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地震监测

仪器信息网地震监测专题为您整合地震监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地震监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地震监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地震监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地震监测话题讨论。

地震监测相关的资讯

  • 数字化次声监测或为地震监测提供新手段
    4月23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ldquo 长江学者&rdquo 教授许强所带领的滑坡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次声监测仪,在20日早测试过程中意外捕捉到了芦山地震所产生的次声波信号。经分析,发现本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到达该校的时间为08:02:52,较地震部门报道的主震起始时间延迟约6秒。   该仪器主要功能是探测岩石破裂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次声波信号,并用于滑坡、崩塌的现场观测与早期预警研究。根据对芦山地震主震及多次余震的次声波监测数据逐个识别与分析,通过次声波最大振幅与地震震级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震级与最大振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据此可直接通过次声波监测结果来估算地震震级。   许强表示,该团队将进一步利用芦山地震以后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震级和最大振幅关系式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将次声波观测数据与地震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对比分析,试图从次声波中找到崩塌、滑坡、地震的早期识别标志。   地震发生时,除会产生沿固体介质(地壳)传播的地震波外,也会产生由空气传播的声波。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因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且大气对其吸收很少,它可传播很远的距离。这一特点可用于远距离观测崩塌、滑坡、地震等岩石破裂现象,并实施早期预警。
  • 川西地区首个微地震地面监测项目启动
    4月25日,由西南物探245队承担的“微地震地面监测”试验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川西地区进行的首个微地震地面监测项目。   该项目是针对新26#压裂作业进行的试验性监测项目,以详细了解井中压裂造成的微地震地面监测在新26#区域的适用性。   目前,该队已经完成对主要技术人员的微地震监测基本原理及操作方的系统培训工作和监测采集地震仪器的年检及道一致性检测工作,正进行野外点位实测及设备铺设工作。
  • 玉树地震环境应急监测迅速展开
    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第一时间展开应急监测行动,于4月14日12时派出第一支应急监测小分队,4月15日17时到达地震灾区。应急监测小分队随即对灾区饮用水源地展开监测,结果表明无异常。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已于4月15日派出吕怡兵、孙宗光两位专家赶赴玉树灾区参与应急监测。目前,青海省环保厅请求支援解决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正在审批之中,总站将做好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其它支援灾区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也正部署展开。
  • 专家谈中国地震监测:不久的将来可做到至少1—15天前预测
    p   世界性科学难题究竟能否“破” /p p   纵观近十年,全球地震频发,6级以上强震相继出现在土耳其、海地、智利、尼泊尔,以及我国汶川、玉树、雅安等地。有网民说,地球犹如手机被调成“振动模式”。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雷军曾表示:我们必须承认最近几年地震确实比较活跃。 /p p   震短期、临震预报是当今公认的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因此,通过研究地质结构、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地下流体等发现地震成因与机理,进而建立地震监测与预报体系的传统攻关模式,如雄关漫道难以逾越。 /p p   “我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在研究中,我们绕开了对地震成因的研究,直接聚焦地震前兆信号。”2月7日,北京大学深圳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安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地说。 /p p   王新安说:“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下巨大的能量活动过程,其中应会伴随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电磁异常,通常是地下岩石受力变形至突然破裂释放的大量电磁扰动信号。在震中区及其附近更大区域,这类前兆信号都可能非常明显。” /p p   捕捉“地声”+“电磁扰动”信息 /p p   历时5年,王新安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布设在地下或山洞内,捕捉“地声”和“电磁扰动”等地震前兆信息,恰似“地球听诊器”,记录地震活动前中后全过程,发现规律,进而预测地震。 /p p   与传统体积庞大的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相比,AETA由一组小巧轻便、设计精密的半导体传感器组成,其中电磁传感探头呈长筒状,长约1米、直径10厘米 地声传感探头形似飞碟圆盘般大小。 /p p   中国地震局有关领导曾高度评价:AETA填补了宽频带电磁扰动和地声监测量的空白,以及易于安装和对环境要求不高的前兆观测仪器的空白。 /p p   “未来至少在1—15天之前可预测地震” /p p   起初,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防震减灾局检测员林强并不看好AETA,而它分别在去年9月、10月青川的多次临震监测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他说,“在地震发生之前的十多天内,AETA对电磁扰动的捕捉很灵敏。我们正在将其与观测地壳形变的倾斜仪结合使用,测试映震效果。” /p p   过去的三年,在中国地震局、各省区市地震局与防震减灾局支持下,全国各地台站布设AETA近200台,主要集中覆盖川滇和首都圈,包括北京、河北、四川、云南、广东、台湾、西藏、甘肃、宁夏和陕西等。 /p p   就在去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第三天,王新安带着AETA火速赶到现场收集分析余震情况,大大提升监测系统的性能。台湾花莲发生地震时,虽然布设在深圳监测点相距有些远,但也感应到一定的信号。 /p p   “如果今后各地布设监测点足够到位,像台湾花莲这样级别以上的地震,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做到至少在1—15天之前预测。”王新安充满信心地说。 /p
  • 我国首个地震监测氡观测仪检定与检测平台将落户江西
    建设江西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29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江西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建设全国首个地震监测氡观测仪检定与检测平台,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将达80%,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率将达80%。  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0%  据悉,《江西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我省将在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赣江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地震烈度速报台网覆盖全省,提供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提供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服务。地震速报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80%。  此外,11个设区市建成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并与省级地震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地震灾情获取研判和辅助决策能力显著提高,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预评估结果,2小时内提供初步人员伤亡、房屋破坏信息和辅助决策建议,5天内完成灾区地震烈度评定。5级以上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能在8小时内覆盖灾区。  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江西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提出,全民防震减灾素质显著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体系、技术平台不断完善,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有效,示范创建措施更加完善,科普宣教产品更为丰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率达到80%。  我省将提升地震震害防御基础能力,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部门合作机制。深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推进纳入干部培训、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示范社区等。广泛开展地震紧急疏散演练,提高公众抗御地震风险意识和技能。  同时,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将防震减灾文化融入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村镇社区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建立防震减灾文化推广网络平台。  建设全国首个地震监测氡观测仪检定与检测平台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江西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江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升级。升级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技术平台,研发地震警报信息快速发布和预警信息接收系统,联网接入江西省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系统,为高铁、电力、燃气等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提供地震预警信息。  实施江西地震台网升级,优化台网布局,增补测项,升级地震观测系统,建设深井综合观测系统,建设矿震监测台网,建设区域综合台站和片区运维保障中心,建设全国首个地震监测氡观测仪检定与检测平台。  建设江西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  此外,我省将实施震害防御基础工程,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江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等基础工作,建设城乡震害防御风险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提供精细化、实用性的风险信息服务。  同时,建设江西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典型震害结构及次生灾害模拟训练场地。建设户外训练场地、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厅和学员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在线注册和训练服务管理系统。每个设区市至少建成1处国标Ⅱ类以上应急避难场所。
  • 快速测定试纸检测地震灾区微生物
    2013年4月20日上午八时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科技部紧急研究部署四川雅安地震抗震救灾科技工作,并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发布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供地震灾区选用。在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中,发布了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体信息如下:   地震灾区微生物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利用微生物快速测定试纸,对地震发生后受灾区域内的水质、食品等微生物污染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可将常规微生物检测时间由24小时缩短至6小时,且无需其他仪器设备或能源。   (二)技术简介   大级别地震发生后,受灾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人、畜尸体腐烂等会造成卫生环境急剧恶化,有害微生物滋生等会引发疾病传播。因此,在没有其他仪器设备或能源的极端条件下,可以采用微生物快速测定试纸对某些微生物进行快速测定。目前可检测的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快速检测、大肠菌群、高灵敏度大肠菌群、肠道内菌群、霉菌、酵母菌、单增李斯特菌等。该项技术操作简便,将常规的微生物检测时间由24小时缩短至6小时,可在震灾现场无需其他设备即可使用,从而辨别水质、食品是否受到有害微生物严重误染。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   邮编:100089   联系人:陈舜琮、张小莉   联系电话:010-68419656 13501211834
  • 打破垄断!国内首创光纤微地震监测技术试验成功
    p   8月23日,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井下光纤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在克拉玛依红山嘴油田红29井区hD0562监测井对h0558压裂井进行压裂裂缝监测,井距269.43米,首次现场试验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新疆油田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井下光纤微地震监测工艺、仪器、工具和软件技术。 /p p   随着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的规模应用,井下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技术对改进压裂设计、提高压裂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传统的井下微地震监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的电子式监测仪器,存在价格昂贵、产品垄断、不耐高温等局限。据悉,威德福、哈里伯顿等油服公司已开展井下光纤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与传统技术相比,光纤监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耐高温等优点,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p p   为打破技术垄断、掌握核心技术、降低监测成本,新疆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依托股份公司重大专项课题“昌吉油田致密油储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从2014年3月开始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井下光纤压裂裂缝监测技术攻关研究,首创多芯纤高温光电复合缆,成功研制出光纤三分量检波器、推靠装置等关键仪器和装置,具备现场试验条件。 /p p   8月22日,新疆油田开发公司与各单位密切合作,在hD0562井先后完成仪器的地面检测、四级检波器入井(1770米至1830米)、中途测试、仪器推靠和h0558压裂井的震源定位等试验,具备压裂监测条件。8月23日,对h0558井的1783.5米至1837米井段采取投球暂堵工艺分压四层。压裂过程监测信号清晰明显、数据丰富,与压裂过程吻合良好,完整记录了微地震事件,现场监测获得成功。 /p
  • 安徽地震研究院等6家检测机构被通报
    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名头很响,不过一检查却发现它拥有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证书已过期,管理部门当即责令其停止承接检测业务,并提请省住建厅注销其资质证书。日前,合肥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专项督查活动结束,市城乡建委对一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和机构进行了通报。   此次共对25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查,涉及见证取样、建筑幕墙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建筑节能工程检测等7项资质范围。检查中发现有包括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在内的6家单位存在严重问题,建委对此进行了通报,并要求今后将这6家检测机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检测作为工程质量的卫士,是合肥大建设项目不出问题的重要保障。”有专家介绍,在当前形势下,社会对检测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地位日显重要,责任明显加大。   建委表示,对不能保证检测试验数据准确性、真实性以及检测试验条件不能满足要求的检测机构,或在工程质量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查实,会坚决严惩。
