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标准

仪器信息网国际标准专题为您整合国际标准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标准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标准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标准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标准话题讨论。

国际标准相关的资讯

  • 我国实木地板国际标准提案可望通过国际标准立项
    8月2日在京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木材技术委员会第六届木材标准化科学与实践国际会议,就最新的国际木材标准化科学与实践工作进行交流。同时召开的ISO木材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提出国际标准立项建议和确定相关国际标准立项,并讨论已立项的国际标准内容。其中,已被ISO木材技术委员会批准的由我国于2009年提出的《实木地板》国际标准提案,可望在这次年会上立项。   据介绍,我国在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林业资源的最新评估显示,在全球年均减少森林667万公顷的情况下,我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400公顷。今年前5个月,全国林业总产值达7375亿元,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364.1亿美元,木质家具出口额59亿美元,木制品出口额14.4亿美元,胶合板出口额12.5亿美元。林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标准化的推动,也对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已有23个全国性的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林业国家标准300多项,行业标准800多项,这些标准为规范森林产业的发展,保障林产品质量安全,便利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了ISO木材技术委员会木制品工作组召集人的任务,承担了《木材抗冲击弯曲强度测定》《木材硬度测定》和《木材抗冲击压痕测定》3项国际标准的修订任务。我国还在人造板领域负责起草了《细木工板》国际标准,在新品种保护领域负责起草牡丹、山茶属、丁香属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等3项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国际标准。
  •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国际标准化人才合作培训备忘录
    2008年1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阿兰 布莱登先生在京签署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合作培训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的安排,2009年至2011年,国家标准委将与ISO中央秘书处合作,共同对中国承担ISO的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主席、秘书,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点专家和ISO中国国家委员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申报和管理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的规定、程序和技巧,国际标准起草的原则、程序、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T工具的使用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战略及重要政策等。   纪正昆主任作为ISO理事会和战略常务委员会成员,还与阿兰 布莱登先生就《ISO 2011-2015年战略计划》交换了意见。纪正昆主任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ISO下一个5年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希望ISO能够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希望ISO中央秘书处能够更多地考虑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支持,尽快开发和推广更有效的电子工具,以降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副主任石保权参加了签字仪式和会谈。
  • 我国电动车标准将成国际标准参考
    记者近日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和《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4项标准,前不久顺利通过审查成为电动车国家标准。截至目前,我国制定并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42项,其中22项已列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专项检验标准。   据专家介绍,继上述4项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之后,不久我国还将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和《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消耗量测量方法》等新能源汽车标准陆续出台。专家表示,关于电动车的充电站、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目前国际标准也在制定当中,但由于进程比中国国家标准速度慢,中国国标将成为相关国际标准的重要参考。
  • 标准 | ISO发布多项国际标准
    ISO发布关于更好的商务旅行管理风险最新国际标准与所有旅行一样,工作相关的旅行在COVID-19疫情席卷世界、各地交通陷入停顿之际急剧减少。但是现在,随着人们重新开始出行,去年发生的戏剧性事件凸显了为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的重要性。ISO刚刚发布的一项新标准为各类组织提供了如何管理旅行风险的指南,包括在发生事故时可采取的措施。ISO 31030《旅行风险管理——组织指南》提供了评估与旅行相关的风险因素指南,以及如何制定解决和沟通这些风险因素的计划。该项标准涵盖目的地和旅行安排的预先规划和风险评估、安全和信息安全预防措施、旅行物流面临的挑战、应急响应等。制定该项标准的专家组召集人凯文迈尔斯(Kevin Myers)表示:“ISO 31030不仅使组织能够以全面的方式保护其员工在旅行时的安全,而且还表明这些与风险相关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依据。旅行风险因目的地、政治或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而且目前没有一套规则适用于每个目的地或每个旅行者。ISO 31030是一个关键工具,可帮助任何类型的组织制定可行而全面的计划,以涵盖所有目的地并确保员工在出行时的安全。”ISO 31030是由 ISO/TC 262“风险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其秘书处是由ISO的英国成员BSI承担。ISO发布关于动态标志的最新国际标准在高速公路和公共建筑等多样且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使用动态标志对于即时提供最新的相关信息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保证有效,动态标志需要高度可见、安全且可供所有人使用,为此,ISO刚刚发布了一项关于动态标志的标准。ISO 23456-1《物理环境中的动态标志-第1部分:一般要求》为确保此类标志的人体工学正确性提供了国际认可的规范,包括可见性、视觉图像安全性和可访问性。该标准考虑了标志随环境变化的性质,例如光照度和人员密度。该指南对设备制造商和内容创建者都非常有用,它提供了一个发展技术的平台。 ISO 23456-1 是由ISO/TC 159“人体工效学”技术委员会的分委员会—SC 5“物理环境人类工效学”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ISO/TC 159/SC 5的秘书处是由 ISO的英国成员BSI承担。ISO发布数字货币新标准随着比特币等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普及,越来越需要一种通用语言来促进其安全使用。刚刚发布的新国际标准ISO 24165则能确保数字代币标识符(Digital token identifiers,DTIs)发挥这一作用。ISO 24165-1:2021《数字代币标识符(DTI) 注册、分配和结构? 第1部分:注册和分配方法》(Digital token identifier (DTI) – Registration, assignment and structure?– Part 1: Method for registration and assignment),规定了数字代币的随机、唯一及长度固定的标识符的分配和生成方法,以响应符合特定应用指南的注册请求。作为ISO 24165-1:2021的补充,ISO 24165-2:2021《数字代币标识符(DTI) 注册、分配和结构 第2部分:注册数据元素》(Digital token identifier (DTI) – Registration, assignment and structure – Part 2: Data elements for registration),规定了注册记录中数据元素,并用于建立根据ISO 24165-1方法分配的数字代币和标识符之间的1:1关系。编制ISO 24165的专家组主席多米尼克坦纳(Dominique Tanner)表示,由于没有唯一识别代币的标准,也没有管理机构,该行业最终出现了许多重复的代币。“例如,比特币传统上被认定为BTC,但XBT也开始被使用”。“用户需要一个随机的、唯一的、明确的、公开可用的且长度固定的数字代币标识符。ISO 24165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该标准将由其注册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电子交易软件公司(Etrading Software)负责在其网站上发布和维护数字代码标识符。ISO 24165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由ISO/TC 68金融服务标委会的SC 8金融服务参考数据分标委会制定。ISO/TC 68/SC 8的秘书处由ISO的瑞士成员—瑞士标准协会(SNV)承担。
  • 我国第二项烟草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
