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中心

仪器信息网国家中心专题为您整合国家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中心话题讨论。

国家中心相关的资讯

  • 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检中心通过评审
    近日,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三合一”的现场评审。标志着国家中低压配电设备质检中心已经完全具备接受委托业务的资质,国家中心能力进一步提升。   国家中心在镇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基础上筹建,占地60亩,建筑面积达25358平方米。在装备投入方面,国家质检中心新购置仪器设备5800余万元, 22万伏变电站建设投资3600万元,包括输变电设备、间隔设备、通讯设备,EMC实验室投资1000余万元,包括进口3米法半电波暗室、屏蔽室及进口EMC试验测试系统等大量国内外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专家组采取现场提问、查阅报告、记录、核查仪器设备配置、查看现场试验等方式对国家质检中心的检测能力、设备性能、设施环境、检测方法、样品管理、能力验证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考评。通过细致全面的评审工作,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国家中心的高起点、高效率的建设,确认中心的质量体系运行良好,各种软硬件资料齐备,各项记录真实细致。国家中心申请的低压成套、元器件及桥架共19个产品8项参数全部获得通过。
  • 投资3.65亿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建设启动
    近日,国家中低压电气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总承包签字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步伐。   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煎茶镇,总投资3.65亿元,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由成都市质检院筹建,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承包,双流西航港建设投资公司投资建设。   “国家中低压电气检验中心的建设,将促进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中低压电气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据成都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预计今年年底动工,工程分两期完成,2011年建成低压部分,2012年建成中压部分,力争2012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 对话果德安:推进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领衔完成的“国际化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建立了系列被中国药典和国际主流药典采纳的中药质量标准及相关指导原则,开辟了我国学者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先河,为中药标准国际化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致力于建立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标准走进美国药典一直是中国学者在努力的事情。此前中国学者提交过的积雪草、穿心莲标准,因为标准制定的理念和起草的方式与美国药典差别较大,未被采纳。而印度学者制定的标准却被认可。  “目前中医药行业正处于黄金时期,我希望能够将体系推向国际,让标准由国人来制定。”果德安认为:“标准,是国际的通用语言。如果没有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很难走出去,也很难国际化。”  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拓荒,果德安团队硕果累累:2012年,由果德安团队提交的丹参药材标准成为由中国学者制定的、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中药标准 领衔的“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做“有力”的第三方检测平台  回想一路走来,果德安在谈话过程中提及最多的词语为:科学、可循、实用。鉴于此,他提出了“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构建中药现代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我的理想是做第三方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制定的人生三步曲,如今已顺利迈过前两步。  第一步,解决基础科学问题,了解中草药含哪些成分、哪些成分有效 第二步,是构建科学可循实用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把标准运用到实践当中,用到最高的药典标准中。  果德安告诉记者,现在以研究团队为主要力量建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平台,成功组建了“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平台通过国家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共3.3亿元建立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表示,第三方平台并非执法部门,但会比执法部门更有力。他希望借此,健全中药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中药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  “我们研究所虽然体量小,但战斗力强。”果德安期待,未来中药标准能逐渐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上拥有发言权。
  • 63家中心通过第七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初审(附名单)
    按照《关于开展第七批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国科高函[2007]96号)的要求,各地方科技行政部门和行业科技行政部门积极组织申报工作,共推荐77家中心申请认定。根据《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经审核,共有63家中心通过初审。 通过初审的63家中心,须按照《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和《关于开展2007年度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参加绩效评价,于3月31日17时前,报送相关材料。 附件:通过初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名单。 附件 通过初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1.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2.天津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3.承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4.唐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5.衡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6.临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7.辛集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 8.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9.山西省长治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0.赤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1.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12.沈阳高新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13.抚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4.四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5.佳木斯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6.大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7.哈尔滨市动力生产力促进中心 18.鸡西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19.黑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20.东宁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21.讷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22.哈尔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23.扬州市中小型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24.镇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25.泰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26.姜堰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27.常州市新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28.常州市武进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29.张家港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30.无锡市惠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31.温岭市先导泵及泵用电机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32.舟山船舶修造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33.铜陵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34.芜湖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35.福建省林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36.石狮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37.山东泰山生产力促进中心 38.山东省华鲁皮革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39.济南市历下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40.青岛生产力促进中心 41.许昌市发制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42.洛阳生产力促进中心 43.湖北鄂化化学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44.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45.武汉武钢工程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46.湘潭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47.广州市番禺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48.梅州生产力促进中心 49.中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0.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 51.桂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2.柳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3.钦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4.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5.贵州航天生产力促进中心 56.昆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7.榆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8.汉中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59.陕西省秦川牛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60.白银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61.西宁生产力促进中心 62.新疆博尔塔拉生产力促进中心 63.玛纳斯县生产力促进中心 相关文档 曹健林副部长出席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五周年座谈会 125家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绩效评价
  • 投资6000万元 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检中心开建
    近日,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在福安奠基开建。   该中心于2009年12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由福建省质检院和宁德市质监局共同筹建,计划投资6000万元,实验室面积1万多平方米。中心建成后,将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培训、标准制修订等服务。   该中心的建设,将为福建省乃至周边省份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与品质安全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科学、公正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同时也将促进福安当地电机电器产品质量的提升,提高当地产业竞争力,树立宁德电机区域品牌形象。
  • 中国节能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检中心
    2010年7月30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所属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承建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EPC)建设工程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项目包含整体规划、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土建公用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人员培训、EPC交钥匙工程等,合同周期29个月。项目总投资3.75亿元。   该项目是国家质量技术检验检疫总局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批准的项目,也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中低压电气产品国家级检验中心。项目建成后,可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地区中低压电器技术发展,提高产品制造和装备能力。为我国电力系统提供先进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力设备。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使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开工
    3月31日,落户于福建省福安市的国家中小型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举行开工仪式。该中心建成后,可对中小型电机产品进行全项目检验,承担电机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将有效提升电机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助推闽东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
  • 对话国家科技奖获得者果德安:推进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建设 健全中药标准化服务体系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出炉。其中,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果德安领衔完成的“国际化导向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建立了系列被中国药典和国际主流药典采纳的中药质量标准及相关指导原则,开辟了我国学者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先河,为中药标准国际化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致力于建立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标准走进美国药典一直是中国学者在努力的事情。此前中国学者提交过的积雪草、穿心莲标准,因为标准制定的理念和起草的方式与美国药典差别较大,未被采纳。而印度学者制定的标准却被认可。  “目前中医药行业正处于黄金时期,我希望能够将体系推向国际,让标准由国人来制定。”果德安认为:“标准,是国际的通用语言。如果没有科学、可循的中药质量标准,中药很难走出去,也很难国际化。”  经过几年锲而不舍的拓荒,果德安团队硕果累累:2012年,由果德安团队提交的丹参药材标准成为由中国学者制定的、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中药标准 领衔的“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做“有力”的第三方检测平台  回想一路走来,果德安在谈话过程中提及最多的词语为:科学、可循、实用。鉴于此,他提出了“深入研究,浅出标准”构建中药现代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我的理想是做第三方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制定的人生三步曲,如今已顺利迈过前两步。  第一步,解决基础科学问题,了解中草药含哪些成分、哪些成分有效 第二步,是构建科学可循实用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把标准运用到实践当中,用到最高的药典标准中。  果德安告诉记者,现在以研究团队为主要力量建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平台,成功组建了“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平台通过国家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共3.3亿元建立第三方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果德安表示,第三方平台并非执法部门,但会比执法部门更有力。他希望借此,健全中药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中药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动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  “我们研究所虽然体量小,但战斗力强。”果德安期待,未来中药标准能逐渐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上拥有发言权。
