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层离职

仪器信息网高层离职专题为您整合高层离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高层离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高层离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高层离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高层离职话题讨论。

高层离职相关的资讯

  • 珀金埃尔默2大高层离职转投其他公司
    2013年10月7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SynapDx宣布,Kevin Hrusovsky成为其公司董事会成员。Hrusovsky曾担任过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高级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与技术部门总裁,今年5月18日,外媒曝出Hrusovsky 已经从珀金埃尔默离职。   自2003年,Hrusovsky开始担任Caliper Life Science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直至2011年,Caliper被珀金埃尔默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当时Hrusovsky正担任Caliper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由此Hrusovsky加入了珀金埃尔默。 Kevin Hrusovsky   此前在9月26日,污染物处理公司Clean Harbors宣布,任命Michael Battles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在此之前,Michael已在珀金埃尔默公司奋斗了12年之久,担任了一系列的高级财务职位,最近的职位则是珀金埃尔默公司人类健康业务的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在珀金埃尔默之前,1990-2001年Michael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多个职位,包括高级经理,会计和审计。(翻译:刘玉兰)
  • 赛多利斯一中国区高层离职跳槽
    仪器信息网讯 从社交网站Linkedin上的信息显示,赛多利斯生物技术业务(Sartorius Stedim Biotech )中国区总经理Monika Werner已于今年2月离职,4月加盟英国LGC公司,任中国区总裁。   Monika Werner于2001年加入赛多利斯,担任生物技术业务中国区总经理之职长达13年。此前,她就职于德国贝朗医疗有限公司(B.Braun Medical),先后担任中国区首席代表及地区经理等职。   Monika Werner拥有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编撰:杨娟)
  • 2012回顾:盘点仪器公司高层变动
    仪器信息网讯 进入2012年,仪器行业增长普遍放缓,各大仪器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变”则成为各大公司应对挑战之选,战略之变、产品之变、市场之变,以及高层之变。   就高层变动,据仪器信息网粗略统计,2012年仪器公司人事调整约30例,涉及14家公司。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跨国仪器公司的中国高层变动,继2010-2011年,安捷伦、珀金埃尔默、岛津等中国区高管更迭,2012年,专业质谱公司布鲁克道尔顿、AB SCIEX的中国区负责人先后离职,同时新的继任者也先后上任 而原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在2012年复出,加入GE Healthcare生命科学事业部中国区,任总经理。以下是仪器信息网编辑整理的“2012年仪器公司全球及中国高层变动情况一览表”。 2012年仪器公司全球及中国高层变动情况一览表   附部分中国区新任/升任高管情况:   迈世福荣升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区总裁   2012年1月,原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迈世福(Michael Shafer)从2012年1月1日起晋升为中国区总裁。迈世福于2009年加入赛默飞,加入赛默飞之前,他在3M 工作了16年,分别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担任高管。   GE Healthcare 任命牟一萍为生命科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2012年6月,原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女士近日正式加入GE Healthcare集团,担任其生命科学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一职。   在加入GE Healthcare集团之前,牟一萍女士在安捷伦(前身惠普)工作了18年,从安捷伦化学分析部销售工程师一直升迁至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2011年5月,牟一萍女士因为身体原因全休病假,并于2011年10月16日正式离职。   Jeffrey Chin任AB SCIEX中国区总经理   丹纳赫已经任命Jeffrey Chin为旗下公司AB SCIEX中国区总经理,任命从2012年10月起生效。AB SCIEX前中国区总经理高醇新于数月前离职。   加入AB SCIEX前,Jeffrey Chin任职于罗氏诊断,历任罗氏诊断董事总经理(2011-2012年)、罗氏诊断中国部门总裁(2007-2010年)。之前还曾在拜耳医药担任东南亚地区业务总经理(2005-2007年)。Jeffrey Chin拥有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免疫学学士学位及英国威尔士大学MBA学位。   郑明星任布鲁克道尔顿中国区总经理   2012年10月17日,在慕尼黑上海生化展布鲁克媒体见面会上,作为新上任的布鲁克道尔顿中国区总经理郑明星首次露面。郑明星于2011年加盟布鲁克,首先任职于CAM东南亚区,而后进入公司生命科学产品领域。最近被任命为布鲁克道尔顿中国区总经理。   (撰稿:杨娟)
  • 2024年11家科学仪器企业高层大换血!
    科学仪器行业高层流动频繁,亦成为常态。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截止今日,2024年仪器公司高层人事调整27例,涉及企业11家,而本土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有的企业因业务调整而引发高层大换血,有的则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人才流失。在这一波高层变动潮中,高管辞职、退休现象尤为突出,但同时,高层职位的新鲜血液注入也显得格外活跃。2024年上半年科学仪器公司高层变动情况一览表企业人物原职位现职位安捷伦Padraig McDonnell安捷伦CrossLab集团 (ACG) 总裁安捷伦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安捷伦首席执行官安捷伦顾问至退休丹纳赫李蕾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丹纳赫中国生物技术平台总裁、Cytiva中国总裁周敏涛丹纳赫中国生物技术平台总裁、Cytiva中国总裁离职陈小穗贝克曼库尔特临床诊断中国区总经理丹纳赫中国医学诊断平台总裁Kevin O'Reilly/贝克曼库尔特诊断总裁&丹纳赫医学诊断业务板块副总裁兼集团执行官Walter Lohr丹纳赫董事会成员退休赛默飞Miguel Faustino赛默飞分析仪器事业部化学分析业务总裁赛默飞中国区总裁冯时瀚赛默飞中国区总裁/Illumina郑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总裁Illumina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BDMichael Feld任职VeraltoBD新任执行副总裁兼生命科学部门总裁Dave HickeyBD生命科学部门总裁退休GE医疗Roland Rott超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医学影像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hilip Rackliffe图像引导治疗(IG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超声和图像引导治疗 (IGT) 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杰Eva van Pelt艾本德集团联合首席执行官、管理委员会成员凯杰董事会Bert van Meurs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图像引导治疗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业务负责人凯杰董事会ASMMartin van den BrinkASML首席技术官ASM监事会成员禾信仪器黄正旭禾信仪器副总经理禾信仪器核心技术人员傅忠禾信仪器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离职周振禾信仪器董事长、总经理禾信仪器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罗德耀禾信仪器董事职务离职徐向东/禾信仪器总经理李俊峰禾信仪器财务总监离职钢研纳克张秀鑫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钢研纳克(沈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钢研纳克总经理杨植岗钢研纳克总经理钢研纳克董事长职务衡昇质谱高光晔珀金埃尔默高级技术支持经理衡昇质谱产品总监王勇为任职国际头部质谱仪器公司衡昇质谱上海卓越应用培训中心主任制表:仪器信息网来源: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作为科学仪器行业巨头,安捷伦和丹纳赫的高层变动备受关注。早在今年2月,安捷伦传出重磅消息,已经担任CEO八年的Mike McMullen将退休,由公司安捷伦 CrossLab 集团总裁 Padraig McDonnell 担任新的CEO。由于实验室设备市场持续低迷,继去年末公司宣布裁员2%后,安捷伦再度宣布将裁员3%。据了解,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安捷伦在中国不断加大医械制造布局,其上海制造中心已发展成为安捷伦全球最大的气相色谱生产基地,那么本轮裁员是否会波及安捷伦中国员工呢?2024年上半年,丹纳赫集团中国区多机构高层管理出现人事调整。思拓凡换帅,李蕾为思拓凡中国新一任总裁;陈小穗晋升为丹纳赫中国诊断平台总裁;丹纳赫中国区总裁彭阳暂时领导中国区生命科学平台总裁,直至找到新的负责人。除了丹纳赫中国区的高管出现了调整以外,丹纳赫集团的领导层也出现了部分变更。Kevin O'Reilly 接替了Julie Sawyer Montgomery,成为了贝克曼库尔特诊断的新总裁。同时,她还是丹纳赫医学诊断业务板块的副总裁兼集团执行官。丹纳赫在数十年的并购-整合-拆分过程中不断实现业务组合的优化,如今集团高层的变动能否为丹纳赫的发展增添重要一笔?同为赛默飞的“老将”Miguel Faustino和冯时瀚,从 2024 年 8 月 1日起 Miguel Faustino接任冯时瀚先生担任赛默飞中国区总裁一职,而冯时瀚在赛默飞的下一个职位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今年2月,全球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也宣布大中华区换帅,郑磊女士将担任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而自去年上半年开始,Illumina董事会和管理团队陷入了长时间的动荡中。随着中国本土测序仪企业势力崛起,Illumina的发展也同样危机四伏,此番换帅,期待看到该公司不一样的状态。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禾信仪器多位高层接连辞职。1月13日,公司副总经理黄正旭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继续担任核心技术人员。2月24日,公司财务总监李俊峰先生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3月26日,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傅忠先生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参加工作,辞去公司职务。4月2日,罗德耀先生辞去公司董事职务。此外,财务总监李俊峰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5月28日,周振先生辞去总经理职务。短短5个月,5位高层相继辞职。虽然大部分是因个人原因或健康问题,但是否与公司的经营压力和战略调整有关还未可知。新任总经理徐向东先生的到来,或许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活力和改变。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发展的加速,行业老兵的谢幕、内部人才的培养提拔以及外部人才的引进等令高层变动更加频繁。近两年,科学仪器行业为降本增效陷入了裁员潮,如何在逆境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来抵御“寒冬”挑战,才是关键。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盘点2013年上半年仪器公司高层变动
