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工程材料

仪器信息网工程材料专题为您整合工程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工程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工程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工程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工程材料话题讨论。

工程材料相关的资讯

  • 宁波材料所在深海工程材料原位损伤监测方面取得进展
    深海资源丰富,战略价值巨大,深海开发对先进海洋装备需求巨大,然而在深海极高压力、低溶解氧、强电解质、复杂微生物等强耦合作用下,金属结构长期服役时面临腐蚀缺陷带来的力学结构失稳等致命性风险。目前国内针对深海极端环境关键材料超长期服役过程表界面环境、结构演替等的原位监测技术薄弱、数据匮乏,难以对深海工程材料数年以上的力学-电化学-微生物等强耦合损伤开展快速评价及寿命预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员和毛飞雄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在成功研发海洋工程材料原位立体监测装置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探测团队紧密合作,在深海工程材料原位腐蚀损伤监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联合团队突破了传感器高精度、低能耗技术及深海耐高压设计,开发出国内首套6000米级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该实验舱可实现深海环境因子及材料损伤状态数据多维实时采集、高效融合处理,并可结合深度神经网络与电化学模型最优化拟合,快速分析材料损伤演变过程,为深海材料服役状态监测及损伤快速评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深海长驻型装备选材设计、安全服役、运维保障提供重要依据。实验舱于近日搭载于深海基站成功完成功能验证实海试验,未来将进一步开展长周期深海原位试验工作。   研究团队长期针对我国海洋新材料跨海域环境适应性考核数据匮乏、新材料服役性能与实验模拟数据严重不匹配等关键技术难题,率先建成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工程材料服役评估评价平台”,先后布局了东海、南海等跨海域海洋材料试验台站,累积了超过8年的环境考核数据。本次实海试验意味着团队在针对深海领域的海洋材料试验台站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完善我国在东海、南海以及深海等苛刻海洋环境下材料强耦合损伤失效数据体系,借助物联监测和AI辅助大数据技术支撑深海材料与装备服役寿命的可靠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舱搭载于深海基站深海原位腐蚀损伤监测实验舱成功海试海洋工程材料原位立体监测装置与跨海域服役大数据平台
  • IFTM’2018之材料基因工程论坛在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17日,“第五届国际材料与试验发展高端论坛”(IFTM’2018)——材料基因工程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同期,举办“第十九届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ICASI’2018 & amp CCATM& #39 2018)和第六届中国能力验证论坛(6th PT) ,联合大会围绕“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实验室能力验证助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报告与交流。。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ISRI)、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能力验证联盟、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协办,并得到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国内外众多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仪器信息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盛会进行全程报道。众多院士、近千名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齐聚一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会场.jpg" alt=" 会场.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b415505-18f1-4920-9bd5-c1517aa499a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材料基因工程论坛会场 /p p   材料基因工程被认为是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材料基因工程作为先进材料开发的崭新模式,力图通过高通量材料计算、高通量材料合成和检测实验以及数据库的技术融合与协同,加快材料从发现、制造到应用的研发过程的速度,降低成本。 2016年02月,科技部启动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中启动14个研究任务。材料基因工程论坛作为(IFTM’2018的重要分会场之一,会议为期1.5天,围绕高通量材料基因计算模拟、高通量材料基因制备表征及筛选方法、高通量材料基因数据库、应用材料的高通量开发设计等方面安排了27个主题报告。材料基因工程论坛会期最长、内容最多,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同时,18日下午,CSTM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委员会特别召开《材料基因工程数据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草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baoogaor2.jpg" alt=" baoogaor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a96502f-ac3a-4220-a092-f7006520d2b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材料基因工程论坛报告人集锦 /p p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Andrew Reid的《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南方科技大学项晓东的《材料基因科学基础设施》等报告概括介绍材料基因工程发展状况。重庆大学黄晓旭《多晶金属的三维透射电镜高通量表征》、中国科技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陆亚林《基于长波光学的量子功能高通量表征》等报告分享中国在高通量表征方面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高通量制备无疑是本次会议热点,中南大学江亮《高通量制备技术》、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Ivan Cole《电化学荧光和催化体系快速发现的方法研究进展》等丰富的报告分享了国内外高通量制备技术研究最新进展,尤其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茜《多通道并行合成微纳粉体样品库》等报告介绍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相关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在高通量材料基因计算模拟和应用材料的高通量开发设计实践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Si-B-(C, N)基复合材料的高通量设计模拟、制备与性能研究》、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薛飞《核电关键材料服役行为的高通量评价与预测技术研究进展》、北京科技大学王沿东《基于先进材料高通量表征技术的剪切带形成与损伤机制研究》等精彩报告展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前沿研究所取得的诸多成绩。 /p p   材料基因工程离不了“大数据”,有两个问题是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发展需要面对的:(1)如何产生大量的数据,(2)如何让数据好用。本论坛安排了北京科技大学尹海清《材料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报告给出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宿彦军《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介绍了中国材料基因大数据生产的新进展。关于“如何让数据好用”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汪洪《材料基因工程数据标准体系》给出了一个答案,成都材智科技有限公司也分享了基于材料基因组的数据管理实践。同时,CSTM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研讨《材料基因工程数据》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草案,中国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是否能进入快车道,值得期待! /p p br/ /p
  • 中国石油成立首个新材料工程师技术中心
    图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11月17日,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新材料工程师技术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标志着中国石油首个新材料工程师技术中心正式成立。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由中国石油牵头,多所高校共建,是围绕智慧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油气工程基础等专业领域培养工程硕士、博士的院校。本次设立新材料工程师技术中心,旨在为中国石油打造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高水平卓越工程师队伍,支撑中国石油新材料业务快速发展。作为中心的承建单位,上海新材料研究院将按照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双碳三新”业务发展规划,在技术需求“清单化”、培养方案“定制化”、培养条件“全要素全链条”等方面重点发力,扎实做好全方位支撑。揭牌仪式上,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董事、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表示:“我们力争将新材料工程师技术中心打造成石油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样板间’!”