  • 863计划成果在青海玉树地震灾情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在“十一五”期间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在新型传感器研制、航空遥感平台建设、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布置了一系列课题进行攻关,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遥感灾害监测系统。尤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针对地震灾情遥感监测需求,安排了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承担“重大自然灾害遥感快速响应系统”和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承担“灾害应急遥感监测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等两项快速反应课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灾情发生后,科技部部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指挥启动应急工作机制。科技部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地震灾情遥感监测工作组,并组织有关单位成立地震灾情遥感监测专家组,紧急部署地震灾情遥感监测和评估工作。在玉树地震灾情遥感监测中,863计划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14日下午3时,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立即对地震灾区进行了航空调查,获取了0.4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图像,并迅速进行了数据共享和灾情解译以及报送工作。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也于地震当天迅速成立了遥感监测组,对从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北京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等获得的航天航空遥感图像进行灾情解译分析。国家测绘局于地震当天即调动两架无人机前往地震灾区,于15日获取了灾区的航空遥感影像。另外863计划成果“机载双波段干涉雷达系统”在地震灾害监测中也得到了应用。各单位获取的数据和遥感图像灾情解译结果在上报国务院应急办以及各部门的同时也在网上公布。   http://chzt.sbsm.gov.cn/article/szzt/tenyskzjz/chjzxw/201004/20100400064696.shtml   http://www.ceode.cas.cn/xwdt/ttxw/201004/t20100417_2824634.html
  • 四川广元新建地震检测预警仪器投入运行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是广元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地处龙门山断裂带,是国家设定的地震设防7度烈度区。广元市在2008年曾发生过大量余震,其中多次6级以上,2009年9月19日、2009年10月29日、2011年11月1日也曾经发生过4.8级以上地震。 为了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基础性工作,捕捉地震发生前的大地形变异常数据,朝天区防震减灾局从郑州晶微公司引进了该公司生产的CZB-1型数字摆钻孔倾斜仪。该仪器选址在环境干扰较小、深达50米的地下井内进行观测,实现了无线遥测和全数字化,其数据资源与省、市、县(区)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靠性。 8月2日,新建的地震前兆观测设备-数字倾斜仪已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地震台完成安装,正式投入运行。该仪器的使用,弥补了该市没有大地形变观测的不足,为探索地震预测预报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段。
  • 北京延庆采购地震监测专用仪器,预算达650万元
    3月12日,北京延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流动观测仪器设备购置地震专用仪器采购项目发布采购需求,该项目预算650万元,采购宽频带地震计、一体化短周期地震仪等。  项目名称:北京延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流动观测仪器设备购置地震专用仪器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PXM2020_055202_000018-JH001-XM001  采购需求:包号采购内容计量单位数量本包预算(万元)本包最高限价(万元)是否允许采购进口产品是否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简要技术要求1宽频带地震计台(套)43330301否是观测三个分量地动速度,按照EW、NS、UD输出三个分量信号;高端截止频率≥40Hz;灵敏度误差≤3%。三通道数据采集器台(套) 43输入通道数3,分辨力≥24bit。2一体化短周期地震仪套43230215否是传感器类型:速度型力平衡电子反馈,UD、EW和NS三分向输出;频带范围:2s—50Hz (-3dB)。3流动观测实时数据传输设备台(套)439073.10否是工业级32位通信处理器;数据网络:支持电信5G/4G,联通5G/4G、移动5G/4G、LTE/3G/PPPOE/DHCP/静态地址等连接方式。智能型流动供电设备台(套) 43便携式可提拉机箱设计,一体化高度集成,配备与地震仪、交直流供电、通信等相关接口;内置交流和太阳能双路充电输入系统。  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项目结束。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开标时间:2021年04月02日 09:00(北京时间) 其他补充事宜及项目详情见此链接
  • 支持地震救援 华瑞科力恒捐赠检测仪器(组图)
    2011年3月25日,华瑞科力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捐赠一批核辐射及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该批仪器将为奔赴地震灾区进行应急救援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提供安全保障。华瑞科力恒市场部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保障部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此次捐赠仪式。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强震引发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3月24日,缅甸发生7.2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泥石流灾害,中缅边境震感强烈。近期世界各地地震灾害事故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地震救援的强烈关注和高度重视。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之首,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地震引发的核泄漏等次生事故也能够对受灾地区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因此,地震灾害的复杂性和破坏性对于地震现场救援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专业队伍的培训水平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世界公认的光离子化(PID)技术领导者,以及辐射检测产品、气体检测产品、无线传感网络与呼吸防护产品制造商,华瑞科力恒能够为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提供专业的个人防护及应急响应设备。此外,华瑞科力恒愿意为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提供设备使用培训,帮助救援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辐射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威胁。   华瑞科力恒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一直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采取不同形式鼎立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华瑞科力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将全体员工的殷切问候转达给中国国际救援队,希望所捐赠的这批仪器能够有效保护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的人身健康,为应急救援行动保驾护航,并帮助各地受灾人民顺利度过难关。
  • 光学显微镜、电镜用于地震灾区石棉粉尘检测
    2013年4月20日上午八时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科技部紧急研究部署四川雅安地震抗震救灾科技工作,并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发布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供地震灾区选用。在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中,发布了地震灾区石棉粉尘检测技术。具体信息如下:   灾后各灾区的损坏建筑的清理、拆除、重建工作非常繁重,在这个过程中,粉尘的污染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建筑使用了或多或少的石棉材料,由此产生的石棉粉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手册内容为针对石棉粉尘的分析监测技术和使用了石棉材料的建筑物的拆解及石棉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处置操作技术,以备地震灾区在工作中参照采用。   地震灾区使用了石棉材料的建筑物的安全拆解及石棉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应遵循专人按章操作,严密防护,安全、妥善贮存运送,指定地点集中处置,在整个过程中均设立明显示警标志,确保在拆解、处理处置过程及处置后的环境安全的原则。在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工作现场及周边进行石棉纤维污染的监测,防止造成污染,确保人体健康。   石棉纤维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法、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等。其中光学显微镜法原理简单、所使用光学显微镜较为常见。而电镜法则准确度比较高,可以检测出较为细小的石棉纤维颗粒。   一.固体样品的检测   可参照HJ/T 206-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无石棉建筑制品》的分析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1.样品的采集   固体材料中石棉检测工作的样品采集方法如下。   在材料的不同部位取下样品若干块,取样量约50-200克左右。   2.样品的预处理   1)被测样品中有机物质的去除。采用高温烘烤方法,在马弗炉中在400-500℃的温度下加热2小时左右,除去被测样品中的有机物质。   2)块状样品的粉碎。采用机械手段进行破碎和研墨至粉末状。(若使用破碎机,粉碎时间不要太长。不然会造成石棉纤维成为细小颗粒,无法辨别)   3)纤维束状和絮状样品。用剪子剪碎后,可用研钵稍做研磨,以使缠绕成团的纤维和过粗的纤维束可以分离舒展。或用镊子等工具从边缘剥离少许。   4)将粉碎或研磨好的样品进行充分的混匀待用。   3.样品的分析   采用光学显微镜法分析参照HJ/T 206-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无石棉建筑制品》。   采用扫描电镜检测参照ISO 14966-2002《环境空气—无机纤维颗粒计数浓度的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二.空气样品中石棉纤维的检测   1.光学显微镜法   样品采集就是将含石棉尘的空气抽取通过采样滤膜,石棉尘于滤膜上透明固定后,在相衬显微镜下计数,根据所采气体体积计算出每立方厘米气体中的石棉尘的根数。   采样及测定方法参照HJ/T4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石棉尘的测定-镜检法》。   2.扫描电镜法   样品采集及测定可参照ISO 14966-2002《环境空气—无机纤维颗粒计数浓度的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样品采集时可使用适用于扫描电镜观测的0.2微米或者0.4微米孔径的核孔膜。采样流量5-10L/min.。采样时间根据粉尘污染情况确定,以不造成颗粒物重叠为宜。   参照ISO 14966-2002 标准,在2000倍下进行观察和计数,计数规则参照上述标准。   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联系地址: 北京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邮编:100029   联系人: 董树屏   联系电话:13601358418   e-mail: yrhuang@cneac.com   石棉的定义及可能含有石棉材料的建筑材料   石棉定义:石棉主要有两类,一类指属于蛇纹岩类的纤维状矿物硅酸盐,即温石棉(白石棉) 另一类是指闪石类纤维状矿物硅酸盐,即阳起石、铁石棉(棕石棉、镁铁闪石-铁闪石)、直闪石、青石棉(蓝石棉)、和透闪石。   石棉粉尘是指环境中悬浮在空中的石棉微粒。直径小于3微米,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纤维测量长度大于5微米的石棉纤维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我国建筑材料中使用的主要是温石棉。可能含有石棉材料的建筑材料包括:石棉水泥瓦,钢丝网石棉水泥波瓦,石棉水泥平板,TR建筑平板,石棉硅酸钙板,石棉水泥管,石棉纱、线,石棉绳,石棉布,石棉带,热绝缘石棉纸,衬垫石棉纸、板,保温石棉板,泡沫石棉,石棉衣著,石棉被等。在这些材料中水泥制品比较坚固稳定,而保温石棉板、绝缘材料、泡沫石棉的材料较为松散易碎,更易于进入空气中造成污染。
  • 质谱仪用于地震灾后不明成分危害物的分析检测
    2013年4月20日上午八时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科技部紧急研究部署四川雅安地震抗震救灾科技工作,并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发布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供地震灾区选用。在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中,发布了不明成分危害物快速检测技术。具体信息如下:   一、不明成分危害物的分析检测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受到极大破坏,卫生基础设施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源会受到污染,是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采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技术,选择不同性能的分析仪器,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分析,为危险物的处置提供依据。本技术可用于不明原因的突发事件原因分析等。   (二)技术简介   1. 利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技术,选择带EI源的高分辨质谱,实现对以不挥发有机物为主成分的未知样品的定性分析。难挥发的有机物,直接选择带EI源的高分辨质谱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检索,结合样品分子量,碎片质量实现未知样品的定性分析,必要时选用标准品进行验证。   2. 对于不挥发有机物为次成分的未知样品,采用酸碱处理或三氯甲烷,甲醇分步提取,去除主成分,富集次成分,难挥发的有机物,直接选择带EI源的高分辨质谱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检索,易挥发的有机物,采用GC-TOF-MS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检索,最后实现未知样品的鉴定。   3. 利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技术,选择GC-TOF质谱,实现对未知样品中可挥发物的定性分析。 样品:固体、液体、气体、组织、体液、细胞等,易挥发有机小分子直接采用GC-TOF-MS分析,不易挥发的有机小分子可进行衍生化处理,衍生后挥发的有机小分子可以采用GC-TOF-MS分析,GC-TOF-MS数据进行数据库检索,实现样品鉴定,必要时选用标准品进行验证。   4. 无机金属毒物采用ICP-MS分析   5. 利用不同的样品制备技术,选择不同性能的质谱仪器,实现对未知样品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定性分析。   a) 蛋白质:蛋白提取出来后,采用电泳分离,然后进行消化处理,LC-MS/MS分析,利用LC-MS/MS数据实现鉴定,必要时采用IR,UV技术进行佐证。   b) 核酸:核酸从样本里提取出来后,电泳分离,然后进行序列分析,实现鉴定,必要时采用IR,UV技术进行佐证。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联 系 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 载有安捷伦车载式气质联用仪的移动检测车奔赴地震灾区
