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防治技术

仪器信息网防治技术专题为您整合防治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防治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防治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防治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防治技术话题讨论。

防治技术相关的资讯

  • 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成立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湖南省副省长陈肇雄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揭幕   红网长沙4月9日讯 由中南大学承办的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启动仪式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长沙举行。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为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揭幕。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34家单位代表签约。   王伟中表示,科技部已把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他对“中心”和“联盟”组建以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中心”和“联盟”作为依托中南大学等单位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注重协同创新、注重开放共享、注重机制创新,为促进重金属污染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陈肇雄代表湖南省委、省政府向中心的启动和联盟的组建表示祝贺。他指出,近年来,湖南省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人才、技术和产业基础,但还存在问题。此次中心的启动和联盟的组建将对湖南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产生积极作用,也将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创新搭建重要的平台。湖南省将进一步强化政策、资金、项目等的支持力度,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宣读了科技部批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的通知。   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黄健柏介绍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方案,并代表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会介绍了其筹备情况。他表示,由于行业发展问题、政策管理问题、技术支持问题,重金属污染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他代表中南大学郑重表态,作为“中心”的依托单位和“联盟”的筹备单位,中南大学将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做好有关工作,为我国科技进步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做出贡献。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指出,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当前环境保护重中之重的任务,需要大量切实可行的科学技术支撑。中南大学在重金属污染防治中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基础,希望“中心”依托中南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技术力量,进一步为国家整体“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支撑。   大会结束后,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及联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联盟的相关情况,中南大学成为第一届理事长单位。   相关链接:   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我国首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依托中南大学环境学科与冶金学科,并整合有关优势学科共同建设。该中心的组建对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湘江流域乃至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将发挥重要作用。   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加速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创新成果的孵化和转化,为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进程,以中南大学和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其他33家代表性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成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环境保护部将发布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近日,环境保护部向58家单位发送公开征求《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意见的函,收集各单位对新编制指南的书面意见。据统计,纺织行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约十分之一,位居行业第3位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0.2%,位居行业第3位。本指南涉及全国近3000家纺织染整企业,染整加工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污染最重的环节,其废水排放量占纺织工业总排放量的80%,且水质具有CODCr浓度高、B/C低、pH高、色度高等特征。纺织染整废水总量大、污染严重且难处理,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也是纺织工业环保工作的重点。指南涉及废水、废气、固废等各种物质(见下表)。   全文如下:   关于征求《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我部决定制定《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目前,编制单位已完成该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现印送给你们,请研究并提出书面意见,于2014年4月15日前反馈我部。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许丹宇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政编码:100035  联系电话:(010)66556219   电子邮箱:chan.yechu@mep.gov.cn  传真:(010)66556218   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3.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4年3月17日
  • 科技部等征集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品
    为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转化和应用,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和产品,科技部社发司、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和河北省科技厅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技术成果。征集到的科技成果,经专家筛选评估后将编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时向京津冀三省市重点减排企业及职能部门推荐,并择优支持示范推广。其中北京市科委负责北京市域范围内的征集工作,通知原文如下:   关于征集大气污染治理成熟技术产品的通知   为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转化和应用,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技术和产品,科技部社发司、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和河北省科技厅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技术成果。征集到的科技成果,经专家筛选评估后将编入《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时向京津冀三省市重点减排企业及职能部门推荐,并择优支持示范推广。北京市科委负责北京市域范围内的征集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技术产品征集范围   所征集的技术产品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高效清洁化利用技术,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高效热泵、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低排放燃煤炉具等   2、扬尘治理技术,如道路抑尘产品,施工工地扬尘控制技术,裸露地面治理技术,新型道路材料等。   3、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如工业废气净化处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技术,低排放涂装产品等。   4、机动车减排技术,如机动车尾气净化处理技术。   5、农业污染物减排技术,如氨肥替代产品,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秸秆清洁化利用等。   6、大气污染检测装备。   二、技术产品推荐的基本要求   1、先进性。推荐的技术产品应在技术性能、应用便捷性、经济性等方面,与国内同类技术相比具有先进性。   2、成熟性。推荐科技成果应成熟适用,已经产业化或已经有小规模生产,并已有工程应用实例及相关测试报告。   3、产权清晰:推荐成果应知识产权权属明确,不存在技术专利纠纷。   三、推荐材料的提交   1、推荐单位应为在北京市注册的法人单位。推荐材料应真实可靠,数据准确,申报单位应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报单位请登录www.bjscience.net,填写&ldquo 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技术和产品推荐表&rdquo ,并提供相关成果证明材料(专利、成果鉴定、获奖信息、检测报告、典型应用案例和用户意见等能证明技术产品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相关材料)。   3、除电子版材料外,申报单位应提供纸质版材料(含推荐表和全部成果证明材料)一份,加盖公章后报送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   4、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56号方圆大厦东商务楼7层。   5、报送时间:申报与评审将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申报截至时间为2014年2月15日,其他阶段申报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6、联系电话:   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 010-82331717转821、111、818、859。   北京市科委社会发展处010-66153450,010-66175063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4年01月08日
  •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发布
    为积极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工作计划,生态环境部征集并筛选了一批先进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编制形成2023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公示稿),涉及23项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先进污染防治技术,具体内容如下:2023 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公示稿 )
  • 生态环境部印发《2018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公示稿)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18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公示稿)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11月12日至11月18日。 /p p   公示稿中包含了工业烟气污染防治、挥发性有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柴油机尾气污染防治三个细分领域的先进技术。自本目录发布之日起,《 2014 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 工业烟气治理领域)》 及《 2016 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VOCs 防治领域)》 废止。 /p p   以下为公示稿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e7417b2b-4b49-45a5-b5c5-78b8b72bd846.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0693eba-efe4-49cb-8872-f0d9bde12cb5.jpg" style=" " title="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00492ec-2777-41b8-8366-f7caa92d12de.jpg" style=" " title="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b2828d7-84f6-416d-9963-21df14d09bd1.jpg" style=" " title="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5e035131-d055-45ba-a9a1-2fc1c33470cb.jpg" style=" " title=" 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06fe8eb9-d99f-48ed-8405-4e904d8a23b3.jpg" style=" " title=" 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50d235a-c747-482f-8489-50f539271667.jpg" style=" " title=" 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ce03cf7-be8c-4b36-bf34-4bf4999c2113.jpg" style=" " title=" 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ab90c1e5-06cc-4089-9a22-77b9abbf1c0c.jpg" style=" " title=" 9.png" / /p
  • 17项监测技术及设备入选大气防治先进科技
    为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科技部、环保部在组织实施《蓝天科技工程&ldquo 十二五&rdquo 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和专家,对&ldquo 十一五&rdquo 以来国家科技计划中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相关科研成果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筛选评估,编制形成了《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其中,17项大气监测技术及设备入选。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监测系统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针对我国大气气态有机物监测的关键问题,在863计划 &ldquo 大气复合污染关键气态污染物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rdquo 课题(No.2006AA06A301)的支持下,自主设计开发了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低温富集浓缩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FID/MS)检测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包括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的一体化在线测量技术及设备。已建立在线的大气VOCs分析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于2009年开始实现量产,已经销售数十台。   大气细粒子及其气态前体物一体化在线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细粒子快速捕集/离子色谱在线无机盐分析仪通过无膜采集大气细粒子/在线快速离子色谱分析其中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数据时间分辨率比传统膜采样高近100倍,使研究大气二次粒子形成机理和校验模式输出的高时间分辨率结果成为现实。研制仪器性能高于国外类似产品,但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 50%(30万元左右) 在线观测结果还可用于校验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350万)的在线观测结果。课题主要创新成果之一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分析仪已商品化,投入市场,在广东、湖北、南京等地的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气中NOx及其光化产物一体化在线监测仪器及标定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NO/NO2/NOx/NOy一体化监测仪利用改进的紫外光分解NO2、化学发光检测和臭氧补偿创新技术研制的一体化大气NO/NO2/NOx/NOy联合观测仪器,克服了市售流行商品仪器对NO2测量偏高而对NOy测量偏低和对NO测量不准的缺陷,准确的测量结果成功地用于大气臭氧产生/消亡与前体物NOx的机理研究。已经推广用于烟雾箱模拟实验的大气化学机理研究,具有进一步产品化和商品化开发价值。大气复合污染关键气态污染物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自2006年启动以来,研发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为建立先进的城市群大气污染三维立体监控体系提供技术设备,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有效推动了国产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气细粒子和超细粒子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   项目在863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09AA06A302)的支撑下,研制了双波长三通道气溶胶探测拉曼激光雷达、细粒子谱分析仪、大气OC/EC测定仪、以及振荡天平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PM10、PM2.5)。在宽范围粒径谱的快速分析技术、稳定的场致电离电荷源技术、超高灵敏大气分子拉曼散射信号探测技术、以及OC/EC临界温度的精确选取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本技术自2008年开始,通过技术转让及专利实施许可的方式,不断推进振荡天平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产业化进程。已经建立振荡天平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并在安徽、江苏、北京等全国各省安装了300余套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实现新增产值3300余万元以上。从2011年开始,通过技术转让及专利实施许可的方式,不断推进双波长三通道气溶胶探测拉曼激光雷达、米散射激光雷达的产业化进程。截止目前,销售总额超过2000万元。   臭氧时空分布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   目前测量大气臭氧的主要方法有比色定量法、库伦原电池法、光学吸收光谱法、太阳光谱法和差分激光雷达。差分激光雷达是一种主动遥感技术,该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激光雷达测量水汽时引进,并在70年代中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 863 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09AA06A311)的支撑下,车载臭氧时空分布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为我国开展光化学烟雾和细粒子生成机理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为我国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中的颗粒物和光化学烟雾污染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本课题研制的大气臭氧激光雷达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测量实验,提供了大量有效可靠的数据,大大促进了对流层臭氧生成和传输机理的研究。该系统性能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该成果将为我国立体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大气空气污染预警提供设备支持,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红外现场分析仪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   项目在 863 计划 &ldquo 工业源多组份气体污染排放现场监测设备&rdquo 课题(No.2009AA063006)的支持下,针对工业源(烟气排放、无组织排放、泄漏等)排放的 SO2、NO2、CO、CO2、NO、硫化物、有机污染物等多种污染气体,自主研发了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和便携式多组份烟气红外分析仪。在高效紫外吸收光学系统的设计、多组份光谱数据反演算法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突破 有效解决了应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满足多种气体测量的仪器小型化难点 研制设计的便携式多组份烟气红外分析仪采用了多次反射池和多波段光学滤波技术结合,实现了多组分气体高灵敏连续自动监测。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和便携式多组份烟气红外分析仪在安徽省、河北等地进行了外场应用和示范,现已建成一条专业的生产线,通过扩大机械加工车间,增加了大量的检测试验调试设备,形成了年产100套的生产能力。   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   项目在 863 计划&ldquo 工业源多组份气体污染排放现场监测设备&rdquo 课题(No.2009AA063006)的支持下,自主研发了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重点解决了高稳定性、高灵敏的紫外可见遥测系统设计、去除多种大气干扰效应的污染气体光谱精确反演技术以及结合风场数据的污染气体排放通量获取技术等关键技术。系统主要应用于污染源(点源、面源、非组织排放源)污染气体排放的监测,便于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性监测,满足国家环境部门对工业排放污染的监督性监测需求。2011年2月,课题顺利完成验收。