市海洋信息中心) 复查评审 深圳 2014年7月31日 16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烟台 2014年8月3日 17 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温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温州 2014年8月15日 18 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北海 2014年8月17日 19 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复查评审 青岛 2014年8月21日 20 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珠海 2014年8月21日 21 国家海洋局上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复查评审 上海 2014年8月24日
  • 十三项海洋行业标准发布 涉海洋仪器设备制造与检测
    2月22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载人潜水器潜航学员培训大纲》《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等13项海洋行业标准已经发布,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有关人员表示,上述13项海洋行业标准中,有3项为修订类,10项为制定类,涉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海洋仪器设备制造与检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极地考察、深海海底区域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  据悉,《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和《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指南》为红树林生态恢复和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 《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为贝类、鱼类(不含其制品)中河豚毒素含量检测提供了统一的检测方法 《绿潮预报和警报发布》有利于规范绿潮预警报等级划分和发布 《海洋资料浮标作业规范》适应了资料浮标技术发展和作业实际需求,有利于提高海洋预警报能力 《表层漂流浮标》适应了产品技术发展水平 《基于同轴缆的水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数据存储格式》有利于保障有关产品质量,提高海洋调查数据准确性 《海水淡化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利于提升海水淡化水源的水质 《中空纤维微滤膜组件》能够适应当前产品要求和技术水平 《极地考察要素分类代码和图式图例》有利于规范极地考察数据成果的管理和使用 《载人潜水器潜航学员培训大纲》和《载人潜水器潜航学员选拔要求医学部分》能为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专业队伍建设与业务化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上述13项海洋行业标准,是2009年至2016年期间经国家海洋局批准立项,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等单位起草,并按海洋行业标准制修订相关规定广泛征求意见,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及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审核、会签后发布的。
  • 上海光谱参与起草的海洋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上海光谱、上海交大、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合作起草的 海洋行业标准《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通过专家组审查 2010年1月9日,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海洋行业标准《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审查会议。 专家评审会现场 会议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姚勇副主任主持,专家组组长由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任松担任。专家审查组组成员由以下人员组成(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云龙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任松研究员-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宋波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张友篪研究员-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周建光教授-浙江大学 邱德仁教授-复旦大学 周燕高级工程师-浙江省水产质量检测中心 袁玲玲工程师-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暨卫东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来自上海科委、国家海洋监测中心、上海计量研究院、上海交大、上海光谱等14名领导、专家参加此次标准评审会。部分与会人员名单如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永安研究员-国家海洋监测中心 王虎工程师-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孙丽珍女士-上海交通大学科研院项目合作部负责人 陈建钢总裁-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张璐露工程师-上海市科委 单爱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学院书记 徐芳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徐春红工程师-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审查组认真听取了标准起草单位关于标准送审稿的编制情况汇报和说明,并详细研讨了送审稿、编制说明和意见汇总处理表。 评审组表示,《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海洋行业标准)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强强联合,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取得的产学研成果。该标准的编制遵循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依据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器,利用三价砷和五价砷不同的氢化反应行为,规定了测定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的分析方法条件、技术要求等内容,符合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实际发展状况,具有极大的推广意义。与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统一协调,制定程序符合《海洋标准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并且,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总体上达到了国际一般水平。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 2010年1月12日
  • 国家海洋局发布11项海洋行业标准 含多项仪器检测新标
    日前,国家海洋局批准发布《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原油样品采集技术规程》等11项海洋行业标准,填补了多项海洋行业标准空白。这11项标准将于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此次发布的11项海洋行业标准中,涉及仪器检测相关标准有海洋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铁、锰、镍、钾、钠、钙、镁的测定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海洋仪器设备产品与检测标准体系、移动式反渗透淡化装置、反渗透膜亲水性测试方法、中空纤维超/微滤膜断裂拉伸强度测定方法等,其中10项为新制定的海洋行业标准 工程海冰技术规范为在原有规范基础上进行修订后发布实施的。这些标准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海洋调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仪器设备制造与监测等领域。  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有关人员表示,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迅速,但很多海洋行业尚无统一行业标准,为了满足各海洋领域对海洋行业标准的需求,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起草,并按海洋行业标准制修订相关规定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发布了相关标准。这一系列海洋行业标准的实施将为海洋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保障,引导其健康发展。 以下为公告原文:国家海洋局关于批准发布《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原油样品采集技术规程》等11项海洋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家海洋局批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原油样品采集技术规程》等11项海洋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附件:批准发布的11项海洋行业标准清单国家海洋局  2016年11月9日
  • 国家海洋行业计量监测专家访问上海光谱
    2010年1月9日下午,国家海洋监测、计量的专家一行访问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进行工作指导。莅临指导工作的专家有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质量技术室主任、海洋标委会委员马永安研究员,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张友篪研究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海洋标委会委员暨卫东研究员,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技术法规处徐春红工程师,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技术法规处袁玲玲工程师,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周燕高级工程师。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陈建钢总裁和刘志高副总工程师陪同专家参观并向专家介绍了公司的近况。     专家们对于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积极参与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共同起草的《海水中三价砷和五价砷形态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海洋行业标准),给与热情的赞赏和支持。   专家们强调指出,将原子荧光光谱法应用于对海水中砷(Ⅲ)和砷(Ⅴ)的形态分析,即可填补国内标准空白、与世界海洋标准方法接轨,又可在评价海水污染程度、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家们鼓励作为民营企业的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继续勇敢的在创新路上探索。   专家们饶有兴趣的观摩了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SP-3900AFS原子荧光光谱仪对海水中三价、五价砷进行的形态分析实验,专家们认为监测方法简便可靠,仪器操作简单,分析成本低,价廉物美的国产分析仪器在我国海洋及相关监测、检验部门具有普遍推广意义。   专家们还对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已研制出的SP-3908AAS海水重金属在线检测仪进行了考察和评价。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   2010年1月14日
  • 海洋局征集2015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需求
