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端产业

仪器信息网高端产业专题为您整合高端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端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端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端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端产业话题讨论。

高端产业相关的资讯

  • 聚集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打造青岛新的产业名片
    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侨商总会副会长、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慎礼表示,《青岛市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提出,要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开发智能化主控系统装置、特种专用仪表、海洋监测与环境监测仪器、工业在线测量分析仪器等智能测控设备,打造国内顶尖的电子测量仪器产业基地。但对标国内仪器仪表业先进城市,青岛市的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领军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对外依存度高等痛点、难点问题焏需解决。科学仪器,被称作科学家的“眼睛”,被比作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科学仪器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基石,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魏慎礼认为,应引进高端科研机构,吸引优质项目,推动行业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加快产业链聚集发展;集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他认为,要瞄准科技前沿,聚焦“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积极加强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在技术、科研项目、检测服务、人才交流培养、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学习外地成功经验,依托科学仪器骨干企业,整合集聚优势资源,通过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推进,致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学仪器创新平台和科学仪器装备产业新模式。要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租金减免补贴、项目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加快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步伐。打造“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通过专业孵化器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大力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测试系统与装备等科学仪器产业,打造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仪器仪表专业公司,引领带动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
  • 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落户张江
    近日,在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科经委等相关部门支持下,由张江集团主导产业培育和运营管理的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开园。  该产业园位于浦东南北科创走廊中段,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位置,一期现有空间总建筑面积约21.3万平方米,二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在产业发展上将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促进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集群式发展,助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链体系。  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设备研发和关键技术中心。为促进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出台专项操作细则。  落户张江的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在发展上将致力于服务产业既有需求、拓展未来研发领域、构建供应链关键节点,以应用场景为主阵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研融合、培育高新企业、推动成果转化,集聚核心零部件研创力量,打造高端制造创新引擎。  据悉,为满足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的空间需求,产业园一期现有空间21.3万平方米,兼具研发、生产、办公、展示、生活五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已配套地铁站短驳班车、园区接待中心、食堂、便利店等设施及服务。在产业园一期基础上,在周边区域已规划布局1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二期,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供给工业研发用地及定制化高标准厂房等,并适当超前预留产业所需的电力、算力等公共基础设施。  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落户张江源于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张江自1992年建园以来已经建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领域构筑起全球屈指可数的创新生态,全国五分之一新药在张江;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600多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市50%。  在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交叉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这就对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从过去通用设备、通用零部件的制造,到如今根据前沿需求进行个性化创新,大量的张江企业都迫切需要实现供应链从端到端的自主可控。布局营建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恰逢其时。  基于张江科学城多年以来的智能制造产业积累,特别是在张江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ABB机器人赋能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功能平台的引领赋能下,结合张江完备的科创生态和优越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将瞄准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发展目标,全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色产业园区。
  • 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启幕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7月18日上午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启动仪式顺利举行,作为天津首家以精密仪器、传感器以及工业过程控制为主题的专业化园区正式启动。天津市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津南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国艳、区政府办、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人社局、区合作交流办及行业协会、学会、基金机构、银行机构以及企业家朋友近百人齐聚津南,共同见证项目启动。启动仪式现场首先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总经理李明山介绍项目整体情况。李明山表示: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历时两年的策划,先后经历行业研究,企业调研,走进天津大学拜师求艺,走进行业企业学习请教,于2021年4月份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津南区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在天津共同打造“精密仪器、传感器以及工业过程控制”产业聚集,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共同推进建设“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园区已经于2022年6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2023年10月份交付投入使用。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总经理李明山致辞其次,与天津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天津市仪器仪表学会达成合作,分别确定产业主题和行业服务内容,并在启动仪式上现场进行了揭牌。天津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授牌:“高端精密仪器专业委员会”;天津国防科技工业协会授牌:“高端精密仪器制造基地”;天津市仪器仪表学会授牌:“工业过程控制装备专业委员会”。图为协会授牌仪式与多支基金探讨合作,首先与科创天使达成共识,未来共同推进“精密仪器、传感器”相关产业主题基金的成立。图为与科创天使签约与银行机构互动,分别与浙商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农商银行达成园区服务合作,最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园区开发、招商、运营体系。图为与合作银行签约未来园区将串联全市和津南区“产、学、研、用、政、金、介”等优势,最终构建较为完善的园区开发、招商、运营体系,合力推进天津市高端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为天津制造业立市贡献园区力量!此外,启动仪式还进行了入园企业签约。企业的入驻,将为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注入新的动力。图为企业代表致辞接下来,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先生、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女士、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曾周末先生、津南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国艳女士、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总经理李明山先生以及沽盛集团副总经理时寅宝先生共同上台为项目启动,见证美好时刻!随着园区的圆满启动,把启动仪式推向了高潮,现场欢声雷动。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上台为园区的启动进行了致辞,刘校表示2021年4月,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创立之初就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共同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将进一步促进津南区仪器仪表相关产业聚集。恰逢其时,正值大学科技园三年行动计划出台,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到科技园内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校企共建。后依托天津市津南开发区管委会,于2021年5月三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力共促天津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园区高质量发展。未来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将围绕高端精密仪器相关产业,紧密融合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资源,打造高端精密仪器与装备产业集群,设立1个成果转化基地,2个公共平台,1个展示中心。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作为大学科技园承接载体,将有力推动天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见实效。图为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宁致辞最后,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女士为本次启动仪式致辞,胡区长表示:在全市上下掀起学习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的启动仪式。作为大学科技园重要的承接载体之一,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是天津首家以精密仪器、传感器以及工业过程控制为主题的专业化园区。同时,依托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强大的学科资源优势,在精密仪器、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引进与培育领军企业,努力打造“专、精、特、新”的主题园区。相信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产业园将为推动天津市制造业立市和津南区产业集聚做出巨大的贡献!图为津南区副区长胡永梅致辞我们将敞开心怀,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到津南考察、投资、创业,在津南这片热土上收获财富、收获成功、收获友谊。希望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为中国制造2025助力,勇担重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为中国制造备好“尺子”,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园区力量。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美好期许,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必将不负众望,为天津津南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 中关村将建产值50亿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平均增速达到7%,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更是高达20%,并呈现出多领域带动和集群发展的特点。”12月27日,在京举行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公司揭牌暨企业入园签约仪式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宣鸿作上述表示。   他同时介绍,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将聚集30家以上较为成熟的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有望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为打造中关村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提供有力支撑。   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选址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期中部,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9.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6亿元。产业园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集研发、孵化、生产为一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总部、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医疗器械企业孵化成长、医疗器械支撑服务等四大产业功能。当天揭牌成立的北京中科兴仪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承担该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   另据12月21日发布的《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2-2015)》显示,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作为落实“引领工程”的首个特色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示范区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布局,聚集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端要素,打造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 中关村将建50亿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平均增速达到7%,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更是高达20%,并呈现出多领域带动和集群发展的特点。”12月27日,在京举行的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公司揭牌暨企业入园签约仪式上,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宣鸿作上述表示。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宣鸿   他同时介绍,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将聚集30家以上较为成熟的医疗器械企业,未来有望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为打造中关村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提供有力支撑。   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选址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三期中部,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9.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8.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6亿元。产业园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集研发、孵化、生产为一体,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总部、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医疗器械企业孵化成长、医疗器械支撑服务等四大产业功能。当天揭牌成立的北京中科兴仪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将承担该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服务。   另据12月21日发布的《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2-2015)》显示,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作为落实“引领工程”的首个特色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示范区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布局,聚集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端要素,打造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 聚力破解高端仪器产业发展瓶颈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仪器,越是高端科技,越离不开与之匹配的高端仪器作为科研的支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室副主任董峰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高端仪器主要面临国产仪器应用受阻、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和产业配套能力欠缺三方面发展瓶颈。一是在高端仪器应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国产高端仪器性能不足,亟须加大支持力度。部分高端仪器仍然存在测量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实验分析仪器、光电测试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与国外相比性能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拓展高端仪器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加大各方面支持。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国防部等六个部门对仪器设备采购补贴长期高于50%,在工程领域联邦政府提供的仪器设备资金占比可达70%。二是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配套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国内仍然缺乏配套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经过重点科研专项支持后的仪器原型机由于研制成本昂贵、技术路线不成熟、产品稳定性不足,无法转化成为市场需求产品。相比之下,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大学技术经理协会等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消除了联邦实验室、企业、学院、各级政府之间的技术转移壁垒,构建了仪器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桥梁。三是在产业配套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检验认证能力不足。目前与高端仪器相关的行业标准与检验认证服务主要由国外专业认证服务机构主导,国际龙头企业赛默飞世尔、丹纳赫、默克均围绕自身产品性能构建了检验认证标准和实验室,我国在此领域尚未建立成熟的配套服务能力。国内部分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聚集区仍存在本地审批和检验认证能力不足的问题,医疗器械审批存在排队周期长,需要借助外地审批和检验能力完成本地产业配套。董峰表示,为破解高端仪器产业发展瓶颈,一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扩大应用需求,推动国产高端仪器的市场应用。第一,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首先需要借助国家重点专项支持光学仪器、医疗诊断仪器和实验分析仪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和支持一批高端仪器国家级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次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配合建设高端仪器研发设计、中试老化、测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高端仪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二,在市场应用方面,首先可以通过国家、各省区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推动建设一批高端仪器应用试验验证平台,形成应用验证机制。其次通过创新应用先行区加速扩大国产仪器市场需求,以“揭榜挂帅”方式在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园林水务、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卫健等领域开展应用场景开发和示范项目建设。
  • 合肥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如何发展?这场会议明确了!
