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工作方向

仪器信息网工作方向专题为您整合工作方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工作方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工作方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工作方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工作方向话题讨论。

工作方向相关的资讯

  • 科技部: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征集工作
    各有关单位、科研人员:  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前瞻布局能力,加快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经研究,拟面向各有关单位和广大科研人员,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征集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建议,将按程序纳入建议库,为相关任务部署提供支撑。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活动的背景和定位  颠覆性技术作为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具有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的革命性意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科技部以“打造新科技革命软环境,厚植颠覆性创新土壤,培育创新试验田”为目标,紧扣“颠覆性”特征,着力突破传统科研理念和范式,探索建立符合颠覆性技术创新特点和规律的项目发现、遴选和资助机制,发现并扶持一批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创新文化。  二、征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次建议征集,瞄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颠覆性技术突破性、产业变革性,巨大市场潜力等特性,重点征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重大突破,并能够带来产业升级换代或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颠覆性技术。  本次建议征集,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颠覆性技术介绍”、“颠覆性技术研究现状”、“为什么是颠覆性技术”、“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颠覆影响力”、“主要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等。  请在深入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准确地填写好征集信息表。您的意见或建议将作为我们开展后续工作的重要参考。  三、征集方式和其他注意事项  1.本次选题征集以无纸化方式进行,请登录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征集专区,在线填写征集信息表。  2.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征集专区长期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放。  3.如您在填写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xmzj@istic.ac.cn。  感谢您对国家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 附件: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征集信息表.doc科技部办公厅2021年8月13日
  • 机构改革后,检验认证工作的方向在哪里?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部室、下属单位: /p p   现将《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实施。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国家认监委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8年3月14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strong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要点 /strong /span /p p   2018年认证认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高认证认可供给质量为主线,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入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中国认证,全球认可”行动、“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等五大主题行动,着力抓好以下八项重点任务: /p p    strong 一、着力抓好《意见》落实,统筹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strong /p p   1. 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以下简称《意见》),将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推进质量认证的专门政策,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推进措施,完善配套条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质量认证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 /p p   2. 推动各级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方案,将质量认证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意见》实施过程中,认证认可全行业对于新问题、新现象要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p p   3.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宣传手段,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加强宣传报道,对《意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提高质量认证的社会认知度,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和协调应对。 /p p    strong 二、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深入开展认证认可助力质量提升行动 /strong /p p   1. 开展百万企业认证升级行动,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为抓手,推动100万家企业学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完成45万家获证企业体系升级换版工作,树立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当好质量管理“领跑者”,带头推进质量提升。组织中小微企业质量认证帮扶活动,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求开设免费培训课程,提供质量援助方案,补齐质量提升短板。 /p p   2. 各地认证监管部门和从业机构要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工作,开展行业特色认证、分级认证、管理体系整合、质量诊断增值服务,不断提升认证提升质量效果。 /p p   3. 开展高端认证质量惠民行动,引导市场增加高质量产品、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食品消费品领域,重点开展有机食品、智能家电、儿童用品、交通一卡通等产品认证,扩大“三同”工程实施范围,逐步增加“三同”企业及产品数量。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开展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车联网导航产品、城轨交通装备等认证。在服务业领域,重点开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等认证。 /p p   4. 开展认证服务地方行业行动,围绕各地方、各行业高质量需求,创建一批质量认证示范区(点),实施一批质量认证服务示范项目,打造一批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高端质量品牌。 /p p   5. 鼓励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质量认证促进政策,支持具备条件地区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推动认证认可在政府监管、社会治理、污染防治、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应用。健全政府、行业、社会多层次采信机制,推动广大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服务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得认证,拓展质量认证覆盖面。 /p p    strong 三、 着力加强执法监管,坚决维护认证认可公信力 /strong /p p   1. 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逐一排查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和伪造、冒用、买卖证书或者标志等行为。严格强制性认证监管,针对抽查合格率下滑或波动大的产品,集中排查风险隐患 针对相关产业集聚区、问题多发区,加大对无证出厂、销售、进口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p p   2. 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和产业成熟度,对强制性认证目录产品及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加严新实施CCC产品、电商CCC产品的监管。对新设立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加大监管力度,适度增加监督检查项目及频次。基于风险管理模式,适时调整扩大《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对产品风险较高的已注册企业实施年度验证报告制度,落实境外企业主体责任、官方机构监管责任。推动制订《检验检测机构管理条例》、修订《认证认可条例》,完善执法监管的法律规范。 /p p   3. 建立认证认可全过程追溯平台,推广APP等移动监管工具,运用信息技术实时化、智能化识别异常认证活动。完善从业机构信息公示制度,探索建立获证企业承诺制,引入自我声明的合格评定模式,接受社会监督。 /p p   4. 落实《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对违法主体追究民事连带责任,实行“谁出证,谁负责,谁签字,谁担责”。加强认证认可信用体系建设,对失信机构及人员列入“黑名单”,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建立永久退出和终身禁入机制。 /p p   strong  四、着力优化制度供给,出台认证认可制度“一揽子”改革举措 /strong /p p   1. 落实CCC认证改革总体方案,推动“目录瘦身、简化程序、减轻负担”。实施认证目录法规式管理,推动强制性认证与强制性标准深度融合,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将长期质量稳定的低风险产品调出目录 依据产品的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分别采用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企业自我声明”、“型式实验+工厂检查+证后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 压缩认证单元,合并工厂检查环节,减少重复审核和发证数量 改革CCC标志发放管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实施机构指定数量,进一步打破认证检测市场垄断,给予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 /p p   2. 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以绿色建材产品为突破口,切实做好标准协调、目录发布、能力评价、国际合作等工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建立完善网络安全产品检测认证制度,会同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发布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检测认证实施机构名录,推动认证检测结果互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p p   3. 适应产业形态和质量管理变革趋势,加快工业产品自愿性认证创新步伐,积极发展综合化、整合型认证服务项目,增强认证制度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整合完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推动“一审多证”,促进食品农产品认证与进出口食品注册备案融合发展,完善注册备案采信第三方认证机制。 /p p   4. 完善认证机构审批程序,升级网上审批系统,探索认证机构行政审批方式多元化。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项目,精简合并相同、相似的技术评审事项,严格资质认定标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等行业资质认定工作,提升技术评价工作有效性。 /p p    strong 五、着力完善行业环境,培育壮大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 /strong /p p   1. 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强化认证活动的第三方属性,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检验检测认证联盟,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着力解决认证服务“同质化”现象,提升获证企业和采信主体的“获得感”。 /p p   2. 重点提升食品农产品、生物医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新能源、碳交易等领域支撑服务能力。培育一批区域型和专业型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检验检测认证为“连接器”的产业聚合新模式。鼓励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一站式”服务和“一体化”发展,为社会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构建军民通用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服务军民产业融合发展。 /p p   3. 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安全、物联网、电商服务等领域试点推行“互联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新模式,适应信息时代质量提升需求。构建“认证机构多维全景画像”,运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反映认证机构综合能力和运行状态,引导社会各方按需采信认证认可结果。推进认证认可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电子化,促进行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效率。 /p p    strong 六、着力夯实基础建设,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效能 /strong /p p   1. 加快构建统一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大数据中心,系统优化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解决“数据碎片”和“信息孤岛”问题。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与国家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无缝对接,建设面向社会用户的信息数据共享接口,提升“云桥”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功能。 /p p   2. 实施认证认可标准精品工程,组织制定一批协调一致、突出行业特色的认证认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高端品质认证和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提供支撑。实施检验检疫标准提质工程,强化流程管理,提升检验检疫标准化保障执法把关、服务贸易便利的能力。实施认证认可科技攻坚工程,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为龙头,提升认证认可科技整体水平。 /p p   3. 巩固认证认可检测服务业统计制度实施机制,持续改进统计信息化系统,提升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精细化水平。完成年度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统计数据。继续完善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认证认可有效性综合评价机制,提高认证认可事业发展质量。 /p p    strong 七、着力深化国际合作,扩大认证认可国际影响 /strong /p p   1. 主动对接《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重点国别规划》、《“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以欧亚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借助行业联络机制和地方协作平台,形成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整体合力。推动合格评定政策沟通、标准协调、制度对接、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加快绿色低碳、跨境电商等新领域互认进程。 /p p   2. 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标准、技术和服务,提高引资引智的质量效益。支持国内机构拓展国际业务,推动更多机构加入国际互认体系,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领域深化双多边合作互认成果。推动检验检测认证与海外投资、产能合作项目紧密对接,加大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力度。 /p p   3. 积极参与和主动引领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规则制定,向国际社会提供认证认可“中国方案”。积极推动绿色、有机等国内认证制度获得国际互认。办好认证认可官员国际研修班,促进国际政策技术交流,加强对外培训援助。做好第83届IEC大会筹备工作,支持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p p    strong 八、着力加强党的领导,提升认证认可队伍建设水平 /strong /p p   1.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关于认证认可工作的决策部署。将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扣贯彻落实中央24号文件和国务院第185次常务会议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p p   2. 加强认监委对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的指导,强化信息共享、交流反馈、调研督办机制,改进绩效考核办法,提高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活动,各级认证监管部门、从业机构要针对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做好财务保障,拓展培训层次、频率和深度,推进认证认可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认证认可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改进人员注册管理工作。 /p p   3. 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树立优良政风行风。结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推广“支部三级共建”等典型经验,增强认证认可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实效。 /p p   4. 切实加强财务保障能力和监管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认监委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调整监管模式,做好认证认可收费监管。 /p
