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型仪器

仪器信息网大型仪器专题为您整合大型仪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型仪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型仪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型仪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型仪器话题讨论。

大型仪器相关的资讯

  • 高校大型仪器不再“独享” 厦门大学推动大型仪器与周边高校和单位共享
    近日,闽西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同时,还举行了闽西南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签约仪式。这是厦门大学推动大型仪器与周边高校和单位共享的又一举措。在闽西南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签约仪式上,来自华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共同签署闽西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合作协议。据介绍,未来,闽西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将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构建共享体系,实现共享仪器入网及对闽西南区域用户预约开放。今年3月,由厦门大学倡议发起的闽西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正式成立。厦大依托学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现大型仪器对外开放服务。共享用户包括华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集美大学等多所闽西南地区高等院校,也包括地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据介绍,厦门大学的设备仪器开放共享,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核磁机组、质谱机组、红外光谱机组能实现联合检测,这些设备为福建某海关及厦门市公安局海防支队鉴定出管控易制毒品;海洋与地球学院的珊瑚礁在线监测系统,已纳入福建省海洋预报台监测体系,该系统服务福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可记录台风事件前后的水环境变动与生态响应,等等。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沙艳伟介绍,妇幼保健院通过应用厦大的仪器设备,开展了多项高水平科研工作,详细阐明了患者精子轴丝超微结构缺陷,解析了多个基因与精子发生异常相关,从而帮助病患进一步明确病因。除了服务高校和相关单位,厦大还推动设备与企业共享,开辟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依托LED光电色综合检测系统和LED热光参数测试系统等半导体照明检测仪器,与多家公司联合,进行攻关,带动了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Mini-LED产业化应用。厦门信达信息科技集团研发负责人兼信达研究院院长陈亚勇介绍,厦大的LED检测系统解决了Mini/Micro-LED显示封装器件对光电色热测试精度和响应速度等技术要求,有助于对量产测试机台进行定标以及对量产产品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 高校大型仪器“沉睡”之惑
    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设施、仪器的数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长,但仪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却不高,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   一些高校为争取上级部门所划拨的经费,没有充分进行规划论证,就盲目购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设备,但维修、开发、配件、耗材等后续配套经费不足。   在2012-2013年度,某市7所知名高校共有331台大型仪器培训人数为0,占全部大型仪器总数量的23.59%。受使用人员数量的限制,造成了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ldquo 我跟国内一所著名大学有合作,这所大学的人跟我讲,他们买一个6000万元的设备,放了5年都没动,没拆过包。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rdquo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直指国内部分大学严重浪费贵重科研设备。   张杰庭所说的高校大型仪器闲置问题,在国内很多大学都长期存在。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设施、仪器的数量和原值也快速增长,但仪器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却不高。   针对高校等科研单位存在的这一问题,《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近日获得审议通过,此次改革旨在解决分散、重复、封闭、低效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高校大型仪器的使用、共享情况如何?高校大型仪器为何会被闲置浪费?如何解决高校大型仪器闲置浪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部分高校的大型仪器成为&ldquo 高科技废铁&rdquo   华中农业大学国资设备管理处资产管理科副科长许晶,对某市7所知名高校用于教学、科研并且原值大于40万元的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她发现,随着&ldquo 211工程&rdquo 、&ldquo 985工程&rdquo 的实施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推进,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大,大型仪器的台件数和原值迅速上升。许晶以华中地区某大学为例,该校大型仪器台件数和原值连续5年增幅超过30%。然而,设备利用率并没有随着数量一同上涨。   许晶的调查数据显示,某市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存量大,其台件数量和原值均超过所在省总量的70%。&ldquo 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经费投入多,但分配不科学。&rdquo 许晶调查发现,这7所知名高校仪器购置经费庞大,维修经费明显不足。许晶提供的数据显示,这7所知名高校某段时间内仪器购置经费为90022.82万元,占全省高校仪器购置经费总量的53% 维修经费3556.62万元,占全省高校维修费用50%。貌似趋于合理,但将购置经费与维修经费进行横向比较,则明显发现两项经费支出比例不协调。按照国际惯例,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时,需同时追加仪器购置费用20%的资金,或通过基金项目等方式,保证每年获得约占仪器原值6%的费用,用于仪器的维护和运行。这7所知名高校中,2012-2013学年度仪器维修经费与购置经费最高比例为11.56%,最低0%。其中,有两所学校的比例高于10%,有3所学校的比例低于2%,而这7所知名高校所在省的比例为4.16%。   &ldquo 这说明部分高校仪器维修经费不足,部分高校仪器维修经费没有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rdquo 许晶发现,大型仪器存量基数大的学校较为重视大型仪器的维修管理。例如在2012-2013学年度,A大学大型仪器397台件,是E大学174台件的两倍以上,A大学购置费15210.41万元,与E大学的12196.68万元相差不多 但当年A大学设备维护经费1720.78万元,而数据显示E大学没有专门的仪器维护费用。   许晶将大型仪器任务分为承担项目数量和培训人员数量两部分。在承担项目数方面,许晶调查后发现,综合类大学的项目数总量最多,其次为理工类,部分文科院校大型仪器2012-2013学年度没有承担任何项目,其中G大学大型仪器在该年度的教学实验项目数、科研项目数、社会服务项目数均为0。这7所高校都存在一定比例的无项目任务的大型仪器,共420台件,占大型仪器总数的29.94%。在培训人员数方面,许晶发现部分仪器没有进行人员使用培训。   许晶根据大型仪器的分类,将占大型仪器总数量70%的成分分析仪器、光学仪器和实验仪器装置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测试仪器和光学仪器大多属于通用设备,所以采用每年1400小时的额定机时标准。她发现,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闲置现象严重,仅有一所学校年平均机时数达到1400小时。其中,实验室装置闲置率最高,占仪器总量的24.58%,三项平均闲置率超过20%。超过五成仪器已使用但没有达到额定机时数,利用率在200%以上比例偏低,与国外大型仪器利用率相差较大。同一学校、同一类型的大型仪器利用率相差甚远。如A大学成分分析仪器中27台色谱仪,除5台0机时,其他最高机时数8352小时,最低249小时 B大学25台显微镜,除3台0机时,其他最高机时数2563小时,最低60小时。   许晶对这7所知名高校大型仪器使用效益进行了分析,其中G大学由于大型仪器处于闲置状态,获奖数、发明专利数、论文数均为0,没有任何效益产生。   西南地区某大学同样有大量大型仪器处于闲置状态,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综合管理科科长彭刚曾连续5年调查西南地区某大学大型科研设备使用情况。他发现,5年中,这些大型科研设备在教学科研方面,每学年平均每台最高使用了1420小时,而最低只使用了362小时 在所培训的能够独立操作的学生及教师方面,每学年平均每台最高培训了81.83人、7.64人,而最低仅为30.09人、1.08人 在相应的设备上所进行的教学实验项目数及科研项目数方面,平均每台最高的每学年仅为2个、2.36个,而最低的每学年仅为0.91个、1.33个 在利用这些设备所发表的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方面,利用每台设备年均最高发表了5.09篇,而最低的只有0.73篇。5年利用这些大型科研设备所获得奖项及发明专利共24项,年平均不到5项,相当于产生一项有影响的奖励或专利需要28万元的经费进行相应的设备投入。   盲目购置等原因导致高校大型仪器被闲置   高校大型科研设备为何被闲置浪费?许晶、彭刚分别以某市7所知名高校、西南地区某大学为样本,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彭刚看来,前期采购论证不充分是导致仪器闲置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高校为争取上级部门所划拨的经费,没有充分进行规划论证,就盲目购置了一部分高精尖设备,但由于维修、开发、配件、耗材等后续配套经费不足,即使拥有了高精尖设备,也无法有效使用,部分设备甚至长期0机时。   彭刚举例分析说,西南地区某大学在2008年末才开始全面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而此前该校教学科研经费投入采用切块分配的办法。在年初下达经费时,按照学院规模和学生人数分配经费,学院再根据得到的经费多少及实验教学的需求采购设备,并没有对设备的可持续使用进行综合考虑,造成部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因为技术发展太快,达不到实验课程教学需求而长期闲置。另外,该校部分学院在引进其他高校特殊人才时,都会承诺其到位后科研发展所需要的硬件配置,所以造成所购设备只能在短期的某些课题中使用,一旦人员流失或项目结题,很容易造成设备长期无人用的窘境。   彭刚认为,全面实施政府采购并未彻底解决大型仪器闲置问题。因为在现行高校教学设备采购制度的博弈过程中,实验教师处于弱势地位。他举例说,按照前期论证需求进行购置时,部分学院又调整相关技术参数,甚至会出现因某某领导打招呼而否定论证结果的情况,这样采购回来的设备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验教学所需,可能出现如新购设备与原有设备之间不配套、不兼容,教师不熟悉新到设备,同一门实验课程中两组学生使用的是不同设备等情况。   &ldquo 由于大型仪器耗资大,所属单位对维修和维护成本顾虑颇多,不愿意进行共享使用,这也导致大型仪器被闲置。&rdquo 许晶表示,大型仪器购置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经费来源于学校项目或者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根据学科发展框架进行购置的大型仪器一般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用于鼓励和扶植特定的学科或研究方向,科研经费更加明确地规定了研究内容,所以高校教师在最先取得仪器使用权的条件下,往往不自觉地将仪器设备&ldquo 私有化&rdquo ,认为仪器所有权属于本学科甚至本课题组。   彭刚也发现,西南地区某大学部分学院对购买的设备&ldquo 专管专用&rdquo ,即使本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也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够使用,往往设备只是摆放在极个别科研能力很强或职务很高的个人房间内。   &ldquo 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体制滞后,是导致仪器闲置的另一原因。&rdquo 彭刚解释说,由于管理观念淡薄、重钱轻物、重投入轻管理等思想比较盛行,西南地区某大学在进行新的投入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及奖惩制度来约束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从未对己经采购回来的设备进行过相应的绩效考核,这种&ldquo 重购买、轻管理、无绩效评估&rdquo 的问题在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许晶表示,大型仪器使用者和管理者获得培训的机会不足也导致大型仪器利用率不高。她介绍说,由于管理知识培训和操作技术培训不够,导致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大型仪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欠缺。   据许晶调查,某市7所知名高校只有1所高校实行四级管理,其余6所实行三级管理制度。三级管理分别是校级管理、设备归口行政部门管理和学院级管理 四级管理分别是校级管理、设备归口部门管理、学院级管理和使用人管理。三级管理中,设备使用管理处于薄弱环节,由于没有将使用人和管理人责任确认和统一,存在大量&ldquo 只用不管&rdquo 和&ldquo 有而不用&rdquo 现象。学校在对大型仪器进行管理政策法规培训的时候,只能达到学院一级的管理幅度,管理要求无法直达仪器的第一使用人。   &ldquo 对教师和本科生仪器操作培训不足也导致大型仪器闲置。&rdquo 许晶调查发现,在2012-2013年度,某市7所知名高校共有331台大型仪器培训人数为0,占全部大型仪器总数量的23.59%。这7所知名高校一方面对高校教师培训不足,另一方面对本科学生的仪器操作培训不足。受使用人员数量的限制,造成了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不高。   &ldquo 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足,待遇低等原因也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加重了大型仪器闲置的程度。&rdquo 许晶对这7所知名高校实验室工作人员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各高校实验室人员配备数量差异较大。如A大学大型仪器397台件,实验室工作人员2585人 B大学大型仪器444台件,实验室工作人员764人。此外,各校专职人数与兼职人数的比例相差悬殊。如G大学兼职人数为90.43%,B大学13.35%。部分学校主要依靠兼职人员进行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管理,专职人员里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担负其他的教学或者科研任务,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ldquo 激励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rdquo 许晶具体分析说,某市7所知名高校对其大型仪器管理人员激励措施乏力,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地位不高,许多高校大型仪器的管理人员地位低于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以至于部分工作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无心好好工作,想方设法调到其他岗位。   怎样解决高校大型仪器闲置问题   在许晶看来,美国高校在高效使用和科学管理大型仪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就是其中典范。   许晶将原因总结为五点,一是美国政府部门制定了具有导向性的政策法规,减少资金滥用,促进开放共享,同时给予高校资金等物质支持 二是美国高校在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中,得到了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企业和高校保持信息的流畅与沟通,为大型仪器研发、功能开发和使用提供基础 三是美国高校根据客观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管理 四是美国重视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拥有数量、素质都合理的人才队伍 五是美国高校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方便用户查找、使用,为大型仪器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   许晶建议说,我国高校要科学管理大型仪器,首先应树立并实现全员管理理念,即管理人员负责对仪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计划、管控和调节,科学地安排仪器使用 操作人员通过研习操作方法,开发拓展仪器功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后勤人员需要按照仪器状况和使用频率,定期检查仪器运行环境和主动排查仪器故障,分析总结原因,减少仪器故障等事件发生 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后勤人员在工作中,有效沟通协调、互相配合。   &ldquo 而要实现全员管理,就要探索建立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以及以物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rdquo 许晶介绍说,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包括各项奖惩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在现有基础上,高校应该结合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建立适度的激励制度,保证实验室队伍的稳定与高水平。以大型仪器为管理对象的制度包括购置论证、共享管理、日常管理和检修制度等。在经费预算中将设备购置、使用和维护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缓解日益增加的运行、维护和维修压力。   &ldquo 同时要加强过程管理,减少资源浪费。&rdquo 许晶建议高校购置大型仪器前要进行长期合理规划。首先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大型仪器的需求进行梳理,统一规划大型仪器购置的内容。其次依据学校的规划方案,设备主管部门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全校存量大型仪器进行分类统计,将购置计划中提出的同一类型仪器进行协调和归并,既要保证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又要有效避免重复购置,保证资金有效利用。   彭刚也建议高校在购买大型仪器时,要以实验教学实际需求为依据,改变下属学院&ldquo 只管买,不管用&rdquo 的现状,逐步建立以学校投入为主、学院投入为辅的校院二级经费投入机制。严格执行实验室项目建设制度,坚持立项论证、统筹规划、专家评议、严格验收和效益评价。表彰投资效益显著的学院,并在新申报的建设项目中优先考虑 限期整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学院,并减少其下一年的经费额度。做好&ldquo 从严立项、过程监控、追踪问效、确保质量&rdquo 的投资效益管理保障。   为充分发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益,彭刚建议高校要以网络技术发展为契机,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实行&ldquo 有偿服务,科学定价,统一收费,合理分配&rdquo 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各单位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在实现学校内部各个学院间共享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同时,逐渐依托校园网络实现同省份、同城市不同高校间的设备共享共用。   彭刚具体建议说,共享平台依托校园网,将所能够共享的各种设备信息公布到网上,包括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信息、设备分布、主要功能等,从而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和实验教学管理优势,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实验教学运行模式的&ldquo 课时制&rdquo 共享平台,把全天开放时间以一堂教学课程的45分钟为一个基本时间段,划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全天候的开放共享,申请人员根据需要在可选择的时间段内进行申请,先到先用。   &ldquo 共享平台也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rdquo 许晶认为,大型仪器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是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专家论证、集中采购、进入共享管理体系、公开仪器信息、接受使用预约、实行有偿使用,最后进行科学评价。而这需要以下制度予以保障:首先完善共享平台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大型仪器专人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档案管理 其次是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使用和管理人员任务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全面化考核 再其次是建设共享与共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财务报告制度。   &ldquo 最后就是要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素质。&rdquo 许晶建议将科研队伍吸收到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队伍中,从而改变大型仪器的条块分割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在校内外招聘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聘期内给予他们较高待遇,让他们安心地完成仪器管理和维护,认真做好开放服务工作。同时,高校要对大型仪器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链接】   高校科研设备&ldquo 家底&rdquo 知多少   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提出,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此次《意见》中所指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9万台(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量54918台(套),原值总计780.2亿元。
  • 开放共享让大型仪器“享”起来
    南开大学仪器管理平台是由校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院级仪器管理平台和平台管理中心三级构成。   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不仅加强平台建设、制度保障,还配备了数量和素质都合理的大型设备管理团队。   通过将大型仪器与社会单位共享,高校帮助企业等很多社会单位解决了买不起昂贵仪器设备做检测的难题。   华东理工大学的73台大型仪器没有休息日,甚至到晚上12点后,华东理工大学的部分大型仪器依然在忙碌。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华东理工大学推出了大型仪器设备全时段共享机制,这73台大型仪器得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以上场景只是我国很多高校面向校内师生共享大型仪器的缩影,像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也面向校外社会单位开放大型仪器,这些高校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校内共享、校外共享等方做了哪些探索?中国教育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建立统一管理机制搭建共享大平台   &ldquo 高水平的前沿研究离不开尖端科研设备的支持,而这类设备往往耗资巨大,单个课题组难以承担。&rdquo 在中科大副校长张淑林看来,学校为每个课题组单独购买这些尖端设备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而且课题组也相对缺乏管理这些设备的专业人才,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利用。   为解决这一当前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从2000年起,中科大就决定建设统一管理、开放共享的公共实验中心,购置一些各学科急需、通用的大中型实验仪器设备、软件平台等,逐步建立起资源公用共享系统。   &ldquo 当时正是&lsquo 985工程&rsquo 一期建设时期,我们没有国家重点建设经费&lsquo 撒胡椒面&rsquo ,而是拿出8000万元建了4个公共实验中心,出发点就是希望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作用。&rdquo 张淑林介绍说,目前该校已建成理化科学、生命科学等6大公共实验中心,拥有大中型仪器设备280余台套,各类仪器总价值约3.5亿元。   中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兵介绍说,该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化、信息化的实验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用户管理、预约、计费管理、仪器管理等6大功能,使整个中心的管理流程顺畅而高效。   &ldquo 学校对6大中心统一管理,相关学院受学校委托进行协助管理,各分中心又有各自的管理运行制度。&rdquo 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鲁非介绍说,学校&ldquo 搭台&rdquo ,学科群&ldquo 唱戏&rdquo ,这种模式使各个分中心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在设备采购这一公共平台建设最核心的环节上,中科大把自主权下放给各分中心。每个分中心都设立了专家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和相关教授组成,在前期广泛征询科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由专家委员会对中心的仪器购置、规划发展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报学校核准。这样的会议平均每2至3年召开一次,能够及时地跟进科研工作者对设备的具体需求。   相比于中科大以6大公共实验中心撬动学校大型仪器共享机制,南开大学在2003年就成立了由主管校长担任主任的学校大型仪器管理委员会,建设了大型科学仪器虚拟管理平台。同时,该校设立大型科学仪器虚拟管理平台开放基金及维修基金。从2003年起,学校每年拨付2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大型科学仪器虚拟管理平台的开放基金及维修基金。   2011年6月,南开大学新的校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在全校试运行,该系统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于一体,实现对平台仪器实时在线管理,可进行系统信息交换和通讯、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及监控。   据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管理科科长胡宁介绍,该校仪器管理平台是由校级大型仪器管理平台、院级仪器管理平台和平台管理中心构成。截至目前,校级大型仪器平台接入170台大型仪器,5个院级平台接入85台大型仪器。校级大型仪器平台有效用户人数为3166人,其中教师用户596人,学生用户2570人,课题组476个,3年完成测试收费1135万元。   与南开大学类似,西南石油大学则于2010年在该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下设科级单位&ldquo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心&rdquo ,专门负责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开放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中的协调、监管、咨询、有偿使用收入分配、使用效益考评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的调配等工作。   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不仅加强平台建设、制度保障,还配备了数量和素质都合理的大型设备管理团队。   西南石油大学通过实施&ldquo 实验队伍培训计划&rdquo 、&ldquo 实验室中青年骨干培养计划&rdquo 、&ldquo 打通实验队伍职称晋升通道&rdquo 等一系列措施,培养了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同时,该校制定了《西南石油大学自研自制项目管理办法》,以项目资助的方式鼓励师生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升级改造、功能开发等。   张淑林也认为,专业化理念不仅应体现在体系以及硬件上,更应体现在队伍建设上。为此,中科大为公共实验中心工作人员量身打造专门的评价体系,单独对其职称与业绩进行考核,激励该中心工作人员专注于对仪器的性能改进和功能开发,从而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目前,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共有专职技术人员126人,62%的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拥有正高、副高职称的人数分别为15人、25人。   高水平的仪器管理团队,不仅使中科大公共实验平台可为用户提供解析样本数据和结果等专业服务,也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以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为例,该中心平均每年为校内外用户提供仪器使用时间达5万小时。   校内全时段共享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活力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小张之前通过了该校现代仪器分析A、B课程考核,因此他在提前预约成功的情况下,可以在任一天、任一时间进入该校分析测试中心使用大型仪器做实验。   华东理工大学自1998年开始尝试大型仪器向学生开放,该校当时开设了仪器操作的培训课程,该课程结束后,青年教师及学生可以申请参加考核,考核合格才能颁发仪器上岗证。   2013学年上半年,华东理工大学对此进行了改革,该校面向研究生开设了现代仪器分析A、B课程,同时也向青年教师开放了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现代仪器分析A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所有大型仪器操作的理论知识 而B课程则将仪器分门别类,由仪器管理人员按照仪器类别,先为学生讲授如何制作样品、调试仪器等技巧,随后在仪器前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学生操作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时,由3名专家组成专家考核组,学生上机操作,专家考核组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打分,合格的可独立上机操作,获得75分以上成绩的通过考核。   华东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装备处处长蓝闽波介绍说,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为32学时,每个教学班班额根据仪器的特点不同而不同,以保证每个学员都有充分的上机时间。为不干扰正常的科研实验,该校将这两门课程安排在晚上,同时按照参加课程人员将来所做实验的轻重缓急,可优先安排上课。   蓝闽波解释说,之所以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所学不同,是因为青年教师基本掌握大型仪器的理论知识,而缺乏独立操作仪器的技能。而研究生缺乏操作大型仪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只能先学习A课程再学B课程。   对于为何开设这两门课程,蓝闽波解释说,一方面是因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有时需要自主调节大型仪器参数获得数据,如让仪器管理员用常规参数操作仪器,难以达到实验理想效果 另一方面是因为该校面对全校师生,推出科研仪器全时段共享机制。   据介绍,目前华东理工大学所有单台件价值40万元以上的仪器全部加入全时段共享机制,这73台仪器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地提供服务。   &ldquo 管理人员下班,仪器不下班。&rdquo 蓝闽波表示,为解决节假日和夜间开放仪器所导致的管理和安全问题,该校全时段共享操作流程完全实现了自助,无需安排管理人员值班。通过现代仪器分析B课程考核的该校师生,可在全时段共享平台上预约,自行操作仪器完成测试。全时段共享平台会在用户预约的时间,通过校园一卡通自动完成身份认证、打开门禁,并对操作进行全程监控。师生还可根据自身课题需求,自主调节大型仪器参数,及时发现实验现象。   蓝闽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华东理工大学对研究生进行大型仪器的操作培训,并推出部分大型仪器全时段共享机制以来,该校大型仪器利用率比之前提升了50%,全时段开放的73台仪器到现在为止,共增加了超过7000小时的使用时间。透射电子显微镜等部分热门仪器平均每天夜间使用超过4小时,每天的热门时间17:30&mdash 24:00基本被预约满。   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也通过提升该校研究生使用大型仪器的能力,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据介绍,该校公共实验中心专门成立了研究生实验训练中心,每年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物质结构分析、工程与材料等多门课程。仅2013年,该校就开设37门课程,选修课程的研究生、本科生总计3092人。   据统计,近5年来,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累计为8万人次研究生提供了测试服务,测试样品数近70万份,支撑研究生发表SCI、EI论文5000余篇,其中三分之一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中心支持的博士生论文获得&ldquo 全国百篇优博论文&rdquo 23篇、&ldquo 中科院优博论文&rdquo 62篇。   西南石油大学在大型仪器校内共享方面也卓有成效,该校在2008年自主开发了一套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学校具备开放共享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纳入共享平台。目前,共享平台中共有166台套、价值达到10146.28万元,按台套数算已占全校仪器的50.46%,按价值算已达65.72%,此项有偿服务收入已达每年120万元。   西南石油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郭平介绍说,近3年来,西南石油大学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6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60多项,这基本上都是学生们在该校实验室自主实践获得的成果。   为促进大型仪器校内共享,2011年12月,南开大学出台了《南开大学大型仪器管理平台测试收入分配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平台仪器测试收入的10%、10%、1%分别作为仪器组人员的酬金、平台仪器维修基金、平台运行维护费,仪器测试收入的79%返回学院,作为仪器组测试成本、日常运行和维修经费。   对校外单位开放共享换来双赢局面   前不久,中央出台的《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强调要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重大科研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   对此,张淑林表示赞同,他说:&ldquo 资源说到底是国家给的,理应为社会服务。高校的公共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我们视之为一种责任。&rdquo   据张淑林介绍,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目前已有2个国家级计量认证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信息安全评测中心、1个省级实验动物中心,这标志着该校公共实验中心具备了依法为社会提供公正、科学数据的资质。   