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登峰计划

仪器信息网登峰计划专题为您整合登峰计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登峰计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登峰计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登峰计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登峰计划话题讨论。

登峰计划相关的资讯

  • 第二批广东“登峰计划”医院名单出炉,3亿建设资金花落谁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第二批“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名单已出炉,共推出13家医院,分别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粤北人民医院、梅州市人民医院和茂名市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6月6日,广东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推出了9家重点建设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方+记者了解到,本次“登峰计划”共推出22家重点建设医院,包括首批推出的9家医院,在未来三年内,每家登峰医院将获得3亿元的资金支持。此次建设资金将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至项目医院,由重点建设医院自主预算管理及使用,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和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原则上不得用于基建。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7cc5d985-be1e-4efa-8353-977ba25f8e84.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1-03 上午5.59.3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b732f0e8-d55c-4e10-8699-3f1caf36d611.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9-01-03 上午5.59.4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名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登峰医院”怎么建?&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方+记者从广东省卫健委了解到,重点建设医院将在五大方面发力,分别是发展前沿医疗技术、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集聚拔尖医学人才、打造一流医学学科、率先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标是争取到2022年建成1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和若干个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新增2-3名院士、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6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取全国百强医院达15家以上;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建设医院解决疑难复杂重症的医疗技术水平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全省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打造一所中国特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研究型综合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计划打造3个临床诊疗中心(院中院)和1个检验检测平台;新增省部级平台2-3个,国家级平台1个;新增1名两院院士、新增3-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6名新增国家级青年人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科研建设方面,瞄准国际前沿方向,形成3-5个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大团队,包括RNA医学研究团队、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团队、生物治疗研究团队、医学生物材料研究团队、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力争3年3个专科进入全国排名前十,5年5个专科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力争在5年内建设一个肝脏疾病国家级科研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一个脑病区域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一个免疫性疾病诊治中心;5年内力争培养或引进院士1-2人;5年内,基于医院在肝脏疾病、脑病和风湿免疫三个研究方向上形成的技术和临床优势,继续扩大科研团队规模,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将三个研究方向的影响力提升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水平,在相关领域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推进数据库建设,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前期建好的全球共享疑难眼病数据库为参照,逐步完成重大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底病、角膜病)的人群流调数据库、临床病例数据库、眼科影像数据库、患者随访中心数据库的整体建设,提升我国重大眼病数据库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其次,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药理基地,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设立足华南、辐射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口腔医学诊疗及科研平台,自主研发一批突破瓶颈的关键核心诊疗技术,引育一批创新型口腔医学临床科研领军人才,产生1~2个产业带动性强、技术自主可控、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科技成果,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排名提升1~2位,稳居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医院百强,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到2022年,力争将医院建成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世界一流的(简称“三最一流”)癌症中心,综合实力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进入前十。计划整合医院内部的肿瘤组织样本库、科研/临床高通量测序平台、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新型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平台,建立新的运行体制,组建广东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取获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国家/区域医学中心、肿瘤学研究的协同创新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完成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第一期建设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建成1-2个国家中医诊疗中心;在基础研究领域,建设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基础实验平台、中药新药研发平台、新药中试转化研究技术平台等;到2022年,争取在新一轮遴选中产生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创办《中医肿瘤学》学术期刊,争取在5-10年内成为国内科技核心期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立功能完善的中心实验室,积极构建临床资源生物样本库平台,推动重点学科依托临床大数据库为基础的多中心研究;直接引进专门进行科研的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21人,将争取通过3-5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上超过广州部分省属三甲医院或大学直属附属三甲医院的水平,形成人才队伍建设“市一模式”,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基于国家和儿科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并进行动态调整,积极支持儿童脑科学、新生儿科、围产医学(胎儿医学、产前诊断)、出生缺陷、血液肿瘤、儿童重症等特色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发展;通过5年的建设使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龙头学科群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6大特色应用型学科方向具备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以儿科学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到2022年,医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医院及大湾区区域性医疗中心,综合实力进入华南区前20,全国前100;将打造精准医疗创新平台,以重点研究疾病及高风险人群早筛早治防控技术和建设医学标准数据库和生物医学数据库为主要工作方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科研领域,医院将突破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瓶颈,培育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3个,争取建设成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重点实验室三大平台的基础上,使结核病、新发传染病、肝移植三大学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具有竞争性优势,其中结核病专科排名进入前3,新发传染病进入前10,肝移植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粤北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用5年的时间培养引进5-1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25名博士、250名硕士,培育120名高级医学人才,实现全院主要临床医技科室主任全部为正高职称,全院医师研究生学历达70%以上;医院将提升疑难复杂重症医疗技术水平与能力,大部分专科的临床疑难、急危重症诊治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完全达到高水平医院的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梅州市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设梅州市医学科学院,设立心血管病研究所、肿瘤研究所、消化病研究所、神经疾病研究所等机构;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院士智囊团;打造高水平区域疑难复杂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综合卒中中心,创建国家创伤中心;力争获得器官移植准入资质,开展器官移植。&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茂名市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积极推进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基地和生物样本库建设,建设研究型医院,争取成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单位;推进紧密型医联体(或医疗集团)建设,争取实现医联体内人财物管理统筹,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分级诊疗落到实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医疗高地,首批9家医院亮出成绩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尽管广东总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北京、上海三足鼎立,但“前有差距,后有追兵”,与京沪相比差距较大,同时与紧跟其后的浙江、江苏等地相比领先优势不明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要求,去年6月,广东启动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计划推出22家重点建设医院,首批推出9家,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5家医院,作为“登峰单位”。此外,深圳市人民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被选为“登峰培育单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启动建设半年来,首批9家医院亮出了成绩单。截至目前,首批高水平医院已引进各类高层人才235人。复旦排行榜全国百强医院我省上榜10家,比去年增加1家,眼科、呼吸科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目标建设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目前已完成消化道肿瘤研究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等实验研究平台的宏观设计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初步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人类遗传资源中心,待样本库完全建成后,可涵盖15-20个优势学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沈祖尧教授担任精准医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引进哈佛大学 Ronald Tompkins (国际烧伤学会主席,全美烧伤学会主席)为客座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截至2018年11月,引进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2人;引进博士后82人;引进双聘院士1人,短期千人1人,高端外国专家2人,柔性引进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知名教授2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依托消化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肿瘤内科等学科,拟建设以消化系统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为特色的国际一流肿瘤临床诊疗中心,申报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搭建AI辅助决策平台,选定肝脏肿瘤、消化道肿瘤作为一期辅诊病种,已于去年年底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临床诊断效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推进慢性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申报病毒性肝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申报感染性疾病领域、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等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完成场地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招标。积极申报专科类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已经获批风湿病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将制定风湿病国家区域诊疗中心的实施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广东省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设立“1234计划”,旨在通过五年时间完成培养或引进1名院士、2名长江学者、3名权威专家、4名国家杰青。已成功全职引进1名长江学者及国家杰青;柔性引进曹雪涛院士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平洲科研实验平台基地建设作为“三重一大”项目已经完成立项,将建成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实验室以及配套的专家公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截至8月28日受理了46项,10个重大项目每项目拟资助500万-1000万元,预计投入经费1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初步确立了和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院的合作意向;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战略合作计划,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镜湖医院等;初步签订了中美欧创新创业合作计划,包括美国Rush大学、德国汉堡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立设备项目库,主要是以大中型设备配置为主,与医院建设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购置的中小型设备形成互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立院士工作站4个,引进肝胆、消化、妇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个领域的院士,目前医院共有院士工作站5个,初步形成院士工作站规模。新增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称号5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称号28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去年8月正式启动申报呼吸国家医院中心工作,启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大数据及生物资源库平台项目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际首次报道自主麻醉下胸腔镜气管和隆突手术、国际首例阿基米德导航引导肺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国内首例边缘供肺EVLP“再修复”后成功移植。年内成功实施心肺联合移植7例,数量和质量居国内首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广东省中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组织实施“区域诊疗中心”专项,初步立项区域诊疗中心项目16项,其中脑病科、肾病科等6个专科成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心血管科的“冠脉血运重建后心绞痛”、肾病科的“慢性肾衰病”入选成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立项启动了34个优势病种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和广东国际传统医学临床指南研究院项目建设。开展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二期建设。成功聘请李兆申、俞梦孙两位院士并筹备建立院士工作站。聘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Timothy T.R.D.J. Radstake教授为医院客座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进入新一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深圳市人民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引进人才50人,即将签约高端人才5人,包括中华医学会二级学术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端计划2人,大学终身教授1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登峰计划”医院确定支出人才科研启动经费2.63亿元,安家补贴8300万元,过渡性住房(三年期)665万元。选拔10个中青年骨干团队建立院内杰青培育团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加大力度建设呼吸系统学科、神经系统学科、心脏及血管学科、肿瘤病学学科、内分泌学学科;建设干细胞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心、细菌耐药与监控平台,介入诊疗中心,超声医学诊断治疗工程技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肿瘤个性化用药与精准治疗研究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学的科研教学资源能极大地助力医院“登峰计划”的实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引进2名美国知名肺癌专家及其团队(孔凤鸣和陆波),以及香港大学明德教授关新元教授;器官移植中心引进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卢宠茂教授肝脏移植团队及肝移植专家吴国际医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器官移植中心已成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心血管治疗中心重点筹备心脏杂交手术室,将可供内外科杂交手术使用。中心共享实验室建设预期2019年中可投入使用,并引进香港大学外科知名专家万钧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筹备建立国际化临床试验管理平台;获批组建深圳市药物临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协同深圳市卫计委推动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合作,拟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推进国际化模拟医学培训中心建设,获批建设总金额为2938万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引入周宏灏院士、于金明院士团队。由周宏灏院士专家团队领衔建立的精准医学研究所揭牌,目前已开展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建立的药物一期临床病房已完成了2项临床试验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建设临床研究中心,开展重大疾病临床研究;与美国应用干细胞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开展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研究与转化应用;与汕头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共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物研究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筹建急诊ICU病房,增加16张重症病床,争取明年春节前正式投入运行;呼吸重症病房、神经科重症病房在设计中。进行重点学科建设评审,已确定19个临床学科作为重点支持发展学科。拟成立医院护理研究院,引入省护理学科带头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医院临床医学获批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内科学去年成功获批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出台《“登峰学者计划”管理办法》,计划用五年时间培养引进100名左右的高水平“登峰”学者人才,去年已引进博士人才8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与德中医疗行业协会签订心脏血管中心合作协议,打造国内一流的心脏血管中心。完成I期药物临床试验病房建设工作,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干细胞研究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已建成呼吸系统疾病国家临床研究分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正在申报广东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广东省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成为全省20家省级远程医疗中心。 /p
  • 美媒:拜登推出基建计划将加强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地时间2021年3月31日,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发布了董事长兼CEO约翰诺伊弗关于拜登基建提案的以下声明,该提案提出投资美国半导体制造、研究和劳动力开发。“总统计划将大力投资美国半导体从业人员、制造和创新——这是美国实力和未来的三大基石。半导体是美国经济和创造就业、国家安全和关键基建的基础。我们很高兴总统在这个问题上的领导作用,并期待与政府和国会合作,促进美国在半导体及其许多关键技术方面的全球竞争力,同时确保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税务制度。”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制造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37%下降到今天的12%。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我们全球竞争对手的政府提供了大量补贴,这使得美国在的新增建设晶圆厂方面处于劣势。此外,联邦政府对半导体研究的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几乎不变,而其他国家的政府则在加强自身半导体能力的研究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认识到半导体在美国未来所起的关键作用,国会于今年1月颁布了《美国芯片法案》,作为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NDAA)的一部分。新法要求鼓励国内半导体制造业和芯片研究投资,但必须提供资金,使这些规定成为现实。上个月,SIA呼吁拜登与国会合作,为半导体制造激励措施和研究计划提供资金,作为其基础设施计划的一部分。
  • 某国产仪器商拟登陆A股市场 计划募资2.7亿