  • 认监委对国家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家单位继续授权
    国家认监委日前下发通知,对国家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电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特种防护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刀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农用车配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北)、国家电焊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家单位继续授权。   这9家单位已按要求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国家认监委批准这些单位可以继续以国家产品质检中心名义,在授权检验的产品范围内开展质量监督检验业务,业务工作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监督和指导。   国家认监委要求这9家单位继续抓好自身建设,加强管理,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公正、科学、准确。
  •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验收
    2009年7月27-30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南阳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市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基地、郑州大学药学院等单位,在南阳市召开了中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专家组听取了河南省科技厅代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对照基地建设规划,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圆满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2000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申请,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在河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上下联动的协同促进机制,围绕规范化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现代化制药体系、中药营销及市场服务体系等“四个体系”,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农业实现产值103亿元,是2000年的5倍 中药工业实现产值139亿元,是2000年的8倍。   一是以实施国家科技项目为引导,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全面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8年来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5个,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430万亩,山茱萸等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15种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药农业实现年产值103亿元。同时,探索并建立了多种适于市场经济的、不同类型的中药材种植和经营的新模式,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的集约化程度,实现了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二是加强中药现代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单位为支撑,产学研协调配合的科研开发体系,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成果不断增加。8年来,共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1家,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评价基地1个,国家中药质量分析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材质量评价实验室1个。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712名。获得新药证书71个,申请发明专利452个,取得科研成果302项,发表学术论文1030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   三是中药现代化制药体系初步形成,综合效益突显。全省107家中药企业、25家饮片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2008年中药工业实现产值139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32.18%。有5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6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拥有宛西制药、羚锐制药、辅仁药业、太龙药业等一批知名的中药现代化企业,培育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羚锐通络祛痛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大品种。目前有中药保护品种38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品种12个,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25个。河南中药在全国的地位明显提高。   四是以巩固河南中药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开拓市场,构建营销网络,现代化中药市场及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中药现代化服务网络体系和药品生产与连锁经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全省中药物流开始走上信息化发展轨道。全省建立药品连锁经营企业160家,年销售收入250亿元。   同时,验收专家组建议,河南省政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制定好基地二期建设规划,并在规划中注意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在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河南道地药材适宜性区划、资源保护、科技内涵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利用研究,充分利用浅山丘陵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药现代化研发大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科研力量,强化与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对经方的系列开发和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一步形成河南中医药发展特色。三是加强中药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注重产业品牌培育,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企业、大品牌,为河南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验收
    2009年5月13-14日,科技部组织由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等九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以下简称“四川中药基地”)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地奥集团、彭州川芎GAP基地等10余个基地建设相关产学研单位,对基地建设十余年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对四川作为第一个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挥的示范带动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5月14日上午,四川中药基地验收会在成都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杨哲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竞、科技部条财司司长王伟中、发展计划司副司长许春霞、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登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副司长苏钢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代表四川中药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对基地建设十年工作的总结汇报,经专家组认真讨论认为:四川中药基地圆满完成了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四川中药基地1998年经科技部批准建立。作为第一个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中药基地和全国唯一一个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中药基地,四川率先提出了包括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制药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在内的“一园四体系”建设模式,基本形成了集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研究、商贸、医疗保健、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推动了全省中药产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全省中药工业产值178亿元,居全国第3位,较1999年增长320% 中药饮片工业产值59.83亿元,居全国第1位 45户中药企业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355万亩,产值达26亿元,川芎等5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开发了一批疗效确切、市场占有率高的中药新药,以地奥心血康为代表的中药大品种不断壮大。在全国首批开展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建成了西部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基地信息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和五届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对四川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基地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进一步突出特色,加强中药基地内涵建设,将基地建设与适应新医改方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强化基地在全国区域布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中药基地聚集,强化资本、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在中药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合理植入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快四川中药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四是发挥中药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川药品牌,完善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并与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结合起来,把发展灾区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产业作为支持灾区生态恢复和人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做出贡献。   最后,刘燕华说,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号),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部署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十项重点工作中也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这些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让中医药进一步惠及民生,造福人类。
  • 海南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论证
    科技部于近期组织张伯礼院士等10位专家在海口市召开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论证会,对海南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申请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的方案进行了论证。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海南省胆木、白木香、裸花紫珠等南药种植基地、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等中药科研机构,以及海南全星药业等中药生产企业,并听取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2010-2014)》的汇报。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王路、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安道昌等出席论证会。   专家组对海南中药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海南特点,就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建议,海南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树立大中药理念,强化大中药产业科学发展规划,突出海南资源优势和生态药业理念,全面推动海南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组一致认为海南省具有鲜明的热带中药资源优势,且有一定的中药研发和产业基础,特别是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中药产业,将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独特贡献。原则上通过《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并建议海南省抓紧修订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上报科技部,经批复后尽快组织实施。
  • 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
    p   8月22日下午,农村科技司组织专家对依托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了现场考察和验收。 /p p   会议听取了“中心”主任贾生活教授级高工的汇报。“中心”组建以来,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了完备的研发基础设施,培养了高素质的研发团队,突破了种子加工装备工程化系列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与辐射推广,提升了我国种子加工装备的整体水平。 /p p   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听取组建工作汇报、审阅验收材料,经讨论、质询后一致认为“中心”制定了工程中心规范运行的管理制度,牵头组建了种业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工程化能力强的创新团队 实现了人才技术和经济的良性循环。研究完成了适合玉米、水稻、小麦、蔬菜、花卉等种子清选、干燥、精选分级、包衣、包装和仓储技术装备,研发新技术5项、新产品10种,有力地推动了种业的发展,引领了种子加工装备行业技术进步。专家组对“中心”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中心”完成了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及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现场验收。 /p p   “中心”负责人针对专家组反馈意见做了表态性发言,对国家科技部、甘肃省科技厅多年来给予“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表示感谢。表示将继续认真做好“中心”的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夯实科研基础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种业装备全程机械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p p /p
