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感染缓解

仪器信息网感染缓解专题为您整合感染缓解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感染缓解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感染缓解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感染缓解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感染缓解话题讨论。

感染缓解相关的资讯

  • 艾滋病治愈奇迹或再诞生!全球第二例HIV感染缓解病例出现
    p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北京3月5日电 据《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消息称,英国《自然》杂志即将于6日发表一项重要传染学报告,科学家团队报道了38年来全世界第二例“稀世奇迹”——经干细胞移植后HIV-1感染得以缓解的病例。到目前为止,患者的病情已经缓解了18个月。 /p p   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一例病例是一名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艾滋病被治愈了,其中供体携带有两个CCR5-Δ32突变拷贝。CCR5是HIV-1感染的共同受体,该突变的纯合型携带者对使用该共同受体的HIV-1病毒的感染具有抗性。这个曾被称为“柏林病人”的病例发生在10年前,但是治疗方法非常具有侵略性,直到现在也没有被成功复制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28f07cce-8fcf-416f-a45a-d8649a809303.jpg" title=" 柏林病人.png" alt=" 柏林病人.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柏林病人”TimothyRayBrown /p p   此次,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拉文德拉· 古普塔及其同事,在一名2012年被诊断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并感染HIV-1的患者身上,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的一个侵略性较低版本的有效性。为了治疗癌症,这名患者接受了来自携带有两个CCR5-Δ32等位基因拷贝的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且对移植只产生了轻度反应。 /p p   研究团队报告说,患者在接受移植后成为CCR5-Δ32纯合子,16个月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断。科学家证实无法检测到HIV-1 RNA,而且患者病情持续缓解了18个月。 /p p   这一消息公布后,无数外媒立刻频传该男子艾滋病“被治愈”。研究人员提醒,要说患者的艾滋病已经“被治愈”还为时尚早。但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柏林病人”并非异常个例,并且也为开发靶向CCR5以缓解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p
  • Nature今日重磅,全球第二例艾滋缓解病例出现
    p   北京时间3月6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伦敦大学学院(UCL)病毒学家Ravindra Gupta 等研究人员的最新成果:一名HIV-1患者在CCR5Δ32/Δ3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情处于长期缓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72aafbb1-57d6-4003-9f9d-ebdd397efb45.jpg" title=" 1.png" alt=" 1.png" width=" 600" height=" 25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50px " / /p p   值得注意的是,该篇论文从投稿到在线发表不到1个月的时间,而且《自然》杂志特别标明是“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 /p p   领导该项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病毒学家Ravindra Gupta表示,一名患有霍奇金淋巴瘤的36岁“伦敦病人”,2003年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病毒,2012年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p p   后来,他又被诊断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接受化疗后,他于2016年接受了干细胞移植,又接受了16个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p p   为了检测“伦敦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是否真正得到控制,科研人员在2017年9月中断了他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p p   目前,他的病情已经持续18个月得到缓解,HIV抗体仍在,但随着时间流逝,抗体水平不断下降,血液中也并没有检测到hiv病毒。 strong 而在正常情况下,HIV病毒几个星期之内就会反弹 /stro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项由逾20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或重新点燃了人们曾经在“柏林病人”身上看到的希望。论文中提到, strong “这项研究证明了‘柏林病人’并非异类。” /strong 研究小组也将于当地时间3月5日(北京时间3月6日)在西雅图举行的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CROI)年度会议上公布这一发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之所以被认为是一大突破,是因为上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全世界公认治愈的艾滋病人,还是在12年前。他是代号“柏林病人”的蒂莫西· 布朗,布朗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2007年生命绝望之际,在柏林接受了放射疗法和干细胞移植,这是他人生的重大改变,也是人类攻克艾滋病的一个里程碑,他被治愈了。但是,随后的类似治疗,都没取得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35a7fc47-c617-41bb-8f2b-3294c3d6324c.jpg" title=" 柏林病人.png" alt=" 柏林病人.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柏林病人” 蒂莫西· 布朗 /p p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忍不住发推特:“看了@纽约时报 的最新新闻,第二例被治愈的HIV感染病人出现了!这真的是个极大的好消息!(医学上)的重大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978d9576-c2b6-45d8-b0ef-c48492ee2323.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虽然现在就确定这第二位患者已经治愈艾滋病还为时过早,但此次突破无疑坚定了人类抗艾的信心,离治愈艾滋病的最终目标也更近了一步。 /p
  • 新药创制专项已获16个证书 缓解用药难看病贵
    通过创制一批创新药物,开展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老百姓“用药难、用药贵”可望得到缓解。3月2日,记者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获悉,通过“新药专项”的持续支持,截至目前,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4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 36个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进展顺利。   “十一五”时期,一批新药品种研发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重组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同类疫苗。全世界有近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仅中国感染者就超过6亿,每年我国因胃癌死亡约20万人。临床试验表明,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保护率高达72.1%,在国内外口服疫苗中位居前列。该疫苗的应用可望为胃溃疡、胃癌的防控提供重要手段。中科院上海药物创制的氟喹诺酮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领域50年的空白,其化学结构全新,有自主知识产权,药效明确优于国际临床一线用药,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用于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的治疗,即将上市,有望打破国外替尼类药物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此外,“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的36个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课题进展顺利。我国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救治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石药集团合作研制的丁苯酞软胶囊,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丁苯酞高端制剂产品氯化钠注射液也已上市,在疗效相似的前提下所需费用约为国外同类药物的1/5,为我国高发的中风疾病治疗提供重要手段。再如已投产上市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玄宁”,疗效显著,且产品售价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3。2009年,“玄宁”市场销量突破2亿元,估计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4亿元以上。进口抗肿瘤新药“阿霉素脂质体”价格为8890元/支,国内同类产品经技术改造后,价格可降低一半左右。
  • Nature|国产新一代CAR-T技术治疗肿瘤获完全缓解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发展迅速,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巨大潜力,FDA也先后批准了数个CAR-T疗法上市。然而,CAR-T的局限性也非常突出,生产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制备周期较长,而且还存在潜在安全性问题。目前的CAR-T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病毒载体尤其值得关注,慢病毒载体的随机插入可能会导致潜在的致癌风险。此外,机体对病毒递送的DNA的特异性反应会阻碍CAR的表达,而且,病毒的制备本身会产生高成本。目前,有研究采用转座子系统和mRNA转导的策略,来构建非病毒载体的CAR-T细胞,但依然存在随机整合和CAR表达低效的问题。因此,如果能使用非病毒载体实现高效的、定点插入的CAR-T细胞制备,将是CAR-T细胞疗法的重大突破。2022年8月31日,邦耀生物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Non-viral, specifically targeted CAR-T cells achieve high safety and efficacy in B-NHL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出了非病毒、基因特异性靶向的 CAR-T 细胞,并在人体临床试验中证实该 CAR-T 细胞在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中使用了邦耀生物搭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平台——Quikin CART® 。该平台可在不使用病毒载体的情况下,通过一步制备获得基因组定点整合的CAR-T细胞产品,具有成本低、制备时间短、工艺简单、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等优点。据悉,这也是国内首个在 Nature 期刊发表的CAR-T研究成果,既代表邦耀生物在CAR-T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也意味着邦耀生物已成功迈向基因和细胞治疗的国际第一梯队。2020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了全球首个“PD-1敲除非病毒定点整合CD19-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试验”中,该产品体现出了出色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首例接受治疗的患者至今已疾病完全缓解(CR)超过2年。Quikin CART® 全新升级,更加快速高效传统CAR-T产品的制备主要通过病毒载体来实现,这会带来如下几个问题:一、由于病毒采用随机插入的方式将CAR序列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可能会改变正常基因的表达,因此存在潜在的致瘤风险,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制备获得的CAR-T产品均一性很低;二、从生产工艺来看,传统CAR-T产品的制备时间都比较长,目前上市的几款CAR-T产品制备时间约为15-28天,这极大增加了患者等待用药的时间,也意味着这样的CAR-T产品无法用于肿瘤进展非常快的患者;三、极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从目前在美国上市的几款CAR-T产品来看,均定价在37.3-47.5万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为256-326万元。2021年在中国批准的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顶尖12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国产药的定价纪录。相较而言,Quikin CART® 可以有效解决使用病毒载体带来的这几大难题,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定点整合可以让每个CAR序列都精确地插入到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能避免随机插入导致的致瘤风险,最大程度保证了CAR-T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需一步制备,即可同时实现CAR的持续性表达和T细胞内源基因的调控,大大缩短了整个CAR-T产品的制备时间,得以让更多患者受益。另外,使用非病毒生产工艺还可以极大减少因使用病毒载体带来的高昂成本。打破复发难治枷锁,为更多患者点燃希望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淋巴瘤80%-90%,虽然患者在初次治疗后疾病得到缓解,但之后往往出现复发。尽管已有CAR-T产品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可是总体疗效依然有限。PD-1/PD-L1信号通路是抑制T细胞功能的重要免疫检查点,有不少研究报道了PD-1敲除可有效增强CAR-T细胞的功能。因此,邦耀生物利用Quikin CART® 平台开发了靶向CD19的非病毒PD-1定点整合CAR-T产品(BRL-201)。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4-1BB和CD3ζ的抗CD19 CAR序列(命名为19bbz)。然后将其选择性靶向基因组中的安全位点AAVS1,检测结果显示CAR序列在AAVS1位点的平均整合效率为10%,最高达19.8%。在临床前研究中,相比于慢病毒感染和结合基因编辑技术敲除PD-1的CAR-T细胞,BRL-201无论在PD-L1高表达还是低表达的肿瘤细胞中,都显现出更强、更持久的杀伤效果,小鼠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机制研究表明,Quikin CART® 技术本身能显著提高记忆性T细胞的比例,且PD-1表达下调可以有效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在开展的BRL-201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试验中,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未观察到CAR-T相关的神经毒性和2级以上细胞因子风暴,证明了BRL-201具有出色的临床安全性。根据检测结果显示,CAR-T细胞回输后能在患者体内快速扩增并持续较长时间,接受治疗后87.5%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CR)的效果,所有患者均对治疗响应,客观缓解率(ORR)为100%。迄今,接受该CAR-T疗法的患者无癌生存期最长已超过2年,目前仍处于疾病完全缓解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针对PD-L1高表达肿瘤患者的治疗,还是在CAR-T细胞回输剂量和阳性率较低的条件下,BRL-201均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证明了其具有强大的肿瘤杀伤能力。BRL-201在临床上体现了出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Justin Eyquem 教授和 Nature 资深编辑 Victoria Aranda 高度评价了这项研究成果:全面系统的临床前研究,成功开发了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疗法,并报道了首个PD-1下调定点整合型CAR-T细胞的临床试验结果。研究人员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了高比例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且未发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这一令人鼓舞的结果显示出这种CAR-T疗法具有出色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同时也证明了非病毒定点整合T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这一技术创新为未来更多基因靶向修饰CAR-T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领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40-y
  • 张文宏教授审核的华山感染新冠居家指南!请收好
