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帝国理工

仪器信息网帝国理工专题为您整合帝国理工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帝国理工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帝国理工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帝国理工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帝国理工话题讨论。

帝国理工相关的资讯

  •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专访:简化、快捷的临床质谱工作流程
    *本文转载并翻译自SelectScience网站,原英文标题 SelectScience Interview: Streamlined Clinical Mass Spectrometry Workflow at Imperial College Healthcare SelectScience成立于1998年,以最快捷的方式提供科学家们关于最优秀实验设备和最新型技术的专业公平意见,是最全面的实验科学买家指南网站。 Emma Walker: Emma Walker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医疗服务信托机构的一名顾问临床研究员,同时也是该机构旗下的西北伦敦病理学服务中心诊断内分泌学的专业负责人。最近,她的实验室引进了一套全自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工作流程。SelectScience就此采访了Emma,希望能详细了解相关服务。 SS:请介绍一下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 EW:我就职于英国伦敦西北部的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医疗服务信托机构。这是一家庞大的信托机构,下设五家医院,为200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最新年报显示,去年我们共接待了150万名患者,病理学部门则处理了多达1500万份患者样本。 我的工作是监管诊断内分泌学分析服务,其中就包括采用LC-MS/MS进行的临床分析,例如类固醇和多肽激素分析等。起初我们采用的是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但考虑到这是一个长期项目,我们现在采用内部免疫分析并转而使用LC-MS/MS技术。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我们不得不进行相应调整并谨慎考量整个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实验室现在的通量远胜从前,我们的分析服务也应与之同步发展。作为分析服务负责人,我的职责是决定部门的未来愿景和战略方向、引进新技术,以及确保新旧技术的顺利更替。 SS:请介绍一下贵机构的LC-MS/MS分析服务。该技术是何时引进的?其相较于传统免疫分析检测有哪些优势? EW:我们实验室首次引进沃特世质谱仪(MS)是十年前维生素D检测需求激增的时候。当时,RIA是除质谱分析之外唯一的维生素D检测方法,但这种试剂盒方案的操作非常繁琐并且速度太慢,无法满足我们的周转时间要求。因此,我们决定购置MS仪器。刚开始使用LC-MS/MS时,尽管我们受益于它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优势,但分析流程仍然相当繁琐且手动程度很高。我们安排了两名LC-MS/MS分析人员,但手动样品萃取和处理过程始终是分析工作的一大瓶颈。 2010年,维生素D免疫分析试剂盒问世,我们转而采用两步法。先对样品进行免疫分析检测,然后使用LC-MS/MS对值较高的结果进行确证检测,以及对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的患者进行监测。维生素D检测需求越来越大,而我们也希望实验室分析系统能更多地分担工作量,从而让我们更专注于开发和实施更多的专业测试。为此我们必须精简工作流程,这一点越来越明显。 优化工作流程 我们最初在2012年为雌性睾酮分析开发了MS方法,并希望将该方法自动化并整合到我们的工作流程中,但当时我们没有启动这个商业项目的资金或理由。随后在2014年,我们用于醛固酮分析的RIA试剂盒停产,导致我们无试剂盒可用。就在那时,我们拟定了一份商业计划,打算引进联用自动化样品制备系统的沃特世LC-MS/MS工作流程。2015年,实现LC-MS/MS工作流程自动化所需的设备安装完成。 现在我们拥有两台Waters ACQUITY TQD,用于维生素D和类固醇的常规分析。此外,我们还拥有一套Waters ACQUITY UPLC I-Class / Xevo TQ-S IVD系统,目前用于运行醛固酮分析和血管紧张素1分析以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近期我们的测试项目中还将新增血浆变肾上腺素分析。所有仪器都是满负荷运行,而且几乎不间断地工作。 ACQUITY UPLC I-Class/Xevo TQ-S micro IVD系统是沃特世LC-MS/MS IVD医疗设备产品的最新成员 无缝集成至LIMS 该分析工作流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将MS仪器集成到了更广泛的实验室IT架构中,使得LIMS能够与分析仪器对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手动录入数据,而采用这一全面集成方案之后,系统可以自动处理数据并将其导入至LIMS。MassLynx质谱软件与自动化的前端和分析提取功能联用,让我们的整个工作流程都变得非常精简。 工作流程的优化为专业人员节省了时间,让他们能专注于开发新方法和不断改进分析服务。实际上,鉴于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正考虑在不久的将来再投资引进另一台MS仪器。 MassLynx (IVD)质谱软件配合TargetLynx (IVD)应用软件可实现MassLynx与第三方LIMS或中间件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换,从而改进实验室工作流程。 SS:技术引进过程是否顺利?可否为其它有意引进LC-MS/MS技术的实验室提供一些建议? EW:我的建议是从一开始就要做好长远打算。提前了解系统的方方面面。仔细考虑自己需要怎样的集成工作流程,并与选定制造商协作,确保工作流程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改进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建议实验室从最开始就选择自动化的集成方案。不要只考虑你想购置哪种仪器,还应考虑提供分析服务的实际需求。沃特世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让我们的实验室从一开始就功能完备并在各方面都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此外,真正了解临床实验室需求的沃特世临床团队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
  • 帝国理工Robert Plumb教授讲解LC/MS代谢表型分析用于健康疾病研究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0月10日下午,在2016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举办之际,由中国化学会和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外科与肿瘤学系Robert Plumb教授于本次研讨会上做了题为《通过LC/MS引导的代谢表型分析了解人类健康和疾病》的报告分享。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外科与肿瘤学系Robert Plumb教授  据介绍,代谢表型分析针对疾病的潜在生物化学原理以及患者个体的生物化学“表型”、饮食、健康状况、年龄和压力开辟了独特的视角,极具研究价值。为了提供此类信息,研究人员会通过各种化学计量学建模和分析方法处理生成分析数据,从而得到相关的生物化学信息。这些部署的化学计量学平台涵盖简单的多变量分析以及采用高度复杂模型的分析,医学工作者们可以随时利用该平台进行解析。  Robert 在报告中对LC/MS和NMR分析平台的开发工作进行了描述,包括利用LC/MS方法对极性、非极性代谢物的“发现”筛查方法以及脂质分析进行开发和验证,以及如何使用质子NMR作为初始筛查手段去除污染样品。另外,Robert还举例分析了胆汁酸、氨基酸、类花生酸和血浆酸基肉酸等各类化合物的靶向定量LC/MS分析方法。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RC-NIHR表型组学中心 (图片来源:英国帝国理工网站)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RC-NIHR表型组学中心是此研究领域的首家研究机构,由英国奥运遗产转变而来,致力于提供“高通量、法医品质、代谢表型分析,为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与疾病了解和患者满意度相关的基础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该中心配备有高场NMR仪器、精确质量LC/MS仪器、串联四极杆LC/MS系统以及专业培训设施。  Robert Plumb教授是伦敦国王学院化学分析部和帝国理工学院外科手术和癌症部的客座教授。在 2014 年,他被汤森路透授予高频引用研究员。同时,Plumb教授是沃特世公司总部负责健康科学商务业务部门的代谢表型与分层医学总监。Plumb教授发表过100多篇在研究HPLC/MS 和核磁共振等主题上生物分析、 代谢组学和代谢产物鉴定的论文,并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会议发表液相色谱与质谱法、毛细管规模LC、 纯规模 LC 和代谢组学的受邀文章。
  •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专访:简化、快捷的临床质谱工作流程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文转载并翻译自SelectScience网站,原英文标题 SelectScience Interview: Streamlined Clinical Mass Spectrometry Workflow at Imperial College Healthcare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electScience成立于1998年,以最快捷的方式提供科学家们关于最优秀实验设备和最新型技术的专业公平意见,是最全面的实验科学买家指南网站。 /span /p p   Emma Walker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医疗服务信托机构的一名顾问临床研究员,同时也是该机构旗下的西北伦敦病理学服务中心诊断内分泌学的专业负责人。最近,她的实验室引进了一套全自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工作流程。SelectScience就此采访了Emma,希望能详细了解相关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74" height=" 276"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uepic/d6b6f639-30f8-4e6b-87bd-e59b2cb8d9e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Emma Walker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S:请介绍一下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 /strong /span /p p    strong EW /strong :我就职于英国伦敦西北部的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医疗服务信托机构。这是一家庞大的信托机构,下设五家医院,为200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最新年报显示,去年我们共接待了150万名患者,病理学部门则处理了多达1500万份患者样本。 /p p   我的工作是监管诊断内分泌学分析服务,其中就包括采用LC-MS/MS进行的临床分析,例如类固醇和多肽激素分析等。起初我们采用的是放射免疫分析法(RIA),但考虑到这是一个长期项目,我们现在采用内部免疫分析并转而使用LC-MS/MS技术。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我们不得不进行相应调整并谨慎考量整个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实验室现在的通量远胜从前,我们的分析服务也应与之同步发展。作为分析服务负责人,我的职责是决定部门的未来愿景和战略方向、引进新技术,以及确保新旧技术的顺利更替。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S:请介绍一下贵机构的LC-MS/MS分析服务。该技术是何时引进的?其相较于传统免疫分析检测有哪些优势? /span /strong /p p    strong EW /strong :我们实验室首次引进沃特世质谱仪(MS)是十年前维生素D检测需求激增的时候。当时,RIA是除质谱分析之外唯一的维生素D检测方法,但这种试剂盒方案的操作非常繁琐并且速度太慢,无法满足我们的周转时间要求。因此,我们决定购置MS仪器。刚开始使用LC-MS/MS时,尽管我们受益于它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优势,但分析流程仍然相当繁琐且手动程度很高。我们安排了两名LC-MS/MS分析人员,但手动样品萃取和处理过程始终是分析工作的一大瓶颈。 /p p   2010年,维生素D免疫分析试剂盒问世,我们转而采用两步法。先对样品进行免疫分析检测,然后使用LC-MS/MS对值较高的结果进行确证检测,以及对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的患者进行监测。维生素D检测需求越来越大,而我们也希望实验室分析系统能更多地分担工作量,从而让我们更专注于开发和实施更多的专业测试。为此我们必须精简工作流程,这一点越来越明显。 /p p    strong 优化工作流程 /strong /p p   我们最初在2012年为雌性睾酮分析开发了MS方法,并希望将该方法自动化并整合到我们的工作流程中,但当时我们没有启动这个商业项目的资金或理由。随后在2014年,我们用于醛固酮分析的RIA试剂盒停产,导致我们无试剂盒可用。就在那时,我们拟定了一份商业计划,打算引进联用自动化样品制备系统的沃特世LC-MS/MS工作流程。2015年,实现LC-MS/MS工作流程自动化所需的设备安装完成。 /p p   现在我们拥有两台Waters ACQUITY TQD,用于维生素D和类固醇的常规分析。此外,我们还拥有一套Waters ACQUITY UPLC I-Class / Xevo TQ-S IVD系统,目前用于运行醛固酮分析和血管紧张素1分析以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近期我们的测试项目中还将新增血浆变肾上腺素分析。所有仪器都是满负荷运行,而且几乎不间断地工作。 /p p    center img width=" 524" height=" 426"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uepic/a89fc2c7-ac4c-4c8f-b64e-9b5d5272a73c.jpg" /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CQUITY UPLC I-Class/Xevo TQ-S micro IVD系统是沃特世LC-MS/MS IVD医疗设备产品的最新成员 /strong /p p    strong 无缝集成至LIMS /strong /p p   该分析工作流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将MS仪器集成到了更广泛的实验室IT架构中,使得LIMS能够与分析仪器对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手动录入数据,而采用这一全面集成方案之后,系统可以自动处理数据并将其导入至LIMS。MassLynx质谱软件与自动化的前端和分析提取功能联用,让我们的整个工作流程都变得非常精简。 /p p   工作流程的优化为专业人员节省了时间,让他们能专注于开发新方法和不断改进分析服务。实际上,鉴于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正考虑在不久的将来再投资引进另一台MS仪器。 /p center img width=" 600" height=" 383"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uepic/d3814f5d-8c29-4d5e-b818-8055bc474714.jpg" / /center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MassLynx (IVD)质谱软件配合TargetLynx (IVD)应用软件可实现MassLynx与第三方LIMS或中间件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换,从而改进实验室工作流程。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S:技术引进过程是否顺利?可否为其它有意引进LC-MS/MS技术的实验室提供一些建议? /strong /span /p p    strong EW /strong :我的建议是从一开始就要做好长远打算。提前了解系统的方方面面。仔细考虑自己需要怎样的集成工作流程,并与选定制造商协作,确保工作流程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改进系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建议实验室从最开始就选择自动化的集成方案。不要只考虑你想购置哪种仪器,还应考虑提供分析服务的实际需求。沃特世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让我们的实验室从一开始就功能完备并在各方面都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此外,真正了解临床实验室需求的沃特世临床团队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 /p /p
  •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原位电离质谱技术实现快速检测新冠病毒
    仪器信息网讯 原位电离技术是当前质谱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原位电离质谱技术无需样品制备,检测时不需真空环境,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或者只需简单的处理,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对样品进行直接分析,可进行无损检测等特点是质谱分析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原位电离质谱技术具有选择性强、易于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特点,目前已迅速渗透至各个行业,在食品安全、药品质量控制、生物分析、材料分析以及安全反恐等领域获得应用,正在改变质谱分析的现状,引领新一代分析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目前推荐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或称 PCR 检测。但仅依赖一种方法进行检测也具有其局限性,因此全球各领域的研究学者和机构都在开发不同的分析技术,其中质谱技术展现其在精准医疗和高通量分析的优势。据了解,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课题组通过两种原位电离质谱技术,解吸电喷雾电离(DESI)和激光解吸-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法(LD-REIMS)用于检测干燥鼻拭子中的新冠病毒。 文章于2020年10月12日发表于medRxiv,原文链接:Rapid detection of SARS-CoV2 by Ambient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 medRxiv研究从2020年4月至6月之间收集的样本中对患者进行了可行性临床研究。LD-REIMS和DESI诊断准确度分别为的86.7%和84%。可以在几秒钟内获得结果,从而提供快速分析COVID-19的可能,测试的鼻咽拭子棉签通过60˚C烤箱中并放置30分钟进行灭活处理,然后无需其它前处理即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得到的测试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可能的感染样本进行甄别。  这研究有潜力实现英国政府和政府制定的阳性病例跟踪目标,减少了COVID-19阳性病例第二次激增的影响。原位电离质谱技术与当前普遍使用的PCR测试对比,不需要特定试剂,从而提供有希望的替代快速测试方法。  DESI分析  使用以下优化参数设置。DESI溶剂为比例为95:5的甲醇/水混合物。流速设置为30 µL / min,其中气体设置为5 bar(氮气)等。收集数据采用Waters Xevo G2-XS QToF质谱仪。每个样品的数据收集范围为m / z 50-2000。  LD-REIMS分析  采用2940nm波长振荡器发射激光来快速加热样品,使样品蒸发,形成富含分子的气溶胶。气溶胶在MS入口毛细管的前面转移,液滴在此处与基质溶剂(2-异丙醇)混合。溶剂混合液滴进入仪器在加热到(1200K)并进行高能碰撞从液滴中释放出游离离子。质谱采用沃特世公司Xevo G2-XS QToF质谱仪,收集质量范围为m / z 50-1500。  针对COVID-19检测,如果不同的检测技术可以互补并相互验证,并随着检测速度和准确率提高,甚至感染的最初期即可快速有效检出,必将对目前及今后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价值。写在最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分析化学技术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交叉性越来越强,分析化学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当前,分析化学技术以色谱、质谱、光谱、波谱等谱学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联用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其中质谱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等优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生命科学、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在质谱检测中,从待测物离子产生到质谱获取离子信号,仅需要毫秒级的时间,然而传统质谱分析方法需要经过繁琐耗时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才能进行后续色谱分离及质谱检测,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样品的质谱分析。因此,离子化技术的发现及进步进步对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2004年普渡大学Cooks教授提出解吸电喷雾电离(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DESI)以来,目前已发展了几十种原位电离技术,例如实时直接分析(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DART)、介质阻挡放电电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onization,DBDI)、萃取电喷雾电离(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ESI)等,原位电离技术的提出及应用推广进一步推进了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近十年来,原位质谱技术迅速应用在诸如食品、药品、材料、物证、环境、卫生等领域的安全检测与品质控制,在组学分析、新药研发、中药及天然产物分析、和生物分子成像等领域,其应用也发展迅速。相信未来原位电离质谱技术将在不同领域发挥其更大效能。