据介绍,2009年,中科大公共实验中心加入&ldquo 中科院合肥战略能源与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rdquo ,积极为安徽省公安厅、交通厅、卫计委、环保厅等部门及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测试,以及大量的食品、药品质量鉴定、环境安全、高新技术的样品测试,平均每年为外单位提供约3000人次各类测试服务,测试样品2万多份,服务机时3万余小时,。   鲁非以该校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为例介绍说,该中心所属的几何量测量、材料测试与分析、热分析实验室都具备相应的国家级计量检测资质,并面向社会相关领域提供检测技术服务。   &ldquo 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于2012年初启动与我们的合作项目,委托我们进行29种主要发动机关键部件的相关性能测试。&rdquo 中科大工程与材料科学中心主任翟超介绍说,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技术积累和从事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资质,可以满足江淮汽车的测试需求。江汽集团在报告中也表示,在和中科大工程科学中心的合作中收获颇丰,已经预约在后期继续邀请中科大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张淑林认为,该校与企业等社会单位共享该校大型设备是互惠互利的,&ldquo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校公共实验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升,更有利于中心的长远发展,这无疑营造出一种良性多赢的局面,开放的胸怀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dquo   胡宁介绍说,为方便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两校在2013年4月开通了两校大型仪器平台校际互通,凡两校有预约使用对方学校大型仪器平台仪器意向的教师,可在对方学校大型仪器平台申请设立课题组账户。   &ldquo 申请程序很简单。&rdquo 胡宁表示,课题组登录本校大型仪器平台,下载《天南大互通预约共享平台课题组申请表》和《大型仪器平台仪器使用计划表》,由课题组负责人填写后交本校平台管理员审核。课题组申请获得批准后,在对方学校大型仪器平台建立课题组并开通财务账户,再给账户充值就可进行仪器使用的预约。截至目前,天津大学在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平台开设57个课题组,南开大学在天津大学大型仪器平台开设63个课题组。   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平台还面向天津及周边地区的学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共享服务。据胡宁介绍,自2011年9月至今,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平台服务校外用户90家。   北京诸多高校为让&ldquo 沉睡&rdquo 的科技创新潜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也积极将大型科研仪器与企业等社会单位共享。北京大学授权具有测试服务资质的北京燕达微构测试中心,作为校内开放资源的专业服务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这一专业化市场运营机构,代表学校统一运营实验检测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商业化检测服务。   北京多所高校还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大型科研仪器与校内外机构共享。2009年,清华大学将&ldquo 实验室开放基金&rdquo 资助额度增加到1200万元,并出资8000万元新建高性能计算机平台和电磁实验室平台,完善、增加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资源。北京大学创立了仪器创新研发基金,鼓励科研人员通过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申报项目,对项目完成有明确的市场化目标。在北方工业大学,校方将共享服务纳入教师的晋级和职称考评体系,以提高他们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扩大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广度。   通过将大型仪器与社会单位共享,高校帮助企业等很多社会单位解决了买不起昂贵仪器设备做检测的难题。例如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仪是抗体筛选的关键设备,重庆大学基因工程中心实验室是西南地区最早购进该设备的科研单位之一,在加入重庆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后,该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卫生部免疫工程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为其承担的科技部&ldquo 973&rdquo 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测试并取得成功,为华西医院利用质谱进行膜蛋白鉴定提供了必要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等更多的高校也像重庆大学一样,将学校部分大型科研仪器纳入所在地区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企业等社会单位解决难题。近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正式上线,浙江理工大学就将700多套、总价值5亿多元的仪器设备纳入该平台。娃哈哈等企业可以进入平台网站进行预约,检索到所需仪器后,在该仪器可供开放的时间里选择预约日期,预约成功后,可进入实验室自主测试,也可以送样委托检测。测试完成后,后台会根据测试情况进行费用核定,企业再确认付费,此举减少了企业科研成本投入。   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张瑞林认为此举是互惠互利的,因为高校同样面临仪器设备养护维修成本,而向企业有偿开放共享后,收入部分可以用于维护支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只是北京、上海等多地所搭建的类似平台的缩影,更多类似平台已经运行多年或正在建设,这类平台也正通过互联网的力量改造自己的线下服务流程,让企业等社会单位更加便捷地使用大型仪器。例如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该基地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让企业等用户能随时了解该基地研发及实验室资源的变化情况,随时可获得测试服务咨询和研发实验服务。(记者 刘盾 汪瑞林)   【链接】   五措施推进重大科研设施仪器向社会开放   《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提出,为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将采取五方面措施:   第一,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都纳入统一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各个管理单位都要按统一标准建立在线服务平台,纳入国家管理平台。建立开放记录,对设施和仪器的使用分布和使用情况公开。   第二,实行分类的开放共享。大型科学装置和科学仪器中心要把&ldquo 开放&rdquo 纳入到日常管理 对于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5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按照不同专业或仪器功能,打破管理单位界线,形成专业化、网络化的科研仪器服务机构群。   第三,建立开放共享的评估体系。建立统一的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对通用和专用设备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   第四,加强开放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一方面,用户独立开展的科学实验形成的知识产权由用户自主拥有,论文等要明确标注利用仪器情况 另一方面,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后,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管理。   第五,强化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明确管理单位法人责任,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等,提高利用效率和开放水平。   高校大型仪器使用情况请见&ldquo 高校大型仪器&ldquo 沉睡&rdquo 之惑&rdquo 。
  • 开放共享,让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端电子显微镜50%以上的机时由青年科学家使用。通过高端电子显微镜服务,该所2021年度取得26篇SCI论文成果,其中16篇由青年科学家完成,占60%以上。这不是个例。如今,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中科院1万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的主要用户。“通过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破除稀缺资源垄断,让青年科研人员能够找得着、用得上最先进最高端的科研仪器,尽快将科研思路转化为科研行动,进而形成科研成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苏靖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取得积极进展。不仅在支撑保障重大科研成果产出方面收获颇丰,高校院所还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仪器中心,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就在不久前,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出炉:参评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和开放共享情况总体较好,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从“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保障。持续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对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意义重大。近年来,高校院所对开放共享的认识发生根本转变,从注重“为我所有”到注重“为我所用”,从“重建设轻管理”到“重统筹看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蜕变源于激励约束并重的“年度大考”。自2018年起,科技部、财政部每年组织对近350家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考核,2018年—2022年共奖补692家(次)高校院所,拨付经费6.75亿元,通报并督促整改60家。说到仪器开放程度和使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就不能不提到河海大学。该校2018年参加评价考核时,大型科研仪器的平均年有效工作机时只有556小时,被评为“较差”。这个结果让刚刚分管实验室的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感到“压力山大”。该校并非不重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工作,也出台了《河海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建立了仪器购置论证和开放共享管理体系,怎么还会出现这种结果?究其原因,是政策制度执行不到位。比如,“学校仪器购置缺乏统筹,存在因引进人才购买大型科研仪器,事后仪器闲置的情况。一台气质联用仪全年只开机3次,一台制备液相色谱仪全年未使用”。郑金海和同事调研走访后还发现,学校部分仪器专业性较强,开放共享程度低;部分大型仪器精密程度高,使用效率高会引发较高的维护维修成本。直面问题,河海大学通过优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推进评价考核、创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专项活动等措施,创造性提出“推、保、考、提、拉、改”6字工作法,大力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率。仅2020年度,通过校内论证削减1/3以上的仪器购置,节省购置金额1136万元;共享基金、维修基金的建立,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解了后顾之忧;仪器设备使用机时、对外服务、科研成果等被纳入绩效考核……一系列“组合拳”接连出击,河海大学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21年,仪器平均年有效工作机时达到1223小时。2022年,河海大学在开放共享“年度大考”中获得“优秀”。而这,只是新的开始。奖惩并重提升共享效能2015年至今,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原值50万元及以上大型科研仪器数量从3.6万台(套)增至13.3万台(套);参加评价考核的中央级高校院所仪器开放率从50%达到100%。中央级高校院所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从2015年的500多小时提高到2021年的1351小时;平均对外服务机时从不足50小时增至231小时。数字跃升的背后,离不开日渐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支撑,以及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网络管理体系的建设。2017年,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明确了开放共享相关主体的责任和重点任务。此后,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相继制定2200多项开放制度,在开放共享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制度予以激励和保障。“科技部还建立了集仪器预约、评价考核、资源调查、购置评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与全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互通互用,指导推动20多个省区市和300多家中央级高校院所建立了在线服务平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互联对接。”苏靖介绍,覆盖全国的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2021年,针对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改善科研条件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申请的2.8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进行查重评议,7年来共减少重复购置4900多台(套)。一方面,从购置源头避免仪器重复浪费,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通过“奖优惩劣”,对仪器利用水平高、开放效果好的单位给予后补助奖励,对仪器闲置浪费严重、开放效果差的单位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连续5年荣获第一名。2003年以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为全国956个单位提供了2.1万次分析测试及技术服务,总使用机时达到42万小时。“为加强与所外单位科研合作,提升实验技术水平,即便对于机时特别紧张的高端透射电子显微镜,也确保总机时的20%对所外用户开放共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韩玉刚表示。技术支撑人才是高端仪器高效运转的关键。“平台建立了以首席技术专家为引领,以高级技术主管为骨干的专职技术支撑队伍,平台工程师的平均薪酬要比研究和管理系列人员高20%。”韩玉刚说,平台还将争取和完成仪器研制、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列为岗位等级晋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平台自己研发的HOPE-SIM光电关联成像技术、时间分辨率样品快速冷冻技术已完成技术授权和转化。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当前,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方面表现亮眼。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推出“互联网+仪器检测服务+创新券”模式,鼓励研发企业使用创新券获得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2022年度,浙江省为企业提供创新券服务2.5万次,使用创新券3.8亿元,带动企业相应研发投入11.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从购置评议—仪器入网—开放共享—运行监测—绩效评价的全周期管理“一网办”,从智能搜索—实时预约—费用支付(创新券抵扣)—结果反馈—服务评价的全流程服务“一指办”。“针对大型科研仪器评议不够科学精准的问题,平台上线智能模块,大型科研仪器购置评议从专家凭经验判断,转变为根据同单位、同型号、同功能仪器数据分析后的客观判断。”浙江省科技厅基础处处长夏昶祺说,平台还安装了近1万台大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分析每台仪器的开机、运行状态,有效提高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20%以上。开放共享,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大型科研仪器“忙”起来。不过,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大型科研仪器管理和开放共享仍有难题待解。比如,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与开放共享工作尚不相适,资产管理制度侧重于“管住”而非“用好”,未建立有效的开放服务收入分配机制等。“下一步,我们将打造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苏靖透露,具体举措包括推进科研仪器购置、管理、服务、评价的全链条管理,引导高校院所进一步完善科研仪器管理制度,鼓励高校院所与仪器专业化服务机构合作,深化新购科研仪器查重评议,促进国产仪器应用推广,等等。记者了解到,未来,科技部还将围绕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打通科研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生物资源库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合力,全力保障重大科技创新。
