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地球科学

仪器信息网地球科学专题为您整合地球科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地球科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地球科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地球科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地球科学话题讨论。

地球科学相关的资讯

  • 易科泰邀您参加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20年10月17-21日,将在美丽的山城重庆举办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本届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承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进行地球科学领域最新学术成果交流。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将应邀参加本次大会,并展出高光谱成像技术、样芯密度扫描与元素分析技术、LIBS元素分析技术、GeoDrone® 无人机遥感技术等专业的、先进的地球科学研究技术与仪器,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参观交流。一、研究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样芯密度扫描与元素分析技术LIBS元素分析技术GeoDrone® 无人机遥感技术二、研究方案及应用1 易科泰地质地球科学国际先进技术推介2 易科泰样芯(芯体)扫描分析技术3 应用FireFly系统对砂岩型铀矿进行元素Mapping和伴生分析4 SisuSCS高光谱单样芯扫描平台(Situ Single Core Scanner)5 SisuRock高光谱样芯扫描平台6 高光谱成像应用案例—海洋和湖泊沉积物结构与成分分析7 样芯分析技术应用案例—高光谱成像与XRF元素分析技术应用于湖底沉积样芯分析8 样芯分析技术应用案例—LIBS、XRF、高光谱成像应用于岩矿样芯分析9 样芯分析技术应用案例—湖泊沉积样芯细菌脱镁叶绿素a用于重建半混合(Meromixis)10 样芯分析技术应用案例—希腊北部两万年间气候-植被-土地利用三者间的相互作用11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地矿勘查研究中的应用详情可咨询:易科泰市场部电话 010-82611269 13501004362邮箱 info@eco-tech.com.cn会议相关信息:发起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承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协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2020年10月18-21日,17日报到。地点: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悦来滨江大道86号会议日程安排10月17日:会议报到;10月18日:上午分会场专题报告,下午大会特邀报告;10月19-21日:分会场专题报告和有关专题活动。
  • 地球科学中自动化矿物学的未来
    随着 2021 年 11 月 Mineralogic 3D 的推出,自动化矿物学刚刚见证了其技术的最大转变。这是一项广泛的开发计划,旨在定义 X 射线吸收对比断层扫描 (ACT) 数据的校准和标准化,以实现一致和准确的识别矿物相直接来自 3D 成像。这对于自动化矿物学来说是真正的新领域,不仅可以非破坏性地进行相识别,而且只需极少或无需样品制备。3D 测量具有许多优点,包括识别次要相位、无立体效应以及对珍贵样品(例如陨石)进行无损分析。介绍几十年来,“自动化矿物学”一词一直是地球科学中电子显微镜的代名词。使用能量色散光谱 (EDS) 快速绘制样品图和识别感兴趣的相已逐渐从其最初的行业应用转移到学术研究环境中。对于希望利用这一强大工具的学者来说,一个主要问题是原始平台在其行业设计的输出方面是僵化的,并且能够提供自动化输出的软件和硬件都缺乏开发。蔡司矿物学一直采用不同的方法,2D 和 3D 的持续发展意味着我们现在拥有有史以来设计的最全面和最先进的岩石学研究平台,重新定义了自动化矿物学这一短语。使用定量 EDS 分析,EM 的矿物学一直领先一步。这使得它在自动化矿物学系统中独树一帜,成为真正的地球化学工具,能够计算薄片等区域的矿物和整体成分。然而,这种能力仍然在传统的自动化矿物学软件的框架内,用户如何访问和使用地球化学信息的灵活性有限。在 Mineralogic 1.8 中,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自动化矿物学的使用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特别是在工作流程高度可变的学术环境中。在最新版本中,地球化学信息被放在首位,与软件设计的阶段 ID 一样重要(图 1)图 1:大颗粒观察器 (LPV) 用于可视化苏格兰西北部路易斯安杂岩中的麻粒岩相超长岩的完整薄片。单击即可从 BSE 和矿物分类图更改为定制的范围元素热图,所有这些都来自同一次扫描。图像显示 a) 灰度 BSE,b) 矿物分类,以及 c) 和 d) 定量 Fe 和 Mg 热图。新的大粒子查看器可以将完整的薄片查看为定量元素热图,并且收集的所有地球化学数据都可以导出为简单的 .csv 文件格式。这种简单的数据导出允许将定量地球化学测量值直接导入为地球科学家专门设计的第三方软件,例如 XMapTools。技术上最大的转变是在 2021 年 11 月推出 Mineralogic 3D。这是在一项广泛的开发计划之后定义 X 射线吸收对比断层扫描 (ACT) 数据的校准和标准化,以允许直接从3D 成像。这对于自动化矿物学来说是真正的新领域,不仅可以非破坏性地进行相识别,而且只需极少或无需样品制备。3D 测量具有许多优点,包括识别次要相位、无立体效应以及对珍贵样品(例如陨石)进行无损分析。现代、灵活的自动化矿物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地球科学以外的许多材料,包括金属、陶瓷,甚至是根和骨头等有机物质。然而,矿物物种在主要元素化学、结构和密度方面的全球一致行为使其成为此类自动化工作流程的理想候选者。完整的蔡司矿物学软件包现在提供最全面的矿物学和岩石学解决方案,这只是对地球科学界长期投资的开始。突破二维自动化矿物学的极限自动化矿物学在四个十年的使用中几乎没有变化。对严格的行业应用程序进行粒子分析的一致输出的要求导致看似相似的软件环境在输出方面几乎没有灵活性。该设置非常适合设计自动化矿物学的常规工作流程、矿物学处理的长期一致性以及破碎样品的地质冶金学,这些样品在数月和数年内在单个地点几乎没有变化。最大的挑战是在学术环境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动化矿物学平台。吸引力非常明显,能够将传统的颗粒分析方法转化为 SEM 中的各种样品的映射,从环氧树脂安装的颗粒分离器到完整的薄片和抛光的芯板。能够用模态丰度、纹理信息等绘制矿物学图,对于构建大型数据集、拥有“大数据”和了解我们个体样本的统计相关性的现代科学来说似乎是完美的。然而,在一个依赖灵活性的研究环境中,这个看似理想的工具却受到为工业应用设计的输出的刚性所阻碍。在蔡司,我们对地球科学界做出了承诺,不仅包括推动仪器的功能和为社区量身定制我们的显微镜解决方案,而且投资于地球科学专业知识以帮助推动技术进步。因此,该软件现在是 SEM 自动化矿物学最全面、最灵活的平台,是定量地球化学分析与定量结构分析的独特组合。 从头到尾的灵活性地球科学家是多产的显微镜用户,他们的 SEM 系统通常以具有多种成像模式和用户要求的探测器“圣诞树”而闻名。结果是集成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员和/或技术人员实现目标的时间,因为在一个会话中需要多种成像技术是很常见的。Mineralogic 并不固定在某个平台上,因此从一开始您就可以从钨丝 (CSEM) EVO 系列到 FESEM Sigma 和 GeminiSEM 系列中选择适合您需求的 SEM。无论对成像分辨率、可变压力和探测器组合有什么要求,使用 Mineralogic 的自动化矿物学都可以成为您设置的一部分。定量 EDS 分析的使用始终使该软件有别于其他自动化矿物学解决方案。通过校准和标准化化学分析,它不仅仅是一种识别矿物种类的简单机制,而是将自动化矿物学转变为真正的地球化学工具,提供真实的矿物成分,以及测绘区域的“整体成分”。在研究环境中,能够获得定量的主要元素化学是许多工作流程的关键方面。通过在单一技术中以内在连接的方式将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在纹理分析的同时获取这些信息可以简化项目。定量地球化学还提供了另一个明显的优势,因为矿物分类库基于每种元素的 wt% 元素值,而不是定性的峰值强度值。这意味着矿物库更易于理解,并且可以在实验室之间和可变光束条件下立即转移,从而改善协作并减少操作员处理新样品或困难样品的时间。与大多数行业工作流程相比,研究项目的可变性要大得多,并且涉及定制的、采集后的图像和数据分析。很难准确预测数据将如何在研究环境中使用,不仅不同的研究小组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即使是同一个项目也可能需要根据样本灵活地询问信息。为了充分利用 Mineralogic 定量矿物学的强大功能,收集的数据必须不锁定在专有数据格式中,假设看似不灵活的输出适合所有人。为此,在可视化和导出方面,数据灵活性被置于软件的核心。自动矿物学的图像输出通常涉及两种图像类型,一种是背散射电子 (BSE) 图,另一种是基于自动矿物学分类的假彩色相图。与其将定量地球化学简化为数值输出,不如将这些信息带到最前沿,能够生成以完全数据拼接格式检测到的任何元素的定量元素热图(图 2)。现在可以通过单击导出在屏幕上查看的任何这些图像,为报告和手稿创建即时数据。图 2:a) 苏格兰格莱内尔格变质岩的全薄片扫描。Ca 热图突出显示分区的石榴石,然后以更高的分辨率重新分析。
 图 2: b) 石榴石图显示了元素和浓度范围选择的周期表用户界面。 比灵活的可视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决定您希望如何处理数据本身,如果软件平台中的数据库无法访问,这是不可能的。Mineralogic 允许以最简单、最灵活的格式导出所有地球化学热图。这允许在任意数量的通用外部数据和可视化平台中查看数据集,作为电子表格或图像,或合并到定制的图像分析程序和脚本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伯尔尼大学的 Pierre Lanari 设计的 XMapTools (xmaptools.ch/) 的使用。XMapTools 专为地球科学家设计,可从元素图中提取信息,这些信息已通过额外的电子探针样品分析步骤进行量化。将定量 EDS 图直接从 Mineralogic 导入 XMapTools 避免了这一额外的校准步骤,并允许使用矿物数据即时计算有用的参数,例如元素氧化物、末端成员成分和每个公式单位的阳离子,以及进行热力学计算。Mineralogic-to-XMapTools 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灵活的数据输出,并为石油学家提供了一个出色的集成工具。通过采用定量地球化学并使其与自动矿物分类本身一样易于访问和重要,该软件现在在一个平台上提供了矿物学和岩石学应用的一站式商店,该平台可以结合许多其他图像和分析技术,如 EBSD 、WDS 和 CL。3D 自动化矿物学 - 新领域数十年来,通过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µCT) 进行的非破坏性 3D 成像已被用于研究材料科学样品。这些仪器的性质意味着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成像领域,并没有被大量用于除分割等操作之外的定量分析。CT 平台通常设计用于增强对比度以可视化样本中的特征,从而导致信噪比抑制复杂的异质样本(如岩石)的详细分析,这一事实进一步阻碍了这一点。长期以来,能够完全基于 X 射线衰减值直接从 CT 吸收对比断层扫描 (ACT) 中识别矿物一直是一个目标,然而,由于校准、标准化和信噪比问题的多重障碍,直到现在这种量化仍然遥不可及。随着 2022 年 11 月 Mineralogic 3D 的推出,这个梦想现在已成为现实(图 3)。图 3: a) X 射线数据的自动矿物分割允许对矿物质地和丰度进行非破坏性分析。这些数据为您的岩石样本提供最可靠和最具代表性的 3D 分析,并指导相关工作流程。
图 3:b) 3D X 射线断层扫描的最新进展已使其超越成像并进入定量分析 (1) DeepRecon Pro 机器学习图像增强,(2) 非破坏性晶体取向分析,现在 (3) 自动化矿物学和定量样品分析。
 Mineralogic 3D 是一种突破性的新软件解决方案,旨在同时在 ZEISS Context (µCT) 和 Versa X 射线显微镜 (XRM) 上运行。预计 3D 自动化矿物学将迅速在工业的常规工作流程应用中找到一席之地,它非常适合识别硫化物和氧化物等矿物种类,计算它们的丰度,并确定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脉石矿物. X 射线平台在这方面具有显着优势。ACT 的样品制备很少或根本不存在,整个或粉碎的样品可以在提取后立即加载,并且不需要环氧树脂底座的制作、固化和抛光。获取 3D 数据也消除了抛光表面的立体效应,显着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减少获取数据的时间。然而,以最少的样品制备或损坏获得如此详细的定量信息的能力意味着各种研究工作流程很可能也将采用该技术。Mineralogic 3D 将许多单独的解决方案组合到一个软件包中,利用校准和量化蔡司 X 射线平台从源到探测器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意味着可以克服以前所有矿物识别的障碍。为了始终如一地识别矿物相并量化它们的关系,3D 重建需要具有尽可能高的信噪比,必须考虑 X 射线衰减伪影,并且必须分割 100% 的感兴趣体积。这些问题以及许多其他技术挑战已通过最近针对蔡司 CT/XRM 的高级开发计划得到解决。Mineralogic 3D 中最重要的并行进展之一是 DeepRecon Pro 的开发,它是最新的 Advanced Reconstruction Toolbox (ART) 的一部分。DeepRecon Pro 于 2021 年推出,是一种深度学习图像增强算法包,利用神经网络将 ACT 的信噪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图 4)。图 4:借助 DeepRecon Pro 的图像增强功能,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对样本进行成像,以清晰地显示复杂的特征。这里是c的增生lapilli。苏格兰西北部的 1 Ga Stac Fada 撞击喷射层在分割富含氧化铁的边缘后可以清楚地看到。 这对执行自动化矿物学的能力有两个积极影响,扫描时间显着减少,加快了常规分析的过程,并且类似的矿物通过其衰减值变得可区分。将这种“日常人工智能”组件纳入显微镜工作流程现在已成为公司在光、电子和 X 射线显微镜方面的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的输出,同时将对其时间的影响降至最低。量化分析工作流程的每一步的能力对于保持跨平台每次分析的同一矿物的一致价值至关重要,而且该价值本身与分析材料本身的内在特性相关,因此是有意义的. 与此相关的是考虑光束硬化的影响,即随着不同能量的 X 射线被样品吸收,通过材料的信号变化。该伪影通常被视为图像处理问题,需要在分析后进行校正,这对于简单的单相材料来说是一项可以完成的任务,但对于复杂的异质岩石样品却充满了问题。通过使用定量平台,并直接从第一原理应用这些和其他修正,在确定了 3D 断层扫描中存在的矿物质后,自动矿物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能够计算矿物质比例及其关系(图 5)。图 5:完整的 Mineralogic 3D 工作流程可用于提高图像质量、自动分类矿物和分割样品的全部体积以计算 3 维的定量矿物模式和关系。图 1 中的示例是在 DeepRecon Pro 增强(灰度)和分割(彩色体积)之后看到的。全 3D 分段重建可以提供比 2D 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并且几乎不需要样品制备。这意味着 100% 的分析体积必须被分割,矿物之间没有重叠,即体积的任何部分都不会被计算两次。这意味着所有标准输出,例如解放和锁定关系都可以以真正的 3D 形式计算。专门为此目的设计的智能分割例程,可快速生成用于定量纹理分析的 3D 体积,旨在确保忠实地表示微量矿物质,而不会被更大比例的矿物质吞噬。Mineralogic 3D 是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将 40 年历史的自动化矿物学概念带入一个全新的维度,允许对自然 3D 状态下的岩石样本进行全面定量分析。虽然 3D 分析相对于岩石中矿物和结构的复杂性有明显的好处,但 ACT 的非破坏性和完全定量分析可能是处理珍贵样品(如陨石和博物馆标本)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 总结和结论/未来发展能够跨多种成像模式生成大型数据集是解决地质问题的理想选择,自动化流程以减少用户时间、建立统计相关性并为大型项目带来一致性至关重要。自动化矿物学的这些新发展也突出了相关显微镜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数据集被放置在云环境中,数据可以存储在大型、可访问的服务器中,为协作项目共享,并使用强大的在线处理工具进行处理。跨多个平台的自动化矿物学允许关联变得更加简化,因为跨这些平台的矿物库能够在此类云环境中进行通信并通过智能数据管理构建连接的数据集。用于矿物鉴定的地球科学中最多产的技术是光学显微镜 (LM),通常使用岩相显微镜。虽然 LM 一直是岩相学的中流砥柱,但它也是最难实现矿物识别自动化的技术,因为参数很少且变化足以区分静态图像中的矿物。因此,使用我们训练有素的地质学家的大脑,通过肉眼识别 LM 中的矿物质仍然比在大量矿物质中自动化该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即使是这项技术也有可能在未来发生转变。新的 Axioscan 7 Geo 是专为透射光岩相学设计的数字化平台,可在平面、交叉和圆偏振光(PPL、XPL、CPL)的整个薄截面上快速收集 LM 数据集,图 6:a) Axioscan 7 Geo 数字化平台为偏光显微镜生成独特的数据集,在多个方向捕获多种光模式。这使得数字薄切片可以在虚拟岩相显微镜中查看,或询问像素或晶粒尺度信息。
图 6:b) Axioscan 7 Geo 可以创建光学矿物学所需的所有成像模式,并将数字信息转换为模态丰度、取向、晶粒尺寸等的强大定量分析信息。
这些丰富的数据集是大量矿物学光学信息的基础,它们自然地提供了自动化的可能性。虽然这最初可能仅限于具有相对受控矿物组合的常规工作流程,但它为自动化矿物学在未来桥接光、电子和 X 射线显微镜铺平了道路,允许真正多模式和多尺度的相关项目自然。Mineralogic 软件套件处于自动化矿物学的最前沿,正在为工业和学术界的定量地球科学新时代铺平道路。可以将 2D 和 3D 矿物和纹理信息层与定量地球化学相结合,以创建对岩石样本的全面描述,并在整个地球科学中具有丰富的应用。关于作者理查德泰勒 Rich Taylor 博士Carl Zeiss 显微镜,Zeiss House,剑桥郡,英国Rich 于 2009 年在爱丁堡大学完成了实验岩石学博士学位,之后前往西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担任 SIMS 实验室专家。随后,他在科廷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担任研究职位,研究地球化学和地球年代学,专门研究成像和微量分析。2017 年,他搬到剑桥大学,使用新的显微镜技术研究地球上最古老材料中的磁性包裹体。2019 年,Rich 搬到了位于英国坎伯恩的蔡司,担任全球地球科学应用开发职位。原文:The future of automated mineralogy in geoscienceWiley Analytical Science ——Microscopy,7 June 202
  • 2010地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结束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和评估工作的安排,今年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了地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今年共有37个地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评估。4月6日至21日,现场评估工作分6组同时进行 共聘请专家54名,行程遍及兰州、上海、南京、武汉等14个城市。评估专家们通过听取实验室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报告、材料核查、现场考察、个人访谈、交流讨论、集中评议等程序,初步得出实验室的小组排名情况。   评估过程中,专家们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考察实验室的整体情况,突出对实验室代表性成果的评定。根据评估规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于今年5月在现场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会议复评。复评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科技部正式报送实验室的最终评估排序和今年的评估工作报告,科技部审核后将以适当方式发布评估结果。
  • 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公布优青项目评审组名单,共119人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1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曹小曙,蔡榕硕,曹俊兴,曹龙,陈春刚,陈建芳,陈玖斌,陈骏,陈立辉,陈旻,程昌秀,程海,代世峰,邓晓华,丁维新,范蔚茗,方小敏,冯晓明,冯兆忠,付晓飞,傅平青,高郭平,高静怀,高彦征,勾晓华,何建坤,胡斯勒图,黄春林,黄方,黄伟,焦玉勇,李家彪,李建春,李松海,李铁刚,李延河,李振洪,李志刚,梁涛,梁旭东,刘诚,刘黎明,刘全有,卢乃锰,鲁安怀,陆雅海,罗静,罗义,罗勇,吕建永,吕世华,马明国,倪师军,倪四道,裴军令,祁生文,钱会,秦伯强,申旭辉,沈云中,宋金宝,孙付平,孙颖,孙占学,谭文峰,唐佑民,田立德,王格慧,王佳,王剑,王宁练,王艳芬,王震宇,邬光剑,吴春明,吴海斌,吴明红,吴庆举,武海涛,夏群科,谢欢,修春亮,徐锡伟,许成,许文良,颜毅华,杨海军,杨惠根,杨守业,杨振宇,杨志明,姚华舟,姚槐应,姚俊,叶为民,易帆,印兴耀,余晖,臧淑英,张强,张人禾,张荣华,张拴宏,张效信,张运林,赵国春,赵林,赵美训,赵晓丽,赵志琦,钟中,周成虎,周顺桂,周涛发,周浙昆,朱东强,朱彤,朱祥坤,邹长春  公布时间:2021年7月13日至2021年7月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球科学部2021年7月13日
