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风险控制

仪器信息网风险控制专题为您整合风险控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风险控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风险控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风险控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风险控制话题讨论。

风险控制相关的论坛

  •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

    4.5.31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问题1: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有不涉及到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的实验室么?如果不涉及到是否本条款可以不适用!问题2: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的内容就多了,这块一般怎么操作较为完善!问题3: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控制方法有什么好的建议?问题4:环保和安全是否不用再保留程序文件了,统一到这个文件里面管理了!

  • 风险识别、控制、评价记录

    序号 风险点 危害性评价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1 合同评审的风险①检测标准/方法不适用与检测样品;②检测标准/方法不能满足客户需求;③检测委托单一般内容填写不全或填写错误;④检测委托单遗漏相关责任人员的签名等风险。 2 样品风险①检测样品信息与检测委托单不符;②样品保存条件不符等风险。 3 信息保密风险①在与客户沟通时泄露其它客户检测过程中提供的样品、文件及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等风险。 4 沟通风险①未能将客户的检测需求有效地传递给相关人员等风险。 5 其它风险①对客户或公司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6 人员风险①检测人员资质不足;②人员不具备检测能力等风险。 7 仪器设备风险①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检测要求,性能异常;②未定期校准或核查;③没有使用和维护记录;④无状态标识管理;⑤设备档案记录不完整等风险。 8 试剂耗材风险①使用未进行符合性验证的试剂耗材;②使用过期、失效的试剂/耗材;③使用无证标准物质;④没有标准溶液配制记录;⑤没有安全使用及管理试剂耗材等风险。 9 检测方法风险①未按检测方法进行检测;②未识别样品基质对检测方法带来的干扰;③检测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或质量控制不全等风险。 10 环境风险①未对检测环境进行有效监控;②检测环境条件与检测要求不符等风险。 11 安全风险①未识别不同检测工作的性质、地点、检测方式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比如化学品、玻璃器皿、电、火、高低温、粉尘、噪音、爆炸等方面的风险)②操作有毒有害试剂检测项目时未佩戴防护用具;③未按要求处理废弃物等风险。 12 信息保密风险①在检测过程中对于客户资料、样品、数据结果等信息的泄露;②对公司内部文件、检测方法信息泄露等风险。

  • 实验室内部环境和风险评估控制

    实验室要规范风险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实验室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那么,如何来建立,怎么建立?要解决上述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实验室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验室整个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实验室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实验室发展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文化以及法律事务管理等方面。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实验室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提出要求。依据这些要求,结合评估规则对实验室可能风险进行评估。实验室应考虑为满足持续运营和发展需要,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设定业务和管理目标并作适当分解;要求按照风险结构及分类进行排查、辨识风险;要求开展评估分析工作,对风险进行排序,选择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要求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制定风险应对措施。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实验室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实验室结合各类业务流程的分类,规定主要业务应遵循的内部控制要求。遵循实验室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要求,结合实验室主要业务活动及流程分类,对主要业务活动及流程进行描述,针对业务流程关键环节,提出内部控制标准和要求,引导各科室各岗位规范有序开展业务活动,使业务活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合理控制风险。

  • 谁应对实验室风险控制负责?

    [font=宋体][color=#222222]按照风险管理理论,任何类型或规模的组织都面临风险,组织的所有活动也都涉及风险。将“基于风险的思维”引进实验室管理,将其贯穿于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符合实验室管理运行的实际。实验室越来越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虽然没有要求采取典型的风险管理办法,但对实验室自身来说,不能大意、更不能忽视风险管理。[/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由于风险具有整体性,风险控制应是组织行为,实验室应统一组织和策划,并整合运用多种措施,以消除或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影响,质量负责人通常为应对风险的组织者和策划者。[/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但也应该意识到,风险同样具有分散性,每一检测过程都会存在,每个员工对自己岗位的风险应有控制的责任。考虑到风险的发生与岗位紧密相连,所以,操作人员应是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基于风险的思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并将其融入到检验检测的全过程。[/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所以,实验室在明确每个人职责时,不仅应包括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也应包含质量控制的要求,还应再加一条——做好风险控制。[/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按管理体系运行,风险最小,而且可控;不按管理体系运行,风险很难控制,发展的越快,风险就越大。应对风险与机遇毫无疑问是实验室的一种能力。将这个工具用好,可以较大幅度提升实验室风险管理水平。[/color][/font]