目前我国对污染源排放测量主要是采用源排放线监测设备(CEMS)获得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其主要适用于对高架点污染源,而对于面源、无组织源以及区域源等,只能通过物料平衡法进行统计计算,无法通达实际测量获得。本系统的成功研制,可应用于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满足国家环境管理部门对工业排放污染的监督性监测需求,同时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重点污染物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   项目在 863 计划课题&ldquo 大气多组分污染物及其时空分布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rdquo (2007AA061504)、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mdash 污染源可挥发性有机污染气体浓度及排放通量实时监测技术与设备(09010301016)等支持下,研究了长光程开放光路红外光谱测量与处理技术 设计了双臂扫描干涉光路、基于 He-Ne激光与PSD结合的精确扫描控制电路,研制了波长范围2~15um、分辨率为1cm-1的稳定可靠、高信噪比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建立包括350余种VOCs和温室气体的红外光谱定量数据库 研究了背景光谱实时迭代拟合算法及仪器线型修正方法,开发了基于合成校准光谱技术的多组分气体定量分析算法及软件。在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多组分气体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污染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系统采用收、发分置的双站式配置,整个设备由红外光源发射单元、红外接收单元、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系统自动控制与数据分析等四部分组成。系统具有连续自动光谱测量与处理、定量分析与显示、数据储存与回放等功能,实现了面源排放VOCs及温室气体浓度的非接触、长光程、多组分(可同时分析10~20种气体成分)、高灵敏度(主要成分的检测下限10ppb)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可用于重点污染面源,如石化工业区、大型垃圾处理场、大型养殖场以及石油天然气储运站等排放的VOCs及温室气体多组分实时连续自动监测。   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快速遥测系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   项目在 863 计划课题&ldquo 大气多组分污染物及其时空分布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rdquo (2007AA061504)和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ldquo 污染源可挥发性有机污染气体浓度及排放通量实时监测技术与设备&rdquo (09010301016)的支持下,开展了针对工业区域(厂界)VOCs等多组分污染气体排放的掩日通量测量新方法研究。研究了基于掩日法的红外光谱测量与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太阳辐射传输和模拟校准算法的区域排放多组分气体垂直柱浓度分布算法,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掩日法的污染气体排放通量遥测算法软件。在掩日法傅里叶变换红外气体通量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污染多组分排放通量快速遥测系统,实现了工业区域(厂界)VOCs、SO2、NO2、CO、NH3等多组分气体排放通量的车载快速遥感监测。车载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自动跟踪器、光谱仪、光路传输单元、气象仪以及GPS。系统以太阳的红外辐射作为光源,车载快速移动扫描测量污染排放区域,测量其周界大气中污染气体的柱浓度分布,并结合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计算区域污染气体排放通量。系统污染气体垂直柱浓度测量下限:1~15ppm· m,通量探测下限:0.03~0.1kg/h。该系统可以用于工业区域(电厂,钢铁厂,炼油厂,石化厂,原油储存厂等)多组分污染气体排放通量的监测。   区域大气污染源识别与动态源清单技术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气污染控制教研所   我国目前已有的区域源排放方面的研究工作大多独立而分散,综合、规范、动态的区域排放信息极度缺乏,一方面不能全面反映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和时空特征,另一方面不能满足预测预警、区域调控、污染控制效果评估的要求。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在 863 计划&ldquo 区域大气污染源识别与动态源清单技术及应用&rdquo 课题(No.2006AA06A305)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技术的动态源清单编制技术,覆盖电力、供热、工业、民用、交通、农业等主要人为源,并涵盖一次颗粒物(包括PM10、PM2.5、BC、OC)和主要气态污染物(包括SO2、NOx、NMVOCs、CO、NH3)。动态源清单技术基于完整的源分类体系建立能源统计到源分类的映射关系和生产工艺/污染控制技术的动态更替曲线,充分考虑了技术演进对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全面构建了反映我国复杂排放源特征和排放变化趋势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定量方法。本项目总投资约200万元,清单产品被国内外90多家机构采用,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广泛应用于污染特征模拟、污染源解析和控制规划评估等。用户均给出了很高评价。   区域敏感源筛选识别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项目在前期承担科技部973计划课题&ldquo 城市生命体能源代谢与大气污染互动机理研究&rdquo (课题编号:2005CB724201)、北京市科委绿色奥运重大项目&ldquo 区域源排放清单及校验&rdquo (课题编号:HB200504-3)、863计划课题&ldquo 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关键污染物的来源识别技术&rdquo (课题编号:2006AA06A305)等支持下,采用气象流场诊断分析与环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区域污染诊断识别、敏感源筛选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发了气象-轨迹耦合模式(MM5-HYSPLIT)与K 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污染物输送轨迹聚类分析技术,可确定影响目标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输送路径及出现频率。基于 MM5-CAMQ 耦合模式系统建立了污染物输送通道通量梯度识别技术,可确定区域典型污染输送通道最易出现的方位、时段,对输送通道进行自动识别并实现输送通道的三维立体输出。目前该技术已在北京、唐山、广州等多个地区进行了示范应用,并计划在全国其他城市进行进一步推广。   空气质量多模式集成预报系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ldquo 十一五&rdquo 以来,在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ldquo 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rdquo 资助下,我国在自主模式研发、大气化学资料同化技术、模式共性技术等多方面取得突破,率先构建了国际上首个空气质量多模式集成业务预报系统。该系统以自主研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为核心,集成最优插值及集合卡尔曼滤波等大气化学资料同化技术、大气复合污染化学反应模拟技术、污染源识别与追踪等多项共性技术,结合美国的 CMAQ和CAMx 模式,构建了适合我国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多模式集成预报系统。该系统可提供3天短期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的精细预报和7天的趋势预报,短期预报的不确定性小于30% 系统可长时间稳定运行,预报时效小于8小时,自动化率100%。该系统可适用于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的模拟、预报和预警。该系统整个投资为1200万元,根据设备功耗情况,电、管理等运行费用约为30万元/年,年保修、维修费用约50万元。   城市机动车排放控制决策评估技术   清华大学   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一直是国内外许多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决策的基础。项目在863 计划课题(2009AA06Z304)和多个城市(例如北京、澳门等)环保局科研课题的支撑下,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城市特点的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课题开发的城市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和城市机动车排放综合控制决策平台两项模型采用当前最先进的软件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软件图形用户界面友好。是相关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相关学术机构研究人员用于城市机动车排放决策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其他城市机动车控制中用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课题组开发的相关模型在北京、广州、澳门、南京等大城市进行了示范应用,效果非常好,并计划在西宁、乌鲁木齐、大连等其他城市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多源卫星遥感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在国家科技部、环保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ldquo 十一五&rdquo 以来,在863计划重大项目&ldquo 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rdquo 资助下,我国自主研发创建了环境空气质量多源卫星遥感模型与算法,突破了我国重污染环境卫星遥感反演雾霾、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等环境空气质量参数的核心技术,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环境空气质量卫星监测业务系统,形成了针对国内外主流卫星的气溶胶、灰霾、PM2.5、NO2,SO2等46种国家急需的遥感产品快速生产能力,创建了环境空气质量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规范,发展了&ldquo 多星接收-定量反演-专题制作-简报分析&rdquo 大气环境卫星监测业务化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在大气环境卫星遥感监测领域的空白。本技术可提供灰霾和晴空气溶胶光学厚度,PM10和PM2.5浓度、SO2、NO2、CO、CH4的分子柱浓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工程总投资约600万元。运行费用根据设备功耗情况,电、管理等运行费用约为50万元/年,年保修、维修费用约50万元。广东环境监测中心和环保部环境卫星中心等环保部门已将本项目中的大气遥感监测系统作为区域污染监测的基本手段。   环境空气监测代表性的印痕分析技术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印痕分析技术为环境监测结果提供详细的时空代表性信息,为监测站网优化、污染来源分析、源反演、观测实验设计等提供技术手段。项目在科技部863计划课题(2006AA06A306)和北京等城市环保局科研课题的支撑下,开发了实用的印痕分析模型。该技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为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拟方法和印痕分析方法。大气污染印痕分析技术可有效识别区域污染物的来源特征,为深入了解区域污染成因和污染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项目于2006年启动,2011年通过验收。本课题投资约40万元。印痕分析技术对珠三角区域大气环境监测网站的建设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该区域进行的大型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 对宁波地区监测网站的布局完善也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大气PM2.5水溶性污染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在线监测系统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针对我国大气气态有机物监测的关键问题,在863计划&ldquo 大气复合污染关键气态污染物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rdquo 课题(No.2006AA06A301)的支持下,开发了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国内环境应用的大气PM2.5水溶性污染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的在线测量仪器(GAC-IC 系统),自主研发了表面磨砂的旋转环形湿式扩散管和冷凝式旋风撞击的气溶胶捕集装置,在自主开发的软件和硬件的控制下,实现了自动连续观测,数据同步传输等功能,该仪器价格便宜,使用成本低,便于维护。本项目自2013年开始,正在推进产业化进程,多台产品化在线仪器已经分别在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评估、北京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研究、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及东亚地区大气污染物跨界输送等项目中进行了示范和应用。   过氧酰基硝酸酯类(PANs)化合物快速在线监测系统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 863 计划&ldquo 大气复合污染关键气态污染物的快速在线监测技术&rdquo 课题(No.2006AA06A301)的支持下,我国自主设计开发了大气中PANs快速在线监测系统。系统中还包括自主设计研发的在线零气生成和在线标定系统,使用一氧化氮与丙酮在线合成标气,取代了以往仪器中使用的液态标气,降低了仪器使用成本,使得该系统更适用于野外观测以及环境监测站长期监测 且系统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利于使用、维护和推广。该系统采用气相色谱法(GC-ECD)检测大气中过氧酰基硝酸酯类化合物PANs的一体化在线测量技术及设备。本项目自2013年开始,正在推进产业化进程,多台在线仪器已经分别在北京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评估、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评估、北京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研究等项目中进行了示范和应用。
  • 全力攻克资金与技术难题 土壤防治工作迷雾渐开
    近年来,土壤修复行业蓬勃发展,政策从无到有再到日臻完善,行业订单接连不断,可谓风头正盛。然而,随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和市场不断成熟,资金和技术难题如同两座大山,使得土壤修复行业发展遭遇坎坷。  全力攻克资金与技术难题 土壤防治工作迷雾渐开  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看得见,土地污染却难以发现端倪。近几年来,土壤污染引发的环境健康事件多发,这也为公众敲响了警钟,政策和市场的转向都开始“偏爱”土壤修复,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已经在我国各省市大面积铺开。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对构建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提供了指导,成为了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随后,国家陆续颁布相关法规条例,积极组织推动“土十条”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各地针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当中。在地方立法上,2017年,北京、浙江、湖南、安徽等多地发布了本省的土壤防治条例。由此土壤修复产业掀起新一轮治理热潮。数据显示,2016年土壤修复订单金额62.85亿,2017年仍将延续星火燎原之势。  政策推动的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很好,但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低、缺长效机制,目前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的模式,远不能满足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需求。如何破解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瓶颈?是困在环保工作者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夏晖认为,目前虽然中央财政设立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但资金规模和使用范围都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和来源不稳定,一直是困扰土壤污染防治的一个“短板”。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建议,借鉴美国《超级基金法》及其他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全覆盖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  他表示,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作为政府性基金,可分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和污染场地修复基金两类 同时结合国家“土十条”的政策要求,优先保障土壤污染防控的具体指标,基金管理可委托专业的资金管理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已在持续推进。据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付莎处长介绍,《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明确,我国将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立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筹集问题。  行业想要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除了资金短板,技术也是土壤防治工作中的另一大短板。现阶段,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缺乏经济有效的产业化成熟经验,导致污染场地修复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我国相当一部分修复技术与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国内企业通常采用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模式来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由于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污染程度及特性与国外均有较大差异,往往导致引进的国外先进修复技术设备出现“水土不服”。  如何解决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短板?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表示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国家应在政策层面加大引导与支持土壤修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 第二,国家应在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帮助国内有潜力的修复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实力 第三、进一步支持土壤修复产业并购投资,培育土壤修复行业龙头企业。  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土壤修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创新升级技术。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广阔。未来,以大资金、全领域、全技术、全方位布局为特征的企业必将崭露头角。
  • 生态环境部发布《氮肥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近日,生态环境部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氮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提出了氮肥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详细信息见附件:《氮肥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
  • 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发布《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等4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p p   公告中指出,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推动企事业单位污染防治措施升级改造和技术进步,现批准《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等4项可行技术指南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9f0048a0-0600-4412-81ad-dbd1d67c3ebd.jpg" title=" 公告.jpg" alt=" 公告.jpg" / /p p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p 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6bfba284-2425-4056-9e83-2e29b977c542.pdf" target=" _self" title=" 一、.pdf" textvalue=" 一、《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3-2018).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一、《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3-2018).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本标准提出了制糖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p 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9a6bec13-300c-4935-959c-8db1e0fb54b2.pdf" target=" _self" title=" 二、.pdf" textvalue=" 二、《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4-2018).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二、《陶瓷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4-2018).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本标准提出了陶瓷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p 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be80d511-d01a-427d-bed7-0c84933c7896.pdf" target=" _self" title=" 三、.pdf" textvalue=" 三、《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5-2018).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三、《玻璃制造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5-2018).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本标准提出了玻璃制造业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p 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9f61c5cf-92da-437e-aa19-db8481e507dd.pdf" target=" _self" title=" 四、.pdf" textvalue=" 四、《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四、《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6-2018).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本标准提出了炼焦化学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p p   以上标准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p