    10月2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草及烟草制品技术委员会/物理及尺寸测试分技术委员会(ISO/TC126/SC1)第28次会议上,由我国提出的“卷烟 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 振动法”(ISO 3550-3)国际标准提案被成功立项,正式进入国际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工作组草案阶段。这是继今年4月由我国烟草行业提出并牵头制定的第一项国际标准《烟草及烟草制品 箱内片烟密度偏差率的无损检测 电离辐射法》正式发布并出版,实现我国烟草行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后,第二个烟草类国际标准项目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烟草类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副局长张保振对此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精益求精、抓好落实。   据悉,此前ISO/TC126/SC1针对“卷烟 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已制定了“旋转笼法”和“旋转箱法”两项国际标准,我国已将该两项国际标准分别转化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技术缺陷,组织行业内外相关单位开展了4年多的深入研究,制定了“卷烟 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 振动法”国家标准(GB/T 22823.17—2009)。2009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ISO/TC126/SC1第27次会议上,我国代表团就该方法做了专题报告并正式提出“振动法”国际标准项目,仅一票之差未能成功立项。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国家局组织行业内外相关技术力量继续开展新的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数据,并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参会预案,最终使该项目在本次会议上成功立项。   按照会议决议,我国将与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共同组成工作组开展工作,由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组织起草工作组草案,于2011年1月底前提交ISO/TC126/SC1秘书处进行投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该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卷烟端部落丝测试方法的研究”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相关仪器设备已投入运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我国4项特高压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我自豪地告诉大家,特高压技术,我国不仅拥有完全的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唯一的。”11月10日,十八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向中外媒体表示,过去,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做过这样的工程实践。但是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有成功,也没有实现商业化运营。   据悉,特高压工程主要是指特高压交流和特高压直流工程。我国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在2009年1月6日投运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在2010年7月8日投运的,已分别安全运行近4年时间和两年半的时间。“根据运行的情况来看,电气性能良好,安全、环境、经济等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了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几年来,经受住了雷雨、雨雪、冰冻、雷击等恶劣自然条件和各种运行方式的考验,证明是成功的。”刘振亚说。   目前,我国已经完全具备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这样就可以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缓解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煤电运紧张这个顽症。有了特高压技术,就能够使能源、电力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否则,发展将是难以为继的。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铁路运力有38.5%是来运煤炭的,这些年来,铁路事业高速发展,但在2011年,需要有57.8%铁路运力来运送煤炭,这种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的,必须用特高压来解决问题。   刘振亚认为,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首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的特点,是超高压等其他电压等级所做不到的。发展特高压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增长的需求所决定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全社会的用电量还会再翻一番。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在全球率先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形成特高压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23项,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就设在国家电网公司。
  • 国际标准化组织拟修订部分家具测定方法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拟出台家具表面耐湿热和耐干热测定的方法标准的修订稿   截至2012年11月,有关家具表面试验的现行国际标准共有4项。分别是:   ISO 4211: 1979家具 表面抗冷液体性能的评定   ISO 4211-2: 1993家具表面试验第2部分: 耐湿热性能的评定   ISO 4211-3: 1993家具表面试验第3部分: 耐干热性能的评定   ISO 4211-4: 1998家具表面试验第4部分: 耐冲击性评估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家具技术委员会试验方法分技术委员会(ISO/TC 136/SC 1)正着手重新修订上述其中2项标准,ISO 4211-2: 1993和ISO 4211-3: 1993。标准的修订工作已进行到40.60阶段,即关闭了对国际标准草案版标准的投票。ISO官网上已发布了这2项标准的国际标准草案版,ISO/DIS 4211-2和ISO/DIS 4211-3,预计明年将正式出台实施,届时,将取代1993年版的2项标准。   ISO 4211-2规定了家具表面耐湿热测定的方法。ISO 4211-3规定了家具表面耐干热测定的方法。这2项标准均适用于所有经涂饰处理的家具的固化表面,不考虑材料 均不适用于皮革涂层和涂饰织物的涂层。这2项标准的试验均可以在涂饰后的家具上进行,但通常是在试验样板上进行,样板大小应足够满足试验要求,并且采用与涂饰家具相同的材料和涂饰方法。   我国国家标准GB/T 4893.2-2005和GB/T 4893.3-2005分别非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4211-2: 1993和ISO 4211-2: 1993。相关家具企业应密切关注这2项国际标准的修订进程。
  • “国际标准研制”课题全面启动
    从2009年3月13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中的“国际标准研制”课题启动会上获悉,到2010年年底前,我国将主导完成30~40项国际标准的研制任务,具体包括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基础公益、检测方法等领域86项国际标准。这将成为我国实现从国际标准本地化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据课题负责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柳成洋介绍,该课题是强化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能力,巩固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争夺国际贸易主动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我国企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需求。这项研究将通过深入挖掘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并在技术上具有相对国际优势的重点领域,开展国际标准研制工作。   据介绍,这项研究的课题立项经过了扎实的前期调研工作,并通过网络公开征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任务的评审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即紧密结合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我国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领域,优选出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支撑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国际标准研制项目。同时,在组织和技术上有保障并有一定资金配套支持的国际标准研制任务也得到优先考虑。   本课题最终确定了33项国际标准研制任务,共计86项标准,涉及信息与通信、装备制造业、基础公益及关键检测方法等领域。其中,信息与通信领域,涉及信息技术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射频连接器、数字家电网络控制平台等41项重要技术内容;装备制造业领域涉及不用洗衣粉洗衣机、舾装与甲板机械、电子束电热装置安全与实验,以及先进钢铁、纳米产品等14项重要技术内容 基础公益领域涉及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检测和校准、无障碍设计、制备小麦标准样品等31项重要技术内容。按照国际标准的程序,预计其中的20~25项达到批准阶段或出版阶段,10~15项在现有研究阶段的基础上前进两个阶段。   据柳成洋介绍,这项课题还将提交4份研究报告,包括国际标准技术突破领域选择方法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方法研究、国际标准研制各阶段推进方法研究、国际标准技术信息动态跟踪方法研究。还将在共性技术领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潜力分析模型,国际标准技术突破领域选择模型,研究国际标准推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国际标准技术信息的动态跟踪方法。和具体的某一项国际标准相比,这些研究可能不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作用也不会很直接,但可以为我国的国际标准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参与这项研究的单位,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外,还包括11家科研院所、11家企业、3家检测机构、两个协会和5个高校。具体项目负责人由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专家共同组成。这项研究将通过国际标准研制、专题研讨、论坛等活动,培养一支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
  • 国际标准组织(ISO)首次发布儿童家用活动玩具标准
    近日,国际标准组织(ISO)发布ISO 8124-4:2010,《玩具安全———第4部分:秋千、滑梯和类似的家用室内外活动玩具》。这是国际标准组织首次发布该类玩具的国际标准。   秋千、滑梯类活动玩具因为其特殊玩耍功能而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欢迎,但是其安全性能却不容乐观。此次发布的《玩具安全———第4部分:秋千、滑梯和类似的家用室内外活动玩具》填补了该类玩具在国际标准中的空白。该标准适用于14岁以下儿童在家里使用的室内外活动玩具,描述了产品技术安全要求和检测方法,从而确保儿童游戏时的乐趣和安全。为各国生产销售家用活动玩具提供了技术要求。
  • 太阳镜检测方法国际标准采纳中国意见
