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非标准化

仪器信息网非标准化专题为您整合非标准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非标准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非标准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非标准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非标准化话题讨论。

非标准化相关的资讯

  • 浙江发布第一批生态环境监测非标准方法纳入资质认定检验依据清单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发布第一批生态环境监测非标准方法纳入资质认定检验依据清单的公告 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各检验检测机构: 因国内现有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存在部分目标物缺少标准分析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方法性能不能满足控制标准要求、控制标准指定采用非标准分析方法等问题,亟需引入部分非标准分析方法进行补充。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资质认定管理,明确非标准分析方法使用范围,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要求,决定发布第一批生态环境监测非标准方法纳入资质认定检验依据清单。当发布可替代的国家/行业/浙江省级地方标准时,相应非标方法将不再纳入资质认定范围。
  • SAC/TC261在京召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技术两项国家标准审定会
    8月6日,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1)在京组织召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技术 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定分析测试系统的性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技术 非标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等两项国家标准审定会。   上述两项国家标准已通过了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将由SAC/TC261以推荐性国家标准上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 浅谈实验室自动化
    前言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台微处理器,给机械化的实验室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机遇。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实验室自动化的大规模应用。直至现在科技依旧在不断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还有机器学习技术快速发展,实验室自动化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单一的功能向着全实验室自动化方向发展。人们对实验室自动化的定义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实验室自动化指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数据处理和获得实验结果这一过程的自动化;广义的理解包括科学实验、仿真、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测量、自动检查、实验设备的控制、文献专利情报的管理、各种数据库、自动翻译、专家系统等。回顾整个实验室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无自动化(即所有仪器都作为独立机器存在)、部分实验自动化(实验室分析仪与分析前工作站互连并部分集成)以及全实验自动化(即主要的分析前和分析后的步骤在与分析仪物理连接的工作站上自动执行,并由软件程序有效地管理)三个发展阶段。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化,谁先将想法变成现实谁就在这个领域占据了主动权,因此让研发过程加速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对实验室自动化的需求也愈加强烈。面对强烈的市场需求,实验室自动化不仅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是风口的存在。据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为 68.7 亿美元,预计以 6.64%的 CAGR于 2030 年稳步增至 114.9 亿美元,而我国的实验室自动化渗透率低,市场规模约为8亿美元,超千亿市场空间广阔,外资垄断格局亟待突破。当前实验室自动化设备主要分为三类:标准化产品、非标准化产品、定制化产品,这几类产品并不是纯粹的全面代替演进关系,而是根据成本需求、通量要求以及客户情况,匹配不同的产品形式。本文将对这三类产品的特点、主流厂商及产品和应用领域做一个简单梳理。标准化产品所谓标准化产品指的是单模块形式自动化。这种产品功能比较单一,往往只有一种或者两种功能可以使每一个模块都有独立的操作能力。比如自动化样本运输、自动化样本存储、自动化配液、自动化称量、自动化离心、自动化消解以及自动化测试等操作。国内相当多的实验室处于该实验室自动化的单模块自动化阶段。主流厂商有安捷伦、帝肯、哈美顿等。此部分列出在仪器信息网参展的部分标准化产品:Agilent Bravo 自动液体处理平台帝肯(Tecan) Cavro Omni Flex 机械臂非标准化产品非标准化产品指的是为了与某个仪器设备进行整合联用,为它单独研发的一种模块。主要是为了提高该仪器的使用效率,例如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平台。由于非标准产品的利润空间有限,不仅占据了公司的研发精力,还不具有复制性,因此从事该产品的研发公司相对较少。此部分列出在仪器信息网参展的部分非标准化产品:Agilent Bravo 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平台(专为血浆代谢组学设计) NEMO 适用生物安全柜的自动移液系统(专为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通风柜等有限空间环境设计)定制化产品而定制化产品则是定制化的为某一个实验室进行设计,通过自动化产品代替人工操作环节,衔接实验的各个环节,最终变成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自动化实验室。该类产品不仅代替劳动力,而且还代替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具有机器学习、自动判断、自我决策能力,这类自动化实验室多用在研究型实验室领域,特别是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高时效的检测需求,在全实验室自动化基础上,融入机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即实验室智能化操作和管理,通过对智能实验室机器人发出指令,进行所有的实验室操作,包括样品前处理、分析检测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并可以循环往复地进行。主流厂商主要有镁伽、汇像等。定制化产品效果图结语在中国,大多数实验室自动化的程度还主要停留在单模块形式上;只有个别领域实验室实现了定制化产品形式,其集成程度有限,在国内市场售价大都在百万人民币级别,客户包括药企、疾控中心、第三方检测中心等。未来实验室自动化将向着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完全将人从实验室中抽离出来,实现更高层次的升维。
  • 金砖国家纺织品法规标准大比对
    p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9月3日-5日在厦门正式召开,多年来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以成为新兴经济市场的领头羊和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 /p p   纺织服装是“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随着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环保技术法规、标准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如何规避出口他国的贸易比例,降低自身合规成本和合规风险,成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瑞欧科技消费品服务部(CPSD)技术团队历时数月就现阶段金砖各国的纺织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作了重大汇总和比对,以帮助对外贸易企业更好的了解金砖国家的纺织品,规避不必要的法规风险,具体如下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巴西 /strong /span /p p   巴西的纺织和服装产品是世界上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之一,且巴西是少有的几个从纺织纤维到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了解的国家之一,巴西的纺织和服装行业为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了4.1%,巴西在纱线、面料和针织品生产上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墨西哥、土耳其和南非,是全球第七。 /p p   与其他大多数地区的立法原则一样,巴西的立法也是基于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巴西具有比欧盟更为详细和严苛的产品特定名称和标签要求,强制性合格评定仅适用于产品名称和标签要求,并形成国家检验,在入关时海关会进行严格管制。 /p p   巴西法令Law No. 9933规定,凡是在巴西境内从事产品制造、进口、加工、组装、包装或商品化的个人或法人实体,都必须符合使用的技术法规要求。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通过合格评定机制来履行实施的。 /p p   当下,对于进口到巴西的纺织服装、鞋类和皮革产品,对于标识标签要求,巴西国家计量标准化和工业质量研究所(INMETRO)颁布了技术法规2号令(Technical Regulation No.2),旨在对进口纺织纤维、成品或半成品产品的标识标签进行强制性要求和监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俄罗斯 /span /strong /p p   俄罗斯属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由于俄罗斯纺织业长期以来生产不景气,国产商品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进口依赖程度较大。目前,俄纺织工业7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除棉布和纯毛布料及一些工业用纺织品外,丝织、人造丝绸、窗帘布等其他日用纺织品主要从中国、东南亚和土耳其进口。 /p p   俄罗斯境内的纺织品需满足认证及标准要求,其中,认证程序按照俄标委《纺织品和轻工产品认证规则》决议进行,对俄罗斯境内产品和强制清单中规定的进口产品适用,纺织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取得GOST R认证和生态认证。标准则同样参照GOST系列标准,如GOST R ISO 17702-2016 鞋类. 鞋帮测试方法. 耐水性、GOST R ISO 16373-2-2016 纺织品. 染料. 第2部分. 可萃取染料测定常规方法,包括过敏性染料和致癌染料的测定(方法使用吡啶-水)。 /p p   除此之外,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贸易部派人员在商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进行随抽,要求纺织品标签的所有资料都必须用俄文书写。进口产品的信息可以粘贴在原产品的商标上或产品包装上。俄罗斯对于商标本身的质量,也规定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标签不能粘到一起或是悬挂、标签应当保持图象留下的光泽状态,以及规定了纸张的保湿状态等。同时,俄罗斯对部分纺织品的标签还提出了美观要求。如缝纫、针织的制品、鞋帽等产品。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印度 /span /strong /p p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第二大棉、丝绸及第五大合纤维生产国,尤其是棉花生产量远大于国内用量。印度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一系列较齐全的产业门类,包括棉纺织、化纤、黄麻、丝绸、毛纺、服装等,成为该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p p   印度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印度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带头开展,包括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测试,而纺织品相关政策的制定、规划、进出口发展和贸易主要由印度纺织部负责。 /p p   印度环境保护法案1986(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86)规定禁止纺织品中的有害染料的使用,且要求纺织品在进口货物装船前,需要认证申明装载的货物不含偶氮染料,装船前的证书必须从原产地国家认证机构认可的纺织测试实验室获得,证明产品不含禁用染料。同时,印度还限制二手纺织产品进入印度。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南非 /span /strong /p p   目前,南非纺织业规模为非洲第一。南非消费者对纺织品需求具有多样化和数量小的特点,其对品种的需求与发达国家无异,但总体消费水平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3左右。南非本地产服装只能满足内需的60%,当地对冬夏两季成衣需求量大。 /p p   南非标准基本是由制造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委员会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以符合社会和科技需求为目的,其中大多数是为自愿性使用而设计,国家也不施加任何强制性规定要求履行,仅有少部分为强制性标准,南非标准局SABS将这些强制性标准称作“法定强制规范”(Legal Compulsory Specifications)。 /p p   此外,南非对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维持着对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根据南非贸易和工业部的规定,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必须标示相关内容且包装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准进口和在南非国内市场销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 /span /strong /p p   我国纺织品行业涉及产业用、家纺、服装等领域,产品种类繁多,涵盖棉、毛、丝、麻等,产品技术标准门类较多,目前我国对市面上纺织品质量的监管除了要求符合《中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之外,主要的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的手段即是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的使用,所有在中国市场上售卖的国产或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相对应对的标准要求。除标准外,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纺织品的强制性认证要求。 /p p   目前,已有的标准包括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上述标准对纺织产品的物化性能及标签提出了要求。 /p p   金砖国家对纺织品流入市场的监管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些侧重产品本身安全性,有些侧重产品标识标签,有些通过认证要求监管,有些直接通过标准进行监管,有些认可国际标准,有些需要依据本国要求来合规。总之,法规、标准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保证产品安全可靠,保障消费者能够获取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实现环保安全的产品流通。 /p
  • 赛默飞与合作实验室成功开发标准化HRMS1-DIA方法
    赛默飞与合作实验室成功开发标准化hrms1-dia方法关注我们,更多干货和惊喜好礼癌症moonshot计划启动后,出现了许多精zhun医学项目,该计划旨在通过改善早期发现,患者分类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来增强癌症患者的管理,从而加速癌症研究。有关蛋白质型的信息,定义为蛋白质组的实际状态,其数量,时间和空间的表达以及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所谓的蛋白质组学),将大大增加我们对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人类疾病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质谱分析策略,以提供可靠且可重现的定量数据。orbitrap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实验室的金标准,赛默飞全球高级产品经理轩玥博士联合多个实验室瞄准数据非依赖性质谱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的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方法,用于支持精zhun医学的高通量临床蛋白质组学分析。作者首先建立了高通量、简化的hrms1-dia工作流程,该工作流程在随后的11个实验室中连续7天测试和集中的数据处理;开发了一种质量控制(qc)系统,以监视整个工作流程的性能,即时发现仪器性能的变化,并在必要时指导故障排除,确保维持较高水平的数据质量,以实现大型临床队列研究所需的通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个实验室都使用一套完善的非标记定量样品对定量性能进行评估,从而可以进行分布式和纵向数据分析,并可以在大数据分析时进行比较和标准化。 简化的hrms1-dia工作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鉴定qc:piercetm hela protein digest standard?定量qc:sample a(20%e.coli,15%yeast和65%hela),sample b(4%e.coli,30%yeast和65%hela)?色谱条件:es806(acclaim pepmap rslc c18, 2 μm,100 ?,150 μm i.d. × 150 mm),60min色谱梯度,流速1.2μl/min?质谱:qehf?dia数据采集方法:hrms1-dia,1个cycle包括3个r120k ms1扫描,每个ms1扫描之间穿插18个15 da 隔离窗口的r30k dia ms / ms扫描(总共54个dia ms/ms扫描)。高分辨的一级用于定量分析,二级用于肽段鉴定。此处采用的hrms1-dia方法中,ms1扫描周期速率(1.7s)与ms2循环时间无关,可确保有足够数量ms1扫描的数量保证定量的重现性。相比之下,ms2采集时设置相对较窄15da的隔离窗口,能够最da限度的提高肽检测效率。?数据分析:11个实验室的数据统一上传至thermo cloud云平台,spectronauttm软件提取dia色谱峰。hrms1-dia实验流程(点击查看大图)鉴定qc质控标准每个实验室根据鉴定qc进行系统质控,作者提出了多个质控的指标,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可以作为参考,包括色谱的峰宽、ms1和ms2采集的点数、precursor和蛋白数目以及定量的cv。只有符合qc相应的指标才能继续实验。如果不满足条件,需要排查是色谱问题还是质谱问题。定量qc的质控定量qc的目的是考察hrms1-dia定量流程的准确性,samplea/b中hela的理论比例是1:1,yeast是1:2,e.coli是4:1。作者提出了两种方法对定量qc进行质控:(1)定量真实比值与理论比值的偏差,不超过25%;(2)定量的重现性,cv小于25%。 hrms1-dia的重现性 sample a和sample b在11个实验室进行7天的数据采集,一共产生了240个dia数据,共鉴定超过7600个蛋白,其中4000个人蛋白,2000个酵母蛋白以及400个e.coli蛋白。首先看单个实验室7天内定量的重现性,平均每个实验室每天均可以分别定量超过6500个蛋白;然后看实验室间的重现性,5784个蛋白被每个实验室定量到,4564个蛋白被每个实验室每天定量到。hrms1-dia定量的重现性。(a)每个实验室平均定量到的蛋白,共定量的蛋白,共同定量到的蛋白数目和百分比;(b)各个实验室组合中共同定量的蛋白质数量。(点击查看大图) 如何获取hrms1-dia方法?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本实验hrms1-dia全部的方法,包括色谱、质谱和数据分析方法,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查阅。文章中使用的液相色谱、液相色谱柱等备件我们已经做成了相应的货号,可以和当地销售联系。 详细hrms1-dia方法 hrms1-dia工作流助力精zhun医学转化研究(上)hrms1-dia工作流助力精zhun医学转化研究(下) “码”上下载 填写表单即刻获取【赛默飞临床组学研究解决方案】如需合作转载本文,请文末留言。 end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了解更多的产品及应用资讯,可至赛默飞色谱与质谱展台。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
  • 美国CPSC通过新的婴儿床安全标准
    华盛顿消息,近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经过投票,依据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要求,无争议地通过了一项针对标准尺寸与非标准尺寸婴儿床的强制性标准。据悉,联邦婴儿床标准在近30年中未做出任何更改,联邦希望通过新的条例为用户带来更安全的婴儿床。   一旦该标准生效,婴儿床强制性标准将要求:(1)停止生产和销售危险的、传统降边婴儿床 (2)确保支撑床垫更牢固结实 (3)使婴儿床零部件更耐用 (4)安全检测更为严谨。   据统计,CPSC自2007年来已召回危险婴儿床超过1100万件。自2000年以来,因降边婴儿床侧边栏分离造成的婴儿窒息、勒死等死亡事件超过32起。此外,还有更多的死亡事件因劣质或有缺陷的零部件引起。新标准的设立旨在防止类似悲剧发生,更好保护婴幼儿的安全。   新的强制性标准将于2011年6月生效,从6月1日起,在美国制造、销售或出租的婴儿床都必须遵守新的联邦标准。在新标准公布的24小时后,儿童看护中心,例如家庭婴幼儿看护中心、早教中心以及公共设施,如旅馆、酒店等必须更换新的婴儿床设备。   标准尺寸与非标准尺寸婴儿床都按照当前ASTM标准生产。