  • 徐龙:以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能力
    和许多代表一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也十分关注大气污染。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建议通过信息化技术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能力。   徐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建议从污染物总量控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机动车污染防治、政府环境问责机制、重点区域联防、环境信息公开、突发事件处置、法律责任与处罚8个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满足大气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我国74个城市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超标倍数为4.7。“雾霾”成了两会的热点之一。一份超过6000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83.0%的人感觉自己周围环境污染情况严重,76.0%的人最希望今年两会讨论大气污染治理。   徐龙认为,我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防治大气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制度设计和具体规范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修改。“我国大气污染总体形势日益严峻,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大势所趋。”   在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内,能否为防治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成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在全部邮车上安装传感器,在投递邮件的同时,实时采集社区的空气质量和噪声等数据指标,建设全球首个天基大气污染物观测系统,用于北美大陆主要大气污染物监测 瑞典国家运输部将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运用到北环线隧道内的空气质量监控,保障隧道内施工安全。   徐龙建议要大力建设环保物联网,采用“电子眼”监控污染源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10、PM2.5等颗粒物 在公共场所安装移动电视终端,及时跟进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通过互联网、手机信息播报等提供空气信息查询服务 大力开发手机客户端软件提供免费下载,让每个人都能及时掌握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等相关信息。
  • 2013年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
    关于举办“2013年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重金属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水平和应对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有效防治重金属污染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我会联合中国环境报等有关单位,定于2013年1月10日-11日在哈尔滨举办“2013年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及相关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企业高层的代表将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和研究重点,围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领域的政策标准、技术支撑、典型案例、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监测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为松辽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做出贡献。   欢迎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相关领域的各界朋友积极参与。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技协会   中国环境报社   支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   黑龙江省环保厅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   支持媒体:中国环境报社   中国环境网   中国生态修复网   三、出席领导及专家(拟定)   段 宁 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 院士   刘兴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院士   赵其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院士   刘志全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副司长   许振成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张山岭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 处长   杨 凯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质检室主任 研究员   马铭峰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博士   李发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室主任 研究员   林玉锁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陈同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仇荣亮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柴立元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党 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   徐应明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员   邵春岩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骆永明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李广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赵勇胜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院长 教授   四、会议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   (一)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与标准   1.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政策标准   2.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措施和污染源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3.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4.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机制   5.重金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6.重金属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管理与措施   7.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8.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土壤污染风险管理。   (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修复   1.大气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   2.水体重金属治理及修复技术   3.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修复技术   4.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及修复技术   5.重金属矿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6.农产品产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   7. 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   8.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   9.重金属高排放行业污染控制及清洁生产技术   10.含重金属废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   11.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与应用   12.重金属污染治理成功案例和运行管理经验介绍   13.有色金属冶炼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控制和管理支撑技术。   (三) 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与装备   1.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   2.重金属污染水体监测技术   3.大气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   4.食品中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   5.重金属自动监测仪器及设备   6.遥感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区的应用   7.重金属污染检测设备推广应用。   五、会议特邀报告   1.部委相关领导介绍我国“十二五”期间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政策与措施   2.国内外著名专家重点介绍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成功案例和运行管理经验。   六、参会对象   相关政府部门、环境监测站、矿采、治炼、石化、化工、电镀、印染、造纸、化纤、铅蓄电池、皮革制品、监测企业、治理企业、修复企业等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相关技术人员。   七、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1月10日-11日(1月9日全天报到)   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八、会议费用   会务费:1600元/人,学生1200元/人(含会务、餐饮、会后考察、资料、茶歇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学生需出示学生证件。   九、论文征集及评选   (一)本次研讨会将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会议的优秀论文可以推荐至公开出版的刊物   (二)本次会议会前将印刷会议论文集作为会议资料,请拟提交论文的人员在2012年12月30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全文至:zhongjinshuhuiyi@163.com信箱。   (三)要求论文字数不超过6000字,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   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   十、企业展览   为促进业内的科技交流,大会特别设置了环境修复领域相关企业的推介展览环节,将邀请海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借助会议的高端学术、技术平台,展示企业文化、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参展具体形式及参展费用,详情请来电咨询。展览范围包括:企业文化、技术成果、成功经验等。同时欢迎参展企业提交会议论文,充分利用大会的交流平台,促进行业间科研与实践的沟通交流,推动产业界科技发展。   十一、参观考察   为促进与会代表之间交流学习,会后免费生态考察。   十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组委会 张 新 李宏伟 刘欣萍   电 话:010-88683195 88685245   传 真:010-88683195   邮 箱:zhongjinshuhuiyi@163.com   联系人:中国环境报 王玉龙 江 杉   电 话:010-68685185   传 真:010-68681525   邮 箱: huanjingbaoshe@126.com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日   2013年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参会回执表   时间:2013年1月10日-11日 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 单位名称 邮 编 通讯地址 手 机 姓 名 部 门 职 称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是否提 交论文 是否出 席会议 是否确定 大会发言 参会代表登记 姓 名 职 称 手 机 电子邮箱 提交论文 题 目 大会发言 题 目 发言人 职务或职称 发票抬头 考察线路 参会单位签字: 日期:2012 年 月 日 地 址: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 100062 电 话:010-88682745 88683195 传 真:010-88683195 邮 箱:zhongjinshuhuiyi@163.com
  • 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2月27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在北京中苑宾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自重金属污染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约12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先生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先生代表主办方致辞,其在致辞中说到,“随着经济的发展,金属及重金属的大量使用,使得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此外,重金属污染来源除了传统工业污染外,日益突出的城市污染及重大污染事件也成为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在刚刚结束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及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报告大篇幅提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并且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在2015年建立比较晚上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基本遏制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和高发态势。此次研讨会即为大家搭建一个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的交流平台。”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先生   此次研讨会的报告涉及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重金属污染修复、防治技术等。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先生介绍了重金属防治要求和政策制度,据介绍,“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主要防控元素是铅(Pb)、汞(Hg)、镉(Cd)、铬(Cr)、砷(As),其他防控重要元素包括镍、铜、锌、银、钒、锰、钴、铊、锑等,而防控的重点行业是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镀,重点区域包括内蒙古等14个省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的138个区域,实现重金属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国家还将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政策制度方面大力改善与加强。   此外,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邓宏贵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茹炳根教授、中南大学叶恒朋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魏益民教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郭培民等分别做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模型”、“对重金属有高耐受性的转金属硫蛋白基因植物”、“三氯化铁处理高浓度含砷废水的研究”、“超标血铅从何而来”、“回转窑处理含锌铅高炉灰新技术和工业实践”的报告。   研讨会上,重金属监测和检测仪器供应商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及深圳朗石生物仪器有限公司分别展示了相关仪器设备。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展台 深圳朗石生物仪器有限公司展台
  • 《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正式发布(附全文)
    p   中国大气网从环保部了解到,为防治火电厂排放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造成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火电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及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环保部已正式发布《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具体详情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noimg/bcac8b61-1646-4c47-9793-7bc9a6865eed.jpg" title=" 环保部.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关于发布《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 /strong /span /p p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推动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了《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现予公布,供参照执行。 /p p   文件内容可登录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p p   附件: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p p   环境保护部 /p p   2017年1月10日 /p p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p p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7年1月11日印发 /p p   附件 /p p   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p p   一、总则 /p p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火电厂排放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造成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火电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及污染防治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p p   (二)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以煤、煤矸石、泥煤、石油焦及油页岩等为燃料的火电厂,以油、气等为燃料的火电厂可参照执行。不适用于以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为主要燃料的火电厂。 /p p   (三)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技术文件,可为火电行业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污染物达标排放技术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贯彻实施等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p p   (四)火电厂的污染防治应遵循和提倡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污染防治技术的选择应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因地制宜,并统筹兼顾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维护的原则。 /p p   二、源头控制 /p p   (一)全国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应采用60万千瓦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 /p p   (二)进一步提高小火电机组淘汰标准,对经整改仍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由地方政府予以淘汰关停。优先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环保等标准的30万千瓦以下机组。 /p p   (三)坚持“以热定电”,建设高效燃煤热电机组,科学制定热电联产规划和供热专项规划,同步完善配套供热管网,对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分散燃煤小锅炉实施替代和限期淘汰。 /p p   (四)进一步加大煤炭的洗选量,提高动力煤的质量。加强对煤炭开采、运输、存储、输送等过程中的环境管理,防治煤粉扬尘污染。 /p p   三、大气污染防治 /p p   (一)燃煤电厂大气污染防治应以实施达标排放为基本要求,以全面实施超低排放为目标。 /p p   (二)火电厂达标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p p   1.火电厂除尘技术: /p p   火电厂除尘技术包括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和袋式除尘。