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项目

仪器信息网国际项目专题为您整合国际项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项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项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项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项目话题讨论。

国际项目相关的资讯

  • 科技部国际司有害气体监测等国际项目寻合作
    仪器信息网讯 仪器信息网摘取了近日由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发布的部分与科学仪器相关的合作请求信息,供业内企业参考。   项目一:高灵敏度稀土元素检测器(项目档案编号:2013-281-英国-155   项目描述:东京大学副教授Susumu Imashuku开发了一种检测和分析稀土元素的新颖的、高灵敏度检测器。该检测器采用了电晶体和低真空条件下的电池,在通过阴极射线发光的同时生成X光线,能检测传统X光所不能检测的多个稀土元素。   该检测器使用简捷,其高灵敏性弥补了传统便携检测器所不能检测的元素,在对稀土进行破碎后即可使用。   该装置原型已经产出,其基本分析性能也获确认。东京大学寻求商业合作伙伴(许可)。   仪器信息网提醒:虽然透露的信息不多,但基本可判断其原理为XRF,目前钢研纳克已拥有成型产品。   项目二:低浓度有害气体监测项目(项目档案编号:2013-272-英国-146)   牛津大学材料系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对低浓度有害气体进行超敏感监测的新方法。通过在一层绝缘衬底上生成金属纳米粒子二维数组,该方法在监测过程中会达到一个被称之为渗透阈值的关键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灵敏性。   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对环境领域中的有害气体监测,研究小组已展示了其对湿度和乙醇的概念验证效果。另两个潜在应用领域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mdash &mdash 地雷的爆炸监测和低浓度生物标志物的人类呼吸监测。   该技术是专利申请对象,牛津大学寻求商业合作伙伴(许可)。   仪器信息网提醒:有害气体监测是当前国内的大热门。作为市场前瞻人士,我们不能只被PM2.5监测吸引眼球,事实上,室外、室内的空气监测同样重要,而该项目中,&ldquo 人类呼吸监测&rdquo 的描述,给了我们很多关于诊断的想象空间。   有兴趣的合作者可电话:010-68515508 传真:010-68515808 68527069   E-mail:irs@cstec.org.cn wanglei@cstec.org.cn yanxh@cstec.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303 邮编:100045
  • 庞国芳院士主持国际AOAC优先研究项目简介
    “茶叶中668种农药和化学污染物多组分多类别残留GC-MS,GC-MS/MS和LC-MS/MS高通量分析方法”项目,是国际AOAC确定的2010年优先研究项目之一,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院士任项目研究导师,国际AOAC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残留委员会农药专题组主席Jon Wang博士任项目总裁。这是庞国芳院士团队继1998和2003年建立两项国际AOAC农兽药残留官方分析方法(AOAC 998.01和AOAC 2003.04)之后,领导组织的第三项AOAC国际协同研究,也是一项研究内容丰富,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创新程度突出的系统工程。   庞国芳院士作为国际AOAC研究导师,从2008年主持研究的茶叶多残留分析方法中国标准颁布之后(GB/T 23204-2008和GB/T 23205-2008),就开始准备这次国际协同研究,旨在通过全球范围内不同实验室评价方法的效率,建立AOAC Official Method,促进残留分析领域技术新突破,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使用。为此,历时两年进行了以下五个阶段的预备研究,每个阶段都循环实验了3个月:①460种农药在六组混合标准溶液里的稳定性研究、②345种农药在茶叶中稳定性研究、③275种农药污染茶叶Youden pair样品检测偏差率研究、④设计8种不同分析程序考查方法重现性、再现性和经久耐用性、⑤227种农药在茶叶中降解动力学方程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率探讨。通过上述五个阶段研究得到了50多万个数据分析。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国际AOAC协同研究方案,并已提交AOAC项目组。此后将进入在世界范围内征招协同研究志愿参加者阶段。庞国芳院士说,这项国际AOAC协同研究,包括两个分析方法,一个GC-MS/SIM(或GC-MS/MS),另一个为LC-MS/MS,每个方法计划征招20-30个实验室志愿参加,力争再次实现有世界五大洲10-15个国家和地区相关实验室参加的名符其实的国际协同研究。   项目联系人:范春林 0335-5997844 13803357802   常巧英 0335-5308708 13613344143   传真:0335-5997609   Email:qhdciqgfpang@yahoo.com.cn
  • 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完成三个先导项目
    6月21日,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英国桑格研究所和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等共同发起并主导的&ldquo 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rdquo 协作组对外宣布:该计划第一阶段的3个先导项目已圆满完成,全部数据已存储于该计划所设立的公共数据库,公众可免费获取和浏览第一阶段产生的全部数据。   该数据库最终将包含来自全球27个族群的2500个人的全部基因组信息。目前产生的数据量已达到50TB(5万GB),包含8万亿个DNA碱基对。这一数据资源是一个开放的公共资源,为各种疾病的关联分析提供详细的基础数据 为解释人类重大疾病发病机理、开展个性化预测、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此外,该项目还加深了人们对人类群体遗传学的理解,促进人类进化史的研究。   目前已完成的3个先导项目是为了验证多种测序方法对于东亚、欧洲和非洲人群中遗传多态性频率不低于1%的鉴别能力,这将大大高于之前完成的国际单倍体型计划(HapMap计划)5%~10%的遗传多态性的检出能力。   第一个先导项目运用多种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完成了两个核心家庭共6人的高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每个基因组的测序深度在20~60倍。通过此项目,可以评价多种主要测序方法的优缺点,为&ldquo 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rdquo 的后续项目扫清技术障碍。   第二个先导项目完成了179人的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平均测序深度在3倍。数据表明,大样本低覆盖度测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仍然能有效识别人群中的基因多样性。   第三个先导项目通过对700人的1000个基因外显子的测序,获得了占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2%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名录。前所未有的大样本量有助于研究人群罕见变异的表达图谱。   第一阶段3个先导项目的完成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科学家可在下列方面大有可为:在更大的人群范围内定位人群突变基因 检测导致人类遗传疾病的相关基因 鉴定特定遗传病人群中含有的罕见致病基因。   &ldquo 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rdquo 自2008年启动,旨在绘制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图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不仅承担了400个黄种人全基因组样本的测序和分析工作,而且还帮助完成了非洲人群的全部测序和分析任务。该计划的中方协调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王俊说:&ldquo 我们将开放全部数据供科研机构使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秘密。我们正全力以赴与国际同仁紧密合作,解读导致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基因密码。千人基因组计划为未来个体化医学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rdquo   美方协调人展望了此计划的美好前景:&ldquo 先导项目完成的意义重大,为下一阶段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完成2500个人的全基因组数据,我非常希望如此海量的数据能更精确地定位已发现的遗传风险因子、挖掘出更多未知的致病遗传因子,为人类健康造福。&rdquo
  • 中国实验项目将首次登上国际空间站
    p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玉林团队与负责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私人企业NanoRacks签署一项合作协议,计划2016年将邓玉林实验室的一项DNA实验送上国际空间站。 /p p   美国国会曾明令禁止美国宇航局(NASA)与中国进行科学上的合作,而此次合作将为国际空间站带去首个来自中国的项目。封禁多年的中美太空合作,似乎裂开了一条缝隙。 /p p   然而,相关专家在接受科学网采访时表示,这一合作并未改变中美空间合作僵局。两国空间科学的破冰之旅何时真正起航还属未知。 /p p   strong  “别被自己吓到了” /strong /p p   2011年,望着渐渐远离地球的神州八号飞船,邓玉林有着一份不一样的牵挂。“当时,我们在飞船上做了一次搭载实验,发现了在空间环境中DNA变异的一些新现象。” /p p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邓玉林一直苦苦寻找再次“登天”的机会。“做空间科学的人都知道,目前国内外能提供的实验条件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科学家的需求,空间搭载的机会特别少。” /p p   4年后的今天,邓玉林为自己的实验找到了新的平台,而且来头不小。 /p p   “当时,我们也是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邓玉林告诉科学网记者,自中美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合作中断之后,已有20多年没有合作过了。“我们想试着为中国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找到一条出路,所以就联系了对方。” /p p   对于公认的合作禁区,邓玉林有着不同的看法。 /p p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吓到了。”邓玉林说,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难度较大,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其实,除了美国国会,双方都有合作意向。“我们试着去走,没想到成功了。” /p p   在邓玉林看来,采取商业模式应该不受约束。NanoRacks设备经理Jeff Manber也表示,这一项目完全是商业性质,因此得到了NASA的默许。 /p p   此外,邓玉林透露,其团队是以一个“难以想象的优惠”获得此次机会的,并非新闻报道中提到的20万美元。 /p p   “我们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未来这样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邓玉林说。 /p p   strong  多年封禁尚未破冰 /strong /p p   “看来NASA是默许的,这值得欢迎。”中科院院士顾逸东在接受科学网记者采访时说。 /p p   不过,此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恩怨将就此消弭。顾逸东认为,这件事情只是中国科学家通过国外公司购买了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应用资源,并非中国与NASA直接开展的科研合作项目。 /p p   2011年,美国通过“沃尔夫条款”,规定禁止中美两国开展任何与NASA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禁止NASA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这是美方首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中美航天合作进行限制。 /p p   “国际空间站不对中国开放,因此中国科学家不能申请做实验,任何领域都不可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说。 /p p   实际上,对于“沃尔夫条款”,NASA一直颇有微词。NASA局长查尔斯· 博尔登在今年6月的一次采访中表示,至少需要允许NASA和中国空间项目的官员进行交流。“这在我的任期可能无法实现,但希望我的下一任能和中国的同事坐下来一起交流。” /p p   由于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国从1992年就制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规划,现已开始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载人空间站。“此次中国科研项目进入国际空间站一事,应该不会对我国空间站的建设造成任何影响。”顾逸东认为,我国空间站建设仍会按照原定计划向前推进。 /p p    strong 中国启示录 /strong /p p   有科学家揣测,中国科研项目之所以能进入国际空间站,或与国际空间站运营遇到财政困难有关。由于国际空间站规模大,运营开支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等财政问题,国际空间站开展的由各国政府支持的科学活动也与过去设想的有所不同。 /p p   对此,顾逸东表示,运营维护是所有空间站都面临的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空间站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秉持着适中、实用、先进的原则,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加以考虑。 /p p   “运营维护是否能长期持续,关键是看空间站能否显著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和高技术的进步,同时反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有重大的科学产出和显著效益,相信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和运行能健康持续地进行下去。”顾逸东说。 /p p   “国际空间站逐渐失去支持有多方面原因。”张双南认为,美国总统换届导致的空间政策改变是一个因素,多方国际合作中出现国家责权不平等也是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缺乏能向公众交账的‘硬成果’。” /p p   “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就是国际空间站的‘硬成果’。”张双南说,如果国际空间站有三五个这样的实验,目前的情况就会好得多。 /p p   张双南认为,未来的中国空间站无论如何要有几个“旗舰”级别的、在国际上能叫得响同时也能吸引公众注意的实验。“这样的实验需要尽可能早地部署、立项、预研,同时开始高调宣传预期的科学成果。” /p p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空间站上已规划了两项“旗舰”实验,分别是“空间站大规模光学巡天”计划和“宇宙线与暗物质探测设施”(HERD)项目。 /p p   “如果这些天文实验都能完成,我相信中国空间站的科学成果会超越国际空间站。”张双南说。 /p p & nbsp /p
  • 安图生物(上海)国际研发综合运营中心总部项目奠基
    3月11日,安图生物(上海)国际研发综合运营中心总部项目开工奠基典礼在上海市张江科学城举行。张江科学城、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相关领导及行业专家,张江集团、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及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典礼。安图实业集团董事长苗拥军介绍,安图生物上海国际研发综合运营中心的建立,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早在2020年9月,公司就启动上海研发中心相关工作,组建研发及运营团队,相关业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他表示,安图生物(上海)国际研发综合运营中心,将依托上海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流的国际视野、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丰富的人才资源等优势,以安图生物在体外诊断领域深厚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积淀为支撑,聚焦创新性体外诊断产品、原材料、元器件、高端医学仪器等开发,为建设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IVD产业生态集群贡献安图力量。张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指出,张江集团是张江科学城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立足国家战略和自身优势,瞄准全球科技前沿趋势,布局未来产业赛道并纵深拓展。他强调,下一步,张江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与安图生物的合作,推动优质资源在张江集聚,优质创新能力在张江生根发芽,共同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胡加彬在致辞中表示,安图生物在上海建设国际研发综合运营中心,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践行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他希望安图生物以项目建设为起点,将项目打造成为豫沪合作的新标杆。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宋海波指出,安图生物是我国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非常欣喜地看到安图生物在上海设立国际研发综合运营中心,布局产业未来赛道,加码国际化战略,更好地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发展。未来,在新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安图生物除加强自主研发创新外,还将积极吸纳社会创新力量,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特别是体外诊断、高端医疗器械,尤其是科学仪器等方面进行布局,形成创新集群,在助力长三角地区IVD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新标杆。
  • 我国两项玩具检测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
    新年伊始,深圳检验检疫局在玩具检测科研方面再传喜讯,在1月20日举行的科研项目鉴定会上,该局玩具检测技术中心主持的5个科研项目全部获得通过,其中2个项目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他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化学电离质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建立了化学电离质谱测定六种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方法,解决了用EI源测定DINP、DIDP定性分析假阳性的问题,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能满足玩具中六种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检验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测量不确定度分析计算软件的研究”则成功解决了表达式识别、求导数和协方差等编程难题,实现了测量不确定度理论与计算过程的有机结合,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通用性强,易于使用、界面友好、使用成本低等特点,解决了检测或校准实验室在计算测量不确定度时所遇到的计算繁杂、结果容易错的难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处在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轻纺企业中六种挥发性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新型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轻纺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和“玩具中微量材料痕量铅检测方法的研究”等3个项目具有准确可靠、创新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具有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将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全球首例物联网工程国际认证项目在华完成
    5月15日,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携手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为惠山经济开发区O-Park智能园区“量身”定制的一套国际认证方案正式“敲定”。“这是全球首个开展国际认证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标志着无锡物联网产业在公共检测认证领域实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心主任钱建明介绍说。   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一实验室,是检验检疫系统唯一一家国家级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现拥有博士、硕士等技术管理人员40多名。两年来,该实验室担当起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把门人”,先后为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物联网相关企业开展各类检测服务1300多批次,服务企业200多家。   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惠山,为无锡率先形成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添上了重要一环。看好物联网发展前景,近年来,以无锡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已迅速集聚了一大批物联网研发机构和企业。   但在这一快速扩张的产业链中,为物联网产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认证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尚空缺 同时,许多企业在跨入物联网产业中,因缺乏高精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也急需新品研制、质量控制、技术改进等技术支撑。   “产品要获得市场准入,必须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质量检查、符合性评定和产品认证,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就是要为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国际话语权提供帮助。”去年6月,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惠山经济开发区开始共建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9月又与法国必维集团牵手。   据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认证方案的敲定,使该实验室的认证范围从以前的单个产品拓展到综合工程。双方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围绕园区智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物联网智慧园区平台等三个方面,在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环境可靠性、信息安全等方面将开展全方位认证评估。   走进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一台台来自日美等国的高端设备正在运转。凭借着一流的硬件设备和强大的人才队伍,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已享誉长三角。去年,他们为苏州一家企业具有通讯功能的热交换器产品做检测分析时,发现空间辐射有超标现象。经仔细排查,终于寻找到干扰源,使得测试最终达到标准要求,为产品走向市场赢得了时机。
  • 广州国际医药港首期项目计划年底封顶,明年投入使用
    p   重新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智慧健康城”的广州国际医药港项目,首期项目—大健康产业综合体主体将于今年底建成封顶,明年投入使用。3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副区长安建国带领相关领导重点视察了位于东沙大道的该项目,广州国际医药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凯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该智慧健康城将引入国内外大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总部进驻。 /p p   据悉,目前该城已经与英国英慈国际医疗管理公司达成合作,将引入整合国际高端医疗资源;同时还与国内几十家地道药材县在洽谈,届时将在健康城内建设百个道地药材县展示馆,并建立中国中药材交易所,打造广州药材价格指数,等等。 /p p   据了解,广州国际医药港是广东省“十二五”、广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建设的现代大型医药商贸物流综合项目,是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重点项目。 /p p   根据规划,广州国际医药港位于白鹅潭经济圈,总占地73公顷,计容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总投资逾200亿元,由中国日化龙头企业立白集团投资控股主导建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e48f7e5-cb38-45b6-8813-22b876b3cd34.jpg" title=" NewsDataAction-5.jpeg" / /p p   目前,该医药港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智慧健康城,该项目拟以大健康智能商贸为特色,打造涵盖总部经济、产业金融、研发智造、健康服务等多种业态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未来将建成“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综合体、国际大健康产业港湾总部集聚区、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 /p p   3月18日,记者来到正在建设的首期项目工地——大健康产业综合体参观。笔者在现场获悉,首期项目已经于去年10月份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总投资愈50亿元,建筑计划于今年12月建成封顶,并在今年内择机启动园区内其他地块的规划建设。 /p p   “首期的大健康产业综合体设有大健康智能商贸中心、大健康购物体验中心、国际会议会展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健康服务中心、公寓写字楼等多样化商业配套,其将承载智能商贸、总部经济、产业金融、健康服务等多种大健康产业业态。”陈凯旋表示,首期大健康产业综合体预计2019年建成交付使用。 /p p   目前,广州国际医药港积极推进大健康综合体龙头商户的预招商工作,已经签订意向协议超2000份,除了商户的引进之外,也将引入检测机构、医疗机构、大健康企业的入驻,力争十年内实现1000亿元产值。 /p p   广州国际医药港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智慧健康城有优势,一方面广州在中医药产业方面有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广州素来是创新城市,具有勇于开拓创新、先行先试的风气,在地理位置上,广州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故有建设大健康产业港湾总部集聚区、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的优势。 /p