  • 多家检测机构成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有关协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和《关于推荐200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通知》(工信厅企业[2010]161号),经评审和公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已经确定,现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同意授予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山西省中小企业监测鉴定中心、哈尔滨市动力科技创业中心等99个平台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省及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认定工作。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一次,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对不合格的予以撤销。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协助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二○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 推荐单位 服务机构名称 平台类别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信息 融资 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有限公司 技术 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信用 天津市电子仪表实验所 技术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 唐山市乡镇建材管理服务处 检测 河北省新技术推广站 技术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 山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创业 咨询 山西省中小企业监测鉴定中心 检测 山西省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中心 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内蒙古中小企业协会 信息 咨询 培训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 辽宁省中小企业联合会 创业 信息 培训 沈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创业 咨询 培训 鞍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 创业 信息 辽宁青花耐火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 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检测 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融资 培训 技术 吉林省长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信息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哈尔滨现代焊接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哈尔滨市动力科技创业中心 技术 黑龙江省社会信用办公室 信用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信息 咨询 培训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 创业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技术 信息 咨询 上海浦东软件平台有限公司 技术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培训 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有限公司 检测 江苏五州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嘉兴针织毛衫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 技术 浙江方圆电气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创业 技术 咨询 安徽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技术 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标协(福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 福建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检测 江西省中小企业局 江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咨询 信息 江西卓友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 咨询 创业 南昌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融资 技术 咨询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 威海时进食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 临沂市人造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泰安市天禧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创业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濮阳市双发机械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 漯河经济开发区轻工食品工业园创业服务中心 技术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 培训 仙桃市无纺布制品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孝感市翔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 培训 咨询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湖南长沙软件园有限公司 技术 湖南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技术 湖南嘉禾县联鑫铸件质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 湖南双峰县农友农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 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技术 广东迪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 培训 融资 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融资 创业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信息 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 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信息 重庆市西南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技术 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信用 培训 咨询 成都三方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贵州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咨询 贵州匠心多彩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 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 检测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技术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 技术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 青海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技术 青海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创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创业 技术 固原银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新疆计算机应用开发中心 技术 新疆科力先进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设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 咨询 技术 新疆建筑材料研究院 技术 大连市中小企业局 大连服装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 大连双D港创业孵化有限公司 技术 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宁波汽车零部件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 宁波中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检测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咨询 技术 信息 青岛纺织服装材料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检测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厦门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 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 工业设计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技术 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 技术 扬州工艺美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苏州中科纺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佛山市南方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 江苏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技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联合国南通农药剂型开发中心 技术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北京雅商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培训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技术 北京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
  • 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3月1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赴清华大学考察调研,与校长王希勤、校长助理王宏伟就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会谈,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王希勤致辞王希勤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清华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开启了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的新篇章,对于双方共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调动校内外与中医药相关的资源,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相关学科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他希望双方携手探索中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余艳红致辞余艳红对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表示感谢。余艳红表示,中医药振兴发展前景广阔,局校双方合作未来可期,相信清华大学一定能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标杆示范。她强调,签署关于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的框架协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希望双方能够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加快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现代化;坚持协同优势,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坚持特色发展,探索中西医协作医疗新模式。双方签署协议秦怀金、王宏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余艳红、王希勤见证签约。余艳红一行还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史馆,调研了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和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清华大学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 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在沪挂牌
    3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正式加入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网络。   落户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由上海市名老中医张云鹏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灵台教授为副主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临床中心中医科主任陈晓蓉任重点研究室主任。   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临床基地)建设单位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充分体现中医、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及时了解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动态,挖掘、整理、总结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方法,继承名老中医传染病防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主动承担卫生应急防治任务,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性疾病,努力成为防治传染病的重要力量   挂牌成立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将坚持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中西医结合,充分利用2间独立实验套间,依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大型离心机房、超低温冰箱室、标本库、实验动物中心和公共实验技术服务如病理切片、基因测序、核酸蛋白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高液相色谱分析等现代医学生物学技术为坚强的科研技术支撑,尽快落实各项保障条件,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使之真正成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临床救治的重要力量,成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投资建成的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的重大工程及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在各种传染病的诊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2009年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和救治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杜邦宣布拓展在战略成长型国家中的研发实力
    作为加速在新兴经济体中发展策略的一部分,杜邦公司日前宣布拓展其在中国这一战略成长型国家中的研发实力。   据杜邦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科技官苗思凯博士介绍,杜邦将扩大在中国、印度以及巴西的研发投入,以助于加速进入新兴经济体。扩建后,设在上海的“杜邦中国研发中心”规模和人员数量将翻番,将创造大约200个新的科学和技术岗位。   杜邦中国研发中心于2005年正式启用,是杜邦在美国本土以外设立的第三大公司级、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
