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服装企业

仪器信息网服装企业专题为您整合服装企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服装企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服装企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服装企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服装企业话题讨论。

服装企业相关的资讯

  • 服装企业可在虎门查询与检测
    16日传来佳音,虎门服装产业发展升级,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虎门镇政府共同建立的两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虎门实验室(以下简称虎门实验室)和国家纺织面料馆虎门分馆(虎门分馆)将在明日揭牌运营。   国家级平台提供权威检测   据虎门分馆邢万忠经理介绍,虎门分馆是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虎门镇政府共同建立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将收集、展示千余家国内外面料供应商的10多万块面料样品。届时,虎门服装企业可以通过虎门分馆免费搜寻到当前国内外绝大部分流行的面料,并且可以通过该中心提供的免费面料厂家信息,直接向厂家采购。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技术部经理朱国权介绍,虎门实验室是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与虎门镇政府共同建立的第三方公正性检测机构。该实验室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直属的国家级行业质检平台,不仅可以为虎门的服装服饰产品提供检测服务,还可辐射周边地区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朱国权还告诉记者,虎门实验室除了为虎门的服装企业提供各类型的检测功能之外,还可以为虎门的服装企业提供检测人员的培训。另外,该实验室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类似的检测实验室,以助企业品牌建设。   两大平台为企业提供便利   对于虎门分馆和虎门实验室两个公共平台的即将开馆,虎门很多服装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期待。他们均表示,两大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投入使用,一方面可以为虎门服装企业带来便利,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 “芳香胺”问题频现 服装业遭遇“致癌门”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已经连续发生多起服装退市事件,其原因均是在服装监测结果中,发现了禁用的芳香胺偶氮染料。   关于“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业界人士或许并不陌生,但消费者却不甚清楚。这种可致癌的服装染料,其毒性甚至强过食品染料苏丹红。2005年1月1日,《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   事实上,自该规定正式执行以来,各地仍不时查出“问题服装”,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服装业遭遇“致癌门”   正是年底服装销售旺季,服装企业的负面新闻却接连不断。北京市工商局日前发布消息称,6款不合格服装被责令退出北京市场。“黑名单”显示:王府井工美大厦销售的标称“滕氏”马甲、北京市百荣世贸商城市场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VERYMODEL衬衣、中旭三利百货销售的标称“艺方恒利”衬衫、北京国泰平安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金逸女衬衫等都检测出了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   就在该事件曝光不久后,北京市质监局公布的关于三季度对学生校服的质量抽查结果,又让不少家长捏了一把冷汗。据了解,本次共抽查了北京11家校服生产企业的11批次产品,其中,北京奥泷绮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针织学生服因存在可诱发癌症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为不合格,北京宏园生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艾咪”学生装因PH值不合格而名列黑榜。   北京宏园生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称,公司为“挺多学校”提供校服,主要包括石景山、东城、西城及顺义的学校,目前公司生产的校服中既有运动服又有制服。北京市质监局对外公布称,问题批次产品都是在出厂前就被检测出来的,因此均未流入市场。目前,对两家上黑榜的企业,质监部门已发出限令整改通知,并正在立案查处中。   “芳香胺”缘何屡禁不止   虽然食品染料“苏丹红”的危害众所周知,但关于芳香胺偶氮染料的致癌性,众多消费者浑然不知。   在一些消费者中调查发现,多数人都不了解芳香胺为何物。“买衣服一般会看看颜色、面料、款式,穿起来合身好看就行了,一般没有考虑到是否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一位女士说。   可分解芳香胺究竟是什么呢?   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人士介绍说,芳香胺制成的22种染料对人体有毒,致癌性比“苏丹红”还要强。科学研究发现,使用芳香胺合成的偶氮染料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如果纺织品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这些染料在人体的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DNA的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目前,欧盟两项标准共涵盖了24种禁止使用的偶氮染料品种。   据业内人士介绍,纺织企业之所以大量使用芳香胺染料,除了价格低廉外,还因为这种染料色种齐全、着色力强、色彩持久、色牢度高。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但不溶水,而且从纺织品外观无法分辨,只有通过技术检验才能发现,并且无法消除。”该人士称,从检测结果看,有毒染料中以大红、绛紫色为多,“消费者购买衣服要格外小心,最好向商家索要纺织品检验报告。购买棉麻等天然纤维的服装时,尽量选择颜色接近天然纤维的颜色(如乳白、浅驼色)。”   事实上,甲醛含量、PH值超标、色牢度不够,已是服装检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而含有可致癌芳香胺染料的服装违规性质尤为严重。尽管《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已经规定:芳香胺属于禁用物,成衣和布匹一旦被检出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仅产品将被判为不合格,而且企业还将面临处罚。但这一力度似乎并没有警醒服装企业。   业内相关人士分析称,一些知名的大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主动送检的机制,其本身有较强的质量把关意识。但众多中小服装生产企业根本没将原料送检,“服装检测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导致此种危机存在的潜在因素,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是一大关键原因。   服装PH值和甲醛含量新规将出台   10项服装国家标准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对服装的PH值和甲醛含量进行具体规定。国标对PH值提出了具体要求,如直接接触皮肤服装的PH值须在4.0-7.5之间,非直接接触皮肤服装的PH值须在4.0-9.0之间。西服、西裤国家标准中则明确提出了甲醛含量要求,每千克不得大于300毫克。   质检部门相关专家指出,合格的服装标签应包括商标、号型(规格)、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产品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按目前的服装标签国家标准,PH值和甲醛含量指标尚未列入其中。   化学专家王彬指出,人体皮肤正常PH值应在5.5-7.0之间,略呈酸性,可以保护人体免遭病菌感染。如果服装PH值过高,会刺激皮肤,甚至引发皮肤感染 皮肤若长期接触甲醛,会引发皮炎、皮肤瘙痒等症状。当前市场上的服装标签上都看不到详细的PH值和甲醛含量,消费者想买衣服就只能凭感官和经验来判断这两项指标是否合格。而此次,相关部门对服装标签国家标准进行修订,将PH值和甲醛含量纳入标出指标,可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安全。
  • 鞋业品牌361°联手北京服装学院设立研发中心
    3月29日,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宣布“361°北京服装学院高性能运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正式成立。作为国内目前唯一校企共建的体育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此举不仅有效地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更为推动体育服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61°自创立以来,始终以“科技兴业、体育强国”为企业责任和追求,依托科技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民族体育品牌在运动装备研发、设计与生产领域的全线突破。无论是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深圳2011年大运会,还是为中国排球联赛、中国乒超联赛、中国大超联赛、重庆马拉松赛等国内超级联赛,361°均提供专业精良运动装备,为运动员保驾护航,很好地满足了运动员在赛场竞技对运动装备近乎苛刻的专业要求。   361°联手北京服装学院设立研发中心   361°总裁丁伍号强调:只有为高端运动资源匹配优质的科技研发平台,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兴业,推动体育强国。为此,2010年9月3日,361°联合亚奥理事会在广州成立了亚洲鞋业设计研发中心,其中包括高端运动产品实验室和人体工学实验室,从而构建了与全球同步的鞋业研发体系。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登上了国际舞台,与此同时,中国服装设计水准也逐步提高。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的高校,建校51年来,共培养3万多名行业人才,不断为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纺织服装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据悉,本次361°携手北京服装学院成立高性能运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361°奖学金,为中国体育服装产业研发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对此,北京服装学院刘元凤院长表示:“361°一直以来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选择与这样的优秀企业合作,除了为北服的学子提供优秀的实践基地,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将科研成果付诸于企业运营,更好的推动产业升级。”   本次361°与北京服装学院携手共建国内高校唯一的高性能运动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将进一步满足专业型高性能运动服装研发、设计的需求,推动中国运动服装学科和相关教育事业发展,为培育创新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拓新的途径。对此, 361°总裁丁伍号也表示,“此次我们与北服合作,不仅实现了361°‘南北双翼’运动科技研发战略构想,更是产学研联动的有效尝试,以及体育服装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最好印证。我相信,这也必将为推动中国体育产业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 美国可持续服装联盟发布生态服装新评定标准
    近日,美国可持续服装联盟(SAC)发布了生态服装的新评定标准(Higg Index)。 Higg Index标准是由SAC根据现有的行业环保评定标准,经讨各成员论研究后制定的。SAC期望该标准能更好地评估服装制作销售过程中对社会及环境造成的影响。   Higg Index不仅用于衡量服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持久发展”原则,同时,也给期望长远发展的相关企业一个更准确的参考,促进技术革新。目前,HiggIndex标准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及对水质的影响、能源损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制剂的使用及是否产生有毒物质。   可持续服装联盟成员包括服装品牌商、零售商、制作商、行业专家及社会机构,如阿迪达斯、Gap、H&M、玛莎百货和沃尔玛等。其致力于设定共同目标,降低全球成衣制造和销售对生态环境及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 《针织棉服装》和《针织拼接服装》两项针织产品标准正式出台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5月12日正式批准发布的GB/T 26384-2011《针织棉服装》和GB/T 26385-2011《针织拼接服装》两项针织产品标准将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实施,在各大标准信息中心可以购买获取。这两项新标准的出台弥补了针织服装产品标准体系中针对棉服装和拼接服装两类产品的标准空缺问题,也解决了生产企业对于相关产品长久以来标准选用的难题。   GB/T 26384-2011《针织棉服装》适用于鉴定以针织物为主要原料,以各种纺织纤维为填充物制成的棉服装产品 GB/T 26385-2011《针织拼接服装》适用于以针织物为主要面料拼接而成的服装。若您的产品涉及到以上相关标准,应准确掌握新标准的内容,合理调整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各种参数,以保证您的产品质量符合最新要求。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六十九站:北京服装学院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北京服装学院龚(yan)副教授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北京服装学院龚副教授   龚副教授介绍说:“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实验室隶属于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京市教委与市科委于2001年认定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纤维材料研究室、织物设计织造室、染色整理研究室、织物风格研究室、纺织助剂研究室和纤维艺术工作室等组成,拥有从化纤纺丝到织物设计织造、纺织助剂合成分析、染色后整理加工、织物风格性能评价等一系列先进的仪器设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从纺织品原料到服装成品、最后进入市场的研究开发手段与体系。”   目前,实验室固定资产高达6000余万元,拥有70余件大型仪器设备(10万元以上)。其中,实验室常用的分析仪器包括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显微红外拉曼光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紫外光谱仪(带积分球)、X-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高温凝胶色谱、扫描电镜、动态机械分析仪、材料万能试验机等。这些仪器对于纺织服装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性能测试等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很多仪器也已被国际上列为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国际标准。例如:凝胶渗透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偶氮染料、X-荧光光谱仪和ICP等离子发射光谱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核磁共振仪可以用来分析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性能差异。 安捷伦6890N-5973N气质联用仪 赛默飞世尔ARL QUANT'X型X-荧光光谱仪 (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偶氮染料) (用来检测服装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 Polymer Labs常温凝胶渗透色谱仪GPC-50 日本岛津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水溶性PVA或胶原蛋白等分子量大小) (检测服装中偶氮染料、有机氯化物等有害化合物) 德国Spectro公司CIROS等离子发射光谱 尼高力Nexus 670 FT-IR显微拉曼光谱 (用于服装材料、染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 (用于服装材料、染料成分检测及鉴定) 布鲁克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 Instron 公司万能材料实验机 (可以用来分析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性能差异 (测定纤维、织物及塑料标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清研电子TYLAB-100A全自动液体加样仪   为了提升实验室的科研开发水平,实验室还与一些国产仪器厂家建立良好合作。