    2022年3月2日下午,合肥高新区组织召开“爆品”、独角兽(潜在)培育企业2022年高端科学仪器专场交流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出席会议,管委会各局办负责人及10家高端科学仪器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上,皖仪科技、国仪量子、金星智控、埃科光电、超科电子等10家与会企业先后就公司目前发展情况和市场作相应汇报,同时结合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围绕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现状、企业用人需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及政策扶持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并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高新区各局办负责人积极回应企业问题,表示将认真研究梳理与会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会后将跟进企业发展问题,针对性持续加大对上争取和政策研发力度,和企业一起助力推动合肥高新区科学仪器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强调,高端科学仪器产业是合肥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是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竞争的重要战略,要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就下一步高新区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宋道军指出,一是要逐步建设产业生态,政府要尽快出台相关产业规划,希望企业能提供本地配套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产品信息,由政府帮忙牵头对接和招引;二是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管理,特别要高度重视国内、国际专利的申报和保护,同时加强制度创新,帮助企业解决营收较低、部分短板受限等问题;三是针对人才招引问题,鼓励企业考虑在全国各地设点建设研发中心,能够解决部分企业的外地人才招引问题,同时企业要利用好市政府出台的人才租房补贴政策,做好宣传;四是针对政府采购问题,省、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高新区也将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优先采用本地的产品;五是针对高端医疗仪器的发展,将设计专项项目资金,支持高新区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展。会后,参会企业纷纷对此次座谈会给予好评,并表示此次座谈会让企业与高新区领导能够进行直接、深入而广泛的沟通,有利于强化政企沟通桥梁的建设与信息交流,为行业内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指明方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合肥高新区将继续聚焦高端科技仪器的产业培育,从生产制造、技术创新、推广应用、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开展政策支持,加快关键技术创新的突破、应用场景的扩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促进市场规模加速扩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高端科学仪器企业。
  • 河南省出台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方案: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基金
    5月10日消息,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高端仪器领域集聚一批高端创新团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以上。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相关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10家。《实施方案》提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效能创新供给体系。开展新一代智能仪表研发,支持关口用高精度电能表、控制系统及特种测控仪表等研究。主动融入国家高端仪器研发体系,引导和支持省内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立足自身学科及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强化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完善国家奖提名备用项目库,做好梯次培育储备工作,对具有冲击国家奖条件的高端仪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省科学院在高端仪器领域设立相关科研平台,引入领军人才团队,开展高端仪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整合力量、集中资源发展高端仪器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团队、重点课题,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设立流动岗位,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渠道。加快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遴选和独角兽(培育)企业培育引进。聚焦高端仪器整机、源部件、探测器与传感器、控制部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加快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集聚整合创新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研究机构合作,争取在我省落地高端仪器计量测试和检验检测分支机构,支持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清研(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郑州中科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三门峡等高端仪器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主体活跃度高的地方,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强化对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健全省、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政府类科技金融资金、政策优先向高端仪器产业倾斜,充分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基金、建设科技类非营利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端仪器制造企业挂牌上市融资;落实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等优惠政策。附全文:河南省加快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加快全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打造产业发展新赛道,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将高端仪器制造作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突破点,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领和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2.高位谋划、整体推进。引进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和高水平人才团队,高标准打造创新平台,高水平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推进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和布局。3.龙头带动、产研一体。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优质创新资源链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4.示范引领、场景创新。推动开放场景应用,围绕场景创新加快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通过项目示范和工程带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在高端仪器领域集聚一批高端创新团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以上。新增仪器仪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建成相关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10家,高端仪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体外诊断仪器、气体传感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仪器、智能水电燃气表等相对优势领域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高端专用仪器、专用检测设备等整机产品工程化攻关取得突破,高端仪器用激光器、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技术、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等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建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区或基地3—5家;高端仪器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实现部分领域国产化替代,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具有河南特色的高端仪器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二、重点任务(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效能创新供给体系。加大高端仪器创新项目实施力度,增强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仪器国产化替代水平和扩大应用规模。打好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围绕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加快质谱、光谱、色谱、电镜等高端测量分析关键技术突破,强化自主仪器设备对重大基础研究问题的支撑作用。开展关键部件和共性技术攻关,支持新一代激光器、日盲紫外探测器、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等关键部件,以及超微缺陷检测光学传感器、热敏薄膜芯片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加快仪器高分辨率小型化技术、计量测试技术、MEMS封装测试技术等共性技术研发,为高端仪器发展提供硬件基础支撑。强化高端仪器整机产品工程化攻关,推动大气污染及温室气体检测仪器、无损力学性能测试仪、电生理检测设备等整机研发与产业化。开展新一代智能仪表研发,支持关口用高精度电能表、控制系统及特种测控仪表等研究。主动融入国家高端仪器研发体系,引导和支持省内高水平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立足自身学科及技术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强化科技奖励导向作用,完善国家奖提名备用项目库,做好梯次培育储备工作,对具有冲击国家奖条件的高端仪器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二)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打造高水平智力支撑体系。加大招才引智、招大引强力度,以前沿项目和高能级平台全方位吸引高端人才,激发创新发展动力。加大与两院院士、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对接力度,鼓励采用“全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特聘研究员等方式汇聚创新人才团队,加快形成高端人才智力支撑体系。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推动相关领域建设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中原学者工作站等。支持省科学院在高端仪器领域设立相关科研平台,引入领军人才团队,开展高端仪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整合力量、集中资源发展高端仪器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团队、重点课题,鼓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设立流动岗位,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渠道。做好外国专家引进和服务工作,为外籍高端仪器人才和专业人才来豫工作、科研交流提供“绿色”通道。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配套政策,在人才调入、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学院、科协)(三)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打造高质量产业生态体系。深度挖掘我省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潜力,形成创新型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梯次接续发展格局。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加快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遴选和独角兽(培育)企业培育引进。聚焦高端仪器整机、源部件、探测器与传感器、控制部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加快培育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落实各类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发挥智慧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作用,孵化培育更多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省智能传感器、体外诊断、数字光电等创新联合体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引导具备条件的创新龙头企业组建新的创新联合体。