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子育种

仪器信息网分子育种专题为您整合分子育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分子育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分子育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分子育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分子育种话题讨论。

分子育种相关的资讯

  • 育种家话育种|揭秘分子设计育种技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良种在粮食增产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世界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已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0版:原始驯化选育。通过人工选择,优中选优,将野生种驯化为栽培种并进一步选育为优良品种与种质。 2.0版:常规遗传育种。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杂交育种是通过父母本杂交并对杂交后代进一步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新种质;诱变育种是人为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亲本材料产生突变,从中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新种质。 3.0版:分子育种。将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应用于育种中,通常包括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模块育种等。 目前我国正在迈向生物育种4.0版:智能化育种。将基因编辑、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实现性状的精准定向改良发展。这不得不提到分子设计育种,它可以有效地将各种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聚合到一起,从而达到改良作物的目的。分子设计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是在全基因组序列,重要农艺性状及关键基因功能机理解析等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最适合的亲本进行杂交与高效快速精准的分子选择,优化聚合各种重要农艺性状的优异基因及其网络,从而高效培育综合农艺性状优异新品种的先进技术体系。分子设计育种彰显出比传统杂交育种更为突出的优越性, 尤其是整合了基因组编辑技术, 可将育种周期缩短至5~6年, 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分子设计育种是未来作物育种的不二选择, 其精准性、高效性都将带领作物育种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培育超级品种提出多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水稻驯化改良过程 水稻在漫长的驯化改良过程中,遗传多样性严重下降,有些基因已经丢失,比如耐盐碱,高抗病,耐瘠薄等基因,与二倍体植物相比,多倍体植物由于基因组多倍化,在生物量、耐逆性、抗病虫性、适应性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李家洋团队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现从多倍体野生稻到多倍体栽培稻的快速驯化。 其核心策略包括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底盘种质资源、建立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技术体系、品种分子设计与快速驯化以及新型水稻作物推广应用等四个阶段。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路径 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异源四倍体野生稻从头驯化初步成功,不仅证明了通过快速从头驯化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培育成为未来主粮作物的可行性,除了水稻,其他物种也可通过相同路径,从头驯化野生和半野生植物而创制优良新型作物。结束语 视频最后李家洋院士提到“未来的育种不只是解决吃得饱的问题,要聚焦吃的健康方面,开展营养育种,”让我们向这些为了老百姓一粥一饭的安全、健康付出心血的科学家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设计育种技术的研发成功,将从根本上保护我国的用种安全,使我国农业不再受制于国外大型育种公司,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相关文献推荐:
  • “如何应对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育种中的挑战”讲座在杭举行
    2014年4月11日,德国耶拿携手杭州顺平公司,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如何应对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育种中的挑战”的专题讲座,由耶拿公司的应用专家吴潇韫女士主讲,内容涵盖植物育种技术、分子标记技术、SSR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及SSR分子育种研究中所遇到的挑战及德国耶拿提供的解决方案 。 众多浙江大学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座过程中提问讨论热烈,会后还举行了答谢客户的抽奖活动,活动举得圆满成功。
  • 中国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 未来大有可为
    都说中国是“种花家”,中国人是“种菜民族”。从小区绿化到南极科考,从普通农田到“天宫”空间站,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会被我们撒下希望的种子。比如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进驻空间站期间,就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从2022年7月29日注入营养液启动实验,至11月25日结束实验,水稻种子在中国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植物能够在太空环境中完成世代交替,才能在食物上保证人类未来的太空长期驻留。此次在太空实现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相比传统的太空育种,是一次非常大的进步。其实,太空育种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航天领域的延伸,靠太空强烈的辐射作用诱发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在众多变异中筛选出有利的变异,逐步培育出一个新的作物品种。但太空育种在基因变异筛选上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变异完全靠随机“碰运气”。如何提高育种的效率,培育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型果蔬、粮食?可以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能够精准预测新作物表达性状的分子育种技术就在蓬勃发展,与太空育种、杂交育种等多种育种技术一道,为中国农业科技化添砖加瓦。中国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在传统育种技术上,中国也有着很多优势。比如杂交水稻等常规育种手段,就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助力我国水稻的增产与丰收。据统计,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50%以上;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每年增产粮食可养活7000万人,约相当于一个湖南省人口;水稻更是以约占我国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作为主粮,水稻是全国近七成人口的主食。对中国来说,保饭碗,首先就要保大米。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增长,我们需要更丰富的食品,粮食、水果、坚果、畜牧、水产,方方面面都需要优质的品种。而很多传统的育种方式,也在向着向着高效、精准、定向的分子设计育种转变。而最近,亿欧智库联合华大智造共同发布的《2022年中国农业分子育种行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也指出,农业生物育种共分为四个阶段,即1.0原始驯化选育阶段、2.0常规育种阶段、3.0分子育种阶段、4.0智能育种阶段。当前国际种业已经逐渐从3.0分子育种迈入4.0智能育种阶段,中国生物 育种正处于2.0常规育种向3.0分子育种阶段发展。白皮书指出,面临国内外生物育种技术的巨大差异以及日益动荡的国际局势,发展分子育种技术、推动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既是保障中国农业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生物育种产业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机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常规育种一般是指利用系统选育、杂交育种和诱变(物理、化学和航天诱变)等选育新品种的方法。但育种时间长、效率低,还有可预测和可控制性差等种种缺陷,简而言之,常规育种这种凭经验选育的过程就像一个“黑匣子”。而分子育种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育种中,就可以打开黑匣子,加快筛选速度,从而育出市场所需要性状的新品种。分子育种在缩短育种时间上很有优势。用常规育种手段定向改良一个农艺性状,需要回交6代才能得到理想的植株,一般需要5-6年时间,而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通过早期的基因型选择,只需要3年左右,育种时间可以缩短一半。分子育种还能降低田间测试材料数量。假设有2个抗病材料,传统育种方法需要足够大的回交群体才可能获得想要的材料,但分子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型分型筛选,先把含有抗病基因的材料筛选出来,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耕地。还是以水稻为例,由于我国70%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用水的70%又是由水稻消耗的。因此,我们更想要具有高产、抗旱性状的水稻。培育出这种种质资源,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农民收益等均有重要意义。分子育种也和半导体产业一样,需要上游先进设备、仪器的支撑。白皮书援引华大智造合作伙伴博瑞迪生物测算数据,依托华大智造DNBSEQ-T7超高通量测序仪,下游作物种企能平均缩短一半合格种源培育周期;选择准确率提高20%-30%;成本降低90%以上。从这一角度来看,上游基础支撑的发展已为中国生物育种从2.0常规育种向3.0分子育种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甚至为国内中、下游企业在“全基因组选择”等分子育种前沿领域与跨国企业一较高下提供了坚实基础,将极大加速国内分子育种产业化进程。为什么分子育种落后国外?尽管上游不缺先进设备,但国内育种分子科研段与市场端依然存在脱节。当前科研院所仍是中国农业育种领域的主力,拥有最丰富的育种资源和育种人才。而科研院所育种往往以申请项目和课题形式进行,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研究重视不足,育种研发与市场脱节,产业转化不足。也就是说,以课题为核心的育种研发,和发达国家以市场为核心的育种研发相比,科研成果产业链无论转化速度还是转化数量都会相对较弱。而且,中国育种企业数量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面对国外巨头,更是难以拧成一股绳,以2020年数据来看,世界Top5种企分走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52%);而中国Top5种企的市占率却仅占中国市场的12%;如果聚焦到种猪领域,全球Top3企业市占率达47%,中国Top3企业却仅占中国市场的5%。中国种企规模小,格局分散,又会进一步限制其科技投入能力。白皮书认为,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科研院所育种人才、技术、材料等育种资源向企业流动,最终通过“需求-研发-支撑”的市场化机制,推动中国种业由大到强。白皮书也指出,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四自一辅”阶段、“四化一供”阶段、市场化改革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发展变革阶段。目前的发展变革阶段,更需要龙头企业和重点种业企业的作为。从单体价值角度,畜禽单价显然高于作物,因此运用分子育种技术的投入回报更高;如果将视角放宽到世代间隔来看,这一优势将更被放大。因此,白皮书指出,相较于作物育种,畜禽培育周期更长,世代间隔时间更久,分子育种带来的收益自然更高。比如,随着人们对牛乳需求的多样性提升,近年来,水牛奶也成为乳品消费的新潮流。其实中国数十年前,就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水牛,通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等育种方法,逐渐培育出了乳肉兼用型杂交水牛群体。但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水牛进行杂交改良工作所需时间周期长,且会导致我国水牛优良品种的培育依赖国外核心种源,还可能导致国外水牛疾病传播至国内。因此,水牛业近年也在推行分子育种技术,开发水牛产奶性状的遗传力,为水牛优秀品种后代的选择提供依据。据了解,我们目前已经鉴定出五百多个与水牛产奶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如有研究人员对384头水牛SCAP基因(SCAP为SREBP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leavage-Activating Protein的缩写,意指甾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的分子特征、表达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水牛SCAP基因鉴定出了11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指在基因组上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其中有 6 个与水牛 305d(理想状态下,母牛年产1胎,干乳期60天,实际挤奶时间即305天)的产奶量显著相关。分子育种技术的兴起,不仅为水牛潜力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水牛优良性状利用效率最大化速度加快,同时作为家畜分子育种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有利于畜牧业整体分子育种水平的提高。白皮书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种质资源库,资源总量超过52万份。但完成精准鉴定的比例却不足十分之一,未来中国分子育种发展既充满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当然,这也需要国产测序仪相关企业需要持续推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降低分子育种应用门槛。分子育种技术大有可为尽管在主粮上,我们已经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比如我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但随着气候变化引发的水资源短缺、大风暴雨等极端气候多变,以及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农村劳动力短缺,种田农民日渐老龄化,田间管理缺少青壮劳力等诸多问题,也对种子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节水节肥?