  • 加拿大拟提出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用于相关食品建议
    近日,加拿大发出通报(G/SPS/N/CAN/636),加拿大卫生部公布关于准许食品添加剂磷酸三钠用于某些标准化肉类、家禽、海产和淡水产品及非标准化食品建议的信息咨询文件。加拿大卫生部收到一项提案,要求凡是已准许使用焦磷酸钠(四元磷酸钠)及/或酸式焦磷酸钠的情况下,合法批准磷酸三钠用于标准化肉类、家禽肉、海产和淡水产品及非标准化食品。磷酸三钠是一种具有不同技术功能的磷酸盐,它能代替其他已允许使用的磷酸盐产品。按磷酸二钠计算,标准化肉类、家禽及海产和淡水类动物产品内磷酸三钠的拟定最高使用标准占磷酸盐添加总量的0.5%。当磷酸三钠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磷酸盐结合使用时,该最高使用标准适用于磷酸三钠。非标准化食品的使用标准拟作为一种符合良好制造规范(GMP)的使用标准。这些拟定最高使用标准与其他当前已准用于这些食品磷酸盐的法定使用标准相同。   加拿大卫生部完成了支持拟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提案所述磷酸三钠相关信息的安全评估,并确定不存在与规定使用相关的卫生或安全问题。卫生部确定申请人符合食品药品法规第B.16.002节概述的食品添加剂提案要求。因此,加拿大卫生部拟准许磷酸三钠按技术咨询文件所述合法使用。   目前该通报正在征求意见中。
  • Octet® 新品发布,打造BLI+SPR多元化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
    赛多利斯全新推出Octet® SF3——Octet® 系列首个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的分子互作分析仪。至此,Octet® 系列产品可以同时提供两种成熟的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技术:生物层干涉(BLI)和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全面打造多元化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平台,提供更灵活、更简化、更综合的分子互作解决方案,迎合全球范围内对抗体片段表征、疫苗研究和药物发现的需求。作为新一代SPR分子互作分析仪,Octet® SF3从技术原理、仪器性能、操作便捷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无论是分析小分子还是大分子,都具有出色的灵敏度、极低的基线噪音和漂移。并且采用创新的OneStep® 和NeXtStep™ 梯度进样技术,相比普通多循环或单循环动力学分析技术,用户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生成高质量的动力学和结合亲和力数据。搭配用户友好设计的软件,提供了一个稳定、高通量、低维护成本的SPR分析方案,能够快速表征多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Octet® SF3 关键优势稳定、维护成本低先进的流路系统和优化的电器设计显著降低了仪器故障和堵塞的可能性,大幅缩短仪器停机时间,从而提供可靠、高质量的数据。高通量在单次无人值守检测中为多达768 个样品生成完整的结合动力学和亲和力数据。可实现连续72h的无人值守分析,单次运行即可对数百个样品进行高通量采集和分析。OneStep® 进样技术无需制备多个稀释梯度,从而简化实验开发和操作。只需简单制备一份待分析样品溶液,即可自动为动力学和亲和力分析创建一个完整的浓度梯度。竞争分析使用NeXtStep™ 进样技术,从单一分析物浓度确定分析物在多个竞争分子存在的情况下的完整动力学和亲和力。应用广泛广泛的动力学速率常数范围,高精度数据分析使您能够自信地进行各类生物样品的高灵敏度相互作用检测。Octet® SF3 兼具创新与效率的进样设计OneStep® 进样技术两种标准进样模式:OneStep® 进样和标准多循环动力学 (MCK) 方法;无需配置多个分析物浓度梯度,可以节省时间、试剂和孔板空间;能够将单一浓度的分析物扩散到大量缓冲液中,自动产生三个数量级的分析物浓度梯度;能够使用单一浓度的分析物准确测定分子动力学和亲和力。NeXtStep™ 梯度进样通过单次进样测定分析物在竞争分子存在时的活性;在一次分析中评估多种分析物和竞争分子,且无需将竞争分子添加到流动缓冲液中;清楚确定完整结合动力学曲线、亲和力和位点特异性竞争,其中位点特异性竞争是指在竞争分子存在时对结合活性的影响。高通量样品采集在单次无人值守的分析中可生成 768 个样品的完整动力学和亲和力数据;OneStep® 进样技术:Octet® SF3 可实现连续72h无人值守分析,得益于独特的样品排列方式,能在一次分析中对数百个样品进行高通量采集和分析,非常适用于高通量文库筛选。Octet® SF3 优化升级的硬件设施1 更大的缓冲液体积- 可容纳三个 1 升试剂瓶,包括一条水线和两条缓冲液线;- 独立运行的缓冲液线,可在分析期间使用两种流动缓冲液;- 专用水线,避免缓冲液沉淀和堵塞风险。2 优化的液路系统- 全面优化设计的液路系统,消除堵塞风险;- 配置的除吸附、清洁和去污方案可确保最长的系统开机时间;- 新颖的流路设计造就了其强大、稳定、低维护特性。3 高效样品回收- 回收珍贵样品以作进一步分析,快速缩短工作流程时间 ;- 可使用预定义样品回收进样来回收结合的分析物;- 可以将此分析物再用于其他分析实验,确保数据一致性。4 热力学和生理学检测- 可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研究相互作用,并且可在生理温度下快速评估治疗药物的动力学和亲和力;- 对缓冲液进行在线脱气可防止气泡产生;- 结合使用大容量注射器 (700 µL) 可准确计算解离速率常数。Octet® SF3 简便易用的软件使用Octet® SPR 分析软件可轻松分析系统上记录的高质量数据。1 便捷的实验设置直观的“拖- 放”展示简化实验设计。Octet® SPR Discovery 能够快速定义样品参数、创建通用或独立的样品流速、添加进样量和数据点,可最大限度地延长仪器的运行时间。2 快速的数据分析Octet® SPR Analysis 软件使用统一的方法筛选活性样品,并允许对不同日期和不同仪器的筛选数据进行标准化,可快速比较整个筛选活动。将后期处理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秒钟。提供了结合动力学、亲和力、物质迁移校正以及多点结合的模型。初步筛选数据即可用于KD 分析,而无需执行费力、耗时且可能容易出错的二次筛选。3 轻松的系统维护Octet® SF3 的维护基本无需投入精力和时间,因而加速并简化数据集成和分析流程。总结在非标记蛋白分析领域,BLI和SPR技术作表征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的两种强大技术,一直占据主导地位。Octet® 非标记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BLI或者SPR技术的两种解决方案,简化分子互作分析流程,进一步巩固了赛多利斯在非标记生物分析领域的领域地位。
  • 以标准化带动仪器产业发展——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19日,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吸引了1500多位科学仪器行业相关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仪器企业CEO、检测机构负责人、投资人、媒体记者等参会,会议规模再创新高。5月19日下午,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同期,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报告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原副主任 陈洪俊报告题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解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纲要》是第一份以党中央名义颁布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针对于此,陈洪俊在报告中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行了解读。报告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原副院长 邱月明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现状与趋势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更离不开相关标准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标准化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激励下,不断引进吸收,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邱月明就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标准化的作用、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做了简要回顾,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报告人:AOAC中国分部 主席 梁成珠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对研究方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评估被列入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比较和评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对应的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推动检验方法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相互转化。报告中,梁成珠介绍了2018年启动方法比对项目、国标与AOAC标准流程比对、比对方法、2022年方法比对工作等内容,并向从事标准化相关人员发出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组报名邀请。报告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 院长 林翎报告题目: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及实施 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是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对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林翎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的相关政策支持等。报告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 总工/研究员 张皋报告题目:军工领域的标准在科学仪器方面的应用借鉴为探索解决国防军工高端仪器装备“卡脖子”问题新路径,推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发展,促进科学仪器研发生产、应用评价等能力提升,响应并融入陕西省“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批准,依托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设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西安站)”。在此背景下,张皋介绍了军工领域的标准在科学仪器方面的应用借鉴等内容。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色谱质谱部客户解决方案专家 吴春华报告题目:赛默飞创新技术方案助力检测标准发展作为大型跨国分析仪器研发和制造公司,赛默飞积极参与各项国际及国内标准的研发、起草和验证等工作;积极推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案在检测标准中的应用,助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报告中,吴春华针对赛默飞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和创新的方案进行了分享,为检测标准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报告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 主任 施玉书报告题目:标准与计量助力高端仪器发展夯实质量基础标准与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施玉书在报告中以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工业CT)为例,从标准化和计量视角出发阐述国家质量体系是如何助力国产高端仪器的发展。据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建立了我国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国家标准与计量体系,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建立该标准体系的国家,相比ISO标准实现了弯道超车。高精度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核心国家标准制定与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仪器用户和国产仪器制造商清除了技术壁垒,体现了夯实国家质量基础的作用与意义。报告人:仪器信息网 企标领跑者项目组负责人 张媛媛报告题目:仪器信息网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介绍2021年,仪器信息网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成功组织紫外分光光度计厂商参与其中,评选出年度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5个单指标排行榜,这也是分析仪器领域首个全国企标“领跑者”榜单。2022年仪器信息网再出发,将参与评选实验室气相色谱仪和微波消解仪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若干指标排行榜。报告中,张媛媛介绍了仪器信息网在领跑者活动中的相关工作。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教授 郭晓维报告题目:团体标准之战略与实践——标准化工作之思辨2017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发布是我国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一次革命性的改革,确立了团体标准的地位。报告中,郭晓维对以上转变具有的重点内容和历史意义;对国家、对企业以及对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意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CIS)的标准化工作实践;CIS的标准化工作起步;CIS的标准化工作宗旨(为行业和产业服务)和做法和目前的主要成效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报告人: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 委员 沈克报告题目:CSTM科学试验标准与评价助力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于2021年的CSTM/FC98科学试验领域标准化委员会TC04评价技术委员会,承担着仪器性能评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承担着CSTM仪器性能评价的组织实施工作。迄今为止,CSTM已制订了科学试验相关标准近百项,其中包括14项创新仪器标准和7项仪器性能评价标准。沈克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科学试验标准与仪器评价、CSTM 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现有仪器评价方式和下一步工作设想等内容。报告人: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周加才报告题目:建设仪器可靠性标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分析仪器可靠性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与品牌意义重大,已经成为影响国产仪器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加才在报告中从规范现场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可靠性规范制度和提升实物样机可靠性等4个方面综述了分析仪器可靠性提升工程的探索与举措,并探讨可靠性优化设计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运用。基于多个产品型号的可靠性工程实践表明,全员参与、全生命周期保障的可靠性提升工程,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报告人:清华大学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姚文清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进展与成效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姚文清在报告中以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为例,介绍了我国与国际化标准组织在标准化工作进展与发展趋势。
  • 我国成立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聚焦汽车前瞻技术标准化研究
    11月28日,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在天津成立,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专业从事汽车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机构。据了解,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将负责汽车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技术管理,对外代表中国参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汽车标准的法规协调及制定。未来将聚焦10余项汽车前瞻技术的标准化研究,推动制定80余项新标准项目。与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国际汽车标准制定达到15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 安铁成:我们将强化前瞻技术及标准化基础研究,围绕自动驾驶、网络安全以及电动汽车安全、燃料电池等汽车重点领域,加快新标准研究制定并积极推动国际汽车标准法规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累计发布实施了1400多项汽车产业标准,并在国际标准法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 郭守刚: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汽车与5G、大数据、信息通信等跨领域标准协同,推动形成汽车与相关产业统筹推进的标准化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汽车标准的国际化建设。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 肖寒:推进中国汽车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贡献中国方案。
  • 国家标准委召开地方标准化暨企业标准化工作座谈会
    12月7日至9日,国家标准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地方标准化暨企业标准化工作座谈会”,北京、天津、河北、内蒙、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广西、重庆、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国家标准馆有关负责同志。   与会代表研究探讨了2011年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实施、标准化试点示范区建设、标准化保障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地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 研究了企业标准化工作,分析了当前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研究了进一步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的原则、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等。孙波、方向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国际标准化人才合作培训备忘录
    2008年1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阿兰 布莱登先生在京签署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合作培训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的安排,2009年至2011年,国家标准委将与ISO中央秘书处合作,共同对中国承担ISO的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主席、秘书,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重点专家和ISO中国国家委员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申报和管理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的规定、程序和技巧,国际标准起草的原则、程序、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T工具的使用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战略及重要政策等。   纪正昆主任作为ISO理事会和战略常务委员会成员,还与阿兰 布莱登先生就《ISO 2011-2015年战略计划》交换了意见。纪正昆主任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ISO下一个5年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希望ISO能够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希望ISO中央秘书处能够更多地考虑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支持,尽快开发和推广更有效的电子工具,以降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副主任石保权参加了签字仪式和会谈。
  • 一文读懂标准化!
