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代谢研究

仪器信息网代谢研究专题为您整合代谢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代谢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代谢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代谢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代谢研究话题讨论。

代谢研究相关的论坛

  • 【分享】代谢组学研究简介

    代谢组学研究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从基因和蛋白质层面探寻生命的活动,而实际上细胞内许多生命活动是发生在代谢物层面的,如细胞信号释放(cell signaling),能量传递,细胞间通信等都是受代谢物调控的。代谢组学正是研究代谢组(metabolome)——在某一时刻细胞内所有代谢物的集合——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大都是相对分子质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分析技术中最常用的是^1H核磁共振(^1HNMR)以及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X—MS)。代谢组学属于全局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研究方法,便于对复杂体系的整体进行认识.譬如,一个正常工作的人体包括“人体”本身和与之共同进化而来且共生的消化道微生物群体(或称菌群),孤立地研究“人体”本身的基因,转录子以及蛋白质当然可以为人们认识人体生物学提供重要信息,但无法提供使人体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菌群的信息.人体血液和尿液的代谢组却携带着包括菌群在内的每一个细胞的信息,因此代谢组学方法对研究如人体这样复杂的进化杂合体十分有效.早在20世纪60年代,代谢物组学的核心技术——核磁共振技术(NMR),就已经被应用到代谢研究中。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模式识别分析技术的发展,代谢谱的定量分析才得以实现,并应用于药物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利用代谢物组学研究药物对整体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多参数检测外源物质攻击所导致的机体新陈代谢改变。这种方法也适合研究基因突变和转基因所产生的代谢改变以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在药物发现阶段,它可以进行体内毒性研究、先导药物的筛选和目标化合物的优化及体内动物模型的药效筛选。在药物开发阶段,它可以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方面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毒性机制的研究,从而可有效地利用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的治疗,发现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关的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包括药物研发,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基因功能组学,营养学,环境科学等重要领域.在代谢组学诞生的过去6年里,有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论文和专利以指数的形式逐年增长.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将应用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 代谢工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962 - 2010年

    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是生物工程的一个新的分支。代谢工程把量化代谢流及其控制的工程分析方法和用以精确制订遗传修饰方案并付之实施的分子生物学综合技术结合起来,以上述“分析——综合”反复交替操作、螺旋式逼近目标的方式,在较广范围内改善细胞性能,以满足人类对生物的特定需求的生物工程。  与所有传统的工程领域一样,代谢工程也包含“分析” 和“综合”两个基本步骤。因为代谢工程借助于DNA重组技术作为一种启用技术而出现,所以一开始人们的注意力仅仅放在这个领域的综合方面,譬如:新的基因在不同寄主中的表达,内酶的扩增,基因的删除,酶活力修饰,转录的解调或酶的解调等。这样前面定义的代谢工程,在相当程度上似乎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表现形式,几乎没有工程的内容,因此从生物过程的角度来衡量,并不是够格的代谢工程。而更加重要的工程内容存在于代谢工程的分析方面。譬如,怎样确定定义生理状态的参数?怎样用这信息解释代谢网络控制的结构体系,进而提出达到某个目标的合乎道理的修饰位点?怎样进一步评估这些遗传修饰和酶的修饰的真实的生化效果,以便进行下一轮的途径修饰,直到达到目的?能不能提出一个可用来确定代谢修饰的最有希望的靶位的合理的步骤?在综合方面,代谢工程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方面是它关注的是代谢途径集成的整体,而不是单个反应。这样,代谢工程研究的是整个生化反应网络,涉及到其自身的途径合成和热动力学可行性,还有途径流量及其控制。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正在经历从单个酶反应向相互影响的生化反应体系转变。因此,通过对整个反应体系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反应的考察就有可能获得关于代谢和细胞功能的更全面的认识,在这个的意义上“代谢网络”的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代谢工程让人们把注意力转向整个体系而不是其组成部分。因此,代谢工程使用来自还原论者的大量的研究的技术和信息来设法进行综合和设计;而关于整个体系的运转状态的观察,对于进一步的合理的分解和分析其自身来说,又是最好的指导。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总药物分析