如何抗病抗寒?如何抗倒抗旱?如何耐盐耐碱?河南农业大学研究者李海泳、殷贵鸿就指出,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转基因等技术,在小麦抗旱、抗病、抗穗发芽等性状育种上,目前已经有88个抗旱、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及其连锁的分子标记被报道,TaARFs、DREB等30多个小麦抗旱、水分高效利用相关基因被克隆;这些抗旱相关基因被导入小麦后就能够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有140多个能够抗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瘟病、叶枯病等多种病变的小麦近缘植物基因被正式命名,如偃麦草的抗黄矮病基因和冰草的多粒基因已经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小麦具有怎样的性状,就从基因层面去选择能够起到作用的优质种质资源,包括近缘植物基因都可以利用到。据报道,为找到抗病基因,山东农业大学小麦种质创新与利用团队仅2016年以来就分析了4.5万株小麦实验群体,完成超过30万次DNA扩增。用了数年时间,才在全球首次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关键基因Fhb7,并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制。小麦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就在于如何找到那些基因,从而能够将这些良种推广到中国大地上。李海泳、殷贵鸿就指出,目前我国小麦育种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主要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原创性分子育种技术缺乏和精准的表型鉴定困难等。正如芯片中有数以亿计的晶体管一样,种子里也有数以万计的基因,在选育优良性状时,基因相互之间还有作用和影响。这就导致实际上能够产生的变化,并不是数以万计,而是几何级数的变化。如何把优良的基因发掘、鉴定出来,如何进一步地杂交、分离、重组、筛选,如何对数以万计的基因重新“排列组合”,这些难题,还有待中国产业界、科研界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分子育种的种植面积。分子育种不仅通过高产抗病实现在原土地上替换传统育种,更可以通过耐寒耐冷增加耕种面积,从而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据了解,超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使我国黑龙江一些高纬度地区大豆生产迈上新台阶;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的选育,也为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作出了贡献。分子育种,简直就是上帝的手术刀,为农业“刻划”出无数具备新性状的新品种。比如,不仅是增产,还可以增加营养、风味等。如培育出能够延缓餐后血糖上升、控制糖尿病病人病情的高抗性淀粉、高膳食纤维含量的小麦品种,或者能增强免疫力的高花青素、高维生素含量的小麦,或者对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等有一定疗效的高麦黄酮小麦,微量元素易被吸收的低植酸含量、高植酸酶活性小麦等。不过,由于小麦基因组庞大、遗传转化率低、和目的基因有遗传累赘等因素影响,分子育种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目前还是落后于玉米、水稻等基因组较小的作物。而且,还有很多性状没有找到关键基因或有待进一步细分筛选,如抗倒春寒、耐热、抗穗发芽、抗茎腐病、抗虫等。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小麦等品种依然需要国内产业科研界的通力努力。而其他作物同样大有可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哲源等研究者通过梳理专利发现,在蔬菜分子育种专利技术中,转基因技术最先发展起来,专利申请量在2011年达到高峰。但由于转基因技术具有基因敲除位点不可控、遗传不稳定、外源基因插入不可控以及不可避免插入标记基因等问题,进入21世纪后被新兴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逐步取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21世纪初开始盛行,2004年起就成为蔬菜分子育种的主要应用技术,专利申请量远超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在权重上,目前全球蔬菜分子育种技术专利主要集中于番茄、黄瓜、白菜和辣椒等。但人类需要具有优良性状的瓜果蔬菜何止千万种,借助分子育种技术,不仅要让番茄、黄瓜具有更多新的口味和品种,还有让更多瓜果蔬菜能够成为餐桌上的新宠儿。不过,刘哲源指出,在蔬菜专利申请上,中国是科研机构为主,而美国则是以塞米尼斯蔬菜种子公司、陶氏益农公司、陶氏杜邦先锋公司等大型机跨国集团为主。且中国在蔬菜分子育种相关专利中运用较多的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缺乏最近几年新兴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在分子育种技术上,中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毕竟,相比于芯片,分子育种不缺上游设备,下游又有着极大需求,相关科研机构也具有相当水平。未来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进步带来基因型分析成本的降低,以及科研机构与下游产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产研转化顺畅之下,更多企业也将有机会在分子育种学术成果产业化上获益。参考文献:1. 刘哲源,康宇立,唐巧玲,李蕾,王友华.基于全球蔬菜分子育种专利的信息分析及技术展望[J].中国蔬菜,2022(09)2. 李海泳,殷贵鸿.从国家粮食安全角度探讨我国小麦育种发展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8)3. 我国奶水牛选育步入现代分子育种时代[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0)4. 丁蕾,张俊红,王涛涛,欧阳波,叶志彪,张余洋.蔬菜作物重要基因鉴定及其分子育种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22,20(22)5. 高海强.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06)6. 朱立娟.玉米耐旱育种及分子育种策略探析[J].河南农业,2022(14)
  •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揭牌
    新华网福州1月9日电(记者巫奕龙)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日在福州揭牌。   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领衔的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依托福建省农科院,长期以来在种质和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培育的以杂交水汕优63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8日,科技部基础司委托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对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一培育基地的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专家组认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是优良品种选育的关键,创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广适性”四性综合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是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实验室确定的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研究、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新品种高效选育和高产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等研究方向,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科学合理 创新团队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 拥有较好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具备了建设培育基地的基本条件。
  • 德国耶拿参加全国植物基因与分子育种交流研讨会
    2013年3月27-29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植物基因与分子育种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农科院、中科院、高校、种业公司等一百多位植物育种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大会上共进行了20多场精彩的报告,现场气氛热烈。 德国耶拿公司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由耶拿公司生命科学部的产品专家吴潇韫女士在会上做了关于&ldquo 德国耶拿在植物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rdquo 的报告,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分别就植物分子育种以及转基因检测等方面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主要困难做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耶拿公司的高效解决方案,引起参会老师的共鸣。 耶拿公司还现场展示了全套解决方案中的部分产品,如高速荧光定量PCR仪qTOWER、高速PCR仪SpeedCycler2、便携式液体工作站SELMA96、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ScanDrop250、水平电泳、垂直电泳等,吸引了广大老师的目光,大家对德国制造的巧妙设计和精湛工艺赞不绝口,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 德国耶拿参加”全国植物基因与分子育种”交流研讨会
    2013年3月27-29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植物基因与分子育种"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农科院、中科院、高校、种业公司等一百多位植物育种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大会上共进行了20多场精彩的报告,现场气氛热烈。 德国耶拿公司作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由耶拿公司生命科学部的产品专家"吴潇韫"女士,在会上做了关于&ldquo 德国耶拿在植物分子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rdquo 的报告,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分别就"植物分子育种"以及"转基因检测"等方面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主要困难做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耶拿公司的高效解决方案,引起参会老师的共鸣。 耶拿公司还现场展示了全套解决方案中的部分产品,如高速荧光定量PCR仪qTOWER、高速PCR仪SpeedCycler2、便携式液体工作站SELMA96、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ScanDrop250、水平电泳、垂直电泳等,吸引了广大老师的目光,大家对德国制造的巧妙设计和精湛工艺赞不绝口,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 中美烟草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在昆明揭牌
    近日,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浙江大学、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的“中美烟草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在昆明揭牌。   联合实验室将通过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开展烟草分子育种、生物技术减害、优质特色品种选育等研究。据介绍,我省将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利用国际先进科技资源,力争在烟草分子育种、生物技术减害等烟草科技“瓶颈”上实现突破,尽快培育出3至5个在抗病性、低危害等方面有突破的烟草品种。   据介绍,云南省烟草育种研究水平全国领先。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自育与引进相结合、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互动,培育出的云烟85、云烟87、云烟97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已成为我国烟草种植的主栽品种。2009年,我省面向全国22个省区市供种,占全国烤烟种植面积的75%以上,彻底扭转了我国烤烟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 泽泉科技应邀参加第九届国际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