    沿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各有关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所: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财教便函[2014]85号)、《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为做好2015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的立项工作,经研究,现征集2015年海洋公益专项项目需求,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应按全国海洋工作会议精神、&ldquo 2014年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工作暨项目启动视频会&rdquo 精神、国家&ldquo 十二五&rdquo 海洋科学技术规划和&ldquo 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rdquo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全球视野,紧密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总目标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关键性的项目需求 并围绕科技兴海战略实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管理及区域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等的重大需求和重点工程,从海洋行业和产业总体发展角度,提出基础性、培育性和实用性项目需求 培育新的海洋产业增长点,促进海洋管理和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各有关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要主动加强与业务司需求的对接,做好技术支撑。   (二)项目应以&ldquo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mdash 全国&ldquo &lsquo 科技兴海&rsquo 支撑体系&rdquo 为指南,按照体系化、链条式的思路设计研究任务,有明确的用户,着力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并开展示范应用。研究内容要注意与已启动的任务链条、国家科技计划、业务化工作任务合理区分,提前作好项目任务的科技查新、查重工作,避免一题多报、重复支持。   (三)考核指标和成果应具体、量化、可考核,并具有创新性和标志性 对于面向海洋强国建设的项目,要能与国际接轨或显著缩小差距 产业化类项目要突出产品化、中试或产业化的工艺、规模、稳定可靠性等 管理类项目要突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多学科交叉以及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 业务化类项目要突出示范应用时效,保障成果业务化应用的稳定可靠性。   (四)在做好科技资源调查更新的基础上,按照科研规律系统组织全国优势团队,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优势,保障每项成果都可以集成在业务系统和科技兴海基地中,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海洋行业科研创新体系。   (五)所建议的牵头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该具有能够具体组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链条式的优势团队实施专项项目的能力,并可以负责科技问题和成果的集成示范。请注重鼓励科研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申报项目。   二、原则上每单位推荐项目需求(按体系任务整体设计或研究环节的项目需求)4项,并按轻重缓急排序。2014年未被财政部批准项目立项的15个项目建议,将占用各单位项目申报名额,本次征集将优先推荐,请予以统筹考虑。请优先推荐国家海洋局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科技兴海基地申请的需求建议。沿海海洋部门和分局应积极推荐共建大学的需求。合作单位应按实际需要选择,企业应为龙头骨干企业并具有科研能力。   请你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结合前期已开展的调研工作和形成的调研报告,突出重点,做好本区域单位的项目顶层设计、需求凝练和推荐工作,于5月8日17:00前将项目需求及汇总表通过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管理系统上报,并同时提交科技资源状况调查表(征集表中出现的牵头和协作团队均需填写,由牵头单位汇总)和完善后的项目需求调研报告,所有文件提交纸质材料(附光盘)及电子版报送我司。   有关表格、材料等可在国家海洋局网站下载。申报网址:http://marinepub.coi.gov.cn/publish,5月2日开始申报。   联系人:李兆魁010-6804766418722175128   冯磊010-68047669   邮箱:kfc@soa.gov.cn   附件:1.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需求征集表   2. 需求汇总表   3. 海洋行业科技资源现状调查表(请围绕需求报送)   2014年4月28日
  • 海洋行业标准《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现场比对方法》征求意见
    2023 年 12 月 13 日 ,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现场比对方法》征求意见稿。原文链接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以下简称“分析仪”)是搭载在浮标或平台上,能够自动过滤、进样、发生化学反应和监测,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实现在现场对海水中营养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自动测量的仪器。近年来,我国沿海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赤潮、浒苔等环境问题频发。大量研究表明,海水营养盐浓度是影响赤潮、浒苔生消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仪逐渐开始被布设在我国沿海,虽然会在安装前进行校准,但是安装到浮标或者平台后,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只能使用自校或比对方法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由于各单位的自校或比对方法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法,造成营养盐测量结果之间存在误差,不利于海水水质数据的统一。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的比对设备要求、比对环境条件、比对试验、判定依据和 比对报告编写要求,适用于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的海上现场比对,海水营养盐原位传感器、海水营养盐在线监测系统的海上比对和质量监控也可参照执行。本标准的公布提高了海水营养盐原位自动分析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更好地指导海洋原位仪器的运行维护,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 海洋局携国标委、质检总局全面部署“十三五”海洋标准
    12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召集各海洋部门及相关单位,在北京共聚一堂,共商海洋标准计量质量改革发展的大计。这也是首次在海洋领域召开的全国海洋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对推进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家海洋局全面加强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提升能力水平。“十二五”以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海洋观测预报及防灾减灾等7个标准体系,正在制定海岛保护与利用等5个标准体系,海洋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发布了32项海洋国家标准和108项海洋行业标准,近3年每年海洋标准项目立项近百项。海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了39%和51%,行业标准立项数量较“十一五”期间翻了一倍,基本实现了海洋标准在各业务领域的全覆盖。一大批重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对海洋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在海洋计量工作方面,目前已有41套海洋计量标准装置涵盖海流等13个要素,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增7套,有33套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成为统一全国海洋计量单位制的最高标准。14套海洋校准装置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大幅拓展了校准服务的能力范围。成立了全国海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发布和正在制定15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填补了海洋领域空白。海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基本能够覆盖海洋水文、气象和化学领域80%以上的仪器种类,年均提供检定校准服务5000余台套,海洋计量检测服务能力处于国内先进行列,保障了全国海洋仪器设备的量值准确可靠。海洋计量检测工作国际影响力也显著增强。  据介绍,目前我国海洋质量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海洋观测预报条例》等法律文件,强化了海洋质量管理工作,加强了海洋公益服务的质量管理。初步建立了海洋领域质量监督组织体系,已有62家海洋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评审,新增7家海洋单位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推进了海洋专项和海洋公益服务的质量工作,提升了重点海洋产品的质量。  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介绍,今年该局先后分别与国家标准委、质检总局联合印发了《全国海洋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全国海洋计量“十三五”发展规划》,近日又出台了《关于加强海洋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十三五”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十三五”期间,该局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海洋标准计量质量工作大发展。首先是着力提高海洋标准有效供给,大力实施“海洋标准化+”工程,积极开展海洋标准“走出去”工程,提高标准化创新能力。其次是着力提高海洋计量检测水平,加强海洋公益服务的计量检测工作,强化海洋产品的计量检测服务,提升海洋计量国际化水平。其三是着力加强和规范海洋质量管理,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创新质量管理手段和方式,提升海洋产品质量。
  • 海洋溢油事件频发 油指纹鉴别技术是时代之需
    溢油事故:超级杀手   “据不完全统计,1976~2006年,我国沿海平均每4天发生一起溢油事故,其中,溢油量在50吨以上的溢油事故60多起。”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高振会告诉记者,“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规模不断加大、海上石油运输日益繁忙,加之我国未来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油运市场的不断壮大,我国海域可能是未来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海上溢油事故正逐渐成为十分敏感的问题。”   海洋溢油被称为海洋生态环境的超级杀手,是我国近海经常发生的重要环境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油污染事件呈上升趋势,发生的频率与风险正日益加大,这给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及人民群众带来了重大损失。   高振会举例说,2002年,一艘装载8万吨原油的马耳他籍“塔斯曼海”轮船在渤海湾发生撞船事故,大量原油泄漏,经过评估,这起事故给我国带来的环境经济损失达1亿多元。除此之外,各种地沟油、加油站漏油、发电厂及机修厂漏油也是油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它们直接危害到周围居民的健康。   发展,迫在眉睫   溢油源的确定和损失评估是溢油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发展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越来越迫切。   “海洋溢油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瞬时性,加之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得其损害的对象也十分广泛。但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海洋溢油科研平台,部分基础研究成果零散分布,缺乏有效的海洋溢油快速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给查找肇事者、有效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诸多困难。”高振会告诉记者,面对我国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应该逐步开展以溢油监测与鉴别技术、溢油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溢油现场处置与生态修复技术为重点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工作,从而指导我国海洋溢油环境保护工作。   针对溢油事故频发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巨大损害,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如美国早在1978年就在海岸警备队成立了油品鉴别中心实验室 欧洲的比利时、丹麦、德国、挪威、葡萄牙和英国等6个国家的研究机构也于1983年在对油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海上溢油鉴定系统,后经过两次修订于1992年被《波恩协议》所接受,作为《波恩协议》内部溢油鉴别的推荐方法。这些机构在溢油方面开展的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海洋溢油相关技术的发展,并在海洋行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在这方面却一直落后于这些发达国家。   我国也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于2007年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促使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与海洋行政管理的结合。   