  • 生物发酵产业的进军方向
    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发酵产业,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的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和维他命等。近年来,我国的发酵产业也延伸到工业产品,包括能源、化工产品以及材料等。   由于发酵产业对能源、粮食和水的消耗巨大,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向着原料到产品的高转化率、节能及节水的方向发展。对不同的产品,也应该设立不同的节能减排目标。   对于我国发酵产业的定位,除了应继续巩固发酵产品最大生产国地位之外,更应该向高端方向发展,实现部分代替石油,生产大宗材料、能源、化工产品等。   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甚至是充满风险的。   合成生物学助力   我国发展发酵产业应该扩展到利用农业生物质,如纤维素、非粮淀粉、非粮脂肪酸等为原料,生产材料、能源、化工产品等,逐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要想发展生物发酵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不得不在技术上作好储备。   目前,我国的发酵产业在硬件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解决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菌种的改良上。   合成生物学提出的方法,则是对现有生产菌种根本性的改造,包括代谢通路的重构、基因组的改造和全细胞的改造。   总的来说,发展发酵产业的目的就是要构建一个逐渐可以与化工过程相竞争的工业生物产业。   提高菌种效率是关键   如上所述,发酵产业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菌种的效率等。例如如何使微生物细胞更快地生长、如何实现跨种属染色体在一个细胞内共存、如何解除微生物总体调控等。(详见图表)   可以说,上述菌种的改造工作,事实上也是合成生物学正在研究的题目。其中,复合功能微生物的构建是重要方向。希望因此获得一个能快速生长、能进行多种基因整合、抗染菌、允许多个染色体在细胞中共存,从而获得多种性能,能生产多种产品的微生物制造平台菌株。   现阶段,菌种改造的工作更为急迫。近期和中期菌种改造研究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改造控制生长速度的微生物基因组,使微生物细胞更快地生长 限制细胞群体效应,使发酵能达到更高的密度等。   菌种改造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改造控制生长速度的微生物基因组,使微生物细胞更快地生长,利用快速生长的微生物菌株生产大宗化工产品,提高生物过程相对于化工过程的竞争性。   限制细胞群体效应,使发酵能达到更高的密度,提高生物产品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的生产效率。   实现跨种属染色体在一个细胞共存,使细胞具有多种功能(特别是利用纤维素快速生长获得目标产物)。   开发(发明)一种普适的构建最小基因组微生物底盘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整合获得功能性代谢路径,用于可控制造各种生物化工产品   大片段基因的获得和在染色体里的整合和表达技术的开发,解决复杂化合物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问题。   获得能使多个染色体在一个细胞中共存的机制,实现复合功能微生物的构建,特别是利用纤维素快速生长获得目标产物的复合功能微生物菌株。   实现低成本染色体的化学合成,可以低成本地合成优化的生物或化学产物合成途径来进行表达生产。   解除微生物总体调控的机制,最大程度地获得目标产物,如材料和能源等。   开发制动删除内显子的DNA删除技术,获得新的、快速生长的真核微生物。   总之,提高菌种的效率是提高我国发酵产业的关键。   开拓先进发酵工艺技术   此外,发酵工业具有高耗能、高耗水和不连续、易染菌的缺点,也导致发酵产业成本的增加,减少了其竞争性。   未来发酵产业应该向着无高温灭菌、低耗水和连续发酵方向发展,以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最近,我国在嗜盐发酵生产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方面,已经实现了至少两周的开放发酵,使PHA 成为有竞争性产业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未来,可以利用海水为介质、发掘嗜盐菌在高 pH值、高温和高盐浓度条件下的特点,建立一个能进行无高温灭菌、低耗水(利用海水)和连续发酵的、有竞争性的发酵产业。
  • 方向调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任院长
    8月4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干部会在和平里院区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人事司副司长孔忠出席了会议。会上,吴清海副局长作重要讲话,孔忠副司长宣读了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关于计量院主要领导职务任免的决定:方向同志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免去张玉宽同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职务并退休。计量院原任院长张玉宽、新任院长方向分别发言,会议由计量院党委书记宋伟主持。   吴清海副局长在会上指出,此次任命方向同志接任计量院院长职务是总局党组根据计量院事业发展需要,经过反复酝酿,充分讨论研究而慎重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   吴清海副局长提出三点意见:一总局党组充分肯定张玉宽同志为计量事业和质检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二总局党组对方向同志接任院长充分信任。三计量院科研工作应继往开来,有更大的提升和发展。   吴清海副局长指出,班子一把手变动对一个单位来说是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吴清海副局长希望计量院广大干部职工继续支持和配合方向同志和院班子的工作,要做到:第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讲学习 二是要讲民主 三是要讲团结。第二,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坚持&ldquo 人才强院&rdquo 战略 二是广泛凝聚外部人才,强化协同创新,更好推进计量科研工作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第三,积极发挥科研支撑作用。一是加强基础研究 二是加强交流合作。   最后,吴清海副局长希望计量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发扬传统,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共同推动计量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计量事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计量院原任院长张玉宽表示坚决拥护总局党组的决定,同时对总局党组、计量院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感谢,他相信同志们定会全力支持以方向同志为班长的计量院新的领导班子,共同创造计量院的美好明天。   计量院新任院长方向在任职讲话中表示,完全拥护和服从总局的决定和安排,同时深感计量之缘,责任重大和使命之重。方向院长表示将在未来工作中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好目标,不断提升计量院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是履行好职责,当好科技人员的&ldquo 服务员&rdquo ,科技发展的&ldquo 运动员&rdquo 和国家资产的&ldquo 守门员&rdquo 三是坚持好原则,努力践行好干部的标准,做到&ldquo 不牛&rdquo 、&ldquo 不懒&rdquo 和&ldquo 不贪&rdquo 的&ldquo 三不&rdquo 。
  • 专家学者眼中的质量新方向
    论道   部分专家学者眼中的质量新方向   所谓“论道”,就是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百花齐放。下一个路口,中国质量该往哪里走?如何找到新的动力源泉?每个答案的背后都隐含着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于他们对于所在领域的深入思考,更源于他们对于中国质量的理解和期待。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摆在中国质量面前的,并不是一道单选题。   质量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   郎志正(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   目前,中国产品和服务的特色还不明显,在世界上大家认可的是廉价,当然慢慢会有自己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国家特色。   另外,行业要有行业的特色。比如我国的航天科技领域,就有很多特色,其得不到国外技术,只能靠自身发展,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质量管理方法,比如创造了技术、管理“双归零”的方法。同国家、行业一样,企业发展也要有自身特色。   具体说到中国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特色,我认为就是非常关注“大质量”概念,特别是我们要建立“两型”社会,提到中国质量特色不仅是关心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事情,对国家总体规划而言,中国要有自己的特色,最后落脚到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由此来看,质量定位也不能局限于产品、工程和服务等方面。中国应该走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物美价廉的道路,这样才能有特色,突出质量发展方向。   要说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我觉得,还是以企业为主体,因为表现形式还是产品与服务。制定《质量发展纲要》时,当时也有争议,到底把质量监督放在前面,还是企业主体放在前面,我一直强调,一定要把以企业为主体放在前面,因为无论产品、工程或服务,其质量都是由企业制造出来的,理应由企业承担第一责任。突破口还是怎样加强企业的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监督只是在企业基础上,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监管,政府、第三方多提供一些服务,企业主动把自己当作主体对待。   但我觉得,中国质量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建立中国特色质量和质量管理发展途径。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与政府构架都和国外不同,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有特色的发展方向。   中国梦离不开质量立足点   李亚萍(IEC/TC 95主席)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质量这个“立足点”,中国质量的发展之路,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崛起。   中国的质量发展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一直在良性的轨道上快速发展。中国目前的质量水平已经通过GDP、出口贸易额和出口产业结构等多项指标得以证明,中国产品早已自豪地走向世界市场。   从我的切身感受看,中国企业对比发达国家企业,在质量追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起草电力系统一项通用国际标准时,多个外国跨国公司都提出要把自己的产品试验要求上升为国际标准,如将产品湿热试验的周期从两天提高到56天,而与会的多数中国企业则认为该门槛过高,超越用户需求。这件事折射出中国企业对于质量成本的认识仍然受现有技术水平、产品成本等因素影响,在追求卓越、赶超一流方面多有顾虑。   我国提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科技发展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质量将伴随技术创新一起驶入快车道,成为民族复兴的巨大推动力。从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看,它需要与整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才能最终实现。对于中国质量未来的发展,我认为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消除质量的法律盲区,增加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促进公平竞争 完善质量社会共治机制,从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社会监督等多个层面形成质量齐抓共管局面 加强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文化水平,避免唯利是图、铤而走险 加强质量检测认证,推进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鼓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从源头上通过社会管控实现质量保障。   诚信,是期待更是忠告   王齐国(北京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21世纪的质量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一产品或者技术的PK,品牌成为质量竞技场上的“标配”。坦率地说,中国品牌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有3点亟待改进:一是品牌战略规划滞后 二是品牌价值观存在严重问题 三是品牌价值不高。我认为,这个阶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现在党和政府提出来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品牌战略同样需要“中国特色”。这里所说的“中国特色”,就是以中国文化为内涵,即以中国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来指导中国品牌建设,承担社会责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   在我看来,中国品牌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构建自己的品牌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品牌价值观取向,积极参与世界竞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切入点。   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是要制定出一个清晰、可实现的中国品牌发展战略,指导中国品牌建设工作 其次是各项措施要得力,具有可操作性。我建议,政府可以建立中国“品牌黑名单”制度,为中国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外,政府应该花大力气倡导全社会消费中国品牌。   一个好的品牌定位,可以让企业的品牌找到正确的方向,事半功倍。而一个正确的品牌价值观,则决定了企业能够在品牌的路上走多远。我认为,正确的品牌价值观一定是以消费者利益为第一位的,脱离消费者的品牌注定不会有大发展。   如果你问我,中国品牌目前最需要什么?我的答案只有两个字:诚信——这既是期待,更是忠告。   质量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希望   程虹(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62.02分,这是《2012年中国质量发展观测报告》中消费者的满意度总分,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调研得出的这个数据,表明我国总体质量水平还处在竞争力不强,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的阶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用悲观,如果用100分的满分来衡量,这个分数已经过了及格线,虽然质量发展尚有差距,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后,通过质量创新,让消费者质量评价不断提升,正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   中国质量的发展,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很好的宏观引导与监管,同时也非常需要质量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武汉大学实际上只是中国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质量科研探索的一个缩影,未来会继续发挥大学优势,在质量创新,质量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作出世界级的成果,我是有这个自信的。   要说质量发展的特色与定位,各国各有特色。在我看来,各个国家在遵循质量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一定要突出本国质量创新的特色。我们常说,中国的质量管理不可能离开国家的文化和制造环境,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模式。   质量特色来自于实践创新,看看参加中国质量奖角逐的企业,应该说在很多方面都各有特色。如航天科技行业基于一丝不苟、勇于挑战零缺陷的创新 电子数码企业始终坚持掌握顾客需求,走服务创新的道路。行业企业质量创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型的模式,企业、行业,乃至国家,需要在追寻质量一般规律的基础之上,去创新基于中国大地的方法和模式。   中国质量应该走出自己的路   孙静(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从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件中可以看出,质量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不断显现,其在经济生活中所占到的权重也在不断增加。我认为,现阶段中国质量应该不仅仅是一种“合格”或者“适用”,而应上升为卓越经营,从而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只有这样,中国的企业和品牌才能从国内优秀走向国际卓越,成为世界上的一流企业。   那么,中国质量应该如何迈出向前的一步呢?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不过我并不赞同全盘复制。因为,步骤、程序可以复制,但其背后的土壤和文化无法复制。   当然,对于一些质量管理的方法、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比如:抽样检验、过程控制、测量系统分析、实验设计、卓越绩效等,都可以帮助中国提升质量。但是,真的想要实现整体的提升,还要依靠自己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道路。   走好这条道路需要从3个层面出发:一是高层要正确认识质量。想要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光讲究合格率是不行的,还要实现客户、市场、产业链的各个相关方的多赢。   二是中层要善于开拓创新。一个组织的中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质量理念的执行者,他们没有创新就没法维持客户的忠诚度。   三是基层要坚决执行标准。这一层面是质量的真正实践者,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高层和中层所制定的标准,去生产“合格”的产品。   我认为,当务之急,要重建中国的道德体系,去履行社会责任、经济伦理、财富道德,使人们像重视生命和健康一样去重视质量。   产业计量要为产业优化升级服务   朱崇全(深圳产业计量工程研究院院长)   今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给计量事业吹来了一股和煦的春风,让全国的计量工作者和研究者欢欣鼓舞。   作为一个从事计量工作30余年的老计量人,特别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并列举了7个方面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重点领域。国务院将产业计量纳入我国计量事业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是非常切合时宜的,这是国家现代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给计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新的计量学定义——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的实际内涵。   产业计量是为现代产业经济活动服务的。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领域,产业计量发展还处于集约化阶段,停留在对计量问题的单向测试和处理能力上,离产业计量学和产业计量工程的整体要求还有一段艰苦的路程要走。7个产业计量测试服务重点领域主要体现了我国目前现代产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需求,这些需求的解决可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瓶颈问题,有效助推产业的优化升级 同时也可将产业计量技术和服务能力推向更高的水平,这正是产业计量急需完成的艰巨任务。   未来,在构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带着老的计量观念去建体系,而是要根据各地产业发展的特定量值需求,有针对性地构建技术服务体系。   我相信,随着《规划》的实施,产业计量助推现代产业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 文章转载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大项目需求方向征集
