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池技术

仪器信息网电池技术专题为您整合电池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电池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电池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电池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电池技术话题讨论。

电池技术相关的论坛

  •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2003新书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2003新书

    网上有pdf版,哪位有请分享一下,谢谢![em25]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 【基本信息】 出版时间:2003年1月第1版 编(译)著: 郭炳琨、李新海等 ISBN/RC:7-81061-102-X/TM001字数:398千字开本:32开页数:476 价格: 40.00 元 --------------------------------------------------------------------【内容介绍】 本书是几位教授、博导在多年从事教学和新型化学电源研究开发的基础上编著而成。作者参考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专著及近10年的文献和电池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 该书在阐明化学电源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众多电池的原理和制造技术,全面叙述了各类新型化学电源的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是一本理论性较强,又密切结合电池生产实践的专著。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概论、化学电源的理论基础、一次电池、铅酸蓄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激活电池、固体电解质电池、燃料电池、电池性能检测技术和电池设计。 该书已多次重印,第二版正在修改,不久将与读者见面,本书既适合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又可作为从事电池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参考用书。 [em61] [em25]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11/200511121246_10063_1604910_3.jpg[/img]

  • 关于电池短路试验机的技术要求

    电池短路试验机用于锂原电池和其它原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数码电子产品)、镍氢、镍镉以及铅酸电池(用于电动工具、玩具、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的外部短路试验,大家在采购本电池短路试验机时,要先了解产品,我司生产的电池短路试验机在技术、功能方面都满足以下要求。 技术规格要求: 1 适用范围 1.1 适用标准 电池短路试验机适用于锂原电池和其它原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数码电子产品)、镍氢、镍镉以及铅酸电池(用于电动工具、玩具、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按照标准GB8897.4-2002、GB/T18287-2000、IEC60086-4: 2000、IEC62133: 2002、UL1642: 2006、SN/T1413-2004、SN/T1414.3-2004中的有关要求,进行外部短路试验。 1.2 试验要求 上述标准中,对于外部短路试验的规定要求略有不同,电池短路试验机满足以下全部的试验要求: 1)电池在(55±2)℃的环境下达到温度平衡后,在相同温度下经受外电路总阻值0.1Ω的短路,短路继续至电池外壳温度回落至(55±2)℃后,再持续1小时以上。 2)满充的电池或电池组在(20±5)℃或(55±5)℃的环境条件下,电池或电池组的正负极之间经受外电路总阻值0.1Ω的短路,短路试验持续24小时,或电池外壳温度下降到比峰值低20%时结束(采用热电偶监控),取时间较短的试验情况。 2 主要技术参数与功能 2.1 主要技术参数 1)温度范围:RT+20℃~100℃ 2)温度均匀度:±2℃ 3)温度波动度:±0.5℃ 4)短路工位:5路 5)测温工位:5路 6)每路短路电阻:<0.1Ω或<0.05Ω可选 7)短路工作腔底面积:600mm×600mm 8)适用样品最大尺寸:500mm 2.2 主要功能 1)电池短路试验机采用全封闭的箱体结构,短路工作腔与设备本体的电气线路部分隔离。 2)短路工作腔具有隔爆和排气功能,能够瞬间释放试样爆炸产生的压力,并排出爆炸产生的烟尘。 3)电池短路试验机的工作腔具有适度的耐腐蚀和便于清洁的功能,能够经受电池爆炸产生的腐蚀性液体的侵蚀,便于清洗。 4)电池短路试验机采用远程和现场两种控制方式,短路过程通过自动控制完成。 5)短路工作腔安装具有防弹功能的观察窗,以便对短路过程进行监控; 6)短路工作腔具有烟雾监控和声光报警功能,以对爆炸发生与否进行判断和报警。 3 安装要求 需求方要提供排气烟道或根据具体要求,供求方另行单独设计、制造、安装废气处理机组及排烟管路。

  • 涂胶技术在汽车电池上应用

    涂胶技术在汽车电池上应用

    [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涂胶技术在汽车电池上应用[/font][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人们正在进入汽车电池系统开发和制造的新时代,[b]涂胶应用技术[/b]正在引领潮流。[/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现代出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替代性驱动系统的发展,[b]电动汽车[/b]及其最重要的[b]电池[/b]将始终是关注的焦点。[/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单个电池单元非常敏感,必须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池系统。为此,涂胶应用技术可发挥重要作用[b]。[/b]电动汽车中的电池系统只有完美地连接了各个电池单元,才能满足其各种要求。碰撞安全当然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重量和寿命也很重要。[/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采用涂胶技术可确保胶粘剂应用精确、均匀分布,并创造一个完全[b]密封[/b]的环境,没有空气夹杂物。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单个电池[b]免受振动[/b],并保证最佳的[b]热传导[/b]。空气中的湿气不能进入,产生的气体也不能逸出,这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华工在喷涂技术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体现在了涂胶应用中,涂胶技术可以确保在高流量和稳定的温度下应用胶水材料。[/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能够响应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工厂布局的需求。可提供各种涂胶应用装置,确保提供最合适的应用,如不加热和加热设备、双组分应用的混合比例可以根据应用领域进行调整。[/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模块化系统还可提供用于实验室开发、试制线或大批量生产的涂胶技术。华工的工艺流程和应用精度是完全可重复的,保证始终如一的高质量涂胶应用。在接近批量生产的实际条件下,华工的测试中心可进行工艺和组件测试,并针对特定客户的需求开发解决方案,并不断优化工艺。对于华工的客户而言,这意味着在开始生产之前就可以大大降低潜在风险。[/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借助多样创新的涂胶技术,华工为电池系统的开发和生产提供支持。[/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 用于将电池单元粘结到电池系统中的全面应用解决方案。[/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涂胶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了高度灵活性。[/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 特别关注电池系统的整体需求(碰撞安全性,单个电池的灵敏度,充电过程中的导热,寿命和重量)。[/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行调整,不仅适合实验室的最小批量处理,也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大批量处理。[/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222222][img=,500,5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4/202104250934147108_1253_4017671_3.jpg!w500x500.jpg[/img][/color][/font][/align]

  • 新能安推出循环15,000次的电池技术

    [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新能安称其新型电池技术使用寿命可达[/font][font=宋体]15,000次循环,适用于固定和太阳能储能应用,实现长达20年的潜在寿命。[/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中国电池制造商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font][font=宋体]Ampace)在上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RE+展会上发布了新型电池技术。公司表示,新型昆仑系列电池适用于[/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屋顶光伏项目的储能系统。[/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司表示:[/font][font=宋体]“这种长寿命电池对全球工商业和住宅储能系统具有重要价值,能使工商业储能用户有效实现光储同寿,并且由于克服了传统电池寿命限制,能在VPP模式下为住宅储能[/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用户带来更大收益。[/font][font=宋体]”[/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司表示该电池技术可确保[/font][font=宋体]15,000次循环或20年使用寿命,而且新产品在循环15,000次后可保持80%的健康状态率,在循环20,000次后可保持70%以上的健康状态率。[/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电池尺寸为[/font][font=宋体]22.5 mm x 122.7 mm x 360.5 mm,重约1.8 kg,其最大容量为100 Ah,标称电压为3.2 V。[/font][/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font=宋体]公司表示:[/font][font=宋体]“这有效解决了客户在太阳能储能项目运营阶段需要更换电池的顾虑,使整个生命周期的[/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电力成本显著降低了[/font][font=宋体]30%。”并指出该新电池技术可有效实现光储同寿,并能处理多个日常循环。新能安是中国制造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组建的合资企业,CATL于2011年从ATL分拆出来。[/font][/font][/align]

