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管理成本

仪器信息网管理成本专题为您整合管理成本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管理成本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管理成本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管理成本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管理成本话题讨论。

管理成本相关的资讯

  • 张贵仁:试验机命名混乱 增加行业管理成本
    仪器信息网讯 “虽然试验机所有的型号编制方法和产品命名本身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大大增加了试验机的管理成本和难度。”原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资深力值计量检测工程师张贵仁说。 原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资深力值计量检测工程师张贵仁   试验机编制没有标准 目前由企业自行命名   张贵仁告诉仪器信息网(http:/www.instrument.com.cn/),试验机是一种产品或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对其质量或性能按设计要求进行验证的仪器。因此,广义试验机是指材料试验机、无损检测仪器、振动台与冲击台等。而狭义的试验机仅指材料试验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11—2006《力值与硬度计量术语及定义》对材料试验机的定义:材料试验机是对材料、零件和构件进行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的设备。   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试验机,该如何命名?张贵仁谈到,传统来说,用于金属材料试验的拉力试验机,习惯上省略“金属”二字,就命名为拉力试验机 而用于非金属材料试验的拉力试验机,其名称会带上非金属材料的名称,如橡胶塑料拉力试验机。因此,材料试验机的命名并不统一。   在国家标准一级分类目录中,试验机归于仪器仪表类(代码N),张贵仁指出,其型号编制方法最早依据ZB N 70001-1987及其后转化的JB/T 10059-1999《试验机与无损检测仪器型号编制方法》,该标准也于2008年1月23日废止。由于没有相关标准,所以目前试验机产品由企业自行定型和命名。   试验机厂商规避国家管理 增加行业管理成本   张贵仁告诉仪器信息网,材料试验机的制造与检验除了执行GB/T2611-2007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和JB/T 6147-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等通用国家、行业标准外,还应符合相应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材料试验机是国家列入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但是由于市场上试验机命名混乱,很多试验机产品无法进行计量器具新产品制造许可证的申请,这无疑是摆在有关计量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   张贵仁总结到,一般而言,传统试验机生产厂家或由这些企业出来的下海创业人员组建的企业,比较习惯于按照原有的国家法规对试验机产品进行定型和命名分类,主观上有获取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愿望。另外一部分企业却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产品进行型号的编制和命名,一方面可以方便企业对产品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规避国家对其管理。   “虽然所有的型号编制方法和产品命名本身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试验机的管理成本和难度。”张贵仁说。   试验机厂商 如何抓住市场先机   张贵仁告诉仪器信息网,试验机产品无论是拉力试验机、万能试验机,还是是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测量元件、控制元件及测量控制软件三个部分。   “因此,国、内外试验机厂商的竞争力是:谁采用了新测量元件,谁就提升了产品档次,谁就能向市场率先推出试验机新产品 同样,谁采用了新的控制元件,提升控制水平如拉伸速度、应力速率、应变速率、试验频率、试验模式等,谁就掌握了市场先机。”张贵仁说。   此外,张贵仁说:“由于材料试验机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领域比较广泛,如高温技术、低温技术、真空技术、液压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并且还应用各种测试、记录和显示仪器,所以材料试验机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很多科学技术领域的水平。”   “虽然,社会提供的新工艺、新技术是与时俱进的,但不同的试验机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程度是与其被应用的程度成正比的。”张贵仁说,社会需求量大的试验机,往往竞争者也众,竞争的结果是试验机产品越造越好,产品价格越卖越廉 竞争的结果是促进了试验机产业的发展活力,增加了用户的选择余地。   最后,张贵仁告诉仪器信息网,国家对试验机产业采取一贯持支持和鼓励的政策,有部分地区还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科技创新方面的奖励。但这些扶持政策也只有在企业发展后期,产生经济效益时才能够有所体现。而国家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才是试验机得以发展的机遇。 撰稿:邓雅静   附录:   1 张贵仁简介:   张贵仁是原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资深力值计量检测工程师,从事计量检测工作三十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曾连续三届担任《全国力值硬度计量技术委员会(TC7)》委员,现任《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减振材料及设备分技术委员会(SAC/TC53/SC1)》委员,《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签注培训讲师(签注号:ATM001.1/A-2010-008-R0),上海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考核技术专家(材料试验机、称重传感器),国家计量许可证考评员(力学计量),《计量检测人员考试题库编委会》力学专业命题专家。 曾负责制、修订《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JJG455-2000)》、《专用工作测力机校准规范(JJF1134-2005)》及《扭转试验机型式评价大纲(JJF269-2006)》等十二部计量技术法规。 在《上海计量测试》《中国计量》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并根据工作经验总结撰写《材料试验机》一书。   2 当前试验机有效标准汇总 表1 序号 大类 有效国家标准 1 金属材料试验机 (习惯上省略 “金属”二字) GB/T 22066-2008 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 GB/T3159-2008 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GB/T16826-1997 电液式万能试验机 GB/T 16825.1-2008 GB/T 16825.1-2002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 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 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GB/T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GB/T 16826-2008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GB/T 3808-2002 GB/T 3808-2002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的检验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的检验 GB/T 21838.2-2008 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痕试验 第2部分:试验机的检验和校准 GB/T 230.2-20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 GB/T 231.2-1999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 GB/T 4340.2-1999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 GB/T 18449.2-2001 金属努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 2 非金属材料试验机 GB/T 17200-2008 GB/T 17200-1997 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和弯曲试验机(恒速驱动)技术规范橡胶塑料拉力、压力、弯曲试验机技术要求 GB/T 21189-2007 塑料简支梁、悬臂梁和拉伸冲击试验用摆锤冲击试验机的检验 3 力、变形检测仪 GB/T 13634-2008 试验机检验用测力仪的检定 GB/T 12160-2002/ISO9513:1999 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 4 摩擦磨损、润滑试验机与工艺试验机 GB/T 16825.2-2005 GB/T 16825.2-2005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 第2部分:拉力蠕变试验机 施加力的检验 5 平衡机 GB/T 4201-2006/ISO 2953: 1999 平衡机的描述 检验与评定 GB/T 20731-2006 车轮平衡机的检验 GB/T 9238-1998 平衡机及其仪器仪表用图形符号 GBT 9239.1-2006 机械振动 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 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GB/T 12977-2008 平衡机 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其他防护措施 6 振动台、冲击台与碰撞台 GB/T 21116-2007 液压振动台 GB/T 13309-2007 机械振动台 技术条件 GB/T 13310-2007 电动振动台 GB/T 10179-2009 液压伺服振动试验设备 特性的描述方法 GB/T 7670-2009 电动振动发生系统(设备) 性能特性 GB/T 18328.1-2009 振动发生设备选择指南 第1部分:环境试验设备 7 运输包装件试验机 参见GB/T 4857.1-23 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23部分试验项目中采用的试验设备或装置。(详细见表2) 8 无损检测仪器 GB/T 14480-1993 涡流探伤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表2 序号 依据GBT4857 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采用试验设备 1 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 1. 温湿度箱(室) 2. 干燥箱(室) 3. 温湿度测量仪表 2 第3部分:静载荷堆码试验方法 1. 水平平面 2. 载荷 3 第4部分: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的抗压和堆码试验方法 1. 压力试验机 2. 记录装置:记录力和压板位移 4 第5部分:跌落试验方法 1. 冲击台 5 第6部分:滚动试验方法 1. 冲击台 6 第7部分:正弦定频振动试验方法 1. 振动台 2. 配备:加速度计、脉冲信号调节器和数据显示或存储装置7 第9部分:喷淋试验方法 1. 隔热4是要场地 2. 喷淋装置 3. 供水系统 8 第10部分:正弦变频振动试验方法 1. 振动台 2. 配备:加速度计、脉冲信号调节器和数据显示或存储装置 9 第11部分:水平冲击试验方法 1. 水平冲击试验机 10 第12部分: 水试验方法 1. 水箱 2. 硬水装置 3. 刚性格栅 11 第13部分:低气压试验方法 1. 气压试验箱 2. 配置温度计 12 第14部分:倾翻试验方法 1. 水平台面 2. 水平加力装置 13 第15部分:可控水平冲击试验方法 1. 冲击试验机 2. 可设定冲击速度的水平冲击装置 14 第20部分:碰撞试验方法 1. 碰撞台 15 第21部分:防霉试验方法 1. 试验箱 2. 配置温度湿度控制功能 16 第22部分:单元货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1. 振动台 2. 压力试验机 3. 水平冲击试验机 4. 温湿度箱(室) 5. 干燥箱(室) 6. 温湿度测量仪表 17 第23部分:随机振动试验方法 1. 振动台 说明:以上各部分摘录自GB/T 4857.9-2008《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第9部分:喷淋试验》的前言。
  • 增强化工处理的工业用水管理:有关合规性、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的策略
    对化工企业而言,工业废水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更多机遇。在制造业中,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用于处理、加热、冷却、清洗或作为产品的重要成分。然而,工业用水中有90%或以上最终将成为废水1。在再利用或排放到环境之前进行废水处理通常会产生大量成本,但有时也会产生机遇。随着能源和材料成本不断的提高,且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球有越来越多的行业面临着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处理有毒的废水,化工企业可减少其水足迹并提高水的再利用率,从而实现更好的整体水管理。对于在缺水和干旱对生产造成威胁的地区运营的化工企业来说,水的回用尤其重要。此外,有毒物质排放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声誉,公众会要求问责并采取行动纠正这种情况,包括更好的环境保护。然而,在废水管理方面,成本始终是化工企业的考虑因素之一。因此,尽量减少废水量成为减少废水处理成本的最佳途径。废水处理可根据流量和污染负荷,并结合排水质量要求,组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处理手段。现场对水回收的投资可以快速抵消排放罚款和取水成本。这就是整个工厂的总体水足迹和水成本发挥作用的地方。为实现现场水回用,通常需要采用紫外(UV)、离子交换、活性炭、反渗透等先进的处理技术。水处理的要求通常取决于回收水的目的,比如:冷却水的水质要求低于锅炉给水。水处理策略与实践各种指导方针旨在限制制造业排放,鼓励工业更高效、更可持续地运营。例如欧盟成员国的工业排放指令,提出最佳可行技术(BAT,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和相关排放水平(AEL,Associated Emissions Levels),以指导各部门如何实现合规和改进。同样,美国《清洁水法案(Clean Water Act)》,也在不断发展,以推动废水处理的改进,避免污染或有毒事件。在企业层面,很多公司目前发布了环保项目和长期水质目标,并定期更新最新进展。虽然有部分目标可能相对较低,但对于股东、客户以及当地社区而言是负责任的表现。其中一项关键BAT技术是在关键位置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出水口过往是首选的监测位置,但只有在上游增设监测才能真正实现优化和成本节约。为实现排水合规,必须确定废水的来源及其对废水处理造成的影响。运营方应创建工厂的水足迹图,以确定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以及有优化潜力的区域。然后,可根据水足迹图增设监测点,获取相关重要数据并做好水处理决策。通过水足迹图,工厂可确定目前的“痛点”并确保理解数据的目的所在。收集整个工厂的实验室数据通常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最初,如果多台工艺装置间没有变化,则可以认为它们是非关键点。但是,当处理阶段或处理步骤导致水质或水量发生显着变化时,运营方应将其视为关键控制点。为确定需监测的参数,除了原水和排水的质量之外,工厂需要仔细研究现场的处理方式和产品。如,在化工行业中,基础化学品或大宗化学品为塑料和聚合物,通常是能源行业和消费品的重要材料。因为原材料为有机化合物,所以此类化学品制造排放的废水通常含有极高含量的有机物,而且随生产发生剧烈变化。因此,为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很多制造商均设计采用缓冲罐来处理高浓度和低浓度。在特种化学品方面,材料由氮、硫、氯化合物等无机物制成。有时,环境或加工过程中的有机化合物会干扰纯度或加工效率。例如,氯碱生产使用饱和盐水和膜电解来生产氯和相关产品。回收盐水存在有机污染物积累的风险。有机污染会污染膜系统并导致计划外维护。跟踪污染物可以帮助保护膜系统免受损坏并保持生产力。除了温度、压力、流量、pH 值和电导率等物理和基本化学参数外,操作员还应考虑它们如何影响工艺控制、合规性和产品质量。就排放到环境中的物质而言,常见的关注参数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营养物。有机物和营养物(碳、氮、磷)会导致藻类爆发和富营养化,影响当地环境,必须通过处理去除。这就是为什么监测和消除有机污染至关重要。检测方法许多地区检测需氧量是为了表明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机物含量。生物需氧量BOD通过检测样品中化合物在五天或更长时间内的生物降解情况来实现这一点。由于消毒剂和清洁剂的干扰,其精度和灵敏度有限。化学需氧量COD使用强氧化剂(有时含毒性)在两到三个小时内化学分解样品中的化合物。然而,COD对有机物没有选择性,并且包括亚硝酸盐、氨和亚硫酸盐等无机物。含铁化合物也会影响COD检测的准确性。这使得在此过程中很难做出可操作的决策。例如,如果COD很高,很难确定它是来自有机物还是氨。由于重复性和灵敏度问题,如果废水中的BOD很低,低于20 ppm,则很难确保低于20 ppm的限值。总有机碳TOC通常是监测废水的首选,因为它不依赖使用有毒化合物,并在合理可行的时间范围内以适当的准确度(~2-5%)和精确度(~2-5%)提供读数。虽然历史数据库和许可证通常是针对COD编写的,但针对特定地点的评估对于转向TOC非常有价值。运营方通过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然后检测所得的二氧化碳来确定TOC。有多种技术可以检测TOC,包括TOC分析仪和尝试与分析仪关联的TOC传感器。传感器的缺点是,虽然速度更快,但它们存在干扰,关键化合物的回收率不足,并且只能捕获一部分有机物。TOC分析仪有不同的氧化技术和检测技术,具体取决于所需的应用。当检测与锅炉给水结合并产生蒸汽的回流冷凝水时,则所采用的技术必须能确定样品中确实不存在污染物。在这种情况下,灵敏度和速度是检测任何偏差的关键。对于其他应用,例如跟踪废水的负荷和污染度变化,稳固性是处理盐、固体、无机物和高有机负荷所需的关键属性。对于所有应用而言,与TOC检测技术同样重要的是TOC分析仪投入使用后以及整个工艺过程监测计划成功实施过程中的支持。除了性能之外,维护、附加参数、验证和自动化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考虑成本和节水工作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分析工具旨在帮助回答问题并推动决策,因此企业可以从废水处理优化甚至现场回收的机会中受益。Sievers® TOC-R3在线TOC分析仪维护需求低、在线时间长,能使工业制造商提高盈利、避免停机、降低维护成本尽一切努力合规并提高可持续性改进工业用水管理为化工企业提供了确保遵守不断变化的法规、改善其公众形象、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强大的环境和可持续文化并降低成本的机会。为了实现这些利益,企业必须衡量处理有效性、是否合规以及处理效率。除了废水优化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监测策略了解与用水相关的其他潜在改进。例如,他们可以使用实际的清洁度数据来改善化学品和水的使用,而不是根据估计的清洁时间或循环次数做出决策。这些数据驱动的决策可以帮助化工企业避免过度清洁、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浪费并节省资源。他们还可以使用这些监测技术来跟踪蒸汽系统的供水,以保护热交换器、冷凝器等设备免受有害污染物的影响。控制工业用水能造福于各行业的制造商,原因不仅限于合规和成本,还因为管理工业用水能为改善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极佳的机遇。通过监测整个工厂的关键控制点,可减轻废水处理压力(特别是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从而更好地控制工业废水。改善污染跟踪的技术可帮助化工企业快速做出决策,确保合规并把握水回收和再利用的机会。作者:Amanda TyndallAmanda Tyndall是Sievers分析仪工业与环境市场产品经理。Amanda在水处理行业具有10多年经验。Amanda及其团队在工业和市政领域,通过从超纯水到废水检测的仪器解决方案,为客户解决水质挑战。Amanda拥有化学工程背景,获得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学士学位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硕士学位。参考文献"Water for Chemicals: Market Trends and Forecasts," 2023-2030. Insight Report. Bluefield Research. September 2023.◆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治污成本动辄上亿 制药企业遭遇环保生死劫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透露:&ldquo 将重点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进行治理,对一切环境的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rdquo 这一宣言让医药界人士倒吸一口冷气。目前上规模的国内制药企业每年都要产生几千万吨以上废水。另据环保部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制药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比例不到3%,而污染排放总量却占到了6%左右,其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原料药行业更是罪魁祸首。&ldquo 现在,很多原料药企都很紧张,根本没有钱做环保,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rdquo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预言,今年又有一批资金链紧张的制药企业将被淘汰。   制药企业成污染大户   事实上,中国制药企业将遭遇&ldquo 环保生死劫&rdquo ,已经初现端倪。   近一年多来,药企因为污染被曝光的频次史无前例地高。2014年12月,央视曝光鲁抗制药偷排抗生素引起舆论轩然大波。2015年1月央视又接连对山东希杰生物制药企业污水横流严重污染地下水、河南南阳普康药业污染问题、河北冀衡药业导致当地环境污染,周围存癌症村等进行了集中报道。到了今年&ldquo 3· 15&rdquo ,中央电视台&ldquo 经济半小时&rdquo 又对深州市制药企业排污问题进行了曝光。   以前,媒体曝光-监管部门查处、整改-原样干;而今,上述企业被曝光后,均遭遇停产整顿,无一豁免."以前企业能够照原样干,背后一般是地方保护在或多或少地起作用,而现在地方政府也在打警示牌。环保部约谈地市一把手官员,开启了环境治理新模式。"北方某大型药企的总经理给南都记者道出了个中奥妙。   有关统计显示,中国制药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而其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占全国工业排放的约3%。另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资深副会长张明禹介绍,2014年,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4001家,其中医药制造企业有118家,约占2.9%;废气国家重点监控企业3865家,其中医药制造企业16家,约占0.4%。   尽管统计口径颇有不同,但是结论显而易见:医药行业一直是污染大户。   治污投入或与利润相当   目前上规模的国内制药企业每年都要产生几千万吨以上废水。粗略一算,光污水处理成本就要上亿。另外,根据海正制药披露的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其在2008年~2010年,累计投入总计超过2亿元人民币用于建造污染控制设施,而其三年合计的利润总额则为10.1亿元,治污成本几近盈利的五分之一。   &ldquo 现有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承载制药废水的处理,包括废水中较难处理的生物毒性物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处理工艺步骤多,能耗大,水处理药剂使用量大,造成每吨废水的处理成本达到10元~50元,有的甚至更高。&rdquo 有负责企业污染物处理的企业界人士对南都记者这样透露。   实际上,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除了废水,还包括废气、固废和噪声等。&ldquo 而要彻底改变原料药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需要改变的是全过程的生产方式,比如对全过程进行审核研究,实施清洁生产,以降低末端处理负荷,减少污染处理成本。一般前期投入就要数亿。&rdquo 上述北方某大型药企总经理进一步解释。   这意味着,&ldquo 现在的污染大户需要投入相当于几年利润的资金进行冶理才能生存下去。现在很多原料药企业根本没有钱做环保,而市场行情又很差,这些企业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今年将有一批资金链紧张的企业被淘汰。&rdquo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一语中的。   案例剖析   联邦制药去年纯利6 .8亿 过半来自政府环保补贴   制药企业治污不力,提头来见?那如果污染防治整改颇有成效,又该如何奖励?答案在多次陷入&ldquo 环保门&rdquo 的抗生素原料药巨头联邦制药最新发布的财报中揭晓。   3月31日,联邦制药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业绩,纯利6.81亿元,按年升13 .18倍,每股盈利41 .86仙。&ldquo 溢利增长主要受惠于中间体及原料药产品的销售价格上升,及由于内蒙古厂的新产能逐步释放等,导致单位生产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而使整体毛利率得以改善。&rdquo 联邦制药这样说。   联邦制药&ldquo 血本治污,久治不愈&rdquo 的故事意蕴深长,这里面多少含有中国制药企业兴衰的&ldquo 深度秘密&rdquo 。   地方政府巨额补贴工厂搬迁   现在看来,联邦制药将成都公司搬迁至内蒙古,既是出于全产业链设计的成本考虑,更是出于环保的压力。   根据彭州市政府办公室公布&ldquo 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联邦制药停产转业情况的通报&rdquo 所披露,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是由(香港)联邦制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在彭州市工业开发区独资建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年产值10亿元以上。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停产转业后,可削减二氧化硫2189 .6吨/年、化学需氧量150 .56吨/年、烟尘90 .457吨/年、氨氮0 .286吨/年,分别占成都市人民政府要求彭州市解决四川石化基地排污总量指标的61 .7%、16.5%、4.7%、0.46%,腾出了较大环境容量。   不过,强行停产并不意味着血本无归。联邦制药在2014年全年财报中透露,&ldquo 鉴于去年度成都厂停止营运,去年度内获得当地政府补贴收入约3.91亿元。&rdquo 而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至2013年间,联邦制药成都公司累计纳税3.7亿元。   调查获悉,成都公司停产之后,阿莫西林胶囊的重要中间体6-A PA (6-氨基青霉烷酸)和克拉维酸钾中间体的产能则转移至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的联邦制药内蒙古基地。另有资料显示,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设计的6-A PA年产能近万吨,这里生产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联邦制药集团的业绩。   污染大户or治污样本   若从结果倒推,产能转移就意味着污染转移!2013年1月,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就被内蒙古西部环保督查中心查出该公司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有关危险废物管理规定,从而罚款20万元。   而据联邦制药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环保方面累计总投资14亿元,并先后5次对异味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了大力整改,使异味源得到了有效控制。换句话说,&ldquo 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的环保投入已占到公司总投资的30%以上。这套环保系统一年的运行成本近1个亿。&rdquo 接近联邦制药的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一次性环保投入就要4-5亿元,这可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承受得起的。结果是很多原料药小厂无奈关门了,而联邦制药所生产的原料药则趁机涨价。   目前国内约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4700家制剂企业,其中90%为仿制药企业,多数规模较小,研发、环保投入有限。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透露,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治污看似下了&ldquo 血本&rdquo ,实则勉强。&ldquo 以24000吨6-APA的产能算,每年的维护成本至少也要1.8亿元。&rdquo   此前,某环保人士还给南都记者提供过一份水样本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距离联邦制药内蒙古生产基地泵房约100米处的地点,其化学需氧量(COD)竟高达5520mg/L,远超环保部制药工业废水排放的标准(60mg/L以下)。   而通常情况下,生产6-APA产生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的COD值为10000mg/l以上,&ldquo 自然水体不可能有4000多COD的,COD值能达到5000以上的废水可以说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了。&rdquo 上述环保技人员如是说。   目前,联邦制药内蒙古公司在废气防治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至于废水、废气的治理进展,截至昨日截稿时间,该公司尚未对外披露。   政策动向   环境税将立法开征   近日,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表示,国家从2008年开始做了大量研究,从决策层到地方,对环境税的出台有高度共识,环境税正在走立法的过程。环境税征收的最低税率可能按照排污费已经提高的标准来征收。
  • 环保标准不断提升 成本控制考验药企