  • 一套软件盘活大型仪器资源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108家研究所里,已有6726台仪器设备实现共享,2360台仪器设备安装了智能刷卡系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土壤所)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韩勇自豪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韩勇是这套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者,最初这套软件仅供土壤所内部使用。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土壤所的这套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很快就在整个中科院得到推广,韩勇和他的团队通过技术支撑,给全院支撑系统管理机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   从粗放到集约   物理专业出身的韩勇于1982年来到土壤所,最初的主要科研工作是建立土壤养分循环计算机模型。2004年,韩勇接任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一职,工作重心也从科研岗位转换到管理岗位。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是土壤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单元,刚开始从事中心主任工作的韩勇天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内容无外乎:仪器有人占用吗、需要排队等多久、检测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等等。   通过观察,韩勇还发现,实验室每台仪器的使用频率并不一致,哪台仪器在使用或者闲置,除了设备管理员,前来使用的人员往往并不知情,因此导致了不少仪器使用的撞车、闲置和重复采购。   由于之前的科研工作跟计算机密切相关,韩勇就开始琢磨能否写一套软件,让这些仪器的使用情况在计算机系统里一目了然,以实现大型仪器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说干就干,韩勇还找来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支团队,共同开发这套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软件,前后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该系统就在土壤所正式上线使用。   通过4年的平稳运行,土壤所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软件得到了所内外的一致好评,被中科院计划财务局采用并在全院推广。从最初的几十家到现在108家研究所,从1.0版本到2.0版本,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软件支撑了全中科院仪器资源的共享。   目前,这套共享平台的服务器也从土壤所搬至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为有效统筹全中科院的仪器设备、减少重复采购和浪费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什么我们行   为什么这样一套系统来自土壤所?韩勇坦言:“这是一套管理软件,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支撑,还需要管理经验,需要二者有效又合理的结合。”   韩勇告诉记者,2008年这套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软件在全院推广前夕,类似的平台在中科大和福建物构院都有。2008年,时任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来所视察时,对这套系统也给出很好的评价,指示其作为“创新2020”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产出之一,可在全院推广。   韩勇至今还记得当年内部讨论时,一位计算机领域的专家曾感叹:“仅靠计算机方面人员真的做不出来这么好用的软件!”   之前,韩勇也曾将一套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国际标准(ISO17025)交给一位计算机专业的科研人员,让其给出一套结构设计方案,但十余天后,那位研究人员给韩勇的回复是,标准的每个字都能看懂,但合起来却一点看不懂。   “这套软件开发的困难就在于既要具备管理经验,同时要具有计算机功底。当年,论计算机技术我们的确不及专业人员,大仪器的管理也只刚开始涉足,但我们很好地将这二者结合起来。”韩勇笑言道。   “管理是一门科学,大仪器共享平台亦是如此,用科学的手段实时管理。”韩勇向记者介绍,大仪器共享平台有几个好处:一是完全清楚各仪器状态,提高使用效率 二是溯源性管理,对过程实施控制 三是实时了解运行情况 四是公开性质立刻可查。   自从使用了该平台,通过预约审核、预约不审核、直接刷卡使用三种途径,科研人员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现有仪器设备,有效提升仪器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管理成本。   作为固定成本管理,韩勇的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软件在未来将与现运行的中科院资源规划项目(ARP项目)进行融合,韩勇和他的团队也将迎来新的任务和挑战。   新系统新融合   今年7月,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软件新的版本将开始投入研发,不久前,该系统正处于紧张的验收、报告和审批阶段。“新版本将和ARP数据实现共享,届时这套软件也将移交给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的专门运行团队。”韩勇告诉记者。   目前,验收工作已收尾,韩勇现在需要考虑新版本的研发团队融合。“我们很清楚这套软件的关键不在于底层技术有多复杂,而在于设计的理念是否能满足需求。”   在采访中,韩勇接到的几个电话,都是院外单位询问样品测试的一些进展,因为这套系统仅对中科院内部共享,院外单位还需要通过联系来使用仪器。   “仪器本身就是中科院的固定资产,全院参与的单位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共享的仪器设备,我们最大的贡献还是给院技术支撑系统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韩勇现在更多地希望新版本能早日上线,在功能上更加健全和完善。
  • 大型科研仪器何以共而不享
    近日,一位创业者向笔者吐槽:他想找一家院所租用一台实验仪器做实验,结果不是电话打不通,就是要约到几个月后,“互联网时代了为何还要人工预约呢,相关信息不能发网上吗?”  其实远不止于此,据媒体报道,由政府主导、一次性投入的资源共享平台多处于闲置或虚设状态,点击进入具体的设备信息不是打不开就是返回到主页,就连某国家级学术机构的服务平台,可以勾选的也仅有九个地区,以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区域中心为例,参与共享的也只有寥寥9家成员单位。  事实上,在国家出台《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后,各地的新招、实招并不少,有的地区建立了“淘市场”,有的给予供求双方税收减免和现金奖励,还有的推出了“创新券”,采取先用后补的方式来促进开放共享。  但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就一省或一地而言,大型科研仪器的信息确实被集中到了一个平台,但对内开放,对外隔绝的“互联不互通”使有限的供给和旺盛的需求难以形成通路。  应该说多数共享平台的主管部门对建立本单位、本系统的共享平台十分关注,也投入不少。然而一提到对外服务,便设置了诸多条件加以限制,有些平台即便公开了开放种类、时间、电话,但何时能约到,何时有空闲却不是你想知道就能知道的,更甚者有些咨询电话可能“永远不在服务区”。  何以如此?在笔者看来,由于评价体系不清晰和奖惩办法的模糊,仪器管理方主动开放的压力和意愿并不大。此外,目前出台的政策多集中在了管理方和使用方,对于提供信息发布的“第三方”平台却没有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导致其联而不通。  比如政策规定,管理单位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仅可以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收取材料消耗费、水电等运行费和人工服务费。这对于有需求但又没多少科研经费的中小企业确实是一项“有利条款”,但对于管理单位而言,却多少有些有苦说不出。一方面特定的仪器资源具有一定的检定期,定期检定会产生大量费用,由谁来帮助摊分?另一方面,仪器动辄几十万,损坏了或者出现事故,又由谁来负责?这些怕都是问题。  再比如,某些地方出台了“创新券”,并将其审核和发放职能转移给了第三方机构,但报销职能仍在政府手中。那么问题来了,第三方机构既提供了信息,又要负责审核、发放,最后还要帮着企业去政府那里报销,它的利益点在哪里?长此循环下去,其结果怕就是一个个联着网却没有服务的网站。  由此看来,推动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难的不是缺乏大型仪器,也不是仪器信息没有被集中,而是因动力不足出现“断点”。因此,作为地方政府和科技管理部门,在落实意见、出台细化措施时,不能只管两头而不顾中间,想让马儿跑却不给吃草。此外,在选择第三方机构时,应少一些官方指定,多一些市场选拔。比如引入具备一定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允许其通过开展数据传输、分析、保存等增值服务来获取相应的收入。如此,相信在互联网“+”的时代,“子不为,我图之”的创新必能打通这些“断点”,使大型科研仪器真正“动”起来。
  • 2021年浙江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总结会暨2022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启动会举行
    4月13日,2021年浙江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总结会暨2022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启动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副校长王立忠、吴健出席会议并讲话。王立忠表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为学校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了重要支撑,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他希望各院系单位要坚持集约、开放、共享的工作理念,加强谋划,有智慧的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吴健表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工作既要战略谋划,又要战术研究,各院系、单位要提高站位,抓好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考核工作;以问题导向,加强工作思考,完善本单位大型仪器开放共享长效机制,提高大型设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会上表彰了2021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优秀单位,部署了2022年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考核工作。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参加考核的院系、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 “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启动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
    2008年11月27日“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启动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张丽萍、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科技条件处处长杨为进、中科院基础科学局数理处处长王永祥、区域中心筹建牵头单位物理所副所长沈保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王琛及区域中心相关单位的领导、科研人员出席了启动会。 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是中科院技术支撑系统的重点建设内容,“十一五”期间中科院结合学科共性与区域特点,部署和启动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物理所是“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的牵头单位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成员单位。 会议由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张丽萍主持。张丽萍副局长首先介绍中科院建设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意义和思路,并对所有参与建设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表示感谢。物理所科技处长文亚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管理部主任刘前分别代表“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和“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作了筹建工作报告。 会议上中科院基础科学局数理处处长王永祥代表局领导发表了讲话。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科技条件处处长杨为进就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说明。物理所副所长沈保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王琛分别就两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发展设想进行了阐述。区域中心相关单位的领导也就关注的问题发表了意见。 出席启动会的领导 物理所科技处长文亚作“中关村物质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工作报告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管理部主任刘前作“北京纳米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筹建工作报
  • 高校大型仪器待共享 仪器学科教学待改革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5日,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现代分析技术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30周年庆典活动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实验室装备与技术分会主办,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承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大学本部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各学院和附属医院相关人士及来自全国各地近40所大专院校分析测试中心等业界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及庆典。 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暨庆典活动分三个环节: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成立30周年庆典、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发展论坛、现代分析技术发展论坛。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由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王京宇教授主持,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崧教授、原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副组长刘忠敏教授、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苏黎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管主任方伟岗教授分别致辞。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王京宇 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副理事长 李崧 原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副组长 刘忠敏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 苏黎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管主任 方伟岗   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测试中心(原北京医科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集服务、教学、科研和对外开放为一体的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平台,也是第三批中关村挂牌开放的实验室之一,于1996年6月首度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分别与2001年10月、2007年5月、2010年6月先后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复查换证。分析中心定位为&ldquo 以分析测试服务、技术支持为主,以仪器功能开发、技术创新为先,以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教学为本&rdquo ,现有细胞分析实验室、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分析实验室、分析影像学实验室、公共实验室、生命元素组学实验室、药学与化学实验室等,在常规分析测试、仪器功能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发挥其作用。   &ldquo 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发展论坛&rdquo 环节分别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张兆国教授、北京大学王京宇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篮闽波教授就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建设的创新等方面做精彩报告。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张兆国 报告题目: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建设的创新与探索   张兆国在报告中指出,大型仪器平台建设是盘活仪器资源、推动资源共享、打破部门藩篱、解决资源分散、避免重复浪费的有效手段,对高校来说,大型仪器平台建设是大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体现,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解决科研测试难题的有力举措,是保障高水平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科研的进程,而确保测试人员的测试能力,确保大型仪器的高效使用,是大型仪器平台管理的关键问题。