    关于征集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需求方向的通知 教技司[2011]369号 各有关高校:   为组织做好“十二五”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计划实施工作,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原始性创新与前沿探索,培养科研学术骨干,提升高校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能力,经研究,现征集重大项目需求方向建议。具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项目需求方向征集包括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农业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制造与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人口与健康科学、综合交叉科学等8个科学领域。   项目需求应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校科研基础,围绕学校学科优势、研究特色,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和优秀人才、团队,面向各领域未来发展和科技进步,开展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   二、推荐方式   采取限额推荐方式,由高校组织遴选,围绕本校优势研究领域择优推荐,每校推荐不超过5项,同领域推荐项目标明排序,涉密内容不受理。   三、报送方式   推荐高校应按要求填写《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需求方向建议表》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需求方向汇总表》并以正式函件形式上报教育部科技司,同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计划处邮箱。截止日期为12月10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邮编:100816   联系人:郑华德 李渝红   联系电话:010-66096298   邮箱:jihuachu@moe.edu.cn   附件:   1.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需求方向建议表.doc   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需求方向汇总表.xls 科技司计划处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 6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并调整研究方向
    近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流体传动及控制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和调整研究方向的通知。具体如下: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你们报送的关于流体传动及控制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和调整研究方向的来函收悉。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为“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更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luid Power and Control”。研究方向调整为:(1)流体传动及控制;(2)应用流体力学;(3)机电系统控制与信号处理;(4)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5)机电系统及装备设计与制造。实验室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   2.“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为“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更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otein and Plant Gene Research”。研究方向调整为:(1)生物大分子与生物药物研究;(2)植物发育与功能基因研究;(3)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4)生物信息与基因演化。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组之间的有机结合。   3.“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为“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更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imulation and Control”。实验室要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特色,体现仿真与控制的研究内容。   4.“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更名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Welding and Joining”。实验室要明确微连接与电子封装的研究内涵,突出焊接与连接的特色。   5.“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调整为:(1)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2)水产畜禽病害控制;(3)海洋生物基因资源与功能;(4)生物适应性进化。   6.“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中“生物系统工程”调整为“生物反应器系统工程”。   希望你们按照上述意见,组织相关实验室尽快完成实验室更名和研究方向的调整,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开设“标准化方向”
    p   为满足标准化工作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升标准化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推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清华大学决定今年开始在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中开设标准化方向。 /p p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标准化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过硬的标准化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结合工程管理的背景,为学员全方位建立、更新标准化知识体系,掌握标准化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以胜任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需要。 /p p   据悉,此次清华大学在专业学位中开设标准化方向,在我国高校中尚属首次,将产生积极的带动与示范效应。 /p
  • 关于举办“环境监测新方向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环境监测新方向技术交流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更加凸显。面对“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管理需求,生态环境监测面临新的挑战。生态环境部《“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对新污染物监测要求的提出,对检验检测领域新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印发,预示着国家对碳监测的重视进入新的高度。为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新技术能力和水平,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省环科院”)拟于近期举办环境监测新方向技术交流会。  本次大会将充分展示监测新技术领域检验检测、测试装备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并邀请碳监测试点、新污染物标准研究、水生生物技术研究等单位专家,及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聚焦行业热点与前沿技术,开展监测新技术交流。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会议安排  会议时间:2023年8月2日8:30-17:00  会议地点:百花汀国际酒店(济南市敬德街521号)  三、会议内容及议程会议议程时间议题嘉宾8:30-9:00签到—9:00-9:05开幕式及领导致辞待定9:05-9:30“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解读待定9:30-10:20国家新污染物治理政策解读及14种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监测技术董亮 室主任 博士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10:20-10:35新污染物监测特色解决方案霍剑威 环境行业专员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10:35-10:45茶 歇——10:45-11:05《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解读、碳监测技术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高素莲 高级工程师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11:05-11:35污染源温室气体在线监测及手工监测技术闫学军 高级工程师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11:35-11:50区域碳监测、核查和支持整体解决方案张光辉 硕士 创始人兼总经理 北京普瑞亿科科技公司11:50-12:00抽 奖——午餐/午休13:30-14:00新污染物检测技术——水中全(多)氟化合物监测技术分析与讨论许思思 博士 山东建筑大学14:00-14:15遥感红外在气体应急与温室气体监测中的应用尚柏羊 产品经理 气体分析业务BD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4:15-14:45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郑琳琳 高级工程师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14:45-15:00企业报告待定15:00-15:302023修订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解读滕葳 研究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15:30-15:40颁发证书+抽奖——15:40-17:00参观典型实验室参观讲解(包括碳监测实验室、新污染物实验室、水生生物监测实验室)待定参观会议现场设备展览——*会议内容以现场实际为准  四、参会人员  各级生态环境监测站、生态环境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岗位人员   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岗位人员,环保咨询及编制单位   企业环保相关负责人和环保技术人员   碳监测技术研究、开发、集成单位   有关高等院校科研人员。  五、报名费用及方式  (一)观众报名  1、免费名额:7月31日前报名并转发本培训通知,截图发给客服可免费参加会议   2、交费名额:费用600元(7.31日前报名并转发宣传本通知减免100元),费用包括午餐费、参观乘车交通费、会议资料费和精美纪念品,参观需统一安排乘车前往。详情请咨询工作人员。  3、论坛抽奖  活动现场凭报名手机号可参与现场抽奖活动。  4、参观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工作人员进行线上报名。  (二)参展报名  1、参展+企业报告  15000元/展位,每个展位提供2张1.8米×0.5米长条桌,报告时间为20分钟,限4席,同类设备仅限1席。  每展位包括:   3个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参观名额(可邀请客户参观)   山东环境医院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1次   可提供宣传册,由论坛承办方统一发放   论坛抽奖环节,可由参展商提供奖品。  2、仅参展  8000元/展位,每个展位提供2张1.8米×0.5米长条桌。  每展位包括:  山东环境医院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1次   参展商可提供宣传册,由论坛承办方统一发放   论坛抽奖环节,可由参展商提供奖品。  3、参展报名  请联系工作人员进行报名。  山东省环科院:刘老师 18506416680(微信同号)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3年7月3日
  • FLIR新型分离式热像仪,让电力检修打破方向的禁锢!
    小菲隆重给大家介绍一款电力检修的新“神器”,一款可无线连接iOS和安卓智能设备的分离式红外热像仪——FLIR ONE Edge Pro。26分钟前小菲,FLIR C5,FLIR ONE ProFLIR ONE Pro:哎呦,可以分离了呢,厉害厉害!为保障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日常巡检工作非常重要为了满足电力工程师们的个性化需求菲力尔不断提高技术、钻研产品近期推出的FLIR ONE Edge Pro热像仪就能满足电力检测过程中区域狭窄、检测方向多变等需求,时长00:1小巧抗造,无惧狭窄区域在电力检测的过程中,对于难以触及的狭窄区域,可能会有遮挡,直接外部扫描检测结果可能并不理想,因此能将设备放置到更内部的位置,检测细节就会更清晰,更容易提高检测效率!FLIR ONE Edge Pro手机红外热像仪尺寸小巧(37.5mm ×35mm×149mm),仅重153g,在电力巡检的过程中,面对电线缠绕等难以进入的区域,只需将热像仪镜头伸进去,就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直观地观察内部,了解故障的具体位置,长时间操作也不会疲累。它的结构设计非常坚固耐用,防护等级为IP54,电池续航时间可长达1.5小时,让您在电力巡检的过程中放心大胆使用。2分离式设计,方向多变不受限在常规电力巡检的过程中,一般检测仪器只能通过一个方向检测设备,对于太高、太矮、狭长的区域,需要借助其他设备才能完成检测,要想越过障碍物看清故障状况,更是难上加难!FLIR ONE Edge Pro手机红外热像仪采用分离式设计,让您可以一手拿着热像仪,一手拿着智能设备(iOS和安卓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均可),打破传统检测工具的限制,可各个方位任意检测,越过障碍物直接观察设备的情况。当然你也可以将其夹在智能设备上,单手进行操作,无需调转手机,就可以自然握持并从任意位置或角度拍摄清晰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3一键报告,提升工作效率FLIR ONE Edge Pro热像仪支持蓝牙和Wi-Fi连接,用户可使用内置的FLIR Ignite云服务无线传输文件,在云端轻松编辑和存储图像。在电力巡检的过程中,电力工程师们可随时编辑检修结果,删除不必要的图像,避免后期报告时的麻烦。受益于Teledyne FLIR系列软件,使用它的用户根据模板可一键生成专业报告,大大提高了电力工程师们的工作效率!热像仪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由来已久为满足电力工程师们的细化需求FLIR热像仪不断更新升级新型分离式热像仪的出现让电力工程师的检测工作更加灵活便捷
  • 科技部征集2012年基础研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