    2010年1月中旬,一起“毒垃圾”跨省倾倒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浙江普洛得邦制药有限公司的1000多桶(约150多吨)危险废物被中间处理商倾倒至安徽省阜阳市境内。   “这是一起很典型的环保案件。虽然是个案,但很有代表性。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制药企业,都应从中吸取教训,就此事件进行反省:如何对行业进行有效管理,如何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这是关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考量。”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制药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环保标准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医药行业生产排放的严格管理。2005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专门就危险废物做出了规定。其中,第四十六条要求:“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同时,第四十九条还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2008年8月1日,与该法配套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颁布,化学原料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蒸馏及反应残渣、母液及反应基或培养基废物,脱色过滤(包括载体)物,废弃的吸附剂、催化剂和溶剂,报废药品及过期原料等均属于危险废物。   据新华制药安全环保部负责人介绍,基于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目前国内大多数制药企业比较重视清洁生产。企业通常的做法包括:排污减量,即尽可能通过清洁生产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资源循环再利用 建立焚烧炉等处理设施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 对企业自己无法处理的危险废弃物,委托有资质的回收公司进行处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常,制药企业含有有机溶剂的母液含有大量的反应副产物(一般情况下不叫废弃物),可通过蒸馏过程提纯重复用于目标产物的生产。如此循环,既可以减少新鲜溶媒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前提是,回收工艺要有重复性,保证得到的回收溶媒质量与新鲜溶媒一致,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杂质,经过检测合格才可以投入生产。一般情况下,在新项目上马,或者设计新的生产线时,会进行总体设计施工,以实现母液套用。“制药企业如果自己不具备母液溶剂回收设备,则会委托外部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但前提是回收公司有利可图。”据悉,从AE活性酯母液残渣中可以提取DM(二巯基苯骈噻唑)回收利用。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医药化工原料降价,2009年DM价格已从5万元/吨跌至2万元/吨。“在没有利润,或者仅有微利的情况下,回收公司难以获利。而碍于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合同制约,以及与同类回收公司的竞争,跨省、跨地区运输处理危险废弃物便成为某些不法之徒的可取之道了。”   成本控制考验药企   那么,卷入漩涡的普洛得邦公司又是怎样的一家制药公司呢?2008年4月,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对普洛得邦制药公司某技改项目所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这样写道:“公司历来重视环保工作,是金华地区第一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多年被评为东阳市、金华市环保先进企业。”该报告说,公司现有项目主要为年产20吨AE-活性酯项目、年产1000吨苯乙酮项目(2007年9月停产)和2007年开始的氟苯尼考中试项目。随着南江流域整治工作的开展,普洛得邦公司多次进行了产品结构的调整。2005年停产了年产2000吨2,4-二氯氟苯项目、年产1000吨对氟苯胺项目和年产800吨氟氯苯胺项目。而氟苯乙酮项目则于2007年停产。   但这样一家企业还是卷入了“毒垃圾”事件,未免令人遗憾。“本事件的关键是与普洛得邦公司合作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出现了问题。后者没有按照协议的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当然,普洛得邦公司也必须承担对与之签订协议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审计不严格、调查不清楚的责任。”石家庄某制药企业负责人说。   新华制药安全环保部负责人表示,在制药行业中,由于污料不同,污料处理技术、方法,以及费用都有很大差别,所以委托有资质的回收处理单位进行处置较为常见。“制药企业一般要找具有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合作,后者的回收加工能力则由发证机构进行审核。同时,国家对危化物的运输也有严格规定,必须填写转运五联单才能运输,因此这起事件仅为个案。”   也有业内人士猜测,普洛得邦公司存在为“降低非显性的环保成本”,而寻找仅有简单资质而无实际处置能力的中间商进行合作的可能。该人士表示,目前,制药行业在环保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国家多次提高医药行业的环保排放标准,医药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事实上,任何成本的增加对企业来说都是负担,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所需要的投入更大。“其实,国外制药企业的环保成本比国内企业更高,这也是国外制药业不断将原料药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为控制成本而不加处理地直接倾倒污料则属违法,性质恶劣。”他认为,基本达标排放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否则,一旦出现类似事件,企业的声誉将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不信任,这对企业来说得不偿失。   事实上,非显性成本在考量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对国家相关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业内资深人士呼吁:“目前制药行业的利润率极低,在相关法规标准及对环保处理成本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组成进行认真核算,以确保制药行业具备按照规范进行运作的利润空间。”
  • 苏泊尔炊具锰超标只因违规降成本
    苏泊尔炊具安全问题近日再次引起消费者关注。有关人士认为苏泊尔部分锅具使用材料不符合国家标准,由此带来的健康隐患让人担忧 企业则声明产品卫生安全。老百姓一日三餐使用的炊具是否真成健康隐患?企业是否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不合格的不锈钢材料?消费者莫衷一是。   新闻背景   17日,央视报道称,去年底经哈尔滨市工商部门检测,苏泊尔81个规格炊具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四大类包括汤锅、蒸锅、奶锅、水壶,其中钢锅锰含量高出国标近4倍。   据哈尔滨工商部门介绍,他们查处的苏泊尔不合格产品,几乎涵盖了苏泊尔所有低档产品系列。与此同时,苏泊尔公司股票申请临时停牌。   据专家介绍,人类锰中毒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方面,重度的可以出现精神病的症状,比如暴躁、有暴力行为、幻觉,医学术语叫锰狂症,该症状严重时类似于帕金森综合征。   事件进展   苏泊尔问题锅始终未进行复检   记者18日从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了解到,去年检出苏泊尔不锈钢炊具80多种型号产品不合格后,苏泊尔方面始终未进行复检。   2008年至2011年间,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道外分局先后对哈尔滨的苏泊尔炊具进行抽检,送检的80多个样品按照当时的国标进行检测,结果均为不合格,以中低档产品居多。   记者了解到,按照有关标准对苏泊尔炊具的检测主要针对材料和理化指标两项。检测人员表示,苏泊尔这80多种型号的产品在理化指标一项上均合格,而在材料一项上均与规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牌号不符合,据此判定产品不合格。   道外分局经检一大队队长张传义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的违法行为涉嫌欺诈消费者。道外分局受委托对哈尔滨市几个大卖场的不合格产品强制扣押。   因对检测结果存有异议,苏泊尔方面提出复检申请,哈尔滨市工商部门已受理。道外分局经检一大队队长张传义18日告诉记者,苏泊尔方面提出复检申请后,并未按照有关规定提供足够材料,复检始终没有进行。   业内质疑   材料不符合国家冷轧板材标准   2011年12月21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发布实施,适用于主体材料为不锈钢的食具容器及食品生产经营用工具、设备。食品接触用不锈钢的主要安全问题为重金属的迁移,新标准参考了德国LFGB法规的相关规定,对铅、铬、镍、镉等重金属迁移限量指标作出规定。   记者注意到,新国标未对锰的迁移限量作出规定,但规定不锈钢制品的主体材料应选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材料,即符合GB/T3280的材料及牌号。卫生部官员表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成人锰适宜摄入量为3.5毫克/天,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10毫克/天。凡符合我国相关国家标准的不锈钢制品,其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损害。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信息主管宋锦华说,被检出不合格的苏泊尔锅所用材料不符合国家冷轧板材标准,具体表现为铬和镍的含量不够,锰元素超标。但锰超标不一定是析出量超标,国家目前没有锰析出量的标准,须进一步检验。   检测人员表示,材料不合格可能影响产品稳定性,不锈钢制品使用过程中长期与酸性物质接触,容易溶出重金属元素,在身体内累积对健康产生危害。   专家解析   企业难逃违规   降低成本嫌疑   苏泊尔在官方网站上声明,该公司去年委托德国一检测机构上海实验室,参照意大利标准对采用相同材质的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被检产品锰析出量符合意大利标准中关于锰析出量的要求,但未对炊具使用材料情况做出说明。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名誉会长李成说,国家冷轧板材标准中锰的含量最高为2%,而苏泊尔这些问题锅的检测结果显示,锰的含量都远高于国家标准。记者在《黑龙江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报告》检(2011)第(1166)号上看到,生产日期或批号为2010年10月31日的苏泊尔SZ26T1巧乐宝易存储蒸锅三层产品,材料检测一项显示锰含量为7.01%,另一份对生产日期为2009年1月17日的苏泊尔不锈钢Ⅱ型三层蒸锅产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材料检测一项显示锰含量为7.52%。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锈钢中的铬、镍、锰等价格相差较大,镍的价格约为锰的十倍,一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选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材料。此前,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曾对市区内大商场、超市、专业批发市场销售的不同品牌的不锈钢器皿产品进行定向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率仅为27%。   李成说,生产不锈钢炊具的企业在选择产品材质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如果一味追求降低成本,选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不合格材料,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也是对国家标准的无视。铬是不锈钢制品中的关键性元素,而一些材料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锰的含量,减少铬和镍等元素含量,不仅让产品的抗蚀性降低,也妨害不锈钢回收再利用。
  • Illumina首席执行官:测序成本的降低与竞争无关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329f306a-e4ee-4590-8c80-4b0ffd7ae224.jpg" title=" 1.jpg" alt=" 1.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509px height: 339px " width=" 509" height=" 339"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基因测序市场的比拼永远是以技术为王,Illumina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平台凭借前所未有的规模,出色的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占据了全球70%的基因测序市场(2016年)。据统计,全球约90%的基因数据是基于Illumina平台产生,Illumina毫无疑问已经是基因测序产业的巨无霸。中国作为Illumina第二大市场,在其发展中举足轻重。近日,Illumina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Souza和全球首席商务官Mark Van Oene到访中国,并接受了测序中国的采访。采访中,deSouza和Van Oene分析了收购PacBio对双方技术与市场发展的影响,并对Illumina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享。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强强互补,双赢局面即将打开 /span /strong /p p   Illumina作为全球基因测序行业的巨头公司,在短读长测序技术和市场渠道上都有着绝对的优势。随着基因测序企业的蓬勃发展,基因测序技术也不断革新,除了应对设备价格、测序速度、设备便携度等方面的竞争外,测序技术的更迭才是Illumina更大的挑战。11月1日,Illumina收购PacBio的消息在整个基因测序行业引起了轰动,12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也显示了Illumina进军长读长测序市场的决心。有人预计,Illumina收购PacBio后,未来全球绝大部分基因组信息都将由这两个公司产生,可以说在长短读长测序领域独占鳌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bc8586a-440d-45b1-b376-4ff1a0fd6616.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570" height=" 380" style=" width: 570px height: 38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127, 127, 127) " Illumina首席执行官Francis deSouza /span /p p   提及该收购案,Francis deSouza表示:“我们非常兴奋能够与PacBio签订收购协议。PacBio在长读长测序的市场有很多优势,Illumina则拥有强大的短读长测序技术与市场,两个技术互补公司的联合将开创基因测序的新应用,赋予其更多价值。” /p p   随着全球逐步进入全基因组测序时代,市场对长度长测序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PacBio在长读长测序技术的明显优势可以填补Illumina当前技术与市场的空白,为双方带来极大地帮助。deSouza告诉测序中国:“通过合作,Illumina可以为PacBio带来很多价值。PacBio在单细胞长读长测序应用方面有着强大的创新和专业能力,并且拥有质量近乎最好的长读长测序设备 我们有完整的临床团队做支持,在临床市场推进方面更有经验。综合双方优势,我们可以帮助加速PacBio测序技术在特定市场的应用,帮助其不断降低工作的运作成本,并在注册、生产、运营方面提供支持。” /p p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加深对临床市场的了解,扩展市场并从中获益。无论是生物科学研究还是临床应用,Illumina与PacBio的结合都可以在基因检测、生殖健康、生物制药和肿瘤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产品组合,最终实现强强互补的双赢局面。” /p p   同时,Van Oene补充道:“从技术上来说,PacBio和Illumina是凭借各自优势实现互补。在我们帮助PacBio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同时,PacBio也能帮助Illumina的用户扩展更多的应用,如在基因结构研究中,我们将更关注单细胞转录组、生物药物及后期的临床转化等。通过合作我们也有更多机会发现新的东西,完成此前未能完成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8e81f0af-eb2b-4624-b8f4-b4145f9c6cb1.jpg" title=" 3.jpg" alt=" 3.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524px height: 349px " width=" 524" height=" 349"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Illumina全球首席商务官Mark Van Oene /span /p p   二代测序技术(NGS)是Illumina的主打技术。凭借高通量、成本低的优点,NGS在众多应用中大展身手。但在全基因组测序中,NGS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长读长测序技术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上述难题,长读长、快速与高准确性的优势也使其成为测序巨头们的“必争之地”。全球长读长与短读长测序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Illumina来说,收购PacBio不仅仅是弥补了自身技术的不足,推进长读长测序技术向临床应用场景迈进的过程,也为Illumina向临床市场进军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与技术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测序成本的降低与竞争无关 /span /strong /p p   近年来,虽然基因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在生物科技、卫生健康、疾病发现、微生物控制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但事实上,整个基因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基因领域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探索。 /p p   随着全球基因测序产业的崛起,Illumina将目光投向了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中国市场。近期,MiSeq& #8482 Dx与其配套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的相继获批,堪称Illumina开拓中国市场的一大里程碑。“这不仅能够为中国肿瘤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帮助,也为后续的设备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eSouza表示,“MiSeq& #8482 Dx的成功获批是多方努力的结果,除了与优秀的中国合作伙伴通力合作,也离不开我们对测序技术的精益求精。基因测序走向临床应用是大势所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对精确度的要求和门槛也会越来越高。为在高通量情况下,能够持续提供最高等级精确度的测序数据,我们在技术研发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p p   这一点可以从Illumina不断增加的研发成本看出,2015年、2016年度、2017年该公司的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4.1亿美元、5.04亿和5.46亿美元。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测序质量与速度,是目前Illumina应对来自整体市场和其他公司竞争压力所采取的一个策略。随着研发投入的逐年上调,测序成本逐步降低,2014年,Illumina推出HiSeq X Ten测序仪后,率先将基因测序的价格降到了1000美元以下,但这不是终点。在2017年在新品发布会上,他们又提出了新的口号:向100美金的全基因组测序进军。deSouza坦言:“一直以来,Illumina都在不断主动降低测序成本。但并不是竞争迫使我们这样做,我们的目标是扩大基因测序使用范围,让更多人受益,这与竞争无关。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降成本,我们都决不会牺牲质量,这是底线。” /p p   Van Oene同样表示:“众多基因测序企业都有着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基因测序产品,解放基因组的力量,实现基因测序的价值。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降低测序成本。竞争的存在与否并不能改变Illumina在降低测序成本方面的努力与投入,我们是在主动在做这件事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慢病管理也是未来增长点 /span /strong /p p   在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Illumina的贡献毋庸置疑。Illumina是以产品和技术驱动的公司,面对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激烈竞争,deSouza表示,公司会继续保持并不断提升在测序速度与质量方面的优势。对于用户来说,更多的竞争意味着更多的选择,这对基因测序的普及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br/ /p p   近年来,Illumina的业绩不断增长,对于未来的增长点,deSouza分析道:“我们会继续关注临床和消费级基因检测这两个市场,它们都会有很大的增长,包括新生儿和产前基因检测以及肿瘤、携带者筛查等应用。政府的大规模人群检测也是很大的一个市场,增速很明显。”此外,他还强调:“慢性病管理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慢性病方面的基因研究非常吸引人,如利用多基因评体系,我们可以对心脏病、糖尿病、脑部疾病等进行早期风险评估或预测,以帮助高风险人群在早期进行有意识地预防。”相信随着对慢病基因检测应用研究的深入,Illumina将在疾病预防、治疗的整个流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 p   “解放基因组力量,造福人类福祉”是Illumina的愿景。deSouza表示,Illumina从未改变这一理念,未来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生态圈的建立,开发优质的基因测序上下游产品,为科研与临床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p
  • 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不应盲目跟风,需综合考虑成本、碳排等
    近年来,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海南、昆明、合肥等多个城市均建有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规模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之和。据相关统计,目前,全球共运行着200余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除我国外,还有荷兰、瑞典、挪威、法国、日本、芬兰等国建设了少量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我国在这方面可谓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建成/在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已近200座,从数量上看,可谓“一枝独秀”。对于一些城区特别是人口密度大、用地紧缺、征拆难度大的中心城区而言,因地制宜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节约土地资源、形成更合理的污水处理厂布局等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专家告诉记者,将污水处理厂建在地下也存在明显弊端,须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和必选,不应盲目跟风。那么,我国各地为何对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较为热衷?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如何衡量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利弊?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不应盲目跟风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可建设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鼓励通过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厂地等方式合理利用地上空间,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和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一个地方如果因为土地资源紧张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可以考虑建设地下式的。但问题是,我国建成/在建的这200多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是不是都是因为没有地方了,才建成地下式/半地下式的?可以说,我国很多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当地来说,都不是刚需。”他认为,将庞大的设施埋在地下,弊端之一就是占据了较大的地下空间,和水、气、电、热相关的城市‘生命线’的铺设都不能从这些空间通过。其次,这增加了投资建设、运行、检修成本。一般情况下,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成本(4000—6000元/立方米)是同等规模地上式污水处理厂的2—3倍。而且地下要通风、照明,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再者,这也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地震可能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出现裂缝、变形,并进一步导致机械设备、管道等出现损坏,从而引起污水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是地上式污水处理厂,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发生。但如果建在地下,污水泄漏后更容易下渗到更深层的环境中。因此,污水处理厂是否应该建在地下,应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衡量。实际中,一些地方并没有进行综合比选。有些镇上都建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不排除有一定的攀比心态。“此次三部委的文件对建设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态度是比较务实的。言下之意,确实缺地的,可以考虑建设地下/半地下污水处理厂,但是也不是必须建设地下厂,只是可以把地下污水处理厂这种形式作为一种方案。对于不缺地的那些城市,个人理解,原则上就是不鼓励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家卓说。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耗能多、碳排大北京建筑大学中—荷未来污水处理研发中心的郝晓地、于文波等对国内一家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进行研究发现,其全生命周期总碳排放量约87.1万吨CO2-eq,较地上污水处理厂高36.5%。其中,运行阶段需要额外通风、照明等电力消耗,碳排放量可达总量的95%以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运行阶段(20年),额外通风产生的碳排放量约18.4万t CO2-eq,占总排放量的22%。此外,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与拆除阶段,需要额外的施工量与建材消耗。可见,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全生命周期中会产生大量碳排放,不符合碳减排、碳中和的社会发展方向。目前,支持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主要理由是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间。对此,郝晓地告诉记者:“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节地建设及其地面的园林景观是以较大的建设及运营成本为代价的。以国内某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为例,其在环境影响、基建投资、生态效益三方面的综合负面影响较地上式要高出约20%。即使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地面部分用于打造绿地园林景观,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也无法抵消其对环境产生的总的负面影响。其实,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地面景观罕有向公众开放,很多时候,其真实功能也就相当于一小块绿地的价值。”还有专家认为,有些地方政府积极兴建地下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诱因在于使百姓‘眼不见为净’,或者提升周边房地产的价值,甚至在地下污水处理厂上兴建商业楼盘以获得利润。这只不过是将污染与碳排放转嫁到了其他地方。地下污水处理厂怎么建更经济环保?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如果确实需要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需要尽量“趋利避害”,减少其建设、运营管理成本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在哪?郝晓地告诉记者:“ 在人口密度更高、城市用地更为紧张、社会经济更加发达的一些欧美、日本等国家,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并非遍地开花,几乎是凤毛麟角。而且在国外少有的一些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案例中,其建设选址、缘由也非盲目跟风。比如,芬兰赫尔辛基利用天然岩洞、挪威奥斯陆利用天然山洞、荷兰鹿特丹利用废弃船坞码头、法国马赛利用废弃采石场、瑞典斯德哥尔摩利用天然山洞、日本神奈川结合地势开挖隧道等建设了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因而大大减少了工程量。可见,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应因地制宜,不应盲目跟风。”我们不一定照搬别的国家的做法,但同样需要充分考虑选址问题。“关于地下污水厂的建设必要性,除了前述的土地稀缺性问题,其实还要考虑污水厂布局的分散与集中的取舍关系。前者更符合水生态原理提高水环境容量,后者则更易于工业化集约降低直接成本。”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告诉记者,“如果在主城区,基于土地更紧缺等原因,老百姓的接受度相对会高一些。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对于形成更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而言,能发挥一定的有益作用。之前,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一般遵循重力流的原理,沿河而布,所以通常建在河道下游,也常常就是城市的下游甚至边界地区,所以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就更多地采用地上模式,以节省成本。但这样就不便于利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对主城区的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如果要将水送到上游,还需要花提升泵站的钱。那就意味着,一家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很大一部分只能给河流下游地区使用,所在城区能利用的很有限。此外,雨水瞬时流量都集中向下游处理,相关管网压力负荷也会很大。从这个角度看,将一部分污水处理厂分散建在主城区的相对上游有其合理性。随之带来的结果则是由于土地稀缺而会选择地下模式或者其他公建化的环境友好型模式,在厂—网—河系统中,这就是一种以偏重分散为取向的较为优化的选择。由于我国不少地区管网建设水平问题和资金缺乏等原因,近年来出现的这种分散取向有我国因地制宜的优势。当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此外,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能发挥较好的保温效应。相对来说,北方地区更便于利用这一特性。规划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时,除了选址问题,还需一并考虑地上空间如何利用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已有较为成功的实践,主要是和公园建设结合起来。《实施意见》也鼓励通过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合理利用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地上空间。
  • 污水处理厂如何通过监测硝酸盐氮来节约成本?