    标准的定义及特性所谓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 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共同给标准下的定义。从这个定义看, 标准具有以下4个特性。 一是权威性。标准要由权威机构批准发布,在相关领域有技术权威,为社会所公认。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经发布,必须强制执行。 二是民主性。标准的制定要经过利益相关方充分协商,并听取各方意见。比如,2018年5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就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原工商总局、原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组织电动自行车相关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生产企 业、高等院校、行业组织、消费者组织等方面的专家成立工作组, 共同协商修订,并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而形成的。 三是实用性。标准的制定修订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实现最大效益。 四是科学性。标准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其产生的基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制定过程中,对关键指标要进行充分的实验验证,标准的技术内容代表着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标准的实施也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过程。 标准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文本标准,另一种是实物标准,也就是标准样品。 文本标准是一种正式出版物,具有版权。标准样品,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良 好特性值的材料或物质,主要用于校准仪器、评价测量方法和给材料赋值。标准化的作用所谓标准化,就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并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由于标准的应用十分广泛,标准化的作用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第一,在保障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标准化具有底线作用。国家制定强制性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强制性标准制定得好不好,实施得到不到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第二,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标准化具有规制作用。标准的本质是技术规范,在相应的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许多产品和产业,一 个关键指标的提升,都会带动企业和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质量升级,甚至带来行业的洗牌。 第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经济等方面,标准化具有引领作用。过去,一般先有产品,后有标准,用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而现在有一种新趋势,就是标准与技术和产品同步,甚至是先有标准才有相应的产品。创新与标准相结合,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能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形成强有力的增长动力, 真正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 第四,在促进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标准化具有支撑作用。标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的重要工具。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等工作中,标准化日益成为重要的抓手。 第五,在促进国际贸易、技术交流等方面,标准化具有通行证作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首先要符合国际或其他国家的标准,同时标准也是贸易仲裁的依据。国际权威机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着80%的国际贸易。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新型标准体系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根据《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就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具体来说,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为加强统一管理工作,国务院成立了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分工负责”,就是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具体来说,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有关行政 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新型标准体系 通过标准化改革,我国构建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该体系由五个层级的标准构成,分别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属于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属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 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应制定为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发布。按照标准效力,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强制性国家标准由政府主导制定,主要为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经发布, 必须执行。推荐性国家标准由政府组织制定,主要定位在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标准,以及对行业发展起引领作用的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鼓励社会各方采用。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发布,发布后需到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行业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地方标准。地方标准制定的重点是与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相关的特殊技术要求。地方标准由省级和设区的市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布,发布后需到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只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也属于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 产业技术联盟等合法注册的社会团体制定发布。凡是 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技术要求,都可以制定团体标 准。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各方自愿采用。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制定,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国家鼓励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在企业内 部使用,但对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到的标准,则作为企业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质量承诺。 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的主体和程序 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的主要力量是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称“TC”。有人形象地将技术委员会比喻为国家标准的“生产车间”。按照规定,技术委员会 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组建,在一定专业领 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主要承担国 家标准的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专业领域 较宽的技术委员会可以下设分技术委员会,也称 “SC”。 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分为九个阶段,具体包括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发布、出版、复审、废止等。我国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程序与ISO、IEC国际标 准制定程序基本一致。国际标准化国际和区域标准组织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分别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 ISO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标准化机构,负责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管理等各领域(除IEC、ITU以外的领域)的国际标准,其成员人口占全世界人口97%,成员经济总量占全球的98%,被称为 “技术联合国”。 IEC成立于1906年,已有110多年的历史,负责制定发布电工电子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ITU是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国际组织,始建于1865年,拥有193个成员国。 截至目前,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已发布国际标准32000多项,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在推动全球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 步、规范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国标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经济低速增长态势持续的背景下,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实体经济,推动标准化更好地支撑和服务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大力支持和鼓励本国企业及各利益相关方,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维护和提升本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国际标准范围不断拓展。国际标准不仅限于传统工业领域,出现不断向、资源环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展的趋势,体现出“国际标准无处不在”。如ISO先后制定了社会责任、组织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反贿赂、碳足迹和水足迹领域的国际标准,深刻影响着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是国际标准更加关注新兴产业发展。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均高度重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共同确定2018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 “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ISO成立了智能制造战略组,IEC成 立了智能制造评估组,还联合成立了ISO/IEC智能制造路线图特别 工作组。德国发布了第3版《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美国发布了 2.0版《增材制造标准化路线图》,加快新兴产业标准制定。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情况一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我国先后成 为ISO和IEC的常任理事国以及ISO技术管理局的常任成员,2014 年我国专家鞍山钢铁集团总经理张晓刚先生当选ISO主席,华能集 团董事长舒印彪先生2018年当选IEC主席,我国专家赵厚麟先生现任ITU的秘书长。 2016年,我国成功承办了第39届ISO大会。2019年我国承办了第83届IEC大会,这也是我国继1990年和2002年之后,第三次承办IEC大会。 二是我国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不断拓展。我国与49个国家和地区标准化机构签署了85份合作协议,涵盖了欧洲、美洲、亚洲、 大洋洲主要贸易伙伴国;与9个国家、地区签署了11份合作文件。通过与美、英、法、德、俄罗斯、东北亚、欧盟和南亚建立的双多边合作 机制,推动了电动汽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农业食品、铁路、老年 经济、石墨烯等专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希腊等12个沿线国家共同签署《关于加强标准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倡议》。 三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在冶金、有色、船舶、海 洋、轻工、纺织、机械装备、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电力电子、能源、材 料、生物技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和重点参与了500多项国 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积极分享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成功实践。 四是我国标准海外应用不断拓展。我国与英国、法国国家标准 化机构持续推进两国标准互认工作,实现60多项国家标准互认;中俄民机标准化工作组,在标准互换和比对分析的基础上,标准互认工作积极推进;在农业、食品、能源和装备等领域,200多项适用的中国标准被蒙古、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用和使用采纳;在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推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组织农业标准化宣贯培训,提升标准化意识,促进农业标准的推广使用。我国标准化重点工作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向,是市场监管总局三定方案明确要求抓好的三大战略之一。为了系统把握实施标准 化战略的内涵和任务,总局(标准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开 展“中国标准2035”研究,并把开展“中国标准2035”项目 研究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实施标准 化战略的重大举措。 “中国标准2035”项目研究已于2018年3月正式启 动,数十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300多位专家参与项目研究。 “中国标准2035”项目设置一个综合课题“标准化战略定位和目标研究”,以及“中国标准化体系、方法和评 价研究”“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化体系研究”“标准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三个专业课题。项目拟用两年时间,形成“中国标准2035”项目研究报告,提出编制实施我国标准化战略纲领性文件的咨询意见建议。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准化改革总的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 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 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 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 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 迈向中高端水平。改革共分三个阶段进行,从2015到2020年每两年为一个阶段,目前改革已进入最后一阶段。 深化改革是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需要持续加以推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切实提高民生 和公共安全领域标准水平,坚决守住公共安全底线,让 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二是进一步提升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效率,将标准平均制定周 期从目前的36个月缩短至24个月以内。三是严格限定政府主导制定标准范围,强化标准审评、审查,切实压 缩政府标准数量规模,为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留出充足 发展空间。四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市场主体围 绕提升产品质量、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培育发展团 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充分释放企业、社会组织 标准化创新活力,让标准化成为市场主体改善经营、谋 求发展的得力帮手。五是加大地方、行业标准化工作 改革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新《标准化法》有关规 定,争取标准化综合改革早见成效。 抓紧做实“标准化+”。标准化工作的特点是要和相关领域结合,积极主动服务发展。“标准化+”就是要积极作为,主动贴上去、靠上去、融进去,将标准“化”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实现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的融合发展。这些年,我 国已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现代农业”“标准化+先进制造业”“标准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生态 文明”等工作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一步,抓紧做实“标准化+”将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在面上,把“标准化+”与地方、行业和企业等实施主体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好“百千万对标达标 提升”行动,创建10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培育50个标准化先导业态,推出1000 个企业标准“领跑者”。二是在存量上,把“标准化+”与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领域 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着力构 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提 升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质 量安全标准水平,促进家政、养老、旅游、物流等服务 业标准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质量整体跃升。三是在增量上,把“标准化+”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 动能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 航工程,建设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及时制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标准,同步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以新标准引领新产业、新动能快速发展。 大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传统中医药、装备制造、钢铁冶金等优势特色领域和特高压输电、智慧城市等新技术领域,提出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分享中国技术标准成果。二是加快提升标准一致化水平,进一步深化与主要贸易国家和 地区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与各国在智能制造、老年经 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标准化合作,促进国家间标准体系兼容。实施海外标准化示范推广行动, 加大海外农业、畜牧业等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力度,提高发展中国家标准化意识。三是推进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实施《标准联通共建 “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围绕基础设施联通、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对外贸易和绿色、人文、健 康、金融、海洋等优先领域,聚焦重点国家、重要平台, 主动加强与沿线国家标准化战略对接和标准体系兼容,以标准“软联通”打造合作“硬机制”,为推进“一带 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有力的机制保障。
  • 食品添加剂问题不等于标准问题
    近年来,老百姓对于食品添加剂是“谈虎色变”。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也一再去除其中非必要的添加剂种类,尽管反对人士认为,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有些被禁用的添加剂是有害的。不过,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问题并不等同于标准问题,标准并不能确保食品安全。   2011年版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大米被允许添加双乙酸钠(防腐剂)、淀粉磷酸酯钠(增稠剂)、和脱乙酸甲壳素(又名壳聚糖,增稠剂、被膜剂)。根据2011版标准,淀粉磷酸酯钠使用的范围是粮食和粮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杂粮、块根植物、豆类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原粮及焙烤食品),用量为“按生产适量使用”。双乙酸钠在大米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2g/kg,但残留量要小于等于30mg/kg。壳聚糖在大米中使用量为0.1g/kg。   这三种食品添加剂立刻引起了粮食领域专家的注意,有专家表示,大米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和少量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相对稳定,在安全水分下,微生物变化非常小。大米可以保持其原有品质,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而且添加的这三种物质在防虫上也没有作用。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原高级工程师谢华民对2011年的这次大米添加剂的风波记忆犹新。他认为,媒体的连续关注,让这三种完全没有必要出现在大米中的食品添加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3月15日,国家卫生部公开信息中公布的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这三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都进行了调整,大米彻底从添加剂中解放出来。淀粉磷酸酯钠的使用范围去掉了粮食和粮食制品一类,在双乙酸钠和壳聚糖两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中都没有了大米的身影。   而在两年前的3月,一场持续了几年的关于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之争最终有了结果。卫生部等部门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已无技术上的必要性,因此卫生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作为食品添加剂。   尽管如此,反对方始终认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增白剂是有害于健康的,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允许使用的,在60mg/kg这一限量标准下使用,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同时指出,加拿大批准的最大添加量为150mg/kg,菲律宾批准的最大添加量为150mg/kg,日本批准的最大添加量为300mg/kg,而美国批准“按生产需要添加”,并未给出最大添加量限值。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对于食品添加剂而言,不是必需品,原则上不建议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但是,范志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其实并非标准问题。   仍以面粉为例,绝大多数消费者每天吃的面制品,比如现做现卖的烙饼、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无论在超市、早市还是早点摊,都不属于预包装食品,也就是说,这类食品是不需要有食品标签对添加剂作任何说明的。事实上,包括各类餐馆提供的食物在内,理论上,消费者无法保证它们是绝对安全的。在李里特看来,再严苛的法律或是标准、条例,关键还在于监管部门的执行和企业的自律。   不过,范志红提到,食品安全是一项双向教育,买方市场同样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她认为,老百姓在理性层面选择安全,但在感性层面却选择享受。   “酸奶追求黏稠,面粉追求细白,面包追求筋道……如此一来,那些没有任何添加剂的产品是得不到市场的。”因此,她认为,老百姓如何选择食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非法添加或者食品造假的市场。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印发《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主管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办公室),各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   现将《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 务 部   2023年5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是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成效显著,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在助推产业创新、满足消费升级、稳定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消费品标准化工作面临释放消费潜力、产品升级迭代、产业转型发展、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等紧迫需求。为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不断健全消费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消费品标准提升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构建标准供给以政府与市场并重,标准化工作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标准运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衔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新型消费品标准体系,有效推动我国消费品综合竞争力提升。   —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更为健全。