报告从大型仪器所有权、管理权、采购、日常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创新思路。 报告人: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主任 王京宇 报告题目:高校仪器平台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王京宇认为高效分析测试中心的定位应以服务为主、研发为先、教学为本,作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传统的实验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过往仪器实验教学课程模式主要是&ldquo 理论讲解+实验操作(示范教学)+考核&rdquo ,课程选修过后,结果只是学过而已,一知半解,很快淡忘,学生在仪器实验技能方面没有实质性提升,无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如何发挥公共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提高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的就业技术竞争能力是改革的重要方向。王京宇博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测试中心现正在探索的新改革模式。 报告人: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篮闽波 报告题目:加强管理,推荐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报告中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大型仪器的分布、使用及增长状况,2011/2012学年仪器仪表类贵重金属仪器设备30054台件(占贵重仪器总数的60.5%)、总金额304.41亿元,其中&ldquo 985&rdquo 、&ldquo 211&rdquo 类高校仪器的使用平均机时均在900以上,其他高校仪器使用平均机时在600多。近年来,大型仪器在过去的5年增长了3.2倍,年增长率超过40%,明显高于高校仪器设备的整体增长幅度,截至2012年,高校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别总金额已达到516亿元。   随着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增长,原有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由原来的&ldquo 一切服务于仪器&rdquo 到80年代初期&ldquo 集中管理、建设校级`分析测试中心`&rdquo 的模式,再到如今的&ldquo 逐步全面共享&rdquo 。改革模式的发展也使原有大型仪器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如:大型仪器论证缺乏整体性的协调、建设力量分散重复购置、信息反馈不足缺少量化考核的有效手段、开放共享力度较差、使用率低等,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共享充分发挥有限的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使更多的高水平研究工作和重大工程项目得到大型仪器的充分支持,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并进而推动全社会的科技创新。   &ldquo 现代分析技术发展论坛&rdquo 邀请多位来自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分析仪器厂商的技术人员就分析相关的色谱、质谱、流式等方面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做了精彩报告。   此外多家仪器厂商参加本届论坛,庆贺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测试中心成立30周年。 赛默飞世儿科技 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公司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碧迪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成都瑞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揭牌 将统一管理省内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
    5月31日上午,“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在海口正式揭牌,作为大型科学仪器的网络管理平台,其将助推省内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的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闲置浪费、提高设施仪器使用效率。“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在海口正式揭牌。记者 姚皓 摄据介绍,大型科学仪器(下称“仪器”)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近年来,“仪器”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还存在部分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以及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海南省部分大型科学仪器。资料图在此背景下,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牵头将“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下称“大仪网”)委托海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管理。截至2022年4月,“大仪网”入网成员单位已达85家,入网仪器数量达2084台套、仪器原值19.7亿元。海南省部分大型科学仪器。资料图海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厅将加大气力解决“大仪网”网络平台的改造升级,尽快实现申请、评审线上流程的畅通,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省级网络管理平台,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都纳入平台管理。期间,所有管理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成各自的服务平台,明确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纳入省级网络管理平台,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所有管理单位在省级网络管理平台上发布符合开放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清单和开放信息,以便于大仪网能持续、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发展。
  •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使鲁企受益
    一边是开工不足,一边是重复购置,许多企业面临着科学仪器 “吃不饱”和不得不异地求测的难题。济南地区是全省科学仪器装备最集中的城市,为化解这种矛盾,济南市科技局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已探索出一种共享机制,并构建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鼠标一点,哪里有什么大型仪器、能完成哪些测试,一目了然。共享的不仅是仪器   “买还是不买”,提到购置大型科学仪器,企业总有这样的犹豫。的确,大型科学仪器购置成本大,而利用率并不见得高,常常使企业陷于两难。现在,类似难题在位于济南市高新区的服务中心里迎刃而解。   今年,山东鲁得贝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想购置一台三维坐标仪,但平时用得不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从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检索得知山东大学可提供这样的仪器。如此一来,企业只需支付低廉的使用费,免去了几十万元的购置费。   受益的不止鲁得贝车灯一家。在近日举行的济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表彰大会上,济南市科技局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李言军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仅去年一年,“申请用户就多达5万余人次,通过平台合作各类实验、检测项目6万余次。”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在利用共享平台降低成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寻求“外脑”。“现在,企业的要求已经超出单纯的测试分析,更多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李言军举例说,山东科信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委托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农药测试中心对其废水样品进行检测,该中心完成检测任务后,还提出合理的废水处理方案。科信采用后,废水处理成本每吨降低1500元以上,并实现年产5000吨的原药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128家单位入网   仪器共享不仅能为企业大幅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省却奔波之苦,入网单位也是赢家。随着市场扩大,仪器利用率和服务收入显著提高,更大的效益则是品牌的树立和提升。   检测也有品牌。正如抗菌检测去广东,阻燃检测去北理工,抗紫外检测找北京计量科学院一样,共享平台的入网单位也在树立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品牌。   去年,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一举中标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一项重大测试任务,不仅树立了新的品牌形象,也促成其此后在黑龙江、青海等外省市的土壤普查项目中顺利中标。   据介绍,自济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开通以来,济南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入网单位已达128家,入网仪器增至1200余台(套)。提高成果转化率   科技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种特别昂贵的大型仪器,欧洲只有2台,美国只有6台,而中国已经有几十台了。我国大型科研装备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山东也不例外——以济南为例,济南市科技局在共享平台建设前调查发现,本地大型科学仪器利用率仅为30%左右,最“闲”的只用过1次。   大型仪器使用率低下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济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有助破解成果转化难题。据统计,在相同的资源条件下,每年有30%的科技成果和15%的专利技术在济南得以转化,产业化率高达60%。   据悉,为扩大服务范围,目前共享平台已经升级为省会一小时都市经济圈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服务协作网。
  • 海南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达2084台套
    5月31日,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以下简称大仪网)揭牌仪式在海口举行,旨在统一管理省内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避免资源闲置浪费、提高设施仪器使用效率。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牵头将“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委托海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管理。截至2022年4月,大仪网入网成员单位85家,入网仪器数2084台套、仪器原值19.7亿元。据海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平台改造升级,尽快实现申请、评审线上流程的畅通,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市县建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
  • 贵州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 2887台仪器实现共享
    p   近日,从贵州省科技厅资配处获悉,贵州积极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建立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省级网络管理平台和省级在线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了仪器开放共享的激励、约束、评估、考核制度,实现1740条服务项目、2887台(套)仪器设备“共享”。 /p p   截至2017年5月,大型科研仪器省级网络管理平台已有195家机构入驻,共有1740条服务项目、2887台(套)仪器设备。其中,仪器原值在20万以上的有2196台(套)、原值在50万以上的有917台(套)。仪器设备涉及生物医药、食品安全、交通勘察、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农产品、能源、矿产、环保、医疗器械等众多行业和领域。 /p p   据介绍,目前已有28家仪器管理单位确认建设本单位在线服务平台,49家仪器管理单位通过整合后将建立23个在线服务平台。同时,针对仪器数量少的仪器管理单位,省级在线服务平台以会员制的方式吸收了50余家管理单位统一对外开放共享。 /p
  • 海南入网大型科学仪器259台 价值1.5亿元
    8月15日上午,海南省科技厅在海南大学组织召开了2012年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推介交流会,会上还分别介绍了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的相关鼓励政策、平台运行模式和网站功能。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150多人参加。 据了解,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2007年开始建设,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有入网单位19家,入网仪器259台套,仪器原值近1.5亿元,入网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医药卫生、质监药检、企业等,入网仪器涵盖13个大类,服务范围覆盖生物医药、化工、能源、材料、食品、农业等众多领域。 2009年以来,入网仪器设备为企业单位提供测试服务累计机时数达13.62万个小时,累计测试样品数11.81万个,产生的服务费用达1400万元,有力地支撑了海南省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为吸引省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加入协作共用平台,鼓励省内用户使用入网仪器设备,增加入网仪器使用效率,海南省科技厅还设立了海南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专项资金,并制定了许多鼓励政策。其中一项是对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使用共用平台内的仪器产生的检测费用进行补贴,以鼓励省内科技创新单位尽可能使用省内现有的大型仪器资源,减去省外检测和不必要的仪器重复购置费用。此外,海南省还为加入平台的入网单位及入网仪器发放运行补贴、专业测试服务中心建设补助资金、分析测试方法研究项目研究经费以及奖励先进等费用。   根据统计,从2009至2011年,海南省已累计发放运行补贴252.8万元、发放测试补贴13.8万元。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表示,以上数据显示,用户单位申请测试补贴较少,主要是因为用户单位对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及相关鼓励政策了解不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鼓励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积极使用省内仪器并申报测试补贴。   根据规定,凡承担国家级、部级、省级政府部门下达的项目的法人单位或个人,在进行项目研究时,自身不具备检测条件,当使用到协作共用平台内的大型仪器的,产生检测费用的,可以申请测试补贴。
  • 1200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启动
    近日,石家庄市正式启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盘活了石家庄市存量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石家庄市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驻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较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在全省相对集中,大型仪器设备比较多,一方面存在着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甚至闲置浪费、重复购置等现象,另一方面众多中小企业对科技创新资源又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   自2008年开始,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石家庄市自动化研究所筹建“石家庄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先后投入210万元,于2011年中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共享平台将石家庄地区仪器设备原值在30万元以上或原值在10万元以上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共享性,且市内较少的仪器设备统一建立资源库。截至目前,共享平台整合了全市249家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1200台(套),涵盖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材料、交通、机械、食品安全、纺织加工等众多领域。入网专家1500多位,注册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近千人。   市科技局优先扶持专业分析测试服务中心及市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其开放、联合与资源共享。同时,还建立了跨系统、跨行业的石家庄市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站(www.sjzysgx.gov.cn),用户可按照仪器类别、服务领域进行检索。在共享信息资源库中,还完善了政策制度信息库、仪器资源信息库、方法标准信息库以及专家技术人员信息库。
