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肺癌诊断

仪器信息网肺癌诊断专题为您整合肺癌诊断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肺癌诊断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肺癌诊断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肺癌诊断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肺癌诊断话题讨论。

肺癌诊断相关的资讯

  • 新血检技术可高效诊断肺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说,一种新开发的血液检测技术在实验中能实现对肺癌的更高效诊断,且整个检测过程比传统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廉,如投入使用将有助于癌症预防和治疗。目前诊断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活体组织检查,也就是对患者少量病变组织或细胞材料进行显微镜病理形态学检查,但过程对患者来说比较痛苦,需通过切取、钳取或刮取等方式来进行,不但耗时较长,费用也高昂。  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衔开发的这种血检技术,通过识别脱氧核糖核酸(DNA)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特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癌症。  由于是初步实验,研究人员将实验范围缩小到肺癌诊断上。他们对223名可能患有肺癌的病人分别使用血检方法和传统的活体组织检查,以便进行对比。血检确诊近70%的病人患有肺癌,与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而血检只需数天就能获知结果,过程更加快捷。  研究人员说,尽管实验只针对肺癌,但他们分析发现,其他类型的癌症也会呈现类似基因变异特征,也就是说未来这种血检能在更大范围的癌症诊断中使用。
  • 外泌体miRNA用于肺癌早期诊断
    p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能做到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外泌体作为一个新型的研究热点,已经成为了疾病诊断的潜在有效方式,在精准医学发展上有着光明的前景。 /p p   Xiance Jin等人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对46个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42个健康人员的外泌体miRNA进行分析,以鉴定和验证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特异性miRNA。 /p p   检测发现腺癌特异性miR-181-5p、miR-30a-3p、miR-30e-3p和miR-361-5p,以及鳞状细胞癌特异性miR-10b-5p、miR-15b-5p和miR-320b,并且对比后发现这些miRNA可能是有效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非侵入性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4dd3175f-8a80-4a9f-9356-1b36460c2ebc.jpg" title=" 1.jpg" / /p p   Hye-Suk Han等人以微阵列及qRT-PCR检测了107例胸腔积液患者无细胞循环microRNA(Circulating cell-free microRNAs)表达水平,以寻找能鉴别良性胸腔积液(BPE)与肺腺癌相关恶性胸腔积液(LA-MPE)的miRNA标志物。微阵列分析筛选160个miRNA后,结果显示,与BPE相比,LA-MPE 的miR-19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qRT-PCR证实了miRNA微阵列分析结果。将miRNA检测与现有肿瘤标志物结合应用后,可提高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ac8799d8-40ef-4525-8533-7afc48849af3.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0em "   Riccardo Cazzoli等人对包含10例肺腺癌患者、10例肺肉芽肿及10例健康吸烟者的共30例血浆样本进行qRT-PCR检测并初步筛选,随后针对包含50个肺腺癌、30个肺肉芽肿和25名健康吸烟者的大样本进行检测再次筛选后,发现miR-378a、miR-379、miR-139-5p和miR-200b-5p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鉴别结节群(肺腺癌和肺肉芽肿)与非结节群(健康吸烟者),进一步检测miR-151a-5p、miR-30a-3p、miR-200b-5p、miR-629、miR-100和miR-154-3p表达水平有助于鉴别结节群中的肺腺癌患者与肺肉芽肿患者。且前者具有97.5%敏感性与72.0% 特异性,后者具有96.0% 敏感性及60.0%特异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ef796f5-adf6-4715-b8c3-67e7595887cf.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a6a6d008-9624-4a85-9ead-bb4c22ace628.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参考文献: br/ /p p   1.Jin X, Chen Y, Chen H, et al. Evaluation of tumor-derived exosomal miRNA as potential diagnostic biomarkers for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Clin Cancer Res 2017 23:5311-9. /p p   2.Han HS, Yun J, Lim SN,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cell-free miR-198 as a diagnostic biomarker for lung adenocarcinoma-associated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Int J Cancer 2013 133:645-52. /p p   3.Cazzoli R, Buttitta F, Di Nicola M, et al. microRNAs derived from circulating exosomes as noninvasive biomarkers for screening and diagnosing lung cancer. J Thorac Oncol 2013 8:1156-62. /p
  • 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 GENSIGNIA 将推微创诊断性测试
    简单的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mdash &mdash 大型临床验证研究结果已刊发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鉴于高清影像诊断肺癌的效果迫切需要改善,GENSIGNIA 计划推出微创诊断性测试   伦敦、米兰和圣迭戈2014年1月14日电 /美通社/ -- 总部位于伦敦的私营分子诊断公司 GENSIGNIA Ltd (在加州圣迭戈设有实验室)携手意大利米兰国家癌症研究中心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INT)(国立肿瘤研究所)的 IRCCS 基金会 (Fondazione IRCCS) 今天宣布,微 RNA 特征分类器 (MSC) 的肺癌测定法(简称 MSC 肺癌测定法)取得了积极的临床验证结果,该结果已经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该结果首次证明,血液检测可以显著降低高清影像诊断中较高的假阳性率,尤其是目前推荐用于扫描重度吸烟者是否患有癌症的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 或螺旋 CT)方法。上述测定法灵敏度较高,在确诊时间上较 LDCT 最多早两年。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将于1月8日在圣迭戈 AACR-IASLC 肺癌分子起源 (AACR-IASLC Molecular Origins of Lung Cancer) 大会的全体会议上公布该研究结果的细节。GENSIGNIA 打算2014年首先在美国推出肺癌诊断性测试。   在对比 LDCT 和观察疗法的随机肺癌筛查试验(意大利多中心肺癌检测 [MILD] 试验 INT)中,该机构提前收集了939名重度吸烟者的血液样本,这些样本用于验证24微 RNA 表达特征测定方法 -- MSC 肺癌测定法的诊断性能,并证明该方法的临床效用。来自 MILD 试验的重度吸烟者并未罹患癌症(n=870),也并未确诊罹患肺癌(n=69),在此次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检查。MSC 肺癌测定法证明,确定肺癌存在的总敏感度为87%。在所有受试者中,MSC 肺癌测定法在肺癌确诊率和致死率上的阴性预测值 (NPV) 分别为99%和99.86%,表明该测试在准确识别无肺癌受试者方面具有高特异性。正因如此,MSC 肺癌测定法将 LDCT 确定未罹患肺癌的重度吸烟者存在疑似肺部肿瘤的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   意大利米兰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胸外科主管、外科手术主任 Ugo Pastorino 博士表示:&ldquo 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 LDCT 扫描结果将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这降低了重复 LDCT 扫描或其他不必要的侵入性诊断复查的假阳性率和潜在的副作用。&rdquo   该肺癌相关性研究开创了此类研究的先河,利用提前从大型随机肺癌筛查试验中收集的血液样本对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验证。除了显著降低假阳性率之外,MSC 肺癌测定法的表现与肺癌阶段和距离利用 LDCT 检测癌症的时间(至多两年)无关。这表明 MSC 肺癌测定法可以提高诊断和早期检测的潜在效用。   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表示:&ldquo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微创分子诊断测定法,量化了可在血液中自由循环并可显示肺癌存在的特效微 RNA 的表达。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使用这种测定法作为改善提早发现肺癌的工具。&rdquo   全球大概有11亿烟民,美国则拥有大约1900万重度吸烟者,他们每天至少吸一包烟。LDCT 被推荐用于筛查高危人群中的肺癌患者,主要是重度吸烟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由 NCI 资助的全国肺癌筛查试验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 2011年6月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该试验结果显示,与每年进行一次胸部 X 光检查相比,LDCT 筛查将有大于或等于30年烟龄(pack-year=表示20支烟/天/年)以及戒烟后时间小于等于15年的高危人群的死亡率相对降低20%,在 NLST 中,24.2%的被筛查受试者被视为肺癌阳性,大多数阳性受试者接受了额外的测试。当发现阳性筛查结果时,96.4%的 LDCT 结果被视为&ldquo 假&rdquo 阳性。因此,考虑到筛查大量高危人群的成本、LDCT 筛查相关的潜在危害以及 LDCT 出现的较高的假阳性率,这些因素突显出需要利用其它生物标记来提高诊断效率。   GENSIGNIA 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Gabriele Cerrone 表示:&ldquo 利用螺旋 CT 扫描筛查重度吸烟者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假阳性率很高,这种方法的成本效益受到了质疑。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螺旋 CT 扫描显著降低了假阳性率,这避免了为确定诊断而进行的更多检查和扫描,大大节省了全球医疗体系的开支。&rdquo   肺癌简介   国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指出,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据估计本世纪将有多达十亿人因吸烟而死。在美国,肺癌是第二大癌症,但是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迄今为止肺癌在癌症死因中居于首位。美国死于肺癌的人数多于死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总人数。肺癌的症状通常不会显现,除非已经进入不可治愈的晚期。即使真的出现了肺癌的症状,患者往往误以为是其他病症,例如感染或吸烟导致的慢性病,这常常会延误诊断。因此,8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后两年内死亡。   微 RNA 和 MSC 肺癌测定法简介   微 RNA (miRNA) 是小的非编码核糖核酸 (RNA),可以调节基因活性,在癌症中有异常表达。他们是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向血液循环主动释放的特定组织和疾病分子,包于外来体内或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有关,以防止其降解。凭借尺寸小、稳定性强等优点,微 RNA 可以在生物体液中被测定,例如血浆和血清,可用作循环生物标记。Sozzi 和 Pastorino 博士报告了两个独立的 LDCT 筛查研究中的受试者的基于血浆的微 RNA 特征的开发和验证过程。这证明,24个循环的微 RNA 的实时 RT-PCR 的定量测定在肺癌上具有诊断和预后意义(Boeri 等,2011年)。这种生物标记测定旨在为早期发现肺癌创造可能,从而在 LDCT 或胸部 X 光检查做出假阳性诊断后避免不必要的检验的费用和并发症。
  • 迈景基因自研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获批上市
    2022年12月29日,广州迈景基因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迈景基因”)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倚锋资本领投,盎谷赋歌、久友资本、犇驰资本、鸿途润达跟投。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与IVD产品注册。同期,迈景基因自研产品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商品名:迈菲捷™)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国械注准20223401432),成为国内首个获得NMPA批准的具有伴随诊断功能的非小细胞肺癌PCR多基因检测试剂盒。2022年12月29日,广州迈景基因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迈景基因”)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倚锋资本领投,盎谷赋歌、久友资本、犇驰资本、鸿途润达跟投。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与IVD产品注册。同期,迈景基因自研产品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商品名:迈菲捷™)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国械注准20223401432),成为国内首个获得NMPA批准的具有伴随诊断功能的非小细胞肺癌PCR多基因检测试剂盒。七年磨一剑,打造国内首个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 迈景基因的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迈菲捷”本次获批上市的产品“迈菲捷”覆盖了肺癌诊疗指南要求的核心基因,可检测EGFR、ALK、ROS1等多个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并对靶向药物的伴随诊断功能进行了充分的临床有效性验证。该产品还兼具操作简单、易于开展、报告时间短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检测既要快又要全的临床需求。在肿瘤伴随诊断领域,虽然PCR技术已应用多年,获证产品众多,但由于高投入、高技术的门槛和漫长严格的审批流程,造成了市面上多联检产品稀缺的问题。据迈景基因联合创始人李梦真介绍,公司对中国肿瘤分子诊断市场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会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企业成立1年时便开始着手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的立项,并于2018年启动注册准备工作。期间虽然困难重重,但迈景基因始终坚定地按照战略规划稳步推进。整个申报过程近4年,全国启动了7家中心,且全都是大型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入组近2000例样本,最终才迎来“迈菲捷”获批上市。随着基因检测行业的合规化,院内开展相关基因检测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迈景基因的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迈菲捷”也将大展拳脚,成为助力医院便捷、合规开展院内肿瘤基因检测的利器。迈景基因基于其他癌种的NGS和PCR试剂盒也都在注册申报和临床试验的过程中。新老股东持续加码,助推迈景基因释放新动能满足中国肿瘤患者的临床需求与符合国内监管要求是迈景基因产品布局的基础要求。自2015年建立以来,迈景基因起于毫末,渐成合抱之木。公司以创新的科研精神,沿袭行业创新科技,秉承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力求为肿瘤患者提供最新最专业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指导,成为肿瘤精准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本次融资,迈景基因创始人杨冬成表示:“感谢投资人对迈景基因的认可和支持。随着国家医改政策不断深化,国家对国产医疗设备及试剂高度支持,资本市场对体外诊断行业发展格外关注。迈景基因一直深耕肿瘤分子诊断,专注多技术平台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申报。经过团队多年打磨,我们重磅产品迈菲捷终于获批上市。初心不忘来时路,砥砺奋进再出发。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创新,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可靠的检测产品服务中国患者。”倚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湃表示:“祝贺迈景基因研发的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商品名:迈菲捷)获得NMPA批准上市。分子诊断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尤其是伴随诊断板块。PCR在中短期内仍将是伴随诊断的主流技术,单检市场萎缩,联检市场增速快且竞争不充分;NGS是长期发展的趋势,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大panel报批受阻、临床意义有待考证,小panel实际上更符合临床需求。迈景基因长期深耕PCR+NGS双技术平台,致力于打造肿瘤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真正满足客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并连续5年满分通过NCCL全国实体肿瘤体细胞突变高通量测序检测室间质评。我们期待迈景基因有序推进后续的管线,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伴随诊断产品。”盎谷赋歌合伙人周洋表示:“迈景基因七年磨一剑,在行业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仍然坚守初心,克服难关,打磨出独具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也借此实现了迈景从传统基因检测服务型公司向创新测序技术产品型公司的成功转型。行稳致远,久久为功,我们相信迈景依托成熟的产品服务和阶梯性储备项目,必将立足自身优势,精准市场对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久友资本管理合伙人孙毅表示:“迈景基因团队兼顾了诊断研发和销售管理能力,在医学诊断服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视野。我们也可喜地看到,凭借对趋势的预判和高效的执行能力,在公司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迈景在国内率先获批了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希望在未来迈景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实现肿瘤精准医学的更多临床价值。”犇驰资本管理合伙人平杰表示:“首先热烈祝贺公司在近期顺利获批上市‘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七年磨一剑,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肺癌PCR多基因伴随诊断试剂盒。在如此复杂多变之内外部环境下,能够取得如此好的进展非常不容易。我们把‘迈景基因’评定为‘五好学生’:赛道好、技术好、团队好、股东好、业绩好。我们非常有幸能够在公司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期成为股东之一,相信公司未来将以更高的市场定位,更加远大的目标,提供更多的创新产品,满足临床需求服务广大患者,创造更大价值。”关于倚锋资本医药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团队由一批来自国内外顶尖院校的生物医药专业博士组成,专注于全球生物医药VC/PE投资,深度投资了微芯生物、前沿生物、亚盛医药、普门科技、亚虹医药、和元生物、真实生物、凯实生物、华昊中天、思路迪医药、因明生物等八十余家境内外优质企业。凭借出色的投资业绩和投研实力,倚锋资本荣获了清科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30强、最佳生物医药领域退出案例TOP10、中国最具活力的原创药投资机构等荣誉,曾受到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的专访。倚锋资本旨在以资本推动生物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生命科学奋斗。经过数年的积累,倚锋资本形成了“以创业者为中心,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理念,打造出一支经验丰富、特色鲜明的专业化投资团队,并坚持投资、融资、风控、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系统化运营,致力于成为以人为本、值得信赖、基业长青的卓越投资机构。关于久友资本久友资本由业内投资经验丰富的精英团队于2015年创立,具有国际视野、坚持以生命科技、创新科技为核心投资赛道。久友资本丰富的平台资源、专业的研判能力、全面的投后服务,支持覆盖天使轮至Pre-IPO轮多阶段股权投资。投资标的企业天宜上佳(688033)、寒武纪(688256)、天秦装备(300922)已成功上市。久友资本荣获36氪“2021年中国医疗大健康领域投资机构TOP20”、36氪“2021年中国最受创业者欢迎创业投资机构TOP100”、投中“2020年度中国最佳创业投资机构TOP100”、卓悦榜“2020年度生物医药最佳投资机构”等奖项。关于犇驰资本犇驰资本是一家专注投资潜在顶级科技独角兽的精品投资机构,追求少而精。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凭借深刻的行业洞察力和顶级资源人脉圈,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等高科技赛道,投资阶段以快速成长期为先,截至目前已成功捕获了多个明星项目(奇安信、特斯联、蓝箭航天等独角兽企业),投资理念为“在追求相对安全的条件下创造超额收益”,稳中求进为原则。同时,犇驰资本以“投资+赋能”双轮驱动模式,整合地方政府和产业上下游资源赋能被投企业,