    太阳镜检测方法国际标准采纳中国意见 可为全国质检机构和企业节约检测设备购置费数亿元 7月21日,全国个体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面部防护分委会接到来自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太阳镜测量方法标准工作组的电子邮件,内容是该工作组已将我国提出的测量方法写入ISO太阳镜检测方法国际标准中。 据眼面部防护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莉茹介绍,今年5月底召开的ISO眼面部防护分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是对太阳镜检测方法国际标准委员会稿的投票结果进行讨论,一旦讨论通过,这项标准将成为国际标准草案,而从国际标准草案到正式的国际标准就只有程序性的工作了。由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13名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再次提出我国观点,经过反复激烈的讨论,会议最终同意将焦度计作为测量方法写入太阳镜检测方法国际标准中。 据了解,我国是太阳镜生产、使用和进出口大国,占世界太阳镜总产量的40%,年出口额为6~7亿美元,而焦度计是国内企业和质监系统用来检测眼镜片和太阳镜光度的主要设备。现行ISO焦度计标准就是由王莉茹作为ISO标准工作组召集人组织修订的。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质监部门都开展了眼镜质量检测工作,省会所在城市至少有两家配备两台或两台以上焦度计的眼镜产品质检机构,其他城市及发达地区大部分县级市至少有配备一台焦度计的检测机构。大的眼镜生产企业有的甚至配备10多台焦度计。目前,一台焦度计的售价最高为3万元,而由欧洲制造、并写入国际标准的望远镜法测量装置售价至少15万元。按原国际标准规定,太阳镜的测量方法只推荐望远镜法,而不使用焦度计。如果这样,全国质监部门、太阳镜生产企业都不得不再重新购买新的检测设备以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这将给中国市场造成至少几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国外设备制造商则可以因此赚取巨大利润。另外一个隐忧是,假如太阳镜的测量方法只推荐望远镜法,国产太阳镜在出口欧美时将再次遭遇技术壁垒。 按照年会达成的意见,这项标准将于今年年底成为国际标准草案。由于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全国个体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面部防护分委会,充分而详尽地阐述了将焦度计作为测量方法写入国际标准的理由,得到来自11个国家40余名代表的认可。按ISO的惯例,目前太阳镜测量方法国际标准的委员会稿成为国际标准草案已成定局。另外,本次年会还采纳了中国、澳大利亚等成员国提出的应对防护镜散射光的概念及检测方法保持统一的意见和建议。
  • 国际标准制定提速 中药“正名”尚需时日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表明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国际标准的制定应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现代技术的长处,并充分借鉴我国现有标准的成果,从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这表明中医药标准化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将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占据国际标准战略制高点关系到巨大的利益得失,将决定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刘旻博士表示。   有助“正名” 路途仍遥远   目前,中药在大多数国家只能作为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而没有合法的药品身份。产业界人士一直希望能为中药“正名”,此次国际标准的制定或许是一个机遇。   刘旻表示,以非常严格的食品标准衡量中药,肯定会出现部分产品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创造有利条件。东阿阿胶副总经理尤金花也认为,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将逐步改变中药在大多数国家只能作为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局面,虽然要走的路还很长。   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建国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有一定的难度,中药如果作为药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必须遵守药品的准入规则,而药品市场的进入门槛很高。从药物化学分析的角度看,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是研究中的难点,短期难以有所突破。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英新的看法是,中药在功能主治和用药指导方面主要依据中医药理论,无法用西医理论说明中药的有效性,因此上述局面短期很难有所改变。   两条路线相互结合   在我国中药产业界有两条路线,一是遵照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生产,一则仿照化学药或生物药的模式进行研发,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这两条路线的关系?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两条路线应该相互结合、补充,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加以选择。   “应该两条路线并举。”王英新认为,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已有几千年历史,很多中成药品种的有效性早已获得临床医患的认同。由于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大部分中药制剂很难引入现代制药技术,因此保留传统的中药制造技术是必要的。同时,必须对传统中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现代先进的制药理念和技术引入中药制药领域,使中药制剂现代化。   刘旻认为,中药现代化是指以广义上的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中药现代化的模式有几种,但普遍认为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现代中药模式才是真正的中药现代化模式。“化学药模式和植物药模式可能对中医药理论的发展促进不大,但其工艺先进、疗效可靠、有市场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医药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中医药事业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在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对于中药现代化模式的抉择,我们不仅要‘古为今用’,而且要‘洋为中用’,应将化学药模式和植物药模式积极吸纳进来”。   王建国建议,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可行的阶段性评价体系和粗放的标准平台,而重中之重是建立这一评价体系和标准平台的指导思想。他认为,两条路线相互借鉴,才能使中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现有标准融合   目前,我国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独立标准,比如种植源头的GAP标准、提取标准GEP、生产标准GMP、销售终端的GSP标准等,但它们彼此分离,因此有观点认为应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建立一整套涵盖各环节的标准。   王英新认为,GAP、GMP、GSP等已贯穿中药制药过程,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尤金花也表示,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比如中药的原料对中药的生产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可以考虑将GAP和GMP结合起来制定统一的标准。   从另一个层面说,据了解,我国现在已经有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209项行业标准,不同的地区也有一些不同的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表示,该秘书处将从中选择已经成熟的标准,利用合理程序推荐为国际标准。对此,尤金花认为,首先应该使我国的这些标准和规范统一为国家标准和规范,再逐步完善提高,上升为国际标准。   刘旻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一是多方合作,整体推进。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站在国家的高度,加强协调合作,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高效和整体推进。广大中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参与,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认证,以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服务世界。二是强化实施,注重实效。通过完善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闭环运行系统。   王英新表示,如果能使我国的中医药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对中医药发展以及走向世界均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中医药在国家标准方面尚存较多的欠缺和不足,主要是基础研究薄弱,应努力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用现代技术充分解释其生物特性。
  • 我国已提交中医药国际标准提案32项
    日前从国家标准委获悉,截至目前,我国作为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国,已向ISO提交中医药国际标准提案32项,涉及中药材、中医器械设备、中医药名词术语及信息化等重要领域,占该委员会全部提案总数的63%,其中立项提案15项,占68%,有效引领和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一门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2009年,ISO批准组建传统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由我国承担秘书处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不久,由我国提出并主持制定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和《中医药 人参种子种苗 第1部分:亚洲人参》等ISO标准相继出版,成为ISO出版的第1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充分展示了我中医药大国的专业技术水平。   据介绍,为推动制定发布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实施,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协调与沟通,主动与日、韩、德、美、加、澳等主要国家加强合作。经过不断探索,我国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活动逐步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工作模式。在管理层面,充分发挥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双向协调职能 在技术层面,设立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和各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组技术依托单位,负责我国专家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技术协调工作 在战略层面,组建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咨询委员会,作为我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智库,从战略层面保障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目前我国现有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专家120人,覆盖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各个领域。
  • 3月无损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动态