油指纹鉴别技术是时代之需   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溢油监测与鉴别技术、溢油的生态环境影响、溢油应急处置及生态修复等方向与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了解海洋溢油的特征和规律,准确查明各种溢油来源,对其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作出客观评估,为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突发事件研究的理论体系、发展相应的高新技术提供技术平台,为我国海洋减灾防灾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科学依据。该实验室以溢油监测与鉴别技术、溢油的生态环境影响和溢油现场处置与生态修复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   高振会向记者介绍,这些技术中油指纹鉴别技术至关重要。   该技术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日等国家在70年代相继推出标准方法,北欧标准也在80年代颁布。近些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国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溢油鉴别体系,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油指纹库,我国也正在着力建设自己的标准油指纹库。   高振会解释说,所谓的油指纹鉴别就是基于油品指纹的差异性,通过对溢油和可疑溢油源油样的“油指纹”进行比对,从而实现溢油源的排查和确认。   众所周之,原油是由上千种不同浓度的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通过不同的分析检测手段获得不同的信息,如利用色谱获取的组分信息、利用光谱获得的各种光谱特征,这些信息就是反映油品特征的油指纹。   油指纹的差异性主要受到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原油的形成和聚集过程中的因素,包括原油生源岩本身的有机质特征、热环境以及原油在地层和油井内的运移 其次,原油通过不同的炼制过程获得的成品油,因为炼制过程不同,不同的需求,以及运输、储存等过程的不同,不同成品油的油指纹不同 最后,油品溢出到环境中后的风化和混合,不同的风化过程、不同的环境背景和环境中其他烃类污染源带来的混合,油指纹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溢油鉴定能力,为海洋行政执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建立了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物理方法等一套国际先进的油指纹库建设体系和多手段逐级鉴定体,承担并完成了油指纹库建设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关键之处显身手   “在我国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在认真梳理、总结多年工作成果并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现已完成了国家标准《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的制定。该标准是在行业标准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欧洲溢油鉴别系统》(NT CHEM 001,1991)和美国ASTM相关标准中先进的油指纹鉴别技术,研究石油指纹的化学分析方法、溢油鉴定程序和判定方法,较之前行业标准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溢油鉴定流程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高振会高兴地对记者介绍。   高振会进一步补充说,这些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如长岛海域油污染事件鉴定、埕岛海域油污染鉴定、“塔斯曼海”轮溢油鉴定、威海“恒冠36”轮溢油事件鉴定、绥中36-1油田F31井溢油污染鉴定、黄骅滩涂溢油鉴定、黄岛溢油鉴定等几十起溢油事故鉴定中,这些技术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尤其是2006年“长岛海域油污染事件”中,北海分局北海监测中心基于油指纹鉴定技术,排除了多种溢油嫌疑,成功地确定溢油来源,为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有力证据。
  • 积极推动海洋监测技术与仪器自主研发——访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于连生研究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其中,2008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近10%。1996年海洋技术领域纳入863计划以来,我国海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海洋技术领域累计投入国拨经费近28亿元。仅“十一五”期间投入专项经费18.6亿元,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深海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技术成果。   2010年4月29日-30日,“863计划海洋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暨产品推介对接洽谈会”于青岛市召开。此次会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于连生研究员展示了其研制的海洋监测仪器“光学悬沙粒径谱仪”、“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并且于洽谈会上,于连生研究员就“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与国内知名的粒度仪厂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签订了金额500万的技术转让协议。   近日,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于连生研究员,就其科研成果与技术情况、产业转化、市场前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于连生研究员 海洋环境监测:了解、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Instrument:于连生研究员,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请您谈谈海洋环境监测重要意义?   于连生研究员: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海洋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起点,海水受热蒸发,水蒸汽升到空中,再被气流带到陆地上来,使陆地上有降水和径流。陆地上有了水,生物才得到发展。海洋对地球上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使气温变化缓和。所以说,海洋环境对陆地环境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个人认为:首先海洋环境是用表征海洋状况的特征参数来量化,这些参数主要包括地理参数,如海域面积、海岸线、水深等;水质参数,如盐度、溶解物、悬浮物等;海洋生物,如鱼虾贝类、海洋植物等;以及海底沉积物的数量、分布等。以上参数在海流、潮汐、风浪、光照的作用下不断的运动变化,海洋环境就是用这些参数及其运动规律来描述。   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参数运动变化,海洋生物生生息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是,由于外界因素,例如陆源污染、过度性开采等,打破了这种动态平衡,海洋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首先要了解海洋,也就是对海洋环境参数进行监测,这就是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所在。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海洋环境监测与常规的环境检测有何不同?   于连生研究员:海洋环境监测与常规环境检测的不同是由于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不同造成的。其一,测量的参数不尽相同;其二,测量环境不同;其三,对仪器的要求不同。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具有腐蚀性;海上风浪巨大,破坏性强;海很深,每增加10米水深,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因此放在水下的仪器要耐高压;生活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草和海蛎子,它们都会在仪器上长,我们叫“生物附着”,这些都是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要重点解决的特殊问题。   水中的悬浮颗粒、悬浮泥沙、微藻等是海洋环境参数之一,对它进行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悬浮泥沙的现场测量对研究泥沙运移规律,河口变迁、对航道疏浚、海中构筑物都有重要意义;微藻数量、种类测量对于赤潮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课题组研制的“光学悬沙粒径谱仪”、“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就是测量海洋悬浮颗粒的仪器。 “海洋仪器研制的信息法”:利用信息技术,将成熟技术移植到海洋仪器上   Instrument:请介绍一下您在海洋仪器研发方面的经验?   于连生研究员:研制海洋现场仪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们国家的海洋泥沙研究在世界上还是处于先进地位的,但理论模型的研究超前于现场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没有现场测量仪器和测量结果,尤其是实时结果对模型的验证,理论是缺乏公信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迫切需要自主研制海洋监测仪器。   在仪器研发过程中,我遵循这样一条原则:研制海洋仪器,技术攻关点或重点关注点放在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上,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地收集有用的成熟技术移植到海洋上,很好地完成了这种移植,也就多、快、好、省地完成了仪器研制。我把这种方法叫做“海洋仪器研制的信息法”。   Instrument:您研制的“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其性能优势及应用情况如何?   于连生研究员:“光学悬沙粒径谱仪”是一种可以放在海水中自动成像的数字显微镜,将这种仪器放在水里,它就会自动地将水中悬浮的颗粒拍下图像,将这些图像传到计算机里,通过分析,给出颗粒的大小、浓度。“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可以自动拍摄悬浮于水中的1微米到100微米的颗粒,基本可以满足平均粒径在30微米到50微米的悬浮泥沙颗粒的测量需求。 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   “光学悬沙粒径谱仪”就是一台可用于水下的数字显微镜,加上专用的颗粒图像分析软件,就构成了可用于水下的颗粒图像分析仪,863立项时主要是针对长江口的悬浮泥沙测量,所以叫“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这种仪器是我们第一个发明的,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种仪器国外还未见有关报导。   “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已经在长江口、黄河口、辽河口、大连湾、鲅鱼圈等多个海区获得了大量现场资料,其关键技术已在磨料生产中成功应用,最近又获得了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的支持,目标就是实现产品化,随着近年来数字成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相信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不久就会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Instrument:您研制“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的研发过程、及其性能优势如何?   于连生研究员:运用“海洋仪器研制的信息法”,“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就是将实验室的激光粒度仪移植到海水中,是一种可以放在水里测量悬浮颗粒的激光粒度仪。我们主要解决水下密封、防腐、自动工作等问题,而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了,仪器也就基本做好了。仪器已经过了现场实验和比测,达到了预期目标。这种仪器在国内,我们是第一家,也申请了发明专利。 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   Instrument:请介绍一下您编写的《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海洋行业标准的相关情况?   于连生研究员:实际上,《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海洋行业标准是针对显微图像法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和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的性能检验起草的标准。本标准将为检验该类仪器的性能参数如粒径测量范围、测量准确度、双峰分离、分布宽度等参数提供统一方法。因为这两种仪器有其共性,并且都用于现场悬浮颗粒测量,虽然方法不同,但测量参数相同,所以把它们的检验纳入到一个标准中,这样有利于比较。 科研成果产业化:明确“用到哪里、怎么用、用的结果”   Instrument:除“光学悬沙粒径谱仪”、“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外,您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有哪些?   于连生研究员:以前与企业的合作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声光器件和技术支持,说起来时间不短,如深圳大族激光公司成立最初,激光打标机的关键技术声光Q开关和驱动电源就是我提供的。中国大恒激光公司、桂林星辰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都用过我为他们提供的声光器件和技术指导,包括国外声光器件修理。   