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光梳相干

仪器信息网光梳相干专题为您整合光梳相干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光梳相干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光梳相干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光梳相干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光梳相干话题讨论。

光梳相干相关的资讯

  • “高精度光梳相干成像分析仪的应用与工程化开发”项目在宝钢启动
    2月25日,由国家出资、科技部批准,国家重点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精度光梳相干成像分析仪的应用与工程化开发”项目在宝钢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宝钢中央研究院牵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深圳大学、上海朗研科技公司等1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校参与,针对钢铁检测、精细加工监控等进行研发。钢铁方面,将促进一系列急需的高新技术产业应用,如高精度表面形貌测量、微纳精细加工检测、集成电路制造、太阳能电池精加工等,并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示范,实现小批量生产。   启动会上,与会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对解决我国科技领域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具有明显支撑和带动作用,仪器将达到钢铁制造行业的质保和质控、生命医学领域的应用要求。仪器开发将摆脱国外对中国高端技术研究的垄断,对钢铁、生物、医学、航天技术开发等具有重大意义。项目有望形成20多项专利,仪器有望于2017年批量生产,实现产业化应用。   新闻链接   “高精度光梳相干成像分析仪的应用与工程化开发”项目是“十二五”国家科技重点项目。该项目主要由高功率光纤飞秒光梳光源和超分辨相干成像分析仪两部分组成。传统光学成像受限于光波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只能达到波长量级。基于光纤飞秒光梳,发展高精度相干成像检测和高灵敏度痕量分析新方法,研制高精度光梳相干成像分析仪,旨在充分发挥飞秒光梳优势,提升仪器时间-空间-频谱的分辨本能,在测控精度和灵敏度等方面凸显其明显优势 较常规成像分析仪器具有明显优势,可为突破光学衍射极限超分辨成像研究带来重要技术创新,引领成像分析技术与器件跨越式发展。
  • 随机光纤激光由非相干拓展到相干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其锦教授研究组与张群副教授研究组合作,研制出基于极弱纳米颗粒散射体系的低阈值、方向性好、可调控的相干随机光纤激光,并论证了其机理。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传统激光除了需要增益介质如激光染料、稀土离子等外,还必须有光学反射镜所组成的高稳谐振腔。而随机激光则仅依赖于增益介质和散射介质,其光学回馈通过散射介质的多重散射实现。但由于随机激光具有无方向性等缺点,因此具有方向性的随机光纤激光自2007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迄今报道的基于纳米粒子多重散射的随机光纤激光研究,只观察到非相干随机激光行为,这种激光由于光波的强度或能量反馈而仅呈现光谱窄化现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及中科院资助下,张其锦、张群等人将基于纳米粒子多重散射的随机光纤激光工作机制,首次由非相干拓展到相干,这种激光由于散射光波的干涉效应而产生亚纳米谱宽的激光峰。研究人员将POSS纳米粒子、PM597激光染料以及二硫化碳分散相溶液注入到空心光纤中,构建了一个在极弱散射机制下工作的相干随机光纤激光系统 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控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明其相干工作机制主要源自被光纤波导效应大大增强的纳米粒子的多重散射。   据介绍,与传统随机激光相比,相干随机光纤激光具有阈值低、方向性好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动态光疗与肿瘤探测、集成光学器件、无散斑全场激光成像等领域。《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认为:“本工作在随机激光领域起到显著的里程碑的作用 从基础物理学角度来看,本工作无疑构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
  • 上海高研院在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成功验证了由我国自主提出的回声谐波级联自由电子激光新机制,并获得了具有优异性能的软X射线相干辐射。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Coherent and ultra-short soft X-ray pulses from echo-enabled harmonic cascade free-electron lasers”为题发表在光学顶级期刊Optica上。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光源大科学装置之一。目前国际上绝大部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都是基于自放大自发辐射机制(SASE),SASE具有极高的峰值亮度和飞秒级超短脉宽等优异性能,但SASE由噪声起振,其辐射脉冲的相干性和稳定性不高,还不是X射线波段的“激光”。国际自由电子激光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产生具备常规激光品质的全相干X射线辐射,其重要途径就是采用外种子型自由电子激光运行机制。外种子型自由电子激光的辐射继承了种子激光的特性,具备全相干、相位可控和与外部泵浦激光精确同步等优异特性。然而,受到种子激光波长和脉宽的限制,外种子型自由电子激光的短波长覆盖范围和脉冲长度调节范围有限。为进一步拓展外种子型自由电子激光的短波长覆盖范围,国际上近些年正在大力发展回声谐波产生等新型自由电子激光运行模式。 回声谐波级联自由电子激光具有优异的光谱性能:左图为常规级联模式,右图为回声谐波级联模式采用回声谐波级联可实现X射线脉冲长度调节和超快脉冲产生 外种子型自由电子激光是我国发展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目前我国全部四台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都采用了外种子运行模式。基于上海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们已先后实现了国际上首个回声型自由电子激光出光放大和首个极紫外波段回声型自由电子激光饱和放大。为进一步将外种子型自由电子激光向短波长推进,我院自由电子激光团队自主提出了回声谐波级联的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新机制,随后,这一机制被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作为基本方案采用,并完成了从原理验证到软X射线波段出光放大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外种子型运行机制相比,这一新机制具有十分优异的光谱特性,通过采用我们自主发展的超快X射线脉冲诊断技术(DOI: https://doi.org/10.1016/j.fmre.2022.01.027),我们还验证了这一新机制在脉冲长度控制和超快脉冲产生方面的优越性能。这些研究成果为产生亚纳米波段的全相干自由电子激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将为X射线非线性光学和超快物理化学等领域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工具。 目前,意大利的FERMI-FEL装置和瑞士的SwissFEL装置均提出采用这一新机制进一步提升其辐射性能的计划。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OPTICA.466064
  • Coherent相干公司光泵半导体激光器(OPSL)在流式细胞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近日,Coherent 相干公司紧凑型连续可见光激光器Sapphire出货量已突破 50000 台。Sapphire是全球首款可产生488 nm的商用化固态激光器,采用相干公司独有的光泵半导体激光(OPSL)技术, 取代了传统的笨重、高能耗气体激光器。 相干公司 Sapphire 光泵半导体激光器 光泵半导体激光器具有灵活可调的波长、可扩展的功率、高效的倍频转换、优异的光束质量等多种优势, 无论是在使用成本、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极具竞争力。 数十年来,光泵半导体激光(OPSL)技术已在医学诊断、生物成像和其他生命科学应用领域的各种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典型的应用实例包括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高通量基因测序、病毒检测等。流式细胞仪领域一直都非常活跃,它的应用涉及免疫学、药物研究,以及用作一线临床诊断工具。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机构以及临床实验室对多参数流式细胞仪的使用,进一步增加可同时分析的参数数量,加快仪器开发速度并降低总体使用成本益发重要。增加可分析参数的数量能够推动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开展更复杂的实验。在临床应用领域,这能够让一些数据更加具体,从而为越来越普及的“个性化医疗”(尤其是肿瘤医疗)提供支持。很显然,激光波长的数量是所能测量参数最大数量的制约因素之一。相干公司即插即用的小型化光泵半导体(OPSL)OBIS系列激光器可提供的波长不仅已基本覆盖整个可见光光谱,还把波长带宽拓展到了近红外及更重要的紫外波段,拓展了流式细胞仪多参数测量的能力。 对用于流式细胞仪的激光器而言,还有一个重要趋势是,多波长的激光引擎在临床仪器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相干公司集成化的光引擎OBIS CellX,将4种波长的激光器以及其相关的电子元件、光束整形器和光学聚焦器件都封装在一个模块内,简化并加速了仪器制造商开发新仪器的过程,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集成化光引擎的这些优势使仪器制造商能够专注于荧光染料化学和可带来优势的其他关键领域的开发(如创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及其他功能)。相干公司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激光器
  • 我国首台可调谐相干太赫兹光源建成出光
    2005年4月11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国家863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上宣布,该院基于射频直线加速器技术的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实验日前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首台可调谐相干太赫兹(THz)光源建成出光,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成果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于射频直线加速器技术的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实验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此次发光中心波长115μm,谱宽1H。太赫兹辐射通常指频率在1—10太赫兹区间的电磁辐射,其波段位于微波和红外光之间,是人类尚未完全认识和利用的最后一个波(光)谱区间。   中物院有关专家介绍说,中物院下一步将进行结果优化和稳定性改进,并将实验装置做成研究和应用平台,力争使我国太赫兹光源技术及应用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 基于真正单像素探测器的非相干X光“鬼”成像首次实现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X光透射成像/CT作为非侵入式的诊断方式,是目前医学领域最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但由于电离效应X射线对于蛋白质、细胞等会造成相当程度的辐射损伤,每年X射线的医学诊断就会导致相当数量的癌症和白血病患者,因此如何降低诊断所需的剂量至关重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而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成像的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都是采用直接投影到面探测器,通过累计带有物体信息的光子来展现出一定灰度分布的技术,因此这种方式的成像效率很低,不仅难以大幅度地降低成像所需剂量,而且分辨率受光源尺寸及探测设备分辨力的限制,成为制约传统成像方法的两大相互牵制的瓶颈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针对辐射剂量的瓶颈问题,201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令安和陈黎明合作,首次利用随机调制光强度的简单方法实现了台面式X光“鬼”成像,这种间接的成像方式是基于光场的二阶关联,成像质量取决于探测信号的涨落而非强度的绝对值。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此为基础,团队完成了单光子量级的超低剂量成像,成果发表在Optica& nbsp 以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被Science& nbsp 在深度栏目中报道。在Science的报道中,同领域的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这将是一项革命性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对该工作提出希望:“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与质量,以适应医学成像的要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基于上述实际需求,物理所研究员吴令安与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黎明再次合作,开启了解决成像分辨率瓶颈问题的探索。