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领先

仪器信息网国际领先专题为您整合国际领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领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领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领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领先话题讨论。

国际领先相关的资讯

  • 宁大这项“浙里好成果”国际领先!
    说到“宁波原创”大家也许会联想到汤圆等名扬中外的特色美食而今天鹭鹭将要为你介绍一项实至名归的“宁波原创”那就是宁波大学唐科奇教授团队的“高性能便携式质谱产品”项目最近它强势上榜2023年“浙里好成果”重大科技成果榜单一起来认识他们!唐科奇教授团队以质谱新技术、新方法和质谱应用研究为主要方向,并在高性能质谱关键技术和整机研发,小型化质谱技术和质谱应用技术等方面建立了领先优势。团队历经5年,研制出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和便携式现场快速筛查质谱仪,让国产质谱仪准确性对标国际“金标准”。这项技术还在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中得到应用哦!01新一代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团队研制了QitVenture 1新一代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时间更短,分离度好,定量准确,操作简单,可肩背或车载至现场进行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也可装备车,搭建车载监测系统。已用于环保中空气、水和土壤中挥发性物质的快速检测。在疾控和临床应用中,开展起代谢组学的研究,如呼气检测、血醇检测、中毒检测和职业安全检测等方面。02便携式现场快速筛查质谱仪便携式现场快速筛查质谱仪团队研制的便携式现场快速筛查质谱仪QitVenture 6是一款高集成度、高灵敏度、高定性定量能力的仪器。创新发明了溶剂辅助电离技术、亚大气压大体积进样技术、多靶标目标物的离子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解决常规便携式大气压质谱灵敏度低和重复性差等问题,实现气体、液体和固体多种形态物质的现场精准快速检测,30s内即可完成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续航时间超过5小时,重复性高(CV≤10%),整机便携性好,含电池重量不到18kg。产品综合技术性能经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成功替代进口产品。目前该产品已逐步用于临床中的药物浓度检测、毛发中的药物滥用检测等方面。0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团队研制的国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QuadVenture 5能够实现复杂样品的精准检测,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推广。仪器具有灵敏度高:SNR1000(1pg OFN),质量范围宽:1-1100amu等技术优势。与国外主流质谱仪器实现并跑,部分指标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团队负责人唐科奇教授致力于质谱研究30余年,获美国科技奖共19项,其中4项为誉有科技界“创新奥斯卡”的美国百大科技奖(R & D 100),3项美国联邦实验室最高科技奖,1 项美国能源部科技奖等。拥有美国发明专利30余项,质谱关键部件离子漏斗专利转让给Agilent、Bruker、ThermoFisher等国际质谱公司,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0 亿美元。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总引12000余次,H因子61。团队已成功孵化了宁波盘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创造了近1000 万元产值。“盘福”已获得宁波市镇海区落地“一企一策”支持,入围宁波市最具投资企业30强。2022年1月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与宁波大学质谱技术与应用研究院联合共建了“宁波镇海质谱技术研究院”,实现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加速团队技术转移转化,加快构建技术开发、成果产业化和加速孵化等环节有机衔接运行机制,打造成中国质谱创新创业的智谷,集聚质谱人才,形成质谱产业集群。
  • 领先国际三七标准出台 中药国际化进程再上新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科研的深入及临床验证,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它、使用它并深得裨益。以中药大品种三七为例,2015中国健康大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高血压人口有约2亿人,高血脂有将近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近1亿,血脂异常者约1.6亿人,心脑血管患者超过3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此类数据更为惊人。三七是经过百年临床验证,单方使用即对上述疾病有良好预防及改善效果的中药,无明显毒副作用,有效性安全性极高,因此作为一个时代性健康品种,个人终端产品需求量急速上涨。就产业来讲,2015年,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达到100.8万亩,产量4.9万吨,整个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三七的安全性,避免因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引发的安全问题损害中医药的本质,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发表l了《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两项标准。  其中《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使用频率高、检出率高的25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达到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  《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203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指标数值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领先世界。  三七作为中国中药大品种代表,此次标准的出台,对推动现代中药高品质、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三七以领先国际的品质标准,成为“中国质造”的优秀代表,重塑中医药的国际形象,成为中药全球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药大品种代表,三七出台标准意义重大  目前,三七质量标准体系是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1908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及《中国药典》,这两个标准的重点是三七真伪鉴别、外观大小的商品规格及有效成分含量,在农残和重金属限量方面,《中国药典》三七项下没有明确要求,GB/T 1908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也仅规定了4项农药残留量及4个重金属含量限制,不能满足市场上消费者对高品质三七日益提升的要求以及为三七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标准依据。  在欧盟及美国、日本、韩国,农残和重金属的控制非常严格,以人参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为例:欧盟关于适用于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食品和饲料产品列表1107/2009(EC)》法规中,检测389项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检测316项 美国联邦法规(CFR)环境保护第180卷:食物中的化学农药的允许量中,检测82项 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食品中农药MRLs,检测56项。  目前,根据基地环境质量及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用量与种类的不同,目前的技术贮备可以种植出普通三七、无公害品质三七、有机品质三七、林下三七等不同安全等级的三七,安全等级标准建立的前提已具备。  行业专家联手,领先世界的三七等级标准正式出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文山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苗乡三七公司通力合作,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开展不同安全品质等级三七质量标准的研究,通过种植基地、药材市场、网络平台的大样本取样,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SGS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明确了目前三七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的基本情况 结合三七植物特性及栽培技术,参考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对人参的限量规定,以频次分布和概率描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了《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两项标准,在满足现有三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为无公害品质三七及有机品质三七两种等级三七的判定提供了标准支撑。  《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使用频率高、检出率高的25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达到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合理的用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才能生产无公害品质三七。  《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203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指标数值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其中不得检出的农药种类多达165项。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规范,执行HACCP质量控制及成熟的操作规程SOP,才能生产有机品质三七。
  • 我国农残传感器研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南开教授农药残留量传感器研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南开大学和天津市波沃电力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农药检定所合作研发的“农药残留量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科技成果,日前被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强教授课题组承担的“农药残留量传感器的研制及其产业化”(合同号06YFGPNC03900)科技攻关培育项目。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合作研发,首次利用同一技术体系将两种酶高效稳定地固定在电极表面,突破了此前只能固定单一酶的技术屏障,制备了乙酰胆碱传感器,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实现了系列单一酶膜、复合酶膜的纳米级结构酶传感器的实用化。研制的农药残留量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经试用,具有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快速、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食品以及农产品分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检测,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专家组评定:关键技术创新性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该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另一项发明专利已受理正在公示中。
  • 我国大科学装置又一关键设备性能实现国际领先