  • 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程序是否要

    原4.5.31《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程序》没有明确需要编制,但在4.2.2、4.3.3、4.5.10、4.5.13管理评审的输入、4.5.14、4.5.17等条款释义中有提到。个人理解在4.1中虽然没有提到“风险”,但其内容是强调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法律意识和责任,在检测前应做好风险识别和控制。所以,建议保留该程序文件。

  • 如何进行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控制?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和制度控制措施进行污染场地土壤风险控制。[/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工程控制措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人工阻隔系统,将污染物封存起来,或限制污染物迁移,或切断曝露途径。常用的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水平覆盖、底部防渗、固化/稳定化和垂直阻隔墙幕等。[/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制度控制措施是采用行政许可、规划等手段限制受体接触污染场地或通过限制土地利用等方式,来控制污染场地的风险,措施包括:土地限制使用、发放通行证、禁止接近场地、发布信息公告等。[/size][/font]

  • 如何进行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控制?

    [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和制度控制措施进行污染场地土壤风险控制。[/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工程控制措施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人工阻隔系统,将污染物封存起来,或限制污染物迁移,或切断曝露途径。常用的工程控制措施包括水平覆盖、底部防渗、固化/稳定化和垂直阻隔墙幕等。[/size][/font][font=仿宋_GB2312][size=21px]制度控制措施是采用行政许可、规划等手段限制受体接触污染场地或通过限制土地利用等方式,来控制污染场地的风险,措施包括:土地限制使用、发放通行证、禁止接近场地、发布信息公告等。[/size][/font]

  • 【原创大赛】实验室风险分析和控制

    [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font='楷体'][size=18px]按照认可准则要求,实验室应对组织面临的机遇和风险予以识别并加以控制。因此,实验室应对[/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检测活动范围内所涉及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控制,以减少或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那么,实验室的风险都包括哪些,如何来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或处置。[/size][/font][/align][font='楷体'][size=18px]1 风险识别[/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针对实验室的风险识别可以从实验室的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辨识。人,主要从实验室人员的技术能力资质要求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机,就是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仪器设备的风险包括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是否按时定期校准,仪器期间核查是否及时进行等;料,指的是实验的药品试剂、样品等符合要求管理规范。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药品试剂质量不达标,样品管理不规范导致混乱错用等风险;环,指的是试验环境条件不满足检测要求,风险主要有:环境温湿度、灰尘电磁等不满足试验要求等。针对不同的实验室采取的辨识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辨识方法,系统全面的对各环节风险予以辨识。[/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2 风险评估[/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和处置[/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实验室[/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人员在识别到风险因素后[/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实验室应[/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根据实际情况[/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及时[/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组织相关人员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可[/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视[/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风险严重度、发生率的分析,以[/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实验室制定的相关制度[/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对于风险指数大的风险,若没有相关程序对其进行要求的,则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制定风险[/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防控措施[/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技术负责人审批通过后,由相关人员按照要求实施控制及验证工作,确保风险消除或减小到可接受范围内。对于无法消除的风险需进行监控。当风险评估结果表明[/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实验室[/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暂时无法消除[/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此项风险[/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相关[/size][/font][font='楷体'][size=18px]人员制定应急措施,防止风险发生或进一步扩大。[/size][/font]

  • 人员离职怎样做风险控制

    CNAS规范性审查补正通知中老师让我做人员离职的风险控制,我就在我们实验室之前的表中改了一下,改完之后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大家觉得这样可以吗?我总觉得就用一个表来说明不够。[img=,690,25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140736055889_2888_3347172_3.png[/img]

  • 一般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实验室在对发现的风险点进行风险分析及评价后,应由相关负责人组织制定和实施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针对在管理范畴内可控制的风险[/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如:化学试剂管理不当、电子天平使用环境不符合要求等,可采用规避的方式进行处理,使风险不再出现在日常实验室活动中。[/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对客观存在的风险[/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如:新上岗人员缺乏有效监督、对检测标准理解的偏差等,应提出管理和控制措施,并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文件化,规范操作和防护,消除已有的风险。[/size][/font][color=#3771bb][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一般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有:[/size][/font][/b][/color][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1. 管理策划类措施:[/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如完善体系文件、更改质量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完善内部制度等;[/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2. 技术资源类措施[/size][/font][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如完善环境监控设施和仪器设备、细化审批流程、加强自动化和信息化、更改和完善作业指导书、增加人员、设备及空间等资源配置、增加防护性设施、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等;[/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3. 意识教育类措施:[/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建立或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如组织或加强相关培训教育等;[/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4. 其他措施:[/size][/font][/b][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如建立风险发生的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演习活动等。[/size][/font]