  • 2022年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
    关于公布生命科学部2022年度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的通告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度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专家评审组名单(合计134人):  丁兆军、于洪涛、于海鹏、王红宁、王秀杰、王泽峰、王晓雪、王爱德、王硕、王跃进、元英进、尤涵、戈宝学、牛书丽、龙勉、卢欣、卢艳丽、田志喜、史岸冰、印遇龙、冯江、冯越、吕万革、刘少军、刘江、刘兴国、刘宝辉、刘剑峰、刘海鹏、刘琴、刘爵、齐广海、孙文献、孙金鹏、孙蒙祥、孙毅、苏海佳、李小英、李云河、李丕龙、李加纳、李亚宁、李武、李国梁、李保国、李宽意、李富花、李慧艳、李澄宇、杨力、杨光、杨崇林、杨瑞馥、杨增明、吴玉章、吴永宁、吴成铁、吴华、吴晓磊、何建国、应义斌、应汉杰、沈元月、沈锡辉、宋宝安、宋新章、张大兵、张文庆、张龙现、张全发、张辰宇、张灼华、张忠华、张欣、张学礼、张宜辉、张保龙、张亮然、张宪省、张颖、陈卫、陈兰芬、陈吉龙、陈光水、陈国强、陈建群、陈春英、陈萍、陈新华、范明、林海、林鑫华、罗劲、罗绪刚、季维智、周绍兵、周树堂、周洁、单安山、赵长明、赵方庆、赵玉政、柏连阳、施卫明、贺雄雷、聂少平、贾大、顾青、晏月明、高天明、高绍荣、高峰、唐中林、唐志尧、唐铁山、黄波、黄荣峰、曹晓风、梁文举、扈荣良、葛剑平、蒋庆华、蒋建东、韩为东、焦仁杰、童光志、曾长青、谢道昕、裴端卿、熊伟、颜光玗、戴玉成、戴俊彪、魏辅文
  •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20年3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strong 详细内容如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f3a7ef68-26d0-409e-91d9-203180330093.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 /p p 各学院、国家级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CAS President’s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Initiative, PIFI)申报工作已开始,本次征集项目包括: strong 国际杰出学者、国际访问学者、国际博士后、特需外国人才项目、外国青年学者津贴项目 /strong ,请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推荐,具体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特别说明:2021年度国际人才计划所有项目组织申报须登录新一代ARP系统,请仔细阅读申报要求,合理安排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申报受理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 申报方式: /strong 所有申报须通过ARP新系统“国际人才计划”模块提出申请。申报路径:国际合作-国际人才交流计划-(选择拟申报项目名称)-新申报/申报填报,并根据要求上传相关附件(要求每个附件文件逐一编号和命名,并转化为PDF版本后合并为一个压缩包上传)。ARP新系统全年开放申请,不设定截至日期。设立3集中受理节点,错过节点的申报项目将在下个节点予以受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 受理节点: /strong 2021年度项目将分别在2020年3月30日(第一批)、6月30日(第二批)、8月30日(第三批)分三批次对节点之前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8月30日以后申报的,作为下年度项目受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 申报前提: /strong 项目负责人须先激活本人在院国际人才交流平台(http://international-talent.cas.cn)账号并完善英文简历后方可通过新一代ARP系统填报PIFI项目申请。往年申报时已经在国际人才交流平台激活账户并完善过个人简历的,无需操作。(具体激活方式和用户名等信息请与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陈伟联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申报的同时,须登录新一代ARP系统填报评审专家信息列入专家库,参与项目的评审工作,职称要求副研究员以上。填报路径:“国际合作系统”-“评审专家管理”模块进 行填报提交。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 申报审核: /strong 院属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应对照本通知要求,对所有申报材料和申报资质进行初审,并征询本单位国际合作和人事部门意见后,提交“XXX研究所关于申报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的函”(见附表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通过系统提交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5. 延续项目申报 /strong :仅国际访问学者项目可申请延续资助。延续资助须通过“延续资助申报”模块申报。项目正在执行且进度未达到计划来访总时长50%的,不得申请延续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二、材料要求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填写新一代ARP系统中各类项目对应的申请材料,根据申报的项目类型不同,需上传的材料应包括: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 国际杰出学者、国际访问学者、国际博士后项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①外国专家亲笔签字(或电子签名)的英文申请表(见附表2);②外国专家近期免冠证件照;③护照身份信息页扫描件;④英文合作研究计划;⑤个人简历;⑥中方合作者推荐信(中文)1封。申报国际博士后项目的,还须另外提交;⑦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或可证明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相关材料;⑧国外教授的推荐信2封(含博士导师或现工作单位研究组PI)。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 特需外国人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①中方合作者个人简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 外国青年学者津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①依托单位与外国学者现已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②依托单位开具的在职证明(见附表3)。③外国专家在华工作许可证复印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 延续申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①外方申请延续资助的英文申请信;②正在执行的项目,须提供护照页和出入境验讫章记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5. 境外执行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项目需要在境外(院级境外机构和中外联合研究单元,及经国际合作局认定的所级境外机构)执行的,须在申请时提交附加说明材料,说明在境外执行项目的必要性,并就如何保障项目境外执行进行说明。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其他事项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 立项执行: /strong 2021年度项目将于2020年5月、7月、9月分批立项,立项通知下发后即可开始执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 执行时间: /strong 原则上国际杰出学者、国际访问学者、国际访问学者延续项目需在2022年9月30日前执行完毕;国际博士后项目、特需人才计划、外国青年学者津贴需在2022年9月30前执行资助总时长的50%以上。&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联系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陈伟& nbsp & nbsp 63602853& nbsp & nbsp expert@ustc.edu.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沈轶轶& nbsp 63607129& nbsp & nbsp shenyiyi@ustc.edu.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际合作与交流部& nbsp & nbsp & nbsp 人力资源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3月13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附件: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06a823fe-83eb-4a5f-b827-5cdf1915c5a0.doc" title=" 附表1 xxx研究所2021年度PIFI申报材料公函.doc" 附表1 xxx研究所2021年度PIFI申报材料公函.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xls.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7967a73c-2f1c-47bc-b822-22ebdde55d12.xls" title=" 附表2 PIFI申报英文申请表.xls" 附表2 PIFI申报英文申请表.xls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15f09166-35e8-48c8-9d0c-c7d87c87287e.docx" title=" 附表3 申请外青津贴项目外国专家在职证明.docx" 附表3 申请外青津贴项目外国专家在职证明.docx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1a24c51a-600f-465a-858b-a3e77c88249f.pdf" title=" 附件1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申报要求.pdf" 附件1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申报要求.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3/attachment/cd354239-564d-4280-b9fe-da0679371fe2.pdf" title=" 附件2 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管理办法.pdf" 附件2 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管理办法.pdf /a /p
  • 基金委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获批项目公布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批准通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中心(研究所)达成合作共识,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2016年经过公开征集、同行评议和专家组的评审,以下17个项目获得批准,实施周期为5年(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请中方申请人在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发的“项目批准通知”和“资助项目计划书填写通知”后,在基金委ISIS系统中按照通知的要求填写和提交项目计划书。  联系人:张永涛  电 话:010-62325449  传 真:010-62327004  mail: zhangyt@nsfc.gov.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合作局  2016年8月16日