  • 比GC-MS更快捷经济的FAIMS法 用于肺癌早期诊断
    英国莱斯特大学和Leicester&rsquo s Glenfield医院正在联合进行一项临床试验来评估潜在的肺癌检测方法-具有突破性的呼气测试法。   这项新的呼气测试以气相色谱-高场非对称离子迁移谱(GC-FAIMS)为检测器,测定病人呼气中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挥发性有机物即早期肺癌的生物标记物。英国Owlstone纳米技术公司开发了这项技术,据Owlstone公司估计,到2020年这项技术能帮助肺癌的正确诊断率从目前的14.5%增加到25%、挽救10,000名病人的生命,并为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节省2亿5千万英镑。   这项临床研究的引领者是Salman Siddiqui,他是莱斯特大学的高级讲师,还是Leicester' s Glenfield医院的成人胸外科医生。试验结果预计在2016年初得到,如果试验成功,此项技术将有可能用于手术或其他医院。   &ldquo 肺癌是患癌5年内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一,但早期诊断可以极大地改善病人的可能病程和结局。&rdquo Siddiqui说,&ldquo 目前的诊断程序,例如胸部X光片、CT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都非常昂贵,且具有一定风险。而以GC-FAIMS为检测工具的呼气诊断方法更为安全和便宜,其优势显而易见。&rdquo   &ldquo 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识别和定量生物标记物以提高呼气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dquo Siddiqui补充道,&ldquo 我们也将致力于把以FAIMS为检测器的方法建立成一个比气相色谱-质谱法更快、更便宜、更方便的呼气诊断应用。&rdquo   Owlstone联合创始人Billy Boyle表示,&ldquo 在对抗癌症的战役中,如果只能改变一件事,那将是在早期发现癌症。现有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在早期确诊癌症病情能够拯救生命。FAIMS技术将建立一个在医生的诊室里就能实现的快速和便捷的呼气肺癌诊断法。&rdquo Billy Boyle还说:&ldquo 在阻止癌症痛苦的道路上,我们的团队不会停歇,直至癌症带给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伤害在世界上消失。&rdquo   编译:郭浩楠
  • 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疗效评估的快检便携设备研制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tbody tr td width=" 11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成果名称 /p /td td width=" 535" colspan=" 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疗效评估的快检便携设备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单位名称 /p /td td width=" 535" colspan=" 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联系人 /p /td td width=" 160"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刘军涛 /p /td td width=" 145"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联系邮箱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liujuntao@mail.ie.ac.cn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成果成熟度 /p /td td width=" 535" colspan=" 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 nbsp & nbsp □可以量产 /p /td /tr tr td width=" 11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合作方式 /p /td td width=" 535" colspan=" 3"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技术转让 & nbsp □技术入股 & nbsp √合作开发& nbsp & nbsp □其他 /p /td /tr tr td width=" 648" colspan=" 4"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成果简介: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cecbb760-e460-4d0b-850f-be14f14ea152.jpg" title=" 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疗效评估的快检便携设备.jpg" / span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本项目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研制出用于肺癌肺癌早期诊断和手术疗效评估的快检便携设备。 br/ & nbsp & nbsp & nbsp 1)以纸作为基底,采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对电极、参比电极),采用氨基化石墨烯/硫堇/纳米金混合纳米材料进行电及修饰,研制出用于肺癌标志物检测的直接免疫电化学检测纸芯片生物传感器。其主要指标如下: CEA/NSE 最低检测限 ≤ 20pg/ml,检测时间 ≤ 15分钟,检测样品量 ≤ 100ul,质控样品准确率 ≥ 85% br/ & nbsp & nbsp & nbsp 2)与企业合作进行设备设计和工程化制备,研制出2台工程化快检便携设备。其主要技术参数: 尺寸: 11cm× 7cm× 2.5cm;重量: 122g br/ & nbsp & nbsp & nbsp 3)与北京肿瘤医院医院运用上述新传感器和新设备合作开展了临床测试,分批完成100例大样本临床测试,线性系数大于0.89 br/ & nbsp & nbsp & nbsp 4)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EI 论文11 篇);申请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 br/ /p /td /tr tr td width=" 648" colspan=" 4"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应用前景: /strong br/ & nbsp & nbsp & nbsp 肺癌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癌症杀手,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明显多于其他癌症。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中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患有肺癌,近年来肺癌发病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情发现太晚、治疗不规范,是导致肺癌治疗疗效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有60%到70%的病人到医院确诊时多为晚期肺癌,只能姑息治疗,适当延长生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肺癌标志物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诊断效果,进而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这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r/ & nbsp & nbsp & nbsp 本项目研制的设备操作简单、价格廉价,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成果具有良好的转化应用前景,其开发成功将产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高精尖产品,能够带动国产仪器的产业化示范和应用推广,为推动北京地区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持续发展,发挥北京地区科学仪器设备在支撑北京市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促进科学仪器设备在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br/ & nbsp & nbsp & nbsp 本项目研制的快检便携设备不仅可以在大医院应用,还可推广至广大一级、二级医疗机构,对疑似肺癌患者进行血清、痰液或胸腔积液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提供高价值的诊断依据,且可减少转诊上级医院的频次,减缓大型医疗机构的就诊压力。其中,痰液检查为无创检查,减少患者痛苦,且可在门诊实时检测,对于痰液肿瘤标志物异常的高位患者,进行进一步或有创检查,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新设备还可用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胸腔积液的检测,做到实时监测术后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协助判断病情,早期发现术后复发转移高位人群,对该人群加强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其复发转移率,提高生存期。 br/ & nbsp & nbsp & nbsp 本项目研制的快检便携设备,将在肺癌检测和术后疗效评估检测以及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现场诊断技术领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的技术影响。并且对材料修饰、生物免疫、器件设计制备、便携式仪器开发与应用等多技术的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技术不仅可用于肺癌检测检测和其它痕量标志物(如病原体、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病毒)的检测,还可拓展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p /td /tr tr td width=" 648" colspan=" 4"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strong br/ & nbsp & nbsp & nbsp 本项目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EI 论文11 篇);申请公开/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 北京毅新博创与美国Biodesix公司合作,携手开发肺癌诊断新手段
    GenomeWeb报道近日,美国 Biodesix公司宣布和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ioyong Technology Company Inc)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从而进驻中国市场。Bioyong将开发和商业化Biodesix的VeriStrat多肽组质谱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精确医学诊断。Bioyong将在其临床TO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和电离(MALDI)质谱平台上执行Biodesix的VeriStrat测试版本。两家公司还将合作开发肿瘤学和其他临床领域的新的基于质谱仪的分析。
  • 安捷伦科技公司用于非小细胞型肺癌 (NSCLC) 的 Dako PD-L1 IHC 22C3 pharmDx 伴随诊断产品获得 FDA 认证
    安捷伦科技公司用于非小细胞型肺癌 (NSCLC) 的 Dako PD-L1 IHC 22C3 pharmDx 伴随诊断产品获得 FDA 认证未经治疗的转移性 NSCLC 患者经 PD-L1 IHC 22C3 pharmDx 检测PD-L1高表达可采用 KEYTRUDA® (派姆单抗)治疗此外,KEYTRUDA扩展应用范围,可用于经过治疗的 PD-L1 表达的转移性 NSCLC 患者 2016 年 10 月 24 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今日宣布其 Dako PD-L1 IHC 22C3 pharmDx 现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扩展应用批准,批准该产品可通过确定 PD-L1 表达状态判断 KEYTRUDA® (派姆单抗)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型肺癌 (NSCLC)。 这一扩展用途使 PD-L1 IHC 22C3 pharmDx 能够检测更多 PD-L1 表达的肿瘤患者——PD-L1表达比例分数 (TPS) 不低于 1% 的患者。 FDA 于 10 月 24 日同时宣布,批准 KEYTRUDA 用于 PD-L1 高水平表达(TPS 不低于 50%)转移性 NSCLC 患者或经过治疗的 PD-L1 表达(TPS 不低于 1%)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PD-L1 IHC 22C3 pharmDx 的此次更新批准意味着经过治疗的高水平 PD-L1 表达转移性 NSCLC 患者可通过此检测方法应用 KEYTRUDA 进行治疗。 在此之前,绝大多数 NSCLC 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是化疗,扩展应用范围更新还意味着更多接受二线或后期阶段治疗的患者(包括 PD-L1 表达水平不低于 1% 的患者)可以确定使用 KEYTRUDA 进行治疗。 安捷伦诊断和基因组学事业部总裁 Jacob Thaysen 说:“FDA 批准的 PD-L1 IHC 22C3 pharmDx 检测方法的扩展用途为一线转移性 NSCLC 患者提供了一种免疫疗法选择。 PD-L1 IHC 22C3 pharmDx 使病理学家能够可靠地确定并报告病人肿瘤的 PD-L1 表达状态。 这一重要的诊断信息帮助肿瘤学家围绕 KEYTRUDA 制定了治疗决策。 病理学家对经过批准和验证的测试产品有迫切需求,而我们的伴随诊断产品恰好为肿瘤学家提供了一个反映 PD-L1 表达的高度准确工具。” 默克研究实验室肿瘤晚期进展高级副总裁兼治疗领域主管 Roger Dansey 说:”PD-L1 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记物,用于确定哪些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可从 KEYTRUDA 治疗中受益。 随着药品和伴随诊断产品已批准用于一线评估和治疗以及 Dako PD-L1 IHC 22C3 pharmDx 扩展应用于二线和后期阶段治疗,大量患有这种毁灭性疾病的患者现在获得了更多治疗机会。”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病因,而 NSCLC 患者占到了所有肺癌患者的 80%。 PD-L1 IHC 22C3 pharmDx 是安捷伦与默克公司(美国与加拿大之外的国家/地区称为默沙东)合作开发的产品,后者是 PD-1 免疫疗法 KEYTRUDA 的制造商。 KEYTRUDA 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它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发现和对抗肿瘤细胞。 KEYTRUDA 阻断了 PD-1 及其配体以及 PD-L1 与 PD-L2 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激活了可同时影响肿瘤细胞和健康细胞的 T 淋巴细胞。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和 Dako 安捷伦科技公司 (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学和应用化学市场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 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 在 2015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 人。 安捷伦于 2012 年收购了全球知名试剂、仪器、软件和专业技术供应商 Dako。 安捷伦 Dako 病理学解决方案旨在帮助癌症病人提供准确诊断并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agilent.com,也可点击此处了解 Dako 产品的相关信息。
  • 廖玮的基因检测革命:癌症体液诊断