    2016年8月15-19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草学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草学会草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承办的第九届国际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lecular Breeding of Forage and Turf, MBFT)和第三届全国草业生物技术大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国际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是草类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学术与技术盛会,会议每2-3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过8届。这是该学术研讨会首次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举办,彰显了我国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方面的科技实力已被国际学术界认可。 会议现场 本届研讨会会期4天,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英国、荷兰、墨西哥、日本、韩国、巴基斯坦、中国等国草业科学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25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围绕&ldquo 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其对育种的影响&rdquo 、&ldquo 非生物和生物胁迫&rdquo 、&ldquo 生物质能源&rdquo 、&ldquo 牧草和草坪草研究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rdquo 、&ldquo 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图谱构建&rdquo 、&ldquo 植物微生物互作&rdquo 等议题探讨牧草与草坪草分子育种的国际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寻求未来分子育种发展方向。澳大利亚German Spangenberg教授和王增裕教授分别作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主旨报告。 泽泉展台 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在会议期间向广大用户展示了德国WALZ公司光合作用测量仪器、美国CID公司便携式测量仪器、种子质量评价与检测方案(种子成熟度和活力检测新方法)、植物CT三维成像系统等,吸引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们前来展台交流。泽泉科技工程师与现场参会的老用户交流了仪器的使用技巧,如CI-600根系成像输出等,专业耐心的解答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与好评。部分用户对泽泉科技在上海浦东建立的AgriPheno&trade 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表达了亲自前往平台参观考察的意愿。 展台交流 本次参会得到了会议承办方中国草学会草业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和与会专家们的大力支持,泽泉科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会议邀请 I 瀚辰光翼邀您参加2023分子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交流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进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应用,不断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全国植物育种行业协同创新优势,加强科研团队间的交流,促进我国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分享当前最新育种技术成功经验,为大学和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分子育种服务企业建立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届时将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学术报告,以高端主题报告、口头报告、技术交流,产品展示等方式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共同探讨交流最新成果。瀚辰光翼参加此次大会并设立展位,诚邀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交流指导!大会时间:2023年12月15日-12月17日 (15日周五全天报到)主办单位:2023NMPB大会组委会、中国健康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中农博后(北京) 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农博后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术委员会、中食高科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承办单位: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科农业分子植物育种科创平台协办单位:果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农业农村部热带果蔬遗传资源评价利用实验室、德诺杰亿 (北京)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雅欣理仪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集思慧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媒体:《中国生物器材网》《溪远讲植物科学》《中国果菜》《活动家会议网》《植物生物技术pbj》《分析仪器网》《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果蔬产业前沿动态》《种业商务网》《植物科学SCI》等大会地点:重庆雅诗特酒店
  • Illumina与NRGene合作,为支持全球食物生产加速推进牛群分子育种工具的开发
    双方共同与圣保罗州立大学完成了Nellore牛基因组的高质量组装圣地亚哥与以色列耐斯茨奥纳 — 2017年1月12日 —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全球领先公司Illumin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与基因组装和分析的全球领先企业NRGene,宣布合作开发牛群分子育种工具。作为合作计划的第一步,双方也同时宣布已经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Nellore牛基因组的高质量组装。双方将会共同对更多不同品种的牛群进行测序和组装,以便更快了解各个牛种群的遗传变异。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开发用于牛基因组选择和其他基因组技术的商业工具,从而加快开展育种项目,增进全球食物(肉类和乳制品)的产量。“我们期待与NRGene进行下一阶段的战略合作,通过更多的测序研究加速推进全球的牛群育种,最终将改良的基因组选择工具商业化。”Illumina应用基因组学副总裁兼总经理Rob Brainin说。“我们对牛基因组的认识正在不断增加,将会在全球持续支持大量的育种项目,在帮助提高产量、改善消费者行为的同时,满足全球对安全、营养、健康的蛋白质产品的需求。”Nellore(bos indicus)是热带地区作为食物生产的主要瘤牛品种。此次基因组测序和组装使用了Illumina的新一代测序数据和NRGene的云端DeNovoMAGIC™ 3.0组装软件组合。随着牛群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增加,将会使用NRGene的PanMAGIC™ 来比较多个完整独立样本的基因组序列,从而分析这些基因组的多样性。这些信息将用于设计更高效的基因分析工具以支持牛群育种项目。“Illumina和NRGene的技术让我们在短短两个月内就精确组装了Nellore牛的一个杂合子基因组,”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Jose Fernando Garcia说。“我们相信这个参考基因组会帮助巴西牛群育种人员极大地提高本地牛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将会为Nellore牛的繁殖和肉质提供重要的信息,为全球的产量增值。”NRGene和Illumina的技术组合已经在其他农业计划中得到应用,来解码某些最重要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包括六倍体小麦、四倍体杂合子芒果、八倍体杂合子草莓,以及十几种新型玉米、黄豆、棉花和加拿大低酸油菜籽的基因组。“通过我们不断开的发基因分型和育种工具,此类牛基因的组装将进一步揭示了牛群的多样性,”NRGene CEO Gil Ronen说。“我们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将来能够分析并加速作物、牲畜和水产等各个农业品种的育种。” 关于Illumina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分布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领域。 关于NRGeneNRGene是一家基因组大数据公司,开发尖端的软件与算法,分析复杂与多样的作物、动物与水产,支持最高端的先进育种项目。NRGene的工具已经在世界一些领先的种子公司以及学术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中得到应用。
  • 1224万!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F20240087(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2440SUMEC/GXGG1034)项目名称: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仪器设备购置第7批预算金额:1224.26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分包品目号产品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是/否)简要技术要求★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最高限价(万元/套)分包总预算(人民币/万元)11-1超纯水仪7套是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招标技术规格及要求合同签订后120天内10.00410.001-2大容量低温离心机5套是8.001-3植物幼苗高通量动态成像分析系统(核心产品)1套是300.002/高分辨高通量荧光成像仪1套否180.00180.0033-1大豆单株脱粒机5套是0.50169.263-2大豆联合收割机2套是35.003-3大豆小区脱粒机5套是0.803-4种子低温烘干机2套是0.883-5智能低温种子贮存舱(核心产品)3套是25.003-6小型示教无人机5套是3.003-7灭茬机1套是1.0044-1高压冷冻包埋系统(核心产品)1套是240.00465.004-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套是75.00报价超过对应最高限价金额及分包总预算金额作无效投标处理。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3月30日 至 2024年04月08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市长江路198号14楼方式:具体要求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南京农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联系方式:于老师025-8439587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 址:南京市长江路198号            联系方式:文件发售:李婧怡025-84532580,技术咨询:谭一凡025-84532547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谭一凡电 话:  025-84532547
  • 1886万!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F20240097(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2440SUMEC/GXGG1037)项目名称: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仪器设备购置第8批预算金额:1886.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分包品目号产品名称数量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是/否)简要技术要求★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最高限价(万元/套)分包总预算(人民币/万元)1/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套是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招标技术规格及要求合同签订后180天内900.00900.0022-1背包激光雷达扫描系统(核心产品)3套是合同签订后120天内 56.00338.002-2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2套否85.0033-1三维激光扫描系统2套否75.00380.003-2微型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仪(核心产品)2套是70.003-3机载高光谱相机2套是45.0044-1种子活力分析仪(核心产品)1套是93.00268.004-2大豆小区脱粒机3套是25.004-3卷盘/绞盘喷灌机全自动淋灌设备10套否10.00注:报价超过对应最高限价金额及分包总预算金额作无效投标处理。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4月03日 至 2024年04月11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市长江路198号14楼方式:具体要求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南京农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联系方式:于老师025-8439587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 址:南京市长江路198号            联系方式:文件发售:李婧怡025-84532580,技术咨询:谭一凡025-84532547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谭一凡电 话:  025-84532547
  • TKI德可纳利参加第三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会议(ICPMB)
    本司TKI德可纳利科技集团于2010年9月6日至9月9日参加位于北京的第三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会议(ICPMB),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会议地点: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 展览地点: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2楼 展位号:02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 展会时间: 2010年9月6日~9月9日 8:00 ~ 17:35 美国SPEX-中国独家总代理德可纳利科技集团, 我们的使命是提供优质产品,最佳服务及专业知识;SPEX Sampleprep的设备是提供很多分析技术关键的前处理研磨,包括XRF.AA..ICP。并应用于尖端科技,科研制药,遗传学,基因各蛋白质组学,高分子材料,纳米,机械合金,超导等领域。 最先进生化科技、生命科学和纳米科学的前处理和进样之设备仪器,划世纪研究: 组织均貭化、細胞裂解、农药残留前处理、DNA、RNA、蛋白质、提取 1991年在阿尔卑斯发现的5300年前的冰人的骨头碎片进行前处理 俄罗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遗体的DNA检测 美国航天局(美国航天局)对研磨月球和火星岩石土壤 - 解开外太空生命之谜 911恐怖袭击,2003年大海啸遇难者确认