    提标改造后,总氮不达标是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会遇到的问题。为了满足排放标准,许多厂家的做法是加大曝气,希望去除更多的氮,然而却适得其反——钱花出去了,总氮指标还是居高不下,甚至连总磷也一起超标,最终被环保部门巨额罚款。大家难免扼腕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揭秘:总氮为何超标先上一张污水处理厂常用工艺A2/O的流程图不难发现,脱氮最关键的一步在缺氧池。原水的硝酸盐与从好氧池回流的混合液中的硝酸盐合并,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接受氨氮或碳源提供的电子,被还原成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换句话说,从好氧池回流的硝酸盐不足,在电子供体足够的情况下,出水的总氮含量就会超标。这也是许多厂家不惜加大曝气,增加成本也要使出水总氮达标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加大曝气不可取呢?很简单,四个字——物极必反。每个工艺、工艺中的每个工段都是相辅相成的,改变一个工段的状况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的工段。首先,加大曝气会使好氧池内的菌异常活跃,硝化细菌可以将更多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但与此同时,回流混合液的溶解氧含量会随之增大。缺氧池内由于溶解氧含量过高,反硝化菌被抑制,除氮效率下降,最终总氮超标。一来二去,污水厂不仅成本增加,还面临着被罚款的风险。吃力不讨好,比窦娥还冤。那么,如何双管齐下地解决成本问题和运行风险问题?标本兼治:过程监测硝酸盐氮含量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处理成本来源于曝气或者混合液回流电泵,如果硝酸盐氮监含量过高,意味着曝气过度,此时应当降低曝气程度,并适当减少混合液回流的比例,在保证整个工艺稳定性的同时又能节约成本,一举两得,堪称完美。另外,由于污水处理工艺的特殊性,硝酸盐氮的监测需要连续且准确,才能正确及时地调整工段。所以,传统手工检测硝酸盐氮的方法其实并不实际。目前,大部分厂家都选择安装硝酸盐氮自动在线监测仪器。通过设置监测周期,能有效解决人工无法连续检测的问题。至于监测的准确性,请看如下案例——某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前实时监测入水中硝酸盐含量。定期与实验室手工值进行比对知(如下图)实际水样比对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可对后续处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某污水处理厂比对数据稳定准确的监测设备及数据来自朗石PhotoTek 6000硝酸盐氮水质在线监测仪。朗石硝酸盐氮水质在线监测仪采用《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346-2007)规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加上自主产权的抗浊度技术,可快速连续实现污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确保监测数据可靠、准确、有效。产品优势稳定准确快速,测量周期小于20分钟,满足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硝酸盐氮的实时监测,确保工艺的正常运行双波长光路,独特浊度扣除算法,不受浊度干扰相对电极法仪器,维护量低,免维护周期大于720小时朗石科技 致力成为全球知名的水安全水智慧专家
  • 中国城市污泥污染严重 污泥处理成第二污染
    “京城环保第一大案”让污泥处置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国城市污泥已造成二次污染”,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等专家都表达了相同的忧虑。   污泥如何才能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妥善处理?中国的污泥处理有何特殊之处?   近日,在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中韩活性污泥处理共同技术开发研讨会上,中韩专家各抒己见。专家认为,从城市污泥中提取氨基酸微肥可以实现污泥中部分组分的资源化,是污泥资源化方面的一项重要尝试。但是从固废的减量化方面来看效果不理想,从污泥中提取的氨基酸毕竟仅占污泥的一小部分,处理后还会遗留大量固体废物,需要进一步处置……   “本周聚焦”关注“污泥的中国式处理”。   中国城市污泥已造成二次污染   10月22日,“京城环保第一大案”终于尘埃落定。北京市门头沟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承包北京市清河、酒仙桥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的北京环兴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何涛等人均被法院认定犯重大环境污染罪,何涛被判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3万元,刘永祥和蒋小兵被处以缓刑,吴建华和刘书力则被免予刑事处罚。   此前,何涛等人将北京市清河、酒仙桥污水处理厂6500吨含有多种重金属和大量细菌的污泥,倒进北京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永定河旧河床沙坑内,造成重大污染事故,损失高达上亿元。   污泥处置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鼎沸京城的“京城环保第一大案”是偶然还是必然?至少30多个城市先后爆发过污泥污染事件,广州《万吨污泥埋进林场》、《深圳污泥坑管涌威胁自然生态》等报道一再见诸媒体。由此引发出的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面临哪些问题?   污泥的破解之道又是什么?!   污水处理厂遭遇污泥尴尬   上世纪90年代,中国40个城市有78个污水处理厂。   1995年,污水处理厂增加到122个。   2000年,超过400个污水处理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今年6月,这个数字变成惊人的2389个。   污水处理量增加后,随之而来的是产生的大量污泥。中韩活性污泥处理共同技术开发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市固体废物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阳生说:“之前韩国环境产业技术部全炯律介绍韩国2008年一年产湿污泥28.2万吨,而中国目前一年就产干污泥900万吨,我很羡慕他们。”中国干污泥占总垃圾量的0.3%,而且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湿污泥含水量高达80% 而且有机质含量高,很容易发臭。本来城市污泥是很好的农业肥料,氮、磷、钾含量远高于农家肥,可惜污泥含有寄生虫、病菌等,而且臭味问题很突出,并不太适合直接做肥料。   这让污泥处置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垃圾填埋场不接受污泥   “垃圾填埋场一般很不喜欢污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给《科学时报》记者一口气列举了好几条理由:首先,脱水后的污泥黏稠得就像稀汤一样,不能堆积,而且影响垃圾填埋场的机械作业,缩短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   2007年建设部出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标准和2008年环境保护部出台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都明确规定,污泥混合填埋含水率应小于60%。尽管如此,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含水率仍普遍达80%左右。   其次,污泥很容易堵塞垃圾填埋场的渗沥管道,影响其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再次,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泥散发恶臭,还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影响垃圾填埋场的稳定性,延长封场的时间。污泥引发的恶臭招致居民抗议,影响社会安定。   “深圳黄涌的垃圾填埋场、广州垃圾填埋场,这些接受污泥的垃圾填埋场,很快就废了,而且还出现过垃圾填埋场垮塌事件。”陈同斌展示了很多调查图片,蚊蝇成堆,臭不堪言。   近年三峡库区的“污泥填埋危机”就是突出反映。成千上万吨没有处置的污泥成为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最大污染源,数额庞大的污泥处理处置费用成为污水厂正常运行的沉重负担,直接影响三峡库区污水的有效治理。有人耸人听闻夸张,如果资金再不到位,或者技术上处理不当,三峡水库将成为一个“活性污泥储存库”。   刘阳生也展示了他到某污水处理厂调查的图片,黑漆漆的污泥堆得像小山一样,等待着雨水的冲刷。“一到夏天,庞各庄这个污泥堆肥厂蚊虫苍蝇铺天盖地,每年光灭蚊就需要农药三四吨。”也就是说,没有及时处理的污泥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曾在湖南省益阳市农药厂工作过三年的刘阳生甚至为这个堆肥厂出谋划策,要杀死这些蚊虫苍蝇,可能要三四种农药联合发力,才能奏效。   刘阳生的调查还显示,北京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汞超标。但北京没有排放含汞废物企业,究其原因,可能是生活源的含汞废物进入了污水系统。他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全国污泥乱倒乱放的可怕现状,北京市的污泥已流入河北廊坊等地。   中国“重水轻泥”   “中国做污水处理的专家不计其数,但做污泥处置的屈指可数,更何况,做污泥处置的队伍中,专业的又有几人呢?”陈同斌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的现状就是典型的“重水轻泥”。   主要还是由于政府投资偏颇造成的。“处理1万吨城市污水,大约产生8~10吨污泥,污泥与污水的产生比例是万分之一。但是‘十一五’期间,污泥处理设施的投资很少,少了一大截”。   在国外,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的投资一般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的40%~60%。   陈同斌介绍说,现有污水厂很少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泥处置设施。污泥的安全处置率小于10%,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污泥随意乱丢现象严重。过去由于不重视污泥无害化处理问题,加之存在缺少投资和技术不过关等多方面原因,东部某市、河北等省市的堆肥设备闲置,厂区空无一人。甚至投资巨大的中部某省污泥堆肥厂被关闭。污泥问题已成为制约污水行业发展的瓶颈。   当然,这也有历史原因。“需求决定技术。因为中国近年才加快城市化进程,兴起冲水马桶等,之前一直以旱厕为主,所以这方面的技术没有跟上。而欧美发达国家不一样,他们使用冲水马桶的时间较长,对污水和处理污泥的问题重视得更早一些。”陈同斌表示。   “污泥和污水处理同等重要,如果污泥不妥善处置,就像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一样。解决不好污泥的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水环境的改善!”陈同斌呼吁政府部门、更多的专家、污水处理厂都来关注污泥的处置。中国水协排水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向平、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等人认为,“治水不治泥,等于未治水”。   韩国镜鉴:治污不可忽视畜禽养殖业   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常常聚焦于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而土地污染则因其隐蔽性而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   与此同时,从污染源的角度来看,人们习惯于紧盯高排污的工矿企业、建筑垃圾及城市等,而畜禽养殖业则似乎被忽略。   而现实情况却是,最易被人忽视的土地污染与想象中“田园牧歌”式的畜禽养殖业以难以忽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成为污染的一大重灾区。   畜禽粪便藏隐患   近日,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教授骆永明在参加“污染场地修复:政策、技术与融资机制”国际研讨会时介绍说,蔬菜、畜禽养殖基地的土壤受到污染,其出处是动物粪便,“由于现在很多畜禽饲料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铜、镉等,这些粪便被用于菜地上,蔬菜基地的土壤同时也会被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土壤所一项持续2年的调查显示,畜禽的粪便还含有抗生素,而且抗生素种类多达十几种。   据介绍,江苏污染土壤调查只是全国污染土壤调查的一部分。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之前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今年年初,农业部在介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和普查成果时曾指出,在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   畜禽粪便与污泥如出一辙   11月21日,“中—韩活性污泥处理共同技术开发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韩国环境产业技术部水质政策处的全炯律介绍了韩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现状。   污泥处理技术的会议,为何讲起了畜禽粪便?   参加研讨会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介绍了污泥的“三高”特点,一是含水率达80%之高,二是有机物含量非常高,很容易发臭,三是重金属含量较高。   而据全炯律介绍,由于在畜禽饲料中添加了大量钙、磷等矿物元素以及铜、锌、锰等微量元素,同时含有浓度极高的有机物质,使得畜禽粪便具有与污泥几乎相同的组成特征。   这些特征,恰是畜禽粪便和污泥同样难以治理的根本原因。全炯律说,畜禽粪便所含的氨、磷浓度非常高,污染负荷量很大,铜、锌、锰等微量元素随畜禽粪便排出后若未经处理,就会引发重金属污染。   同时,畜禽粪便若不经处理就直接用于堆肥,进入土壤的酸性化畜禽粪便会分解成氨乙烯醇、甲基硫醚、二甲胺等恶臭气体。这与污泥露天堆放带来的恶臭如出一辙。   韩国绝大部分畜禽粪便被资源化利用   高速增长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畜禽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似乎已经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和想象。   研讨会上,全炯律给出了一份韩国国立环境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度全国水质污染调查结果,韩国畜禽粪便产量占全国污水、废水总量的比例仅为0.8%,可是其污染物负荷量则高达23.6%,超过了来自生活污水和产业废水的污染负荷。   对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的治理,由韩国环境部、农林水产食品部、农振厅、国土部等中央部委协作承担起畜禽粪便管理、肥料管理、治理技术和海洋排放等细分职责。并按照养殖规模,采取主体不同的自行处理、公共处理和个别处理等层级化处理方式。   从处理技术手段来看,主要有资源化、净化、海洋排出等处理办法。据介绍,2008年韩国85%的畜禽粪便得到了资源化利用,其中,用作堆肥的占79.8%,另有6.3%用于产生沼液。除此,还可利用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和设施产生生物燃气用于发电。   地方政府修建的公共处理设施,则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流程,以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据我所知,目前韩国为公共处理设施设定的排放标准是最为严格的。”全炯律说。同时,他也指出公共处理存在运转率低,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全炯律介绍说,为了应对当前畜禽污染物排放的现状,韩国将从扩大修建并强化管理公共处理设施、改善畜禽粪便管理制度、加强净化处理设施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政策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家畜粪尿法》于2009年2月提交韩国国会。   我国已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提上日程。2010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摸清农业源污染的组成、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全面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污泥的中国式处理   污泥产生量的与日俱增与污泥处理能力的严重不足、处理手段的严重落后形成尖锐的矛盾,大量的湿污泥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致使许多城市“污泥围城”。   污泥处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城市环境问题。   困境:污泥填埋、堆肥、焚烧还是脱水?   污泥处置无非是填埋、堆肥、焚烧几种。刘阳生一一介绍了各种处置方式的利弊。   城市污泥填埋优点是投资少、容量大、见效快、处置成本低。对前期的污泥处理技术要求较低,一般进行消化减容或让其自然干化即可。但是原生污泥不能直接与垃圾混合填埋 虽然国家新的填埋标准允许在污泥含水率低于60%的情况下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但是将导致填埋场渗滤液收集系统的堵塞,以及渗滤液中重金属的进一步升高。因此,填埋场一般不愿意接受城市污泥。   堆肥方式呢?堆肥可以利用污泥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氮磷含量,实现资源利用。但是氨、硫化氢等恶臭难以控制,重金属含量一般超标,肥效较低,受销售半径和季节的影响。因此,城市污泥堆肥一般适合于重金属含量满足要求、且具备应用市场的区域。“堆肥方式要慎重,污泥里也有病菌、寄生虫、毒性有机物,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才能利用,否则存在环境污染风险。”刘阳生建议说,堆肥处置的规模应该由其应用市场的规模来决定,而不是由污泥的实际产生量来决定。   相对而言,刘阳生比较肯定城市污泥焚烧,认为是“彻底的无害化、最大程度的减量化”。该技术在德国应用很广,但中国污泥焚烧的成本达到六七百元1吨,关键问题是会产生二 英,“前不久全国形成反对大浪潮,我也被拉去到处讲课,包括给市长们科普”,他坦陈目前这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很难推广。   还有一种选择是脱水。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前提。无论是板框压滤机、带式脱水机还是离心脱水机,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仍有百分之七八十。1吨80%含水率的污泥其固体含量为20%,要脱出200公斤的水分才能成为75%含水率的污泥。刘阳生算了一笔账,如果采用热能蒸发的方法需要消耗25公斤煤或者18.3立方米的天然气,能耗很高,不太可取。   曙光:从城市污泥中提取氨基酸微肥   天然气干化、高温蒸汽干化、尾气余热干化、太阳能干化、石灰干化,刘阳生介绍了这5种城市污泥干化技术。“这5种干化技术各有所长,也有所短,我都曾参与过技术评审”e。   每吨湿污泥利用天然气干化的成本至少为412元,经过天然气干化后的污泥可以进行焚烧处理,或者进入水泥窑处置。   高温蒸汽干化可以将污泥脱水到含水率40%~50%,但在污泥高温蒸汽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中溶解了原始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果这部分污染物又回到污水处理系统,是否意味着一种无休止的污染物循环处理?脱水后的污泥其热值是否适合于焚烧处理?其有机质含量是否适合于堆肥处理?残余污泥该如何处置呢?   刘阳生也透露说,他们独立开发了制备氨基酸微肥技术,这或许能给污水处理厂提供一条生财之道,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而不再是摆设,不再需要向政府要钱。   具体而言,就是将剩余污泥经酸化、水解以及离子交换等工艺过程,得到氨基酸含量为90%的氨基酸盐。氨基酸盐既有农药杀虫作用,又有肥料作用。10吨干污泥能得到1吨氨基酸微肥。再从氨基酸微肥衍生出氨基酸铜等多种氨基酸药肥产品。实验表明,污水处理效果较好。   “从城市污泥中提取氨基酸微肥,污泥中的重金属能提供植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细菌蛋白质正好是植物所需要的氨基酸,残余污泥制作成了污水处理需要的生物陶粒,一举多得,能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刘阳生表示。   主流:生物处理应主导城市污泥处理   “北大的老师也来关注污泥的处理,这很好,但我认为从城市污泥中提取氨基酸微肥可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10吨干污泥能得到1吨氨基酸微肥,但是从固废的减量化方面来看效果不理想,从污泥中提取的氨基酸毕竟仅占污泥的一小部分,处理后还会遗留大量固体废物,需要进一步处置。生物处理应主导城市污泥处理,这也是当下的国际主流。”陈同斌向《科学时报》记者重点介绍了基于实时在线监测的智能控制工艺(CTB)及其工程应用。   “恶臭控制是污泥处理的关键”。污泥堆肥的臭气问题可以借助从工艺角度控制出其产生的源头,并辅以末端的生物除臭方法来解决。   例如在秦皇岛的工程中,通过在国际上率先采用温度—氧气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调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氧气,促进嗜高温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和繁殖,并保证发酵过程的氧气供应,从而抑制硫化氢等臭气的产生 此外,还使用了生物除臭装置作为控制臭气排放的辅助手段不但很好地解决了臭气问题,还做到了显著节能和降低除臭成本的效果。该技术先后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6个部委和北京市评选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北京市2010年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荐目录”等。   陈同斌说:“臭气污染问题之所以突出,是因为没有考虑除臭问题,或缺乏低成本的臭气控制手段。我们与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一种新的智能控制工艺(CTB),通过合理曝气来抑制臭气的产生。不能等臭气产生了再去除臭,应该在源头控制臭气的产生。我们先将污泥预破碎,把秸秆、锯末和腐熟料充分混匀到污泥里面,让它静态发酵,通过自动曝气系统调控氧气,防止堆体厌氧,调理堆体结构,便于及时补充氧气,匀翻后熟,鼓风曝气,智能控制引风生物除臭,废气完全可以达标排放。”   臭气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而硫化氢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堆肥前期。必须要掌握好硫化氢和氧气的关系。在工程上,还专门设置了混料车间,避免污泥长时间储存。另外,装置了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监控实现高效、低耗的生物除臭。   一整套工艺下来,秦皇岛项目的车间臭气严格控制在0.08ppm,一般是0.2ppm。“这都是第三方监测,天津环科院恶臭物质监测重点实验室现场取样监测的结果。”陈同斌对监测结果很满意,“既不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除臭成本和能耗降低80%以上,不招蚊蝇,降低对设备的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不靠翻抛供氧,避免翻抛导致大量产生粉尘。而且发酵时间20天,缩短67%,在-25℃的低温下也能稳定运行。”陈同斌列举了CTB智能控制工艺的诸多优点。“就像酿酒一样,虽然大家都认为是一项很传统的古老技术,但是如果一批酒出来是52度,另一批酒出来是48度,说明控制工艺还不到位。我们就是要让每批污泥发酵时间都严格控制在20天,否则就占地,现在城市用地多紧张啊,而且耽误时间。”陈同斌说。   CTB智能控制工艺的第一个工程应用是2002年的漯河污水处理厂(2万吨),从源头控制臭气产生,没有除臭设施。“一个工艺,既要具备技术可行性,也要经济合理性,才有生存空间!”陈同斌说。他最为得意的是去年4月刚竣工的秦皇岛市污泥生物堆肥工程,技术上从堆肥进而升级为制肥,规模为日处理量200吨,运行成本80元/吨,政府投资4950万元。   “毫不夸张地说,秦皇岛市绿港污泥处理厂已成为中国污泥处理人的朝拜圣地!我也陪同国际水协会(IWA)污泥管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李笃忠博士专程去参观过。”采访时,陈同斌的电话响起,这个区号为0335的电话是秦皇岛污泥处理厂的马达厂长打来的。他半是抱怨,半是骄傲,“又有美国的团队前来参观、学习。我们的污泥工程建成后,接待任务很大,接待费超支很多,你们应该补偿一下”。   陈同斌也介绍了上海松江污泥生物处理工程,“上海水务局立志把这个工程做成最严格控制臭气的污泥发酵处理工程,一楼处理污泥,二楼喝咖啡,这该多好!”   陈同斌乐观地估计,国家会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污泥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出台、技术标准制定、资金支持等多途径促进污泥处理处置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跨国技术合作促污泥脱水走向低碳   中国目前每年产生的干污泥达900万吨,而其含水率则普遍高达80%。   在“中—韩活性污泥处理共同技术开发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介绍了中国污泥处理的现状。污泥的最终处置,基本采用填埋、堆肥、焚化等几种方式,以力图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俗话说“拖泥带水”,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脱水都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必要前提。然而想办法从污泥中尽可能“榨出水分”却也并非易事。   刘阳生举例说,1吨80%含水率的污泥,要脱出200千克水分才能成为75%含水率的污泥,而采用热能蒸发的方法,就需要消耗25千克煤,或者18.3立方米天然气。   除了采用天然气干化、蒸汽干化、石灰干化等主要干化技术,以使得污泥最终能够用于填埋或焚烧,另一种常用的脱水方式,便是利用脱水机进行处理。主要的污泥脱水设施有:板框压滤机、带式脱水机和离心脱水机。因需要与浓缩池配合使用,这些设施常常固定建设在污泥处理场,且多有耗能量高、噪声大、占用空间大等弊端。   而通过微生物高温发酵蒸发水分的生物干化,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过程中释放的生物能来完成蒸发脱水的过程,是一条前景看好的污泥深度脱水途径。这一过程不需要消耗化石燃料,因此能耗和处理成本较低,而且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如将污泥发酵产品用于草皮种植,不仅不会产生碳排放,而且每吨污泥固定650 公斤的碳。秦皇岛污泥生物干化工程就是一个运行效果的大型示范工程。   2008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韩国ARK(株)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利用螺旋压榨技术的“移动式污泥脱水机”。两年内,分别在河北保定污水处理厂、深圳观澜污水处理厂和南山污水处理厂进行试验测试。在保定的测试结果显示,脱水滤饼含水率可达70%至65%。   据ARK公司员工朴允成介绍,他们采用了污泥处理方式发展的一种新变化,就是将污泥通过水与高分子聚合体冲淡形成的凝聚剂,加工为易于机器处理的絮状物。   除此,据ARK公司介绍,这种新型的脱水机除了具有安装所需空间小,脱水效率高等优势,更重要的在于消耗更少的电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朴允成认为,使用脱水设备使得污泥饼含水率降低以增加最终处理效率、资源化利用、防止污泥二次污染、发展污泥低排放系统,这些都是未来污泥处理的主流方向。   因此在ARK公司看来,随着中国环境标准的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国必然需要配备更多的污泥处理装置。   中韩合作项目的中方负责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栾胜基希望,双方的合作项目能够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农村和城郊地区得到应用,进行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并提高污泥脱水率。