    一、在研项目投票情况1、2024年3月,无损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在研项目共有1项开启投票,涉及射线检测方法,具体见表1。2、2024年3月,无损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在研项目共有4项关闭投票,涉及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和射线检测方法,具体见表2。二、国际会议预告2024年4月,无损检测领域国际会议将共有4项,主要涉及超声检测和人员资格鉴定方法,具体见表3。三、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征集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目前面向无损检测领域征集2024年-2025年拟申报的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专业方向包括表面方法、超声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泄漏检测、人员资格鉴定、热像检测及声发射检测等。如有国际标准需求意向或无损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咨询(申报国际标准提案、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参加国际会议、国际标准意见反馈等)请联系无损检测标委会秘书处,邮箱:ndt@tc56.org.cn。
  • ISO首次通过中国玩具增塑剂国际标准提案
    2010年1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玩具标准技术委员会(ISO/TC181)正式批准通过技术中心玩具室提出的玩具增塑剂国际标准提案,并设立第五工作组(WG5)-玩具增塑剂工作组,由中国担任组长单位、负责指派组长并牵头以中国标准为草案制定相应国际标准。这在ISO历史上是首次由中国提案并负责起草的重要国际玩具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玩具标准化领域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玩具增塑剂是玩具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有毒有害物质,随着国际上针对重金属控制的不断完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陆续提出针对增塑剂的控制法规,增塑剂已成为欧洲、美国玩具召回的第一大原因。目前玩具领域的国际标准只有ISO 8124玩具安全,还没有玩具增塑剂标准,此次玩具增塑剂国际标准的最终制定完成后将成为玩具领域第二个重要国际标准,有较大的机会使欧盟会认可其为玩具增塑剂的欧盟标准。我国国际标准完成后将大大推动中国制造玩具在国际间的流通和贸易。   技术中心玩具室早在1999年就开始关注国际玩具增塑剂的限制,2005年向国标委提出并承担制定增塑剂的中国国家标准的任务,该标准GB/T 22048于2007年完成并在次年颁布,是当时国际上首个针对玩具及儿童产品的增塑剂标准,并在2007年开始的玩具质量风波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中国玩具国标委提交了玩具增塑剂国际标准提案,于2009年10月份,ISO/TC181启动了制定玩具增塑剂标准的表决程序,最终以15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中国的提案。   此次通过国际标准提案对多年来遭受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沉重打击而苦苦挣扎的中国玩具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玩具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西方制定的苛刻标准,而是在玩具安全标准的制定上有了话语权,并占领了重要的制高点。
  • 国际标准制定提速 中药“正名”尚需时日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这表明中医药标准化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国际标准的制定应结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现代技术的长处,并充分借鉴我国现有标准的成果,从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将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占据国际标准战略制高点关系到巨大的利益得失,将决定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刘旻博士表示。   有助“正名” 路途仍遥远   目前,中药在大多数国家只能作为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而没有合法的药品身份。产业界人士一直希望能为中药“正名”,此次国际标准的制定或许是一个机遇。   刘旻表示,以非常严格的食品标准衡量中药,肯定会出现部分产品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将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创造有利条件。东阿阿胶副总经理尤金花也认为,通过国际标准的制定将逐步改变中药在大多数国家只能作为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局面,虽然要走的路还很长。   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建国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有一定的难度,中药如果作为药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必须遵守药品的准入规则,而药品市场的进入门槛很高。从药物化学分析的角度看,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复杂性是研究中的难点,短期难以有所突破。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英新的看法是,中药在功能主治和用药指导方面主要依据中医药理论,无法用西医理论说明中药的有效性,因此上述局面短期很难有所改变。   两条路线相互结合   在我国中药产业界有两条路线,一是遵照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生产,一则仿照化学药或生物药的模式进行研发,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这两条路线的关系?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两条路线应该相互结合、补充,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加以选择。   “应该两条路线并举。”王英新认为,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已有几千年历史,很多中成药品种的有效性早已获得临床医患的认同。由于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大部分中药制剂很难引入现代制药技术,因此保留传统的中药制造技术是必要的。同时,必须对传统中药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现代先进的制药理念和技术引入中药制药领域,使中药制剂现代化。   刘旻认为,中药现代化是指以广义上的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中药现代化的模式有几种,但普遍认为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现代中药模式才是真正的中药现代化模式。“化学药模式和植物药模式可能对中医药理论的发展促进不大,但其工艺先进、疗效可靠、有市场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了医药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中医药事业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在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对于中药现代化模式的抉择,我们不仅要‘古为今用’,而且要‘洋为中用’,应将化学药模式和植物药模式积极吸纳进来”。   王建国建议,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可行的阶段性评价体系和粗放的标准平台,而重中之重是建立这一评价体系和标准平台的指导思想。他认为,两条路线相互借鉴,才能使中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现有标准融合   目前,我国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独立标准,比如种植源头的GAP标准、提取标准GEP、生产标准GMP、销售终端的GSP标准等,但它们彼此分离,因此有观点认为应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建立一整套涵盖各环节的标准。   王英新认为,GAP、GMP、GSP等已贯穿中药制药过程,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尤金花也表示,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比如中药的原料对中药的生产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可以考虑将GAP和GMP结合起来制定统一的标准。   从另一个层面说,据了解,我国现在已经有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209项行业标准,不同的地区也有一些不同的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人员表示,该秘书处将从中选择已经成熟的标准,利用合理程序推荐为国际标准。对此,尤金花认为,首先应该使我国的这些标准和规范统一为国家标准和规范,再逐步完善提高,上升为国际标准。   刘旻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一是多方合作,整体推进。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站在国家的高度,加强协调合作,确保建设工作的有序、高效和整体推进。广大中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参与,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认证,以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服务世界。二是强化实施,注重实效。通过完善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闭环运行系统。   王英新表示,如果能使我国的中医药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对中医药发展以及走向世界均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目前中医药在国家标准方面尚存较多的欠缺和不足,主要是基础研究薄弱,应努力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用现代技术充分解释其生物特性。 新闻延伸:   中药国际化需要先保护好药材   我国中药材资源的供应危机和质量下降近年来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开采过度,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出口。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刘旻博士介绍,目前我国的中药材年需求量约70万吨,其中出口达30万吨左右,出口种类和出口数量呈快速增长势头。大量宝贵的中药材直接出口国外或提取后出口,在国外经过简单加工包装,不但占领了国际市场,而且大量返销到我国市场。与此同时,中药材价格上涨过快,给中药产业发展带来压力,比如2009年金银花选货采购价格由2008年的每千克95元上涨到每千克400元以上,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国际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中药的出口,那么会不会因此加大中药材的需求甚至加重中药材的过度开发?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建国认为,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将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质量,目前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中药材会出现短暂的调整期,但长期来看,实施规模化养殖、种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资源短缺问题。   一些中药材资源几近枯竭,拯救和保护中药材已经刻不容缓。刘旻建议,将中药材列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加强保护、研发和合理利用,对珍稀濒危中药材进行人工培育,促进资源恢复 对中药材资源进行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 严格控制中药材资源的开采量,根据稀缺程度,对中药材和提取物出口进行严格限制,满足国内需求后才可出口,对稀缺品种禁止出口。