  • 1130万!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平台仪器设备第5批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F20230677(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2340SUMEC/GXGG1285)项目名称: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平台仪器设备第5批预算金额:1130.35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分包品目号产品名称数量简要技术要求★合同履行期限(交货期)分项预算(人民币/万元)分包总预算(人民币/万元)11-1半自动封膜仪1套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 招标技术规格及要求合同签订后 120天内5.00512.251-2杂交炉3套75.001-3酸度计10套3.001-4超声波清洗器1套0.391-5粗纤维测定仪1套0.651-6电导率仪1套0.211-7样品磨10套72.001-8蛋白转膜仪2套16.001-9高速自动化加液平台5套75.001-10快速谷物品质分析仪1套45.001-11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1套45.001-12快速谷物品质分析仪(多功能)1套45.001-13蛋白检测分析仪(核心产品)1套130.0022-1倒置荧光显微镜(核心产品)2套98.00211.002-2全自动高分辨体视荧光显微镜1套60.002-3正置式荧光显微镜1套49.002-4生物显微镜1套4.0033-1微孔板多功能检测仪1套60.00210.003-2酶标仪3套30.003-3多功能酶标仪(核心产品)1套60.003-4多标记检测系统1套60.0044-1原子吸收光谱仪(核心产品)1套50.00197.14-2生物大分子分析仪1套55.004-3化学发光成像系统2套20.004-4凝胶成像系统3套24.004-5核酸转膜仪1套8.004-6测序电泳仪2套2.004-7电泳仪30套8.14-8超微量核酸蛋白测量仪2套30.00报价超过对应分项预算金额及总预算金额均作无效投标处理。合同履行期限:详见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2月29日 至 2024年01月05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市长江路198号14楼方式:在线发售,具体要求详见其他补充事宜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南京农业大学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联系方式:于老师025-8439587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 址:南京市长江路198号            联系方式:文件发售:李婧怡025-84532580,技术咨询:谭一凡025-84532547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谭一凡电 话:  025-84532547
  • 1583万!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仪器设备(第6批)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F20240037(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1678-244101004TH)项目名称: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子育种仪器设备购置(第6批)预算金额:1583.85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标的清单包号品目号标的名称数量预算金额(人民币/万元)是否接受进口货物投标11-1核酸提取建库工作站1台160是1-2全自动核酸提取仪1台60是1-3核酸样品制备系统1台50是小计27022-1热循环仪1台20.85否2-2化学发光成像仪1台28是2-3全自动凯氏定氮仪3台75否2-4超微量分光光度计3台45是小计168.8533-1微型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仪3套210是3-2全波段机载高光谱成像仪1套350是小计56044-1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3套255否4-2机载高光谱相机3套135否小计39055-1DNA微波消解仪(1)1套45是5-2DNA微波消解仪(2)2套90是5-3全自动密度梯度制备与分离分析系统1套60是小计195(2)简要技术需求:上述清单中标的的技术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部分(3)本项目共分为5个包,投标人可根据各自产品的特性,以包为单位部分或全部投标。(4)本文件所称进口货物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合同履行期限:收到采购人通知后120天内交货。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3月08日 至 2024年03月14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22号和平大厦1810室方式:以汇款方式购买招标文件,须购买单位以公对公形式办理汇款(汇款附言: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_包号(如有)_招标文件费),并将汇款凭证发送至采购代理机构邮箱。 邮箱地址:jshtzb18@sina.com 邮件标题:购买单位名称_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_包号(如有) 邮件正文:请明确拟购买文件的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采购代理机构内部编号、包号(如有)、购买单位名称、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开票信息、付款截图(直接贴图在正文,不要采用附件)、邮寄地址等信息。 购买招标文件汇款地址: (1)开户名:江苏汉唐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2)开户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莫愁支行(行号:310301000153) 账号:93160 15474 000 1152售价:¥6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南京农业大学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联系方式:陆老师025-84399008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江苏汉唐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22号和平大厦1810室            联系方式:王梦珂、徐琳025-86970301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王梦珂、徐琳电 话:  025-86970301
  • 470万!岛津等中标农业农村部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购便携式光合仪等设备
    一、项目编号HBSF-ZC-22033024二、采购计划备案号420000-2022-03413三、项目名称农业农村部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购便携式光合仪等设备四、中标(成交)信息包名称:包1:便携式光合仪一套供应商名称:武汉大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717号兆富国际大厦1002室中标(成交)金额:59.6(万元)货物类名称:便携式光合仪品牌(如有):德国WALZ规格型号:GFS-3000数量:1单价:59.6万元包名称:包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供应商名称: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9号102房自编A一楼中标(成交)金额:224.37(万元)货物类名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多光谱激光成像仪、荧光定量PCR仪、超纯水系统品牌(如有):岛津、Cytiva、BIO-RAD、Merck Millipore规格型号:GCMS-QP2020NX、Typhoon NIR Plus、CFX96 Touch 、IQ7005数量:1单价:72.8、92.7、33.9、24.97万元包名称:包3:快速粘度分析仪、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质构仪一套供应商名称: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南京市长江路198号14楼中标(成交)金额:126.6(万元)货物类名称:快速粘度分析仪、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质构仪品牌(如有):PE、PE、SMS规格型号:RVA-TecMaster、DA7250、TA.XT PlusC、数量:1单价:44.8、39.9、41.9万元包名称:包4:实验室仪器共享管理平台和服务器供应商名称:武汉市博思特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阜华大厦D座25层05号中标(成交)金额:35.67(万元)货物类名称: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等品牌(如有):BYNON等规格型号:BYNON ShareE-SE V2等数量:1等单价:合计35.67万元包名称:包5:服务器一套供应商名称:武汉克莱尔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奥山创意街区项目1号地块9层10号中标(成交)金额:28.2(万元)货物类名称:服务器品牌(如有):联想规格型号:SR860数量:1单价:28.2万元
  • 1606万!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
    1、项目编号:2022-09-2532、项目名称: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3、采购方式:公开招标4、预算金额:16,068,700.00元最高限价:16068700元序号包号包名称包预算(元)包最高限价(元)1zk202209115-1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1包192000019200002zk202209115-2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2包255700025570003zk202209115-3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3包227700022770004zk202209115-4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4包266000026600005zk202209115-5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5包206300020630006zk202209115-6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6包324170032417007zk202209115-7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7包135000013500005、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具体详见招标文件)合同履行期限:1-6包:国产仪器15日历天、进口仪器90日历天,7包:30日历天6、合同履行期限:90日历天(请见文件)7、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8、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是9、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否
  • 广西药用植物园携手德诺杰亿,国产原研核酸检测“金标准”平台助力药用植物进入分子育种新时代
    日前,广西药用植物园与德诺杰亿(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诺杰亿”)正式宣布双方在“U2000基因分析仪”平台上关于“中药材分子育种技术、中医药植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战略性合作。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强大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望、闻、问、切等极富特色的诊疗用药方法特点,在几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中留下了炫彩的色彩。中药材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康复和保健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有效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就要重视其标准化种植、育种等工作。目前,生物学发展早已进入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海量的“爆炸式”增长的生物信息为中药材分子育种、品种培育、质量评价等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和理论基础。 德诺杰亿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双发达成的战略合作将依托于广西药用植物园在中药材分子研究领域深厚技术支撑,利用德诺杰亿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的国产分子检测“金标准”平台——U2000基因分析仪筛选一批中药材育种新材料,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群圃群;创新一批适合中药材特性的育种方法技术,构建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和分子辅助育种体系;建立配套栽培技术和优良繁育技术,构建成熟的中药材分子育种平台,德诺杰亿原研技术的国产化平台也为基因信息数据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阶段,我国在中药材分子育种等技术总体研究薄弱,缺乏大规模化国产基因发掘的技术平台,目标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分子标记少;缺少有重大利用价值的新基因;缺乏规模化高效率安全的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中药材关键作用因子认识不清等。因此德诺杰亿和广西药用植物园双方的战略合作,将有助于中药材的两种繁育、建立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等级评价制度,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药用植物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从事药用动、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展示、科普教育;药用动、植物资源保存与利用、特色中药资源、民族药资源产品开发、中药材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标准研究;中药材产品质量标准起草以及检测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广西药用植物园致力于药用资源的收集保护,通过“五库一馆”的建设,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药用植物保育学学科,建成了完善的药用资源保护平台,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药用植物资源保育体系。广西药用植物园建园至今已保存药用植物物种10021种,腊叶标本保存20万份,其中活植物保存近8000号;种子保存5000多种7000份,离体保存650种,基因保存1385份、馏分保存1000种15000份。2011年被英国吉尼斯总部以药用植物物种保存数量和面积认证为世界“最大的药用植物园”。【德诺杰亿】 德诺杰亿(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诊断试剂与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分子检测核心技术平台制造商。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四街汇龙森科技园,公司基地拥有试剂和设备两个技术平台,试剂匹配仪器或与仪器一体化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子诊断分别以PCR-CE(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基因分析)和FISH(荧光原位杂交)金标准技术为平台,通过微流体控制技术集成并实现检测自动化。PCR-CE技术产品通过片段分析应用于临床诊断、公安司法、食品安全、分子育种、疾病(疫病)控制等领域;FISH技术产品通过分子病理技术应用于肿瘤早期发现、肿瘤药物伴随诊断和治疗药效评估;免疫快检以胶体金层析技术为平台,利用自身的基因工程表达平台生产的原材料产业化市场需求的快检产品;POCT设备以相关模块为平台整合需求并产业化小型自动化分子检测设备并匹配相关试剂。德诺杰亿是全球第二家研发生产制造金标准(sanger)测序和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设备(U2000基因分析仪)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科技公司,目前中国使用的该设备全部被进口垄断,此设备所属的方法学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技术。同时,为保证基因检测的稳定性和核酸样本的处理速度,德诺杰亿提供了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及预封板试剂。