  • 【开始报名啦】“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19.03.26

    【开始报名啦】“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2019.03.26

    [b]会议名称[color=#3333ff][color=#000000]:[/color]“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color]会议简介[/b]:仪器信息网([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url])将于2019年3月26日,举办[color=#ffa500][b]“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b][/color],会议将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锂电检测相关仪器技术专家,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锂电检测市场良性发展。[b]会议日期:[color=#3333ff]2019年3月26日[/color][/b]会议安排:[table=95%][tr][td=1,1,13%]09:30-10:00[/td][td=1,1,50%]原位电镜在锂电池研究中的应用[/td][td=1,1,37%]黄建宇(燕山大学)[/td][/tr][tr][td=1,1,13%]10:00-10:30[/td][td=1,1,50%]锂电池中的原位检测手段[/td][td=1,1,37%]郝正明(岛津)[/td][/tr][tr][td=1,1,13%]10:30-11:00[/td][td=1,1,50%]加速量热仪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中的角色浅谈[/td][td=1,1,37%]薛钢(苏州玛瑞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td][/tr][tr][td=1,1,13%]11:00-11:30[/td][td=1,1,50%]雷尼绍拉曼光谱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td][td=1,1,37%]王志芳(雷尼绍)[/td][/tr][tr][td=1,1,13%]14:00-14:30[/td][td=1,1,50%]锂离子电池正极纳米材料及相关表征技术[/td][td=1,1,37%]褚卫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td][/tr][tr][td=1,1,13%]14:30-15:00[/td][td=1,1,50%]原子光谱在锂电池行业的应用[/td][td=1,1,37%]王元飞(安捷伦)[/td][/tr][tr][td=1,1,13%]15:00-15:30[/td][td=1,1,50%]锂电池定制化失效分析的机遇与挑战[/td][td=1,1,37%]周健(纳凡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td][/tr][tr][td=1,1,13%]15:30-16:00[/td][td=1,1,50%]X射线衍射在电池研究中的应用[/td][td=1,1,37%]王林(马尔文帕纳科)[/td][/tr][tr][td=1,1,13%]16:00-16:30[/td][td=1,1,50%]锂离子电池失效的分析解析[/td][td=1,1,37%]韩广帅(上海蓄熙新能源材料检测有限公司)[/td][/tr][/table][b]免费报名:[/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b]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b][/url]

  • 软包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技术进展

    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比容量高、安全性能好、内阻小、设计灵活等特点,数码消费产品轻薄化、多样化设计使得软包电池发展迅速,软包电池占中国锂电池市场的比例已经突破30%。但目前生产的软包电池绝大部分仍使用液态电解液,并不是真正的“聚合物电池”。采用聚合物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可以有效提高极端情况下电池的安全性。聚合物电解质主要包括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和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全固态型聚合物电解质是以聚合物基质作为电解质的溶剂,不含任何液态成分。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常温离子电导率较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并且成本过高,国内领先的电芯厂如东莞新能源(ATL)也仍在研发阶段,市场尚未有商业化产品面世。目前取得商业化应用的主要是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分两种:PVDF-HFP热压聚合工艺路线以及现场聚合工艺路线,目前国内电芯厂普遍采用PVDF-HFP热压聚合工艺(俗称“涂胶隔膜”)。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既有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良好的安全性,又与有机溶剂电解液有相近的离子电导率,并且具有与电极材料间的反应活性低、质量轻、易成薄膜、黏弹性好等特点。采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可制成各种形状,并具有耐压、耐冲击、生产成本低和易于加工使用等优势。相对国内,日韩企业对凝胶聚合物及固态电解质研发及技术储备更早,索尼、三井化学、三星SDI、LG化学等公司拥有相关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技术及专利群。国内领先的电解液供应商—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适用于正极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软包电池的TC-E505#系列电解液和适用于正极为磷酸铁锂的TC-E506#系列电解液。本系列电解液为传统电解液和聚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粘度的聚合物电解液,将电解液注入到电池中后,通过一定的化成工艺,可以将电池的极片与隔膜粘结在一起,电池中不存在液体电解液,全面提升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 6月1日直播:第三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

    4月29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电池制造业主要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产量47.9亿只,同比增长83.4%;另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32.8GWh,同比增长296.5%;销量达23.9GWh,同比增长201.0%;装车量达23.2GWh,同比增长308.7%;共有4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市场保持高速持续增长。业界广泛关注的锂电池材料的结构、动力学等性能,均与电池材料的组成与微结构密切相关,对电池的综合性能有复杂的影响。每一项性能与材料多种性质相关,没有特别统一的规律,这给电池的研究带来很大挑战。准确和全面的理解锂电池材料的构效关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b][color=#1f497d]2021年6月1-2日[/color][/b],组织[color=#1f497d][b]第三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及应用”网络会议[/b][/color],分设成分分析技术、失效/热性能分析技术、结构形貌分析技术、颗粒度/安全可靠性等测试技术四个专场,邀请锂电检测领域研究应用专家、相关仪器技术专家等,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针对当下锂电研究热点、锂电检测新技术及难点、锂电检测市场展望等进行探讨,为锂电检测应用端与仪器设备供应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我国锂电检测市场良性发展。[color=#ff0000][b]注:[/b][/color]会议不收报名费,广大网友点击“立即报名”填写信息即可届时免费参会![color=#ff0000][b]点击报名:[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ldc2021[/url][/b][/color]

  • 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函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各相关单位、专家:[/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中华环保联合水环境治理专业委员会、四川恒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的《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团体标准,经多次调研、内部讨论、召开专家技术审查会等多项工作,数易其稿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公示期间,请各有关单位及专家认真审阅标准文本,对本标准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并于2023年9月3日前以邮件的形式将《团体标准意见反馈表》反馈至水专委秘书处(water_cn@acef-water.com.cn),逾期未回复按无意见处理。[/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登载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size][/font][url=http://www.ttbz.org.cn/]www.ttbz.org.cn[/url][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官网([/size][/font][url=http://www.acef.com.cn/]www.acef.com.cn[/url][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 系 人:李伟[/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联系电话:010-80570036、18518703255[/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电子邮箱:water_cn@acef-water.com.cn[/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14区青年沟东路华表大厦4层[/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附件:[/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1、《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征求意见稿)》[/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3、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意见反馈表[/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华环保联合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3年8月2日[/size][/font][/align][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802/6382656751137376052258879.pdf]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函.pdf[/url][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802/6382656752069229358136319.pdf]附件1、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征求意见稿).pdf[/url][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802/6382656752852774173893356.pdf]附件2、编制说明-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征求意见稿).pdf[/url][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30802/6382656754293556589274464.doc]附件3、征求意见反馈表.doc[/url]

  • “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化工大学挂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和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联合共建的“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大连市发改委批准并报告国家发改委,完成了共建单位的迭代更新重新挂牌,北京化工大学作为在该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新共建单位被引入,中心挂靠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4e7b1278-4bb9-4a95-9b1f-53e4e53d80d3.jpg[/img][/align]“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在国家发改委和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和《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相关要求建立,旨在通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构建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链、产业链,解决发达国家制约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与“卡脖子”问题,带动产业升级。中心重新挂牌后,将在国家发改委、大连市发改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下,实行主任负责制,副主任由共建单位各派1名领导专家担任,并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由我国燃料电池与氢源技术领域著名专家组成。中心将坚持[b]“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做大做强”[/b]方针,分设多个技术平台,包括[b]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平台、绿色制氢技术平台、化石能源高效制氢技术研究平台、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商业化应用科创平台、分布式氢源及低碳应用技术研发平台[/b]等,逐步打造为创新引领型技术攻关平台,高效赋能“双碳”战略。[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4c2956cd-815c-419a-ad47-8016ccff12e8.jpg[/img][/align]北京化工大学表示,作为中心共建单位之一,目前在燃料电池和氢能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一支由院士、国家杰青领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在未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将继续聚焦燃料电池和氢能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课题,进一步发挥在燃料电池、电解水、储氢等方面的专长,通过产学研用跨学科协同创新,加速提升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能力,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和氢源技术产业化进程。[来源:北京化工大学][align=right][/align]