同时,大力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对重点中药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品种所涉及的药材进行大范围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保证中药材的可持续供给,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中医药文化成标准博弈关键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我国,标志着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不过,日本、韩国也是其成员国,而且他们在国际中药市场上占据着大部分份额,影响力不容小觑。   日本、韩国对中药的研究借助于科技进步,其优势在于科学基础理论、技术设备以及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他们为中医药研究打开了现代化的大门,但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市场部刘旻博士表示,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要有实质性的参与。第一,加大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第二,要培养一支稳定的标准研究专家队伍。这些专家既要懂技术又要熟悉国际标准的相关规则,同时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第三,政府的推动作用要加强。要由原来的政府“包办”标准向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研究体系转变。政府一方面要推动企业提高对标准研究战略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协调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东阿阿胶副总经理尤金花表示,要提升我国中医药标准研究的能力和实力,出台政策和措施整合国内资源,鼓励中药大企业和中医药研究机构强强联合,扩大我国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过程中的影响力。此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特别是仪器,逐步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研究过程要结合中医药理论,力争将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和多部位的“系统特色”体现在国际标准中。   所谓的“系统特色”就是中医药文化,而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对中药的国际化进程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东阿阿胶国际贸易总监孟宪清曾向记者表示,在目前西方国家不了解中医药理论的情况下,中药国际化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建国表示,在制定国际标准的过程中,中医药理论、文化、经验的影响力不可不重视,丢了这个根本,再好的标准也与中医药无缘。   刘旻认为,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推广自己的学术。中医药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界发展,而且正是由于它与现代科学的异质,才有了独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基础。   尤金花表示,中医药国际标准应该涵盖整个中医药产业,包括医疗机构、教育机构设立等,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突出中医药理论以及中药的疗效、特色和优势。   关于中医药文化推广,刘旻建议:中医临床要将疗效显著的方剂通过标准化要求推向世界 中医教学要加速培养国际化人才和帮助国外中医教育发展 中药要完成品种的规范、命名的统一以及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问题的解决 中医药学术团体要及时了解世界信息,迅速铺路搭桥 卫生行政特别是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政府间对话,促进各国关于中医药法律法规的诞生。
  • 我国理应主导制订中医国际标准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但一些国家却“捷足先登”,通过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制订,将中医药“去中国化”,如称其为“东方医学”、“东亚医学”等。   加快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进程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日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正式落户上海,标志着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中医药从“国家标准”迈向“国际标准”获得了可喜突破。   潜移默化提升文化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的同时,“软实力”也日益增强。在中华文化提升全球影响力过程中,中医药堪称一大法宝。   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沈远东教授说,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现代医学无法完全解决健康问题,传统医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2008年世卫组织北京宣言发布,呼吁各国政府将传统医学纳入国家卫生体系。   作为传统医学的代表,中医药“简、便、验、廉”,广受欢迎。在世界各地,中医诊室、中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针灸、中草药的“神奇”功效也得到普遍认可。   “文化认同往往源于直接的日常生活”。中医药直接服务于健康,很多外国朋友就是从中医药开始接触中国文化,继而又对中医药所依托的独特理论和哲学思想产生了兴趣和喜爱。   “被异化”屡有发生   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推广应用,却因为“标准化”未跟上,而面临不少阻碍,甚至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自行举办的中医培训机构,缺乏相关资质,一些人仅“学”了几个月的皮毛,就开设中医诊室自称“中医”,乱用中医诊法、滥用中草药的现象不少。如某国进口中药原料“附子”,所谓“中医师”却不懂附子有轻微毒性,必须经过规范的泡制,而是因其有“温阳”功效直接让病人服用 还有某国治疗肺炎时大量用小柴胡,结果均酿成严重后果。   “中医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强调辨证施治,中药也讲究多种药剂配伍、互补,对使用量有严格规定。由于缺乏统一权威的国际标准,一些地方不正确地使用中医诊法和药物,造成不良后果,脏水最后却泼在了中医药身上。”沈远东说。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看到了中医药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争取对针灸、中药、基础术语等国际标准制订的主导权。在此过程中,“非中国化”甚至“去中国化”的倾向屡有抬头。如某医疗组织给穴位命名,既不是音译也非意译,而是简单地“编号”,所谓“1号穴、2号穴”,完全背离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辨经取穴”的理念。又如一些国家在制订的标准中,将以中医药为母体和主体的传统医学体系命名为“东方医学”、“东亚医学”,中医药的原创性和民族特点在这种大而化之的命名中消失了。   面对中医药的种种被“异化”现象,由我国主导制订国际标准,已刻不容缓。   掌握标准的“话语权”   有专家指出:“中医药不同于冰箱、手机等,国际标准的制订不仅与经济利益有关,而是攸关中国文化精华的传承和民族自豪感的发扬,中国理应发挥主导作用,掌握根本的话语权。”同时,只有依托中国悠长丰厚的中医药传统、环境和资源,制订的国际标准才可能精确地体现中医药精髓,对中医国际化起到正本清源、去芜存菁的作用。   据介绍,“十一五”规划中,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已被列入了国家战略。去年9月,有“技术领域联合国”之称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我国提案,成立了传统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由我国承担秘书处工作。日前,位于上海的秘书处已经启动工作,积极筹备将于今年6月在我国举行的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我国现有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209项行业标准,秘书处将从中选择已经成熟的,利用合理程序推进为国际标准。”秘书处工作人员说。   标准化与中医强调个性化治疗的传统是否冲突?沈远东表示,祖国传统医学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是必由之路,而标准化则是这一结合的基础。同时,自主制订国际公认的标准,可使我国中药出口从过去以原料、半成品为主,转为高附加值的成品出口,对相关的产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 首届 | ISO“国际标准化青年专家奖”公布
    首届ISO“国际标准化青年专家奖”公布近日,备受瞩目的“国际标准化青年学者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43届大会会议周上公布,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标准局(TTBS)的安迪亚佩尔萨德马哈拉吉,获得首届国际标准化青年学者奖。我国推荐的青年专家进入获奖候选人前5名。该奖项是ISO设立的首个全球青年专家的全球奖项,由ISO原主席张晓刚先生发起,旨在鼓励和支持国际标准化青年专家的参与,激发青年领军人才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国际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落实《ISO战略2030》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该奖项两年评选颁发一次,资助获奖者在ISO中央秘书处工作半年。颁奖仪式上,张晓刚先生通过线上视频的形式发表了简短的致辞。他表示国际标准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在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设立奖项和举办活动,使更多的政府和企业参与并重视国际标准化工作,从中涌现出更多的优秀青年,让标准化人才生生不息。同时表达了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感谢。
  • 4月无损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动态
    一、在研项目投票情况2024年4月,无损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在研项目共有14项,涉及超声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声发射检测方法,具体见表1。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征集国内意见。二、国际会议预告2024年5-6月,无损检测领域国际会议将共有12项,具体见表2。三、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征集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目前面向无损检测领域征集2024年-2025年拟申报的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专业方向包括表面方法、超声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泄漏检测、人员资格鉴定、热像检测及声发射检测等。如有国际标准需求意向或无损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咨询(申报国际标准提案、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参加国际会议、国际标准意见反馈等)请联系无损检测标委会秘书处,邮箱:ndt@tc56.org.cn。