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期研究团队中的博士生何雨航和张艾昕(共同一作),利用自主研制的Hadamard金掩模振幅调制板,首次实现了基于真正单像素探测器的非相干X光鬼成像。相比于随机调制的方案,该方法利用了Hadamard矩阵的正交完备特性,因此即使在稀疏采样下也能重构出较好的图像。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压缩感知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对原有算法进行了升级,最终利用37 μm源尺寸的X光源,在仅18.75%的采样率下就得到了10μm分辨率的成像结果,实现了突破源尺寸限制的超分辨成像,足以对癌变组织进行直接判断,达到了临床医学精细成像的分辨率要求。在计算鬼成像的框架下,高性能的算法以及调制板的精细结构保证了超分辨下较好的图像质量,而更低的采样率意味着更短的曝光时间以及更低的剂量,因此有望利用该技术进一步降低剂量。整个实验布局简单,使用方便,单像素探测器的应用也可极大地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应用该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对放射源的空间相干性和强度的要求,可以大大推进X光鬼成像的实用化进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文章链接: /strong /p p a href=" https://aip.scitation.org/doi/abs/10.1063/1.5140322"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igh-resolution sub-sampling incoherent x-ray imaging with a single-pixel detector /span /a /p p a href=" https://www.osapublishing.org/optica/abstract.cfm?uri=optica-5-4-374"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Tabletop x-ray ghost imaging with ultra-low radiation /span /a /p p a href="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3/1452"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X-ray ‘ghost images’ could cut radiation doses /span /a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5/pic/d53291aa-a690-41f5-b8e9-7de2a156552e.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font-family: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br/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物体的3D示意图;(b) 金掩模板扫描电镜图像;(c) 样品的X光透射成像图,曝光时间为5s;(d) 经过4096次曝光后利用TVAL3算法重构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CNR)为0.27;(e) 经过768次曝光后利用CH-MWCNN算法重构的图像,CNR为2.65。 /p p br/ /p p br/ /p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薛向辉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空间分辨率3米、时间分辨率0.1秒的风场探测。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有报道的全球最高精度的风场连续探测。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光学快报》。测风激光雷达的封装样机 课题组供图 米级-亚秒级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探测在航空航天安全、高价值目标保障、数值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高时空分辨的连续风场观测对激光雷达仍是一个挑战。比如,为获取3米和0.1秒时空分辨率的风场观测结果,需要将现有激光雷达信号检测灵敏度提高2个数量级以上。 为了实现“看的远、看的细,测的快、测的准”的高时空分辨测风激光雷达,团队通过在激光光源、光学收发系统、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和数据处理算法上对激光雷达进行全面优化,并在时频分析、脉冲编码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反演算法,大大提高了风场反演精度和稳健性,最终实现了一套全国产化的“产品级”测试样机。图1 3米距离分辨率相干测风雷达实验装置:(a)实验装置实物;(b)白天观测;(c)夜间观测;(d)光学系统及电路控制示意图;(e)连续5分钟观测的阵风结构图(时间分辨率为1秒)。图2 高铁尾流风场结构观测及模拟结果:(a)雷达观测的0.1秒分辨率尾流中风场结构图;(b)基于CCM+模拟的300km/h运行列车的尾流风场结构。 据介绍,雷达样机工作波长为1550.1纳米,具有人眼安全、设备轻便(整装设备40公斤)、工作稳定、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通过外场对比试验,该雷达样机风场观测结果与定标设备对比误差小于0.5米每秒。 为进一步测试雷达观测性能和环境适应性,团队在安徽省宿州市高铁站实地测量了高速列车尾流中的风场结构。雷达在无人值守下连续稳定工作超过100小时,获得了3米和0.1秒高时空分辨率下的35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尾流连续观测,并首次利用激光雷达捕捉到高铁尾流中类似于冯卡门涡街的风场结构,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结果高度一致。 审稿人认为,“观测结果是引人注目和印象深刻的”、“迄今为止首次实现连续观测的高分辨率结果”。
  • 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开始筹建
    关于对拟筹建的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进行公示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定》,经研究,现对拟筹建的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见附件)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方面可对该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书面意见于2012年8月9日前返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 邮编:100088   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   电话:010-82262961 E-mail: zhangcy@sac.gov.cn   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理部   电话:010-82262930 E-mail: huhx@sac.gov.cn   二○一二年七月九日   附件: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相干光辐射分技术委员会拟筹建方案.doc
  • 上海光机所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李儒新和研究员田野团队在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团队实验探索飞秒激光驱动的超短电子脉冲泵浦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对自由电子脉冲泵浦SPP相干放大的动态过程观测,阐述了自由电子与SPP作用过程中的受激放大机理。该研究采用超快光学技术探测了自由电子受激辐射放大的全过程,指明了采用自由电子泵浦SPP实现其相干放大的全新途径,对发展小型化/集成化的相干光源具有重要意义。11月3日,相关研究成果于发表在《自然》(Nature)上。回顾激光器的发展历程,提高激光的辐射功率、追求更宽可调谐的频谱,以及实现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光源一直都是激光科学领域的不懈追求。常见的激光装置,如红宝石激光器等一般需要依赖光学晶体等增益介质来实现激光的输出。而基于自由电子辐射的光源则可以脱离晶体或其它增益介质的束缚,不仅能够产生自由空间光辐射,也可在波导表面形成一类束缚于波导表面光场模式的光源。相比自由空间中传播的光场,以SPP为代表的表面光场具有亚波长压缩和近场增强的优异特性,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新一代无线通信、纳米尺度的成像与探测等诸多领域,并有望为集成光电子器件的开发以及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带来变革性的技术影响。目前,国际上产生表面光场主要有电子直接激发与波导耦合两种方式,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所产生的表面光场都受限于低耦合效率导致的弱光场能量,进而限制了SPP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因此,发展相干的高功率SPP光源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的微纳制造工艺不断进步,使集成化的自由电子光源成为可能。围绕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科研团队展开飞秒激光驱动的超短电子脉冲泵浦SPP种子研究,采用超快光学泵浦-探测技术,观测到自由电子脉冲对SPP的相干放大。实验通过对SPP的电磁场时空波形、能量、频谱的记录,首次动态演示了SPP受激辐射放大的动力学过程,并揭示SPP经历了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中超辐射、指数增长和饱及等三阶段的受激辐射光放大过程。该研究发展了自由电子泵浦实现SPP相干放大的新途径,在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等应用领域颇具应用价值。该成果的实现得益于研究团队在小型化自由电子光源领域中的长期积累,例如,团队相继发现了微型电子波荡器辐射(Nature Photonics,2017)、激光调制阿秒电子脉冲序列(Nature Photonics,2020)等新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和“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研究团队将基于这一全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小型化/集成化的相干光源,并将拓展到在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领域的交叉应用。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项目、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 我国在小型化相干光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儒新院士和田野研究员团队在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实验探索飞秒激光驱动的超短电子脉冲泵浦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对自由电子脉冲泵浦SPP相干放大的动态过程观测,阐述了自由电子与SPP作用过程中的受激放大机理。该项研究采用超快光学技术探测了自由电子受激辐射放大的全过程,研究成果指明了采用自由电子泵浦SPP实现其相干放大的全新途径,对于发展小型化/集成化的相干光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1月3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回顾激光器的发展历程,提高激光的辐射功率、追求更宽可调谐的频谱,以及实现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光源长久以来一直都是激光科学领域的不懈追求。常见的激光装置,如红宝石激光器等一般需要依赖光学晶体等增益介质来实现激光的输出。而基于自由电子辐射的光源则可以脱离晶体或其它增益介质的束缚,不仅能够产生自由空间光辐射,也可在波导表面形成一类束缚于波导表面光场模式的光源。相比自由空间中传播的光场,以SPP为代表的表面光场具有亚波长压缩和近场增强的优异特性,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新一代无线通信、纳米尺度的成像与探测等诸多领域,并有望为集成光电子器件的开发以及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带来变革性的技术影响。目前国际上产生表面光场主要有电子直接激发与波导耦合两种方式,然而不论对于何种方式,所产生的表面光场都受限于低耦合效率导致的弱光场能量,进而限制了SPP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因此,发展相干的高功率SPP光源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的微纳制造工艺不断进步,使集成化的自由电子光源成为可能。围绕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研究团队展开飞秒激光驱动的超短电子脉冲泵浦SPP种子研究,采用超快光学泵浦-探测技术,观测到自由电子脉冲对SPP的相干放大。实验通过对SPP的电磁场时空波形、能量以及频谱的记录,首次动态演示了SPP受激辐射放大的动力学过程,并揭示了SPP经历了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中超辐射、指数增长和饱和等三阶段的受激辐射光放大过程。该项研究创新发展了自由电子泵浦实现SPP相干放大的全新途径,在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等应用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该成果的实现得益于研究团队在小型化自由电子光源领域中的长期积累,如团队相继发现了微型电子波荡器辐射(Nature Photonics,2017)、激光调制阿秒电子脉冲序列(Nature Photonics,2020)等新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分别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和“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未来,研究团队将基于这一全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小型化/集成化的相干光源,并拓展其在光谱探测、传感、信息处理领域的交叉应用。相关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中科院先导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基础研究特区项目、中科院原始创新0到1项目、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和上海市扬帆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实验方案示意图SPP受激辐射放大的实空间演化SPP能量增益的三个阶段小型化自由电子相干光源