  • 【原创大赛】SGS分享: 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在电池检测的发明及应用

    【原创大赛】SGS分享: 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在电池检测的发明及应用

    [align=center][b]SGS分享: 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在电池检测的发明及应用 [/b][/align][align=center][b]作者: 林滨涛、竺曌颖[/b][/align][b][color=#3333ff]背景技术[/color][/b] 由于IT产品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及相关配件),中国2016年的消费类电池测试和认证的市场规模已达到2亿人民币,并呈现以每年20%的年增长速度。消费类电池测试主要是关于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测试。然而,由于环境、效率、设备的局限性,电池测试所占市场份额仍然很小。基于实验室所研发的STAS系统(安规测试自动化系统)能够优化设备利用率,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和人为误差,使测试数据数字化;同时,增加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操作实现电池测试实现全自动化24小时运作,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因此,若能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品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8.3章节(以下简称UN38.3)的电池自动化测试系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消费类电池测试主要是关于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测试。然而,由于环境、效率、设备的局限性,所占市场份额仍然很小。SGS EEC实验室所研发的BATAS系统能够优化设备利用率,简化工作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和人为误差,使测试数据数字化;同时,增加机械手自动上下料操作实现电池测试实现全自动化24小时运作,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b][color=#3333ff]自动化检测应用内容[/color][/b]本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根据UN38.3的电池自动化测试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机器人自动化检测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b][color=windowtext]1. [/color][color=windowtext]开关门机构改造[/color][/b]工作现场中的低气压箱、高低温箱的箱门结构均为传统机械式,必须通过人员推/拉操作,使门与箱体的卡扣闭合/分离,实现自动关门、开门目的。为了实现开关门自动执行动作,必须对箱门结构进行改造。通过增加电气装置和机械装置,从而实现对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执行转换,大大提高流程中的执行效率。[b]2. 测试设备的通讯改造[/b]现场中提供的低气压箱、高低温箱、短路仪均不具备通讯能力。尽为了使项目测试流程化,需要将设备进行通讯改造至符合要求,同时要求相关厂家开放相关函数,以便系统调用。[b]3. 电池预处理/过充/过放测试自动化系统[/b]目前电池的预处理机制是通过人员将电池安置于充放电柜,对每个电池进行预处理时间进行配置,最后执行完成。该过程中,放/取电池时间约为1min/pcs,每批次样品数量有45pcs,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在放/取电池。通过夹具设计、STAS、机械手应用,实现上下料的自动化,并自动采集数据。[b]4. 电池低气压(温度循环)测试自动化系统[/b]样品经过预处理,分批流向不同测试环节。低气压箱、温度循环高低温箱提供不同测试环境。尽管物料通过工装夹具的辅助,通过料盘实现整体一致,且机械手能够准确进行夹取、放置等复杂动作,但由于低气压测试、高低温测试耗时不一,造成测试环节局部堆积现象。[b]5. 电池振动/冲击测试自动化系统[/b]人员需将电池样品放入相关夹具中,机械手负责上料,将电池样品放入振动台、冲击台中,依次进行振动测试、冲击测试。测试结束后,机械手并将物料取下置于指定位置。[b]6. 料仓状态监控系统[/b] 机械手负责在料仓指定位置上下料。机械手实时监控料仓状态,在接受放置指令后,判断料仓状态,再决定是否放置,如果该位置有物料,则系统报警。如无,则放置物料并完成,形成闭环系统,防止物料相撞发生事故。[b] 优选方案是[/b]:所述控制器为 STAS。STAS系统(通标安规检测自动化系统,专利号:ZL 2016 2 0459386.7),是我司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一种应用于电气安全测试领域的数据采集及运动控制平台。本系统的创新性在于将自动控制技术的理念应用到安规检测,利用一个控制平台与包括供电系统、各种测试仪器及外围辅助装置在内的各种设备建立连接及通讯,并将标准要求的测试方法、判断逻辑以及操作流程,编译成机器语言,通过上位机控制软件,实现检测指令收发、检测数据采集以及测试结果判断的闭环控制及自动化操作。 [b]优选方案是[/b]:机械手。机械手是能模仿人手的某些动作功能,并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其结构形式简单,专用性强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有点,有很强的作业准确性和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项目使用的机械手采用运动轨迹的控制方式,在使用前先对机械手进行编程,实现各个位置的校准,以此来保证高度的动作一致性。[b][color=#3333ff]包括以下步骤:[/color][/b]S1,样品及设备的连接:将测试样品置于测试前上料架中;S2,程序设定:通过PC机进行程序设定,设定测试样品的输入输出参数,并选择所需进行的测试项目;S3,程序启动:通过PC机启动测试程序;S4,测试结束:待测试结束,对检测结果进行查看,并换上下一批测试样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检测的应用,通过PC机进行操作程序设定,可以对电池根据UN38.3标准进行自动化测试,自动化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判断。整个测试流程中,测试人员只需操作以下步骤:S1样品及设备的连接;S2程序设定;S3程序启动;S4测试结束。自动化测试系统会自动完成以下操作:充放电预处理、高空模拟测试、温度循环测试、振动测试、机械冲击测试、过充测试、过放测试、自动记录测试数据。本发明降低对人员的依赖,减轻了测试人员的工作压力,使测试连贯,质量同效率都有较大的提高。[b][color=#3333ff]附图说明[/color][/b]图1和图2为本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检测的应用的原理方框图。图3为本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检测的应用的控制器正面图;图4为本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检测的应用的控制器背面图;图5和图6为本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检测的应用的现场实物图。[b]关于SGS:[/b]SGS是一个综合性的检验机构,可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和冶金分析,包括进行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试验,向委托人提供一套完整的数量和质量检验以及有关的技术服务,提供装运前的检验服务,提供各种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诸如商品技术、运输、仓储等方面的服务,监督跟购销、贸易、原材料、工业设备、消费品迁移有关联的全部或任何一部分的商业贸易暨操作过程。在SGS内部,按照商品分类,设立了农业服务部,矿物化工和冶金服务部,非破坏性试验科,国家政府合同服务部,运输和仓库部,工业工程产品服务科,风险和保险服务部等部门。[align=center][img=,547,53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410001705_4613_2883703_3.png!w547x53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原理方框图-1[/align][align=center][img=,430,49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410368342_7981_2883703_3.png!w430x496.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原理方框图-2[/align][align=center][img=,690,327]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410595864_2282_2883703_3.png!w690x327.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3,控制器正面图[/align][align=center][img=,690,37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411253130_9173_2883703_3.png!w690x37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4, 控制器背面图[/align][align=center][img=,690,38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412047558_2167_2883703_3.png!w690x38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5,自动化区域-1[/align][align=center][img=,690,40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171412351549_9629_2883703_3.png!w690x405.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6,自动化区域-2[/align][align=center][b][/b][/align]

  • 中国产电池召回事件频发 电池安全备受关注

    2011年10月20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与Horizon Hobby Inc.联合宣布对中国产Losi镍氢电池启动充电器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为,该款镍氢电池和充电器可释放过多热量,导致烧伤和火灾。2011年10月2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Electric Motion Systems LLC联合宣布对中国产可充电锂电池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为,该款电池易过热起火。在此之前,IECEE-CMC刚刚决议了新的电池符合性标准发展。决议提出,资讯科技与影音产品用电池原有三项标准IEC 60065、IEC 60950-1、IEC 62368-1将参考新版的IEC 62133,纳入相关的电池标准。新标准预计在2012/2013年前出版。持续发生的电池召回事件,和不断更新的电池标准,造成了公众对电池性能安全的加倍关注。为了获得更多信息,笔者向电池检测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检测机构PONY谱尼测试进行了咨询。PONY谱尼测试专家告诉笔者,发展电池技术,尤其是锂电池等新型高能化学电源,必须首先解决安全性问题。以锂离子蓄电池为例,锂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通常是安全的,行业关注的主要是在误用或滥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电池在滥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池内的热反应不能及时扩散而导致热失控,会发生漏气、破裂、着火等现象。随着国际国内电池安全标准的不断出台和更新,通过标准体系的检测认证是保证电池企业产品安全使用和运输的有效屏障。PONY谱尼测试专家在此建议广大电池生产厂家,为切实保证电池产品的性能安全,排查不合格产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依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强大的科研技术实力,严格执行UN38.3等电池安全标准,借此全面保障产品质量,有效规避风险,顺利出口海外市场。[/co

  • 电池业的前景

    国家发布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鼓励开发新技术。废旧电池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收利用?