  • 一家生物育种企业,完成2.5亿元融资
    近日,博瑞迪生物宣布完成B轮融资,总金额2.5亿元。本轮融资由一米八农业科技集团领投,清池资本、苏创投国发创投等跟投,老股东道彤投资、昊辰资本持续加注,凯乘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生物育种技术及平台研发、海外业务拓展等工作。博瑞迪融资历程博瑞迪作为一家专注于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一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创新和研发能力,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在育种领域的应用,推动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智能育种”转变,助推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博瑞迪作为全面国产化生物育种技术服务平台,长期扎根动植物分子育种这一细分领域,专注于分子育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正在打造成为以检测为基础的育种技术CRO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了攻克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中基因鉴定成本高、通量低等难题,博瑞迪研发了拥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的GBTS技术,并创建了全面国产化的iMBP智慧育种工厂,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开发出博瑞云平台,自主研发标准化取样和国产化试剂耗材,构建了一整套完全国产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国内育种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化智能分子育种检测技术“零”的突破。此外,博瑞迪从基因型鉴定入手,拓展到育种CRO领域,通过为行业提供关键基因定向改良、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育种技术的快速创新和优化提升,助力我国粮食安全与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博瑞迪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陆续在北美、欧洲等多地建立海外子公司和实验室,并与多个国家的种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博瑞迪将继续长期扎根分子育种领域,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赋能,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升级产品性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 多重基因剪刀“拿下”小麦白粉病 实现抗病高产育种
    隔八年,曾广受关注的小麦白粉病“缉凶案”终于迎来了续篇。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邱金龙团队用多重“基因剪刀”,实现了对小麦重要感病基因序列的精准操控,获得了既高抗白粉病又高产的新材料。相关研究2月10日发表于《自然》。这意味着,号称小麦三大病害之一的白粉病终于被我国科学家“拿下”。  “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工作,将成为作物育种领域标志性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对此评论说,它展现了基因组编辑在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巨大潜力,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另一只靴子”落地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我国每年受白粉病影响的小麦面积达到1亿亩左右,重病田甚至会减产40%。将这一严重威胁粮食安全的真菌“缉拿归案”,是很多育种专家的梦想。  目前,分子育种家都是通过抗性基因帮助作物抵抗白粉病。但就像病毒预防一样,这种途径不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很容易随着白粉病新小种的出现而失去效用。  病原菌的成功侵染需要利用植物感病基因,能否通过阻断这个病害与植物连接的“桥梁”来获得广谱持久的抗性呢?  这是科学家想做但又不敢去做的一件事,因为感病基因的敲除具有两面性:抗病的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生长。  科学家很早就知道MLO是小麦的感病基因,但由于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MLO基因有3个拷贝,几乎不可能通过天然突变方式同时敲除这3个基因。2014年,合作团队利用“基因剪刀”定向敲除MLO的3个拷贝,不出所料地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小麦新材料。  相关研究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注。该研究入选了该刊创刊2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20篇文章,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全球十大技术突破”。高彩霞也因引领了植物基因组编辑的浪潮,入选《自然》2016年度“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后续——正如在其他多种植物中观察到的一样,研究团队发现敲除感病基因MLO的小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表型,如早衰、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等,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  对此,研究团队选择迎难而上。  在当时敲除MLO后得到的100多个基因组编辑小麦突变体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宝贝”材料——突变体Tamlo-R32。它在表现出对白粉菌的抗性的同时,生长发育和产量完全正常。  这个与众不同的材料让高彩霞坚信,感病基因突变抗病并非“死胡同”,“沿着这条路走一定能够做成”。  现在,经过八年协力攻关,“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在发表于《自然》的新研究中,他们解开了Tamlo-R32突变背后的秘密,克服了感病基因MLO突变引起的负面表型,实现了抗病高产“鱼与熊掌”的兼得。  层层推进破悬疑  在敲除MLO得到的大量突变体中,Tamlo-R32为何一枝独秀?这个产量甚至超过普通野生型小麦的材料是怎么出现的?如何通过基因组编辑获得该突变体并将其导入小麦主栽品种中?  2014年之后,围绕Tamlo-R32这个“主角”的系列悬疑,成为高彩霞和合作者要破解的谜题。  但这做起来并不容易。  普通小麦基因组十分庞大,是人类基因组的5倍、水稻基因组的40倍。其序列重复性相当高,基因组结构极为复杂。  一开始,由于小麦基因组数据并不完善,研究团队只能通过一系列漫长的传统遗传学实验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在小麦3个染色体组A、B、D中,A和D基因组上都存在预期的突变。  “只有这两个基因组发生改变,还不足以抵抗白粉病,所以B基因组上一定有问题。”高彩霞说,受限于当时的基因组数据,研究团队在这个问题上探索了4年始终未能解决。  直到2018年,借助新完成的小麦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染色体精细图谱,这个“暗箱”终于被打开了。  让研究团队吃惊的是,Tamlo-R32突变体的B基因组上竟然发生了高达304Kb(超过30万DNA字母)的大片段删除——这导致该突变体的染色体三维结构被改变,使上游基因TaTMT3(与糖转运蛋白相关)表达水平上升,进而克服了感病基因MLO突变引起的负面表型,最终实现了抗病和产量的“双赢”。  悬疑破解了,但要精确实现304Kb这一大的基因组片段剪切,并非易事。“‘剪刀’的效率要特别高。”高彩霞对《中国科学报》说,抗白粉病基因编辑研究十年来,目前已拥有7项核心技术专利,研究团队还开创了一系列基因组编辑新技术。  正是基于这些核心技术,研究组通过叠加使用“基因剪刀”,在敲除MLO感病基因的同时,删除了TaMLO-B附近的大片段DNA,从而成功将这一抗病高产优异性状引进到我国多个小麦主栽品种中。  由于MLO的基因功能在不同植物中相对保守,研究者进一步发现,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过表达TMT3也能克服其感病基因突变产生的负面表型。“这证明了叠加的遗传改变可以克服感病基因突变带来的生长缺陷,为作物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论文第一作者、邱金龙团队助理研究员李盛楠说。  至此,研究团队终于讲完了利用感病基因进行小麦抗病育种的故事。回顾其中的挑战,高彩霞有些风轻云淡地说:“我们知道路就在那里,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到达。”  这个历经“八年抗战”取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审稿人的一致好评。多位审稿人表示这项研究“具有很大应用潜力”。其中一位审稿人指出:“这项工作在探索没有负面效应的抗病小麦育种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基因编辑除了“剪刀”还是“橡皮”和“铅笔”  “基因组编辑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更方便、快捷、精准地进行作物育种和改良。”李盛楠说,研究团队用了数年时间了解Tamlo-R32的突变机制后,仅用了几个月就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多个小麦主栽品种中获得了抗病且高产的种质资源。而传统杂交育种则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在2019年和2020年于北京和河北赵县进行的大田试验中,联合团队进一步证明了新种质资源的可靠性:常规MLO突变体造成的株高矮化在10%左右,产量降低16%左右;而新突变体具有超出或至少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产量。  “培育和推广抗病新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策略。”康振生评论说,“这项研究验证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对作物性状改良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尤其对经典遗传改造难以实施的多倍体复杂基因组农作物的改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和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基因组编辑育种的优势非常明显。”高彩霞对比说,传统杂交育种要引入一个抗病基因,需要进行6~8代的回交,整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其前提是杂交的亲本种要有抗病基因。通过突变育种(辐射、化学诱变等方法)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找到理想的突变体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基因组编辑为精准定向育种提供了可能。  “通过基因组编辑可以不添加任何外源性的基因,只需要把靶向的序列修改好,大大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工作量。”她补充说。  高彩霞指出,基因组编辑技术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把剪刀”的概念。进化至“2.0时代”的碱基编辑和引导编辑还可以是一块“橡皮”或一支“铅笔”。“如果一个序列有点多,你可以把它剪掉;如果组成DNA的四个字母ATCG有一个错了,你可以用‘橡皮擦’把它擦掉,然后用‘铅笔’写入正确的字母,而‘铅笔’‘橡皮擦’是不留在细胞里的。”  好消息是,今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制定公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农业基因编辑植物的安全评价管理,促进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和产业发展。“在这个政策的鼓舞和鞭策下,相信我国很快会有更多的基因组编辑材料进入田间和市场。”高彩霞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开展小麦白粉病新种质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395-9
  • 瀚辰光翼完成超3亿元融资,推动生物育种和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
    生物育种及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企业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瀚辰光翼”)于近日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迄今B系列融资总金额超5亿元。本轮融资由清池资本、国泰君安创新投资联合领投,道彤投资、Eightfold Venture Partners (循正创投)、国生资本跟投,老股东君联资本、LYFE Capital(洲嶺资本)追加投资,多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生物育种及生命科技领域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海外业务开拓以及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瀚辰光翼在相关领域的产品与市场布局和品牌影响力,助力推动生物育种和生命科技各领域的智能自动化进程。公司总部大楼 瀚辰光翼于2016年正式启动运营,专注于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是生物育种高端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科学研究、分子诊断等智能自动化领域国内领先平台型企业。团队从成立之初就核心底盘技术开展自研,经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打磨已形成软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能力,产品线覆盖基于各种分子检测方法学和各类样本处理方式的全流程智能自动化设备及配套试剂和耗材,并已扩展至其他多个生命科技实验领域,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体外诊断等行业。特别是在生物育种领域,实现近百家标杆客户装机和大规模使用,助力下游客户实验开展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过程的标准可控,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实验操作中释放出来,真正投入到具有创造性研究性的工作当中。