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分配政策

仪器信息网分配政策专题为您整合分配政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分配政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分配政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分配政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分配政策话题讨论。

分配政策相关的论坛

  • 收入分配改革有望?

    收入分配改革有望近期出台 分析称应打破国企垄断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两会上就承诺,在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一定要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而近期媒体报道显示,目前此改革方案已经进入征求部级官员意见阶段,有望在近期正式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错综复杂、牵动全国各阶层利益的巨大工程,因此其出台过程的缓慢与艰难也在情理之中。但愈临近其出台,愈让人忐忑不安。  中国收入差距扩大至危险境地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纵向地比较社会低层劳工与社会上层富豪阶层的收入差距,还是横向地比较行业间、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都可以看到社会各阶层之间存在着不容小视的鸿沟。如果再看到现在贪腐官员动辄过亿的贪污金额,以及隐性的巨额公款消费,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既有历史遗留的城乡差距、沿海与内地的差距等原因,也可归因于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行业垄断及政府与民争利。  在户籍藩篱依旧将农民兄弟拒于城市福利保障网之外,沿海城市的富裕没能很快拉动中西部腹地经济腾飞的情况下,国有垄断型企业利用政策优势与行业壁垒,贪婪地吮吸普通民众的劳动所得,催涨了垄断行业从业者的工资单。国际通行的收入分配公平指标——基尼系数在国内已有多年没有公布,官方表述的原因是高收入者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获取。而业界专家预测这一数值早已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可能高达0.5。  而政府通过税收与土地低买高卖吸纳了数额连年高涨的财政收入,与普通民众收入增长趋缓形成刺眼的反差。以下数据可以证实:从2002年到2011年的10年中,中国财政收入增长20.4%,居民收入增长13.7%;而美国同期财政平均增长1.86%,居民增长3.95%,韩国同期财政收入增长6.6%,居民增长6.4%。  政府财政收入通过转移支付投入民生领域,可以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但现实情形是,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保障性住房四项领域,中国2003年的财政支出占收入的20%,2011年达到30.6%。而美国2001年至2011年,四项支出财政收入占52%,日本是63%,中国台湾是53%,北欧更高。从这点看,中国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仍远远不够。  为此,可以基本看清的事实是,要确实缓解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首要是打破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使原有的垄断行业的利润水平回归正常区间;同时,政府财政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降低企业与居民的税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将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关系民生的领域。  而对于提高最低工资的呼声,则需要作细致与具体的考虑。新《劳动法》颁布后,许多民营企业苦于用工成本大幅提高,加上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恶化,陷入困局。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政府宜更好地发挥行业组织与工会的调节作用,尊重市场的自我运转规律,减少用刚性的政策进行干预。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败,实际上已经关乎中国经济在下一个时期中能否稳步增长。打破行业垄断可以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通过公平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廉价的服务,从而也促进了居民的消费。而通过降低企业与居民的税负,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则可以加快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构建,为居民增加消费与企业扩大再投资提供助力。然而,即便是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最终突破重重利益阻障出台,且剑锋直指消除垄断与增加民生投入,仍须规划好实施的配套细则,让此惠民利国的重大政策可以落到实处。因为,可以预见到,方案实施过程绝非一路坦途。

  • 医药业:严峻政策环境助强者恒强

    [■申银万国研究所 吴一峰] 来源: 2006-08-31 08:18 利润增长来自企业费用压缩;生物制药以近50%盈利增长成为亮点;未来3年行业将出现结构性变化    医药行业政策环境相当严峻。2006年以来,医药行业经历了2月份药品降价讨论、4月份政府反商业贿赂、5月“齐二药”假药事件,政府推出整顿药价八条意见、6月政府对药品加大监管并宣布肿瘤药降价目录,反商业贿赂进入“排查”等一系列医药政策大事件。  从半年报看医药行业呈现两大特点。首先,医药行业收入增速放缓,毛利率继续下滑,利润增长依靠费用压缩。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报来看,2006年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总体收入增长10.54%,同比放缓了2.08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为24.79%,同比下降了2.09个百分点,总体利润增长了8.23%,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在今年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费用支出比例较往年有明显下降。  其次,子行业中生物制药成为增长亮点。今年上半年化学制剂行业由于大部分属于处方药在医院终端销售,受行业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利润增速明显下滑。  最具亮点的是生物制品行业,中期利润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接近50%。生物制品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疫苗和血制品行业景气提升。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的业绩增长分别达到了59%和77%。  未来医药行业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未来2到3年将发生结构性变化,资源分配将越来越向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集中。  第一,处方药市场泡沫逐步挤压。今后反商业贿赂将成为长效政策,居间人的空间越来越窄,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重新划分,过去具有优势品种、走学术推广之路的制药企业将在处方药市场强者恒强。A股的处方药强势企业是恒瑞医药、益佰制药、天士力、华东医药等,通化东宝胰岛素用药正在崛起。  第二,OTC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药用消费品未来增速惊人。预计未来OTC市场将保持14%到15%的增速,在OTC市场经过长期市场积淀的优势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品牌企业。OTC中我们特别关注药用消费品,药用消费品目前市场容量仅20亿人民币,预计在终端网络成倍增长和医药企业按消费品模式运作带动下,未来5年增长幅度超过10倍,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第三,有价疫苗前景诱人。疫苗作为疾病防控重要有效的手段,随着疫苗生产企业积极介入有价疫苗研发和生产,并从终端拉动市场消费,未来有价疫苗前景诱人,产品创新将决定有价疫苗的盈利能力,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未来都会有所收获。  第四,医药商业整合速度加快,分享居间人让出的市场份额。医药商业未来几年总体发展趋势是集中度不断提高,整合速度加快。