    仪器信息网讯 进入2013年,各大仪器公司的人事调整依然频繁(2012年仪器公司全球和中国区高层变动)。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半年仪器公司人事调整约20例,涉及11家公司。   在20例人事调整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AB SCIEX中国区总经理Jeffrey Chi及布鲁克道尔顿中国区总经理郑明星的离任。两位均于2012年10月上任,分别接替先前离职的高醇新及王洪琦,并且两位均来自东南亚,又都在上任仅半年之后离任。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ldquo 东南亚的高管显然&lsquo 水土不服&rsquo 。&rdquo 与日资企业不同,欧美特别是美国企业非常认同本土化,包括管理层的本土化。目前,跨国仪器公司的中国高层基本上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外企,并于2005年左右成长为中国区负责人。他们经历了中国区的高速增长时代,也获得了公司的极大认可。此业内人士说,&ldquo 但是,2011年曝出的布鲁克光谱在中国行贿行为超越了跨国公司的底线,跨国公司开始对中国高官不再信任。&rdquo   于是,同样精通华语的东南亚籍人士成为跨国公司中国高官的人选。该业内人士认为,&ldquo 东南亚高官&lsquo 水土不服&rsquo ,未来,跨国公司应该会选择外国人或海归为中国区负责人。&rdquo   目前,AB SCIEX,以及布鲁克旗下布鲁克道尔顿、布鲁克核磁等中国区负责人依然空缺,这也意味着跨国仪器公司中国区负责人调整还将继续!   以下是仪器信息网编辑整理的&ldquo 2013年上半年仪器公司全球及中国高层变动情况一览表&rdquo 。   附部分中国区新任/升任高管情况:   赛默飞中国总裁迈世福兼任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   从2013年3月26日起,赛默飞大中华区总裁迈世福先生从即日起兼任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同时负责赛默飞在中国的运营活动和全球的环境监测业务。迈世福于2009年加入赛默飞,加入赛默飞之前,他在3M 工作了16年,分别在美国、新加坡和中国担任高管。【详细】   牟一萍升任GE医疗生命科学部大中华区总经理   2013年4月起,牟一萍升任GE医疗生命科学部大中华区总经理,负责生命科学部两岸三地业务。牟一萍于2012年6月加入GE医疗生命科学部。在加入GE Healthcare集团之前,牟一萍在安捷伦(前身惠普)工作了18年,从安捷伦化学分析部销售工程师一直升迁至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2011年5月,牟一萍因为身体原因全休病假,并于2011年10月16日正式离职。【详细】   安捷伦任命新的化学分析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   安捷伦任命Chai Hock Teng(丁再富)博士为安捷伦全球副总裁兼化学分析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 Chai Hock Teng博士1990年加入安捷伦(前身惠普),担任过多项销售、渠道管理、服务支持管理和市场等领导职务。在担任此职位之前,Chai Hock Teng博士是安捷伦副总裁兼化学分析集团东南亚和韩国地区总经理。【详细】   王勇为出任New Objective公司中国区总裁   原赛默飞世尔科技色谱质谱部中国区市场经理王勇为博士加盟美国New Objective公司,任中国区总裁一职。王勇为2005年7月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先后担任市场经理、应用经理等职。在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之前, 王勇为曾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美国华茂医药上海研发部任实验室主管,从事药物研发的色谱分析方法开发其它仪器分析工作,随后加入安捷伦科技从事液质联用的技术支持和市场开发。【详细】 (编撰:杨娟)
  • 盘点2014年1-4月仪器公司高层变动
    新闻专题:   仪器信息网讯 近两年,仪器公司高层变动相对频繁。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2014年1-4月各仪器公司人事调整约38例,涉及26家公司,而2013年的全年人事调整也不过39例。   在38例人事调整中,中国本土仪器公司的高层变动值得关注。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曾在跨国仪器公司就职的高管开始选择加入中国本土仪器公司,今年1-4月,又有原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区自动化化学部经理李津加盟东西分析、原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区实验室业务市场部经理郭晓群加盟聚光科技。   曾几何时,这些跨国仪器公司高管离开的选择更多的是创业。而如今,随着仪器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提高,以及中国本土仪器公司资金力量的日益雄厚和规模的扩大,本土公司对于这些高管也开始具有吸引力。此外,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情结也是这些高管选择本土公司的原因之一。我们相信,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曾在外企工作的高管选择加入中国本土仪器公司。   不过,对于选择加入本土公司的高管而言,如何与这些民营本土仪器公司在文化、理念上更好地融合?如何将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更好地应用于本土公司?这些都是挑战。2011年,当牟一萍离开安捷伦时,多家本土仪器公司曾力邀牟一萍加盟,但牟一萍考虑再三仍然选择加盟GE Healthcare。再如去年8月原赛默飞中国战略发展及政府事务资深总监李云济高调加盟天瑞仪器,担任副总经理,负责营销。不过不到8个月时间,今年4月,李云济便选择离职。据悉,个中原因就与上述挑战有关。   此外,在1-4月人事调整中,两家大型跨国仪器公司丹纳赫和赛默飞都有较多变化。丹纳赫同时任命了5项业务的负责人,并且宣布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awrence Culp将于2015年3月退休。而赛默飞完成对Life Technologies收购后,多位Life Technologies高管选择离开,原Life Technologies首席运营官Mark Stevenson成为赛默飞执行副总裁、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部门总裁。   而随着聚光科技收购北京吉天两年对赌协议的到期,北京吉天的管理层也发生了一些变动。原董事长刘明钟及副总经理卢萍退休,聚光科技从总部派了销售管理部总监彭华来担任北京吉天总经理一职。   以下是仪器信息网编辑整理的&ldquo 2014年1-4月仪器公司高层变动情况一览表&rdquo 。 (撰稿:杨娟)
  • 被默克收购后 Sigma-Aldrich首位高层出走(图)
    一般来说,公司并购整合往往伴随着高管离职,且离职的高管多来自被并购企业,例如,自2013年4月赛默飞宣布收购Life Tech后,仪器信息网至今已发布了Life Tech公司14位高层离职跳槽的新闻。   2014年9月,默克宣布170亿美元收购Sigma-Aldrich,这一交易再次刷新了全球仪器企业并购规模的记录。目前,这项交易已进入&ldquo 收官&rdquo 阶段,默克集团正在&ldquo 不遗余力&rdquo 地努力着。   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Sigma-Aldrich方面却鲜有高层离职的报道。不过,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仍获悉,Sigma-Aldrich执行副总裁兼研究市场业务部总裁Eric Green在4月份已跳槽加入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公司,被任命为CEO。   自2013年开始,Eric Green在Sigma-Aldrich担任上述职务,并作为公司高管团队成员,负责管理Sigma-Aldrich公司产值在14亿美元的最大业务单元。   接下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Sigma-Aldrich高管出走的消息,仪器信息网将会继续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编辑:刘玉兰
  • 赛默飞世尔、珀金埃尔默出现高层变动
    据外媒报道,Essen BioScience近日宣布,Brett Williams将接替Kirk Schroeder,担任公司总裁。   在加入Essen公司前,Brett Williams在赛默飞世尔科技(原Life Technologies)担任细胞分析业务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在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Brett Williams在Life Technologies担任的是细胞分析高级总监。   加上仪器信息网此前的报道,Brett Williams是赛默飞世尔科技收购Life Technologies后离职的第15位高层。   聚焦:赛默飞收购Life Tech后的高管离职潮 Daniel R. Marshak博士   此外,9月底,PerkinElmer原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 Daniel R Marshak博士跳槽加入了InVivo Therapeutics公司。   Daniel R. Marshak博士于2006年5月加入珀金埃尔默,主要负责领导公司的研发部门,同时协助推动个性化医学和预测诊断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策略。   Daniel R. Marshak博士拥有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学士学位,以及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至今已获多项科学学术成就奖,并拥有六项美国专利。 编译:刘玉兰
  • 丹纳赫中国高层发生人事调整
    近日,有消息称,丹纳赫中国区高层管理人员架构发生重要调整。李蕾(Allen Li)将出任丹纳赫中国生物技术平台总裁、Cytiva中国总裁,不再担任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将暂时兼管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直至找到新的负责人;原丹纳赫中国生物技术平台总裁、Cytiva中国总裁周敏涛(Edward Zhou)离职。任命3月1日起生效。就在不久前,1月1日陈小穗(Rosa Chen)已被正式任命为丹纳赫中国医学诊断平台总裁。目前,丹纳赫旗下有生物技术、医学诊断、生命科学3大业务板块。其中,Cytiva为生物技术板块全部业务;医学诊断业务板块旗下有贝克曼库尔特、赛沛、HemoCue、徕卡生物系统、麦默通、雷度米特;生命科学板块旗下有abcam、Aldevron、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IDBS、IDT、徕卡显微系统、Molecular Devices、颇尔集团、艾杰尔-飞诺美、SCIEX。丹纳赫中国区目前架构除了丹纳赫中国区的高管出现了调整以外,丹纳赫集团的领导层也在最近出现了部分变更。Kevin O'Reilly 接替了Julie Sawyer Montgomery,成为了贝克曼库尔特诊断的新总裁。同时,她还是丹纳赫医学诊断业务板块的副总裁兼集团执行官。自1983年以来一直担任丹纳赫董事会成员的Walter Lohr近期宣布,他将于今年5月从董事会退休。
  • 【年度盘点】2016全球仪器公司高层变动(图)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 nbsp 2016年,全球仪器公司高层变动依然高潮迭起。从Frank Witney加盟珀金埃尔默,到刘宇飞辞别波通中国;从牟一萍离开GE医疗,到陈亮加入安捷伦(中国);从安谱实验管理层“换血”,到海光公司年轻人“接班”......仪器行业桩桩件件的高层变动,还是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p p   据仪器信息网粗略统计,2016年共发生了38起全球仪器公司高层调整,涉及22家企业。其中高管跳槽17例,企业内部调动16例。有的因为企业并购导致,有的则是企业经营调整引起。本期年度稿件,仪器信息网为您呈现2016年全球仪器公司高层变动盘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6并购导致的高层变动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aae15d1d-024f-46a3-a20a-740788458e6f.jpg" title=" 1.jpg" / /p p   2016上半年,赛默飞以13亿美元完成了对基因芯片商Affymetrix的收购。伴随着整合工作的开展,Affymetrix方面也发生了人员变动。7月据外媒报道,出走的Affymetrix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Frank Witney已成为珀金埃尔默董事会成员。巧合的是,因收购整合收获大将的珀金埃尔默,也因其对瑞典波通仪器公司的收购整合,导致了波通中国总经理刘宇飞辞职。 /p p   国内方面,2015年聚光科技斥资2.31亿元收购了安谱实验55.58%的股权,随着股权结构的变动,聚光科技在2016年对安谱实验的内部高层进行了相应“调整”。安谱实验原董事长沈志希辞职,来自聚光科技的彭华、寿淼钧“走马上任”,担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至此,彭华已成为聚光科技、吉天仪器、安谱实验、聚光世达等4家仪器公司的总经理,同时兼任北京摩特威尔科技董事长。 /p p   年初开元仪器任命了新的投资高管,负责公司的并购重组事务 食安科技在收购武汉欣泰扬的同日,其法人及董事长也发生更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6全球仪器公司高层跳槽一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28077fd1-add5-4032-8aaa-837774418bc3.jpg" title=" 1.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836bb80e-b362-4b13-abc2-128a6c81996b.