支持省微电子、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等中试基地提升中试熟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机制灵活、特色鲜明的中试服务网络,面向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水平中试验证服务,加快先进科研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四)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打造高能级研发支撑体系。围绕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打造一批服务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创新平台和具备现代化服务能力的科技创新园区,不断提升能级。集聚整合创新资源,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大省物联网感知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质谱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光电产业研究院、MEMS中试平台等建设力度,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强化计量、检验检测、评估认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研究机构合作,争取在我省落地高端仪器计量测试和检验检测分支机构,支持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清研(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郑州中科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三门峡等高端仪器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主体活跃度高的地方,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高端仪器产业园。(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市场监管局、科协,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南阳市、三门峡市政府)(五)推动重点场景应用示范,打造高效率成果转化体系。深入挖掘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的重大应用场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快重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升级。支持省内企业积极对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引导高端仪器领域创新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计量检测机构、医院等重点用户开放应用场景,通过“揭榜攻关”“赛马制”等方式精准对接供需,实现产品进口替代。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地方加快开放运营场景,以“小切口、大场景”为突破,促进高端仪器集成化、系统化发展。以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依托,面向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生态环境监测等应用场景进行重点布局,加快高精度智能传感器、高性能车载激光雷达、精密自动化控制装置、痕量大气污染物检测装置、光学相干层析扫描仪、机械装备可靠性检测设备等自主高端仪器产品推广应用,实现以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仪器产品,优先纳入河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加快高端仪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郑州市政府)(六)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打造高水平开放创新体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高端仪器领域科技开放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科技交流新模式。发挥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世界传感器大会等交流平台作用,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围绕高端仪器研发优化我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布局,推动国际联合实验室间的横向协作和资源共享。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团队、领军企业在豫设立研发机构,大力构建科技开放合作网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省内企业并购国内外高端仪器隐形冠军企业、设立离岸研发基地,在全球范围集聚资源、开拓市场。发挥中央驻豫科研院所纽带作用,加强我省与国家科研院所、央企总部、省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相关科技成果在豫转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三、保障措施(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紧盯国内外高端仪器领域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对标一流水平,围绕“卡脖子”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研究制定高端仪器重点产业技术图谱,有针对性地凝练重大项目、部署创新平台、培育重点企业。建立高端仪器创新发展决策咨询制度,聘任国内知名专家成立咨询委员会,强化智库智力支撑。结合我省产业基础,科学谋划高端仪器产业布局、创新布局、区域布局。(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二)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统筹推进我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教育、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推动重点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健全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联合推进机制。落实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等政策,监测仪器设备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升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开展高端仪器产业学术交流、供需对接、展示推介、咨询服务等活动。(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财政厅、税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三)全方位加大投入,汇聚强大动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强化对高端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健全省、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政府类科技金融资金、政策优先向高端仪器产业倾斜,充分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基金、建设科技类非营利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端仪器制造企业挂牌上市融资;落实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等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税务局、河南证监局)
  •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三,高端仪器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居全球第三,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技术水平。30日,高端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论坛上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高端仪器产业进入加速迭代创新发展时期,要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取得积极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规上企业6100余家,实现营收9835亿元,实现利润1018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三;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中低端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技术水平,一批大型高端专用测量仪器、工业控制系统取得突破;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形成了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川渝等若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地,涌现出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高端仪器产业进入产品加速迭代创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才能实现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辛国斌对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提出建议: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勇于攻坚,突破短板弱项,在重要产品和核心技术攻关中赢得竞争;加强产需对接,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引领、协同和支撑作用,引导企业积极拓展用户市场,实现技术与市场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把握发展趋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推动高端仪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深化产业国际合作。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介绍,2022年全国共有350所高校设立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相应地要求仪器科学与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他认为,领域内基础学科创新人才一定要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并积极寻求民生领域的突破。技术人才则要力争成为“卓越工程师”,打牢基础,培养创新能力和系统思维,提升工程素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发布了六自由度激光跟踪仪。研发团队介绍,六自由度激光跟踪仪是一种高端超大尺寸空间几何量精密测量仪器。仪器融合高精度激光测距、二维光栅测角、目标大范围识别捕获、自适应精准跟踪、高精度空间姿态测量等关键技术,实现空间动态目标实时跟踪与高精度位姿测量,可广泛应用于航天、高铁、汽车、船舶潜艇、能源机械、工业机器人、大科学装置等领域。“激光跟踪仪的国产化,使得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实现同台竞争,对于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领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怀柔将打造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基地
    9月3日,2022年服贸会举行怀柔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怀柔区以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将打造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基地。 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怀柔园管委会主任杨惠芬介绍,当前,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新阶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9个在建科学设施平台全面提速,“十四五”科学装置设施平台加快布局落地。 据介绍,怀柔区将设施集群赋能为加速器和孵化器,服务保障好科学设施集群的建成、投入、运行、开放,共享、对外合作以及成果转化产出。为此怀柔区成立了怀柔仪器公司,围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聚焦真空、质谱、电镜、光电、低温等细分领域,吸引产业集聚,打造产业生态,助力产业发展。 2019年至今,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累计在怀落地企业已从20家增加至234家,其中仪器企业175家,传感器企业46家,科技中介类企业13家。 依托怀柔科学城,怀柔区吸引培育了一批匹配国家发展战略、国际国内领先、自主可控的创新成果,可实现国产可替代。如北京卓立汉光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中科院物理所有多项成果在怀落地转化,多场低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有能力提供“强磁场、超高真空和极低温”环境下全套纳米马达解决方案的企业,研发的高精度压电纳米马达系列产品,打破了国外同类设备垄断,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外产品。 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凯诺介绍,怀柔区在打造硬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推出了三方面措施,首先是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资源优势,围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领域,深入挖掘、遴选、评估符合怀柔区产业发展方向且可转化落地的重点项目和初创团队,形成“苗圃计划”。 其次,构建高质量的政策环境,依据怀柔区创新主体特点,设定以技术和知识产权为起点,硬科技孵化为目的的五个阶段,打造每个转化阶段需要的平台和体系,形成政策的有效闭环。 同时,建立精准有效的服务体系,打造科技管家“六个一”服务品牌,即配备一名科技管家、建立一本服务台账、提供一项主题服务、引进一批科学会议、打造一项品牌活动、搭建一个服务平台,实时跟踪各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动态,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保障需求。