    载有安捷伦车载式气质联用仪的移动检测车奔赴地震灾区为确认灾区水质安全提供数据保障 2013年4月23日晚11时,载有Agilent 5975T车载式气质联用系统的移动水质监测车到达芦山地震灾区,为地震区域内灾后水质监测提供数据保障。地震灾后的重建阶段,防治次生灾害和灾民生活保障成为工作重点,其中灾区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水源水质的安全都是当地领导关心的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移动水质监测车可以在灾区现场按照国家水质检测标准方法快速提供水质数据,为当地救灾工作和恢复重建的决策提供了快速数据支持。 Agilent 5975T LTM GCMS是一款专门针对于环保,食品,自来水,司法等领域中应对应急检测和快速检测的高性能车载气质联用仪; 5975T保留了安捷伦5975系列气质联用仪的优秀性能,整合了安捷伦专利的低热容(LTM)色谱技术,加入了适合车载的防震设计,使5975T成为唯一可以达到实验室分析品质的车载气质联用仪器。 全球超过70%的气质联用仪客户都使用安捷伦的气质联用仪器 安捷伦科技拥有超过40年的气质联用仪市场全球领导者的研发和生产气质联用仪器的历史,5975系列气质联用仪已经在全球销售了2万多台。许多行业应用的标准都是根据安捷伦的气质联用仪而制定, 同样因为Agilent 5975T GCMS具有安捷伦实验室GCMS的良好品质,实验室外所获得的结果同样可以以实验室标准来衡量,因此在应急检测中5975T的测试结果更加可靠。1、5975T 为现场快速应急分析需求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最近10年内,国内的多个省市由于突发的有机物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导致水污染。面对突发的未知有机污染物水源污染,需要实验室品质的车载GCMS快速到达污染水源地,首先定性分析确定出主要的污染成分,其次,连续监测污染成分的变化直至浓度恢复正常。 5975T的下述特点和性能为现场快速应急分析需求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1 可检测化合物质量范围更宽 应急分析要求仪器本身的性能能满足尽量多的有毒有害的危害环境化合物的定性检测,否则可能发生到现场后,GC/MS仪器根本不能分析的问题。5975T的质量范围是实验室GC/MS一样的指标2~1050, 保证能用GC/MS分析的危害环境化合物完全能被覆盖,不遗漏任何可能性。 1.2 唯一可以达到实验室分析品质的应急检测车载气质联用仪器 水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数据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只有准确可靠的结果才能保证对污染水源的科学正确处理,保证供水的安全。5975T具有实验室GCMS的品质,可以在现场分析得到实验室分析一样准确可靠的结果,不必再送样品回实验室做第二次的确证分析。 1.3 可提供更快速、可靠的检测结果,最大限度满足快速应急要求 应急监测对仪器方法和可靠性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要求快速反应。一般应急检测仪器中会附带一些标准方法,但是对于仪器标准方法中没有的化合物,不可能现场摸索新方法或用很多个方法(每个方法只分析几十种目标化合物)去慢慢地分析,如果是在实验室,可以慢慢去开发,去研究,但是在现场必须快速应对。安捷伦几十年的气质经验为5975T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在各个应用领域都有很全面的数据库,覆盖数百种目标化和物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库帮客户解决这个问题,对未知化合物的鉴定非常容易,这也是目前市场上一些应急检测仪器所不具备的功能。例如,安捷伦有包含796 种有毒化学品数据库(含氯代二噁英和呋喃, 多氯联苯, 挥发物,半挥发物和 农药 等)。这些化合物对于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当分析结束后,DRS(解卷积报告软件)和RTL(保留时间锁定)数据库软件自动地从谱图中找样品中存在的有毒化合物,自动地扣除样品基体干扰,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假阴和假阳结果出现。这样的一个方法就有了很广的应用覆盖性,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就像我们使用百度搜索一样,方便,快速! 1.4 多种进样技术确保满足不同类型的液体准确分析要求 未知源水污染样品有可能很脏,基质复杂,也可能浓度很高(在污染发生初期),也可能很低(小于ppb浓度),有些溶解于水,有些不溶于水,需要灵活多样的样品处理和进样设备,才能快速地得到准确分析结果。 5975T可连接液体自动进样器,吹脱捕集,顶空,TSP(热分离进样杆) ,SPME(固相微萃取)等,适合不同类型和要求的分析。 1.5 可用于实验室检测的应急检测气质联用仪 5975T 不仅是一台用于现场快速分析的强大的现场监控GC/MSD 系统,而且它也可以用于日常实验室的分析。5975T 具有我们安捷伦的实验室台式GC/MSD 的同样的高性能和品质,包括从2 到1050u 的质量数范围适合最大范围的应用,以及经典的EI质谱和惰性离子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实验室还是野外,您都可以信赖那些可靠的,可重复性的结果。您要买的这台5975T的利用率会更高,您的宝贵投资可以得到更大的回报和创造更多的价值。 1.6 有信誉的、快速反应的售后技术支持。 安捷伦在国内有一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团队,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快速放心的服务和支持。 安捷伦提供业界最好的GC/MS产品和最专业的服务,有口皆碑,是客户长期价值的保障。2、满足应急检测能力的 Agilent 5975T 特点 5975T 将安捷伦5975 系列GC/MSD 的优秀性能和先进设计理念与我们专利的低热容GC 技术进行完美结合,创造出一台结构紧凑,高性能,高可靠性,适应现场快速分析的GC/MS 系统。5975T 采用的防震底座保证运输更安全。 2.1 满足美军标的抗震设计,性能稳定可靠 专用的抗震结构和减震底座设计 ,抗震性能达到美军标MIL-STD-810G:514.5C-3 方法!无论车把5975T 带到哪里,你都不用为抗震性能担忧,性能稳定可靠。 防震设计 2.2 高性能,超快速低热容色谱柱技术为应急检测提供快速保证 Agilent 专利, 最快的GC分离技术。升温速度可达1200 ℃/Min。可以帮您在应急现场快速得到分析结果。 利用安捷伦的DRS(解卷积报告软件)和RTL(保留时间锁定)数据库,更快速对现场化合物的筛查和分析。 整合快速分析的LTM技术非常适合车载 GC/MS - 5975T LTM GC/MSD 3. 多种进样系统,应对不同类型样品的应急分析需求 5975T可以配置多种不同的进样和样品处理装置,例如可配置安捷伦的7693A,7650A液体自动进样器,CTC自动进样器,吹扫捕集进样器,自动顶空进样器, TSP(热分离进样杆) ,SPME(固相微萃取)等,适合在现场或实验室内不同类型和要求的分析。以下主要介绍常配置的Stratum吹扫捕集进样器和热分离进样杆。 3.1 Stratum 吹扫捕集进样器 吹扫捕集自动进样器是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常用进样设备,饮用水和地表水检测标准方法规定在使用气质联用仪作为检测仪器时,吹扫捕集自动进样器是标准的进样方法。 3.2 TSP(热分离进样杆)与萃取搅拌棒联用适合低浓度的有机化和物快速应急分析 SBSE(萃取搅拌棒)是一种适合在应急现场做低浓度样品富集的技术,只需要将外壁包裹着吸附材料的磁力吸附搅拌棒放入装有污染水样品的杯或瓶中,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几分钟到10多分钟,痕量的污染有机化和物就会被富集吸附在搅拌棒上。通过萃取搅拌棒的富集,可以具有分析多种浓度低于ppb的污染化和物的能力。 热分离进样杆是安捷伦科技特有的装在毛细柱进样口的样品导入装置,可以实现在毛细柱进样口内的将吸附了污染样品的萃取搅拌棒热解析功能,请参考如下的TSP在5975T进样口的安装图1和TSP与毛细柱进样口连接的剖面和部件图2。 图2是热分离进样杆的示意图。1-TSP进样杆是将样品引入GCMS进样口的导入工具;2- TSP适配器将TSP进样杆连接到5975T GCMS进样口上,负责载气的输入,载气流入进样口将样品带入GCMS,此处载气的控制仍然由进样口原来的 EPC控制,TSP适配器只是改变气体流路位置,没有改变进样口的硬件结构,可以很简单的将TSP安装在GCMS进样口上;3-进样口衬管,TSP进样杆将搅拌棒带入GCMS原有的衬管,在这里样品汽化挥发,由载气带入色谱柱;样品被被毛细柱分离后不同化合物进入MS被分析。 SBSE技术不需要大量的溶剂萃取,富集效率比SPME(固相微萃取)高,因为动态搅拌富集,重复性也SPME好,使用简单方便,因此是一个适合污染水源现场分析的方法。对于半挥发或不挥发的污染物,吹脱捕集技术或顶空分析技术很难分析,但是,SBSE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 1 TSP进样杆;2 TSP适配器;3 进样口衬管;4 萃取搅拌棒 图2. TSP在进样口的剖面和零件连接   安捷伦科技的车载式气质联用仪目前已经在水源地移动实验现场分析和污染减排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5975T车载式气质联用仪是目前市场上唯一可以帮您在现场第一时间得到实验室品质检测结果的车载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系统。 有关更多安捷伦车载式气质联用仪在地震灾区现场工作的消息,请关注安捷伦化学分析官方微博:http://www.weibo.com/agilentchem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5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2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9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 德祥发布:日本特大地震——检测辐射的重要性!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继日本福岛*核电站1号、3号机组发生爆炸事故之后,其2号机组又于15日早晨传出爆炸声。负责核电站运营的东京电力开始撤离部分工作人员。 BBC新闻:日本已经证实核泄露!现场人员紧急撤离,警告区扩至70km, 美军航母撤离, 日本向IAEA求援。亚洲地区的居民应采取必要措施。在出现下雨的24小时内待在家里,并关闭所有的门窗。穿能遮盖全身的衣物,并一定要遮盖脖子,辐射会*时间命中甲状腺。请采取积极的额外防护措施。请相互告知! 我们对日本遭遇的灾难深表同情,也对他们给予真诚的祝福。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预防,只有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VELP 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mdash &mdash 用于对辐射危害的检测!! 意大利VELP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采用的是盖革米勒工业标准管,并带有一个薄的云母底窗;可以检测所有的致电离子辐射:&alpha 和&beta 粒子,&gamma 和 x射线。主要应用于实验室,工厂和医院等对辐射危害的检测。 VELP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有三个测试档,测试参数为mR/h和cpm;采用过饱和电流自我保护功能,以免辐射超过量程而损坏,可承受超过*量程的100倍的辐射量;指针式显示,带LED 显示报警和蜂鸣报警双模式。 技术参数: · 检测范围:0.5-5.0-50 mR/h · &alpha :*至2.5 MeV,一般在3.5 MeV时检测效率超过80% · &beta :一般在150 KeV时检测效率为75% · &gamma 和&chi 射线:通过底窗时*至10 keV,通过盒子时*至40 keV · 电源:9V碱性电池,可使用2000小时 · 尺寸(W× H× D): 70× 210× 48mm · 重量:0.22Kg 联系方式: 徐智娟(南区、西区) 刘永勤/王晓磊(北区) 张奇/黄园(东区) Tel: (86)020-22273386 Email: joanne_xu@tegent.com.cn 刘永勤 Tel: 010-82327383 Email: yongqin_liu@tegent.com.cn 王晓磊 Tel: 0532-80790666 Email: xiaolei_wang@tegent.com.cn 张奇 Tel: 021-52610159&ndash 846 Email: qi_zhang@tegent.com.cn 黄园 Tel: 021-52610159-877 Email: yuan_huang@tegent.com.cn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 德祥热线:4008 822 822 邮箱:info@tegent.com.cn
  • 感知海底2万里 新设备助力海底地震探测
    p & nbs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7/7/20177241010489020.jpg" width=" 500" height=" 382" / /center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Jerry Paros发明的石英传感器,将把海底监测的精确度提高到1厘米。 /p p   家住华盛顿州的Jerry Paros担心大地震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威胁着邻居和自家。因为美国西海岸正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但与其他数百万干着急的人不同,Paros尝试用实际行动抵御风险。他的公司发明了用于地震监测的石英传感器。该传感器最初用于化石能源开采等行业,现在,Paros打算用它帮助全世界免遭自然灾害的影响。 /p p   现年79岁的Paros在办公室展示了他的发明:在一个排球大小的金属架内部,传感器通过上下移动感应大气压力的微小变化,甚至开关门造成的气压变化都能被它捕捉到。在海底,该设备能感应水压的变化,从而推测海底深处的震动。 /p p   Paros希望打造一个海洋地震预警系统。他向华盛顿大学捐赠了200万美元资金,与大学科研人员在太平洋西北海岸海域进行测试。日本和智利等许多沿海国家也在研究海底地壳活动监测技术,安装测试各种传感设备。 /p p   多年来,海底的断层运动一直让地球物理学家感到棘手,地球70%的表面被水覆盖,标准探测工具在海洋环境中毫无作用。Paros创造的传感器让无计可施的地球物理学家第一次有机会探测海底活动。这些传感器网络可以揭示哪些海底断层是无害的,哪些有可能在为下一次大地震积攒能量。 /p p   “它将帮助我们定位活动区域,这正是我们此前办不到的事。”华盛顿大学海洋学家Emily Roland说。 /p p   沉睡的巨人 /p p   当Paros于1970年迁来华盛顿州时,他并不了解西北太平洋沿岸地震频发的危险。 /p p   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发生在1949年4月13日。当时,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发生了7.1级地震。但从19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发现南起加州北至英属哥伦比亚,北美洲整个西海岸都面临着9级强震和大海啸的威胁。危险根源来自距海岸50公里远的海洋底部,这个位置下面正是板块交界处。 /p p   卡斯卡迪亚俯冲带长达1000公里,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海底俯冲带曾导致有记录以来的多次超级地震,其中包括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1700年,卡斯卡迪亚发生海底强震,估计强度达到9级,地震引起的海啸让北美沿岸深受重创,太洋另一端的日本也受到波及。 /p p   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科学家提心吊胆。谁也不知道下次地震什么时候到来,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数世纪以后。目前,科学家监测了其他俯冲带的地质活动,并通过监测小型地震的模式评估未来强震的风险。 /p p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地震专家Kelin Wang称,卡斯卡迪亚俯冲带通常十分平静,近年来只检测到很少几次轻微震动,暗示该地区的板块运动处于平静期。这使得卡斯卡迪亚成为一个沉睡的巨人,同时也是一个危险的巨人——波特兰和西雅图等城市的命脉把握在它手上。 /p p   在陆地上,工程师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跟踪细微的地质运动迹象,包括火山爆发前山体周围地面的隆起,或者石块沿地质断层滑动,例如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但在海底进行地质运动监测则困难且昂贵。直到近几年,得益于监测工具和部署方式的创新,海底测量学才逐渐赶上陆地测量水平。 /p p   从新西兰、日本再到智利,各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都在试图了解长期地质运动的风险,并在地震和海啸发生之初及时发布警报。大部分此类工作都基于政府资助建立的海底传感器网络,另外也有少部分由Paros这样的私人出资建造。Paros在俄勒冈州沿岸的海域安装了6个石英压力传感器,监测卡斯卡迪亚俯冲带运动状况。 /p p   科学家根据地表GPS测量得出了两个不同的卡斯卡迪亚俯冲带运动模型。其中一个显示,下降板块的活动十分缓慢,在整个过程中释放出压力。另一个认为,两个板块被锁定在一起,产生了压力积聚的危险。 /p p   释放压力 /p p   人们无法仅通过陆基仪器判断这两个模型正确与否。“我们不知道板块锁定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才需要海上测量。陆基测量已经不够用了。” Wang说。 /p p   海洋学家时常在卡斯卡迪亚海底安装监测仪器,但只能“撒撒胡椒面”。华盛顿大学和加州斯克利布斯海洋研究所联合组建的科研团队正尝试建立一个能够在时间维度上测量海底运动的系统,并从中评估威胁的性质。Paros的石英传感器在这项工作中扮演关键角色。 /p p   Paros在50年前就开始研发能够测量加速度、压力变化和温度等物理因素的石英传感器。其部署在海底的传感器能测量其上的水压变化,在纠正了波浪和潮汐带来的干扰之后,海洋学家能将海底的上下移动精确到1厘米。 /p p   Paros的公司是制造海洋压力传感器的公司之一。而他自己具有商业和科研的双重背景,现在已与当地的地球物理学家打成一片。华盛顿大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家William Wilcock表示:“Paros喜欢与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互动,一心一意达成目标。” /p p   早在1983年,Paros的传感器就参与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啸观测系统,对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运动进行监测。