  • 我国首次提出的漏磁检测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2023年9月5日,我国首次提出的漏磁检测国际标准新项目提案《无损检测 漏磁检测 在用设备钢板和钢管的腐蚀》(Non-destructive testing—Magnetic flux leakage testing—Corrosion of steel plates and steel pipes of in-service equipment),经国际标准化组织无损检测技术委员会表面方法分技术委员会(ISO/TC135/SC2)投票通过获批正式立项(ISO/AWI 22500)。该国际标准提案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无损检测标委会主任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无损检测技术委员会声发射检测分技术委员会(ISO/TC 135/SC9)主席沈功田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技术成果转化为JB/T 10765-2023《无损检测 常压金属储罐漏磁检测方法》、NB/T 47013.12-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2部分:漏磁检测》和GB/T 31212-2014《无损检测 漏磁检测 总则》等基础上,联合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和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提出国际标准草案。该国际标准提案于2023年6月发起立项投票,投票获得了意大利、巴西、阿根廷和韩国等9个国家团体的支持,并有来自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的专家积极参与该项目的研制。这是沈功田教授团队主导研制的第9项ISO标准,也是继涡流检测、热像检测、声发射检测、超声检测后,中国在无损检测国际标准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在无损检测国际标准体系中,ISO/AWI 22500是首个漏磁检测国际标准。该项目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漏磁检测科技成果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标志着我国在漏磁检测领域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同步协同发展,体现了我国漏磁检测技术发展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发挥无损检测关键技术标准在产业协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无损检测在国际上的影响,意义重大。无损检测国际标准化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 我国规划中药标准 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
    《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13日公布,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药品安全的独立规划。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大幅提高,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药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   规划精目标、高标准、重接轨、强监管,亮点突出、特点鲜明。   规划提出,将从6个方面提供保障,促进规划顺利实施。其中包括,全面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建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对严重违规和失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行业禁入。   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   规划从5个方面精炼地提出“十二五”期间的规划目标,即到“十二五”末:   ——全部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医疗器械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生产的仿制药中,国家基本药物和临床常用药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药品生产100%符合2010年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无菌和植入医疗器械生产100%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药品经营100%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新开办零售药店均配备执业药师。2015年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全部实现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   6500个药品标准提高   规划指出,要全面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参照国际标准,优先提高基本药物及高风险药品的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与炮制规范。药品生产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一律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   规划明确,提高药品标准包括:完成6500个药品标准提高工作,其中化学药2500个、中成药2800个、生物制品200个、中药材350个、中药饮片650个。提高139个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标准,制订100个常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标准。提高132个药用辅料标准,制订200个药用辅料标准。   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中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常用的仿制药在2015年前完成,未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不予再注册,注销其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将其生产的仿制药与被仿制药进行全面对比研究,作为申报再注册的依据。   安全保障能力与国际接轨   规划多次强调与国际接轨,从标准到工艺,从研制到生产,从监管到合作,可谓任重道远。   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末,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十二五”时期,人民群众对药品的安全性、可及性要求不断提高。要加强药品安全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能够出口到国外的制剂还很有限,更多的是原料药出口。“十二五”期间,要促进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检查互认。如,在研制环节,完善药品研制规范,制修订药品研制技术指导原则和数据管理标准,促进数据国际互认。在生产环节,加强进口药品监管,建立健全境外检查工作机制和规范,探索建立出口药品监管制度。对医疗器械要建立和完善进出口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出入境验证和风险管理制度。在监管能力上,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监管机构和民间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药店法人须有执业药师资格   规划强调,要强化包括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质量监管。   ——研制环节,鼓励罕见病用药和儿童适宜剂型研发。   ——生产环节,加强经常性检查,严肃查处违规企业。   ——流通环节,鼓励药品生产企业直接配送,并与药品零售机构直接结算。提高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准入门槛,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协调机制。   ——使用环节,自2012年开始,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 到“十二五”末,所有零售药店法人或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所有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售药资格。   同时,规划提出,完善覆盖全品种、全过程、可追溯的药品电子监管体系。推进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整合信息资源,统一信息标准,提高共享水平,鼓励有关部门以及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
  • 我国首个采油设备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大庆油田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6398-1《包括低碳能源在内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人工举升用潜油直线电机系统 第1部分:潜油直线电机》正式发布,实现了大庆油田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填补了我国采油设备领域发布国际标准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石油工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2018年,大庆油田公司科技信息部牵头组建涵盖国内外采油设备领域专家20余人的工作组,由采油工艺研究院负责具体的标准起草工作。6年来,工作组在立项、起草、征询意见、审查、正式发布等重要环节,克服国内外潜油直线电机在应用环境、设计标准、功能评估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基础研究、专人管理、国内合作和国际交流四大策略,积极与国外专家沟通交流,逐步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员国专家支持与认可。“该标准是我国首次成功在采油设备领域发布的国际标准,对提升潜油直线电机产品质量、推动大庆油田无杆举升技术创新发展和拓展海外市场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油田公司科技信息部主任王刚表示,将深入总结该标准制定经验,全力推进油田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推动优势技术向国际标准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百年油田贡献力量。
  • 国际标准可提升产品安全和生活品质
    ISO主席在沪演讲国际标准化未来战略时指出   国际标准可提升产品安全和生活品质   转基因食品,可能是未来人类解决食物的方向和途径之一,但是什么样的摄入量是安全的?会不会改变人类的基因?标准化工作为此能做些什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阿兰莫里森博士,日前在上海《2011-2015年ISO战略规划》专题演讲会上,对ISO未来5年战略规划的七大目标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此次阿兰莫里森博士来沪作专题演讲,重点介绍未来5年,ISO标准将促进创新并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方法,鼓励和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并加强与各组织的合作关系,更有效地制定国际标准价值,并期盼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的能力和机会得到显著提高。   面向下一个5年,阿兰莫里森博士介绍,国际标准将在便利贸易,提升安全和生活品质,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帮助有效及可持续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帮助有效及可持续供应食物和水,以及良好商业运作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方面帮助解决全球性问题。   据了解,ISO成立61年来,已覆盖163个国家成员体。我国自1978年加入ISO,从初期的学习到主动参与,2008年已成为ISO六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在ISO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阿兰莫里森博士在ISO下一个5年新工作领域中,希望传统的中医药新技术委员会加强对推广中国中医药的研究。   上海正处在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的战略机遇期间,会议聚焦“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探讨如何通过标准引领创新,推动上海国际标准化工作进程。