  • 500万!国际竹藤中心X射线衍射仪等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TC22040BE项目名称:国际竹藤中心2022年科研仪器购置项目预算金额:5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 包号采购内容(标的)数量预算(万元)交货时间简要技术要求1X射线衍射仪1套180合同签订后8个月内X射线光管:Cu靶,陶瓷X光管,2.2 kW,国际标准尺寸2智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1套320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系统激光器应覆盖可见光及紫外光,各激光器单独分立*是否允许进口:均允许*是否允许代理商参与:均允许*交货地点:均为国际竹藤中心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项目在成都开工建设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0b140a78-b88e-446a-88aa-07b8bedc1f8d.jpg" title=" 640-6.jpeg" /    /p p   3月23日,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项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新址)在成都市郫都区启动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预计于今年8月底前完工,将建设硅谷研发中心、院士工作坊、杂交水稻展览馆、硅谷双创中心等功能区,同时建设水稻育苗中心以及日处理量30吨的水稻烘干加工中心。 /p p   据了解,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项目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建设用地29.1亩,总建筑面积8570平方米,建设中还将保留其川西林盘原始田园风貌,并收集保留当地川西传统的劳动生产工具。根据规划,项目将分为两个林盘,西侧林盘重点修建硅谷研发中心等,东侧林盘重点修建国际会议中心、杂交水稻展览馆、硅谷双创中心等,同时,还将在周边建设200亩的水稻试验田。 /p p   “以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项目为核心,将带动周边形成1900亩的农创产业园和46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德源街道党工委书记姜克锦介绍。 /p
  • “生丝电子检验方法”国际标准项目首次会议在杭州举行
    日前,“生丝电子检验方法”国际标准项目组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来自中国、瑞士、意大利、印度及日本的项目注册专家、ISO/TC38秘书处等二十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作为主要技术研制单位,国家质检总局对该项目及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重视。 会上,与会专家针对标准工作草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充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体现了ISO公开透明、协商一致、广泛参与、严格程序、执行统一的原则。   “生丝电子检验方法”国际标准是纺织行业中第一个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该标准的起草制定, 可以解决生丝进出口贸易中各国标准不一的问题,可以提高检测过程的时效性、检测评价的客观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这对于引导生丝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减少国际贸易之间的纠纷,为贸易各方提供检验检疫部门公正、准确的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我国两项ISO国际标准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2009年6月12日,ISO/TC 229纳米技术会议第8次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召开,鉴于当时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的严重态势,大会决定中国代表团以电话会议方式参加本次会议。   大会确定了我院邹明强博士作为第四工作组PG1,PG2,PG4和PG5的项目负责人(leader),对邹博士提出的关于ISO/NP 11937-2《纳米二氧化钛 第2部分》和ISO/NP 11931-2《纳米碳酸钙 第2部分》两项国际标准的顶层设计形成共识。由于未能到场参会,关于邹博士提出的标准研制工作进展报告由执行主席Dr. Ensor代为介绍。报告总结了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详细叙述了标准制定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实验及成果,同时提出今后工作的重点以及标准制定的战略构想。与会各国代表积极参与讨论并互动,其中部分国家代表结合国内工业生产情况,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对我国以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起到了积极借鉴作用。   会后ISO委员会致函通知ISO/TC 229纳米技术会议第9次会议将于今年10月下旬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
  • 基金委发布4项重大研究计划、2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指南
    近日,国家基金委发布4项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项目指南,包括: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以及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芬兰科学院合作交流项目指南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 合作交流项目指南具体内容如下:  1、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面向碳基能源高效利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催化表界面化学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本重大研究计划注重催化剂结构、表界面特性以及外场环境对催化剂表界面电子态的影响和调控,重点关注能源小分子高效转化相关的C-H键和C-O键的催化活化及C-C偶联等反应 创新碳基能源利用的化工过程,优化反应历程,以达到高效、环保和CO2低排放的目标 建立和发展高分辨表征手段,实现在实际催化反应条件下对反应过程进行精准表征 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实现在接近真实催化反应条件下的理论模拟和预见,为未来在分子、原子水平上对催化剂活性中心进行理性设计提供指导。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拟通过化学、化工、数理、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针对碳基能源分子的高效转化,在催化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的创新上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和放大我国在微纳米和表界面研究领域的优势,力争在催化表界面理论研究方面形成特色 着重解决涉碳化学键催化活化、合成气高效转化和碳基小分子电催化转化等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碳基能源的产业革命 造就高水平、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培养精于理论和实验科学研究的优秀青年学者,大力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计划针对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一)催化剂固体表界面局域原子和电子结构的精准设计与构建。  (二)碳基载能分子在表界面的选择活化和定向转化。  (三)催化剂固体表界面特性与环境和外场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调控规律。  三、2021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进一步聚焦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关键催化科学问题,针对合成气直接转化、CO2和甲烷催化转化等过程,加强理论研究并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发展和利用原位表征新技术和新方法。2021年拟在前6年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对以下方向进行集成:  (一)研究电催化剂和电解质的构效关系,认识相关表界面电催化反应机理,揭示电催化过程中多相多尺度作用机制和调控规律,实现CO2和CH4活化和定向转化为烯烃或其它高值化学品的高效电催化过程,并达到工业级电流密度(不小于0.5 A/cm2)。  (二)针对甲烷活化反应,发展催化剂表界面结构调控催化特性的新方法,认识C-H高效活化、C-C可控偶联的新机制,创制新催化剂和新反应过程,实现甲烷直接转化,高效制取高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  (三)发展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在原子尺度上研究氧化物催化剂表界面缺陷结构的调控规律和碳基小分子的活化机理,揭示C-O和C-H等化学键活化、以及中间体形成和转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系统探索和深入认识纳米限域催化和单原子催化的本质,形成化学键精准构建的催化新概念和新理论。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鼓励开展前沿领域探索性研究,优先支持具有原创性的催化表界面新概念、新理论、新体系、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二)鼓励多学科实质性交叉合作研究,特别鼓励和优先考虑来自于数理和材料等学科的申请,以及其他学科与化学学科的交叉合作 注重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  (三)鼓励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五、2021年度资助计划  2021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1—2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600—1200万元/项(由指导专家和评审专家组根据评议情况确定资助额度),资助期限为2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1年9月16日-9月20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集成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1年9月20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9月21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二处  联系电话:010-62327035  2、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共融机器人是指能够与作业环境、人和其他机器人自然交互、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并协同作业的机器人。共融机器人在结构、感知和控制方面的基本特征是:柔顺灵巧的结构 多模态感知的功能 分布自主、协同作业的能力。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智能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对共融机器人的需求,重点开展共融机器人结构、感知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取得源头创新成果提供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瞄准国际机器人研究前沿,围绕人-机-环境共融的机器人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通过机械、信息、力学和医学等多学科交叉,在刚—柔—软耦合柔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多模态环境感知与人机交互适应协作,群体智能与分布式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带头人,提升我国机器人研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地位。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刚—柔—软机构的行为顺应与可控性。  刚—柔—软体机器人构型设计及力学行为解析 机器人—人—环境交互动力学与刚度调控机制。  (二)人—机—环境多模态感知与自然交互。  非结构环境中的多模态感知与情景理解 基于生理信号的行为意图理解与人机自然交互。  (三)机器人群体智能与操作系统架构。  机器人个体自主与机器人群体智能涌现机理 群体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多态分布架构。  三、2021年度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根据总体布局,本重大研究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更加面向国家需求,更加聚焦科学问题,更加突出学科交叉,更加发挥特色优势,重点突破信息、机械和医学等领域“融”的问题,本年度以“集成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  (一)集成项目。  