  • 安捷伦宣布与伦敦帝国学院达成合作协议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安捷伦检测仪器组合为研究人员营造更自由的实验环境 /strong /p p   2018 年3月5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 A)与伦敦帝国学院今日签订了一份战略科学合作协议,将安捷伦领先的分析技术与帝国学院出色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有机结合。根据协议,安捷伦将为帝国学院提供各种仪器,配备安捷伦赞助的全新检测仪器组合。 /p p   安捷伦检测仪器组合将安置在白城校区的帝国学院分子科学研究中心,该校区计划于今年底开放。帝国学院的科学家将使用一流实验室拓展世界闻名的跨学科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受益的应用领域包括临床诊断、生物制药、能源与化工、环境科学、食品检测和农业、材料研究以及蛋白质组学。该仪器组合也将服务于安捷伦仪器演示实验室,并为客户展示安捷伦完整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 /p p   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表示:“伦敦帝国学院以自身实验室的指导和研究作为媒介,在推动对世界更深入的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充分认识到帝国学院的科学研究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挑战做出的巨大贡献,包括寻找抗癌新方法、确保食物纯度以及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等。” “安捷伦很荣幸能够提供支持,帮助帝国学院在新白城校区建立先进的科学测量和分析实验室。我们十分重视双方合作关系,期待共同迈出这重要的一步。”他补充道。 /p p   帝国学院的校长 Alice Gast 教授谈道:“帝国学院与安捷伦的全新合作关系是我们加强与业界合作中的一项重大进展。 安捷伦在白城校区分子科学研究中心配备的业界一流设备将有助于推动前沿多学科研究,应对从分子水平了解疾病到开发清洁能源的社会挑战。” /p p   伦敦帝国学院与安捷伦的合作关系有望推动进一步合作项目,使双方受益的同时将前沿研究向前推进。 此次合作进一步彰显了安捷伦通过各类学术项目和正在发展的安捷伦卓越中心网络以支持学术届的承诺。 /p p   帝国学院化学系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化学生物学教授 Tony Cass 被任命为安捷伦检测仪器组合主管。 Cass 教授将监督此次合作,旨在发展和推动将研究、工具和技术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转化。 /p p    strong 关于伦敦帝国学院 /strong /p p   伦敦帝国学院是一所世界领先的大学。伦敦帝国学院是一所世界领先的大学。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统计,伦敦帝国学院是英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与 150 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学术联系。路透社 (Reuters) 因伦敦帝国学院出色的创新文化以及与产业的紧密联系,将其评为英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学。 /p p    strong 关于白城校区 /strong /p p   帝国学院的白城校区是学院新的主校区,与世界一流研究人员、企业和高等教育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创意价值,在当地、国家和全球范围内造福社会。 /p p    stron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strong /p p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 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拥有 50多年的敏锐洞察与创新,我们的仪器、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专家能够为客户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在2017财年,安捷伦的营业收入为44.7亿美元,全球员工数为13500人。 /p
  • 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开建 深度相当于六个帝国大厦
    据国外媒体6月23日报道,在美国南达科塔州的黑山底下,工人们正在建立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其深度相当于六个帝国大厦,该实验室将适合于科学家们寻找像暗物质这样神秘粒子的需求。   22日科学家和其他政府官员出席了位于地表以下4850尺的实验室的破土动工仪式。此处原来是一个金矿,并且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实验基地,这里现在以这位获奖者的名字雷?戴维斯(Ray Davis Jr.)命名,他和他的同事在200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近四分之一的宇宙物质被认为由暗物质组成,宇宙射线会直接影响证实暗物质存在的效果。而这个地点因为能远离宇宙射线而被选定为实验的理想场所。   实验室建成前,工人们需要固定隧道,并安装新的基础设施。第一项暗物质实验将是大型地下氙探测实验,或者探测弱相互作用粒子,这为科学家探索人们认为曾经发生过的宇宙大爆炸的秘密提供新的视野。   物理学家说没有暗物质,银河可能就不会形成,希望通过更多了解暗物质,弄清宇宙是在扩张还是收缩。科学家希望在2012年和2016年能够开始建设两个更深的实验室。据估计,这些项目将花费5亿5500万美元。
  • 丹纳赫帝国拆分 其掌门人欲坐收资本增值
    亿万富豪兄弟史蒂文· 雷尔斯(Steven Rales)和米切尔· 雷尔斯(Mitchell Rales)通过合并多家公司创建了丹纳赫集团(Danaher),从事于包括牙科成像、医疗检测设备和水过滤器在内的多项业务。两人在上周三扩大并拆分了他们的商业帝国。   丹纳赫集团宣布以138亿美元现金收购纽约州华盛顿港的水过滤器制造商颇尔公司(Pall Corp.)。此外,该集团还宣布拆分成一家科技公司和一家工业企业,前者的年营收约为165亿美元,将保留丹纳赫这个名称并包含颇尔公司,后者的年营收约为60亿美元。雷尔斯兄弟俩将担任这两家拟上市公司的董事。 史蒂文· 雷尔斯   &ldquo 这对于丹纳赫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一天,也是我们公司历史上重要的一步。&rdquo 2014年秋天成为丹纳赫集团首席执行官的托马斯· 乔伊斯(Thomas Joyce)说,&ldquo 当所有平台能够投资于最好的内生增长机遇、进行意义重大的收购并利用丹纳赫商业系统来不断改善表现时,丹纳赫总是处于最佳状态。&rdquo 乔伊斯将担任新丹纳赫的首席执行官。   行事低调的雷尔斯兄弟各自拥有丹纳赫大约6%的股份,他们是资本配置大师,通过杠杆收购和节税重组构建起了他们的财富。除了市值为620亿美元的丹纳赫以外,他们还打造了上市交易的工业制造和工程公司Colfax,市值为60亿美元。据福布斯估计,丹纳赫董事长史蒂文· 雷尔斯的身家为40亿美元,米切尔· 雷尔斯为37亿美元。   尽管颇尔公司的收购价很高,但华尔街似乎很认可这笔交易,因为丹纳赫在今后几年里预计将获得3亿美元的成本协同效益。投资者早就预料到收购成瘾的丹纳赫将采取大动作。该集团的分拆(不需要进行股东投票)有助于提高市盈率。&ldquo 我们认为一个更加专注和灵活的丹纳赫将获得重新估值,更加接近生命科学界的同行。&rdquo 詹尼资本市场(Janney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保罗· 奈特(Paul Knight)在客户报告中写道。   巴克莱(Barclays)分析师斯科特· 戴维斯(Scott Davis)在丹纳赫的电话会议上说:&ldquo 我觉得,你们的业务分拆在某种程度上是创造一家好公司和一家坏公司。&rdquo 例如,戴维斯很想知道丹纳赫的产品标识业务为什么不是更小的新公司的一部分。&ldquo 我们几乎可以认为产品标识应该是新公司的一部分,甚至水业务也应该归入到新公司。&rdquo 戴维斯说。丹纳赫的乔伊斯回答说:&ldquo 我们把拆分后的两家公司都视为很好的资产组合。&rdquo 乔伊斯说,将成为新丹纳赫公司组成部分的所有公司都拥有重要的共同特征,例如持续收入模式、出色的增长轨道和盈利状况。&ldquo 我们认为它们拥有很多的共同特征,可以组成一个非常紧密的整体。&rdquo 乔伊斯说。
  • 华大单细胞技术解密蚂蚁帝国 | 社会分工不靠制度,靠重构脑子!
    2022年6月16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刘薇薇副研究、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传宇研究员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发表了题为: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tracking the neural basis of division of labour in an ant superorganism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了蚂蚁四种不同品级的大脑细胞图谱,揭示了蚂蚁伴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脑部特异化现象和不同社会品级行为模式差异的神经基础,展现了蚁后成熟过程中大脑的可塑性变化,并找到了调节其生殖力和寿命的关键细胞类群。研究团队选用了社会性昆虫研究的模式物种——法老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华大 DNBelab C4 单细胞建库测序平台,分析了900多个来自4种不同品级的法老蚁的大脑,构建了覆盖法老蚁社会中全部成体形态的大脑细胞图谱,并将其划分出43种不同的细胞类群。蚂蚁是亿万年生存斗争中的佼佼者。其在地球上存活了1.4亿年,曾与恐龙共存,比人类的历史久远得多。科学家曾统计,如果把全世界所有蚂蚁放在一起称重,总重量与全球所有人类总重量相当。然而,与人类不同的是,蚂蚁不能单独生存,而必须作为蚁群的一份子。蚂蚁在演化上的成功与其高度社会化紧密相关。一个成熟的蚂蚁帝国中,至少存在4种不同形态的分工类型,分别为:工蚁、雄蚁、处女繁殖蚁和蚁后。工蚁一般卵巢完全退化,终身从事育幼、觅食等工作,没有繁殖能力。雄蚁活着只有一个目标,离开巢穴找到心仪的蚁后进行交配,交配后很快生命就结束了。处女繁殖蚁成功交配后成为蚁后,蚁后长期待在巢内,专职产卵,获得后位的她寿命还会显著延长;而错过交配窗口期的处女繁殖蚁,其行为会逐渐偏向工蚁,从事部分育幼及觅食工作,而且卵巢也会逐渐萎缩。该研究选用的法老蚁是一种橙黄色小型蚂蚁,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也是一种公认的室内害虫。通过分析4种不同品级的法老蚁的大脑,研究人员发现,工蚁与雄蚁的大脑是极度特异化的。其中负责学习记忆的高级大脑中枢蘑菇体细胞和负责处理气味信息的细胞在工蚁大脑里含量极高,而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视叶细胞在工蚁大脑里的含量则很低。雄蚁大脑的细胞组成趋势则相反,视叶细胞含量很高,而蘑菇体细胞和处理嗅觉信息的细胞含量则非常低。处女繁殖蚁和蚁后的大脑细胞类型则相对“正常”。蚂蚁大不同细胞类型的转录组学分类“这意味着工蚁是更倾向于嗅觉感知的动物,而雄蚁则更依赖视觉,这可能与其要依靠视力寻找合适的交配对象有关。” 论文的第一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李启业研究员介绍说,“蚁群内部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出现了不同结构和细胞组成的大脑,这些就像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而专门设计的一个个大脑。”“而在整体层面,不同品级的蚂蚁大脑有不同方向和程度的特异化,彼此之间又功能互补,这使得蚁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个体’,能够同时行使生殖、育幼、觅食、防御等全面的功能。” 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刘薇薇副研究员补充道。自然界中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但能称为“超个体”的动物并不多,蚂蚁便是其中之一。蚂蚁中的工蚁不能繁殖,作为一个生命来说并不完整。蚁后虽然有繁殖能力,却往往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工蚁照顾。只有把这一窝蚂蚁凑成一个整体,它作为一个生物的所有生理机能才能齐全。该研究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比如,研究团队将处女繁殖蚁与成熟蚁后的大脑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大脑细胞的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视叶细胞的含量在蚁后大脑中明显降低,这与蚁后长期适应黑暗的巢内环境相关。而多巴胺细胞以及一类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胶质细胞的含量则在蚁后大脑中显著增加。这些大脑细胞类群的变化以及神经环路的重塑,或许决定了蚁后生殖功能的极度提升以及寿命的显著延长。这也为其他动物长寿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方向。此外,研究团队通过比较法老蚁和果蝇的大脑细胞组成的差异发现,比起果蝇,法老蚁中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蘑菇体细胞的含量更高,其功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多样性分化。另外,尽管法老蚁与果蝇在演化历史上已分开了数亿年,研究发现,它们大脑中仍然有很多种类的细胞保持着同样的分子特征,行使着相似的功能。本项研究成果基于华大 DNBelab C4 单细胞建库测序平台进行,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传宇研究员表示:“本研究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进步,未来,单细胞技术将会被应用到更多的生物学研究中,助力人类对生命的解析。”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现任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生命演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捷教授指出,这项工作提示了大脑的特异化是蚂蚁不同品级展现出社会分工和行为差异的基础。他总结道,这些彼此之间既有差异但又功能互补的大脑,支撑蚁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个体”。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组织层次,使得蚂蚁在1.4亿年的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演化成为地球上极度优势的动物类群。
  • 半导体巨头京东方进军医疗:打造移动健康、数字医疗帝国
    p   从2014年起,京东方由原有的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向智慧系统事业和健康服务事业延展。其中,京东方的健康服务事业是跨界创新,发展移动健康、数字医院、再生医学,整合健康园区资源,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p p   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预计十年后,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旺盛的医疗服务需求,深化公立医疗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在一阵阵波涛巨浪的推动下,多个国内领航企业快速布局医疗大健康。不仅有万达、恒大、万科等地产大鳄,互联网BAT、三星电气、星河生物、中海海盛、杉杉集团等各路英豪都频频出手医疗产业。 /p p   据理实国际调研显示,2016年有近200家A股上市企业转型医疗,其中投资医院的企业案例在2015年有31起,涉及金额近60亿元。医院属于重型资产,投资模式有新建、收购、共建、托管、项目建设、搭建网络医院等形式,但由于新建医院的资金投入巨大、审批流程长、盈利周期长、运营风险大等现实因素,让不少转型企业望而生畏,继而选择走更轻巧的捷径,只有资金雄厚、实力强盛的集团才敢毫不犹豫地自建医院和全新的医疗大健康体系。 /p p strong   1.从半导体显示转型拓展医疗大健康 /strong /p p   京东方(BOE)就是早期进军医疗的大型企业之一。它成立于1993年4月,在主营的半导体显示领域上下求索二十余年,目前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领导者。根据2017年上半年市场数据,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二。 /p p   据统计,京东方迄今在全国共拥有11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巴西、阿联酋等地设有营销中心和研发基地,服务体系覆盖欧洲、美国、亚洲等全球主要地区。2016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757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80%,2017年上半年,新增专利申请量超4000件,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5.5万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 /p p   基于在发展显示事业中积累的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基础,从2014年起,京东方由原有的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向智慧系统事业和健康服务事业延展。其中,京东方的健康服务事业是跨界创新,发展移动健康、数字医院、再生医学,整合健康园区资源,提供物联网智慧健康产品及服务。 /p p   京东方首席医疗科学家、集团副总裁喻陆表示,京东方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转化成果,在当前由技术驱动的大健康领域同样能大放异彩。缺失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显示等技术支撑的医疗产业的发展,很难有颠覆创新,只能是重复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40.webp_.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30e0d006-d4cf-484d-9a84-1b51f9e4ec4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京东方首席医疗科学家喻陆 /strong /p p   “我们在2014年提出服务化转型,由显示及传感器件事业向智慧系统及健康服务事业拓展,并将健康医疗作为服务化转型的主要方向。”喻陆解释,这个医疗大健康的转型,实际上是基于垂直技术产业链,向智慧健康服务横向延伸。 /p p strong   2.自建数字化实体医院 /strong /p p   2016年9月,京东方集团投资32亿元在合肥开工建设了一座三级数字综合医院,计划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约19.3万平方米。医院以心血管、骨科、神经和肿瘤四大卓越中心为特色,通过移动健康和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医疗、智慧分诊、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数字化诊疗。医院预计2018年正式运营。 /p p   同时,京东方还与美国最大的医疗服务集团之一Dignity Health以及一系列国际高端医疗组织合作,并与IBM联合开发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为解决人才所需,京东方一方面和国内知名三甲医院优势科室联合共建,实现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和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达成合作,联合培养亟需人才 在国际视野平台上,着眼于海外医师的引进,并和美国的医学院进行科室共建、科教共建,开展医疗项目深度合作。此外,还构建京东方医学院,培养医疗人才。 /p p   “合肥京东方医院是数字化医院,在国内外都是独树一帜的。”喻陆表示,京东方与国内外高端医疗机构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展,这也是一大特色。实际上,数字医院是瞄准全国展开布局。未来还将在全国新建更多的数字医院。 /p p   喻陆表示,京东方的差异化战略,是从打造医疗全产业链的角度思考布局的。新建医院,能将企业核心理念和价值文化、未来愿景、崭新技术等方面,从初期就系统性地全部植入,为今后人员培养与企业管理创造便利。 /p p strong   3.无创血液监测设备领先全球 /strong /p p   在移动健康领域,京东方推出移动监测设备:BOE无创血液监测。这款产品由无创多参数检测仪(MTX)和BOE移动健康APP构成。MTX具有无创、随时、医疗级特点,用户将手指放入设备的手指室,内置传感器就可在1分种之内精确测量并记录14项血气、血液和血液动力相关的生理参数。这是由京东方和以色列无创医疗设备研发公司Cnoga共同打造的移动健康产品。Cnoga也是2015年“百糖大战”时被业界广为传知的以色列无创血糖前沿技术公司。今年3月,京东方投资Cnoga,共同打造无创监测产品,完善移动健康生态链,实现整体发展布局。 /p p   此外,京东方还自主研发了BOE移动健康APP,内含智能医学助理模块。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成果,及来自国内外权威专家的健康干预方案,结合产品生理参数,为用户输出数据解读、健康建议、健康风险预测等健康管理报告,对用户的健康水平变化趋势作动态记录和管理。 /p p   “京东方这款APP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推出的,你看到的是高科技、很便捷的呈现,但背后是我们付出的大量努力。”喻陆告诉贝壳社。 /p p   未来研发团队将在1.0版本APP的基础上,持续更新迭代,升级后的2.0甚至3.0版本,会加载远程医疗模块,在患者需要时直接远程视频咨询京东方数字医院的医生,如果不能远程解决,医生会推荐患者线下就诊。由此,形成三道防线,第一是智能医学助理,为病人诊断治疗,第二是远程诊疗,最后才是线下实体医院诊疗,这三大层面有机结合分级服务。 /p p   这款产品的适用场景有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患者日常监护,亚健康人群居家体检等。这也是京东方首次试水移动健康产品。 /p p   BOE无创血液监测产品所采用核心传感技术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以专利算法为基础,拓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目前可实现替代家庭使用的血压计、血氧仪等产品,喻陆介绍。 /p p   京东方还将推出一款无创血糖监测系统,他表示,BOE无创血液监测已获得欧盟CE和CFDA认可,BOE无创血糖监测已获得CFDA批准,两者都是国内首款无创血液监测医疗级产品。“百糖大战后,真正做到一统江山的无创血糖技术还真没有,我们是走在前列的。” /p p   “2016年是我们的产品元年,是市场培育期和拓展期,目前重点是深度植根中国市场。最终是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喻陆表示。贝壳社了解到,京东方未来将推出脑电波监测仪等更多医疗级家用设备。 /p p strong   4.中国版凯撒医疗帝国 /strong /p p   打出数字医院和移动健康组合拳,是京东方基于当前多变的医疗政策环境作出的思考。喻陆认为,医疗是一个投资重、战线长、见效慢、回收期长的领域,任何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都会让项目在初期就蒙上失败的薄纱,比如当前已经有一些轻医疗模式折戟搁浅。所以整个行业仍处于发展和逐渐规范的过程中,京东方侧重的健康服务主要基于两方面: /p p   一方面是对现有传统医疗体系运营效率的提升,比如线上挂号、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线上医患互动和及时检查及检验结果交流,无疑提升了就医过程中非医疗属性服务的效率和体验。 /p p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所有传统医疗机构都会适应性增加类似服务,这些非医疗属性的业务服务会广泛普及,这也是传统医疗机构自我优化、修正和提升的过程。 /p p   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医疗对医疗范畴服务的初步涉及和改善。 /p p   目前业界在这方面的进展缓慢而表层。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五个层面: /p p   消费层面,健康医疗类的服务,需要依托用户对服务提供方的信赖和信任,但短期内,服务提供方无法解决用户信任危机问题。这种线上虚拟服务提供的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也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p p   技术层面,服务受技术限制,患者不能做有实际临床循证价值的在线检查,原因可能有监测设备参数项目单一、医学临床循证价值较低或者缺乏,同时用户既往的线下就诊历史病例档案无法调阅。 /p p   资源层面,医生全天候值守线上的成本太高,获取难度较大 而当前便携、多参数、具有经CFDA或FDA认证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设备目前市场稀缺,难以应对用户实际需求和临床需求 /p p   政策层面,比如目前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就明确规定互联网医疗仅限于实体医疗机构之前开展。所以线上医疗服务受监管机构严格约束和管控,医生资源的执业资质、线上行医行为的范围和深度都受到政策的监管,造成医生资源获取难度大、成本高 /p p   支付层面,互联网医疗最终能否真正纳入医保或打通商保,都需要政策鼓励和进一步规范。 /p p   要想打破现有束缚的藩篱,必先扫清上述五个层面的障碍,而京东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做法似乎是解决问题的最聪明的途径。自建数字化医院和线下实体,为自己培养医疗人才,采用经临床医生认可的通过CFDA认证的医疗设备,不仅能在自家医疗试验田内建设一条完整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让患者与医生建立长期信任关系,也能走出医生资源短缺、获取成本高、难度大的怪圈,同时也规避了医疗政策的不稳定性风险。 /p p strong   5.京东方医疗梦持续、强烈而有力 /strong /p p   在京东方医疗帝国中,除了各地正在建设或筹备的数字医院外,唯一收购的就是北京明德医院。北京明德医院是一家按照国际JCI医疗标准建成的国际化高端综合医院,于 2016年高分通过JCI认证。据了解,目前拥有多位全球顶尖医学专家、40%以上临床医生具有博士学位,拥有90余位各科室专家。 /p p   除了顶尖医护团队外,北京明德医院走高端综合路线,覆盖外、妇产、儿、内、口腔等30个临床科室,专门设立60间温馨单人病房,并与108家国内外保险公司开展直付业务。 /p p   再生医学技术,就率先在北京明德医院落地生根。再生医学是京东方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由业内国际知名专家担任院长负责医疗项目。 /p p   再生医学初期从自体细胞入手,生产符合临床标准的可用于心脏、眼角膜、食管、皮肤等人体器官的细胞膜片产品,能促进患者器官的自我修复和再生细胞,最终实现治愈。未来京东方还将研究异体细胞培养,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p p   不仅是自建或收购医院,京东方还有更大的医疗梦。目前京东方还在国内多省市地区布局健康产业园。依托多年专业园区运营经验,整合生态链资源,提供智慧健康产业园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健康产业园不仅引进医疗大健康的相关企业,未来也将依托自建医院,涉足医疗养老等惠民服务。 /p p   “京东方的医疗梦是强烈、持续、有力的。为实现医疗梦想,京东方将全力打造医疗全产业链平台”,喻陆告诉贝壳社。 /p p strong   6.为转型作好一切准备 /strong /p p   作为京东方首席医疗科学家,喻陆曾创办中南海中央警卫局305医院的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从医教学期间硕果累累桃李天下,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生近二十名,目前不少已成为业界领军人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著四部,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部重大课题。 /p p   多年来,无论是心血管博士、肾脏病博士后,亦或是作为医学专家教授,不论角色如何变换,喻陆始终把 “学习、改变和担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p p   从医学专家过渡到一名职业经理人,变化之大不言而喻。管理全方位公司业务,需要考量和评估的事情来自方方面面。“常言道,谋难,决更难。最关键地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适合公司定位和快速发展的产品,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典范。”喻陆说道。 /p p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把事做正确。喻陆表示,敢于挑战、勇于担当就是京东方人的精神文化之一。当年勇闯半导体显示领域是如此,如今转型进军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领域同样如此。 /p p   虽然医疗投资过程漫长不易,但京东方在主业上的成功,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跨度和资金积累,“我们有底气有能力转型升级,在医疗大健康道路上砥砺前行。”喻陆说道。 /p p & nbsp /p
  • 安捷伦科技公司与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污水处理研究
    安捷伦科技公司与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开展污水处理研究 2013 年 12 月 18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与南洋理工大学 (NTU) 日前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发新的污水生物处理法解决方案。在本次合作中,NTU 水质研究的牵头机构南洋环境与水资源研究所 (NEWRI) 将使用安捷伦生物分析仪,研究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产生的影响。 根据学术合作备忘录,安捷伦和 NTU 将着手开展两个初期项目的工作。第一个项目要为污水处理开发一个实时监测系统,以便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任何失败或故障时提早发出警告,同时也可提供准确的数据。第二个项目将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开发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目标是为发展中国家开发一套便携式、低成本的分析工具包。 NEWRI 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旨在增进对能够降解各种材料的微生物的了解,以便利用它们处理污水和废物。例如,透彻地理解了微生物行为后,就能够找到解决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和竞争问题(这会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阻碍能量回收)的方案。 NTU 工程学院院长兼 NEWRI 执行主任 Ng Wun Jern 教授谈及此次合作的重要性时表示,必须不断开发生物处理工艺新技术,来解决日趋复杂的人为污染物,降低污水处理的碳排放量,更好地回收能量和其它资源。 Ng 教授说:“我们可以通过安捷伦先进的生物分析技术为污水中发现的污染物开发数据库,这些污染物包含外来的或新发现的物种,以及在处理过程中意外生成的化合物。这将有助于我们监测生物代谢活动和清除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处理性能。有了新型专业化数据库,我们就能更好地克服当前在生物污水处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据全球领先的水资源研究所 Lux Research 称,Ng 教授是 30 多名世界顶级水资源科学家之一。 南亚太和韩国地区的安捷伦生命科学部总经理 Rod Minett 表示:“40 多年来,安捷伦一直致力于协助研究者和开发环境解决方案。我们期望通过与 NTU 和亚洲顶尖级水源和环境研究所之一的 NEWRI 合作,为污水处理开发出高灵敏和可靠的方法。” 南洋理工大学简介 南洋理工大学 (NTU) 是一所科研密集型公立大学,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 33500 人,下设工程学院、商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和跨学科研究生院。NTU 与伦敦帝国学院合作联办了一所新的医学院,即李光前医学院。 NTU 还拥有世界一流的自治学院(国立教育学院、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新加坡地球观测与研究所和新加坡环境生命科学工程中心)和各类顶尖的研究中心,如南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 (NEWRI)、NTU 能源研究所 (ERI@N) 和亚洲消费者洞察研究所 (ACI)。 NTU 是一所快速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大学,通过五大巅峰目标将其打造成一所卓越的环球大学:可持续发展、保健医疗体制科技、新创意媒体、新丝绸之路和创业创新生态模式。 除了主要的云南园校园,南洋理工大学也在新加坡科学与科技中心设立了一个卫星校园,并将在位于诺维娜的新加坡医疗区设立第三个校园。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ntu.edu.sg。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2013 年 9 月 19 日,安捷伦宣布将通过对旗下电子测量公司进行免税剥离,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此次分拆预计将于 2014 年 11 月初完成。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专刊论文推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玉兰教授:色谱质谱技术在亲水性代谢物检测中的挑战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本期推荐的是发表在《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2020年第3期的 strong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玉兰教授 /strong 和 strong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唐惠儒教授团队 /strong 综述论文 strong “色谱质谱技术在亲水性代谢物检测中的挑战”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11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75de4350-7053-4abe-9bad-2f233ecee85d.jpg" title=" 1111111.jpg" alt=" 1111111.jpg" width=" 600" height=" 211"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色谱质谱技术在亲水性代谢物检测中的挑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亲水性代谢物是代谢组学研究中一类重要代谢物,通常包括胆碱(Choline)、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多元羧酸(Polyarboxylic acids),糖(Sugars)及磷酸糖(Sugar Phosphates),核苷酸(Nucleotides)等。覆盖包括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中心碳代谢,水溶性维生素与叶酸代谢,辅酶与辅因子代谢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然而,此类代谢物由于较强的亲水性,在反相色谱保留能力较差 而阴离子代谢物的质谱检测灵敏度较低,传统的反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定量能力。同时,部分亲水性代谢物例如ATP,酮酸稳定性较差,生理浓度低,造成色谱质谱分析的巨大挑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本综述介绍了亲水性代谢物的结构分类和生理功能,探讨了其结构和分布因素造成的检测困难的原因。详细分析了包括亲水相互作用色谱-质谱(HILIC-MS)、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离子对反相色谱-质谱(IPRPLC-MS)和离子色谱-质谱(IC-MS)等新型色谱分离技术在解决亲水性代谢物保留问题的进展和缺陷 同时,基于化学衍生化技术实现亲水性代谢物色谱保留和质谱响应性质改造的策略也成为本综述的一项重要议题。最后,通过对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和化学衍生化策略的对比,本文对亲水性代谢物的质谱检测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aeb29c6-389d-47bc-a16d-5a87d4bd2db7.jpg" title=" 22222222222222222222.jpg" alt=" 2222222222222222222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Figure 1. Concentration range of partial hydrophilicmetabolites in human serum and urine, Data source is from HMDB.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29404b2-97a8-4712-b2a2-a0677640f8b3.jpg" title=" 33333333.jpg" alt=" 3333333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Figure 2. The stationary and the mechanism of HILIC. a.thepacking materials of stationary phase commonly used for HILIC analysis b.theschematic diagram of retention mechanis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7c063e97-9d66-4849-869b-3855fe447e5a.jpg" title=" 5555555.jpg" alt=" 555555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Figure 3. The parallel column regeneration method for analysisof metabolites and lipids consecutively. The blue line and red line representthe two independent flow-paths. Among them, the blue line with 11 min is HILICelution of hydrophilic metabolites to MS, followed by RP elution of lipids inthe red line. During running of each column, the other column undergoesre-equilibration to a waste bottle.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123].Published by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095d736c-c0a0-42d8-8405-5e13b84d997c.jpg" title=" 66666.jpg" alt=" 6666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Figure 4. Electric double layer model and Zeta potential, whichwas drawn by Microsoft PowerPoint.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94de102-7e0a-4279-800d-d300989c3e22.jpg" title=" 77777777.jpg" alt=" 7777777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Figure 5. The IC-MS for analysis of hydrophilic metabolites. a.ThermoCapIC-Orbitrap Q/Extractive MS structure.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157]. b. CapIC/HILIC/RPLC-MS extracted ion map ofhexose phosphate in UM1 oral cancer cells. The explanation of figure number inoriginal figure is: (A) Cap IC, (B) UHPLC, (C) Cap-LC, (D) ZICpHILIC, and (E)Cap-HILIC.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157]. Copyright 201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2ba277f-8b58-4fff-b7a1-91457130d1f7.jpg" title=" 888888888.jpg" alt=" 88888888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Figure 6. Ion pairing chromatography mechanism. a.The dynamic ion exchange process is the green arrows part the ion pairingmechanism is the pink arrows part. b.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ofthese two mechanism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b439781a-d924-408d-bf08-9794df259b8e.jpg" title=" 9999999999999.jpg" alt=" 999999999999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Figure 7. Structuraldesign of an amino acid derivatization reagent . (ref.[194]).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感谢论文第一作者胡庆宇博士提供翻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全文:Hu, Q., Tang, H. & amp Wang, Y. Challenges in Analysis of Hydrophilic Metabolites Using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J. Anal. Test. (2020). a href="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26-z" _src="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26-z" https://doi.org/10.1007/s41664-020-00126-z /a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7/attachment/4e8afcc9-8721-4bb3-9df0-7c1ea50d6cdd.pdf" title=" 10.1007@s41664-020-00126-z.pdf" 10.1007@s41664-020-00126-z.