    ——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6月5日,我国首台高品质因数1.3 GHz超导加速模组通过专家评审。该模组是大科学装置的关键技术设备之一。专家组指出,该模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中温退火高品质因数超导腔模组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高品质因数超导加速器技术走在了国际前沿。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及规划中的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深圳中能高重复频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3FEL)、未来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等,都需要大量的高品质因数1.3 GHz超导加速模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卫民介绍,该模组是当前国际先进加速器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是我国和国际上多个大科学工程的关键核心设备,技术极为复杂、造价高昂,属于“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技术,是加速器领域的国之重器。攻克这一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有助于我国在关键领域实现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否则将造成加速器造价和运行费用大幅上涨,或者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国外的产品和部件。专家组评审认为,该模组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温退火工艺稳定可靠、易于实现,可作为未来高品质因数超导加速器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我国建设国际领先的连续波电子加速器完成了高品质因数超导腔及模组关键技术和样机验证,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专家组同时指出,该模组性能满足了大连先进光源(DALS)的超导加速模组设计要求,也超过了美国直线相干光源二期项目(LCLS-II)及其能量升级项目(LCLS-II-HE)的超导加速模组设计指标(此为国际目前最高设计指标),超导腔平均品质因数优于LCLS-II-HE的掺氮工艺批量超导加速模组性能。据悉,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项目团队历时三年研制、总装、调试完成。继2020年在国际上首次改进中温退火工艺,并成功实现1.3 GHz 9-cell超导腔的中温退火工艺之后,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坚持自主创新,项目团队瞄准国际最高水平全力攻坚,实现了比掺氮工艺更为先进的中温退火高品质因数超导腔模组技术路线,创造了超导加速器品质因数的世界纪录,满足了我国相关大科学工程的迫切需求。1.3 GHz 9-cell超导加速模组总装。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供图
  • 我国大科学装置又一关键设备性能实现国际领先
    6月5日,我国首台高品质因数1.3 GHz超导加速模组通过专家评审。该模组是大科学装置的关键技术设备之一。专家组指出,该模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中温退火高品质因数超导腔模组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高品质因数超导加速器技术走在了国际前沿。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及规划中的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深圳中能高重复频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3FEL)、未来高能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等,都需要大量的高品质因数1.3 GHz超导加速模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卫民介绍,该模组是当前国际先进加速器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是我国和国际上多个大科学工程的关键核心设备,技术极为复杂、造价高昂,属于“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技术,是加速器领域的国之重器。攻克这一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有助于我国在关键领域实现新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否则将造成加速器造价和运行费用大幅上涨,或者不得不花大价钱购买国外的产品和部件。专家组评审认为,该模组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温退火工艺稳定可靠、易于实现,可作为未来高品质因数超导加速器的主要技术路线,为我国建设国际领先的连续波电子加速器完成了高品质因数超导腔及模组关键技术和样机验证,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专家组同时指出,该模组性能满足了大连先进光源(DALS)的超导加速模组设计要求,也超过了美国直线相干光源二期项目(LCLS-II)及其能量升级项目(LCLS-II-HE)的超导加速模组设计指标(此为国际目前最高设计指标),超导腔平均品质因数优于LCLS-II-HE的掺氮工艺批量超导加速模组性能。据悉,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所项目团队历时三年研制、总装、调试完成。继2020年在国际上首次改进中温退火工艺,并成功实现1.3 GHz 9-cell超导腔的中温退火工艺之后,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坚持自主创新,项目团队瞄准国际最高水平全力攻坚,实现了比掺氮工艺更为先进的中温退火高品质因数超导腔模组技术路线,创造了超导加速器品质因数的世界纪录,满足了我国相关大科学工程的迫切需求。1.3 GHz 9-cell超导加速模组总装。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供图
  • 国际领先!石科院配方原油成套技术鉴定通过
    近日,由石科院牵头、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参与研发的“配方原油技术及在原油资源优化中应用”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配方原油成套技术在原油分子组成和光谱拟合技术相结合用于配方原油计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什么需要配方原油技术?原油资源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原油资源的波动对炼厂的经济效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石化企业加工原油的品种复杂,原料的频繁变化导致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提质增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有的企业从装置运行一开始加工的原油就不是当初设计所用的原油,有的企业加工的合适原油供应不足或价格高企,还有企业加工的原油不是优化的目标原油… …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蒸馏装置进料性质的频繁变化,使得石化企业配套建设的装置很难按设计要求协调运转,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及整体加工效益的提升。配方原油技术可以针对性解决国内石化企业这一共性问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什么是配方原油技术?配方原油技术是采用先进计算方法,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原油近红外光谱库采集的大数据基础上,通过原油品种和数量的优化配伍,形成多种原油性质及加工性能与目标原油相似的原油调合配方供炼厂选择利用,从而达到稳定炼厂加工原油的目的。配方原油技术怎么发挥作用?石科院配方原油成套技术的先进算法既考虑原油宏观物性一致性,还注重原油相容性、炼制性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自主开发的基于分子水平的油品调合规则、燃料油黏度预测模型、二次加工装置机理模型等技术,提升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全面评价配方原油的可加工性能以及对全厂加工效益的影响,优化确定可实际执行的原油配方。应用效果怎么样?目前,配方原油成套技术已在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成功应用。石科院利用该技术对广州分公司1#蒸馏装置实际加工的两种目标原油进行了配方设计,遴选出优质的配方原油,优化了催化原料和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工业应用试验数据表明,实际加工的配方原油与目标原油相似度均超过0.9,馏分收率和性质相近。广州分公司长期应用的结果表明,配方原油技术满足装置对加工原油性质稳定的要求,同时经济效益显著。业界评价如何?在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上,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配方原油成套技术配方原油技术在原油分子组成和光谱拟合技术相结合用于配方原油计算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首次提出了动态原油相似度的概念,并用于衡量配方原油与目标原油的定量化接近程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议加快开展推广应用。
  • 光损失波色采样实验成功,光量子计算保持国际领先
    p   最新发现与创新 /p 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合作团队实验研究了一种量子计算模型玻色采样对光子损失的鲁棒性,证明容忍一定数目光子损失的玻色采样可以带来采样率的有效提升。该研究成果为通过玻色采样实现量子霸权开辟了一条高效的途径。 /p p   在量子计算领域,能演示量子机器在特定问题上优于经典计算机的实验,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量子霸权。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Aaronson等在理论上提出玻色采样,并严格证明此模型是实现量子霸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玻色采样的一个实验挑战是光子的损耗。 /p p   对此,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等首次在实验上探索了可容忍光子损耗的玻色采样。研究人员发展了国际上最高效率和品质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并自主研发了集成127个分束器的具有最高透过率的光量子线路。结合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团队研制的高性能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实验证明,在损耗一定光子数的情况下,玻色采样仍然保持其原来的计算复杂度。与此同时,这种新型的玻色采样可以指数级地提升采样速率。该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继续在光学量子计算方面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并向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霸权研究目标又近了一步。 /p p   据了解,该成果近日以“编辑推荐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的《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网站邀请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国家研究中心Austin Lund博士以“光子损耗不会使得量子采样脱轨”为题,对这一研究成果作了评述。 /p