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球仪器公司高管跳槽共17例,主要集中在跨国仪器公司,其中半数发生在最“活跃”的生命科学领域,数量上赛默飞位居第一。 /p p   3月份,原GE医疗集团生命科学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加盟蛋白质分析仪器及耗材制造商AES,担任该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同时成为AES公司董事会成员。而在赛默飞离任的3位高管中,也有两人分别加盟了不同的生命科学公司,担任全球业务负责人。由此看来,在全球最热门的生命科学领域中,那些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中小型公司,或许更受全球仪器高管青睐? /p p   对比“火热”的生命科学,一向沉寂的物性测试在今年却一反常态,接连上演了4起跨国公司高层“大洗牌”。其中马尔文公司秦和义跳往英国富瑞曼就职,TSI公司梁东接棒马尔文中国区总经理。11月,同属英国思百吉材料分析部门旗下的马尔文和帕纳科宣布合并,材料表征的强强联合是否会给物性测试圈带来更多新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6公司内部调整导致的高层变动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6fd8ae59-2048-4495-a562-13b3640d6311.jpg" title=" 2.jpg" / /p p   为促进企业良好发展,8家仪器公司在今年对部分高层进行了内部调整。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跨国仪器公司中国区高层的变动:沃特世确定了亚太和中国地区的两位掌门人,分别是张亮裕和于笑然 来自默克密理博的陈亮接替了丁再福,担任安捷伦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 耐驰中国的创始人杨大中则升任美国分公司总裁。 /p p   另外,国内一批仪器厂商如博晖创新、雪迪龙、海光公司、华夏科创等也完成了新一轮人事变动。10月份,海光公司宣布任命刘海涛为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任期三年。原总经理杜江担任副总经理,主抓公司的产品研发工作。换将即“换血”,希望新人的就位,能为国内仪器行业带来一番新气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6选择创业的仪器高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dd9db177-33c5-47b6-af63-6e205dd6fb85.jpg" title=" 4.jpg" / /p p   曾几何时,创业是很多跨国仪器公司高管离职后的首要选择。但在今年,仅有两位仪器高管选择了这条路,一位是原华大健康总经理高醇新,一位是康塔仪器中国总经理杨正红。6月,高醇新创办的“健科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开幕,引来华大基因、SCEIX等老东家捧场谈合作。7月,从康塔仪器离任的杨正红迅速创立了国内自主仪器技术应用创新平台“仪思奇(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偏生物科技,一个重仪器技术,希望他们的勇气和尝试,能为这个行业的后来者指明一些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撰稿编辑:韦东裕 /p p br/ /p
  • “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先河高层论坛”成功召开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的“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先河高层论坛”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1月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服务楼201会议室召开。 会议现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先生主持研讨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先生、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曹勤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吴幼华先生、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李玉国先生相继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 闫成德先生 来自环境监测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围绕着“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的主题或从宏观发展或从具体仪器技术等多角度做了会议报告。 其中,一些专家重点从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全局介绍目前中国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如,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在报告“环境科学面临的新挑战”中提到:目前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几乎100%依靠进口,国产仪器绝大部分为中低档产品,我国科学研究面临者“空心化”、“局域化”、“二流化”等挑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在报告“成像及相关仪器”中,对我国成像尤其是医学成像仪器及技术领域做了具体的展望:高分辨显微成像、组分与性质成像、廉价影像技术、国产显影剂和示踪剂等方面急需加大研发力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 高志贤研究员 南京大学 陈洪渊教授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齐文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陈义研究员 部分专家则着重介绍新仪器和新技术。如,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在报告“环境雌激素的样品前处理及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报告中介绍了其独创的在线LC-MS分析系统,利用泵直接进样、在线稀释、RAM富集柱,实现在线大体积进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徐顺清教授在报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筛选技术”中介绍了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清华大学化学系 林金明教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郭新彪教授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 刘建国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 徐顺清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李智立教授 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 汪海林研究员 华东理工大学 张嗣良教授 精彩的报告吸引了众多的听众,现场100多位参会者不时报以热烈掌声。为期一天的研讨会虽然很快的过去了,但科研、应用、仪器厂商等领域的听众通过互相交流,共同研讨了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所取得的新成果、新产品和新技术。 会议主办方合影
  • “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先河高层论坛”最新通知
    各位理事、专家和相关企业:   环境与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环境与健康分析技术和仪器的发展,为广大的产、学、研、用等方面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一个信息交流、问题探讨、合作发展的开放式平台,按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2008年度工作计划,决定于2008年11月20日在第十九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期间举办“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先河高层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会议时间:2008年11月20日(全天)   会议地点:北京 国际展览中心服务楼201报告厅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   大会报告:   (1) 陈洪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   环境科学面临的新挑战   (2) 魏复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   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 齐文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   健康相关的环境监测   (4) 林金明,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环境雌激素的样品前处理及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5)郭新彪: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空气污染物的暴露评价方法进展   (6)陈 义: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   成像及相关仪器   (7)李智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   现代质谱技术在探究微环境变化对生物分子构象变化中的应用   (8)汪海林: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研究员   高灵敏、多功能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装置的研制及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   (9)徐顺清: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筛选技术   (10)刘建国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环境光学技术与仪器进展   (11)李玉国: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主创新,质赢天下   (12)高志贤,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监测中心研究员   自然灾害与大型活动的饮食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   欢迎专家学者、 企业家、技术工作者等各有关人士积极参会,共同交流,促进我国环境与健康分析仪器技术的发展。   会议免收会务费,中午会议提供工作午餐,住宿费用自理。信息发布、产品演示等专项服务另外收费。   请参会人员在2008年11月5日前将回执传真或电子邮件发至以下地址。   联系方式: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联系人:刘长宽 金凌   电 话:010-62133636转2009或2101   传 真:010-62121180   E-mail:fxxh2006@sina.com   网 址:www.fxxh.org.cn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2008年10月27日 会议回执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E-mail
  • 五洲东方高层参加德国MEMMERT公司代理商高层会议
    2010年7月16日至18日,我公司王宏革副总经理参加了在MEMMERT公司(德国SCHWABACH)召开的代理商高层会议,此次会议主要是MEMMERT公司管理团队与代理商高管之间的深度交流,工厂介绍了其3年发展规划以及为实现其3年规划目标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与代理商探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促进代理商业绩的增长,从而就保证MEMMERT自身业绩的增长。 为了实现3年规划目标,MEMMERT公司在生产设施方面工厂做了如下改变,更能保证MEMMERT的各类产品快速服务于全球客户。 1、 推行紧凑型生产布局:工厂投资300多万欧元新购进了一套集成化的生产线,这样不光其生产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同时交货期可以得到保证。2 、改变生产的流程:取消原来库存一定量成品的模式,改为中间存储各种尺寸箱体的基础结构。有了足够数量的这样的中间品存储,待接到订单后,根据订购的产品种类再安排后续的组装工作。这样也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货期。3 、优化产品出厂的最终产品检测区,缩短了产品检测所需的时间,因而也缩短了交货期。同时,对于要求工厂提供IQ/OQ认证的订单,完成IQ/OQ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 中央决定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意见》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意见》提出,要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同时,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意见》强调,要坚持重在使用,切实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努力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使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做出成绩。 《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 赛默飞色谱质谱产品亚太商务运营副总裁离职