  • 【图说】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第13届年会
    8月1-5日,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第13届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美国li-cor biosciences公司、美国decagon devices公司、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li-cor公司应用科学家徐六康先生、decagon公司国际销售经理matt galloway先生则专程来中国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水平之高、规模之大是一大看点。会议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等知名学者。来自80余个国家的数千名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议题涉及大气科学、生物地球科学、水文学、交叉学科地球科学、行星科学、太阳和地球科学、固态地球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能够在本次会议设立展位的参展机构大都在地球科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和美国li-cor公司、decagon公司一同参展的,还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地球科学联盟(egu)、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日本地球科学联盟(jgu)、德国springer出版社、美国wiley数据库等多家学术相关机构。 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涡度协方差分析系统格外亮眼。 更有参会学者对li-cor涡度协方差分析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该设备前合影留念。 美国decagon公司生产的双水头渗透计(dual head infiltromter)、wp4c露点水势仪和ech2o土壤含水量监测系统则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听了工程师的深入讲解后,不少学者在我公司的展台前留下了购买意向。 值得一提的是,li-cor公司应用科学家徐六康博士在会议上做了题为“latest results of field tests of the new open-path and enclosed-path systems for co2 and h2o flux measurements”的墙报报告。
  • 国家自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公布优青杰青等3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8月1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202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评审组名单。详情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strong /span /p p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p p   曹晋滨、曹俊兴、陈多福、代世峰、费建芳、郝芳、姜明、金之钧、赖远明、李文昌、李彦、李振洪、陆日宇、骆永明、闾国年、吕庆田、吕世华、秦为稼、孙丰月、汪毓明、王赤、王震宇、吴丰昌、吴时国、徐伟彪、徐锡伟、徐义刚、许小峰、严小军、杨元喜、张传伦、张宏福、张强、张人禾、张偲、赵越、郑洪波、郑永春、周成虎、周涛发、朱竑、庄志猛。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公布时间: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17日。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球科学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8月10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strong /span /p p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p p   边少锋、曹晋滨、陈建芳、陈建民、陈玖斌、程海、程水源、代世峰、单新建、党志、邓晓华、丁林、杜岩、封国林、冯世进、冯晓娟、甘为群、高光耀、高峻、高锐、高彦征、高原、葛茂发、郭庆军、侯立军、胡晓农、黄昕、姜明、居为民、赖绍聪、雷建设、雷小途、李海龙、李晓明、李貅、李正强、林岩銮、刘保华、刘承帅、刘海龙、刘家军、刘健、刘静、刘全有、刘晓春、刘晓东、刘勇勤、刘勇胜、鲁安怀、陆林、马晓冬、马耀明、倪怀伟、倪师军、聂逢君、彭世球、齐义泉、钱会、秦礼萍、邱楠生、沈树忠、沈学顺、宋献方、孙晓明、谭文峰、田立德、王风平、王根绪、王劲松、王琳、王宁练、王士君、王绪本、王焰新、王震宇、魏皓、温汉捷、吴能友、伍法权、夏群科、谢欢、谢周清、修春亮、徐寄遥、徐夕生、徐义刚、徐义贤、许强、许云平、杨石岭、杨守业、杨修群、杨元喜、杨志明、姚华舟、银燕、印兴耀、臧淑英、张海江、张强、张拴宏、张为俊、张小曳、张运林、赵俊猛、赵美训、赵鹏军、赵晓丽、郑玫、郑洪波、仲雷、周成虎、周力平、周仕勇、周顺桂、周浙昆、朱青、朱祥坤、庄志猛。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公布时间: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17日。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球科学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8月10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strong /span /p p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地球科学部2020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p p   曹军骥、陈发虎、陈建芳、陈建民、邓军、丁志峰、董云鹏、高锐、葛全胜、黄建平、赖远明、刘丛强、倪四道、秦伯强、秦为稼、王焰新、吴福元、张强、赵美训、郑洪波、郑永飞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公布时间: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17日。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球科学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8月10日 /p
  • 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p   碳、氢、氧、氮等轻元素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地球科学领域强有力的工具,在解决地球各大圈层物质形成、演化和迁移过程中有关许多重大科学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该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拟定于2017年8月21-25日在兰州组织召开“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中科院西北研究院油气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与兰州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联合承办。会议重点围绕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地球科学各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与研讨。 br/ /p p   会议第一轮通知发出后,得到了国内同行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收到来自全国70多家科研单位的150余份在线报名回执,组委会目前已特别邀请到了30余位地球科学各领域知名专家参会。会议期间将举办稳定同位素技术培训班,本次会议的征文将在《地球科学进展》以专刊形式出版,会议力争为参会者搭建良好的跨学科交流平台。 /p p strong   会议拟设专题 /strong /p p   (1)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2)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3)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冰冻圈科学与全球变化中的应用 (4)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学、生态学及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5)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6)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火山、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7)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业、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8)稀有气体同位素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9)稳定同位素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拓展研究 (10)稳定同位素技术培训 /p p   重要时间提示:《地球科学进展》征文截止日期:2017.6.10 /p p   会议时间及地点:2017.8. 21 -25,兰州市宁卧庄宾馆 /p p   会议报名截止时间:会议规模控制在350人左右,满额为止 /p p   会议通知详细信息: a href=" http://www.geo-testing.com/bencandy.php?fid-42-id-236-page-1.shtml" _src=" http://www.geo-testing.com/bencandy.php?fid-42-id-236-page-1.shtml" http://www.geo-testing.com/bencandy.php?fid-42-id-236-page-1.shtml /a /p p   大会网站及注册网址:http://geoscience-isotope2017.csp.escience.cn/dct/page/1 br/ /p p   大会秘书处及联系方式: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82号,油气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p p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931-4960832 邮编730000,Email:lizhongping@lzb.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大会组委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5月 /p p br/ /p
  • 理加联合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
    2017年8月22-24日,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在兰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主办,(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协办,吸引了来自包括中国大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170多家单位的600余名代表参会。应主办方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派遣了专业技术人员携带产品及资料参加会议展览。会议现场 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立了专业产品技术咨询台,并展出了LGR MGGA 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参观、问询。理加联合朱湘宁工程师就与会学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而细致地解答。LGR MGGA 超便携温室气体分析仪:MGGA可以实时、连续、同时测量CH4、CO2和H2O的浓度,能耗低至35 w,重量轻至5.4 kg,可以在任意地点测量,特别适用于土壤通量研究、合规性监测、空气质量研究、天然气泄漏检测及其它野外研究工作。 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该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从事稳定同位素地球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从而提升地球科学研究整体学术水平。与此同时,理加联合更深入的了解了科研工作者对于稳定同位素分析仪器的需求,我们会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水平,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并为推动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的发展助力。
  • 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公布4项目专业评审组名单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NSFC-UNEP合作研究项目、学科评审组第三十六次会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2021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NSFC-UNEP合作研究项目、学科评审组第三十六次会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白娥,蔡崇法,蔡平河,操应长,曹晋滨,曹军骥,曹俊兴,曾令森,柴发合,车慧正,陈多福,陈方,陈洪松,陈建芳,陈剑平,陈敬安,陈玖斌,陈军,陈宁生,陈天宇,陈文超,陈显尧,陈亚宁,陈耀,程海,程昊,程谦恭,程旭华,崔鹏,代世峰,戴志军,单新建,邓敏,邓涛,董昌明,董发勤,董广辉,董云鹏,杜启振,杜震洪,范文宏,方小敏,费建芳,丰爱平,冯世进,冯晓娟,冯雄汉,冯学尚,冯兆忠,冯卓,符慧山,傅平青,高峻,高原,龚道溢,关平,管兆勇,郭建科,郝青振,何丙辉,何宏林,何建新,何孟常,贺灿飞,贺日政,侯居峙,侯立军,侯明才,侯泉林,胡锋,胡祥云,胡新丽,华灯鑫,黄方,黄蕾,黄清华,黄伟,惠鹤九,姬书安,贾晓静,贾永锋,贾永刚,蒋忠诚,金小赤,金章东,靳孟贵,兰恒星,冷成彪,李爱农,李柏,李博峰,李二玲,李建威,李磊,李丽,李满春,李秋立,李思亮,李松海,李铁刚,李文渊,李小凡,李小雁,李晓,李晓明,李新,李新荣,李彦,李月,李跃清,李振洪,李正强,李志,李志伟,李忠海,梁忠民,林明森,林岩銮,刘菲,刘国彬,刘怀山,刘佳,刘建妮,刘黎明,刘盛遨,刘文汇,刘晓春,刘学炎,刘鹰,刘永,刘永江,刘耘,刘志飞,卢松,卢孝强,鲁安怀,陆建军,陆林,陆玉麒,栾维新,罗静,罗亚丽,吕浩宇,吕萍,吕庆田,吕世华,马坚伟,马明国,马伟强,马耀明,孟宪红,缪驰远,牟玉静,聂军胜,潘波,潘永信,裴顺平,裴韬,裴先治,彭建,彭林,祁生文,钱会,秦伯强,秦为稼,邱楠生,邱云,全成,饶莹,任东,桑树勋,沙忠利,沈树忠,施坤,石颖,史全岐,史仁灯,史晓颖,宋献方,宋玉财,宋振亚,隋旺华,孙福宝,孙和平,孙红文,孙可,孙卫东,孙占学,唐春安,唐菊兴,唐新明,田文寿,童美萍,汪名怀,汪涛,汪永进,汪在聪,王风平,王格慧,王华沛,王剑,王金生,王劲松,王开存,王克林,王力,王力哲,王璞珺,王清,王尚旭,王士君,王文科,王先彦,王小萍,王绪本,王艳芬,王焰新,王叶堂,王自发,魏皓,魏勇,文汉江,文琦,吴丰昌,吴福元,吴吉春,吴能友,吴庆举,吴时国,吴永红,席北斗,夏群科,肖贤明,效存德,谢花林,谢欢,谢品华,谢品华,谢周清,邢光福,徐建明,徐义贤,许成,许继峰,许小峰,薛丽坤,闫浩文,颜晓元,阳坤,杨必胜,杨桂山,杨浩,杨进,杨若文,杨天南,杨晓光,杨晓勇,杨修群,杨元合,杨云锋,杨振宇,姚槐应,姚宜斌,叶超,余克服,俞慎,俞肇元,袁峰,张恩楼,张甘霖,张宏福,张会平,张健,张金波,张景秋,张立飞,张莉,张铭杰,张鹏,张平宇,张勤,张庆红,张绍东,张拴宏,张效信,张雪英,张颖,张永光,张永军,张宇,张运林,张仲石,赵春生,赵建民,赵晓丽,赵雪雁,郑华,郑景云,郑西来,郑远川,钟宏,钟敏,钟业喜,钟中,仲雷,周成虎,周东美,周根陶,周国华,周建波,周朦,周猛,周顺桂,周天,周天军,周伟奇,周训,周元泽,周浙昆,周志芳,周自江,朱弟成,朱光,朱光有,朱江,朱敏,朱青,朱彤,朱永官,邹建文,邹长春,左小安。公布时间:2021年7月27日至2021年8月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球科学部2021年7月27日
  • 探索地球科学新边界 | 海尔欣昕甬智测与全球专家共襄EGU 2024
    4月14-19日,EGU24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顺利召开,大会迎来了20,979名注册与会者,在1,044场会议中进行了18,896次演讲,取得了巨大成功。4.14-19,The EGU24 General Assembly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Vienna, Austria, where it welcomed 20,979 registered attendees.It was a great success with 18,896 presentations given in 1,044 sessions.EGU24将世界各地的地球科学家汇聚一堂,举行一场涵盖地球、行星和空间科学所有学科的会议。欧洲地质大学大会旨在提供一个论坛,让科学家,特别是职业生涯初期的研究人员能够展示他们的工作,并与地球科学各领域的专家讨论他们的想法。The EGU General Assembly 2024 brings together geoscien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one meeting covering all disciplines of the Earth, planetary, and space sciences. The EGU aims to provide a forum where scientists, especially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can present their work and discuss their ideas with experts in all fields of geoscience.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温室气体仪器优秀生产商受邀参会,向观众展示了明星产品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与HT8800系列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并针对公司最新产品HT8600-P大气甲烷激光开路分析仪作《A laser-based open-path analyzer with minimal temperature corrections for eddy covariance CH4 flux measurements》的墙报展示。Healthy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as a prominent domestic manufacturer of greenhouse gas instruments, was invited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and presented the star products HT8700 Open-path AnaIyzers for Eddy Covariance and HT8800 All-in-one Portable Analyzers to the audience, and made a poster of “A laser-based open-path analyzer with minimal temperature corrections for eddy covariance CH4 flux measurements” for the newest product HT8600-Plus.这些生态环境检测仪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光谱科研、生态气象、工业碳中和等领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青睐,与全球地球科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Thes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odu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recision and sensitivity, and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riculture ecology, and industry. These products have attracted audience and have been deeply exchanged and cooperated with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global geoscience community.海尔欣将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光谱技术助力零碳地球的使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激光光谱技术的发展,为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dhering to the mission of Innovation for Green Life, HealthyPhoton will continue to dedicate itself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ser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and making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arth sciences.