  • [分享]实验室可分配的资源和可使用的权利有哪些?

    实验室可分配的资源和可使用的权利有哪些?——实验室可使用的资源包括财务资源(资金是财务资源的一部分)、设备资源、设施资源、环境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方法资源、信息资源、分供方和合作者、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等。在这些资源中,既有硬件,也有软件;既有现成可用的,也有大量尚待开发的。各类资源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人力资源较之其他资源是一种更为重要、关键的技术和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方法,即组织资源,直接体现了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决定了团队创造力的发挥极限。因此,优化组织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而优化人力资源又利于其他资源的控制、开发和利用。因此,认可准则管理要求中强调了组织,对实验室的人力资源给予特别的关注,对重要人员的资格及其拥有资源提出了要求。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第三条提出,“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实验室可分配的权利突出体现在人、财、物几个方面,在高级管理层、部门负责人中合理分配人权、财权、物权,使每位员工获得与其付出相当的收益,调动每个人的创造力是组织领导和有效实施质量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如果人、财、物的处置、调配权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全员参与很难实现,质量管理的效能就会受到影响。 合理地调配、优化、开发资源和分配权利,是实验室建立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灾验室整体实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最高管理者往往格外予以重视。

  •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就《2021、2022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为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与2022年度配额分配工作,生态环境部近日对[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1/t20221103_999595.html]《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url](以下简称《方案》)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针对社会关注的重点介绍了有关情况。  [b]问:请介绍下《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考虑?  答:[/b]统筹考虑国内国际面临的新形势、疫情影响、技术进步、电源结构优化、保障能源供应等因素,结合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实际运行经验,《方案》按如下基本原则编制。  一是坚持服务大局。《方案》综合考虑了2021和2022年新冠疫情、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保障能源供应等因素可能给发电企业带来的实际影响,并结合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和近两年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进展,在量化分析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设定基准值。《方案》基于强度控制设计,不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绝对降低,而是基于实际产出量,即实际供电量越大,获得配额也越多,不会对电力生产总量形成约束,不影响电力供应保障,这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处在碳达峰前期的发展阶段是完全契合的。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2021、2022年度配额分配方案总体上延续2019—2020年的分配框架,基于强度控制设计配额分配方案的思路不变,配额分配覆盖主体范围基本不变,配额分配相关工作流程不变。此外,综合考虑技术进步、老旧机组淘汰等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合2019—2020年配额分配实际情况及2021年碳排放数据核查结果,优化调整各类机组的供电、供热基准值,保证行业配额总量和排放总量基本相当。  三是坚持政策导向。鼓励大容量、高能效、低排放机组和承担热电联产任务等机组,鼓励机组参与电力调峰,使其拥有较多的配额盈余,在碳市场出售配额获得收益。在《方案》中,采用供热量修正系数、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对热电联产机组以及火电机组调峰、保障可再生能源上网方面予以鼓励支持,促进电源结构优化。  [b]问:《方案》是如何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公平性的?  答:[/b]配额分配方案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基础制度,是保证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实现政策目标的基石。受疫情、经济环境变化、能源保供形势、元素碳含量实测等因素影响,2021、2022年配额分配相关数据不确定性增加,给配额分配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做好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配额方案设计,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听取相关部门、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发电企业等各方面意见,从总结评估、夯实数据基础、科学合理设定参数、测算不同方案影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和准备工作,切实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公平性。  