在本重大研究计划支持下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基础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变革需求,进行集成升华,形成重大突破。具体资助方向如下:  1. 针对重点行业智能制造需求,通过机械、力学和信息等学科交叉,攻克加工机器人新机构设计、加工精度自持、全尺度三维原位测量、多感知精密加工、多机器人协同控制等关键问题,建立加工机器人设计方法和机器人高性能加工新原理,在重点行业产品的智能制造中得到验证(申请代码1选择E05的下属代码)。  2. 针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通过医学、信息、机械等学科交叉,突破刚柔耦合仿生运动机构设计、肢体运动功能补偿、意图识别、人机协作与脑机协调控制等机器人关键技术,建立机器人护理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并在典型助老护理作业中开展验证(申请代码1选择H20的下属代码)。  3.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机器人适应性的应用需求,通过信息、力学、机械等学科交叉,攻克足式机器人新构型设计、开放动态环境信息感知、群体协作与控制、机器人集群构建等关键问题,建立足式机器人结构设计和群体协作新方法与新机制,在开放的地面物理环境中实现群体智能协作应用验证(申请代码1选择F的下属代码)。   (二)重点支持项目。  研究智能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科学前沿性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共融机器人结构、感知与控制新概念、新原理。具体资助方向如下:  1. 机器人新概念、新原理,突出原创性、前沿性。  2. 医疗手术机器人,突出人机融合、医工交叉和临床应用。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项目指南要求,并按照以下原则遴选项目:  (一)鼓励开展前沿领域探索性研究,优先支持原创性研究。  (二)优先支持学科交叉和充分体现信息、机械、医学等领域“共融”特征的研究。  (三)优先支持前期已取得创新性成果并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青年学者牵头申报的项目。  (四)集成项目需体现与前期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的继承与跃升,要有引领性研究目标和指标。研究队伍原则上应由多学科背景的人员组成,共同开展联合攻关与协作研究,形成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模式和机制。  (五)对不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未反映共融机器人核心特征的申请不予受理。  五、2021年度资助计划  2021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3项左右,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700万元/项,研究期限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6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50万元/项,研究期限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1年9月13日-9月20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1年9月20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9月21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二处  联系电话:010-62329609   3、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如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等)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人群,为社会经济生活注入了新活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大数据应用创新领域,为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带来许多新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呈现出高频实时、深度定制化、全周期沉浸式交互、跨组织整合、多主体决策等特性。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管理、信息、数理、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研究的优势,着重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理论范式,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决策价值分析与发现,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支撑技术,并利用总集成升华平台集成相关研究成果。  期望通过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执行,使我国在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相关领域跻身国际前列,培养一批跨学科交叉型骨干人才和创新团队,并为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管理决策和智库提供支持。  一、科学目标  揭示管理与决策范式转变的机理与规律,建立面向大数据的全景式管理与决策理论和方法体系,发展针对管理与决策问题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计算方法,使得我国在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相关领域跻身国际前列 开展在公共管理、商务、金融、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的示范应用与平台构建。  二、核心科学问题  围绕学科领域趋势、理论应用特点,注重基础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研究创新,结合国家战略需求,针对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范式转变机理与理论、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设计与协同管理、领域导向的大数据价值发现理论与方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一)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范式转变机理与理论。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管理与决策正从以管理流程为主的线性范式逐渐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扁平化范式转变,管理与决策中各参与方的角色和相关信息流向更趋于多元和交互。相关的问题视角和关键方面包括范式转变的要素、关系和路径,融合微观和宏观各个层次行为和目标的全景式管理与决策模型,以及相应的管理与决策理论和方法创新等。  (二)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设计与协同管理。  随着大数据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化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在此背景下,大数据资源治理和协同管理成为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和应用的核心问题。相关的问题视角和关键方面包括大数据资源共享及权属的基本运行机理,大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测度模型与方法,相关隐私和伦理机制设计等。  (三)领域导向的大数据价值发现理论与方法。  大数据价值的产生机理和转换规律具有高度的应用领域依赖性。领域导向的大数据价值发现和决策分析问题通常具有关联交互、趋势走向、全局视图和缩放、实时与动态性,以及社会化特征。相关的问题视角和关键方面包括面向管理与决策情景的统计与预测建模,多源异构和非结构化大数据的关联、融合及全景式分析,实时动态计算、挖掘技术方法与平台构建等。  三、2021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针对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关键基础问题,组织前瞻性、交叉性的研究。鼓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如管理、信息、数理、医学等)的项目申请。2021年度将在已有项目布局和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强化亮点、集成升华,力争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成果。2021年度将以集成项目形式予以资助。  资助项目应研究目标明确,产生体现高水平国际影响的领域顶尖学术成果 或能够产生突出体现“中国国情特征”、结合重大案例和应用的高水平国家级政策影响和示范成果。集成项目资助立足国家重大需求、面向领域前沿、创新性强、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能够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的完成做出实质性重要贡献的项目。本年度集成项目应高度聚焦,能够为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集成升华提供相关支撑。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一)基于大数据的新财务报告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通过对数据资产的价值测量和评估,构建“第四张报表”,丰富和扩展现有财务决策范式,有望实现对沿用百年的基于三张报表的企业价值测量体系的重要突破。  (二)大数据驱动的政府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与示范研究。  进一步丰富和提升重大研究计划在大数据治理方向上的进展,特别是结合国家近期关于数字经济和数据要素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战略布局和举措,在数字化转型和治理方面形成重要理论框架和示范。  (三)数智化情境下人机协同中决策与行为研究。  围绕人工智能作为大数据应用的主流趋势,结合国家“智能+”等相关战略布局,探索在人机协同(人与智能机器人)环境下的组织行为模式和新理论构建,在组织行为以及管理决策领域发挥前沿引领作用。  (四)大数据情境下的国家级信用平台及金融信用创新应用研究。  结合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的重大需求,探讨通过大数据赋能进行社会信用治理与管理决策,并形成面向金融信用创新的示范应用。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在择优支持的基础上,优先支持具有如下特点的申请项目:  (一)强调凝练、整合与升华,特别是与重大研究计划总体思路框架内容的契合性和贡献度(参照“全景式PAGE框架”,“管理决策情境下大数据驱动的研究和应用挑战——范式转变与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学报》2018年第7期)。  (二)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高水平的项目团队。  (三)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聚焦并具有明确的大数据特征,能够产生体现高水平国际影响的领域顶尖学术成果 或产生突出体现“中国国情特征”、结合重大案例和应用的国家级政策影响和高水平示范成果。  五、2021年度资助计划  2021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5项左右,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6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1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2016年1月1日后)已经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但在本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截至日前,尚未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者不得申请。  注:已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的申请人,应在申请书后附《结项证书》复印件,且在《结项证书》复印件上加盖依托单位法人公章。  (二)限项申请规定。  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注意事项。  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项目指南、《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关于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中相关要求。  1.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书提交日期为2021年9月16日-9月20日16时。  (1)申请人应当按照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填报说明与撰写提纲要求在线填写和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  (4)申请人在申请书“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应当首先说明申请符合本项目指南中的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 依托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完成依托单位承诺、组织申请以及审核申请材料等工作。在2021年9月20日16时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于9月21日16时前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   3. 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关注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其他项目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四)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二处  联系电话:010-62326972 4、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  围绕大气细颗粒物的毒性组分、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这一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已资助研究项目91项,组织多学科领域专家进行合作攻关。资助项目通过发现并证实大气