  • 关于“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设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的讨论

    新版准则中“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关于这句话的讨论,我在论坛找了半天也没搞得特别明白。后来我觉得这段话,应该分开来看。1.”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这是一个内容,讲述的是检测机构从事风险评估时应指定相应的调查、评估程序;这里的关键词是“领域”这就是说你实验室的经营范围,而不是自己的内部风险。2.” 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这是另一个内容,讲的是实验室应该指定安全管理程序,对自身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这里看后面的内容,风险仅指安全风险, 什么检测结果不准确并不包括。有人用这段文字来解释:检验检测风险在不同区域、领域或者不同时期会有差异,资质认定部门应从实际出发,识别获得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点,逐步形成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下为风险程度较高领域:  1.涉及安全的领域,例如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建筑安全等领域;  2涉及司法鉴定、质量仲裁等领域;  3.涉及民生、公益和消费者利益的领域,如装饰装修材料检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等领域。  资质认定部门应对从事上述领域工作的检验检测机构重点关注。我觉得有些驴唇不对马嘴,这段话是用来规范资质认定机构的,就是评审方的,是要求评审方队这3类检测机构进行特别关注,因为这几类机构的检测结果影响比较大。但并不是用来说明这个条款的。当然从事这3条相关领域的,可以认为属于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

  • 【分享】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和验证技术

    [em0801]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和验证技术主要介绍了无菌药品的控制要点[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8471]无菌制剂质量风险[/url]

  • 实验室环境控制的问题与风险

    [b]实验室环境控制的问题与风险[size=14px]1、操作间与仪器间无温湿度仪,实验环境条件不清楚。[/size][size=14px][/size][size=14px]2、无"三废"收集处理装置,对环境造成威胁。[/size][size=14px][/size][size=14px]3、房间墙壁脱落,地面粗糙不,杂物乱放,台面凌乱,环境感官不佳,有粉尘污染实验的危险。[/size][size=14px][/size][size=14px]4、实验室无强制通风设备,无防火、防水、防腐和急救设施,有人身安全感风险。[/size][size=14px][/size][size=14px]5、废旧和长期停用设备未清出检测现场,有误用风险。[/size][size=14px][/size][size=14px]6、检测工作时无环境条件记录,检测结果无法复现。[/size][size=14px][/size][size=14px]7、微生物学实验室物流与人流未分开,一更、二更和三更不规范,有交叉污染风险。[/size][size=14px][/size][size=14px]8、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无生物安全装置,对操作人员有病菌感染风险。[/size][size=14px][/size][size=14px]9、相互有影的工作空间没有有效隔离,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size][size=14px][/size][size=14px]10、办公室、检测室、仪器室混用,相互交叉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和结果准确性风险。[/size][/b]

  • 新版CMA《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与《不符合检测控制程序》能不能合并

    根据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要求4.5.31检验检测机构的活动涉及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领域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应识别、评估、实施的程序。应制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提出对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查、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置、应急措施、消防安全、事故报告的管理要求,予以实施。问:这是不是需要建立两个程序文件《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和《安全管理控制程序》看了论坛里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好像和《不符合检测控制程序》非常类似,难道一定要独立一个《不符合检测控制程序》吗?哪位大侠有这两个样版,能否瞧瞧!

  • 【分享】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和验证技术

    【分享】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和验证技术

    [center]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和验证技术[/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4/200904010735_141605_1626679_3.jpg[/img][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1606]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和验证技术[/url]