    p   70后的廖玮近期像是一个空中飞人,从广州到北京,再返回广州,再到美国,他将做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计算得越来越精确,他想春节后第一代产品研发完成后再稍作放松。 /p p   他现在忙碌的是一个可以在癌症诊断领域掀起全球变革的项目,即癌症体液诊断,只需30分钟左右就能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临床试验准确率超过99%。 /p p   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癌症诊断方式是活检穿刺或者外科手术,将疑似组织取出,通过病理切片和染色免疫组化确定是否罹患癌症。这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且需要一到两周时间才能获得检验结果。 /p p   两者的诊断流程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近些年,众多企业都希望通过提高基因检测的灵敏度来实现准确的体液(血液)活检。廖玮的EFIRM基因捕获检测方式或将在癌症诊断领域掀起一场全球性的行业变革。 /p p    strong 大洋彼岸的首次创业 /strong /p p   现在,距离产品上市的时间越来越近,廖玮梦想的目标也终于要实现了。为了这一结果,廖玮已经整整等待了15年。 /p p   15年的坚持和跋涉,几乎凝结了廖玮个人的成长史。 /p p   廖玮用他的经历和研究成果再度验证了北大出科学家的传奇:他2005年从北大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神经微电极的研究,发明导电高分子层修饰的传感微电极,主持开发植入式微型生物传感器。 /p p   2007年,廖玮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助理研究员,加入了当时的美国国内的一个重大项目:检测与重大疾病相关的唾液生物靶标分子,由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主导,它的目标是开发一种非常快速的便携检测仪器,通过检测唾液和血液中的生物标记物,来诊断系统型疾病。那时设计的目标,是从最基础的研究开始,比如解析唾液蛋白质组和基因组,试图弄清楚人的唾液中有多少种蛋白和基因。最终这一研究获得了一项国际专利,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核酸研究》上。 /p p   与此同时,廖玮的另外一部分工作是研发新的诊断技术。基于当时的PCR诊断技术,要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很难实现,PCR的放大或者提取操作很麻烦,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而他们研发的目标诊断系统是,让任何人都可以便捷操作,快速得出准确的结果 第二,由于操作的复杂性,成本也很难降低,所以需要另外一种可替代的方法——直接检测,把唾液滴上去就可以自动化检测,以这样的检测方法为基础做出来的检测系统成本很低,效率也会大幅提升。 /p p   2009年,唾液检测的核心技术开发完成,廖玮开始寻找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机会。2011年,在一次展会上,廖玮认识了美国硅谷的AQS公司。AQS公司最擅长的就是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包括许多世界知名公司的产品都出自该公司。 /p p   AQS公司管理层和廖玮沟通后,非常看好医疗检测这一领域,既然有核心技术,就可以真正开发出产品,双方一拍即合。第二天AQS公司高管就到UCLA实验室参观,现场观看了样机演示,详细了解了科学背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几天之后,廖玮及其他几位同事一同到硅谷,和AQS公司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会面,双方正式确定合作。 /p p   2011年6月,合资公司顺利成立。严格意义上说,这是廖玮的第一次创业,他是创始人。那时,AQS公司已经在中国深圳有分公司,在东莞有工厂和研发队伍。也就是从这时起,廖玮开始了当飞人,中美两国来回跑。 /p p   之后,由于廖玮与AQS公司对于技术转化结果理解的差异,深圳研发团队出来的产品没有超越原型的水平,无法达到商业化阶段。到2013年,廖玮与AQS公司深圳研发部中断了项目,但并没有因此中断与AQS公司的联系。 /p p   2013年廖玮开始与AQS公司商议,对于好的技术,产业化时以占股形式实现发展,如帮某个科学家把产品原型做出来,少量地生产几十台或者一百台,大概估算一个价格,投资公司以这样的价格来入股企业,这样双方收获都比较大。因为在硅谷有很多像廖玮一样的人,有技术,但没有产品原型,更无法产业化。在廖玮的建议下,2014年廖玮又与AQS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p p   在此种运作模式下,廖玮先后主持投资了几家公司,其中一家3D打印公司,成立时公司才三个人,平均年龄不到22岁,想做3D打印机,廖玮凭借着帮年轻人成就梦想的信念和独到的投资眼光帮这三个人把3D打印机做成了。这家公司在2014年底以17亿美金的价格整体出售,现在已成为世界排名前三的3D打印公司。廖玮另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是一款帕金森病人使用的勺子。帕金森病人手不断抖动,吃饭受影响,而这款勺子有固定装置,可以极大程度上方便病人使用,最终谷歌以1亿美金收购了该项目。 /p p    strong 第二次创业 /strong /p p   2014年底,廖玮主动为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划上了句号。因为,在创业期间,投资公司基本上是附属于AQS的,没有独立的体系。廖玮觉得如果创始人失去了控制权,有些工作是很难推进的。事实上他也碰到了一些困难。 /p p   廖玮觉得,虽然第一次创业有所成功,但这样耗下去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同时,在2014后半年,廖玮所在的研究所开始尝试将基因检测的核心技术应用于肺癌的基因诊断、肾脏移植的排异反应以及兴奋剂检测等领域。研究所的技术也不断在临床上实现应用开发,其中一项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验证,廖玮和中国的几位投资人聊天后敲定,推动这项成果落地转化,即癌症体液诊断。 /p p   2014年,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门设立了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是促进最先进肿瘤诊断与治疗技术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应用。廖玮所在的研发团队希望做成一个小型便携式癌症筛查和诊断仪器,用于边远地区,为那些不方便出来就医的人进行癌症筛查,有疑似症状的就送到大医院进行治疗。 /p p   为了提高准确率、降低患者等待时间,以及减少创口带来的伤害,多数医疗企业希望创新检测方式,以实现基因检测靶向检测,但大都在研发阶段。2014年11月底中美研讨会上,廖玮的团队带着已经成型的一台E-FIRM诊断仪原型和大家见面,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这个机器如果能够尽快投入市场,对于整个肺癌的防治将有重大意义。 /p p   事实上,这个产品原型在2010年就已经诞生,第一代原型检测的核心技术在2009年的临床癌症研究杂志封面发表,美国新闻也在2010年对这一技术进行了采访,标志着核心检测技术的方向——新一代不需要PCR扩增的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那时比较轰动。但需要一个很好临床应用来推广,之后几年廖玮和研究团队人士一直持续做临床应用开发。其实,那时是美国大诊断公司找到廖玮团队,问能否试一下血液检测,因为用现有的PCR方法都测不太准。2013年,廖玮和研究团队人士开展了肺癌的检测,随后正式与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合作,让他们提供血液样本。测了将近200例的病例,准确率超过99%。 /p p   那时候廖玮觉得,这个检测项目要想落地,投资方恐怕也只能授信于他。因为与会的都是科学家、科室主任,他们不可能做成商业化。而廖玮是唯一兼有资本运作和公司运营经验的商业人士,同时还是这个技术的核心开发者之一,具有产品开发经验。2015年初研究团队派廖玮出马,开始与投资方筹备新购公司新项目的商业转化事宜。 /p p   2015年5月,标志着廖玮二次创业的易活生物科技公司在广州落地。廖玮拿到了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 /p p   目前,易活生物已经在筹备生产中。易活生物的研发团队自豪地称,“我们的准确度肯定是超乎所有的现有方法。”易活生物已经与国内多家肿瘤医院合作,实现临床样本试验。目前的测试效果较好。依目前市场看,或许廖玮的EFIRM基因捕获检测方式将在癌症诊断领域掀起一场全球性的行业变革。 /p p    strong 百亿中国市场 /strong /p p   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且环境等各种问题交叉,已经成为全球癌症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尤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有关数据显示,仅2014年,中国新增肺癌患者就多达70多万。对于诊断行业来说,中国也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 /p p   事实上,除了患者增长率高这一原因外,由于肺癌的特殊性,肺癌的主要驱动基因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欧美的基因突变概率要低于在东亚人口的基因突变概率,在东亚大概有30%-50%的肺癌病人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在欧美只有不到20%,所以对于肺癌基因突变的检测,欧美市场远没有中国大。 /p p   除了肺癌,2014年,结肠癌也已成为中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p p   廖玮的癌症体液诊断项目恰逢其时。便捷、快速、高效的方式不仅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检测痛苦和等待结果的煎熬。 /p p   由于肺癌患者发病率较高,有关医学统计预测,未来几年内,新增数量将达到100万。目前,国家对肺癌基因检测的定价在每人次3000元(人民币)到4000元之间,按确诊的100万病人算,肺癌诊断在确诊的市场中就有30亿市场空间。 /p p   而对于疑似的患者检测数量,分析预计或将更多。因此,关于肺癌检测市场空间,行业分析认为在100亿元人民币到200亿元人民币之间。除此之外,其他高发的肿瘤还有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等,检测量依然很高,因此,癌症检测的总体市场空间将在千亿左右。 /p p   肺癌检测只是廖玮的一个最初布局。据了解,目前,易活生物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加州,紧随肺癌检测技术推出的还将有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 /p p   廖玮对于易活生物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全球性的企业。据了解,产品的研发团队在加州,产业化的布局在中国,临床沟通与验证也在全球范围内同时进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韩国三星医院、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加州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等等,已经开始临床样品测试。 /p p   春节后,产品规模化量产即将在中国的工厂实现,对于产品进入市场,廖玮计划分两步走。前期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批复可能要两年,两年后其他同行企业或许也会有同类产品跟上来,而易活将会失去时间优势。所以,前期会和第三方实验室合作,目前中国有上千家第三方实验室,而事实上,多数医院的高端检测也都集中在这里。 /p p   在走第一步的同时,廖玮已经推动了全球医疗诊断产业的实质性布局,廖玮预计在今年6月份美国癌症年会中的主题报告和展会上重点发布这一癌症检测产品,也就是说,今年6月份,易活生物将向全球诊断产业发起进攻。 /p p   对于目前易活生物打造的研发平台,廖玮称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会像iPhone的APP store一样,易活生物卖iPhone,自己开发的iPhone自带软件有限,但企业和科学家都可以开发跟它兼容的新试剂盒,去增加它的功能,这是市场的选择。当然,廖玮希望的是,未来有科学家在这个平台开发肝炎、艾滋病等更多更高端的检测技术,之后再产业化,走向全球。这个平台可以承载一切新事物的到来。 /p
  • 同济大学“肺癌诊疗效果分子评价仪的研制与应用”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
    近日,同济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申报的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肺癌诊疗效果分子评价仪的研制与应用”获得立项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旨在培养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重点支持潜心研究的优秀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基础研究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在国际前沿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年领军人才。肺癌的早期无创分子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分子评价是肺癌临床诊疗的关键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项目拟采用呼出气体为样品,在国际上率先研发集肺癌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价功能于一体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满足民众需求,助力全民健康。项目所属国家重点专项“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依托指南方向为“高灵敏数字化生物气溶胶直接分析仪”。肺癌的早期无创分子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分子评价是肺癌临床诊疗的关键核心问题。该项目拟通过搭建呼出气体采样分析装置,优化专用离子化器设计,耦合质谱仪检测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肺癌诊疗一体化分子评价仪,实现呼出气体无创采集富集及化学指纹图谱快速分析 构建化学指纹分子识别模型 实现分子评价仪对肺癌诊断和不同治疗模式疗效的预测及监测。该项目具有肺癌无创诊断精准化的诊疗策略创新、医理工交叉手段研制肺癌分析仪器的技术手段创新、对肺癌治疗疗效进行预测及无创动态监测的临床应用创新,依托上海市肺科医院——国际最大规模肺癌诊疗平台之一,应用前景可期。项目组聘请呼出气体直接质谱分析发明人陈焕文教授及其所创建的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等技术骨干作为团队顾问,为项目仪器研发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是医教研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教学医院,为评价仪研发后开展肺癌相关临床转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项目组成员围绕肺癌精准诊疗持续开展了大量临床转化及医理工交叉研究,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项目合作单位吉林大学背靠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首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吉林大学化学-医学交叉创新国际研究中心,具有先进的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科研平台。联合江西中医药大学,该合作团队完成了肺癌诊治中医经典名方(验方)收集与整理工作,并初步探讨了肺癌中医病因,为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指导与依据。项目负责人何雅億医生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横向课题10项,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身份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5篇。
  • 关于肺癌,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p   冬季时节,北方已开始供暖。上周辽宁省PM2.5爆表破1400的新闻刷爆朋友圈。PM2.5 1400是什么概念?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白天已懂夜的黑”,当然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不过你懂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3c16ea2c-39ae-475c-90ff-ce7b16b9a7d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天空飘来五个字—东方饺子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4c443682-eb28-47f7-a34e-01bca4b8209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出门时的装备 /span /p p   雾霾天,呼吸系统与环境接触频繁,且表面积较大,导致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其中大部分被人体吸入;再加上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以至于雾霾增加了患肺癌的几率。 /p p   肺癌,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第一的癌症,现在死亡率还在以每年4.45%的速度在上升。据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专家透露,10年间,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约增长了43%,肺癌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014年的我国肺癌发病率为万分之五,死亡率是万分之四,位于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2015年11月是第十五个“全球肺癌关注月”,借此机会,小编盘点了近年来肺癌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 /p p    strong 肺癌发病病因 /strong /p p   主要有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接触、肺部慢性病以及遗传基因易感性等。肺癌大部分是被“气”出来的,烟气、装修污染、空气污染等“气”是致癌的主要因素,肺癌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筛查,并建议早诊、早治。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科研文章“炎症因子CXCL13在环境污染引起肺癌中的关键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b8ac0025-b05a-4a35-8c69-74a349a01429.jpg" / /p p    strong 肺癌筛查: /strong /p p    strong 1. 分子基因检测 /strong /p p   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研究报道了这一测算14个基因在癌组织中的活性的检测如何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指导对最常见的肺癌形式--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的治疗。该新的分子检测能够更好地识别手术后的早期死亡高危患者,因此可以成为考虑采用早期化疗的更有效的指南。 /p p    strong 2. 肿瘤突变检测 /strong /p p   10月27日,Agena Bioscience公司与Diatech Pharmacogenetics公司联合宣布行动计划,推出在结肠癌、肺癌和黑色素瘤治疗中具有CE-IVD认证标志的肿瘤突变检测。 /p p    strong 3. 肺癌低剂量CT筛查 /strong /p p   美国全国性肺癌筛查试验(NLST)的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 (LD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减少 20%。低剂量 CT 的优点之一是它非常灵敏。尽管低剂量CT 肺癌筛查能有效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但是这种筛查方法被“高假阳性率、过度诊断、辐射暴露和费用”等问题制约。 /p p   今年8月,GE医疗宣布,该公司开发的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肺癌筛查方案(LCS)获得美国FDA批准,这也是FDA批准用于肺癌高危群体筛查的首个低剂量CT解决方案。此次批准同时也标志着FDA首次批准将CT设备用于疾病的筛查。 /p p    strong 4. FDG PET/CT、动态PET-CT和双能CT系统筛查 /strong /p p   研究证明FDG PET/CT在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这种特异性在肺部感染率或肉芽肿性肺部疾病发生率特别高的地区显著降低(大约为40%),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技术。动态PET-CT或双能CT系统(Dual Energy CT)可能是更好地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有用工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是以确定阈值,规范筛查程序。 /p p    strong 5. 肺癌生物标志物筛查 /strong /p p   生物标志物一般是指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的一个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通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进程。对肺癌生物标记物的检查可以实现对疾病的鉴别、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治疗过程的监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肿瘤相关性抗原(CEA、SCC、CYFRA21-1、CA125等)、酶类(EGFR、NSE、GST-& amp #960 、AHH、端粒酶等)、分子生物标记物(p53、KRAS、p16)。 /p p   当然,综合筛查方法(联合生物标志物和影像检查)可以实现足够高的统计功效、易获得、使用方便、无创性和高接受率、成本效益。 /p p    strong 6. 肺癌呼吸诊断技术 /strong /p p   呼出气体中可以检出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浓度与肿瘤存在密切相关可直接获得被检测者的生理和非生理参数。肺癌气体标志物源于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代谢,常与自由基诱导脂质氧化相关。呼出气体中VOCs检测对于早期癌症检测有显著潜力,可用于肺癌复发监测。 /p p    strong 7. 肺癌血液检测技术 /strong /p p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布,通过识别脱氧核糖核酸(DNA)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特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癌症。这种新开发的血液检测技术在实验中能实现对肺癌的更高效诊断,且整个检测过程比传统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廉,如投入使用将有助于癌症预防和治疗。 /p p    strong 8. 液体活检 /strong /p p   以血液cfDNA为检测对象的液态活检具有的优势:样品的收集是无创或微创;可以随时采样,做到病灶相关Biomarker的实时掌握,解决了肿瘤时间维度上的异质性;血液内的cfDNA能综合地反应肿瘤整体情况,排除空间上的异质性。 /p p    strong 免疫细胞治疗 /strong /p p    strong 1. PD-1/PD-L1 /strong /p p   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PD-1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获欧盟批准,用于既往已治疗过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SQ)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此次批准,标志着Opdivo成为过去10多年来,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领域的首个重大治疗进展,该药同时也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既往已治疗转移性SQ-NSCLC群体中展现出总生存(OS)利益的PD-1免疫疗法。 /p p   FDA批准Agilent旗下公司Dako的新型伴随诊断技术用于默克公司的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检测。PD-L1 IHC 22C3 pharmDx的伴随诊断技术通常被用于确定恶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对默克公司的抗PD-1疗法Keytruda(pembrolizumab)有反应,该疗法目前已经得到FDA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疾病恶化或进行铂化疗后的患者。 /p p    strong 肺癌的靶向治疗 /strong /p p    strong 1. ID蛋白 /strong /p p   ID是一类抑制DNA结合/分化的转录因子,ID蛋白能够二聚化并结合调节性的E蛋白来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各类癌细胞类型中有ID家族蛋白的高度表达,然而ID蛋白在癌细胞中过表达的具体作用目前并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来自南京大学李小军教授课题组研究了ID3基因在A549癌细胞系中的过表达的生理意义,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gene therapy》杂志上。作者认为他们发现了ID3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并且可以成为用于诊断与治疗肿瘤恶化的靶点分子。 /p p    strong 2. HM61713 /strong /p p   勃林格殷格翰与韩美制药宣布了一项排他性许可合作协议,既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肺癌治疗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HM61713的开发和全球商品化权利。HM61713是一种新型第三代具有口服活性的、不可逆的、选择性的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这种化合物目前处于II期临床开发阶段,研究在对既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已产生耐药性且携带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开展,计划于2016年启动的III期试验。 /p p    strong 3. Iressa /strong /p p   FDA批准Iressa作为孤儿药,指定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Iressa是一种激酶抑制剂,而激酶可以促进具有EGFR突变的癌细胞发育。这种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表达了EGFR突变的绝大多数肿瘤类型(外显子19缺失或者外显子21 L858R替换突变)。therascreen EGFR RGQ PCR试剂盒被同时批准,其可以用来检测确定肿瘤患者是否具有EGFR基因突变,以确定哪些患者可以使用Iressa进行治疗。“Iressa提供了另一种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选择。这个批准为癌症治疗的靶向疗法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血液和免疫产品办公室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这样说道。 /p p    strong 肺癌预防 /strong /p p   想要预防肺癌就一定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和好的心态,戒烟戒酒,积极参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以利于肺部细胞的营养,同时要多喝水,特别是常处于吸烟环境的人更要多喝水,可加速排出体内有害物质。要尽量远离烟雾、氡气、汽车尾气、雾霾、厨房油烟等有害气体。如果无法避免接触这些气体,请带好口罩防护,并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有利于洗掉微小颗粒。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noimg/c86b0cc6-2862-488b-9a24-cf26dc3a14f7.jpg" / /p
  • 重点专项巡礼:这枚“木马”探针能“摸底”肺癌细胞
    p    strong 重点专项巡礼 /strong /p p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 托尔斯泰的这句话用来类比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再合适不过,不同人的正常细胞是相似的,而癌细胞的异常蛋白却各有姿态。 /p p   “肺癌患者中可能的细胞异常有很多种,单就EGFR这一种跨膜蛋白质的异常就有好多。”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申宝忠教授就不久前发表在《科学》子刊《转化医学》上的论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肿瘤的这种表达基因上的差别学术上称为“异质性”,除了患者个体的异质,空间异质(不同病灶、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EGFR突变分型也不相同)、时间异质(不同时间EGFR突变分型存在动态变化)都使得实施靶向治疗前必须对肺癌细胞进行“摸底”。 /p p   靠什么来“摸底”呢?之前的检测方法有取样检测等,有创、可重复性差,还难以实时跟踪。在国家973计划项目“肺癌在体分子分型的新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基础研究”专项的支持下,申宝忠团队成功构建了一种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成像的分子探针——18F-MPG。这种探针能够像“木马”一样潜入癌变细胞中,寻找到位于胞内段的EGFR蛋白突变的酪氨酸激活域,并和它特异性结合。探针中18F衰变所形成的影像就能像进入“敌区”的情报员一样时刻报告癌细胞的“底细”。 /p p   “利用PET分子成像技术,研究者们可以在活体状态下捕捉到该分子成像探针的结合位置、数量。”申宝忠教授说,有了探针,癌症的EGFR突变分型检测就此实现“无创、实时、动态、精准识别”。 /p p strong    /strong 团队开展了75例肺癌临床受试者研究,可以从定量结果中明显看到,EGFR突变型肿瘤对探针的摄取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和二次突变耐药型肿瘤对探针的摄取程度。数据显示,用新发明的“木马”探针鉴别法,对肺癌细胞的鉴别准确率高达84.29%。 /p p   此外,新探针还能抵达此前的鉴别方法无法抵达的“死角”。“肺癌最易颅内转移,依靠以前的旧探针难以进行颅内转移的诊断,而18F-MPG在正常脑组织内无摄取,在EGFR突变的转移瘤内高摄取。”申宝忠教授说,这一优势有助于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精准分期。 /p p   经过了探针的全方位摸底标记之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中哪些适合分子靶向药物,并可以被有效治疗,哪些不适合,治疗可能会无效,这个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可以给出初步的预判。申宝忠教授解释:“在肺癌EGFR分型中,我们甄别出EGFR突变型患者是药物敏感型,这些患者使用对应的靶向治疗会更有可能治疗有效。而EGFR野生型和二次突变耐药型这两种患者是不建议使用易瑞沙、特罗凯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 /p p   临床治疗结果也验证了他们的预期:经过筛选的患者的症状客观缓解率为81.58%,而未经过筛选的患者仅有46.48%治疗有效果。前者的平均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48天,后者的平均时间为183天。 /p p   “癌细胞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细胞,可能产生二次突变,治疗方法有效果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使得癌症细胞进行自身的调整,从而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孙夕林说,这个时候了解癌细胞的动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p p   18F-MPG探针可以用来指示患者是否产生耐药性。如果之前的探针吸收值很高,后来减低了,低于一定程度以下,那就意味着患者产生耐药,如果延续老方法,有效率仅为6.06%。“探针吸收的拐点是在提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申宝忠教授说。 /p p   “我们的基于分子成像的分子分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申宝忠教授说,它将帮助肺癌的临床治疗实现精准的“诊”和“疗”。其中“诊”不仅仅告知患者患了肺癌,还告知患者患了何种肺癌,而对应的“疗”也可以具体各自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而获得最高效的治疗。 /p p   “亚裔、女性、不吸烟者、腺癌(肺癌中的一种)患者中,肺癌细胞中存在EGFR突变的比率非常高。”申宝忠教授提醒,EGFR突变型肺癌并不是肺癌的全部,但在亚洲人中EGFR突变导致的肺癌占主导位置,其他的分型还在进一步摸索研究中,以期能够使“先诊后疗”的精准临床策略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p
  • 哈医大发明成像分子诊断探针 癌症靶向治疗效果可视化
    p   日前,《科学》子刊《科学· 转化医学》杂志刊载论文,报道我国哈尔滨医科大学申宝忠团队成功构建了一种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成像的分子探针——18F-MPG。通过该探针能够实时、动态、精准识别肺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型,指导临床靶向药物治疗的决策,预测并评价癌症靶向治疗效果。 /p p   研究团队发明了能与肺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结合的分子成像探针18F-MPG,利用探针,研究者们可以通过PET成像手段,在活体状态下捕捉到探针结合位置、数量,从而判断肺癌的EGFR分型状态以及动态变化,无创地筛选出能够接受EGFR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群。 /p p   “分子探针筛选出的靶向治疗敏感患者群治疗后平均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是348天,而未筛选的患者群平均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是183天。”申宝忠教授介绍,数据表明,探针敏感的肺癌患者群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更长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及更佳预后,探针可用于靶向癌症治疗效果的预测。 /p p   “如果肺癌患者发生了颅内转移,目前常规的PET成像判断是不敏感的,而新探针18F-MPG在正常脑组织内无摄取,在EGFR 突变的转移瘤内高摄取,可以实现颅内转移的精确诊断。”申宝忠教授表示,安全性方面,受试者中无一例发生副反应。 /p
  • 2015年癌症诊断亮点进展大盘点
    一直以来,癌症的诊断研究领域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型的癌症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比如癌症液体活检技术、microRNA检测工具、成像追踪技术等,本文就盘点了2015年癌症诊断领域的研究亮点。  癌症血液检测新技术  虽然实体肿瘤的检测仍然是癌症诊断中的常规程序,但新一代测序等现代技术,已经使科学家们能够更详细地跟踪肿瘤的组织起源。许多肿瘤脱落的细胞中存在称为外泌体(exosome)的囊泡,也有DNA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的痕迹。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碎片可以作为标记物,来监测疾病的进展,甚至有助于研究人员在症状出现之前诊断癌症。  结果发现,肿瘤DNA通常可在血液样本中检测到。例如,6月5日在《JAMA On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4000多名孕妇的血液样本——为了确定胎儿中的染色体异常而抽取的,确定了3例孕产妇患有癌症:1 例卵巢癌,1例滤泡性淋巴瘤,和1例霍奇金淋巴瘤。在大多数的这些肿瘤中,即使是低等级的肿瘤,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血液检测出来。  这样的“液体活检”不仅仅是血液和血浆样品。在其他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与尿液中的DNA甲基化水平关联起来,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肠癌 DNA,并鉴定了头颈部癌患者唾液中的癌症相关突变。以前,这种分子测试被用来监测晚期疾病和肿瘤转移,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精确工具,即使在疾病的最早期阶段,也可以在血液中发现少量的癌细胞和DNA。  神秘MicroDNAs帮助检测癌症  存在于染色体外部的奇怪环状DNA和错误产生这些DNA的细胞类型并不相同,这些环状DNA或可用于作为检测不同类型癌症的指示器,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  MicroDNAs 就是这种奇怪的环状DNA,存在种系特异性。不同的细胞类型,比如前列腺癌细胞或卵巢癌细胞,都会产生和特殊类型的MicroDNAs,因此这就可以使得 MicroDNAs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揭示疾病发生的生物学过程。MicroDNAs足够小以至于其可以编码任何基因,但曾经有研究发现其存在于人类机体的任何细胞类型中,这或许取决于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MicroDNAs可以从基因组的活性区域产生,同时也可以从基因组中的易感区域产生,从而在RNA转录过程中引发损伤。DNA中的特殊部分—GC碱基对也常常会参与到上述过程中,当在包裹紧密的DNA上进行转录时RNA往往会吸附到DNA 上并形成环状结构,随后其就可以被修复途径所移除,进而产生MicroDNAs。  精准医疗颠覆癌症治疗未来  也许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因为癌症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所以这更增加了人们对这一领域探索的决心。在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关于运用精准医疗治疗癌症的讨论成为受人关注的前沿话题。  将精准医疗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已不鲜见,精准医疗为已故的苹果公司前CEO史蒂芬?乔布斯在确诊胰腺癌后多争取了8年的生存时间,此外,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 ?朱莉也是通过基因测序,发现罹患乳腺癌风险偏高后切除乳腺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科学的医疗诊断技术正在带领人们改变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其中一个激动人心的亮点就是对于癌症的早期检测。  Pathway genomics推出第一款针对早期癌症检测的活检实验  虽然液体活检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已经表示,他们正在等待该技术在为确诊患者中癌症检测能力的证明,包括其临床灵敏性,没有较高的误报率等,Pathway相信,它的平台能够有能力满足一定的阈值检测要求。  然而,该公司还没有发布其检测的科学数据,而这部分通常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并且个人可以通过他们的医生或者Pathway的网站直接获得,在这里,患者的医疗和家庭史也将由与公司相关的医生进行审核并确定。新的检测室基于靶向下一代测序技术,来确定了在9个癌症相关基因中发生的96个体细胞突变:BRAF,CTNNB1,EGFR,FOXL2,GNAS,KRAS,NRAS,PIK3CA和TP53。而该检测的姐妹版本-Cancer Intercept Monitor,其目标并不是早期诊断,而是监视疾病的存在情况,其也是通过检测同样的标记物和基因。  利用DNA图谱诊断癌症的新研究  作为无创产前诊断等相关领域技术的首创者,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最早就曾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漂流”的胎儿DNA,也就是说,假设每毫升母亲样品相当于1000个基因组,则总共含有1900条母亲的21号染色体,100条整倍体胎儿的21号染色体或150条21三体胎儿的21号染色体。如果诊断医生发现DNA样品中存在50条染色体的差异,那么他需要对数十万个分子进行计数,以提高鉴别能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1日的《PNAS》杂志上。  自上个世纪卢教授揭示了这一重要理论基础后,其研究组也在相关研究领域越走越远,他曾指出通过这种方法,整个胎儿基因组或者患者基因组都能测序,并且可以利用一种定量方法来搜索有害突变,近期卢教授研究组就公布了一种新方法,能检测不同组织中血浆DNA的差异(甲基化测序),并由此通过识别血浆DNA,找到基因组变异的组织来源,这种液体活检的方法能减少诊断的创伤性,并用于癌症诊断检测,无创产前诊断,以及移植后的监测。  用钻石来跟踪早期癌症  虽然在大众文化中,这种小碎钻石只是男人和女人都不感兴趣、无人问津的小块压缩碳黑,但是悉尼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已制定出一种方法,利用钻石来在癌细胞成为生命威胁之前识别它们。他们的发现揭示了这种宝石的纳米级合成版本如何能在无毒性、非侵入性、其磁场能养生的磁共振成像(MRI)中照亮早期癌症。  用定制化学物质来针对癌症并不是新想法,但科学家们很难检测到这些化学物质去了哪里,因为除了活检,没有多少方法能看到一种疗法是否已经被癌症吸收。由大学物理学院David Reilly教授领导的研究者们研究了纳米级钻石如何能帮助发现最早期阶段的癌症。  预测癌症或不是梦!英科学家发现典型变异基因  人无法预测寿命,但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患上癌症。英国桑格研究所所长,基因学家迈克尔?斯特拉顿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和同事们研究了1万名癌症患者身上的DNA序列,试图寻找有代表性的基因变异。  人体内每个细胞都含有DNA,DNA会发生变异。有些变异是突发的,比如由大量阳光照射或长期吸烟引起,但有些变异缓慢而稳定,它随着时间推移一点一滴损伤 DNA,最终引发癌症。斯特拉顿和同事发现两个典型变异——正常情况下,人的年龄越大,这两个基因的变异越多。如果一个人的这两个变异的速度比一般人快,说明他患癌症的几率更高。这一发现或许能帮助医生“预测”癌症,也能帮助医疗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做治疗方案。  华人女学者开发新的癌症诊断治疗技术  最近,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追踪肿瘤中的变化,更好地治疗前列腺癌和肺癌,而没有辐射相关的局限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显像剂,他们命名为ProCA1.GRPR,并证明它会导致强烈的肿瘤渗透,并能靶定癌变细胞表面表达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包括前列腺癌、宫颈癌和肺癌。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肿瘤预测因子的分子成像,可改善我们“临床前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各种癌症和药物活性”的理解。然而,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特定疾病预测因子、以诊断和监测药物作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显示正常组织和肿瘤之间差异的成像剂。ProCA1.GRPR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代表着无需辐射、疾病生物标志物定量成像的重要一步。这一信息对于分期疾病进展和监测治疗效果,是很有价值的。  肝癌无创早期诊断新技术  日前,北京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合作,研发出一种肝癌无创早期诊断新技术——甲基化CpG短串联扩增与测序。该技术通过对患者血浆游离 DNA中异常高甲基化CpG岛进行全面测序分析,来实现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是癌症诊断方法上的一个突破。研究结果发表于《Cell Research》。  CpG 岛异常高甲基化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肿瘤标志物,通过检测血液中携带异常高甲基化CpG岛的游离DNA而发现早期癌症,但一直进展缓慢。其瓶颈是缺乏能够同时检测大量CpG岛的高通量技术。该技术可以在一个反应中同时检测到近9000个CpG岛 检测下限可低至1~2个细胞的基因组DNA。通过联合两类血浆 CpG岛标记物,这项技术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为94%。尤为重要的是,该技术成功地对本研究中全部15例AFP呈现假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作出了正确的诊断。
  • 呼气就能测肺癌?英国将对新仪器进行临床试验