例如:与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纺织纤维材料重金属检测的前处理技术,与北京清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微量样品定量检测及自动化进样,并将清研电子的6D液体加样仪率先应用在生态纺织品重金属含量的定量检测中。6D液体加样系统是一款集稀释、滴定、分液和移液4大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它能够快速完成液体处理工作,简化操作的同时可确保实验的高精准度,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各项液体处理工作中。生态纺织品检测中多样性、重复性、连续性的特点,6D液体加样系统还具备连续分配差量体积试剂和自动滴定的功能,满足了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特殊需要。   此外,实验室还配备了KES织物风格仪、溶液旋转流变仪、快速纺纱机系统、复合及常规纺丝机、熔喷无纺布设备、锥形量热仪、数码印花喷绘机、热转移数码印花机、电脑测色配色、真空及常压织物等离子体改性设备、数字式撕破强力仪、数字涨破测试仪、在线染色机、红外线小样染色装置、 气蒸收缩测试仪、透湿率测试仪、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装置、超细染料制备及染料溶解度测定装置等行业专用设备。 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H0110/V2型静电衰减测试仪 美国SDL Atlas公司液态水份管理测试仪 (以上仪器做为纺织服装材料的功能性检测) 德国STOLL公司CMS320TC针织横机 台湾硕奇SL8900全自动梭织打样机 (以上仪器都是实际纺织品生产的仪器设备) Brabender(布拉本达)挤出流变仪 (用于测量聚合物挤出性能和加工过程中熔体的流变行为)   据了解,该实验室从学院现代服装特色的角度出发,以新型化学纤维、纺织面料、染整技术及纺织助剂为研究目标,致力于设计、加工、环保、评价多层面统合服装、纺织、纤维及染整技术,强调各学科的渗透与结合,探索从纤维材料到服装产品的综合开发模式,促进研究成果向产业的转化。目前已与中国纤维检验局、国家毛纺织产品质检所、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中石化、北京铜牛集团、光华纺织、雪莲羊绒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龚副教授还重点提到,北京服装学院现正重力打造服装材料领域的一个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评价中心”(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评价中心可以为贸易各方提供良好的纺织品检测技术咨询服务,根据国际和国家标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各类纺织产品、服装进行测试服务,如尺寸变化、颜色坚牢度、成分及纱线测试、布料的组织、强度及品质测试、羽绒测试、环保测试、甲醛、AZO(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等。   最后,龚副教授表示:“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国家毛纺检测中心、欧洲天祥集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非常欢迎有检测需求的企业或个人前来洽谈业务。同时,我们也正在寻求有实力的相关企业或有能力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 参观实验室   附录: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http://cly.bift.edu.cn/
  • 服装产品质量亟须提高
    日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09年对儿童服装、休闲服装专项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深圳产服装合格率不足七成。据了解,去年全年,我市共抽查了224家纺织服装类企业生产的446批次样品,检验合格307批次,抽样合格率为68.83%。其中,儿童服装抽样合格率为82.24%,休闲服装抽样合格率仅为64.60%。   服装是深圳的重点产业,2009年深圳市服装行业实现产值10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尤其重要的是,纺织服装产品是市民的必需消费品,服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   如何提高深圳服装质量,保证市民安全,促进产业发展?日前,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服装协会联手举行了产品质量分析会,针对深圳服装业存在的问题,开出“药方”。 病症 1关键环节质量管理薄弱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深圳市历年的抽查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多集中于小型生产企业。市场监管局对一些质量问题突出的企业跟踪调研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较低、质量基础薄弱。这些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存在“想提高,提不了”的经营瓶颈,落入了监督抽查中“不合格再整改,整改后再不合格”的恶性循环。   药方:实施全过程管理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市场监管局给出了“药方”,那就是按《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理通用要求》进行生产。据了解,该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对工业企业产品设计开发、原辅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标识、出厂检验等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理的8个关键部分作出了系统的规定,涵盖了国家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为企业提供了质量诊断和管理工具。去年,我市在119家企业进行了试点,通过前后对比,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提升明显。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理通用要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区分局索取,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   病症 2 企业标准化建设能力不足   抽查中,鞋类和皮具的标识项不合格非常突出,这集中反映了企业对相关标准的掌握和认识不够的问题。据了解,我市部分服装企业标准化基础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的意识淡薄。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所有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纺织服装产品,一律要在标牌上标注纺织品安全信息,否则将受到处罚。但目前为止,深圳3000多家服装纺织企业中,完全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申请检测的企业比率很低。此外,纺织服装产品的相关标准更新快,内容复杂,不少企业缺乏相关专业人员,难以准确掌握标准的技术要求。   药方:积极跟踪标准 如何提高企业标准化能力?市场监管局表示负责人强调,企业负责人提高认识是前提。   另外,我市各部门也为企业跟踪标准提供了方便和服务,一是企业可上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关注相关标准宣贯会的情况。此外,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遇到的标准技术问题,可向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轻纺部或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咨询。   病症 3 企业缺乏自身检测能力   目前,由于服装行业进入门槛低,部分中小企业的检测能力不足,只能进行简单的常规性能和功能的检测,缺乏产品质量的核心检测能力,部分企业没有对产品的核心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这也是导致产品重要指标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药方:委托检验 如何提高检测能力,监管部门支招,检测条件不足的企业,可以与具备相关资质的技术机构采取合作的方式,开展委托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据了解,目前深圳市除了市政府设立的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已成为国家重点检测实验室、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外,还有一些商业性的检测实验室也可接受委托检验,企业可与技术机构开展合作,进行委托检验。另外,为了减少检测费用,企业应掌握一些面料服装的标准和纺织材料的技术知识,如涤纶面料就没有必要做缩水检测,还有一些面料没必要做强度的检测等。   服装协会负责人也表示,各服装企业在加强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加大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加大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投入,提高整体设计能力,从而提高产业、企业和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走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实现从单纯的代工到品牌营销,实现从使用劣质原料以压缩成本到向品牌要附加值的转变。在提高深圳服装质量的同时,打造深圳服装的品牌。
  • 纺织服装新国标8月出台 婴幼儿服装执行A类标准
    8月起我国将实行纺织服装新国标,新国标全部技术内容均为强制性,旨在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规定婴幼儿服装的范围从24个月扩至36个月,而且这些服装都得执行A类标准,目的是保护婴幼儿健康。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说,此前,婴幼儿服装的规定范围是24个月以内,只有24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服装要求执行A类标准,而24-36个月孩子的服装就没有这个要求,不少企业生产这个阶段孩子的衬衣、内衣等执行的是B类标准,外套等执行的是C类标准。   相比B类和C类,A类标准在甲醛、pH值、色牢度等方面均更加严格,这意味着厂家在选用面料和工艺上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生产成本也要相应提高。以甲醛为例,A类标准要求甲醛含量≤20毫克/千克,B类标准就放宽到≤75毫克/千克,C类更是放宽到≤300毫克/千克。“A类基本上就等于甲醛不能检出,厂家有些生产工艺就不能用了,比如衬衣的免熨技术,这种技术用到的材料可能产生更多的甲醛。”上述消息人士说。   考虑到婴幼儿经常会无意识地将衣服等物咬在嘴里,若织物的耐唾液色牢度未达标,会导致孩子直接吞噬染色残留物而受到伤害,所以A类标准在耐唾液色牢度上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以生产婴幼儿服装为主的万事利集团的负责人说,婴幼儿的服装不是大人服装的缩小版,其与童装的最大区别是安全,所以36个月内孩子的服装,他们一直执行A类标准。   除对婴幼儿服装的规定外,新国标中,还原条件下染料中不允许分解出的芳香胺由23种增加到24种,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 同时明确规定致癌芳香胺的最大限量值为20毫克/千克,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据悉,可分解芳香胺主要由衣服的染料带来,在穿着过程中容易分解,存在致癌、致畸的可能性,新增加的4-氨基偶氮苯是芳香胺的一种,以前因为仪器所限检不出来。   今年4月浙江工商曾公布一批韩国进口服装的抽检情况,其中一款标称黛玛仕(郑州)服饰有限公司总经销、商标为“D‘modes黛玛诗”的针织外套中检出的联苯胺,即是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一种,当时这件针织外套被检出的联苯胺含量达到了608毫克/千克。
  • 中小企业叫苦:挣的钱还不够做检测的
    近日,欧盟发布《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简称REACH)新规定,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和6月15日之前,分批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这些“高度关注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盐、五氧化二砷等46种物质,根据REACH的新规,如果出口到欧盟的商品中含有的高度关注物质超过0.1%,且该物质每年进入欧盟市场的总量超过1吨,制造商或者进口商需要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进行通报。46种物质中,有38种须在今年6月1日前通报,还有8种须在6月15日前通报。   这样一来,意味着所有使用这些高关注度物质的下游企业,必须立即对产品进行“自查”,弄清楚其含量有没有超标,否则产品被召回,全行业都要受到影响。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REACH服务中心主任刘红斌说,作为江苏省的主要出口产品,服装纺织、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行业特别要引起重视,因为服装的染料、鞋子的黏合剂、塑料制品内都会添加化学成分,企业必须尽早进行产品测试。   近年来,欧盟一直是江苏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大型出口企业都对REACH新规有所了解,并采取了相应对策。江苏东恒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玩具、服装出口的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一直密切关注REACH法规的最新动向,并开展了相关培训,“我们出口欧盟的产品,都是在法规许可范围内的。”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国际贸易技术壁垒频出,有些公司为此从国外进口检测仪器,成立了测试中心,在产品生产前就严格把关,免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主动进行检测的很少。“我们主要做加工出口,本来利润只有微薄的几个点。所用的面料、辅料,甚至连纽扣、拉链都是买来的,如果这些都要逐一去做测试,算下来出口一批服装的测试费少则几万块,多则几十万块,一笔单子挣的钱还不够做检测的。”南京市一家小型服装外贸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正考虑放弃欧盟市场,发展一些其他国家的客户。   针对这种情况,刘红斌支招说,下游企业应该选择规范的供应商,要求其提供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测试报告,上下游企业也可以在行业内结成联盟,共同分摊测试费用。   名词解释   REACH法规   REACH法规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法规,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规要求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化学品必须经过注册、评估等程序才可准入,被称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上遭遇的最大技术壁垒。   据悉,目前江苏省已经有近百家相关企业委托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REACH服务中心进行了预注册,有4家企业已正式注册。对于上了注册目录的化学原料,年出口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如果在限定时间内未完成注册,相关企业便无法再向欧盟出口哪怕1克的产品。因此这一规定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 美国方面出台进口纺织服装产品新规定