    关于征集2012年基础研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的函   国科基函〔2011〕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任务部署,2012年,973计划将围绕农业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健康科学、材料科学、制造与工程科学、综合交叉科学、重大科学前沿等9个领域部署重大项目 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6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将继续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部署。   “十二五” 期间,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部署将遵循三个“更加”的改革发展思路,即:更加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加强化科学目标导向、更加注重优秀团队建设,集中优势力量,着力解决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做好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项目立项工作,请针对国家发展需要,提出基础研究的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建议(格式见附件),作为研究制定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重要参考。   请你们严格把关,于2011年11月7日前以正式函件形式将重大战略需求方向报至我司,同时提交电子版,逾期将不再受理。   联系人:张彦雪 傅小锋   电 话:010-58881557 58881511   传 真:010-58881559   E-mail: zdxmc@most.cn dkxc@most.cn   附件:2012年基础研究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建议表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二O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 方向研究员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3年5月30日,是中国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共有7个团队摘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26名个人荣获创新争先奖章,252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创新争先奖状。其中,我会理事长方向研究员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方向,男,汉族,中共党员,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研究员。现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主任,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标准委总工程师/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长期从事计量技术、检测技术及仪器研究工作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任务、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质谱技术和质谱仪研究和创新方面,拥有多项发明专利,曾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 部级一等奖。曾参与起草编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规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等,组织编制《技术标准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重要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 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业内认为,发展精准医疗,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的路径图。精准医疗会颠覆传统医学?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谈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并宣布了新的项目——精准医疗计划。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并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国内外的医药巨头纷纷抢滩精准医疗。可以预见,精准医疗大数据、个人基因测序的普及化正带来全球健康产业大变革。  精准医疗产业前景如何?如何科学看待这一“新生事物”?近日,记者在上海举办的“从新药创制迈向精准医疗高峰论坛”采访期间,与会的多名专家指出,面对精准医疗的热潮,不必盲从跟风,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规划。  精准医疗并非奥巴马原创  其实早在奥巴马提出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之前,将精准医疗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已不鲜见。  遗传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表示:“2013年, ‘自然—遗传学’大会的主题为‘From GWAS to Precision Medicine’(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到精准医学),其中就已含有‘精准医学’这个概念。同年9月20日,第十三届东亚遗传学会学术研讨会,其主题中也有‘Precision Medicine’。因此,‘精准医学’对学界而言并非一个新的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表示:“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有上百年,但是原来给你的信息很少,现在有了很多科学技术的帮助,包括基因组测序,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我们今天谈精准医学才有可能。”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国内推动“精准医学”,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风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有了个性医疗的概念,这并非奥巴马提出,只是措辞有所区别。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精准医疗”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在“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上,中国科学家对精准医学的定义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  今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有望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一项数据显示了中国在早期癌症诊断、治疗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癌症发病人数的1/5 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一直以来,中国的很多患者在发现癌症之时已经到了晚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采访中有专家向记者表示,美国癌症患者5年存活率达到85%,中国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5%。提高我国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技术迫在眉睫。  目前,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江路卡在讲到现在的基因测序技术时显得特别兴奋:“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耗时10余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今天,我们全基因组测序只要花费千余美元,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改变难以想象。如果只是完成部分基因测序,成本甚至只需10美元或者10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肿瘤基因测序的前景广阔,A股中,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这三大方面为主的中国上市公司已有26家。而国外,一些国际大药企也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有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5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  中国应寻找“自己的方向”  詹启敏院士指出,所谓精准医疗,就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案。包括对风险的精确预测,疾病精确诊断,疾病精确分类,药物精确应用,疗效精确评估,疗后精确预测等,“中国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方法的研究位于国际前沿,分子影像、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猛,中国在精准医疗的基础层面与西方国家保持同步,下一步的发展需要整合技术研发、临床转化、产业培育、示范推广,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詹启敏向记者介绍,中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形成了7个共识,包括基因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蛋白质组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领域,生物治疗、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方向,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最后是生物信息学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  采访中,不少专家都认为,在与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接轨的同时,中国在精准医疗上的目标,更要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中国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将受惠于普通百姓,所以降低成本、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基础来建立精准医学,找寻中国自己的方向。”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百慕迪正是基于精准医学理论,利用人体对创伤自我修复功能,在老化受损器官及神经障碍自我再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百慕迪专注于心脑血管及神经障碍患者的再生康复。其产品系统Biomobie(生命核)涵盖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静脉曲张、中风以及失眠等慢性疾病的再生康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也认为,发展精准医学,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自己的路径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曹雪涛:  精准医学和我们老祖宗提出的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或者是同人不同治,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精准医学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对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最优化的诊治。因为分析精准原因以后,有没有真正的利器去实施病人的治疗,还是要依赖于药物研发,不是仅凭测一下基因就可以的事。  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  精准医学理念结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迅速推广和广泛进入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构建精准医学这一新型前沿学科,对于清华大学的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健:  精准医学是对现有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精准医学以基因测序行业快速发展、生物医学分析的日渐成熟和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为前提,将会从现在“对症医疗”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对个体医疗”的模式,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生物医学特征设定不同的医疗方案,这也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郑树森:  现在肝胆胰外科手术已跨入“机器人(68.510, -0.07, -0.10%)时代”,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领悟性比较好、放大精度比较好、两只机器手非常灵活,而且这样的手术以后患者恢复很快,这是精准医学的一个典范,所以在精准医疗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总经理 庞俊勇:  如果把精准医疗扩充来看,可能涉及到基本产业的任何一个部分。而对于我们产业园的经营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不断地通过创新、通过推向市场来真正地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然后从国家层面再做精准医疗的整体布局,可能这样更加合理。
  • 总书记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给科研人指明方向
    p   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同时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两院院士和全国科技工作者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 /p p    strong 给创新者添活力 /strong /p p   边听边记,一个多小时的“四会”结束,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两张纸已写得满满当当。 /p p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姜会林兴奋地对《经济日报》记者说,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阐述,习总书记要求,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习总书记的话真是讲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p p   姜会林说,科研经费管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其中涉及争取科研经费、使用科研经费、审查科研经费等内容。确保科研经费花得出、用得好,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标。“现在尊重学术规律,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将会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振了科技工作者的士气。“习总书记指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尤政说,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比如,高校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就不应该是单一的。搞科学的发论文有知识的创新,搞技术的要为企业服务产生经济价值,各种各样的贡献国家都要认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符合现在社会发展多元的趋势,反映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充分信任,鼓舞了士气,让科研工作者有信心、有环境去做创新。” /p p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体现的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让与会者感到振奋。 /p p   “总书记讲,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科协九大代表、艾媒咨询集团总裁张毅说,这句话非常好,因为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在现有固定的条条框框下出现的,在积累到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不经意的灵感通常会造就一个伟大的发明或者一个伟大的企业,允许失败,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家们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p p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所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讲话,为下一步中国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投身科学事业的斗志。 /p p    strong 给创业者添动力 /strong /p p   深感振奋的不仅有科技工作者,也有企业家。 /p p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听完习总书记讲话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习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p p   孙丕恕的感受来自于他的自主创新实践。在他所从事的IT领域,高端信息技术曾长期被美国垄断,自主高端服务器技术、产品的缺失,使我国信息化发展承受昂贵成本并面临高度安全风险。浪潮集团于2008年1月承担了国家“863”重大课题高端容错服务器项目,联合国防科大、山东大学、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共同研发。浪潮研发出的我国第一台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在中国建行上线测试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一技术和产品的国家。 /p p   “高端服务器研制成功后,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孙丕恕说,依靠自主创新,浪潮服务器出货量现已位居全球前五、中国第一,贡献了2015年全球服务器增量的35%。“实践证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协同创新,使研发对市场的把握更有针对性,是企业实现高端技术和市场突破的有力保障。” /p p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河北石家庄藏诺药业董事长王智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书记的讲话让他感触颇深,耳目一新。 /p p   “习总书记今天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我非常激动。”王智森说,近代中国屡次与科技创新失之交臂,而改革开放让我国科技发展发生了由量到质的飞跃,在全球各个重大科技领域有了一席之地。他表示,总书记的指示,需要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以企业创新为主体,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藏诺药业要产学研相结合,把自己培育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医药领军企业,为祖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p p    strong 给老百姓添福利 /strong /p p   与会者还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科技创新为老百姓服务的高度重视。 /p p   “总书记说,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九大代表陈赛娟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贴近科技工作者,非常鼓舞人心,并对我国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科研成果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惠及广大百姓,推动社会发展。“习总书记讲话直指科研人员遇到的困难,提出科研经费、科技管理体制要为科学家创新服务。我相信,在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指引下,我国一定能逐步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跨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p p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科普的作用,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协九大代表蒋浩民表示,习总书记讲话在机制创新和激发科研活力方面内容丰富。“这些改革将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利于科技为人民服务。”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遵从习总书记的指示,科技创新一定要转化为生产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说,自己所从事的干细胞与精准医疗领域是被国家重视的创新领域,也是可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贡献的领域。 /p p   给创新者添活力,给创业者添动力,给老百姓添福利。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围绕人、鼓舞人、关心人,用创新中国的宏图,让13亿多中国人民扬起了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 /p p & nbsp /p