  • 广东打造高端仪器产业创新高地!这一“联盟”今日成立
    4月13日,“广东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暨2024年广东省高端仪器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记者从现场获悉,近年来广东仪器设备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六市为主,涌现出一批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骨干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仪器设备产业规上企业共1286家,营业收入2114.57亿元。在企业培育方面,上市企业(含新三板挂牌企业)共66家,46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156家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在质谱仪、基因测序仪、示波器等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优势。“联盟是目前广东省唯一一个由广东省发改委联合省科技厅和省工信厅共同发文支持成立的机构。”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处处长陈红政强调,联盟的成立正是为了集聚和整合广东省相关优势资源,提升全省高端仪器自主研制能力,加快实现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推动广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仪器产业集群。如何支撑与推动广东省高端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智恒介绍,未来将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集聚和整合广东省内从事高端仪器相关工作的优势资源,促进政府、高等(职)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产业企业和行业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有效协同,把联盟打造成为服务高端仪器行业管理和创新发展的专业平台。高端仪器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谭蔚泓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徐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所长陈江韩分别围绕人脸识别式疾病诊疗技术、医学仪器产业科技创新、质谱仪器技术等前沿技术作了专题报告,对广东省高端仪器创新发展、提升高端仪器自主研制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指引。为了支持高端装备制造、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广东的金融业也在发力。针对广东省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各梯度企业,中国光大银行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体系,并给予授信额度与定价的倾斜政策。除了传统授信业务外,还为企业打造“商投私一体化”产品矩阵。中国光大银行广州分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蔡翃介绍,作为广东省高端仪器产业创新联盟的生态合作伙伴,该行将严格落实广东省服务实体相关政策,协同集团内外部资源,认真做好广东省高端仪器产业金融服务与支持,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专精的服务能力推动广东省高端仪器产业蓬勃发展。此外,同期召开的三场分专题论坛上,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劲松,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特聘院长丁传凡,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栾天罡等特邀专家作了专题演讲,各细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代表深入开展了高端仪器前沿态势、创新研究等内容的研讨与交流。
  • 中高端光电倍增管试产 填补我国产业空白
    拇指般粗细的机械臂从传送带上取出一根小小的玻璃柱,放到火焰枪下煅烧数秒,“腾”的一声,玻璃柱被弹射出去,滑落到装接成品的小篮子里。这些玻璃柱,将填补我国产业空白的中高端光电倍增管(PMT)产品。   这只是海南展创公司中高端光电倍增管生产工序中的一道。展创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南展创与世界最先进的两家中高端光电倍增管生产企业之一法国PHOTONIS(弗通尼斯)公司合作,生产数十种不同类型的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广泛应用于高新电子、分析仪器、医疗仪器、石油油田测井和地质勘探、核电站测量及防护、核物理应用和高能物理应用等7大领域。目前我国现有中高端光电倍增管生产水平,仅限于小批量有限品种的生产,大量产品依赖进口。   据悉,该公司已进入2000只光电倍增管的试生产环节。展创公司将在下月中旬举行正式开业庆典,同时迎接来自国内以及法国、荷兰等地的国际高能物理研究巨头举办的业内峰会,使展创中高端产品更适应各自的科研需求。   展创的中高端光电倍增管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一期计划投资3.2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97亿元,计划在3年内达到年产23万只产品的规模,前期主要满足欧美市场,后期开发国内市场。
  • 安徽省大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
    3月11日下午,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推进会召开,副省长何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打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更大攻势,为稳定经济运行、建设制造强省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班自成立以来,坚持顶格推进、省市联动,搭建招商平台,促进项目对接,“双招双引”初显成效。各地专班、专班成员单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取得更大成效。要统筹谋划举办招商活动,积极借助高能级平台洽谈合作项目。要持续抓好项目调度,发挥优质项目示范作用,推动一批项目早落地。要注重发挥商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商协会积极建言献策,搭建更多合作交流平台。要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统筹协调,不断改进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创造更加优良环境。  会上,省机器人联盟发布了机器人十大创新产品,有关市县政府与招引企业进行了项目签约。关于安徽省给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划定路线图为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安徽省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划定路线图,并确定主要目标和主攻方向。安徽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双招双引”方面,安徽省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引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5G/6G、空天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8个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1个未来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安徽省提出,到2025年实现整车生产规模300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专用动力电池方面,重点发展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徽省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类充换电站1800座、充电桩约8.4万个。到2025年,安徽省力争建成公用、专用、私人等各类充电桩35万个。此外,安徽省还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四五”期间,产业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5年,营业收入超过5500亿元,新增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做强芜湖、马鞍山、合肥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建设芜湖通航产业基地、合肥航空产业基地、六安航空产业园,发展航空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通用飞机、无人机等。
  • 北京首只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首都高精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由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北京市首只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北工怀微传感科技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近日成立,总规模10亿元。该基金由北京国资公司母基金北京京国盛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联合智能传感器产业龙头上市企业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怀柔区传感科技产业生态建设国有投资公司北京怀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北工投资子公司国融工发公司担任管理人。北工投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金将主要投资于智能传感器、高端科学仪器及其上下游领域,包括图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雷达传感器、高端科学仪器等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并依托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的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运营国家专项,致力于完善产业生态链、提升价值链,共同推动北京市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智能传感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感知核心产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北工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金将链接市区两级资金、产业龙头、知识产权等多方资源,以服务怀柔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共同推动北京市高端科学仪器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为发展巩固首都高精尖产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北工投资是专注于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北京市属国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平台,投资领域涵盖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及军工、生物医药等,主要承担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北京京国盛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两大母基金及其他创投类基金管理,母子基金总规模逾300亿元。今年2月1日,北工投资管理的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落地。基金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北京顺义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国盛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规模20亿元。该基金将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关于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要求,重点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前瞻性布局“长安链”、光电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领域未来前沿产业。通过“母子基金+直接投资”方式,围绕构建北京“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创新产业集群基金+重点产业基金+重大项目直接投资+项目型基金直接投资”四位一体的投资模式,重点保障国家及北京市重大战略落实落地,助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怀柔区召开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座谈会