  • 实验室管理之风险识别指点迷津!实验室环境控制

    1、操作间与仪器间无温湿度仪,实验环境条件不清楚。2、无"三废"收集处理装置,对环境造成威胁。3、房间墙壁脱落,地面粗糙不,杂物乱放,台面凌乱,环境感官不佳,有粉尘污染实验的危险,这类的污染往往很难发现。4、实验室无强制通风设备,无防火、防水、防腐和急救设施,有人身安全感风险。5、废旧和长期停用设备未清出检测现场,有误用风险。6、检测工作时无环境条件记录,检测结果无法复现。7、微生物学实验室物流与人流未分开,一更、二更和三更不规范,有交叉污染风险。8、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无生物安全装置,对操作人员有病菌感染风险。9、相互有影的工作空间没有有效隔离,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10、办公室、检测室、仪器室混用,相互交叉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和结果准确性风险。案例:?温湿度计未计量溯源?温湿度计未连续有效记录存储数据?未按照规程规范要求监控温湿度以外其他重要环境因素(比如气压,平整度等)?三废处理不合格或不规范?湿度控制不稳定?采用中央空调未能真正控制温湿度?仪器设备未采取安全有效的防尘保养措施?未做接地或避雷有效措施?试验环境未与办公环境有效分离确保无干扰欢迎讨论和补充!

  • 风险和机遇管理控制程序表单编制实例

    [font=黑体]1 [/font][font=黑体]目的[/font][u][font=宋体]为规范实验室检测或校准活动中风险和机遇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实施必要地控制措施,特制定本程序。[/font][/u][font=黑体]2 [/font][font=黑体]范围[/font][font=宋体]适用于防止发生(对尚未发生不合格情况而言)和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合格的潜在原因,制定改进措施;[u]适用于发现潜在的发展机遇,制定相关措施,[/u]包括检测或校准整个过程工作,也包括相关管理体系方面的工作。[/font][font=黑体]3[/font] [font=黑体]职责[/font][font=黑体]3.1[/font][font=宋体]质量[/font][font=宋体]负责人收集相关信息,[u]归纳实验室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政策和程序或检测[/u][/font][u]/[font=宋体]校准结果等具体潜在风险或机遇;负责组织实施风险预防和机遇发展措施。[/font][/u][font=黑体]3.2[/font][font=宋体]相关[/font][font=宋体]部门配合执行。[/font][font=黑体]4 [/font][font=黑体]工作程序[/font][font=黑体]4.1[/font] [font=宋体]质量负责人收集检测、校准活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客户反馈意见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并针对各种信息进行汇总、趋势分析、能力验证分析、风险[u]和机遇[/u]分析等技术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原因,明确预防措施项目;[u]或确定潜在的机遇发展,明确发展措施项目,[/u]填写《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font][font=黑体]4.2[/font] [font=宋体]由技术负责人组织专家组对确定的预防措施[u]或发展措施[/u]项目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填入《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报质量负责人批准。[/font][font=黑体]4.3[/font] [font=宋体]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项目批准后,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制定预防措施[u]或发展措施[/u]实施计划,并填入《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font][font=黑体]4.4 [/font][font=宋体]参与实施预防措施[u]或发展措施[/u]计划的部门将实施过程情况填入《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font][font=黑体]4.5[/font] [font=宋体]监督人员负责跟踪验证预防措施[u]或发展措施[/u]是否有效,并将评价结果填入《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u]如风险和机遇管理效果不明显,则重新确定风险和机遇管理项目;[/u]如效果明显,[u]必要时按《文件控制程序》修改文件等相应措施,同时纳入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内容,[/u]参见《管理评审程序》。[/font][font=黑体]4.6[/font] [font=宋体]《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及相关文件、记录[/font][font=宋体]由运行管理员负责存档。[/font][font=黑体]5 [/font][font=黑体]相关文件[/font][font=宋体]5.1 ZR/OP03 [/font][font=宋体]文件控制程序[/font][font=宋体]5.2 ZR/OP14 [/font][font=宋体]管理评审程序[/font][font=黑体]6 [/font][font=黑体]相关表格[/font][font=黑体]6.1[/font][font=宋体]ZR/OP11-01 [/font][font=宋体]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font][align=center][b][font=黑体]风险和机遇管理实施过程表[/font][/b][/align] [table][tr][td=5,1] [font=宋体]潜在不合格或机遇描述:[/font][font=宋体]拟采取的风险或机遇控制措施:[/font] [font=宋体]部门:[/font] [font=宋体]日期:[/font] [/td][/tr][tr][td=5,1] [font=宋体]评价预防或发展措施:[/font] [/td][/tr][tr][td] [align=center][font=宋体]评价部门[/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宋体]评价意见[/font][/align] [/td][td=2,1] [align=center][font=宋体]评价人员[/font][/align] [/td][td] [align=center][font=宋体]日期[/font][/align] [/td][/tr][tr][td] [/td][td] [/td][td] [/td][td=2,1] [/td][/tr][tr][td] [/td][td] [/td][td] [/td][td=2,1] [/td][/tr][tr][td] [/td][td] [/td][td] [/td][td=2,1] [/td][/tr][tr][td] [/td][td] [/td][td] [/td][td=2,1] [/td][/tr][tr][td] [/td][td] [/td][td] [/td][td=2,1] [/td][/tr][tr][td=5,1] [font=宋体]批准意见:[/font] [font=宋体]质量负责人:[/font] [font=宋体]日期:[/font] [/td][/tr][tr][td=5,1] [font=宋体]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的实施:[/font] [font=宋体]计量检测员:[/font] [font=宋体]日期:[/font] [/td][/tr][tr][td=5,1] [font=宋体]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的跟踪验证:[/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有效 □ 无效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运行管理员: 日期:[/font] [/td][/tr][/table]