    仪器信息网讯 根据国外社交网站Linkined信息显示,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为赛默飞)色谱质谱产品亚太区商务运营副总裁Murray Wigmore已于2012年12月正式离职。Murray Wigmore现在是加拿大医疗数字放射成像设备制造商IDC(Imaging Dynamics Company, Ltd.)的董事。 Murray Wigmore   Murray Wigmore于2006年4月加入赛默飞,先后担任色谱质谱产品亚太区商务运营副总裁、日本分公司科学仪器部高级总监、赛默飞加拿大分公司科学仪器部总经理等管理职务。   在加盟赛默飞之前,Murray Wigmore曾服务于GE Healthcare加拿大分公司,任临床系统事业部总经理 服务于MDS Sciex,任高级副总裁 并且曾创办Canbdev公司,为政府机关和学术机关提供执行领导力的咨询服务。   此前,Murray Wigmore还在惠普/安捷伦工作了近18年,在安捷伦成立之前,Murray Wigmore为惠普(加拿大)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行政人员,服务于化学分析事业部和计算机业务部 此后在安捷伦,Murray Wigmore先后担任多个高层管理职位,包括生命科学业务全球营销经理、加拿大分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等。(撰稿:杨娟)
  • 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即将召开
    创新方法研究会文件 创新方法会发 [2010] 21 号 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通知(第三轮)   为进一步落实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8]197号)关于“通过举办创新方法论坛等措施,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创新方法的重视与参与”的要求,创新方法研究会在成功举办“2009创新方法高层论坛”的基础上,定于2010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举办“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闵恩泽院士将做特邀主旨报告。论坛期间还将召开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会会议和常务理事会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国科协、国家知识产权局   具体指导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   创新方法研究会   二、 论坛主题   方法创新转变,论坛以“创新方法服务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支撑发展方式转变”为理论脉络,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何通过方法的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重大命题。   三、 内容及日程   12月8日下午参会代表注册   12月9日上午 开幕式   特邀主旨报告   报告人: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 闵恩泽院士   创新方法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12月9日下午主题报告大会   报告人:刘长铭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       David Probert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王众托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韩济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David Olski 联想全球精益推行委员会主席   12月10日上午   创新方法研究前沿分论坛  主题:科学前沿的方法   企业创新发展分论坛  主题:用科学方法助力创新型企业发展   区域创新发展分论坛  主题:创新方法服务区域发展转型   科学思维与教育创新分论坛  主题:科学思维与教育创新   管理创新分论坛  主题:管理创新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学工具创新分论坛   主题:国产科学仪器自主创新   12月10日下午闭幕式   四、 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0年12月9-10日   地点:2010年12月9日上午 人民大会堂   2010年12月9日下午至10日 北京会议中心   五、 参会费用及缴纳方式   1.会议费:   本次论坛将统一收取参会代表会议费600元/人,含会议资料费和餐费。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理事将享受优惠价格,500元/人。   2.住宿费:   本次论坛住宿可选择由参会代表自理或由会议筹备方统一安排。由筹备方统一安排的住宿分为以下两类:   ① 150元/人/晚,北京会议中心双人标准间   ② 300元/人/晚,北京会议中心单人间。   因房间有限,请需要预定房间的参会代表尽快填写第三轮回执。   3.缴纳方式   参会代表可通过银行汇款、当面交纳两种方式交纳参会费用,由创新方法研究会统一开具发票。   ① 银行汇款方式(推荐):   户 名:创新方法研究会   帐 号:0200004609200113191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公主坟支行   汇款请注明“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参会费用”、并附上参会代表姓名、参会费用是否含住宿费等相关信息。   ② 当面交纳方式:   地 址:1.北京会议中心九号楼一层大厅(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8号)   2.北科大厦3层报告厅(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时 间:12月8日15:00—22:00(参会代表注册时交纳)。   六、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创新方法研究会高洁雯 郭伟 柴月 杨帆010-58884836/99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栾芸 周斌 010-58884885/98   传 真:010-58884899   电 邮:ims@acca21.org.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610房间(100038)   附件1:2010创新方法高层论坛第三轮回执   附件2:参会注意事项   创新方法研究会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六日   参会注意事项   1. 参会代表请务必于12月8日下午到指定地点注册,并领取人民大会堂请柬,12月9日上午须凭此请柬进入人民大会堂。12月9日上午将不再办理参会代表的注册。   2. 为避免注册人数过多给您带来的不便,建议需安排住宿的参会代表前往北京会议中心九号楼一层大厅注册,自行安排住宿的参会代表前往北科大厦三层报告厅注册。   3. 12月9日早上,会议筹备方将在北京会议中心统一安排专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因人民大会堂停车位有限,建议参会代表采取此种方式或自行乘车前往。   4.参会代表注册地点详细信息   ①地点:北京会议中心九号楼一层大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8号     ②地点:北科大厦三层报告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 关于召开2015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厅(局)、环境科研院所、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各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单位,各高校环境学院(系),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海峡两岸环境保护领域专家学者间交流,经环境保护部批准,我会联合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定于2015年9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2015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推动两岸交流,实现环境永续发展”,将就两岸共同关注的大气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固体废物处理等问题的技术、科研及产业发展邀请海峡两岸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届论坛还特别注重两岸青年学者的交流,论坛交流活动除设有开幕式、主旨报告及分会场交流外,还将对两岸青年学者提交的优秀论文进行表彰。会议期间还将举办两岸优秀环保技术产品以及环保厂商技术洽谈会。  “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是由我会与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发起并主办的两岸学术交流会议,定期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召开。2012至2014年已连续在台北和昆明举办三届会议,受到两岸学界的高度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两岸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发挥作用。  现将有关“2015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征文及报名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5年9月21日至22日  二、会议地点:北京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  四、征文及分会场议题  1.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与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化学品管理  3.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  4.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以及生态修复  5.环保服务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与检测)  6.优秀环保技术及产品推介和厂商洽谈会。  五、征文要求  请按本届论坛征文议题内容提交论文,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全文不超过5000字,每位作者只接受1篇论文,同时请提交本人简介(简介格式请见附件)。会议提供论文合集一本。  论坛鼓励40岁以下青年学者投稿优秀论文,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认真评审,评审出优秀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在论坛期间颁发“2015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优秀论文奖”。  论文提交电子邮箱地址:csesam@126.com,征文截止日期2015年9月10日(注:论坛只接受参会代表论文)。  六、费用  论坛收取会议费1500元。学会会员以及学生凭有效证件优惠200元。获得优秀论文奖的代表将免除会议费。  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住宿标准将在会议第二轮通知中发出。  七、报名  由于会议邀请人数有限,有意参会者请于2015年9月10日前将报名回执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至我会。  联 系 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姚凯  联系电话:18600404894 010-59485388  电子信箱:csesam@126.com
  • 牛津仪器高层变动