  • 中国核科技距离国际领先还有几步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1958年,在前苏联的援助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简称“一堆一器”)。“一堆一器”的建成,标志中国进入了原子能时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6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跨越。未来,如何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成为8月30日~31日召开的“一堆一器”建成60周年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上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把“堆-器”发展作为核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中国核科技从小到大、从大向强,得益于‘一堆一器’积累的坚实基础。”中科院院士王乃彦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从“一堆一器”出发,我国建成了49-2堆、微堆、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高功率工程实验堆,建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30MeV医用质子回旋加速器、10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工程和设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王乃彦表示,核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反应堆、加速器等重大设施,当前世界核科技水平的表现形式集中体现在反应堆、加速器的先进程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60年来,“一堆一器”还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核科技工作者,王乃彦等老一辈核科学家都在“一堆一器”上从事过科学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一堆一器’培养的技术和人才代表了我国早、中期核科技事业的最高水平。”与会专家认为,应始终不渝地把“堆-器”发展作为核科技发展的核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例,该院院长万钢提出,要建设世界领先水平的核科技研发基地,必须在先进核能、核基础、核技术应用三大核心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以快堆为核心的先进核能和闭式核燃料循环能力体系,推动以“堆-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基础研究,加强“堆-器”综合利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产学研结合补短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新时代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核科技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补齐短板便成为当务之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我们的自主创新程度还不够,在发现新原理、设计新型号方面跟国际先进还是有差距。”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卫平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如果把材料、计算机模拟、核电标准这三方面短板都突破了,那么我们就有希望从国际前列冲到国际领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他表示,这需要核科技同仁携起手来,把各自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集中起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核集团联合设立了“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为加强我国核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核技术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一臂之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核科技无论是在能源、健康,还是安全等领域都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不过,中科院院士张焕乔坦言,我国的核技术应用还需加大力度,尤其是在医学和农业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但长期以来,放射治疗和诊断等技术高度密集的设备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国内产品市场占比不足1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为此,张焕乔呼吁,放射治疗诊断设备国产化水平急需提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技术的应用要有适当的投资带动来加快发展,不能完全靠‘自我生长’。”他说,“把成果从实验室向产业输出,还需要领军人才组织,把产学研结合起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正如俄罗斯机械制造局总设计师V.V.Petrunin所说:“一堆一器”是中俄友谊的象征,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60年来,中国核科技沿着“一堆一器”树立的良好典范,与世界核科技已经紧密地走在了一起。仅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代表,就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法国、美国等32个国家或地区,195个单位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长期稳定的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中核集团首席信息官庄火林表示,核工业发展需要国内外核科技工作者大力合作、大力协同,核科技的事业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核科技的发展需要全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中国实验快堆是全球少数在运的快中子实验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东辉表示,本着开放、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国实验快堆将为中国和世界快中子堆和其他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实验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参会的外国专家纷纷表示,渴望与中国同行共同努力,应对共同的核科技挑战,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p p br/ /p
  • 华为注册“遥遥领先”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等
    近日,商标局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遥遥领先”商标发放受理通知书,据天眼查显示,该商标已在2023年9月28日提交申请,其申请的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运输工具,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遥遥领先”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董事长余承东发布会常常使用的一句口头禅,在前一阵华为举行的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遥遥领先”声音此起彼伏,充斥整个会场。这也是华为在各个领域中的战略定位,旨在向消费者展示其在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本次在科学仪器领域注册的“遥遥领先”商品/服务项目主要有20种。
  • 国仪量子一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月28日下午,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对由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项目科技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新华任评价委员会主任、安徽大学教授叶柳任副主任、评价专家成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利国、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罗林保、安徽新技术推广站教授级高工杨成。与会专家在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评价材料后,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是结合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成像技术和微观磁共振技术的科学仪器装置,利用含有单NV色心的金刚石量子探针作为传感器,实现了适配室温大气、低温、真空、强磁场等测量环境的定量无损磁扫描成像系统,达到了纳米级空间分辨率和微特斯拉级灵敏度。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在微纳磁成像、超导磁成像、细胞原位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设备有望在金刚石量子精密测量仪器产业化上形成领跑优势,减少进口仪器采购,节省外汇,促进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我国飞秒脉冲激光参数准确度国际领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超短脉冲激光测量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飞秒脉冲激光参数准确度国际领先   日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飞秒脉冲激光参数测量新技术研究”通过专家验收。该课题自主研制的飞秒脉冲自相关仪和飞秒脉冲光谱相位相干仪实现了飞秒脉冲激光参数的准确测量,课题组提出的飞秒脉冲光谱相位还原方法降低了传统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将我国飞秒脉冲激光参数的准确度提高到国际领先水平。   飞秒是时间单位,1飞秒相当于10-15秒。它有多快呢?我们知道,光速是1秒钟30万公里,而在一飞秒内,光只能走0.3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飞秒脉冲是人类目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所能获得的在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的最短脉冲。它以其独具的持续时间极短、峰值功率极高、光谱宽度极宽等优点,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光通讯、外科医疗、精细加工制造及超小器械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何准确地测量超短脉冲信息已成为飞秒脉冲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该课题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实现了超短脉冲时域参数的精确测量,对于超短脉冲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多家国际同行研究单位引用课题组提出的新技术成功解决了超短脉冲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超短脉冲激光参数测量领域的国际地位。   据课题负责人邓玉强博士介绍,课题组在成功解决飞秒级超短脉冲参数测量的基础上,又展开了皮秒级超短脉冲测量的研究。皮秒脉冲处于纳秒脉冲和飞秒脉冲之间的带隙(1皮秒=10-12秒),它的光谱相对较窄,难以使用测量飞秒脉冲的光谱干涉技术,而传统的自相关仪器又存在量程范围小,需要标定校准,测量准确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课题团队又自主研发了一种新技术和装置,实现了亚十飞秒(10-14秒)至数百皮秒(10-10秒)宽度范围内超短脉冲的精确测量,能得到强度自相关和条纹分辨自相关两种结果。该装置可实现测量的自校准,不仅提高了皮秒级激光脉冲宽度的测量准确度,而且扩大了超短脉冲参数测量的量程,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超短脉冲激光时域参数的测量能力。
  • 深圳检验检疫局接地电阻检测能力国际领先
    近日,深圳检验检疫局机电实验室在国际权威能力验证机构澳大利亚IFM质量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IFM)组织的接地电阻能力验证中获得满意结果,标志着该局机电实验室接地电阻的检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能力验证既证实了该局机电实验室接地电阻试验的出色检测能力,也为该局机电实验室明确自身在全球检测机构中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平台。   IFM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体系(IECEE)指定的能力验证机构。此次能力验证检测涵盖范围广,样品包含了3个电阻,并且分别要求在3个电流状态下进行测量,至少需要测量9组,共18个数据,基本覆盖了日常检测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此次能力验证参与实验室数量多。全球共有302家实验室参加本次验证,其中231家实验室获得满意结果,占76%,参加实验室多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授权认可的国际技术领域最具权威的检测机构。此次能力验证引入了实验室间环境控制、仪器设备先进性水平的比较。通过实验室间环境温度控制的数据,横向比较了实验室的环境控制能力,并且分析了不同环境控制能力下的检测数据。