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唐惠儒教授简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221a99a-dc1c-454d-8316-e2eaf19f93c6.jpg" title=" 图片 1.png" alt=" 图片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唐惠儒教授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点研发计划首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中科院、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所从事代谢研究30年、代谢组学研究21年 在Nature、PNAS等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被引用8千余次,部分工作被Science、Nature及系列期刊专文评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唐惠儒教授现任ENC执委会执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会长,Nutri Metabol、J Integrated Omics 副主编,Metabolomics、CurrMetabolomics、ArchPharm Res等学术期刊编委 曾任J Proteome Res 编委、973项目及蛋白质科学/纳米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函评/会评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唐惠儒教授课题组主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a href=" http://hupi.fudan.edu.cn/people/tanghuiru" target=" _blank"  http://hupi.fudan.edu.cn/people/tanghuiru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 王玉兰教授简介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ab220db-b9e9-4aec-925b-371e1b25af6e.jpg" title=" Prof Wang Yulan (Custom).jpg" alt=" Prof Wang Yulan (Custom).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王玉兰教授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教授,新加坡表型中心主任,帝国理工大学名誉教授。1993年获莱斯特大学的硕士学位,1997年获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大学的博士学位。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项目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代谢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973”课题、基金委面上项目和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王玉兰教授长期从事生物代谢组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发展了体液和组织代谢组分析及代谢组与转录组数据整合分析等系列研究方法 建立了肠炎和克朗氏病及可传染性脑病的代谢组学诊断方法 揭示了肠道菌群和寄生虫及与细菌共感染的的规律及与菌群的相关性 研究了衰老、应激、营养干预以及药物对动物代谢组的影响 研究了乙肝感染导致糖代谢、脂代谢和谷氨酸代谢重组的新规律,为认识复杂生物系统的代谢基础、相关疾病的机制及早期诊断提供了信息和新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   王玉兰教授共发表PNAS,Molecular Systems Biology andAna Chem等SCI论文百余篇,获国际专利3项。曾担任核磁共振历史最悠久的“实验核磁共振大会”执委(2012-2017)。目前担任metalbolomics, scientific reportand current metabolomics 等杂志的编委。 /p p br/ /p
  • 陈吉宁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2月20日,清华大学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华大学校长职务任免的决定。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华大学校长任免的决定:任命陈吉宁为清华大学校长,免去顾秉林校长职务。    陈吉宁资料图   陈吉宁,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吉林梨树人,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12月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秘书长。2011年12月任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主要从事环境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估、环境工程与环境政策等领域的研究。   1981.09——1986.07,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09——1988.10,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8.10——1989.07,英国布鲁耐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89.07——1992.11,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土木系环境系统分析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12——1994.12,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博士后。   1994.12——1998.03,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助理研究员。   1998.03——1999.07,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   1999.07——2006.02,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   2006.02——2006.10,清华大学副校长(2006.09 兼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2006.10——2007.12,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7.11 兼任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2007.12——2012.2,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清华大学秘书长。   2011年6月起兼任清华大学环境产业研究院院长。   2012年2月20日起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 沃特世公司全力支持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
    &mdash &mdash 2012伦敦奥运会的重大遗产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www.mrc.ac.uk): 2012伦敦反兴奋剂机构在继奥运会和残奥会之后将成为世界级的资源,协助进行医疗保健革新。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MRC-NIHR Phenome Centre)将使用为2012伦敦奥运会配备的世界顶级仪器设备为病人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MRC-NIHR表型组学研究中心属世界首创,有助于研究人员探索疾病特征,并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表型组是对于个人的化学构成&mdash &mdash 人体中血液、尿液或组织中的化学分子的描述,这是个人基因组和生活型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混合分子组成时刻都在变化,并受到饮食、环境甚至是承受的压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这关乎到一个人对疾病或药物等治疗方式的反应。 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将通过对患者和志愿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高精度的快速分析以研究其基因表型模式。这有助于发现新的&ldquo 生物标志物&rdquo ,进而解释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可能比其他的个人或群体更易患某种疾病的原因。科学家们将利用这些信息探索新的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表型组的分析已经用于&ldquo 设计&rdquo 个体化癌症治疗方案,比如用于治疗结肠癌的可以减轻毒副作用、加强疗效的药物。 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和英国卫生部的国家健康研究所(NIHR)将在未来5年内向新成立的中心每年投资500万英镑。葛兰素史克(GSK)提供并由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运作的2012伦敦反兴奋剂机构将为新中心的成立提供最领先的设备和专业知识。 英国的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将为研究人员和生命科学行业提供世界级的表现型分类技术和专门知识,促进医学上的新发现并更好地运用到卫生保健中去。新中心将由学术合作伙伴联盟、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核磁共振和质谱设备的供应商德国布鲁克和沃特世公司共同领导。 MRC的首席执行官John Savill教授表示: &ldquo 英国具备极其强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和在该研究领域的世界顶尖专业知识。葛兰素史克位于Harlow的药检机构接受了此类研究的一项重要挑战&mdash &mdash 在法医质量控制的条件下实现高通量筛选,以达到史无前例的新水平。为了不在奥运会一结束就失去这笔投资,所有合作伙伴包括医学研究理事会、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英国大学、英国国民健康保险体系、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及该领域的行业领袖将为此提供独特的资源,并最终为患者带来效益。这将是伦敦奥运会留下的一份重大遗产。&rdquo 卫生部长Andrew Lansley表示: &ldquo 这是我们首次投资此类健康中心,该项目必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涵盖了更广泛的常见病,诸如糖尿病、心脏病和痴呆症等。在我们更好地了解到疾病特征并发现新的疾病子类型情况下,患者也必将从快速精确的诊断中受益,研究人员也将研发出新型药物及治疗方案。在投资基因组和基因中心的同时,我们还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医疗诊断能力。&rdquo 首席医务官Dame Sally Davies表示: &ldquo 本研究中心将转变我们对人类体质特征和疾病的传统看法,并通过这些新的发现为患者带来切实的利益。研究人员取得的这些新进展将有助于研发出新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针对个人设计的治疗方案。这有可能改革我们治疗大范围疾病的传统方法。&rdquo 本中心的合作伙伴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和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R): 德国布鲁克:布鲁克公司核磁共振业务开发总监Manfred Spraul博士表示:&ldquo 基于长期以来和帝国理工学院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非常成功的合作(见下),布鲁克公司非常乐意为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彻底改变人们对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传统看法。使用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工具以及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患者信息,核磁共振和联用技术联合改良的体液和人体组织数据分析将呈现出个性化的表现型分类。我们认为新中心将是未来世界表型组研究中心体系中的一个亮点。&rdquo 葛兰素史克(GSK):2012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官方实验室服务供应商。通过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开创性合作伙伴关系,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葛兰素史克将为国王学院的专家分析师提供设备和设施方便其独立操作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公认实验室。设在Harlow的实验室将进行更多的检测,涉及的范围比以往任何比赛都要广,每一位登上领奖台的获奖运动员和超过50%的运动员中都接受了检测。 葛兰素史克的药物研发副总裁Patrick Vallance称:&ldquo 将我们的实验室设备提供给此次合作研究,这让葛兰素史克为世界前沿研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在英国深深扎根的全球制药公司,我们将致力于保持英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将通过研究所、学术界和工业之间的合作向人们传输世界顶尖的科学知识,这也是葛兰素史克认为推动科学创新的关键所在。&rdquo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基于在代谢谱分析方法和系统医学中具备的专业的世界领先技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最先提议并建立起了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为研究复杂的代谢谱分析方法培养人才。同时,帝国理工学院还将开发新一代代谢分析方法,创建新的信息学和计算分析方法用于数据分析,并将与设备制造商合作培训新一代的表型组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新技术。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肿瘤及外科主任兼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总监的Jeremy Nicholson教授称:&ldquo 新中心具有开拓性的发展潜力,因为它将提供决定患病风险的人类基因和生活环境之间复杂反应的新的解释。&rdquo &ldquo 代谢谱分析方法将给我们提供有关疾病发生因素看法的全新视角,以及预测单个患者对治疗可能的反应方式的关键信息。新中心的成立是建立在国王学院大量世界级表现型分类研究专门知识的基础之上,我们期望通过与中心的公共以及私人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强化这一优势。&rdquo 伦敦国王学院:新中心的国王学院研究人员在引领世界的分析方法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将关注具有针对性的代谢物质谱分析法。通过分析研究工具、传感技术、&ldquo 组学(Omics)&rdquo 平台和生物资讯,国王学院研究小组将提供有关&ldquo 表型组&rdquo 的更深入的解释,即表型特征的总和可以描绘出一个人。通过建立世界领先研究中心,旨在为整个英国生物医学团体创利。伦敦国王学院负责科研创新的副校长Chris Mottershead称:&ldquo 了解到环境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并引发疾病是非常重要的,NIHR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很高兴能够在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其一起合作开发振奋人心的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rdquo &ldquo 新中心的建立基于我们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引进的反兴奋剂检测实验室的先进分析技术、知识和技能。我们很乐意继续在这份持久遗产的推进和建立过程中贡献一份力量。&rdquo 沃特世公司:沃特世公司全球市场营销部副总裁Rohit Khanna博士表示:&ldquo 沃特世作为此类世界顶级研究中心的一部分并与如此杰出的合作伙伴共同向我们的目标奋斗:开发新的技术、让科学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而感到自豪。该中心的成立是表型分类科学的一个重大进步,并通过与世界领先的学术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像我们一样提供最新创新技术的公司的强大合作而促进该目标的实现。我们深切期望该中心能让我们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帮助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状况。&rdquo 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这些分析技术广泛的用于化学、物理及生物学材料组成等行业。
  •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或履新环保部部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有关渠道得到的消息称,清华大学校长、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吉宁或履新环境保护部部长。   现任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出生于1949年12月,现年65岁,已到退休年龄。2005年12月,周生贤出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0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   陈吉宁多年来担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   履历显示,陈吉宁于1981年9月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学习,1986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9月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88年10月赴英国布鲁耐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1989年7月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土木系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获博士学位 1992年12月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博士后 1994年12月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助理研究员 1998年3月回清华大学任教,任环境工程系副主任 1999年7月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陈吉宁长期致力于环境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将系统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环境工程、规划、管理和政策研究,特别是如何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综合性评估及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组织、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攻关、重大专项、基础研究以及国际联合科研项目等。   近年来,陈吉宁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ldquo 973&rdquo 攻关和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2001年和2004年他先后主持了国家环保局&ldquo 辽河流域 十五 环境规划&rdquo 和&ldquo 全国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框架与行动方案&rdquo 2000年至2005年主持或参与了国家科技部&ldquo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rdquo 和&ldquo 污水回用技术、政策和规划研究&rdquo 等重大研究工作。   陈吉宁还是国际预测环境变化专家组成员、国际水协议程委员会委员,以及环境未来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国际专业学会和中国环境学会环境技术分会主任等多个国内学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以及理事,是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ldquo 陈校长任务艰巨,不过也是扭转形势的好时期。&rdquo 在得悉这一消息后,有环保业内人士表示,环保由专家而非政客主政,可以干实事而非喊口号。&ldquo 这几年,喊着新道路,年年超指标,环境危机却不期而至。平心而论,这八年对于环保来说是失去的八年。&rdquo   一位环保业内人士也表示,陈吉宁会是&ldquo 一位勇挑重担、改革创新的部长&rdquo ,值得期待。
  • 国际表型组中心全球网络创立,沃特世任创始合作伙伴
