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合作

仪器信息网国际合作专题为您整合国际合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合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合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合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合作话题讨论。

国际合作相关的论坛

  • 关于与海湾地区开展建筑用钢筋能力验证国际合作项目的通知/说明

    关于与海湾地区开展建筑用钢筋能力验证国际合作项目的通知/说明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认可中心(GAC)于2015年6月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旨在推进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的技术与经济合作。能力验证为合作协议中重要一个环节。 为加快落实协议,推动实质性合作,海湾地区标准化组织(GSO)拟在海湾地区7个经济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苏丹、卡塔尔、科威特、也门)组织实施建筑用钢材能力验证计划。经CNAS推荐,GSO最终选择中实国金作为实施机构,面向海湾地区相关实验室具体实施此次能力验证计划。 为搭建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技术交流,经协商,本次能力验证计划同时面向非海湾地区相关实验室开放。此次能力验证计划涵盖建筑用热轧带肋钢筋的力学和化学测试,能力验证计划编号分别为:GSO-NIL pt-2017-001(热轧带肋钢筋拉伸试验)和GSO-NIL pt-2017-002(热轧带肋钢筋化学成分分析)。欲参加者,欢迎垂询。 详情及报名请登陆中实国金“能力验证服务平台(http://pt.nil.org.cn)”, 通知链接。

  • 食品饮料用水专家峰会--默克集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项目

    食品饮料用水专家峰会--默克集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项目

    “食品饮料用水专家峰会”------默克集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项目 2015年 7月24日,默克集团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简称GIZ)共同举办的“食品饮料用水专家峰会”在上海博雅酒店成功举行。去年的同一天,默克和GIZ共同发起了旨在建立“新的志愿性饮料生产过程规范标准”的“生产用好水”项目。此次专家峰会是项目开展以来重要的里程碑。会议邀请到国内顶尖的食品饮料行业专家和饮料企业代表一起探讨饮料生产管控水平和改善方向,为新的饮料生产规范出谋划策。 峰会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质量基础设施项目主任Johannes Braun先生致开幕词,同时默克密理博大中华区战略规划部总监朱曼曦博士也为大家回顾了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同时举行的还有“生产用好水”项目合作企业-华润怡宝的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华润怡宝正式成为项目的一员,将作为项目在华南区的合作伙伴参与到标准制定和验证过程中。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44_558060_2489055_3.png 出席本次专家峰会的有广东省和浙江省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微生物检验专家,浙江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系的教授。他们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解读了国内外饮料行业标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同时专家们和在场的华润怡宝,可口可乐和娃哈哈的企业代表进行热烈的讨论,企业界的意见给新的饮料企业生产规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现实基础。此次峰会上,大家就新志愿性标准的主要涵盖的监控环节和监控指标达成了一致,并且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各方的工作内容。在此会议之后,专家团们将进行为期半年的标准制定工作,预期在今年年底成形标准草案。届时将邀请更多的企业将参与到标准的验证和修改过程中,让我们试目以待。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45_558061_2489055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7/201507301445_558062_2489055_3.png 食品饮料的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问题。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和监管实施,是营造安全健康的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基石。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在华开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30多年,合作覆盖经济发展、环境和气候保护等诸多领域。默克集团作为食品饮料行业解决方案的顶级供应商之一, 致力于从产品到技术,研发到生产,工艺到法规,为广大业界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以促进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 “食品饮料用水安全论坛”— 默克集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项目

    “食品饮料用水安全论坛”— 默克集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项目

    2014年12月9日,默克密理博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主办的“食品饮料用水安全论坛”在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德饮用水法规专家和饮料企业代表,和大家分享中德两国饮用水法规体系的概况,以及知名跨国饮料公司生产用水的管理模式,吸引了近100名食品饮料行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莅临参会。 上午的主论坛,由默克密理博大中华区战略规划部总监朱曼曦博士致开幕词,为与会嘉宾介绍了论坛的背景和目标,与德国合作机构的合作模式,以及默克密理博的发展历程和业务概况。其后,中德法规专家先后发言,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员,鄂学礼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饮用水法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德国饮用水和能源经济专家,Mark Oelmann教授在法规的管理和执行方面分享了德国的经验。最后,来自可口可乐亚太技术中心的涂传鸿博士,就企业内部水质要求规范的建立和风险控制的话题和大家开展了讨论。演讲反响热烈,听众就各自感兴趣的食品饮料用水问题与专家进行咨询,演讲内容符合当下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广大与会者的欢迎。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11527_526769_2489055_3.jpg 当天下午,以食品饮料生产用水的 “微生物监控”和 “理化性能检测”为主题的两个分论坛也分别同期举行。默克密理博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应用技术专家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并专业地解答了来自业界用户的技术应用问题和需求。 食品饮料的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问题。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和监管实施,是营造安全健康的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基石。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在华开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30多年,合作覆盖经济发展、环境和气候保护等诸多领域。在食品饮料用水安全方面,德国合作机构帮助引进欧洲先进经验,给国内行业法规一些借鉴。默克密理博作为食品饮料行业解决方案的顶级供应商之一,致力于从产品到技术,研发到生产,工艺到法规,为广大业界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以促进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2/201412111528_526770_2489055_3.jpg

  • 国家认监委征集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

    国家认监委近日发出通知,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征集2022年以来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征集内容包括助力双循环畅通、解决产业急需、惠及当地民众、填补制度空白方面,评选出的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将于2024年世界认可日暨“中国认证认可大会”期间对外发布,征集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相关机构、行业企业: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作为民生及民心相通类项目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为进一步丰富质量认证国际贸易“通行证”的时代内涵,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部署,国家认监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目标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征集2022年以来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全面总结互认合作实践经验、创新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评选出的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将于2024年世界认可日暨“中国认证认可大会”期间对外发布,以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质量认证国际合作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二、征集内容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是指境内有关单位与境外相关组织就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领域开展的合格评定程序、结果互认合作,合作范围聚焦具体行业领域,合作模式可以反复适用,且在以下任一主题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助力双循环畅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开展互认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出口合规成本。(二)解决产业急需。聚焦出口受阻行业领域开展互认合作,打通贸易堵点,便利企业出口,助力外贸保稳提质。(三)惠及当地民众。聚焦民生消费领域开展互认合作,满足群众需求,服务消费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四)填补制度空白。聚焦目标国有关行业领域缺少认证制度的现状、“一带一路”项目在海外遇到的问题等,创新规则引领,创设相应制度,证明我国出口产品品质,提升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三、征集方式(一)征集时间征集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二)提交方式本次活动委托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具体承办。请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按照附件有关要求起草案例材料,数量不限,并将电子版报送至cncaintl@samr.gov.cn,邮件主题标注为“XX(单位名)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申报—XX(行业领域)”。  联系人:  王晸 18811496224  王彩冰 010—82262682  附件: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模板)[align=right]  国家认监委[/align][align=right]  2024年4月12日[/align]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模板)题目:突出案例亮点,建议前半句体现国际互认合作工作,后半句体现小而美的意义。一、合作背景(限200字)重点围绕所属主题,阐述案例开展的背景。比如某项目、某企业、某产业、某国家遇到的主要问题。二、开展情况(限300字)阐述具体国际互认工作内容。需突出自身国际互认工作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三、经验特点(限200字)重点提炼国际互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国际互认工作中的创新模式并分析其特点。需突出案例的代表性与可复制性。四、合作效益(限300字)阐述案例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需包含客观真实的佐证数据。除上述四方面外,报送材料还可提供案例补充信息,如相关背景资料、图片、图解、视频等。[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国家认监委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中国计量院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签署合作协议