  • 2150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多尺度时空分辨共振相干散射光束线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F2023-06-1195项目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多尺度时空分辨共振相干散射光束线预算金额:21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1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多尺度时空分辨共振相干散射光束线采购,交付内容包括1条光束线主体、配套服务、技术资料三部分。光束线主体包括除定制光学元件、部分真空标准件(详见采购需求表2 采购人供设备清单)等之外的光束线全部硬件及运动控制软硬件部分;配套服务包括工程设计、部件测试、采购人提供的光学元件的检测、软件开发、整体集成、离线安装调试、现场安装准直和同步光在线调试;技术资料包括全套设备的三维模型、设备级二维装配图纸、设计报告、测试报告及使用说明书等。具体详见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5个月内完成光束线工程设计及评审,合同签订后28个月内完成出厂测试(含关键元器件及系统集成),提交出厂测试报告,合同签订后35个月内完成光束线现场安装,合同签订后43个月内完成在线同步光调试及测试验收。保修期为自验收合格之日起不少于12个月,范围包括所有设备及软件。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1月31日 至 2024年02月07日,每天上午8:30至12:00,下午12: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优质采云采购平台”(http://www.youzhicai.com/)方式:在线下载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址:合肥市金寨路96号        联系方式:沈老师 0551-6360270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合肥市包河大道236号            联系方式:刘志凌、张文奇(805室),0551-62220264、62220268、15209887650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丁老师电 话:  0551-63602055
  • 上海光机所在相干调控的双向吸波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光学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董红星和张龙团队,在相干调控的双向吸波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工作采用双层ITO超构表面构造吸波器。这一吸波器具有双向宽带的微波吸收以及相干控制的可调谐性能,同时在可见光波段的平均光学透过率为78.25%,可用作未来智能隐身光窗。相关研究成果以Transparent Bilayer ITO Metasurface with Bidirectional and Coherently Controlled Microwave Absorption为题,发表在《先进光学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超构表面是一种由周期性结构单元构成的人工复合材料,能够实现自然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电磁特性,形成了材料、器件研究领域的新范式。其中,超构表面吸波器具有厚度薄、重量轻、吸收率高等优点,在电磁屏蔽、隐身和无线通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传统的吸波器普遍采用MIM结构设计框架,仅能对正向入射的电磁波实现吸收而反向电磁波被完全反射,这降低了整体电磁能的利用率。同时,它们存在不可调谐以及光学不透明的缺点,不能满足新一代电磁屏蔽光窗智能化和集成化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该团队利用光学透明的ITO材料设计超构表面,理论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双向吸收、相干调控、光学透明的微波吸波器,在24.49–34.39 GHz的宽带频率范围内实现了90%以上的双向电磁波吸收,且在光学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78.25%;此外,通过添加反向入射电磁波并调节两束入射电磁波之间的相位差,可以对吸收性能进行动态相干调控。该工作解决了目前传统吸波材料单向性、带宽窄、不可调以及光学不透明的问题,为未来智能隐身光窗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等的支持。图1. (a)所提出的超构表面微波吸波器示意图;(b)单元结构示意图;(c)实验制备的样品;(d)实验测得的光学透过率。图2. (a)实验和仿真得到的正向入射电磁波吸收谱;(b)实验和仿真得到的反向入射电磁波吸收谱;(c)双干调控示意图;(d)两束入射电磁波之间不同相位差所对应的相干吸收谱。
  • 我国学者发现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274353、11874053)等资助下,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教授团队发现了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其性能远超目前已知的所有光阴极材料,突破了现有理论框架,为下一代光阴极的基础理论、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以“一种钙钛矿氧化物的反常高强度相干二次光电子发射(Anomalous intense coherent secondary photoemission from a perovskite oxide)”为题,于2023年5月18日在《自然》(Nature)期刊正式发表。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900-4。  光阴极是一种能够利用光电效应将入射光子转化为出射电子的电极。它是当代粒子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高分辨超快电子显微镜等前沿技术的核心元件。早在六十多年前,大部分现有的光阴极材料(传统金属或半导体)已经被发现,它们的光电性能也可以被当时已建立的光电发射理论完美解释。长久以来,光阴极领域的发展缓慢,科学家们主要依靠材料工程技术来改善基于既有材料所制作的光阴极的性能。然而,这些光阴极所产生的电子束都存在着“相干性”差(电子发射的方向不一致和能量不均一)的内秉缺陷,由此要获得尖端科技应用所需的高相干性电子束,就必须牺牲光阴极的发射效率。这个限制因素极大地制约了光阴极电子源亮度的提升空间,使之日益难以满足相关前沿技术升级换代的要求。因此,找到具有高相干性的新型光阴极材料将有助于打破当前的困局。  近年来,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和丰富多样功能的量子材料已成为物理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此前科学家们从未考虑过将这类新型材料应用于光阴极。在本工作中,何睿华教授团队突破了光阴极领域的常规研究对象(具有多晶表面的材料)和常规研究手段(光电流探测),采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技术探索了具有最简单结构的量子材料SrTiO3单晶的光阴极特性。与量子材料领域的常规ARPES测量不同,团队采用了非常规ARPES配置以测量光电子能谱中跟材料的光阴极性能相关的低动能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具有2×1重构的SrTiO3单晶表面所发射的光电子束,其相干性远高于已知的光阴性材料。研究团队同时发现SrTiO3单晶表现出的优异光阴极性能来源于其表面奇特的光电发射机制——自发相干二次光电子发射,该特性不能被已知的光电发射理论所解释。  本工作不仅首次发现了一种具有本征相干性的新型光阴极材料,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未来探索性能优异的光阴极材料开辟了新视角,有望推动该领域研究范式的变革。此外,该发现本身也清楚地表明在目前光电发射理论框架之外可能存在一种未知的物理过程,有望增进人们对光电发射物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框架。
  • 大连化物所实现胶体量子点自旋的室温超快相干操控
    近日,大连化物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自旋光物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率先实现了室温下对低成本溶液法制备的胶体量子点的自旋相干操控。这一成果在量子信息科学、超快光学相干操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量子信息技术是指以微观粒子(或准粒子)的量子态表示信息,并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技术。对固态材料中的自旋量子比特进行相干操控,是实现量子信息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报道的相关固态体系主要包括外延生长量子点以及“点缺陷”材料(如金刚石色心等)。然而,外延生长量子点的制备工艺复杂、造价昂贵,且其自旋操控一般需要在液氦温度下进行。虽然“点缺陷”自旋的室温相干操控已被实现,但如何规模化、可控地制备这类材料是巨大挑战。因此,若能在室温下实现低成本材料的自旋相干操控,对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吴凯丰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胶体量子点的超快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这类量子点不但可用相对温和的化学法在溶液中宏量制备,而且其限域效应强,光电、自旋等性质精准可调。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铅卤钙钛矿量子点,其旋轨耦合效应特别有利于通过光学方法高效注入自旋极化,同时其强烈的光-物质相互作用可促进自旋的光学相干操控。研究团队近期也在CsPbI3钙钛矿量子点中观测到激子自旋的系综量子拍频并解析了其物理机制(Nat. Mater. 2022)。   在本工作中,考虑到量子点中的电子-空穴交换作用导致了复杂的激子裂分及光学取向行为,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制备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单空穴自旋极化态,并基于自行研制的多脉冲飞秒磁光技术实现了室温相干操控。团队通过在CsPbBr3量子点表面化学修饰蒽醌分子,在亚皮秒尺度捕获量子点的光生电子,猝灭电子-空穴交换作用,在室温下得到百皮秒量级的空穴自旋,在外加磁场下,该空穴自旋发生拉莫尔进动;借助一束亚带隙光子能量的飞秒脉冲,利用光学斯塔克效应产生赝磁场,成功实现了对空穴自旋的量子态相干操控。考虑到自旋相干寿命在百皮秒量级,借助百飞秒(约为0.1皮秒)级的激光脉冲,研究人员在自旋退相干之前原则上可开展上千次的有效操控。   相关文章以“ Room-temperature coherent optical manipulation of hole spins in solution-grown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1121组博士生蔺煦阳、韩瑶瑶博士。上述工作获得了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的支持。
  • 发布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新品