    了解不同时间药物在血浆或血清中的浓度,对于计算一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很有必要;反之,药物动力学也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部分。准确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便于精确地计算所需药物剂量,既能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用药过量致毒。预先对多屏深孔Solvinert(MultiScreen Deep Well Solvinert )和多屏Solvinert滤板进行了验证,进行血浆或血清中蛋白质的板内沉淀,以便展开总药物分析。在滤板上可以快速、细致并完整地转移滤液,这样就可以在进行总药物分析之前为样品制备提供一个自动化兼容的平台。Solvinert滤板过滤的滤液中不含蛋白质,这与质谱分析法和紫外线分析法的结果一致。使用多屏深孔和多屏Solvinert滤板可产生有复验性的结果,它是一个稳定且可靠的平台。血清中的蛋白质被这些滤板过滤并沉淀之后,得到的样本中基本上不含蛋白质,回收率很高,便于萃取。药物动力学特性可以让新药开发商更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这在新药的注册审批中是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候选药物的代谢动力,金斯瑞( GenScript)建议用动物来做药物分布及其代谢的研究,分析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组织或血清中,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情况。金斯瑞进行精确的药物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涉及两个主要方面:药物分布及其代谢动力研究和抗体药物的代谢动力研究。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个体之间药物浓度变异来源及其相关性,这些个体是指按临床上相关剂量接受候选药物的目标患者人群。患者的某些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理生理特征以及治疗方面的特征,比如体重、排泄和代谢功能、以及接受其他治疗,都能够有规律地改变药物剂量-浓度关系。例如,主要由肾脏排除的药物,在接受同样剂量的情况下,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通常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体内的稳态浓度。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找出那些使剂量-浓度关系发生变化的、可测定的病理生理因素,确定剂量-浓度关系变化的程度,当这些变化与临床上有意义的治疗指数改变相关的情况下,能够恰当地调整剂量。在药品开发中使用群体PK方法,使获得完整的药代动力学资料有了可能,不但能从来自研究受试者的相对稀疏的数据中获取资料,而且还能从相对密集的数据或从稀疏数据和密集数据的组合中获取资料。群体PK方法能够分析来自各种不均衡设计的数据,也能分析因为不能按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式分析而通常被排除的研究数据,比如从儿科患者和老年患者获取的浓度数据,或在评价剂量或浓度与疗效或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时所获取的数据。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受试者通常是健康的志愿者或特别挑选的患者,一组成员的平均情况(即平均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一直是关注的主要焦点。许多研究将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的变异作为一个需要降到最低的因素进行观察,通常是通过复杂的研究设计和对照方案,或通过有严格限制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将其降到最低。事实上,这些资料对在临床应用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变异至关重要,但是却被这些限制所掩盖。而且,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只关注单个变量(例如肾功能)的作法,还使其难以研究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 【资料】药物代谢研究的实践与展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代谢研究中心钟大放

    【资料】药物代谢研究的实践与展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代谢研究中心钟大放

    药物代谢研究的实践与展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代谢研究中心钟大放第一部分 LC/MS/MS方法与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二部分 9-硝基喜树碱的体内代谢产物鉴定第三部分 CYP2C9 多态性对氯诺昔康临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部分内容截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38_260910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39_260911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1_260912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1_260913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2_260914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2_260915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3_260916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3_260917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3_260918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3_260919_1637626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1/201011211743_260920_1637626_3.jpg

  • 分享一篇2013年Science上单细胞代谢的研究

    该文该文汇总了单细胞代谢的研究方法,包括质谱 (MS),质谱成像( MS imaging), 毛细管电泳(CE)(其中主要是chip ce), 光谱学(optical spectroscopy),和荧光生物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了几百个单细胞,对单细胞进行大分子层面上的表征,以此阐述细胞代谢的表型异质性(phenotypic heteroge-neity)。大概就这个意思吧,大牛的东西,读起来反正就是半懂不懂。