  • 微型光谱仪发展方向:标准化、小型化、功能化
    p   光谱仪作为重要的分析仪器,在诸多领域已取得应用。那么光谱仪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是什么?有哪些难点需要克服? /p p   光谱仪技术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未来光谱仪将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p p   第一,微型光谱仪标准化。在标准化方面,目前国家并没有针对光谱仪出台任何计量标准,在传感器标准方面也没有涉及。虽然海洋光学在这个方向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没有上升到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微型光谱仪市场的标准化,只有形成标准化市场之后,才会得到更多工业用户的认可,甚至走向民用市场。 /p p   第二,由微型光谱仪到迷你光谱仪。这涉及到光路设计、检测器筛选、生产工艺改善以及相关技术上的突破。随着光谱仪产品尺寸越来越小,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对于制造工艺也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将会引入更多自动化技术,带来制造工艺的革新。 /p p   第三,光谱仪的功能化及系统化。现阶段光谱仪只能给出光谱数据,但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无法把握光谱数据所传达的确切信息。因此,我们要把微型光谱仪功能化,做成子系统,能够输出客户真正关心的数据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p
  • 细胞电子显微学将是生物电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仪器信息网讯 2015年5月29日-6月2日,&ldquo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暨生物电镜前沿技术培训班&rdquo 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电镜工作者讲授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交流生物样品制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并安排部分学员参加实验操作及演示。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隋海心教授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ldquo Cellular electron microscopy:back to the future&rdquo 的报告。 隋海心教授   隋海心在报告中提到,自上个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以来,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细胞结构有了更多的认识,从而产生了细胞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尤其是到了70-80年代,几乎所有的细胞生物学文章,没有电镜照片都发不了文章。然而到了90年代,随着荧光显微技术的发展,以及X射线晶体学技术在蛋白质研究当中的突出作用,电镜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逐渐没落,可以说在这两种技术的夹缝当中求生存。   不过近年来,尤其是去年随着电子显微镜在蛋白质结构解析当中达到近原子分辨率水平,研究人员又重新对这一技术表现出了非常的热情。譬如,去年7月,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bull 上海(筹)举行的第七届郭可信暑期学校暨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参会人员近300人,远远超过了原计划的150人的预期,会议还吸引了X射线晶体学界的结构生物学家们前来参加。   隋海心在报告中表示,&ldquo 其实目前电镜在蛋白质结构解析方面的应用和X射线晶体学技术是有所重合的,它使得蛋白质结构的解析更加简单,让这部分工作更完整,在未来5-10年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电子显微技术更重要的应用应该是研究大空间尺度的亚细胞结构信息,也就是原位分析,细胞电子显微学将是生物电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rdquo   &ldquo 目前细胞电子显微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它无法像荧光显微镜那样对蛋白质进行定位研究,样品制备十分困难等。因此,如何利用电镜对蛋白质进行标记研究,如何将荧光的动态信息与蛋白质结构信息结合 如何更好的利用光学显微镜与传统电镜及冷冻电镜联用技术 寻找合适的样品制备技术 利用FIB-SEM获取大尺度的三维结构信息等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问题。&rdquo 说到这里,隋海心教授对于生物电子显微学的未来发展表示了极大的信心。   撰稿:秦丽娟   相关新闻:   生物电镜发展:技术人才培养成关键点
  • Biotech的四大发展方向
    近日,海外投资银行SVB Securities(硅谷银行证券)发布了一项预测报告,对今年第四季度可能会发生的Biotech并购做出了预判和分析。2022年至今,Biotech的并购数量明显低于往年水平,况且一些大型的制药公司高管表示,他们对于并购和BD仍然有着强烈的兴趣,正在试图寻找合适“猎物”,所以短期内可能会有所行动。根据报告,截至6月底,在大型跨国药企中,辉瑞和强生的现金余额均有330亿美元左右,诺华则还有200亿美元,MBS大约有130亿美元,这些巨头都是可能带头发起并购的买家,包括现金储备充足的BioNTech。并且许多巨头都面临着未来十年内某些药物将面临专利保护到期以及销售难以增长的境况,所以势必要向外寻求新鲜血液的补充。通过并购或者合作是最常用也最快捷的获得新管线新技术的方式,同时,这也给大量在资本寒冬下寻求出路的Biotech带来了机会。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活下来才是首要任务,Biotech也不例外。有统计显示,美国Biotech生存率不超过5年的占比约29%,5-10年占比约36%,能存活10年以上的公司也不超过36%,还有99%的研发失败率。而一个新药的成功上市至少也得10年左右的时间,这样的风险说“九死一生”一点也不为过。泡沫过后的寒冬,创新药生态格局正在重塑,资源的再分配势必导致资金和人才这两个Biotech生存要素的再分配和集中,市场无差别繁荣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Biotech都在思考如何提升抗寒能力活下来。 细数Biotech的发展出路,大致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向:方向一转型升级成为擅长研发、有生产、有销售体系且可持续发展的Biopharma,直至成为Bigpharma。这是众多Biotech公司从一开始就期待和向往的升级之路,也是最艰辛的一条路。据兴业证券研报显示,参考欧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历程,国内90%的Biotech都希望能够转型成为BioPharma,若具有一定规模的研发矩阵以及刚刚商业化的少数品种,则有望进一步发展为BigPharma。但这对自身条件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持续的全球领先的研发能力,还要具备强大的国际化能力、完整的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等,同时企业的创始人也需要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蝶变。就此曾经有人总结了六项必备条件,供各位参考:1、产品具备临床价值及差异化所有的药品都要基于临床价值明确有效,这是确保获批上市的基础。临床价值差异化则是确保医保谈判、市场竞争胜出的关键。产品管线要有一定的厚度,单一产品很难具备持续性,核心产品所在治疗领域要有百亿以上的市场规模或潜在规模,才能足够支撑后续产品的研发。随着医药医疗体系深度变革,医药产业已经从销售驱动逐渐转变为产品驱动,特别是那些能够真正满足临床需求的“好产品”。“产品好”是能否转型升级的基础。2、具备基于全球市场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运作及管控能力核心要点是要能在全球医药规范市场获取产品收益的能力。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其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民生保障的社会属性,目前在我国的药品定价体系中,民生保障的机制大于市场机制,有别于欧美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另外,作为政府医疗保障补充的商业保险才刚刚起步。因此基于全球市场的布局,尤其是美国、欧洲等规范市场化的医药市场的产品注册准入、许可以及临床推广等尤为重要。3、创始人的企业家素质及现代公司体系的建设Biotech公司多为基于技术或产品的研发起步,缺少生产、质量、市场、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体系,作为转型升级的必要的步骤,企业要尽快建立并不断优化上述管理体系,创始人要完成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蝶变。4、要具备持续的融资能力医药研发需要长周期持续不断的的投入,尤其是创新药,投资周期更长。在产品获批上市之前,不管是否已经IPO成功,都要能通过产品许可授权或者通过股权进行资本市场的融资,面向产业方或者资本方,通过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获取所需的资金。5、基于全球市场的销售模式及市场策略应根据公司战略、产品属性、产品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销售组织方式。选择产品优先上市国家,根据不同的市场特点制定不同的销售模式及市场策略。对于产品管线丰富、产品创新型强的企业应围绕核心产品自建团队,在细分市场上探讨与CSO/其它制药企业合作,产品市场推广上应当“学术推广+市场准入+客情管理”相结合。6、要有强大的BD团队及资源整合能力公司需要对接和整合国内外产品、技术、市场资源,使自身产品能与同领域其他优势产品形成组合,学会借力,与合作伙伴探讨各种形式的战略合作。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王学恭课题组曾发起了专题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多数观点认为,Biotech成功转型Biopharma的几率仅占10%。如果仅仅只有10%的企业可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研有销的Biopharma,那么,下面的两大方向便是剩下90%企业的最佳选择。方向二 通过M&A做产业整合,成为新的产业体。例如,被国内外的大型医药企业并购,成为其产品管线或者技术体系的一部分;或者与大型的CDMO企业以及专业的CSO公司组成新的联合体等。这类方式在美国尤为普遍,但目前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土壤。原因在于国内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生物制药企业,也没有专业的CSO公司,同时外资企业并购受限;再加上各类资本的不断加持,Biotech公司估值泡沫化严重,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并且企业独立自主运营意愿强烈等等。虽然目前大的环境还不成熟,但这依然是一条不错的路径。为了生存,Biotech整体出售公司或者出售公司核心项目,在国际上很常见。海外Biotech大部分就以卖身为主,而国内市场对于这一操作还是颇感新鲜。以天境生物为例,日前,彭博社发布消息称,在美上市的天境生物正在寻求收购或出售特定药物的股份,或将签下国内Biotech最大的“卖身契”。虽然天境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臧敬五接受采访时称这只是一个市场的猜测,公司不会对于市场猜测做出评价,但该传言还是愈演愈烈。而且天境生物“卖身”消息爆出后,当天盘前持续拉升涨超25%,可见市场也想跨出一步。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失败才是常态。Biotech一旦失误就将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在管线早期获得不错的进展后,若有大药厂重金收购,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如果处于Biotech第二梯队的天境生物都要卖身的话,那些小型Biotech企业的境遇就更不好说了。也许,不久的将来Biotech企业卖身的案例将会屡见不鲜。方向三基于技术平台或领域,Biotech公司间进行并购重组实现Co-development,或形成具有专业技术特色的CRO公司(合同外包公司),通过对外授权许可产品、输出转让项目、承接外包服务开发等,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项目的研发投入。对于BD能力不强、企业带头人不能从科学家成长为企业家的Biotech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有创新产品但BD能力不足的企业可以与有BD竞争力但产品创新度不够的企业进行整合,以解决产品出海或自造血的问题。又或者两家都有临床阶段产品的公司整合,以提升科学家水平、临床队伍规模、和产品数量。通过这种合作优化,还能进一步提升优秀员工的工作饱和度及待遇,而对于很多支持类岗位则能够大幅降低运营支出。方向四坚持初心,开源节流,成为一家“小而美”的biotech。虽然可能成为不了bigpharma,但是并不妨碍创始团队秉承当时制药的初心,聚焦在自身具有优势的特定疾病或技术领域,通过与商业化能力强大的药企合作,各取所需,也是实现企业价值的一种方式。据统计,在经过长时间的科研沉淀后,我国license-in和license-out交易量在2020年达132笔,2021年增至174笔。从license-in增长走向license-out爆发是中国自主研发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数据之下正是敢于突破、致力于研发的小型Biotech所发出的火光。小型Biotech在科研、人员、资金方面相较头部Biotech与老牌制药公司承担了较低的风险,从效用比来看,他们更易以低成本的条件做出me-first产品。在股权市场融资表现不佳的情况下,License-out成为小型新药研发企业快速突破盈利天花板,降低科研风险,实现跨境出海立身全球化的主要工具。根据2021年德勤最新发布的医药创新报告显示,从2018年开始生物制药企业的后期管线中来自外部的比例越来越高。Biotech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强强联手、加速产品开发与商业化进程是近年的趋势。众多老牌药企也在积极转型,通过外购管线调整管线布局逻辑,做出新的疾病领域的选择。总之,拥抱现金流、多元化合作、优化管线与资产配置,无疑是现阶段Biotech实现持续经营的主要战略。如果以上路径都没能走通,那么最后只能离场退出了。当然,对于股权结构不合理、核心产品临床价值不清晰或者无法形成差异化的公司来说,不如及时止损。结语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创新药才刚刚起步,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在复杂制剂技术、临床设计及应用等方面尤为突出。但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研发主体还是在研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都已相当可观,中国新药研发的第一个阶段已基本完成。未来5—10年内,这些上千家的Biotech将会通过升级转型、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预计成功实现商业化转型、发展成为Biopharma的仍会是比较小的比例,更多的企业会通过整合退出、转型发展等方式实现转型续命。最后,还是希望长坡厚雪的医药行业,能够不断涌现各式各样的企业,有小而美的Biotech、厚积薄发的Biopharm、也有转型成功的Bigphram,总归是做好自己定位,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志存高远但不好高骛远,练好内功等待市场的回馈。
  • 我国认证认可市场化改革四大方向已明确
    中国质量报讯 (记者丁 莹)4月15日,记者从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第十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获悉,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改革目前已经确立4个方向。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其发展呈现双轮驱动、错位发展的局面。一方面,认证认可国际标准的转化进入尾声,认证认可国家标准初具规模,今后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检验检测服务标准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合格评定标准体系的边界,但是其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进行迅速的外延式发展的需求非常迫切。在合格评定标准体系层级建设方面,国家标准保基础、行业标准促发展、团体标准找活力的认证认可标准化局面逐渐显现,灵活互补、有效管用的认证认可标准层级结构已具雏形。但三级标准的职能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团体标准的作用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认证认可标准化的市场活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   在这种形势下,确定认证认可标准化改革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据SAC/TC261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改革方向有4个。一是市场导向。认证认可标准化的改革要明确市场导向,全面贯彻市场化工作机制,鼓励各类机构参与认证标准和规则的研制,发挥市场标准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建立开放式、动态化管理的认证认可标准管理机制,全面吸收认证认可各行业从业机构参与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鼓励谁开发谁受益,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导向。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行业资源,全面推进认证认可标准化的各项改革工作。   二是抓好定位。对认证认可各级标准要进行全面准确的定位,该瘦身的瘦身,该加强的加强。对于国家标准,要坚持&ldquo 保住基本&rdquo ,立足基础性和公益性标准,控制国家标准的重点和规模,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定位的标准要通过标准复审和评估机制进行调整和瘦身,对于急需发展的检验检测标准要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对于行业标准,要坚持&ldquo 促进发展&rdquo ,立足于认证认可行业发展需求,形成对国家标准的有效补充。对于团体标准,要坚持&ldquo 团标更活&rdquo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协调和组织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组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自主组建技术联盟,积极推动社团标准,并探索开展&ldquo 联盟认证&rdquo 。   三是完善体系。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需要全面涵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两个方面,才能满足合格评定工作对标准化的需求。因此,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需要,大力推动检验检测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认证认可国际标准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形成覆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全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配套的合格评定标准体系。   四是制度引领。认证认可标准化的改革,只有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才能实现改革创新并使改革创新的成果及时固化下来。同时,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只有理顺了制度,才能理顺认证认可标准化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推动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改革,首先需要进行认证认可标准化制度的改革,根据改革形势发展需要对相应的制度文件进行&ldquo 立改废&rdquo ,通过制度改革来引领认证认可标准化工作的各项改革。   据了解,2013年SAC/TC261加强了组织机构和基础能力建设,筹建了实验室分技术委员会,组建了认证认可标准化专家人才库,进一步完善了信息交流平台,委员数量保持平稳。标准管理工作稳步进行,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序进行,加强了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沟通,各工作组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持作用。此外,SAC/TC261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继续深入,顺利组织完成了CASCO第29届年会,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了对国际合格评定工作的研究 全面参与ISO/CASCO(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国际标准制修订各工作组活动 积极研究并反馈我国对ISO/CASCO国际标准制修订各相应阶段的投票意见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