  • 8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理/地球科学)将接受评估
    p   日前,教育部科技司发布关于开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 /p p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开展评估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加强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2015年修订)》的要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每年评估1-2个领域,每个实验室的评估周期为5年。2020年将组织对数理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实验室进行评估,初评拟于9月中旬进行,现场考察拟安排在10月下旬,综合评议拟安排在11月下旬。 /p p   根据通知内容安排,数理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开放运行满3年的实验室均应参加定期评估。参加本年度评估的实验室84个,参评实验室名单和初步分组情况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03abd077-6593-41c0-b3c5-35e530b21063.jpg" title=" 01.png" alt=" 0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b79fa1de-7349-45f6-a264-0734dbc6e3a7.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1c00c86-abdb-4a3d-9f48-fc706e28b9f9.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25faa41b-a52c-493a-95c0-76f5de9b76ad.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br/ /p
  • 铂悦仪器举办布鲁克 XRF技术在地球科学行业应用分享会
    2019年11月14日铂悦仪器在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标本楼503会议室举办“布鲁克 XRF技术在地球科学行业应用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在此,铂悦仪器对百忙之中抽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客户表示诚挚的感谢。 铂悦仪器对公司的发展做了介绍,目前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均属于高科技行业,产品包括高精度的分析仪器、检测仪器和生产设备,以及配套的耗材和配件,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太阳能、医药、医疗器械、生物、能源、电子、石化等各个领域并服务于各大院校、研究所、检测机构、及政府部门等。此外公司更注重培养了专业的销售、技术和售后服务团队,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铂悦仪器为每一位客户量身订制*适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提供持续而良好的售后服务,由此也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布鲁克XMA中国区经理 严祁祺博士解析XRF在地球科学应用案例分享及原理铂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销售经理 孙丽卿分享瑞典 Itrax XRF 岩心扫描仪应用 会议期间公司给大家准备了丰富的茶歇和仪器演示环节,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参与仪器演示操作,公司一直秉承客户至上的优良传统,举办这样的研讨会主要是为业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回馈新老客户。公司还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并配备有专业的应用专家,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产品应用支持。
  • 聚光科技出席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AGU/CAS Joint Meeting)
    以PM2.5为主题的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AGU/CAS Joint Meeting)于10月16日至20日在西安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集团董事长叶华俊应邀出席本次会议。此外,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沙漠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为世界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交流平台,本次全球PM2.5研究与治理大会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集聚一堂,以探讨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大气PM2.5的变化、影响与防治为主题,分享了有关大气颗粒物的前沿科研进展和相关应用成果。该会议旨在推进PM2.5的科研进展,共同努力寻找应对全球环境恶化、人类健康和幸福受到威胁的解决方案,为我们的家庭,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谋求更大的福利。地球科学国际研讨会开幕式  聚光科技作为大气环境监测仪器行业领导者,在此次会议上向与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展示了聚光科技自主研发的系列大气环境监测仪器及大气污染防治监测综合解决方案。聚光科技环境资源事业部项目经理唐静玥在10月19日的仪器与测量方法分论坛上就聚光科技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和光化学污染监测技术进行报告分享,结合聚光科技与南开大学合作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了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与光化学污染监测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该方案在我国不同地区组分监测的实际应用情况。 项目经理唐静玥发表《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和光化学污染监测技术》报告OCEC-100大气碳质组分分析仪AMMS-100大气重金属分析仪PANs-1000大气PAN在线监测系统  本次全球PM2.5研究与治理大会为期5天,期间专门开设了企业展示区,为与会者提供自主交流平台。在聚光科技展台区,集团董事长叶华俊和环境资源事业部产品总监黄伟与多位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就自主研发的系列大气环境监测仪器和大气污染防治监测综合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OCEC-100和PANs-1000等聚光科技和北京大学联合研发的仪器一一亮相,展现了聚光科技在大气网格化监测、颗粒物源解析与光化学污染监测领域的科研应用成果。 产品总监黄伟在向客户介绍聚光科技AMMS-100大气重金属分析仪  聚光科技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及领先的科研视角紧扣业界发展脉搏,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不断探索累积,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集成一系列自主研发的仪器,如今已具备相对完善的大气复合污染检测产品线,能够对颗粒物及臭氧的成因进行诊断、溯源、分析,提供集防控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解决方案。近年来,聚光科技在大气监测领域先后参与国家大气颗粒组分-光化学监测网建设、厦门金砖会议空气质量保障、G20空气质量保障等重点项目,为科学制定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有效依据,助力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能力的提升以及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 地球科学部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蔡祖聪,曹晋滨,曾永平,程海,戴永久,丁林,董云鹏,冯新斌,冯学尚,傅伯杰,何宏平,翦知湣,李建成,李献华,李召良,廖宏,鹿化煜,穆穆,秦伯强,沈延安,孙卫东,谈哲敏,田文寿,王春在,吴忠良,肖湘,许天福,杨顶辉,杨崧,杨志明,姚檀栋,张兵,赵美训,周成虎,朱敏,朱祥坤,朱永官
  • “十四五”基金委地球科学部重大项目指南(全文)
    2021年地球科学部共发布12个重大项目指南,拟资助7个重大项目。项目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1500万元/项。“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理与效应”重大项目指南  陆域水文生态耦合过程深刻地影响着地球表层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与地表水分和能量分配、水资源形成与转化密切相关。由于陆域下垫面的多样性和水文生态过程的复杂性,使得相关科学认知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成为认识水文、生态、资源和环境科学问题的瓶颈。当前,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生存环境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深化对陆域水文生态耦合过程的研究。针对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态势,亟需集中优势力量,从多元素耦合循环、能量循环和生物过程等角度,深入研究不同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耦合机理,系统剖析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制,定量阐释其气候与资源环境效应,提升整体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引领该领域的研究,为全球变化应对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从多元素耦合循环、能量循环和生物过程等角度,揭示不同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耦合机理,研发蒸散发等水文生态关键参量监测方法,发展陆域水文生态过程耦合模拟技术,阐明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社会经济风险,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应对提供科学基础。  二、研究内容  (一)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耦合机理与测算理论:揭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陆域水文生态耦合过程机理,解析从多元素耦合、样地、坡面、流域、区域到全球尺度的水文生态过程尺度转换规律 发展多源观测数据融合方法,研发基于国产卫星资料的蒸散发等水文生态关键参量监测方法 建立陆域水文-土壤-植被-人类活动全过程多要素耦合数值模型。  (二)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制:揭示不同时空尺度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分异特征及变化规律 阐释不同区域水热条件和下垫面水文生态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定量解析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对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的贡献及影响机制。  (三)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的效应:研究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对典型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影响 揭示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对区域气候及水资源的影响机理 评估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变化给社会经济系统带来的风险。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陆域水文生态过程多尺度变化机理与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1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涵盖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6。“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与乡村地域系统转型”重大项目指南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人地系统所具有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观测和演化机理的解析必须通过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的交叉融通,攻克其中存在的共性难题。面向我国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亟待通过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与人地系统科学的重大理论创新和路径创新,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支撑下,以多元数据融合为核心的人地系统协同观测技术与方法,将现有以城市为重点人地系统研究转向更大地域范围的乡村为重点的领域拓展,深入探讨从单向的增长型区域向衰退区域到增长型转化的拐点、机理和路径,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提供系统平台支撑,提升人地系统耦合与城乡融合研究的整体水平,为落实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国家战略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围绕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前沿科学问题和服务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国家战略,发展乡村人地系统协同观测的技术手段,建立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体系,精细刻画乡村地域系统的时空演变过程 创新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体系,揭示乡村地域系统转型机理与转型过程 模拟乡村地域系统未来情景,研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一)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与融合计算:研究建立遥感、物联网、无人机等协同观测技术体系,发展乡村人地系统复杂要素观测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多模型组合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计算模型,创新多层次、多维度、多时相的乡村地域系统场景化建模技术方法。  (二)乡村地域系统转型机理与过程:揭示乡村衰退向乡村振兴的转型机理,探明其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与价值实现的动力机制,揭示乡村地域自然-社会-技术多要素交互作用过程,研制乡村地域系统转型发展测度模型,研究创建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体系和乡村振兴基础科学体系。  (三)乡村振兴情景动态模拟与分析:开发不同尺度城乡融合状态评估模拟系统,选择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黄河流域、东北地区等典型区域,对未来30-50年我国城乡耦合与乡村振兴的情景进行动态情景分析,研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管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人地系统协同观测与乡村地域系统转型”,申请代码1选择D01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涵盖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6。“大地幔楔的物质属性与深部过程”重大项目指南  地球深部是驱动地球系统运行的发动机,深刻塑造了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地球深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具有超常规的物理化学属性,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地球物理现象,而且控制着地球深部的动力学过程,进而影响了整个地球系统的演化。  大地幔楔作为板片-地幔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控制了表层与深部圈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而且导致了复杂多样的地质与地球物理效应,对地球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以高温高压实验模拟为主,结合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大地幔楔物质属性与深部过程,是阐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和地球内部与表层的耦合机制,回答“地球内部如何运行”这一重大前沿问题的关键。  一、科学目标  查明大地幔楔的物质属性,建立大地幔楔的结构 揭示大地幔楔的物质循环、元素迁移和富集,理解板片-地幔相互作用及其效应 构建大地幔楔深部动力学过程,理解地球内部运行机制。  二、研究内容  (一)大地幔楔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地球物理效应:大地幔楔条件下板片和地幔矿物的弹性、电导率、热物理、扩散等物理性质 滞留板片在地幔过渡带的波速 上地幔的波速结构、电导结构和波速各向异性。  (二)大地幔楔的流变结构及其动力学效应:大地幔楔深部矿物在不同水含量条件下的流变学性质 板片在地幔过渡带滞留的机制和时间 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  (三)大地幔楔重要挥发分的赋存及其效应:重要挥发分(如氢和碳)在典型地幔矿物中的赋存、储量及共存相间的分布 氢在典型深俯冲板片矿物中的赋存和储量以及特殊含碳相的稳定性及其在流体中的溶解行为 大地幔楔不同层圈重要挥发分的平衡与交换。  (四)大地幔楔壳幔岩浆-热液体系金属元素的分配及其成矿效应:地幔楔条件下关键成矿元素(如Mo、Au)在不同介质间的分配系数及其地球化学行为 壳内岩浆分异和流体出溶过程中关键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关键成矿元素稳定的T-P-x范围及其成矿的主控因素。  (五)大地幔楔深部结构与动力学过程:以典型大地幔楔为例,研究大地幔楔中熔/流体的三维空间分布 俯冲/滞留板片与地幔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 俯冲/滞留板片空间变异与新生代板内火山作用之间的成因联系 构建大地幔楔深部地球动力学模型。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大地幔楔的物质属性与深部过程”,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5。“地球系统演变中的矿物-微生物共演化”重大项目指南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矿物与微生物一直发生着交互作用,深刻影响了地球物质循环、生命起源与进化、环境演变。矿物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微生物也促进了矿物的形成与演化 众多矿物、岩石、地层和矿床的成因均与生命活动有关。在我国面临资源短缺和全球变化的今天,揭示地球系统演变中矿物-微生物共演化机制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目标  以物质与能量基础为切入点,揭示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的机制,阐明矿物-微生物共演化驱动地球系统演变的规律以及资源环境效应。  二、研究内容  (一)关键地质历史时期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的地质记录:采用矿物学、地质微生物学、地层学、地球化学等手段,围绕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古太古代微生物岩的出现、大氧化事件、新元古代氧化事件等),探寻反映矿物-微生物共演化能量与物质条件的地质记录。  (二)矿物与微生物共演化的能量基础:探讨微生物利用铁锰矿物价电子的分子机制,发现微生物利用半导体矿物光电子能量的新途径,构建矿物-微生物交互作用的能量转化模型。  (三)矿物结构与微生物功能共演化的物质基础:解析微生物代谢关键酶的金属活性中心/辅基与矿物配位结构的成因联系,探究微生物获取矿物金属离子的分子机制,揭示微生物金属酶与矿物晶体化学的共演化过程。  (四)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的资源环境效应:探讨关键地质历史时期微生物促进铁、锰、磷等矿化作用的资源效应,揭示微生物调控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固碳作用的环境效应。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地球系统演变中的矿物-微生物共演化”,申请代码1选择D02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165。“黑碳物质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效应”重大项目指南  黑碳物质是现代环境总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全球碳循环,并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与健康危害。目前,黑碳的地球化学行为和效应研究仍很薄弱,缺乏精确刻画黑碳形成机制和跨介质传输的方法体系,黑碳的转化过程和相应的气候效应作用机制认识不清,无法构建黑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和准确评估黑碳-污染物复合体的生态环境效应。开展黑碳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效应机制研究,为服务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一、科学目标  阐明黑碳物质的生成机制,建立统一的跨圈层介质中黑碳的量化表征方法,揭示不同圈层介质中黑碳的地球化学行为、演化机制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  二、研究内容  (一)黑碳物质的生成机制:通过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等手段,构建不同燃烧母质和燃烧条件下黑碳生成机制的理论框架,确定其中的关键制约因素。  (二)跨圈层介质中黑碳的量化表征方法:建立地表系统不同圈层介质中黑碳的一致性定量表征和示踪方法,实现不同圈层和介质中地球化学通量的估算。  (三)黑碳的跨圈层地球化学行为和演化机制:结合典型区域,揭示黑碳在大气、水体、土壤等介质中的驻留时间、降解速率和转化机制,阐明黑碳与环境其他组分的交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四)黑碳的气候与环境效应:建立黑碳的源解析技术方法,全面评估黑碳的辐射强迫效应。研究黑碳-污染物复合体在地表不同圈层中的迁移、转化与降解过程,揭示黑碳同成因/原生携带污染物演化与环境归趋。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黑碳物质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3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75。“地球重大氧化事件及其资源效应”重大项目指南  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过程是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表生系统氧浓度的升高是宜居地球形成的关键。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两次重大氧化事件与生物演化、巨量成矿和火山活动等有明显的时间对应关系,形成了全球资源储量最大的铁、锰等沉积型矿床。阐明重大氧化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化规律及其与铁、锰等成矿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地球层圈相互作用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目标  阐明地球两次重大氧化事件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揭示大气增氧事件的形成机制,构建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探明大氧化事件与铁、锰等元素巨量富集成矿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内容  (一)重大氧化事件的表征:阐明太古宙-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与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重建地球氧化-还原状态演化历史。  (二)地球大气增氧事件的机制:研究表层作用、生物活动以及深部过程在大气增氧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多圈层作用对大气增氧事件的制约关系。  (三)大氧化事件的资源效应:研究大氧化事件过程中铁、锰等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揭示生物-环境协同演化对元素富集巨量成矿的控制作用,阐明大氧化事件的成矿规律。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地球重大氧化事件及其资源效应”,申请代码1选择D03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至少2个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75。“全球精细海洋重力场与海底地形建模理论及其应用”重大项目指南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等信息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性数据,而且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卫星测高、卫星重力、卫星导航定位等卫星大地测量技术是获取全球海洋观测数据的主要手段。联合多源卫星大地测量和海洋观测数据获取全球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等信息及其变化需要突破精细建模、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的诸多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探索它们的相互联系、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以提升建模的精度和分辨率,为大地测量学、海洋学、全球气候变化、海底板块构造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一、科学目标  联合多源卫星大地测量和海洋观测数据,研究全球海面高、海洋重力场、海底地形信息及其变化的精细建模理论与方法,突破新体制、多系统卫星任务和航空、船测数据融合处理的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解释海洋重力场、重力梯度场和海底地形的变化特征,分析陆海质量迁移过程和洋壳均衡机制及地球圈层物质交换。  二、研究内容  (一)全球精细海面高确定理论与方法:研究新体制卫星高度计波形处理理论以及新型测高观测数据精细处理与融合方法,突破复杂区域海面高精细获取关键技术难题,创新全球精细海面高及其变化模型构建方法,为海洋重力场、重力梯度场精细反演提供基础数据。  (二)全球海洋重力场精细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多源卫星重力确定高精度中长波重力场信号和海面高数据恢复高精度甚短波重力场信号的理论与方法 开展测高数据反演海洋重力梯度场的理论及其地球物理导航与探测应用研究 突破卫星、航空、船测等多源、多边界重力数据精密处理及融合关键技术,发展测高卫星轨道和海洋重力场整体估计新方法。  (三)全球精细海底地形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不同地形复杂度下海洋重力场和海底地形的匹配理论与方法,突破实测水深与海洋重力联合反演精细海底地形的关键技术,融合多源水深数据对反演得到的重力异常、海底地形进行精度评估与质量检核。  (四)全球海洋重力场与海底地形的应用研究:利用海洋重力、海底地形等研究海洋和陆地水质量迁移、极地冰盖、海盆变迁等对海洋重力场变化的影响及过程,分析不同海底构造单元的均衡机制及对地球圈层物质交换的影响 探索海底板块构造分布特征与各向异性成因关系。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全球精细海洋重力场与海底地形建模理论及其应用”,申请代码1选择D04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19。“行星电离层-磁层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与机理”重大项目指南  行星电离层-磁层是行星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航天活动和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是行星物质逃逸的关键通道,也是认识行星演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将空间探测和深空探测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并且已经成功实施了“子午工程”及“嫦娥工程”“天问一号”等探测工程,这为深入研究行星电离层-磁层间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与机理、理解物质逃逸的主要过程和控制因素提供了契机。充分利用最新观测数据,通过对比研究地球与其它行星电离层-磁层间物质交换过程,深入理解不同行星空间环境中物质循环及辐射环境的差异及其产生机理,将提升应对航天器安全与通讯保障领域的挑战的能力,拓展对行星宜居性的认识。  一、科学目标  从比较行星学的角度,研究地球及其它行星电离层-磁层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深入理解其中多尺度的动力学过程及驱动机理 探究行星空间粒子逃逸的路径、控制因素及影响,深刻认识磁场在行星空间粒子损失中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  (一)地球磁层向电离层的物质与能量传输动力学过程:研究磁层粒子的加速和传输机理 探讨高纬电离层对磁层不同尺度动力学过程的响应 探讨电离层渗透电场的产生及其驱动全球电离层的动力学过程。  (二)电离层向磁层的物质输运及效应:认识行星系统内部离子源对其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研究离子上行与外流的加速机制及对磁层物理过程的影响 评估地球磁场长期变化对电离层-磁层系统以及其中的对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影响。  (三)地球与其它行星的空间环境演化规律:对比研究不同行星空间中粒子的来源、分布、输运、逃逸等基本特征,厘定这些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探究内禀磁场、感应磁层和局部地壳场等不同类型的行星磁场如何控制不同纬度磁层-电离层物质的交换过程 探查粒子逃逸的新机制和新通道,比较逃逸率的异同,并评估其对行星大气长期演化的影响。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行星电离层-磁层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与机理”,申请代码1选择D04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覆盖所有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7619。“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机理与预测”重大项目指南  大气致灾涡旋是地球大气中经常发生的一类强烈的旋转运动现象,不仅直接导致多种气象灾害,还时常诱发海洋、水文、地质等衍生灾害,备受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开展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基础研究,既能推动天气气候及其相关领域学科发展,也能促进大气观测和模拟技术的进步 加强致灾涡旋及其灾害链的预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还关乎国家总体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针对大气致灾涡旋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探测与预测的技术支撑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本项目着力于从单一时空尺度向多重时空尺度拓展,从对流层向全大气层延伸,从天气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融通,既要深入研究大气涡旋的数理本质,又要发展观测与模拟的高科技手段,还要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在灾害链中探究多圈层互馈的作用。通过交叉研究和综合研究突破理论认知和致灾预报的瓶颈,提升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一、科学目标  从多尺度相互作用视角揭示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机理,发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探测监测和预报预警技术,促进天气气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通,推动学科研究新范式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气象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  (一)大气致灾涡旋的多尺度机理研究:围绕大气致灾涡旋的生消机理,针对大气致灾涡旋的频发区/敏感区,发展大气探测与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 开展大气致灾涡旋的生成、路径、强度、频次等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研究,聚焦非线性和多尺度等关键数学与物理难题,从多尺度相互作用视角深入揭示大气致灾涡旋的生成、发展、传播、消亡及其影响的机理,发展多尺度可预报性理论。  (二)大气致灾涡旋及其衍生灾害的数值预报方法与技术:发展针对致灾涡旋的先兆识别与监测技术,开展目标观测 基于先进的数据分析及同化方法,建立高质量数据集 发展天气、次季节-季节尺度致灾涡旋数值模拟方法和预报技术,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致灾涡旋及其衍生灾害预报预警核心技术和系统,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大气致灾涡旋生成演变和影响的机理与预测”,申请代码1选择D05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聚焦一种大气致灾涡旋、至少应完整覆盖1个主要研究内容,鼓励开展探测、机理和模拟预报预测综合性研究。  (三)咨询电话:010-62328511。“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重大项目指南  跨大洋是海洋系统的基本属性,洋际协同过程是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本领域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聚焦跨洋盆、跨圈层关键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发展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理论,加快形成我国跨大洋、跨圈层海洋系统研究特色和优势,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  一、科学目标  跨洋盆、跨圈层相互作用研究是发展海洋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前沿和支撑。本资助领域的目标是,聚焦洋际/层际协同作用中的关键物质能量交换过程,揭示洋际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海洋灾害与可预报性的影响机理,阐明海平面上升的跨圈层协同作用过程并量化其贡献,发展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理论,为气候安全与防灾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二、研究内容  (一)洋际相互作用及其对海洋灾害的影响机理:揭示洋际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和机制,阐释洋际相互作用对区域海洋灾害的影响机理,探索区域海洋灾害的可预报性,建立海洋灾害的预报模式,评估我国邻近海域海洋灾害的未来变化。  (二)海平面上升的跨圈层物质能量归因及其预估:聚焦全球与区域海平面的跨圈层物质能量传输与变化过程,揭示海平面上升的新贡献源,分析海平面上升的不确定性,预估区域海平面变化并评估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书的附注说明选择“海洋系统洋际/层际协同作用”,申请代码1选择D06的下属代码。  (二)项目申请书研究内容应只针对某1个主要研究内容。  (三)咨询电话:010-62326909。“水环境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风险评估”重大项目指南  人工合成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军事、化工、医药、环境、日用品等各个方面。这些纳米材料在生产、使用、废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入环境形成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功能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然而,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工纳米污染物的诸多环境过程和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亟需通过多学科交叉,系统而持续性地展开深入研究。水环境作为纳米污染物地球化学行为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其最重要的“汇”之一,一直是本领域研究的焦点。但是,由于水环境基质复杂,对人工纳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真实环境行为与生物生态效应和人体健康风险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偏差与空白。关于人工纳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风险、健康效应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已成为理解其环境归趋和客观评估其生态风险的重要瓶颈,亟需解决。  一、科学目标  发展和建立水环境介质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方法,明确人工纳米污染物在典型水环境中的赋存水平,揭示水环境条件下人工纳米污染物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探明人工纳米污染物与共存污染物的联合生态和健康效应,提出水环境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的风险评估及管控对策。  二、研究内容  (一)水环境介质中人工纳米污染物的识别、赋存及溯