若飞灰工况比电阻超出1× 104~1× 1011欧姆· 厘米范围,建议优先选择电袋复合或袋式技术 否则,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适宜的除尘技术。 /p p   2.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 /p p   (1)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宜在有稳定石灰石来源的燃煤发电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 /p p   (2)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宜在环境不敏感、有稳定氨来源地区的3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发电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但应采取措施防止氨大量逃逸。 /p p   (3)海水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满足当地环境功能区划的前提下,宜在我国东、南部沿海海水扩散条件良好地区,燃用低硫煤种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 /p p   (4)烟气循环流化床法脱硫技术宜在干旱缺水及环境容量较大地区,燃用中低硫煤种且容量在3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选用。 /p p   3.火电厂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p p   (1)火电厂氮氧化物治理应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与烟气脱硝技术配合使用的技术路线。 /p p   (2)煤粉锅炉烟气脱硝宜选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硝宜选用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NCR)。 /p p   (三)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时应充分考虑炉型、煤种、排放要求、场地等因素,必要时可采取“一炉一策”。具体原则如下: /p p   1.超低排放除尘技术宜选用高效电源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袋式除尘及移动电极电除尘等,必要时在脱硫装置后增设湿式电除尘。 /p p   2.超低排放脱硫技术宜选用增效的石灰石-石膏法、氨法、海水法及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并注重湿法脱硫技术对颗粒物的协同脱除作用。 /p p   (1)石灰石-石膏法应在传统空塔喷淋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煤种硫含量等参数,选择能够改善气液分布和提高传质效率的复合塔技术或可形成物理分区和自然分区的pH分区技术。 /p p   (2)氨法、海水法及烟气循环流化床法应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提效优化。 /p p   3.超低排放脱硝技术煤粉锅炉宜选用高效低氮燃烧与SCR配合使用的技术路线,若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可采用增加催化剂层数、增加喷氨量等措施,应有效控制氨逃逸 循环流化床锅炉宜优先选用SNCR,必要时可采用SNCR-SCR联合技术。 /p p   (四)火电厂灰场及脱硫剂石灰石或石灰在装卸、存储及输送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p p   (五)粉煤灰运输须使用专用封闭罐车,并严格遵守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 /p p   (六)火电厂烟气中汞等重金属的去除应以脱硝、除尘及脱硫等设备的协同脱除作用为首选,若仍未满足排放要求,可采用单项脱汞技术。 /p p   (七)火电厂除尘、脱硫及脱硝等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各设施之间的协同作用,全流程优化装备。 /p p   四、水污染防治 /p p   (一)火电厂水污染防治应遵循分类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鼓励火电厂实现废水的循环使用不外排。 /p p   (二)煤泥废水、空预器及省煤器冲洗废水等宜采用混凝、沉淀或过滤等方法处理后循环使用。 /p p   (三)含油废水宜采用隔油或气浮等方式进行处理 化学清洗废水宜采用氧化、混凝、澄清等方法进行处理,应避免与其他废水混合处理。 /p p   (四)脱硫废水宜经石灰处理、混凝、澄清、中和等工艺处理后回用。鼓励采用蒸发干燥或蒸发结晶等处理工艺,实现脱硫废水不外排。 /p p   (五)火电厂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宜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经消毒后可采用绿化、冲洗等方式回用。 /p p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p p   (一)火电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粉煤灰、脱硫石膏、废旧布袋和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等,应遵循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 /p p   (二)粉煤灰、脱硫石膏、废旧布袋应使用专门的存放场地,贮存设施应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p p   (三)粉煤灰综合利用应优先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及混凝土等,其指标应满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的要求。 /p p   (四)应强化脱硫石膏产生、贮存、利用等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确保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 /p p   1.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应不小于90%。 /p p   2.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产生的脱硫石膏的技术指标应满足《烟气脱硫石膏》(JC/T 2074)的相关要求。 /p p   3.脱硫石膏宜优先用于石膏建材产品或水泥调凝剂的生产。 /p p   (五)袋式或电袋复合除尘器产生的废旧布袋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p p   (六)失活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应优先进行再生,不可再生且无法利用的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在贮存、转移及处置等过程中应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p p   六、噪声污染防治 /p p   (一)火电厂噪声污染防治应遵循“合理布局、源头控制”的原则。 /p p   (二)应通过合理的生产布局减少对厂界外噪声敏感目标的影响。鼓励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于噪声较大的各类风机、磨煤机、冷却塔等应采取隔振、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 /p p   七、二次污染防治 /p p   (一)SCR、SNCR-SCR、SNCR脱硝技术及氨法脱硫技术的氨逃逸浓度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p p   (二)火电厂应加强脱硝设施运行管理,并注重低低温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及湿法脱硫等措施对三氧化硫的协同脱除作用。 /p p   (三)脱硫石膏无综合利用条件时,应经脱水贮存,附着水含量(湿基)不应超过10%。若在灰场露天堆放时,应采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并按相关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p p   八、新技术开发 /p p   鼓励以下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研发和推广: /p p   (一)火电厂低浓度颗粒物、细颗粒物排放检测技术及在线监测技术,烟气中三氧化硫、氨及可凝结颗粒物等的检测与控制技术。 /p p   (二)W型火焰锅炉氮氧化物防治技术。 /p p   (三)烟气中汞等重金属控制技术与在线监测设备。 /p p   (四)脱硫石膏高附加值产品制备技术。 /p p   (五)火电厂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 /p p   (六)火电厂低温脱硝催化剂。 /p
  • 甘肃将投1亿元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8日,记者从甘肃省环保厅获悉,甘肃省欲投资1亿元开展兰州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内容包括展开详细的污染源调查研究、建立全面的环境质量监测监控体系、城市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警技术和应急措施研究、城市管理制度研究、规划中长期污染防治措施和制定兰州市中长期污染防治措施。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省市环保部门针对兰州市的大气污染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适用的污染防治和治理建议。近期研究表明,兰州城区的大气污染已由原来的煤烟型污染发展为以煤烟、机动车尾气和自然扬尘为主的混合型污染。此次兰州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总体目标是,研究出兰州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中长期污染综合防治措施、静风恶劣天气状况下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的应急措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
  •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推荐先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通知》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荐先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生态环境部决定征集和筛选一批先进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编制《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具体事项如下: /p p   一、推荐领域 /p p   (一)非电行业(如钢铁、焦化、水泥、玻璃、陶瓷、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烟气净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 /p p   (二)挥发性有机物(VOCs)防治重点行业(如石化、化工、涂装、制药、包装印刷、汽车制造、电子、家具制造等)VOCs污染防治技术 /p p   (三)燃煤发电机组、工业锅炉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燃油和燃气工业锅炉污染防治技术 /p p   (四)柴油车、船舶尾气治理技术 /p p   (五)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焚烧烟气净化技术 /p p   (六)油烟、扬尘等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p p   (七)恶臭防治技术。 /p p   二、推荐要求 /p p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的要求 /p p   (二)污染防治效果明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具有先进性 /p p   (三)技术持有单位依法注册、经营,技术知识产权清晰,不涉及产权纠纷 /p p   (四)至少已有一个国内工程应用案例 /p p   (五)在行业内尚未达到广泛应用,具有发展潜力 全行业应用较为普及的技术不再推荐。 /p p   三、报送方式 /p p   请推荐单位按照要求做好先进技术的推荐工作,组织申报单位填写申报表(详见附件1),并按附件2要求准备证明材料,于2018年5月25日前将申报表和证明材料合订胶装成册(按附件顺序装订)、一式两份加盖推荐单位公章后寄送至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同时将申报表(要求为word文档)和证明文件电子件打包发送至联系人电子邮箱,邮件题目格式为“2018大气+技术名称+申报单位名称”。 /p p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p p   (一)生态环境部 李磊 王泽林 /p p   联系电话:(010)6655621866556221 /p p   (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尚光旭 刘媛 /p p   联系电话:(010)51555002 /p p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扣钟北里甲四楼200室 /p p   邮政编码:100037 /p p   电子邮箱:sgx2036@163.com /p p   附件: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4/ueattachment/5679272a-0b0b-4a82-be93-d2d7d892c4e5.doc"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申报表.doc /span /a /p p    & nbsp & nbsp 2.证明材料要求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4月13日 /p p   附件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证明材料要求 /p p   证明材料是说明、佐证申报表的重要材料,其内容应客观、真实、准确,并与申报表内容协调一致。申报材料若缺少证明材料,则不予受理。 /p p   证明材料要求如下,其中1-5项为必备材料,6-8项为可选材料: /p p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 /p p   2.专利证书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p p   3.典型应用案例项目验收报告。 /p p   4.检测/监测报告,包括技术或装备性能测试报告、典型应用案例的应用效果检测/监测报告、二次污染防治检测/监测报告等。所有报告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 /p p   5.典型应用案例项目用户反馈意见。 /p p   6.查新报告、技术评估或鉴定意见。 /p p   7.获奖证明。 /p p   8.其他。 /p
  • 海光参加第五届汞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研讨会
    随着汞污染问题被社会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协会组织,生产企业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2019年8月8-10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汞污染防治及监测技术研讨会”在沈阳市成功举办。来自政府环保及监测单位,相关行业组织,从事汞污染治理研究的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技术人员,涉汞行业有关单位和个人代表等8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此次会议得到生态环境部相关业务司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邀请到汞污染防治与监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出席会议。专家们围绕汞污染治理与监测领域的政策标准、技术支撑、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监测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汞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协助汞污染的监测治理,海光公司携新测汞利器HGA-100型直接进样测汞仪到场展示。该仪器具有固体、液体、气体直接进样检测,无需繁琐前处理的优势,测量过程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靠,特殊尾气净化装置无有害气液产生,广泛适用于环境保护、食品、疾病控制、医药医疗、农业、地矿、冶金、化妆品、土壤、城市给排水、教学研究等领域。此款仪器的面世也为我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监测保障。会上,还展出了适用于元素痕量分析的AFS-85系列原子荧光光度计,低检出限让痕量存在的有害元素也无处藏身,预留形态单元接口,可升级为形态分析仪,让汞等有毒化合物无所遁形。 研讨会的顺利召开为广大检测工作者传播了汞污染防治技术,了解了含汞废物的处理方法,展示了汞污染检测的技术装备,指导学习汞污染防治政策及管理策略,提高了环保组织同企业治理汞污染的信心与决心。海光公司也将继续不断研发创新,把更好的新品仪器推向市场,服务于广大的检测用户,为汞污染治理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展会】先河参加临汾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展广受关注
    "2017临汾国际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展览会暨中国大气环境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于10月12-14日在山西临汾举办。先河环保携旗下卫家环境一起受邀参展,并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受到众多与会嘉宾关注。 本次展会及论坛是由临汾市委、市政府主办,以“加快国家低碳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积极发展低碳新经济”为主旨,为行业企业搭建了一次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本次活动除各级主要领导出席外,主办方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委员会等来自环保领域的专家、学者及50余家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共同为大气污染防治和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先河环保作为环境监测领军企业,与旗下公司卫家环境,共同展示了行业最先进的智慧环境平台、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平台、水环境网格化精准监控平台、社会化检测、VOCs综合治理、卫家智能净化及新风系统、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等整体业务,吸引众多与会嘉宾前来观摩,并给予好评。其中,临汾市市委书记岳普煜、市长刘予强,市委常委、尧都区委书记陈刚,副市长闫建国,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宝春,临汾市环保局局长张文清,及各区县政府一把手、环保局长以及参加绿色发展论坛的嘉宾,纷纷到先河展台考察,集团副总裁范朝、卫家公司常务副总姜晓飞进行热情接待,并对集团产品和业务进行介绍。领导及嘉宾对先河参展表示欢迎,纷纷对集团产品技术优势、应用模式等给予肯定! 先河的高科技产品——走航监测车,成为展会的一大明星产品,受到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 卫家公司的净化监测一体机,由于其外观新颖、智能环保、净化效率高,受到了众多参会嘉宾的喜爱。 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其净化效果好、系统费用低、后期易维护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城市餐饮、学校及乡镇、农村等家庭污水净化,受到了很多参会嘉宾尤其是各区县政府、企业的关注。 本次展会及论坛为先河在山西乃至西北市场,创造了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展示契机,也为更多的用户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借鉴意义。
  • 环保部官员解读《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明确超低排放可行技术
    p   环境保护部于近日首次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发布了《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1-2017),以期进一步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和规范火电厂烟气、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火电行业污染防治措施升级改造与技术进步。日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这一技术指南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理解、贯彻这一技术指南,接受了记者采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记者:制定《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必要性和背景情况?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答:本《技术指南》制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环境改善的要求、火电发展的要求、技术进步的要求、环境管理的要求”4个方面。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是环境改善的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持续发生的大面积雾霾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关注。导致雾霾的主要内因是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污染排放,而其中燃煤量巨大成为多数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据统计,中国电力行业耗煤量约占全国煤炭总消耗量的一半,控制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就成了重中之重。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是火电发展的要求。“十三五”期间或更长时间内,我国经济仍需保持中高速发展,能源发展、电力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刚性需求。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来看,火电以煤电为主,并且仍然是中长期电力发展的主流。因此,制定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就显得格外重要。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是技术进步的要求。2014年6月7日,国务院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新建燃煤发电机组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各级政府与煤电行业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煤电“超低排放”行动,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减排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现有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工程在应用中也出现部分工程将各种技术简单堆积,造成改造费用过高、能耗过高等诸多问题。为更好地落实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在2020年前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迫切需要制定有关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的技术指南,引导企业选择可靠合理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四是环境管理的要求。