    现在就考虑起来升级你的激光扫描显微镜吧!!!德国refined-laser专为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术(CRS)设计的全光纤双色激光器。 refined-laser激光器专利调谐机制使系统没有机械延迟,并允许同步双色脉冲舒适地光纤传输。通过保偏光纤技术,降低了对维护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该产品有以下几大特点: 1. 可用调谐速度 光子晶体光纤中波长转换的宽调谐范围;每一波长步调谐小于5ms;保持可选双输出之间的时间重叠 2. 为移动操作而设计 采用专利光纤技术,结构紧凑、坚固、可移动;不需要光学工作台-经证明可抵抗高达25米/秒的冲击;用于柔性和屏蔽脉冲传输的可选光纤输出 3. 舒心而为的操作体验 即插即用安装(可以和任一激光扫描显微镜搭配使用) ;风冷激光头;免提操作 主要应用:生物医学成像 使用两个不同颜色的同步激光束探测样品中的分子振动,不依赖于标记,例如使用染料。这种无标签的特性导致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成功,是将CRS转变为临床环境的主要动力之一。 实时成像复杂的技术和生物样品含有丰富的不同成分,每种成分都有一组独特的分子振动。由于我们的双色激光的激发波长可以在5毫秒内调谐到特定的振动,因此对这些样品进行实时多色成像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调谐速度下,假设调谐和图像采集的时间跨度相等,每秒可成像100个用户可选择的振动分量。这是CRI应用于手术室等时间关键环境或大型研究中多个样本的重要前提。 应用CARS应用: (1)CARS 显微镜对脂肪储存的无标记成像依赖于 C-H 的固有分子振动,同时使 用 CARS 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 excited fluorescence,TPEF)成像可以实现中性脂滴和自发荧光肠道颗粒的无标记可视化,用于分析脂质储存的遗传变异和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4]。图 CARS与双光子荧光信号用于脂滴成像[9]SRS应用: (1)用于对脂类分子定量地观察其空间分布。为了更好地了解肥胖及其相关代谢问题,需要深入 分析脂肪在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积累的调控机制。SRS显微术使追踪脂类分子的动态活动成为可能,为解释与脂质相关的生理现象与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2)SRS用于准确地运输过程及定位,进而分析药物分子对特定生理功能的实现作用。 例如下图所示,使用SRS 显微镜观察了组织中无标记的药物输运情况。二甲亚砜(DMSO)和维甲酸(RA)两种物质在小鼠皮肤组织中的转运过程图像。二甲亚砜和维甲酸亲水性不同, 通过角质层的方式也不同。 SRS 图像显示了这两者在输运方式上的差别和在角质层中的分布, 具有很强的药代动力学探测能力[8]。图 二甲亚砜(DMSO) 左 维和甲酸(RA) 右 的SRS成像结果[8]参考文献[1]Terhune R W , Maker P D , Savage C M . Measurements of Nonlinear Light Scattering[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65, 14(17):681-684. [2]Duncan M D, Reintjes J F, Manuccia T J. Scanning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microscope[J]. Optics Letters, 1982, 7(8):350-352. [3]Zumbusch A , Holtom G R , Xie X S . Three-Dimensional Vibrational Imaging by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J].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9, 82(20):4142-4145. [4]李姿霖,李少伟,张思鹭,沈炳林,屈军乐,刘丽炜.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OL].中国激光:1-18[2020-02-17]. [5]Cheng J X , Xie X S . 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 Instrument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4, 108(3):827-840. [6]陈涛,虞之龙,张先念,谢晓亮,黄岩谊.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术[J].中国科学:化学,2012,42(01):1-16. [7]Woodbury EJ, Ng WK. Ruby laser operation in the Near IR. Proc of the IRE.1962,50:2367 [8]Freudiger C W, Min W, Saar B G, et al. Label-Free Biomedical Imaging with High Sensitivity by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J]. Science,2008,1857-1861. [9]Yen K , Le T T , Bansal A ,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at Storage Quantitation in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Using Label and Label-Free Methods[J]. PLOS ONE, 2010, 5. 创新点: 1. 最高可用调谐速度 光子晶体光纤中波长转换的宽调谐范围;每一波长步调谐小于5ms;保持可选双输出之间的时间重叠 2. 为移动操作而设计 采用专利光纤技术,结构紧凑、坚固、可移动;不需要光学工作台-经证明可抵抗高达25米/秒的冲击; 用于柔性和屏蔽脉冲传输的可选光纤输出 3. 舒心而为的操作体验 即插即用安装(可以和任一激光扫描显微镜搭配使用) ;风冷激光头;免提操作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
  • 单分子量子相干成像取得新进展,助力肿瘤诊疗与精准医学
    近日,山西大学贾锁堂教授和肖连团教授带领的团队与山西医科大学李思进教授、武志芳教授开展合作,基于单分子相干显微技术在细胞的量子相干可视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Visualizing Quantum Coherence Based on Single-Molecule Coherent Modulation Microscopy”为题于2021年2月26日发表于《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21, 1477, 2021)。论文第一作者为山西大学博士生周海涛(现已入职山西医科大学,分子影像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为山西大学秦成兵教授、肖连团教授,山西医科大学武志芳教授、李思进教授。显微技术是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随着人类观测世界尺度的不断缩小,已经发现了许多新奇的量子现象。例如研究表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与单个光俘获复合体的量子相干机制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微环境在维持系统量子相干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光俘获复合体在生理环境下保持长期稳定的量子相干特性。一些其他的生理过程,包括新陈代谢(例如呼吸过程)和细胞癌变也被证实与细胞的量子相干机制密切相关。对这些细胞内量子相干机制和途径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细胞的生理过程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图 (a)小球藻的传统荧光成像与(c)量子相干成像随观测时间的变化行为。(b)与(d)分别是相邻传统荧光成像与量子相干成像的差减效果。为了提高对比度,(a,c)两幅图均通过其最大值进行了归一化。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不仅克服了系综平均效应,而且对局部微环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是研究生物系统量子相干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荧光自发辐射过程中损失了单分子的相干信息,利用荧光显微技术研究单分子相干特性需要将量子相干信息转化为单分子的激发态布居几率。肖连团教授研究团队长期从事单分子荧光显微成像与量子信息处理研究,近年来基于量子光场统计特性,在单分子水平上获得了单个光敏化单元产生单线态氧的实时变化特征(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9, 5207, 2018);发展了量子相干调制增强单分子显微成像的新原理与新技术(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10, 223, 2019);基于单分子量子相干研究了单分子与二维材料以及共轭聚合物单分子体系中的能量转移过程(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10, 2849, 2019)。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单分子显微和超快光谱的优势,引入调制解调技术,利用相对相位调制的激光脉冲对制备与操控单分子相干叠加态,该团队实现了对单分子极微弱量子相干信息的有效测量。通过定义量子相干可视度(coherent visibility)来消除单分子偶极取向的影响,并以相干可视度为成像物理量,获得了基于量子相干调制的单分子显微成像。基于这种方法,该团队研究了标记染料分子的小球藻的传统荧光成像与量子相干显微成像效果,如图所示。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荧光成像受小球藻强自发荧光的影响,无法体现小球藻内部结构;而量子相干成像可以抑制小球藻自发荧光的影响,显现小球藻内部结构;2).量子相干成像表现出新奇的振荡行为,反映了小球藻呼吸作用等生理行为对单分子退相干行为的影响。该研究成果为精准医学、肿瘤诊断及其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该项目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新型光场调控物理及应用”重大研究计划、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面上项目等资助。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0c04626
  • 京企发布国内首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步伐正在加快。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发布了自研1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天工量子大脑”,该成果目前已在通信、金融、生物医药、交通等产业领域进行了真机应用测试。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赖以提升算力的摩尔定律逐渐走到尽头,人们对新一代计算工具无比渴求,量子计算机正是备受关注的新一代计算工具的代表。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元,当前,在实验室里制备单个或少量的量子比特对量子物理学家来说已经不再是难题,如何制备出成百上千的量子比特并使其在系统中稳定运行,成为量子计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最大挑战。据悉,“天工量子大脑”具有100个计算量子比特,可以解决最高超过100个变量的数学问题,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它还实现了上百规模光量子之间的“全连接”控制,具备完整的可编程能力,也就是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算法时硬件无需修改,完全通过软件配置就能实现可扩展、可编程,充分利用光量子计算优势,极大降低了实际问题的建模复杂度。公司首席技术官魏海介绍,当光穿过非线性材料时,其光子的波长和相位都会发生变化,在精准控制其能量和相位的过程中,在相空间会出现量子叠加态效应,这也是“天工量子大脑”实现加速计算的根本原因,玻色量子技术团队利用该效应,完成了100光量子比特的并行加速计算。为了满足光量子存储运算的极高精度需求,实现超过100个量子比特的存储,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一款光量子计算专用光纤恒温控制设备——“量晷”,该设备能将光纤的温度变化稳定在千分之一摄氏度量级,即能够做到0.001摄氏度的温度稳定维持,有效避免环境温度波动带来的光纤内存长度误差。为了导入计算问题的参数矩阵,玻色量子自研了光量子测控一体机——“量枢”,集光量子测量反馈、系统状态检测、计算流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控制、读取和执行快速反馈来操控100个计算量子比特。量子计算应用在产业的实际场景中,究竟有何优势?平安银行LAMBDA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崔孝林介绍,其在“天工量子大脑”上实现了对德国信用数据集特征筛选计算的加速,在不到一毫秒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关问题的求解。这一计算速度与传统的经典计算机最优算法相比,至少实现了100倍加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数据智能与智慧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俊杰也举例说道,在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决策问题困扰了其很久,量子计算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路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龙桂鲁说,在量子计算机的多种技术路径里,“天工量子大脑”所属的相干伊辛机是最经济实用的,也是当前具产业化应用条件的方向之一。据悉,玻色量子2020年11月成立于北京朝阳区,其团队来自斯坦福、清华、中科院等顶尖院所,目前其成果已率先在金融、通讯、生物医药、交通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探索,推动光量子计算领域实用化与产业化。3个月前,因“天工量子大脑”在通信、金融等领域的巨大潜力,玻色量子团队获得了中国移动的产业投资,这也是量子计算行业里首例来自产业领域的战略投资。