  • 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公布
    工信部企业司12月5日发布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公布通告,共有208家企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多家质检机构也在名单之内。详情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 工信部企业〔2012〕5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的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2〕197号)和《关于推荐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通知》(工信厅企业函〔2012〕427号),经评审和公示,我们确定了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现予公布。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同意授予北京市石景山区产业促进中心、天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208个平台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具体名单见附件)。   二、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积极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做好省级及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认定工作。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一次,对不合格的予以撤销 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示范平台的运营情况(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收费、服务满意度等)进行检查 我部委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示范平台进行不定期测评。请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协助做好相应管理工作。   附件: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xls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11月28日 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 推荐单位 服务机构名称 平台类别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市石景山区产业促进中心 信息服务 北京北航科技园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北京国融工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融资服务 北京交大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 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天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服务 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 技术服务 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天津站 技术服务 天津市热处理研究所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天津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天津市电工技术科学研究院 技术服务 河北省中小企业局 河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河北省中小企业培训中心) 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邯郸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河北省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 技术服务 秦皇岛科智创业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清河县华源羊绒制品市场开发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枣强玻璃钢复合材料创业辅导基地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山西省中小企业局 山西省青年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太原市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阳泉市不定形耐火材料研究所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 赤峰恒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呼伦贝尔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 辽宁北方实验室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辽阳市白塔区创业基地 创业服务 沈阳创新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服务 铁岭共性橡胶技术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 营口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有限公司 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大连市中小企业局 大连北方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吉林省四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白山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国家饮用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技术服务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大庆软件园管理办公室 信息服务 黑龙江省科技信息中心 信息服务 黑龙江省联和物流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黑龙江省轻工设计院 技术服务 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 技术服务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 牡丹江敏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服务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 技术服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服务 上海都市工业设计中心有限公司 创业服务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技术服务 上海新跃物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上海质量教育培训中心 培训服务 上海棕榈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常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华东分所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江苏华创医药研发平台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南京世纪恒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苏州火炬创新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 创业服务 无锡汇普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融资服务 吴江纺织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杭州商友全球网 融资服务 颐高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浙江长兴绿色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浙江工业大学中小企业研究院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 技术服务 浙江省信息化推进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宁波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宁海县盛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徽恒明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安徽省包装印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安庆市天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信息服务,创业服务,融资服务 马鞍山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福建金贸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福建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融资服务 莆田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培训服务 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 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江西省中小企业局 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 技术服务 江西省陶瓷检测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江西中药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服务 景德镇市陶瓷产品设计研究中心 技术服务 南昌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创业服务 新余创业大学 培训服务 江西财智名家论坛有限公司 培训服务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 滨州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创业服务 山东富利特药业有限公司 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山东宏大农产品研发检测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 烟台杰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培训服务 青岛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久通电缆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河南天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河南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三门峡市豫华职业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培训服务 新乡太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湖北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 技术服务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黄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融资服务 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 十堰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服务 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 技术服务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湖南利坤投资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湖南省电子产品检测分析所(湖南省软件评测中心) 技术服务 湖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湘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 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 创业服务 广东林安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创业服务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 深圳市商业联合会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西贺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桂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钦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钦州市汇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海南生态软件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海南省医药保健品行业协会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 重庆工业服务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 重庆市三健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重庆市中诚伟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创业服务重庆市中小企业培训中心 培训服务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培训服务,创业服务,融资服务 成都九正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德阳产学研园区投资管理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四川瑞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四川西部鞋都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服务,创业服务 四川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技术服务 四川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技术服务 贵州省中小企业局 贵州高科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技术服务 贵州阳光西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培训服务 贵州中鼎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遵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创业服务 昆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创业服务 昆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云南思普投资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 陕西贝易达现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陕西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陕西省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培训服务,创业服务,融资服务 陕西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西安航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创业服务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甘肃高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融资服务 甘肃省化工研究院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兰州理工大学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武威鸿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 青海生科中小企业创业有限公司 创业服务 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宁夏创业促进会 创业服务 宁夏机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服务 宁夏交通国际物流港 信息服务 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 宁夏世纪信通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新疆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技术服务 机械工业信息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广州狮岭皮革皮具产业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培训服务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桐庐分水制笔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技术服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东莞市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兰溪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技术服务共青城鸭鸭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浙江富润科创商务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吴江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 青岛中化新材料实验室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杭州世导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江苏集群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山东农友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服务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 滨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技术服务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哈尔滨均信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 融资服务 数字金融服务(杭州)有限公司 融资服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 广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 部直属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技术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 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技术服务,培训服务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信息服务,培训服务