Instrument:您认为我国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于连生研究员:科研与市场脱节,科研院所以争取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为目标的现状是科研成果无法实现产业化的主要问题所在。   基础科学研究可以自由探索,但已有的成果要转化为产品,就不能自由探索,开拓市场,落实用户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关键,没有市场的产品是无法生存的。   我觉得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首先要明确用到哪里,怎么用,用的结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您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的经验?   于连生研究员:自“九五”以来我一直承担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技术项目的研究。我觉得海洋仪器不同于其他产品,它的用户是国家,具有公益性特点,这样的仪器与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具有明显的区别。   对于这类产品要针对国家需求,提出明确的目标,注重实用结果和得到的结论,就像气象预报,误报率少就是成功;因此国家的、明确的、可操作的、具体的目标要求是研制出高水平海洋监测仪器产品的关键,就像航天技术,国家的目标要求十分明确,任务完成的质量就非常容易判断。没有明确目标的探索性阶段要越短越好。 于连生研究员科研团队:“松散的”,但高效的联合体   Instrument:请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正在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工作、下一步的科研工作重心?   于连生研究员:我1974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分配到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三十多年的科研工作主要分为三方面的内容:1、声光技术研究;2、海洋卫星;3、悬浮颗粒测量。   近几年的工作主要是完成863计划支持的“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的研制、“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海洋行业标准的编写”,并承担了海洋公益性项目“海滨自动观测仪器检测技术与规范子课题-声学测波仪鉴定设备改造”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赤潮灾害发生规律、预警和防治对策研究子课题-全自动显微成像仪赤潮监测技术”的研究,这几项课题目前都在验收过程中。   今后,主要想完成《实验声光学》一书;借助863产业化对接和新的海洋公益性项目的支持,把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的产业化工作做好。   Instrument:最后,请您介绍一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情况?以及您领导的科研团队情况?   于连生研究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是国家海洋局下属的事业单位,主要为国家海洋局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的科研团队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成员不光有海洋技术中心的在编人员,还有来自工厂的技术能手,来自大学的老师、在读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声光技术及其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自“九五”开始,我们承担了5项863计划课题,1项海洋局课题,2项国家科研专项课题。在项目研制的过程中,始终与企业和实验场保持紧密的联系。这种联合扩大了人才空间,有效地集中了经费,避免了许多体制弊病,实践证明效率是高的。  后记   于连生研究员谈到与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关于“激光悬沙测量传感器”的合作时,说,“目前,该转让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我们和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有很好的合作基础,相信会成功的。”   于连生研究员谈到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作用时,曾说到,一台新的测量仪器,可能还不稳定,不精确,但是可以作为教学实验仪器使用,或可为建立独具特色专业实验室提供很好的途径。而且,于连生研究员不是被动的等待成果的产业化,如其研制的“光学悬浮沙粒径谱仪”,在产业化之前已经获得了大量现场应用数据,那么一旦有了机遇,很快就会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采访过程中,给编者印象最深的是贯穿于于连生研究员整个科研工作中的求真、严谨、务实精神。于连生研究员研制的每一项成果均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科研方向,也因此他的科研成果能很快得到推广应用,并解决海洋监测实际问题。这种定位于实际、定位于解决问题的求真务实科研精神,值得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借鉴和思考。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于连生研究员简介   于连生,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视听工程学会理事,天津声学学会理事;曾任中国声学学会超声电子学分会委员;天津激光学会理事。多年从事声光技术和海洋仪器研制,主持了多项国家科研攻关项目,曾获中科院青年奖励基金,海洋局、天津市、阜新市有关奖项。取得专利4项。发表论文50余篇。
  • 海南省海洋立体观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揭牌成立
    日前,海南省海洋立体观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正式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出席活动。据介绍,该实验室主要面向国家海洋强国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当前我国的核心战略海域—南海的环境信息观测和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立足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在南海立体观测与信息服务方面的雄厚技术基础,围绕“南海立体观测网”和“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两大主线开展攻关,获取南海复杂海洋环境的长期、立体、实时数据,并开展融合信息服务,支撑国家海洋安全、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防灾减灾、科学研究等方面战略需求,打造国际深海立体观测与信息领域的国际高地,助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打造“深海科技城深海创新中心”,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据了解,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围绕深海、南繁(水产)等领域提升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着力打造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深海前沿阵地。目前,三亚海洋研究院逐步升级完善海地空天一体化的“南海立体观测网”,支撑海洋强国建设;2022年,开展了3个科考作业航次,完成了潜标的再布放,并集成了锚系浮标、水下滑翔机等多样化实时观测装备,形成南海复杂海洋环境实时立体观测能力,相关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牵头推动建设“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集成开发海洋动力环境、生态环保等系列数据产品,为亚洲最深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的海上安装提供精细化的内波预报信息保障;制定《海洋固有光学参数测量仪定标技术规范》《海洋光谱辐射计辐射定标技术规范》2项国家海洋行业标准。
  • 山东大力发展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产业
    山东省科学院日前在青岛召开“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会。“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根据国家科技部及山东省科技厅《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联合国内30家与海洋行业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具有产业化经验的大中型企业组建的,2010年底由山东省科技厅等认定为山东省第二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所长、“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孟德告诉记者,联盟致力于实现海洋监测设备产业化,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改变海洋监测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促进海洋监测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满足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国防安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需要。   山东在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其中,海洋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海洋仪器装备等产业,建设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把青岛、烟台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 海洋工程建筑业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实施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底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等重大海洋工程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把青岛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工程建筑业基地。   据介绍,海洋监测设备产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支撑的重要产业,在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蓝色经济区规划中都有重点部署。其中,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海洋经济”篇幅中提出,积极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海洋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和海洋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依托海洋优势产业、各类经济园区和重点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形成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海洋高技术产业集群,增强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 原子荧光光谱仪助力海洋资源重金属检测
    作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光谱仪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检测、环境监测、地质选矿等领域中,其中包括海洋矿产资源中砷、汞等重金属的检测。有数据源显示我国入海河流每年携数万吨的重金属入海,严重影响我国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原子荧光光谱仪作为检测重金属的主要仪器在海洋资源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关学者指出我国重金属污染已经从逐步积累进入到突发性、 连锁性的爆发阶段, 污染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海水中汞和砷等重金属严重超标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专项规划以及整治任务。海洋治理规划的制定需要准确的检测数据做依据。原子荧光光谱仪检出限低、稳定性好是检测海洋中重金属的得力助手,在检测海洋重金属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期刊《河北渔业》中文章《微波消解-原子光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砷和镉》以及在《北方环境》收录的文章《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砷方法的改进》都有应用原子荧光法研究海洋中重金属的记录。为了使海洋中重金属的检测更加规范,检测的数据更加准确,国家还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例如国家标准《GB 17378.4-2007》《GB 17378.5-2007》《GB 17378.6-2007》分别要求应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海洋中海水、沉积物以及生物体中砷、汞元素的方法。环境标准《HJ 442.3-2020》除了砷、汞之外原子荧光法可以检测海水中的硒。另外在海洋行业标准《HY∕T 0283-2020 海水中镉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要求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海水中镉含量。可见原子荧光光谱仪被广泛应用在海洋中重金属的检测。据说一位艺术家耗时15年用贝壳打造了一座雕像,而艺术家本人却因长时间接触被重金属污染的贝壳被诊断为重金属中毒并患有严重痴呆。这个令人惋惜的故事警示我们海洋中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原子荧光光谱仪等检测仪器是保卫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重要防线。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生产重金属检测仪器的生产厂家会坚持为原子荧光技术的发展探索乾坤,不断地用更加优质的原子荧光产品为保卫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健康与安全贡献力量。 金索坤SK-2003A 便捷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光度计