    [color=#3f3f3f]9月5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技物所)在计量院昌平院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建设“红外遥感定标与计量技术联合实验室”。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秦宜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见证签约仪式。[/color][color=#3f3f3f]秦宜智表示,中国计量院同上海技物所强强联合,携手攻关红外遥感领域科研难题,是我国基础科研领域的一件喜事。市场监管总局将尽全力为双方聚精会神搞科研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期待双方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把战略合作协议一项一项落在实处、抓出实效。[/color][color=#3f3f3f]相里斌表示,此次签约是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与中国计量院良好合作的继续。希望双方协同创新,引领国际红外遥感载荷高精度、定量化发展,联合建议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动联合实验室早日升级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color][color=#3f3f3f]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所长陆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建设联合实验室,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技术和标准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color][color=#3f3f3f]基于合作协议,红外遥感定标与计量技术联合实验室将依托上海技物所在红外遥感载荷技术和中国计量院在计量技术、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的优势,重点围绕红外遥感载荷定标技术、红外遥感计量技术、红外遥感标准制定、国际合作以及红外物理等相关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培养人才,以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红外遥感研发水平。[/color]

  • 中国计量院与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5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计量院昌平院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启动建设“红外遥感定标与计量技术联合实验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秦宜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见证签约仪式。 秦宜智表示,计量院同上海技物所强强联合,携手攻关红外遥感领域科研难题,是我国基础科研领域的一件喜事。市场监管总局将尽全力为双方聚精会神搞科研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期待双方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把战略合作协议一项一项落在实处、抓出实效。 相里斌表示,此次签约是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与中国计量院良好合作的继续。希望双方协同创新,引领国际红外遥感载荷高精度、定量化发展,联合建议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动联合实验室早日升级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1_30.jpg[/img] 图1:秦宜智、相里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align][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2_17.jpg[/img] 图2:签约仪式现场[/align] 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所长陆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建设联合实验室,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技术和标准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 基于合作协议,红外遥感定标与计量技术联合实验室将依托上海技物所在红外遥感载荷技术和中国计量院在计量技术、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的优势,重点围绕红外遥感载荷定标技术、红外遥感计量技术、红外遥感标准制定、国际合作以及红外物理等相关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培养人才,以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红外遥感研发水平。 活动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主持。上海技物所副所长丁雷介绍了双方合作进展和设想。[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3_8.jpg[/img]  图3:与会人员合影 [/align]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上海技物所代表,中国计量院热工所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两单位红外遥感定标团队负责人郝小鹏、钮新华等主要成员参加。

  • 应对SI改制后国际计量新格局

    [color=#333333]5月24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迎来了科技周系列活动第二日。[/color][color=#333333] 上午场活动主要围绕国际单位制(SI)重新定义、中国计量院国际合作两大主题举行了专题报告会。会议邀请了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委员,国际计量局咨询委员会(BIPM-CC)代表,以及从事SI单位定义研究和国际合作工作的院科研、管理人员,针对国际计量发展新趋势、SI重新定义后国际计量新格局、我国应对策略和未来打算以及中国计量院开展国际合作等情况作主题报告。报告会由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宋淑英主持。[/color]

  • CFDA加入国际联盟委员会

    经国务院批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于2015年6月正式加入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临时阶段管理委员会,并参加相关工作。   联盟是一个定位在各国药品监管机构首脑层面的全新国际合作机制,目的是在充分利用和指导现有国际合作行动的基础上,加强战略规划,创新监管手段,提高国际合作的管理效率,有效利用资源,推动药品监管合作,针对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推动监管机制趋同化,并为各国药品监管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目前,联盟临时阶段管理委员会中有中国、加拿大、爱尔兰、美国、巴西、欧盟、意大利、荷兰、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南非、英国等13国和地区药品监管机构。  正式加入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临时阶段管理委员会,有助于总局学习借鉴国际药品监管成功经验,了解掌握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提升药品监管国际化水平,促进我国药品监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总局进一步在多边外交平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力争用好多边资源,并在关注的战略优先领域开展监管合作,为我国争取更多利益。【普及知识】 2014年11月20日-21日,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临时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通过了《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临时管理委员会章程》,标志着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的诞生。联盟临时管理委员会的22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药品监管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是在现有国际合作行动基础上,由联盟成员共同进行战略规划,分享知识、信息和经验,创新监管手段;通过合作,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并为各国药品监管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联盟目前处于规划阶段,由中国、加拿大、爱尔兰、美国、巴西、欧盟等13个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组成联盟临时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和统筹联盟在临时阶段的相关工作。  此次联盟临时管理委员会除通过了《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临时管理委会章程》外,还讨论了秘书处工作、项目进展和展望等主要议题。对国际合作行动的汇总及规划、与其它国际组织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联盟成员之间的快速信息共享、药品生产管理质量规范(GMP)检查、仿制药监管等联盟临时阶段相关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检查。  联盟成员22个是:爱尔兰、澳大利亚、巴西、德国、法国、韩国、荷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南非、尼日利亚、欧盟、日本、瑞典、瑞士、新加坡、新西兰、意大利、英国、中国、世界卫生组织  13个管理委员会核心成员是:爱尔兰、澳大利亚、巴西、荷兰、加拿大、美国、南非、欧盟、日本、新加坡、意大利、英国、中国

  • 【建设新闻】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离子液体工业化进程(罗杰斯教授)

    [font=Arial]作为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首席教授和绿色制造中心主任、美国化学会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总编、Solvent Extraction and Ion Exchange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编委、Green Chemistry和ChemSusChem国际顾问编委、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和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特邀会员,Robin D.Rogers教授是绿色化学与化工领域的先驱,也是离子液体领域由学术研究走向应用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的关于离子液体/水相分配的论文引起了科学家对于离子液体在分离领域应用研究的极大兴趣;他发现了离子液体可用于纤维素的溶解,掀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对离子液体—生物质的研究热潮;率先报道了离子液体在医药化工中的应用。由于他在离子液体领域研究的突出贡献,2005年他获得了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Presidential Green Chemistry Challenge Award),相关技术随后也转让给了德国BASF公司。[/font]

  • 【建设新闻】生物物理所和微生物所中日联合实验室启动新一轮合作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6月1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三方领导在生物物理所举行了第二个五年合作的签字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共同促进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新型传染病的预防与研究,中国科学院与日本东京大学强强联合,于2005年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分别成立“中日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联合实验室”和“中日分子免疫学与分子微生物学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相互协作、共同研究的科研创新平台,双方在第一个五年合作周期中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设备共享等开展了广泛实质性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中日双方都对第二期的合作充满期待。在签字仪式上,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微生物所常务副所长黄力、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所长Motoharu Seiki分别讲话,都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里联合实验室所取得的进展,并表示将在第二期合作中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联中日的合作研究,从人员、设备、实验室空间上提供良好的保障。此次签字仪式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特别关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中日联合实验室筹划委员会所有成员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font]