  • 中国环境监测的政策历程及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中国环境监测行业政策历程“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省级及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由省环保厅领导,旨在落实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解决地方环保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进一步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的问题。在“量化考核、量化追责”的高压态势下,对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控、省控污染源监测点显著增加。2018年1月环境税正式开征:环境税立法历程环境税的开征使得收费主体由环保部门转移至税务部门,环保执法刚性增强,同时税率上浮。“费改税”涉及500多万户各类企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全面增加工业企业排污成本,环境税代替排污费使得工业企业的大气、水污染监测设备以及相应污染治理的需求快速释放。环境税的征收、环保督察逐步常态化 大幅提升环境监测设备需求空间2015年之前,环境管理缺少顶层督察监督机制;中国的环保部门管理采用层层政策下达的垂直管理模式,弊端在于顶层对于政策的执行程度没有监督,许多政策停留在纸面,缺少督察监督。2015年之后,环保督察启动,环境问题全面暴露。环保督察涉及水、大气、固废、生态等各个领域,截至2018年7月,督察组共受理12.3万件生态环境问题举报,共责令整改8.7万家、立案处罚3万家、拘留2145人、约谈2万人,问责2.2万人。环保督查严格的反馈问责环保督察逐步常态化,环境监测设备需求持续。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督察对象包括省级、2018年12月13日市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地方企业,实现了对“党政企”的全覆盖。除了中央按省份划分的环保督察之外,2018年起,中央先后进行了清废行动2018、水源地专项督察、蓝天保卫战、“2+26”专项督查、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等专项督察。环保督察地区不断深入,督察内容不断扩大,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不断增强,环保督察逐步常态化。在环保督察的推动下,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监测及排污监测的需求将持续提升。环保督察的常态化将会持续提高对地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需求,督查组的整改决策、反馈问责需要有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支撑,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持续受益。同时环保督察使得县、乡一级环境问题逐步暴露,环境监测及和环境治理需求逐步下沉。预计随着环境税的大幅提升,自动化监测设备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张。2015、2016年中国排污收费征收193.1、205.7亿元。2017年,各省陆续公布了新的税额标准,基础税额为大气1.2元/当量,水1.4元/当量,同时各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高了税额比例。预计2019年环境税征收835亿元。“排污费”改“环境税”后,税收刚性有望大幅提升税收幅度,SO2、NxOy、COD、氨氮等自动监测设备需求随之提升。监测行业十二五增速19%,预计十三五复合增速16%。环境监测行业从2010的93亿增长到2015年的223亿元,复合增速19%,行业空间接近翻倍,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大气、水质、工业源监测的高速增长。2018-2020年,有关部门预计监测行业也会保持较高增速,按照16%的增速估计,2019年市场空间超过400亿。环境监测市场空间(亿元)根据细分板块估算,2018-2020年环境监测年均市场空间415亿元。十三五监测细分领域估算数据其中重污染行业对监测设备需求大。环保税对重污染行业影响比较大,比如钢铁、水泥、印染、造纸等水、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重污染行业征税种类多,污染当量大,需缴纳的环境税比较高。此外,平板玻璃、石化、有色金属、焦化、氮肥、原料药制造、制革、电镀、农药、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污染排放量处于第二梯队,影响也会较大。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倾向于使用在线监测。目前,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的结果都已上收到省或国家,应该说数据准确性都会比较高。对重点行业企业需要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比如:钢铁、印染、火电、造纸等污染量大的企业。对于排污量较小的企业,采用自行监测和物料衡算方法,两者之间差异应该比较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倾向于自动监测设备。物料衡算里面的系数可选择范围比较广,一般来说,税务部门会倾向于征收高税额,选择高的系数,因此,企业为了减税,未来的趋势是使用第三方自动在线监测。工业污染源监测是污染治理的核心抓手,在十三五期间,预计工业企业的监测设备增速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COD/氨氮/SO2/NOX的增速分别为20%/35%/25%/25%,预计十三五年均市场空间在145亿元。理由有以下三点:政策倒逼:《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出台,以及层层落地的执行政策,工业端的污染源将逐步联网生态环境部,全国的重污染工业企业一张网的监测才能给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提供支持。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淘汰:安装水质、大气监测设备的本质是将企业外部化的成本通过监管手段让企业买单。效率低、污染重的企业顺势被淘汰,工业污染源监测提供环境监管的同时,给供给侧改革铺路。地方政府考核方式改变:许多地方政府以GDP考核为纲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变,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工业企业,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水质污染型企业逐步被政府重点监控,绿色GDP的改革需要污染源的监控数据提供支撑。VOCs环境监测未来市场空间预测VOCs环境质量监测市场预计17亿元/年VOCs空气质量监测有望逐步由重点城市向全国铺开。2018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年重点地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方案规定:78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1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59个地级城市)对光化学反应活性较强或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VOCs,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等进行监测。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在2018年3月前完成硬件采购和及自动站点联网等准备工作。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共有3360个,其中国控监测点位数为1436个。假设2018-2020年,3360个点位将安装VOCs监测设备,VOCs监测设备的单价按照150元/台计算,则对应市场空间50亿元,预计2018-2020年化市场空间为17亿元。工业园区的VOCs监测预计63亿/年据专家对人为源排放情况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工业源排放量占整个人为源的比重最高达55.5%,工业源中的重点工业行业包括石油炼制和储运、化工、溶剂使用(包括表面涂装)等。工业源VOCs排放行业占比(黄色为工业源)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超过2000万元)涉及行业38个,企业数量共有37.7万家,其中生产工艺包含VOCs排放的行业共有18个行业,对应企业23.3万家。根据工业源VOCs排放行业的占比,假设化工、印刷、石油加工与开采、造纸等企业有较高的VOCs监测设备数,对于非金属矿质制造业、纺织业、服饰业等企业,VOCs监测设备数较少,大致估算工业园区VOCs监测设备需要10万台,按照25万元单价计算,市场空间为250亿元,若市场4年释放完成,年均市场为63亿/年。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及网络文 末TIPS 从政策的提速可以深刻地感知环保问题的监控越来越严,处罚也越来越重。加油站的油气是VOCs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油气治理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的安装也将势在必行。
  • 欧波同品牌故事:二十年历程,不断蜕变
    品牌是一种符号,会在不经意间渗透人心,形成不可泯没的无形资产,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知名品牌的引领,科学仪器行业亦是如此。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欧波同携手仪器信息网推出“解码微观世界”系列活动,本期有幸邀请到欧波同集团董事长皮晓宇,听他讲述欧波同的品牌故事,一起回顾这家仪器企业的蜕变之路。2003年,皮晓宇先生有机会接触到了科学仪器行业。那时候,这个行业还属于朝阳产业,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仪器依赖于进口。他讲到,欧波同之所以选择科学仪器行业,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看到了科学仪器行业高速增长的机会,因为基础还比较低,欧波同将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和成长空间;二是当初的经营理念,就是把世界上最好的仪器介绍到中国,帮助中国的工业企业在产品的研发和品控方面能够有一些新的发展机会。成立之初,欧波同只专注于光学显微镜,即材料显微镜的相关业务。2008年,欧波同从单一的光学显微镜拓展了电子显微镜。产线扩大之后,营收翻了一倍。2014年,欧波同通过与赛默世尔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切入到化学分析仪器市场,大大扩充了欧波同的产品线,欧波同从高速发展进入到跨越式发展阶段。刚开始,化学分析赛道对于欧波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市场,成功完全基于RSP接力式营销。RSP接力式营销于2004年有了雏形,并逐渐行程体系化。在客户资源方面,使欧波同大大丰富了原有的客户资源;在赢单几率方面,使欧波同的赢单率从50%提升至70%;在客户粘性方面,客户粘性提高之后,复购率和转介绍率比以往提升了一倍左右。欧波同将RSP接力式营销完全搬到了化学分析设备,重新组建团队,经过三个月时间的过渡,便迅速切换到了化学分析赛道。与赛默飞合作之后,欧波同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朗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做化学分析设备。截至目前,欧波同成为赛默飞全球最大的手持光谱经销商,在中国的销量超过赛默飞全球销量的40%。2020年,皮晓宇先生认为管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层次,便带着团队去学习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的理念是人人成为经营者,把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它的提点是要把团队的组织活力激发出来,突出人的价值。皮晓宇先生觉得,这对于欧波同来说,非常重要。导入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之后,欧波同再次实现了业绩的倍增。发展至今,欧波同已经成为一家材料分析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聚焦四大业务板块——科学仪器、智慧实验室、第三方检测和技术服务。在科学仪器板块,与赛默飞继续合作,做大的进口设备的系统集成,并做中低端产品硬件和软件的自主研发;智慧实验室板块由汇鸿科技承载,为用户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第三方检测板块之后,是技术服务业务,基于现有的技术团队,从对现有设备的维护拓展到对整个行业的科学仪器,从安装、调试、培训、维修,到搬家服务,这也是欧波同拓展的新业务。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欧波同一直在蜕变。未来,欧波同将聚焦材料领域,深耕科学仪器赛道,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朝向智慧未来,开启产业新动能。欧波同将不断增强自身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自身的持续力,务实笃行,行稳致远。关于“解码微观世界”系列活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镜作为探索多领域、多行业微观世界的“窗口”,早已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二十周年之际,欧波同携手仪器信息网推出了“解码微观世界”系列活动,通过丰富的镜头记录下欧波同的蜕变之路以及电镜产业的突破与变革,欢迎关注。
  • ELISA试剂盒技术在科研实验中的发展历程
    ELISA试剂盒技术在60年代提出,因为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酶免疫试剂的性质比较稳定,操作方法简便快速、无放射性污染以及应用范围广等很多优点,ELISA试剂盒迅速在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等工作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篇文章中Lequin博士追述了EIA和ELISA技术的发展历程。 当初我们在Oranon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只是由于当时Oranon管理部门热衷于 多年前 免疫化学诊断妊娠的成功(以血清抑制凝集试验和乳胶凝集试验 为基础)。但是由于工程太大 ,需耗时较多而阻止了该项技术的的深入发展。Schuurs提出将酶附着于抗原或者抗体,通过化学反应的测定终产物颜色这一设想时,大家都表示了赞同。因为以 一种 简易的可以根据颜色变化而即插即读的试纸条作为基础,似乎可以取得进一步的成功。我们采用了分析妊娠HCG来作为我们研究的模型。尽管如此,Schuurs对于这项技术将来的应用仍然非常清楚。正象他在试验建议的最后一句话所说的那样:我认为,探索这项技术所取得的任何成功,都将开辟免疫学诊断的新领域。 早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至少在试验原理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发展以ELISA试剂盒技术为基础的根据颜色变化而诊断妊娠的即插即读的技术时,还是失败了。将许多必需的试剂压缩到一个试纸条上,并且在模板上使反应过程标准化,在那个时间看起来还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实际上,在Oranon研究组发现了溶胶颗粒免疫测定(SPIA)技术发明后,依靠颜色变化诊断妊娠的问题也就变得可行了。总结以前的研究经验,我们改变了原来的研究方向。如内分泌领域(我们的目的是直接想同RIA竞争),感染病领域。最初是检测乙型肝炎检测,该领域在前些年澳抗被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物被发现后就进行了一些探索。 同时,我们也借鉴学习了Engvall和Perlmann以及随后的学者开展的关于ELISA和EIA的研究,而我们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尤其是London的Voller、Bidwell以及荷兰国家公共卫生研究所的Ruitenberg所做的工作。当时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如免疫荧光,血清凝集实验,补体结合实验比较的笨拙,相比较而言ELISA和EIA法的简易性决定了它将来在广泛的微生物感染诊断中能够获得快速的发展。能够迅速为大家所接受,促进了众多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和第三世界的国家建立了一种可靠的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 当时,这种方法只被局限地应用于少数高度专业的实验室。Voller和Bidwell首先应用了96孔微板用于EIA/ELISA实验,也就是现在广泛应用的ELISA试剂盒的雏形,由此也引发了第一次免疫分析自动化的浪潮。我们在Oranon也使用了这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和其他献血筛查项目。 RIA法及早进入内分泌学和肿瘤学方面的应用领域并且趋于成熟,它的精确性和灵敏度也超过了兴起不久的EIA和ELISA技术,而且很多实验室都已经配备了放射性核素的相关设备,并且习惯了与之开展工作,他们还不能意识到非同位素检测的优势。是自动化改变了这些,RIA的自动化牵涉到放射性同位素引起的容器和废物处理问题,而EIA和ELISA却使全自动随机存取的免疫分析系统成为可能,该系统正是80年代诊断仪器制造商努力开拓的方向。这就导致了许多低成本的、设备简单,可靠性强的免疫化学诊断方法从专业的放射性实验室进入了普通化学实验室。EIA和ELISA也因此找到了他在诊断感染性疾病以外的应用领域。 Oranon管理部门处理专利所采用的策略,也是EIA和ELISA试剂盒技术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70年代中期,众多公司汇集于Oranon,都希望得到当局的专利许可。管理层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决定不垄断该技术,而是将该技术转让给任何达到了许可条件的公司,因为该技术在实验室诊断医学中已经广泛应用,并且不断扩展,后来总共一百多张许可证的数据来说明当时的情况是十分贴切的。我相信这项措施对实验室诊断医学是有所帮助的,有时候也会设想,当其他公司为最近一项重要的技术而采用了一种相同的许可政策时,在将来会获得怎样的进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 珀金埃尔默在基因筛查实验室的专业信息管理解决方案的全球部署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Specimen Gate® 在超过 70 个国家、州和省份完成部署;预计到 2010 年之前安装基数将加倍增长 马萨诸塞沃尔瑟姆 &ndash 健康科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公司珀金埃尔默有限公司(NYSE:PKI),今日宣布其面向基因筛查实验室的专业信息管理解决方案 Specimen Gate® 已经在全球超过 70 个国家、州和省份完成了部署。Specimen Gate 产品集对于新生儿筛查项目和产前筛查项目都是一个关键要素(其中许多项目是在世界各国的州级或国家级实施的),每年为数千名婴儿鉴定出患有基因疾病的风险。随着基因筛查项目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对世界级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在日益增大,珀金埃尔默预计到 2010 年之前 Specimen Gate 的安装基数将会翻倍。 Specimen Gate 产品集是经过临床验证的信息学解决方案,专为基因筛查实验室而开发。此软件所具备的创新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体系实现了对实验室工作流程的电子化跟踪,使珀金埃尔默客户在扩展其筛查项目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误差和降低成本。Specimen Gate 是对包含仪器、试剂、软件和消耗品在内珀金埃尔默全面的新生儿和产前筛查系统的有力补充。 &ldquo 20 多年来,珀金埃尔默已为全世界的基因筛查实验室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在此市场中独一无二的专业技术经验来开发能够真正满足基因筛查检测实验室独特需求的信息学工具,&rdquo 珀金埃尔默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Robert F. Friel 说道,&ldquo 随着基因筛查在全球范围的不断推广,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利用领先技术支持这些项目,以早日检测出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rdquo 先进的高通量筛查技术在全世界的问世使各实验室能够显著增加所完成的检测数量。但随着检测量的增加,数据管理的复杂性也会随之增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都要求提供可升级的软件解决方案,以容纳现代基因筛查项目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针对这些客户,珀金埃尔默的 Specimen Gate 产品集提供了专为管理独特的筛查实验室工作流程而构建的稳健、灵活的可定制解决方案。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沙特阿拉伯(King Faisal 专家医院和研究中心)和瑞典(遗传性代谢疾病中心,Karolinska Universitetssjukhuset Huddinge)新生儿筛查系统的设立,珀金埃尔默已亲眼见证了由其推出的高级信息学解决方案在世界大多数地方的加速推广。目前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 350 万名婴儿的样品通过珀金埃尔默的 Specimen Gate 软件进行处理。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珀金埃尔默信息学解决方案用作产前筛查项目的基础,例如荷兰,该国家迄今为止已安装了 12 个基于 Specimen Gate 的产前筛查系统。
  • 财政部关于科技经费管理有关政策的问答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来,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着力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会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方面还存在一些疑问。为进一步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确保政策顺利执行,我们针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整理形成了科技经费管理有关政策问答,供参考。   1.为体现对科研人员的激励,科研项目经费中能否列支人员性费用?   对于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根据其身份,可划分为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项目实施中聘用的无工资性收入的(如在读研究生)人员以及咨询专家三类。现行相关国家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对这三类人员的人员性费用开支分别采取不同的规定。其中,对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读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以及咨询专家等的劳务性费用和咨询费,允许在项目经费中按照科研工作实际需求,在“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列支。对于课题组成员中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由于目前国家财政按照相关工资制度和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对正式在编的科研人员已经通过部门预算安排了相应的人员经费,因此一般不允许直接在项目中列支此类人员的人员性费用。   在2006年修订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时,财政部、科技部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工资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针对当时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以种种名义擅自提取并高额发放人员费,进而造成科研项目立项中的不正当竞争、立项的异化等不良现象,明确规定了国家科技计划等项目经费中不得直接开支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人员性费用。   此后,针对科技界反映强烈的在科研项目中列支人员费,以及国外允许相关做法等问题,我们对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科研人员的人员费开支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所在单位性质和人员身份等的不同,其开支渠道和水平也不尽相同。例如,美、英一般不允许从项目经费中直接提取人员费,但可以根据项目经费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资助方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单独核定一定额度的“一般管理费(overhead)”,由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由单位用于支付人员性费用。美国的大学可以自主确定其科研人员的薪酬水平,大学的教授通常只拿9或10个月的全时工资,其余3或2个月的全时工资可以在承担的科研项目经费中列支 国立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薪酬则参照公务员制。法、德、日对大学的教授以及国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均实行公务员制,工资福利待遇稳定,灵活度小。   在对国外相关经验等研究基础上,2009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将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其中间接费用可以开支用于人员激励的费用,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同时我们认为,对于各界比较关注的科研人员的收入没有体现对其工作业绩的激励,收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收入分配制度尚不尽完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相联系。   2.科研项目经费中“劳务费”比例限制是多少?能否提高“劳务费”比例?   现行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读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允许在项目经费中按照科研工作实际需求,在“劳务费”科目中列支。在课题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求各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相关人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投入的工作量,实事求是地按照实际需求编制课题经费预算,从制度规定上并无劳务费比例限制,也不存在提高比例的问题。劳务费预算随项目预算上报后,最终由相关部门根据其组织的预算评审结果核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项目实际评审过程中,可能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比例限制,给科研人员造成了很多政策上的误解。我部近期已与科技部联合发文再一次明确在项目评审中不允许有比例限制。希望相关部门、科研人员和评审专家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政策规定,不做不符合规定的事情。   3.如何解决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管理成本问题?   目前国家对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均安排了基本运行经费,其中包括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薪金等,可以统筹用于开展科研工作所需的有关运转经费,弥补相关管理成本。同时按照现行相关科技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相关项目(课题)经费中均允许列支管理费,用于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承担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此外,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反映科技项目经费对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补偿不足等问题,2009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间接费用主要用于补偿承担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等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承担单位用于科研人员激励的相关支出等,建立了间接费用补偿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   另外,部分专家学者等建议完全比照国外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核算和补偿的有关做法。目前,确有不少国家采用在科研项目中列支间接费用的做法,如美国各高校就是以政府许可的方式和比例列支间接费用,英国近年来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进行了全成本核算的改革,将科研成本划分为直接发生成本、直接分配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国家对科研成本的核算方式与国家整体的科研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体系是紧密相关的,比如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大学多为私立大学,其经费除来自政府(包括固定拨款及竞争经费)外,很大部分来自于社会捐助、产业界、非营利性组织等,因此在承担国家或产业界科研项目(课题)时,计列部分间接费用以补偿学校管理运营等发生的支出。