  • 国家中药标准化建设项目在深启动 推进“中国中药质造”
    p   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药标准化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导,康美药业牵头承担建设的“三七等20种国家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启动会在深圳举行。项目将着力于建设三七等20种中药材及饮片生产全过程可控、质量信息可追溯的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重塑中医药的国际形象,推动“中国中药质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a886ffe6-8e79-428b-9d46-068e719e53f3.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启动仪式现场 /span /strong /p p   据了解,“三七等20种中药标准化项目”由国内中药行业龙头企业康美药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暨南大学等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实施,并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p p   “药企牵头推动实施中药标准项目建设更有利于中药材产、学、研、用的有机集合,在源头实现质量把控和产能升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主任杨全说。 /p p   康美药业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许冬瑾表示,中药标准化项目的重点任务是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实施中药优质产品信息定期公告机制,构建中药优质产品标准的长效机制,推动优质优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86af0d03-6f52-4cd7-8d59-61dd001e8b87.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启动仪式现场 /span /strong /p p   会上,项目成立了以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蔡少青、李世忠,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于留荣,暨南大学教授曹晖,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许腊英、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庆林等全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医药行业不同研究领域专家为主体的技术专家委员会,指导和监督项目立项、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评价验收等关键环节。 /p p br/ /p
  • 投资2亿 新型疫苗国家中心明年底前建成
    北京晚报6月30日讯 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及服务平台,29日,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奠基典礼。副市长苟仲文出席并讲话。   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以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为组建载体,由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出资设立。项目规划建筑面积约为22749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左右,计划于明年12月前全面竣工。   该中心将在重大传染病疫苗的应急规模化制备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当前正在研发的项目主要有:新型麻疹疫苗、CPG新型乙型肝炎疫苗、EV71手足口病疫苗和甲型流感疫苗等。其中,备受关注的手足口病疫苗研发,已进展到动物试验阶段。   未来,该疫苗中心将建设4条中试生产线和综合实验室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病毒性疫苗(灭活)中试平台、病毒性疫苗(减毒)中试平台、细菌性疫苗中试平台、昆虫细胞中试平台、基因工程酵母中试平台等五大中试平台均拥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可承担国家及地方相关领域和项目的工程化研发和技术支持。   苟仲文在讲话中指出,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对提升我国疫苗研发和生产水平,加强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开发区乃至北京市的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市政府将高度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并给予大力支持。
  • 17家检测机构获工信部认可 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企业〔2017〕156号)和《关于推荐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通知》(工企业函〔2019〕310号),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和公示,确定了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名单。该名单包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谱尼测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衡水煜荣商贸有限公司等197个平台。其中,包含了17家检测机构,分别是谱尼测试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辽宁科诺纺织服装检测有限公司、江苏盛虹纺织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安徽拓维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福建拓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环安检测评价有限公司、山东恒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秦云农产品检验检测有限公司、青海蓝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斯坦德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泰众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p p   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575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9df0bd94-8d3f-486a-b8fd-2ccb0e03f225.jpg" title=" 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名单.png" alt=" 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名单.png" width=" 600" height=" 5752" border=" 0" vspace=" 0" / /p
  • 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在江西樟树正式启动
    近日,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在樟树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接受宜春市聘请,指导樟树市中药标准化建设。  专家介绍,中药作中中国的国粹,近年来却遭到国际的质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药标准化做的不够,生产过程比较粗放,影响了中药的疗效.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了国家中医药标准化项目,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技术缺失,着力于中药材生产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定中医药标准规范及生产,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  据悉,江西樟树是全国中药原料保障的供应基地,2016年全市医药主营药务收入达到280亿元,占江西省一半以上。
  • 中国首家中药抗病毒研究中心成立 钟南山任学科带头人
    日前,国内首家中药抗病毒研究中心——白云山和黄中药抗病毒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钟南山院士担任该中心学科带头人。   据悉,该中心将依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数十家科研单位的科研力量,旨在打造国际领先的抗病毒中药研究基地,引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产业创新。   该中心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充分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发对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现代化中药 继续推进抗病毒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建立国际化的质量标准,使抗病毒中药能早日走出国门。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医药法即将出台
    11月23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平行论坛:中医药发展”上,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 “《中医药法》即将出台”。《中医药法》也将成为我国起草的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王国强指出,中国政府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最近几个月来,中医药在政策层面所享受到的“待遇”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则设立“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专门篇章,更明确中医药的重点任务,同时在全篇多处提及中医药,将其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各方面。  今年3月23日,王国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也公开表示,《中医药法》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与此同时,坚持中西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以及广泛开展中医药等领域的合作,也已经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2年,《中医药法》就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随后的几年屡次传出将出台的消息。  “扶持、促进、发展”,此前王国强用六个字概括了中医药立法的主要内容。据其透露,中医药立法中已考虑到名贵中药材的保护内容,同时还包括医疗、文化、民营医院等。目前,国家中医药法草案正在广泛征求各个省市的意见,顺利的话,将尽快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对于是否会在上半年出台时间表,王国强表示“尚不可预见”,“我们希望越快越好”。  2013年3月10日,王国强又称,国家中医药法草案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第一档项目。当时就有媒体分析指出,“按照立法程序,这意味着国务院有望今年通过草案,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  然而,《中医药法》草案在2015年才最终通过。2015年12月2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由国务院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案)》议案。  草案提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平等对待民营和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同时,考虑到中医诊所主要是医师坐堂望闻问切,服务简便,不像西医医疗机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草案将中医诊所由现行的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  另外,草案规定,对于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需求,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医疗机构炮制的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草案还规定,鼓励医疗机构配制和使用中药制剂,支持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对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和委托配制中药制剂,只需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剂批准文号。  在评价《新医药法》的意义时,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司富春曾表示,这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并有利于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与贸易。  既然《中医药法》如此重要,那为何中医药立法迟迟未能落地?记者发现,有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则是早在1983年的事情,按照媒体的说法,在当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首次提出中医药立法一事。  对此,著名中医学家米烈汉坦言,我国中医药立法30余年求解路之所以不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外部因素,也有学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更有政策落实不力的主观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士对中医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目前不少卫生部门的人对中医的特色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思想上没有意识到立法对中医保护和发展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立法进程,虽然国家很重视中医,但卫生部门的一些人没有推动立法的积极性。  而中国卫生法学会秘书长吴崇其认为,主要在于中医没有诊断标准、中医没有死亡标准这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医理论多为自然哲理,难以找出事实依据,很难进行标准界定,而没有标准,中医药立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内容,也就无从保护中医药的合法权益。”