    主营业务为实验分析仪器及相关整体解决方案的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德科技”)近日发布了更新版招股说明书,计划登陆A股市场。本次上市,该公司计划募资2.7亿元,主要用于实验分析仪器升级扩产、燃料智能化管理子系统集成、风透式快速干燥技术产业化、技术及培训中心与信息化升级4个项目。然而,记者在查阅其新版招股说明书时发现,该公司应收账款数据疑点重重,且产成品数据经不起推敲,存在造假的嫌疑。  应收账款数据打架  招股书提供的信息显示,报告期内三德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4亿元、2.13亿元和2.24亿元,对应的应收账款分别为0.87亿元、1.13亿元和1.43亿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分别达到53.05%、53.05%和63.84%。由这组数据可见,报告期内该公司有一半以上的营业收入并没有收回来,而是形成了外债,而且这些外债的规模在逐年上升中,回款能力越来越差。尤其是2014年,收回的货款仅仅占营业收入的三成多,这意味着该公司有六成以上的商品是赊销出去的。更关键的是,即使在这种放宽销售条件大肆赊销的前提下,其营业收入也仅仅实现了5.16%的小幅增长。可见,该公司不但存在严重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且在宽松销售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发展状况也同样令人担忧。  从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来看,三德科技不断增大的应收账款甚至还闹起了乌龙。三德科技2014年的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同样也是其该年度的前五大销售客户,令人不解的是,该公司在统计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时,给出的应收账款金额竟然与其在统计前五大销售客户时给出的应收账款金额均不相同,前者数据均比后者数据高出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同样在其他会计年度,当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与前五大销售客户为同一客户时,其公布的应收账款金额也都出现了前后不相同的情况。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距?招股书中未见相关说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此外,三德科技在介绍其销售模式时表示,一般公司在仪器安装调试后确认销售收入,并可收取到货款的 90%,其他10%的余款作为质量保证金,期限为调试验收合格后1年。并强调,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政策连续稳定,未发生重大变化。这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在该公司确认营收后,90%的货款应该都已经收回来了,不应该存在太多应收账款才对。另外,我们知道,生产型企业的应收账款是在企业实现商品销售的情况下实现的,也就是说,其应收账款金额不可能超过销售额。那三德科技情况又如何呢?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4年三德科技对魏桥集团实现的销售额为624.64万元,这也就是说,该年度即使三德科技一分钱的现金也没有向魏桥集团收取,那么对其形成的应收账款也不应该超过这一销售额才对。而事实上,在三德科技介绍应收账款账龄情况时表示,截至2014年底,其对魏桥集团形成的1年内的应收账款金额高达641.22万元,这一金额明显超出了其对魏桥集团销售额度,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同样的问题并非只有一处。招股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三德科技对其第三大客户中国中煤能源(8.70, -0.42, -4.61%)集团有限公司实现的销售金额为420.76万元,然而该年度,其对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实现的1年以内应收账款金额却高达490.60万元,超过销售额度将近70万元,这些多出来的应收账款又去哪里呢?  同样,2012年三德科技对中国国电集团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金额为250.72万元,可实际上,在三德科技2012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排名第五位的是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北省中南电力设计院),对其销售金额仅仅为234.85万元。也就是说,其对中国国电集团的销售额肯定是低于234.85万元的,那其250.72万元的应收账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么多不合逻辑的应收账款到底如何产生,三德科技并未在招股书中予以交代。而从上面的情况来看,三德科技还有很多交易连一分钱的现金也都没有收到,显然三德科技的对其客户太过于“慷慨”了,而以此种方式销售,如何能实现其招股说明书所说的,确认营收后,“可收取到货款的90%”呢?不收取一分现金,就确认营业收入,如果不是大额赊销的结果,那三德科技就可能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嫌疑。  产成品数据经不起推敲  正常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后,剩下的部分即形成产成品的新增库存。因此,通过企业的产销数据,以及产成品生产成本情况,便可推算出其新增库存产成品的金额,而这一金额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企业产成品的年末数据减去年初数据推算得出。那我们来看看,三德科技2013年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依据三德科技2013年的产销情况来看,其五大类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大于销量,也就意味着该年度公司五大类产品均有新增。另外,三德科技在介绍生产成本时,给出了五大类产品详细的生产成本,依据相应的销量和生产成本数据,我们可以核算出其每类产品的单位成本,通过新增产品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记者核算出2013年三德科技新增产成品金额总共约为635.45万元。  而据三德科技存货构成表可知,该公司的产成品包括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两种,其2013年年末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金额共计2471.41万元,而年初金额则为2111.08万元,由此计得的2013年库存产成品新增金额却仅仅为360.33万元,这一数据与通过产销数据核算出的金额相差了270多万元。  本该相差无几的数据,经过不同方法核算出的结果却相差甚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记者认为,造成这一计算结果偏差的原因可能是产销数据有水分,或者是库存产成品数据不实,而具体是那种情况,恐怕只有企业自己最为清楚了。  逆势扩张为哪般  通过三德科技近年的经营业绩来看,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从2012年至2014年,三德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3789.49万元、4633.97万元和4703.09万元,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更为重要的是,在净利润中有近三成来自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如,在2012年、2013年、2014年中,该公司享受软件销售增值税退税额分别为1168.54万元、1298.51万元、1111.75万元,占同期报表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30.84%、28.02%、23.64%。而除此之外,其所得税纳税比例也因其高新技术企业的身份从25%减为15%,仅这一项,每年又为其净利润贡献数百万元。另外,其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获得的各项政府补助费用分别为91.33万元、271.98万元和173.54万元,政府补助在各期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2.14%、5.12%和3.15%。  总体核算下来,该公司每年利润的近三分之一是来自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我们知道,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其本身并不具备可持续性,企业一旦对此有了依赖性,很可能会严重影响未来的盈利能力,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另外,2013年至2014年,三德科技的五类主要产品中,有四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热值分析产品产能利用率由81.10%下降到了71.00% 成分分析产品由原来的98.43%下降到了84.78% 元素分析产品由95.67%下降到了81.17% 物理特性分析产品由97.69%下降到了83.85%。这四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水平下降幅度均超过了10%,只有样品制备产品略有增加,从60.20%增加到了63.33%,而相应的这五类产品的产销率却均超过了100%,  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和超高的产销率说明三德科技实际上已经开始控制产量,消化库存,这一点从其存货的减少同样可以得到印证,其存货水平从2013年的4302.31万元,下降到了2014年的3165.08万元,下降金额达1200余万元。另外,该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缓慢和应收账款飞速增长的事实,已经显露出该公司产品销售压力倍增,业绩增长乏力的现状。然而,就是在这种现状下,三德科技却抛出了募集资金来扩张产能的计划,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其一旦上市融资成功后,其募资扩张的巨大产能该如何去消化。
  • 拜登签署启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美高官:为合成生物等技术扩展制造基地
    2022年9月12日,白宫官网发布简报,宣布了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正式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一项《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National Biotechn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 Initiative)。在白宫同期发布的情况说明书中,其对于这一计划的背景释义,是这样的:“借助生物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制造’。这些进步促使工业界接受生物制造以作为基于石油基的替代品来重塑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30万亿美元。”很显然,此项技术所针对的技术核心,直指合成生物学。而在稍早时候,在周日的电话会议上,美国高级官员因面对提问而解释该计划时,更是直接这样说道:“一个挑战是:我们可能在生物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尤其是没有能力在内部制造所有东西的小公司,除非我们真正扩大生物制造基地,否则它就必须走出国门去寻找基础设施。”以下为白宫官网发布的对于该技术的情况说明书全文,其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问题背景、行业背景以及措施行动。今天,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一项《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来确保美国能够在国内制造于美国所发明的所有东西。该计划将在美国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建立更强大的供应链,并为美国家庭降低价格。周三,白宫将举办 “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峰会”,届时内阁机构将宣布一系列新的资源投入,这将使美国能够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潜力,并推进拜登的行政命令。当前,全球工业正处于由生物技术驱动的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各国都正在将自己定位成为全球生物技术方案和产品的提供商。目前,美国过于依赖外国原料和生物生产,过去,对于包括生物技术在内关键行业的离岸外包,威胁到其获取重要化学品和活性药物成分等原料的能力。不过,鉴于美国的行业、创新者和强大的研究企业,生物经济仍然是美国的强项,这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通过负责任地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人们将能够实现生物学的潜力,这将可以制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几乎任何东西,从药物到燃料再到塑料,借助生物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 “生物制造”。这些进步促使工业界接受生物制造以作为基于石油基的替代品来重塑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 30 万亿美元。该计划将加速生物技术创新,并在多个行业发展美国的生物经济,包括健康、农业和能源等。该计划将推动生物制造的进步,以美国国内强大的供应链替代来自国外脆弱的供应链,并为美国各地社区提供高薪工作。该计划将改善粮食和能源安全,推动农业创新,同时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将通过医学的进步帮助人们过上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具体而言,该计划将:• 提高美国国内生物制造能力。今天,由于美国国内缺乏基础设施,许多美国生物公司在国外进行生产。该计划将建立、振兴和保护美国生物制造的国家基础设施,包括通过投资区域创新和加强生物教育,同时加强美国生产国内燃料、化学品和材料的供应链;• 扩大生物基产品的市场机会。该计划是政府机构可持续采购的标准,既提供石油产品的替代品,又支持美国工人的高薪工作。该计划将增加联邦机构的强制性生物基采购,包括通过培训和支持合同官员,并确保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和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进展评估。通过这样做,该计划将为行业提供有关生物基产品选择差距的具体指导,从而创造新产品和新市场。该计划将共同发展和加强生物优先计划,增加可再生农业材料的使用,并使美国公司在生物创新方面继续引领世界;• 推动研发(R&D)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政府对生物技术的重点支持可以迅速产生解决方案,正如 COVID-19 大流行期间首创的 mRNA 疫苗。该计划将指导联邦机构确定优先研发需求,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发现转化为医学突破、气候变化解决方案、食品和农业创新以及更强大的美国供应链;• 改善对优质国家数据的访问。将生物技术与海量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为健康、能源、农业和环境带来重大突破。该生物经济计划的数据将确保生物技术开发人员能够简化对高质量、安全和广泛的生物数据集的访问,这些数据集可以推动解决紧迫的社会和全球问题;• 培养多元化的技术劳动力。美国正面临着从社区大学到研究生院各个层次的相关人才短缺。该计划将扩大所有美国人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机会,重点是促进种族和性别平等,并支持服务不足社区的人才发展;• 简化生物技术产品的法规。生物技术的进步正在迅速改变农业、工业、技术和医疗产品的格局,这可能给开发者和创新者带来挑战。该计划将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监管过程的清晰度和效率,以便有价值的发明和产品能够在不牺牲安全性的情况下更快地进入市场;• 推进生物安全以降低风险。该计划将优先投资于应用生物安全研究,并激励生物安全创新,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生命周期的风险;• 保护美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该计划将通过推进人类生物数据的隐私标准和实践、生物数据的网络安全实践、生物相关软件的标准开发以及对于国外竞争对手参与生物制造供应链所带来的风险的缓解措施来保护美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 与合作伙伴和盟友建立繁荣、安全的全球生物经济。该计划推动国际合作,以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来应对最紧迫的全球挑战,从气候变化到健康安全,并共同努力确保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符合民主道德和价值观,确保生物技术的突破造福全体公民。
  • analytica China 观众预登记火热开启,PP计划升级参观体验
    p   两年一届的analytica China 即将于2018年10月31-11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 2018年展会观众在线预登记通道现已开通,展会蓄势待发!请点击: http://www.analyticachina.com.cn/zh-cn/visitor/register.html进行观众预登记,即可轻松获取电子观众胸卡。 /p p   如何轻松预登记: /p p   ★ 快速在线预登记 /p p   方式一:点击链接,立即进行在线预登记 /p p   方式二: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微信号: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手机预登记 /p p   ★ 携带打印胸卡即可直接入场参观,无需再排队登记,定期收到电子快讯,掌握即时行业资讯及展会动态。 /p p   ★ 为树立您的专业观众形象,我们建议您在现场领取卡套佩戴。 /p p   一直以来,analytica China都以满足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供需匹配为首任,除了为内业人士打造一个除了展示新产品和技术外,还可实现商贸对接的领军平台,analytica China首次推出会员计划——Prime Priority 计划 (简称“PP计划”),是针对analytica China优质观众和终端用户(即VIP用户)的服务升级及满意度提升计划,旨在为VIP用户提供便利、优质的观展服务和体验,帮助VIP观众达成参观目,提升观展满意度。同时也为参展企业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和价值。 /p p   PP卡用户可享以下福利: /p p   1. VIP唯一身份认证,尽享analytica China VIP观众福利 /p p   - VIP参观证,可直接凭卡入场参观 /p p   - 免费参加展会同期所有高质量会议和培训班,聆听100多场精彩报告 /p p   - 免费享用VIP休息室茶歇与会客(可携带一人同行) /p p   - 免费享用午餐 /p p   - 可参与analytica China 其他活动或展商活动,相关权益及活动信息将陆续推出 /p p   2、 兼具上海市交通卡功能 /p p   - 内含20元资费,可支付上海市及部分江浙地区交通服务 /p p   - 可参与主办与展商组织的各类活动,获得更多资费充值 /p p   3、 更多个性化定制服务 /p p   - 可提前获取展会及参展企业最新动态及相关信息 /p p   - 专属微信服务平台及客户服务经理,答疑解惑 /p p   - 个性化参观线路定制及供需匹配服务 /p p   如果您是来自: /p p   - 涵盖所有实验室产品的终端用户,行业涉及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教育科研、医疗、环境、食品、工业、电子等 /p p   - 并对产品采购具有决策权、评估权、或推荐权的管理、科研研发、采购、生产、检测等相关部门的中、高层职位的专业买家 /p p   赶快行动起来,加入我们的Prime Priority计划,成为我们的VIP用户!精彩活动等您来参加! /p p   PP计划之狗年定制卡 /p p   限量发行500张狗年定制卡限量发行中,申请截止日期:2018年3月31日。 /p p    strong 【如何参与】 /strong /p p   1.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或搜索微信号“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p p   2. 点击菜单栏:PP计划 —& gt 开启“PP计划” /p p   PP计划之狗年红包送不停 /p p   正值新春,analytica China给观众们直接发送现金好礼。玩游戏领红包,我们一起一路向福!狗年红包派送活动即将上线,千份红包等你来拿!活动时间:2018年2月14日至2017年2月28日 /p p    strong 【参与流程】 /strong /p p   1. 扫码关注analytica China微信(或搜索微信号“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p p   2. 点击菜单栏:狗年红包 —& gt 开启“狗年红包” /p p   360° 服务实验人,打造精英实验圈。analytica China与您不见不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2ca5496f-042f-4320-8f59-1dffda231e95.jpg" / /p p /p
  • 美国商务部长支持拜登限制中国制造半导体芯片计划
    要点● 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为拜登政府禁止美国公司和公民帮助中国制造半导体的禁令辩护。● 雷蒙多表示,新规定并非旨在伤害美国公司,尽管有些公司将被剥夺一些收入。● 新规则于上月初推出。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对拜登政府禁止美国公司和公民帮助中国制造先进半导体芯片的有争议的计划加倍强调:“我们必须保护美国人民免受中国的侵害。““中国在他们所谓的军民融合战略上变得更加激进,这本质上是购买我们尖端芯片的花言巧语,据说这些芯片用于商业目的,”雷蒙多周四在接受CNBC的Jim Cramer采访时表示。她表示,中国正在将这些芯片用于军事装备,美国官员担心这些芯片可能会被用来对付美国。“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有战略意义、最大胆的举动,我们不会支持这一点。”10月,拜登政府对美国公司在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实施出口限制。美国政府还呼吁美国盟友发布类似的限制。“我想你会看到其他国家效仿我们,”她说。美国芯片制造商必须获得商务部的许可才能出口某些可用于现代武器系统的芯片。美国商务部还发布了许可证限制,禁止美国公民为中国的芯片制造业工作,使他们的美国公民身份面临风险。雷蒙多说,新规定是“必要的”,尽管拒绝给一些美国公司一些收入。商务部长补充说,这些规定并不是为了惩罚美国企业。“这是有针对性的。我们第一天没有这样做。我们已经为此工作了一年。它很强大,但它的目标也是完成国家安全工作,而不是惩罚美国公司,“雷蒙多说。
  • 全文曝光|拜登签署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
    2022 年9月12日,白宫官网发布简报,宣布了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正式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一项《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National Biotechn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 Initiative)。在白宫同期发布的情况说明书中,其对于这一计划的背景释义,是这样的:“借助生物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殊化学品和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制造’。这些进步促使工业界接受生物制造以作为基于石油基的替代品来重塑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行业分析表明,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 1/3 以上,价值接近 30 万亿美元。”很显然,此项技术所针对的技术核心,直指合成生物学。而在稍早时候,在周日的电话会议上,美国高级官员因面对提问而解释该计划时,更是直接这样说道:“一个挑战是:我们可能在生物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尤其是没有能力在内部制造所有东西的小公司,除非我们真正扩大生物制造基地,否则它就必须走出国门去寻找基础设施。”有媒体指出,该举动为“针对中国。”彭博社在10日的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和情报官员“特别担心对中国先进生物制造基础设施的依赖”。过去20年里,随着全球分工的细化,包括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和抗生素等药品制造业,很多从美国、欧洲和日本转移到了中国。有美国医学专家担心“美国依赖中国药品是个大问题”。但有分析认为,实际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物技术产业之一,并在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创新生物制药的数量仍然很低,短期内不会对美国的全球地位产生威胁。同时,有中国网友评论,签署该计划将对我国生物制药制造业等行业带来一定影响。全文如下:关于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安全和可靠的美国生物经济的行政命令根据美国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作为总统的权力,特此命令如下:第 1 节。政策。本届政府的政策是协调整个政府的方法,以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在健康、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农业、供应链弹性以及国家和经济安全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该政策及其成果的核心是公平、道德、安全和安保原则,这些原则使人们能够以有利于所有美国人和全球社会并保持美国技术领先地位和经济竞争力的方式获得技术、流程和产品。生物技术利用生物学的力量创造新的服务和产品,为发展美国经济和劳动力以及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提供机会。源自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经济活动被称为“生物经济”。COVID-19 大流行证明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在开发和生产保护美国人和世界的救生诊断、治疗和疫苗方面的重要作用。尽管目前这些技术的力量在人类健康方面最为突出,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也可用于实现我们的气候和能源目标、改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保护我们的供应链,并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经济整个美国。为了帮助我们实现社会目标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美国需要投资于基础科学能力。我们需要开发基因工程技术和技术,以便能够为细胞编写电路并以与我们编写软件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相同的方式对生物学进行可预测的编程;释放生物数据的力量,包括通过计算工具和人工智能;推进规模化生产科学,同时减少商业化障碍,以便创新技术和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同时,我们必须采取具体措施降低与生物技术进步相关的生物风险。我们需要投资和促进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以确保以符合美国原则和价值观以及国际最佳实践的方式开发和部署生物技术,而不是导致对人、动物或动物造成意外或蓄意伤害的方式。环境。此外,我们必须保护美国的生物经济,因为外国对手和战略竞争对手都使用合法和非法手段获取美国的技术和数据,包括生物数据以及专有或竞争前信息,这威胁到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我们还必须确保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使用是合乎道德和负责任的;以公平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符合 2021 年 1 月 20 日第 13985 号行政命令(通过联邦政府促进种族平等和对服务欠缺社区的支持);并符合对人权的尊重。资源应该得到公正和公平的投资,使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造福于所有美国人,特别是服务欠缺社区的人,以及更广泛的全球社区。为实现这些目标,本届政府的政策是:(a) 支持和协调联邦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关键研发(R&D)领域的投资,以进一步实现社会目标;(b) 培育促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创新的生物数据生态系统,同时遵守安全、隐私和负责任的研究行为原则;(c) 提高和扩大国内生物制造生产能力和工艺,同时加大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试点和原型设计力度,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d) 促进可持续生物质生产,为美国农业生产者和林地所有者制定气候智能型激励措施;(e) 扩大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机会;(f) 培训和支持多样化、熟练的劳动力和来自不同群体的下一代领导人,以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g) 澄清和简化法规,为基于科学和风险、可预测、高效和透明的系统服务,以支持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使用;(h) 将生物风险管理提升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研发生命周期的基石,包括为应用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创新提供研究和投资;(i) 促进标准、建立衡量标准并开发系统以发展和评估生物经济状况;更好地为生物经济的政策、决策和投资提供信息;并确保生物经济的公平和合乎道德的发展;(j) 通过采用前瞻性、积极主动的方法来评估和预测威胁、风险和潜在漏洞(包括外国对手的数字入侵、操纵和渗出努力),并与私营部门和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共同降低风险,以保护技术领先地位和经济竞争力;和(k) 以符合美国原则和价值观并促进安全可靠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研究、创新以及产品开发和使用的最佳实践的方式,让国际社会加强生物技术研发合作。