而如前所述,我国对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均安排了基本运行经费,其中包括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因此,国家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核算不宜抛开这些因素,单纯在核算方式以及比例等方面与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比较。   4.科研项目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资金到位为何较慢?   科技重大专项资金拨付较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项目立项、任务审批、牵头组织单位拨付资金等环节。目前重大专项管理层次和环节较多,是影响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效率和资金到位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一些重大专项预算编报迟缓,往往超过了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要求,直接影响了预算的下达,并形成了大量结余。同时,在预算下达后,由于有些牵头组织单位特设账户开立等工作进展较慢,相应造成了资金拨付较慢。   针对这一问题,财政部专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民口重大专项2010年和2011年预算编报时间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预算编报时间节点,要求2010年立项项目(课题)预算于2010年4月30日前报送,2011年立项项目(课题)预算于2010年7月30日前报送,并多次强调请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报送预算,以保证经费及时到位。但从实际情况看,截至2010年9月底,仍有个别专项未报送2010年预算,没有一个专项报送2011年预算。为此,财政部专门召开了2011年预算编报推进会,督促牵头组织单位尽快报送预算。力争从2011年起,将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与部门预算时间和程序做好衔接,将预算全部纳入牵头组织单位年初部门预算,确保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年初即可使用经费。   对于国家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财政部督促相关部门提前组织项目,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细化率,基本实现了90%左右的年初预算细化到了具体课题和承担单位,年初即可下达相关经费,保证科研活动的经费需求。   5.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为何进行了必要的预算核减?   科技重大专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凝聚了人民的期盼,财政部高度重视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初步建立了符合科技重大专项特点的经费管理模式。2007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重大专项概(预)算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教[2007]94号),以规范重大专项概(预)算编制,切实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2009年,按照既要体现和适应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特点和科技活动规律,又要符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原则,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订了《财政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218号),对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既做了规范性的规定,又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同时为使资金安排科学、规范,还建立了重大专项资金预算评审制度,由专门的机构组织财务管理专家和同行技术专家,对上报的重大专项预算进行评审。为使评审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公正,还建立了与牵头组织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制度,评审结果经过牵头组织单位确认后,财政部方核批预算并下达资金。   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编制还存在较多问题,存在钩稽关系错误、预算开支标准偏高等现象,必须进行必要的预算核减。随着各方面对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和熟悉,目前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编制质量稳步提高,2009年立项项目(课题)预算调减率较2008年立项项目(课题)有较大幅度下降(由24.87%下降到15.44%)。   需要说明的是,重大专项预算编制和管理一方面要体现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也应遵循财政预算管理的通行规则,应按照预算法和有关财政财务规章制度编制、管理和执行预算,不宜过度放宽。   6.科学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如何解决实际支出与批复预算存在差异的问题?   现行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了经费支出科目,规范了经费支出范围,提高了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考虑到科研活动的创新性和研究过程的不可预见性,相关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考虑了不同科研工作的特殊需求。同时,允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进行调整,达到一定金额和比例或者特殊科目经费的调整才需要报财政部批准,有些要报项目组织部门批准,其他可由课题承担单位自行调整。应当说上述制度规定,为经费支出的编列、核定和安排使用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留出相对灵活的空间。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也办理了由于价格上涨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预算调整事项。特别是2009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预算调整做出了更加灵活的规定,只有项目(课题)总预算、年度预算、项目(课题)间接费用及直接费用中设备费、基本建设费发生调整,须按规定报财政部核批 并明确规定重大专项资金包括不可预见费,由财政部统一管理,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因不可预见因素需要追加预算时,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报财政部审核批复。   7.科研项目经费当年是否必须花完?花不完是否就要收回?   部分科研人员反映被要求突击花钱,科研项目经费当年必须花完,花不完就收回。对此,现行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未完项目(课题)的年度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课题终止等形成的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按照财政部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财政拨款可能形成结转和结余,结转资金是指相关工作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结余资金是指相关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对于某一预算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结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结余资金的动用,需报财政部审批,但确有需要可继续用于原用途。因此从制度规定看,并没有科研项目经费当年必须花完,不花完就会收回的规定。同时目前在科研经费拨付上,均按照相关科技经费管理要求,根据项目研发任务和进度需要拨付经费,不允许突击花钱。以科技重大专项资金为例,《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重大专项资金根据项目(课题)实施进度和关键节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拨款,相应也应按照实施进度支出经费。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重申这一制度,避免部门要求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突击花钱的问题。但也希望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能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合理安排,申请经费拨款,避免资金闲置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为何不能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自主使用?   2006年,财政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等资金管理办法时,针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账、归项目成员所有、私自发放等问题,规定项目经费结余及时足额上缴项目组织实施部门,此规定也有利于防止宽打窄用、套取项目资金,避免财政资金低效、损失和浪费。同时如果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比较科学合理,项目经费结余将很少。对于新的研究项目,可以通过现有渠道继续申请经费支持。   此外,中央财政不断优化投入结构,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安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相关院所和高校开展符合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方向、体现前瞻布局的自主选题研究工作,为科研人员潜心稳定研究提供了保障,也提高了单位对科技经费使用的自主权。   9.如何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绩效考评工作,避免重立项、轻管理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07年,根据科技经费管理特点,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经费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特别是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展科学基金资助和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工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基础研究的特点两个纬度,以国际的视角,对科学基金25年的战略定位、资助与管理绩效以及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总结自然科学基金的经验、成效与不足,分析其运行状况,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完善科学基金制的着力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资助效益。此外,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中开展绩效考评工作,中央财政对开展工作积极、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县(市)以支持原项目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等后续工作的方式给予适当奖励。通过上述措施,推动了科技经费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技经费直接服务于科研活动和科技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和“十二五”有关工作部署,建立和完善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财政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推动科技事业发展进步。
  • 青岛质监局加强供气系统管理
    青岛市黄岛质监局是国内首家省级食品有害物质专业检测机构,将成为山东省食品检测网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黄岛质监局使用众多精密的进口检测仪器设备对检测物进行严格把关,而供气系统正是这些仪器设备检测数据稳定、可靠的后备坚实保证。 捷锐为其提供的供气系统根据用气量、使用气体、管路铺设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其实验室管路使用不锈钢半自动切换气体汇流排。捷锐不锈钢半自动切换汇流排采用捷锐优质减压器、安全阀、接头、管路等配件,在高洁净厂房完成组装,适合其使用高纯气体(99.999%纯度)的要求,并经过耐压测试和泄漏测试,保证产品安全性和洁净度。模块化产品方便在施工现场安装、维修,免去了现场安装测试等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进一步实现实验室供气的稳定性,特有的备用气体控制面板,可以在气源供给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至钢瓶供气,实现不停气维修作业,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质监局实验室操作人员表示,有了捷锐提供稳定、安全、有效的供气系统,可以后顾无忧地专心做实验测试分析,节约了管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进度,是一个真正为客户提供便利的好品牌,好产品。 关于捷锐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专精研发制造高洁净之集中供气系统及流体控制相关零件、组件、系统设备、焊割器具、仪器仪表等。产品主要应用在半导体、气体、化工、生物科技、核电、航天、食品等行业。厂区内配备欧美最先进的高科技生产设备,并设置中央实验室、检测室及Class 10/100/1000无尘室。GENTEC® 拥有美国40余年的市场、研发及制造经验,提供流体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遍布全球的行销服务网络,赢得全球用户的信赖。 更多信息,请登录公司网站了解详情:www.gentec.com.cn
  • 浅谈单细胞测序: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
    近期我们梳理了分子诊断技术中测序部分,测序技术根据样本类型不同包含:DNA测序、RNA测序、单细胞测序、甲基化测序等。本期开始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概念及发展历程、单细胞测序技术操作流程、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单细胞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Single cell sequencing,SCS)技术是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转录组或基因组进行扩增并测序,以检测单细胞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组学和蛋白组学等多个组学的数据。主要涉及: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单细胞表观基因组测序。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图1A):是将分离的单个细胞的微量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高覆盖率的完整的基因组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用于揭示单细胞中的遗传变异,如单核苷酸变异(SNVs)、拷贝数变异(CNVs)和基因组结构变异(SVs),细胞群体差异和细胞进化关系。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图1B):是将分离的单个细胞的微量全转录组RNA进行扩增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用于在单细胞中生成基因表达、基因融合和选择性剪接的图谱,此技术被认为是截至 2020 年定义细胞状态和表型的金标准。[1]单细胞表观基因组测序(图1C):是检测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表型的可遗传变化,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可及性等。在真核生物中,5-甲基胞嘧啶(5mC) 在基因组中广泛分布,并通过抑制转座因子在调节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2]。通过对单个细胞中的 5mC 进行测序,可以揭示来自单个组织或群体的遗传相同细胞的表观遗传变化如何产生具有不同表型的细胞。单细胞亚硫酸氢盐测序是DNA甲基化研究的金标准。图1 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范围示意图[3]A: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应用范围;B: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应用范围;C:单细胞DNA甲基化测序应用范围;为什么要做单细胞测序呢?多细胞生物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不同细胞间的差异,形成遗传信息的异质性。传统的检测方法获得的信息来自于数百万甚至更多细胞的混合样本,因此得到的结果反映的是一群细胞中信号的平均值,或者只代表其中占优势数量的细胞信息,导致不同细胞间异质性信息被忽视。而单细胞测序可以检测单个细胞异质性、识别稀有细胞、揭示细胞间差异情况。[4]图2 单细胞测序(上)与传统混合细胞测序(下)对比示意图单细胞测序技术发展2009年汤富酬等完成首例哺乳动物单细胞RNA转录组测序后,单细胞测序经历了十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随着测序技术的更新迭代,各厂商基于不同检测原理开发出的单细胞分析系统不断推陈出新,单细胞测序逐渐实现了从低通量到高通量检测的转变。2017年“人类细胞图谱计划(Human Cell Atlas,HCA)”的正式公布,是高通量单细胞研究产业化的重要里程碑。图3 单细胞研究发展重大历程[5]单细胞测序技术流程最初单细胞测序是采用不同方法将单个细胞分离出来,独立构建成文库进行测序。但此法分离细胞通量低(仅检测数十个细胞且不足以反应真实情况)且成本较高。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标签(barcode)的单细胞识别技术,即不需要分离单个细胞,仅需对每个细胞加上单独的标签序列,通过一次建库测序即可,此方法使得单细胞测序进入了高通量时代,单细胞分离和测序的成本大大降低。与传统混合细胞测序不同的是,单细胞测序起始样本中核酸含量极低,需要对筛选出的细胞扩增后才能满足后期测序实验,目标是在尽量减少序列扩增偏差的前提下增加核酸总量利于后续分析。单细胞测序技术操作流程包括:样本细胞筛选、核酸提取及扩增、测序文库构建、测序和数据分析。图4 单细胞测序(上)与传统混合细胞测序(下)技术流程对比示意图参考文献[1] Tammela,Tuomas Sage,Julien (2020). "Investigating Tumor Heterogeneity in MouseModels". Annual Review of Cancer Biology. 4(1):99–119.doi:10.1146/annurev-cancerbio-030419-033413.[2] Zemach A, McDaniel IE, Silva P, Zilberman D (May 2010). "Genome-wide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eukaryotic DNA methylation". Science. 328 (5980): 916-9. Bibcode:2010Sci...328..916Z. doi:10.1126/science.1186366. [3] Jialong Liang , Wanshi Cai , Zhongsheng Sun.Single-Cell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Current and Future[J].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41 (2014) 513-528[4] Eberwine J, Sul JY, Bartfai T, Kim J ,The promise of single-cell sequencing[J]. Nature Methods. 2014,11 (1): 25–7. doi:10.1038/nmeth.2769[5] 基因慧《2020单细胞行研报告》
  • 财政部发文:事关高校、科研事业单位 加强成本核算
    为建立健全政府成本核算指引体系,规范高等学校和科学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高校院所)成本核算工作,近日,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财会〔2022〕26号,以下简称《高校指引》)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科学事业单位》(财会〔2022〕27号,以下简称《科研单位指引》)。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两个具体指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制定两个具体指引的背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对高等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有关各方对推进高校院所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高校院所出于事业发展需要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相关制度基础方面,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后,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开展成本核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2019年我部制定出台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以下简称《基本指引》)为高校院所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方法,2021年出台的《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指引》)也为高校院所成本核算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制定出台两个具体指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深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3号)提出,“条件成熟时,推行政府成本会计,规定政府运行成本归集和分摊方法等,反映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支出等财务信息。”2022年1月,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108号)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当加强经济核算,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相关规定执行。”随后财政部陆续修订发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22〕128号)、《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教〔2022〕166号)再次对高校院所提出成本核算方面的要求。因此,制定出台两个具体指引,是深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指引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相关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范高校院所成本核算的迫切需求。  二是服务高校院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需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要求从运行成本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从成本等方面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特别是我部2021年印发的《中央部门项目支出核心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及取值指引(试行)》(财预〔2021〕101号),将成本指标提升为一级指标,并设置了经济成本指标等二级指标。经了解,目前财政、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均对高校院所单位整体、科研项目经费等方面的绩效管理提出要求。因此,出台两个具体指引,有利于规范高校院所成本核算,反映各项经济成本,为完善高校院所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成本信息支撑。  三是提升高校院所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需要。高校院所作为事业单位需要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高校院所及其内部机构在收入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以成本信息为抓手,量入为出,将成本总量和结构控制在合理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规定,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激励高校院所加强成本控制。开展成本核算有助于高校院所找到资源耗费的主要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成本管理活动,更科学地服务流程优化、项目取舍、资产购置等决策事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合理配置高校院所教育资源和确定相关成本补偿标准的需要。在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应用方面,高校院所加强成本核算将有助于确定科技成果的投入成本,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走向市场提供价值参考,为定价和成本补偿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以学费收取为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20〕5号)强调,要加强高校教育培养成本调查,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完整准确记录并核算教育培养成本。在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承接服务定价方面,《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要求科学事业单位积极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面向社会承接技术服务工作。开展成本核算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合理确定服务定价,在弥补本单位运行成本的同时促进科研设施共用共享,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为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承接横向项目的成本补偿提供参考。  问:成本核算指引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是什么关系?具体指引在成本核算指引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第一,成本核算指引(包括基本指引和具体指引)是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成本核算是政府财务会计的延伸,是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应用。单位应当以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数据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财务会计有关明细科目设置和辅助核算应当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如高等学校“业务活动费用”的明细科目设置应当与教学等活动的成本项目相衔接。  