  • 工程材料疲劳可靠性有望实现高效“体检”
    作者:郝晓明 来源:科技日报疲劳失效是工程构件长期可靠服役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评价工程构件及各种材料的疲劳可靠性,往往采用足够数量的疲劳试样进行大量长时疲劳测试,这种既耗时又耗材的疲劳测试方法在工业界和实验室已使用了近百年。如何建立高通量即一次性对多个样本进行检测的疲劳测试方法与表征技术,实现低成本、快速评估材料疲劳可靠性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广平研究员团队在前期小尺度材料疲劳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滨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材料疲劳性能高通量、快速评价的思想,设计并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对多个小微试样进行对称弯曲疲劳加载的测试系统,并在其上对核电、高铁、汽车等领域用的几种典型工程材料进行了高通量疲劳测试,通过对比和计算模拟进行了验证,建立了材料疲劳性能的高通量测试技术和方法。据介绍,该技术既可模拟标准规定的疲劳极限升降法快速获得材料的疲劳极限,也可一次性获得应力幅或应变幅与疲劳寿命之间的曲线;在一周内快速获得材料的疲劳数据,耗时仅为采用前述标准测试方法的1/4;基于经典的Tanaka-Mura模型,科研团队建立了该测试技术所获得的材料疲劳极限与标准试样疲劳极限间转换因子的理论预测模型。此外,利用该技术分别对经不同温度长时热暴露和经γ射线辐照的核主泵螺栓用F316不锈钢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实际的适用性,为先进材料的疲劳性能快速评价提供了新策略。该高通量疲劳性能测试系统、技术与原理的建立,不仅为核电等在役关键工程构件疲劳性能测试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快速的新方法,且为增材制造复杂形性构件、材料表面涂层、腐蚀层和改性层、焊缝区以及材料结构单元和应力、应变集中区域等微小区域的本征疲劳性能评价提供了有效的评价策略,为在役工程构件疲劳可靠性“体检”提供新思路。同时,这一高通量疲劳性能测试方法和评价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材料、构件疲劳性能数据库的高效建立和物理模型-数据融合驱动的工程构件疲劳寿命的快速预测。
  • 哈工程与中物院化材所共建含能材料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日前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在绵阳签署设立&ldquo 含能材料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rdquo 合作框架协议。中物院化材所党委书记吕欣、副所长蒋道建、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夏桂华出席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探索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以技术创新、应用开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项目申报等为主体的联合实验室。   双方将围绕联合实验室重点科技发展方向,结合双方优势和需求,联合申请和承担国家及行业内重点项目,引领含能材料先进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和装备发展。互聘客座教授,进一步密切合作。   哈尔滨工程大学还将选派优秀研究生到联合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中物院化材所也将选送技术骨干来校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
  • 我国首个表面材料工程实验室落户烟台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记者近日获悉,“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日前正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认定,落户烟台开发区,成为目前中国表面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 /p p   “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万华化学集团,联合复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共建。该实验室将围绕建筑、金属制品、木器、纺织等行业对高性能环保型涂料等表面材料的需求,建设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平台,开展相关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等,并制订重要技术标准。 /p p   与此同时,该实验室还将培养行业顶尖人才,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常态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解决行业发展重大技术问题。 /p p   据悉,聚合物表面材料是指涂覆于物体表面,起装饰、保护、粘接等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涂料、胶粘剂、人造革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合物表面材料生产和消费国。 /p p   根据规划,该实验室运行后,将开发多种环保高性能材料、特殊助剂等,为聚合物表面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中国从表面材料大国向强国转变。 /p p   山东烟台是中国北方著名工业城市,2016年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排名中国第8位,拥有万华、通用东岳、中集来福士等一批现代企业,其中万华化学是目前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聚氨酯供应商和全球异氰酸酯行业的领军企业。 /p p /p
  •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成立
    1月28日,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中科院化学所朱道本院士、清华大学王崇愚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王海舟院士、物理所陈立泉院士、北科大谢建新院士到会表示祝贺,会议由物理所汪卫华院士主持,科技部、中科院、国家基金委、北京市科委等相关单位领导参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的章程,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3家副理事长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10家常务理事单位成员。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孟胜研究员当选为联盟秘书长并汇报了联盟未来工作设想。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的建立是继2011年香山会议(以“材料科学系统工程”为主题的S14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后在北京范围内建立的材料基因组工作平台。联盟的未来的工作宗旨,将围绕“开展材料基因组研究,加速新材料的研发过程,最终将开发周期和成本降低一半 以及发展急需的新材料,为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振兴制造业做出贡献,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联盟提出了今后5年的4项工作目标:一是完成联盟平台建设,革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模式 二是以平台建设为主,同时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亮点材料及应用 三是示范性地展示全新的材料研发与应用模式,确立在此领域的国内带头作用 四是在若干关键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及国内产业机构的变革。如先进量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催化/光催化材料、战略资源材料等。
  • 江苏高分子发泡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成立
    江苏省高分子发泡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无锡兴达院士工作站,1月23日在无锡市同时成立。   江苏省高分子发泡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无锡兴达院士工作站,是无锡兴达泡塑想材料有限公司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将依托企业强大的资本实力与院校雄厚的科研力量,在著名材料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领导下,重点加快研究开发国内急需的环保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EPS),并实施大规模的产业化,推进我国低碳经济下的可发性聚苯乙烯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南京理工大学与无锡兴达泡塑想材料有限公司,双方已有10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历史。在企业高分子技术研究和工艺水处理循环使用等方面,南京理工大学始终给予技术上的重点支持。其中,研制成功阻燃型EPS是我国建筑业目前应用最多的节能环保材料。无锡兴达泡塑想材料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EPS专业生产企业,列中国化工企业100强第23位。
  • 包亦望教授: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技术与技巧
    仪器信息网讯 为提高广大试验机用户的应用水平,并促进用专家、用户、厂商之间的相互交流,2012年5月16日,在CISILE 2012召开期间,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机分会与仪器信息网主办、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与我要测网协办的“第一届中国试验机技术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楼二楼204会议室成功举办。   如下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包亦望教授所作报告的精彩内容: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包亦望教授 报告题目: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技术与技巧   包亦望教授在报告中谈到,力学性能测试的常规方法主要有拉、压、弯和扭,另外还有痕迹法、相对法、预测法三种新检测方法,随后,包亦望教授就这三种新检测方法做了具体的介绍。   包亦望教授介绍到,痕迹法中通过三角棱压痕和四方棱压痕两种常用方法可以证明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甚至材料断裂阻力特性都可以很简单地通过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来估测,对材料结构设计以及选材均有重要意义;表面残余痕迹能够确定材料的基本性能,并用于失效分析和恶劣环境下的材料性能评价,对于材料的失效诊断以及监测材料在特种环境下的性能演变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可以推广应用到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宇航探险、无损在线性能评价等领域;球压法可以确定脆性材料局部强度,而且将声发射与材料试验机配合,可以评价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材料或薄膜的抗摩擦、抗划伤能力以及表面和界面的力学性能;而缺口环法可以评价材料在超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无需任何夹具,操作方便。   相对法能够测试陶瓷高温条件下的弹性模量,评价陶瓷或硬脆膜的性能以及厚膜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可以反映不同材料的弹性恢复差异;材料性能预测法,可以预测压痕过程中的能量耗散能力、弹性恢复能力和陶瓷材料损伤容限。   最后包亦望教授还介绍了材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的材料性能配合比等相关情况。 会议现场
  • 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开工建设
    p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简称“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建设开工仪式在宁波市镇海区举行。 /p p   仪式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介绍了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项目情况。宁波市镇海区副区长刘立群表示,镇海区将为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建设工作做好服务,帮助解决项目施工中碰到的各项实际困难,竭力为项目提供全面配套服务,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打造最优环境。 /p p   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表示,宁波材料学院由国科大、宁波市合作共建,是国科大直属的二级学院,受国科大统一领导,委托宁波材料所管理,实行科教融合、所院合一的办学模式。未来,国科大将大力支持宁波材料学院的建设,希望宁波材料所和宁波材料学院深入实施科教融合发展战略,发挥独特科教融合办学优势、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为宁波材料领域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国科大应有的贡献。 /p p   2015年,中科院与宁波市政府共同研究决定,依托宁波材料所建设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2018年2月,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揭牌,国科大与宁波市签署加快推进学院建设合作备忘录。后续,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手续办理、方案设计、参建单位招标等工作。该项目坐落于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路双创大街核心片区,总投资7亿元,总用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楼2.02万平米、综合楼1.28万平方米、研究生宿舍及食堂2.9万平方米)。空间布局采用开放式校园生长模式,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将打造“望岸山水”、“阅微知洲”、“聚方鼎沸”、“宝匣阑珊”4大空间主题。预计2020年建设完成,2021年初正式启用。建成后的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将立足“小规模、国际化、有特色”定位。2025年,学院在学研究生规模预计将达2000人,教师规模达400人,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学院,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p p   宁波市及镇海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中科院上海分院、宁波材料所相关负责人及导师和学生代表,项目施工、设计、勘察、代建、监理等单位代表参加活动。 /p