根据该命令为推进这些政策所做的努力应统称为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2. 协调。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APNSA) 应与总统经济政策助理 (APEP) 和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 (OSTP) 协商,协调行政部门必要的行动通过 2021 年 2 月 4 日第 2 号国家安全备忘录(更新国家安全委员会系统)(NSM-2 流程)中描述的跨部门流程来执行此命令。在执行本命令时,机构负责人(定义见本命令第 13 节)应酌情并根据适用法律咨询外部利益相关者,例如行业内的利益相关者;学术界 非政府组织;社区;工人工会 和州、地方、部落、3 . 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研发来进一步实现社会目标。(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本节 (a)(i)-(v) 小节中指定的机构负责人应提交以下关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报告,以进一步实现与健康相关的社会目标,气候变化和能源、食品和农业创新、弹性供应链以及跨领域的科学进步。报告应通过 APNSA 提交给总统,并与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OMB) 主任、APEP、总统国内政策助理 (APDP) 和 OSTP 主任协调。(i)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 (HHS) 应与部长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来实现医学突破,减轻总体疾病负担,并改善健康结果。(ii) 能源部长应与部长确定的相关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使用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来解决原因并适应和减轻影响气候变化,包括固碳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iii) 农业部长应与部长确定的相关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用于粮食和农业创新,包括通过提高可持续性和土地保护;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增加和保护农业产量;防止动植物病虫害;并培育替代食物来源。(iv) 商务部长应与国防部长、HHS 部长以及商务部长确定的其他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评估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来加强美国供应链的弹性。(v)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主任应与主任确定的有关机构负责人协商,提交一份报告,确定高度优先的基础和受应用启发的基础研究目标,以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和解决本节中确定的社会目标。(b) 本节 (a) 小节中规定的每份报告应确定实现本节 (a) 小节所述总体目标的高度优先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需求,以及公私合作的机会。每份报告还应包括加强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的行动建议,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制造生命周期中的风险。(c) 在收到本节 (a) 小节要求的报告后 100 天内,OSTP 主任与 OMB 主任、APNSA、APEP、APDP 和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调通过 NSM-2 流程,应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实施报告中的建议。本实施计划的制定还应包括就本节 (a) 小节所要求的报告中所含建议的潜在道德影响或其他社会影响(包括环境可持续性和环境正义)征求外部专家的意见。实施计划应包括评估并就任何此类影响或影响提出建议。(d)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90 天内,OMB 主任应与通过 NSM-2 流程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商,执行预算横切以确定机构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现有支出水平——和生物制造相关活动,为制定本节 (c) 小节所述的实施计划提供信息。(e) APNSA 应与 OMB 主任、APEP、APDP 和 OSTP 主任协调,审查本节 (a) 小节要求的报告,并将报告以非机密文件的形式提交给总统。形式,但可能包括分类附件。(f) APNSA 应与 OMB 主任、APEP、APDP 和 OSTP 主任协调,包括根据本节 (a) 小节提交的报告的附注备忘录以及实施计划根据本节 (c) 小节的要求,他们为推进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提出任何额外的总体建议。(g)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的 2 年内,本节 (c) 小节要求的实施计划中针对建议的机构应向 OMB、APNSA、APEP、APDP 和OSTP 主任关于为加强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而采取的措施和分配的资源,与本节 (c) 小节中描述的实施计划一致。(h)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应向总统提交并公开一份生物经济报告,就如何保持美国在全球生物经济中的竞争力提出建议.秒。4 . 生物经济数据。(a) 为了促进美国生物经济的发展,本届政府应建立生物经济数据倡议(数据倡议),以确保高质量、范围广泛、易于访问和安全的生物数据集能够推动美国生物经济的突破。为协助制定数据倡议,OSTP 主任应与 OMB 主任和 OSTP 主任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调,并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协商,在 240 天内发布报告该命令的日期:(i) 确定对推动健康、气候、能源、食品、农业和生物制造以及其他生物经济相关研发最关键的数据类型和来源,包括基因组和多组信息,以及任何数据缺口;(ii) 制定一项计划,以填补任何数据空白,并以公平、标准化、安全和透明的方式使新的和现有的公共数据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复使用,并与支持使用的平台集成先进的计算工具;(iii) 根据本节 (a)(i) 小节所述的数据类型和来源,识别安全、隐私和其他风险(例如恶意滥用、操纵、渗漏和删除),并提供数据- 减轻这些风险的保护计划;和(iv) 概述了支持数据倡议和实现本小节中概述的目标所需的联邦资源、法律权力和行动,并附有行动时间表。(b) 国土安全部长与国防部长、农业部长、商务部长(通过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所长代理)、HHS 部长、能源部长和 OMB 主任应根据适用法律和 2021 年 5 月 12 日第 14028 号行政命令(改善国家网络安全)确定并推荐存储在联邦政府信息系统中的生物数据的相关网络安全最佳实践。(c) 商务部长通过 NIST 主任并与 HHS部长协调,在为开发建立基线安全标准时,应考虑生物相关软件,包括用于实验室设备、仪器和数据管理的软件14028 号行政命令第 4 节的规定,出售给美国政府的软件数量。秒。5.构建充满活力的国内生物制造生态系统。(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APNSA 和 APEP 与国防部长、农业部长、商务部长、HHS 部长、能源部长、NSF 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署长应制定一项战略,确定政策建议,以扩大涵盖健康、能源、农业和工业部门的产品的国内生物制造能力,重点是促进公平,改进生物制造过程,并连接相关基础设施。此外,(b) 本节 (b)(i)-(iv) 小节中确定的机构应根据适用法律,酌情将资源用于支持充满活力的国内生物制造生态系统的计划的创建或扩展,根据本节(a)小节制定的战略:(i) NSF 应扩大其现有的区域创新引擎 计划,以推进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ii) 商务部应解决生物制造供应链和相关生物技术开发基础设施方面的挑战;(iii) 国防部应鼓励扩大国内灵活的工业生物制造能力,生产可用于为国防供应链制造多种产品的各种材料;和(iv) 能源部应支持研究以加速生物能源和生物产品科学的进步,加速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的开发,并减少商业化的障碍,包括通过激励有前景的生物技术的工程规模扩大和生物制造的扩展容量。(c)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 年内,农业部长应与部长确定的有关机构负责人协商,通过 APNSA 和 APEP 向总统提交一份计划,以支持美国生物质供应链在国内生物制造和生物基产品制造方面的弹性,同时也促进了粮食安全、环境可持续性和服务不足社区的需求。该计划应包括鼓励气候智能型生产和使用国内生物质的计划,以及预算估算,包括为 2022 财年 (FY) 拨款并在总统 2023 财年预算中提出的资金核算。(d)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80 天内,国土安全部部长与部长确定的适当机构负责人协调,应:(i) 向 APNSA 提供与生物经济相关的关键基础设施和国家关键功能的脆弱性评估,包括网络、物理和系统风险,以及保护和增强我们基础设施和经济的这些组成部分的建议;和(ii) 在威胁信息共享、漏洞披露和风险缓解方面加强与行业的协调,以应对美国生物经济面临的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风险,包括生物数据和相关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和设备的风险。这种协调应部分由本节 (d)(i) 小节中描述的评估通知。秒。6 . 生物基产品采购。(a) 根据 7 USC 8102 的要求,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尚未建立上述生物基采购计划的 7 USC 8102(a)(1)(A) 中定义的采购机构在 7 USC 8102(a)(2) 中应建立这样的程序。(b) 采购机构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包括签约官员、采购卡经理和采购卡持有人)在本订单发出之日起 2 年内完成生物基产品采购培训。OMB 内的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应与农业部长合作,为采购机构提供培训材料。(c)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80 天内以及此后每年一次,采购机构应就以下内容向 OMB 主任报告上一财政年度的支出:(i) 上一财政年度签订的包括直接采购生物基产品的合同的数量和美元价值;(ii) 上一财政年度签订的服务和建筑(包括翻新)合同的数量,其中包括使用生物基产品的语言;和(iii) 承包商在上一财政年度执行服务和建设(包括翻新)合同时实际使用的生物基产品的类型和美元价值。(d) 本节 (c) 小节中的要求不适用于根据 48 CFR 4.606(c) 向联邦采购数据系统报告的购买卡交易和其他“未报告的行为”。 (e)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和之后的每年,OMB 主任应公布根据本节 (c) 小节收集的数据和根据 7 USC 8102 报告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并应使用记分卡或类似系统来鼓励增加生物基采购。(f)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及之后每年,采购机构应向农业部长报告无法满足其采购需求的特定类别的生物基产品,以及当前无法获得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的预期性能标准。相关规范。农业部长应每年公布这一信息。当新类别的生物基产品上市时,农业部长应按照 7 USC 8102 的规定,指定新的产品类别用于首选的联邦采购。(g) 采购机构应努力在 2025 年之前增加生物基产品义务的数量或仅生物基合同的数量或美元价值,如本节 (c) 小节所述信息中所反映的,并酌情并符合适用法律。秒。7. 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劳动力。(a) 美国政府应扩大所有美国人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机会。为了支持这一目标,商务部长、劳工部长、教育部长、APDP、OSTP 主任和 NSF 主任应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200 天内制作并公开计划协调和使用相关的联邦教育和培训计划,同时还建议采取新的努力来促进多学科教育计划。该计划应促进正式和非正式教育和培训(例如技术学校和证书课程的机会)、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实施,并将职业途径扩展到现有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学位课程。该计划还应包括对历史上黑人学院和大学、部落学院和大学以及少数族裔服务机构的重点讨论,以及机构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法定权力来促进种族和性别平等并支持服务不足的社区,与政策一致在第 13985 号行政命令中建立。最后,该计划应说明为 2022 财年拨款并在总统 2023 财年预算中提出的资金。(b)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2 年内,支持本节 (a) 小节所述的相关联邦教育和培训计划的机构应与 OMB 主任协调,通过 APNSA 向总统报告,ADPD 和 OSTP 主任,关于根据本节 (a) 小节所述计划为加强劳动力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和分配的资源。8. 生物技术法规的明确性和效率。生物技术的进步正在迅速改变产品格局。当前生物技术产品监管体系的复杂性可能令人困惑,并给企业带来挑战。为了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监管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并使产品能够促进本命令第 3 节中确定的社会目标,农业部长、环境保护署署长以及食品和与 OMB 主任、ADPD 和 OSTP 主任协调的药品应:(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确定 2017 年 1 月更新的生物技术监管协调框架或根据 6 月 11 日第 13874 号行政命令做出的政策变更中存在歧义、差距或不确定性的领域, 2019 年(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监管框架现代化),包括与开发商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以及通过对生物技术新产品的横向扫描;(b) 在完成本节 (a) 小节中的任务后 100 天内,向公众提供有关每个机构的监管角色、职责和流程的简明信息,包括哪个机构或哪些机构负责监督使用生物技术开发的不同类型的产品,并酌情进行案例研究;(c)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280 天内,向 OMB 主任、ADPD 和 OSTP 主任提供实施监管改革的流程和时间表,包括确定可实施的法规和指导文件更新、精简或澄清;并在需要时确定潜在的新指南或法规;(d)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 年内,在根据 13874 号行政命令开发的生物技术监管统一网站的基础上,在网站上包含根据本节 (b) 小节开发的信息,并使生物技术开发人员能够产品提交有关特定产品的查询,并迅速收到单一、协调的响应,该响应在可行的范围内提供信息,并在适当时提供有关开发人员必须遵循的联邦监管审查流程的非正式指导;和(e)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的 1 年内,以及此后的 3 年内每年一次,向 OMB 主任、美国贸易代表 (USTR)、APNSA 提供有关本节实施进展的最新信息,ADPD 和 OSTP 主任。每 1 年的更新应确定应解决的法定权限中的任何差距,以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监管过程的清晰度和效率,并应建议额外的行政行动和立法建议以实现这些目标。9. 通过推进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来降低风险。(a) 美国政府应发起一项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创新倡议,旨在降低与生物技术、生物制造和生物经济进步相关的生物风险。通过由 HHS 部长与部长确定的其他相关机构负责人协调建立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创新计划,资助、开展或赞助生命科学研究的机构应实施以下行动,在适当且符合适用法律的情况下:(i) 作为优先事项,支持对应用生物安全研究和生物安全创新的投资,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制造生命周期的生物风险;和(ii) 利用联邦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投资来激励和加强整个美国和国际研究企业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实践和最佳实践。(b)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HHS 部长和国土安全部长与资助、开展或赞助生命科学研究的机构协调,应制定生物经济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计划,包括以下建议:(i) 加强应用生物安全研究并支持生物安全方面的创新,以降低整个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制造生命周期的风险;和(ii) 利用联邦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方面的投资来加强整个生物经济研发企业的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最佳实践。(c)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 年内,资助、开展或赞助生命科学研究的机构应通过总统助理和国土安全顾问向 APNSA 报告为实现小节所述目标所做的努力(a) 本节。10. 衡量生物经济。(a)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90 天内,商务部长应通过 NIST 主任与主任、行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确定的其他机构协商,酌情创建并公开提供生物经济词典,考虑相关的国内和国际定义,目标是协助开发生物经济的测量和测量方法,支持经济测量、风险评估和机器学习应用等用途其他人工智能工具。(b) 美国首席统计师应与农业部长、商务部长、NSF 主任以及首席统计师确定的其他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协调,改进和加强联邦统计数据该系列旨在描述美国生物经济的经济价值,重点关注生物技术对生物经济的贡献。这项工作应包括:(i) 在本命令发布之日起 180 天内,通过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评估制定生物经济经济贡献的国家衡量标准的可行性、范围和成本,特别是,生物技术对生物经济的贡献,包括关于是否应继续开发此类测量的建议和下一步计划;和(ii)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20 天内,建立一个由美国首席统计师担任主席的机构间技术工作组 (ITWG),其中包括农业部、商务部、OSTP 的代表,NSF 和美国首席统计师确定的其他适当机构。(A) 在本命令发出之日起 1 年内,ITWG 应向经济分类政策委员会推荐北38 USC 3698(f)(4) 赋予该词的含义。(o) “外国对手”一词具有 2021 年 6 月 9 日第 14034 号行政命令(保护美国人的敏感数据免受外国对手侵害)第 3(b) 节赋予该词的含义。(p) 术语“生命科学”是指研究或使用活生物体、病毒或其产品的所有科学,包括生物学的所有学科和生物科学的所有应用(包括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制药和生物医学研究和技术),但不包括与放射性物质或非生物来源的有毒化学品或毒素的合成类似物相关的科学研究。14 . 一般规定。(a) 本命令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得解释为损害或以其他方式影响:(i) 法律赋予行政部门或机构或其负责人的权力;或者(ii) OMB 主任与预算、行政或立法提案有关的职能。(b) 本命令的实施应符合适用法律并视拨款情况而定。(c) 本命令无意也不会为任何一方针对美国、其部门、机构或实体、其官员、雇员创造任何可在法律上或衡平法上强制执行的实质性或程序性权利或利益,或代理人,或任何其他人。 约瑟夫R拜登 JR
  • 国标委关于下达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国标专项计划通知
    国标委发〔2022 〕23 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 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工作部署, 抓紧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定下达 2022 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和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附后)。本批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共计 72 项,其 中制定 56 项、修订16 项,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本批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共计 44 项, 语种均为英文。 请各有关单位组织、监督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主要起草单位,抓紧落实专项计划,在计划执行中加强协调,注重与 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衔接,广泛征求意见,高质高效完成本批专项国家标准制定任务及相关标准外文版的组织翻译和技术审查工作, 确保标准的质量和水平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年7月21日( 此件公 开发布)附件下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pdf
  • 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一、征集范围专题一、前沿/颠覆性技术  方向1、颠覆性技术  研究目标:对标碳中和世界前瞻技术进展,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开展碳中和变革性、颠覆性的科学自由探索,包括新型能源、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及相关科学理论研究等,为未来碳中和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方向引领和理论指引,支撑本市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5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50万元。  限项规则:每个单位限报不超过2项。  方向2、前沿技术  研究目标:实现温和条件下的空气直接碳捕集、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化学品合成、可再生能源驱动下的燃料合成,形成一系列碳中和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完成相关技术验证。  研究内容:(1)空气直接碳捕集关键技术研究;(2)人工光合作用关键技术研究;(3)可再生合成燃料关键技术研究。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专题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方向1、CCUS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集成性CCU技术新路线,实现二氧化碳脱除、转化率均高于95%的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实现可再生能源驱动的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二氧化碳单程转化率≥30%,产物选择性≥90%;实现碳捕集综合能耗小于2.3GJ/tCO2,降低CCUS实施成本,完成新型CCUS技术路线验证并在燃煤电厂开展万吨级示范。  研究内容:(1)二氧化碳高效捕集-利用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2)二氧化碳电催化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新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专题三、新型能源技术  方向1、可再生能源技术  研究目标:支撑城市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实现既有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性能提升20%以上;建成热电综合利用效率提升20%以上的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完成光伏消纳率100%的净能耗高层建筑柔性直流配用电系统示范;建成5000m2以上可储热轻质柔性光伏建筑幕墙示范。  研究内容:(1)既有光伏电站智能评估与能效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分光谱式太阳能光伏光热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3)高层建筑光伏柔性直流用电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4)新型光伏建筑幕墙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2、氢能技术  研究目标:推动氢能的多场景应用,建成与光伏发电、工业余热利用相耦合的200kW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研制产氢量不低于2000Nm3/h和功率不低于10MW的电解制氢装备;实现低成本储氢载体规模化制氢应用示范;研发百千瓦级低成本、高效率非贵金属催化剂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实现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应用示范;实现35MPa车用加氢站液驱增压压缩系统样机国产化;形成富氢燃料低速机设计方案和关键部件原理样件,支撑大型船舶动力系统零碳排放。  研究内容:(1)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高效大功率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3)大规模低成本氢储运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4)基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5)液驱增压压缩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6)船用零碳富氢燃料低速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6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3、低碳综合能源系统  研究目标:推进城市低碳能源系统建设,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健康状况的实时评估和诊断;形成面向全市工业园区的低碳转型技术体系,完成钢铁等重点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能效综合平台示范;研制基于超级电容的高安全性、高比能量、可自助充电的储能装置,实现智能分布式移动储能示范。  研究内容:(1)数字全息城市能源互联网态势感知与高效运维技术研究及应用;(2)工业园区低碳转型与能效提升数字化技术研究及应用;(3)智能网联分布式移动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4、燃料电池电堆技术  研究目标:实现低铂(铂载量≤0.15g/kW)催化剂、超薄金属双极板等关键材料国产化批量生产,完成燃料电池电堆集成及验证;实现300kW燃料电池电堆测试设备国产化;完成300kW燃料电池供能系统在园区内建筑楼宇、数据中心等的应用。  