  • 639万!相干拉曼散射显微镜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0613-227122244765/02项目名称:ZYCGR22011903相干拉曼散射显微镜预算金额:639.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639.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内容数量简要要求1相干拉曼散射显微镜1套可调红外皮秒脉冲激光器:波长范围 720-940 nm,光谱宽度0.3-0.4 nm,脉冲频率80 MHz,平均功率500 mW,典型脉宽2 ps。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4个月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Nature|潘建伟、白春礼团队合作,首次实现利用射频场相干合成三原子分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白春礼小组合作,在超冷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首次实现三原子分子的相干合成。在该研究中,他们在钾原子和钠钾基态分子的Feshbach共振附近利用射频场将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相干地合成了超冷三原子分子,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和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2月10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图:从超冷原子和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利用射频场合成三原子分子的示意图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能够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计算难题,还能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新材料设计等提供指导。量子计算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构建通用型量子计算机,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备大规模的量子纠缠并进行容错计算,仍然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前量子计算的短期目标是发展专用型量子计算机,即专用量子模拟机,它能够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解决现有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利用高度可控的超冷量子气体来模拟复杂的难于计算的物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精确的全方位的研究,因而在化学反应和新型材料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超冷分子将为实现量子计算打开新的思路,并为量子模拟提供理想平台。但由于分子内部的振动转动能级非常复杂,通过直接冷却的方法来制备超冷分子非常困难。超冷原子技术的发展为制备超冷分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人们可以绕开直接冷却分子的困难,从超冷原子气中利用激光、电磁场等来合成分子。利用光从原子气中合成分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出现使得光合成双原子分子得以快速的发展,并在高精度光谱测量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光合成双原子分子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开始思考能否利用量子调控技术从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在2006年发表的综述文章[Rev. Mod. Phys. 78,483, (2006)]中,美国国家标准局的Paul Julienne教授等人回顾了光合成双原子分子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并指出从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是未来合成分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光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气存在密度低、温度高等缺点,一直无法用来研究三原子分子的合成。后来随着超冷原子气中Feshbach共振技术的发展,利用磁场或射频场合成分子成为制备超冷双原子分子的主要技术手段。从超冷原子中制备的双原子分子具有相空间密度高、温度低等优点,并且可以用激光将其相干地转移到振动转动的基态。自2008年美国科学院院士Deborah Jin和叶军的联合实验小组制备了铷钾超冷基态分子以来,多种碱金属原子的双原子分子先后在其他实验室中被制备出来,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超冷化学和量子模拟的研究中。超冷基态分子的成功制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合成三原子分子的研究兴趣。2015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Olivier Dulieu教授等在理论上分析了从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的可行性 [Phys. Rev. Lett. 115, 073201 (2015)]。 但由于三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无法精确计算,因而理论上无法预测三原子分子的束缚态的能量以及散射态和束缚态的耦合强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小组在2019年首次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Feshbach共振,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 [Science 363, 261 (2019)]。在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束缚态的能量和散射态的能量趋于一致,同时散射态和束缚态之间的耦合被大幅度地共振增强。原子分子Feshbach共振的成功观测为合成三原子分子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由于原子和分子的Feshbach共振非常复杂,理论上难以理解,能否和如何利用Feshbach共振来合成三原子分子依然是实验上的巨大挑战。在该项研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小组和中科院化学所的研究小组合作,首次成功实现了利用射频场相干合成三原子分子。在实验中,他们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冷原子混合气出发,制备了处于单一超精细态的钠钾基态分子。在钾原子和钠钾分子的Feshbach共振附近,通过射频场将原子分子的散射态和三原子分子的束缚态耦合在一起。他们成功地在钠钾分子的射频损失谱上观测到了射频合成三原子分子的信号,并测量了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的束缚能。这一工作为量子模拟和超冷化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超冷三原子分子是模拟量子力学下三体问题的理想研究平台。三体问题极其复杂,即使经典的三体问题由于存在混沌效应也无法精确求解。在量子力学的约束下,三体问题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如何理解和描述量子力学下的三体问题一直都是少体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难题。此外,超冷三原子分子可以用来实现超高精度的光谱测量,这为刻画复杂的三体相互作用势能面提供了重要的基准。由于计算势能面需要高精度地求解多电子薛定谔方程,超冷三原子分子的势能面也为量子化学中的电子结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安徽省、上海市等单位的支持。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97-2
  • 科学家首次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实现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赵博等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白春礼小组合作,在超冷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首次实现三原子分子的相干合成。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在钾原子和钠钾基态分子的Feshbach共振附近利用射频场将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相干地合成了超冷三原子分子,向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和超冷量子化学的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2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Nature)上。   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具有强大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不仅能够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计算难题,还能有效揭示复杂物理系统的规律,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新材料设计等提供指导。量子计算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构建通用型量子计算机,但实现该目标需要制备大规模的量子纠缠并进行容错计算。当前量子计算的短期目标是发展专用型量子计算机,即专用量子模拟机,其能够某些特定问题上解决现有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拟,利用高度可控的超冷量子气体来模拟复杂的难于计算的物理系统,可以对复杂系统进行精确的全方位的研究,因而在化学反应和新型材料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超冷分子将为实现量子计算打开了新思路,并为量子模拟提供理想平台。但由于分子内部的振动转动能级复杂,通过直接冷却的方法来制备超冷分子十分困难。超冷原子技术的发展为制备超冷分子提供了新途径,可绕开直接冷却分子的困难,从超冷原子气中利用激光、电磁场等来合成分子。利用光从原子气中合成分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出现使得光合成双原子分子得以快速发展,并在高精度光谱测量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在光合成双原子分子成功后,科研人员开始思考能否利用量子调控技术从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在2006年发表的综述文章[Rev. Mod. Phys. 78,483, (2006)]中,美国国家标准局教授Paul Julienne等人回顾了光合成双原子分子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史,并指出从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是未来合成分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光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气存在密度低、温度高等缺点,无法用来研究三原子分子的合成。随着超冷原子气中Feshbach共振技术的发展,利用磁场或射频场合成分子成为制备超冷双原子分子的主要技术手段。从超冷原子中制备的双原子分子具有相空间密度高、温度低等优点,并且可以用激光将其相干地转移到振动转动的基态。自2008年美国科学院院士Deborah Jin和叶军的联合实验小组制备了铷钾超冷基态分子以来,多种碱金属原子的双原子分子先后在其他实验室中被制备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超冷化学和量子模拟研究中。   2015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Olivier Dulieu等在理论上分析了从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合成三原子分子的可行性 [Phys. Rev. Lett. 115, 073201 (2015)]。 但由于三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复杂,无法精确计算,因而理论上无法预测三原子分子的束缚态的能量以及散射态和束缚态的耦合强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小组在2019年首次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和双原子分子的Feshbach共振[Science 363, 261 (2019)]。在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束缚态的能量和散射态的能量趋于一致,同时散射态和束缚态之间的耦合被大幅度地共振增强。原子分子Feshbach共振的观测为合成三原子分子提供了新机遇。但由于原子和分子的Feshbach共振十分复杂,理论上难以理解,能否和如何利用Feshbach共振来合成三原子分子成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该研究中,合作研究小组首次实现了利用射频场相干合成三原子分子。在实验中,科研人员从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冷原子混合气出发,制备了处于单一超精细态的钠钾基态分子。在钾原子和钠钾分子的Feshbach共振附近,通过射频场将原子分子的散射态和三原子分子的束缚态耦合在一起。在钠钾分子的射频损失谱上观测到射频合成三原子分子的信号,并测量了Feshbach共振附近三原子分子的束缚能。该工作为量子模拟和超冷化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超冷三原子分子是模拟量子力学下三体问题的理想研究平台。三体问题十分复杂,即使经典的三体问题由于存在混沌效应也无法精确求解。在量子力学的约束下,三体问题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如何理解和描述量子力学下的三体问题是少体物理中的重要难题。此外,超冷三原子分子可以用来实现超高精度的光谱测量,为刻画复杂的三体相互作用势能面提供了重要基准。由于计算势能面需要高精度地求解多电子薛定谔方程,超冷三原子分子的势能面也为量子化学中的电子结构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安徽省、上海市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 相干5200万美元收购Lumera Laser拓展超快产品