  • 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对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p   大型科学仪器集约化管理与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着多维、动态和复杂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大型科学仪器参与创新活动的多模态性、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创新服务的多维性和创新能力的多元性。 /p p   从服务创新产出视角看,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服务能力包括广度服务和深度服务两个维度。服务广度就是中心为多少单位或人员提供了服务,服务对象越多,频次越高则服务广度越大。为了满足特定科研人员个性化仪器设备利用需求或与科研人员合作开展项目攻关等,需要融入大型仪器设备中心实验操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创新性服务。开展深度服务可以理解为满足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需求而投入大量人力和创新型思维的服务。一般而言,深度服务更容易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产出。 /p p   大型科学仪器中心通过提供广辐射、高质量的服务,最终形成一系列创新产出,且创新产出以科技创新成果、人才培养以及对产业与社会经济的促进等多种形式体现。以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的服务为基点,通过对本领域科技创新服务客体的资源凝聚,形成基于服务的合作创新网络,实现以服务促创新的全过程。基于此,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是基于服务形成的过程变量,囊括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不同群体。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是大型科学仪器中心聚集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重要载体,通过实现对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科技创新环境能力三个方面的促进,形成不同形式的科技创新产出,具体包括科技成果、人才培养以及产业促进等。 /p p   大型科学仪器通常从观测、测量、分析等科研需求出发,用于满足特定领域的科学研究(或试验)目的,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并产生实验数据或结论等。基于机构服务质量与大型科学仪器对创新的贡献属性,根据调研提出“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对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研究模型中相关变量及其作用关系论述并提出相应假设。 /p p   第一,仪器设备先进性。一般而言,在同一研究领域或针对同一类型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价值越高代表的先进性程度更高。购置时间近的大型科学仪器往往代表着较先进的科技水平,能够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新的技术手段。 /p p   第二,人力资源能力。“人”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参与创新实践的重要主体,人力资源建设情况特别是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水平对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其中领军人才的学术影响力、资源凝聚力是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是仪器设备用得好的关键因素。 /p p   第三,服务项目层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参与创新活动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新方法探索、新试验媒介应用以及新设备极限值的突破等,核心在于服务客体的科技创新需求是否明确。一般认为,领域内高端人才在执行高层次科研项目中对仪器设备服务需求较为明确且创新思维强,而研究生为完成学位论文提出的仪器设备利用需求较为常规。 /p p   第四,仪器设备开放环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时长、开放时长越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越高,或者基于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形成的科技创新网络聚集资源的能力越高,对创新产出的支撑越大。 /p p   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p p   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与储备,提升高水平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核心作用。建立基于创新导向的管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完整人员培训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开展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人才以及仪器设备技术型人才等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 /p p   二是重视仪器设备更新与二次开发,充分发挥先进仪器设备在创新硬环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和引导科研力量投入到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凝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型改造升级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激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心开展仪器设备利用方法创新、介质创新。 /p p   三是优化资源开放共享环境,增强仪器设备支撑科技创新活动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建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网络服务体系,通过多样化的创新服务形式,扩大科技创新合作与服务网络,形成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业务合作关系,鼓励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从单一服务科研任务向多元化服务、服务“双创”转变。 /p p   四是积极探索与高端创新主体构建稳定创新合作服务网络的适宜机制,提高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对高层科研项目的参与度。推动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由被动等待服务向主动参与创新转变,创新与高端创新群体的合作方式,建立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引导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提升共享服务能力,利用专享服务通道、专业服务团队等形式激发和吸引高端创新群体的创新服务需求,提高创新服务深度。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此文为摘编版,全文参见2018年《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第6期) /span /p
  • 2000台!天津深入推动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合作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万家、5.9亿元、11倍、45倍& #8230 & #8230 一串串醒目的数据证明,天津在优化大型科研仪器资源高效配置上,打造出了统一规范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创新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制度模式,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本市拥有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约2000台左右,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类研究实验基地。2013年以来,依托天津市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持续发挥“认定+补贴”的引导作用,吸引带动众多仪器资源单位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目前累计认定大型仪器管理单位97家,覆盖中央驻津院所、高等院校、市属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不同类型机构,积累大型科学仪器1233台套,设备原值19.9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据了解,本市在大型仪器资源开放共享中,把建立高效规范的工作体系作为关键点,持续完善“认定管理+财政补贴+平台支撑”工作模式,将机构资质认定、补贴资金审核、平台建设运维等各环节分段负责,形成了高效化、规范化的协同工作组织模式。将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纳入“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实现了由以往供给侧单向补贴到供需双向补贴的转变。2013年至2019年累计发放大型科学仪器补贴6600多万元,服务企业超过4.1万家次,带动仪器共享服务总金额13.9亿元,显著提升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成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市还推广“以授权为基础、市场化方式运营为核心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高校科研仪器的市场化运营管理,解决了开放共享中存在的服务收入、收费合规性认定、发票管理等“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同时,为推动共享服务市场化运营,依托天津科服网“科淘”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提升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的支撑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为加快推动京津冀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合作,本市修改了《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实施细则》有关条款,把原大型仪器补贴范围由天津市扩大至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单位年服务京冀企业超过1500家次,有力地推动了京津冀区域的融合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最新数据来看,天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服务成效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服务开机时达60余万小时/年。2019年服务企业数量1.1万家,较2013年增长11倍,科技服务收入达5.9亿元,较2013年增长45倍,市场化运行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p p br/ /p
  • 河北力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
    记者从河北省科技厅获悉,河北省近期将出台具体办法,解决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配置与共享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日益丰富,但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低、高端仪器设备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制约等问题也不断显现。   “一般性通用仪器设备较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较少。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仪器设备有闲置现象,而中小企业仪器设备资源严重匮乏。”河北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表示,针对这些问题,新政策将对统筹协调指导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   据介绍,将向社会开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范围为:行政区域内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管理单位,单台(套)价值30万元及以上,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及其他科技活动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施。开放后将为其他单位、个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提供使用服务。   河北省将在省财政科技专项中设立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用户使用参与共享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补贴经费 参与共享服务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运行维护、功能开发、标准制定、更新添置等的补贴经费 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管理工作经费等。   河北省还将建立和完善新购仪器设施联合评议制度。申请以财政资金全额或者部分出资新购、新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科技和财政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评议。邻近区域现有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提供的共享服务可以满足申请单位相关需求的,原则上不予批准。申请以财政性资金全额或者部分出资新购、新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申请报告或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提供共享服务的承诺。共享服务承诺应当包括共享服务可行性论证及共享时间、范围、方式等。
  • 大型仪器共享,这所高校“打了个样”
    登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众多大型设备一目了然。不过,仪器虽多,操作却很简单,科研人员只需动动手指,“线上预约—远程审核—线下上机”的运作体系便可帮他们完成课题的关键步骤。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一大校长陆林到该校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调研,上述平台是其关注重点。当前,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就此问题,山一大作出了富有特色的探索。大型仪器平台有了,高端人才来了博士毕业后,张书平看到了山一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的人才招聘启事,第一时间回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PI(课题组长)。吸引他的既有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有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当然,也有这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立于2019年2月的山一大是由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整合组建而成,目标是“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科教融合的标杆、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和体制创新的典范”。而科创中心是该校科技创新的“特区”。据了解,山一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产总值2.5亿元,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设备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该校科创中心负责人辛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占地2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1期,拥有近亿元的50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现已满负荷运转;而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期,具备为150个PI科研团队提供实验空间的能力。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校实施教学与科研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这些价值连城的大型仪器,吸引了数十支PI科研团队入驻。仝令君副研究员既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受益者,也是山一大徐涛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前不久,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他有了新发现:乳源细胞外囊泡miRNAs可通过介导肠—肝轴Crosstalk改善相关代谢疾病。