一是对2019—2020年配额分配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分析当前配额分配工作面临的不足与亟待改进的问题。结合机组层面的实际数据开展定量分析,专题研究配额计算方法、基准值、各项修正系数对配额分配的影响,使配额分配方案更加符合全国碳市场的功能定位和政策目标。  二是深入分析不同分配方法对发电行业配额盈缺以及对不同类型机组和企业履约压力的影响,优化完善部分参数的取值方法。结合2019—2020年的运行实践,分析研究燃煤元素碳含量实测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技术方法尽量排除该参数变化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三是汇总分析电力行业节能低碳改造有关情况,研究测算各类机组的能耗强度及碳排放强度变化,并结合经济形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科学设定2021、2022年配额分配基准值,既切实发挥全国碳市场对企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激励约束作用,又不额外增加发电行业企业负担。  四是组织各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2021年发电企业开展碳排放核查,夯实基准值测算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配额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征求了有关部门、地方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又对配额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完善。  [b]问:请介绍下《方案》中的配额分配方法?  答:[/b]相比于2019—2020年配额分配方案,全国碳市场在2021、2022年度配额分配方法一方面在整体上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方案》继续实行配额免费分配,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基础的配额分配机制,按不同机组类别设定相应的碳排放基准值,体现了奖励先进、惩戒落后的原则,同时为减轻重点排放单位履约压力,在必要的情况下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核定配额环节实行履约缺口上限等柔性管理;另一方面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结合新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更新,《方案》对配额分配的年度划分、修正系数、基准值、操作方式等方面作出了优化。  一是对配额实行年度管理,分年度规定基准值。区别于2019和2020年采用相同的配额分配基准值做法,2021、2022年度采用了不同的配额分配基准值,基于上年实际排放情况确定年度基准值,使基准值更加符合行业实际情况。  二是优化配额分配基准值设置。以配额基本盈亏平衡、行业企业可承受为原则,结合2019—2020年配额分配的实际情况与2021年机组碳排放数据核查结果,对各类机组的供电、供热基准值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配额分配结果符合预定的政策目标。  三是调整机组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适用范围。与2019—2020年仅在常规燃煤发电机组配额分配时采用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不同,为体现全国碳市场对高效供热生产的支持,2021、2022年在常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配额分配时,也采用负荷(出力)系数修正系数,对热电联产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的配额补偿,体现“保供热、保民生”的政策导向。  四是改进配额分配操作方式。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自动生成配额预分配、核定、调整相关数据表,实现参数智能提取、数据智能计算、结果智能生成、信息智能比对,在大幅减轻基层和企业的工作量的同时,极大提高配额分配的工作效率和便捷程度。 [b] 问:请介绍下《方案》中配额分配基准值的有关情况?  答:[/b]全国碳市场2019—2020年度的建设运行有力促进了企业碳排放管理意识和能力水平提高,实测燃煤元素碳含量的机组数量大幅增加,实测机组占比从2019年的66%提高至2020年的93%(按排放量计)。实测比例大幅增加,提高了企业碳排放量核算的准确度。配额分配方案设计所依据的企业排放数据也发生了改变。2020年各类燃煤机组实际供电碳排放强度较2019年降低5%~13%,实际供热碳排放强度较2019年降低7%~12%,这其中既有节能减排的成效,也有实测比例上升的影响。《方案》中配额分配基准值与2019—2020年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统计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的。  为促进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发展,配额分配的基准值与发电行业实际供电、供热碳排放强度基本相当。为此,《方案》设计中引入盈亏平衡值(以下简称平衡值),即各类机组配额盈亏完全平衡时对应的基准值,作为制定供电、供热基准值的重要依据。2021年平衡值是基于2021年各类机组经核查后的实际排放量,综合考虑履约政策、修正系数等因素计算得到。2021、2022年度碳排放基准值以2021年各类机组盈亏平衡值为基础设定。《方案》中配额分配基准值较2019—2020年的下降幅度,与相应的发电行业碳排放强度核算结果下降幅度吻合,反映了发电行业碳排放相关参数实测率大幅提高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积极稳妥推进发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导向。

  • 单位的新政策

    今天开会说了绩效后的新政策.搞课题没奖励,写论文凭发票报销,核心最高报销600,非核心报销300....如果版面费低于这个数字,只能实报..也就是说,对个人而言,只会亏,绝不会赚.别想靠发文章赚到一分钱.....好么,这下我看以后谁还写文章,,,,,现在版面费越涨越高,单位给的政策越来越不给力..幸亏我评职称的文章够了...如果政策不变,真没必要再写了.

  • 【求助】检测项目如何分配

    对水质42个检测项目如何分配除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和原子荧光,细菌室外,如何对余下的项目进行合理的房间分配,在检测时相互之间才不会干扰?