    昨天抗击新冠“新十条”颁布,值得纪念。中国抗疫进入对病毒全面反攻的新时期。但是全国各地的抗疫手势,医院和民众的认知,政府的应对,均需要进一步协调,协调之际未免会有些凌乱,民众也会有些对不确定性的不安。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生活逐渐走向正常化,我们将面临一个与新冠病毒不期而遇的巨大可能。过去的三年,让我们不愿意接触新冠。犹如人类对动物的驯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世界里多了一种叫做新冠病毒的微生物,其实人类社会中有类似的微生物已经有数千种。在不经意间,每年我们都会因为感染其中的几种而短暂发病,有时你甚至一无所知,已经感染过了,但是也有人因为免疫力很低,每次生病都会很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这就是现实的世界,我们可能还需要数月时间去慢慢习惯这样的世界。应对新冠的方案千万条,核心问题就一个,我生病了要去医院吗?围绕着这个问题,很简单,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是当面问诊就能解决。但是,我们的医疗体系必须保证0.5%的病人应该收治在医院。我们今天要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知道得了新冠不要随意去医院,在家就能很快痊愈,不过要有医生,最好是身边的家庭医生,社区服务中心熟悉的医生,能够给予指导,互联网医院的快递小哥或者社区志愿者能够把买的药及时送到需要治疗的病人手中就可以了。而需要住院的病人,我们社区基层医生或者医院的发热门诊的医生处理后可以转到红码医院或者红码病区,得到高效的治疗。这套体系只要正常运转,又有足够的药物储备,我们通过数月时间的磨合,就能逐渐走出疫情,迎接美好灿烂的生活了。所以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只需要围绕一件事,就是如何让0.5%需要住院的人能有床位,让99.5%的感染者能够安心地在家治疗。但是,经常有人问:“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办?”那么,今天这份华山感染新冠居家指南赶紧收好01新冠奥密克戎感染常见症状新冠奥密克戎感染后,很多人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一些人依旧会出现一些“流感样症状”,其中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等。02如何判断我是否适合居家康复?如果你是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并且家庭环境又具备自我隔离的条件,那么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和健康观察,等到症状消失,根据有关规定检测核酸阴转便可以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如果你是属于高风险人群,则需要更为慎重。03如何判断我是否属于高危人群?12月7日,国家针对居民不同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制定了风险评估标准。其中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人群才划为低风险人群:①年龄小于80岁;②无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稳定且全程接种疫苗。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肾功能不全正在透析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免疫缺陷人群和器官移植后人群,肿瘤正在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的人群等。如果你不属于低风险人群,又同时伴有高热等症状,那么应该前往医院进接受医生进一步的评估。04我需要监测哪些指标?对于选择在家隔离和康复的感染者,在保证自己能够吃好,休息好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自己监测以下指标:症状,体温,脉搏,氧饱和度。发热时往往会有脉搏(心率)增快,并不需要过于紧张。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大于39度)或脉搏(心率)持续增快(超过100次/分)超过3天;或者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如果在发热的同时,还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者是不能缓解的胸痛、乃至意识混乱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有些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虽然没有上述症状,但如果出现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时,首先推荐使用互联网医院或者是采取在线咨询问诊等方式与专科医生取得联系,获取用药指导,如果相关资源不能获得或症状持续加重,应该及时前往医院专门针对阳性感染者的就诊场所就诊。对于无基础疾病的年轻人,这些症状通常能通过充分休息、增强营养后在3-5天以内自行恢复。如上述症状明显,可通过服用药物来缓解,比如说发热可以服用退热药,咳嗽可以服用一些止咳糖浆等,但应该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切勿超过合理的剂量范围。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一些中成药制剂帮助缓解症状。08家用小药箱可以准备哪些物品?①体温计:电子的耳温计、额温枪,或者水银温度计都可以。其中水银温度计易碎,如果破裂可能汞中毒,因此使用需要小心,不适宜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居民。②指夹式脉氧仪:一般的指夹式脉氧仪夹在手指上后会显示两个参数:SpO2%就是我们所说的氧饱和度,一般在95以上都无需担心;PR bpm是指脉搏,成年人正常的脉搏数值显示在60-100,不过发热时,体温每上升1℃脉率一般会升高10-20次/分钟,因此发热时出现心率或脉搏的增快是正常表现,但如果明显感到心慌不适、或者心律不齐(心跳或脉搏不规则),那么需要去医院就诊。③电子血压计:相比传统的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相比传统的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使用便捷,也更安全,成年人正常的血压范围收缩压(上压)在90-140mmHg左右,舒张压在60-90mmHg左右。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平时就可以监测一下自己的日常血压范围,如果严重偏离自己的基础血压水平,那么应当及时就诊。④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需要注意,这些药品都不能治疗新冠,只是可能可以缓解一下新冠引起的症状。可以根据个人既往感冒的经验适量购买,但没有必要进行囤积。虽然这些药品多数都是非处方药品(OTC),但不当使用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比如NSAIDS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肝肾功能损害。因此在应用的时候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病、以及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应当咨询医生。总之,新冠病毒演变到奥密克戎变异株后,较之前的病毒呈现出了相对较轻的致病性,感染者多呈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大部分感染者通过居家隔离和自我健康监测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康复,而不必去医院就诊。虽然这样,但还是会有极少数人会出现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万一感染了新冠,学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审核:张文宏 教授图片来源:新加坡居家康复指南https://www.moh.gov.sg/docs/librariesprovider5/default-document-library/moh-home-quarantine-isolation-booklet-chinese-1.pdf来源 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 | 作者 王新宇 周晛 李杨 阮巧玲 张文宏教授
  •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手校内专家团队成功救治感染新冠罕见病患者
    以下内容转自“清华新闻网”清华新闻网2月16日电 兔年春节前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名从成都远道赶来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患者自2022年12月20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之后,在接近四周的时间内自测抗原始终为阳性。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自己是NMOSD患者,正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该如何治疗新冠感染应该非常棘手,于是该患者通过网络远程就诊,联系到医院神经免疫专家、神经内科矫毓娟医生,并顺利在春节前及时住进神经内科病房。患者入院后检测显示新冠病毒核酸仍为阳性,神经内科多位医生讨论了这一复杂情况,分析患者可能因为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出现了长新冠感染的问题,但如果单纯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NMOSD又可能复发威胁患者健康。针对这一难题,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刘芳和副主任医师矫毓娟积极联系了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和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郭永教授。专家们将清华大学郭永教授团队自主研究的、全球首个经评审后正式获批的、利用数字PCR技术运用于新冠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对患者进行了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核酸采集,通过免疫抑制药物在人体药物浓度高低不同时间点核酸的精准定量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期间的免疫治疗方案。试剂盒NMOSD是一种神经免疫疾病,重点累及视神经和脊髓,多次复发后可能导致患者失明和截瘫,已经被2018年第一版《中国罕见病目录》列为罕见病之一,该类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考虑到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极易成为新冠感染重型的高风险人群,并且新冠病毒的长期感染也是诱发视神经脊髓炎(NMO)复发的危险因素,神经内科医生团队和清华大学的几位专家教授一起,积极为该患者制定了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其中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历经近一个月病毒抗原阳性后终于转阴,患者如释重负。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由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领衔研发。2021年12月8日,这一新冠单抗联合疗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张林琦教授团队在实验室其实,与这例患者相似的一批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治疗还远未结束。这类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疗效能否持续,他们是否会像正常人一样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不得不继续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是否会出现体内病毒的“复燃”,未来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流行时他们将如何经受考验……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为了保障这类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仍将奋战在一线,攻坚克难。供稿: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编辑:陈晓艳审核:郭玲
  • 《科学》及子刊:德尔塔变种为何感染性强?二次感染后的免疫力表现如何?
    导 读10月26日,《科学》杂志及其子刊一口气发表了四篇关于新冠的论文,内容覆盖极广——从德尔塔变种为何感染性高,到新冠的长期免疫力,再到导致年轻人病情加重的基因… … 这些论文让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加深了对新冠的认知。撰文 | 学术经纬图1 在第一篇发表于《科学》的论文中,哈佛医学院的陈冰教授课题组对德尔塔变种的感染性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人员们指出,自出现以来,这种新冠变种很快就成为了全球的主流病毒株,背后与其特殊的变异不无关联。于是他们获得了德尔塔变种刺突蛋白三聚体(S trimer)的结构,并分析了它的功能和抗原性。作为比较,研究人员们也分析了来自其它新冠变种的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德尔塔变种的刺突蛋白在入侵细胞上更有效。如果说普通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就像是敲开细胞大门的破城槌,那么德尔塔变种的刺突蛋白就像是轰开大门的火箭炮。即便细胞表面让新冠病毒结合的ACE2受体水平较低,在其变异刺突蛋白的帮助下,德尔塔变种依旧可以与细胞膜进行融合,高效进入细胞,远胜其它变种。图2 德尔塔变种与细胞膜融合的活性要超过其它5种变种 | 图源[5]“细胞膜融合需要很多能量,也需要催化剂,”陈冰教授解释道,“在不同的变种里头,德尔塔变种因能催化细胞膜融合而脱颖而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德尔塔变种传播更快,为什么人在短暂接触后就能感染病毒,以及为什么德尔塔变种能在身体里感染更多细胞,产生更高的病毒载量。”图3第二篇发表于《科学-免疫学》的论文中,研究人员们指出,随着新变种的不断出现,我们需要知道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究竟能持续多久,以及能带来怎样的保护。于是他们使用金仓鼠(golden hamster)为模型,评估了新冠感染和新冠再次感染过程中,动物免疫系统的变化。研究人员们发现在感染新冠后,先天免疫系统的启动虽然有所延迟,但后续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做出有效应对。不仅T细胞能减少病毒水平,针对新冠病毒的B细胞也能被快速诱导起来,表明两类免疫淋巴细胞都能参与对抗新冠。图4 过去的新冠感染史只能保护仓鼠自己,但无助于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 | 图源[2]当这些动物重新感染新冠后,研究人员们发现它们体内的T细胞和B细胞依旧能有效控制感染。然而这种保护力不足以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因为先前感染过新冠的缘故,这些金仓鼠在二次感染时,本身几乎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当它们与其它金仓鼠共处一室时,依旧可以将病毒传播出去。作者们在讨论环节提到,传播所需的病毒量,或许要低于研究人员们的检测阈值。这对疫情有着重要启示,因为这不仅表明接种疫苗可以最大程度上为自己带来保护,还表明不接种的疫苗的人依旧处于高风险之中——即便身边的人都接种了疫苗,疫苗接种者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还是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没接种过的人。对于疫情,这个发现算是喜忧参半。 图5第三篇论文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关于新型疫苗的开发。作者们指出目前的疫苗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为了满足全球接种需求,可能还需要开发更多新的疫苗。基于大猩猩体内的一种腺病毒,研究人员们开发出了一类全新的腺病毒疫苗。在年轻和年长的健康志愿者中,他们测试了一针腺病毒疫苗的效果。在肌肉注射后,研究人员们指出疫苗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或中度,持续时间不长。接种的四周后,几乎所有的志愿者中都能检测到针对新冠刺突蛋白及受体结合域的血清转化。与之一致,在89名志愿者中,87人的体内能检测到中和抗体的存在。此外,绝大多数志愿者也出现了针对刺突蛋白的T细胞反应。研究人员们指出,这一新型疫苗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开发。图6最后一篇论文同样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在这项研究里,科学家们关注年轻人在感染新冠后,为何会发展为危重症——住进ICU,需要接呼吸机。为了找到危重症背后的驱动因子,研究人员们做了多组学的分析,包含全基因组测序、全血RNA测序、血浆和血液单核细胞蛋白质组、细胞因子分析、以及高通量的免疫表型分析等。此外,他们也使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量子退火算法、以及结构因果模型来协助分析。研究指出危重症新冠患者的炎症有所加剧,淋巴和骨髓会出现扰乱,会更容易凝血,也有病毒相关的细胞生物学特征。而在众多表达不同的基因中,研究人员们观察到编码金属蛋白酶ADAM9的基因有明显上调。图7 ADAM9基因可能是危重症新冠的驱动因子| 图源:[4]在另一组独立的患者群体中,这一基因特征得到验证——无论是转录水平,还是蛋白水平,ADAM9都有所上升。后续实验发现,体外对ADAM9进行抑制,可以在人类肺部上皮细胞中减少新冠病毒的复制。基于这些结果,研究人员们对年轻人中出现的新冠危重症有了新的理解。他们指出这些年轻人平时虽然看似健康,但ADAM9基因的上调可能驱动了疾病朝危重方向发展。这也为我们带来了治疗新冠的潜在靶点,有助于未来的新药开发。在全球范围内,新冠累计病例数已接近2.5亿,死亡人数也趋近500万。尽管人类在对抗新冠的战斗中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距离疫情彻底平息,还有不短的距离。我们也期待这些科学研究能加快疫情平息的速度,早日让世界恢复正常。
  • 新痛觉基因有望带来缓解疼痛新方法
    据广州优瓦美国CATO对照品供应中心的了解,最近,一个由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识别出一种新基因PRDM12,对痛觉神经的产生和形成至关重要,可作为药物标靶,有助于开发出缓解疼痛的新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据报道,痛觉是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预警机制,能警告生物环境中的危险和潜在的组织伤害。有很少数人天生不会感到疼痛,但他们时刻处在危险中,会积累大量身体损害而不自知,往往导致寿命变短。人们也不希望感受过度疼痛或慢性疼痛,现有的缓解疼痛措施并不理想。  研究小组利用详细的基因组地图,分析了亚洲和欧洲11个有先天性痛觉缺失(CIP)症状的家族的基因构成,找到了这种症状的原因是PRDM12基因变异。PRDM蛋白是一个表观遗传调节子家族,控制着神经分化和神经形成。该基因与染色质修改有关,其功能就像开关,能打开或关闭基因(称为表观遗传影响)。研究人员识别出CIP患者PRDM12基因10种不同的纯合变异,所有变异都阻碍了基因功能。受CIP影响的家族成员携带该基因变异的两套副本,如果他们只从父母那里遗传了一套副本,就不受CIP影响。  研究人员观察了CIP患者的神经组织,结果发现他们的痛觉神经缺失。从这种疾病的临床特征推测,CIP患者在胚胎发育期间,在形成痛觉神经元时出现了障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和青蛙模型,并结合人体诱导产生干细胞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该研究共同负责人、剑桥大学医学研究所教授杰夫伍兹指出,对自我保护来说,感受疼痛的能力至关重要,而人们对痛觉缺失的了解还很少。他说:"在开发新的疼痛疗法上,这两方面同等重要--如果我们知道了痛觉背后的机制,就有可能控制并减少不必要的疼痛。"  迄今为止,PRDM12基因是人们发现的与痛觉缺失有关的第五个基因,以往发现的2个基因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止痛药,目前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PRDM12基因也可作为缓解疼痛的药物标靶。研究人员表示,希望新基因在药物开发中能成为优秀候选。  广州优瓦专注药物标准品,专业为制药行业提供优质的标准品对照品,供进行含量测定、鉴别和检测,我们提供的标准品都具有详细的分析报告,包括COA、HPLC或GC、MS、HNMR报告。除这些一般数据外,我们也能根据客户需求做UV、IR、HMBC、CNMR、旋光和三维核磁等。质量保证,价格优惠,详情请咨询:020-81215950!