    剑桥大学的一家分支公司&ldquo 欧尔斯通&rdquo 开发的这台&ldquo 肺癌显示检测器&rdquo 用于检查呼气中的化学物质,从而显示患者是否可能患有肺癌。 尽早诊断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据外媒报道,英国的国民保健系统(NHS)医院即将进行肺癌呼气检测的临床试验。   剑桥大学的一家分支公司&ldquo 欧尔斯通&rdquo 开发的这台&ldquo 肺癌显示检测器&rdquo 用于检查呼气中的化学物质,从而显示患者是否可能患有肺癌。该公司的一名创办人比利· 博伊尔说,这台手提器材可能在两年内提供给家庭医生使用。   他说,该公司的科技原本用于检测爆炸品,后来开始研究用于医学用途是因为他的妻子两年前罹患结肠癌,在去年圣诞节病逝,终年36岁。   博伊尔说,人体产生化学物质一般都很正常,但是癌症或其他疾病的细胞一旦出问题,会开始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所以,修改芯片的软体程序,探测这些不同特性的不同化学物质,可以探测出一系列的不同疾病。   他说,期望他们的工作可以为全国保健系统节省24500万英镑,更重要的是挽救一万条性命。   他希望有关科技可以尽早诊断出患者的肺癌情况。在英国每年有3万5千多人死于肺癌,存活率很低,原因是很多病例诊断出的时候已经属于末期癌症。   目前该公司已经有一台桌面版本的&ldquo 呼气分析仪&rdquo ,将用于临床测试。   去年,包括来自利物浦大学一个小组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发出的气体有轻微的基因变异,他们认为利用呼气来诊断肺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 北京瑞多公司将参加“第21届国际肺癌筛查大会”
    由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ELCAP)组织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承办的第21届国际肺癌筛查大会暨中国肺癌筛查论坛将于2009年10月24日-25日在珠海度假村酒店千禧宫举办,我公司将携带我公司的zNose系列快速分析仪参展。zNose系列快速分析仪在国外已经成功的应用于肺癌早期诊断中,我公司目前正积极与多方合作,努力将zNos快速分析仪推广到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使用上,为肺癌的早期筛查作出自己的贡献,开启肺癌早期诊断的新篇章,欢迎大家莅临我公司展位考察并指导。
  • 台大研发出健康侦测仪器 12分钟诊断病毒癌症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大学18日表示,研发成功“即时多功可携式定点诊断用仪器-VsensorNTU”,可在12分钟内即时诊断病毒或癌症,未来将如手机一般,是人类必备的自主健康侦测设备。   台大表示,“VsensorNTU”过去1年来已针对高致癌性人类乳突瘤(子宫颈癌)病毒、肠病毒71型、肝癌专一性、肺癌专一性、流感病毒和败血症6项病症,通过临床试验,证明确实具有几近100%特异性或灵敏度,并且具有即时、便捷、经济、无任何侵入伤害之虞的诊断效能。   台大说,仪器上市后,民众可望在一般诊间或居家定点,即可诊断出可能的病毒感染或癌症。   研究团队召集人、台大医学院光电生物医学中心教授林世明表示,系统并设计未来可透过增加适当的模组扩充功能,并入微型电脑与影像电话里。   台大医学院院长杨泮池说,以往医疗检测主要依靠光学技术,将病毒细胞染色观察等,不但耗时、昂贵,且正确率有限,肝癌等病症甚至难以在初期诊断。   杨泮池说,新发明则是开发出独创全球的电子抗体工程检测技术,创新、经济、快速、门槛高,并具有可携式功能,让诊间医师及民众可以定点自行诊断,就像手机一样,将是未来人类不可或缺的自主健康侦测设备。
  • 苏州医工所在卵巢癌术前精确诊断研究中取得进展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妇科恶性肿瘤,依据其细胞来源可分为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和非上皮性卵巢癌。其中,EOC发病人数占原发OC的90%。EO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其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为35%。与之相对地,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BEOT)具有更低的恶性潜能和更好的预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2%。从治疗方式来看,EOC患者需要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新辅助化疗,而BEOT患者通常可进行保守治疗,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与卵巢功能。因此,术前准确地区分二者,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目前术前鉴别BEOT与EOC主要由放射科医生利用多参数MRI影像判断,该方法依赖经验、主观性强、耗时且准确率不高。科研人员前期开发出一种基于影像组学的诊断方法,虽然诊断精度有所提升,但该方法需人工勾画病灶区域,依然存在主观、耗时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智能诊断领域取得成功,其具有客观、智能等优点,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现有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诊断存在不足:(1)未能充分挖掘不同模态影像间的内在联系;(2)未能充分探索同一模态影像中不同扫描切片间的内在联系。  为此,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欣团队博士简俊明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模态注意力(Modality-based Attention,MA)模块和上下文多示例池化层(Contextual MPL,C-MPL)的多示例卷积神经网络MAC-Net(图1)。MA模块主要用于多参数MRI(多模态影像)融合,效仿临床医生,自适应地赋予各模态单独的权重,从而生成更智能高效的多参数MRI表示。C-MPL用于扫描切片间空间关系的建模,当对某一扫描切片内重点区域进行预测时,会同步考虑相邻连续多个扫描切片信息,实现单一模态影像中扫描切片间空间及内容相关关系利用率的提升。  研究表明,MAC-Net在BEOT和EOC鉴别问题上表现良好,准确率可达87.9%,优于当前主流多示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方法,放射科医生无需精确勾画肿瘤边界,只需要确定肿瘤区域的最上和最下层面位置,便可实现全自动分类模型构建及预测,具备较高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另外,MAC-Net具有较强的适配性能:(1)图像适配性:MAC-Net可用于多参数MRI融合,并可延伸至多模态影像(如CT、PET等)融合;(2)疾病适配性:MAC-Net不仅适用于卵巢癌,还可拓展用于诸如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的自动诊断中。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 精密测量院利用F-19 MRI双模态探针实现肺癌中硝基还原酶的精准活体成像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周欣研究团队设计构建了一种双模态分子探针氟化硝基Cy7,实现了活体肺癌中硝基还原酶的19F 磁共振和近红外荧光精准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遴选为本期的VIP(Very Important Paper)。   硝基还原酶(NTR)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用于评价肿瘤缺氧程度。虽然已经有一些光学成像方法用于硝基还原酶的活体成像,然而组织穿透深度及定量浓度较低等缺点限制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19F MRI可直接检测19F原子核信号,且活体成像中无背景信号干扰,信号强度与外源性探针的浓度成正比,有潜力成为传统1H MRI在临床应用中的互补新技术。在该体系中,FCy7-NO2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响应的近红外荧光增强探针用于监测肺癌中的硝基还原酶,并且利用该分子的19F MRI化学位移敏感特性,可选择性地针对深层次肺癌中的硝基还原酶进行活体成像。     该研究提出的利用19F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成像技术用于肿瘤中硝基还原酶的精准成像及定量分析方法可为肿瘤标记物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工具。同时,根据硝基还原酶的含量可用于区分正常和缺氧肿瘤组织,定量评估缺氧程度,有望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新方法和新技术。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  图1.探针可在较宽浓度范围内灵敏地检测活体肺癌中的硝基还原酶的变化。  图2.FCy7-NO2可通过近红外荧光和19F MR化学位移成像识别精准原位肺癌。
  • 气相色谱筛查早期肺癌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p strong img style=" float: left " title=" 475cff65-53d8-44dd-8637-fc2eba3e49c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27374de-f4ff-4cd8-b3d4-3e066fcc7f26.jpg"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编者注: /strong /span 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58年,傅若农教授开始带领学生初步进入吸附柱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探索 1966到1976年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从此进入其后半生一直从事的事业——色谱研究。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 /p p strong 1 化学泰斗鲍林把气相色谱用于医学诊断 /strong /p p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化学家鲍林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就提出用气相色谱检测呼吸气、血、尿、体液等预测疾病的方法(Proc Nat Acad Sci USA,1971,68(10):2374-2376),他使用32.8m x 0.76mm的不锈钢毛细管色谱柱,固定相为SF 96 硅油,以0.5℃/min从20℃程序升温到180℃,得到图 1 的色谱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10px height: 334px " title=" 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71944687-743a-4042-8c0f-3782246a4431.jpg" width=" 625" height=" 43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1 鲍林用气相色谱分析呼吸气体的色谱 img style=" width: 440px height: 187px " title=" 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99ffa419-c9ac-419f-8ca6-c0751c069291.jpg" width=" 461" height=" 199" / /p p strong 2 早期探索GC/MS筛查肺癌 /strong /p p   用呼吸气体诊断早期肺癌具有简便、无创、安全的特点,目前成为研究热点。研究的方法是筛选肺癌病人呼吸气体中可能的特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s)。 /p p   1985年S. M. Gordon等用GC/MS检测肺癌患者呼吸气中的有机挥发性物质 (Clin Chem, 1985 ,31(8):1278-1282),在这项研究中,他们探讨了肺癌患者的呼吸气中可能含有独特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用以进行无创肺癌诊断。他们用电脑辅助提取特征挥发性有机物,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和多变量统计进行分析,收集的14个肺癌患者的呼吸气样品。在化疗或放疗前收集呼吸气样品,所研究12例患者的特点总结在表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 1 12名肺癌患者的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5d7aff44-b88a-482a-8da3-71988ff7f69a.jpg" / & nbsp /p p   a--以一天一包的卷烟消费量计算年数 /p p   b—唯一一个女性 /p p   他们还研究了对照组九例正常人17个样品呼气。对照组9人,年龄25岁至70岁,包括一个妇女。两个男性是很重的吸烟者,他们没有肺病或全身性疾病史。大部分是医院人员。 /p p   (1) 样品采集 /p p   使用一个专门设计的系统收集呼出气,用一个60 / 80目Tenax GC吸附剂管收集呼气。如图2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08px height: 255px " title=" 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36709b22-4fad-4a7d-a604-25f16745f4e2.jpg" width=" 527" height=" 41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2 专门设计的收集呼出气设备 /p p   把一个消毒过的 Rudolph呼吸阀连接到呼气多路连接器上,并把弹簧夹夹到人鼻子上,通过连接到阀上的呼气嘴,测试者吸入净化空气5 min,然后通过阀门再呼出到大气中。这样可尽量减少任何环境中污染物吸入肺部的影响。 把Rudolph阀连接到加热的呼气输送管,测试者要把测定的呼气送到40升采样袋。每进行两次这样的填充后,通过呼气计量器施加外部压力把样品袋排空,第三次填充的呼气作为测定样品。用呼气计量器测定通气速率。 /p p   (2)GC/MS呼气测定 /p p   用Tenax吸附管吸附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后进行热脱附,以一种惰性气体流洗脱吸附管中的样品,用液氮冷却被分析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p p   为了提高质谱数据的质量,他们对原始数据应用一种有效的谱图增强算法,来比较气相色谱/质谱数据,这一程序自动从数据中定位和提取谱线,得到一组有效谱线,即没有干扰物的谱图,然后进行峰面积的计算,评价各个成分的浓度。在分析前,往Tenax GC提取柱中加入内标物(全氟甲苯)。然后对谱图中的峰进行保留时间和质谱检索。他们用了三个通用的统计程序来处理数据,从肺癌患者和对照人群中得到的297化合物中进行筛查统计。 /p p   结果说明肺癌患者和对照人呼气中有区别的化合物为16个含氧化合物及4个含硫化合物。得到的总离子流图如图3。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22px height: 208px " title=" 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4eaf6e7-ad12-498a-8a89-b9a2e80cd617.jpg" width=" 540" height=" 396" / img style=" width: 296px height: 229px " title=" 6.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a88f424b-51a1-4421-a5c0-6a08a18ba60f.jpg" width=" 510" height=" 41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3 肺癌患者(a) 正常人(b)呼气中挥发性化合物的GC/MS图 /p p strong 3 后续的研究 /strong /p p   (1) 1988年O,Nell等也进行类似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58px height: 92px " title=" 7.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56cf9f2-651b-448c-b107-cd97bb561518.jpg" width=" 4127" height=" 613" / /p p   他们研究了8名肺癌患者,呼气收集和Gordon等用的方法一样,GC/MS分析:收集在Tenax管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经220℃热脱附,用氦气吹送到液氮冷阱中,然后被迅速加热到250℃ 直接注入到气相色谱仪进样口。使用瓦里安3700型气相色谱仪,分离用毛细管柱为CP Wax 57CB(聚乙二醇固定相)。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为:色谱柱在0℃保持5 min,然后以4℃/ min程序升温到220℃。质谱分析使用Finnigan MAT 311A 质谱仪和SpectroSystem SS-200数据系统,每2.2s扫描 m/z 20- m/z 30的谱图。 /p p   90%肺癌患者呼气中都含有下列挥发性化合物:己烷,甲基戊烷,三甲基庚烷,异戊烯,苯,甲苯,乙苯,甲基乙基苯,三甲基苯,苯乙烯,萘,甲基萘,丙醛,丙酮,2-丁酮,酚,苯甲醛,乙酰丙酮,壬醛,丙酸乙酯,异丁酸甲酯,二氯甲烷,二氯苯,三氯乙烷,三氯氟甲烷,四氯乙烯。 /p p   (2)1999年Michael Phillips 等的研究: /p p   Phillips 等 在“柳叶刀(Lancet,1999,353: 1930–33”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为后来的研究者广泛引用。他们也是把肺癌患者的呼吸气收集、浓缩、解析、冷冻富集、热脱附,用GC/MS进行分离检测,检测了108个肺癌患者,发现有22种挥发性有机物是肺癌患者的生物标记物,可用以鉴别早期肺癌。他们从1995年8月到1996年10月采集108名肺癌患者的呼气进行研究,这些患者的组织学诊断见下表2: /p p   (I) 方法:试验患者在做支气管镜检查前,禁食24 h,使用类似上一节所述的呼吸气采集设备,采集呼吸气5 min,把10 L样品富集到活性炭吸附管中,同时收集环境空气样品做空白试验。样品经热脱附以后再用两次冷阱富集后进行色谱/质谱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 2 108名患者组织学诊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89a26cb0-b622-4bd1-9a6a-5fce7e267efb.jpg" / /p p (II) 结果:在呼吸气中发现有22种特征化合物,见表 3: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 3 22种特征化合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700a23d-2918-4c7f-bc23-14d9cb38ed9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这些化合物有不确定性,贡献大小由上到下降低 /p p   在2003年Michael Phillips 等又在Chest (2003, 123:2115-2123)继续发表了用GC/MS进行肺癌患者呼气中特征有机挥发物的研究。这次公布了他们所使用的呼气的装置,见图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323px height: 258px " title=" 1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8482db52-b1b3-4238-93da-70ba0344fc45.jpg" width=" 431" height=" 338"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4 Phillips 等使用的呼气取样装置 /p p   他们比较了健康的志愿者与原发性肺癌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差别,构建了鉴别肺癌的模型,这一模型使用刀切法(jack knife)和留一法(leave-one-out)进行交叉验证,留两个额外的测试组(没有被用来开发模型)用于验证。结果:178例肺癌患者,采用九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敏感性为89.6%。在交叉验证的敏感性为85.1%。采用九个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模型可用于成年吸烟者的高危人群肺癌的筛查。 /p p 这9个化合物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5990f6e5-017e-45a9-9b4c-932f9a988e67.jpg" / /p p   (3) 2005年国内学者用SPME-GC进行肺癌患者呼气的研究 /p p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Hao Yu和浙江大学王平教授等于2005年在J Chromatogr B,2005,826:69–74上发表研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研究15个肺癌患者和15个健康人的呼气中的有机挥发物特征。他们借助前人的研究(O,Nell 和M Phillips 等),认为肺癌患者呼气中的有机物为癸烷、十一烷、苯、苯乙烯和丙基苯。用SPME-GC分析这些化合物。 /p p   他们的实验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SPME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 第二,用校准气体对气相色谱法进行评价, 第三把该方法应用于30人呼吸气分析,其中15个是肺癌患者和其他15是对比的健康人。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一种潜在的非侵入性呼吸气检测肺癌筛查的方法。 /p p   他们使用岛津GC17A气相色谱仪-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DB-1毛细管柱(30m x 0.25mm id x 0.25mm膜厚),程序升温从40保持10min,再以5℃/min到150℃,最后在15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为280℃,FID 温度为320℃。载气流量为1mL/min。 /p p   用SPME手动柄进行萃取,固定相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100& amp #956 m膜厚),萃取温度26℃,萃取时间20 min。萃取后置于GC进样口,进样口温度320℃,以不分流模式进行分析。