2004年印尼发生大海啸,他向华盛顿大学捐赠100万美元促进传感器网络的研发。在这笔捐赠以及2012年的另一笔100万美元捐款的帮助下,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和测试新一代海底压力传感器。研究人员将搜集到的数据与数学模型进行对比,有望在十年内对海底断层状况得出结论。 /p p   不过,即便是最好的压力传感器,也只能揭示海底板块上下维度的运动,而无法检测到水平方向的位移。研究者使用另一种手段弥补这一不足。 /p p   科学家在海底以两三公里的间隔放置转换器。每隔差不多1年,科学家就测定转换器的准确位置信息。通过计算信通过海水的时间,研究者可以判断与上次测量时相比,海底是否发生了水平移动。 /p p   倾听运动的声音 /p p   目前,这种海底声学测距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地。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在2015年为智利沿岸俯冲带上安装了这样一个传感器网络,帮助智利政府监测地震威胁。日本海岸警卫队每年会投入几个月的时间收集自数十个国家海岸线上的数据。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David Chadwell尝试使用自动航行的机器收集数据以减轻运行成本。 /p p   为了解卡斯卡迪亚俯冲带隐藏的实际危险,地球需理学家需要部署多种工具,包括地震仪以及分别用于海洋和陆地的大地测量仪器。关于仪器放置的位置以及如何得到最佳数据,侧重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那些专注地震、海啸预警的研究者之间存在分歧。而华盛顿大学希望新的网络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群体的需要。 /p p   “我们需要也能够让这些科学设备服务多种目的,例如增进科学知识和监测灾害。”华盛顿大学地震学家Heidi Houston说。 /p p   目前,卡斯卡迪亚俯冲带已有两个基本监测系统。海洋观测计划电缆阵列用一条长达900公里的线缆往返连接俄勒冈州海岸和一处海底火山。在加拿大那边,加拿大海洋网络有一条长度类似的线缆连接到海底俯冲带。两条线缆在布线沿途都连接有各种测量仪器。 /p p   而新方案的规模要比现有方案大的多,更类似于去年完工的日本DONET-2海底监测项目。日本横滨大陆海洋科学与技术局天文台副主任Katsuyoshi Kawaguchi表示,DONET-2骨干线缆长达500千米,沿途连接29个独立监测点。 /p p   此外,日本目前正在建设第二个规模更大的海底监测项目,计划铺设5700千米的海底线缆,连接150个监测点。这两个观测系统的数据将汇入日本全国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 /p p   未来某天,Paros或许能看到他的传感器遍布卡斯卡迪亚海域,成为自然灾害监测网络的一部分。近日,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在加州蒙特利湾的一个小型有线海底监测站部署了一套新传感器,并将在那里对传感器进行数月测试。 /p p   “我一直在做西西弗斯式的事,试图将巨石推向山顶。” Paros说。“我只是想播下种子证明这是可行的,同时希望政府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公众安全议题。” /p /p
  • 我国自主研发“地震感知报警系统” 提前10秒感知地震
    4月28日,由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地震感知报警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在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来自中国地震、建筑、电力电子与工程控制领域的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可以提前10秒感知地震信息,为震前逃生和自救赢得宝贵时间。   据悉,该系统由中国民企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灾害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工程动力灾变”重大科学计划指导专家组副组长杜修力等7位专家组成,并认定:该项目对于减灾防灾具有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河北省科技厅科技信息情报所科技查新认定,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   据介绍,该系统由地震感知工作站、地震应急救生器和城市地震信息收集统计分析中心三部分构成。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及震源深浅不同,可提前10—30秒感知地震信息,并自动报警提醒逃生。按照覆盖面的需要,地震感知工作站可区别家庭、小区、城市等各种范围进行装备。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秦皇岛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林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透露,该企业研发的家用地震感知报警仪、地震应急救生器即将投放市场。地震应急救生器是集手机充电、广播、切割安全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救生器。一个家庭配备一个地震应急救生器,只需要人民币400到500元。   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梯地震监测系统”同时通过专家鉴定。此系统基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研发,由电梯地震监测仪和电梯地震监测网两部分构成,采用角度自动智能判断技术及同城网络式地震信息综合分析技术,具有地震信息快速网络自动播报功能。经河北省科技厅科技信息情报所科技认定,在国内外也属首创。
  • 汶川地震十周年研讨会-塞曼测汞地震应用十年磨一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震级达8.0的大地震,共造成约45万人伤亡,近2万人失踪,是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勇毅前行的人们仍牢记共勉。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由国家应急管理部、四川省政府、中国地震局共同主办在成都召开,由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主持。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信。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汶川地震十周年学术会议现场及地震技术创新展示 LUMEX公司受邀参加此次地震国际研讨会,并展示了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和仪器设备。 在过去的十年里, LUMEX公司也在不断的开发研究在地震预测仪器和技术。结合地震行业标准DB/T20.2-2006《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下留意台站 第2部分:气氡和气汞台站》标准要求和地震行业的实际情况,LUMEX公司不断更新改进技术,先后研制出地震预测应用的便携土壤气汞、痕量连续在线水溶气汞、现场便携水中汞、实验室水汞分析仪,适用于地下流体台站中气汞观测台站和观测井。塞曼测汞技术无需金丝富集,无需化学试剂,直接测定水溶汞、土壤气溶及水中汞,克服了当前金丝捕汞法容易受自流观测井中水溶气汞湿度和酸性的影响,进而造成的准确度问题。仪器小巧便携,结实耐用,操作简单,无额外耗材,适用于地震野外监测使用和操作。汶川地震会议成果展及塞曼测汞技术地震应用展示现场 塞曼技术地震行业测定目标及应用案例:观测井取样实验室定点测定水中汞含量-断裂带水汞含量异常观测及常规测定;地下观测井中水中溢出气汞和水溶汞连续监控-实现连续在线全自动24小时正点观测及实施测定;现场直接便携测定土壤气汞波动异常值-地震同震破碎带土壤气汞测定。 在这个难忘的日子,曾经见证了举国的悲痛。过去的十年见证了汶川砥砺前行,涅槃重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来源:LUMEX分析仪器)
  • 质检总局迅速应对雅安地震
    4月20日早上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第一时间致电四川质检两局,了解灾情,向质检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并要求抓紧了解灾区情况,主动投入抗震救灾,做好救援工作。   上午,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体会议后,立即召集办公厅、通关司、卫生司、特种设备监察局、食品生产监管司有关同志,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体会议精神,部署质检部门应对四川雅安7.0级地震工作。   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体会议精神和支树平局长的指示,会议作出四项部署:一是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工作机构。总局立即启动应急管理预案,建立抗震救灾应急工作机制,由总局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此次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担任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应急小组成员,办公厅主任李元平兼任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二是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值守。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总局已与四川质检两局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地震情况和质检系统情况,及时指导质检两局工作。自4月20日起,总局实行双人值班,每天由一名局领导带班。确定每半日汇总报告灾区及质检一线情况,遇到重要情况随时报告。三是加强具体研究,做好预案准备。要求相关司局加强研究,做好应急预案准备,一旦需要,立即响应。特种设备局已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四川省质监局排查地震灾区锅炉压力容器、管线、化学企业分布状况,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避免地震带来次生灾害的发生。卫生司已通知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对出入境的救援人员和国际救援物资卫生检疫工作,严格按照检疫要求,做到快速检疫、快速放行。四是落实国办要求,配合做好工作。我局参加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组、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组、救灾捐赠与涉外、涉港澳台事务组、国外救援队伍协调事务组工作。总局要求有关司局积极准备、随时待命、迅速行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 从台湾花莲地震看国内生命探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50383bd3-9631-4c36-8e97-f788418efd04.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50"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日本搜救队带生命探测仪器进入花莲 /strong /p p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头版头条报道了台湾花莲地震的受灾和救援情况,台湾当局婉拒大陆却接受日本援助,刺痛人心的理由竟是因为日本有“高阶探测仪”,并且日本在应对地震灾害救援这方面是最专业的!台媒称,经确认,日本救援队这次带到花莲的是Lifesensor公司生产的电磁波人命探查装置(LS-RR03)。其实大陆也有采购这台仪器,并且经历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我国的地震救援水平不论是在人员的组织管理还是生命探测技术的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p p   生命探测器探测幸存者是将心跳、脉搏、呼吸等能够代表生命信息的信号转换为其它能量形式进行显示,如声波、电波、红外辐射等。本文分别对声波振动、雷达、红外和气体几种生命探测器的探测原理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雷达生命探测器和红外生命探测器是目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几种生命探测器,而气体生命探测器的技术还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insimg/bf4be9e9-d1eb-4935-928e-e78494f6f9a8.jpg" title=" 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08px "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108"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命探测仪原理框图 br/ /strong /p p strong 1.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 /strong br/ /p p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探测生命信息主要是通过探测被困幸存者的呼救、心跳等声音信号对幸存者进行定位。在探测时声音传感器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前放、陷波、滤波处理后将信号放大送入监视耳机,然后通过营救人员监听被困者发出的各种声音。营救人员通过监听到的被困者发出的声音对被困者进行定位,进而采取相应的营救措施对其进行营救。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起源于法国的一种振动耳机,这种耳机是利用测声定位技术生产,后来英国救援人员在1985 年墨西哥地震中应用这种生命探测器进行探测救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在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在“十五”期间,成都理工大学相关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了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并将其应用在抗震救灾中,并取得了较好的表现。在2005 年成都市发生的“8.12”楼房垮塌事故中,由于救援人员采用了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为被压埋人员的搜索定位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从而及时抢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br/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能有效地探测出震后废墟中幸存者的位置,为救援工作提供更多的时间。多道动态显示,实时地监测异常振动信号是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的主要特点。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探测幸存者信息可实现快速搜索,而且这种生命探测轻便、价格低廉。 /p p strong 2.雷达生命探测仪 /strong br/   雷达生命探测仪是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制成的。雷达生命探测器探测生命信息时是通过一个发送/接收天线发射电磁信号,信号穿过废墟碎片传播到幸存者所处的位置,将幸存者肢体动作的信息通过相位调制的方式加载在电磁信号上,然后穿透废墟返回地面被天线接收。在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包含有被困幸存者当时的信息,营救人员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得出幸存者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营救。美国的Georsia 技术研究所在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研究方面有较大成果,该研究所首次提出了雷达生命信号监测( radar vital signal monitoring,RVSM) 的概念,这对于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Georsia 研究所前后相继制作出了用于军用的调频雷达和抛物面式天线结构雷达式的生命特征监视仪,前者在1992 年就已经作为RVSM 装备在战场上使用,用于判定一个受伤军人在陆军医护兵冒生命危险抢救之前是否还是活着的,而后者则在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被用于研究射击和射箭运动员的呼吸与心跳对射击准确度的影响,这也是RVSM 首次引起公众注意。而作为比较,我国在雷达生命探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p p   在国家重点培养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第一部非接触雷达式穿墙生命探测仪在2004 年诞生于第四军医大学。在非接触雷达式生命探测技术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还有武警工程学院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非接触式生命探测技术进行研究并制做出相应的产品的青岛电气有限公司和西安必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 年4 月,由湖南华诺星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出的警用超宽带雷达式生命探测仪顺利通过国家地震局的测验,并在之后发生的玉树地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br/   雷达生命探测器的特点: 可以穿透数米甚至数十米的石块或混凝土障碍物对废墟下的幸存者进行探测 对于废墟下的幸存者,只要还有呼吸、心跳等能够代表生命信息的生理特征,就可以被探测器探测到,无论幸存者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但是,外界环境和操作者操作仪器时所带来的背景噪声对检测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p p strong 3.