    获悉,近日美国方面出台进口纺织服装产品新规定,服装若不符安全规定不仅要销毁还要被严惩。   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局(CPSC)宣布的新规定,对于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是我国服装出口大国,这对原本就不景气的服装出口行业来说,是重重一击,因此,企业要及早做好应对。   据了解,所有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必须从2009年2月开始遵守新规定。与以前违反安全条例的出口产品处理方法不同,现在CPSC将直接彻底销毁不符合安全条例的产品。此外,一旦企业被发现违规,将被罚1500万美元,大大高于以前的处罚。新法还特别加强了婴儿服装的安全管理,包括监督面料、绳带质量以及其他装饰品的质量。同时,规定明确了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必须经美国国际实验室鉴定合作组织(ILAC)公认的一家组织或者实验室认为是安全的。   对于我国一些以服装出口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来说,现在的压力会更大。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存在规模小、基础差,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以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已经使部分企业困难重重。比如宁波,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列入法检的出口美国纺织服装报检金额达到1.39亿美元,占总报检金额13.7%。如今,CPSC发布的最新规定,对于宁波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无疑又筑起了一道 “技术壁垒”门槛。   为化解新的技术壁垒可能给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的出口瓶颈,首先要尽快了解国际市场的最新规定,特别是输美纺织品涉及到安全性能强制性标准要求更需要密切关注 其次是严格对生产的主要原辅材料备案登记,严格对生产关键原辅材料安全项目检测,严格按照输入国或技术法规、标准组织生产,做到不合格原辅材料不投产,不合格产品不出门,最大程度避免出口风险。
  • 欧盟通报我国儿童服装产品81例
    今年1月至6月,欧盟非食品类商品快速报警系统(RAPEX)共通报涉及800例产品,其中涉及我国产品486例。通报纺织服装产品122例,占总通报数的15.25%,其中来自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为109例,占所有被通报纺织服装产品的89.34%。   在所有被通报的纺织服装产品中,儿童服装纺织产品被通报81例,占我国被通报纺织服装产品总数的74.31%,其中儿童服装产品71例,儿童鞋类产品10例。共有70例儿童服装纺织制品因存在人身伤害被通报,头部、颈部及腰部绳带设计违反EN 14682标准易造成人身伤害为通报的主因。在被通报的儿童鞋类产品中,有8例因小部件容易脱落易被儿童误食被通报。   建议加强对儿童服装纺织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将传统的产品品质保证的监管模式向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前移,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同时建议针对欧盟EN14682等技术标准,通过召开区域性技术交流会、送服务上门等形式,加强对中小微生产企业的技术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掌握包括绳带及小部件在内的相关技术要求,避免企业因绳带及小部件不合格而失去欧盟大市场。
  • 河南穰东以自主品牌提升本地服装产业
    穰东服装产业自发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上世纪90年代曾被誉为内地“小香港”。经历过发展高潮和低谷回落之后,2005年开始缓慢回升,2012年以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赢得了新的主动,进一步上档升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品牌效应逐渐形成。  “我镇的服装市场直接和间接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创业,年人均收入达3.5万元以上 吸纳200多家企业、6000余家商户集群发展,带动镇区面积扩展到7.12平方公里 直接拉动镇区发展饮食、宾馆378家,各类学校23所 注册的自主品牌提升了我镇形象,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该镇党委书记刘连波说。  在金利达制衣公司的车间里,只见工人们娴熟地操纵着电机,一片片单布经过裁剪、缝合,进入流水线,成为款式新颖的服装,销往全国各地。“我们生产的女裤供不应求,年销售总量达50万条。”该公司总经理郑绪慧说。  金利达制衣公司作为该镇大型服装龙头企业发挥着强大的支撑带动作用,除此之外,该镇积极扶持玉玺服饰、诚达制衣、梦诗雅服饰等几个投资大、产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行乡科级领导分包制度,包指导企业发展规划,包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包协调招商引资和发展产业协作等,通过争取扶持资金、招商引资、政策帮扶等方式,在全镇、全市乃至全省统筹布局,积极扶持企业实施高端化、优质化、国际化的发展举措。  走在新扩建的东大街、北京路、香港路上,两边的店铺规范整齐,客流井然有序。该镇不断加大对服装市场进行规范化建设的力度,2012年至今,实施义乌路改扩建,打通大连路,贯穿义乌北路,修筑会友路,真正改变市场面貌。特别是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镇区东部建设面积94.1公顷,与北京路、香港路服装市场相通相连的涅阳服装商贸城,使入住的群众“住有房、商有店、租有铺”,进一步拉大了市场框架。目前,服装市场面积82万平方米,容纳商户2386户,个体加工户6690户,加工企业128家,基本形成了集辅料经营、加工、销售、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  “我镇以自主品牌来提升服装形象,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河南省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我们以服装产业为主体,重现了穰东服装市场商家云集、人潮如流的繁荣景象,进一步提升了穰东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刘连波说。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材料测试仪器的综合供应商,经营产品包括纺织、服装检测仪器,皮革、鞋材性能测试仪器等等领域,欢迎各纺织服装企业支持关注,关于纺织品功能性测试仪器供应,请访问:http://www.gnxcs.com,更多其他仪器供求请直接搜索访问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 服装三包纠纷难解 呼唤行业标准
    买衣服没有“三包卡”,这对于服装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已经是多年的“老规矩”,但是,一旦出现质量纠纷,对于卖家和买家来说,又是困扰多年的“老难题”。这篇文章来源于纺织资源,请各位网友直接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纺织资源查看。   [纠纷难解]   一向节俭的张女士上个月在山东济南一家商场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件短大衣,但才穿了四五次,面料上的肘部、腋下等地方就明显起球,拿到商场去,对方说已经超过15天退换期,不能换了。张女士感到很委屈:“几千元的衣服一般也不会天天穿,15天退换期也太短了吧。”   而另一位消费者陈先生的经历则让他对某名牌失去了信心。今年夏天,他在北京海淀区一家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的专卖店,买了一件价值500多元的T恤衫,但是洗了一次晾干后,“感觉T恤像大了两号”,没法穿了。陈先生找到专卖店要求退货,但是对方说T恤已经洗过了,不能退换。经过反复交涉,对方给陈先生换了一件同款的T恤,陈先生虽然很不满意——因为再换一件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但是,想到“投诉怕也解决不了问题”,就拿着衣服回家了。   有的消费者选择投诉,北京的杨女士曾经拨打过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对方建议她咨询服装质检部门,但当杨女士了解到质检的程序后决定放弃“较真”,因为服装质检时可能毁坏衣服。比如,需要剪下一部分面料进行缩水率、色牢度等项目鉴定。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服装质量有问题,就由卖家负担鉴定费用,顾客则可以要求退款或者其他补偿措施,但是,如果服装质量没有问题,鉴定费就要由买家支付。质检人员提醒杨女士,要考虑鉴定费用、时间以及鉴定风险,因为有的外力损伤不好判断是怎样造成的。   北京北辰购物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顾客对服装质量问题的投诉,她的处理方式一般是进行调解,并不建议去做鉴定,因为“又耗时又耗钱,何况,现在国家也没有专门的服装三包规定。”而北辰一家服装品牌的销售人员也表示:“服装的质量问题很复杂,经常说不清,国家和北京都没有针对服装的三包规定,我们一般根据自己企业的规定决定是否退换货。”   [无法可依]   对于服装售后质量纠纷,国家有什么管理法规吗?   记者了解到,早在1995年2月,在全国人大七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产品质量法》,进一步明确了产品的生产者、经销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售出的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 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即“三包”。当年8月25日起,三包规定实施,自此购买列入三包目录的产品,消费者有权要求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承担三包责任。被列入商品目录的商品,统一实行“7天包退、15天包换”的最低指标。截至目前,我国共有23种产品被纳入“三包”范畴,但是,包括服装鞋帽、珠宝首饰、家用汽车在内的数百种商品并未被纳入三包目录,因此一旦出现纠纷就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   目前服装销售者和购买者出现售后纠纷,一般都依据《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来解决。1994年1月生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2000年9月开始实施的《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 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 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不过,由于以上法规的规定都过于笼统,很难应对服装质量方面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未列入三包目录的商品,可以按照企业规定或者商业惯例要求退换。比如,消费者因所购服装的规格、花色、尺寸不合适要求退换的,只要不脏、不残,不影响销售,经营者应当予以退换。据记者了解,目前服装质量售后一般都由商场或专卖店自行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很多服装品牌专卖店都规定,7天以内衣服出现问题可以换货,修补,但是不能退货,这也是很多服装商家的底线。   协会自律更有优势   尽管国家没有将服装列入“三包目录”,但是有些地方已经先行一步。   今年2月,陕西省西安市出台纺织品、服装类商品质量“三包”规定。西服、大衣、裘皮服装三包期为六个月 羊毛衫及其他服装、床上用品三包期为三个月 童装、针织内衣及纺织制品三包期为一个月 凡购买100元以上的针纺织品、服装类商品实行“三包卡”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更换或退货,不收折旧费。比如,左右衣袖、裤腿宽窄、长短不一致、裤缝歪斜、疵点、色差超过标准者 缩水率、染色牢度不符合该产品标准相应等级者 正常使用后,面料严重起球、披裂(拔丝)超出标准要求者 正确洗涤后,粘合衬出现严重起皱、起泡超出标准要求者。   根据不同类别规定不同的三包期非常符合服装的特点,而在上海的服装三包规定中,价格因素成为三包期的重要考量标准。上海的服装、鞋类“三包”规定,针对不同价格的商品规定了不同的“三包”有效期:50元以上100元以下(含50元)的为30天,100元以上(含100元)的为90天,300元以上(含300元)的为120天。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曹中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纺织品服装鞋帽投诉虽然很多,但是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服装质量在不断提升。现在服务类投诉逐渐上升,服装类投诉比例不算高。   曹中生建议,市场经济条件下,服装三包规定不宜由政府制定,最好由相关行业协会来引导服装企业和消费者,更容易把握和操作。服装行业的相关协会可以在全行业推出“修、换、退”的三包规定,征求意见进行公示后实施,这也是服装行业自律的一个具体体现。
  • “标识顽疾”成服装出口“拦路虎”
    近年来,标识已逐渐成为欧美等市场对我国服装出口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焦点,不规范的标识正成为服装出口障碍。据统计,2012年宁波出口服装企业总数约为1472家,检出标识有问题的企业有412家,标识不合格的企业占到出口服装企业的近三成——   “王总,你们这批婴儿服装的实际组成纤维含量与标识上的含量偏差太大,不符合美国《羊毛制品标签法案》要求,判定为标识不合格,必须返工。”宁波鄞州检验检疫局轻纺科的蒋小周与宁波市凯业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针对1批出口婴儿服装进行着沟通。蒋小周表示,类似的事情,在他管辖的区域内每周都会发生。   标识违规遭退货   诗南制衣出口至意大利1批针织服装,最终出货时被第三方验货机构以产品缺少原产地标识而要求退货直至整改合格。“我们真不了解意大利关于标识的相关要求,遭遇退货不但有经济上的损失,我们的声誉也会受影响啊。”该公司报检员小张跟蒋小周诉苦。“根据《意大利制造》原产地标识法规规定,在意大利销售的纺织品需强制施加原产地标识。”蒋小周跟小张解释道。   欧美等发达市场历来重视纺织服装的标识问题,蒋小周接着说,美国通过《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等法案,对产品“原产国、纤维含量、保养说明与消费者安全有关的必要信息”等内容作出清晰严格的规定,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2012年5月8日起实施法规(EU)No1007/2011,主要涉及纺织纤维的名称和纺织品纤维成分相关的标签和标识规定,且包含原产地标签计划。不仅欧美等发达市场,新兴市场的产品要求正逐渐向发达市场看齐。如埃及于去年6月15日开始实施新的进口纺织品和服装测试检验程序法令,规定标识应该包括国家产地、制造商名称、进口商、注册商标、纤维含量以及保养护理等内容。   标识内容应真实   “我们公司出口1批女式T恤衫到以色列,标识为90%粘纤/5%氨纶/5%金属纤维,而通过宁波检验检疫局纺织品检验中心测试,实际为59.3%粘纤、33.4%涤、7.3%氨纶,结果相差悬殊。我回去调查才发现,面料是由外贸公司组织生产,客户确认了面料的手感和颜色而未对面料成分进行检测,公司的业务员认为只要客户确认,就可放心生产,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洗水唛所标识的不符。我们立刻返工,避免货到国外遭遇退货,挽回了经济损失。那次之后我们公司开始特别重视标识这块工作。”谈起那次险些被退货的经历,宁波雅仕杰制衣有限公司张总至今还心有余悸。   据纺检中心副主任傅科杰介绍,服装标识是用来说明服装的性质、用途、来源及使用方法等的一系列指导性文字或图案,一般需包括主唛、成分唛、水洗唛、产地唛等内容。但由于服装生产企业自检自控能力普遍不足,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缺乏原辅材料的验收把关能力,往往忽略标识与实际一致性的验证检验,而且部分企业对标准法规要求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为迎合客户要求而刻意欺瞒的情况,客观上导致产品标识质量问题较多。   标识假冒不可取   2012年下半年,由世界著名品牌“KAPPA”授权宁波天衡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4批针织服装准备出口到美国,蒋小周发现其中含有“BAMBOO”即竹纤维制造标识。近几年,由于竹纤维等新型纤维具有天然环保等特性,部分企业出于卖点、利润等考虑将普通纤维“以次充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明令打击含欺骗性宣传的竹纤维产品等。该批货物被取样送到了宁波检验检疫局纺织品检测中心,经过鉴别分析,最终确定产品实际由再生纤维素即粘胶纤维构成。宁波检验检疫局责令企业进行标识返工,按照检测结果整改,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检管处应慧峰介绍,现阶段出口服装的纤维组成即成分标识问题较为突出,首先是混纺及交织产品的各组成纤维实际含量与标识偏差,超出限定允差,或是纤维种类名称标示错误 其次是产品缺少成分标识,法规(EU)No1007/2011规定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须包含耐用、易读的说明纤维组成的标识。同时“假冒”标识问题较多,由于客户或贸易商为谋取不当利益等原因,部分产品存在标识伪冒产地等情况,或是未经授权许可,产品标识侵犯他国或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权益。   宁波检验检疫局专家建议服装出口企业:首先,应树立诚信意识,杜绝恶意欺诈行为,保证产品标识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应加强学习,熟悉产品标识控制要求,利用建立关键原辅材料管理制度、委托检测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合同设计评审及产品开发等过程控制能力 第三,新产品投入生产前应经过必要的产品验证,认真核查出口合同、商标授权书、产品标识等内容,有效规避贸易风险 第四,注重对内部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培训,避免因内部单证资料交接错误、信息传递失真等原因造成产品标识错误。
  • 纺织服装成不合格产品“重灾区”