  • 基金委2023工程与材料学部重点项目优先资助领域公布
    近日,《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其中重点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为更好地服务材料领域相关科技工作者,本文特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重点项目的优先资助领域进行了梳理。2023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拟在工程、材料、工程与材料交叉三方面优先支持14个重点项目资助领域。2022年度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共接收重点项目申请819项,资助118项,资助直接费用31742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269万元/项。2023年度拟在以下14个领域中资助重点项目110项左右,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5年。注意事项:2023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共14个,领域名称分别为:(1)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及应用基础(E01);(2)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2);(3)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3);(4)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利用(E04);(5)机械设计、制造及服役中的科学问题(E05);(6)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E06);(7)电气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07);(8)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和绿色建筑设计(E08);(9)水利科学与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E09);(10)区域环境复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E10);(11)新型海工结构和海洋装备(E11);(12)智慧交通与运载工程智能化(E12);(13)新概念材料、材料共性与工程交叉(E13);(14)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性软件支撑平台(E01~E13)申请书的“附注说明”栏请务必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重点项目资助领域下的具体研究方向,“附注说明”栏未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或选择错误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申请人可根据重点项目资助领域中的具体研究方向,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并在“申请代码1”一栏中准确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所属重点项目资助领域所对应的一级申请代码或该一级申请代码下的二级代码。例如:“附注说明”栏选择研究方向“2.1 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则“申请代码1”一栏应选择E02或E02下的二级申请代码。“申请代码2”可选择作为补充。1. 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及应用基础(E01)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1 钢铁与有色金属材料在设计、制备、加工、服役和应用中的关键问题;1.2 高温合金、金属间化合物与金属基复合材料;13 金属结构材料性能提升中的关键问题;1.4 亚稳及纳米金属材料;1.5 金属功能材料;1.6 金属生物医用、智能与仿生材料;1.7 金属材料结构表征、表面与界面;1.8 金属材料新理论、新技术、新效应探索。2. 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2)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2.1 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科学问题研究;2.2 无机非金属材料瓶颈技术中的基础问题研究;2.3 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多尺度结构效应研究;2.4 无机非金属材料新理论、新技术、新体系、新效应探索;2.5 极端环境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问题研究;2.6 面向“双碳”目标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基础研究;2.7 无机非金属材料多功能集成与智能化应用基础研究;2.8 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设计、低成本制备与工程化应用基础研究;2.9 高性能多元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结晶热力学和动力学协同调控制备研究。3. 有机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E03)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3.1 高分子材料合成新方法与新原理;3.2 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与性能调控;3.3 高分子材料加工(含微纳加工和增材制造)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3.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3.5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3.6 智能高分子材料;3.7 生态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3.8 高分子复合材料;3.9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4. 资源安全高效开采与绿色加工利用(E04)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4.1 深地、深海、非常规油气高效绿色钻采工程基础科学问题;4.2 油气储运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关键科学问题;4.3 深部战略矿产资源安全、高效、智能协同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4.4 矿山修复、固废低碳处置与高值化利用理论与关键技术;4.5 工业生产过程安全及公共安全精准预控理论与方法;4.6 关键战略性矿产绿色分离提取理论与过程强化调控机制;4.7 钢铁冶金新工艺、新技术和绿色环保的基础问题;4.8 复杂难处理金属资源低碳冶金、制备和循环利用新技术与理论;4.9 金属(合金)超纯净冶炼、控制凝固、控制成型新技术原理;4.10 高性能金属材料短流程、复合成形、智能化加工技术基础研究。5. 机械设计、制造及服役中的科学问题(E05)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5.1 先进装备综合性能驱动下的机构设计新理论、新方法;5.2 高性能驱动传动系统与高可靠基础件的设计与制造;5.3 机械系统与装备的动力学设计、性能评价与预测;5.4 面向极端环境的机械结构强度设计与寿命评估;5.5 复杂机械表面/界面力学和摩擦学行为机理、测试及控制;5.6 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5.7 仿生设计与生物制造;5.8 高性能复杂构件精准成形制造理论、方法、技术;5.9 超精密、超高速、超强能场加工理论与方法;5.10 智能制造新原理、新方法、新装备、新系统、新模式;5.11 多维、多参数传感与测量新机理、新方法;5.12 微纳制造的原理、方法及系统。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 (E06)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6.1 低碳能源系统的分析、控制和优化;6.2 流体机械能功转换、流动机理及流动控制;6.3 能量转换与利用中的传热传质基础;6.4 燃料燃烧理论、污染物生成和减排机理与燃烧新技术 6.5 能源动力中的多相流基础;6.6 复杂热物理量场的测试原理和方法;6.7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7. 电气工程科学基础与关键技术(E07)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7.1 电磁与等离子体等电气工程共性基础与新技术(含传感测试、多场耦合、数字孪生、新型发电、电能传输、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等);7.2 电工材料、器件与装备 7.3 智能电网与综合能源 7.4 机电能量转换与电力驱动;7.5 电能变换与控制;7.6 电能存储及其应用;7.7 生物电磁技术。8. 高性能土木工程结构和绿色建筑设计(E08)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8.1 可持续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8.2 城乡空间、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8.3 低碳健康建筑基能理论与关键技术;8.4 复杂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设计与建造;8.5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8.6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运维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8.7 土木工程其础设施安全服役与性能提升;8.8 复杂条件下岩土工程基础理论;8.9 道路与地下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及防灾;8.10 土木工程多灾害效应、抗灾韧性理论与技术。9. 水利科学与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研究(E09)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9.1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9.2 流域与城市雨洪灾害成因及防控;9.3 流域干早监测及旱灾预防;9.4 农业高效节水;9.5 盐碱地水盐运移与排灌调控;9.6 水沙过程变化与河床演变适应机制;9.7 河流湖库生态系统模拟与调控;9.8 水力机电系统调控与安全运行机制;9.9 水利水电工程智能运维与灾害防控;9.10 水工岩土工程灾害智能防控;9.11 区域智能水网与输配水工程。10. 区域环境复合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E10)本领城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0.1 低碳水处理及水质安全保障;10.2 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过程;10.3 可持续城乡水系统构建及水生态安全;10.4 室内空气污染快速净化与健康风险控制;10.5 区城多维度大气污染源协同控制;10.6 新兴固废安全处理与资源化;10.7 复合污染场地生态修复 10.8 区域物质能量循环过程模拟与生态风险控制 10.9 多介质污染物安全转化及精准调控。11. 新型海工结构和海洋装备(E11)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1.1 海洋资源开发与海底资源开采;11.2 海洋工程结构与海洋动力学;11.3 面向海洋和极地开发利用的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和新装备;11.4 海岸工程与安全防护;11.5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技术装备;11.6 绿色智能船舶与智慧航海;11.7 海洋环境观测与深海探测;11.8 海洋智能无人航行器。12. 智慧交通与运载工程智能化(E12)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2.1 自动驾驶技术关键测评与验证技术/特殊场景(特定区域/特殊空间/典型作业运输环境)下的应用技术;12.2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融合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12.3 面向复杂环境作业运输的可重构/多栖特种车辆关键理论与技术;12.4 600km/h速度级常导高速磁浮系统性能评估及协同优化关键理论与技术;12.5 基于过冷推进剂的空天往返运输系统能源一体化与推进剂管理基础理论与技术;12.6 国家空域系统融合运行管理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12.7 LNG液态管道输送的基础科学问题。13. 新概念材料、材料业性与工程交叉(E13)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3.1 新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表征等中的关键共性科学问题;13.2 面向前沿交叉的新概念材料、新性能;13.3 新型复合与杂化材料;13.4 面向智能化、信息化和微型化等多功能集成材料与器件;13.5 面向高端制造和与国家重大工程的关键新材料;13.6 面向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新材料;13.7 面向“双碳”目标的关键新材料。14. 工程与材料领域共性软件支撑平台(请根据相关软件应用领域选择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相关一级申请代码)针对工程与材料领域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工程与材料领域通用工具软件、工业软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共性基础理论,为开发自主可控的关键工具软件提供基础支撑。本领域拟资助的主要研究方向:14.1 工程系统多物理耦合建模、仿真与优化设计;14.2 多时空/多尺度工程与材料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数值模拟;14.3 工程与材料离散-连续混合体系的理论建模与模拟方法;14.4 工程系统的数据与目标混合驱动建模理论及仿真优化方法;14.5 AI赋能的工业软件理论与算法。对不符合本《指南》要求,未反映出工程与材料领域软件特征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不支持单纯的信息类软件项目申请。