    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市,2016年12月8日 – 近日,来自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一流研究中心齐聚卡塔尔多哈,于2016年世界健康创新峰会(WISH)上隆重宣布国际表型组中心全球网络(International Phenome Centre Network, IPCN)正式成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联盟,IPCN旨在协调和统一代谢表型分析方法,以应对当前最为紧迫的全球性医疗难题,如自闭症、癌症、糖尿病、痴呆症以及肥胖症等。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作为IPCN的创始合作伙伴之一,在色谱、质谱及其它专业技术方面为该网络提供了大力支持。  代谢表型分析是精准医疗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研究人类基因、环境、微生物组、饮食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其对人类所患疾病的影响,而这些研究都离不开诸如质谱等先进的分析科学技术。  作为质谱技术及分析方法的全球领导者,沃特世致力于与全球的IPCN机构开展合作,运用最前沿的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对稳定、统一的代表全球多样化人口的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揭示疾病分子基础,推动新型疗法开发,并促进全球公共卫生策略发展。  沃特世公司应用技术高级副总裁Rohit Khanna表示:“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具有颠覆性的巨大潜力,能有效协调和统一全球科研人员在代谢表型分析中采集和评估数据的方法。我们十分荣幸能够与世界顶尖研究机构携手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共同攻克最棘手的全球性医疗难题。”  IPCN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MRC-NIHR国家表型组中心(NPC)发起,并由十几家国际合作伙伴共同组成,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美国和英国均设有区域性的多机构合作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沃特世通过与各个行业、政府机构、学术中心以及医疗系统合作,为不同地域之间研究技术和研究标准的统一及合作提供支持。此外,沃特世还为多个代谢分析培训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其中就包括帝国理工学院国际表型组培训中心(Imperial International Phenome Training Centre)。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外科与肿瘤学系系主任兼NPC负责人Jeremy Nicholson表示:“为创建全球统一的分析科学研究中心,沃特世始终不遗余力地积极开展各项合作,对此我们深表感激。这些研究中心将重点探索增加患病风险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开展重大疾病的比较生物学研究,并努力解决目前未能满足的医疗保健需求。沃特世是质谱和分析科学领域的国际领导者,拥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这对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的成功起到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专注于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开发和生产先进的分析和材料科学技术。50多年来,公司开发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相关新闻: 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创立 质谱与核磁应用于疾病代谢表型研究
  • 诺奖得主手中的那株青霉菌被首次测序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这种抗生素是由青霉属中的霉菌产生的,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凭借此项发现,弗莱明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保存。如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的研究人员利用五十多年前冷冻保存的样本,对这个原始青霉菌菌株开展了基因组测序。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研究小组还将弗莱明的青霉菌菌株和美国现在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所用的菌株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生产青霉素的方式略有不同,这可能对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意义。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Timothy Barraclough教授说:“我们原本打算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菌用于一些其他实验,但让我们惊讶的是,没有人对这个原始的青霉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尽管它在生物界具有历史意义。”尽管弗莱明霉菌因青霉素的发现而闻名,但后来美国研究人员却选择发霉哈密瓜上的霉菌来生产抗生素。他们从发霉的哈密瓜上分离出原始的野生霉菌分离株,经过多轮X射线、化学和紫外线诱变以及人工选择,最终获得青霉素产量高的分离株。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获得了保存在CABI菌种保藏库中的冷冻样本,并重新培养了弗莱明的原始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他们提取出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测序,并将此基因组与先前发表的两种青霉属工业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两类基因:一类是编码各种酶的基因(pcbAB、pcbC和penDE),青霉菌利用这些酶来产生青霉素;另一类是调控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控制酶的产量。他们发现,对于英国和美国的菌株,调控基因有着相同的遗传密码,但美国菌株拥有更多的拷贝,使得菌株产生更多的青霉素。不过,青霉素生产酶的编码基因却不相同。这表明,英国和美国的野生青霉菌经过自然进化,产生了略有不同的版本。像青霉菌这样的霉菌会产生抗生素来对付微生物,而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化以躲避这些攻击,如此这般,“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的进化方式可能不同,以适当其当地的微生物。就目前而言,微生物进化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许多细菌已对我们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他们尚不清楚英国和美国菌株中不同酶的序列对抗生素有何影响,但这有望带来青霉素生产的新方法。文章的第1作者、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的Ayush Pathak表示:“我们的研究有望激发对抗耐药性的新解决方案。青霉素的工业生产主要关注产量,而人为提高产量的步骤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 新血检技术可高效诊断肺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说,一种新开发的血液检测技术在实验中能实现对肺癌的更高效诊断,且整个检测过程比传统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廉,如投入使用将有助于癌症预防和治疗。目前诊断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活体组织检查,也就是对患者少量病变组织或细胞材料进行显微镜病理形态学检查,但过程对患者来说比较痛苦,需通过切取、钳取或刮取等方式来进行,不但耗时较长,费用也高昂。  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领衔开发的这种血检技术,通过识别脱氧核糖核酸(DNA)中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变异特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癌症。  由于是初步实验,研究人员将实验范围缩小到肺癌诊断上。他们对223名可能患有肺癌的病人分别使用血检方法和传统的活体组织检查,以便进行对比。血检确诊近70%的病人患有肺癌,与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而血检只需数天就能获知结果,过程更加快捷。  研究人员说,尽管实验只针对肺癌,但他们分析发现,其他类型的癌症也会呈现类似基因变异特征,也就是说未来这种血检能在更大范围的癌症诊断中使用。
  • 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创立 质谱与核磁应用于疾病代谢表型研究
    由世界各地领先研究中心组成的新的全球性网络于今天推出,以应对自闭症、癌症、糖尿病和痴呆症等现如今一些最为紧迫的全球健康挑战。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 (IPCN) 将显著增强表型组学领域的全球科研能力。通过对生物体液或组织样本进行全面分析,表型组学研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如何与我们的基因相互作用。它可帮助解释为何有些人会患病,而有些人就不会。该网络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健康创新峰会 (WISH) 特别推介会上推出。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基因不足以解释疾病如何发展,了解我们的基因、环境、微生物、饮食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及它们对不同个体和人群的影响,有助于改善疾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IPCN 的宗旨是更好的了解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变化如何在人的一生中对不同人群的疾病产生影响。该研究将使用代表世界不同人群的稳定、一致的数据集,为全球公共健康政策和新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信息。  MRC-NIHR 国家表型组中心 (NPC) 负责人兼伦敦帝国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外科与癌症系主任杰里米-尼科尔森 (Jeremy Nicholson) 教授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增加慢性疾病风险的环境和生活因素前所未有地融合在一起,如今构成了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挑战。IPCN 正在打造国际分析科学协调中心,专注于了解增加疾病风险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以及重大疾病的比较生物学,并满足未被满足的保健和医疗需求。”  IPCN 由伦敦帝国学院国家表型组中心发起,由超过12家国际合作伙伴组成,这些合作伙伴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台湾、美国和英国设有区域多机构中心。  自2012年以来,国家表型组中心已创建表型组学领域的最佳实践实验室和研究方法论,新推出的IPCN将在全球范围内分享这一知识。如果以相同、一致的方式开展研究,数据集合并和结果比对就会变得更加简单。这意味着,以这种方式可以开展更大规模、更复杂的研究,而且与一家单独的中心独立完成相比,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完成复杂性较低的研究。  英国首席医疗官莎莉-戴维斯 (Dame Sally Davies) 教授称:“事实上,表型组研究是我们新一批医疗尖端科学之一,可以增进我们对疾病和病情总体情况的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彻底改变自闭症、癌症、心理健康、中风、肥胖症、代谢性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通过国际合作找到解决方案,更快的解决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最大全球公共健康挑战,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李光前医学院院长詹姆士-贝斯特 (James Best) 教授说:“在新加坡,我们对国际表型组中心网络的推出表示欢迎。通过这项合作,南洋理工大学的新加坡表型组中心将有更多机会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合并一致方法论收集的数据和分享理念,我们将更好地了解有可能引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生化异常。”  伦敦帝国学院全球健康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达兹勋爵 (Ara Darzi of Denham) 表示:“该世界健康创新峰会计划专注于了解全球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迫切的医疗和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关筹划。IPCN 将肩负肥胖症、糖尿病、癌症和自闭症等医疗健康挑战,并创建一项技术架构,在全球范围内对疾病的比较生物学进行研究。”  该网络的创始机构为伦敦帝国学院及其企业合作伙伴沃特斯公司 (Waters Corporation) 和布鲁克公司 (Bruker Corporation)。沃特斯和布鲁克已开发了质谱分析与核磁共振光谱技术,进而实现了高级、精准和高效的代谢表型。代谢表型涉及识别存在生物体液和组织样本中的代谢物,提供有关个人当前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的信息。反过来,这也会提供疾病和代谢病理相关信息。
  • 基金委与英国皇家学会合作交流项目初审结果公布
    经过公开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与英国皇家学会(RS)合作交流项目191项,经初步审查并与英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118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序号 学科代码 项目名称 中方申请人 中方申请人单位 英方申请人 英方合作单位 1 A011201 安全约束最优潮流的样本平均近似方法 童小娇 衡阳师范学院 Huifu Xu 南安普敦大学 2 A030101 微波背景辐射数据分析与研究 李惕碚 清华大学 Tom Shanks 杜伦大学 3 A040403 香蕉形液晶的新型光折变效应 项颖 广东工业大学 Helen Gleeson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4 A050702 短波长超短脉冲辐射自由电子激光研究 邓海啸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Brian McNeil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物理系 5 A050202 夸克味物理的格点QCD研究 刘朝峰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Matthew Wingate 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 6 A040409 金属纳米线阵列的亚波长等离子体孤子的形成 叶芳伟 上海交通大学 Nicolae Panoiu 伦敦大学学院 7 A01 交互作用分枝系统与排队网络的随机建模 李俊平 中南大学 Anyue Chen 英国利物浦大学 8 A010103 主动脉夹层的分析方法和并行FEM模拟技术 聂玉峰 西北工业大学 Nicholas Hill 格拉斯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9 A020311 沙质斜坡切向水流-渗流共同作用下的环境水动力研究 谢立全 同济大学 Ya-kun Guo 阿伯丁大学工学院 10 A0108 非线性守恒律及相关问题的分析 张永前 复旦大学 Gui-Qiang Chen 英国牛津大学 11 A050401 多束离子同时辐照/注入和原位表征 郭立平 武汉大学 Nianhua Peng 萨里大学离子束中心 12 A040409 高激光损伤阈值的中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计算机辅助设计 林哲帅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Paul Bristowe 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系 13 A020314 使用反问题分析方法、波长扫描干涉和磁共振技术研究主动脉根部的性质 周延周 广东工业大学 Ricky Wildman 英国,拉夫堡大学 14 B061201 具有抗生物垢性能的新型纳米氧化镁复合材料制备及评价研究 宁桂玲 大连理工大学 Qi Zhao 邓迪大学 15 B0306 传感和催化中的多界面过程研究 龙亿涛 华东理工大学 Frank Marken 巴斯大学 16 B040308 新型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徐铜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John Robert Varcoe 萨里大学 17 B060306 磷酸促进型掺锆二氧化硅纳米管/聚偏氟乙烯杂化膜的研究 张裕卿 天津大学 Xianfeng Fan 爱丁堡大学 18 B05 新型纳米药物输运的方法学研究 朱俊杰 南京大学 yiming CHAO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 19 B0103 卤化多孔超分子有机框架材料:存储与分离 吕健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Martin Schrö der 诺丁汉大学 20 B070302 超声/非均相氧化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张晖 武汉大学 David Bremner 阿伯泰邓迪大学 21 B030301 类沸石多级有序骨架结构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唐颐 复旦大学 Yongde Xia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工程,数学和物理科学学院功能材料组 22 B060306 金属有机骨架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手性分子识别和选择性分离研究 金万勤 南京工业大学 Kang Li 帝国理工学院 23 B070302 处理老龄渗滤液的垃圾生物反应器脱氮研究 谢冰 华东师范大学 Jan Dofing 纽卡斯尔大学 24 B040502 仿绿色体树枝状色素分子的光学性能机理 贾欣茹 北京大学 Yanyan Huang 剑桥大学化工与生物工程系 25 B0405 自组装形成用于靶向药物传输和可控释放纳米粒子的研究 杜建忠 同济大学 Caglar Remzi Becer 华威大学 26 B070403 镉胁迫下植物绕过DNA损伤检验点的研究 刘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Dennis Francis 英国卡地夫大学 27 B020104 新型活性分子骨架的催化合成及其抗白血病活性研究 邓卫平 华东理工大学 John Fossey 伯明翰大学 28 C010201 Streptomyces jamaicensis的天然产物的化学与生物合成多样性研究虞沂 武汉大学 Hai Deng 阿伯丁大学 29 C1803 猪口蹄疫病毒CTL表位的设计和筛选 高凤山 大连大学 Yanmin Li 英国动物健康研究所Pirbright实验室 30 C040501 中国蚜小蜂科生物系统分类、DNA 条形码和生物防治的研究 黄建 福建农林大学 Andrew Polaszek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31 C060502 根瘤菌比较基因组与进化 陈文新 中国农业大学 Peter Young 约克大学 32 C0606 群体感应在Serratia plymuthica与植物寄主跨界信号交流中的作用 曹军 江苏大学 Miguel Cámara 英国诺丁汉大学 33 C0402 黑暗中的演化——洞穴鱼类平行辐射的系统演化基因组学分析 赵亚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Bernd Hä nfling 赫尔大学 34 C010702 欧亚大陆两栖动物壶菌的比较种群基因组学 李义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Matthew Fisher 倫敦帝国学院 35 C170202 基于 RNA 测序的植物耐旱性比较研究 王锁民 兰州大学 Anna Amtmann 格拉斯哥大学 36 C180503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VA基因调节子与疫苗研究 雷连成 吉林大学 PAUL LANGFORD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医学院儿科系分子传染病组 37 C090105 对不公正行为惩罚中的情绪效应 朱莉琪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Michaela Gummerum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心理学院 38 C200103 动物性食品中化学污染物代谢研究新技术平台构建 陈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Olena Doran 西英格兰大学 39 C120112 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纺锤体形成检查点的功能研究 那洁 清华大学 Peter Andrews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干细胞中心 40 C1704 华北地区熊蜂鉴定导航系统的构建 安建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Paul Hugh Williams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系 41 C031201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植物分化与物种共存 黄双全 武汉大学 William Armbruster 英国 普茨茅斯大学 生物科学院 42 C020502 种子发育过程中控制胚乳细胞凋亡基因的鉴定 杨素欣 山东师范大学 Justin Goodrich 爱丁堡大学植物分子科学研究所 43 C040203 青藏高原沙蜥的物种形成 金园庭 中国计量学院 Richard Brown 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 44 C090101 阅读中的字母/汉字位置编码:一项关于汉语和英语的跨语言研究 李兴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Simon Liversedge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心理学院 45 C080105 利用尿细胞和 VHL 基因编辑建立肾癌体外细胞模型 MA Esteban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Patrick Maxwell 伦敦帝国学院医学部肾脏实验室 46 D0207 江南-雪峰隆起北缘成藏流体活动定年 沈传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David Selby 英国杜伦大学地球科学系 47 D0205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热液流体作用与铂族元素活动性比较研究 王焰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Hazel Prichard 卡地夫大学地球和海洋学院48 D010507 锌镉污染土壤伴矿景天-水稻轮作下的土-植微界面过程研究 吴龙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Hao Zhang 兰卡斯特大学 49 E020803 双层结构超疏水植物叶片上的毛细爬行行为 郭志光 湖北大学 Haifei Zhang 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系 50 E070501 高压电磁装备磁化建模的改进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庆民 山东大学 Wah Hoon Siew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51 E010901 热电磁对流对纯Ni及Cu-Ni二元合金过冷熔体中枝晶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高建荣 东北大学 Koulis Pericleous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数值模拟与过程分析中心 52 E050501 摩擦磨损精密测试技术及设备 杨学锋 济南大学 Mao Ken 英国华威大学 53 E0508 齿轮精密轧制成形理论及工艺研究 王宝雨 北京科技大学 Jianguo LIN 帝国理工大学 54 E0107 热变形对氮化物强化低活化马氏体耐热钢中氮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严伟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wei sha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55 E060408 高层建筑火灾中外壁面开口火焰溢出行为研究 胡隆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Michael Delichatsios 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火灾安全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 56 E050301 基于数学形态谱的人体功能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阳建宏 北京科技大学 Xianghong Ma 英国艾斯顿大学 57 E060407 固体废物热解碳吸附烟气中单质汞 沈伯雄 南开大学 Williams Paul T. 