  • 石科院web版原油快评成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由石科院牵头研发、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洛阳分公司参与实施的“Web版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该技术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光谱技术相结合快速得到原油物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用于原油采购、原油调合、原油资源优化选择和利用等领域,对炼化企业科学制定生产加工方案、合理开展调度排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01瞄准业界痛点随着我国进口原油品种和来源不断丰富,炼化企业加工的原油变化日趋频繁,如不能及时跟踪加工原油性质,将严重影响炼化企业常减压和二次加工装置的操作条件,进而对生产效益造成负面影响。目前业内普遍采用的传统原油评价技术时效性较差,难以满足炼化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02深厚技术积淀石科院长期从事原油评价的基础工作,收集了近千种的不同原油样本,涵盖了世界各地原油品种及我国各大油田所产原油。在此基础上,石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原油快速评价研究,自主研发形成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成套技术,可在三分钟之内提供完整的原油评价数据,极大提升了原油评价的时效性,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03创新迭代升级由于常规的原油快速评价技术的软件和数据库均为单机版设计,即配套的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原油评价数据库均需安装在用户计算机中,导致其模型维护和数据库更新操作较为复杂。为满足炼化企业对原油快速分析的信息化升级需求,石科院在原有的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制开发了web版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通过算法改进和光谱传递技术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原油快速评价的准确性和预测速度。石科院原油快速评价技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31件,授权25件;获得3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1篇,国外SCI论文10篇。04开展工业试验web版近红外光谱原油快评技术在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和洛阳分公司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并“量体裁衣”建立了适合洛阳分公司与天津分公司的企业库。工业试验各项数据表明,通过对常加工的原油品种以及蒸馏装置进料进行快速分析,该技术显著节约了两家应用单位的原油评价和数据库维护成本,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生产的燃眉之急。此后,石科院Web版原油快评成套技术顺利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技术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光谱技术相结合用于快速得到原油物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用于原油采购、原油调合、原油资源优化选择和利用等领域,对炼化企业科学制定生产加工方案、合理开展调度排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石科院可为炼化企业提供涵盖原油快评、原油调合和配方原油等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原油资源优化成套解决方案。未来石科院将持续开发更多智能化技术,帮助企业优化原油资源选择及调度,提升企业生产效益,保障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 国际领先!这座超大型实验仪器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简称JF-22超高速风洞)结题验收会议举行。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评价该风洞在有效实验时间、总温、总压和喷管流场尺寸等综合性能指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研制周期为5年。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提出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把“不能用”的爆轰波头变为“可用”和“好用”,带领团队构建了超高速激波风洞技术体系,成功研制出JF-22超高速风洞。该风洞是高超声速和超高速领域的一座超大型实验仪器,总长167m,喷管出口2.5m,实验舱直径4m,实验气流速度范围3—10km/s,能够揭示由分子解离主导的复杂介质超高速流动规律,可有力支撑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超高速飞行器研发,对于推动气动学科发展、提升我国宇航高技术研发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以验证和发展有关理论,并直接为各种飞行器的研制提供服务,通过风洞实验来确定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和评估其气动性能。现代飞行器的设计对风洞的依赖性很大。超高速风洞对于研制超高速飞行器意义重大。我国这支激波风洞的攻关队伍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钱学森和郭永怀的战略部署下,中科院力学所组建起我国第一支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的科研攻关队。紧握老一辈科学家的接力棒,科研人员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取得突破。2012年,总长265m的JF-12复现风洞研制成功,可复现5—9倍声速的飞行条件。它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如今,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通过验收。JF-22超高速风洞与JF-12复现风洞共同构成唯一覆盖临近空间飞行器全部飞行走廊的地面实验平台。
  • 国际领先!这座超大型实验仪器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简称JF-22超高速风洞)结题验收会议举行。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评价该风洞在有效实验时间、总温、总压和喷管流场尺寸等综合性能指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研制周期为5年。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提出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把“不能用”的爆轰波头变为“可用”和“好用”,带领团队构建了超高速激波风洞技术体系,成功研制出JF-22超高速风洞。该风洞是高超声速和超高速领域的一座超大型实验仪器,总长167m,喷管出口2.5m,实验舱直径4m,实验气流速度范围3—10km/s,能够揭示由分子解离主导的复杂介质超高速流动规律,可有力支撑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超高速飞行器研发,对于推动气动学科发展、提升我国宇航高技术研发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以验证和发展有关理论,并直接为各种飞行器的研制提供服务,通过风洞实验来确定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和评估其气动性能。现代飞行器的设计对风洞的依赖性很大。超高速风洞对于研制超高速飞行器意义重大。我国这支激波风洞的攻关队伍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钱学森和郭永怀的战略部署下,中科院力学所组建起我国第一支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的科研攻关队。紧握老一辈科学家的接力棒,科研人员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取得突破。2012年,总长265m的JF-12复现风洞研制成功,可复现5—9倍声速的飞行条件。它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如今,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通过验收。JF-22超高速风洞与JF-12复现风洞共同构成唯一覆盖临近空间飞行器全部飞行走廊的地面实验平台。
  • 国际领先!这座超大型实验仪器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简称JF-22超高速风洞)结题验收会议举行。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评价该风洞在有效实验时间、总温、总压和喷管流场尺寸等综合性能指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研制周期为5年。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提出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把“不能用”的爆轰波头变为“可用”和“好用”,带领团队构建了超高速激波风洞技术体系,成功研制出JF-22超高速风洞。该风洞是高超声速和超高速领域的一座超大型实验仪器,总长167m,喷管出口2.5m,实验舱直径4m,实验气流速度范围3—10km/s,能够揭示由分子解离主导的复杂介质超高速流动规律,可有力支撑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超高速飞行器研发,对于推动气动学科发展、提升我国宇航高技术研发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以验证和发展有关理论,并直接为各种飞行器的研制提供服务,通过风洞实验来确定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和评估其气动性能。现代飞行器的设计对风洞的依赖性很大。超高速风洞对于研制超高速飞行器意义重大。我国这支激波风洞的攻关队伍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钱学森和郭永怀的战略部署下,中科院力学所组建起我国第一支高超声速激波风洞的科研攻关队。紧握老一辈科学家的接力棒,科研人员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取得突破。2012年,总长265m的JF-12复现风洞研制成功,可复现5—9倍声速的飞行条件。它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如今,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通过验收。JF-22超高速风洞与JF-12复现风洞共同构成唯一覆盖临近空间飞行器全部飞行走廊的地面实验平台。
  • 世界量程最大力标准机自主研制成功 达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从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入驻该开发区的福建省计量院科研基地上月成功自主研制出世界量程最大的60兆牛力标准机,并与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50兆牛力标准装置力值比对成功,标志着这种力标准机的量程和精度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除此之外,该院还自主研发了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天然气用超声流量计远程在线诊断及检测系统等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计量技术成果。  省计量院院长许航介绍,力标准机可对测力仪、传感器、千斤顶等超大力值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及检测。60兆牛力标准机的研制成功,为国家航空航天、国防科工等领域提供了强大技术保障。基地自主研发的衡器载荷测量仪的样机已在福建科达衡器公司等4家应用单位进行长期试用,解决了企业生产的衡器仪器设备难以逐台进行出厂检验的难题,极大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许航告诉记者,检定一台150吨汽车衡,用传统砝码检定方法需运输砝码150吨,检定过程需搬卸砝码2300多吨,耗时4天~8天。而使用科研基地研制的衡器载荷测量仪,运输检定设备不超过1.5吨,对汽车衡进行全量程全性能检定仅需半天。以科达公司为例,之前年总产销量约为200台(套)汽车衡,应用该成果后,仅在福建地区就实现了年产销量800台(套)。  “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大型衡器非砝码检定装置的国际空白,解决了世界难题,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汽车衡及衡器企业产品出厂检验难的问题。”许航说。  此外,由该院主持完成的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食品中致癌物的检测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可快速检测大米、酒、粮油等产品中的致癌物质含量,项目成果应用有效提升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筛查、预警的监控水平,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已经形成标准化批量生产。  据了解,该院现已建成289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具备了将具有先进水平的计量技术“嵌入”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中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建立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能源计量数据在线监测公共服务平台,已服务省内738家重点耗能企业,为能源计量、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提供了技术保障 研制的国内首 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通用技术标准”帮助生产企业规范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技术要求,推进了食品安全检测仪生产的综合示范性基础建设 “无线婴儿培养箱自动校准装置”的应用使婴儿培养箱的使用更加安全 国内首 个“污染源监控计量流动实验室”,对我省环境质量的维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记者获悉,该院科研基地一期工程去年8月完成综合验收,建有6栋工作大楼,实验室及科研办公面积32000平方米,其中恒温恒湿实验室约3000平方米。二期工程项目正进行规划设计及可研报批,预计年内动工建设,2019年完成并投用。二期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建设力学、电学、环境医学、标准物质等计量检测实验楼。