  • 2012年工程及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名单公布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经研究,我司定于9月2日至8日开展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现场评估工作。请各有关高校接到通知后,尽快组织相关实验室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总体要求和《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教技司[2012]118号)的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现场评估分十个组进行,详见附件1。每个实验室现场评估一般8:30分开始,会期一天。内容包括:实验室工作报告(报告50分钟、答辩15分钟)、3至5个学术报告(报告时间共50分钟、答辩时间共30分钟)、现场考察(30分钟)、实验室人员访谈(40分钟,5人左右,其中科研骨干2人、青年教师2人、学生1人)、专家组讨论评议(60分钟)、专家组意见反馈(30分钟)。其中实验室工作报告、学术报告、现场考察三个环节半天,实验室人员访谈、专家组讨论评议、专家组意见反馈三个环节半天。   2.请各参评实验室在评估前,按要求填报相关材料(见附件2、3、4)。现场评估时,将对实验室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   3.请相关高校做好实验室评估的后勤保障工作,提早落实专家(评估专家组一行7人)食宿、交通等事宜。并请各高校先期垫付相关评估经费,评估结束后根据有关要求统一报送经费决算。   联系人:明媚、明炬   电 话:010-66096301、66096519   附件:(点击下载.doc)   1. 2012年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分组 工程一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先进成形制造 清华大学 丁帆18610728788 2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 东北大学 李畅15940033767 3 承压系统与安全 华东理工大学 曹学18917102692 4 生态纺织 东华大学江南大学 朱方亮13621842742 5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邹勇13541003998 6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付晔13610184629 工程二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 清华大学 丁帆18610728788 2 智能电网 天津大学 李静13652047793 3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珠梅13772102669 4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 周婧13918700865 5 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曹学18917102692 工程三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水沙科学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何洁13810429046 2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 刘青13331116466 3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 清华大学 丁帆18610728788 4 岩土及地下工程 同济大学 李利平13621969046 5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东南大学 方红13801581689 6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重庆大学 王开成13983468352 工程四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 清华大学 丁帆18610728788 2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 清华大学 丁帆18610728788 3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 华北电力大学 朱正茂13261466503 4 煤气化及能源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曹学18917102692 5 动力机械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周婧13918700865 6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付晔13610184629 工程五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王永娣18220580891 2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杜兴浩15129272300 3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东南大学 方红13801581689 4 精密与特种加工 大连理工大学 于晓13591199512 5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吕辛13903610085 6 工程仿生 吉林大学 温庆波13756097480 工程六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 北京大学 何洁13810429046 2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陈野13059004260 3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周婧13918700865 4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 曹学18917102692 5 光子/声子晶体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波13308490263 材料一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北京大学 何洁13810429046 2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陈野13059004260 3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周婧13918700865 4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 曹学18917102692 5 光子/声子晶体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波13308490263 材料二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先进材料 清华大学 丁帆18610728788 2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 东北大学 李畅15940033767 3 汽车材料 吉林大学 温庆波13756097480 4 三束材料改性 大连理工大学 于晓13591199512 5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 同济大学 李利平13621969046 6 材料先进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李怀龙13689035471 材料三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环境断裂 北京科技大学 刘青13331116466 2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 山东大学 盛楠15953136963 3 生物冶金 中南大学 王敏13874853515 4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 王敏13874853515 5 磁学与磁性材料 兰州大学 安娴18809310576 材料四组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联系人、电话 1 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 清华大学 丁帆18610728788 2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天津大学 李静13652047793 3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姜洋13796057477 4 电子陶瓷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王永娣18220580891 5 纺织面料技术 东华大学 朱方亮13621842742 6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 中山大学 王喜梅13538880775   2. 2012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资料审核表   3. 2012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基本情况表   4. 实验室基本情况审核表   教育部科技司   2012年8月3日
  • 工程和材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12年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包括35个工程领域和22个材料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体内容如下: 教育部关于发布2012年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教技函[2012]77号   部属有关高等学校,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根据《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2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35个工程领域和22个材料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结果   1.工程领域 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等6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6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 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予以整改,评估结果待定 其余为较差类实验室。   2.材料领域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4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等16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 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予以整改,评估结果待定 其余为较差类实验室。   二、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在今后教育部重大项目计划中予以优先支持,具体组织申报程序另行通知。评估结果待定的教育部实验室限期整改。较差类实验室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三、希望各有关高校和参评实验室认真总结经验,根据反馈的综合评估意见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抓紧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实验室水平的整体提高。   对于评估结果待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高度重视,抓紧组织实验室就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于2013年2月底前将整改方案报送教育部科技司。教育部将在2年后对该类实验室的整改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最终确定评估结果。   四、为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发展,加强规范化管理,推动实验室领导班子换届与评估周期相衔接,依照《高等学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通过此次评估的实验室及各有关高校应于2013年4月底前完成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换届工作,并将推荐人选及时报送教育部科技司。   附件:2012年度工程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2012年度工程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1.工程领域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优秀类 1 精密与特种加工 大连理工大学 2 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 清华大学 3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 清华大学 4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东南大学 5 动力机械与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6 轨道交通安全 中南大学 良好类 7 水沙科学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8 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9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道路与交通工程 同济大学 11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12 皮革化学与工程 四川大学 13 承压系统与安全 华东理工大学 14智能电网 天津大学 15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 清华大学 16 煤气化及能源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17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18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 长安大学 19 先进成形制造 清华大学 20 电力传输与功率变换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 21 岩土及地下工程 同济大学 22 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 华北电力大学 23 工程仿生 吉林大学 24 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 西南交通大学 25 生态纺织 东华大学、江南大学 26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 重庆大学 27 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 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28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 29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 长安大学 30 电子装备结构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1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 北京科技大学 32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 东北大学   2.