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种子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赢种业翻身仗、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以来,种子安全逐步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随着全球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配合国内配套法规政策的陆续出台、多个生物安全证书的发放以及种业创新产业化试点的开展,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正迅速打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核心生物育种设备就是生物育种行业的“光刻机”,但国内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 瀚辰光翼自成立以来即致力于生物育种设备研发,成功打破进口设备垄断,推出了基于PCR技术和测序技术等主流分子检测技术的全自主知识产权全栈设备和解决方案,包括业内领先的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全自动多功能基因检测系统及全自动核酸浓度检测和均一化工作站等,并成功交付了多个无人值守智慧实验室产线。以上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领域各类主要农作物以及高端蔬菜、水果、畜禽的生物育种,开展品种品系鉴定、种质资源保护与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应用。 生物育种高端智能自动化设备和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 在成功拓展生物育种市场的基础上,瀚辰光翼基于自研的核心技术平台,成功切入IVD分子诊断领域并聚焦于高端智能自动化分子诊断设备的开发,成功研制了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分子诊断一体机并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证。此外,企业还自主研发了提取建库一体机,以及多款样本前处理设备,填补了市场上同类型设备国产品牌的空缺,积极拓展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检测、癌症早筛、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细分领域的应用。不仅如此,公司在微生物检测和应用、化学合成等智能自动化领域也已进行了积极布局,并已有多个产品和项目处于研发和落地当中。桌面上的高通量分子诊断实验室GenePrecision2200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作为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平台型企业,本轮融资完成后瀚辰光翼一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拓展产品布局,积极构建完整的生物育种智能自动化数据生成基础设施平台,为生物育种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将持续进行分子诊断产品迭代,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医学检测场景需求,同时积极布局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学、化学合成等领域。 瀚辰光翼将秉承“赋能生命科技 不繁成就非凡”的使命初心,围绕公司的核心技术平台不断打磨团队,持续深耕生命科技赛道,积极扎根国内走向全球,通过中国创新驱动全球生命科技智能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 清池资本创始人李彬博士表示: 瀚辰光翼是国内罕见同时在生物育种和分子诊断领域均能提供核心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公司。创始人张晗博士带领的团队成功打破了尤其是分子育种领域进口设备垄断,且以更贴近本土种业需求为立足,持续迭代推出更适合国内育种企业需求的设备解决方案。清池资本非常荣幸可以在瀚辰光翼的高速成长期与公司携手,助力公司持续推进分子育种工具国产化迭代升级,支持国家现代种业跨越式发展的国策。同时我们也期待公司持续在分子诊断领域精进,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医学检测场景的需求。 国泰君安创新投资董事长江伟女士表示:瀚辰光翼是为生命科技行业提供智能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在现代农业、体外诊断、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具备显著市场优势。希望以此融资为契机,双方加强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国泰君安的专业投资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助力企业加快市场开拓、拓宽创新边界、凝聚创新动能,早日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优秀企业。 道彤投资创始合伙人孙琦先生表示: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正从根本上改变生命科技行业,提升整体产业效率。瀚辰光翼作为这个行业的创新推动者,我们非常看好他们能解决目前种业上存在的检测效率低,通量短缺等问题,加速育种检测的迭代升级,从而满足农业未来产品发展与育种科技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期待公司在医学检验下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提高临床检验效率。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周瑔先生表示:恭喜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欢迎新股东朋友!君联资本上一轮投资以来,公司凭借在高端生命科技自动化领域积累的大量稀缺人才和经验,取得了重大商业化进展。本轮追加投资,期待助力公司伴随快速发展的生物育种和医学检验下游市场而加速成长,未来赋能更多生命科技领域的自动化升级。 LYFE Capital(洲嶺资本)投资副总裁郭振君先生表示:投资瀚辰光翼以来,公司一直不忘初心,坚持做好生命科学上游工具的研发和制造,为客户创造价值,赢得了行业的口碑和认可,团队也在不断量产的过程中增强了技术底蕴。在扎实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上,公司已经在欧洲,南美洲取得了知名客户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扩大海外市场的布局。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表现。| 关于清池资本 立足于中国香港和上海,清池资本 (Lake Bleu Capital) 是一家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平台,资产管理规模达数十亿美金。清池资本旗下的二级市场美元基金,是亚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二级市场医疗基金之一。清池资本同时亦活跃于亚洲医疗行业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已成功投资超过60 家优秀医疗企业,并为被投企业在资本运作和业务合作等方面保驾护航,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关于国泰君安创新投资 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是国泰君安证券旗下唯一的全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子公司,负责管理私募股权、特殊机遇、新基建等多种另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600亿人民币。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和实体经济成长为己任。公司重点聚焦新兴科技、生物医药、绿色发展和民生消费等四大赛道,形成了以“母基金+产业基金”的核心业务布局,打造了城市更新和新基建、特殊机遇等另类投资线,依靠内部严格的“募投管退”全流程闭环式管理以及专业的员工队伍,为合作伙伴及相关方持续创造价值。公司始终致力于通过卓越严谨专业的投研体系的构建和全方位全周期运营能级的提升,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长期稳定的价值增长;始终专注于打造具有科技和创新基因的高成长高品质的优秀企业,用资本和创新性的投资方案,助力最优秀的企业家发挥最大潜能,推动被投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努力践行金融报国的使命担当。| 关于道彤投资 道彤投资聚焦前瞻性的医疗创新技术,是多个国内首创技术项目的早期独家投资人。既涵盖VC基金,也有长三角、大湾区的天使基金。核心团队均出自医疗健康产业,成功孵化过早期创业企业,以及创立和管理过百亿市值上市公司。坚持不只做价值发现者,更是价值创造者。荣获投中榜 VC TOP100、医疗器械 TOP20等多个荣誉。部分投资案例:兰丁医学、深睿医疗、汉诺医疗、三迭纪、合源生物等。| 关于Eightfold Venture Partners (循正创投) 循正创投是一家产业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专注于以生物和化学技术为底层基础的特定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投资、并购和资产交易。| 关于国生资本 国生资本根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服务于全球创新生命科学发展的国有产业资本。目前已形成9支联动产业母子基金群,总规模超100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医疗健康领域优秀企业70余家,涉及现代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健康服务五大领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逻辑+专业化运作,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最具行业影响力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已先后荣获CVCRI2021年度中国最佳新锐VC投资机构TOP10、投中2021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潜力创业投资机构TOP10、2022成都新经济创投突出贡献奖、LPCLUB2022年度医疗大健康领域黑马投资机构TOP10、FOFWEEKLY2023投资机构软实力新锐政府引导基金TOP30、FOFWEEKLY2023投资机构软实力服务赋能TOP20、36氪2023最受创业者欢迎创业投资机构TOP100等奖项。| 关于君联资本 君联资本成立于2001年4月,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早期创业投资以及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投资机构。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君联遵循国际通行标准,经历了多支基金的完整管理周期,创造了优秀且可持续的基金业绩。迄今为止,已累计投资了600多家企业,其中有108家企业在全球不同的资本市场IPO退出,近100家企业通过并购退出。所投企业中,既包括科大讯飞、宁德时代、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这样的世界级企业,也有大量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构建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君联一直秉持初心:通过资本和管理的帮助,促进企业创新与成长,推动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在创造优秀业绩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 关于LYFE Capital(洲嶺资本) LYFE Capital 洲嶺资本系全球领先的医疗投资平台。我们笃信“医疗无国界”,每一次投资选择皆为推进生命医学的进步、解决全球医疗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洲嶺资本运用平台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遍布全球的行业资源为被投企业创造价值。我们国际一体化的投资团队全力支持各阶段的前沿企业,助企业家在全球市场中充分实现公司增长潜力。
  • 育种家话育种|钱前院士: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种业“航母”
    从驯化水稻、谷子、大豆,到攻破杂交水稻难题,再到智慧育种,种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随着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现代种业正经历颠覆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革中,我国种业振兴如何更快推进,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新京报记者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他表示,我国种业在多个领域已处于国际第一方阵,但仍存在科研力量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杂交水稻难题的攻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展现,未来仍要发挥这一优越性,在现代种业发展中作出中国贡献。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建设自己的产业力量,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中国种业‘航母’。”种业转型,现代化中的机遇与挑战新京报:中国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在过去,我们在种业上做过哪些事情?钱前:在漫长的农耕史上,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了大豆、水稻、谷子等作物,这些作物在今天依然是保障人类粮食的重要部分。比如,水稻是全世界超过20亿人的主粮,大豆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油饲兼用的作物。还有谷子,这种在国内被许多人认为是杂粮的作物,事实上还是很多地区人口的主粮,联合国粮农组织把2023年定为“国际小米年”,认为谷子等小颗粒谷物对未来全球食品安全保障意义重大。近半个世纪,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突破了杂交水稻这一世界性难题,为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杂交水稻对杂种优势的利用,还为全球粮食生产作出了卓越贡献,让我们得以平视这个世界。新京报:现在的育种和过去有什么不同?钱前:现代育种的一个标志性转变,就是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精准育种成为可能。传统的育种手段,育种家们要长期坚守在田间,在无数植株中寻找那个特殊的变异体,这是一件非常艰苦繁杂的工作,有时候还需要一点儿运气。以水稻杂交为例,水稻有4万多个基因,两株不同的水稻杂交,会产生无数种新的组合,育种家要在无数组合中找到需要的那个,非常困难。我毕业的时候,我的老师问我,能不能吃苦,不能吃苦,就干不了育种的工作。但现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精准鉴定每一个基因的作用,提前预测不同组合的效果,进行精准育种,这是革 命性的变化,而我们正处在这种变化之中。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发挥科技创新的精神,抓住现代种业转型的机遇,攻克“卡脖子”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还有许多难题待解新京报:当前我国正在推动种业振兴,为何现代种业中出现了“卡脖子”问题?钱前:种子是战略物资,这个观念过去很多人不了解,但这些年来,随着全球形势不断变化,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必须要把种子掌握到自己手里。