    相干(Coherent)公司近日以大约5200万美元的现金收购了私人控股公司Lumera Laser。据悉,该价格大约是Lumera 2012年预计年收入的1.5倍。   Lumera Laser主要开发和制造皮秒激光器,用于冷消融微加工,能够在没有热影响的条件下移除材料,从而避免了传统激光切割方法所引起的毛刺和微裂纹等负面影响,同时也免去了昂贵的后续加工步骤。Lumera公司的Rapid系列皮秒激光器主要面向激光钻孔、表面改性等各类应用,如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的微加工、LED芯片的切割与分离、材料表面的加工以减少摩擦以及易碎材料的加工,如玻璃和半导体衬底等。   Coherent总裁将首席执行官John Ambroseo表示:"收购Lumera Laser公司将使我们更加致力于快速增长的短脉冲微材加工市场以及非工业领域的应用,如眼科手术等"。"将Lumera的应用专业技术与相干的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相结合,将为客户带来最广泛的超快工业解决方案选择。"Coherent执行副总裁Mark Sobey指出。目前两家公司总共安装了超过500台工业皮秒激光系统。   Coherent还于今年11月初收购了Innolight和midaz这两家公司。Innolight公司致力于为硅加工等工业应用提供短脉冲激光器,以及为原子捕获等科研应用提供连续波激光器。midaz公司的技术可以实现能与广泛激光器产品相结合的简单放大器。相干将这两家公司纳入麾下,以提供商用的低成本亚纳秒脉冲激光(IR、绿光和UV),主要用于微电子制造领域。   该项交易也显示出了目前激光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较大的公司正在着手增加超快激光产品组合。市场研究公司Stifel Nicolaus的Patrick Newton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鉴于Coherent公司的现金情况,该公司有兴趣通过并购获得相关的IP并扩大其市场覆盖范围,如材料加工市场。同样地,IPG公司也于最近收购了JPSA以进一步涉足微细加工及皮秒激光器领域。
  • 西安光机所研制成功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仪
    日前,高速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仪(OCT)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   据研发人员介绍,该样机可高速、无损采集人眼视网膜活体断层影像,分辨率比现有眼科超声高10倍以上,并可快速重建出3D眼底结构图,为疾病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提供便利。借助该设备,医生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在1秒之内扫描出一幅人眼视网膜的三维断层影像。医生可在该影像数据基础上对病人的视盘、黄斑等参数进行数字化分析,使诊疗更加精准。   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生物活体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对进入生物体后被不同密度的组织反射、干涉的光加以信号解调,进而成像。OCT检查无需任何外加显影剂,具有无辐射、无创、分辨率高、安全性高的特点,主要用于眼底黄斑区及视神经疾病的诊断,特别适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等疾病,拥有CT或超声无法替代的功能,俗称眼科CT。   OCT系统融合干涉光学、弱信号探测、色散补偿、图像处理等多种技术,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系统工程。西安光机所科研团队通过改善各个环节的光学及硬件设计,在保证图像信噪比前提下,实现了每秒5万次的线扫描,超过国外同类高端眼科OCT的最快速度,在硬件上为实现快速3D扫描奠定了基础。
  • 280万!中山市博爱医院计划采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Z22300916项目名称:中山市博爱医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80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合同包预算金额:2,80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医用光学仪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1(套)详见采购文件2,8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45日内完成安装;2个工作日内安装完毕。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投标供应商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自然人, 投标(响应)时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或身份证等相关证明) 副本复印件。分支机构投标的,须提供总公司和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总公司出具给分支机构的授权书。2)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如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 提供相应证明材料。3)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供应商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1年度财务状况报告或基本开户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4)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参照“投标文件格式与要求”填报《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情况表》,必须在表格中同时填报设备及专业技术能力(人员)两类信息。5)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参照投标(报价)函相关承诺格式内容。 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根据财库〔2022〕3号文,“较大数额罚款”认定为200万元以上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相关领域“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200万元的,从其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合同包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合同包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定资格要求如下:(1)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记录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以资格审查人员于投标(响应)截止时间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供应商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 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或采购包) 投标(响应)。 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 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 监理、 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 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响应)。 投标(报价) 函相关承诺要求内容。(3)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具备相关经营范围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3年02月27日 至 2023年03月08日 ,每天上午 00:00:00 至 12:00:00 ,下午 12:00:00 至 23:59:59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方式:在线获取售价: 免费获取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2023年03月23日 09时30分00秒 (北京时间)递交文件地点:远程开标,请登录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开标地点:远程开标,请登录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项目采用电子系统进行招投标,请在投标前详细阅读供应商操作手册,手册获取网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transaction/download.html。投标供应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涉及系统使用的问题,可通过020-88696588 进行咨询或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运维服务说明中提供的其他服务方式获取帮助。2.供应商参加本项目投标,需要提前办理CA和电子签章,办理方式和注意事项详见供应商操作手册与CA办理指南,指南获取地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problem/。3.如需缴纳保证金,供应商可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金融服务中心"(http://gdgpo.czt.gd.gov.cn/zcdservice/zcd/guangdong/),申请办理投标(响应)担保函、保险(保证)保函。/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中山市博爱医院地 址:中山市东区城桂路6号联系方式:0760-88776210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地 址:中山市东区中山四路亨尾大街3号软件园东园区2楼20室联系方式:0760-88808187、88811601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李小姐电 话:0760-88808187、88811601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2023年02月24日
  • Nat. Commun. 双光梳光热光谱方法
    激光光谱气体传感技术在气候变暖、火星探测、海洋勘探、生物医疗等诸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环境、生态以及能源问题的不断恶化,对光学气体传感的多物质、甚至未知成分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缺少理想的相干光源,难以在宽光谱波段范围内快速准确地获取精细光谱信息。光学频率梳(Optical Frequency Comb,OFC)提供了一把测量频率和时间的标尺,从根本上解决了光频计量问题,极大促进了前沿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发展。OFC 在频域上表现为一系列相等频率间隔的梳状频谱线,与气体分子作用后进行频域解析,在获得宽光谱覆盖范围的同时亦可获得极高的光谱分辨率,为高精度光谱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然而,这种技术往往依赖于高带宽光电探测器和复杂光谱解析技术,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激光与气体相互作用路径来提高检测灵敏度,严重限制了光频梳光谱在气体传感领域的广泛应用。双光梳光热光谱为了突破该技术瓶颈,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王强研究员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任伟教授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光梳光热光谱方法(DC-PTS),首次实现了基于光频梳的气体分子光热光谱测量。研究成果以 Dual-comb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其中,中科院长光所的王强研究员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王震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香港理工大学靳伟教授团队和暨南大学汪滢莹教授团队提供了关键的反谐振空芯光纤器件。图1:双光梳光热光谱方法概念图DC-PTS 的原理如图1所示,采用双光梳光源作为泵浦光源,用其中一列光脉冲在另一列光脉冲的持续时间内等时长移动,周期性调制光脉冲。在频域内,双光梳光源的每一对梳齿的外差拍频可对气体分子吸收实现特定频率的强度调制。由于强度调制引起的光热效应会周期性调制介质折射率,因此当双光梳通过气体介质并被吸收时,介质折射率携有一系列的调制频率。采用光学干涉测量折射率调制并进行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对应的宽波段范围内的光谱信息。图2:乙炔气体宽波段双光梳光热光谱在原理验证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电光调制器产生了具有天然内禀互相干的双光梳泵浦激光,用一根 7 cm的反谐振空芯光纤构建了全光纤 Fabry–Pérot 干涉仪,仅用 mW 量级的激光便可实现 kWcm⁻² 量级的泵浦光强。在空芯光纤 28 μm 的空间尺度内,该光梳可同时以上百个不同频率对气体折射率进行调制,对 0.17 μL 采样体积的气体实现了 ppm 级的探测灵敏度和超过 1 THz 谱宽的光热光谱测量(如图2所示)。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双光梳光热光谱方法不仅具备单波长激光光谱测量的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特点,同时光频梳和光热光谱技术的融合使得同时具备宽光谱、高分辨率、极低耗气量和高灵敏度成为可能,为分子探测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针对大气监测、深空探测、海洋科学、呼气诊断等不同领域对精密气体探测的需求提供多功能的光谱气体传感技术。前景展望随着光学微腔、量子级联激光器等先进光梳光源和中红外空芯光纤技术的迅速发展,双光梳光热光谱方法有望进一步拓展到气体分子的中红外指纹光谱带,同时结合光学腔增强、高性能相位解析技术,可以实现更强的气体分子探测能力和更小的集成尺寸,为基于激光光谱的前沿科学探索和工程应用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文章信息Wang, Q., Wang, Z., Zhang, H. et al. Dual-comb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Nat Commun 13, 2181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9865-6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62005267、51776179)等的支持。
  • 仪器情报,科学家发现菱形石墨烯中的谷间相干性与超导性!