图 5是呼吸气GC分析的典型色谱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73d34f2-25af-4c50-b378-da853934820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 5 呼吸气GC分析的典型色谱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乙醇,2-苯乙烯,3-癸烷,4-十一烷 /p p   (4) 2007年浙江大学的研究者用SPME-GC鉴定肺癌细胞中的有机挥发物 /p p   由于过去发表的文章中,肺癌病人呼吸物中的成分专属性不够,所以作者们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HS-SPME-GC)方法对肺癌细胞在体外进行呼吸诊断,测定在培养基中靶细胞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不同类型的肺癌细胞,如鳞状细胞癌细胞,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细胞,非小细胞癌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味蕾细胞,成骨细胞,他们获得这些细胞的气味图谱。研究表明,每一种类型的细胞具有独特色谱。 /p p   有4种特殊的挥发性有机物,存在于肺癌细胞的所有培养基中,这是代谢的肺癌细胞的产物,可以看作是肺癌的标志物。有11种特征生物标记物,见表4: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 4 11种特征生物标记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06px height: 265px " title=" 20.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82d2f067-c391-4513-9e23-42a21c7276ea.jpg" width=" 835" height=" 550" / /p p strong 4 近几年国内院校的研究 /strong /p p   近几年国内有几座大学的研究生选择用呼吸气体诊断早期肺癌为研究课题 /p p   2008年浙江大学卢崇蓉的硕士论文 :采集了30 例肺癌患者和30 例正常健康人的呼吸气体,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呼吸气体中的VOCs 进行检测,通过将所测的各个组分,在色谱图中的出峰时间和峰面积与制备的n 种标准气体样本比对,进行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对照分析两组受试者呼吸气体中的VOC s ,初步筛选肺癌患者呼吸气体中的特征性VOCs。30 例肺癌患者中28 例检测出庚醛,其中2 例I期肺癌患者均检测出庚醛 30 例正常健康人中1 例检测出庚醛 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中都可以检测到庚醛,且庚醛的浓度在腺癌组和鳞癌组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0 例肺癌患者中18 例检测出甲基环戊烷,30 例正常健康人中10 例检测出甲基环戊烷 两组受试者呼吸气体中检测到的甲基环戊烷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庚醛可能为肺癌患者的特征性VOCs 之一。 /p p   安徽医科大学宋耕的硕士学位论文——肺癌患者呼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定量检测,他们用Tedlar 采样袋收集43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41份正常人的呼气样品,经固相微萃取浓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外标法定量。比较肺癌患者和正常人呼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差异,结果在呼气样品中可检测出68-1 1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病例组的正丁醇和3-羟基-2-丁酮的色谱峰面积高于对照组。(安徽医科大学学,2008,43(3):323-325) /p p   暨南大学刘畅的论文,用z-Nose4300 气相色谱仪研究了肺癌患者呼出气组分,发现乙醇、丙酮可能作为肺癌及肺转移患者的特异性VOCs,苯、异丙醇、二甲硫醚、异戊二烯、甲苯、正戊烷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与肺癌相关。 /p p   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胡燕婕的论文,以肺癌组织和肺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以正常肺组织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作为对照,利用SPME-GC-MS研究肺癌与正常对照之间在组织细胞水平上VOCs表达的差异,用以探索肺癌特征性VOCs的产生机制。她们共检测分析1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及几种细胞株培养液顶空气体中的VOCs,结果发现:2-十五烷酮、十九烷、二十烷、癸烷等12种VOCs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中2-十五烷酮、十九烷、二十烷与肺癌细胞株结果相符,提示上述物质可能为肺癌潜在的特征性标志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3):278-284) /p p   国内有很多单位和专家从事通过人呼吸气中生物标记物检测来诊断各种疾病的研究。四川大学段忆翔教授近来有两篇综述文章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Clinica Chimica Acta,2012, 413: 1770–1780 J Chromatogr B, 2015,1002:285–299) /p p strong 5 个人的看法 /strong /p p   用呼吸气体诊断早期肺癌具有简便、无创、安全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是从各个研究得到结论来看,由于生物化学变化的复杂性,在肺癌患者的呼气中得到的挥发性化合物也是十分复杂,没有几种绝对的生物标记物来进行诊断确认。显然不像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方法那样单纯。所以用呼吸气体诊断早期肺癌的研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找到几种十分专一的化合物来诊断确认肺癌,或另辟新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延伸阅读: /strong /span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623/134647.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714/136528.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二讲: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811/138629.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三讲: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902/140376.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四讲:傅若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前世今生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1009/14304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五讲:傅若农:气-固色谱的魅力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1104/14538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六讲:傅若农:PLOT气相色谱柱的诱惑力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1205/14789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七讲:傅若农:酒驾判官——顶空气相色谱的前世今生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106/150406.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八讲:傅若农:一扫而光——吹扫捕集-气相色谱的发展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211/153795.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九讲:傅若农:凌空一瞥洞察一切——神通广大的固相微萃取(SPME)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312/15517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十讲:傅若农:悬“珠”济世——单液滴微萃取(SDME)的妙用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417/158106.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十一讲:傅若农:扭转乾坤——神奇的反应顶空气相色谱分析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714/136528.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十二讲:擒魔序曲——脂质组学研究中的样品处理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617/164595.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十三讲:离子液体柱——脂质组学中分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柱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716/167186.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十四讲: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的故事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820/170240.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十五讲:吹口气,知健康——GC-MS检测呼气疾病标记物   /span /strong /a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929/173804.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第十六讲:重症早期预警——呼出气用SIFT-MS 实时快速检测 /span /strong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1111/177170.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第十七讲:各个医院用呼出气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火”了——SIFT-MS 更简单,更快速,更实时,更普适  /strong /span strong   /strong /a /p /p /p
  • 李嘉诚1500万美元领投呼吸活检 代谢组学助力癌症无创诊断
    p   近日,位于英国剑桥市的 Owlstone Medical 公司宣布,已获得 1500 万美元融资,用来推动 BreathBiopsy?呼吸活检平台的全球商业化,支持该平台下肺癌呼气活检检测推向市场,深度扩建多种癌症的早期检测产品管线,深入推进其精准医学服务延伸融入到制药行业。本次融资由李嘉诚名下私募投资基金 Horizons Ventures 领投,原先投资者 Aviva Ventures 等跟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2fd110d1-71de-47e2-82a5-54c5e2340caa.jpg" title=" 001.png" width=" 500" height=" 45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450px " / /p p   Owlstone Medical 已经开发出一种呼吸活检设备,通过获取患者呼吸代谢组学物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用于早期发现并实时监测疾病活动,主要针对癌症、炎症和感染病等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诊断。其使命是要每年拯救 10 万人生命和节省 15 亿美元的医疗成本,目标要打造成癌症、传染病和炎症疾病无创诊断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p p   疾病对机体的新陈代谢有直接影响,这将会引发患者呼吸中呼出的挥发性代谢物(VOC)改变,BreathBiopsy?正是基于对这类改变的检测,而成为疾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工具。 /p p   其重大意义在于: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该技术可以使得疾病在早期即被发现,早期指导选择正确治疗,让治疗更加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医疗保健成本,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p p   目前,该呼吸活检平台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以下临床试验:肺癌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价试验,针对 8 种不同类型癌症的早期诊断试验。 /p p   “我们很高兴 Horizons Ventures 与 Aviva 联手共同领导此轮融资。自 Owlstone 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已经确立了呼吸活检的创新开发项目,”Owlstone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illy Boyle 先生说:“这笔融资资金,将使我们能够证明,我们的呼吸活检在疾病早期诊断和精准医疗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及潜在的重要价值。” /p p   [1] Owlstone Medical Raises $15 Million USD (?11 million GBP) To Drive Commercialization of Its Breath Biopsy Platform /p p   [2] Owlstone Medical 官网 /p
  • 华人科学家发现治疗肺癌新靶点
    p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与致死率都在不断提高,使其持续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癌症类型之一。其中70%-80%的患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癌,并且已经进入转移期。尽管目前的诊断与治疗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许多肺癌仍旧在后期才得以发现。鉴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严重性,寻找更加有效地癌症相关生物标记显得十分重要。 /p p   ID是一类抑制DNA结合/分化的转录因子,ID蛋白能够二聚化并结合调节性的E蛋白来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在各类癌细胞类型中有ID家族蛋白的高度表达,然而ID蛋白在癌细胞中过表达的具体作用目前并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来自南京大学李小军教授课题组研究了ID3基因在A549癌细胞系中的过表达的生理意义,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gene therapy》杂志上。 /p p   首先,作者向A549细胞系中转入了ID3基因,检测发现:相比于对照组,加入ID3后会引起细胞的大量死亡 而在其基础上又转入ID3-miRNA之后这一效应及受到了抑制。这一结果说明ID3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 /p p   之后,为了检测ID3对癌细胞迁移的影响,作者设计了一个伤愈实验,即在细胞皿中铺一层A549细胞,待细胞长满后将部分区域人为划破,留出一片空白区域。36hr后观察细胞向这一区域移动的程度。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可以轻易地向这一区域迁移,而ID3过表达的细胞其迁移能力受到了明显抑制。这一实验说明ID3能够抑制A549细胞系的迁移能力。 /p p   为了证明这一现象在体内是否有相同效应,作者将对照组与ID3过表达组的A549细胞注入裸鼠体内,并观察期肿瘤增长情况。结果显示,ID3过表达的A549细胞在体内的成瘤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实验结果说明ID3的过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的体内生长。 /p p   综上,作者认为他们发现了ID3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并且可以成为用于诊断与治疗肿瘤恶化的靶点分子。 /p
  • GE医疗10亿美元增强癌症诊断能力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GE)旗下健康业务部门GE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19日宣布,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里从其总研发预算中拿出10亿美元,以拓展该集团先进的癌症诊断与分子影像能力以及发展其用于生物制药生产和癌症研究的世界级技术。   与此同时,还宣布在纽约市进行一项1亿美元的开放式创新挑战。这项10亿美元的投资涉及了GE医疗集团全球业务的方方面面,是该公司立志抗击癌症的一个实例。这项投资将让该公司能够为市场带来最有潜力的克癌理念,开发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技术,从而能够做出更有效的治疗决定,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信息。   GE医疗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Dineen表示:“我们致力于战胜癌症。然而,对于像癌症这样复杂的多元疾病,解决方案也同样需要多元化,甚至要更综合,需要将成像、分子诊断和医疗IT结合起来。作为全球最专业的癌症诊断公司之一,我们致力于从我们的研发预算中拿出更大一部分来继续开发新的肿瘤解决方案。”   如今,GE医疗集团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肿瘤方案组合,还提供了一种集细胞研究、医学成像、实验室诊断、生物制药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战略。这些创新技术可帮助研究人员增进对癌症诱因和恶化情况的了解,并能帮助医生做出更个性化的癌症治疗与管理决定,同时还能改善临床效果,更快地提供护理。   全球所面临的一项主要医疗挑战就是全球各地的癌症发病率大幅增长。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癌症发病率可能会增长50%,新增1500万癌症病例。从临床角度来看,靶向性的患者特定癌症疗法的快速增长将推动对分子诊断的需求。   据GE估计,全球癌症分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预计从2009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70亿美元。   打造"博大精深"的肿瘤专长   GE医疗集团是癌症检测专用诊断成像领域的领导者,也是癌症研究与生物制药生产技术的领先提供商。近年来,该公司已经通过战略性收购拓展了其在肿瘤领域的影响力。这些收购包括AMErsham plc. (2004年)、Biacore International AB (2006年)、Wave Biotech LLC (2007年)、MicroCal LLC (2008年)、Clarient (2010年)和Applied PrecISion (2011年)以及该集团旗下一家合资企业Omnyx (2009年)。   50多年来,GE医疗集团一直是肿瘤治疗创新领域公认的先驱企业,并不断研发引领业界的技术。通过与GE Global Research以及多个战略伙伴与联盟的紧密合作,这项工作如今正在全公司上下快速进行。   在推出的这些用来帮助肿瘤学家管理患者整个癌症信息通道的成像工具中,只有很少几种所提供的临床多功能性和价值能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计算断层扫描术(CT)相当。PET/CT将功能与解剖数据组合在单个图像中,擅长早期诊断,可揭示有关肿瘤位置、大小和代谢活动等的宝贵信息。它能帮助医生区分恶性与良性病灶、识别复发与转移,并指导治疗选择与提供。GE医疗集团的DiSCovery* PET/CT系统旨在对包括诊断、分期、治疗计划和监控在内的全套肿瘤应用进行优化。它们的多功能性对多用途与共享服务以及患者的整个护理周期而言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GE医疗集团正在向FASTLab*多示踪剂平台推出新的示踪剂。FASTlab*多示踪剂平台是一个先进的PET化学系统,该公司正在上面开发PET专利试剂。FASTlab*提供了多项重大改进,以期解决日趋严峻的示踪剂生产挑战。   加大创新投资   GE副总裁兼GE医疗集团首席技术官Mike Harsh负责GE医疗集团在全球的研发工作,他指出:“我们帮助临床医师战胜癌症的唯一办法就是为他们提供工具,让他们能够更早地进行诊断、更准确地进行分期以及对治疗疗效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整合在成像、分析、诊断、细胞分析以及医疗IT等领域的专长,GE医疗集团正在帮助打造可用于发展中国家农村或现代城市医院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投资将重点关注开发新型肿瘤解决方案,并将以现行的先进技术和研究为基础。新的生物标志物:GE的Clarient业务部门是迅速发展的体外分子诊断领域的领导者,提供诊断测试,供病理学家和肿瘤学家用于了解癌症的本质。   Clarient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TLE3,用于发现Taxane对其失效的患者。这项试验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将那些最不可能从中受益的患者从这一疗法中排除出去,从而让他们免于遭受严重的副作用。GE Clarient正在将TLE3开发用于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这有可能每年为医疗系统节省数百万美元,更不用说对患者护理的益处了。我们的希望就是2013年可向市场推出这些试验。分子病理学:GE Global Research科研人员正在着手一项独家的癌症诊断技术,该技术有可能更清晰地指明导致特定肿瘤进一步恶化的信息通道。这可能会促进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建议。这项名为多路技术的技术让病理学家能够在单一的组织切片上进行50多次不同的着色。 癌症研究:GE的创新型生命科学研究技术被全球的癌症研究实验室所采用,以增进对癌症背后分子机理的了解。GE医疗集团的细胞与亚细胞成像技术,如:IN Cell 6000和Applied Precision的超分辨率显微镜,对包括药物发现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在内的诸多癌症研究领域至关重要。 生物制药生产:GE的世界级生物技术产品与服务广泛用于大多数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生物制药的生产,它们对开发新的靶向癌症疗法非常重要。 超极化试剂:GE医疗集团和GE Global Research正在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合作,共同为新陈代谢成像开发基于C13的新试剂。大学研究人员刚刚宣布从一项使用GE C13技术的前列腺癌研究中得到了重大发现。研究中,首次对人类患者进行了实时新陈代谢成像。UCSF研究团队的一名成员将之描述为一种开创性方案,可用来了解精确的肿瘤边缘、肿瘤的扩散速度以及治疗疗效。 联网的肿瘤工作流:MD Connect是一种专为肿瘤而设计的创新型瘦客户端解决方案,可解决对包含扫描、计划和治疗效果监控在内的无缝工作流的需求。MD Connect可帮助提高连续癌症护理的效率。在GE AW服务器的支持下,它几乎能通过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即插即用地访问任何位置或部门的全套肿瘤应用程序。MD Connect与Varian Medical Systems的EclipseTM治疗计划平台相整合,所有这一切都在一台台式机和其他基于DICOM的治疗计划平台上进行。