  • 地球科学部公布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
    关于公布地球科学部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的公告  根据相关规定,现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边少锋,曹杰,陈利顶,陈耀,陈鹰,程海,代世峰,邓晓华,冯新斌,葛茂发,宫辉力,黄建,贾永锋,姜明,金章东,李家彪,李文昌,李延河,刘全有,刘晓春,吕庆田,彭新华 ,乔方利,邱楠生,宋君强,王赤,王桂华,王震宇,吴立新,吴庆举,伍法权,许文良,许小峰,闫浩文,杨必胜,姚华舟,余克服,袁林旺,张为俊,张颖,赵国春,周涛发  现将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组名单公布如下:  陈多福,陈发虎,陈玖斌,陈文,程海,邓成龙,郝芳,贺灿飞,翦知湣,陆林,吕庆田,孙和平,谭文峰,王会军,王涛,王震宇,吴时国,夏群科,张小曳,周涛发,周忠和  公布时间:2021年7月6日至2021年7月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球科学部2021年7月6日
  • 铂悦仪器举办布鲁克 XRF技术在地球科学行业应用分享会 · 青岛站
    2019年11月22日铂悦仪器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6号楼(深海*)二楼会议室举办“布鲁克 XRF技术在地球科学行业应用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在此,铂悦仪器对百忙之中抽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客户表示诚挚的感谢。 铂悦仪器对公司的发展做了介绍,目前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均属于高科技行业,产品包括高精度的分析仪器、检测仪器和生产设备,以及配套的耗材和配件,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太阳能、医药、医疗器械、生物、能源、电子、石化等各个领域并服务于各大院校、研究所、检测机构、及政府部门等。此外公司更注重培养了专业的销售、技术和售后服务团队,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铂悦仪器为每一位客户量身订制*适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提供持续而良好的售后服务,由此也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会议现场图片 会议期间公司给大家准备了丰富的茶歇和仪器演示环节,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参与仪器演示操作,公司一直秉承客户至上的优良传统,举办这样的研讨会主要是为业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回馈新老客户。公司还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技术交流会,并配备有专业的应用专家,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产品应用支持。
  • 733万!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采购项目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采购项目项目编号:招案2023-0387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陈洁、葛诗诗项目联系电话:021-62340833、62440095(报名/保证金咨询电话)采购单位联系方式:采购单位:同济大学采购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采购单位联系方式:乔老师,021-65984279代理机构联系方式:代理机构: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代理机构联系人:陈洁、葛诗诗,021-62340833、62440095(报名/保证金咨询电话)代理机构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招案2023-0387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采购项目 附件.doc
  • Science 和 Nature 子刊连续发文!TESCAN 综合矿物分析仪助力固体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近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许成研究员、张立飞教授和费英伟教授联合团队合作发现来自地幔过渡带(深约400公里处)的超高压矿物和古元古代现代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证据,在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板块构造启动时限等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权威科学期刊Science Advances(2017年)和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上。其中一些重要的矿物学和岩相学工作是由捷克孟德尔大学宋文磊博士和Jind?ich Kynicky博士与TESCAN总部应用部门(位于捷克布尔诺)使用TESCAN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合作完成。 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和板块构造运动的起始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最前沿、最具挑战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和板块构造运动的起始是当今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最前沿、最具挑战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俗话说,上天不易,入地更难。人类对于地球内部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固体地球的半径达 6400 公里,而目前人工钻探最深仅到 12 公里。科学家只能通过出露于地表的岩石或深部岩浆携带的捕虏体来推测地球的深部物质组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板块构造是地球区别于其它太阳系类地行星的主要特征,它不仅影响着地幔的组成和演化,而且还控制着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圈,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对现今板块构造启动的时间和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分歧。近期,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许成研究员、张立飞教授和费英伟教授联合团队合作发现来自地幔过渡带(深约 400 公里处)的超高压矿物和古元古代现代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证据,在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板块构造启动时限等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的成果相继发表于权威科学期刊 Science Advances(2017年)和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年)上。其中一些重要的矿物学和岩相学工作都是使用TESCAN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完成,文中也对TIMA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解读。 △ 研究成果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2017年) △ 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年)许成团队首次在我国华北克拉通中北部的内蒙古丰镇和河北怀安一带的幔源火成碳酸岩内发现了极少量的厘米级榴辉岩捕虏体(许成等,2018)。榴辉岩(由俯冲板块在深俯冲过程中遭受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石组成,其次为蓝晶石、石英、帘石、多硅白云母和角闪石等。通过各种矿物温压计和 THERMOCALC 程序计算获得其峰期矿物组合石榴石+绿辉石+蓝晶石位于 2.5-2.8 GPa和 650-670℃ 的稳定范围,对应 250 (±15)℃ GPa-1 的低温古俯冲带地热梯度。 △ 图 1:TIMA 解离分析碳酸岩内榴辉岩捕虏体及其矿物组成(修改自许成等,2018)石榴石内独居石 U-Pb 定年确定其变质峰期年龄为 18.4 亿年,这是迄今为止记录的最“冷”的古元古代俯冲带中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冷”的深俯冲作用很可能在古元古代非常普遍,但全球的低温记录很容易被后来陆内碰撞所产生的高温变质作用覆盖。板块构造何时启动一直存在争论,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岩石学证据。该发现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表明古元古代存在现代板块深俯冲。这些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地幔源区含有俯冲的地壳物质,进一步表明地球早期已存在地壳物质深俯冲进入地幔,从而导致地幔深部碳循环。此外,科研团队还在这些榴辉岩的石榴石内发现了超硅石榴石(超高压矿物,主要在深源金刚石或者陨石冲击坑中有零星发现)包体(许成等,2017),分析显示该矿物具有高的三价铁 Fe3+(Fe3+/全Fe~0.87),远高于目前金刚石内发现的超硅石榴石(Fe3+/全Fe △ 图 2:TIMA拍摄的榴辉岩捕虏体中的超硅石榴石(Maj):图 (A) 为石榴石(Grt-II)中超硅石榴石包体的背散射图;图 (B) 显示超硅石榴石包体的铁和铝含量明显高于赋存矿物石榴石(引自许成等,2017) 高温高压合成实验标定其形成压力为14GPa,起源于地幔过渡带(400公里)。该发现为碳酸岩岩浆起源于地幔过渡带提供了直接的矿物学证据,同时异常富三价 Fe 超硅石榴石说明地幔过渡带存在局部富氧成分,这与俯冲地壳物质相关。这一发现对人们认识深部地幔的物质组成和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述成果中 TIMA 分析工作(图1和图2)是由捷克孟德尔大学的宋文磊博士与 Jind?ich Kynicky 博士和 TESCAN 扫描电镜公司总部(捷克布尔诺)TIMA 应用部门合作完成。由于捕虏体结构复杂、矿物类型多样、颗粒繁多且大小不等(毫米至微米级),有时与寄主岩石和矿物在结构和成分上差别并不显著,因而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等分析仪器对于寻找和识别这些包含在捕虏体中且非常稀少的来自地球深部的(高压)矿物效果并不明显,研究过程相当耗时且仅限于对局部的观察,极易遗漏重要信息。全球著名扫描电镜公司 TESCAN 的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图4)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该仪器是利用扫描电镜的岩石矿物自动定量化分析系统,具有将电镜和能谱高度集成的独特技术,能进行极高分辨率的 BSE 与 EDX 快速全谱成像和大范围面扫描自动拼接功能,可以完成对整个样品的快速、准确的多元素面扫描;其配备的矿物处理专业软件可以辅助分析扫描结果,实现各种矿物相的快速鉴定、分布模式、含量测算以及自定义矿物寻找功能,避免相似结构和成分的分析误差,揭示样品的整体形态、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对于以上研究样品量很少的榴辉岩,通过其各矿物含量估算的有效全岩成分将提高变质岩视剖面图温压计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查明矿物相内部和不同矿物相之间的显微结构关系以及对含量很少(如用于准确定年的锆石和独居石)或未知矿物的辨别,从而获取捕虏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关键信息。 △ 图 4:TESCAN 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 上述科研成果表明,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越来越侧重于地质样品的微观结构、精细矿物学和微区原位分析测试。TIMA 对矿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解析达到微米的尺度,相对于传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具有非常大的优势。TIMA 可以对岩芯、岩屑、岩石、矿石、精矿、尾矿、浸出渣或冶炼产品等进行快速定量矿物分析,能有效识别岩石类型,测量矿物种类和分布、颗粒大小、解离或锁定各种参数。此外,还提供亮相搜索模块,可以快速准确鉴定出铂族金属、金银矿和稀土元素。TIMA 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石油、矿业和冶金等领域。目前,北京大学和中南大学今年已经引进了 TESCAN TIMA 综合矿物分析仪,目前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期待 TIMA 用户做出更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 拉曼光谱是流体包裹体领域非破坏性研究重要手段——访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倪培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矿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圈闭的流体,即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矿床学和地质流体研究不可或缺的环节。包裹体中的物质成分是解读相关地质信息的密码,保存了当时地质环境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如P、T、pH、X等)。研究流体包裹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包裹体中的古流体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获得各种数据、信息来解释所研究的地壳及地幔中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甚至是获得古环境(如古海水、古气候)信息。流体包裹体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地质研究领域,同时也被应用于古环境研究和宝玉石鉴定。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那么,流体包裹体领域的研究目的是什么?工作具体内容有哪些?都用到哪些仪器?对分析手段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有哪些新兴的、适合的分析手段?为深入了解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科学意义,仪器信息网编辑带着以上问题采访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倪培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895be8f-73cf-404b-8016-f58fe6b66d5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倪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流体包裹体研究可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古流体物理化学信息 /strong /span /p p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首批建立的,全国第一家矿床地球化学学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93年开始建设,95年通过评估。“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质流体研究工作,课题方向以金属矿产的研究为主,比如金矿、铜矿的研究。”倪培说,“我们主要通过研究成矿模式和成因类型来指导找矿勘察。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很多,比如东北、华南的金矿,江西、福建的铜、金矿。现在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闽浙赣这一带。” /p p   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倪培介绍,“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关于热液流体矿床的研究,这类矿产一般温度比较高,最高能达到四五百度。研究热液流体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型,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而研究成矿流体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因为金属矿物都是在某种流体中沉淀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把流体包裹体的情况搞明白。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密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和成分的研究。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展了人工合成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相关模拟实验等研究工作。” /p p   流体包裹体成分在许多情况下代表了包裹体形成时流体的原始组成,可以反映当时地质过程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方法和仪器设备用于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分析,但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技术,都可以归结为群体包裹体分析或者单个包裹体测定。由于同一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通常是由不止一个世代的包裹体所组成,而不同世代的包裹体性质有很大差别,因此群体包裹体分析不仅复杂而且分析结果的代表性相对较差。单个包裹体测试可以准确的分析感兴趣的特定包裹体,其所代表的地质信息是确定的或是唯一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是流体包裹体非破坏性分析的重要手段 /span /strong /p p   “检测不同相态的包裹体里面的成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倪培说,“如果能对单个包裹体来做成分分析将会解决很多问题。用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拉曼光谱法,一种是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p p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一种破坏性的分析技术。近年来在国际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虽然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单个包裹体元素组成的定量分析,但是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的LA-ICP-MS分析技术,仅西方少数单位掌握,我国目前尚没有成功建立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LA-ICP-MS分析实验室。而显微镜(包括可见光、荧光和红外显微系统)、冷热台、高温台、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是目前国内外单个流体包裹体非破坏性测试的重要且被广泛采用的测试手段。 /p p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作为一项新兴的微区分析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渗入地学领域,其在微区分析上所显示的高精度、原位、无损和快速的特点,使之逐渐成为地球科学基础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分析手段。目前,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宝玉石学等各个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矿物鉴别(尤其是微细矿物和矿物包裹体)、矿物结构和应力分析、流体(熔体)包裹体的成分和温度测定、油气成藏信息获取、宝玉石鉴定等方面研究。