  • 【分享】呋喃西林代谢物产生途径的研究

    【分享】呋喃西林代谢物产生途径的研究

    呋喃西林代谢物产生途径的研究(烟台杰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5231)摘要:呋喃西林代谢物(SEM)是检测呋喃西林的标记物,本身具有致癌和弱毒性。研究发现食品中SEM的来源途径多样,不仅限于呋喃西林原药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还包括偶氮甲酰胺(ADC)高温热解、次氯酸钠与含氮物质反应等。关键词: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偶氮甲酰胺(ADC);次氯酸钠 ;标记物Nitrofurazone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a variety of ways 关键词: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偶氮甲酰胺(ADC);次氯酸钠 ;标记物呋喃西林(图一)是一种引入硝基的广谱抗菌类药物, 因其杀菌能力强、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低廉、疗效好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呋喃西林在临床上表现为明显的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因此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欧盟早在1995年就禁止呋喃西林用作兽药,澳大利亚、美国也相继在2001年和2002年出台了相关法律,将呋喃西林作为养殖禁用药物。 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极易降解,短短数小时内即可代谢为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图二),SEM与蛋白质结合,性质较稳定不易分解,可在动物体内存留数周。SEM常被用作检测呋喃西林原药的标记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以监测SEM来达到对呋喃西林原药监控的目的。 研究者发现,食品中SEM的来源不仅限于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的生物代谢,偶氮甲酰胺的高温热解反应、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与含氮物质接触等都有可能导致SEM的产生。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将呋喃西林代谢物产生的途径做以下概述: 1、呋喃西林原药在动物体内代谢 虽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呋喃类药物用作兽药,但因其药效和价格上的优点(上述第一段),仍有养殖者私自使用。 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代谢后与细胞膜蛋白结合,可在数周内保持稳定,从而延缓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普通的食物加工方法(如烧烤、微波加热、烹调)难以使结合态的SEM降解,经验证在弱酸条件下可以使代谢物从蛋白质中释放出来,当人食用了含有SEM的食物后,在胃酸的作用下,SEM与蛋白质解离,被人体吸收,当富集到一定量时会产生致癌的危险。 2、偶氮甲酰胺(ADC)高温热解 偶氮甲酰胺(Azodicarbonamide)(图三),简称ADC,为黄色至橘红色结晶性粉末,具有漂白和氧化双重作用,常用作面粉改良剂,可改善面团的物理操作性质及面制品组织结构 。偶氮甲酰胺能将面粉蛋白质内氨基酸的硫氢根(-SH)氧化成二硫键(-S-S-),使蛋白质链相互连结而构成立体网状结构,改善面团的弹性、韧性及均匀性,使生产出的面制品具有较大的体积,较好的组织结构。偶氮甲酰胺也是一种生产聚氯乙烯材料的发泡剂,食品玻璃容器盖子上的密封圈就是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 2.1 ADC—聚氯乙烯材料的发泡剂 人们第一次将偶氮甲酰胺与SEM联系在一起,是在2003年欧盟发生的一次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后。2003年欧洲食品安全局通报了一批SEM超出限量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果汁、果酱、蜂蜜、泡菜和消毒蔬菜、蛋黄酱,芥末,酱汁和番茄酱以及一些瓶装婴儿食品。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带有密封圈的玻璃或金属罐包装。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的调查结果为:SEM残留可能是ADC引起的。ADC用作密封圈(聚氯乙烯材料)的发泡剂,高温发泡的同时产生SEM,食物在与密封圈接触的过程中,SEM发生了迁移。 ADC的分解产物主要有气体(34%),包括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氨,以及一些非挥法性残留物,主要是联二脲(hydrazodicarbonamide,HDC)(34%)和脲唑(urazole )(27%)。ADC在180℃-220℃的高温下加热30分钟,即可生成SEM。ADC的分解产物HDC和脲唑经加热处理可缓慢生成SEM,而同样的热处理条件下,SEM也可以生成HDC和脲唑,尽管生成的量很少。欧盟在2003年10月9曰,发布了关于SEM有害人体健康的警告,SEM具有弱毒性和致癌性。2004年1月6日,发布了2004/1/EC指令,规定在2005年8月2日后禁止使用ADC作为发泡剂用于聚氯乙烯密封垫片生产中。 2.2 ADC—面粉改良剂 Pereira et al研究发现:向不含SEM的面粉样品中添加ADC,经一定条件处理后,检出SEM 2.2 μg/kg -5.2 μg/kg。这些研究似乎证明了偶氮甲酰胺是面粉中检出西林的“罪魁祸首”。 面粉中检出氨基脲的事例并不常见,更多的是经过加热或烘烤的面制品。Becalski等研究发现:将含有ADC的面粉在特定温度下烘烤,以及用含有ADC的面粉制作成面包(经高温烘烤),都能检测出较高浓度的SEM,而同样含有ADC的面粉,不经高温处理,几乎检测不到SEM。该研究同时还发现面包中心的检出浓度要比面包外壳的稍大,经分析可能是由于面包中心的温度稍高的原因。Becalski还研究了湿度对SEM产生的影响:加水后的面粉和面包在200℃条件下烘焙,与干燥的面粉和面包同条件处理后相比,前者SEM的检出浓度要略高。这与ADC的热解产物HDC水解生成SEM需要水的条件是相符的。 在欧盟国家ADC是不允许作为面粉改良剂来使用的。同比,美国、巴西以及中国允许ADC在小麦粉中的最大添加量为45mg/kg。Anton发现,ADC添加到小麦粉中约有0.1%转化成SEM。而45mg/kg的允许添加量,显然是不安全的。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190944_300449_2177386_3.jpg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190946_300450_2177386_3.jpg 图1 图2http://n

  • 关于气质联用分析代谢组学研究的问题

    [color=#444444]目前在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分析真菌代谢组差异的实验。大体步骤如下:[/color][color=#444444]培养真菌细胞,菌体离心,液氮研磨破碎细胞得到菌粉,用纯甲醇萃取细胞代谢物3次合并萃取物,空离心浓缩仪中烘干,甲氧胺盐酸盐和N-甲基-N-(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MSTFA)衍生化,然后进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分析[/color][color=#444444]目前问题:[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图谱峰较少(大概25个峰左右),适当修改分液比提高浓度还是不行,有的峰面积很大,衍生化产物(硅化物)出现,说明衍生化彻底,但就是不知道为啥代谢物种类这么少。我看别人文献[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分析代谢组能出峰200多个,最后最少可以挑选差异大的70-80个峰没问题,请各位做过相关研究的帮分析下出出主意,谢谢啦!!!![/color][img=,absmiddle]http://muchongimg.xmcimg.com/data/emuch_bbs_images/smilies/rolleyes.gif[/img][img=,absmiddle]http://muchongimg.xmcimg.com/data/emuch_bbs_images/smilies/cry.gif[/img]