红外生命探测器 /strong br/   任何物体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时都会产生辐射,人也不例外。经研究表明: 正常情况下( 人体体温在37℃时) ,人体红外辐射能量较集中的中心波长为9.4μm 人体皮肤的红外辐射范围为3~50 μm,其中,8~14 μm 占全部人体辐射能量的46%,这个波段是设计人体红外探测仪的一个重要技术参数。红外生命探测仪探器探测人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探测人体发出的热辐射,并将探测到的热辐射信息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为工作者提供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的信息。通过使用这种仪器,使救援人员对被困生命体的精确位置和周围情况一目了然,可在地震发生后的黑暗环境中探测被埋在废墟中的生命,但同时在应用这种仪器探测生命信息时容易受到周围温度的影响。 br/   红外生命探测技术的研究比较早。美国德克萨兰仪器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经过近一年的探索,首次研发出了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红外成像装置—红外寻视系统( FLIR) 。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瑞典AGA 公司研制成功第二代红外成像装置,该装置在红外寻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测温的功能,称之为红外热像仪 几经改进, 1988 年推出的全功能热像仪,将温度的测量、修改、分析、图像采集、存储合于一体,仪器的功能、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004 年,俄罗斯莫斯科同立大学研究成功了一种亚毫米波热成像仪。目前应用较多的红外生命探测仪是美国名为M271328 的红外生命探测仪,这种红外生命探测器方便轻巧实用。红外生命探测器不仅可以用来探测震后废墟下幸存者的状况,还可以应用在煤矿的开采方面。在煤矿开采方面可以进行温度的测量煤层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布情况。 br/   红外生命探测器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对废墟下的幸存者进行生命探测,而且由于红外生命探测器探测生命采用的是红外成像的方式,能够将被困者的状况进行清晰地显示,这对于生命救援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红外生命探测仪探测生命信息的方式是非接触测量,探测范围最高可达几十米,价格较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地震救援设备。 /p p strong 4.气体生命探测器 /strong br/   气体生命探测器是将气体探测技术应用在生命探测方面。地震灾害发生后,被掩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所处的空间非常狭小,而且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流动交换比较慢,造成在该空间内人体新陈代谢释放出来的气体不易散发出去,造成气体在空间内的富集,影响空间内气体浓度的比例。空间内气体浓度的变化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因而,通过探测该空间内气体的浓度信息就可以从中推断出在该空间内幸存者的信息。这种生命探测器探测生命信息时是探测气体的浓度信息,并对探测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就可以得出废墟下幸存者的状况。 br/   气体生命探测器集合了气体传感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是光纤技术在气体探测方面的重要应用。这种生命探测器测量灵敏度高、气体鉴别能力强、响应快,而且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干扰的抵抗能力强。这种生命探测器曾经在汶川地震中的日本救援队中出现过一次,还未广泛应用于震后现场救援工作中。 /p p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每种生命探测器都有了一定的进展,现在生命探测器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探测精度和探测速度的提高以及探测设备的可操作性和便携性这几方面,而对于不同种类的生命探测器也是各不相同的。 /p p   到目前为止,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和雷达生命探测器以及红外生命探测器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已经广泛应用在灾后现场的救援之中。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缺点主要体现在信号经由废墟传播到地面上的时候会有很大的衰减,严重影响探测的灵敏度,而且救援现场中大量噪声信号的干扰也会对探测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声波振动生命探测器的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不断提高探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这两方面。 /p p   雷达生命探测器的发展方向也是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在硬件方面,即要不断缩小探测仪器的体积以提高设备的便携性 另一方面,要对探测方法不断进行改进,从而能够对幸存者进行更准确的定位并识别出在废墟下幸存者的具体人数,为救援工作提供帮助。红外生命探测器的技术比较成熟,其缺点主要体现在应用设备进行探测时需要探测人员佩戴笨重的探测设备,身上负重大,不利于行动,因此,研发一种适用于红外生命探测器的机器人对于红外生命探测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p p   气体生命探测器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生命探测器,到目前为止气体生命探测器的成品还不是很多。虽然这种生命探测器发展的比较缓慢,但是,这种生命探测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气体生命探测器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气体探测技术的发展,但是,它的发展又比气体探测的发展更广阔。气体探测器的探测精度与光源的选取密切相关,除了探测仪器的可靠性、实用性和便携性以外,光源是气体生命探测器发展突破的重要因素。 br/   随着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有更先进的生命探测技术问世,现有的生命探测技术也将日臻完善,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p
  • 检验检疫部门多项措施应对日本大地震后新情况
    吉林、台州、南通检验检疫部门多项措施应对日本大地震后新情况   确保出入境旅客和货物安全   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核电站受损造成核泄露。为确保赴日归国人员安全和从日本进口货物安全,吉林、台州、南通等地检验检疫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归国人员和进出口货物的安全、   3月13日下午15时57分,由东京飞来的日本震后首架回国航班———CZ624次航班载着150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抵达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返程旅客中包括在日本留学生、研修生、公务人员和中国青年旅行社的30名团员。吉林检验检疫局长春机场办事处启动紧急预案,迅速布置四项举措,圆满完成检疫查验任务。一是开通“绿色通道”,保证旅客快速入关。二是严格登机检疫,实施“免接触”查验。检验检疫人员在飞机开启舱门后,第一时间登机进行检疫查验,并在旅客通过查验通道时,在不干扰旅客的情况下,实施“免接触”的二次体温监测,确保每一位旅客体温正常,真正做到了将传染病疫情拒之于国门之外。三是启动核和辐射监测设备,防止核辐射污染品入境。长春机场办事处现已配备先进的门式、立式和便携式核和辐射检测设备,能够在不打扰旅客的情况下,对旅客身体、携带物品和托运行李进行核和辐射检测,并有同步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可以实时检测,联动拍照,能够及时有效地查获可疑物品。四是与各单位协调配合,提高旅客通关效率。长春机场办事处主动协调口岸办公室,以及航空公司和边防检查站、海关等口岸联检单位的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尽量缩短旅客候检时间,保障旅客在最短的时间里安全通关。据悉,吉林检验检疫局长春机场办事处近期还将严格防范各类传染病疫情的传入,在切实加强登机查验、卫生处理、免接触二次体温检测的情况下,对入境旅客携带物品进行严格查验。   日本是台州口岸进口废物原料最主要的来源国,台州口岸从日本进口的废物原料主要为船舶散装运输的废金属。2010年,台州口岸从日本进口废物原料1998批,147.5万吨,货值10.3亿美元,占总进口量的69.7%。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泄漏。得知这一信息后,台州检验检疫局迅速部署,加强对从日本进口废物原料的放射性监测,严防受放射性污染的废物原料入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一是对所有的放射性检测仪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准确有效。二是综合使用码头固定的门式放射性检测仪和便携式放射性检测仪,对进口废物原料开舱后卸货前、卸货过程、卸至堆场等环节加强放射性检测。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密切关注日本核泄漏信息,对来自日本核泄漏区域的进口废物原料重点加强放射性检测。   南通是传统的对日出口食品基地。全市有对日食品出口企业70余家。此次日本特大地震发生后,南通检验检疫局接到多个食品出口企业反映日方要求提前履行订单,所需食品数量也大幅增加。为妥善应对震后输日食品高峰,第一时间摸清输日企业状况,确保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快速通关,该局深入输日食品生产企业一线走访,进行摸底调查。在走访的9家企业中,7家食品出口企业反映日方客户多次催促要求加急,部分企业原计划订于4月的生产订单也被要求提前至当下完成 5家食品出口企业被客户要求追加订单中食品数量,增加率从20%~60%不等。为此,南通检验检疫局提前介入,派出专业人员深入企业,对各企业库存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对原准备输往其他国家的食品进行评估,通过原料基地管理、农残检测、工厂卫生情况考核等手段,对出口产品中符合日方标准的产品同意转输日本以应急 对输日食品企业提供7×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服务,缩短检验周期,全力提升通关速度。   相关链接   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做好口岸核与辐射物质监测工作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国家质检总局深为关切。鉴于目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放射性物质入境的风险分析,切实做好口岸核与辐射物质监测工作。   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异常情况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发生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此次特大地震对日本核电站的影响非常关注,持续跟踪地震对日本核电站的影响。自3月12日起,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已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目前我国各地辐射环境监测均未发现异常情况。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正常状态。   3月12日7:00环保部发出指令,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加强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的监控。截至3月15日8:00,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我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环保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进展,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信息。
  • 卫计委部署加强地震灾区食品安全监管与服务
    地震灾害发生初期,外来食品来源广泛、种类繁杂,当地食品加工条件简陋,清洗、消毒措施落实困难,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国家卫生计生委20日就加强地震灾区食品安全监管与服务作出部署。   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现场救灾食品安全队伍应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尽快开展灾区食品安全状况快速评估,搜集灾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居住、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媒介生物等方面的信息,识别最主要的食品安全威胁和隐患,掌握全面情况,得出整体食品安全状况的初步判断结论,提出与灾区实际需求相符的应对措施建议,及时反馈救灾指挥部,采取相应措施。要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强化水源水和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增加监测频次,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   为加强灾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与服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了地震灾区食品安全工作关键环节:加强对方便食品、米、面、油、牛奶、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等可能存在高风险的重点食品的监督管理,防止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流入灾区 加强对加工、贮藏、运输以及救灾捐赠食品集中发放点等重点环节的监管 加强灾区居民安置点、赈灾点和集体食堂等重点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服务支持工作 深入开展对地震灾区公众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现场救灾食品安全人员应深入灾区一线,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公布食品安全的咨询和投诉举报电话,及时解答群众咨询,及时处理投诉举报事件。
  • 有了校准平台,氡观测仪预测地震更准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4daea1a-4bfe-48df-b7dd-8713187b4c4f.jpg" title=" 2.jpg" / & nbsp & nbsp & nbsp /p p & nbsp & nbsp 近日,科技日报实习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小组赴江西考察,参观了2016年建成的地震行业首个氡平台。该平台由氡观测仪校准实验室和氡观测仪检测(比测)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分别设在江西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九江地震台。校准实验室以东华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氡室为检定装置,配备国际认可的PQ2000PRO作为传递溯源仪器,向上溯源至中国计量院的国家一级氡计量基准,向下传递到各观测点。检测实验室有氡平台团队自主设计的水气综合处理系统、豁免级测氡仪校准器、高低温湿热箱和步入式恒温恒湿箱等一整套检测系统。 /p p & nbsp & nbsp 记者了解到,校准实验室和比测基地在2017年专家验收过程中得到肯定。但这个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初遭遇的几乎都是质疑:“建立一个这样的检测平台,在地震局系统尤其是地下流体学科还是首次,技术难度及工程难度非常大。” /p p br/ /p p 数百台测氡仪监测数据参差不齐 /p p & nbsp & nbsp 氡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研究发现,地震前岩石中氡值会有明显变化,就此可对地壳活动作出研判。“假设地震前地下裂隙发生错动挤压,地下水随之冒上来,我们取出地下水,再使水中的氡气脱离并对氡值进行测量,最终可预测地震。”九江地震台负责人肖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氡观测仪的原理。 /p p & nbsp & nbsp 氡观测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震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地震观测台网中最重要的测项之一。目前,我国地震前兆氡观测网有300多个氡测点,测氡仪数百台。地震行业氡观测仪主要采用固体氡源进行校准,其观测数据在监测区域地球物理场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固体氡源属国家严格监管的放射类源,存在运输不便、操作严格等问题,造成氡观测仪无法实现全国统一校准,严重影响观测资料质量。“地震行业监测仪器一直面临设备老化、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观测的数据都不准确,谈何地震预测呢?”肖健称,“由于监测仪器标准不统一,A地区测出的氡气含量100Bq/L可能跟B地区测出的50Bq/L是一回事。测出的数据应该形成一张氡观测网,能在标准一致的前提下相互比对,不然观测就没有意义。” /p p & nbsp & nbsp 仪器稳定可靠是获取准确数据的第一步,进而为地壳活动的研判提供依据。我国环保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核工业等建有满足本行业需求的氡观测技术检测平台及相关标准氡室,主要服务于大气、环境、地表水或铀矿探测等非连续氡观测设备的检测与校准。而地震行业氡仪器主要是对深层地下水(或温泉)、断裂带气体等氡浓度连续观测,具有浓度高、量值变化范围宽、样品湿度大等特点,行业外氡室难以满足地震氡观测台网高精度氡仪器的校准需要。因此地震行业需要开展各类测氡仪器的中试、入网性能检测、脱气装置效能检验等工作,统一观测仪器的标准。 /p p br/ /p p 职能好比汽车质检中心 /p p & nbsp & nbsp 肖健告诉记者,检测平台负责给仪器质量把关。“我们的职能好比汽车质量检测中心,目的在于检测氡观测仪有没有毛病。”如果被测试的仪器与标准仪器数据统一,就能发往全国。同时,检测平台也对与标准仪器存在相对差的观测仪进行校准。经过校准和比测,仪器所测出的数据就变得稳定、可靠。此外,仪器有生老病死,老化仪器维修后也要进行检测和校准。 /p p & nbsp & nbsp 据悉,九江地震监测氡观测仪器检测平台的地下自流水系统能满足监测、检测、生活三种用水需求,且互不干扰。其中,监测用水直接通过井管底部接出,供地下流体监测设备使用,数据实时传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检测用水从井管上部导水口流入恒流装置,在稳流区经过三次缓流后液面基本稳定,最后进入供水区,通过三路水管接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和实验。恒流装置稳流后多余的水流入储水箱,供台站生活使用。 /p p & nbsp & nbsp 九江地震台工程师黄仁桂称:“作为完整的观测系统,地震氡观测由观测仪器、恒流、脱气、集气装置等构成,每个环节都会对观测数据产生影响。” /p p & nbsp & nbsp “检测平台目前检测的内容包括检测准确度、设备可靠性、环境适应性。”黄仁桂介绍道,人通过验血检查身体的异常,氡观测仪器则通过观察水氡来监测地壳异常。工程师李雨泽称,他们设定了三个氡的浓度值,待水流稳定后进行氡测量。通过在三种浓度间切换来测量氡检测仪器的响应时间,响应速度太慢就要维修或被淘汰。 /p p br/ /p