我国的环境管理已转移到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上,并且正在积极推进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基于排放标准的可行技术体系,推动企事业单位污染防治措施升级改造与技术进步” 环境保护部发布《火电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中明确可行技术的相关要求参照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为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新形势,环境保护部启动“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编制工作,以指导火电行业全过程、全因素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推动火电企业排污许可证的实施与管理,增强环境管理的科学性。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记者:《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有哪些亮点?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答:一是明确颗粒物术语和定义。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不仅含有除尘器未能完全收集的烟尘颗粒,还包括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产生的次生颗粒物。因此,本《技术指南》中首次将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的“烟尘”定义为颗粒物,即悬浮于排放烟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状物质。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是首次提出石灰石—石膏湿法复合塔脱硫技术与pH值分区技术。近5年来,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趋严,污染治理技术发展迅速,为实现二氧化硫超低排放,主要采用复合塔技术和pH值分区技术,通过调整塔内喷淋布置、烟气流场优化、加装提效组件等方法提高脱硫效率,形成多种新型高效脱硫工艺。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是指南不仅明确烟气达标可行技术,还明确了超低排放可行技术,并优化技术路线,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规范超低排放,引领行业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本《技术指南》中提出,燃煤电厂在选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时,应遵循“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协同,兼顾发展”的基本原则,选择技术成熟可靠、经济合理可行、运行长期稳定、维护管理简单方便、具有一定节能效果的技术。同时,本指南还通过图或表等直观易懂的表达方式分别给出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选择方法,给出了典型的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以颗粒物为例,目前典型技术路线有以下3种:以湿式电除尘器做为二次除尘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 以湿法脱硫协同除尘做为二次除尘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 以超净电袋复合除尘为基础不依赖二次除尘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工程实际应用中需考虑不同污染物治理设施之间的协同作用,针对不同燃煤电厂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记者:如何理解《技术指南》中提出的“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因地制宜,统筹协同,兼顾发展”的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原则?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答:因煤制宜,不仅要考虑设计煤种、校核煤种,更要考虑随着市场变化,电厂可能燃烧的煤种与煤质波动,要确保在燃用不利煤质条件下,污染物能够实现超低排放。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例如,对于煤质较为稳定、灰分较低、易于荷电、灰硫比较大的烟气条件,选择低低温电除尘器+复合塔脱硫系统协同除尘作为颗粒物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是一种经济合理的选择。对于煤质波动大、灰分较高、荷电性能差、灰硫比较小的烟气条件,则应优先选择电袋复合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进行除尘,后面是否加装湿式电除尘器,则取决于除尘器的出口浓度以及后面采用的脱硫工艺的协同除尘效果,湿式电除尘器是应对不利因素的最佳选择。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因炉制宜,主要是考虑不同炉型对飞灰成分与性质的影响。如循环流化床锅炉,适用于劣质燃料的燃烧,通常灰分含量高,颗粒粒径较煤粉炉大,排烟温度也普遍较高,原则上优先选择电袋复合除尘器或袋式除尘器 对于燃烧热值较高煤炭的循环流化床,可选用余热利用的低低温电除尘器。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因地制宜,既要考虑改造机组的场地条件,也要考虑机组所处的海拔高程。如采用双塔双pH值脱硫工艺、加装湿式电除尘器、增加电除尘器的电场数等一般都需要场地或空间条件。对于高海拔的燃煤电厂,还应考虑相应高程的空气影响烟气条件,从而影响电除尘器的性能。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统筹协同,烟气超低排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设施之间相互影响,在设计、施工、运行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各设施之间的协同作用,全流程优化,实现控制效果好、运行能耗低、成本最经济的最佳状态。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兼顾发展,就是不仅要满足现在的排放要求,还应考虑排放要求的发展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变化。如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排放要求中,对烟气中的三氧化硫排放没有要求,对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要求还比较宽松,技术路线选择时就应考虑下一步排放限值的发展。此外,污染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需要考虑技术进步及其改造的可能性。煤炭市场、电力市场等均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煤质稳定性有无保障,电力负荷的变化与煤电深度调峰对烟气成份的影响等,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都需要考虑。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总之,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选择既要考虑初始投资,也要考虑长期的运行费用 既要考虑投入,也要考虑节能减排的产出效益 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也要考虑其运行可靠性 既要考虑超低排放的长期稳定性,也要考虑故障时运行维护的方便性 既要立足现在,也要兼顾长远。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记者:本《技术指南》与之前2010年发布的《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有哪些不同?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答:与2010年发布的《燃煤电厂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相比,本《技术指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是调整了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适用范围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一致,其中烟气污染防治技术以100MW及以上的燃煤电厂烟气治理为重点。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是强化了工艺过程煤尘污染防治技术,增加了灰场扬尘防治技术,增加液氨与氨水的装卸、输送与贮存污染防治技术。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是烟气除尘技术方面增加了近几年发展和应用的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以及超净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四是烟气脱硫技术方面增加了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复合塔脱硫技术、pH值分区脱硫技术 删除发展前景不佳的等离子体脱硫脱硝技术,增加具有研发价值的资源化脱硫技术。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五是烟气脱硝技术方面增加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六是增加了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路线选择原则、方法及典型技术路线,这是本《技术指南》特色亮点。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七是废水治理技术方面增加氨区废水处理技术和废水近零排放技术。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八是噪声治理技术方面调整相关噪声治理措施的治理效果,增加封闭式隔声机房噪声治理技术。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九是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随着电袋复合除尘和袋式除尘技术在火电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增加废弃滤袋的回用与处置技术。 /p
  • 聚光科技入选《201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日前,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和《2012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示范名录》和《鼓励目录》,具体内容详见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2年 第39号)。 《示范名录》所列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技术方法上具有创新性,技术指标具有先进性,已基本达到实际工程应用水平,国家鼓励进行工程示范。《鼓励目录》所列的技术是已经工程实践证明的成熟技术,国家鼓励在污染治理工程中推广。 受环境保护部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具体负责《示范名录》和《鼓励目录》中技术的筛选和目录的编制工作,为便于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用户单位在污染治理工作中使用两个目录,现将《示范名录》和《鼓励目录》中所列技术的依托单位名单(以申报单位为准)予以发布,请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协助做好《示范名录》和《鼓励目录》的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 特此通知。 附:图表为 .聚光科技入选《201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2012年7月23日 序号 技术名称 技术依托单位 十、监测检测技术 79 水体藻类原位荧光快速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80 气态污染物傅立叶红外自动/在线监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8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汞(气态)在线监测技术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82 在线脱硝监测技术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氮氧化物非分散红外在线监测技术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84 紫外差分法氮氧化物在线监测技术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5 在线VOC监测技术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6 红外-紫外法在线温室气体监测技术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7 在线温室气体监测技术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8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重金属检测技术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89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应急检测技术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90空气中重金属(颗粒态)在线监测技术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91 烟气中重金属(颗粒态)在线监测技术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来源(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 先河成功举办“生态环境防治”技术交流会 汇聚专家智慧
    会议背景: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各地完成“大气十条”目标任务迫在眉睫,且工作艰巨。各地政府需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减排计划,并采取科学措施精准治霾。其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实施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已经在各地开展。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无法精准锁定污染源、治理压力不能有效传递、县域农村和小散乱污无法有效管控、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无法监督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技术支撑。 为协助各地政府更好地对环境污染防治应对策略及管理经验进行分享,搭建环保技术与经验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改善环境质量,4月10日-12日,先河环保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了“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及决策支持”技术交流会。 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全国14个省份的220多位环保系统工作人员汇聚一堂,围绕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引起与会者强烈关注。 兰州是西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群山环抱、固若金汤,古称“金城”。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曾让兰州困于“霾”局。近几年,经过持续攻坚,依托科学手段,兰州人打造出了全国瞩目的“兰州蓝”,也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正源于此,先河与各界来宾和专家共聚于此,关注环保事业,助力生态改善。 开幕式上,首先由先河环保常务副总裁付国印致辞。付总指出,各地由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城市布局、人口活动密度等客观原因的制约,环保工作仍是负重前行,先河环保本次举办“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及决策支持技术交流会”,希望搭建一个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平台,为各地打好蓝天保卫战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公司依托2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创新,已在业内率先推出了“生态环境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为“水、气”等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及治理改善,提供了技术武器。目前已经在国内40余个城市及地区部署应用,效果显著。兰州市环保局陈一民调研员致欢迎词,欢迎各地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参会,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接下来,围绕会议的6个主题,各位专家分别站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成果分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张杨就空气监测技术与质控进行交流,并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和质控体系、监测仪器点位选择和监测网络建设及预警预报。 随后,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大气处武卫红处长就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管理经验进行了介绍。他讲道,大气污染曾是兰州市久治不愈的顽疾、挥之不去的阴影。但经过采取超常的治理措施,运用行政、科学、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摘掉了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大气污染“黑帽子”。武处长系统地介绍了兰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控制手段、管理经验,并介绍到,为适应国家新的大气污染防治需求,兰州市区内安装了400多套先河环保的网格化监控设备,管控措施进一步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 接下来,先河环保大数据应用中心王春迎技术主任,以《集监测、治理、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网格化大数据应用》为题,对先河生态环境网格化的大数据应用进行深入解读。生态环境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是对传统环境监测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通过全样本的有效性监测,精准锁定污染源头,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系统采用物联网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组合布设微型化、小型化监测设备,形成大范围、高密度的环境监控网络,按照数据使用需求,制定不同的质控手段,全面提升数据的有效性,结合政府管理手段,形成“监测、执法、治理”为一体的决策支撑平台,是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科学有效工具。 说到生态环境网格化,就不得不提先河环保的水环境网格化系统。先河市场部技术部长栾辉就“河长制”背景下的水环境网格化智能预警及决策支持进行阐述。他在演讲中表示,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加强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出台,推进水环境治理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水环境预警预报机制势在必行。先河环保的水环境网格化精准监控及决策支持系统就是“河长制”的抓手,系统通过科学布点、全面监管、划清责任、精确溯源、靶向治理,打通监测-监管通道,实现“人防”到“智防”转变。 先进的生态监控系统离不开强大的软件技术的支撑。广州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钟义龙技术总监,结合佛山市机动车尾气管控经验,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系统建设进行系统介绍。先河机动车污染防治综合管理系统就是贯彻落实环保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有效抓手,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集大成者。系统以大数据应用技术为依托,通过机动车排污监管体系多级互联、各类监测数据相互融合,实现机动车排污监测、监管、分析、决策的闭环管理,管控结合,实现决策科学化,精细化,持续化。 从监测到治理,先河在打造生态环境改善全产业链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先河正源环境治理技术公司技术副总监李鹏冠就VOCs污染防治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深入交流。在大气污染减排技术上,先河针对企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的监测、管理、治理一站式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地进行应用,能有效解决区域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通过回收企业生产废弃物并加以再次利用,既符合十三五规划相关资源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又可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为政府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技术交流贵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次活动也不例外。从大气到水质,从监测到治理,从污染管控经验到案例分享,从达标规划到减排评估,从道路尾气监管到重点区域臭氧管控技术,从颗粒物源解析到污染传输特征分析,各路大咖畅所欲言、观点交锋,会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澳大利亚Ecotech公司技术专家James针对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及管理系统进行分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玫教授针对细颗粒物在线监测与在线源解析技术,基于颗粒物区域差异特征、在线监测技术与多种技术结合分析等进行了技术分享中国环境科学院高健副研究员就京津冀颗粒物组分观测与区域污染过程成因解析,进行专业解读上海市环科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李莉所长阐释了“长三角地区臭氧污染特征、溯源和管控策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邢佳研究员则分享出了“多区域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达标方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赵晴博士则针对“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及其在重污染应急管控中的应用”阐明看法 最后,会议针对多角度的分享及案例交流进行分析研讨,引发众多与会者的思考和感悟。会场外,各地环保系统的专家就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机动车尾气管理系统、水环境网格化、VOCs监测、VOCs综合治理、社会化检测等产品及解决方案进行现场交流。 本次技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为相关区域提高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综合能力,提升环境管理效率和治理效益,提供了丰富的科学参考。
  • 环保部征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意见