  • 拓荆:在研产品已发往某国际领先晶圆厂参与其先进制程工艺研发
    近日,沈阳市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同时披露了IPO招股说明书。据了解,拓荆科技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其聚焦的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与光刻机、刻蚀机共同构成芯片制造三大主设备。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SACVD)设备三个产品系列,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晶圆厂14nm 及以上制程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并已展开 10nm 及以下制程产品验证测试。招股书显示,拓荆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产业化应用的集成电路 PECVD、SACVD 设备厂商,以前后两任董事长为核心的五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专家组建起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团队,形成了三大类半导体薄膜设备产品系列,先后四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为2016年度、2017年度、2019年度“中国半导体设备五强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拓荆科技在招股书中透露,其产品已广泛用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厦门联芯、燕东微电子等国内主流晶圆厂产线,凭借长期技术研发和工艺积累,打破国际厂商对国内市场的垄断,与国际寡头直接竞争。报告期内,公司在研产品已发往某国际领先晶圆厂参与其先进制程工艺研发。目前尚不清楚该国际领先晶圆厂是哪一家,我们将持续关注后续证监会的问询情况和披露情况。
  • 我国强制性能效国家标准达42项 国际领先
    2010年11月26日,国家标准委委务会审议通过了《打印机、传真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3项强制性能效标准。此三项标准发布后,2010年,国家标准委已经组织完成12项强制性能效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该12项标准包括7项强制性能效标准和5项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涵盖了房间空调器、微波炉、平板电视、机顶盒、电动机、氧化铝、再生铅、铝及铝合金管材、铝电解用阴极炭块、预焙阳极等产品。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主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0]92号),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完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研究制定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为此国家标准委精心准备,确定了12项能效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定期召开会议,督办进度,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了标准的按时出台,圆满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随着12项标准的出台,至此我国强制性能效国家标准达到42项,使我国的能效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国家标准委加大了能效标准的工作力度,共计开展了30项能效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能效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预测,从2006到2010年,能效标准的有效实施可累积节电292.5TWh(1012KWh),折合一次能源1.42亿吨标准煤。如:2010年发布了新的房间空调能效标准,能效比提高了23%,预计标准实施后,年可节电33亿度。同时,通过能效标准实施,推动了我国能效标识制度、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制度的实施。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批准发布了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内容涉及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五大行业,覆盖的产品则包括了粗钢、电解铝、铜冶炼、水泥、玻璃、陶瓷、合成氨、铁合金、火力发电机组、氧化铝、再生铅等产品。这些标准是我国在没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借鉴的情况下,自主制定,开创了节能标准的先河。能耗限额标准是降低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推动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政策工具。据专家预测,这些能耗限额标准有效实施后,可节约2亿吨标准煤。如:粗钢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后,到2010年末,粗钢烧结工序单位产品平均能耗有望降低9% 高炉工序单位产品平均能耗有望降低4.4% 转炉工序单位产品平均能耗有望降低80%。
  • 北京基因组所开发国际领先基因组序列变异库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开发了国际领先、国内首个规模最大的基因组序列变异库——GVM(Genome Variation Map)。该库基于人工审编整合了多个物种的大量基因组序列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和小的插入与删除变异信息,是基因组序列变异信息汇交、管理与检索的资源库。研究成果以Genome Variation Map: a data repository of genome variations in BIG Data Center为题,在线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p p   基因组序列变异是基因组DNA水平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物种进化、分子育种、优良性状选育、人类疾病等研究最为宝贵的遗传资源。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物种的基因组被精细解析 物种内遗传多态变异位点也通过大规模的群体测序获得,并广泛应用于复杂性状的关联解析。国际两大数据中心NCBI和EBI旗下的dbSNP和EVA是主要的基因组序列变异资源库。今年5月,NCBI宣布自2017年9月1日起,dbSNP和dbVar两大数据库停止接收非人物种的SNP提交信息,自2017年11月1日起停止非人物种的SNP在线查询与提交。这对基于序列变异研究的科研人员造成了不便。 /p p   为此,GVM作为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的核心数据资源库之一,搜集了以二代测序和芯片技术为主要检测手段的全基因组序列变异检测的原始数据,通过标准化的变异位点鉴定与注释,获得包括人、畜牧动物、主要农作物和其他资源物种在内的19个物种共约50亿的变异信息,8,884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并通过人工审编收录了13,262条高质量非人物种的基因型与表型知识数据,整合了180,911条人变异位点的知识信息。其中,大熊猫、虎鲸、毛竹、橡胶、小麦是GVM数据库所特有的物种。 /p p   GVM开发了友好的数据提交、浏览、搜索和可视化功能。用户可通过基因组位置、变异影响、基因名称和基因功能等检索变异位点信息,并下载数据 可通过ftp服务下载VCF和FASTA文件格式的全基因变异信息 可在线或离线方式向系统提交数据,这方便了科研人员的数据共享。 /p p   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科院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资助。 /p p 论文标题:Genome Variation Map: a data repository of genome variations in BIG Data Cente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7102750739637809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a8ee4d25-d8cb-4e86-a1de-06e90d767ff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GVM数据库物种变异信息统计表 /strong /p
  • 燃石医学宣布完成C轮8.5亿人民币融资,打造国际领先的肿瘤精准医疗品牌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019年2月14日,燃石医学举办C轮融资签约仪式,正式宣布获得总额为8.5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本次融资由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领投,济峰资本、招银国际、礼来亚洲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太和资本跟投,是燃石医学继2016年B轮融资3亿人民币(红杉资本、济峰资本、招银国际和联想之星)后的又一轮大额融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大早筛早检产品研发投入以及扩大患病人群检测的规模扩张,继续领跑中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的同时,打造国际领先的肿瘤精准医疗品牌,让基因检测惠及更多人。本轮融资投资方代表GIC直投部北亚区联席主管吴振强先生、济峰资本创始合伙人赵晋先生、招银国际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戎璟先生和太和资本合伙人束玮霖先生参加了签约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a2e594a0-1337-4018-a545-59b43f8b2b06.jpg" title=" 1550118070181520671.jpeg" alt=" 1550118070181520671.jpeg" width=" 625" height=" 493" style=" width: 625px height: 493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从左往右:束玮霖先生、吴振强先生 、汉雨生先生、赵晋先生、戎璟先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燃石医学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最具临床价值的二代基因测序(NGS)产品及服务。目前业务覆盖三大板块:肿瘤患病人群检测、癌症早筛早检及肿瘤基因组大数据生态圈。无论是创新技术、贴近临床的产品设计还是权威认证的质控体系等,燃石医学一直处在行业领先位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燃石医学在合规上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果也一直颇受赞誉。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燃石医学-CTONG联合实验室首批通过了卫健委临检中心“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技术审核,成为唯一获得中国肿瘤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技术审核与美国CLIA及CAP三重认证的临检实验室;另外,燃石医学获批中国首个肿瘤NGS检测试剂盒,这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出“肿瘤NGS第一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签约仪式上,燃石医学创始人兼CEO汉雨生先生表示:“肿瘤精准医疗以精准检测为前提,随着新的靶向药物及免疫药物的不断上市,基于NGS的用药指导检测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刚需及常规手段,过去三年这个市场每年都维持在100%以上的增速,并且在可预见的3年还会维持这个增速。