此外,拉曼光谱与特定温度-压力仪器相结合,可以为地质领域矿物相转变、流体相变等原位分析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p p   “拉曼光谱在地质领域应用得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矿物领域和包裹体领域应用得最多。”倪培说,“拉曼光谱已经成为流体包裹体研究必不可少的仪器。”如今,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已经被广大地质工作者接纳并采用,而且越来越受到地质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现在来讲,能稳定测定包裹体里挥发分的非破坏性方法,除拉曼光谱外,没有其他非破坏性的方法可以代替。”倪培如是说。 /p p   随着科研的深入,国内地学工作者发现技术设备的更新是推进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其它地质研究的关键,且由于与国际研究接轨的迫切需求,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经过多方数据收集、文献调研和实地勘查的基础上,于2001年引进了一台雷尼绍(Renishaw)RM2000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用于开展流体包裹体及相关地质领域的研究,该台设备是国内地学领域最早引进的拉曼光谱仪之一。 /p p   基于Renishaw RM2000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倪培课题组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并将拉曼光谱与特定温度-压力仪器相结合,进行地质领域矿物相转变、流体相变等原位分析,以及将拉曼测试应用于矿床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甚至是古环境研究和宝玉石鉴定,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工作在国内很多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p p   “中国流体包裹体及相关地质领域最早的一台拉曼光谱是西安地化所在80年代引进的,我们不是最早的,但目前在地质学界,我们的拉曼光谱实验室是将拉曼光谱应用于流体包裹体及相关地质研究的最好的实验室之一。”倪培解释到,“第一,在国内我们是最先用拉曼光谱来开展包裹体的低温相平衡研究的团队。我们在国内率先发表了一些论文,把它介绍给国内的一些学者 第二,利用拉曼定量计算挥发分的组成,在国内我们是最早的之一。在95-96年,我在英国金士顿大学做博后,当时我的导师Andrew H. Rankin是英国矿学会主席, 是英国流体包裹体、矿产研究领域的权威,当时实验室就有一台Renishaw的拉曼光谱,这个方法就是从那儿学的。之后,我们自己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科研工作者对拉曼光谱的自动化程度、灵敏度、稳定性、仪器精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span /strong /p p   对于仪器的选择,倪培介绍说“我看中了Renishaw的两点:首先,他们最早开发建立了一个矿物谱库,可以做谱图比对。像我们做地质研究的人,有的不是专门做谱学的,有这样一个谱库可以作比对非常方便,在这方面Renishaw做的很好。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在英国用的就是Renishaw,比较熟悉他们的产品,用起来方便。” /p p   这样一台使用了十几年的老仪器,还能满足如今的实验需求吗?倪培回答说,“目前还是完全能够满足实验需求的,自2002年投入使用以来,除了常规耗材更换外并没有大的维修,期间还承受了一次由老校区至新校区的搬运,至今一直运行良好。我认为,仪器的良好运行需要有专业人才来使用和维护。在国外很多大型的质谱仪,用了二十多年的有很多,关键在于仪器操作者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售后服务也很重要。在这十几年的使用过程中,我的感受是,Renishaw售后服务非常好,响应非常快,我认为这对我们做研究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fc0dc57-76b2-418c-89a7-efd52e913ce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丁俊英正在使用Renishaw RM2000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 /strong /span /p p   拉曼光谱有其局限性,这导致了应用限制,如:并非所有物质都具有拉曼效应,有些物质具有强荧光效应且无法规避导致干扰测试结果。此外对流体包裹体测试而言,针对不透明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因在可见光下观察不到故无法测试,以及对烃类包裹体而言存在的荧光干扰也是致命的。 /p p   倪培提出,希望拉曼光谱技术今后在几个方面做出改进,“一是如果能用同一个光路,既能做拉曼也能做红外,可以统一调节的,这我觉得是重要的。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否将拉曼和红外显微镜结合,比如现在很多不透明金属矿物没办法检测,那么在红外下面能不能做拉曼呢?这我觉得也很重要。第三,我们发现当矿物的粒度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荧光干扰会非常强,这个缺点是很致命的,就是矿物小到一定粒度时,很多信号就测不出来了。此外,数据库可以进一步扩充,需要不断地完善。”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在测试过程中具有微区、无损、快速、原位的优点,而且易与一些其它的小型设备结合使用,获得更丰富的测试结果。但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或事物是绝对完美的,显微激光拉曼光谱除了自身固有的非拉曼效应物质、荧光干扰等问题外,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科研工作者对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灵敏度、稳定性、仪器精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 /p p   针对流体包裹体研究而言,全国配备流体包裹体实验室的科研单位本就不多,配备拉曼光谱仪的实验室也在少数,以台式拉曼光谱仪为主,便携/手持拉曼光谱仪极少见。但是,综观整个地质行业,已经有众多科研单位意识到拉曼光谱仪的重要性,并加以引进。 随着拉曼光谱仪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成为常规测试手段,相信拉曼光谱仪在地质领域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编辑:李博 /p p    strong 倪培简历 /strong /p p   倪培教授,男,1963年12月生,安徽淮南人,分别于1980、1984、1987年考入南京大学地质系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留校工作,1995~1996年在英国金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被南京大学聘为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质流体研究所所长 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际矿物协会矿物包裹体工作组主席,国际成矿流体包裹体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产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副主编,《矿床地质》、《矿物岩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高校地质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等学术期刊编委。 /p p   倪培教授长期从事矿床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矿床成矿机理和成岩、成矿过程的流体作用,包括:①金、铜、钼、铅、锌、钨、稀土等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研究 ②沉积盆地、油气盆地和现代盐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③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低温相平衡和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④成岩成矿过程的流体包裹体面(FIP)研究。他主持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项目、老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整装勘查区关键基础地质研究项目、全国重要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他已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Lithos》、《Precambrian Research》、《Ore Geology Reviews》、《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Geofluid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Palaeoworld》、《Carbonates and Evapotites》、《科学通报》、《地质学报》、《岩石学报》、《矿床地质》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参与编著出版《流体包裹体》专著和《环境地质学》教材。 /p p   倪培教授曾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等。他曾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过《环境地质学》、《矿相学》、《包裹体地质学》等课程,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33人。他于2006年发起召开ACROFI(Asian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国际会议,该会议目前已经成为与PACROFI(Pan-American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和ECROFI(European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并列的三大国际流体包裹体会议之一。 /p
  • 2485万!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项目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重)项目编号:招案2023-0435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王杰、杨柳项目联系电话:021-62445672 采购单位联系方式:采购单位:同济大学采购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采购单位联系方式:谢老师 021-65987410 代理机构联系方式:代理机构: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代理机构联系人:陈洁、王杰、杨柳、张琴 021-62340833、62445672(报名/保证金请咨询电话62445672)代理机构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一、采购项目内容(招标编号:1069-234Z20230435)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对下列产品及服务进行国际公开竞争性招标,于2023年3月8日在中国国际招标网公告。本次招标采用传统招标方式,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参加投标。1. 招标条件1.1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重)进行公开采购。本次招标要求卖方提供成熟产品,有丰富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用户培训经验以及提供良好的售后技术支持,用于教学研究等。1.2资金到位或资金来源落实情况:已落实1.3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的说明:已具备2. 招标内容: 2.1招标项目编号:1069-234Z20230435 2.2招标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重)2.3项目实施地点:中国上海市2.4招标产品列表(主要设备):详见附件 3. 投标人资格要求3.1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人须满足下述要求:1)投标人须为所投仪器设备的制造商或持有该设备制造商/中国大陆地区总代理唯一授权;2)关境内的投标人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未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三年内,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关境外的投标人须提供有效的企业/商业登记证明材料;4)境内投标人未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三年内,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2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3.3未领购招标文件是否可以参加投标:不可以4. 招标文件的获取4.1招标文件领购开始时间:2023年3月8日4.2招标文件领购结束时间:2023年3月15日4.3招标文件领购地点/电子下载方式: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06室现场领购4.4招标文件售价:每本¥500/$1004.5其他说明:2023年3月8日~2023年3月15日上午:9:00 ~ 11:00,下午:13:00 ~ 16:00(节假日除外),凡愿参加投标的合格供应商关注“中世建咨”微信公众号,主界面右下角点击“投标报名”完成微信报名登记后可在微信端领购招标文件或至现场领购。备注:未领购招标文件的供应商不得参加投标。招标文件发售期截止后,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可以依法重新招标。4.6报名须提交的下述资料:1)供应商资格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或企业登记证明等复印件);2)授权委托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注:以上提交的资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如有缺漏,招标代理机构将拒绝接受其报名。报名时提供的资料应与投标文件中的资格证明文件一致,如有不同,以投标文件为准。投标人的合格与否,将由评标委员会决定。 5. 投标文件的递交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2023年3月29日上午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投标文件送达地点: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楼会议室,详见当日一楼显示器上的具体会议室)开标地点: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楼会议室,详见当日一楼显示器上的具体会议室)6.投标人在投标前应在必联网(https://www.ebnew.com)或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https://www.chinabidding.com)完成注册(由于机电产品交易平台的注册审核需要一定时间,如投标人在决定参加本项目投标后请尽早登录该网站查询自身是否已经处于有效注册状态,以免因临近投标截止时间再来办理注册事宜而影响正常投标)。评标结果将在必联网和中国国际招标网公示。7. 汇款方式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人民币):上海银行愚园路支行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美元):上海银行长宁支行BANK OF SHANGHAI帐 号(人民币):31641800003023916帐 号(美 元):3164631405000272107其他:SWIFT CODE:BOSHCNSHXXX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NO.35,LANE 528,CAOYANG ROAD)二、开标时间:2023年03月29日 09:30 三、预算金额:预算金额:248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招案2023-0435(主要设备).docx
  • 2485万!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项目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项目编号:招案2023-0435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陈洁、王杰、杨柳、张琴项目联系电话:021-62340833、62445672(报名/保证金请咨询电话62445672)采购单位联系方式:采购单位:同济大学采购单位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采购单位联系方式:谢老师 021-65987410代理机构联系方式:代理机构: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代理机构联系人:陈洁、王杰、杨柳、张琴 021-62340833、62445672(报名/保证金请咨询电话62445672)代理机构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一、采购项目内容(招标编号:1069-234Z20230435)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受招标人委托对下列产品及服务进行国际公开竞争性招标,于2023年2月28日在中国国际招标网公告。本次招标采用传统招标方式,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参加投标。1. 招标条件1.1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进行公开采购。本次招标要求卖方提供成熟产品,有丰富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用户培训经验以及提供良好的售后技术支持,用于教学研究等。1.2资金到位或资金来源落实情况:已落实1.3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的说明:已具备2. 招标内容:2.1招标项目编号:1069-234Z20230435 2.2招标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碳14加速器质谱仪采购2.3项目实施地点:中国上海市2.4招标产品列表(主要设备):详见附件3. 投标人资格要求3.1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人须满足下述要求:1) 投标人须为所投仪器设备的制造商或持有该设备制造商/中国大陆地区总代理唯一授权;2) 关境内的投标人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未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三年内,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 关境外的投标人须提供有效的企业/商业登记证明材料;4) 境内投标人未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三年内,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2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3.3未领购招标文件是否可以参加投标:不可以4. 招标文件的获取4.1招标文件领购开始时间:2023年2月28日4.2招标文件领购结束时间:2023年3月7日4.3招标文件领购地点/电子下载方式: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06室现场领购4.4招标文件售价:每本¥500/$1004.5其他说明:2023年2月28日~2023年3月7日上午:9:00 ~ 11:00,下午:13:00 ~ 16:00(节假日除外),凡愿参加投标的合格供应商关注“中世建咨”微信公众号,主界面右下角点击“投标报名”完成微信报名登记后可在微信端领购招标文件或至现场领购。备注:未领购招标文件的供应商不得参加投标。招标文件发售期截止后,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可以依法重新招标。4.6报名须提交的下述资料:1) 供应商资格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或企业登记证明等复印件);2) 授权委托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注:以上提交的资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如有缺漏,招标代理机构将拒绝接受其报名。报名时提供的资料应与投标文件中的资格证明文件一致,如有不同,以投标文件为准。投标人的合格与否,将由评标委员会决定。5. 投标文件的递交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2023年3月21日上午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投标文件送达地点: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楼会议室,详见当日一楼显示器上的具体会议室)开标地点: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楼会议室,详见当日一楼显示器上的具体会议室)6.投标人在投标前应在必联网(https://www.ebnew.com)或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https://www.chinabidding.com)完成注册(由于机电产品交易平台的注册审核需要一定时间,如投标人在决定参加本项目投标后请尽早登录该网站查询自身是否已经处于有效注册状态,以免因临近投标截止时间再来办理注册事宜而影响正常投标)。评标结果将在必联网和中国国际招标网公示。7. 汇款方式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人民币):上海银行愚园路支行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美元):上海银行长宁支行BANK OF SHANGHAI帐 号(人民币):31641800003023916帐 号(美 元):3164631405000272107其他:SWIFT CODE:BOSHCNSHXXX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NO.35,LANE 528,CAOYANG ROAD)招案2023-0435(主要设备).docx