  • 中国产电池召回事件频发 电池安全备受关注

    2011年10月20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加拿大卫生部与Horizon Hobby Inc.联合宣布对中国产Losi镍氢电池启动充电器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为,该款镍氢电池和充电器可释放过多热量,导致烧伤和火灾。2011年10月21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Electric Motion Systems LLC联合宣布对中国产可充电锂电池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为,该款电池易过热起火。在此之前,IECEE-CMC刚刚决议了新的电池符合性标准发展。决议提出,资讯科技与影音产品用电池原有三项标准IEC 60065、IEC 60950-1、IEC 62368-1将参考新版的IEC 62133,纳入相关的电池标准。新标准预计在2012/2013年前出版。持续发生的电池召回事件,和不断更新的电池标准,造成了公众对电池性能安全的加倍关注。为了获得更多信息,笔者向电池检测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咨询。测试专家告诉笔者,发展电池技术,尤其是锂电池等新型高能化学电源,必须首先解决安全性问题。以锂离子蓄电池为例,锂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通常是安全的,行业关注的主要是在误用或滥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电池在滥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池内的热反应不能及时扩散而导致热失控,会发生漏气、破裂、着火等现象。随着国际国内电池安全标准的不断出台和更新,通过标准体系的检测认证是保证电池企业产品安全使用和运输的有效屏障。测试专家在此建议广大电池生产厂家,为切实保证电池产品的性能安全,排查不合格产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依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强大的科研技术实力,严格执行UN38.3等电池安全标准,借此全面保障产品质量,有效规避风险,顺利出口海外市场。山石: 请楼主最好不要在帖子中出现连接和广告性文字, 本次口头警告!

  • 【分享】新型电池---“病毒电池”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利用病毒制造了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将来可望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汽车中。 科学家在4月2日的《科学》在线发表文章介绍说,他们首先将长条状的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表面可以生长出作为电极的无定形磷酸铁。无定形磷酸铁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连接,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 科学家们利用显微镜对数以百万计的病毒DNA进行扫描后,选定了M13病毒。这种病毒长度为880纳米,是一种非常简单且容易操控的病毒,对人体无害。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与碳纳米管“绑定”的转基因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电极的充放电率与目前最尖端的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这种“病毒电池”可以充放电至少100次而不损失电容,尽管与磷酸锂铁电池仍有差距,但后者价格昂贵而且有毒,而“病毒电池”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在室温或室温以下制备,不需要有害的有机溶剂,电池内部的物质也无毒。 领导这项研究的安杰拉贝尔彻说,他们下一步计划利用可产生更高电容、电压的物质如磷酸锰、磷酸镍等,开发性能更好的电池,并期待相关技术可以尽早进入商业应用阶段。(来源科学网)附英文全文:[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2392]Fabricat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High-Powe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ing Multiple Virus Genes[/url]

  • 中华环保联合会批准发布《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团体标准的公告

    [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华环保联合会批准发布《新能源电池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指南 磷酸铁锂电池》(T/ACEF 130—2024)团体标准,现予公告。[/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 [/size][/font][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中华环保联合会[/size][/font][/align][align=right][font=宋体, SimSun][size=18px]2024年2月4日[/size][/font][/align][img]https://www.ttbz.org.cn/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img][url=https://www.ttbz.org.cn/upload/file/20240205/6384271928345273337131370.pdf]标准公告(总第71号).pdf[/url]

  • 推荐讲座:XPS技术在能源电池及半导体领域的应用(2017年9月28日 14:00 )

    [b]新上讲座:XPS技术在能源电池及半导体领域的应用举行时间:2017-09-28 14:00立即免费报名:[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2732.html[/url][/b]主讲人:范燕 赛默飞 XPS 应用工程师 硕士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期间实习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课题为典型碳材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参与利用XPS进行纳米金颗粒有机壳层厚度的计算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能量标尺标物(Au、Ag、Cu)的研制等课题。发表文献:《XPS分析过程中X射线照射对PET的影响》。 本科及硕士期间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省省级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b]主要内容:[/b]XPS作为表面分析的重要手段,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分析、材料开发应用研究、物理理论探讨等学术领域,在机械加工、印刷电路技术、镀膜材料工艺控制、纳米功能材料开发等工业领域,XPS都能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在本次报告中,我们主要分享XPS在能源电池(包括MEA燃料电池层结构及元素扩散行为、太阳能电池质量评估、储氢材料中的H含量检测等)及半导体(包括触摸屏缺陷检测、硅晶圆片元素层间扩散、SiO2类栅极介电层材料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

  • 〔转〕燃料电池的春天来了

    今年电池类的2个973都给了燃料电池,科技部的导向真是厉害。2012CB215400 碳基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体系基础研究2012CB215500 基于贵金属替代的新型动力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研究 版友有研究这方面的吗

  • 丰田发表燃料电池车锂离子电池应用成果

    丰田发表燃料电池车锂离子电池应用成果

    【PEAF 2005】丰田发表燃料电池车锂离子电池应用成果  在2005年11月25日于新横滨召开的电力电子技术论坛“PEAF(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 Forum)2005”上,丰田汽车以“燃料电池车开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为题发表了演讲。   发表演讲的是丰田汽车HV系统开发部HV开发总监石川哲浩。介绍了2002年开发的FCHV的系统构成,以及混合动力化时应用电池及电容的研究结果。演讲内容汇总了过去曾在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上所做的发表。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1/200601302314_13482_1604910_3.jpg[/img]

  • 用于动力电池系统测试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有哪些?

    动力电池系统测试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测试中,但是现代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种类也不少,那么,具体有哪些呢?都有什么特点呢?  三元锂电池,是指正极材料为锂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相对于钴酸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安全性更高,更适合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趋势,适合北方天气,低温时电池更加稳定,但是电压太低,能量密度介于磷酸铁锂电池和钴酸锂电池之间,代表车型有:北汽新能源EV200、北汽新能源EU260、特斯拉Model 3等。  镍氢电池,是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的,电池能量储备大,重量更轻,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对环境无污染。但是动力电池系统测试提醒,制造成本太高,性能方面比“锂电池”差,其中代表车型有:丰田prius、福特汽车Ford Escape、雪佛兰Chevroiet Malibu等。  钴酸锂电池,是电子产品中比较常见的电池,常用于笔记本电脑电池,作为电芯使用,生产技术成熟,能量比高,能量比大约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两倍,但在高温状态下,稳定性相比镍钴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稍差,代表车型有:特斯拉。  酸磷铁锂电池,是用酸磷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稳定性是目前车用锂电池中比较好的。但是,能量密度较三元锂电池、钴酸锂电池仍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就是当温度低于-5℃的时候,充电效率有所降低。以及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会影响电池的电容。磷酸铁锂电池应用的车型,不适合在北方行驶,尤其是东北等极寒地带,因为那里冬天的温度实在是太低了,会影响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代表车型有:比亚迪e6、比亚迪秦、比亚迪唐等。  石墨烯电池又称黑金子:就是锂电池内添加石墨烯,从而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石墨烯电池一般用于航空航天等方面,这种新能源电池可把数小时的充电时间压缩至不到一分钟。由于锂电池内添加了石墨烯,可以帮助锂电池降低产能时的热量,达到减少能量损失的目的,避免了大量能量被浪费,减少了热量对电池的损害,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但这种电池成本太过昂贵,目前无法大规模应用。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种类比较多,为了保证新能源电池的运行效率,所以动力电池系统测试也是需要大家慎重选择的。

  • 求电池方面的资料

    想全面了解电池原理及相关技术:电池的具体分类介绍,基本结构,物理及化学特性,常用规格及参数...