  • 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专家组现场考察平台核心设备&ld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dquo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双球差校正冷场发射电子显微镜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中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区域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中心共有10家成员单位,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   目前,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正在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在这方面,中科院布局较早。早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中科院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科共性,就规划和部分启动了一批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有效推动了区域内研究所大型仪器设备的协作共享。   2014年4月14日,根据中科院统一布局,中科院北京纳米科学与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这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正式合并为中科院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名称暂定),将由10家中科院所属单位共建,其中,中科院物理所担任牵头单位。   这一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建设情况如何?在中科院与北京怀柔区科技服务双向对接会上,中科院物理所副所长文亚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相关情况。   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为中科院技术支撑体系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定位是建设成为我院科研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技术能力最强、&ldquo 区域&rdquo 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文亚介绍说,中科院在&ldquo 十一五&rdquo 期间,先后部署和启动了首批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又规划新建了4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其中交叉学科领域有5个,资源环境领域有4个,生命科学领域有5个,这些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分布在全国9个省市。   据了解,在北京地区,目前有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北京生命科学、北京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科研人员只需要登录&ldquo 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rdquo 并进行检测预约,相关仪器管理员就会根据情况给予申请者及时回复。   记者了解到,就北京的这3家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而言,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立时间最晚,但因为整合了原有的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可谓&ldquo 兵强马壮&rdquo 。   该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原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2月,是中科院创新三期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重要举措的成果之一,它集成了纳米表征与检测、纳米材料与制备、纳米生物医药和纳米结构环境效应、纳米加工与新型纳米器件等4个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而原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组建于2008年11月,集成了材料结构物性分析表征与器件研究和物质科学低温保障、物性测试与温度标定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公共技术测试平台和特色尖端技术支撑平台的顶尖研究设备。   &ldquo 目前,中心共有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半导体研究所、微电子研究所、电工研究所等10家成员单位。中心有效在网共享设备480余台,总价值超过11亿元人民币。&rdquo 文亚介绍说。   目前,该中心的学科领域分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信息存储、能量转换、工程技术、生命医药等应用研究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心各成员单位一贯秉持&ldquo 开放、共享、协作、创新&rdquo 的服务宗旨,对使用者采取非营利性的成本补偿式收费,做到&ldquo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dquo ,在优先保障自身承担的科研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促进相关领域持续创新   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对外服务有哪些特色?对此,文亚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他表示,在中科院及国家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资源整合与统筹新建,目前该中心已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特色装备。   &ldquo 比如我们拥有&lsquo 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rsquo &lsquo 纳米生物多功能成像系统&rsquo 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甚至国际唯一的平台或设备,涵盖衍射、散射、光谱、光学、成像、正电子等多尺度测试手段,可进行材料的成分、结构、物相等全方位分析。&rdquo 文亚说。   另外,中心的服务类型非常丰富,围绕核心设备及行业领军人物打造的一流特色平台,可以从事测试服务、合作研究、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多项工作。   &ldquo 就对外服务而言,我们既支撑重大科研任务,又服务于地方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rdquo 文亚介绍,目前,中心广泛面向成员单位及全国的研究所、高校、企业等单位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已先后为数百项重大科研项目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撑服务。   &ldquo 在支撑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方面,我们中心为神舟系统和天宫系列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卫星、国产宇航服研制等做了大量工作。&rdquo 文亚说。   在服务地方、企业重点需求方面,中心平台设备已经为数百家企业、社会单位等提供服务累计超过13万小时。中心曾经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利用各单位的科研优势,免费服务社会。比如,2010年响应中科院号召,中心所有成员单位为数百家科技企业免费提供测试服务:化学所就曾基于有机及聚合物材料光电性能与器件研究平台,通过有效的质谱数据确定产品中的微量杂质成分,帮助新疆某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促使该公司产品出口价格翻番,新增年产值近亿元 高能所也曾基于先进射线的物质科学应用平台,为南京博物馆检测战国文物&ldquo 陈璋壶&rdquo ,研究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加工工艺,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为相关文物的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   &ldquo 此外,在行业认证认可方面,我们中心也有许多权威的认证机构。比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标准与检测实验室是国内第一个通过认证认可的纳米检测实验室 电工所太阳能光伏检测平台是院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光伏检测,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权威性检测机构 理化所拥有国内唯一的0.65K~773K全温区覆盖的温度标定系统。&rdquo 文亚介绍说。   &ldquo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共享、协作、创新的理念,实现中心仪器、人才、服务的全方位开放。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rdquo 文亚最后表示。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视察华因康
    近日,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李昱副司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孙涛局长,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孙光荣副院长来我司进行交流研讨,公司总裁郑益敏、技术总裁盛司潼等领导予以热情接待。双方就中医诊断与基因科技如何结合起来致力于民生健康的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此行是对之前召开的中医理论的基因检测项目研讨会的深化和落实,对把基因科学技术应用于传统中医诊疗,实现中医诊疗的标准化、数据化、精确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座谈中,李昱副司长指出,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只有立足于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尽早实现客观化。这包括基于中医理论进行的基因检测项目、中医现代诊疗设备和产品的研发、基于基因检测结果的调理方案的制定等等课题,是一个多学科、跨领域、前景广阔、意义重大的合作项目,有利于打开中医发展思路,推进中医迈向现代化。   孙院长在座谈中指出,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先进基因技术的结合,是不同领域交叉产生的创新点,要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技术力量使这一创新点发挥出其应有的科研意义和社会意义。要以中医学思想为指导,运用中医思维和基因技术,以中医诊断为切入点,寻找恰当的病症作为突破口,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双方在座谈中一致认为,中医诊疗和基因检测的整合,代表着中国传统医药学向现代科技精确化、数字化和标准化方向的迈进,关系着人类疾病与健康。双方将携手捍卫民族中医药文化,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开拓中医发展新局面。
  •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委)、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教育局、科协,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有关企事业单位:   科技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阶段,也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简称《科技人才规划》),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全面发展,对于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科技人才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级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科协组织,各级各类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要把科技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对《科技人才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细化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参与科技人才工作,切实把《科技人才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doc 科技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协 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目 录   序 言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3.目标与部署   二、主要任务   1.造就一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队伍   2.重点建设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3.造就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4.支持和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5.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6.重视建设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和科普等人才队伍   7.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体制机制创新   1.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   2.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3.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4.健全科技人才流动和配置机制   5.培育创新文化环境   四、政策措施   1.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的政策   2.实施有利于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   3.实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   4.实施支持科技人才创业的政策   5.实施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政策   6.实施鼓励科技人才到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政策   7.实施促进科技人才国际化的政策   五、组织实施   1.加强《科技人才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   2.加强《科技人才规划》实施的财政保障   3.加强科技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4.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正文   序 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科技人才保证,特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人才规划》)。   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从事创造性科学技术活动,并对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主要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服务、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普及等工作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大力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选择。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人才工作成效显著。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研发(R&D)人员总量已居世界前列 科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企业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研发人员队伍的主体 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和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 科技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虽已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我国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科技人才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中小企业、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科技人才短缺,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未来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科技人才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以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培养大批青年科技英才,全面带动科技人才发展。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政策和制度创新为重要手段,大胆革除阻碍科技人才发展的各种障碍,倡导科技人员爱国奉献、勇于探索、求真务实、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使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保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和《科技规划纲要》,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尊重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完善服务、优化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大力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坚持人才、基地、项目相结合,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2.