    日前,北京市质监局公布了2013年北京市生产领域工业生产资料产品、建筑材料产品、公共安全防护产品、纺织服装等日用消费品以及家用电器及电气、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状况公告,结果显示,纺织服装等日用消费品质量相对不容乐观,235批次产品中有43批次产品整改复查后质量仍不合格,合格率仅为81.7%,而其他几大类产品质量状况则总体良好。   据介绍,该局近期依法对首都生产领域纺织服装、床上用品、羽绒服装、皮革服装、毛皮服装等日用消费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230家企业生产的235批次产品,其中纺织服装96批次、床上用品12批次、羽绒服装34批次、皮革服装63批次、毛皮服装30批次。结果显示,北京万鑫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衣、金汉子(北京)国际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的茄克等43个批次产品整改复查后仍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不合格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纺织服装产品的使用说明、色牢度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纤维含量实测值与明示值不一致 床上用品的pH值、使用说明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纤维成分含量实测值与明示值不一致 羽绒服装的羽绒含绒量、纤维成分含量实测值与明示值不一致 皮革服装的皮革撕裂力、摩擦色牢度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此次共抽查了生产领域工业生产资料184家企业生产的199批次产品。结果显示,北京金世纪润滑油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增压柴机油等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车用润滑油的运动黏度、低温动力黏度、低温泵送黏度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发动机冷却液的冰点、pH值、耐腐蚀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橡胶密封制品的耐液体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在公共安全防护类产品抽查方面,共对灭火器、防火门、特种劳动防护产品、防盗安全门和消防应急灯具5种产品质量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灭火器、特种劳动防护产品质量良好,抽查产品均检验合格。抽查发现个别批次防火门因装配原因,耐火性能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 个别批次防盗安全门产品因锁具周围无防护钢板的原因,锁具防盗要求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因企业暂时停产、抽样基数不满足抽查方案要求等原因,未能抽查到消防应急灯具产品。   此次共抽查家用电器及电气、电子信息67家企业生产的78批次产品,抽查检验发现个别防爆电气产品质量不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检查、冲击试验、电缆和导管引入装置试验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北京市质监局近期还对塑料管材、电线电缆、建筑安全玻璃等7类建材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331家企业生产的356批次产品。结果显示,北京京运盛达电缆桥架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缆桥架、北京安宏钢化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钢化玻璃、北京忠鑫丰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钢制散热器、北京天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PVC-U推拉塑料窗等产品不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电线电缆产品的导体电阻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电缆桥架的表面防护层厚度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建筑安全玻璃的碎片状态等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建筑外窗的抗风压性能等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建筑用聚苯板的表观密度、压缩强度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采暖散热器的散热量等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
  • 输美纺织服装标签又出新规定
    近日,美国《纺织纤维产品识别法》及《羊毛产品标签法》又出新规定,要求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必须加施标志或标签,标签必须采用英文标识,另外还强调了以下几项规则:   对纤维成分的标注必须采用非商标纤维名称,且应按重量的百分比由大至小顺序排列 纤维名称可使用联邦贸易委员会或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的纤维名称,商标名称可与非商标纤维名称一并使用 纤维成分可于标签背面标明,但有关资料必须容易找到 占纤维总重量不足5%的纤维不应以名称识别,而应列为其他纤维,但具特定功能的纤维除外 所有服装必须以布标签标示原产地 服装必须附有提供护理指示的永久性标签以及进口商、分销商、零售商或外国生产商的名称。   纺织服装标签标识是消费者了解服装质量的基本信息,标识错误或不符合进口国规定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诚信度,还会给出口产品带来风险。许多国家对此做了明确和严格要求,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对纺织品服装标签标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纤维名称、组分含量、语言标示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也是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各服装出口企业:要从细节上抓好产品质量,重视产品质量的源头管理,不要轻信客户提供的唛头标识,主动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进行验证 要加强对国内外技术法规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加贴成分标识时应认真审核,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标注。此外,出口企业必须意识到,出口服装既要符合贸易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要求,还必须符合输入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 泉州鞋服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实验室
    昨日,众多纺织服装企业负责人云集泉州,一起探讨提高纺织服装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当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办的2009全国纺织服装企业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论坛在九牧王公司召开。   论坛还特邀已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的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的实验室代表,介绍企业实验室国际化、标准化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企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为行业提供范例加以借鉴。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研发和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各个产业集群及产业聚集度较高的地方政府机构也在大力推动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同时,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产品检验实验室、培训企业自己的专业人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副主任张翠竹介绍:“自2004年福建凤竹集团作为泉州第一家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之后,泉州很多企业都纷纷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申报,如九牧王、安踏、七匹狼、劲霸、特步等企业都在积极申报中。”
  • 出口针织服装偶氮超标不容忽视
    自2011年1月1日新增针织类服装正式开检后,义乌检验检疫局根据出口国家与地区的不同要求进行了针对性抽样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偶氮、甲醛、阻燃等,抽样结果显示:义乌地区相关产品质量较好,但抽检偶氮635批中有11批不合格。   造成出口针织产品偶氮检测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出口针织服装企业未能对供应商进行严格选择与管理,时常因出货时间较紧,匆忙选择供应商订货生产,不能对原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因竞争激烈订单价格降低、工人工资增长等因素使企业利润空间减小,部分工厂为获取利润采购廉价原料,导致不合格情况的出现 出口针织服装企业只重视规格等服装外观因素,不重视产品理化性能,缺少相关观念,导致不合格情况时有出现。   偶氮超标产品在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引发多种恶性疾病、吸收致癌等。欧盟规定:可释出禁用芳香胺浓度超过30ppm的偶氮染料不得用于直接接触皮肤纺织品。针对以上情况,检验检疫部门建议:出口针织服装企业对供应商要进行严格筛选,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筛选、管理、考核制度,从源头加强对产品质量控制 出口针织服装企业应提高法制观念及质量意识,避免因小失大 出口针织服装企业应加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检测标准的了解,根据出口国家要求加大对原材料检查力度,避免成品出口不合格情况的出现。
  • 纺织服装实验室建设论坛举办
    第三届“2011全国纺织服装企业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论坛” 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办,旭荣集团协办,于10月17-18日在江苏常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质量与品牌”。重点探讨如何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监控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交流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经验,以期推动行业品牌建设。迪卡侬、宜家、李宁、愉悦家纺、探路者、森马、波司登、报喜鸟、劲霸、九牧王、利郎、贵人鸟、七匹狼体育、日本东丽印染、鲁丰集团等知名纺织服装品牌、面料企业、国家专业检验机构以及相关机构的质量与实验室管理专家、品管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东道主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清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工信部科技司副局长周健受邀出席,并从质量控制、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发表重要观点,使与会者深受鼓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在“高度重视质量管理 大力开展品牌建设”的报告中指出:质量管理是品牌建设的基本要素和首要环节,企业实验室建设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为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品牌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制定了“‘十二五’纺织行业品牌发展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十二五”要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培育百个以上区域品牌、培养千家以上全国知名品牌企业、打造万亿以上品牌增加值,并提出在全行业开展品牌培育创优示范、质量控制和标准体系建设、设计创意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营销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品牌发展基金创建等七大品牌建设工程。”   她谈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近年来在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建立了以协会检测网络为主体的辐射全国产业集群的网络实验室,为各地企业提供服务和产业创新服务 实施“中国流行面料”吊牌的产品认证 为李宁、九牧王、七匹狼、如意、旭荣等近50家企业提供了实验室建设的专业辅导 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和检测体系 持续为企业提供近百期国际标准培训,建立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逐步推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编译美国《AATCC技术手册》、《ASTM标准汇编》、《ISO国际标准汇编》、《JIS日本标准汇编》,编写《FC培训教材》等书籍,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国外标准。这些工作对逐步推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发表演讲   实验室建设与认可交流会   实验认可对于帮助企业树立内部质量管控的防线,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有效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月16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专家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质量认证部专家与代表座谈了国际实验室认可问题,解答了众多企业关于CNAS认证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女士演讲   一年一度的“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颁奖典礼也借本次活动隆重举行,共有15家企业获此殊荣,表彰他们在产品质量管理、产品检测和产品认证的突出贡献。旭荣集团总经理黄庄芳容女士代表获奖企业发言。   此次论坛的另一亮点是组织参观旭荣集团在常州的研发中心。旭荣集团自1975年在台北创立旭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三十余年,主要产品为各类圆编针织布种。在运动休闲类除了与Adidas、Reebok、Puma、Fila、Russell、Liz Claiborne、Zara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外,更是Wal-Mart、JCPenny、英国马莎等国际大型通路的亚洲区指定供货商 内销客户层更涵盖国内知名运动休闲品牌李宁、美特斯邦威等等。旭荣集团是Adidas亚洲最佳供货商之一,他们的研发及趋势简报亦成为Wal-Mart全球供货商的标准模版。在多年累积的专业品质、快速反应与准确交期之基础下,业务规模快速成长。正是秉承此理念,旭荣集团已经功在大陆开拓10周年,并成为国内纺织行业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的出色代表。   会场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充分将企业产品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理论经验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优秀质量管理经验的传播和企业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大会还得到了乌斯特技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爱色丽(上海)色彩仪器商贸有限公司,锡莱亚太拉斯(深圳)有限公司以及宁波纺织仪器厂的大力支持。
  • SGS举办中国市场纺织服装产品准入法规研讨会