  • 数字PCR在精准医学领域的11个应用方向
    p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PCR 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由美国 PE Cetus 公司的 Kary Mullis 在 1983 年(1993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建立的。其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即通过模拟体内DNA复制条件,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一种技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f916dc62-d514-4f64-8931-7da390e33394.jpg" title=" jiyin.jpg" alt=" jiyin.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荧光定量PCR(qPCR) /span /strong 是PCR较为传统的PCR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是很成熟的实验方案了。其中,最常用的是Taqman法和SYBR Green法。而在这二种方法当中,Taqman法又以其特异性高、定量精确,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p p   但事实上Taqman法荧光PCR还是一个相对定量的办法。它测的是一个Ct值,也就是PCR到第几个循环,荧光强度达到了一个设定值。要想用Taqman方法得到:样本中到底有几个目标基因的拷贝,那么还是要再做一个标准品的(qPCR)曲线。才能知道样本的Ct值落在标准曲线的哪个位置上。再进一步推算出样本中的拷贝数量。 /p p   这样做,它首先要做一个标准曲线,这样的话,一来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因为引入了标准品,也会产生相应的误差,导致实验中又多引入了一个实验的误差变量。 /p p   科学家为了克服传统定量PCR的上述两个弱点,那么又新发明了微滴数字PC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 /strong /span 是一种新的核酸检测和定量方法,与传统定量PCR(qPCR)技术不同,数字PCR采用绝对定量的方式,不依赖于标准曲线和参照样本,直接检测目标序列的拷贝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由于这种检测方式具有比传统qPCR更加出色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精确性,dPCR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在极微量核酸样本检测、复杂背景下稀有突变检测和表达量微小差异鉴定方面变现出的优势已被普遍认可,而其在基因表达研究、microRNA研究、基因组拷贝数鉴定、癌症标志物稀有突变检测、致病微生物鉴定、转基因成分鉴定、NGS测序文库精确定量和结果验证等诸多方面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数字PCR在精准医学领域哪些研究方向发挥重要作用呢?小编盘点了以下11个研究方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 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span /strong /p p   检测时完全不依赖传统的Ct值即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定量,从而提供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更精确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尤其对于那些靶基因表达差异微小的情况:microRNA、lncRNAs等的表达分析、等位基因的不平衡表达、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Exosome内核酸分子定量分析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 拷贝数变异(CNV)研究 /span /strong /p p   微滴化的样品处理及检测,这种摆脱Ct值的计算方法而直接获取目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为拷贝数变异的研究提供了绝对的检测精度。是其他诸如二代测序、芯片杂交等平台无法达到的,因此采用数字PCR能够有效对NGS、aCGH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并具有成本低、通量高的特点。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 低丰度及稀有序列的精确定量 /span /strong /p p   目前对于低丰度目标序列的检测,定量PCR、杂交、毛细管测序及NGS等方法都因受到背景DNA的干扰,使得检测灵敏度及精确性都达不到精细定量的要求(如定量PCR检测中Ct值大于33的情况下,其重复性就不是很高), 而微滴式数字PCR系统通过核心的微滴化处理,使得稀有的核酸序列从大量的背景DNA中分离出来,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及重复性。 /p p   此外,由于样品微滴化处理的同时,也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抑制剂进行了分装,提高了数字PCR扩增对于抑制剂的耐受程度,因此可具体应用于很多临床样品(血液、尿液、粪便、痰液、脑脊液等)中对肿瘤核酸标记物的检测。一般而言,毛细管电泳和定量PCR的检测灵敏度约在10% NGS的灵敏度可达到1% 而ddPCR的检测下限为0.001%。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4. 甲基化含量鉴定 /span /strong /p p   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甲基化程度分析,现阶段有不同的方法或技术来进行研究:如传统的亚硫酸氢盐处理后的克隆测序统计法、抗体检测法、定量PCR检测法等。这些方法皆因方法学的问题而不能获得精确的定量,而微滴式数字PCR系统通过对样品的微滴化处理及目标因子的绝对拷贝数定量,为甲基化程度的精确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5. 肿瘤治疗的伴随诊断 /span /strong /p p   常用体液来源(如血液,胸腹水,唾液及尿液等)的待检标本中的DNA,有正常脱落体细胞和病变脱落细胞两种来源,前者的量远大于后者。通过微液滴处理能在每个微液滴中有效减少正常体细胞DNA的干扰,实现肿瘤标记物的有效检测,如EGFR,ALK,ROS1,KRAS、BRAF等基因的突变检测、乳腺癌/胃癌的HER2基因扩增检测等,应用于肿瘤精准医学的伴随诊断。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6. 无创产前筛查 /span /strong /p p   无创伤的产前诊断, 如21号染色体为3倍体的唐氏综合征、已知父母基因型的胎儿地贫检测或已知父母基因型的其它核酸病检测(孟德尔相关遗传疾病)。目前标本来源主要为血液,而待检测的胎儿DNA受到母体DNA的干扰,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而QX200检测系统独特的微滴化技术完全可以作为二代测序法的补充来进行的无创伤产前诊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节约成本。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7.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病毒、细菌等) /span /strong /p p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系统的实验室目前主要采用基于TaqMan探针法的定量PCR体系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核酸水平的检测,而这些目前正在使用着的检测体系可以无缝地转移到QX200上,从而满足该类实验室对于检测结果的要求:灵敏度更高、重复性更好、无需依赖标准曲线的绝对定量结果,同时操作简便。 /p p   对于其他类型的研究实验室,也可以利用ddPCR灵敏度高的特点,对各种样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展开广泛的研究。如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病毒残留量的监控 HBV耐药突变的检测 HCV的分子分型 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院内感染监控 环境微生物不同功能基因之间的连锁分析等等。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8. 转基因食品或成分的检测 /span /strong /p p   目前在确定转基因作物或成分的含量时采取定量PCR的标准曲线法,这种方法需要依赖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Calibrants, CRMCs)。ddPCR绝对定量的方式可以彻底解决这些标准物质的定标工作。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9. 二代测序辅助建库 /span /strong /p p   目前靶向测序建库方法包括扩增子方法,在均相溶液中,当扩增引物增加时,由于扩增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扩增的效率 如果将其分散到大量微液滴中扩增,将可大大降低引物间相互作用,提高扩增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于少量模板的有效扩增,得到更多的有效测序数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0. CRISPR-Cas9基因编辑结果验证 /span /strong /p p   CRISPR-Cas9技术的发明,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大突破,但如何验证实验是否成功,仍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数字PCR技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Broad研究所张锋团队发明了以CRISPR为基础的SHERLOCK技术可以对核酸进行高灵敏度的定性检测,但精确定量评估时仍采取了数字PCR进行确认。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1. 肿瘤治疗的实时监控 /span /strong /p p   已有数篇文章报道了使用数字PCR技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进行检测,实时监控疾病进展。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肠癌等多种肿瘤患者中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与影像学及其他常规指标相比,ctDNA突变及丰度改变通常会提前数月出现,这样就可以提醒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p p   随着数字PCR荧光通道的增加和多指标检测的成熟,数字PCR将会进入更多应用领域,有力推动生命科学、医学诊断、检验检疫、农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p
  • 中日友好医院主管医师王晓雪:朝着坚持的方向走,黎明总会到来
    科学究其本质就是一种磨练,得益于那些好奇心无限、智慧超然并愿意为世界和个体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人们。正因如此,科学界一直不乏杰出的女性智者和先驱,她们为其所在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质谱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女院士、女教授、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 等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该行业的发展。  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 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 既是“排头兵”又是“后勤兵”,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她们有泪更有笑。值“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将目光聚焦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听听她们的心声。  中日友好医院主管药师 王晓雪  Instrument:您当初是如何确定研究方向的?  答:我在医院从事治疗药物监测常规工作,主要是监测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浓度。工作中发现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在移植患者体内会产生30-40余种代谢物,并且对免疫方法有交叉干扰。这不仅影响患者结果的准确度,还会给医生进行剂量调整带来麻烦。这个临床问题促使我利用博士所学的质谱技术对患者体内的环孢素A及代谢物开展了相关研究,也可以说是确定研究方向的一个契机。随后,我的研究方向就跟治疗药物监测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运用质谱技术及代谢组学方法对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差异进行研究。  Instrument:您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障碍或挑战有哪些?遇到困境时,又该怎么办呢?  答: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就聊下初期遇到的难题吧。由于该方向涉及免疫学、药物分析、药代动力学、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多个学科交叉,需要学习大量的书籍、文献资料、并请教临床一线医生和临床药师们,以弥补自我的不足。所以,个人经验认为,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快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解决科研难题的法宝。  Instrument: 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您想给女性后浪提什么建议?  答:我是非常普通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是在感兴趣的领域尽力做一点儿对医生和患者有益的研究和工作。同时,也非常感恩这份工作带来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平时也接触过很多女青年科研人员,她们都非常优秀,时常让我自叹不如、见贤思齐。其实没有什么建议,简单分享一句话“朝着坚持的方向走,黎明总会到来”。  附:  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力量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不仅有令人敬仰的女院士、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女销售、女市场,以及从事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广大女性从业者… … 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  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界的“她”力量活动,向业界广大女性工作者征集素材。详情戳:科学仪器行业“她”力量活动信息征集表-仪器信息网.docx
  • 2014年973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开始征集
    根据科技部通知,现开始201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研究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征集工作。   2014年973计划将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健康、材料、制造与工程、综合交叉和重大科学前沿等9个领域部署重大项目 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蛋白质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将继续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部署。   征集截止日期为11月12日。
  • 碳中和中环保的方向在哪里?