  • 主动监测,这项技术为重症感染患者的精准用药保驾护航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指在药动学药效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定量测定患者治疗用药后体液中的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浓度,从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就是现代分析技术中的“金标准”。 23岁的小张是一位患有多种肺部疾病的小伙,来到医院时同时伴有浸润性肺结核、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自发性气胸、结核性脓胸、低蛋白血症等症状,收治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给予常规利奈唑胺600mg,一天一次进行抗结核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通过lc-ms/ms技术测定血样中利奈唑胺浓度,发现药物浓度偏低。考虑到利奈唑胺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将给药方式调整为300mg,12小时一次,继续监测,药物浓度提升,患者疗效改善后,顺利出院。7旬的宋奶奶入院时也同时伴有皮肤软组织感染、落叶型天疱疮、高血压、2型糖尿病,用药期间血小板由125×109/l降至77×109/l,lc-ms/ms技术测定利奈唑胺浓度,发现药物浓度偏高。考虑血小板降低是由高浓度利奈唑胺引起,予以停药处理,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得益于lc-ms/ms技术的保驾护航,在抗感染的同时有效预防了宋奶奶的出血倾向,帮助宋奶奶顺利进行后续治疗。感染性疾病是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抗菌药物发挥疗效取决于药物-人体-病原菌三大要素。抗菌治疗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抗菌药物在人体内过程(药动学),也与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活性强度(药效学)密切相关,因此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两者结合可以更正确地反映药物在体内抗菌作用的时间过程,根据pk/pd参数制订的给药方案可以获得更佳的疗效,并预防细菌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利奈唑胺采取统一剂量的给药方式,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与浓度相关的不良反应逐渐突显。抗生素剂量不足时,导致治疗失败,易滋生耐药菌;抗生素剂量过大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医疗支出。瑞金医院检验科和药剂科团队采用lc-ms/ms技术建立血样中利奈唑胺药物浓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根据测定结果来进行用药剂量调整,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同时,利用该技术还构建了伏立康唑、复方磺胺甲噁唑等抗菌药物的监测方法。目前共测定临床样本800余例,服务科室涵盖了重症医学科、血液科、灼伤科、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等。已有数据证实标准剂量利奈唑胺在患者体内的暴露量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为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此项技术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填补了抗菌药物治疗监测中的空白,有效地满足了临床科室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精准用药,降低毒副作用的需求。自项目开展以来积极参加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均通过考核。同时,此项新技术的开展也改写了被动经验用药的历史,开启了检验师-药师-医师联动的个体化用药模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室支撑,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为后续抗生素项目的开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 飞鹤乳业员工已证实感染布鲁氏杆菌
    老牌乳业公司飞鹤如今陷入"布鲁氏杆菌"传染病危机。这种源自牲畜的病菌,已被证实感染了飞鹤乳业的数十位员工,他们相信奶源遭到污染,不过飞鹤否认此事。如今,感染者与飞鹤的争议仍未了结……   50年老厂黑龙江飞鹤乳业,曾在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幸免。不过,这次,它卷入一场关于布鲁氏杆菌病例(下称布病)的风波。   11月11日,《法治周末》记者调查获悉,黑龙江省飞鹤甘南欧美养殖有限公司(飞鹤乳业下属子公司,下称养殖公司)出现布病病例,几十名工人、600余头奶牛陆续染病。   多位职工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牛得病了之后还在正常产奶,牛奶还拉到北厂(飞鹤甘南乳业公司)生产线上生产奶制品".不过,养殖公司公开否认这一说法,并表示,牧场的全部奶牛健康状况良好。   目前,感染布病的职工依然在家养病,等待相关部门的鉴定结果。飞鹤乳业虽然按全额为患病职工补发了工资,但并没有得到职工的谅解。   现在,患病职工们很担心,因患病导致身体无法全面恢复健康,他们担心自己将来的健康无人负责。   布鲁氏病菌侵袭飞鹤   今年32岁的马光亮是2009年12月到养殖公司工作的,工种是挤奶工。   2010年10月左右,养殖场大量奶牛被查出得了布病,作为挤奶工的马光亮被临时抽调到兽医组为奶牛接种布鲁氏杆菌活菌疫苗。   "可能就是接种疫苗时感染上了布病,此后不久,我晚上睡觉时常常冒虚汗,走路都觉得没力气,以前在家自己喜欢炒菜,后来切菜都浑身冒汗,关节也时常疼痛麻木。"马光亮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   和马光亮一样,当时厂内不同工种的多名职工也出现类似症状。这不是黑龙江省唯一的案例。2010年12月,4只未经检疫的山羊进入了东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28名师生在实验后患上了布病。这个消息直到十个月之后才公开。   飞鹤养殖场场内兽医组修蹄工郑晓光和马光亮是病情相对严重的。他称,现在在家重活根本干不了,走几百米路就腰酸腿疼,以前能用手抬动100斤左右的煤,现在根本无法做到,已经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了。   发现有职工感染布病,2011年1月25日,养殖场组织11名职工到甘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结果11名职工的检查结果全部感染了布病。   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今年3月29日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显示:上述11名职工的诊断结论均是职业性布鲁氏菌病(急性期)。   多位接受采访的患病职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诊断结果出来后,养殖场并没有及时为工人治疗,态度也非常刁蛮,只是发了些口服药,吃药后效果并不明显。   在职工的要求下,今年5月,上述患病职工入住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后,病情缓解后出院。   此后,他们又到黑龙江省农垦医院进行检查。   "黑龙江省农垦医院的检查结果中试管凝剂是1比800,半抗体是1比1600.西医说这病只能祛病症,没法祛病毒。我治了这么长时间,病情还是没减轻,我担心无法根治。"郑晓光称,他同其他几名职工治疗后,病情仍在不断加重。   黑龙江省农垦医院给出的诊断是布病感染,症状为骨骼蜕变。   "医生说,一般只有老年人才会骨骼蜕变,而我们刚刚壮年,今后能否恢复,自己很担心。"郑晓光说。   2011年4月15日,在染病职工的坚持下,甘南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为11名职工出具了《企业职工工伤申请和认定决定书》,认定上述职工的伤残为工伤。   多位染病职工向记者证实,11名染病职工被查出患病后,厂内组织职工分批进行了检查,又陆续有多名职工查出患有布鲁氏菌病,到目前为止,至少有26名职工被查出患有该病。"就连场长胡格吉勒及两名高层主管都查出患有布鲁氏菌病,但是他们是在海拉尔相关医院检查的,至今没有对外公布。"   郑晓光称,国庆节长假期间,媒体关注了此事,县里和场里的负责人已经向他们承诺,尽全力为他和工友进行治疗,现在他和工友们正在接受相关诊断。   前不久,他们在齐齐哈尔第一医院接受了彻底检查。   染病的挤奶工刘东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染病治疗初期,厂里只给他开了每月600元的最低工资,前不久刚刚补发了工资。   据一位染病的职工介绍,场里最初对待职工染病很漠视,很多职工要求检查都遭到拒绝,有一位职工因自己旷工三天去医院检查,被单位辞退,后来因检查出布病,场里才为其支付了医疗费用。   被污染的产业链   布鲁氏菌病在中国属乙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布病病原菌主要由患病牲畜传染给人,使其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临床表现,严重的可能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引起脑膜炎等并发症。   这种细菌可能通过三种途径进入人体:人吃了被感染的奶制品、通过人体表面的伤口感染,或通过眼睫膜、鼻腔黏膜、口腔等途径感染。   郑晓光是2010年10月到飞鹤养殖场工作的兽医组修蹄工,据他回忆,他刚来厂里不久,就有600余头牛被感染上了布鲁氏杆菌病。此事也得到了其他工友的证实。   他在没有任何兽医技术及经验的情况下,被抽调去为奶牛接种布鲁氏杆菌活菌疫苗,"虽然有防护措施,但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该病菌的传播和扩散的严重性,导致事后不久就染病。"郑晓光说。   多名受访的职工称,染病的牛被隔离在单独的牛舍,每个牛舍200头牛,但是得病的奶牛依然每天按时产奶,养殖场没有采取解决方案,病牛产的奶被拉到北厂的生产线上生产成奶粉。   养殖场里的病牛究竟是如何大面积染病的呢?   郑晓光怀疑,因为养殖场要建万头养牛基地,奶牛头数不够,去年从新西兰引进了一批,这批牛有可能是染病的牛,后期慢慢传染很多奶牛也得了该病。   染病职工分析,他们染病的原因可能是,给病牛投了布鲁氏杆菌活菌疫苗,这种菌到牛身上,可以让病牛一年内维持原来的产量。在第一批投放之后厂子又投了三次苗,这三次每投一次之后就有一批人得病。   得病的奶牛依然产奶,这让消费者开始担心飞鹤乳业的奶源安全问题。   飞鹤乳业在不久前发表声明矢口否认上述事实,并称奶源质量未受影响。   据《法治周末》记者从甘南县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已经进驻该县,针对飞鹤乳业奶源及职工染病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尚未公布。   在飞鹤乳业的官方网站上,企业的口号是:"一贯"好奶粉。   此前,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的目标是要告诉所有的中国消费者,北纬47度(养殖场所在地)生产的牛奶是最好的。如果中国的孩子还要靠外国人养,那么我觉得是一种屈辱,我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婴幼儿奶粉,在我眼里任何事情都不能为质量让路,这是我的底线。"   飞鹤乳业一直以诚信著称,始终坚持"不合格原料坚决不投产,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出厂"的原则,对鲜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24小时全程跟踪检验,经过25道检验程序,203项次检验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滴奶各项指标不仅完全达到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婴幼儿食品卫生法规的严格要求。   但是,自从职工染病后该企业的诚信口号备受社会各界质疑。   甘南县畜牧局的一位未具姓名的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飞鹤乳业作为当地的招商引资企业,也是支柱产业,作为畜牧监管部门他们没有权力进场对奶牛进行防疫和检查,所有的检疫项目都由企业自己负责,作为畜牧部门,对发生上述事件也感到无奈。   而甘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曲江波对飞鹤乳业职工染病一事似乎是很气愤。   11月11日下午两点,养殖场与患病职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议室协商患病职工的下一步治疗方案,《法治周末》记者以患病职工亲属身份参加了此次会议,原定和职工商讨的飞鹤牧业董事长王绍刚没有到场,只是派养殖场办公室主任张绍春参加了会议,引起了所有患病职工的不满,会议不欢而散。   曲江波介绍说,飞鹤乳业职工染病后,作为疾控中心,一直积极协调职工诊断,并帮助请权威专家,但作为企业的飞鹤乳业根本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染病职工前路茫然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62年,2003年5月,飞鹤乳业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的上市企业 2005年4月,飞鹤乳业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到2007年底,飞鹤仅原料粉销售收入就突破3亿元大关,并远销亚非、中东、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3月,飞鹤凭借超强实力荣获"2007婴幼行业奶粉类十佳品牌".   2008年9月,震惊行业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飞鹤乳业凭借优质的奶源、过硬的产品质量、严格的检测流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合格企业之一。   2008年10月,飞鹤产品全国各地销售市场供不应求,最高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600%.   作为业内业绩佼佼者,飞鹤乳业在处理此次传染病事件中显得尤为被动。   国庆节长假后,媒体报道了飞鹤甘南欧美养殖有限公司有多名牧场的工人感染布鲁氏杆菌事件。飞鹤乳业在当地政府的督导下,为职工进行了进一步检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研究室吴清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布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烧后一个月左右属于急性期。如果在急性期及时治疗,大多数病例在短期内临床症状会消失,这样病例的疾病复发或形成并发症者只占10%左右。如果患者能够坚持疗程和医嘱,对将来的工作、生活影响不大或无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合适,转化为慢性型,则病程很长、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关节炎、劳动力下降等,治疗困难,可能影响终生。最为严重的后果是终生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或生育能力,但在及时发现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出现这种严重后果的比例较低。   可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患病职工称,自从查出染病后,只是断断续续治疗,现在所有患病职工都在家等待结果。   "得了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治愈,我们现在虽然出院了,可是上下楼都气喘嘘嘘,浑身冒汗,我现在很担心我们的病没有治愈。"马光亮告诉记者。   11月11日,患病职工在县疾控中心取走了齐齐哈尔市疾控中心的检验报告,检测结果显示,经定期培养和观察,检测结果为阴性。而同时下发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的检验报告单显示,一般细菌培养与鉴定,未见细菌生长,布鲁氏菌虎红平凝集实验呈阳性。   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为患病职工解释说,从上述结果看,职工感染的布病已经治愈,但体内还有布鲁氏杆菌,只是不再生长。   在场的职工要求疾控中心开出治愈证明,遭到婉拒。   很多职工在近一段时间要求到齐齐哈尔以外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但一直没有得到飞鹤乳业的回复。   "从结果看,我们现在还不是健康的人,现在找工作甚至自己开个店都需要有健康证,我们才30岁左右,有的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我们的未来该怎么办?怎么生活?"刘东军无奈地告诉记者。   一位刚大学毕业的患病职工告诉记者,他到场内工作4个月,就得了布病,因为布病病情严重会影响生育,准备要结婚的女朋友也在近日和自己分手了,他觉得很茫然。   企业的社会责任   现在所有患病职工依然赋闲在家,等待最终结果。养殖场委派的办公室主任张绍春对此也很无奈:"具体下一步该怎么做,我也无法答复你们,要等领导研究后再定。"   对于这样的结果,患病职工感到很伤心:"企业根本没有诚意给我们治好病,让我们不再担心。"   此前,王绍刚面对媒体曾表示:对于患病的员工表示一个歉意的同时,承认在日常处理工作中,工作确实做得不细。   他表示,对于患病职工的整个赔偿工作现在已经初步达成了一些意见。按照伤残等级鉴定的级别,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治疗期治疗鉴定,根据这几个要件,来共同进行下一步的赔偿流程。   染病职工对此说法并不认可,他们表示,自从患病以来,只见到王绍刚一次,王承诺以后,就再没有见到过他,他们怀疑企业对职工的诚意,并希望能进一步到相关权威医院继续诊疗。   10月4日,甘南县副县长陈景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目前飞鹤甘南牧场的全部奶牛健康状况良好,奶源质量也没有受到影响,经过齐齐哈尔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测,乳制品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但这一面之词受到公众质疑:在没有专家组调查得出结果前,甘南县政府单方面承诺上述事实,显然有失公允。在媒体报道短短两天之内,甘南县政府通过何种途径检测的,有没有第三方介入?   在甘南县政府网站,甘南县县委书记王洪公开讲话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亿元,增长92.8% 实缴税金6707万元。飞鹤(甘南)乳品加工项目加工鲜奶45223吨,实缴税金4000万元,成为全县税收支柱企业。   甘南县县长崔凤臣所做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9年,飞鹤乳业公司新建机械榨乳站60个,保证了鲜奶的品质和安全,累计加工鲜奶59426吨,实现增加值3.3亿元,实缴税金5146万元。   飞鹤甘南欧美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刚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承认,因为企业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的欠缺,导致奶牛和职工染病,现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对此事相当重视,会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为职工继续治疗和相关补偿。   "我们已经对染病的奶牛进行处理,淘汰后屠宰掩埋。"王少刚介绍说。但他拒绝向记者透露染病奶牛的数量。   王绍刚称,虽然飞鹤乳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政府已经积极应对,不会对此事进行隐瞒包庇。   对于染病奶牛还继续产奶一事,王绍刚没有向记者正面回复。