  • 【转帖】2010:中医药国际化迈出可喜步伐

    在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一本《中医药让我们更健康——迎世博健康手册》的英文版小手册成为许多外国游客爱不释手的“宝贝”,而融传统中医文化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中医数字化四诊仪则又令他们备感神奇。在世博会期间,中医药以其切实的疗效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让许多外国游客折服,为中医药迈向国际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针灸”于2010年11月16日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第五次会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的申遗成功让整个中医药界为之振奋,也让中医药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更加坚实。  几乎与此同时,11月19日,汇集了来自国内外国家级科研机构、著名大学、知名企业中热爱中医药的一流科学家的中医药国际联盟在京成立,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中医药专家,以及国内20余名两院院士,40余名大学与科研院所的院校长及专家近百人加入。该联盟旨在通过组织联盟年会、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活动,实现中医药科技、医疗、教育等,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共同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提高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国际联盟的成立为我国中医药迈向国际化提供了专业团队的国际人力资源,起到了学术沟通的作用。  随后,11月25—26日,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此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包括拔罐、刮痧、足浴、头部保健等在内的首批11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从术语、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等方面对这些中医保健技术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同时为了满足国际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的迫切需要,此次规范发布了中、英文两个版本,对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促进其在国际上广泛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12月3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与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在京联合召开的中医药国际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应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框架,充分发挥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优势与作用,整体推进,系统运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共赢。  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王国强在此次研讨会上提出了“六先六后”的发展战略。一要先内后外,以外促内。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必须练好内功,这是走向世界的前提。二要先文后理,以文带理。中医药理论不同于西方医学,只有文化先行才能为中医药走进他国打下基础,才能让外国人接受中医理论。三要先药后医,医药互动。推动一批确有疗效的中药产品走向世界,用疗效展示中医的科学有效。四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通过推广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众了解中医疗效,接受中医药。五要先点后面,点面结合。要选择满足当地实际需要、能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合作项目,探索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的途径、方法和机制,树立典范,发挥示范作用。六要先民后官,以民促官。促进民间中医药的合作交流,扩大民间中医药的合作范围,增强民间对中医药的信任,促进政府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在本国、本地区应用、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从为世博提供健康服务到“六先六后”发展战略的提出,2010年中医药国际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 【转帖】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2009年5月5日-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2位国外专家,国内119所大专院校、52个科研院所、39个部或省级乳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43个奶牛技术推广部门及140个中外乳品企业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共计5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刘成果理事长,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马莹副主任,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美大处王强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贡锡锋副局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张子仪院士、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文杰主任和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Peter Hoejskov先生等出席了开幕式。第一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时建忠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王加启副所长发表了“我们的使命:效益与质量安全”主题演讲。  农业部畜牧业司王智才司长,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巡视员、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俊勋先生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王智才司长就“推动国际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提高牛奶质量安全”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国际研讨会的宗旨是推进奶业国际合作,全球携手,共同探讨增加奶农养殖效益和提高牛奶质量安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上一系列乳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影响,2009年全球范围内出现奶牛养殖效益下滑、奶农严重亏损的状况。在美国,2009年第一季度牛奶价格降至10年来最低,宰杀母牛3万头,奶农损失巨大。在中国,奶农也面临生鲜乳质量偏低、进口奶粉冲击、养殖效益严重下滑的困难局面。因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奶业科技进步,共享奶业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提高牛奶质量安全和奶牛养殖效益,已经成为全球奶业科技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和共同使命。针对全球奶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这次国际研讨会有针对性地组织了牛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奶牛营养与牛奶品质基础研究、国际奶牛饲养新技术应用等3个主题。

  • 中国计量界成功主办国际温度大会

    [b]中国计量界成功主办国际温度大会[/b][color=rgba(0, 0, 0, 0.298039)]原创:[/color] [color=rgba(0, 0, 0, 0.298039)]新闻中心[/color]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color=rgba(0, 0, 0, 0.298)]昨天[/color] 6月10日至14日,国际温度大会(TEMPMEKO & TEMPBEIJING 2019 and MMC 2019),暨第十四届工业和科学中的温度和热测量国际大会(TEMPMEKO 2019)、第四届(北京) 国际温度大会(TEMPBEIJING 2019)和第三届气象气候中的计量国际会议(MMC 2019),在成都成功举行。参会代表500余人,其中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国际学者。此次会议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主办,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协办,国际测量联合会温度和热测量技术委员会(IMEKO TC12)提供支持。[align=left] 在大会开幕式上,此次大会国内组委会名誉主席蒲长城、IMEKO TC12主席Davor Zvizdic 、国际组委会主席Andrew Todd、国际组委会联合主席Andrea Merlone和国内组委会主席方向分别致辞。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马爱文、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杰斌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代表。[/align][align=left] 蒲长城从火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谈到国际单位制温度单位的重大变革,高度肯定了温度和测温学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align][align=center] Davor Zvizdic博士介绍了IMEKO TC12的基本情况和TEMPMEKO国际会议的历史。Andrew Todd博士介绍了本届TEMPMEKO& TEMPBEIJING 2019的组织和论文投稿情况。AndeaMerlone博士介绍了温度和测温学在气象气候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历次MMC会议情况。[/align][align=center]最后,方向代表会议主办单位感谢了IMEKO TC12以及国际同行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信任与肯定,汇报了会议组织工作,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align][align=center] 国内组委会执行主席、国际测温学咨询委员会CCT主席、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段宇宁博士作首个大会报告,题目为“Thermometry for Future Generations”。[/align][align=center] TEMPMEKO国际温度大会自1981年以来,每2至3年举行一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温度测量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此次TEMPMEKO会议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TEMPBEIJING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发起的国内外温度同行技术交流和对接的重要平台,每10年一次,今年恰好与TEMPMEKO同期举行。MMC是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挑战、协调全球计量届对气象和气候科学的支撑和服务的一种独特工作方式。[/align] 此次大会,作为新SI实施之后首次召开的国际温度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在传承TEMPMEKO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深入探讨温度和热学测量的前沿发展和产业应用。大会收到国内外学者400余篇口头和展示报告,吸引了20余家企业赞助和参会,为所有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大会安排有8个主题大会报告、5个分会场11场次口头报告、6场次墙报展示以及25家国内外企业的产品展示。为期五天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深入交流、互通想法,深化合作,为进一步促进国际温度测量领域的发展,以及共同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重大挑战奠定了合作基础。[align=center] 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逐步成为国际温度计量领域举足轻重的成员。此次会议期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20余位研究人员参会,除了承担会议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也展示了我院在温度计量领域的科研进展。据了解,会后,十余位国际同行专程赴北京访问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相关实验室,交流科研进展,讨论合作前景。[/align][align=center](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部)[/align][align=center][/align]

  • CNAS顺利通过亚太认可合作组织(APAC) 国际同行评审

    2023年7月10日至2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接受了亚太认可合作组织(APAC)四年一度的国际同行评审。来自12个国家认可机构的15位国际同行评审员对CNAS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远程评审。经过全面细致地评审,CNAS顺利通过APAC国际同行评审。四年一度的国际同行评审对于维持认可机构的国际互认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和ILAC互认规则,国际同行评审由区域认可合作组织实施,认可机构通过维持区域认可合作组织的互认资格而维持IAF和ILAC国际互认资格。经过评审,APAC同行评审组决定推荐CNAS继续保持14项认可制度的互认资格。同行评审组认为,CNAS的总体运作符合ISO/IEC 17011:2017要求,对CNAS工作人员和评审组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表示高度赞赏,尤其印象深刻的是,CNAS实施了“评审员管理系统”“认可业务管理平台”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在推广无纸化办公、优化认可流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APAC国际同行评审组以ISO/IEC 17011:2017《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要求》为依据,聚焦认可机构资源、过程、管理体系、信息公开等要求,评价CNAS的14项认可制度能否继续维持国际互认资格, 包括:校准实验室认可、检测实验室认可、医学实验室认可、检验机构认可、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质量管理体系认可、环境管理体系认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可、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含全球良好农业规范)、温室气体(GHG)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ISO 14065:2013,含CORSIA航空领域温室气体核查机构认可)、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ISO/IEC 17029:2019、ISO 14065:2020)。在完成对CNAS的办公室评审后,同行评审组还对CNAS派出的19个认可评审组的现场评审活动实施了远程见证,覆盖北京、成都、重庆、广州等12个城市。APAC于2019年由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和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合并而成,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区域内的认可机构及其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组织,现有各类成员81个。截至目前,CNAS签署的国际多边互认协议范围覆盖116个国家/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6%以上。依托认可国际互认,CNAS为国内合格评定机构拓展国际业务和对外贸易便利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CNAS第一次以远程方式接受国际同行评审。CNAS积极应对远程评审的诸多复杂情况,在迎审策划、沟通联络、技术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周密细致的安排。CNAS将以本次同行评审为契机,认真研究评审发现,做好原因分析,不断夯实基础,及时将纠正措施和纠正措施计划反馈给同行评审组,扎实推进认可工作和认可服务的持续改进。[align=center][img=,555,248]https://www.samr.gov.cn/cms_files/filemanager/1647978232/picture/20236/f60d4a52506d494d8ba9e03fe755719f.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554,330]https://www.samr.gov.cn/cms_files/filemanager/1647978232/picture/20236/61e2ecf2aeef47cea941db7e3a97ac0e.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 SimKai]首次会现场[/font][/align][align=center][img=,554,370]https://www.samr.gov.cn/cms_files/filemanager/1647978232/picture/20236/40c841160cfc4ce6a2275d615d77208e.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 SimKai]办公室评审现场[/font][/align]