    区别“环保”和“环境”的关系是我们小组之前报告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之一。在我国政府作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06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后,市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上,这一关注的逻辑有类似于治理环境需要靠关停产能这一历史的逻辑上。而通过我们之前的治理环境的经验来看,环保作为治理环境的有效手段,相比关停产能会更好,而且也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到碳中和这个领域,我们认为环保可以实现的,或者能起到贡献的,为三个方向:分别是碳捕捉,碳监测和碳汇。碳捕捉的英文名称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指:为了避免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造成温室效应,收集与埋藏二氧化碳的技术。在欧洲有部分试点并主要应用于火电厂的碳减排领域。在我国尚处于实验研发阶段,但从原理和目前所能收集到的数据来看,碳吸附具备很强的未来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在我国,之前的碳减排数据主要来自于理论测算,但关于碳减排监管目前三要素是可监测、可报告、可核实,即碳的未来直接排放监测会成为监测领域的一大重点。而我国前些年对监测领域的整体布局,以及对企业无组织排放的监管手段,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也就是说碳监测具备可行性;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目前这一领域相对较成熟,但规模也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较多生态领域可能会有受益。关于以上这三个方向,我们小组后续会组织相关的研究报告,以做参考。日益恶化的环境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对新投资方向的迫切需求、以及环保的“投资+民生”双重属性,决定了环保投资的放量是我国当前形势下即将发生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投资中后期是环保,其必然性由三点因素决定:其一,日益恶化的环境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决定了环保投资增长放量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仍堪忧,以水为例,截至2018年底我国地表水仍有近30%的Ⅳ~Ⅴ类水及劣Ⅴ类水存在,地下水中Ⅳ~Ⅴ类水占比高达86.2%,在我国饮用水来源中75%是地表水,25%是地下水。高原湖泊污染、华北地下水漏斗、居民用水安全、北方水资源短缺等水脏、水少、水安全问题仍未妥善解决。而同时,民众对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回望发达国家历史,其环境状况也曾经历恶化到改善的过程,其中环保投资的放量是促进环境改善、解决矛盾冲突的必须手段。其二,我国投资中的传统粗放型投资目前已从高速增长走向尾声,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依赖投资但投资乏力,中央已从棚户区改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角度试点促进投资放量但总量均不大,这一形势决定了对新投资方向需要的迫切性。其三,环保产业发展投资规模大且迫切,环保的投资及民生双重属性符合国家当前的投资需求,决定其必将成为国家投资的重要方向。放量的同时,我国环保投资将面临三个方向的升级,即从点源向大环境升级,从大众化、无害化向超净化、资源化升级,从单一股东结构向混合股东结构升级。环保投资将面临三个方向的升级:一是从点源向大环境升级,以水处理为例,2016年开始,我国水环境治理已由单一污水处理向海绵城市、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综合性环境治理业务升级。二是从大众化、无害化向超净化、资源化升级,我国的大气治理是最先进入超净化的细分领域,目前,水处理也将面临标准提升,向超净化、资源化升级;固废处理也在垃圾分类推动下向更精细的资源化迈进。三是环保公司治理从单一股东结构向混合股东结构,大量民营环保企业引入国有股东力量,将迎来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升级,为环保投资放量升级做好充沛资金准备。投资向环保的聚集意味着资金聚集、而环保升级意味着资金的进一步细分聚集,因此,赛道符合资金聚集方向的对的公司将快速长大并兑现业绩。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和环保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成为及找到对的赛道和公司。从细分领域梳理来看,水的超净化和资源化、固废处理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以及环境监测的精细化和网格化是环保产业发展中未来将聚集资金的好赛道,而其中优先布局且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将是对的公司。
  • 2017重大仪器专项支持50个研究方向 国拨经费7亿元
    p   10月14日,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p p   指南中指出,.通过“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的实施,构建“仪器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研发 (软硬件)→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化”的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链条,完善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与合作模式,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技术创新和 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验,引入重要用户应用示范、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p p   2017年,本专项在总体布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原则,紧扣我国先进制造、新材料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对核心关键部件和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迫切需求,支持 50 个方向,占本专项“十三五”总体任务布局的40%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约为7亿元。 /p p   从定位方面来说,本专项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或其他渠道,已取得的相关检测原理、方法、技术或科研装置,开展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和工程化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皮实耐用”和功能丰富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并 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成果是以市场前景广泛的关键核心部件和中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国内已能自主配套的核心部件,科学仪器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商业化前景不明确的核心部件与仪器研制等工作,以及临床医疗仪器、生产设备、机械装备、平台建设等,不属于本专项的支持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50个支持方向一览表 /strong img title=" QQ截图2016101410392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df6ad550-7f2e-4f57-bfcb-bc73157e43b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QQ截图201610141040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a42ba59b-1da0-46f6-974c-74e69be59d1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QQ截图2016101410385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f7f937e8-7b29-424b-b5b5-a24181f8f9e5.jpg" / /p p   详细内容查看附件: img src=" http://www.instrument.com.cn/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548dd4"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0/ueattachment/25e5bb1a-1314-403a-84be-87aeebf5817a.pdf" span style=" COLOR: #548dd4" strong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 /strong /span /a /p
  • 浓烟密布让消防员“身陷险境”,FLIR红外热像仪带他们找到方向
    消防员们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火灾特性,但无论培训、经验或技能的水平多高,消防员们依旧会遇到超出自身控制能力的火灾情况,使火势的发展出现巨大的变化。随着现代火灾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建筑内部的意外变化很可能会导致消防员迷失方向。当然,如果能为每一名消防员配备红外热像仪(TIC),“身陷险境”的局面很可能被扭转为“成功脱险”。火势汹涌,迷失方向危险系数飙升由于现代建筑、家具和电器中大量使用合成材料,导致如今建筑火灾形势变化巨大。除了快速发生闪燃以外,UL消防安全研究所在2007年还证实,相对于天然材料,合成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如今的建筑发生火灾时产生的黑烟不仅会使受困人员和消防员吸入更多窒息物、刺激物和致癌物,还会大幅降低能见度。合成材料和开放式楼面布局会大幅加快当今火灾的闪燃速度在逃生过程中,能见度至关重要。SanAntonio消防部部长William R. Mora进行了一项消防员迷失方向调查,从1979年到2001年间,17次火灾抢险共导致23名消防员丧生。在被调查的每一次抢险中,消防员都采用了冒进的室内抢险方式,在能见度为零的浓烟条件下摸索超过15分钟。随着情况的恶化,消防队员可能走散或混乱,直至走错方向。一旦队形被破坏,消防员就会面临失控局面和生命危险。氧气耗竭、掉落物和突然的闪燃或死灰复燃都会给走错方向的消防员带来巨大威胁。当撤离火场成为当务之急时,红外热像仪可能会成为依仗。红外热像仪能够穿透浓雾,从而快速锁定遇难者和其它消防员现代科技,红外热像仪穿透浓烟消防部门在各种复杂程度的应用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搜救现场快速发现倒下的受困者做出明智的策略性决策,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帮助消防员提高了效率并拯救了更多的生命。在热像仪的诸多高级用法之中,其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它能够穿透浓烟。开启电源之后,红外热像仪会立刻打开一个能够穿透浓烟的视窗,帮助室内的消防员看清各种标志、线路和队员。仅需按下按钮就能看到散布在地面上的手持喷水管,还可以看见SCBA气罐,并能够帮助快速恢复队形,从而让极度危险的情况一下子变得可控起来。“为每一名消防员配备红外热像仪”现如今,为每一名消防员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已成为现实。在过去,为每一名消防员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是不现实的。设备的价格很高,消防部门能拥有一台热像仪便算是幸运的了,更不用说一整套了。除了成本以外,早期的红外热像仪十分笨重,不适用于室内长时间携带。幸运的是,红外成像技术的创新带来了高性价比的红外热像仪。轻巧型热像仪,例如FLIR K2,其设计目的是让消防部门的任何人都能轻松使用热像仪技术。尽管依旧需要高性能的红外热像仪来辅助策略性决策,但FLIR K2的耐用性和红外成像功能,能够为每一名消防员配备可靠的红外成像装备。消防部门竭尽全力为每一名消防员提供能够提高工作安全性和效率的工具和防护服。例如,与红外成像的应用一样,新型SCBA和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革新同样帮助室内消防员拯救了无数生命。消防员之间不会共享手套或靴子,也不可能轮流使用同一个SCBA面罩。这些装备是不可或缺且关乎生命的,但当疏散是一个选择时,它无法保证提供万全的保护。当今的火灾很可能会导致消防员迷失方向,因而在零能见度条件下的视野功能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是时候为每一名消防员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了。FLIR K系列红外热像仪是专为消防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极端高温和浓烟环境设计的在明亮的LCD上显示更清晰的热图像能够轻松地穿过火灾并且做出决策
  • 四大方向 助力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破局之路
    检验检测为产品质量提升和科学研究进步提供了标尺,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公众对产品高质量需求的增加,以及国际贸易日益活跃、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检验检测行业不断发展。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2年,我国检测机构数量达到5.2万家,营业收入为4243.34亿元,约占全球检验检测市场规模的20%,是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市场。 2013-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营业收入 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日益放缓的营收增速。2020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为11.19%,2021年增速为14.06%,2022年的增速仅为3.74%。与之前持续增加的市场相比,检验检测行业的时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趋向饱和,市场竞争压力提升。2013-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营业收入增长从行业现状 找行业痛点 面对检验检测行业的巨大竞争压力,要首先对检验检测行业的竞争现状分析,找准行业痛点,再一一击破。目前,我国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着以下几点危机。竞争白热化: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较晚,成长迅速,除了国有检测实验室和资金经验雄厚的外资的检测实验室外,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目前在夹缝中苦苦生存。大部分的民营检测企业目前规模普遍较小、实力羸弱、同质化严重,难以获取市场份额。市场需求不匹配:市场的客户需求侧对供给侧有较大的不匹配、不满足、不适应,存在检验检测机构认证项目类别少、数量少、质量低等问题。监管力度加大:随着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多部门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全面保证检验检测机构的公正权威及报告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连续颁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修正案)》两部规章,出台《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的意见》,强化检验检测系统性监管。技术更新快:检验检测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业务的开展需要不断更新的先进检测技术。近年来,科学技术迭代进步速度进一步提升,传统技术、传统模式加快淘汰。中小机构不具备研发能力和人才优势,难以独自支撑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更新,难以符合时代技术要求。破局之路从何而走白热化的竞争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应该提前布局,适应新时代要求,从能力、技术等方向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方向一:提升检测能力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会长李怀林提出,检验检测行业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是生命线,所有检验检测工作都需要仰赖科学仪器设备完成,仪器设备是检验检测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科学工具。Tinius Olsen(天氏欧森)的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简单,多种夹具可供选择,适合各类试样测试。配套Horizon测试软件具备一系列报表和数据运算功能,可自定义测试方法,使得材料测试变得简单便捷,能让第三方实验室在相同时间测更多的试样,满足大量检测样品需求。天氏欧森落地式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方向二:降本增效当前检测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提升,降本增效是每个检测机构所追求的。检验检测机构要提高自身检验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Tinius Olsen(天氏欧森)作为美国老牌拉力机厂家,具有140多年的材料测试经验,为数万家制造商出谋划策,提供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得到客户青睐。天氏欧森的产品在保证足够的精准度的同时,具有性价比高、回本周期短的优势。与此同时,专业的现场校准与维护队伍已得到 A2LA 与 UKAS的认证,在享有测试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能获得国际标准的校准服务。天氏欧森全自动拉伸及硬度双工位测试系统方向三:差异化检测一个优秀的检测实验室不仅要拥有强大的检测能力,还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特色品牌和检测服务。依托自有的检测产品+检测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可以有效降低检测成本。并且特检相对于普检,利润更高,竞争更小。天氏欧森的多元化解决方案在新材料、汽车、医疗科研、航空航天等领域有针对应用。其具备高低温环境箱、多标距光学引伸计以及实现高低温环境中的应变控等特殊情况下的检测解决方案,助力差异化检测实验室。方向四: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当前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已经难以满足时代需要,为提升实验室检测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实现实验室检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合规、智能、高效的新时代实验室,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另外,人工智能在目前实验室智慧化管理方面已有了初步应用,未来其一定会在检验检测领域大放异彩。天氏欧森与同济大学建造了联合力学智慧实验室,包含11个不同类型的测试站。除了基础的试验仪器外,天氏欧森还提供最新的附件,比如行业领先的视频引伸计、web camera系统实现全程测试回放(带有同步曲线)的摄像系统。实验室内所有的测试站可以通过Horizon软件串联,学生或科研人员不仅能够运用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去发现未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趋势,现有的设备也能够去叠加新的元素,来满足未来的测试需求。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和天氏欧森测试设备联合力学实验室 随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检验检测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稳扎稳打,强化运营机制,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巩固行业竞争力。期望天氏欧森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帮助检验检测机构完成改革升级,勇敢破局。
  • 海底矿产重点实验室运行 瞄准5个重点研究方向
    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在广州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重点实验室正式运行。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主要依托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验室设立海底能源矿产研究,大洋矿产资源研究,海底环境监测与研究,海洋地质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海洋地质、矿产资源调查技术标准与规范研究5个重点研究方向,通过设立开放研究课题,着力打造科研人员公共研究平台,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均可自由申请。实验室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庆焕、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等16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共同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评议实验室研究工作,审议实验室重大研究计划等。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杨胜雄介绍,实验室将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海底矿产资源探测研究、海底环境变化研究和其它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研究,力争形成一批具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 国家基础研究重大科学研究支持方向发布