  • 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挂牌成立
    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揭牌   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首都创新资源平台)、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揭牌仪式12月3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郭金龙等出席。   为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教智力资源和人才密集优势,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北京市政府会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首都创新资源平台,采取特事特办、一条龙服务,落实国务院同意的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   平台下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等6个具体办事机构,负责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对跨层级审批和跨部门审批加强协调和督办。   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将重点推进6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机制,支持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 二是健全科技与资本对接机制,开展符合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特点的科技金融创新,建立并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创新体系 三是完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服务工作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撑体系 四是推动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应用 五是构建政策先行先试对接工作机制 六是建立规划建设服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   本报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向杰)中关村航空科技园奠基仪式,今天在中航工业北京青云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出席仪式。   据悉,中关村航空科技园项目利用中航工业青云公司现有土地资源,将采用三期滚动开发,建设周期为5年,占地面积约17.6万平方米,计划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位于海淀中关村中心区南侧,距离中关村商务商贸核心地段约1公里。   该项目将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良好研发环境,定位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全球研发总部和国际交流中心,倾力建造“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航空科技研究中心、航空电子研发平台、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成果孵化产业平台。   园区建成5年后,全区企业将形成500亿元以上的经济规模总量,进而带动其他配套产业和行业超过1000亿元量级的经济产出,真正成为中关村地区万亿产业增长极的重要战略引擎。   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揭牌 21家技术机构进驻   落实合作备忘录内容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   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揭牌   刘淇郭金龙出席仪式并揭牌李士祥出席赵凤桐介绍大厦情况苟仲文主持   一座吸引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21家技术机构进驻的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2010年12月31日在京揭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和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出席仪式并揭牌。北京市委常委兼市委秘书长李士祥出席仪式,市委常委赵凤桐介绍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情况,揭牌仪式由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主持。   赵凤桐表示,建设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是落实2010年12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北京市政府签署的《推进北京质量首善之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的重点工作之一。   据介绍,设立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是推动中关村示范区标准创新试点工作的重要项目。该项目发挥北京作为首都在标准创制、检测认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吸引国际国内标准、检测、认证权威性服务机构进驻,形成要素聚集,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企业产品研发和生产,创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服务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为出口贸易提供标准化、检测、认证方面的绿色通道,打造中关村标准“聚集地”。   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建成后,将坚持“面向社会与市场接轨、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通过吸引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中关村发展,加强中关村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和行业组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战略合作。以促进先进技术标准化、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核心,突出抓好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与技术标准同步发展,使中关村成为世界先进技术标准创制和应用的引领辐射区,形成标准化服务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京有18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有253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在京有239家,占全国总数的半数以上。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司局,中央有关单位,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各园区有关负责人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揭牌仪式。《中国质量报》
  • 中石化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实质突破
    从今年6月21日至25日召开的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ASTM International) “D02-石油产品和润滑油和D16-芳烃及相关化学品技术委员会的标准工作会议”中获悉,中国石化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的ASTM D7504-09标准顺利发布, “精对苯二甲酸(PTA)系列标准”的起草动议获得技术委员会批准,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张育红高级工程师获得了ASTM D16委员会颁发的“标准起草杰出服务奖”,同时当选为D16.02分技术委员会主席。   成立于1898年的ASTM International是著名的国际性标准制定组织,ASTM标准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之一,已被125个国家的技术法规引用,并在国际贸易质量条款的制定中起到重要的标准依据作用。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于2005年5月正式加入ASTM分技术委员会组织,并代表中国石化参与了多项石化产品的ASTM标准化活动,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年颁布的ASTM D7504-09标准“气相色谱有效碳数法测定单环芳烃纯度和杂质的标准试验方法”是重要的芳烃产品标准,该标准于2008年6月完成起草,采用了先进的有效碳数校正面积归一化法,使芳烃产品的测试操作更为简便,测试误差大大降低,受到了有关标准专家的积极评价,被多项产品标准引用。本次会议决定将根据该标准对其他芳烃产品标准进行修订或替代,并拓展该标准的应用范围。   制定“工业精对苯二甲酸ASTM系列标准”对化工及化纤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精对苯二甲酸(PTA)作为生产聚酯及下游产品重要原料,全球产量和贸易量巨大,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PTA的国际标准颁布,给PTA产品生产和贸易带来了极大不便。我国作为聚酯大国,主导制定PTA国际标准无疑对支撑我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007年6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首次提出了建议起草“工业精对苯二甲酸(PTA)ASTM系列标准”动议,并通过两年来的技术准备,形成了标准起草的思路和方案,经D16委员会讨论决定成立PTA工作组,由中国石化负责率先开展PTA系列标准的其中两项单项标准的起草工作, 并首次推举来自中国石化的技术人员担任分技术委员会主席,负责芳烃氧化物类产品标准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负责推进PTA系列标准的起草工作。全套PTA标准完成后将包括近10项产品及方法标准,将成为D16委员会中最为重要的系列标准之一。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作为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化分会秘书处的承担单位和石化基本有机原料标准的归口单位,为我国的石油化工国标、企标的制标和采标等标准化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及今后,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将工作目标拓展到国际标准化领域,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的系列工作,跟踪和研究国际石油化工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趋势,为中国石化生产经营的战略发展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同时加强与生产企业和销售单位的紧密结合,为企业生产和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并力争将中国自主的优势技术及产品转化为国际标准,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石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 我国参与纳米技术国际标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011年5月16日至2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了第12届国际标准化组织纳米技术委员会(ISO/TC229)全体会议。