  • 浙江院组建OIML实验室 接轨国际计量体系

    近日,OIML实验室申报与工作流程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负责人沈才忠副院长带队参加会议并发表讲话。  会议就新制度下OIML实验室的申报组建工作、国内现行改革后的OIML工作流程及制度、国际合作方案与技巧,新制度下完成的两个案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热烈的讨论。拟定了国内OIML实验室下一步工作计划、发展方案和工作流程,并就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了分析与解答。会议统一了各实验室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我国计量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法制计量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浙江省计量院积极抓住OIML-CS制度改革机遇,组建OIML电能表实验室、OIML水表实验室(筹)、OIML燃气表实验室(筹)。同时,为更好的申报、组建OIML国际实验室,从相关职能部门和实验室选调骨干人员,成立工作小组,修改体系文件,开展实验室自查等,进一步接轨国际计量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

  • CNAS实验室认可国际影响力

    CNAS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认可结果得到更广泛利用作者: 发布时间:2005-08-08 10:24:52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实验室认可工作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6月底,已经认可两千多家实验室。由于组织结构和运转体系日益完善,认可领域和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组织结构日益完备——CNAS由与认可工作有关的政府部门、实验室与检查机构、实验室与检查机构的客户以及技术专家组成。组织结构主要由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评定委员会、申诉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目前CNAS技术委员会的委员约700人,通过技术委员会搭建的平台,将全国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集合在一起,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为确保CNAS认可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管理体系运转有效——CNAS按照国际相关标准、规则和指南建立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体系,制定了科学的内部质量手册和对外公开性文件,注册的2000多人的实验室评审员队伍为认可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保障了管理制度和体系的运转有效。每四年接受一次国际同行评审,保证了实验室认可工作持续满足国际准则要求。国际合作不断扩大——CNAS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互认协议签署方,所以,CNAS的认可结果,还会被来自37个经济实体的47个ILAC多边互认协议成员,以及来自15个经济实体的20多个APLAC多边互认协议成员所接受,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性检测,降低成本,简化手续,起到了消除国际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CNAS秘书长魏昊作为APLAC管理委员会委员承担了APLAC培训委员会主席工作;2003年CNAS成功主办了APLAC检查机构研讨会;承担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APLAC能力验证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中,承担了培训活动的组织,参与了标准物质工作组和检查机构认可实施指南工作组,承担同行评审任务,承担期刊编辑出版。认可结果得到广泛利用——不少国外政府部门把CNAS认可报告作为某些商品的通关条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肯尼亚和巴西等国家规定,从中国进口粮谷、食品、中成药、陶瓷等产品,必须由经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才准许通关。欧洲、中东、非洲一些国家也规定,食品、电器、汽车、蓄电池、医疗器械等商品,也必须经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检验。2004年,CNAS收到认可查询要求400多件,涉及欧洲、非洲、亚太地区、南美洲的2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电子电器、IT产品、食品、化工、矿产、机械、医药等十几类产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外对CNAS的承认和重视。在国外市场方面,出口生产企业内部的实验室被CNAS认可成为一些国外大公司采购的必要条件。例如,微软、戴尔等公司采购的电子、精密机械产品,必须经过认可实验室的检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飞机发动机公司在中国采购的材料必须经过认可实验室的检测。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国际组织也非常重视并利用ILAC MRA国际互认结果。例如,为促进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领域的扩大,世界贸易组织(WTO)-TBT明确提出用认可和互认来证明合格评定制度的等效;亚太经合组织(APEC)-SCSC明确采用APLAC MRA成员机构的认可结果作为产品互认的条件(包括电器、食品、信息技术等);欧盟(EU)要求承担强制认证的指定机构实验室符合ISO17025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EE, Q,Ex 的实验室评审与ILAC MRA成员合作;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利用ILAC 合作认可实验室,国际奥委会要求其指定的兴奋剂检测实验室通过认可,国际刑警组织要求物证鉴定机构取得实验室认可。可以说,实验室认可结果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承认,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光明。 摘自: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网站 2005年6月新闻

  • 连接世界的纽带——CNAS认可工作国际化发展成果综述

    “认可已经成为连接世界的通用技术语言和重要桥梁纽带。一定程度上,没有国际互认,‘中国制造’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风行全球。过去如此,将来更是如此。”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认可中心调研时说的这段话一语中的,揭示了认可工作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国际化。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深谙此理,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与国际组织及国际同行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始终将国际合作与互认摆在重要的位置,制定和实施了“全面参与、整体跟进、多点突破、局部引领、履行义务、服务发展”的国际合作方针,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相关活动,在多次同行评审中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当前,中国认可已成为一股新崛起的力量。 大力推动结果国际互认 我国实施国际认可战略以来,在推动认可结果的国际互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1998年1月,签署国际认可论坛(IAF)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和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开始,陆续签署了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多边互认协议、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多边互认协议、PAC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等诸多互认协议。2008年10月,以签署IAF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协议为标志,CNAS已经签署了国际范围和亚太区域现有的全部多边互认协议。 2011年8月8日至13日,CNAS接受并顺利通过了APLAC和PAC现场同行评审。同行评审组对中国认可体系的有效动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CNAS人员的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场评审对CNAS体系提出的不符合项为“零”。 在2012年6月7日至8日召开的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互认理事会和6月20日召开的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互认集团会议上,CNAS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医学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认可和标准物质生产者认可制度的互认地位,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制度的互认地位继续保持。 有效服务对外贸易发展 CNAS在国际互认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中国认证、检测和检查结果取得国际承认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台,我国认可的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成为很多国家进口相关产品的有效凭证,可直接通关,免予再次检测、认证。 CNAS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11月和2010年6月,在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希腊和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中希和中乌分别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签署了认可双边合作协议;配合中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签订电子电器产品合格评定合作协定;配合国家质检总局解决中国输美乳制品自动扣留问题;配合国家认监委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签订承认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结果协议;配合中俄、中法、中日、中韩等在合格评定、生物安全方面的政府间合作等,这些工作充分发挥了认可国际互认的质量基础作用。 近年来,CNAS答复相关报告、证书确认的问询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011年为例,CNAS共答复国际认可问询400余件,涉及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直接推动国际上对经过认可的合格评定结果的承认和接受,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品出口。 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CNAS通过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活动中积极参与制修订认可相关的国际标准、技术政策、准则规范、评价要求等高层次技术活动,发挥实质性作用,有效提高我国认可机构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010年,CNAS与IAF共同举办了“国际认可•中国日”活动,成功承办了IAF/ILAC国际认可组织2010联合年会,向国际认证认可界集中展示了中国认证认可发展取得的成就。我国先后有9名认可机构代表担任了国际和区域认可合作组织或国际标准化组织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CNAS代表直接负责主持了IAF和PAC产品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制度建立等一系列工作,为创新发展国际和亚太区域认证认可制度和加强相关认证认可工作的国际协作和监督作出了积极贡献。 《质量发展纲要》明确将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作为优化国家质量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CNAS下一步将以深化国际认可多边合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参与国际组织工作的平台和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证认可国际标准与规则制定的参与度与话语权,不断提升我国认可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服务。-------转自CNAS官网,仅仅为传递更多质量信息。