但如果想大幅度改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早筛早检才是根本解决办法。得益于表观遗传学和NGS的发展,燃石于两年多前启动基于NGS平台甲基化检测的早筛早检的研发,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由于肿瘤精准检测自带的大数据属性,作为行业领导者,燃石自然的构建了基因组大数据生态圈,连接了医生和制药公司,未来还可能连接患者。新一轮融资保证了燃石在资金层面在上述三方面可保持同时高速扩张,感谢投资者的认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私募股权部首席投资官朱勇勤先生表示: “作为长期稳定的投资者,我们看好精准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未来,并希望与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自成立来,燃石医学凝聚了一支研发能力、渠道建设、市场教育及推广等方面经验丰富的优秀团队。希望燃石能够稳扎稳打,在癌症筛查及诊断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济峰资本赵晋先生表示了对燃石医学一贯的支持:“作为专注于中美市场医疗行业的投资基金,这是济峰资本第三次投资燃石医学,代表了我们对燃石未来的信心。这几年,我们不仅看到了燃石各方面的进步和卓越成绩,更看到了创始人汉雨生先生及其核心团队的视野及能力,他们所打造的燃石是一个充满巨大潜能的肿瘤NGS检测公司,必将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招银国际戎璟先生肯定了燃石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燃石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拥有贴近临床、多元化的系列产品,并始终走在将NGS检测落地医院惠及更多患者的第一线。目前,燃石已经在各方面都树立了行业最高标准,同B轮融资一样,这次燃石C轮融资招银国际也很快做出了投资的决定,我们相信燃石一定会在推动中国肿瘤精准医疗发展的过程中保持领先,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国产MALDI-TOF新品发布,被两院院士鉴定为“国际领先”
    近日,青岛市生物检测仪器产业沙龙暨融智生物“QuanTOF新一代宽谱定量飞行时间临床质谱平台”发布会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举行。据了解,该平台被两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质谱仪及配套试剂等产品获得4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拥有各类知识产权近百项,标志着我国在微生物诊断领域实现了从试剂盒到质谱仪器100%国产化这一目标,也是世界首台获得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权威认证的MALDI-TOF MS糖化血红蛋白质谱。基于该核心技术平台,融智生物开发了微生物质谱系统、核酸质谱系统、糖化血红蛋白定量质谱系统、分子成像质谱系统以及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系统、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应用涵盖临床医疗、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疾控等领域,十分钟内将细菌准确鉴定到种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级报告。关于融智生物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由质谱研发专家创立,是专业致力于生命科学分析仪器设备、耗材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5000万元。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北京、青岛、深圳和杭州等地布局了研发、生产、应用开发、销售、服务等分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研发项目。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型高科技企业,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目前已拥有“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新一代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微流控芯片核酸快速分析”两大技术平台,其中“宽谱定量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被两院院士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于两大核心技术平台,融智生物开发了微生物质谱系统、核酸质谱系统、糖化血红蛋白定量质谱系统、成像质谱系统以及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系统、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系统等系列产品,应用涵盖临床医疗、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疾控等领域。公司已获CFDA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凭证15项,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1项,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2项。
  • 漳州检验检疫局重金属检测力达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漳州检验检疫局接到英国FAPAS能力验证评估报告,该局国家级罐头重点实验室在参加第07173期软饮料中重金属检测能力验证中,砷、镉、铜、锌四个项目检测结果均为满意,顺利通过验证。这标志着该局实验室重金属检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英国FAPAS分析实验室能力验证是食品分析领域目前公认全球第一的国际评价体系,提供的能力验证结果为CNAS(即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承认有效。近年来,漳州检验检疫局大力加强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两年来累计投入实验室设备采购资金2000多万元,新开发检测项目200多项,目前可检测项目近650项,基本满足辖区进出口食品农产品检测需求。2009年,漳州检验检疫局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评审,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罐头重点实验室。
  • 赛默飞精彩亮相2014中国国际橡塑展,全面展示创新科技与领先产品
    2014年4月23日,上海—— 今日,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在第28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展示多款先进的解决方案,包括Prosis Microbeam IR 红外在线测量传感器、Mini Jet Pro 样品制备仪器、iQ viscotester新型智能流变仪以及材料测厚解决方案和材料表征解决方案,彰显公司在聚合物和塑料工业的领先市场地位。赛默飞展台号:E1G43。 赛默飞中国化学分析商务总监胡翔宇表示:“作为全球知名的展会,国际橡塑展是赛默飞展示创新科技与产品的重要平台。今年,我们继续带来多款采用创新技术的新产品,以不断帮助我们的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同时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未来,赛默飞将继续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加深对客户的培训和售后服务,为市场带来更多可以帮助客户解决各类挑战,并推动市场技术进步的新产品。”在此次展会上,赛默飞展出了三款新品,包括:Prosis? Microbeam IR 红外在线测量传感器:可提供高精度的在线厚度测量,用于超薄单层透明薄膜(厚度在0.1微米至15微米之间)时,无需校准;用于单层和多层薄膜(厚度在15微米和2000微米之间)时,需要校准;非常适用于双向拉伸薄膜(BOPP,BOPET)和其他超薄压延膜(CPP,CPE,CPET)。 Mini Jet Pro 样品制备仪器:HAAKE样品制备仪器系列中的新款机型,使材料科学家更快、更高效地开发小批量(仅2-13毫升)注塑试样,同时节省时间和成本。赛默飞设计了活塞注塑成型系统,旨在大幅减小传统注塑成型机的机械和样品要求尺寸。iQ viscotester新型智能流变仪:通过适用于专门设定的测量程序和条件,为分析多种样品流变性质的 QA/QC 工业实验室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用户出错率。此外,可以通过安装 USB 闪存驱动器上独特的赛默飞 HAAKE Viscotester iQ RheoApp 软件实现其扩展功能。此外,赛默飞还展出了先进的材料解决方案及其他应用于橡塑行业的领先解决方案和产品,包括:材料测厚解决方案 PROSIS IR红外过程分析厚度传感器:采用全光谱红外光分析在线材料,为薄膜测厚用户提供改善生产质量和减少废料的高精度多组分厚度数据。赛默飞PROSIS IR为制造商带来高精度的厚度和湿度数据、更大的原材料节省量和更高的生产率。该传感器用于多种应用,包括食品包装行业、保健和个人卫生市场中使用的无纺布、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光学薄膜和金属线圈上的各种涂层。Beta Plus 系列穿透式定量传感器:增加了快速更换窗口,低放射曲线信号进一步增强,低噪声测量;真正的开槽源几何结构;温度和压力补偿;高速数字电子组件。一系列的设计元素使其能提供卓越的传感器性能,实现最佳的测量和控制。创新的材料表征解决方案:材料科学家可使用赛默飞HAAKE MARS流变仪平台的Rheonaut模块来同时进行流变学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量。这种组合式方法让材料科学家能够在同一个样品上取得测量值,从而使数据得到完美的关联。由此可避免不同样品制备过程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采集数据所花费的时间。 赛默飞HAAKE MARS的Rheonaut模块与高度灵活的赛默飞Nicolet iS1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相结合,后者可从简单的FT-IR工作台升级到采集从近红外到远红外光谱的全自动多光谱范围系统。多功能的Nicolet iS10也可一键式启动全新的ATR拉曼和近红外模块,使用户无需手动改变系统组件即可使用这些技术。 小型挤出:紧凑的独立式赛默飞Process 11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的是小型试验,但其坚固程度足以混合高性能的聚合物。由于赛默飞独立式混合系统拥有经过验证的可扩展性,研究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其测量结果来优化生产条件。在使用Process 11挤出机后,研究人员仅需少量材料即可进行一系列试验,从而节省材料和劳力成本。 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赛默飞模块化转矩流变仪 HAAKE PolyLab QC:作为一款测量用密炼机和挤出机系统,该仪器把最先进的软硬件与简单易用的界面相结合,简化用户使用体验。基于系统的兼容性,现有的密炼机和挤出机也可与之相连,并且实现软件自动识别。该设备有台式和落地式两种型号可供选择,能更好地适应实验室环境,使其在占地空间和重量上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欲了解详细信息,请登录赛默飞网上展台 http://www.thermo.com.cn/Chinaplas2014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员工约50,000人。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 Life Technologies、 Fisher Scientific 和 Unity? Lab Services四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已超过30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3800名。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数千万Pre-B轮融资|墨卓生物加速商业化推广、打造国际领先的生科工具平台