  • 《全国海洋计量“十三五”》发布 将加强计量检测建设
    近日,国家海洋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印发《全国海洋计量“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海洋计量科技基础更加坚实,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制度更加健全,监管更加规范,国际互认和检测能力置信水平显著提高,在壮大海洋经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加强海洋公共服务和维护海洋权益中发挥重要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作用。  《规划》以“强化创新,夯实基础 需求导向,合理布局 依法监管,服务发展”为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围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战略需求,面向海洋公益服务、海洋产业发展、海洋国际竞争,按照“夯实基础、做好溯源、强化监督、拓展服务”的指导方针,统筹全国海洋计量工作发展,抓好两端、管好中间,完善海洋计量体系 以“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路通行”推进海洋计量国际化 充分发挥海洋计量在海洋经济调控、海洋依法行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公共服务的基础保障和先行作用。  《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计量法规和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发布实施《海洋计量工作管理规定》,成立了全国海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实现了海洋计量技术规范的归口管理 海洋领域量传溯源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共建立计量标准41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3项 计量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温盐深、波浪浮标、验潮仪计量校准及盐度标准物质制备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计量走向国际的平台搭建得到进一步推进,彰显了我国具备为区域和国际提供海洋计量服务的能力。  《规划》指出,“十三五”是我国海洋计量工作面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落实,需要发挥计量的“助推器”作用。海洋领域推进的“五大工作体系”建设,以及全球海洋观(监)测系统、智慧海洋、雪龙探极、蛟龙探海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也对海洋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计量工作,必须加快海洋计量科技创新,尽快建立服务于深远海观测、探测仪器装备精准计量检测的尖端硬件基础,提供便捷的现场、实时校准海洋计量服务 必须进一步研制并健全海洋标准物质体系,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海洋产业计量检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国际计量比对和检测互认,为海洋产业国际合作和海洋仪器装备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海洋计量工作主要完成五项任务:一是推进海洋计量科技基础研究。加强海洋计量标准装置研究,加强海洋标准物质研究和研制,做好海洋量传溯源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推进海洋计量科技创新,加快海洋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加快海洋计量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加强海洋计量检测服务与监督。加强海洋量传溯源服务,加强海洋产品检测服务,加强海洋计量监督管理,强化海洋行业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三是健全海洋计量体系。健全海洋计量制度体系,完善海洋计量组织体系。四是加强海洋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海洋仪器设备计量检测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海洋量传溯源能力,推动涉海企业计量检测和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海洋计量队伍建设。五是提升海洋计量国际化水平。加强海洋计量技术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海洋计量国际比对。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9年7月13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二十站: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宋金明研究员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并带领来访记者参观了海洋所分析测试中心各实验室。   宋金明研究员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合影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下文简称中心)成立于1981年(原中心实验室),为适应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工程建设和海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原基础上于2008年5月进行了重建。分析测试中心主要承担海洋地质、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分析检测以及相关研究任务,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技术支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中心通过了质量认证和计量认证审核,获得了相应的国家质量和计量认证资质。   国家计量认证证书   目前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其中100万以上大型分析仪器12台套,固定资产2000多万,可以承担大部分科研样品的分析测试任务以及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开展海洋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 在生态环境方面聚焦于海洋生物生产过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以及近海环境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的样品分析 生物技术领域重点进行海洋生命系统的观察鉴别、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制备以及生化指标的检测等。由于中心刚组建不久,各项实验平台正在稳步建设中,将逐步整合分散在各个科研课题组的分析测试仪器,不断提升中心科研装备实力。   在实验室参观过程中,宋金明主任详细介绍了中心两大分析平台的测试业务范围以及仪器设备资源情况:   无机分析平台   无机分析平台主要开展的工作有:海洋地质、海洋水质、生物样品、药物、食品、环境样品、肥料、饲料、土壤等的无机成分分析,饮用水分析,环境水质分析,电子部件中的元素分析,各种化学药品、试剂的纯度及杂质分析等。配备有德国耶拿novAA33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ZEEnit60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吉天原子荧光光谱仪和Dionex ICS-90 离子色谱仪等各类分析仪器。   novAA33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   ZEEnit600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吉天原子荧光光谱仪   Dionex ICS-90 离子色谱仪  有机分析平台   有机分析平台主要开展的工作有: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成分定性定量分析 海水及生物体中毒素、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成分的分析 食品、饲料及环境样品中的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量测定 地表水、废水、饮用水、海水等各种水质的TOC的测定,土壤、地质和固体废弃物等的TOC测定等。配备先进的有机成分分析仪器,主要有:Waters alliance 液相色谱仪、Nicolet iS10红外光谱仪、Agilent7890气相色谱仪、Elementar VarioTOC 总有机碳分析仪。   Waters alliance 液相色谱仪   Nicolet iS10红外光谱仪   Agilent7890气相色谱仪   Elementar VarioTOC 总有机碳分析仪   宋金明主任特别提到:“为了适应中国科学院和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创新跨越式发展的需求,由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组建的支撑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创新发展的开放共享设备平台‘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于 2008 年 8 月 6 日成立。中心装备有海洋探测和分析测试两大共享系统,在海洋大型仪器设备上,区域中心购置与研制并重,其中海洋综合探测体系是研发的重点,中心聚焦于海洋资源开发、近海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解析等研究领域大型仪器设备的系统化建设,使其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特色鲜明的设备相对齐全、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海洋科学实验平台。”   同时,海洋所测试中心还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为本院及相关单位提供仪器设备、技术支持和样品分析,满足本院及其它相关单位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心秉承“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确保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需要之外还为国家和地方海洋行政管理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公益服务,比如溢油、浒苔等海洋问题。   附录:   海洋所测试中心提供的主要检测项目:   1. 海水水质分析:悬浮物、多种元素、毒素、多环芳烃、脂肪酸等   2. 海洋沉积物分析:多种元素、含水率、粒度   3. 海洋生物体中多种元素、毒素、苏丹红、喹乙醇、多环芳烃等的分析   4. 防腐涂料粘度分析   5. 固体、液体及粉末样品的元素分析   6. 未知物化学成分剖析、天然及合成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结构鉴定   7. 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样品的检测   8. 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农产品、饲料成分分析及安全性检测   9. 生物材料、生化制品、中药、西药成分及有害物质分析   10. 金属、聚合物材料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与验证   11. DNA序列分析 计量认证检测项目表.doc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方案通过评审
    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会同苏沪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专项工作方案》),12月23日在沪通过国家海洋局主持的专家评审。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等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听取了《专项工作方案》工作背景、目标、路线、内容和预期成果等的介绍,并就《专项工作方案》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审议。专家评审组认为,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工作意义重大,《专项工作方案》目标明确、工作路线清晰可行、监测网设计和动态评估内容科学合理,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东海分局局长刘刻福表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海洋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今年也相继颁布实施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实施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是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推进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多级联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体制机制的需要,有助于为科学应对长三角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严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各种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等影响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控制长江口污染物入海总量,治理和改善长三角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据东海监测中心主任徐韧介绍,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聚焦长江口和周边海域典型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以立体监测、实时掌控,动态评估、测管协同,信息共享、区域联动和业务驱动、科技支撑为目标。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设由海洋环境状况、生态状况、入海污染源状况、风险防控应急和海洋环境监管5个子网组成的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开展对长三角海域环境与生态状况,入海污染物总量、水交换与跨界输移、环境风险和监管效果的动态评估,通过建设监测大数据平台,为苏沪浙协同测管与风险防范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司长于青松希望东海分局会同苏沪浙海洋主管部门尽快启动专项实施,根据《专项工作方案》确定的任务分工,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程序发布