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欧盟标准化管理委员会(CEN)、新材料与标准凡尔赛科研计划(VAMAS)等国际化组织共一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星教授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大会。   本届会议中,中国成功当选为ISO/TC229主席顾问团(CAG,Chairman Advisory Group)成员,该顾问团决定ISO/TC229的重大事宜,每大洲只有两个国家代表,任期两年。这次当选,是国际上对我国纳米技术标准工作不懈努力与积极进取的肯定,这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   由中心陈春英研究员主持的ISO TS 13278“碳纳米管杂质含量ICP-MS测定”国际标准项目在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正式进入出版阶段,即将于2011年7月递交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颁布实施。这项标准是我国在ISO/TC229中主持的第一项标准,也是中心第一项国际标准,其圆满完成为今后我国承担制定更多的纳米技术国际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心葛广路副研究员起草的“硫族化镉半导体纳米粒子(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标准草案,已正式提交ISO进行新工作项目立项,吴晓春研究员起草的“金纳米棒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标准草案,也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建议在实验室比对结果后提交新工作项目。这两个工作项目已经列入了ISO/TC229第二工作组重点推进项目。   在中国作为召集人的第四工作组中,由我国承担制定的纳米材料规范的两个项目(ISO TS 11931-1 纳米碳酸钙和ISO TS 11937-1纳米二氧化钛)也进入了委员会投票阶段。   ISO/TC229是重要的纳米技术国际标准化交流平台,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加强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及组织在纳米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 “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正式成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发布消息,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日内瓦第111次理事会会议通过由ISO授权委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晓刚先生发起成立“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f594370a-8694-4210-a157-f6533f990493.jpg" title=" 6372298383869997001302079.png" alt=" 637229838386999700130207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授权设立奖项函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成员包括162个会员国。该组织自我定义为非政府组织,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和俄语。参加者包括各会员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和主要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是ISO自1947年成立以来第一次授权于个人发起,面向全球范围的高级别标准奖项。是对张晓刚先生在作为主席时工作的肯定,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简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在更高层面谋划指导“中关村标准”战略规划布局,为“中关村标准”运营策略、推广模式、技术发展趋势等关键重大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更好的保障中关村标准重大战略科学性及其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助力中关村用高标准为全球发展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将聘请知名国内外标准及产业专家作为成员,首批战略委员会委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国务院原参事张纲、ISO前主席张晓刚五位专家。 /p p br/ /p
  • 这两项国际标准,我国主持制定!
    日前,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 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国际铁路联盟是铁路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国际标准组织。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由中国国铁集团组织专家主持,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十余个国家的20余名专家参与,历时4年编制而成。图源:视觉中国两项“标准”在总结世界高速铁路设计成功经验、系统集成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中国高速铁路总体设计理念,吸纳中国高速铁路列车荷载图式、线间距、路基填料分类、隧道围岩分类等基础性关键指标,推介中国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和动车组修程、接触网系统等优势技术,最终确立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总体设计、线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车站、动车组运用检修设施、维修设施、综合防护、环境保护、牵引供变电、接触网、电力供配电和远动系统等领域的设计理念、关键参数和技术要求。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高铁11项系统级标准填补国际空白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运里程突破4万公里,占到全球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近年来,国铁集团着力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国高铁正从打造国家名片迈向引领国际标准。去年11月,国际铁路联盟曾发布我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 通信信号》标准,此次发布的“基础设施”和“供电”标准是《高速铁路设计》系列第二、三个国际标准。近年来,国铁集团专家主持参与了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列车网络、制动系统等专业的60余项重要技术标准的制修订,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实施》和《高速铁路设计》两个系列等11项高速铁路系统级标准,填补了高速铁路实施、设计等关键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全面系统地纳入中国高速铁路从设计理念、技术装备、关键参数到养护维修在内的成功经验、主要创新成果和优势技术,并兼容了其它国家高速铁路的相关技术和需求。
  • 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有望于2014年发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2月10日在京召开&ldquo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rdquo 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王炼指出,以我国为主申报的共计2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提案,其中8项已正式立项,6项顺利推进到准备阶段,另外还有两项进入批准阶段,有望于2014年发布,成为ISO/TC249平台上最先发布的中医药国际标准。   &ldquo ISO/TC249是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第46届技术局会议上通过成立的一个新的技术委员会。&rdquo 据王炼介绍,该委员会称为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由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承担具体工作。王炼表示,该委员会的成立,对加快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标志着我国的原创医学体系&mdash &mdash 中医药学在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占有一席之地。
  • 我国提出电动控制阀安全国际标准立项
    本报讯 从国家标准委获悉,4月12日,我国提出的电动控制阀安全要求国际标准提案,经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投票获得通过,正式立项。   据了解,近年来,自动化产品的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引起人们对自动化产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而国际上目前还缺乏针对自动化产品的安全标准。我国早在2007年就启动制定18项《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国内自动化领域的60多家企业联合制定。2008年10月,IEC成立联合工作组开始制定工业自动化产品安全国际标准,并在工作组首次会议上确定以中国正在制定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为蓝本,开展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经过5年努力,第一个以我国国家标准草案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标准控制设备安全要求于2013年2月正式发布。
  • 首位中国人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9月2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张晓刚发表当选感言。当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提名的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张晓刚成功当选ISO主席。这是自1947年ISO成立以来中国人首次担任这一国际组织的最高领导职务,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9月2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钢铁协会副主席张晓刚(右二)出席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   这是9月20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拍摄的第36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会场。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