    2011年3月2日下午,由SGS主办的《解读中国市场纺织服装产品准入法规》研讨会在上海建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国纺织品标准化委员会以及SGS的行业权威专家在会上做了专题演讲。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服装生产、贸易、销售等领域的80余家企业前来参与。   新年伊始,备受关注的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正式对外颁布,随即便引起了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高度关注,对企业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应新标准的要求显得至关重要。研讨会上,新版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全国纺织品标准化委员会郑宇英秘书长率先做了主题演讲。针对许多企业只关注标准中技术要求的修改而忽略其他条款的现象,郑秘书长引领在场听众逐字逐句细读了新标准中的各项条款,重点强调了新老标准在执行层面的更新内容,例如新标准将婴幼儿纺织产品的适用范围由原先的0-24个月调整为0-36个月,这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原本只需满足B类要求的婴幼儿产品在新标准实施后必须满足A类要求。同时,新标准还将“4-氨基偶氮苯”列入了禁用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清单,使得禁用的致癌芳香胺种类达24种。   今年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对进出口服装产品实施了新的检验监管政策。会上,来自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鉴定监管处消费品安全检验监管科的段冀渊科长,就众多国际品牌及进出口贸易企业十分关心的服装产品进出口监管政策及相关法规进行了介绍,段科长特别就新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中新增加的诸如衬衫、睡衣、泳衣等301个项目做了强调,帮助企业避免因不熟悉政策更新而导致通关周期变长所造成的损失。   最后,来自SGS纺织/鞋类检测部的技术经理周荣星博士,以产品召回案例为依据分析了纺织产品常见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在2010年被欧盟通报召回的纺织鞋类产品共计648批次,其中原产自中国的产品有341批次,占总数的52.6%。值得注意的是,过去,针对产品中六价铬所造成的安全问题,企业往往只关注皮革制品中的六价铬,但在去年11月起的短短2个月时间内,意大利针对中国产服装类产品就六价铬问题发起了36批次的召回,这一问题需要在今后给予高度关注。周博士就此类具有代表性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值得注意的是,研讨会中有不少企业都询问,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在执行时是否可以留有余地,监管时能否有适当的放宽,面对这些提问,现场的嘉宾一致强调,保障消费者安全是制定标准、进行监管的根本出发点,各类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法规,国家监管机构也将严格实施执法监督。   SGS一直以来凭借着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为国内外众多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全面的解决方案,本着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确保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符合各类标准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纺织服装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新标准不断出台,SGS纺织品部时刻关注国内外纺织行业的最新标准和要求,在今年上半年还将举办多场研讨会,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新标准中的新要求。
  • SGS 欧美市场纺织服装专题研讨会召开
    广州2011年11月2日电 /美通社亚洲/ -- 近日,由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验、检定、测试和认证机构 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SGS)主办的“欧美纺织服装常见受限物质要求及近期法规更新解读和 WRAP 社会责任认证要求”研讨会在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简称广交会)上顺利召开,吸引了多家海内外参展企业和采购商前来参与。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纺织、鞋类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所需要符合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欧美买家对国内企业在社会责任、交货能力等方面的审核要求及相关主题展开讨论,有助于为了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目前欧美等国家对纺织、服装类产品的最新技术要求和法规,确保出口产品符合目的国的相关要求。   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广交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迁现已成为国内历史最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信誉最佳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为我国产品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10月31日开幕的第三期广交会上,主要参展商品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产品,这些商品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据了极高的比例,近年来,随着欧美国家对纺织服装类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欧盟REACH法规,美国消费品安全法案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许多企业在出口贸易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和制约,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法规要求并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来满足这些要求,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也提升了贸易风险。   SGS 纺织品检测部技术经理鲍萍博士向与会嘉宾介绍各国纺织品最新法规   研讨会上,SGS 纺织品检测部技术经理鲍萍博士就近年来行业内关注度极高的欧盟 REACH 法规、美国 CPSIA法规及其他常见受限制物质要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就近期被绿色和平组织曝光的“毒衣门”事件,鲍萍博士还针对 REACH 法规中 APEO 等化学物质的禁用条例做了特别强调。在纺织服装产品检测领域,凭借庞大的服务网络、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SGS 始终致力于保障服装产品安全,助力企业产品快速进入欧美市场。   同时,针对纺织服装企业代表关心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SGS 也邀请了具有企业社会责任改进实践经验的项目专家吴瑞芳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专题介绍,通过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生动讲解,详细为企业说明了国际买家对国内企业最为关注的要点,解读了国内社会责任问题高发的风险点,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和提升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介绍了 SGS 作为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机构所能够提供的各类审核服务。   会后,SGS 的技术专家还同与会来宾就纺织服装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和工厂审核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随着研讨会的顺利落幕,参会的参展商代表和采购商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对专家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背景给予了高度赞扬。通过此次研讨会,不仅及时了解了欧美服装纺织行业最新法规标准,也对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立更深刻的认识,增加了企业的信心。   多年来 SGS 均在广交会设展(本届 SGS 展位号是 A 区8-4),并安排资深技术专家通过现场咨询、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向海内外客商提供专业、高效的技术咨询、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等服务,帮助企业及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降低贸易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今后 SGS 还将进一步加大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关注度,与企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与优化提升竞争力。   自1991年在北京成立以来,SGS 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每年保持超过两位数的业务增长速度,服务网络遍及全国,目前其50多个分支机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省会城市,服务能力覆盖农产、矿产、石化、工业、消费品、汽车、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扎根中国20年,作为政府必不可少的补充力量,SGS 发挥了其公正、独立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切实帮助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优化管理流程,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重要推手。凭借全球网络以及优秀的本土团队,SGS 秉承“永续发展之道”,持续致力于以专业服务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   关于SGS   SGS 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公认的质量和诚信的全球基准,拥有67,000多名员工、1,25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服务网络遍及全球。   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SGS集团和隶属于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建成于1991年的合资公司,在中国设立了50多个分支机构和几十间实验室,拥有9,000多名训练有素的专家。   SGS 的服务能力覆盖农产、矿产、石化、工业、消费品、汽车、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的供应链上下游。近年来,我们在环境、新能源、能效和低碳领域不断创新、锐意进取,致力于以专业的检测和认证服务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为国内外企业、政府及机构提供全方位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作为优秀的企业公民,SGS 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经营企业、回馈社会。如在甘肃贾家屲地区援建校舍并长期派驻支教员工,切实改善当地教育条件 对办公场所进行能效评估和改造,减少碳排放 并在全国各分支机构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赈灾救危、保护环境等公益活动。   凭借卓越的服务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公司荣膺“最佳检验认证机构奖”、“最受信赖的外贸服务商”、“跨国公司中国贡献奖”、“快速反应公司奖及服务创新奖”、“中国最佳服务特色奖”、“中国外贸贡献奖”、“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社会责任优秀企业”、“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最受企业欢迎培训机构”等荣誉,成绩斐然,贡献卓著。
  • 韩国多个品牌服装被检出质量不合格
    编者按:韩国服装款式很受中国美眉的欢迎,但是好看的东西就一定好吗?从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流通领域韩国进口服装质量监测报告上我们可以看到,多数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有一款针织外套致癌染料超标30倍。   近年来,随着韩剧在国内的热播,剧中人的穿着打扮也成为国内流行的风向标,从而带动了韩装品牌在国内的热销。但这些进口韩国品牌服装的质量是否令消费者放心?6月7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了流通领域韩国进口服装质量监测报告。   报告显示,近期对杭州、宁波、温州三地市场上销售的韩国进口服装进行的抽样检验显示,经专业监测机构检验,34批次受检韩国进口服装中,合格的占17批次,合格率仅为50%。不合格商品涉及SHE’SMISS、ZIOZIA、O’2nd、MOGGPINK、SIEGFAHRENHEIT、collncos、D’modes黛玛诗、HAZZYS等品牌,品种包括连衣裙、女裤、男西装、羊毛衫、上衣等,整体质量状况较差。   不合格产品中,有一半纤维含量出问题   从监测报告来看,此次抽检出的17个批次不合格产品中,纤维含量不合格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标注的含量与实际检测的含量不符,共有8个批次。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一些企业为利于销售,明知是一般或低档纤维,故意标成高档纤维,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其次,存在因生产工艺等问题导致的色牢度不合格问题,这使得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容易掉色,影响美观。此次不合格商品中共有5个批次,由于色牢度不达标被判定不合格。据悉,色牢度不达标容易引起一些致敏致癌的染料、重金属离子等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健康安全构成危害。业内人士解释,面料在染色时,由于染料或印染工艺选择不当,以及染色后对浮色清洗不净,成衣生产企业没有做到面料在投产前送检是导致色牢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再次,存在标志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问题,即服装所标注的内容不符合国家要求。标识标志项目在国家标准中为强制性指标,此次共有7个批次商品由于该问题被判不合格。   一款针织外套致癌染料超标30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监测的一款标称黛玛仕(郑州)服饰有限公司总经销,商标为“D’modes黛玛诗”的针织外套中检出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明令禁止使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联苯胺,而且含量很高,达到了608毫克/公斤,但国家相关标准仅允许含量范围在20毫克/公斤以下,超标达30.4倍。该染料属于国家纺织服装中禁用、不得检出的4种可对人体直接致癌的染料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对不合格进口服装的监管,省工商局已组织力量对不合格商品进行了市场清查,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单位进行立案调查,并要求经销单位召回已销售的不合格商品。同时,工商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消费者购买了与所列名单一致的服装可以要求经销单位退货,也可以拨打12315电话进行投诉。   买衣服时可闻一闻,用纸巾擦一擦   省工商局昨日还发布了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进口服装时应注意,看一看标识是否齐全。流通领域销售的进口服装必须有中文标识,内容包括: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服装型号、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产品的合格证、产品的执行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安全技术类别等内容。   选购衣物时,闻一闻是否有异味。服装上有刺激性气味的不建议购买。在购买时可用餐巾纸在服装面料上摩擦一下,看看褪色是否明显,褪色明显的产品也不建议购买。   消费者在新购服装穿着前应先下水洗涤,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因为经过洗涤以后,部分游离甲醛因溶于水而减少 而且经下水洗涤后可中和面料的酸碱度,又可以洗去浮在服装表面的部分染料,安全又卫生。   工商相关人士还表示,在购买进口服装时,消费者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不要迷信进口产品和品牌,购买前要仔细检查商品质量,购买后要注意保管好购物发票、小票等购物凭证,为日后出现质量问题维护权益时使用。