    p   近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了《海洋生态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2.html" strong 环境监测 /strong /a 数据共享服务程序(试行)》(以下简称《共享程序》),并在其门户网站——中国海洋信息网(www.coi.gov.cn)上公开了《共享程序》全文。《共享程序》体现了按需申请、公益服务、保障安全的基本原则,较好地展现了监测数据的公益性质,推动了监测数据共享与服务。 /p p    strong 全文如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服务程序(试行) /p p   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以下简称“监测数据”)共享管理,规范监测数据共享程序,促进监测数据更好地为海洋管理、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依据《海洋资料使用申请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海办发〔2012〕15号)、《国家海洋局关于规范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海环字〔2015〕61号)等文件,制定本程序。 /p p   一、共享服务内容 /p p   共享的监测数据是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专项(项目)产生、获取并已汇交至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记录,以及由这些数据记录加工处理形成的各种统计产品、数据资料清单和元数据。 /p p   二、共享服务范围 /p p   共享用户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 共享申请事项仅限于依法从事海洋行政管理工作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行为,不包括涉外共享。 /p p   三、共享服务程序 /p p   (一)数据分发 /p p   信息中心组织对接收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质控和入库,保障共享监测数据质量 根据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各分局汇交的数据范围,定期将质控后的标准监测数据集分发至各单位,促进监测数据的统一与共享应用。 /p p   (二)申请使用与服务 /p p   1、数据申请 /p p   申请人应根据具体事项,向信息中心提出范围合理的监测数据申请 申请时提交的纸质材料包括:(一)监测数据使用申请表(见附件1)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经批准的申请数据所用项目的任务合同书、实施方案或单位相关证明。 /p p   2、审查审批 /p p   信息中心收到申请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规范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形式审查的,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技术审查。技术审查内容包括:(一)监测数据使用目的、使用期限是否合理 (二)监测数据的要素、范围、精度和比例尺等是否客观合理。 /p p   通过技术审查的,信息中心做出同意批准的决定,及时通知申请人。未通过技术审查的,信息中心退还申请材料,并说明未通过原因。 /p p   特定区域长时间序列或者大量监测数据等重大监测数据的使用申请,由信息中心提出处理建议,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p p   3、数据交付 /p p   通过申请审批的,信息中心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交付准备,通知申请人,并与申请人确定监测数据现场交付方式和使用要求,签订监测数据使用许可协议,填写监测数据交付单。 /p p   4、涉密监测数据使用 /p p   涉密监测数据的共享管理执行保密相关规定。 /p p   四、使用监管 /p p   申请人在使用共享监测数据时,要严格遵守签订的监测数据使用许可协议 发现的问题或不明事项,及时反馈信息中心。 /p p   申请人要加强对共享监测数据的使用管理,对数据的安全负责,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p p   申请人不得超越申请用途或范围来使用共享监测数据 不得将共享监测数据进行公开发布、转让和交换等 不得用于盈利性、经营性活动。 /p p   信息中心有权对申请人的共享监测数据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申请人对信息中心的检查工作应予以配合,及时提供数据使用情况。 /p p   五、服务联系方式 /p p   联系人:李雪、王秋璐 /p p   联系电话:022-24010811,022-24306359,15122210439 /p p   传真:022-24010926 /p p   E-mail:747544880@qq.com /p p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93号,邮编:300171 /p p   六、实施时间 /p p   本程序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实施期暂定为一年。 /p
  • 《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等12项行业标准将废止
    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公告,《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范围》等24项强制性标准转为推荐性标准,废止《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等12项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17年3月8日起实施。  据悉,为贯彻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要求,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强制性标准和标准计划项目的整合精简结论。国家海洋局废止了12项海洋强制性行业标准,将24项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具有强制效力。被废止的海洋强制性行业标准为: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档案分类法,海洋科学文献分类法,海洋仪器基本环境试验方法的总则及低温试验、低温贮存试验、高温试验、高温贮存试验、恒定湿热试验、交变湿热试验、高温低温试验导则、高温低温贮存试验导则、湿热试验导则等。
  • 海洋局发布2012环境公报 近岸环境问题突出
    ■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对邻近海域的污染损害依然存在   ■ 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较上年增加2.4万平方公里   ■ 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累计面积7971平方公里   ■ 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污染物入海量上升     国家海洋局3月20日在京发布《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3月20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环境问题依然突出,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大连新港“716”油污事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害依然存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尚未对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   《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近岸以外海域水质总体良好并保持稳定 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96%以上站位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高于2007年~2011年15.0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万平方公里。近岸约1.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公报》表明,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基本稳定,部分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2012年,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基本保持稳定,符合其自然分布规律,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关键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变化情况值得关注。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栖息地生境丧失、富营养化严重、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2012年,我国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上升,陆源排污对海洋环境影响显著。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较上年有所增加。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等主要河口区环境状况受到明显影响。监测的435个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1%,与上年基本持平。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排污口邻近海域75%水质、30%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此外,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实施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总体稳定,未因倾倒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公报》同时显示,2012年我国海洋赤潮灾害多发,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加剧。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累计面积7971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为近五年最多,但累计面积较近五年平均值减少2585平方公里。赤潮多发区仍集中于东海近岸海域。黄海绿潮发生规模为近五年最小。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依然严重。我国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   2012年,国家海洋局继续对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716”油污染事件实施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事故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害依然存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尚未对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但日本福岛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福岛核泄漏事故显著影响。   据介绍,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2012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实施监测,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共完成约8400个站位的监测工作,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40余万个。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表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事业,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对现有产业行为、发展模式进行有力的引导,强调控制污染,同时国家海洋局围绕防止海洋生态继续恶化趋势的重大行动和相关规划正在组织实施中。
  • 为太阳能行业提供专业的光谱测量方案——海洋光学圆满参加SNEC展