  • 福建首家地震仪器展示馆在华安开馆
    “打竹板,响连天,不说东,不说西,防震减灾要细听… … ”7月21日,在华安县地震办举行的福建首家地震仪器展示馆开馆仪式上,由华安第二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一段地震科普知识的快板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同学们参观地震仪器 李小星摄 走进馆内,一台台新老地震仪器有序陈列,有地磁测震仪器、水位监测仪器系列、熏烟测震仪器等五大地震仪器系列共60余件展品,墙上还挂着15幅六七十年代出版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画。四十几年来,华安几代地震人把这些曾经在岗位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老物件”一一精心保存了下来,如今它们也成了华安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宝贵记忆的见证。工作人员正进行讲解 李小星摄“这些仪器是华安地震台创台四十几年以来所作工作的宝贵回忆,今年5月以来,在省、市地震局,漳州地震监测中心站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批新老地震仪器陆续运抵华安,使华安县成功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家地震仪展示馆。”华安县地震办主任黄斌科介绍。如今,华安地震办开设了地震仪器展示馆、防震减灾百米科普长廊,不仅能开阔市民群众的视野,增长地震相关专业知识,更能令人直观感受地震科技工作者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方面探索、创新、进步的艰辛历程。
  • 云南研制天文地动仪 望破解地震预测难题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正在秘密研究“天文地动仪”,这种仪器有望破解千年地震难题——提前预测地震的到来……   多功能经纬仪原理   (1)本项目研制的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是一种用于观测恒星位置的望远镜,恒星离地球非常遥远,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固定不变。    处于地面某一位置的望远镜,在正常情况下,地球引力g是垂直向下的,望远镜中有个水银盘,水银面的垂直方向与引力平行指向天顶,望远镜在固定时刻观测到某一恒星在天顶位置A出现。    当地下地震孕育区M受到周围应力作用,导致物质密度反常,引力方向偏移到f方向,使望远镜中的水银面指向天顶的方向发生偏移,望远镜在固定时刻观测到某一恒星在天顶的位置偏移到B,我们就可以获得偏转角θ。      在一定区域内设置多个望远镜,在地下某一区域M的物质密度发生改变时,它会导致多个望远镜的水银面方向产生偏移,通过观测某一恒星在固定时刻的位置,可以测量引力的偏转角α和β,从而可算出密度异常区的位置。地震孕育区通常存在物质密度异常,引起地面的重力异常,该仪器能够探测产生一定程度重力异常的区域,为地震专家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2)该仪器还能测定瞬时天文大气折射,建立多方位大气折射实测模型。由于以记录电磁波传播时间为基本数据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包括卫星激光测距、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VLBI,都受到大气折射延迟的影响,目前仅能用理论模型或经验模型作修正,导致测量距离的误差比较大。利用多功能天文经纬仪,建立天文大气折射实测模型,转换建立起大气折射延迟实测模型,它将能使距离的测量精度接近于理论精度水平。另外,研制的仪器在航天发射和国防上也有应用价值,用该仪器和相应的测量方法可以为卫星发射和导弹基地建立本地大气折射实测模型,提高卫星发射和导弹制导系统的时间、方向和定位精度。   去年以来,王建成就一直带着一个科研小组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一项秘密研究课题中。   王建成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副台长。与此前的一些研究目的不同,这次虽然同样是“看天”,但最终却是为了“探地”。   当发现甘肃舟曲1000多人死于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汶川“512”地震震松了舟曲山体时,王建成心中又增添了些许沉重:“我们现在希望少受外界干扰,静心和高效地研制仪器,使仪器尽快应用和推广。”王建成所说的仪器,正是他们一年多来潜心研究、能通过寻找和监测地下物质密度的异常变化,为预测地震提供有效信息的“多功能经纬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1700年前神秘失踪,今天,云南天文专家正尝试利用一种叫做“多功能经纬仪”的仪器,用天文观测的方法对地震进行精确预报。   可以想见,这种“天文地动仪”一旦研制成功,将会是人类对抗自然灾害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现实   上天容易入地难   众所周知,地震预测是全世界公认的难题,预测地震的仪器都具有“不可入性”,由于地震专家不能直接观测地球内部,以致对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种种因素缺乏观测数据。   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靳树才介绍,一般而言,地震的震源都在地下十多公里以下,有的深达几百公里,依托现有的技术水平,要打钻下去,直接观测,基本不可能。现阶段,地震预测主要依靠电磁波、磁辐射、地下水化学分析、放射性元素、大地倾斜、重力变化等,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数据来作预报。但这些数据与地震的关系都是间接的,同时受干扰因素较多。如对地下水的观察,不仅要了解地下水变化的原因,还要了解地下水所处的构造部位、水的补给源、正常动态、可能引起水位变化的降雨及工业用水、农田灌水、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补给源变化等干扰因素,以至引起地震发生的变化量非常小,不具有独特性,很容易淹没在其它干扰因素中,要将它们有效甄别提取出来,难度很大。   有人说汶川地震前青蛙曾有异常行为。靳树才说,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地震有关联,但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青蛙行为异常完全有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更何况,青蛙不会告诉你将会在哪里、什么时间、发生几级地震。   “我们需的是准确、科学的预报。”靳树才说。   启发   东汉“地动仪”带来灵感   1800多年前,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经过长年研究,张衡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据史书记载,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遗憾的是,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地动仪没有保存下来,1700多年前,地动仪神秘消失。   “应该可以用天文观测的技术和仪器来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度。”祖先的智慧、先进的科技启发和驱动着云南天文学家投入到了看似不可能的“天文地动仪”研制中。   原理   精准把脉重力变化   据了解,虽然地震孕律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但通过研究,世界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地震孕育区受多种应力的作用,积累大量能量,引起周围重力变化。监测到重力变化,就能发现地下能量的异常聚集,地震部门现在已经能用重力仪测出重力变化大小,但却测不出重力方向。   王建成介绍,“多功能经纬仪”这一项目是通过云南天文台独创的低纬子午环的观测原理和仪器误差测量方法,研制出一架达到高精度要求的小型、轻便、全自动的“多功能天文经纬仪”样机。这种“多功能经纬仪”本来是天文上用于精确观测恒星位置变化的望远镜,而恒星位置变化是重力变化的一面“镜子”,如果同时启动多台“多功能经纬仪”监测,就能测量出重力方向,由此寻找和监测到引起重力变化的源头,为地震专家预测地震提供可靠信息。   2009年1月24日和2010年2月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等领导在连续两次专程登门拜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在昆的院士时,都对我国恒星物理研究专家、云南天文台黄润乾院士以及云南天文台副台长、项目组长王建成介绍的多功能经纬仪项目研究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极大地支持。   王建成表示,项目已开始总体方案设计和研讨,今年10月底完成总体设计和论证,项目研究组正排除一切干扰,不舍昼夜、严谨高效地加紧研制,计划2011年底验收,力争早日投入应用和推广。他透露,明年底样机研制成功后,即可建立多台测量仪组成的监测网,布置到我省地震断裂带周围,寻找和监测地下物质密度的异常变化区域,通过监测地下物质密度的异常变化,为预测地震提供新的有效信息。   希望   能像预测台风一样预测地震   靳树才表示,感谢其他行业专家对地震预测的关注,为地震预报献计献策,身体力行地做研制工作。   他认为“多功能经纬仪”项目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但同时,他对引起地下重力变化的力量是否就足够使地表发生形变表示不确定。因为使地表发生形变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重型货车经过时,在路边就能感到颠簸,这就是一种形变,重型货车对路面产生的压力都远远大于重力变化的力量。所以,这对地震观测条件提出了高要求,要尽量避开环境和人为干扰,而选择环境比较安静、工农业生产干扰小、无环境污染的地区。仪器具体安装位置要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岩石,而不是松软的土层,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对未来能够准确预报地震,靳树才充满了信心,他说, 地震预测具有时代性。虽然很难,但随着人类科技进步,终有一天能解决。“退回200年前,台风的预测也只能凭经验,而现在什么时候登陆,在哪里登陆,都已在人类的严密监控下,因为我们有了卫星。”他说。   至于“多功能经纬仪”,靳树才也充满期待:“仪器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现在尚不能确定。待仪器研制成功后,我们将成立专门研究小组,总结规律性东西,认真观测,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提出改进建议。”
  • 中国地震局整改:24名领导涉任职回避问题被调整
    12月29日,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6年6月30日至8月30日,中央第六巡视组对中国地震局党组进行了巡视。10月11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国地震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现将巡视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整改情况通报称,对领导干部任职回避问题进行专项清理,按照有关规定,对局属单位24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涉及亲属回避的进行了调整,其中司局级干部6名,处级干部18名。  通报全文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巡视整改作为最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中国地震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巡视有没有成效,关键看整改 整改能不能落实,关键看党组 落实是不是到位,关键看上下联动。巡视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部署,是促进标本兼治的战略举措,局党组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巡视办和中央第六巡视组的部署和要求,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局党组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巡视整改落实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  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挖思想根源,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巡视发现的问题,把整改作为自觉行动,落实到位。  深刻学习领会。10月11日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会后,党组立即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巡视反馈意见和巡视整改要求。此后,多次组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局党组认为,中央巡视反馈发现的局党组和地震系统在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符合地震系统实际。局党组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巡视整改作为重要的看齐过程,作为地震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严肃、最紧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深挖思想根源。面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党组同志坚决把自己摆进去,主动认领责任,认真反思原因,从政治站位、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在11月16日召开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进一步深入剖析反思,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提出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40余条,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  局党组把承担起整改主体责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具体化,带头落实整改,做到真反思、真整改。  强化政治责任。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地震系统巡视整改工作,建立起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同志分工负责、相关部门具体落实、各级党组织共同推进整改的责任体系。党组书记认真履行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按照 “4个亲自”要求抓整改,党组同志按照分工,结合各自负责分管工作领域抓好整改落实,督促分管司室主动认领整改任务。党组定期听取整改进展汇报,研究重大事项和问题,先后召开11次党组会(或整改领导小组会),推进整改任务落实。召开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党建工作中两大系统性问题、三个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部署全面加强党建工作的任务。召开201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专题研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高监测预报能力水平的措施。召开发展与财务工作会议,针对巡视反馈中指出的项目、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制定整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反馈意见,逐字逐句研究梳理,制定了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局党组先后召开3次会议专题研究整改方案,党组成员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审定分管部门的整改措施。围绕中央巡视组反馈的3大类8方面问题,分解为31个具体问题,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落实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提出122条整改措施和442项细化任务。