  • 高校科研院所今日正在招聘,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校招岗-北京市,坐标北京市,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size=16px][color=#ff0000][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92589.html]立即投递该职位[/url][/b][/color][/size][b]职位名称:[/b]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校招岗-北京市[b]职位描述/要求:[/b]一、招聘单位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为市科研院内设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市科研院国际与国内合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负责因公出访、国际会议、外专来华等外事及港澳台事务管理;牵头组织、协调、推进、管理和落实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产业园区等单位开展的合作;搭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平台,承担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秘书处、欧亚太平洋学会(EPU)北京办事处日常工作;围绕科技创新生态、国际合作、区域发展开展学术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撑;面向国内外各创新主体提供会议会展、科技交流、项目对接、科技培训等优质科技创新服务。二、招聘对象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北京户籍社会人员招聘。三、招聘岗位招聘岗位及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024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览表》。四、招聘基本条件(一)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二)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学位;(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四)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五)有高度工作责任心和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六)各单位招聘条件详见附件1。五、招聘程序(一)网上报名应聘人员填写附件2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公开招聘报名表》,报名时将电子版(word版)发至相关单位联系人邮箱,单位将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报名文件名称统一改成“序号+应聘岗位名称+姓名+毕业院校/工作单位+专业+学历+学位”格式,应聘岗位名称请使用附件1备注中的岗位名称。不接受其他形式报名。报名时间自即日起-2024年4月8日18:00止,超时报名视为报名无效。(二)资格审核用人单位按照岗位要求对报考人员网上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初审,资格初审合格者可参加笔试;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不能进入笔试,单位不另行通知。资格复审需携带报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书及用人单位要求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尚未获取学历、学位证书者需出具学生证)的原件及复印件,具体时间、地点、方式由各用人单位另行通知。资格审核贯穿此次招聘全过程。(三)考试根据招聘岗位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笔试、综合能力笔试和面试。笔试和面试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笔试和面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合格分数线为60分。根据专业笔试成绩由高到低,按比例(具体见附件1)要求确定面试、综合能力笔试人选。考生的综合成绩由专业笔试成绩、综合能力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比例(3:3:4)合计而成。综合成绩将在院官网或相关用人单位网站进行公布。(四)体检及考察根据招聘岗位拟聘人数及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人选排序,按照排序先后等额组织体检、考察。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体检执行。(五)公示根据考试、体检及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并将拟聘用人员名单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或相关用人单位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如出现个人放弃或考察、体检不通过等情况,用人单位视具体情况可依综合成绩的排序进行递补。(六)办理聘用手续对于公示无异议、无影响聘用情况的拟聘用人员,按照有关程序与其签订就业协议,聘用人员正式到岗工作后,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六、注意事项(一)高校应届毕业生限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为非定向(不含定向、委培),就读最高学历期间未与任何单位存在劳动(录用、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按时毕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学位的2024年应届毕业生及两年内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注:两年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指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为非定向(不含定向、委培),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2022、2023年毕业生。(二)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需符合北京市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引进条件,进京审批落户手续不合格的,取消聘用资格。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年龄要求: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94年1月1日以后出生)。京内生源学生指入学前具有北京市居民常住户口的学生,不含来京院校就读将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的学生。京籍社会人员年龄计算方法同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如岗位要求35周岁及以下即为1989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三)考生务必在报名表中正确填写联系电话,并确保通讯畅通,因联系不畅导致的后果,责任自负。(四)如因工作安排推迟或采取线上形式进行笔试、面试的,考试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将另行通知。(五)资格审核贯穿此次招聘全过程,在招聘各环节发现应聘人员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将取消其报考资格或应聘资格。[b]公司介绍:[/b] 为更精准的帮用户选择高校,科研院所相关就业机会,特发布此职位专区,便于求职者第一时间锁定优质的就业机会。...[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position-92589.html]查看全部[/url][align=center][img=,178,17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160948175602_3528_5026484_3.png!w178x176.jpg[/img][/align][align=center]扫描二维码,关注[b][color=#ff0000]“仪职派”[/color][/b]公众号[/align][align=center][b]即可获取高薪职位[/b][/align]

  • 土壤健康产业的三驾马车:政策、科技与合作

    [size=16px]土壤健康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关键。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更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球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引导和农民意识的提升,土壤健康产业正逐步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size][size=16px]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建议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土壤健康产业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这包括制定更为严格的土壤保护法规,提供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以及支持土壤健康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当推动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土壤健康标准,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土壤退化的挑战。[/size][size=16px]对于企业,建议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投资研发,开发出更多高效、环保的土壤修复和改良产品。企业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土壤健康管理纳入企业战略,通过绿色生产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土壤健康产业的发展。[/size][size=16px]对于农民,建议提高对土壤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中来。农民可以通过践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方式,为改善土壤健康做出贡献。同时,农民应当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通过意见反馈和公共参与,推动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土壤健康。[/size][size=16px]总之,土壤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驱动和公众参与,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土壤生态系统。这不仅将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宜居的地球,也将为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绘制出一个繁荣、健康、可持续的土壤健康产业版图。[/size]

  • 国际化妆品监管合作组织(ICCR)第六次会议在美国举行

    2012年7月10日至12日,国际化妆品监管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osmetics Regulation)第六次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作为观察员首次受邀参加会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均派代表参加,张京原秘书长代表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参加了此次会议。 国际化妆品监管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Cosmetics Regulation,ICCR)是由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有关政府部门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相应协会参与该组织的活动及具体工作。该组织成立的目标是保护全球消费者利益,使国际贸易壁垒最小化,同时寻求其成员国的化妆品监管工作趋于一致。 本次会议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主持,邀请了中国、巴西、澳大利亚、韩国、沙特以及南非在内的6个国家参加会议,会议的议题主要涉及动物替代实验、纳米技术、化妆品中铅和二恶烷限量的问题、内分泌干扰剂的问题以及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GMP)问题。 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协会与美国个人护理产品协会(PCPC)、欧盟化妆品协会(CE)、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JCIA)以及韩国化妆品协会(KCA)的沟通与合作,并使协会了解了国际相关法规及标准的最新动态。

  • 【转帖】我国激光气体分析仪国际标准提案获IEC全票通过

    近日,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传来消息,由聚光科技代表中国提出并制定的《可调激光气体分析仪国际标准提案》获得全票通过,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正式项目。   《可调激光气体分析仪国际标准提案》是聚光科技在“激光气体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参考国际规范而制定出的一套关于激光气体分析技术的国际标准提案,该提案在2008年的国际电工会议上获得了17个投票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的全票通过,成为IEC标准正式项目。   聚光科技利用激光气体分析技术成功研发出的“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鉴定,为国内首创,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该项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它负责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之一,其宗旨是促进电工标准的国际统一,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方面问题的国际合作等。   聚光科技提出并制定的《可调激光气体分析仪国际标准提案》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立为IEC标准正式项目,这说明聚光科技正在承担起激光气体分析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重任。