    近日,怀柔区召开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座谈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于庆丰,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姜晓明出席。  会议听取怀柔区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及布局情况汇报,中科院相关院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围绕产业布局、技术发展等方面讨论交流。  于庆丰指出,当前,怀柔区正加速构建与基础研究相适应的产业生态体系,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配套产业空间,吸引百余家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企业聚集,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要围绕产业统筹布局,先吸引产业集聚,再聚焦光电、低温、真空、电镜、质谱等领域,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空间耦合,打造特色园区、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加速器和生产制造基地。怀柔区将全力服务保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发展,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加快公共设施配套,吸引更多高端科学仪器装备领域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和“苗圃”企业入驻,打造世界级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企业集聚区。  姜晓明表示,怀柔区产业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希望能深度融入创新发展中,聚焦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发挥院所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产业优势,加快形成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战略高地,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贡献。  会后,与会人员察看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园区整体情况,俯瞰园区规划和建设进展情况,了解怀柔老城复兴、产城融合等情况。  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明达参加座谈。
  • 青岛打造全国最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示范基地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11月2日,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青岛市南区举行。会上,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和市南区人民政府就支持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项目建设签订了“局区会商”专项议定书。青岛中资中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运营合作协议。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11/02/16043226334758.png"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100% " /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align: center "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据悉,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以建设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学仪器科研、检测、产业和应用基地为目标,引进产业高端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集聚一批可规模化、可产业化的高端科学仪器科研团队、创新研发型企业,建设我国最高端的科学仪器产业示范基地,力争5年内培育至少2家上市公司,实现利税3.45亿元,园区年产值达到150亿元。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据青岛日报报道,园区建成后,将是全国唯一科学仪器细分领域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将规划建设“两大中心、四大平台、两大基地”,即科研创新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公共研发平台、孵化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企业总部基地、产业基地。首期投资约8亿元(不含物理空间建设),在软件园8号楼1-12楼建设科技展示中心、成果转化交易基地、研发中心、企业总部、产业园运营总部、城市会客厅,源源不断导入产业资源,实现产业集聚,打造行业标准。 /p p style=" 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0px text-size-adjust: none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5px color: rgb(80, 80, 80) font-family: & quot Helvetica Neue& quot ,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据了解,目前国内仅上海、丹东、无锡等少数城市有产业链基础,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集聚区。青岛市是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源地之一,生产了首台国产离子色谱仪,因此,青岛在科学仪器产业发展中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p p br/ /p
  • “高端半导体激光器件及核心设备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
    2023年6月25日,中科院长春分院在吉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由长春光机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吉林省区域重点项目暨院省科技合作重点任务“高端半导体激光器件及核心设备产业化”(“芯”创激光)验收会议。   中科院长春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甘建国,科技合作处处长侯鹏、业务主管梁川,长春光机所所务委员孙守红、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吕宝林、财务管理处副处长周舒,吉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佟存柱、项目评审专家组、项目组成员及合作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甘建国主持。   甘建国首先介绍了STS专项基本情况和验收要求,孙守红代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对参会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与会专家先后听取了项目组三个子课题负责人张建伟、彭航宇、何峰赟的项目验收报告,审查了项目相关材料,现场查看了成果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任务书目标。   中科院STS重点项目“高端半导体激光器件及核心设备产业化” 针对目前我国半导体激光产业在高端半导体激光器件和设备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大而不强”的现状,围绕高端半导体激光技术产业上下游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和服务等关键环节,以吉林省企业需求为牵引,突破高端半导体激光芯片、模组与设备核心技术,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提升吉林省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 100亿高端芯片项目开工,浙江义乌瞄准集成电路产业
    据浙江义乌发布消息,1月9日,浙江创豪半导体有限公司年产45万片高阶封装基板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消息指出,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是义乌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产业投资最大的项目。其中固投约90亿元,计划用地约180亩,项目分三期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24亿元,用地约80亩,生产FCCSP基板、BT材质的FCBGA基板,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可新增年产值10亿元。项目计划为国内外3C产品以及电动汽车产品大厂提供精密线路IC基板生产与测试。资料显示,浙江创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由韦豪创芯领投,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倒装芯片封装基板制造企业。项目技术团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基板相关的研发与制造,项目战略合作伙伴包括韦尔股份、韦豪创芯、甬矽电子等。随着5G、物联网时代到来,芯片产能需求越来越大,芯片产业国产化成为未来趋势。与此同时,义乌也开始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在“十四五”期间,义乌精准构建“4+X”产业体系(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芯片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4个新兴产业,以及若干传统优势小商品制造产业)。为发展半导体产业,义乌编制完成了《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和《芯片小镇行动计划》。据悉,围绕芯片半导体及智能终端产业,义乌组建了总规模超百亿元的多只产业基金,先后引进了瞻芯、芯能、安测、创豪等项目近20个,协议总投资近300亿元,义乌半导体产业链已初具雏形。“义乌发布”指出,浙江创豪半导体有限公司年产45万片高阶封装基板项目的开工将进一步促进义乌半导体产业发展壮大、迈向高端,为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注入强劲动能。
  • 苏州中科科仪高端仪器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开工
    1月2日,中建二局承建的苏州中科科仪高端仪器装备产业化项目一期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内容包括中试车间、生产单元、综合楼、立体仓库、车棚、地下车库等。项目旨在打造“高端规模产业化基地”,加速推动磁悬浮分子泵等科技成果规模产业化,助力我国前沿科学研究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未来,该项目将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依托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贡献。
  • 加快高端创新资源聚集,为中国产业升级打造强力引擎
    7月22日,以“探究未知,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圆满召开,此次大会吸引到众多企业、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发展与趋势,促进推动科学仪器及传感器创新成果。在论坛期间,来自埃地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坚在接受现场媒体记者采访时,共同探讨了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如何自主创新,并且对国内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进行精准的分析并提出宝贵见解。中国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市场潜力大、增速快许总表示,中国的科学仪器与传感器市场前景是一片光明,专有设备会有很大发展。但是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中国的小创企业多,其次地域广泛、农村区域较多,所以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中国专有的仪器跟传感器的应用前景非常明确,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一项关系到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的关键技术。传感器受益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在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感器市场需求旺盛,历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由于近年来硬件创新市场逐渐转移国内,中国成为全球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市场对于器件的需求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在这个市场当中,很多小创企业根据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开发出专有的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同时依托于中国极强的制造能力跟互联网的技术,万物互联把这些仪器在互联网环境当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传感器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放眼全球市场,传感器产业已然成为了一块美味的“大蛋糕”。然而,“蛋糕”虽好,吃起来却不容易。目前,传感器市场已经给想要吃“蛋糕”的人出了一份“考题”。许坚总经理表示,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我国的传感器面临市场高技术要求和国外同行竞争的双重挑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这些科学家成为企业家,支持他们成为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科学仪器技术创新是核心,中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发展,在科创方面,我们也同样面临极大的挑战,需要解决中国企业在创新领域当中如何把独特优势体现,进而转化为产品、转化为解决方案。机遇在于国家的重视、人才的集聚、市场的需求。中国有巨大的人才优势,中国经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很多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当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我国政府对科创、科学研究、基础研究近年来非常重视,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人才,希望他们能在创新当中创造出更好的产品。聚焦高端创新资源 提升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为了加快高端创新资源聚集,怀柔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同时,非常关注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这个产业,是具有长远眼光的一个区域发展战略。许坚总经理的具体建议是希望能够充分创造出一个创新的平台,能够让科学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的一个环境。希望政府各个部门能够给予大量的支持,快速吸引配套厂商聚焦在怀柔,形成科学城的特色研发基地。通过此次2021雁栖湖科学仪器和传感器论坛(SISF 2021),为中国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加快高端创新资源的聚集,提升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实现中国在科学仪器方面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罗平一行赴合肥高新区专题调研高端仪器产业