  • 采购中的VIP政策

    飞雪迎春版友在一个帖子提到:“不应该有VIP,这是弊病。用户应该一视同仁。就是因为有所谓的VIP,这个社会才百般诟病。 ”(详见主题:【讨论】仪器售后,看人下菜的做法对不对?39楼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18/4523794/index_4.shtml)自从VIP这个词进入中国以来,已经彻底生根发芽了。VIP已经是身份的象征了,是阶层的象征了。买仪器,VIP优惠多;做售后,VIP实惠多、特权多..................因此,会有很多版友非常不满仪器厂家的这种所谓的VIP政策。你是如何看待仪器厂家的VIP政策的呢?是很有必要存在;还是应该去除这种政策,以消除“歧视”呢?

  • 【求助】请教:食品安全政策?

    2010年3月1日国家将实施什么食品安全政策?由于海南有毒豇豆事件,3月1日好像要出台一项新的食品安全政策,请问是什么政策???

  • 环保政策何时不再朝令夕改?

    环保政策要有连续性才行,今天一个政策,等你投资整改了;明天又一个政策,上次的整改又不行了!一个部门一个样,这让不少企业很为难! 一位憋屈的河北企业主说:去年11月份,环保局声称燃煤锅炉必须安装过滤装置,确保烟囱冒出来的是白色烟雾,而且要先交5万元罚款,再办理环评报告。当企业紧张地在一个月内花费20多万元办理了环境评估和燃煤锅炉的改装,环保部门说法却变了,称要限量生产。今年2月份,国家召开大会,要求全部工业用电企业必须停产,有任何证件和报告也不行,一经查处拘留罚款,只好忍着。大会过后大家连夜赶工,因为耽误的时间太长了。然而就在4月1日以后,人们彻底绝望了,国家成立雄安新区,周边所有小乱污的企业全部拆除(不管你有没有报告),居民必须全部更换天然气炉子。官方层面变来变去,时隔5个月,国家政策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老百姓毫不知情只能被动接受。 环保部声称“不允许为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设置门槛”,但在今年启动的农用地土壤详查实验室的筛选中不仅设置了技术壁垒,而且还设置了政治门槛。环保政策要深得人心,环保政策要得到有效执行,上上下下都需要诚信,期待环保政策何时不再朝令夕改!

  • 【转帖】能力验证政策的变化

    能力验证政策的变化[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50507]能力验证政策的变化[/url]

  • 仪器检测分配

    我部门现刚刚买了两台仪器(安捷伦7890B-5977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 单四级杆)和安捷伦1260液相色谱仪,主要检测氨基甲酸乙酯、塑化剂以及农残。我应该怎样分配这两台仪器呢?这三个项目是经常检测的,怎样做才尽可能减少更换柱子的频率?

  • 【分享】面对销售政策的十字方针

    作为一个销售人员,无论你是区域经理还是基本的业务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都要面对公司的销售政策的变动,往往是一个政策刚刚让市场接受,公司又因为种种原因对销售政策进行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应该如何面对销售政策的变化呢? 根据笔者的经验,应对销售政策应有十字方针:接受、利用、规避、引导、控制,具体分析如下: 一、接受——积极面对迅速适应 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任何一个销售政策同样如此,可以说我们作为销售人员所面对的任何销售政策都应该是:这是最坏的政策,这也是最好的政策。 所谓到哪个山唱哪个歌,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告诉我们:适应即是进化。任何一个企业的销售政策的制定,都是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制定的。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在面对销售政策的变动时,我们所要做的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积极的心态的迅速适应,以积极的心态迅速改变。 大凡企业销售政策一旦制定,往往就是这个企业某一阶段某一相对时间内不会改变的政策,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面对、适应和改变,如果我们对政策埋怨、抵触和误解,那么最终接受惩罚的还是自己。任何一个销售人员都清楚,销售政策对自己的销售工作业绩的最终达成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二、利用——善假与物事倍功半 销售政策是什么,销售政策是销售人员开展销售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是销售人员打仗用的枪,就像鲁迅先生手中的笔,要像匕首和投枪。 面对销售政策,我们要积极的进行研究,利用销售政策之中对于销售工作开展会有积极作用的方方面面。 要知道,销售政策是支持我们的销售工作的,里面大部分的内容是应该有利于市场开展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销售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挖掘销售政策,从而更好的利用销售政策。 三、规避——知其不可绝不为之 作为销售政策,是支持市场发展,也是规范市场发展。哪些是我们必须规避的,哪些是我们所不能触犯的,哪些是违反政策规定的,哪些是作为企业销售管理所独有的企业文化特点,我们在面对销售政策时,必须清晰的进行梳理,这是我们面对销售政策时要树立的红线原则,这些红线是我们必须要规避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不智也。作为销售人员,研究销售政策进行有效的规避方能真正有效的开展工作。 四、引导——服从是本盲从误己 面对销售政策,销售人员的服从,保证执行是根本的原则。但服从绝对不应该等同于盲从,盲从是销售人员面对销售政策更大的忌讳。任何一个销售政策都是适用于所有市场的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但适用于并不等同于适合于。区域市场具有区域市场的独特个性,区域的差异化很大,盲从销售政策往往是害了市场误了自己。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即是宣告了一个生命的诞生,更是对母亲母乳的渴望和索取的一种方式。 在每一个的人的成长岁月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饥饿时往往是大声哭闹,在吮吸母乳的一瞬间啼哭往往嘎然而止。 作为销售人员,要学会利用区域市场的独特状况,与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销售政策向有利于市场良好发展的方向发展。 五、控制——操纵有度灵活掌握 很多销售人员在面对和使用销售政策时,往往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公司的政策变动频繁,导致我们面对市场时无所适从,一方面客户透支过度,政策变化时无法收场。 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任何一个销售政策,销售人员都要学会控制。所有的政策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谁承诺的谁签字,谁承诺的谁负责。所有的政策都要灵活掌握,面对市场面对客户不能透支政策,政策的过度透支,往往导致市场的恶性发展,这是任何一个着眼于长远的销售人员都不会面对的。