  • 【资料】SFDA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与验证技术讲义

    附件是2007年12月成都班的讲义,目录:1-1 无菌制剂风险管理1-2 验证管理与验证主计划1-3 设备验证2-1 洁净室验证2-2 灭菌设备验证3 工艺验证4-1 灭菌工艺验证4-2 无菌工艺验证5 过滤工艺验证6-1 清洗验证6-2 纯水系统验证6-3 洁净压缩气体验证[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4000]无菌制剂质量风险控制与验证技术2007.rar[/url]

  • 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控制食品风险的方式

    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控制食品风险的方式

    云唐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功能来控制食品风险,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水平。以下是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如何控制食品风险的方式:  快速检测:高智能检测仪器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污染物、有害微生物或其他风险因素,减少了食品在生产和供应链中的潜在暴露时间。  多元化的检测功能:这些仪器通常具备多种检测功能,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毒素、基因改造成分等多种因素,全面掌握食品的安全情况。  自动化和精确性:高智能检测仪器可以自动执行检测过程,减少了人为错误的风险,并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大数据和分析:这些仪器通常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将大量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帮助食品生产者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和趋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可以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参数,确保食品符合质量标准和规定。  即时警报和通知:当检测结果显示潜在的风险时,这些仪器可以通过即时警报和通知系统通知相关的人员,以便采取紧急措施。  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高智能检测仪器可以追踪食品供应链中的信息,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帮助追溯食品问题的根本原因。  符合法规和标准:这些仪器通常设计为符合国际和国内的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生产者遵守法规,降低法律责任风险。  通过使用高智能食品安全检测仪,食品生产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食品风险,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的食品,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并增强企业的信誉。[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041654511162_7843_5604214_3.png!w690x690.jpg[/img]

  • 【分享】我国将加快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为保障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平台,并健全保健食品化妆品评价监测网、安全风险监测网、监督检验网、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据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建立覆盖全国的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测点,通过对生产、流通领域的保健食品化妆品持续、定期、随机的检验和分析,对全国各地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状况做出评价;此外,将全面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和保健食品再评价,定期开展各类保健食品中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量以及功效或标志性成分含量及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物质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结果,对产品不安全或不具备声称功能的,及时予以处理,进一步提高或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要求及其产品技术要求。 对于风险程度较高、流通范围较广、消费量较大以及受到消费者关注、易违法添加药物和禁用物质或超量超范围使用限用物质的保健食品化妆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开展针对性监督检验工作,构建覆盖全国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检验网络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制定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国质量报》 ---来自“中国质量新闻网”,转帖仅仅为了传递更多的质量信息。