    环保部网站28日下发关于征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其中指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有效的排放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政府和企业目标责任制,基本建立起重点区域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体系,并逐年减少细颗粒物排放总量 到2020年,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具体内容如下: 关于征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完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我部组织编制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印送给你们,请研究提出书面意见,于2013年3月4日前反馈我部。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耿子威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南小街115号   邮政编码:100035   联系电话:(010)66556219   传  真:(010)66556218   附  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pdf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3年2月6日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完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措施,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现象的成因,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建议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在工作中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包括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和发生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油雾和花粉等 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控制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包括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各种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等。   工业污染源包括: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炼油、有色冶金、各种锅炉和窑炉、各种废物焚烧装置、各种表面喷涂装置等。   移动污染源包括:汽车(含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机动船舶、航空器、各种移动式机械和动力装置等。   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业(烹饪油烟、烧烤和炉灶烟雾)、干洗业(VOCs)、家庭装修和使用气雾剂(VOCs)、城乡家庭厨房(油烟和炉灶烟雾)、家庭取暖煤(油)炉、生活垃圾和城市园林绿化废物(落叶等)露天焚烧、燃放烟花爆竹和吸烟、宗教和祭祀礼仪活动(焚香、焚化祭品)等。   农业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用地扬尘、秸秆等农业废物焚烧等。   (五)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灰霾污染应以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宜采取“各级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预防发生为主、应急防护为辅,配套综合措施、坚持长期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六)应将能源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点领域,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在特大型城市核心区域应实行能源无煤化。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与使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制定城市建设规划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合理部署产业空间格局,推动生态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实施“区域限批”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   (八)在开展细颗粒物排放总量调查的基础上,实行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细颗粒物纳入污染物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不断削减排放总量,严格控制新增排放量,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和排放。   (九)各地防治污染工作,应将构建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监测体系作为基础,开展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成分和来源分析研究,确定本地区需重点控制的污染源名单。在城市密集区域,应开展城市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十)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到2015年,建立有效的排放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政府和企业目标责任制,基本建立起重点区域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体系,并逐年减少细颗粒物排放总量 到2020年,建立区域层面大气污染监测、评估、监督体系,细颗粒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二、工业污染源治理   (一)制定严格、完善的国家和地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各行业排放控制要求。对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地区,应在国家排放标准中规定特别排放限值或制定实施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尽快制定工业烟(废)气中VOCs、氨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研究制定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烟(废)气的监测方法标准。各级环保部门应严格执法,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二)对于排放细颗粒物的工业污染源,应按照生产工艺、排放方式和烟(废)气组成的特点,采用适用的高效除尘技术,降低排放浓度 对于非密闭式排放烟尘、粉尘的生产装置,应采用集气装置收集烟气、废气,经净化后排放。   (三)对于排放前体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应分别采用去除硫氧化物、氮氧化物、VOCs和氨的治理技术。   (四)采用氨作为还原剂的氮氧化物净化装置,应根据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合理设置氨用量工艺参数,防止投加氨过量造成大量逃逸。   (五)鼓励火电企业采用湿式电除尘等新技术,防止脱硫造成的“石膏雨”污染。   三、移动污染源治理   (一)应将尽快降低燃料有害物质含量和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辆作为当前治理移动源污染的重点,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降低全国机动车船污染物排放水平。   (二)进一步提高全国车用燃油的清洁化水平,降低硫等有害物质含量,为实施更加严格的新车排放标准、降低在用车辆排放水平创造必要条件。采取措施切实保障各地车用燃油的质量,防止车辆由于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燃油造成车辆损坏或导致车辆排放控制性能降低。提高船舶和其他动力机械用燃油质量。   (三)制定并实施新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收紧颗粒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压燃式发动机和缸内直喷点燃式发动机汽车为重点,实施严格的颗粒物质量排放限值,同时制定实施颗粒物数量排放限值。   (四)升级汽车氮氧化物排放净化技术,采用尿素等还原剂净化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并建立车用尿素供应网络。   (五)制定和实施非道路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颗粒物排放控制要求。   (六)严格控制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污染物排放,按时实施国家排放标准。   (七)新生产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应安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严格限制轻型压燃式发动机乘用汽车的数量。用于公用事业的压燃式发动机在用车辆,可按照规定进行改造,提高排放控制性能。   (八)大力发展地铁等大容量轨道交通设施,发展使用燃油替代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加速淘汰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按时报废运营车辆,采用奖励等经济补偿措施促进更换各种在用社会车辆,缩短社会车辆更新周期。   四、生活污染源治理   (一)在全社会倡导形成节约、简朴、低碳的生活方式,摒弃奢侈、浪费、炫耀的消费习惯。推广环境友好型消费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消费品生产流通使用废弃过程对环境影响的知识,引导普通消费者的选择购买行为,并利用消费市场取向对生产的影响力,向生产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淘汰落后产品。   (二)以涂料、粘合剂、气雾剂、书籍报刊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消费品为重点,开展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三)治理饮食业、干洗业、小型热水锅炉等集中式生活污染源,严格控制油烟、VOCs、烟尘等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城市露天烧烤,在人口稠密的大型城市,应通过立法予以禁止。生活垃圾和城市园林绿化废物应及时清运,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露天焚烧。   (四)在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节能锅炉,有条件的地区宜发展集中供暖,替代小型燃煤(燃油)取暖炉、火炕等,减轻面源污染。   (五)建设有益于环境的风俗文化,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改良烹调技艺,倡导低油烟、低污染、低能耗的饮食结构。提倡实行无烟祭扫,减少焚烧香烛、祭品,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五、农业污染防治   (一)提倡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耕对土壤的扰动,防治土壤侵蚀和流失。   (二)及时、妥善处理秸秆等农业废物,可采取粉碎后就地还田和收集制备生物质燃料等资源化措施,防止发生露天焚烧。   (三)加强对施用化肥的技术指导,合理施肥,鼓励采用长效缓释氮肥,防止氨挥发。   (四)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审批、监管,推广先进可行的养殖技术,减少氨的排放。   六、其他污染源治理   (一)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减少城市裸地面积,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提高绿化率,或采用地面硬化措施,遏止扬尘污染。   (二)对各种有裸露地面的施工工地、各种粉状物料贮存场等,应采取有效的防尘、抑尘措施,防止细颗粒物逸散。运送渣土的车辆应采取遮挡措施,防止道路遗撒。各类土建工程应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不使用散装水泥。   七、污染预警与应急措施   (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建立部门间气象条件与空气质量会商机制,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严重空气污染,应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二)应根据当地细颗粒物来源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制定严重空气污染的应对方案,包括:紧急关停的排污设施名单、敏感人群防护方案、不适人群治疗方案等。   (三)出现严重空气污染状况时,应及时启动应对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四)应将老年人、中小学生、体弱多病人员等作为敏感人群,及时发布个人防护建议,包括减少户外活动、关闭住所门窗、停止体育锻炼、外出佩戴防护用口罩等。   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   各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局   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西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西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东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   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   中国环境报社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   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机关各部门
  • 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及对监测技术的管理需求
    本文通过梳理现行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方法标准,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现阶段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尽管起步较晚,但陆续实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和总量控制机制,已经对污染物监测提出了明确的管理需求。虽然离线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响应度,但使用FID和NDIR法的在线和便携仪器响应时间短、数据连续,可以实现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实时追踪,更好地满足污染预警、应急执法等环境管理新需求。  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类物质的总称。环境保护部2014年发布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是: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气压较高(标准状态下大于13.33Pa)、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将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贡献源划分为生物质燃烧源、化石燃料燃烧源、工业过程源、溶剂使用源和移动源。大气中的细颗粒物约50%来自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粒子。不仅如此,挥发性有机物中的脂肪烃、氯化烃、芳香烃、氯代烃、酮类、脂类以及乙二醇醚及其酯类还具有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肾毒性和生殖遗传毒性,并会刺激皮肤黏膜。  尽管如此,“十二五”时期中国大气污染控制的重点仍聚焦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烟粉尘三种污染物上。在当前各级政府全面实施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管控,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的背景下,本文对挥发性有机物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并据此分析出环境管理对实验室和在线/便携监测技术的应用需求。  1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国外经验  发达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基本延续大气污染防治的传统思路(表1),主要包括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政策措施的法律效力,从污染源清单入手针对本地的产业结构和排放特征出台行业排放标准,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并通过总量控制等环境管理手段推动企业减排。此外,美国、欧盟和日本还从各自的管理需求出发,出台了不同的监测方法标准,为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综上,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大气VOCs污染的防控机制总体上以多级管理为主,在中央或联邦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下,各地方或各成员国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地理和气象条件、社会人口等因素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大气VOCs污染防控管理机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国针对大气VOCs污染防控的起步时间不一致,对各VOCs排放行业的适用性略有不同。总体上,通过对以上发达国家对大气VOCs污染防控经验的梳理,针对大气VOCs污染防控的多级管理模式对中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体系  自2012年年底国务院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现役源挥发性有机物提出削减比例指标要求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方法。在国家层面,该体系主要由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出台的行动计划、大气污染物防治规划、技术政策、行业污染治理方案、排污收费方法、检测方法标准构成(表2和表3)。  在法律层面,该体系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导。《大气污染防治法》总则中提出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并提出对常规大气污染物、氨、挥发性有机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同时,制定含挥发性有机物产品的质量标准,并规定在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和产品时应当符合质量标准或要求。除针对VOCs标准规范类法规外,《大气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一系列针对VOCs产品生产的鼓励和处罚措施,如对生产、销售VOCs含量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要求的原材料和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进行监管,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在行政法规层面,国务院在2013年9月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完善含挥发性有机物产品的相关限值标准,并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挥发性有机溶剂。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鼓励企业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的相关技术研发及改造。在行业准入方面,将挥发性有机物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之一。同时,还提出将VOCs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内。  在部门规章层面,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有针对性的VOCs污染防治相关文件。2012年9月,由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新建排放VOCs的项目中实行污染排放减量替代,提高VOCs排放类项目建设要求,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制定相关行业的VOCs排放标准等工作 2013年,环保部发布了《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技术政策》,该技术政策作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生产VOCs物料和含VOCs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消费各环节的污染防治策略和方法 2014年环保部发布了《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国石化行业的排放量削减目标,并提出开展VOCs污染源排查、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完善VOCs监管体系、实施VOCs全过程控制、建立VOCs管理体系等任务 2015年,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该计划制定了到2018年的VOCs削减目标,并提出实施原料替代工程、工艺技术改造工程、回收及综合治理工程等任务 2015年6月,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发布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规定了石油化工行业和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  虽然中国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起步较晚,但目前形成的政策体系既包括上位法支撑,又涵盖对具体管理机制的规范要求,配套了部分技术政策和环境经济政策,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政策保障。此外,北京市、天津市和广东省还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针对印刷、制鞋、汽车表面涂装、家具制造等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为企业控制污染物排放和环保部门执法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3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对监测技术的管理需求  3.1排污收费和总量控制机制对监测的需求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对污染物监测提出了明确的管理需求。其中,新出台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要求试点征收排污费的石化和包装印刷行业企业,通过物料平衡等核算的方法确定污染物排放量。但由于每家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和采用的工艺不同,实际监测得出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更为准确。新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这也将有利于企业统一收集废气,实现挥发性有机物的准确测定。  此外,目前已经实施的《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工艺废气、燃烧烟气、挥发性有机物处理设施排放废气和火炬系统等有组织废气排放的企业应逐步安装在线连续监控系统。而上海市已经率先要求石油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安装配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的在线监测设备。天津市实施的《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也要求“排放筒VOCs排放速率(包括等效排气筒等效排放速率)大于2.5kg/h或排气量大于60000m3/h时须配套建设VOCs在线监测设备”。