    2013年5月14日至16日,SNEC第七届(2013)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圆满举办。海洋光学在展会上首次展示了其为太阳能行业提供的专业的光谱测量方案,包括薄膜测量、透反射率测量和太阳能模拟器测量,引起了高度关注。 全新的NanoCalc光学膜厚测量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对各类型的太阳能系统生产中的薄膜厚度进行测量。 便携、灵活、快速的透反射率检测方案,搭配多种采样附件,在镜片、滤光片、薄膜等多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计量级光学测量系统RaySphere,用以测量太阳光模拟器和其他辐射源从紫外线到近红外(350-1700nm)的绝对辐射。 太阳能作为已知最为清洁且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能源,是未来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海洋光学致力于为太阳能行业提供专业、便捷的光谱测量方案,为其健康发展&ldquo 保驾护航&rdquo 。
  • 做行业先锋,听海洋光学、赛默飞、梅特勒-托利多技术讲座
    1、创新拉曼采样技术及应用技术&mdash &mdash 海洋光学IDRaman系列   时间:2014-03-27 10:00 主讲厂商:海洋光学   会议介绍:介绍海洋光学IDRaman系列产品和拉曼技术在药品检测、安检、环境保护、材料表征和食品安全中的应用。IDRaman mini最终入围具有光电界&ldquo 奥斯卡&rdquo 之称的2014年度美国&ldquo Prism Award&rdquo ,并成为唯一入围的拉曼类产品 荣获2013年《Laboratory instrument》&ldquo 读者选择&rdquo 大奖,核心采样技术ROS(Raster Orbital Scanning)荣获英国《分析科学家》(The Analytical Scientist)杂志颁发的&ldquo 分析科学家创新大奖&rdquo (The Analytical Scientist Innovation Awards,简称TASIAs)。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934   2、 GC 2.0时代&mdash &mdash TRACE1300系列GC(模块化GC)   时间:2014-03-28 14:00 主讲厂商:赛默飞世尔   会议介绍:赛默飞向您介绍一款可以应用在石化行业的模块化式GC,而且结果更准确,分析更简单,维护更方便,快速经济的解决了某农残检测用户临时增加检测项目的难题,设备更可以7*24小时连续工作。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945   3、 梅特勒-托利多快速水分测定仪产品培训   时间:2014-04-02 14:30 主讲厂商:梅特勒-托利多   会议介绍:梅特勒-托利多快速水分测定仪可将水分测定流程从6-8小时缩短为5-15分钟,大幅提高水分测定的工作效率。本讲介绍快速水分测定原理,新品,配件选择,水分测定仪的校准以及执行日常的快速测试。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937   4、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   时间:2014-05-14 14:30 主讲厂商:梅特勒-托利多   会议介绍:动态机械分析仪 (DMA) 用于测量材料机械性能及粘弹性能随温度、时间及频率的变化,新型DMA1操作方便,既可以进行传统DMA分析,而且可以使用静态力进行实验或者在液体中进行测试。灵活可旋转的的测试头使得测试不但可以在所有标准形变模式下进行,甚至可在液体或特定相对湿度条件下进行。DMA1是质量控制中既经济又可靠的理想选择。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939
  • 统一布丁售35年首次下架 德记洋行上千箱产品遭封存
    ■毒淀粉风波追踪   毒淀粉风波不断蔓延,其中被波及的知名食品企业统一虽然已于日前发声明称,台湾地区的统一布丁产品没有使用立光农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立光农工”)的问题原料“洋菜粉”,但记者发现,此次毒淀粉风波中“中招”的德记洋行,大股东正是统一,目前德记洋行已被封存上千箱产品。昨日统一中国相关负责人承认,德记洋行确实是统一中国的关系企业,“我们属于同一家母公司,德记洋行在上海也有分公司。”   分析称德记豆花拖累布丁   日前,统一包括布丁在内的7款产品在台下架事件备受关注,同样因立光农工廉价工业级防腐剂调配食品原物料复方“洋菜粉”、“爱玉粉”波及的还有德记洋行。消息称,德记洋行生产的豆花、杏仁豆腐等3项产品疑似使用了问题原料下架回收,台南市卫生局已经封存1051箱。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德记洋行的大股东正是统一。资料显示,统一在2006年-2007年间陆续透过公开市场收购德记洋行的股权,目前集团持有德记洋行股权达64.29%,统一接手后,德记洋行去年终结亏损,今年1-4月累计营收5.86亿元,年增87.05%,目前拥有统一旗下三款拳头产品——老坛酸菜牛肉面、阿萨姆奶茶、冰糖雪梨茶的代理权。   有媒体分析认为,统一之所以急于下架统一布丁,正是因德记洋行旗下的豆花被验出掺有“工业级洋菜粉”,统一为求保险,下架统一布丁。   统一布丁销售35年首次下架   虽然统一布丁在大陆仅在华东有销售,但其在台湾名气不小。从1978年上市迄今已35年,公开资料显示,统一布丁去年每天至少卖出11万杯,如今却因为原料厂商深陷毒淀粉风波,而让35年来从未停产的布丁暂时与消费者说再见。   虽然此次统一布丁并没有使用涉事的洋菜粉,但却有使用立光农工的鹿角菜胶。为此,统一高层甚至对媒体透露,“万一鹿角菜胶也检验出有问题,那统一布丁有可能从此消失。”   不过,有接近统一的人士称,目前台湾相关部门经过检验,已经证实统一布丁不含有毒淀粉,但有消息人士称,此番下架对统一商誉造成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 自然资源部发布 《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等多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按照自然资源行业标准制定程序要求和计划安排,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等10项行业标准,并于2024年1月18日予以公示。其中4项标准涉及在线监测设备、便携设备等。一、《海洋饱和软黏土强度的测定 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法》(报批稿)规定了微型十字板剪切仪测定饱和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仪器及组件要求、仪器标定方法、 试验步骤与要求和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适用于海洋原状或重塑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的室内或野外现场测定。二、《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规范规范》(报批稿)规定了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的选址、观测要素、系统组成、仪器安装、试运行管理、接收岸站的要求,适用于在海上油气生产设施上新建或升级改造的水文气象观测系统。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水文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流向、流速、水位、水温、波向、波高、波周期、潮高等;b)气象要素应包括但不限于: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能见度等。海上油气生产设施水文气象观测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定位装置、方位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气温和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波潮仪、能见度传感器、流速流向传感器、水温和盐度传感器、卫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防雷系统等。三、《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技术要求》(报批稿)规定了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管理基本要求、检查维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及运行维护记录等内容,适用于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线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海洋岸(岛)基水质自动监测站用于海岸(岛)边海洋水质监测,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及通讯网络集成的综合性监测系统。主要由站房、分析单元、采配水单元、控制单元、通讯单元和辅助设备等组成,其核心设备为在线分析仪器,可以定期或长期、在线、自动、连续地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监测数据。四、《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报批稿)本文件规定了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注、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的设计、生产、试验和检验。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以海上移动载体为使用平台,在规定航速范围内,利用可回收的测量探头进行海水温度、电导率和压力剖面测量的仪器。
  • 重要通知|自然资源部发布海洋领域卫星遥感监测规范等28项行业标准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海洋观测装备水下结构防腐防污技术要求》等28项行业标准,涉及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机载海洋水色高光谱成像观测、在线监测系统、海洋及相关产业调查等多个方面,将于2024年6月1日起实施。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标准编号名称HY/T 0394-2024海洋观测装备水下结构防腐防污技术要求HY/T 0395-2024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区域命名与站位编号规则HY/T 0396-2024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数据集质量控制技术规程HY/T 0397-2024船载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HY/T 0398-2024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观测技术规程HY/T 0399-2024渤海和黄海海冰卫星遥感监测规范HY/T 0400-2024无人机机载海洋水色高光谱成像观测系统技术要求HY/T 0401-2024走航式温盐深剖面测量仪海上试验方法HY/T 0402-2024基于移动式平台的海洋仪器设备海上试验标准体系HY/T 0403-2024波浪滑翔器海上试验规范HY/T 0404-2024潮流能、波浪能发电装置海试过程控制规范HY/T 0405-2024潮流能发电装置运行技术指标综合评估方法HY/T 0406-2024振荡体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实验室测试方法HY/T 0407-2024海洋动力环境观测高频地波雷达发射技术要求HY/T 0408-2024极地海冰生物检测样品的预处理方法HY/T 0409-2024近岸海域水质浮标实时监测技术规范HY/T 0410-2024蒸馏海水淡化用钛及钛合金热交换管HY/T 0411-2024箱式脱硫中空纤维膜吸收器HY/T 0412-2024中空纤维膜吸收器脱硫性能测试方法HY/T 0413-2024海洋地球物理资料整编技术规范HY/T 0414-2024海底地形地貌资料整编技术规范HY/T 0415-2024海底底质资料整编技术规范HY/T 0416-2024海洋信息通信网地面专网建设技术规范HY/T 0417-2024海洋信息通信网地面专网运行规范 设备巡检HY/T 0418-2024海洋生态保护综合术语HY/T 0419-2024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技术指南HY/T 0420-2024海洋及相关产业调查技术规范HY/T 0421-2024浒苔绿潮短期漂移数值预报技术指南
  • 自然资源部发布《海洋地质取样技术规程》等12项行业标准(含最新检验、测量方法)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近期,《海洋地质取样技术规程》等12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20年2月1日起实施。编号及名称如下: /p p   DZ/T 0327-2019 海洋地质取样技术规程 /p p   DZ/T 0328-2019 地质勘查项目监理规范 /p p   DZ/T 0329-2019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1:50000) /p p   DZ/T 0330-2019 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p p   HY/T 0273-2019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第1部分:风暴潮 /p p   HY/T 0274-2019 岸基雷达海冰监测技术规程 /p p   HY/T 0275-2019 风暴潮、海浪灾害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p p   HY/T 0276-2019 海水浴场监测与评价指南 /p p   HY/T 0277-2019 海洋经济评估技术规程 /p p   HY/T 0278-2019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测量方法 /p p   HY/T 0279-2019 高频地波雷达电性能检验方法 /p p   HY/T 0280-2019 高频地波雷达现场比测试验规范 /p p br/ /p
  • 海洋经济备受青睐 海洋仪器研发困难重重