  • 太阳能电池全套测试系统

    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I-V特性测试系统 目前,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得人类对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内很多实验室和科研院校也都加紧了对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作为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研究开发的一个环节,至关重要,需要专业的测试系统来完成。针对当前人们对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研究人员搭建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的耗时耗力,我公司特推出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并已在很多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材料)研究、测试实验室广泛使用。 一、我公司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的优势: 1. 技术服务全面 我公司始终把客户需求摆在首要位置,针对客户特殊需求量身定做,为客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终身提供技术服务,为客户节省了搭建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所消耗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同时也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2. 针对性强 凭借雄厚的光电技术知识和行业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以及客户对测试系统的不同需求,我公司对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达到较好的测试效果。目前,针对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同的太阳能电池,我公司也都搭建了不同的测试系统。 3. 性价比高 我公司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采用国外知名公司仪器集成,信噪比高,性能稳定,技术先进,对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的测试过程实现自动化,过程简单方便,测试结果在行业内也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同时,我公司推出的整套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4. 成熟的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 凭借测试系统的高性价比以及全面的技术服务,我公司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已在国内很多单位的实验室投入使用,包括清华大学等知名大学、国家权威的太阳能计量单位、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以及众多的太阳能相关企业,经过大量客户对我公司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的使用,证明了我公司的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测试系统的成熟。 二、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光谱响应测试系统简介 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光谱响应测试,或称量子效率QE(Quantum Efficiency)测试,或光电转化效率IPCE (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测试等,广义来说,就是测量光电材料的光电特性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数值,所谓光电特性包括:光生电流、光导等。我公司的光谱测试系统由宽带光源、单色仪、信号放大模块、光强校准模块、计算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模块组成。我们可以与用户密切协作,根据用户需要测试的样品的类型、测试指标、测试条件,设计和组建最适合每个客户测试需要的系统。 三、太阳能电池I-V特性测试系统简介 我公司太阳能电池I-V特性测试系统主要用来测试太阳能电池的I-V特性等。光源光谱和强度特性可模拟各种条件下的太阳光谱(AM0、AM1.0、AM1.5、AM1.5Global、AM2.0、AM2.0Global),稳定性高,均匀性好,均可达到A类标准,多种光照射面积尺寸;样品台可控温;高精度表头、可调负载和配套软件组成的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测试参数进行设置,并且读取数据,在计算机内进行数据处理,绘制I-V和曲线和显示其它参数并打印输出;系统还可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求进行相应的系统扩展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IPCE/QE/量子效率/光谱响应测试系统   太阳能电池测试行业长期的经验,使得我公司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IPCE/QE/量子效率/光谱响应测试系统始终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符合IEC, JIS, ASTM标准规定,我公司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IPCE/QE/量子效率/光谱响应测试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作为光伏器件厂商和科研工作者,为了获得高效的产品,就需要一套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IPCE/QE/量子效率/光谱响应测试系统来帮助完成产品改进。我公司太阳能电池(光电材料)IPCE/QE/量子效率[font=宋体, MS So