  • 中国计量院与澜湄五国签署计量合作联合声明

    9月3日,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代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澜湄国家计量与测量标准合作的联合声明》。[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11_3.jpg[/img] 图1:签约会场[/align][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1_29.jpg[/img] 图2: 签约现场[/align][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3_7.jpg[/img] 图3:与会人员合影[/align]  根据联合声明,六国决定在开展计量普及、提升计量意识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加强六国国家计量院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多形式的技术合作机制。构建多层次政府间计量政策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推进澜湄国家政府间计量合作协议的协商和签署。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将积极寻求各种支持和帮助,提高对六国计量合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合作推进计量国际互认,促进国家测量标准国际等效,以实现CIPM-MRA框架下国家计量院校准测量证书的互认以及OIML-CS框架下计量器具型式试验报告的互认。该合作将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与国际计量组织、亚太计量组织及其他次区域机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澜湄次区域计量发展。 据了解,该联合声明是澜湄合作精神、《三亚宣言》精神的落实,是“澜湄合作计量研讨会”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六国政府计量主管部门或国家计量院就合作原则、方向和机制达成的共识,为未来澜湄框架下计量和测量标准合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联合声明相关计量援助,将帮助澜湄各国建立发展急需的国家级计量能力,支撑国家间经贸发展,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 【分享】国际实验室认可及现状!

    质量体系的认证已经成为判定供方是否具有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市场得到这种认证对于从事自由贸易原则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价值取决于认证机 构和实验室的完整性及其工作的有效性。因此,继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之后,实验室的认可制度日益受到重视,并日趋完善。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各国要求加快消除贸易壁垒,特别是技术壁垒,以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因而,各国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国 际化趋势已提到了显著的位置。这就是实验室工作质量评估和认可活动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国际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国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国际合作十分活跃,促进了各国和各地区的认可机构间相互认可协议的签署,为最终消除国际贸易中由于对检测和校准数据不信任所造成的贸易技术壁垒奠定了良好基础。  1.建立统一的实验室国家认可  继1947年澳大利亚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实验室综合认可体系(NATA)之后,英国于1985年将BCS(英国校准服务局, 1964年成立)和 NATLAS(国家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1980年成立)合并成NAMAS (英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统一管理本国的核准和检测实验室的 认可工作。另外,加拿大的BCC(标准理事会)、新西兰的TELARC (新西兰实验室国家认可组织)、越南的VILAS(越南实验室认可委员会)、新加坡的SINGLAS(新加坡实验室认可机构)、法国的COFRAC (法国实验室认可体系)、芬兰的FINAS(芬兰实验室认可服务机构)、 韩国的 KOLAS(韩国实验室认可体系)等均是负责本国实验室统一认可的机构。在欧洲实验室认可组织(EAL)谅解备忘录的17个签署国中,除德国外,其它16个国家均是一个实验室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本国的认可工作。甚至 象美国原来十分分散的认可体制,也在政府的干预下,加快统一认可体制的步代。因此,建 立统一的实验室国家认可体系已成为各国普遍仿效的模式。   2.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实验室认可组织的产生  1975年在西欧各国间成立了西欧校准合作组织(WECC),1989年又成立了西欧实验室认 可合作组织(WELAC),1994年5月这两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EAL)。为加强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实验室认可方面合作,还成立了欧洲实验室认可机构 (EUROLAB)。同时,1993年国际分析化学溯源性合作组织(CITAC)和北欧测试合作组织 (NORDTEST)也建立了起来。1992年,亚太地区成立了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 (APLAC),1995年4月,该组织的成员在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1977年,在哥 本哈根成立的国际实验室认可会议(ILAC),是实验室认可方面的国际论坛,其宗旨是促进各国间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合作,实现实验室检测和核准结果的国际相互承认。1996年,已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合作组织,名为"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正是由于这些区域性和国际性组织的产生,促进了实验室认可工作在各国的发展和国际间的双边与多边相互承认。  3.实验室认可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由于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与ISO、IEC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80年代起,由ILAC提议起草的实验室认可方面的文件便被ISO、IEC采用为ISO/IEC导则, 并建议各国施行。通过十多年来各国的采用和不断完善,现行的ISO/IEC导则25 《校准和检 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1990)和 ISO/IEC导则 58《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认可的一般要求》(1993)等文件,已成为指导各国实验室认可工作和评估各类实验室工作质量的最基本的文件,且将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不断完善。   4.按照ISO/IEC导则58(1993)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本国的认可机构运作体系已成为国际相互承认的基础   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将ISO/IEC导则 54《检测实验室认可制度--验 收认可机构的通用建议》(1988)和ISO/ IEC导则55《检测实验室认可制度--实施的通用建 议》(1988)合并为ISO/IEC导则58《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认可的一般要 求》(1993)之后,很多国家的实验室认可机构都在按该导则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自身认可体系。根据该导则要求,实验室认可机构应是非歧视性的第三方公正机构。该导则还对实验室认可 机构的组织管理、质量体系、实验室评审员,认可过程和认可机构与实验室之间的关系等方 面作了明确规定。它已被国际或区域性的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确定为各国相互承认协议签署 的基本条件。   5.实验室评审员的资格评定、考核和注册工作的规范化  评审员的素质高低是反映实验室认可机构的一面镜子,这一点几乎成为各国认可机构的共识。评审员若在评审活动中存有不认真、不严格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评审工作质量,可 能使不合格的实验室获得认可,从而损害认可机构的声誉。因此,在ISO/IEC导则58中也对 评审员作了明确要求。从实验室认可工作开展较早的澳大利亚和英国来看,他们对评审员的管理和使用是十分谨慎的,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评审员考核、注册和监督制度。许多国家也仿效他们,对实验室评审员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建立了国家考核和注册制度。   二、实验室认可的国际性文件   制定实验室认可方面的国际准则是指导各国实验室认可活动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这些 国际准则经 ISO/CASCO(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审议,分别由 ISO/IEC全体成 员通信投票通过和理事会批准后,作为ISO和IEC联合发布的导则。因此,所有从事实验室管理的人员和实验室认可活动的工作人员都应熟悉和理解这些基本文件的内容。  下面将现行有效的若干国际性文件的目的和用途作一简介。  1.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1990)  该导则所称的实验室是指从事核准或检测工作的实体。导则的目的是规定实验室应达到的通用要求。如果一个实验室想要被认可具有从事某类校准或检测工作的能力,则该实验室应证明它是按照该导则来进行工作的。  该导则供校准和检测实验室在建立并实施其质量体系时使用,也可作为实验室认可机构在评价和承认实验室能力时使用。  该导则已将原颁布的ISO/IEC导则45-85和ISO/IEC导则 49-86有关检测结果表述指南和检测实验室质量手册编制指南的内容包含其中。   2.ISO/IEC导则43《实验室验证试验的建立和实施》(1984)  该导则的目的是:  (1)为真正达到验证试验的目的,帮助选择并组织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  (2)说明在验证试验中应考虑的各种因素;  (3)说明实验室技术能力评定机构如何利用验证试验。  该导则用于由政府的或非政府的认可机构和认证机构评定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也可帮助实验室进行自我评价。  3.ISO/IEC导则58 《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和认可的一般要求》(1993)  该导则规定了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体系运作的一般要求,以使实验室获得的认可及其服务范围得到本国和国际上的承认,使执行认可制度的机构得到国内和国际上的承认,成胜任和可靠的机构,并促进这些机构间实验室认可的相互承认。  该导则也已包含了原ISO/IEC导则38-83有关验收检测实验室的通用要求。