  • TSI公司参加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美国TSI公司参加了于2016年6月2日-5日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会议已经成为我国促进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提高抗菌药物和多重耐药菌管理水平、展示国内外消毒防护和循证感控进展的巨大平台,是我国感染性疾病领域中规模最大的学术年会,是医院感染防控、临床微生物、感染病诊治、消毒隔离和患者安全等领域中又一次规模盛大的学术会议,参会人数达4000人。 美国TSI公司针对感控领域的测试需要,于会上展示了多种用于口罩检测及感控环境监测中空气品质及安全检测的技术设备,以及用于感控场所的相关检测仪器。TSI展出了呼吸器密合度测试仪,可以定量对所有类型的呼吸器密合度进行检验- 防毒面具,SCBAs,呼吸器,口罩,包括N95 抛弃型口罩。消除了那些需要猜测和繁琐和容易出错的定性的密合度检验方法。当面具需要密合度测试,完全可以信赖密合度试仪所提供的快捷,简单的和符合OSHA 的密合度测试。随着雾霾天气的日趋严重以及人们对空气质量的不断关注,使用完全适合国标检测标准的TSI公司的DUSTTRAK系列便携式PM2.5快速检测仪,可以快速检测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更多信息,请关注美国TSI公司官方网站: www.tsi.com/cn 关于TSI公司TSI公司研究、确定和解决各种测量问题,为全球市场服务。作为精密仪器设计和生产的行业领导者,TSI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客户合作,确立与气溶胶科学、气流、健康和安全、室内空气质量、流体力学及生物危害检测有关的测量标准。TSI总部位于美国,在欧洲和亚洲设有代表处,在其服务的全球各个市场建立了机构。每天,我们专业的员工都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
  • 如何预防、缓解化学试剂变质?
    为了保证化学教学、科研和化工生产的正常开展,降低试剂损耗,缓解试剂的变质,通常可采取以下方法与措施: a. 密封这是最普遍通用的方法。试剂瓶的材料和密封程度应根据试剂性质而定。如:强腐蚀的“三酸”和液溴,可用带磨口玻璃的试剂瓶,或是有塑料衬垫的螺旋盖的玻璃瓶,氢氟酸则应密封贮藏在银制或塑料制容器内,等等。 密封适用于易挥发、升华、潮解、稀释、风化、水解和氧化还原、霉变的所有化学试剂对于极易 分解产生气体的试剂,一般不完全密封,要适当留有余地,否则可能使容器破裂。除了一般密封外,可再加蜡封,或用自制硝罗酊封口,如:三氯化铝、五氧化二磷等。b.隔离能和空气、水作用的试剂,如:很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应隔离存放在对试剂相对而言稳定的液体或惰气之中,钾、钠、钙浸没在机油中,黄磷则浸没在水中贮放。这种隔离方法也称液封法,前者叫油封,后者叫水封。水封存也可使某些容易挥发的试剂减少损耗。如:在装有液态溴、二硫化碳的试剂中加一薄层水,就能大大减少挥发损失和空气污染。实验室中无机、有机试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应注意合理分类存放。有机物、无机物分开,普通药品和危险的分开,氧化剂和易燃物、还原剂分解、易挥发性酸和碱分开。做到这几个分开,一可避免药品间的不良影响,二则即使有意外事故发生,也能免除药品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更大的隐患。c. 避光通常采用遮光性能较好的深棕色试剂瓶。将试剂放在暗处或遮光的专用试剂柜中。也可用照相纸的黑色厚纸包裹试剂瓶,如:浓硝酸、碘化钾、碘化钠、氯化汞的贮存就是如此d. 低温普通挥发性试剂常放置在阴冷处,如:浓硝酸、浓盐酸、氨水等。某些特殊的生化试剂则要贮放在水箱或冰箱之中,如:酶试剂等。 e. 通风尽管装化学试剂的容器一般都处于密封状态,但也难免有跑、冒、漏、泄发生,在夏季高温天气,更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此,贮藏室必须通风良好,应安装专用排风扇,并经常开启,使空气流通。f. 适时这是根据某些试剂的特性,特别是一些极易变质失效的试剂应采取适当措施,应做到适时配制、适时使用和及时处理。如:极易氧化的氢硫酸溶液、氯水、溴水、碘水最好适时制备及时使用;做银镜反应的 !"硝酸银溶液、氨水、乙醛溶液配好后,应及时使用才不致影响效果;硫酸亚铁溶液配好后应加些还原铁粉才能使其不被氧化;淀粉、蔗糖、蛋白质的溶液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试剂瓶,以防霉变。上述诸种试剂在配制时除应注意适时外,配制数量也应根据需要而定,以免过剩造成浪费。
  • 我国科学家揭秘乙肝感染的关键过程
    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虽然已开发出有效的乙肝疫苗,但每年仍有近百万人死于乙肝和相关疾病,并伴随有同等数量的新增感染病例。早在4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如能找到该受体,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此问题的科学家几十年孜孜研究,却仍未解决的问题。   日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李文辉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这一受体分子,并揭秘了乙肝感染的关键过程,这将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为肝病治疗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13日的eLife杂志上,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功能性受体”。   为破解这一难题,李文辉博士及其团队从树鼩入手,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树鼩是一种与灵长动物非常类似的小动物,也是除人类和黑猩猩以外,唯一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物种。李文辉博士的团队首先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数据库,再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他们发现,肝脏胆汁酸转运体(NTCP,牛磺胆酸钠cotransporting多肽)会与乙肝病毒包膜L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域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随后,在三种HBV/HDV易感型肝细胞中都进行了一系列基因敲除实验,证明NTCP的确是病毒受体。更重要的是,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NTCP,也不能被HBV感染。但如果在该细胞株中外源性表达人或树鼩的 NTCP后,则细胞可以被HBV感染。他们还鉴定出NTCP上关键的病毒结合区域。比如猴子的NTCP通常不能结合乙肝病毒,但只要突变其NTCP上一段极小的区域,就能使之变成有效的HBV受体。   国际评审专家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HBV和HDV受体,NTCP的发现是该领域的一项巨大进步,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易感染超级细菌
    自国内相关媒体曝出我区有两例超级细菌的患者后,不少市民感到超级细菌离我们越来越近。为加强对产NDM-1细菌(超级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保障百姓健康和医疗安全,11月1日,宁夏自治区卫生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县(区)卫生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立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产NDM-1细菌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中心(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都是此次防控的重点部门,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加强重点部门的感染防控工作 同时加强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等以及关键环节,如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操作等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产NDM-1细菌感染病例。   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病人床栏杆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每天必须仔细擦拭、消毒,疑似或确认有产NDM-1细菌感染或带菌者,所处病室需增加消毒次数。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品不得重复使用。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在实施手术、注射、插管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操作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避免因医务人员行为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降低因医疗用水、医疗器械和器具使用及环境和物体表面污染导致的医院感染。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医院产NDM-1细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大对一线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力度,强化防控意识,加大对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隔离等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工作能力和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链接: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产NDM-1细菌),即媒体报道的泛耐药细菌,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控制十分困难。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病人均为易感人群。其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的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实现节能措施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实现节能措施 ——功能性材料的光学特性评价 在城市住宅和商业楼宇密集地区,往往可以观测到“热岛效应”(Heat Island Effect)的存在。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这种现象尤其在北京、上海、东京、纽约等大城市较为显著。它严重危及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而且高温促使人们更多的使用空调、电扇等制冷设备,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这完全有悖于节能理念。因此,现在很多住宅和大厦等建筑物的屋顶、外墙涂料以及道路施工材料都采用可以把太阳光中红外线产生的热量返辐射回去的特殊材料,以此来抵挡室外热量传入室内。比如,目前已研发出可降低红外线透射率的玻璃膜等。艺术家兼摄影师 Nikolay Lamm 通过一组热成像照片,对比展现了纽约市的另一面 日立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H4150,作为分析光学材料性能的重要工具之一,可用于研究解决“热岛效应”和能源浪费问题的功能性材料的光学特性。应用1:隔热涂料隔热涂料和普通涂料颜色一样,它可以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防止热辐射进入到建筑物内部。将这种隔热涂料涂于住宅或大厦的屋顶,不但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还不影响建筑物外观。解决“热岛效应”的同时实现了空调系统的高效节能。因此,近年来隔热涂料的光学特性测定受到广泛的关注。这里,我们准备了黑色隔热涂料和普通涂料两种样品,通过UH4150的检测,对比它们的光学反射率。详细解决方案: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898101.htm应用2:调光膜以建筑物内部损耗热量较大的窗户为例,太阳光通过窗户射入室内,会使室温升高。为此,我们通过采用能够阻断红外光射入,只允许可见光射入的窗户玻璃专用功能性薄膜。这种薄膜就是调光膜,它可以大幅降低太阳能热量进入室内。与传统的百叶窗和窗帘不同,调光膜依然保证室内光照充足、房间明亮,而且室外风景一览无余。此外,它还可以间接提高室内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下面,我们也对调光膜的透射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详细解决方案: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898100.htm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加之近年来空气污染的雾霾现象,现已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治理刻不容缓。多个城市社区现已积极修复生态体系、改造新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日立集团基于“通过开发先进的自主技术和产品为社会做贡献”这一企业理念,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对解决“热岛效应”问题这一重要的社会课题做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标。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日立集团旗下的一家仪器设备子公司。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在世界上26个国家及地区共有百余处经营网点。企业发展目标是"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即兼有掌握最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其产品涵盖半导体制造、生命科学、电子零配件、液晶制造及工业电子材料。其中,生命科学领域产品包括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分析仪器(色谱、光谱、热分析)等。