  • 【会后报道】Elementar参加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
    2017年8月22-24日,Elementar参加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起并承办的“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包括欧阳自远院士、戴金星院士、王铁冠院士等在内的数十位知名的专家参会。会议内容涉及天体化学、油气地质学、冰冻圈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全球变化研究、农业科学,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新方法等学科领域。 会议过程中,我司德国Elementar的市场经理Mike Seed结合各个领域的案例,介绍了同位素系列产品,现场着重的介绍了ISO CHROM LC &precisION.会|议|现|场
  • 3800万!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纳米级二次离子质谱仪采购项目
    1. 招标条件1.1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纳米级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进行公开采购。本次招标要求卖方提供成熟产品,有丰富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用户培训经验以及提供良好的售后技术支持,用于教学研究等。1.2资金到位或资金来源落实情况:已落实1.3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的说明:已具备2. 招标内容: 2.1招标项目编号:1069-234Z20233753 2.2招标项目名称: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纳米级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2.3项目实施地点:中国上海市2.4 预算金额:3800.000000 万元(人民币)2.5招标产品列表(主要设备):详见附件3. 投标人资格要求3.1参加本项目的投标人须满足下述要求:1)投标人须为所投仪器设备的制造商或持有该设备制造商/中国大陆地区总代理唯一授权;2)关境内的投标人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且未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三年内,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关境外的投标人须提供有效的企业/商业登记证明材料;4)境内投标人未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三年内,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3.2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不接受3.3未领购招标文件是否可以参加投标:不可以4. 招标文件的获取4.1招标文件领购开始时间:2023年9月28日4.2招标文件领购结束时间:2023年10月11日4.3招标文件领购地点/电子下载方式: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06室现场领购4.4招标文件售价:每本¥500/$1004.5其他说明:2023年9月28日~2023年10月11日上午:9:00 ~ 11:00,下午:13:00 ~ 16:00(节假日除外),凡愿参加投标的合格供应商关注“中世建咨”微信公众号,主界面右下角点击“投标报名”完成微信报名登记后可在微信端领购招标文件或至现场领购。备注:未领购招标文件的供应商不得参加投标。招标文件发售期截止后,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少于3个的,招标人可以依法重新招标。4.6报名须提交的下述资料:1)供应商资格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书或企业登记证明等复印件);2)授权委托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注:以上提交的资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如有缺漏,招标代理机构将拒绝接受其报名。报名时提供的资料应与投标文件中的资格证明文件一致,如有不同,以投标文件为准。投标人的合格与否,将由评标委员会决定。 5. 投标文件的递交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2023年10月19日上午09时30分00秒(北京时间)投标文件送达地点: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楼会议室,详见当日一楼显示器上的具体会议室)开标地点: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中世办公楼3楼会议室,详见当日一楼显示器上的具体会议室)6.投标人在投标前应在必联网(https://www.ebnew.com)或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https://www.chinabidding.com)完成注册(由于机电产品交易平台的注册审核需要一定时间,如投标人在决定参加本项目投标后请尽早登录该网站查询自身是否已经处于有效注册状态,以免因临近投标截止时间再来办理注册事宜而影响正常投标)。评标结果将在必联网和中国国际招标网公示。7. 联系方式招标人:同济大学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联系人:俞老师联系方式:021-65985090招标代理机构:上海中世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联系人:陈洁、王杰、杨柳、张琴联系方式:021-62340833、62445672(报名/保证金请咨询电话62445672)8. 汇款方式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人民币):上海银行愚园路支行招标代理机构开户银行(美元):上海银行长宁支行BANK OF SHANGHAI帐 号(人民币):31641800003023916帐 号(美 元):3164631405000272107其他:SWIFT CODE:BOSHCNSHXXX公司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528弄35号(NO.35,LANE 528,CAOYANG ROAD)招标产品列表.docx
  • 全新发布 | TESCAN公司推出新一代适用于地球科学研究和矿物分析的 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ESCAN TIMA
    2020年11月25日,TESCAN ORSAY HOLDING a.s.宣布正式发布新一代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ESCAN TIMA,TIMA(TescanIntegrated Mineral Analyzer)是一款可满足地球科学研究和工业矿物分析的岩石矿物全自动化定量分析系统。TESCAN TIMA 可以对岩石、矿石、岩屑、精矿、尾矿、浸出渣或冶炼产品等进行快速定量矿物分析,能快速有效识别岩石类型、矿物种类、测量矿物含量、分布、颗粒大小、解离或锁定各种参数。TESCAN TIMA 综合矿物分析系统功能和优势:矿石的整体形态和矿物及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分布;矿石中矿物的结构构造、共生、连生和包裹关系特征;快速准确的金、银、铂和稀有金属亮相元素寻找功能;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矿物及成矿元素的品位和回收率计算;储油层岩石特征、岩屑分类、孔隙组合及孔隙度的测量;TIMA软件支持离线数据分析,数据永久保存,可随时查看。 TESCAN TIMA 可以快速解析复杂矿石和寻找贵重金属,提高资源利用,降低勘探成本,助力矿产资源勘查和潜力评估,精确监控粉碎、浮选、浸出和回收工艺,优化选矿流程设计,提高矿山运营效益。TESCAN TIMA 提供的特定矿物和亮相搜索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寻找目标矿物和金、铂等贵金属以及稀有和稀土金属。TIMA对矿物成分和结构的定量解析达到微米的尺度,相对于传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石油、矿业和冶金等领域。新一代的TESCAN TIMA在软件和硬件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融合,能够更准确的识别矿物,提高分析效率。提供的多达100个样品的全自动进样系统,24/7无人值守全自动分析功能更是带来前所未有的超脱体验!近几年来,无论在国内和国际上,已有多个课题组和公司采用该项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并在多种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文章,相关的成果正在不断地涌现。 TESCAN TIMA 相关论文应用方向:地球1、Instantaneous rocktransformations in the deep crust driven by reactive fluid flow(Nature Geoscience,2020,DOI:10.1038/s41561-020-0554-9)文章链接: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u0c0r00x40s0g00143804h0e9320814&site=xueshu_se&hitarticle=1 2、Cold deep subductionrecorded by remnants of a Paleoproterozoic carbonated slab(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DOI:10.1038/s41467-018-05140-5)文章链接: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5daab39185510fbab1e2466e7564a378&site=xueshu_se&hitarticle=1 3、Recoveryof an oxidized majorite inclusion from Earth' s deep asthenosphere(Science Advances,2017,DOI:10.1126/sciadv.1601589)文章链接: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439db230a088a740edda4a498fff8349&site=xueshu_se&hitarticle=1 应用方向:选矿 4、The mineralogy and processingpotential of the Commonwealth project in the Molong Volcanic Belt, centraleaster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Ore Geology Reviews,2019,DOI:10.1016/j.oregeorev.2019.102976)文章链接: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v3u08r0v71x0rm0qh2f0gj0mj513539&site=xueshu_se&hitarticle=15、Assessment of a spodumene oreby advanced analytical and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itsamenability to processing for the extraction of lithium(Minerals Engineering,2018,DOI:10.1016/j.mineng.2018.01.010)文章链接: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ee20d0507c9e3a57a5bea30d91e1076d&site=xueshu_se&hitarticle=1 6、Comparison of the Mineralogyof Iron Ore Sinters Using a Range of Techniques(Minerals,2019,DOI:10.3390/min9060333)文章链接: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g580c805b3a0my0mw7k08j07t615415&site=xueshu_se&hitarticle=1应用方向:石油 7、Mineralogy and pore topologyanalysis during matrix acidizing of tight sandstone and dolomite formationsusing chelating agents(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Engineering,2018,DOI:10.1016/j.petrol.2018.02.057)文章链接: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68908abcdef9cbd15705dc2371b76934&site=xueshu_se&hitarticle=1 应用方向:文保8、Alkaline leaching ofbrannerite. Part 2: Leaching of a high-carbonate refractory uranium ore
  • 北京易科泰公司应邀参加第五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7月2日,为期3天的第五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应邀参加大会,并展出CoreScanner样芯密度扫描与元素分析技术、LIBS元素分析技术、GeoDrone® 无人机遥感技术、海洋藻类测量与监测技术、土壤呼吸与碳通量测量监测技术等地球与海洋国际先进仪器技术,受到与会专家广泛专注。CoreScanner芯体元素分布与密度扫描分析系统可以对海洋湖沼等沉积样芯、地球地质样芯等,进行X-光数码扫描成像密度分析和元素浓度分布分析,用于海洋勘测研究、地球地质勘测研究、地质资源勘测研究、地质年轮及环境气候年轮分析等领域,高解析度、非接触和非损伤性扫描分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洋湖泊沉积样芯及地球地质样芯分析系统。CoreScanner为IODP(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项目提供了强大关键的快速高解析度研究分析平台,甚至已发现从本世纪一直到三叠纪2.27万年以前的深海样芯。德国地质科学研究中心(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Geosciences)利用Itrax CoreScanner对350米长的深海沉积样芯进行了每秒1mm解析度的扫描分析。SciTrace LIBS元素分析系统由欧洲工程技术中心(CEITEC)研制生产,用于岩矿、材料、塑料、土壤及植物等的元素分析和元素分布2D成像,可广泛应用于地质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土壤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考古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样品分析。 GeoDrone® UAV遥感平台由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自主研发集成的UAV地面信息遥测平台,采用国际先进的光谱成像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地球地质勘测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生态环境调查监测、农业病虫害及胁迫(如干旱胁迫、热胁迫等)监测评估预警、地理信息系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评估、林业病虫害及森林火灾调查监测预警、湿地资源调查评估、自然保护区管理等。公司还展示介绍了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地球与海洋科学的应用,如利用FluorPen叶绿素荧光监测模块进行极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监测、利用FluorCam叶绿素荧光技术进行的一系列藻类对气候变化、海水酸化的响应研究等。 BSC(土壤生物结皮)是由细菌、蓝藻、绿藻、地衣及苔藓植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在地球生态系统特别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生态功能、废弃矿场生态恢复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包括碳汇与土壤有机碳形成、固氮作用、水土保持等。Stella Gypser等(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spatial variance on biological soil crusts covering initial soils of post-mining sites in Lower Lusatia, NE Germany, Flora 2016)利用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对废弃矿场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类型、不同演替阶段的BSC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SC在废弃矿场生态恢复早期促进了土壤形成和有机碳积累,藻类、地衣、苔藓等不同类群生理生态表现不同。 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为您提供地球与海洋科学研究与监测全面解决方案,欢迎垂询或与EcoLab实验室合作。
  •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正式揭牌