我国有非常庞大的科研队伍,科研实力雄厚,这些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许多领域已处在世界第一方阵,比如水稻、小麦等口粮作物,种源百分之百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国的口粮单产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同时,我们也有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在技术层面,现代育种技术中的一些底盘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比如基因编辑中的那个“剪刀”,以前是国外科学家创制的,现在我们在开发自己的“剪刀”,未来还需要让“剪刀”更锋利、更好用。在科研布局方面,我国的科研力量布局分散,难以开展高水平大研发、支撑大企业。我国80%的种业创新资源和绝大多数科研人才集中于科研院校,中央到地方、各系统科研院校研发力量分散、资源统筹不足,科研资金渠道复杂,资源浪费、创新重复、无谓竞争时有发生。表现尤为明显的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支撑种业创新应用研发的优势科研机构与各地农科院资源统筹互补、协同攻关效果不佳。新京报:在现代种业的发展中,我们是否有赶超国外水平的机会?钱前:随着5G时代的来临,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育种中,使育种更快捷、更精准,我们现在也有了很多平台,这些平台融合了多种新技术,把老一辈科学家的智慧和经验,以及年轻科学家的新想法、新思路融为一体。我想在未来,我们会在种业发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发挥集智攻关优势,破解农业重大难题新京报:你谈到我国科研力量存在布局分散的问题。杂交水稻是集智攻关的典型成果,在杂交水稻之后,是否有类似的成果?钱前:杂交水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一次集智攻关成功典范,当时有19个单位、上万科研人员参与,只用了短短几年,就攻克了这个世界性难题。在这次攻关中,袁隆平先生是领导者,许多难关大家共同攻坚。近些年来,其实也有这样的案例。举例来说,此前,我国水稻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备受关注,受到酸雨等环境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进入到粮食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先生生前一直在推动相关的科技攻关,集合了我国多个科研单位的力量,历经十年,通过种质资源挖掘、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去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实现了低镉水稻育成等关键性突破,我想在未来,我国湖南、湖北等酸雨区,对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担忧将成为历史。新京报: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集智攻关的优势?钱前: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统筹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种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集中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重点农业大学和地方农科院所等优势种业科技创新人才和资源,整合科研资金投入渠道,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紧盯创新前沿,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在组织机构上整合中央和地方农科院,形成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央地协同、上下贯通、集中指挥、优势互补、作战梯次分明的新型农业科研系统布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种业科研大联合、大攻关。聚焦产业,打造种业“航母”新京报:加强集智攻关的力量,是否就可以破解农业现代化中的种业难题?钱前:真正让科研成果变成生产力,需要一个更加成熟和完善的产业体系。这也是这一次我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造发展一批种业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航母”。从全球种业发展历史看,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产业的每一次跃升,无不是由企业将突破性新技术带到产业,从而引领产业重大变革,催生出一批国际种业巨头。在我国,种业企业长期以来“多小散弱”“多而不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知识产权缺乏。全国7000 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中,95%以上为中小企业,排名前10的企业,仅占有13.8%的国内市场份额,与国际种业巨头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半以上市场、自主研发能力突出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与国际种业巨头掌握全球69.2%的核心专利相比,国内领先种业企业仅掌握全球不到 10%的核心专利。加强种业产业,可以借鉴国际领先种业企业发展路径,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源向种业倾斜,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种业企业聚集,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持续增强企业产业影响力和主体发展能力,进一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打造业务涵盖研、育、繁、推全产业链的种业企业“航母”。新京报:我国种业产业薄弱,但科研力量强大,两者应如何结合,发挥更好的作用?钱前:我国科研与产业发展长期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种业企业自身科研能力普遍较弱,主要的科研供给来自科研院校,且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还基本局限在交易型的品种权转让方面,企业更多倾向于一锤子买卖,一次性买断成果。普遍缺乏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贯穿研发全过程、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合作。这方面,可以引导种业龙头企业与优势科研机构构建长效、深入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构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需求,以产业为导向、连接紧密、运转高效的产学研联合攻关体系。让科研院所的资源“活”起来,快速增强我国种企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大地,走向农业的星辰大海新京报:从现代种业的发展看,当前有哪些重点攻关的领域或成果?钱前:举例来说,在水稻育种中,一批科学家正在进行固定杂种优势的攻关,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杂种优势,即杂交品种具有一些高产、高抗性、高品质等优势,但如果杂交种继续繁育,就会出现性状分离,不再具有杂种优势。通俗来说,许多人关注的杂交种不能留种的问题,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这使得我们每年都要大量制种,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而固定杂种优势,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完全攻克这一难题,未来的杂交种也可以留种了,将极大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新京报:这样的未来还远吗?钱前:从科研上来说,我们进一步加强集智攻关的力量,通过政策引导等方法,聚集更多科研力量去攻克生产中的难题,时间会更短。从产业的角度看,培育更强的种业企业,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甚至让企业从创新的源头就参与科技攻关,必然会让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新京报:你心目中,种业的未来是怎样的?钱前:种业是立足于大地的事业,但又不局限于此。从远景看,未来的都市农业前景广阔,这就需要我们培育适合在都市农业、工厂化农业中生产的品种。在更远的未来,当人类真正踏足星辰大海,食物就不可能只是依靠地球上的供给,太空农场必然会出现,而我们现在,也在为未来做着准备。回到眼前,中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全球农业良种重要市场,同时,我国的农业技术也在不断改变着全球农业生产的模式和格局,比如我们的杂交水稻技术,可以为东南亚、非洲的粮食增产提供重要的技术帮助。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同样需要更多更强的种业企业,而且要鼓励种业企业主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到国际市场试水,充分利用国际优质创新资源和技术,开发海外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专访来源:新京报
  • 超快分子光谱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作为BCEIA 2019同期学术会议之一,“超快分子光谱高峰论坛”于10月24日下午在国家会议中心307A举行,来自相关领域的数十名从业者参会。此次论坛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与北京理化测试技术学会联合主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协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cc7e072d-40af-4d99-b6dc-72b4e59fb8d0.jpg" title=" 苏素勤.jpg" alt=" 苏素勤.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清华大学教授孙素琴主持会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次会议聚焦于现代超快分子光谱手段的发展现状,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液体物理研究所杨延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徐建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群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邹炳锁教授、中国化学院化学研究所王建平研究员作报告,重点展示了超快分子光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超快分子光谱方法所需的设备并没有完全商品化,借助此次论坛,能够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超快分子光谱领域的方法创新与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指导下的北京地方科技条件平台,是整合首都高端科技资源、聚集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的服务需求、畅通需求与资源对接渠道、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平台,是促进政、产、学、研、用、科技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有机结合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北京服务”与“北京创造”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个覆盖仪器研发、生产、应用三个环节的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服务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09年至今,市科委联合中科院、北大、清华、中电科等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整合首都地区促进首都地区916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277亿元,4.39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了967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其转移转化,聚集了14217位专家,产生了24879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关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组成部分,是面向检测与工具研发领域的专业服务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领域中心汇集包括仪器生产企业在内的相关机构或企业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企业产品生产等过程中对测试、检测、认证和工具的服务需求,汇集检测机构和研发机构的科技服务需求,畅通需求与资源对接的渠道,建设一个覆盖仪器研发、生产、应用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服务平台,一个致力于提升检测服务和检测能力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以专业细分实现特色服务,为行业提供标准、检测、认证支持服务;汇集科研单位、行业学会、协会以及企业,提供检测能力提升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截至到2019年7月,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共发展成员单位113家,可以开放的仪器设备共1545台/套,价值55267.42万元,开放的科技人才共124位,知识产权337项,其中专利231项,软件著作权74项,技术标准32项,领域中心自创建之初至今共促成可以转化的科技成果14项,服务成员单位合同额达29664.39万元,2014年至今共发放首都科技创新券875.6774万,服务企业186家。 /p
  • 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印发