  • 国家药监局批准艾诺米替片上市|为成人HIV-1感染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23年1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公示,艾迪药业的艾诺米替片(即:复邦德®/ACC008片)获批上市。本品为艾诺韦林、拉米夫定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组成的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成人HIV-1感染初治患者。该药品的上市为成人HIV-1感染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艾诺米替片系公司开发的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联单片复方抗艾滋病1类新药,是在艾诺韦林片(研发代码:ACC007,商品名:艾邦德®)的基础上加入两个核苷类骨干药物——替诺福韦(TDF)和拉米夫定(3TC)所组成的药物。其中,艾诺韦林片为公司研发的抗HIV治疗的第三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于2021年6月25日在国内获批上市,TDF、3TC为治疗HIV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核心成分安全强效艾诺米替片核心成分艾诺韦林为第三代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通过非竞争性结合并抑制 HIV 逆转录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转录和复制,是艾迪药业创新药领域最为重要的业务方向,具有安全强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根据III期临床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艾诺韦林片在安全性上表现优异,能显著减少头晕、睡眠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脂代谢指标控制良好、肝毒性低和皮疹发生率低;其抗病毒有效性与对照组的依非韦伦相当,能够快速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对高低基线病毒载量均抑制有效且疗效持续稳定。复方制剂优势明显作为三合一复方制剂的艾诺米替片优势更为显著。2021年3月,公司完成了艾诺米替片人体生物等效性(BE)研究,以关键药动学参数为主要终点指标、以主要药动学参数和安全性检查为次要终点指标,考察服用艾诺米替片与同时服用艾诺韦林、替诺福韦(TDF)和拉米夫定(3TC)三个单方制剂在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情况,达到研究预设目标。据非临床药效学研究显示,艾诺米替片组方联合指数(CI)为0.35~0.87,且组方中3个药物的DRI值为1.75~57.53,说明达到相同的药效时,艾诺米替片组方使用的剂量比单方使用剂量显著降低。在保障病毒抑制效果的基础上,艾诺米替片作为口服单片复方制剂,HIV感染者每天仅需服用1片,无需再服用其它抗艾滋病药物,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服药负担,降低服药场景的识别度,增加依从性,减少耐药发生。上市填补市场空白根据IMS Health & Quintiles报告,由于患者基数增加、诊断率和治疗率提高、医保支付能力提升及自费人群的逐渐增加,预计2027年我国抗HIV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 110 亿元。目前,我国抗HIV创新药物较为稀缺,国际主流抗HIV病毒药物必妥维、捷扶康、绥美凯等,多为复方制剂,而国内目前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含有国产创新成分的单片复方制剂,且进口药物整体而言售价较国产药物更高,我国艾滋病患者可选择的单片复方制剂过少,不能满足临床所需。艾诺米替片的上市,填补了国产创新成分单片复方制剂领域的空白,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真正自主知识产权的抗HIV复方制剂,将有助于为国内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一个与国际同步的新选择,有效提高临床先进药物的可及性。打造完整的抗HIV新药研发管线艾迪药业致力于打造完整的抗HIV新药研发管线,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多元的药物选择。除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外,公司研发管线还覆盖了整合酶抑制剂、长效治疗药物等治疗靶点。公司自主研发的整合酶抑制剂(ACC017),目前已经完成了药理毒理的实验,正在进行大动物实验。抗HIV长效治疗药物(ACC027)目前正推进临床前研发工作,已完成目标化合物的设计以及两轮样品的制备与活性测试,并获得多个具有高度抗 HIV 病毒活性的化合物,且已递交化合物专利申请。此次获批的艾诺米替片适应症主要针对HIV初治患者。目前,公司针对经治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正顺利开展,762例临床受试者的入组工作已于2022年3月末全部完成,目前临床试验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随着公司两大核心抗HIV产品艾邦德®与复邦德®的上市,也将进一步完善艾迪药业抗艾诊疗一体化患者服务范式,在短时间内快速地缩短国内HIV诊疗与发达国家水平之间的差距。艾迪药业为满足国内艾滋病治疗升级的迫切需求,将持续加大推进抗艾滋病新药的开发,满足国内HIV患者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的用药需求,力争成为艾滋病治疗领域的领跑者。
  • 华大基因2021年营收67.7亿元 感染防控类服务业绩增速放缓
    4月23日,华大基因披露2021企业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7.7亿,同比下降19.4%(2020年营收83.97亿元,同比增长199.86%);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同比下降30.1%;每股收益为3.56元。分行业看,2021年基因组学应用行业营收为67.54亿元,占总营收的99.83%,其他行业约0.12亿元。分产品,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营收11.92亿,同比增长1.24%;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营收11.58亿元,同比增长73.01%;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营收33.82亿元,同比下降39.2%。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在新冠疫情发生的第一年业绩增幅达到惊人的724.22%,2021年这一数字大幅下降。2021年,华大基因研发费用为4.87亿元,同比下降21.38%。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3亿,同比下降8.5%;归母净利润3.3亿,同比下降37.1%。2021年,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获得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备案凭证共计199项,其中医疗器械注册证147项,备案凭证52项。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新增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备案凭证共计71项,其中医疗器械注册证42项,备案凭证29项。 该项中,含基因测序仪(Ⅲ类)和生物芯片阅读仪(AE-1000)两类临床仪器设备。 2022年华大基因经营计划共有11项,包括: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出生缺陷防控深入落地 、肿瘤防控布局泛癌早筛、感染精准检测多极发展、自主平台拉动全球科服 、国际拓展加速本地建设、民生普惠赋能乡村振兴、产品持续升级资质开路、全球人才培养志同道合、效率提升确保业绩达成 、坚持科普公益久久为功。有分析人士指出,华大基因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形势和海外局势的变化,疫情短期内不会消失,但该领域竞争激烈,新冠检测业务不能作为一个长久的利润增长点。接下来还应将重心放于基因检测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上。
  • 美赞臣奶粉被曝致婴儿细菌感染 美国遭下架
    12月22日有来自外电的消息称,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周三表示,该公司已从全美超市撤下一批可能致婴儿细菌感染的美赞臣奶粉。美赞臣中国公司昨天发表声明表示,目前还无任何证据证明与公司奶粉有关,这批下架的产品也并未进入中国销售。   美国   沃尔玛下架一批美赞臣奶粉   消息称,沃尔玛已从全美逾3000家超市撤回了一批婴儿配方奶粉,原因是密苏里州的一名新生儿上周日在食用这种奶粉后患上重病,疑似受到罕见细菌感染,并在撤走维持生命的仪器后不治身亡。   目前美国政府部门尚未下令召回这种12.5盎司装的美赞臣新生儿奶粉(EnfamilNewbornpowder)。美赞臣公司称,记录显示,这批奶粉在装运之前的细菌检测中呈阴性。   但沃尔玛发言人狄安娜-吉表示,出于谨慎起见,该公司已决定撤回这批奶粉。目前卫生部官员正在调查出生仅10天的新生儿受细菌感染致死事件。   中国   下架产品中国市场没有销售   “近日,有报道指一名美国密苏里州莱巴嫩市的婴儿感染病故事件与所食用的配方奶粉含阪崎杆菌有关。”昨天,美赞臣营养品中国公司发来声明表示:“我们为婴儿的离去深表遗憾。目前美赞臣正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对婴儿的感染源进行鉴定。与此同时,我公司也第一时间追溯相关产品的检验记录。在同一批次产品的生产及包装环节检验中,并没有检测出含阪崎杆菌的记录。”   美赞臣表示,公司会对投入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及每批次成品进行一系列严格检验。“一旦发现含有问题物质,将会立即被废弃,不会投入生产或作销售。”   “目前,还没证据证明此次事件与美赞臣奶粉有关,同时,美国下架的产品在中国并未有销售”,美赞臣还表示,公司在中国用于生产配方奶粉的进口原料,除了在原生产地经过包括阪崎杆菌的初始检测外,更需要通过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二次检验,以确保只有安全和高质量的原材料才能投入美赞臣产品生产中。
  • 亮点回顾:"质”同道“禾” 上下求索 多学科抗感染论坛-真菌专场
    8月23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广东省真菌病监测网、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以“‘质’同道‘禾’”,上下求索”为主题的多学科抗感染论坛-真菌专场交流会圆满落幕。点击图片跳转观看精彩回放温馨提示此次论坛干货满满,特意准备了汇集6位教授学术精华的真菌专场知识地图,8月26日17:00后,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 CMI-1600 便可获取。本次论坛大咖云集,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张丽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灿茂教授、廖康教授、郭鹏豪教授齐聚一堂,以线上主题演讲的形式聚焦真菌感染的诊疗与检测,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饕餮学术盛宴。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念珠菌感染诊治现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俞云松教授俞云松教授分享了从侵袭性真菌病趋势、易感高危人群类型、IFD诊断困惑、抗真菌治疗策略、念珠菌定植与感染、念珠菌病原学检测方法和治疗方案、抗真菌药物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俞云松教授指出: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突破重点仍在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升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操作规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张丽教授张丽教授从真菌概况、国内真菌检测能力、真菌实验室诊断相关指南、真菌实验室仪器设备基本配置、各种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真菌培养基接种选择和方式、真菌培养条件和时间等方面展开细致讲解。在培养后菌株鉴定方法板块中,张丽教授提到,在酵母菌的鉴定中,MALDI TOF-MS的准确性能达到90%以上,其在丝状真菌的鉴定上也有相关应用。《"重"中之"重"一例血流感染案例分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鹏豪教授郭鹏豪教授以一例血流感染的案例抛砖引玉,在对患者惊险起跌的病情进行了详细介绍后,不断抛出问题,并由俞云松教授和张丽教授针对性地给予详细专业点评及解答。最后郭鹏豪教授对该案例进行总结:真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感染病,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需关注心内膜炎的可能性,实验室可借助MALDI TOF-MS技术缩短病原体鉴定的时间。最后名家论道环节,教授们就“真菌病诊疗的困难与挑战”发表见解,多学科精彩思维齐碰撞,直将热度推向最高峰,评论区内大家直呼“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值得回看”。本次论坛展示了多学科合作模式在真菌病诊疗中的价值,各专家共同为真菌病诊疗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温馨提示此次论坛干货满满,特意准备了汇集6位教授学术精华的真菌专场知识地图,8月26日17:00后,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 CMI-1600 便可获取。MALDI-TOF MS检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准确、经济可靠的病原微生物鉴定方法。通过绘制具有保守特征的微生物核糖体蛋白指纹图谱并与标准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对病原菌的快速鉴定。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CMI-1600禾信仪器在此方面,已自主研发出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CMI-1600,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是国内唯一在核心期刊上以封面论文形式介绍该仪器研制的国产仪器。01关联案例:马尔尼菲篮状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CMI-1600,利用甲酸-乙腈蛋白提取法分别对酵母相和丝状真菌相的数十株临床分离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进行检测,并批量采集高质量图谱,使用禾信仪器自主研发的MicroCreate软件进行特征峰提取建立专项子谱库。部分马尔尼菲篮状菌质谱图马尔尼菲篮状菌特征谱初步验证表明,6株从病患样本分离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种级鉴定准确率达到100%。因此,马尔尼菲篮状菌自建库可实现相关样本的快速准确鉴定,CMI-1600对临床少见疑难菌株有良好的鉴定潜力。02关联案例:109种1710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CMI-1600对临床即时分离的109种1710菌株进行鉴定,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头状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新型隐球菌、阿莎丝孢酵母、成团泛菌、小孢根霉菌、白色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等临床病原菌。鉴定结果与医院LIS系统最终诊断结果(某进口质谱及生物鉴定结果为主)进行比对显示:CMI-1600种水平鉴定一致率为99.18%(1669/1710),属水平鉴定一致率为99.88%(1708/1710),表明对临床微生物鉴定结果与医院检验科鉴定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 卫健委发布机构内防感染通知:门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分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为阻断病原体在医疗机构内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医院发热门诊管理及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对病例集中的重点地区,以及该地区内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管理,以及感染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br/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strong 一是加强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 /strong 。强调加强预检分诊能力建设,完善预检分诊流程,做好患者到发热门诊的转移。 strong 二是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strong 。做好设置、分区管理,加强隔离留观病区(房)管理。 strong 三是加强普通病区管理 /strong 。及时发现发热患者,加强隔离病室管理。 strong 四是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风险 /strong 。