第二,基本指引为具体指引的制定提供了基本遵循。《基本指引》第二十八条规定,“行业事业单位(如医院、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具体指引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指引制定。”具体指引在遵循《基本指引》基础上,分别就有关行业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核算通用的内容作出规定。  第三,具体指引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开展成本核算提供了制度依据。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成本核算指引,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管理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对具体指引进行细化,进一步提高具体指引的可操作性。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在行业原有成本核算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医院指引》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相关规范文件。单位应当在遵循基本指引、具体指引和主管部门规范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核算办法或细则,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强化业财融合,有效推进成本核算工作落地。  因此,基本指引、具体指引、主管部门规范文件、单位核算办法等构成了成本核算指引体系。基本指引是成本核算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具体指引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主管部门规范文件和单位核算办法是基本指引和具体指引配套的贯彻实施文件。其中,基本指引和具体指引属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组成内容,由财政部制定发布。  问:两个具体指引起草发布经历了哪些过程?对各方反馈意见是如何采纳吸收的?  答:为做好两个具体指引的制定工作,我们在2020年初分别设立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建专家组,围绕高校院所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范围和成本项目、成本归集和分配程序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了具体指引讨论稿。自2021年11月以来,我们先后就两个讨论稿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2022年上半年,我们先后印发了《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高等学校(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22〕15号)、《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科学事业单位(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22〕16号),面向有关中央预算单位、地方财政厅(局)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在征求意见的同时,我们分别委托三家高等学校和三家科学事业单位开展模拟测试工作,进一步论证两个具体指引的可行性,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  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各有关方面积极反馈,截至2022年8月底,我们收到64份关于《高校指引》的反馈意见,其中,11份表示无不同意见,其余53份共提出了343条具体意见;收到74份关于《科研单位指引》的反馈意见,其中,26份表示无不同意见,其余48份共提出了238条具体意见。反馈意见总体上认可两个具体指引的框架和内容,认为两个具体指引的印发非常有必要,有利于规范高校院所成本核算工作,为提升高校院所内部管理水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和确定相关成本补偿标准提供有效支撑。绝大部分反馈意见认为两个具体指引在内容上充分考虑了高校院所的实际情况,基本能够满足其成本核算需要,特别是六家模拟测试单位对两个具体指引的可操作性给予了肯定。我们对反馈意见一一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根据反馈意见对《高校指引》中的适用范围、成本核算与相关管理工作的衔接、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的衔接、成本核算周期、科研活动成本核算、对外成本报告内容及公开要求、学科成本对象设置、学生教学成本交互分配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对《科研单位指引》中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的衔接、“科研团队”的名称、不同业务活动的部门划分、成本核算周期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其中,对于部分未完全采纳的意见,我们与有关各方进行了沟通,形成了共识;对于涉及两个具体指引实施方面的意见建议,我们拟在下一步相关工作中予以考虑。  问:制定两个具体指引主要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制定两个具体指引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制定。两个具体指引的制定应当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政府会计改革方案的部署,遵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在体例结构、基本概念、核算原则、方法等方面与《基本指引》保持一致。  二是立足成本核算现状。高校院所成本核算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两个具体指引立足高校院所成本核算现状,重点解决大量高校院所尚未开展成本核算的问题,通过简单易行、可操作的步骤及方法迈出“从零到一”的一步。  三是紧密结合会计核算。两个具体指引作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的组成内容,在数据基础、成本项目的设置等方面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衔接,确保数据的同源性和一致性,提高相关内容的可操作性。  问:两个具体指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两个具体指引根据《基本指引》制定,在体例结构上基本保持一致,共包括6章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总则,主要规定制定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成本核算相关概念的定义、成本信息需求、会计数据基础、组织管理、成本核算步骤、成本核算周期和其他要求。  第二章为成本核算对象,主要规定高校院所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原则、有关具体成本核算对象等。  第三章为成本范围和成本项目,主要规定高校院所成本范围和成本项目的设置要求、成本项目与财务会计信息的关系、业务活动的成本项目等。  第四章为业务活动成本归集和分配,主要规定业务活动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分类和成本归集与分配流程等一般要求。《高校指引》规范了院系教学成本、学生教学成本、科研活动成本的核算流程和方法;《科研单位指引》规范了部门科研成本、科研项目成本、非科研活动成本的核算流程和方法。  第五章为成本报告,主要规定成本报告的定义、分类、内容、编制要求等。  第六章为附则,主要规定与具体指引相关的部门和单位的权限及具体指引的解释权和生效日期等。  问:两个具体指引适用于哪些单位?  答:《高校指引》适用于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且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保持一致。对于其他相关单位是否适用《高校指引》,有关考虑如下:一是对于高等学校下设的独立法人单位,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如独立学院、研究院等),可以参照《高校指引》单独开展成本核算,其相关成本不并入高等学校;不涉及高等学校教学职能的(如高等学校下设的中小学、幼儿园等),不适用《高校指引》。二是对于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等其他相关单位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考虑到其存在高等学校教学成本信息需求,可参照执行《高校指引》。三是对于高等学校下设独立核算的非法人单位,不涉及高等学校业务活动的,相关财务会计问题已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中进行规范。按照《高校指引》与财务会计保持衔接的原则,应当将此类单位的相关成本纳入高等学校整体成本范围,不再纳入教学等业务活动成本范围。四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可参照执行《高校指引》。  《科研单位指引》适用于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且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各级各类科学事业单位。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其他事业单位开展科研活动成本核算的,可以结合本单位特点和管理需要参照《科研单位指引》执行。  问:两个具体指引规范了哪些成本核算对象?  答:《高校指引》聚焦于高等学校教学活动,对其成本核算进行详细规范,具体包括院系和学生两类教学活动成本核算对象。此外,对于高等学校科研活动的成本核算,应当参照《科研单位指引》的相关规定执行。  科研活动是科学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在单位内部管理和外部评价等方面均有较强的成本核算需求,《科研单位指引》重点对部门科研成本、科研项目成本等科研活动成本核算作出详细规定。技术、学术、科普和试制产品等非科研活动在科学事业单位中占比相对较低,且其核算流程和方法与科研活动基本一致,因此,科学事业单位技术、学术、科普和试制产品等非科研活动成本核算,可参照科研活动成本核算相关要求执行。此外,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教学活动成本核算,应当参照《高校指引》的相关规定执行。  问:两个具体指引对于业务活动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流程是如何规范的?  答:《高校指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将教学活动成本归集分配到院系,形成院系教学成本,再进一步分配计算学生教学成本。其中,学生教学成本的核算流程规范如下:一是以专业成本为基础,进一步核算其他维度的学生教学成本。按照教育等有关主管部门规定,高等学校按学科门类、专业类(一级学科)、专业划分学科和专业。因此,各学历层次的专业成本可作为学生教学成本的基础,学科、学历成本等可通过将相关专业成本叠加计算取得。二是高等学校应当在分别核算直接教学成本和支持成本的基础上计算学生教学成本。当各院系互相为其他院系的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时,需要考虑进行成本交互分配。支持成本因其不受教学活动影响无需进行交互分配,直接教学成本通过核算课程或学分成本解决跨院系开展教学活动的成本交互分配问题,按此分别核算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具操作性。三是在核算直接教学成本时,高等学校可以选择将院系教学成本分配至课程或学分,进一步按照不同类型学生修习课程或学分情况形成直接教学成本,实现了跨院系开展教学活动的成本交互分配,也为高等学校成本对象的扩展保持了灵活性,如便于进一步获取学分、年级等更多维度成本信息。  《科研单位指引》对科研项目提供了两种成本核算路径:一是对于项目管理较好、基础信息完备的科学事业单位,以及多个科研业务部门共同研究的科研项目,一般应当将科研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直接计算科研项目成本。二是对于不具备直接计算科研项目成本条件的,应当将科研活动成本归集分配到科研业务部门,形成部门科研成本,再进一步分配计算科研项目成本。科学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管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路径。  问:关于两个具体指引,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答:为确保两个具体指引的高质量实施,下一步,我们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培训,促进高校院所增强成本核算意识,掌握成本核算要求,积极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二是组织编写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应用案例,通过示例指导高校院所开展成本核算。三是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规范文件,明确成本报表格式,指导高校院所制定成本核算办法,扎实推进成本核算工作落地。
  • 罗氏诊断助力中国控制医疗成本
    罗氏诊断助力中国控制医疗成本 罗氏诊断通过提供拯救生命的诊断系统和工具 帮助中国应对其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北京,2009年5月19日——新医改方案刚刚公布,中国政府宣布要大幅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如何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负担随之高涨的医疗卫生支出,并加以有效控制,成为政府以及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提高对于诊断的应用可以作为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诊断作为当今医疗服务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来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医疗负担。   罗氏诊断同罗氏制药一样,是罗氏集团的一部分,在体外诊断领域是全球的领先者。其产品通过对血液及其他人体体液和组织的检验,为专业医护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所需的信息。   罗氏诊断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罗兰迪格曼(Roland Diggelmann)先生表示:“增加诊断检测的应用是能够为全球最大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的途径之一。虽然目前诊断检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使用率相对偏低,但精确、早期的诊断能便于医护人员为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能够精确监测和管理治疗进程,从而大大节省门诊和住院所产生的直接医疗成本及费用。”   目前全球的医疗总支出约为25000亿美元,但其中仅有1%用于诊断检测[1],然而医疗决策中约有三分之二的部分依赖于诊断结果。在1993到2006年间,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开支分别增长了超过10倍和5倍,并且还在继续增长 (中国卫生统计2008年数据) 。中国的医疗消费预计未来五年将以每年11%的速度攀升,因而通过广泛使用诊断检测将节省大量医疗开支。   为帮助中国解决预期的医疗投入的增长,罗氏诊断一直在与医疗界密切合作,寻找和提供具体的诊断系统和工具来不断提高检测效能,提高产品的医学价值,并最终带来更好的医疗效果,并大大节省医疗开支。   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柏兴先生表示:“近些年来,作为中国以及全球头号死因之一的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显著提高。罗氏诊断拥有全系列的检测和诊断设备,比如用于早期和精确诊断心脏衰竭的检测指标——N端前B型利尿钠肽(NT-proBNP),以及帮助病人自我监测抗凝水平的康固全血凝仪(CoaguCheck)。这些诊断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的管理心脏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长远的健康利益。”   中国的心血管发病率持续增加,据估计我国目前至少有2.3亿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到2011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5400万(根据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数据)。因此对于老年化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等进行精确、早期的诊断有助于防治病情的恶化,带来更好的病情管理,从而节省因并发症以及住院所产生的医疗成本及费用。   据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介绍,应用诊断系统和工具带来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使得心脏病并发症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下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周玉杰博士表示:“中国目前约有800万人患有心房颤动疾病,这是需要抗凝治疗的一种常见心脏病。康固全(CoaguChek)血凝仪为病患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和方便的方法来直接监测他们的INR值(血凝固状态国际标准化比值)。这不仅能够节省医疗成本,而且能有效的阻止并发症,从而带来更好的疗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南楼心血管二科副主任骆雷鸣博士表示:“心脏衰竭是一种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的渐进性疾病,它有时是致命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吸烟者,或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有心脏病家族病史的人群是心衰的高危人群。N端前B型利尿钠肽(NT-proBNP)能够帮助医生早期诊断心脏衰竭。定期监控N端前B型利尿钠肽(NT-proBNP)指数,能够帮助医生早期并正确诊断心衰, 及时介入治疗并改变生活方式, 以此阻止或减缓心衰的疾病恶化,并且降低患其它可能致命的严重心脏疾病的风险。患者也将因此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寿命。”   诊断系统和工具目前在中国的各大医院被广泛使用,这为医生和医学专家提供快捷、精确以及可靠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治疗决定。   “罗氏诊断为医生不断提供更具创新性的产品,使他们能够将检测结果融入临床治疗决策,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为合理的病患管理。” 迪格曼先生强调道。“正确的使用诊断检测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提升医学价值,以及节省医疗成本。”   据美国国家质量保证委员会资料显示,在2004年,由于不遵守诊断的质量标准,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肠直肠癌和乳腺癌这几种疾病,就导致了56,200起本可避免的负面医疗卫生事件,多达34,000起可避免的死亡事件,并且耗费了8.99亿美元本可避免的医疗护理费用。 罗氏诊断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罗兰迪格曼先生介绍诊断的价值 罗氏诊断大中华区总经理黄柏兴介绍罗氏诊断在大中华区的快速发展   关于罗氏   罗氏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制药和诊断领域是世界领先的以研发为基础的健康事业公司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罗氏在肿瘤、病毒学、炎症、代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拥有真正差异化的药物。罗氏是体外诊断、基于组织诊断的癌症诊断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同时是糖尿病护理领域的先驱。罗氏倡导的个性化医疗战略旨在通过为患者提供药物及诊断工具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罗氏集团共拥有约 80,000名员工,2008年罗氏投入90亿瑞士法郎用于研发,销售额达到456亿瑞士法郎。美国基因泰克是罗氏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罗氏同时持有日本中外制药的多数股份。   更多罗氏集团信息请登陆罗氏全球网www.roche.com
  • 机场依靠多功能和自动化的TOC监测来实施跨季节的废水管理
    概述应用机场必须确保能够及时检测到水量的变化、处理变化的水量、分流突发的大流量、以及回收并再利用废水,因此废水监测对机场实现高效运营和法规达标来说至关重要。☑ 除冰后产生的径流管理在污染控制、废水排放等方面颇具难度。☑ 对于干旱和降雨量不稳的地区来说,水资源的管理极为重要,经常需要回收和再利用水。挑战因素水质安全、排放标准、现场操作困难、盐分、恶劣环境、乙二醇、飞机轮胎磨损。TOC测量范围输入:2,000-5,000 mg/L,输出:5-50 mg/LTOC-R3的优点结实耐用,抗恶劣操作环境,易于使用,维护要求低1.检测器的测量范围宽:低范围(0-200 mg/L)和高范围(200-20,000 mg/L)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俱佳2.运行:远程监测和快速泄漏检测,提供实时警报3.使用成本低:耗材要求少,试剂要求极少,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是远程监测的理想设备。背景机场的所有设施都需要使用、管理、排放水。如何才能处理好废水以满足排放标准?机场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用水地点、天气、用水量、废水的污染程度等。机场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1) 冬天处理含有除冰剂和防冰剂的废水(2) 热天减少使用或回收使用用来冷却降温的水无论是就地处理废水还是分离工业和生活用水,机场始终都必须考虑如何才能降低废水排放给当地政府和环境造成的负担。改善机场的用水管理策略,能够减少机场的用水量、加强机场的抗风险能力、增加机场对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挑战机场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飞机和跑道使用的除冰剂和防冰剂,机场在除冰和防冰时会产生乙二醇、尿素、醋酸盐。污染物还可能来自飞机燃料的溢出或泄漏、灭火泡沫、化学清洁剂。上述化学物质及其副产物有害当地生态,例如造成当地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氧耗竭。机场致力于加大监测力度,控制排放被污染的废水。上述化学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因此总有机碳(TOC)监测成为高效的废水监测方法,能够解决机场废水监测难题。许多机场都必须满足当地法规规定的BOD(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排放标准。与BOD监测(需5天完成)和COD监测(需要2小时完成,但需要使用有毒化学品)相比,TOC监测更优,是机场废水监测的首选方案。TOC监测能够快速、直接、实时地追踪有机污染物,且无需使用危险化学品。图1:夜间飞机除冰机场在监测废水时,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确定待测量径流的地点、所含污染物、需要测量的频率,以确保机场制定的监测计划能够满足所有的监测需求。一般来说,机场会优先监测高风险地点,同时也必须对所有要排入水沟或地下的废水进行合规性监测。机场径流的处理工艺包括分离废水和回收乙二醇、进行有机物还原等初步处理、以及进行现场处理。缺水地区的机场更需加强现场处理,以提高水的回收再利用率。许多机场的监测结果显示,具有实时监测功能的仪器能够为机场大大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控制污染水排放、以及避免违规排放罚款。BOD和COD监测无法提供快速决策所需的监测速度和效率,而TOC实时监测能够帮助机场有效监控水污染的情况,提高废水处理效率,从而使机场始终能够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做出正确决策。图2:清洗机场的卡车解决方案使用在线型TOC分析仪来实时监测有机污染物,对各国机场都有极大帮助。能够满足监测需求的分析仪必须坚固耐用、性能可靠、响应迅速。Sievers® TOC-R3分析仪采用简明而高效的高温无催化剂燃烧技术,提供长运行时间、高灵活性和自动化程度。为了满足机场的各种监测需求,分析仪首先必须能够在常规的径流、燃料污染、排放浓度的低测量范围内建立恒定基线,其次必须能够快速检测到高测量范围内的污染物浓度的急剧变化,从而帮助机场及时分离废水、分流高流量、处理浓度急剧提高的污染。在高负载情况下,TOC-R3能够稀释样品,并通过自动冲洗功能来清洗系统。TOC-R3通常采用NPOC(不可吹扫有机碳,Non Purgeable Organic Carbon)模式或TOC模式来测量有机物,也能够监测冷却水中的VOC(挥发性有机碳,Volatile Organic Carbon)或排放废水中的TN(总氮,Total Nitrogen)。图3:Sievers TOC-R3在线型TOC分析仪结论机场需要高效的方法来利用、管理、排放废水。机场常常面临天气多变、监管标准提高、减少用水和回收用水的压力大增等诸多挑战。有效监测机场径流,能够帮助机场更好地分流、分离、处理排放废水,确保环境安全。机场通过实时监测有机物,能够及时发现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其中包括乙二醇、尿素、以及其它来自除冰、防冰、清洗、消防的化学品的浓度变化。机场使用氧化稳健、性能可靠、响应迅速的分析仪,能够提高废水管理水平,实现高效运营、可持续性和合规性极佳的目标。◆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四方光电荣膺大金成本变革奖
    2023 年度大金中国调达战略方针说明会于上海虹桥祥源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会上,大金与合作伙伴交流了未来采购战略方针,并对功勋的合作伙伴予以肯定与嘉奖。四方光电凭凭借良好的产品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于上百家供应商中崭露头角,斩获“成本变革奖”。总经理刘志强先生出席大会并代表公司上台领奖!大金集团宫永勝彦本部长在颁奖时指出:四方光电借助传感器创新技术与产品设计经验,在维系原有成本预算的基础上,助力大金实现了产品功能的升级革新,为大金探索健康、舒适空气的奥秘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气体传感器行业的创新者,四方光电坚持技术创新,以自主研发的传感器为基石,融合整机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 ODM 服务。创新技术四方光电构建了完备的传感器技术平台与产业平台,构建“研发驱动应用、应用促进研发”的技术创新闭环。在流道设计、流场分析、光学仿真和结构仿真方面都有多年的技术沉淀。流道设计:精准设计流道结构,优化流体传输效率和稳定性,确保传感器的精准测量。流场分析:深入分析流场特性,为优化传感器性能提供关键数据支持。光学仿真:凭借丰富的光路仿真设计经验,可根据不同测量范围和响应时间的要求,进行灵活且精确的仿真设计。结构仿真:具备全面的产品结构设计能力,包括流体分析、造型可行性分析、可制造性设计及分析、尺寸公差分析以及设计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传感器PM2.5 集成自制 VOC:四方光电开发了 AM1008L、AM1002、AM1009 等系列多参数空气质量传感器,可实时检测输出 VOC 浓度、PM1.0、PM2.5、颗粒物质量浓度。具有性能稳定、设计精巧、功能齐备、接口丰富等特性。固态甲醛新产品:四方光电推出基于 MEMS 技术的固态甲醛传感器。产品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X)敏感材料与微热板结构,达成了低温化、低功耗化与微型化的甲醛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稳定性与长寿命等优势。低功耗 CO2 传感器:四方光电基于非分光红外(NDIR)技术,研发了低功耗 CO2 传感器产品,采用单通道检测气室,响应迅捷、数据精确、体积小巧、性能稳定可靠。通过自主设计的红外源与红外探测器,并经由优化算法实现低功耗运行。产品设计经验与制造能力四方拥有专业的 OEM/ODM 团队,涵盖工业设计、软硬件等专业技术人员,并且配备项目经理进行统筹管理,可满足各种产品定制需求。同时拥有芯片、核心部件、SMT、注塑、组装、标定、检验全产业链In-house生产,具备灵活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能够依据客户需求迅速定制样品并进行批量生产。能够与客户协同开展产品定制、功能优化与性能调试,以契合不同市场和应用场景的需求。四方光电以其良好的技术和专业的团队,在传感器和检测控制器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已成为大金在内的诸多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未来,四方光电将继续秉持研发驱动应用的理念,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品设计与制造水平,为客户带来更多的性能优异、成本可控、质量保障的传感器以及解决方案,助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熔体校正过程需要花费多少成本?