  • 【转帖】量值溯源政策(模板)

    有关国家实验室认可中量值溯源的相关政策。北京国正恒兴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www.bjgzhx.com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88906]量值溯源政策[/url]

  • 危机爆发时,你会选择“驼鸟政策”吗?

    鸵鸟在被追赶时,认为自己跑不掉,就会把头钻到沙子里,以为看不到追赶者,自己就把追赶者甩掉了,这就是“驼鸟政策”。一些企业在爆发危机时也会采取“驼鸟政策”:逃避媒体与公众的视线,采取不回应、不负责的策略。但这反而导致危机更加严重。亲爱的读者,您的企业,采用过“驼鸟政策”吗?“驼鸟政策”有哪些危害?在日常工作中,您或你周围的人是否也曾采用过“驼鸟政策”?“鸵鸟政策”对这些工作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根据以下提示词,搜索相关的资料。结合您的亲身体会、畅所欲言,谈谈您的看法。

  • 【转帖】“环境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那么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今年,“环境”已是无可争议的关键词。有人说,环境污染是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后现代的命题,即富裕国度富裕民众“吃饱了”以后提出的更高需求。我本来也同意。但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学西方那种“吃法”,那么中国还没“吃饱”就要提前为生态环境付账。因为中国的人均资源少、环境容量小,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因为那些发达国家早已制订好了有利于他们的各项国际规则,使中国的污染成本不能像他们当初那样转移出去,只能自己硬扛;因为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更非帝国主义,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人民,也要对世界人民负责。我们只能在人均3000美元时提前解决环境问题。况且,解决环境问题也为中国各项变革提供了试验田。因为环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方面面,几乎囊括了这个时代中所遇到的绝大部分信息,是一个大转型社会的缩影。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一个大国发展需要有个魂,科学发展观就是魂;有了魂就需要有个方向,这便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方向就需要有行动机制去完成,这便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现行的法律与体制进行的变革;而支撑这一变革、贯彻这一理念的,是一套新政策。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它以内化环境成本为原则,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基于环境资源利益的调整,从而建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环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环境经济政策包括: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如排污收费;用于环境基础设施的政策,如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如生态补偿和区域公平。若根据政策类型分,环境经济政策又包括:市场创建手段,如排污交易;环境税费政策,如环境税、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等;金融和资本市场手段,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财政激励手段,如对环保技术开发和使用给予财政补贴;当然还有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手段等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期制度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经济政策对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至关重要。  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使我们比发达国家更迫切需要出台环境经济政策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建立和实施一套全方位、多领域、全局性的宏观环境经济政策,能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目的。目前,世界各国总结出来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基于两类理论:第一类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即“科斯手段”,认为明晰产权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要。第二类是基于福利经济学观点,即“庇古手段”,认为税收收费制度非常重要。综合来看,各国的环境经济政策都具有几个共性:其一,普遍体现为一种政府对经济间接的宏观调控。通过确定和改变市场游戏规则来影响污染者的经济利益,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让污染者也来承担改善环境的责任。其二,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利用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不得不自愿减少污染的目的,而不是事后。其三,政府部门间在环境问题上的政策协调越来越紧密,都倾向一种混合的管理制度。随着环境政策纳入到能源、交通、工业、农业部门的政策中,环境政策与部门宏观发展政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客观上把经济手段与行政监管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其四,逐步从“秋后算账”向“全程监控”转变。这种转变使得某些类型的经济手段,如产品收费、注册管理费、清洁技术开发的补贴和押金制度等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使我们比发达国家更迫切需要出台环境经济政策。况且,发达国家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已摆在那里。而我国目前环境经济手段很少,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政策体系。原因之一是没算好两笔账。一笔是照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发展下去,也就是不实行环境经济新政策,我们重化工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还将付出多少环境资源代价?第二笔是实行了环境经济新政策后,我们的GDP增长速度要下降多少?政策实施和增长模式转型成本到底有多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承受得起?算不清这两笔账:决策起来就少了些科学依据。两赢的道路变成了两难的选择。好在环境恶化的形势即便不用数字,只凭眼睛也能看到。形势不允许我们在“万事俱备”下再去实施那些理想的环境经济政策,只能边算账、边研究、边试点、边总结,联合各方力量,全面推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框架。 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应先建立哪些环境经济政策?这里简单谈一下。一是实行绿色税收,就能通过税收的“胡萝卜”和“大棒”来奖善惩恶。二是加强环境收费力度。彻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三是建立绿色资本市场,斩断污染者的资金链条。这方面我们已经与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了相关基础性文件。四是生态补偿试点,为中国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奠定基础。五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六是完善绿色贸易。在西方国家普遍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势下,我国的贸易政策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七是建立绿色保险。用市场手段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为企业、公众和政府提供一个符合三方共同利益的政策平台。以上粗略介绍的七项政策,在国内外学术界、各相关部门都已经反复探讨过,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在我国政策实践中却迟迟没有推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和各个地区之间的权能和利益调整。当理论的前瞻性与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利益格局发生冲突时,环境经济政策就难免“知易行难”。因此,我现在谈环境经济政策,不只是要做一个理论研究,更是想呼吁各部门建立节能减排新政策的联合研究机制。仅仅因为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利益,而使有利于更大公共利益的政策实施受到阻碍,这种事并不少见。政策没有推行虽令人遗憾,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深层原因。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的国际形象不能等,国家的政治稳定不能等,社会和谐不能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等,人民的生命健康不能等。推行环境经济政策,不仅对中国环保事业有重大意义,也为中国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将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以绿色为导向的市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责任的企业;以绿色为导向的社会是成熟的公民社会,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参与的公民;以绿色为导向的政府是成熟的执政主体,将培育造就担当绿色执政的官员。以绿色为导向的市场、社会和政府将构成绿色责任、绿色参与、绿色执政的有机主体,将构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合力。“绿色中国”有望实现。(作者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

  • 经济政策,国计民生 2

    [b][color=#cc0000]经济政策,国计民生 2[/color][/b][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051008217604_2483_1841897_3.png[/img]

  • 经济政策,国计民生 4

    [b][color=#cc0000]经济政策,国计民生 4[/color][/b][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8/202408051010029600_92_1841897_3.png[/img]