全面加强医疗机构感控管理,严格落实分区要求,采取科学规范的个人防护措施,合理配置医务人员,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4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73af885b-a825-4e5f-b5de-93fb37223560.jpg" title=" 医政监管局.png" alt=" 医政监管局.png" width=" 600" height=" 24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完整内容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br/   为阻断病原体在医疗机构内传播,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有效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现对病例集中的重点地区,以及该地区内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管理,以及感染防控工作(以下简称感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b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一、加强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 /strong /span br/    strong (一)加强预检分诊能力建设。 /strong 预检分诊是医疗机构门急诊对就诊人员进行初筛、合理引导就医、及时发现传染病风险、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医疗机构应当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场所,实行预检分诊制度。应当指派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业的医师,充实预检分诊力量,承担预检分诊任务,提高预检分诊能力。 br/    strong (二)完善预检分检流程。 /strong 对预检分诊检出的发热患者,应当立即配发口罩予以防护,进一步通过简单问诊和体格检查,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判断其罹患传染病的可能性。对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应当立即转移到发热门诊就诊。对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等症状明显、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也要进一步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并转移到发热门诊就诊。 br/    strong (三)做好患者到发热门诊的转移。 /strong 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在诊疗流程上应当有效衔接。预检分诊筛查出的需转移到发热门诊进一步诊疗的患者,应当由专人陪同,并按照指定路线前往发热门诊。指定路线的划定,应当符合室外距离最短、接触人员最少的原则。 b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span /strong br/    strong (一)做好设置、分区管理。 /strong 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和防控形势要求,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设置与管理。发热门诊的设置应当与预检分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管理统筹考虑、同步部署。在严格执行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将发热门诊划分为特殊诊区(室)和普通诊区(室)。特殊诊区(室)一般选择相对独立的区域,专门用于接诊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较大的患者。其他区域作为普通诊区(室),用于接诊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或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较小的患者。 br/    strong (二)加强隔离留观病区(房)管理。 /strong 发热门诊应当规范设置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留观病区(房)的数量,应当依据疫情防控需要和发热门诊诊疗量确定,并根据变化进行调整。隔离留观病区(房)应当满足有效防止疾病传播隔离要求。发热门诊接诊医师应当根据就诊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系统全面的医学诊查和鉴别诊断。对于首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应当安排至隔离留观病区(房)治疗,并按照要求进行进一步诊断;如隔离留观病区(房)不足,可以引导轻症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轻症患者首诊隔离点观察工作方案》(肺炎机制发〔2020〕19号),转移至地方政府指定的首诊隔离点治疗。对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应当按照要求转诊至定点医院救治,进行规范治疗。 b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三、加强普通病区管理 /strong /span br/    strong (一)及时发现发热患者。 /strong 普通病区要提高敏感性,在日常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对无明确诱因的发热、提示可能罹患传染病的患者,或者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等症状明显、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患者,都要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一步询问流行病学史,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的,要立即转入普通病区隔离病室。 br/   strong  (二)加强隔离病室管理。 /strong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相关要求,加强普通病区隔离病室的设置与管理。隔离病室应当满足单间隔离要求。隔离病室主要用于安置本病区住院患者中,发现的符合病例定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在加强隔离疑似病例的治疗同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仍考虑疑似病例的,应当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呼吸道或血液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隔离病室专人负责,诊疗物品专室专用。 br/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风险 /span /strong br/    strong (一)全面加强医疗机构感控管理。 /strong 医疗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内感染防控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进行梳理,切实查找防控策略和措施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根据相关防控要求,制定统一规范的感染防控制度和流程,并根据防控要求和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应当加强全员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医疗机构内感控专项监督检查。 br/    strong (二)严格落实感控分区管理。 /strong 全面加强和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强化对不同区域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的监督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防护措施和相关诊疗流程,符合相应区域管理要求。 br/    strong (三)采取科学规范的个人防护措施。 /strong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用防护用品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落实医用耗材管理规定,加强入库、出库管理,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按照防护需要,科学合理分配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时能够获得必需的防护用品。既要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足够合格的防护用品,防止由于防护用品问题带来伤害,又要杜绝不合理地过度使用防护用品,造成资源浪费。要通过严格规范穿戴和摘脱防护用品,强化实施手卫生等标准预防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br/   strong  (四)合理配置医务人员。 /strong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诊疗实际,合理配置专业技术力量。结合工作强度、个人生理需求以及防护用品使用要求等,科学安排诊疗班次。要完善后勤保障,满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需求。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保障医务人员合理休息,减轻工作压力、劳动强度和心理负担。 br/    strong (五)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 /strong 医务人员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工作,发生医疗机构内感染暴露的风险高低不同。应当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方便的洗澡等清洁条件同时,将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域相对固定,并根据不同区域将医务人员进行分类。实施同类人员集中管理,有效控制不同暴露风险人员因在工作区和生活区密切接触产生的交叉污染风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5em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br/ 2020年2月3日 /p
  • 金域检测医学推动感染性疾病检测革命,MetaCAP 问世
    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一直是感染性疾病诊疗领域的关键环节。然而,随着感染疾病引发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增加,传统的检测方法变得不够精确和高效。在这一背景下,金域检测携手金圻睿,推出了一项引领性的病原微生物测序新品MetaCAP™。克服挑战,探寻更优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快速准确的病原检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应对多种挑战。首先,感染性疾病可以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发,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次,不同的样本来源,如血液、组织、无菌体液,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最后,病原微生物可能存在多种亚型,甚至是耐药株。因此,金域检测认为,需要推出一种多功能的测序技术来克服这些挑战。MetaCAP™:融合tNGS和mNGS优势的革命性技术MetaCAP™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目前两种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测序技术的优点: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和靶向测序技术(tNGS)。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以其广泛的检测范围而闻名,可以检测多种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然而,mNGS的问题在于,它产生大量数据,需要复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能导致结果解读困难,特别是对于新手医生。此外,对于无菌体液和组织样本,mNGS的敏感度较低,因为它们通常含有较低的核酸浓度。靶向测序技术(tNGS)则通过针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提供高度特异性的检测。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但它有一个明显的限制:它只能检测预先设定的目标。这意味着它无法应对新兴病原的出现,也无法检测未知的病原微生物。金域检测推出的MetaCAP™通过创新性地将mNGS和tNGS相结合,解决了这些挑战。它使用探针捕获技术来选择性地富集感兴趣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片段,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金域检测这一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仅可以检测DNA,还可以检测RNA,因此能够覆盖更广泛的病原微生物。此外,MetaCAP™还具有高性价比,这使得它成为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的理想选择。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金域检测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检测结果,还降低了结果解读的复杂性。MetaCA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组织和无菌体液等样本类型中得以充分体现,为感染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让临床医生能够尽快了解MetaCAP™,金域检测还配套开发出智能分析报告系统,集成临床数据、自动生信及智能解读的功能,帮助临床医生提高使用效率,让患者更快享受到精准的服务。金域检测的MetaCAP™标志着病原微生物测序技术的一项重大飞跃,它有望改善全球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域检测将会推出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 郭天南及合作团队揭示奥密克戎感染宿主的蛋白质组学特征
    SARS-CoV-2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报道于2021年11月,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感染株。奥密克戎在S蛋白的30多个突变导致其致病性和复制能力的下降,而传播力却明显增强。目前,宿主对奥密克戎的反应尚不明确。近期,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黄劲松团队协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团队共同合作评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SARS-CoV-2非奥密克戎株感染,非SARS-CoV-2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及腺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液蛋白质组学特征,并和健康受试者接种全程2针新冠疫苗前后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进行了同步比较,相关成果于5月18日发表于Cell Discovery杂志。研究分析表明,在血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接种疫苗后的奥密克戎株与非奥密克戎株宿主反应类似;同一般流感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在非重症肺炎患者中,接种疫苗后感染奥密克戎诱导的免疫反应与非奥密克戎株感染相似,炎症反应远超过健康对照病例,但没有流感和流感样病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新冠疫苗为大部分患者提供了潜在的保护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并没有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因此,奥密克戎株或流感病毒等在重症患者中引起的宿主炎症反应我们无法通过本研究评估。研究结果提示,奥密克戎株与流感的宿主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接种疫苗可能是非重症奥密克戎株患者宿主炎症反应降低的原因之一。参考文献[1] BAO JF, SUN R, Ai JW, 等. 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Omicron SARS-CoV-2 host response [J]. Cell Discovery. 2022[2] SHEN B, YI X, SUN Y, 等.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COVID-19 Patient Sera[J]. Cell, 2020, 182(1): 59-72.e15.
  • 延禧攻略:高贵妃究竟死于哪种细菌感染?