消费品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进一步协调配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标准基础牢固。消费品标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舒心消费、便利消费标准支撑有力。   —消费品标准水平进一步提升。满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需要的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更加高效,消费品行业智能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建设100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出口方面发挥标准引领带动作用。   —消费品领域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比重大幅提升。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有序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消费品企业标准化能力持续提升。   —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更加兼容。推动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程度保持在95%以上。加快中国标准外文版编译,推动优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   1. 夯实消费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加快推动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后续工作,出台覆盖家用电器、家具、照明电器、玩具及儿童用品、电动自行车等重点消费品领域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研究制定跨行业跨领域的消费品化学安全、机械物理安全等通用消费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配套的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研制。研究制定消费品标签标识相关标准,明示产品质量安全关键信息,保障消费信息对称性。   2. 推进质量分级标准建设。在家用电器、家具、服装、箱包、鞋类产品、羽绒制品等大宗消费品领域,围绕消费者广泛关注的核心质量指标,加快制定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鼓励企业依据质量分级标准明示质量等级、开展质量承诺,助力优标优质优价的市场竞争机制建设,营造安全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   3. 加强消费体验标准研制。结合消费品使用行为、使用场景和使用群体特殊性,开展消费体验标准化研究。完善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在产品可靠性基础上,增加易清洗、防霉抗菌、抗老化、耐黄变、耐特定温度湿度等功能性要求,完善噪声、振动等产品服役性能要求。研制产品使用舒适性评价标准。开展重点消费品安全使用期限标准研究。   4. 持续推动我国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定期组织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评估,动态更新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比对资源共享平台和数据库。按行业、产品逐个开展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对分析,及时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   (二)强化新消费标准供给。   5. 着力强化智能、跨行业跨领域组合组装产品标准制定。研究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生物技术与传统消费品融合发展标准化需求,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标准研制。强化智能产品标准制定,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不断健全适老宜小用品、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体系,在保障特殊消费群体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消费体验。   6. 强化绿色低碳标准研制。持续推进统一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认证和标识工作,加快制修订一批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推进过度包装治理,严格执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完善制止餐饮浪费相关标准要求,推动标准有效实施。进一步健全节能、节水、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标准,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标准制定,不断完善消费品绿色制造标准体系。研制轻工、纺织、电子等消费品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重点产品碳足迹以及碳核查等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开展消费品工业企业、园区、供应链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研究。   7. 制定定制产品和服务标准。响应个性消费需求,围绕定制产品和服务标准化需求,着重突破规模化定制柔性加工、高端定制功能应用、现场快速检验检测等技术瓶颈,促进消费品定制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制定适用于高海拔、高热、高寒等特殊环境的消费品标准,满足特定区域消费需求。   8. 开展集成式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整体家装、居家养老等领域集成式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产品+产品”“产品+服务”“互联网+产品+服务”跨行业跨领域集成式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产业规范服务流程、质量评价、售后质保等质量控制关键点。   (三)健全消费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9. 强化创新研发、工业设计标准制定。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创新成果标准转化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应用协调发展。加强人类工效、感官分析、色彩美学等工业设计基础研究和标准研制,提升产品功效性、舒适性、便捷性。   10. 加快消费品产业基础标准制定。排查我国消费品制造业“卡脖子”断点,重点制定消费品基础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标准。推动消费品制造装备标准升级,提高轻工机械、纺织机械等制造装备性能、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发挥链主企业主导力和行业协会组织作用,逐个产业逐个领域构建高水平供应链标准体系,以市场化机制实现全链条质量提升。   11. 加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标准研制。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消费品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细分行业应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标准研制。在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家装建材等领域,构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标准体系,研制工厂设计、工艺仿真、质量管控、仓储管理等智能工厂规范或规程标准;制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设备巡检、缺陷检测、供应链协同、设备远程运维等指南标准,以及大规模个性定制等新模式应用规范或指南标准,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   (四)拓展消费品服务链价值链标准。   12. 强化物流标准体系建设。顺应高效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结合各类消费品自身特点,明确主要消费品物流标准特殊要求。加强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消费品配送与管理中的应用与标准制定。加快1.2米×1.0米尺寸标准托盘、0.6米×0.4米尺寸标准物流周转箱(框)推广应用和循环共用,大力发展单元化物流。   13. 完善售后服务标准体系。开展消费品安装、维修、维护(清洗)等售后服务相关标准制修订,提升重点领域产品售后服务水平,推广消费品远程在线技术支持,推进消费品售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助推消费品产业价值链提升。   14. 加强再生资源利用标准研制。加快制定消费品回收利用相关标准,推动再生利用产品标识标准在再生塑料、再生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标准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等标准研制。   (五)推动中国消费品标准制度型开放。   15. 加大标准助推消费品贸易便利化力度。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要消费品标准化研究。鼓励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照明电器、家具、鞋等行业,围绕东盟、非洲等我国对外投资相对密集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境外标准化服务站,面向境外中国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标准宣贯、质量诊断等一站式标准化集成服务。加大消费品标准外文版翻译力度,加强对外交流。   16. 推进中国消费品标准国际化。支持我国标准化技术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相关工作,促进优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六)夯实消费品标准化发展基础。   17. 着力强化消费品标准化技术力量。动态优化消费品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加快完善食品、婴童用品、塑料制品等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培养一批有经验、有能力、有影响力的标准化专家,形成国际标准化对口单位、国内标准化技术组织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有利局面。全面强化消费品领域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   18. 促进消费品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鼓励各类社会团体聚焦消费品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大团体标准研制力度,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产业专精特新发展需求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开展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估和“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拓宽团体标准推广应用渠道。   19.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企业标准水平不断提升。鼓励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开展轻工、纺织、电子电器、建材等重点消费品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工作,大力实施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与“领跑者”制度有效实施,持续推进对标达标工作,提升企业执行标准能力。   20.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建设。以消费品产业集聚区、行业领军企业或标准化技术机构为创建主体,持续开展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工作。在试点一线,收集分析消费痛点、消费热点、消费增长点,促进各领域消费品标准化工作与消费需求相向而行。试点开展消费品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推动后市场产品安全缺陷判定与标准制修订协同。   21. 加强国家标准样品及检测技术标准研制。在电子电器、皮革、纤维、纺织服装等领域,突出强制性标准配套、检测方法支撑、测量系统校准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加大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力度。加强消费品领域高端检测仪器研发,提升检测设备智能化水平,强化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标准研制,提升检测技术的水平。   三、重点领域   (一)家用电器。适应消费市场对高端、智能、健康、节能家电的增长需求,加快完善家用电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智能家电标准体系,推动从单一智能产品向协调联动智能家居的转化。优化家用电器产品标准的健康功能指标,满足消费者关注的抗菌消毒、清洁净化、健康保鲜等消费需求。逐步完善家电清洗保养、使用年限、安装维修等标准要求,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制定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和更新换代的团体标准,开展“大家电安全使用年限提醒”活动,推动超龄大家电更新换代。   (二)消费类电子产品。结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现状和消费者使用需求,重点从技术、质量、安全、体验等方面推动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标准制定,强化智能终端产品数据安全、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要求。加大关键创新技术标准研制力度,推动硬件接口、互联协议、编解码算法、图形图像处理等重点标准制定,拓展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应用。进一步加大消费电子产品适老宜小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力度,加快推进消费电子产品适老化标准和青少年视听健康标准制定,不断提升消费电子产品使用体验。   (三)家居装饰装修产品。完善家居装饰装修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家具、涂料染料、卫浴陶瓷、厨卫五金、壁纸、地毯等家居装饰装修产品安全强制性标准体系,推动照明电器、卫生器具等重点产品节能、节水等标准制修订,健全配套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能力。围绕大家居市场发展趋势,增加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售后安装服务等标准供给。健全智能家居产品标准体系,研究智能家居产品人机交流、多媒体设备联动、网络互通共享等标准化技术,实现舒适便利、功能合理、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居住环境要求。加强废旧家具回收利用标准化研究,制定生态家具标准,支撑家具行业绿色发展。   (四)纺织服装与服饰产品。适应纺织纤维材料差异化、高性能、多功能化和服装服饰产品个性化、时尚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强棉麻丝毛绒皮等天然纺织材料及制品质量分级标准制定,加快新型纤维材料、复合材料标准研制。加快产品智能化、舒适性、功能性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强化智能纺织品、功能纺织品、绿色纺织品标准制定。开展汉服、传统首饰等标准化研究,引领国潮国货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纺织品服装标签标识标准,明示产品材质和纤维成分。开展感官分析、洗后外观等产品消费体验标准研制。加强纺织数字化标准研究,制定纺织装备信息模型、互联互通、远程运维以及智能工厂、个性定制等智能制造标准。加快建立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再利用为重点的纺织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进纺织产业全生命周期评价。积极推进纺织品标准样品研制。   (五)婴童用品和老年用品。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婴童用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儿童玩具、婴儿呵护用品、儿童骑行及活动用品、儿童家具、儿童眼视光产品、童鞋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的相关检测方法标准和重要产品标准。建立老年用品产业标准体系,加大相关标准研制力度,引领适老化家电产品、家居产品、卫生用品以及老年休闲娱乐产品、康复辅助器具等产业发展。开展老年用品“一揽子”标准工具包建设及推广,助力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六)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结合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情况,加快补充重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完善化妆品、口腔护理用品、洗涤用品、蜡制品、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油墨标准体系,制定基础通用、重要产品和检测方法等标准。适应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多样化需求,加快美白、祛斑、除皱等产品功效、评价标准研制,规范产品宣传标识。加大浓缩产品、婴童洗护产品标准研究,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加快消杀产品、工业与公共设施清洁产品相关标准研制,支撑公共卫生安全。   (七)文教体育休闲用品。完善学生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加快文具、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用品标准建设。健全文体用品、户外休闲、运动健身产品标准体系。加大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等中华传统体育,以及足篮排球和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等专项运动用品标准建设。推进消费品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电影、动漫等文艺影视周边衍生产品标准化力度。   (八)传统文化产品。加大工艺美术、陶瓷、玻璃、文房四宝等标准制修订力度,推动传统文化产品向特色型、创意型和精品化方向发展。强化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标准化,规范产品设计、色彩、结构、特殊工艺等特征要素,提升产品文化属性和附加值。鼓励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特色的消费品标准化工作,加强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标准制定。   (九)食品及相关产品。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构建以基础通用、产品质量分级、食品加工质量控制管理和质量检测方法为主体的新型标准体系,引领食品行业做优做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完善月饼、粽子、速冻饺子和中式香肠等中国特色风味食品和传统食品产品标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支持加工、包装等智能化食品机械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我国食品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地方、各行业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加强统筹协调,抓好贯彻落实。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沟通政府与服务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标准化技术组织要充分发挥标准化主力军作用,加强本方案落实效果跟踪,及时反映各方对消费品标准化工作的诉求,将本方案与各行业发展政策有效衔接、同步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标准宣传。加强消费品标准和质量知识宣传解读,倡导优质优价、绿色环保和适度适宜的消费理念。围绕世界标准日和重大节日、重要标准发布、重要标准实施等时间节点,开展专题宣传,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和氛围。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标准化宣传。   (三)加强社会服务。支持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技术机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标准化合作,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开展消费品标准化服务。鼓励地方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和标准化需求,因地施策、行地结合开展消费品标准化专项服务。
  • 里程碑!中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中医药标准化分会
    p   1月15日,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p p   分会会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任秘书长。分会秘书处挂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p p   中医药标准化分会的宗旨是搭建中医药标准化合作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中医药标准化事业健康发展。分会主要开展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的研究 组织制定中医药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等团体标准 搭建中医药标准实施效果动态监测平台,开展标准制定、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过程跟踪,形成标准评价长效机制 组织开展中医药标准化人员培训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24e8f0a4-f0ee-42eb-8a5a-4f4f538dd402.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大会现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53ff14c9-da9d-4544-8e0e-b887f8a1fb18.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会长王永炎院士发言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42e9a4eb-ba3c-4cd7-b16e-8a7ce2a2bfe8.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炼讲话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6f4d0171-6a43-4bbe-b464-6a1fa970e22d.jpg" title=" 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纪正昆讲话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463a49ef-f60e-49a1-a9c2-c3ff8cf800c3.jpg" title=" 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秘书长黄璐琦院士主持大会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967b83fc-a9b3-47c0-af61-bef41937d61b.jpg" title=" 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常务理事合影 /span /strong /p p br/ /p
  • “国六”汽车排放标准征求意见 增加尾气检测项目
    p   近日,环保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与上版标准相比,此次标准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p p   加严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增加了粒子数量排放限值,变更了污染物排放测试循环 /p p   增加了非标准循环排放测试要求和限值(WNTE) /p p   增加了整车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要求和限值(PEMS) /p p   提高了耐久性要求 /p p   增加了排放质保期的规定 /p p   对车载诊断系统的监测项目、阈值及监测条件等技术要求进行了修订 /p p   修订了生产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的检查判定方法 /p p   增加了新生产车的达标监管要求 /p p   增加了双燃料发动机的型式检验要求 /p p   增加了替代用污染控制装置的型式检验要求 /p p   增加了整车底盘测功机测量方法。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0/ueattachment/797c4014-9f73-4097-8139-dfb2337162cd.pdf"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pdf /a br/ /p
  • 借鉴国际水处理设备标准经验 推进国产设备标准化进程