  • 【转帖】食盐加碘政策或将调整

    晨报重庆讯 据重庆晚报报道,今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在全民补碘政策实施15年之后的今天,来自民间和医学界自主补碘的呼声越来越高。甲状腺疾病频发是否与碘营养过量有关?中国食盐加碘“一刀切”政策或将面临深层次的调整。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1994年,全民食用加碘盐,与计划生育政策相类似,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强制推行。当年国家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除了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和河南是全国八个高碘省市,可不需强制推行加碘盐,其余省市区食用盐均强制加碘。而实际上,一些地方盐业公司为追求利润,在高碘地区也一律销售碘盐。   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沿海地区,食盐加碘政策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质疑。天津、沈阳、福州、广州、上海等城市,每年都有大批医学调查表明甲状腺疾病正在剧增,而碘过量被视为一个重要因素。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崔功浩说,中国营养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日均盐摄入量为11克,农村居民达到17克。这意味着,根据目前市面上多数碘盐中以每克盐含碘20至50微克计算,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了惊人的220至850微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200微克/天的安全线。   事实上,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滕卫平领导的科研小组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一个为期5年的“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的项目,得出的结论显示:缺碘和富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 《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align=right][size=16px][url=http://sthjt.sc.gov.cn/sthjt/qta/2022/11/10/60400bc949054d62b528778f404089c1.shtml]关于印发《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url][/size][/align][font=???’???¥??a€????????¢?¢a€??????1???’???¤??a€????????¢?¢a€????…a€? !important]近期,经省政府同意,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省碳市场能力提升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这是全国首份以碳市场能力提升为主题的专项行动方案。[/font]问题一:《方案》编制有何政策依据?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碳市场建设和发展。《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碳资产提升行动,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将探索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改革作为三项具有牵引性的改革举措之一。《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列为重点任务。《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实施碳资产能力提升行动。制定《方案》是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的关键举措,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支撑。问题二:《方案》与以往方案有何差异?早在2015年,四川省就印发《四川省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方案》,首次部署碳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后,2018年又制定《四川省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工作方案》。2022年版《方案》与以往类似方案既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又结合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推动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聚焦全国统一市场下地方和企业能力建设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充分调查研究,细化实化各项措施,具有较强引领性和可操作性。问题三:《方案》编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方案》编制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结合地方职责权限和能力建设需求,确保“有用、实用、管用”。(一)坚持全国“一盘棋”。将全国碳市场的“统一”要求贯穿始终,秉持全国统一规则之下,结合地方权责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布局谋划,增强适应和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能力。(二)坚持发展导向。兼顾发展与减排、治标与治本需要,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降碳资产化、资产绿色化,既“节流”、减少碳排放配额缺口,又“开源”、促进碳资产开发,多措并举用好盘活碳资产,提升企业和行业低碳竞争力。(三)坚持系统思维。不仅考虑重点排放单位的碳市场能力提升,还统筹纳入碳资产管理、咨询、检测、核查、认证、金融等相关主体。不仅涉及数据质控环节,也涵盖碳资产开发、交易清缴、衍生金融、节能降碳等领域。(四)坚持协同融合。充分与上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衔接,同时考虑节能降碳、气候投融资、能源发展、电力交易等政策要求,增强目标的一致性和政策的兼容性。问题四:《方案》阶段性目标是什么?《方案》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为引领,以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系统布局和重点突破、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管理提质和交易提效为基本原则,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主动适应、积极融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全面提升各类主体参与碳市场能力,管好盘活碳资产,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强化监管执法,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基础。《方案》明确,到2025年,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溯源、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市场相关咨询、检测、核查、认证、交易、科技、金融等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碳市场监管执法全面加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备案数量居全国前列,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全社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问题五:《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3条具体任务,系统推进碳市场能力建设和提升。