    通过验证熔体化学性质以控制熔化过程,对于确保熔体满足铸造牌号的规格限制条件至关重要。火花直读光谱技术已被确定为铸造厂内完成该任务的最*佳方法。如今,铸造厂面临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简化装料过程(包括熔体校正方法)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然而,智能资源管理以及低成本废料和其他铸造资源的增加使用会使装料校正变得复杂、昂贵和耗时。熔体是否符合牌号要求?进行熔体分析后,如何将分析结果与牌号规格进行比较?或许可手动将熔体分析结果与公布的牌号表进行比较。该过程不仅耗费时间,甚至会带来错误结果。更好的方法是使用日立的牌号数据库,它是当今世界上可用的最全面的数据库,参考该牌号数据库可立刻提供所需的信息。如果熔体符合牌号规格要求,则其可令用户满意。但是如果熔体不符合牌号规格要求,情况将如何?下一个大问题是:如何计算需要向熔体中添加的具体附加材料方可使其符合牌号规格要求? 有多种方法可实现这一点:可使用试误法,依靠用户先前的经验。或者可使用电子表格或图表运行一些手动计算。通过使用这些方法,用户无法确定无误地校正熔体。不幸的是,如果用户必须重新开展整个测试-校正-测试过程,则成本可能会比较昂贵,并且会延迟生产线。应用装料校正过程的最有效方法是从第*一次熔体运行开始便进行校正,而这正是装料校正软件所具备的功能。与手动校正相比,使用装料校正软件可节省成本下文将列出一个应用手动装料校正过程时产生的额外成本的示例。为了保持数值的保守性,将着重以一家规模适度的工厂为例。读者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对于一家只有单个1吨容量感应炉的小型铸钢铸造厂而言,仅考虑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其每年便能节省20,000欧元(约18万人民币)。所节省的时间将足以运行附加批次货物,甚至使财务状况更具吸引力。预计更大规模的工厂可节省更多的成本和资源。这些是使用日立的符合AdjCalc装料校正软件的GRADE数据库时可以节省的成本。关于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以节省时间和金钱的详细演示,请关注“日立分析仪器”微信公众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网络研讨会回放视频。在这段历时16分钟的视频中,日立的OES产品经理Wilhelm Sanders将为您逐步介绍装料校正过程,并显示一个详细的计算示例。
  • 商业印刷如何通过色彩管理达成客户期望—eXact便携式色差仪
    商业印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度视觉化的领域,色彩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客户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数字时代,企业和品牌越来越注重确保他们的营销和宣传材料在不同媒体上都呈现出一致的色彩表现。为了满足客户的期望,色彩管理成为了商业印刷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色彩管理来达成客户期望,特别是通过使用eXact便携式色差仪来实现精确的色彩控制和调整。这一仪器不仅提供了卓越的色彩测量性能,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一、通过定制解决方案帮助商业印刷专业人士在现代印刷行业中,提高效率和保证印刷品的质量至关重要。自动化闭环测量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升业绩和投资回报率,还确保了质量的稳定性。这种技术能够确保从早期的色彩定义到最终成品,印刷品都满足了印刷规范。其中,这种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它能将排版调整时间加快60%。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油墨和材料的成本,还确保了印刷过程中的效率。另外,通过利用数字标准,它能够消除实体母版导致的误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印刷品的质量。印刷过程中操作员的干预往往会导致不稳定因素。这种自动化技术能充分减少这种干预,确保印刷过程的顺畅。此外,它还能利用客观的色彩数据和质量保证工具,消除印前和印刷车间中的色彩评估的主观性,确保客户得到他们期望的结果。二、便携式色差仪便携式色差仪是一种高精度、随时随地可用的分光色差仪,为色彩专业人员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表面效果和材料。其轻巧便携的设计使得它可以灵活地带到需要测量的样品前,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任何其他需要进行色彩测量的场合,这都是一款不可或缺的工具。便携式色差仪可以采集各种表面的色彩数据,为色彩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eXact便携式色差仪是一个在印刷和包装应用中极具实用性的工具。它不仅能够测量密度,还可以比较测量结果与标准值,并提供直观的合格/不合格指示,确保印刷品的质量符合预期。这款密度计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色块,并提供4种孔径的选项,同时支持蓝牙连接,使数据传输更加便捷。另一方面,eXact Basic Plus便携式密度计更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印刷精度。它能够自动检测色彩和色块类型,将实际的密度测量结果与预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并立即反馈合格/不合格的结果。这有助于缩短测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每一份印刷品都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标准。除了密度测量,eXact Basic Plus便携式密度计还具备验证油墨叠印、印刷反差和色调误差等密度要素的功能,同时支持测量胶印版,从而能够测量印刷曲线并查看密度趋势,帮助印刷专业人员更全面地了解印刷过程中的变化和趋势。最重要的是,eXact Basic Plus便携式密度计具有高度的可配置性,可以根据特定的作业需求进行设置,并提供增强的安全性和密码保护功能,以确保仪器和工具的配置信息安全可靠。这款密度计为印刷业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强大的工具,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提高生产质量。三、关于爱色丽“爱色丽彩通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知名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色丽彩通
  • 两部委发文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发文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 重点更加突出范围进一步扩大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规模,建立健全资金引导、示范引导、政策引导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引导更多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深化“以奖促治”政策,促进专项资金取得更大成效。   中央财政2008年起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了80亿元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实行“以奖促治”,通过对生态环境建设达到生态示范建设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共带动地方投资97亿元,对1.63万个村庄进行了整治,受益人口达4234万人。   《指导意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规模将继续大幅增长,支持的重点更加突出,支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确保“以奖促治”政策取得更大成效。到2015年,全国要完成6万个建制村(占全国总数的10%)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建成一大批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使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庄基本得到治理,农村环境质量初步改善,农民群众环境意识明显提升,有效推动农村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污染减排、环保宣教等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引导、地方推动”的原则,在专项资金管理体制中进一步强化了中央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将专项资金和项目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强调地方财政要和中央财政共同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共同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深化“以奖促治”政策,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指导意见》在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原有的“责任制、报备制、农民参与制、公示制、县级财政报账制”的基础上,引进了3项新的制度:一是项目库制度,加强项目储备,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根据各地项目储备情况并结合财力可能,核定对各地的专项资金补助规模,提高了专项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二是监督检查制度,每季度在全国范围内通报示范省的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强化过程监督,同时加强项目验收和环境成效评估工作,强化成果考核 三是资金奖惩制度,实行项目储备、预算执行、项目实施成效与预算安排联动,对项目执行情况良好、资金效益显著的地区予以优先支持,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附录:关于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   财建[2011]10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环境保护局:   为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促进“以奖促治”政策取得更大成效,推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等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职责,深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建立资金引导、示范引导、政策引导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力度,在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中央引导,地方推动。推动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将工作重心下移,中央重在政策引导,工作职责主要在地方政府。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统筹规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作为重点支持范围。   集中投入,连片整治。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各地应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上的优势,选取合适的环保适用技术和运行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到2015年,全国共完成6万个建制村(占全国总数的10%)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建成一大批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使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村庄基本得到治理,农村环境质量初步改善,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明显提升,有效推动农村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污染减排、环保宣教等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十二五”期间,应着重完善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逐步扩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范围,加快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进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要在巩固试点示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连片整治实施范围、提升连片整治实施效果 非示范省份应积极开展连片整治试点。   地方各级财政、环保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及财力状况,建立稳定的农村环保资金渠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配合专项资金投向,并切实保障项目前期经费、组织实施经费以及考核验收、监督监测、成效评估等工作经费。同时,地方各级财政、环保部门要同国土、建设、交通、农业、水利等涉农部门加强协调沟通,鼓励和支持其他涉农资金与农村环保资金整合,集中投入综合整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激励和监督手段,不断促进资金管理机制创新   (一)优化预算安排。为进一步强化地方职责,充分调动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十二五”期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根据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财力可能,核定对各地的资金补助规模,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各地在资金补助规模范围内按照有关规定及要求自主选择项目,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备案。各地报备的实施方案是预算安排、项目实施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预算执行跟踪与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示范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 加强项目实施情况督查和专项资金核查,强化过程和结果监督 加强项目验收和环境成效评估,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工作机制。   (三)完善奖惩机制。实行项目储备、预算执行、项目实施成效与预算安排联动 鼓励农村污染防治项目适用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及推广,引导国家重大环保科研成果的示范试点应用 推动管理创新,对采取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模式的项目进行补助(奖励) 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对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费用进行补助(奖励)等。   地方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要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各项制度,认真执行责任制、报备制、参与制、公示制等制度,建立县级环保部门审核、县级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核付资金的县级报账制度,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建立专家审查和现场勘察相结合的项目审查机制。要不断推动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充分运用信息公开、督促检查、审计监督、考核验收等手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四、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基础工作   (一)加强统筹规划。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认真谋划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组织编制“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治理重点区域、治理重点内容、预期治理成效等,提高连片整治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连片整治村庄原则上从实施方案中选取,并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二)合理确定连片整治布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区域要按照国办发[2009]11号文件规定的“以奖促治”政策优先实施范围要求,保障直接影响群众健康的水环境安全,并结合当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重点工程确定。为进一步突出治理成效,在具体项目布局时,要将三个方面的村庄纳入重点支持范围:一是《关于印发〈“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的通知》(环办函[2010]44号)确定的“问题村” 二是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纳入减排范畴的村庄 三是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所确定重点流域优先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   (三)科学选取治理方式和技术模式。在收录本地区科研院所和环保企业研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对区域性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实行连片整治,因地制宜,科学选取适宜不同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低成本、高效益、便于运行维护的农村环保治理方式和实用技术。   (四)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进行项目储备,适时掌握项目申报、资金安排、项目实施、运行维护等情况,提高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项目库实行分级管理和动态管理,按国家、省、市、县四级(省直管县除外)权限建立项目库。省级财政、环保部门定期组织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入库,做好项目储备,动态更新已安排项目的实施情况及运行维护情况。   (五)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项目布局时,要预先考虑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维护问题,包括运行维护方式、资金解决渠道等 实施方案制定和污染防治技术选取时,既要考虑建设成本问题,还要考虑运行维护成本和难易程度 项目通过验收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及时组织办理资产移交,结合本地区城乡基础设施管理权限划分,明确设施管理主体,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设施维修、养护、运行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财政补贴、村镇自筹、收取费用等方式解决运行维护资金。鼓励开展集中运营和委托第三方运营,促进设施运行维护的专业化、市场化。   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示范引导。“十二五”期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通过重点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促使各地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各地要建成一批符合本地区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示范区,不断总结经验,为本地区乃至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   (二)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农村主要水污染物及农业源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促进农村地区污染减排,调动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研究制定相关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科技支撑。通过规范制定、资质管理、信息收集以及技术示范推广等,规范项目建设,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引导推动农村环保技术开发、设备制造、技术服务、设施运营等农村环保产业发展。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     二O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 广东引入世行贷款3亿美元 加强可持续土壤污染管理
    据广东省财政厅消息,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同意广东可持续土壤污染管理项目纳入世界银行贷款2024—2025年备选项目规划。该项目计划利用世行贷款3亿美元,由韶关市组织实施,促进实现土壤环境质量和耕地地力协同提升,从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据介绍,本次合作是在全球土壤质量退化、区域性土壤污染仍然存在、威胁环境健康和人类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提出的。该项目立足于广东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方面的区位优势,选取位于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红壤区、且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韶关市,利用世界银行在推动气候变化减缓和知识共享等全球公共产品上的优势,通过示范先进的土壤污染管理机制体制和技术,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土壤污染管理体系,为国内其他地区以及东南亚、南美等热带亚热带区的可持续土壤污染治理积累经验。项目建设内容聚焦可持续土壤污染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建立通量管理模型及跨层级跨部门协作机制;聚焦污染源减量,加强重金属污染管控;聚焦耕地土壤管理,促进土壤安全利用及土壤质量和固碳能力提升等。据悉,项目将在建立成本效益最优化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新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进行土壤污染风险综合管控新机制、探索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低碳绿色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构建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的新体系等四个方面实现创新示范。
  • 两会声音:修改《疫苗管理法》 统一技术标准和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修改《疫苗管理法》的议案”。《疫苗管理法》的进一步完善,能够为群众享受更安心、便捷、高效的疫苗接种服务提供条件。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  作为百姓特别关注的重点课题,疫苗安全是我国公共卫生的关键防线。新冠疫苗的诞生更让人们认识到疫苗的重大价值。此时提出修改完善《疫苗管理法》,将对我国未来的疫苗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疫苗管理法》需再优化 全流程可追溯存在完善空间  为保障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我国于2019年颁布实施了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简称《疫苗管理法》),明确提出在全国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为实现疫苗全流程数据可追溯,建立起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整合疫苗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追溯信息,实现疫苗可追溯。  目前,各地区疫苗的供应信息尚未充分公开,市民们很难根据自身需要快速查询到当地疫苗接种服务点的疫苗种类、库存、预约情况等,使得各地疫苗接种门诊效率较低。  因此,我国疫苗安全管理与追溯方面的工作,仍有完善和提升的空间。议案中提出的“建议实行疫苗供给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接种预约系统”,有助于大幅降低管理成本,优化疫苗资源分配,实现高效合理利用,提升百姓接种体验,从而进一步实现全国疫苗全流程数据可追溯。  保障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统一技术标准意义重大  基于现行的《疫苗管理法》,议案还包括“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存储及运输技术标准、借助物联网技术对当前疫苗存储及运输进行智能化升级”等内容。  疫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等环境状态的要求较为严格。冷链设备内的疫苗状态如果缺乏监控和追溯,便难以保障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记者了解到,疫苗法颁布后,部分城市已经通过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了门诊的智慧化升级。但是,现实中我国尚未为疫苗制度制定关于其储存、运输的全国性技术标准。由于缺乏更为细化的技术规范,部分地区的冷链管理技术水平还有待完善,这些都不利于保障疫苗的质量以及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在疫苗储存、运输环节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对传统冷链设备进行物联网化升级,对保障百姓健康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通过免疫规划有效对抗疾病传播,另一方面形成完整的疫苗接种反馈机制,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  海尔生物助力疫苗接种智能化升级 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在贯彻《疫苗管理法》的进程中,已有不少地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地政府通过积极建设智慧城市、构建智慧门诊的方式,不断升级百姓接种体验。  其中,以海尔“海乐苗”为代表的智慧接种方案,创新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存储技术,破解了百姓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追溯难题,为各地提供了构建智慧门诊、优化接种体验的全新思路与升级路径。目前,“海乐苗”智慧城市疫苗网已在青岛、深圳、广东省等28个省市,3000多家接种点落地应用,通过构建的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推动城市疫苗管理体系互联互通。  物联网技术在免疫接种方面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疫苗接种模式,有效助力了疫苗接种智能化升级,推动了行业变革及创新。除了智慧门诊,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也被应用在保障偏远地区的免疫规划接种方面。作为我国免疫接种形式的补充,移动接种方案的落地是我国在智慧接种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疫苗接种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由中国疾控中心并联海尔生物共创的移动智慧接种方案,运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接种难题。目前已应用于河南、新疆、内蒙古等偏远地区的免疫接种。  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疫苗全流程进行创新改造,实现疫苗生产、储存、运输、预约、接种等全流程数据信息追溯,也将为我国后续进行新冠、流感等疫苗大规模接种提供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另外,在统一的技术体系平台下,全国各地的接种者信息实现标准化管理,对国家实现全流程免疫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物联网技术对公共卫生安全水平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因此,一部在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方面更为完善的《疫苗管理法》,将成为保护公共卫生安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武器,对百姓健康意义重大。
  • 用TOC和HPLC进行清洁验证时的运营成本比较
    01简介对工艺验证使用生命周期的方法,是行业的最佳实践,通过对工艺的理解来改善质量,是运营效率提升的基石。证明资本的合理支出,是实施高效技术的重要的第一步,通常取决于对投资回报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的确定。投资回报率的定义是投资者从某些资源中获得的收益。投资回报率可以通过增加利润、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甚至降低企业风险来评估。如果企业考虑用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分析法取代高效液相色谱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分析法进行清洁验证CV(Cleaning Validation),上述因素都是在确定投资回报率时必须考虑的。虽然上述因素的分析结果都支持用TOC分析法来进行清洁验证,但它们也可能是主观的,难以量化。一种比较容易量化投资回报率评估的方法就是比较仪器的运营成本。本应用文献比较了分别用HPLC和TOC分析法时的仪器购置成本、年维护成本、年操作成本,得出了用TOC分析法进行清洁验证时所能够节省的费用。02比较中的假设前提在比较HPLC和TOC分析法时,必须先确定几个参数才能使比较具有等效性。首先,HPLC和TOC仪器的测量通量必须固定为每年2500个样品,每个样品重复测量3次,这就相当于每年2000小时的工作总量为7500次测量。HPLC和TOC仪器都需要操作员来运行样品。在这方面HPLC和TOC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HPLC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更为复杂,需要更高技能的操作员来完成,因而HPLC的人工更贵。但为了便于比较,本文献采用相同的人工成本。03仪器成本表1显示了TOC和HPLC仪器的相对资本成本。Sievers M9 TOCHPLCM9实验室仪器自动进样器DataPro2软件集成HPLC仪器HPLC软件厂商建议零售价:99%厂商建议零售价:100%表1:TOC和HPLC仪器的相对资本成本比较最经济可比的HPLC仪器具有集成配置,仪器的组成部分包括一台4通道脱气机、四通阀、泵、高容量自动进样器、柱温箱、紫外检测器。该配置的HPLC仪器专用于高通量质量控制实验室。TOC仪器的配置为Sievers® M9实验室型TOC分析仪和Sievers自动进样器。除硬件外,成本还包括操作这两种仪器的必要软件。04维护成本HPLC仪器的制造商在其网站上建议了年度预防性维护部件1,及其价格2。建议的维护项目视HPLC的服务年数而定,表2中的项目按年计算,以便得出正确的年度维护成本。Sievers M9 TOCHPLC维护套件包括:酸剂(2)氧化剂(4)紫外灯(2)泵头(2)树脂层吸入式过滤器组件柱塞密封圈(2)柱塞支架组件(2)隔膜(2)样品入口止回阀(2)样品出口止回阀(2)空气过滤器侧部空气过滤器前部LPV转子LPV定子HPV转子HPV定子检测器空气过滤器计量泵密封圈针针密封圈100 μL样品环路水流池垫片紫外灯总计75%总计100%表2:TOC和HPLC仪器的年度预防性维护部件和价格比较2本文仅比较TOC和HPLC仪器的年度维护部件价格。当服务工程师进行维护时,还会产生人工费用,而此比较中不包括人工。HPLC和TOC在维护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HPLC的预防性维护操作更加复杂和费时,因此HPLC的总维护成本更高。05操作成本分析仪器的年成本构成主要是操作成本,其中括耗材、试剂、人工,而人工是其中最大的开支。对于TOC分析来说,在正常工作模式下,7500次测量的样品运行时间为500小时。对于HPLC分析来说,情况较为复杂,因为方法的分析时间视分析物的化学性质、基质、色谱柱、试剂、压力不同而定,差别很大。按照保守估计,HPLC的样品运行时间如下:每次样品重复测量时间为5分钟,7500次样品测量的运行时间共为625小时。假设仪器操作员的单位人工成本相同,仅人工支出一项,TOC分析法每年就能节省20%的人工成本,如表3所示。_Sievers M9 TOCHPLC时间500小时625小时总计80%100%表3:TOC和HPLC每年7500次测量的操作员人工成本比较Sievers M9 TOCHPLC样品瓶样品瓶2色谱柱3HPLC级水4HPLC级甲醇4总计81%总计100%表4:TOC和HPLC仪器的年耗材成本比较06讨论在综合考虑维护成本、人工成本、耗材成本之后,HPLC和TOC分析法的成本计算比较就突显了使用TOC进行清洁验证的优势(见图1)。图1:用HPLC分析法和Sievers M9 TOC分析仪进行清洁验证时的年运营成本比较表5列出了用单台TOC分析仪和HPLC仪器进行清洁验证时的可以量化的结果差别。图2是运营成本的节省比例和节省项目。Sievers M9 年运营成本节省量仪器购置支出节省1%维护成本节省25%耗材成本节省19%人工成本节省20%总运营成本节省12%表5:用TOC代替HPLC进行清洁验证的年运营成本节省比例图2:用TOC法代替HPLC法进行清洁验证的总运营成本节省量上述数字并未直接显示仪器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实验室和人员的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幅度因不同企业而异,能够帮企业显著增加收入。07结论在对分别用HPLC仪器和TOC分析仪进行清洁验证的比较中,本应用文献对HPLC的操作成本做了保守和有利的假设。即便本文在例子中对HPLC的成本做了有利的假设,比较结果还是显示出Sievers M9 TOC分析仪的总运营成本更低廉。如果仅同HPLC的成本相比,运行量为7500次测量的Sievers M9实验室型TOC分析仪的成本回收期不到3年。如果让Sievers M9 TOC分析仪满负荷工作,仅按节省的成本计算,分析仪的成本回收期在1年以内。TOC分析法能够节省运营成本,并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支出、以及通过理解工艺来改善风险管理,因而成为监管机构和行业领先者首选的清洁验证方法。在同HPLC 的比较中显示,Sievers M9实验室型TOC分析仪在进行清洁验证时的仪器购置成本、维护成本、操作成本都更加低廉。参考文献Shimadzu 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Consumables Catalog. 2017 Catalog.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7, from https://www.ssi.shimadzu.com/products/literature/hplc/SSI-LC10-2017.pdfShimadzu Scientific US Webstore.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7, from https://store.shimadzu.com/ShodexHPLC Webstore.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7, from https://www.shodexhplc.com/product/shodex-c18-4c/Sigma-Aldrich Webstore. Retrieved November 19, 2017, from http://www.sigmaaldrich.com/catalog/product/sigald/34860?lang=en® ion=US◆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历程和思路