材料领域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优秀类 1 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 北京大学 2 先进材料 清华大学 3 有机光电子与分子工程 清华大学 4 纺织面料技术 东华大学 良好类 5 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 6 三束材料改性 大连理工大学 7 磁学与磁性材料 兰州大学 8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 山东大学 9 薄膜与微细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 10 汽车材料 吉林大学 11 环境断裂 北京科技大学 12 电子陶瓷与器件 西安交通大学 13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 14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 东北大学 15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同济大学 16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中南大学 17 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18 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 中山大学 19 材料先进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20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 天津大学 (注:各类实验室排名不分先后)
  • 两大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西北有色院揭牌
    “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2009年12月29日上午,依托西北有色院西部超导公司建立的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经发国际会馆隆重举行。中国有色网。省发改委权永生副主任、省科技厅张书玲副书记、西安市黄省身副市长,经开区管委会郭学民书记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中国有色网。仪式上,院党委书记张平祥代表研究院讲话,周廉院士作为西部超导公司董事长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有色网。巨建辉副院长、副书记和程志堂副院长也参加了揭牌仪式。中国有色网。   由西北有色院西部超导公司和超导研究所联合申请组建的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有关超导材料制备的工程开发平台,将在我国超导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提供一个国家级的超导材料设计、研发及人才培养平台。中国有色网。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围绕我国航空材料产业的重大需求,致力于研发市场需求或具有市场潜力的航空材料的工程化技术、工艺 开发与航空材料工程化相关的技术,促进航空材料研究和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西北有色院已拥有国家级成果转化中试平台2个,包括重点实验室、中试平台、检测中心在内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超过10个。中国有色网。
  • 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落户温州
    日前,北京市三里河路中国科学院7楼会议室,一份对于温州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的备忘录在这里签署。根据协议,作为我国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将与温州共建“国字号”的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邵占维等出席签约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一德代表市政府,与中科院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温州生物材料产业发展协议书》、《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筹)暨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建设备忘录》。   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创新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和必由之路。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的建设,将有效依托中科院的科研实力,构建公共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完善现有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各方科技资源,推进我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   据介绍,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为中科院、省政府、市政府共同组建的科研机构,依托中科院宁波工研院和温州医学院建设,将紧紧围绕生物材料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开展生物材料、酶工程、生物医药技术、海洋(微)生物技术、生物质材料、纳米生物材料及技术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并着力建设生物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生物医药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与技术孵化平台等三个技术平台。   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将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系列和温州市直属事业单位编制,计划到2014年底完成各项筹建工作。届时将争取拥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引进中央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2-3名。同时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标准,建立1-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或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立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   “共建研究所是我市与中科院实施战略合作的结晶。”市科技局局长王北铰介绍,这一“国字号”研究所落户温州,将为我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搭建起创新的平台。   副市长徐育斐出席仪式。
  • 国内首台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系统通过验收
    近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在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系统验收会。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圆满完成了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系统的建设任务。验收现场。张玮 供图来自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验收报告,现场察看了设备情况,审阅了工艺测试报告、研制总结报告等资料。经过讨论和质询,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圆满完成了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系统的建设任务。工艺测试结果优于验收指标,谱仪整体性能稳定可靠,验收资料齐全,同意通过验收。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系统是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共同建设的国内首台基于飞行时间技术的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系统,于2019年1月开始研制,2022年12月成功出束,试运行阶段已完成多项用户实验,其数据质量及测试效率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据介绍,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系统的建成将为我国材料与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为解决工程材料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问题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 六家工程、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整改核查
    12月8日,科技部发文《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工程、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核查结果的函》。根据《科技部关于发布2018年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委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对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整改情况进行了核查。《通知》显示,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8年,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分别对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工程领域的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等11个实验室和材料领域的材料复合新技术等5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领域的能源清洁利用等29个实验室和材料领域的粉末冶金等13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领域的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3个实验室和材料领域的硅酸盐建筑材料等3个实验室为整改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后,整改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按照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工作部署,开展了优化整合工作。经专家组认真研讨评议,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依托单位针对整改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解决了实验室建设的主要问题,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要求。经研究,同意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附件)通过整改核查,按照良好类实验室予以支持。工程、材料领域通过整改核查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教育部2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教育部3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教育部4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5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教育部6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