  • 51.10 创新药物丹参素钠的体内分析及其代谢研究

    51.10 创新药物丹参素钠的体内分析及其代谢研究

    【作者】魏华 【摘要】:药物代谢动力学旨在通过测定生物样本中的药物或者代谢产物的浓度,定量描述药物进入体内以后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进而阐明药物的药效或者毒性,为新药研究的代谢筛选和临床用药的疗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丹参素为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中提取出的单体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作为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必要对丹参素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其体内过程。本文建立的LC-MS/MS法测定血浆、尿液、胆汁等多种生物样本中的丹参素钠浓度,满足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对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的技术要求。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丹参素钠的体内、体外代谢研究,初步建立了体外代谢筛选研究平台,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用药及剂型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一、生物样品中丹参素钠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 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建立可靠、专一、灵敏、快速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才能保证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本文采用高灵敏度的LC-MS/MS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丹参素钠的浓度,生物样品以盐酸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其中的丹参素钠。色谱分析采用迪马Diamonsil C-18,5μm,200×4.6mm,柱温25℃;流动相组成为甲醇:水=80:20(含0.01‰甲酸),采用等梯度洗脱方式,流速0.80mL/min,3:2分流入质谱的流速为0.32mL/min,进样量20μl。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模式,选择MRM工作方式进行质谱分析。经完整的方法学确证,所有测定生物样品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稀释效应、稳定性等均满足生物样品的定量分析要求。该方法成功用于SD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尿液和胆汁的排泄研究。 二、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试验设计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丹参素钠15mg/kg、30mg/kg、60mg/kg三个剂量组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LC-MS/MS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内丹参素钠血药浓度。按血浆样品预处理操作,测得数据代入相应样品随行标准曲线中求得含量。经非房室模型法估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大鼠单剂量静注给药丹参素钠15mg/kg、30mg/kg、60mg/kg三个剂量组药代动力学药时曲线末端相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73h、2.37h、1.95h;AUC0~∞分别为15.29μg·h/mL、34.58μg·h/mL和58.49μg·h/mL,AUC与给药剂量基本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836。 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丹参素钠30mg/kg后,于给药后收集0~96h的尿液,按尿液样品预处理操作,测得数据代入相应样品随行标准曲线中求得含量。结果表明,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主要经尿液排泄,96h药物累积排泄量为46.99%。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丹参素钠30mg/kg后,于给药后0~24h取其胆汁,按胆汁样品预处理操作,测得数据代入胆汁样品随行标准曲线中求得含量。结果表明,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经胆汁排泄量少,24h内胆汁累积排泄量为给药剂量的0.82%。综上所述,丹参素钠在SD大鼠体内主要以原型药的形式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三、丹参素钠体内外代谢的初步研究 丹参素钠给药后大鼠胆汁和尿液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其进入体内后,主要发生II相代谢反应,主要代谢物为:甲基化丹参素~-、硫酸酯结合物~-、甲基化硫酸酯结合物-、经尿液排出体外;胆汁中主要存在着甲基化丹参素。丹参素钠经在体肠灌流、原位肝灌流等实验后,主要产生甲基化代谢产物,说明这些器官组织中存在着参与其甲基化反应的酶。经过体外肝匀浆、肝微粒体、肾匀浆、肾微粒体温孵后,主要代谢产物为甲基化丹参素。丹参素钠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代谢的酶动力学结果显示,它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代谢的Vmax为185.19ng/(mL·min·mg)蛋白,Km为98940.74ng/mL,即5.0×10~(-4)mol/L,内在代谢清除率Clint为1.87×10~(-3)mL/(min·mg)蛋白。此外,本章还进行了丹参素钠在COMT单一酶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与肝微粒体酶相比,丹参素钠与COMT有较大的亲和力,Vm、Km与Clint均偏大:Vmax为243.90ng/(mL·min·mg)蛋白,Km为102156.1ng/mL,即5.16×10~(-4)mol/L,内在代谢清除率Clint为2.34×10~(-3)mL/(min·mg)蛋白。说明催化丹参素发生甲基化反应的主要酶是COMT。【关键词】:丹参素 LC-MS/MS 药代动力学 排泄 大鼠 代谢产物 肝微粒体 酶促反应动力学 COM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96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89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0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1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2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4_384893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4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5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6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8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899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5_384900_235269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210836_384901_2352694_3.jpg

  • 电化学质谱系统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电化学质谱系统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ROXY电化学系统可以与质谱联用,用于药物代谢研究,模拟体内、体外的药物代谢,以细胞色素P450氧化药物为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051609_522044_161724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051609_522045_161724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051609_522046_161724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1/201411051609_522047_1617240_3.jpg

  • 技术生物所在青霉素形态代谢工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郑之明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承担的国家863课题围绕“形态基因-代谢活性-产率”的研究思路,将RNA干扰技术与形态代谢工程相结合,在产黄青霉形态代谢工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产黄青霉( Penicillium chrysogenum)是工业上用于发酵生产青霉素的重要真菌。作为丝状真菌,产黄青霉一般是通过菌丝延伸和分枝进行生长,但具体调控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菌丝形态差异直接影响青霉素发酵效价,这已成为工业上的共识。几丁质作为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决定顶端生长、分枝以及细胞壁分化等形态变化的相关过程中居核心地位。技术生物所项目组采用调控几丁质合成酶表达量、细胞壁几丁质含量、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实现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技术途径。 在郑之明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刘会将III类几丁质合成酶CHS4基因选为目的基因,构建干扰载体以研究chs4的基因功能。反转录PCR结果显示,各转化株中,chs4基因沉默的程度有所不同。摇瓶发酵发现,突变株与原始菌形态差异明显,其生长缓慢,菌丝短、分支多,所有转化株的孢子产生率相对于原始菌都有明显下降,这暗示着chs4在孢子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放大发酵发现,大多数突变株菌丝生长较原始菌短小,膨胀、分支数增加,进入发酵后期,菌丝发生缠绕形成菌丝团甚至菌丝球。在一定范围内,青霉素产量与菌丝团紧密度呈正相关,与chs4表达量呈负相关,其中,干扰突变株PcRNAi2-1青霉素产量比原始菌提高41%。研究人员由此推断,chs4基因沉默影响了产黄青霉形态,使菌丝体发生短小、膨胀、分支增加等变化,而此种形态更有利于菌丝聚集成菌球,进一步降低了发酵液粘度,有利于物质传递,提高青霉素产量。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及Biotechnology Letters。文章评审人认为通过chs4影响菌丝体形态,尤其是分支数增加,是获得青霉素高产突变菌株一种有效、实用的研究思路。 论文链接: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253-012-4581-3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529-012-1099-9http://www.cas.cn/ky/kyjz/201301/W020130105533542340753.jpg沉默突变株发酵过程形态与产率变化