    一、修订历程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为1995 年7月13 日发布,1996 年3 月1 日实施。面对我国土壤环境形势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要求,环境保护部2006 年立项修订该标准,由原标准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承担。 2007年9月原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在江苏溧阳召开土壤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包括本标准修订项目组在内的各项土壤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承担单位参加,研讨土壤环保标准制修订思路。2008年起,按照该会议精神,编制组广泛调研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及制定方法,并陆续提出多版修订草稿。 2009年&mdash 2013年,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多次组织召开土壤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环办函[2009]918 号),就标准修订工作的几个关键问题广泛征集了国务院相关部委、各地方、相关科研机构的意见。 同期,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要求,本标准编制单位结合修订思路编制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并承担了中荷土壤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和《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等污染场地系列标准于2014年2月19日正式发布。其中,HJ 25.3-2014 是与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列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但考虑到土壤环境问题复杂性,该标准仅规定了风险评估技术原则、方法,未规定启动风险评估的筛选值。 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15条、28条和第32条分别规定了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实施制度,以及大气、水、土壤环境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制定实施HJ25系列标准得到上位法的有力支持。 2014年6月26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在北京召开相关科研专家和管理部门代表参加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专题研讨会,明确建议修订后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继续以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对象,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评价适用HJ 25 系列标准并补充制订筛选值。 2014年10月31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专题会议研究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思路,同意修订后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继续以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为主,与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共同构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不再规定全国统一的土壤环境自然背景值。 按照上述会议精神,编制组完成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修订GB 15618-1995)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征求意见稿)》(补充HJ 25.3-2014),即本次公开征求意见的两项标准。 二、修订依据和思路 1.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 号); (3)《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 号); (4)《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 号)。 2. 修订思路 2.1 土壤污染物项目 原标准中土壤污染物项目10个,其中:8个为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2 个为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 根据&ldquo 十一五&rdquo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原标准规定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全国范围检出率、超标率较高,继续保留为必测项目;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在全国范围内仍有一定检出率,部分监测点出现超标,也继续保留为必测项目。 与此同时,&ldquo 十一五&rdquo 土壤污染调查发现,土壤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综合考虑污染物检出的区域特征、基层环境监测能力和土壤污染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同时借鉴国外相关标准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增加了总锰、总钴、总硒、总钒、总锑、总铊、氟化物(水溶性氟)、苯并[a]芘、石油烃总量、邻苯二甲酸酯类总量等10 种土壤污染物选测项目,适用于特定地区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 2.2细化土壤污染物限值 土壤pH 条件是影响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首要因子,土壤pH 值越低,重金属活性越强、越容易被农作物吸收,尤其是在pH 值5.5 以下的土壤中活性强,而在pH 值5.5 以上的土壤中活性明显下降。为此,将原标准pH 值小于6.5 的情况进一步细分为pH&le 5.5 和5.5<pH&le 6.5 两档,分别规定限值,将原标准中的3档(pH&le 6.5,6.57.5)增加为4 档(pH&le 5.5,5.5<pH&le 6.5,6.57.5)。 标准修订过程中,相关各方普遍反映原标准中镉限值偏严。原标准中的镉限值是按照最保守取值原则确定的,即以最敏感粮食作物水稻籽粒中镉的食品安全标准0.2mg/kg 为依据,推算出各类土壤中镉临界浓度(含量),取其最小值。对全国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种类、不同pH 条件下的试验显示,水稻在酸性土壤(pH&le 4)中的土壤镉临界含量为0.3mg/kg 左右;随着pH 值升高,土壤中镉活性降低,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作物对土壤中镉的吸收性能降低。与水稻相比,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对土壤镉的吸收性能低,这些作物产区的土壤镉控制要求可以相应放宽。因此,不宜将0.3mg/kg 作为pH7.5)。 原标准发布于1995年,此后国内外农产品中铅含量限值标准均有所收严。例如,当时的淀粉制品食品卫生标准(GB 2713-81)规定的铅含量限值为1.0 mg/kg,而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铅含量限值为0.2mg/kg。此外,我国铅土壤环境背景水平偏低,95%范围值为10.0-56.1mg/kg,中位值为23.5 mg/kg,算术平均值为26.0 mg/kg,几何平均值为23.6 mg/kg。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铅污染事件,宽松的土壤铅含量限值不利于及时发现、应对铅污染问题。适度收严土壤中的铅含量限值,有利于及时反映土壤铅含量上升、累积的趋势,也有利于分析周边污染源排放的大气、水中铅含量过高问题。 考虑到以上情况,2006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332-2006)规定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中的铅含量限值为80 mg/kg,《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估技术规定》也采用80mg/kg 作为评价依据。因此,本次修订将农用地土壤铅含量限值收严为80 mg/kg。 2.4收严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限值 原标准中六六六和滴滴涕限值为0.5mg/kg,主要根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污染状况和残留水平确定。我国从1983年起禁止使用六六六和滴滴涕,经过20 多年自然消解,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水平已显著降低。&ldquo 十一五&rdquo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仍有检出。 六六六和滴滴涕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首批重点控制的物质,且当前仍然是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关注的重点污染物,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规定了这两项污染物限值。因此,本次修订保留这两项污染物为必测项目,限值收严为0.1 mg/kg,与2006 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 332-2006)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一致。 2.5选测项目含量限值 本次修订新增10 种土壤污染物选测项目。鉴于目前国内对这些污染物项目的研究成果较少,其限值的确定主要参考了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国家的农用地土壤标准资料,以及&ldquo 七五&rdquo 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数据和&ldquo 十一五&rdquo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未按pH 值分档细化定值。 2.6更新监测要求 本标准更新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土壤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目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和样品采集等要求应执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相关规定,土壤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应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以上监测标准更新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要求随之更新。 2.7补充实施与监督要求 本次修订依据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标准实施和监督的三方面要求:一是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环保统一监督管理职能,负责监督本标准的实施; 二是按照新《环境保护法》第26 条规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以及第28 条规定的环境质量达标管理制度,本标准作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应强制实施,实施标准的责任主体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三是考虑到土壤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尤其是大面积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成本过于高昂、不可承受,本标准的实施强调两点原则:首先,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坚持土壤环境质量反退化原则,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低于本标准的,应以控制污染物含量上升为目标,不应局限于&ldquo 达标&rdquo ;其次,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在保障食品安全前提下治理修复成本最小原则,土壤污染物含量超过本标准的,对相应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地方政府应依据新《环境保护法》第32条启动土壤污染详细调查,具体结合超标地区土壤性质、农作物种类等因素进一步开展评估,准确判断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和因素,采取针对性风险管控或土壤修复等措施。
  • 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发展历程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国有企业不论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身处惨烈的国际金融危机,都要比其他企业更具有市场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国有企业的使命。   据财政部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为21.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12月份增幅比1—11月下降2.5个百分点,已连续五个月回落。   1—12月,实现利润1.18万亿元,同比下降25.2%,12月份降幅比1—11月加大9.5个百分点。发电企业、航空企业出现大幅亏损,电网、交通、石油、石化、钢铁、有色、汽车等重点行业利润明显下降。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严峻,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国车检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大胆探索市场运作新思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深度开发,企业运行保持稳定增长,在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超额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并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2009年6月8日,适逢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成立21周年。21年中,中国车检中心从一个单一做车检业务,负债2000多万元,走在破产边缘的国有企业,日益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在机动车检测系统开发、检测线制造、汽车认证、汽车信息库、特种车改装、智能交通及相关培训等传统业务与防伪证件印制、智能卡制造、转印膜生产、证照研发等新技术领域齐头并进,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回顾中国车检中心的发展历程,21年的风风雨雨,21年的春华秋实,一路拼搏,自强不息。有人说,中国车检中心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种精神,敢于承担企业责任,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车检人自己说,中国车检中心更代表着一种信念,这种信念让车检人在居安中思危,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在低谷中看到希望,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博激流   1988.6-1993.12 创立之初——扭亏为盈   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创建机动车辆安全检测设备的认定、鉴定及发放许可证的机构,已刻不容缓地摆在国人面前。中国车检中心成立于1988年6月,成立之初,由于各种原因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举步维艰,濒于崩溃。   1992年6月,上级调整了企业主要领导人。王焕德总经理接手企业后,强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决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确定“以贸易为先导,实施资本扩张”的发展战略,合理选择项目,很快解决了中国车检中心生存问题。在办好现有企业的同时,广泛寻求项目,广开业务渠道,创办新的企业。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国车检中心开辟了为在用汽车装备安全带等项目。在销售汽车安全带的服务过程中,为保证装备质量,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起草了《在用汽车安全带安装技术规范》,编写了安装培训教材,摄制了录相带,承担了全国部分省、市、区级培训任务。   1993年,中国车检中心经过积极、慎重的市场调查,着重抓住了驾驶员职业适应性检测线、流动加油站和引擎清洗机三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同时,还与中国新技术创业产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开发了新型安全民用流动加油车。   全国机动车检测线标定是中国车检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1993年,中国车检中心顺利完成了对山东、山西、甘肃、青海等省的120条机动车检测线的标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中国车检中心1992年底实现收支基本平衡并设法偿还了部分债务,改变了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1993年全年营业收入比上一年提高了90倍,偿还了全部的债务,并提前实现了原定三年的扭亏计划,初步形成了集技、工、贸为一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1994.1-2009.6 壮大发展——跨越式增长   中国车检中心原有企业和部门经营规模较小,盈利水平不高,如何在今后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成了领导不断思考的新问题。在认真研究了当时的国内大环境后,提出并确定了“贸易与实业并举、进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吸纳高学历专业人才,开始了从贸易型企业向高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战略转移,为企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中国车检中心组建了信息产业部,以现代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电子技术、信息业为立足点,以现代交通管理和汽车服务行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信息产业部成立后,在汽车维修资料领域推出了中文印刷品、英文电子出版物等资料全、更新快的产品体系,在驾驶员管理领域研发出驾驶员适应性检测、智能交通平台、证卡制作等颇具竞争力的9个系列产品,形成了以汽车和证卡为发展战略方向的两大经济支柱。实践证明,高技术项目和高技术人才的注入加快了中国车检中心的发展步伐。   面对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只有形成规模的企业集团,依靠集团的整体实力,参与市场经营,才能产生足以左右市场的力量。根据现状,中国车检中心有意识的将所属企业按业务类型逐渐融合,在中国车检中心这个大集团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经济组合。   1998年,中国车检中心接收了中国金辰安全实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辰西科尼安全印务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已经停产三年,负债近两千万元。为启动证件生产,中国车检中心调用汽车业务积累的资金,支持证照业务的发展。目前金西公司证件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本,并从德国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胶印设备和全数字化自动装订生产线,把金西公司从一个“没人要、没人管”的亏损企业发展成为中国车检中心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发展从此迈上了新台阶。   2002年7月,中国车检中心成立了北京中安特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三条生产非接触式IC卡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6000万张,并先后中标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公交一卡通、医院就诊卡、地铁卡、校园卡、高速公路卡等重大项目,在除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外的全国民用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0%。   经过近两年的筹划,2005年11月成立了力安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护照、港澳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的转印膜生产任务。   中国车检中心为了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分别成立了营销中心、工程中心、研发中心三大中心,使中国车检中心的物质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配置更趋向优化,确保了中国车检中心为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争取创造企业最大价值,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中国车检中心面向社会,加大开发力度,在原车检测控系统基础上分别开发了汽车新的检测线测控系统。这些系统的成功开发,增强了中国车检中心在检测行业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为中国车检中心继续保持在该行业领先的优势地位,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中国车检中心还适时进入了汽车生产制造领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顺利签定了几个境外检测线项目。2006年中国车检中心整合汽车、计算机和数据资源,开发出二手车的鉴定评估系统。   追求利润是经营企业的根本目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天职 成本领先、市场占领和现金流量平衡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使企业经营面临了极其严峻的局面和诸多不利的因素。中国车检中心,一个在特殊时期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国有企业,大胆改革,科学创新,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经济环境下,紧紧抓住企业“现金流”不放,降低财务风险。同时,遵照新的《劳动合同法》,不断创新考核机制,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同时,充分发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并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 少年壮志不言愁   时刻牢记——企业责任重泰山   善尽企业责任,共建和谐社会。多年来,中国车检中心长期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援建希望学校、协办公安英烈子女夏令营、提供警用装备服务、向灾区捐款捐物、参加奥运志愿服务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已成为中国车检中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996年,南方特大洪水灾害,中国车检中心全年共提供捐助款项将近80万元,并组织员工赴灾区进行了慰问 2006年和2008年中安特公司积极响应公安部党委号召,共向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捐款200万元,表达对公安英烈的崇敬和怀念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车检中心领导在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企业和员工向灾区献爱心,共计捐款55万多元,捐物近千件。   2008年北京奥运会隆重召开,中国车检中心一方面选派员工直接参加奥组委的具体工作,支持奥运志愿者服务工作,并组织员工参加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另一方面,为切实做好奥运会期间安保工作,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斗转星移,21年过去了。回首昨天,有辛劳和汗水,更有喜悦和收获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创新并重,中国车检中心立足新起点,适应新环境,树立新观念,创建新机制,努力朝着创新、专业、精深迈进。
  •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上海喆图与广州客户谈判陶瓷纤维马弗炉的历程。这个过程从询价到合作,历经多次谈判与沟通,展现了销售工程师的不懈努力和策略智慧。起初,客户通过仪器信息网了解到上海喆图提供的陶瓷纤维马弗炉,并通过联系电话与销售工程师取得了联系。销售工程师随后收到了客户的询价函,并就需求进行了深入讨论。在添加了客户的微信后,销售工程师迅速发送了报价单,但客户对此进行了砍价。在首轮谈判中,销售工程师做出了适当让步,但并未达到客户的期望。接下来的几天,客户突然中断了联系。销售工程师并未放弃,继续与客户保持沟通,并就支付方式达成了一致,客户同意采用全款付款方式。这一进展让销售工程师感到惊喜,似乎预示着订单的成功率大幅提升。就在销售工程师以为谈判即将顺利推进时,客户又提出了新一轮的价格讨论,这次关注的是产品的外观尺寸。这一变化让销售工程师感到有些棘手,因为它意味着定制成本的进一步提升,几乎接近了我们的成本极限。尽管客户对此有所犹豫,销售工程师还是选择了适度坚持,努力在满足客户需求和保持公司利益之间寻找平衡。销售工程师将谈判过程分享给了团队,团队给予了同理心的倾听和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情况,相信仍有成交的可能。在经过几天的交流后,销售工程师心中满是忐忑,一方面不忍舍弃客户,另一方面又因犹豫不决而感到愧疚。就在这关键时刻,客户出乎意料地主动与销售工程师取得了联系,重新开启了价格问题的讨论。这一次,销售工程师保持了平和的心态,经过努力,最终顺利地敲定了协议,并向客户提供了账户信息。等待了一两天,客户再次搁置,款项也未到账。销售工程师鼓起勇气询问情况,并尽力消除客户的疑虑,提供了公司相关的所有信息,并附上了一封真诚的信件及合作案例。尽管客户没有立即回应,但隔天,全款到账。收到款项后,销售工程师继续提供服务,积极与客户沟通,更新订单进度。这次经历不仅加深了与客户的关系,也证明了专业和坚持的价值。这个故事展示了销售工程师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赢得客户信任的重要性。即使订单过程中遇到挑战,保持专业、真诚、主动、耐心和可靠的态度,能够在客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销售工作中,学会适时放慢节奏,反思和总结,是提升个人能力和获得新机遇的关键。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销售工程师应保持学习和掌握松弛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让工作充满活力和色彩。
  • 《药品技术转让管理规定》受药企欢迎 对产业利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在谈到《药品技术转让管理规定》对医药行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时,石药集团、西安杨森制药公司、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一些情况。   石药集团的技术总监牛占旗表示,国内的制药企业一直在关注《药品技术转让管理规定》。这个规定的出台,把握了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很多的优秀企业,还要重组并购,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和高效的发展。因此在集团内部实现合理的流动,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成为这些并购企业当务之急。这个规定的出台也恰恰顺应了目前这个制药产业的需求,为集团内部的调整和划转从法律上提供了保证。   牛占旗表示,随着医药产业法规的逐渐完善,这个法规的出台是目前我国上位法所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支持内部产业调整和与国际最大限度接轨,同时加强政府监管是非常利好的情况。通过对这个政策详细的研究,石药认为该规定强调了工艺的验证对风险的管理,使技术转让的工作更加科学和合理。石药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地兼并企业,到目前为止石药已经兼并了三家企业,还有几家在谈。所以这个规定对集团内部也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引导,这个政策对于制药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集中优势资源,把这个产业真正做好,给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药品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政策。   西安杨森制药公司注册部总监李卫平认为,《药品技术转让注册管理规定》对西安杨森也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为过去的法规,对于尤其是进口药转当地生产有一定的限制。一个企业自己把产地从国外移到国内,实际上有利于国内生产发展技术提高的,在过去的法规要求里面按照防治要申报,从新进行试验,这个样子导致了地产当地化生产要耗1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让它进口落地,既不利于中国患者对于药物可及性的要求,也不利于对于整个公司产业配置、产业调制的要求,也不利于对于整体降低医药成本这个社会需求。这个规定出台之后,可以将进口药向当地国内生产变为一个简单的产权变更,从技术转移变成产权变更,可以在一年内获得批准。这样对于西安杨森这样的企业来说能够整合资源,把国外的生产转入国内来做。既有利于企业的产权的配置,也有利于咱们国家医药经济的发展,这是我的看法。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副主席卓永清表示,《药品技术转让注册管理规定》对于中国的制药企业还有对所有外资的研制药品的企业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或者是一个里程碑。中国几乎被称为是世界的工厂,各式各样的日常用品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什么到美国去买药找不到中国生产的药,但是有一大堆中国生产的日用品,这有一个很重要的起点,就是委托生产。对于国际的品牌来讲,以前想要利用中国非常优越的竞争条件在整个药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一直到流通环节上,怎么让中国很重要的力量发挥它应该有的优势呢?原来的委托制造制约中国。中国已经有企业已经达到CGMP的要求,新的法规更能够让全世界品牌的这些厂家,可以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价值链放到中国来,也就是这个价值链不只为了中国,也为了全世界。当有了制剂,民营的厂家们,合作的厂家可以找到很多,把技术做转移。当然这里面还有很重要的商标授权的部分,这两个条件的配合之下,将来中国药品走出世界市场是绝对有这个机会的。所以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新的规定出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