利兹大学 58 E080701 能源与环境目标下的交通网络设计优化研究 陈群 中南大学 Haibo Chen 利兹大学交通研究所 59 E0605 气力输送中颗粒荷电特性及静电传感器信号失准研究 周宾 东南大学 Jianyong Zhang 蒂赛德大学 60 E051102 金刚石砂轮地貌的精密测量和表征 崔长彩 华侨大学 Xiangqian Jiang 赫德斯菲尔德 61 E050202 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关键技术深入研究 林勇刚 浙江大学 Xiandong Ma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62 E090102 流域汇流模型尺度变化的规律研究 李致家 河海大学 YI HE 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英国东英吉利大学 63 E080506 非一致地震激励作用下近海超长沉管隧道的破坏机理研究 陈之毅 同济大学 Nicholas Alexander 布里斯托尔大学 64 E060502 基于高效纳米光催化材料的新型直接太阳能制氢系统的构建 郭烈锦 西安交通大学 Junwang Tang 伦敦大学学院 65 E010503 负泊松比金属橡胶材料形变机理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马艳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Fabrizio Luciano Scarpa 布里斯托尔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 66 E060203 涡轮叶顶泄露流中三维涡流结构与激波的互动效应 张强 上海交通大学 Li He 牛津大学 67 E080704 High speed railwayoptimal room layout selectio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noise analysis 吴小萍 中南大学 Benjaming Heydecker 伦敦大学学院 68 E041606 腐蚀与磨损自敏减摩涂层的研究 李文生 兰州理工大学 Shuncai Wang 南安普敦大学, 国家先进摩擦学中心 69 E0503 用‘超模型’定位有限元模型的误差 臧朝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Michael Friswell 斯旺西大学 70 E060605 缸内直喷汽油机喷雾及燃烧可视化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王建昕 清华大学 Hongming Xu 英国伯明翰大学 71 E060304 仿生表面微纳米尺度流动与相变传热 徐进良 华北电力大学 Yuying Yan 诺丁汉大学 72 E091001 深海顶张力立管参激—涡激耦合振动研究 唐友刚 天津大学 Nigel Barltrop 英国格拉斯哥市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73 E0509 精密系统表面形貌测量与建模 金鑫 北京理工大学 Paul Scott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74 E080805 高温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动态抗冲击性能研究 霍静思 湖南大学 Feng Fu 布拉德福德大学 75 E050601 面向创新设计的知识融合与协作通信的联合研究 胡洁 上海交通大学 Xiaohong Peng 阿斯顿大学 76 E080601 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轨道路基的全比尺试验和DEM模拟 边学成 浙江大学 Jian-Fei Chen 英国爱丁堡大学 77 E051102 用于航空燃油密度检测的乐甫波器件 陈智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McHale Glen 诺丁汉特伦特大学 78 E050902 效率20%以上晶硅太阳电池用纳米硅墨低成本制备基础研究 汪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Qi Zhang 克兰菲尔德大学 79 E090303 鱼类行为对水力特征的响应 石小涛 三峡大学 Paul Kemp 南安普敦大学 80 E080510 地震损伤对砖石古塔动力特性的影响 李胜才 扬州大学 Dina D'Ayala 英国巴斯大学 81 F020508 图像分类中的局部泛化误差SVM 优化方法 吴永贤 华南理工大学 Daming Shi 英国米德萨克斯大学 82 F010705 声表面波驱动碳纳米管生物传感器的构筑及应用研究 胡平安 哈尔滨工业大学 Richard Fu 西苏格兰大学 83 F040306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异质结的光电性能调控研究 孙宝全 苏州大学 Henning Sirringhaus 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 84 F010406 基于计算智能技术的集成生物标记识别研究 朱泽轩 深圳大学 Shan He 伯明翰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85 F010104 物联网环境中基于情景感知与规则推理技术的自动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胥正川 复旦大学 Kenneth Turner 斯特灵大学 86 F020502 超窄基线双目图像高精度亚像元匹配研究 刘怡光 四川大学 Jianguo Liu 帝国理工大学 87 F030603 面向野外场景的空中-地面多机器人协作环境探索 庄严 大连理工大学 Huosheng Hu 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 艾塞克斯大学 88 F020202 Measurement-based Approaches to Managing Inconsistency in Software Requirements 牟克典 北京大学 Weiru Liu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89 F030120 分布式环境下多学科CAE异构系统的协同机制及其实现技术 张和明 清华大学 Hongwei Wang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机械与设计工程系 90 F02 基于隐函数的血管几何建模 田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Qingde Li 赫尔大学 91 F010202 逼近理论性能增益的无线网络编码实现方案和先进技术 彭木根 北京邮电大学 zhiguo ding 纽卡斯尔大学 92 F010703 低温下药片的超高分辨率太赫兹时域成像 金飚兵 南京大学 YaoChun Shen 英国利物浦大学 93 F030212 基于智能计算的大规模随机多级库存优化策略研究 宋士吉 清华大学 Kang Li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94 F020701 混沌系统在数字域的动力学退化 李澄清 湘潭大学 Shujun Li 萨里大学 95 F030117 GPS/SINS超紧耦合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 王新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Shaojun Feng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 96 F030406 基于稀疏图嵌入的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钟德星 西安交通大学 Edwin Hancock 约克大学 97 F010306 集成学习中个体学习器的互补性研究 曾晓勤 河海大学 Shengli Wu 阿尔斯特大学 98 F040403 低比导通电阻的SOI功率MOSFET及其集成技术 罗小蓉 电子科技大学 Florin Udrea 剑桥大学 99 F040302 电泵浦有机半导体激光 赖文勇 南京邮电大学 Ruidong Xia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100 F020809 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支撑的博弈市场模型研究 李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Xiaotie Deng 英国利物浦大学 101 F020106 面向对象程序的模块化验证:理论和技术 裘宗燕 北京大学 Shengchao Qin 英国,提赛得大学,计算学院 102 F010402 基于手背静脉识别的安全认证 王一丁 北方工业大学 Lik-Kwan Shark 英国中兰开夏大学 103 F030511 基于人-机器人协作的智能共享控制 马宏宾 北京理工大学 Phil Culverhouse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机器人及神经系统中心 104 F010102 算术码码谱及其应用研究 方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Xingang Wang 考文垂大学 105 F020208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可信保障技术研究 李建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Lu Liu 英国德比大学 106 F030116 基于强化学习的风力发电机组浆距角优化控制 秦斌 湖南工业大学 Zi-Qiang Lang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107 F020501 基于不确定性可视分析的流体动画参数控制 杨旭波 上海交通大学 Feng Dong 英国贝德福德大学 108 F030406 复杂场景下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 孙哲南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Norman Poh 英国萨里大学 109 F010404 视频异常排序 姚远 北京大学 Tao Xiang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110 G0312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产业生态系统关键产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耿涌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Dabo Guan 英国利兹大学 111 G0110 不确定环境下双边装配线平衡方法研究 胡小锋 上海交通大学 Wenjuan Zhang 华威大学商学院 112 H0507 醛固酮的非基因组作用: 通过ATP自分泌/旁分泌调控肾上皮钠通道活性 张彦军 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Yuri Korchev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113 H1618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线粒体在脑胶质瘤干细胞中抗凋亡作用的研究赵宁辉 昆明医学院 Qian An 朴茨茅斯大学 114 H2708 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谭周进 湖南中医药大学 Niall Logan 英国Glasgow Caledonian大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学院 115 H2201 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脊髓损伤髓鞘再生作用研究 游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Chao Zhao 剑桥大学 116H1606 Protease Nexin-1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徐丹梅 华中科技大学 Ruth Muschel 牛津大学 117 H1204 基因治疗新策略对视网膜神经变性疾病有效性的活体实时评估研究 吴继红 复旦大学 LI Guo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 118 H2819 一种用于从药用植物中获取先导化合物的色谱联用方法研究 张敏 华东理工大学 Svetlana Ignatova 布鲁内尔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   联系人:国际合作局西欧处 李文聪 范英杰   电 话:010 6232 7014, 010 6232 5309   传 真:010 6232 7004   Email:liwc@nsfc.gov.cn, fanyj@nsfc.gov.cn
  • Radleys为石墨烯化学家提供通用反应器
    以产品创新性、高效性闻名的英国Radleys品牌正在供应一种对石墨烯化学家们非常有吸引力的通用反应器Reactor Ready反应釜。Reactor Ready反应釜采用单一釜架兼容多种不同大小釜体的设计,更加节省实验经费和通风橱空间。便于使用的Reactor Ready系统可在几分钟内完成釜体更换,使得可以更加经济地将实验从100ml放大到5L,而不必花费一大笔资金去购买多台不同体积的传统夹套反应釜系统。 当和AVA实验室控制软件连用时,Reactor Ready反应釜为石墨烯的工艺开发和生产提供了许多优势:(1) 利用温度反馈控制回路进行安全、可控地加料自动液体滴加系统可设定最高安全限定温度值,当反应液温度升高超过该值时,自动停止添加样品,一旦达到安全值以下就恢复加样。 通过温度反馈和灵活的实时制冷功能,安全地控制放热反应。(2) 提高重复性和一致性轻松运行,记录和重复实验,可在用户之间共享实验和结果以促进相互协作。(3) 提高安全性使用安全设置功能来添加警报、紧急关机和恢复“安全值”等参数。(4) 提高生产力每天24小时运行,自动记录数据,无需人员值守。 可设置任意长时间的温度控制步骤和梯度程序。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想要扩大石墨烯的生产量,他们选择了Reactor-Ready反应釜和AVA软件,以便对放热反应进行精确地温度控制,同时实现可控地液体加料。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起初只能使用小的圆底烧瓶生产少量的石墨烯,而且无法得到很好的温度控制。当他们需要合成大量的石墨烯进行测试时,他们购买了Radleys Reactor-Ready Duo反应釜、Huber Unistat 405温控装置、蠕动泵和天平,通过使用AVA实验室控制软件来控制整套系统并实现自动蠕动泵加料控制功能。这使得整个团队能够安全地放大石墨烯的生产,保持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受控,同时能够安全地控制液体滴加。 在石墨烯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Radleys愿祝您一臂之力,帮您更安全、更高效地进行实验。
  • 高灵敏测试技术能查出疾病初期信号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8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西班牙维哥大学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高灵敏的测试技术,能在疾病最初期就查出相关信号。研究论文发表在5月27日的《自然材料》上。   疾病早期检测,为症状恶化前遏制疾病提供了机会。最新生物传感器能在分子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探测出表征某种疾病的特殊分子。论文高级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材料与生物工程系教授莫利斯蒂芬说:“对很多疾病而言,想用现有技术发现早期信号就像大海里捞针。而新测试技术确实能找到那根针。”   最新生物传感器由漂浮在溶液中的纳米黄金星状物和其他血源性蛋白组成。研究人员用一种含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物标记的溶液演示了他们的生物传感器。这些星状物表面附有相关抗体,在检测样本时,抗体一碰到PSA就会连结在一起。另外还有一种附着葡萄糖氧化酶的二级抗体,也能识别PSA,并生成一种明显的银色结晶覆盖在黄金星状物上。当PSA生物标记浓度很低时,这种银色涂层也很明显,用光学显微镜能轻易分辨出来。   结果显示,新测试技术能检出浓度为10-18克/毫升的PSA。相比之下,现有的一种叫做酶联免疫吸收剂化验的方法,检出PSA的浓度只有10-9克/毫升,新技术在灵敏度上比原来高出了9个数量级。研究人员指出,在超低浓度下监测PSA水平,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复发的关键。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疾病真的都很讨厌,包括它们的“行事作风”——那些在一开始就容易被察觉到的疾病,很多都比较好治疗,比如说感冒 而那些习惯于“潜伏”一段时间的,等到被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酿成大患,比如恶性肿瘤等。因此,迅速捕捉到这些善于隐蔽的坏家伙的蛛丝马迹,及早把它们斩草除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一大关键。不过,这还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只有改变很多人“没病不上医院”的错误观念,让越来越多人养成定期体检习惯,类似的技术才会真正发挥效用。
  • 新中红外成像技术“精确”分级肿瘤活检
    p   近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成像技术,来对肿瘤切片进行等级评定,以消除人工操作的主体性,进而确保患者准确接受适时治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51073f3-3180-4f50-a07a-d057ef403d6e.jpg" title=" 1.png" / /p p   这一成果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和外科与癌症部领导的研究人员完成,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Convergent Science Physical Oncology》杂志上,阐述了这种新方法如何能显著降低在判定癌症严重等级时的主观性和多变性。 br/ /p p   1传统活检 /p p   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是由医生进行活检确诊的,就是将待检查组织切成薄片,并用两种已被使用了100多年的植物染料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苏木精和伊红(H + E)染色的样品,最后通过肉眼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p p   众所周知,传统活检存在一个的准确度问题,即不同的医疗人员在判断相同的切片时,只有约70%的概率能够对疾病等级的判定达成统一,从而导致患者治疗过度的问题。因此,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家们认为,必须基于这一基础,发明一种更精确的、能够提高人们治疗效果的方法。 /p p   2Digistain技术 /p p   根据研究人员介绍,新的Digistain技术,使用了中红外成像技术来绘制核酸浓度的分数,即在未染色的活检切片上的核-细胞质化学比(NCR)。 /p p   “这项技术可以从癌症的客观物理测量中重复提取与NCR相对应的定量。我们当前的目标是,在双盲临床试验中,将DI指数与H + E指数结合分析,首次评估Digistain技术在辅助癌症诊断中的潜力。”研究人员详述道。 /p p   3实验结果 /p p   在实验中,研究团队使用了75个乳腺癌活检组织中的两个相邻切片进行了双盲临床试验。临床医生先用常规的H + E方案对第一片进行分级。它也被用来识别所谓的感兴趣区域(RoI),即包含肿瘤的切片部分。 /p p   然后,研究团队使用Digistain技术,得到另一个未染色的切片上对相应的RoI求平均值,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def6e679-3e65-48da-baff-5202a2c490d6.jpg" title="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传统植物染色活检(左)与同一样本的Digistain活检相比(右)。图片来源:Imperial College London /p p   Phillips博士表示:“即使样本数量不多,我们在DI评分和H + 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也仅在1400次试验中偶然出现一次,这种强度的相关性使我们非常乐观地认为,Digistain能够消除活检分级中的主观性和可变性。” /p p   4重要意义 /p p   Digistain测量的NCR因子能够感知到各种癌症,因为在肿瘤中欧,当生殖细胞周期被破坏时,细胞内的细胞核会受到游离DNA的扭曲。Phillips博士指出,从长远来看,Digistain可以帮助诊断任意类型的癌症。 /p p   从实践层面来讲,研究人员表示,Digistain成像技术可以轻松、很便宜地被纳入现有的医院实验室供员工使用。 /p p   Phillips博士表示:“通过对已经在医院档案中保存的数千个活检标本进行检查,很容易证明Digistain的价值。一个更精确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情况,甚至于挽救他们的生命。” /p