因此可以预见,排污收费机制将逐渐过渡到依据实际监测数据确定排放量并作为收费依据的阶段,环境管理机制对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的需求将更加明确。  除排污收费机制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鉴于目前对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总量控制和限期治理等机制(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已经开始要求重点企业在烟气排放口安装污染物连续在线监测系统,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总量控制预计也将延续该思路,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减排核算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精细化管理。  3.2环境风险预警和污染监管  监测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排污收费和总量控制的数据核定需求,还可以为污染源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由于工业过程和溶剂使用等挥发性有机物主要贡献源易出现无组织排放,且泄露的成分可能存在毒性,企业可以在石化、涂装等典型污染企业的厂界、集中地或园区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或配备移动监测车,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进行实时追踪,为环境风险预警和环境污染事故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另外,上海市已经出台政策,要求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单位纳入区县环保部门重点监管范围,开展日常监察并加强监督性监测,对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严格执法。目前各地开展的大气污染物监督性监测等仍主要采用现场采样加实验室分析,但使用便携式的监测设备可以快速测定和判断企业厂界和周边大气中的污染物是否超过控制限值,实现现场监察,增加灵活性。例如,台湾桃园的环保执法部门在征收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防治费时,除了通过3D光学雷达技术精准定位污染企业,还携带红外线热显像分析仪在现场快速测定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对偷排企业现场开具罚单,追缴排污费。  便携式的监测设备还可以满足环境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监测需求。在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便携和在线监测技术的环境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现场执法将为环境管理机制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起步较晚,但现行的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已经对污染物监测提出了明确的管理需求。  4挥发性有机物的常见监测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常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离线和在线/便携两种,在分析前均需要对污染物进行采样、预浓缩和分离。相比于其他气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复杂、源项多、排放浓度和工况差异大,精确测定难度高。  4.1离线监测技术  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制定完善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以及监测仪器标准”的背景下,环保部自2013年起陆续颁布了多项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和测定方法标准,对固定污染源废气和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和实验室测定方法做出了详尽的规定(表2)。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GS/MS)技术是目前的主流测定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分离效果好且灵敏度高,可以为排污收费、浓度达标监管、总量减排和环境统计等环境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规范化的监测技术和数据支撑。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操作温度和条件的要求高、检测周期长、费用高,因此排污企业和大部分省市级以下的监测机构不具备使用条件。  4.2在线/便携监测技术  科技部和环保部牵头组织和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分别将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备和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线和便携监测设备的开发作为研发和产业化重点。  相较于离线检测分析时间长、数据结果滞后的缺点,在线/便携式监测设备响应时间短、数据连续,主流方法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催化氧化-非分散红外线技术(NDIR)。其中,NDIR法对非燃烧工艺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进行测定的技术已经于2012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认定为国际标准ISO/FDIS13199—2012。  为对比FID和NDIR两种主流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本文对相关文献[9-14]进行了调研,并参考日本环境技术协会开展“固定发生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仪的调查”(表3)。该调查于2003年实施,旨在对比日本市场上销售的连续测定型总烃测定仪对芳香烃类、乙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醚类、含卤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氟利昂类等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成分的响应度和灵敏度。  虽然以FID法为主的在线监测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监测市场,但挥发性有机物防治体系中各管理机制的目标污染物不一致。例如,行业排放标准主要针对非甲烷总烃和行业特征污染物,而试行中的收费制度针对石化和包装印刷行业的总挥发性有机物。由于挥发性有机物不同成分的最佳检测方法不同,污染表征和监管对象的不确定性将是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的最大阻碍之一。  另外,除石化行业的“三桶油”外,大部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企业规模小、产值低,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企业缺乏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动力。这一方面需要环保部门出台奖惩政策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为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企业提供补贴 监测厂商也需要拓展服务模式,为污染企业提供设备租赁和第三方监测等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监测的新趋势是将在线设备通过互联网与远端监控中心连接。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也必将延续该思路,实现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污染源和空气质量实时监控,满足公众、企业和政府的多方需求。  5结论  本文从总结欧、美、日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经验出发,首先梳理了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发布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方法,并提出了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虽然仍需完善,但该体系为管控废气和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撑,排污收费和总量控制机制、环境风险预警和现场执法对污染物监测技术提出了明确的管理需求。  目前主流的气相色谱-质谱(GS/MS)技术虽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相应度,但对操作温度和条件的要求高、检测周期长、费用高。而采用FID和NDIR的在线和便携监测仪器响应时间短、数据连续,是发达国家对污染源废气和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进行实时追踪的主流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环境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现场执法等管理需求。  尽管如此,当前的污染防治体系尚未统一挥发性有机物的表征物,经济下行的压力也使企业缺乏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动力,这些都给行业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为此,环保部门应出台相应的奖惩政策,监测厂商应开拓服务模式、提供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从供需两侧促进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行业的发展,满足日益明确的环境管理需求。
  • 《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关于征求《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促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进步,根据《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修订完成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见附件)。现印送给你们,请研究提出书面(包括电子版)意见,并于2016年10月28日前反馈我部。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 吕奔  电话:(010)66556220  联系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徐驰  电话:(010)84935398-827,13991033606  传真:(010)849152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  邮编:100012  邮箱:543016486@qq.com  附件:  1.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2.征求意见单位名单.pdf  3.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pdf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6年10月10日
  •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公告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现批准《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HJ1298-2023电子工业水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pdf  本标准自2023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  2023年6月7日
  • 日立高新即将亮相“第三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陕西凤翔铅污染、大米镉超标、含砷婴儿食品等事件的频频曝光,使重金属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重金属如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不像其他的毒素可以在肝脏分解代谢,然后排出体外,相反,它们极易积存在大脑、肾脏等器官,一旦超标,易引起基因突变,影响细胞遗传,严重时会产生畸胎或诱发癌症。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南大学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召开的&ldquo 第三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rdquo 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定于2013年10月11日至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配合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工作的推进,了解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最新政策,推动重金属污染治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交流各地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经验,有效、科学应对重金属污染事件,把握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的现状、进展与发展趋势。 作为此次论坛的赞助商,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将于2013年10月12日下午发表题为&ldquo 日立原子吸收在检测食品和环境中重金属的应用&rdquo 报告,本次报告将介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食品及环境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应用数据。 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届时交流指导!关于日立高新技术公司:   日立高新技术公司是一家全球雇员超过10,000人,有百余处经营网点的跨国公司。企业发展目标是&ldquo 成为独步全球的高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rdquo ,即兼有掌握最先进技术水准的开发、设计、制造能力和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身份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公司。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的生命科学系统本部,通过提供高端的科学仪器,提高了分析技术和工作效率,有力推进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开发。我们衷心地希望通过所有的努力,为实现人类光明的未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日立高新技术公司网站:http://www.hitachi-hitec.cn
  • 深圳朗石参与“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高发态势引起了国家的极大重视。在刚刚结束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及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报告大篇幅提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并且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在2015年建立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基本遏制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和高发态势。     会议现场 曹妮妮女士发言   基于此,2011年12月2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北京中苑宾馆隆重召开了“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涉及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重金属污染修复、防治技术等。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先生介绍了重金属防治要求和政策制度,深圳朗石作为受邀企业代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金属污染研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行约12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共同交流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   深圳朗石高级工程师曹妮妮女士在会议中做了题为《水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应用》的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重金属元素检测最新技术及朗石产品在重金属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会议期间,深圳朗石还向参会代表展示了朗石重金属监测全线产品,产品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大家兴致勃勃的就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参会专家学者对朗石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表示了高度的认可。     参会专家光临展台 参会专家光临展台   关于朗石   深圳朗石生物仪器有限公司(www.szlabsun.com)主要致力于水质监测仪器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主要有应急监测、在线监测、实验室仪器和配套试剂四大系列产品,其中便携式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LumiFox 2000、在线发光细菌毒性监测仪LumiFox 8000、便携式重金属测定NanoTek 2000、多参数重金属在线分析仪NanoTek 9000(阳极溶出法)、多参数重金属在线分析仪PhotoTek 6000(光学法) 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深圳朗石参加“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与风险管理,交流重金属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污染修复技术,中国环境学会将于2011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中苑宾馆举办“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作为国内重金属监测仪器行业领先者,深圳朗石公司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并将在会议中做题为“水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应用”的主题报告。   在本次会议上朗石公司还将为广大新老客户全面展示自主研发生产的PhotoTek6000LT重金属在线分析仪、PhotoTek6000多参数重金属在线分析、NanoTek2000便携式重金属测定仪、NanoTek9000多参数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等水中重金属监测产品,欢迎您届时莅临朗石展台参观指导!   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召开时间:2011年12月27日——28日   召开地点:北京市中苑宾馆一层观苑厅(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18号)   关于朗石   深圳朗石生物仪器有限公司(www.szlabsun.com)主要致力于水质监测仪器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主要有应急监测、在线监测、实验室仪器和配套试剂四大系列产品,其中便携式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LumiFox 2000、在线发光细菌毒性监测仪LumiFox 8000、便携式重金属测定NanoTek 2000、多参数重金属在线分析仪NanoTek 9000(阳极溶出法)、多参数重金属在线分析仪PhotoTek 6000(光学法) 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科技部等发文征集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
    p   日前, 科技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征集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的通知。 /p p   通知中显示,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促进先进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满足新形势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需求,相关部门决定编制发布《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目录》,现组织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与装备申报工作。 /p p    strong 申报范围要求如下: /strong /p p   (一)应用于土壤污染预防、调查评估、治理与修复各阶段的采样、监测、风险管控和场地修复等技术与装备(已申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的技术与装备可以不用重复申报)。 /p p   (二)技术与装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应具有先进性,并至少有一个通过项目验收的国内工程应用案例。 /p p   (三)技术与装备的知识产权应清晰,不涉及产权纠纷。 /p p strong   申报要求 /strong /p p   (一)各省级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有关单位进行申报 有关中央企业及全国性行业组织负责组织本集团和本行业的申报工作。 /p p   (二)申报单位认真填写附件1的申报表,并按照附件2的要求准备相关附件,将申报表和附件胶装成册加盖公章后提交,同时提交上述材料的电子版。 /p p   (三)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及全国性行业组织对申报的技术装备进行审核汇总,并填写申报汇总表(见附件3),连同各单位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于2017年9月25日前寄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系人邮箱,邮件题目格式要求为“2017土壤+技术装备名称+申报单位名称”。 /p p    strong 附件内容和要求如下(其中1-4为必备材料,5-7为可选材料): /strong /p p   1. 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 /p p   2. 检测/监测报告,包括技术或装备性能测试报告、典型应用案例的应用效果检测/监测报告、二次污染防治检测/监测报告等。所有报告应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 /p p   3. 典型应用案例项目验收报告。 /p p   4. 典型应用案例项目用户反馈意见。 /p p   5. 专利证书、查新报告、技术评估或鉴定意见。 /p p   6. 获奖证明。 /p p   7. 其他。 /p p strong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strong /p p   (一)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联系人:肖尧文 /p p   联系电话:010-58881435 /p p   (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系人:尚光旭 刘媛 /p p   联系电话:010-51555002 /p p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扣钟北里甲四楼200室,100037 /p p   电子邮箱:sgx2036@163.com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most.gov.cn/tztg/201708/W020170825570320461838.doc" target=" _blank" 1. 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申报表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most.gov.cn/tztg/201708/W020170825570320781923.doc" target=" _blank" 2. 附件内容和要求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www.most.gov.cn/tztg/201708/W020170825570321096030.doc" target=" _blank" 3. 申报汇总表 /a /p