    有没有人在追《延禧攻略》?该古装剧一改往日女主纯良无辜小白兔的人设,一路打怪升级,战斗力爆表。成了这段时间大家热议的头号大剧!在剧中,高贵妃就是嚣张跋扈的代名词,明明只是一个贵妃,却演出了皇太后的气势,屡屡将毒手伸向皇子......比如,泥萌最爱的“五阿哥”~战斗女主终于按捺不住,在某次高贵妃在与皇上观看打铁花表演时,借着“万紫千红”的戏用铁水烫伤了高贵妃的后背,更惨的是铁水被有心之人混进了金汁,使得高贵妃的病情日渐恶化,最后自杀领盒饭走人......看到这里,很多人要问:金汁为何物?为什么这么厉害?金汁名字看似很高大上,实质却是最原始污秽,它是最肮脏的粪便和尿液熬成的金色浓稠汤汁。那么,问题来了,粪便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铁的熔点有1535℃,虽然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但高温不是能灭菌吗?按照铁水的高温,往铁水里加入粪水,那些细菌命再硬也早就被杀死了,还有什么能力害人? 对,实际上,金汁的作用很纯粹,就是想恶心你,心理上膈应你。高贵妃真正死因是烫伤创面细菌感染,和有没有混入金汁关系不大。人一但被烧伤,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创面渗出的体液及坏死组织会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很容易造成感染,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这都是分分钟要命的。也有网友感叹了,高贵妃要是活在现代,就不会被感染了,一定能活到全剧终。那么,一定是这样吗? 像高贵妃被超高温度的铁水大面积烫伤,往往导致全层皮肤的深度烧伤(医学上称为Ⅲ度烧伤),非常严重,救治难度很高。就算高贵妃活在现代,医院各种有创检查和治疗(如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动静脉置管等)、血液制品的输入、和抗菌素长时间全身应用都是会可引发或导致感染,如果不幸的再感染“超级细菌”,再加上像高贵妃这样“不配合”的病人,高贵妃还是有可能会全身感染而亡! 那么被烫伤的高贵妃最可能感染的病菌有哪些呢? 1.铜绿假单胞菌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本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菌体的一端有单鞭毛,在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菌运动活泼。 本菌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该菌有4℃不生长而在42℃可以生长的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存并能产生水溶性的色素,如绿脓素(pyocynin)与带荧光的水溶性荧光素(pyoverdin)等,在血平板上会有透明溶血环。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多种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外毒素、蛋白分解酶和杀白组胞素等。其致病特点是引起继发感染,多发生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大面积烧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临床上常见的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中耳炎、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败血症等。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能天然抵抗多种抗生素,对抗生素耐药有多种耐药机制,如产生的多种β内酰胺酶、产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细菌细胞外膜蛋白改变使抗菌药进入菌体的量减少、细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外排泵以及细菌旋转酶或拓扑异构酶发生改变等,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过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其耐药机制,选用耐药率低的药物,避免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各种抗生素治疗,分离菌株可能发生耐药性的改变,因此,初次分离的敏感菌株在治疗3~4 d 后应重新培养做药敏试验。 2.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直径约1μm,排列成葡萄串状,无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大多数无荚膜。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0.5~1.0mm。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常引起皮肤组织化脓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多种外毒素也可引起败血症及脓毒血症,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滥用,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始出现并逐年增多,现已遍及全球,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也称超级细菌。除甲氧西林外,MRSA对其他所有与甲氧西林结构相似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使得抗感染的难度大大增加。 3.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目前,大肠埃希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之一,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人体各部位内源性感染。比如大面积烧伤的人,大肠杆菌侵入血流,会引起败血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日益增多,特别是许多广谱抗生素及新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多重耐药的肠杆科细菌对全球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碳青霉烯酶是菌株耐药的常见原因。 4.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球杆菌,单个或成双排列,有时呈丝状或链状。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染色不易脱色。在血琼脂平板上35C 培养18~24 h ,形成直径2~3 mm 、圆形、灰白色、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部分菌落呈黠液状。在麦康凯琼脂等平板上35℃培养18~24 h ,形成粉红色菌落, 48 h后菌落呈深红色,部分菌株呈黠液型菌落。鲍曼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该菌对湿热紫外线及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常规消毒只能抑制其生长而不能杀灭,因此,在医院,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一些不动杆菌伺机而动,趁机占领“阵地”且产生了耐药性,逐步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对危重患者威胁很大。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迅猛,甚至出现“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 抗生素的出现如奇迹一样帮人类解决了无数的问题,使人类在与众多疾病的战斗中能够占主导地位。但近几年,抗生素的错误及过度使用,病毒和病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对人类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即便是活在现代,高贵妃依然难逃厄运。
  • 揭示抗病毒感染本质,军事医学研究院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1f580e19-84cb-45d7-bfe6-2c8008729134.jpg" title=" 1.jpg" alt=" 1.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从左至右依次为:论文第一作者何新华、戴江、黄怡娇,论文通讯作者李涛 br/ /p p   中青在线北京2月22日电(邵龙飞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 王裴楠)病毒感染因其变异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成为重大疫情防控的主要挑战,对机体抗病毒机理的深刻认识是应对病毒感染的关键所在,日前,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经过近5年潜心研究,成功发现细胞“门神”——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抵抗病毒感染关键调控机理。这也是新的军事科学院调整组建后,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科研突破之一。 /p p   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该院戴江博士、博士生黄怡娇以及何新华博士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a2b51919-3e48-4231-ac02-a6b8bf221ffc.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研团队成员共同观测分子影像并交流发现 /p p   据了解, strong 当病毒入侵机体时,其自身遗传物质(如DNA等)会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到宿主细胞中,继而导致机体针对这些外源DNA迅速做出强烈的免疫应答以清除病毒感染,甚至不惜以伤及自身为代价,这是病毒感染导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strong 。其中, strong DNA感受器cGAS蛋白质在DNA从细胞内部触发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strong 。此外,除感受病毒入侵,cGAS的异常激活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AGS综合征等一类自身免疫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寻找有效控制cGAS活性的手段并探究其调控机制,对抵抗病毒感染、重大传染病防控及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都至关重要。”李涛博士介绍说。 /p p   围绕这个关键科学问题,李涛博士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展开了联合科研攻关,旨在从cGAS的调控机理研究入手,寻找控制cGAS激活的手段,以期为抗病毒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突破。经过近5年的深入研究, strong 该团队发现乙酰化修饰是控制cGAS活性的关键分子事件,并揭示了其背后的调控规律 /strong 。在药物设计专家何新华博士的具体参与下,研究人员综合利用生物质谱及色谱分析等技术,并通过特异位点乙酰化抗体等进行生物化学验证,最终发现 strong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可以强制cGAS发生乙酰化并抑制cGAS的活性 /strong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动物和AGS病人的细胞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发现。 /p p   军事医学研究院院长张士涛介绍说,由于cGAS在疾病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其干预手段一直是国际前沿领域的热点竞争方向,许多国际制药集团和科研团队都在试图寻找cGAS的干预手段。李涛博士和张学敏院士团队从机理研究入手,聚焦前沿、独辟蹊径,挖掘出百年老药阿司匹林可以通过乙酰化作用抑制cGAS激活。该工作不仅揭示了阿司匹林作用于人体的全新靶点和分子机制,还可能为一类目前无药可治的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治疗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2243182b-e22d-44bd-a244-cf480c9f05a1.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李涛博士与团队科研人员在实验室 /p p   在这一国际竞争激烈的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是军事科学院坚持从实验抓起大力推动科研创新的一个缩影。军事科学院领导表示,该院把抓好科学实验作为打造高水平军事科研机构的关键举措之一,他们系统梳理技术清单,调整资源投向投量,科学确定重点加强科研方向和重点培育科研方向,自主设计重大科研工程,重点抓好科研实验环境建设。目前,仅军事医学研究院就有3个国际组织指定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strong 张学敏院士领衔的团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也是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抗毒药物与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 /strong /p p   今天,人类仍然面临着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据悉,人类迄今已经认识的病毒可能仅占自然界病毒种类的1%。因此,如何在源头上掌握应对病毒感染及其所致重大疫情的主动权,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张学敏院士说,该工作通过对抗病毒感染本质规律的揭示,使我们未来在应对重大疫情时,不仅对控制已知病毒感染具有手段,还有望对未知病毒感染具备应对能力。 /p
  • 墨西哥疑因感染猪流感死亡达81人
    中新网4月27日电 墨西哥爆发猪流感疫情后,至今疑因感染这种新型病毒死亡的人数已达81人,美国确认的病例也增至11例,而纽约市还有8个疑似病例,在举世忧心疫情可能扩散之际,法国、纽西兰、以色列纷传疑似病例,益增紧张气氛,各国也纷纷加强防范措施。 “中央社”报道,墨西哥卫生部长柯多瓦(Jose Angel Cordova)今天表示,包括之前确认的20人,疑因新型猪流感死亡人数恐已达81人,而过去一天又新增13个疑似病例,共有1324名出现流感症状的病患正接受检查。 在毗邻的美国,累计已有11人感染猪流感。堪萨斯州新增2确诊病例,加州也再添1人,全州增至7例。纽约市一所高中也至少有8名学生可能染病,但卫生官员昨天说,还不知道这些学生是否感染了在墨西哥造成数十人死亡的相同病毒。 卫生官员对这次猪流感疫情很忧心,因为人类似乎对这种结合鸟类、猪只与人类流感病毒的复合病毒没有免疫力。此外,这种病毒与其它猪流感虽很相像,但美国的病例似乎都未曾直接接触过猪只,因此堪称是“全新的病毒”。 堪萨斯州一名卫生官员表示:“这种病毒似乎能在人与人间轻易传染。疫情可能大幅扩大,我们目前看到的可能只是大规模流行的开始而已。” 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今天表示,截至目前,欧洲地区尚未传出感染新型猪流感案例,但正密切留意情势发展,并评估所获的信息。 不过,法国卫生部卫生总局长胡辛(Didier Houssin)在今天刊登的专访中表示,卫生部门已经发现两起疑似感染猪流感的病例,患者是自墨西哥归来的旅客,而且可疑病例预料还会增加。 西班牙官员也表示,最近前往墨西哥旅行的3名西班牙民众,出现流感症状后,已遭到隔离,当局已对这些民众进行猪流感检测,正在等待检验结果。 以色列也出现中东第一个疑似感染猪流感案例。耶路撒冷医院人员今天表示,一名自墨西哥归来的26岁以色列青年可能感染猪流感,目前已经入院。 在亚洲方面,纽西兰卫生部长赖亚尔(Tony Ryall)今天表示,最近前往墨西哥旅游的10名纽西兰学生,“可能”感染猪流感,凸显出可能引发大流行的警讯,亚洲各国卫生官员今天都提高警戒。 亚洲各国政府纷纷加强机场检测,并呼吁民众留心此种多株流感的各种症状。最近几年,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禽流感疫情肆虐期间,亚洲地区均首当其冲。 世界卫生组织昨天警告,此型病毒有可能引发大流行,并将当前疫情界定为“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 专家共议《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p   感染性疾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只要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治疗,都有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治愈。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判断预后、确定抗感染疗程与连续监测方面都有较大帮助,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别引起感染的致病原。 /p p   近日,在南京举办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公识》(以下简称《共识》)媒体专访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解立新教授、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施毅教授以及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主任周永列教授从不同角度对《共识》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p p    strong 感染生物标志物PCT与IL-6 辅助感染性疾病诊疗 /strong /p p   “感染性疾病不能仅靠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作出判断,优选良好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对于帮助临床鉴别感染与非感染、动态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解立新教授指出,“优选感染标志物应具备的特性包括:灵敏度高,可以在感染早期即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受非感染因素影响 具有高特异性,能够区分病原体类别,鉴别是否为细菌性感染 能够辅助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监测治疗应答,并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等。” /p p   传统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包括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积分、内毒素水平等,其或因影响因素较多、特异性不高,或因操作相对烦琐,目前临床价值有限且已不再广泛应用。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作为敏感的炎症指标,CPR检测快速、便捷,其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CRP检测还可辅助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p p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更多优秀生物标志物如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近年也逐步在临床上开始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施毅教授指出:“PCT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重要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参考意义较大 IL-6检测的相对优势则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发现。” /p p   PCT是一种功能蛋白,是降钙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共识》指出,PCT对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抗感染疗效、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对全身与局部感染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判断脓毒症的重要工具。 /p p   一项包含 30 个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证实PCT可有效辅助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实验数据显示:当PCT截断值定为 1.1μg /L 时,早期识别脓毒症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79%。此外,PCT在局灶性细菌感染中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可辅助诊断局灶性细菌感染。同时,PCT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其浓度与全身性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 p   在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及辅助指导抗生素治疗方面,研究证实,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脓毒症患者24小时后循环中的PCT水平可降低50%,其降低程度和患者存活率升高呈正相关,而PCT水平仍继续增高或居高不下则提示预后不良 PCT检测结合临床信息能够进一步明确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以及优化抗生素使用流程,动态监测PCT水平可辅助抗生素治疗,检测结果可作为开始抗生素治疗的指征以及抗生素疗效判断的标准,从而显著减少抗生素暴露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p p   IL-6是参与脓毒症等感染的重要炎性介质,在感染发生后很快释放入血,可作为感染程度的指标。《共识》指出,在炎症反应中,IL-6的升高早于其他细胞因子,也早于CRP和PCT,2小时即达峰值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p p   《共识》强调,没有任何一个生物标志物是绝对敏感又绝对特异的,不能单凭某个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来诊断疾病,只有结合、参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施毅教授指出:“多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提高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判断价值。”PCT联合IL-6检测可用于细菌性感染辅助诊断,避免单一指标对感染类别判断的误差,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 p    strong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提升生物标志物临床价值 /strong /p p   “好的生物标志物需要有好的检测方法来实现临床价值,PCT与IL-6的临床运用需要以精准的检验结果作为有力支撑。此次《共识》反映了临床需求,为检验科在感染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周永列教授表示,“在选择检测系统时,控制总误差及校准品溯源性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同时要重视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做好质量控制。” /p p   《共识》指出,罗氏诊断ElecsysR BRAHMS PCT是国内外最常用的PCT检测之一,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技术,使检测结果高度一致且具有可溯源性,仅需18μl样本量,就可在18分钟内实现0.02~100ng/ml的检测范围。同时,其拥有优秀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可适用于所有罗氏诊断免疫分析平台,实现高度一致性的检测结果。联合ElecsysR IL-6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发现感染,实现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进而改善治疗决策,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成功率。 /p