    近日,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卓生物”)成功完成数千万的Pre-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富浙科技独家投资,点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过去四年,墨卓生物保持每年一轮的融资节奏,在洲嶺资本、源码资本、华盖资本、比邻星创投等专业投资机构加持下发展迅猛。新一轮融资主要用于商业化推广、打造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平台和助力应用落地。2018年,墨卓生物创立于哈佛大学。公司基于世界领先的液滴微流控平台和基因检测技术,深耕生命科学工具领域,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科工具平台。目前,公司已形成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微生物单细胞测序、单细胞分选等多种平台型产品线,提供集仪器、芯片、试剂、生信软件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墨卓生物核心产品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建库系统,打破了持续多年的国内单细胞测序工具进口垄断局面。自发布1年多以来,墨卓生物得到了诺禾致源、博奥晶典、联川生物、欧易生物、百奥智汇等头部科研服务企业和药企认可,产品已服务于全国各院校、研究所及企业。11月15日,墨卓生物将在仪器信息网召开下半年产品发布会,同时发布MobiCube®高通量单细胞V(D)J试剂盒v2.0、MobiCube®高通量单细胞CITE-seq (A-Human)试剂盒、MobiVision 3.0和组织解离仪4款产品,敬请期待!报名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obidrop231115/ (点击报名)墨卓生物MobiNova®高通量单细胞跨平台解决方案墨卓生物在微流控技术产业落地方面处于国际前沿。发布全球唯一的高通量微生物单细胞测序方案,拓展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升级和供应链国产化,持续降低样本检测成本;通过深入的战略合作,加速创新技术产业转化。目前,墨卓生物已初步构建起墨卓生物单细胞测序生态,全面覆盖科学研究、药物研发、辅助生殖、肿瘤用药指导、农业育种、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墨卓生物CEO裴颢博士表示:感谢富浙科技和老股东的信任,墨卓生物将继续深耕单细胞测序生态构建,并将以本轮融资为契机,重点加速商业化推广,布局全球市场,持续开发新技术和产品转化,打造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平台,同时致力于将平台技术广泛应用到更多科学发现、药物开发、临床诊断、农业和工业运用等领域,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增长,促进人类健康和基础产业发展。富浙科技总经理杜湛表示:生命健康产业是浙江省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富浙科技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紧跟《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布局浙江省医疗大健康产业中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墨卓生物具备原始创新能力,推出全球首创的微生物单细胞测序,引领行业发展,期待墨卓生物持续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同时布局海外市场,让“中国智造”从浙江走向世界。 关于富浙科技富浙科技是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旗下以科创服务(科创园区、风险投资和科创金融)为特色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专业投资团队和资金、项目资源优势,旗下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拥有近30年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经验,是国内最早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之一,是省内拥有IPO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已经先后为200多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注入风险资本,所投企业已有28家上市。 关于墨卓生物创新驱动、卓鉴未来。墨卓生物以微流控芯片技术和自主创新基因检测为核心,拥有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微生物单细胞测序、单细胞分选等平台型产品线,提供集仪器、芯片、试剂、生信软件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平台,促进人类健康和基础产业发展。
  • 热分析结合机器学习实现烟叶风格评价达国际领先水平 福建中烟两项目获行业科技奖
    近日,中国烟草总公司表彰奖励了一批重大项目和优秀科技工作者,其中福建中烟两个项目和两位同志获得殊荣,分别是:《天然茶香料规模化精准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获中国烟草总公司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细支卷烟燃烧机理研究及应用》获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技术中心李华杰、邓其馨获中国烟草总公司创新争先奖一起来看看这些创新项目和创新达人吧01《天然茶香料规模化精准制备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主要完成人:范坚强 张峰 伊勇涛 谢金栋 胡军 洪祖灿 茅中一 刘珊该项目针对天然香料存在的特色原料筛选及处理不够精准、开发技术不够高效、规模化生产香料存在质量波动、功能传导精准应用有待提升等行业共性问题,以福建最具特色的茶叶为研究对象——● 形成了以“一种制备香料的方法、香料及其用途”为核心专利的茶原料精准筛选处理、茶香料高效开发、稳定可靠规模化制备及功能作用精准传导等4大专利技术板块;● 建成了行业首条天然茶香料生产线;● 开发生产出一系列茶香料、茶香基模块,并拓展开发出其它多种天然香料、香基模块。目前,茶香料等自主研发生产的香料已成功应用于20个卷烟产品中,并以天然茶香料为核心香料开发出茶香风格突出的高价位“金砖”系列卷烟。项目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香精香料的自主研发和自我保障水平,也为行业天然香料研发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和共性生产平台。关键技术已推广至郑州烟草研究院、河南中烟等多家单位,推广应用效果显著。02《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细支卷烟燃烧机理研究及应用》主要完成人:李跃锋 李斌 李巧灵 谢卫 刘泽春 李华杰 钟洪祥 邓小华 王乐 张齐该项目通过对卷烟燃烧时物理化学过程的数学表达,搭建设计要素、燃烧状态和设计目标间的构效关系。●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构建细支卷烟燃烧模型,阐述了卷烟燃烧传递机理及各设计要素的作用机理;● 基于对卷烟燃烧机理的深入研究,首次将热分析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实现对烟草质量风格的量化评价;● 最终形成计算流体力学导引下的细支卷烟系统化设计体系,并应用于福建中烟多个牌号的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维护。项目填补行业在卷烟燃烧数值模拟研究领域的空白,为行业细支卷烟开发设计提供快速便捷的工具。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在“细支卷烟燃烧数值模拟”和“基于热分析图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烟叶风格评价”两个方面具有显著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03李华杰:守护工艺 创想当“燃”人物名片2004年入职,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卷烟工艺技术研究,多次参与行业重大专项项目和福建中烟科技项目,2016年以来获得中烟科技进步奖项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研究制定行业标准5项,并作为第一副主编编著30万字以上书籍3本。作为一名潜心钻研的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李华杰立足自身技术领域,积极投身企业及行业的科研创新与服务工作,推进行业重大专项工作实施,推动卷烟生产过程品质控制,增强工艺装备技术支撑能力,促进行业质量管控标准化和规范化… … 可以说,他是一个研究型的实践者,亦是一个实践型的探索者。● 推动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功能的不断完善优化,为企业产品、原料等各领域的集成协同提供了很好的生产制造与创新平台;● 完成了《再造烟叶涂布率的测定 烘箱法》等行业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填补了行业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标准的缺失;● 作为卷烟产品工艺的“守护者”,近几年他和项目团队积极开展库存不适用烟叶加工技术研究,为提前一年半完成了国家局布置的30万担不适用烟叶的消化使用任务作出积极贡献。04邓其馨:埋首耕耘探“气”之路人物名片2009年进入福建中烟技术中心实验室,主要从事卷烟烟叶及烟气化学成分分析与应用、卷烟原辅材料质量安全保障及产品降焦减害的技术研究。2016年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2017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五年来,授权发明专利10项,发表SCI论文4篇,在《德国烟草科技》《烟草科技》《中国烟草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多次获得福建中烟科技进步奖项。从关注实验本身到关注实验与卷烟产品之间的联系,将研发新技术、共性规律应用到产品开发当中,真正让技术研发落地,这是邓其馨从事十多年科研工作最大的收获。入职至今,邓其馨一直在福建中烟技术中心实验室,与烟草化学打交道。● 在基于烟气化学成分的通风卷烟调控技术研究方面,首次采用“卷烟烟气截留释放模型”尝试探究了滤嘴通风影响卷烟烟气化学成分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为通风卷烟产品通风设计开发优化,产品维护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并应用于福建中烟在产卷烟规格分析及新产品设计,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此外,他在卷烟原辅材料质量安全保障及产品降焦减害方面努力探索,对福建中烟卷烟品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国际领先!理化联科iPore 400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通过中国颗粒学会鉴定
    近期,由中国颗粒学会主持召开的“理化联科iPore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技术鉴定会”在北京成功举办。iPore400得到了众位中国颗粒学会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成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会主席 岳光溪院士鉴定会主持人 陈运法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岳光溪担任会议主席,中国颗粒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运法主持了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包括清华大学教授魏飞、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海、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周素红、吉林大学研究员邹永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建平以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杨秀红、李长明。iPore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低比表面积/超低比表面积”样品的多孔性分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锂电池行业发展迅猛,亟需精确地表征正负极材料的物理性能,将比表面积测试的长期稳定性控制在1%以内,对于锂电相关企业意义重大。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自组建以来,将公司骨干成员20多年来在颗粒和多孔材料表征领域的理论和经验转化为实践,立志面向国内外市场,根据中国用户的使用环境,克服小表面样品的测定难题,打造了BET比表面积测定重现性真正达到1%的物理吸附分析仪器——iPore 400型,并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研发和生产物理吸附分析仪系列产品,取得了决定性突破。杨正红汇报项目研制过程和技术路线袁新华汇报检测报告及查新结果鉴定委员会实地考察仪器性能和使用会议期间,理化联科总经理杨正红就该项目的研制过程和技术路线做了详细报告;袁新华经理则汇报了仪器测试情况、第三方检测报告、既有用户的测定报告和查新结果等。与会专家还实地参观和考察了中科院过程所购置的iPore 400使用现场,并听取了用户意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热烈地讨论,专家们给出如下鉴定结论:iPore 400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项目组针对传统氮气吸附物理吸附分析仪难以测量低比表面积及微量样品测量重现性差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全域恒温、压敏死体积恒定技术、本底扣除技术、等温体加热炉技术、32位电子电路系统新思路。经上述技术创新和改进,并经过实验多次验证,iPore 400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性能达到:(1)脱气站精确控温到0.02℃,脱气温度高到600℃,并可以进行压力控制脱气;(2)仪器的比表面重复性偏差:0.1%;(3)仪器的比表面重现性偏差:优于1%;(4)氮吸附比表面测量标称下限值:0.005m2/g;(5)氮吸附测量下限:最低至P/P0 1×10-5。 鉴定委员会委员一致认为:理化联科iPore 400全自动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氮气静态物理吸附低比表面积的测量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鉴定会现场