  • 【原创大赛】文献综述和评论: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原创大赛】文献综述和评论: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b][color=#999999]Literature Review and Comment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r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ylindrical Lithium Battery[/color][/b][color=#cc0000]摘要:本文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整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评论性概述了近些年的文献报道,研究分析了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的特点,总结了圆柱形锂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热分析仪器市场化角度提出了迎接这些挑战的技术途径和新方法。[/color][hr/][size=18px][color=#cc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是所有类型锂离子电池中功率密度最高的,在设计、制造、应用和质量及安全性管理中,圆柱形锂电池会涉及到多种规格形式,如图1-1所示。[align=center][img=,690,31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7079468_491_3384_3.jpg!w690x31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1-1 各种规格的圆柱形锂电池[/color][/align]  圆柱形锂电池通常采用螺旋电极组件,由于在径向传导路径中电极和电解质层之间存在大量轴向上没有的界面,这使得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在径向和轴向之间存在着近两个数量级的差异。导热系数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热物理性能参数之一,测试就需要覆盖上述不同规格电池和不同方向的导热系数,这使得准确测试评价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严峻挑战:  (1)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众多,但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特殊外形特征,首先要需要找出合理的测试方法,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对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热管理尤为重要。  (2)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这就要求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还需具备各向异性的测试能力。同时,由于圆柱形锂电池一般都是密封结构,不允许在电池内插入温度传感器等探测器,测试只能采用无损形式。由此可见,圆柱形锂电池的各向异性和无损检测,明显增大了测试技术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甚至还需开发有些新型测试技术,如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  (3)由于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涉及到不同形状和方向,这就要涉及不同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设备。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是希望能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和开发测试新技术,从而实现用尽可能少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尽可能多的满足其他规格锂电池的导热系数测试需求。  (4)由于锂离子电池还涉及其他热性能参数和表征参数,如比热容和热失控等,这样就要求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和仪器能与其他热性能参数测试仪器集成在一起,使得测试仪器具备多功能性,在一台测试仪器上可实现多个参数的测试。  本文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对近几年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技术进行评论性综述,然后在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更适合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测量的实用方法。[size=18px][color=#cc0000]2. 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综述[/color][/size]  尽管有些文献针对圆柱形锂电池导热系数测试进行了研究和报道,但出于适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考虑,我们只关注那些对整体圆柱形锂电池进行的非破坏性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圆柱形锂电池是标准的圆柱形结构,对于径向和轴向导热系数,目前比较有效的测试方法基本采用的都是圆柱形结构的准稳态法,测试模型如图2-1所示。[align=center][img=,400,29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6399747_8057_3384_3.jpg!w690x50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a)径向加热和(b)轴向加热情况的几何模型[/color][/align]  在上述测试模型中,假设圆柱形锂电池的成分均一,以简化操作和计算。径向测试模型是在圆柱形电池外表面加载恒定热流或加热电池使外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如图2-1(a)所示,在圆柱形电池的轴线上(z向)呈绝热状态。  同样,对于轴向导热系数测试,如图2-1(b)所示,只在圆柱形电池的顶部加载恒定热流或使顶部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而电池底部采取绝热措施,由此可以形成与图2-1(a)相同测试模型,而这个测试模型则是典型的一维准稳态测试模型。  为了实现图2-1所示的准稳态测试模型,径向导热系数测试装置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如图2-2所示形式,并且整个装置放置在真空器皿中以减少热损失。[align=center][img=,690,2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104291_4532_3384_3.jpg!w690x221.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2带柔性加热器、薄膜热流计和测温热电偶的径向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示意图[/color][/align]  为了减少附加热容的影响,加热器、热流计以及绝缘层尽可能采用薄膜形式,由此所有温度和热流测量都在电池外表面进行。无论是径向还是轴向导热系数测量,用低导热隔热材料包裹整个测量装置以避免热量散失,以尽可能满足测试模型无热损的假设。  实际上,图2-1所示的准稳态测试模型是一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常被用于测量柔性和颗粒状隔热材料的高温导热系数。在标准的准稳态法测试过程中,需要测试绝热面的温度(如圆柱形样品的轴心温度)。在恒定热流加热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样品的加热面和绝热面温度将达到相同的升温速率,传热方向上样品内外温度差将趋于相同,这种状态称之为准稳态。通过温差测量,很容易获得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  但对于圆柱形锂电池,不允许在电池中心插入测温传感器,只能在电池的外表面进行各种测量,这就为测量带来了难题。[color=#cc0000]2.1. Jain团队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美国德克萨斯大学Jain团队的Drake在读博期间开展了专项研究[1],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测试技术并进行了报道,测量装置与图2-2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少了薄膜热流计。测试过程中,通电控制加热膜温度线性升温,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电池的温度变化进入准稳态过程,热电偶测量的电池表面温度也逐渐呈线性升温,希望通过此升温曲线来测定相关热性能参数。  另外,Drake等人针对测试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仿真模拟,报道了数学表达式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如图2-3所示,计算了电池外表面、轴心线和径向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变化。[align=center][img=,690,30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273600_4573_3384_3.jpg!w690x304.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3 径向数学模型与有限元热模拟的比较[/color][/align]  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Drake等人认为在进入准稳态后,通过测量圆柱形电池外表面温度变化直线段的截距和斜率,来分别得到电池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由此分别对26650和18650电池的径向和轴向导热系数以及比热容进行了测量,测试曲线如图2-4和图2-5所示,锂电池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测试结果如表2-1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1 26650和18650电池的测量热物理特性[/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0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758408130_440_3384_3.png!w690x105.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500,3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067070_2731_3384_3.jpg!w690x53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4 26650锂电池径向和轴向热物理性能测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模型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500,3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230306_5883_3384_3.jpg!w690x541.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5 18650锂电池径向和轴向热物理性能测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模型比较[/color][/align]  按照Drake等人提出的测试方法,圆柱形锂电池的不同方向测量可以得到不同的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因为比热容没有方向性,所以不同方向测试得到的比热容应该相同,由此可以检验测试方法的准确性。而Drake等人报道了对于26650锂电池的测试结果,轴向试验测得的比热容为1605J/kgK,径向试验测定的比热容为1895J/kgK,相差将近15%。  Drake等人的报道称这一“微小”差异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即由于径向实验中的温度测量是在电池的中心位置进行,因此它没有考虑电池端部存在的金属接线片。当在轴向测试中考虑金属突片时,由于与构成电池电解质的有机溶剂相比,金属的比热容较低,所以测得的比热容稍低。所以报道认为轴向测量的比热容被认为更准确,因为考虑了翼片。  另外,Drake等人的报道还进行了简单的不确定度分析,结论是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总测量不确定度估计为5%左右。  在Drake博士的研究工作基础上,Jain团队又开展了研究改进工作[2]。Drake博士的圆柱形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模型是进入电池的是不随时间变化恒定热流,但由于包裹的隔热材料以及薄膜形式的加热器等对热量吸收,使得真正进入电池的热流实际上可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新的研究修改了解析模型以解决这些热量损失,得出了更广义的可变加热热流条件下的电池表面温升表达式,并重新定义的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以提高径向导热系数测量准确性。  此次研究分别对两种均质材料delrin和丙烯酸树脂和26650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测试,重新定义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并未沿用前期Drake博士报道的测试方法,而是采用试验得到的样品表面温升曲线,并结合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估计方法来计算得到导热系数。  此次研究采用了如图2-2所示的测量装置,即在Drake博士的测试装置中加入了薄膜热流计,以检测加载恒定热流后真正进入圆柱形锂电池中的热流大小,测试结果如图2-6所示,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有随时间变化的明显热损。[align=center][img=,690,26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415554_2764_3384_3.jpg!w690x263.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6(a)输入电池热流随时间的变化;(b)输入电池热流、热损及其总和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加载给薄膜加热器的恒定热流[/color][/align]  为了真正有效的评价改进后的测试方法,采用了瞬态平面热源法对delrin和丙烯酸样品的导热系数进行单独测量并进行的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2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2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img=,500,10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7306073_4151_3384_3.png!w690x151.jpg[/img][/align]  在Jain团队的这次改进性研究中,参数估计计算中只估计了导热系数这一个参数,并未对比热容进行参数估计,理由是参数估计过程中要先计算出比热容,然后再根据此比热容来估计导热系数,而比热容的误差会对导热系数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此次研究中电池比热容数据采用了量热计独立测量结果,delrin和丙烯酸树脂比热容则由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得。  Jain团队的这次改进性研究报道了径向导热系数测量的不确定度为7%,从表2-2所示测量结果来看,两种方法相差了9~15%,导热系数越小则测量误差越大。[color=#cc0000]2.2. Spinner等人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对圆柱形锂电池做更深入的研究,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Spinner等人分别采用了解析、量热测量、数值和试验四种方法对商用18650锂离子电池的热物理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3]:  (1)第一种方法是根据随时间变化的导热方程式得出的径向导热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然后依据自然对流加热和冷却锂电池的实验测量值,采用参数估计方法得到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2)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自制的简易量热仪测试出锂电池的比热容。  (3)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径向导热方程解析表达式,结合图2-2所示的恒定热流试验测量结果,采用数值差分和参考估计方法得到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4)第四种方法完全采用了Drake等人的轴向导热系数测试方法[1]。根据电池表面温度准稳态变化曲线,通过截距和斜率计算得到轴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在第一种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将一个表面粘贴有热电偶的锂电池放置在一个具有初始温度的密闭腔室内,等锂电池和腔室初始温度都达到稳定后,使腔室温度阶越升高或降低到一个新的温度,通过表面对流传热形式对锂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测温热电偶在整个过程中检测电池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这是一个典型的圆柱形样品侧面对流热交换模型,Spinner等人根据此传热模型建立了电池表面温度变化解析表达式,然后采用参数估计技术并结合试验测试得到的表面温度变化数据,计算得到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55±0.23W/mK和972±92J/kgK。  为了评估测量准确性,在第二种方法中采用了量热法分别测量18650锂电池、铝和特氟隆的比热容作为对比,每次测量都将选取四个样品捆绑在一起以增加总热容来提高测量精度,测量结果如表2-3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3通过量热法获得的比热容与文献报道的铝(6061型)、特富龙和18650 LiCoO2电池的比热容值进行比较[/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0568202_6586_3384_3.png!w690x136.jpg[/img][/align]  在第三种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首先对照测试了具有与18650电池相似几何形状的特富龙圆柱体,导热系数和比热容分别为0.232±0.003W/mK和1203±8J/kgK。然后对18650电池进行了九次不同恒定热流测试,九次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平均值分别为0.300±0.015W/mK和814±19J/kgK。  从第三种技术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得到的比热容数据814±19J/kgK要比量热计测量结果896±31J/kgK低了近9%。因此,Spinner等人放弃了比热容测量,直接采用量热计的比热容测量结果,而直接参数估计径向导热系数这一个参数,这样得到的导热系数为0.219±0.020W/mK,认为此结果是最佳估计。但对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如采用其他方法准确测量特富龙的导热系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在第四种轴向导热系数测试中,测得的轴向导热系数为21.9±1.7W/mK,但并未给出比热容测量结果。  将Spinner等人的结果与Drake等人的结果相比可以看出,除径向导热系数测量结果相近之外,轴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测量结果相差巨大。[color=#cc0000]2.3. Murashko团队的研究工作[/color]  为了对运行期间圆柱形锂电池的热性能(热扩散系数和发热量)实现在线测量,Murashko团队提出了另外一种测试方法并开展了研究[4][5]。  测试模型如图2-7(b)所示,圆柱形电池应视为无限长圆柱。为了这个目的,如图2-7(a)所示在圆柱形电池的两个端部都使用了纤维棉进行隔热。分别通过使用PT100温度传感器和热流传感器(GHFS)对电池表面的温度和热流进行测量。[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3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134074_869_3384_3.jpg!w690x35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7 (a)具有隔热、GHFS和PT100传感器的圆柱形电池;(b)无限长的圆柱体[/color][/align]  对于圆柱形锂电池的热性能的测量,是将圆柱形电池当作有内热源的圆柱体样品来对待,针对内热源圆柱体传热模型,建立了表面温度和表面热流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测试获得的电池表面温度和热流,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逆向求解出径向导热系数、径向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和电池发热量。分别进行了两次不同的测试,连个测试结果如表2-4和表2-5所示:[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4 首次测试后的热参数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1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256908_6402_3384_3.png!w690x13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表2-5 第二次测试后的热参数计算结果[/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90,1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383511_9614_3384_3.png!w690x135.jpg[/img][/align]  从上述两次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所采用的方法很难同时测定比热容和径向导热系数,径向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误差巨大,但可以用于测量圆柱型电池的比热容。[color=#cc0000]2.4. 其他研究工作[/color]  厦门大学的黄键等人在2020年报道了他们针对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导热系数各向异性测试的研究工作[6],测试方法是ASTM D5470稳态恒定热流法和CFD仿真模拟相结合,通过不同尺寸和形状的上下热流计来测试夹持在上下热流计之间不同摆放形式的圆柱形锂电池。对于圆柱形锂电池的轴向导热系数测试,如图2-8所示,采用了小直径的铜棒热流计,上下结构的铜棒热流计将直立放置的圆柱形锂电池夹持在中间,电池上下顶面分别控制在不同温度以在电池轴向形成稳定的温度梯度,由此来测量轴向导热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3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1511307_5360_3384_3.png!w690x31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8 轴向导热系数测试;(a)测量装置,(b)装置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  如图 2-9所示,对于电池径向导热系数测量,还是采用稳态法,只是加大了上下铜棒热流计的尺寸,并是上下热流计的端面形状与圆弧形电池外表面贴合,以保证在电池的直径方向上性能稳定的温度梯度。从图 2-9可以看出,这种仪器结构测试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径向导热系数。[align=center][color=#cc0000][img=,690,2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81802037589_4119_3384_3.png!w690x240.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9 径向导热系数测试;(a)测量装置,(b)装置结构正视图,(c)侧视图[/color][/align]  采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量了316不锈钢导热系数(14.494W/mK),然后将316不锈钢制成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形状,再放置到上述两台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以考核测量精度。轴向测试结果偏差为-0.649%,径向测试结果偏差为2.394%。  在随后的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轴向导热系数测试中,电池顶部温度控制在125.7℃,底部温度控制在31.3℃,在温差近94.4℃情况下测得的轴向导热系数为11.5W/mK。在径向导热系数测试中,测得结果为4.324W/mK。  这种测试方法能否准确测量圆柱形锂电池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非常值得商榷,主要问题是在测试径向导热系数过程中,上下铜热流计和圆柱状电池的布置结构非常容易使热量寻找最短路径进行传递,如从电池外壳传热,这势必一方面增大了传热量,另一方面缩短了热传递路径,这两方面的作用都会使得导热系数测试增大。而且,这种上下形式的传热结构,并不是真正的电池径向传热,所得到的导热系数也不是真正的点尺寸径向导热系数。  加州理工学院的Bhundiya等人针对18650和26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也开展了测试研究[7]。测试前先将被测电池拆解,使用镍铬合金线通电加热柱状电池中心轴线来测量锂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对于18650锂电池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为0.43±0.07WmK,对于22650锂电池导热系数的测量结果为0.20±0.04W/mK。明显可以看出他们的两个测量结果均远大于Drake等人的报告值(0.20±0.01W/mK和0.15±0.01W/mK)[1],而且整个测试装置非常简陋,被测电池外围并没有采取热防护而存在对流热损,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基本在10%以上,最重要的一是测量接触压力与实际不符而带来较大热阻,二是没有采用已知导热系数材料进行考核验证。尽管测试结果对比相差较大,但至少又一次证明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中层间接触热阻的影响非常明显,也可能证明了不同厂家锂电池因不同制造工艺不同而使得径向导热系数出现较大差别。[size=18px][color=#cc0000]3. 分析和评论[/color][/size]  纵观上述国内外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测试研究,呈现出十分混乱的局面,研究思路不是十分清晰和有效,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最直观的表现是导热系数各向异性测量结果非常差,稍微有点作用的是对比热容的测量,由此反而说明了比热容测量对各种误差影响因素并不敏感。  (2)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测试,已经建立了恒定热流法测试模型,也推导出了非常漂亮的相应数学表达式,但在具体试验中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可能是各种边界条件的影响太大,使得无法直接使用相应的数学表达式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采用的各种参数估计方法并没有提高测量精度。  (3)在热性能测试过程中,数学模型并不能准确描述实际测量装置的各种变化和边界条件,因此在热性能测试中最要的一个环境就是对测试方法进行仿真模拟计算,验证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和量化各种边界条件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校准方法。这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关键,而上述国内外的研究都没有涉及,由此使得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对提高测量精度显着无能为力,从而盲目的采取了更多的其他方法做着努力,但基本没有效果。  (4)在上述国外的测试研究中,出现了很多常识性错误。最典型的错误就是热性能参数测量绝对不能在真空环境下进行,企图用真空条件来降低对流和辐射热损的影响,其效果往往会被真空下空隙型接触热阻同时增大的负面影响给覆盖掉,真空下测试势必会增加加热膜、薄膜热流计和热电偶之间的接触热阻,这也是上述国外研究中测量误差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如果真空度控制不稳定或者不控制,孔隙型接触热阻的变化也会给测量带来较大的波动。  综上所述,尽管国内外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有以下两点收获:  (1)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热性能的测试,做了有效的尝试。特别是针对非破坏式的测试方法方面,证明了只测量电池表面温度变化来确定各向异性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可能性,这种证明对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解决锂离子电池热性能测试难题有着重大意义。  (2)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针对电池热性能的测试,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不管使用什么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最终都需要一是符合工程要求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二是最终测量的准确性都需要采用可比较的测试方法和手段进行对比考核。[size=18px][color=#cc0000]4. 新方法的提出和研究[/color][/size]  通过上述针对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各种测试方法的综述和分析,可以看出真正有实际工程意义的测试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非破坏式测量,即不能拆解锂电池来进行测量,否则会改变电池的各种性能特征和边界条件。  (2)表面测量方式,即所有测试加载都发生在圆柱形电池的外表面,目前报道相对成功的是在电池表面加载恒定热流。  在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中,边界条件分为三类,即第一类边界条件是恒定温度,第二类边界条件是恒定热流,第三类边界条件是交变温度或热流。由此可见,对于不能拆解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完全可以可以采用这三种边界条件测试模型进行径向导热系数测量。上述综述中常用的方式是第二类边界条件,这也就是说还可以采用第一和第三类边界条件对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进行测量。  由此,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的测试方法对径向导热系数测试技术开展了研究,建立恒温测试模型,推导了相应的表面温度解析表达式,并用有限元仿真模拟验证了测试模型的准确性,同时也验证了恒定热流测试模型的准确性。  通过研究发现,采用第一类边界条件的恒温测试方法能更准确的测量锂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并同时能测量得到比热容和径向热扩散系数。更重要的是恒温测量方法可以很容易的推广应用到棱柱形和袋装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和热失控测试,可以作为目前常用的加速量热计测试技术的一种重要补充。[size=18px][color=#cc0000]5. 参考文献[/color][/size][1] Drake, S. J., et al.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ylindrical Li-Ion Cell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252, 2014, pp. 298–304.[2] Ahmed M B , Shaik S , Jain A . Measurement of radi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 cylinder using a time-varying heat flux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18, 129:301-308.[3] Spinner, Neil S., Ryan Mazurick, Andrew Brandon, Susan L. Rose-Pehrsson, and Steven G. Tuttle. 2015. “Analytic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18650 LiCoO2 Lithium-Ion Battery.”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2 (14).[4] Murashko K A , Mityakov A V , Mityakov V Y ,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entropy change profile of a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by heat flux measurements[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6, 330(oct.31):61-69.[5] Murashko K , Mityakov A V , Mityakov V Y , et al. Heat flux 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parameters of the cylindrical Li-ion battery: Uncertainty analysis[C]//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EPE'17 ECCE Europe), 2017 1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2017.[6] Huang, Jian, et al.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Anisotropic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18650 Lithium Battery.”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vol. 1509, 2020, p. 12013.[7] Harsh Bhundiya, Melany Hunt, and Bruce Drolen, “ Measurement of the Effective Radial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18650 and 26650 Lithium-Ion Battery Cells”, The Thermal and Fluids Analysis Workshop (TFAWS) 2018 Proceedings.[align=center]~~~~~~~~~~~~~~~~~~~~~~~~~~~~~~~~~~~~~~~~~~~~~~~~~~~~~~~~~~~~~~~~~~~~~~~[/align]