而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服务171课题组,用户数超700人,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近26000小时。而当年,山一大科创中心依托该平台发表了SCI收录学术论文127篇,比2021年增加了58%。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上述共享平台为杠杆,放大成果,进入更高水平研发阶段。大型仪器“走出去”,让高校与社会都受益唐华教授是科创中心的领军人才。他依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支撑在中科院一区期刊《过敏反应》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并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该校高建刚、柴人杰、付小龙教授团队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的显微平台,在《尖端科学》期刊上发表耳蜗毛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调节听力的作用机制。长期以来,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低被外界诟病;同时,如何让科研仪器“走出去”,为更多科研人员服务也是难题。上述问题,山一大有了应对招式。李乐平教授是国内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而科创中心416实验室成为他的阵地。依托这里,李乐平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获批“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共主持了11项国家级项目,省校级重大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山一大的大型仪器平台操作简单,契合了科研事务繁忙的科学家的诉求。比如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统一无差别服务。在该平台上,门户展示、用户(权限)管理、仪器设备展示管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仪器设备收费管理、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查询及效益统计、仪器设备监控管理等功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用就灵。据了解,该平台已吸引了来自京、沪等地的科研人员来开展实验,为省内众多高校提供技术服务,正成为国内医卫科研领域的重要平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说:“我们秉持‘创新、合作、开放、共享’理念打造的这个平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发挥其科研与社会价值,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与科研交流的平台,产出了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山一大力量。”
  • 大型仪器共享,这所高校“打了个样”
    登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众多大型设备一目了然。不过,仪器虽多,操作却很简单,科研人员只需动动手指,“线上预约—远程审核—线下上机”的运作体系便可帮他们完成课题的关键步骤。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一大校长陆林到该校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调研,上述平台是其关注重点。当前,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就此问题,山一大作出了富有特色的探索。大型仪器平台有了,高端人才来了博士毕业后,张书平看到了山一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的人才招聘启事,第一时间回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PI(课题组长)。吸引他的既有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有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当然,也有这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立于2019年2月的山一大是由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整合组建而成,目标是“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科教融合的标杆、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和体制创新的典范”。而科创中心是该校科技创新的“特区”。据了解,山一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产总值2.5亿元,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设备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该校科创中心负责人辛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占地2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1期,拥有近亿元的50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现已满负荷运转;而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期,具备为150个PI科研团队提供实验空间的能力。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校实施教学与科研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这些价值连城的大型仪器,吸引了数十支PI科研团队入驻。仝令君副研究员既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受益者,也是山一大徐涛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前不久,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他有了新发现:乳源细胞外囊泡miRNAs可通过介导肠—肝轴Crosstalk改善相关代谢疾病。而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服务171课题组,用户数超700人,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近26000小时。而当年,山一大科创中心依托该平台发表了SCI收录学术论文127篇,比2021年增加了58%。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上述共享平台为杠杆,放大成果,进入更高水平研发阶段。大型仪器“走出去”,让高校与社会都受益唐华教授是科创中心的领军人才。他依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支撑在中科院一区期刊《过敏反应》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并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该校高建刚、柴人杰、付小龙教授团队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的显微平台,在《尖端科学》期刊上发表耳蜗毛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调节听力的作用机制。长期以来,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低被外界诟病;同时,如何让科研仪器“走出去”,为更多科研人员服务也是难题。上述问题,山一大有了应对招式。李乐平教授是国内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而科创中心416实验室成为他的阵地。依托这里,李乐平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获批“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共主持了11项国家级项目,省校级重大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山一大的大型仪器平台操作简单,契合了科研事务繁忙的科学家的诉求。比如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统一无差别服务。在该平台上,门户展示、用户(权限)管理、仪器设备展示管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仪器设备收费管理、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查询及效益统计、仪器设备监控管理等功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用就灵。据了解,该平台已吸引了来自京、沪等地的科研人员来开展实验,为省内众多高校提供技术服务,正成为国内医卫科研领域的重要平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说:“我们秉持‘创新、合作、开放、共享’理念打造的这个平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发挥其科研与社会价值,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与科研交流的平台,产出了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山一大力量。”
  • 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实行补贴方案简析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今天主办的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推介交流会上获悉,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使用省内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的仪器,可以申报测试补贴。根据规定,凡承担国家级、部级、省级政府部门下达的项目的法人单位或个人,在进行项目研究时,自身不具备检测条件,当使用到协作共用平台内的大型仪器的,产生检测费用的,可以申请测试补贴。   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联网共享,对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今天主办的海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推介交流会上获悉,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使用省内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的仪器,可以申报测试补贴。   据介绍,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从2007年开始建设。该平台集中整合了该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运行,目前已有入网单位19家,入网仪器259(台)套,仪器原值近1.5亿元。入网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医药卫生、质监药检、企业等,入网仪器服务范围覆盖生物医药、化工、能源、材料、食品、农业等众多领域。根据统计,2009年以来,入网仪器设备为企业单位提供测试服务累计时数达13.62万个小时,累计测试样品数达11.81万个。   为吸引省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加入协作共用平台,鼓励省内用户使用入网仪器仪表设备,增加入网仪器使用效率,山东省科技厅设立了海南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专项资金,并制定了许多鼓励政策。其中一项是对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使用共用平台内的仪器产生的检测费用进行补贴,以鼓励省内科技创新单位尽可能使用省内现有的大型仪器资源,减去省外检测和不必要的仪器重复购置费用。此外,该省还为加入平台的入网单位及入网仪器发放运行补贴、专业测试服务中心建设补助资金、分析测试方法研究项目研究经费以及奖励先进等费用。   根据统计,从2009至2011年,山东省已累计发放运行补贴252.8万元、发放测试补贴13.8万元。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表示,以上数据显示,用户单位申请测试补贴较少,主要是因为用户单位对该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及相关鼓励政策了解不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会,鼓励符合条件的用户单位积极使用省内仪器并申报测试补贴。   根据规定,凡承担国家级、部级、省级政府部门下达的项目的法人单位或个人,在进行项目研究时,自身不具备检测条件,当使用到协作共用平台内的大型仪器的,产生检测费用的,可以申请测试补贴。
  •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应用交流会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文件 [2009]中高办字第(12)号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各个科研机构、特大型企业及高等院校进行科学研究及培养高层次人才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我国高尖端科技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和完好率并使其信息化,是用方单位目前当务之急。为使研究专家、生产厂家以及用户单位三方能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拟定于2009年4月17日-25日在西宁市举办“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专家到会演讲,并与会代表进行互动交流。望各单位接到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研讨涉及内容:   1、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国外发达国家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介绍   3、数据库技术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4、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协作平台的服务交流   5、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队伍建设、任务完成、运行与管理   6、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应用   7、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管理流程设计与制度建设   8、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资源共享与效益评价   9、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的研制、改造与开发,实验技术研究。 “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报名回执表 传真:010-86312187 联系人:李洋 单位名称 E-mail 联 系 人 电话 传 真 参会人姓名 性 别 部 门 职 务 电 话 手 机 住宿否 参会需求 □申请会上交流 /住宿:□单间 □合住 / □ 代定返程机票 □ 青海湖+塔尔寺+互助+嘉峪关+敦煌 2980元/人 □ 西藏考察 费用:2980元/人 □ 提交论文 论文题目: 技术交流 论文交流 交流题目: (各单位可以组织统一报名,也可单独报名,会前一周统一发报到酒店、地点、日程安排及行车路线) 组织6人参加会议免一人会议费;食宿、考察费用自理。 会务组安排接站;请各参会代表报名后,及时定好机票或火车票,通知会务组以便安排接站。   (一)、会议时间/地点:2009年4月17-25日(17日报到) 西宁市   (二)、会务费用:1280元/人  食宿、考察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三)、参会对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医院及特大型企业技术部门等单位的仪器设备研究专家、教授及使用设备的相关技术人员,大型仪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厂家。   (四)、编辑会刊《全国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及应用技术交流论文集》:内容可涉及学术报告和研究成果展示,并择优安排会议发言。篇幅6000字左右(请在2009年4月10日前发至会务组Email:wzcz999@126.com),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论文摘要、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等。   (五)、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1616258 86312187(兼传真)   联 系 人: 李洋 手机:13641049897   邮 箱:wzcz999@126.com   网 址:www.chia.org.cn
  • 福建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建成
    近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召开由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承担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项目《福建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建设》研究课题验收会,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该课题是福建省科技厅为提高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减少重复购置,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而安排的专项课题。专家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审核资料、比对合同、现场测验后,高度评价课题组的工作。自平台建设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在福建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领导小组支持帮助下,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根据平台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按计划逐步建立了科学的协作共用运行管理和考核机制,完成了大型仪器资源数据库和门户网站的建设,有效提升了省内部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了省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工作,并实现了本省与泛珠三角以及全国大型仪器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平台运行后,已收录福建省470余台大型仪器信息,35家单位入网,网站累计点击超过50万次,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超额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   根据省科技厅领导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服务于社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将在已建成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分析测试专家库,实现高水平分析测试人员以及应用专家等人才共享,逐步建立利用入网大型仪器开展测试、研发的机制,引导各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利用平台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 山西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专项资金开始申报