  • 王浚院士:海尔-160℃斯特林深低温冰箱等三项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技术
    p strong & nbsp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0月2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中国工程院王浚院士主持,在海尔集团召开了2017年海尔生物医疗低温冷链科技成果国家级技术鉴定会。 /p p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等单位的资深低温制冷、医疗科研行业专家听取了技术报告,审阅资料,考察样机,经讨论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鉴定:海尔生物医疗自主研发的“斯特林深低温冰箱技术开发及应用”、 “智能自动化存储机械手在低温冷库的应用、“太阳能直接驱动制冷技术研究及在疫苗冰箱上的应用”、三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83ed221-fc85-40f5-aaa1-7afd3fdcb1ba.jpg" title=" 1.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0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工程院王浚院士主持会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c4d7b53-ae6a-4455-8f5f-c85743bd09b8.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海尔国家级技术成果鉴定会现场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坚持自主创新 “中国自信“鼓舞 /strong /span /p p   王浚院士盛赞海尔生物医疗10年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攻坚克难,成功创造了斯特林制冷深低温冰箱等产品,具备全球视野和雄厚的科研实力。期望海尔生物医疗早日实现全球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的愿景目标。并用实践诠释了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十九大采访中提到的“中国自信”,今天通过鉴定的三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正是在“中国自信”精神鼓舞下的创造。 /p p   他同时指出目前行业内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技术的模仿上,而海尔已先行达到了尖端技术的创新鉴定,感到非常振奋和欣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6c949aa-8a8c-487b-9e12-223ff7af837d.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专家组现场鉴定海尔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 /strong /span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项全球领先技术 为科学家创造价值 /strong /span /p p   三项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全球领先技术包括:颠覆传统制冷方式的-160度斯特林深低温冰箱项目;颠覆传统人工存取的大规模、自动化深冷存储冷库项目;完全太阳能源驱动、不用蓄电池的疫苗冰箱项目。 /p p strong 1、-160℃斯特林深低温冰箱技术应用 /strong /p p   一方面,传统压缩机制冷的深低温冰箱存在噪音大,耗电量大,制冷效率慢等业内甚至国际上近半个世纪无法攻克的难题;另一方面,目前斯特林制冷技术在小体积制冷设备上广泛应用,还很难应用在大容积的深低温冰箱上。海尔创造了不可能,创造了-160度斯特林深低温冰箱产品,高效换热带来的制冷效率高,制冷快;运行更稳定,同时温度均匀性更好;整体噪音同时大大降低。将为全球医疗科研用户,创造更节能、更高效、更舒适的产品体验和科研环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1866284-f9a9-4475-ab47-cece82dfe7f9.jpg" title=" 4.png" / /p p strong 2、-30~-80度自动化冷库技术应用 /strong /p p   目前普通冷库存在如下问题:人员频繁进出对库温波动造成影响;对人身安全存在影响;同时大规模海量样本和物品存储的管理繁琐。通过机械臂实现自动化存储势在必行。通过自动化存储,保护了人员安全,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存储效率。是大规模、集中化、海量样本和物品存储的必然趋势。 /p p   海尔自动化冷库最大的两点领先性在于:通过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及实际测量结果分析,提高机械手定位精度高:通过机械手伺服电机的振动抑制功能,解决启停运动冲击,大大缩短存取时间,用同行业2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完成取放货物。 /p p   海尔自动化冷库的诞生,将大大提高中国医疗科研、血站用户海量样本和物品的存储效率,解放科研时间,让科学家更专注科研创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6bfc987-7c39-42ba-996e-115a2ab6824c.jpg" title=" 5.png" / /p p strong 3、完全太阳能源驱动、不用蓄电池的疫苗冰箱项目。 /strong /p p   一直以来,非洲国家因为贫穷落后,战乱频繁,基础医疗设施匮乏,非洲儿童疫苗接种覆盖率只有20%,饱受疾病和死亡的威胁;每年有500万非洲儿童因为无法及时接种安全的疫苗而永远离开这个世界。同时非洲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区缺电或无电更是常态,因此传统电力驱动的疫苗冰箱无法正常使用,成为制约儿童疫苗接种的瓶颈。对完全太阳能驱动的疫苗冰箱的需求迫在眉睫。 /p p   海尔太阳能直接驱动疫苗冰箱能够通过太阳能光伏板离网独立运行,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23项严苛检验,国内唯一全冷链获得WHO/PQS权威认证,入选WHO采购目录。完全太阳能,不用蓄电池,同时一次使用,保温长达7天。并可以在5~43℃宽泛的环境温度条件下稳定运行,专为印度、非洲、拉丁美洲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的疫苗、药品存储保障。目前已经率先应用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埃塞尔比亚儿童免疫项目3000台。此举有力提升了世界偏远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护全球儿童健康,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12c948c-93f6-4a19-a20d-59f705358f5c.jpg" title=" 6.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9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079d947-576e-41cb-a5c2-0d7c1ce5d230.jpg"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迈向全球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 /strong /span /p p   从自主创新超低温冰箱,提速中国医疗科研行业,为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到航天冰箱、空间站冰箱,助力中国空间探索,创造全球冰箱应用“最高度”;再到今天的新型斯特林制冷深低温冰箱等产品的诞生......海尔生物医疗,永远创造不满足,在创业创新道路上,永无止境。 /p p   海尔生物医疗,通过“人单合一、引爆引领”的战略指导,通过对低温制冷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更是在全球医疗科研用户的期盼和鼓励下,一定能引领全球低温冷链行业走向更广阔、更高远的未来,早日创造全球低温冷链行业第一品牌。感谢和回馈所有用户的期待。 /p
  • 我国结构超滑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关微纳加工设备自主可控——访深圳清力技术有限公司潘旭捷
    仪器信息网讯 8月29日,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微光刻分委会年会暨第十三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在青岛成功召开。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深圳清力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平台负责人、深圳超滑技术实验平台主任潘旭捷。据介绍,深圳超滑技术实验平台是由深圳市政府、深圳坪山区政府以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支持成立,总投资1.5亿,拥有200余台半导体制备和表征设备。实验平台一方面支撑结构超滑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对外开放,目前已经具备了6英寸MEMS芯片流片能力,同时也支持 MEMS器件、先进封装、微纳米光学、光电子、生物芯片等一系列些微纳米器件的工艺开发和打样,目前平台合作伙伴有100余家,合作项目200余项。深圳超滑技术实验平台研究领域是结构超滑技术,研究覆盖基础物理机理、材料研究、相关微纳米级加工和表征技术,以及相关的应用及产业化。潘旭捷表示,当前结构超滑研究的关键技术主要在于材料制备和器件制备,需要协同光刻、刻蚀等一系列微加工技术来共同完成。结构超滑技术是我国原创的一项根技术,借助结构超滑技术有望助力各个材料或者设备厂商突破国外卡脖子问题。目前国内在结构超滑领域取得了不少新的突破,包括大面积的材料制备,结构超滑器件的制备等,均处于国际领先的阶段。深圳清力技术有限公司团队在结构超滑材料及器件制备的特色设备上做到自主研发,同时大部分通用微加工设备也属于国内完全可控。对于科技前沿研发需要用到的部分设备例如电子束光刻系统等,仍处于国外卡脖子的状态,亟待国内厂商攻关突破。以下是现场采访视频:
  • 万测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科技成果鉴定会成功召开 —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3年 11月23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召开了由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完成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科技成果鉴定会。针对万测公司研制的25kN、50kN、100kN、250kN、500kN系列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完成鉴定。鉴定委员会由航空、航天、高校、科研、检测等行业内11位知名专家组成。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疲劳协会常务理事童小燕教授受邀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钢标委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董莉受邀担任鉴定委员会副主任。 鉴定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做的成果技术总结报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处长马敬坤宣读的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用户意见等,现场考察新系列设备,经质询与讨论,对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系列产品综合性能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相当,并集成国外同类产品诸多优点。其中工作台与作动器一体化设计,伺服作动器、高温炉、静音油源、试验保护功能、试验软件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万测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检测金属、非金属材料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可通过拉伸、压缩、弯曲、拉拉、压压和拉压等力学加载方式,实现高周疲劳、低周疲劳、裂纹扩展、断裂韧性等失效试验,实现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各种波形输出。该设备横梁上置,作动器下置形成封闭式框架结构,机架刚度大,无反向间隙,稳定性好;作动器采用双向作用油缸设计,空间设计合理;移动横梁升降、锁紧、试样夹持均由旋钮操作,灵活方便。 本次鉴定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是对万测疲劳试验机产品的巨大肯定,充分体现万测公司的自主研发实力。更是推动了疲劳试验机国产化替代,解决多个疲劳测试卡脖子问题,大大促进了国产试验机技术发展。未来,万测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企业根本战略,为试验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