(一)培育碳市场参与主体。要求加强重点企业名录管理、壮大碳资产管理机构、聚集培育技术服务机构、强化行业组织服务功能、支持交易服务平台发展、规范培育碳排放管理人才等任务。明确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规范发展碳资产委托管理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商业模式。(二)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要求完善实施碳排放管理政策、提升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探索碳排放监测核算互证、规范关键核算参数检验行为、加强核查机构评价和管理、强化数据质量检查和执法等任务。明确要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三)规范碳资产开发交易。要求推动自愿减排项目储备开发、促进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用好碳排放权抵销机制、探索与用能权交易衔接等任务。明确要有序开展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加强用能权交易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四)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要求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和绿色金融创新示范、引导碳资产质押贷款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任务。明确要规范有序开展碳资产质押贷款,建立企业公开承诺、信息依法公示、社会广泛监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五)提升发展低碳化水平。要求推动发电行业改造提效、降低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促进可再生能源交易消纳、探索构建区域碳普惠机制等任务。明确要稳妥有序推动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开展自备电厂电能替代和“煤改气”,促进重点排放行业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绿电交易、替代、消纳。问题六:如何保障《方案》落地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组织实施。(一)加强统筹协调。统筹推动和定期研究碳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各部门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督促地方监管部门提升业务及管理能力,强化监管执法。(二)提升支撑能力。鼓励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培养引进力度,充实支撑和研究专家队伍。开展重点排放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等区域性、关键性问题研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用能权、电力交易的统筹衔接研究和跟踪分析。(三)拓展对外合作。建立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机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和交易机构的联系机制,加强账户开立、信息沟通、监测预警等领域合作。(四)做好宣传引导。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力度,强化碳排放交易政策解读,定期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和培训。畅通公众参与碳市场监督渠道,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问题七:碳市场能力提升已开展了哪些工作?“十四五”以来,四川省紧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持续推动碳市场能力建设。(一)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组织2021年度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273户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落实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组织发电企业开展碳排放数据信息化月度存证,定期审核和通报存证质量。开展碳排放管理帮扶指导,对承担2019—2021年度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评估。(二)持续开展基础能力建设活动。制定地方标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规范》,指导编制《四川省碳市场数据质量控制管理常见问题清单》,推动发布《四川省碳资产提升创新行动倡议》《关于规范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的倡议》。推动企业组建碳资产管理公司,培育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印发林草碳汇发展推进方案,启动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指导召开四川省降低碳市场清缴履约成本研讨会、四川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及天府碳资产沙龙。(三)规范发展碳资产抵质押贷款。以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契机,人行成都分行、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四川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四川省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指导意见》,落地首单国家碳排放配额(C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CDCER)质押贷款,不断丰富碳金融业态。问题八:近期如何推动《方案》提出的任务?下一步,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坚持市场化思维和法治思维,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碳市场综合能力,切实发挥碳市场发现价格、倒逼转型、引导投资的功能和作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推动政策协同。全面落实国家碳市场相关制度规范,研究制定地方配套落实制度规范,面向基层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贯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日常监管机制。以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契机,推动《方案》目标任务与相关政策深度衔接,形成碳市场建设和监管合力。(二)推动重点工作。以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为契机,推动企业加大温室气体排放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水平。支持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发展,稳定运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三)夯实基础建设。研究制定专项政策,规范重点排放单位供热计量、煤炭化验检测等行为。加强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培育咨询、核查、检验等技术支撑机构。加强省级和市(州)碳市场监管和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 环境监测政策 求指导!!~