  • 环保部发布18项VOCs污染防治先进技术
    p   12月13日,为加快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环保部组织有关单位筛选了一批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先进技术,形成2016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VOCs防治领域)》并发布。 /p p   此次发布的VOCs控制技术涉及原料管理技术、原料替代技术、VOCs回收技术、废气处理技术等,采用何种处理技术直接决定了排放废气的性质,从而影响后续排放监测设备的设计。 /p p   此次共推荐三大回收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推荐的三大回收技术都尽量避免了使用水蒸气,从而减少了排放废气的含水量,大大降低了后续的监测难度。 /p p   推荐的废气处理技术共10项,其中四项为燃烧技术、一项为催化氧化还原技术、四项为生物处理技术、一项为等离子体技术,由此可见,未来燃烧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很可能成为VOCs处理的主流技术。而这两种技术排放的废气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燃烧产生的气体温度为300度以上,甚至高达800度,高温将成为此类废气采样的主要考虑因素 而生物处理技术的废气一般在15度-35度,但是湿度一般在50%-70%,除湿成为此类废气采样的主要考虑因素。 /p p   详细名单如下: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6 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VOCs 防治领域) /strong /p table width=" 600"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序号 /strong /p /td td width=" 94"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技术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22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工艺路线及参数 /strong /p /td td width=" 145"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主要技术指标 /strong /p /td td width=" 147"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技术特点 /strong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适用范围 /strong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技术类别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94" p 印刷行业氮气保护全UV 固化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凹印工艺中使用UV 油墨的承印材料在进入干燥区前,先采用不含氧的气体对承印材料表面进行吹扫处理,使其在充有保护气体N2 的紫外线干燥箱中进行干燥,防止干燥过程中油墨与空气接触反应,避免添加抗氧剂,从源头减少VOCs 的使用与排放。 /p /td td width=" 145" p 氮气保护全UV九色及九色以上凹印机工作过程中,在不抽风情况下,车间内VOCs 浓度最高为0.15mg/m3。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紫外固化技术解决了UV 油墨在凹印机上无法完全干燥的难题;不仅可以减少VOCs 排放,还可以降低干燥过程的能耗。 /p /td td width=" 113" p 烟草、食品、药品等包装材料的印刷。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示范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 /p /td td width=" 94" p 包装印刷无溶剂复合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该技术使用聚氨酯胶粘剂通过反应固化实现不同基材的粘结。全部工艺在低温或常温(35℃~45℃)状态下完成;使用多辊涂布,胶层薄,涂胶量只有溶剂型干式复合的1/3~1/2。 /p /td td width=" 145" p 相比溶剂型干式复合工艺VOCs 减排率可达99%以上。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无溶剂胶粘剂代替溶剂型胶粘剂,从源头上避免了VOCs 的使用与排放。 /p /td td width=" 113" p 软包装印刷及装饰、织物、皮革复合等领域。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d width=" 94" p 木器涂料水性化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通过应用丙烯酸聚氨酯共聚物乳液(PUA)制备技术、多重交联制备聚氨酯水分散体(PUD)制备技术及高性能聚丙烯酸酯乳液(PA)的制备技术,形成系列高性能聚合物乳液的制备技术,实现木器涂料的水性化。 /p /td td width=" 145" p 高性能聚合物乳液的VOCs 含量≤50g/L;水性涂料的VOCs 含量≤70g/L。 /p /td td width=" 147" p 解决了高性能聚合物乳液的制备和溶剂型涂料的水性化替代技术。 /p /td td width=" 113" p 木器涂料生产企业及木质家具制造行业。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 /p /td td width=" 94" p 活性炭吸附- 氮气脱附冷凝溶剂回收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利用颗粒活性炭吸附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采用高温氮气脱附再生,脱附产生的溶剂经冷凝分离后回收。 /p /td td width=" 145" p VOCs 净化效率≥96%(一级吸附若不能达标则需采用两级)。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惰性气体氮气作为脱附载气,有效解决了传统回收工艺安全性问题;与水蒸气再生相比,回收溶剂含水率低,易于提纯。 /p /td td width=" 113" p 包装印刷、石油化工、涂布、制药等行业。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 /p /td td width=" 94" p 油品储运过程油气活性炭吸附回收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采用活性炭吸附油气,吸附饱和后利用减压解吸,解吸出的油气通过喷淋吸收或进入低温冷凝器直接冷凝。 /p /td td width=" 145" p 出口油气浓度<10g/m³ ,油气回收率>97%。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油气回收专用活性炭,吸脱附速率快;采用干式真空泵减压脱附,安全性好。 /p /td td width=" 113" p 成品油装载的油气回收、成品油存储过程中储罐大小呼吸气的油气回收。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6 /p /td td width=" 94" p 油品储运过程油气膜分离- 吸附回收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收集石化行业储运过程中间歇性排放的油气后,经缓冲气柜,通过增压进入吸收塔回收60%~80%的油气。吸收塔出口的油气经膜组件富集后返回压缩机入口,膜处理后的低浓度油气(约5~15g/m3)进入变压吸附装置(VPSA),出口的非甲烷总烃浓度<120mg/m3。 /p /td td width=" 145" p VOCs 回收率>99.9%。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吸收-膜分离-吸附组合工艺提高了油气回收效率。 /p /td td width=" 113" p 石化行业油气回收。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7 /p /td td width=" 94" p 防水卷材行业沥青废气吸收法处理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先利用油性吸收剂吸收沥青废气中的VOCs 组分,吸收富集后返回生产工艺,作为生产辅助材料。吸收净化后的低浓度VOCs 废气再通过高压静电除雾和活性炭吸附组合技术处理。 /p /td td width=" 145" p 沥青烟净化效率可达98%以上,苯并芘净化效率可达99%以上,非甲烷总烃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 /p /td td width=" 147" p 选用闪点高于66℃的卷材生产配料作吸收剂,吸收液经适当处理后可直接回用。 /p /td td width=" 113" p 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中沥青废气的处理。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8 /p /td td width=" 94" p 固定式有机废气蓄热燃烧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采用多床固定式蓄热室,经预热后的有机废气进入燃烧室高温氧化分解,净化后的高温尾气经蓄热体降温后达标排放,蓄热体预热进口废气,节省能源。设备运行温度800℃左右,阻力≤5000Pa。 /p /td td width=" 145" p 当采用两床时,VOCs净化效率≥90%;当采用三床及以上时,VOCs 净化效率≥97%,热回用率≥90%。 /p /td td width=" 147" p 在蓄热体支撑结构上配设气体回流装置,减少阀门切换时废气滞留量;蜂窝陶瓷作为蓄热体,设备阻力小。 /p /td td width=" 113" p 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中高浓度VOCs废气净化。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9 /p /td td width=" 94" p 旋转式蓄热燃烧净化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旋转式蓄热燃烧系统主体结构设有多个蜂窝陶瓷蓄热室和燃烧室,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程序。控制系统控制驱动马达使回转阀按一定速度旋转,实现蓄热体吸附-放热的循环切换。 /p /td td width=" 145" p VOCs 净化效率≥97%,热回用率≥90%。 /p /td td width=" 147" p 蓄热体与被净化废气进行直接接触换热,换热效率高,运行费用低;采用旋转式多床结构设计,占地面积小。 /p /td td width=" 113" p 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中高浓度VOCs废气净化。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0 /p /td td width=" 94" p 蓄热催化燃烧(RCO)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有机废气经蓄热体加热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燃烧,使有机废气氧化分解为CO2 和H2O。反应后的高温气体经过蓄热体储存热量用于预热后续的有机废气后直接排放,或者直接返回生产环节进一步利用热能。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等程序,连续工作。设备运行温度300 ℃ & nbsp & nbsp 左右, 阻力≤5000Pa , 空速10000h-1-40000h-1。 /p /td td width=" 145" p VOCs 净化效率≥97%,热回用率≥90%,催化剂使用寿命>24000h。 /p /td td width=" 147" p 催化剂降低燃烧温度,蓄热体提高热回用率,节约能源消耗。 /p /td td width=" 113" p 中高浓度VOCs 废气治理。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1 /p /td td width=" 94" p 含氮VOCs废气催化氧化+ 选择性催化还原净化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用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含氮VOCs,再用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SCR)净化催化氧化阶段产生的NOx。 /p /td td width=" 145" p VOCs 净化效率可达95%以上,NOx 净化效率可达80%以上。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催化氧化+SCR组合工艺,在高效处理含氮VOCs 的同时,防止NOx 二次污染。 /p /td td width=" 113" p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丙烯腈等含氮VOCs 的处理。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2 /p /td td width=" 94" p 吸附浓缩+燃烧组合净化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含VOCs 废气进入沸石转轮吸附净化,脱附后的高浓度废气再通过燃烧装置(如RTO、RCO、TNV 等)进行燃烧净化。VOCs 吸附浓缩倍数10 倍以上。 /p /td td width=" 145" p 沸石转轮吸附净化效率≥90%,燃烧净化效率≥97%。 /p /td td width=" 147" p 将中低浓度、大风量的VOCs 废气通过吸附浓缩转为高浓度、低风量的有机废气,然后再进行燃烧处理,降低了废气燃烧净化的运行费用。 /p /td td width=" 113" p 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中低浓度废气净化。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3 /p /td td width=" 94" p 低浓度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低浓度有机废气导入生物过滤器后,经由采用生物复育技术研制的高效生物膜将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降解成CO2 和H2O。生物过滤器设一层或多层生物膜填料;废气停留时间>10s;适宜运行温度15℃~35℃。 /p /td td width=" 145" p 非甲烷总烃去除率>90%。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高效生物膜填料,接触面积大,净化效率高;运行费用低。 /p /td td width=" 113" p 低浓度有机废气处理。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4 /p /td td width=" 94" p 高级氧化-生物净化耦合处理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VOCs 在高级氧化单元中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水溶性和可生化性较好的小分子VOCs,进一步在生物净化单元处理。废气湿度50%~60%,废气停留时间30~50s,液气比& lt 3:1,温度15℃~35℃。 /p /td td width=" 145" p 对卤代烃、硫化氢、甲苯、四氢呋喃等的处理效率均达到90%以上。 /p /td td width=" 147" p 生物滤塔采用& amp ldquo 真菌-细菌& amp rdquo 复合菌剂进行接种挂膜,启动时间短,并耦合了高级氧化技术,提高了VOCs 的可生化性。 /p /td td width=" 113" p 石油炼化、医药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和污水处理厂(站)排放的低浓度VOCs 及恶臭气体的净化。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5 /p /td td width=" 94" p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过程恶臭异味生物处理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针对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异味,采用生物净化技术,利用附着于填料或洗涤液中的微生物吸收、降解恶臭气体组分。 /p /td td width=" 145" p 恶臭去除率>90%。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优选复合菌、复合生物填料,菌种驯化时间短,耐负荷冲击能力较强。 /p /td td width=" 113" p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场所散发的低浓度恶臭气体。应用中需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影响。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6 /p /td td width=" 94" p 乳化植物液洗涤除臭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以天然植物乳液为溶剂,对异味气体进行洗涤和吸收。洗涤过程中通过形成微小气泡,增大气液接触比表面积,提高传质效率。 /p /td td width=" 145" p 恶臭去除率>90%。 /p /td td width=" 147" p 天然植物液可生物降解、无毒、无污染;采用植物液洗涤塔,工艺简单。 /p /td td width=" 113" p 污水处理、污泥干化、垃圾储存与转运等场合所产生的低浓度VOCs 及恶臭异味治理。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7 /p /td td width=" 94" p 双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恶臭气体治理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经降温、除尘、除水等预净化后,恶臭气体在双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单元内与携能电子和氧化性活性基团发生反应,将恶臭物质转化为CO2、H2O 等物质。预处理后废气应满足颗粒物含量≤30mg/m3、废气温度≤40℃、相对湿度≤70%。 /p /td td width=" 145" p 恶臭气体在等离子体单元内停留时间<5s,在入口臭气浓度<10000 时,恶臭去除率≥90%。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方式,放电稳定,反应时间短;电极与废气不直接接触,避免了电极腐蚀问题。 /p /td td width=" 113" p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污泥处置、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等行业的恶臭异味治理。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r td width=" 7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8 /p /td td width=" 94" p 餐厨油烟全动态离心分离技术 /p /td td width=" 228" p 利用高速旋转网盘高效捕集烹饪油烟,油雾颗粒被高速旋转的合金丝切割拦截,并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合金丝径向甩向四周,被旋转网盘外围的集油槽收集,完成油烟拦截和回收。单元模块进口风速2.0~3.5m/s,商用净化网盘转速1800~2200r/min,家用净化网盘转速1500~1800r/min。 /p /td td width=" 145" p 出口油烟浓度可达到0.7mg/m3 以下。 /p /td td width=" 147" p 采用全动态离心分离技术,实现了餐厨烟气中油烟的分离净化;设备运行时烟气压降小、运行维护简单。 /p /td td width=" 113" p 家庭厨房油烟净化和商业餐厨油烟治理。 /p /td td width=" 8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推广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2/ueattachment/79026036-d9d3-453b-8efc-5bed59a436b3.pdf" 2016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VOCs防治领域).pdf /a /p p br/ /p
  • 2016重金属污染防治及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最佳可行技术高级研讨会完美谢幕
    2016年5月26日至28日,“2016重金属污染防治及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最佳可行技术高级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朗铎科技全国土壤销售经理彭铖先生、朗铎科技技术部经理马金波先生出席会议。会议现场 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及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等场地系列五项环境保护标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土十条”及《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等政策。此次会议旨在总结梳理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学习国际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机理研究经验及先进防治技术,探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修复技术,加强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和科研水平。参会嘉宾作报告 朗铎科技技术部经理马金波先生在会议作《Niton手持荧光分析仪在环境土壤行业的应用》报告,报告中详细分析我国目前环境土壤行业的现状及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在该行业的应用。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 XL3t 960 土壤重金属分析仪 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RF XL3t 960 土壤重金属分析仪,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土壤污染调查和农田土壤的元素含量分析。其检测结果与实验室结果高度相关,同时可以快速提供土壤样品的主量元素和重金属污染元素成分含量数据,为判断土壤污染水平,分析土壤污染类型和分布情况提供依据,能够测试包括Hg,Pb,As,Cd等土壤中常见污染物30余种,是土壤样品现场测定及土壤污染应急监测的利器。 此次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升了我们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与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土十条”的出台做好前期准备。作为赛默飞中国区域环境土壤行业的独家代理,朗铎科技将全力协助业内同仁,推进全国重金属污染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实施,积极探索防治政策与实践道路! 关于朗铎科技  朗铎科技,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纽交所代码TMO,原美国热电公司)中国区域战略合作伙伴;是赛默飞世尔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旗下尼通(Niton)的中国区授权经销商,同时也是尼通 (Niton)备件与服务市场的中国区授权服务商。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尼通 (Niton)手持式X荧光光谱仪、ARL台式 X荧光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产品涉及矿产、冶金、铸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力、石化、金属回收、环境土壤等众多行业。作为工业与实验室分析仪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球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专业的应用技术支持、优质的售后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 关于赛默飞世尔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约5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