    仪器信息网讯 据国外社交媒体信息显示,自2014年7月起,牛津仪器中国区先后有数位高管离职。   2014年7月,牛津仪器纳米分析部中国区总经理冯骏离职加入泰思肯任中国区总经理。冯骏于2005年11月加入牛津仪器,先后担任纳米分析部中国区销售经理和总经理。   2014年7月,牛津仪器应用专家焦汇胜离职加入泰思肯任中国区Applications Manager。焦汇胜于2007年10月加入牛津仪器,一直担任应用专家。2014年4月起,焦汇胜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研究员。   2014年11月,牛津仪器大客户部经理李慧离职加入布鲁克任电子显微纳米分析仪器部中国区销售经理。李慧于2008年9月加入牛津仪器,先后担任安装和培训专家、应用专家和大客户部经理。   2014年11月,牛津仪器Omicron NanoScience中国区销售经理王海离职加入普林斯顿仪器公司任大中华区销售经理。王海于2012年5月加入牛津仪器,一直担任Omicron NanoScience中国区销售经理。
  • 调查显示近四成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愿意来华
    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是指在海外从事科技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华人华侨人才。据测算,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的规模在15万人左右。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作为海外智力资源的重要群体之一,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开发利用国际智力资源的主体。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人才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这种新态势对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国际流动意愿特别是来华意愿的影响,2009年6月至11月,我们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对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2008年度世界前200名大学排行榜涉及的世界一流高校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华人助理教授及其以上级别人才(扣除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以华人人口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回收问卷341份,其中有效问卷337份。   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男性超过80%,拥有博士学位者接近97%,年龄在36岁到50岁之间的占近70%,来自中国大陆的接近86% 结婚且有小孩的占85%,有配偶且从事工作的占近80% 有当前居住国的国籍或永久公民者超过86%,在海外工作的年限分布较均匀,从事纯学术研究者超过90%,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比例各约1/3强、1/4强、1/3强,担任实验室和研究团队主管及其以上职务者超过一半,收入中位数超10万美元/年。   被调查者的再迁移意愿调查   近年来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再次迁移的意愿趋于多样化。调查结果显示(多选结果),只有14.8%的人永远不打算迁移,五年内无迁移意愿的所占比例最高,高达46.7%。而有迁移意愿的比例也很高,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向中国大陆迁移,其所占的比例为38.6% 其次是在所在国内部迁移,比例达27.1%,向港澳迁移的比例也超过12%,其他的迁移意愿则较低。不同年龄、职称、出生地的人才在迁移意愿上差别巨大。55岁以上者在迁移意愿上与40岁以下及40—55岁之间者差异明显,年龄越小者迁移意愿越强。助理教授迁移意愿最活跃,副教授最保守,教授的可选余地最丰富。中国大陆出生者向中国大陆迁移的意愿(40.9%)高于在港澳台出生者(均在30%上下) 中国大陆出生者近期无迁移意愿的比例约46% 中国大陆出生者永远无迁移意愿的比例约15%。   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来华情况   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一般愿意采取多种方式获得与中国大陆的机构与个人接洽的机会,其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通过国际学术会议接触、中国大陆相关机构主动联系、在中国大陆的亲戚朋友介绍、华人华侨团体或其他NGO组织介绍等,各自占全部接受调查者的30%以上 其次是通过中国大陆之外的熟人介绍、网络等通信手段接触或联系、中国大陆各类驻外机构联系等方式,各自占全部接受调查者的10%以上。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服务中国发展最主要的方式包括讲学/授课、来华从事合作研究、联合培养或者招收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攻读研究生等三类,承担中介角色、来华交流、跨海研究合作、跨海兼职等也较常见,与他们期望的方式在类别上类似,但所占比例有所差别,而且对于来华从事兼职、为中国发展献言献策、来华从事全职等的期望更高。   影响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来华的因素   调查显示,吸引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来华的前八类主要因素包括事业发展机会、引才政策等,其中四类都与工作有关系,两类与精神情感因素有关,两类与文化因素有关系。不利于他们来华的因素涉及面则更多,包括居住国的优势和中国的不足两方面。一方面,当前居住国吸引他们的有利因素最主要是有合适的职位,其次是较满意的生活质量、良好的学术团队和优越的科技条件 子女可接受良好的教育、被赋予重任、经济收入丰厚和有适宜的社交圈也是很多高端科技人才所看重的 没有更好的职位、研究团队和单位挽留、个人主观意愿不强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迁移决策。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一些不足之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其中人际关系难以处理、科研上的急功近利、激励机制缺乏、科研管理方式滞后、科研条件和经费保障不足、非科研负担过重和学术不够民主等方面是最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基本上集中在科研领域。   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的期望   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普遍认为中国目前的引才标准在科学性方面仍有欠缺,希望中国对于人才的评价应集中在学术成果、学术和科研领导能力、阅历和经验、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能力的提升潜力、研究领域前沿性、研究团队的实力和学历等方面,而不要过于突出职称、身体素质、职务、工作时间、年龄等因素。同时,他们认为今后中国的科技人才政策应进行系统优化,其中重点考虑将待遇、岗位、科研经费、科研奖励、出入境和社会保障等与国际接轨,并制定更加详细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实施细则。   整体来看,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的生存状况非常不错,绝大部分人在海外扎下根来,拥有较为体面的工作和收入,有较为稳定的家庭,虽然还面临一些压力,但更多地是享受到在海外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中国虽然成为他们再次国际流动的首要目的地,但目前仍不是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的首要选择。究其原因,尽管中国大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国内在软环境的建设方面仍然与当前居住国存在较大差距,在某些硬环境建设上也有待改进。今后如果能够在引才标准完善、政策系统性改进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那么中国成为海外高层次华人科技人才集聚地的那一天就指日可待。
  • 日立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于2014年3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主办,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以下简称:日立)执行役社长中西宏明出席并发表了演讲,并于24日下午参加了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见。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自2000年起已连续举办15届,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为主题,围绕新型城镇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议题进行了探讨。中西宏明除出席相关会议议程外,还参加了题为“探索低碳发展之路”的对话会并进行了演讲。在演讲中,中西宏明介绍了日立在日本的成功经验,提出“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城市”,通过收集、分析公共交通相关数据,对公共交通进行规划及运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碳的双赢效果。  除出席本届论坛外,日立还根据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在“健康医疗”、“公共交通”、“能源”领域进行“循证城镇化(*)(Evidence-based Urbanization)”的建议方案。  今后,日立集团将继续通过社会创新事业(通过IT实现高度先进化的社会基础设施业务),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循证城镇化:基于大量的科学数据、依据来制定、实施城镇的发展方针和规划。 关于日立集团  日立作为一家集团企业,业务涉及信息、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电子产品、家电、以及相关主要元件和材料等广泛领域,并致力于发展“社会创新事业”(通过IT实现高度先进化的社会基础设施业务)。日立集团在全球拥有约32万6千名员工,2012年度的合并销售额达到9兆410亿日元(约961亿美元)。  详细信息请参见日立制作所官方网站(http://www.hitachi.com)。 日立在中国  中国是日立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截至2013年3月底,日立在中国已拥有164家集团企业,正式员工约44,400人。2012年度(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日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8,163亿日元(约86亿美元),占日立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9%。  日立在中国的事业领域广泛,包括信息?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社会?产业系统等。日立希望通过“社会创新事业”为中国的资源循环和低碳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详细信息请参见日立中国的官方网站(http://www.hitachi.com.cn)。 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于2013年1月,融合了X射线和热分析等核心技术,成立了日立高新技术科学。以“光”“电子线”“X射线”“热”分析为核心技术,精工电子将本公司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了株式会社日立高新,因此公司变为日立高新的子公司,同时公司名称变更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科学,扩大了科学计测仪器领域的解决方案。日立高新技术集团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产品线更丰富的日立高新技术集团,将继续引领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更多信息敬请关注: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
  • “移动实验室与公共安全高层论坛”举办