  • 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12月7日,宁波市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举行。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建章和宁波材料所所长崔平共同为重点实验室揭牌。宁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院士,党委书记兼副所长严庆,副所长王蔚国、何晓南,表面事业部主任陈建敏及多位科研骨干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何晓南主持。   崔平在致辞中感谢宁波市科技局对重点试验室的高度重视,同时对重点试验室的发展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陈建章从国家、浙江省及宁波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角度,阐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高度赞扬了薛群基院士适时提出筹建“宁波市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计划,认为宁波材料所已经拥有了足够的人才、设备和平台资源,足以支撑并建好该试验室。希望该重点试验室在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布局研究方向,力争早出成果,快出成果。   薛群基院士在讲话中指出,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发展空间,我们国家在海洋经济的发展实力比较弱。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形式非常有利于科研方向聚焦在海洋经济方面。重点实验室要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发平台,针对宁波及浙江地区所处的东海区域的环境条件发展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   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试验室主任陈建敏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和远景规划。与会人员针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揭牌仪式后,陈建章等与会人员参观了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平台建设情况。   海洋防护材料与工程技术重点试验室依托宁波材料所,是宁波市首个面向海洋经济的重点实验室。该重点实验室的建立紧扣《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打造海洋环境材料服役性能检测与评价平台 海洋防护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平台 海洋防护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转移转化平台 海洋防护材料领域内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将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整合科技资源,培养、引进高水平人才,不断提高在海洋防护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研发水平,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面向海洋经济的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将加快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经济强市步伐,推进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工作启动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改办高技[2009]2520号)批复,同意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等单位联合筹建“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方向是针对国民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开展镍系列电池材料、锂系列电池材料、超级电容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以及新型传统电池材料等制备关键共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究开发系统集成等,并加速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建立相应的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及产业化基地,持续不断地为行业提供成熟的技术、产品和装备,参与制订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促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   该中心将按照发改委的相关要求,注册成为一个独立法人企业,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运行管理机制,提出发展规划和主要工作计划,落实固定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研究试验设施条件。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将积极参与“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发挥纳米中心在纳米储能材料基础研究和纳米检测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动纳米储能材料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开展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面向国家储能材料的战略布局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和开发。
  • 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授牌
    11月16日-2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应邀出席本届高交会,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李勇陪同出席高交会。   本届高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物联网云计算试点示范、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授牌表彰大会。在创新能力建设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对新认定的8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和地方联合组建的76家工程研究中心和97家工程实验室进行了授牌。此前,我校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予以建设。本次表彰大会上,校长马连湘代表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接受国家发改委授牌。   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主要是针对我国轮胎行业生产效率较低、能耗高、资源消耗大、缺乏高端装备工艺继控制技术等问题,围绕轮胎装备应用技术和关键新材料技术等建立相关科研平台,开展高效低温一次炼胶、轮胎滚动阻力试验、连续化节能型轮胎裂解生产、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数字化轮胎协同制造等装备、以及高性能热塑性硫化橡胶等轮胎关键新材料的研究。   近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学校已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6个。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牢固树立特色发展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自身优势,坚持把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做大做强,做成学校的特色。依托高分子特色学科群,学校先后获批了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橡塑材料与工程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的创新平台,正逐渐成为中国橡胶轮胎行业体系最完备的研发平台。
  • 滕州华能线缆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获省级认定
    近日,山东省发改委公布了经专家评审认定的全省17家第二批省级工程实验室,滕州市华能线缆有限公司承担的山东省电线电缆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名列其中,成为滕州市第一家也是枣庄市唯一一家省级工程实验室。   据悉,山东省电线电缆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验室以材料配方研制为主要任务,产品包括聚氨酯树脂与环保型防鼠防蚁驱避剂复合材料和氟树脂、聚苯硫醚、陶瓷-橡胶接枝等复合高分子电缆材料。目前,该实验室研制的聚氨酯新材料技术已达到国内外同类材料领先水平,大大减少了国内所需同类材料的进口数量。
  • 2013年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发布
    科技部关于发布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3〕650号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河北省科技厅:   2013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6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根据专家评估意见,现将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通报如下。   一、五年整体发展情况   五年来,材料领域和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在材料领域和工程领域相关研究方向的发展水平。同上一个五年相比,各实验室均有较快发展,成绩突出,进步显著。   1. 实验室成为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与工程任务的主力军。   实验室承担了大量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成为承担相关领域国家重大科学与工程任务的主力军。参评实验室五年总经费204亿元,其中国家级任务经费占总经费的63.2%。材料领域有17个实验室五年的总经费超过2亿元 工程领域22个实验室五年的总经费超过3亿元。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数达923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数575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4350项,国际合作项目1193项。   2. 实验室围绕学科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研究成果显著。   实验室在解决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中体现创新思想和方法,实现关键技术创新,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如数字制造装备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航空叶轮叶片高效加工、高速高精无损检测装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   实验室在科学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评估期内,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0项 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论文33054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9332项。   3. 实验室凝聚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   参评实验室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思想活跃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批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已成为凝聚和培养我国材料领域和工程领域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批充满活力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勇挑重任,77%的实验室主任年龄在55岁以下。五年内获得创新研究群体资助32项,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7人,引进&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人才86人,培养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45人。   4. 实验室成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通过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合作、发起和主办高水平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有关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机构和期刊任职等方式,提高了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在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不断促进和加强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如通过设立开放课题,与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开展协同创新。五年内设置开放课题3656项,支持经费2.5亿元。   5. 存在的问题。   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较少,引领学科发展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内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较少等。   二、关于评估结果的处理意见   1. 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为优秀。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前连续3次评估中结果为优秀,此次申请免评,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此次评估结果为优秀。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室为良好。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较差,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有关规定,该实验室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其主要研究方向纳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2. 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为优秀。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8个实验室为良好。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较多,限期整改,减拨专项经费,2年后核查。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个新建实验室延期验收。   请上述4个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实验室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评估专家提出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方案和建设改进方案,认真整改和建设。   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聚集优秀人才、承担重大任务、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   1. 2013年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doc   2. 2013年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doc   科 技 部   2013年11月13日