  • 汕头打造粤东纺织服装检验检测“航母”
    9月26日上午,中国检科院(汕头)纺织品研究室和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粤东分中心揭牌暨粤东检验检疫技术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汕头迎宾馆举行这标志着汕头的纺织服装检测技术将跃上一个新台阶,更标志着汕头在打造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取得了良好开端。   中国检科院院长李怀林、副院长王宝麟,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黎庆翔、林苗,汕头市领导蔡宗泽、罗仰鹏、王芸、周镇松,汕头海关副关长蔡少琼,汕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孙世和等出席了仪式。   据了解,粤东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雄厚,实力强劲,目前拥有超过2万家纺织服装生产销售企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毛衫、内衣、衬衣、婚纱礼服为主的产业集群。而汕头更是拥有一大批大型纺织服装企业、名牌企业及名牌产品,针织产品自主创建的品牌数在行业中名列第一,其中汕头澄海区及外砂镇、谷饶镇、两英镇、峡山镇和陈店镇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工艺毛衫名城”、“中国毛衫专业名城”、“中国针织内衣名城”、“中国针织名城”、“中国家居服装名城”和“中国内衣名城”等称号。2009年,汕头纺织服装总产值212亿元,约占全省纺织服装总产值的17.8%,占全国6.8%。   中国检科院(汕头)纺织品研究室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强和密切院局在纺织品检测技术领域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纺织品检测领域的技术难题。汕头检验检疫局纺织品实验室也将依托中国检科院强大的技术后盾以及广东检验检疫局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纺织品检验技术水平,增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为粤东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又讯 记者王开颖报道:9月25日晚,市长蔡宗泽在汕头迎宾馆会见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怀林、副院长王宝麟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黎庆翔、林苗等一行,宾主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人豪,副市长周镇松会见时在座。
  • 美国服装鞋类协会发布新版限制物质清单
    近日,美国服装鞋类协会发布了第13版限制物质清单(RSL),该清单由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环境任务组编制而成,分别列出了当前各国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材料、化学品和物质的最严格法规,旨在向服装和鞋类公司提供世界各地关于限制或禁止在家纺、服装和鞋类成品中使用某些化学品和物质的法律法规信息。   新版主要修订了各国对农药、阻燃剂、金属中的金属部件、镉、邻苯二甲酸酯等的规定变化,其中包括新增了某些物质的测试方法,添加了农药、阻燃剂、邻苯二甲酸酯等某些化学物的管控国家范围及最严格管控要求,并对部分化学物的名称、CAS号作出补充或更改。   纺织品是宁波的优势出口产品,主要出口日本、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国,近两年来出口呈下降趋势。数据统计显示,宁波地区2012年服装鞋类等纺织品共计出口12万批次,出口货值高达28.75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可喜的是,今年上半年宁波地区纺织产品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出口共计6.6万批次,出口货值达16.0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72%和21.37%。   因此,专家提醒,相关企业应积极借助RSL清单,利用清单做好企业的化学品管理,避免对世界环境的不全面了解导致出口市场受限。企业应主动研究RSL清单,分析新版清单中的主要修订点,尤其要提取出与自身产品相关的化学品限制条件要求,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权威的认证机构或政府部门帮助企业理清出口不同国家所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定。同时,企业应根据各国最严格要求条件,结合自身产品特性,制订出一套企业对应重要出口国的通用标准要求,减少因出口不同国家或地区而频繁改变产品相关要求的负担,降低各项测试成本。最后,企业应提高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及时改进相关化学品或物质的限制含量,以求出口更优势的产品以开拓更大的市场。
  • 皮匠世家再爆甲醛门 问题服装伤害有多大
    近日,广州市质监局对外公布了2009年四季度产品质量监督的抽检结果,其中鞋类产品合格率72.4%。更令人震惊的是,在67种抽检不合格产品中,备受上班族追捧的皮匠世家的一款女装皮鞋榜上有名。据悉,皮匠世家产品已不是第一次被发现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游离甲醛。   无独有偶,在同一个月里,2月3日,武汉市质检局对该地区鞋类产品进行抽查后的结果显示,皮匠世家的一款羊皮胶粘女鞋(生产批号9C06-25)被检测发现帮底剥离强度不合格,皮鞋容易开胶、裂口。   焦点1   “问题鞋服”为何屡禁不止?   皮匠世家总经理陈夏的“叫苦”不由引发我们的另一番深思:“问题鞋服”频频出现说明了什么?究竟该由生产厂家还是终端零售商担责?   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服装和鞋包之所以出现诸类质量问题,与检测成本偏高及企业抱有侥幸逃避心理都有关系。对于服装和鞋包成分含量等“安全性”指标,消费者无法用肉眼分辨,只能通过相关部门的检验。但如果每批产品都要经过检测的话,成本相当高。就目前而言,国内估计没有哪个企业能做到每批货都检测。   对于谁该担责的问题,该位专家表示要视情况而定。一些生产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致使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同时,企业质量意识淡薄,为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总体而言,流通渠道中不法商人的趋利行为和生产厂家的偷工减料生产行为都难逃罪责。在生产过程中,双方要相互监督和约束。零售商在下订单之前首先应该挑选生产水平有保障、具备一定实力的加工厂,其次对生产厂家所使用的原材料提出严格的要求,在协议中注明哪些成分不得使用。   而业内人士陈小姐则认为,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标准化建设非常滞后,要么是应该有标准的标准没制订出来,要么是标准的修订更新慢以及内容不完善,目前市场上仍有许多商品处于标准缺失状态。国家产品标准的缺乏和滞后、监管的不力,更是为质量问题大开绿灯。要从源头遏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首先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   焦点2   企业如何保证鞋服“安全性”?   据记者了解,服装和鞋包质量的监控,主要是由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自我质量监控、国家强制性抽检及工商抽检构成。一些大商场也会要求进场品牌出示第三方检测报告,但最基础的监控环节还是企业的“主动送检”。一些自我要求比较严格的品牌,通常会将每一款服装都进行送检,也就是按款检,但并非是每个厂家、每个品牌都能做到。检测是需要成本付出的,出口欧美的服装企业因对方要求相当严格一般都做检测,而在国内销售的企业往往想蒙混过关。   在服装和鞋包检测中,则大致有面料送检和成品送检两个环节。成品送检关注的是外部质量和工艺,比如缝制做工等,其中一些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时或使用后就可判断。而面料送检环节所对应的内在质量,则是消费者的判断难点甚至是盲点,比如材料成分、色牢固度、强力等。如果送检面料不符合标准,通常厂家会更换后再次送检。
  • 缺人缺钱缺技术 纺织企业环保投入乏力
    纺织工业是制造工业中能源消耗较大的行业之一,也是用水多、废水产生量大且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在纺织行业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对国家、行业、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近年来,受国家节能环保量化任务、新排放标准要求,以及社会舆论和国内外环保组织监督影响,纺织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被不断提出新要求,行业承受着愈来愈大的压力。   为切实了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反映企业呼声,营造有利环境,纺织服装周刊从今年7月份启动了《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百家企业节能减排大调查》,对全国的20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   如今,调查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调查报告也正式出炉。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详实地了解到一线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真实情况,倾听到企业的困境和诉求,为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有利借鉴。   现状摸底:纺企节能减排遭遇六大难题   近年来,纺织行业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清洁生产的实施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推广应用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等手段,废水治理率和达标率得到大幅提高。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更是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国家层面,行业协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ldquo 硬任务&rdquo 来抓。   也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的支持下,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了《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百家企业节能减排大调查》。本次调查活动是对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其目的是及时了解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改造计划 了解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现状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则希望能让纺织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相关的产业政策,掌握节能减排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把纺织行业真正打造为绿色产业。   本次调查活动历时5个月(7月~12月),调查形式主要以&ldquo 新闻报道&rdquo 和《纺织企业节能减排调查问卷》为主。在&ldquo 新闻报道&rdquo 部分,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具体措施、效果,以及企业呼声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   而在《纺织企业节能减排调查问卷》部分,则向400多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有300余份,其中有效问卷203份。调查主要涉及内容包括:节能减排意识程度、能耗、水耗、排放情况,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及使用情况,节能减排的需求及改造计划,实施节能减排的困难,希望政府和技术提供机构给予的支持等。   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规模以上大型企业(销售额4亿元以上)占35%,包括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溢达集团、安徽华贸集团等纺织行业龙头企业 规模以上中型企业(销售额0.2亿~4亿元)占43%,包括广州市缔造亿佰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绍兴县科旺纺织有限公司等 规模以下企业占16%,包括南通新绿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 小微企业占6%。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3.7%的企业了解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89.2%的企业进行过清洁生产,而认为企业节能减排成效较为显著的仅为35.0%。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在国家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倡导,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变大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企业在节能、降耗、减排的意识上逐步提高,全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调查发现,纺织服装企业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参与调查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实行节能减排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调查发现,其主要问题是认为公司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未能将节能减排的政策提上议事日程 科研力量薄弱,缺乏创新技术,以至于节能减排工作停滞不前 企业资金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实行节能减排工作。绝大多数企业呼吁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投资方式多样的多元投入机制,使纺织服装行业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从203家纺织服装企业收回的问卷调查来看,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按企业性质分:国有控股企业占11%,集体控股占8%,民营企业占67%,港澳台商控股占5%,外商控股占1.5%,其他控股占7.5%。   按行业类别分:棉纺织行业占17%,印染行业占13%,长丝织造行业7%,家用纺织品制造业占8%,服装、鞋、帽制造业占20%,化学纤维制造业占4%,针织、编织品制造业占6%,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占13%,其他行业占12%。   直击一线:1/4纺企缺专职节能减排管理人员   对于资源依赖型产业的纺织工业来说,节能减排自然与其紧密相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也曾指出,纺织工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绿色通道将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难点、焦点。   据相关数据显示,纺织工业总能耗约占全国工业的4.4%,用水总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5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的10%左右。可见,纺织工业是制造工业中能源消耗比较大的行业之一,节能减排在纺织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必然性。   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中,74%的企业有专职从事节能减排管理人员,还有26%的企业无专门从事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人员。   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   通过调查发现,近些年来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意识逐渐提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安徽华茂集团在建设纺织强国目标的过程中肩负了重要使命。