    1月25日,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主办的“黑龙江首届移动实验室与公共安全高层论坛”在哈尔滨隆重举行。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超武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刘安平主任、清华大学院士范维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士张仲华、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张长斌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学者专家及有关各界代表120余人参加会议。   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超武在致辞中指出,黑龙江首届移动实验室与公共安全高层论坛的举办,对更好地发挥移动实验室在公共安全中的特殊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提高行政执法和技术执法效能、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快捷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大力加强移动实验室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目前,移动实验室已经从单一的食品检验发展到包括石油、化工、饮用水等28大类200余种产品的检验检测。2007年至2009年,省质监局利用国家质检总局装备经费、省财政专项经费以及地方政府配套和系统自筹资金,陆续配备了25台公共安全检测车,10台大型检衡车,27台特种设备安全检测车,装备到每个地市局,在全省基本搭建起了技术、设备相配套,技术人员、执法人员相结合的移运检验检测体系。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范维澄院士、中国计量院张中华院士、博鳖生物芯片公司张亮博士、中国检科院储晓刚研究员、黑龙江省质监局张琢副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放教授、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苏伯民所长、四川省质监局陈高原总工程师、黑龙江省气象台张桂华高级工程师、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院蒋国军主任、美国欧普图斯光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陆惠宗博士围绕论坛主题,分别就移动实验室在多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展望,移动实验室与固定实验室的关系与作用,移动实验室与公共安全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用等方面问题作了主题发言。   据悉,此次移动实验室与公共安全高层论坛共收集全国各地论文106篇,经专家组评审,江苏省农科院刘贤进等撰写的《食品安全检测移动实验室设计与规范化运行》等7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23篇论文被评为二等奖,22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
  • 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启动
    根据《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海聚工程”青年项目工作细则》和《“海聚工程”短期项目实施细则》精神,现就第七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种类   第七批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共分四类:全职工作类、创业类、青年项目和短期项目。   二、申报范围   北京市属单位,各区县、各类园区(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工业园)内非公有制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申报条件   (一)全职工作类   申报全职工作类人才,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人符合《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基本条件。申报人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方面需破格的,请说明理由。   2、申报人已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合同。如已签订合同的,其合同签订时间须在2011年1月1日之后。   3、申报外裔专家应在引进后至少连续来京工作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申报年龄可放宽到65岁。   (二)创业类   申报创业类人才,须具备以下条件:   1、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学位。   2、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技术成果国际领先,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   3、有海外创业经验或国际知名企业的工作经历,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4、申报人为所创办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所占股权一般不低于30%。一家企业只能申报1名创业类人才。   5、所创办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年以上、5年以下,且其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经产业化或处于中试阶段。   (三)青年项目   申报青年项目人才,须符合《“海聚工程”青年项目工作细则》中规定的条件:   1、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截至2012年2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2、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3、申报前曾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   4、已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合同,引进后每年在京工作不少于6个月,至少连续工作3年。如已签订合同的,其合同签订时间须在2011年1月1日之后。   5、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优秀人才,有成为北京市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   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申报时应说明破格理由。   (四)短期项目   申报短期项目人才,须符合《“海聚工程”短期项目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条件:   1、系北京市重点产业发展、行业、学科建设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战略科学家或学术技术带头人,符合《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工作类人才引才标准。   2、在北京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有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高新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发展。   3、已与用人单位签订至少连续3年、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正式劳动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合同,并明确合同期内工作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如已签订合同的,其合同的签订时间须在2011年7月1日之后。   上述四类项目,申报人每年度一般只申报一次,如重复申报,应着重阐明申报理由。   四、申报程序   (一)工作类人才(全职类、青年项目、短期项目)   由主管部门组织所属单位申报。各用人单位作为申报单位,对应填写相关类别《申报表》并准备相应附件报主管部门审核。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汇总后,报送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二)创业类人才   北京市各区县、各类园区(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和工业园)的创业人才填写《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表 (创业类)》。申报人所在孵化器、创业园、专业园作为申报单位,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如申报企业不在园区内,由所在区县委组织部进行审核同意、汇总后,报送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符合相关引才标准,拟来京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填写《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自荐、推荐表》进行申报,报至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申报人经过专家评审等程序取得入选资格,并与用人单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后,报北京市海外学人工作联席会审批,落实相关政策待遇。   五、申报材料   (一)工作类人才(全职类、青年项目、短期项目)   需报送申报表一式5份,附件材料5份,其他个人信息表1份。申报表、附件分别装订,其他个人信息表另附。   附件材料一般应包括:个人资质证明(最终学历/学位证书及教育部认证材料、身份证/护照)、与申报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书或意向性工作合同、在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现任职务(职称)有关证明材料、代表性成果证明(领导或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论著、获得专利、奖励证书等)、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或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等材料的复印件。如用人单位为企业,请同时提供企业运营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章程、企业近三年审计报告、主营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前景等)。具体附件材料内容要求请参照相关《填表说明》准备。   (二)创业类人才   需报送申报表一式5份,附件材料5份,其他个人信息表1份。申报表、附件分别装订,其他个人信息表另附。   附件材料一般应包括:个人资质证明(最终学历/学位证书及教育部认证材料、身份证或护照)、海外任职证明、主要成果(知识产权权属证明、获得专利、奖励证书等)、创业企业证明(营业执照、股权结构证明、技术和管理团队简介、创业项目等材料)的复印件,以及工商部门备案的公司章程、商业计划书、企业上年度审计报告、主营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前景等材料的复印件。   (三)材料要求   1、《申报表》严格按照“填表说明”要求填写,确保内容完整、真实、准确   2、附件材料须制作目录,以便检索相关申报材料   3、附件材料中提供的外文书证资料需附有中文说明   4、论著(论文)、专利等代表性成果证明需选择重要性的,原则上提交5份以下   5、申报表与附件材料需采取无线胶装方式单独装订,同时以光盘形式报送与书面材料一致的电子文本。   六、申报时间   各单位接到本通知后,请抓紧组织部署相关工作。申报材料请于2012年2月17日前报至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北京市海外学人工作联席会将根据专家评审组评审情况,择优推荐申报人参评中央“千人计划”。   七、联系方式   1、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北京市海外学人工作联席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63088708   联 系 人:方友刚   2、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人才开发部:   地址: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德胜国际中心B座6层   邮编:100088   联系电话:58540526、58540525   电子邮箱:botc@8610hr.cn 传真:58540568   联 系 人:王佳怡 崔巍微   附件:   1、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表(全职工作类)   2、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表(创业类)   3、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表(青年项目)   4、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表(短期项目)   5、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自荐、推荐表   6、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   7、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   8、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单位情况汇总表   9、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材料清单   10、附件材料目录参考格式
  • 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凤毛麟角 仅占5%