研究内容:(1)高功率、长寿命、低成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电堆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2)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测试技术与设备研发;(3)园区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专题四、工业/产业低碳/零碳技术  方向1、钢铁/化工行业零碳/低碳流程再造工艺技术  研究目标:强化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与钢铁、化工生产各环节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生产流程再造,实现深度减排;实现大宗化工产品和化工聚合材料的规模化生物制造生产及精细化学品生物合成,促进原料、过程及产品绿色化。   研究内容:(1)钢铁行业零碳/低碳流程再造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2)化工行业零碳/低碳流程再造工艺技术研究与示范;(3)合成生物学制备化学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2、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制造技术  研究目标:提升生活垃圾焚烧的智能精细化管控水平,提高焚烧稳定性和发电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干垃圾高效智能化转运、调配和精细分选,形成废旧塑料高值利用规模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沼渣的低碳资源化利用水平和产品价值;提高湿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减少废气废水排放;提高填埋气品质和高效收集能力,减少填埋气资源化能耗;形成废旧汽车智能化精细拆解和分离成套技术,实现典型零部件的充分回收与精准再制造,增强废旧汽车高效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拆解全过程污染排放。  研究内容:(1)生活垃圾智能高效焚烧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干垃圾智能转运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与示范;(3)沼渣低碳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湿垃圾高效清洁低碳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5)垃圾填埋气提质增产高效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6)废旧汽车智能拆解和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6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方向3、污水污泥资源化技术  研究目标:实现低碳氢比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外部碳源零添加,提高污水污泥高值化利用率;围绕本市工业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碳排放的不同特点,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温室气体排放本地化核算技术方法,形成碳排放核算和减污降碳技术体系;实现给水厂污泥免脱水固化改良和再生填料制备,降低污泥处理处置过程能耗,推进再生产品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1)城市污水处理温室气体减排耦合碳资源高值回收技术研究与示范;(2)城乡梯度污水减污降碳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给水厂污泥低碳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21年9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二、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1.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 研究内容已经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3. 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 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 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6.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三、申报方式  1. 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http://www.sh.gov.cn)--政务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czkj.sheic.org.cn/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使用申报账号登录系统(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注册页面进行单位注册,然后再进行申报账号注册),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后,按提示完成“上海科技”用户账号绑定,再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登录已注册申报账号、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 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1年7月1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1年7月20日16:30。四、评审方式  采用一轮通讯评审方式。五、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委将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六、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6月23日
  • 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关键举措,标准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和基础性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通知》,进一步提升能源标准化水平,有力支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密结合能源领域做好碳达峰工作有关实施方案,突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兴技术产业发展、能效提升和产业链碳减排等重点方向,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完善有关能源技术标准规范,加大新兴领域标准供给,加快标准更新升级,不断提升标准质量,为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原则需求牵引、重点推进。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支撑能源领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突出重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技术创新、能效提升和产业链碳减排等直接相关领域标准化。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碳减排相关共性基础标准制修订,抓紧完善能源碳达峰急需标准,进一步提升节能降碳标准要求和标准质量,有效满足能源转型标准需求。协同联动,务求实效。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求,坚持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切实发挥标准在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引领、支撑和规范作用。系统布局,协调一致。系统谋划布局涵盖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统筹推进能源行业标准与国家、团体相关标准协调一致的新型标准体系建设。(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制定一批新兴技术和产业链碳减排相关技术标准,健全相关标准组织体系,实现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标准全覆盖。——修订一批常规能源生产转化和输送利用能效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要求和水平,助推和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能效提升。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二、重点任务(一)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加快完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标准。抓紧完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加快制定海上风电开发及多种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等就近开发利用相关标准制修订,建立完善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标准体系。制定风电机组、光伏组件退役回收与再利用相关标准。完善水电和抽水蓄能相关标准体系。围绕重大水电工程进一步完善升级相关技术标准,加快推进高水头、大容量水电开发相关技术标准储备,持续完善水电智能建造、信息化和数字化、水电机组设备更新改造、增效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加快推动流域梯级综合调度与安全应急、水电可持续发展后评估相关标准制定。完善抽水蓄能及水电梯级融合改造技术标准。结合水风光综合能源开发利用需求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推动各类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继续推动生物质能源(含生物质发电、生物制气、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成型燃料等)转化利用、地热能开发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等技术标准制修订,开展生物质能、太阳能、热泵、清洁炉具等清洁供暖标准研制。进一步完善核电标准体系。打造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并推进自主标准应用实施,开展高温气冷堆、快堆等具有四代特征核电技术以及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技术标准体系研究,重点提升核安全相关技术标准水平。专栏1 非化石能源标准化专项行动1. 风电光伏标准体系完善行动。依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及海上风电基地、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设立标准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国家新能源实证实验平台的作用,抓紧补充完善一批标准,形成完善的风电光伏技术标准体系。2. 水风光综合能源开发利用标准示范行动。依托水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结合水风光综合能源基地开发, 推动相关标准制修订并开展示范。3. 抽水蓄能专项标准完善和示范行动。结合抽水蓄能电站大规模建设以及各种新形式抽水蓄能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完善抽水蓄能标准体系,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并开展示范。4. 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标准应用实施行动。依托后续三代压水堆核电工程项目建设及在运核电厂,组织自主核电标准应用实施和采标率检查。(二)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标准需求和现有标准的适应性研究,持续完善涵盖新型电力系统分析认知、规划设计、运行控制、故障防御、网源协调等重点领域标准,加强新能源发电涉网安全标准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体系建设,为主干网架和跨省区输电通道建设提供标准支撑。大力推进智能配电网标准化,完善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与多元化负荷灵活接入等标准,提升配电网智能调控和双向互动能力。加紧完善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微电网标准,加强多能互补、多能转化及综合利用、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标准制定。推动构网型柔性直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构网型直流性能及检测等方面核心标准研制。持续推动电力需求侧资源开发、应用等配套标准研制,有效拓展电力系统调节资源。建立和完善虚拟电厂标准体系,推进虚拟电厂领域重点标准制修订。推动电动汽车、换电站等可控充电负荷纳入电网优化控制,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等灵活性调节标准制修订。持续推进能源消费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推动用能侧电气化标准制定,助推建筑、交通等领域电气化协同发展。推进电力市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电力市场基础及通用标准、市场接入技术标准、电力市场业务技术标准、电力市场运营技术标准等重点标准制定。专栏2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专项行动5. 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专项研究和示范行动。围绕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和建设,开展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研究,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输配电网、微电网、构网型柔性直流、需求侧响应、电气化提升、电力市场等领域制定一批标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开展标准化示范。(三)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完善新型储能标准管理体系,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根据新能源发电并网配置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要,抓紧建立涵盖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全流程以及安全环保、技术管理等专业技术内容的标准体系。细化储能电站接入电网和应用场景类型,完善接入电网系统的安全设计、测试验收等标准。加快推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储能电站安全等新型储能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结合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及时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全面推动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专栏3 新型储能标准化专项行动6.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行动。完善储能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印发《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结合产业试点示范项目经验,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四)加快完善氢能技术标准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标准化管理,加快完善氢能标准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开展氢制备、氢储存、氢输运、氢加注、氢能多元化应用等技术标准研制,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及系统等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氢能质量、氢能检测评价等基础标准。专栏4 氢能标准化专项行动7. 全产业链绿氢标准完善行动。完善氢能标准管理体系,开展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化顶层设计,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开展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安全标准研究,结合产业试点示范项目经验,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五)进一步提升能效相关标准组织推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绿色高效生产转化和利用相关标准制修订。重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利用和石油炼化等领域节能降碳相关标准提升,进一步提升煤电、煤炭深加工能效相关标准,完善和提升石油炼化能效相关标准。进一步提升煤炭和油气相关资源综合利用标准水平,完善煤矸石、粉煤灰和尾矿综合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加强煤炭和油气开发、转化、储运等环节余热、余压和冷能等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标准要求。推动完善煤炭和油气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电力输送能效标准,结合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研究,推动一批新型节能环保电力设备和材料相关标准制修订,进一步提升电力输送关键设备的能效标准。推动负荷侧再电气化能效标准提升。加快推动综合能源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及基础性标准研制,重点推动综合能源服务规划设计、能源综合利用、能源服务、能效监测与诊断、能源托管与运营、系统运行质量、服务质量评价及能源与多领域融合等标准研制。专栏5 能效标准提升专项行动8.煤电能效标准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煤电机组能效和灵活性等标准,明确考核约束和关键配套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结合煤电“三改联动”开展先进适用标准试点示范。9.煤炭深加工能效标准提升行动。依托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煤炭深加工能效标准,结合煤化工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开展先进适用标准试点示范。10.石油炼化能效标准提升行动。依托炼油行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和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化领域资源综合利用、炼化产业技术改造标准,持续推进炼油行业能效提升。11.电力输送能效标准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电力输送有关能效标准,依托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展示范,助推电网线损率进一步降低。12. 综合能源服务标准提升行动。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结合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相关标准制修订。(六)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与国家标准协调加快构建能源领域碳减排标准化管理、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能源分行业产业链碳足迹核算标准,完善能源领域碳排放核算核查、碳减排量化评估、减污降碳控制监测等标准,研究开展能源装备重要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研制。服务建立国家碳市场机制需求,加快能源企业碳交易、抵消机制等关键标准研制。围绕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有关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需求,加快推进相关标准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完善,推进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封存监测、泄漏预警、驱油等关键环节标准制修订。加快完善能源产业链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推进能源各领域数字孪生、能源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标准制修订。专栏6 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专项行动13. 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体系建设行动。开展能源产业链分行业碳减排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化顶层设计,形成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一批碳减排标准。14. CCUS标准体系完善和示范行动。依托重点CCUS项目,有序开展CCUS、二氧化碳管道输送、循环降碳等技术标准研制和示范。15. 能源装备碳足迹标准体系完善和试点示范行动。开展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体系研究,有序制定分行业典型装备碳足迹核算、评价标准,针对典型能源装备开展试点示范。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实施。设立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准确把握和科学高效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针对涉及面较广的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由国家能源局牵头成立跨标委会的标准工作组,切实加强相关标委会间的沟通协调。各能源标准化管理机构根据分工职责,组织相关标委会制定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作落实方案,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鼓励并充分吸纳能源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依托能源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等参与标准制修订和示范。(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供给,年度标准立项数量向相关领域标准重点倾斜。各领域标准化相关行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经费支持力度,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根据实际需求列支标准化经费,统筹政府标准工作经费,加大相关领域标准经费支持力度。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有关标准制修订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对能源领域“双碳”优秀标准和人才表彰奖励。(三)开展标准示范。围绕各专项行动任务,依托有关工程项目设立示范,采用“揭榜挂帅”形式,组织项目业主、研发制造单位和标准化机构联合,开展先进适用标准试点示范。根据实际情况,经报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有关示范项目享受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有关支持政策。切实加强工程策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全阶段与相关标准制修订的紧密协同,推动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标准化联动发展。(四)强化统筹协调。加强与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的衔接协调,推动形成国标、行标、团标有机衔接的新型标准体系。深化能源领域标准国际合作,拓宽标准国际化渠道,提高与国际相关标准体系的对接与兼容度,推动重点标准走出去,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五)加强监督评估。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加强能源领域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开展动态评估,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加强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加强标准有关示范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有关示范项目需制定明确工作计划,并在投运1年后组织验收。
  • 邱洪灯“百人计划”团队出成果 建立新型非标记Cyt c传感器
    肿瘤细胞凋亡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死亡密切相关,对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可以作为药物筛选以及判定抗肿瘤药物治疗效果的依据,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Cyt c)是细胞凋亡早期信号的重要标志物,在癌细胞的凋亡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监测细胞凋亡进程中Cyt c的释放水平,有助于从细胞水平上了解相关疾病,并实现对抗癌药物的初步评价。荧光成像技术在生物活性物质的实时-动态-可视化检测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临床诊断等诸多领域。然而,能够精准识别细胞内Cyt c释放水平的荧光成像分析方法目前还十分匮乏。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1475142, 21675164, 21650110454)、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06RJDA281, 17JR5RA311)和中科院“一三五”重点培育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邱洪灯研究员带领的“百人计划”研究团队,利用Cyt c对氮掺杂碳量子点(N-doped CDs)的荧光淬灭效应,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新型非标记Cyt c传感器(图1)。该探针可用于依托泊苷(市售抗癌药物)作用下HepG 2细胞内Cyt c释放含量的检测与成像,并首次实现了斑马鱼体内Cyt c的成像分析。图1. 肿瘤细胞内Cyt c的释放与检测原理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通过考察不同天然产物如紫草素(Shi)、藤黄酸(GA)、杨梅素(Myr)、二氢杨梅素(Dmy)和白皮杉醇(Pic)等作用后肿瘤细胞内Cyt c的释放水平,实现了对系列抗肿瘤药物先导分子的初步筛选(图2)。该研究表明,Shi和GA对HepG 2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有望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作用。该研究工作为细胞凋亡早期信号的检测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策略。相关工作发表在Nanoscale, 2018, 10, 5342-5349上。图2、不同天然产物作用下HepG 2细胞内Cyt c共聚焦显微荧光成像分析
  • 22项碳达峰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公开征集意见