  • 【分享】上传书一本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宝廉编).PDF

    【分享】上传书一本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宝廉编).PDF

    书太大,分三卷上传.[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4730]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宝廉编).part1.rar[/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4732]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宝廉编).part2.rar[/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4733]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衣宝廉编).part3.rar[/url]解压方法见下帖: [url]http://bbs.instrument.com.cn/Topic.asp?threadid=1766088[/url]

  • 电池巡检系列

    电池巡检系列

    3000VØ 专门的脉冲激励,多重反馈测量算法,测量分辨率高达0.001VØ 采用RS485/RS422接口标准,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波特率支持1200-57600Ø 采用通用的MODBUS通讯协议(ASCII)Ø 总线级联式分布安装,单条总线支持多达247个节点,最多可测量988/3952(4路/16路)节电池Ø 支持导轨式固定安装,安装方便快捷Ø 开放的通讯协议,接受特殊定制,可提供二次开发接口 (2)、电池电量巡检单元 JD10P17A01型电池电量巡检单元是对蓄电池组的电压、电流和环境温度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并通过对电池组放电电压以及放电电流的测量,预测该电池组剩余的放电容量百分比以及剩余的放电时间;通过对电池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测量,预测电池组剩余充电容量以及充电剩余时间。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181645_311032_2360013_3.gif 技术特性:Ø 精确预测电池组充放电剩余容量、剩余时间Ø 在线实时的对电池组的充放电电压、电流进行在线的测量Ø 实时测量电池组环境温度Ø 导轨式安装结构,不影响电池布置Ø 电池电压、电流采集采用隔离式电压、电流传感器,无噪音、无干扰、长寿命Ø 带保护的RS-485(全双工/半双工)通讯接口,采用标准MODBUS-ASCII通讯协议,可实现数据的总线通讯,波特率为1200~57600可设Ø 测量电池组电压范围0~1000V,测量电流范围0~1000A,用户根据实际的情况只需选择不同的传感器(本公司提供选配)Ø 电池组放电剩余容量低于10%时,继电器输出报警(3)、智能电池巡检主机JD10P01A01智能电池巡检仪配合智能巡检单元,实时的轮询电池测量数据,并基于相关和绝对值的智能分析算法,以一个大屏幕液晶实时的显示当前电池组状态。并提供上级扩展接口,方便的和机房监控系统整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181645_311034_2360013_3.jpg技术特性:Ø 宽电源供电输入范围