  • 【“仪”起享奥运】生物质谱用于中药代谢组学研究

    [size=16px]生物质谱用于中药代谢组学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剂量中药小分子对机体干预后代谢谱的异同,找到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或生物标志模式( biomarkerpatterns),为中药对不同证候的作用提供系统的支持。戴伟东等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了中药通心络和人参对过度疲劳大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构造大鼠过度疲劳模型,并分别用通心络和人参进行干预,采用快速[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PLC-IT-TOF-MS )获取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分别找出用于区分通心络和人参干预组大鼠同正常对照大鼠、过度疲劳大鼠的重要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过度疲劳大鼠体内的色氨酸、胆汁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等代谢通路发生较大变化,经通心络或人参干预的大鼠整体代谢轮廓趋向正常水平,并能够部分调节上述发生变化的代谢通路使之往正常方向变化。[/size]

  • 【资料】一份对于代谢组学的研究很有帮助的资料

    资料来自John Wiley分析化学百科全书,作者:Barry K. LavineClarkson University, Potsdam, USA1 Introduction 1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22.1 Variance-based Coordinate System 32.2 Information Content of PrincipalComponents 32.3 Case Studies 43 Cluster Analysis 53.1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63.2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83.3 Case Studies 84 Pattern Recognition 94.1 k-Nearest Neighbor 124.2 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by ClassAnalogy 124.3 Feature Selection 134.4 Case Studies 135 Software 196 Conclusion 19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数据的处理,而本资料几乎涵盖的目前代谢组学中所有的数据处理方法,因此这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资料,现上传与大家分享。[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88056]Cluster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Analytical Data[/url]

  • 【第二届网络原创大赛】浅谈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建立

    浅谈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建立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热门学科,其特点是用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研究对象,藉此能找出有意义的生物学标志物或者鉴定出某些未知的成分。在这篇文章里,我首先介绍了代谢组学分析的整个流程,这个比较简单,主要涉及仪器软件方面。然后介绍了某种疾病的代谢组学研究的应用,目的是要寻找有意义的生物学比较物。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未知物的发现过程。虽然最后通过定性发现这个未知物不是具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记物,但我通过这个流程熟悉了代谢组学的概貌,在整个实验中运用了统计学的知识,也应用了各种定性手段。 代谢组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需要运用到各种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比如说后期的数据处理,以及定性时需要运用的各种手段。因此,代谢组学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在我这个初步的研究中也只是涉及到其中的某些内容,还有很多内容做的不是很深入或者没有涉及到。因此,这篇文章就算是抛个砖,目的是给新手们一个形象的认识(注意实验的层次性),也希望一些喜欢潜伏的高手们出来指导指导,提出您宝贵的建议,分享研究中的心得体会! 这篇文章注重的是代谢组学方法学和思路,本实验报道的是阴性结果,也没有涉及到具体的疾病(文章中用某病代替,请给位版友谅解)。一 农药高暴露组与农药低暴露组a)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来区分某病男性和非某病男性的尿液,寻找有意义的生物标志物。b)研究对象:5位健康男性(农药暴露低)和5位某病男性(农药暴露高)。c)研究方法:i.前处理:1ml尿液经15000转/min离心;取上清液经0.2μm的水相膜过滤ii.仪器:waters UPLC-Q-TOF iii.数据处理:PCAd)图示:[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19_171164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19_171165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20_171166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20_171167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20_171168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21_171169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23_171170_1644952_3.gif[/img]二 某病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1.小样本分析: a)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来区分某病病人和健康对照的尿液,以此建立人群中某病的非伤害性、灵敏度高、价格低廉的筛查方法,并寻找鉴定某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b)研究对象:8位某病患者的尿液; 8位非某病患者的尿液。c)研究方法:i.前处理:1ml尿液经15000转/min离心;取上清液经0.2μm的水相膜过滤ii.UPLC[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38_171178_1644952_3.gif[/img]iii.Q-TOF ES+[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38_171179_1644952_3.gif[/img]d)MS SCAN图[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33_171171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33_171172_1644952_3.gif[/img]e)Markerlynx数据分析初步分析,发现614.7的峰在某病患镇尿液有4人出现,对照组中未发现。首先排除样品间、仪器进样污染的可能,重新处理样品。2.重复实验:病例样本未变,增加了8个非某病患者的尿样,进样时病例与对照交叉进样,发现重现性很好,8个病例中仍有4位有614.7的峰。所有对照均没有此峰。由此断定,614.7与某病的相关性很大。通过分析,我找到与614.7峰伴随出现的峰。但还没有对614系列峰强度与病程的关系展开分析。也怀疑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误差,如用药、取样带入、饮食引起。考虑需要在收样时要注意这些问题。3.扩大样本量:扩大样本量(26个病例,20个对照)发现病例组中有2/3有614.7的峰,而20个对照都没有此峰。基本确定排除样本污染、偶然性的问题,确定614.7的峰的确是与某病有关。不能确定614.7与用药有关,也不能说明与血尿有关。由此,我考虑614.7是我很有可能是某病的某种标志物。但目前我主要是对某病的其中一种分型进行的分析,是否要对其他的病例类型进行分析。初步分析可能是一种大分子的碎片形成了614.7峰。则扩大扫描范围,欲将分子量扩大到10000。考虑治疗对其是否会产生影响。4.扩大分子量扫描范围:发现1228.4等系列峰,但没有很高的其他峰。推测1228.4可能是614.7的二聚体或多电荷产物。5.治疗后样本:收到6位治疗后的样本,之前6位都存在614.7的峰,但治疗后的尿液显示:均没有此峰。考虑可能原因是治疗所用的切除术,使得故治疗后未出现此峰。由此,将对614.7可能作为某种生物标志物,下一步工作是对其进行鉴定。6.未知物的分离纯化a)选择TOF中614.7含量很高的样本,以此进行纯化。b)选择适当的色谱柱:10*250mm,5μm的C18柱。c)液相分离条件的摸索:起初用纯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发现峰拖尾较严重,即加入三氟乙酸,改善了峰形。在12min左右,出现较大的峰,强度很大。d)分离纯化 :在12min时根据峰形接收流出液。e)冷冻干燥i.发现试管中有多少不一的白色粉末,起初考虑是流动相中的三氟乙酸所致,但通过同时用三氟乙酸的流动相冷冻干燥后发现没有一点粉末,得出所要的粉末是目标物质,而非三氟乙酸。猜测三氟乙酸在冷冻干燥中蒸发掉了。ii.二次纯化:发现一个很宽的峰,没有其他峰。间接说明第一次纯化的样品纯度较高。7.未知物的鉴定a)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氨基酸分析仪;样品送至某理化测试中心,结果为几乎不含氨基酸。b)氨基酸的茚酸酮反应(自己做):40mg/10ml(茚酸酮/水),取适量冻干粉末。显色反应后发现颜色未改变,反应为阴性。c)NMR波谱分析(我没有NMR)i.某大学氢谱ii.某大学氢谱、碳谱(这个谱图我不是特别理解,还在学习中)d)质谱峰的分析:如图,通过对1.52min的峰进行分离纯化,对614.7、360.9、95.6等峰进行MS/MS扫描,获取其碎片信息,并推测其结构组成。通过分析,发现可能含有碘。[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33_171173_1644952_3.gif[/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33_171174_1644952_3.gif[/img]1.52min流出峰的质谱图e)网上数据库检索:发现医院用作某病检查的某种造影剂含有碘,且分子量是613.7,结合质谱分析的结果,由此推测所检测的物质是这种造影剂在体内的代谢产物。[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9/200909151233_171175_1644952_3.gif[/img]8.解释a)治疗前后:治疗前做某检查,治疗后不做。故治疗后的样本中未出现614.7的峰。b)部分患者没有此峰:采样的时间,有的在没有确诊前(可能未做某检查)收样,或在某检查后一段时间收样(造影剂已代谢排出)。9.继续分析a)排除614.7及其系列峰的干扰,继续分析。b)将Markerlynx所分析的数据导入Simca-P分析软件。分析发现某病患者的样本能够和对照样本很好的区分开来。尚可能存在有鉴别意义的点,需要进一步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发现了潜在的有意义的物质,最后经多方面的手段进行了定性。通过这次试验发现代谢组学研究的初步阶段,对样品的全面深入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杂质干扰,这个对后期的数据处理非常重要,否则会走不少弯路!其他的目标物质仍在研究中!欢迎提出宝贵的意见![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1405]浅谈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建立[/url]