围绕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反馈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制定落实中央组织部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提出15条整改措施,开展1项专项治理和2项制度建设。  坚持开门整改。党组同志结合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听取地震系统各单位对局党组整改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批评监督。在先后召开的局巡视整改推进会、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发展与财务工作会、201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年会上,党组同志广泛听取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司室和老领导、院士专家的意见建议。专门听取中央纪委驻国土资源部纪检组(以下简称驻部纪检组)的意见和建议。  (三)压实整改责任,实现整改工作全覆盖。  针对巡视反馈问题多、覆盖面广的严峻现实,局党组认为,必须痛下决心,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定不移推进地震系统巡视整改全覆盖、零遗漏,不留死角,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  层层传导压力。10月18日,召开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推进会,对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集体约谈,进一步统一思想,传导压力,增强全系统开展巡视整改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局属各单位坚持以下看上,迅速以各种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共提出整改措施3588条,定期召开党组(党委)会或领导小组会,研究整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覆盖全局的整改工作局面。  强化专项整治。局党组把专项整治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举措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地震系统开展了党建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安评、工程、采购和科研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及超标准接待、奢靡享乐、滥发钱物、出国团组违规、住房管理混乱等问题整治。同时,举一反三,开展了加强监测预报意见落实情况、地震台站管理、预报人员配备情况、干部任职回避、出国人员逾期未归、局属单位考勤管理等问题专项清理。  加强督促检查。把加强督促检查贯穿整改工作全过程,制定巡视整改台账,每一条整改任务都明确负责的党组同志、责任部门及完成时限,同时倒排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行销号式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建立每周“一督查一通报”工作机制。党组同志分别结合指导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对5个单位进行重点督查,督查时如发现有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指出,及时督促落实。局巡视整改领导小组派出6个检查组,对10个单位巡视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派出多个检查组对有关单位台站管理、安评整治、楼堂馆所等进行专项抽查,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四)突出严字当头,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局党组坚持“整改不力是失职,不抓整改是渎职”的要求,严字当头,真抓实改,在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  坚持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局党组和局属各单位整改方案中明确11月底完成的措施都已完成,特别是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基本完成自查自纠。巡视反馈指出的具体人具体事,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退还了钱物,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  严肃执纪问责。对涉及局管干部的问题,党组对本人严肃批评教育,积极配合驻部纪检组进行调查处理。已给予8名处级及以下干部纪律处分。针对驻部纪检组移交我局的19件处级干部问题线索,局党组组织10个调查组对有关问题线索进行了调查核实,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核实工作,经与驻部纪检组沟通,正在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理。  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废止了不适应简政放权改革要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关文件,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意见等制度重新梳理修订,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新建立了一批制度,中国地震局已制修订制度16个,局属各单位制、修订575个制度。  二、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  (一)关于“四个意识”不够强、政治担当不够,落实中央防震减灾工作决策部署存在差距问题。  1.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方面。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增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着力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主动作为,坚决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于防震减灾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1)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方面。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进行逐条梳理,汇编成册,印发各单位,集中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局党组带头组织集中学习,认真领会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728视察唐山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认真研讨并制定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措施。二是制定印发了《中国地震局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办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办理程序和落实督查评估办法,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强化跟踪督办,对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催办和督促检查,汇总梳理和分析落实效果,按要求组织上报。四是进一步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强化局党组集体学习和自身研究思考,将理论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注重从全局和战略层面谋划,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五是围绕“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顶层设计,认真研究制定落实意见。六是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唐山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即将召开的2017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主题主线,进行全面部署。七是把中央要求落实到“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目标、主要任务、重要举措和重大项目中。11月17日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  (2)在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方面。局党组认为,开展地震监测预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地震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地震部门的核心业务,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部门内外科技力量与资源,持之以恒地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着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科技水平。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二是梳理地震监测系统发展关键问题,编制了《中国地震局监测发展设计纲要》,科学分类现有测项,设计台网分类方案,创新台网运行管理模式。三是局属各单位调整“三定方案”,引导机构编制资源进一步向核心业务倾斜,研究所不仅要出成果、出人才,更要出思想,强化对地震预测预报的科技支撑和引领。四是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制订战略规划,加强科学探索和国际合作。五是深入开展地震台站管理改革,编制了《地震台站管理改革纲要》,优化调整台站职能,整合台站资源。  2.关于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方面。  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中央改革精神和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职能转变,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  (3)在地震安全性评价行政审批方面。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的要求,印发《中国地震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再审批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二是按照国务院审改办的部署要求,在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中,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减少审批事项。三是通过与中央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印发了地震安全性评估工程目录,大幅度缩小并统一了地震安全性评估范围,明确只有核电、大型水电等九大类重大工程需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估,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启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的修订工作,提出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建议,科学设置确定地震安全性评估范围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地方与安评相关的法规规章修订的指导,从法律制度上解决安评范围扩大化的根源。  (4)在杜绝违规和变相审批方面。一是全面核查安评范围扩大化、违规和变相审批、法定项目监管和服务不到位等情况,坚决纠正违规、变相承揽和审批问题。立即叫停目录外的安评项目 通报批评违规审批的省级地震局,并责令作出检查 对违规和变相承揽项目的资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吊销资质等级证书、停业整顿并限期整改和通报批评等处罚。二是撤销国家级和省级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和变相审批。  (5)在进一步加强法定安评项目监管和服务方面。一是对改革后法定安评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审批过程开展全面核查,梳理监管和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二是研究制定地震安全性评估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估责任主体、范围和程序、成果审查、监督管理等做出规定,建立安评强制性评估监管和服务制度,确保改革政策有效落实。该管理办法已经征求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能源局等相关部门意见,正在与国务院审改办沟通,争取尽早下发。三是修订地震安全性评估相关国家标准,细化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安评工作解决重大工程抗震设计问题的针对性。四是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沟通,研究提出提高核电、大型水电等重大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估服务和管理水平的举措。  3.关于切实履行部门职责使命方面。  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地震系统上下始终要保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进取精神,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职尽责。  (6)在进一步加强地震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的部署,加大力度,聚精会神开展地震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制定《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建立健全地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凝练科学计划,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国家地震科技创新体系,拟于2017年上半年召开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大力推进地震系统科技创新工作。二是建立开放合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决策支撑作用,建立防震减灾高端智库,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三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地震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持续开展地震科技攻关,全力推进地震科技“突破计划”,聚焦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技术、断层破裂亚失稳基础理论等6个重点突破方向,开展集中攻关,已启动首批项目。在“十三五”地震科技创新规划中重点体现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力争突破前沿核心技术。  (7)在加强领军人才引进留住方面。局党组认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一是编制《“十三五”防震减灾人才规划》,立足防震减灾工作战略布局和实际需求,着重体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良好发展平台,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二是围绕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大力实施“防震减灾优秀百人计划”“地震科技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中国地震局交流访问学者计划”等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三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留住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岗位配置,为引进领军人才设置流动岗位 对“杰青”“优青”和“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实行破格聘任 对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和引进领军人才给予科研配套经费等政策支持。  (8)在强化地震预报队伍建设和监测仪器研制方面。一是着力充实预报岗位,通过岗位调整、内部整合等方式,将科技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转岗充实到地震预测预报岗位。二是制定向预报人员倾斜的政策措施,在局级“百人计划”、公派出国留学等人才培养项目中向预报人员倾斜,提高预报岗位领军人才的待遇。严把预报人员招聘入口关,在招聘计划审批中,对预报岗位招聘计划、学历层次、专业背景进行专项审核。三是成立了地震观测技术研究院,采取引智借力的办法,建立孵化器抚育和智力分成激励等仪器研发新机制,编制完成《地震观测仪器研发专项2017年申报指南》,逐步推进监测仪器研制。研究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地震观测技术研发的相关规则。  (9)在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防御和处置能力方面。