    各位大虾求指导啊····越详细越好···急急急·~!~!!~~!1、收集整理环境监测相关政策文件(不限年份);2、了解环境监测的应用范围,尤其在环境执法中应用,列出与环境监测相关管理部门;3、环保局和监测站的主要职能及部门划分,核心业务部门的职能和权责。

  • 土壤健康产业的三驾马车:政策、科技与合作

    [size=16px]土壤健康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关键。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更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球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引导和农民意识的提升,土壤健康产业正逐步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size][size=16px]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建议继续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土壤健康产业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这包括制定更为严格的土壤保护法规,提供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以及支持土壤健康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同时,政策制定者应当推动国际合作,建立统一的土壤健康标准,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土壤退化的挑战。[/size][size=16px]对于企业,建议积极拥抱技术创新,投资研发,开发出更多高效、环保的土壤修复和改良产品。企业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土壤健康管理纳入企业战略,通过绿色生产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土壤健康产业的发展。[/size][size=16px]对于农民,建议提高对土壤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到土壤保护的行动中来。农民可以通过践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方式,为改善土壤健康做出贡献。同时,农民应当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通过意见反馈和公共参与,推动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土壤健康。[/size][size=16px]总之,土壤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驱动和公众参与,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土壤生态系统。这不仅将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更加宜居的地球,也将为全球经济的绿色转型提供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绘制出一个繁荣、健康、可持续的土壤健康产业版图。[/size]

  • 年末奖金的分配上,新人如何分配

    所谓新人,就是在没有上岗之前,所有实验都不能直接动手操作,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满一年后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但是在有委托咨询的样品检测过程中,虽然新人不能做全项目,但是清洗瓶子,接水样,清理实验台这些工作都是直接参与了,我们实验室的规矩是按50%分配,你们是如何分配的呢?

  • 【分享】国外新能源补贴政策

    美国  2005 年,美国出台的能源政策法案通过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税额抵免政策,对符合补贴标准的混合动力汽车车型以销量6万辆为界线。每个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厂商累计销售台数超过6万辆后,购车者不享受任何减税优惠;累计销量达3万辆后,消费者享受50%减税优惠;累计销量超过4.5万辆,消费者仅享受25%的减税额。  对于插入式混合电动汽车,按美国《2008 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规定,自2009 年1月1 日开始,对于前25万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将享受2500美元至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额度。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为鼓励消费,针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  日本  日本政府2009年4月份开始实施新的环保车购置优惠税政策,减税额度主要取决于该车的环保指标。根据环保车性质和指标的不同,购置新车时需缴纳的汽车购置税和汽车重量税可以全免、减免75%或减免50%。按照这项政策,售价200万日元、车重在1吨到1.5吨的混合动力车,车辆购置税优惠可达10万日元(约7300元人民币),汽车重量税则可减免5.67万日元(约4100元人民币)。  英国  英国交通部日前发布最新的私人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补贴细则。该项补贴于2011年1月起至2014年,其间总共安排2.3亿英镑,单车补贴额度大约为车辆推荐售价的25%,但不超过5000英镑(7600美元)。

  • 职能分配表的问题

    CNAS给的一个整改要求说我们的只能分配表多项职责分配不清楚 例如中心主任 在4.3 4.4 4.6 4.8-4.14 以及整个第5部分都是空白 无职责。这些部分中 决策我们选的是质量负责人或者技术负责人 搞不懂 主任在这里是什么职责了?决策还是协助?应该不可能是执行吧 如果是决策的话 比如5.4 那技术负责人能干嘛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