    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基函〔2010〕2号 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围绕落实《规划纲要》,科技部2010年将继续部署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现将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你们根据2010年度申报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973计划”专栏下载)。   2010年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2010年2月下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受理日期为3月8日8:00至3月22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   按照工作安排,2010年遴选立项的项目将于2011年启动。2010年拟结题项目的承担人员可以参加2010项目申报。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   咨询电话:010-58881072 58881073 58881557 58881076   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传 真:010-58881077   电子邮件:jcc973@vip.sina.com   附件: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项目申报要求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二O一O年一月十九日   附:与仪器直接相关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年重要支持方向   重要科学前沿领域   重点支持经过自然科学基金等前期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应用前景较为明朗,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研究 基于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展的前沿科学研究 基于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开展的基础科学前沿研究 其他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交叉综合研究。例如: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理论、计算和前沿数学问题,支撑若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应用数学研究,新概念高增益、高效率自由电子激光重大基础研究,超强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新效应、新机理的研究,分子电子学的基础与应用探索研究,日地空间物理研究和应用,若干重大地质环境突变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前沿问题等。   蛋白质研究   1.蛋白质生成、定位、转位、修饰及降解的分子机制   围绕蛋白质生成、定位、转位、修饰及降解的基本过程,重点研究它们发生的普遍规律和调控机制,以及它们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异常增殖、细胞自噬、个体发育分化、个体衰老及疾病发生等的关系。   2.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与信号转导   针对某种重要生理或病理过程,重点开展生物大分子复杂网络的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开发整合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网络、代谢网络和信号转导网络的计算生物学方法。   3.重要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及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研究与能量转换和膜转运相关蛋白质、受体蛋白及通道蛋白,以及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修复、氧化应激、神经信号转导相关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结构及调控机制,同时关注上述蛋白质及复合物三维结构与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过程的关系。   4.重要生理或病理过程相关的蛋白质组研究   针对重要动植物、微生物和人类重要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动态和比较蛋白质组研究,阐明其中重要功能蛋白质群(组)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病理学意义。   基于与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合作的中欧科技合作协议,开展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蛋白质修饰及其动态变化研究,规模化筛选磷酸化、糖基化、泛素化、甲基化等修饰蛋白质及相关酶,发现并发展系列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委托重点基地)   5.代谢调控及相关疾病的分子机理   研究机体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重要生命现象和重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代谢调控的重要途径和调控网络,揭示代谢调控相关蛋白与重要生物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寻找代谢相关疾病的分子靶标。   6.蛋白质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发展蛋白质结构测定、功能分析、组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蛋白质特异标记和高时空分辨的在体动态研究、蛋白质定量检测、核酸适配体识别等新技术新方法,特别关注合成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   7.蛋白质及配体分子大规模制备和高容量公共资源库的建设   大规模、系统性地收集、制备和建立若干重要物种(含人类)的全长cDNA库、蛋白质库、抗体库,建立与之相关的多糖、多肽、核酸、天然及合成小分子化合物等蛋白质配体分子公共资源库。   8.依托国家重大科学设施的蛋白质研究   依托国家重大科学设施,发展:高通量和高精度的同步辐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构解析系统 基于高亮度光源的微小晶体的结构测定技术 探索高效的蛋白质结晶和晶体衍射质量改善的新技术方法 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小角散射和计算生物学相结合的结构解析和动力学研究技术等,完成一批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及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纳米研究   1.纳米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   围绕重要应用,开展基本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微观结构特征与奇异特性关系、性能调控的研究,设计、制备新型纳米材料,探索其潜在应用 研究具有特定性能的纳米材料和结构的大尺寸、高有序度的自组织生长机理和关键技术,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自组装结构。   2.纳米碳材料及宏观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围绕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纳米碳材料,发展可控、宏量和低成本制备技术,研究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发展宏观材料的结构可控和低成本纳米化技术,研究此类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稳定性,探索在特定领域中的应用。   3.新型纳米制备技术和表征方法   探索可重复、低成本的新型绿色纳米制备原理方法、关键技术 发展有特色的高精度纳米加工与可控组装技术 发展基于新原理纳米表征技术和测试方法。   4.纳米技术标准和标准物质   重点开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检测、计量技术的国际与国内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 纳米检测用标准样品与标准物质的研制与批量制备 发展纳米检测技术的量值溯源方法,并开展比对测量、纳米检测方法的标准化。   5.碳基器件和电路及新型纳米传感器件   探索基于新原理、新结构的碳基纳米器件和电路 研究应用目标明确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选择性纳米传感器、光电探测器 发展重点疾病早期检测的纳米生物器件、植入式微纳传感器件等。   6.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与检测技术   研究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过程与行为,发现生物效应 在分子、细胞等层面上研究纳米材料对生物作用的机理及安全性 发展应用目标明确的基于新原理的生物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功能修复材料。   7.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节能的纳米材料与技术  重点研究基于纳米结构与技术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新方法和原理,发展基于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的节能新技术,推进纳米技术及材料在新型能源转换与存储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8.低成本、高效率净水纳米材料与技术   针对饮用水的深度净化,发展具有高吸附效率的净水纳米材料,研究吸附和脱附过程机理及宏量制备技术 发展成本低、性能稳定、寿命长并无次生污染的实用净水纳米技术。
  • 【热电资讯】厚度方向热电性能评价系统ZEM-d正式开放免费样品测试预约
    日本ADVANCE RIKO公司50多年来专业从事“热”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一直处于相关领域的技术前沿。2018年初,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与日本ADVANCE RIKO公司就新先进热电材料测试技术开展合作,将小型热电转换效率测量系统Mini-PEM、塞贝克系数/电阻测量系统ZEM、热电转换效率测量系统PEM及大气环境下热电材料性能评估系统F-PEM引进中国。 2018年中下旬,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与日本ADVANCE RIKO正式达成合作协议,作为其热电材料测试设备在中国的代理商继续深度合作,并将日本ADVANCE RIKO的相关设备引入到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进行进一步推广。2019年,在日本ADVANCE RIKO公司的通力支持下,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在北京建立了部分热电设备示范实验室和用户服务中心,更好地为中国热电技术的发展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服务。 日本ADVANCE RIKO公司塞贝克系数与电阻测量系统ZEM系列在全球销售量超过300台,广获全球科研及工业用户的赞誉,成为热电材料领域应用广泛的测试设备。2019年,在此前的成功基础上,ADVANCE RIKO公司推出了专门用于评价聚合物厚度方向上热电性能的全新设备ZEM-d。 与之前ZEM系列产品(ZEM-3/ZEM-5)不同,新型号ZEM-d主要测量聚合物薄膜厚度方向上的塞贝克系数和电阻率,可以测量的样品薄为10 μm。此外,ZEM-d与采用激光闪光法测量薄膜的热扩散率/导热系数测量方向一致,其测量结果可广泛应用于薄膜热电材料的性能评价。 为更好服务国内热电材料研究领域的客户,满足客户体验需求, 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与日本ADVANCE RIKO公司携手推出 厚度方向热电性能评价系统ZEM-d免费样品测试活动。活动时间自即日至2020年5月15日止,如您有样品测试需求,欢迎通过官方微信平台(QuantumDesignChina、电话010-85120280或邮箱info@qd-china.com联系我们,公司将有专人对接,与您协调具体的样品测试工作。
  • 4领域9方向 2018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开始申报
    p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p p   项目申报主体包括为制造业提供“双创”平台服务的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工作目标是为了培育一批企业级和产业链级“双创”资源汇聚平台,基于平台的制造资源要素汇聚水平显著提升 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孵化等领域的能力开放平台,实现研发设计、制造、创业孵化等能力在线开放 培育一批较具复制和推广价值的模式,研发设计、组织管理和生产制造等领域模式持续创新 推动一批制造业“双创”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区域合作得到加强。 /p p   2018年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内容涵盖4个领域9个方向,每个申报主体限申报1个项目,每个申报项目的申报方向不超过3个,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项目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不超过8项。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4项。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2项。优先推荐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主体申报的项目。 /p p   “4个方向9个领域”如下: /p p   (一)“双创”平台+要素汇聚 /p p   1.企业级“双创”资源汇聚平台。 /p p   2.产业链级“双创”资源汇聚平台。 /p p   (二)“双创”平台+能力开放 /p p   3.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能力开放平台。 /p p   4.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能力开放平台。 /p p   5.基于互联网的孵化能力开放平台。 /p p   (三)“双创”平台+模式创新 /p p   6.“双创”平台+研发设计模式创新。 /p p   7.“双创”平台+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p p   8.“双创”平台+生产制造模式变革。 /p p   (四)“双创”平台+区域合作 /p p   9.“双创”平台+区域合作。 /p p & nbsp /p
  • 晶圆加工精度控制的关键!Yaw偏航角追踪的闭环XY方向控制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节点技术不断缩小,EUV(紫外)和电子束技术成为佳选择,对例如晶圆,光罩,光束对准,光学元件,反射镜等的纳米加工要求也逐步提升。尤其是对于想要实现纳米精度的快速和长距离运动,需要闭环运动控制的传感器,且这种传感器必须满足生产和质量保证过程的高标准(超高真空(UHV)和洁净室兼容性的要求)。而对于暴露于高温以及随着对晶圆尺寸越来越大的需求,在大行程范围内实现超高精度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attocube是纳米精密应用专家,研发团队根据法布里-佩罗干涉仪原理开发的基于激光干涉的位移传感器IDS3010获得了保护[1]。IDS3010 能够实现运动控制和位移检测,具有皮米分辨率、纳米精度和高达 25 MHz 的实时数据输出。基于光纤传输的IDS3010提供了三个通道,用于测量多轴载物台位移以及确定其角度的变化。UHV兼容的微型传感器头为不同的应用案例和设备集成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与半导体行业中的晶圆多自由度(multiple degree of freedom,DOF)的位置控制这一典型应用契合。 图1a显示了“传统”的基于载物台控制的应用,其中移动载物台配备了两个反射镜,激光探头固定在机架上。图1b显示了另一种xy平台控制的方式,其中传感器头固定在移动载物台上,反射镜固定在框架上。可实现这种方案的原因是attocube研发的传感器头是基于光纤的,而且它们的尺寸和重量也很小(外径仅为14 mm,重量仅为7 g)。图1突出显示了IDS3010在xy方向上的控制应用,而且我们的激光干涉仪能够在各种环境和工作距离(长达5米)下工作,为其他运动控制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图 1:显示了两个 xy 方向控制应用示例:a) 安装在移动载物台上的晶圆,其中连接了反射镜。三个传感器头固定在框架上。载物台的xy运动由IDS3010控制。b)显示了另一种可能的应用,其中微型传感器头安装在移动晶圆台上,而反射镜固定在框架上。 实验装置测量设置与图1a所示的示例类似,由一个电磁驱动xy位移台组成,该电磁位移台沿x轴的行程范围为1米。在移动载物台上放置了两个高质量的平面反射镜,用作测量表面。为了控制载物台位置,我们使用了带有三个固定准直传感器头的IDS3010(型号M12 / C1.6 / wf)。 IDS3010允许通过可用的实时数据输出(正弦、AquadB、HSSL、线性模拟输出)进行即时位置反馈。这些接口为闭环定位控制系统提供实时输入。对于实验室的测试,研究者们使用具有5 MHz带宽和纳米分辨率的正余弦数据输出。由于显示的测试是在室温环境条件下执行的,因此使用环境补偿单元(ECU)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2]。在精密半导体加工的真空条件下不需要环境补偿,也同样能保证纳米的测量精度。 两个传感器头(SH1 和 SH2)测量 yz 反射镜表面上的位移。SH1 的正余弦信号用于 x 轴的闭环控制。SH1 和 SH2 水平相距 40 mm,因此可以计算偏航旋转并将其用作4-DOF装置的实时补偿。在我们的3-DOF装置中,我们无法补偿沿x轴的偏航旋转。三个传感器头 (SH3) 控制 y 轴。传感器头通过柔性光纤连接到IDS3010的三个通道,无需额外的光学元件。在平面反射镜上进行测量时,M12/C1.6/wf 传感器头的角度公差规定为± 30 m°,距离为 1 米。这种公差仍然是用户友好的,以便对齐xy的设置,同时也保证了低余弦误差。与其他干涉仪制造商相比,这是另一个好处。重要的是,我们的测量原理使我们能够拥有不同的传感器头可供客户选择。 测量结果图2a显示了驱动器的xy位移值。先实现了30x30毫米的正方形。之后,x轴被移动到1.0米的总行程。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SH3需要具有大约300 mm的一定偏移距离,以便SH1和SH2可以测量到1米。此主从轴关系已明确指定。Xy方向运动的相应偏航(z轴的旋转)如图2b所示。该图显示,通过移动x 轴可达 1 米。图2c显示了μ°范围内重复的角度偏差,这主要是由沿运动轴分布的电之间的距离引起的。如果电磁驱动位移台具有额外的旋转设备,则可以补偿偏航旋转。图2:a)显示了xy方向运动的位移数据。x轴以1.0米的行程移动,而y轴仅移动30毫米,并包括偏移距离。b) 描绘了 a) 中所示的 xy 方向运动的偏航(z 轴的旋转)。总偏航旋转在30m°范围内。c) 局部放大的偏航旋转在几十μ°范围内的详细角度变化情况。 结果IDS3010被证明是闭环位移台应用的有力工具。位移和角度都可以在高达25 MHz的带宽下检测到。另外,小型化多种类的传感器头为灵活集成提供了更多可能,并确保可用性和准确性的正确组合,以此应对苛刻的定位任务。此外,传感器头的轻巧性(7克)提供了新的设置可能性,可以显著减少移动质量。以太网连接和多种标准编程语言(例如C +,C#,DLL,Python和LabView)允许将IDS3010轻松集成到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中。 参考文献[1] Patent: Interferometric displacement sensor for integration into machine tools and semiconductor lithography systems US10260863B2[2]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 of Germany (PTB) calibration certificate Calibration mark: 54012 PTB 15 2016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