  • 2000万!上海交通大学超高光学分辨显纳镜国际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705-234006001005/招设2023A00023项目名称:上海交通大学超高光学分辨显纳镜国际招标预算金额:20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0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货物名称简要技术规格数量交货期1超高光学分辨显纳镜1)2D超分辨光学定位成像,精度 ≤ 3 nm;2)3D超分辨光学定位成像,精度 ≤ 5 nm;3)无偏差4振镜扫描头,单视野最大图像大小≥10000 x 10000像素;4)其他技术要求详见第八章第二部分《技术规格》。1套签订合同后 6 个月内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上海交通大学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联系方式:陈老师,021-54744366 用户联系人:王老师,19921080713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上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地 址:中国上海延安西路358号美丽园大厦14楼联系方式:张靖姝、唐臻善,86-21-32173698、32173716,zhangjingshu@shabidding.com、tangzhenshan@shabidding.com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张靖姝、唐臻善电话:86-21-32173698、32173716
  • 265万!通化市公安局DNA测序仪采购项目国际招标
    项目编号:2543-224thsgaj001项目名称:通化市公安局DNA测序仪采购项目国际招标预算金额:26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DNA测序仪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45日内完成设备的供货、安装及调试工作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210万!东华大学高级旋转流变仪国际公开采购项目(重招)
    项目编号:0773-2241SHHW0181项目名称:东华大学高级旋转流变仪预算金额:21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1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设备名称: 高级旋转流变仪数量:1套简要技术参数:1.1动态测试最小扭矩:≤ 0.05μN.m;1.2最大扭矩:≥ 200mN.m。其余详见“第八章货物需求一览表及技术规格”。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定后三个月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东华大学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联系方式:汤老师86-21-67798733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中金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地址:上海市四平路200号盛泰国际大厦606室联系方式:宋晓飞、张莹莹、朱杨峰86-21-66059798*108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宋晓飞、张莹莹、朱杨峰电话:86-21-66059798*108
  • 中科大教授主持光伏项目摘获国际R&D 大奖
    p   11月2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2017年度“R& amp D 100”奖100个获奖项目名单日前公布,该校物理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刘文教授主持的“太阳光的光谱分离与光伏农业”项目榜上有名,这是中国内地近5年来唯一获此荣誉的项目。据悉,本年度100个获奖项目中,非美国的项目仅有17个。 /p p   植物对太阳光能的利用效率只有1%左右,大量光能白白浪费,该项目旨在解决作物的光照需求与光伏发电之间的矛盾,提出一个让阳光兼顾农作物生长和光伏发电的创新方案。该方案采用光学干涉滤光膜将适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太阳光精准剥离出来,总能量大约只占太阳直射光的10%,其余90%可以用于光伏发电,有效解决了同时满足农作物光照需求与光伏发电存在的严重“争光”矛盾,还解决了农田干旱缺水的问题。 /p p   “R& amp D 100”奖由《R& amp D Magazine研究与发展》1963年创设,是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科技研发奖项。该奖项依照显著科技突破性、创新独特性及应用实用性3个标准,由美国境内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每年从全球上千个项目中经过两轮评比,挑选出100项年度具重大创新意义的商用技术,被誉为科技界的“创新奥斯卡奖”。 /p
  • 国际首台超高时空分辨原位多尺度量子测量系统通过项目验收
    2024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主管业务局组织专家组对物理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高时空分辨原位多尺度量子测量系统的研制”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白雪冬研究员整体工作汇报、许智高级工程师原位电镜低温扫描探针装置和刘开辉教授原位电镜超快光学装置两个子系统的研制报告,以及用户报告、技术验收报告、档案验收报告和财务验收报告,现场核查了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和项目文档。专家组认为,项目组研制的超高时空分辨原位多尺度量子测量系统为国际首台,全部技术指标达到考核要求,圆满完成了总体目标,同意通过验收。该系统基于数字信息光学原理,发明了适用原位电镜的超快光谱测量技术,实现了超快脉冲光的光纤聚焦和扫描,解决了原位光谱测量实验中保持样品稳定和光纤信号保真采集的技术难题,使得原位电镜超快光学研究达到了原子分辨水平,技术专家现场测试时间分辨率为317飞秒。该系统还实现了原位电镜液氦杜瓦低温和变温条件下的电输运性质测量。项目组利用自主研制的装置,做出了原创性科研工作,成果发表在Nature等杂志上。原位电镜超快光学测量装置验收会现场
  • 中芯国际配套厂房项目方案公示:月投12英寸晶圆4万片
    近日,深圳市坪山区投资推广服务署发布“关于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配套厂房项目遴选方案的公示”。公示显示,项目意向用地单位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将建设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所需的大宗气站及化学品仓库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69410平方米(以土地出让合同为准)。据介绍,集成电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已经高度渗透与融合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深圳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相对薄弱,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圳目前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数量偏少、体量偏小。围绕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建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制造,既是巩固提升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需求,更是建设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地的重要抓手。据介绍,该项目产品定位于12英寸28nm及以上线宽显示驱动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等,产业类型、建设内容、发展前景与深圳坪山区的定位和规划高度契合。项目新建大宗气站与化学品仓库等设施,建成后可提供生产所使用的氮气、氧气等大宗气体以及酸碱等化学品,配套月投12英寸晶圆4万片的生产能力,极大地补足深圳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薄弱环节,促进深圳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
  • 捷报频传! 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荣获 “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捷报频传! 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荣获 “安全文明工地”称号近日,从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来喜讯,华讯方舟集团旗下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得到了河北省及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和省、市领导及开发区建设、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荣获2018年度“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立足高起点 夯实项目堡垒华讯方舟集团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于2017年8月8日正式签约,该项目建设总投资50亿元,旨在从太赫兹成像安检、太赫兹辐射源与探测器、太赫兹生物波谱检测+微流控芯片、太赫兹通信、太赫兹医疗设备五大领域发力,打造全球最具规模的太赫兹产业基地。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面向雄安、河北乃至全国的人体安检、通信、航空航天、检测行业未来发展的太赫兹器件需求,开展太赫兹器件研发、生产的应用技术研究,推进太赫兹技术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创新拼搏进取 创造业界多个奇迹自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前期建设开始,就以实际行动创造了载入史册的“徐水奇迹”“华讯奇迹”。签约之初,河北华讯天谷置业团队早期虽只有几位同事,但在彭辉总经理的带领下,依靠日夜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和高效的工作作风,仅用1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从摘地到环评整个流程,华讯方舟集团徐水项目以最快速度正式入驻,堪称业界奇迹。2017年10月16日,河北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园开工仪式在徐水区成功举行,保定市常务副市长李俊岭,徐水区的相关领导及华讯方舟集团常务副总裁冯军正、河北天谷置业总经理彭辉等集团高层出席开工仪式。河北省省委书记、省长等省市领导通过现场直播观看开工仪式,并给予高度评价。天时地利人和 以身作则落到实处河北保定市徐水经济开发区历史底蕴深邃、区位交通优越和工业基础雄厚, 2012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5年河北保定市徐水经济开发区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9项之一。华讯方舟集团多年来坚持在太赫兹领域巨资投入,持续投入数亿元科研经费,使得太赫兹技术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行列,在太赫兹领域拥有多项国内第一和世界第一,也正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背景下,该项目自开工以来,项目组工作人员及施工人员严格重视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实,以身作则并顾全大局,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始终从集团利益、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坚持开展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将文明施工纳入重点抓手工作之一,如今,各种安全设施配备到位,真正达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文明施工达标的管理目标。此次“安全文明工地”荣誉称号的获得,不仅为华讯方舟集团在河北地区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收获了诸多无形、宝贵的社会财富,是对项目人员持续推进建设施工安全文明管理的切实肯定。赋予天谷生机 憧憬人文未来据了解,接下来徐水区政府还将和华讯方舟集团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天谷小镇。天谷小镇以釜山文化为基础,融入华讯方舟特色文化,营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打造集康养、旅游、居住、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低密度生活区,涵盖釜山文化公园、企业家会所、时尚购物广场、国际医疗中心、文化会议中心等,天谷特色小镇,矢志创建北京的后花园、雄安的先锋花园、保定的城市名片。