    &ldquo 沿海经济与海洋经济还是有很大不同的。&rdquo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ldquo 沿海经济主要是借助和依托区位优势在陆地上发展经济,是相对于内陆地区的经济而言的。依靠临海,产业高度聚集,利用港口和海运成本低的优势,从而发展相关产业。而海洋经济则更多的是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它根据开发区域与海岸线的距离,分为近海开发、远海开发和深海开发。例如:渔业、滨海旅游、深海养殖等方面。&rdquo   借国家升级海洋战略之机,沿海各省份纷纷借船出海。江苏大力进行政策探索、产业布局,2011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4%,达8262.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河北省则提出,要把东部沿海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环绕京津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当前海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空中到海底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海洋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谈到,海洋仪器比较难做,但不做更不行。国家将海洋仪器列为863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单个项目投资上亿元,去年有14个单位申报海洋仪器项目,今年申报单位达到17个。同时,现在仪器仪表行业没有完善的发展机制和体制去整合现有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海洋仪器的发展,因此在科学仪器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对于科学仪器产业化的问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谈到,科学仪器产业化存在一定的困难,技术发展上有难度,但不管怎样都要客服困难加快国产化进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秘书长王琦表示,当前进口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国产科学仪器市场发展受制约,国产仪器在生产工艺、加工水平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目前来看,海洋仪器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是政府对行业认识不够,不知从何支持。以后海洋科学仪器和海洋研究的相关机构要采取&ldquo 引入、吸收、发展&rdquo 的策略,政府也应牵头组织相应的专题座谈会去了解和探讨行业发展并给出一定的支持。
  • 海仪所制定首个海洋团体标准落地 开拓海洋观测
    日前,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海仪所”)制定的中国标准化协会第一个海洋团体标准——《拼装式海洋环境锚系浮标标体》顺利通过审查。  作为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专业领域分中心,省海仪所一直从事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建成了从岸基、近海到深海大洋,从空中、水面、水下到海底的立体观测研究体系 形成了从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生产为一体的研发、转化、生产链条。此次通过审查的《拼装式海洋环境锚系浮标标体》充分考虑了海洋浮标的研制、生产、使用、质量评价的实际情况,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对开拓我国海洋观测及促进浮标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个海洋团体标准的制定是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贯彻落实国办《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有效举措,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推动更多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是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之一,侧重于提高竞争力。为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支持专利融入团体标准,推动技术进步。
  • 海洋卫士印萍:加强海洋甲烷监测 应对全球变暖
    “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是地球的关键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应对全球变暖、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加强海洋甲烷监测”的建议。“海底沉积物甲烷储集效率的波动将深刻影响大气中甲烷的水平和全球气候变化走向,在全球甲烷循环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印萍表示,甲烷减排对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和环境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势必会成为新一轮全球性技术竞争的核心。印萍建议,为防范“卡脖子”风险,应加快推进海洋甲烷测量和监测技术研发,重点突破超低含量甲烷快速测量、甲烷原位精确测量、在线连续测量等技术难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测量装备,建立可推广的海洋甲烷测量技术方法体系。“中国甲烷监测和评估工作刚起步,尚未有在轨的甲烷观测卫星,监测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这些问题都亟待发展。”印萍说,中国应该加快构建“星-空-地-海”甲烷监测体系,重点突破甲烷遥测遥感技术、海洋海岸带甲烷观测组网技术难点,加快国产甲烷监测卫星的研发和发射组网,研发海洋全剖面、关键界面和典型区域通量观测设备装备,开展重点区甲烷业务化监测示范,推动建设全球性海洋甲烷监测网。“加强海洋甲烷监测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双碳战略的一条有效路径。”印萍建议,中国要加快海洋甲烷清单计量与减排技术研发,监测和评估海洋海岸带甲烷排放现状及排放源,建立甲烷收支计量和碳足迹追溯方法,编制甲烷排放清单,有效支撑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和碳排放权交易;要加快海洋甲烷监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促进行业技术标准化,强化创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应用示范和工程服务,打造海洋新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聚集、协同创新平台。作为一名海洋地质专家,印萍经常带队出没野外,参与过大量外业调查和监测工作。风暴中,她一个人背着几十斤的沉积物样品,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徒步4公里;海边小路上,她推着出故障的摩托车在泥泞中步行2个多小时回驻地......印萍坚信通过自身实践获得数据,才能做好研究。多年来,她改进和完善了海岸侵蚀综合模式,建立了评估、预测和预报模型;改进了监测和研究方法,并把研究成果推广到中国海岸环境评价和保护治理工作中。印萍一直心系海洋,履职以来,多次提出有关海洋的建议和议案,内容包括成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验室、培养更多海洋技术人才、加强海岸带地质遗迹保护等。“开展海岸带地质研究是个长期的事,我要当好‘海洋卫士’,保护好这一抹神秘的蔚蓝。”印萍说,两会结束后,她将奔赴长江三角洲开展海岸带生态地质调查工作,中国从北到南漫长的海岸线上,一直有她的身影。
  • 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中国海洋报讯 9月5日,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在天津召开。该实验室的揭牌意味着我国数字海洋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部门相关领导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右二),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国成(左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司司长秦海(右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胜(左一)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上,陈连增对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和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实验室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5点希望:一是要切实做好数字海洋服务工程立项工作,推动国家数字海洋的全面建设 二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为数字海洋科学和业务体系的建立及海洋信息化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要牢牢把握数字海洋前沿领域,保持实验室在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能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 四是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科研梯队,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国家数字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五是要重视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科研条件。   据悉,根据我国数字海洋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我国数字海洋建设将划分为信息基础框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3个阶段。通过国家908专项的实施,现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国家海洋局于2011年11月1日批准成立了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由何积丰院士、金翔龙院士、潘德炉院士、龚建雅院士等17位国内海洋与信息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长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解决数字海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搭建开放型数字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的建立对于促进数字海洋科学成果的应用转化、培养人才、提高数字海洋业务保障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 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9月5日,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在天津召开。该实验室的揭牌意味着我国数字海洋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部门相关领导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右二),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国成(左二),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司司长秦海(右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胜(左一)共同为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揭牌仪式上,陈连增对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和第三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实验室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5点希望:一是要切实做好数字海洋服务工程立项工作,推动国家数字海洋的全面建设 二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为数字海洋科学和业务体系的建立及海洋信息化服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是要牢牢把握数字海洋前沿领域,保持实验室在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能力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 四是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科研梯队,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国家数字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五是要重视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为实验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科研条件。   据悉,根据我国数字海洋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我国数字海洋建设将划分为信息基础框架、透明海洋和智慧海洋建设3个阶段。通过国家908专项的实施,现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国家海洋局于2011年11月1日批准成立了数字海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由何积丰院士、金翔龙院士、潘德炉院士、龚建雅院士等17位国内海洋与信息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为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长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字海洋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解决数字海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搭建开放型数字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的建立对于促进数字海洋科学成果的应用转化、培养人才、提高数字海洋业务保障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