基本原则   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人才优先与服务发展相结合。把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确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科技人才培养与开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放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形成科技人才培养和服务需求有机结合的局面。   以优化结构为目标,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针对当前科技人才在不同区域、领域和部门分布不合理的局面,进一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规律,根据市场需求,促进科技人才顺畅有序流动。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根据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科技人才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以高端人才为引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在国家重点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优先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一大批企业科技人才。有效发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以改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以学校教育实践为基础,人才引进与培养使用相结合。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我国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锻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   以提升能力为核心,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稳步扩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着力解决科技人才占人口的比例较低、许多前沿和新兴领域科技人才匮乏、若干领域人才队伍老化的问题。注重提高科技人才队伍质量,把质量优先原则贯穿在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等各个环节,大力提高科技人才国际竞争能力。   3.目标与部署   到2020年,我国科技人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合理提高人力成本在研发经费中的比例,确立科技人才国际竞争优势,为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到2020年,我国R&D人员总量由2008年的196.5万人年达到380万人年,R&D研究人员总量由2008年的105万人年达到200万人年,每万劳动力中R&D人员和R&D研究人员分别由2008年的24.8人年和13.3人年达到43人年和23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   ——科技人才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到2020年,基础研究人员占R&D人员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7.8%提高到12%左右 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国家重点产业领域人才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科技创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年龄结构梯次配备 区域科技人才布局更加合理,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建成一批人才高地。   ——科技人才投资力度大幅提高。到2020年,我国R&D人员和R&D研究人员人均R&D经费分别由2008年的23.5万元/年和44万元/年,提高到50万元/年和100万元/年(2008年不变价)。R&D研究人员人均R&D经费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基本确立。到2020年,我国科技人才的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科技产出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我国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和重点学科拥有一大批高端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科技人才现状与主要发展目标 年份 R&D人员 (万人年) R&D研究人员 (万人年) 每万劳动力中R&D人员 (人年/万人) 每万劳动力中R&D研究人员 (人年/万人) R&D人员人均R&D经费(万元) R&D研究人员人均R&D经费(万元) 2008 196.5 105.0 24.8 13.3 23.5 44.0 2015 280 150 33 18 38 71 2020 380 200 43 23 50 100   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把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以创新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根本措施,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以用为本,改革和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   以重大人才工程为重要手段,在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面取得突破。着力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全面促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回国服务。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大力提升我国未来科技人才竞争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科技人才。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服务专业人才。使各类重大人才工程成为推动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力措施。   全面部署未来10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工作,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大力组织推动,到2015年,重点在创新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上实现较大突破、政策环境发生较大改善、重大人才工程得到有效开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目标,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二、主要任务   按照《人才规划纲要》和《科技人才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部署,未来10年,以培养造就宏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重要手段,重点建设以下六支科技人才队伍。   1.造就一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队伍   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相关人才、科技计划中,遵循科学研究活动的特征和规律,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对科学家队伍提供长期稳定支持。创新科技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为优秀科学家提供稳定的科研条件和潜心研究的环境。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为重要依托,以相应创新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人才资源,造就一支具有原创能力的科学家队伍,涌现出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科学研究人才和后备力量。   重点推进科学家工作室建设,瞄准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的世界前沿,重点通过新建和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大型技术研发平台等载体,建设100个以杰出科学家及其研究团队为中心、具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平的科学家工作室。科学家工作室的运行和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由政府财政提供持续稳定支持,并根据需要委托其承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研究计划任务。科学家工作室实行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体制,首席科学家采取自组团队、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约束,以促生具有原创性和国际突出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升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通过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知识创新工程等国家重点科技工作的实施,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等,造就一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优秀科学家队伍。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工作,推动科学家工作室和其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2.重点建设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相关人才、科技计划中,依托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创新团队。主要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一批国家长期需要、有基础、有潜力、组织健全、研究方向明确、水平一流的技术创新团队,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重点战略性产业中,依托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开发的骨干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机构,选择在事关行业重大和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取得国际领先、获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研究团队,在前期课题完成后,主要通过持续委托计划任务予以支持。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研究基地、组织产学研合作和战略联盟、建立区域创新网络等措施,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团队的组织网络和管理运行制度,持续支持其开展后续研发工作,保持其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和完整稳定的创新团队,成为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新型研发组织,为行业继续提供重大技术创新支撑。   3.造就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相关人才、科技计划中,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大批企业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实现等方面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全面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工程类和应用型科研机构在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加强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的实施为牵引,以各种研发平台为载体,系统培养大批产业关键领域紧缺工程技术人才、复合型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作用。   建设一批工程技术创新培训基地。加大投入,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等建立工程创新培训基地,利用实验室等设施培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提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素质。在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计划中设立支持国防、航天、地震等特殊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出国研修项目。积极推进工程师国际互认。   坚持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原则,重视军民两用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在军事技术民用和民用技术军用的过程中培养复合型人才。   4.支持和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相关人才、科技计划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和培养300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部署和国家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统筹人才、项目与基地建设 以政策调整为保障,为领军人才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有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通过“人才+项目”的运行模式,把自主选题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在“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发展一批”的同时,加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培养。其考核评价的重点主要是创新成果、持续创新能力、行业或领域科技创新的影响程度以及科研诚信和职业道德等。   建立稳定渠道,支持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开展预研性或超前性的自主选题研究。同时,建立领军人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和基地建设任务的优先机制,通过科研实践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5.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相关人才、科技计划中,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重点扶持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通过示范引导,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更多的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吸引和支持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创业。加强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的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鼓励相关机构为创业人才提供技术开发、创业辅导、信息服务和融资支持等定向服务,协助初创期的企业解决各种困难,提高科技创业成功率。   6.重视建设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和科普等人才队伍   科技管理、服务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科技管理、科研辅助、科技中介、科技推广和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的科技的现实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其发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合理,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科技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   以市场化机制为主导,大力发展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加大政策优惠和扶持力度,促进和扶持民营和股份制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科技中介认证和培训体系,培养大批懂技术、懂法律、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中介人才。   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重视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管理学历、学位教育和各类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各级各类科技管理人才素质。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企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科技管理水平。重视基层及一线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科技人才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时期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对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关键岗位人才实行动态监测,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人才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机制,推动科技人才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技人才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才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及专业化水平。加强对地方科技人才工作的指导,支持地方急需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4.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考核   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科技人才规划》监督检查工作办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科技人才规划》各项政策制定、落实情况和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将《科技人才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对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市县科技进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实行目标责任制。