  • 10月15日网络会议:安捷伦基于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586_2507958_3.gif安捷伦基于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主讲人:朱正江研究员 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活动时间:2013年10月15日 上午 10: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586_2507958_3.gif【简介】 代谢组学 (Metabolomics)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最新组学技术之一,主要针对的是生物体内代谢的全面生化信息,大规模解析参与或通过代谢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并定量的研究生命体对外界刺激、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本身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多元动态反应。近十年来,代谢组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多项领域,比如疾病诊断、病理研究、新药开发、药物毒理学等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的领域。代谢组学基本研究方法分为靶向(Targeted metabolomics)和非靶向(Untargeted metabolomics)。非靶向代谢组学全面检测生物体整个代谢组 (metabolome),重点寻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有显著变化的代谢特征(metabolic features),并鉴定代谢特征的化学结构,进而解释所发现的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与生命过程或生命状态之间的关联。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一次实验能够检测大于10,000 个代谢特征,因而有利于发现新的代谢物和新的代谢通路,对于发展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疾病病理研究十分重要。 这次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下几个方面:(1)代谢组学基础知识简介;(2)基于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流程,包括样品准备,质谱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3)重点介绍常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工具XCMS;(4)如何使用MS/MS和METLIN 数据库进行代谢物结构鉴定。同时简要介绍一些代谢组研究方法在疾病机理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参加及审核人数限制:限制报名人数为120人,审核人数100人。3、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10月15日4、报名参会:http://simg.instrument.com.cn/meeting/images/20100414/baoming.jpg5、参与互动: *参会期间您还可以将有疑问的数据通过上传的形式给老师予以展示,并寻求解答*6、环境配置:只要您有电脑、外加一个耳麦就能参加。建议使用IE浏览器进入会场。7、提问时间:现在就可以在此帖提问啦,截至2013年10月14日8、会议进入:2013年10月15日9:30点就可以进入会议室9、特别说明:报名并通过审核将会收到1 封电子邮件通知函(您已注册培训课程),请注意查收,并按提示进入会议室!为了使您的报名申请顺利通过,请填写完整而正确的信息哦~http://simg.instrument.com.cn/webinar/20110223/images/zb_11.gif注意:由于参会名额有限,如您通过审核,请您珍惜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按时参加会议。如您临时有事无法参会,请您进入报名页面请假。无故不参会将会影响您下一次的参会报名。快来参加吧:我要报名》》》