    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地面用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第1部分:测试要求》等22项碳达峰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予以公示(见附件1),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22日。如对拟立项标准项目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填写《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见附件2)并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电子邮件发送至KJBZ@miit.gov.cn(邮件主题注明:国家标准立项公示反馈)。  公示时间:2021年9月22日-2021年10月22日  联系电话:010-68205241  附件1.《地面用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1部分:测试要求》等22项碳达峰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征求意见稿).doc2.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doc
  • 紧密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市场监管总局征集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
    各有关单位,各有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部署,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发挥好标准的支撑作用,在2022年和2023年专项计划的基础上,经研究,现开展2024年度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的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立项范围请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各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方向,对照《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部署的标准制修订任务,紧密围绕当前以标准提升牵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重大任务,按照重点突出、急用先行、国际接轨的原则,组织开展本年度国家标准专项计划申报工作。具体范围如下:1.碳排放管理。碳排放量大以及贸易量大的生产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重点项目碳减排量评估标准等。2.碳减排技术标准。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重点领域减碳、降碳关键技术标准。鼓励技术先进、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3.新型基础设施相关产品和设备能效标准。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充电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相关能效标准,以及使用量大、能耗高的工业设备设施、消费品相关能效标准。4.能耗限额标准。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重点领域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更新升级。5.碳清除技术标准。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碳汇等碳清除技术标准。二、申报要求1.申请立项的国家标准项目应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现行国家标准无交叉、无重复,并按照《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立项范围和原则(试行)》确定归口,对于双归口的国家标准项目需在申报前协调一致。2.申报单位要统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近期需要和长期部署,对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国内外情况等进行充分的前期研究,鼓励相关单位联合提出立项申请。3.申报项目须通过“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填报电子材料,在项目建议书中勾选“碳达峰与碳中和专项”选项。4.有关程序、材料和制修订周期要求请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4号)执行。三、申报时间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标准专项计划申报材料及公文请于2024年4月30日前报送。四、联系方式联系人及电话:袁 昊 010-58811580马义博 010-82262650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2024年3月14日
  • 中科科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高峰受邀参加“真空技术振兴计划”院士咨询课题研讨会并作主旨报告
    由李得天院士发起的“真空技术振兴计划”院士咨询课题研讨会于7月20日-22日在天津开展,北京市真空计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会议(依托于中国航天五院五一四所)同期举行,中科科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高峰受邀出席,并作了“国产分子泵发展现状及产业化进展”的主旨报告,来自中国航天五院五一四所、五一零所、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电科等众多高校院所和企业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李得天院士发起的“真空技术振兴计划”充分开展研讨,通过对高端真空测量仪器、真空镀膜技术与设备、真空获得产品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发展重点的研讨分析,充分厘清了我国真空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促进了真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对我国高端真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效推动。王高峰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分子泵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分子泵抽气结构、支撑结构、驱动结构等关键部件的演化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国内外分子泵性能技术进行了直观对比,紧接着,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科科仪在磁悬浮分子泵、仪器泵领域的应用和最新研发进展,并围绕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资源投入、成果转化、市场应用、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论述,最后从新产品、新环境、新业态方面对国产分子泵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报告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李得天院士及五一四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国产分子泵的发展与王高峰展开了详细讨论。中科科仪作为国内尖端科学仪器设备及真空行业的领军者,未来,将紧抓时代机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践行国企使命担当,依靠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深度参与“真空技术振兴计划”,持续深耕真空技术领域,聚力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行业应用能力,推进规模产业化,助力打好中国真空技术振兴的攻坚战。
  • 发布高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认定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科技司2018年工作要点出炉
    p   日前,教育部科技司正式印发了《教育部科技司2018年工作要点》,对2018年教育部科技司的工作进行了大致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发布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实施方案、启动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加强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基础研究等内容。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 /p p   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扎实落实201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深化科教融合,强化创新驱动,有力支撑“双一流”建设,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引领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用 “奋进之笔”谱写得意之作,奋力实现新时代科技创新和教育信息化工作新作为。 /p p   一、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p p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持续深入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凝聚在党的周围。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结合点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p p   2.加强科技司党建工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建工作统领业务工作,坚持党对高校科技工作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责任制度,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 /p p   3.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加强廉政建设,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纪律执行,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p p   二、聚焦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目标,着力加强创新引领 /p p   4.发布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要求,制订并发布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在推动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全面发展基础上,加强重点突破,通过前沿科学中心聚集高水平大团队,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重大条件平台,通过科研组织方式创新培育重大项目,通过产出重大科研成果带动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全面提升,推动高等学校成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力量。 /p p strong    /strong 5.启动建设前沿科学中心。作为珠峰计划的核心内容,培育建设若干前沿科学中心。依托“双一流”建设学科,以科学问题为牵引,以聚集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为核心,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成为相关学科基础研究的最高峰,推动若干高等学校和一批学科率先实现并跑和领跑,建成世界一流。 /p p   6.加强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形成一批依托高校建设的重大条件平台。稳步推进高校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动态调整完善“十四五”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项目库。围绕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前谋划布局,加强重点项目培育。 /p p   7.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科研育人。推动高校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争取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更多在高校布局。新建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强化科研育人,充分发挥科研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作用,用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p p   8.深入推进教育科学基础研究。建立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工作机制,共同设立专项经费资助一批战略研究项目。组建教育科学基础研究高层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建若干研究基地,围绕教育科学的基础问题开展长期研究。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布局中考虑建设相关研究平台。 /p p   9.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推进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工作,探索政府间合作支持联合实验室建设新途径,规范验收和评估。继续开展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拓展高校国际科技交流和合作渠道。组织高校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工作,积极推动高校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学科、学校影响力。 /p p   10.扎实落实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完善科学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健全基本科研业务费评估办法。扎实落实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任务。创新科研人员聘用机制,建立和完善访问学者、博士后及科研辅助人员聘用制度。推进科技评价机制改革,继续引导高校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加强科研过程管理,持续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p p   三、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推进服务国家战略行动 /p p   11.组织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方式,协同推进面向“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加大先期培育和项目组织力度。印发并实施《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引导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教育变革深度融合,服务创新型国家和智慧社会建设。 /p p   12.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聚焦国家、区域重大需求和军民融合等战略部署,培育、认定若干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具备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试点。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验收评估。 /p p   13.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布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规划(2018-2022)》,研究建立教育部军民融合分级分类的科学决策、咨询机构,培育建设军民融合示范高校,探索省部联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重大项目策划与组织,深入实施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计划,强化质量与保密监督管理。 /p p   14.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制订《高校科技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高校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组织高校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促进高校共建与校地合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落实与北京、上海签订的共同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进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组织相关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行动,推动涉农高校深入参与农业科技推广。 /p p   15.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实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推进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师生共创,研究制订《高校双创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试点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高等学校双创示范园。与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行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新动能。 /p p   四、面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 /p p   16.加强教育信息化统筹部署与指导。做好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召开201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p p   17.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引领行动,遴选设立5个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区”。启动百区千校万课示范行动,认定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区域、优秀学校和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组建若干区域、校际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共同体,出版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集。 /p p   18.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行动,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研究,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完成第二轮全国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举办“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推进教育信息化”专题网络培训示范班,培训3800人。 /p p   19.深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供给服务。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完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共治体系枢纽环境,组建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推动各省完成省级体系规划并逐步形成省级体系,实现10个以上省级体系与国家体系枢纽环境的连通。启动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促进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转变。 /p p   20.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普及应用。全面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印发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规范。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评选和展示推广,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开展中小学、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 /p p   21.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加快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通过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探索形成支持边远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联网和开展信息化教学、教研的模式及保障机制。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 /p p   22.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制订教育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方案,实现教育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基础数据共享,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地方政务应用。制订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逐步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进一步优化,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p p   23.强化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措施。开展第三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加强教育信息化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建设,发布《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拓展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教育信息化宣传报道。 /p p   24.提高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印发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能力。制订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规划,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现场检查检测和安全评估。持续推进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测预警。 /p p   五、以优良作风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科技和信息化领域落地生根 /p p   25.狠抓调查研究工作。针对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破解高校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难题。压实责任,督促检查,推动部党组决策部署和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p p   26.发挥战略科技智库作用。举办科技前沿与战略圆桌会议,强化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启动中国高等学校科技发展指数研究。推进战略研究基地建设。 /p p   27.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持续宣贯2017年高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开展科技管理干部业务培训和交流工作,引导广大科技管理干部转变理念,创新手段,树立引领创新、追求卓越的新时代队伍新形象。 /p p   28.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政策宣传阐释。做好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进展和突破性科技成果的典型宣传引导。挖掘科技战线杰出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持续开展工作交流总结和信息采集发布,全面展示高校科技和教育信息化战线新形象新作为。 /p
  • 不畏艰险,勇登高峰----朗诚公司组织集体登山穿越活动
    2012 年6月2日,为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在朱总的带领下到塘朗山进行登山穿越活动。 上午九点,参加活动的全体员工就来到了塘朗山脚下。大家沿着登山阶梯向顶峰奋勇冲击,大有&ldquo 不登上山誓不罢休&rdquo 的劲头。虽然天气稍有些热,但员工们登山的热情不减,情绪高昂。尽管有个别同事由于身体原因使登山的脚步慢了下来,但我们之间互相鼓励,相互扶持,处处体现出深圳市朗诚实业有点公司员工团结、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登临山顶后,俯瞰茂密的树林,嫩绿的山坡,深圳美景尽收眼底,大家兴致高涨,或觅景留影,或放声高歌,或追逐嬉戏。 经过了将近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家顺利地完成了整个登山穿越活动,然后集体聚餐, 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这次爬山活动,展现了朗诚团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团结和谐的精神风貌。也磨练了员工的意志,达到了强身健体、释放工作压力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朗诚员工也将会以&ldquo 不畏艰险,勇登高峰&rdquo 的精神、厚积薄发,迎难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再创佳绩!
  • 不畏艰险,勇登高峰 ----朗诚公司组织集体登山穿越活动
    2012 年6月2日,为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在朱总的带领下到塘朗山进行登山穿越活动。 上午九点,参加活动的全体员工就来到了塘朗山脚下。大家沿着登山阶梯向顶峰奋勇冲击,大有&ldquo 不登上山誓不罢休&rdquo 的劲头。虽然天气稍有些热,但员工们登山的热情不减,情绪高昂。尽管有个别同事由于身体原因使登山的脚步慢了下来,但我们之间互相鼓励,相互扶持,处处体现出深圳市朗诚实业有点公司员工团结、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登临山顶后,俯瞰茂密的树林,嫩绿的山坡,深圳美景尽收眼底,大家兴致高涨,或觅景留影,或放声高歌,或追逐嬉戏。 经过了将近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家顺利地完成了整个登山穿越活动,然后集体聚餐, 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这次爬山活动,展现了朗诚团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团结和谐的精神风貌。也磨练了员工的意志,达到了强身健体、释放工作压力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朗诚员工也将会以&ldquo 不畏艰险,勇登高峰&rdquo 的精神、厚积薄发,迎难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再创佳绩!