在华茂内部,和节能降耗有关的职能处室和动力分厂都会主动发挥引导作用,利用走访、交流、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生产一线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针对生产部门,公司组织一线员工通过查找节能降耗的薄弱环节,强化管理,并制定节能对策措施,不断降低能耗。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系列的基础性规范管理,华茂广大职工都能把节能意识变为自觉行为,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为创建节约型华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2012年末,华茂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与&ldquo 十五&rdquo 末同比下降16.16%。此外,华茂的用电单耗也呈逐年下降趋势,棉纱单耗同比下降5.84%,坯布单耗同比下降9.2%。   节能减排有助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印染企业的能源成本从15%~20%上升到30% ~40%,甚至更高,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资源消耗带来的高成本严重削弱了纺织印染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通过节能降耗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单位能耗的价值产出,将成为激烈竞争环境下我国纺织印染企业的必然选择。   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作为印染行业首家进行&ldquo 煤改气&rdquo 的企业,深刻感受到了节能减排带来的实惠。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介绍,以前,定型机用烧煤经导热油供热的热效率一般只有80%左右,改用天然气后,热效率达到98%以上。同时,由于天然气定型机采用电脑数控恒温,热能利用率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使定型面料成型稳定。除此之外,天然气供热还具备即开即用的特点,操作方便。定型机改用天然气供热,成本比烧煤供热略有增加。但改用天然气供热后,二氧化硫的排放几乎为零。   服装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表现得可圈可点。   作为全球第一家线上销售和生产自动化实现对接的服装制造企业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在印、染色方面全部投入数码印花,实现零污染物排放 其次,研发出激光裁剪设备和洗水雕刻设备,减少粉尘和洗染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生产过程中使用低浴比的洗水设备,减少80%的用水量 此外,爱斯达还使用纳米染料洗水,提高染料多次循环使用率,达到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管理对节能减排行之有效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生产取水量较大,综合能耗较高,废水排放量也大,百米布平均水耗和百米布综合能耗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但难度相当大,而且区域、企业间进展不平衡,实现节能节水降耗减排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本次调查针对企业在节能减排中所采取的措施中发现,降低能耗、改进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支持度最高,均为40.4%,其次是提高原材料的产品得率、更新目前相对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比重占30%,而降低水耗、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提高废弃物的有效综合利用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为15%左右。   调查结果还显示,对节能减排工作在管理方面的有效做法,有超过70%的企业认为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健全节能政策法规,淘汰落后产能,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等措施较为有效 而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宣传、研发力度,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也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方面。由此看出,工艺设备改造、加强管理和完善节能减排标准是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调整结果显示,降低能耗、改进目前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支持度最高,均为40.4%,其次是提高原材料的产品得率、更新目前相对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比重占30%,而降低水耗、防止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以及提高废弃物的有效综合利用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为15%左右。   先进做法   黑牡丹:建立能源管理三级网络   针对集团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黑牡丹成立了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各分子公司负责人具体负责,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体制,加大对各个分(子)公司环境行为的监管力度,并对各个分子公司有关人员实行&ldquo 环保一票否决制&rdquo ,实实在在地把&ldquo 节能减排&rdquo 工作当做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和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黑牡丹建立了能源管理三级网络。   这三级网络包括:建立节能环保工作例会制度和每月能耗分析汇报制度,健全完善以能耗定额指标考核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建立年度节能规划以及能耗预算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决策体系,并把节能减排纳入日常管理、技改项目等各项活动之中 建立人才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技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   安徽华茂: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为进一步加快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步伐,华茂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在生产车间,空调、制冷等系统的管道布置力求线路简短,减少冷、热损失 管道及其附件保温材料优先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空调机房内采用热湿交换效率较高的喷淋方式处理空气,喷淋室内采用低阻力部件,减少系统阻力,降低能耗。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同时,尽量利用回风以节约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环节的技术工艺效率,华茂在锅炉使用过程中还采用了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对浆纱机排出的冷凝水加以回收,购置冷凝水余热回收装置。冷凝水经不锈钢管道收集输送至锅炉房,直排至软化水池,用于补充及加热软水。   山东德棉:提出&ldquo 能效比&rdquo 节能概念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提出了&ldquo 能效比&rdquo 的节能概念,这也使德棉集团从此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节能减排工作模式。   该管理办法规定,通过把个人设备包机奖的30%和车间的投入产出一部分加在一起,设立一个独立的&ldquo 能效比&rdquo 考核奖励工资,以各人的&ldquo 能效比&rdquo 管理得分为奖励依据,一改过去以罚为主的管理工作模式,而改为以奖励为主、考核为辅的新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值班员自发自主的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德棉集团的&ldquo 经济运行分析小组&rdquo 每天针对空压机的运行参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该管理办法的设立,不仅弥补了过去定性工作区域带来的值班员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的缺陷,而且通过实行值班区域联动机制,量化值班区域的&ldquo 能效比&rdquo 参数,使值班员的工作更加透明。而且实行新的能效比管理办法后,获得劳动竞赛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值班员个人月收入差别将会达到二百多元,也大大激发了广大值班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大家自发自主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管理办法试运行一个月,收效非常明显。空压机的能效比从过去的7.8多提高到了现在的8.8左右,每月即可节约电费二十多万元。   波司登:从生态面料入手   波司登先后联合中科院理化所、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一流的服装面料、羽绒填充料的生产企业共同研讨绿色环保羽绒服的设计开发,先后开发了90%绿色高鹅绒服、Chitosante TM生态抑菌绒羽绒服、纳米抗菌羽绒服、阻燃面料羽绒服、Oeko-tex采标羽绒服等,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公司还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体系、ISO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等认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   除了设计和检控环节向环保倾斜,以时尚羽绒为拳头产品的波司登还积极鼓励设计创新。波司登全面推进以产品构成表为核心的设计生产全程信息化,包括原辅材料实行标准化编码、设计开发形成产品构成表、自动下达采购生产计划、自动生成原材料采购清单、生产检验入出库数据自动采集录入(人工辅助监控)等,全面提高产品设计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调查数据显示,45%的企业制定了用水总量控制和取水定额管理制度,36%的企业制定了取水量、用水量的统计与报告制度,55%的企业建立了节能节水减排考核制度,50%的企业制定了节能节水减排工作责任制,55%的企业建立了年度节能减排计划。   困境扫描:科研力量薄弱成节能减排顽疾   &ldquo 尽管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节能减排工作并非都一帆风顺。&rdquo 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会江表示,虽然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国家和行业协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企业较大的支持,但对于一些老牌的国有纺织企业来说,仍是倍感压力。   李会江进一步介绍说,劳动力密集、生产成本增加、行业门槛较低以致形成生产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很多企业变成了微利、甚至是负利企业。加之企业自身经营多年来逐渐累加的养老、医疗、信贷等隐性生产成本要素,更加重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因此,对于像德棉集团这样的老牌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引进大型节能生产设备时的资金压力。但实际上,企业在节能减排上面的困境,更多的是来自科研技术上的薄弱。   海兴材料总经理张连京就表示,在节能降耗上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还无法找到最优方案,特别是对新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上,企业还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   目前,行业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有节能减排的意识,也认识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密不可分,但事实上并非每一个企业都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就表示,纺织服装行业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因此资金和技术是制约这部分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最为关键的因素。&ldquo 资金决定了企业是否有钱、有能力去做一些环保项目,这里面包括成本的考虑等。&rdquo   调查中发现,在节能减排的困难中,有57%的企业认为自身科研力量薄弱,缺乏新技术,以至于节能减排的措施停滞不前 30%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实行节能减排工作 13%的企业认为公司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未能将节能减排的政策提上议事日程。   通过对纺织服装企业的调查,目前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在节能减排方面,一些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执行标准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分散在工业园区外的小企业,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环保设施不健全,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使用不正常,偷排现象屡禁不止。   管理机制粗放,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一些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老化,排水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有的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污水量大幅增加,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配套跟进,废水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性管理机制,水电汽油煤、染化料、废水废气废热废料等的供应、利用、排放、回收、处置方法粗放 在基础计量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少,不利于节能减排的监管和实施。   节能减排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关键技术支撑。印染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左右,对节能节水关键技术和工艺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盲目追求近期利益,忽视甚至无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国产技术装备落后,而引进的节能节水设备价格是国内同类设备的1~3倍,使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在技术设备支撑上面临着困难。   产品结构、生产加工模式不合理,资源、能源浪费严重。我国部分纺织印染行业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为降低成本,所用纤维(主要指棉、毛、麻、丝)品质较低、含杂量高 此外,使用的染化料质量和印染用水水质差,工艺水平落后都增加了印染企业的能耗和水耗。   环保法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别,各地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扶持力度和监督管理不平衡。在管理严格的地区,一些不能达标的企业有加速向其他省份转移的趋势,造成能耗、水耗、污染的转移,加大了整体治理难度。   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已投入与计划投入资金的情况:投入资金100万以下的企业占43%,投入资金100万~ 500万的企业占26%,投入资金500万~ 1000万的企业占13%,投入资金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18%。   行业诉求:推进节能减排 政策支持呼声高   有困难,必然就有呼声。   