  • 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的qc混样。为什么信号值越来越低?质谱是最近清洗过的。色谱柱和流动相都是新更换的。使用的是赛默飞qe系列

  • 人血清中多种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的高分辨、高通量检测技术与方法学研究

    [align=center][size=16px]人血清中[/size][size=16px]多[/size][size=16px]种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的高分辨、高通量检测技术与方法学研究[/size][/align][size=16px]通过制备具有[/size][size=16px]多功能化超大比表面积[/size][size=16px]的[/size][size=16px]CMPs[/size][size=16px]和桥连硅烷化试剂修饰磁性纳米富集净化材料,并将其制备成萃取分离装置,构建集样品富集浓缩、高效净化的集成化前处理平台。进一步利用[/size][size=16px]LC-QTOF-MS[/size][size=16px]和[/size][size=16px]LC-Q Exactive Orbitrap-MS/MS[/size][size=16px]高分辨质谱,建立[/size][size=16px]300[/size][size=16px]种以上农兽药及其主要代谢物的标准质谱匹配信息库和保留时间数据库,并初步用于京津冀地区人血清样本中农兽药及代谢物的全面筛查,构建不同检测技术下农兽药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蓄积水平数据库,实现农兽药残留数据获取、污染等级判定、多维度表达及分析的自动化,为后续规模化样品分析和农兽药残留与疾病的关联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size][size=16px]2.1 [/size][size=16px]研究内容[/size][size=16px]([/size][size=16px]1[/size][size=16px])人血清中农兽药及代谢物高效净化技术研究[/size][size=16px]针对[/size][size=16px]人血清中农兽药及代谢物[/size][size=16px]残留水平低、结构特性多样等特征[/size][size=16px],以多粒径磁性纳米粒子为基质,制备具有超大比表面积的[/size][size=16px]桥连硅烷化试剂修饰材料和[/size][size=16px]共轭微孔聚合物材料,提高农兽药及[/size][size=16px]其代谢物的富集效率;通过修饰引入多羟基、磺酸基、卤代烃等多功能化基团,实现[/size][size=16px]不同结构特征[/size][size=16px]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的高通量富集;将研制的富集净化材料进一步制备成萃取分离装置,构建集样品富集浓缩、高效净化的集成化前处理平台,实现人血清中农兽药及代谢物的高通量靶向[/size][size=16px]/[/size][size=16px]非靶向富集净化。[/size][size=16px]([/size][size=16px]2[/size][size=16px])人[/size][size=16px]血清中农兽药及代谢物的高通量筛查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size][size=16px]针对人血清中农兽药代谢复杂、残留水平较低的特点,利用[/size][size=16px]LC-QTOF-MS[/size][size=16px]和[/size][size=16px]LC-Q Exactive Orbitrap-MS/MS[/size][size=16px]高分辨质谱,建立[/size][size=16px]300[/size][size=16px]种以上农兽药及主要代谢物的标准质谱匹配信息库和保留时间数据库;结合课题开发的高通量农兽药残留分离富集前处理技术,建立覆盖[/size][size=16px]300[/size][size=16px]种以上农兽药及代谢物的血清样品高通量非靶向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实现人血清农兽药残留由靶向检测向非靶向筛查的跨跃式发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评价,形成方法标准操作规程。[/size][size=16px]([/size][size=16px]3[/size][size=16px])人血清样本中农兽药及代谢物全面筛查与数据库构建[/size][size=16px]基于所研发的人血清中[/size][size=16px]300[/size][size=16px]种农兽药及代谢物高通量非靶向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开展京津冀地区人血清样本中农兽药及代谢物的初步筛查,构建不同检测技术下农兽药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蓄积的数据库,实现农兽药残留数据获取、污染等级判定、多维度表达及分析的自动化[/size][size=16px],[/size][size=16px]为后续规模化样品分析和农兽药残留与疾病的关联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撑。[/size][size=16px]2.2 [/size][size=16px]研究目标[/size][size=16px]([/size][size=16px]1[/size][size=16px])针对人血清基质复杂,农兽药及代谢物残留浓度低、形态多样化等特点,筛选并制备出[/size][size=16px]多功能化超大比表面积磁性纳米材料[/size][size=16px],[/size][size=16px]实现不同结构特征的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的[/size][size=16px]高效、[/size][size=16px]高通量富集[/size][size=16px]。[/size][size=16px]([/size][size=16px]2[/size][size=16px])[/size][size=16px]建立人血清中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的高通量非靶向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实现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的快速筛查与精准定量分析。[/size][size=16px]([/size][size=16px]3[/size][size=16px])通过结合开发的高通量非靶向检测技术,初步用于京津冀地区人血清[/size][size=16px]中[/size][size=16px]农兽药的高通量非靶向高分辨质谱检测,构建人血清中农兽药残留蓄积形态数据库,筛查出高残留的农兽药及其代谢物。[/size][size=16px]([/size][size=16px]1[/size][size=16px])[/size][size=16px]通过设计开发[/size][size=16px]多功能化超大比表面积磁性纳米材料[/size][size=16px],实现[/size][size=16px]复杂[/size][size=16px]的人[/size][size=16px]血清[/size][size=16px]样本中[/size][size=16px]结构特征[/size][size=16px]多样[/size][size=16px]的农兽药及其代谢物[/size][size=16px]高效富集和净化。[/size][size=16px]([/size][size=16px]2[/size][size=16px])针对农兽药及代谢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限制其高通量非靶向筛查的问题,通过建立[/size][size=16px]300[/size][size=16px]种以上农兽药及代谢物的标准质谱匹配信息库和保留时间数据库,为农兽药高通量非靶向筛查方法的研发奠定基础。[/size]