  • 简单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简单的血液测试可检测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mdash &mdash 大型临床验证研究结果已刊发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鉴于高清影像诊断肺癌的效果迫切需要改善,GENSIGNIA 计划推出微创诊断性测试   2014年1月14日,总部位于伦敦的私营分子诊断公司 GENSIGNIA Ltd (在加州圣迭戈设有实验室)携手意大利米兰国家癌症研究中心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INT)(国立肿瘤研究所)的 IRCCS 基金会 (Fondazione IRCCS) 宣布,微 RNA 特征分类器 (MSC) 的肺癌测定法(简称 MSC 肺癌测定法)取得了积极的临床验证结果,该结果已经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该结果首次证明,血液检测可以显著降低高清影像诊断中较高的假阳性率,尤其是目前推荐用于扫描重度吸烟者是否患有癌症的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 或螺旋 CT)方法。上述测定法灵敏度较高,在确诊时间上较 LDCT 最多早两年。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将于1月8日在圣迭戈 AACR-IASLC 肺癌分子起源 (AACR-IASLC Molecular Origins of Lung Cancer) 大会的全体会议上公布该研究结果的细节。GENSIGNIA 打算2014年首先在美国推出肺癌诊断性测试。   在对比 LDCT 和观察疗法的随机肺癌筛查试验(意大利多中心肺癌检测 [MILD] 试验 INT)中,该机构提前收集了939名重度吸烟者的血液样本,这些样本用于验证24微 RNA 表达特征测定方法 -- MSC 肺癌测定法的诊断性能,并证明该方法的临床效用。来自 MILD 试验的重度吸烟者并未罹患癌症(n=870),也并未确诊罹患肺癌(n=69),在此次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检查。MSC 肺癌测定法证明,确定肺癌存在的总敏感度为87%。在所有受试者中,MSC 肺癌测定法在肺癌确诊率和致死率上的阴性预测值 (NPV) 分别为99%和99.86%,表明该测试在准确识别无肺癌受试者方面具有高特异性。正因如此,MSC 肺癌测定法将 LDCT 确定未罹患肺癌的重度吸烟者存在疑似肺部肿瘤的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   意大利米兰 Istituto Nazionale dei Tumori 胸外科主管、外科手术主任 Ugo Pastorino 博士表示:&ldquo 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 LDCT 扫描结果将假阳性率降低了五倍,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这降低了重复 LDCT 扫描或其他不必要的侵入性诊断复查的假阳性率和潜在的副作用。&rdquo   该肺癌相关性研究开创了此类研究的先河,利用提前从大型随机肺癌筛查试验中收集的血液样本对生物标志物进行临床验证。除了显著降低假阳性率之外,MSC 肺癌测定法的表现与肺癌阶段和距离利用 LDCT 检测癌症的时间(至多两年)无关。这表明 MSC 肺癌测定法可以提高诊断和早期检测的潜在效用。   INT 癌症基因组学博士、教授、主任 Gabriella Sozzi 表示:&ldquo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微创分子诊断测定法,量化了可在血液中自由循环并可显示肺癌存在的特效微 RNA 的表达。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使用这种测定法作为改善提早发现肺癌的工具。&rdquo   全球大概有11亿烟民,美国则拥有大约1900万重度吸烟者,他们每天至少吸一包烟。LDCT 被推荐用于筛查高危人群中的肺癌患者,主要是重度吸烟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由 NCI 资助的全国肺癌筛查试验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 2011年6月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该试验结果显示,与每年进行一次胸部 X 光检查相比,LDCT 筛查将有大于或等于30年烟龄(pack-year=表示20支烟/天/年)以及戒烟后时间小于等于15年的高危人群的死亡率相对降低20%,在 NLST 中,24.2%的被筛查受试者被视为肺癌阳性,大多数阳性受试者接受了额外的测试。当发现阳性筛查结果时,96.4%的 LDCT 结果被视为&ldquo 假&rdquo 阳性。因此,考虑到筛查大量高危人群的成本、LDCT 筛查相关的潜在危害以及 LDCT 出现的较高的假阳性率,这些因素突显出需要利用其它生物标记来提高诊断效率。   GENSIGNIA 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Gabriele Cerrone 表示:&ldquo 利用螺旋 CT 扫描筛查重度吸烟者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假阳性率很高,这种方法的成本效益受到了质疑。MSC 肺癌测定法结合螺旋 CT 扫描显著降低了假阳性率,这避免了为确定诊断而进行的更多检查和扫描,大大节省了全球医疗体系的开支。&rdquo   肺癌简介   国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指出,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据估计本世纪将有多达十亿人因吸烟而死。在美国,肺癌是第二大癌症,但是美国癌症协会表示,迄今为止肺癌在癌症死因中居于首位。美国死于肺癌的人数多于死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总人数。肺癌的症状通常不会显现,除非已经进入不可治愈的晚期。即使真的出现了肺癌的症状,患者往往误以为是其他病症,例如感染或吸烟导致的慢性病,这常常会延误诊断。因此,8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后两年内死亡。   微 RNA 和 MSC 肺癌测定法简介   微 RNA (miRNA) 是小的非编码核糖核酸 (RNA),可以调节基因活性,在癌症中有异常表达。他们是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向血液循环主动释放的特定组织和疾病分子,包于外来体内或与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有关,以防止其降解。凭借尺寸小、稳定性强等优点,微 RNA 可以在生物体液中被测定,例如血浆和血清,可用作循环生物标记。Sozzi 和 Pastorino 博士报告了两个独立的 LDCT 筛查研究中的受试者的基于血浆的微 RNA 特征的开发和验证过程。这证明,24个循环的微 RNA 的实时 RT-PCR 的定量测定在肺癌上具有诊断和预后意义(Boeri 等,2011年)。这种生物标记测定旨在为早期发现肺癌创造可能,从而在 LDCT 或胸部 X 光检查做出假阳性诊断后避免不必要的检验的费用和并发症。
  • 重庆大学自主设计肺癌检测仪 生存率有望提高五倍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d5746b60-1fa5-4361-8ae2-5fd0384da8df.jpg" / /p center p 美国科学促进会对侯长军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362" title=" 2.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6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4930145c-1e9a-4e1d-89d2-4211e297380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center p 科研团队研发的肺癌诊断仪通过采集吹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p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98" title=" 3.pn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9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7955d0b8-22f6-4700-958d-65de1356d52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得了肺癌,早期查不出,常规体检难发现 等到确诊,肺癌已进入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针对早期肺癌,是否有一种简单又速效的检测办法? /p p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工程学院侯长军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研究出一项创新成果—肺癌诊断仪,它可以通过检测人体呼出的气体,筛查肺癌,甚至确定病症程度。该成果一经推出就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和美国物理联合会进行了报道。 /p p strong   一种气体 判断你是否患肺癌 /strong /p p   侯长军介绍,肺癌作为一种高危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极高。目前,肺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问诊、影像学、组织活检相结合。 /p p   据了解,多数肺癌患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即便患者每年都接受了体检,但检查出患肺癌的时候已经到了晚期。对此,侯长军告诉记者,X线和胸部CT通常是在肿瘤较大的时候才有影像显现,但这时确诊的肺癌往往已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进行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p p   “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一些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与人体是否患有肺癌,甚至与肺癌的程度都有密切关系,它可作为诊断肺癌的标志物。”侯长军说。 /p p   “正常人的呼气中也有VOCs,但是其表达方式与肺癌病人不同,因此我们想到通过检测VOCs来筛查肺癌。”侯长军告诉记者,其中难度在于肺癌病人呼出气体中的VOCs含量非常少,很难做到精准定位。 /p p   strong  吹一口气 帮你检测早期肺癌 /strong /p p   “针对VOCs,曾经有人试图通过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但这种技术操作非常复杂、设备昂贵,不适合大规模投入生产应用,所以一直停留于临床实验阶段。”侯长军告诉记者,其科研团队历时3年,研发出一种小型诊断仪器,可通过检测肺癌病人呼出气体中的VOCs,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筛查。“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敏感材料,好的敏感材料才能准确识别VOCs,并把信号发出来,在进行该课题前,我们就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研发敏感材料。” /p p   侯长军介绍,经过实验,课题组发现VOCs能够与团队自主合成的卟啉类化合物发生反应。侯长军的团队研发出卟啉生化传感器芯片,装载在肺癌诊断仪中,这块芯片只有寸照大小,表面有36个不同颜色的小点,每个点都是由特殊化学物质配成,当采集的呼气进入仪器内部,就会和这些小点发生化学反应。 /p p   侯长军说,诊断仪的芯片与气体反应后,芯片小点的颜色会出现变化,操作人员可通过这些变化来筛查人体是否患有肺癌。 /p p   “这个仪器通过敏感材料对标志物产生反应并发出信号,借助信号及统计学的分析手段,不仅能将不同的肺癌气体标志物进行正确的区分,还能对他们进行定量检测,检出浓度可达十亿分之一级别。”侯长军说。 /p p strong   七台样机 已获15项专利授权 /strong /p p   据了解,肺癌诊断仪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以及国家863项目的经费资助。 /p p   目前,侯长军的科研团队完全自主研发设计了7台肺癌诊断仪样机,在研发过程中已申请发明专利20项,获得授权15项。侯长军介绍,制造一台样机,需要运用化学、材料、电子、信息、机械等多学科的知识。 /p p   侯长军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借助肺癌诊断仪样机对50多名正常人以及16名肺癌患者进行了检测,取得的初步样本证实了诊断仪可以确定人体是否患有肺癌。 /p p   今年2月17日,美国物理联合会主办的期刊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科学仪器评论)刊载了侯长军团队的研究成果,数家国际科技机构以及网站都对肺癌诊断仪进行了报道,其中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 /p p   据科研团队透露,已有英国的高校表达了合作意向,希望能够引进研究肺癌诊断仪。 /p p strong   新桥医院将开展临床实验 /strong /p p strong   患者5年生存率或提高5倍 /strong /p p   据了解,肺癌诊断仪研究团队接下来将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联合开展临床实验,未来还有可能通过检测分析,确定肺癌患者的病重程度。 /p p   “相比传统的肺癌检测方法,这种通过呼出气体来进行诊断的方式不仅成本低,更重要的是无创,还有对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新桥医院呼吸内科胡明东医生告诉记者,常规的肺癌检测有X线检测、CT、PET—CT、穿刺活检等,不仅检测成本较高,对身体也不能做到无害无创。 /p p   “肺癌诊断仪通过临床实验之后,将有望用于常规体检,是否患肺癌在早期就能筛查知晓,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胡明东称,该仪器以后可在大型医院推广,也将走进基层医院,甚至普通家庭也可以购买使用。“既能为老百姓省去高昂的检查费用,又能在一期临床阶段及时诊断肺癌。” /p p   “目前全球肺癌平均5年生存率为16%,因为多数肺癌早期无症状,而出现咳嗽、痰血等症状时已是中晚期,这使得我国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15%,因此对长期抽烟以及二手烟和处在污染空间等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很有必要。”侯长军称,新的筛查方式将会带来早期治疗,有望将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至75%。 /p
  • PNAS:利用一滴血或许就能快速检测出人类的早期肺癌
    肺癌是癌症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是在疾病晚期阶段才被诊断出来,而此时患者的生存率往往较低。早期肺癌大多数没有症状,而目前检测早期肺癌病变的手段—低剂量的螺旋CT作为普通人群的广泛筛查似乎并不可行,因为其成本较高且反复筛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辐射危害。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题为“Screening human lung cancer with predictive models of serum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etabolomic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利用一滴血或许就能揭示无症状患者的机体肺癌。图片来源: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51/e2110633118研究者Cheng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未来我们或有望开发出一种敏感的筛查手段来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我们所创建的这种预测性模型能帮助识别出可能患上肺癌的人群,随后可疑人群就会进一步利用成像测试来进行评估,比如低剂量的CT,从而给个体进行明确的诊断。文章中,研究人员根据机体血液中的代谢组学资料建立了一种肺癌预测模型,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细胞的代谢流,并通过研究代谢组(即机体所有细胞、体液和组织中所发现的动态生化组件)就能解析机体的健康和病理学状态;肺癌的存在及其所改变的生理和病理学特征或会引发肺癌中癌细胞所产生或消耗的血液代谢产物的改变,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光谱技术测定了血液中代谢组学的特征,这种工具能通过测定代谢产物的集体反应来检查活细胞中一系列的化合物。此外,研究人员还筛选了储存在麻省总医院生物样本库和其它地方的数万份血液样本,结果发现了25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血液标本是在诊断时和诊断前至少6个月所获得的,研究者将其与25名健康对照个体进行对比研究。首先,研究人员通过训练他们所开发的统计学模型,通过测定患者在诊断时所获得的血液样本中的代谢组学特征值,并将其与健康对照个体的血液样本进行比较,从而来识别出肺癌患者。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预测性模型或能产生健康对照组和患者在诊断时的数值;这一点就让人非常激动,因为对早期疾病的筛查应该检测出介于健康和疾病状态之间的血液代谢组学特征的改变,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了另外一组54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癌症诊断时所获得的血液样本来测试其所开发的模型,这就证明了这种模型的预测功能或许就是准确的。从诊断前的血液样本中所测定了预测模型的数值或能预测患者未来5年的生存率,这或许有望帮助指导临床策略和疗法角色;此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基于磁共振光谱的代谢组学模型在区分癌症类型和疾病分期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而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如何利用血液代谢组学模型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早期筛查的工具来使用。接下来,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肺癌临床特征的代谢组学特性,旨在理解疾病的整个代谢图谱,这或许有助于帮助选择靶向性的疗法;此外研究人员还测定了400多名前列腺癌患者机体的代谢组学特征,从而就能创建一种模型来区分需要监测的“懒惰”的癌症和需要理解治疗的更具侵袭性的癌症类型;同样研究人员还制定使用相同的技术来利用血液样本和脑脊液进行阿尔兹海默病的筛查。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从患者诊断前所测定的代谢组学预测模型的值或许能帮助预测局部患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原始出处:Tjada A. Schult,Mara J. Lauer,Yannick Berker, et al. Screening human lungcancer with predictive models of serum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etabolom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DOI: 10.1073/pnas.211063311
  • 癌症的伴随诊断:NGS是否有一席之地?