  • 【简讯】我国积极争取2010年前成ISO常任理事国提升国际地位

    4月4日~5日,我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及成员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传达了2007年全国标准化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各承担ISO/IEC主席、秘书处单位和中高级管理机构成员以及各地质量技监局、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呈现出大好的形势。同时我国标准化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中国目前还不是ISO的常任理事国;二是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较少,还不到500项;三是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复合型专家较少;四是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制修订标准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五是对国际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六是技术壁垒的矛盾长期存在。 对此,这位负责人指出,各承担ISO/IEC主席、秘书处单位和中高级管理机构成员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标准化工作,争取2010年前让我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要依托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条件提升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 来源:中国质量报

  • 【转帖】中国的食品安全与美中合作

    和2006年以及2007年相比,2008年中国的食品和产品安全事件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仍在中国国内和海外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专家说,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除了暴露出管理体制的缺陷外,也说明中国不仅需要从内部作出改善,同时需要来自国际的监督和合作。  毒奶事件食品安全再受关注  2008年的最后一天,中国三鹿集团原董事长田文华等四位高管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提起公诉。至此,中国最严重的一起食品产品安全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毒奶事件不仅把“三聚氰胺”从一个生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成中国消费者闻之色变的常用语,同时也把中国最弱小、最无辜的人群--婴幼儿变成问题食品的最新受害者。  2008 年9月,一连串的婴儿因食用奶粉患上肾结石的报导陆续在中国媒体中出现,三鹿奶粉成为众矢之的。已经在担心毒米、毒油、毒蔬菜、毒海鲜等各种问题食品的中国消费者不得不再次以极为苦涩的方式上了一堂化学课: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可以使其在检测过程中显示出更高的蛋白质含量。  三鹿毒奶粉披露后,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著名品牌的总共22家491批次的奶制品也陆续检测出三聚氰胺。截至2008年底,毒奶粉在中国已经造成将近30万名儿童患病,并导致至少四名儿童死亡。  毒奶粉海外扩散不仅彻底打乱了中国奶制品行业,同时也沿着供应链向其它产品辐射,并波及海外市场。大白兔奶糖、亨氏米粉、必胜客奶酪粉、吉百利巧克力、士力架糖果等很多中外著名食品品牌先后检测出三聚氰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9月发布公告,禁止中国制造的奶粉在境内出售,同时警告说,部分受污染的奶粉可能已经非法流入市场,供应给华人消费者。截至年末,总共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进口或宣布召回中国生产的奶制品。  和 2006年以及2007年的被频繁禁止和召回的宠物食品、含铅玩具、毒牙膏、缺陷轮胎等各种问题产品相比,2008年中国产品安全在中国国内和海外均产生重大后果的食品和产品安全问题在数量上有所下降。比较突出的只有2008年年初的输日“毒饺子事件”和下半年的“毒奶粉事件”。  管理机构存在缺陷?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员方国栋说,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在食品和产品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这体现出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他说:“比如说,中国政府里面究竟由哪一个部门来主要牵头来管理食品安全的问题呢?到底是卫生部、商业部、还是一些其它食品和卫生有关的监管机构?我觉得这个问题,大概中国高层还在进一步的磋商当中。”  2008 年的毒奶粉事件牵涉的三鹿、蒙牛、伊利等企业的产品都享有“国家免检”产品的称号。而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国家免检”在执行过程中难免成为暗箱操作和滋生腐败的温床。9月18日,中国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废止了实施8年之久的免检制度。9月底,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需要国际监督合作  在经历了毒奶粉风波之后,中国政府在12月中旬正式宣布禁止十七种违法添加剂。卫生部发布的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名单中包括中国百姓所熟悉的吊白块、苏丹红等。三聚氰胺也榜上有名。  舆论认为,中国的食品和产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常态。其中的原因包括商贩利欲熏心、企业诚信淡薄、政府监管乏力、媒体监督缺失等多种因素。  美国西东大学管理系主任尹尊声说,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故表明,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来自国内的改善,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监督和合作。  “增加国际透明度,增加国际合作,对于中国食品和其它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来说都有很大帮助。这一点和外国政府和比较成熟的企业对中国的压力和合作都有很大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是中国因祸得福。中国公民的生活质量在因此得到改进,中国企业的信誉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危机中走向成熟。”  美中加强合作  在12月初进行的第五次美中战略经济对话上,食品和产品安全继前两次对话后再度成为焦点议题。双方在重申了要加强合作、改善信息共享、组织技术培训之外,还首次把“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列入合作范畴。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11月宣布,在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办公室,希望从源头保护美国消费者的食品和产品安全。这也是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首次设立海外办公室。该局的食品安全问题专家方国栋对美国之音表示,在所有进口到美国的外国食品当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检测比例仅为1%,进入实验室检测的进口食品比例不足0.5%。方国栋说,在帮助中国提高产品质量问题上,外界应该对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华设立办公室保持一种合理的预期。  他说:“我觉得更多的是增加和中国的合作,使中国最为美国很大的进口国在进出口环节杜绝一些问题。但如果参与每个细节的监督和管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在应对来自中国的问题产品方面,美国在2008年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8月中旬,布什总统签署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授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更多职责,确保消费品,尤其是儿童产品的安全性。该法案对儿童产品的铅含量提出严格要求,并规定进口美国的儿童产品必须经过第三方测试。业内人士说,对于已经占据美国80%的儿童用品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个法案大大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 华通威“2.4G无线产品国际认证专场研讨会”——暨EMCC合作实验室授权仪式 顺利召开

    2011年11月18日下午13点整,深圳市福田区安联大厦九层,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培训教室内,“2.4G无线产品国际认证专场研讨会”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华通威与德国EMCC认证机构联合举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WI-FI、蓝牙等无线技术的普及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国际社会对无线产品的管控日益加强。为了给广大无线企业提供更好的检测、认证服务,提供更好的帮助,华通威将与EMCC展开良好合作。此次共同举办的“2.4G无线产品国际认证专场研讨会”为华通威与EMCC的良好合作奠定了基础。会议由华通威EMC检测部副经理李文亮主讲,并特别邀请到EMCC总经理Mr. Dr.Abach、副总经理Mr.Lima出席。课题围绕2.4G无线产品认证事项及无线产品国际认证法规及技术要求进行深入讲解,旨在帮助各企业掌握2.4G无线产品检测认证要求,改善产品设计及检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应对国际市场对无线产品的管控会议现场,EMCC总经理Mr. Dr.A bach正式颁发“合作实验室”证书,华通威总经理卢恭福先生代表华通威接受了此项殊荣,双方对未来的良好合作给予了厚望,相信华通威与EMCC必能强强联合给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次研讨会培训对象为无线企业研发设计、产品检测及相关人员。会议得到了报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并获得了大力认可。深圳华通威国际检验有限公司秉承为客户解决实际难题的理念未来将一如既往、持续不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对各大中小企业在认证、产品设计和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指导。深圳华通威国际检验有限公司,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美国实验室认可协会(A2LA)认可实验室,国家质检总局(AQSIQ)、中国计量认证(CMA)认可检验机构,具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CB资质,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下属综合性实验室,是深圳市 “高新技术企业”。