  • 网络讲堂会议火热报名中---聚焦代谢,安捷伦Seahorse在抗病毒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关系就像罪犯与警察。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宿主细胞为了应对病毒的感染,会激活免疫系统来杀伤病毒。病毒为了自己的存活,进化了多种逃逸免疫系统的机制。近年来,免疫细胞代谢的调控成为研究热点,安捷伦Seahorse技术能够实时检测代谢状态,在免疫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次讲座将为大家介绍Seahorse在抗病毒免疫研究中的应用。[size=18px][b]讲师介绍:[/b][/size][b]范家栋[/b]: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纽约大学、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博士后。博士阶段师从吴旻教授,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学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博士后阶段研究膀胱癌、乳腺癌的分子机制。现任职于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担任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分析系统的技术支持。[size=18px][b]会议时间:[/b][/size]2月26日 10:00[b][size=18px]报名地址[/size][/b]:[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10399.html[/url]

  • 代谢组学简介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别从和蛋白质层面探寻生命的活动,而实际上细胞内许多生命活动是与代谢物相关的,如细胞信号(cell signaling),能量传递等都是受代谢物调控的。代谢组学正是研究代谢组(metabolome)——在某一时刻细胞内所有代谢物的集合——的一门学科。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紧密相连,而代谢物则更多地反映了细胞所处的环境,这又与细胞的营养状态,药物和环境污染物的作用,以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有人认为,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能够说明可能发生的事件,而代谢组学则反映确实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新陈代谢网络是十分复杂的网络,特别是人体的代谢网络,一直被认为是最复杂的代谢网络。现在多数信号通路的研究都是集中在代谢网络的一个很小的领域。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已经揭示了部分调节通路,但是和代谢网络直接相关的是代谢产物。但是从茫茫多的代谢产物中选取研究对象,无疑是大海捞针。代谢组学研究通过一定的手段能够帮助研究员从代谢产物海中跳出来,提供一个“航拍”的视角,一目了然地发现差异性代谢产物。然后通过已知的代谢通路逆推找出调节酶和基因,完成疾病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的是作为各种代谢路径的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代谢物(MW1000)。其样品主要是尿液,血浆或血清,唾液,以及细胞和组织的提取液。主要技术手段是核磁共振(NMR ),液-质联用(LC-MS),气-质联用(GC-MS),色谱(HPLC,GC)等。通过检测一系列样品的谱图,再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判断出生物体的病理生理状态,基因的功能,药物的毒性和药效等,并有可能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代谢组学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毒理学,生理学,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功能基因组学,中医药现代化,环境评价,营养学等科学领域中都有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前景,是一门充满朝气的学科。 从近年来发表的相关SCI论文的数量可以看出代谢组学研究呈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从近年来国家拨付的相关研究基金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的重视。

  • 羧甲基壳聚糖基生物医用材料降解代谢行为的研究进展

    【序号】:2【作者】: 吴沥豪陈功任康【题名】:羧甲基壳聚糖基生物医用材料降解代谢行为的研究进展【期刊】:高分子通报.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36(02)【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ibYlV5Vjs7ioT0BO4yQ4m_mOgeS2ml3UMhfSgFmte8TiImqDTb65cffKyv81vE8WTVIqD8PVE91&uniplatform=NZKPT

  • 清华大学药学院代谢分析与疾病代谢实验室招聘简章

    清华大学药学院代谢分析与疾病代谢实验室主要从事基于质谱平台的新型代谢分析技术(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的发展,及其在转化医学和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以及疾病(主要是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相应治疗的代谢分子机制研究。  现招聘质谱分析、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博士后和实验员多名。  博士后:质谱分析、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  岗位职责:负责代谢相关课题的实验设计和具体操作实施、数据收集与整理、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职位要求:  1. 具有分析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或博士(博士后)或硕士学位(研究助理),熟练掌握小分子化合物的质谱分析(包括高分辨质谱和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  2. 具有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的相关实验和数据分析经验;  3. 具有强烈进取心,对疾病(主要是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脑科学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相应治疗的代谢分子机制研究有兴趣,具有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的能力;  4. 具有生物信息学或分子生物学研究经验的优先考虑;  5.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  实验员2-3名  岗位职责:负责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并负责/协助代谢相关课题的实验设计和具体操作实施、数据收集与整理、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职位要求:  1. 具有生物学、医学或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  2. 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术;  3. 具有质谱分析化学背景,尤其是小分子代谢物分析和代谢组学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4. 工作细心,积极主动,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能够尽快到岗工作;  工资待遇:  该岗位享受清华大学非事业编制人员待遇,按照清华大学合同制人员的相关规定办理,具体待遇面议。  简历投递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job/IU_job_index.asp?ID=RC109193

  • 辛酰羟肟酸的体内代谢分布、毒性及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序号】:1【作者】: 伍春娴1冼宝仪2文斯恩1【题名】:辛酰羟肟酸的体内代谢分布、毒性及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期刊】:香料香精化妆品.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0,(05)【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XLXJ202005019&uniplatform=NZKPT&v=JYYgfAXxK6F1lbVyWRhuBqaZAYOU7MuPrkeWZdfhULlvVcmHXmeGZAGPHpJwJ8I4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