    在临床试验中,利用伴随诊断来指导治疗,可鉴定出最有可能响应特定疗法的患者群体,从而改善治疗反应。这些检测不仅能指示分子靶点的存在,还能提示治疗的脱靶效应,预测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和副作用。  伴随诊断(Companion diagnostics,CDx)是指体外诊断的设备或成像工具,能够为相应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的信息。如今,伴随诊断已成为肿瘤学家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分析师预计,全球伴随诊断市场到2019年有望达到87.3亿美元。  在临床试验中,利用伴随诊断来指导治疗,可鉴定出最有可能响应特定疗法的患者群体,从而改善治疗反应。这些检测不仅能指示分子靶点的存在,还能提示治疗的脱靶效应,预测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和副作用。  对于制药公司而言,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使用伴随诊断可以提高药物的成功率。之前,一项研究曾经调查了1998 2012年间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开发过程中临床试验失败风险。研究人员分析了199种药物化合物的676个临床试验。  数据显示,III期临床试验的失败是药物获批的最大障碍,其总体成功率只有28%。不过,在生物标志物指导的试验中,成功率达到62%。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III期药物开发过程中使用伴随诊断检测可明显提高临床成功的机会。  监管考虑  据美国FDA肿瘤治疗产品部门的监管专员Patricia Keegen博士介绍,如果新药物作用于特定的基因或生物学靶点,但这个靶点只存在于部分患者体内,那么FDA需要伴随诊断检测。这种检测能够确定哪些个体将受益于治疗,而哪些患者无法受益,甚至可能受到伤害。FDA将伴随诊断划到III类设备,需要最严格的医疗器械审批程序。  制药公司与诊断公司之间的紧密合作已经推动一些药物和伴随诊断同时获得FDA批准。目前,市场上一些主要的检测开发商包括罗氏诊断、雅培、安捷伦、QIAGEN、赛默飞世尔科技以及Myriad Genetics。  不过,基于NGS的检测还未被批准用于癌症的伴随诊断。所有已批准的检测包括PCR检测、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尽管FDA已批准Illumina的MiSeqDx测序仪用于囊性纤维化的筛查和诊断,“但将NGS用于靶向肿瘤药物还必须克服多个挑战,”DAKO顾问Jan Tr?st J?rgensen评论道。  Illumina的MiSeqDx平台、两种囊性纤维化检测以及一个文库制备试剂盒已经获得FDA的上市前许可(premarket clearance)。这标志着新一代测序系统首次获得FDA的批准。不过,FDA对MiSeqDx 仪器平台的审查采用de novo classification process,遵循的是新型低中度风险的医疗器械的审批程序。  J?rgensen博士进一步指出:“我们的靶向药物开发已经逐渐从‘一个生物标志物:一种药物’的场景转移到更加综合的方法,有着多个生物标志物和药物。这种‘新模式’将为在临床中引入多重策略铺平道路,包括基因表达芯片和新一代测序。”  Illumina认为,NGS代表了理想的方案,将肿瘤分析的模式从一系列单基因检测转变到多分析物的方法,带来精确的肿瘤学。Illumina已经与一些制药公司结成了伙伴关系,以开发一种基于NGS的通用型肿瘤检测系统。合作对象包括阿斯利康、杨森、赛诺菲和默克雪兰诺。他们试图重新定义肿瘤的伴随诊断,重点是开发靶向治疗临床试验所用的系统,以便推出一个多基因产品,用于疗法的选择。  2014年1月份,Illumina和Amgen宣布,他们将合作开发基于NGS的伴随诊断,针对结直肠癌抗体Vectibix(帕尼单抗)。Illumina将在MiSeqDx仪器上开发伴随诊断。Vectibix是一种抑制EGFR的单克隆抗体,不建议用于带有KRAS突变或KRAS状态未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Illumina表示,对于那些考虑用Vectibix治疗的患者,美国FDA尚未批准伴随诊断检测,以评估KRAS的突变状态。Illumina希望获得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的批准。Illumina和Amgen将验证检测平台,而Illumina将推出商业化产品。  治疗选择  Foundation Medicine表示,它的癌症基因组鉴定方法将帮助医生发现那些驱动癌症生长的改变,并确定靶向治疗方案。它的第一个临床产品,FoundationOne,拷问315个癌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以及28个在实体瘤中经常发生重排和改变的基因中的内含子。  这些基因经过深度测序,以确定相关的可行动体细胞改变,包括单碱基改变,插入缺失、拷贝数改变以及基因融合。测序所产生的基因组图谱与癌症治疗选择工具互补,将每位患者与靶向疗法和临床试验相匹配,以扩展治疗方案。  随着Foundation Medicine的NGS分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最近的临床报道也举例说明,FoundationOne检测所实现的全面基因组图谱分析带来了诊断再分类,使靶向药物治疗有了激动人心的临床反应。在一些报道中,NGS发现了其他方法不可能发现的改变。  TRK融合癌症2015年7月,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和Loxo Oncology在《Cancer Discovery》在线版上发表了一篇研究简报,介绍了第一名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融合癌症的患者登记参加LOXO 101 I期临床试验。LOXO 101是一种口服的TRK激酶抑制剂,仅适用于TRK受体家族。  尽管作者表示TRK融合很少发生,但它们却存在于多种肿瘤组织中。研究称,一名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患者已经全面转移到肺部。医生将患者的肿瘤标本提交给Foundation Medicine,以便利用FoundationOne Heme进行全面的基因组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她带有TRK基因融合。患者于2015年3月参加LOXO 101的I期临床试验。经过四个月的治疗,CT扫描显示最大的肿瘤几乎完全消失。  FDA负责个性化医疗的官员Elizabeth Mansfield博士表示,关于肿瘤生物学的新知识的快速积累以及诊断技术的快速演化正在挑战FDA,使其不断重新定义对伴随诊断的看法。如此看来,诊断检测的合并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以通过单个或少量检测来获得治疗所需的所有信息。这是否意味着伴随诊断检测将融合NGS测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浅谈肺癌的靶向治疗和基因检测
    肺癌是全球和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肺癌,我国肺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0%。数十年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一直是肺癌治疗的三驾马车,虽然药物和技术有所进步,但对生存率的改善有限。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的相继问世,各种治疗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得肺癌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肺癌的总体生存率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很多肺癌从绝症变成了慢性病。  所谓靶向治疗,顾名思义即是专门针对癌细胞上的驱动基因作为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方法。驱动基因是指癌细胞上存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基因,其突变或异常活性可以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生存和扩散。靶向治疗相较传统的化疗更为精准,起效快,可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通常不会产生传统化疗药物导致的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毒副作用。靶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但一般都比较轻微,通过对症治疗基本都能缓解和耐受,一般都无须停药或减量。而且靶向药物基本都是口服的,给药方便,无须住院。约有一半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合并脑转移,传统化疗药物通常不能入脑,而靶向药物则能在脑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对脑转移有效。因此,靶向治疗已成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患者。  随着靶向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何正确的服用靶向药物需要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晓。首先服用靶向药物需要定时定量,即每天服药固定在某个时间点;定量是指必须根据医生指导服用相应的剂量,切忌随意增减。但饭前亦或饭后服用引起的疗效差异可以忽略不计,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胃肠道反应情况灵活选择。靶向治疗究竟需要持续多长时间,也经常困扰患者。晚期肺癌患者,只要靶向药物仍然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就需要长期服用,直至耐药的出现。另外对于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一般推荐服用吃1-2年,可考虑停药。另外,服用靶向药物期间,需要避免同服某些药物和食物。因为多数靶向药都是通过肝内一种主要的药物代谢酶(CYP3A4酶)进行代谢的,某些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苯妥英、糖皮质激素、卡马西平、巴比妥类等会诱导CYP3A4酶的产生,导致其含量过高,从而加快靶向药代谢,从而降低药物疗效;而某些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石榴、杨桃等,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也会影响靶向药的药效。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靶向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肺癌患者,通常只适用于特定的肺癌亚型和分子特征。  肺癌从病理上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占肺癌的大多数,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随着肺癌系列致癌驱动基因的相继确定,肺癌的分型也由过去单纯的病理组织学分类,进一步细分为基于驱动基因的分子亚型,而其中EGFR突变是亚洲NSCLC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中国EGFR突变阳性患者约占50%,在女性非吸烟患者中EGFR突变比率则更高。ALK突变的阳性率较低,肺腺癌患者中ALK阳性发病率为6.6%-9.6%,肺鳞癌患者中ALK阳性发病率为3.7%。然而ALK突变是公认的“钻石突变”,其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尤其好。多项研究表明靶向治疗对比化疗,能够改善和延长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图: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使用靶向治疗疗效好。  然而以上靶向治疗相较传统化疗更好的疗效,是在明确了驱动基因,选择了合适的靶向药物后取得的。众多研究表明,突变状态未知,盲试靶向药物,耽误治疗时机,无法取得良好疗效,切不可取。因此,为了给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需要在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之前,进行基因检测。所谓基因检测(也称为分子诊断或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肿瘤组织、胸腹腔积液或血液中的DNA来检测驱动基因突变和其他分子标志物的方法。  那么哪些患者应该做基因检测呢?权威指南推荐首次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基因检测,指南推荐初治患者确定EGFR、ALK、ROS1、HER2、BRAF和KRAS等驱动基因突变情况,早期NSCLC患者演变为IV期也应进行基因检测。手术、经皮肺穿刺、气管镜活检等取得的肿瘤组织样品是基因检测首选的样品,检测结果可靠,是首选推荐的分子检测金标准。但有些患者无法通过上述有创的手术或操作获得肿瘤组织标本,这时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等中的细胞学样品,以及血液检查可作为一种补充,但存在假阴性结果。  基因检测技术及检测基因选择众多,须听取正规医院临床医师的建议,科学、精准地选择检测方案。ARMS和super ARMS适用于组织样品,cobas和微滴式数字PCR适用于组织、细胞学样品和血液样品,FISH、IHC适用于ALK突变检测,荧光-PCR适用于ROS1检测;而二代测序NGS适用于组织样本,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  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短则数月,长者数年终将出现耐药,这是目前临床尚无法克服的难题。当一线靶向治疗发生耐药、出现疾病进展后,应该再次取得样本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耐药基因突变状态,精准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确立,此即二次基因检测。例如一代靶向药EGFR-TKI耐药后,二次基因检测T790M突变阳性可达到60%左右,这部分患者使用三代EGFR-TKI靶向药物仍可获得临床缓解,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当然经由二次基因检测还会发现其他一些罕见的耐药突变,从而有机会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耐药后的治疗非常棘手,争议颇多,亟待突破。对于靶向耐药后出现缓慢进展或寡转移的患者,继续原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局部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同时加用抗血管药物(如贝伐珠单抗等)是已被广泛接受的治疗选择。对于靶向耐药后出现快速进展的患者,如果二次基因检测没有靶点或没有进行二次基因检测,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近来有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化疗同时联用抗血管药物及免疫治疗,能获得总生存率的改善。  总之,肺癌靶向治疗的本质是将治疗焦点放在特定的分子异常上,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必要损害,极大地改善了某些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未来,如何克服靶向药物的耐药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对于某些难以成药的靶点,如KRAS突变等,找到有效、低毒的相应靶向药物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 临床前沿合作 |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助力肺癌临床病理研究
    背景介绍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报道,近50年来许多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非小细胞性肺癌和小细胞性肺癌两类。非小细胞性肺癌约占肺癌的80%-85%左右,包括腺癌、鳞癌等。而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15%-20%左右。对肺癌进行准确病理分型对有效治疗肺癌和研究肺癌发病发展的机制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 图1 肺组织示意图 目前临床领域对肺癌的良恶性判断和亚型分型主要依赖HE染色、免疫组化等形态学病理手段,结合NGS(下一代测序技术)分子病理指标进行,这些方法不仅需要涉及多种类型的仪器,耗时长,前处理复杂,且在诊断中十分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判断,缺乏指标化标准。 借助岛津公司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平台,岛津中国创新中心与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病理科合作开发了多角度肺癌分型病理诊断的新方法。该方法一方面从统计学角度实现对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非小细胞肺癌亚型进行非靶向分型,另一方面通过发现的多种小分子空间标志物实现对癌症中心和癌旁组织分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分型,以及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亚型分型的直接判断,从而开辟出一条单独依赖于质谱成像手段即可实现肺癌全流程分型的新路径。 腺癌和鳞状细胞癌非靶向统计学分型利用iMScope对人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临床样本进行质谱成像数据采集后,使用岛津IMAGEREVEA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在已知腺癌与鳞状细胞癌癌症中心组织的质谱成像对应的显微图像中圈出5个ROI(感兴趣区域)区域(红圈和蓝圈对应区域),每个ROI区域包含大约300个采集点,然后使用IMAGEREVEAL软件中Differential Analysis模块进行PCA(主成分分析)运算,比较二者统计学差异和分类情况。图2 基于PCA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统计学分型 由综合质谱对比结果可见,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腺癌与鳞癌两个亚型存在大量小分子特征物质和差异物质,直接对综合质谱图中的所有碎片进行非靶向的统计学分析,有助于减少分析工作量,同时可提高统计学分型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根据PCA分类图,通过对10个ROI区域(红色点代表腺癌ROI区域,蓝色点代表鳞癌ROI区域)直接进行PCA分析,可以获得两组直接对应腺癌和鳞癌的统计学分类(红色大圈代表腺癌分组,蓝色大圈代表鳞癌分组),该方法不需进行复杂的标志物分析即可直接获得不同类型分型的结果,简单快捷而准确。 肺癌全流程靶向分型利用iMScope对人肺癌临床样本进行质谱成像数据进行采集后,使用Imaging MS Solution Postrun Analysis软件同时对肺癌临床样本的质谱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定向提取m/z 775.55, m/z 885.55,m/z 861.55和m/z 673.48等4个碎片的图像,其中m/z 775.55作为癌症中心与癌旁的空间特征标志物,m/z 885.55和m/z 861.55组合作为小细胞癌(SCLC)和非小细胞癌(NSCLC)的空间特征标志物,m/z 673.48作为非小细胞癌亚型腺癌(AC)和鳞状细胞癌(SCC)的空间特征标志物。 图3 肺癌全流程靶向分型分析流程 通过提取m/z 775.55的质谱成像图,可以清晰观察到其在癌症中心和癌旁组织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该碎片在癌症中心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通过m/z 775.55,可以实现直接对同一来源肺癌组织的癌症中心区域的精确划分和位置界定,并可以以此为依据,直接指导下一步具体分型研究的实施。 通过提取m/z 885.55和m/z 861.55两种碎片的质谱成像图,可以清晰观察到这两种碎片在癌症中心区域中的不同类型的分型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布:当二者均在癌症中心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时,为非小细胞癌;当m/z 885.55在癌症组织高表达而m/z 861.55在癌旁组织高表达时,为小细胞癌。 通过提取m/z 673.48的质谱成像图,可以清晰观察到其在非小细胞癌的两种亚型中呈现完全不同的分布:该碎片在腺癌(AC)中呈现癌症中心和癌旁组织的均匀表达,而在鳞状细胞癌(SCC)中,仅在癌旁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在癌症中心组织呈低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分型判断流程是在同一个临床样本内进行比较,有效排除了不同来源样本的涉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等干扰因素造成的组间对比的干扰,避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小 结借助岛津成像质谱显微镜iMScope,岛津中国创新中心与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病理科合作开发的多角度肺癌分型病理诊断的新方法,实现了在基于统计学的非靶向层面和基于多种空间标志物的靶向层面的肺癌多角度病理分型,在目前传统临床手段之外,开辟出一条操作简单且更易于指标化的新路径。成像质谱技术为肺癌等重大疾病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病理分型研究提供了准确的物质定位定性和定量信息,未来有望为临床病理研究和应用等多个领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基础信息。
  • 我国肺癌检测技术获突破性进展 新法可提速减价
    经3年多临床攻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明了一种能快速准确检测携带“ALK融合基因”的肺癌分子诊断技术,可为患者节省巨额检测费用,并为晚期肺癌患者选择“有特效的”分子靶向药物进行个性化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临床癌症研究》上。   “ALK融合基因”是癌基因,存在于3%—7%的非小细胞肺癌中,以该癌基因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Crizotinib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携带“ALK融合基因”的肺癌,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国际上“ALK融合基因”检测技术复杂,至少需2天时间完成,每例价格高达1500美元。   陈海泉在一次研究中意外发现,当“ALK融合基因”发生断裂后,人体内的“激酶域”表达会显著增高,而“非激酶域”则不表达或低表达。根据这一特点,陈海泉课题组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实时定量的ALK融合基因检测”新技术,通过检测“ALK融合基因”断裂点前后ALK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ALK融合基因。经验证,应用该新技术对95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检测结果发现了40例携带“ALK融合基因”的阳性标本,敏感性、特异性均达100%。此外,该技术还具有高通量、低成本等优势,可在90分钟内完成48例样本的检测,每例检测成本不超过30元。   据悉,为表彰陈海泉的杰出贡献,美国胸科医师学院已决定,在即将举行的2012年年会上授予其“阿尔弗雷德索弗研究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