一是继续配合有关部委开展城市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和加固改造,在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八度以上地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医院等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二是严格执行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国家标准,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组织开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一步推动地震小区划、活动断层探测等成果应用。三是从地震灾害的预评估、损失快速评估、应急处置决策、灾情快速收集、专业救援力量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能力建设。  (10)在进一步改进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方面。一是在全系统开展“弘扬防震减灾行业精神、履职尽责、干事创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年,着力弘扬正气,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已召开首场专题报告会,邀请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几十年的老院士,舍生忘死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年轻同志,开拓创新、锲而不舍耕耘在监测预报领域的中年骨干作报告,振奋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二是实施全员素质提升计划,开展以行业精神为引导、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一线工作和基层工作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促进管理干部综合素质和专技人员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已编制完成2017年中国地震局教育培训计划。三是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强化考勤管理,严肃劳动纪律,接受群众监督,将职工考勤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四是对在巡视中发现的个别管理松散的基层台站的人员编制、制度建设、工作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对6名责任人追究责任,给予2人记过、4人警告处分,督促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  (11)在创新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方式方法方面。一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社会资源调动、应急避险演练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政策措施。二是继续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制定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指南》,规范基地和示范学校的建设、认定和管理。三是定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民众开展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四是加强舆情分析和引导,印发《中国地震局舆情监测与处置联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舆情回应的通知》,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舆论引导职责和任务,建立了覆盖地震系统的联动工作机制。新建涉震舆情研究室,开展全天候舆情监测跟踪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二)关于党的建设缺失问题。  4.关于增强党的观念和党章意识方面。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党章意识,增强党的观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2)针对直属事业单位党委职责履行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全面修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责任制度,压实各直属事业单位党委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就巡视指出问题责成有关单位党委,作出深刻检查,纠正问题,剖析根源,修订相关制度,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13)针对一个省局党组违反规定设立派出机构和一个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等额选举党委委员的问题。一是要求该省局党组就巡视指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及时废止在下属单位违规设立的派出机构等文件,对党组成员、两委委员、全体支委开展党务知识培训,强化学习有关制度规定。二是对某事业单位党委换届违规问题进行调查,制定专项整改方案,组织两委委员、全体支委集中学习研讨,提高思想认识,剖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14)针对“党的建设缺失,一些党员党的观念淡薄”的问题。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全局系统进行全面部署,各单位各部门以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二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党组(党委)中心组和在职党支部完成4个专题学习研讨,局属单位和机关司室领导班子中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374人次,局属单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1010人次。三是深入开展直属机关“灯下黑”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党员学习教育、严格组织生活、支部书记履职、支部工作法总结推广运用、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突出问题,组织各党支部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总结推广支部工作法,开通“支部工作APP”,提升支部工作实效。四是召开地震系统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剖析地震部门党建工作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加强系统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五是组织全局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领导班子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剖析思想根源,举一反三,确保巡视整改全覆盖、无遗漏、取实效。  5.关于加强党组织建设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  地震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15)针对个别单位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一是纠正某直属事业单位党委就巡视指出的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向局党组作出书面检查,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完成党支部换届,配强支部书记。举办新任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培训班,开展中层干部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党员、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二是对某事业单位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单位党委集体约谈全体支委,组织支部深入学习有关规定,调整配强支部书记和支委,完善组织生活和集中学习措施。三是对某事业单位党委未及时换届问题,责成该单位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启动换届工作。  (16)针对部分局属单位党组(党委)职责履行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调整中国地震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地震系统党建工作。27个局属单位调整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领导机构。编印《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选编》,并在全系统推广使用。整改期间,各单位新制定党建制度71项、新修订62项。二是督导各省局制修订党组工作规则,各直属事业单位完善党委工作规则,明确党组(党委)决策范围、权限、程序和要求,注意区分党组(党委)会议与行政会议的不同,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17)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生活不规范”的问题。
  • 日本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产生影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产生影响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9.0级强烈地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力学与声学研究所振动冲击研究室的副研究员蔡晨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强度的大地震,对我国精密测量和计量将带来一些影响。   蔡晨光所在的振动冲击研究室是从事振动、冲击、转速3个计量专业的实验室。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是涉及多学科的动态测量技术,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车辆船舶、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地质物探等众多科研和工程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蔡晨光说,日本地震对精密测量和计量的影响,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地震和余震持续发生时 第二个阶段是震后地质稳定周期。   这次日本地震的震级达到了9.0级,释放的能量较大,其低频振动分量传递较远,对我国高精密计量仪器有显著的影响。   据了解,高精密测量和计量仪器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极高。美国环境科学和技术研究院经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推荐:微米级的测量要求1~100赫兹频带内的环境振动控制在12.5微米/秒以下(VC-C级),否则无法保证精密测量的测量精度。例如,1000倍的精密显微镜,要想保证其测量精度,必须对环境振动进行严格控制,否则就会出现丢失像素,甚至丢失整帧图像的问题 而对于测量精度更高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则要求环境振动控制在VC-D级(即1~100赫兹频带内的环境振动控制在6微米/秒以下) 对于纳米级的精密测量,例如半导体线宽、三磷酸腺苷及DNA测量,对环境振动的要求更高。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还针对纳米尺度的计量开展了大量研究,制定了纳米计量需要满足的环境振动标准。   据蔡晨光介绍,由于日本地震的影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环境振动远远超出了精密计量所需要控制的量级。“虽然计量院昌平基地的一些精密实验室位于地下14米,可以隔离掉一部分地表传播的地震波,但是对于深度传播的低频地震波却无法进行有效衰减,致使高精密测量仪器无法正常工作。”他举例说,由于地震的影响,精密质量比较仪会长时间内无法稳定,致使高精度的质量量值无法传递和溯源 纳米尺度的精密测量仪器也会受影响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蔡晨光说,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基地还没有建立起环境振动的实时监测系统,还无法实时、有效、准确地评估日本大地震这类偶发事件对高精度计量溯源系统的具体影响。“我国现在急需建立环境振动的实时监测系统。”   除了地震波给精密测量造成的直接影响外,在震后的地质稳定周期,精密测量和计量也会受到影响。据蔡晨光介绍,地震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质运动,在震后需要长时间的稳定周期。例如由于地质的液化会造成地面倾斜,地面的倾斜角会在地质状况稳定过程中发生持续漂移变化,而地面倾斜角是精密导航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参数,需要进行精确测量。   据介绍,在地质情况稳定状态下,地面倾斜角的累积变化量较小,不会对精密导航系统造成太大的初始误差。而当地震发生时,由于地质运动及地质液化造成的倾斜角偏移,将极大地改变当地的倾斜角,从而带来较大的初始误差。所以在地震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对倾斜角进行监测,从而保证导航测量的精准。   “在计量院昌平基地有很多精密隔振平台,这些平台上的很多测量系统对倾斜角都比较敏感。例如长度计量中,激光平台和被测平台可能在相邻两米的两个平台上,如果地面倾斜角发生0.001度的变化,垂直方向即会发生35 微米的位移变化,这么大的位移变化即使是微米级的测量都无法允许的,更不要说是纳米测量。”蔡晨光说,我国急需建立倾斜角测量系统和监测系统,来保障我国计量量值复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国产地震预警技术与核心设备将出口印尼
    6月21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地震预警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由该所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全套技术和核心设备将走出国门,成为地震多发国家印尼的首套地震预警系统。 预计于2014年底投入使用的这套地震预计系统,由成都高新减灾所、成都美幻科技承建,主要在西苏门答腊省省会巴东市周边,建设80个地震预警监测台站和预警中心,实现对西苏门答腊明打威群岛的全覆盖。项目共投资302万美元,具有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两项功能,未来双方还将运用该系统,进行地震学研究。 签约仪式上,成都高新减灾所还与印尼巴东州立大学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开展地震预警科研合作。
  • 西南首个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在蓉启动
    日前,由省科技厅组织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评审会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举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为组长的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符合建设条件和要求,同意推荐该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据介绍,这是西南首个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   据了解,这次评审的“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牵头,四川省减灾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广播电视科研所和成都市地震监测技术中心联合申请建设的。评审会上,评审专家组认为,实验室确定的内陆地区地震预警的震级测定方法等基础理论,预警系统盲区与获益区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多源地震信息迅速获取、传输与处理,地震预警即时发布及在重大工程的应用等研究方向定位清楚,目标准确。实验室研究设施设备完善,团队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符合建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各项条件。最后,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该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希望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形成地震预警信息在高铁、地铁、化工、燃气、核设施等领域的成熟应用方案,促进各行业地震预警紧急处置技术的发展,为国内外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及其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评审专家组组长许绍燮院士表示。“实验室由民营研究机构牵头,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等4家国营研究机构组成,研究覆盖产、学、研、行政管理各环节,是一种机制上的创新,体现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将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促进地震预警新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分析。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