    6月8日,省科技厅厅长罗平、二级巡视员杨晓阳率有关处室同志赴合肥国家高新区调研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情况,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国祥、科技局局长程羽等陪同调研。罗平一行走访了皖仪科技、国仪量子、知常光电、埃科光电、超科电子等仪器仪表企业,深入了解仪器仪表企业规划布局、运营发展情况,仔细询问企业发展中的政策需求、困难堵点,积极主动为企业纾困解难。罗平对合肥高新区高端仪器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成就给予充分肯定。罗平指出,科学仪器是科技发展的基石,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希望各仪器仪表企业持续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力,不断提升研发水平、拓展应用场景,为促进高端仪器仪表国产替代贡献力量。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助力高端仪器仪表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和人才等方面支持,共同努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动能。
  • 北京怀柔着力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
    记者5月25日从北京市怀柔区获悉,北京怀柔将着力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在近日举行的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推介会暨重点企业新品发布会上,怀柔区重点企业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中科艾科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长剑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现场发布新品。  中科艾科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闭循环无液氦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等10余款新产品。该公司创始人郇庆介绍说:“闭循环无液氦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可完美替代湿式的杜瓦系统,具有减震效果好、温度稳定性高、任意角度安装、扩展性强等优势,可以长时间维持稳定的低温环境,保证连续实验。氦气循环系统也解决了氦气来源的问题,仅需要极少量的氦气即可实现液氦制冷的效果。其关键性能指标超越了国外同类型产品。”  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机器人是北京中科长剑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新一代消毒机器人产品。该机器人采用可升降紫外消毒灯,可满足人机共存下空气循环消毒,无人情况下环境物表消毒。“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系统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紫外线消毒设备能耗高、强度低、消毒耗时长效率低且产生臭氧的缺点,具有高能、高效、快速、无臭氧、无污染的消毒特点,同时兼有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除味儿功能,应用场景广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总经理朱金才表示。  北京市怀柔区经信局局长杨惠芬透露,目前,《北京怀柔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并已启动申报建设工作。怀柔区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把科学城建设过程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通过实施龙头企业领航工程、“专精特新”企业锻造工程、“苗圃”企业培育工程,形成企业梯次化发展格局。
  • 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人才论坛上线,报名启动
    高端仪器装备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而高端仪器装备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坚实支撑。拥有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不仅能提升科学仪器使用效率,更有助于提高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广泛链接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人才为引领推动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将于2022年12月19日下午通过仪器信息网3i讲堂平台线上举办“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人才论坛暨首都海智‘创新链接’系列活动”主题网络研讨会。一、指导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组织部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创新服务处二、 主办单位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 承办单位北京怀柔硬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怀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四、支持单位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五、会议日程六、参会指南1、点击会议官方页面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uairou20221219)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2、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2月19日;3、报名并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4、会议联系人:杜老师(邮箱dufang@instrument.com.cn)。
  • 天津市人大代表陈刚:加速国产高端科研仪器产业落地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仪器,但目前高端科研仪器的国产化率不高,天津市相关领域存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市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教授陈刚认为,要充分挖掘天津市科研仪器类初创团队、构建国产仪器的优先采购制度、鼓励科研仪器产业聚集区发展,以进一步支持国产高端科研仪器产业在津落地和发展。陈刚建议,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民间投资机构、各类科技协会等,深入高校和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资源优势,围绕高端科研仪器装备方向,挖掘、遴选、评估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且可转化落地的重点项目和初创团队,建立个性化的帮扶小组,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将本市培养成为国产科研仪器的应用沃土,增强国产仪器企业信心、提高对仪器企业的吸引力,并建立国产仪器产品的跨区域支持制度。鼓励建立具有仪器专业特色的聚集区,不断孵化本地企业、鼓励国内外优质仪器企业来津建厂,形成人才和产业的聚集效应,同时积极利用会展优势,为本市企业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赋能天津市仪器企业。
  •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
    隆冬时节,走进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刚刚启用的百万只高端机械表机心智能研发制造平台,随着工作人员按动开关,电动门徐徐开启,涵盖40余个专业化车间及多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的现代化生产区域映入记者眼帘。“这里集研发、制造、销售、进出口、产校培育、文旅博览于一体,是我国北方钟表行业唯一的全产业链项目。”公司行政部部长王广文说,平台以打造世界高端机械表机心智能研发制造产业集群为定位,将大幅提升孔雀机械表及机心的数字化研制批产能力。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企业最新自主研制的SL-4802薄型自动码表机心,它采用垂直离合、导速轮两项独特技术,对14项零部件设计进行再优化,大幅提高了计时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据了解,近年来,孔雀表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研发计划,保持着平均每年4款全新产品、20项技术改进产品的研发速度。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的科技攀升,是丹东市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仪器仪表产品迈向高端的缩影。如今,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持续发展,全地区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拥有四大类、11小类、100余种产品,是全市技术含量最高、企业群体较多的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已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名片”。一直以来,丹东市高度重视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随着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包括思凯股份、东方测控、奥龙射线、通博集团、百特科技、东发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仪器仪表企业340家,同时拥有工控系统核仪表、工业射线、流量仪表、粒度仪、煤气表及卡表、高档手表机心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建立了一批由院士、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学研体系,部分产品或细分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在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几个小巧精致的产品格外引人注目。“可别小看这几个小东西,这是公司的专利产品之一——靓彩物联网超声波水表,其科技水平世界领先。”公司董事长郑孚说。该公司是全国首个智能燃气表、水表的发明者与产品供应商,完成了全国首个燃气阶梯计价试点项目,参与了2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填补了我国超声波燃气表领域的空白。创新不仅让企业有活力,更让产业发展有动力。目前,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已形成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及江湾工业园区等周边园区为核心,元宝区、振安区等周边城区为辅助区域的分布格局,是我省仪器仪表产业的核心区之一。到2022年年底,丹东市仪器仪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9亿元。今年前10个月,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实现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22.7%。
  • 问路体外诊断产业:让高端技术“接地气”