  • 齐赏梧桐春日美,勇登鹏城第一峰
    2013年2月23日,朗诚实业团支部组织共青团员前往深圳梧桐山,进行了主题为&ldquo 健体魄,促和谐&rdquo 的登攀游玩活动,同时也号召、带动了部分同事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 上午九点半,参加活动的员工在深圳梧桐山脚下集合。晴空万里,春意盎然,春风拂面,参加活动员工在吕总的带领下,以十足的干劲,高涨的热情,沿着登山道向顶峰奋勇前进。大家或选择平坦但悠长的盘山公路,边爬边赏沿途山景;或选择富有挑战性却是捷径的泰山涧步道,聆听叮咚山泉,溯溪而上。在攀登的途中,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鼓励因身体原因放慢登山脚步的同事,扶持因路途陡峭而难以攀爬的同事,处处尽显朗诚员工团结友爱、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 梧桐山山高林密,主峰海拔943.7米,为深圳第一高峰,雄伟的山势与变幻莫测的云雾刚柔相济、与广瀚的大鹏湾山海相互辉映;山里溪涧幽邃、植物茂盛,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欣赏了沿途&ldquo 稀&rdquo 、&ldquo 秀&rdquo 、&ldquo 幽&rdquo 、&ldquo 旷&rdquo 的梧桐美景,攀上了崎岖陡峭的&ldquo 好汉坡&rdquo ,镌刻&ldquo 鹏城第一峰&rdquo 的巨石赫然眼前,终于成功登临大梧桐顶峰。站在顶峰,举目远望,西可俯瞰深圳市区,南与香港大雾山对峙,向东南远眺,烟波浩淼的大鹏湾海面及美丽的大鹏半岛尽收眼底。历时近六个钟,大家顺利完成了此次登山活动。最后聚集山脚的农家小店,品农家小菜,尝美味窑鸡,享胜利喜悦,真可乐也。 江山如此多娇,我们希望祖国的山河永远蓝天碧水,远离污染,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相处;朗诚人的事业是让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和谐,朗诚人将竭力为之呼吁,为之奋斗,正如登顶梧桐一样,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 237个973计划项目预算公布 总经费达36亿
    2011年11月25日,科技部公布了237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项目预算初步方案,总经费高达36亿元人民币之多。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对人类认识世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学前沿问题,坚持“面向战略需求,聚焦科学目标,造就将帅人才,攀登科学高峰,实现重点突破,服务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南引导,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立项方式,以原始性创新作为遴选项目的重要标准,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项目、人才、基地的密切结合,面向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基础研究。   具体通知内容如下所示: 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预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年启动的153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和2010年立项的84个项目后三年预算安排(见附件),经过中介机构评估、预算管理部门的综合审查,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现予公示。   社会各界如对该批项目的预算有重大异议,请在2011年12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反馈至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并请同时通过电子邮件与我司联系。   电子邮箱:shaoh@most.cn, 联系电话:010-58881633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预算拟安排情况汇总表
  • 科技部首次设立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
    资助额度超过亿元 近百位35岁以下人才受资助   近日,34岁的浙江大学副教授蔡登正在为即将启动的新项目做预算。与普通科研项目不同,这个名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分析与挖掘”的项目有点特别,科研团队只有5人组成,年龄全部35岁以下,经费支持额度为500万元。   “以前,像我这么年轻的科研人员能够独立带领团队争取到这样的国家项目非常困难。”蔡登说。   他所指的项目是今年973计划首次设立的“青年科学家专题”。该专题除坚持973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的定位,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组织项目等要求外,最大的突破在于,申报项目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年龄均不超过35岁” 此外,“对单个项目承担单位数量不超过3个,参加人员不超过5人”。   “这就相当于传统973计划的一个课题。让年轻人拿到独立经费,承担目标相对集中的小规模科研和管理任务,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创新团队。”科技部基础司沈建磊处长介绍,以国家项目的形式明确对35岁以下青年人才予以支持,鼓励青年人脱颖而出,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为什么是35岁?   该举措也被视为贯彻落实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尝试。因为本次科技体制改革就特别强调,要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35年岁以下青年的培养使用。   为什么会选择35岁?一位专家这样划分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生命:“一般来说,28岁之前是学习的过程,即掌握学习的方法 38岁之前有旺盛精力从事创新创造 48岁之后适合做创新和技术管理的工作。35岁往往是科研人员创新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他们多活跃在一线,科研已有起色,并具备一定基础,清楚知道未来研究方向,经过培养和孕育,科研创新会达到峰值。”   沈建磊也认为,35岁就是博士毕业后的一段时间。专项向这个年龄段倾斜,符合人才规律,希望青年人才早点脱颖而出,也为973计划输入新鲜的血液。   973计划实施以来,非常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统计显示,973计划所有项目中,立项当年未满45岁的首席科学家共有273位,占总数的1/3,立项当年未满45岁的课题负责人共有3072人,占总数1/2强,其中,未满35岁的507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973计划10年来,立项时年龄在35岁以下的首席科学家却只有13名,如高小山、徐涛、周琪等优秀中青年科学家。通过973计划培养,他们不仅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而且在战略思维和把握学术方向上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活跃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将帅人才。   在现有科技管理模式下,大量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承担项目或课题还存在一定困难。从科研人员成长规律看,组织973项目这样的优秀团队要求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同时也存在与资深专家工作、资源协调等实际问题。“青年科学家专题”要求团队人员全部35岁以下,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科学创造性,而且避免了一些年轻人“背靠大树好乘凉”“评年轻人变成评其背后‘老板’”的现象。   怎样评审立项?   今年,973计划选择信息科学领域、重大前沿科学领域和纳米研究、蛋白质研究、干细胞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5个领域(或研究计划)作为试点。   “今年3月,我们在973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中设立‘青年科学家专题’,受到了科技界积极响应,申报之踊跃始料未及。”沈建磊介绍。   据973计划评审专家周俊良介绍,该专题的评审立项过程与973计划并无不同,同样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着重考察项目重要性、前沿性、创新性、团队基础和首席科学家本人的素质能力。   一位评审专家告诉记者,以信息领域为例,项目申请人集中在32岁至34岁,每个项目获得8—12位专家的评价,选择前10名进入视频答辩,进入答辩的项目尽量涵盖指南的各个方向。经视频答辩专家取平均分,最后仅有4个项目获得973青年科学家项目计划支持。   入选者虽年轻但很“牛”   该专家认为,入选项目的共同点,就是项目负责人学术研究实力强,项目研究内容凝练,团队的研究基础积累扎实。“相比大973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目标更加集中。项目组成员有内在天然的合作需求和合作基础,避免了拉郎配。”   在评审过程中,一批具有扎实基础、站在国际学术前沿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许多评审专家向记者透露,项目申请人本身素质高,大都有国内外博士学习经历,已经发表高水平论文 基本都参加过973计划项目研究,了解国家需求,综合素质好,没有行政职务。“这些年轻人科研做得好,表达应变能力强,体现出一定的学术和科研管理能力,有做大事的潜力。”一位专家说,有的申请人已经在生命医学界成功研发新药,有的因为地质古代气候的发现在《自然》《科学》等发表文章,在学术界颇有名气。   蔡登就是其中一例。蔡登2009年从美国UIUC取得博士学位后归国,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领域共发表论文虽然只有70余篇,但已经被他人引用4500余次(SCI他引900余次)。他还获得今年人工智能顶级会议AAAI杰出论文奖,这是该会议26年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研究机构为作者单位获此荣誉。他研究的基于视觉的互联网网页语义块划分方法以及基于语义块的检索和链接分析方法,获得美国专利,被应用在微软搜索引擎中。   蔡登告诉记者,他研究的课题通俗地讲,就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中挖掘信息,对虚拟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研究信息怎么传播,这是近10年来互联网研究的前沿热点,与国家安全联系紧密。该课题既是基础研究又有很强的应用前景。“35岁是一个人最具创造力、最多产的时候,拿到这个项目后,我会在未来5年与项目团队的同事们继续努力,争取创出世界一流的成果。”   经过网上初评和会议复评,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今年共有19个项目被批准立项,近百位3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获得支持。这批青年科学家研究课题包括人类概念认知的脑网络基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相关科学研究、DNA损伤与抗肿瘤研究等。   不过,获得支持的项目负责人大都来自东部,并为国内名校名所。专家建议,专题应向西部倾斜 同时增加女性负责人答辩的比例,适当放宽女性申请人的年龄限制,可至38岁。   许多受访专家对“青年科学家专题”寄予厚望。“希望下一步能扩大申请领域,同时打造品牌,严格标准,保证质量,从而保持其生命力。”一位评审专家说。
  • 教育部2012年度“万人计划”初评名单公布
    根据中组部等有关部门有关规定和“万人计划”专项办的要求,教育部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推荐的“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高等学校)候选人进行了专家评审,共产生101名初评人选。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3年2月27日-3月5日。若对人选有异议,请将署名意见发至rcc@moe.edu.cn 。公示结束后,初评人选将上报“万人计划”专项办复评,确定最终人选名单。   附件:2012年度“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高等学校)初评人选名单   姓 名  学 校   阎步克  北京大学   许崇任  北京大学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   李艳梅  清华大学   李俊峰  清华大学   胡洪营  清华大学   陈后金  北京交通大学   励杭泉  北京化工大学   刘庆昌  中国农业大学   王静爱  北京师范大学   杨圣敏  中央民族大学   韩伯棠  北京理工大学   王 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彭永臻  北京工业大学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   金铁霖  中国音乐学院   牛小铁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 洪  南开大学   赵乃勤  天津大学   贾士儒  天津科技大学   王艳国  天津职业大学   田建民  河北大学   李 辉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翠莲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孟长功  大连理工大学   娄成武  东北大学   林木西  辽宁大学   张西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张福贵  吉林大学   滕利荣  吉林大学   穆 钢  东北电力大学   逯家富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谈和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赵春晖  哈尔滨工程大学   邓 军  黑龙江大学   王洪斌  东北农业大学   俞吾金  复旦大学   顾 牡  同济大学   俞 勇  上海交通大学   季 浏  华东师范大学   戴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   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   戴鸿英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守仁  南京大学   戴先中  东南大学   王 炜  东南大学   强 胜  南京农业大学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   钟 秦  南京理工大学   汤国安  南京师范大学   王应海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何莲珍  浙江大学   王万良  浙江工业大学   李校堃  温州医学院   金文兵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朱士信  合肥工业大学   程福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   张学亮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林亚南  厦门大学   林知秋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刘建亚  山东大学   孙康宁  山东大学   徐向艺  山东大学   王永岩  青岛科技大学   魏 琴  济南大学   陈雨海  山东农业大学   曾照香  淄博职业学院   杨 文  山东英才学院   王金凤  郑州大学   罗以澄  武汉大学   姚端正  武汉大学   刘耀林  武汉大学   王建枝  华中科技大学   陈孝平  华中科技大学   马 勇  湖北大学   陈启元  中南大学   杨胜刚  湖南大学   何人可  湖南大学   王庭槐  中山大学   黄 平  华南理工大学   渠川钰  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黄春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曾孝平  重庆大学   刘开吉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   侯一平  四川大学   彭其渊  西南交通大学   巴登尼玛  四川师范大学   李学锋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陈 斌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文均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肖 蘅  云南大学   宁 平  昆明理工大学   邹志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赖绍聪  西北大学   白国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包国宪  兰州大学   王海波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吴孟达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都基焱  陆军军官学院   王连平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 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6年结题项目财务验收工作安排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关于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6年结题项目财务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科学家: /p p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以及《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经费管理工作安排,2016年结题项目的财务验收工作即将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认真编报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报告 /p p   项目财务验收是项目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项目预算书》和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为依据,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应组织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负责人认真清理课题经费支出账目、正确计算课题实际成本,准确编报《973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在审核确认《973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的基础上编制《973计划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报告》。编报前,请各单位认真阅读相关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p p   为便于各单位编制申请报告,项目(课题)财务数据统计截止日为2016年8月31日。对于在统计截止日后发生的费用,请各单位在编制财务验收申请报告时加以说明。对于按照协议或合同等需要延迟的拨付的应付未付款项,各课题承担单位须在编制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时加以说明,并得到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签章确认。 /p p   二、积极组织课题财务验收审计 /p p   973计划项目财务验收审计工作是财务验收工作的重要环节。5年专项经费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课题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前,应在科技部认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范围内,自行选择1家对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最新确认的“十三五”期间承担科技经费审计的事务所名单已公布于科技部网站),5年专项经费在1000万元以上的课题及保密课题将由我司安排相关审计工作。 /p p   审计报告必须由“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结题财务验收审计填报系统”打印,我司将根据财务验收审计情况,结合《973计划项目财务验收申请报告》和《973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以及在项目经费过程管理中掌握的情况,提出财务验收意见,并反馈给项目承担单位和首席科学家。对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所列行为的,不得通过财务验收。 /p p   三、其他事项 /p p   1.申报范围:2012年立项项目 /p p   2.系统填报。进入国家科技经费预算申报管理中心(http://finance.most.gov.cn),使用填报项目申请书时使用的账号登录,并选择973计划进行填报。 /p p   3.财务验收申请报告必须通过系统打印生成,按照项目、课题顺序装订,一式五份(一份原件,其他可以是复印件) 课题承担单位自行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做结题审计的,需同时提供课题审计报告五份(一份原件,其他可以是复印件) 课题验收申请报告附件材料一份,按课题单独装订,加盖骑缝单位财务专用章或每页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附件材料如涉及多个课题支出,请标注本课题支出内容。审计报告、附件材料与《973计划课题财务验收申请报告》一起报送项目承担单位,由项目承担单位装订后统一报送科技部评估中心。 /p p   4.财务验收申请报告附件材料包括:正式预算书中《承担单位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明细表》复印件 课题外拨经费工作协议、外拨经费银行汇款单及全部记账凭证复印件 单价10万元以上设备明细账及单价10万元以上预算外设备记账凭证复印件 单价5万元以上预算外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记账凭证及委托合同复印件 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支出明细账、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各5笔大额支出的记账凭证及发放签收单复印件 重大事项调整申请文件及相关批复文件 课题承担单位权限范围内预算调整内部审批文件 针对中期检查、专项审计、巡视检查等管理环节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课题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关结论有不同意见的,可补充提供相关说明及证明材料(如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合同协议等)。 /p p   5.时间要求:系统申报时间2016年9月8日至10月10日,纸质材料务必于2016年10月14日之前寄送至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对于提交资料形式审查不合格的课题,经催报一次仍未补充的,仍继续按照既定程序组织财务验收,对于由此涉及的相关问题需要整改,以及相关经费被认定为结余资金的,由课题单位自行承担责任。 /p p   6.联系方式:报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联系人: 王薇、张倩,联系电话:010-88231317,申报系统技术咨询: 010-88659000-5。 /p p   科学技术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 /p p   2016年9月6日 /p p br/ /p