    日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地球所,RADI)在京举行组建工作报告会,正式揭牌。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出席报告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孙鸿烈、曾庆存、欧阳自远、李德仁、童庆禧、薛永祺、姚檀栋等院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国防科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文物局等部委领导,高校及国际组织代表、国际知名科学家等近600人出席报告会。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地球所,RADI)在中科院原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为中科院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目前国内该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研究所旨在研究遥感信息机理、对地观测与空间地球信息前沿理论,建设运行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全球环境与资源空间信息保障能力,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促进学科发展做出创新性贡献。遥感地球所的组建,使中科院进一步加强了在该领域的骨干引领作用,形成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为做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钦敏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亟需以对地观测为主导的空间技术提供近实时、高质量的空间数据产品。希望中科院遥感地球所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增强我国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空间信息的保障能力,为建设国家级天空地一体化对地观测基础设施与技术体系提供支撑。   白春礼充分肯定了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的整合组建工作,特别强调了该所在芦山地震灾情监测与分析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这是科技服务民生重大问题的具体体现。他指出,遥感地球所各项整合、建设工作是中科院长期探索的结果,是实施“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他对遥感地球所发展提出三点希望:要立足前沿,瞄准国计民生,凝神聚力求重大突破 要坚持开放兴所,进一步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积极推进协同创新 要坚持人才强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更多优秀人才、领军人才。   徐冠华作为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学术委员会和国际专家委员会主任指出,空间信息科技在国家科技发展布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遥感科学技术及其兴起的数字地球科学技术,将对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产生深远影响。他指出,遥感地球所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在新的基础和起点上大力推动科技改革,走出一条成功的科技发展之路 要把发现、培养、造就青年科学家作为最优先的任务之一,培养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 要进一步加强开放和合作,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排头兵。   会上,地球观测组织(GEO)秘书长Barbara Rya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分别代表国际组织和国家有关部委发表了讲话。   中科院遥感数字地球所所长郭华东作了组建工作报告,全面介绍了遥感地球所组建背景、五项建设成果,重点分析了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遥感科学与空间地球信息基础研究能力、数字地球科学平台与全球环境资源信息分析能力、学科齐全的队伍机构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等研究所四大核心竞争力,详细汇报了研究所“一三五”规划和实施情况,并简要介绍了研究所开展的四川芦山地震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工作。   随后,举行了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揭牌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国际专家委员会、工程技术委员会、用户委员会聘书颁发仪式。
  •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中国成立
    p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作为中国深化与世界各国在地球科学领域尤其是地球化学领域合作的新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协定12日正式签署,这突显了我国地球化学调查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p p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 施莱格尔在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建立中心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的宗旨,教科文组织将积极支持中心在中国建立。《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化学地球”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平台同日发布和启动。 /p p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近40年来,中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使中国地球化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p p   据介绍,2010年2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中心申请建议。2010年11月教科文组织派遣考察团开展了可行性评估,2013年6月教科文组织第191次执行局会议通过评估报告。2013年11月,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正式批准在中国廊坊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申请。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心建立。中心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 /p p br/ /p
  • 我国地球化学跻身世界一流 原子荧光光谱功不可没
    全球地球化学必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  5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科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下称“物化探所”)举行。这也意味着,包括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托中国地科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广西桂林建立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内,国土资源部已成为我国唯一拥有2家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的部委。  “这既是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地质调查机构的信任与支持,也是中国对国际地学发展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在成立大会上如是说。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签署相关协定  硬实力+软实力 保障国际机构落户中国  其实,“保障这一机构落户我国”的提议由来已久。  早在2009年10月,在河北廊坊召开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会议上,谢学锦院士、王学求博士、Smith博士等多位人士联合提出了依托物化探所建立中心的建议,并得到了与会各国专家的积极响应。  2010年2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物化探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建立中心的申请建议。2010年11月,教科文组织派遣考察团开展了可行性评估,并在2013年6月的教科文组织第191次执行局会议上通过了评估报告。2013年11月,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正式批准在中国廊坊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申请。  经过多年的努力,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心建立。  “中心之所以可以顺利落户中国,是教科文组织和地质科学联合会对中国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的认同,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建立了一支一流的队伍,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这是我们的硬实力,直接从事分析测试的3700余人的庞大队伍,这是我们的软实力。这样的‘软’‘硬’结合,是其他任何一个竞争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心副主任王学求研究员向记者说道。  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合作研究。截至2015年底,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共实施355项,其中我国参与135项,占38%。2015年22个在研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中,我国科学家参与10项,排名居各会员国首位。  顺利落户更是离不开我国在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总体科研创新能力居国际领先水平这一要素。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与不断探索,我国共取得4项原创性成果。  一是取得地球化学调查理论和方法原始性创新,指导了地质找矿突破 二是研发了76种元素的高精度实验测试技术,形成了由专业研究机构引领,辐射30个省级地质实验室的全国性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网络,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指标最多的国家 三是研制了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矿石、生物等系列共234种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占世界50%以上,为全国乃至全球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是研发了世界上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化学属性的“地球化学”数据管理软件和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展示和查询。  这一切,使得研究中心在我国建立似乎是水到渠成的。正如姜大明部长所言:“科技创新在中国发展全局处于核心地位,实施一批大科学计划工程,积极参与大型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科技界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跟随到超越 重点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姜大明部长一再强调着地球化学在解决能源资源上的作用,中心的成立,将加强全球地球化学家的合作交流,系统测量五大圈层化学元素的含量,绘制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构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可以为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系统持续的科学数据和解决方案,有效服务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离不开地球化学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实践和努力。近40年来,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使我国地球化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如在找矿突破和水土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实施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大、调查技术最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初步摸清了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化学元素分布状况,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服务了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  在采访物化探所中心实验室主任张勤研究员的时候,我们也能反复听到这样一个词——一流!从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地球化学从业者的骄傲和自豪。他指着一台仪器向我们介绍道:“这台分析仪器我们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测量,比如汞,我可以打包票的说,绝对是世界一流!”后来我们了解到,这台仪器的名字叫做“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研究团队的核心就是张锦茂先生和张勤研究员,前者是张勤入职物化探所以后的老师。  可以说,这台仪器的研发过程就是张勤研究员甚至是整个中国从事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人员的心路历程——由学习、跟随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到超越和引领,成为世界一流。而这,也正是我国地球化学工作的超越之路。  引领世界合作 推进“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  中心成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我国引领世界地球化学科学大计划的工作才刚刚拉开帷幕,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以国际一流的标准来建设,实施好6年发展规划,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是首要任务。”姜大明部长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将在未来6年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开展全球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监测。建立覆盖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未来6年将覆盖陆地面积25%左右,服务全球资源总量估算、人类未来资源评价、全球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放射性基准与放射性注入量监测为全球环境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全球碳循环与全球变化测定,为自然界碳循环和全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  ——开展“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填(编)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实施国家建设需求,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利用中国领先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采集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地球化学数据,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数据,为资源布局和富余产能转移提供决策依据。未来6年重点在中蒙俄哈、中伊土、中南半岛三个经济走廊区域实施地球化学填图。  ——开展编制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与化学地球平台建设,向社会提供服务。系统收集已经完成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建立数字地球的“化学地球”平台,编制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通过互联网向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积极准备“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化学元素是地球的最小组成单元,被称为地球的基因。“化学地球”是绘制地球化学元素图谱,将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在地球上,为全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中国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得集研究、填图、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化学地球”成为可能。“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主要包括:建立覆盖全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建立地球关键带全球地球化学观测网,全球主要50种成矿元素分布与资源总量评价,全球重金属、放射性和碳元素基准值与环境评价,全球重大地质事件的地球化学响应,“一带一路”主要经济走廊地球化学填图,建立基于因特网的“化学地球”平台,提供全球地球化学大数据和知识公共服务。  覆盖全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已经以我国河北廊坊为中心,向世界发出了信号。我国地学界也会以此为契机,务实合作,不断探索,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开辟全球地球化学发展新境界,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建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 地质地球所提出硫化物颗粒的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方法
    硫化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矿物,其形成往往与地质运动或生命活动相关。硫化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是示踪生命活动,厘定地质过程的重要依据。传统离子探针硫同位素分析精度虽然可以达到0.1-0.2 &permil ,但其束斑一般为10-30 &mu m,不适用于微生物活动相关的微细硫化物颗粒(5 mm)和硫化物复杂环带等样品的硫同位素分析。纳米离子探针具有高空间分辨的特点,但通常其分析精度较传统离子探针逊色,前人在~2 mm空间分辨下,硫化物硫同位素分析的精度仅为2-4&permil ,制约了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为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和分析精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张建超工程师与其合作者以纳米离子探针为平台,开展了超高空间分辨与高精度的硫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QSA效应(电子倍增器无法记录几乎同时到达的两个离子而造成的测量误差)是制约高精度同位素分析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精确校正QSA效应方法,并成功研发了不同空间尺度内硫同位素高精度分析的实验方法,其空间分辨和外部分析精度分别为:~5 mm尺度内分析精度0.3&permil 、 ~2 mm尺度内分析精度0.5&permil 、 ~1 mm尺度内分析精度1&permil 。这一结果是同等空间分辨下最优的分析精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层次,能够满足微米-亚微米尺度的硫化物颗粒(如草莓状黄铁矿)及复杂环带的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的需求。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分析技术刊物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上(Zhang et al. Improved precision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sulfur isotope analysis using NanoSIMS.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14, 29(10) : 1934-1943)。   地质地球所提出硫化物颗粒的高精度硫同位素分析方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