  • 【原创大赛】规范委托检验行为 有效控制机构风险

    [align=center][b]规范委托检验行为 有效控制机构风险[/b][/align][align=center]顾建华(南京质检NQI)[/align] 内容提要:委托检验是指委托方与检验机构按照合同约定,开展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检验之外的委托检验行为。作者通过发生的事件,分析了委托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控制机构风险的措施,为检验机构如何规范委托检验行为,有效控制机构风险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委托检验 风险 应对措施 国家质检总局为规范检验机构委托检验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促进检验机构建立健全自律机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于2010年6月制定了国质检监〔2010〕358号《委托检验行为规范(试行)》。但随着检验检测业务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和多样化,在接受委托检验工作的过程中,检验机构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下面作者根据所在单位发生的事件,对委托检验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一、事件描述: 2011年4月,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委托我院检验建筑用轻钢龙骨。A企业在办理委托检验合同时,在委托书商标栏内填写了某知名生产企业(以下简称B企业)商标的中文名称。由于该中文名称为该类产品行业内的知名品牌,我院在发现此情况后,要求其提供该中文名称的商标注册证书等证明材料,A企业立即提供(包括商标注册人签署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我院在完成检验后,出具了检验报告,并在报告中明示了该商标。 2011年11月,B企业到我院递交公函,声称在全球范围内合法拥有该商标中文和外文的商标专用权,且与工商总局商标局确认了A企业使用的中文商标无效。在起诉A企业的同时,B企业由于担心装饰公司和项目业主被该检验报告误导和混淆,恳请我院撤销检验报告。我院在收到公函后,会同外聘的律师事务所,做了如下答复: 首先,委托方A企业在委托送检时,向我院提交了中文商标注册证及与商标注册人签署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保证对其所提供的信息和实物的真实性、符合性负责。虽然报告中提及了该中文商标,但此仅系对送检样品在送检时商标使用情况的客观描述,并未直接或隐晦地对该中文商标的权属或其使用是否合法进行认定。 其次,我院作为承检机构,依据有关标准、合同约定和实测数据,客观、公正、准确地出具检验结果,并对样品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具体到《检验报告》,GB/T 11981-2008《建筑用轻钢龙骨》是我院判定送检样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唯一标准,且《检验报告》仅对来样负责。 再次,除接受委托对送检样品进行检测之外,我院与A企业不存在任何其他合作、协作,从未对A企业的产品进行认证、推荐。《检验报告》在“注意事项”中特别要求“不得部分复制检验报告,复制的检验报告未加盖本检验机构检验专用章无效”、“本检验报告不得作广告宣传用”。 综上,我院从接受检验委托至签发《检验报告》,全过程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B企业与A企业之间与中文商标有关的争议,对《检验报告》对于有关样品是否符合GB/T 11981-2008《建筑用轻钢龙骨》标准规定要求的检验结论并无实质影响,因此我院无法对《检验报告》予以撤销。回函B企业后,B企业无异议。二、存在风险: (一)样品的风险。主要是接受的样品是否是按照规范抽取的样品,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检验委托书等文书填写是否规范无错误等 接样过程中对客户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的确认。 (二)检验检测过程的风险。主要有检验所依据的标准、方法是否现行有效;检验人员技术是否熟练;检验仪器设备量值是否已经溯源,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要求;检验结果、结论是否正确规范;检验报告编制、信息审核、打印是否规范准确。 (三)检验报告离开检验机构后的风险。主要是客户检验报告原件的私自处理(比如复制、用作宣传等),将会对检验机构的外部形象和信誉造成重大影响。三、应对措施: (一)切实认识国质检监(2010)358号《委托检验行为规范(试行)》对工作的指导性作用,在机构内部组织认真学习,并按照工作环节建立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各类检验检测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实行抽样人员、检验检测人员、机构负责人分工负责制,认真执行检验检测、审核、批准的报告审批程序。 (二)检验机构在承诺不泄露委托方技术秘密、商业秘密、转移委托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和产品的前提下,须加强对委托方检验合同内容中相关条款的解读,具体包括委托方信息、对样品的要求、样品的状态、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异议处理、样品处理方式和保存期、双方权利和义务等,并注明委托方对样品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明确送样检验检测产品的生产者确认情况,明确关于免责、限定条件的信息。 (三)检验机构应当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是否适宜检验进行验收,做好验收记录,必要时可拍照留存。委托方提供的样品和资料不真实时,检验机构应当拒绝接受委托。同时加强对检验检测样品的管理,要建立样品登记、编号、流转、保存、退回等流程记录,保证样品保存完好或可追溯备查(无法再现结果的样品除外),确保在检验检测报告签发后三个月内可实现对样品的复核或复检,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检验人员须熟悉相关标准要求、仪器设备操作、检验结论的选取,不得伪造数据,出具虚假检验结果。检验报告的审核批准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本机构资质认定范围、内部业务流程、检验过程及所检产品涉及行业的信息,具备对检验风险进行研究的能力。 (五)检验机构在签署重大合同或碰到业务纠纷时,可适当引入法律咨询,共同研判存在的风险。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望能抛砖引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