在记者调查中,一些企业也向记者表达了各自迫切的呼声,希望国家能够更多的给予支持和帮扶,帮助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ldquo 虽然在节能设备改造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相对于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希望国家和政府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也期望更多更好的质优价廉的节能产品能够面世,避免出现节能不节钱的情况,防止因此更加加重企业的负担。&rdquo 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会江呼吁说,期望国家能从更高的战略发展角度考虑,重新制定纺织行业的准入标准,严格控制纺织行业规模,形成良性健康生产竞争机制,防止无序、过度规模扩张,真正使&ldquo 纺织服装&rdquo 这一涉及民众重要生活要素的行业发展为朝阳行业、明星行业。   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友斌则坦言,在生产制作和市场推广时因为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消费者不会因为环保需求带来的成本上涨而买单,因此,绿色生产还需要政府扶持,&ldquo 只有当所有的企业都进行改造以后,才能缩小企业间的价格差距。&rdquo   他认为,就政府而言,应该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同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实现高耗能企业的能量梯级循环利用 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如节能税收优惠政策、能源价格改革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监督和推动企业主动践行节能减排。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加快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节能保障机制,如节能税收优惠政策、能源价格改革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行业协会也应进行科学的引导,加大行业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在行业中加大宣传力度。&ldquo 节能环保毕竟要靠全行业每一家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显著的改善,因此,国家的扶持和引导非常重要。&rdquo   &ldquo 对于一个节能项目或者一个节能产品,能省多少、投资回收期最为关键,目前市场上的许多节能产品和服务鱼龙混杂,是否像其宣称的可以节能50%,实际到底能节能多少?这些问题就需要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制定一个行业标准,加强企业引导和重点节能厂家产品的推广,淘汰一些虚假产品。&rdquo 黑牡丹集团环境能源工作负责人席中豪说道。   与此同时,席中豪还呼吁要建立一套从纺织业源头到生产过程和污染防治的&ldquo 环境技术验证(ETV)体系&rdquo 。对纺织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染料、新助剂和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技术验证,为广大纺织印染企业提供可信的高质量的技术绩效信息。此外,他还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   对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4项排放新标准,调查数据显示,63.1%的企业表示非常肯定,36.9%的企业表示勉强可以接受。   59.1%的企业认为4项新标准对企业没影响,29.6%的企业认为4项新标准过于严格,不太适应,0.9%的企业对4项新标准完全不适应,还有11.6%对4项新标准不了解。   33.5%的企业认为需要改进的环节是征集民意、与民协商,16.7%的企业认为需要改进的环节是宣传推广,61.1%的企业认为需要把握合理性和科学性。
  • 出口服装纤维成分标识问题突出
    今年上半年,江苏盐城检验检疫局在实施出口服装检验监管过程中,先后多次遇到纤维成分标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为此该局及时对出口产品开具了不合格通知单和整改通知单,加强与出口企业及其客户现场沟通解决。纤维成分标识不规范俨然已成为当前出口服装检验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纤维成分标识不符合要求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纤维含量不符,含量偏差超标 二是纤维标注名称与产品实际不符 三是唛标纤维成分与合同标示成分不符。   据调查分析,纤维成分标识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主要是工厂管理缺乏规范,缺少必要的审核环节,致使唛标印制错误。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国际市场服装价格压得非常低,服装出口企业不得不被迫采购低价原料和辅料,使服装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顾此失彼,往往会导致纤维含量偏差超过规定允许范围。   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出口企业:由于纤维成分标识在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有技术法规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即使客户同意降低要求以次充好、或者张冠李戴、混淆纤维名称标识,都是违法的。一经查实,不仅会使工厂自身受到重创,也会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形象。同时出口企业必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产品输入国技术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合法经营。不能“饥不择食”,无原则地满足客户要求会造成因小失大。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警惕少数投机客商,同时谨防陷入涉嫌欺诈陷阱,杜绝涉嫌欺诈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 出口服装纤维成份标识问题突出
    上半年,江苏省盐城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实施出口服装检验监管过程中,先后多次遇到纤维成分标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纤维成分标识不符合要求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1)纤维含量不符,含量偏差超标;(2)纤维标注名称与产品实际不符;(3)唛标纤维成分与合同标示成分不符。   对此,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析认为,纤维成分标识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主要是工厂管理缺乏规范,缺少必要的审核环节,致使唛标印制错误。其次,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国际市场服装价格压得非常低,服装出口企业不得不被迫采购低价原料和辅料,使服装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顾此失彼,往往会导致纤维含量偏差超过规定允许范围。   由于纤维成分标识在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有技术法规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即使客户同意降低要求以次充好、或者张冠李戴、混淆纤维名称标识,都是违法的。一经查实,不仅会使工厂自身受到重创,也会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形象。   另外,出口企业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产品输入国的技术法规的学习,增强法制意识,合法经营。不能“饥不择食”,无原则地满足客户要求会造成因小失大。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警惕少数投机客商,同时谨防陷入涉嫌欺诈陷阱,杜绝涉嫌欺诈的质量事故的发生。
  • 防辐射服实验争议:60家企业联合再检测
    北京的寒冬让田凯觉得有些冷,但却比不上防辐射服装行业近日的遭遇所带给他的寒意。作为上海银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他最近几天的工作就是高频率地接电话,从媒体到企业,询问的话题只有一个:关于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真相调查》对孕妇防辐射服是否有用的报道。   提起银盾纺织人们或者有些陌生,但其防辐射服品牌“优加”是被很多消费者所熟知。12月17日,央视请到某电子检测实验室对孕妇防辐射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孕妇防辐射服对来自于单一方向的辐射源确实有九成以上的屏蔽作用,但对现实生活中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辐射来源,防辐射服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   就是这样一个调查报道让田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央视的调查与实验结果是片面的,我们整个行业对这个报道有质疑。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媒体,我们认为其调查应该有权威性,但很遗憾,此次调查非常不准确,实验漏洞百出。”田凯语气急迫。   与田凯持相同态度的还有上海十月妈咪的战略总监卫达。“央视做的实验太片面,甚至有些断章取义,不够严谨。”他说。   企业的质疑   报道中的中科院推荐的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实为“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企业实验室   “(央视)这个报道让我们措手不及。”据田凯回忆,17日当晚就有小企业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怎么办。“央视的报道是17日晚,18日大概60多个厂家在上海开了行业会,包括我们优加、十月妈咪及奇妮等防辐射服品牌。大家在商讨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已经有消费者打电话来咨询,也有退货的情况,我们会尽量解释,如果坚持退货我们也会为其办理。”田凯进一步表示目前企业销售已经受到了影响。   “这对行业绝对是个冲击。三个月的行业冰冻期避免不了,很多小企业甚至为此关门。” 田凯很肯定,“我们内部对这个报道也提出了几点质疑,包括实验机构的权威性及背后的动机等,这都让我们不解。”   在田凯看来,央视在节目中所用的中科院推荐的国内权威检测机构实为“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的企业实验室。“我们今天打电话过去,该公司前台很爽快的就表示央视节目关于防辐射服的实验是他们所做,但是这样一个实验室是否有资质?又是否是中科院推荐?难道中科院没有能力做这样的实验么?这个公司实际上是移动业务运营商,我们真不知道央视为什么找这样的实验室。”   如果说实验室的权威性是质疑之一,实验的做法也让防辐射服的企业觉得不解。“实验室环境并非是检测电磁辐射的标准实验室,何况他们的测试仪器是定向接受装置,非多向测试结果,实验发射天线设置在信号接收装置的正上方,这种电磁波发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不存在。这就是伪命题嘛!”田凯质疑道。   已退休的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下属上海测试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黎国栋对央视的实验结果也不认可。“央视所请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不科学。退休前我一直在上海检测中心做电磁辐射的研究,这次实验的测试环境有问题,所以结果待考证。”   目前,优加及十月妈咪等几家大防辐射品牌已经联合其他近60家行业企业将样品送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及中国上海测试中心进行联合检测,试验结果将在12月20日得出。   行业标准欠缺   防辐射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军转民后一直被质疑其防辐射效果   “我们一定会就此事进行维权,具体的形式和程度将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田凯很肯定。“不排除呼吁协会联合其他企业集体进行维权。”   据卫达介绍,防辐射服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军转民的,此前一直是军方应用,转为民用之后也一直被质疑其防辐射效果。“差不多每隔两年就会被质疑吧!但是这次根本就没有采访到我们企业和业内真正的专家。”   田凯则表示质疑的间隔甚至是每年一次,已经习惯了。“但我们的销量越来越大。这比我们去解释更有说服力。”   据田凯介绍,目前整个防辐射服装行业可以称得上有品牌的企业大概有六十几家,年销售额大概有50亿。“添香、优加、十月妈咪、奇妮及婷美等应该排在前五位,但是具体排名没法确定,这五家的销售额应该能占到整个行业的六成吧。”   最让田凯和卫达头疼的是目前确实没有行业标准。“我们从前年就开始做标准制定的推动,也成立了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起方包括高校、专家、服装企业、面料企业等多方,有优加、奇妮、3M等很多公司,目的就是真正有一个国家认可的防辐射服装行业标准出台,这个服装方面的标准明年上半年应该就能出来,相信有了这个标准会让行业更健康。”   “这也是好事吧!冬天来了,意味着春天也临近了。我们不认为这样一个‘实验陷阱’能让行业萎缩,我们等待实验结果,再做维权。”田凯表示。
  • 去年欧盟召回中国纺织服装激增 80%是童装
    原标题:去年欧盟找回中国纺织服装激增 多数是童装     从2012年欧盟召回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种类上看,80%以上是童装 从召回原因上看,主要集中在童装上衣、帽子、腰部、膝盖部分的抽绳长度超标和小部件容易脱落而引发潜在危险 从对中国召回通报国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东欧国家。   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欧盟共召回565项纺织服装产品,同比增长48%。其中涉及中国纺织服装产品271项,同比增60%。在召回的纺织服装产品中,中国产品所占比重为48%,较2011年上升4个百分点。   对欧盟出口服装召回激增六成的事实,引起业内外一片争论,但也有部分受访人士表示事情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严重。   问题产品多数是童装   从欧盟2012年召回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种类上看,80%以上是童装。从召回原因上看,主要集中在童装上衣、帽子、腰部、膝盖部分的抽绳长度超标和小部件容易脱落而引发的潜在危险。从对中国召回通报国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东欧国家,占全部召回通报的九成。其中数量排名前3位的是匈牙利(225项,占40%)、保加利亚(200项,占35%)、塞浦路斯(22项,占4%)。“对欧盟童装出口召回一向数量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存在问题,问题主要出在服装企业对出口地安全要求标准不够了解上。”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服装部主任郭黛黛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郭黛黛介绍说,其实不仅是对欧盟,对美出口召回产品中绝大部分也是童装。2012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宣布召回22项纺织服装产品,其中中国产纺织品召回数量为14项,全部为儿童服装产品,原因和欧盟相似:绳带和小饰品存在安全隐患。   当中小企业遇到中东欧市场   对欧盟服装召回激增六成,其深层原因是中小企业对新兴市场的产品标准了解不足。“从通报国看,大多数是中东欧国家,这些国家是我国服装出口的新兴市场,供求双方的互相了解不够。”郭黛黛分析说,今年我国服装出口遇到一定程度的困难,部分中小企业虽然主动开拓市场,希望在新兴市场打下一片天地,但由于合作对象和自身的问题,出现了违规产品。“在很多情况下,国外进口商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的订单中就提供了样式设计,而往往产品在设计中就已经出现了拉绳方面的违规问题,如果我国企业不了解情况,产品被召回的几率就会增大。”郭黛黛举例说。   另据了解,部分中国童装企业在转战中东欧市场之前,专注于俄罗斯市场,所以才会使得这些企业对中东欧产品在规格上缺乏认识。   相关企业应注意“EN14682”   在被召回产品的通报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违反EN14682规定”。所谓“EN14682”即欧盟标准14682号文件,其适用范围为0~14岁儿童和青少年服装,主要是对童装上的带、绳、肩带、蝴蝶结等部件的规格作出了规定,以降低儿童在穿着服装时因绳带被缚、牵拉、受困而产生潜在危险。比如,RAPEX对一批中国WanDeng品牌的儿童滑雪套装的召回原因认定为:“该产品存在勒颈窒息危险是由于衣服在颈部的绳带超长。如果衣服上的环扣等被勾到,可能导致孩子摔倒造成伤害。”   有关部门提示童装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前要做好准备,抓紧学习,及时掌握欧盟纺织品法规中的新规定 出口欧盟的童装尽早进行首件样款式的确认,及时与检验检疫部门联系 同时做好出口产品的检测工作,避免不合格产品出口,带来损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