    日前,2014年度山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开始,截止日期为201年3月22日。 关于申报2014年度山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专项资金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我省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提高科学仪器的装备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根据省财政预算,省科技厅将继续支持我省大型科学仪器的升级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和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补贴。现将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对象和内容   支持对象:省内各科研机构、技术检测机构、大专院校及重点企业的科研开发机构(包括科学研究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   支持内容:大型科学仪器升级改造和仪器设备购置(是指现有科学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新设备的购置,以及科学仪器设备新功能开发、扩展等) 仪器设备资源共享补贴(是指单位间科学仪器共享共用经费补贴,科学仪器协作网络运行补贴,以及科学仪器设备附件、备件和标样、试剂、耗材的购置等)。   对已加入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单位将予以优先或重点支持。   二、项目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请从山西省科技厅网站上下载《山西省大型科学仪器升级改造和设备购置申请表》或《山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运行补贴申请表》,并按要求认真填写。   2、申报项目要经费预算明确、合理,同一项目不得以相同或不同名称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   3、已承担往年本专项项目的单位应按照要求进行验收。未完成任务或无故不验收的单位不得继续申报。   4、本专项申报需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同时申报,纸质申报材料一式四份,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纸(请不要使用文件夹装订)。   三、大型科学仪器范围   主要包括用于科学研究与测试的、单台(套)价值10万元以上的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和计量仪器等通用型科学仪器,以及天文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电子测量仪器、医学诊断仪器、核仪器和特种检测仪器等专用仪器设备。   四、项目申报时间和联系方式   项目申报时间:2014年2月20日&mdash 3月22日   寄送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66号山西省科技厅条财处915室   联 系 人:吕晋杰   联系电话:0351-4046064   邮箱地址:zhaokui1128@163.com   联 系 人:邓喜卯   联系电话:0351-5281256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2014年2月24日
  • 上科大接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核查
    为全面落实《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进一步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会对我校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进行了现场核查。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所平台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核查组由市教委科技处熊申展,市财政教科文处史瑶辉,市人大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田禾,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钟劲,仪器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技处处长张文娟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曾毅组成。上海市共享服务平台总支副书记、副主任赵燕,资源管理部部长陈美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科委基地处副处长杨建群主持。会上,印杰总体介绍了我校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的开展情况。设备与资产处就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共享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建设、实验支撑队伍、服务用户数量、共享服务成效等情况向与会专家做了详细介绍,特别强调我校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中,服务国家战略及重大事件,以及在科教融合育人方面的有益探索。检查组实地抽查了部分大型科学仪器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对我校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核查组认为,我校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规范,配套到位,使用效率及对科技支撑的成效显著。
  • 青海省科技厅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部署要求,加大政策引导、后补助资金支持、绩效考核评价、信息平台管理力度,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制度推动。先后制定出台了《青海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实施方案》《青海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和组织管理,在机构组织、管理方式、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考核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科研仪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的开放共享体系,调动仪器单位开放共享积极性。  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搭建青海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开展仪器入网、在线预约、新购仪器查重等工作。通过开放共享服务后补助资金鼓励仪器设备拥有单位积极对外开展分析测试、升级改造和资质认定等活动,入网仪器单位和仪器数量从2012年的12家单位、57台套增长到2021年年底的107家、2877台套,覆盖全省各行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各仪器单位服务中小微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150余家增长到2021年的700余家,服务科技活动数量由30余项增长到2020年的近200项,入网规模和共享效果同步提升。  完善服务支持。依托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了包括生物园区60余家生物企业在内的青海省生物检测服务联盟,在相关产业园区开设服务窗口,提供大型科研仪器“一站式”共享服务,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体系和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全省广大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用户提供仪器查询、仪器检测、预约等服务,有效释放服务潜能、实现资源共享,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服务支撑。
  • 用立法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今年带来的4个提案中,一个是关于&ldquo 合理搭建信息平台,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rdquo 的提案。3月2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蓝闽波表示:&ldquo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其利用率高低,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对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rdquo   蓝闽波建议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立法工作,在法律构架下,针对大型仪器的购置和开放使用,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共享仪器网络管理平台,设立统一的开放仪器信息、使用效率信息标准;整合现有部委、地方及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中的仪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蓝闽波还认为,在构建统一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时,应注重大型仪器设备的地域性特征,按照仪器设备所在地区统筹,形成数个共享&ldquo 片区&rdquo 。同时,制定大型仪器有偿共享收费标准,设立合理的共享价格体系。
  • 青海省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调研工作
    近日,青海省科技发展服务中心组织省大型仪器管理办公室深入省内外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及开放共享的基础条件,深入分析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面临的问题,借鉴省外先进做法和经验,优化流程,完善政策,健全青海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工作机制,促进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  本次调研坚持问题导向,明确调研目的,细化调研方案,通过两个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第一阶段省内分类调研“望闻问切”。调研组邀请专家实地走访了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等代表单位,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各单位科研仪器运行管理和开放共享情况,收集制约共享服务的体制机制、设备管理、人员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成因,锁定“问题靶向”。第二阶段赴省外针对调研“对症寻药”。调研组带着收集到的问题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各省在省级科研仪器共享服务体制机制、平台搭建、考核评价及补贴激励、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联合评议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与兄弟单位积极交流研讨,为解决省内共享难题,打造“靶向治疗”通路集思广益。  在北京调研期间,调研组拜访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汇报了全省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咨询了解了国家关于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工作举措和对地方工作的相关要求,平台中心对青海省开展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调研组还考察了北京科技大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其整合学校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依托第三方开展市场化仪器开放共享的运营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下一步,发展中心将总结调研成果,集智聚力解决省内科技资源共享率提升难的现实问题,着力推动科技资源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切实提升科技服务成效。
  • 天大2012年拟采购25台大型科学仪器
    天津大学举行2012年“985工程”经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专家论证会   为顺利完成天津大学“985工程”建设目标,结合天津大学“985工程”执行进度要求,资产处于9月21日召开了2012年“985工程”经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专家论证会。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出席了会议,会议由资产处副处长邵岚主持。   会上,冯亚青强调了“985工程”经费购置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工作的重要性。她表示学校“985工程”经费要发挥最大效益,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应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希望与会专家从设备购置的合理性、设备技术指标、选型依据和利用率等方面严格把关。   来自天津大学分析中心、机械、精仪、自动化、化工、建工、信息、计算机和理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10个学院拟购置的26台40万元(含)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和2台100万元(含)以上自制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论证,其中25台大型仪器设备通过了论证。
  • 2022年江苏大型科研仪器开放服务再提升
    近日,记者从江苏省科技厅获悉,省科技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发布2022年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管理单位大型科研仪器开放服务绩效评价结果。江苏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9家单位获评优秀,盐城工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31家单位获评良好,考评结果优秀的管理单位将获得开放服务后补助经费奖励。2022年,江苏省以考促用、以评促享,积极推动全省高校院所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各管理单位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加强仪器开放管理和服务。本次共有90家高校院所参加绩效评价,涵盖原值5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设施与仪器4392台套,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202小时,利用率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年服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超4万家次、总收入4.44亿元,对外服务收入3.37亿元。  一是强化共享部署。召开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推进会,紧扣“创新要素共享体系”建设,推进高校院所等管理单位建立开放共享长效机制,充分释放科技资源服务效能。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发布新版省级新购大型科研仪器预警目录,指导相关单位在新建和采购大型科研仪器时开展查重评议,据统计,2021年共有60多家高校核减新购仪器309台,节省财政购置资金4.4亿元。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开展首届全省主要高校院所电镜、核磁等高端仪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发挥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引导作用,盘活存量资源,推动高校院所大型科学仪器面向企业开放使用,上线服务产品超4500项。  四是助力疫情防控。今年疫情期间,发动全省高校院所仪器资源优势,向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一线检测机构,累计共享荧光定量PCR仪近20台,征集100名仪器专家提供在线咨询,共支援核酸检测近90万人(项)次。 科研设施与仪器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资源和条件保障,江苏省已连续4年开展大型科研仪器开放服务绩效评价工作,共享管理水平和仪器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氛围越发浓厚。  下一步,江苏省将围绕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共建共享,推动评价考核嵌入仪器购置、管理、服务创新全过程,联合各主管部门加强评价结果应用,不断优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努力提高科研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