  • 比CAR-T更有效、更便宜!Cell子刊揭示:新一代细胞疗法
    p    strong 来源:生物探索 /strong & nbsp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用以对抗癌症、可大量生产的“超级”免疫细胞,或标志着新一代CAR-T疗法的诞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390c2ad-58ca-4e59-bcef-125a18de25bf.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片来源:NIAID/NIH /strong /p p   CAR (嵌合抗原受体)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它包括从患者血液中移除一种免疫细胞,并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从而产生一种超级免疫细胞,其作用是寻找并摧毁癌细胞。这种新的、经过改变的细胞在实验室里繁殖,最终一群抗癌细胞被放回病人体内。 /p p   目前,CAR-T疗法已经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的疗效,并导致多达三分之一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进入长期完全缓解。但是当前CAR-T疗法非常昂贵(约£ 300000每个病人),且往往是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的。 /p p   为改变这一瓶颈,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研发了一种新型CAR-T疗法,有望便宜10倍,而且可以批量生产,救治更多的患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期刊。 /p p   通讯作者Anastasios Karadimitris教授说:“这些早期发现表明,在实验室中精心设计的一种免疫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方法。癌症研究人员和医生对这种疗法非常兴奋——这意味着我们或可为病人提供一种更奏效的治疗方法,而不是与病人谈论临终关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df17ef1-a121-43b2-ac5b-54c7c172d442.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DOI: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18.08.017 /span /p p    strong 01.新一代细胞疗法:CAR- iNKT /strong /p p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罕见并且稍有不同的免疫细胞——iNKT,研究人员发现CAR 19 - iNKT比CAR-T能更有效地清除癌细胞。 /p p   当研究小组使用基因工程细胞治疗小鼠淋巴瘤时,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CAR19-iNKT细胞治疗的小鼠中,90%长期存活,而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小鼠存活率为60%。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这些基因工程细胞可以转移到大脑中,还可以治疗大肿瘤——这提高了这项技术有朝一日被用于治疗脑肿瘤以及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等其他癌症的可能。 /p p    strong 02.拯救生命的治疗 /strong /p p   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HS)上周五宣布,将向癌症药物基金(Cancer Drugs Fund)的患者提供首个获得淋巴瘤治疗许可的CAR疗法。 /p p   作者指出,目前生产CAR - T细胞的方法是使用病人自己的T细胞。然而,iNKT细胞可以来源于健康的个体,不像T细胞,不需要与患者匹配。这意味着可以使用现成的CAR19 – iNKT细胞疗法。 /p p   进一步探索廉价、批量生产的高效抗癌免疫细胞将是CAR疗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成功,它将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拯救生命的疗法。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参考资料:1)Enhanced Anti-lymphoma Activity of CAR19-iNKT Cells Underpinned by Dual CD19 and CD1d Targeti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   2)Supercharged natural killer cells may hold promise for cancer /span /p
  • 人类基因组测序或将只需数分钟
    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技术,它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个人基因组的测序,且费用比目前的技术要低得多。研究人员已经将这项原型技术申请专利,其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纳米快报》(Nano Letters)杂志上。   在这个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能在50nm孔中利用电荷高速推动DNA链。当DNA链出现在芯片后面时,它的编码序列被一种电极隧道接头(tunnelling electrode junction,生物通译)读取。电线之间的2nm间隔支持一种电流,它能与每个碱基的不同电信号相互作用。然后,一台强大的计算机能够解析碱基的信号,以构建出基因组序列。   一直以来,因纳米孔测序的高速和高通量,它被认为是DNA测序技术的重大进步。在典型的纳米孔实验中,生物分子在电力驱动下穿过一个外加电场的纳米孔。这导致孔内离子电流的特征性阻断。通过分析,能提取出有关分子性质的一些信息,如长度、成分以及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但是,目前基于粒子电流阻断或荧光的检测似乎还缺乏时空的分辨率,不能获得结构信息。   而另一种基于DNA的隧道运输的检测方法有望打破这些限制。因其源于量子力学,隧道电流随距离迅速衰减,从而提高空间分辨率,还提供了分子的特异性。   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的Emanuele Instuli博士解释了研究时面临的挑战:&ldquo 直到现在还很难精确对齐接头和纳米孔。此外,对这种尺寸电线的改造接近原子规模,实际上已达现有仪器的极限。然而,在实验中,我们能够让两个铂电线进入电极接头,其间隔足够小,让电流能够通过。&rdquo   研究人员通过隧道光谱学鉴定出有功能的隧道装置,随后第一次证明能在纳米孔平台上同时进行隧道检测和DNA分子的离子电流检测。这是迈向超快DNA隧道测序的重要一步。   与现有技术相比,这项技术有几个明显优势:纳米孔测序很快、很简单 硅芯片比目前使用的一些易损材料更耐用,它们能够处理、洗涤、并重新使用很多次,而完全不会折损其性能。   作者之一,化学系Joshua Edel博士谈到:&ldquo 与目前的技术相比,这个装置能够带来更廉价的测序:只需几美元而已。我们还未试过全基因组测序,但是初期实验表明理论上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基因组扫描。它显然快得多,更可靠,且有望放大成一种装置,每秒钟读取1千万个碱基。&rdquo
  • 全球首款量子“罗盘”问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和M Squared公司携手,研制出全球首款用于导航的量子加速度计。这款量子“罗盘”是不依赖全球定位卫星(GPS)的防干扰导航装置,能确定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精确位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今天的大多数导航依赖包括GPS在内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些系统会发送和接收来自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的信号,而新的量子加速度计是一个独立系统,不依赖任何外部信号。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卫星信号可能遭到封锁、拦截,甚至蓄意破坏或攻击,导致无法准确导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加速度计测量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借助这一变化以及物体的起点,可计算出物体所在新位置。虽然加速度计出现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但它们必须频繁地重新校准,若用于导航,每次最多只能连续工作几个小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研究团队在英国国家量子技术展示会上展示了这种可移动、可商用的量子加速度计 。它依靠测量极低(接近绝对零度)温度下超冷原子的运动来工作,在这种超冷状态下,冷原子表现为“量子”方式,就像物质和波一样。帝国理工学院冷物质中心的约瑟夫· 科特博士说:“当原子超冷时,我们必须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式,这使我们能制造出原子干涉仪等设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使原子足够冷并探测它们的特性,需要能精确控制的功能强大的激光器。M Squared公司历时3年研制出了一种用于冷原子传感器的通用激光系统,具有高功率、低噪声和频率可调性等特征,可对原子进行冷却,并为加速度测量提供光学标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研究人员指出,新量子“罗盘”的设计初衷是为大型车辆、船只等导航,但也可用于寻找暗能量和引力波等基础科学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3年,量子研究被英国政府确定为优先领域,研究重点是军事技术。此后,通过英国国家量子技术计划,英国政府在5年内对该领域投资了2.7亿英镑。 /p
  • 原理革新!超透镜分辨率提升一个量级
    超透镜能够超越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亚波长级别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分子的更好观测。然而,超透镜的本征损耗一直是该领域长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限制了成像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  近日,来自香港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提出了多频率组合复频波激发超透镜成像理论机制,通过虚拟增益来抵消本征损耗,成功提高了超透镜的成像分辨率约一个量级。该研究成果于8月18日在《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超透镜”概念最早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John Pendry于2000年首次提出。根据理论预测,超透镜将具有突破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极限的能力。随后,为实现超透镜构想,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张翔团队率先提出了新型银-聚合物超透镜的实验方案,极大推动了超透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此后,各国科学家纷纷加大研究投入,超透镜迅速成为光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纤通信、光学成像等场景。合成复频波方法提升超透镜成像质量的原理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目前,基于极化激元材料和超构材料的超透镜已被广泛验证可以实现亚衍射成像,但其本征损耗的严重限制了其分辨率进一步提升,从而也限制了其应用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重大挑战,由香港大学教授张霜、张翔、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以及John Pendry组成国际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在最新发表的论文中,张霜介绍:“针对光学损耗提出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即借助多频率组合的复频波激发来获得虚拟增益,进而抵消光学体系的本征损耗。”  作为验证,他们把这一方案运用到超透镜成像机制,理论上实现了成像分辨率的显著提升。最后,进一步借助微波频段双曲超构材料的超透镜实验进行了论证,获得与理论预期一致的良好成像效果。  戴庆团队基于长期对原子制造技术下的高动量极化激元的积累,创制了基于合成复频波的碳化硅声子极化激元超透镜。“我们最终实现了超透镜成像分辨率约一个量级的提升,相信这将对光学成像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戴庆表示。  科研人员介绍,合成复频波技术是一种克服光子学系统本征损耗的实用方法,不仅在超透镜成像领域有卓越的表现,还可以扩展到光学的其他领域,包括极化激元分子传感和波导器件等。该方法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和几何形状进行定制化应用,为提高多频段光学性能、设计高密度集成光子芯片等方向提供了一条潜在的途径。  “这是一个优美而普适的方法,可以拓展到其它波动体系来弥补损耗问题,如声波、弹性波以及量子波等。”张翔说。  香港大学博士后管福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特别研究助理郭相东和香港大学博士生曾可博为本文共同一作。张霜、张翔、戴庆和John Pendry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 聚焦全球新材料顶尖实验室
    打开这幅全球新材料&ldquo 藏宝图&rdquo ,里面的新物质还是一样的新物质,而变化的是我们对于它们的认识,经过探寻的脉络,渐渐沉淀出新的认知。   在新材料这幅全球视野的宏大的地图上,主要划分为美国实验室、中国实验室和欧日韩实验室。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新材料主要的美国实验室共有200所,中国实验室共有128所,而欧日韩有123所,可见美国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明显&ldquo 高高在上&rdquo 。   美国实验室   打开美国新材料&ldquo 藏宝图&rdquo ,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格局分明,脉络清晰,无论是高校实验室、国家实验室还是公司实验室,大部分的科研实力都聚集在东部沿岸地区,如全球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高校&mdash &mdash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均坐落于马萨诸塞州,一个仅有面积7838平方英里,人口640万的州。   根据理财周报前五期的调查统计,在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实力相对雄厚的高校有50家,进行高端金属材料研究的大学主要有21家,从事纳米材料研究比较知名的学院有10家,生物材料研究方面知名的高校有13家,无机非金属方面主要的研究大学有15家,而在复合材料领域研究起步较早、较为系统的高等院校则有71家。   从区域上来看,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和大西洋(6.88, -0.10, -1.43%)沿岸地区是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最大的盘龙虎踞之地。19世纪,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全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和生产铁、玻璃、钢材的重工业中心,强大的经济积淀,为日后的科教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西部地区靠近美国五大湖也孕育了很多科研实力比较强大的高校,而西部地区则依靠&ldquo 加州系&rdquo 等名校以及硅谷这个卧虎藏龙之地与东部的研究院校分庭抗礼。   总体上看,美国高校材料研究形成了东西部强,中部弱的特点。   而在国家实验室和公司实验室方面呈现的特点是,这些实验室的&ldquo 据点&rdquo 东西部地区分布均匀、南北部地区各有散落,其中东北部是科研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   美国东北部受到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常年湿润温和,其东部和北部的主要国家实验室和公司实验室一共有15所,占据全美所有主要国家实验室和公司实验室数量的75%,科研实力非常集中。   欧日韩实验室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科技、教育等各领域水平最高的大洲之一,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位于欧洲。而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西欧的英国、中欧的德国和瑞士处于世界级第一梯队。   根据西方最近综合评定,剑桥、牛津和帝国理工学院是英国高校中三大最强材料系,同样也属于世界级研究所,所承担的研究项目大多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剑桥、牛津历史悠久,相当重视材料科学的理论研究,而2007年才从伦敦大学独立出来的帝国理工学院,在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上,颇具竞争力。   跨过英吉利海峡,看见地图上的工业老国,地处欧洲大陆中央的德国,在材料科学研究中也是执一方牛耳。在这里有一流的大学如慕尼黑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顶尖的研究所像德国马普学会、佛朗霍夫协会、海姆霍茨大研究中心联合会、莱布尼茨研究联合会。   在欧洲地图上,夹在地缘辽阔的德国与法国间隙里的瑞士显得有些不起眼。然而,在欧洲的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它的科研实力相较于英德也毫不逊色。其中包括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著名大学,以及瑞士联邦材料科学和技术研究所。   眼光转回亚洲的材料研究&ldquo 实力派&rdquo &mdash &mdash 日本和韩国。   日本作为最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对材料科学研究成果成为其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在材料科学领域有深入研究的高等院校包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九州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府立大学、北海道大学等等,这些大学一般都会设立不同的研究所供全校乃至全国共同使用。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韩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具备世界一流水平。以纳米研究为例,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其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性,主导建立全国纳米中心,而在高等学府中,韩国科学技术院为韩国重点扶持的研究机构。   中国实验室  中国的高校林立,涉足新材料研究的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3所高校。   而在国家实验室方面,&ldquo 藏宝图&rdquo 上呈现的是88个国内最顶尖的材料科学领域实验室全景图。这其中,包括81个材料科学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7个材料类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整体而言,由北至南移动视线,中国实验室的新材料科研实力呈现递减态势。   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研究力量最为雄厚。   这里聚集了众多中科院研究所、国资委研究所,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流大学研究室,共计53个顶尖材料科学研究室汇聚于此。   从北往南走,到了华东和华中地区。   这里也有不少的材料类中科院研究所,当然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复旦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一流大学研究室,该区域共有27个顶尖材料科学研究室。   最南边的是华南和西南地区。   由于中科院在华南和西南地区没有材料科学类的研究所,因此该地区的材料科学研究力量稍显薄弱。不过,这里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材料研究同样出色,该区域材料科学顶尖实验室有8个。