    体外诊断(IVD),涉及检验医学的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大部分内容。二者是相互依存、共赢发展的关系。如何让纳米技术、航天生化技术、即时检验(POCT)技术、量子点标记技术等IVD领域的高新技术转化为临床实验室技术,是IVD产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ldquo 高端IVD技术的可靠性高,但是将其转化为实验室技术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检验科的技术人员、临床医生和IVD企业的研发人员应紧密合作,推动IVD高端技术的转化与应用,促进检验医学和IVD产业共同发展。&rdquo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丛玉隆教授在5月17日于江苏泰州举办的&ldquo 2014中国医药城医学检验与IVD发展高峰论坛&rdquo 上指出。   &ldquo 小而精&rdquo 的芯片实验室   近年来,很多医院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进口全自动多指标免疫分析系统,成为不少医院采购清单上的常见品目。这类设备检测快速、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 但是,它们在使用成本、检测费用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ldquo 目前,免疫检测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进口全自动多指标检测设备虽然使用方便,但与其配套的进口试剂和耗材价格昂贵 并且,不管患者是否需要对多项指标进行检测,这类设备都是&lsquo 不由分说&rsquo 地同时检测多项指标,上千元的检测费用并不少见。这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rdquo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博士表示。   据了解,蒋兴宇博士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微流控芯片及纳米技术平台。微流控芯片技术基于多通道微流控检测原理,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全部分析过程。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的国家&ldquo 863&rdquo 项目艾滋病抗体检测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微流控芯片系统一步完成了艾滋病的初筛与确认,并且采用一张微流控芯片可同时检测多人,系统所用样品量降低到了微升级。   &ldquo 我国大型医院、体检中心等都是大样本量操作。采用微流控芯片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对多个体、多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时间短、所需样品量少、检测费用低,从而可以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例如,在艾滋病抗体检测研究中,科研人员采用微流控芯片可同时检测13个抗原加13个血清样本,检测时间为1~2小时,而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同样的样本量至少需要3天。并且,微流控芯片检测所需样品量不到常规检测方法的1%,检测成本降至每人次不到1元。&rdquo 蒋兴宇说。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副总裁朱耀毅表示:&ldquo 微流控芯片是当今科学界的热点领域,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微流控芯片的临床应用探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建立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平台在检验医学领域有重要价值,但是,开展应用研究还应该更多地让企业参与进来。&rdquo   打造适用的分子诊断平台   免疫诊断和生化诊断是IVD两个最大的细分领域,但是二者技术壁垒较低,市场竞争激烈 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遗传物质做出诊断的分子诊断技术,因为技术壁垒较高,其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市场发展前景被人们看好。   &ldquo 分子诊断市场在整个IVD市场中占10%左右,我国分子诊断市场的预期增长率是15%~18%,发展趋势非常好。&rdquo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教授表示。   李艳教授分析说,我国分子诊断产业正处于成长期,而非应用期。在分子诊断设备领域,罗氏、西门子等跨国企业占据了国内高端分子诊断设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尽管如此,由于监管部门批准的分子诊断产品只有50余项,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国内分子诊断平台企业不一定非去追求高端的技术平台,而是可以开发一些廉价、适用的平台。不过,诊断平台的软件系统一定要跟得上趟。而在诊断试剂领域,外资企业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国内注册的进口分子诊断试剂及相关专利授权均较少,这意味着国内企业有较大的竞争空间。   对于分子诊断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李艳教授认为,一方面是面向公众需求,通过分子诊断技术检测个体的遗传基因,以降低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指导公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另一方面是面向医院需求,研发无人值守即可完成核酸分析全过程的技术平台,以及低成本、快捷化的诊断技术,助力医疗费用降低。   朱耀毅还表示:&ldquo 分子诊断市场正处于增长期。瑞士的医学实验室与临床、医保密切结合,实验室通过分子诊断技术等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否则医保不给予报销。这可能也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rdquo   衣兜里的实验室   作为IVD的另一个细分领域,POCT可以实现在患者身边即时取得诊断结果,其凭借便捷、快速的优势,受到众多业内企业追捧。   &ldquo 在30年前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医疗展(MEDICA)上,我看到绝大多数检验设备都是自动化仪器,POCT产品仅零星可见 10年后,情况大不一样了,展会专门开辟出很大一块POCT综合展台 而在近几年的展会上,POCT产品几乎占到参展检测设备的1/3。&rdquo 谈起POCT产业的快速发展,丛玉隆教授感触颇深。   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POCT产业发展不尽理想。与会企业代表反映,他们在推广POCT产品时遇到了一些阻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又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ldquo 我越来越觉得,POCT产业发展的一大症结是企业没有&lsquo 走出去&rsquo ,没有与临床、基础研究领域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哪来的转化医学?另一个症结是推广的切入点不准确。企业在市场宣传中应明确POCT产品与大型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原理是不一样的,二者在应用范围和检测的准确性上也有所不同,在应用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企业应该让医院管理者客观、公正地认识二者存在的必要性。它们是医生诊断的左右手,不能偏废一方。&rdquo 丛玉隆教授直言。   丛玉隆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大型自动化检测设备的优势在于&ldquo 大而精&rdquo ,它们有一系列成熟的质量控制措施,便于质量管理和量值溯源,可以实现结果比对和项目互认 劣势主要在于试验周期较长,不利于急诊抢救。而POCT可即时、即地检测,是重症监护室(ICU)、急诊科的必备设备。例如,对于一个心肌事件,POCT设备在3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虽然它的结果不如大型检测设备准确,但它可以告诉人们患者到底有没有事。而如果把患者送到检验科化验,前后可能耗费一个小时左右。二者之间相差了50多分钟,在此期间患者很可能会死亡。但是,POCT结果一般不作为诊断性指标。   &ldquo 一次登长城,我看见一位老人从衣兜里掏出了一个仪器,原来老人是要自己检测血糖。如今,POCT设备不仅可以在病房里使用,还成为人们衣兜里的实验室。&rdquo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检验医学设备与技术正向两极发展,一边是现代化、自动化的大型检测设备,另一边是快捷、简便的POCT设备。虽然国内企业推广POCT产品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管理要求的提高,POCT设备必然会走进更多的家庭。这将是一个无底的市场。   &ldquo 2014中国医药城医学检验与IVD发展高峰论坛&rdquo 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临床检验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承办。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和检验医学专家围绕IVD前沿技术做了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检验医学专家还与众多IVD企业代表就促进产学研用对接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IVD试剂市场规模为155亿美元,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我国每年人均IVD试剂支出仅1.5美元 而发达国家每年人均IVD试剂支出为25~30美元。可以预见,在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持续上升、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临床检验技术及其应用领域不断发展等因素的刺激下,我国IVD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广阔。但是,将IVD产品做精、做专的门槛很高,如何推出顺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国产产品如何在特异性、灵敏度、检测范围和分析时间等方面与进口产品竞争,如何在一台POCT设备上实现多指标、多试剂检测?这些都是IVD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 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一期主体建成
    12日,位于津南区的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一期主体施工完成,主要为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的成果转化落地提供载体平台。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建有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手握大量先进成果,亟待转化。去年6月,津南区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在开发区内,建设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既承接天大成果转化落地项目,也会引进电子元器件、工业自动化、精密加工、物联网传感器等六个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完工。计划8月竣工交付。目前已经引进行业企业21家,包括3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 前沿、专业、高端|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会议第一轮通知
    大会详情一、会议名称第十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二、会议时间2023年9月22-24日(9月22日全天报到)三、会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皇冠国际会展酒店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协办单位: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承办单位: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动脉网、体外诊断网、麦姆斯咨询、桔园平台、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西湖大学工学院先进神经芯片中心、热心肠研究院、零壹人工智能研究院、国科宁波生命与健康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探针资本、磐霖资本大会主席:林炳承大会执行主席:叶嘉明、张秀莉五、大会专题(一)微纳加工技术:微纳米制造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二)微流体驱动及控制技术:光、电、力、磁场流体驱动新技术;光流控技术、电化学技术、纳米机器人;(三)微流体力学:微纳尺度流动、计算流体力学、流动物理;(四)微流控与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纳米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微流控芯片的集成;识别传感新原理、新元件;光、电、磁信号转化新方法,信号放大新技术等;(五)液滴微流控:微液滴的生成、融合、分裂、筛选、定位与迁移技术新方法新技术及相关应用;液滴PCR技术及应用;(六)器官芯片:器官芯片的发展现状及挑战、流体运动及组织-组织界面动态模型、不同器官微流控芯片面临的问题、3D 打印技术在器官芯片方面的应用;(七)单细胞分析:单细胞分离、培养、分析新方法;单细胞组学分析;(八)微流控在医疗体外诊断中的应用:体外诊断(生化分析、免疫检测、分子诊断等)POCT即时检测、液体活检、药物开发等;(九)微流控新方法、新应用:微流控创新方法在化工合成、药物筛选、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的应用;(十)微流控产业化:工程化与产业化经验交流、微流控芯片产品开发中的关键及共性问题、微流控产品展示及推介;本届论坛还将增设“微流控投融资项目路演”专场。六、注册报名(一)报名方式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完成线上报名,或填写附件1报名表发送至大会指定邮箱:(二)缴费方式线上转账或现场缴费(三)注册费用说明: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和交通费自理。如需进一步了解报名参会、参展与赞助事宜,请咨询会务组。(四)汇款账户信息单位名称:浙江扬清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税号:91330109MA2GKD9A9E地址电话: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明星路371号2幢17楼1707室,057183697712开户行:中国银行浙江自贸区杭州萧山桥南支行,372775980132注意:汇款时请务必在备注栏注明“姓名+单位+FLOCA2023”,并将汇款凭证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为“注册缴费确认+姓名+单位”,会议结束后会务组将统一把电子发票发到填报的邮箱。七、会议征稿(一)论文摘要诚挚邀请各位代表投稿会议论文中文摘要(500-1000字左右),摘要集将在大会报到时发放,供大会交流。投稿请用word格式(模板参见附件),请于8月15日前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论文摘要+投稿人姓名+篇名”;申请口头报告的代表投稿论文的同时请附个人照片及简历(400字以内)。(二)会议墙报为了提高交流效果,鼓励大家进行墙报交流,请自行制作墙报电子版PDF,并于8月15日前发送至floca2023@163.com,邮件主题、文件名命名为:“会议墙报+投稿人姓名+墙报主题”,由组委会统一印刷张贴。八、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联系人:蒋悦,15071287112(微信同号)企业参展联系人:陈敏,15925674062(微信同号)会务联系人:张丽丽,15988118609(微信同号)投融资项目联系人:邱波,15011578036(微信同号)赞助及媒体合作联系人:叶嘉明,13738180906(微信同号)大会邮箱:floca2023@163.com大会官网:www.lab-on-chip.com附件1:FLOCA2023报名回执.doc 附件2:FLOCA2023报告摘要模板.docx 会议简介“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由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九届,是中国微流控领域顶级的年度学术盛会。2020年11月,首届“国际微流控产业论坛”与“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同期召开,由林炳承教授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叶嘉明博士联合发起,旨在进一步凸显微流控芯片产业化在微流控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性。2023年9月22-24日,本届“双论坛”将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大学联合主办。“双论坛”立足微流控芯片这一当代极为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平台和国家层面产业转型的潜在战略领域,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促进理、工、医、产业界、投资界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也将助推微流控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往届回顾第八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0年,嘉兴)第九届中国微流控高端学术论坛会场(2022年,杭州)