  • 【转帖】中国认可在国际组织的领导地位迈上新台阶

    中国认可在国际组织的领导地位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09-10-29 09:29:53 2009年10月20日,在国际认可论坛(IAF)第二十三届全体大会上,经IAF全体成员投票表决并一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秘书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主任肖建华当选IAF副主席,中国认可在国际认可组织的领导地位迈上了新台阶,体现了国际认可界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国认可的一种信任。 2009年是IAF领导人换届之年,备受成员机构瞩目。2009年4月份,IAF在全体成员中对下届IAF主席和副主席人选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开提名。提名结果是IAF副主席提名候选人有两名,分别是IAF执委、IAF互认委员会主席兼IAF互认管理委员会主席和IAF/ILAC互认管理联合委员会共同主席、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前任主席、中国认可机构CNAS的肖建华先生和IAF执委、IAF发达国家认可机构代表董事、IAF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欧洲认可合作组织(EA)主席、意大利认可机构SINCERT-FIDEA的蒂奥尼博士。 根据IAF相关规则,同一职位提名人选多于一人的,需要在年会前先进行候选人选举,确定一名候选人,再由全体成员大会最后表决通过。5月18日至6月19日,IAF组织全体成员对IAF副主席两名提名候选人进行了秘密投票选举。7月上旬,IAF秘书处公布了IAF全体成员投票选举结果,肖建华当选为IAF副主席候选人。在10月20日举行的IAF第二十三届全体大会上,经全体成员投票一致通过,肖建华成功当选IAF副主席。 按照IAF相关规则规定,IAF常设委员会主席任期每届3年,最多连任两届共6年。肖建华自2002年开始担任IAF互认委员会主席,于2008年连任两届任期届满。IAF于2008年上半年在全体成员中对下任IAF互认委员会主席人选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开提名,结果是没有收到接任人选的提名。经2008年全体成员大会同意,肖建华延任一年IAF互认委员会主席。为打消候选人提名的顾虑,在2009年候选人提名过程中,经肖建华提出,IAF秘书处在提名通知中明确指出,肖建华已表示不能再延任IAF互认委员会主席,结果是在2009年年会即将卸任的IAF主席、德国认可机构TGA的费克莱姆博士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认可组织(JAS-ANZ)的克林先生两人被提名为IAF互认委员会主席候选人,形成了竞选新任IAF互认委员会主席的局面。由将要卸任的IAF主席等两人参与竞选IAF互认委员会主席一职,从一个方面表明了IAF互认委员会主席职位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中国认可机构肖建华先生和意大利认可机构蒂奥尼博士两人竞选IAF副主席。两名候选人分别来自亚太和欧洲两个区域,一个是欧洲认可合作组织(EA)在任主席,一个是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前任主席,鉴于IAF全体成员中欧洲成员明显多于亚太成员,来自欧洲的区域组织在任主席与来自亚太的区域组织前任主席竞选,欧洲候选人应当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此外,蒂奥尼博士是一名资深的认证认可工作者,有30多年的认证认可工作经历,并具有长期的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国际合作经验,仅在语言方面,就能流利地讲意大利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五种语言,因此,无论是认证认可的工作资历,还是国际合作的经验与多种语言的能力,蒂奥尼博士也都具有优势。 肖建华因无人竞争而破例延任一年IAF互认委员会主席,并在与具有区域优势和资历与语言优势的欧洲区域组织在任主席竞选中获选IAF副主席,实属来自不易,也是迄今为止IAF五任副主席、互认委员会两任主席和互认管理委员会五任主席中唯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这是对肖建华在担任6年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主席基础上,担任IAF互认委员会主席7年期间领导IAF互认工作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国认可的整体影响力和在国际认可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的充分肯定。 IAF全体大会在投票表决一致通过肖建华担任IAF副主席后,会场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ISO/CASCO)秘书处负责人迈卡藤先生表示,在道尔特和肖建华的领导下,相信IAF将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IAF互认委员会成立至今8年时间,IAF互认管理委员会成立至今13年时间,IAF/ILAC互认管理联合委员会正式成立至今3年时间。肖建华担任了IAF互认委员会主席和IAF互认管理委员会主席两个职务达7年之久,并成为IAF/ILAC联合互认管理委员会首任共同主席。 7年来,国际多边互认的规模范围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截止到本届年会,IAF多边互认协议签约认可机构增至44个,签约认可机构所在经济体占有全球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多边互认协议的签约总数增至115个,签约数量是7年前的3倍多。已经运行的多边互认协议领域增至原有的3倍,已经运行和决定扩展并正在建立中的多边互认协议总数达到了9个认证认可互认领域。7年来,国际多边互认的体制机制得到了重要的创新。建立和运行了IAF和ILAC互认协议的联合工作体制,制订发布并实施了IAF互认标志与使用规则,制订实施了IAF互认范围扩展政策与程序,建立实施了IAF对区域性认可互认集团的年度报告与监督机制,建立实施了IAF对互认成员认可机构跨境认可活动的年度报告与监督机制,监督了ISO/IEC 17011《认可机构通用要求》和ISO/IEC 1702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两项国际标准在IAF全体互认成员的过渡实施,研究制订并实施了IAF互认同行评审改进计划,研究形成了IAF多边互认协议新结构和同行评审新思路,研究确定了IAF互认规则文件全面修订的方向等。 7年来,IAF互认制度取得了很大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确定了新的方向,IAF多边互认制度由单一领域进入了多领域全面发展的阶段,IAF/ILAC联合互认制度取得了实质性突破,IAF互认管理团队和IAF/ILAC互认联合管理团队形成了和谐合作的工作文化。 ILAC执委、ILAC互认管理委员会主席、ILAC/IAF互认管理联合委员会共同主席、新西兰认可机构IANZ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先生在IAF/ILAC联合全体大会上向与会的IAF和ILAC全体代表表示:这几年与肖建华担任共同主席期间一起共事非常愉快,肖建华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对IAF和ILAC以及不同的区域不带有门户之见。 IAF互认管理委员会秘书、IAF/ILAC互认政策程序联合工作组共同组长、德国认可理事会(DAR)秘书长沃洛卡女士在互认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向全体委员表示,她作为互认管理委员会秘书曾与互认管理委员会四任主席合作,肖建华作为互认管理委员会主席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肖建华主要思考工作思路,引导讨论达成一致意见,遇到涉及方向的大事、涉及利益或观点分歧的难事积极进行沟通协调,具体日常工作由秘书处去完成,与肖建华配合很愉快。她还特别指出,管理同行评审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很具体并涉及成员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在不同区域之间出现分歧既难免,又不容易协调一致。 IAF秘书、澳大利亚质量管理标准化专家欧文先生指出,在肖建华的领导下,IAF互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全体成员中就IAF互认制度的结构和同行评审思路的改革达成了一致,非常不易。 7年来,肖建华主持召开了互认方面的IAF会议或IAF/ILAC联合会议29次,包括7次公开面向全体成员的IAF互认委员会会议,18次IAF互认管理委员会会议,4次IAF/ILAC互认管理联合委员会会议。7年来,IAF互认管理委员会单独或联合组织实施了19次国际同行评审,其中,组织实施了对欧洲、亚太和美洲三个区域认可组织的6次国际同行评审,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认可机构的13次国际同行评审,每次同行评审平均持续两年左右,特别是对区域认可组织的同行评审更是复杂。7年来,肖建华主持协调解决了欧洲与美国在认可机构体制、亚太与欧洲在互认同行评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重大争议与分歧,主持协调了认可机构成员与其他界别成员在IAF互认制度的理念与改进方向方面存在的分歧,主持协调了IAF跨境认可政策的实施与监督并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发展中经济体认可机构的关切。 肖建华竞选成功是国际认可界对中国认可整体影响和具体贡献的充分肯定。肖建华担任IAF互认委员会主席7年期间,国际互认体系的发展与创新成果是竞选成功的重要前提,发挥的领导作用和体现的合作精神是竞选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和积极的国际合作政策,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与支持,CNAS参与国际合作的整体基础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套支撑,是竞选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http://www.cnas.org.cn/col824/article.htm1?artid=699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