  • 08年工程和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08年工程和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公布 54个重点实验室中,9个优秀,43个良好,其他较差 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消息:今年科技部对54个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组织了评估。其中工程领域34个,材料领域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部门实验室4个。评估结果如下: 一、工程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结果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8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 其他实验室为较差类实验室。 二、材料科学领域实验室评估结果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5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 其他实验室为较差类实验室。 附件: 1. 工程科学领域优秀和良好类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优秀类实验室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教育部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和教育家孙伟院士逝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共产党党员、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孙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2月22日9时4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孙伟院士1935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胶州市,1954年考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58年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孙伟院士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土木工程材料教育和科技事业。她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纤维增强间距理论、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体系,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理论及寿命预测方法,并指导了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为我国土木工程材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孙伟院士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5部,编写国家和省部级规程6部;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等10余项,并于2011年荣获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终身成就奖。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材料领域2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18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p   美国华盛顿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工程院(NAE)公布2018年新当选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单。NAE在2018年新增选了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NAE的院士总数达到2293名,外籍院士总数达到262名。 /p p   NAE增选的外籍院士中,材料领域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分别是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卢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邵阳(美籍华人),两位华人科学家简介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deb2c09f-3aa3-49c8-818f-729073d879d6.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卢柯—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研究员 /strong /p p   卢柯,男,汉族,1965年5月出生,甘肃华池人。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著名材料科学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现任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p p   1981.08— 1985.09,在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 1985—1990,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90.01— 1993.0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1.9—1993.3,公派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期间1993年1月,晋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1月,受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01年,被中科院任命为金属研究所所长。2003年11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38岁) 2004年3月,当选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科学家。2005年4月,被德国科学院增选为院士。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p p   卢柯院士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纳米结构金属制备技术,探索纳米结构金属优异性能,在国际纳米结构材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达数百篇,仅在最顶尖的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就11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7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2a53cc27-231d-40ff-980c-6794cd3f5c48.jpg" title=" 2.jpg" height=" 27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0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邵阳—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strong /p p   邵阳教授目前任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要从事表面科学、催化与电催化、电化学储能材料等相关方向的研究。1987年9月,她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原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92年7月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p p   邵阳教授后于密歇根理工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过多项学术荣誉,其中包括:2008年的国际电化学学会Tajima Prize、Internation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4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成员以及2016年ECS Battery Research Award。 /p p   目前,邵阳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及综述240多篇,连续两年(2015和2016年)进入汤姆森路透社高被引名单,并于2011年担任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杂志顾问委员,于2012年担任ChemElectroChem顾问委员,于2014年担任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顾问委员,于2015年担任Energy & amp Environmental Science编辑。 /p p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学衔是工程专业领域最高荣誉之一,此次,共有10位知名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另外8位华人科学家分别是: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台湾地球科学家李罗权,及美籍华人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史建军、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汪立宏、美国康宁公司科学家李明军、美国卡拉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Chen Hongming、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科学家Jacqueline H. Chen。 /p
  • 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2020年建成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3be72770-76a8-433f-afe2-6fa49478b285.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66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6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宁波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约 /strong /span br/ /p p   2018年2月12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和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等出席揭牌仪式并座谈交流。 /p p   早在2004年,中科院就与宁波携手,共同建设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这也是中科院在浙江的第一个直属研究机构。2009年,双方再度合作,共建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先进制造和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722fc397-e5f8-4562-9a1d-c87ee1ec0861.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 /strong /span /p p   此次揭牌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北京以外的首个科教融合学院,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承办,计划今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2021年启用。 /p p   郑栅洁对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表示祝贺,对中科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期以来对宁波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市校合作共建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是一个对双方长期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好事。宁波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同时希望中科院与宁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帮助宁波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5ea1f10a-0f8d-4589-8766-7bf3d80c65ba.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郑栅洁、裘东耀、张杰、施惠芳、许亚南及张良才参加座谈 /strong /span /p p   张杰表示,中科院与宁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中科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将以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为地方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建设培养一流新材料创新创业人才的示范基地。 /p p   中国科学院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UCAS),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国科大从2014年起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p p   国科大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4个。此外,国科大还拥有10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2个。另外,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还拥有178个博士后流动站。截至2016年,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139684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授予博士学位67544名,91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 /p p   国科大为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教育为经济服务,于2013年底作出在有条件的研究所设立特色专业学院的决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宁波材料所自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提出建设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的申请,并得到宁波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p p   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选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对面,将与材料所、新材料所初创园形成“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格局。建成后,培养规模将达2000名研究生。 /p