  • IVIS视角 | 活体成像助力隐孢子虫感染可视化模型构建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状况的不断提升,寄生虫感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已日渐陌生。但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贫困和不良的卫生习惯造成的寄生虫感染仍然威胁着无数生命。隐孢子虫作为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性疾病,是导致腹泻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经由粪便传播,所以常经由水体污染而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生群体性感染。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健康的成年人在发生第一阶段的较严重的腹泻之后便可恢复,但粪便仍可能具有传染性。新生儿或免疫力低下的如艾滋病患者或经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在感染后病情较严重,是儿童早期死亡、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的重要原因,也是艾滋病人并发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今发现的隐孢子虫共有15个亚种,分别感染人、家禽、宠物、牲畜以及一些野生动物。由于不了解其致病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案往往是对症用药而非对因用药。由于不同物种间感染模式差异,在实验动物(主要为牛等家畜)上应对隐孢子虫感染的有效疫苗往往对预防人的感染收效甚微。针对以上问题,来自美国宾大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用在小鼠模型中模拟与人患隐孢子虫病相似病症的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i), 同时利用IVIS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帮助他们在体研究隐孢子虫的感染以及宿主经寄生虫或疫苗免疫激活后的抗感染现象。该研究于近期发表在Cell子刊Cell Host & Microbe上。要在小鼠体内模拟人患隐孢子虫病的合理模型,首先就需要找到相应的隐孢子虫。作者在农场收集了大量小家鼠粪便,经由测序,鉴定出一株与感染人的两种隐孢子虫(C. parvum和C. hominis)最接近的一种鼠隐孢子虫(C. tyzzeri)。同时为了后续在体观察其感染模式以及宿主抗感染效果,作者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Luciferase基因和mCherry荧光蛋白导入到隐孢子虫的基因组中,构建了一株可以进行活体以及显微观察的隐孢子虫。图一C. tyzzeri的鉴定以及基因编辑 (上:隐孢子虫种间基因组相似性比较,AB为常见感染人的两种隐孢子虫,C为常见感染鼠的隐孢子虫)构建好的隐孢子虫就可以进行活体观察了,由于有活力的隐孢子虫可以表达Luciferase,在底物荧光素的作用下便可自发荧光,通过IVIS活体成像系统来实时监测体内隐孢子虫的繁殖情况。作者将这一光学观察方式与传统的粪便qPCR检测结果进行验证,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作者除了观察到这一新鉴定的隐孢子虫感染和人患隐孢子虫病的感染部位以及病理表征一致之外,还观察到了具有免疫缺陷的鼠(IFN-γ、Rag基因的敲除鼠 )也更易受到隐孢子虫的危害,这一点与临床上免疫缺陷病人的高发病致死率也刚好吻合。图二 C. tyzzeri感染模式观察有了这一能够很好模拟人隐孢子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之后,便可以利用这一模型进行隐孢子虫的治疗以及疫苗的开发。由于临床上隐孢子虫高发地区人们在感染痊愈后再度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作者首先检验了虫体是否可以直接作为疫苗来进行感染的预防。利用未经Luciferase标记的C. tyzzeri进行第一次感染,同时实验组使用灭活的虫体作为疫苗进行第一次免疫,在感染后用广谱抗虫药巴龙霉素杀灭后用Luc标记C. tyzzeri进行二次感染,能够观察到接触活虫的小鼠几乎不会发生二次感染,而使用灭活虫体作为疫苗无法激活体内免疫系统进行后续的抗感染作用。图三 使用灭活的C. tyzzeri无法预防感染因此作者想到可以使用减毒的活虫对宿主进行第一次免疫。通过射线进行寄生虫减毒处理,可以降低其感染力至无害水平。在减毒活虫感染后30天,在使用Luc标记的C. tyzzeri进行感染,能够观察到该方法与野生型活虫二次感染模型有着相同的抗感染作用,说明减毒的疫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防隐孢子虫感染的方式。但是由于要调动自身免疫系统,这一方法在免疫缺陷的小鼠身上仍不奏效。图四 使用减毒疫苗可以有效对隐孢子虫进行预防虽然这篇文章也并未真正解决隐孢子虫的抗感染问题,但是构建出针对这一寄生虫病的实验小鼠模型已经为后续的科研工作者尝试更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了可操作可监控的实验工具。参考文献1. A Genetically Tractable, Natural Mouse Model of Cryptosporidiosis Offers Insights into Host Protective Immunity. Adam Sateriale et al., 2019, Cell Host & Microbe 26, 1–12https://doi.org/10.1016/j.chom.2019.05.00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广州从化发生水污染 429人感染病毒致病
    据广东省卫生厅通报,上月广州从化发生一起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共有429人发病,无人死亡。广东省疾控专家昨天提醒,诺如病毒感染可导致腹泻、呕吐,呼吁市民不要吃生食。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从化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属一般级别事件,调查后最终确认是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事件。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高致病、传染性极强的肠胃病毒,能导致急性胃肠炎,一旦有人感染,通常会发展为群体性的大规模传染。   “以前国内对诺如病毒感染研究较少,近年来,国内已报告多起诺如病毒感染事件。”何剑峰表示,该病潜伏期很短,起病很急,一般在10多个小时或者几天内发病。   其中,儿童患者多表现为呕吐,成人患者多表现为腹泻。这种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在冬季多隐藏在贝类海鲜等食物中,并可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污染环境,进行传播。   何剑峰表示,诺如病毒大多引起轻症,很少引发重症或者死亡病例,可控可防可治。他表示,如果家中有诺如病毒感染病人,家人在处理其呕吐物时也要戴上口罩。预防病从口入,要勤洗手,别吃生食尤其是生的海产品。
  • 最新尸检报告出炉,新冠感染后病毒会全身扩散!
    新冠感染最显著的病理改变是破坏肺及呼吸道的正常组织结构。但临床上,新冠感染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一些幸存者也经历了感染后的急性后遗症,常伴有心血管、肺和神经症状。但是,肺外器官在新冠感染后究竟如何变化一直是个谜团,科学家推测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攻击人体的多个脏器,但始终缺乏有信服力的证据。如果证实新冠病毒会全身扩散,那将说明新冠病毒的危害远大于我们的认知。 www.163.com近期,一项针对44名新冠感染死亡患者的尸检报告引起关注。在这项报告中,研究人员系统地检测了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多器官病毒载量,对病毒感染后的扩散特征和对各个器官的不同损害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其中有38例患者出现了新冠病毒抗体,3例属于早期感染尚未出现特异性抗体,还有3例因样本原因无法判断是否产生抗体。44例样本中,有11例完成了大脑组织的取样,另外还包括胃肠道、肝、心肺、肾脏、眼睛、肌肉、内分泌腺体、生殖器官等全身主要脏器的取样。所有样本的男女比约7:3,绝大多数患者至少有一个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54.5%)最为常见。 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1139035/v1这些患者在症状出现后平均9.4天入院,住院26.4天,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35.2天,而死后到尸检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6.2小时。有81.8%的患者生前接受了插管等有创机械通气,22.7%的患者接受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另外还有40.9%的患者接受了肾替代(透析)治疗。在所有44例样本中,共涉及85个解剖位置和79种体液样本,所有这些部位均有新冠病毒RNA检出,直接证明新冠病毒会扩散至全身各处。 www.16pic.com在3例早期病例样本中,呼吸道检测到的病毒RNA含量最高,但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早期患者的全身其他样本中也都发现高水平病毒RNA的存在,除了生殖器官。这说明病毒的全身扩散在感染后不久就已经发生。有趣的是,在感染的中后期,全身组织中的病毒RNA呈现下降趋势,但低水平的RNA会持续存在。 www.yedatech.cn总体来看,97.7%的呼吸道组织中检测到新冠病毒RNA,位居所有解剖部位之首。90.9%的脑组织,79.5%的心血管组织,86.4%的淋巴组织,72.7%的胃肠道组织,63.6%的肾及内分泌组织,42.5%的生殖组织和57.9%的眼部组织中有病毒RNA检出。为了进一步证实检测的可信度,研究人员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直接在标本切片上观察病毒RNA的分布。他们发现病毒RNA在早期病例的整个呼吸道以及晚期病例的鼻甲窦、气管和肺内均存在。 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1139035/v1另外,早期和晚期病例的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内均含有病毒RNA。主动脉内膜细胞中也发现了RNA的足迹。早期病例的淋巴结、脾脏和阑尾内的单核细胞和结肠上皮细胞内也含有病毒RNA。而在其他组织中,原位杂交也检出了不同程度的病毒RNA。接下来,研究人员对各个脏器的病理改变逐一观察。他们发现94.5%的病例在死亡时出现急性肺炎或弥漫性肺泡损伤的病理特征。23%的病例出现了肺血栓栓塞症,4例出现心肌浸润,1例有明显的心肌炎。在淋巴结和脾脏内观察到明显的淋巴细胞耗损。 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1139035/v1这项研究首次直接证实,在感染早期新冠病毒就在人体多器官和大脑中扩散,并在出现症状后的第1周就存留多个肺外复制位点。这表明这些肺外组织很可能会延长病毒的复制时间,导致治愈的困难,甚至为以后的复发埋下隐患。
  • 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将实施“乙类乙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2年第7号一、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二、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特此公告。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12月26日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妥有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方案。一、制定背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全面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疫情防控的体制机制、策略原则、目标任务、工作要求,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我国的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作、履职尽责,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14亿人民同心抗疫、坚韧奉献,有效应对全球先后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国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有力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防控奇迹。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从病毒变异情况看,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新冠病毒将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从疫情形势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占比超过90%,重症率和病亡率极低。从我国防控基础看,我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3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超过90%;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二、总体要求(一)指导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调整防控措施,统一规则、分类指导、防范风险,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二)工作目标。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进度安排。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 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三、主要措施(一)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我国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实践证明,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动员力度,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覆盖率,优先采取序贯加强免疫,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做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抗原检测试剂的准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药品零售企业不再开展解热、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4类药物销售监测。各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切实担负起药品试剂准备的领导责任。(三)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配足配齐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改善氧气供应条件。各地按照“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的原则,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发热门诊或者诊室。定点医院重症床位和可转换重症床位达到总床位数的20%。二级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重症医学科,二级传染病、儿童专科医院应当设置重症监护病房。三级医院要强化重症医疗资源准备,合理配备重症医护力量,确保综合ICU监护单元可随时使用,通过建设可转换重症监护单元,确保需要时24小时内重症监护资源增加一倍。根据人口规模,将符合条件的方舱医院提标改造为亚(准)定点医院,其他方舱医院仍然保留。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备和升级改造,尽快实现发热诊室(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各地要加大投入,按照填平补齐原则,确保完成建设改造。(四)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门急诊患者、具有重症高风险的住院患者、有症状的医务人员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疫情流行期间,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定期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及时指导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外来人员进入脆弱人群聚集场所等,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在社区保留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需求。保障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充足供应。(五)分级分类救治患者。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护;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在亚定点医院治疗;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以及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在三级医院治疗。全面实行发热等患者基层首诊负责制,依托医联体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级诊疗,加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健康监测,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密切监测其健康状况,指导协助有重症风险的感染者转诊或直接到相应医院接受诊治。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统筹应急状态医疗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集,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资源区域协同机制。动态监测定点医院、二级以上医院、亚定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以地市为单位,当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综合医院可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床位使用率达到80%时,医疗机构发出预警信息。对于医疗力量出现较大缺口、医疗服务体系受到较大冲击的地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视情通过省内协同方式调集医疗力量增援,必要时向国家申请采取跨地区统筹方式调派医疗力量增援,确保医疗服务平稳有序。(六)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和分类分级健康服务。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社区(村)协助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居(村)民委员会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老年人及其他高风险人群,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上级医院等工作。(七)强化重点机构防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人群集中场所结合设施条件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疫情严重时,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建立完善感染者转运机制、与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控制场所内聚集性疫情。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个人防护指导,强化场所内日常消毒和通风,降低场所内病毒传播风险。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大型企业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应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疫情严重时,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应原则上要求工作人员“两点一线”,建立人员轮转机制。(八)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做好农村居民宣教引导。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作用,做好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加强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保障能力,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村-乡-县重症患者就医转介便捷渠道,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按照分区包片的原则,建立健全城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为农村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提供就医保障。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九)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动态追踪国内外病毒变异情况,评估病毒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等特点变化,及时跟踪研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社区人群感染水平,监控重点机构暴发疫情情况,动态掌握疫情流行强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综合评估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等,依法动态采取适当的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十)倡导坚持个人防护措施。广泛宣传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及时完成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疫情严重时,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按照相关指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十一)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制定疫情信息报告和公布方案,逐步调整疫情发布频次和内容。全面客观宣传解读将“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目的和科学依据,充分宣传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分级分类诊疗等措施对于应对疫情的关键作用,筑牢群防群控的基础。(十二)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四、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优化调整各工作组职责,建立健全有关工作专班,积极稳妥推进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二)强化责任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结合实际细化本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力量统筹,周密组织实施,按照国家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地方派出督查组,督促指导各地做好应对准备和措施调整工作。(三)强化培训指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协调相关工作组或专班,通过全国疫情防控视频会商会、调度会等方式,对疫苗接种、药物储备、医疗资源准备、分级分类诊疗、疫情监测、宣传引导等工作开展部署培训和政策解读,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要求,推动工作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强督促指导,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