  • 浦东南北科创走廊中段再添新引擎!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开园
    7月28日,在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科经委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由张江集团主导产业培育和运营管理的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正式开园。该产业园位于浦东南北科创走廊中段,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位置,一期现有空间总建筑面积约21.3万平方米,二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在产业发展上将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促进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集群式发展,助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链体系。聚焦硬核产业领域,培育科技创新引擎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设备研发和关键技术中心。为促进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出台专项操作细则。落户张江的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在发展上将致力于服务产业既有需求、拓展未来研发领域、构建供应链关键节点,以应用场景为主阵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研融合、培育高新企业、推动成果转化,集聚核心零部件研创力量,打造高端制造创新引擎。记者了解到,为满足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的空间需求,产业园一期现有空间21.3万平方米,兼具研发、生产、办公、展示、生活五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已配套地铁站短驳班车、园区接待中心、食堂、便利店等设施及服务。在产业园一期基础上,在周边区域已规划布局1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二期,将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供给工业研发用地及定制化高标准厂房等,并适当超前预留产业所需的电力、算力等公共基础设施。依托张江产业优势,建设国际一流园区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落户张江源于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张江自1992年建园以来已经建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为主导的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领域构筑起全球屈指可数的创新生态,全国五分之一新药在张江;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600多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占全市50%。在三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交叉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这就对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从过去通用设备、通用零部件的制造,到如今根据前沿需求进行个性化创新,大量的张江企业都迫切需要实现供应链从端到端的自主可控。布局营建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恰逢其时。基于张江科学城多年以来的智能制造产业积累,特别是在张江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ABB机器人赋能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功能平台的引领赋能下,结合张江完备的科创生态和优越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将瞄准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发展目标,全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色产业园区。强化产业生态引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31年来,张江坚持产业营建初心,不遗余力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立创新研发平台、打造开发合作机制、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坚持做好科学、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大文章,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环境和产业生态。目前,张江已汇集1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大科学设施、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鳞次栉比,为产业园的打造提供优越的产业生态。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目前已入驻晶泰科技、奔曜科技等企业,并吸引众多行业标杆企业前来洽谈。在越来越多产业链优质企业集聚下,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将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 上海高端装备7000亿产业规划出台,重点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微电子装备等产业
    近日,《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高端装备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从国际“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上海全市高端装备产业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高端装备产业是指具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的装备产业,是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高端装备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舶海海工装备、高端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医疗装备、微电子装备等重点产业快速增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高端装备核心部件、整机集成、成套系统,建设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0个,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部件首台(套)突破300项。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平均达到2%以上。数字水平进一步提高,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高端装备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进一步普及,工厂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高端装备市级智能工厂40家以上。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5年目标1高端装备产业工业产值亿元70002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家203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项1004关键装备首台(套)突破家3005规上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平均百分比%26高端装备市级智能工厂家40本文特摘录《规划》中涉及检测仪器设备的重点发展领域,以飨读者。一、智能制造装备按照“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装备,以装备带强基”的思路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强核心装备突破与系统集成应用。增材制造装备以集成应用、关键突破为重点,一是推动关键装备研制,重点发展立体光固化设备、选区激光烧结设备、熔融沉积成形设备等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以及激光粉末床熔融、粘合剂喷射、异种金属材料冶金结合成型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装备。二是加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推进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高精度阵列式喷嘴打印头、动态聚焦镜等精密光学器件研制,以及增材制造设计仿真软件和工作流程软件开发,增强本土化供给能力。智能仪器仪表与传感器以精细化、智能化为重点,一是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发展应用于工业、能源、轨交、环保、科研等领域在线测量、分析、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提高数据采集准确性和效率;培育一批深耕控制系统、自动化仪表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升生产应用检测与控制水平,推动制造执行系统的迭代升级。二是发展新型传感器,重点发展应用于智能工厂、消费电子、高端装备所需的高精度、高可靠性传感器;攻关微机电系统(MEMS)等先进传感器技术,推动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应用。二、节能环保装备以绿色高效、国产配套为重点,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开展绿色装备认证评价,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与绿色竞争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是高效节能节水装备,提升工业节能与通信节能装备技术水平,加快研制高效压缩机、高效传热肋片等热泵制冷技术,推广高效电动机、锅炉及压缩机设备应用,深入研究低温余热发电、低温余热回收与海水淡化耦合、废热资源制冷等技术装备;发展工业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用水智能管控等节水工艺及装备,研究高效冷却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水质分级梯级利用及循环冷却水利用等节水技术装备。二是先进环保装备,大力推进脱硫、脱硝、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及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装备,探索纳米新材料吸附、催化燃烧等高效技术,提升反渗透膜、陶瓷膜、纳滤膜性能;发展高效处理高盐工业废水、电镀废水、垃圾渗滤液的水处理技术装备,加快土壤原位修复专用工程设备国产化,攻关地下水污染溯源技术和修复材料,推进村镇低成本小型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工业包装减量化装备示范应用。三是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发展报废汽车、动力电池与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技术装备,攻关工业废渣源头减量、杂质脱除、结构重构、强化成型等关键技术,突破自动化激光熔覆成形、自动化微束等离子熔覆、在役再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三、高端医疗装备以拉长长板、打响品牌为重点,推动上海高端医疗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自主化方向发展,全面增强产品美誉度、品牌认可度与行业影响力。一是诊断检验装备,发展高端影像诊断装备、高性能临检设备、新型核酸POCT检测系统,以及CT用高能X射线球管、平板探测器等关键零部件,鼓励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诊断。二是治疗、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重点突破肿瘤质子治疗系统、放射治疗设备、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医疗级可穿戴监护仪、高端心电智能导航及治疗设备等装备,促进重点产品规模化示范应用。三是植(介)入器械,发展骨科植入器械、心脏瓣膜、静脉支架系统、可降解支架等先进植入器械,及静脉球囊、机械取栓导管等先进介入器械,鼓励应用新材料、3D打印等技术提升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水平。四是先进制药设备,支持生物反应器、智能给药系统、冻干系统、药物制备成套系统及核心设备研发创新,推进产业化应用。五是康复辅具装备,积极发展外骨骼(上、下肢)机器人、照护机器人、智能辅助移动设备等康复辅具装备,以及应用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康复训练装备。四、微电子装备以自主可控、创新升级为重点,加快微电子装备迭代升级,强化本地部件配套能力,围绕12英寸大生产线需求,初步建成较完备的集成电路核心装备自主供给体系。一是集成电路装备,瞄准光刻、刻蚀、湿法、沉积、离子注入、量测检测等工艺环节,推进先进光刻机、高端刻蚀机、晶圆清洗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气相沉积设备、量测检测设备、先进封装设备等核心产品研发,在关键制程实现产业化突破;加强核心零部件本土保障能力,推进光学、过滤、真空、运动、电控、密封、陶瓷等零部件攻关。二是新型显示装备,推进高世代线高端光刻机、有机材料蒸镀设备、化学气相沉淀设备、量测设备、光配向设备、张网设备等装备研发突破,加强在各世代产线先进制程中的串线应用。《上海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