    【科学背景】随着低维材料研究的深入,石墨烯,尤其是多层石墨烯结构,因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和潜在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材料,展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包括超导性、磁性和独特的电学性质。然而,这些特性背后的物理机制尚未完全理解,特别是在强关联电子系统中,多种基态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作用仍然是一个挑战。在石墨烯的相关低能电子物理学中,自旋和谷同位旋空间的近似SU(4)对称性允许存在大量几乎简并能量的破缺对称相,从而导致了多种紧密竞争的基态。在实际实验中,这种简并性可以通过自发破缺或哈密顿量中的弱对称破缺项来解除。这些项可能包括原子尺度的自旋–轨道耦合以及由粒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对称性破缺,例如谷间和谷内散射的差异。然而,目前对于这些破缺项的微观参数的强度,无法从第一原理精确确定,因此实验确定基态成为了约束微观哈密顿量的主要方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学家们转向了结构更稳定且可重复性更高的菱形多层石墨烯。与莫尔系统相比,菱形多层石墨烯因其结构稳定性,可以实现精确测量与多体理论之间的具体联系。在这种材料中,实验已经揭示了包括向列相、自旋和轨道磁体以及超导体在内的多种对称破缺态。然而,自旋在这些相中的具体作用,特别是在超导相中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解释。例如,在六方氮化硼包覆的伯纳尔双层石墨烯中,自旋极化超导态的出现需要一定阈值的平面内磁场,而在零磁场下通过WSe2基底支持的双层石墨烯中,自旋–谷锁定超导性也可被诱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Andrea F. Young教授团队结合了全局电荷感测和局部磁力测量,重点研究了菱形三层石墨烯中的同位旋铁磁相。通过精确控制总电荷载流子密度和施加的位移场,利用低温晶体管放大器和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设备(SQUID),作者能够分别测量逆压缩率和局部磁场的变化。这些实验手段使我们能够深入探讨在材料掺杂通过零带隙奇异点时,同位旋铁磁相的性质及其背后的物理机制。本研究通过精确的实验测量,揭示了菱形多层石墨烯中同位旋铁磁相和超导相的微观机制,特别是自旋–轨道耦合在这些相中的作用。【科学图文】图1 | 在空穴掺杂的四分之一金属体系中,三层菱方石墨烯的热力学。图2 | 谷间相干性IVC四分之一金属。图3 | 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图4 | 电子掺杂的谷间相干性。【科学启迪】本文揭示了菱形多层石墨烯中的谷间相干性和超导性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研究表明,即使在缺乏声子介导的情况下,谷间相干性的涨落也可能引发电子间的吸引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超导性的出现。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超导性形成机制的理解,还提示了探索新型超导体的潜力,这些超导体不受传统限制,可能在更广泛的温度和掺杂范围内实现。此外,研究中还观察到自旋–轨道耦合在控制石墨烯多层中自旋三重态超导性方面的关键作用,尤其是通过选择Cooper对的自旋方向和禁止特定相的形成。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石墨烯及其异质结构中的复杂电子行为,还为设计和制造新型量子材料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路。原文详情:Arp, T., Sheekey, O., Zhou, H. et al. Intervalley coherence and intrinsic spin–orbit coupling in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Nat. Phys.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4-02560-7
  • 港中大:全球首个双光梳光热光谱仪(DC-PTS)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研究团队展示全球首个双光梳光热光谱仪(DC-PTS),这项光谱学研究证实相关技术能在一毫秒(千分之一秒)内完成多种气体测量,并有极高灵敏度,可检测低浓度气体。研究有助开辟更多气体传感技术的应用,包括有毒气体测量、连同新冠病毒生物标志物在内的呼气成分分析等。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当两个具有相干性的频率梳(左上角)发出的光束同时通过载有气体样本的空心光纤时,每一对频率梳齿会在光纤中产生拍频信号,气体吸收会引起光热效应,改变气体折射率。图片来源: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副教授任伟团队及其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同提出新型气体测量技术─双光梳光热光谱,将气体传感提升到新的层次。他们利用两组频率梳同时发射相近但不同频率的光束,当光束同时通过载有气体样本的空心光纤时,会造成一种名为“外差干涉”的光学现象,产生拍频信号,气体吸收会引起光热效应,从而改变气体折射率。团队利用仪器测量不同频率的折射率调变,藉此获得精确的光谱信息及得知气体样本的成分。目前, DC-PTS能同时检测多种气体,包括阿摩尼亚(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和碳氢化合物等。研究团队利用工业中常见的无色、易燃气体乙炔为例,显示DC-PTS于载有仅0.17微升气体样本的空心光纤中检测到浓度只有8.7ppm的乙炔,实现ppm级的气体探测灵敏度。相反,传统激光光谱仪通常只配备单频激光,所以每次只能测量一种气体,并需要大约 100000微升(100毫升)的气体样本及更长的测试时间以达到相约的检测灵敏度。人体呼气成分分析是DC-PTS技术其中一项极具潜力的应用例子,例如检测呼吸样本中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化合物。传统的光谱仪或质谱仪往往需要额外进行气体采样步骤,其分析时间亦较长;对比之下,DC-PTS可在宽光谱波段范围内提供更灵敏和更快的化学分析,能有助得出更精确的测试结果。任伟表示,这是全球首个DC-PTS研究,这项崭新的高精密光谱技术有助日后实现多达数十到数百种的气体测量,正积极研发DC-PTS在呼气成分分析的应用,特别是开发新冠病毒呼吸测试和化学分析仪,帮助解决当前的疫情和未来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他补充指相关技术在其他范畴的气体检测亦具相当应用潜力,包括能源、环境和安全管理等领域。
  • 全聚焦和相位相干成像技术及与相控阵技术的比较
    为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和行业交流,促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9月26-27日召开第二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本届会议开设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上)、无损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下)四大专场,邀请二十余位无损检测领域专家老师围绕无损检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仪器研制、相关应用等方面展开研讨。9月27日上午,仪景通光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刘沛将于无损检测新技术与新方法专场(上)分享报告《全聚焦和相位相干成像技术及与相控阵技术的比较》,欢迎大家参会交流。参会指南1、进入第二届无损检测技术进展与应用网络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dt2023/)进行报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9月25日。3、会议召开前统一报名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5、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电话:010-51654077-8120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Nat Commun | 戴琼海/季向阳团队开发计算光学层析,推动光场显微术进入定量荧光时代