    环保设备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保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技术的集成化和设备的成套化、国产化逐步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国内环保设备市场较为混乱,环保设备没有完整的标准化、系列化,没有形成规模,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低。通过提高环保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促进其集成化,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实现自动化控制等目标,提升我国环保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促进环保设备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对环保设备的分类和标准化进行较早,有些国家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洲标准化委员会(EN)、德国标准化学会(DIN)、英国的标准学会(BS)、美国的国家标准学会(ANSI)等,对环保设备有较为系统、详细的标准和规范。尤其在技术要求和配套性方面,具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性。接下来将依次介绍国际水处理设备标准体系,以期为我国环保设备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ISO 水处理装备标准 ISO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制订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标准化专门机构,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与其他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ISO标准中涉及到水处理设备的标准共14项,主要在通用产品标准的范围内,包括动力泵、螺栓、污水管道系统、球墨铸铁等几大类,以原则性规定为主。欧洲水处理装备标准 EN标准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omit é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 ,法文缩写CEN)颁布的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总部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以西欧国家为主体、由国家标准化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国际标准化科学技术机构,是欧洲三大标准化机构之一。欧洲水处理设备标准共有67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一般要求共3项,包括:①建筑物外排水和污水系统组件的清理和修复的一般要求 ②建筑物外排水和污水系统状况的确定-第1部分:一般要求 ③专门为无沟排放污水设备而设计的部件的一般要求。 2、污水处理厂的相关标准共16项,涵盖了通用施工原则、预处理、初次澄清、污泥储留池、活性污泥处理、生物固定薄膜反应器、污泥处理和储存、安全性原则、需要的通用数据、控制和自动化、化学处理、沉淀/絮凝处理、消毒、活性污泥厂的曝气槽清水中氧气转化的测量、物理(机械)过滤法等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污水处理的全过程。 3、船和海上构筑物排水系统标准共4项,包括:①生活污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②生活污水排水、排水管道的自流系统 ③生活污水排水、排水管的真空抽吸系统 ④生活污水排水、污物处理排出管道。 4、污水管道系统相关标准共43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a.一般要求:包括液压排放管、排水管和污水管构件的一般要求,排水管和非开槽污水管的结 构和测试,建筑物外运输污水的塑料和导管系统的地上和地下安装规程。 b.试验方法类:地下排水和污水用塑料管道系统的耐温度循环和外部负荷综合作用的试验方法,地埋式无压热塑性管道接头密封压力的估算方法。 c.建筑物内粪便和污水排放用热塑管道系统:包括抗周期性升温的试验方法、连接件气密性试验方法,推荐的安装指南等通用要求,并针对聚丙烯(PP)、聚已烯(PE)、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聚氯乙烯(PVC-U)材质的管道的合格评定指南、配件、系统适用性、推荐的安装指南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d.无压力排水和污水用塑料管道系统:明确了未增塑的聚氯乙烯(PVC- U)、聚丙烯(PP)、聚已烯(PE)的合格评定指南、系统适用性、管道规格、系统和配件要求、辅助配件(包括检查井的规格)等具体要求,并对不饱和聚脂树脂(UP)基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的接头适用性、配件、安装指南、活动关键部位、减少接头或刚性结点、总则、辅助设备等做了规定。 e.污水和排水用纤维水泥管:对检查井及人孔、重力系统的管道、管道连接件及配件等做了规定。 5、水处理装备材料及试验方法标准共1项,污水工程用球墨铸铁管、配件、附件和其它接头要求和试验方法。德国水处理装备标准 德国标准化学会(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DIN)是德国最大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公益性标准化民间机构,成立于1917年,总部设在德国柏林。DIN于1951 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同时DIN还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国际标准实践联合会(IFAN)的积极参加国。德国现有水处理设备相关标准60项。德国的水处理装备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基础标准包括2项,废水工程:术语,城市技术设施用术语-第1部分:水处理。 2、污水处理厂相关标准共18项,包括:①对于常规中大型污水厂,直接引用的欧洲水处理标准(EN)中的污水处理厂部分(共16项) ②对小型污水厂,对污水预处理工厂、好氧生物处理生活污水所用的渗透膜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共2项)。 3、构件和技术装备的设计原则共12项,对污水处理厂各构件及技术装备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固体分离和浓缩设备,含氧生物废水处理设备,水闸、泄水闸门、叠梁闸门等截水设备,粒状介质过滤器和粒状固定床过滤器中污水处理用设备,热污泥干燥设备,输送设备等。并对厌氧废水处理厂、排泄污水的接收站、污水污泥的机械排放、间歇操作装置等进行了规定。 4、专用装备标准共13项,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厂专用设备类、水处理用设备类和管道类。 5、50PT及以下的小型废水处理系统的标准共7项,包括预制的化粪池,土壤渗透系统,包装的和/或现场装配的家用废水处理设备,预制袋就地组装的化粪池,预处理污水过滤系统,化粪池污水的预制处理设备,预制三级处理装置等。 6、试验方法类共8项,主要包括水处理设备腐蚀防护效果的评定方法和其他试验方法类。英国水处理装备标准 BS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学会(Britain Standard Institute, 简称BSI)制订的英国标准。英国标准学会是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声誉的非官方机构,成立于1901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全国性标准化机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集标准研发、标准技术信息提供、产品测试、体系认证和商检服务五大互补性业务于一体的国际标准服务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服务。英国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标准54项,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1、污水处理厂相关标准共8项,主要包括预处理、一般建造原则、要求的一般数据、初次澄清、活性污泥处理法、曝气池清水中充氧量的测量、气味控制和通风、生物固定薄膜反应器等。 2、建筑物外排水和污水系统标准共10项,对建筑物外排水和污水系统的概述和定义、计划、维修和使用、性能要求、泵抽排装置、水工设计和环境考虑、修复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规定了排水和污水管道系统的一般要求和目视检验编码系统的条件要求、建筑物外压力污水系统等。 3、管道系统标准共36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a.一般用途、排水和排污水的地下或地面压力系统用塑料管道系统-聚乙烯 b.排水管和污水管用陶制管、管件及管件连接 c.污水系统用带套管和孔座及其配件 d.非承压地下排放和污水用塑料管道系统 e.建筑物内污水和污物排放(高、低温)用塑料管道系统 f.试验方法和材料要求:包括污水工程用球磨铸铁管、接头、配件及其连接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橡胶密封件、弹性密封件的材料要求等。美国水处理装备标准 美国的水处理装备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ASME标准、ANSI标准、ASTM 标准。ASME标准是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ASME)制定的,其指定的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技术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全球九十多个国家采用。ANSI标准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制定的标准。ASTM标准是由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ASTM)制定的标准。关于水处理装备的相关标准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水处理装备的材料、管道系统、设备操作及管理等标准。主要包括,水、污水处理设备用700等级的铸造链、连接件及链轮,输水用聚氯乙烯PVC压力管及配件的地下安装, 非下水道排污的废水处理系统的最低要求,水处理设备的消毒,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管理等5项。另外,ASTM标准中也包括了很多水处理设备制造所用材料,污水处理管道等方面的标准,在此不一一列举。 第二类,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相关标准。共包括14项子标准。 第三类,废水处理系统用组件和装置的评定相关标准。包括了13项标准。 第四类,紫外线微生物水处理系统。包括了13项标准。国外水处理装备标准的总结 1、标准系列化,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欧盟、美国、德国等主要围绕一个大系统来做标准,逐步实现标准的系列化。如欧盟的污水处理厂标准,涵盖了污水处理厂从初始建造到污水、污泥处理等一系列操作规程 德国对污水处理厂各构件和技术装备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规定 美国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标准”、“废水处理系统用组件和装置的评定标准”等涵盖了生活污水处理主要环节及设备。 2、重视性能要求和试验验收从产品角度来看,制造厂商确保了产品的生产供应,但产品的性能,多由用户通过试验和验收来确认。从目前统计来看,德国、美国、欧盟等国外标准,重视对设备性能和试验验收,出台有水处理设备腐蚀防护效果的评定方法等相关标准。 3、设备标准大多是以原则性的规定为主国外标准化组织对设备的标准多以原则性规定为主,一方面是基于国外设备供方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已建立了完善的企业产品标准体系 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标准中均允许由用户和设备供方在合同(协议)中对特殊要求和细节做出规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标准数量、简化标准结构。我国环保设备标准问题及标准化工作方向 国内环保设备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着分类不系统、标准不全面、规范不具体等问题,直接导致我国环保设备成本偏高,运行成本高,维护费用大、使用寿命短,对配套设备要求高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偏低的现象。 为推进国产设备标准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分类及型号编制的标准化 ②技术条件的标准化,有利于环保设备的规模性开发、生产 ③接口的标准化,即配套设备的标准化 ④零部件的标准化,即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 ⑤设备管理的标准化,要注重环保设备在管理过程中的运行、调整和控制问题。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 【重磅】标准化法修订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附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全文)
    p   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举行了闭幕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49人出席,会议以148票赞成、1票反对,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 /strong /span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修订后的标准化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span /stron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f51721b-e14f-40b2-b34b-f30a5e1bba50.jpg" title=" 1.jpg" width=" 450" height=" 296"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6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d4d4051-ee5b-4fcb-8ff1-70c357082352.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2px " title=" 2.jpg" width=" 450" height=" 302"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872b780-572e-4d53-bbbb-2abe6ace317b.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2px " title=" 3.jpg" width=" 450" height=" 302"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 /p p   在当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的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共图书馆法三部法律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表示,标准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依据,标准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国计民生来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当前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标准化的基础性作用、引领性作用和战略性作用方面表现突出。 br/ /p p   田世宏指出,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基本法律,这部法律的修订和实施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各面,同时也影响到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它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 /p p   第一,有利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标准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相关的,标准化法修订从一开始的立法宗旨到各项具体制度的设计,都贯穿标准化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比如说在标准化法的立法宗旨上,首先强调要保障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在标准的制定范围上,新修订的标准化法明确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中,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都应当制定标准。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标准在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再有,在标准的效力上,规定了凡是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管理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要制定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那么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标准化法明确规定要优先立项,及时完成,强制实施。同时在标准的制定上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时也支持社会公众对标准的制定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开展社会监督。为了便于社会公众了解知晓和应用标准,这次标准化法修订也规定,政府制定的标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标准、应用标准、支持标准。 /p p   第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因为标准和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共同地构成了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这也是国际公认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所确定的一个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就是由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构成。他们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和质量的提升,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引领性、支撑性的作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第1条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新法中对标准制定的原则要求,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标准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同时在标准的实施上进一步明确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提供。同时也鼓励制定和实施高于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而且这次标准化法还有一个新的规定,即法律规定要求推动全社会应用标准化的方式来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化在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方面的支撑作用。 /p p   第三,有利于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法治管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对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监督管理做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规定。一是进一步明确了统一管理和分工管理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政府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同时也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到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是进一步明晰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定主体、范围和效力,规定了标准制定的立项评估,实施验证,以及标准实施后的信息反馈和评估工作。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对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明确了监督的主体、职责、措施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规定要建立标准化争议方面的协调调解机制,以及有关的投诉、举报制度等等。 /p p   第四,有利于助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因为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也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所以标准化在便利国际经贸往来、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特别是现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我们也是贸易大国,也是制造大国,我们标准化的作用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凸显。在新修订的标准化法中,首次提出了国家要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特别是要鼓励中国的企业、社会团体、教育科研机构要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同时也鼓励要参加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要相互转化和应用。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都是采用国际标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国情来采用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再有,新标准化法强调了中国在标准制定、实施的过程中,要确保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真正地使标准化工作能够与国际规则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软连通”,用标准化工作助力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255) background-color: rgb(112, 48, 160) " strong 附 & nbsp 件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strong /p p   (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目  录 /strong /p p   第一章 总  则 /p p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p p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p p   第四章 监督管理 /p p   第五章 法律责任 /p p   第六章 附  则 /p p    strong 第一章 总  则 /strong /p p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本法。 /p p   第二条 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p p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p p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p p   第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p p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p p   第四条 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 /p p   第五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p 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p p   第六条 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p p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p p   第七条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标准化工作。 /p p   第八条 国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p p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p p   第九条 对在标准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p p    strong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strong /p p   第十条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p p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组织起草、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拟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前款规定进行立项审查,对符合前款规定的予以立项。 /p p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建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立项的,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p p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 /p p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p p   第十一条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 /p p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p p   第十二条 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p p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p p   第十三条 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p p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p p   第十四条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标准项目,制定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立项并及时完成。 /p p   第十五条 制定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应当在立项时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消费者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对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评估 在制定过程中,应当按照便捷有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并做到有关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 /p p   第十六条 制定推荐性标准,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制定强制性标准,可以委托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专家组承担相关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 /p p   第十七条 强制性标准文本应当免费向社会公开。国家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 /p p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p p   制定团体标准,应当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保证各参与主体获取相关信息,反映各参与主体的共同需求,并应当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 /p p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团体标准的制定进行规范、引导和监督。 /p p   第十九条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p p   第二十条 国家支持在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利用自主创新技术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p p   第二十一条 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 /p p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p p   第二十二条 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增强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可替换性,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p p   禁止利用标准实施妨碍商品、服务自由流通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 /p p   第二十三条 国家推进标准化军民融合和资源共享,提升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积极推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并将先进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 /p p   第二十四条 标准应当按照编号规则进行编号。标准的编号规则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p p    strong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strong /p p   第二十五条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p p   第二十六条 出口产品、服务的技术要求,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p p   第二十七条 国家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公开其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编号和名称 企业执行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的,还应当公开产品、服务的功能指标和产品的性能指标。国家鼓励团体标准、企业标准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 /p p   企业应当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企业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 /p p   第二十八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标准化要求。 /p p   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p p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对其制定的标准进行复审。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经过复审,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应当及时修订或者废止。 /p p   第三十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标准实施信息反馈、评估、复审情况,对有关标准之间重复交叉或者不衔接配套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或者通过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处理。 /p p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p p    strong 第四章 监督管理 /strong /p p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标准的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p p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实施过程中出现争议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商 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机制解决。 /p p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标准进行编号、复审或者备案的,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其说明情况,并限期改正。 /p p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p p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投诉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并安排人员受理举报、投诉。对实名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受理举报、投诉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处理结果,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p p    strong 第五章 法律责任 /strong /p p   第三十六条 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不符合其公开标准的技术要求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p p   第三十七条 生产、销售、进口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处,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p p   第三十八条 企业未依照本法规定公开其执行的标准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示。 /p p   第三十九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应当及时改正 拒不改正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废止相关标准 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p p   社会团体、企业制定的标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废止相关标准,并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示。 /p p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利用标准实施排除、限制市场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p p   第四十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标准进行编号或者备案,又未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改正的,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撤销相关标准编号或者公告废止未备案标准 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p p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法规定对其制定的标准进行复审,又未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p p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对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予以立项,制定的标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标准进行编号、复审或者予以备案的,应当及时改正 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给予处分。 /p p   第四十二条 社会团体、企业未依照本法规定对团体标准或者企业标准进行编号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撤销相关标准编号,并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示。 /p p   第四十三条 标准化工作的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p p    strong 第六章 附  则 /strong /p p   第四十四条 军用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另行制定。 /p p   第四十五条 本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p
  • 跟着哈工速览水业
    跟着哈工速览水业哈希公司 想掌握水业的最 新资讯吗?想了解行业内的热点话题吗?想在信息冲浪第 一线不被out吗?要做网速最 快的“5G水质守护者”,那就别忘了跟着哈工速览水业。在这里集合了最 近新鲜出炉的行业资讯,一起来看看吧~浙江发布第 一批生态环境监测非标准方法纳入资质认定检验依据清单因国内现有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存在部分目标物缺少标准分析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方法性能不能满足控制标准要求、控制标准指定采用非标准分析方法等问题,亟需引入部分非标准分析方法进行补充。2021年12月8日,为进一步规范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资质认定管理,明确非标准分析方法使用范围,浙江省发布了第 一批生态环境监测非标准方法纳入资质认定检验依据清单,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土壤和沉积物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四类共38种监测检测方法进入清单。来源: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太湖、巢湖不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导致水体黑臭现象,确保供水水源安全。洞庭湖、鄱阳湖、洱海、滇池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提升,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水质稳中向好。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调蓄能力持续提升,全面构建健康、稳定、完整的湖泊及周边生态系统。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成效与人民群众对优美湖泊生态环境的需要相适应,基本达成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湖泊保护治理水平,有效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来源:国家发改委《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拟立项修订,已经发布公示2021年11月23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GB/T 5750)全部13部分拟立项标准公示,征求意见截至2021年12月7日。GB/T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是我国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配套检验方法的系列标准,是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由卫生部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距今已有十余年时间。近年来,国内外水质检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卫生、建设、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各级检测机构水质检验仪器设备配置亦得到一定提升,为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指标的检验需求,高效、准确开展饮用水水质检验工作,急需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滚动修订,对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为贯彻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性评价提供检验方法。来源: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冬奥会来袭!中央点名:企业关停至3月!冬奥会期间各地环保管控最 新通知公布随着北京冬奥会举办的日子越来越近,官方的环保管控的通知也随之而来。据央视报道,2022年冬奥会于2月2日在北京举行,据国家环保部统计,华北、淮北、华西等多个地空气严重污染,为实现碳中和达标,中央政府决定:2022年1月1日前关停华北、淮北、华西等重污染地区所有重工企业,重点河北唐山、天津、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山东济南、威海,潍坊,山西太原、大同、长治,河南洛阳、郑州等地区。关停期限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8日。来源:网易新闻生环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强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属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未来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是铅、汞、镉、铬、砷和铊,其中对铅、汞、镉、铬和砷五种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施总量控制,防控重点行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铅锌、镍钴、锡、锑和汞冶炼,含再生冶炼)、铅蓄电池制造业、电镀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石法聚氯乙烯制造、铬盐制造、以工业固废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皮革鞣制加工业等 6 个行业。意见还指出了污染防控的主要目标,就是到2025年,重点行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 2020 年下降 5%以上,重点行业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治理一批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到 2035 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长效机制,重金属监管能力、污染治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水污染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79%左右,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意见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提出了六点要求: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着力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着力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和强化陆域海域污染协同治理。来源:新华社END
  • 标准化战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p   为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中国标准2035”项目研究,2018年11月28日,标准化战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专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知名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以及来自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标准组织的负责人近300人参加会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院士主持了上午的研讨会。 /p p   田世宏强调,中国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一方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推进中国与国际国外标准体系兼容,以标准互联互通促进产能合作和经济贸易便利化。制定实施中国标准化战略,要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用最严谨的标准筑牢质量安全底线,用最适用的标准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用最有效的标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最科学的标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聚焦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对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新技术向新产业转化的标准通道,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服务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要聚焦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积极融入国际标准化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国外标准化战略成功经验,促进中国与各国标准化战略、政策、体系的相互兼容,推进标准的互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p p   邓秀新表示,中国工程院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院士、专家积极参与到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工作中,支持他们参与或主持国际标准以及重要国家标准的研制,努力为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贡献力量。 /p p   会议还围绕“标准与专利”“标准便利国际贸易”“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会前,为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新聘任的顾问中国工程院赵宪庚院士、朱高峰院士、干勇院士和奥地利标准化协会伊丽莎白?斯坦福布拉哈女士,以及新聘任的委员中国计量大学宋明顺校长颁发了聘书。 /p p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p
  • 《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总局各司(厅、局),认监委,标准委各部(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质检出版社、总局有关直属挂靠单位、标准信息中心,各直属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为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提升标准化发展的整体质量效益,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标准委组织编制了《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发展环境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三、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   四、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五、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   六、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步伐   八、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力度   九、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十、推进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十一、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和发展环境建设   十二、规划实施与评估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环境   “十一五”期间,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显著增强,充分发挥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通过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有效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氛围日渐浓厚。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标准制修订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标准制修订步伐明显加快,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5117 项,国家标准平均标龄由10.2 年缩短至5 年,制修订周期由平均4.5 年缩短至3 年,标准老化、缺失、滞后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标准化试点示范取得良好成效,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达到3519 个,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顺利实施,标准化公益性科研有效开展,在产业调整与振兴、食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高新技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研制了一批重要技术标准。标准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国际标准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常任理事国。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达到1148 个,委员超过4 万名,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部门、行业、各级地方政府把标准化作为加强宏观管理、促进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支持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末,国家标准总数达到26940 项,备案行业标准44143 项,备案地方标准19214 项,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较好满足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同时,标准化工作还存在着不适应、跟不上等问题。标准化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管理的系统性有待增强。标准体系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一些标准更新速度慢,实施效益不明显,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组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环境新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全球治理结构进入调整期,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标准作为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成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保障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标准与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共同构成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更趋频繁。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制高点。从国内环境新特征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创新势头迅猛,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高标准水平。从标准化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在初步解决标准老化、缺失和滞后问题的基础上,为适应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新的更高要求,提高标准化整体质量效益的任务更加紧迫。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略)   三、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   围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及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研制基础设施、投入品安全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种质资源、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农产品流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现代林业等领域的标准1500 项。以区域性优势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围绕“米袋子”、“菜篮子”,以及大宗作物、园艺产品、畜牧水产品和现代林业等,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320 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县30 个,促进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栏1 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农业基础设施   制修订农田水利、水文、气象、水资源管理等标准 研制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现代设施农业标准 开展农用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02 农业投入品安全控制   制修订农药、兽药、肥料、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准则,农药、饲料原料及添加剂质量控制标准 研制新型农业投入品安全评价标准。   03 农产品质量安全   制修订粮食、油料、棉花、糖料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林副产品等“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配套检测方法标准。   04 农产品生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   以区域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制修订品种改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良好操作规范等标准。   05 农产品流通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标准研究 研制大宗农副产品质量等级、贮藏、运输、配送、销售相关技术标准 制修订农产品包装和标识标准。   06 动植物疫病防控   制修订动植物疫病诊断、诊治和进出口有害生物无害化处置标准 研制动植物疫病有效防范和应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关键技术标准。   07 农业社会化服务   研制主要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生产性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农村科技创业服务规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规范、农产品流通服务、农业信息化服务等标准。   08 现代林业   研制现代林木种苗、营造林、森林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森林退化控制、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消防、林业信息和林业装备等标准。  四、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升安全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制造业标准体系,研制机械装备、船舶、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食品、消费品等领域的标准1500 项,推动原材料工业调整优化和食品、消费品工业改造提升,引导传统制造业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产业链高端发展,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专栏2 制造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机械装备   研制先进基础件、重大技术成套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标准 制修订电工设备、特种设备、制药装备标准 开展精密、高效、清洁制造工艺技术标准,以及无损检测、装备可靠性、装备安全控制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02 船舶   制修订三大主流船型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关键技术标准 研制船舶修理与拆解、船舶节能与经济运行标准 开展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研究。   03 汽车   制修订校车安全标准、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标准 研制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车辆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汽车节能技术标准 开展汽车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再制造与回收利用,以及专用运输车辆标准研究。   04 钢铁   研制热轧和冷轧宽带钢、高档精密不锈钢薄板带、高级无缝钢管、抗腐蚀抗大变形管线钢、承压设备用钢、油气储运用钢、高效节约型建筑用钢、资源节约型不锈钢标准,以及新型耐火材料标准。   05 有色金属   制修订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下游行业需要的有色金属标准 研制铜铅锌冶炼短流程工艺、高性能专用铜铝材、再生有色金属,以及低温低压铝电解新技术标准 开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用关键有色金属材料标准研究。   06 石化   制修订橡胶和塑料再生利用、煤化工技术、废弃化学品处置基础标准 研制石油天然气重大技术装备、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标准,以及高品质燃油标准 开展精细化学品、专用树脂、特种合成橡胶、有机氟硅材料、生物降解塑料、无机化工新材料,以及高性能子午胎标准研究。   07 建材   制修订新型墙体屋面材料、防水密封材料、防火保温材料、建筑卫生陶瓷、石材、涂料、胶粘剂等建材质量安全标准 研制非金属密封材料、人工晶体、摩擦材料、木塑材料标准 开展绿色建筑相关材料标准的研究。   