  • 【分享】德国发明超薄电池 电池生产就像印刷报纸

    【分享】德国发明超薄电池 电池生产就像印刷报纸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6日报道,德国科学家日前研制了一种可通过印刷方法生产的高效能电池,它不但价格便宜,而且外形小巧,厚度不到1毫米,重量不到一克。   很长一段时间里电池一直是笨重的。现在,这种新型超薄电池将引起一场电池领域的革命。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纳米技术将普通锂离子电池缩小并封闭到一张纤维素纸张上。它的厚度不到1毫米,重量不到一克,还能像印刷报纸那样“印刷”电池,廉价地大规模生产这种高效电池。   以前,无论是取款还是汇款,都要亲自去一趟银行,汇完款还会拿回一张银行对帐单。今天,银行交易可以很容易地在家里进行,但仍需要电话或者网络的支持。借助印刷超薄电池,将来银行卡的会使用变得更加便捷,用户拿着一张银行自动取款卡,触摸几下,卡上就就会显示银行卡的综合消费信息。   德国开姆尼茨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莱因哈德鲍曼(Reinhard Baumann)教授和Menippos公司的同事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研制了这款电池。鲍曼说:“我们的目标是能够低成本地大规模生产这种电池,成本最好是以美分计算。”   可印刷电池与普通电池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放到天平称上不到1克,厚度还不到1毫米,因此可以将其嵌入银行卡。电池不含有汞,十分环保。其电压为1.5伏,属于正常电压范围。可以将电池堆叠起来提高电压,得到3伏、 4.5伏和6伏的电池,为任何电子产品提供电能。这种新型电池由不同层次组成:锌阳极和锰阴极等。锌和锰发生反应,产生电力。然而,阳极和阴极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逐渐消失。因此,该电池的寿命是有限的。   该款电池采用丝网印刷方式生产,类似于制造T恤衫。单层比头发丝还薄。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室研发出这款电池。预计到今年年底,第一批产品可能会生产出来并投入市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7/200907181051_160362_1664664_3.jpg[/img]

  • 【转贴-电池专题】从燃料电池开发看日本与德国的不同

    DATE 2008/03/05   【日经BP社报道】 在上周召开的“第4届国际氢燃料电池展”的主题演讲中,美国、日本、德国的政府人员就各国的燃料电池开发支援对策发表了演讲。三名演讲者各抒己见,显示出各国政府的立场及看法的不同,颇有些意思。   美国能源部的Paul Dickerson(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首席运营官)表示,从1994年开始美国原油进口量超过其国内原油产量,原油进口量目前已增至整体的2/3。在能源安全保障上一直处于极不乐观的状态。   从美国不同领域的CO2排放量来看,发电站为39%,其次是运输领域为33%,占有较大比例。顺便提一下,日本运输领域的CO2排放量为20%左右。运输领域消耗着美国67%的石油(原因是美国火力发电站主要使用煤碳)。Dickerson在演讲中迫切希望,可促进汽车脱离石油的燃料电池车能够与生物乙醇车及插电混合动力车一起尽快得到普及。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远藤健太郎(燃料电池推进室室长)就日本的燃料电池开发前景发表了演讲。日本平成20年度(2008年度)与燃料电池相关的政府预算超过130亿日元,各种项目正在启动。远藤对目前在2200个地点展开大规模实证的1kW级固定式燃料电池的开发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正在通过打破厂商之间的界限、推进部件通用化等手段来大幅降低成本。很多人都知道,该装置是各大城市燃气公司与电机厂商等共同开发的家用热电联产装置,通过燃料电池发电、余热提供给热水器。经济产业省主导统一了性能指标并制定了开发计划,目前正在以产官联手方式推进实用化。   最后,德国政府氢燃料电池开发机构的Klaus Bonhoff(氢及燃料电池国家机构董事总经理)就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氢燃料电池实用化支援对策发表了演讲。对欧盟名为JTI(The European Joint Technology Initiative)的共同开发项目,以及德国国内的NIP(National Innovation Program)等开发计划进行了介绍,与日本经济产业省的项目相比,德国的项目以范围相当大的领域为对象,并建立了研发体制。   当然,德国与日本一样,将汽车及家用/商用热电联产定位于应用的中心,另外还设定了被称为“特殊市场”的领域。以叉车及产业用卡车等运输工具、货运摩托及短途汽车等市内交通、休闲游艇等的动力源、卡车、野营车乃至船舶及飞机使用的辅助动力源(APU)等为对象,进行燃料电池的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支援。目的是“向产业界提供初期市场机会,使新技术被社会所接受”。 到达拐点的燃料电池开发   不过,在燃料电池车迟迟不能量产的情况下,燃料电池市场的起动可能要远远晚于当初的预想。虽然目前尚未形成实际的需求,但燃料电池展仍然是接连不断,其原因就是投入了相当大的政府预算。各国均在想法设法地尽快开拓汽车以外的用途。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推进的家用固定式燃料电池最有可能成为新的应用,不过笔者对此略感担忧。与原来的热水器相比,该电池的成本非常高,虽然价格以大约50万日元为目标,但最初可能会超过100万日元。而且,随着燃气价格上涨,电费变得相对便宜,热电联产的优势越来越难以展现出来。从用户来看,存在初期投资的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的担忧。   这样一来该电池就无法畅销,也许要通过提供补助金来推动应用。总之,与通过这一措施艰难打入市场相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受用户欢迎的产品或许更重要。经济产业省为了实现产业振兴使命,必须要制定出面向产业界的大规模开发支援对策。在这里,笔者希望环境省参考德国的做法,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出具有多样性的环保技术支援对策。(主任编辑委员:田岛 进)

  • 如何解决电池电解质粘度:微流体通道VROC技术浅谈

    如何解决电池电解质粘度:微流体通道VROC技术浅谈

    先谈困境:离子传输速率及电导率是影响快速有效可充电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电导率是决定可充电电池充电和放电速率的重要参数,它取决于溶剂的两个物体特性:粘度η和电容率ε。研发可充电电池电解液最大挑战是粘度和电容率的最佳混合比例。正如显示的Stokes-Einstein 方程,离子流动性与粘度成反比:mobility=1/6phri (ri离子半径)。对研发而言,准确测试溶剂粘度是至关重要。在充电电池应用中,混合溶质起主导作用,而粘度测量可以帮助优化溶剂混合物。传统粘度计测量遇到挑战,而微流体便携式粘度计能很好解决这个难题。如测量电解质溶液遇到挑战如下:1》较低的溶液粘度,如0.2cp,用传统粘度计测量其精准度和重复性是困难的,而利用微流体通道(VROC技术)测量不仅高精准和稳定重复性,而且是绝对真实值。2》大部分溶剂易挥发,在测量粘度时挥发是测量粘度不准确重要因素。3》一些溶剂是非常亲水的,痕量水对测量解决也会造成不准确。对于这些原因,封闭的测量环境是必要的。4》测量过程中,样品容量受限制的,并且样品价格昂贵且数量有限,小容量样本测量时必须的。再谈技术:何为VROC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0_667395_3003402_3.pngatc.usa@hotmail.com见图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61540_585293_3003402_3.png芯片是由微流控式玻璃微通道和硅压阵列式压力传感器组成,具体微通道深度多少,这个是估计的粘度决定。如几万CP或者十几万CP,这个微流体技术对牛顿和非牛顿都可用。关于非牛顿,我们需要有它:Weissenberg-Rabinowisch 。最后谈VROC如何解决粘度测量困境:见下文。ATC(US)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