    近年来,以光场显微镜为代表的一系列计算成像技术,因其低光毒性、快速三维成像能力等优势备受注目,在活体显微成像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1】。由于光场成像技术可以在单次拍摄下获取样本的高维信息,在长时动态观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观测血流、大规模神经活动、细胞内以及细胞间长期相互作用等等。而在复杂的活体成像环境下,光场系统采集的高维目标信号与无序散射光以及高强度背景光深度杂糅,极大限制了穿透深度与信号的定量程度。近日,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相干散射理论的多尺度量化模型(QLFM),可通过充分挖掘光场数据的高维特性和准确的物理建模,从而实现计算光学层析能力。该研究显著减少了背景荧光与散射光子的影响,同时也提升了单光子成像在复杂活体环境下的穿透深度,推动光场显微技术进入定量荧光显微时代。相关研究成果于 2021 年 11 月 4 日在线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题为:Computational optical sectioning with an incoherent multiscale scattering model for light-field microscopy。在复杂的成像环境下,由于背景光、散射光以及系统像差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传统的光场成像模型无准确求解成像反问题。这一特性极大限制了光场显微成像技术在活体观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QLFM提出了多尺度精确量化模型,在完备空间下剥离信号光、背景光以及散射光分量,实现了光学计算层析,显著提升了成像穿透深度。通过此方式,科学家在400μm的成像深度下,将图像的信背比 (signal-to-background ratio, SBR) 提升了20dB。该方法被用于观测等斑马鱼脑、果蝇脑、果蝇卵、小鼠脑等多种活体生物样本,并在多种成像环境下成功解析了高SBR的三维动态信息。此外,由于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撑,该方法广泛适用于各种相空间成像系统。图1 | QLFM 概念与原理示意在传统的光场成像模型中,大量的背景光极易将目标荧光信号淹没,极大制约了成像深度。QLFM首先提供了一种多尺度的完备空间模型,利用光场不同角分量下点扩散函数 (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 的不同特征,分离出大尺度范围内的背景光分量,并将其在成像反问题求解过程中剔除。另外,为了提升计算效率,QLFM提供了一个基于非均一分辨率的多尺度采样机制。这种采样方式极大的节约了计算成本,将重建速度提升了两个数量级,为长时间活体三维观测提供了基础。图2 | 在斑马鱼心脏成像实验中,QLFM 与传统模型的对比除了背景光,杂乱无序的散射光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在传统成像模式下,由于散射光与信号光深度杂糅,不能通过常规的光学层析将散射光剔除。但在光场成像模式下,相空间分量准确描述了目标的高维光场分布,这为解析散射光提供了可能。基于上述理论,QLFM还提出了一种相空间下非相干散射传播模型,对目标体中的散射光进行逐层建模,并将此模型融合到相空间成像反问题求解算法中,通过反复优化迭代,最终获得分离的散射光和信号光分量。另外,系统畸变造成高维PSF畸变也是导致成像质量下降的一个因素。QLFM提供了一个基于向相位恢复算法的PSF矫正模型,通过反复迭代拟合,使得仿真PSF的强度分布收敛到与实采PSF一致,同时又保证了更高的信噪比。使用矫正后的PSF进行反问题求解可以显著缓解近焦面的伪影,同时在整个成像范围内都提升了空间分辨率。QLFM 利用精确数学建模获得了光学计算层析能力,极大程度削弱了背景光的干扰,剔除了活体样本中散射光的影响并消除由系统像差引入的畸变,由此从高维光场信号中准确求解复杂成像反问题,显著提升了光场显微系统的实用性与在活体环境下的定量荧光观测能力。同时QLFM也进一步提示了复杂物理模型在反问题求解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准确地从数据中可解释地挖掘出真实世界的定量本真信息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生张亿、卢志、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吴嘉敏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科学信息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戴琼海教授、季向阳教授、吴嘉敏助理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6730-w
  • 清华大学张书练:让激光正交偏振走出深巷放光芒
    5月7日,&ldquo 激光正交偏振及激光精密测量新技术研讨会&rdquo 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举办,旨在系统介绍张书练课题组就正交偏振激光的产生、现象进行的科学研究及其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以及相关仪器的产业化前景。 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书练介绍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书练做了题为&ldquo 让激光正交偏振走出深巷放光芒:激光正交偏振及激光精密测量新技术的发展历程&rdquo 的学术报告,回顾了相关研究的缘起。他说,课题组在研究中注意到,现有激光文献只讲激光束的三特性&ldquo 高亮度&rdquo &ldquo 相干性&rdquo &ldquo 方向性&rdquo ,对比爱因斯坦阐述的光的受激辐射特性少了&ldquo 偏振&rdquo 性,从而课题组埋头30年,通过观察物理效应、发明新仪器把第四性&ldquo 偏振&rdquo 补上。   课题组成员谈宜东副教授、张松博士、朱守深博士还做了&ldquo 固态激光回馈干涉仪原理和应用&rdquo 、&ldquo 激光原理的三个实验系统&rdquo 、&ldquo 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干涉仪&rdquo 及&ldquo 课题组的未来&rdquo 的报告。介绍了相关科研成果及应用前景。 现场展出的仪器   研讨会还展出了张书练课题组研制的包括气体激光干涉仪、固态激光回馈干涉仪、光学位相延迟(内应力)测量仪、纳米测尺、新激光原理实验系统等十几种仪器。其中&ldquo 双折射-塞曼双频激光干涉仪&rdquo 突破了国内外限制几十年的频差低的难题,实现了3-20MHz任选频差的双频激光干涉仪,批量满足国家重大专项和机床检定需求 &ldquo 固态激光回馈干涉仪&rdquo 跨越传统干涉仪原理,在国内外率先研究成功并批量使用,由于其超高的灵敏度和能够测量非配合目标,应用广泛,被誉为&ldquo 新一代的激光干涉仪&rdquo &ldquo 激光频率分裂光学位相测量仪&rdquo 已批准为国家标准 &ldquo 激光原理的三个实验系统&rdquo 已有百台在近20所大学应用,改变了激光原理课实验教学的模式。   与会者兴趣浓厚,讨论热烈,特别对常见激光器的偏振特性、频率之间的竞争等提了问题,并就现场展示仪器的性能、应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研讨会现场   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紫荆创新研究院、德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三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公司代表约100人参加了会议。
  • 上海光机所在特殊波长的飞秒超快光纤激光器研制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实验室在特殊波长的飞秒超快光纤激光器研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基于色散管理、全保偏九字腔的978 nm飞秒掺镱光纤激光器。相关研究成果以Generation of 978 nm dispersion-managed solitons from a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Yb-doped figure-of-9 fiber laser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Letters)上。978 nm掺镱飞秒锁模光纤激光器因独特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Yb3+在978 nm波长附近的吸收截面近似等于发射截面,为了在这个波长获得高性能激光输出,必须克服978 nm处的激光自吸收和1030 nm附近的放大自发辐射(ASE)等问题。此外,Yb3+在978 nm附近的增益带宽相对较窄,这进一步增加了在该波长下获得飞秒激光脉冲的难度。因此,与1 μm以上的传统掺镱锁模光纤激光器相比,实现这种978 nm的飞秒光纤激光器面临着更大挑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采用基于九字腔结构的非线性放大环镜(NALM)技术实现了978 nm处色散管理孤子的稳定输出。实验中,通过控制激光腔内各色散元件的参数有效地管理了腔内总色散,并引入滤波器来抑制1030 nm的ASE,最终获得了具有14.4 nm光谱带宽和175 fs的高相干激光脉冲。此外,激光腔由全保偏光纤器件组成,能够有效抗温度、震动等环境扰动,确保了锁模脉冲的长期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978 nm色散管理孤子的光谱宽度主要受限于Yb3+在相关波长附近的增益带宽。未来,可以利用非线性效应在腔外进一步展宽光谱,从而在这个特殊波长实现更窄脉宽的激光输出。该研究实现的978 nm锁模脉冲是迄今为止报道的相关波长超快光纤激光器中能够输出的最短脉冲,在水下通信和太赫兹波产生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图1.978 nm九字腔色散管理孤子光纤激光器实验装置图图2. 978 nm九字腔光纤激光器输出脉冲参数。(a)光谱,(b)脉冲序列,(c)射频谱,(d)自相关信号,(e) 腔外压缩后的频谱和(f)自相关信号。图3. 数值模拟结果。(a、b)输出色散管理孤子的光谱和时间特性;(c、d)腔内脉冲的时频演化过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