    妇女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必须高度重视。深度开发这一资源,对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凤毛麟角,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中,女性仅分别占5%、4.6%和3.9%,至于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领导更鲜有女科学家的身影,这一现象无疑已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日前,全国妇联主办的2010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上披露,我国女性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还不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当今世界潮流还有一定差距。在我国科技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中,女性比例长期徘徊在5%左右,科学院女院士和工程院女院士只占院士总数的5%,低于1978年的6.2%,973首席科学家、女性占4.6%,“长江学者”中,女性仅占3.9%。   如何打造高层次女科技人才,让更多的高层次女性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大奖项”女科学家少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显著增多。从近年公布的全国高考信息看,高考状元中女性占到一半以上。据报道,截至2007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中女性已达1970余万,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38%。由此可见,女性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一份题为《2009中国两院院士调查报告》指出,在我国1955-2009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女院士有98人,仅占5.06%,与庞大的女科学研究人员群体相比反差较大。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共享促进中心的彭洁提出:对我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三个人才奖励计划的研究发现,1999年至2008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1479人(不含社会科学部分)中只有76名女性工作者 1994年至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的1286名科技工作者中,仅有90名女性科技工作者 1994年至2009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计划的2019人中仅有122名女性科技工作者。   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告诉我们:相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占科技工作者总数比例三分之一的现状,女性高层次科技工作者获三大奖项者所占比率严重不足。   女科技人员成才烦恼多   中国的传统文化,性别分工观念根深蒂固。男性主外,处于支配地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女性主内,生儿育女,重心侧重家庭较多。受性别歧视的旧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与男性相比,公平享有文化教育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农村,失学辍学儿童中女童占绝大多数。这种性别歧视差距延续到成人以后,也使女性就业人数远低于男性,至今,女大学生就业仍受到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制约高层次科技女性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母爱的建构”让女性失去了向社会空间发展的动力。“贤妻良母”的角色,让女性陷入琐碎的家庭事物中,在无私奉献的赞美声中失去了社会的发展空间。所有这些,成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的障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顾宪红说:女性的社会角色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她们认为,女性要承担生育繁衍后代的责任,同时还是子女教育和家务劳动的主体,家庭琐事必然会挤占她们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对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处长郑彦认为:在职业发展方面,女性由于自我的社会定位,往往追求“工作稳定”,易于满足现状,重视做好本职工作。相比于男性,女性自主创新意识较薄弱,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更多考虑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否融洽,而不是考虑是否能出成果,不敢冒险,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女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定位较男性低,且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她们的事业发展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男性。   她们还反映,导致女性在科研事业中的发展机遇较少有许多原因。女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科研事业单位中,女科技工作者获得职务或职称晋升的机会远远低于男性。大多数女性科技人员忙于具体的科研工作,甚至是一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主持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很少。在科研业绩相同的情况下,女性晋升高一级职务或职称的时间一般要长于男性,也就是说,社会或单位对女性的要求更高。要得到相同的晋升机会或认可度,女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有关科学研究证实,重大科学发现的最佳年龄峰值为37岁。25至35岁之间正是女性科研能力积淀和飞跃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女性科技工作者缺乏来自社会、单位、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不能很好协调科研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必然严重影响女性科研工作者走向成功。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我国绝大多数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退休年龄为55岁,比男性提前5年,加上女性在生育期的时间耗费等,科研生涯较男性少10个年头,这对女性科技工作者成为高端科技领军人才的影响是致命的。   此外,目前我国从编制科研发展计划,到各级科研项目立项、组织申报、项目评审、项目考核、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甚至在社会上反响较大的两院院士评选等环节,都渗透许多非学术因素,要求科技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疏通关系,积累人脉,这些方面也严重影响到女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的发挥,增加了她们迈向高层次科技队伍的难度。   专家们说,为调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应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职称评定、科研津贴发放、课题申请方面有所关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国家加大专门针对女性高层次科技工作者的激励措施,包括科学评价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平等地给予女性科技工作者获取奖励的机会,从而调动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获取更大的科研和社会价值。   促女性科技人员成才   女性科技工作者难成高层次人才的现象,已经引起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3月,中国科协成立了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根据女性特点,通过系统的政策设计,妥善解决女性从事科技工作问题,为女科技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进修、培训的机会 此外,设立女科技工作者基金等,为女性在科技领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社会、工作环境,提高女性在科技活动中的积极性,全方位促进女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   全国妇联一直非常关心女性科技人员的成长、发展问题。不久前,全国妇联“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正式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会上说,促进女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成长,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是衡量我国妇女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战略性举措。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原生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守仪在工作中(资料照片)    女科学家共聚一堂首届女科学家高层论坛开讲,我国女科学家共话科研与奉献(资料照片)
  • 多家仪器公司高层发生变动(图)
    近来,各大仪器公司的高层变动比较频繁,相关调整从全球一直延伸到了中国,例如布鲁克、PerkinElmer、安捷伦、沃特世等。  6月份,原PerkinElmer生命科学仪器副总裁兼总经理Nitin Sood加盟了生命科学技术公司NuGen Technologies ,担任新一任首席执行官(CEO)。Nitin Sood于2014年12月加入PerkinElmer,在此之前他还曾担任过Boreal Genomics公司CEO、安捷伦机器自动化部门总经理。Joshua Young  另外,原布鲁克公司投资者关系副总裁Joshua Young近日已加入Sensata Technologies(森萨塔科技)公司,担任投资关系副总裁一职。据了解,Joshua Young于2013年1月加入布鲁克,在此之前还在默克集团、密理博等公司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Neil Lewis  今年3月,原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技术总监兼首席技术官Neil Lewis 加入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学公司,任职首席技术官兼研发主管。在此之前他已经在马尔文公司工作了10年。  今年5月初,安捷伦科技宣布陈亮 (Victor Chan)接替丁再福担任安捷伦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丁再福将返回新加坡担任新的领导职务。在加入安捷伦之前,陈亮任职于德国默克集团,担任默克密理博高级副总裁实验室产品亚洲区负责人。  同样是在5月份,沃特世也宣布了两项针对亚太地区高层的任命:张亮裕(Richard Chang)担任沃特世亚太地区运营副总裁,于笑然担任沃特世中国区总经理。与之前所述的职位变动不同,沃特的这两个重要职位变动都是公司内职位调整。张亮裕于1991年加入沃特世台湾分公司,曾担任沃特世台湾地区总经理,以及中国区总经理,2012年以来,张亮裕一直为沃特世大中华区运营总裁,负责香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业务运营;于笑然在分析科学行业拥有超过22年的丰富经验,他此前担任沃特世华南地区运营经理。
  • 美国TSI公司协助人民日报求证高层建筑扬灰层
    &ldquo 高层建筑的9&mdash 11楼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hellip &hellip &rdquo 这则关于楼房扬灰层的说法流传甚广,引起一些人的担忧。扬灰层存在吗?空气中的颗粒物会在9&mdash 11层的高度聚集形成污染区吗? 2013年6月14日,美国TSI公司和建研爱康公司协助人民日报&ldquo 求证&rdquo 栏目进行了实地的现场测试。测试地点为人民日报社内一幢22层高的宿舍楼,采样点为各楼层的楼梯间靠近窗户的位置,检测方式为每5秒钟对可能勾起进行 采样,持续一分钟,分别得出每楼层PM2.5和PM10浓度的平均值。此次测试使用了TSI 8532智能粉尘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各楼层PM2.5的浓度平均值为196微克/立方米, PM10为204微克/立方米。各个楼层之间的数值变化不大。因此,通过测试,可得出结论:所谓&ldquo 9&mdash 11楼是扬灰层&rdquo 的说法不科学。PM10、PM2.5浓度与楼层无关,与楼房所在区域的&ldquo 微气候&rdquo 有关。 关于此次测试的相关报道刊登在了2013年7月2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4版。亦可通过以下链接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3/0702/c1008-22039235.html阅读该报道并观看现场测试的视频。该视频也可通过优酷网的美国TSI公司专用空间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wODA2NTI4.html进行观看。 美国TSI公司 2013年7月 10 日