  • “千人计划”专家齐聚金庸书院 剑锋直指PM2.5
    4月25日,在盐官观潮景区的金庸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剑”,剑锋直指当下热门话题PM2.5。论剑齐聚了包括张文涛、谭方平、范伟民、朱一心、李斌、王培俊等在内的多位“千人计划”专家及相关领域内的金融、产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如何从微环境治理方面改善人的居住、工作等小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医疗健康产业的和谐发展。   2013年年初“雾霾天气”在各大城市出现,空气污染情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PM2.5开始进入百姓视线。“PM2.5”影响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PM2.5能够在大气中长时间停留、远距离输送,影响人体健康。4月19日,“细颗粒物”正式成为PM2.5的中文名字,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在讨论中,刚入选为第九批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宁汇泰康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张文涛博士谈到:“PM2.5这个细颗粒物,经人吸入后,会沉积在肺的底层甚至是肺泡里面,对呼吸道有不可逆转的伤害,也会引发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同时有研究表明,这样的细颗粒物会增加得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方说急性心肌梗死。PM2.5还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增加得病率。空气污染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仅是制药行业和护理行业,更是医药产业的一个负担。鼻腔是呼吸最主要的通道,从终端上去解决PM2.5问题应该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我们将针对这方面进行努力和尝试。”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谭方平博士讲到:“PM2.5一般是由汽车尾气排放引起,工业涂料的挥发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北方地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燃煤。由于是环境引起的疾病,一些空气净化剂会比较畅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更为关注,导致居民和政府对可以检测PM2.5在各个地方的含量又有一个需求。从这种角度考虑,居民会大量地购买净化器和过滤器。由于PM2.5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那么对此类药物也是有一个新的需求,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也催生了此类新药及生物医疗这一方面的需求。”   “千人计划”专家朱一心关于如何用静电除尘技术过滤PM2.5也阐述了自己的见解:“PM2.5太小,是微型颗粒,静电除尘技术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比如玻璃经纸一擦就可以吸附东西,这个静电除尘的道理也是一样,某些地方有很多静电荷在那里,东西就被吸附到那里。”   “千人计划”专家范伟民教授则提到:“PM2.5的产生,有一些大层面方面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在小范围内做创新,改善人们的呼吸微环境,会更简单,更易实现。”   针对PM2.5问题,专家们也讨论了另外一些相关的产品与技术,希望可以在室内和室外解决PM2.5问题。   “论剑”建立了一个“千人计划”专家与金融投资者、民营企业家等各行业精英人才的交流平台,促进跨学科的思想交流与资源整合。各位专家博士,借助千成文化提供的论剑平台,在金庸书院这个宽松而又武侠的环境中,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进行讨论,更加具有社会意义。
  • 2014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开始申报
    科技部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等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ldquo 十二五&rdquo 国家科技计划工作总体部署,为切实组织好2014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单位在总结历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各计划的具体申报要求(见附件),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工作。   二、2014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以下简称&ldquo 申报中心&rdquo ,域名http://program.most.gov.cn)实行网上统一申报。   (一)申请单位操作流程。   1. 注册。申请单位需要在申报中心网站进行注册,具体注册及审核过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并按照有关要求将相关审核资料寄送至科技部信息中心。科技部信息中心收到资料后,将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单位注册信息的审核。   往年已经在申报中心登记注册的申报单位,仍用原单位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录,不需要重新注册。   2. 在线填写申请材料。根据申请材料填写说明,在网上认真填写,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至申报部门。   (二)申报部门操作流程。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登录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受理申请单位电子文档,对申请单位上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对有关文件、数据认真核对、审查。在报送书面申报材料的同时,将拟推荐的项目通过申报中心进行网上推荐。   (三)纸质材料须与电子数据内容一致。申报书可从系统中打印,申报材料按要求顺序装订。   申报中心随时公布最新的申报注意事项及工作动态,请及时查询。技术支持联系方式如下:   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010-51292636   传真:010-68522908、68528068、68529028、68523396、68521776   邮箱:program@most.cn   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和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书面申报材料寄送和网上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9月30日17:00。申报单位填报项目截止时间由各项目推荐单位根据实际工作进展情况自行决定。由于报送时间相对集中,请各单位做好组织工作,避免网络拥堵。   四、各单位计划综合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协调,严格把关,杜绝项目多渠道、跨计划重复申报。   特此通知。   附件:1. 2014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2. 2014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说明   3. 2014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科 技 部   2013年7月18日
  • 蛋白质组学大咖Robert Moritz:π-HuB计划的推出恰逢其时
    Robert Moritz教授, 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还以他在HUPO组织与HPP计划中的卓越领导力而著称。本期专家访谈,让我们一同聆听Moritz教授揭秘HPP计划的推进之道,感受科学背后的巨大推动力。  Robert Moritz 博士是蛋白质组学方法开发领域的领军人物,现为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蛋白质组学中心主任,专注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分析方法、软件研发,特别是精准解析蛋白质组大数据。Moritz 是HPP前任主席,曾担任 HUPO副主席(两次)、HUPO执行委员会成员, 2018年奥兰多 HUPO大会联合主席。2019年,Moritz荣获HUPO杰出服务奖。Robert Moritz教授  您是如何开始质谱领域研究的?  质谱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但在当时的肽测序中并不常用。直到90年代末,质谱技术才成为一种可行的肽测序方法。在当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数据库资源,只有少量的序列数据可供使用。玛格丽特戴霍夫出版了一本包含所有已知序列的书《蛋白质序列与结构图集》,这本书中包含了约100个序列。每次进行质谱测序都是一次新的发现,因为当时还没有基因组学的支持。他们尝试对蛋白行测序,但这需要六个月的时间。虽然这些技术相当基础,但正是通过这些技术,我们才能测序蛋白质,从而发现了所有细胞因子的功能。因此,我们首先了解了蛋白质的功能,但并不知道蛋白质的具体结构。而今天,我们已经能够通过组学和其他技术来识别和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Human Proteome Project, HPP将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HPP的初衷就是通过蛋白质组学来进行生物学和疾病研究。从组织形式上讲,HPP是通过各国自发形成的研究团队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当时,中国和德国在这方面比较领先。很多研究都是从这样的团队开始的,包括免疫肽的研究。HPP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我组织并深入研究的方式。  在HPP的下一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定每种蛋白质的功能。在蛋白质测序时,我们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功能,这是我们追踪蛋白质的方式。例如,如果你将细胞培养物放在另一种细胞上,然后该细胞发生变化,那么你就知道其中有一种物质可以改变其类型。这就是一种功能。我们可以不断提纯蛋白质,并观察该功能是否保留在组分中。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所有的蛋白质。我们可以最大化地合成所有蛋白质,甚至可以打印它们。我们可以用蛋白质做各种事情。但我们并不知道所有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因此,下一个挑战就是让整个社区团结起来,共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与此同时,C-HPP和B/D-HPP仍在继续。我们不能停下来,因为我们必须完成这项工作。比如人类大脑蛋白质组项目,当我们达到90%的阶段时,我们将其称为“高保真驱动”,即人类大脑的高分辨率草图。这时社区同意我们将从这里起草,但至少还需要完成大约4%的工作。  您如何评价π-HuB计划?  在科学使命这个层面上讲,HPP和π-HuB完全相同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发现所有可能的蛋白质,并从多个方面揭示它们的功能。π-HuB计划的推出恰逢其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在提供这些资源,因为如果像做常规的志愿工作一样做这件事,它将永远不会完成。  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像人类基因组在测序时所做的那样。尽管人类基因组在2000年就完成了测序,但它仍处于草案阶段,并且一直在对其进行测序。但是你可以看到由此产生的技术。  华大基因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现在它可以非常快速地对你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蛋白质和蛋白质组。我们必须能够快速对蛋白质组进行测序,并拥有这样做的技术和资源。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必须真正接受这一挑战,并为此付出努力。  因为无论谁做这项工作,都将获得大量的知识,并将自己推向比其他人更远的未来。所以奖励就在那里。这只是一个需要有人现在去抓住它的问题。你需要有资源。因此,π-HuB所发生的事情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说明了有人知道需要做什么。  而美国和欧洲,进展都比较缓慢。亚洲其他地区和澳大利亚也比较缓慢。他们的政府对此不感兴趣。而中国希望看到自己推动自己的知识进步,并为此感到骄傲。  π-HuB计划向前迈出了很好的一步,10年后我们可以看看能走多远。但不管怎样,有了这些资源,前景看起来很不错。但另一件事是,无论发生什么,参与的人将成为下一代的领导者。  HPP是如何让各个国家的团队参与这项大计划的?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来自不同国家和学科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就参与方面而言,HPP基本是自愿性质的工作。我们看到,像Charles Pineau一直在努力争取法国的支持,并获得了一些资金资助。德国也有类似的尝试,但还未取得成功。而中国政府则抓住了这个机会,积极参与并推动了这个项目的实施。这表明,要推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计划,需要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为了汇集不同学科的人才,我们正在努力建立跨学科的合作。我们正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包括一些制药公司,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发生的生物过程。现在,以π为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计划也指向了疾病领域的应用。  我们知道,大多数药物都是针对蛋白质的,所以找出关键的蛋白质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哪个国家或研究团队做这项工作,都将获得大量的知识成果。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  生物信息学在这里扮演着关键角色,因为数据量实在太大,已经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我们需要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这项工作,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日益增强的决策和理解能力,来深入分析这些复杂的生物过程。  系统生物学的目标就是像工程师一样理解生命系统的自我组织。我们需要建立起各种生物分子之间的联系网络模型,这样才能预测在对某个蛋白质施加压力时会发生什么。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相互作用的知识,就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不仅涉及蛋白质,还包括翻译后修饰等更复杂的生物过程。  总之,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巨大挑战,需要来自世界各国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只有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利用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我们才能最终实现对生命奥秘的深入理解。
  • 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公示
    根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经评审确定的教育部2010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至2011年3月31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持有异议,均可向教育部科技司署名提出。匿名异议恕不受理。   联系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 教育部科技司综合处   邮政编码:100816   联系电话:010-66096358 010-66097382   传 真:010-66020784   附:2010年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名单 单位 姓名 安徽大学 范益政         安徽理工大学 黄友锐         安徽师范大学 马陵合 商永嘉       北华大学 王占峰         北京大学 曹安源 陈育青 崔庆华 董志勇 杜世宏   龚侃 杭侃 胡小永 黄铁军 贾春新   李铁军 李文利 梁德海 刘伟 刘志荣   卢晓霞 沈岿 宋纯理 汤新景 王辉   王辉 熊跃根 张帆 赵华章 周小计 北京电影学院 刘言韬        北京工业大学 郭航 季凌飞 李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丁文锐 高强 耿立生 李建欣 李秋实   骆红云 任自立 田琼 王耀 王义娜   魏新国 相艳       北京化工大学 任钟旗 石峰 苏海佳 汪乐余 王克俭   尹梅贞         北京交通大学 董海荣 韩林飞 杨立兴 张楠 赵谡玲 北京科技大学 班晓娟 边永忠 何安瑞 金莹 李翠平   秦明礼 张海龙 张敬源     北京理工大学 金海波 孔杰军 李慧琦 马旭 冉伦   宋卫东 苏煜 王美玲 王文中 严乙铭 北京林业大学 曹荣平 黄华国 潘会堂 石娟 王辉   于飞海         北京农学院 何忠伟         北京师范大学 白军红 陈太胜 程宏 程晓堂 党德鹏   胡永建 康震 刘成纪 刘美凤 王宜文   王有贵 伍新春 熊跃敏 张东娇 张占军   张昭军 周涛 朱旭东 自国甫   北京体育大学 高捷 王莉 赵丽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施建军 孙文莉 陶家俊 谢韬 应惟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黄粤 鞠振宇 彭英 冉宇靓 郑哲   左亚刚         北京邮电大学 冯志勇 高飞 刘玉敏 彭木根 孙其博   王欢         北京语言大学 高金萍 江新 施春宏 司富珍 张劲松   张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费宇彤 韩振蕴 刘振权 曲淼 唐民科   王雪茜         滨州医学院 谢书阳         长安大学 陈华鑫         长春工业大学 冉旭         长沙理工大学 刘煊         大连海事大学 曲雯毓         大连理工大学 陈国清 豆斌林 李文立 李延喜廖敏夫   刘春 刘军山 王正汹 杨建华 伊廷华   张亚辉 张耀斌 周智     第四军医大学 邢金良         电子科技大学 陈远富 程洪 寇纲 冷甦鹏 李恩   李晶泽 李强 罗光春 王军   东北大学 安希忠 李小彭 吕铮 雒兴刚 齐西伟   宋焱焱 王占山 杨合 袁致涛 张颖伟 东北林业大学 姜广顺 王成毓 王晓龙 于海鹏 张欣欣 东北农业大学 任晓峰 张颖       东北师范大学 高巍 李晓萌 汤庆鑫 颜力楷 杨弘   张昕彤         东华大学 覃小红 李俊 王连军     东南大学 程强 董帅 郭彤 何勇 李世华   卢剑权 宋光明 孙伟锋 吴晓 张闻   周少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洪俊杰 马俊 吴卫星 许德金   福建师范大学 黄茂兴 吴怡       福州大学 池毓务 李登峰       复旦大学 陈诗一 陈祥锋 范剑勇 傅萃长 蒋晨   敬乂嘉 梅永丰 沈园 隋国栋 孙向晨   他得安 吴心伯 向红军 肖江 徐彦辉   张伟然 张亚红 赵曜 郑耿锋  甘肃政法学院 任尔昕         广东商学院 张河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董燕萍         广西大学 范祚军         广西师范大学 陈自卢 孙杰远       广西医科大学 曹云飞 卢小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敖海清         贵州大学 江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戴超凡 窦强 段晓君 付云起 金添   梁剑寒 罗晖 毛新军 吴庆波 武元新   徐昕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陈玉金 范壮军 孙冰 王颖 严浙平   张阿漫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海波 关新春 郭安薪 金明河 金鹏   梁大鹏 马杰 宋朝晖 孙澄 孙建敏   王健 王金忠 姚宝权 张立宪 张宇民   朱嘉琦 左德承       哈尔滨理工大学 赖一楠        哈尔滨师范大学 李淑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 李颖 孙文靖       海军潜艇学院 李玉阳         海南大学 胡国柳         海南医学院 李孟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鲁仁全         合肥工业大学 卢剑伟         河北工业大学 刘宾元 刘国栋       河北科技大学 郭建博         河北师范大学 陈玉玲 苑立平       河海大学 苏怀智         河南大学 刘进才 王渊旭       河南理工大学 宋党育         河南农业大学 张小霞         河南师范大学 曹俊杰         河南中医学院 余学庆         黑龙江大学 董玉庭 李培华 彭玉海     湖北大学 江正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彦春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刘寒波         湖南大学 陈鼎 陈桂秋 陈宇翔 郭新红 华旭刚   廖波 聂舟 涂春鸣 熊万里 徐涤宇   杨智 尹双凤 钟文斌 祝树金   湖南工业大学 刘跃军         湖南科技大学 曾艳钰         湖南农业大学 周小毛         湖南师范大学 陈成文 陈松柏       华北电力大学 董长青 高建伟 李永平     华北科技学院 李永军 田立勤       华东理工大学 杜文莉 郭耘 李洪林 李永生 于新海 华东师范大学 曹金 崔丽娟 荆杰泰 吕长虹 任友群   汪晓赞 王平 王晓玲 文贵良 叶军   郅庭瑾 周燕       华南理工大学 郭宝春 黄飞 李冰 李雪辉 任力   唐传核 王菊芳 吴宏滨 徐维军 章秀银   祝诗发         华南师范大学 何先友 