  • 中国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推进会在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推动中药产业技术优化,增加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水平,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中医药局共同组织实施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7月19日,中国中医药局在京召开项目推进会。中国中医药局副局长王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现场  中药标准化项目的重点任务是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项目拟制定涵盖50%以上的中成药大品种的优质产品标准,以及50%以上的临床最常用中药饮片的等级标准,建设中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平台,实施中药优质产品信息定期公告机制,构建中药优质产品标准的长效机制,推动优质优价。首批建设项目共有全国105家企业参与,涉及中药大品种59种,常用中药饮片101种。项目实施时间2016-2018年。  王志勇强调,中药标准化是一个涵盖技术、管理、政策和法规的规范建设工程,是中医药继承创新的重要任务,更是突破中药产业发展瓶颈、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以及保障中医疗效和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聚焦中药产业发展方向,以中药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为目标,推动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中药产业总体提质增效,既是当务之急,更是责任所在。要上下联动、统筹协调,遵循中药产业发展规律,积极调动中药企业自主创新热情,充分发挥行业和领域专家作用,做好项目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实效。  会议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主持,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产业二处处长谭遂到会指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等项目专家指导组代表,各省中医药局相关业务负责人,各建设企业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会。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需求旺盛,但相关中药质量不但没有因此水涨船高,反而滑坡严重,亟须统一、科学、高质量的国家标准进行规范。同时,现行中药质量标准一般是参照西药质量标准确定,这种通过个别有效成分判定质量状况的标准,对中药质控效果不佳,亟待建立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市场对中药需求持续升温的大背景下,提升并完善中药质量标准,有利于国产中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获得更大发展。  2015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医药标准化项目申报工作,重点遴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收录的中成药大品种和临床最常用饮片,准备开展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工作。  中药标准化项目针对品种的设置上,突出了“从田间到病床”全程控制模式,这对中药质量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规定申报中成药重点产品标准项目应包括中药材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中成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三项内容 申报中药饮片重点产品标准项目应包括中药材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及标准制定两项内容。  根据中药标准项目申报要求:建设可实现信息共享的中药质量标准库,建设独立、权威、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质量检测技术平台,为医疗机构、相关企业、药品采购机构、公众和新闻媒体等提供中药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建立优质中药品种的质量评价体系和认证体系。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或第三方机构发布中药产品质量信息,形成中药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  一旦实现以上目标,意味着在现有药检所系统进行药品真伪鉴定之外,形成了可以进行中药优劣评价的机构,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或将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 《“十四五”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规划》发布 打造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
    近日,《“十四五”中国中医科学院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对“十四五”时期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进行全面谋划。提出到2025年,打造形成规模较大、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和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国家队”的开创性、示范性、辐射性和支撑性作用得到有效彰显,为实现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战略目标奠定基础。《规划》从完善科技布局、夯实平台建设、彰显特色优势、厚植人才根基、传承文化精髓、优化学术环境等方面部署重点任务,并设置9个专栏62个项目。同时,在优势学科群发展、医疗服务高地建设、优化人才梯队结构等方面提出目标,明确将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优势学科群,建成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2个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一批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堂。《规划》明确“十四五”重点研发领域及方向,包括中医药古典医籍挖掘与利用、中医药理论诠释与创新方法、重大疾病防治、中医治未病与康复能力提升、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符合中药特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针灸经络等十方面内容,提出将以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为研究对象,组织实施跨学科联合攻关,挖掘核心病机的生物学本质,科学总结评估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启动全国中医药古籍资源深度普查。开展青蒿素类药物新适应症的研究等。《规划》提出,打造国家中医药科技创新核心基地。在心脑血管、肿瘤、古籍文献、中药资源等学科领域,完善和布局建设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突破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引擎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申报与建设,强化院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型科室和专科(专病)建设,打造国家、部局、院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建设中医药创新人才高地,《规划》提出,全面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项目,建成中医药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探索“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模式,采用九年一体化连贯式的培养模式,开拓“经典—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师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加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建设,实施人才强院计划,构建国医大师和院士人才培养机制。《规划》明确,积极拓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国际合作,全面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推进国际针灸医学大科学计划。此外,在保障措施方面,《规划》提出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制定科研项目清单,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家种质库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五十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家作物种质库,该库主任卢新雄研究员、实验室张志娥副研究员、辛霞博士热情地接待了实验室到访人员。   国家作物种质库(简称“国家种质库”)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低温种质库,是全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中心与保存研究中心。该库于1986年10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落成,总建筑面积为约3200平方米,由试验区、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贮藏区三部分组成。贮藏区建有两个长期贮藏冷库,总贮藏面积为约300平方米,其容量可保存种质40余万份。国家种质库现隶属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国家种质库外景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学原始创新、作物育种及生物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健康安全与农民增收的战略性资源。国家种质库就是一个作物种质资源的‘收藏夹’,其重要性及利用价值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国家种质库视察。”卢新雄研究员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建立国家种质库的重要意义。   卢新雄研究员(右一)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交流   “目前,国家种质库长期库收集了35.9万份种子,保存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80%的种子来自国内,其余20%是从国外搜集而来。种子品种涉及水稻、大豆、玉米、小麦、花生、棉花、荞麦、甜菜、烟草等各类农作物。这些种子由国家种质库在全国各地的合作单位每年送来。”   冷藏库外部   冷藏库内部   (图注:冷藏库内布置了许多传感器,能实时检测库内的温度与湿度。)   长期库+中期库+临时库,总贮存容量达百万份   “今天参观的仅是国家种质库1986年建成的部分。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国家种质库进行了扩建,新建的‘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于200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家种质库的重要补充部分。该保存中心包括17间冷库,这些冷库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其中5间冷库供种质长期保存,9间中期保存,3间临时存放。‘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保存设施投入使用后,使得国家库种质的保存总容量达到近百万份。另外,国家种质库在青海还有一个复份库,负责国家种质库长期库贮存种质的备份安全保存。”   表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种质保存设施一览 建筑名称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种质贮藏容量(份) 组成部分 国家种质库 1986 3200 约40万 (1)2个长期贮藏库 (总面积约300 m2) (2)试验区 (3)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 (4)其他设施 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 2002 5500 约60万 (1)5个长期贮藏冷库 (2)9个中期贮藏冷库 (3)3个临时存放冷库 (17个冷库总面积约1700 m2) (4)其他设施   (备注:本表是根据国家种质库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   表2 国家种质库贮藏冷库种类及功能一览 贮藏冷库名称种质贮存条件 功能 长期库 温度-18℃±1℃ 相对湿度   德国Eppendorf公司5804R冷冻离心机(左)   美国Boekel Scientific公司Big SHOT II 高容量分子杂交箱(右)   (图注:这两台仪器使用很频繁。)   德国Biometra公司Tgradient梯度PCR仪(左)   美国MJ Research公司PTC-100 Peltier Thermal Cycler PCR仪(右)   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培养箱的天下   种子入库前处理操作区是种子入库前对种子进行处理的区域。张志娥副研究员介绍到:“种子要经过活力检测、干燥、包装等处理后才能入库冷藏保存。”   工作人员在数种子   “活力检测在发芽室进行,其目的是通过发芽实验来检测种子的活力、发芽率,以确保最终入库的种质资源的质量。只有发芽率、活力符合相关标准的种子才能入库。一般要求种子的发芽率在90%以上。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是从美国、德国进口的培养箱,以保证种子在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芽。”   德国MMM公司Climacell恒温恒湿培养箱(左)   美国PERCIVAL公司恒温植物培养箱(右)   广东医疗器械厂LRH-250-GⅡ光照培养箱   (图注:LRH-250-GⅡ光照培养箱已购买了20余年,目前使用情况良好。)   发芽培养   “一般种子的水分含量为11-12%,这个比例对于长期保存来说较高,所以还要对经活力检测合格的种子进行干燥。干燥时间由种子的粒径大小与性质来决定。”   “我们在此使用的干燥箱都是国外进口的,这主要是因为种子在干燥过程中对温度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进口干燥箱的精确度更高。并且我们用的干燥箱与实验室用的干燥箱是两个概念,一般实验室干燥箱的温度范围在100-300℃,其准确度不高,对温度的控制比较‘粗放’。所以我们选择了温度控制相对精确的培养箱来作为干燥箱,并对它进行了改造。”   由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恒温培养箱改造而成的干燥箱   (图注:该实验室有3组共20只该类干燥箱。干燥箱外边另外安装了预冷、除湿装置。这样,空气先经过冷却除湿,然后通过密封管道进入干燥箱内部,然后再适当升温对种子进行干燥。图片显示的8个箱子购买于赛默飞世尔合并之前,当时价格约为30多万人民币。据卢新雄研究员介绍,这些干燥箱在国内是较先进的干燥设备,在国内种质保存机构的干燥设备中是最好的。)   “除了干燥箱之外,我们还有立体显微镜、数粒仪、水分测定仪等仪器。种子包装设备就是很常见的热合机,种子可以放在铝箔袋或者金属小盒子中储存。”   英国VISION公司LYNX实体显微镜   (图注:该显微镜为单目显微镜,用于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和表面,还可以用它来成像。购买价格为20多万人民币。)   日本AND公司FC-500si数粒仪   (图注: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先算出单位重量的种子数目,然后根据实际重量来计算种子的数目。据说,该仪器准确度很高,其软件系统是由国家种质库与生产企业共同开发完成的。)   美国帝强Dickey-john公司GAC2100高精度水分容重测定仪   (图注:该仪器可以在不破坏种子的情况下测出种子的含水量,但需要被测种子重量大于250克。由于国家种质库需要测量的种子的重量经常达不到250克,所以该仪器使用较少。该仪器购买价格为免税后5万元。)   张志娥副研究员(左二)、辛霞博士(左一)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合影   附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家作物种质库   http://icscaas.com.cn/jiguoku/zhongzhiku.ht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