  • 哈希参与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十周年暨环境教育国际化高端论坛
    2021年6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十周年暨环境教育国际化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报告厅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承办,哈希公司受邀参会。论坛围绕环境教育国际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凝聚了共识,26所高校联合发出“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呼吁国内高校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合作,共同担负起培养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时代新人的责任,为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输送具备全球环境领导力的优秀人才。刘毅院长主持论坛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任周国梅,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邹骥,哈希总经理秦晓培,来自全国25所高校环境学科相关院系的领导,威立雅集团、老牛基金会以及其他环境领域企事业单位代表100余人出席了论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刘毅教授主持论坛。彭刚副校长致辞 彭刚在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历来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的对外开放与合作,设立了包括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GEP)在内的多个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环境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动教学科研、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优秀经验,希望环境学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更多的有益探索。他期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大家充分交流培养经验,加强高校和社会各界在环境教育领域的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贺克斌院士致辞 贺克斌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跨国界、跨文化合作交流频繁,诸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议题需要全球协作共同应对。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和挑战,大学,特别是环境领域的大学,应该加强合作,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对国家有更多的担当,对世界有更多的贡献。涂瑞和先生致辞 涂瑞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在联合国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联合国机构任职的中国籍职员人数偏少,需培养和鼓励青年人才去竞聘。他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在国内、国际组织中实践历练,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事务实践,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他建议各高校打破专业界限,培养知识体系全面、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余刚教授介绍清华环境教育国际化成果 GEP责任教授余刚对GEP十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分享了清华环境教育国际化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指出,GEP是响应时代需求,对全球环境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十年来,依托GEP等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环境学院逐步建立了通专融合、文理兼修的课程体系,多层次、国际化的实习实践体系,以及以全球胜任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培养的学生在全球环境事务中崭露头角。未来,环境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全球环境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扩展服务全球环境机构的渠道,培养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环境领军人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南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徐琳瑜教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展思辉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卢金锁教授分别分享了各高校在国际化环境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国内高校在环境教育国际化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论坛为各高校交流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提供了平台。刘书明书记宣读“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 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教授宣读了“加强环境教育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倡议。倡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高层次全球环境人才,为国家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积极搭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青年学生在不断寻求与自然共生、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毕业生进入相关国际组织、以各种途径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在实践中成长为优秀的全球环境人才;加强国内高校间深度合作,总结与交流全球环境人才培养经验,共同构建高层次全球环境人才培养体系,把全球视野和胜任力培养融入培养全过程;主动拓展办学视野,坚持开放合作,大力实施全球战略,打造有效的全球大学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环境问题是新千年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哈希公司将积极响应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倡议,时刻关注国际环境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动向,一如既往地坚定支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视野拓展计划。自2002年以来,哈希公司与清华大学一直保持着战略合作关系,设立“清华-哈希水质奖学金”、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暑期社会实践等诸多项目。今年除了继续支持与耶鲁大学、法国教育部等国际知名高校和机构合作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还将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与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开展的合作研究学习,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资源研究所等;鼓励赴相关国际组织实习实践,如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鼓励学子积极参与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坛,如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水大会、国际水协会相关会议等。哈希希望以此促进中国环保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升环境治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郝吉明院士作总结发言 最后,郝吉明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GEP实施的十年是一个良好的探索和开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当时刻牢记使命担当,牢记习近平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中的要求,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又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他表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是对教育行业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这项事业仍需国内各高校持续共同努力,为国际舞台输送更多的中国声音。与会人员合影 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于2011年,旨在面向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重大需求,培养既有扎实的环境专业知识,又有国际关系、法学、经济学、管理、人文等跨学科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拔尖人才。十年来,GEP在优秀的教学团队和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进一步完善了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
  • 国际等效高精度计量仪器和标准器研制(一期)项目推进会召开
    6月29日至3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国际等效高精度计量仪器和标准器研制(一期)”(2022YFF0607700)项目夏季推进会在上海召开,该项目由湖南省计量院牵头承担。   推进会上,项目总负责人李庆先副院长对各单位已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截至目前,项目组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的授权,发表2篇SCI论文;电学国际计量比对已与澳大利亚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NMIA)达成比对协议,并初步确定好了比对方案;几何量国际计量比对已接收到比对样品,正在进行测量实验工作;项目三大装置样机的研制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李庆先副院长强调,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抓好项目技术指标完成、经费执行、过程管理等工作,参与单位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和成果共享。会议对项目总体进展和项目经费执行情况进行了调度,宣贯了项目管理的新政策和新要求。各课题牵头单位分别汇报了研究进展,大家就项目管理和研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会议期间,项目组还邀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张江涛研究员,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薇副教授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白静芬教授分别做了电学、光学方面的学术报告和经验分享。项目组成员前往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学院超净实验室参观学习,深入探讨了光学计量中的关键问题,有效促进了项目单位的沟通交流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会议由湖南省计量院主办,上海理工大学承办,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苏州慧利仪器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天恒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的4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 合肥研究院科研人员参加中欧龙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中期成果研讨会