王瑞强       华侨大学 崔长彩 杜吉祥 张潜     华中科技大学 冯胜 傅邱云 胡波 黄振立 蒋洪波   金肆 李昆鹏 李曦 刘晶 欧阳钟文   陶波 田波 王鸣魁 许彤辉 薛宇   张博 张晓敏 朱铃强     华中农业大学 曹胜波 史志华       华中师范大学 陈绍龙 邓大才 邓猛 丁文 李海兵   魏文享 吴理财 尧小华     黄冈师范学院 李金奇         吉林财经大学 王金霞         吉林大学 白刚 崔小强 丁志国 金立生 金英 吉林大学 郎兴友 李建华 刘云凌 卢艳秋 马云海 吉林大学 邵彦敏 宋大千 王霖 吴迪 谢文法 吉林大学 袁雷 张秀英 张萱 朱红林   吉林农业大学 马红霞 王春凤       吉林师范大学 车广波         吉首大学 王兆峰         济南大学 常钧         暨南大学 陈填烽 高昊 江正瑾 朱义坤   江南大学 顾平 江金强 李崎 梁惠娥 刘和   刘立明 刘元法 浦徐进 饶志明 谢守红   周哲敏         江西财经大学 孔凡斌         江西理工大学 罗仙平         空军雷达学院 陈辉         昆明理工大学 潘波         兰州大学 卜伟锋 邓建明 黄德军 李文龙 龙文辉   切排 饶志国 王博 王智诚   兰州交通大学 常永奎         兰州理工大学 陈体军         兰州商学院 高云虹         聊城大学 黄富峰         泸州医学院 王钦         南昌大学 唐建成         南方医科大学 陈烨 李建明       南京大学 曹毅 陈蕴茜 丁爱军 付文林 高阳   戈惠明 郭学军 胡广伟 雷建平 刘辉   刘云虹 卢明辉 彭路明吴福象 邢钟文   许畅 殷武 张亮 张淑娟 张炜铭   周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潘时龙 周鹏 朱增伟     南京理工大学 王国平         南京林业大学 周晓燕         南京农业大学 陈素梅 范晓荣 冯淑怡马海田 王凯   王益华 张阿英       南京医科大学 胡志斌         南京邮电大学 范曲立         南开大学 陈湧 范小云 方晖 顾兵 孔德明   刘风景 刘忠信 楼慈波 乔文涛 王建军   吴帆 徐鹤 言天英 叶培新 意西微萨阿错   余新忠 朱守非 Mark Bartlam     南通大学 陈罡         内蒙古大学 祁智 张军       内蒙古工业大学 韩永全 赵春旺       内蒙古科技大学 宋希文 赵増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斯琴朝克图         宁波大学 戴世勋         宁夏大学 胡铁球 王正儒       宁夏医科大学 陈靖 姜怡邓       攀枝花学院 崔旭梅         青海大学 李向阳        青海民族大学 骆桂花         清华大学 陈岸瑛 陈峰 陈海昕 陈宏伟 崔勇   冯骅 何永红 李春 李玉和 李震   刘波 陆新征 生安锋 汪家道 王进廷   王书肖 王新泉 王志 杨之曙 殷柳国   于荣 张建胜       山东大学 曹现强 陈强 蒋奇 康仕寿 李尚信   李媛 刘久荣 刘巍峰 刘悦坦 吕广世   彭京亮 汪全胜 王俊菊 王正平 夏海兵   张建 张群业 周长军     山西财经大学 景普秋        山西大学 韩高义 郭万金 桑楠     山西师范大学 樊增强 张玮       陕西师范大学 金燕 施建雄 赵卫国     陕西中医学院 唐志书         上海财经大学 茆长暄 蒋传海 孙燕 王克强 许庆 上海大学 赵来军         上海交通大学 陈海冰 陈业新 郭为忠 何祥火 蒋兴浩   吕兴才 蒙国宇 欧竑宇 彭勃 戚正伟   申哲民 沈耀 陶然 万国华 王皓   王新兵 谢耘耕 张才喜 张卫平 周月桂 上海理工大学 许键         上海师范大学 陈恒        上海体育学院 庄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汪小玲 张雪梅       上海戏剧学院 卢昂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吴弢 张彤       深圳大学 纪震         沈阳大学 王少洪         石河子大学 王振华         石家庄铁道大学 刘庆宽         首都师范大学 廖奕 蔡军 蔡彦宁 解小青 王云   武艳         四川大学 曹萍 陈柏辉 邓军 傅其林 高鸿   李建树 李姜 李征宇 梁淑芳 吕粟   罗恩 彭必雨 宋旭 苏智广 孙逊   万毅 王军 王俊峰 文晓刚 徐定国   邹方东         四川农业大学 王际睿         四川师范大学 杜伟        太原理工大学 王志华         天津大学 操晓春 程景胜 丁欣 巩金龙 韩家广   韩庆华 雷晓光 李新刚 卢文玉 吕石磊   明东 庞慰 庞彦伟 王超 王建辉   吴洪 肖峻 杨志永 张永杰   天津科技大学 司传领         天津理工大学 张联齐         天津师范大学 佟德志 王中良       天津体育学院 文立         天津医科大学 陈军 尹海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 王涛         同济大学 杜建忠 付强黄翔峰 荆志成 穆宝忠   孙奋勇 汪镭 王瀚漓 谢岳 薛伟辰   张小宁         潍坊医学院 成敏         温州医学院 周翔天         武汉大学 代谦 杜群 傅才武 李红良 李楠  廖蕾 刘娟 刘天罡 齐绍洲 钱忠东   沈焕锋 王春江 王密 吴英亮 熊伟   徐丽芳 张希承 张晓东 张志凌 周伟   周翔         武汉工程大学 陈汉新 李亮       武汉工业学院 刘玉兰        武汉理工大学 董丽杰 吕林女 麦立强 王传彬 吴超仲   杨明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陈为胜 候彪 史琰 杨淑媛   西安交通大学 丁晖 董玉成 方吉祥 葛晨阳 耿松梅   侯鹏 霍宝锋 李成新 刘培军 吕友军   马飞 石磊 杨森 杨树明 袁晓玲   张志成 赵立波 郑焱 朱波峰 朱键   訾艳阳         西安科技大学 文虎         西安理工大学 畅建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 杨鹏鹏         西北大学 陈富林吕兴强 王永强     西北工业大学 查钢强 常洪龙 高丽敏 韩军伟 李栋   尹剑波         西北民族大学 马效佩 扎西当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戴武 魏琮 徐炎 于澄宇   西北师范大学 吴国喆 杨颖丽       西藏藏医学院 次仁         西藏大学 拉巴次旦         西华大学 冯灏         西南财经大学 马永强 林华珍 宋光辉 王擎   西南大学 范艳华 付志锋 何林     西南交通大学 李小珍 林文斌 刘继才 鲁雄 马征   马祖军 郑靖       西南林业大学 雷洪         西南石油大学 郭肖         厦门大学 白正简 高锦豪 李兰英 刘海鹏 缪朝炜   潘越 彭水军 田娜 姚军 尤涵   俞春东 张瑶 郑若玲 周涵韬   湘潭大学 何振 刘平乐 孙立忠     新疆财经大学 李季刚         新疆大学 艾斯卡尔• 艾木都拉 古丽阿扎提• 吐尔逊       新乡医学院 张红星         徐州医学院 周秀萍         许昌学院 申建伟         烟台大学 李庆忠         云南大学 于黎         云南师范大学 周智生         浙江大学 陈新 池灏 董浙 范柏乃 范杰   冯杰 冯结青 何俏军 蒋明星 林道辉   鲁林荣 罗自生 马成 邵雪明 邵之江   宋义虎 苏宏斌 田兵 王靖岱 王树荣   王业伍 魏江 吴希美 叶升 詹良通 浙江工商大学 钱水土         浙江工业大学 王建国         浙江理工大学 郭玉海        浙江万里学院 奚李峰         郑州大学 李纲 李燕燕 任景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李广慧         郑州轻工业学院 刘春森         中国传媒大学 何苏六 倪学礼 王晖 杨乘虎 张树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庆飞 武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胡兆初 赵军红       中国海洋大学 曹立民 何艮 郎印海 刘曙光 孟祥红   王师 王树青 邢婧 赵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董群峰 冯新宇 康宇 梁高林 裴刚   彭承志 单革 盛国平 孙方稳 吴长征   闫文盛杨锋 张少兵     中国矿业大学 程玉虎 李新春 李延锋 李忠辉 陆菜平   万志军 王衍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刘海滨 刘淑琴 宋世栋 赵毅鑫   中国农业大学 程永强 高海翔 郭景恒 何凌云 李云开   梁建芬 刘国世 刘剑锋 唐学林 杨增玲   于政权 张国中 张建军 张美佳 周顺利   朱要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林江         中国人民大学 郭杰 韩立余 黄霄羽 贾俊雪 姜付秀   聂辉华 申素平 宋健 王雷 温海明   肖中华 许王莉 杨德山 叶光亮 张磊   张立波 张芃 张世明 左美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玉华 杨瑞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刘坚 刘洋 周庆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戴彩丽 黄方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张彦春         中国药科大学 丁娅 何玲 胡容     中国医科大学 肖汀         中国音乐学院 吴碧霞         中国政法大学 高健军 何兵 林存光 汪海燕 张秀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龚天平 李小平 彭学龙 苏彩霞 唐文进 中南大学 陈百华 邓超 邓敏 段然慧高广军   郭宇峰 何炼红 江泓 江勇 蔺永诚   龙广成 闵小波 欧阳文风 宋旼 张伟   周应军 左高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彭万喜         中南民族大学 郑军         中山大学 蔡杰进 傅科 高定国 贺雄雷 李朝红   李华斌 林天歆 刘克玄 农革 佘峻聪   孙宏云 王安训 王智 辛宇 杨欣   曾昭式 张和清 张杰鹏 张强   中央财经大学 曹富国 李涛 唐宜红 王卉彤 辛自强   袁淳        中央美术学院 边恺 常志刚 邵亦杨 王晓辉   中央民族大学 崔玲玲 高娃 侯会生 金军 罗自群   项生昌 肖小勇       中央戏剧学院 陈敏 宋震       中央音乐学院 刘月宁 王绍武 章华英     重庆大学 高放 郭松涛 李辉 吕永钢 毛凌滢   孟凡明 吴兴刚 杨俊 张旭梅   重庆师范大学 张全之         重庆医科大学 练雪梅         重庆邮电大学 刘宴兵         遵义医学院 肖建辉
  • “TA高校计划”——青岛站/苏州站小记
    高聚物合成材料按照性能和用途,大致可分为塑料、合成橡胶(或弹性体)、合成纤维三大类。这些材料的原料来源丰富、种类繁多、加工简易、性能优良,因此其用途之广、发展之快是其他材料所不及的。 如今,高聚物的应用已扩展到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个领域。许多材料的应用范围已经超过了天然材料和许多金属材料,形成了庞大的高聚物材料应用体系。 “TA高校计划”是针对高校学术单位的邀约而设计的专题性研讨会,可根据客户的应用需求编纂内容,一经推出就颇受欢迎。4月的主题是“利用高级热分析技术表征高聚物材料”,特别邀请TA仪器热分析资深产品经理Steve Aubuchon博士详细介绍现今的热分析技术发展及如何善用热分析技术(DSC / TGA / DMA / TMA)为高聚物材料的物性表征提供解决方案。在4月15日青岛站和4月19日苏州站的研讨会,共有229位对此话题感兴趣的人员亲临现场,共同探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结合,气氛热烈。 青岛站研讨会现场 苏州研讨会现场 热烈的问答现场 更多活动信息,请登录www.tainstruments.com.cn获悉详情。 请登录优酷网上的TA专属频道,获悉更多产品技术和应用信息! http://u.youku.com/user_show/id_UMTY3MzUxNDIw.html
  • “千人计划”专家创办企业上市73家,仪器公司有哪些?
    p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成果产业化正在驶入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3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在26日召开的2017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透露。 /p p   钱颖一在致辞中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千人计划”已经实施13批,连同“溯及既往”批,共引进各类海外人才7000余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发起创新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对接、主题峰会、创业培训等多项资源嫁接平台,将海归人才科技报国、实业报国的理想落实为具体行动和重大成果,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p p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3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其中55家在新三板登陆,10家进入创业板,3家进入中小板,2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上市的各有一家。 /p p   在科学仪器行业,这样的企业有聚光科技、禾信仪器、月旭科技等,它们由“千人计划”专家着手创办,且已陆续登陆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 /p p   在26日举行的大会上,国家“千人计划”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至此,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共按学科专业设置了8个专业委员会,实现了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所有专业领域的全覆盖。这8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资源与环境、经济金融与管理,以及文化艺术。此外,联谊会还有3个专门委员会,即创新企业家专门委员会、青年千人专门委员会以及自律委员会。 /p
  • 质检总局:147种产品列入2017年产品质量国抽计划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这项国抽计划共涉及147种产品,包括日用及纺织品18种、电子电器产品29种、轻工产品18种、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26种、农业生产资料11种、机械及安防产品20种、电工及材料产品22种、食品相关产品3种。  从质检总局有关方面了解到,为了做好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效能,更好服务民生,促进质量社会共治,2016年9月,质检总局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建议。截至2016年10月底,质检总局共收到公众网络投票131.7万票,以及67家单位的639条建议,涉及日用及纺织品、电子电器、轻工产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机械及安防产品、电工及材料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等8大类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质检总局结合现有财政专项经费规模、现行标准情况和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充分采纳公众意见,将网络投票中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产品全部纳入国家监督抽查计划,突出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组织制定了《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  另据介绍,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将采取季度抽查、专项抽查和联动抽查3种形式组织开展,抽查对象包括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网络销售企业,对社会公开发布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并将对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在按计划对上述147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的同时,质检总局也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计划外的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抽查。  附: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  2017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  (147种)  一、日用及纺织品(18种)  1. 儿童用品(6种):玩具、童车、童鞋、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笔  2. 纺织品(6种):针织内衣、女式内衣、羽绒服装、休闲(运动)服装、冲锋衣、床上用品  3. 箱包鞋类(4种):皮凉鞋、旅行箱包、背提包、运动鞋  4. 文体用品(2种):轮滑鞋、室外健身器材  二、电子电器(29种)  1. 家用电器(16种):电烤箱及烘烤器具、室内加热器(如电暖气、浴霸)、吸油烟机、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动洗衣机、储水式电热水器、热泵热水机(器)、厨房机械(如豆浆机、榨汁机)、电饭锅、电磁灶、电热毯、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食具消毒柜、吸尘器、空气净化器  2. 电子信息产品(8种):笔记本电脑、手持式信息处理设备(如平板电脑、学习机)、机顶盒、有源音箱、集成电路(IC)卡读写机、碎纸机、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  3. 照明光源及灯具(5种):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LED控制装置、固定式通用灯具、可移式通用灯具、LED照明产品  三、轻工产品(18种)  1. 家用纸制品(4种):卫生巾(含卫生护垫)、纸巾纸、纸尿裤、卫生纸  2. 家用燃气用具(1种):家用燃气灶具  3. 家化产品(2种):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如蚊香)、家用清洁剂(如卫生洁具清洗剂、炉灶清洁剂)  4. 家具(5种):儿童家具、软体沙发、办公椅、木制家具、弹簧软床垫  5. 残疾人用品(1种):单臂操作助行器(如肘拐杖)  6. 其他轻工产品(5种):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树脂眼镜片、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烟花爆竹  四、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26种)  1. 建筑材料(7种):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建筑防水卷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用夹层玻璃、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冷轧带肋钢筋、铝合金建筑型材  2. 装饰装修材料(19种):建筑防水涂料、溶剂型木器涂料、陶瓷砖、淋浴用花洒、采暖用散热器(暖气)、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实木地板、陶瓷片密封水嘴、防火门、机制地毯、建筑用密封胶、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卫生软管、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中密度纤维板、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材、电子坐便器、陶瓷坐便器  五、农业生产资料(11种)  1. 化肥(3种):磷肥、钾肥、复混肥料  2. 农药(1种):农药  3. 农业机械(7种):播种机、玉米联合收割机、铡草机(含青饲料切碎机)、植物保护机械、稻麦联合收割机、潜水电泵、通用小型汽油机  六、机械及安防产品(20种)  1. 劳保产品(2种):安全帽、口罩  2. 汽车相关产品(8种):汽车轮胎、汽车制动器衬片、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机动车辆制动液、发动机润滑油、摩托车轮胎、车用汽油、柴油  3. 通用机械(3种):磨床、加工中心(含数控铣床)、容积式空气压缩机  4. 消防产品(1种):消防应急灯具  5. 计量器具(3种):单相电能表、冷水水表、膜式燃气表  6. 其他机械及安防产品(3种):锁具、人民币鉴别仪、防爆电气  七、电工及材料产品(22种)  1. 材料类产品(6种):钢丝绳、阀门、滚动轴承、动力用煤、稀土氧化物、砂轮  2. 电工产品(16种):电力变压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永磁直流电动机、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家用和类似用途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光伏并网逆变器、数据通讯用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数据缆)、电动工具、电弧焊机、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橡皮绝缘电缆(橡套电缆)、控制电缆、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铅酸蓄电池  八、食品相关产品(3种)  塑料材质-接触食品的蒸煮膜、袋、盒及密胺制品,纸材料-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金属材料-接触食品部位采用不锈钢、铝材的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切片机、和面机)
  • 戴安公司共建色谱班“ 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登山比赛
    2010年11月4日,香山公园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戴安公司和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色谱班“ 学无止境,勇攀高峰 ”登山比赛在香山公园举行。本次活动目的是通过爬山比赛锻炼色谱班同学们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比赛分成6组进行,规则规定全部组员必须一起到达终点才算获胜,这就要求体能好的同学要帮助那些体能一般的同学,大家互相帮助,克服困难,一同争取最后的胜利。                 比赛开始的话音未落,三十多名“运动员”从山底的眼睛湖开始,直奔香山顶峰香炉峰。     比赛9点30分开始,10点05分就有同学登顶到达终点,之后陆续有同学到达。                       戴安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静女士和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李曙光老师向获奖的队伍颁发了奖杯和奖品,同时,向最后一个坚持到终点的同学颁发了“坚持不懈”奖,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的精神。最后,大家在山顶合影留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