08 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研制重要食品产品、食品链各环节生产管理与控制、食品加工器具、包装材料和设备等标准。   09 消费品   研制消费品基础通用安全标准,生态环保型、功能型、智能型消费品标准 制修订化妆品、纺织品、家用电器、家具、文具、玩具等消费品安全及检测方法标准,以及纺织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新型纺织成套装备、制浆造纸、皮革鞣制、塑料降解、照明、电池等标准 开展消费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研究。   五、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略)   六、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能源生产与利用、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制修订1000 项标准,形成终端用能产品能效、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节水、交通节能、海水综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煤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10 大重要标准体系,支撑节能重点工程、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的实施,开展30 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   (一)能源生产与利用   加强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加工与转化、输送储运与清洁利用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标准的研制,加快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和农村、商业和民用、公共机构等方面能源节约与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完善标准体系,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5 能源生产与利用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能源勘探与开发   开展煤炭资源与地质保障、煤炭开采、煤层气开发、油气资源勘探与高效开发、复杂地质和深海油气资源勘探、页岩气(油)资源勘探、先进且生态友好的水力发电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02 能源加工与转化   研制煤制清洁燃料及化学品、石油高效与清洁转化、天然气与煤层气加工技术标准 开展高参数超超临界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以及基于微型燃机的冷热电联供分布式电流系统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03 能源输送储运   研制油气长输管道及站场关键设备、大型天然气液化处理及储运、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设备、超低硫成品油储运、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的输变电和储能技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灵活交直流输电、轻型直流输电、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以及电网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标准。   04 能源节约与管理   制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终端用能产品能效和车船燃油消耗量限值强制性标准 研制建筑节能、高耗能行业及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绩效评价等标准。   (二)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加强水资源节约与利用、土地节约与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原材料节约、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标准的研制,健全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促进我国资源自给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专栏6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制修订取水定额、用水产品水效、节水评价、用水审计标准 研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标准 开展“水足迹”标准研究。   02 土地节约与高效利用   制修订土地调查与监测、土地评价与损毁鉴定、土地整理与复垦、废弃地再利用相关标准 开展土地节约标准研究。   03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   制修订矿产资源勘查、综合地质调查及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相关标准 研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标准 开展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   04 海洋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制修订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标准 研制海洋综合调查与测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海洋能利用、海域使用管理、海岛开发与保护等领域的标准。   (三)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标准的研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友好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专栏7 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环境保护   制修订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方法、环境信息、放射性污染防治、废物处理、有害物质处置标准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标准的研究。   02 生态保护   制修订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价、自然保护区相关标准 研制水土保持、荒漠化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风险评估标准。   03 应对气候变化   研制低碳产品标准、碳排放交易相关的方法和统计标准 开展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测、温室气体管理,以及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研究。   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步伐   围绕提升产业层次、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先导、支柱产业,大力开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制修订2000 项标准,研制一批标准样品,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促进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同步,引领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推进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装备、产品及服务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支撑节能改造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工程的实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专栏8 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节能产业   制修订能源审计、节能量测量、合同能源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等节能服务标准 研制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建材、电力、交通运输、造纸等重点用能行业高效节能技术标准。   02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研制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标准,以及建筑废物、餐厨废弃物、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标准 开展产业共生网络优化评估、产业共生与链接技术、废物信息交流等标准的研究。   03 环保产业   制修订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处置、土壤污染治理等关键环保技术装备标准 研制环保材料、环保药剂等环保产品标准 开展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备运行效果评价,以及排污权交易、生态设计等环保服务标准的研究。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略)   (三)生物产业   开展基因检测与修饰等生物技术及试剂盒、酶制剂等相关生物试剂基础通用标准的研究,加强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海洋生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领域标准的研制,初步建立生物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专栏10 生物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生物农业   研制物种资源鉴定、生物育种、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鉴定标准 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饲料及饲料用酶制剂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及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研究。   02 生物制造   研制微生物和酶制剂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相关标准,以及试剂盒、培养基、缓冲液等生化检测试剂产品的质量与检测方法标准 开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技术标准的研究。   03 海洋生物   制修订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标准 研制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海洋生物技术与产品基础通用标准,以及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标准样品 开展海水养殖新品种选育技术标准的研究。   04 生物医学工程   开展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医用组织工程产品、康复辅具等标准的研究。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加强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科学仪器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研制,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大型客机等重大专项标准化示范,促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标准化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   专栏11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航空装备   研制大型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以及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等相关标准。   02 空间基础设施   研制通信卫星系统、遥感卫星系统、导航定位卫星系统等天基系统,地面站及数据接收、处理、分发设施等地基系统,以及运载火箭等天地往返系统相关标准。   03 轨道交通装备   开展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与智能化、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等核心技术,以及高速铁路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标准的研究。   04 海洋工程装备   研制海洋油气平台、海洋工程辅助船、载人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运输系统等关键技术标准。   05 智能制造装备   研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专用装备标准。   06 科学仪器设备   开展质谱、光谱、色谱、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设备整机和核心关键部件技术标准,以及重要测试技术和方法标准的研究。   (五)新能源产业(略)   (六)新材料产业   加强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领域标准及标准样品的研究,构建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引领和支撑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高效利用、安全服役和低成本循环再利用,促进材料高性能化、轻量化和绿色化。   专栏13 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01 稀土功能材料   研制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剂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抛光材料标准 制修订与稀土新材料密切相关的稀土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标准,以及稀土循环利用标准。   02 高性能膜材料   研制水处理用膜、气体分离膜、光学功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用薄膜、电磁波屏蔽膜、透明导电膜标准。   03 特种玻璃和功能陶瓷   研制平板显示器用玻璃、太阳能光伏光热玻璃、高速动车组和大飞机用玻璃、高性能石英玻璃、特种微晶玻璃标准 开展陶瓷(膜)过滤材料、特种陶瓷纤维、新能源用高性能陶瓷材料标准的研究。   04 高品质特殊钢和新型合金   研制高性能基础件用特殊钢棒线材、高品质特殊钢锻轧件、高速铁路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大型机械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耐高温高压腐蚀电站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海洋工程用钢、船用耐蚀钢标准及配套试验方法标准 制修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高性能轻型合金标准 开展大飞机、大型船舶、核电和高速铁路用新型合金标准的研究。   05 工程塑料   研制特种工程塑料、新型改性工程塑料、热固性塑料、节能用聚氨酯塑料标准。   06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研制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芳砜纶技术标准及配套方法标准 开展风电叶片、汽车、航空航天、智能电网、环保设施用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标准的研究。   07 纳米和超导材料   开展纳米材料及产品特性的检测、纳米制造和加工技术、纳米燃料电池、纳米检测仪器、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评估等方面标准的研究 制修订超导材料性能测试、超导薄膜微波性能测试标准。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略)   八、加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力度(略)   九、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健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机制和支撑体系,为国内企业等有关方面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际标准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健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工作机制和体系   加快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程序及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建立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激励机制,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等有关方面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在重要领域建立健全多部门和行业参加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协作机制,加强跨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协调指导。加强技术委员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推动和组织作用,促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融合发展。   加强ISO、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及其他制定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技术对口机构建设,在任务明确、基础较好的重点行业和地方,有序开展国际标准化协作平台建设,为国内组织机构和专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撑。   (二)推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积极建设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开展ISO、IEC、ITU及其他制定国际标准组织的政策与发展趋势研究,为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提供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我国承担国际和区域标准组织管理职务的作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订。在不断扩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范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定工作重点,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国内技术对口机构工作支持力度,提升我国承担的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和秘书的工作水平。支持国内组织机构、专家更多参与和承担ISO、IEC、ITU 及其他制定国际标准组织技术会议,广泛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强国际与国内标准制修订工作衔接。在我国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领域,加强重要国际标准项目推进工作组建设,组织提出高质量的国际标准提案,鼓励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主席、秘书和工作组召集人职务。支持企业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按照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原则,继续推进国际标准转化。   (三)深化对外合作与交流   深化与我国贸易关系密切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巩固和发展已有合作成果,完善标准化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信息收集与研究,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标准互认,丰富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内容。加强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和培训。加强行业部门间协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探索与国外标准组织合作新模式。   十、推进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略)   十一、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和发展环境建设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国家标准委公布首批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
    p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用标准化理念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国家标准委近日印发《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下达第一批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确定了首批40家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 /p p   首批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包括质检总局法规司、卫生司、食品局、标准法规中心、中国特检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内蒙古检验检疫局等直属单位。同时,国务院参事室机关党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中国计量大学以及中共四川省自贡市委、中共如皋市委、中共会昌县委和安徽、江西、山东、云南、陕西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参加试点。 /p p   通知要求,试点单位要按照试点工作通知的部署,加强组织协调、认真推进实施,与标准委机关开展联学联做,圆满完成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任务,为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体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p
  • 我国第二项烟草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
    10月2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烟草及烟草制品技术委员会/物理及尺寸测试分技术委员会(ISO/TC126/SC1)第28次会议上,由我国提出的“卷烟 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 振动法”(ISO 3550-3)国际标准提案被成功立项,正式进入国际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工作组草案阶段。这是继今年4月由我国烟草行业提出并牵头制定的第一项国际标准《烟草及烟草制品 箱内片烟密度偏差率的无损检测 电离辐射法》正式发布并出版,实现我国烟草行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后,第二个烟草类国际标准项目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立项,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烟草类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副局长张保振对此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精益求精、抓好落实。   据悉,此前ISO/TC126/SC1针对“卷烟 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已制定了“旋转笼法”和“旋转箱法”两项国际标准,我国已将该两项国际标准分别转化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针对其中存在的技术缺陷,组织行业内外相关单位开展了4年多的深入研究,制定了“卷烟 端部掉落烟丝的测定 振动法”国家标准(GB/T 22823.17—2009)。2009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ISO/TC126/SC1第27次会议上,我国代表团就该方法做了专题报告并正式提出“振动法”国际标准项目,仅一票之差未能成功立项。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国家局组织行业内外相关技术力量继续开展新的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具有说服力的科学数据,并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参会预案,最终使该项目在本次会议上成功立项。   按照会议决议,我国将与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共同组成工作组开展工作,由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组织起草工作组草案,于2011年1月底前提交ISO/TC126/SC1秘书处进行投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该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卷烟端部落丝测试方法的研究”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标准化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验收,相关仪器设备已投入运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在开展标准颜值、推动标准实施等工作中积极作用。根据《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现提出以下意见。
  • 标准化制定改革:由“政府化”走向“市场化”