  • 第八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0月10日下午,由中国化学会和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协办。作为第八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的同期会议,会期10—11日。仪器信息网作为唯一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盛会。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近200人会场座无虚席。 会议现场 大会主席兼秘书长林金明致欢迎词(Prof. Jin-ming Lin Tsinghua University) 大会主席Oliver J.Schmitz致欢迎词(Prof. Oliver J.Schmitz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慕尼黑博览集团副总裁Reinhard Pfeiffer致欢迎词(Dr. Reinhard Pfeiffer Deputy CEO Messe München Gmbh)  研讨会自2002年第一届起,已经连续举办十四年。本次研讨会收到近百篇分析化学前沿研究领域的论文摘要,主办方在安排10日半天大会特邀报告、11日全天的4场分会报告以外,还选出多篇论文以墙报的形式进行交流。  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许国旺作“精准药物治疗的代谢研究”(Metabolomics for precision medicine),报告中谈到,为面对精准药物治疗带来的挑战,代谢组学技术需要提供丰富的信息、高质量、高通量的代谢组学以表征不同疾病和疾病亚型;基于GC-MS、LC-MS和CE-MS的非靶标方法是基本的需求,但需要有更多的新方法来分析越来越多的代谢产物和适应分析范围不断扩展的状况。同时,许国旺还带来了他实验室基于质谱的代谢研究综合平台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Robert Plumb作“基于LC/MS代谢组学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知”(Understanding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With LC/MS Based Metabolic Phenotyping),为面对代谢组学研究中的挑战,采用NMR和LC/MS组合;邀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Janus Pawliszyn作“适于原位和活体检测的新采样/样品前处理技术”(New Sampling/Asmple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Facilitating On-site and In-vivo Determinations),报告内容包含了不同格式的固相微萃取和针式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原位检测、TWA检测、快速扫描和诊断工具、把Bio-SPME作为化学药活组织(切片)检查的工具等丰富内容。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许国旺做特邀报告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教授Robert Plumb做特邀报告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Janus Pawliszyn做特邀报告  赛默飞世尔科技Alexander Makaov教授带来了“Orbitrap 质谱的尖端科学”(Frontiers of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赛默飞世尔科技Alexander Makaov教授做报告  当天晚上,研讨会将颁发优秀墙报奖(见报道: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国际研讨会颁发优秀墙报奖)。11日,研讨会安排了4场分会报告:    新技术与新方法    制药和生物分析    食品安全和环境    样品制备  4场分会报告安排了来自中国、德国、荷兰、日本、印度等31个精彩报告。内容涉及质谱、色谱、光谱以及各种样品前处理等各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欢迎业内继续关注研讨会后续精彩内容。
  • 全新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将解读人类健康的先天与后天因素
    伦敦-2013年6月5日 一所国家级研究中心将于今日投入运营,该中心将助力英国跻身全球健康和医疗研究领域的改革前沿。 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每年都会对大约十万个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检验。通过分析表型组&mdash 人类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带来的生物学结果,帮助确定疾病成因并提供指导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治疗每位患者。 该中心可以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种由环境诱发或是遗传原因所导致的疾病,并且有助于开发预防和治疗方法。 基因组学研究能帮助科学家理解为何有些人会患上相关疾病,但最常见的疾病是同时受到遗传以及诸如饮食和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表型组研究,可以确定环境和基因如何共同对生化过程产生影响,最终导致疾病。 新中心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以及沃特世公司和布鲁克等分析技术公司合作组建,并得到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和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HR)的资助。该中心位于帝国理工学院,由肿瘤外科主任Jeremy Nicholson教授出任总监。 Nicholson教授表示:&ldquo 人类基因组测序让很多科学家和公众为之振奋,但目前对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常见疾病的基因研究结果还达不到我们的期望。通过研究表型组,我们可以对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而在疾病成因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医疗保健。&rdquo 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拥有价值数百万英镑的核磁共振和质谱设备,可以对人类血液和尿液的化学组成进行最为先进和准确的解读。这些设备可以检测由人体自身产生的、来自饮食和药物以及通过空气吸入的各种化学物质,例如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激素;甚至还能检测到天然存在于肠道中的不同类型细菌,这些细菌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新中心将会为全英国范围内的研究人员服务,提供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人类表型组分析。 &ldquo 这项技术已被应用于医疗研究中,但仅限于小规模的研究。随着新中心的建立,我们将能够完整准确地获得多达几千人的生物分析结果,&rdquo 伦敦国王学院分析和环境科学系主任兼中心合作研究员Frank Kelly教授说道。 &ldquo 大规模开展表型组研究意味着我们可以将导致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一一分离开来。&rdquo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主任兼中心合作研究员Paul Elliott教授说道:&ldquo 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大规模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可以对数千名接受长期健康状况监测的人士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进行分析,从而揭开其中潜藏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信息。&rdquo Nicholson教授补充道:&ldquo 这项技术还能让我们预测: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患者会对不同疗法产生怎样的反应。例如,我们可以快速辨别一位癌症患者的化疗是否有效果,如果无效,我们就换成另一种疗法,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我们收集到的数据表明,最终我们将能够根据表型组预测出哪种疗法会对哪些患者有效。&rdquo 受益于这项技术的第一批项目之一是对血压进行的一项研究,高血压是心脏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这项名为GRAPHIC的研究由莱斯特大学Nilesh Samani教授带领开展,旨在探索高血压的遗传学机制。该研究已经采集了2000名志愿者的血液和尿液样本,将会在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进行检测。 Samani教授将与中心工作人员一同检测样本中各种化学物质的类型和含量,然后再将结果与志愿者的血压、基因构成以及生活方式信息等已知数据进行比对。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探索哪些化学物质与高血压或低血压相关,从而深入地了解这一复杂问题。 &ldquo 这个项目让我们感到十分欣喜。我们已经了解高血压部分由基因导致,部分由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导致,但却不清楚这些因素是如何在蛋白质和分子水平上相互作用,从而致使血压升高的。这项研究可以确定表型组与血压相关的重要变化,这样我们就能针对这些作用机制制定更好的疗法,&rdquo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主席、莱斯特大学心脏病学教授兼NIHR莱斯特心血管生物医学研究组主任Samani教授表示。 该中心已经获得来自MRC和NIHR提供的一千万英镑经费供最初的五年内使用。 首席医疗官Dame Sally C. Davies教授表示:&ldquo 该中心空前强大的处理能力将为医疗研究人员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口,让他们得以了解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诊断、治疗和个性化医疗保健的发展。这家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研究中心还将促进生命科学行业的研究合作,进而有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这对我们所有人而言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rdquo 在最初的五年里,该中心还会对NIHR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和部门研究人员已经收集的数千个样本进行检测。NIHR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和部门在一流的NHS医院和大学之间展开了合作,致力于确保患者能够受益于时下最具前景的医学研究。 MRC首席执行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John Savill爵士教授表示:&ldquo 英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拥有极其强大的研究能力和世界顶尖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最新技术对患者和受试组等宝贵资源进行人体化学物质检测。MRC-NIHR表型组研究中心是一个珍贵的国家资源,它与行业建立了强大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英国生物科学领域的巨大潜力,最终为患者创造巨大利益。&rdquo 借助沃特世公司和布鲁克公司捐赠的设备,该中心还将建立一个先进的国际培训机构,可以让世界各地的学生、科学家和医生获得研究人类表型组所必需的分析技术实践经验。 沃特世公司总裁Art Caputo表示:&ldquo 能够参与这家一流的研究中心,有机会与这些杰出的合作伙伴共事,沃特世公司深感自豪。沃特世公司的使命就是推动科学发展,不断突破极限。我们深切期望该中心能让我们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为这一研究领域建立标准,并持续帮助我们改善世界各地人群的健康状况。在NIHR-MRC表型组研究中心,医疗健康创新永远没有极限。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各地的附属中心也会呈现如此欣欣向荣的局面。&rdquo 布鲁克公司应用NMR业务开发总监Manfred Spraul博士表示:&ldquo 我们很高兴布鲁克尖端NMR解决方案的全自动分析功能可以帮助该中心推动这项大型筛查项目的进行。建立高通量系统是将NMR引入医疗保健环境的第一步,同时还能执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筛查。如今看到我们的技术可以对更为宽广的领域产生影响,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振奋。由此实现的个性化分型将有助于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还将推动新药研发和靶向治疗取得进展。&rdquo
  • 布鲁克与ANPC合作以应对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
    布鲁克很荣幸能与默多克大学的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学中心(ANPC)建立合作,以支持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应对本次新冠肺炎大流行带来的巨大挑战。  由世界著名的表型组学先驱和学者Jeremy Nicholson 教授领导的ANPC 研究小组,正与南都卫生局新冠肺炎应对小组以及更广泛的西澳大利亚(WA)医疗保健社区合作,成立了一个重大的研究和诊断项目,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变化,并确定影响其致病性的复杂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之后他们将参与到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当中,并将在疫苗可用后预测人群对疫苗的响应结果。  加速诊断时间  我们的目标是在加速的时间内提供诊断和预后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感染患者的重症风险需要快速得到评估,从而帮助指导和优化临床救治路径。ANPC 的研究人员将会使用一系列最先进的布鲁克仪器,包括Avance IVDr 核磁共振(NMR)和timsTOF Pro离子淌度质谱、impact II QTOF质谱和solariX MRMS质谱,结合数据建模方法,对血浆和尿液样本的分子、物理和生化特性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代谢分析,从而建立信息化的转化模型。这些模型将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变化,并有助于理解对治疗干预的不同反应。  Nicholson 教授表示:“在ANPC,我们会在至少一年的时间里将100%的资源都投入到新冠肺炎的抗击当中。这是地球上最大的紧急医疗挑战,而我们在澳大利亚甚至全球范围内都是装备最完善的代谢实验室,同时我们还有优越的临床和医院架构,因而我们有责任承担此类研究工作。”  “我们联合由Simon Mallal 教授和Mark Watson 副教授领导的基因组学团队,正着手确定该疾病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找出感染患者,通过严重性风险对患者进行分层,以及评估患者对于治疗的实时反应。”  推动临床研究的科学合作关系  布鲁克集团总裁兼CEO,Frank H. Laukien 博士评论道:“我们坚定地致力于在科学和技术上为Nicholson 教授的团队提供支持。默多克大学关于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计划非常出色,将针对疾病、预后和治疗反馈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模型进行综合研究。”  “我特别地希望该团队能够尽快找到有证可循的临床方案,以降低新冠肺炎第二阶段时威胁生命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医学界迫切地需要确定广谱抗生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是否能够提升第二阶段的存活率,此时病毒性肺炎、潜在的细菌性肺炎或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以及由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肺部炎症,似乎造成了一系列非常危险的并发症。”独特的生物样本采集能力  ANPC将在本项目中与多位学者携手合作,包括来自默多克大学和圣母大学的Merrilee Needham 教授以及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的Toby Richards教授。他们将通过由Gary Geelhood领导的西澳大利亚健康传输网络(WAHTN),为新冠肺炎应对小组汇集WA的顶级医生和研究学者。  我们预计,所有新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和随后接受临床试验时都会被征求同意,ANPC 将研究从试验和检测当中得到的样本,包括纵向尿液和血浆代谢监测等。  Richards 教授在评论WA研究团队的独特地位时表示:“我们正处于新冠肺炎传播的第二波,所以我们有机会为应对它做好准备。我们在WA建立了一个独特的平台,用于收集患者的数据和生物样本,从而全面地理解这个疾病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减轻当前和未来的威胁  理解感染途径和生物后果将有助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疫苗,从而减轻当前对全球成千上万人的威胁。这项开创性的工作还将使我们为应对今后的病毒性大流行做好准备。*布鲁克Avance IVDr 核磁共振(NMR)、timsTOF Pro 离子淌度质谱、impact II QTOF质谱 和solariX MRMS 质谱分析工具仅供研究使用。关于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学中心  由默多克大学领导的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学中心(ANPC)将不仅在澳大利亚,而且在全球改变人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ANPC的工作几乎支持所有的生物科学领域。它跨越了传统的研究领域并培养了一种新的、更具协作性的科学研究方法。长远来看,ANPC希望搭建人类疾病研究的“全球地图集”,从而洞察将惠及全球每一个人的未来健康风险。作为南半球唯一的此类研究机构,ANPC汇集了5所西澳大利亚高校和前沿的健康医学研究机构。它还与国际表型组学中心网络相连接,在农业和环境科学也有着广泛应用。ANPC将珀斯和西澳大利亚定位为精密医学领域的国际领导者,并在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上实现重大飞跃。它也是默多克大学健康未来研究所的一部分。  尖端科技与合作伙伴  ANPC配备有多种最先进的核磁共振(NMR)波谱和质谱(MS)仪器,均来自ANPC 战略合作伙伴布鲁克拜厄斯宾和布鲁克道尔顿。布鲁克是一家生产分子和材料研究以及工业和应用分析科学仪器的制造商。  表型组学  人的表型组是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的动态指纹,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表型组学研究环境和人的生活方式如何与他们的基因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和患病风险。代谢表型分析是在分子层面上对生物组织和体液进行分析,以揭示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之间特定的相互作用。  研究团队  Jeremy Nicholson 教授  领导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学中心(ANPC)的Nicholson 教授是代谢表型组学和系统医学领域国际闻名的行业先驱。他目前担任默多克大学健康未来研究院副院长。Nicholson 教授发表了超过800篇经同行评定的关于人体系统医学的分子机理方面的论文。作为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Nicholson教授来到WA之前曾担任MRC-NIHR国家表型组学中心的创办负责人。此外,他也曾担任该中心外科和癌症研究部门的负责人。Nicholson教授目前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化学名誉教授。  Elaine Holmes 教授  作为另一位系统医学先驱,Holmes 教授是英国医学科学院的高被引学者和研究员。Holmes 教授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来到WA之前,曾任该校计算与系统部门负责人。在默多克大学的澳大利亚国家表型组学中心,Holmes 教授担任计算医学教授和总理奖研究员。她同时也担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化学生物学教授。  Ruey-Leng Loo 博士  默多克大学ANPC高级讲师,总理奖中级研究员  Toby Richards 教授  西澳大学Michael Lawrence Brown 外科主席,伦敦大学学院临床试验方法学荣誉教授,新冠肺炎研究响应主任。  Merrilee Needham 教授  默多克大学、澳大利亚圣母大学以及Fiona Stanley医院,高级顾问,研究主任。关于布鲁克  布鲁克致力于支持科学家取得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并开发新的应用以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布鲁克的高性能科技仪器以及高价值分析和诊断解决方案,让科学家能够在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上探索生命和材料的奥秘。通过和用户的紧密合作,布鲁克致力于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并实现用户的成功。我们的业务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分子研究、应用和药物应用、显微镜和纳米分析、工业应用、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表型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