  • 多家仪器公司发生高层变动
    近期,PerkinElmer、Danaher公司的多位高管离职后宣布加入新公司。   2014年11月4日,PerkinElmer原高管Maurice "Dusty" Tenney III加入Brooks Automation公司,担任该公司生命科学系统总裁,2014年11月3日起生效。就职之后,Tenney先生将全面负责Brooks Automation公司生命科学业务,包括自动化样品存储系统、仪器和设备、耗材和服务等。加入Brooks Automation之前, Tenney先生在PerkinElmer工作了13年,期间,他在验室服务和环境卫生业务担任过好几个职务,最近的一个职务是客户业务运营副总裁。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曾供职于Honeywell/Allied Signal和General Electric。   2014年11月6日,原Leica Biosystems Richmond公司(Danaher子公司)的总裁加入Horizon Pharma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2014年11月24日生效。Kody先生在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行业中有20多年的管理和商业经验。在加入Horizon Pharma公司之前,Kody先生曾任Danaher子公司,Leica Biosystems Richmond公司的总裁,主要负责美国和欧洲地区的损益管理、全球收购整合等工作。再之前,Kody先生曾在Baxter Healthcare公司任多个副总裁职务。   2014年11月19日,原Danaher公司高管Michael Jellen加入美国Adept Technology公司,任北美地区副总裁。加入该公司之前,Jellen先生曾在Danaher工作超过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 Jellen先生曾任不同业务部门的副总裁、总经理等职位。Jellen先生职业生涯开始时为Seagate Technology公司的自动化工程师,之后加入Motion Engineering公司,担任工程和商业管理职务。
  • 实现“双碳”目标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实施
    有关省、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有关企业: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加快推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方案(2021—2025年)》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储能技术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经研究,决定选取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见附件1)会同有关企业(名单见附件2)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储能行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达成“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对于确保能源安全、实现绿色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际科技和人才竞争加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储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出严重挑战。研究生教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关于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决策部署,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加快培养一批支撑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紧缺人才,为提升国家储能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战略核心科技作出更大贡献。二、工作目标聚焦我国对储能领域核心技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培养和储备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和引领产业快速发展的领军人才,形成储能领域高层次人才辈出新格局,为实现我国储能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三、工作方式实施本专项的高校根据企业需求,以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的拟录取博士新生和在读博士生为对象,每个高校每年选拔20名左右优秀博士生进入专项,实行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培养,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实行校企双导师(导师组)指导,确保培养质量。专项实施周期为4年(2022—2025年),由研究生培养单位会同有关企业(可不局限于附件2),按照工作指南(附件3)要求,从工作基础、专项设计、培养目标、重点举措、联合培养等方面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样表见附件4)。项目双方要签订完善的合作协议,明晰各方权责。四、支持保障(一)专项实施单位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实施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专项实施工作,积极配置资源,加大条件保障,确保专项高质量实施。(二)教育部将承担专项任务高校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根据培养能力、实施情况等实际予以专门支持。承担任务高校也要通过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予以配套安排。(三)能源局在试点示范、实证实训基地建设中,组织有关企业探索创新机制,加强与专项任务高校对接,为高校成果转化验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配套支撑。(四)中央财政将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纳入专项的学生人数作为各校专项资金分配因素安排经费予以支持。(五)联合培养企业要设置面向专项博士生的科研课题,并提供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六)鼓励有关企业设置专项奖学金,支持专项人才培养。(七)专项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成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及动态调整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五、其他事项(一)请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高度重视专项实施工作,将专项实施方案于2022年9月20日前、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于2022年11月20日前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加强对各单位专项遴选、培养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刘冬,010-66097848,xwbpyc@moe.edu.cn,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王达,010-68502468,wangda@ndrc.gov.cn,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张倩,010-81929226,nengxiaochuneng@nea.gov.cn,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 食安科技近期现高层大变动 或因加速整合导致
    近日食安科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16年12月10日审议并通过任命陈志泰为财务总监,任期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自11月收购武汉欣泰扬以来,这已经不是食安科技内部发生的第一起高层人事变动。  11月23日,食安科技披露公告,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余江县达泰企业管理中心持有的武汉欣泰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交易价格为1185万元。  收购同日,董事会审议并通过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卢新递交的辞职报告。卢新持有食安科技12.26%股份,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保留公司董事职务,辞职后继续担任食安科技董事。选举石松为新一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任期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12月5日,公司收到董事邓建新递交的辞职报告,加上已经辞职的原财务总监王娟、原监事会主席张荣昌,食安科技近期已发生四起高层辞职事件。据悉,张荣昌持有食安科技0.04%股份 邓建新不持有食安科技股份,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最新消息显示,食安科技已审议并通过任命陈志泰为财务总监,选举殷立明为公司第二届监事会主席,任期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由于邓建新的辞职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为不影响公司董事会的正常工作,董事会选举许勃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成员,已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审议。  食安科技全称为“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3年,是国内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第一家成功登陆新三板的上市企业,其业务范畴主要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快检产品、第三方检测服务、健康安全食品、社区公益检测和科普等。  今年7月,食安科技与达安基因共同投资了“食安菜妈”智慧菜市场项目,计划为农贸市场提供以食品安全检测为核心的“互联网+”升级工程。时任食安科技项目经理的张荣昌表示,公司正在从较为单一的快速检测技术层面,向第三方专业法定检测转型,已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中检达元,正式进入第三方检测领域。
  • 奥林巴斯高层隐匿投资损失 恐刑诉
    相关新闻专题:奥林巴斯“丑闻”引仪器行业深思   奥林巴斯称三名高层隐匿投资损失 考虑提出刑诉   路透东京11月8日电---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社长高山修一周二表示,必要时考虑对前会长兼社长菊川刚及另外两名高层主管提出刑事诉讼,奥林巴斯认为这三人涉嫌运用收购相关资金隐匿投资损失。   高山修一并表示,待进一步调查後,奥林巴斯将作出决定,是否应该向其他高层主管追究责任。   奥林巴斯周二稍早表示,已将副社长森久志撤职,常务监事山田秀雄因涉及收购相关丑闻而请辞。   奥林巴斯并表示,公司已经查出,与收购英国Gyrus及三家日本公司有关的资金,被用于掩盖证券投资损失,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代。   Olympus承认隐瞒投资亏损 又宣布解除涉案高层职务   日本相机和精密仪器制造厂商奥林巴斯(Olympus)承认,在过去数十年间,隐瞒了投资亏损,并利用连串收购来清理账目,有助消除围绕于其部分交易的疑团。消息公布后,该公司股价急跌29%至734日圆,即东京交易所可批准单日跌幅之最低水平,并创下自1995年7月以来低位。   Olympus发表声明指出,,公司已解除执行副总裁Hisashi Mori的职务,此前他被发现涉及使用资金弥补往年证券投资损失。至于当时的公司稽核员Hideo Yamada亦已主动辞职,Olympus要求一个第三方委员会扩大对递延损失的调查。   Olympus 2008年斥22亿美元收购英国医疗设备厂商Gyrus,而支付给财务顾问公司的咨询费用高达6.87亿美元,创下历来最高纪录。东京证券交易所为此敦促该公司公开有关支付财务顾问款项的更多信息。   相关新闻:精密仪器公司奥林巴斯CEO被免职
  • 直播间:analytica 2016企业高层视频采访
    仪器信息网讯 10月10日, Analytica China 2016正式开幕,仪器信息网近十名专业编辑带您走近Analytica China 2016,进行全方位深度报道。内容涵盖新品、学术会议、企业高层专访、质谱仪等各类仪器的专题盘点等,并采取文字、直播、视频等多种形式。   大量企业高层展会现场视频采访直播,第一时间把握仪器技术发展最新动态。   请扫码或点击链接直接进入直播间: 慕尼黑展会企业高层现场采访直播(一) 直播(二 )   或者关注仪器信息网官微,菜单栏一键进入直播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