    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现场   &ldquo 我国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但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需求相比还很不相称,我们应当在国际标准化舞台创作中国好歌曲、唱出中国好声音。我们既要&lsquo 学唱&rsquo 我们更要&lsquo 领唱&rsquo ,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标准组织担任一系列重要领导职务的作用&hellip &hellip 以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企业、产业走出去,推广中国标准,唱响中国装备。&rdquo 3月11日,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国家质检总局会议室现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的生动而又振奋人心的话语令全国各地通过视频参加会议的全国标准化工作系统的与会者力量倍增,这力量正在汇聚到国家标准化工作深入改革的洪流中。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质检总局协同发力创新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现场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部、质检总局等部委,在制定标准等相关政策规划时,突出强调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并落实标准化紧密结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解振华副主任强调,标准是保障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实施好标准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标准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要继续实施&ldquo 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rdquo ,建立节能标准化的长效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   科技部王伟中副部长深入分析了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回顾了科技与标准融合发展、科技分类支持标准等进展情况,强调要进一步健全科技与标准化的结合机制,加大技术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力度,努力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共同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在会议上,总结了去年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国际标准化推进、标准化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强调以&ldquo 支撑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自主创新&rdquo 为主线,在强化重点标准制定、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下功夫。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题为《改革创新 协同推进 奋力开创标准化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国标准化战线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取得了新成效、新突破、新进展。   面对未来的标准化工作,田世宏指出了未来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四大着力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凡是需要改革的,都是实际工作中反映问题较多、矛盾较大的方面。从问题入手,分析哪些应该改、如何进行改。   二是强调协同推进。标准化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标准化改革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应当更有利于提高标准化管理的效率,更有利于形成标准化工作的共同治理,更有利于调动发挥各部门、各地方标准化管理的主导作用。   三是统筹管放结合。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强化强制性标准统一管理,突出推荐性标准公益属性。另一方面是发挥市场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发展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团体标准,建立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   四是坚持立法先行。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要加快推进标准化法修改进程,以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推进标准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ldquo 深化改革 支撑发展 &rdquo 八字方针引领未来中国标准   支树平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标准工作的成绩和未来重点。他首先充分肯定了2013年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一年来,全国标准化战线的同志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以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标准的支撑作用、战略作用、基础作用得以强化,标准水平、管理水平和实施水平得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时代进步,标准化持续发展、不断变革,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标准已经成为治理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市场经济运行的耦合器、政府职能转变的容纳器。我们对标准的认识必须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对标准化的工作必须看得再重一些、抓得再紧一些。   支树平代表质检总局党组,对标准化工作提出&ldquo 八个字&rdquo 的新要求:深化改革,支撑发展。他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把&ldquo 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rdquo 列为重点改革任务。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大力推进质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也把标准化列为今年质检改革的六大任务之一。标准化改革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管与放相结合,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增强标准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一方面做&ldquo 加法&rdquo ,全面正确履行标准化管理职能,强化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一方面做&ldquo 减法&rdquo ,逐步减少政府标准的层级和规模,发挥市场标准在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做到强标更强,兜住底线 推标更优,保住基本 团标更活,促进发展 企标更高,提升质量。   支树平要求,标准化工作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更好地发挥标准化支撑发展的作用。要支撑好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农业标准化基础,不断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积极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要支撑好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将标准作为宏观调控和市场准入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标准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中的积极作用。要支撑好&ldquo 走出去&rdquo 战略实施,加快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缩小与发达国家标准水平的差距,积极推广中国标准,唱响中国装备。要支撑好质量强国建设,继续发挥好标准对质量的指引、评价作用,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执法打假等提供技术依据。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波在会议上总结了各部门创新协同工作机制既体现了标准化工作的综合性,也凸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三位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各个部门的领导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标准化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对做好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国务院有关部委、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国家认监委、质检总局各司局及有关直属挂靠单位、在京部分行业标准化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标准委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标准化工作的同志在分会场出席会议。
  • 专家呼吁:标准化“务实”也应“务虚”
    多位标准化理论研究专家在“标准化知识体系”研讨会上呼吁   标准化“务实”也应“务虚”      标准化知识教育和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标准化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图为日前举行的某标准化教育国际研讨会会场。   7月1日,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标准化知识体系”研讨会上透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对标准化知识体系进行重新认识,已成为国际、国内标准化界和有关各界关注的理论问题。   建立“标准学”学科   探求建立标准化职业资格,鼓励高校开设标准化课程和设立标准化专业等都属于标准化人才培养的范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马林聪认为,随着标准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重新认识标准化知识体系。而开展标准化教育,首先需要确定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然后由高等院校形成具体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的研究是使标准化专业知识成为一门特定学科的关键。   重新认识标准化知识体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标准化副教授汉克德弗里斯(Henk.J.de Vries)认为,构建标准化知识体系需要考虑的相关学科,甚至包括心理、逻辑、历史、语言、社会、美学、伦理、法律等学科,由于涉及的类别庞杂,难免使人们对标准化知识体系望而生畏,这也正是为什么需要重新认识标准化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他在阐述准化知识体系的重要学科时列举了工程设计学、工商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虽然这4个学科在目前已认知的标准化知识体系中均属于重要学科,但他认为工商管理学应是研究标准化知识体系的重要切入点。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标准化知识体系需要重新梳理。   标准化作为一个知识体系而存在,在参会各方看来并不是一个问题,而要建立“标准学”学科还需要一个过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白殿一强调,虽然标准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标准化理论研究没有广泛开展,标准化没有成为一门学科,标准化教育十分匮乏。因此,需要研究并逐步建立标准学知识体系,进而推动标准化教育的发展,促进标准化作用的充分发挥。他设想的标准学知识体系包括标准化概念及通用知识、基本理论、方法论、应用技术知识、专门领域知识、特定标准知识6个模块,涉及标准和标准化活动中“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等相关问题。他认为这个知识体系遵循了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即不同层次的知识单元形成具有一定关系的知识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而标准化专业知识体系则是以标准学学科为基础,在标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需求,从标准学知识体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体系中选取设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梁正则从标准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上探讨了标准化知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他用3个彼此相交的圆形分别代表经济、社会和技术,经济和社会相交的部分为产业规制,经济和技术相交的部分为市场规则,社会和技术相交的部分为社会协调,而经济、社会和技术三者相交的部分为标准化,标准化如此重要,建立标准化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开展标准化教育   重新认识标准化知识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标准化教育,标准化教育自然成为本次研讨的重点话题。   欧盟标准化驻华项目代表任克思(Klaus Ziegler)谈到,标准化教育在欧盟委员会经过了多年的讨论,目前已创立了标准化教育工作组并通过了一些决定支持标准化教育,还需要学术界给予标准化界的支持。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区总监华宁感兴趣的是,很多中国高校的教师都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修订,但却很少去教授标准和标准化课程,而中国的情况并非特别,因为从全球范围内看,虽然教师都可以比较便捷地获取标准化文献资料,大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却很少接触标准化知识,研究生论文中涉及标准化的更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对标准化知识体系有多年的思考,专门设立了标准化教育委员会,开发标准化课程,在大学等各层教育活动中开展标准化教育。  工科院校是标准化教育的前沿,但目前的情况是,少部分工科院校的教学中涉及具体的某一项或一类标准,但尝试开设标准化课程的却是少之又少。国务院学位办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镇谈到,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应当具备工程师从业的知识结构、能力及其所必备的职业品质。我国从2005年开始了工程硕士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取得工程硕士学位即获得职业资格。标准化教育的经历是工程师从业必备的知识结构。李镇认为,标准化可以使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满足职业需求,通过一定时期的研究,设立标准化方向的工程硕士,并将其与标准化工程师职业资格密切联系,既是工程教育的需求,也是推动标准化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理论与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益谊则认为,标准化知识体系的应用反映在标准化教育与培训、标准学的学科建设和指导标准化实践3个层次上。我国在标准化理论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一直与国际发展同步,今年“两会”期间,还有人大代表提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标准化教育。由于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需要长期而稳定的时间周期,关于标准化知识体系的建立还要从细处、有重点地逐步攻关,而在实践层面还需要积极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和教育机制,以推进标准化教育。   据悉,国际上包括企业界、教育界和研究界在内的各界人士于2006年成立了国际标准化教育合作组织。随着该组织的发展,各国家的标准机构以及ISO、IEC和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相继参与进来,支持标准化教育,并于2010年起召开由ISO、IEC和ITU共同发起的世界标准合作组织学术日、学术周活动。这些活动充分显示了标准化知识体系与标准化教育活动的交互发展和互相促进。而本次会议上,包括微软、高通等企业界人士的参与,也证明了市场对这一趋势的态度。
  • 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
    10月28日,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成立,标志着我国果品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标准部副主任国焕新在讲话时指出,加强标准化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民族品牌国际竞争力、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从事果品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机构,今后要积极做好标准规划,加强标准研究,推动标准应用。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巡视员章力建在讲话时指出,今后要充分利用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个平台,调动和发挥好各位委员、专家的积极性,为果品标准化工作献计献策 要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果品标准的质量,真正发挥标准在果品行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果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提升我国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围绕果品产业发展与产品质量安全,按照果品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升级、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公平贸易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规划,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果品标准体系 要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培训,加强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争取主持有关果品国际标准的研究和起草,最大限度保护国内果品产业的利益。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叶贞琴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以促进果品生产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以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国果业标准体系为主线,以着力提高果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积极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动我国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为做大做强我国果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要建立包括产品标准、安全卫生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以及相关投入品标准、基础标准等较为完善的果品标准体系,为推进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要着力提高果品标准制修订工作水平,严格审查标准制定修订任务承担单位的资质,对修订和新制定的标准,要深入开展系统的前期研究和实地调查,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要加大果品标准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同时要强化标准的约束力,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度 要积极开展果业标准化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农民生产做好技术服务。   此间召开的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果品标准体系框架》和《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
  • 中国计量院开设全国首个标准化专业
    新专业才刚成立,还没开始正式招收学生,却已经有好几家单位上门预订毕业生了。是什么专业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它就是中国计量学院日前获批开设的标准化工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由于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未设有标准化相关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开设,在全国尚属首例。   今年,标准化工程专业将首批招收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节能减排三个方向的学生,修业年限为两年,每年招生人数为80人。凡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该专业,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后,其待遇可以视同研究生。   该专业负责人宋明顺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竞争能力很弱,由IEC和ISO发布的、在国际贸易中必须遵守的规则标准已有9000多项,而由我国主导起草的仅有60多项,只占到千分之三,这与我国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尽快培养能够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和能够独立承担企业各项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才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标准化人才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课题调研资料显示,如果以产值500万及以上的企业设置一名标准化人员计,我国至少缺口约32万。如果还考虑中小企业,则标准化人员将缺口100万以上。标准化人才已成为当前最为抢手的人才类型之一。   标准化工程专业的学生将系统学习标准化基础理论、标准化基本方法及案例分析、机械产品质检技术与标准化、电器产品质检技术与标准化、食品标准化、系统节能与减排标准化等知识。“尽管学生还未正式开始招进来,但已经有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华立集团、正泰集团等多家单位上门预订毕业生,或者要求订单培养。”宋明顺说。
  • 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启动
    1月18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节能中心、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等十一家机构联合发起的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旨在打造“领先性联盟标准”,构建适应市场、技术领先、需求导向、优势显著的“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节能减排标准的有效性和国际影响,打破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新的绿色技术贸易壁垒。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波、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节能中心等部门相关领导出席仪式并讲话。   发达国家拟确立的“碳关税”制度要求发展中国家采取与之相同的排放标准进行温室气体绝对减排,这对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完成“十一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当前国内部分省市采取拉闸限电和关停能耗企业等行政措施,这种措施治标不治本,没有根本解决降低能源消耗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措施尚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 此外还存在着领先性节能减排标准和节能减排量评估标准缺失、标准推广应用滞后等现象。成立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协调并调动各联盟成员单位的优势科技资源,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分工协作,共同致力于解决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所面临的重大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相关标准化的转化,将扎实、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增强我国低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我国在国际节能减排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优势。   当前,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已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并初具市场规模。而我国的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工作相对分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间相互不统一,有关节能减排的检测评价方法不统一,认证有效性亟待提高,部分标准与当前节能减排工作不协调,亟需大力推进 同时社会尚缺乏统一有效的合作参与机制与服务体系。以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为载体,加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协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各相关方紧密协作,形成技术与标准化的合力。   联盟十一个发起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节能中心、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中国节能协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设备监理协会、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联盟将自身定位为“致力于推进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集公益性、服务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非盈利性技术组织”,近期联盟主要在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技术服务、打造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建设宣传渠道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已经有多家高校、企业申请加入。   在联盟启动仪式上,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揭牌仪式同时举行。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研究工作,在业务上接受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的指导。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质量管理分院承担资源与环境、工业品质量安全领域标准化研究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承担相关领域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承担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及国内技术对口工作 承担相关标准科学实验、测试等研发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 承担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组织开展能效标识、顾客满意度测评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在讲话中指出:“新成立的机构要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和总局工作部署,使标准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提高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以对质检科技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刻苦钻研,埋头苦干,以科研支撑职能,以创新引领发展。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王忠敏院长表示,这4个机构的成立,将进一步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专家集群优势和技术集群优势,增强突破创新能力,为总局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撑 将进一步确立我院在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推动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将进一步提高提高我院科学研究、行政支撑与市场服务等综合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质量管理研究及其标准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打造服务品牌 将进一步凝聚研究机构、企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的优势资源,共同致力于解决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所面临的重大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