  • 首个国家轮胎装备与材料工程实验室揭牌
    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12月18日在青岛揭牌。这标志着在我国橡胶轮胎装备与材料领域有了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据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介绍,该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在青岛高校设立的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由青岛科技大学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将充分发挥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轮胎材料领域研发方面的优势,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在橡胶轮胎装备应用开发与产业化方面的优势。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集合产学研优势力量,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轮胎新材料技术、轮胎装备制造技术、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装备技术、轮胎企业节能环保技术、轮胎企业信息工程技术等方面瓶颈,搭建行业开放的实验分析平台,解决轮胎行业整体制造技术水平不高、均一性差、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   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促进我国轮胎装备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轮胎品质,保障运输安全,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 关于发布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双碳”专项项目指南的通告
    为推动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基础研究,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双碳”基础研究指导纲要》,工程与材料科学部设立“双碳”专项项目(二)——“工程与材料领域低碳科学基础研究”,针对低碳建筑材料制备、绿色低碳生物基材料制备、冶金流程低碳化、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低碳输运、城市减污降碳、CO2利用和封存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基础研究创新和技术突破,支撑“双碳”战略目标实现。  一、资助方向及科学目标  (一)多元低钙胶凝材料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202)。  研制多元低钙矿物主导的低碳高性能胶凝材料新体系,揭示低钙熟料矿物间的多元协同增强机制,提出多元低钙矿物协同胶凝新原理,建立硅酸盐水泥碳减排指标与性能协同提升方法,为构建低碳水泥新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二)大宗固废制备低碳水泥的基础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202)。  探究大宗非碳酸盐固废替代原料制备硅酸盐水泥熟料的动力学过程及调控机理,揭示典型固废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物相结构演化及制备水泥的性能调控机制,建立大宗固废制备水泥的碳排放模型,为水泥工业碳减排跃升奠定理论基础。  (三)低碳高性能渣土基骨料混凝土设计理论与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E0805)。  探究工程渣土低碳-无机固化作用机理,研究高性能渣土基骨料制备技术原理,提出低碳高性能渣土基骨料混凝土设计方法与性能调控策略,发展渣土基骨料混凝土3D打印增材制造关键理论与技术,实现工程渣土的低碳处置与渣土基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低碳制备。  (四)基于低碳建筑目标的混凝土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申请代码1选择E0805)。  研究钢筋混凝土建筑隐含碳排放时空特征,建立考虑使用寿命的建筑隐含碳排放核算理论与方法;构建钢筋混凝土建筑隐含碳排放评价方法;研究材料组合优化对建筑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提出基于低碳建筑目标的混凝土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五)绿色低碳生物基可降解橡胶基础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1305)。  开展高性能绿色低碳可降解轮胎制备方法研究,设计新型生物基可降解橡胶分子及纳米复合结构,阐明多层次多尺度结构对轮胎磨屑降解性能、抗湿滑性能和节能性能的调控机制,为突破高分子量橡胶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六)铝冶金新方法及节能提效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12)。  针对现行原铝生产工艺流程能耗高、碳排高等问题,探究铝土矿或含铝原料直接氯化过程的反应机理;揭示氯化铝电解质体系熔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内禀关系,阐明电解质特性对熔盐结构与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铝冶金新方法与碳排放等环境负荷的关联机制。  (七)聚光太阳能全光谱光-热-储协同利用(申请代码1选择E0607)。  探究聚光太阳能全光谱利用的热力学极限,阐明聚光太阳能全光谱捕获过程中的多因素、多尺度效应对光热能量传输及转化影响机理,揭示极端能流条件下光场-温度场-应力场等多物理场耦合对光谱选择性吸收、能量转化和系统运行的影响规律,提出聚光太阳能全光谱利用技术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下一代高温光-热-储系统能量传递转化与储能/释能协同调控方法。  (八)LNG管网综合输送与“冷能”利用(申请代码1选择E1202)。  探究新建管网综合输送体系中LNG液态管道输送方式,提出大规模远洋贸易到港LNG高品位“冷能”梯级利用的新方法,揭示LNG管网与冷网、天然气网络等的高效匹配、优化方法及城市用冷需求波动下调控机制,以全面发挥其在“双碳”中的作用。  (九)城市多介质碳污协同减控关键技术原理(申请代码1选择E1008)。  探究城市典型场景中多源污染物与碳排放特征,发展针对城市污水、工业烟气、生活垃圾的碳污协同减控新方法,揭示水-气-固介质中关键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阻控机制,提出城市多介质碳污协同减控新原理与技术。  (十)页岩油储层CO2利用与地质封存基础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E0402)。  研究页岩油储层超临界CO2压裂岩石破裂与裂缝展布机理,探究流体-页岩相互作用机制,揭示页岩油超临界CO2压裂增产机理,建立页岩油储层CO2压裂效能、地质封存潜力与风险评估模型,发展页岩油储层中CO2高效利用与封存理论。  二、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计划资助10-12项,平均资助强度200万元/项。  三、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规定。  1. 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 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 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管理办法》《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管理办法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 本专项申请提交时间为2023年12月10日-12日16:00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提交时间为准,在提交时间之外提交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3. 申请人应登录信息系统https://grants.nsfc.gov.cn,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没有信息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  4. 申请人在进入信息系统后中首先选择“在线申请”-“新增项目申请”-“申请普通科学部项目”。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进行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5. 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依托单位在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并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信息系统中的电子申请书保持一致。  6. 本专项每个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超过2个。  四、咨询联系方式  1. 填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联系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中心协助解决,联系电话:010-62317474。  2. 其他问题,可咨询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咨询电话:010-6232688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023年11月13日
  • 德国IKA春风服务--走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时光飞逝,5月渐露头角,德国IKA携手浙江科学器材有限公司走进中科院在浙江唯一的科学院所-宁波材料所。 早在2010年,宁波材料所就拥有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建有基本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内有相当影响、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级材料研发机构。宁波材料所的文化理念-一个牢记,两个坚持,三个创新,和IKA的企业文化与发展模式可谓一拍即合,目前,宁波材料所80%以上的前处理仪器都是使用IKA产品,是德国IKA在宁波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与IKA一同前往的还有浙江省授权经销商-浙江省科学器材有限公司,其作为2011年度杭州市百佳创新型、优秀型企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公司旗下拥有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与德国IKA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次宁波材料所之行,IKA与经销商对研究所内所有IKA的产品逐一进行维护与保养工作,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实验室, IKA相当重视本次活动,与浙江省科器公司联合派出了包括维修工程师在内的六位专业工程师,兵分两路,一拔人在所大厅为研究人员细心讲解相关产品知识以及现场演示,另一拔人马不停蹄往返于各个实验室,处理需要维修的仪器,几位维修工程师也顾不上吃饭了,在短短2天的时间修理维护超过20台套仪器,其余未处理完的仪器也都带回公司维修后再返还给客户。 关于 IKA ( www.ika.cn ) 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 量热分析, 混合分散工业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磁力搅拌器, 顶置式搅拌器, 分散均质机, 混匀器, 恒温摇床, 研磨机, 旋转蒸发仪, 加热板,恒温循环器, 量热仪, 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实验室分析的产品线, 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 分散乳化设备, 捏合设备, 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 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 在美国,中国, 印度, 马来西亚, 韩国,日本, 巴西等国家都设有子公司。IKA成立于1910年,IKA集团现在可以自豪地回顾过去100年的历史。
  • 工程材料打好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
    5月下旬,在工程材料研究院的国家石油管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简称质检中心)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抓紧对自主研制的、抗挤强度达310兆帕的石油管材全尺寸立式挤毁与水压爆破试验系统进行组装调试。“最新设计研发的这套设备,耐压测试能力是目前全球同类产品中最强的。”质检中心党支部书记李东风说。石油管材全尺寸试验通过精准模拟油气田井下高温、高压、高载荷状态,依据相关标准对管材性能进行检测评价。此类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曾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进口订货周期长、价格高昂。为持续提升我国石油管材质量,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质提效,近年来,工程材料研究院加大原创性技术研究力度,先后攻克了机械结构设计、高温密封、高吨位载荷精准控制等一系列难题,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石油管材全尺寸试验设备,其中部分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产石油管材立式挤毁试验系统不仅性价比高,而且挤毁每根管材所用时间比进口传统卧式系统的试验时间减少88%;复合加载系统已具备了240摄氏度、210兆帕外压至失效测试能力,并且载荷控制精准可靠,为页岩气、“三超”气井等苛刻工况条件用油井管的开发、可靠性验证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工程材料研究院已生产交付了4套石油管材全尺寸试验设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