    p   近日,《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印发,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配套措施三大方面明确了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详情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strong /p p   一、总体要求 /p p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适当加强中央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p p   二、主要内容 /p p   (一)生态环境规划制度制定。 /p p   将国家生态环境规划、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重点流域海域生态环境规划、影响较大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制定,确认为中央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p p   将其他生态环境规划制定确认为地方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p p   (二)生态环境监测执法。 /p p   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及生态环境质量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和督察,确认为中央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p p   将地方性的生态环境监测、执法检查、督察确认为地方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p p   (三)生态环境管理事务与能力建设。 /p p   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及事中事后监管,全国性的重点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全国入河入海排污口设置管理,全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普查、统计、专项调查评估和观测,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生态受益范围广泛的生态保护修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全国性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国家重大环境信息的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相关国际条约履约组织协调等事项,确认为中央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p p   将地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及事中事后监管,地方性的重点污染物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的地方监督管理,生态受益范围地域性较强的地方性生态保护修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地方性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地方性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地方环境信息发布,地方行政区域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事项,确认为地方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p p   (四)环境污染防治。 /p p   将跨国界水体污染防治确认为中央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p p   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影响较大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以及重点海域、影响较大的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等事项,确认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支出责任。适当加强中央在长江、黄河等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事权。 /p p   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化学品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以及其他地方性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确认为地方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支持。将噪声、光、恶臭、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等事项,确认为地方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p p   (五)生态环境领域其他事项。 /p p   将研究制定生态环境领域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标准、技术规范等,确认为中央财政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p p   将研究制定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策、标准、技术规范等,确认为地方财政事权,由地方承担支出责任。 /p p   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有关事项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按照外交领域改革方案执行。中央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参照中央与地方划分原则执行 财政支持政策原则上参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政策执行,并适当考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殊因素。 /p p   三、配套措施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p p   (二)落实支出责任。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根据本方案确定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按规定做好预算安排,切实履行支出责任。要调整优化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p p   (三)推进省以下改革。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参照本方案要求,结合省以下财政体制等实际,合理划分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要加强省级统筹,加大对区域内承担重要生态功能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要将适宜由地方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生态环境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上移,避免基层政府承担过多支出责任。 /p p   (四)协同推进改革。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既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与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改革紧密结合、协同推进、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p p   本方案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p
  • 我国分子印迹领域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p   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类似抗体或酶专一性仿生识别材料的重要技术,在生物传感、亲和分离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普适、高效印迹制备是分子印迹领域中的重要挑战,传统方法难以同时满足不同大小的生物分子的印迹,更无法对印迹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p p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刘震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长期硼亲和材料的研究,提出硼亲和可控定向表面印迹法。该方法能够便捷高效地制备出糖蛋白、聚糖和单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将模板分子固定到硼酸功能化的基质上,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功能单体在基质表面聚合,形成合适厚度的印迹层以及与模板分子空间匹配的印迹腔。该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印迹可控性,可根据模板分子尺寸,调整印迹层厚度,制备出不同尺寸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调节印迹时间可精确控制印迹层厚度。简化了印迹步骤,在疾病诊断、癌细胞靶向识别和活体单细胞分析等重要应用领域中展现出优越的分子识别性能。 /p p   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已于2017年4月6日发表在《Nature Protocols》学术期刊上。 /p
  • 国产测序仪在农业育种研究上首开先例
    11月23日我司与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及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共建的“深圳农业基因科技应用中心”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心名称,管理体制及章程、短中期任务及中心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双方共同搭建的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已正式启动,双方合作的应用服务项目之一农业育种高通量快速筛选已经完成了上千例的样品测序,此项目的完成将会对种子的筛选提供有力参考。   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的尖端技术与育种研究相结合在国内是首开先例,此技术的应用有望会对我国农业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有重大突破。中心主任表示,目前中国的农业在分子育种上的发展需要高通量测序这样的尖端技术来作深度研究,以后也会在更多的行业领域进行合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辉煌成就。
  • 国产测序仪在农业育种的研究上首开先例
    11月23日我司与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及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共建的&ldquo 深圳农业基因科技应用中心&rdquo 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心名称,管理体制及章程、短中期任务及中心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双方共同搭建的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平台已正式启动,双方合作的应用服务项目之一农业育种高通量快速筛选已经完成了上千例的样品测序,此项目的完成将会对种子的筛选提供有力参考。 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的尖端技术与育种研究相结合在国内是首开先例,此技术的应用有望会对我国农业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有重大突破。中心主任表示,目前中国的农业在分子育种上的发展需要高通量测序这样的尖端技术来作深度研究,以后也会在更多的行业领域进行合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辉煌成就。
  • 棉花转基因育种工程实验室获批复
    日前,山东省棉花转基因育种工程实验室获得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实验室将依托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进行建设。   据山东省农科院棉花中心主任王留明介绍,实验室将以棉花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研究为切入点,建立棉花功能基因规模化高效转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棉花高效育种3大技术体系,搭建起生物技术与应用品种高效衔接的研发平台,充分利用上游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幅度提升山东省棉花转基因研究和育种水平,不断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以满足山东乃至黄淮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需求。   山东省农科院棉花中心是我国棉花骨干科研机构之一,近10年来在棉花转基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选育出26个“鲁棉研”系列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形成常规抗虫棉、杂交抗虫棉和短季抗虫棉3大系列。目前,“鲁棉研”系列抗虫棉已占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的80%以上,占黄河流域棉区的40%左右。
  • 育种4.0时代来临,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在今年3月份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行动方案。力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种业重大突破。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从最开始的手工耕地种田,到如今的自动化耕种及温室培育。而当流程化操作已经上升到一定阶段,农业再想突破,只能从根源入手,从生物技术方面去突破。生物育种已成为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何为生物育种? 生物育种是生物技术育种的简称,属于从转基因育种3.0版跨入智能设计育种4.0版、集各种前沿技术大成的新一代分子育种技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培育颠覆性新品种的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国家也已进入新的智能化育种时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过基因编辑等先进的技术,使育种过程大大缩短。在对农作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SSR分子标记检测中需要从代表性的检测样品中提取DNA,用SSR引物进行扩增,从而通过其扩大增产物片段大小不同而加以区分品种。Genevac推动种业技术改良在推动全球种业及生物医药等行业上,Genevac公司一直致力于在浓缩上的技术改良及研发,在DNA提取和PAGE纯化后的溶剂处理中,缩减检测时间,提高检测引物纯度。标准中推荐使用的CTAB法,提取量大、质量好,可长期保存。 图1:CTAB法—DNA提取步骤示意图我们推荐:在加入70%乙醇后,使用Genevac真空离心浓缩仪可直接对多个样品进行浓缩,利用高速旋转和低真空度,使提取的DNA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快速、批量的处理提取目标DNA,为后续PCR扩增做准备。 图2:引物纯化示意图在品种纯度检测时,需要对引物进行筛选、合成,在利用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完成纯化后浓度较低的样品,使用Genevac真空离心浓缩仪对样品进行浓缩处理,得到干燥的引物片段,为后续片段对比做准备。核酸提取纯化中Genevac可做到 (1) 再浓缩DNA样品:当循环测序结果不理想,需要考虑DNA浓度是否太低,可能需要进一步浓缩。可将150ulDNA水溶液浓缩至10ul,再进行测序; (2) 去除DNA样品中醇的残留:当DNA样品中有乙醇的残留会影响测序反应,可使用miVac DNA除去乙醇(温度60℃,程序:-OH); (3) 干燥DNA样品:DNA沉淀后可能会含水或水、乙醇混合液,只需要设置温度,选择水方法,按START即可。 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可做到: ● 避免交叉污染:通过高速运转加较低的真空度,可提供快速并且有效避免爆沸; ● 多种转子选择:孔板、EP管、试管、离心管可选; ● 更快的蒸发速率:对于不易挥发溶剂比如水,提前预热+实心铝制转子可提高一倍速率; ● 多种配置型号可选:满足多种沸点溶剂蒸发; ● 高通量:以1.5ml的EP管为例,可提供200位。 全新升级4.0系列 Genevac英国Genevac公司成立于1990 年,隶属SP Scientific 旗下,一直专注于研究和生产各种离心蒸发浓缩设备,不断为生命科学提供更前沿和*的解决方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