    10月17日,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五期国际合作项目中期成果研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成功召开。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和欧洲空间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Josef Ashbacher)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熊伟研究员团队承担了该计划大气领域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名称:Monitoring Of Greenhouse Gases With Advanced Hyper-Spectral And Polarimetric Techniques),主要开展卫星温室气体反演、碳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研究。会议期间,施海亮研究员代表团队做了中期成果汇报,叶函函副研究员参加了青年科学家口头汇报。通过该项目,积极宣传了我国温室气体卫星遥感探测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加深了我单位与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在碳监测及应用方面的合作交流。   “龙计划”(Dragon Programme)是中国科技部与欧洲空间局在对地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目的是联合中欧知名遥感专家,围绕中欧双方对地观测数据在农业、林业、水利、灾害、测绘、大气、海洋等领域的应用开展合作研究,以促进遥感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 943万!生态环境部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监测项目公开招标
    近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生态环境部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监测项目招标公告,采购需求包括ODS、HFCs及其他含氟温室气体监测,大气气态单质汞和湿沉降总汞监测,湖泊鱼类总汞监测,氯代二噁英监测等。预算金额943万元,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于2022年07月12日 14点0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项目详情如下:采购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项目编号:0701-224101040078项目名称: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监测项目预算金额:943.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附件。合同履行期限:一年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附件: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监测项目技术需求.pdf招标公告-0078.pdf
  • 220万!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桌面薄膜分析仪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3324-DH2333H4004(FTDL2023000007)项目名称:桌面薄膜分析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2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标的名称:桌面薄膜分析仪采购项目(2)标的数量:1台。(3)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详细内容请参阅招标文件第二章《招标项目需求》。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2月01日 至 2023年02月08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3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深圳市罗湖区太宁路2号百仕达大厦27B方式:现场投标报名或网上投标报名(报名资料均需加盖单位公章)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2月13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3年02月13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保税区槟榔道10号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604四、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无、其他补充事宜项目相关公告发布网站: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深圳公共资源交易网:www.szggzy.com深圳市东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网:www.szdhit.com六、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保税区槟榔道10号联系方式:沈老师 0755-23991415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深圳市东海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太宁路2号百仕达大厦27B联系方式:邹先生?13510343601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常女士、杨女士电话:0755-86959378或86959778转8002/8024
  • 【申报指南】“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22〕3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3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3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2. 聚焦指南任务,整合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攻关。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一次性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禁止弄虚作假。——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组织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进行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结果,结合磋商协调情况,择优立项。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已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公开发布。三、申报资格要求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1年10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对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课题)互不限项,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以及“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非港澳台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上述两类不限项项目的总数限为1项。同时,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只能主持1项“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含上述不限项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和在研“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总数不超过2个(含上述不限项项目)。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3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5.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报送。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8. 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或种质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合作各方对未来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归属有明确约定或意向性约定,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的有关条款(须附知识产权协议或意向性协议、备忘录、证明信或在中外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9. 中方单位务必与外方合作机构和人员明确以下几项要求:外方项目牵头人不得就同一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与国内不同单位合作多头参与申报,其作为外方项目牵头人申报项目和参与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已作为受聘于内地的外籍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的,不得再作为外方人员参与申报。10.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申报指南。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四、具体申报方式1. 网上填报。本次申报实行无纸化申请,请各申报单位严格遵循国家、地方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组建研发团队,减少人员聚集,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指南方向1.4除外)的受理时间为:2022年11月14日8:00至12月30日16:00。指南方向1.4的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3年3月3日8:00至2023年4月18日16:00。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3年1月6日16:00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指南方向1.4除外),并将推荐函加盖推荐单位公章以电子扫描件形式上传。指南方向1.4的项目请于2023年4月25日前按上述要求进行确认推荐。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4. 各重点专项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10,zfj@cstec.org.cn。“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75,sisticp@cstec.org.cn。科技部2022年11月8日“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3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要求条件).pdf“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3年度第一批港澳台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要求条件).pdf
  • 总投资505亿元,中芯国际拟投建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
    中芯国际8月27日发布公告称,2022年8月26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与天津市西青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订立并签署《中芯国际天津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项目合作内容显示,中芯国际拟建设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拟选址西青开发区赛达新兴产业园内。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可提供28纳米~180纳米不同技术节点的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本项目投资总额为75亿美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